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13512A - 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 Google Patents

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13512A
TW202113512A TW109142929A TW109142929A TW202113512A TW 202113512 A TW202113512 A TW 202113512A TW 109142929 A TW109142929 A TW 109142929A TW 109142929 A TW109142929 A TW 109142929A TW 202113512 A TW202113512 A TW 20211351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developer
nozzle
opening
ge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2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48785B (zh
Inventor
細川浩
甲斐創
松本純一
小松真
早川直志
小澤讓
田牧真二
菊地賢治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理光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9276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8874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929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7205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理光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理光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3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3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87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878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68Toner cartridges fulfilling a continuous function within the electrographic apparatus during the use of the supplied developer material, e.g. toner discharge on demand, storing residual toner, acting as an active closure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15/0872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the developer cartridges being 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ed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Abstract

本發明係一種包含用於影像形成的粉末的容器,該容器包括:一端;另一端,包含一開口;一齒輪,用於接收一外部驅動力;一噴嘴接收器,包含一噴嘴接收空間;以及一對部件,被配置以與一粉末補充裝置嚙合,該對部件的二者皆在距離該開口的中心的徑向方向上都比該齒輪在該徑向方向上的最外層的齒更遠,其中,該對部件被設置成使得在該對部件之間延伸的虛擬線穿過該噴嘴接收空間。

Description

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粉末容器,該粉末容器含有一種粉末如顯像劑,並且涉及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其中該粉末從該粉末容器傳向輸送終點。
在影像形成裝置中,如影印機、印表機或傳真裝置,實施電子顯像過程;利用存在於顯影裝置中的顯像劑,形成在感光器上的潛象被轉換成可見影像。因此,潛象的顯影導致消耗顯像劑。為此,有必要為顯影裝置補充顯像劑。顯像劑補充裝置將顯像劑從顯像劑容器輸送至顯影裝置,其中該顯像劑補充裝置用作安裝在影像形成裝置的主體中的粉末供給裝置,該顯像劑容器用作粉末容器。結果,該顯影裝置補充顯像劑。利用以上述方式補充顯像劑的顯影裝置,可以持續方式顯影。此外,該顯像劑容器以可拆卸方式裝設至該顯像劑補充裝置。因此,當該顯像劑容器耗盡顯像劑時,使用含有顯像劑的新顯像劑容器替換它。
由於顯像劑容器能可拆卸地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一些顯像劑容器是已知的,在這些顯像劑容器中,螺旋肋形成在含有顯像劑的圓柱形顯像劑容納構件的內表面上(見日本專利申請特開第2003-241496號、日本專利申請特開第2005-221825號、日本專利第4342958號、日本專利申請特開第2002-202656號、以及日本專利申請特開第2003-233247號)。在該顯像劑容器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的條件下,該顯像劑容納構件旋轉,從而儲存在該顯像劑容納構件內的顯像劑在旋轉軸的方向上被從一端輸送至另一端。然後,從該顯像劑容納構件的另一端處形成的開口,該顯像劑被排向該顯像劑補充裝置的主體。
日本專利申請特開第2009-276659公開了以下配置。關於顯像劑容器,其中顯像劑容納構件旋轉,使得儲存在該顯像劑容納構件內的顯像劑被從一端輸送至另一端,從該顯像劑容納構件的另一端處形成的開口插入一輸送噴嘴,該輸送噴嘴固定至顯像劑補充裝置。插入至該顯像劑容器的輸送噴嘴具有一顯像劑接收開口,該接收開口形成在該輸送噴嘴的插入方向上的前端處的端部附近。因此,當插入該顯像劑容器時,該輸送噴嘴經由該顯像劑接收開口從該顯像劑容納構件接收顯像劑。然後,該輸送噴嘴將該顯像劑輸送至該顯像劑補充裝置的主體。此外,在該顯像劑容器中,在該顯像劑容納構件的另一端處形成的開口內部,固定一噴嘴插入構件,該噴嘴插入構件具有一噴嘴插入開口用於插入該輸送噴嘴。再者,該顯像劑容器包括一容器擋門,當未插入該輸送噴嘴時該容器擋門關閉該噴嘴插入開口,並且當插入該輸送噴嘴時開啟該噴嘴插入開口。
在日本專利申請特開第2009-276659號公開的顯像劑容器中,噴嘴插入開口保持關閉直至插入輸送噴嘴。利用此,在顯像劑容器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之前可防止顯像劑的洩漏及散落。此外,當顯像劑容器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時,在該顯像劑容器內部進行從顯像劑容器至顯像劑補充裝置的輸送噴嘴的顯像劑的輸送。從而,相對於在顯像劑容器外部進行將顯像劑輸送至顯像劑補充裝置的方法,顯像劑補充裝置的內部以及顯像劑容器的外表面可防止被散落的顯像劑弄髒。為此,如果操作者拔出顯像劑容器,即使在影像形成時,操作者也不會被顯像劑弄髒。
然而,在日本專利申請特開第2009-276659號中,未公開支承機構,該支承機構能夠固定該顯像劑容器(顯像劑匣)至顯像劑補充裝置而抵抗向外按壓擋門的彈簧恢復力。除此之外,未公開能夠避免齒輪間干擾的具體結構,該等齒輪安裝用於輸送該顯像劑容器內的顯像劑,以及支承機構。除非存在能夠支承顯像劑容器至顯像劑補充裝置而不引起該等齒輪間干擾的支承機構,否則無法以穩定方式輸送顯像劑。並且無法將顯像劑供給至顯像劑補充裝置而防止顯像劑從噴嘴插入開口洩漏。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粉末容器,其中一輸送噴嘴可插入該粉末容器,並且該粉末容器可保持在補充裝置內的補充位置處,從而粉末可以 穩定方式從粉末容器輸送至補充裝置;以及需要提供一種包括該粉末容器的影像形成裝置。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於至少部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實施例,提供一種粉末容器,該粉末容器在水平縱向的方向上可裝設至一粉末補充裝置。該粉末補充裝置包括一輸送噴嘴、一噴嘴開口以及一補充裝置嚙合構件,其中該輸送噴嘴用於輸送一粉末,該噴嘴開口形成在該輸送噴嘴上以從該粉末容器接收粉末,而該補充裝置嚙合構件用於藉由橫向偏壓(bias)該粉末容器支承該粉末容器。該粉末容器包括一容器主體,配置以包含用於影像形成的粉末,該粉末被供給至該粉末補充裝置;一輸送器,配置以將該粉末從該縱向方向的一端輸送至形成一圓柱形容器開口的另一端,該輸送器設置在該容器主體內;一齒輪,配置以利用一外部驅動力轉動該輸送器;一容器蓋,配置以覆蓋該齒輪,該容器蓋具有一齒輪暴露孔,用於部分暴露一齒輪齒;以及一噴嘴接收器,配置以在該容器主體內部引導輸送噴嘴,該噴嘴接收器設置在該容器開口上。該容器蓋包括一容器嚙合部分,該容器嚙合部分包括一滑動部分,配置以使該補充裝置嚙合構件滑動;以及一嚙合孔,該補充裝置嚙合構件利用該嚙合孔嚙合。該容器嚙合部分在徑向方向上設置在比該齒輪的齒更外的位置處。
當結合所附圖式考慮時,藉由閱讀以下的本發明的現有較佳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將更加理解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以及技術和工業的重要性。
26:饋送盤
27:饋送輥
28:定位輥對
29:排出輥對
30:堆放部
32、32Y、32M、32C、32K、2032、3032、6032、A032、D032、E032、F032:顯像劑容器(粉末容器)
33、33Y、2033、3033、4033、6033、7033、8033、9033、A033、D033、F033:容器主體(粉末儲存體)
33a:容器開口
3033a:公螺旋
34、34Y、6034、A034、D034、E034、F034:容器前端蓋(容器蓋)
34a、A034a:齒輪暴露孔
34b、A034b:彩色特定肋
41、41Y、41M、41C、41K:感光器
42a:清潔刮刀
42Y:感光器清潔裝置
44Y:充電輥
46、46Y、46M、46C、46K:影像形成單元
47:曝光裝置
48:中間轉印帶
49、49Y、49M、49C、49K:初級轉印偏壓輥
50Y:顯影裝置
51Y:顯影輥
52Y:刮粉刀
53Y:第一顯影顆粒容納部
54Y:第二顯影顆粒容納部
55Y:顯影劑輸送螺旋
56Y:顯像劑密度感測器
60、60Y、60M、60C、60K:顯像劑補充裝置(粉末補充裝置)
64Y:顯像劑落下通道(粉末輸送裝置)
70:容器支承部分
71:插入孔部分
72:容器接收部分
73:容器蓋接收部分
82:次級轉印支撐輥
85:中間輸送單元
86:定影裝置
89:次級轉印輥
90:控制器
91、91Y:容器驅動部分
100:印表機
200:給紙器
301、301Y、4301、6380、A301、F301:容器齒輪(齒輪)
302、302Y、7302、8302、9302:螺旋肋
7302a:端部
303、303Y、A303:握爪(手柄)
304:輸送葉片
5304i:提升部分(輸送葉片)
305、A305:前端開口(開口)
306:鉤蓋部分
309、4309:公螺紋
6315:容器凸緣
330、330Y、3330、4330、5330、A330、D330、F330:噴嘴接收器(噴嘴插入構件)
331、A331、E331、F331:噴嘴接收開口(噴嘴插入開口)
332、A332、E332、F332:容器擋門
332a:擋門鉤
332c:前端圓柱部分
332d:滑動部分
332e:導桿
332f:懸臂
333、A333、F333:容器密封
335:擋門後端支撐部分
335a:擋門側支撐部分
335b:側支援部分之間的空間
336、A336、E336、F336:容器擋門彈簧
337: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
337a:噴嘴擋門定位肋(對接部)
337b:密封防擠空間
3337c:公螺紋
338、A392、D392、E392、F392:顯像劑接收開口
339、A339、F339:容器嚙合部分
339a、A339a:導向突起
339b、A339b:導槽
339c、A339c:凸塊
339d、A339d:嚙合孔
340、3340、4340:容器擋門支持物
341:蓋鉤
343:支承部分
344:IC標籤支承物
345:支承結構
348:支承物下部分
349:支承物右側部分
350:支承物上部分
351:內壁突起
352:框架
353:支承物突起
354:支承物下鉤
355:支承物上鉤
356:支承物右側鉤
357:IC標籤附著面
358:支承基底
359a:上附著部分
359b:下附著部分
360:側附著部分
360a:傾斜面
361、A361、F361:滑動導軌
361a:滑動槽
370、2370、437、B370:帽
371:帽凸緣
2372、B372:吸附劑
6380:嚙合鉤
400:掃描器
500:影印機(影像形成裝置)
601、601Y:容器驅動齒輪
602、6602:框架
603:驅動馬達
603a:蝸輪
604:驅動傳動齒輪
605:輸送螺旋齒輪
607:噴嘴座
608、608Y:設置蓋
609:補充裝置嚙合構件(鎖定桿)
610:噴嘴開口
611,611Y:輸送噴嘴
611a:噴嘴的前端
612:噴嘴擋門
612a:噴嘴擋門凸緣(對接部)
612b:第一內肋
612c:第二內肋
612d:第三內肋
612e:噴嘴擋門管
612f:噴嘴擋門彈簧接收表面
613:噴嘴擋門彈簧(偏壓構件)
614:輸送螺旋
615:容器設置部分
615a:容器設置部分的內表面
615b:容器設置部分的端面
6620:導銷
700:IC標籤(ID標籤、ID晶片、資訊儲存裝置)
701:ID標籤孔(孔、槽)
702:基板
710:金屬板(終端)
710a:第一金屬墊
710b:第二金屬墊
710c:第三金屬墊
800:連接器
801:導銷(突起)
804:終端
A306:環塞
A307:後端蓋
A307a:填充孔
A308a、F308a:第一容器蓋(前端蓋)
A308b、F308b:第二容器蓋
A311:帽
A330a:容器擋門支持物
A330b:容器彈簧支持物
A330c:第一外表面
A330d:第二外表面
A330e:內表面
A330f:階梯
A334、D334、F334:轉動軸(主軸)
A340:擋門銷
A380、D380、E380、F380:攪拌輸送器
A382、D382、E382、F382:提升部分(輸送葉片)
A390、D390、E390、F390:攪拌器組件
A391、F391:鍵凸
D900:力矩限制器
D901:外殼
D902:內環
D903:板簧
D904:遮罩元件
D905:軸承
D912:葉片形輸送器
D913:線圈形輸送器
D914:輸送支撐物
D914a:凸輪槽
E301:齒輪部分
S308b:容器蓋部分
E330:噴嘴接收器
E330c:外表面
E330d:第二外表面
E334:轉動軸部分
F306:支承環
F380a:輸送攪拌器的前端部
F380b:螺旋
F381:支撐物
F382a:根部
F382b:端部
F393:凹處
F905:旋轉滑動部分(軸承)
G:顯影劑
L:雷射光
P:記錄介質
γ1、γ2:按壓裝配部分
第1圖為在顯像劑容器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之前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顯像劑補充裝置和顯像劑容器的說明剖面圖;
第2圖為根據所有實施例之影印機的整體結構圖;
第3圖為說明根據實施例之影印機的影像形成單元的示意圖;
第4圖為說明根據實施例之顯像劑容器固定在影印機的顯像劑補充裝置中的情況的示意圖;
第5圖為說明根據實施例之顯像劑容器固定在影印機的容器支承部分中的情況的整體立體圖;
第6圖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顯像劑容器的說明立體圖;
第7圖為顯像劑容器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之前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顯像劑補充裝置和顯像劑容器的說明立體圖;
第8圖為在顯像劑容器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之後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顯像劑補充裝置和顯像劑容器的說明剖面圖;
第9圖為根據第一實施例噴嘴接收器已從顯像劑容器的容器主體移除之顯像劑容器情況的說明立體圖;
第10圖為根據第一實施例噴嘴接收器已從顯像劑容器的容器主體移除之顯像劑容器情況的說明剖面圖;
第11圖為根據第一實施例從第10圖所示的情況噴嘴接收器裝設至顯像劑容器的容器主體之顯像劑容器情況的說明剖面圖;
第12圖為根據所有實施例從容器前端側觀察時噴嘴接收器的說明立體圖;
第13圖為根據所有實施例從容器後端側觀察時噴嘴接收器的說明立體圖;
第14圖為第13圖中說明的情況中噴嘴接收器的橫向剖面圖;
第15圖為根據所有實施例噴嘴擋門的說明剖面圖;
第16圖為從噴嘴前端觀察時第15圖中說明的噴嘴擋門的說明立體圖;
第17圖為從噴嘴基端觀察時第15圖中說明的噴嘴擋門的說明立體圖;
第18圖為顯像劑補充裝置的輸送噴嘴附近的說明剖面圖;
第19圖為輸送噴嘴開口附近的說明剖面圖;
第20圖為在移除噴嘴擋門之後從噴嘴前端觀看時輸送噴嘴附近的說明立體圖;
第21圖為在移除噴嘴擋門之後噴嘴開口附近的說明立體圖;
第22圖為根據所有實施例固定至顯像劑補充裝置的連接器的說明立體圖,以及根據第一實施例顯像劑容器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部的說明立體圖;
第23圖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顯像劑容器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部的說明立體圖(其中第22圖所示的IC標籤支承結構以拆卸狀態說明),以及連接器的說明立體圖;
第24圖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顯像劑容器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部的說明立體圖,其中第22圖所示的IC標籤暫時結合至IC標籤支承物,以及連接器的說明立體圖;
第25圖為根據所有實施例說明IC標籤、IC標籤支承物和連接器之間相對位置關係的立體圖;
第26圖為儲存情況中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顯像劑容器的說明立體圖;
第27圖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顯像劑容器的說明剖面圖,其中吸附劑設置在一帽上;
第28圖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容器擋門支持物的說明立體圖,其中該容器擋門支持物用於噴嘴接收器中,利用螺旋夾緊固定至容器主體;
第29圖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顯像劑容器的情況的說明立體圖,其中噴嘴接收器與容器主體分離;
第30圖為根據第四實施例之顯像劑容器情況的說明立體圖,其中噴嘴接收器從容器主體移除;
第31A圖為根據第五實施例之從容器後端側觀察並包括在噴嘴接收器內的輸送葉片的說明立體圖;
第31B圖為根據第五實施例之顯像劑容器情況的說明剖面圖,其中噴嘴接收器從容器主體移除;
第32圖為從垂直於根據第五實施例之顯像劑容器的旋轉軸的方向上觀察的提升部分的剖面圖;
第33圖為根據第六實施例顯像劑容器裝配至顯像劑補充裝置的說明剖面圖以及顯像劑容器的說明剖面圖;
第34圖為根據第七實施例之容器主體的說明剖面圖;
第35圖為根據第八實施例之容器主體的說明剖面圖;
第36圖為根據第九實施例之容器主體的說明剖面圖;
第37圖為根據第五實施例輸送葉片設置在根據第九實施例之容器主體中的情況的說明剖面圖;
第38圖為根據所有實施例之容器前端蓋的說明立體圖;
第39圖為在顯像劑容器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之前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顯像劑補充裝置和顯像劑容器的說明剖面圖;
第40圖為根據第一實施例顯像劑容器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的情況的說明剖面圖;
第41圖為在顯像劑容器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之前顯像劑補充裝置和顯像劑容器的說明剖面圖;
第42圖為在顯像劑容器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之前根據第十實施例之顯像劑補充裝置和顯像劑容器的說明剖面圖;
第43圖為根據第十實施例之顯像劑容器的說明剖面圖;
第44圖為在顯像劑容器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之前根據第十實施例之顯像劑補充裝置和顯像劑容器的說明剖面圖;
第45圖為在顯像劑容器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之後根據第十實施例之顯像劑補充裝置和顯像劑容器的說明剖面圖;
第46圖為根據第十實施例之攪拌器組件的說明分解圖;
第47圖為根據第十實施例之攪拌器組件的說明分解立體圖;
第48圖為根據第十實施例之攪拌輸送器的無軸配置中噴嘴接收器和攪拌輸送器的橫向剖面圖;
第49圖為說明在顯像劑接收開口的位置處藉由切割已插入輸送噴嘴的噴嘴接收器而得到的剖面;
第50圖為在旋轉軸方向上從容器後端側向容器前端側觀察顯像劑接收開口和提升部分時根據第十實施例的顯像劑接收開口附近的剖面圖;
第51圖說明利用第50圖中依次說明的顯像劑接收開口和提升部分的結構(角度θ為鈍角)將顯像劑T導至顯像劑接收開口的後續情況;
第52圖說明提升部分具有彎曲形狀結構;
第53圖為根據第十實施例用於解釋在提升部分的容器前端側處的側面豎立防落壁的結構的說明圖;
第54圖為根據第十實施例在旋轉軸方向上從容器後端側至容器前端側觀察顯像劑接收開口和提升部分時顯像劑接收開口附近的剖面圖;
第55圖說明利用第54圖依次所示之顯像劑接收開口和提升部分(其中該角θ為銳角)的結構,顯像劑T被導至顯像劑接收開口的後續情況。
第56圖為儲存情況中根據第十實施例之顯像劑容器的說明立體圖;
第57圖為根據第十實施例吸附劑設置在第56圖所示的帽上的顯像劑容器的說明剖面圖;
第58圖為根據第十實施例至第十三實施例固定至顯像劑補充裝置的連接器的說明立體圖,以及根據第十實施例之顯像劑容器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部的說明立體圖;
第59圖為說明利用力矩限制器具有限制攪拌輸送器的旋轉驅動之根據第十一實施例的顯像劑容器充分填充有顯像劑的情況的說明圖;
第60圖為說明第59圖所示之顯像劑容器內顯像劑的量減少的情況的說明圖;
第61圖說明第60圖所示之顯像劑容器的E-E剖面圖;
第62圖為力矩限制器的剖面立體圖;
第63A圖為可用於第59圖所示之顯像劑容器的葉片形輸送器的說明圖;
第63B圖為可用於第59圖所示之顯像劑容器的線圈形輸送器的說明圖;
第64圖為說明具有凸輪槽形成於其上的輸送支承物設置在可用於第59圖所示之顯像劑容器中的力矩限制器的結構以及形成葉片形輸送器以在容器主體的縱向方向上執行往復運動的結構的說明圖;
第65圖為根據第十二實施例之顯像劑容器的剖面圖,其中攪拌器組件以結合方式與容器前端蓋配置;
第66圖為根據第十三實施例之顯像劑容器的剖面圖,其中容器前端蓋以結合方式與容器齒輪配置;
第67A圖為第66圖所示之顯像劑容器的X-X剖面圖;
第67B圖為根據第十三實施例之容器前端蓋的剖面圖,其中提升部分在其前端具有傾斜面;以及
第67C圖為根據第十三實施例之容器前端蓋的剖面圖,其中提升部分以偏移方式設置。
第一實施例
以下為應用至用作影像形成裝置的影印機(以下稱為影印機500)的本發明示例性實施例的解釋。
第2圖為根據實施例影印機500的整體結構圖。該影印機500包括影印機體(以下稱為印表機100)、紙張進給檯(以下稱為給紙器200)以及掃描器(以下稱為掃描器400),其中掃描器400裝設於印表機100之上。
容器支承部分70設置在印表機100的上部分,在容器支承部分70中,四個顯像劑容器32(32Y、32M、32C和32K)以可拆卸方式(可替換方式)安裝,該等顯像劑容器32用作粉末容器,對應四個顏色(分別為黃色、品紅、青色和黑色)(以下,元件符號最後標示英文大寫字母Y、M、C和K分別表示對應於黃色、品紅、青色和黑色顯像劑的元件)。在容器支承部分70的下側設置中間轉印單元85。
中間輸送單元85包括中間轉印帶48、四個初級轉印偏壓輥49(49Y、49M、49C和49K)、次級轉印支撐輥82、複數個張力輥以及中間轉印清潔裝置。中間轉印帶48捲繞並由複數個輥支撐,並且當藉由該等複數個輥中之一的次級轉印支撐輥82旋轉驅動時,在第2圖所示的箭頭方向上進行環形移動。
在印表機100中,四個影像形成單元46(46Y、46M、46C和46K)彼此平行排列並與中間轉印帶48相對。在該等四個顯像劑容器32(32Y、32M、32C和32K)的下側,分別設置四個用作粉末補充裝置的顯像劑補充裝置60(60Y、60M、60C和60K)。此處,每個顯像劑補充裝置60(60Y、60M、60C和60K)將儲存在對應的顯像劑容器32 (32Y、32M、32C和32K)內的顯像劑提供至對應顏色的影像形成單元46(46Y、46M、46C和46K)的顯影裝置(粉末使用單元)。
如第2圖所示,在影像形成單元46的下側,印表機400包括曝光裝置47,該曝光裝置47用作潛象形成單元。基於由掃描器400讀取的原始影像的影像資訊或基於自外部裝置如個人電腦輸入的影像資訊,曝光裝置47將感光器41(隨後敘述)的外表面曝光並在感光器41的外表面上形成靜電潛像。此處,設置在印表機100內的曝光裝置47使用雷射二極體實施雷射光束掃描法。然而,擇一地,作為曝光單元,還可使用其他結構,如發光二極體(LED)陣列。
第3圖為說明對應於黃色之用於黃色的影像形成單元46Y的整體結構的示意圖。
用於黃色的影像形成單元46Y包括用作潛象載體的鼓式感光器41Y。此外,用於黃色的影像形成單元46Y包括設置在感光器41Y周圍的以下組成構件:用作充電單元的充電輥44Y;用作顯影單元的顯影裝置50Y;感光器清潔裝置42Y;以及放電裝置。感光器41Y經歷影像過程(包括充電操作、曝光操作、顯影操作、轉印操作以及清潔操作)。從而,在感光器41Y上形成黃色影像。
同時,關於其他三個影像形成單元46(46M、46C和46K),除了所用顯像劑的顏色不同之外,該等結構與對應黃色的用於黃色的影像形成單元46Y的結構基本相同。因此,在每個感光器41M、41C和41K上形成對應顯像劑的顏色的影像。以下,適當省略該等三個影像形成單元46(46M、46C和46K)的解釋,並僅說明用於黃色的影像形成單元46Y。
參見第3圖,感光器41Y在順時針方向上由驅動馬達旋轉驅動。然後,感光器41Y的表面在相對充電輥44Y的位置處均勻充電(充電操作)。隨後,感光器41Y的表面到達自曝光裝置47發出的雷射光L的照射位置,在該照射位置處經歷曝光掃描。結果,對應黃色的靜電潛像形成在感光器41Y的表面上(曝光操作)。然後,感光器41的表面到達相對顯影裝置50Y的位置。在該位置,對應於黃色的靜電潛像被顯影,從而形成黃色顯像劑影像(顯影操作)。
中間轉印單元85的四個初級轉印偏壓輥49(49Y、49M、49C和49K)的每一個藉由將中間轉印帶48夾在對應感光器41(41Y、41M、41C和41K)之間形成初級轉印輥隙(nip),然後,具有與顯像劑的極性相對極性的轉印偏壓被施加至初級轉印偏壓輥49(49Y、49M、49C和49K)。
在顯影操作期間,在感光器41Y的表面上形成黃色顯像劑影像之後,感光器41Y的表面到達相對初級轉印偏壓輥49Y形成的初級轉印輥隙。然後,在該初級轉印輥隙,黃色調色影像從感光器41Y轉印至中間轉印帶48上(初級轉印操作)。此時,未轉印的顯像劑(雖然僅少量)留在感光器41Y上。當在該初級轉印輥隙處黃色顯像劑影像被轉印至中間轉印帶48上,感光器41Y的外表面到達相對感光器清潔裝置42Y的位置。在該位置處,感光器41Y上剩餘之未轉印的顯像劑被清潔刮刀42a機械收集(清潔過程)。最後,感光器41Y的外表面到達相對放電裝置的位置。在該位置處,移除感光器41Y上的殘餘電位。這標示著成像過程期間有關感光器41Y執行的一系列操作結束。
關於其他影像形成單元46(46M、46C和46K),以與黃色影像形成單元46Y執行的成像過程相同的方式執行成像過程。也就是說,設置在每個影像形成單元46(46M、46C和46K)下側上的曝光裝置47發出基於影像資訊的雷射光L至每個影像形成單元46(46M、46C和46K)的感光器41(41M、41C和41K)。更具體地,在曝光裝置47中,雷射光L自光源發出並且利用旋轉驅動的多面鏡掃描,從而雷射光L經由複數個光學元件落在每個感光器41(41M、41C和41K)上。然後進行顯影操作。接著,每一種顏色的顯像劑影像從對應的感光器41(41M、41C和41K)被轉印至中間轉印帶48上。
此時,中間轉印帶48在第2圖所示的箭頭方向上移動,並且依次通過每個初級轉印偏壓輥49(49Y、49M、49C和49K)的初級轉印輥隙。結果,四種顏色的顯像劑影像以疊加方式從該等感光器41(41Y、41M、41C和41K)被初級轉印至中間轉印帶48上。結果在中間轉印帶48上形成彩色顯像劑影像。
然後,中間轉印帶48(其上藉由所有顏色之顯像劑影像的疊加轉印已形成彩色顯像劑影像)到達相對次級轉印輥89的位置。在該位置處,第二轉印支撐輥82經由次級轉印輥89夾著中間轉印帶48形成次級轉印輥隙。當記錄介質P如轉印紙片被輸送至第二轉印輥隙的位置時,彩色顯像劑影像從中間轉印帶48被轉印至記錄介質P上。此時,未被轉印至記錄介質P上的未轉印的顯像劑殘留在中間轉印帶48上。在通過次級轉印輥隙之後,中間轉印帶48到達中間轉印清潔裝置的位置,該中間轉印清潔裝置從中間轉印帶48收集未轉印的顯像劑。這標示著關於中間轉印帶48執行的一系列操作結束。
以下提出關於記錄介質P的解釋。
被輸送至次級轉印輥隙的記錄介質P是從給紙器200的饋送盤26經由饋送輥27和定位輥對28輸送的,饋送盤26設置在印表機100的下側。更具體地,複數個記錄介質P以堆積方式置於在饋送盤26中。當饋送輥27以如第2圖所示的逆時針方向旋轉驅動時,最上面的記錄介質P被輸送至定位輥對28的兩個輥間形成的輥隙。
被輸送至定位輥對28的記錄介質P暫時停止在停止旋轉驅動的定位輥對28的輥隙的位置。然後,與形成在中間轉印帶48上的彩色顯像劑影像到達次級轉印輥隙的時序同步,定位輥對28被旋轉驅動,從而記錄介質P被輸送至次級轉印輥隙。結果,期望的彩色顯像劑影像轉印至記錄介質P上。
然後,在次級轉印輥隙轉印有彩色顯像劑影像的記錄介質P被輸送至定影裝置86。在定影裝置86中,由於定影帶和壓力輥產生的熱和壓力,該彩色顯像劑影像被定影至記錄介質P上。在通過定影裝置86之後,記錄介質P經由排出輥對29被排出至影印機500的外部。當記錄介質P經由排出輥對29被排出至影印機500的外部時,記錄介質P被順序地堆放在堆放部30中作為輸出影像。這標示著在影印機500中影像形成過程期間執行的一系列操作結束。
以下進一步詳細解釋設置在每個影像形成單元46中之顯影裝置50的結構和操作。這裏,參見黃色的影像形成單元46Y給出解釋。然而,該解釋等同於參見對應其他三種顏色的影像形成單元46M、46C和46K。
如第3圖所示,顯影裝置50Y包括顯影輥51Y、刮粉刀52Y、兩個顯影劑輸送螺旋55Y以及顯像劑密度感測器56Y。該顯影輥51Y相對感光器41Y設置,同時該刮粉刀52Y相對該顯影輥51Y設置。該等兩個顯影劑輸送螺旋55Y設置在兩個顯影顆粒容納部(53Y和54Y)中。該顯影輥51Y包括內部固定的磁輥以及圍繞磁輥旋轉的套筒。並且顯影劑G被置於第一顯影顆粒容納部53Y以及第二顯影顆粒容納部54Y中,其中該顯影劑G由兩種成分即載體和顯像劑所組成。第二顯影顆粒容納部54Y具有形成在其上側的開口並經由該開口與顯像劑落下通道64Y相連通。同時,顯像劑密度感測器56Y檢測容納在第二顯影顆粒容納部54Y內的顯影劑G的顯像劑密度。
存在於顯影裝置50內部的顯影劑G在第一顯影顆粒容納部53Y和第二顯影顆粒容納部54Y之間循環同時被該等兩個顯影劑輸送螺旋55Y攪拌。當容納在第一顯影顆粒容納部53Y內的顯影劑G被輸送至顯影劑輸送螺旋55Y的一側時,藉由顯影輥51Y的磁輥形成的磁場,它被提供並運載至顯影輥51Y的套筒表面。顯影輥51Y的套筒以第3圖中箭頭所示的逆時針方向被旋轉驅動,並且由於該套筒的旋轉,顯影輥51Y上承載的顯影劑G移至顯影輥51Y。此時,由於顯影劑G中載體之間摩擦充電,顯影劑G中的顯像劑被充至具有與該載體相對極性的電位,並因此靜電吸附至該載體上。然後,隨著該載體被拉向形成在顯影輥51Y上的磁場,顯影劑G被運載至顯影輥51Y上。
然後,顯影輥51Y上運載的顯影劑G以第3圖所示的箭頭方向被輸送,並且到達刮粉刀52Y與顯影輥51Y彼此相對的刮粉部分。當通過該刮粉部分時,顯影輥51Y上的顯影劑G被數量優化並被輸送至指向與感光器41Y相對位置的顯影區域。在該顯影區域中,由於顯影輥51Y與感光器41Y之間形成的顯影電場,顯影劑G中的顯像劑吸附至形成在感光器41Y上的潛像上。然後,由於顯影輥51Y的套筒的旋轉,顯影輥51Y上的殘餘顯影劑G(其已經由該顯影區域)到達第一顯影顆粒容納部53Y的上側。在該位置處,顯影劑G脫離顯影輥51Y。
將存在於顯影裝置50Y內部的顯影劑G調節至具有預定範圍內的顯像劑密度。更具體地,依據包含在存於顯影裝置50Y內部的顯影劑G 中的顯像劑的顯影相關消耗量,儲存在顯像劑容器32Y內的顯像劑經由顯像劑補充裝置60Y(隨後敘述)被提供至第二顯影顆粒容納部54Y。
然後,被提供至第二顯影顆粒容納部54Y的顯像劑在第一顯影顆粒容納部53Y和第二顯影顆粒容納部54Y之間循環,同時與顯影劑G混合並經由該等兩個顯影劑輸送螺旋55Y攪拌。
以下解釋關於顯像劑補充裝置60(60Y、60M、60C和60K)。
第4圖為說明顯像劑容器32裝配在顯像劑補充裝置60Y中的情況的示意圖。第5圖為說明四個顯像劑容器32(32Y、32M、32C和32K)固定在容器支承部分70中的情況的整體立體圖。
依據顯影裝置50(50Y、50M、50C和50K)中的顯像劑的消耗量,各個顯像劑從安裝在容器支承部分70內的顯像劑容器32(32Y、32M、32C和32K)被適當地提供至顯影裝置50(50Y、50M、50C和50K)。此時,顯像劑容器32(32Y、32M、32C和32K)內的顯像劑藉由顯像劑補充裝置60(60Y、60M、60C和60K)供給,其中顯像劑補充裝置60(60Y、60M、60C和60K)基於顯像劑顏色安裝。同時,關於該等四個顯像劑補充裝置60(60Y、60M、60C和60K)或者關於該等四個顯像劑容器32(32Y、32M、32C和32K),除了成像過程中使用的顯像劑顏色不同之外,該等結構基本相同。為此,以下僅給出關於對應於黃色的顯像劑補充裝置60Y和顯像劑容器32Y的解釋,並且適當省略對應於其他三種顏色的其他顯像劑補充裝置60(60M、60C和60K)和其他顯像劑容器32(32M、32C和32K)的解釋。
每個顯像劑補充裝置60(60Y、60M、60C和60K)包括顯像劑支承部分70;輸送噴嘴611(611Y、611M、611C和611K);輸送螺旋614(614Y、614M、614C和614K);顯像劑落下通道64(64Y、64M、64C和64K);以及容器驅動部分91(91Y、91M、91C和91K)。
考慮顯像劑容器32Y在第4圖和第5圖所示的箭頭Q的方向上移動並固定至印表機100的容器支承部分70的情況。然後,隨著固定該顯像劑容器32Y的操作,顯像劑補充裝置60Y的輸送噴嘴611Y從顯像劑 容器32的容器前端側插入。結果,顯像劑容器32的內部與輸送噴嘴611Y相連通。以下描述固定操作中建立連通的詳細結構。
在第一實施例中,顯像劑容器32Y為具有實質上圓筒形的顯像劑瓶;並且主要包括顯像劑前端蓋34Y以及容器主體33Y,其中該顯像劑前端蓋34Y用作容器蓋,以非旋轉方式安置在容器支承部分70中,該容器主體33Y具有容器齒輪301Y,該容器齒輪301Y用作一齒輪,以整合方式配置。此外,該容器主體33Y以關於容器前端蓋34Y相對旋轉的方式安置。
容器支承部分70主要包括容器蓋接收部分73、容器接收部分72以及插入孔部分71。該容器蓋接收部分73為用於容納該顯像劑容器32Y的容器前端蓋34Y的部分。該容器接收部分72為用於容納顯像劑容器32Y的容器主體33Y的部分。該插入孔部分71為形成插入開口的部分,其在將顯像劑容器32Y固定至容器接收部分72的固定操作期間使用。在影印機500中,當近側(如參見第2圖垂直方向上的近側上)設置的主體蓋被打開時,容器支承部分70的插入口部分71被顯露。然後,利用以水平方向保持的每個顯像劑容器32(32Y、32M、32C和32K)的縱向方向,每個顯像劑容器32(32Y、32M、32C和32K)裝設至影印機500的近側或自影印機500的近側拆卸(例如,利用顯像劑容器32的縱向方向作為裝設-拆卸方向,執行裝設-拆卸操作)。同時,第4圖所示的設置蓋608Y為容器支承部分70的容器蓋接收部分73的一部分。
容器接收部分72配置以具有實質上等於容器主體33Y的縱向長度的縱向長度。容器蓋接收部分73設置在縱向方向上(容器接收部分72的裝設-拆卸方向)容器前端側處。插入孔部分71形成在容器接收部分72的縱向方向(裝設-拆卸方向)一端處。因此,在用於固定顯像劑容器32Y的固定操作期間,容器前端蓋34Y通過插入孔部分71,滑過容器接收部分72一段距離,並且然後固定至容器蓋接收部分73。
在容器前端蓋34Y裝設至容器蓋接收部分73的情況中,一旋轉驅動經由容器驅動齒輪601Y自容器驅動部分91Y輸入至包含在容器主體33Y內的容器齒輪301Y,其中容器驅動部分91Y包括驅動馬達和驅動齒輪。結果,容器主體33Y在第4圖所示的箭頭A的方向上旋轉驅動。作為 容器主體33Y旋轉的結果,參見第4圖,儲存在容器主體33Y內的顯像劑沿著容器主體33Y的縱向方向藉由螺旋肋302Y從左手側輸送至右手側,其中螺旋肋302Y以螺旋方式形成在容器主體33Y的內表面上。因此,顯像劑從容器前端側供給至輸送噴嘴611Y的內部。
在輸送噴嘴611Y內部設置輸送螺旋614Y,該輸送螺旋614Y旋轉回應自容器驅動部分91Y輸入至輸送螺旋齒輪605Y的旋轉驅動,並輸送已提供至輸送噴嘴611Y的顯像劑。輸送噴嘴611Y的輸送方向的下游端裝設至顯像劑落下通道64Y。因此,藉由輸送螺旋614Y輸送的顯像劑由於其自身重量而落入顯像劑落下通道64Y並到達顯影裝置50Y(該第二顯影顆粒容納部54Y)。
當任意顯像劑容器32(32Y、32M、32C和32K)到其產品壽命結束時(例如,當儲存在任意顯像劑容器32內的顯像劑幾乎完全耗盡時,從而顯像劑容器32為空的),使用新的顯像劑容器32代替它。在顯像劑容器32(32Y、32M、32C和32K)中,握爪(手柄)303設置在顯像劑容器32的縱向方向上容器前端蓋34的相對端部。當替換顯像劑容器32(32Y、32M、32C和32K)時,操作者可握住握爪303並拔出顯像劑容器32。
同時,有時基於曝光裝置47中使用的影像資訊,控制器90計算顯像劑消耗量,並從而確定請求顯影裝置50Y提供顯像劑。或者,有時基於顯像劑密度感測器的檢測結果,控制器90檢測顯影裝置50Y中顯像劑密度減小。在該等情況中,在控制器90的控制下,顯像劑驅動部分91Y被旋轉驅動並且顯像劑容器32Y的顯像劑主體33Y以及輸送螺旋614Y旋轉預定時段,從而將顯像劑提供至顯影裝置50Y。這裏,提供顯像劑作為設置在輸送噴嘴611內的輸送螺旋614Y旋轉的結果。為此,如果檢測輸送螺旋614Y的轉數,則可精確計算出來自顯像劑容器32Y的顯像劑的供給量。在固定顯像劑容器32Y時,當供給的顯像劑的累積量(從固定顯像劑容器32Y時計算)上升至顯像劑容器32Y存在的顯像劑的量時,可以認為顯像劑容器32Y內沒有顯像劑剩餘,並且顯像劑容器32Y的通知要求替換顯示在影印機500的顯示單元上。
同時,即使重複數次利用顯像劑密度感測器56Y檢測顯像劑密度減小的操作、執行顯像劑供給操作的操作以及確定顯像劑密度是否恢復的操作,但仍存在顯像劑密度感測器56Y未檢測顯像劑密度恢復的情況。在該情況中,也認為顯像劑容器32Y中無顯像劑剩餘,並且要求替換顯像劑容器32Y的通知顯示在影印機500的顯示單元上。
第7圖為顯像劑容器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之前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說明立體圖以及顯像劑容器32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部說明立體圖。如第7圖所示,顯像劑補充裝置60包括噴嘴座607,該噴嘴座607將輸送噴嘴611固定至影印機500的主體的框架602。該噴嘴座607固定至設置蓋608。此外,噴嘴座607固定顯像劑落下通道64,使之從輸送噴嘴611下方與輸送噴嘴611的內部相連通。
此外,框架602固定容器驅動部分91,其中該容器驅動部分91包括驅動馬達603、容器驅動齒輪601以及蝸輪603a,該蝸輪603a傳輸驅動馬達603的旋轉驅動至容器驅動齒輪601的旋轉軸。再者,該容器驅動齒輪601的旋轉軸固定驅動傳動齒輪604,該驅動傳動齒輪604與固定至輸送螺旋614的旋轉軸的輸送螺旋齒輪605嚙合。利用該結構,經由旋轉驅動驅動馬達603,可經由容器驅動齒輪601以及容器齒輪301旋轉顯像劑容器32。此外,隨著旋轉顯像劑容器32,可經由驅動傳動齒輪604和輸送螺旋齒輪605旋轉輸送螺旋614。
以下為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輸送噴嘴611的解釋。
第18圖為顯像劑補充裝置60內輸送噴嘴611周圍的說明剖面圖。第19圖為噴嘴擋門(shutter)612的說明剖面圖。第20圖為從裝設顯像劑容器32側觀看時(亦即,從該噴嘴前端觀看)噴嘴擋門612的說明立體圖。第21圖為當從顯像劑補充裝置60側觀察時(亦即,從該噴嘴基端觀察)噴嘴擋門612的說明立體圖。
當顯像劑容器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時,在輸送噴嘴611的底部形成容器設置部分615,該容器設置部分615適合容器開口33a。該容器設置部分615為圓柱形,並且其內表面615a以滑動方式適合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該適合的結果為,在垂直於顯像劑容器32的旋轉軸的平面方向上,進行了顯像劑32關於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定位。同時,當顯 像劑容器32旋轉時,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用作旋轉軸部分並且容器設置部分615用作軸承。此時,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滑動接觸容器設置部分615。參見第8圖,“α”表示顯像劑容器32關於顯像劑補充裝置60定位的位置。
如第15圖所示,噴嘴擋門612包括用作對接部的噴嘴擋門凸緣612a,並包括噴嘴擋門管612e。在該噴嘴擋門管612e的內表面的頂部的一部分中鄰近噴嘴前端形成第一內肋612b。另一方面,在噴嘴擋門管612e的內表面上鄰近噴嘴基底端圍繞內表面以搭疊(lapping)方式形成第二內肋612c和第三內肋612d。
第一內肋612b的內表面上圓周方向上的長度是這樣的,當噴嘴擋門612裝設至輸送噴嘴611時,第一內肋612b適合噴嘴開口610的圓周方向上的寬度。
如第1圖和第18圖所示,噴嘴擋門彈簧613(用作偏壓構件)的噴嘴基端的端部進入容器設置部分615的端面615b。此外,噴嘴擋門彈簧613的噴嘴前端處的端部進入噴嘴擋門凸緣612a的噴嘴擋門彈簧接收表面612f。在噴嘴擋門彈簧613的壓縮狀態中,噴嘴擋門612受到來自噴嘴前端方向(左側方向)上的偏壓力(biasing force),如第8圖所示。然而,由於第一內肋612b進入噴嘴開口610的噴嘴前端邊緣,即進入輸送噴嘴611的前端611a的內側壁面的上部;相對於第18圖所示的情況,防止噴嘴擋門612在從輸送噴嘴611脫離的方向上移動的情況發生。由於第一內肋612b的這樣接觸及由於噴嘴擋門彈簧613的偏壓力,在關於輸送噴嘴在旋轉軸的方向上安置噴嘴擋門612。
以下詳細解釋有關顯像劑容器32(32Y、32M、32C和32K)以及顯像劑補充裝置60(60Y、60M、60C和60K)。如上所述,除了每個顯像劑容器32(32Y、32M、32C和32K)以及每個顯像劑補充裝置60(60Y、60M、60C和60K)中使用的顯像劑的顏色不同之外,該等結構基本相同。因此,以下解釋不寫顯像劑顏色參考字元Y、M、C和K。
第6圖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顯像劑容器32的說明立體圖。第1圖為在顯像劑容器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之前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說明剖面圖以及顯像劑容器32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部的說明剖面圖。第8 圖為在顯像劑容器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之後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說明剖面圖以及顯像劑容器32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部的說明剖面圖。
顯像劑補充裝置60包括輸送噴嘴611,該輸送噴嘴611相應包括輸送螺旋614。此外,顯像劑補充裝置60包括噴嘴擋門612。在尚未裝配顯像劑容器32的容器未裝設情況中(如第1圖和第7圖所示的情況),噴嘴擋門612封閉輸送噴嘴611上形成的噴嘴開口610。另一方面,在已經裝配顯像劑容器32的容器裝設情況中(如第8圖所示的情況),噴嘴擋門612打開噴嘴開口610。同時,在顯像劑容器32的頂面中心形成噴嘴接收開口331,在容器裝設情況下,輸送噴嘴611插入噴嘴接收開口331中。換句話說,噴嘴接收開口331可容納輸送噴嘴611。此外,設置容器擋門332,在容器未裝設情況下,容器擋門332封閉噴嘴接收開口331。
首先,提出關於顯像劑容器32的解釋。
如上所述,顯像劑容器32主要包括容器主體33以及容器前端蓋34。第9圖為用作噴嘴插入構件的噴嘴接收器330已從容器主體33移除的顯像劑容器32情況的說明立體圖。第10圖為噴嘴接收器330已從容器主體33移除的顯像劑容器32情況的說明剖面圖。第11圖為從第10圖所示的情況噴嘴接收器330裝設至容器主體33的顯像劑容器32的情況的說明剖面圖。如第9圖至第11圖所示,移除容器前端蓋34(用作容器蓋)的顯像劑容器包括容器主體33並包括噴嘴接收器330,其構成噴嘴接收開口331。
容器主體33實質上為圓柱形並配置以圍繞該圓柱形的中心軸作為旋轉軸旋轉。在以下說明中,將平行於該旋轉軸的方向稱為“旋轉軸方向”。此外,在顯像劑容器32中,在旋轉軸方向上形成噴嘴接收開口331側(如存在容器前端蓋34側)被稱為“容器前端側”。此外,在顯像劑容器32中,將設置該爪303側(如該容器前端側的相對側)稱為“容器後端側”。以下,術語“容器前端側”以及“容器後端側”指的是任意元件裝設至顯像劑容器32的方向。同時,顯像劑容器32的縱向方向為旋轉軸方向。在顯像劑容器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情況中,該旋轉軸方向指向水平方向。比容器齒輪301更接近容器後端側的容器主體33的部分比容器前端側具有更大的外徑。在容器主體33的內表面上形成螺旋 肋302。當容器主體33以第9圖所示的箭頭A的方向上旋轉時,由於螺旋肋302的作用,輸送力作用使容器主體33內的顯像劑在旋轉軸方向上從一側(容器後端側)被輸送至另一側(容器前端側)。
容器主體33以這樣一種方式配置,當容器主體33沿第9圖所示的箭頭A的方向旋轉時,螺旋肋302將顯像劑導至噴嘴開口610及噴嘴接收開口331。這是因為,該開口附近的內側壁面與一側上的主體部分中的圓柱形內部形狀是連續的。並且,該內側壁面為圓錐形的側面;顯像劑沿著該圓錐形的側面逐漸上移至開口,其為被螺旋肋302引導的結果。
比圓錐形部分再更靠近容器前端側的容器主體33的部分中,形成用作齒輪的容器齒輪301。並且容器前端蓋34包括齒輪曝露孔34a,在容器前端蓋34裝設至容器主體33的情況中,容器齒輪301的一部分從齒輪曝露孔34a曝露。然後,當顯像劑容器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時,從齒輪曝露孔34a曝露的容器齒輪301與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容器驅動齒輪601嚙合。
比容器齒輪301再更靠近容器前端側的容器主體33的部分中,形成圓柱形的容器開口33a。然後,如果噴嘴接收器330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被按壓裝配(press-fit)在容器開口33a中時,可將噴嘴接收器330固定至容器主體33。然而,固定噴嘴接收器330的方法不限於按壓裝配。或者,利用黏合劑或利用螺旋固定噴嘴接收器330。
在顯像劑容器32中,當從容器開口33a的開口將顯像劑填充至容器主體33中時,噴嘴接收器330被固定至容器主體33的容器開口33a。
在容器開口33a中,在容器齒輪301側面上的端部處,形成鉤蓋部分306。在第9圖所示的情況中,容器前端蓋34從容器前端側(參見第9圖,從左下側)裝設至顯像劑容器32。從而,容器主體33在旋轉軸方向上經由容器前端蓋34,並且設置在容器前端蓋34上部處的蓋鉤341鉤住鉤蓋部分306。這裏,該鉤蓋部分306以圍繞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搭疊方式形成。當蓋鉤341鉤住時,容器主體33和容器前端蓋34以相對可旋轉方式裝設。
同時,藉由實施雙軸拉伸吹塑成型法形成容器主體33(參見日本專利申請特開第2003-242496、日本專利申請特開第2005-221825號以及日本專利第4342958號)。該雙軸拉伸吹塑成型法通常包括執行成型和拉伸吹塑成型。在執行成型期間,執行樹脂的注入成型以鑄造試管狀預成型體。由於執行注入成型,在該試管狀預成型體的開口處形成容器開口33a、鉤蓋部分306以及容器齒輪301。在拉伸吹塑成型期間,該預成型體在被吹塑成型及拉伸之前被加熱及軟化,其中在執行注入成型之後該預成型體已被冷卻並已從鑄型移除。
在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容器主體33中,藉由執行拉伸吹塑成型鑄造比容器齒輪301更靠近容器後端側的部分。也就是說,藉由執行拉伸吹塑成型鑄造包括螺旋肋302的部分以及握爪303。
在容器主體33中,比容器齒輪301存在於更靠近容器前端側如容器開口33a和鉤蓋部分306的組成構件成型是藉由注入成型形成的預成型體。因此,這些組成構件可被精準成型。反之,包括輸送葉片304和螺旋肋302的部分以及握爪303藉由注入成型首先形成,然後在拉伸吹塑成型期間被拉伸。因此,相對於預成型體成型,該成型準確度較差。
以下提出關於固定至容器主體33的噴嘴接收器330的說明。
第12圖為從容器前端側觀察時噴嘴接收器330的說明立體圖。第13圖為從容器後端側觀察時噴嘴接收器330的說明立體圖。第14圖為從側面觀察時噴嘴接收器330的橫剖面圖。
噴嘴接收器330包括容器擋門支持物340、容器擋門332、容器密封333、容器擋門彈簧336以及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該容器擋門支持物340包括擋門後端支撐部分335、擋門側支撐部分335a以及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該容器擋門彈簧336由螺旋彈簧製成。
容器擋門332包括前端圓柱部分332c、滑動部分332d、導桿332e以及擋門鉤332a。該前端圓柱部分332c為緊固至容器密封333的圓柱形開口(該噴嘴接收開口331)的容器前端側的部分。該滑動部分332d為形成在比前端圓柱部分332c更靠近容器後端側上的圓柱形部分,其具有比前端圓柱部分332c略大的外徑,並在擋門側支撐部分335a對的內表面上滑動。該導桿332e為從前端圓柱部分332c的內側朝向容器後端側設 置的圓柱;並且為棒狀部分,當導桿332e被插入容器擋門彈簧336的線圈的內部時,引導容器擋門彈簧336以防止其變形。該擋門鉤332a設置在導桿332e的安裝底部的相對端處並具有一對爪用於防止容器擋門332從容器擋門支持物340脫落。
如第14圖所示,容器擋門彈簧336的前端部進入前端圓柱部分332c的內表面,當容器擋門彈簧336的後端部進入擋門後端支撐部分335的壁中。此時,由於容器擋門彈簧336處於可壓縮狀態,因此容器擋門332接收遠離擋門後端支撐部分335方向上的偏壓力(參見第14圖,在右手方向上或容器前端側面方向上)。然而,形成在容器擋門332的容器後端側的端部處的擋門鉤332a鉤住擋門後端支撐部分335的外壁。從而,阻止容器擋門332在比第14圖所示的情況更遠之遠離擋門後端支撐部分335的方向移動。如此,由於擋門鉤332a鉤住擋門後端支撐部分335並且由於容器擋門彈簧336的偏壓力,在軸向方向上相對容器擋門支持物340,安置前端圓柱部分332c和容器密封333,實現容器擋門332的顯像劑防漏功能。這裏,前端圓柱部分332c和容器擋門支持物340以彼此緊密連接關係安置,從而實現了顯像劑防漏。
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為管狀,其中外表面的直徑與內表面的直徑朝向容器後端側以逐步方式持續減小。也就是說,該等直徑從容器前端側至容器後端側依次減小。在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表面上存在兩個外徑部分(以從容器前端側順序,外表面AA和外表面BB)。在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內徑上存在五個內徑部分(以從容器前端側順序,外表面CC、外表面DD、外表面EE、外表面FF和外表面GG)。在該外表面上的外表面AA與外表面BB之間的邊界藉由一個錐形面相連。以相同的方式,在該內表面上的第四內徑部分FF與第五內徑部分GG之間的邊界也經由一個錐形面相連。該內表面上的內徑部分FF以及裝設至內徑部分FF的錐形面對應於密封防擠空間337b(隨後敘述);同時該等表面的脊線對應於五邊形剖面(隨後敘述)。
如第12圖至第14圖所示,擋門側支撐部分335a對從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伸向容器後端側,其中擋門側支撐部分335a對彼此相對安置並沿著該軸向方向藉由切割圓柱體以薄片狀方式形成。該等兩個擋門側 支撐部分335a的容器後端側的端部裝設至擋門後端支撐部分335,該擋門後端支撐部分335為杯形,在其底部的中心有一孔。由於該等兩個擋門側支撐部分335a彼此相對安置,在其間形成柱狀空間S1,該柱狀空間S1藉由該等兩個擋門側支撐部分335a的內壁圓柱表面和從該內壁圓柱表面延伸的虛擬圓弧面識別。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包括內徑部分GG(從該前端起的第五個內徑),做為具有與柱狀空間S1的直徑相同的內徑的圓柱內徑表面。容器擋門332的滑動部分332d滑過柱形空間S1以及圓柱內表面GG。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第三內表面EE為一虛擬圓周表面,該第三內表面EE經由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的縱向頂點,用作以具有45°分佈的規則間隔排列的對接部分。具有四棱柱形(圓筒狀)剖面(例如,第14圖的剖面圖中所示的剖面)的容器密封333設置對應於內表面EE。利用黏合劑或雙面膠,將容器密封333固定至裝設第三內表面EE至第五內表面FF的垂直表面。黏貼容器密封333的相對側的暴露面(即,相對於第14圖的右側面)形成圓柱形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容器開口)的圓柱形開口的內底。
同時,如第14圖所示,密封防擠空間337b(插入防擠空間)形成對應於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內表面FF以及裝設至內表面FF的錐形面。密封防擠空間337b為一被三個不同構件圍繞的環狀封閉空間。也就是說,密封防擠空間337b為被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內表面(第四內表面FF和裝設至其的錐形面)、黏貼容器密封333側上的垂直面以及從容器擋門332的前端圓柱部分332c至滑動部分332d的外表面圍繞的環狀空間。此外,該環狀空間的剖面(第14圖所示的剖面)為五邊形。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內表面與容器密封333的端面為90°;同時容器擋門332的外表面與容器密封的端面之間的角度也為90°。
以下提出密封防擠空間337b的功能的說明。從保護噴嘴接收開口331的條件,容器擋門332在容器後端側方向上移動時,容器密封333的內表面與容器擋門332的前端圓柱部分332c滑動。為此,容器密封333的內表面被容器擋門332拉動並發生彈性形變以在容器後端側方向上移動。
此時,如果密封防擠空間337b不存在並且如果從第三內表面裝設的垂直面(如用於連接該容器密封333的表面)正交於第五內表面GG,可能發生以下情況。也就是說,容器密封333的彈性形變部分可夾在並卡在與滑動容器擋門332滑動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內表面與容器擋門332的外表面之間。如果容器密封333卡在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和容器擋門332彼此相對滑動的部分,也就是說,如果容器密封333卡在前端圓柱部分332c與內表面GG之間,然後關於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容器擋門332鎖定。結果,不能執行噴嘴接收開口331的打開和關閉。
反之,在第一實施例中,噴嘴接收器330具有在其內周邊上形成的密封防擠空間337b。該密封防擠空間337b的內徑(內表面FF的內徑和連接至內表面FF的每個錐形表面的內徑)小於容器密封333的外徑。為此,整個容器密封333從未進入密封防擠空間337b。此外,對拉動並發生彈性形變的容器密封33的區域有限制,在卡在內表面GG之前,容器密封333自身回到初始狀態。由於該行為,可防止由於容器擋門332鎖住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而不能執行噴嘴接收開口331的打開和關閉的情況。
如第12圖和第14圖所示,在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內表面上的部分和鄰近容器密封333的外緣的部分處,複數個用作對接部分的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以徑向延伸方式形成。如第14圖所示,在容器密封333固定至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情況中,容器密封333的容器前端側處的垂直面在旋轉軸向上比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部略微更突出。如第8圖所示,當顯像劑容器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時,顯像劑補充裝置60內的噴嘴擋門612的噴嘴擋門凸緣612a被噴嘴擋門彈簧613偏壓並使容器密封333的突出部分變平。此外,噴嘴擋門凸緣612a進一步前行,從已進入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的容器前端側的容器密封333的噴嘴接收開口331覆蓋容器密封333的前端面,並從顯像劑容器32的外部遮蔽容器密封333的前端面。結果,在裝配顯像劑容器32時,可確保噴嘴接收開口331處輸送噴嘴611周圍的密封性並可防止顯像劑洩漏發生。
當噴嘴擋門凸緣612a的噴嘴擋門彈簧接收面612f的反面(該反面被偏壓至噴嘴擋門彈簧613)進入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時,噴嘴擋門612的旋轉軸向上的位置相對於顯像劑容器32決定。結果,確定容器密封333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面及前端開口305(例如,如隨後敘述,設置在容器開口33a內部的圓柱形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內部空間)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面的旋轉軸向與噴嘴擋門612的位置關係。
如第8圖所示,當顯像劑容器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時,用作對接部的噴嘴擋門612以及用作偏壓構件的噴嘴擋門彈簧613被安裝在前端開口中,其中該前端開口為一圓柱形內部空間。為了實現上述配置,以下提出有關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的直徑、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內部直徑以及如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容器設置部分615的結構的直徑之間的關係的說明。
第41圖為說明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的直徑、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內部直徑以及如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容器設置部分615的結構的直徑之間關係的說明圖。
如下所述,容器設置部分615具有內表面615a,在設置顯像劑容器32時,與顯像劑容器32的容器開口33a嚙合。假定容器設置部分615的內表面615a具有內徑D1,同時假定顯像劑容器32的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具有直徑d1。
設置在輸送噴嘴611內的噴嘴擋門612包括噴嘴擋門凸緣612a,假定噴嘴擋門凸緣612a具有外徑D2。此外,假定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內徑,軸向方向上容器密封337外部上的內徑(例如,從容器前端側第二內表面的內徑)為d2。此外,容器密封333的外徑假定為d3。同時,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接觸容器密封333的外表面並複數個排列在容器密封333的外表面與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容器前端側的第二內表面之間。噴嘴擋門612的外徑(例如,噴嘴擋門管612e的外徑(隨後敘述))假定為D3,以及容器密封333的內徑假定為d4。
在將顯像劑容器32裝配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時,輸送噴嘴611進入噴嘴接收開口331,噴嘴開口610保持被噴嘴擋門612封鎖。然後,噴嘴擋門凸緣612a接觸容器密封333並使容器密封333變平。隨後,噴嘴 擋門凸緣612a進入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部。結果,噴嘴開口610被打開,並且顯像劑容器32的內部與輸送噴嘴622相連通。此時,顯像劑容器32的容器開口33a與容器設置部分615的內表面615a以顯像劑容器主體33以可旋轉方式保持在裝配位置的方式彼此裝配。
為了確保顯像劑容器32的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與容器設置部分615的內表面615a以可旋轉方式相互裝配,顯像劑容器32的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的直徑d1與容器設置部分615的內表面615a設置滿足關係“d1<D1”。這裏,d1和D1設置具有0.01mm至0.1mm範圍內的配合公差。這樣,藉由保持關係“d1<D1”,可旋轉驅動容器主體33,同時將它保持在容器設置部分615的內表面615a上。
這裏,配置是這樣的:輸送噴嘴611和噴嘴擋門612進入噴嘴接收開口331,輸送噴嘴611的噴嘴開口610保持被噴嘴擋門612封閉。為了實現該配置,進行設置以滿足關係“D2<d2”,其中D2表示噴嘴擋門凸緣612a的外徑,以及d2表示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內徑在軸向方向上在容器密封333的外部上(例如,d2表示從容器前端側該第二內表面的內徑)。
同時,為了確保以下:在噴嘴擋門凸緣612a接觸容器密封333並使容器密封333變平之後,噴嘴擋門凸緣612a進入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的容器前端側的端部,設置噴嘴擋門凸緣612a的外徑D2以滿足關係“D2>d3”。因此,進行設置以滿足關係“d3<D2<d2”,其中D2表示噴嘴擋門凸緣612a的外徑;d2表示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內徑在軸向方向上在該容器密封333的外部上(例如,d2表示從容器前端側該第二內表面的內徑);以及d3表示容器密封333的外徑。
以該方式進行設置的結果是,噴嘴擋門612可被安裝在顯像劑容器32的前端開口305中(例如,可被安裝在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內部上)。然後,伴隨著容器主體33的旋轉,當容器密封333和噴嘴擋門凸緣612a相互滑動時,還可防止容器密封333的滑動引起的衰退。這可能是因為噴嘴擋門凸緣612a以容器密封333未被過度變平且滑動負載可控的方式抵接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此外,由於噴嘴擋門凸緣612a壓平容器 密封333並使之緊固,但在限度之內,因此還可減少裝配顯像劑容器32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時發生的顯像劑散亂。
此外,設置噴嘴擋門612的外徑D3和噴嘴接收器330的容器密封333的內徑d4以滿足關係“d4<D3”。因此,當輸送噴嘴611進入容器密封333時,容器密封333的內徑延伸。因此,容器密封333可緊固但限定噴嘴擋門612在範圍內。為此,在插入輸送噴嘴611的情況中,可防止顯像劑從顯像劑容器32洩漏至外部。
綜合該等直徑的上述關係,設置顯像劑容器32的組成構件以滿足“d4<D3<d3<D2<d2<d1<D1”。以該方式設置的結果是,不但可實現防止顯像劑從顯像劑容器32散落或洩漏的密封性,而且可實現安裝噴嘴擋門612和噴嘴擋門凸緣613的安裝性能。
此外,如下所述,在將顯像劑容器32裝配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時,僅在噴嘴擋門凸緣612a進入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且固定噴嘴擋門612相對於顯像劑容器32的相對位置之後,噴嘴開口610才開始打開。另一方面,在從顯像劑補充裝置60移除顯像劑容器32時,由於經由噴嘴擋門彈簧613施加的偏壓力,即使輸送噴嘴611從顯像劑容器32開始離開,但只要噴嘴開口610打開,噴嘴擋門612相對於顯像劑容器32的相對位置不會改變。
當顯像劑容器32被拔出時,顯像劑容器32相對於輸送噴嘴611的相對位置發生改變。為此,噴嘴擋門612相對於輸送噴嘴611的相對位置也發生改變,並且噴嘴擋門611開始封閉噴嘴開口610。此時,隨著顯像劑容器32被拔出,顯像劑容器32與容器設置部分615之間的距離增加。結果,噴嘴擋門彈簧613由於其自身恢復力開始返回至固有長度。因此,施加至噴嘴擋門612的偏壓力開始減小。
此外,當顯像劑容器32被拔出且噴嘴擋門612完全封閉噴嘴開口610時,噴嘴擋門612的一部分(例如,第一內肋612b(以下詳細描述))進入輸送噴嘴611的一部分中。該接觸的結果是,噴嘴擋門612相對於輸送噴嘴611的相對位置固定,並且噴嘴擋門凸緣612a與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的接觸解除。
當顯像劑容器32被進一步拔出時,噴嘴擋門612隨著輸送噴嘴611從顯像劑容器32出來。
在噴嘴擋門凸緣612a進入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的情況中,與噴嘴接收開口331的開口部分相比,形成噴嘴開口610的輸送噴嘴611的部分被充分地安置在內側上(容器後端側或深度側)。更具體地,該排列為:噴嘴開口610被置於朝向容器後端側旋轉軸方向上超出容器齒輪301的位置處。由於噴嘴開口610從充分在顯像劑容器32內側上的位置進行打開和關閉,從而可防止顯像劑從噴嘴開口610洩漏至外部。
同時,關於擋門側支撐部分335a以及該等擋門側支撐部分335a之間的空間335b,彼此相對的兩個擋門側支撐部分335a形成一圓柱形,其在該等擋門側支撐部分335a之間的空間335b的部分(兩部分)處徹底截斷。由於該形狀,容器擋門332可被引導以在圓柱形內側上形成的柱狀空間S1內部沿著旋轉軸方向移動。
當容器主體33旋轉時,固定至容器主體33的噴嘴接收器330也隨著容器主體33旋轉。此時,噴嘴接收器330的擋門側支撐部分335a圍繞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輸送噴嘴611旋轉。為此,旋轉的擋門側支撐部分335a立即經由噴嘴開口610之上的空間,其形成在輸送噴嘴611的上部。利用這個,即使顯像劑短暫沉積在噴嘴開口610之上,但是擋門側支撐部分335a切斷沉積的顯像劑並打破它。因此,可防止該裝置停用期間沉積的顯像劑黏合的情況,從而導致重啟該裝置時輸送顯像劑問題。同時,在擋門側支撐部分335a相對於輸送噴嘴611橫向安置且相對於噴嘴開口610時,容器主體33內的顯像劑被供給至輸送噴嘴611,如第8圖中箭頭β所示。
如第14圖所示,在噴嘴接收器330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表面上,容器後端側的外徑經由旋轉軸方向變小一半。這導致形成水平差(第一外表面AA和第二外表面BB之間的水平差)。此外,如第11圖所示,容器主體33的容器開口33a的內表面具有沿著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表面的形狀,並且具有以內徑在容器後端側處變小的方式形成的水平差。接著,在圓周方向上,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表面上的水平差達到容器開口33a的內表面上的水平差。這實現了防止相對於容器 主體33的噴嘴接收器330的軸傾斜(例如,防止圓柱形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中心軸相對於圓柱形容器開口33a的中心軸傾斜)。
以下參見第5圖至第8圖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容器前端蓋34的結構。
在將顯像劑容器32裝配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時,容器前端蓋34以滑動方式移動至容器接收部分72,如第5圖所示。如第5圖所示,四個顯像劑容器32正下方,四個槽從插入孔部分71至容器蓋接收部分73沿著容器主體33的軸向方向(用作縱向方向)形成。為了使每個容器前端蓋34裝配在對應槽中並以滑動方式在其中移動,一對滑動導軌361設置在容器前端蓋34下部的兩個側面上。更具體地,在容器接收部分72內形成的每個槽中,形成一對滑軌,該滑軌對從容器接收部分72的兩個側面突出。為了使該滑軌對夾在上下之間,每個滑動導軌361沿著容器主體33的旋轉軸具有滑動槽361a。此外,在將顯像劑容器32裝配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時,容器前端蓋34包括容器嚙合部分339,該容器嚙合部分339與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嚙合,該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設置在設置蓋608上。
同時,在容器前端蓋34上設置IC標籤(ID標籤或ID晶片)700,該IC標籤用於記錄顯像劑容器32的使用狀態的資料。此外,在容器前端蓋34上設置彩色特定肋34b,該彩色特定肋34b防止含有特定顏色顯像劑的顯像劑容器32被固定至對應不同顯像劑顏色的設置蓋608的情況發生。如上所述,在將顯像劑容器32裝配至補充裝置60時,滑動導軌361與容器接收部分72的導軌嚙合。從而,確定了顯像劑補充裝置60內的容器前端蓋34的方向。利用此,可以平滑方式進行容器嚙合部分339與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之間的位置調節;並且可以平滑方式進行IC標籤700(隨後敘述)與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連接器800之間的位置調節。
以下說明有關裝配顯像劑容器32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操作。
如第7圖或第1圖中箭頭Q所示,當顯像劑容器32沿著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方向移動時,輸送噴嘴611的前端611a接觸容器擋門332的容器前端側的端面。當顯像劑容器32沿著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方向進 一步移動時,輸送噴嘴611擠壓該器擋門332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面。由於容器擋門332的擠壓,容器擋門彈簧336壓縮。因此,容器擋門332被壓至顯像劑容器32的向內側(例如,被壓至該容器後端側),並且輸送噴嘴611的噴嘴前端被插入噴嘴接收開口331中。此時,噴嘴擋門管612e隨著輸送噴嘴611也被插入噴嘴接收開口331中,其中噴嘴擋門管612e相比噴嘴擋門612中的噴嘴擋門凸緣612a設置更傾向於噴嘴前端。
當顯像劑容器32沿著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方向進一步移動時,噴嘴擋門凸緣612a的表面(相對於噴嘴擋門彈簧接收面612f)接觸容器密封333的容器前端側。當容器密封333稍微扁平時,噴嘴擋門凸緣612a的上述表面進入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結果,噴嘴擋門612相對於顯像劑容器32的旋轉軸方向上的相對位置固定。
當顯像劑容器32沿著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方向進一步移動時,輸送噴嘴611進一步插在顯像劑容器32的向內側上。此時,已進入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的噴嘴擋門612被推回至噴嘴基端,相對於輸送噴嘴611。結果,噴嘴擋門彈簧613壓縮,並且噴嘴擋門612相對於輸送噴嘴611的相對位置移至噴嘴基端。隨著相對位置的移動,被噴嘴擋門612覆蓋的噴嘴開口610暴露容器主體33的內部,並且容器主體33的內部與輸送噴嘴611的內部相連通。
在輸送噴嘴611被插入噴嘴接收開口331的情況中,由於壓縮狀態中容器擋門彈簧336的偏壓力或者壓縮狀態中噴嘴擋門彈簧613的偏壓力,一個力作用在相對於顯像劑補充裝置60推回顯像劑容器32的方向上(例如,一個力作用在第7圖或第1圖中所示的箭頭Q的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然而,在將顯像劑容器32裝配至顯像劑補充容器60時,顯像劑容器32在顯像劑補充裝置60抵抗上述力的方向上移動,直至容器嚙合部分339與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嚙合。其結果是,存在容器擋門彈簧336的偏壓力和噴嘴擋門彈簧613的偏壓力的作用,並且存在容器嚙合部分339相對於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的嚙合的作用。由於偏壓力和嚙合的作用,在第8圖所示的情況中,定位顯像劑容器32相對於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旋轉軸方向。
如第7圖和第39圖所示,每個容器嚙合部分339包括導向突起339a、導槽339b、凸塊339c以及四邊形嚙合孔339d。利用這些組成構件形成一單套,兩個該等單套排列以在相對於通過噴嘴接收開口331的垂線容器前端蓋34的兩側上形成一對容器嚙合部分339。每個導向突起339a設置在容器前端蓋34的前端處的垂直面上以及通過噴嘴接收開口331的中心的水平線上。此外,每個導向突起339a具有一個傾斜面,該傾斜面裝設至對應導槽339b,從而在將顯像劑容器32裝配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時,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抵接導向突起339a並被導向導槽339b。這裏,每個導槽339b形成在比容器前端蓋34的側周面更低水平處。導向突起339a和導槽339b用作滑動部分,在該等滑動部分上,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以對接方式移動。
此外,導槽339b的槽寬略大於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的寬度,並被設置為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不從該等槽掉出的程度。
每個導槽339b的容器後端側未直接連接至對應的嚙合孔339d,但是具有一死端。此外,每個導槽339b的容器後端側具有與容器前端蓋34的側周面的高度相同的高度。也就是說,在每個導槽339b與對應嚙合孔339d之間存在容器前端蓋34之大約1mm厚的外表面。該部分對應於對應的凸塊339c。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越過凸塊339c並進入嚙合孔339d中。這樣,完成了顯像劑容器32相對於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嚙合。
顯像劑容器32以這樣的方式配置:在正交於旋轉軸的虛擬平面上,將容器擋門332安置在連接該等兩個容器嚙合部分339的線段的中心上。如果容器擋門332未安置在連接該等兩個容器嚙合部分339的線段的中心上,則可能出現以下可能性。也就是說,從該線段至容器擋門332的距離用作力矩臂,並且由於容器擋門彈簧336和噴嘴擋門彈簧613的偏壓力,可存在圍繞該線段轉動顯像劑容器32的力的力矩的作用。由於該力的力矩的作用,顯像劑容器32可相對於顯像劑補充裝置60傾斜。在該情況下,顯像劑容器32的相應負載增加,並且支援並引導容器擋門332的噴嘴接收器330應變。
特別地,在充足填有顯像劑的新顯像劑容器32的情況中,當從顯像劑容器32的後端推動水平突出的輸送噴嘴611用於插入在顯像劑容器32中時,考慮到顯像劑重量,用於轉動顯像劑容器32之力的力矩起作用。從而,輸送噴嘴611插入其中的噴嘴接收器330可應變,並且最差,噴嘴接收器330可能發生變形或損壞。反之,在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顯像劑容器32中,容器擋門332被安置在連接該等兩個容器嚙合部分339的線段上。為此,由於在容器擋門332的位置處作用的容器擋門彈簧336和噴嘴擋門彈簧613的偏壓力,可防止顯像劑容器32相對於顯像劑補充裝置60傾斜。
同時,如第8圖所示,在顯像劑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情況中,容器開口33a的圓端面並未接觸容器設置部分615的端面615b。這是因為以下原因。考慮容器開口33a的圓端面接觸容器設置部分615的端面615b的結構。在該情況下,在容器嚙合部分339的嚙合孔339d鉤住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之前,容器開口33a的圓端面可能進入容器設置部分615的端面615b。如果該接觸發生,則顯像劑容器32在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方向上不能再進一步任意移動,並且不能在該旋轉軸方向上安置該顯像劑容器32。為了防止該情況發生,在顯像劑容器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情況中,在容器開口33a的圓端面與容器設置部分615的端面615b之間可留有一小間隙。
在以上述方式在旋轉軸方向上安置顯像劑容器32的情況中,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以滑動方式裝配在容器設置部分615的內表面上615a。為此,如上所述,在正交於旋轉軸的平面方向上進行顯像劑容器32相對於顯像劑補充裝置安置。這樣,完成顯像劑容器32裝配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
在完成顯像劑容器32的固定之後,當驅動馬達603被旋轉驅動時,顯像劑容器32的容器主體33旋轉,並且輸送噴嘴611內的輸送螺旋614旋轉。
由於容器主體33的旋轉,容器主體33內的顯像劑經由螺旋肋302被輸送至容器主體33的容器前端側。然後,已被輸送至噴嘴開口610附近的顯像劑進入噴嘴開口610並被供給至輸送噴嘴611。隨後,輸送噴 嘴611供給的顯像劑經由輸送螺旋614向前輸送經由顯像劑落下通道64至顯影裝置50。顯像劑從容器主體33的內部至顯像劑落下通道64的流動如第8圖中箭頭β所示。
在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顯像劑容器32中,如第1圖所示,容器主體33的容器前端側的端面相對於形成噴嘴接收開口331的噴嘴接收器330的容器前端側的端面在旋轉軸方向上更突出。也就是說,在顯像劑容器32中,噴嘴接收開口331的開口位置相對於前端開口305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面(其為容器主體33的開口位置)形成更傾向於容器後端側。
如此,由於噴嘴接收開口331的開口位置相對於容器主體33的開口位置更深,從而可防止顯像劑黏附至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這是因為,即使在從顯像劑容器32取出輸送噴嘴611時發生顯像劑洩漏,但是從噴嘴接收開口331漏出及飄出的調節劑不能在容器開口33a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面周圍輕易漂浮。此外,從噴嘴接收開口331漏出並落下的顯像劑在該端開口305的下內面處卡住。為此,可防止顯像劑黏附在容器設置部分615的內表面615a。這樣,從噴嘴接收開口331漏出的顯像劑可被留在被相對於容器開口33a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面更接近容器開口33a的容器後端側的內表面包圍的區域中。因此,可防止顯像劑散佈至顯像劑容器32的外部。
此外,如上所述,當顯像劑容器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時,容器密封33被噴嘴擋門凸緣612a壓平。結果,噴嘴擋門凸緣612a緊固並壓至容器密封333。這實現了以更可靠的方式防止顯像劑洩漏。經由具有容器擋門332設置在相對於開口位置更接近縱向方向上的向內側(例如,更接近容器後端側)的結構,在顯像劑容器32的前端與容器擋門332和容器密封333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面之間形成圓柱狀空間。
在顯像劑容器32未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情況中,輸送噴嘴611的噴嘴開口610被噴嘴擋門612封閉。因此,當顯像劑容器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時,有必要打開噴嘴擋門612,使得顯像劑可被接收。
在顯像劑補充裝置60中,一圓柱狀空間(該前端開口305)形成在顯像劑容器32開口33a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部與容器擋門332和容器 密封333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面之間。在該空間內形成一拆卸空間,在該拆卸空間中,噴嘴擋門612的拆卸空間在打開狀態中完全或部分合適。此外,在該拆卸空間中,用於關閉噴嘴擋門612的噴嘴擋門彈簧613完全或部分適合。利用該結構,可減小設置噴嘴擋門612和噴嘴擋門彈簧613所需的空間。
如第8圖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在顯像劑容器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情況中,噴嘴擋門612的拆卸空間是這樣的:噴嘴擋門612的噴嘴前端相對於噴嘴擋門凸緣612a被設置在更接近容器密封333的向內側上。此外,比噴嘴擋門凸緣612更接近噴嘴基端的該噴嘴擋門612的部分基本適合前端開口305的開口位置(例如,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部)與容器密封333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面之間形成的圓柱狀空間。此外,處於壓縮狀態中的噴嘴擋門彈簧613也基本適合該圓柱狀空間。
利用該結構,可縮短從前端開口305的開口位置(其為該顯像劑容器32的最前端)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中的顯像劑下落部分(例如,顯像劑落下通道64連接至輸送噴嘴611的位置)的距離。結果,可縮小影印機500的主體尺寸。
同時,在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顯像劑容器32中,該等部分用於將噴嘴接收器330按壓裝配至容器主體33。
參見第11圖,部分γ1和γ2的任一個用作該按壓裝配部分。部分γ1為容器齒輪301的位置處之容器主體33的內表面,以及部分γ2為鉤蓋部分306的位置處之容器主體33的內表面。
第11圖中所示的顯像劑容器32包括以下發明。此處,顯像劑容器32為粉末容器,顯像劑容器32含有顯像劑(其為粉末顯影劑),並包括容器擋門332和噴嘴接收器330。容器擋門332打開或關閉噴嘴接收開口331,噴嘴接收開口331用作粉末出口,顯像劑經由噴嘴接收開口331從容器主體33排出。噴嘴接收器330包括容器擋門332。在顯像劑容器32中,容器開口33a為圓形且形成在容器前端側的端部處。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例如,容器主體33的旋轉軸單元)以滑動方式安裝至容器設置部分615的內表面615a(例如,軸承)。此外,噴嘴接收器330被按壓裝配並固定至容器主體33的內表面,並且該按壓裝配部分的旋轉軸方 向上的位置相對於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與容器設置部分615的圓形內表面彼此相對滑動的位置更靠近容器後端側。
如第11圖所示,噴嘴接收器330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部及容器開口33a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部在旋轉軸方向上具有重合位置。為此,可以構想一種噴嘴接收器330被按壓裝配至容器開口33a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部附近的內表面的結構。然而,容器開口33a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部附近區域適合容器設置部分615的圓柱形內表面615a。因此,當噴嘴接收器330被按壓裝配時,容器開口33a的按壓裝配部分膨脹。如果容器開口33a的外徑增加,則不能發生裝配至容器設置部分615。結果,增加了顯像劑容器32不能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可能性。此外,即使顯像劑容器32可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可導致增加顯像劑容器32的旋轉力矩。
為了防止此類問題發生,可事先預測由於按壓裝配而引起的容器開口33a的膨脹量,並且在製造顯像劑容器32時可相應地設置容器開口33a的外徑。然而,如果考慮由於按壓裝配而引起的膨脹量設置容器開口33a的外徑,則可能發生以下問題。也就是說,有必要為容器開口33a的外徑設置大尺寸公差。如果膨脹量較小且在該尺寸公差範圍內,將導致容器開口33a的外徑與容器設置部分615的圓柱形內表面之間差異增加。這可產生不適當定位。
作為能防止該類問題產生的結構,在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顯像劑容器32中,在噴嘴接收器330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部附近,將外徑略微減小至噴嘴接收器330間隙配合而不是按壓裝配至容器開口33a的內表面的程度。此外,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部未設置為按壓裝配部分。反而,在更靠近容器後端側且與容器設置部分615和顯像劑容器主體33的安裝無關(例如,不影響安裝)的位置處,將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徑設置為相對於容器內徑可足夠按壓裝配的程度。與安裝無關的位置的實例包括對應於容器齒輪301的厚部的位置(例如,第11圖中所示的部分γ1)或者容器開口33a的內徑下降一個等級且容器開口33a的厚度增加的位置(例如,第11圖中所示的部分γ2)。由於內徑變化從而導致形成水平差(例如,第11圖中所示的部分γ2)的部分,還可存在鉤蓋部分306,該鉤蓋部分306在外周上具有一環狀肋。
如果具有更大外徑的按壓裝配部分相對於噴嘴接收器330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部形成更靠近容器後端側,可防止容器開口33a相對於容器設置部分615的嵌合部膨脹。結果,可防止顯像劑容器32不能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或顯像劑容器32的旋轉力矩增加的情況。
此外,由於容器開口33a具有預成型體的形狀,從而可精確形成,其中該預成型體的形狀藉由注塑成型而形成。再者,由於容器開口33a中的按壓裝配部分在按壓裝配噴嘴接收器330之後並未膨脹並可用作一定位部分或一滑動部分,從而可保持注塑成型的精確度,並且可實現準確定位及優良滑動。
同時,按壓裝配在部分γ1的顯像劑容器32包括以下發明。關於按壓裝配在部分γ1的顯像劑容器32,樹脂噴嘴接收器330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中的按壓裝配部分對應於設置容器主體33的容器齒輪301的位置的內表面。由於容器齒輪301的部分在旋轉軸的整個圓周和垂直方向上具有齒輪機構,因此它比容器主體33的其他部分具有更大的強度並且由於按壓裝配不易發生變形。此外,由於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被壓緊,隨著時間推移,噴嘴接收器330不易暴露。因此,該按壓裝配部分適用於該目的。
按壓裝配在部分γ2的顯像劑容器32包括以下發明。關於按壓裝配在部分γ2的顯像劑容器32,噴嘴接收器330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中的按壓裝配部分對應於容器開口33a的內徑下降一個等級(級別)且厚度增加的部分。由於容器開口33a的內徑下降一個等級(級別)的部分在旋轉軸的整個圓周和垂直方向上較厚,因此它比容器主體33的其他部分具有更大的強度並且由於按壓裝配不易發生變形。此外,由於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被壓緊,隨著時間推移,噴嘴接收器330不易暴露。因此,該按壓裝配部分適用於該目的。
此外,按壓裝配在部分γ2的顯像劑容器32包括以下發明。或者,關於按壓裝配在部分γ2的顯像劑容器32,樹脂噴嘴接收器330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中的按壓裝配部分對應於設置容器主體33的鉤蓋部分306的位置。由於鉤蓋部分306的部分在旋轉軸的整個圓周和垂直方向 上具有肋結構,因此它比容器主體33的其他部分具有更大的強度並且由於按壓裝配不易發生變形。此外,由於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被壓緊,隨著時間推移,噴嘴接收器330不易暴露。因此,該按壓裝配部分適用於該目的。
以下提出根據第一實施例關於設置在顯像劑容器32中IC標籤(ID標籤或ID晶片)700的支承機構的說明。
第22圖為固定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連接器800的說明立體圖,以及顯像劑容器32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部的說明立體圖。如第22圖所示,顯像劑容器32包括容器主體33並包括裝設至容器主體33的容器前端蓋34,從而容器開口33a暴曝露來,其中容器開口33a具有形成作為容器主體33的顯像劑出口的噴嘴接收開口331。此外,顯像劑容器32包括IC標籤700,該IC標籤700作為資訊儲存裝置裝設至容器前端蓋34的前端,顯像劑容器32還包括IC標籤支承結構345,該IC標籤支承結構345支承IC標籤700。
這裏,日本專利申請第2011-121688號公開的IC標籤用作根據第一實施例的IC標籤700,並且執行接觸式通信法。因此,連接器800被設置在顯像劑補充裝置60中與容器前端蓋34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面相對的位置處。
第23圖為顯像劑容器32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部的說明立體圖(其中IC標籤支承結構345以拆卸狀態說明),以及連接器800的說明立體圖。如第23圖所示,IC標籤700具有形成於其上的ID標籤孔701用於定位之目的。當顯像劑容器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時,連接器800的導銷801插入ID標籤孔701。
IC標籤支承結構345包括支承部分343,該支承部分343具有用於支承IC標籤700的支承基底358,該IC標籤支承結構345還包括IC標籤支承物344,該IC標籤支承物344為在第22圖和第23圖中所示的X-Z方向上以可移動方式支承IC標籤700的覆蓋元件,並且以可拆卸方式與支承部分343嚙合。當沿著旋轉軸從容器前端側觀察顯像劑容器32時,IC標籤700和IC標籤支承結構345設置在容器前端蓋34的斜上方右手空間中。也就是說,藉由利用還設置其他顏色的顯像劑容器32時變為死角 的斜上方右手空間,IC標籤支承結構345設置在容器前端蓋34之上。這樣,可提供一種緊湊的顯像劑補充裝置,其中圓柱形顯像劑容器32可相互鄰近設置。同時,在容器前端蓋34的斜上方左手空間中,設置容器齒輪301和容器驅動齒輪601。這裏,為了確保相鄰顯像劑補充系統不相互干擾,IC標籤700、IC標籤支承結構345、連接器800的終端804以及容器驅動齒輪601以非干擾方式設置。
第24圖為IC標籤700暫時結合至IC標籤支承物344的情況下顯像劑容器32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部的說明立體圖,以及連接器800的說明立體圖。如第24圖所示,支承部分343形成在容器前端蓋34的容器前端側的端部處的IC標籤附著面357上。此外,支承部分343具有支承基底358,該等支承基底358是由四個棱形柱形成,支持沒有硬接線的IC標籤700的背面的板面。IC標籤支承物344包括框架352和支承物突起353。框架352形成以在與支承部分343嚙合時從外部包圍支承基底358並防止IC標籤700分離。支承物突起353從框架352的內表面突出,位於IC標籤700的頂面的自由終端區之上。IC標籤支承物344的框架352足夠大以將矩形IC標籤容納其中,並且將IC標籤700設置其中時,框架352可在一定程度上以可移動方式在X-Z方向上支承IC標籤700。
以下詳細提出有關IC標籤支承結構345的說明。
在第23圖和第24圖所示的Y軸方向上,IC標籤支承物344的框架352形成以長於支承基底358的長度,(例如,長於IC標籤附著面357的高度)。因此,當將IC標籤700安裝在支承基底358上時,IC標籤700未固定至容器前端蓋34。此外,安裝IC標籤700,同時保持與在X-Z方向上包圍IC標籤700外部的框架352的間隙。再者,IC標籤700與IC標籤支承物344的支承物突起353也具有輕微的間隙。為此,儘管IC標籤700未固定至容器前端蓋34,它也不會分離。IC標籤700以該方式支承,如果輕微震動顯像劑容器32,IC標籤700移動同時發出卡嗒聲。
當組裝它時,IC標籤700鉤住IC標籤支承物344的內壁突起351(見第25圖),如第24圖所示,並且IC標籤700以暫時結合的方式組裝在支承部分343的支承基底358上。此時,支承基底358的外部(由四個棱柱形成)用作IC標籤支承物344的導軌,並且已組裝在支承基底 358上的IC標籤700從內壁突起351移開,並安裝在等四個支承基底358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面上。
以下提出關於裝配IC標籤支承物344的詳細說明。
在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顯像劑容器32中,並未利用熱嵌縫或利用緊固件而是利用鉤將IC標籤支承物344固定至容器前端蓋34。
如第25圖所示,IC標籤支承物344包括支承物上鉤355,該支承物上鉤355在支承物上部分350中,IC標籤支承物344還包括支承物下鉤354,該支承物下鉤354在支承物下部分348中,該IC標籤支承物包括支承物右側鉤356,該支承物右側鉤356在支承物右側部分349中。
在容器前端蓋34中的IC標籤附著面357周圍,三個附著部分形成以分別相對支承物上鉤355、支承物下鉤354以及支承物右側鉤356。更具體地,在IC標籤附著面357周圍,上附著部分359a形成在相對支承物上鉤355的位置處。此外,在IC標籤附著面357周圍,下附著部分359b形成在相對支承物下鉤354的位置處。相似地,在IC標籤附著面357周圍,側附著部分360形成在相對支承物右側鉤356的位置處。
當設置IC標籤支承物344於容器前端蓋34中時,IC標籤支承物344中的三個鉤(支承物上鉤355、支承物下鉤354和支承物右側鉤356)嚙合並固定在該等三個附著部分(分別為上附著部分359a、下附著部分359b和側附著部分360)。同時,上附著部分359a和下附著部分359b為孔形,同時側附著部分360為鉤形。
關於孔形上附著部分359a和孔形下附著部分359b,利用支承物上鉤355和支承物下鉤354的傾斜以及利用該等鉤的彈性設置IC標籤支承物344。關於鉤形側附著部分360,利用支承物右側鉤356的鉤前端處的傾斜以及側附著部分360的傾斜面360a設置IC標籤支承物344。
在該結構中,如第24圖所示該IC標籤700暫時設置在IC標籤支承物344的框架352的向內側上,並且然後沿著容器前端蓋34的支承基底358移動。這樣,形成在IC標籤支承物344中的該等鉤(支承物上鉤355、支承物下鉤354以及支承物右側鉤356)與形成在容器前端蓋34中的該等附著部分(分別為上附著部分359a、下附著部分359b以及側附著 部分360)嚙合。該嚙合的結果是,可將IC標籤支承物344固定至容器前端蓋34。
在第22圖至第25圖中所示的實例中,IC標籤支承物344至少的部分、IC標籤支承物344之下的部分以及IC標籤支承物344的右側上的部分用作該等鉤(支承物上鉤355、支承物下鉤354以及支承物右側鉤356)和該等附著部分(上附著部分359a、下附著部分359b以及側附著部分360)嚙合的部分。然而,IC標籤支承物344的嚙合部分不限於上部分、下部分和右側部分的結合。或者,IC標籤支承物344的嚙合部分可為僅上部分和下部分的結合;或者可為僅右側部分和左側部分的結合;或者可為上部分、下部分、右側部分和左側部分的結合。此外,該嚙合部分或嚙合數量不限於第一實施例中提出的實例。
如此,在第一實施例中,給出了由於利用鉤進行嚙合的說明。然而,視情況況而定,利用熱嵌縫或利用緊固件可將IC標籤支承物344固定至容器前端蓋34。或者,可引用需要將IC表面以更剛性的方式裝設至容器前端蓋34的實例,或者存在夾具(jig),在重複利用IC標籤時可執行IC表面重寫而不必從容器前端蓋34移除IC標籤的實例。
在根據第一實施例的IC標籤700中,僅單ID標籤孔701形成在基板702上。該ID標籤孔701形成在複數個金屬墊710(710a、710b和710c)之間,該等金屬墊710由矩形金屬板製成。
以下提出關於不使用時用於保護顯像劑容器32的保護單元的說明。
第26圖為儲存時顯像劑容器32的說明立體圖。在第26圖中,說明了裝設帽370的情況,該帽370用作密封第6圖中所示的顯像劑容器32的容器開口33a(前端開口305)的開口的密封。
第26圖中說明的顯像劑容器32包括以下發明。第26圖中說明的顯像劑容器32為粉末容器,該顯像劑容器32含有顯像劑(其為粉末顯影劑),並具有帽370,該帽370為用於密封噴嘴接收開口331的密封,該噴嘴接收開口331用作顯影劑出口,裝設至前端開口305。如第1圖、第6圖和第7圖所示,在容器主體33中,前端開口305形成以穿過容器前端蓋34,其為固定顯像劑容器32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所必需。結果,可 從容器前端蓋34暴露容器主體33的前端開口305。因此,作為含有顯像劑的顯像劑容器32的一部分的前端開口305可被帽370直接密封。這實現了增強密封效果並以更可靠的方式防止顯像劑洩漏。
在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顯像劑容器32中,帽370具有帽凸緣371。當帽370裝設至顯像劑容器32時,然後,如第26圖所示,帽凸緣371遮住設置在容器前端蓋34中的IC標籤700。結果,當顯像劑容器32保持儲存時,能夠防止從外部接觸或外部衝擊IC標籤700,從而實現保護ID晶片標籤。
此外,在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顯像劑容器32中,帽370的帽凸緣371大小大於容器前端蓋34的容器主體33的外徑。這樣,即使存在容器前端蓋34的意外落下,也可防止打破,從而實現了顯像劑容器32的保護。
此外,前端開口305(為該顯像劑容器32的一部分)被帽370直接密封。因此,相對於前端開口305經由除了容器主體33以外的不同元件(如容器前端蓋34)密封的結構,可實現更大的密封效果。再者,藉由以直接方式密封前端開口305,還可氣密密封容器主體33。如果可實現氣密密封,可防止空氣或水分進入顯像劑主體33中。還可實現包裝材料使用減少同時保持顯像劑容器32儲存。
在利用顯像劑容器32(例如在裝配顯像劑容器32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時),帽370可被移除。只要涉及帽370裝設至顯像劑容器32,可利用螺旋或鉤用於固定目的。這裏,固定部分(如使用螺旋的螺紋或使用鉤的鉤部)從容器前端蓋34以暴露的方式設置在前端開口305的外表面上。同時,如第27圖所示,公螺紋309設置在前端開口305的外表面上。也就是說,一螺旋用於密封固定之目的。
同時,用於密封前端開口305處形成的開口的結構不限於使用螺旋固定該帽370。或者,該開口可藉由壓接一薄膜至前端開口305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部來密封。
第二實施例
作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以下參見第27圖說明顯像劑容器2032,在儲存時於顯像劑容器2032中使用吸附劑如乾燥劑。第27圖為顯像劑容器 2032的說明剖面圖,其中吸附劑2372設置在帽2370上。同時,在根據第二實施例的隨後敘述描述中,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與第一實施例中描述的組成構件相同的組成構件。
根據第二實施例,該吸附劑不僅吸附水分,還吸附各種其他成分(如氣體)。因此,該吸附劑還用作乾燥劑。該吸附劑的實例包括矽膠、氧化鋁和沸石。因此,具有吸附特性的任何材料可用作該吸附劑。
同時,如果容器主體2033可被帽2370完全密封,可防止空氣或水分進入容器主體2033。這消除了對吸附劑的需求並消除了對包裝材料連同吸附材料的需求。在該方法中,藉由減少包裝材料(如用於包裝顯像劑容器32的包)、緩衝材料和單獨包裝盒,可縮減包裝。這導致使用材料減少並且減輕環境負擔。
然而,本發明的發明人證實:從該粉末形式的顯像劑形成氣體,並且儘管未產生凝聚或凝固,但是可導致形成小結塊形式的顯像劑聚集。由於顯像劑聚集可導致產生具有白斑或其他顏色斑點的缺陷影像,因此需要放置發生。如果沒有氣體從該顯像劑形成,可具有密封結構而不使用任何吸附劑。然而,在顯像劑容器32含有從其形成氣體的顯像劑,理想的是設置吸附劑用於吸附該氣體。
第27圖中說明的顯像劑容器2032包括以下發明。第27圖中說明的顯像劑容器2032為粉末容器,該顯像劑容器2032含有顯像劑(其為粉末顯影劑),並具有帽2370,該帽2370為用於密封噴嘴接收開口331的密封,該噴嘴接收開口331用作顯影劑出口,裝設至前端開口305,從而容器主體2033與內部氣密封閉。此外,在第27圖所示的顯像劑容器2032中,吸附劑2372設置在帽2370的向內側上,帽2370氣密密封前端開口。此外,在第27圖所示的顯像劑容器2032中,吸附劑2032以其至少一部分填充顯像劑容器2032的前端處的凹部的方式設置。這裏,顯像劑容器2032的前端處的凹部指的是前端開口305的開口位置與容器密封333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面之間形成的圓柱狀空間。
在第27圖所示的顯像劑容器2032中,吸附劑2372設置在帽2370上。此處,當移除帽2370時,吸附劑2372也隨著帽2370移除。
此外,在第27圖所示的顯像劑容器中,由於吸附劑2372的至少一部分填充顯像劑容器2032的前端處的凹部,因此可在旋轉軸方向上縮短帽2370的長度,並可使顯像劑容器2032緊湊以便儲存之目的。
同時,在帽2370用於密封顯像劑容器2032的結構中,利用包裝材料等可提高顯像劑容器2032的前端開口305與帽2370之間的黏接度。
只要涉及吸附劑2372設置在帽2370的結構,該吸附劑2372可以結合方式與帽2370設置(例如,可固定至帽2370)或者可與帽2370分開設置(例如,可相對於該帽2370解開)。然而,如果吸附劑2372以結合方式與帽2370設置,則吸附劑2372和帽2370可被一起移除。這未給忘記移除吸附劑2372留有餘地。因此,還增強了可操作性。
第三實施例
根據第三實施例,顯像劑容器3032為粉末容器,該顯像劑容器3032含有顯像劑作為粉末顯影劑,並包括容器擋門332,該容器擋門332打開或關閉噴嘴接收開口331,該噴嘴接收開口331為粉末出口,顯像劑經由噴嘴接收開口331從容器主體3033排出。此外,在顯像劑容器3032中,用作支持容器擋門332的噴嘴插入構件的噴嘴接收器3330可拆卸地裝設至容器主體3033。
這裏,提出使噴嘴接收器3330可拆卸地裝設至容器主體3033的螺旋夾機構的說明。此外,提出利用螺旋夾機構將噴嘴接收器3330固定至容器主體3033的結構實例的說明。
第28圖為容器擋門支持物3340的說明立體圖,其中容器擋門支持物3340用於噴嘴接收器3330中,利用螺旋夾緊固定至容器主體3033。第28圖所示的容器擋門支持物3340具有公螺紋3337c,該公螺紋3337c形成在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外表面上。第29圖為噴嘴接收器3330與容器主體3033分離時情況的立體圖。在顯像劑容器3032中,在容器主體3033的容器開口33a的開口(該前端開口305)的內表面上,形成公螺紋3033a,該公螺紋3033a用於與公螺紋3337c螺旋擰緊。
在使用第28圖所示之容器擋門支持物3340的噴嘴接收器3330中,該容器擋門支持物3340螺旋擰緊至容器主體3033,並且容器密封 333和容器擋門332固定在容器擋門支持物3340上。同時,關於顯像劑容器3032(包括容器擋門支持物3340),除了使用螺旋夾機構將噴嘴接收器3330固定至容器主體3033的事實之外,該結構相同於第9圖說明的顯像劑容器3032。
在參考第9圖說明的顯像劑容器32的組裝形式中,使用已被按壓裝配的噴嘴接收器330覆蓋用於顯像劑填充的前端開口305的開口。然而,在這種情況中,如果採取商業模式,首先僅製造顯像劑容器,然後在將顯像劑容器運輸至靠近消耗點的部分之後將顯像劑填充在每個顯像劑容器中,則可能要面對以下缺陷。如果在執行顯像劑填充操作之前,容器主體33和容器擋門支持物340以結合方式配置,首先需要按壓容器擋門332以在容器主體33的內部與外部之間建立連通,然後顯像劑需要利用顯像劑填充噴嘴填充。這導致顯像劑填充操作的效率下降。另一方面,如果在顯像劑填充之後,容器主體33和容器擋門支持物340分開運輸,則導致運輸成本和管理費用增加。
關於該等問題,在使用第28圖所示的容器擋門支持物3340的顯像劑容器3032中,如果顯像劑容器3032保持固定並且噴嘴接收器3330以第28圖所示的箭頭A的方向旋轉,或者噴嘴接收器3330保持固定並且如果顯像劑容器3032以相對於第28圖所示的箭頭A的方向旋轉,噴嘴接收器3330相對於容器主體3033的螺旋夾緊被解開。因此,在使用之後,噴嘴接收器3330可易於從容器主體3033上取下。為此,從容器主體3033上取下覆蓋用作顯像劑填充開口的前端開口305的開口的噴嘴接收器3330變得更容易。因此,在使用第28圖所示的容器擋門支持物3340的顯像劑容器3032的情況中,容器主體3033和噴嘴接收器3330可以結合方式組裝並以該狀態運輸。然後,在填充顯像劑時,噴嘴接收器3330可被移除。結果,可減少時間及顯像劑填充所需努力,並且可降低運輸成本。除此之外,經由將顯像劑再填充至顯像劑容器3032,循環並重新使用用過一次的顯像劑容器3032變得更容易。
同時,噴嘴接收器3330包括不同類型的材料,例如容器擋門支持物3340和容器擋門332是由樹脂(例如丙烯腈一丁二烯丙烯一苯乙烯共聚物(ABS)、聚苯乙烯(PS)或聚甲醛(POM))製成的;容器密封 333是由海綿製成的;以及容器擋門彈簧336是由SW-C(硬鋼絲)、SWP-A(琴鋼絲)或SUS302(鋼絲彈簧)製成。為此,噴嘴接收器3330可易於從容器主體3033移除,其中容器主體3033是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製成。因此,可容易執行顯像劑容器3032分解且不同材料分離的材料回收利用。
此外,該第三實施例包括以下發明。同時,在根據第三實施例的顯像劑容器3032中,設置在容器主體3033側面上的螺旋肋302(當從容器前端側觀察時位於右手側上)在上側上具有傾向於容器前端側的捲繞方向。為此,當容器主體3033(當從容器前端側觀察時位於右手側上)旋轉時,從而其側面從上向下移動(例如,以第29圖所示的箭頭A的方向旋轉),儲存在容器主體3033內的顯像劑可被輸送至容器前端側。
隨著容器主體3033,噴嘴接收器3330也以第29圖所示的箭頭A的方向旋轉。然而,由於容器密封333和輸送噴嘴611彼此滑動,輸送噴嘴611施加停止旋轉的方向上的摩擦力。此時,如果公螺紋3337c的捲繞方向不同於第28圖所示的捲繞方向,但是相同於螺旋肋302的捲繞方向,也就是說,設置在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側面上的公螺紋3337c(當從容器前端側觀察時位於右手側上)在上側上具有傾向於容器前端側的捲繞方向(右手螺旋的方向),然後,沿著第29圖所示的箭頭A的方向的容器主體3033的旋轉成為解開相對於噴嘴接收器固定部分337的螺旋夾緊的方向。
反之,在使用第28圖所示的容器擋門支持物3340的顯像劑容器3032中,將公螺紋3337c的捲繞方向設置為相對螺旋肋302的捲繞方向。也就是說,在根據第三實施例的顯像劑容器3032中,如第28圖所示,公螺紋3337c以噴嘴接收器3330為左手螺旋的方式形成。這樣,可防止情況,沿著箭頭A的方向的容器主體3033的旋轉成為解開噴嘴接收器3330相對於該容器主體3033的螺旋夾緊的方向。
第四實施例
第30圖為根據第四實施例用作噴嘴插入構件的噴嘴接收器4330的立體圖,以及根據第四實施例的容器主體4033的立體圖。相對於第三實施例的顯像劑容器,第四實施例的區別在於,用於固定容器齒輪4301和帽 4370的公螺紋4309以結合方式設置在容器擋門支持物4340的外周上。這消除了在容器主體內具有容器齒輪的需求。同時,用於固定容器接收器4330和帽4370的公螺紋3337c為左手螺紋,與第三實施例方式相同。即使箭頭A方向上的力矩作用在容器齒輪4301上,它也不會導致噴嘴接收器4330與容器主體4033之間螺旋夾緊鬆開。此外,用於固定帽4370的公螺紋4309為右手螺紋。因此,即使用於鬆開帽4370的力矩作用回應使用者操作,左手螺紋的噴嘴接收器4330不會相對於容器主體4033鬆開。
第五實施例
與前四個實施例相比,第五實施例的區別在於,噴嘴接收器包括用於增強顯像劑輸送性能的輸送葉片。
第31A圖為用作輸送葉片的提升部分5304i以結合方式與用作噴嘴插入構件的噴嘴接收器5330設置的情況的立體圖。第31B圖為噴嘴接收器5330從容器主體33移除的顯像劑容器的說明剖面圖。第32圖為垂直於顯像劑容器的旋轉軸的面上的提升部分的剖面圖。
如第31A圖所示,在噴嘴接收器5330中,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之柔性樹脂薄膜製成的提升部分5304i裝設至容器擋門支持物340的擋門側支撐部分335a,其相同於第一實施例。這裏,存在兩個提升部分5304i,並且該等兩個提升部分5304i以點對稱方式排列在噴嘴接收器5330的中心軸周圍(例如,以180°對稱排列)。如第31B圖所示,與該容器主體33的內壁接觸的提升部分5304i的斜側可根據螺旋肋302切開。同時,提升部分5304i至擋門側支撐部分335a的固定不限於黏貼方法。或者,例如,複數個卡扣形銷可設置在擋門側支撐部分335a上,並且這些銷可經由複數個提升部分5304i上的對應位置處形成的孔被插入用於固定之目的。
參見第32圖,解釋使用提升部分5304i的顯像劑輸送動作。第32圖為從噴嘴開口610的側面觀看的剖面圖。當容器主體33以箭頭A的方向旋轉時,固定至容器主體33的噴嘴接收器5330也以相同的方向旋轉。結果,裝設至噴嘴接收器5330的提升部分5304i也以箭頭A的方向旋轉。並將底部存在的顯像劑提升至上側。插入在容器主體33的中心的輸送噴嘴611的噴嘴開口610在上側總是打開。因此,經由每個提升部分 5304i提升的顯像劑如箭頭T1所示下落,進入噴嘴開口610。兩個提升部分5304i以交替方式執行該輸送動作。由於提升部分5304i,與第一實施例相比,顯像劑輸送性能提高。因此,即使容器主體33內顯像劑的量減小,也可繼續輸送顯像劑至輸送噴嘴611。
因此,在第五實施例中,提出了根據第一實施例提升部分5304i設置在顯像劑容器33和噴嘴接收器330上的實例解釋。或者,即使根據第二至第四實施例的任一個,提升部分5304i設置在顯像劑容器和噴嘴接收器中,仍可實現相同的顯像劑輸送性能。
第六實施例
第33圖為根據第六實施例之顯像劑容器和顯像劑補充裝置的部分的說明剖面圖。這裏,儘管顯像劑容器和顯像劑補充裝置與根據第一實施例的顯像劑容器和顯像劑補充裝置相比具有不同的形狀,但是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具有相同功能的組成元件並且不重複其解釋。如第33圖所示,根據第六實施例,容器齒輪6380設置為與容器主體6033分離的單獨組成元件,其中該容器齒輪6380用作驅動傳輸器,用於傳輸旋轉驅動力至容器主體6033。藉由設置容器齒輪6380為單獨組成元件,容器主體6033的結構簡化,並因此容器主體6033可以更簡單的方式製造。這實現了降低容器主體6033的製造成本。除此之外,還可替換相互獨立的容器齒輪6380和容器主體6033。
參考第33圖,容器齒輪6380設置在容器主體6033的噴嘴接收開口331側上的端部的外表面上。此外,容器凸緣6315形成在容器主體6033的噴嘴接收開口側上的端部處。再者,在容器前端蓋6034上,嚙合鉤6380a在徑向方向上提供在比容器齒輪6380的齒輪齒更外部。嚙合鉤6380a越過容器齒輪6380的齒輪齒,並與容器主體33的容器凸緣6315嚙合。結果,容器前端蓋6034相對於容器主體6033變得相對轉動,並且以結合方式與容器主體6033配置。由於經由容器齒輪6380傳輸的旋轉驅動力,容器主體6033旋轉時,存在於容器主體6033內部的顯像劑經由噴嘴接收器330的顯像劑接收開口338和該嘴開口610被供給至輸送噴嘴611。然後,由於輸送噴嘴611的輸送螺旋614,顯像劑被傳向顯像劑補充裝置60。同時,容器前端蓋6034具有黏附至其的C標籤700並經由框架 6602上設置的導銷6620定位及固定,其中容器前端蓋6034裝設以包圍齒輪6380並用作顯像劑容器6032的蓋。
第七實施例
第34圖為根據第六實施例中描述的容器主體6033的修改實例容器主體7033的說明剖面圖。在第34圖所示的顯像劑容器中,在形成在容器主體7033的內側壁面上的螺旋肋7302中,容器開口(開口)33a側上的端部7302a基本平行於容器主體7033的旋轉軸向。換句話說,形成在容器主體7033的開口附近內側壁面上的螺旋肋7032a的一部分包括平行於旋轉軸的間距。由於端部7302a,當組裝噴嘴接收器330時,已被輸送至容器主體7033內顯像劑接收開口338附近的顯像劑沿著容器主體7033的內側壁面可以上升方式從下側向前輸送至上側。因此,當噴嘴接收器330的顯像劑接收開口338被定向在垂直於容器主體7033的旋轉軸的方向時,已被輸送至容器主體7033內顯像劑接收開口338附近的顯像劑可被提升並可被有效地導至噴嘴接收器330的顯像劑接收開口338。同時,螺旋肋7302的端部7302a基本平行於容器主體7033的旋轉軸方向的結構並不限定於第六實施例。也就是說,在第一至第七實施例的任一個中可使用相同的結構。例如,如果結合根據第五實施例的提升部分實施該結構,則提升部分和螺旋肋的端部可以相互為90°設置在容器主體的旋轉軸周圍。
第八實施例
同時,在第一至第六實施例中,形成在容器主體8033的容器開口33a附近的內側壁面上(例如,形成在容器前端側處或者其他端處或者圓錐形部分的內側壁面上)的螺旋肋8302具有設定大於形成在容器主體8033的一端(容器後端側或握爪端)上的主體部分(圓柱部分)的內側壁面上的螺旋肋302的螺距的螺距,如第35圖所示。總之,該螺旋肋8302為主體部分的螺旋肋302的一部分。在這種情況下,在容器主體的一端處,形成在容器主體8033的內側壁面上的螺旋肋302的延伸方向與朝向容器開口8033的方向(例如,沿著該容器主體的旋轉軸的方向)之間的角度變得相對較大。為此,容器主體內一端處存在的粉末顯像劑可被有效地輸送至形成容器開口33a的另一端。另一方面,在容器主體8033的容器開口33a的附近,容器主體8033的內側壁面的螺旋肋8302的延伸方向與朝向容器開口 33a(顯像劑接收開口338)的方向之間的角度變得相對較小。為此,已被輸送至容器開口33a附近的顯像劑沿著容器主體8033的內側壁面以上升方式向前輸送。因此,當噴嘴接收器330的顯像劑接收開口338定位在垂直於容器主體8033的旋轉軸的方向上時,已被輸送至容器主體33內顯像劑接收開口338附近的顯像劑可被提升並可被有效地導至噴嘴接收器330的顯像劑接收開口338。
第九實施例
同時,在第一至第六實施例中,可實施以下結構。也就是說,形成在容器主體9033的開口附近出的內側壁面上的螺旋肋9302可具有一部分垂直於容器主體9033的旋轉軸。作為一實例,第36圖說明根據第六實施例的容器主體的修改實例。這裏,藉由改變噴嘴接收器330的顯像劑接收開口338附近螺旋肋9302的某些部分的傾斜角,被輸送的顯像劑的流動改變。結果,可以預見的是,顯像劑與容器主體9033的內側壁面分離並可被容易地導至顯像劑接收開口338。如第37圖所示,在包括根據第五實施例的提升部分5304i的噴嘴接收器與容器主體9033結合的結構中,可以預期的是,顯像劑可以更有效的方式被導至顯像劑接收開口338。
第十實施例
以下提出根據第十實施例的顯像劑容器A032(A032Y、A032M、A032C和A032K)以及顯像劑補充裝置60(60Y、60M、60C和60K)的更詳細解釋。如上所述,除了每個顯像劑容器A032(A032Y、A032M、A032C和A032K)以及每個顯像劑補充裝置60(60Y、60M、60C和60K)中使用的顯像劑的顏色不同之外,該等結構基本相同。因此,提出不寫出顯像劑顏色參考字元Y、M、C和K的以下說明。
第43圖為根據第十實施例的顯像劑容器A032的說明立體圖。第44圖為在顯像劑容器A0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之前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說明剖面圖以及容器前端側處顯像劑容器A032的端部的說明剖面圖。
第42圖為在顯像劑容器A0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之前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說明剖面圖以及容器前端側處該顯像劑容器A032的端部的說明剖面圖。第45圖為在顯像劑容器A0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 之後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說明剖面圖以及容器前端側處該顯像劑容器A032的端部的說明剖面圖。
顯像劑補充裝置60包括輸送噴嘴611,該輸送噴嘴611具有輸送螺旋614。此外,顯像劑補充裝置60包括噴嘴擋門612。在尚未安裝顯像劑容器A032的容器未裝設情況中(如第42圖和第44圖所示的情況),噴嘴擋門612封閉形成在輸送噴嘴611上的噴嘴開口610。另一方面,在已經安裝顯像劑容器A032的容器裝設情況中(如第45圖所示的情況),噴嘴擋門612打開噴嘴開口610。同時,在顯像劑容器A032的端部中心中形成接收開口A331,在容器裝設情況下,輸送噴嘴611插入噴嘴接收開口A331中。此外,設置容器擋門A332,在容器未裝設情況下,該容器擋門A332封閉噴嘴接收開口A331。
首先,參見第43圖,提出關於顯像劑容器A032的解釋。
如上所述,顯像劑容器A032主要包括容器主體A033、噴嘴接收器A330、攪拌輸送器A380以及容器前端蓋A034。
第46圖為顯像劑容器A032的組成元件中旋轉構件(即容器齒輪A301、噴嘴接收器A330和攪拌輸送器A380)的分解圖。在第46圖中,虛線表示這些旋轉構件的主軸。因此,容器齒輪A301、噴嘴接收器A330和攪拌輸送器A380配置以具有相同的主軸。
容器主體A033為圓柱形並容納攪拌輸送器A380(隨後敘述)。在以下說明中,沿著容器主體A033的縱向方向,將平行於攪拌輸送器A380的主軸的方向稱為“轉動軸方向”。該轉動軸方向為與上述第一至第九實施例中指的旋轉軸方向相同的方向。此外,在該轉動軸方向上,在顯像劑容器A032中形成噴嘴接收開口A331側(例如,設置該容器前端蓋A034側)被稱為“容器前端側”。此外,在顯像劑容器A032中設置握爪A303側(例如,該容器前端側的相對端)稱為“容器後端側”。在顯像劑容器A0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情況中,該轉動軸方向為水平方向。如上所述,攪拌輸送器A380設置在容器主體A033內,並且當經由容器齒輪A301和噴嘴接收器A330提供驅動傳輸至攪拌輸送器A380時轉動。當攪拌輸送器A380以第45圖所示的箭頭A的方向轉動時,接收該驅動傳輸,由於攪拌輸送器A380的作用,輸送力作用,從而容器主體 A033內的顯像劑T在該轉動軸方向上從一側(該容器後端側)被輸送至另一側(容器前端側)。
在顯像劑容器A032中,在經由形成在後端蓋A307上的填充孔A307a將顯像劑T填充在容器主體A033中之後,填充孔A307a被帽A311覆蓋。結果,顯像劑T被置於顯像劑容器A032內。
噴嘴接收器A330包括容器擋門支持物A330a以及容器彈簧支持物A330b,其中該容器擋門支持物A330a以可移動方式支援容器擋門A332,該容器彈簧支持物A330b為容器擋門支持物A330a的基底(容器後端側)並與容器擋門彈簧A336的端部相鄰。
此外,噴嘴接收器A330具有第一外表面A330c以及第二外表面A330d,其中該第一外表面A330c被容器前端蓋A034以可轉動方式支援,該第二外表面A330d具有大於第一外表面A330c的外徑並經由第一容器蓋A308a支持。該第一外表面A330c具有形成於其上的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並具有固定容器齒輪A301的鍵凸A391。該第二外表面A330d指的是噴嘴接收器A330的外表面,當顯像劑容器A0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時,第二外表面A330d經由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容器設置部分615以可轉動方式支援。
噴嘴接收器330的內表面包括容器擋門支持物A330a;具有內表面A330e,該內表面A330e具有大於容器擋門支持物A330a的內徑;並且具有階梯A330f,該階梯A330f形成在容器擋門支持物A330a與內表面A330e之間。又,噴嘴接收器A330包括容器密封A333。該容器密封A333的一端面連接至階梯(容器密封固定面)A330f,同時容器密封A333的另一端面和內表面A330e形成圓柱形空間區域的前端開口A305。此外,容器擋門A332的外表面抵接容器密封A333的內表面,從而噴嘴接收開口A331被密封。在噴嘴接收開口A331中插入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輸送噴嘴611。在顯像劑容器A032中,噴嘴接收器A330的噴嘴接收開口A331用作插入輸送噴嘴611的開口,同時前端開口A305的外表面(例如,第二外表面A330d)用作容器開口。
這裏,為了使輸送噴嘴611平滑插入至噴嘴接收開口A331中,由特氟龍(註冊商標)製成且具有良好滑動性的插入導向件可設置在容器擋門支持物A330a中。
同時,噴嘴接收器A330包括不同類型的材料,例如容器擋門支持物A332和容器擋門332是由樹脂(例如丙烯腈一丁二烯丙烯一苯乙烯共聚物(ABS)、聚苯乙烯(PS)或聚甲醛(POM))製成的;以及容器擋門彈簧A336是由SW-C(硬鋼絲)、SWP-A(琴鋼絲)或SUS304(彈簧鋼絲)製成。
為此,噴嘴接收器A330可易於從該容器主體33移除,其中該容器主體33是由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製成。因此,可容易執行該顯像劑容器32分解且不同材料分離的材料回收利用。
攪拌輸送器A380提供輸送力至容器主體A033內容納的顯像劑T,從而顯像劑T在轉動軸方向上從一端(該容器後端側)移至另一端(容器前端側)。此外,在攪拌輸送器A380的容器前端側處,設置提升部分A382,提升部分A382從噴嘴接收器A330的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附近延向容器主體A033的內表面。
在噴嘴接收器A330的旋轉方向上,與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相比,提升部分A382更從上游側延伸。由於攪拌輸送器A380的旋轉,提升部分A382可將顯像劑T從下側提升至上側並使顯像劑T進入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並且然後,嘴接收器A330的粉末接收開口A392旋轉,從而粉末接收開口A392通過噴嘴開口。這裏,攪拌輸送器A380裝設至噴嘴接收器A330,從而提升部分A382相對於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的邊緣處的切線方向形成一預定角度。
當顯像劑容器A0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時,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與已經從噴嘴接收器A330的噴嘴接收開口A331插入的輸送噴嘴611的噴嘴開口610相連通。結果,可將顯像劑T從顯像劑容器A032提供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
在第42圖和第45圖所示的結構中,經由螺旋扭曲一對平板同時考慮轉動軸作為對稱軸,獲得攪拌輸送器A380的形狀。提升部分A382相對於旋轉方向為槳狀葉片形。
容器前端蓋A034從容器前端側覆蓋容器齒輪A301,並且於其上固定該IC表面700(隨後敘述)。容器前端蓋A034具有第一容器蓋A308a,該第一容器蓋A308a以可轉動方式支援該嘴接收器A330的第二外表面A330d;並且具有第二容器蓋A308b,該第二容器蓋A308b固定至容器主體A033的容器前端側並以可轉動方式支援噴嘴接收器A300的第一外表面A330c。該第一容器蓋A308a固定至第二容器蓋A308b並構成容器前端蓋A034。此外,該容器前端蓋A034包括一對滑動導軌A361,滑動導軌對A361設置在容器前端蓋A034下部的兩個下側面上;包括容器嚙合部分A339;以及包括彩色特定肋A034b,該彩色特定肋A034b在垂直於顯像劑容器A032的裝設-拆卸方向的方向上突出。同時,容器前端蓋A034與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容器前端蓋34不僅具有相同的功能,而且還具有相同的外形。
在將顯像劑容器A032裝配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時,設置在容器前端蓋A034的下側面上的滑動導軌對A361用於引導容器前端蓋A034以以滑動方式移過容器接收部分72,如第5圖所示。更具體地,如第5圖所示,在四個顯像劑容器A032正下方,四個槽從插入孔部分71至容器蓋接收部分73沿著容器主體A033的轉動軸方向(用作縱向方向)形成。該滑動導軌對A361使容器前端蓋A034裝配在槽中並以滑動方式移動。更具體地,在容器接收部分72內形成的每個槽中,形成一對滑軌,該滑軌對從容器接收部分72的兩個側面突出。為了使該滑軌對夾在上下之間,每個滑動導軌A361沿著平行於容器主體A033的轉動軸方向上具有滑動槽A361a。
此外,在將顯像劑容器A032裝配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時,容器嚙合部分A339與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嚙合,其中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設置在設置蓋608上。此外,每個容器嚙合部分A339包括導槽A339以及嚙合孔A339d,其中該導槽A339引導與對應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的相對移動;在顯像劑容器A0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時嚙合孔A339d與對應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嚙合。
容器前端蓋A034的第一容器蓋A308a包括導槽A339,並且包括ID標籤(IC標籤)700,該ID標籤用於記錄顯像劑容器A032的使用狀 態的資料。此外,第一容器蓋A308A具有通孔A308e,該通孔A308e經由噴嘴接收器A330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部並用於暴露第二外表面A330d。此外,經由環塞A306調節第一容器蓋A308a和噴嘴接收器A330在縱向方向上的位置關係,其中環塞A306從噴嘴接收器A330的容器前端側裝配在第二外表面A330d中。
同時,彩色特定肋A034b防止含有特定顏色顯像劑的顯像劑容器A032被裝配至對應不同顯像劑顏色的設置蓋608的情況發生。
在容器前端蓋A034上,形成齒輪暴露孔A034a,容器齒輪A301的一部分(第43圖中所示的中心反面)從齒輪暴露孔A034暴露。利用該結構,當顯像劑容器A0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時,從齒輪暴露孔A034暴露的容器齒輪A301與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容器驅動齒輪601嚙合。結果,可將驅動力從影像形成裝置的主體傳輸至顯像劑容器A032的轉動元件。
第46圖為顯像劑容器A032的攪拌器組件的組成元件中的旋轉構件(即容器齒輪A301、噴嘴接收器A330和攪拌輸送器A380)的分解圖。在第46圖中,虛線表示這些旋轉構件的主軸。因此,容器齒輪A301、噴嘴接收器A330和攪拌輸送器A380配置以具有相同的主軸。
以下提出攪拌器組件A390的解釋,其中攪拌器組件A390包括噴嘴接收器A330及攪拌輸送器A380,該噴嘴接收器A330及該攪拌輸送器A380相對於容器主體A033以可轉動方式設置。
第47圖為包括噴嘴接收器A330及攪拌輸送器A380的攪拌器組件A390的分解立體圖。第48圖為攪拌輸送器A380的無軸配置中噴嘴接收器A330和攪拌輸送器A380的橫向剖面圖。
如第46圖和第47圖所示,經由相對於噴嘴接收器A330組裝容器齒輪A301、兩個攪拌輸送器A380及轉動軸A334,配置攪拌器組件A390。在容器擋門彈簧A336和容器擋門A332被插入並設置在噴嘴接收器A330的噴嘴接收開口A331中之後,擋門銷A340從垂直於旋轉軸的方向經由容器擋門A332的孔和噴嘴接收器A330的導縫330g插入。此外,容器擋門A332可具有一鉤,並且噴嘴接收器A330的容器彈簧支持物 A330b可具有一孔,該鉤可鉤住該孔。這樣,容器擋門A332和噴嘴接收器A330可被組裝在一起。
攪拌器組件A390經由容器齒輪A301接收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容器驅動齒輪601的驅動。這導致噴嘴接收器A330旋轉,並導致攪拌輸送器A380旋轉。當攪拌輸送器A380旋轉時,不僅存在於容器主體A033的容器後端側的顯像劑T被輸送至形成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的容器前端側,而且存在於容器主體A033內部的顯像劑T未被硬化。如上所述,提升部分A382設置在攪拌輸送器A380的容器前端側處。因此,當攪拌輸送器A380旋轉時,提升部分A380將已被輸送至容器前端側的顯像劑T提升至形成在噴嘴接收器A330中的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並且使顯像劑T進入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然後,進入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的顯像劑T經由噴嘴開口610依次進入輸送噴嘴611,其中輸送噴嘴611被插入噴嘴接收開口A331並與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相連通。結果,顯像劑T被輸送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中。
在第47圖所示的實例中,容器齒輪A301和噴嘴接收器A330利用形成在噴嘴接收器A330的第一外表面A330c上的鍵凸A391結合。然而,這不是唯一可能的結構。或者,利用黏合劑黏合容器齒輪A301和噴嘴接收器A330,或者利用滑銷螺栓固定容器齒輪A301和噴嘴接收器A330。也就是說,只要驅動可從顯像劑補充裝置60傳輸至噴嘴接收器A330,可採用任何類型的結構。
又或者,容器齒輪A301和噴嘴接收器A330可以結合方式鑄造,或者噴嘴接收器A330和攪拌輸送器A380可以結合方式鑄造。
這實現了簡化組裝過程並實現了降低成本。
同時,設置轉動軸A334以防止當它旋轉時噴嘴接收器A300的中心徑向跳動(旋轉不規則)。然而,如果噴嘴接收器A330具有足夠的強度以避免當它旋轉時中心徑向跳動,可具有不包括轉動軸的結構,如第48圖所示。在該結構中,中心銷A381可設置在攪拌輸送器A380的容器後端側處,從而攪拌輸送器A380在後端蓋A307的中心部分處以可轉動方式支援。
此外,還可在噴嘴接收器A330與容器前端蓋A034和第一容器蓋A308a滑動的部分中使用軸承。這裏,理想的是,該軸承還具有顯像劑密封性。
當將具有上述結構的顯像劑容器A032插入容器支承部分70時,輸送噴嘴611的前端部進入噴嘴接收開口A331。當顯像劑容器A032被進一步插入容器支承部分70時,輸送噴嘴611的前端部抵接容器擋門A332。結果,容器擋門A332被容器擋門彈簧A336的偏壓力壓向容器後端側。因此,容器擋門A332在容器後端側的方向上移動,並且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與輸送噴嘴611的噴嘴開口610相連通。
當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與輸送噴嘴611的噴嘴開口610相連通時,可接收(供給)顯像劑T。然而,這裏,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與攪拌輸送器A380的提升部分A382之間的位置關係可被理想地設置為使顯像劑T平滑進入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的位置。
第49圖(b)中所示為在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的位置處經由切割噴嘴接收器A330而得到的剖面,其中已插入包括輸送螺旋614的輸送噴嘴611,並從容器前端側向容器後端側觀察該剖面。第49圖(a)中所示為說明輸送噴嘴611的噴嘴開口610以及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設置在與輸送螺旋614的旋轉中心高度相同的高度處的結構的對比圖。參見第49圖,當輸送螺旋614以順時針方向旋轉時,顯像劑T被輸送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
在第49圖(a)中所示的結構中,噴嘴開口610和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在引力方向上在與該輸送螺旋614的旋轉中心高度相同的高度處打開。此外,這兩個開口比輸送螺旋614的直徑寬。當顯像劑T從比噴嘴開口610和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高的位置下落時,可從噴嘴開口610接收輸送噴嘴611內的顯像劑T,其中輸送噴嘴611經由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相連通。然而,被輸送噴嘴611覆蓋的輸送螺旋614的區域表示輸送螺旋614的下半區域。因此,為了將已經由噴嘴開口610供給的顯像劑T輸送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輸送螺旋614轉動時,顯像劑T隨著輸送螺旋614的轉動以傾斜方式向前移動。結果,顯像劑T落至輸送噴嘴611的上半區域的外部。因此,與經由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和噴嘴開口610供 給至輸送噴嘴611的顯像劑量相比,經由輸送螺旋614輸送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顯像劑的量減少。
反之,在第49圖(b)中所示的結構中,噴嘴開口610和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在引力方向上不但高於輸送螺旋614的旋轉中心而且高於輸送螺旋614的上端的位置處打開。此外,該等開口均窄於輸送螺旋614的直徑。
因此,當顯像劑T從比噴嘴開口610和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高的位置下落時,可從噴嘴開口610接收輸送噴嘴611內的顯像劑T,其中噴嘴開口610經由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連通。在該結構中,與第49圖(a)中所示的結構相比,輸送螺旋614被輸送噴嘴611覆蓋至上側上的區域(輸送螺旋614的上端附近)。為此,為了將已經由噴嘴開口610供給的顯像劑T輸送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輸送螺旋614轉動時,顯像劑T隨著該轉動以傾斜方式向前移動。然而,顯像劑T被容納並輸送在輸送噴嘴611內,從而輸送噴嘴611的內表面防止顯像劑T落至外部。因此,在第49圖(b)中所示的結構中,經由輸送螺旋614輸送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顯像劑的量與經由接收開口A392和噴嘴開口610供給至輸送噴嘴611的顯像劑的量相匹配。這使得更容易控制從顯像劑容器A032供給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顯像劑的量。
同時,在第十實施例中,噴嘴接收器A330包括用於支持該容器擋門332的容器擋門支持物A330a,並且包括容器擋門彈簧A336。
在第49圖(a)中所示的結構中,容器擋門彈簧A336的圓周方向在引力方向上被噴嘴接收器A330的下半的內表面(容器擋門支持物)A330a所支持。此外,在容器擋門彈簧A336的容器前端側處設置容器擋門A332,同時容器擋門彈簧A336的容器後端側被噴嘴接收器A330的容器彈簧支持物A330b所支持。在該類噴嘴接收器A330中,輸送噴嘴611從該噴嘴接收開口A331插入。然後,輸送噴嘴611的前端抵接容器擋門A332的容器前端側。因此,當容器擋門A332移向容器後端側時,如果試圖容器擋門彈簧A336的壓縮,該壓縮力在向上方向上逃逸,從而導致容器擋門彈簧A336變形,因此容器擋門彈簧A336的上側未被噴嘴接收器A330的內表面(該擋門支持物)A330a覆蓋。如果發生容器擋門彈簧 A336的變形,噴嘴接收開口A331不能自己關閉。結果,在從顯像劑補充裝置60移除顯像劑容器A032時,顯像劑從噴嘴接收開口A331在所有方向上下落。
反之,在第49圖(b)中所示的結構中,除了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之外,容器擋門彈簧A336的圓周區域被容器擋門支持物A330a覆蓋。當輸送噴嘴611從噴嘴接收開口A331插入時,輸送噴嘴611的前端抵接容器擋門A332的容器前端側。然後,當容器擋門A332移向容器後端側時,如果嘗試容器擋門彈簧A336的壓縮,從向上方向上的逃逸調節該壓縮力,因為容器擋門彈簧A336從圓周方向經由噴嘴接收器A330的內表面(擋門支持物)A330a支持。因此,容器擋門彈簧在容器擋門A332的移動方向上壓縮。為此,在第49圖(b)中所示的結構中,可防止容器擋門彈簧A336變形以及噴嘴接收開口A331不能自己關閉的情況發生。
如此,與第49圖(a)中所示的結構相比,其中噴嘴開口610和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在引力的方向上與輸送螺旋614旋轉中心的高度相同的高度處充分打開,在第49圖(b)所示的結構中,其中噴嘴開口610和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在引力的方向上在高於輸送螺旋614的旋轉中心的位置處打開,可以期望的是具有供給的顯像劑的量的穩定及實現防止顯像劑散落。然而,有必要提升顯像劑至更高的位置以對抗引力的方向。此外,與第49圖(a)中所示的結構相比,在第49圖(b)所示的結構中,其中噴嘴開口610和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在引力的方向上在高於輸送螺旋614的旋轉中心的位置處形成,該等開口變窄。為此,在噴嘴開口610和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連通時,可使顯像劑T平滑地進入噴嘴開口610。
作為根據第十實施例的積聚部分的實例,以下提出複數個用於提升顯像劑至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的上側並使顯像劑進入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的示例性結構的解釋。
第50圖至第55圖為用於說明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與使顯像劑T平滑進入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的攪拌輸送器A380的提升部分之間旋轉方向的位置關係的說明圖。
為了確保已輸送至容器主體A033內容器前端側的顯像劑T經由攪拌輸送器A380的提升部分A382平滑上升並進入顯像劑誒接收開口A392,理想的是具有顯像劑在提升部分A382附近積聚的結構。在這方面,重要因素是提升部分A382相對於第一外表面A339c的安裝角度,其中第一外表面A339c具有噴嘴接收器的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形成其上。
第50圖為在旋轉軸方向(轉動軸方向)上從容器後端側向容器前端側觀察顯像劑接收A392和攪拌輸送器A380的提升部分A382時噴嘴接收器A330的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附近的剖面圖。這裏,參見第50圖,噴嘴接收器A330(具有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形成於其上)與攪拌器組件A390(包括攪拌輸送器A380)配置以逆時針方向轉動。
在第50圖中,僅單套顯像劑接收A392和提升部分A382(包括在攪拌輸送器A380中)作為代表實例說明。然而,或者,如根據第十實施例的第45圖所示,兩套顯像劑接收A392和提升部分A382(包括在攪拌輸送器A380中)可設置在相對於旋轉中心的點對稱位置處。又或者,還可具有兩套以上顯像劑接收A392和提升部分A382。也就是說,根據所需顯像劑補充速度,確定顯像劑接收A392和提升部分A382的套數。在具有複數套顯像劑接收A392和提升部分A382(包括在該攪拌輸送器A380中)的情況中,理想的是將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排列為等距間隔。這可保持固定時間間隔用於使顯像劑進入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中。
在第50圖所示的實例中,攪拌輸送器A380裝設至噴嘴接收器A330,從而在噴嘴接收器A330的旋轉方向上提升部分A382相對於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的上游側邊緣的切線方向形成一角θ(例如,相對於第50圖中所示的虛線形成一角θ)。更具體地,該角θ指的是在噴嘴接收器A330的旋轉方向上由提升部分A382的顯像劑接收開口側上的基面相對於垂直於連接噴嘴接收器A330的旋轉中心和顯像劑接受開口A392的上游側邊緣的假想直線的法線所形成的角。就利用提升部分A382使顯像劑T平滑進入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的功能而言,提升部分A382的顯像劑接收開口側上的表面與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之間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在第50圖中,該角θ顯示為一鈍角。當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被安置在上側時,該結構相對於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打開,從而提升部分A382變為一傾斜 面。這樣,提升部分A382可用作積聚部分,其保存顯像劑T並將其升至比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更高的位置以抵抗引力方向。
第51圖說明利用第50圖中所示之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和提升部分A382(其中該角θ為鈍角)結構,顯像劑T被提升至比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更高的位置並接著被導至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的情況。按照先後順序,第51圖(b)中所示的情況在第51圖(a)中所示的情況之後,並且第51圖(c)中所示的情況在第51圖(b)中所示的情況之後。同時,參見第51圖,為了說明簡便,未說明插在噴嘴接收器A330中的輸送噴嘴611的輸送螺旋614。
在顯像劑容器A0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情況中,當驅動驅動馬達603時,來自於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容器驅動齒輪601的驅動被傳輸至容器齒輪A301,從而導致噴嘴接收器A330以第51圖(a)中所示的箭頭B的方向轉動;存在於提升部分A382附近的顯像劑T被提升。當噴嘴接收器A330以第51圖(a)中所示的箭頭B的方向進一步轉動時,提升部分A382達到大致水平延伸的情況,如第51圖(b)所示,並且顯像劑T在提升部分A382上增加。當噴嘴接收器A330以以第51圖(b)中所示的箭頭B的方向進一步轉動時,提升部分A382達到如第51圖(c)所示相對於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形成一傾斜面(例如,達到第50圖中所示的情況)並且提升部分A382上的顯像劑T被進一步提升的情況。結果,顯像劑T沿著傾斜面滑至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
然後,經由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顯像劑T落入已插入噴嘴接收器A330的輸送噴嘴611的噴嘴開口610。接著,由於輸送螺旋614旋轉,顯像劑T被供給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如此,在第50圖所示的結構中,其中攪拌輸送器A380裝設至噴嘴接收器A330,從而在噴嘴接收器A330的旋轉方向上提升部分A382相對於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的上游側邊緣的切線方向(第50圖中虛線所示)形成一鈍角θ,由於提升部分設置用於以抵抗引力方向將顯像劑提升至高於顯像劑接收開口的位置,從而可將提升的顯像劑導至輸送噴嘴的顯像劑接收開口同時防止提升的顯像劑掉出輸送噴嘴。
同時,在垂直於旋轉軸方向的剖面中,提升部分A382的剖面形狀不限於第50圖和第51圖中所示的直線。或者,如第52圖(a)所示,攪拌輸送器A380的提升部分A382可具有彎曲形狀,相對於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附近裝設側且延向容器主體A033的內表面的側上的提升部分A382的端部彎向第52圖(a)中箭頭B所示的旋轉方向上的下游側。換句話說,提升部分A382用作該積聚部分並包括凹部,該凹部形成以在提升部分A382的基底與提升部分A382的端部之間的部分處彎曲。或者,如第52圖(b)所示,攪拌輸送器A380的提升部分A382可具有一弧形,其中延向容器主體A033的內表面的整個提升部分A382設置以具有一預定曲度,該預定曲度相對於第52圖(b)所示的箭頭B的方向是凹陷的。換句話說,提升部分A382用作積聚部分並包括凹部,該凹部形成以在提升部分A382的基底與提升部分A382的端部之間的部分處彎曲。這裏,儘管整個提升部分A382說明以具有第52圖(b)的弧形,但是也可僅一部分(如延向容器主體A033的內表面的側附近處的部分)具有弧形。又或者,如第52圖(c)所示,該提升部分可具有經由進一步彎曲第52圖(a)中所示的彎曲形狀的端部而得到的多彎曲形狀。換句話說,提升部分A382用作積聚部分並包括凹部,該凹部形成以在提升部分A382的基底與提升部分A382的端部之間的複數個位置處以相同的方向彎曲。
因此,在第52圖中,在垂直於旋轉軸方向的剖面中,攪拌輸送器A380的提升部分A382的剖面形狀為相對於第52圖中所示的箭頭B的方向向下凹陷的彎曲形狀。該等剖面形狀的結果是,可更容易地將提升的顯像劑T保持在提升部分A382上。此外,以與第50圖所示的結構相同的方式,攪拌輸送器A380裝設至噴嘴接收器A330,從而在噴嘴接收器A330的旋轉方向上提升部分A382相對於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的上游側邊緣處的切線方向形成一鈍角θ。為此,提升部分A382上的顯像劑T可更容易地滑至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中。
第53圖為用於解釋在攪拌輸送器A380的提升部分A382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面豎立防落壁A383的結構的說明圖。由於攪拌輸送器A380在從容器後端側向容器前端側的方向上施加一輸送力至顯像劑T,因此存在於提升部分A382的位置處的顯像劑T也同樣從容器後端側向容器 前端側受到輸送力。由於該輸送力,存在於提升部分A382上的顯像劑T有時從提升部分A382的容器前端側掉出。為此,在提升部分A382的容器前端側處的側面豎立防落壁A383。由於該防落壁A383,可有效減少存在於提升部分A382上的顯像劑T從提升部分A382的容器前端側掉出的情況。
同時,在第53圖中,在垂直於旋轉軸方向的剖面中,攪拌輸送器A380的提升部分A382的剖面形狀為滑動狀形,其在兩個位置處即在裝設部分附近和端部附近彎曲。在該剖面形狀中,該等彎曲形狀相對於第53圖中所示的箭頭B的方向也是向下凹陷的。因此,以與第52圖所示的結構相同的方式,可更容易地將提升的顯像劑T保持在提升部分A382上。此外,以與第50圖所示的結構相同的方式,攪拌輸送器A380裝設至噴嘴接收器A330,從而在噴嘴接收器A330的旋轉方向上提升部分A382相對於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的上游側邊緣處的切線方向形成一鈍角θ。為此,提升部分A382上的顯像劑T可更容易地滑至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中。
此處,參見第53圖解釋的防落壁A383也可豎立在第50圖或第52圖中所示的攪拌輸送器A380的提升部分A382上。在該情況下,以與第53圖所示的結構相同的方式,可有效減少存在於提升部分A382上的顯像劑T從提升部分A382的容器前端側掉出的情況。
以與第50圖相同的方式,第54圖為在旋轉軸方向上從容器後端側至容器前端側觀察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和攪拌輸送器A380的提升部分A382時噴嘴接收器A330的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附近的剖面圖。
第54圖所示的結構等同於第50圖所示的結構,除了在噴嘴接收器A330的旋轉方向上提升部分A382相對於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的上游側邊緣處的切線方向(如第54圖中虛線所示)形成一銳角θ之外。
第55圖說明利用第54圖中所示的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和提升部分A382(其中該角θ為銳角)結構,顯像劑T被導至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的情況。按照先後順序,第55圖(b)中所示的情況在第55圖(a)中所示的情況之後,並且第55圖(c)中所示的情況在第55圖(b)中所示的情況之後。同時,參見第55圖,為了說明簡便,未說明插在噴嘴接收器A330中的輸送噴嘴611的輸送螺旋614。
在顯像劑容器A0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情況中,當驅動驅動馬達603時,來自於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容器驅動齒輪601的驅動被傳輸至容器齒輪A301,從而噴嘴接收器A330開始轉動,並且噴嘴接收器A330的提升部分A382開始轉動。在提升部分A382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55圖(a)中所示的情況中,顯像劑T在提升部分A382上增加。當噴嘴接收器A330以第55圖(b)中所示的箭頭B的方向進一步轉動時,提升部分A382達到如第55圖(b)所示相對於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形成一傾斜面的情況。然而,為了接收經由重力落下的顯像劑T,參見第55圖,輸送噴嘴611的噴嘴開口610向上打開。因此,在第55圖(b)所示的情況中,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和噴嘴開口610不連通。結果,顯像劑T不能經由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和噴嘴開口610供給至輸送噴嘴611。
當噴嘴接收器A330以第55圖(b)中所示的箭頭B的方向進一步轉動時,在顯像劑接收開口393和噴嘴開口610相連通之前,顯像劑T由於其自身重力開始下落。因此,在顯像劑接收開口393和噴嘴開口610相連通的第55圖(c)所示的情況中,經由提升部分A382提升的顯像劑T僅在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附近剩餘少量。結果,僅少量顯像劑經由噴嘴開口610被供給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
如第55圖所示,如果在噴嘴接收器A330的旋轉方向上提升部分A382相對於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的上游側邊緣的切線方向(第55圖中虛線所示)形成一銳角θ,與該角θ為鈍角的第50圖、第51圖和第52圖中所示的結構相比,僅少量顯像劑經由噴嘴開口610被供給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
又,如果設置複數套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和攪拌輸送器A380的提升部分A382,則每次攪拌器組件A390轉動所提供的顯像劑的量可增加。此外,如果根據攪拌器組件A390的轉數與供給的顯像劑的量之間的關係,可確保足夠量的供給顯像劑,並且可採用第55圖所示的結構。
以下提出將顯像劑裝置A032裝配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操作的說明。
如第44圖或第42圖中箭頭Q所示,當顯像劑容器A032沿著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方向移動時,輸送噴嘴611的噴嘴前端插入噴嘴接收開口A331。當顯像劑容器A032沿著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方向進一步移動時,輸送噴嘴611的前端611a接觸容器擋門A332的容器前端側的端面。當顯像劑容器A032沿著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方向進一步移動時,輸送噴嘴611擠壓容器擋門A332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面。由於容器擋門彈簧336壓縮。因此,容器擋門A332被壓至顯像劑容器A032的向內側(例如,被壓至容器後端側)。此時,噴嘴擋門管612e隨著輸送噴嘴611被插入噴嘴接收開口331中,其中噴嘴擋門管612e相比噴嘴擋門612中的噴嘴擋門凸緣612a設置更傾向於噴嘴前端。
當顯像劑容器32沿著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方向進一步移動時,噴嘴擋門凸緣612a的表面(相對於噴嘴擋門彈簧接收面612f)接觸容器密封A333的容器前端側。結果,噴嘴擋門612相對於顯像劑容器A032的旋轉軸方向(轉動軸方向)上的相對位置固定。
當顯像劑容器A032沿著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方向進一步移動時,輸送噴嘴611進一步插在顯像劑容器A032的向內側上。此時,已接觸容器密封A333的容器前端側的噴嘴擋門612被推回至噴嘴基端,相對於輸送噴嘴611。結果,噴嘴擋門彈簧613壓縮,並且噴嘴擋門612相對於輸送噴嘴611的相對位置移至噴嘴基端。隨著該相對位置的移動,被噴嘴擋門612覆蓋的噴嘴開口610暴露容器主體A033的內部,並且容器主體A033的內部與輸送噴嘴611的內部相連通。
在輸送噴嘴611被插入噴嘴接收開口A331的情況中,由於壓縮狀態中容器擋門彈簧A336的偏壓力或者壓縮狀態中噴嘴擋門彈簧613的偏壓力,一個力作用在相對於顯像劑補充裝置60推回顯像劑容器A032的方向上(例如,一個力作用在第44圖或第42圖中所示的箭頭Q的方向的相反方向上)。然而,在將顯像劑容器A032裝配至顯像劑補充容器60時,顯像劑容器A032在顯像劑補充裝置60抵抗上述力的方向上移動,直至容器嚙合部分A339與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嚙合。其結果是,存在容器擋門彈簧A336的偏壓力和噴嘴擋門彈簧613的偏壓力的作用,並且存在容器嚙合部分A339相對於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的嚙合的作用。由於 偏壓力和嚙合的作用,在第45圖所示的情況中,定位顯像劑容器A032相對於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旋轉軸方向(轉動軸方向)。
如第44圖所示,每個容器嚙合部分A339包括導向突起A339a、導槽A339b、凸塊A339c以及四邊形嚙合孔A339d。利用這些組成元件形成一單套,兩個該等單套排列以在相對於經由噴嘴接收開口A331的虛擬垂線容器前端蓋A034的兩側上形成一對容器嚙合部分A339。每個導向突起A339a設置在容器前端蓋A034的前端側處的垂直面上。該等導向突起A339a在經由噴嘴接收開口A331的中心的虛擬水平線上。此外,每個導向突起A339a具有一個傾斜面,該傾斜面連接至對應的導槽A339b,從而在裝配顯像劑容器A032時,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抵接導向突起A339a並被導向導槽A339b。這裏,每個導槽A339b形成在比容器前端蓋A034的側周面更低水平處。
此外,導槽A339b的槽寬略大於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的寬度,並被設置為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不從該等槽掉出的程度。
每個導槽339b的容器後端側未直接連接至對應的嚙合孔A339d,但是具有一死端。此外,每個導槽339b的容器後端側具有與容器前端蓋A034的側周面的高度相同的高度。也就是說,在每個導槽A339b與對應嚙合孔A339d之間存在容器前端蓋A034之大約1mm厚的外表面。該部分對應於對應的凸塊A339c。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越過凸塊A339c並進入嚙合孔A339d中。這樣,完成了顯像劑容器A032相對於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嚙合。
在根據第十實施例的顯像劑容器A032中,容器前端蓋A034包括第一容器蓋A308a。由於第一容器蓋A308a從容器前端側裝設至容器前端蓋A034,第一容器蓋A308a從外部覆蓋容器前端蓋A034。因此,當在第一容器蓋A308a上形成狹縫時且當這些狹縫與容器前端蓋A034上形成的嚙合孔A339d適合時,該等狹縫也可用作該等導槽A339b。
顯像劑容器A032以這樣的方式配置:在正交於旋轉軸的虛擬平面上,將容器擋門A332安置在連接該等兩個容器嚙合部分A339的線段的中心上。如果容器擋門A332未安置在連接該等兩個容器嚙合部分A339的線段的中心上,則可能出現以下可能性。也就是說,由於容器擋門彈簧 336和噴嘴擋門彈簧613的偏壓力,從該線段至容器擋門A332的距離用作力矩臂,並且可存在圍繞該線段轉動顯像劑容器A032的力的力矩的作用。由於該力的力矩的作用,顯像劑容器A032可相對於顯像劑補充裝置60傾斜。在該情況下,發生顯像劑容器A032的相應負載增加,並且支援並引導容器擋門A332的噴嘴接收器A330應變。
特別地,在充足填有顯像劑的新顯像劑容器A032的情況中,當從顯像劑容器A032的後端推動水平突出的輸送噴嘴611用於插入在顯像劑容器A032中時,考慮到顯像劑重量,用於轉動顯像劑容器A032的力的力矩起作用。從而,輸送噴嘴611插入其中的噴嘴接收器A330可應變,並且最差,噴嘴接收器A330可能發生變形或損壞。反之,在根據第十實施例的顯像劑容器A032中,容器擋門A332被安置在連接該等兩個容器嚙合部分A339的線段上。為此,由於在容器擋門A332的位置處作用的容器擋門彈簧A336和噴嘴擋門彈簧613的偏壓力,可防止顯像劑容器A032相對於顯像劑補充裝置60傾斜。
同時,如第45圖所示,在顯像劑A0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情況中,顯像劑容器A032中顯像劑接收器A330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的端面並未接觸容器設置部分615的端面615b。這是因為以下原因。考慮噴嘴接收器A330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的端面接觸容器設置部分615的端面615b的結構。在該情況下,在容器嚙合部分A339的嚙合孔A339d鉤住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之前,噴嘴接收器A330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的端面接觸容器設置部分615的端面615b。如果該接觸發生,則顯像劑容器A032在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方向上不能再進一步任意移動。為了防止該情況發生,在顯像劑容器A0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情況中,在噴嘴接收器A330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面與容器設置部分615的端面615b之間可留有一小間隙。
在以上述方式在旋轉軸方向(轉動軸方向)上安置的情況中,噴嘴接收器A330的第二外表面A330d以滑動方式裝配在容器設置部分615的內表面615a上。為此,如上所述,在正交於旋轉軸的平面方向上(該平面方向對應於噴嘴接收器A330的徑向方向)進行顯像劑容器A032 相對於顯像劑補充裝置的安置。這樣,完成顯像劑容器A032裝配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
在完成顯像劑容器A032的裝配之後,當驅動馬達603被旋轉驅動時,顯像劑容器A032的攪拌器組件A390旋轉,並且輸送噴嘴611內的輸送螺旋614旋轉。
由於攪拌器組件A390的攪拌輸送器A380的旋轉,容器主體A033內的顯像劑T被輸送至容器主體A033的容器前端側並到達提升部分A382。然後,攪拌輸送器A380的轉動使得提升部分A382將顯像劑T提升至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的上側。已被提升至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的上側的顯像劑T落入噴嘴開口610,其中噴嘴開口610與顯像劑接收開口A392相連通。結果,顯像劑T被供給至輸送噴嘴611。隨後,輸送噴嘴611供給的顯像劑T經由輸送螺旋614向前輸送經由顯像劑落下通道64至該顯影裝置50。顯像劑T從容器主體A033的內部至顯像劑落下通道64的流動如第45圖中箭頭β所示。
此外,如上所述,噴嘴接收器A330的第二外表面A330d以滑動方式接觸容器設置部分615的位置以及進行顯像劑容器A032相對於顯像劑補充裝置60定位的位置在第45圖中用α表示。然而,第45圖中α表示的位置並不限於具有滑動部分以及位置確定部分的功能。或者,該結構可為第45圖中α表示的位置具有滑動部分或位置確定部分的功能。
此外,如上所述,當顯像劑容器A0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時,容器密封A333被噴嘴擋門凸緣612a壓平。結果,噴嘴擋門凸緣612a緊固並壓至容器密封A333。這實現了以更可靠的方式防止顯像劑洩漏。經由具有容器擋門A332設置在相對於開口位置更接近縱向方向上的向內側(更接近容器後端側)的結構,從噴嘴接收器A330的前端至容器擋門A332和容器密封333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面形成圓柱狀空間。
在顯像劑容器A032未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情況中,輸送噴嘴611的噴嘴開口610被噴嘴擋門612封閉。因此,當顯像劑容器A0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時,有必要打開噴嘴擋門612,使得顯像劑可被接收。
在顯像劑補充裝置60中,一圓柱狀空間(前端開口A305)形成在噴嘴接收器A330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部至容器擋門A332和容器密封333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面。在該空間內形成一拆卸空間,在該拆卸空間中,噴嘴擋門612的拆卸空間在打開狀態中完全或部分合適。此外,在該拆卸空間中,用於關閉噴嘴擋門612的噴嘴擋門彈簧613完全或部分適合。利用該結構,可減小設置噴嘴擋門612和噴嘴擋門彈簧613所需的空間。
如第45圖所示,在第十實施例中,在顯像劑容器A0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情況中,噴嘴擋門612的拆卸空間具有噴嘴前端,該噴嘴前端相對於噴嘴擋門凸緣612a被設置在更接近容器密封A333的向內側上。此外,比噴嘴擋門凸緣612更接近噴嘴基端的拆卸位置的部分基本適合前端開口A305的開口位置(該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部)與容器密封A333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面之間形成的圓柱狀空間。此外,處於壓縮狀態中的噴嘴擋門彈簧613也基本適合該圓柱狀空間。
利用該結構,可縮短從前端開口A305的開口位置(其為該顯像劑容器A032的最前端)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中的顯像劑下落部分(例如,顯像劑落下通道64裝設至輸送噴嘴611的位置)的距離。結果,可縮小影印機500的主體尺寸。
以下提出根據第十實施例關於設置在顯像劑容器A032中IC標籤(ID標籤、ID晶片或ID晶片)700的支承機構的說明。這裏,在該第十實施例中,採用與第一實施例中所說明的相同的IC標籤(ID標籤或資訊儲存裝置)及支承機構。
第58圖為固定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連接器800的說明立體圖,以及顯像劑容器A032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部的說明立體圖。如第58圖所示,顯像劑容器A032包括容器主體A033;並包括裝設至容器主體A033的容器前端蓋A034,從而暴露前端開口A305,其中前端開口A305置於容器主體A033內並具有形成於其上的噴嘴接收開口A331。此外,顯像劑容器A032包括IC標籤700,該IC標籤700作為資訊儲存裝置連接至容器前端蓋3A04的前端;該顯像劑容器A032還包括IC標籤支承結構 345,該IC標籤支承結構345支承IC標籤700。該連接器800設置在與容器前端蓋A034的第一容器蓋A308a相對的位置處。
以下提出關於不使用時用於保護顯像劑容器A032的保護單元的說明。
第56圖為儲存時顯像劑容器A032的說明立體圖。在第56圖中,說明了連接帽370的情況,該帽370用作密封第43圖中所示之顯像劑容器A032的前端開口A305的開口的密封。
如上所述,前端開口A305為噴嘴接收器A330的一部分。如第42圖、第43圖和第44圖所示,在噴嘴接收器A330中,前端開口A305形成以穿過容器前端蓋A034,其為裝配顯像劑容器A032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所必需。結果,可從容器前端蓋A034暴露容器主體A033的前端開口A305。因此,作為儲存顯像劑的容器主體A033的一部分的前端開口A305可被帽370直接密封。這樣,在第十實施例中,帽370以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方式裝設。因此,可實現與第一實施例中實現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第57圖為帽B370具有以與第二實施例相同的方式設置於其上的吸附劑B372以及帽B370裝設至根據第十實施例的顯像劑容器A032的情況的說明剖面圖。在第57圖所示的結構中,由於吸附劑B372設置在帽B370上,可實現與第二實施例中實現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第十一實施例
在第十一實施例中,由於顯像劑補充裝置60等同於根據第十實施例的顯像劑補充裝置60,因此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其組成元件。
通常,在顯像劑填充操作期間,顯像劑容器D032(其為粉末容器)填充有已被流化的顯像劑T。由於在顯像劑填充操作期間,顯像劑T與空氣混合,在預定時間流逝之後進行除氣,並因此顯像劑粉末的體積減小。例如,顯像劑粉末的體積降至容器主體D033的容量的70%至90%。
當將含有顯像劑T的新的顯像劑容器D0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用於使用時,在顯像劑接收開口D392附近存在大量顯像劑T。因此,即使不經由轉動攪拌輸送器D380流化顯像劑T並接著輸送顯像劑T至容器前端側,顯像劑T仍可經由顯像劑接收開口D392和噴嘴開口610 進入輸送噴嘴611。相反,如果當顯像劑T大量存在時嘗試轉動攪拌輸送器D380,由於容器主體D033中存在大量顯像劑T,旋轉負載增加。
另一方面,當容器主體D033內顯像劑T的量減小,需要轉動攪拌輸送器D380用於輸送顯像劑T至容器前端側,並且需要使用提升部分D382用以將顯像劑T提升至顯像劑接收開口D392並使顯像劑T進入顯像劑接收D392。
為此,在根據第十一實施例的顯像劑容器D032中,該結構為:攪拌器組件D390和轉動軸D334經由力矩限制器D900裝設。利用該結構,在開始使用新的顯像劑容器D032時,如果在顯像劑接收開口D392附近存在大量顯像劑T,攪拌輸送器D380受到旋轉限制。
第59圖為說明具有限制攪拌輸送器D380之旋轉驅動的結構的顯像劑容器D032充分填充有顯像劑T並附接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情況的說明圖。第60圖為說明顯像劑容器D032內顯像劑T的量減少的情況的說明圖。第61圖說明當顯像劑T的量減少時經由提升部分(輸送葉片)執行顯像劑供給,其中第60圖中的E-E剖面為從容器前端側觀察。第62圖為力矩限制器D900的剖面立體圖。
如第59圖所示,與根據第十實施例的顯像劑容器A032相比,根據第十一實施例的顯像劑容器D032區別在於攪拌器組件D390和轉動軸D334經由力矩限制器D900耦合。此外,根據第十一實施例的顯像劑容器D032區別在於,在攪拌器組件D390中,噴嘴接收器D330和容器齒輪D301以結合方式配置;同時攪拌輸送器D380和提升部分(輸送葉片)分開配置。此外,根據第十一實施例的顯像劑容器D032區別在於,第一容器蓋A308a和第二容器蓋A308b以結合方式組成容器前端蓋D034,並且經由軸承D905支持噴嘴接收器D330。同時,在第十一實施例中,IC標籤700以與第十實施例相同的方式設置在容器前端蓋D034上。
如上所述,在攪拌器組件D390的噴嘴接收器D330的容器前端側處的端部上,力矩限制器D900以與轉動軸D334結合方式設置。此外,攪拌輸送器D380設置在轉動軸D334上,從而攪拌輸送器D380以與轉動軸D334結合方式轉動。
如第62圖所示,力矩限制器D900包括外殼D901;內環D902,轉動軸D334連接至該內環D902;以及遮罩元件D904。以下方式進行力矩設置:當容器主體D033充足填有顯像劑T時,力矩限制器D900限制驅動傳輸;並且當顯像劑T被消耗,從而導致顯像劑T量減少時,力矩限制器D900執行驅動傳輸。
更具體地,當容器主體D033存在大量顯像劑T時,如第59圖所示,一驅動力作用在攪拌器組件D390的容器齒輪D301上,並且噴嘴接收器D330和提升部分D382以結合方式轉動。然而,該力矩設置為該力矩限制器D900滑脫但是轉動軸D334和攪拌輸送器D380不轉動。反之當容器主體D033存在少量顯像劑T時,如第60圖所示,力矩限制器D900的力矩設置為噴嘴接收器D330和攪拌器組件D390的轉動軸D334以結合方式轉動。
在該結構中,如第59圖所示,考慮顯像劑T被充足填充至顯像劑接收開口D392的上部時的情況。在該情況中,即使從顯像劑補充裝置60接收顯像劑供給命令且攪拌器組件D390轉動回應該請求,但是由於力矩限制器D900的滑脫,轉動軸D334和攪拌輸送器D380不轉動。為此,儘管顯像劑T未從容器後端側輸送至容器前端側,但是顯像劑接收開口D392附近存在的顯像劑T未被硬化並經由提升部分D382提升,其以與攪拌器組件D390的噴嘴接收器結合方式轉動。然後,被提升的顯像劑T經由顯像劑接收開口D392落入輸送噴嘴611的噴嘴開口610。
反之,考慮容器主體D033內僅存在少量顯像劑T的情況,如第60圖所示。在該情況中,如果從顯像劑補充裝置60接收顯像劑供給命令且攪拌器組件D390轉動回應該請求,力矩限制器D900不滑脫並且驅動連接以結合方式旋轉的轉動軸D334和攪拌輸送器D380。為此,顯像劑T從容器後端側輸送至容器前端側,並且已輸送至容器前端側的顯像劑T經由提升部分D382提升至顯像劑接收開口D392。然後,被提升的顯像劑T經由顯像劑接收開口D392落入輸送噴嘴611的噴嘴開口610。因此,如第61A圖和第61B圖所示,由於容器主體D033存在的顯像劑T經由提升部分(輸送葉片)提升並經由顯像劑接收開口D392供給至輸送噴嘴611,可用光存在於容器主體D033的所有顯像劑T。同時,以與參見第50圖所 述根據第十實施例的結構相同的方式,攪拌輸送器D380裝設至噴嘴接收器A330,從而在噴嘴接收器D330的旋轉方向上提升部分D382相對於顯像劑接收開口D392的上游側邊緣的切線方向(如第50圖中所示的虛線)形成一角θ。參見第61A圖和第61B圖,該角θ為一鈍角。因此,當顯像劑接收開口D392被安置在上側時,該結構相對於顯像劑接收開口D392打開,從而提升部分A382變為一傾斜面。在該結構中,由於提升部分設置用於提升顯像劑抵抗引力的方向至高於顯像劑接收開口的位置,可將所提升的顯像劑導至輸送噴嘴的顯像劑接收開口,同時可防止所提升的顯像劑從輸送噴嘴漏出。因此,在該結構中,提升部分D382用作積聚部分。
同時,在顯像劑T中,顯像劑基粒添有亞微米大小的添加劑,該等添加劑用作促進流動和充電的助劑。然而,由於如攪拌輸送器D380的移動,有時該等添加劑浸於顯像劑T中或從顯像劑T分離,並在顯像劑T被供給顯影裝置50時未能實現其原有功能。在這方面,在根據第十一實施例的結構中,由於力矩限制器D900,儲存在容器主體D033內部的顯像劑T可被供給至顯影裝置50而無需對容器主體D033內的顯像劑T過度用力。
同時,軸承D905以可旋轉方式支援噴嘴接收器D330,並且具有防止顯像劑從容器主體D033的內部洩漏的功能。
這裏,在第59圖中,攪拌輸送器D380顯示具有螺旋狀形狀。然而,這不是唯一可能的情況。也就是說,只要可移動顯像劑T至設置在容器前端側處的提升部分D382,攪拌輸送器D380可具有任何其他形狀。例如,可使用葉片形輸送器D912,如第63A圖所示,或者可使用彈簧形而無旋轉軸的線圈形輸送器D913,如第63B圖所示。在使用葉片形輸送器D913的情況中,如第64圖所示,具有凸輪槽D914a形成於其上的輸送支撐物D914設置在力矩限制器D900上,用以將旋轉運動轉變為往復運動。然後,葉片形輸送器D913在容器主體D033的縱向方向(轉動軸方向)上執行往復運動,從而顯像劑T被移至容器前端側。
第十二實施例
根據第十二實施例,第65圖為顯像劑容器E032的剖面圖,其中經由結合根據第十實施例的攪拌器組件A390和根據第十實施例的第二容器蓋A308b配置攪拌器組件E390。
這裏,與第十實施例不同,第一容器蓋E308a(容器前端蓋E034)以可旋轉方式支援攪拌器組件E390的噴嘴接收器E330的第二外表面E330d,並且具有其固定裝設至容器主體E033邊緣的容器後端側。
在根據第十二實施例的顯像劑容器E032中,攪拌器組件E390主要包括圓柱形噴嘴接收器E330;容器蓋部分E308b;齒輪部分E301;以及轉動軸部分E334。在攪拌器組件E390中,容器擋門彈簧E336和容器擋門E332設置在接收開口E331的反面。在第65圖所示的實例中,說明了由於容器擋門彈簧E336的偏壓力設置容器擋門E332以密封噴嘴接收開口E331的情況。此外,提升部分E382設置在噴嘴接收器E330的外表面E330c,在該外表面E330c上形成顯像劑接收開口E392,攪拌輸送器E380裝設至轉動軸部分E334。
在顯像劑容器E032中,齒輪部分E301接收來自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旋轉驅動,並且攪拌器組件E390被旋轉驅動。結果,攪拌輸送器E380經由轉動軸部分E334旋轉並將存在於容器主體E033的顯像劑T從容器後端側移至容器前端側。然後,提升部分E382經由噴嘴接收器E330旋轉,並且提升已移至容器前端側的顯像劑T並使顯像劑T進入顯像劑接收開口E392。然後,在顯像劑接收開口E392與噴嘴開口610相連通時,顯像劑T供給至輸送噴嘴611。同時,在第65圖所示的實例中,儘管容器主體E033未配置以旋轉,還可具有容器主體E033隨著攪拌器組件E390旋轉的結構。在容器主體E033不隨著攪拌器組件E390轉動的情況中,容器主體E033沿著轉動軸方向具有不易旋轉的剖面形狀,如反向半圓柱形。
只要涉及提升部分E382相對於攪拌器組件E390的安裝角,以與根據第十實施例參見第50圖所述的結構相同的方式,在攪拌器組件E390的旋轉方向上提升部分A382相對於顯像劑接收開口E392的上游側邊緣的切線方向形成一鈍角θ。在該結構中,由於提升部分E382設置用於提升顯像劑抵抗引力方向至高於顯像劑接收開口E392的位置,可將提升 的顯像劑導至輸送噴嘴的顯像劑接收開口E392同時防止該提升的顯像劑掉出該輸送噴嘴。因此,在該結構中,提升部分E382以與第十實施例相同的方式用作積聚部分。
第十三實施例
根據第十三實施例,第66圖為顯像劑容器F032的剖面圖,其中根據第十實施例的容器前端蓋A034的第二容器蓋A308b以與根據第十實施例的容器齒輪A301結合的方式配置。
在根據第十三實施例的顯像劑容器F032中,攪拌器組件F390包括攪拌輸送器F380、支撐物F381、轉動軸F334、提升部分F382、第二容器蓋F308b和容器齒輪F301。
第二容器蓋F308b在徑向方向上經由第一容器蓋F308a從外部覆蓋,其中第一容器蓋F308a具有其容器後端側固定至容器主體F033。第一容器蓋F308a和第二容器蓋F308b組成容器前端蓋F034。在第二容器蓋F308b的內表面上裝設延向旋轉軸的提升部分F382。同時,旋轉滑動部分F905用作容器主體F033和第二容器蓋F308b之間的連接部分,並具有密封結構。這裏,作為旋轉滑動部分F905,可使用具有密封性的軸承。
參見第66圖,噴嘴接收器F330配置以相對於容器主體F033不旋轉,並藉由支承環F306固定至容器前端蓋F034的第一容器蓋308a。為此,在顯像劑容器F032固定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容器設置部分615的情況中,儘管噴嘴接收器F330的外表面F330d適合容器設置部分615的內表面615a,沒有滑動。
同時,以與根據第十實施例的噴嘴接收器A330相同的方式,噴嘴接收器F330包括接收開口F331,接收噴嘴F331在容器前端側上;包括容器密封F333;包括容器擋門F332;以及包括容器擋門彈簧F336。
此外,以與第十實施例相同的方式,容器前端蓋F034的第一容器蓋F308a包括IC標籤700,以及包括容器嚙合部分F339和滑動導軌F361。
在第66圖所示的結構中,說明了由於容器擋門彈簧F336的偏壓力而設置容器擋門F332以密封噴嘴接收開口F331的情況。
在噴嘴接收器F330的第一外表面F330c上形成鍵凸F391,該鍵凸F391在容器齒輪F301的內邊緣上形成的凹處中,其與相對於噴嘴接收器F330執行相對轉動的第二容器蓋F308b結合。這樣,鍵凸F391和凹處F393用作一密封和一鉤。這裏,以與旋轉滑動部分F905相同的方式,具有密封性的軸承可被替換為包括鍵凸F391和凹處F393的密封結構。
提升部分F382自第二容器蓋F308b的內表面延伸,並與攪拌輸送器F380的前端部分F380a結合。攪拌輸送器F380包括螺旋F380b、支撐物F381以及轉動軸部分F334。此外,攪拌輸送器F380經由提升部分F382並隨著第二容器蓋F308b轉動。由於攪拌輸送器F380的旋轉,顯像劑T從容器後端側移至容器前端側。然後,已被移至容器前端側的顯像劑T藉由提升部分F382提升並落入顯像劑接收開口F392中。隨後,顯像劑T被供給至輸送噴嘴611的噴嘴開口610。在根據第十三實施例第66圖所示的結構中,由於噴嘴接收器F330相對於噴嘴開口610不旋轉,從而基於持續噴嘴接收器的顯像劑接收開口F392可與噴嘴開口610保持一致。
同時,為了防止顯像劑洩漏,噴嘴接收器F330側上之提升部分F382的端部與噴嘴接收器F330的第一外表面F330c之間的間隙t理想地等於或小於2mm,或者更理想地等於或小於1mm。在第三實施例中,該間隙t設定為0.75mm。這樣,不僅可防止顯像劑洩漏,還可實現提升部分F382的平滑轉動而無任何干擾。
第67A圖為從容器前端側觀察第66圖的X-X剖面的說明圖。第67B圖和第67C圖為第67A圖的修改實例。第67C圖(b)所示為按照先後順序第67C圖(a)之前的情況。在第67A圖至第67C圖中,未說明存在於第二容器蓋F308b的外周上的第一容器蓋F308a。此外,噴嘴開口610和顯像劑接收開口F392在引力方向上不僅高於輸送螺旋614的旋轉中心且還高於輸送螺旋614的上端的位置處打開。此外,這些開口均窄於輸送螺旋614的直徑。在第67A圖至第67C圖所示的結構中,提升部分F382將顯像劑T提升至高於噴嘴開口610和顯像劑接收開口F392的位置並使顯像劑T下落。
參見第67A圖,當驅動從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容器驅動齒輪601傳輸至與第二容器蓋308b以結合方式配置的容器齒輪F301時,第二 容器蓋308b以順時針方向旋轉,參見第67A圖。隨著第二容器蓋308b的旋轉,自第二容器蓋308b的內表面延伸的提升部分F382也以順時針方向旋轉,參見第67A圖。
當置於下側中時,如第67A圖所示,每個提升部分F382支承藉由攪拌輸送器F380輸送至容器前端側的顯像劑T於提升部分F382與第二容器蓋308b的內表面之間的空間中,其比提升部分F382的根部F382a更接近旋轉方向下游側;並且每個提升部分F382提升顯像劑T。由於沿著順時針方向進一步旋轉,參見第67A圖所示,每個提升部分F382使顯像劑T落入顯像劑接收開口F392中。結果,顯像劑從與顯像劑接收開口392相連通的輸送噴嘴611的噴嘴開口610供給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
在第67B圖所示的實例中,第67A圖所示的每個提升部分F382的端部F382b在旋轉方向下游側彎曲並沿著噴嘴接收器F330的第一外表面F330c形成彎曲部分。換句話說,提升部分F382用作積聚部分並包括凹部,該凹部包括延伸部分和彎曲部分,其中該延伸部分配置以從容器蓋F034的內表面延向噴嘴接收器F330的外表面,該彎曲部分形成以在旋轉方向下游側上沿著噴嘴接收器F330的外表面彎曲。又該彎曲部分短於該延伸部分。由於該彎曲形狀,與第67A圖所示的實例相比,提升部分F382能夠支承更多量的顯像劑T。此外,該彎曲形成還可為一傾斜面,其在顯像劑T進入顯像劑接收開口F992時用作一橋。關於第67A圖所示的提升部分F382,當第二容器蓋F308b比每個提升部分F382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位置更朝向旋轉方向下游側旋轉時,提升部分F382上存在的顯像劑開始從噴嘴接收器F300的第一外表面F330c與提升部分F382的端部F382b之間的間隙下落。為此,在提升部分F382的端部F382b與顯像劑接收開口F392的邊緣相反時,存在於提升部分F382上的顯像劑T的量要小些。
反之,在第67B圖所示的實例中,即使第二容器蓋F308b比每個提升部分F382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位置更朝向旋轉方向下游側旋轉時,由於彎曲形狀,提升部分F382可支承顯像劑T。因此,如第67B圖所示,在提升部分F382的端部F382b與顯像劑接收開口F392的邊緣相反時,與第67A圖所示的實例相比,在提升部分F382上可支承更多量的顯 像劑T。此時,以與根據第十實施例第50圖所示的結構相同的方式,提升部分F382用作積聚部分,用於將顯像劑T提升至高於顯像劑接收開口392的位置。同時,在第67B圖所示的實例中,每個端部F382b的寬度(例如,沿著第二容器蓋F308b的旋轉方向的長度)設置為大約5mm。
如第67C圖(a)所示,代替提升部分F382延向第二容器蓋F308b的旋轉中心,每個提升部分F382可配置以從在旋轉方向下游側少量偏移的位置延伸。又該偏移指的是,當提升部分F382大致水平時,提升部分F382沿著比第二容器蓋F308b的旋轉中心略微向上的位置延伸。總之,提升部分F382用作積聚部分,其在第二容器蓋F308b的旋轉方向的下游側上延伸一偏移。利用該結構,如第67C圖(b)所示,提升部分F382的基底比噴嘴接收器F330相對側上的提升部分F382的端部可被安置在更接近第二容器蓋F308的旋轉方向下游側上。因此,與第67A圖所示的結構相比,獲得基底在下游側上向下凹陷的剖面形狀。此時,以與根據第十實施例第50圖中所示的結構相同的方式,提升部分F382用作積聚部分,用於將顯像劑T提升至高於顯像劑接收開口392的位置。
在第67A圖至第67C圖所示的結構中,以與第十實施例相同的方式,輸送噴嘴611基本被插在第二容器蓋F308b的旋轉中心中。因此,噴嘴開口610和顯像劑接收開口F392在第二容器蓋F308b的旋轉中心(例如,輸送螺旋614的旋轉中心)之上打開。根據第67B圖和第67C圖所示的結構,存在於每個提升部分F382上的顯像劑T可被提升至第二容器蓋F308b的旋轉中心(例如,輸送螺旋614的旋轉中心)之上並可進入顯像劑接收開口F392。這樣,根據第67B圖和第67C圖所示的結構,由於提升部分F382設置用於提升顯像劑抵抗引力方向至高於顯像劑接收開口F392的位置,從而可將提升的顯像劑導至輸送噴嘴611的噴嘴開口610,同時防止該提升的顯像劑落在輸送噴嘴611之外。因此,在這些結構中,以與第十實施例相同的方式,提升部分F382用作積聚部分。
以下提出第一實施例至第十三實施例中共同使用的顯像劑容器擬合機制的說明。
以下,為了解釋顯像劑容器擬合機制,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用作其他實施例的代表實施例。
第38圖為當從齒輪暴露孔34a的側面觀察時容器前端蓋34的說明立體圖,其在所有第一至第十三實施例中共同使用。第39圖為在包括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容器主體33的旋轉軸的水平面處切割的剖面圖,以及在顯像劑容器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之前顯像劑補充裝置60和顯像劑容器32的說明剖面圖。第40圖為第39圖所示的顯像劑容器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的情況的說明剖面圖。
如第38圖所示,在容器前端蓋34的外表面上,容器開口33a形成在容器嚙合部分339之上,其從容器前端側越過容器齒輪301並在容器縱向方向上(例如,顯像劑容器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的情況中的水平方向)延伸。
參見第39圖和第40圖以下解釋各種情況,直至顯像劑容器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在第39圖所示的情況中,顯像劑補充裝置60在其中心處包括輸送噴嘴611,並且在輸送噴嘴611的兩側上包括一對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以可旋轉方式支承在設置蓋608上,並且經由彈簧偏壓輸送噴嘴611。當顯像劑容器32沿著箭頭Q的方向從第39圖所示的情況移動時,每個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首先運行至對應導向突起339a的錐面上,其中對應的導向突起339a配置在顯像劑容器32內每個顯像劑嚙合部分339的容器前端側上。當顯像劑容器32進一步移動時,每個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滑過對應的導向突起339a並越過容器齒輪301而不干擾容器齒輪301。然後,由於第40圖所示的彈簧的偏壓力,每個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運行至對應凸塊339c上並嚙合對應的嚙合孔339d。以與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的嚙合操作同步的方式,容器擋門332被輸送噴嘴611推動並退至容器主體33的內部抵抗伴隨容器擋門彈簧336的壓縮的反作用力。此外,噴嘴擋門凸緣612a還抵接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並壓縮噴嘴擋門彈簧613。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與嚙合孔339d嚙合,並受到容器擋門彈簧336和噴嘴擋門彈簧613的恢復力。這樣,可將顯像劑容器32支承在補充位置處。
此外,顯像劑補充裝置60包括容器驅動齒輪601。在第40圖所示的情況中,其中顯像劑容器32已經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容器驅動齒輪601與容器齒輪301嚙合。
當在顯像劑容器32的縱軸方向上觀察時,容器嚙合部分339設置在容器齒輪301的外徑的外部上,其中容器嚙合部分339使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09運行並滑動且然後與嚙合孔嚙合。換句話說,每個容器嚙合部分339在容器齒輪301的徑向方向上提供在比容器齒輪301的齒更外的位置處。因此,容器嚙合部分339未干擾容器齒輪301。再者,當從容器前端側的容器開口33a在顯像劑容器32的縱軸方向上觀察時,嚙合孔339d形成在容器前端蓋34的容器後端側處。又嚙合孔339d在顯像劑容器32的縱向方向上提供超出容器齒輪301。因此,當顯像劑容器32裝配至補充裝置60時,顯像劑容器32支承在容器設置部分615和補充裝置嚙合構件619的位置處。又該等位置在縱向方向上把容器齒輪301夾在之間。因此,可充分接收容器齒輪301的驅動,並且可以穩定方式執行容器主體33內的顯像劑的輸送。
此外,如第40圖所示,在顯像劑容器32裝設至顯像劑補充裝置60的情況中,嚙合孔339d(嚙合嚙合構件)被設置對應於輸送噴嘴611的噴嘴開口610,其在容器縱向方向上插入噴嘴接收器330中,(例如,嚙合孔339d設置穿過第40圖中斜線表示的區域)。換句話說,該位置關係為,嚙合孔339d對的中心(在孔330d具有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橢圓形的情況中,各對角線的交點)藉由虛擬直線連接,其中該虛擬直線通過噴嘴開口610。在該位置關係中,輸送噴嘴611附近處的部分(例如,形成噴嘴開口610的部分)被深深插入噴嘴接收器330直至超出容器齒輪301並相對於嚙合孔339d的位置。因此,可防止旋轉容器主體33由於其內儲存的顯像劑的重量以及由於其自身重量而傾斜的情況,並且可防止容器齒輪和容器驅動齒輪601的嚙合偏差。如果在嚙合存在相當大的偏差,則會導致驅動負載增加,從而導致異常噪音和齒輪摩擦。然而,在根據本發明一方面的顯像劑容器中,可防止該故障發生。
上述實施例包括以下態樣1至58所述的粉末容器以及以下態樣59至61所述的影像形成裝置。
態樣1
一種粉末容器,該粉末容器在縱向方向上可裝設至一粉末補充裝置,該粉末補充裝置包括一輸送噴嘴、一噴嘴開口以及一補充裝置嚙合構件,其中 該輸送噴嘴用於輸送一粉末,該噴嘴開口形成在該輸送噴嘴上以從該粉末容器接收該粉末,而該補充裝置嚙合構件用於藉由橫向偏壓該粉末容器支承該粉末容器,該粉末容器包括:一輸送器,配置以將該粉末從該縱向方向的一端輸送至形成一容器開口的另一端;一齒輪,配置以利用一外部驅動力轉動該輸送器;一噴嘴接收器,設置在該容器開口上,配置以容納可插入其中的該輸送噴嘴;以及一容器嚙合部分,設置在徑向方向上比該齒輪的齒更外的位置處,該容器嚙合部分包括一嚙合孔,該補充裝置嚙合構件與該嚙合孔嚙合,其中,當該粉末容器裝設至該粉末補充裝置時,該嚙合孔設置在該縱向方向上對應該輸送噴嘴的該噴嘴開口的位置。
態樣2
依據態樣1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容器嚙合部分配置在該粉末容器的該縱向方向上越過該齒輪。
態樣3
依據態樣1或2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當從該粉末容器的該縱向方向上的該容器開口觀察時,該嚙合孔設置在超出該齒輪的位置。
態樣4
依據態樣1至態樣3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容器嚙合部分包括一滑動部分,配置以使該補充裝置嚙合構件滑動。
態樣5
依據態樣1至態樣4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更包括一容器蓋,配置以覆蓋該齒輪,該容器蓋包括該容器嚙合部分。
態樣6
依據態樣5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容器蓋包括一齒輪暴露孔,用於部分地暴露一齒輪齒。
態樣7
依據態樣1至態樣6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嚙合孔包括一通孔。
態樣8
依據態樣1至態樣7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容器開口的外表面用作為該粉末容器與該粉末補充裝置之間的一定位部分。
態樣9
依據態樣1至態樣8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容器蓋包括:一資訊儲存裝置;以及一支承結構,配置以支承該資訊儲存裝置。
態樣10
依據態樣9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資訊儲存裝置被支承以在該支承結構內可移動。
態樣11
依據態樣1至態樣10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噴嘴接收器的外表面和該容器開口的內表面具有複數個形成於其上的螺旋用於相互擰緊。
態樣12
依據態樣1至態樣11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噴嘴接收器包括一提升部分,該提升部分配置以藉由該噴嘴接收器的旋轉提升該粉末以輸送該粉末至該輸送噴嘴的該噴嘴開口。
態樣13
依據態樣12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提升部分具有一積聚部分,當提升該粉末時該粉末在該積聚部分中積聚。
態樣14
依據態樣12或13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噴嘴接收器具有一外表面,該外表面用作為該粉末容器與該粉末補充裝置之間的一定位部分。
態樣15
依據態樣12至態樣14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噴嘴接收器進一步包括一粉末接收開口,該粉末接收開口形成在該噴嘴接收器上並旋轉,從而該粉末接收開口通過該噴嘴開口,該提升部分設置在該噴嘴接收器的邊緣,在該噴嘴接收器的旋轉方向上該邊緣比該粉末接收開口設置在更接近該噴嘴接收器的上游側。
態樣16
依據態樣15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提升部分配置以具有一基底,在該噴嘴接收器的旋轉方向上相對於該粉末接收開口的上游側邊緣處的切線方向形成一鈍角。
態樣17
依據態樣16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提升部分配置以從鄰近該粉末接收開口邊緣的該噴嘴接收器的邊緣延伸。
態樣18
依據態樣16或17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當該噴嘴接收器的該粉末接收開口和該輸送噴嘴的該噴嘴開口在旋轉方向上連通時,該積聚部分具有一傾斜面,該傾斜面由該提升部分相對於該粉接收開口來形成。
態樣19
依據態樣16或17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積聚部分包括一凹部,該凹部形成以在該基底與該提升部分的端部之間的部分處彎曲。
態樣20
依據態樣16或17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積聚部分包括一凹部,該凹部形成以在該基底與該提升部分的端部之間的部分處成弧形。
態樣21
依據態樣19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凹部形成以在複數個該基底與該提升部分的端部之間的位置處在相同方向上彎曲。
態樣22
依據態樣12至態樣21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噴嘴接收器連接至該輸送器。
態樣23
依據態樣22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輸送器經由一力矩限制器連接至該噴嘴接收器的一端。
態樣24
依據態樣23所述的粉末容器,其進一步包括一容器主體,配置以包含用於影像形成的粉末,該粉末被供給至該粉末補充裝置,其中當該容器主體被充分填有該粉末時,進行該力矩限制器的力矩設置,從而該力矩限制器 限制一驅動傳輸,以及當該粉末被消耗時,該力矩限制器執行該驅動傳輸,從而導致粉末量減少。
態樣25
依據態樣1至態樣21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進一步包括一容器主體,配置以包含用於影像形成的粉末,該粉末被供給至該粉末補充裝置,其中該輸送器為形成在該容器主體的內側壁面上的一螺旋肋。
態樣26
依據態樣25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齒輪設置在該容器主體上,存於該容器主體內的該粉末藉由該容器主體的旋轉從該容器主體的旋轉軸方向上的一端被輸送至形成該容器開口的另一端,以及形成在該容器主體的開口附近的內側壁面上的該螺旋肋的一部分包括平行於該旋轉軸的一間距。
態樣27
依據態樣25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齒輪設置在該容器主體上,存於該容器主體內的該粉末藉由該容器主體的旋轉從該容器主體的旋轉軸方向上的一端被輸送至形成該容器開口的另一端,以及形成在該容器主體的開口附近的內側壁面上的該螺旋肋的一部分包括一間距,該間距大於在該容器主體的該一端處的內側壁面上形成的該螺旋肋的一間距。
態樣28
依據態樣25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齒輪設置在該容器主體上,存於該容器主體內的該粉末藉由該容器主體的旋轉從該容器主體的旋轉軸方向上的一端被輸送至形成該容器開口的另一端,以及形成在該容器主體的開口附近的內側壁面上的該螺旋肋的一部分包括垂直於該旋轉軸的一部分。
態樣29
依據態樣24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輸送器是一攪拌輸送器,配置以在該容器主體內旋轉。
態樣30
依據態樣1至態樣23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進一步包括:一容器主體,配置以包含用於影像形成的粉末,該粉末被供給至該粉末補充裝置,其中該輸送器是一攪拌輸送器,配置以在該容器主體內旋轉。
態樣31
依據態樣1至態樣23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進一步包括:一容器主體,配置以包含用於影像形成的粉末,該粉末被供給至該粉末補充裝置,其中該齒輪設置為不同於該容器主體的一個別構件。
態樣32
依據態樣31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齒輪的內表面和該噴嘴接收器的外表面具有複數個形成於其上的螺旋用於相互擰緊。
態樣33
依據態樣24至態樣29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齒輪設置為不同於該容器主體的一個別構件。
態樣34
依據態樣33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齒輪的內表面和該噴嘴接收器的外表面具有複數個形成於其上的螺旋用於相互擰緊。
態樣35
依據態樣12至態樣23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進一步包括:一容器主體,配置以包含用於影像形成的粉末,該粉末被供給至該粉末補充裝置,其中該提升部分包括一輸送葉片,該輸送葉片從該噴嘴接收器延伸至該容器主體的內表面。
態樣36
依據態樣24至態樣29及態樣33至態樣34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 該噴嘴接收器包括一提升部分,該提升部分配置以藉由該噴嘴接收器的旋轉提升該粉末以輸送該粉末至該輸送噴嘴的該噴嘴開口,以及該提升部分包括一輸送葉片,該輸送葉片從該噴嘴接收器延伸至該容器主體的內表面。
態樣37
依據態樣1所述的粉末容器,進一步包含:一容器主體,配置以包含用於影像形成的粉末及該輸送器,該粉末被供給至該粉末補充裝置;一第二容器蓋,該第二容器蓋相對於該容器主體可轉動,該第二容器蓋設置在該容器主體的另一端上;以及一提升部分,配置以藉由該第二容器蓋的旋轉提升該粉末以輸送該粉末至該輸送噴嘴的該噴嘴開口,其中該提升部分配置以從該第二容器蓋的內表面延伸向該第二容器蓋的內部。
態樣38
依據態樣37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容器嚙合部分包括一滑動部分,配置以使該補充裝置嚙合構件滑動。
態樣39
依據態樣37或38所述的粉末容器,其更包括一容器蓋,配置以覆蓋該齒輪,該容器蓋包括該容器嚙合部分。
態樣40
依據態樣39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容器蓋包括一齒輪暴露孔,用於部分地暴露一齒輪齒。
態樣41
依據態樣37至態樣40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嚙合孔包括一通孔。
態樣42
依據態樣37至態樣41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積聚部分在該提升部分中具有一凹部,其中該凹部包括 一延伸部分,該延伸部分配置以從該第二容器蓋的內表面延伸向該噴嘴接收器的外表面,以及一彎曲部分,該彎曲部分配置以在旋轉方向下游側上沿著該噴嘴接收器的外表面彎曲。
態樣43
依據態樣42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彎曲部分短於該延伸部分。
態樣44
依據態樣37至態樣41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當該提升部分大致水平時,該積聚部分為沿著比該第二容器蓋的旋轉中心略微向上的位置延伸的該提升部分。
態樣45
依據態樣37至態樣41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積聚部分為該提升部分,致使該提升部分的基底比該噴嘴接收器相對側上的該提升部分的端部位在該第二容器蓋的旋轉方向上更為上游側。
態樣46
依據態樣33至態樣45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在該提升部分的端部與該噴嘴接收器的外表面之間的間隙為2mm或更小。
態樣47
依據態樣37至態樣46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輸送器是一攪拌輸送器,配置以在該容器主體內旋轉。
態樣48
依據態樣1至態樣47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噴嘴接收器進一步包括:一噴嘴接收開口,用以接收該輸送噴嘴,一容器擋門,用以打開或關閉該噴嘴接收開口,以及一偏壓構件,用以偏壓該容器擋門朝向關閉該噴嘴接收開口的位置。
態樣49
一種粉末容器,該粉末容器在縱向方向上可裝設至一粉末補充裝置,該粉末補充裝置包括一輸送噴嘴、一噴嘴開口以及一補充裝置嚙合構件,其中該輸送噴嘴用於輸送一粉末,該噴嘴開口形成在該輸送噴嘴上以從該粉末 容器接收該粉末,而該補充裝置嚙合構件用於藉由橫向偏壓該粉末容器支承該粉末容器,該粉末容器包括:一輸送器,配置以將該粉末從該縱向方向的一端輸送至形成一容器開口的另一端;一齒輪,配置以利用一外部驅動力轉動該輸送器;一噴嘴接收器,設置在該容器開口上,配置以容納可插入其中的該輸送噴嘴;以及一容器嚙合部分,設置在徑向方向上比該齒輪的齒更外的位置處,該容器嚙合部分包括一嚙合孔,該補充裝置嚙合構件與該嚙合孔嚙合,其中,該噴嘴接收器的外表面和該容器開口的內表面具有複數個形成於其上的螺旋用於相互擰緊。
態樣50
一種粉末容器,該粉末容器在縱向方向上可裝設至一粉末補充裝置,該粉末補充裝置包括一輸送噴嘴、一噴嘴開口以及一補充裝置嚙合構件,其中該輸送噴嘴用於輸送一粉末,該噴嘴開口形成在該輸送噴嘴上以從該粉末容器接收該粉末,而該補充裝置嚙合構件用於藉由橫向偏壓該粉末容器支承該粉末容器,該粉末容器包括:一輸送器,配置以將該粉末從該縱向方向的一端輸送至形成一容器開口的另一端;一齒輪,配置以利用一外部驅動力轉動該輸送器;一噴嘴接收器,設置在該容器開口上,配置以容納可插入其中的該輸送噴嘴;以及一容器嚙合部分,設置在徑向方向上比該齒輪的齒更外的位置處,該容器嚙合部分包括一嚙合孔,該補充裝置嚙合構件與該嚙合孔嚙合,其中,該噴嘴接收器包括一提升部分,該提升部分配置以藉由該噴嘴接收器的旋轉提升該粉末以輸送該粉末至該輸送噴嘴的該噴嘴開口。
態樣51
依據態樣49或50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容器嚙合部分配置在該粉末容器的該縱向方向上越過該齒輪。
態樣52
依據態樣49至態樣51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當從該粉末容器的該縱向方向上的該容器開口觀察時,該嚙合孔設置在超出該齒輪的位置。
態樣53
依據態樣49至態樣52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容器嚙合部分包括一滑動部分,配置以使該補充裝置嚙合構件滑動。
態樣54
依據態樣49至態樣53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更包括一容器蓋,配置以覆蓋該齒輪,該容器蓋包括該容器嚙合部分。
態樣55
依據態樣54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容器蓋包括一齒輪暴露孔,用於部分地暴露一齒輪齒。
態樣56
依據態樣49至態樣55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該嚙合孔包括一通孔。
態樣57
依據態樣49至態樣56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進一步包括一容器主體,配置以包含用於影像形成的粉末,該粉末被供給至該粉末補充裝置,其中該輸送器為形成在該容器主體的內側壁面上的一螺旋肋。
態樣58
依據態樣49至態樣56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其進一步包括:一容器主體,配置以包含用於影像形成的粉末,該粉末被供給至該粉末補充裝置,其中該輸送器是一攪拌輸送器,配置以在該容器主體內旋轉。
態樣59
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包括一影像形成單元,配置以利用用於影像形成的粉末執行影像形成;以及一粉末補充裝置,配置以支承根據態樣1至態樣58中任一態樣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當該粉末容器裝設至該粉末補充裝置時,該粉末補充裝置將該粉末從該粉末容器輸送至該影像形成單元,該粉末補充裝置包含: 一輸送噴嘴,用於輸送該粉末,一噴嘴開口,形成在該輸送噴嘴上以從該粉末容器接收粉末,一補充裝置嚙合構件,用於藉由橫向偏壓該粉末容器支承該粉末容器。
態樣60
依據態樣59所述的影像形成裝置,其中該粉末補充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噴嘴擋門,用於打開或關閉該噴嘴開口,一偏壓構件,用於偏壓該噴嘴擋門以關閉該噴嘴開口,以及一對接部,形成在該噴嘴擋門上以相對於該輸送噴嘴移動該噴嘴擋門,從而該噴嘴擋門打開該噴嘴開口。
態樣61
依據態樣59或60所述的影像形成裝置,其中該粉末補充裝置進一步包括一輸送螺旋,該輸送螺旋設置在該輸送噴嘴上以輸送自該噴嘴開口接收的粉末,在正交於該輸送螺旋的旋轉軸的方向上該噴嘴開口具有小於該輸送螺旋直徑的寬度。
儘管以完整、清楚公開的方式描述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並不因此受限,可認為包括本領域技術人員完全在本文所述的基本教導範圍內所做的所有修飾和變型結構。
32:顯像劑容器(粉末容器)
33:容器主體(粉末儲存體)
33a:容器開口
34:容器前端蓋(容器蓋)
60:顯像劑補充裝置(粉末補充裝置)
64:顯像劑落下通道(粉末輸送裝置)
91:容器驅動部分
301:容器齒輪(齒輪)
302:螺旋肋
305:前端開口(開口)
306:鉤蓋部分
330:噴嘴接收器(噴嘴插入構件)
331:噴嘴接收開口(噴嘴插入開口)
332:容器擋門
332a:擋門鉤
333:容器密封
335:擋門後端支撐部分
336:容器擋門彈簧
341:蓋鉤
601:容器驅動齒輪
602:框架
603:驅動馬達
604:驅動傳動齒輪
605:輸送螺旋齒輪
607:噴嘴座
608:設置蓋
610:噴嘴開口
611:輸送噴嘴
611a:噴嘴的前端
612:噴嘴擋門
612a:噴嘴擋門凸緣(對接部)
613:噴嘴擋門彈簧(偏壓構件)
614:輸送螺旋
615:容器設置部分

Claims (25)

  1. 一種容器,包含用於影像形成的粉末,該容器包括:
    一端;
    另一端,包含一開口;
    一齒輪,用於接收一外部驅動力;
    一噴嘴接收器,包含一噴嘴接收空間;以及
    一對部件,被配置以與一粉末補充裝置嚙合,該對部件的二者皆在距離該開口的中心的徑向方向上都比該齒輪在該徑向方向上的最外層的齒更遠,
    其中,該對部件被設置成使得在該對部件之間延伸的虛擬線穿過該噴嘴接收空間。
  2. 如請求項1之容器,其中,當沿著該容器的縱向方向從該開口觀看時,配置為嚙合的該對部件位於該齒輪以外的位置。
  3. 如請求項1之容器,其中,該開口的外表面是在該容器和該粉末補充裝置之間的定位部分。
  4. 如請求項1之容器,其中,該噴嘴接收器進一步包含:一提升部分,透過由該齒輪接收到的該外部驅動力所引起的該噴嘴接收器的旋轉來提升該粉末,以將該粉末輸送至該噴嘴接收空間。
  5. 如請求項1之容器,其中,該噴嘴接收器進一步包含:一粉末接收開口,透過由該齒輪接收到的該外部驅動力所引起的該噴嘴接收器的旋轉而旋轉,從而隨著該噴嘴接收器旋轉,該粉末接收開口通過該噴嘴接收空間。
  6. 如請求項1之容器,進一步包括:一提升部分,用以提升該粉末,該提升部分包含一積聚部分,用於積聚待提升的粉末。
  7. 如請求項1之容器,進一步包括:一對槽,對應於並鄰近於被配置為嚙合的該對部件,該對槽的二者皆比被配置為嚙合的該對部件更靠近該齒輪。
  8. 如請求項1之容器,進一步包括:一容器蓋,用以覆蓋該齒輪,該容器蓋包含配置為嚙合的該對部件。
  9. 如請求項1之容器,進一步包括:在該容器中的一突起,用於輸送該粉末。
  10. 如請求項9之容器,其中,該突起包含一螺旋肋。
  11. 如請求項1之容器,進一步包括:一容器主體,用以包含用於影像形成的該粉末。
  12. 如請求項11之容器,其中,該齒輪係不同於該容器主體之一個別構件。
  13. 一種容器,包含用於影像形成的粉末,該容器包括:
    一端;
    另一端,包含一開口;
    一齒輪,用於接收一外部驅動力;
    一噴嘴接收器,包含沿著該容器的縱向方向延伸的一突起;以及
    一對部件,被配置以與一粉末補充裝置嚙合,該對部件的二者皆在距離該開口的中心的徑向方向上都比該齒輪在該徑向方向上的最外層的齒更遠,
    其中,該突起在該對部件之間。
  14. 如請求項13之容器,其中,當沿著該容器的縱向方向從該開口觀看時,配置為嚙合的該對部件位於該齒輪以外的位置。
  15. 如請求項13之容器,其中,該開口的外表面是在該容器和該粉末補充裝置之間的定位部分。
  16. 如請求項13之容器,其中,該噴嘴接收器進一步包含:
    一噴嘴接收空間;以及
    一提升部分,透過由該齒輪接收到的該外部驅動力所引起的該噴嘴接收器的旋轉來提升該粉末,以將該粉末輸送至該噴嘴接收空間。
  17. 如請求項13之容器,其中,該噴嘴接收器進一步包含:
    一粉末接收開口,透過由該齒輪接收到的該外部驅動力所引起的該噴嘴接收器的旋轉而旋轉,從而隨著該噴嘴接收器旋轉,該粉末接收開口通過該噴嘴接收空間。
  18. 如請求項13之容器,進一步包括:一提升部分,用以提升該粉末,該提升部分包含一積聚部分,用於積聚待提升的粉末。
  19. 如請求項13之容器,進一步包括:一對槽,對應於並鄰近於被配置為嚙合的該對部件,該對槽的二者皆比被配置為嚙合的該對部件更靠近該齒輪。
  20. 如請求項13之容器,進一步包括:一容器蓋,用以覆蓋該齒輪,該容器蓋包含配置為嚙合的該對部件。
  21. 如請求項13之容器,進一步包括:在該容器中的一突起,用於輸送該粉末。
  22. 如請求項13之容器,其中,該突起包含一螺旋肋。
  23. 如請求項13之容器,進一步包括:一容器主體,用以包含用於影像形成的該粉末。
  24. 如請求項23之容器,其中,該齒輪係不同於該容器主體之一個別構件。
  25. 一種容器,包含用於影像形成的粉末,該容器包括:
    一端;
    另一端,包含一開口;
    一齒輪,用於接收一外部驅動力;
    一噴嘴接收器,包含一噴嘴接收空間;
    一對部件,被配置以與一粉末補充裝置嚙合,該對部件的二者皆在距離該開口的中心的徑向方向上都比該齒輪在該徑向方向上的最外層的齒更遠,
    該對部件被設置成使得在該對部件之間延伸的虛擬線穿過該噴嘴接收空間;以及
    一對槽,對應於並鄰近於被配置為嚙合的該對部件,該對槽的二者皆比被配置為嚙合的該對部件更靠近該齒輪。
TW109142929A 2012-06-03 2013-06-03 用於影像形成的粉末容器 TWI7487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26642 2012-06-03
JP2012126637 2012-06-03
JP2012-126637 2012-06-03
JP2012126642 2012-06-03
JP2013092765A JP5488743B2 (ja) 2012-06-03 2013-04-25 粉体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92765 2013-04-25
JP2013-092938 2013-04-25
JP2013092938A JP6372050B2 (ja) 2012-06-03 2013-04-25 粉体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3512A true TW202113512A (zh) 2021-04-01
TWI748785B TWI748785B (zh) 2021-12-01

Family

ID=50345526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2929A TWI748785B (zh) 2012-06-03 2013-06-03 用於影像形成的粉末容器
TW108104650A TWI715931B (zh) 2012-06-03 2013-06-03 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TW110141223A TWI773576B (zh) 2012-06-03 2013-06-03 粉末容器及填充並密封該粉末容器的方法
TW104139469A TWI581078B (zh) 2012-06-03 2013-06-03 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TW102119703A TWI516884B (zh) 2012-06-03 2013-06-03 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TW106107432A TWI654501B (zh) 2012-06-03 2013-06-03 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4650A TWI715931B (zh) 2012-06-03 2013-06-03 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TW110141223A TWI773576B (zh) 2012-06-03 2013-06-03 粉末容器及填充並密封該粉末容器的方法
TW104139469A TWI581078B (zh) 2012-06-03 2013-06-03 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TW102119703A TWI516884B (zh) 2012-06-03 2013-06-03 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TW106107432A TWI654501B (zh) 2012-06-03 2013-06-03 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4) US9740139B2 (zh)
EP (3) EP3432077B1 (zh)
KR (7) KR102129834B1 (zh)
CN (3) CN106896676B (zh)
BR (1) BR112014028842B1 (zh)
CA (3) CA2875393C (zh)
ES (1) ES2693160T3 (zh)
MX (2) MX362932B (zh)
RU (4) RU2597681C2 (zh)
TW (6) TWI748785B (zh)
WO (1) WO20131837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6518B (zh) 2010-12-03 2018-06-11 日商理光股份有限公司 粉末容器、粉末供給裝置及影像形成裝置
TWI661282B (zh) 2011-11-25 2019-06-01 日商理光股份有限公司 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設備
KR102129834B1 (ko) * 2012-06-03 2020-07-03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분체 용기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US9465317B2 (en) 2013-02-25 2016-10-11 Ricoh Company, Ltd. Nozzle insertion member,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1862283B1 (ko) 2013-03-15 2018-06-29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분체 용기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AU2015232351B2 (en) * 2014-03-17 2017-06-22 Ricoh Company, Limited Nozzle receiver,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1803167B1 (ko) * 2014-03-17 2017-12-28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노즐 수용체, 분체 용기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6379753B2 (ja) * 2014-07-04 2018-08-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61972B2 (ja) * 2014-08-08 2018-07-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60091827A1 (en) * 2014-09-25 2016-03-31 Fuji Xerox Co., Ltd. Powder storage device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JP6774166B2 (ja) * 2015-03-18 2020-10-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の収容容器
JP6376040B2 (ja) * 2015-05-27 2018-08-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接合体、及び、その接合体を用いるアクセル装置
CN204807914U (zh) * 2015-07-02 2015-11-25 北京新晨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旋转下粉结构
JP6657653B2 (ja) * 2015-08-17 2020-03-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72480B2 (ja) * 2015-12-09 2018-08-1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6569581B2 (ja) * 2016-04-07 2019-09-0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19831B2 (ja) * 2017-05-18 2021-08-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64871B2 (ja) 2017-05-30 2021-04-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7168025B (zh) * 2017-06-16 2020-02-14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墨粉盒
JP7024264B2 (ja) * 2017-09-04 2022-02-24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1292194B2 (en) * 2017-10-05 2022-04-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aterial conveying member for a printing material container
CN107589647A (zh) * 2017-11-01 2018-01-16 珠海维翼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输送嘴接收装置和碳粉筒
CN109828442B (zh) * 2017-11-23 2024-03-08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接收部件以及粉筒
CN208922071U (zh) * 2017-11-23 2019-05-31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接收部件以及粉筒
JP7045690B2 (ja) * 2018-02-22 2022-04-01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蓋体開閉装置並びに各種機器
JP7015053B2 (ja) * 2018-03-08 2022-02-02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蓋体開閉装置並びに各種機器
CN109298612B (zh) * 2018-10-10 2020-12-11 嘉兴方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添加碳粉的碳粉盒
IT201900002391A1 (it) * 2019-02-19 2020-08-19 De Longhi Appliances S R L Div Commerciale Ariete Elettrodomestico per la produzione di prodotti caseari
US11500304B2 (en) * 2019-03-20 2022-11-15 Print-Rite ⋅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Of Zhuhai Developer supply container and electrophotography imaging apparatus
WO2020214137A1 (en) * 2019-04-14 2020-10-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ntainer
SG10202003358PA (en) * 2019-04-18 2020-11-27 Canon Kk Developer bearing member, develop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036161B2 (en) 2019-04-18 2021-06-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bearing member, develop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362382B2 (ja) 2019-09-17 2023-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カートリッジ、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727779B (zh) * 2020-05-01 2021-05-11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碳粉匣之連動機構
US11454901B2 (en) 2020-08-10 2022-09-27 Jiangxi Yibo E-Tech Co. Ltd. Developing cartridge
DE212021000253U1 (de) * 2020-08-10 2022-08-31 Jiangxi Yibo E-Tech Co., Ltd. Entwicklungskartusche, Trommelkartusche und Bilderzeugungsvorrichtung
JP2022049852A (ja) * 2020-09-17 2022-03-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ャッタ機構、トナー収容容器、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80152A (ja) * 2020-11-17 2022-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納容器、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ャッタユニット
CN112213930B (zh) * 2020-11-17 2023-04-21 珠海好印宝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碳粉筒的加粉组件及碳粉筒
JP2022136710A (ja) 2021-03-08 2022-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残量検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230054104A (ko) * 2021-10-15 2023-04-24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토너 배출구를 통해 구동력이 전달되는 구조를 가지는 토너 리필 카트리지
CN113995236B (zh) * 2021-11-08 2023-06-06 宁波工程学院 智能储菜柜
KR20240035253A (ko) * 2022-09-08 2024-03-15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토크 리미터를 구비하는 토너 카트리지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58325A (zh) 1972-10-09 1974-06-06
FR2569411B1 (fr) 1984-08-23 1986-11-21 Charbonnages Ste Chimique Nouveau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terpolymeres radicalaires de l'ethylene et de copolymeres radicalaires de l'ethylene
JPS61162071A (ja) 1985-01-11 1986-07-22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カラ−複写機
JPS63178271A (ja) 1987-01-20 1988-07-22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のトナ−補給機構
JPH01130159A (ja) 1987-11-17 1989-05-23 Konica Corp 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H0720679Y2 (ja) 1988-03-01 1995-05-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その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H049061A (ja) 1990-04-26 1992-01-13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高光線透過性防塵体
JPH04168459A (ja) 1990-11-01 1992-06-16 Mita Ind Co Ltd 現像装置
JPH04342958A (ja) 1991-05-21 1992-11-30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非水電解液電池用負極
JPH04368965A (ja) 1991-06-18 1992-12-21 Canon Inc 現像装置
JP3061307B2 (ja) 1991-09-17 2000-07-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デジタル複合機
JPH05249825A (ja) 1992-03-09 1993-09-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トナー容器及び現像装置
JPH0659572A (ja) 1992-08-11 1994-03-04 Ricoh Co Ltd トナー容器及び該トナー容器を装着するトナー補給装置
US5455662A (en) 1992-12-30 1995-10-03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er replenishing device and developer container for use therewith
JP3347201B2 (ja) 1992-12-30 2002-11-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6266227A (ja) * 1993-03-14 1994-09-22 Ricoh Co Ltd トナー収容器及びトナー補給装置
JP3245288B2 (ja) 1993-12-24 2002-01-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納容器
EP0661609B1 (en) * 1993-12-28 2000-03-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re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3299618B2 (ja) 1993-12-31 2002-07-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充填済みの現像剤収納容器及び現像装置
US5495323A (en) 1994-02-28 1996-02-27 Xerox Corporation Clean spiral toner cartridge
JPH0895361A (ja) * 1994-09-20 1996-04-12 Ricoh Co Ltd 容器内壁トナー付着防止装置
US5528349A (en) * 1994-09-28 1996-06-18 Minolta Co., Ltd. Developer container for stably replenishing developer to developing device
US5648840A (en) 1994-11-14 1997-07-15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oner conveyance apparatus
JPH08220857A (ja) 1995-02-16 1996-08-30 Ricoh Co Ltd トナーボトル
JP3353194B2 (ja) 1995-12-08 2002-12-03 コニカ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5576816A (en) * 1996-01-11 1996-11-19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artridge internal plug
JPH09197783A (ja) * 1996-01-18 1997-07-31 Ricoh Co Ltd トナーボトル
JPH09211977A (ja) 1996-01-30 1997-08-15 Ricoh Co Ltd 現像剤補給装置
JP3492856B2 (ja) 1996-07-08 2004-0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416485B2 (ja) 1996-09-30 2003-06-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71230A (ja) 1996-12-13 1998-06-26 Ricoh Co Ltd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H10196147A (ja) 1996-12-21 1998-07-28 Otto Woehr Gmbh 駐車装置
JPH10198147A (ja) * 1997-01-13 1998-07-31 Ricoh Co Ltd トナー補給装置
US6118951A (en) 1997-01-13 2000-09-12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replenishing device therefor
US5890040A (en) 1997-01-14 1999-03-30 Konica Corporation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developer replenishing apparatus
JP3861429B2 (ja) 1997-01-14 2006-12-2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装置
JP3861428B2 (ja) 1997-01-14 2006-12-2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トナー収納容器及びトナー補給装置
JPH10254229A (ja) 1997-03-06 1998-09-25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複写機におけるトナー補給装置
AUPP702198A0 (en) 1998-11-09 1998-12-03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Image cre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RT79)
US6104902A (en) 1998-11-20 2000-08-15 Katun Corporation Toner cartridge assembly
JP2000187382A (ja) 1998-12-22 2000-07-04 Canon Inc トナー補給装置
JP4028944B2 (ja) 1999-01-11 2008-0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二成分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A2300651C (en) * 1999-03-17 2002-12-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ontainer and toner replenishing mechanism
US6169864B1 (en) 1999-07-06 2001-01-02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ntainer including a movably mounted sealing member
JP3205547B2 (ja) 1999-07-22 2001-09-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又は液体の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83785A (ja) 1999-09-10 2001-03-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にトナーを供給するためのトナーボトル
JP2001272852A (ja) * 2000-01-17 2001-10-05 Konica Corp トナー収容容器、及びトナー補給装置
US6370349B2 (en) 2000-01-17 2002-04-09 Konica Corporation Toner storing container and toner replenishing device therewith
JP4737839B2 (ja) 2000-01-19 2011-08-03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歯車及び歯車装置
CN1900837B (zh) 2000-02-17 2012-10-03 株式会社理光 墨粉收纳容器、补给墨粉的方法及墨粉补给装置
JP4014786B2 (ja) 2000-04-28 2007-11-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
JP4185672B2 (ja) 2000-05-08 2008-11-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96629A (ja) 2000-12-26 2002-07-1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907408B2 (ja) 2000-12-28 2007-04-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665508B2 (en) 2001-01-31 2003-12-16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048051B2 (ja) 2001-01-31 2008-02-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剤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26569B2 (ja) 2001-02-13 2007-06-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納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S2433741T3 (es) * 2001-02-19 2013-12-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tenedor para suministro de tóner y sistema de suministro de tóner
US6990301B2 (en) 2001-02-19 2006-01-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ealing member, toner accommodating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1233311B1 (en) * 2001-02-19 2012-08-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supply container
JP2002357946A (ja) 2001-05-31 2002-12-13 Canon Inc トナー補給容器、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封止部材
US6405011B1 (en) * 2001-06-12 2002-06-11 Jui-Chi Wang Developer replenishing container
JP4714384B2 (ja) 2001-08-23 2011-06-29 株式会社アルバック ウエハエッジ部分の処理方法及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2003066704A (ja) 2001-08-29 2003-03-05 Canon Inc 封止部材及びトナー補給容器及びトナー補給装置
JP3848111B2 (ja) 2001-08-29 2006-1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容器
US6505006B1 (en) 2001-11-15 2003-01-07 Xerox Corporation Supply cartridge for a printing apparatus
US6665505B2 (en) 2001-12-20 2003-12-16 Xerox Corporation Dry ink replenishment bottle with internal plug agitation device
US6859634B2 (en) 2002-01-31 2005-02-22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refilling device and develop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3233247A (ja) 2002-02-08 2003-08-22 Canon Inc トナー補給容器
JP2003241496A (ja) 2002-02-20 2003-08-27 Ricoh Co Ltd トナーボトル
JP3684212B2 (ja) 2002-06-05 2005-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納容器の減容方法及び現像剤補給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DE10245778A1 (de) 2002-09-26 2004-04-08 Reinhardt Maschinenbau Gmbh Biegemaschine
JP4422956B2 (ja) * 2002-10-16 2010-03-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機構
JP4140951B2 (ja) * 2002-12-18 2008-08-27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転写制御因子zhx3
JP4383898B2 (ja) 2003-02-28 2009-12-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容器、現像剤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99434A (ja) 2003-09-25 2005-04-14 Kyocera Mita Corp トナーコンテナ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342958B2 (ja) 2004-01-08 2009-10-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再生材料を用いたトナー/現像剤用ボトル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トナー/現像剤用ボトル
JP2005221825A (ja) 2004-02-06 2005-08-18 Ricoh Co Ltd トナーボト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トナー容器、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4468014B2 (ja) 2004-02-27 2010-05-26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装着物のロック機構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現像装置
JP4503015B2 (ja) 2004-03-09 2010-07-14 Hoya株式会社 マスクブランク情報習得方法及びシステム、マスクブランク情報提供方法、転写マスク作製支援及び製造方法並びにマスクブランク製造及び提供方法
JP2005292630A (ja) * 2004-04-02 2005-10-20 Canon Inc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31622A (ja) 2004-05-18 2005-12-02 Ricoh Co Ltd トナー容器のリサイクル方法及び生産方法
JP4456957B2 (ja) 2004-08-06 2010-04-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720416B2 (en) 2004-08-16 2010-05-18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toner bottl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effectively supplying toner to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072166A (ja) 2004-09-06 2006-03-16 Ricoh Co Ltd 現像材収容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84624B2 (ja) 2004-11-12 2011-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09060A (ja) 2004-12-28 2006-08-10 Ricoh Co Ltd 容器収納装置、該容器収納装置を備えた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96946B2 (ja) 2005-01-26 2010-01-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88484B2 (ja) 2005-02-23 2010-12-01 ソフトバンクモバイル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端末
KR101556871B1 (ko) 2005-03-04 2015-10-01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현상제 공급 용기
JP4794892B2 (ja) 2005-04-11 2011-10-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TW200732870A (en) 2005-04-27 2007-09-01 Ricoh Co Ltd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4371318B2 (ja) 2005-06-21 2009-11-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80639B2 (ja) * 2005-06-30 2009-1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容器の製造方法
JP4371317B2 (ja) 2005-06-20 2009-11-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梱包箱
JP4368331B2 (ja) * 2005-04-27 2009-1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ボトル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51011B2 (ja) 2005-04-28 2011-03-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GB0510484D0 (en) 2005-05-24 2005-06-29 New Transducers Ltd Acoustic device
JP4557296B2 (ja) 2005-06-07 2010-10-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WO2006132259A1 (ja) 2005-06-07 2006-12-14 Ricoh Company, Limited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455286B2 (en) 2005-06-28 2008-11-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heet separation using two torque motors
JP2007065813A (ja) 2005-08-30 2007-03-1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および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ソフトの起動管理システム
JP4723317B2 (ja) 2005-08-31 2011-07-13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85271A (ja) 2005-09-22 2007-04-05 Akimasa Akiyama 風車構造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風力発電装置
JP5043337B2 (ja) 2006-01-12 2012-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22427B2 (ja) * 2006-03-10 2011-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8102489A (ja) 2006-09-19 2008-05-01 Ricoh Co Ltd 現像剤搬送装置、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03826B2 (ja) * 2007-05-30 2011-10-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03828B2 (ja) 2006-11-09 2011-10-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050597B2 (en) 2006-11-09 2011-11-01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container having a gear portion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413912B2 (ja) * 2006-11-29 2010-02-10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粉体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42641B2 (ja) 2007-06-04 2010-03-3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9069417A (ja) 2007-09-12 2009-04-0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16120A (ja) 2007-11-07 2009-05-28 Ricoh Co Ltd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27577B2 (ja) * 2008-02-04 2013-10-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48413B2 (ja) 2008-02-07 2011-03-0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ファイル転送システム、ファイル転送方法、ホストクライアント装置、サーバ装置、ホストクライアント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サーバプログラム
KR100912900B1 (ko) * 2008-02-22 2009-08-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현상제카트리지, 현상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5011160B2 (ja) 2008-02-29 2012-08-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用のカートリッジ
JP5397729B2 (ja) * 2008-05-16 2014-01-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604114B2 (ja) 2008-07-01 2010-12-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04765259B (zh) 2008-09-09 2019-09-06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
US8295742B2 (en) 2008-11-10 2012-10-23 Ricoh Company, Limited Powder container, powder suppl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311029B2 (ja) 2009-02-16 2013-10-09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370540B1 (ja) 2009-03-11 2009-11-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像形成剤収容容器、画像形成装置、像形成剤収容容器の装着方法、及び像形成剤収容容器の取り外し方法
CN101833650A (zh) 2009-03-13 2010-09-15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内容的视频复制检测方法
KR101707253B1 (ko) 2009-03-30 2017-02-15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현상제 보급 용기 및 현상제 보급 시스템
JP2010262236A (ja) 2009-05-11 2010-11-18 Murata Machinery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441581B2 (ja) 2009-07-10 2010-03-31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トナー収納容器
JP5483101B2 (ja) * 2009-09-04 2014-05-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MX2012002508A (es) 2009-09-04 2012-04-10 Ricoh Co Ltd Contenedor de toner y dispositivo formador de imagen.
JP4958325B2 (ja) 2009-09-04 2012-06-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5673B2 (ja) 2009-11-20 2014-06-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収容容器
JP2011121688A (ja) 2009-12-10 2011-06-23 Nitta Corp 導電性透明ベルト
JP2011150121A (ja) 2010-01-21 2011-08-04 Ricoh Co Ltd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U2011221816B2 (en) * 2010-03-01 2014-02-06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582385B2 (ja) 2010-03-01 2014-09-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容器、画像形成装置、トナー収容器製造方法、及びトナー収容器再生方法。
CA2896439C (en) * 2010-03-10 2019-03-05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5772004B2 (ja) 2010-03-10 2015-09-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40412B2 (ja) 2010-03-17 2014-12-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封止部材、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37430B2 (ja) 2010-04-01 2014-12-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SG10201903208SA (en) * 2010-06-11 2019-05-30 Ricoh Co Ltd Information storage device, removable device,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534431B2 (ja) 2010-06-14 2014-07-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23957B2 (ja) 2010-07-06 2014-06-18 株式会社根本杏林堂 造影剤注入条件を決定する機能を備えた医療装置
JP5622465B2 (ja) 2010-07-22 2014-11-12 ローム株式会社 Led電球およびled電球の製造方法
JP5569241B2 (ja) * 2010-08-09 2014-08-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261426B2 (en) 2010-08-20 2012-09-11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toner dispensing unit
JP2012058569A (ja) * 2010-09-10 2012-03-2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トナー容器
JP5836736B2 (ja) 2010-09-29 2015-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93460A (ja) 2010-10-25 2012-05-1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488571B2 (ja) * 2010-12-03 2014-05-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粉体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626518B (zh) 2010-12-03 2018-06-11 日商理光股份有限公司 粉末容器、粉末供給裝置及影像形成裝置
JP5811452B2 (ja) 2010-12-06 2015-1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8849163B2 (en) 2011-01-06 2014-09-30 Ricoh Company, Limited Powder convey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owder container
US8633969B2 (en) 2011-02-09 2014-01-21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ree-dimensional image capture with extended depth of field
JP5870647B2 (ja) 2011-02-17 2016-03-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粉体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79915B2 (ja) * 2011-03-08 2015-09-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粉体収納容器
JP5017475B1 (ja) * 2011-04-15 2012-09-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コンテナ
JP5836704B2 (ja) 2011-08-29 2015-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TWI661282B (zh) 2011-11-25 2019-06-01 日商理光股份有限公司 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設備
JP5822128B2 (ja) 2011-11-25 2015-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粉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2129834B1 (ko) 2012-06-03 2020-07-03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분체 용기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US9405221B2 (en) * 2012-06-08 2016-08-02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9465317B2 (en) * 2013-02-25 2016-10-11 Ricoh Company, Ltd. Nozzle insertion member,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1862283B1 (ko) * 2013-03-15 2018-06-29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분체 용기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6175896B2 (ja) * 2013-05-21 2017-08-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補給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07941B2 (ja) * 2013-05-21 2016-10-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49509B2 (ja) * 2013-05-21 2017-06-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83674B2 (ja) * 2013-05-21 2016-09-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52699B2 (ja) * 2013-05-21 2017-06-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270523B1 (ko) 2021-06-29
TWI715931B (zh) 2021-01-11
RU2014103494A (ru) 2016-07-27
WO2013183782A1 (en) 2013-12-12
KR102129834B1 (ko) 2020-07-03
EP3432077B1 (en) 2022-05-04
US20200033758A1 (en) 2020-01-30
US20210116842A1 (en) 2021-04-22
KR101845683B1 (ko) 2018-04-04
TWI773576B (zh) 2022-08-01
TWI581078B (zh) 2017-05-01
RU2597681C2 (ru) 2016-09-20
EP2856265A4 (en) 2015-04-29
CN106896675B (zh) 2020-04-28
RU2675200C1 (ru) 2018-12-17
BR112014028842A2 (pt) 2017-07-18
KR101670568B1 (ko) 2016-10-28
KR20170121330A (ko) 2017-11-01
CN106896675A (zh) 2017-06-27
EP2856265A1 (en) 2015-04-08
KR20210074418A (ko) 2021-06-21
KR20200080345A (ko) 2020-07-06
KR20190088572A (ko) 2019-07-26
KR20180035932A (ko) 2018-04-06
KR102002623B1 (ko) 2019-07-22
EP2856265B1 (en) 2018-09-19
US10948850B2 (en) 2021-03-16
TW202209021A (zh) 2022-03-01
CA2875393C (en) 2017-09-19
ES2693160T3 (es) 2018-12-07
TWI654501B (zh) 2019-03-21
US10474062B2 (en) 2019-11-12
CA2975462A1 (en) 2013-12-12
CA2975462C (en) 2019-12-31
CA2875393A1 (en) 2013-12-12
KR101792150B1 (ko) 2017-10-31
TWI516884B (zh) 2016-01-11
RU2644081C1 (ru) 2018-02-07
KR20150003821A (ko) 2015-01-09
TW201723687A (zh) 2017-07-01
TW201921190A (zh) 2019-06-01
KR20160123396A (ko) 2016-10-25
US20150338775A1 (en) 2015-11-26
MX362932B (es) 2019-02-27
EP3432077A1 (en) 2019-01-23
RU2771343C2 (ru) 2022-04-29
KR102407411B1 (ko) 2022-06-10
TW201610619A (zh) 2016-03-16
CN103782243A (zh) 2014-05-07
RU2018143538A3 (zh) 2021-12-20
RU2018143538A (ru) 2020-06-10
US9740139B2 (en) 2017-08-22
BR112014028842B1 (pt) 2021-12-14
CA3066121A1 (en) 2013-12-12
TW201403269A (zh) 2014-01-16
US11467516B2 (en) 2022-10-11
CN106896676B (zh) 2022-11-11
US20170315473A1 (en) 2017-11-02
EP4060418A1 (en) 2022-09-21
MX2014014124A (es) 2015-02-24
CN103782243B (zh) 2017-04-12
MX345088B (es) 2017-01-17
CN106896676A (zh) 2017-06-27
TWI748785B (zh) 2021-12-01
CA3066121C (en)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48785B (zh) 用於影像形成的粉末容器
RU2690227C1 (ru)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порошк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й
JP7173261B2 (ja) 粉体収納容器及び粉体収納容器への粉体の充填及び密閉方法
RU2799559C1 (ru) Контейнер порошк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