CN104902037A - 移动电话 - Google Patents

移动电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02037A
CN104902037A CN201510148247.2A CN201510148247A CN104902037A CN 104902037 A CN104902037 A CN 104902037A CN 201510148247 A CN201510148247 A CN 201510148247A CN 104902037 A CN104902037 A CN 1049020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mobile phone
cartilage conduction
ear
cartil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482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02037B (zh
Inventor
细井裕司
细井阳司
森本雅史
田中雅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h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 Ltd's Essence Is Good
Roh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898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1537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095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1434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213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5496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284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6373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3801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1867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487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3222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645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4851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036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2530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257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6860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326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3733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479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1214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5596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1214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664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3683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798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0241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919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3736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076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1124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196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8202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288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6512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436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7800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5326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3353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761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2694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o Ltd's Essence Is Good, Rohm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 Ltd's Essence Is Good
Publication of CN104902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2037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020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2037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Wearable computers, e.g. on a bel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Earpiece supports, e.g. ear hook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11/00Non-optical adjuncts; Attachment thereof
    • G02C11/06Hearing ai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2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H04B5/24Inductive coupling
    • H04B5/26Inductive coupling 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54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comprising one or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detachable modules
    • H04M1/0258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comprising one or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detachable modules for a headset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4Supports for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 H04M1/05Supports for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on head, throat or bre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 H04M1/6033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for providing handsfree use or a loudspeaker mode in telephone sets
    • H04M1/6041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 H04M1/6058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involving the use of a headset accessory device connected to the portable telephone
    • H04M1/6066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involving the use of a headset accessory device connected to the portable telephone including a wireless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7/00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Electrostrictive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7/00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Electrostrictive transducers
    • H04R17/02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5/00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 H04R25/60Mounting or interconnection of hearing aid parts, e.g. inside tips, housings or to ossicles
    • H04R25/604Mounting or interconnection of hearing aid parts, e.g. inside tips, housings or to ossicles of acoustic or vibrational transducers
    • H04R25/606Mounting or interconnection of hearing aid parts, e.g. inside tips, housings or to ossicles of acoustic or vibrational transducers acting directly on the eardrum, the ossicles or the skull, e.g. mastoid, tooth, maxillary or mandibular bone, or mechanically stimulating the cochlea, e.g. at the oval win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60/00Details of hearing devices, i.e. of ear- or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or H04R5/033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their subgroups, or of hearing aids covered by H04R25/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460/13Hearing devices using bone conduction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1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or for use in hand-held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PDA's, camer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移动电话,具有由所述移动电话的用户观看的显示单元以及包括上部两个拐角和下部两个拐角的四个拐角,该移动电话包括软骨传导单元,用于使得与耳朵软骨接触以传送来自所述软骨传导单元的振动到所述耳朵软骨,所述软骨传导单元被提供到所述上部两个拐角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软骨传导单元提供到的拐角配置为当所述移动电话与所述显示单元倾斜面向所述用户的脸颊以使得拐角比另一上部拐角更低时在外耳道的入口部分处与所述耳朵软骨接触,而不用来自突起的协助。

Description

移动电话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是下列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申请号:201180031932.7
申请日:2011年12月26日
发明名称:移动电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电话。
背景技术
已经按照常规建议了各种不同移动电话以用于各种不同目的。例如,为了提供甚至在存在喧闹噪声的情况下也允许清楚地聆听的移动电话,已经建议了采用骨骼传导扬声器的移动电话,该移动电话提供有骨骼传导扬声器以及外耳道堵塞装置(专利文献1)。另一方面,在使用骨骼传导扬声器的另一建议的方法中,手工操作用来调整耳屏与使得与耳屏接触的振动表面之间的接触压力,从而以其传送通过软骨传导的音频信息和通过空气传导的音频信息的比率可以根据外部噪声的量值改变(专利文献2)。在再一个建议中,压电元件被用作骨骼传导的振动源。用于移动电话的另一建议是经由通信网络无线通信地连接到能够音频通信的通信设备的无线通信功能头戴式耳机(headset),无线通信功能头戴式耳机允许经由通信设备与在线对话方的音频通信(专利文献3)。在再一个建议中,眼镜型接口器件提供有包括骨骼传导耳机、麦克风和用于在镜片上显示已经从移动电话发送到无线通信单元的电影信息等的显示器单元的音频单元(专利文献4)。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03-348208
[专利文献2]JP-B4541111
[专利文献3]JP-A2006-86581
[专利文献4]JP-A2005-352024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存在应该进一步研究的涉及移动电话的许多问题。
关于上述考虑,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更用户友好的移动电话。
问题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赋予这里公开的移动电话这样的配置:具有由所述移动电话的用户观看的显示单元以及包括上部两个拐角和下部两个拐角的四个拐角,该移动电话包括软骨传导单元,用于使得与耳朵软骨接触以传送来自所述软骨传导单元的振动到所述耳朵软骨,所述软骨传导单元被提供到所述上部两个拐角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软骨传导单元提供到的拐角配置为当所述移动电话与所述显示单元倾斜面向所述用户的脸颊以使得拐角比另一上部拐角更低时在外耳道的入口部分处与所述耳朵软骨接触,而不用来自突起的协助。
还赋予这里公开的移动电话这样的配置:具有包括上部两个拐角和下部两个拐角的四个拐角,该移动电话包括软骨传导单元,用于使得与耳朵软骨接触以传送来自所述软骨传导单元的振动到所述耳朵软骨,所述软骨传导单元被提供到所述上部两个拐角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软骨传导单元提供到的拐角被配置为符合耳朵以在外耳道的入口部分处与所述耳朵软骨接触而不与耳轮接触。
还赋予这里公开的移动电话这样的配置:具有由所述移动电话的用户观看的显示单元以及包括上部两个拐角和下部两个拐角的四个拐角,包括软骨传导单元,用于使得与耳朵软骨接触以传送来自所述软骨传导单元的振动到所述耳朵软骨,所述软骨传导单元被提供到所述上部两个拐角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软骨传导单元提供到的拐角被配置为在外耳道的入口部分处利用所述外耳道的入口部分处的上部两个拐角之间的移动电话的上部的中心部分与所述耳朵软骨接触。作为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下面提供该配置其余元件的更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更用户友好的移动电话。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2A和2B是图示右耳朵使用的状态和左耳朵使用的状态的功能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框图;
图4是图2A和2B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控制器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5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第二实施例);
图6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第三实施例);
图7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四实施例的透视图(第四实施例);
图8是第四实施例的框图;
图9A和9B是图示有关于第四实施例的耳塞骨骼传导效应的配置的元件的概念性框图;
图10是图8的第四实施例中的控制器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五实施例的透视图(第五实施例);
图12是图11的第五实施例中的控制器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3A、13B和13C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六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图13A是正面透视图,图13B是背面透视图,而图13C是沿着图13B的背面透视图的B-B截面的截面视图(第六实施例);
图14是图13的第六实施例中的控制器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5A、15B和15C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七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图15A是正面视图,图15B是背面视图,而图15C是沿着图15B的背面透视图的B-B截面的基本截面视图(第七实施例);
图16是图15A、15B和15C的第七实施例中的控制器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7A、17B和17C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八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图17A是正面视图,图17B是背面视图,而图17C是沿着图17B的背面透视图的B-B截面的基本截面视图(第八实施例);
图18A、18B和18C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九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图18A是正面视图,图18B是背面视图,而图18C是沿着图18B的背面透视图的B-B截面的基本截面视图(第九实施例);
图19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十实施例的透视图(第十实施例);
图20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十一实施例的透视图(第十一实施例);
图21A和21B是图示右耳朵使用的状态和左耳朵使用的状态的功能的第十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2A和22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十二实施例的透视图(第十二实施例);
图23是图22A和22B的第十二实施例中的控制器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4A和24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十三实施例的透视图(第十三实施例);
图25A和25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十四实施例的透视图(第十四实施例);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十五实施例的系统的示图(第十五实施例);
图2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十六实施例的系统的示图(第十六实施例);
图28是第十六实施例的框图;
图29是第十七实施例的框图(第十七实施例);
图30是图29的第十七实施例中的呼入/呼出通话单元的控制器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31是第十八实施例中的呼入/呼出通话单元的控制器的操作的流程图(第十八实施例);
图3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十九实施例的系统的示图(第十九实施例);
图3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二十实施例的系统的示图(第二十实施例);
图3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二十一实施例的元件的的侧视图(第二十一实施例);
图3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二十二实施例的顶视图(第二十二实施例);
图3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二十三实施例的框图(第二十三实施例);
图3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二十四实施例的系统的示图(第二十四实施例);
图3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二十五实施例的框图(第二十五实施例);
图39A和39B是第二十五实施例的元件的截面视图;
图40是图示图19中的第十实施例的改进示例的透视图;
图4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二十六实施例的透视图(第二十六实施例);
图42是图41的第二十六实施例的框图;
图43是涉及图42的第二十六实施例中的控制器的操作的流程图并且更详细地示出图10的步骤S42;
图44A和44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二十八实施例的透视图和截面视图(第二十八实施例);
图45A和45B是图示第二十八实施例的第一改进示例和第二改进示例的截面视图;
图46A和46B是第二十八实施例的第三改进示例和第四改进示例的截面视图;
图47A和47B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二十九实施例及其改进示例的透视图(第二十九实施例);
图48A和48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三十实施例的透视图和截面视图(第三十实施例);
图49A和49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三十一实施例的纵向截面视图和横向截面视图(第三十一实施例);
图50A和50B是图示第三十一实施例的第一改进示例和第二改进示例的截面视图;
图51A和51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配置成适合用于移动电话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第三十二实施例的透视图(第三十二实施例);
图52A和52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三十三实施例及其改进示例的透明透视图(第三十三实施例);
图53A和53B是第三十三实施例及其改进示例的外部透视图;
图5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三十四实施例的透明透视图(第三十四实施例);
图55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三十五实施例的透明透视图(第三十五实施例);
图56A和56B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三十六实施例的透明透视图(第三十六实施例);
图57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三十七实施例的透明透视图(第三十七实施例);
图58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三十八实施例的截面框图(第三十八实施例);
图59A、59B和59C是图示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固定到第三十八实施例中的移动电话的样式的背面透明视图和截面视图;
图60是图58的第三十八实施例中的控制器3439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61A、61B、61C和61D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三十九实施例及其各种改进示例的截面视图(第三十九实施例);
图62A、62B和62C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四十实施例及其各种改进示例的截面视图和透明透视图(第四十实施例);
图63A和63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四十一实施例的截面视图(第四十一实施例);
图64A、64B、64C和64D是第四十一实施例的各种改进示例的截面视图;
图65A、65B、65C和65D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四十二实施例的截面视图(第四十二实施例);
图66A、66B、66C和66D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四十三实施例的截面视图(第四十三实施例)
图67A、67B1、67B2和67C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四十四实施例的截面视图(第四十四实施例);
图68A和68B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四十五实施例的截面视图(第四十五实施例);
图69A、69B和69C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四十六实施例的透视图和截面视图(第四十六实施例);
图70A和70B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四十七实施例的透视图和截面视图(第四十七实施例);
图71A、71B和71C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四十六实施例的改进示例的透视图和截面视图;
图72A、72B、72C、72D和72E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四十八实施例的透视图和截面视图(第四十八实施例);
图73A和73B是第四十八实施例及其改进示例的元件的放大截面视图;
图74A、74B、74C、74D和74E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四十九实施例及其改进示例的透视图和截面视图(第四十九实施例);
图75是组合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五十实施例的局部截面视图的框图(第五十实施例);
图76是组合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五十一实施例的局部截面视图的框图(第五十一实施例);
图77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五十二实施例的截面视图和内部框图(第五十二实施例);
图78A、78B和78C是涉及图77的第五十二实施例的透视图和截面视图;
图79是基于图69A、69B和69C的第四十六实施例配置成的移动电话的测量数据的示例的曲线图;
图80A和80B是设计来图示耳朵的详细结构与本发明的移动电话之间的关系的、耳朵的侧视图和截面视图;
图8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五十三实施例的框图(第五十三实施例);
图8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五十四实施例的框图(第五十四实施例);
图83A、83B和83C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五十五实施例的透视图和截面视图(第五十五实施例);
图84是图83的第五十五实施例的框图;
图85A和85B是设计来描述图83A、83B和83C的第五十五实施例中的移动电话中的振动能量的分布的侧视图;
图86A、86B和86C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五十六实施例的透视图和截面视图(第五十六实施例);
图8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五十七实施例的框图(第五十七实施例);
图88A、88B和88C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五十八实施例的透视图和截面视图(第五十八实施例);
图89A、89B和89C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五十九实施例的透视图和截面视图(第五十九实施例);
图90A、90B和90C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六十实施例的透视图和截面视图(第六十实施例);以及
图91A、91B和91C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六十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和截面视图(第六十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在图1中,移动电话1包含具有显示器单元5或其类似物的上部7和具有键盘或其他操作单元9以及用于拾取从操作者的嘴巴发出的音频的麦克风或其他呼出通话单元23的下部11,并配置成使得上部7可以通过铰链单元3折叠到下部11之上。用于将音频传送到操作者的耳朵的耳机或其他呼入通话单元13提供到上部单元7,并且与下部11的呼出通话单元23一起组成电话功能单元。也在上部7上布置视频会议内部摄像头17,其在移动电话1用作视频电话的情况下可以拍摄查看显示器单元5的操作者的脸部,而且还在拍摄自己的照片(self-portrait)时使用。上部7还提供有组成用于检测移动电话1为了呼叫的目的而正在接近耳朵的邻近传感器的一对红外光发射单元19、20,以及用于接收从耳朵反射的红外光的共享红外光邻近传感器21。虽然在图1中未示出,提供背面摄像头到上部7的背面,并且该摄像头可以捕获处于移动电话1的背面并正在用显示器单元5监视的被摄体的图像。
上部7还在内部(接触耳朵那面)的上部拐角处提供有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其包含用于接触耳屏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或类似物。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组成为不从移动电话的外壁凸出和妨碍设计,但是提供到移动电话的外壁的拐角从而有效地使得与耳屏接触。由此不但可以从呼入通话单元13聆听音频,而且可以从耳屏的软骨通过骨骼传导聆听。除此而外,像已经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那样,知道在耳朵的乳突、外耳口(opening)背面的软骨表面、耳屏、鬓脚(sideburn)部分和耳朵软骨的所有其他组成部分之中耳屏接收最大听觉,并且知道当通过推压增大压力时耳屏比其他部位(location)在低音域(bass register)具有更大的上升(greater elevation)。该常识详细描述在专利文献2中,因此这里将对其进行引用。
移动电话1当在图1中碰到右耳朵时稍微按顺时针旋转,并在图1中呈现朝右下的状态。提供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到这样的移动电话的耳朵侧的上端的斜下角(lower angle),可以使得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与右耳朵的耳屏自然接触,而没有引起振动单元从移动电话的外壁凸出。这种状态是接近电话呼叫的正常状态的姿势,并且对于进行电话呼叫的人和任何旁观者来说都不是很难看。由于呼入通话单元13处在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的邻域,所以通过耳屏软骨的音频信息和通过外耳道的音频信息都将传送到耳朵。此时,由于将用不同的声音产生对或路径传送相同的音频信息,所以该两者之间的相位(phasing)被调整成防止相同的音频信息相互抵消。
另一方面,移动电话1当在图1中碰到左耳朵时稍微按反时针旋转,并在图1中呈现朝左下的状态。像关于右耳朵的情况下那样,该状态变成使得提供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到移动电话的耳朵侧的上端的斜下角,可以使得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与左耳朵的耳屏自然接触。由于这种状态是接近电话呼叫的正常状态的姿势,而且由于呼入通话单元13处在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的邻域并且通过耳屏软骨的音频信息和通过外耳道的音频信息都传送到耳朵,所以该两者之间的相位被调整的事实类似于右耳朵的情况。
由于上述邻近传感器中的红外光发射单元对19、20来时分交替地发射光,所以共享红外光邻近传感器21能够识别已经从哪个发光单元接收到来自红外光的反射光,从而可以判断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中的哪一个已经碰到了耳屏。由此可以确定正在哪只耳朵上使用移动电话1,并引起耳屏接近那一侧的振动单元振动并断开另一个。然而,由于关于使得移动电话1到底碰到哪只耳朵和关于耳朵的形状的个体差异,像将在后面描述的那样,第一实施例配置成使得再容纳加速度传感器,移动电话1倾斜的方向用由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重力加速度来检测,并使得斜下角上的一侧的振动单元振动,同时另一振动单元断开。将使用适合各自使用模式的附图再次描述前述右耳朵使用和左耳朵使用。
上部7还提供有环境噪声麦克风38,其布置在外面(不碰到耳朵的背面)以便拾取环境噪声,并且其实现为用于防止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的振动传导的装置。环境噪声麦克风38还拾取从操作者的嘴巴发出的音频。用环境噪声麦克风38拾取的环境噪声与操作者自己的声音在经历波形反转(wavelength inversion)时,混合到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消除包含在通过呼入通话单元13的音频信息中的环境噪声和操作者自己的声音,以便于聆听在线对话方的能力(comprehension)。后面将提供该功能的更详细的描述。
图2A和图2B是图示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的功能的、移动电话1的侧视图;图2A图示移动电话1保持在右手并且碰到右耳朵28的状态。另一方面,图2B图示移动电话1保持在左手并且碰到左耳朵30的状态。图2A是从脸部右侧观看的视图,而图2B是从脸部左侧观看的视图;因此,每一幅图都示出了移动电话1的背面(图1的反面)。移动电话1用虚线指示,以便图示在移动电话1与右耳朵28和左耳朵30之间的关系。
如图2A所示,移动电话1当其碰到右耳朵28时在图2中稍微向反时针方向(反面与图1的关系)倾斜,并在图2中呈现对角地朝左下的状态。由于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提供到这样的移动电话的耳朵侧的上端的斜下角,所以可以自然地使得其与右耳朵28的耳屏32接触。像已经描述了的那样,这种状态是接近电话呼叫的正常状态的姿势,并且对于进行电话呼叫的人和任何旁观者来说都不是很难看。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移动电话1当其碰到左耳朵30时在图2中稍微向顺时针方向(反面与图1的关系)倾斜,并在图2中呈现对角地朝右下的状态。由于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提供到这样的移动电话的耳朵侧的上端的斜下角,所以可以使得其与左耳朵30的耳屏34自然接触。像在关于右耳朵28的情况中那样,这种状态同样也是接近电话呼叫的正常状态的姿势,并且对于进行电话呼叫的人和任何旁观者来说都不是很难看。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框图,相同部分赋予与图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除非必要,否则已经省略了描述。移动电话1用控制器39控制,控制器39依照在存储器单元37中存储的程序操作。存储器单元37还能够临时存储控制器39的控制所需要的数据并且还能够存储各种测量数据和/或图像。显示器单元5基于控制器39的控制并基于显示器驱动器41保持的显示数据来显示。显示器单元5具有显示器背光灯43,控制器39基于环境亮度调整其亮度。
电话功能单元45包括呼入通话单元13和呼出通话单元23,能够在控制器39的控制下,使用电话通信单元47与无线电话线路连接。扬声器51通过控制器39的控制来提供铃声警告和各种类型的导引,并且在视频会议功能期间还在输出其他对话方的声音。由于在视频会议功能期间不可能使得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碰到耳朵,所以扬声器51的音频输出不从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输出。图像处理单元53用控制器39控制并处理由视频会议功能内部摄像头17和背面主摄像头55拍摄的图像,并且将由该处理产生的图像输入到存储器单元37。
如上所述,邻近传感器中的红外光发射单元对19、20基于控制器39的控制来时分交替地发射光。由此,由共享红外光邻近传感器21输入到控制器39的反射红外光允许通过来自任何一个发光单元的红外光识别反射光。当从红外光发射单元19、20两者检测到反射光时,控制器39运行交叉比较以确定在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中哪一个已经碰到耳屏。此外,加速度传感器49检测所检测到的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控制器39基于检测信号确定移动电话1是否以图2A或图2B的状态倾斜;如已经用图2描述了的那样,使得处于斜面下角上的一侧的振动单元振动,而另一个断开。
移动电话1还拥有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36,用于对来自控制器39的音频信息运行相位调整,并传送到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更具体地,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36使用从控制器39传送到呼入通话单元13的音频信息作为基准来对来自控制器39的音频信息运行相位调整,并传送到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以防止从呼入通话单元13产生并经由鼓膜从外耳道传送的音频信息与从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或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中的任何一个产生并经由耳屏的软骨传送的同样的音频信息的相互抵消。该相位调整是呼入通话单元13与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之间的相对调整,因此该配置可以使得从控制器39传送到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的音频信息被用作调整从控制器39传送到呼入通话单元13的音频信息的相位的基准。在这种情况下,也以与到呼入通话单元13的音频信息相同的相位调整到扬声器51的音频信息。
除了具有防止来自呼入通话单元13的音频信息与来自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或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的同样音频信息的相互抵消的上述第一功能之外,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36还具有通过与环境噪声麦克风38的协作的第二功能。在该第二功能中,用环境噪声麦克风38拾取的环境噪声和操作者自己的声音在经历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36的波形反转时,混合成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或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的音频信息;因而消除包含在通过呼入通话单元13的音频信息中的环境噪声和操作者自己的声音,以便于聆听在线对话方的音频信息的能力。此时,也考虑到基于第一功能的相位调整来实现该混合,以使得有效地抵消环境噪声和操作者自己的声音,而不管来自呼入通话单元13的音频信息和来自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或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的任何一个的音频信息的不同传递路径如何。
图4是图2A和图2B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控制器39的操作的流程图。为了主要提供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的功能的描述,图4的流程图示集中在相关功能的操作的抽象概念;控制器39还包含典型移动电话功能以及在图4的流程中未表示的其他操作。图4的流程当移动电话1的操作单元9接通主电源时开始;并且在步骤S2进行每一个单元功能的初始启动和检查。并开始显示器单元5上的屏幕显示。接下来,在步骤S4,接通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的功能以进行到步骤S6。步骤S6是电子邮件操作和/或因特网操作以及不使用无线电操作的其他操作(诸如各种设置,还有下载的游戏)(以下总称为“非呼叫操作”)的存在与否的检查。在这些操作的情况下,执行进行到关于非呼叫处理的步骤S8,然后到达步骤S10。然而,不假定非呼叫操作中的功能是进行碰到耳朵的移动电话1的上部7中的呼入通话单元13和/或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的功能。另一方面,当检测到非呼叫操作时,步骤S6直接进行到步骤S10。
在步骤S10,通过移动无线电波进行是否存在呼入呼叫的检查。无呼入呼叫的情况进行到步骤S12;进行是否已经存在针对来自移动电话1的呼叫请求的、来自其他对话方的应答的检查。检查到应答情况进行到步骤S14。另一方面,在步骤S10通过移动无线电波检测到存在呼入呼叫的情况前进到步骤S16,在那里进行移动电话1是否打开的检查;即,上部7是否已经从被折叠在下部11之上的状态转到如图1中那样的打开状态的检查。不能检测到移动电话1打开的情况返回到步骤S10;之后,重复步骤S10和步骤S16,并且该流程暂停以便移动电话1打开。然而,当在重复期间该呼入呼叫终止而移动电话1仍然未打开时,该流程从步骤S10前进到步骤S12。另一方面,在步骤S16已经检测到移动电话1打开了的情况前进到步骤S14。在步骤S14,呼出通话单元23和呼入通话单元13接通以前进到步骤S18。在步骤S18,检查该呼叫是否为视频会议功能,当呼叫不是视频会议功能时该流程前进到步骤S20;在这个时间点上,确认是否切断了呼叫,当呼叫不被切断时该流程前进到步骤S22。
在步骤S22,进行红外光邻近传感器21是否检测到与耳朵的接触的检查,并且当没有检测到接触时该流程前进到步骤S24。另一方面,在步骤S22,红外光邻近传感器21没有检测到与耳朵的接触时,流程返回到步骤S14;如下,重复步骤S14和从步骤S18至步骤S22的步骤,并且等待在步骤S22中通过邻近传感器的检测。在步骤S24,基于加速度传感器49的检测信号,进行右耳朵呼叫状态的倾斜是否已经如图2A所示那样出现的检查。在这是真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26;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接通,流程前进到步骤S28。另一方面,在步骤S24中未能检测右耳朵呼叫状态的倾斜出现的情况下,在加速度传感器49的检测信号表示已经检测到如图2B所示的左耳朵呼叫状态之后,该流程进行到步骤S30;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接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28。
在图4的以上描述中,当进行到步骤S24时描述流程,而不管用红外光邻近传感器21检测到的红外反射光是自红外光发射单元19还是20,并且在步骤S24该加速度传感器49的信号用来检测该倾斜是否处于右耳朵呼叫状态。然而,由于红外光邻近传感器21也不能用于检测该倾斜是否处于右耳朵呼叫状态,所以该配置可以使得代替在步骤S24中的加速度传感器49的信号,当在红外光发射单元19的发光定时上的输出比在红外光发射单元20的发光定时上红外光邻近传感器21的输出大时,判定该倾斜处于右耳朵呼叫状态。除此而外,在步骤S24中的配置可以使得与加速度传感器49的信号和在红外光发射单元19、20的发光定时上红外光邻近传感器21的输出的比较结果一起,作出该倾斜是否处于右耳朵呼叫状态的判定。
在步骤S28,进行呼叫状态是否已经被切断的检查,当该呼叫还未被切断时该流程返回到步骤S24;如下,重复步骤S24至步骤S30,直到在步骤S28中检测到呼叫中断。因此提供支撑(support)来在右耳朵呼叫状态和左耳朵呼叫状态之间,交换在呼叫期间持有移动电话1的手。另一方面,在步骤S28中检测到呼叫中断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32,在那里处于接通状态的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或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中的任何一个,以及呼入通话单元13和呼出通话单元23被接通,然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34。另一方面,在步骤S12已经检测到呼叫请求应答的情况下,流程直接前进到步骤S34。在步骤S18中检测到是视频会议功能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36的视频会议功能处理。视频会议功能处理牵涉使用视频会议功能内部摄像头17成像人脸,使用扬声器51输出其他对话方的声音,切换呼出通话单元23的灵敏度,在显示器单元5上显示其他对话方的脸等。一旦已经断定了这样的视频会议功能处理,流程就前进到步骤S38,其断开扬声器51、呼入通话单元13和呼出通话单元23,于是流程前进到步骤S34。在步骤S20中检测到呼叫中断的情况下,流程也前进到步骤S38,但由于扬声器51在那时本来没有接通,所以呼入通话单元13和呼出通话单元23断开,并且该流程前进到步骤S34。
在步骤S34,检查断开主电源的操作存在与否;当存在断开操作时终止该流程。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34没有检测到断开主电源的操作时,流程返回到步骤S6,于是重复步骤S6至步骤S38。如上所述,当移动电话1未打开时,当移动电话1未处于呼叫状态时,当呼叫状态被启用但为视频会议功能时,或当正常呼叫状态被启用但移动电话1未碰到耳朵时,没有接通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或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一旦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或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处于接通状态,则只要未检测到呼叫中断,除了进行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或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的接通/断开切换之外,其将没有被断开。
第二实施例
图5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第二实施例在结构上存在很多相同的部分,因此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已经赋予对应部分,并且已经省略了描述。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电话101具有没有任何活动部分的集成型,而不是分开成上部和底部的折叠型。由此,在这种情况下的“上部”不表示分开的上部,而表示在集成结构顶上的部分。
在第二实施例中,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采取(assume)经常被暴露在移动电话101的外壁上的形式,而在第一实施例中,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采取当移动电话1折叠关闭时夹持在上部7和下部11之间的容纳形式。同样能够将图3的内部结构和图4的流程图的基本点应用到第二实施例。关于上述结构差异,省掉图4的流程图的步骤S16;在步骤S10中确认了呼入电话呼叫的情况下,流程直接前进到步骤S14。
第三实施例
图6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在第三实施例中在结构上存在很多相同的部分,因此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已经赋予对应部分,并且已经省略了描述。第三实施例的移动电话201具有上部107能够相对于下部111滑动的结构。在第三实施例的结构中,上下关系全神贯注于上部107放置在下部111的顶上的状态,但第三实施例中的“上部”表示当移动电话201伸展时出现的部分。
在第三实施例中,全部功能在如图6所示那样伸展上部107以暴露操作单元9的状态下可用,此外诸如应答呼入呼叫和/或参加呼叫之类的基本功能在上部107放置在下部111的顶上并且隐藏操作单元9的情况下也可用。同样在第三实施例中,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采取在如图6所示那样伸展移动电话201的状态和上部107放置在下部111的顶上的状态两者中经常被暴露在移动电话201的外壁上的形式。同样能够将图3的内部结构和图4的流程图的基本点应用到第三实施例。然而,如上所述,第三实施例甚至当上部107放置在下部111的顶上时也允许呼叫发生,因此与第二实施例类似,省掉图4中的流程图的步骤S16;在步骤S10中确认了呼入电话呼叫的情况下,流程直接前进到步骤S14。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各种特征的实施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它们也可以以其他方式实施。例如,因为以上实施例根据改变手和/或改变用户来支持右耳朵使用和左耳朵使用,所以虽然已经提供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但在采取软骨传导使用仅仅右耳朵或仅仅左耳朵的情况下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可能是很奇特的。
除此而外,如已经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那样,虽然本来已经在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每个总是分别邻接右耳朵的耳屏和左耳朵的耳屏的假设下提供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但软骨传导在除耳屏之外的其他耳朵软骨组成部分(诸如乳突或外耳口背面的软骨表面)中也是可能的;因此,当例如通过面向右耳朵软骨上的适当的多个点推压来使用右耳朵时,可以使用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两者。在这种意义下,两个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26不需要限于右耳朵使用和左耳朵使用。像在该实施例中那样的情况下两者同时接通,而不是仅仅接通两个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26之一。
此外,虽然在以上实施例中同时接通呼入通话单元13以及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但该配置可以使得当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或左耳朵软骨传导单元26接通时呼入通话单元13断开。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再需要音频信息的相位调整。
第四实施例
图7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四实施例的透视图。在第四实施例中在结构上存在很多相同的部分;因此,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已经赋予对应部分,并且已经省略了描述。第四实施例的移动电话301类似于第二实施例,具有没有任何活动部分的集成型,而不是分开成上部和底部的折叠型。除此而外,该实施例配置成“智能电话”,其具有提供有图形界面(GUI)功能的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同样在第四实施例中,“上部”不表示分开的上部,而表示在集成结构顶上的部分。然而,在第四实施例中,在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上显示键盘或其他操作单元209,并且依照手指如何相对于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触摸和/或飞击(swipe)来操作GUI。
第四实施例中的软骨传导振动功能被分配给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其具有振动导体227和软骨传导振动源225,包括压电双压电晶片等。软骨传导振动源225布置成与振动导体227的下部接触,其振动被传导到振动导体227。类似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软骨传导振动源225组成为不从移动电话的外壁(图7中示出的正面视图)凸出和妨碍该设计,但软骨传导振动源225的振动由振动导体227侧向传送,引起其两端224和226振动。振动导体227的该两端224和226位于与耳屏接触的、移动电话301的顶部7的内角上,因此,类似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有效地接触耳屏而没有从移动电话的外壁凸出。按照这种方式,振动导体227的右端部分224和左端部分226分别组成在第一实施例中提到的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
然而,由于振动导体227不仅仅在其右端224和左端226振动,而是作为整体来振动,所以在第四实施例中可以传送音频信息,而不管在移动电话301的顶上内边缘上的哪里进行与耳朵软骨的接触。由于由振动导体227将软骨传导振动源225的振动导引到想要的位置,并且没必要将软骨传导振动源225自身布置在移动电话301的外壁上,所以这样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配置有如下有益效果:提供更大量的布局自由度,并且可以将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安装在缺乏任何可用额外空间的移动电话上。
第四实施例添加了另外两个功能。然而,这些功能不是第四实施例专有的,而是同样可以应用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附加功能之一用于防止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意外操作。第一至第四实施例都使用红外光发射单元19、20和红外光邻近传感器21检测移动电话什么时候碰到耳朵;然而,在第一实施例中,例如,存在这样的担心:邻近传感器会检测到移动电话1的内部向下(lower)放在书桌等上的情况,并且会因此而错误地确认移动电话1已经碰到耳朵,从图4的流程的步骤S22进行到步骤S24。由于同样的情况(same)对于在步骤S24中检测到的右耳朵呼叫状态的倾斜也不是真的,因此存在这样的可能性:流程将前进到步骤S30并且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将错误地接通。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振动导致相对大量的能量,因此当出现这样的错误操作时可能由于书桌而造成振动噪声。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第四实施例配置成使得使用加速度传感器49检测水平静止状态,并且当可应用时,禁止软骨传导振动源225振动。这一点将在后面更详细地描述。
接下来,将对第四实施例中的第二附加功能提供描述。在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中,通过让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或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在第四实施例中,为振动导体227的右端部分224或左端部分226)与右耳朵或左耳朵的耳屏接触,来传送音频信息;然而,可以增大接触压力来用耳屏阻塞耳朵孔(hole of the ear),从而造成耳塞骨骼传导效应并以甚至更高的音量传导音频信息。此外,由于用耳屏阻塞耳朵孔(ear hole)来阻挡环境噪声,所以在这种状态下的使用实现了具有加倍效果的聆听状态(在该状态下降低了不必要的环境噪声并增大了必要的音频信息);并且例如适合于发生在噪声环境或其他情形下的呼叫。当耳塞骨骼传导效应出现时,人们自己的声音由于来自声带的骨骼传导而变得大声,并且还存在在左右听觉上产生的不均衡引起的不舒适感。为了在这样的耳塞骨骼传导效应出现期间减弱人们自己的声音(voice)的不舒适,第四实施例配置成使得从呼出通话单元23拾取的人们自己的声音的信息经历相位反转并传送到软骨传导振动源225,抵消人们自己的声音的声音(sound)。这一点将在后面更详细地描述。
图8是第四实施例的框图,在其中向来自图7的相同部分分配了相同的附图标记。除此而外,由于存在很多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所以对应部分都分配了相同的附图标记。除非特别需要,已经省略了对这些等同或共享部分的描述。虽然在第四实施例中稍微详细地图示了电话功能单元45,但该配置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之间共享。更具体地,图8的呼入通话处理单元212和耳机213对应于图3中的呼入通话单元13,而图8中的呼出通话处理单元222和麦克风223对应于图3中的呼出通话单元23。另一方面,图7中的软骨传导振动源225和振动导体227在图8中合起来图示为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8。呼出通话处理单元222将麦克风223拾取的、来自操作者的一部分音频作为侧音传送到呼入通话处理单元212,和呼入通话处理单元212将操作者自己的侧音重叠在来自电话通信单元47的呼叫对话方的声音上,并将其输出到耳机213,从而产生在移动电话301碰到耳朵的状态下人们自己的声音的骨骼传导和空气传导之间的均衡(balance)以接近自然状态。
呼出通话处理单元222还将麦克风223拾取的、来自操作者的一部分音频输出到音质(accoustics)调整单元238。音质调整单元238将要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8输出并传送到耳蜗的人们自己的声音的音质,调整到接近在耳塞骨骼传导效应出现期间从声带通过体内传导(internal body conduction)传送到耳蜗的操作者自己的声音的音质;并且有效地抵消两者。除此而外,波形反转器240使其音质已经以这种方式调整了的人们自己的声音经历波形反转,并将其输出到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236。当压力传感器242检测到的压力在预定范围或之上并且该状态对应于在耳屏处用移动电话301阻塞耳朵孔的状态时,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236根据来自控制器239的指令混合来自波形反转器240的输出并驱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8。由此抵消在耳塞骨骼传导效应期间出现的过量的人们自己的声音,因而减弱不舒适感。此时,调节抵消程度以使得等效于侧音的人们自己的声音量保持不抵消。另一方面,压力传感器242检测到的压力低于预定级别的情况对应于不在耳屏处阻塞耳朵孔并且耳塞骨骼传导效应不出现的状态;因此,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236没有基于控制器239的指令混合来自波形反转器240的人们自己的声音的波形反转输出。然而,该配置可以颠倒图8中的音质调整单元238和波形反转器240的位置。而且,音质调整单元238和波形反转器240可以集成为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236之内的功能。
图9是图示第四实施例中移动电话301碰到右耳朵的耳屏的状态的要素的概念性框图,并提供在耳塞骨骼传导效应出现期间如何抵消人们自己的声音的描述。图9还图示了压力传感器242的具体实施例;该配置假设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5是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像在图7和图8中那样,等效部分已经被赋予了同样的附图标记,并且除非特别需要,否则已经省略了描述。
图9A图示移动电话301碰到耳屏32达到耳屏32未阻塞耳朵孔232的这种程度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236基于来自呼入通话处理单元212的呼叫对话方的音频信息来驱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5。压力传感器242配置成监视出现在将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5链接到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236的信号线上的信号,并检测基于依赖于振动导体227上的压力施加的、针对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25的应变(strain)的信号变化。因此,当用于通过使得与耳屏32接触来传送音频信息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5包含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时,也可以使得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用作用于检测耳屏32上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242还监视出现在将呼入通话处理单元212链接到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236的信号线上的信号。出现在那里的信号不受耳屏32上的压力影响,因而可以用作确定压力的基准信号。
在图9A中,如上所述,耳屏32处于不阻塞耳朵孔232的状态,并且压力传感器242确定该压力很小;因此,基于这种确定,控制器239指令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236不将来自波形反转器240的人们自己的波形反转了的声音混合到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5。另一方面,图9B图示移动电话301在箭头302的方向上更强地按压在耳屏32上并且耳屏32阻塞耳朵孔232的状态。这种状态生成耳塞骨骼传导效应。压力传感器242基于到预定压力或以上的增大的检测来确定已经阻塞了耳朵孔232,并且基于这种确定,控制器239指令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236将来自波形反转器240的人们自己的波形反转了的声音混合到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5。如上所述,减弱了耳塞骨骼传导效应出现期间人们自己的声音的不舒适感。相反,当压力传感器242检测到来自图9B中的状态的在预定压力或以上的降低时,确定该状态为如在图9A中那样,不阻塞耳朵孔232的状态,并且停止人们自己的波形反转了的声音的混合。然而,压力传感器242基于压力的绝对量和压力改变的方向性确定在图9A和图9B的状态之间已经存在转移。然而,在没有任何对话方说话的安静状态下,压力传感器242通过直接施加耳朵听不见的压力监视信号到直接骨骼传导振动单元225来检测压力。
图10是图8的第四实施例中的控制器239的操作的流程图。然而,因为图10的流程与图4中的第一实施例有很多共同点,所以对应部分已经赋予了相同的步骤标记,并且除非必要,否则已经省略了描述。图10还图示了关注于相关功能的操作的抽象概念,以便主要提供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8的功能的描述。由此,类似于图4中的情况,控制器239也包含典型的移动电话功能以及未由图10的流程表示的其他操作。图10使用黑体印刷来图示与图4的不同点,因此以下描述关注于这些部分。
步骤S42集成了图4的步骤S6和步骤S8,因此被图示成使得步骤S42的非呼叫处理包括直接前进到下一步骤而没有任何非呼叫操作的情况,但其内容等效于图4中的步骤S6和步骤S8。步骤S44集成了图4的步骤S10和步骤S12,因此图示为用于检查两个对话方之间的呼叫状态存在与否的步骤,而不管呼叫是来自其他对话方的呼入还是自己的呼出,当其内容等同于图4中的步骤S6和步骤S8。然而,由于该配置没有使得移动电话301打开或闭合,所以第四实施例不包含要对应于图4中的步骤S16的步骤。
步骤S46涉及第四实施例中的第一附加功能,因此检查移动电话301是否已经离开手持状态并保持在水平状态下静止预定时间段(例如,0.5秒)。当邻近传感器已经在步骤S22作出了检测时,在步骤S46中确认不存在水平静止状态的情况下,首先到达步骤S48;然后接通软骨传导振动源225。另一方面,在步骤S46中检测到水平静止状态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50,其断开软骨传导振动源225,并且流程返回到步骤S14。然而,步骤S50对应于在后面要描述的流程循环(repetition)中软骨传导振动源225在接通状态下达到步骤S46并且已经检测到水平静止状态的时候;因此,当软骨传导振动源225在断开状态下达到步骤S50时,流程返回到步骤S14,而不用进行任何行动。
步骤S52涉及第四实施例中的第二附加功能,并检查通过移动电话301大强度按压在耳屏32并且阻塞耳朵孔232而引起的耳塞骨骼传导效应的出现。具体地说,如图9所示,这一点由压力传感器242通过在预定压力或以上的改变和其方向性的存在与否来检查。在检测到造成耳塞骨骼传导效应的状态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54,其将人们自己的声音的波形反转信号加到软骨传导振动源225,然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58。另一方面,在步骤S52中检测到不造成耳塞骨骼传导效应的状态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56,然后继续到步骤S58,而不用将人们自己的声音的波形反转信号加到软骨传导振动源225。在步骤S58中,进行是否已经切断了呼叫状态的检查;当呼叫没有切断时,流程返回到步骤S22,接下来重复步骤S22和步骤S46至S58直到在步骤S58检测到呼叫中断为止。从而在呼叫期间提供对耳塞骨骼传导效应的生成和消除的支持。
上述每个实施例的各种特征不限于单独的各个实施例,而且可以用其他适当的实施例代替或与其他实施例组合。例如,图10中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不具有图4中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中的、用于切换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的配置,但该配置可以使得诸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的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用作第十实施例中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8的配置;因此,除了对在重复步骤S22和步骤S46至S58的循环时耳塞骨骼传导效应的生成和消除的支持之外,还附加地提供对根据来自图4的步骤S24至S26的功能在右耳朵呼叫状态和左耳朵呼叫状态之间将移动电话切换到另一只手的支持。还可以向第一至第三实施例添加在图10的第四实施例中的、检查水平静止状态并断开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8的功能。而且可以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像第四实施例中那样利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8。
第五实施例
图1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五实施例的透视图。第五实施例建立在图7的第四实施例上,并且共享其大部分结构;因此,对应部分已经赋予了同样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其描述。除此而外,为了避免使图示复杂,也已经对已经省略了描述的那些部分省略了附图标记自身的分配,但附图中相同的部分的功能和名称与图7是相同的。然而,该配置的更详细的描述要求(call on)图8和图9中的第四实施例的框图的基本点。第五实施例中与第四实施例的第一不同点在于移动电话401提供有双推压(double-push)按钮461,它使得可以设置所谓触摸板功能(在其中以手指触摸其上显示键盘或其他操作单元209的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并且通过这种触摸的位置检测和/或这种飞击的检测来操作GUI的功能)断开,并且其还仅仅在已经将这种触摸板功能设置为断开时可用。可以通过操作触摸板自身来设置触摸板功能断开,也可以通过按压双推压按钮预定时间段或更长来设置触摸板返回接通。双推压按钮461当可用时也具有以第一次推压启动呼叫并当在呼叫期间存在第二次推压时中断呼叫的功能(装置是否接通或断开的、通过推压进行的交替切换功能)。进行双推压按钮461的上述第一次推压来呼叫具体对话方或者应答呼入呼叫,从而在任何情况下启动呼叫。
第五实施例中与第四实施例的第二不同点在于第五实施例配置成以移动电话401与用于容纳其的软包装463的组合起作用。虽然为了描述该配置的目的,图11图示软包装463好像其是透明的,但软包装463实际上是不透明的,并且在动电话401如图11那样容纳在软包装463中的状态下,从外面不能看见移动电话401。
在移动电话401已经容纳在软包装463中的状态下,上述双推压按钮461也能够在从软包装463上推压双推压按钮461时起作用。此外,软包装463配置成与包括移动电话401的软骨传导振动源225和振动导体227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8互锁,允许呼叫在移动电话401容纳在软包装463的状态下发生。以下提供其描述。
使用具有接近耳朵软骨的声阻抗的声阻抗的弹性材料(硅橡胶;硅橡胶和聚丁橡胶的混合物;天然橡胶;使用气泡被密封了的这些各种各样的橡胶形成的结构;诸如可以在透明封装薄层材料等中看见的、其中用合成树脂薄膜分开密封一层气泡组的结构;等等)构成软包装463。当移动电话401被容纳在软包装中时,从软骨传导振动源225传送振动的振动导体227与软包装的内部接触。软包装463的外面用容纳在其中的移动电话401碰到耳朵,从而通过软包装463的插入(interposition),在宽阔的接触面积之上将振动导体227的振动传送到耳朵软骨。来自依照振动导体227的振动共振的软包装463的外部的声音还从外耳道传送到鼓膜。从而来自软骨传导振动源225的声源信息可以被听成大声的声音。由于碰到耳朵的软包装463具有使得阻塞外耳道的形式,所以还可以阻挡环境噪声。而且,增大用以面对耳朵按压软包装463的力给出实质上完全阻塞外耳道的结果,并且由于耳塞骨骼传导效应而可以将来自软骨传导振动源225的声源信息听成甚至更大声的声音。经由软包装463完成检测,但类似于第四实施例,在造成耳塞骨骼传导效应的状态下,基于软骨传导振动源225的压力检测,将来自呼出通话单元23(麦克风223)的波形反转信号加到人们自己的声音的信号上。
在移动电话401保持容纳在软包装463的呼叫状态下,传送到软包装463的振动导体227的振动也传送到呼出通话单元23,其具有生成Larsen(拉尔森)效果的潜能。为了阻挡振动导体227与呼出通话单元23之间的音响(acoustic)传导,作为对此的对策,软包装463在该两者之间提供有具有不同于软包装的主体的声阻抗的声阻抗的绝缘环单元465。可以通过集成或加入不同于软包装的主体的材料的材料来形成绝缘环单元465。也可以通过加入用同样材料成型的、对软包装463外面或内部具有不同声阻抗的层(layer)来形成绝缘环单元465。而且,多个绝缘环单元465可以插入在振动导体227和呼出通话单元23之间以便可以增大绝缘效果。
为了软包装463准许呼叫在移动电话401保持容纳在其中的状态下发生,呼出通话单元23(麦克风223)的邻域配置成麦克风罩单元467,其不干扰声音的空气传导。这样的麦克风罩单元467采取海绵状结构,诸如例如耳机罩之类的结构。
图12是图11的第五实施例中的控制器239(从图8借用)的操作的流程图。然而,图12的流程与图10的流程共享的部分已经赋予了同样的步骤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其描述。图12也主要用来描述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8的功能,因而图示关注于相关功能的操作的抽象概念。由此,类似于图10等,第五实施例中的控制器239也包含典型的移动电话功能以及没有表示在图12的流程中的其他操作。
当图12的流程到达步骤S62时,检查是否已经通过上述操作将触摸板设置成断开。当还没有将触摸板设置成断开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64,并停用双推压按钮461的功能,于是流程在到达步骤S34之前前进到步骤S66。作为在步骤S66中的典型处理图示的部分集中集成了图10中的步骤S14、步骤S18至S22、步骤S32、步骤S36、步骤S38和步骤S42至S58(即,步骤S4与S34之间的部分)。换句话说,在步骤S62转移到步骤S64的情况下,图12中的流程实施类似与图10的那些功能的功能。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62中检测到触摸板已经设置成断开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68,在那里激活双推压按钮461的功能。然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70。在步骤S70,停用触摸板的功能,并且在步骤S72中,检测在双推压按钮461上的第一次推压的存在与否。在这里没有检测到推压的情况下,流程直接前进到步骤S34。另一方面,在步骤S72中检测到在双推压按钮461上的第一次推压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74,其检测移动电话401是否已经容纳在软包装463中。例如,可以用组成邻近传感器的红外光发射单元19、20和红外光邻近传感器21的功能来进行检测。
当在步骤S74中检测到容纳在软包装463中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76,其接通呼出通话单元23,并且断开呼入通话单元13。此外,步骤S78接通软骨传导振动源225,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80,其将移动电话401置于呼叫状态。当呼叫状态已经生效时,继续呼叫状态。另一方面,在步骤S74没有检测到容纳在软包装463中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82,其接通呼出通话单元23和呼入通话单元13两者;此外,步骤S84断开软骨传导振动源225,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80。跟着步骤S80的步骤S86运行用于耳塞骨骼传导效应的处理,然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88。步骤S86中用于耳塞骨骼传导效应的处理由图10中的步骤S52至S56集中图示。
在步骤S88中,检测在双推压按钮461上的第二次推压的存在与否。当没有检测到时,流程返回到步骤S74,跟着重复步骤S74至S88,直到检测到在双推压按钮461上的第二次推压为止。在呼叫期间在该循环期间持续检查移动电话401是否容纳在软包装463中;因此,当例如环境噪声很大声并且消弱了呼入通话单元13上的聆听能力时,对用户在软包装463中容纳移动电话401提供支持,从而阻挡环境噪声并且用耳塞骨骼传导效应减弱聆听能力。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88中检测到在双推压按钮461上的第二次推压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90,其中断呼叫;步骤S92也断开所有发送和接收功能,并且流程到达步骤S34。在步骤S34中,检查主电源是否断开;因此,当检测到主电源未断开时,流程返回到步骤S62,接着重复步骤S62至S92和步骤S34。此外,在该循环期间,步骤S64提供对通过之前所述的触摸板操作设置触摸板断开或者对通过长按压双推压按钮461释放断开设置的支持,因此可以使用适当的常规处理进行切换。
第六实施例
图1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六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3A是类似于图7的正面透视图,但像将在后面描述的那样,因为第六实施例组成为提供有移动电话功能的数字摄像头,所以图13A相对于图7旋转90度,并且以用作数字摄像头的使用状态的角度来图示。图13B是其背面透视图(在作为数字摄像头观看的情况下的正面透视图),而图13C是图13B中的B-B截面中的截面视图。
第六实施例建立在图7的第四实施例上,并且共同具有其大多数结构;因此,对应部分已经被赋予了同样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其描述。除此而外,为了避免使图示复杂,也已经对已经省略了描述的那些部分省略了附图标记自身的分配,但附图中相同的部分的功能和名称与图7的那些功能和名称是相同的。然而,该配置的更详细的描述要求图8和图9中的第四实施例的框图的基本点。第六实施例中与第四实施例的第一不同点在于移动电话501组成为提供有移动电话功能的数字摄像头。也就是说,如图13B所示,第一不同点是将提供有高光学性能的变焦镜头555用作背面主摄像头的成像镜头。变焦镜头555在使用期间以图13B中的单虚线图示的状态伸出,而在不使用期间采用所谓可伸缩镜头(collapsible lens)配置,其缩进到形成等同于移动电话501的外表面的平面的平面的位置。也提供用于当被摄体太暗时投射辅助光的闪光灯565和快门释放按钮567。移动电话501还具有当将摄像头握在右手中时适用的把手单元563。
第六实施例中与第四实施例的第二不同点在于把手单元563类似于第五实施例中的软包装463,使用具有接近耳朵软骨的声阻抗的声阻抗的材料(硅橡胶;硅橡胶和聚丁橡胶的混合物;天然橡胶;或使用气泡被密封了的这些各种各样的橡胶形成的结构)构成,并且提供有适合于提供令人满意的把手感觉的弹性。除此而外,与第四实施例中的布置不同,软骨传导振动源525布置在把手单元563的背面。如从图13C中的截面视图清楚的那样,软骨传导振动源525与把手单元563的背面接触。
由此,通过把手单元563的插入,在宽阔的接触面积之上使把手单元563碰到耳朵将软骨传导振动源525的振动传送到耳朵软骨。而且,来自根据软骨传导振动源525的振动共振的把手单元563的外部的声音从外耳道传送到鼓膜。从而来自软骨传导振动源525的声源信息可以被听成大声的声音。除此而外,类似于第五实施例,碰到耳朵的把手单元563呈现使得阻塞外耳道的形式,因此可以阻挡环境噪声。此外,类似于第五实施例,增大用于按压把手单元563的力给出实质上完全阻塞外耳道的结果,并且由于耳塞骨骼传导效应而可以将来自软骨传导振动源525的声源信息听成甚至更大声的声音。经由把手单元563进行检测,但类似于第五实施例,在造成耳塞骨骼传导效应的状态下,基于软骨传导振动源525的压力检测,将来自麦克风或其他呼出通话单元523的波形反转信号加到人们自己的声音的信号上。
与第四实施例不同,不将呼出通话单元523提供到移动电话501的正面,而是提供到其端面,如从图13B清楚的那样。由此,呼出通话单元523当呼入通话单元13因为呼叫而碰到耳朵时和当背面上的把手单元563因为呼叫而碰到耳朵时都可以一致地拾取用户声音。可以为激活呼入通话单元13或激活软骨传导振动源525而使用开关按钮561切换设置。在变焦镜头555以在图13B中用单虚线图示的状态伸出的状态下,不适合因为呼叫而使把手单元563碰到耳朵;因此,当开关按钮以这样的状态操作并且改变设置来激活软骨传导振动源525时,变焦镜头555自动缩进,保留这个开关的执行,直到缩进完成为止。
图14是图13的第六实施例中的控制器239(从图8借用)的操作的流程图。然而,图14的流程与图10的流程共享的部分已经赋予了同样的步骤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其描述。图14也图示关注于相关功能的操作的抽象概念,以便主要提供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8的功能的描述。由此,类似于图10等,同样在第六实施例中,控制器239也包含典型的移动电话功能以及没有由图14中的流程表示的其他操作。
在图14的流程中,一旦到达步骤S104,就检查是否已经存在启动呼叫的操作。在还不存在操作的情况下,流程直接前进到步骤S34。另一方面,在检测到启动呼叫的操作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106,在其中检查是否已经使用开关按钮561设置了软骨传导。当已经设置了软骨传导时,在步骤S108检查变焦镜头555是否伸出。变焦镜头555未伸出的结果导致前进到步骤S110,在其中呼出通话单元523接通,而呼入通话单元13断开;步骤S112接通软骨传导振动源525,然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46。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6中没有检测到软骨传导设置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114,在其中呼出通话单元523和呼入通话单元13都接通;步骤S116断开软骨传导振动源525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118。此外,在当在步骤S106中也检测到已经设置了软骨传导时在步骤S108中检测到变焦镜头555正在伸出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110,其指令变焦镜头555缩进,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114。然而,在已经启动伸缩(collapsing)的情况下,该指令是继续伸缩。如后面将要描述的那样,重复步骤S106至S116直到呼叫状态切断为止。因此,存在依照在步骤S106中的软骨传导设置检测在步骤S110中缩进的指令,并且在已经启动伸缩之后,维持步骤S114和S116的状态而不用流程前进到步骤S110,直到伸缩完成并且在步骤S108中不再检测到变焦镜头555的伸出为止。
跟着步骤S112的步骤S46至S56与图10一致,因此已经省略其描述。一旦移动到步骤S54或步骤S56至S118,就进行呼叫状态是否已经切断的检查,并且在没有检测到呼叫中断的情况下,流程返回到步骤S106,接着重复步骤S106至S118和步骤S46至S56。从而,当例如环境噪声很大声并且在呼入通话单元13中消弱了聆听能力(listening comprehension)时,可以对用户在呼叫期间操作开关按钮561来切换软骨传导设置从而阻挡环境噪声或进一步用耳塞骨骼传导效应减弱聆听能力等提供支持。除此而外,此时变焦镜头555当处于伸出状态时自动缩进。
第七实施例
图15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七实施例的透视图。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第七实施例的移动电话601配置成使得上部607可以通过铰链单元603折叠到下部611上。图15A是类似于图1的正面透视图,而图15B是其背面透视图。图15C是图15B中的B-B截面上的要素的截面视图。第七实施例的大多数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共享,因此对应部分已经被分配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描述。除此而外,为了避免使图示复杂,也已经对已经省略了描述的那些部分省略了附图标记自身的分配,但附图中相同的部分的功能和名称与图1的那些功能和名称是相同的。此外,虽然该概述与第一实施例共享,但该内部配置的更详细的描述要求图8和图9中的第四实施例的框图的基本点。
第七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不同点在于(如图15B中所示)具有宽表面积的软骨传导输出单元663提供在上部607的铰链的邻域中。软骨传导输出单元663类似于第五实施例中的软包装463和/或第六实施例中的把手单元563,并且使用具有接近耳朵软骨的声阻抗的声阻抗的材料(硅橡胶;硅橡胶和聚丁橡胶的混合物;天然橡胶;或使用气泡被密封了的这些各种各样的橡胶形成的结构)构成,并且提供有适合于保护免受外来物体对移动电话601的外壁的碰撞的弹性。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布置不同,软骨传导振动源625布置在软骨传导输出单元663后面。如从图15C的截面清楚的那样,软骨传导振动源625与软骨传导输出单元663的背面接触。
由此,通过软骨传导输出单元663的插入,在宽阔的接触面积之上折叠移动电话601并使软骨传导输出单元663碰到耳朵将软骨传导振动源625的振动传送到耳朵软骨。来自依据软骨传导振动源625的振动共振的软骨传导输出单元663的外部的声音还从外耳道传送到鼓膜。从而来自软骨传导振动源625的声源信息可以被听成大声的声音。除此而外,类似于第五实施例和第六实施例,碰到耳朵的软骨传导输出单元663呈现使得阻塞外耳道的形式,因此可以阻挡环境噪声。此外,类似于第五实施例和第六实施例,增大将软骨传导输出单元663按压到耳朵的力给出实质上完全阻塞外耳道的结果,并且由于耳塞骨骼传导效应而可以将来自软骨传导振动源625的声源信息听成甚至更大声的声音。经由软骨传导输出单元663进行检测,但类似于第五实施例和第六实施例,在造成耳塞骨骼传导效应的状态下,基于软骨传导振动源625的压力检测,将来自麦克风或其他呼出通话单元623的波形反转信号加到人们自己的声音的信号上。
第七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不同点在于(如图15A中所示)呼出通话单元623提供到下部611的下端面,而不是提供到移动电话601的下部611的正面。由此,呼出通话单元623当移动电话601打开并且呼入通话单元13因为呼叫而碰到耳朵时和当移动电话601闭合并且软骨传导输出单元663因为呼叫而碰到耳朵时都可以一致地拾取用户声音。在设置移动电话601支持切换软骨传导的情况下,自动出现切换以使得当移动电话601打开时激活呼入通话单元13,而当移动电话601闭合时激活软骨传导振动源625。另一方面,在没有支持切换软骨传导的设置的情况下,将没有自动激活软骨传导振动源525;相反,普通讲话和聆听起作用,而不管移动电话601是打开还是闭合。
如从图15B的背面透视图清楚的那样,移动电话601的背面提供有背面主摄像头55、扬声器51和背面显示器单元671。移动电话601的背面还提供有推压按钮661,其当设置了软骨传导切换支持并且移动电话601闭合时变成有效。类似于第五实施例,推压按钮661具有以第一次推压启动呼叫而当呼叫期间推压第二次时中断呼叫的功能。进行推压按钮661的第一推压来将呼出呼叫放置到具体对话方或应答呼入呼叫,从而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启动呼叫。
图16是图15的第七实施例中的控制器239(从图8借用)的操作的流程图。然而,图16的流程与图14的流程共享的部分已经赋予了同样的步骤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其描述。图16也图示关注于相关功能的操作的抽象概念,以便主要提供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8的功能的描述。由此,在第七实施例中,类似于图14等,控制器239也包含典型的移动电话功能以及没有由图16中的流程表示的其他操作。
在图16的流程中,启动呼叫,并且当到达步骤S122时,检查是否已经设置了软骨传导切换支持。在确认已经在步骤S122设置了软骨传导切换支持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124,其检查移动电话601是否已经打开;即,已经从上部607折叠在下部611的顶上的状态转移到如图15中那样的打开状态。在确认移动电话601没有打开并且上部607折叠在下部611的顶上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110,其接通呼出通话单元623并且断开呼入通话单元13;步骤S112接通软骨传导振动源625,然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46。按照这种方式,在移动电话601合拢的状态下可以使用软骨传导输出单元663聆听。
另一方面,在步骤S122未检测到已经设置软骨传导切换支持的情况下,不提出关于移动电话601是否合拢的任何疑问,而是将流程前进到步骤S114,其将呼出通话单元623和呼入通话单元13一起接通;然后步骤S116断开软骨传导振动源625并前进到步骤S118。在步骤S106中检测到已经设置软骨传导切换支持的情况下,即使当在步骤S124确认移动电话601是打开时流程也前进到步骤S114。
图16中的流程也具有是否已经在步骤S118中切断了呼叫状态的检查;在未检测到呼叫中断的情况下,该流程返回到步骤S122,接着重复步骤S122、步骤S124、步骤S114至S118和步骤S46至S56。按照这种方式,在已经预先设置软骨传导切换支持的情况下,当例如环境噪声很大声时并且当在呼入通话单元13中消弱了聆听能力时,可以对用户在呼叫过程期间将移动电话601合拢并且切换到通过软骨传导输出单元663的聆听从而阻挡环境噪声或进一步用耳塞骨骼传导效应减弱聆听能力等提供支持。
为了总结上述第五至第六实施例的特征,移动电话包括软骨传导振动源以及将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振动导引到耳朵软骨的导体;导体或者配置成弹性体,或者足够大以致于以多个点与耳朵软骨接触或足够大以致于与耳朵软骨接触并阻塞外耳道,或者具有至少接近耳垂的表面积的表面积,或者具有接近耳朵软骨的听觉阻抗(auditory impedance)的听觉阻抗。这些特征的任何一个或其组合使得可以有效地聆听软骨传导振动源的声音信息。这些特征的使用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也可以通过利用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材料、尺寸、表面积、布置和结构的优点来组成本发明,而不用使导体是弹性体。
第八实施例
图17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八实施例的透视图。第八实施例类似于图13的第六实施例,并配置成提供有移动电话功能的数字摄像头;类似于图13,图17A是正面透视图,图17B是背面透视图,而图17C是图17B中的B-B截平面中的截面视图。第八实施例与图13的第六实施例共享大多数结构;因此,对应部分已经被赋予了同样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其描述。
第八实施例中与第六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如从图17C的截面中清楚的那样)软骨传导振动源725嵌入把手单元763之内。类似于图13中的第六实施例,把手单元763使用具有接近耳朵软骨的声阻抗的声阻抗的材料(硅橡胶;硅橡胶和聚丁橡胶的混合物;天然橡胶;或使用气泡被密封了的这些各种各样的橡胶形成的结构)构成,并且提供有适合于提供令人满意的把手感觉的弹性。类似于第六实施例,内部配置的更详细的描述要求图8和图9中的第四实施例的框图的基本点。
图17C中的柔性连接导线769连接嵌入把手单元763之内的软骨传导振动源725与图8的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236或其他电路部分771。可以通过集成模型(integrated mold)实现由图17C中的截面视图图示的、用于将软骨传导振动源725嵌入把手单元763之内的结构,在该集成模型中软骨传导振动源725和柔性连接导线769插入到把手单元763。也可以通过将把手单元763划分成两个主体(其中柔性连接导线769和软骨传导振动源725用作分界线)并且通过跨越柔性连接导线769和软骨传导振动源725结合两个把手单元763来实现这样的结构。
第八实施例类似于第六实施例在于:通过把手单元763的插入,在宽阔接触区域之上使把手单元763碰到耳朵将软骨传导振动源725的振动传送到耳朵软骨;来自依照软骨传导振动源725的振动共振的把手单元763的外部的声音进一步从外耳道传送到鼓膜;由于碰到耳朵的把手单元763具有使得阻塞外耳道的形式,因此也可以阻挡环境噪声;以及增大将把手单元763按压到耳朵的力还给出实质上完全阻塞外耳道的结果,并且由于耳塞骨骼传导效应而可以将来自软骨传导振动源725的声源信息听成甚至更大声的声音。在造成耳塞骨骼传导效应的状态下,基于软骨传导振动源725的压力检测,将来自麦克风或其他呼出通话单元523的波形反转信号向人们自己的声音的信号的添加与第六实施例中的相同。然而,由于在第八实施例中将软骨传导振动源725嵌入把手单元763中,所以由对软骨传导振动源725的应变来检测造成耳塞骨骼传导效应的状态,该应变由起因于推压力的增大的对把手单元763的应变引起。
将软骨传导振动源725嵌入诸如第八实施例中的把手单元763之类的弹性体之内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如上所述那样获得声音的顺利传导,而且在于抵消对软骨传导振动源725的冲击(impact)。被用作第八实施例的软骨传导振动源725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具有抗冲击的特性。在此,如在第八实施例中那样沿四周包封地配置软骨传导振动源725,可以提供面对由移动电话701的刚性结构导致的冲击的缓冲(cushioning),并且可以有利于通常面临像跌落的危险的移动电话701的实现。包封软骨传导振动源725的弹性体不仅简单地起缓冲材料的作用,而且如上所述那样起有效地将软骨传导振动源725的振动传送到耳朵的作用。
第九实施例
图18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九实施例的透视图。类似于第七实施例,第九实施例的移动电话801配置成使得上部807可以通过铰链单元603折叠到下部611上。在类似于图15的图18中,图18A是正面透视图,图18B是背面透视图,而图18C是图18B的B-B截面中的截面视图。图18中的第九实施例与图15的第七实施例共享大多数结构;因此,对应部分已经被赋予了同样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其描述。
第九实施例中与第七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如从图18C的截面中清楚的那样)软骨传导振动源825夹持在软骨传导输出单元863与内部缓冲材料873之间。类似于第七实施例中的软骨传导输出单元663,软骨传导输出单元863使用具有接近耳朵软骨的声阻抗的声阻抗的材料(硅橡胶;硅橡胶和聚丁橡胶的混合物;天然橡胶;或使用气泡被密封了的这些各种各样的橡胶形成的结构)构成,并且提供有适合于保护免受外来物体对移动电话801的外壁的碰撞的弹性。内部缓冲材料873可以由作为具有提供缓冲目的的弹性体的任何材料组成,但也可以由与软骨传导输出单元863相同的材料构成。类似于第七实施例的内部配置的更详细的描述要求图8和图9中的第四实施例的框图的基本点。
如由图18C中的截面所示,软骨传导振动源825和柔性连接导线869夹持在软骨传导输出单元863与内部缓冲材料873之间。类似于第八实施例,柔性连接导线869连接软骨传导振动源825与图8的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236或其他电路部分871。软骨传导振动源825和柔性连接导线869夹持在软骨传导输出单元863与内部缓冲材料873之间的这些结构集成在软骨传导输出单元875内;这样的软骨传导输出单元875适配(fit)到移动电话801的上部807。
第九实施例也类似于第七实施例在于:通过软骨传导输出单元863的插入,在宽阔接触区域之上使软骨传导输出单元863碰到耳朵将软骨传导振动源825的振动传送到耳朵软骨;来自依照软骨传导振动源825的振动共振的软骨传导输出单元863的声音从外耳道传送到鼓膜;由于碰到耳朵的软骨传导输出单元863具有使得阻塞外耳道的形式,因此可以阻挡环境噪声;以及增大将软骨传导输出单元863按压到耳朵的力还给出实质上完全阻塞外耳道的结果,并且由于耳塞骨骼传导效应而可以将来自软骨传导振动源825的声源信息听成甚至更大声的声音。在造成耳塞骨骼传导效应的状态下,基于软骨传导振动源825的压力检测,将来自麦克风或其他呼出通话单元623的波形反转信号向人们自己的声音的信号的添加与第七实施例中的相同。然而,在第九实施例中,软骨传导振动源825夹持在软骨传导输出单元863与内部缓冲材料873(两个都是弹性体)之间,因此类似于第八实施例,造成耳塞骨骼传导效应的状态由对软骨传导振动源825的应变来检测,而该应变伴随起因于推压力的增大的对软骨传导输出单元863的应变引起。
软骨传导振动源825夹持在软骨传导输出单元863与内部缓冲材料873(两个都是弹性体)之间的第九实施例中的结构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如上所述那样获得声音的顺利传导,而且在于抵消对由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构成的软骨传导振动源825的冲击。换句话说,类似于第八实施例,沿四周包封地配置软骨传导振动源825,可以提供对由移动电话801的刚性结构产生的冲击的缓冲,并且可以有利于通常面临像跌落和其他危险的移动电话801的实现。起因于由具有接近耳朵软骨的声阻抗的声阻抗的材料成型至少外部弹性体的事实,夹软骨传导振动源825的弹性体不仅只起作为缓冲材料的作用,而且还如上所述那样起作为更有效地将软骨传导振动源825的振动传送到耳朵的配置的作用。
第十实施例
图19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十实施例的透视图。类似于第四实施例移动电话,第十实施例的移动电话901是具有不活动部分的集成型,并且配置成具有提供有GUI功能的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智能电话”。其结构有很多是相同的,因此对应部分已经被赋予了像在第四实施例中那样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描述。然而,类似于第四实施例,第十实施例中的“上部”不表示分开的上部,而是表示在集成结构顶上的部分。
第十实施例中与第四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由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等构成的软骨传导振动源925用作软骨传导振动源,并且还扮演用于生成由空气传导传送到鼓膜的声音波的呼入通话单元的驱动源的角色。为了提供更具体的描述,类似于第四实施例,振动导体227与软骨传导振动源925的上部接触并布置在移动电话的上侧。此外,类似于第七实施例、使用具有接近耳朵软骨的声阻抗的声阻抗的材料(硅橡胶;硅橡胶和聚丁橡胶的混合物;天然橡胶;或使用气泡被密封了的这些各种各样的橡胶形成的结构)构成的软骨传导输出单元963布置在软骨传导振动源925的正面。由于如后面将要描述的那样,软骨传导输出单元963用作用于生成由空气传导传送到鼓膜的声音波的呼入通话单元,所以第十实施例没有如第四实施例中那样的、关于呼入通话单元13的具体设置。
起因于上述配置,首先,软骨传导振动源925的振动由振动导体227侧向传送,引起其两端224和226振动,因此引起其任何一端与耳屏接触都允许用软骨传导听见声音。除此而外,类似于第四实施例,振动导体227不仅在其右端224和左端226振动,而且作为整体振动。由此,在第十实施例中也可以传送音频信息,而不管移动电话901的顶上内边缘上的什么地方与耳朵软骨接触。然后,类似于普通移动电话,当移动电话901以软骨传导输出单元963的一部分进入外耳道入口前面的这种形式碰到耳朵时,振动导体227处于在宽阔范围之上与耳朵软骨接触,并且软骨传导输出单元963与耳屏和其他耳朵软骨接触。通过这样的接触,可以通过软骨传导听见声音。类似于第五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来自依照软骨传导振动源925的振动共振的软骨传导输出单元963的外部的声音还从外耳道作为声音波传送到鼓膜。按照这种方式,软骨传导输出单元963可以在使用移动电话的普通状态下通过空气传导起呼入通话单元的作用。
软骨传导依赖于推压软骨的力量不同地进行传导;当增大推压力时可以获得更有效的传导状态。这表示诸如当难以听见呼入通话单元声音时增大面对耳朵推压移动电话的力之类的自然行为可以用于调整音量。甚至当这样的功能未在例如指令手册中解释给用户时,用户仍然可以通过自然行为直观地理解该功能。在第十实施例中配置软骨传导振动源925的振动以使得作为刚体的振动导体227和作为弹性体的软骨传导输出单元963两者可以同时与耳朵软骨接触,是设计来主要通过调整推压在作为刚体的振动导体227上的力来准许更有效的音量调整。
本发明的采用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其他方面也可以从本发明的上述各种优点得益。例如,在第十实施例配置成使得软骨传导振动源925和软骨传导输出单元963的组合起通过空气传导的专用呼入通话单元的作用的情况下,除了具有接近耳朵软骨的声阻抗的声阻抗的材料之外的、适合作为扬声器的共振器可以布置在布置了软骨传导输出单元963的位置上。这样的情况也能够从由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等构成的软骨传导振动源925用作软骨传导振动源并且还用作用于生成通过空气传导传送到鼓膜的声音波的呼入通话单元的驱动源的第十实施例的特征和优点得益。
第十一实施例
图20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十一实施例的透视图。类似于第四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第十一实施例的移动电话1001是具有不活动部分的集成型,并且配置成具有提供有GUI功能的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智能电话”。其结构有很多是相同的,因此对应部分已经被赋予了像在第四实施例中那样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描述。然而,类似于第四实施例,第十一实施例中的“上部”不表示分开的上部,而是表示在集成结构顶上的部分。
第十一实施例中与第四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右耳朵振动单元1024和左耳朵振动单元1026不提供在移动电话1001的前面,而是分别提供在一个侧面1007和相对侧的侧面(示出但没有在图中使用附图标记)(应该注意,相对于图7的第四实施例左右颠倒地布置右耳朵振动单元1024和左耳朵振动单元1026)。也以功能上类似于第四实施例的方式,将第十一实施例中的右耳朵振动单元1024和左耳朵振动单元1026配置成振动导体1027的两端部分;由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等构成的软骨传导振动源1025布置成与振动导体1027的下部接触,其振动传送到振动导体1027。从而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振动1025通过振动导体1027侧向传送,引起其两端1024和1026振动。提供振动导体1027的两端1024和1026以便当移动电话1001侧面(例如,1007)的上端部分碰到耳朵时与耳屏接触。
将麦克风或其他呼出通话单元1023提供到移动电话1001的下面,以使得甚至在右耳朵振动单元1024或左耳朵振动单元1026中任何一个碰到耳屏的状态下,也可以拾取用户发出的音频。此外,第十一实施例的移动电话1001提供有扬声器1013,用于在正在观看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同时出现的视频会议功能;在视频会议功能时切换麦克风或其他呼出通话单元1023的灵敏度,并且可以拾取在观看显示监视器205期间用户发出的音频。
图21是图示右耳朵振动单元1024和左耳朵振动单元1026的功能的移动电话1001的侧视图;所图示的方法与图2A和图2B一致。然而,如图20所示,第十一实施例中右耳朵振动单元1024和左耳朵振动单元1026每一个都提供到移动电话1001的侧面。由此,在第十一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当移动电话1001碰到耳朵时,移动电话1001的侧面碰到耳屏。换句话说,如在图2A和图2B中那样,移动电话1的显示器单元5的表面没有碰到耳屏;因此,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没有碰到耳朵和/或面颊,而且没有被皮脂等弄脏。
更具体地,图21A图示移动电话1001保持在右手并且碰到右耳朵28的耳屏32的状态;视图中的侧面是与移动电话1001碰到右耳朵28的那侧相对的一侧,并且由截面图示的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表面近似地垂直于面颊并面向脸部的后下方。结果是,如上所述,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没有碰到耳朵和/或面颊并且没有由于皮脂等而变脏。类似地,图21B图示移动电话1001保持在左手中并且碰到左耳朵30的耳屏34的状态;这样的情况也类似于图21A的情况在于: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近似地垂直于面颊并面向脸部的后下方,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没有碰到耳朵和/或面颊并且没有由于皮脂等而变脏。
然而,如图21中那样的使用状态,通过不抖动手地移动该移动电话1001并且使右耳朵振动单元1024碰到耳屏32,从用右手保持移动电话1001并且例如在图21A的情况下观看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状态来实现。由此,诸如通过轻微改变肘腕之间的角度,通过右手的自然移动,可以进行在观看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状态与右耳朵振动单元1024碰到耳屏32的状态之间的转移,而既不需要切换保持移动电话1001的手,也没有抖动手。为了简化以上描述,图21中的状态具有实质上垂直于面颊的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但用户可以无限制地选择手的角度或使移动电话1001碰到耳朵的姿势;因此不需要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与面颊的角度是正交的,而是可以适度倾斜。然而,由于根据第十一实施例的配置,右耳朵振动单元1024和左耳朵振动单元1026中的每一个都提供到移动电话1001的侧面,所以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没有碰到耳朵和/或面颊并且没有被皮脂等弄脏,而不管振动单元碰到耳屏32或34的姿势如何。
作为通过在第十一实施例中面向面颊的方向而不隐藏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事实的结果,在前面或背面的其他人可以看见呼叫目的地(calldestination)或其他显示内容是可能的。由此,为了在第十一实施例中保护隐私,在右耳朵振动单元1024或左耳朵振动单元1026碰到耳朵的状态下,从普通显示向隐私保护显示(例如,没有任何显示)自动进行切换。这一点将在后面更详细地描述。
第十二实施例
图2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十二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2A图示手柄1181(后面将要描述)不凸出的状态,而图22B图示手柄1181凸出的状态。类似于第十一实施例,第十二实施例的移动电话1101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124提供到移动电话1101的侧面(图22中看见的左侧的侧面,由于该表面因为图示方便而隐藏了,所以没有向其分配附图标记)。第十二实施例是基于类似于第十一实施例的具有不活动部分的集成型的移动电话,并且配置成具有提供有GUI功能的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智能电话”。其结构有很多是相同的,因此对应部分已经被赋予了像在第十一实施例中那样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描述。然而,类似于第十一实施例,第十二实施例中的“上部”不表示分开的上部,而是表示在集成结构顶上的部分。
第十二实施例中与第十一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除了手柄1181(后面将要描述)的配置之外,还将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124提供到移动电话1101中从图22看见的左侧上的那一侧面。碰到耳朵的元件限于左侧的侧面,因此也将麦克风或其他呼出通话单元1123提供到接近移动电话1101的左侧面的下表面,如图22所示。然而,同样在第十二实施例中,在当正在观看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时出现视频会议功能的时候切换呼出通话单元1123,并且可以拾取当用户观看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时用户发出的音频。
在第十二实施例中,类似于第十一实施例,如在图22中那样,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124可以从正在观看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状态,碰到右耳朵的耳屏。另一方面,为了使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124碰到左耳朵的耳屏,可以切换保持电话的手以使得移动电话1101面朝后,从而使得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124面向左耳朵。如图22A中那样,在手柄1181不凸出的状态下也可以以这种方式使用。
以下是手柄功能的描述。当如图21中那样,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124以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近似地垂直于面颊的这种角度碰到耳朵时的一种自然保持方式实施为这样的形式:使得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提供在的移动电话1101的正面和其背面由拇指和其他四指夹持,但此时手指处于触摸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状态;因此,关注表现在可能有误操作以及呼叫期间比较长时间地强力接触会导致指印污损。
有关于此,为了防止手指触摸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同时便于保持移动电话1101,第十二实施例配置成使得手柄1181根据需要从在图22A中的状态凸出到在图22B中的状态,可以使用手柄1181保持移动电话。从而可以变成处于在图22B中表示的状态以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夹持手柄1181和移动电话1101的主体的各端部,并且可以轻松保持移动电话1101而没有触摸到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也可以抓住手柄1181以在凸出程度配置成比较大的情况下保持移动电话1101。然而,类似于在图22A中的状态的情况,也可以保持移动电话1101以便面朝后,从而使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124碰到左耳朵的耳屏。
为了引起手柄1181从图22A中的状态凸出,推压凸出操作按钮1183,从而将手柄解锁并稍微朝外凸出;因此可以通过拉出手柄来实现图22B中的状态。由于在图22B中的状态下上锁,所以甚至当保持手柄1181并推压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124以碰到耳屏时也没有表现出问题。为了容纳手柄1181,当在图22B中的状态下推压凸出操作按钮1183时解开锁;因此,当推进手柄1181时上锁,以使得采取在图22A中的状态。
图23是图22的第十二实施例中的控制器239(从图8借用)的操作的流程图。然而,图23的流程与图14的流程共享的部分已经赋予了同样的步骤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其描述。图23也图示关注于相关功能的操作的抽象概念,以便主要提供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8的功能的描述。由此,类似于图14等,第十二实施例中的控制器239也包含典型的移动电话功能以及没有由图23中的流程表示的其他操作。图23使用黑体印刷来图示与图14的不同点,因此以下描述关注于这些部分。
在图23的流程中,一旦到达步骤S104就检查是否已经存在操作来启动呼叫。在还没有操作的情况下直接前进到步骤S34。另一方面,在检测到启动呼叫的操作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132,在其中检查手柄1181是否处于凸出状态。然后,在手柄未处于凸出状态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134,在其中检查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124是否与耳朵软骨接触的状态。然后,在检测到接触状态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136。然而,在步骤S132中检测到手柄1181处于凸出状态的情况下,流程直接前进到步骤S136。
在步骤S136中,呼出通话单元1123接通,而在步骤S138中,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124接通。另一方面,在步骤S140中扬声器1013断开。随后,进行到步骤S142,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显示被设置成隐私保护显示。隐私保护显示是不包含私人信息的预定显示或者根本不显示任何东西的状态。此时,仅仅改变显示内容,而不用断开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自身。在已经以这种方式控制显示之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52。作为结果,要求的状态已经存在于在步骤S136至S142的情况通向步骤S52,而不用在这些步骤中做任何操作。
另一方面,在步骤S134中不存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124与耳朵软骨接触的状态的检测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144,接通呼出通话单元1123;在步骤S146中,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124断开。同时,在步骤S148中扬声器1013接通。随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150,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显示设置成普通显示。在已经以这种方式控制显示之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118。作为结果,要求的状态已经存在于在步骤S144至S150的情况通向步骤S118,而不用在这些步骤中做任何操作。
跟着步骤S142的步骤S52至S56、步骤S118和步骤S34,以及跟着步骤S150的步骤S118和步骤S34与图14共享,并且已经省略其描述。一旦前进到步骤S118,就检查是否已经切断了呼叫状态;在没有检测到呼叫状态中断的情况下,流程返回到步骤S132,接着重复步骤S132至S150和步骤S52至S56。从而通过向内或向外移动手柄1181或通过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124的接触或不接触,自动进行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124与扬声器1013之间的切换并且还切换显示。在已经接通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124的状态下,在是否添加人们自己的声音的波形反转信号之间自动出现切换,其基于耳塞骨骼传导效应的存在与否。
在上述步骤的循环中,可以在步骤S142与步骤S52之间插入用于确定在步骤S142中初始地将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显示改变到隐私保护显示之后是否已经过去了预定时间段的步骤,也可以插入用于当预定时间段已经过去之后由于省电的目的而断开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自身的步骤。此时,与此一致,在步骤S148和S150之间插入用于当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已经断开时接通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步骤。通过省略步骤S132,图23中的流程也可以用于图20中的第十一实施例。
第十三实施例
图2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十三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4A图示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281(后面将要描述)与移动电话1201集成的状态,而图24B图示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281是分开的状态。第十三实施例的移动电话1201采取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226布置在图24A的状态下的移动电话1201的侧面1007的状态。这是与第十一和第十二实施例类似的点。第十三实施例是基于类似于第十一实施例和第十二实施例的具有不活动部分的集成型的移动电话,并且配置成具有提供有GUI功能的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智能电话”。其结构有很多是相同的,因此对应部分已经被赋予了像在第十二实施例中那样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描述。然而,类似于第十一实施例和第十二实施例,第十三实施例中的“上部”不表示分开的上部,而是表示在集成结构顶上的部分。
第十三实施例具有与第十二实施例的图22A的配置类似的配置,除了在图24A的状态下,当从图24看时,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226和呼出通话单元1223布置在右侧。然而,如在图24中那样,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226从正在观看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状态碰到左耳朵的耳屏。然后,为了使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226碰到右耳朵的耳屏,可以切换保持电话的手以使得移动电话1201面朝后,从而使得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226面向左耳朵。
第十三实施例中与第十二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包含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226和呼出通话单元1223的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281可以与移动电话1201分开,如在图24B中那样。通过插入/开锁按钮1283的操作,可以将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281插入到移动电话1201和将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281与移动电话1201解开。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281还拥有呼入/呼出通话操作单元1209,以及用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226和呼出通话单元1223的控制器1239,该控制器包括电源单元。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281也拥有BluetoothTM或其他短程通信单元1287,其能够使用无线电波1285与移动电话1201无线通信;从呼出通话单元1223拾取的用户声音以及关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226与耳朵接触的状态的信息发送到移动电话1201,并且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226基于从移动电话1201接收到的音频信息来振动。
以上述方式分开来的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281作为铅笔式(pencil)呼入/呼出通话单元起作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226被不受限制地保持并且使得与右耳朵或左耳朵的耳屏接触,从而可以发生呼叫。增大对耳屏的接触压力可以造成耳塞骨骼传导效应。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281处于分开状态,所以甚至当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226的长轴周围的表面或其末端(tip)碰到耳朵时,也可以通过空气传导听见声音。除了使用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281的方法(其中呼入/呼出通话单元通常容纳在如在图24A所示的移动电话1201中,然后适当地像在图24B中那样分开)之外,也可以存在使用以下呼入/呼出通话单元的方法,该呼入/呼出通话单元使得在如在图24B所示的分开状态下,例如移动电话1201容纳在内衣袋或包中和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281像铅笔一样插入外胸袋,仅仅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281用于在进行呼出和呼入呼叫时发生的操作和呼叫。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226也可以作为用于呼入呼叫的振动器。
诸如在第十三实施例中的铅笔式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281不限于包括与具有容纳单元的专门移动电话1201的组合的情况。例如,作为具有使用BluetoothTM等的短程通信功能的典型的移动电话的附件的配置也是可能的。
第十四实施例
图25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移动电话的第十四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5A图示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381(后面将要描述)容纳在移动电话1301中的状态,而图25B图示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381被拉出的状态。第十四实施例的移动电话1301采取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326布置在图25A中的状态下的移动电话1301的侧面1007的状态。这是与第十一至第十三实施例类似的点。第十四实施例是基于类似于第十一实施例至第十三实施例的具有不活动部分的集成型的移动电话,并且配置成具有提供有GUI功能的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智能电话”。其结构有很多是相同的,因此对应部分已经被赋予了像在第十三实施例中那样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描述。然而,类似于第十一实施例至第十三实施例,第十四实施例中的“上部”不表示分开的上部,而是表示在集成结构顶上的部分。
在图25A中的状态下的第十四实施例具有与第十三实施例的图24A的配置类似的配置。第十四实施例中与第十三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如图25B所示,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381具有与移动电话1301的有线连接而不是无线连接。类似于第十三实施例,通过插入/开锁按钮1283的操作,可以将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381插入到移动电话1301和将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381与移动电话1301解开。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381具有分别连接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326与呼出通话单元1323以及呼出通话单元1323与移动电话1301的线缆1339。在图25A中的容纳状态,处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326与呼出通话单元1323之间的那部分线缆339容纳在侧面1007的凹槽中,而当容纳了呼出通话单元1323时,处于呼出通话单元1323与移动电话1301之间那部分由弹簧自动卷拢在移动电话1301中。呼出通话单元1323还提供有遥控操作单元,用于在呼出和呼入呼叫时操作。在上述方式中,在第十四实施例中,从呼出通话单元1323拾取的用户声音以及关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326与耳朵的接触的状态的信息由有线线路传送到移动电话1301,而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326基于从移动电话1301由有线线路接收的音频信息振动。
如在图25B中那样拉出的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381通过钩挂外耳道的入口的下部的软骨来使用,以使得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326的一部分与耳屏接触。然后,将处于这种状态的呼出通话单元1323定位于接近嘴巴,因此可以拾取用户声音。保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326的一部分和增大耳屏上的接触压力可以产生耳塞骨骼传导效应。除了在其中将呼入/呼出通话单元通常如在图25A那样容纳在移动电话1301中然后像在图25B中那样适当地拉出的使用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381的方法之外,也可能存在使用呼入/呼出通话单元的以下方法:使得在如在图25B中那样拉出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381的状态下,例如移动电话1301保持容纳在内衣袋等并且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381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326保持钩挂耳朵。类似于第十三实施例,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326也可以作为用于呼入呼叫的振动器。
诸如在第十四实施例中那样的有线耳机式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381不限于包括与具有容纳单元的专门移动电话1301的组合的情况。例如,作为具有外部耳麦(earphone-microphone)连接端子的典型的移动电话的附件的配置也是可能的。
在上述每一个实施例中指示的各种特性在关于各个实施例的每一个情况下不一定是特别的;每个实施例的特性都可以适当地与其他实施例的特性组合或重排,只要可以利用其优点。
在上述每一个实施例中指示的各种特性的实现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同样可以以其他实施例实现所述特性,只要可以从其优点得益。例如,布置在相对于第十一至第十四实施例中的显示器表面的侧面上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作为通过软骨传导从耳屏传送音频信息的配置,从而可以便于与耳屏接触并将耳屏用作声音信息传导点。因此可以实现自由自在的聆听姿势,并且接近人们使用耳朵聆听的常规电话的聆听姿势。通过软骨传导的音频传递也不需要像利用空气传导的情况那样,在外耳道的入口的前面的封闭空间的形成,因此适合于在侧面上的布置。此外,由于通过软骨传导来传导音频信息,所以存在由振动器的振动引起的低百分率的空气传导,并且声音可以传送到用户的外耳道,而实质声音没有泄露到外部,即使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布置在移动电话的狭窄侧面也是如此。这是由于这样的事实:在软骨传导中,声音不作为像空气传导声音进入外耳道,而是由于与软骨的声音能量的接触而传送,在那之后在外耳道之内通过耳朵中的组织的振动生成声音。由此,当声音信息输出单元布置在相对于显示器表面的侧面上时,第十一至第十四实施例中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利用也是非常有效的,不用关心呼入通话单元声音会由于声音泄露而被邻近的人听见(那是令人讨厌的),也没有泄露任何敏感信息。
然而,从得益于能够防止显示器表面当聆听音频信息时由于与耳朵和/或面颊的接触而弄脏的观点来看,相对于显示器表面的侧面上的布置不限于要布置的音频信息输出单元是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情况。例如,该配置可以使得音频信息输出单元是通过空气传导工作的耳机,该耳机提供到相对于显示器表面的侧面。该配置也可以使得音频信息输出单元是碰撞耳朵前面的骨骼(颧弓;zygomatic arch)、耳朵背面的骨骼(乳突部分;mastoid part)或前额的骨骼传导振动单元,该单元布置在相对于显示器表面的侧面上。由于在相对于显示器表面的侧面上的该布置,当聆听音频信息时该显示器表面将不与耳朵和/或面颊接触;因此,甚至在使用音频信息输出单元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关于能够防止弄脏显示器表面的优点。而且,在使用这样的单元的情况下,可以在将耳机和/或骨骼传导振动单元限制于一个侧面的情况下,将麦克风布置在相对于显示器表面的侧面上,如在第十二至第十四实施例那样。类似于第十一至第十四实施例,当耳机为了呼叫而以在图21中表示的姿势碰到耳朵,或作为代替,当将骨骼传导振动单元为了呼叫而保持到耳朵前面或背面的骨骼时,设置显示器表面到隐私保护显示使得可以防止包含私人信息的显示被前后左右的其他人观看到。
第十五实施例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十五实施例的系统的示图。第十五实施例配置成用于移动电话的呼入/呼出通话单元,并与移动电话1401一起形成移动电话系统。第十五实施例采取与如在第十三实施例中的图24B中那样、在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281与移动电话1201分开的状态下的系统配置一样的系统配置;因此,相同的部分已经被赋予了同样的附图标记,除非特别必要,否则省略了其描述。类似于第十三实施例的移动电话1201的移动电话1401不限于特别配置成与呼入/呼出通话单元组合起来使用的情况;相反,该情况也可以是作为具有例如使用BluetoothTM短程通信功能的典型的移动电话的配置或其他类似配置。然后,类似于第十三实施例,这种情况下的呼入/呼出通话单元采取作为这样的典型的移动电话1401的附件的配置。后面将提供这两种情况的更详细描述。
第十五实施例中与第十三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呼入/呼出通话单元配置成头戴式耳机1481,而不是如在第十三实施例那样的铅笔式形式(pencil-typeformat)。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481在提供有包括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426和呼出通话单元1423时、在提供有包括用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426和呼出通话单元1423的电源单元的控制器1439时以及在提供有提供有呼入/呼出通话操作单元1409时,符合第十三实施例。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481还在提供兼容BluetoothTM或其他方案(scheme)并且能够使用无线电波1285与移动电话1401无线通信的短程通信单元1487时、在向移动电话1401发送从呼出通话单元1423拾取的用户声音以及关于使得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426与耳朵接触的状态的信息时以及在引起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426基于从移动电话1401接收到的音频信息振动时,符合第十三实施例。
接下来将提供第十五实施例专有的配置的描述。头戴式耳机1481通过耳挂单元1489附连于右耳朵28。头戴式耳机1481提供有弹性体1473保持的可移动单元1491,而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426由可移动单元1491保持。该配置使得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426在头戴式耳机1481通过耳挂单元1489附连于右耳朵28的状态下与耳屏32接触。使得弹性体1473可以在耳屏32的方向上弯曲可移动单元1491,并且可以作为用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426的缓冲材料起作用,保护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426免受由于头戴式耳机1481而引起的机械冲击。
声音信息可以在图26的状态下经由普通软骨传导聆听。然而,当由于环境噪声而消弱声音信息的聆听能力时,可移动单元1491被从外部推压从而弯曲,并且增大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426在耳屏32上的压力接触,由此而使得耳屏32阻挡耳朵孔。从而可以生成已经在其他实施例中描述了的耳塞传导效应,并且可以传送甚至更大声的音频信息。用耳屏32阻塞耳朵孔还允许阻挡环境噪声。关于从呼出通话单元1423拾取的人们自己的声音的信息也基于可移动单元1491的弯曲状态的机械检测来经历相位反转,然后传送到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426,以抵消人们自己的声音。已经在其他实施例中描述了其优点或其他有益属性的更详细的描述,因此已经省略。
第十六实施例
图2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十六实施例的系统的示图。类似于第十五实施例,第十六实施例也配置成产生用于移动电话1401的呼入/呼出通话单元的头戴式耳机1581,并与移动电话1401一起形成移动电话系统。第十六实施例与第十五实施例有很多相同的,因此相同的部分已经被赋予了同样的附图标记,并且除非特别必要,否则已经省略了其描述。像已经在第十五实施例中描述了的那样,移动电话1401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具有特殊配置,而在其他情况下可能配置成典型的移动电话。后面将提供这两种情况的描述。
第十六实施例中与第十五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可移动单元1591整个是使用具有接近耳朵软骨的声阻抗的声阻抗的弹性材料(硅橡胶;硅橡胶和聚丁橡胶的混合物;天然橡胶;或使用气泡被密封了的这些各种各样的橡胶形成的结构)制成的。类似于第八实施例,包含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526嵌入在可移动单元1591之内。这样的配置允许包括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526的可移动单元1591在其自身的弹性下弯向耳屏32。虽然为了简单而从示图中省略了,但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526、控制器1439等的电路部分通过类似于图17C中的柔性连接导线769的连接线路连接。
在第十六实施例中,可移动单元1591以图27中表示的状态与耳屏32接触;来自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526的声音信息经由可移动单元1591的弹性材料、通过软骨传导传导到耳屏32。这样的配置的益处类似于第五至第十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那些益处。此外,当由于环境噪声而消弱声音信息的聆听能力时,可移动单元1591被从外部推压从而弯曲,并且增大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526在耳屏32上的压力接触,由此使得耳屏32阻挡耳朵孔。从而类似于第十五实施例,可以生成耳塞传导效应,并且由此可以传送甚至更大声的声音信息。可以由耳屏32对耳朵孔的阻塞来阻挡环境噪声的事实也类似于第十五实施例。与第十五实施例的其他类似性是关于从呼出通话单元1423拾取的人们自己的声音的信息也基于可移动单元1591的弯曲状态的机械检测经历相位反转、然后传送到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526以抵消人们自己的声音的事实。
此外,在第十六实施例中,由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526嵌入在可移动单元1591之内,所以组成可移动单元1591的弹性材料作为保护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526免受对头戴式耳机1581的机械冲击以及保护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526免受对可移动单元1591自身的机械冲击的缓冲材料起作用。
图28是第十六实施例的框图,与图27中相同的部分被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除此而外,由于该框图的配置有很多部分与第四实施例相同,因此每一个对应部分都分配了与各自部分相同的附图标记。除此而外,除非特别必要,否则已经省略了对这些相同或共享部分的描述。在第十六实施例中,图28中的呼入通话处理单元212和耳机213对应于图27中的呼入通话单元13,而图28中的呼出通话处理单元222和麦克风223对应于图27中的呼出通话单元23。类似于第四实施例,呼出通话处理单元222传送麦克风223所拾取的来自操作者的一部分音频到呼入通话处理单元212作为侧音,而呼入通话处理单元212将操作者自己的侧音重叠在来自电话通信单元47的呼叫对话方的声音上并将其输出到耳机213,从而使得在移动电话1401碰到耳朵的状态在人们自己的声音的骨骼传导与空气传导之间的均衡接近自然状态。
图28中的第十六实施例的框图与图8中的第四实施例的框图的不同点在于图8中的第四实施例的移动电话301在图28中的第十六实施例中被划分为移动电话1401和产生呼入/呼出通话单元的头戴式耳机1581。具体地说,图28对应于移动电话1401特别配置来与头戴式耳机1581组合起来使用的第十六实施例中的情况的框图。
更具体地,在图28中,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236的输出由短程通信单元1446使用BluetoothTM等向外无线地发送。短程通信单元1446也将从外部麦克风接收到的音频信号输入到呼出通话处理单元222。此外,虽然已经在其他实施例中省略了图示和描述,但图28图示具有用于向整个移动电话1401供应电力的蓄电池的电源单元1448。
另一方面,头戴式耳机1581的配置具有用于使用无线电波1285与移动电话1401的短程通信单元1446相互通信的短程通信单元1487,并且还具有用于向整个头戴式耳机1581供应电力的电源单元1548。电源单元1548通过可替换电池或内置蓄电池供应电力。头戴式耳机1581的控制器1439从短程通信单元1487向移动电话1401无线地发送从呼出通话单元(麦克风)1423拾取的音频,并且还基于已经由短程通信单元1487接收到的音频信息控制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526的驱动。此外,控制器1439从短程通信单元1487向移动电话1401传送由操作单元1409进行的操作来接收呼入呼叫或发送呼出呼叫。弯曲检测单元1588机械地检测可移动单元1591的弯曲状态,而控制器1439将弯曲检测信息从短程通信单元1487传送到移动电话1401。弯曲检测单元1588可以包括例如当弯曲到达或超过预定角度时机械地接通的开关。移动电话1401的控制器239基于短程通信单元1446接收到的弯曲检测信息控制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236,并确定是否向来自呼入通话处理单元212的音频信息添加基于从呼出通话单元(麦克风)1423传送到呼出通话处理单元222的人们自己的声音的、波形反转器240的信号。
第十七实施例
图29是在图27的第十六实施例中移动电话1401配置成典型的移动电话而头戴式耳机1581配置成其附件的情况的框图;该示图用于提供像第十七实施例那样的描述以避免与图28混淆。图29的配置有很多与图28相同,因此与图28中相同的部分已经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除非特别必要,否则已经省略了其描述。
如上所述,图29中的第十七实施例中的移动电话1601配置成包括使用BluetoothTM等的短程通信功能的典型的移动电话。具体地说,短程通信单元1446向呼出通话处理单元222输入类似于从麦克风223输入的信息的来自于外部麦克风的音频信息,并且还向外输出类似于输出到耳机213的信息的音频信息。控制器239用来相对于内部麦克风223和耳机213切换通过短程通信单元1446从外部元件输入和输出到外部元件的音频信息。如上所述,在图29的第十七实施例中,图28中的第十六实施例中的音质调整单元238、波形反转器240和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236的功能被转移到头戴式耳机1681中。
与此一致,图29的第十七实施例中的头戴式耳机1681的配置在以下点与图28中的第十六实施例的配置不同。该配置使得虽然通过头戴式耳机1681的控制器1639的控制、由短程通信单元1487接收到的聆听音频信息被输入到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1636,但也可以将来自波形反转器1640的音频信息额外地输入到此。除此而外,根据需要,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1636将来自波形反转器1640的音频信息混合到所接收到的聆听音频信息并驱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626。更具体地,呼出通话单元(麦克风)1423已经拾取的来自操作者的一部分音频被输入音质调整单元1638,并且要从包含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626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628传送到耳蜗的人们自己的声音的音质,当生成耳塞骨骼传导效应时,被调整到接近从声带通过身体的传导传送到耳蜗的操作者自己的声音的音质,并且两者有效地抵消。波形反转器1640使得已经以这种方式经历了音质调整的人们自己的声音经历波形反转,并根据需要将其输出到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1636。
现在将详细描述混合控制。当弯曲检测单元1588检测到的可移动单元1591的弯曲达到或超过预定角度并且状态实质上处于由因此而被推压的耳屏阻塞耳朵孔时,依赖于来自控制器1639的指令,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1636混合来自波形反转器1640的输出并驱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628。从而抵消在耳塞骨骼传导效应期间出现的过量的人们自己的声音,由此消除不舒适感。此时,调节消除程度以使得等效于侧音的人们自己的声音量保留不被抵消。另一方面,当弯曲检测单元1588未检测到预定或更大量的弯曲时,状态实质上是耳屏不阻塞耳朵孔,并且不造成耳塞骨骼传导效应;因此,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1636不基于来自控制器1639指令来混合来自波形反转器1640的人们自己的声音的波形反转输出。类似于第四实施例,图29的第十七实施例的配置可以颠倒音质调整单元1638和波形反转器1640的位置。此外,音质调整单元1638和波形反转器1640可以集成为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1636内的功能。与第十六实施例的类似点是控制器1639从短程通信单元1487向移动电话1601传送由操作单元1409进行的操作来接收呼入呼叫或发送呼出呼叫。
图28和图29中的框图不仅可以应用到图27中的系统示图的配置中,而且可以应用到图26中的第十五实施例的系统示图的配置。当弯曲检测单元1588改为如在图8中的压力传感器242时,它们也可以应用于图24的第十三实施例和图25的第十四实施例。然而,在改为第十三实施例的情况下,在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281合并到如在图24A中的移动电话1201的情况下,将直接连接该两者的接触单元提供到移动电话1201和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281。在图24A中的状态下,通过短程通信单元在移动电话1201与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281之间的无线通信交换自动切换到经由这样的接触单元的通信。在改为第十四实施例的情况下,将用于在该两者之间建立有线连接的连接器接触代替短程通信单元提供到移动电话1301和呼入/呼出通话单元1381。
图30是图29的第十七实施例中的头戴式耳机1681的控制器1639的操作的流程图。图30中的流程当操作单元1409接通主电源时开始;在步骤S162,检查每一个单元的初始启动和功能。接下来,在步骤S164,存在用于与移动电话1601的短程通信连接的指令,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166。当基于步骤S164中的指令建立短程通信时,头戴式耳机1681进入与移动电话1601的恒定连接状态,除非主电源随后断开。在步骤S166,检查是否已经建立了与移动电话1601的短程通信;当确认了该建立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168。
在步骤S168,检查是否已经通过短程通信传送来自移动电话1601的呼入信号。然后,当存在呼入信号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170,在其中进行驱动以使得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626具有呼入信号振动。这种呼入信号振动可能具有声频(audible frequency),也可能以足够大以致于耳屏32可以感觉到振动的幅度在低频区域中振动。接下来,在步骤S172,检查呼入信号是否已经被来自进行呼叫的对话方的呼出呼叫停止操作或其类操作停止;当不存在停止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174,在其中检查是否已经存在通过操作单元1409的接收操作。然后,当存在接收操作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176。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74不存在接收操作时,流程返回到步骤S170,接着重复步骤S170至S174的循环,除非停止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626的呼入信号振动或进行接收操作。
另一方面,在步骤S168没有检测到任何呼入信号的情况下,流程前进到步骤S178,在其中检查是否已经存在通过操作单元1409的对已注册呼叫目的地的一次触摸呼出呼叫操作。当检测到呼出呼叫操作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180;该呼出呼叫操作传送到移动电话1601以进行呼出呼叫,并且检查针对已经由来自到此的其他对话方的应答建立呼叫连接的效果的信号是否已经从移动电话1601传送。当在步骤S180确认已经建立了呼叫连接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176。
在步骤S176,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626接通以便聆听音频信息,并且在步骤S182呼出通话单元(麦克风)1423接通以便进行讲话;然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184。在步骤S184,检查是否已经检测到可移动单元1591以预定角度或预定角度以上弯曲。当已经检测到弯曲时,然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186,在其中将人们自己的声音的波形反转信号添加到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626;然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188。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84不存在弯曲处于预定角度或预定角度以上的检测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190,然后前进到步骤S188而不用将人们自己的声音的波形反转信号添加到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626。在步骤S188,检查是否已经从移动电话1601接收到针对已经切断了呼叫状态的效果的信号;当没有切断该呼叫时,流程返回到步骤S176,接着重复步骤S176至S188,直到在步骤S188检测到呼叫中断。从而提供对基于呼叫期间可移动单元1591的弯曲的耳塞骨骼传导效应的生成和消除的支持。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88检测到已经从移动电话1601接收到呼叫中断信号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192,在其中使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626的聆听断开,并且使用呼出通话单元(麦克风)1423的聆听也断开;然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194。在步骤S194,检查无呼叫状态是否已经持续预定时间段或更长;当这是真的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196。在步骤S196,存在向省电待机状态(诸如时钟频率低至维持短程通信单元1487的待机状态所需要的最低水平的状态)的转换;也响应于从移动电话1601接收到呼入呼叫信号或操作单元1409的呼出呼叫操作,完成处理来准许将短程通信单元1487恢复到普通呼叫状态的中断。然后,在这样的处理之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198。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94没有检测到无呼叫状态持续预定时间段或更长时,流程直接前进到步骤S198。然而,当在步骤S166中不可能确认已经建立了短程通信时,或者当在步骤S178中不存在呼出呼叫操作的检测,或者在步骤S180中不可能确认已经建立电话连接时,流程也直接前进到步骤S198。
在步骤S198,检查主电源是否已经由操作单元1409断开,在检测到主电源已经断开的情况下流程终止。另一方面,在没有检测到主电源已经断开的情况下,流程返回到步骤S166,接着重复步骤S166至S198,直到主电源断开为止,以支持对头戴式耳机1681的状态的各种变化。
图30中的流程不仅可以应用到图27中的系统示图的配置中,而且可以应用到图26中的第十五实施例的系统示图。当步骤S184中的“弯曲检测”改为像在图10的步骤S52那样生成“耳塞骨骼传导效应”的状态的存在与否的检测时,其也可以应用到图24中的第十三实施例或图25中的第十四实施例。
第十八实施例
图31是头戴式耳机的控制器的流程图,在其中代替图30的第十七实施例中通过机械开关检测弯曲,该配置使得使用软件实现这种检测;其描述被提供作为第十八实施例,以避免与图30混淆。图31与图30相同的步骤已经赋予了相同的步骤标记,除非特别必要,已经省略了其描述。图31使用黑体印刷和黑框来图示不同点,因此以下描述关注于这些部分。更具体地,第十八实施例配置成使得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626是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并且符合图9中的第四实施例的假设下,监视出现在连接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1636和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626的信号线路上的信号,并且由基于从可移动单元1591的弯曲或在从其弯曲恢复的时刻的操作冲击的应变来监视对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作为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1626出现的信号的变化。然后用软件处理该信号变化,从而检测弯曲状态。
现在将基于以上假定,提供图31怎样不同于图30的描述。首先,步骤S200由图30中的步骤S170至S174、步骤S178和步骤S180的联合体来图示,其内容等同。然后,当基于接收呼入呼叫的操作或其他对话方对呼出呼叫的应答建立电话连接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176;当不存在电话连接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198。
步骤S202至S210是涉及检测弯曲的步骤;一旦到达步骤S182至S202,首先对出现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626的输入端子(连接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1636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626的信号线路)上的信号采样。在步骤S204,以同样的定时对以同样的定时从控制器1639转移到(go to)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1636的软骨传导单元的驱动输出采样。随后,在步骤S206,计算这些采样值之间的差,并在步骤S208中检测所计算出来的差是否在预定值或以上。这种功能对应于图9中的压力传感器242的功能,但图9的压力传感器242持续检测压力状态,图27中的系统使用从弯曲或在从弯曲的恢复的时刻的操作冲击觉察对弯曲状态的变化。
当在步骤S208中检测到该两个采样值已经生成了在预定值或以上的差值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210。在步骤S208中的阶段上不知道已经由于弯曲而生成了还是已经由于从弯曲的恢复生成了在预定值或以上的该两个采样值的差值。然而,在已经在步骤S176中接通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626之后,在步骤S210中基于差值生成历史来检查已经生成差值的次数是否为奇数。当该次数是奇数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186,而当该次数是偶数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190。由于可移动单元1591必定在弯曲与从弯曲恢复之间交替,所以可以存在在每次存在上述方式的操作冲击时是否添加人们自己的声音的反相信号之间的交替。然而,在差值计数曾经因误操作而反转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操作单元1409重置差值生成历史。
步骤S212由图30中的步骤S194和步骤S196的联合体来图示,其内容等同。如上所述,类似于第四实施例等,在第十八实施例中利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626自身的传感器功能来检测可移动单元1591的弯曲,从而有效地确定出现耳塞骨骼传导效应的状态。图31的流程不仅可以应用到图27中的系统示图的配置,而且可以应用到图26中的第十五实施例的系统示图。除此而外,在诸如在第五至第十实施例(在其中弹性体容纳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情况下,图31中用于检测耳塞骨骼传导效应的出现的方案在耳塞骨骼传导效应出现的状态下,也可以在对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不存在连续应变的情况下使用。
第十九实施例
图3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十九实施例的系统的结构示图。第十九实施例也配置成用于移动电话的呼入/呼出通话单元,并且与移动电话1401一起产生移动电话系统。在第十九实施例,如图32所示,呼入/呼出通话单元配置成眼镜1781。由于第十九实施例采取与第十五实施例相同的系统配置,所以相同的部分已经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在不存在特别的描述的情况下,该配置与第十五实施例的配置共享。除此而外,同样在第十九实施例中,移动电话1401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具有与产生呼入/呼出通话单元的眼镜1781组合起来使用的特殊配置,而在其他情况下可以配置成具有短程通信功能的典型的移动电话。在后者的情况下,类似于第十五实施例,眼镜1781采取作为移动电话1401的附件的配置。
在第十九实施例中,如图32所示,可移动单元1791可转动地附连到眼镜1781的镜腿件(temple piece);在图示的状态下,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726与右耳朵28的耳屏32接触。可移动单元1791在不被使用的情况下,可以沿着眼镜1781的镜腿旋转地缩回到如由单点线1792指示的位置。同样在该缩回状态下使得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726以低频振动;从而可以知道当在脸上感觉到眼镜1781的镜腿的振动时存在呼入呼叫。呼出通话单元(麦克风)1723布置在眼镜1781的镜腿的前面部分。包含电源单元的控制器1739布置在眼镜1781的镜腿的一部分上,并且控制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726和呼出通话单元(麦克风)1723。能够通过无线电波1285与移动电话1401无线通信的BluetoothTM或其他类型的短程通信单元1787也布置在眼镜1781的镜腿的一部分上,将由呼出通话单元(麦克风)1723拾取的来自用户的音频发送到移动电话1401,并且还使得能够引起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726基于从移动电话1401接收到的音频信息来振动。眼镜1781的镜腿的后端部分提供有呼入/呼出通话操作单元1709。由于眼镜1781的镜腿是碰到(come against)耳朵28背面上的骨骼(乳突部分)的部分,所以其以背靠状态(backed state)支持,并且可以轻松地进行呼入/呼出通话操作(诸如从前面侧对镜腿的按压),而没有引起眼镜1781变形。上述每一个元件的布置不限于以上的描述;这些元件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适当地集成在可移动单元1791中。
沿其途中插入弹性体1773的可移动单元1791在环境噪声消弱音频信息的聆听能力时被从外面推压并引起弯曲;然后将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726以更大的压力推压耳屏32,由此耳屏32更容易阻塞耳朵孔。从而可以生成也已经在其他实施例中描述了的耳塞传导效应,并且甚至可以传送更大声的音频信息。关于从呼出通话单元(麦克风)1723拾取的人们自己的声音的信息也基于可移动单元1791的弯曲状态的机械检测经历相位反转。然后将该信息传送到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726,并且人们自己的声音抵消。这些是与第十五实施例相同的点。
图28和图29的框图可以通过将“头戴式耳机”改为“眼镜”来应用到第十九实施例。图30和图31的流程图也可以应用到第十九实施例。
第二十实施例
图3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二十实施例的系统的示图。第二十实施例也配置成用于移动电话的呼入/呼出通话单元,并且与移动电话1401一起产生移动电话系统。第二十实施例采取与图32中的第十九实施例相同的系统配置;因此,相同的部分已经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除非特别需要,否则省略了其描述。类似于第十九实施例,第二十实施例中的移动电话1401同样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具有与产生呼入/呼出通话单元的一副眼镜1881组合起来使用的特殊配置,而在其他情况下可以配置成具有短程通信功能的典型的移动电话。在后者的情况下,类似于第十九实施例,眼镜1881采取作为移动电话1401的附件的配置。
第二十实施例中与第十九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826提供在耳挂单元1893内,通过耳挂单元1893,眼镜1881的镜腿碰到耳朵28的根部(base)。作为其结果,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826的振动传送到耳朵28的根部软骨的外侧1828;从外耳道内壁生成空气传导声音用于经由外耳道入口周围的软骨向鼓膜的传递,并且一部分也通过软骨直接传送到内耳。眼镜1881的镜腿碰到的、接近外耳道的内部入口的耳朵28的根部软骨的外侧1828适合于生成从外耳道入口周围的软骨向外耳道外部的空气传导,并且适合于通过软骨向内耳的直接传导。
耳挂单元1893还在碰到耳垂背面侧的部分上提供有耳朵推压检测单元1888。当存在大声的外部噪声时,耳朵推压检测单元188机械地检测由于碰到耳朵28的手掌推压耳垂的状态,以便阻挡外部噪声;控制器1739将该耳朵推压检测信息从短程通信单元1787传送到移动电话1401。耳朵推压检测单元1888例如可以由在用耳垂背面侧推压时机械地接通的开关配置。移动电话1401(在该配置要求图28的配置的情况下)的控制器239基于用短程通信单元1446接收到的弯曲检测信息来控制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236,并且确定是否向来自呼入通话处理单元212的音频信息,添加基于从麦克风1723经由短程通信单元1446传送到呼出通话处理单元222的人们自己的声音的、波形反转器240的信号。类似于第十九实施例,涉及用于生成耳塞骨骼传导效应时的对策的配置可以通过要求图29来配置。
第二十一实施例
图3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二十一实施例的元件的侧视图。类似于第二十实施例,第二十一实施例也配置成用于移动电话的呼入/呼出通话单元,并与移动电话1401(未示出)一起产生移动电话系统。第二十一实施例采取类似于图33中的第二十实施例的配置的系统配置;因此,相同的部分已经赋予了同样的附图标记,除非特别需要,否则省略其描述。更具体地,不同点是:尽管第二十实施例的呼入/呼出通话单元配置成专门眼镜,但图34的呼入/呼出通话单元配置成可以附加到普通眼镜的镜腿的耳挂单元1900的眼镜附件1981。除此而外,该配置与图33中的第二十实施例一致。同样类似于第二十实施例,第二十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电话1401(未示出)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与产生呼入/呼出通话单元的眼镜附件1981组合起来使用的特殊配置,而在其他情况下可以配置成具有短程通信功能的典型的移动电话。在后一种情况下,类似于第二十实施例,眼镜附件1981呈现采取作为移动电话1401的附件的配置。
眼镜附件1981成型成能够覆盖各种大小和/或形状的耳挂单元1900的万用型(one-size-fits-all)弹性体罩;当从其一端的开口插入耳挂单元1900时,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926与耳挂单元1900的顶侧接触。这种接触可以直接或经由眼镜附件1981的弹性体的外套来实现。为此,最佳选择弹性体为具有接近耳朵软骨的声阻抗的声阻抗的材料。上述直接或简介接触将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926的振动传送到耳挂单元1900,然后将其振动传送到耳朵28的根部的外侧;因此,类似于第二十实施例,从外耳道的内壁生成空气传导声音以便经由外耳道入口周围的软骨传递到鼓膜,并且一部分也被通过软骨直接传送到内耳。
提供到第二十实施例中的眼镜1881的呼出通话单元(麦克风)1723、控制器1739、短程通信单元1787、呼入/呼出通话操作单元1709和耳朵推压检测单元1888中的每一个均被布置在图34中的第二十一实施例中的眼镜附件1981中;然而,共享其功能并已经由此而省略描述。虽然未图示,但在用眼镜附件1981覆盖例如右侧的耳挂单元1900的情况下,在左侧将由具有相同外形、材料和重量的弹性体成型的仿真罩(dummy cover)提供作为耳挂单元。覆盖眼镜附件1981使得当佩戴眼镜时可以保持左右平衡。由于眼镜附件1981和仿真罩都是使用同样的弹性体成型,所以它们可以配置成使得通过稍微变形就可以按照要求作为左或右耳挂单元来佩戴。例如,与上述相反,可以用眼镜附件1981覆盖左耳挂单元而用仿真罩覆盖右耳挂单元。因此不需要销售右耳朵使用或左耳朵使用的眼镜附件1981的搭配(assortment)。
第二十二实施例
图3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二十二实施例的顶视图。第二十二实施例也配置成用于移动电话的呼入/呼出通话单元,并类似于第二十一实施例,与移动电话1401(未示出)一起产生移动电话系统。第二十二实施例采取类似于图34中的第二十一实施例的系统配置;因此,相同的部分已经赋予了同样的附图标记,除非特别需要,否则省略其描述。类似于第二十一实施例,第二十二实施例的呼入/呼出通话单元也配置成成型成能够涵盖普通眼镜的各种大小和/或形状的耳挂单元1900的万用型弹性体罩的眼镜附件2081。
图35中的第二十二实施例与图34中的第二十一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呼入/呼出通话单元的每一个构成元件(在第二十一实施例被集中布置在其一侧用耳挂单元1900覆盖了的眼镜附件1981中)分布在左和右耳挂单元1900中。更具体地,第二十二实施例的眼镜附件2081由右侧弹性体罩2082、左侧弹性体罩2084以及将其连接成能够经由线路通信的两用纤维芯线(dual-purposeglass-cord cable)2039构造而成;呼入/呼出通话单元的每一个构成元件在其中以分布方式布置。为了便于描述,弹性体罩2082设计来供右耳朵使用,而弹性体罩2084设计来供左耳朵使用,但可以左右颠倒地用这一对弹性体罩覆盖每一个耳挂单元1900。
在上述基本配置中,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926、呼入/呼出通话操作单元1709和耳朵推压检测单元1888被布置在右侧弹性体罩2082上。从而,类似于第二十一实施例,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926的振动经由耳挂单元1900传送到外耳道的开口周围的软骨。从外耳道之内的壁生成空气传导声音并传送到鼓膜,并且一部分直接通过软骨传送到内耳。
另一方面,呼出通话单元(麦克风)1723、控制器1739以及短程通信单元1787布置在左侧弹性体罩2084上。两用纤维芯线2039具有纤维芯(glasscord)设计,以便当摘下眼镜时眼镜可以悬挂在脖子上,并且通过连接以分布方式布置在右侧弹性体罩2082和左侧弹性体罩2084中的呼入/呼出通话单元的每一个构成元件的线路起作用。使用两用纤维芯线2039连接右侧弹性体罩2082和左侧弹性体罩2084防止一侧当摘下眼镜时放错地方。
第二十三实施例
图3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二十三实施例的框图。类似于第十九实施例或第二十实施例,第二十三实施例包括配置成用于移动电话的呼入/呼出通话单元的眼镜2181,并与移动电话1401(未示出)一起产生移动电话系统。类似于第二十二实施例,组成第二十三实施例中的呼入/呼出通话单元的每一个元件以分布方式布置到右镜腿单元2182和左镜腿单元2184。可以依照图29中的第十七实施例的框图以及图35中的第二十二实施例的顶视图来理解各自构成元件和其功能;因此,相同的部分已经赋予了同样的附图标记,除非特别需要,否则省略其描述。同样在第二十三实施例中,布置在右镜腿单元2182上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826的振动传送到耳朵28的根部软骨的外侧;这引起外耳道入口周围的软骨振动,从而从外耳道之内的壁生成的空气传导声音传送到鼓膜,并且一部分软骨振动直接通过软骨传送到内耳。
图36中的第二十三实施例还具有用于在镜片单元2186中肉眼观看从移动电话1401接收到的三维(“3D”)图像的配置。眼镜2181的镜片单元2186提供有原本设计来用于眼镜的右镜片2110和左镜片2114,并起普通眼镜作用。此外,当短程通信单元1787从移动电话1401接收到3D图像信息时,控制器1639指令3D显示驱动单元2115显示该3D图像信息。3D显示驱动单元2115基于此而引起右眼图像和左眼图像分别被显示在右显示器单元2118和左显示器单元2122上。这些图像通过包含成像镜、单向透视镜以及其他组成部分的右眼光导光学系统(light-guiding optical system)2129和左眼光导光学系统2141成像在右眼和左眼的视网膜上;并且将可以在美学意义上欣赏3D图像。以与从右镜片2110和左镜片2114进入视网膜的原始图像(rawimage)合成或重叠的形式观看这种3D图像。
第二十四实施例
图3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二十四实施例的系统的示图。第二十四实施例也配置成用于移动电话的呼入/呼出通话单元,并且与移动电话1401一起产生移动电话系统。第二十四实施例的呼入/呼出通话单元虽然配置成用于助听器(hearing aid)等的耳挂单元2281,但它也采取与图33中的第二十实施例相同的系统配置;因此,相同的部分已经赋予了同样的附图标记,除非特别需要,否则省略其描述。同样类似于第二十实施例,第二十四实施例中的移动电话1401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与产生呼入/呼出通话单元的耳挂单元2281的组合起来使用的特殊配置,而在其他情况下可以配置成具有短程通信功能的典型的移动电话。在后一种情况下,耳挂单元2281采取配置作为移动电话1401的附件,类似于第二十实施例。
在第二十四实施例,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26布置在碰到耳朵28的根部软骨外侧1828的背面部分的位置上。作为其结果,类似于第二十实施例,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26的振动传送到耳朵28的根部软骨的外侧1828;从外耳道内壁生成空气传导声音以便经由外耳道入口周围的软骨传递到鼓膜,并且一部分也直接通过软骨传送到内耳。接近其外耳道的内部入口的、耳朵28的根部软骨的外侧1828适合于生成从外耳道入口周围的软骨向外耳道外部的空气传导并适合于通过软骨向内耳的直接传导。然而,在呼入/呼出通话单元配置成耳挂单元2281的情况下,如在第二十四实施例那样,使得与耳朵28的根部软骨的外侧1828接触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26布置有很大的自由度;因此,考虑到关于呼入/呼出通话单元的结构的安装布局和振动传导效果,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26可以布置在最佳位置上。由此,类似于第二十实施例,在第二十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取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26碰到耳朵28的根部软骨的外侧1828的上部的布置。
类似于第二十实施例中的眼镜1881的情况,耳挂单元2281提供有呼出通话单元(麦克风)1723、控制器1739、短程通信单元1787、呼入/呼出通话操作单元1709和耳朵推压检测单元1888,相关功能与其一致,因此省略相应描述。在第二十四实施例的耳挂单元2281的情况下,呼出通话单元(麦克风)1723关于耳朵朝前布置。
第二十五实施例
图3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二十五实施例的框图。第二十五实施例中与第二十至第二十三实施例一致在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4和2326布置在眼镜型器件的镜腿的耳朵适配部分(ear-fitted part)以及振动传送到耳朵28的根部软骨的外侧;然而,这个实施例配置成不是移动电话的呼入/呼出通话单元,而是3D电视观看眼镜2381,并且与3D电视2301一起产生3D电视观看系统。第二十五实施例使得可以体验立体音频信息;布置在右镜腿单元2382中的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4的振动经由接触单元2363传送到右耳朵根部软骨的外侧,并且引起外耳道入口周围的软骨振动,由此而从外耳道之内的壁生成的空气传导声音传送到右鼓膜,并且软骨传导的一部分直接通过软骨传送到内耳。类似地,布置在左镜腿单元2384中的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6的振动经由接触单元2364传送到左耳朵根部软骨的外侧,并且引起外耳道入口周围的软骨振动,由此而从外耳道之内的壁生成的空气传导声音传送到左鼓膜,并且软骨传导的一部分直接通过软骨传送到内耳。
观看眼镜2381配置成可以由佩戴普通眼镜的任何人佩戴在普通眼镜之上;在这种情况下,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6的振动分别传送到经由接触单元2363和2364与其直接接触的左右耳朵根的软骨,并且还分别传送到普通眼镜的左右镜腿的耳挂单元并经由耳挂单元间接传送到耳朵根的软骨。在不戴眼镜的人佩戴观看眼镜2381的情况下以及将它们佩戴在普通眼镜之上的情况下,以使得生成适合耳朵根的软骨的软骨传导的形状来配置接触单元2363和2364。下面将进一步提供其描述。
3D电视2301基于控制器2339的控制来从立体声音频信号单元2331生成音频信号;红外通信单元2346使用红外光2385传送该音频信号到观看眼镜2381的红外通信单元2387。观看眼镜2381的控制器2339基于接收到的音频信号来从右音频驱动单元2335和左音频驱动单元2336输出左右音频信号,并引起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6振动。上述红外通信单元2387、控制器2339、右音频驱动单元2335、左音频驱动单元2336以及快门驱动单元2357、右快门2358和左快门2359(后面将要描述)与电源单元2348一起布置在眼镜主单元2386上。
另一方面,3D电视2301基于控制器2339的控制来发送视频信号单元2333的视频信号到显示器驱动器2341,并在包括液晶显示器单元等的3D屏幕2305上显示3D图像。控制器2339还与3D图像显示同步以从3D快门同步信号单元2350生成同步信号,并且红外通信单元2346使用红外光2385传送该同步信号到观看眼镜2381的红外通信单元2387。观看眼镜2381控制器2339基于接收到的同步信号来控制快门驱动单元2357,并且交替打开右快门2358和左快门2359。从而,使得交替显示在3D屏幕2305上的右眼图像2360和左眼图像2362同步地入射在右眼和左眼上。在第二十五实施例中,用于驱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立体声音频信号和3D快门同步信号由此而在红外通信单元2346与2387之间通过红外通信传送。这两个信号以时分或合成方式并行发送。如在其他实施例那样,其之间的通信不限于通过红外光的通信,而是可以使用短程无线通信实现。
图39是上述第二十五实施例的元件的截面视图;自从佩戴了普通眼镜之后又已经佩戴观看眼镜2381的状态图示右镜腿单元2382的截面。图39A是涉及第二十五实施例的右镜腿单元2382的截面,而图39B图示其改进示例的截面。首先,将提供图39A的描述。接触单元2363提供到佩戴在耳朵28上的右镜腿单元2382的底部。该接触单元2363包含具有接近耳朵软骨的声阻抗的声阻抗的弹性体,并且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4保持在配置成封装在其中的右镜腿单元2382中。像从图39A清楚的那样,接触单元2363的截面提供有普通眼镜的耳挂单元2300要适配到的凹槽。观看眼镜2381的右镜腿单元2382与普通眼镜的镜腿的耳挂单元2300实现可靠接触,并且接触单元2363的弹性防止右镜腿单元2382和耳挂单元2300的接触部分由于振动而发嗡嗡声。在图39A的状态中,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4的振动以经由接触单元2363与其直接接触的方式传送到右耳朵28根部的软骨的外侧1828,并且还传送到普通眼镜的右镜腿的耳挂单元2300,并且经由该耳挂单元2300间接传送到耳朵28的根部软骨的外侧1828。
另一方面,在不戴眼镜的人直接佩戴观看眼镜2381的情况下,整个接触单元2363与右耳朵28根部的软骨的外侧1828直接接触,并传送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4的振动到此。使接触单元2363的外侧成斜面,因此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右镜腿单元2382也适合(fit)于耳朵28而没有不舒适感。
接下来,在图39B中的改进示例中,像从其截面视图清楚的那样,类似于图39A,接触单元2363提供到佩戴在耳朵28上的右镜腿单元2382的底部。同样类似于图39A,接触单元2363包含具有接近耳朵软骨的声阻抗的声阻抗的弹性体,并且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4保持在配置成要封装在其中的右镜腿单元2382中。像从图39B清楚的那样,接触单元2363的截面形状在改进示例中不同,提供凹形斜面来代替凹槽;从而使观看眼镜2381的右镜腿单元2382与普通眼镜的镜腿的耳挂单元2300实现可靠接触以钩挂在耳朵28上,并且接触单元2363的弹性防止右镜腿单元2382和耳挂单元2300的接触部分由于振动而发嗡嗡声。在图39B的状态中,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4的振动以经由接触单元2363与其直接接触的方式传送到右耳朵28根部的软骨的外侧1828,并且还传送到普通眼镜的右镜腿的耳挂单元2300,并且经由该耳挂单元2300间接传送到耳朵28的根部软骨的外侧1828。
另一方面,在不戴眼镜的人佩戴观看眼镜2381的情况下,整个接触单元2363与右耳朵28根部的软骨的外侧1828直接接触,并传送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4的振动到此。在图39B中的改进示例的情况下也使接触单元2363的外侧成斜面;即使在直接佩戴观看眼镜2381的情况下右镜腿单元2382也适合于耳朵28而没有不舒适感。像从图39B清楚的那样,它是与作为软骨传导的基础的、眼镜的镜腿的底部或外侧的耳朵软骨接触,而不是与眼镜的镜腿的内侧上的面部软骨的接触;确定接触单元的形状来满足这种目的。
如上所述,在第二十至第二十五实施例中,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4的振动传送到耳朵根的软骨的外侧。这引起外耳道入口周围的软骨振动,从而将从外耳道之内的壁生成的空气传导声音传送到鼓膜,并且通过软骨将一部分软骨传导直接传送到右内耳。从而,可以仅仅通过以普通状态佩戴眼镜来实现通过与耳朵软骨外侧的接触的良好传导。相反,在使用常规骨骼传导的情况下,耳朵前面或背面的骨骼必定被眼镜的镜腿的内侧部分缩紧(to tightlytuck in),这引起疼痛并致使长期使用难以承受。本发明没有这样的问题,可以舒适地聆听音频信息,同时体验类似于普通眼镜的感觉。
上述每一个实施例的各种特性都不限制于个别实施例,而是可以用其他适当的实施例替换或与其他适当的实施例组合。例如,在图34中的第二十一实施例的描述中,用仿真罩来覆盖另一镜腿的耳挂单元,但图34的配置可以准备成一副;当使得左右镜腿的耳挂单元每个都被覆盖时,变成可以像在图38的第二十五实施例中那样聆听立体声音频信号。此时也可以用无线连接来连接这两个耳挂单元,但也可以是如在图35的第二十二实施例中那样的两用纤维芯线的连接。关于纤维芯的特性,可以用纤维芯进行在图34的配置与在第二十一实施例中的仿真罩之间的链接,由此而防止错放。关于实现立体声效果的特性,如在图38的第二十五实施例中那样,当类似于上述描述而图36的第二十三实施例也配置成使得构成元件不划分成左和右,而是制成两组必需的构成元件并且每一组被定位在左和右镜腿单元上时,不仅可以使得图像变成3D,而且可以聆听立体声音频信号。参考第二十五实施例,可以适当地共享此时的左右配置的一部分(例如,至少控制器和电源)。
在前述实施例中,已经借助于使用移动电话和其呼入/呼出通话单元或3D视频观看眼镜的示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效果。然而,本发明的优势不限于此;本发明可以以其他应用来实施。例如,本发明的上述各种特性在以助听器实施时也总是有效的。
上述每一个实施例的各种特性不限于个别实施例;而是在无论可以从实施例的特性得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以特性已经被改进的实施例多种形式地实施它。例如,图40是图示图19中的第十实施例的改进示例的透视图。同样在该改进示例中,类似于图19,包含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等的软骨传导振动源925充当软骨传导振动源,同时也扮演生成通过空气传导传送到鼓膜的声音波的呼入通话单元的驱动源的角色。然而,软骨传导振动源925在图40的改进示例中伸展到移动电话901一侧,使得其右端224和左端226振动。类似于第十九实施例,可以因此而通过由于被引起接触耳屏的其之一引起的软骨传导听见声音。软骨传导振动源925作为整体振动,而不是仅仅在其右端224和左端226振动。类似于图19,可以因此而传送音频信息,而不管在移动电话901的顶上内边缘上的什么地方进行与耳朵软骨的接触。除此而外,与图19的类似点在于由具有接近耳朵软骨的声阻抗的声阻抗的材料构成的软骨传导输出单元963关于软骨传导振动源925朝前布置。
以下是图36的第二十三实施例的可能的改进示例。即,第二十三实施例中的呼出通话单元(麦克风)1723是普通空气传导麦克风,但当呼出通话单元(麦克风)1723代替骨骼传导麦克风(麦克风或骨骼传导接触型拾取器(pickup))时,变成可以当存在噪声时选择性地拾取讲话的对话方的音频,而不拾取任何不想要的声音。还变成可以以没有打扰环境的低音讲话。自然,眼镜的镜腿一般与耳朵前面的骨骼(颧弓或颧弓上的颞骨的一部分)或耳朵背面的骨骼(颞骨的乳突)接触。由此,通过要求图36,在眼镜的左镜腿单元2184中与前述骨骼的接触单元上布置呼出通话单元(麦克风)1723(由骨骼传导接触型麦克风组成),使得可以通过骨骼传导拾取讲话的对话方的音频。将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826和呼出通话单元(麦克风)1723(由骨骼传导接触型麦克风组成)划分成左和右镜腿单元2182和2184(如在图36),使得可以防止骨骼传导接触型麦克风拾取来自软骨传导振动单元1826的振动。
在图36的第二十三实施例或如上所述的改进示例中,可以从镜片单元2186中省略与3D显示相关的配置并用右镜片2110和左镜片2114进行普通眼镜配置。
另一方面,以下是关于图38的第二十五实施例的其他可能的改进示例。具体地说,由于第二十五实施例配置成观看眼镜2381,所以立体声音频信息的声源驻留在3D电视2301中,并且使得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6基于红外通信单元2387接收到的音频信号来振动。然而,当配置代之以使得充当立体声音频信息的声源单元和向其提供数据的音频存储器的立体声音频信号单元容纳在图38的眼镜主单元2386或右镜腿单元2382和左镜腿单元2384之一中,或划分然后容纳在两者中时,则本发明可以配置成独立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通过要求有利于理解这种改进示例的配置的图38,上述立体声音频信号单元和向其提供数据的音频存储器将被包括在控制器2339中。在该改进示例的情况下,不需要与3D电视2301的链接;因此,代替图38中的右快门2358、左快门2359和快门驱动单元2357,在眼镜主单元2386上布置如在图36的第二十三实施例中那样的普通眼镜的右镜片和左镜片。
在将右镜片和左镜片布置在眼镜主单元2386上来构成普通眼镜的上述改进示例中,如在图36的第二十三实施例中那样,可以适当地划分布置在图38中的眼镜主单元2386上的控制器、音频驱动单元、红外通信单元、电源单元和其他各自构成元件,并适当地布置在右镜腿单元和左镜腿单元上,从而防止眼镜主单元2386的尺寸有任何增大。
改进示例中的红外通信单元2387负责诸如从PC或其他外部声源数据保持器件输入声源数据之类的功能。使用手持遥控器等,可以使得红外通信单元2387起调整来自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6的音量或者调整左和右振动输出的均衡的无线通信单元的作用。而且当便携式音乐播放器链接到移动电话时还可以接收移动电话的音频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便携式音乐播放器提供有空气传导麦克风或骨骼传导麦克风时,可以使得便携式音乐播放器起用于与外部方进行的呼入通话或呼出通话的移动电话的器件的作用。
针对眼镜主单元2386和针对右镜腿单元2382和左镜腿单元2384的构成元件的上述创新布置不限于上述改进示例。例如,在图38的第二十五实施例中的实际观看眼镜2381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地划分控制器2339、红外通信单元2387、电源单元2348、右音频驱动单元2335和左音频驱动单元2336并适当地布置在右镜腿单元2382和左镜腿单元2384中。
第二十六实施例
图4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二十六实施例的透视图,并且配置成移动电话。类似于在图19中图示的、第十实施例的改进示例的移动电话,第二十六实施例的移动电话2401是没有活动部分的集成型,并且配置成“智能电话”,其具有提供有GUI功能的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其结构有很多是相同的,因此对应部分已经被赋予了像在图40中那样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描述。类似于第十实施例和其改进示例,第二十六实施例中的“上部”也不表示分开的上部,而是表示在集成结构顶上的部分。
第二十六实施例与图示在图40中的第十实施例的改进示例的不同点在于软骨传导振动源925的振动具有作为用于为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触摸板功能中的触摸操作产生反馈感觉的振动源的双重目的。更具体地,乙烯树脂系(system)、乙烷系或其他系构成的振动隔离材料2465提供在软骨传导振动源925与定位在其下的配置(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之间,由于声阻抗等的差异,该配置使得防止来自软骨传导的音频信号可能传送到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等。另一方面,当触摸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从而接受来自其触摸板功能的任何类型的输入时,使得软骨传导振动源925以可听的范围或其以下的低频振动,以便向已经触摸了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手指提供反馈。将振动频率选择为实质上匹配振动隔离材料2465的共振频率的频率;因此,振动隔离材料2465由于软骨传导振动源925的振动而共振,然后将其振动传送到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因此,防止音频区域(region)中的振动的振动隔离材料2465起用于反馈的低频振动的振动传送材料的作用。从而可以将低频振动传送到触摸了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手指,并且可以知道已经接受了触摸输入。为防止触摸操作自身的冲击与响应于此的反馈振动的联合体,软骨传导振动源925提供有与触摸时刻的预定延迟,并且使得在已经决定(settle)了触摸冲击之后提供反馈振动。
第二十六实施例提供有操作按钮2461,其用于诸如接通和断开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触摸板功能的操作。除此而外,为了简化附图,第二十六实施例的配置省略了已经提供到图40中所示的、第十实施例的改进示例的软骨传导输出单元963;然而,也可以按要求提供。
图42是第二十六实施例的框图;等同部分已经被赋予了与图41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其描述。图42中的框图的配置有很多点与图8中的第四实施例的框图相同,并且可以要求图9中的元件的概念性框图的配置;因此,与图8相同的那部分配置已经被赋予了同样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其描述。
图42的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被图示为具有触摸板2468以及由控制器2439控制并驱动触摸板2468的触摸板驱动器2470;然而,这不是第二十六实施例特有的,而是与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具有触摸板功能的其他实施例共享的,并且仅仅为了避免复杂而已经从其他实施例的图示中省略了。图42图示分别用于软骨传导振动源925和触摸板2468的各个部分的振动隔离材料2465,但这仅仅由于框图的空间限制而已经以这样的方式描述。振动隔离材料2465是相同的,该描述不意味着它是分开的并且提供到软骨传导振动源925和触摸板2468上的各自位置。换句话说,图42中的设计图示(intendedillustration)是振动隔离材料2465由于软骨传导振动源925的低频振动(该振动传送到触摸板2468)而共振。
如图42所示,第二十六实施例提供有低频源2466,用于生成实质上匹配振动隔离材料2465的共振频率的频率的驱动信号;控制器2439指令在从触摸板驱动器2470感觉到手指的触摸并接受该输入的时侯起已经过去了预定延迟之后从低频源2466输出低频。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2436在呼叫状态下基于来自电话功能单元45的信号来驱动软骨传导振动源925;然而,来自电话功能单元45的信号在触摸板2468被操作的非呼叫操作状态期间被阻挡了,代之以基于来自低频源2466的信号驱动软骨传导振动源925。然而,在呼叫状态下,相位单元调整混合器单元2436阻挡来自低频源2466的信号。
第二十六实施例中的图42的控制器2439的功能要求图10中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除此而外,作为触摸操作反馈感觉振动源的软骨传导振动源925的双重目的(作为第二十六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理解为图10中的步骤S42的详细功能。
如上所述,图43用于提供图10中的步骤S42的详细图示;当流程开始时,步骤S222首先具有关于是否已经进行了非呼叫操作的检查。该步骤类似于图4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6,并且是关于电子邮件操作和/或因特网操作以及不使用无线电操作的其他操作(诸如各种设置以及下载的游戏)和其他非呼叫操作存在与否的检查。然后,当已经存在这样的操作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224,在其中检查触摸板2468是否处于非感测(non-sensing)状态。当非感测状态无效时,包括软骨传导振动源925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在步骤S226中接通。另一方面,在步骤S224中检测到触摸板2468处于非感测状态的情况下,非呼叫操作表示操作按钮2461的操作,并且流程因此而前进到步骤S228,在其中存在与该操作对应的按钮设置处理。随后,在步骤S230中,检查触摸板2468是否已经被设置成由按钮操作激活;当其为真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226。然而,在步骤S222中不存在非呼叫操作的检测的情况或在步骤S230不存在用以激活触摸板2468的设置的检测的情况中的任何之一下,流程立即终止。
当在步骤S226中接通软骨传导振动单元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232,在其中控制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2436来断开来自电话功能单元45的输出;在步骤S234中,低频源2466的输出连接到软骨传导振动源925,并且流程到达步骤S236。在步骤S236中,检查触摸板操作的存在与否;当存在触摸板操作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238,并且存在依照该操作的应答处理。然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240,在其中允许经过预定时段的延迟(例如,0.1秒),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242。在步骤S242中,从低频源2466输出低频预定时间段(例如,0.5秒),并且操作感觉被反馈到进行该操作的手指;然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244。
在步骤S244中,检查在最近的触摸板操作之后,触摸板2468是否已经处于无操作状态预定时间段(例如,3秒)或更长;当其不真时,流程返回到步骤S236。此后,只要触摸板2468持续操作预定时间段,就重复步骤S236至S244;可以持续通过软骨传导振动源925的触摸板输入和操作感觉反馈。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44中检测到触摸板2468已经保持在无操作状态预定时间段或更长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246,在其中软骨传导振动单元断开;在步骤S248中,进一步控制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2436并且来自电话功能单元45的输出连接到软骨传导振动源925;并且在步骤S250中,断开低频源2466的输出,然后流程暂时终止。之后的流程依据图10执行,当在图10的步骤S44中没有检测到呼叫时,流程立即转移到步骤S34;当主电源不断开时,流程然后返回到步骤S42;因此,重新开始图43中的流程。从而,只要触摸板的操作持续预定时间段并且图43中从步骤S244起的流程终止,就立刻返回步骤S236,并且可以持续通过软骨传导振动源925的触摸板输入和操作感觉反馈。
本发明的实现不限于前述实施例;各种改进都是可能的。例如,第二十六实施例中的振动隔离材料2465不限于具有传送共振频率的振动的带通滤波器功能的材料,而可以是具有阻挡处于音频信号区域中的来自处在预定频率或该预定频率以上的电话功能单元45的振动并传送处于更低频率区域中的用于触摸操作反馈的低频源2466的振动的低通滤波器功能的材料。
第二十七实施例
以下要求第二十六实施例中的图41至43来提供本发明的第二十七实施例的描述。在这种情况下,图42中的“触摸板2468”将改为“运动传感器2468”,而“触摸板驱动器2470”将改为“运动传感器驱动器2470”。第二十七实施例与第二十六实施例一样,被配置成使得在软骨传导振动源925在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GUI功能中具有用于触摸操作的双重目的的情况下,呈现这样的配置:软骨传导振动源额外用作检测移动电话2401上的触摸的冲击输入元件,而不是仅仅用作用于触摸感觉反馈的低频输出元件。为了这个目的,第二十七实施例中的软骨传导振动源925由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组成。可以通过要求在图9中描述的第四实施例的框图和在图31中描述的第十八实施例的流程图来配置用于用作冲击输入元件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双重目的的具体配置。
更具体地,如上所述,第二十七实施例中的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GUI功能配置成不利用接触型触摸板,而是用于在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邻域中手指运动的无接触检测的运动传感器2468。包含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软骨传导振动源925的冲击检测功能被用作确定不接触地选择的功能的、检测手指的触摸(相当于鼠标等的“点击”)的冲击传感器。作为更具体的示例,通过手指的无接触运动的检测来传导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上的图标的卷动和选择,并且通过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双重目的来检测与“点击”操作对应的移动电话2401上的触摸冲击,从而进行“CONFIRM”或“ENTER”操作。此时的触摸不是在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上,而是可能在移动电话的外壁上的任何要求的地方,因此可以进行“点击”操作而不在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上留下指纹。
在要求图41的第二十七实施例中的振动隔离材料2465阻挡在音频信号区域中来自电话功能单元45的振动,并将带通滤波器区域或低通滤波器区域中的冲击振动的可传送分量传送到包含压电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软骨传导振动源925。与第二十六实施例的共同点在于在软骨传导振动源925检测到手指的触摸冲击之后,在已经经过预定延迟时段之后从低频源2466生成低频,并且使得软骨传导振动源925振动,以提供反馈到进行触摸的手指。然后,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切换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以作为输入元件起作用和作为输出元件起作用,但可以利用上述延迟时段来进行这种切换。
本发明的实现不限于前述实施例;各种改进示例都是可能的。例如,代替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冲击检测功能,可以使用图42中的加速度传感器49来检测如在第二十七实施例中那样的无接触型运动传感器中的点击冲击。适当时也可以组合起来使用加速度传感器49的功能和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冲击检测功能两者。
作为第二十六实施例和第二十七实施例的特征的低频振动源的软骨传导振动源925的双重目的也不限于向手指提供触摸感觉反馈的目的,而是也可以具有作为向移动电话2401提供呼入的无声通知的振动器的两用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像将要明白的那样,在不需要延迟的时候,低频源2466的振动信号向软骨传导振动源925的引进不是触摸检测,而是对呼入呼叫信号的应答。持续重复振动信号的引进(例如以停止振动的0.5秒的间隔散布(intersperse))相当长时间段(例如,2秒)。
在上述每一个实施例中所指示的各种特征中的每一个都不是必须对各个实施例专有的;无论在可以利用其优点的什么情况下,每一个实施例的特性都可以适当地与其他实施例的特征组合重新布置(rearrange)。例如,可以组合作为图38中的第二十五实施例的改进示例那样描述了的前述眼镜型立体声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作为用于提供有如在第二十六实施例或第二十七实施例中那样的特征的移动电话的外部呼入/呼出通话单元。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欣赏来自容纳在音乐播放器中的声源的立体声回放,并且还可以从移动电话的声源接收音频信号以欣赏立体声回放。然后,可以使用容纳在眼镜型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中的空气传导麦克风或骨骼传导麦克风进行移动电话的免提呼叫。
第二十八实施例
图44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二十八实施例;图44A是图示其上端侧的一部分的透视图,而图44B是图示图44A的B-B截面的截面视图。第二十八实施例配置成移动电话2501,并且类似于图7中所示的第四实施例;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振动传送到振动导体2527,其两端部分处于分别与右耳屏和左耳屏接触,从而可以通过软骨传导聆听声音。由此,图44的第二十八实施例中的“上部”不表示分开的上部,而是表示在集成结构顶上的部分。
图44的第二十八实施例与图7中所示的第四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在移动电话2501中保持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和振动导体2527的保持结构。对于将音频信号输入到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等的配置,可以适当地使用根据第一至第二十七实施例的配置,因此已经省略了其图示和描述。第二十八实施例的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配置成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并且在之后称为“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但如在图44B中那样,结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是在其中压电陶瓷片2598、2599分别粘合到金属片2597两侧的那种,其周围使用树脂加固。这种结构中的振动在图44B中所示的Y-Y'方向上进行。由此,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树脂表面具有较大的Y-Y'方向的振动分量和较小的X-X'方向的振动分量。
采取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上述结构,第二十八实施例的保持结构使得:像从图44B的截面视图清楚的那样,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由保持体2516从具有较小振动分量的X-X'方向夹持。保持体2516与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使用粘合剂接合在一起,保持体2516刚性地耦合到移动电话2501。另一方面,关于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Y-Y'方向,在图44B中在保持体2516与充当右侧的内表面侧之间提供间隙2504;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中的Y-Y'方向上无限制地准许振动,并且其中的振动分量很少可能传送到保持体2516。也使用粘合剂将振动导体2527刚性地接合到充当图44B中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Y-Y'方向上的左侧的外表面侧。移动电话2501也具有开口部分2501a,用于暴露振动导体2527。然后,包括基于乙烯树脂、聚氨酯(urethane)或其他物质的弹性体的振动隔离材料2565用来填充在振动导体2527与保持体2516之间的空间和移动电话2501的开口部分2501a中。在振动导体2527的Y-Y'方向上无限制地准许振动,并且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振动分量很少可能传送到保持体2516和移动电话2501。在以上描述中,也可以将间隙2504配置成由类似于振动隔离材料2565的弹性体填充。
由于如上所述的保持结构,保持移动电话2501的手的力刚性地施加到振动导体2527,从而可以容易地控制与右耳屏或左耳屏的接触以及其压力。由于该结构使得在振动导体2527的Y-Y'方向上无限制地准许振动,所以振动导体2527有效地振动并且其振动传送到耳朵的软骨;除此而外,可以有效地防止振动导体2527的振动传送到移动电话2501和生成不必要的空气传导。
图45是涉及图44的第二十八实施例的改进示例的截面视图。图45A是第一改进示例的截面视图,并且与图44B一致地被图示,相同的部分赋予了同样的附图标记。类似地,图45B图示第二改进示例的截面视图。在由图45A所示的第一改进示例中,间隙2504伸展在保持体2516与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之间的整个空间上,并且提供从X-X'方向在两者之间保持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辅助保持单元2506。选择辅助保持单元2506的刚性材料以具有与保持体2516和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两者或至少之一不同的声阻抗。假若在保持力方面不存在问题,则辅助保持单元2506可以是弹性体。辅助保持单元2506配置成布置在中心部分以避开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中Y-Y'方向的振动表面;因此,使用利用同一材料的集成成型(molding)作为保持体2516的一部分,在准许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中的Y-Y'方向上的振动以及减少振动向移动电话2501的传送时,相对于图44B也存在更多显著的效果。
图45B的第二改进示例也采取在保持体2516与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之间的整个空间上展开间隙2504的配置;然而,提供到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中间部分中的重要点的多个螺丝钉2508用于从X-X'方向夹持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螺丝钉2508装成(thread)使得其尖端稍微楔入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表面,以确保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保持。
图46是涉及图44的第二十八实施例的再一改进示例的截面视图。图46A是第三改进示例的截面视图,并且类似于图45地与图44B一致地被图示,共享部分被赋予共享的附图标记。类似地,图46B图示第四改进示例的截面视图。在图46A中所示的第三改进示例中,使用树脂成型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表面以便形成凹面2580,并且在保持体2516中整体地成型与此对应的凸面。这些凸起与凹陷部分之间的啮合确保由保持体2516保持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在组装时,可以利用保持体2516的轻微弹性来适配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作为替换,该配置可以使得保持体2516被组成为两个分开体,并且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被夹持在其间之后,将它们整体地用螺丝钉拧在一起。
在由图46B所示的第四改进示例中,用树脂将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表面成型为形成凸面2590,并且在保持体2516中整体地成型与此对应的凹面。然后,类似于图46A,这些凸起与凹陷部分之间的啮合确保由保持体2516保持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在组装时,类似于图46A,该配置可以使得可以使用保持体2516的轻微弹性来适配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或者使得保持体2516被组成为两个分体,并且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被夹持在其间之后,将它们整体地用螺丝钉拧在一起。
第二十九实施例
图47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二十九实施例;图47A是图示其上端侧的一部分的透视图,而图47B是图示其改进示例中的上端侧的一部分的透视图。第二十九实施例具有实质上与图44中的第二十八实施例相同的保持结构,但具有不同的配置,在其中与右耳屏或左耳屏接触的振动导体从提供到移动电话2501的外壁的开口2501b和2501c暴露到移动电话的表面。从而,与图44相同的部分被赋予同样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其描述。以下仅仅提供相对于图44的第二十八实施例的不同的描述。
图44的第二十八实施例配置成使得振动导体2527暴露在移动电话2501的整个上端部分上的一条带中,其两个端部分分别与右耳屏和左耳屏接触,并且还能够在宽阔表面区域之上与耳朵软骨接触。相反,图47A的第二十九实施例配置成使得振动导体被划分成右耳朵振动导体2524和左耳朵振动导体2526,各自分别粘合到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两端。然后,仅仅使得分开的右耳朵振动导体2524和左耳朵振动导体2526的一部分分别从移动电话2501顶端的两个拐角部分的开口部分2501b和2501c暴露出来。为此,也以各自分隔区(separation)提供用于填充移动电话2501与右耳朵振动导体2524和左耳朵振动导体2526之间的空间的振动隔离材料2565。
另一方面,由图47B所示的第二十九改进示例的改进示例配置成使得仅仅左耳朵振动导体2526粘合到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然后,仅仅左耳朵振动导体2526的一部分从移动电话2501顶端的拐角部分的开口部分2501b暴露出来。仅仅将用于填充左耳朵振动导体2526与移动电话2501之间的空间的振动隔离材料2565提供到移动电话2501的左侧拐角部分。除此而外,虽然简化图47A的配置并且配置用于专门的左耳朵使用,但由图47B所示的第二十九实施例的改进示例也能够配置成使得对于作为尤其用于右耳朵使用的移动电话的配置,振动导体从提供到右拐角部分的开口部分暴露出来。像在由图47B所示的第二十九实施例的改进示例的其他改进那样,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表面形成在适合移动电话的外表面的形状的情况下,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也可以直接从开口部分暴露出来,而不插入振动导体。这样的改进在由图47A所示的第二十九实施例和由图44所示的第二十八实施例中也是可能的。
第三十实施例
图48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三十实施例;图48A是图示其上端侧的一部分的透视图,而图48B是图示图48A的B-B截面的截面视图。第三十实施例配置成移动电话2601并且类似于由图24所示的第十三实施例和/或由图25所示的第十四实施例。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布置在移动电话的侧面。类似于图44的第二十八实施例,图48的第三十实施例也以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中准许用于耳朵软骨传导的振动并减少振动向移动电话的传送的保持结构为特征;因此,与第二十八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已经被赋予了同样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其描述。与第二十八实施例的其他类似点在于将音频信号输入到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配置,已经省略了其图示和描述。
图48的第三十实施例配置成使得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适配到移动电话的侧面,但如由图48B所示,已适配部分的内部被弯曲;作为其结果,使得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隆起部分2525a与移动电话2601的弯曲部分的内表面接触。由于这样的接触,将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定位于适配深度方向(fitting-depth direction)上,以相对于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上压入的方向加强保持力。由于如上所述的接触结构,而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Y-Y'方向上产生月牙形间隙,准许自由振动。在第三十实施例中同样根本上从X-X'方向保持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为了简单的目的,图48中的图示使得移动电话2601的整体结构的一部分充当保持结构,但该配置也可以使得诸如第二十八实施例和第二十九实施例的保持体2516之类的结构被利用,并且固定在移动电话2601上。此外还可以参考图44来理解该结构,因此已经省略其描述。图45和图46所示的各种改进示例也可以应用到图48的第三十实施例。
第三十一实施例
图49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三十一实施例;图49A是图示其上端侧的一部分的纵向截面视图。图49B是其横向截面视图,并且可以类似于图48B来理解。第三十一实施例配置成移动电话2701,并且类似于在图48中所示的第三十实施例;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布置在移动电话的侧面。其特征在于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中准许用于耳朵软骨传导的振动并减少振动向移动电话的传送的保持结构;因此,与图48的第三十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已经被赋予了同样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其描述。与第三十实施例的其他类似点在于将音频信号输入到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配置,已经省略了其图示和描述。
图49的第三十一实施例与图48的第三十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保持结构。类似于第三十实施例,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采取适配到移动电话2701的侧面上的凹槽的结构,但像从图49A的纵向截面视图和图49B的横向截面视图清楚的那样,凹槽的内表面变成起皱(corrugated)表面2794;作为其结果,由起皱表面2794的多个顶点保持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并在两个之间产生多个间隙2704。为了简单的目的,图49中的图示也使得移动电话2701的整体结构的一部分充当保持结构,但该配置也可以是采用诸如第二十八实施例和第二十九实施例的保持体2516之类的结构的那种,并且其固定到移动电话2701。这也是与后面将要描述的改进示例的类似点。
图50是图示第三十一实施例的改进示例的纵向截面视图,并且可以参考图49A来理解。图50A是第一改进示例,其中振动导体2727(硅橡胶、聚氨酯橡胶等)提供到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碰到耳朵软骨一侧。图50B是第二改进示例。振动隔离材料2765被插入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与移动电话2701之间,并且在其上振动隔离材料2765碰到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表面充当起皱表面2795。组合图50A的第一改进示例中的振动导体2727与图50B的第二改进示例中的振动隔离材料2765的改进示例也是可能的。
第三十二实施例
图5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三十二实施例的透视图。第三十二实施例配置成适合例如在图47A中所示的第二十九实施例的移动电话2501中使用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图51A是第三十二实施例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外部透视图,而图51B是其透明透视图。为了图示的方便,图51已经绘制成使得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从图47A的状态旋转90度,其中Y-Y'方向变成垂直方向。
类似于图44的第二十八实施例的保持体,图47A的第二十九实施例的保持体2516从图44B中所示的X-X'方向夹持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无限制地准许Y-Y'方向上的振动,并防止振动分量传送到保持体2516。此外,保持体2516配置成夹持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中间部分,而右耳朵振动导体2524和左耳朵振动导体2526分别粘合到该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两端。
图51中所示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采取准许从X-X'方向保持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中间部分的配置,如上所述。具体地说,如图51A所示,第三十二实施例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配置成使得输入驱动信号电极2597a和2598a定位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中间部分。从而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两个端部分与有线连接松开,并准许自由振动。而且,电极2597a和2598a凸出的方向配置成采取沿着振动方向的Y-Y'方向的方向。由此,当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中间部分从X-X'方向被夹持时,不管在中间部分上电极2597a和2598a的布置如何,都不妨碍电极2597a和2598a并且不需要提供具有特殊配置的保持体2516。
为了准许这样的电极布置,如图51B所示地配置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以使得从金属片2597的中间部分拉出的电极2597a向上弯曲90度,而从压电陶瓷片2598和2599拉出并分别连接到每一个的电极2598a也向上弯曲90度,每一个电极都从树脂的上部表面凸出。从而,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中间部分可以通过从X-X'方向夹持而轻易地被支撑,而电极没有凸出到X-X'方向。
除此而外,作为图51的改进,该配置也可以使得从金属片2597的中间部分拉出的电极2597a和从压电陶瓷片2598和2599的中间部分拉出的电极2598a中的每一个从树脂的侧面凸出。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从X-X'方向夹持和支撑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中间部分,保持体2516提供有用于避开会干扰电极的部分的空间,并且连接信号线;作为替换,插座结构提供到保持体2516的内侧并进行与电极的连接。同样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持体2516必定提供有特殊配置;然而,不需要任何变化来提供电极2597a和2598a到中间部分,因此可以从有线连接中松开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两个端部分和使得能够自由振动的优点中得益。
第三十三实施例
图52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三十三实施例,并且配置成移动电话2801。图52A是从背面观看其上端侧的一部分的透明透视图,而图52B是从相对侧的侧面观看其改进示例中的上端侧的一部分的透明透视图。在图52A中所示的第三十三实施例具有实质上类似于图47A中的第二十九实施例的保持结构的保持结构,但具有与耳朵软骨接触的一对振动导体2824和2826暴露在移动电话的表面上的不同配置。
具体地说,图47的第二十九实施例中的振动导体2524和2526在直接暴露在移动电话2501的上部拐角部分上。相反,在图52的第三十三实施例中,拐角部分2801d、2801e充当移动电话2801自身的充分坚固的外壁的一部分,并且振动导体2824和2826每一个都以像是被拐角部分防护(guard)的那种形式来暴露在移动电话2801的显示器表面侧上。后面将提供这种暴露状态及其重要性的详细描述。除此而外,该配置与图47的第二十九实施例的配置共享;因此,在图52中,相同的部分已经赋予了同样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其描述。第三十三实施例也充当在第三十二实施例所示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实现的示例,并且还一起图示了电极2597a和2598a的位置。
在图52B中的第三十三实施例的改进示例中,附上与参考图52A描述了的振动单元相同的配置,以使得移动电话2801的侧面如在图48的第三十实施例和/或图49的第三十一实施例中那样振动。同样在图52B中的第三十三实施例的改进示例中,作为该对振动导体的上部的振动导体2824被移动电话2801的充分坚固的拐角部分2801d防护并暴露到移动电话2801的侧面。作为下部的振动导体2826原来就没有定位在拐角部分处,因此自然被防护。
图53是从正面观看图52的第三十三实施例及其改进示例中的每一个的外部透视图;图53A属于第三十三实施例,而图53B属于其改进示例。图53中的配置也具有很多与图41的第二十六实施例等相同的部分;因此,相同的部分已经赋予了同样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其描述。
像从图53A清楚的那样,一对振动导体2824和2826分别以像是被移动电话2801的拐角部分2801d和2801e防护的那种形式来暴露在移动电话2801的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表面上。类似于图47的第二十九实施例,振动隔离材料2865也用于图53A的第三十三实施例,来填充该对振动导体2824和2826与移动电话2801之间的空间。
在此,将提供关于图52和图53所示的第三十三实施例的上述配置的重要性的描述。移动电话2801的拐角部分2801d和2801e处在适合于碰到耳屏或其他耳朵软骨的地方,但同时也处在当掉落(drop)或其他事件出现时方便冲击的直接施加的地方。由此,在采取诸如图47的第二十九实施例那样的配置的情况下,振动导体2524和2526、粘合到其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其保持体2516以及其他振动单元必须具有对碰撞有回弹力的配置。相反,根据在图52和图53中所示的第三十三实施例的配置,振动导体2524和2526被移动电话2801原始拐角部分2801d和2801e防护;因此,对冲击对策比在第二十九实施例的情况下更容易实现。
同样在图53B的改进示例中,像从该图示清楚的那样,作为该对振动导体的上部的振动导体2824被移动电话2801的拐角部分2801d防护并且暴露到移动电话2801的侧面。作为下部的振动导体2826定位在很少易受冲击的直接施加的侧面上。类似于图53A的情况,振动隔离材料2865用来填充该对振动导体2824和2826与移动电话2801之间的空间。
在如在图52B和图53B中所示的第三十三实施例的改进示例中那样,振动导体2824和2826被提供到侧面上的两个点(其一个点处于上部拐角2801的邻域中)的情况下,变成两者都可以在纵向方向上碰到耳朵软骨的两个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振动导体2824与振动导体2826之间的空间处在2至5cm的等级时,上部振动导体2824当下部振动导体2826碰到耳屏时,也能够碰到耳朵软骨。如将明白的那样,使得上部振动导体2824碰到耳屏以便聆听的使用是任意的。类似地,同样在图52A和图53A中所示的第三十三实施例的情况下,振动导体2824和2826也可以在横向方向上碰到耳朵软骨的两个点。诸如在图47的第二十九实施例中那样,邻接右耳屏的振动导体2824和邻接右耳屏的振动导体2826的分开使用也是任意的。
在任何情况下,在两点上邻接耳朵软骨准许同时振动的振动导体2824和2826两者的能量被引进到耳朵软骨;传送因此是有能效的。另一方面,在面对耳屏强力地推压移动电话2801来获得耳塞骨骼传导效应的情况下,通过使得在拐角部分上的单一振动导体碰到耳屏,更加容易地实现在耳屏上的推压和耳屏的阻塞。
第三十四实施例
图54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三十四实施例的透明透视图,实施例配置成移动电话2901。如在图48的第三十实施例和/或图49的第三十一实施例那样,第三十四实施例配置成使得移动电话2901的侧面振动,但使得两个侧表面能够振动以便能够支持右手持的情况和左手持使用的情况两者。换句话说,图54的第三十四实施例用侧面布置的一对振动导体2924和2926代替图52A的第三十三实施例中的那对振动导体2824和2826;振动导体2924和2926采取垂直方向长的形状以便在侧表面的宽阔范围之上实现与耳朵软骨的接触。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保持结构与图52A的第三十三实施例的保持结构共享,但已经省略了更详细的图示以避免复杂化。
在第三十四实施例中,使得振动导体2924和2926的颜色不同于移动电话2901的外壁的颜色,并且该配置也可以使得用户知道该配置使得从侧面聆听声音,并且还知道什么部分因此而碰到耳朵。另一方面,在通知用户该配置使得从侧面聆听声音并且什么部分因此而碰到耳朵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实现表面处理以使得不知道振动导体2924和2926的颜色是否已经被着色成与移动电话2901的外壁的颜色相同的颜色并且还使得不知道移动电话2901的外壁的边界的设计。除此而外,该第三十四实施例的配置还例如与图41的第二十六实施例的配置共享,因此相同的部分已经赋予了同样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其描述。
第三十五实施例
图55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三十五实施例的透明透视图,实施例配置成移动电话3001。第三十五实施例也配置成使得移动电话3001的两个侧表面跨越一个宽阔范围地振动,类似于图54的第三十四实施例。然而,与图54的第三十四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一对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3024和3026布置在垂直方向长的位置上,以使得可以独立地控制该两个侧表面中的每一个。类似于在图1至图6中所描述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相应地变成可以使得正在使用的一个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自动振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3024和3026的保持可以适当地利用在图44至图52等中所描述的每一个实施例中的保持结构,因此已经省略了更详细的图示以避免复杂化。
第三十五实施例当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3024和3026布置在侧表面上时,可以配置成使得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3024和3026被诸如图48中的第三十实施例中的振动导体2527那样的材料覆盖,使得振动导体的颜色不同于移动电话3001的外壁的颜色,以使得用户获悉该配置使得从侧面聆听声音并且知道什么部分因此而碰到耳朵。另一方面,类似于第三十五实施例,在通知用户该配置使得从侧面聆听声音并且通知用户什么部分因此而碰到耳朵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实现表面处理以使得不知道振动导体的颜色是否已经被着色成与移动电话3001的外壁的颜色相同的颜色并且还使得不知道移动电话3001的外壁中与其他侧面部分的边界的设计。除此而外,该第三十五实施例的配置还例如与图41的第二十六实施例的配置共享,因此相同的部分已经赋予了同样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其描述。
第三十六实施例
图56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三十六实施例的透明透视图,并且配置成移动电话3101和移动电话3201。图56的第三十六实施例的配置实质上与图55的第三十五实施例的配置一致,但移动电话配置成图56A中所示的左手惯用型移动电话3101和图56B中所示的右手惯用型移动电话3201,以便向市场提供选择任何一种的能力。换句话说,图56A的左手惯用型移动电话3101提供有用于碰到左耳屏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3024,而图图56B中所示的右手惯用型移动电话3201提供有用于碰到左耳屏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3026。由于关于麦克风和其他呼出通话单元的使用被限制到单侧,所以图56A的左手惯用型移动电话3101在左侧表面的底部处提供有呼出通话单元(麦克风)1223,而图56B的右手惯用型移动电话3201在右侧表面的底部处提供有呼出通话单元(麦克风)1123。呼出通话单元(麦克风)1123或1223类似于第十二实施例或第十三实施例的呼出通话单元;在正在观看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视频会议功能中,充当呼出通话单元的呼出通话单元(麦克风)1123和1223被切换,并且能够拾取用户在正在观看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同时发出的音频。
在图56的第三十六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和/或麦克风以及涉及聆听和讲话的其他音频相关配置集成在移动电话的侧面上;而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的视觉相关配置集成在移动电话的正面上。因此,因为在移动电话3101或3201碰到耳朵处的脸部或类似地方时使用侧面,而当移动电话3101或3201正被眼睛观看时使用正面,所以可以分开来使用描述90°角度的移动电话3101或3201的两个表面,并且可以防止移动电话3101或3201的正面被脸部弄脏显示器表面205等。
在图56的第三十六实施例中,作为不在其上布置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3024或3026的相对侧的侧面不要用于保持移动电话,因此在用手保持的自然方式下,用触摸起来很粗糙的材料3101f或3201f覆盖该侧面,有利于保持并且还准许清楚理解哪一侧碰到耳朵。类似于第三十五实施例,第三十六实施例也可以配置成使得用于覆盖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3024或3026的振动导体的颜色不同于移动电话3101或3201的外壁的颜色。如上所述,在用触摸起来很粗糙的材料3101f或3201f覆盖第三十六实施例中的相对侧的该侧面的情况下,则可以辨认出聆听声音的那一侧的侧面,从而可以采用实现表面处理以使得不知道振动导体的颜色是否已经被着色成与移动电话3101或3201的外壁的颜色相同的颜色并且还使得不知道移动电话3101或3201的外壁中与其他侧面部分的边界的设计。除此而外,该第三十六实施例的配置还例如与图41的第二十六实施例的配置共享,因此相同的部分已经赋予了同样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其描述。
然而,第三十六实施例中的术语“右手惯用型”和“左手惯用型”例如直接在用左手保持图56A的移动电话3101并观看显示器表面205的状态之外,预见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3024提供到的侧面当移动电话3101的侧面碰到耳朵时碰到左耳朵软骨而不用手腕转动的状态。然而,用户的使用方法是任意的;当在移动电话3101保持在右手中并且碰到耳朵时手腕旋转180°来翻转图56A的移动电话3101时,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3024提供到的那一侧的侧面可以碰到右耳朵软骨。由此,术语“右手惯用型”和“左手惯用型”仅仅是假定的(provisional);用户能够购买任何一个并且毫无限制地选择怎样使用它。因此,图56A的移动电话3101可以识别为用于为以上述方式使用而转动手腕的用户的“右手惯用型”。
第三十七实施例
图57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三十七实施例的透明透视图,并且配置成移动电话3301。图57的第三十七实施例与图40中的第十实施例的改进示例具有很多相同的部分;因此,相同的部分已经被赋予了同样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其描述。第三十七实施例中与第十实施例的改进示例的不同点在于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被软骨传导输出单元3363覆盖,在其中不仅移动电话3301的正面而且上侧和前面、背面、顶边缘的左和右侧都由具有接近耳朵软骨的声阻抗的声阻抗的材料形成。类似于第十实施例中或其改进示例中的软骨传导输出单元963,该软骨传导输出单元3363使用例如硅橡胶;硅橡胶和聚丁橡胶的混合物;天然橡胶;或具有使用气泡被密封了的这些各种各样的橡胶形成的结构的材料来形成。
根据第三十七实施例的配置,可以通过移动电话3301顶上碰到耳朵软骨的任何地方来获得软骨传导;因此,可以仅仅通过使得移动电话3301的顶部碰到耳朵来聆听最佳音量的声音,而不管在其上的位置如何。
上述每一个实施例的各种特性不限于单独的各个实施例;它们可以用其他适当的实施例代替或与其他适当的实施例组合。
第三十八实施例
图58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三十八实施例的截面框图,并且配置成移动电话3401。图58的第三十八实施例与第二十六实施例或第二十七实施例共享很多部分,因此相同的部分已经被赋予了如在图42中那样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其描述。第三十八实施例中与第二十六实施例或与第二十七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其被配置成使得由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组成的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固定到移动电话3401的框架结构3426,并且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振动传送到移动电话3401的整个表面。在固定组成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时,为了主动传送其振动,不提供诸如在图44B中那样的间隙2504,而是密闭地粘合到框架结构3426,并且主振动方向(Y-Y'方向)上的振动可能传送到框架结构3426。从而,移动电话3401的整个表面作为振动导体起作用,并且可以获得软骨传导,而不管移动电话3401的表面上的什么位置碰到耳朵软骨。
由于第三十八实施例具有上述配置,所以在移动电话3401的正面或背面的大部分表面区域碰到耳朵的整个软骨的情况下,类似于第五至第九实施例,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振动经由框架结构3426、在移动电话3401的表面的宽阔接触表区域之上,传送到耳朵软骨。通过移动电话3401的表面的振动生成的空气传导声音也从外耳道传送到鼓膜。从而,来自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声源信息可以被听成大声的声音。碰到耳朵的移动电话3401的表面假设为使得阻塞外耳道的形式,因此可以阻挡环境噪声。增大面向耳朵推压移动电话3401的力进一步导致实质上完全阻塞外耳道的结果,并且由于耳塞骨骼传导效应而可以将来自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声源信息听成甚至更大声的声音。
在第三十八实施例的侧面碰到耳朵软骨的情况下,类似于第十一至第十四实施例、第三十实施例、第三十一实施例、第三十三实施例的改进示例和第三十四至第三十六实施例,则可以防止显示器表面提供到移动电话的正面由于与面部的接触而被弄脏。此外,在第三十八实施例的上部边缘拐角碰到耳朵软骨的情况下,容易实现与耳屏的接触,并且类似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第十实施例及其改进示例、第二十六至第二十九实施例和第三十三实施例,用以阻塞外耳道而在耳屏上的推压可以容易地获得耳塞骨骼传导效应。图57的第三十七实施例配置成使得可以在碰到耳朵软骨的移动电话3301的顶上的任何地方获得软骨传导,而且图58的第三十八实施例详述了该特征;仅仅通过使移动电话3401的上部,在移动电话3401的表面上的任何地方,不管地方如何,碰到耳朵,就可以聆听到最佳音量的声音。
在图58的第三十八实施例中,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固定到框架结构3426,以使得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Y-Y'方向)的主振动方向采取正交于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方向(orientation)的方向(概念化在图58中的框图中,但当要求涉及第二十六实施例的图41的透视图时,是具有触摸板功能的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该固定(anchoring)的截面未被图示在图58中,但将在后面描述该固定的样式)。从而,GUI显示器单元3405提供到在移动电话3401的正面或背面的大部分表面区域有效地振动。由于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固定,而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非振动方向(X-X'方向)上存在相当少的能量,但正因为振动出现,所以只要移动电话3401的侧面碰到耳朵软骨,就可以通过软骨传导聆听声音。应该注意,图58的GUI显示器单元3405被图示为图42的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显示器驱动器41和触摸板驱动器2470的联合体。
在图58的实施例中,类似于第二十七实施例,通过用于在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邻域中手指运动的无接触检测的运动传感器来选择功能,并且组成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冲击检测功能被用作检测确定所选功能的手指的触摸的冲击传感器。图58中所示的冲击传感器3442具有类似于图9中所示的压力传感器242的功能,并且提取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冲击检测信号。方向为与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方向正交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主振动方向(Y-Y'方向)的上述布置适合于检测来自移动电话3401的正面或背面的触摸。图58的实施例类似于第二十七实施例,使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起作为用于触摸感觉反馈的低频输出元件的双重目的作用,但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主振动方向(Y-Y'方向)的上述布置适合于有效地将反馈振动传送到用于从移动电话3401的正面或背面的触摸的手指。图58的实施例类似于第二十六实施例中的描述,使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起作为用于向移动电话3401提供呼入呼叫的无声通知的振动器的振动源的双重目的。
进一步类似于第四实施例和类似于第二十七实施例,图58的实施例配置成使得用加速度传感器49检测水平静止状态,并且当其为真时,禁止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振动。从而,在呼叫期间移动电话3401放置在桌子等上的情况下,可以防止由于其他对话方的声音的输出而引起与桌子的振动噪声的潜在生成。在移动电话3401放置在桌子等上的情况下,激活上述GUI操作或呼入呼叫振动器功能也是适当的,并且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该配置使得只要加速度传感器49检测到水平静止状态,就不禁止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振动。将后面作为控制器3439的功能提供这一点的更详细的描述。
为了配置图58的实施例以使得移动电话3401的框架结构3426主动振动,存在这样的振动将传送到麦克风223并导致Larsen效应的可能性。作为其对策,为了阻挡在移动电话3401的框架结构3426与麦克风223之间的音响传导,在两者之间提供具有不同于框架结构3426的声阻抗的声阻抗的绝缘环单元3465。使用在电话功能单元45中从呼出通话处理单元222到呼入通话处理单元212的信号传导的路径,实现以电路之类的方式防止Larsen效应的对策。
图59是图示图58的第三十八实施例中的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固定到移动电话3401的框架结构3426的方式的背面透明视图和截面视图。图59A是图示第三十八实施例的移动电话3401顶端侧的一部分的背面透视图,而图59B是图示图59A的B-B截面的截面视图。图59C是从相对侧的侧面观看第三十八实施例的改进示例中的顶端侧的一部分的透明透视图。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配置类似于图44B中的配置,因此相同的部分已经赋予了同样的附图标记。
像从图59A清楚的那样,在第三十八实施例,组成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金属片2597布置成与移动电话3401的正面平行;作为其结果,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固定到框架结构3426,以使得作为主振动方向的Y-Y'方向取向成正交于GUI显示器单元3405。像从清楚的那样图59B,组成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不用任何间隙地紧密固定(secure)在框架结构3426的内侧上,该配置使得主振动方向(Y-Y'方向)上的振动易受传送到框架结构3426的表面。
在图59C的第三十八实施例的改进示例中,组成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金属片2597布置成与移动电话3401的侧面平行;作为其结果,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固定到框架结构3426,以使得作为主振动方向的Y-Y'方向取向成正交于移动电话3401的侧面。从而当移动电话3401的侧面碰到耳朵时可以有效地获得软骨传导。由于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固定,而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非振动方向(X-X'方向)上存在相当少的能量,但正因为振动出现,所以只要移动电话3401的正面或背面碰到耳朵软骨,就可以通过软骨传导聆听声音。同样在图59C中的第三十八实施例的改进示例中,类似于图59B,组成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不用任何间隙地紧密固定到框架结构3426的内侧,该配置使得主振动方向(Y-Y'方向)上的振动可能传送到框架结构3426的表面。
图60是在图58的第三十八实施例中的控制器3439的操作的流程图。图60的流程图示关注于相关功能的操作的抽象概念,以便主要提供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控制的描述;控制器3439也包含移动电话的典型的功能和未表示在图60的流程中的其他操作。图60的流程当移动电话3401的主电源接通时开始;在步骤S262中,进行每一个单元功能的初始启动和检查,并且开始在GUI显示器单元3405上的屏幕显示。随后,在步骤S264中,断开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功能,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266。
在步骤S266中,检查移动电话3401是否处于呼叫中间。当线路被重新连接时,呼叫处于进行中并且流程因此前进到步骤S268,在其中呼出通话处理单元222和呼入通话处理单元212都接通;然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270。在线路被连接并且呼叫具有在进行中的情况下,流程从步骤S266前进到步骤S268;在这样的情况下,呼出通话处理单元222和呼入通话处理单元212持续保持接通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270。
在步骤S270中,检查加速度传感器49是否已经检测到水平静止状态;当不存在水平静止状态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272,接通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于是流程前进到步骤S274。然而,当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已经接通时,该接通状态继续。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70中存在水平静止状态的检测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276,其检查呼出通话处理单元222和呼入通话处理单元212是否都处于接通状态。然后,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接通状态有效,所以流程前进到步骤S278。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断开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274。当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已经断开时,该断开状态继续。在步骤S274中,检查呼叫是否处于进行中;当呼叫处于进行中时,流程返回到步骤S270。之后,只要呼叫处于进行中,就重复步骤S270至S278。按照这种方式,当移动电话3401在呼叫期间临时放置在桌子等上时,则只要接收到其他对话方的声音,就在其间中断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振动,并且防止与桌子的振动生成不舒适的噪声。像将明白的那样,当在步骤S270中没有检测到水平静止状态时,在步骤S272中接通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并且重新激活呼叫。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66中检测到呼叫不处于进行中的状态生效或呼叫由于呼叫的终止而不处于进行中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280,呼出通话处理单元222和呼入通话处理单元212被断开,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282。然而,当呼出通话处理单元222和呼入通话处理单元212处于断开时,该断开状态继续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282。在步骤S282中,检查是否存在呼入呼叫;当不存在呼入呼叫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284,在其中检查GUI模式是否生效。然后,当GUI模式生效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286,在其中存在冲击传感器检测处理;然后,在步骤S288中,存在触摸感觉反馈处理,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290。当根本不存在任何操作时流程直接前进到步骤S290,并且当存在操作时,步骤S286和S288进行实现基于该操作的冲击传感器检测和触摸感觉反馈的处理。
在步骤S290中,低频源2436接通并为触摸感觉反馈信号等的输入做好准备。然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270,在其中检查水平静止状态的检测存在与否。然后,当不存在水平静止状态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272,在其中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接通并为触摸感觉反馈信号等的输入做好准备。当在步骤S270中检测到水平静止状态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276,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呼出通话处理单元222和呼入通话处理单元212不接通,因此流程仍然前进到步骤S272,并且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接通。按照这种方式,即使当检测到水平静止状态时,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当低频源2436接通时也接通。当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接通时,也维持其冲击传感器功能。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82中检测到呼入呼叫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292,输出提供呼入呼叫通知的“振动(vibe)”信号;然后流程前进到步骤S290。同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步骤S290中低频源2436接通并且在步骤S272中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接通,但即使当在步骤S270检测到水平静止状态时流程也前进到步骤S272,并且软骨传导单元2525接通的事实是与GUI模式生效的情况的类似点。
当在步骤S274中检测到没有呼叫处于进行中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296,在其中检查主电源是否已经断开。一旦在步骤S290中低频源2436接通,即使当步骤S274达到时,也没有呼叫处于进行中,因此流程前进到步骤S296。当在步骤S284中没有作出GUI模式生效的检测时,流程前进到步骤S294,低频源2436断开,然后流程到达步骤S296。当在步骤S296检测到主电源已经断开时,流程终止。另一方面,在步骤S296中没有作出主电源断开的检测的情况下,流程返回到步骤S266,接着重复步骤S266至S296,并支持各种情形的变化。
上述每一个实施例的各种特性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而是只要可以从实施例的特征得益,也可以以其他方面实现它。上述每一个实施例的各种特性不限制于单独的各个实施例,而是可以用其他适当的实施例代替或与其他适当的实施例组合。例如,关于涉及处于水平静止的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控制,第三十八上述实施例可以配置成使得在检查是否视频会议功能模式生效和在该模式生效的情况下,视频会议功能扬声器同在图60的步骤S278中被断开的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一前一后(in tandem with)接通。
在用移动电话3401的框架结构3426支撑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第三十八实施例中的模式不限于刚体,诸如在第三十八实施例中的直接固定。例如,刚体支撑可以是经由其他保持结构的间接的,假若仍然可以传送振动。支撑也不需要限于是刚体;而是可以经由弹性体实现保持,假若声阻抗近似并且振动传送到框架表面。
第三十九实施例
图61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三十九实施例及其各种改进示例的截面视图,并且配置成移动电话3501a至3501d。除了由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组成的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并且其在之后使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示例描述)的布置之外,第三十九实施例与例如在图58至图60中所示的第三十八实施例一致。因此,该示图不包含不需要描述的那些部分,并且在被图示的部分之中,共享部分已经被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除非特别必要,否则其描述已经被省略。
图61A涉及第三十九实施例,并且是从上面观看移动电话3501a的、好像是在垂直于其侧面并垂直于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的平面中切割的截面视图。像从该示图清楚的那样,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像在图59C中的第三十八实施例的改进示例中那样沿着移动电话3501a的一个侧面布置。然而,在图61的第三十九实施例中,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主振动方向(Y-Y'方向)不垂直于侧表面,而被支撑以相对于侧表面倾斜。更具体地,第三十九实施例的侧面提供有四个倾斜侧面(beveled side surface)隆起部分提供到的倾斜侧面3507a;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具有粘合到倾斜侧面3507a的一个内侧用于支撑的主振动表面(“处于与金属片2597平行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外表面”定义为“主振动表面”)。从而,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主振动方向(其为Y-Y'方向,并且是垂直于主振动表面的方向)变成垂直于倾斜侧面3507a。
由于这样的结构,移动电话3501a的用户可以防止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被与面颊的接触弄脏,并且还可以容易地使得移动电话3501a的倾斜侧面3507a碰到耳朵软骨。像在其他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的那样,将音频相关配置集成到移动电话的侧面并将视觉相关配置集成到移动电话的正面的配置重要意义在于,可以划分移动电话3501a的两个表面的使用以使得当移动电话3501a碰到耳朵或脸部的其他部分时利用侧面而当用眼睛观看移动电话时利用正面,并且还在于可以防止移动电话3501a的正面使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被脸部弄脏。然而,替代引起其整体中的侧面在侧表面的使用期间作出与耳朵的垂直接触,也可以考虑引起移动电话3501a作出与耳朵的接触的使用状态,以使得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稍微转向脸部。图61A的第三十九实施例按照这种使用预计来配置。
如上所述,图61A的第三十九实施例让箭头25A的方向充当在其中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粘合到内侧的倾斜侧面3507a中的主振动方向,但由于主振动方向是倾斜的,所以产生具有垂直于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的方向(用箭头25B图示)的振动分量。也产生用箭头25C图示的侧表面振动分量。从而,即使在移动电话3501a的正面(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或其背面还有移动电话3501a的两个侧表面中任何之一碰到耳朵软骨的情况下,也可以聆听声音。因此,可以任意地使用移动电话3501a的任何位置,采用箭头25A的方向作为最佳方向。在图61A的第三十九实施例中,倾斜侧面3507a采取接近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的斜面(incline);因此,用箭头25B图示的方向的振动分量大于用箭头25C图示的方向的振动分量。
图61B是第三十九实施例的第一改进示例;移动电话3501b配置成使得倾斜侧面3507b的斜面实质上是相对于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成45°,从而用箭头25B图示的方向的振动分量变成实质上与用箭头25C图示的方向的振动分量相等。相反,图61C是第三十九实施例的第二改进示例。移动电话3501c配置成使得倾斜侧面3507c采取接近侧表面的斜面,从而用箭头25C图示的方向的振动分量变成大于用箭头25B图示的方向的振动分量。
图61A至61C是描述斜面的宽泛梗概的极佳示图,但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振动的极佳方向性在已经传送到移动电话3501a至3501c之后不维持;因此,提供到移动电话的侧面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主振动方向的方向的轻微变化没有招致振动分量的可以觉察的变化。然而,当考虑与耳朵软骨的接触的最佳位置时,如在第三十九实施例及其改进示例中那样调整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布置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如在提供平坦的倾斜侧面的图61A至61C中那样的情况下,实际应用中,移动电话3501a至3501c的正面(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和倾斜侧表面s3507a至3507c被赋予在约30至60°之间的斜面。
图61D是第三十九实施例的第三改进示例;移动电话的侧面3501d充当半柱面形表面3507d。该配置使得通过推压在半柱面形表面3507d的内侧以使得箭头25A的主振动方向采取实质上相对于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成45°来提供支撑,并且用箭头25B图示的方向的振动分量变成实质上相当于用箭头25C图示的方向的振动分量。从而,使得用户能够从侧表面的半柱面形表面3507d,以跨越移动电话3501d的正面(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或跨越其背面的任何要求的地方碰到耳朵软骨。在图61D的第三十九实施例的第三改进示例中,箭头25A的主振动方向不限于具有实质上相对于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成45°的情况,并且可以以诸如在图61A至61C中那样的各种斜面来建立。其他可能的配置是可以调整保持的斜面并且可以提供依照用户的要求来改变斜面的服务的配置。
第四十实施例
图62表示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四十实施例及其各种改进示例的元件的截面视图和透明透视图,并且配置成移动电话3601a至3601c。除了由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组成的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并且其在之后使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示例描述)的布置之外,第四十实施例与例如在图58至图60中所示的第三十八实施例一致。因此,该示图不包含不需要描述的那些部分,并且在被图示的部分之中,共享部分已经被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除非特别必要,否则其描述已经被省略。
图62A涉及第四十实施例,并且是从上面观看移动电话3601a的、好像是在垂直于其侧面3607并垂直于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的平面中切割的截面视图。像从该示图清楚的那样,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像在图59C中的第三十八实施例的改进示例中那样沿着移动电话3601a的一个侧面布置。然而,在图62的第四十实施例中,类似于第三十九实施例,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具有不垂直于侧表面的主振动方向(Y-Y'方向),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被支撑以相对于侧表面3607倾斜。第四十实施例配置成使得来自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两个侧面的主振动表面的振动分别传送到相互正交侧面3607和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
更具体地,在图62A中的第四十实施例的移动电话3601a的框架提供有从侧面3607延伸到内侧的第一支撑结构3600a,并粘合到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一个主振动表面;并且还提供有从在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上的框架延伸到内侧的第二支撑结构3600b,并且粘合到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另一个主振动表面。从而,在用箭头25A图示的方向中的主振动分解为用箭头25D图示的振动分量和用具有与此正交的方向的箭头25E图示的振动分量,其每一个分别传送到侧面3607以及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上的框架表面。按照这种方式,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中的两个主振动表面的振动分解到移动电话3601a的正交方向地被传送;并且可以听见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振动,而不管移动电话3601a的正面、背面还是侧面中哪一个碰到耳朵软骨。图62A中的第四十实施例提供有第一支撑结构3600a和第二支撑结构3600b,来从两侧夹持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相同部分。
相反,图62B是从内侧观看第四十实施例的第一改进示例的移动电话3601b的元件的透明透视图。像从图62B清楚的那样,在第四十实施例的第一改进示例中,提供第一支撑结构3600a和第二支撑结构3600b以便在面对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主振动表面相互交叉的位置上粘合到移动电话3601b。从而有利于粘合到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操作,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振动的自由度很少受约束,并且其振动可以有效地传送到移动电话3601b的框架。
图62C是从已经沿着垂直于侧面3607a和顶表面的平面切割的侧观看的第四十实施例的第二改进示例的移动电话3601c的截面视图。在图62A的第四十实施例中,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主振动方向分解为分别具有垂直于正面和侧表面的方向的振动分量,但在图62C中的第四十实施例的第二改进示例中,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主振动方向分解为分别垂直于正面和顶表面的方向的振动分量。
更具体地,像从图62C清楚的那样,第四十实施例的第二改进示例中的移动电话3601c的框架提供有从顶表面延伸到内侧的第一支撑结构3600c,并且粘合到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一个主振动表面。第四十实施例的第二改进示例中的移动电话3601c的框架也提供有从在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上的框架延伸到内侧的第二支撑结构3600d,并且粘合到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另一个主振动表面。从而,在用箭头25A图示的方向中的主振动分解为用箭头25F图示的振动分量和用具有与此正交的方向的箭头25E图示的振动分量,其每一个分别传送到顶表面和在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上的框架表面。按照这种方式,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中的两个主振动表面的振动分解到移动电话3601c的正交方向地被传送;可以听见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振动,而不管移动电话3601c的正面、背面、顶表面还是底表面中哪一个碰到耳朵软骨。类似于图62A,图62C中的第四十实施例的第二改进示例具有这样形式的截面视图:在其中提供有第一支撑结构3600c和第二支撑结构3600d,以使得从两侧夹持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相同部分;然而,该配置可以使得如在图62B中那样,分别粘合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两个表面的交叉部分。
图62C中的第四十实施例的第二改进示例不仅适合通过使移动电话3601c的正面或背面与侧耳朵软骨并排(alongside)来聆听声音,而且也适合于移动电话3601c的顶表面以稍微向上推压的那样的形式碰到耳朵软骨的使用。该实施例也适合于这样的使用:通过该使用,不仅防止显示器表面被与脸部的接触而弄脏,而且增大向上推压在顶表面上的力用耳屏阻塞外耳道,并且容易造成耳塞骨骼传导效应。
第四十一实施例
图63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四十一实施例的截面视图,并且配置成移动电话3701。除了由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组成的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并且其在之后使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示例描述)的布置之外,第四十一实施例也与在图58至图60中所示的第三十八实施例一致;因此,该示图不包含不需要描述的那些部分,并且在被图示的部分之中,共享部分已经被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除非特别必要,否则其描述已经被省略。
图63A是从上面观看第四十一实施例的移动电话3701的、好像是在垂直于其侧面3707并垂直于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的平面中切割的截面视图。像从该示图清楚的那样,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像在图59A中的第三十八实施例中那样沿着移动电话3701的顶表面布置。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主振动方向(Y-Y'方向)是垂直于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的方向。具体地说,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中间部分粘合到从移动电话3701的背面延伸到内侧的支撑结构3700a,在不妨碍振动的状态下将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两个端部分支撑在一起作为自由端。结果,如用箭头25G和箭头25H图示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两个端部分的自由振动的反作用(counteraction)经由支撑结构3700a,从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中间部分传送到移动电话3701的框架。
图63B是从移动电话3701的一侧观看图63A的B-B截面的截面视图;可以理解,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从移动电话3701的背面延伸到内侧的支撑结构3700a来支撑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并且还沿着移动电话3701的顶表面布置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如图63中所示,在其中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主振动表面的部分被支撑在移动电话3701的框架的内侧上并且准许主振动表面的一部分以未被支撑的方式无限制第振动的结构,适合于有效地将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振动传送到移动电话的框架,而不对其音响特性增加任何实质性变化。如在第四十一实施例中那样的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中间处的支撑也特别适合于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具有定位于元件的中间处的端子的情况,如在图51中所示的第三十二实施例中那样。
图64图示图63的第四十一实施例的各种改进示例,并且类似于图63A,是从上面观看移动电话3701的、好像是在垂直于其侧面3707并垂直于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的平面中切割的截面视图。
图64A是第四十一实施例的第一改进示例,并且特别适合于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端子2525b定位在元件的端部分处、重心不平衡并且相比于用箭头25H图示的整个自由端的振动来说用箭头25G图示的端子2525b的自由振动稍微受到连接到元件的电极的约束的情况。为了补偿该不平衡,图64A的第一改进示例相比于图63的第四十一实施例的支撑结构3700a来说支撑结构3701b的位置移位到示图中的左侧。
图64B是第四十一实施例的第二改进示例;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两端点的每一个都粘合到从移动电话3701的背面延伸到内侧一对支撑结构3700c和3700d。从而用箭头25I图示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振动中间部分是自由的,并且该振动的反作用经由支撑结构3700c和3700d传送到移动电话3701的框架。
图64C是第四十一实施例的第三改进示例,端子2525b粘合到从移动电话3701的背面朝里延伸的支撑结构3700e,从而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被支撑在悬臂结构上。从而,用箭头25H图示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自由端的振动的反作用经由支撑结构3700e传送到移动电话3701的框架。
图64D是第四十一实施例的第四改进示例;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粘合到用包括弹性体的双边粘合片3700f插入的移动电话3701的背面的框架的内侧。包括弹性体的双边粘合片3700f使用具有从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到框架的传导性的弹性体(硅橡胶;硅橡胶和聚丁橡胶的混合物;天然橡胶;使用气泡被密封了的这些各种各样的橡胶形成的结构;等)等构成。由于这样的弹性粘合,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每一个部分获得用箭头25G、25H和25I图示的自由振动的程度,并且其振动经由双边粘合片3700f传送到移动电话3701的框架。
上述每一个实施例的各种特性不限制于单独的各个实施例,而是可以用其他适当的实施例替代或与其他适当的实施例组合。例如,图63和图64中的第四十一实施例的支撑结构(在其中考虑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自由振动)也可以应用到图61的第三十九实施例和图62的第四十实施例中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倾斜保持的情况。具体地说,图62B中的支撑结构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两端被支撑并且中间部分自由的意义上具有共同点。对这种示例没有任何限制;例如,代替粘合整个振动平面到倾斜侧表面的内侧,也可以在图61的第三十九实施例及其改进示例中提供类似于图63A的支撑结构3700a的凸出单元到倾斜侧表面,仅仅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中间部分粘合到此以使得其两个端部分成为自由端。作为替换,如在图64D中的第四十一实施例的第四改进示例那样,当粘合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时,也可以在图61的第三十九实施例及其改进示例中插入弹性体。
上述本发明的特性实现不限于以上实施例中的方面;本发明也可以使用其他方面来实现,只要可以从其优点得益。例如,虽然已经用粘合到移动电话之内的倾斜侧面的内侧并由其支撑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来描述了图61的第三十九实施例,但支撑的具体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参考图49的第三十一实施例,该结构可以是可以向倾斜侧面的外侧提供凹槽并且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从外侧适合该凹槽的配置。
第四十二实施例
图65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四十二实施例的截面视图,并且配置成移动电话3801。除了由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组成的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并且其在之后使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示例描述)的布置及其保持结构之外,第四十二实施例与例如在图58至图60中所示的第三十八实施例一致;因此,该示图不包含不需要描述的那些部分,并且在被图示的部分之中,共享部分已经被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除非特别必要,否则其描述已经被省略。
图65A是从上面观看第四十二实施例的移动电话3801的、好像是在垂直于其侧面3807并垂直于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的平面中切割的截面视图。图65B是从移动电话3801的一侧观看图65A的B-B截面的截面视图。像从图65A清楚的那样,类似于图59A中的第三十八实施例、图63中的第四十一实施例等,压电元件2525沿着移动电话3801的顶表面布置。如用箭头25G图示的那样,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主振动方向是垂直于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的方向。因此,类似于图64C中图示的第四十一实施例的改进示例,图65的第四十二实施例实质上使得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一侧用悬臂结构支撑。从而,用箭头25G图示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自由端的振动的反作用传送到移动电话3801的框架。
图65的第四十二实施例中与图64C中图示的第四十一实施例的改进示例的不同点在于它被配置成使得上部拐角3824(作为移动电话3801的框架上适合于碰到耳屏或其他耳朵软骨的地方)特别有效地振动,并且还使得上部拐角3824(也是可能在掉落等出现时承受冲击的直接施加的地方)的结构可以避免具有防碰撞能力低的结构。具体地说,如图65A和图65B所示,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一端插入并保持在从移动电话3801的侧面3807和顶表面3807a向内延伸的支撑结构3800a的孔中,作为保持端2525c。保持端2525c是不提供端子2525b的端。因此,使得不提供端子2525b的那一端成为保持端2525c准许使得支撑位置更接近上部拐角3824的邻域。相反,使得提供端子2525b的另一端作为自由端振动。端子2525b连接到安装在框架中的电路3836和柔性配线3836a;没有实质地妨碍提供端子2525b的该另一端的自由振动。电路3836包含用于提升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驱动电压的放大器。
由于上述配置,用箭头25G图示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该另一端的自由振动的反作用经由支撑结构3800a,从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保持端2525c传送到移动电话3801的框架。此时,如上所述,支撑结构3800a配置成在框架的上部拐角3824处从移动电话3801的侧面3807和顶表面3807a延伸到内侧;因此,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该另一端的自由振动的反作用有效地传送到上部拐角3824。如上所述,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保持在移动电话3801的框架的内侧,因此上部拐角3824(也是易受冲击的直接施加的地方)的结构没有具有低防碰撞能力。
图65C是第四十二实施例的第一改进示例;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被保持成使得主振动方向变成垂直于顶表面3807a的方向,如用箭头25J所示。除此而外,该结构类似于图65A和图65B的第四十二实施例的结构,因此已经省略其描述。图65C中的第一改进示例在垂直于顶表面3807a的方向上具有大振动分量,因此而适合于移动电话3801的上部拐角3824的顶表面侧以好像是稍微向上推压的形式碰到耳朵软骨的使用。由于这样的使用,该实施例也不仅适合于可以防止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被与脸部的接触弄脏,而且也适合增大向上推压在顶表面3807a上来用耳屏阻塞外耳道的力,并且容易造成耳塞骨骼传导效应。类似于图65A和图65B的第四十二实施例,图65C中的第一改进示例可以在移动电话3801的上部拐角3824的显示器表面侧碰到耳朵软骨时使用。同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增大显示器表面推压在耳朵软骨上的力使得可以用耳屏阻塞外耳道,并且可以容易地造成耳塞骨骼传导效应。
图65D是第四十二实施例的第二改进示例。主振动方向相对于顶表面3807a倾斜45°,如用箭头25K所示。从而振动分量分解到垂直于顶表面3807a的方向和与其正交的、垂直于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的方向,并且可以获得类似的软骨传导,而不管上部拐角3824与耳朵软骨接触的方向如何。
第四十三实施例
图66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四十三实施例的截面视图,并且配置成移动电话3901。除了由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组成的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并且其在之后使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示例描述)的布置及其保持结构之外,第四十三实施例与例如在图58至图60中所示的第三十八实施例一致。因此,该示图不包含不需要描述的那些部分,并且在被图示的部分之中,共享部分已经被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除非特别必要,否则其描述已经被省略。
图66A是在侧面(profile)观看第四十三实施例的移动电话3901的、好像是在垂直于其上部表面3907a并垂直于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的平面中切割的截面视图。图66B是从移动电话3901之上观看图66A的B-B截面的截面视图。在图66的第四十三实施例中,类似于图65的第四十二实施例,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中不提供端子2525b的那一侧充当保持端2525c并用悬臂结构支撑。像从图66A清楚的那样,第四十三实施例中与第四十二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与移动电话的侧面3901平行地布置,类似于图61中的第三十九实施例及其改进示例。此外,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主振动方向是垂直于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的方向,如用箭头25M所示。
由此,同样在图66的第四十三实施例,上部拐角3924(作为移动电话3901的框架上适合于碰到耳屏或其他耳朵软骨的地方)特别有效地振动,并且上部拐角3924可以避免防碰撞能力低。具体地说,如图66A和图66B所示,类似于第四十二实施例,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一端插入并保持在从移动电话3901的侧面和顶表面向内延伸的支撑结构3900a的孔中,作为保持端2525c。因此,同样在第四十三实施例中,使得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不提供端子2525b的那一端成为保持端子2525c,从而可以使得支撑位置更接近上部拐角3924的邻域。除此而外,该实施例与第四十二实施例一致,因此已经省略描述。
图66C是第四十三实施例的第一改进示例;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被保持成使得主振动方向变成与侧面3907垂直的方向,如箭头25N用所示。除此而外,该配置类似于图66A和66B中的第四十三实施例的配置,因此已经省略其描述。图66C中的第一改进示例在垂直于侧面3907的方向上具有大振动分量,并且因此而适合于在其中移动电话3901的侧面3907碰到耳朵软骨并且避免脸部与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之间的接触的使用。在图66C中的第一改进示例中,类似于图66A和66B中的第四十三实施例,移动电话3901的显示器表面侧可以碰到耳朵软骨以便使用。同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上部拐角3924推压到耳朵软骨的情况下,增大其力使得可以用耳屏阻塞外耳道。并且容易造成耳塞骨骼传导效应。
图66D是第四十三实施例的第二改进示例。主振动方向相对于侧面3907倾斜45°,如用25P所示箭头。从而,振动分量分解到垂直于侧面3907的方向和与其正交的、垂直于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的方向,并且可以获得类似的软骨传导,而不管上部拐角3924与耳朵软骨接触的方向如何。
第四十四实施例
图67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四十四实施例的截面视图,并且配置成移动电话4001。除了由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组成的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结构和布置及其保持结构之外,第四十四实施例与例如在图58至图60中所示的第三十八实施例一致。因此,该示图不包含不需要描述的那些部分,并且在被图示的部分之中,共享部分已经被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除非特别必要,否则其描述已经被省略。
图67A是从上面观看第四十四实施例的移动电话4001的、好像是在垂直于其侧面并垂直于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的平面中切割的截面视图(其包括局部概念性框图),并且是可以类似于图65A的第四十二实施例来理解的截面视图。图67B1和图67B2分别是从移动电话4001的一侧观看图67A中的元件的B1-B1截面和B2-B2截面的截面视图。图67C是图67A的重要元件的详细截面视图(包括局部概念性框图)。图67B1、图67B2和67C中对应于图67A的部分已经被赋予了同样的附图标记,并且除非特别需要,否则已经省略了其描述。
图67的第四十四实施例,类似于图65的第四十二实施例,使得与顶表面平行地支撑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但不同于第四十二实施例在于,端子2525b提供到的那一端侧用悬臂结构支撑,并且用于驱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电路4036与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集成用于作为振动单元的配置。该实施例与第四十二实施例一致在于,作为移动电话4001的框架上要碰到耳屏或其他耳朵软骨的适当地方的上部拐角特别有效地振动,并且上部拐角还避免具有防碰撞能力低的结构。
具体地说,如图67A和67C中所示,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端子2525b连接到使用线路4036a安装到端子2525b的电路4036。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端子2525b和电路4036使用具有接近已经用于封装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树脂的声阻抗的声阻抗的树脂包装4025进行重新封装,并且集成为振动单元。连接引脚4036b穿透树脂包装4025,从电路4036向外凸出,并且保护移动电话4001的框架地进行与控制器和电源单元4039的接触。
如图67C所示,电路4036包含用于提升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驱动电压的放大器4036c,以及用于电学地补偿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差异的调整单元4036d。调整单元4036d进行调整以便操作来防止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相对于来自控制器和电源单元4039的电源反馈和控制的差异;因此,在进行了调整之后,用树脂4024进行重新封装。作为替代配置,可以进行重新封装,以便调整单元4036d的调整操作单元或调整电路图案暴露在树脂包装4025的表面上并且可以在组装之后进行调整。
在图67的第四十四实施例中,类似于第四十二实施例,提供从移动电话4001的侧面和顶表面4007a向内延伸的支撑结构4000a,振动单元的树脂包装4025的一部分通过以插入到其孔中重新封装来形成,从而保持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像已经描述了的那样,在第四十四实施例中,支撑端子2525b提供到的那一端侧,而不提供端子2525b的那一端2525c充当无限制振动端。然后,该一端2525c的自由振动的反作用经由支撑结构4000a从树脂包装4025传送到移动电话4001的框架。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指示的各种特征可以无限制地被替代或组合,只要可以利用其益处。例如,在图67中的第四十四实施例中,与顶表面平行地支撑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并且其主振动方向变成垂直于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的方向,如用所示箭头25H。然而,第四十四实施例中图示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和电路4036的集成封装结构不限于图67的布置,而是可以以诸如在图65C和图65D中所示的第四十二实施例的改进示例和图66A至图66D中所示的第四十三实施例及其改进示例中那样的支撑布置来利用。其利用可以遵照图65A与图67A之间的关系来实现,在每一种情况下,类似于图65A,端子2525b提供到的侧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那一端充当支撑侧。
图65的第四十二实施例至图67中的第四十四实施例中的支撑结构3800a、3900a和4000a也不限为从移动电话4001的侧面和顶表面向里延伸;而是各种支撑结构都可能的。例如,支撑结构可被配置成从侧表面或顶表面中仅仅之一延伸。而且,各种其他结构也是可能的,包括从正面或背表面延伸的结构、从正面和顶表面延伸的结构、从背面和顶表面延伸的结构、从侧面和正面延伸的结构、从侧面和背面延伸的结构或从作为从顶表面、侧表面和正面这所有三面的延长的拐角部分的背面侧延伸的结构。在每一个情况下,提供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或与其集成树脂封装4025的支撑单元到框架在拐角部分的邻域中的内侧,可以允许拐角部分避免具有防碰撞能力低的结构,而同时也引起拐角部分由于另一端的自由振动的反作用而有效地振动。
本发明的每一个实施例中指示的各种特征也不需要是对单独的实施例专有的;而是每一个相应的实施例的特性可以适当地改进和使用或组合和使用,只要可以利用其益处。例如,在图1的第一实施例、图5的第二实施例、图6的第三实施例和图55的第三十五实施例中,移动电话的内部提供有分别用于右耳朵使用和左耳朵使用的两个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然而,将多个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中的每一个提供到移动电话中的多个地方来获得从多个方向的要求的软骨传导的示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另一方面,在图61的第三十九实施例、图62的第四十实施例、图65D中的第四十二实施例的第二改进示例和图66D中的第四十三实施例的第二改进示例中,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单一主振动方向被赋予了一个斜面,并且在诸如在侧面与正面之间或在顶表面与正面之间的多个方向上生成软骨传导的情况下划分振动分量;然而,用于在多个方向上生成软骨传导的配置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第四十五实施例
图68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四十五实施例的截面视图,并且用于图示涉及在诸如侧面和正面之间和顶表面和正面之间的多个方向上生成软骨传导的上述配置的其他示例。具体地说,在图68A中所示的第四十五实施例的移动电话4101a和图68B中所示的其改进示例的移动电话4101b中,代替诸如在图62的第四十实施例中那样划分单一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振动分量,以模仿图55的第三十五实施例等方式利用两个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然后,这些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4124和4126的主振动方向相互分开(setoff)90°,以便分别变成平行于正面和侧表面或正面和顶表面,双压电晶片元件被支撑在移动电话的框架的内侧上。从而,类似于图62的第四十实施例,在诸如在侧面和正面之间或顶表面和正面之间的多个方向上生成软骨传导。除了利用两个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事实之外,图68的第四十五实施例的配置与图62的第四十实施例的配置共享;因此,等同部分已经被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无关的描述。应该注意,图68A和图68B分别对应于图62A和图62C。
在图68中,两个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纵向方向图示了平行布置,但多个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布置不限于此。例如,其他可能的布置是两个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纵向方向相互正交,其中一个沿着顶表面而另一个沿着侧表面。此外,主振动方向相互分开的多个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支撑不限于如在图68中那样的移动电话的框架的内侧;而是例如支撑可以是在框架的外侧上,如在图48至图50中所示的第三十和第三十一实施例及其改进示例那样。
第四十六实施例
图69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四十六实施例的透视图和截面视图,并且配置成移动电话4201。除了由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组成的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布置及其保持结构之外,第四十六实施例与例如在图58至图60中所示的第三十八实施例一致;因此,该示图不包含不需要描述的那些部分,并且在被图示的部分之中,共享部分已经被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除非特别必要,否则其描述已经被省略。
图69A是从正面观看第四十四实施例的移动电话4201的透视图;对在因失误而掉落移动电话4201时或其他环境下的碰撞敏感的四个拐角部分提供有充当保护器的弹性体单元4263a、4263b、4263c、4263d。建立在两个上拐角部分处的弹性体单元4263a和4263b的内侧具有作为保持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单元的双重目的,而弹性体单元4263a和4263b的外侧具有作为进行与耳朵软骨的接触的软骨传导单元的双重目的。为此,至少弹性体单元4263a和4263b利用具有接近耳朵软骨的声阻抗的声阻抗的弹性材料(硅橡胶;硅橡胶和聚丁橡胶的混合物;天然橡胶;使用气泡被密封了的这些各种各样的橡胶形成的结构;像可以在透明封装片材料等看见的、在其中以合成树脂薄膜隔开地密封气泡群层的结构等)。
图69B是图69A的B1-B1截平面中的截面视图,其中在该平面上移动电话4201的截面垂直于正面和侧表面。像从图69B清楚的那样,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两端由弹性体单元4263a和4263b的内侧支撑。弹性体单元4263a支撑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端子2525b侧,并且用于在端子2525b与电路3836之间建立连接的柔性配线3836a穿过弹性体单元。
弹性体单元4263a和4263b固定地支撑在移动电话4201的框架上,但由于弹性体单元4263a和4263b的弹性,而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两端确保一定程度的自由以便用振动来移动,并且很少妨碍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振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中间部分不与任何东西接触并且自由振动。作为移动电话4201的拐角部分的外壁的弹性体单元4263a和4263b的外侧在起用于与外部单元的碰撞的保护器的作用时和作为进行与耳朵软骨的接触的软骨传导单元,具有双重目的。从而,像已经例如在图2A和图2B中的第一实施例描述了的那样,为了软骨传导的目的,可以使得移动电话4201与右耳朵或左耳朵接触。此外,由于弹性体单元4263a和4263b具有与移动电话4201的框架的声阻抗不同的声阻抗,所以可以减少从弹性体单元4263a和4263b到移动电话4201的框架的传导分量,并且可以实现从弹性体单元4263a或4263b到耳朵软骨的有效软骨传导。
图69C是在图69A或图69B中所示的B2-B2截平面的截面视图,在垂直于正面和顶表面的平面上具有移动电话4201的截面。同样可以从图69C理解,弹性体单元4263a和4263b保持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并固定地支撑在移动电话4201的框架上,而且其外侧(不是移动电话4201的拐角部分的外壁)充当用于与外部单元的碰撞的保护器,并且具有作为用于进行与耳朵软骨的接触的软骨传导单元的双重目的。像从图69C清楚的那样,第四十六实施例采取至少是在两个下拐角处的弹性体单元4263c和4263d专门起保护器的作用并且用移动电话4201的框架覆盖的结构。
第四十七实施例
图70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四十七实施例;图70A是图示其上端侧的一部分的透视图,而图70B是图示图70A的B-B截面的截面视图。第四十七实施例配置成移动电话4301,并且采取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适合移动电话的侧面的结构。这样的结构与图48中所示的第三十实施例具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相同的部分已经被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其描述。此外,类似于图48,图70省略了将音频信号输入到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配置的图示的描述等。
图70的第四十七实施例中与图49的第三十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传送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振动到耳朵软骨的部分的结构。即,在图70的第四十七实施例中,移动电话4301的侧面提供有具有非常轻微的阶梯(例如,0.5mm)的凹面4301a,并且布置成使得压电元件2525的振动平面达到凹面4301a的底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振动平面可以暴露在凹面4301a的底部处,但在第四十七实施例中,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用薄保护层4227覆盖。该保护层4227被施加或涂敷有弹性材料,以便防止妨碍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振动而引起的振动平面的拉伸。
由于上述结构,只要可能就可以使得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振动平面直接与耳朵软骨接触,而且还可以提供对从与外部单元的碰撞损坏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保护。具体地说,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被布置在凹面4301a的底上,并且处于与移动电话4301的框架的外表面低仅仅该阶梯的位置处;由于该阶梯的缘故,即使移动电话的框架的侧面与外部单元碰撞,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也没有直接与外部单元碰撞。如图70A所示,在第四十七实施例,将凹面4301a提供到与移动电话4301的侧面中的拐角部分稍微低的地方,以防止由于在拐角部分处的碰撞而引起的对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损坏。耳朵软骨是软的;因此,即使用使得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振动平面达到凹面4301a的底部的布置,其在非常轻微的阶梯的地方容易变形并且可以被使得与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振动平面或其覆盖表面接触。
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指示的各种特征可以无限制地改进、替换或组合,只要可以利用其益处。例如,在图69的第四十六实施例中将弹性体单元4263a和4263b布置成相对于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中心对称,但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支撑不限于这样的布置;其他可能的布置是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中心接近于对立的拐角部分中的任何一个的偏心的布置。例如,代替相对于其中心完全对称,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具有稍微不同的重量和振动自由度来在不是具有端子2525b一侧的那一侧上振动。配线3836a也穿过支撑端子2525b的弹性体单元4263a,并且穿过电路3836。用于在两个拐角部分之间偏心地支撑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配置有效地补偿诸如以上所述的不对称性。必须依赖于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长度和移动电话4201的框架的宽度来确定弹性体单元4263a和4263b的各自长度。换句话说,弹性体单元4263a和4263b需要足够的长度以至于从移动电话4201的框架的两个拐角部分的外表面达到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两端。用于在两个拐角部分之间偏心地支撑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配置有效地如上调整长度,同时保持考虑的移动电话之内的实现部分的布局。在弹性体单元4263a或4263b变成更长的情况下,该配置使得弹性体单元4263a或4263b向内延长以进行与框架的内表面的接触,并且到达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端部分,从而也可以增大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端部分振动的自由度。
图71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四十六实施例的改进示例的透视图和截面视图,并且用作图示在弹性体单元如上所述那样变长的情况下的配置的实施。具体地说,在如图71所示那样,弹性体单元4263a和4263b变长的情况利用提供延长单元4263e和4263f(弹性体单元4263a和4263b用它们向内延长以进行与移动电话4201的框架的内表面的接触)的配置,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两个端部分由这些延长单元4263e和4263f保持。根据这样的配置,延长单元4263e和4263f不进行与移动电话4201的框架的内表面的接触,因此弹性变形容易成为可能,并且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两个端部分可以由这样的延长单元4263e和4263f保持,从而可以增大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振动的自由度。除此而外,图71的配置与图69的配置一致,因此共享部分已经被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其描述。
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指示的各种特征可以无限制地改进、替换或组合,只要可以利用其益处。例如,以上每一个实施例已经用包括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等的软骨传导振动源进行了描述。然而,除非像对专用于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配置固有那样描述的特殊情况外,本发明的各种特性不限于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被用作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情况;其优点也可以在电磁振动元件、超磁致伸缩元件(super magnetostrictive element)或其他元件用于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情况下实现。
第四十八实施例
图72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四十八实施例的透视图和截面视图,并且配置成移动电话4301。第四十八实施例充当电磁振动元件被用作图69中的第四十六实施例的配置中的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情况的示例。图72A是从其正面观看第四十八实施例的移动电话4301的透视图;外观类似于图69A中的第四十六实施例的透视图的外观。换句话说,同样在第四十八实施例中,对在因事故而掉落移动电话4301时或其他环境下的碰撞敏感的四个拐角部分提供有充当保护器的弹性体单元4363a、4363b、4363c和4363d。处于两个上拐角部分处的弹性体单元4363a和4363b具有作为保持软骨传导振动源的单元的双重目的,而弹性体单元4363a和4363b的外侧具有作为进行与耳朵软骨的接触的软骨传导单元的双重目的。然后,类似于第四十六实施例,弹性体单元4363a和4363b利用具有接近耳朵软骨的声阻抗的声阻抗的弹性材料(硅橡胶;硅橡胶和聚丁橡胶的混合物;天然橡胶;使用气泡被密封了的这些各种各样的橡胶形成的结构;像可以在透明封装片材料等看见的、在其中以合成树脂薄膜隔开地密封气泡群层的结构等)。
图72B是图72AB-B截平面中的截面视图,其中移动电话4301(在图72B中表示为4301a)被沿着垂直于正面和侧表面的平面剖开(section)。像从图72B清楚的那样,电磁振动元件4326a和4324a的每一个分别嵌入弹性体单元4363a和4363b。其主振动方向是垂直于GUI显示器单元提供到的移动电话4301的正面的方向,如用箭头25M所示。在电磁振动元件4326a和4324a或其他软骨传导振动源嵌入弹性体单元4363a和4363b的配置中,弹性体单元4363a和4363b具有如上所述那样作为保护器功能和软骨传导单元功能的双重目的,除此而外像在图17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那样,额外还具有作为保护软骨传导振动源免受冲击的缓冲功能的其他目的。
在如在图72B中的第四十八实施例中那样分别将分开的电磁振动元件4326a和4324a提供到弹性体单元4363a和4363的配置中,可以独立控制电磁振动元件元件4326a和4324a。由此,类似于图1至图4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可以作出配置以使得根据用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的重力加速度来检测移动电话4301的倾斜方向,并且按照哪一个弹性体单元4363a和4363b碰到耳朵(换句话说,按照已经使得移动电话的拐角部分碰到右耳朵和左耳朵之中的哪一个,如图2所示),斜面下角处那一侧上的电磁振动元件进行振动,而另一个电磁振动元件断开。这也类似于后面将要描述的改进示例。
图72C是第四十八实施例的第一改进示例的截面视图,并且类似于图72B,是图72A的B-B截平面中的截面视图,其中移动电话4301(在图72C中表示为4301b)被沿着垂直于正面和侧表面的平面剖开。类似于第四十八实施例,第一改进示例也具有分别嵌入弹性体单元4363a和4363b的电磁振动元件4326b和4324b。然而,其主振动方向变成垂直于移动电话4301的侧面的方向,如用箭头25N所示。除此而外,该改进示例类似于图72B的第四十八实施例。
图72D是第四十八实施例的第二改进示例的截面视图,并且类似于图72B,是图72A的B-B截平面中的截面视图,其中移动电话4301(在图72D中表示为4301c)被沿着垂直于背面和侧表面的平面剖开。在第二改进示例,类似于第四十八实施例,电磁振动元件4326c和4324c中的每一个分别嵌入弹性体单元4363a和4363b。然而,其主振动方向变成与移动电话4301的侧面倾斜45°的方向,如用箭头25P所示。为此,类似于图66D中的第四十三实施例的第二改进示例,振动分量被分解到垂直于侧面的方向和与其正交的、垂直于正面的方向,并且可以获得类似的软骨传导,而不管弹性体单元4363a或4363b来与耳朵软骨接触的方向。除此而外,该改进示例类似于图72B的第四十八实施例。
图72E是第四十八实施例的第三改进示例的截面视图,并且类似于图72B,是图72A的B-B截平面中的截面视图,其中移动电话4301(在图72E中表示为4301d)被沿着垂直于正面和侧表面的平面剖开。在第三改进示例,电磁振动元件4326d、4326e和4324d、4324e分别嵌入弹性体单元4363a和4363b。电磁振动元件4326d和4324d的振动方向是垂直于侧表面的方向(用箭头25D图示),并且电磁振动元件4326e和4324e的振动方向变成垂直于正面的方向(用箭头25E图示)。从而,类似于在图68中图示的第四十五实施例中,生成从多个不同软骨传导振动源到侧面和正面的耳塞骨骼传导。
在如在图72E中的第四十八实施例的第三改进示例中那样从电磁振动元件4324d等生成与侧面垂直地方向的振动和从电磁振动元件4324e等生成与正面垂直地方向的振动的配置中,可以独立地控制具有不同振动方向的电磁振动元件4324d和4324e。具体地说,可能的配置是通过用加速度传感器(诸如在图3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加速度传感器49)检测到的重力加速度来检测移动电话4301的倾斜方向的配置,其中按照弹性体单元4363b是从侧表面还是从正面碰到耳朵,碰到耳朵那一侧上的电磁振动元件进行振动而另一个电磁振动元件的振动断开。具有不同振动方向的多个软骨传导振动源的这种独立控制不限于图72D中的电磁振动元件的情况;而是存在例如利用在图68中所示的第四十五实施例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4124和4126的其他可能的配置情况。
图73是第四十八实施例及其改进示例的元件的放大截面视图。图73A放大图72B的弹性体单元4363b和电磁振动元件4324a的各部分,并且特别提供电磁振动元件4324a的详细图示。电磁振动元件4324a在其外壳中具有用于保持磁铁4324f和中心磁极4324g的磁轭4324h,磁轭用减皱器(corrugation damper)4324i来悬浮在半空中。具有间隙的顶板4324j被固定到磁铁4324f和中心磁极4324g。磁铁4324f、中心磁极4324g、磁轭4324h和顶板4324j变成在当相对于电磁振动元件4324a的外壳在图73中观看时的垂直方向上整体上可移动。另一方面,音圈线轴(voice coil bobbin)4324k被固定到电磁振动元件4324a的外壳内部,而缠绕在其周围的音圈4323m穿入顶板4324j的间隙。在这种配置中,当音频信号输入到音圈4323m时,在磁轭4324h等与电磁振动元件4324a的外壳之间出现相对位移;其振动经由弹性体单元4363b传送到与其接触的耳朵软骨。
图73B图示第四十八实施例的第四改进示例,并且提供与图73A对应的部分的放大图示。电磁振动元件4324a的内部配置类似于图73A的配置;因此,为了避免复杂化,已经省略了每一个单元的附图标记的图示,并且其描述也已经省去。图73B中的第四改进示例采取移动电话4401的拐角部分提供有其外侧用弹性体单元4463b覆盖的阶梯状单元(stepped unit)4401g的配置。该阶梯状单元4401g的正面侧提供有窗口单元4401f,电磁振动元件4324a被粘合到面向窗口单元4401f的一部分的弹性体单元4463b的背面侧。包括弹性体的缓冲单元4363f也粘合到电磁振动元件4324a的相对侧。缓冲单元4363f提供有间隙以便不在普通振动状态下与阶梯状单元4401g的背面侧接触,并且充当缓冲材料,该缓冲材料用于防止当存在来自与外部单元等的碰撞的、对弹性体单元4463b的过度推压时,在其上的弹性体单元4463b与阶梯状单元4401g的背面侧接触并无限制地推压到阶梯状单元4401g的背面侧。从而防止诸如当电磁振动元件4324a由于弹性体单元4463b的变形而脱落时那样的不利事件。缓冲单元4363f在普通振动状态下起平衡器的作用,因此可以调整其形状和重量等来设计电磁振动元件4324a以具有最佳音响特性。缓冲单元4363f可以是刚体,而不是在仅仅作为平衡器起作用的情况下的弹性体。虽然在图73B中未图示,但第四十八实施例的第四改进示例中的相对侧的拐角部分(与图72B中的弹性体单元4363a的位置对应)也采取具有关于图73B的左右对称性的配置。
图73B中的第四改进示例基于图72B中的方向上的电磁振动元件的布置。然而,诸如第四改进的配置那样的配置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应用到图72C至72E中的各种方向上的电磁振动元件的布置。
在图72和图73A中所示的第四十八实施例中,弹性体单元4363b和电磁振动元件4324a被配置成可替换单元部件。当弹性体单元4363b的外观从美学角度来看因为与外部单元的碰撞而弄脏时,可以作为一个单元来替换弹性体单元4363b和电磁振动元件4324a。这也是与图73B中所示的第四十八实施例的第四改进示例的类似点;弹性体单元4463b、电磁振动元件4324a和缓冲单元4363f配置成可替换单元部件。当弹性体单元4463b的外观从美学角度来看被损坏时,可以作用一个单元来替换该整体。作为单元部件的这种配置是与弹性体单元4463b等配置成保护器并且是定位在被预示与外部单元碰撞的拐角部分处的部件的事实一致的有用特征。该配也是与易受碰撞的拐角是产生接触用于软骨传导的适当位置的事实一致的有用特征。此外,软骨传导振动单元配置成可替换单元部分的特征基本上与移动电话的其他部分的配置一致,并且在提供具有依照用户的年龄或其他参数(例如,其中调整在图73B中所示的缓冲单元4363f的形状和/或重量)最优化了的音响特性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附加到商用产品时是有用的。该特征也基本上与移动电话的其他部分的配置一致,并且在提供不仅可以针对音响特性而且可以依照用户偏好(例如,依照关于使用来自图72B至图72E中的哪一个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请求)改进商用产品时是有用的。
将软骨传导振动源提供到拐角部分的弹性体单元的具体配置不限于在图73所示的那种;可以在适当地方改进设计。例如,在图73B中所示的缓冲单元4363f可以粘合到阶梯状单元4401g的背面侧,代替粘合到电磁振动元件4324a的相对侧。在这样的情况下,缓冲单元4363f提供有间隙,以便在普通振动状态下防止与电磁振动元件4324a的相对侧的接触。在弹性体单元4463b能够抵挡由于与外部单元的碰撞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推压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缓冲单元4363f。
上述每一个实施例的各种特性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而是只要可以从实施例的特征中得益,就可以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该特征。上述每一个实施例的各种特性不限制于单独的各个实施例,而是可以用其他适当的实施例替代或与其他适当的实施例组合。第四十八实施例及其改进示例用作电磁振动元件被用作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并且独立可控的分开电磁振动元件被提供到不同拐角处的弹性体单元的示例的说明。然而,本发明的实现不限于此。例如,在像已经描述了的那样、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被用作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情况下,如在图1的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分开提供到不同拐角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可以相互独立地被控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参考第四十八实施例,也可以将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提供到不同拐角处的弹性体单元。相反,甚至电磁振动元件被用作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情况可以配置成使得单一电磁振动元件的振动传送到左和右拐角,如在图7的第四实施例、图11的第五实施例、图19的第十实施例、图20的第十一实施例等中那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参考第四十八实施例,对于左和右拐角部分的振动导体可以由弹性体组成,而不管软骨传导振动单元是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还是电磁振动元件。除此而外,参考第四十六实施例及其改进示例,依赖于电磁振动元件的形状,该配置可以使得电磁振动元件的两侧由提供到左和右拐角部分的弹性体支撑。
第四十九实施例
图74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四十九实施例以及其改进示例的透视图和截面视图,并且配置成移动电话4501。除了切换空气传导(后面将要描述)的配置之外,第四十九实施例与图69的第四十六实施例一致;因此,已经被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要求了其描述。更具体地,第四十九实施例被图示在图74A至图74D中,其中图74A至图74C对应于图69A至图69C,其涉及第四十六实施例。图74D是图74C的元件的放大视图。图74E是涉及第四十九实施例的改进的元件的放大视图。
像从图74C的B2-B2截面视图清楚的那样,第四十九实施例提供有透明共振腔4563以便覆盖显示器单元3405。透明共振腔4563具有以空穴(hollow)局部地提供到移动电话4501的内侧空气排出孔。透明共振腔4563极薄,因此用户可以通过透明共振腔4563观看显示器单元。像从图74B和图74C清楚的那样,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中间部分提供有可以在垂直方向上滑动的振动导体4527。当振动导体4527处在由图74C中所示的实线指示的位置处时,切断振动从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中间部分向透明共振腔4563的传送,而当振动导体4527处在由图74C中的虚线指示的位置处并且与透明共振腔4563的上部接触时,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中间部分的振动经由振动导体4527传送到透明共振腔4563,从而从整个透明共振腔4563生成空气传导声音并且整个透明共振腔4563变成表面扬声器。该方面由图74D的元件的放大视图清楚地图示。通过使得移动电话4501的外部手动操作手柄4527a上下滑动来进行振动导体4527的向上和向下。手工操作手柄4527a具有用于确定两个上下位置的点击功能。振动导体4527也是有回弹力的,以便当滑动到虚线的位置时有效地与透明共振腔4563接触。
如上所述,在振动导体4527处在由图74C至图74D中的虚线指示的位置处的状态下,从整个透明共振腔4563生成空气传导声音并且从弹性体单元4263a和4263b生成软骨传导。从而,用户可以使得弹性体单元4263a或4263b碰到耳朵以通过软骨传导聆听声音,并且还可以使得透明共振腔4563提供到的显示器单元3405的任何要求的部分接近或碰到耳朵以通过空气传导聆听声音。按照这种方式,依照用户的偏好和状况,各种使用变成可能。另一方面,在振动导体4527处在由图74C至图74D中所示的实线所指示的位置处的状态下,切断振动向透明共振腔4563的传送并且可以停止空气传导声音从透明共振腔4563的生成;因此,由于防止了声音通过空气传导的泄漏,特别是在环境安静的状态下,可以通过软骨传导聆听声音,同时防止对环境的任何干扰或敏感信息的泄漏。
图74E中的第四十九实施例的改进示例配置成使得振动导体4527b旋转,由此来自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中间部分的振动间歇地传送到透明共振腔4563。具体地说,当振动导体4527b处在由图74E中所示的实线所指示的位置处时,振动导体4527b与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中间部分和透明共振腔4563两者分开,并切断振动传送。另一方面,当振动导体4527b顺时针旋转并且处在由图74E中的虚线所指示的位置处时,振动导体4527b与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中间部分和透明共振腔4563的上部两者接触,并且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中间部分的振动经由振动导体4527b传送到透明共振腔4563。除此而外,该改进示例类似于图74A至图74D的第四十九实施例。通过移动电话4501的外部手动操作转盘4527c的旋转来进行振动导体4527b的旋转。手工操作转盘4527c具有用于确定旋转的两个位置的点击功能。振动导体4527b最好是有回弹力的,并且当旋转到虚线的位置时,有效地面对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中间部分和透明共振腔4563的上部按压。
以上述方式在软骨传导和空气传导之间的切换不限于图74中所示的第四十九实施例及其改进示例;各种配置都是可能的。例如,在图74中,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和透明共振腔4563被固定(secure),而振动导体4527或4527b在其间移动,从而进行间歇振动。然而,这两者之间的间歇振动也可以代之以通过致使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和透明共振腔4563中的至少一个可移动来进行。此时的运动可以通过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或透明共振腔4563的至少一部分来进行。此外,图74用作图示在软骨传导加上空气传导的情况与仅仅软骨传导(为了精确,也存在微小的空气传导分量,但为了简单的目的,该情况在之后称为“仅仅软骨传导”)的情况之间切换的示例,但作为交换,另一个可能的配置是切换是在仅仅软骨传导的情况与仅仅空气传导的情况之间或切换是在软骨传导加上空气传导的情况与仅仅空气传导的情况之间的配置。除此而外,图74用作图示手工切换的示例,但另一个可能的配置是提供用于在环境是安静还是不安静之间进行区分的噪声传感器并且基于该噪声传感器的输出来自动驱动振动导体4527或4527b的配置,从而当用噪声传感器检测到的噪声在预定电平或以上时,软骨传导加上空气传导的情况被自动切换到仅仅软骨传导的情况。
第五十实施例
图75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五十实施例的框图,并且配置成移动电话4601。第五十实施例基于第四十八实施例的第三改进示例的配置,其截面被图示在图72E中;其电磁振动元件4326d、4326e、4324d和4324e通过实质上与图3中的第一实施例的框图一致的配置来控制。依照描述该布置的要求,用截面视图的合成来图示电磁振动元件的各部分。由于第五十实施例如上所述那样配置,所以图75中与图3和图72E共享的部分被分配共享的附图标记,并且除了必要的地方,已经省去了其描述。第五十实施例不提供除了电磁振动元件4326d、4326e、4324d和4324e之外的任何呼入通话单元,因此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36、右耳朵驱动单元4624、左耳朵驱动单元4626、缩减空气传导自动切换单元4636、和电磁振动元件4326d、4326e、4324d和4324e(其被图示在图75中)组成电话功能单元45中的呼入通话单元(其在图3中是呼入通话单元13)。以上述方式配置的第五十实施例采取涉及在第四十九实施例中图示的软骨传导与空气传导之间的切换的各单独实施例,电学上自动地进行该切换。以下描述关注于此点。
同样如图72E所述,图75的第五十实施例采取分别从多个不同电磁振动元件4326e、4326d、4324e和4324d生成对于侧面和正面的软骨传导的配置。嵌入弹性体单元4363a的电磁振动元件4326d和4326e对由左耳朵驱动单元4262来控制,而嵌入弹性体单元4363b的电磁振动元件4324d和4324e对由右耳朵驱动单元4264来控制。在这样的配置中,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加速度传感器49用来检测弹性体单元4363a和弹性体单元4363b中的哪一个处于碰到耳朵的状态,其中右耳朵驱动单元4624或左耳朵驱动单元4626任何一个接通而另一个断开。此外,致使电磁振动元件4326d和4326e对或电磁振动元件4324d和4324e对中任何一对能够振动,而致使另一对不能够振动。
图75的第五十实施例还提供有用于在环境是安静还是不安静之间进行区分的环境噪声麦克风4638。当由环境噪声麦克风4638检测到的噪声处在预定电平或以上时,缩减空气传导自动切换单元4636根据来自控制器39的命令起作用,并引起电磁振动元件4326d和4326e对或电磁振动元件4324d和4324e对振动。另一方面,在当由环境噪声麦克风4638检测到的噪声处在预定电平或以下时控制器39确定的安静情形下,根据缩减空气传导切换单元4636的功能,使得仅仅电磁振动元件4326d或仅仅电磁振动元件4324d振动,并且停止电磁振动元件4326e和4324e的振动。然而,为了检测环境噪声的量值的目的,代替诸如在图75中那样分开提供专用环境噪声麦克风4638,在电话功能单元45的呼出通话单元23中的麦克风输出可以用于提取噪声分量。可以通过分析麦克风输出的频率谱、利用从中断音频时起的麦克风输出等,来进行该提取。
以下是上述配置的重要性的描述。同样如图72E所示,图75的第五十实施例中的电磁振动元件4326d和4324d的振动方向是垂直于侧表面的方向,而电磁振动元件4326e和4324e的振动方向是垂直于正面的方向。由于电磁振动元件4326e和4324e在垂直于布置了显示器单元5等的正面的方向上振动,所以在移动电话4601中具有大表面积的整个正面共振并且具有比来自电磁振动元件4326d和4324d的侧面的振动更大的振动分量。为此,关于第四十九实施例,电磁振动元件4326e和4326d对振动的情况或电磁振动元件4324e和4324d对振动的情况对应于“软骨传导加上空气传导的情况”。另一方面,仅仅电磁振动元件4326d振动的情况或仅仅电磁振动元件4324d振动的情况对应于“仅仅软骨传导的情况”。然而,一定量的空气传导分量保持在如已经在第四十九实施例中描述的“仅仅软骨传导的情况”,因此这些情况之间的区别基于空气传导分量的大小的严格相对比较。
如已经在以上所述的那样,在电磁振动元件4326e和4326d振动的情况下或在电磁共振器4324e和4324d振动的情况下,用户可以使得弹性体单元4263a或4263b碰到耳朵以通过软骨传导聆听声音,并且还可以使得移动电话4601的正面的任何要求的部分接近或碰到耳朵以通过空气传导来聆听声音。按照这种方式,依照用户的偏好和状况,各种使用变成可能。另一方面,在仅仅电磁振动元件4326d振动的情况下或在仅仅电磁振动元件4324d振动的情况下,由于生成相对少的空气传导并且防止了声音通过空气传导的泄漏,所以特别是在环境安静的状态下,可以通过软骨传导聆听声音,同时防止对环境的任何干扰或敏感信息的泄漏。在第五十实施例中,由于环境噪声麦克风4638和缩减空气传导自动切换单元4636的功能,而在环境安静的状态下自动缩减空气传导。
虽然使用电磁振动元件配置图75的第五十实施例,但电学并自动在软骨传导与空气传导之间切换的配置不限于将电磁振动元件用作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情况。例如,如在图68的第四十五实施例中那样,在多个独立可控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提供到相互不同方向的情况下,可以遵照第五十实施例自动控制它。图75的第五十实施例中的另一个可能的配置是提供用于生成空气传导的透明共振腔4563(诸如在图74的第四十九实施例中那样)并且使得电磁振动元件4326e和电磁振动元件4324e中的一个或两个与这样的透明共振腔4563恒接触的配置,从而从移动电话4601的正面主动生成空气传导。
上述每一个实施例的各种特性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而是只要可以从实施例的特征得益,也可以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该特征。每一个实施例的各种特性不限制于单独的各个实施例,而是可以用其他适当的实施例替代或与其他适当的实施例组合。例如,在本发明中,用于软骨传导的耳朵接触单元被提供到移动电话的拐角部分。将例如对于配置成如在图7的第四实施例那样的智能电话的移动电话301(为了简单的目的,其在之后被称为智能电话301)考虑该特征。如在图7中那样的智能电话301在其正面具有提供有GUI功能的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并且采取普通呼入通话单元13被转移到智能电话301上部拐角区域(angled region)的布置。而且,由于普通呼入通话单元13提供到智能电话301的部件的中间部分,所以采取难以使得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碰到面颊骨骼并且在智能电话301碰到耳朵的情况下使得呼入通话单元13接近耳朵的布置;并且面对耳朵强力地按压普通呼入通话单元13以便可以更好地听见其他对话方的声音,招致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与耳朵或面颊接触并且被皮脂等弄脏的结果。相反,当右耳朵振动单元224和左耳朵振动单元226被布置在图7中的智能电话301的拐角部分处时,如在涉及第一实施例的图2中所示那样,智能电话301的拐角部分容纳在耳屏32的邻域中的外耳道入口周围的凹进处中。从而变成可以容易地面向外耳道入口周围的区域推压智能电话301的音频输出单元,并且即使在强力推压的情况下,也可以自然地避免使得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与耳朵或面颊接触。音频输出单元在移动电话的拐角部分处的这种布置不限于使用软骨传导的情况,并且在使用普通空气传导扬声器的呼入通话单元的情况下也是有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右耳朵使用和左耳朵使用的空气传导扬声器最好提供到智能电话的上部的两个拐角。
像已经描述了的那样,软骨传导依赖于推压在软骨上的力量而不同地传导,并且可以通过增大正在推压的力量来获得有效传导的状态。这意味着当难以听见呼入声音时,可以利用诸如增大面向耳朵推压移动电话的力之类的自然行为来调整音量。此外,当增大推压力量直到耳朵孔被阻塞了的状态为止时,由于耳塞骨骼传导效应而进一步增大音量。即使当不用例如指令手册向用户解释这样的功能时,用户仍然可以通过自然行为本能地理解该功能。在使用普通空气传导扬声器的呼入通话单元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人工意义下实现在使用方面的这种优点,而不用将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用作音频输出单元,并且可以用作移动电话的有用特征。
第五十一实施例
图76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五十一实施例的框图,并且配置成移动电话4701。第五十一实施例不如上所述那样利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作为音频输出单元,而是使用普通空气传导扬声器,并且配置成使得可以用自然行为人工地实现自动音量调整。依照描述外观的布置的要求,在该框图中图示了移动电话的合成示意图。图76的框图的大部分与图3的第一实施例一致,并且总体概览的大部分与图7的第四实施例一致;因此,相同的部分已经被赋予了同样的附图标记,并且除了必须的地方,已经省去了其描述。在图76中所示的音量/音质自动调整单元4736、右耳朵驱动单元4724、左耳朵驱动单元4726、右耳朵空气传导扬声器4724a和左耳朵空气传导扬声器4726a组成电话功能单元45中的呼入通话单元(其在图3中是呼出通话单元13)。
图76中的第五十一实施例的右耳朵空气传导扬声器4724a由右耳朵驱动单元4524控制,而左耳朵空气传导扬声器4726a由左耳朵驱动单元4526控制。除此而外,类似于第五十实施例,加速度传感器49用来检测右耳朵空气传导扬声器4724a和左耳朵空气传导扬声器4726a中的哪一个处于正碰到耳朵的状态,其中右耳朵驱动单元4524或左耳朵驱动单元4526任何一个接通而另一个断开。此外,右耳朵空气传导扬声器4724a或左耳朵空气传导扬声器4726a任何一个接通而另一个断开。
右耳朵压力传感器4742a和左耳朵压力传感器4742b分别被提供到右耳朵空气传导扬声器4724a和左耳朵空气传导扬声器4726a的邻域,并且检测在右耳朵空气传导扬声器4724a或左耳朵空气传导扬声器4726a接通的无论哪一个上的压力。左/右压力传感器处理单元4742分析所检测到的压力的量值并且发送音量/音质控制数据到控制器39。控制器39基于音量/音质控制数据命令音量/音质自动调整单元4736并且自动调整右耳朵驱动单元4524或左耳朵驱动单元4526接通的无论哪一个的音量。基本地调整音量以使得音量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当难以聆听到呼入通话单元声音时被设置成对自然行为(诸如增大面向耳朵推压移动电话4701的力)的适当应答。
现在将提供音量/音质自动调整单元4736的功能补充详细描述。为了避免由于压力变化引起的不稳定的音量变化,首先,音量变化配置成使得音量在增大方向上仅仅依据压力的增大而仅仅经历阶梯式变化。此外,为了避免意外的音量变化,当预定压力增大维持在对于预定时间段(例如,0.5秒)或更长的平均时,仅仅作为反应,音量/音质自动调整单元4736配置成使得音量以阶梯方式增大。在检测到压力已经下落到预定值或更低的状态(对应于使得右耳朵空气传导扬声器4724a或左耳朵空气传导扬声器4726a接通无论哪一个远离耳朵的状态)已经维持了预定时间段(例如,1秒)或更长的情况下,音量/音质自动调整单元4736也配置成使得音量瞬间降低到基线(baseline)状态。从而,在音量已经过分地增大等的情况下,用户能够有意地使得移动电话4701稍微远离耳朵(这也与诸如当声音太大声时使声源远离耳朵那样的自然操作一致),并且一旦音量已经复位到基线状态,压力的力就再次增大以达到要求的音量。
音量/音质自动调整单元4736还能够自动调整音质。该功能涉及到关于图3中的第一实施例描述了的环境噪声麦克风38。即,在第一实施例中,用环境噪声麦克风38拾取的环境噪声一旦经历了波形反转,就被混合到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6;包含在通过呼入通话单元13的音频信息中的环境噪声被消除并且在线对话方的音频信息变成更容易通过聆听来领会。第五十一实施例中的音量/音质自动调整单元4736利用该功能来当压力等于或低于预定值时断开噪声消除功能,而当压力等于预定值或在预定值以上时接通噪声消除功能。也可以以阶梯方式调整混合环境噪声反转信号的程度,从而噪声消除功能,代替仅仅被接通和断开,也可以经历连续或阶梯式增大和减小。按照这种方式,基于左/右压力传感器处理单元4742的输出,音量/音质自动调整单元4736不但能够自动整音量而且能够调整音质。图76的第五十一实施例是用作图示上述优点(在其中右耳朵音频输出单元和左耳朵音频输出单元布置在智能电话的拐角部分)不限于使用软骨传导的情况的实施例;在利用使用普通空气传导扬声器的呼出通话单元的情况下也可以从此得益。
上述每一个实施例的各种特性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而是只要可以从实施例的特征得益,也可以以其他实施例实现该特征。每一个实施例的各种特性不限制于单独的各个实施例,而是可以用其他适当的实施例替代或与其他适当的实施例组合。例如,在图76的第五十一实施例中,根据加速度传感器49的输出来作出关于右耳朵空气传导扬声器4724a或左耳朵空气传导扬声器4726a哪一个接通的确定,但该配置可以使得使用右耳朵压力传感器4742a和左耳朵压力传感器4742b的输出来接通右耳朵空气传导扬声器4724a或左耳朵空气传导扬声器4726a具有更大压力的那一个,而断开另一个。
除此而外,图76的第五十一实施例提供有右耳朵空气传导扬声器4724a和左耳朵空气传导扬声器4726a以及与此相对应的右耳朵压力传感器4742a和左耳朵压力传感器4742b,但当仅仅存在通过压力的自动音量/音质调整的目的时,则可以将单一常规空气传导扬声器提供到移动电话上部的中间,并且与此相对应地提供单一压力传感器。此外,图76的第五十一实施例作为通过音量/音质自动调整单元4736的音质自动调整的基本配置,已经图示了怎样用波形反转抵消环境噪声,但这样的配置不是以限制方式来提供。例如,该配置可以使得音量/音质自动调整单元4736提供有切掉环境噪声的滤波器(例如,低频带切除滤波器),滤波器当压力处在预定值或在预定值之下时被断开,而滤波器功能当压力处在预定值或在预定值之上时被接通。该配置也可以使得代替用滤波器切掉低频带等,下降低频带的增益(或升高高频区域的增益)。滤波器功能或频带选择性增益功能也可以以阶梯方式调整,从而滤波器功能或频率选择性增益功能,代替仅仅被接通或断开,也可以依照压力以阶梯式或连续方式改变环境噪声降低能力。
[实现本发明的方式]
[第五十二实施例]
图77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五十二实施例的截面视图,并且配置成移动电话4801。图77提供图示来用作软骨传导振动源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a和2525b的支撑结构和布置的移动电话4801的截面视图,而涉及移动电话的控制的截面视图的内部不图示实际布置,而图示框图。除了理解相互关系所需要的那些内容之外,建立在图3中的第一实施例的框图上的框图部分基本上省略了共享部分的图示,并且在图示时相同部分已经被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除非必要,否则省略了其描述。
类似于图74的第四十九实施例和图75的第五十实施例,图77的第五十二实施例配置成准许“软骨传导加上空气传导的情况”和“仅仅软骨传导的情况”的交换的实施例。此外,类似于图69的第四十六实施例,图77的第五十二实施例具有用作提供到当移动电话4801意外掉落时易受冲击的四个拐角的保护器的弹性体单元4863a、4863b、4863c和4863d。然而,类似于图65的第四十二实施例和图66的第四十三实施例,代替弹性体单元4863a,4863b支撑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a和2525b的双面支撑结构,其单一侧被支撑在悬臂结构上。以上,图77的第五十二实施例涉及已经描述了的各种实施例的特性,因此除非必要,否则已经避免了各个特征的重复描述,原因是从对应实施例的描述容易理解它们。
首先,现在将描述图77的第五十二实施例的结构和布置。像已经提到的那样,移动电话4801的四个拐角提供有弹性体单元4863a、4863b、4863c和4863d,用作保护器。这样的弹性构件的拐角的外侧以光滑凸起形状成斜角,以防止当靠耳朵软骨保持时出现轻微的痛苦。虽然后面还将提供更详细的描述,但拐角部分的形状考虑了与外耳道周围的软骨的适当吻合(fit)和通过软骨传导的舒适聆听。
在图77的第五十二实施例中,类似于在图1至图4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用于右耳朵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b和用于左耳朵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a如上所述那样被采用,并且可以分开控制。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b和2525a是适当地长以至于足以获得合适的频率输出特性,但为了在移动电话4801内紧凑布置该两者,如图77所示,用于右耳朵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b被水平地放置,不提供端子的那一端用弹性体单元4863b支撑。另一方面,用于左耳朵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a直立,不提供端子的那一端用弹性体单元4863a支撑(然而,用于右耳朵和用于左耳朵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垂直和水平布置可以与以上描述颠倒)。一个端子被提供到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b和2525a中的每一个的另一端,但由于其通过柔性导线与控制器39的连接而在支撑结构方面充当自由端。按照这种方式,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b和2525a的自由端的振动对弹性体单元4863b和弹性体4863a展示了相反的作用,并且可以通过使得其与耳朵软骨接触来获得软骨传导。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b和2525a的主振动方向是垂直于图77中的平面图的方向。
接下来,将描述控制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b和2525a的方式。用弹性体单元4863b支撑的用于右耳朵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b经由开关4824a由右耳朵放大器4824来驱动。另一方面,用弹性体单元4863a支撑的用于左耳朵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a经由开关4826a由左耳朵放大器4826来驱动。来自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36的音频信号被输入到右耳朵放大器4824和左耳朵放大器4826;到左耳朵放大器4826的音频信号被波形反转器4836b反相,然后经由开关4836a输入。结果,在图77所图示的状态下,具有相互反转的相位的振动从弹性体单元4863a和弹性体单元4863b传导到移动电话4801的框架并在其中抵消,并且实质上消除从移动电话4801的框架的整个表面的空气传导声音的生成。
在例如使得右耳朵的软骨与弹性体单元4863b接触的情况下,将存在从弹性体4863b到耳朵软骨的直接软骨传导,然而,相反,弹性体单元4863a的振动到达弹性体单元4863b并且在已经首先被传导到移动电话4801的框架之后像仅仅软骨传导那样被传导到耳朵软骨。由此,由于在反相振动的强度方面显现出差异,所以将该差异像软骨传导那样从弹性体单元4863b传导到耳朵软骨,而不是已经被抵消。这一点对于使得左耳朵的软骨与弹性体单元4863a接触的情况也是真的。由此,在第五十二实施例中的图示在图77中的状态变成与图74的第四十九实施例和图75的第五十实施例中的“仅仅软骨传导的情况”对应的状态。空气传导消除增益调整单元4836c用作调整左耳朵放大器4826的增益以抵消从如上所述的弹性体单元4863a和弹性体单元4863b到移动电话4801的框架的振动,从而最小化空气传导声音的生成。除此而外,代替提供到左耳朵放大器4826侧,前述开关4836a、波形反转器4836b和空气传导消除增益调整单元4836c也可以改为提供到右耳朵放大器4824侧。作为替换,可以仅仅空气传导消除增益调整单元4836c提供到右耳朵放大器4824侧。
图77的第五十二实施例提供有用于确定环境是否安静的环境噪声麦克风4638。当环境噪声麦克风4638检测到噪声处在预定量或以上时,用来自控制器39的命令将开关4836a切换到信号路径(图77中下部那一条)。从而,将来自相位调整混合器单元36的音频信号不用波形反转地传导到左耳朵放大器4826。在这样的时间,不抵消从弹性体单元4863a和弹性体单元4863b传导到移动电话4801的框架的振动,而是相反地以两倍的增大来生成来自移动电话4801的框架的整个表面的空气传导声音。这样的状态充当与图74的第四十九实施例和图75的第五十实施例中的“软骨传导加上空气传导的情况”对应的状态。由于来自框架的整个表面的空气传导声音的两倍的增大,像在视频会议功能或类似环境期间已经执行的那样,这样的状态适合于将移动电话4801从耳朵拿开并聆听音频的情况;在视频会议功能模式的情况下,用来自控制器39的命令来将开关4836a切换到信号路径(图77中下部那一条),而不管环境噪声麦克风4638的检测如何。
在当环境噪声麦克风4638检测到的噪声处在预定量或以下时控制器39确定为安静的环境中,用来自控制器39的命令来将开关4836a切换到图77中所图示的状态。如上所述,从而从弹性体单元4863a和弹性体单元4863b传导到移动电话4801的框架的振动相互抵消,实质上消除空气传导声音的生成,这充当与“仅仅软骨传导的情况”对应的状态。
此外,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在图77的第五十二实施例中,弹性体单元4863a或弹性体单元4863b是否已经碰到耳朵的状态可以用加速度传感器49来检测,并且开关4824a和开关4826a可以用控制器39的控制来控制。然后,操作单元9可以用于在两侧总是接通模式与一侧接通模式之间切换,其中在两侧总是接通模式下开关4824a和开关4826a两者是接通的,而不管加速度传感器49检测到的状态如何,而在一侧接通模式下开关4824a或开关4826a任何一个基于加速度传感器49检测到的状态接通而另一个断开。在一侧接通模式下,例如,当右耳朵碰到弹性体单元4863b时,开关4824a接通而开关4826a断开。当左耳朵碰到弹性体单元4863a时与此相反的状态出现。
一侧接通模式还合并环境噪声麦克风4638的功能;当环境噪声麦克风4638检测到的噪声处在预定量或以上时,开关4824a或开关4826a之一基于加速度传感器49检测到状态接通而另一个断开。在当环境噪声麦克风4638检测到的噪声处在预定量或以下时用控制器39确定为安静的环境中,开关4824a和开关4826a都通过来自控制器39的命令接通,而不管加速度传感器49检测到的状态如何,开关4836a被切换到在图77中所图示的状态,因此从弹性体单元4863a和弹性体单元4863b传导到移动电话4801的框架的振动相互抵消。
图78是涉及图77的第五十二实施例的透视图和截面视图。图78A是从正面看第五十二实施例的移动电话4801的透视图,并且图示了作为保护器提供到移动电话4801的四个拐角的弹性体单元4863a、4863b、4863c和4863d的拐角的外表面成斜角以具有光滑凸起形状的方式。如上所述,移动电话4801的拐角部分的这种外表面形状防止当弹性构件4863a或4863b碰到耳朵软骨时出现轻微痛苦,并且还使移动电话4801的拐角部分能适当地吻合外耳之内的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软骨,准许通过软骨传导的舒适聆听。由于外部环境的噪声因为外耳道入口部分的闭塞(occlusion)而被阻挡,外耳道入口部分通过成斜角的拐角部分的闭塞造成耳塞骨骼传导效应,其在外耳道中加强来自移动电话4801的音频信号并且在噪声存在时使得更容易聆听音频信号。
图78B是在垂直于正面视图和侧视图的平面上、在图78A的B1-B1截面平面上切过移动电话4801的截面视图;图78C是在垂直于平面图和顶视图的平面上、在图78A或图78B中所示的B2-B2截面平面上切过移动电话4801的截面视图。从图78B或78C将容易理解弹性体单元4863a、4863b、4863c和4863d的拐角的外表面成斜角以具有光滑凸起形状的方式。如用图78B和78C中的箭头25g所示,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b的主振动方向是垂直于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的方向。此外,如用图78B的箭头25m所示,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a的主振动方向是垂直于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显示器表面的方向。
虽然第五十二实施例中的开关4824a、4826a和4836a每一个在图77中被象征性地图示成机械开关,但在实践中它们最好由电开关组成。除此而外,除了在两侧总是接通模式与一侧接通模式之间切换的情况下外,已经借助于基于加速度传感器49和/或环境噪声麦克风4638检测到的结果自动切换的示例来图示了第五十二实施例中的开关,但该配置需要时也可以准许通过操作单元9的手工切换。适当时也可以省略开关。例如,当第五十二实施例简化为总是处于图77中所图示的连接状态时,获得实质上消除从框架的整个表面的空气传导声音的生成并且当使得弹性体单元4863a或弹性体单元4863b与耳朵软骨接触出现软骨传导的移动电话。
上述每一个实施例的各种特性不限制于单独的各个实施例,而是可以用其他适当的实施例替代或与其他适当的实施例组合。例如,虽然图77和图78的第五十二实施例采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作为软骨传导振动源,但软骨传导振动源也可以被其他振动器(诸如图72和图73的第四十八实施例、图75的第五十实施例以及图76的第五十一实施例中的磁性振动器)替代。
图79是图示基于图69的第四十六实施例配置的移动电话的测量数据的示例的曲线图。在图79的曲线图中,第四十六实施例的移动电话4201(在其中来自外壁之内的振动源的振动传送到外壁表面)用来关于频率图示当根据已经用于描述第一实施例的图2A和图2B来使得移动电话4201的拐角部分的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接触而不与耳轮接触时,离外耳道入口部分1cm的外耳道内的声压。在该曲线图中,垂直轴是声压(dBSPL),而水平轴是对数标度(logarithmic scale)下的频率(Hz)。依照移动电话4201的拐角部分的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软骨之间的接触压力关系,该曲线图使用实线图示非接触状态期间的声压,使用短划线图示轻微接触状态(10克接触压力)下的声压,使用单点线图示正常使用移动4201的状态(250克接触压力)下的声压,并且使用双点线图示用增大了的接触压力(500克接触压力)使外耳道闭塞的状态下的声压。如所示,声压从由于10克接触压力而引起的非接触状态增大,并且由于增大到250克的接触压力而进一步增大;当接触压力进一步从这样的状态增大到500克时,声压增大得甚至更多。
将容易从图79的曲线图理解,当使得移动电话4201的外壁表面(其从外壁表面朝向内布置了振动源并且被配置成使得振动源的振动传送到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接触而不与耳轮接触时,相比于非接触状态,离外耳道入口部分大约1cm的外耳道中的声压在语音的主频率范围(500Hz至2300Hz)中具有至少10dB的增大(对照用实线图示的非接触状态和用单点线图示的正常使用移动电话4201的状态)。
也将容易从图79的曲线图理解,当使得移动电话4201的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接触而不与耳轮接触时,离外耳道入口部分大约1cm的外耳道中的声压根据接触压力的变化而在语音的主频率范围(500Hz至2500Hz)中具有至少5dB变化(对照用短划线图示的轻微接触状态和用单点线图示的正常使用移动电话4201的状态下的接触状态)。
还将容易从图79的曲线图理解,当外耳道入口部分由被使得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接触而不与耳轮接触的移动电话4201的外壁表面闭塞时(例如,当面向耳屏外面强力地按压移动电话4201的外壁表面,由此而合拢(fold over)耳屏并闭塞外耳道时),相比于非接触状态,离外耳道入口部分大约1cm的外耳道中的声压在语音的主频率范围(300Hz至1800Hz)中具有至少20dB的增大(对照用实线图示的非接触状态和用双点线图示的外耳道被闭塞的状态)。
图79中的测量(measurement)全部处于振动源的输出不改变的状态。在外壁表面处在从耳屏外面接触的状态的状态下,进行用于使得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接触而不与耳轮接触的状态的图79中的测量。如上所述,通过产生用由于更强力地从外面按压而折叠的耳屏闭塞外耳道的状态,来进行在外耳道被闭塞的状态下作出的图79中的测量。
如上所述,在使得图69中所示的第四十六实施例的移动电话4201中的外壁的拐角部分处的表面与耳屏外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图79中的测量,但第四十六实施例的拐角部分充当作为保护器的弹性体单元4263a、4263b,并且由不同于外壁的其他部分的材料组成。振动源被支撑在由弹性体单元4263a、4263b组成的外壁的拐角部分的内表面上。移动电话4201的外壁的拐角部分易受外面的冲击,并且被牢固地粘合以便在由弹性体单元4263a、4263b组成的情况下也防止在外壁与其他部分之间的相对偏移(relative deviation)的出现。
图79的测量曲线图仅仅是一个示例;当进一步详细审查时,存在个别差异。除此而外,为了简化和标准化现象的目的,图79的测量曲线图是在外壁表面仅仅与耳屏外面的一个小表面区域接触的状态下被测量的。然而,由于接触引起的声压的增大也依赖于与软骨的接触面积,并且在使得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耳朵软骨接触而不与耳轮接触的情况下,当存在与比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更宽的一部分软骨的接触时,进一步提高声压的增大。考虑到以上事实,在图79的测量曲线图中所示的值在图示移动电话4201的配置时有一定普遍性,并且可以用非特定数量的受试对象来再现。此外,图79的测量曲线图通过当外耳道入口部分闭塞时从外面按压的耳屏来实现,因此增大接触压力并合拢耳屏,但也在移动电话4201的拐角部分按压在外耳道入口部分(其然后被闭塞)上的情况下获得类似结果。图79中的测量通过保持在外壁的拐角部分的内部的振动源(如在图69的第四十六实施例的移动电话4201中那样)来测量,但对此没有限制,并且测量同样在其他实施例中也是可再现的。例如,关于振动源保持在充当保护器的弹性体单元4363a、4363b的内部上的配置(如图72所示,例如,一个嵌入式配置),测量也是可再现的。
换句话说,图79的测量曲线图足够解释本发明的移动电话的特征:当使得让振动源从外壁表面朝向内布置并且配置成使得振动源的振动传送到外壁表面的移动电话的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接触而不与耳轮接触时,相比于非接触状态,离外耳道入口部分大约1cm的外耳道之内的声压在语音的主频率范围(500Hz至2300Hz)的至少一部分(例如,1000Hz)中具有至少10dB的增大。
图79中的曲线图也足够解释本发明的移动电话的特征:当使得移动电话的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接触而不与耳轮接触时,离外耳道入口部分大约1cm的外耳道之内的声压由于接触压力的增大而在语音的主频率范围(500Hz至2500Hz)的至少一部分(例如,1000Hz)中具有至少5dB的增大。
图79中的曲线图还足够解释本发明的移动电话的特征:当外耳道入口部分被使得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接触而不与耳轮接触的移动电话4201的外壁表面闭塞时,相比于非接触状态,离外耳道入口部分大约1cm的外耳道中的声压在语音的主频率范围(300Hz至1800Hz)的至少一部分(例如,1000Hz)中具有至少20dB的增大。
像由图79的曲线图中的测量确认的本发明的移动电话在以下方式下有重要意义。即,本发明提供让振动源从外壁表面朝向内布置的移动电话,以及音量调整装置,振动源的振动传送到外壁表面,并且通过使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接触而不与耳轮接触来聆听声音;它们的特征说明如下。即,在噪声电平(A加重(A-weighted)声压电平)是45dB或更少的房间中,使得移动电话与外耳道入口部分邻近并且外壁表面布置成不处于接触状态,最小化音量并且从振动源生成1000Hz的纯声(puresound)。此外,在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分离1m远的位置处,从扩音器生成在边际电平下的1000Hz的窄带噪声(1/3倍频带噪声),其中在该边际电平下1000Hz的纯声被掩蔽并且不能听见。这可以通过顺序增大1000Hz的窄带噪声和确定在其处1000Hz的纯声被掩蔽并且不再能够被听见的幅度来确认。随后将1000Hz的窄带噪声从边际电平增大10dB,但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电话,使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接触而不与耳轮接触使得能够聆听1000Hz的纯声而不需要调整或改变变化音量调整装置。
当像以上所确定的那样将1000Hz的窄带噪声从边际电平增大20dB时,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电话,使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接触而不与耳轮接触使得能够聆听1000Hz的纯声而不需要调整或改变变化音量调整装置。
图80是耳朵的侧视图和截面视图,设计来图示耳朵的详细结构与本发明的移动电话之间的关系。图80A是左耳朵30的侧视图,其中用单点线示出的位置4201图示使得移动电话4201的拐角部分与耳屏外面接触的状态。位置4201a对应于进行图79的测量的状态。同时,用双点线示出的位置4201b是使得移动电话4201的拐角部分与比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更宽的一部分软骨接触的状态的图示。在位置4201b处,可以通过与耳朵软骨接触实现声压比在图79中所示的增大更大的增大。
图80B是右耳朵28的截面视图,图示振动源从移动电话4201的拐角部分生成的振动被传导到鼓膜28a的方式。已经根据图80A中的位置4201b(虽然其可能不明显独自来自截面视图的一部分,但这样的状态下外耳道入口部分不被闭塞),使得图80B中的状态下的移动电话4201与比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更宽的一部分软骨接触。移动电话4201的拐角部分生成的振动28b从接触部分被传导到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软骨,随后在外耳道28c从外耳道软骨部分的表面生成空气传导声音。然后,空气传导声音通过外耳道28c的内部前进并到达鼓膜28a。直接空气传导28d也从移动电话4201的拐角部分生成,自然也通过外耳道28c的内部前进并到达鼓膜28a。在移动电话4201不与软骨接触的状态下,只有直接空气传导28到达鼓膜28a。
现在将对使用于图69的第四十六实施例和其他地方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频率特性提供附加描述。使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关于直接空气传导的生成的频率特性不是平坦的;而是在低于实质上接近1kHz的频率的空气传导的生成小于在边界之上的频率的空气传导的生成。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中关于直接空气传导的生成的这种频率特性理想地匹配于在存在直接经由软骨来自外耳道中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空气传导声音的情况下的频率特性。即,外耳道中根据通过软骨传导的空气传导声音中的频率特性的声压在低于大约1kHz的频率中比在高于边界的频率中大。因此,在涉及以上关于直接空气传导的生成所描述的频率特性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使用的情况下,这两者是互补的事实导致达到鼓膜的声音的频率特性是接近平坦的。因此,用于本发明的软骨传导振动源展示了用于空气传导声音的生成的频率特性关于软骨传导下的频率特性倾向于相反。
作为来自图69的第四十六实施例的测量数据的图79提供这样的事实的具体描述。在图79的曲线图中,通过将相同电压下具有变动频率的正弦波施加到具有在图69中所示的结构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来观看声压,因此在图79的曲线图中用实线图示的非接触下的声压实质上展示了用于生成从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生成的空气传导声音的频率特性。换句话说,像从在图79的曲线图的实线清楚的那样,用于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生成空气传导声音的频率特性不是平坦的,而是当存在对例如100Hz与4kHz之间的频带的关注时,则相关(comparative)声压主要在低频带(例如,200Hz至1.5kHz)中低,而该声压主要在高频带(例如,1.5kHz至4kHz)中高(图79中所测量的声压是离外耳道入口部分1cm的外耳道中的声压,因此增大声压时未闭塞耳朵增益的效果的影响是在2.5kHz与3.5kHz之间被观看的,但即使当用减去的部分进行解释时高频带比低频带具有相对高的声压也是清楚的)。按照这种方式,同样从图79观看,使用于图69的第四十六实施例和其他地方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频率特性不是平坦的,而是容易理解在低频下所生成的空气传导声音比高频下小,边界实质上处在大约1kHz。
接下来,在图79中用单点线示出的接触250g的正常状态的曲线中,在比1kHz更接近低频率区域的几百Hz开始观看到相比于非接触的状态的声压的显著增大;增大持续到至少大约2.5kHz为止。由此,在外耳道中测量到的用于作为同样的振动源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声音的频率特性,展示了在直接空气传导与通过软骨传导的空气传导之间的清楚差异(即,相比于直接空气传导,通过软骨传导的空气传导具有大声压增大,特别在几百Hz至2.5kHz)。结果,如在图79中用单点线示出的接触250g的正常状态的曲线所示,关于在通过软骨传导的空气传导的情况下外耳道的声压,作为结果而到达鼓膜的声音的频率特性比在用实线图示的直接空气传导的情况下更接近是平坦的。
另外,在图79中用双点线图示的外耳道闭塞500g的状态由于耳塞骨骼传导效应而在几百Hz至1kHz之间具有更显著的声压增大,而作为同样的振动源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展示了清楚地与正常接触250g的状态和非接触的状态两者不同的全异频率特性。然而,由于未闭塞耳朵增益在用双点线图示的外耳道闭塞500g的状态下不再出现,所以有可能出现使得在敞开(open)的外耳道的状态下观看到的来自2.5kHz至3.5kHz的峰值声压的效果已经消失的结果。
[第五十三实施例]
图8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五十三实施例的框图。类似于图38的第二十五实施例,第五十三实施例配置成可以体验(experience)立体声音频信息的3D电视观看眼镜2381,并与3D电视2301一起形成3D电视观看系统。同样类似于第二十五实施例,布置在右镜腿单元2382处的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4的振动经由接触单元2363传送到右耳朵根的软骨外侧,而布置在左镜腿单元2384处的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6的振动经由接触单元2364传送到左耳朵根的软骨外侧。第五十三实施例与第二十五实施例具有很多相同的,因此共享部分已经被赋予了同样的附图标记,除非特别必要,否则已经省略了其描述。此外,虽然已经省略了图81中的图示,但3D电视2301的内部配置与在图38中所示的相同。
类似于图38的第二十五实施例,图81的第五十三实施例使用具有与图69中的第四十六实施例的结构类似的结构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作为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6。换句话说,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6展示了关于软骨传导中的频率特性倾向于相反的用于直接空气传导的生成的频率特性,从而在低于实质上接近1kHz的频率的空气传导的生成小于在边界之上的频率的空气传导的生成。具体地说,在图81的第五十三实施例中采用的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6在从500Hz至1kHz的平均空气传导输出与从1kHz至2.5kHz的平均空气传导输出之间具有5dB或更大的差异(相比于平均值,考虑到空气传导而设计的典型扬声器),并展示了对于典型扬声器总是不希望的频率特性。
图81的第五十三实施例中与图38的第二十五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上述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6的驱动经由频率特性校正单元4936来进行。频率特性校正单元4936提供有软骨传导均衡器4938,用于考虑到对软骨传导专用的频率特性,来校正充当外耳道中的空气传导声音的声压的频率特性以便接近平坦。软骨传导均衡器4938基本上均等地校正到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4和到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6的驱动信号的频率特性,但也可以分别利用针对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6之间差异的校正。频率特性校正单元4936还提供有软骨传导低通滤波器4940,用于裁切较高频率(例如,裁切10kHz及其更高频率)。由于第五十三实施例中的右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4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326成形为使得不覆盖耳朵,所以软骨传导低通滤波器4940设计来防止空气传导的令人不愉快的向外发散。已经考虑到不裁切有利于软骨传导的频率区域(例如,10kHz及其更低)来确定低通滤波器的特性。在音质方面,音频器件裁掉可听范围(例如,10kHz至20kHz)和那以上的频带是不利的,因此该配置使得在不需要考虑空气传导的令人不愉快的向外发散的环境中,软骨传导低通滤波器4940的功能可以被手工断开。
[第五十四实施例]
图8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五十四实施例的框图。类似于图8的第四实施例,第五十四实施例配置成移动电话5001。第五十四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具有很多相同的,因此共享部分已经被赋予了同样的附图标记,除非必要,否则已经省略了其描述。类似于图81的第五十三实施例,图82的第五十四实施例使用具有与图69中的第四十六实施例的结构类似的结构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作为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8的振动源。换句话说,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8的振动源展示了倾向于与软骨传导中的频率特性相反的用于直接空气传导的生成的频率特性,从而在低于实质上接近1kHz的频率的空气传导的生成小于在边界之上的频率的空气传导的生成。具体地说,与第五十二实施例相同,在图82的第五十四实施例中采用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在从500Hz至1kHz的平均空气传导输出与从1kHz至2.5kHz的平均空气传导输出之间具有5dB或更大的差异(相比于平均值,关于空气传导的期望而设计的典型扬声器),并展示了对于典型扬声器总是不希望的频率特性。
图82的第五十四实施例中与图8的第四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驱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8的振动源的上述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方式,其经由用于裁切较高频率(例如,裁切12.5kHz及其更高频率)的软骨传导低通滤波器5040和经由软骨传导均衡器5038来进行。类似于第五十三实施例,软骨传导均衡器5038考虑到对软骨传导专用的频率特性,来校正充当外耳道中的空气传导声音的声压的频率特性以便接近平坦。通过软骨传导均衡器5038的音频信号将已经考虑到对软骨传导专用的频率特性来经历了频率特性校正,因此具有与用于在其中采取直接空气传导的生成的视频会议功能的到扬声器51的音频信号不同的频率特性。
第五十四实施例的软骨传导均衡器5038,在通过压力传感器242检测到耳朵孔被阻挡并且耳塞骨骼传导效应出现的状态时,将待校正频率特性从用于正常接触状态的频率特性自动切换到用于生成耳塞骨骼传导效应的状态的频率特性。由此对其作出切换的频率校正的校正差异例如对应于图79中的单点线(正常接触250g)与双点线(外耳道闭塞500g)之间的差异。具体地说,校正频率特性来防止当耳塞骨骼传导效应出现时低声音区域的过加重(over-emphasis)并且补偿由于外耳道闭塞引起的未闭塞耳朵增益的丢失,从而消弱在耳塞骨骼传导效应的存在与否之间的音质变化。
第五十四实施例中的软骨传导低通滤波器5040具有防止耳朵可以听见的频带中的声音泄漏并且保护隐私的目的,在安静时特别有用。已经考虑到不裁切与耳朵软骨的接触在增大声压时具有显著效果的频带(例如,2.5kHz和更低)来确定软骨传导低通滤波器5040的特性。从开头起,在3kHz或更高处裁切移动电话的音频,但主动使用从几百Hz到大约2.5kHz的频带,其中软骨传导增大声压时的效果甚至没有未闭塞耳朵增益也很高;裁切2.5kHz和更高的频率,而不是显现专用于软骨传导的效果的频带,从而可以适度地实现上述隐私保护。像以上注意到那样,软骨传导低通滤波器5040的效果在安静时特别重要,因此在优选配置中可以手工接通和断开,或可以通过在图75的第五十实施例中提供的环境噪声麦克风4638或类似元件,仅仅在安静时自动接通。在软骨传导低通滤波器5040可以被手工接通和断开的配置中,期望当软骨传导均衡器5038使用耳塞粘合传导效果出现的状态的频率特性时噪声更大声;因此,软骨传导低通滤波器5040配置成当手工接通时被强制断开。
用以上实施例图示的本发明的特性的实现不限于以上各个实施例。例如,以上第五十三实施例和第五十四实施例组合软骨传导振动源和软骨传导均衡器,用于告知空气传导声音的生成具有不同于用于生成空气传导的正常频率特性的频率特性:已经通过软骨传导的空气传导声音的最终频率特性接近平坦;然而,也可以省略其中的任何一个。例如,当使用的软骨传导振动源很好地适合软骨传导的频率特性时,可以省略软骨传导均衡器。相反,另一个可能的配置是在其中所采用的软骨传导振动源具有用于根据正常空气传导扬声器来告知(impart)空气传导声音的生成的频率特性,并且适合于使得已经通过软骨传导的空气传导的最终频率特性更接近平坦的功能集中在软骨传导均衡器中。
[第五十五实施例]
图83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五十五实施例的透视图和截面视图,其配置成移动电话5101。除了由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组成的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保持结构以及T-线圈(T-coil)(在后面描述)的添加之外,第五十五实施例与图69中所示的第四十六实施例一致,因此共享部分已经被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除非必要,否则已经省略了其描述。
首先,现在将描述第五十五实施例中的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保持结构。像从图83A中的透视图清楚的那样,移动电话5101的左和右拐角部分提供有由硬质材料构成的软骨传导单元5124和5126。用于软骨传导单元5124和5126的合适材料的示例包括ABS树脂、纤维增强型塑料或高韧度精细陶瓷。将由乙烯树脂系(vinyl-based)、乙烷系(urethane-based)或其他类型的材料制成的弹性体5165b和5165a插入软骨传导单元5124和5126与移动电话5101的框架之间,并且用作振动隔离材料和缓冲材料。
像也从图83B和83C清楚的那样,软骨传导单元5124和5126构造成将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保持在其内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也被构造成通过插入的弹性体5165b和5165a保持在移动电话5101的框架上,而不直接接触。从而,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振动能量集中在软骨传导单元5124和5126上,从而也防止分散到移动电话5101的框架。
此外,如在图83A中用短划线所示,T-线圈5121被布置在第五十五实施例中的移动电话5101的上部中心之内。T-线圈5121设计来用电磁感应将音频信息传送到提供有对应的T-线圈的助听器。后面将提供T-线圈传送音频信息的方式与软骨传导传送音频信息的方式之间的关系的描述。
图84是图83的第五十五实施例的框图,在其中相同部分已经被赋予了与图83中的那些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其描述。图84的框图的配置与图82中的第五十四实施例的框图具有很多相同的。由于这些元件可以被引用,所以该配置的共享部分已经被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其描述。
像已经描述了的那样,第五十五实施例包括T-线圈5121,并且在移动电话5101的用户佩戴着提供有T-线圈的助听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T-线圈5121用电磁感应将音频信息传送到助听器。可以接通和断开提供有T-线圈的助听器的T-线圈功能,该配置使得可以在T-线圈已经被接通的情况下做出选择来接通或断开助听器的麦克风。相对而言,第五十五实施例的移动电话5101的开关5121a可以响应于操作单元9的操作而接通或断开并且做出关于是否引起T-线圈5121起作用的选择。在做出选择来接通T-线圈5121的情况下,提供用于与其结合起来强制断开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8的开关5121b,该软骨传导振动单元228包括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
像已经描述了的那样,同样在耳朵被塞紧的状态下,软骨传导在外耳道内连同耳塞骨骼传导效应一起生成空气传导声音。结果,在用助听器阻挡外耳道入口的情况下,由于其振动源是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软骨传导的原因,在不用接通T-线圈5121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听见声音。该软骨传导基本上由于使得软骨传导单元5124或5126与耳朵软骨接触而出现,但使软骨传导单元5124或5126接触助听器,也由于其振动传导到助听器周围的耳朵软骨而导致在外耳道之内的空气传导声音的生成,而使得软骨传导成为可能。除此而外,依赖于相对地保持软骨传导单元5124或5126的方式,可以使得与耳朵软骨和助听器两者接触,以同时出现的这种状态在外耳道之内生成空气传导声音。按照这种方式,即使在T-线圈5121已经断开的状态下,也可以由助听器的用户利用本发明的移动电话5101。
开关5121b设计来防止当已经接通开关5121a来引起T-线圈5121起作用时同时出现上述软骨传导以及出现相比于正常用T-线圈聆听声音的任何难看(awkwardness),并且还设计来防止由于在T-线圈5121的操作期间的软骨传导引起的不必要的电源消耗。为了防止软骨传导当T-线圈5121因误操作而接通时被断开的意外混乱,典型地,该配置使得接通T-线圈5121的菜单将不出现在大屏幕显示器单元205上显示的操作单元9的操作菜单中;在优选配置中,T-线圈5121将不接通,除非遵循预定进程来有意地操作操作单元9。
图85是用于描述在第五十五上述实施例中的移动电话5101中分布振动能量的方式的侧视图,并且与图2具有很多相同的;因此共享部分已经被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已经省略了其描述。如图83所示,直接保持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软骨传导单元5124和5126通过插入的弹性体5165b和5165a而保持在移动电话5101的框架上。从而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振动被有效地从软骨传导单元5124和5126传导到耳朵软骨,而且振动很少倾向于传递到移动电话5101的框架,原因是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不与其直接接触。换句话说,该结构使得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振动能量集中在软骨传导单元5124和5126上,并且不被分散到移动电话5101的框架。
现在将提供借助于图85的详细描述。由于振动能量集中在软骨传导单元5124和5126上,振动的幅度和加速度在移动电话5101的框架的表面上的位置①和②(参见图85中的带圈数字①、②)上最大,并且移动电话5101的框架上软骨传导单元5124和5126之间的位置③(参见图85中的带圈数字③)稍微具有一点振动幅度和加速度。除此而外,位置④和位置⑤(参见图85中的带圈数字④,⑤)与位置①和②依次分开,并且在移动电话5101的框架的表面上具有相应减小的振动的幅度和加速度。例如,在移动电话5101的框架的表面上与位置①和②中的每一个都分开5cm或更多的位置⑤处的振动的幅度和加速度变成该表面上软骨传导单元5124和5126处的振动的幅度和加速度的1/4或更少(25%或更少)。图85A图示将由此而分布振动的移动电话5101一直保持到右耳朵28并且获得适当软骨传导的状态,而图85B图示将移动电话5101一直保持到左耳朵30并且类似地获得适当软骨传导的状态。
上述软骨传导的振动能量集中在外耳道入口部分处与耳朵软骨的所期望的接触的各个部分的特征不限于图83至图85中所示的第五十五实施例,也出现在已经描述了的几个其他实施例中。例如,第一至第三、第十一至第十四、第二十九至第三十三、第三十五、第三十六、第四十二至第四十四、第四十六至第五十、第五十二和第五十五实施例是所期望的接触的各个部分处振动的振动幅度或加速度大于与所期望的接触的各个部分分开的部分处振动的振动幅度或加速度的示例,如后面将要描述的那样,该效果在如在第二十九、第三十至第三十三、第四十二至第四十三、第四十六至第五十、第五十二和第五十五实施例中那样的配置中特别显著。为了后面将要描述的原因,振动的振动加速度或幅度相对于所期望的接触的各个部分,随着离所期望的接触的各个部分的距离增大而单调减小。
在本发明中用于软骨传导的振动能量集中在的所期望的接触的各个部分不从框架凸出,并且不成型为妨碍移动电话的使用。此外,所期望的接触的各个部分建立在从框架的中心上下轴和中心左右轴两者移走的位置处,并且适当地以与耳朵软骨接触来布置在外耳道入口部分处。具体地说,所期望的接触的各个部分建立在拐角部分上或移动电话的拐角部分的邻域中的上侧部分或侧面部分上。换句话说,上述布置配置获得用于使得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接触而不与耳轮接触的适当配置。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不仅在图83至图85的第五十五实施例中,而且在其他实施例中,振动能量可以集中在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处的耳朵软骨的所期望的接触的各个部分处。为了分类该特征,首先,第二十九实施例、第三十实施例、第三十一实施例的第二改进示例、第三十二实施例、第三十三实施例和第五十五实施例是弹性体在所期望的接触的各个部分与移动电话的框架之间创建隔离的第一种示例,由此实现该特征。第二十九实施例、第三十实施例、第三十二实施例和第三十三实施例是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主振动方向被避开(avoid)并且其被支撑在移动电话的框架上的第二种示例,由此将振动能量集中在所期望的接触的各个部分。第三十实施例、第三十一实施例和第四十七实施例是在所期望的接触的各个部分与支撑其的移动电话的框架之间存在减小了的接触表面积的第三种示例,由此振动能量集中在所期望的接触的各个部分。第四十二至第四十四实施例、第四十六实施例及其改进示例、第四十八至第五十实施例、第五十二实施例和第五十五实施例是振动器的保持位置不限于接触部分的邻域的第四示例,由此振动能量集中在所期望的接触的各个部分。第四十六实施例及其改进示例、第四十八至第五十实施例、第五十二实施例和第五十五实施例是所期望的接触的各个部分具有与移动电话的框架的材料不同的材料的第五种示例,由此振动能量集中在所期望的接触的各个部分。然而,像从某些实施例中在上述分类中重复的事实清楚的那样,实践上以上分类的特征可以以多种组合来采用。
上述本发明的各种特性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作为第五十五实施例的改进示例,另一个可能的配置是具有比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截面面积更大的截面面积的孔被开在其截面被图83B所示的弹性体5165b和5165a中的每一个中,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用软骨传导单元5124和5126通过这些孔来保持。这样的情况被构造成使得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不直接接触弹性体5165b和5165a,并且变成可以防止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振动能量经由弹性体5165b和5165a分散到移动电话5101的框架。
类似于在图69中所示的第四十六实施例,第五十五上述实施例构造成使得单一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两端的振动被传导到左和右软骨传导单元5124和5126;然而,诸如第五十五实施例的特征那样的特征的实现不限于此。例如,图83的第五十五实施例的保持结构可以应用到以悬臂结构支撑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一侧的结构,如在图65的第四十二实施例中那样。此外,在如在图77的第五十二实施例中那样的、在其中采用右耳朵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b和左耳朵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a的配置中,图83的第五十五实施例的保持结构可以应用到其每一个都用悬臂结构支撑的方式。
像已经描述了的那样,如在图1至图7中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和在图77中的第五十二实施例中那样,独立控制右耳朵和左耳朵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能力使得可以停止不与耳朵软骨接触的振动单元的振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图示保持软骨传导单元5124面对右耳朵28的状态的图85A中停止软骨传导单元5126的振动的情况下的振动能量分布中,振动的幅度和加速度在位置①处最大;随后振动的幅度和加速度依次在位置③、②、④和⑤处减小。相反,在图示保持软骨传导单元5126面对左耳朵30的状态的图85B中停止软骨传导单元5124的振动的情况下的振动能量分布中,振动的幅度和加速度在位置②处最大;随后振动的幅度和加速度依次在位置③、①、④和⑤处减小。
[第五十六实施例]
图86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五十六实施例的透视图和截面视图,其配置成移动电话5201。除了由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组成的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保持方向之外,第五十六实施例与在图83中所示的第五十五实施例一致;共享部分已经被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除非必要,否则已经省略了其描述。
在图83的第五十五实施例中,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金属片2597布置成平行于移动电话5101的正面,主振动方向取向成正交于GUI显示器单元3405。相反,在图86的第五十六实施例中,类似于在图65C中所示的第四十二实施例的第一改进示例,软骨传导振动单元5225的金属片2599布置成垂直于移动电话5201的正面,其结果是软骨传导振动单元5225的主振动方向变成平行于GUI显示器单元3405。类似于第四十二实施例的第一改进示例,第五十六实施例的配置适合于这样一种使用:移动电话5201的拐角部分(软骨传导单元5124或5126)的正面侧等同于在图85中所示的情况地面对耳朵软骨保持,拐角部分的顶表面侧以轻轻地向上推压的这种形式面对耳朵软骨保持。由于该振动集中在软骨传导单元5124或5126上,所以可以仅仅使得拐角部分(软骨传导单元5124或5126)的正面侧碰到耳朵软骨来获得足够的软骨传导。
在图86的第五十六实施例中,由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5225的主振动方向平行于移动电话5201(其包括GUI显示器单元3405)的正面,存在传送到占(account for)移动电话5201的外表面的很大表面积的正面和背面的较小振动分量。结果,可以进一步减少在该大表面区域的这样的部分中生成的空气传导声音引起的声音泄漏。
如在图86的第五十六实施例中那样以上述方式方向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5225不限于第五十六实施例,而是也可以被采用在图69的第四十六实施例、图71的第四十六实施例、图74的第四十九实施例和其他实施例中。
[第五十七实施例]
图87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五十七实施例的框图,其配置成移动电话5301。组成第五十七实施例中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5325具有配置成用于与单片集成电源管理IC 5303一起供应电力到移动电话5301的每一个部分的电源管理电路的驱动电路。
集成电源管理IC 5303具有电源管理单元5353并且基于来自电池5348的电源,供应不同的、分别预定的电源电压到连接到模拟基带单元5313和天线5345并耦合到数字基带单元5312的RF电路单元5322,以及组成电话通信单元的其他元件。电源管理单元5353还供应不同的、分别预定的电源电压到:与在其他实施例中图示的控制器39等对应的应用处理器5339、摄像头单元5317(描述为在其他实施例中图示的背面主摄像头和视频会议功能内部摄像头的联合体)、显示器单元5305中的液晶显示器件5343和触摸板5368以及其他元件。与存储器5337(描述为程序保持功能以及数据写入与保持功能的联合体)链接的应用处理器5339控制移动电话5301整体并且能够经由存储器卡5319(描述为槽和卡的联合体)和USBTM连接端子5320与外部设备专递信号。
电源管理单元5353也供应不同的、分别预定的电源电压到集成电源管理IC 5303之内的控制器5321、模拟前端单元5336、用于视频会议功能扬声器5351的放大器5341、软骨传导音响处理单元5338、电荷泵电路5354和其他元件。电荷泵电路5354设计来提升需要高电压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5325的电压。
模拟前端单元5336从在集成电源管理IC 5303之外的应用处理器5339接收模拟音频信号并经由放大器5341将该模拟音频信号供应到视频会议功能扬声器5351,也供应模拟音频信号到耳机插孔5313和软骨传导音响处理单元5338。模拟前端单元5336也传送用麦克风5323从用户拾取的模拟音频信号到外部的应用处理器5339。
电荷泵电路5354操作来与经由外部附连端子5355a和5355b连接的外部附连电容器5355相互协作地提升电压,并向放大器5340提供驱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5325所需要的电压。从而,来自模拟前端单元5336的音频信号经由软骨传导音响处理单元5338和放大器5340驱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5325。与软骨传导音响处理单元5338的功能对应的示例包括在图8的第四实施例中图示的音质调整单元238和波形反转器240,在图82的第五十四实施例中图示的软骨传导低通滤波器5040和软骨传导均衡器5038,但不限于此。
控制器5321与在集成电源管理IC 5303之外的应用处理器5339传递数字控制信号,并且控制电源管理单元5353。控制器5321基于来自应用处理器5339的命令控制模拟前端单元5336,并且当在发送从应用处理器5339接收到的模拟音频信号到放大器5341与将其发送到软骨传导音响处理单元5338之间切换时进行这样的操作,以便驱动视频会议功能扬声器5351。模拟前端单元5336也当防止伴随切换的“爆裂声音”输出到耳机插孔5313和其他元件时进行这样的处理。
在以上那样示范的其他情况下,控制器5321也与在集成电源管理IC 5303之外的应用处理器5339传递数字控制信号,并且以涉及音质调整、波形反转、软骨传导低通滤波器和软骨传导均衡器的方式控制软骨传导音响处理单元。
如上所述,由于图87的第五十七实施例具有与电源管理电路一起配置成单片集成IC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驱动电路,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可以直接驱动,并且可以与电源电压向移动电话之内的各种构成元件的供应整合起来将电源电压供应给软骨传导振动单元,整合其控制也是可能的。除此而外,使用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软骨传导音响处理单元与电源管理单元一起配置成单片集成IC还允许集成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音频信号的控制。在将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采用作为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情况下,虽然需要高电压来驱动它,但如在图87的第五十七实施例中那样,使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驱动电路与电源管理单元一起配置成单片集成IC,使得可以驱动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而不需要增加单独的芯片用于电压提升电路。使专用于驱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软骨传导音响处理单元与电源管理单元一起配置成单片集成IC还允许集成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音频信号的控制。因此,可以通过仅仅输入普通音频信号到集成IC并且连接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到集成IC来赋予移动电话以适当的软骨传导功能。
此外,使模拟前端单元与电源管理单元一起配置成单片集成IC允许共同切换和调整音频信号的输出。具体地说,数字控制信号在集成IC与应用处理器之间的传递涉及整个移动电话的功能,包括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功能,并且可以与模拟音频信号在集成IC与应用处理器之间的传递整合。
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驱动电路如在图87的第五十七实施例中那样配置成电源管理单元和单片集成IC的电路配置也可以应用到已经描述了的各种其他实施例。
[第五十八实施例]
图88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五十八实施例的透视图和截面视图,其配置成移动电话5401。除了设计为面对由于空气传导声音引起的声音泄漏的对策的配置(后面描述)之外,第五十八实施例与图83中所示的第五十五实施例一致,因此共享部分已经被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除非必要,否则已经省略了其描述。
在图88的第五十八实施例中,类似于图83中所示的第五十五实施例,存在经由弹性体5165b和5165a从保持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硬质材料构成的软骨传导单元5124和5126向移动电话5401的框架传导的轻微振动。从而使得占其外表面的很大表面积的移动电话5401的正面和背面振动,并且生成由于空气传导声音而引起的轻微的声音泄漏。在图88的第五十八实施例中,作为面对这样的声音泄漏的对策,除了GUI显示器单元3405和麦克风23部分之外,移动电话5401的框架的外表面被弹性体5463覆盖。在此,粘合弹性体5463以便与移动电话5401的框架集成。然后,GUI显示器单元3405部分变成开口部分以便不妨碍GUI操作。类似于图11的第五实施例,麦克风23部分配置成具有没有妨碍音频的空气传导的海绵状之类的结构的麦克风罩单元467。
覆盖移动电话5401的框架的外表面的弹性体5463最好由与弹性体5165b和5165a相同的乙烯树脂系、乙烷系或其他类型的隔振材料和缓冲材料或与其类似的这种材料制成。从而,在图88的第五十八实施例中,由保持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硬质材料构成的软骨传导单元5124和5126通过经由弹性体5165b、5165a和弹性体5463被包括而与移动电话5401的框架接触。从而,使得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不与移动电话5401的框架直接接触。
除此而外,由于弹性体5463不是像如在图11的第五实施例中那样的可插入/可松开罩,而是粘合成与移动电话5401的框架的表面的大部分表面面积集成,所以在振动的幅度上在内部和外部方向两者中用其重量和弹性抑制移动电话5401的框架的表面的大部分表面面积的振动,并且还吸收振动能量。与空气接触的移动电话5401的表面也被赋予了弹性。从而,由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跨越移动电话5401的框架的振动引起的、从移动电话5401的框架的表面生成的空气传导声音消弱。另一方面,由于弹性体5463具有接近耳朵软骨的声阻抗的声阻抗,所以存在从软骨传导单元5124和5126到耳朵软骨的良好的软骨传导。弹性体5463覆盖移动电话5401的框架的表面的方式也起用于当移动电话5401与外部单元碰撞时的保护的作用。
[第五十九实施例]
图89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五十九实施例的透视图和截面视图,其配置成移动电话5501。除了设计为面对由于空气传导声音引起的声音泄漏的对策的配置之外,第五十九实施例与图65中所示的第四十二实施例一致,因此由图89B和89C中的截面视图与图65A和65B中的截面视图共享的部分已经被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除非必要,否则已经省略了其描述。图89A的透视图与图88A的第五十八实施例一致,因此共享部分已经被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除非必要,否则已经省略了其描述。
在图89的第五十九实施例中,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2525的一端保持在用于保持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支撑结构3800a中的孔中,支撑结构3800a从移动电话5501的侧面3807和顶表面3807a向内延伸。因此,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振动经由移动电话5501的侧面3807和顶表面3807a从支撑结构3800a传导到移动电话5501的框架,因此使得占其外表面的很大表面积的移动电话5501的正面和背面振动。从而也存在比图86的第五十六实施例的情况下由于所生成的空气传导声音引起的更大的声音泄漏。然而,在图89的第五十九实施例中,类似于图88的第五十八实施例,作为面对这样的声音泄漏的对策,除了GUI显示器单元3405和麦克风23部分之外,移动电话5501的框架的外表面被弹性体5563覆盖。在此,粘合弹性体5563以便与移动电话5501的框架集成。然后,GUI显示器单元3405部分变成开口部分以便不妨碍GUI操作。类似于图11的第五实施例,麦克风23部分配置成具有没有妨碍音频的空气传导的海绵状之类的结构的麦克风罩单元467。这是与图88的第五十八实施例的类似点。
类似于图88的第五十八实施例,覆盖移动电话5501的框架的外表面的弹性体5563最好由与乙烯树脂系、乙烷系或其他类型的隔振材料和缓冲材料制成。由于以上配置,同样在图89的第五十九实施例中,在振动的幅度上在内部和外部方向两者中用其覆盖弹性体5563的重量和弹性抑制移动电话5501的框架的表面的大部分表面面积的振动,并且还吸收振动能量。与空气接触的移动电话5501的表面也被赋予了弹性。从而,由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振动引起的、从移动电话5501的框架的表面生成的空气传导声音消弱。另一方面,由于弹性体5563具有接近耳朵软骨的声阻抗的声阻抗,所以存在从作为碰到耳屏或耳朵软骨的其他部分的适当地方的上部拐角3824到耳朵软骨的良好的软骨传导。与图88的第五十八实施例的其他类似点是:弹性体5563覆盖移动电话5501的框架的表面的方式也用作用于当移动电话5501与外部单元碰撞时的保护。
[第六十实施例]
图90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六十实施例的透视图和截面视图,其配置成移动电话5601。除了设计为面对由于空气传导声音引起的声音泄漏的对策的配置之外,第六十实施例与图69中所示的第四十六实施例一致,因此共享部分被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除非必要,否则已经省略了其描述。
在图90的第六十实施例中,类似于图69的第四十六实施例,充当保护器的弹性体单元5663a和5663b被提供到移动电话5601上部的两个拐角。其内侧具有作为保持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两端的单元的双重目的,而其外侧具有用于使得与耳朵软骨接触的软骨传导单元的双重目的。弹性体单元5663a和5663b利用具有接近耳朵软骨的声阻抗的声阻抗的弹性材料(硅橡胶;硅橡胶和聚丁橡胶的混合物;天然橡胶;使用气泡被密封了的这些各种各样的橡胶形成的结构;诸如可以在透明封装薄层材料等中看见的、其中用合成树脂薄膜分开密封一层气泡组的结构;等等)。
同样在图90的第六十实施例中,用于保持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弹性体单元5663a和5663b的振动的实质分量被传导到移动电话5601的框架,并且使得占其外表面的很大表面积的移动电话5601的正面和背面振动,由此生成空气传导声音。然而,同样在图90的第六十实施例中,作为面对由前述空气传导声音引起的声音泄漏的对策,以薄层成型方式从由相同材料构成的弹性体单元5663a和5663b弹性体5663延伸;弹性体5663覆盖移动电话5601除了GUI显示器单元3405和麦克风23部分之外的外表面。同样在图90的第六十实施例中,类似于图88的第五十八实施例和图89的第五十九实施例,粘合弹性体5663以便与移动电话5601的框架集成。然后,GUI显示器单元3405部分变成开口部分以便不妨碍GUI操作。类似于图11的第五实施例,麦克风23部分配置成具有没有妨碍音频的空气传导的海绵状之类的结构的麦克风罩单元467。这是与图88的第五十八实施例和图89的第五十九实施例的类似点。
由于以上配置,同样在图90的第六十实施例中,在振动的幅度上在内部和外部方向两者中用其覆盖弹性体5663的重量和弹性抑制移动电话5601的框架的表面的大部分表面面积的振动,并且还吸收振动能量。与空气接触的移动电话5601的表面也被赋予了弹性。从而,由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振动引起的、从移动电话5601的框架的表面生成的空气传导声音消弱。弹性体5663覆盖移动电话5601的框架的表面的方式也用作起用于除了弹性体单元5663a和5663b之外的那些部分的保护。
[第六十一实施例]
图91是涉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第六十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和截面视图,其配置成移动电话5701。除了设计为面对由于空气传导声音引起的声音泄漏的对策的配置之外,第六十一实施例与图83中所示的第五十五实施例一致,因此共享部分被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除非必要,否则已经省略了其描述。
在图91的第六十一实施例中,类似于图83中所示的第五十五实施例,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两端被由硬质材料构成的软骨传导单元5124和5126保持,并且经由弹性体5165b和5165a被移动电话5701的框架支撑。在这样的结构中,像已经在图88的第五十八实施例中描述了的那样,存在传导到移动电话5701的框架的轻微振动,由此生成由于从其正面和背面生成的空气传导声音而引起的声音泄漏。作为对该声音泄漏的对策,图91的第六十一实施例具有由螺纹状(screwed-in)金属片等构成的压力固定结构5701h,用于将移动电话5701的包括电池等的内部配置组成部分5748挤压和附着到移动电话5701的框架的内表面。因此将包括电池等的内部配置组成部分5748的重量与移动电话5701的框架集成,从而在其幅度中跨越内部和外部方向抑制框架的大部分表面面积的振动,由此空气传导声音的生成消弱。
在图91的第六十一实施例中,在移动电话5701的框架之内存在剩余空间,其被填入由无纺布等构成的吸音填充材料5701i。从而,细分在移动电话5701的框架之内的剩余空间并且框架之中的空气防止共振,由此消弱空气传导声音的生成。为了便于理解,图91C提供填充内部配置5748、压力固定结构5701h和吸音填充材料5701i的方式的简化图示,但其结构在实践上很复杂;除此而外,像所图示的那样,压力固定结构5701h不限于仅仅将内部配置5748挤压和固定到移动电话5701的背面侧。为了在移动电话5701的框架之内的剩余空间的细分,也可以代替以吸音填充材料5701i填充,而提供挡板到框架内侧。
以上实施例所示的本发明的各种特性的实现不限于以上各个实施例。例如,在以上第八十八至九十实施例中,在占移动电话的外表面的很大表面积的背面和其他部分上,用于覆盖的弹性体的截面的宽度已经图示为接近等于框架的截面的宽度。然而,只要维持框架的强度,可以尽可能地减小框架的截面的厚度,并且可以尽可能地增大覆盖框架的弹性体的截面的厚度,以便框架理论上包含弹性体,并且改善防止声音泄漏的效果。此时,将细分剩余空间的挡板提供到框架的内部的配置还有利于维持强度,并且对使得框架更薄做出贡献。
在图90中所示的第六十实施例中,具有作为保护器、作为保持软骨传导振动源2525的两端的部分和作为软骨传导单元的多种目的的弹性体单元5663a和5663b是与弹性体5663相互接触的,是相同材料的,但对这样的配置没有限制。例如,弹性体单元5663a和5663b可以是与弹性体5663分开的组成部分,也可以是不需要处于接触的组成部分。弹性体单元5663a和5663b也可以由与弹性体5663的材料不同的材料组成。
此外,为了简单的目的,在图88至图90中所示的第五十八至第六十实施例图示移动电话的框架的振动被覆盖并被外部弹性体抑制的配置,而图91的第六十一实施例图示移动电话框架的振动被移动电话的内部配置的重量的压力固定所抑制的配置。然而,如在实施例中那样,对分开采用这些元件的情况没有任何限制,而是该配置可以使得同时使用两者并从其中抑制移动电话框架内部和外部的振动。
<总结>
以下是总结已经公开在本说明书中的各种技术特征的描述。
<第一技术特征>
公开在本说明书中的第一技术特征提供移动电话,在其中移动电话的上部提供有使得耳朵软骨接触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从而可以提供这样的移动电话:其利用关于传送音频信息而由耳朵软骨展示的卓越性能,并且可以没有来自压力或或到耳朵的插入的不舒适的感觉地使用,用户体验是类似于电话呼叫的正常状态的体验。
根据具体的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配置成不从移动电话的外壁凸出。从而可以实现其由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布置引起的难看的凸出部分的缺失既不牺牲移动电话的功能也不牺牲其美观的形状。
根据更具体的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布置在移动电话的耳朵侧上的上部拐角处。从而可以实现不从移动电话的外壁凸出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布置,可以用该配置实现与耳朵软骨的自然接触。
根据更具体的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布置在移动电话在使用姿势中对角向下地面对的耳朵侧上的一个上部拐角上。从而由于接近在其中用手保持移动电话并且移动电话碰到耳朵的电话呼叫的正常状态的姿势,而可以在对进行电话呼叫的人和旁观者都不难看的状态下,使得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与耳朵软骨接触。由于这样的姿势适合于使得与耳屏接触并且由于耳屏在软骨传导方面特别高效,这样的姿势是加倍适当的。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存在提供到移动电话的上部的两个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这样的配置由于与耳朵软骨更有效的接触而是适当的。例如该两个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可以配置成使得一个依照正在使用右耳朵还是左耳朵来振动,由此提供用于在用左和右手保持之间切换的支撑。
根据更具体的特征,将用于检测两个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中哪一个与耳朵接触的传感器提供到移动电话的上部,并且依照传感器的输出来使得两个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之一振动。作为替换,代之以提供重力加速度检测单元,依照重力加速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来使得两个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之一振动。上述元件也可以同时使用来检测什么时候切换保持移动电话的手。
根据其他特征,在具有视频会议功能的移动电话中,只要视频会议功能处于操作,就禁止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功能。从而可以防止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在移动电话不碰到耳朵的状态下毫无目的地起作用。
根据再另一个特征,包括折叠结构,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布置在与耳朵软骨的接触在折叠状态下变成不可能的位置处的情况下,在折叠状态下禁止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功能。从而,可以防止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在不能保持移动电话来碰到耳朵的状态下没有目的地起作用。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音频输出器件,包括:音频输出单元;控制器,用于同时输出音频信息到音频输出单元和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以及相位调整单元,用于对输出到音频输出单元和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音频信号的相位进行相位调整。从而可以防止当由两个系统(即,来自外耳道的骨骼传导和空气振动)传送同样的音频信息时引起的负面事件。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音频输出器件,包括:骨骼传导振动单元;环境噪声麦克风;以及相位调整单元,用于反转已经用环境噪声麦克风拾取的音频信息的相位,然后输出到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从而变成可以从通过空气振动从外耳道传导来的环境噪声和有用音频信息中消除环境噪声。
<第二技术特征>
公开在本说明书中的第二技术特征提供具有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移动电话,该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包括软骨传导振动源,以及用于将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振动导引到与耳朵软骨接触的移动电话的上部的软骨导体。从而可以提供这样的移动电话:其利用关于传送音频信息而由耳朵软骨展示的卓越性能,并且可以没有来自压力或或到耳朵的插入的不舒适的感觉地使用,用户体验类似于电话呼叫的正常状态的体验。此外,根据上述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配置,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振动由软骨导体导引到要求的位置,其益处在于对软骨传导振动源自身的布局提供更大量的自由度并且可以将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安装在缺少任何可用额外空间的移动电话上。
根据具体的特征,软骨传导振动源和软骨导体被配置成不从移动电话的外壁凸出。从而可以实现其由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布置引起的难看的凸出部分的缺失既不牺牲移动电话的功能也不牺牲其美观的形状。根据更具体的特征,软骨导体的端部分布置在移动电话的耳朵侧上的上部拐角处。从而可以实现不从移动电话的外壁凸出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布置,可以用该配置实现与耳朵软骨的自然接触。根据更具体的特征,软骨导体的端部分布置在移动电话在使用姿势期间对角向下地面对的耳朵侧上的一个上部拐角上。从而由于接近在其中用手保持移动电话并且移动电话碰到耳朵的电话呼叫的正常状态的姿势,而可以在对进行电话呼叫的人和旁观者都不难看的状态下,使得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与耳朵软骨接触。因为这样的姿势适合于与耳屏的接触并且还因为耳屏在软骨传导方面特别高效,所以这样的姿势是加倍适当的。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软骨导体的端部分的两端布置在移动电话的耳朵侧上的上部两个拐角处。这样的配置由于与耳朵软骨更有效的接触而是适当的。例如可以适当地使得该软骨导体的端部分的两端之一依照正在使用右耳朵还是左耳朵来与耳朵软骨接触,由此提供用于在用左和右手保持移动电话之间轻松切换的支撑。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被使得与耳朵软骨接触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重力加速度检测单元;以及控制器,用于只要重力加速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移动电话处于静止状态,就禁止软骨传导振动单元振动。从而可以防止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当例如移动电话以软骨传导振动单元面朝下放置在桌子等时无用地振动并生成分散(distracting)声音。
根据具体的特征,移动电话包括传感器,用于在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邻域中检测物体的存在与否,其中该控制器依据传感器是否在邻域中检测到物体来引起软骨传导振动单元振动,并且只要重力加速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移动电话处于静止状态,就禁止软骨传导振动单元振动,而不管传感器是否在邻域中检测到物体。用于在邻域中检测物体的存在与否的传感器是用于检测移动电话什么时候已经碰到耳朵并引起软骨传导振动单元振动的有用配置,但当例如移动电话已经被放置在桌子等上时,存在将该状态错误地确认为与耳朵的接触并使得软骨传导振动单元振动的潜能。在此,基于这样的错误确认,上述具体的特征可以防止由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振动而引起的不舒适的声音的生成。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使得与耳朵软骨接触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音频输入单元;相位反转器,用于对从音频输入单元输入的音频信息进行相位反转;以及控制器,用于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输出已经用反转器进行了相位反转的音频信息。从而在已经使得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与耳朵软骨接触的状态下,可以适当地最小化基于在用移动电话会话期间人们自己的声音的任何不舒适感。
根据具体的特征,移动电话包括音质调整单元,其中控制器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输出已经用音质调整单元声学地调整并且还用相位反转器进行了相位反转的音频信息。从而可以适当地最小化基于在用移动电话会话期间人们自己的声音的任何不舒适感。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移动电话包括接触状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与耳朵软骨接触的状态,其中控制器依照接触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状态来确定是否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输出已经用反转器进行了相位反转的音频信息。从而可以依据移动电话与耳朵软骨接触的状态,适当地控制基于人们自己的声音的任何不舒适感。
根据更具体的特征,接触状态检测单元在用与耳朵软骨接触的移动电话阻挡耳朵孔的状态下,检测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什么时候与耳朵软骨接触,由此而出现耳塞骨骼传导效应,其中在耳塞骨骼传导效应出现的状态下,控制器依据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与耳朵软骨接触的检测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输出已经用反转器进行了相位反转的音频信息。由于耳朵孔被阻挡而出现的耳塞骨骼传导效应实现具有双重效果的聆听状况,其中来自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音频信息用甚至更大声的声音传导并且在其中环境操作被阻塞。然而,耳塞骨骼传导效应同时伴随人们自己的声音从声带通过骨骼传导的不舒适感。上述特征在消弱人们自己的声音的这种不舒适时有益处。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压电元件控制器件,包括:传导振动单元,其包括压电元件并通过使得压电元件与传导被指向的主体接触来传送压电元件的振动;信号输出单元,用于输出传导振动信息到压电元件;以及压力检测单元,用于通过压电元件检测在传导振动单元与传导被指向的主体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变化。通过这样的配置,压电元件可以用作作为用于接触振动的输出元件和也作为接触压力传感器的双重目的,并且可以依照各种环境输出传导振动。这样的压电元件控制器件配置成移动电话,传导被指向的主体是耳朵软骨,并且适合于依赖于压电元件读取的压力变化来检测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与耳朵软骨接触的状态。
<第三技术特征>
公开在本说明书中的第三技术特征提供移动电话,其包括软骨传导振动源和用于将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振动导引到耳朵软骨的导体,其中导体是弹性体。从而可以有效地聆听来自软骨传导振动源的音频信息,并且可以实现与耳朵的柔软接触。
根据具体的特征,确定导体大小以便以多个点接触耳朵软骨。从而可以获得有效的软骨传导。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确定导体大小以便接触耳朵软骨并阻挡外耳道。从而可以有效地聆听来自软骨传导振动源的音频信息,并且有效地减小外部噪声。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导体至少具有接近耳垂的表面积的表面积。从而可以有效地聆听来自软骨传导振动源的音频信息,并且根据需要自然地阻挡外耳道。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导体具有接近耳朵软骨的声阻抗的声阻抗。可以相应地将来自来自软骨传导振动源的音频信息有效地导引到耳朵软骨。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导体配置成移动电话的罩子。根据这样的配置,将移动电话容纳在罩子中使得可以有效地自然聆听来自软骨传导振动源的音频信息。
根据更具体的特征,移动电话包括呼出通话单元(麦克风),并且移动电话的罩子包括在传导振动源与呼出通话单元之间的Larsen效应防止装置。从而可以防止Larsen效应,同时也可以有效地聆听来自软骨传导振动源的音频信息。根据另一个更具体的特征,移动电话包括呼出通话单元,并且移动电话的罩子在呼出通话单元的邻域中包括空气传导单元。从而可以在也从呼出通话单元发送人们自己的声音的同时,聆听用骨骼传导振动源生成的其他对话方的声音,并且即使在移动电话继续容纳在罩子的同时,也可以自然地具有双向会话。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导体配置成单元移动电话的把手单元。从而可以以与移动电话的其他功能协调一致的方式,将有效地导引导体的音频信息的弹性体引进移动电话。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软骨传导振动源,用作呼入通话单元;传导振动源,用作呼入通话单元;以及共享呼出通话单元。从而可以提供依照电话呼叫的环境准许双向会话的移动电话。具体地说,向移动电话的端部分提供共享呼出通话单元对于上述配置是有用的。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软骨传导振动源;以及导体,用于将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振动导引到耳朵软骨;其中确定导体大小以便在多个点接触耳朵软骨;确定导体大小以便接触耳朵软骨并阻挡外耳道;具有至少接近耳垂的表面积的表面积;或具有接近耳朵软骨的声阻抗的声阻抗。这些特征中的任何一个或其组合使得可以使用软骨传导振动源有效地聆听声音信息。
<第四技术特征>
公开在本说明书中的第四技术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软骨传导振动源;移动电话主体;抗冲击缓冲部分,提供在移动电话主体与软骨传导振动源之间;以及导体,用于导引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振动到耳朵软骨。从而可以在移动电话中采用抗冲击的振动源作为软骨传导振动源。根据具体的特征,导体是弹性体。从而可以缓冲移动电话主体上的冲击以及来自导体之外的冲击,并且由此也可以获得有效的软骨传导。根据另一具体特征,抗冲击并且适合作为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振动源包括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抗冲击缓冲部分和导体配置成包围软骨传导振动源。从而可以有效地缓冲软骨传导振动源,同时也使得软骨传导更有效,而不牺牲软骨传导的功效。根据再一具体特征,导体和抗冲击缓冲部分由相同的材料构成。根据更具体的特征,软骨传导振动源插入到导体和抗冲击缓冲部分并且整体是以导体和抗冲击缓冲部分成型。从而使得可以提供通过其同时实现缓冲功效和良好的软骨传导功效的实际配置。根据另一具体特征,导体和抗冲击缓冲部分以夹持软骨传导振动源方式结合。从而使得可以提供通过其同时实现缓冲功效和良好的软骨传导功效的实际配置。
根据再另一个特征,确定导体大小以便在多个点接触耳朵软骨。根据另一具体特征,确定导体大小以便接触耳朵软骨并阻挡外耳道。根据再一具体特征,导体至少具有接近耳垂的表面积的表面积。根据另一具体特征,导体具有接近耳朵软骨的声阻抗的声阻抗。这些特征使得可以使软骨传导更有效并且依照要求来减少外部噪声,同时缓冲软骨传导振动源。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软骨传导振动源;导体,用于将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振动导引到耳朵软骨;以及共振器,用于将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振动转换成空气传导。从而使得可以创建用于软骨传导振动源的双重使用,并且同时获得根据导体的良好的软骨传导和根据共振器的空气传导两者;从而也可以有效地聆听声音信息。
根据具体的特征,导体是刚体。软骨传导依赖于推压在软骨上的力量来不同地传导,并且可以通过增大正在推压的力量来获得有效传导的状态,但这意味着当难以听见呼入声音时,可以利用诸如增大面对耳朵推压移动电话的力之类的自然行为来调整音量。由于导体由刚体组成,这样的功能也使得可以通过调整正在推压的力来更有效地调整音量。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共振器是弹性体。从而共振器通过与耳屏或耳朵软骨的其他部分的接触来创建软骨传导,并且来自根据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振动而共振的共振器外表面的声音,作为声音波从外耳道被传导到鼓膜。从而可以有效地聆听声音。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确定共振器大小以便以多个点接触耳朵软骨。根据另一具体特征,确定共振器大小以便接触耳朵软骨并且阻挡外耳道。根据再一具体特征,共振器具有接近耳朵软骨的声阻抗的声阻抗。这些特征使得可以使软骨传导更有效并且依照要求来减少外部噪声。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共振器组成用空气传导的移动电话的呼入通话单元。从而使得可以创建用于软骨传导振动源的双重使用并组成典型的呼入通话单元,并且还可以基于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振动以自然姿势来聆听声音,而不用分开提供呼入通话单元。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软骨导体,用于将用于软骨传导的振动传导到耳朵软骨;共振器,用于生成要用空气传导通过外耳道传导到鼓膜声音波;以及具有作为用于软骨导体的振动源和共振器的双重目的的共享振动源。从而使得可以创建用于共享振动源的双重使用并组成软骨传导输出单元和典型的呼入通话单元,并且还可以基于共享振动源的振动以自然姿势来聆听声音,而不用分开提供呼入通话单元。
根据具体的特征,振动源的合适示例包括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从而可以提供适合于生成良好的软骨传导和适合于生成要从外耳道传导到鼓膜的声音的典型的呼入通话单元的振动源。
<第五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中公开的第五技术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显示器表面;相对于显示器表面的侧面;以及提供在侧面能够接触耳朵软骨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从而可以防止显示器表面与耳朵、面颊或其他体部分接触,并且防止当使得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与耳朵软骨接触时变脏。
根据具体的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被提供到显示器表面的两个侧表面的每一侧。从而从正在观看显示屏幕的状态,使得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可以与右耳朵或左耳朵接触,而不需要切换保持移动电话的手。根据更具体的特征,提供在正在使用任何一个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情况下都一致地使用的呼入通话单元。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呼入通话单元被提供得接近软骨传导振动单元提供到的侧面。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仅提供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到单一侧上的侧表面允许通过翻转移动电话来使得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与右耳朵或左耳朵接触。根据更具体的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和呼入通话单元形成呼入/呼出通话单元,其可以插入到移动电话和从移动电话移走。插入或移走这样的呼入/呼出通话单元的能力允许灵活使用。根据更具体的特征,呼入/呼出通话单元配置成能够与移动电话短程无线通信或有线通信。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辅助保持单元被提供到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提供到的那个侧面相对的一侧的侧面。从而当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与耳朵软骨接触时可以更容易地保持移动电话,并且可以防止显示器表面由于电话呼叫期间进行的保持而被指纹等弄脏。根据更具体的特征,辅助保持单元配置成可从侧表面延伸,以便当不需要辅助保持单元时牺牲移动电话的紧凑性。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显示器表面;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其可以使得与耳朵软骨接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什么时候已经接触耳朵软骨;以及显示控制器,用于基于检测单元的检测将显示器单元的显示改变到隐私保护显示。
以上特征使得可以在电话呼叫期间防止另一个人瞥见涉及呼叫目的地或其他形式的私人信息的显示。这样的配置适合于状态变成使得显示器表面不再被移动电话当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与耳朵软骨接触时的姿势隐藏的时候。隐私保护显示的一个示例是不包含任何私人信息的预定显示或不显示任何东西的状态。根据更具体的特征,显示器单元在隐私保护显示期间接通,并且只要检测单元的检测持续预定时间段或更长,就断开显示器单元以便节约电力。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移动电话系统,其包括:移动电话主体;以及呼入/呼出通话单元,其可以被插入移动电话主体或从移动电话主体移走,并且包括可以使得与耳朵软骨接触的呼入通话单元和软骨传导振动单元。
以上特征使得可以启用处于呼入/呼出通话单元并入移动电话主体的状态的软骨传导以及处于呼入/呼出通话单元与其分开的状态的软骨传导,并且还使得可以提供依照环境而准许灵活使用的系统。根据具体的特征,呼入/呼出通话单元配置成能够与移动电话主体短程无线通信或有线通信。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用于移动电话的呼入/呼出通话单元,包括:可以使得与耳朵软骨接触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呼入通话单元以及与移动电话通信的单元。这样的呼入/呼出通话单元不仅适合于通过与具体移动电话组合来组成移动电话系统,而且采取适合于用作具有通信单元的普通移动电话需要的呼入/呼出通话的配置。根据具体的特征,呼入/呼出通话单元以将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和呼入通话单元布置在两端的邻域中的铅笔形状来配置。根据另一具体特征,通信单元配置成短程无线通信单元。根据再另一个特征,通信单元配置成包括与移动电话有线通信的线缆。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通信单元向移动电话传送涉及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和耳朵软骨之间的接触的状态的信息。从而使得专用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使用的信息可以传送到移动电话,并且还可以存在与移动电话的良好的链接。
<第六技术特征>
公开在本说明书中的第六技术特征提供用于移动电话呼入/呼出通话单元,包括:耳朵附着单元;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用于使得通过附件单元以附件的状态与耳朵软骨接触;呼出通话单元;以及短程无线通信单元,用于与移动电话一起使用。这使得可以实现适合于移动电话的呼入/呼出通话单元。在以上的适当的耳朵软骨的示例是通过其可以传送典型的音频信息而没有阻挡耳朵孔的耳屏。
根据具体的特征,呼入/呼出通话单元包括可移动单元,其相对于附件单元可移动,并且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被保持到可移动单元。根据更具体的特征,可以移动可移动单元来改变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与软骨接触的状态。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短程无线通信单元向移动电话传送涉及可移动单元的位置的信息。从而,移动电话能够传送适当的音频信息到呼入/呼出通话单元。根据更具体的特征,短程无线通信单元向移动电话传送涉及可移动单元相对于附件单元的位置的信息。
根据另一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经由弹性体来保持。从而可以缓冲面对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冲击并且允许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移动。根据更具体的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包含并保持在弹性体中。这使得可以实现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更大的缓冲。
根据更具体的特征,包含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上述弹性体具有接近耳朵软骨的声阻抗的声阻抗。从而使得经由弹性体对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和适当的软骨传导的缓冲成为可能。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软骨传导振动源包括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从而提供适当的软骨传导振动。通过上述弹性体来保持有益于这样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缓冲。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用于对从呼出通话单元输入的音频信息进行相位反转的相位反转器以及用于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输出已经由相位反转器进行了相位反转的音频信息的控制器,定位于呼入/呼出通话单元中。从而可以提供利用专用于软骨传导的益处的高通用性的呼入/呼出通话单元。根据更具体的特征,音质调整单元提供到呼入/呼出通话单元,并且上述控制器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输出已经用音质调整单元进行了声学调整并用相位反转器进行了相位反转的音频信息。从而使得更适当的控制成为可能。
根据更具体的特征,用于检测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与耳朵软骨接触的状态的接触状态检测单元提供到呼入/呼出通话单元,并且控制器按照接触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状态,确定是否从软骨传导单元输出已经用相位反转器进行了相位反转的音频信息。从而使得适当的控制成为可能。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附件单元是耳挂单元,而呼入/呼出通话单元配置成头戴式耳机。上述各种特征适合于组成这样的头戴式耳机。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附件单元是一副眼镜的镜腿,而呼入/呼出通话单元配置成一副眼镜。上述各种特征适合于组成这样的一副眼镜。根据更具体的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可以相对于眼镜的镜腿移动。从而只要不保持双向会话就可以缩回呼入/呼出通话单元。
<第七技术特征>
公开在本说明书中的第七技术特征提供呼入通话单元,其包括:耳朵附着单元;以及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用于在通过附件单元在附件的状态下从耳朵软骨的外侧的传导软骨传导。从而可以聆听音频信息,而没有以自然状态和正常状态两者阻挡外耳道。存在传统意义上熟知的眼镜型和其他型骨骼传导呼入通话器件,用于聆听音频信息而没有阻挡外耳道,但在使用骨骼传导的情况下,耳朵前面或背面的骨骼必定被眼镜的镜腿的内侧部分或其他部分缩紧,这引起疼痛并致使长期使用难以承受。提供有以上特征的呼入通话单元没有这样的问题,可以舒适地聆听音频信息,同时体验类似于普通眼镜的感觉。根据具体的特征,软骨传导要传导到的耳朵软骨是耳朵根。接近于外耳道的内部入口的耳朵根的软骨的外侧适合于通过生成从外耳道入口周围的软骨到外耳道内部的空气传导来传送声音到鼓膜,并且适合于通过软骨到内耳的直接传导。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附件单元是眼镜的镜腿。在这样的情况下,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振动可以通过钩挂在眼镜上的自然操作从耳朵软骨的外侧传导。由此,不需要像在骨骼传导的情况下进行的那样,用眼镜的一对镜腿夹住脸部的骨骼(clamp down)。根据更具体的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可以插入眼镜的镜腿或从眼镜的镜腿移走。从而即使眼镜可能不是特别设计成提供有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也使得可以仅仅让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套在(wear on)普通眼镜的镜腿上来从耳朵软骨的外侧传导软骨传导。
根据更具体的特征,呼入通话单元包括一对适配部分,其每一个可以被适配到眼镜的一对镜腿,并且软骨传导振动单元通过被正在适配的适配部分而适配到眼镜的镜腿。根据更具体的特征,一对适配部分用纤维绳连接,由此获得协调设计和防止丢失的实际好处。根据更具体的特征,适配部分是弹性体,由此实现适配的自由度。
根据更具体的特征,适配部分的上述对之一是仿真的。假若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仅仅适配到一只耳朵,则适配部分仅仅需要适配到一个镜腿,但单独的那一个将足够改变镜腿的厚度,引起对眼睛倾斜的关心。因此,适配仿真适配部分到其他镜腿,从而当适配软骨传导振动单元时可以维护眼镜的平衡。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布置在一对适配部分之一中,而电源布置在另一部分中。从而可以将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和相关构成元件布置在有限空间中,同时也使左右镜腿平衡。还可以用具有在两者之间产生电连接的双重目的的纤维芯连接一对适配部分,从而可以将多个构成元件划分到左右镜腿,同时可以维护协调设计以及相互电连接。
根据其他更具体的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布置在一对适配部分的两者上。从而可以立体声地聆听音频信息,同时实现左与右镜腿之间的平衡。根据另一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也可以直接布置在眼镜的一对镜腿的两者上。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呼入通话单元提供有: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耳朵软骨由于耳朵被覆盖而变形的时候;呼出通话单元;相位反转器,用于对从呼出通话单元输入的音频信息进行相位反转;以及控制器,用于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输出已经依照检测单元的检测用相位反转器进行了相位反转的音频信息。从而可以消弱当覆盖耳朵来聆听较大声的音频信息并造成耳塞骨骼传导效应时人们自己的声音的不舒适,同时也阻塞外部噪声。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附件单元是耳挂单元。在这样的情况下,甚至不需要眼镜的人也可以以自然状态和正常状态聆听音频信息,而不用阻挡外耳道。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用于3D观看的呼入通话单元,包括:3D观看调整单元;包括当适配在用于调整视力的眼镜上时调整与用于调整视力的眼镜的镜腿的接触的单元的镜腿;以及提供到镜腿的音频信息输出单元。从而可以在用于3D观看的呼入通话单元直接适配而没有眼镜的情况下以及其被适配在用于调整视力的眼镜上的情况下都适当地聆听音频信息。
根据具体的特征,音频信息输出单元是软骨传导振动单元。根据更具体的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从耳朵软骨的外侧传导软骨传导。特别当用于3D观看的呼入通话单元适配在用于调整视力的眼镜上时,上述接触调整单元允许将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振动有效地从耳朵软骨的外侧传送。
<第八技术特征>
公开在本说明书中的第八技术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软骨传导振动源,用于导引音频信号到耳朵软骨;以及低频源,用于向软骨传导振动源导引比音频信号的更低信号的低频振动信号。从而振动源可以被赋予用于软骨传导和低频振动的双重目的,并且降低振动源的成本。
根据具体的特征,移动电话提供有触摸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手指的触摸,其中低频源响应于触摸检测单元的触摸的检测,向软骨传导振动源引进低频振动信号,并且传送低频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振动到触摸的手指。这样的触摸检测单元的适当示例是提供到显示屏幕的触摸板。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软骨传导振动源用作触摸检测单元的双重目的。从而,软骨传导振动源可以用于导引音频信号到耳朵软骨、输出低频和检测触摸,并且可以降低振动源的成本。该种特征适合于提供检测显示屏幕的邻域中的运动的非接触(contact-free)运动传感器的情况。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允许在触摸检测单元的检测之后持续预定时间段的延迟通过(pass),并且将低频振动信号引进到软骨传导振动源。从而可以将关于触摸结果的反馈提供到触摸手指,而没有出现混乱。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用于防止音频信号的传送的隔振材料被插入在软骨传导振动源与用于向外传导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振动的外壁部分之间,该外壁部分通过具有低频的低频振动信号的引进来进行振动。从而,可以防止音频信号向外壁部分和别的地方的泄漏、不必要的空气传导的生成以及其他缺陷。
根据更具体的特征,隔振材料防止具有在预定频率或其以上的频率的振动的传送,并且准许在预定频率或其之下的振动的传送。从而,甚至在存在阻塞的情况下,音频信号也使得低频振动能够从软骨传导振动源被传递(relay)到外壁部分。根据其他更具体的特征,低频源的低频信号配置成包括隔振材料的共振频率。从而,甚至在存在阻塞的同时,音频信号也可以引起隔振材料对低频振动共振,低频振动由此可以从软骨传导振动源传送到外壁部分。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用于在引进音频信号与引进低频的低频信号之间切换的切换单元被提供到软骨传导振动源。从而,软骨传导振动源可以适当地应用于多个目的。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提供用于移动电话的音频信号输出器件,特征在于包括:镜片(eyeglass)透镜;镜片镜腿;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用于从耳朵软骨的外侧传导软骨传导,被布置在镜片镜腿上;声源单元,用于传送输出到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以及用于与移动电话通信的单元。从而使得与移动电话的多种链接成为可能。根据更具体的特征,呼入通话单元被提供到镜片镜腿;作为更具体的特征的示例,呼入通话单元被配置成骨骼传导麦克风。这样的配置被适当地用于当佩戴眼镜时自然地碰到脸部的镜片镜腿,并且准许双向会话。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声音信号输出器件,其包括:镜片透镜;镜片镜腿;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从耳朵软骨的外侧传导软骨传导,被布置在镜片镜腿上;以及声源单元,用于传送输出到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从而,佩戴眼镜的人可以在自然状态下愉快地接收声源单元的声音信号。根据其具体的特征,镜片镜腿是一对,并且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被布置在该一对镜片镜腿的两个中的每一个上,并且声源单元的输出传送到每一个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从而,可以利用原来提供到眼镜的一对镜腿,并且可以愉快地接收立体音声音信号,而没有阻挡耳朵。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用于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输出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片透镜;镜片镜腿;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用于从耳朵软骨的外侧传导软骨传导,被布置在镜片镜腿上;布置在镜片镜腿上的骨骼传导麦克风;以及用于与移动电话通信的单元。从而可以为佩戴眼镜的人提供适合于移动电话的呼入/呼出通话单元。
<第九技术特征>
公开在本说明书中的第九技术特征提供移动电话,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主振动方向的软骨传导振动源,该软骨传导振动源适合于导引音频信号到耳朵软骨;保持结构,用于避开主振动方向并保持软骨传导振动源;以及音频信号输入单元,用于输入音频信号到软骨传导振动源。从而,音频信号可以被有效地导引到耳朵软骨,并且可以防止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无用振动传导到移动电话。
根据具体的特征,移动电话提供有振动输出结构,用于向移动电话的外表面导引软骨传导振动源的主振动方向中的振动。从而,音频信号可以被有效地从软骨传导振动导引到耳朵软骨。更具体地,振动输出结构是提供到移动电话的开口部分。
根据更具体的特征,存在连接到软骨传导振动源的主传导振动方向的表面并从开口部分暴露的振动传导单元。从而,音频信号被有效地从软骨传导振动导引到耳朵软骨,而没有牺牲移动电话的外表面的设计。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在振动传导单元与开口部分之间提供弹性体。从而可以防止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无用振动被传导到移动电话,而没有牺牲移动电话的外表面的设计。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输出结构提供到移动电话的上部拐角部分。从而,由于保持移动电话的自然方式,而音频信号可以被有效地从软骨传导振动导引到耳朵软骨的耳屏或其他部分。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输出结构提供到移动电话的侧面部分。从而,甚至在防止与面颊等的接触而弄脏移动电话的显示器表面或其他元件的同时,音频信号也可以被有效地从软骨传导振动导引到耳朵软骨的耳屏或其他部分。
根据具体的特征,软骨传导振动源是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其中依照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结构和振动特性的保持使得可以有效地将音频信号导引到耳朵软骨并防止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无用振动被传导到移动电话。
根据更具体的特征,避开主振动方向并保持软骨传导振动源的中间部分。从而,可以有效地将音频信号导引到耳朵软骨,并且还防止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无用振动被传导到移动电话。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移动电话,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主振动表面和实质上与此正交的外表面的软骨传导振动源,该软骨传导振动源适合于将音频信号导引到耳朵软骨;保持结构,用于将软骨传导振动源保持在主振动表面与外表面之间的隆起上;以及音频信号输入单元,用于将音频信号输入到软骨传导振动源。从而,音频信号可以被有效地导引到耳朵软骨,并且还可以防止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无用振动被传导到移动电话。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移动电话,其特征在于包括:软骨传导振动源,用于将音频信号导引到耳朵软骨;具有凹入和凸起表面的保持结构,用于保持软骨传导振动源;以及音频信号输入单元,用于将音频信号输入到软骨传导振动源。从而,音频信号可以被有效地导引到耳朵软骨,并且还可以防止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无用振动被传导到移动电话。
<第十技术特征>
公开在本说明书中的第十技术特征提供振动元件,其特征在于电极被提供到纵向方向的中间部分。从而,振动元件可以被电连接在纵向方向的中间部分上,并且振动元件的两端从电连接的负担(burden)中被解脱出来。根据具体的特征,振动元件包括:金属片;提供到金属片两侧的压电陶瓷片;以及用于覆盖其周边的树脂,其中该电极包括从金属片的纵向方向的中间部分拔出到树脂的表面的第一电极,以及从每一个压电陶瓷片拔出到第一电极的邻域中的树脂的表面的第二电极。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该电极在振动元件的振动方向的表面上拔出。根据另一具体特征,该电极在实质上正交于金属片和压电陶瓷片的方向上从树脂的表面拔出。根据再一具体特征,振动元件的树脂包括实质上平行于金属片和压电陶瓷片的主振动方向表面以及实质上与此正交的非振动方向表面,并且该电极从这样的树脂的主振动方向拔出。根据另一具体特征,该电极在树脂内实质上被弯曲90°时被拔出到树脂的表面。这些特征适合于从非振动方向支撑振动元件。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提供移动电话,在其中将上述振动元件支撑在纵向方向的中间部分上。这使得可以实现能够通过例如软骨传导将振动从振动元件两端传送到耳朵软骨等的移动电话。根据更具体的特征,振动元件从实质上平行于金属片和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的压电陶瓷片的方向夹持并支撑在纵向方向的中间部分。从而使得可以以很少振动被传导到移动电话的状态来保持振动元件。
根据上述移动电话的更具体的特征,振动导体提供到振动元件的两端。根据更具体的特征,振动导体提供到移动电话的拐角的邻域。从而,振动可以被容易地传导到耳朵软骨。
根据上述移动电话的另一具体特征,振动导体提供到移动电话的侧表面。从而,可以防止显示器表面等提供到的移动电话的正面由于与面颊的接触而变脏。根据更具体的特征,振动导体采取沿着移动电话的侧表面的长形状。从而可以消除对严格选择要面对耳朵保持的位置的需要并且准许在很多点接触。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移动电话,其被防护在主体外壁的拐角处,该移动电话包括提供在拐角的邻域中的振动单元。移动电话的外壁的拐角适合于通过面对耳朵软骨保持来获得软骨传导,但相反也总是易于碰到外部单元。根据上述配置,使得到例如耳屏或耳朵软骨的其他部分的软骨传导容易成为可能,同时防护来自外部单元的碰撞。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包括具有沿着移动电话的侧表面的长形状的一对振动导体的移动电话,将每一个振动导体提供成实质上正交于振动元件的纵向方向的两端。从而可以利用振动元件的两端的振动并使用移动电话的两个侧表面的长区域作为用于软骨传导的振动源。
根据再另一个特征,提供包含具有长形状的一对振动元件的移动电话,每一个元件沿着移动电话的两个侧表面提供。从而可以使用移动电话的两个侧表面的长区域作为用于软骨传导的振动源,同时也独立控制两侧的各自振动。
根据再另一个特征,提供移动电话,包括:具有沿移动电话的一个侧面提供的长形状的振动元件,以及提供到与振动元件提供到的一侧相对的那一侧的侧面的保持单元。从而可以清楚理解哪一侧是软骨传导振动源。
提供移动电话,包括:提供到移动电话的顶侧的邻域的振动元件;以及用于覆盖振动元件并形成移动电话的顶侧的弹性振动导体。从而,可以从与耳朵的接触获得软骨传导,而不管是移动电话的顶侧的邻域中的正面、背面还是侧面。
<第十一技术特征>
公开在本说明书中的第十一技术特征提供包括支撑在框架结构之内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一种移动电话,并且适合于传导软骨传导振动到框架结构的表面。从而可以面对耳朵软骨保持(hold up)移动电话的表面的任何地方并且通过软骨传导聆听声音。保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方式也有更大的自由度,并且还简化了保持结构。
根据具体的特征,框架结构的表面具有进行振动的表面,并且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保持在框架结构之内,以使得其主振动方向处于与进行振动的表面实质上正交的方向上。从而,振动可以被有效地传导到设计用于软骨传导的、进行振动的表面。根据更具体的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具有包括金属片的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该金属片被保持在实质上与进行振动的表面平行的方向上。从而,可以使得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主振动方向是实质上与要振动的表面正交的方向。
根据更具体的特征,移动电话包括显示器表面,并且保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以使得其主振动方向实质上正交于显示器表面。从而,可以使得移动电话上的显示器表面或其背面有效地振动,并且可以使得移动电话在一个宽阔范围之上碰到耳朵软骨。根据更具体的特征,显示器表面具有触摸板操作表面,并且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具有作为用于关于触摸板操作的感觉的反馈的振动源的双重目的。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保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以使得其主振动方向处于实质上正交于移动电话的侧面的方向上。从而可以使得移动电话的侧面有效地振动,并且甚至在防止显示器表面与面颊接触并变脏的同时,也可以获得有效软骨传导。
根据另一特征,包括冲击检测表面,其中该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被保持在框架结构内,以使得其主振动方向处于实质上正交于冲击检测表面的方向上。从而,可以赋予软骨传导振动单元有效检测冲击的双重目的。
根据另一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具有作为用于提供呼入呼叫通知的振动源的双重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振动被传导到移动电话的表面上的所有位置,所以可以通过呼入呼叫的有效通知。
根据另一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被刚性地保持在框架结构内。根据更具体的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直接被保持到框架结构。这些特征简化了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保持结构并且适合于有效地传送振动。
根据另一特征,移动电话包括水平静止状态检测单元,只要已经检测到水平静止状态,就停止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振动。从而可以防止不舒适的振动噪声的偶尔(诸如当在电话呼叫期间移动电话放置在桌子上时)出现。
根据更具体的特征,移动电话包括触摸板操作表面,其中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具有作为用于关于触摸板操作的感觉的反馈的振动源的双重目的,并且甚至当检测到水平静止状态时,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中用于关于触摸板操作的感觉的反馈的振动也不停止。根据另一具体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用作用于冲击检测功能的双重目的,并且甚至当检测到水平静止状态时,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中的冲击检测功能也不停止。这些特征适合于流畅的GUI操作。
根据其他更具体的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用作作为用于提供呼入呼叫的通知的振动源的双重目的,并且甚至当检测到水平静止状态时,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中用于提供呼入呼叫的通知的振动也不停止。该特征适合于精确地提供呼入呼叫的通知。
<第十二技术特征>
公开在本说明书中的第十二技术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具有显示器表面的框架结构;以及支撑在框架结构中以便使得主振动表面相对显示器表面倾斜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从而,用于软骨传导的振动可以从相对于显示器表面的倾斜方向传导到框架结构。
根据具体的特征,框架结构包括平行于主振动表面的倾斜表面。从而,可以使得倾斜表面与耳朵软骨接触以甚至在可以防止由于显示器表面接触面颊而弄脏的同时获得有效软骨传导,并且还可以获得来自移动电话的显示器表面或背面的振动分量。根据更具体的特征,框架结构具有正交于显示器表面的侧表面,其中倾斜平面被提供在侧面与平行于显示器表面的表面之间。从而,可以以使得盒子型移动电话倾斜的设计提供倾斜表面。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框架结构具有包含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圆柱形表面。从而可以通过使耳朵软骨碰到圆柱形表面和显示器表面或背面上的要求的位置来获得软骨传导,并且还可以使得圆柱形表面与耳朵软骨接触以有效地以显示器表面不与脸部接触的状态来获得软骨传导。
根据再一具体特征,框架结构包括正交于显示器表面的侧表面,并且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中的主振动表面的振动传送到侧面和平行于显示器表面的表面。从而可以在使得侧表面或平行于显示器表面的表面与耳朵软骨接触的情况下获得软骨传导。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框架结构具有正交于显示器表面的上部表面,并且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中的主振动表面的振动传送到平行于显示器表面的表面和该上部表面。从而可以在使得上部表面或平行于显示器表面的表面与耳朵软骨接触的情况下获得软骨传导。在这样的情况下,上部表面的振动适合于在面对耳朵软骨推压移动电话同时避免使得显示器表面与脸部接触的状态下的接触,并且还适合于通过更强力推压来获得耳塞骨骼传导效应以用耳屏阻挡外耳道。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中的主振动表面的斜面的示例是相对于显示器表面大约30°至60°的范围。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中的一对对立的主振动表面的两侧的振动传送到框架结构。从而有效地利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该对主振动表面的振动。根据更具体的特征,框架结构具有侧表面或正交于显示器表面的上部表面,并且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中的主振动表面的两侧的振动分别传送到侧表面或上部表面和平行于显示器表面的表面。从而利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一对主振动表面的振动作为具有相对方向的振动源。该对主振动表面的振动传送到的位置可以是主振动表面的相互对立的部分,但该配置也可以使得振动分别从相互交叉的位置传送到侧表面或上部表面和平行于显示器表面的表面。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框架结构;以及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在其中在主振动表面的一部分中无限制地准许振动,而主振动表面的另一部分被支撑在框架结构内。从而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振动可以被有效地传送到框架结构,同时避免其振动的自由度的损失。
根据具体的特征,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中间部分上的主振动表面被支撑在框架结构中,并且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两个端部分上的主振动表面中无限制地准许振动。在其上支撑出现的中间部分可以是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中间部分,但当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实施期间的行为缺少左右对称性时,为了补偿这种情况,该配置也可以使得主振动表面被支撑框架结构中在偏离中心的中间部分上。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主振动表面的多个部分被支撑在框架结构中。根据更具体的特征,该配置使得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两个端部分上的主振动表面每一个都支撑在框架结构中,并且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中间部分中的主振动表面上无限制地准许振动。
根据再另一个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框架结构;以及通过振动传导弹性体在主振动表面之间的插入而被支撑在框架结构内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从而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振动可以被有效地传送到框架结构,同时避免其振动的自由度的损失。
<第十三技术特征>
公开在本说明书中的第十三技术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被配置成使得一部分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被支撑在框架的拐角部分的邻域中的框架内部上,而另一个部分无限制地振动,从而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振动传送到框架的拐角部分。从而可以使得该拐角部分有效地振动,同时避免拐角部分总是易受碰撞的结构。
根据具体的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被支撑在框架的拐角部分的邻域中框架的上部表面内部上。根据另一具体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被支撑在框架的拐角部分的邻域中框架的侧面内部上。根据再另一个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被支撑在框架的拐角部分的邻域中框架的正面内部上。以上特征也可以按照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被支撑的方式适当地组合。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具有导电端子并且被支撑成使得导电端子的邻域无限制地振动。从而,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可以被支撑在框架较接近拐角部分内部的位置上,并且可以使得拐角部分上的显示器表面有效地振动,而没有对导电端子的存在又任何妨碍。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被支撑成使得其主振动方向垂直于框架的上部表面。根据再另一个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被支撑成使得其主振动方向垂直于框架的侧面。这些特征使得采用使得越接近部表面或越接近框架的拐角部分的侧面而振动越有效的配置成为可能。根据再一具体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被支撑成使得其主振动垂直于框架的正面。从而可以采用使得越接近框架的拐角部分的正面而振动越有效的配置。根据再另一个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被支撑成使得其主振动方向相对于框架的正面倾斜。从而可以分配振动分量给正面和与其正交的表面。
根据另一特征,用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电路被支撑在框架内部,作为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集成的振动单元。从而可以配置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和与其相关的电路的整体作为振动单元。
根据更具体的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具有导电端子,并且用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电路布置在导电端子的邻域中。从而可以有效地利用导电端子的邻域中的空间来配置振动单元。根据更具体的特征,振动单元在导电端子的邻域中的部分被支撑。从而可以使得不提供导电端子的部分无限制地振动。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被配置成使得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中不提供导电端子的部分被支撑在框架内部,并且使得提供导电端子的其他部分无限制地振动,从而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振动传送到框架外部。从而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可以被支撑在框架中较接近拐角部分内部的位置上,并且可以使得拐角部分上的显示器表面有效地振动,而没有对导电端子的存在又任何妨碍。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振动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导电单元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与布置在导电端子的邻域中的用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电路的集成。从而可以有效地利用导电端子的邻域中的空间来配置振动单元。
根据具体的特征,该电路具有用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放大器。从而,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可以有效地被支撑而不使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周围的空间,并且还可以使得软骨传导振动单元有效地振动。
根据具体的特征,该电路具有用于电学上补偿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差异的调整单元。从而,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可以有效地被支撑而不使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周围的空间,并且还可以相对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中的差异而维持性能。
<第十四技术特征>
公开在本说明书中的第十四技术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在其中用弹性体内部支撑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一部分,并且弹性体的外面布置在框架的拐角部分上。从而保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振动的自由度,并且其振动可以通过与耳朵的接触被有效地导引到用于软骨传导的框架的拐角部分。
根据具体的特征,在该移动电话中,用第二弹性体内部支撑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其他部分,并且第二弹性体的外面布置在框架的另一拐角部分上。从而可以在能够保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振动自由度的同时更可靠地支撑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并且还可以有效地将来自两个支撑单元的各自振动通过与耳朵的接触导引到用于软骨传导的框架的拐角部分。
根据更具体的特征,在该移动电话中,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被成型为具有两个端部分,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两个端部分每一个都被支撑在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内侧,并且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的外面每一个都布置在框架的相对拐角部分上。从而可以可靠地支撑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两个端部分并且通过弹性体的支撑保证两个端部分的振动自由度到一定程度,而且也可以对于软骨传导而从框架的任何一个相对的拐角部分传送两端的振动。
根据其他技术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具有导电端子,并弹性体或第二弹性体中的任何一个都包括导电端子并且支撑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从而甚至在保证其振动自由度到一定程度的同时,也可以可靠地支撑导电端子(包括其连接配线)和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而且也可以从建立导电端子的部分传送用于软骨传导的振动。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在该拐角部分与另一拐角部分之间是偏心。从而可以提供对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不平衡的补偿,并且还可以以更大的自由度设计移动电话之内的各种部分的布局。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用具有接近于耳朵软骨的声阻抗的声阻抗的材料来形成弹性体。从而甚至在保证振动自由度的同时,也可以获得有效的软骨传导。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在移动电话中,弹性体也布置在框架中不布置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两个其他拐角部分上并且与框架中布置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拐角部分上的弹性体配置在一起,以便消弱外部单元对移动电话的四个拐角的碰撞。从而赋予弹性体也作为消弱对拐角部分的碰撞的保护器的双重目的。该特征为了适当地利用关于软骨传导而与耳朵进行接触的移动电话的拐角部分并且还保护易受碰撞的移动电话的拐角部分的双重目的,而利用拐角部分处的弹性体。根据另一具体特征,当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被支撑成使得其主振动方向正交于框架的正面时,可以使得移动电话关于软骨传导而与耳朵接触,而不用在利用正常电话呼叫时体验的舒适水平上有任何变化。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在其中提供到移动电话的表面和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很轻微的阶梯状凹陷布置在凹陷的底部表面上。从而可以保护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以免从外部单元碰撞到移动电话,并且可以使用其弹性变形来容易地使得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与耳朵软骨接触。根据具体的特征,该布置使得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振动表面定位在凹陷的底部表面上,由此实现有效的软骨传导。根据更具体的特征,将保护层提供到振动表面;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可以使得耳朵软骨直接接触振动表面,并且防止对振动表面的损害。根据另一具体特征,将凹陷提供到移动电话的侧面,从而可以适当地享受具有凹陷的益处。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提供有具有不相互平行的主振动表面的多个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从而有效软骨传导在多个方向上是可能的。根据具体的特征,多个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之一的主振动表面实质上平行于移动电话的侧面,而多个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另一个的主振动表面实质上平行于移动电话的正面。从而,从侧表面的很有益处的软骨传导像作为从正面的软骨传导那样,是可能的,其与在正常使用移动电话不损失舒适性。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采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在纵向方向上相互平行的布置。根据再一具体特征,采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在纵向方向上不相互平行的布置。
<第十五技术特征>
公开在本说明书中的第十五技术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包括:布置在框架的多个拐角部分的每一个上的多个弹性体;以及提供到多个弹性体的每一个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从而提供可以使得移动电话的拐角部分为了软骨传导而碰到耳朵软骨并且可以保护布置在拐角部分处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以免与外部单元的碰撞的移动电话。
根据具体的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提供到弹性体以便不暴露在移动电话的外表面上。根据更具体的特征,每一个软骨传导振动单元都被嵌入弹性体。根据再一具体特征,每一个软骨传导振动单元都被提供到弹性体的内部。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提供到每一个弹性体的多个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分别赋予不同的振动方向。从而只要将弹性体从不同方向保持到耳朵软骨,就可以获得良好的软骨传导。根据更具体的特征,可以相互独立地控制软骨传导振动单元。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提供到弹性体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是电磁振动器。类似于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电磁振动器是适合于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提供振动源的元件的示例。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布置在框架上的弹性体以及提供到弹性体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其中弹性体和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被配置成可替换单元部分。从而除了其他可能性外,也可以方便替换弹性体和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并提供具有不同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而其他部分基本相同的产品。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提供到框架并且赋予不同振动方向的多个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以及用于独立控制多个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每一个的控制器。从而只要将弹性体从不同方向保持到耳朵软骨,就可以获得良好的软骨传导。根据更具体的特征,依照移动电话的姿势控制多个所提供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并且依照弹性体面对耳朵保持的方向的控制变成可能。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布置在框架上并且包括不控制振动的无限制振动部分的弹性体;以及提供到弹性体的无限制振动部分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从而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振动更顺利地传送到弹性体。
根据具体的特征,无限制振动部分是延长到框架内部的延长部分。从而甚至在可以顺利地传送振动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地将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保持在移动电话内。
根据具体的特征,无限制振动部分面向提供到框架的窗口单元。从而,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振动可以顺利地经由窗口单元传送。根据更具体的特征,无限制振动部分覆盖窗口单元并且具有面向窗口单元的背面,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被提供到背面。从而,提供到移动电话内部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振动可以顺利地经由窗口单元传送到弹性体。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包括:布置在框架上的弹性体;提供到弹性单元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以及提供到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平衡器。从而,可以调整传送到弹性体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音响特性。
<第十六技术特征>
公开在本说明书中的第十六技术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空气传导生成单元;以及选择装置,用于在用于从空气传导生成单元生成振动的状态与不用于从空气传导生成单元生成振动的状态之间作出选择。从而使得各种不同使用成为可能,并且选择不用于从空气传导生成单元生成振动的状态的能力准许适合于考虑到环境和/或适合于隐私保护的使用。在存在对强健地生成的空气传导的渴望的情况下,空气传导生成单元也可以根据需要配置成具有空盒结构。
根据具体的特征,空气传导生成单元配置成使得通过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振动的传送来使得空气传导生成单元振动,并且只要选择装置用来选择不用于从空气传导生成单元生成振动的状态,就切断振动从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传送。从而使得可以使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作为振动源,来在用于从空气传导生成单元生成振动的状态与不用于从空气传导生成单元生成振动的状态之间选择。
根据更具体的特征,移动电话包括用于传递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振动到空气传导振动单元的振动导体,并且只要选择装置用来选择不用于从空气传导生成单元生成振动的状态,就切断振动到空气传导生成单元的传递。在采用这样的振动导体的情况下,变成即使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和空气传导生成单元固定(affix)在一起,也可以在用于从空气传导生成单元生成振动的状态与不用于从空气传导生成单元生成振动的状态之间选择。
根据其他具体实施例,存在滑动功能,选择装置可以通过该功能在用于从空气传导生成单元生成振动的位置与不用于从空气传导生成单元生成振动的位置之间滑动。根据再一具体特征,存在旋转功能,选择装置可以通过该功能在用于从空气传导生成单元生成振动的位置与不用于从空气传导生成单元生成振动的位置之间旋转。在采用移动功能的情况下,也可以配置以使得软骨传导振动单元或空气传导生成单元中至少之一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选择装置移动。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空气传导生成单元包括振动源,并且选择装置在不用于从空气传导生成单元生成振动的状态下停止振动从空气传导生成单元的振动源的生成。从而甚至在缺少活动部分的配置中,也可以选择是否生成空气传导。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存在环境噪声检测单元,并且只要环境噪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环境噪声处在预定响度(loudness)或其之下,选择装置就自动选择不用于从空气传导生成单元生成振动的状态。从而可以自动选择适合于考虑到环境和/或在环境安静的状态下适合于隐私保护的状态。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音频生成单元;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音频生成单元上的压力;以及自动调整单元,用于基于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来自动改变从音频生成单元生成的音频的状态。从而可以基于面对耳朵按压音频生成单元的自然操作来自动改变从音频生成单元生成的音频的状态。根据具体的特征,音频生成单元是空气传导扬声器。根据另一具体特征,自动调整单元自动整从音频生成单元生成的音频的音量或音质。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自动调整单元改变从初始状态在一个方向上生成的音频的状态并根据来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的增加来维持已改变的状态,并且根据来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的预定减少或更大减少来将所生成的音频的状态返回到初始状态。从而可以基于自然操作改变所生成的音频的状态,并且还避免所生成的音频的状态的非故意变化。根据另一具体特征,自动调整单元当来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的变化持续预定时间段或更长并且不对应于不满足该预定时间段的压力的变化时自动改变从音频生成单元生成的音频的状态。从而可以避免所生成的音频的状态的非故意变化。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特征在于包括右耳朵音频生成单元,以及布置在与右耳朵音频生成单元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的左耳朵音频生成单元。从而,可以实现保持移动电话面对耳朵的自然姿势。根据具体的特征,右耳朵音频生成单元和左耳朵音频生成单元每一个都布置在移动电话的上部的两个拐角部分上。根据另一具体特征,大屏幕显示器单元布置在布置右耳朵音频生成单元和左耳朵音频生成单元的同一表面上。根据另一具体特征,右耳朵音频生成单元和左耳朵音频生成单元每一个都是空气传导扬声器。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在其中提供大屏幕显示器单元,并且空气传导扬声器被提供到大屏幕显示器单元提供到的表面的上部处的拐角部分。从而甚至在避免大屏幕显示器单元与脸部之间的干扰的同时,也可以实现有效地保持空气传导扬声器面对耳朵的自然姿势。
<第十七技术特征>
公开在本说明书中的第十七技术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一对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声源信号单元;驱动单元,用于以基于来自声源信号单元的声源信号的相互反相的波形驱动该对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中的每一个。从而,可以通过与对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中的每一个的接触来获得软骨传导,并且还可以实质上消除基于该对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振动的空气传导。
根据具体的特征,该对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被提供到适合于接触耳朵软骨的、移动电话的上部处的该对拐角部分中的每一个。根据更具体的特征,弹性体单元提供到该对拐角部分,并且该对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被支撑在弹性体单元中。从而可以保护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以免与外部单元碰撞。
根据更具体的特征,使弹性体单元的外表面倾斜以便具有光滑的凸起形状,由此实现与耳朵软骨的适当接触。根据另一具体特征,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包括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或电磁振动器。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驱动单元能够在用于以基于来自声源信号单元的声源信号的相互反转的波形驱动该对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中的每一个的模式,与用于以基于来自声源信号单元的声源信号的相互等同的波形驱动该对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中的每一个的模式之间切换。从而可以在消除和增加空气传导之间切换。
根据再一具体特征,存在环境噪声检测单元,并且只要环境噪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环境噪声处在预定响度或其之下,驱动单元就以基于来自声源信号单元的声源信号的相互反转的波形驱动该对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中的每一个。从而可以当环境安静时自动消除空气传导。
根据再一具体特征,可以调整用于以基于来自声源信号单元的声源信号的相互反转的波形驱动该对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中的每一个的平衡。从而可以有效地消除空气传导并且还调节消除空气传导的状态。
根据再另一个特征,驱动单元能够仅仅驱动该对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中的一个。从而当不需要消除空气传导时,可以避免无益的驱动。
根据更具体的特征,该移动电话包括环境噪声检测单元,并且只要环境噪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环境噪声处在预定响度或其之下,驱动单元就以基于来自声源信号单元的声源信号的相互反转的波形驱动该对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中的每一个,而只要环境噪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环境噪声处在预定响度或其之上,就仅仅驱动该对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中的一个。从而可以引起仅仅与耳朵软骨接触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振动,并且在这样的状态下引起其他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以反转的波形振动并且当环境变安静时自动消除空气传导。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在其中软骨传导振动单元被提供到移动电话的上部处的一对拐角部分,而使得拐角部分的外表面倾斜以便具有光滑的凸起形状。从而使得可以与耳朵软骨接触而没有招致实质性的痛苦,并且还可以通过利用适当地适配到外耳道周围的软骨的拐角部分的软骨传导来舒适地聆听。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一对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声源信号单元;驱动单元,能够基于来自声源信号单元的声源信号来驱动该对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中的每一个;选择单元,用于选择要由驱动单元驱动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以及控制器,用于控制来自声源信号单元的声源信号的波形反转。从而,该对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可以用于实现各种不同形式的软骨传导。
<第十八技术特征>
公开在本说明书中的第十八技术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外壁表面以及从该外壁表面朝向内布置的振动源,其中当振动源的振动传送到外壁表面,并且使得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接触而不与耳轮接触时,离外耳道入口部分大约1cm处的外耳道之内的声压具有高出非接触状态下的声压至少10dB的增大。从而,可以提供可以通过软骨传导聆听声音的移动电话。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外壁表面以及从该外壁表面朝向内布置的振动源,其中当振动源的振动传送到外壁表面,并且使得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接触而不与耳轮接触时,离外耳道入口部分大约1cm处的外耳道之内的声压由于接触压力的变化而以至少5dB改变。从而可以在软骨传导期间提供可以按照接触压力的变化而改变音量的移动电话。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外壁表面以及从该外壁表面朝向内布置的振动源,其中当振动源的振动传送到外壁表面,并且被使得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接触而不使得与耳轮接触的外壁表面阻塞外耳道入口部分时,离外耳道入口部分大约1cm处的外耳道中的声压相比于非接触状态具有至少20dB的增大。从而可以提供可以在软骨传导期间通过耳塞骨骼传导效应聆听声音的移动电话。
根据以上具体特征,以大约1000Hz来增大或改变的声压。
根据再另一个特征,声压增大或变化处于不改变振动源的输出的状态。从而,增大或改变声压而不改变音量。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使得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接触而不使得与耳轮接触的状态,是使得外壁表面与耳屏外面接触的状态。根据更具体的特征,相比于非接触状态,当使得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接触而不与耳轮接触时,离外耳道入口部分大约1cm处的外耳道中的声压以至少10dB增大的状态是外壁表面面对耳屏外面的接触压力是250g的状态。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振动源被布置成使得其振动传送到外壁的拐角部分的表面,并且使得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接触而不与耳轮接触的状态是使得外壁的拐角部分的表面与耳屏外面接触的状态。从而,可以实现适合于在移动电话中获得软骨传导的接触。
根据更具体的特征,外壁的拐角部分由与外壁的其他部分不同的材料组成。根据其他更具体的特征,振动源被保持在外壁的拐角部分处的侧外壁中,或者被保持在外壁的拐角部分之内。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外壁表面、从外壁表面朝向内布置的振动源以及音量调整装置,振动源的振动传送到外壁表面并且通过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的接触而不是与耳轮的接触来聆听声音,其中:在噪声电平(A加重声压电平)是45dB或更少的房间中,移动电话被使得邻近外耳道入口部分以及外壁表面被布置成不处于接触,最小化音量并且从振动源生成1000Hz的纯声,并且还从在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分开1m的位置处的扩音器生成处于1000Hz的纯声被屏蔽并且不能听见的边际电平的窄带噪声(1/3倍频带噪声)。当1000Hz的窄带噪声随后以10dB从边际电平增大时,使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接触而不与耳轮接触使得可以聆听1000Hz的纯声而不需要调整或改变音量调整装置。从而可以提供在其中可以以软骨传导期间的接触压力的变化来改变音量的移动电话。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外壁表面、从外壁表面朝向内布置的振动源以及音量调整装置,振动源的振动传送到外壁表面并且通过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的接触而不是与耳轮的接触来聆听声音,其中:在噪声电平(A加重声压电平)是45dB或更少的房间中,移动电话被使得邻近外耳道入口部分以及外壁表面被布置成不处于接触,最小化音量并且从振动源生成1000Hz的纯声,并且还从在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分开1m的位置处的扩音器生成处于1000Hz的纯声被屏蔽并且不能听见的边际电平的窄带噪声(1/3倍频带噪声)。当1000Hz的窄带噪声随后以20dB从边际电平增大时,使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接触而不与耳轮接触来阻塞外耳道入口部分使得可以聆听1000Hz的纯声而不需要调整或改变音量调整装置。
<第十九技术特征>
公开在本说明书中的第十九技术特征提供一种声音输出器件,在其中从外壁表面朝向内布置的振动源的振动传送到外壁表面,并且通过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的接触来聆听声音,其中振动源引起从外壁表面在那里生成倾向于关于软骨传导期间的频率特性相反的频率特性的空气传导。从而,软骨传导期间的频率特性和振动源的频率特性可以互补,结果,达到鼓膜的声音的频率特性可以接近平坦。
根据具体的特征,从500Hz至1kHz的、由来自外壁表面的振动源生成的平均空气传导,比从1kHz至2.5kHz的、由来自外壁表面的振动源生成的平均空气传导小5dB。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用声源信号输出单元的声源信号驱动提供有用于在考虑到专用于关于振动源的软骨传导的频率特性的情况下来校正频率特性的均衡器的声音输出器件。从而在考虑到软骨传导的频率特性的情况下使得达到鼓膜的声音的频率特性可以接近平坦。
根据更具体的特征,当在阻塞外耳道的状态下驱动振动源时,该均衡器校正在外耳道处于敞开状态时不同的频率特性。从而在耳塞骨骼传导效应出现的状态期间在考虑到软骨传导的频率特性的情况下使得达到鼓膜的声音的频率特性可以接近平坦。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存在低通滤波器,用于依据用声源信号输出单元的声源信号驱动振动源的方式来在考虑到专用于软骨传导的频率特性的情况下校正频率特性。根据更具体的特征,当在移动电话中使用声音输出器件时,低通滤波器裁切处在2.5kHz和更高的频率。在再一具体特征中,当在音频器件中使用声音输出器件时,低通滤波器裁切处在10kHz和更高的频率。从而可以关注例如安静期间的环境。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声音输出器件,其包括用于输出声源信号的声源信号输出单元、外壁表面、从外壁表面朝向内布置并且用来自声源信号输出单元的声源信号驱动的振动源、以及用来自声源信号输出单元的声源信号驱动的空气传导生成单元,其中由振动源的振动向外壁表面的传送生成的空气传导,具有与从空气传导生成单元生成的空气传导的频率特性不同的频率特性,可以用从空气传导生成单元生成的直接空气传导或者当使得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接触时用通过软骨传导的空气传导来聆听声音。从而可以消弱依赖于正在聆听声音的方式的音质的不舒适的变化。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声音输出器件,其包括用于输出声源信号的声源信号输出单元、外壁表面、从外壁表面朝向内布置并且用来自声源信号输出单元的声源信号驱动的振动源、以及用来自声源信号输出单元的声源信号驱动的空气传导生成单元,其中当用声源信号驱动振动源时的驱动信号的频率特性不同于当用声源信号驱动空气传导生成单元时的驱动信号的频率特性,可以用从空气传导生成单元生成的直接空气传导或者当使得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接触时用通过软骨传导的空气传导来聆听声音。从而可以消弱依赖于正在聆听声音的方式的音质的不舒适的变化。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声音输出器件,其包括从外壁表面朝向内布置的振动源、用于输出声源信号的声源信号输出单元、用于在考虑到专用于关于由声源信号单元的声源信号驱动的振动源的软骨传导的频率特性的情况下来校正频率特性的均衡器,其中振动源的振动传送到外壁表面,并且使得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接触,从而可以聆听声音。从而,可以考虑在软骨传导期间的频率特性,结果,达到鼓膜的声音的频率特性可以接近平坦。根据具体的特征,关于在阻塞外耳道的状态下振动源的驱动,该均衡器校正在外耳道处于敞开状态时不同的频率特性。根据更具体的特征,声音输出器件提供有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外耳道是否处于阻塞状态,并且均衡器基于用检测单元的检测来自动切换到校正频率特性的状态。根据其他更具体的特征,声音输出器件提供有低通滤波器,用于在考虑到专用于关于由声源信号单元的声源信号的振动源的驱动的软骨传导的频率特性的情况下来校正频率特性,并且当均衡器在外耳道阻塞的状态下校正频率特性时,该状态被认为是安静,并且使得低通滤波器不起作用。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声音输出器件,其包括从外壁表面朝向内布置的振动源、用于输出声源信号的声源信号输出单元以及用于在考虑到专用于关于由声源信号单元的声源信号的振动源的驱动的软骨传导的频率特性的情况下来校正频率特性的低通滤波器,其中振动源的振动传送到外壁表面,并且使得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接触,从而可以聆听声音。从而,可以关注例如安静期间的环境。根据具体的特征,可以在是否使得低通滤波器起作用之间切换。从而,可以提供对安静时间(times)的支持并正确地使用对音质的增强。根据更具体的特征,声音输出器件提供有环境噪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环境噪声,并且基于来自环境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自动切换是否使得低通滤波器起作用。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声音输出器件,其包括从外壁表面朝向内布置的振动源以及用于输出声源信号的声源信号输出单元,其中振动源的振动传送到外壁表面,并且使得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接触,从而可以聆听声音;关于用声源信号输出单元的声源信号的振动源的驱动,声音输出器件特征在于当外耳道处于阻塞状态时和当外耳道处于敞开状态时频率特性是不同的。从而,可以降低耳塞骨骼传导效应的存在与否引出的不舒适性。
<第二十技术特征>
公开在本说明书中的第二十技术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软骨传导振动源;不具有任何局部凸出的外表面;在外表面上的软骨接触单元,向其传送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振动以使得振动的幅度或加速度到达最大值;以及外表面上的软骨非接触单元,其展示小于软骨接触单元的振动的幅度或加速度的振动的幅度或加速度。从而,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振动能量集中在软骨接触单元上并且降低对软骨非接触单元的分散。由于软骨接触单元被设置到不具有任何局部凸出的外表面,也没有妨碍移动电话的使用。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软骨传导振动源;外表面;在外表面上的软骨接触单元,其被设置到远离外表面的中心上下轴和中心左右轴两者的位置,并且向其传送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振动以使得振动的幅度或加速度到达最大值;以及外表面上的软骨非接触单元,其展示小于在软骨接触单元上振动的幅度或加速度的振动的幅度或加速度。由于软骨接触单元被设置到远离外表面的中心上下轴和中心左右轴两者的位置,所以所得布置适合于在外耳道入口部分处与耳朵软骨接触。
根据具体的特征,软骨接触单元被设置到移动电话的上部的拐角部分。从而,所得配置适合于使外壁表面与外耳道入口部分周围的至少一部分耳朵软骨接触而不与耳轮接触。
根据更具体的特征,软骨接触单元设置在移动电话的上部的该对拐角部分中的每一个中。从而,可以当保持移动电话碰到右耳朵时和当保持移动电话碰到左耳朵时都将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振动能量集中在耳朵软骨上。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软骨非接触单元中的振动的幅度或加速度是软骨接触单元的振动的幅度或加速度的1/4或更少。从而,可以将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振动能量集中在软骨接触单元上并且可以降低对软骨非接触单元的分散。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软骨非接触单元中的振动的幅度或加速度随着离软骨接触单元的距离增大而单调减小。从而,可以将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振动能量集中在软骨接触单元上并且可以降低对软骨非接触单元的分散。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软骨传导振动源;框架;软骨接触单元,用于保持软骨传导振动源,以便不与框架接触;以及插入软骨接触单元与移动电话的框架之间的抗振动材料。从而,可以将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振动能量集中在软骨接触单元上。
根据更具体的特征,上述软骨接触单元由硬质材料组成,而上述抗振动材料由弹性体组成。从而,可以将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振动能量集中在软骨接触单元上。
作为将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振动能量集中在软骨接触单元上的另一个元件,它也适合:避开软骨传导振动源的主振动方向并且将其支撑在移动电话的框架上;减小软骨接触单元与支撑其的移动电话的框架之间的接触的表面面积;限制在其上将软骨传导振动源保持到软骨接触单元的邻域的位置;使得软骨接触材料不同与移动电话的框架的材料;等等。除了这样的元素的独立使用的情况外,也可以采用多个元素的适当组合。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软骨传导振动源;T-线圈;以及控制器,用于只要T-线圈正在使用,就防止软骨传导振动源振动。从而,防止相对于使用T-线圈聆听声音而出现的更大的不舒适性,并且防止当T-线圈正在工作时软骨传导的不必要的电源消耗。在以上描述中,在优选配置中,为了防止当T-线圈因误操作而接通时软骨传导一前一后断开的意外联合体,T-线圈将不接通,除非故意进行了特殊操作。
<第二十一技术特征>
公开在本说明书中的第二十一技术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电话功能单元;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应用处理器,用于控制电话功能单元;电源管理单元,用于供应多个不同电压到电话功能单元;驱动电路,用于基于从电源管理供应的电源来驱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以及控制器,用于基于来自应用处理器的指令来控制电源管理单元和驱动电路。从而,可以直接驱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并且可以与电源电压向移动电话之内的各种构成元件的供应集成地将电源电压供应到软骨传导振动单元,控制的其他集成形式同样也是可能的。根据更具体的特征,电源管理单元、驱动电路和控制器配置成单片集成电路。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驱动电路具有提升电压电路,并且集成电路具有用于提升电压电路的电容器的外部附件的连接端子。从而,可以驱动软骨传导振动元件(压电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而不需要添加用于提升电压电路的分开芯片。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移动电话由控制器来控制并且具有对音频信号的软骨传导音响处理,用于驱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从而,可以集成电源管理的控制与音响处理的控制。由此,可以仅仅通过输入到集成IC和连接到集成IC的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正常音频信号而将适当的软骨传导功能赋予移动电话。根据更具体的特征,电源管理单元、驱动电路、控制器和软骨传导音响处理单元被配置成单片集成电路。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移动电话包括扬声器、麦克风和用以连接扬声器和麦克风的模拟前端单元,模拟前端单元由控制器控制。从而可以共同切换和调整音频信号的输出。具体地说,在集成IC与应用处理器之间的数字控制信号(数字控制信号涉及包括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功能的整个移动电话的功能)的转移可以与在集成IC与应用处理器之间的模拟音频信号的转移集成。根据更具体的特征,模拟前端单元基于控制器的控制来在驱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与驱动扬声器之间切换。根据其他更具体的特征,电源管理单元、驱动电路、控制器、软骨传导音响处理单元和模拟前端单元被配置成单片集成电路。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电话功能单元;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应用处理器,用于控制电话功能单元;电源管理单元,用于供应多个不同电压到电话功能单元;用于驱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音频信号的软骨传导音响处理单元;以及控制器,用于基于来自应用处理器的指令来控制电源管理单元和软骨传导音响处理单元。从而,将用于涉及软骨传导的音响处理的控制与用于电源管理的控制集成。根据具体的特征,电源管理单元、软骨传导音响处理单元和控制器被配置成单片集成电路。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移动电话具有扬声器、麦克风和用以连接扬声器和麦克风的模拟前端单元,模拟前端单元由控制器控制。从而可以共同切换和调整音频信号的输出。根据更具体的特征,模拟前端单元基于控制器的控制来在驱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与驱动扬声器之间切换。根据另一个更具体的特征,电源管理单元、软骨传导音响处理单元、控制器和模拟前端单元被配置成单片集成电路。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单片集成电路,其包括:电源管理单元,用于为电话功能供应多个不同电压;用以连接软骨传导振动元件的连接部分,其是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构成元件之一;驱动电路,用于基于从电源管理供应的电源来驱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电源;以及控制器,用于基于来自外部单元的数字数据来控制电源管理单元和驱动电路。从而,可以直接驱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并且可以与电源电压向移动电话之内的各种构成元件的供应集成地将电源电压供应到软骨传导振动单元,其也可以与其控制集成。
根据具体的特征,驱动电路具有提升电压电路,集成电路具有用于提升电压电路的电容器的外部附件的连接端子。从而,可以仅仅用单片集成电路来驱动软骨传导振动元件(压电压电双压电晶片元件)。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单片集成电路由控制器控制并且具有用于驱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音频信号的软骨传导音响处理单元。从而,可以将电源管理的控制与用于音响处理的控制集成。根据另一具体特征,单片集成电路包括用于扬声器的连接部分、用于麦克风的连接部分以及连接到每一个连接部分的模拟前端单元,模拟前端单元由控制器控制。根据更具体的特征,模拟前端单元基于控制器的控制来在驱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与驱动扬声器之间切换。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单片集成电路,其包括:电源管理单元,用于为电话功能供应多个不同电压;用以连接软骨传导振动元件的连接部分,其是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构成元件之一;用于驱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的音频信号的音频信号音响处理单元;以及控制器,用于基于来自外部单元的数字数据来控制电源管理单元和软骨传导音响处理单元。根据具体的特征,单片集成电路包括用于扬声器的连接部分、用于麦克风的连接部分以及连接到每一个连接部分的模拟前端单元,模拟前端单元由控制器控制。根据更具体的特征,模拟前端单元基于控制器的控制来在驱动软骨传导振动单元与驱动扬声器之间切换。
<第二十二技术特征>
公开在本说明书中的第二十二技术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提供在框架之内的软骨传导振动源;以及整体固定到框架外部并由框架外部覆盖的弹性体。从而,抑制移动电话的框架的振动并且消弱由于空气传导声音的生成而引起的声音泄漏。根据具体的特征,移动电话具有用于传导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振动并使得与耳朵软骨接触的软骨传导单元,由此,甚至在消弱由于空气传导声音的生成而引起的对环境的声音泄漏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软骨传导来聆听声音。
根据更具体的特征,该软骨传导单元是弹性体。该弹性体具有接近耳朵软骨的声阻抗的声阻抗,因此,甚至当消弱由于空气传导声音的生成而引起的对环境的声音泄漏时,也可以通过软骨传导来聆听声音。根据更具体的特征,软骨传导单元可以是整体固定到框架外部并由框架外部覆盖的弹性体。更具体地,软骨传导单元可以与整体固定到框架外部并由框架外部覆盖的弹性体连接。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软骨传导单元是刚体,并且弹性体也覆盖软骨传导单元。从而,甚至在获得良好的软骨传导的同时,也可以消弱由于空气传导声音的生成而引起的对环境的声音泄漏。根据更具体的特征,软骨传导单元经由振动隔离材料被支撑在框架上,并且消弱振动向框架的传送。根据更具体的特征,振动隔离材料是与整体固定到框架外部并由框架外部覆盖的弹性体相同的材料的弹性体。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软骨传导振动源以与框架非接触的状态支撑在软骨传导单元上,并且避开振动从软骨传导振动源向框架的直接传送。在赋予结构简单优先权的情况下,软骨传导振动源也可以被支撑在框架上。然后,框架将具有更大的振动,但这样的振动可以通过整体固定到框架外部并由框架外部覆盖的弹性体来消弱。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包括:整体固定到框架外部并由框架外部覆盖的弹性体,以及以与框架非接触的状态由弹性体支撑的软骨传导振动源。从而,甚至在避开振动从软骨传导振动源向框架的直接传送的同时,也可以消弱由于空气传导声音的生成而引起的对环境的声音泄漏,并且可以通过软骨传导来聆听声音。
根据具体的特征,软骨传导振动源被支撑在弹性体内部,而该弹性体在支撑软骨传导振动源的部分的外面充当用于使得与耳朵软骨接触的软骨传导单元。根据更具体的特征,软骨传导振动源经由刚性支撑单元支撑在弹性体内部。
根据另一具体特征,移动电话具有支撑结构,用于从内部将移动电话的内部配置支撑在框架上,以使得其重量整体地振动。从而,可以抑制来自移动电话的框架的内部和外部的振动。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提供到框架的内部的软骨传导振动源;以及支撑结构,用于从内部将移动电话的内部配置支撑在框架上,以使得其重量整体地振动。从而,抑制移动电话的框架的振动,并且消弱由于空气传导声音的生成而引起的声音泄漏。贡献到以上的内部配置包括电池。
根据具体的特征,移动电话具有细分结构,用于细分框架的内部的剩余空间。从而,可以抑制移动电话的框架的振动并且防止框架之内的空气共振,并且消弱空气传导声音的生成。
根据另一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电话,其包括:提供到框架的内部的软骨传导振动源;以及细分结构,用于细分框架的内部的剩余空间。从而,可以防止框架之内的空气共振,并且消弱空气传导声音的生成。细分结构的示例是挡板(barrier wall)。细分结构的另一个示例是填充在框架之内的无纺布。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可以应用到移动电话。
附图标记清单
24,26 软骨传导振动单元
32,34 耳屏
19,21,22 传感器
49 重力加速度检测单元
5,17,39 重力加速度检测单元
3 折叠结构
13 音频输出单元
38 环境噪声麦克风
36 相位调整单元
39 控制器

Claims (23)

1.一种移动电话,具有由所述移动电话的用户观看的显示单元以及包括上部两个拐角和下部两个拐角的四个拐角,该移动电话包括:
软骨传导单元,用于使得与耳朵软骨接触以传送来自所述软骨传导单元的振动到所述耳朵软骨,所述软骨传导单元被提供到所述上部两个拐角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软骨传导单元提供到的拐角配置为当所述移动电话与所述显示单元倾斜面向所述用户的脸颊以使得拐角比另一上部拐角更低时在外耳道的入口部分处与所述耳朵软骨接触,而不用来自突起的协助。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移动电话,其中所述软骨传导单元提供给所述移动电话的上部两个拐角的每一个,其中提供给上部两个拐角的一个的所述软骨传导单元用于右耳聆听,而提供给所述上部两个拐角的另一个的另一软骨传导单元用于左耳聆听。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移动电话,其中所述移动电话的框架的拐角部分是所述软骨传导单元,并且所述软骨传导振动源的振动通过使得所述软骨传导振动源的一部分在所述拐角部分附近中的框架内受支撑并且通过使得其另一部分在所述框架内无限制地振动,而传送到所述拐角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移动电话,其中所述软骨传导振动源受所述软骨传导单元支撑,以使得所述软骨传导振动源的主振动方向与所述移动电话的框架的上部表面、侧表面或前表面的任一个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3的移动电话,其中用于所述软骨传导振动源的电路在所述框架内支撑并且与所述软骨传导振动源集成。
6.根据权利要求3的移动电话,其中导电端子未提供到的所述软骨传导振动源的一部分在所述框架内支撑,而使得所述导电端子提供到的另一部分无限制地振动。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移动电话,其中所述软骨传导振动源的一部分在弹性体内支撑,并且所述弹性体的外部布置在所述移动电话的框架的拐角部分处作为所述软骨传导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2的移动电话,其中所述软骨传导振动源的两端部分的每一个分别在一对弹性体内支撑,并且该对弹性体的每一个的外部分别布置在所述移动电话的上侧处的两个拐角部分处作为所述软骨传导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移动电话,其中弹性体布置在所述移动电话的下侧处的两个拐角部分的每一个处并且与布置在所述移动电话的上侧处的两个拐角部分的该对弹性体一起配置,以利用所述移动电话的四个拐角弱化来自外部单元的碰撞。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移动电话,其中所述软骨传导振动源受支撑,以使得其主振动方向与所述框架的前表面或上表面的任一个正交。
11.根据权利要求2的移动电话,包括布置在所述移动电话的上侧处的两个拐角部分处的一对弹性体作为软骨传导单元以及分别向该对弹性体提供的一对软骨传导振动源。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移动电话,其中提供到该对弹性体的每一个的所述软骨传导振动源可以独立地互相控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移动电话,其中由软骨传导单元保持软骨传导振动源以不与所述移动电话的框架接触;并且将抗振材料置于所述软骨传导单元和所述移动电话的框架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移动电话,其中所述软骨传导单元由硬材料构成,并且所述抗振材料是弹性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的移动电话,包括:音频输入单元;用于将从所述音频输入单元输入的音频信息相位反转的相位反转器;以及用于从所述软骨传导单元输出由所述相位反转器相位反转的音频信息的控制器。
16.一种移动电话,具有包括上部两个拐角和下部两个拐角的四个拐角,该移动电话包括:
软骨传导单元,用于使得与耳朵软骨接触以传送来自所述软骨传导单元的振动到所述耳朵软骨,所述软骨传导单元被提供到所述上部两个拐角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软骨传导单元提供到的拐角被配置为符合耳朵以在外耳道的入口部分处与所述耳朵软骨接触而不与耳轮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移动电话,其中所述软骨传导单元提供给所述移动电话的上部两个拐角的每一个,其中提供给上部两个拐角的一个的所述软骨传导单元用于右耳聆听,而提供给上部两个拐角的另一个的另一软骨传导单元用于左耳聆听。
18.根据权利要求16的移动电话,其中所述耳朵软骨包括耳屏,并且上部两个拐角之间的所述移动电话的上部的中心部分在所述软骨传导单元提供到的拐角与所述耳屏在所述外耳道的入口部分处接触时在外耳道的入口部分处之外。
19.一种移动电话,具有由所述移动电话的用户观看的显示单元以及包括上部两个拐角和下部两个拐角的四个拐角,包括:
软骨传导单元,用于使得与耳朵软骨接触以传送来自所述软骨传导单元的振动到所述耳朵软骨,所述软骨传导单元被提供到所述上部两个拐角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软骨传导单元提供到的拐角被配置为在外耳道的入口部分处利用所述外耳道的入口部分处的上部两个拐角之间的移动电话的上部的中心部分与所述耳朵软骨接触。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移动电话,其中所述耳朵软骨包括耳屏,并且所述软骨传导单元提供到的拐角被配置为当所述移动电话与所述显示单元倾斜面向所述用户的脸颊以使得拐角比另一上部拐角更低时与所述耳屏接触,而不用来自突起的协助。
21.根据权利要求1的移动电话,其中所述耳朵软骨包括耳屏,并且所述软骨传导单元提供到的拐角被配置为当所述移动电话与所述显示单元倾斜面向所述用户的脸颊以使得拐角比另一上部拐角更低时与所述耳屏接触,而不用来自突起的协助。
22.根据权利要求16的移动电话,其中所述耳朵软骨包括耳屏,并且所述软骨传导单元提供到的拐角被配置为符合耳朵以与所述耳屏接触而不与所述耳轮接触。
23.根据权利要求19的移动电话,其中所述耳朵软骨包括耳屏,并且所述软骨传导单元提供到的拐角被配置为在外耳道的入口部分处利用所述外耳道的入口部分处的上部两个拐角之间的移动电话的上部的中心部分与所述耳屏接触。
CN201510148247.2A 2010-12-27 2011-12-26 移动电话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020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89894A JP5215377B2 (ja) 2010-12-27 2010-12-27 携帯電話
JP2010-289894 2010-12-27
JP2011009546A JP5714342B2 (ja) 2011-01-20 2011-01-20 携帯電話
JP2011-009546 2011-01-20
JP2011-021312 2011-02-03
JP2011021312A JP5754960B2 (ja) 2011-02-03 2011-02-03 携帯電話
JP2011-028489 2011-02-14
JP2011028489A JP5663735B2 (ja) 2011-02-14 2011-02-14 携帯電話、携帯電話システムおよび送受話ユニット
JP2011-037543 2011-02-23
JP2011037543 2011-02-23
JP2011038011A JP5718672B2 (ja) 2011-02-23 2011-02-24 送受話ユニット
JP2011-038011 2011-02-24
JP2011-048787 2011-03-07
JP2011048787A JP5932228B2 (ja) 2011-03-07 2011-03-07 受話ユニット
JP2011-064543 2011-03-23
JP2011064543A JP5848510B2 (ja) 2011-03-23 2011-03-23 携帯電話および音信号出力装置
JP2011102006 2011-04-28
JP2011-102006 2011-04-28
JP2011103604A JP6025305B2 (ja) 2011-04-28 2011-05-06 携帯電話
JP2011-103604 2011-05-06
JP2011125705A JP5668606B2 (ja) 2011-06-03 2011-06-03 振動素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携帯電話
JP2011-125705 2011-06-03
JP2011132634A JP5837336B2 (ja) 2011-06-14 2011-06-14 携帯電話
JP2011-132634 2011-06-14
JP2011-147934 2011-07-04
JP2011147934A JP6012146B2 (ja) 2011-07-04 2011-07-04 携帯電話
JP2011155966A JP6012147B2 (ja) 2011-07-14 2011-07-14 携帯電話および振動ユニット
JP2011-155966 2011-07-14
JP2011166439A JP5936831B2 (ja) 2011-07-29 2011-07-29 携帯電話
JP2011-166439 2011-07-29
JP2011179815A JP5902416B2 (ja) 2011-08-19 2011-08-19 携帯電話
JP2011-179815 2011-08-19
JP2011191995A JP5837368B2 (ja) 2011-09-02 2011-09-02 携帯電話
JP2011-191995 2011-09-02
JP2011207627A JP5911248B2 (ja) 2011-09-22 2011-09-22 携帯電話
JP2011-207627 2011-09-22
JP2011219638A JP6282025B2 (ja) 2011-10-03 2011-10-03 携帯電話
JP2011-219638 2011-10-03
JP2011228890A JP5965126B2 (ja) 2011-10-18 2011-10-18 音出力装置
JP2011-228890 2011-10-18
JP2011-243624 2011-11-07
JP2011243624A JP5878002B2 (ja) 2011-11-07 2011-11-07 携帯電話
JP2011-253267 2011-11-18
JP2011253267A JP6133534B2 (ja) 2011-11-18 2011-11-18 携帯電話およびその集積回路
JP2011-276160 2011-12-16
JP2011276160A JP5926948B2 (ja) 2011-12-16 2011-12-16 携帯電話
CN201180031932.7A CN102959930B (zh) 2010-12-27 2011-12-26 移动电话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1932.7A Division CN102959930B (zh) 2010-12-27 2011-12-26 移动电话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2037A true CN104902037A (zh) 2015-09-09
CN104902037B CN104902037B (zh) 2018-08-28

Family

ID=49253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0)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30884.9A Active CN105141728B (zh) 2010-12-27 2011-12-26 移动电话
CN201510146538.8A Active CN104869185B (zh) 2010-12-27 2011-12-26 移动电话以及用于移动电话的振动传导结构
CN201510131342.1A Active CN104717590B (zh) 2010-12-27 2011-12-26 移动电话系统
CN20161000358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81507B (zh) 2010-12-27 2011-12-26 移动电话
CN201610520280.8A Active CN106027713B (zh) 2010-12-27 2011-12-26 移动电话、声音输出装置、收听系统和收听设备
CN20151014824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02037B (zh) 2010-12-27 2011-12-26 移动电话
CN201180031932.7A Active CN102959930B (zh) 2010-12-27 2011-12-26 移动电话
CN201180031904.5A Active CN103053147B (zh) 2010-12-27 2011-12-26 呼入/呼出通话单元以及呼入通话单元
CN20181108625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039391B (zh) 2010-12-27 2011-12-26 移动电话
CN201510454402.3A Pending CN105049566A (zh) 2010-12-27 2011-12-26 呼入通话单元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30884.9A Active CN105141728B (zh) 2010-12-27 2011-12-26 移动电话
CN201510146538.8A Active CN104869185B (zh) 2010-12-27 2011-12-26 移动电话以及用于移动电话的振动传导结构
CN201510131342.1A Active CN104717590B (zh) 2010-12-27 2011-12-26 移动电话系统
CN20161000358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81507B (zh) 2010-12-27 2011-12-26 移动电话
CN201610520280.8A Active CN106027713B (zh) 2010-12-27 2011-12-26 移动电话、声音输出装置、收听系统和收听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1932.7A Active CN102959930B (zh) 2010-12-27 2011-12-26 移动电话
CN201180031904.5A Active CN103053147B (zh) 2010-12-27 2011-12-26 呼入/呼出通话单元以及呼入通话单元
CN20181108625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039391B (zh) 2010-12-27 2011-12-26 移动电话
CN201510454402.3A Pending CN105049566A (zh) 2010-12-27 2011-12-26 呼入通话单元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4) US8886263B2 (zh)
EP (3) EP3767926A3 (zh)
KR (8) KR101789401B1 (zh)
CN (10) CN105141728B (zh)
HK (6) HK1210336A1 (zh)
TW (5) TWI647943B (zh)
WO (2) WO20120909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13306B2 (en) 2010-12-27 2016-04-12 Rohm Co., Ltd. Mobile telephone cartilage conduction unit for making contact with the ear cartilage
US8521239B2 (en) 2010-12-27 2013-08-27 Rohm Co., Ltd. Mobile telephone
KR101789401B1 (ko) 2010-12-27 2017-10-23 로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송수화 유닛 및 수화 유닛
US8918149B2 (en) 2010-12-27 2014-12-23 Rohm Co., Ltd. Mobile telephone
JP5783352B2 (ja) 2011-02-25 2015-09-24 株式会社ファインウェル 会話システム、会話システム用指輪、携帯電話用指輪、指輪型携帯電話、及び、音声聴取方法
US20130022220A1 (en) * 2011-07-20 2013-01-24 Google Inc. Wearable Computing Device with Indirect Bone-Conduction Speaker
JP6027363B2 (ja) * 2012-07-27 2016-11-16 株式会社ファインウェル 軟骨伝導振動源装置および聴取装置
TWI660618B (zh) * 2012-01-20 2019-05-21 日商精良股份有限公司 mobile phone
JP6284704B2 (ja) * 2012-12-07 2018-02-28 株式会社ファインウェル ステレオイヤホンおよびイヤホンの使用方法
JP5976443B2 (ja) * 2012-08-06 2016-08-23 株式会社ファインウェル 携帯電話および軟骨伝導振動源装置
JP6242058B2 (ja) * 2013-02-18 2017-12-06 株式会社ファインウェル ステレオイヤホン
JP6242062B2 (ja) * 2013-03-25 2017-12-06 株式会社ファインウェル ステレオイヤホン
JP6298592B2 (ja) * 2012-09-14 2018-03-20 株式会社ファインウェル 携帯電話
JP6178562B2 (ja) * 2012-11-16 2017-08-09 株式会社ファインウェル 携帯電話
JP6298591B2 (ja) * 2012-09-07 2018-03-20 株式会社ファインウェル 携帯電話
JP6017828B2 (ja) * 2012-05-02 2016-11-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022209B2 (ja) * 2012-05-22 2016-11-09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
KR101644261B1 (ko) 2012-06-29 2016-07-29 로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스테레오 이어폰
US9071894B2 (en) * 2012-07-26 2015-06-30 Vivonics, Inc. Hearing protection system
WO2014017026A1 (ja) * 2012-07-27 2014-01-30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6006598B2 (ja) * 2012-09-27 2016-10-12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KR101523602B1 (ko) * 2012-08-31 2015-05-29 주식회사 팬택 단말기 및 피에조 스피커를 동작하는 방법
US9985195B2 (en) * 2012-11-30 2018-05-29 Kyocera Corporation Piezoelectric actuator, piezoelectric vibration device, and portable terminal
CN204577470U (zh) * 2012-12-17 2015-08-19 京瓷株式会社 压电致动器、压电振动装置及便携式终端
US9891815B2 (en) * 2013-02-21 2018-02-13 Kyocera Corporation Device having touch screen and three display areas
CN104113614A (zh) * 2013-04-16 2014-10-2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受话器控制电路及具有该控制电路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TWI594609B (zh) * 2013-04-16 2017-08-01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受話器控制電路及具有該控制電路的可攜帶型電子裝置
JP6240401B2 (ja) * 2013-04-25 2017-11-29 京セラ株式会社 音響再生機器及び集音型音響再生機器
JP6279225B2 (ja) 2013-04-26 2018-02-14 京セラ株式会社 音響機器
JP6169881B2 (ja) * 2013-04-26 2017-07-26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5707454B2 (ja) * 2013-07-22 2015-04-30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N103369440B (zh) * 2013-08-01 2016-08-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压电骨导受话器手机
JP6262469B2 (ja) * 2013-08-23 2018-01-17 株式会社ファインウェル 送受話器または受話器
EP3038330B1 (en) 2013-08-23 2020-05-06 FINEWELL Co., Ltd. Portable telephone
WO2015033677A1 (ja) * 2013-09-03 2015-03-12 株式会社テムコジャパン 骨伝導スピーカユニット
TWI533719B (zh) * 2013-09-18 2016-05-1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耳機及其音源播放的控制方法
CN103533491A (zh) * 2013-10-12 2014-01-22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3529565A (zh) * 2013-10-22 2014-01-22 西安康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压电陶瓷骨导振子在眼镜中的安装结构
US9705548B2 (en) 2013-10-24 2017-07-11 Rohm Co., Ltd. Wristband-type handset and wristband-type alerting device
WO2015064112A1 (ja) * 2013-10-30 2015-05-07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20150133183A1 (en) 2013-11-13 2015-05-14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Accessory for Carrying Out Functions Based on Reflected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CN104716977A (zh) * 2013-12-16 2015-06-17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穿戴式通信装置
US9949036B2 (en) 2013-12-26 2018-04-17 Kyocer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CN103778909B (zh) * 2014-01-10 2017-03-01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屏幕发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73853A (zh) * 2014-01-16 2014-08-06 张小成 一种具有骨传导功能的移动设备
US9547175B2 (en) * 2014-03-18 2017-01-17 Google Inc. Adaptive piezoelectric array for bone conduction receiver in wearable computers
CN105474306A (zh) * 2014-06-26 2016-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降噪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4133654B (zh) * 2014-07-21 2017-12-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US10536768B2 (en) 2014-08-06 2020-01-14 Valencell, Inc. Optical physiological sensor modules with reduced signal noise
JP6551919B2 (ja) 2014-08-20 2019-07-31 株式会社ファインウェル 見守りシステム、見守り検知装置および見守り通報装置
JP2016086358A (ja) * 2014-10-28 2016-05-19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KR102110094B1 (ko) 2014-12-18 2020-05-12 파인웰 씨오., 엘티디 자전거 주행용 청취 장치 및 자전거 시스템
KR101515620B1 (ko) * 2014-12-29 2015-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사용자 단말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US9537527B2 (en) 2014-12-29 2017-01-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ser terminal apparatus
US9864410B2 (en) 2014-12-29 2018-01-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4915175A (zh) * 2015-05-15 2015-09-16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切换骨传导放音模式的方法、装置及智能手表
US10660604B2 (en) * 2015-07-13 2020-05-26 Otonexus Medical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acute otitis media
KR102056550B1 (ko) * 2015-07-15 2019-12-16 파인웰 씨오., 엘티디 로봇 및 로봇 시스템
CN105072549A (zh) * 2015-07-24 2015-11-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骨传导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手机
JP6551929B2 (ja) * 2015-09-16 2019-07-31 株式会社ファインウェル 受話機能を有する腕時計
KR20170033001A (ko) 2015-09-16 2017-03-24 박상민 부러지지 않는 고무안경
JP2017111462A (ja) * 2015-11-27 2017-06-22 京セラ株式会社 触感呈示装置及び触感呈示方法
EP3182721A1 (en) * 2015-12-15 2017-06-21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Controlling own-voice experience of talker with occluded ear
DE102015122524A1 (de) * 2015-12-22 2017-06-22 Sennheiser Electronic Gmbh & Co. Kg Kopfhörereinheit
KR102108668B1 (ko) * 2016-01-19 2020-05-07 파인웰 씨오., 엘티디 펜형 송수화 장치
US10674257B1 (en) 2016-03-29 2020-06-0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Wearable device with bone conduction microphone
DE102016213868A1 (de) * 2016-07-28 2018-02-01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Touch-Eingabevorrichtung und elektronisches 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 Kraftfahrzeug
US10123128B2 (en) * 2016-09-07 2018-11-0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peaker arrangement
CN106412259B (zh) * 2016-09-14 2019-04-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通话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KR101948253B1 (ko) * 2016-10-19 2019-02-1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터치 입력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6385484A (zh) * 2016-11-08 2017-02-08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US10701480B1 (en) * 2016-12-21 2020-06-30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Microphone system for head-mounted wearable device
CN106803849B (zh) * 2016-12-27 2019-07-30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通话控制方法及穿戴设备
CN106686188B (zh) * 2016-12-29 2019-09-1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播放控制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JP6316993B2 (ja) * 2017-01-05 2018-04-25 株式会社ファインウェル 音信号出力装置および聴取装置
TWI685263B (zh) * 2017-04-25 2020-02-1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可消除骨導音的聽覺裝置
WO2018209546A1 (zh) * 2017-05-16 2018-11-22 深圳市乃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的语音处理方法及系统
DE102017115961B4 (de) * 2017-07-14 2019-05-02 Balluff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magnetostriktiven Wegmessvorrichtung
KR102434459B1 (ko) * 2017-08-09 2022-08-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CN109587293A (zh) * 2017-09-28 2019-04-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8183987B (zh) * 2017-12-26 2020-09-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7948848B (zh) * 2018-01-05 2019-10-25 泉州市在亨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震动的汽车音响
WO2019171657A1 (ja) * 2018-03-08 2019-09-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荷物収納ボックス
JP7101030B2 (ja) 2018-04-12 2022-07-14 リオン株式会社 電気音響変換器、アダプタ付き電気音響変換器及び音響機器
US10531173B2 (en) * 2018-05-24 2020-01-07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gus conduction hearable device
CN210868147U (zh) 2018-06-15 2020-06-26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骨传导扬声器
CN110858895B (zh) * 2018-08-22 2023-01-24 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JP2020053948A (ja) 2018-09-28 2020-04-02 株式会社ファインウェル 聴取装置
US10631075B1 (en) * 2018-11-12 2020-04-21 Bose Corporation Open ear audio device with bone conduction speaker
TWI697891B (zh) * 2018-11-23 2020-07-01 聆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入耳式語音裝置
KR20210033788A (ko) 2019-09-19 2021-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및, 폴더블 전자 장치를 이용한 생체정보 추정 방법
CN112261229B (zh) * 2020-09-11 2022-01-1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骨传导通话设备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362690A (zh) * 2020-11-03 2022-11-18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扩声装置
CN112533106B (zh) * 2020-11-27 2022-05-13 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TWI775573B (zh) * 2021-08-19 2022-08-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N116634331A (zh) * 2022-02-11 2023-08-22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音频频率调整方法及音频频率调整装置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114686A1 (en) * 2004-02-24 2005-09-28 Microsoft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sensory speech enhancement on a mobile device
EP1705875A2 (en) * 2005-03-24 2006-09-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multi-directional camera
US20080139254A1 (en) * 2003-12-23 2008-06-12 Isaac Levy Wireless telephone headset built into eyeglasses
JP2008177705A (ja) * 2007-01-16 2008-07-31 Ntt Docomo Inc 音出力装置
CN101267463A (zh) * 2007-03-16 2008-09-17 Lg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终端
JP2008263383A (ja) * 2007-04-11 2008-10-30 Sony Ericsson Mobile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発声音キャンセル装置、及び発声音のキャンセル方法
US20080267433A1 (en) * 2005-01-31 2008-10-30 Tooru Katou Bone-Conduction Loudspeaker Set, Electronic Equipment, Electronic Translation System, Auditory Support System, Navigation Apparatus, and Cellular Phone
JP2009159402A (ja) * 2007-12-27 2009-07-16 Cosmo Gear Kk Pttリモコン装置及びハンズフリー通話システム
US20090245557A1 (en) * 2008-03-31 2009-10-01 Cochlear Limited Piercing conducted bone conduction device
US20100150368A1 (en) * 2008-12-12 2010-06-17 Cisco Technology, Inc.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dio Communications
US20100178597A1 (en) * 2004-03-09 2010-07-15 Hiroyuki Ishida Mask fabrication supporting method, mask blank providing method, and mask blank dealing system
US20100178957A1 (en) * 2009-01-13 2010-07-15 Chao Chen Mobile device having an impact resistant input
US20100329485A1 (en) * 2008-03-17 2010-12-30 Temco Japan Co., Ltd. Bone conduction speaker and hear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9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45404A (en) 1933-05-24 1936-06-23 Sonotone Corp Piezoelectric vibrator device
JPS518161B1 (zh) 1970-05-07 1976-03-15
JPS5246695B2 (zh) 1973-06-15 1977-11-26
JPS5194220A (en) 1975-02-15 1976-08-18 Denkishingo shindohenkansochi
JPS5236894A (en) 1975-09-16 1977-03-22 Hidetaka Takeda Ear plug
JPS5588497A (en) 1978-12-25 1980-07-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Ear receiver
JPS5821267Y2 (ja) 1979-07-16 1983-05-0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受話器
JPS5690018U (zh) 1979-12-14 1981-07-18
JPS5689086A (en) 1979-12-20 1981-07-20 Seiko Epson Corp Display device for digital watch
JPS5690018A (en) 1979-12-21 1981-07-21 Ihara Chem Ind Co Ltd Preparation of organic bromide
US4351166A (en) 1980-11-10 1982-09-28 Juliette Belin Ring
JPS57162611A (en) 1981-03-31 1982-10-06 Kurita Water Ind Ltd Flocculation reacting tank
JPS57169312U (zh) 1981-04-18 1982-10-25
JPS58182398A (ja) 1982-04-19 1983-10-25 Takeshi Yoshii 送受話兼用型電磁式骨伝導・鼓膜振動音マイクロホン
JPS60116800U (ja) 1984-01-17 1985-08-07 イ−スタンエレクトリツク株式会社 補聴器
JPS62208680A (ja) 1986-03-07 1987-09-12 Murata Mfg Co Ltd 積層バイモルフ
US4736250A (en) 1986-11-28 1988-04-05 Tektronix, Inc. Digital camera frame capture circuit
JPS63115728U (zh) 1987-01-22 1988-07-26
JPS63140753U (zh) 1987-03-06 1988-09-16
FR2629624B1 (fr) 1988-04-05 1990-11-16 Framatome Sa Procede de determination et d'evaluation de la capacite de retour en puissance d'un reacteur nucleaire a eau pressurisee
JPH064079Y2 (ja) 1988-07-07 1994-02-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圧電ファン
JPH0262199A (ja) 1988-08-02 1990-03-02 B Shriver Simeon 骨伝導型音声聴取装置および方法
JPH02182098A (ja) 1989-01-07 1990-07-16 Hiroshi Osada ステレオ用ヘッドホン
JP2770389B2 (ja) 1989-03-20 1998-07-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ヘッドホンシステム
JPH0329424A (ja) 1989-06-27 1991-02-07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ハンズフリー電話用エコーキャンセラ回路
JPH0676244B2 (ja) 1989-07-19 1994-09-28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セラミックス複合粉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3117995U (zh) 1990-03-14 1991-12-05
JPH0490298A (ja) 1990-08-02 1992-03-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補聴器
JPH04303815A (ja) 1991-03-30 1992-10-27 I Utsudo:Kk 眼鏡体のつる
JP3235865B2 (ja) 1991-06-03 2001-12-04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イヤースピーカ
US5956682A (en) 1991-06-06 1999-09-21 Lj Laboratories, Llc Picture frame with associated audio messages and position sensitive or speech recognition device
JPH0541297A (ja) 1991-07-31 1993-02-19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Sor装置の真空排気装置
JP3352708B2 (ja) 1991-08-02 2002-12-03 内橋エステック株式会社 金属・樹脂複合体の製造方法及び温度−抵抗センサー
JP2894035B2 (ja) 1991-09-18 1999-05-2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能動型騒音制御装置
JPH05183618A (ja) 1991-12-27 1993-07-23 Sony Corp 電話機
US5295193A (en) 1992-01-22 1994-03-15 Hiroshi Ono Device for picking up bone-conducted sound in external auditory me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H05292167A (ja) 1992-04-13 1993-11-05 Sony Corp 電話器
US5812659A (en) 1992-05-11 1998-09-22 Jabra Corporation Ear microphone with enhanced sensitivity
US5323468A (en) 1992-06-30 1994-06-21 Bottesch H Werner Bone-conductive stereo headphones
JP3101842B2 (ja) 1992-07-06 2000-10-23 アツデン株式会社 指向性マイクロホン装置
HU212134B (hu) 1993-07-27 1998-06-29 László Holakovszky Szemüveghez rögzített kép-, előnyösen TV-kép-megjelenítő berendezés
JP2698320B2 (ja) 1993-08-31 1998-01-1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常装着型入力システム、常装着型意図伝達システム、常装着型音楽用キーボードシステム及び常装着型点字入出力システム
JPH07107146A (ja) 1993-10-05 1995-04-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骨伝導イヤホンマイクを用いたコードレス電話装置
JPH07131268A (ja) 1993-10-29 1995-05-19 Casio Comput Co Ltd 電話機
JPH0739150U (ja) 1993-12-14 1995-07-14 アツデン株式会社 携帯用電話機
JP3907215B2 (ja) 1994-01-18 2007-04-18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騒音制御装置
JP3003950U (ja) 1994-05-09 1994-11-01 株式会社京浜特殊印刷 外国語学習用増幅器
CN2198618Y (zh) * 1994-05-19 1995-05-24 刘瓒澄 立体电视眼镜
JPH0833026A (ja) 1994-07-15 1996-02-02 Nitsuko Corp 無線機器におけるバッテリー支持装置
JPH0879338A (ja) 1994-08-30 1996-03-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携帯電話装置
JP3009206U (ja) 1994-09-19 1995-04-04 リオン電子株式会社 圧電駆動型搬送装置
JPH0890986A (ja) 1994-09-28 1996-04-09 Pilot Corp:The 筆記具
JPH08102780A (ja) 1994-09-30 1996-04-16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電話機用補聴器
JPH08111703A (ja) 1994-10-07 1996-04-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移動無線電話装置
JP3418808B2 (ja) 1995-02-27 2003-06-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用端末機
JPH08242273A (ja) 1995-03-02 1996-09-17 Tdk Corp 着信バイブレータ
JPH08256080A (ja) 1995-03-16 1996-10-01 Sharp Corp 携帯情報機器
JPH0923256A (ja) 1995-07-07 1997-01-21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電話機構造
KR0161916B1 (ko) 1995-07-14 1998-12-01 구자홍 위성방송 수신시스템의 캐리어 주파수오차 보정회로
CN1141856A (zh) 1995-08-02 1997-02-05 楚树湘 传真雕塑方法
JP3050147B2 (ja) 1995-12-20 2000-06-12 東ソー株式会社 空気分離用吸着剤、その製造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空気分離方法
US5686882A (en) 1996-02-20 1997-11-11 Giani; Sandra M. Silent alarm band
US5687244A (en) 1996-03-28 1997-11-11 Stanton Magnetics, Inc. Bone conduction speaker and mounting system
JP2888287B2 (ja) 1996-07-25 1999-05-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話機
AU3358297A (en) 1996-07-29 1998-02-20 Nihon Belbon Seiki Wristwatchlike telephone set
KR100229033B1 (ko) 1996-09-24 1999-11-01 윤종용 비휘발성 메모리에 기록시 시스템의 절전 장치 및 방법
TW353164B (en) 1996-10-04 1999-02-21 Compaq Computer Corp Computer system wake-up mechanism
JP3172827B2 (ja) 1996-10-28 2001-06-04 正雄 遠藤 難聴者のための音認識方法及び装置
JPH10200608A (ja) 1997-01-10 1998-07-31 Shuichi Osawa 携帯電話機
KR19980063410A (ko) * 1997-08-19 1998-10-07 양승택 골도 및 기도 청각 겸용의 수화갑이 구비된 전화기
JPH11112672A (ja) 1997-09-30 1999-04-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多地点通話装置
JPH11163980A (ja) 1997-12-01 1999-06-18 Daisan Kikaku Kk 携帯電話用の着信感知装身具
JP2589555Y2 (ja) 1997-12-04 1999-01-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池収納構造
JP3050147U (ja) 1997-12-24 1998-06-30 嘉正 平田 難聴者用簡易型携帯電話機
EP1586980B1 (en) 1998-03-18 2007-07-04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Wear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inputting commands via detection of tapping shocks or vibration of fingertips
JP3067762B2 (ja) 1998-03-18 2000-07-2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装着型通信装置
JP3298578B2 (ja) 1998-03-18 2002-07-0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装着型コマンド入力装置
JPH11298595A (ja) 1998-04-10 1999-10-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装置
JPH11308680A (ja) * 1998-04-21 1999-11-05 Hiromasa Kobayashi 耳穿孔型送受話装置
JP3207158B2 (ja) * 1998-05-11 2001-09-10 株式会社テムコジャパン 骨導スピ−カ−とマイクロホンを備えたヘッドセット
JPH11352138A (ja) 1998-06-04 1999-12-24 Seiko Instruments Inc 磁気力顕微鏡
JP2000013294A (ja) 1998-06-24 2000-01-14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無線送受話器
JP3160714B2 (ja) 1998-07-08 2001-04-25 株式会社シコー技研 携帯無線通信機
US6463157B1 (en) 1998-10-06 2002-10-08 Analytical Engineering, Inc. Bone conduction speaker and microphone
US6950126B1 (en) 1998-11-19 2005-09-27 Nikon Corporation Camera capable of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 communication device
JP4281182B2 (ja) 1998-11-19 2009-06-17 株式会社ニコン 通信機能付きカメラ
JP3064055U (ja) 1999-02-08 1999-12-14 照美 森屋 受話口と送話口の距離が適切な細型携帯電話
JP3537128B2 (ja) 1999-04-01 2004-06-1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ヘッドホン
JP2000324217A (ja) 1999-05-07 2000-11-24 Ntt Docomo Inc 携帯機器における音情報伝達装置および携帯機器
JP2000339793A (ja) 1999-05-28 2000-12-08 Sony Corp 再生装置
JP3322849B2 (ja) * 1999-06-03 2002-09-09 株式会社テムコジャパン 骨伝導スピーカー付モバイル通信装置
JP3066305U (ja) 1999-08-02 2000-02-18 博次 高野 聴力補助器
JP4142836B2 (ja) 1999-10-29 2008-09-03 株式会社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 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 ペンフォンpda
JP3750910B2 (ja) 1999-12-13 2006-03-01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3541765B2 (ja) 1999-12-21 2004-07-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テレビ電話装置
US6720708B2 (en) 2000-01-07 2004-04-13 Lewis Athanas Mechanical-to-acoustical transformer and multi-media flat film speaker
JP3070222U (ja) 2000-01-11 2000-07-28 勲 伊藤 骨伝導受話機
JP2001287183A (ja) 2000-01-31 2001-10-1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自動搬送ロボット
JP2001268211A (ja) 2000-03-21 2001-09-28 Xanavi Informatics Corp 電話機用ハンズフリー装置
JP3556151B2 (ja) 2000-05-09 2004-08-18 株式会社テムコジャパン 骨伝導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送受話装置
JP2001333161A (ja) 2000-05-18 2001-11-30 Nec Corp 携帯端末
JP2001339504A (ja) 2000-05-26 2001-12-07 Sharp Corp 無線通信機
JP2001352395A (ja) 2000-06-07 2001-12-21 Sony Corp 携帯端末装置
DE60112755T2 (de) 2000-06-12 2006-06-01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echtzeitverfolgung von paketen
US7016707B2 (en) 2000-06-21 2006-03-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obile telephon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ooperatively processing incoming call
JP2002084575A (ja) 2000-06-21 2002-03-22 Seiko Epson Corp 装着型無線通信装置、携帯電話装置、それらの制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2016720A (ja) 2000-06-29 2002-01-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情報通信装置
JP4626019B2 (ja) 2000-07-05 2011-02-02 株式会社ニコン 眼鏡枠
US20040105566A1 (en) * 2000-07-27 2004-06-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ody set type speaker unit
JP2002036158A (ja) 2000-07-27 2002-02-05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律機能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JP3745602B2 (ja) * 2000-07-27 2006-02-15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身体セット型スピーカ装置
JP2002041411A (ja) 2000-07-28 2002-02-08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テキスト読み上げロボット、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テキスト読み上げロボット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4059618B2 (ja) 2000-07-31 2008-03-12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通信端末
JP3949912B2 (ja) 2000-08-08 2007-07-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携帯型電子機器、電子機器、振動発生器、振動による報知方法および報知制御方法
WO2002021881A1 (fr) 2000-09-04 2002-03-14 Applied Electronics Laboratories, Inc. Fenetre d'affichage presentant une fonction d'entree-sortie
JP3831190B2 (ja) 2000-10-02 2006-10-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アクチュエータ支持装置及び該アクチュエータ支持装置を備えた身体装着型送受話装置
CN2452234Y (zh) * 2000-11-18 2001-10-03 修翔凤 骨导气导兼用助听耳机
JP3312902B2 (ja) 2000-11-24 2002-08-12 株式会社テムコジャパン 難聴者用携帯電話機アタッチメント
JP2002171321A (ja) 2000-11-30 2002-06-14 Toshiba Corp 移動無線端末
JP2002223475A (ja) 2001-01-25 2002-08-09 Nec Telecom Syst Ltd 携帯通信端末,腕時計および着信方式ならびに着信方法
TW510139B (en) 2001-01-26 2002-11-11 Kirk Acoustics As A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and a coil and a magnet circuit therefor
JP3404384B2 (ja) 2001-02-09 2003-05-06 太平洋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圧電トランスインバータ
JP2002262377A (ja) 2001-02-28 2002-09-13 Taiyo Yuden Co Ltd 骨導ピックアップ素子及びそのユニット
JP2002295696A (ja) 2001-03-29 2002-10-09 Kitamura Valve Seizo Kk トラニオン型ボールバルブ
US7616771B2 (en) 2001-04-27 2009-11-10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Acoustic coupler for skin contact hearing enhancement devices
JP3532535B2 (ja) 2001-05-31 2004-05-31 株式会社テムコジャパン 送受話装置
JP2002368839A (ja) 2001-06-06 2002-12-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話機及び該電話機の音声信号周波数補正方法
JP3763570B2 (ja) 2001-06-28 2006-04-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システム、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6950685B2 (en) 2001-07-05 2005-09-27 Eta Sa Manufacture Horlogère Suisse Electronic instrument intended to be worn on the wrist and including, in particular, an antenna for receiving and/or transmitting radio-frequency signals
JP2003101625A (ja) 2001-07-05 2003-04-04 Mieko Tsuyusaki 携帯電話装置及び電話装置
JP2003032343A (ja) 2001-07-17 2003-01-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携帯電話機
JP2003032768A (ja) 2001-07-19 2003-01-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ヘッドホン
JP3699018B2 (ja) 2001-07-25 2005-09-28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話機の自動音量調整装置
JP3834494B2 (ja) 2001-09-19 2006-10-18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圧電スピーカ装置
JP2003103220A (ja) 2001-09-28 2003-04-08 Nec Tokin Corp 生体伝導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3173375A (ja) 2001-09-28 2003-06-20 Toshiba Corp 生活管理端末装置、生活管理方法並びに生活管理システム
JP2003174495A (ja) 2001-09-28 2003-06-20 Nec Corp 折り畳み式携帯情報端末
JP2003111175A (ja) 2001-10-01 2003-04-11 Yukio Masuda 送受音装置
JP2003125473A (ja) 2001-10-10 2003-04-25 Nec Tokin Corp 筐体振動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携帯用電子装置
JP4313560B2 (ja) 2001-10-31 2009-08-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
JP3678694B2 (ja) 2001-11-02 2005-08-03 Necビュ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対話型端末装置、その通話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03145048A (ja) * 2001-11-16 2003-05-20 Nec Tokin Corp 骨伝導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携帯用電子装置
JP2003169115A (ja) 2001-11-29 2003-06-13 Kyocera Corp 折り畳み式携帯電話機
US6639987B2 (en) 2001-12-11 2003-10-28 Motorola, Inc.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active equalization and method therefor
JP2003188985A (ja) * 2001-12-20 2003-07-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ワイヤレスヘッドセット、これを用いたヘルメット、インターネット電話システム、車両用ハンズフリー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クレジット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キャッシュサービスシステム
JP4202640B2 (ja) 2001-12-25 2008-12-24 株式会社東芝 短距離無線通信用ヘッドセット、これを用いた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および短距離無線通信における音響処理方法
US20030119566A1 (en) 2001-12-26 2003-06-26 E-Lead Electronic Co., Ltd. Hand-free device equipped with expansion function modules
JP2003211087A (ja) 2002-01-22 2003-07-29 Nec Tokin Corp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3218989A (ja) 2002-01-24 2003-07-31 Fdk Corp 着信装置
US20030174856A1 (en) 2002-01-25 2003-09-18 Leif Johannsen Flexible diaphragm with integrated coil
ATE414394T1 (de) 2002-01-25 2008-11-15 Sonion Horsens As Flexible membran mit integrierter spule
JP4203246B2 (ja) 2002-03-14 2008-12-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装置
JP2003274470A (ja) 2002-03-19 2003-09-26 Denso Corp 骨伝導音声振動検出素子、骨伝導音声振動検出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音声認識システム
GB0207732D0 (en) 2002-04-03 2002-05-15 Ttpcomm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JP2003300015A (ja) 2002-04-05 2003-10-21 Nec Tokin Corp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の駆動方法、及び携帯機器
JP2003319022A (ja) 2002-04-26 2003-11-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携帯電話装置
WO2003093950A2 (en) * 2002-05-06 2003-11-13 David Goldberg Localized audio networks and associated digital accessories
JP2003348208A (ja) 2002-05-29 2003-12-05 Temuko Japan:Kk 骨伝導スピーカを備えた携帯電話機
JP3090729U (ja) 2002-06-13 2002-12-26 蕃夫 鈴木 筆記用ペン型セパレート送受話器
JP3535143B2 (ja) 2002-07-01 2004-06-07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耳装着型の音情報伝達器
AU2003245868A1 (en) 2002-07-25 2004-02-16 Sonion Horsens A/S Mobile handset and assembly having multi-loudspeaker system
US7494216B2 (en) 2002-07-26 2009-02-24 Oakely, Inc. Electronic eyewear with hands-free operation
JP3985094B2 (ja) 2002-07-30 2007-10-03 透 加藤 骨導スピーカ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KR100390003B1 (en) * 2002-10-02 2003-07-04 Joo Bae Kim Bone-conduction speaker using vibration plate and mobile telephone using the same
JP3937982B2 (ja) 2002-08-29 2007-06-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入出力装置および入出力装置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DE60333200D1 (de) * 2002-08-30 2010-08-12 Nat Univ Corp Nara Inst Mikrofon und kommunikationsschnittstellensystem
JP2004166174A (ja) 2002-09-20 2004-06-10 Junichi Suzuki 外耳道内挿入型骨伝導受話器、並びに外耳道内挿入型骨伝導補聴器
JP3889342B2 (ja) 2002-10-03 2007-03-0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装着型通信装置
WO2004034734A1 (ja) 2002-10-08 2004-04-22 Nec Corporation アレイ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
CA2500570C (en) 2002-10-09 2012-04-10 East Carolina University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reating non-stuttering pathologies using frequency altered feedback
JP3875178B2 (ja) 2002-11-05 2007-01-3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ヘッドホン装置
JP4244130B2 (ja) 2002-11-07 2009-03-25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システム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JP4712294B2 (ja) 2002-11-08 2011-06-29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
SG143934A1 (en) 2002-11-08 2008-07-2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Display appliance
JP2004173018A (ja) 2002-11-20 2004-06-17 Toshiba Life Engineering Kk ヘルメット用通信装置
JP2004187031A (ja) 2002-12-04 2004-07-02 Temuko Japan:Kk 骨伝導スピーカーを用いた携帯電話機
JP2004190699A (ja) 2002-12-06 2004-07-08 Sony Corp クリップおよびクリップのクランプ方法
CN2575916Y (zh) * 2002-12-13 2003-09-24 深圳市天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骨导和机导兼容的听筒及其电话机
JP2004205839A (ja) 2002-12-25 2004-07-22 Fuji Iryoki:Kk 補聴器具
JP4069294B2 (ja) 2002-12-26 2008-04-02 Tdk株式会社 イヤフォン、音声伝達装置
JP2004266321A (ja) * 2003-01-22 2004-09-24 Hitachi Maxell Ltd 耳装着型の通話装置
JP2004233316A (ja) 2003-02-03 2004-08-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機能付き時計
JP2004252626A (ja) 2003-02-19 2004-09-09 Tokyo Shinyu:Kk 情報端末装置へのメッセージ伝達方法
US7409234B2 (en) * 2003-03-07 2008-08-05 Cardo System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headset with exchangeable attachments
JP4121398B2 (ja) 2003-03-10 2008-07-23 ソフトバンクモバイル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
JP2004289443A (ja) 2003-03-20 2004-10-14 Tdk Corp 振動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携帯用電話
US7098776B2 (en) 2003-04-16 2006-08-29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vibrotactile communication
JP2004357198A (ja) 2003-05-30 2004-12-16 Sharp Corp イヤホン
KR100548357B1 (ko) 2003-06-23 2006-0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기의 수신신호 증폭레벨 자동제어장치 및 방법
JP2005020234A (ja) 2003-06-25 2005-01-20 Nec Commun Syst Ltd 携帯電話機
US7442164B2 (en) 2003-07-23 2008-10-28 Med-El Elektro-Medizinische Gerate Gesellschaft M.B.H. Totally implantable hearing prosthesis
JP4380246B2 (ja) 2003-08-22 2009-12-09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イヤホン
JP2005074257A (ja) 2003-08-28 2005-03-24 One Plus:Kk 衛生シール
KR20060038902A (ko) 2003-09-02 2006-05-04 도시바 가덴세이조 가부시끼가이샤 골전도 스피커 장치
JP2005080135A (ja) * 2003-09-02 2005-03-24 Toshiba Corp 骨伝導スピーカ内蔵パッド
GB0321617D0 (en) 2003-09-10 2003-10-15 New Transducers Ltd Audio apparatus
US7257372B2 (en) 2003-09-30 2007-08-14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Bluetooth enabled hearing aid
JP2005142729A (ja) 2003-11-05 2005-06-02 Casio Comput Co Ltd 腕時計型通信装置
JP4542328B2 (ja) 2003-11-06 2010-09-15 京セラ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機
JP2005151292A (ja) * 2003-11-18 2005-06-09 Tdk Corp 骨伝導スピー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眼鏡
JP4272040B2 (ja) 2003-11-28 2009-06-03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端末機
JP3958739B2 (ja) 2003-12-12 2007-08-15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音響振動発生素子
JP3965383B2 (ja) 2003-12-17 2007-08-2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
KR20060119718A (ko) * 2003-12-26 2006-11-24 가부시기가이샤 템코 재팬 골전도 스피커를 이용한 음향 장치
AU2005205632A1 (en) * 2004-01-16 2005-07-28 Temco Japan Co., Ltd. Portable telephone using bone conduction device
CN1843019A (zh) * 2004-01-16 2006-10-04 株式会社坦姆科日本 使用骨传导装置的携带式电话机
JP2005223717A (ja) 2004-02-06 2005-08-18 Sharp Corp オーディオアンプ
JP3984233B2 (ja) 2004-02-12 2007-10-0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攻撃検出方法、ネットワーク攻撃元識別方法、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ネットワーク攻撃検出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攻撃元識別プログラム
JP2005229324A (ja) 2004-02-13 2005-08-25 Hiroshi Fukamizu 骨伝導スピーカ
US7443283B2 (en) 2004-02-19 2008-10-28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an intimate group by exchanging awareness cues and text, voice instant messages, and two-way voice communications
CN1930907B (zh) 2004-03-05 2012-11-14 株式会社坦姆科日本 骨传导装置
WO2005091670A1 (ja) * 2004-03-19 2005-09-29 Temco Japan Co., Ltd. 骨伝導デバイスユニット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携帯電話機及びヘッドセット
JPWO2005096664A1 (ja) 2004-03-31 2008-02-21 株式会社テムコジャパン ハイブリッドスピーカ及びハイブリッドスピーカユニット
JP4231525B2 (ja) 2004-03-31 2009-03-04 株式会社テムコジャパン 骨伝導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通話装置
JP4073890B2 (ja) 2004-04-22 2008-04-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薄膜回路基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圧電式スピーカ装置及び表示装置並びに音源内蔵型表示装置
US8526646B2 (en) 2004-05-10 2013-09-03 Peter V. Boesen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05328125A (ja) 2004-05-12 2005-11-24 Nec Tokin Corp イヤフォン
JP2005340927A (ja) 2004-05-24 2005-12-08 Toyota Industries Corp 自己発電機能付き携帯型ラジオ受信機
JP2005348193A (ja) 2004-06-04 2005-12-15 Nec Tokin Corp 受話器
JP2005352024A (ja) 2004-06-09 2005-12-22 Murata Mfg Co Ltd 眼鏡型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及びセキュリティシステム
US20050276164A1 (en) 2004-06-12 2005-12-15 Scott Amron Watch adapted to rotate a displayed image so as to appear in a substantially constant upright orientation
JP2006005625A (ja) 2004-06-17 2006-01-05 Nec Tokin Corp 音響振動発生装置
JP2006002113A (ja) 2004-06-21 2006-01-05 Kuraray Co Ltd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JP4126291B2 (ja) 2004-06-23 2008-07-3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ロボットの制御プログラム更新方法及び該システム
JP2006011591A (ja) 2004-06-23 2006-01-12 Denso Corp 個人認証システム
JP2006007919A (ja) 2004-06-24 2006-01-12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操作ユニット
US7555136B2 (en) 2004-06-25 2009-06-30 Victorion Technology Co., Ltd. Nasal bone conduc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ransmitting device
KR200363949Y1 (ko) 2004-06-28 2004-10-11 민준기 다목적 안경
JP2006019812A (ja) 2004-06-30 2006-01-19 Panasonic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携帯電話機及び携帯電話機の筐体成型方法
JP2006021133A (ja) 2004-07-08 2006-01-26 Magnetec Japan Ltd 安全型バーマグネット及びその組立て方法
KR101130868B1 (ko) 2004-07-08 2012-03-28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 장치
TWI241831B (en) 2004-07-28 2005-10-11 Dbtel Inc Caller identif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WO2006011604A1 (ja) 2004-07-30 2006-02-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スピーカシステム、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6050056A (ja) 2004-08-02 2006-02-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折り畳み式携帯無線機
JP2006051300A (ja) 2004-08-09 2006-02-23 Tadao Sato 生体血流の観察方法
JP2006066972A (ja) 2004-08-24 2006-03-09 Nec Tokin Corp スピーカ装置
JP2006067049A (ja) * 2004-08-25 2006-03-09 Nec Tokin Corp 複合型スピーカ
BRPI0514159A2 (pt) 2004-08-27 2008-11-25 Victorion Technology Co Ltd dispositivo transmissor de comunicaÇço sem fio por conduÇço pelo osso nasal, sistema transmissor de comunicaÇço sem fio por conduÇço pelo osso nasal, e auxiliar auditivo de conduÇço pelo osso nasal
CN1791283B (zh) * 2004-12-16 2010-06-23 致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鼻骨传导助听装置
KR100640891B1 (ko) 2004-09-02 2006-1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tv 파워 on/off 장치 및 방법
JP2006074671A (ja) 2004-09-06 2006-03-16 Taiyo Yuden Co Ltd ヘッドセット
EP1791392A1 (en) 2004-09-07 2007-05-30 Temco Japan Co., Ltd. Spectacle type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06086581A (ja) 2004-09-14 2006-03-30 Nec Tokin Corp 無線通信機能付ヘッドセット、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535819B2 (ja) 2004-09-24 2010-09-01 Necアクセステクニカ株式会社 駆動回路および該駆動回路を備える携帯機器
JP2006109326A (ja) 2004-10-08 2006-04-20 Nec Corp 携帯端末のセキュリティ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セキュリティ方法
US7283850B2 (en) 2004-10-12 2007-10-16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sensory speech enhancement on a mobile device
JP2006115060A (ja) 2004-10-13 2006-04-27 Makitekku:Kk 耳挿入型イヤホン
US7522065B2 (en) 2004-10-15 2009-04-21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ximity sensing in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4267554B2 (ja) 2004-10-29 2009-05-27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表示部構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4462011B2 (ja) 2004-11-01 2010-05-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Tv機能付き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tvアンテナ兼入力ペン
JP4541111B2 (ja) 2004-11-17 2010-09-08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骨伝導スピーカの使用方法及び骨伝導受話装置の使用方法
JP4188304B2 (ja) 2004-11-26 2008-11-26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フラットパネルスピーカ
JP2006155734A (ja) 2004-11-29 2006-06-15 Kyocera Corp 携帯機器及び携帯機器セット並びにその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の保護方法
JP2006157318A (ja) 2004-11-29 2006-06-15 Nec Tokin Corp 骨伝導スピーカーユニット
CN1617632A (zh) 2004-11-30 2005-05-18 陈奚平 头戴式音响装置以及一种声道再现方法
JP2006165702A (ja) 2004-12-02 2006-06-22 Taiyo Yuden Co Ltd 圧電発音体及び電子機器
US20060158064A1 (en) 2004-12-02 2006-07-20 Kazuo Asakawa Piezoelectric sounding body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4649971B2 (ja) 2004-12-08 2011-03-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ヘッドセットおよび携帯通信システム
JP2006166300A (ja) 2004-12-10 2006-06-22 Ricoh Co Ltd 携帯端末、通信システム、携帯端末における音声消音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FI20041625A (fi) 2004-12-17 2006-06-18 Nokia Corp Menetelmä korvakanavasignaalin muuntamiseksi, korvakanavamuunnin ja kuulokkeet
JP4355652B2 (ja) 2004-12-27 2009-11-04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防塵構造
JP4266923B2 (ja) 2004-12-27 2009-05-27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パネルスピーカ実装方法、電子機器の組立方法、ガスケット部材、振動板及びフラットパネルスピーカ
JPWO2006075440A1 (ja) 2005-01-11 2008-06-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6197267A (ja) 2005-01-13 2006-07-27 Toshiba Corp 骨伝導スピーカ内蔵枕
JP4715208B2 (ja) 2005-01-14 2011-07-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
JP4558526B2 (ja) 2005-01-28 2010-10-06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骨伝導スピーカ
JP2006217088A (ja) 2005-02-01 2006-08-17 Sharp Corp 聴覚伝送システム
JP2006217321A (ja) 2005-02-04 2006-08-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ヘッドセット、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06229647A (ja) 2005-02-18 2006-08-31 Nec Tokin Corp 骨伝導用音響用振動子
JP4346567B2 (ja) 2005-02-21 2009-10-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携帯情報端末
SE528279C2 (sv) 2005-02-21 2006-10-10 Entific Medical Systems Ab Vibrator för benledande hörapparat
JP2006238072A (ja) 2005-02-25 2006-09-07 Nec Tokin Corp 音響振動発生用圧電バイモルフ素子
JP2006245799A (ja) 2005-03-01 2006-09-14 Nec Saitama Ltd 電子機器、該電子機器における警報出力制御方法及び警報出力制御プログラム
JP3798799B2 (ja) 2005-03-18 2006-07-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テレビ電話装置
ATE388862T1 (de) 2005-03-21 2008-03-15 Delphi Tech Inc Lenkradanordnung
JP2006283541A (ja) 2005-04-03 2006-10-19 Kaiji Suzuki 貼着仕上げ材の下地部材本体と、その貼着仕上げ材の下地部材本体を使用した仕上げ工法。
JP2005341543A (ja) 2005-04-04 2005-12-08 Noriyuki Sugimoto 節電型自動録画機能付き携帯電話機
US8448326B2 (en) 2005-04-08 2013-05-28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accelerometer
JP2006295786A (ja) 2005-04-14 2006-10-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ータ送受信システム、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端末装置
JP2006303618A (ja) 2005-04-15 2006-11-02 Hosiden Corp スピーカ駆動システム
JP4308799B2 (ja) 2005-05-09 2009-08-05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ラットパネルスピーカ
CN2800681Y (zh) 2005-05-16 2006-07-26 郁令友 手表式蓝牙耳机结构
KR100633052B1 (ko) 2005-05-23 2006-10-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서 청각장애인을 위한 자계 발생 장치
KR100690767B1 (ko) 2005-05-24 2007-03-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
JP2006333058A (ja) 2005-05-26 2006-12-07 Takao Kanbe 骨伝導式携帯電話
JP2006339914A (ja) 2005-05-31 2006-12-14 Sharp Corp 電子機器
US8331603B2 (en) * 2005-06-03 2012-12-11 Nokia Corporation Headset
JP2006345025A (ja) 2005-06-07 2006-1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話装置およびその音声処理方法
JP2007003702A (ja) 2005-06-22 2007-01-11 Ntt Docomo Inc 雑音除去装置、通信端末、及び、雑音除去方法
JP2007006369A (ja) 2005-06-27 2007-01-11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リモコン及びそのリモコンを有する視聴システム
JP2007010518A (ja) 2005-06-30 2007-01-18 Canon Inc カンチレバーセンサを利用するターゲット物質の検出方法及び検出装置
US7822215B2 (en) 2005-07-07 2010-10-26 Face International Corp Bone-conduction hearing-aid transducer having improved frequency response
JP2007019898A (ja) 2005-07-08 2007-01-25 Toshiba Corp 携帯電話機
JP4548783B2 (ja) 2005-07-08 2010-09-22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ヘッドホン
JP2007020051A (ja) 2005-07-11 2007-01-25 Hitachi Ltd 電子機器及びセンサネットシステム
US20070127757A2 (en) 2005-07-18 2007-06-07 Soundquest, Inc. Behind-The-Ear-Auditory Device
US20080205679A1 (en) 2005-07-18 2008-08-28 Darbut Alexander L In-Ear Auditory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JP2007028469A (ja) 2005-07-21 2007-02-01 Nec Tokin Corp 音響振動発生素子、音響振動発生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音響振動発生装置
JP2007051395A (ja) 2005-08-18 2007-03-01 Nippon Mmi Technology Kk ヘルメット用通信システム
JP4072864B2 (ja) 2005-09-05 2008-04-09 ア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眼鏡フレーム用モダン
JP4511437B2 (ja) 2005-09-09 2010-07-28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音響信号発生用圧電装置
JP2007081276A (ja) 2005-09-16 2007-03-29 Ariose Electronics Co Ltd 圧電セラミックス複合体とそれによって構成された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圧電ラッパまたは圧電ブザー
WO2007034739A1 (ja) 2005-09-20 2007-03-29 Temco Japan Co., Ltd. 骨伝導スピーカホルダー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骨伝導スピーカユニット
JP2007096386A (ja) 2005-09-27 2007-04-12 Akita Denshi Systems:Kk スピーカ
JP4683635B2 (ja) 2005-09-30 2011-05-18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受話装置
JP2007104603A (ja) 2005-10-07 2007-04-19 Sony Corp 携帯音声駆動装置
JP2007104548A (ja) 2005-10-07 2007-04-19 Nec Tokin Corp 受話装置
US11428937B2 (en) 2005-10-07 2022-08-30 Percept Technologies Enhanced optical and perceptual digital eyewear
WO2007046269A1 (ja) 2005-10-17 2007-04-26 Pioneer Corporation 情報提示装置、情報提示方法、情報提示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に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07133698A (ja) 2005-11-10 2007-05-31 Sony Ericsson Mobile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携帯端末
JP2007165938A (ja) 2005-11-18 2007-06-28 Nec Tokin Corp 受話装置
JP2007142920A (ja) 2005-11-21 2007-06-07 Hosiden Corp フラットパネルスピー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20070117594A1 (en) 2005-11-22 2007-05-24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ve deactivation of a main display
CN1984505A (zh) * 2005-12-16 2007-06-20 株式会社坦姆科日本 骨传导受话装置
JP2007180827A (ja) 2005-12-27 2007-07-12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パネル型スピーカ
JP2007189578A (ja) 2006-01-16 2007-07-26 Nec Tokin Corp 受話装置及び携帯電話機
JP2007214883A (ja) 2006-02-09 2007-08-23 Nec Tokin Corp 受話装置
CN101022678A (zh) * 2006-02-13 2007-08-22 致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骨传导多声道装置
JP2007228508A (ja) 2006-02-27 2007-09-06 Nec Tokin Corp 受話装置
WO2007099908A1 (ja) 2006-02-27 2007-09-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ウェアラブル端末、および、携帯撮像収音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を実現する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
WO2007099707A1 (ja) 2006-02-28 2007-09-07 Temco Japan Co., Ltd. メガネ型音響・通信機器
EP2011367B1 (en) 2006-03-22 2014-12-03 Bone Tone Communications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bone conduction sound propagation
US8469712B2 (en) 2006-03-31 2013-06-25 Research In Motio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indication of a selected data source, and associated method
JP4849319B2 (ja) 2006-03-31 2012-01-11 株式会社国際電気通信基礎技術研究所 磁気共鳴画像化装置
JP2007281916A (ja) 2006-04-07 2007-10-25 Nittetsu Elex Co Ltd イヤホンマイク
JP4761459B2 (ja) 2006-04-10 2011-08-31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圧電振動ユニット及び圧電式スピーカ
KR101128170B1 (ko) * 2006-05-10 2012-03-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음향 트랜스듀서를 갖는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3833243B1 (ja) 2006-05-15 2006-10-11 真一 坂本 携帯電話機の着信通知方法
JP2007307124A (ja) 2006-05-18 2007-11-29 Azden Corp Mri装置における音声通信装置
JP4471958B2 (ja) 2006-06-15 2010-06-02 ツインバード工業株式会社 防水ケース
JP4771475B2 (ja) 2006-06-19 2011-09-14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骨伝導スピーカ
JP2008000709A (ja) 2006-06-23 2008-01-10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メタクリル酸製造用ヘテロポリ酸系触媒の製造方法
JP4886392B2 (ja) 2006-06-30 2012-02-29 シナノケンシ株式会社 パワーアシスト装置
JP4587991B2 (ja) 2006-07-07 2010-11-2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携帯電話機
JP4861079B2 (ja) 2006-07-10 2012-01-25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骨伝導レシーバ
KR20080009602A (ko) * 2006-07-24 2008-0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골전도 오디오 송수신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20100222639A1 (en) 2006-07-27 2010-09-02 Cochlear Limited Hearing device having a non-occluding in the canal vibrating component
JP2008042324A (ja) 2006-08-02 2008-02-21 Toyota Motor Corp 振動発生装置及びスピーカ装置
JP4358846B2 (ja) 2006-08-15 2009-11-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体端末装置及びその操作支援方法
JP4553879B2 (ja) 2006-08-30 2010-09-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WO2008029515A1 (fr) 2006-09-07 2008-03-13 Temco Japan Co., Ltd. Écouteur à conduction osseuse
KR100857877B1 (ko) * 2006-09-14 2008-09-17 유메디칼 주식회사 자동차폐가 가능한 순음청력검사장치
JP2008085417A (ja) 2006-09-26 2008-04-10 Yamaha Corp スピーカ音声強調装置
JP2008092164A (ja) 2006-09-29 2008-04-17 Sharp Corp 携帯端末
JP2008092313A (ja) 2006-10-03 2008-04-17 Kyocera Corp 骨伝導式音声出力装置
KR100829811B1 (ko) * 2006-11-06 2008-05-19 주식회사 바이오사운드랩 안경에 탈부착되는 무선형 헤드셋
JP2008124531A (ja) 2006-11-08 2008-05-29 Nec Electronics Corp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オーディオプロセッサチップ
JP2008121796A (ja) 2006-11-13 2008-05-29 Jtekt Corp 油圧作動式クラッチ装置および同クラッチ装置をクラッチ機構とする駆動力伝達装置
US20080123893A1 (en) 2006-11-27 2008-05-29 Inter Brands Co. Eyeglass frame assembly
JP2008135991A (ja) 2006-11-28 2008-06-12 Kyocera Corp 携帯電話機および音声出力制御方法
JP4899096B2 (ja) 2006-12-04 2012-03-21 並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骨伝導スピーカを搭載した携帯電話
JP2008141687A (ja) 2006-12-05 2008-06-19 Funai Electric Co Ltd 携帯端末機器
JP4281791B2 (ja) 2006-12-11 2009-06-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通信端末システム
JP2008148086A (ja) * 2006-12-12 2008-06-26 Wecom Kenkyusho:Kk 軟骨伝導スピーカ
JP2008153783A (ja) 2006-12-14 2008-07-03 Hitachi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端末装置
JP4786519B2 (ja) 2006-12-19 2011-10-0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ロボットによる物体を移動するサービスに必要な情報の取得方法と該方法を用いたロボットによる物体移動サービスシステム
JP5401759B2 (ja) 2007-01-16 2014-01-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音声出力装置、音声出力方法、音声出力システムおよび音声出力処理用プログラム
JP4282721B2 (ja) 2007-01-31 2009-06-24 株式会社東芝 携帯端末装置
JP2008227806A (ja) 2007-03-12 2008-09-25 Yamaha Corp 骨伝導スピーカ装置
JP2008227123A (ja) 2007-03-13 2008-09-25 Seiko Epson Corp 圧電振動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2008229531A (ja) 2007-03-22 2008-10-02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磁気駆動型平面振動体の駆動方法
JP5034595B2 (ja) 2007-03-27 2012-09-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音響再生装置および音響再生方法
US20080239061A1 (en) 2007-03-30 2008-10-02 Cok Ronald S First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01035260Y (zh) * 2007-04-02 2008-03-12 严世熙 整合骨传导技术的眼镜
US20100098269A1 (en) 2008-10-16 2010-04-22 Sonitus Medic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provide communication, positioning and monitoring of user status
JP5010985B2 (ja) 2007-05-30 2012-08-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センサノード
GB0710378D0 (en) 2007-05-31 2007-07-11 New Transducers Ltd Audio apparatus
CN101321196A (zh) * 2007-06-04 2008-12-10 邓维波 连接式无线耳机
KR200453554Y1 (ko) 2007-06-19 2011-05-13 손민식 커튼의 기능을 갖는 복층유리
JP2009010593A (ja) 2007-06-27 2009-01-15 Yamaha Corp 携帯通信端末
CA2694286A1 (en) * 2007-07-23 2009-01-29 Asius Technologies, Llc Diaphonic acoustic transduction coupler and ear bud
JP2009022261A (ja) 2007-07-23 2009-02-05 Masanori Okihiro ふぐの冷凍じめ
JP2009044510A (ja) 2007-08-09 2009-02-26 Ntt Docomo Inc 移動機、サーバ、および、移動機における映像再生方法
US8433080B2 (en) 2007-08-22 2013-04-30 Sonitus Medical, Inc. Bone conduction hearing device with open-ear microphone
EP2186205B1 (en) 2007-08-27 2013-03-27 Jb Scientific, Llc Communication privacy mask
TW200913653A (en) 2007-09-12 2009-03-16 da-peng Zheng Watch-type body-temperature-charged interruption-free mobile phone device
JP2009077260A (ja) 2007-09-21 2009-04-0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等
JP2009088942A (ja) 2007-09-28 2009-04-23 Cosmo Gear Kk イヤホン装置
KR100954562B1 (ko) 2007-10-01 2010-04-22 (주)디오컴 다중 채널 헤드셋
JP2009094986A (ja) 2007-10-12 2009-04-30 Nec Tokin Corp 受話装置
JP2009111820A (ja) 2007-10-31 2009-05-21 Nippon Mmi Technology Kk 骨伝導イヤホン
JP4882113B2 (ja) 2007-11-02 2012-02-22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筐体のバイブレータ構造、及び携帯電子機器
JP2009118396A (ja) 2007-11-09 2009-05-28 Nec Tokin Corp 送受話装置
TW200922261A (en) * 2007-11-09 2009-05-16 Chi Mei Comm Systems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a noise suppressing method thereof
SG152939A1 (en) 2007-11-22 2009-06-29 Creative Tech Ltd An ear bud earphone with variable noise isolation, a cushion for an ear bud earphone and a corresponding method
US20090156186A1 (en) 2007-12-12 2009-06-18 Lyle Ruthie 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contact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JP2009147680A (ja) 2007-12-14 2009-07-02 Yamatatsugumi:Kk 携帯電話機
US20090158423A1 (en) 2007-12-14 2009-06-18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Locking mobile device cradle
KR100922337B1 (ko) * 2007-12-15 2009-10-21 구연영 고무 귓 청을 구비한 이어폰
GB0725111D0 (en) 2007-12-21 2008-01-30 Wolfson Microelectronics Plc Lower rate emulation
JP2009159577A (ja) 2007-12-25 2009-07-16 Haruo Matsuda ソリッドソニックスピーカシステム
JP2009171249A (ja) 2008-01-16 2009-07-30 Sony Corp 集音装置、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5088150B2 (ja) 2008-01-18 2012-12-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ロボット、及びロボットの制御方法
EP2731358A1 (en) 2008-02-11 2014-05-14 Bone Tone Communications Ltd. A sound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providing sound
JP2009246954A (ja) 2008-02-22 2009-10-22 Nec Tokin Corp 受話装置
US8542095B2 (en) 2008-02-22 2013-09-24 Nec Corporation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device,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2009232443A (ja) 2008-02-29 2009-10-08 Nec Tokin Corp 受話装置
JP5019615B2 (ja) 2008-02-29 2012-09-05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振動発生装置
US20090226020A1 (en) 2008-03-04 2009-09-10 Sonitus Medical, Inc. Dental bone conduction hearing appliance
US8150075B2 (en) 2008-03-04 2012-04-03 Sonitus Medical, Inc. Dental bone conduction hearing appliance
JP2009260883A (ja) 2008-04-21 2009-11-05 Three S Denki Seisakusho:Kk 難聴者用イヤホン
JP2009267616A (ja) 2008-04-23 2009-11-12 Asahi Kasei Electronics Co Ltd 音響トランスデュー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100690B1 (ko) 2008-04-30 2012-01-03 카부시키가이샤 하쯔메야 음향장치
JPWO2009136498A1 (ja) 2008-05-08 2011-09-08 株式会社テムコジャパン マイクロホンの防振支持方法及び防振支持構造
KR101039090B1 (ko) 2008-05-21 2011-06-20 박의봉 스피커장치
JPWO2009141912A1 (ja) 2008-05-23 2011-09-29 日本エムエムアイ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イヤホン装置
CN101594161A (zh) 2008-05-29 2009-12-02 株式会社威克姆研究所 骨导集音器
JP3144392U (ja) 2008-06-16 2008-08-28 真幸電機株式会社 ヘッドホーンに取り付ける骨伝導デバイス
JP5146147B2 (ja) 2008-06-25 2013-02-20 コスモギア株式会社 骨伝導マイク・スピーカ通話装置
JP4631939B2 (ja) 2008-06-27 2011-02-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ノイズ低減音声再生装置およびノイズ低減音声再生方法
JPWO2010005045A1 (ja) 2008-07-09 2012-01-05 初則 廣重 薄型マイクロフォン及びマイクロフォン付きヘルメット
CN201216023Y (zh) * 2008-07-18 2009-04-01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骨导式耳麦
JP5206234B2 (ja) 2008-08-27 2013-06-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雑音抑圧装置、携帯電話機、雑音抑圧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8675897B2 (en) 2008-09-04 2014-03-18 Temco Japan Co., Ltd. Ear-muff type headset for two-way communication
US8265329B2 (en) 2008-09-05 2012-09-11 Apple Inc. Compact housing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nternal speaker
JP2010068299A (ja) 2008-09-11 2010-03-25 Yamaha Corp イヤホン
CN101355823A (zh) 2008-09-18 2009-01-28 陈奚平 采用骨传导扬声器的耳塞式耳机
KR101006207B1 (ko) 2008-09-25 2011-01-07 김형호 잡음차단수단을 갖는 헤드셋
JP2010087810A (ja) 2008-09-30 2010-04-15 Wecom Kenkyusho:Kk 耳穴式骨伝導レシーバ
JP5246695B2 (ja) 2008-10-03 2013-07-24 リオン株式会社 耳かけ型補聴器
KR101014077B1 (ko) 2008-10-14 2011-02-1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무선 헤드 셋
JP2010094799A (ja) 2008-10-17 2010-04-30 Littleisland Inc 人型ロボット
CN102204224B (zh) 2008-10-27 2014-07-0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
JP4680291B2 (ja) 2008-10-31 2011-05-11 哲郎 渡邊 多機能型振動発生装置
TW201018982A (en) 2008-11-04 2010-05-16 Neovictory Technology Co Ltd Sphenoid temporal bone conduction communication and/or hearing aid device
EP2356826A4 (en) 2008-11-10 2014-01-29 Bone Tone Comm Ltd HEARING AND METHOD FOR PLAYING A STEREO AND MONOSIGNAL
JP2010124287A (ja) 2008-11-20 2010-06-03 Sharp Corp 携帯電話
US8301443B2 (en) 2008-11-21 2012-10-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dentifying and generating audio cohorts based on audio data input
CN101753221A (zh) 2008-11-28 2010-06-23 新兴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蝶颞骨传导通讯与/或助听装置
TWI391880B (zh) 2008-12-05 2013-04-01 Univ Chang Gung Wearable motion sens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JP2010147727A (ja) 2008-12-17 2010-07-01 Scalar Corp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の取付け器具、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内視鏡手術システム
JP5269618B2 (ja) 2009-01-05 2013-08-21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骨伝導マイクロホン内蔵ヘッドセット
JP5228932B2 (ja) 2009-01-16 2013-07-03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音信号調整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方法、並びに、電話装置
JP5409656B2 (ja) 2009-01-22 2014-02-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補聴装置
US8290546B2 (en) 2009-02-23 2012-10-16 Apple Inc. Audio jack with included microphone
CN105717989B (zh) 2009-02-27 2020-02-21 艾卡姆有限公司 基于耳机的电信平台
JP2010207963A (ja) 2009-03-10 2010-09-24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ロボットハンドの被着装置
JP2010224665A (ja) 2009-03-19 2010-10-07 Sony Corp 光触覚変換システム、及び触覚フィードバックの提供方法
JP2010232755A (ja) 2009-03-26 2010-10-14 Kddi Corp ハンズフリー通話装置、指向性調整方法、指向性調整プログラム
JP5433280B2 (ja) 2009-04-07 2014-03-05 日立オムロンターミナ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携帯型端末、および機能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10116510A1 (ja) 2009-04-09 2010-10-14 日本エムエムアイ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フォン装置およびヘッドセット装置
JP2010258701A (ja) 2009-04-23 2010-11-11 Ntt Docomo Inc 通信端末及び音量レベルの調整方法
JP2010268336A (ja) 2009-05-18 2010-11-25 Panasonic Corp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情報端末
CN102804805B (zh) 2009-06-02 2016-01-20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装置及用于其的操作方法
JP2010283541A (ja) 2009-06-03 2010-12-16 Fujitsu Ltd 携帯型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257262B2 (ja) 2009-06-18 2013-08-07 富士通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装置
DE102009030070A1 (de) 2009-06-22 2010-12-23 Sennheiser Electronic Gmbh & Co. Kg Transport-und/oder Aufbewahrungsbehälter für aufladbare drahtlose Hörer
JP2011008503A (ja) 2009-06-25 2011-01-13 Denso Wave Inc セキュリティ端末装置
JP2011010791A (ja) 2009-07-01 2011-01-20 Infoscience Corp 咀嚼状態認識装置
JP2011015193A (ja) 2009-07-02 2011-01-20 Funai Electric Co Ltd 音声出力装置
WO2011004652A1 (ja) 2009-07-09 2011-01-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イベント報知装置、イベント報知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5104820B2 (ja) 2009-07-10 2012-12-19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表示装置
JP5611550B2 (ja) 2009-07-13 2014-10-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携帯電話機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110006838A (ko) 2009-07-15 2011-01-21 (주)본웨이브 골전도 진동장치
US20110169622A1 (en) 2009-07-16 2011-07-14 Patent Navigation Inc. Enhanced communication through vibration
JP2011035560A (ja) 2009-07-30 2011-02-17 Fujitsu Toshib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拡声装置
US8948824B2 (en) 2009-08-05 2015-02-0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lips
AU2010288620B2 (en) 2009-08-25 2014-10-09 Vusiongroup High efficiency regulated charge pump
JP5368911B2 (ja) 2009-08-27 2013-12-18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5306944B2 (ja) 2009-08-31 2013-10-02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兼用タッチパネルの実装構造
CN102483665B (zh) 2009-08-31 2014-12-10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带有振动功能的触摸面板的安装结构
TWI554076B (zh) 2009-09-04 2016-10-11 普露諾洛股份有限公司 遠距離的電話管理器
JP2011059376A (ja) 2009-09-10 2011-03-24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雑音低減装置付きヘッドフォン
JP2011087142A (ja) 2009-10-15 2011-04-28 Prefectural Univ Of Hiroshima 貼付型骨伝導補聴器
US8831934B2 (en) 2009-10-27 2014-09-09 Phonak Ag Speech enhancement method and system
JP5434521B2 (ja) 2009-11-25 2014-03-05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ヘッドホン
US20110143769A1 (en) 2009-12-16 2011-06-16 Microsoft Corporation Dual display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JP5531605B2 (ja) 2009-12-21 2014-06-25 明子 中谷 骨伝導スピーカ及び骨伝導ヘッドホン装置
JP5407848B2 (ja) 2009-12-25 2014-02-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ホンの指向性制御装置
EP2360943B1 (en) 2009-12-29 2013-04-17 GN Resound A/S Beamforming in hearing aids
TW201123815A (en) 2009-12-31 2011-07-01 C Media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roviding background sound t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ystem applying the method
US20110180542A1 (en) 2010-01-22 2011-07-28 Ryan Drollinger Methods for reducing fluid loss in fluid-bearing systems
JP2011223556A (ja) 2010-03-25 2011-11-04 Kyocera Corp 携帯端末装置
JP5382204B2 (ja) 2010-03-30 2014-01-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話機、及び電話機の音声調整方法
JP2011212167A (ja) 2010-03-31 2011-10-27 Japan Health Science Foundation 生体情報入力用トランスデューサ、生体情報発信装置、生体情報監視装置及び生体情報監視システム
JP5650431B2 (ja) 2010-04-14 2015-01-07 ラピス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チャージポンプ型の昇圧回路及び昇圧方法
JP5465076B2 (ja) 2010-04-23 2014-04-09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
US20110263200A1 (en) 2010-04-26 2011-10-27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Vibrating motor disposed external to electronic device
US9116778B2 (en) 2010-04-29 2015-08-2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Remotable project
JP4843721B2 (ja) 2010-04-30 2011-12-21 株式会社東芝 テレビジョン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揺動支持機構
KR20110121012A (ko) 2010-04-30 2011-11-07 이동원 난청 예방 헤드셋
KR101688139B1 (ko) 2010-05-14 2016-12-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CN102065357B (zh) 2010-05-25 2014-06-04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磁扬声器件
US9099077B2 (en) 2010-06-04 2015-08-04 Apple Inc. 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decisions using a degraded reference
US8515089B2 (en) 2010-06-04 2013-08-20 Apple Inc. 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decisions in a portable audio device
WO2011159349A1 (en) 2010-06-14 2011-12-22 Audiotoniq, Inc. Hearing aid system
US8761421B2 (en) 2011-01-14 2014-06-24 Audiotoniq,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remote hearing aid profile storage
US9167339B2 (en) 2010-07-07 2015-10-20 Iii Holdings 4, Llc Hearing damage limiting headphones
US20120010735A1 (en) 2010-07-09 2012-01-12 Eyal Gilboa Earpiece attaching system and method
JP5655683B2 (ja) 2010-07-15 2015-01-21 ヤマハ株式会社 静電型スピーカおよび静電型スピーカの製造方法
JP5685771B2 (ja) 2010-07-20 2015-03-18 株式会社Wecom研究所 健常者用のイヤフォンとしても使用できる耳穴式骨伝導レシーバ
JP2012034064A (ja) 2010-07-28 2012-02-16 Kyocera Corp 携帯電子機器
CA2807808A1 (en) 2010-08-09 2012-02-16 #3248362 Nova Scotia Limited Personal listening device
KR20120015209A (ko) 2010-08-11 2012-02-21 나상일 진동 유닛을 이용한 헬멧형 오디오 출력장치
CN201845183U (zh) 2010-09-03 2011-05-25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与手机配套使用的无线手表
JP4880059B1 (ja) 2010-09-24 2012-02-22 西日本高速道路メンテナンス関西株式会社 ヘルメット用ヘッドホン及び該ヘッドホンを有するヘルメット
US8515110B2 (en) * 2010-09-30 2013-08-20 Audiotoniq, Inc. Hearing aid with automatic mode change capabilities
JP2012109663A (ja) 2010-11-15 2012-06-07 Sharp Corp 骨伝導受話装置
US10687150B2 (en) 2010-11-23 2020-06-16 Audiotoniq, Inc. Battery life monitor system and method
US8816536B2 (en) 2010-11-24 2014-08-26 Georgia-Pacific Consumer Products L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irelessly powered dispensing
KR101789401B1 (ko) 2010-12-27 2017-10-23 로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송수화 유닛 및 수화 유닛
US8918149B2 (en) 2010-12-27 2014-12-23 Rohm Co., Ltd. Mobile telephone
JP5663735B2 (ja) 2011-02-14 2015-02-04 株式会社ファインウェル 携帯電話、携帯電話システムおよび送受話ユニット
US8521239B2 (en) 2010-12-27 2013-08-27 Rohm Co., Ltd. Mobile telephone
JP6282025B2 (ja) 2011-10-03 2018-02-21 株式会社ファインウェル 携帯電話
JP2013128161A (ja) 2011-12-16 2013-06-27 Hitachi Media Electoronics Co Ltd 移動通信端末用モジュール、及び移動通信端末
US9313306B2 (en) 2010-12-27 2016-04-12 Rohm Co., Ltd. Mobile telephone cartilage conduction unit for making contact with the ear cartilage
JP5837368B2 (ja) 2011-09-02 2015-12-24 株式会社ファインウェル 携帯電話
JP5215377B2 (ja) 2010-12-27 2013-06-19 裕司 細井 携帯電話
JP2012142679A (ja) 2010-12-28 2012-07-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テレビ電話装置
WO2012093319A1 (en) 2011-01-06 2012-07-1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atient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physiological status of a patient
US8525868B2 (en) 2011-01-13 2013-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Variable beamforming with a mobile platform
JP5648490B2 (ja) 2011-01-19 2015-01-0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偽造防止ラベル
US9152130B2 (en) 2011-01-19 2015-10-06 Ph Technical Labs, Llc Mobile communication watch utilizing projected directional sound
JP2012156781A (ja) 2011-01-26 2012-08-16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携帯通信端末
CN102075633B (zh) 2011-02-11 2013-11-06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提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JP2012190452A (ja) 2011-02-24 2012-10-04 Kyocera Corp 電子機器
JP5783352B2 (ja) 2011-02-25 2015-09-24 株式会社ファインウェル 会話システム、会話システム用指輪、携帯電話用指輪、指輪型携帯電話、及び、音声聴取方法
JP2012182553A (ja) 2011-02-28 2012-09-20 Toshiba Corp 再生装置、オーディオデータ補正装置、および再生方法
JP5742340B2 (ja) 2011-03-18 2015-07-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咀嚼検出装置および咀嚼検出方法
US20120253236A1 (en) 2011-04-04 2012-10-04 Snow Buddy L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elivering external therapeutic stimulation to animals and humans
US9440357B2 (en) 2011-05-02 2016-09-13 John Hu System for stabilization control of mobile robotics
JP5482730B2 (ja) 2011-05-23 2014-05-07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耳掛けハンガー,イヤホン,及びイヤホンの製造方法
JP2012249097A (ja) 2011-05-27 2012-12-13 Kyocera Corp 音声出力装置
JP5689751B2 (ja) 2011-06-09 2015-03-25 Kddi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
JP2013005212A (ja) 2011-06-16 2013-01-07 Kddi Corp 携帯端末装置
US9020168B2 (en) 2011-08-30 2015-04-28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dio delivery with different sound conduction transducers
JP5838676B2 (ja) 2011-09-12 2016-0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腕装着型の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3255212A (ja) 2011-09-13 2013-12-19 Kddi Corp 通話装置
JP5918660B2 (ja) 2011-09-13 2016-05-18 Kddi株式会社 音声伝達装置
EP2763379A4 (en) 2011-09-30 2015-08-05 Kyocera Corp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8631357B2 (en) 2011-10-31 2014-01-14 Apple Inc. Dual function scroll wheel input
JP2013105272A (ja) 2011-11-11 2013-05-30 Canon Inc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表示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JP2013115638A (ja) 2011-11-29 2013-06-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テレビ電話装置
JP2013115800A (ja) 2011-12-01 2013-06-10 Goldendance Co Ltd 耳掛け型補聴器
JP5464674B2 (ja) 2011-12-20 2014-04-09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近接センサの誤検出防止方法、誤検出防止装置及び誤検出防止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誤検出防止装置を含む端末
JP2013128896A (ja) 2011-12-22 2013-07-04 Kddi Corp 振動装置
US20130177188A1 (en) 2012-01-06 2013-07-11 Audiotoniq,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 hearing aid adjustment and hearing testing by a hearing health professional
US9208146B2 (en) 2012-01-17 2015-12-08 Sin El Gim System for providing universal communication that employs a dictionary database
JP2014229991A (ja) 2013-05-20 2014-12-08 裕司 細井 イヤホン
TWI660618B (zh) 2012-01-20 2019-05-21 日商精良股份有限公司 mobile phone
JP5901374B2 (ja) 2012-03-22 2016-04-06 株式会社ファインウェル 携帯電話
JP5590345B2 (ja) 2012-02-01 2014-09-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入出力装置、入出力方法、及び入出力プログラム
JP2013168775A (ja) 2012-02-15 2013-08-29 Nec Saitama Ltd 携帯電話機
JP5822396B2 (ja) 2012-03-23 2015-11-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WO2013145740A1 (ja) 2012-03-29 2013-10-03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パネルユニット、電子機器用ユニット
JP5859116B2 (ja) 2012-03-29 2016-02-10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パネルユニット
TW201342313A (zh) 2012-04-10 2013-10-16 Nat Univ Tsing Hua 語音辨識照護之方法及其系統
JP5738797B2 (ja) 2012-04-23 2015-06-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音出力制御方法
JP5973218B2 (ja) 2012-04-26 2016-08-23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WO2013164999A1 (ja) 2012-05-01 2013-11-07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886126B2 (ja) 2012-05-02 2016-03-16 リオン株式会社 イヤホンとそれを用いた聴取装置
JP6017828B2 (ja) 2012-05-02 2016-11-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108161B1 (ja) 2012-05-07 2012-12-26 勝男 人見 独居者向けの安否確認システム
JP5995519B2 (ja) 2012-05-14 2016-09-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5972042B2 (ja) 2012-05-16 2016-08-17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5952092B2 (ja) 2012-05-29 2016-07-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2013255091A (ja) 2012-06-07 2013-12-19 Kyocera Corp 音響伝達装置
JP2014003488A (ja) 2012-06-19 2014-01-09 Kyocera Corp 音響伝達装置
KR101644261B1 (ko) 2012-06-29 2016-07-29 로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스테레오 이어폰
US9380140B2 (en) 2012-07-30 2016-06-28 Kyocer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5806178B2 (ja) 2012-07-31 2015-11-10 京セラ株式会社 振動検出用耳型部、振動検出用頭部模型、測定装置及び測定方法
KR101358881B1 (ko) 2012-09-21 2014-02-06 주식회사 라비오텍 양방향 기능성 음원 내장 수면상태진단 및 수면유도기능을 구비한 골전도 베개
US9288584B2 (en) 2012-09-25 2016-03-15 Gn Resound A/S Hearing aid for providing phone signals
US9351090B2 (en) 2012-10-02 2016-05-24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of checking earphone wearing state
JP6091842B2 (ja) 2012-10-29 2017-03-08 株式会社システムクラフト 居住者見守り装置、居住者見守りプログラム及び居住者の見守り方法
TWM452360U (zh) 2012-11-02 2013-05-01 Univ Southern Taiwan Sci & Tec 聽障人士用手錶
CN203039851U (zh) 2012-11-08 2013-07-03 长春芬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骨传导助听耳机
US9055366B2 (en) 2013-01-22 2015-06-09 Apple Inc. Multi-driver earbud
JP5941427B2 (ja) 2013-03-28 2016-06-29 ビッグローブ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装着状態検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203181220U (zh) 2013-04-25 2013-09-04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组合眼镜式单通道或双通道压电陶瓷骨导助听器
JP6240401B2 (ja) 2013-04-25 2017-11-29 京セラ株式会社 音響再生機器及び集音型音響再生機器
JP2014232905A (ja) 2013-05-28 2014-12-11 リオン株式会社 イヤホンとそれを用いた聴取装置
US9872113B2 (en) 2013-06-26 2018-01-16 Kyocera Corporation Measurement device and measurement system
KR102179812B1 (ko) 2013-07-18 2020-11-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와치형 이동단말기
JP2015061285A (ja) 2013-09-20 2015-03-30 株式会社ファインウェル 送受話装置および送受話方法
EP3038330B1 (en) 2013-08-23 2020-05-06 FINEWELL Co., Ltd. Portable telephone
JP6262474B2 (ja) 2013-09-09 2018-01-17 株式会社ファインウェル ステレオイヤホン
US11412334B2 (en) 2013-10-23 2022-08-09 Cochlear Limited Contralateral sound capture with respect to stimulation energy source
US9705548B2 (en) 2013-10-24 2017-07-11 Rohm Co., Ltd. Wristband-type handset and wristband-type alerting device
JP6315434B2 (ja) 2013-10-24 2018-04-25 株式会社ファインウェル 送受話装置
JP6298641B2 (ja) 2014-01-23 2018-03-20 株式会社ファインウェル 報知装置
JP6108551B2 (ja) 2013-10-28 2017-04-05 俊道 妻木 動作補助装置
JP6515392B2 (ja) 2013-10-29 2019-05-22 ゴールデンダンス株式会社 音声振動発生素子
JP6228994B2 (ja) 2014-01-30 2017-11-08 京セラ株式会社 圧電素子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圧電振動装置、携帯端末、音響発生器、音響発生装置、電子機器
US10254804B2 (en) 2014-02-11 2019-04-09 Apple Inc. Detecting the limb wearing a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10827268B2 (en) 2014-02-11 2020-11-03 Apple Inc. Detecting an installation position of a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9565285B2 (en) 2014-02-20 2017-02-07 Apple Inc. Cellular network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headset and mobile device
KR102110094B1 (ko) 2014-12-18 2020-05-12 파인웰 씨오., 엘티디 자전거 주행용 청취 장치 및 자전거 시스템
US9552707B1 (en) 2015-01-12 2017-01-24 Shantanu Bala Wearable device that indicates the passage of time as a tactile sensation moving across the surface of a person's skin
JP3200747U (ja) 2015-06-19 2015-11-05 株式会社システック 防災警報ヘルメット
WO2017005199A1 (en) 2015-07-07 2017-01-12 Origami Group Limited Wrist and finger communication device
JP6551929B2 (ja) 2015-09-16 2019-07-31 株式会社ファインウェル 受話機能を有する腕時計
JP6891172B2 (ja) 2015-12-10 2021-06-18 インテ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鼻振動を介した音響のキャプチャ及び生成のための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39254A1 (en) * 2003-12-23 2008-06-12 Isaac Levy Wireless telephone headset built into eyeglasses
SG114686A1 (en) * 2004-02-24 2005-09-28 Microsoft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sensory speech enhancement on a mobile device
US20100178597A1 (en) * 2004-03-09 2010-07-15 Hiroyuki Ishida Mask fabrication supporting method, mask blank providing method, and mask blank dealing system
US20080267433A1 (en) * 2005-01-31 2008-10-30 Tooru Katou Bone-Conduction Loudspeaker Set, Electronic Equipment, Electronic Translation System, Auditory Support System, Navigation Apparatus, and Cellular Phone
EP1705875A2 (en) * 2005-03-24 2006-09-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multi-directional camera
JP2008177705A (ja) * 2007-01-16 2008-07-31 Ntt Docomo Inc 音出力装置
CN101267463A (zh) * 2007-03-16 2008-09-17 Lg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式终端
JP2008263383A (ja) * 2007-04-11 2008-10-30 Sony Ericsson Mobile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発声音キャンセル装置、及び発声音のキャンセル方法
JP2009159402A (ja) * 2007-12-27 2009-07-16 Cosmo Gear Kk Pttリモコン装置及びハンズフリー通話システム
US20100329485A1 (en) * 2008-03-17 2010-12-30 Temco Japan Co., Ltd. Bone conduction speaker and hear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090245557A1 (en) * 2008-03-31 2009-10-01 Cochlear Limited Piercing conducted bone conduction device
US20100150368A1 (en) * 2008-12-12 2010-06-17 Cisco Technology, Inc.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dio Communications
US20100178957A1 (en) * 2009-01-13 2010-07-15 Chao Chen Mobile device having an impact resistant inpu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53147B (zh) 2017-03-22
TW201233119A (en) 2012-08-01
HK1210337A1 (zh) 2016-04-15
CN105141728B (zh) 2019-07-30
KR101600070B1 (ko) 2016-03-08
EP2661055B1 (en) 2019-10-09
US9894430B2 (en) 2018-02-13
CN103053147A (zh) 2013-04-17
TW201720125A (zh) 2017-06-01
HK1211771A1 (zh) 2016-05-27
EP2661054B1 (en) 2020-08-26
CN105681507A (zh) 2016-06-15
US20180199127A1 (en) 2018-07-12
TWI586135B (zh) 2017-06-01
US20150065057A1 (en) 2015-03-05
KR101489612B1 (ko) 2015-02-04
TW201611564A (zh) 2016-03-16
TWI647943B (zh) 2019-01-11
TW201711434A (zh) 2017-03-16
TWI595768B (zh) 2017-08-11
KR20150031497A (ko) 2015-03-24
CN106027713B (zh) 2020-07-07
KR20160003340A (ko) 2016-01-08
TW201804779A (zh) 2018-02-01
KR20180020306A (ko) 2018-02-27
HK1210336A1 (zh) 2016-04-15
CN109039391A (zh) 2018-12-18
CN105049566A (zh) 2015-11-11
CN104869185A (zh) 2015-08-26
CN104717590B (zh) 2020-09-15
EP2661054A1 (en) 2013-11-06
HK1212125A1 (zh) 2016-06-03
CN104902037B (zh) 2018-08-28
EP2661055A1 (en) 2013-11-06
KR101581840B1 (ko) 2016-01-06
CN102959930A (zh) 2013-03-06
HK1212126A1 (zh) 2016-06-03
TWI551106B (zh) 2016-09-21
CN105681507B (zh) 2018-10-16
TWI632800B (zh) 2018-08-11
HK1178714A1 (zh) 2013-09-13
CN105141728A (zh) 2015-12-09
EP3767926A2 (en) 2021-01-20
KR101830488B1 (ko) 2018-02-20
KR20150032600A (ko) 2015-03-26
KR20160031036A (ko) 2016-03-21
WO2012090944A1 (ja) 2012-07-05
CN102959930B (zh) 2016-01-27
CN109039391B (zh) 2021-08-10
US20120289162A1 (en) 2012-11-15
WO2012090947A1 (ja) 2012-07-05
EP2661055A4 (en) 2014-06-11
KR20130107337A (ko) 2013-10-01
US10779075B2 (en) 2020-09-15
KR101915515B1 (ko) 2018-11-08
CN104717590A (zh) 2015-06-17
US9392097B2 (en) 2016-07-12
KR101789401B1 (ko) 2017-10-23
US8886263B2 (en) 2014-11-11
CN106027713A (zh) 2016-10-12
KR20150031343A (ko) 2015-03-23
KR101824822B1 (ko) 2018-02-01
EP3767926A3 (en) 2021-03-24
KR101604521B1 (ko) 2016-03-17
CN104869185B (zh) 2018-07-24
KR20130110202A (ko) 2013-10-08
US20160286296A1 (en) 2016-09-29
EP2661054A4 (en) 2017-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9930B (zh) 移动电话
CN104247453B (zh) 移动电话
JP5837368B2 (ja) 携帯電話
CN104604247A (zh) 立体声耳机
JP6133534B2 (ja) 携帯電話およびその集積回路
JP5965126B2 (ja) 音出力装置
JP5878002B2 (ja) 携帯電話
JP6012147B2 (ja) 携帯電話および振動ユニット
JP5902416B2 (ja) 携帯電話
JP5926948B2 (ja) 携帯電話
JP5911248B2 (ja) 携帯電話
JP6242441B2 (ja) 音出力装置
JP6262797B2 (ja) 携帯電話
JP6209195B2 (ja) 携帯電話
JP6178884B2 (ja) 携帯電話
JP6242434B2 (ja) 聴取機器
JP6096962B2 (ja) 携帯電話
JP2017112622A (ja) 携帯電話の聴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033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17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Rohm Co.,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Rohm Co.,Ltd.

Patentee before: Rohm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1033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