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8166A - 噴嘴插入元件及具有該噴嘴插入元件的粉末容器 - Google Patents
噴嘴插入元件及具有該噴嘴插入元件的粉末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818166A TW201818166A TW107101899A TW107101899A TW201818166A TW 201818166 A TW201818166 A TW 201818166A TW 107101899 A TW107101899 A TW 107101899A TW 107101899 A TW107101899 A TW 107101899A TW 201818166 A TW201818166 A TW 20181816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iner
- nozzle
- toner
- opening
- powd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lateral sealing at both sides of the donor member with respect to the developer carrying directi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5/00—Mechanical devices for initiating a movement automatically due to a specific cause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5/00—Mechanical devices for initiating a movement automatically due to a specific cause
- G05G15/08—Mechanical devices for initiating a movement automatically due to a specific cause due to the load or torque on a member, e.g. if exceeding a predetermined value thereof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15/0872—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the developer cartridges being 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ed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63—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2215/0678—Bottle shaped container having a bottle neck for toner dischar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Supply Of Fluid Materials To The Packaging Location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一種噴嘴插入元件及具有該噴嘴插入元件的粉末容器,該噴嘴插入元件配置在影像形成裝置中所使用的粉末容器中,且包括噴嘴插入口,用於輸送由影像形成裝置內部的粉末容器供應的粉末的輸送噴嘴插入到噴嘴插入口中,該噴嘴插入元件包括:開啟/關閉元件,移動至打開位置,以便藉由受到輸送噴嘴的擠壓而插入來打開噴嘴插入口,並移動至關閉位置,以在輸送噴嘴與噴嘴插入元件分離時關閉噴嘴插入口;支撐元件,支撐開啟/關閉元件,以便將開啟/關閉元件引導至打開位置以及關閉位置;及偏壓元件,設置於支撐元件,並朝關閉位置對開啟/關閉元件施加偏壓,其中,當開啟/關閉元件位於打開位置時,至少在以開啟/關閉元件的縱軸為旋轉中心的旋轉方向上,限制形成於支撐元件上的開口與配置於開啟/關閉元件上且插入到開口中的加長元件之間的相對旋轉。
Description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粉末容器、一種連接至該粉末容器的噴嘴插入元件以及一種包含該粉末容器的影像形成裝置。
在電子照像的影像形成裝置中,調色劑補充器件從作為儲存顯影劑的粉末容器之調色劑容器中將作為粉末顯影劑的調色劑供應(補充)到顯影器件。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2012-133349號中公開的一種調色劑容器包括可旋轉的圓柱形粉末儲存器、固定至該粉末儲存器的輸送噴嘴接收器、配置在該輸送噴嘴接收器中的開口、以及開啟/關閉元件。該開啟/關閉元件移動至關閉位置以關閉該開口以及隨著粉末補充器件的輸送噴嘴的插入而移動至打開位置以打開該開口。當該調色劑容器連接至該粉末補充器件時,該輸送噴嘴插入到該調色劑容器中,並且輸送器將調色劑輸送至顯影器件。因此,該調色劑附著於該開啟/關閉元件、該輸送噴嘴接收器以及位於該調色劑容器內部的該輸送噴嘴。因此,為了防止產生具有飛濺到白色背景上的大量滴落物的不正常影像(所謂的黑斑影像),較佳的是,防止附著的調色劑形成凝聚物,並防止所述凝聚物隨著該調色劑容器的旋轉而被輸送到影像形成裝置的內部。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藉由簡單的結構來防止粉末凝聚。
依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一種配置於粉末容器中的噴嘴插入元件包括一噴嘴插入口,用於輸送由該粉末容器供應的粉末的一輸送噴 嘴插入到該噴嘴插入口中。該噴嘴插入元件包括一開啟/關閉元件、一支撐元件以及一偏壓元件。該開啟/關閉元件移動至一打開位置,以便藉由受到該輸送噴嘴的按壓而插入來打開該噴嘴插入口,以及移動至一關閉位置,以在該輸送噴嘴與該噴嘴插入元件分離時關閉該噴嘴插入口。該支撐元件支撐該開啟/關閉元件,以便將該開啟/關閉元件引導至打開位置以及關閉位置。該支撐元件其上形成有一開口。該偏壓元件設置於該支撐元件,並朝關閉位置對該開啟/關閉元件施加偏壓。當該粉末容器中的粉末隨著配置在粉末容器內部的一旋轉輸送器的旋轉而供應至插入到該噴嘴插入口中的輸送噴嘴時,該支撐元件隨著該旋轉輸送器的轉動而旋轉。該開啟/關閉元件藉一驅動傳送機構而隨著該支撐元件的轉動而旋轉。該驅動傳送機構包括一加長元件,該加長元件配置於該開啟/關閉元件上,以沿著該輸送噴嘴的縱向方向延伸,並且該加長元件穿過形成於該支撐元件上的開口;一驅動傳送完成部,該驅動傳送完成部形成於該加長元件上;以及一驅動傳送部,該驅動傳送部形成於該開口的一內表面上,並配置成與該驅動傳送完成部接觸。
閱讀以下本發明之較佳的實施例的詳細說明時,參照所附圖示可以更好地理解以上所述之內容以及本發明的其他目的、特徵、優點以及技術上與工業上的重要性。
26‧‧‧供給托盤
27‧‧‧供給輥
28‧‧‧定位輥對
29‧‧‧排出輥對
30‧‧‧疊放部
32(Y、M、C、K)‧‧‧調色劑容器(粉末容器)
33(Y、M、C、K)‧‧‧容器本體(粉末儲存器)
33a‧‧‧開口(容器開口)
34(Y、M、C、K)、1034‧‧‧容器前端蓋(容器蓋)
34a、1034a‧‧‧齒輪暴露孔
34b‧‧‧特定顏色擋邊(顏色識別突起)
41(Y、M、C、K)‧‧‧光導體(影像承載體)
42(Y、M、C、K)‧‧‧光導體清潔器
42a‧‧‧清潔刮板
44(Y、M、C、K)‧‧‧充電輥(充電單元)
46(Y、M、C、K)‧‧‧影像形成部
47‧‧‧曝光器件(潛像形成器件)
48‧‧‧中間轉印帶(中間轉印介質)
49(Y、M、C、K)‧‧‧主轉印偏壓輥
50(Y、M、C、K)‧‧‧顯影器件(顯影單元)
51(Y、M、C、K)‧‧‧顯影輥(顯影劑支承物)
52(Y、M、C、K)‧‧‧刮刀片(顯影劑調節板)
53(Y、M、C、K)‧‧‧第一顯影劑調和部
54(Y、M、C、K)‧‧‧第二顯影劑調和部
55(Y、M、C、K)‧‧‧顯影劑輸送螺桿
56(Y、M、C、K)‧‧‧調色劑濃度感測器
60(Y、M、C、K)‧‧‧調色劑補充器件(粉末補充器件)
64(Y、M、C、K)‧‧‧調色劑下落通道
70‧‧‧調色劑容器保持件(容器保持部)
71‧‧‧插入孔部
72‧‧‧容器接收部
73‧‧‧容器蓋接收部
82‧‧‧輔轉印備用輥
85‧‧‧中間轉印器
86‧‧‧定影器
89‧‧‧輔助轉印輥
91(Y、M、C、K)‧‧‧容器驅動部
100‧‧‧列印單元
200‧‧‧供紙器
301(Y、M、C、K)‧‧‧容器齒輪
302‧‧‧旋脊(旋轉輸送器)
303、1303‧‧‧握把
304‧‧‧鏟部
304a‧‧‧鏟形旋脊
304h‧‧‧凸面體
304f‧‧‧鏟壁表面
304g‧‧‧鏟肋
305‧‧‧前端開口
306‧‧‧蓋鉤停止件(蓋鉤調整器)
331、1331‧‧‧接收開口(噴嘴插入口)
330、1330‧‧‧噴嘴接收器(噴嘴插入元件)
332、1332‧‧‧容器擋門(開啟/關閉元件)
332a、1332a‧‧‧擋門鉤
332c、1332c‧‧‧前部圓柱形部分(閉合部)
332d‧‧‧滑動區
332e、2332e、3332e‧‧‧引導桿
332f‧‧‧懸臂
332g、2332g‧‧‧平面引導部(凝聚物預防機構)
332h‧‧‧容器擋門的端面
332i‧‧‧圓柱形部分
332r‧‧‧前部圓柱形部分的外表面
332t‧‧‧斜面
332u‧‧‧滑動區的外表面
332v‧‧‧凹面
333‧‧‧容器密封(密封元件)
333a‧‧‧內表面(滑動接觸表面、噴嘴插入口的內表面)
333g‧‧‧雙面膠帶
333h‧‧‧通孔(圓形穿透部)
335、1335‧‧‧擋門後側支撐部(擋門後部)
335a、1335a‧‧‧擋門側面支撐部(擋門側部)
335b、1335b‧‧‧擋門支撐部的開口(擋門側開口)
335d、1335d、2335d、3335d‧‧‧後端開口(通孔)(凝聚物預防機構)
336、1336‧‧‧容器擋門彈簧(偏壓元件)
337‧‧‧噴嘴接收器固定部
337a‧‧‧噴嘴擋門定位肋(鄰接部)(凸部)
337b‧‧‧密封封堵阻擋空間
339‧‧‧容器嚙合部
339a‧‧‧引導突起
339b‧‧‧引導槽
339c‧‧‧凸塊
339d‧‧‧嚙合口
340‧‧‧容器擋門支撐件(支撐元件)
341‧‧‧蓋鉤
342、342B、1342‧‧‧突起(凝聚物預防機構)
350、1350、3501b、3502b‧‧‧密封
350a、3501a、3502a‧‧‧密封的前表面
351‧‧‧薄片
361‧‧‧滑動導引
361a‧‧‧滑行溝槽(滑動槽)
400‧‧‧掃描器(掃描器部)
500‧‧‧影印機(影像形成裝置)
601(Y、M、C、K)‧‧‧容器驅動齒輪
602‧‧‧框架
603‧‧‧驅動馬達
603a‧‧‧蝸桿
604‧‧‧驅動傳送齒輪
605‧‧‧輸送螺桿齒輪
607‧‧‧噴嘴保持件
608(Y、M、C、K)‧‧‧設定蓋
609‧‧‧補充器件嚙合元件
610‧‧‧噴嘴孔
611‧‧‧輸送噴嘴
611a‧‧‧輸送噴嘴的前端(端面)
612‧‧‧噴嘴擋門(噴嘴開啟/關閉元件)
612a‧‧‧噴嘴擋門凸緣(鄰接部、噴嘴開啟/關閉元件的突起)
612h‧‧‧環形噴嘴擋門密封
612f‧‧‧噴嘴擋門凸緣的偏壓表面
612r‧‧‧噴嘴擋門的外表面
613‧‧‧噴嘴擋門彈簧(偏壓元件)
614‧‧‧輸送螺桿(主體輸送器)
615‧‧‧容器設定部
700‧‧‧IC標籤(IC晶片)
1032‧‧‧調色劑容器
1033‧‧‧容器本體
1035‧‧‧後蓋(後罩)
1035a‧‧‧後側軸承
1036‧‧‧前側軸承
1301‧‧‧容器齒輪
1302‧‧‧輸送刮板
1330a‧‧‧噴嘴接收器的外表面
1330b‧‧‧輸送刮板保持件
1332b‧‧‧引導件
1333‧‧‧容器密封
3331‧‧‧第一層(內層)
3332‧‧‧第二層(外層)
3332b‧‧‧垂直表面(前表面)
G‧‧‧顯影劑
P‧‧‧記錄介質
R‧‧‧非接觸區域
X‧‧‧突起的高度
t‧‧‧密封的厚度
t1‧‧‧密封的形變量
S1‧‧‧圓柱形空間(側支撐部之間的空間)
L‧‧‧虛擬的圓的直徑
D‧‧‧容器密封的外徑
Q1‧‧‧第一移動方向
W1‧‧‧通孔的內徑
W2‧‧‧噴嘴擋門的外徑
W3‧‧‧容器擋門的外徑
第1圖為在連接所有實施例共有的粉末容器之前的粉末補充器件以及該粉末容器的說明性剖視圖;第2圖為說明所有實施例共有的影像形成裝置的整體配置之一示例的圖示;第3圖為說明第2圖所示之影像形成裝置的影像形成部之結構的示意圖;第4圖為說明粉末容器連接至第2圖所示的影像形成裝置的粉末補充器件的狀態的示意圖;第5圖為說明粉末容器連接至容器保持部的狀態的示意性立體圖; 第6圖為說明所有實施例共有的粉末容器的結構的說明性立體圖;第7圖為在連接粉末容器之前的粉末補充器件以及粉末容器的說明性立體圖;第8圖為連接上粉末容器的粉末補充器件以及粉末容器的說明性立體圖;第9圖為連接上粉末容器的粉末補充器件以及粉末容器的說明性剖視圖;第10圖為當拆下容器前端蓋時的粉末容器的說明性立體圖;第11圖為當噴嘴接收器從容器本體拆下時的粉末容器的說明性立體圖;第12圖為當噴嘴接收器從容器本體拆下時的粉末容器的說明性剖視圖;第13圖為當噴嘴接收器從第12圖所示之狀態連接至容器本體時的粉末容器的說明性剖視圖;第14圖為從容器前端側觀看的噴嘴接收器的說明性立體圖;第15圖為從容器後端側觀看的噴嘴接收器的說明性立體圖;第16圖為第13圖所示之狀態下的噴嘴接收器的俯視截面圖;第17圖為第13圖所示之狀態下的噴嘴接收器的橫截面圖;第18圖為噴嘴接收器的分解立體圖;第19A圖至第19D圖為平面圖,用於解釋開啟/關閉元件與輸送噴嘴彼此連接的操作;第20A圖與第20B圖為依據第一實施例的第一示例說明從容器後端側觀看的後端開口、擋門鉤以及平面引導部的關係的放大視圖;第20C圖為說明後端開口的另一示例的放大視圖;第21圖為依據第一實施例的第二示例說明開啟/關閉元件與輸送噴嘴的接觸狀態的放大剖視圖;第22圖為依據第二示例說明凝聚物預防機構的高度與影像中出現的黑斑之間的預期關係的圖式;第23圖為依據第二示例之凝聚物預防機構的另一種結構的放大視圖;第24圖為依據一變化例之輸送噴嘴的前端的放大視圖; 第25圖為依據第一實施例的第三示例說明主要元件的結構的放大立體圖;第26圖為依據第三示例說明開啟/關閉元件與輸送噴嘴的接觸狀態的放大剖視圖;第27圖為依據第三示例解釋配置於開啟/關閉元件端面上的密封與凝聚物預防機構的結構的放大剖視圖;第28圖為依據第三示例說明密封的結構的放大剖視圖;第29圖為依據第三示例說明密封的形變量的放大剖視圖;第30圖為依據第一實施例的第四示例配置於開啟/關閉元件端面上的密封與凝聚物預防機構的結構的放大剖視圖;第31圖為依據第一實施例的第五示例配置於開啟/關閉元件端面上的凹陷部、密封與凝聚物預防機構的結構的放大剖視圖;第32A圖為依據第一實施例的第一示例的噴嘴接收器的另一示例的立體圖;第32B圖顯示了擋門後支撐部的後端開口的形狀;第33A圖為依據第一實施例的第一示例的噴嘴接收器的另一示例的立體圖;第33B圖舉例說明擋門後支撐部的後端開口的形狀;第34A圖為依據第一實施例的第六示例設置有作為鏟部作用的鏟肋條的噴嘴接收器的說明性立體圖;第34B圖為第34A圖所示之噴嘴接收器被裝配到容器本體上的狀態的說明性剖視圖;第34C圖為其上裝配有第34A圖所示之噴嘴接收器的整個粉末容器的說明性橫截面圖;第34D圖為第34C圖所示之粉末容器的容器擋門的立體圖;第35圖為依據第二實施例之噴嘴接收器的俯視截面圖;第36圖為依據第二實施例之噴嘴接收器的橫截面圖;第37圖為依據第二實施例之噴嘴接收器的分解立體圖;第38A圖為依據第二實施例之密封元件的平面圖;第38B圖為沿第38A圖的B-B剖面線進行剖面之密封元件的剖視圖; 第38C圖為說明噴嘴擋門定位肋條的虛擬直徑的說明性圖式;第38D圖為說明噴嘴擋門定位肋條的虛擬直徑與密封元件的外徑之間的關係的說明性圖式;第39A圖為依據第二實施例於連接粉末容器過程中在輸送噴嘴與開啟/關閉元件接觸之前的密封元件周圍的主要元件的剖視圖;第39B圖為於連接粉末容器過程中當輸送噴嘴與開啟/關閉元件的前端接觸時的密封元件周圍的主要元件的剖視圖;第39C圖為於連接粉末容器過程中當噴嘴開啟/關閉元件的凸緣與該密封元件的前端接觸時該密封元件周圍的主要元件的剖視圖;第39D圖為當粉末容器被連接時的密封元件周圍的主要元件的剖視圖;第40圖舉例說明當改變密封元件的形式時,藉由對粉末容器進行掉落測試所得到的調色劑洩漏評估結果;第41圖為舉例說明粉末容器掉落測試的細節的圖示;第42A圖為放大剖視圖,用於說明噴嘴開啟/關閉元件的外徑、依據第二實施例的密封元件的貫通孔的內徑以及開啟/關閉元件的外徑之間的關係;第42B圖為依據第二實施例的密封元件的放大剖視圖;第43圖為從第40圖所示之評估結果中擷取的第一層及第二層的厚度與調色劑洩漏之間的關聯圖;第44圖為從第40圖所示之評估結果中擷取的密封元件的形變量與調色劑洩漏之間的關聯圖;第45圖為從第40圖所示之評估結果中擷取的密封元件的層狀結構與調色劑洩漏之間的關聯圖;第46圖為從第40圖所示之評估結果中擷取的密封元件的密封形式、密封元件的形變量以及調色劑洩漏之間的關聯圖;第47A圖為在第39A圖所示之狀態下的密封元件周圍的主要元件的剖視圖;第47B圖為第47A圖所示之區域α的放大視圖;第48圖為說明當持續運行100秒時藉由具有不同層狀結構的密封元件 的粉末容器的旋轉導致的滑動熱的結果的圖示;第49圖為說明當應用第48圖所示之層狀結構T-3時,溫度隨著實際調色劑釋放操作而增加的評估;第50A圖為依據第二實施例之設置有作為鏟部作用的鏟肋條的噴嘴接收器的說明性立體圖;第50B圖為第50A圖所示之噴嘴接收器被裝配到容器本體上的狀態的說明性剖視圖;第50C圖為其上裝配有第50A圖所示之噴嘴接收器的整個粉末容器的說明性橫截面圖;第50D圖為第50C圖所示之粉末容器的容器擋門的立體圖;以及第51A圖與第51B圖為用於說明測量負載扭矩的方法的視圖。
本申請藉由參考納入國際公開第WO2013/183782號的全部內容。
下面將參考所附圖示說明本發明的不同實施例。在實施例中,相同的元件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由相同的參考數字以及符號來表示,並且相同的說明將不再重複。以下描述僅為示例,並非限制所附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在圖示中,Y、M、C以及K分別為附加到對應於黃色、品紅色、藍綠色以及黑色的元件的符號,且將適當地省略。
首先,下面將說明所有實施例共有的配置。
第2圖為依據各個實施例之作為影像形成裝置使用的影印機500的整體配置圖。該影印機500包括列印單元100、供給台(下文中,稱作供紙器200)以及安裝在該列印單元100上的掃描器(下文中,稱作掃描器部400)。
四個調色劑容器32(Y、M、C、K)可拆卸地(可更換地)連接至調色劑容器保持件70,所述調色劑容器32用作對應於不同顏色(黃色、品紅色、藍綠色、黑色)的粉末容器,調色劑容器保持件70用作設置於列印單元100上側的容器保持部。中間轉印器85配置在調色劑容器保持件70的下面。
中間轉印器85包括用作中間轉印介質的一中間轉印帶48、 四個主轉印偏壓輥49(Y、M、C、K)、一輔轉印備用輥82、多個張力輥、一中間轉印清潔器等。所述中間轉印帶48由多個輥元件拉伸並支撐,且隨著用作所述輥元件其中之一的輔轉印備用輥82的旋轉,不斷地沿著第2圖中的箭頭方向移動。
在列印單元100中,對應於各個顏色的四個影像形成部46(Y、M、C、K)串聯配置,以面對中間轉印帶48。四個調色劑補充器件60(Y、M、C、K)配置在調色劑容器32的下面,所述四個調色劑補充器件60用作對應於各顏色的四個調色劑容器32(Y、M、C、K)的粉末補充器件。所述調色劑補充器件60(Y、M、C、K)將調色劑分別供應(補充)至用於各顏色的影像形成部46(Y、M、C、K)的顯影器件,所述調色劑為包含於調色劑容器32(Y、M、C、K)中的粉末顯影劑。
如第2圖所示,列印單元100包括曝光器件47,該曝光器件47在四個影像形成部46下面作為潛像形成器件使用。曝光器件47基於藉由掃描器部400讀取的原始影像的影像資訊,以光曝光並掃描用作影像承載體(在下文中進行描述)的光導體41(Y、M、C、K)的表面,以便於該光導體的表面上形成靜電潛像。除了由掃描器部400讀取影像資訊以外,所述影像資訊亦可從與影印機500相連的外部裝置輸入,例如個人電腦。
在本實施例中,採用利用雷射二極體的雷射光束掃描系統作為曝光器件47。然而,亦可採用其他配置,例如包括LED陣列的配置,作為曝光單元。
第3圖為說明用於黃色的影像形成部46Y的整體配置的示意圖。
影像形成部46Y包括鼓狀光導體41Y,該鼓狀光導體41Y為影像承載體。所述影像形成部46Y包括配置在光導體41Y周圍之用作充電單元的充電輥44Y、用作顯影單元的顯影器件50Y、光導體清潔器42Y以及中和器件。對光導體41Y進行影像形成處理(充電過程、曝光過程、顯影過程、轉印過程以及清潔過程),以於光導體41Y上形成黃色調色劑影像。
除了所使用的調色劑的顏色不同,以及於光導體41(M、C、 K)上形成對應於各調色劑顏色的影像之外,其他三個影像形成部46(M、C、K)具有與對應於黃色的影像形成部46Y幾乎相同的配置。下文中,將只針對對應於黃色的影像形成部46Y進行說明,並且適當地省略其他三個影像形成部46(M、C、K)的說明。
光導體41Y被驅動馬達沿第3圖中的順時針方向旋轉。光導體41Y的表面在面對充電輥44Y的位置被均勻地充電(充電過程)。接下來,光導體41Y的表面到達具有由曝光器件47發出的雷射L的照射位置,於該位置,經曝光掃描形成用於黃色的靜電潛像(曝光過程)。然後,光導體41Y的表面到達面對顯影器件50Y的位置,於該位置顯影靜電潛像,以形成黃色調色劑影像(顯影過程)。
中間轉印器85的四個主轉印偏壓輥49(Y、M、C、K)與光導體41(Y、M、C、K)夾住中間轉印帶48,以便形成主轉印輥隙。具有與調色劑極性相反的極性的轉印偏壓被施加至主轉印偏壓輥49(Y、M、C、K)。
其上經顯影過程形成有調色劑影像的光導體41Y的表面到達穿過中間轉印帶48而面對主轉印偏壓輥49Y的主轉印輥隙,並且光導體41Y上的調色劑影像被轉印到在主轉印輥隙處的中間轉印帶48(主轉印過程)。同時,微量未被轉印的調色劑殘留在光導體41Y上。光導體41Y的表面到達面對光導體清潔器42Y的位置,調色劑影像已從光導體41Y的上述表面轉印到在主轉印輥隙處的中間轉印帶48。在該位置,殘留在光導體41Y上的未轉印調色劑被清潔刮板42a機械性地收集,清潔刮板42a包含在光導體清潔器42Y中(清潔過程)。光導體41Y的表面最終到達面對中和器件的位置,在該位置,消除光導體41Y上的剩餘電位。如此一來,便完成對光導體41Y所進行的一系列影像形成處理。
透過上述對應於黃色的影像形成部46Y相同的方式,對其他影像形成部46(M、C、K)進行上述影像形成處理。具體來說,配置在影像形成部46(M、C、K)下面的曝光器件47基於影像資訊向影像形成部46(M、C、K)的光導體41(M、C、K)發射出雷射光束L。更具體來說,曝光器件47從一光源發射出雷射光束L,並當藉由旋轉多面鏡利用雷射光束L進行掃描時,通過多個光學器件以雷射光束L照射每一個光導 體41(M、C、K)。接著,經由顯影過程形成於光導體41(M、C、K)上之各個顏色的調色劑影像被轉印到中間轉印帶48。
同時,中間轉印帶48沿著第2圖中的箭頭方向移動,然後穿過主轉印偏壓輥49(Y、M、C、K)的主轉印輥隙。因此,光導體41(Y、M、C、K)上之各個顏色的調色劑影像被疊加在作為主轉印的中間轉印帶48上,以便於中間轉印帶48上形成彩色調色劑影像。
其上藉由疊加各個顏色的調色劑影像而形成有彩色調色劑影像的中間轉印帶48到達面對輔助轉印輥89的位置。在該位置,輔轉印備用輥82與輔助轉印輥89夾住中間轉印帶48,以便形成一輔轉印輥隙。形成於中間轉印帶48上的彩色調色劑影像由於例如施加至輔轉印備用輥82的轉印偏壓的作用,而被轉印到輸送至輔轉印輥隙的位置處的記錄介質P,例如一紙張。同時,未被轉印到記錄介質P的未轉印調色劑則殘留在中間轉印帶48上。已穿過輔轉印輥隙的中間轉印帶48到達中間轉印清潔器的位置,於該位置,收集表面上的未轉印調色劑。透過上述方式,完成對中間轉印帶48進行的一系列轉印處理。
下面將說明記錄介質P的運動。
記錄介質P通過供給輥27、定位輥對28等從供給托盤26輸送至輔轉印輥隙,供給托盤26設置在配置於列印單元100下面的供紙器200中。具體地來說,多個記錄介質P被疊放在供給托盤26中。當供給輥27沿著第2圖中的逆時針方向旋轉時,最上面的記錄介質P被供給至定位輥對28的兩個輥之間的輥隙。
被輸送至定位輥對28的記錄介質P暫時停留在定位輥對28的輥之間的輥隙的位置,此時定位輥對28的輥的旋轉中止。依據中間轉印帶48上的彩色調色劑影像到達輔轉印輥隙的時序,定位輥對28旋轉,以向輔轉印輥隙輸送記錄介質P。因此,於記錄介質P上形成期望的彩色影像。
彩色調色劑影像在輔轉印輥隙處被轉印至記錄介質P上,而記錄介質P被輸送至定影器86的位置。在定影器86中,被轉印到記錄介質P表面上的彩色調色劑影像藉由定影帶以及加壓輥所施加的熱和壓力定影到記錄介質P。已通過定影器86的記錄介質P經由排出輥對29的輥之 間的輥隙排出到裝置的外部。藉由排出輥對29排出到裝置外部的記錄介質P如輸出影像一樣被依序疊放在疊放部30上。如此一來,便完成影印機500中的一系列影像形成過程。
下面將詳細說明影像形成部46中之顯影器件50的配置與操作。在下文中,將通過舉例來說明對應於黃色的影像形成部46Y。然而,對應於其他顏色的影像形成部46(M、C、K)具有相同的配置,並執行相同的操作。
如第3圖所示,顯影器件50Y包括用作顯影劑承載體的顯影輥51Y、用作顯影劑調節板的刮刀片52Y、兩個顯影劑輸送螺桿55Y、調色劑濃度感測器56Y等。顯影輥51Y面對光導體41Y。刮刀片52Y面對顯影輥51Y。兩個顯影劑輸送螺桿55Y配置在兩個顯影劑調和部(53Y、54Y)的內部。顯影輥51Y包括固定在其內部的磁性輥以及圍繞磁性輥旋轉的套筒。由載體和調色劑形成的二組分顯影劑G儲存在第一顯影劑調和部53Y以及第二顯影劑調和部54Y中。第二顯影劑調和部54Y通過形成在其上部的開口與調色劑下落通道64Y連通。調色劑濃度感測器56Y檢測儲存於第二顯影劑調和部54Y中的顯影劑G中的調色劑的濃度。
顯影器件50中的顯影劑G在第一顯影劑調和部53Y與第二顯影劑調和部54Y之間循環,同時藉由兩個顯影劑輸送螺桿55Y攪拌。當顯影劑G被其中一個顯影劑輸送螺桿55Y輸送時,由於顯影輥51Y中的磁性輥所形成的磁場,使第一顯影劑調和部53Y中的顯影劑G被供應到並施壓於顯影輥51Y的套筒的表面上。顯影輥51Y的套筒沿著第3圖中箭頭指示的逆時針方向旋轉,並且施壓於顯影輥51Y上的顯影劑G隨著套筒的旋轉而在顯影輥51Y上移動。同時,由於在顯影劑G中利用載體的摩擦帶電,使顯影劑G中的調色劑藉由被充電至與載體的極性相反的電位而靜電附著於載體,並且顯影劑G中的調色劑與被顯影輥51Y上形成的磁場吸引的載體一起施壓於顯影輥51Y上。
施壓於顯影輥51Y上的顯影劑G被沿著第3圖的箭頭方向輸送,並到達刮刀部,在刮刀部的位置處,刮刀片52Y與顯影輥51Y彼此相對。當顯影劑G通過刮刀部時,控制並調整顯影輥51Y上的顯影劑G的量至一適當量,然後輸送至面對鼓狀光導體41Y的顯影區域。在顯影區域 中,顯影劑G中的調色劑藉由顯影輥51Y與光導體41Y之間形成的顯影電場,附著於形成在光導體41Y上的潛像。已經通過顯影區域的留在顯影輥51Y表面上的顯影劑G隨著套筒的旋轉,到達第一顯影劑調和部53Y的上側。在該位置,顯影劑G從顯影輥51Y分離。
顯影器件50Y中的顯影劑G的調色劑濃度被調整到一預定範圍。具體而言,依據經過顯影從顯影器件50Y中的顯影劑G中消耗的調色劑的量,包含於調色劑容器32Y中的調色劑經由調色劑補充器件60Y(下文中將進行描述)供應至第二顯影劑調和部54Y。被供應至第二顯影劑調和部54Y的調色劑在第一顯影劑調和部53Y與第二顯影劑調和部54Y之間循環,同時通過兩個顯影劑輸送螺桿55Y與顯影劑G混合並攪拌。
下面將說明該調色劑補充器件60(Y、M、C、K)。
第4圖為說明調色劑容器32Y連接至調色劑補充器件60Y的狀態的示意圖。第5圖為說明四個調色劑容器32(Y、M、C、K)連接至調色劑容器保持件70的狀態的示意性立體圖。
依據用於各顏色的顯影器件50(Y、M、C、K)中的調色劑的消耗量,包含於連接至列印單元100的調色劑容器保持件70的調色劑容器32(Y、M、C、K)中的調色劑被適當地供應至顯影器件50(Y、M、C、K),如第4圖所示。同時,由各顏色所設置的調色劑補充器件60(Y、M、C、K)補充調色劑容器32(Y、M、C、K)中的調色劑。四個調色劑補充器件60(Y、M、C、K)具有幾乎相同的配置,且除了用於影像形成過程的調色劑的顏色不同之外,調色劑容器32(Y、M、C、K)具有幾乎相同的配置。因此,下面將只說明對應於黃色的調色劑補充器件60Y以及調色劑容器32Y,而用於其他三種顏色的調色劑補充器件60(M、C、K)以及調色劑容器32(M、C、K)的說明將適當地省略。
調色劑補充器件60(Y、M、C、K)包括調色劑容器保持件70、用作輸送管的輸送噴嘴611(Y、M、C、K)、用作主體輸送器的輸送螺桿614(Y、M、C、K)、調色劑下落通道64(Y、M、C、K)以及容器驅動部91(Y、M、C、K)。
為了方便說明,在調色劑容器32Y與調色劑補充器件60Y連接的方向上,用作粉末儲存器(將於下文中進行描述)的容器本體33的 開口33a(容器開口)側稱為容器前端,而與開口33a相反的一側(握把303Y側(於下文中進行描述))稱為容器後端。當調色劑容器32Y沿著第4圖中之箭頭Q的方向移動並連接至列印單元100的調色劑容器保持件70時,調色劑補充器件60Y的輸送噴嘴611Y隨著連接操作而從調色劑容器32Y的前端插入。因此,調色劑容器32Y與輸送噴嘴611Y相互連通。下面將詳細描述隨著連接操作用於連通的配置。
作為調色劑容器的一實施例,調色劑容器32Y為呈近似於圓筒形態的調色劑瓶。該調色劑容器32Y主要包括容器前端蓋34Y,該容器前端蓋34Y為由調色劑容器保持件70不可旋轉地保持的容器蓋,並且該調色劑容器32Y包括容器本體33Y,該容器本體33Y為與一容器齒輪301Y一體形成的粉末儲存器。容器本體33Y被保持,以便相對於容器前端蓋34Y旋轉。
如第5圖所示,調色劑容器保持件70主要包括容器蓋接收部73、容器接收部72以及插入孔部71。該容器蓋接收部73為用於保持調色劑容器32Y的容器前端蓋34Y的部分。該容器接收部72為用於支撐調色劑容器32Y的容器本體33Y的部分。該插入孔部71形成插入孔,該插入孔用於調色劑容器32Y的連接操作中。當配置在影印機500的前側(垂直於第2圖紙張的方向上的前側)的一本體蓋被打開時,露出調色劑容器保持件70的插入孔部71。從影印機500的前側執行每個調色劑容器32(Y、M、C、K)的連接/拆卸操作(作為連接/拆卸方向的調色劑容器32的縱向的連接/拆卸操作),同時每個調色劑容器32(Y、M、C、K)以其平行於水平方向的縱向定向。第4圖中的設定蓋608Y為調色劑容器保持件70的容器蓋接收部73的一部分。
容器接收部72形成為使其縱向長度大約變成與容器本體33Y的縱向長度相同。容器蓋接收部73於該縱向方向上(連接/拆卸方向)配置於容器接收部72的容器前端,且插入孔部71於該縱向方向上配置於容器接收部72的其中一端。在第5圖中,從插入孔部71向容器蓋接收部73延伸的溝,換言之,槽,剛好分別形成在四個調色劑容器32的下面,且其縱向側沿著容器本體33的軸向。成對的滑動導引361(第7圖)形成於容器前端蓋34的兩個下側,以在與溝嚙合時能夠滑行運動。成對的滑軌突 出於容器接收部72的每個溝的兩側。平行於容器本體33的旋轉軸的滑行溝槽361a,即,滑槽,形成在滑動導引361上,以從上面與下面夾住對滑軌。更進一步地來說,容器前端蓋34包括容器嚙合部339,容器嚙合部339在連接至調色劑補充器件60時與補充器件嚙合元件609嚙合,補充器件嚙合元件609設置在設定蓋608上。
因此,隨著調色劑容器32Y的連接操作,容器前端蓋34Y首先通過插入孔部71,在容器接收部72上滑動一段時間,並最終連接至容器蓋接收部73。
更進一步而言,容器前端蓋34包括積體電路(IC)標籤700,該積體電路(IC)標籤700為IC晶片或者用於記錄調色劑容器32的資料(例如,使用資料)的資訊記憶體。容器前端蓋34還包括特定顏色擋邊34b,該特定顏色擋邊34b為顏色識別突起,用於防止包含某種顏色的調色劑的調色劑容器32連接至不同顏色的設定蓋608。滑動導引361在連接時與容器接收部72的滑軌嚙合,以確定調色劑補充器件60上的容器前端蓋34的姿態。因此,容器嚙合部339與補充器件嚙合元件609之間的定位,以及IC標籤700與主體的連接器800之間的定位能夠平順地進行。
當容器前端蓋34Y連接至容器蓋接收部73時,如第8圖所示之包括驅動馬達603、驅動齒輪等的容器驅動部91Y通過容器驅動齒輪601Y,輸入旋轉驅動至設置於容器本體33Y中的容器齒輪301Y(第10圖)。因此,容器本體33Y沿著第4圖中之箭頭A的方向旋轉。隨著容器本體33Y的轉動,旋脊302Y旋轉,該旋脊302Y為旋轉輸送器,所述旋轉輸送器以螺旋形狀形成在容器本體33Y的內表面,將儲存在容器本體33Y中的調色劑沿著容器本體的縱向方向,從第4圖中位於左側(握把303側)的一端輸送至位於右側(開口33a側)的另一端。如此一來,調色劑從在容器本體33另一端的容器前端蓋34Y側被供應至輸送噴嘴611Y的內部。換言之,隨著旋脊302Y的旋轉,調色劑被供至應插入到接收開口331Y中的輸送噴嘴611Y,且接收開口331Y用作噴嘴插入開口。
輸送螺桿614Y配置在輸送噴嘴611Y中。當容器驅動部91Y向輸送螺桿齒輪605Y輸入旋轉驅動時,輸送螺桿614Y旋轉,且輸送供應到輸送噴嘴611Y中的該調色劑。於輸送方向上的輸送噴嘴611Y的下游端 被連接到調色劑下落通道64Y。由輸送螺桿614Y輸送的調色劑藉由重力沿著調色劑下落通道64Y下落,並被供應至顯影器件50Y(第二顯影劑調和部54Y)。
在調色劑容器32(Y、M、C、K)的使用壽命結束時(當由於容納的調色劑幾乎全部被消耗使容器變空時),更換新的調色劑容器。握把303於縱向方向上配置在與容器前端蓋34相反的調色劑容器32的一端。當要更換調色劑容器32時,操作者可緊握握把303,拉出並卸下連接的調色劑容器32。
調色劑補充器件60Y依據輸送螺桿614Y的旋轉頻率來控制供應至顯影器件50Y的調色劑的量。因此,在不控制供應至顯影器件50Y的調色劑的量的情況下,通過輸送噴嘴611Y的調色劑經由調色劑下落通道64Y直接輸送至顯影器件50Y。即使在如實施例中所述的配置,將輸送噴嘴611Y插入到調色劑容器32Y中的調色劑補充器件60Y中,也可設置臨時的調色劑儲存器,例如調色劑料斗。
更進一步而言,雖然依據實施例的調色劑補充器件60Y包括用於輸送供應至輸送噴嘴611Y中的調色劑的輸送螺桿614Y,但用於輸送供應至輸送噴嘴611Y中的調色劑的配置不限於螺桿。可利用不同於所述螺桿來施加一輸送力,例如,利用眾所周知的粉末泵於輸送噴嘴611Y的開口處產生一負壓力。
下文中,將詳細說明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調色劑容器32(Y、M、C、K)與調色劑補充器件60(Y、M、C、K)。如上所述,除了使用的調色劑的顏色不同之外,調色劑容器32(Y、M、C、K)與調色劑補充器件60(Y、M、C、K)具有幾乎相同的配置。因此,在以下說明中,將省略表示調色劑顏色的符號Y、M、C以及K。
第6圖為調色劑容器32的說明性立體圖。第7圖為在連接調色劑容器32之前的調色劑補充器件60以及調色劑容器32前端的說明性立體圖。第8圖為連接上調色劑容器32的調色劑補充器件60以及調色劑容器32前端的說明性立體圖。
第1圖為在連接調色劑容器32之前的調色劑補充器件60以及調色劑容器32前端的說明性剖視圖。第9圖為連接上調色劑容器32 的調色劑補充器件60以及調色劑容器32前端的說明性剖視圖。
調色劑補充器件60包括其內部配置有輸送螺桿614的輸送噴嘴611,且還包括噴嘴擋門612,該噴嘴擋門612用作噴嘴開啟/關閉元件。噴嘴擋門612在拆卸時關閉形成於輸送噴嘴611上的噴嘴孔610,並且在連接時打開噴嘴孔610,所述拆卸在連接調色劑容器32之前(在第1圖與第7圖的狀態下)進行,所述連接在連接調色劑容器32時(在第8圖與第9圖的狀態下)進行。同時,用作在連接時供輸送噴嘴611插入的噴嘴插入開口的接收開口331形成在調色劑容器32前端的中心,並且配置容器擋門332,該容器擋門332為在拆卸時關閉接收開口331的開啟/關閉元件。
下面將說明調色劑容器32。
如上所述,調色劑容器32主要包括容器本體33以及容器前端蓋34。第10圖為從第6圖所示之狀態拆下容器前端蓋34時的調色劑容器32的說明性立體圖。依據實施例的調色劑容器32不限於那些主要包括容器本體33以及容器前端蓋34的調色劑容器。例如,如果未提供包含在容器前端蓋34中的滑動導引361、IC標籤700等的功能,那麼可如第10圖所示,在不具容器前端蓋34的情況下使用調色劑容器。更進一步地,可於調色劑容器上提供滑動導引361、IC標籤700等的功能,以便在不具容器前端蓋的情況下使用調色劑容器。
第11圖為從第10圖所示之狀態將用作噴嘴插入元件的噴嘴接收器330從容器本體33拆下時的調色劑容器32的說明性立體圖。第12圖為當噴嘴接收器330從容器本體33拆下時的調色劑容器32的說明性剖視圖。第13圖為當噴嘴接收器330從第12圖所示之狀態連接至容器本體33(類似於第10圖,容器前端蓋34從調色劑容器32拆下)時的調色劑容器32的說明性剖視圖。
如第10圖與第11圖所示,容器本體33為近似於圓筒的形態,且以作為旋轉軸的圓筒的中心軸為中心旋轉。下文中,平行於旋轉軸的方向稱為“旋轉軸方向”,且於旋轉軸方向上形成接收開口331的調色劑容器32的一側(配置有容器前端蓋34的一側)可稱為“容器前端”。更進一步而言,配置有握把303的調色劑容器32的另一側(與容器前端相反的一側)可稱為“容器後端”。調色劑容器32的縱向方向為旋轉軸方向,且當調色劑 容器32連接至調色劑補充器件60時,旋轉軸方向變成水平方向。相對於容器齒輪301的容器本體33的容器後端側與容器前端相比具有較大的外徑,且旋脊302形成在容器後端的內表面上。當容器本體33沿著第10圖與第11圖中所示之箭頭A的方向旋轉時,由於旋脊302的作用,用於將調色劑沿著旋轉軸方向從一端(該容器後端)移向另一端(該容器前端)的輸送力被施加至容器本體33中的調色劑。
鏟部304形成在容器本體33前端的內壁上。鏟部304隨著容器本體33的旋轉,將藉由旋脊302沿著第10圖與第11圖中之箭頭A的方向隨著容器本體33的旋轉輸送至容器前端的調色劑鏟起。如第13圖所示,每個鏟部304均由凸面體304h以及鏟壁表面304f形成。凸面體304h於容器本體33的內部升高,以便朝容器本體33的旋轉中心以螺旋的形式形成一脊。鏟壁表面304f為沿著容器的旋轉方向從凸面體304h(即,脊)延伸到容器本體33內壁的部分的壁面的下游部分。當鏟壁表面304f位於下側時,鏟壁表面304f隨著容器本體33的旋轉,將藉由旋脊302的輸送力而進入面對鏟部304的內部空間中的調色劑鏟起。因此,調色劑能夠被鏟起並放置在插入的輸送噴嘴611的上面。
如第1圖與第10圖所示,例如,螺旋形的鏟形旋脊304a形成在每個鏟部304的內表面上,以便於鏟部304的內部輸送調色劑,類似於旋脊302。
容器齒輪301形成在相對於容器本體33的鏟部304的容器前端側。齒輪暴露孔34a配置在容器前端蓋34上,以在容器前端蓋34被連接至容器本體33時,暴露容器齒輪301的一部分(第6圖的後側)。當調色劑容器32連接至調色劑補充器件60時,從齒輪暴露孔34a露出的容器齒輪301與調色劑補充器件60的容器驅動齒輪601嚙合。
圓筒形式的容器開口33a形成在相對於容器本體33的容器齒輪301的容器前端側。噴嘴接收器330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337與容器開口33a壓合到一起,以使噴嘴接收器330能夠被固定至容器本體33。用於固定噴嘴接收器330的方法不限於壓合。亦可採用其他方法,包括用黏合劑固定或者用螺絲固定。
調色劑容器32被配置成在容器本體33經由容器開口33a 的開口填滿調色劑之後,使噴嘴接收器330固定至容器本體33的容器開口33a。
作為蓋鉤調節器使用的蓋鉤停止件306形成在容器本體33的容器開口33a的端部的容器齒輪301的旁邊。容器前端蓋34從容器前端側(從第10圖中的左下側)連接至第10圖所示之狀態下的調色劑容器32(容器本體33)。如此一來,容器本體33在旋轉軸方向上穿過容器前端蓋34,並且配置在容器前端蓋34前端的蓋鉤341與蓋鉤停止件306嚙合。蓋鉤停止件306圍繞容器開口33a的外表面,並且當蓋鉤341被嚙合時,容器本體33與容器前端蓋34連接,以便相對於彼此旋轉。
容器本體33以雙軸拉伸吹塑法成型。所述雙軸拉伸吹塑法通常包括二階段處理,所述二階段處理包括預塑成型處理以及拉伸吹塑處理。在所述預塑成型處理中,利用樹脂藉由注塑來塑造出試管形預成型品。藉由所述注塑的過程,將容器開口33a、蓋鉤停止件306以及容器齒輪301形成在試管形預成型品的開口處。在所述拉伸吹塑處理中,在預塑成型處理後經冷卻並與模具分離的預成型品被加熱並軟化,然後經吹塑及拉伸。
在容器本體33中,相對於容器齒輪301的容器後端側藉拉伸吹塑處理塑模。具體地來說,形成鏟部304與旋脊302的部分與握把303藉拉伸吹塑處理塑模。
在容器本體33中,設置在相對於容器齒輪301的容器前端側的每個部分,例如容器齒輪301、容器開口33a以及蓋鉤停止件306,保持與由注塑所產生的預成型品的型態相同;因此,能夠以高準確性將其塑型。與此相反,在注塑之後,形成鏟部304與旋脊302的部分及握把303經拉伸吹塑處理藉拉伸塑型;因此塑型準確性比預塑型的部分低。
下面將說明固定至容器本體33的噴嘴接收器330。
為了方便說明,關於連接至調色劑容器32Y的噴嘴接收器330的方位,在與上述容器前端同一方位上的一端稱為容器前端,在與上述容器後端同一方位上的另一端稱為容器後端。
第14圖為從容器前端觀看的噴嘴接收器330的說明性立體圖。第15圖為從容器後端觀看的噴嘴接收器330的說明性立體圖。第16圖為在第13圖所示的狀態下,從上面觀看的噴嘴接收器330的俯視截面圖。 第17圖為在第13圖所示的狀態下,從側面(從第13圖的後側)觀看的噴嘴接收器330的橫截面圖。第18圖為噴嘴接收器330的分解立體圖。
噴嘴接收器330包括用作支撐元件的容器擋門支撐件340、容器擋門332、用作密封元件的容器密封333、用作偏壓元件的容器擋門彈簧336以及噴嘴接收器固定部337。該容器擋門支撐件340包括作為擋門後部的擋門後側支撐部335、作為擋門側部的擋門側面支撐部335a、作為擋門支撐部的擋門側開口的開口335b以及噴嘴接收器固定部337。該容器擋門彈簧336包括螺旋彈簧。
容器擋門支撐件340上的擋門側面支撐部335a與擋門支撐部的開口335b彼此相鄰地配置在調色劑容器的旋轉方向上,使得彼此相對的兩個擋門側面支撐部335a形成部分圓柱形,且在擋門支撐部的開口335b(兩部分)處切除大部分的圓柱形。利用這種形狀,可使容器擋門332沿著輸送噴嘴611的插入方向在圓柱形空間S1(第16圖)中移動,圓柱形空間S1為側面支撐部之間的空間,形成在圓柱形的內部,也就是說,可引導容器擋門332向打開位置移動,以打開接收開口331,以及向關閉位置移動,以關閉接收開口331。
當容器本體33旋轉時,固定至容器本體33的噴嘴接收器330與容器本體33一起旋轉。同時,噴嘴接收器330的擋門側面支撐部335a圍繞調色劑補充器件60的輸送噴嘴611旋轉。因此,正在旋轉的擋門側面支撐部335a與擋門支撐部的開口335b交替通過剛好在形成於輸送噴嘴611上側的噴嘴孔610上面的空間。如此一來,即使調色劑瞬間積聚在噴嘴孔610的上面,但因為擋門側面支撐部335a通過積聚的調色劑,並減輕積聚的情形,所以在不使用的情況下可防止積聚的調色劑的凝聚,並且在設備重新啟動時防止調色劑輸送失敗。與此相反,當擋門側面支撐部335a位於輸送噴嘴611的側面,且噴嘴孔610與擋門支撐部的開口335b彼此相對時,容器本體33中的調色劑通過擋門支撐部的開口335b被供應至輸送噴嘴611,如第9圖中的箭頭β所指。
容器擋門332包括用作封閉的前部圓柱形部分332c、滑動區332d、引導桿332e以及擋門鉤332a。該前部圓柱形部分332c為容器前端部,該容器前端部將與容器密封333的圓柱形開口(該接收開口331)配 合。該滑動區332d為圓柱形部分,形成在相對於前部圓柱形部分332c的容器後端側。滑動區332d具有稍大於前部圓柱形部分332c的外徑,且在成對的擋門側面支撐部335a的內表面上滑動。
引導桿332e為用作加長元件的桿元件,其從前部圓柱形部分332c的內側朝容器後端豎立,用於當引導桿332e插入到容器擋門彈簧336的螺旋線圈內部時防止容器擋門彈簧336彎曲。
作為凝聚防止機構的平面引導部332g包括一對平面,該對平面形成在從引導桿332e的中部穿過引導桿332e的中心軸的兩側。平面引導部332g的容器後端側分支成一對懸臂332f。
擋門鉤332a為一對鉤,該對鉤設置在與豎立引導桿332e的基部相反的端部,且配置成防止容器擋門332離開容器擋門支撐件340。
如第16圖與第17圖所示,容器擋門彈簧336的前端鄰接前部圓柱形部分332c的內壁,且容器擋門彈簧336的後端鄰接擋門後側支撐部335的壁面。與此同時,容器擋門彈簧336處於壓縮的狀態,以使容器擋門332在遠離擋門後側支撐部335的方向上接受偏壓力(向右或者朝第16圖與第17圖中的容器前端)。然而,形成在容器擋門332的容器後端的擋門鉤332a與擋門後側支撐部335的外壁接合。因此,防止容器擋門332在遠離擋門後側支撐部335的方向上移動的比在第16圖與第17圖所示的狀態下更遠。
藉由擋門鉤332a與擋門後側支撐部335之間的接合狀態以及容器擋門彈簧336的偏壓力,進行定位。具體而言,確定前部圓柱形部分332c以及容器密封333相對於軸向方向的容器擋門支撐件340的位置,其中,前部圓柱形部分332c以及容器密封333的位置實現容器擋門332的防止調色劑洩漏的功能。因此,可確定上述位置,使得前部圓柱形部分332c以及容器密封333彼此配合,能夠防止調色劑洩漏。
噴嘴接收器固定部337為圓筒的形式,圓筒的外徑與內徑朝容器後端呈階梯式減小。所述外徑與內徑從容器前端向容器後端逐漸減小。如第17圖所示,兩個外徑部分(從容器前端開始依序為外表面AA與BB)形成在外表面上,並且五個內徑部分(從容器前端開始依序為內表面CC、DD、EE、FF以及GG)形成在內表面上。在外表面上的外表面AA 與BB於其邊界處藉一錐形表面連接。類似地,內表面上的第四內徑部分FF與第五內徑部分GG於其邊界處藉一錐形表面連接。內表面上的內徑部分FF與連續的錐形表面對應於一密封封堵,該密封封堵阻擋下面將要描述的空間337b,且這些表面的脊線對應於下面將要描述的五邊形截面的側邊。
如第16圖與第18圖所示,彼此相對且具有藉沿著軸向切割一圓柱體而得到的薄片形狀的一對擋門側面支撐部335a從噴嘴接收器固定部337朝容器後端突出。於容器後端的兩個擋門側面支撐部335a的端部與擋門後側支撐部335相連,擋門後側支撐部335具有一杯形,且杯形於底部中心具有一開口。在兩個擋門側面支撐部335a中,形成圓柱形空間S1,由於彼此相對的擋門側面支撐部335a的內部圓柱形表面以及從擋門側面支撐部335a延伸的虛擬圓柱形表面,因此可辨認出圓柱形空間S1。噴嘴接收器固定部337包括從前端算起為第五部分的內徑部分GG,並且包括作為具有與圓柱形空間S1的直徑相同的內徑的圓柱形內表面。容器擋門332的滑動區332d在圓柱形空間S1以及圓柱形內表面GG上滑動。噴嘴接收器固定部337的第三內表面EE為一虛擬圓柱形表面,所述虛擬圓柱形表面穿過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的縱向頂點,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用作對接部或者凸起部,且以45°等分。配置具有四邊形圓筒狀(呈圓筒狀管形)截面(第16圖與第17圖的剖視圖中的截面)的容器密封333,以對應於內表面EE。容器密封333藉黏合劑或者雙面膠帶固定至一垂直表面,該垂直表面連接第三內表面EE以及第四內表面FF。與連接表面相對的容器密封333的暴露面(第16圖與第17圖中的右側)作為圓柱形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337的圓柱形開口(容器開口)的內底。
如第16圖與第17圖所示,形成密封封堵阻擋空間337b(夾住防止空間),以對應於噴嘴接收器固定部337的內表面FF以及連續的錐形表面。密封封堵阻擋空間337b為環形密封空間,所述環形密封空間被三個不同的部分封閉。具體而言,密封封堵阻擋空間337b為環形空間,該環形空間被噴嘴接收器固定部337的內表面(第四內表面FF以及連續的錐形表面)、容器密封333連接側的垂直表面以及從前部圓柱形部分332c延續到容器擋門332的滑動區332d的外表面封閉。所述環形空間的橫截面(第 16圖與第17圖中所示的橫截面)為五邊形的形態。噴嘴接收器固定部337的內表面與容器密封333的端面之間的角度,以及容器擋門332的外表面與容器密封333的端面之間的角度皆為90°。
下面將描述密封封堵阻擋空間337b的功能。當容器擋門332從接收開口331關閉的狀態移動到容器後端時,容器密封333的內表面滑動抵靠在容器擋門332的前部圓柱形部分332c。因此,容器密封333的內表面被容器擋門332拉拽,並彈性變形,以朝容器後端移動。
與此同時,如果不設置密封封堵阻擋空間337b,且從第三內表面延續的垂直表面(容器密封333的連接表面)在彼此垂直的方向上連接至第五內表面GG,則會出現如下情況。具體地來說,容器密封333的彈性變形部分可能會被卡在滑動抵靠容器擋門332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337的內表面與容器擋門332的外表面之間,導致產生封堵的情形發生。如果在噴嘴接收器固定部337與容器擋門332滑動抵靠於彼此的部分中,容器密封333被封堵,也就是說,在前部圓柱形部分332c與內表面GG之間,容器擋門332牢固地固定至噴嘴接收器固定部337,使得接收開口331無法被打開或關閉。
與此相反,密封封堵阻擋空間337b形成在各個實施例的噴嘴接收器330的內部區域。密封封堵阻擋空間337b的內徑(內表面EE與連續的錐形表面每一個的內徑)小於容器密封333的外徑。因此,整個容器密封333幾乎無法進入密封封堵阻擋空間337b。更進一步地說,藉由容器擋門332的拉拽而彈性變形的容器密封333的區域被限制,並且在容器密封333被帶到內表面GG,並封堵在內表面GG之前,容器密封333可由其自身的彈性而復原。藉由這種作用,可防止接收開口331由於容器擋門332與噴嘴接收器固定部337之間的固定狀態而無法打開及關閉的情況。
如第16圖至第18圖所示,形成複數個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使其在與容器密封333的外周接觸的噴嘴接收器固定部337的內表面上呈放射狀延伸。如第16圖與第17圖所示,當容器密封333固定至噴嘴接收器固定部337時,容器前端側的容器密封333的垂直表面於旋轉軸方向上相對於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的前端略微突出。
如第9圖所示,當調色劑容器32連接至調色劑補充器件60 時,調色劑補充器件60的噴嘴擋門612的噴嘴擋門凸緣612a藉由作為偏壓元件的噴嘴擋門彈簧613施加偏壓,而按壓並使容器密封333的突出部變形,其中,噴嘴擋門凸緣612a為噴嘴開啟/關閉元件的對接部或者突起。噴嘴擋門凸緣612a進一步朝內移動,並鄰接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的容器前端,從而覆蓋容器密封333的前端面,並從外部密封該容器。如此一來,可在連接狀態下確保接收開口331處的輸送噴嘴611周圍的密封性能,並且能夠防止調色劑洩漏。
受到噴嘴擋門彈簧613偏壓的噴嘴擋門凸緣612a的偏壓表面612f的後側鄰接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以確定噴嘴擋門612在旋轉軸方向上相對於調色劑容器32的位置。如此一來,便能確定容器密封333的前端面、前端開口305的前端面(在容器開口33a中的圓柱形噴嘴接收器固定部337的內部空間,如下所述)以及旋轉軸方向上的噴嘴擋門612的位置關係。
下面將參考第1圖、第9圖以及第19A圖至第19D圖說明容器擋門332與輸送噴嘴611的運作。在調色劑容器32連接到調色劑補充器件60之前,如第1圖所示,容器擋門彈簧336朝關閉位置偏壓容器擋門332以關閉接收開口331。此時的容器擋門332與輸送噴嘴611的外觀於第19A圖中說明。如果調色劑容器32被連接到調色劑補充器件60,如第19B圖所示,則輸送噴嘴611被插入到接收開口331中。如果調色劑容器32被進一步推到調色劑補充器件60中,則前部圓柱形部分332c的端面332h與作為插入方向上的輸送噴嘴611的端面的前端611a(下文中,稱為“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彼此相接觸,端面332h當作容器擋門332的端面(下文中,稱為“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如果從上述狀態進一步推動調色劑容器32,則容器擋門332相對於調色劑容器32被朝內推動,如第19C圖所示。因此,輸送噴嘴611從接收開口331插入到擋門後側支撐部335中,如第19D圖所示。因此,如第9圖所示,輸送噴嘴611被插入到容器本體33中,並位於在一設定位置。與此同時,如第19D圖所示,噴嘴孔610位於與擋門支撐部的開口335b重疊的位置。
隨後,如果容器本體33被轉動,則藉由鏟部304鏟到輸送噴嘴611上面的調色劑經噴嘴孔610落到並且被引入至輸送噴嘴611中。 隨著輸送螺桿614的旋轉,被引入到輸送噴嘴611中的調色劑朝調色劑下落通道64向輸送噴嘴611的內部輸送,並經調色劑下落通道64落到顯影器件50中,以便供應調色劑。
第一實施例
當調色劑容器32被設定在設定位置時,如第19D圖所示,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於噴嘴孔610內受到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的按壓,與此同時,不僅噴嘴孔610,而且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及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亦位於鏟部304的下面。因此,被鏟到輸送噴嘴611上面的調色劑不僅朝噴嘴孔610下落,並且也朝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與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之間的間隙下落。更進一步地來說,落下的調色劑會飛起來,並附著到容器擋門332與容器擋門支撐件340之間的間隙。
順帶一提,如果假設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與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為平面,則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與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在彼此面對面接觸時彼此倚靠著滑動,以增加負載。更進一步地說,由於安裝錯誤或者元件變化,導致難以理想地實現完美的面對面滑動,並且會產生細微的縫隙。因此,在某些情況下,調色劑隨著面對面的滑動會進入所述縫隙,並會產生摩擦。
此外,下文中將描述飛到調色劑容器中的調色劑附著到容器擋門332與容器擋門支撐件340之間的間隙的情形。當調色劑容器32被連接至調色劑補充器件60時,容器擋門332的前部圓柱形部分332c藉由容器擋門彈簧336壓靠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而對容器擋門施加一制動力。因此,容器擋門332不隨著固定至容器本體33且與旋脊302一起轉動的容器擋門支撐件340而旋轉。在這種情況下,在容器擋門332與容器擋門支撐件340之間的間隙中的調色劑會受到容器擋門332的摩擦。
因此,受到摩擦且被施加負載的調色劑會形成大於未施加負載的調色劑的直徑的凝聚物。如果凝聚物經調色劑補充器件60被輸送至顯影器件50,則會形成意想不到的異常影像,例如黑斑。在使用低熔點調色劑時可能會出現產生凝聚物的現象,所述低熔點調色劑能夠在特別低的固定溫度下在不同類型的調色劑之間形成影像。
因此,在第一實施例中,設置凝聚物預防機構,防止隨著 容器本體33的旋轉可能出現的調色劑凝聚物,下面將在第一至第六示例中予以說明。
第一示例
將說明依據第一示例的凝聚物預防機構。依據第一示例的凝聚物預防機構被構想成,即使當容器擋門332的前部圓柱形部分332c於前部圓柱形部分332c的縱向方向上被容器擋門彈簧336壓靠在輸送噴嘴611,且由於這種壓迫產生制動力時,仍然能使容器擋門332與容器擋門支撐件340一起旋轉。利用這種阻止作用,可減小施加至容器擋門332與容器擋門支撐件340之間的調色劑的滑動負載。連同另一旋轉的旋轉(相對旋轉)被假設為容器擋門332以引導桿332e的軸為中心轉動的旋轉。容器擋門332連同容器擋門支撐件340的旋轉指的是它們二者一起旋轉,換言之,容器擋門332不相對於容器擋門支撐件340旋轉。更進一步地說,容器擋門332與容器擋門支撐件340之間的間隙被假設為滑動區332d的外表面與擋門支撐部的開口335b的內表面之間的間隙,以及平面引導部332g與後端開口335d之間的間隙,其中,後端開口335d當作通孔、凝聚物預防機構或者開口。
藉由以該軸為中心的旋轉而施加至調色劑的滑動負載遠遠大於藉由容器擋門332的開啟/關閉操作在軸向上施加的滑動負載。這是因為開啟/關閉操作只在連接及拆卸調色劑容器32時才進行,然而旋轉在每次補充操作時進行。本實施例被構想以減小由於旋轉而產生於調色劑上的滑動負載。
第20A圖為平面圖,說明從第17圖中的左側(從容器後端側)觀看的後端開口335d與擋門鉤332a之間的關係,其中,後端開口335d為一通孔,該通孔配置於開啟/關閉元件後側支撐部的中心。第20B圖為平面引導部332g的剖視圖,用於說明在第19D圖所示之狀態下的後端開口335d與平面引導部332g之間的配合關係。
引導桿332e包括圓柱形部分332i、平面引導部332g、懸臂332f以及擋門鉤332a。如第17圖所示,容器擋門332的引導桿332e的容器後端側分叉,並形成一對懸臂332f。擋門鉤332a配置在各懸臂的外表面上。如第17圖與第20A圖所示,擋門鉤332a從具有縱向長度W的後端開 口335d的外緣向外突出。後端開口335d具有當懸臂332f與平面引導部332g抵靠後端開口335d滑動時引導容器擋門332的運動的功能。如第20B圖所示,平面引導部332g具有面對後端開口335d的上側與下側的平面,且其左側與右側形成為曲面,所述曲面與後端開口335d相配合。圓柱形部分332i具有一圓柱形狀,該圓柱形狀於第20B圖中的水平方向的寬度等於平面引導部332g的寬度。更進一步地說,保持所述配合關係,使得當容器擋門332從第19A圖中的狀態移動到第19D圖中的狀態時,後端開口335d不阻止懸臂332f與平面引導部332g運動。如上所述,後端開口335d允許懸臂332f與平面引導部332g插入,以引導容器擋門332的運動,並限制容器擋門332以旋轉軸的中心所進行的旋轉。
為了將容器擋門332安裝到容器擋門支撐件340上,引導桿332e被插入到容器擋門彈簧336中,且引導桿332e的該對懸臂332f朝引導桿332e的軸的中心彎曲,使擋門鉤332a得以穿過後端開口335d。因此,引導桿332e被安裝到噴嘴接收器330上,如第15圖至第17圖所示。與此同時,容器擋門332在接收開口331關閉的方向上受到容器擋門彈簧336的按壓,並且透過擋門鉤332a防止容器擋門脫落。順帶一提,較佳的是,利用樹脂,例如聚苯乙烯,塑模引導桿332e,以確保能夠使懸臂332f彎曲的彈性。
如果調色劑容器32被設定在設定位置,則平面引導部332g穿過後端開口335d,且如第19D圖與第20B圖所示,定位當作驅動傳送完成部的平面引導部332g的平面部分以及當作驅動傳送部的後端開口335d的側面,以彼此相對並彼此接觸。與此同時,擋門側面支撐部335a的內表面面對前部圓柱形部分332c以及滑動區332d的外表面。
因此,即使當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藉由容器擋門彈簧336壓靠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時,由於平面引導部332g的平面部分與後端開口335d的側面之間的表面接觸,所以平面引導部332g與後端開口335之間的相對旋轉在以其縱軸(縱軸為引導桿332e的中心軸以及容器本體的中心軸)為中心的旋轉方向上受到限制。因此,一旋轉力從正在旋轉的容器擋門支撐件340傳送到容器擋門332的引導桿332e。所述旋轉力大於上述破壞力,使得容器擋門332可隨著容器擋門支撐件340的轉動而旋轉。換 言之,容器擋門332與容器擋門支撐件340一起旋轉(與此同時,限制它們之間的相對旋轉)。具體地說,平面引導部332g與後端開口335d起到驅動傳送機構的作用,所述驅動傳送機構將一旋轉力從容器擋門支撐件340傳送到容器擋門332。同時,平面引導部332g與後端開口335d具有依據第一示例的凝聚物預防機構的功能。凝聚物預防機構能夠防止容器擋門332與容器擋門支撐件340之間的調色劑在以引導桿332e的軸為中心的旋轉方向上產生摩擦,藉此防止由於容器本體33的旋轉在容器擋門332與容器擋門支撐件340之間產生的調色劑凝聚物。
順帶一提,依據第一示例的凝聚物預防機構不限於平面引導部332g,其亦可為懸臂332f。在這種情況下,較佳的是,確定長度與位置,以在調色劑容器32設定在設定位置時,使懸臂332f得以定位在後端開口335d的位置。
進一步地說,後端開口335d的形狀不限於第20A圖中所示的例子。如第20C圖所示,後端開口335d可形成為具有切口的形狀,當作穿透部。
更進一步地說,依據第一示例的凝聚物預防機構不限於由平面之間的表面接觸傳送驅動的上述示例。第32A圖與第32B圖為說明圓柱形引導桿2332e、肋部2332g以及後端開口2335d的立體圖,其中,肋部2332g為平面引導部或者凝聚物預防機構,且於縱向方向上形成在部分引導桿中,後端開口2335d為通孔或者凝聚物預防機構,且具有孔形狀,該孔形狀與肋部2332g以及引導桿2332e相配合。第33A圖與第33B圖為舉例說明引導桿3332e以及後端開口3335d的立體圖,其中,該引導桿3332e具有橢圓形截面,該後端開口3335d為通孔或者凝聚物預防機構,且具有橢圓形孔形狀,該橢圓形孔形狀與引導桿3332e配合。在第32A圖與第32B圖中,肋部2332g為驅動傳送完成部,且後端開口2335d對應於驅動傳送部,後端開口2335d為圓形開口,該圓形開口具有形成在其一部分中的槽。在第33A圖與第33B圖中,具有橢圓形截面的引導桿3332e的外部曲面為驅動傳送完成部,且為橢圓形開口的後端開口3335d為該驅動傳送部。
第二示例
首先,下面將說明依據第二示例的凝聚物預防機構所要解 決的問題。當容器擋門332與調色劑容器32(容器本體33)以整合的方式一起旋轉時,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相對於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旋轉。容器擋門332的前部圓柱形部分332c於縱向方向上藉由容器擋門彈簧336壓靠輸送噴嘴611。如果在上述狀態下進行相對旋轉,則相對於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的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上的滑動負載會大幅地增加,從而會出現調色劑凝聚物。
第二示例被構想成提供一凝聚物預防機構,其中,凝聚物預防機構防止由於當作開啟/關閉元件的容器擋門332的旋轉而產生的調色劑凝聚物,特別是,構想成提供第二凝聚物預防機構,所述第二凝聚物預防機構防止在不同於第一示例的區域中產生的調色劑凝聚物。依據第二示例的凝聚物預防機構減小面對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的前部圓柱形部分332c的接觸區域中的調色劑上的滑動負載。
如第9圖與第14圖所示,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包括作為凝聚物預防機構的突起342,該突起342從端面332h朝輸送噴嘴611的前端611a(或者從該容器前端向外側)突出,並且在粉末容器連接至影像形成裝置時與輸送噴嘴611的前端611a接觸。突起342為一突出部分,該突出部分作為依據第二示例的凝聚物預防機構(第二凝聚物預防機構)。突起342的外表面為圓周表面,該圓周表面與調色劑容器32的旋轉軸共軸,且其直徑朝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減小(例如,半球形)。如第9圖所示,半球的頂部與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彼此點接觸。因此,當突起342接觸到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時,可利用減小的滑動負載進行旋轉。如此一來,與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以及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形成為平面的情況相比,可大大減小接觸區域。透過上述配置,可減小由於容器本體33的旋轉而施加至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與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之間的調色劑的滑動負載,藉此防止防止調色劑凝聚。
關於突起342的材料,如果突起342與容器擋門332一體塑造成型,則可使用與容器擋門332相同的材料,例如,聚苯乙烯樹脂。容器擋門332為連接至調色劑容器32的元件,因此與調色劑容器32一起更換。因此,假設要進行更換,作為在接觸到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時旋轉的突起342的材料,就耐久性而言,較佳的是,採用比設置在列印單元100 中且基本上不更換的輸送噴嘴611(前端611a)的材料更軟的材料。
更進一步地說,如第9圖與第14圖所示,突起342係配置在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的大致中心處,以便定位在調色劑容器32的中心旋轉軸上,換言之,定位在容器擋門332的中心旋轉軸上。在此配置中,當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相對於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旋轉時,突起342的前端的理想旋轉軌跡變成單一個點,考慮到分離的元件例如調色劑容器與影像形成裝置彼此連接,在允許公差範圍內的位置偏差會是不可避免的,且會產生由於大規模生產而導致的改變;然而,即使考慮到上述情況,仍可將旋轉軌跡最小化。因此,類似於以上所述,藉由防止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與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之間的接觸區域增加,能夠防止由於所述滑動負載而產生的調色劑凝聚物。
下面將說明由突起342引起的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與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的表面之間的間隙。如第21圖所示,所述間隙設定成從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到突起342的前端的突起342的高度X。
本發明的發明人已驗證了突起的高度X與影像中黑斑的出現之間的關係,亦即,所述接觸區域中滑動區域的大小與影像中黑斑的出現之間的關係,且發現如第22圖所示的趨勢。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將突起的高度X(表面之間的間隙)設定成1毫米(mm)。因此,可減小已進入所述表面之間的間隙中的調色劑上的滑動負載,該滑動負載為由於滑動而產生的負載,並且由於該調色劑容易落到所述表面的外部,且不太可能留在所述表面上,從而幾乎不會產生凝聚物。如上所述,即使當調色劑進入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與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之間的間隙中時,也能減小該滑動負載,從而能夠減小該調色劑上的負載。因此,可藉由最小化調色劑上的負載來防止凝聚物以及異常影像的產生。
更進一步地說,如第22圖所示,令人滿意的是,如果突起的高度X(表面之間的間隙)等於或者大於0.5mm,則可以預期當該高度X變成等於或者小於約0.2mm時,則可能會出現可在輸出影像中識別出的凝聚物。因此,較佳的是,將該突起的高度X(表面之間的間隙)設定成約0.5至1mm。
順帶一提,凝聚物預防機構不限於突起342與容器擋門332 整合為一體的示例,如第21圖所示。例如,如第23圖所示,凝聚物預防機構可與容器擋門332分離。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突起的高度X滿足上述條件,也能夠達到同樣的有益效果。第23圖中所示的凝聚物預防機構為突起342B,該突起342B為由樹脂製成且以滾動的方式配置在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的大致中心處的球。
即使在這種配置中,也能夠減小已進入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與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的表面之間的間隙中的調色劑上的滑動負載。因此,幾乎不會產生凝聚物。如上所述,即使當調色劑進入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與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的表面之間的間隙中時,也能夠減小滑動負載,從而能夠減小調色劑上的負載。因此,可藉由最小化調色劑上的負載,來防止凝聚物以及異常影像的產生。
更進一步而言,當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形成為平整的端面時,舉例來說,前端611a可形成為僅使面對突起342的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的一部分611b朝突起342側突出,如第24圖所示。
第三示例
下面將說明依據第三示例的凝聚物預防機構。
在該第二示例中,凝聚物預防機構配置在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與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之間,這對防止調色劑凝聚物的產生特別有效。然而,當調色劑容器32從調色劑補充器件60拆下時,附著於所述表面之間的間隙的調色劑會掉落到影像形成裝置中或者掉落到地面上,造成污漬。
為了應對這種情形,在第三示例中,密封350在相對於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的非接觸區域R中配置在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上。因此,可防止調色劑殘留在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與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的表面之間。
密封350是由彈性材料製成,例如膨脹聚氨酯。如第25圖與第26圖所示,密封350形成為環形,以便安置在突起342外側。在容器擋門332位於接收開口331由於輸送噴嘴611插入到調色劑容器32中而打開的打開位置時,密封350在密封350的厚度方向上壓縮0.1至0.5mm。具體地說,如第27圖所示,當突起342的高度X設置為1mm時,密封350 的厚度t設置為1.1至1.5mm。在密封350的前表面350a與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彼此接觸時受到壓縮,從而使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與突起342處於彼此接觸的狀態。
如果以如上所述的方式配置密封350,則在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與突起342彼此接觸之前,如第26圖所示,密封350的前表面350a與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接觸,使得調色劑不太可能進入所述表面之間的縫隙中。因此,當調色劑容器32從調色劑補充器件60拆下時,可防止調色劑掉落到影像形成裝置中或者掉落到地面上,藉此防止污漬。
順帶一提,如第29圖所示,密封350的形變量t1被大約設置成0.1至0.5mm。例如,據觀察,當形變量被設置成1mm或更大時,滑動負載增加,且調色劑凝聚物可能產生在密封350的前表面350a與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之間。因此,合人心意的是,將形變量t1設置成0.5mm或更小。在本示例中,形變量t1被設置成0.2mm。如上所述,藉由將密封350的壓縮量設置為最小,可減小調色劑容器32(容器本體33)的旋轉負載。更進一步地說,雖然已附著到密封350表面的調色劑會輕微受到壓縮作用,但是調色劑並未夾在剛性體例如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與輸送噴嘴611的前端611a之間,而是經軟性的密封350壓靠在輸送噴嘴611的前端611a。因此,可以預期的是,可藉該密封的彈性吸收壓力,並且可減小調色劑上的滑動負載。
藉由設置密封350,可防止調色劑進入表面之間的間隙中,從而可更可靠地防止由於容器本體33的旋轉所產生的凝聚物。
更進一步地說,如第26圖所示,密封350的前表面350a在與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加壓接觸時,與容器擋門332一起旋轉。因此,如第28圖所示,可將薄片351結合到密封350的前表面350a,該薄片351由如高分子聚乙烯薄片或者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料製成,以使面對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的表面變成低摩擦表面。如果面對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的前表面350a形成為低摩擦表面,則可減小由於抵靠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滑動而施加至調色劑的負載。
第四示例
下面將說明依據第四示例的凝聚物預防機構。依據第四示 例的凝聚物預防機構包括於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上形成為環形的突起342、配置在突起342外側的環形密封3501b以及配置在突起342內側的圓柱形密封3502b。如第30圖所示,突起342的截面為半圓形。更進一步地說,第三示例中說明的薄片351可應用到密封的前表面3501a與3502a的每一個。而且,在第四示例中也可採用在第二示例與第三示例中說明的突起的高度X以及密封的材料。
即使在此種配置中,類似於第三示例,也可防止調色劑進入到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與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的表面之間的間隙中,並且可減小由於容器本體33的旋轉而施加至調色劑的滑動負載,從而能夠防止調色劑凝聚物的產生。更進一步地,當調色劑容器32從調色劑補充器件60拆下時,可防止調色劑掉落到影像形成裝置中或者掉落到地面上,藉此防止污漬。
而且,因為所述突起形成為環形,所以可分配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的壓力,從而與第三示例相比,可提高所述突起的耐磨性。
順帶一提,雖然在本示例中說明包括密封3501b以及密封3502b的配置,但是可僅設置兩者的其中之一,或者可不設置密封,類似於第二示例。
第五示例
下面將說明依據第五示例的凝聚物預防機構。容器擋門332為一樹脂元件,該樹脂元件藉由注塑一體成形。在此種情況下,通過噴嘴、注入口以及流道將樹脂注入模具中。與此同時,澆口的澆口痕跡(凹面332v)會留在該容器擋門332上。在依據本示例的該容器擋門332中,樹脂被均勻地注入到該模具中;因此,如第31圖所示,以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的中心為中心,澆口形成在等分成三份的三部分。因此,該凹面332v可以作為澆口痕跡保留。
當澆口痕跡形成為凹面332v時,且如果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為露出的狀態,如第二示例中所述,則調色劑可能積聚到凹面332v中。因此,當調色劑容器32從調色劑補充器件60拆下時,附著到表面之間的間隙的調色劑的量大於第二示例,使得調色劑會掉落到調色劑補充器件60 中,並會造成污漬。
因此,如第31圖所示,密封350覆蓋凹面332v。利用此種配置,可防止調色劑進入凹面332v中。因此,當調色劑容器32從調色劑補充器件60拆下時,可防止調色劑掉落到影像形成裝置中或者掉落到地面上,藉此防止污漬。
因此,可防止調色劑進入到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與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的表面之間的間隙中。
順帶一提,可進行後處理,以填充凹面332v來代替使用密封350。例如,可將樹脂注入到凹面332v中,並固化樹脂。或者,可將相應的部分裝配到凹面332v中,或者貼附膠帶,以封閉凹面332v。利用這種配置,即使當不提供密封350時,也可防止凹面332v中調色劑的積聚,能夠達到等同於第二實施例中所述的有益效果。
第六示例
當與第1圖所示的調色劑容器32相比增加了元件成本時,可採用下述配置,其中容器本體33形成為由樹脂製成的圓柱形元件(在下文中,描述為容器本體1033,以與其他實例的容器本體區別開來),並且在內部輸送器的一部分中設置一鏟功能部。在下文中,將針對第一示例的凝聚物預防機構(驅動傳送機構)以及第三示例的凝聚物預防機構(突起以及密封)被安裝到上述結構上的配置進行說明。
第34A圖為與對應於鏟壁表面304f的鏟肋304g整合在一起的噴嘴接收器330的立體圖(下文中,噴嘴接收器稱為噴嘴接收器1330,噴嘴接收器1330當作噴嘴插入元件)。第34B圖為剖視圖,說明在容器本體1033內部的第34圖中所示之噴嘴接收器1330的配置以及關於輸送噴嘴611的關係。第34C圖為整個調色劑容器1032的說明性橫截面圖,其中,調色劑容器1032為粉末容器,且其上安裝有第34A圖所示的噴嘴接收器1330。第34D圖為容器擋門1332的立體圖,其中,容器擋門1332為開啟/關閉元件,且為調色劑容器1032的一部分。
第34A圖至第34D圖中所示的噴嘴接收器1330包括如上所述的鏟肋304g,且與輸送刮板保持件1330b整合在一起,輸送刮板1302固定至輸送刮板保持件1330b,輸送刮板1302由柔性材料製成,例如樹脂 膜。旋轉的輸送刮板1302與輸送刮板保持件1330b為旋轉輸送器。
更進一步地說,第34A圖至第34D圖中所示的噴嘴接收器1330包括當作密封元件的容器密封1333、當作噴嘴插入口的接收開口1331、容器擋門1332以及當作偏壓元件的容器擋門彈簧1336。容器密封1333為包括前表面的密封,當調色劑容器1032連接至影印機500的主體時,前表面面對並接觸由輸送噴嘴611保持的噴嘴擋門612的噴嘴擋門凸緣612a。接收開口1331為供輸送噴嘴611插入的開口。容器擋門1332為打開及關閉接收開口1331的擋門元件。容器擋門彈簧1336為將容器擋門1332偏壓至關閉接收開口1331的位置的偏壓元件。
而且,在第34A圖至第34D圖所示的配置中,噴嘴接收器1330包括外表面1330a,該外表面1330a可滑動地與影印機500的主體的容器設定部615的內表面配合。形成為單體的容器齒輪1301被固定至噴嘴接收器1330,使其能夠傳送驅動。
如上所述,為了將調色劑引入到噴嘴孔610,可整合例如鏟內壁面、橋接部以及作為擋門支撐部的擋門側開口的開口1335b等結構。
下面將說明用於安裝噴嘴接收器1330以及容器擋門1332的詳細配置。
如第34D圖所示,容器擋門1332包括前部圓柱形部分1332c,該前部圓柱形部分1332c為閉合部,且與輸送噴嘴611接觸,且容器擋門1332包括一對引導件1332b,該對引導件1332b具有不同於第一示例的引導桿332e的形狀。該對引導件1332b從前部圓柱形部分1332c沿著容器本體1033的縱向方向延伸,且包括一對擋門鉤1332a,該對擋門鉤1332a防止容器擋門1332由於容器擋門彈簧1336的偏壓而離開噴嘴接收器1330。該對引導件1332b形成為於各端部包括該對擋門鉤1332a,該對擋門鉤1332a當作停止件(鉤),所述各端部形成的形狀像在軸向上切割圓柱體之後留下的端部。因此,該對引導件1332b的外表面以及面對容器擋門彈簧1336的該對引導件1332b的內表面為曲面。
與此相反,當作如第34A圖所示的擋門後部的擋門後側支撐部1335包括當作通孔或者凝聚物預防機構的後端開口1335d,使得該對引導件1332b可在縱向方向上移動。從軸向看到的該對引導件1332b以及 後端開口1335d的形狀與第20B圖所示的形狀大致相同。因此,該對引導件1332b可於縱向方向上相對於擋門後側支撐部1335移動,而不能相對於擋門後側支撐部1335旋轉。因此,容器擋門1332隨著噴嘴接收器1330的轉動而旋轉,且擋門後側支撐部1335與該對引導件1332b實現與第一示例的驅動傳送機構(第一凝聚物預防機構)相同的功能。
更進一步地說,如第34D圖所示,突起1342與密封1350設置在容器擋門1332的容器前端側,突起1342當作凝聚物預防機構,突起1342與密封1350與第25圖所示的相同。這些結構能夠進行與第三示例相同的操作,並達到與第三示例相同的有益效果。
下面將詳細描述包括鏟肋304g的調色劑容器1032。
如第34C圖所示,調色劑容器1032包括當作容器蓋的容器前端蓋1034、容器本體1033、當作後側蓋的後蓋1035、噴嘴接收器1330等。容器前端蓋1034配置在相對於影印機500主體的連接方向上的調色劑容器1032的前端。容器本體1033具有大致呈圓柱形的形狀。後蓋1035配置在連接方向上的調色劑容器1032的後端。噴嘴接收器1330由上述大致呈圓柱形的容器本體1033可旋轉地保持。
齒輪暴露孔1034a(類似於齒輪暴露孔34a的孔)配置在容器前端蓋1034上,以露出固定於噴嘴接收器1330的容器齒輪1301。大致呈圓柱形的容器本體1033保持噴嘴接收器1330,以使噴嘴接收器1330能夠旋轉。容器前端蓋1034與後蓋1035(藉由眾所周知的方法,例如熱熔接或者黏合劑)固定至容器本體1033。後蓋1035包括支撐輸送刮板保持件1330b的其中一端的後側軸承1035a,且包括握把1303,當使用者將調色劑容器1032連接至影印機500以及從影印機500拆下調色劑容器1032時,他/她能夠握緊握把1303。
下面將說明將容器前端蓋1034、後蓋1035以及噴嘴接收器1330裝配到容器本體1033上的方法。
首先將噴嘴接收器1330從容器後端側插入到容器本體1033中,並進行定位,使得噴嘴接收器1330可旋轉地由前側軸承1036支撐,其中,前側軸承1036配置在容器本體1033的前端。隨後,進行定位,使得噴嘴接收器1330的輸送刮板保持件1330b的其中一端可旋轉地由配置在 後蓋1035上的後側軸承1035a支撐,並且將後蓋1035固定於容器本體1033。之後,將容器齒輪1301從容器前端側固定於噴嘴接收器1330。在容器齒輪1301被固定之後,將容器前端蓋1034固定至容器本體1033,以便從容器前端側覆蓋容器齒輪1301。
順帶一提,適當地利用眾所周知的方法(例如,熱熔接、黏合劑等)進行容器本體1033與容器前端蓋1034之間的固定、容器本體1033與後蓋1035之間的固定以及噴嘴接收器1330與容器齒輪1301之間的固定。
下面將說明用於將調色劑從調色劑容器1032輸送至噴嘴孔610的配置。
鏟肋304g突出,以便更接近容器本體1033的內表面,使得肋表面從作為擋門側部的擋門側面支撐部1335a的下游端1335c延續,其中,下游端1335c位於旋轉方向上的下游側。肋表面的中部被彎曲一次,從而近似曲面。然而,所述配置取決於與調色劑的相容性,並不限於此示例。例如,可使用不彎曲的簡單平直的肋。利用此種配置,不必於容器本體1033中形成凸出部。更進一步地說,由於鏟肋304g由擋門支撐部的開口1335b以整體構成的方式豎立,因此可獲得與裝配擋門側面支撐部335a及凸面體304h所獲得的功能與效果相同的橋接功能以及有益效果。具體地說,噴嘴接收器1330在調色劑容器1032連接至影像形成裝置的主體的同時旋轉的時候,輸送刮板被轉動,以便將包含於調色劑容器1032中的調色劑從後端側輸送至配置有噴嘴接收器1330的前端側。隨後,鏟肋304g接收由輸送刮板1302輸送的調色劑,隨著旋轉將調色劑從下向上鏟起,並利用作為滑坡的肋表面將調色劑引入到噴嘴孔610中。
雖然分開說明第一示例與第二示例至第六示例,但本發明不限於這些示例,可體現為不同形式。例如,可藉由將第一示例與第二示例至第五示例中任一示例結合來配置容器擋門,噴嘴插入元件可包括這種容器擋門,調色劑容器可包括這種噴嘴插入元件,以及影像形成裝置可包括這種調色劑容器。
第二實施例
下面將參考圖式說明第二實施例。以相同的參考數位或者 符號來表示所有實施例共有的配置以及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元件或者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並將不再重複相同的說明。以下描述僅為示例,並非限制所附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在圖示中,Y、M、C以及K分別為附加到對應於黃色、品紅色、藍綠色以及黑色的元件的符號,且將適當地省略。
首先,下面將說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2012-133349號中公開的調色劑容器包括擋門,當擋門接觸到從影像形成裝置一側向內或向外移動的噴嘴時,移動到調色劑容器的內部與外部,且調色劑容器包括噴嘴接收器,噴嘴接收器保持擋門。當調色劑容器設置於影像形成裝置中時,噴嘴進入調色劑容器,然後調色劑容器旋轉,從而在調色劑容器內部供應調色劑。更進一步地,當單獨留下調色劑容器時(例如,當調色劑容器從影像形成裝置拆下或者在連接至影像形成裝置之前留下調色劑容器時),擋門位於調色劑容器的開口關閉的位置,且當作密封元件的密封配置在擋門的圓周上。
合人心意的是,當調色劑容器單獨留下來時,密封可增加與擋門的黏合,並防止調色劑洩漏,並且密封可降低當調色劑容器連接至影像形成裝置時由於與噴嘴的滑動而產生的熱。
第二實施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防止調色劑洩漏並降低由於與噴嘴的滑動而產生的熱的密封元件、一種包含密封元件的粉末容器以及一種包含粉末容器的影像形成裝置。
下面將說明依據第二實施例固定至調色劑容器32的噴嘴接收器330。
如第35圖至第37圖所示,形成複數個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使其於噴嘴接收器固定部337的內表面上呈放射狀地延伸,其中,噴嘴接收器固定部337的內表面與容器密封333的外周接觸。如第35圖與第36圖所示,當容器密封333固定至噴嘴接收器固定部337時,於容器前端側(在如下所述的第一移動方向Q1上)的容器密封333的垂直表面(亦即,前表面3332b)於旋轉軸方向上相對於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的前端略微突出。前表面3332b當作鄰接表面,當調色劑容器32連接至調色劑補充器件60時,鄰接表面鄰接噴嘴擋門凸緣612a,噴嘴擋門凸緣612a當作噴嘴開啟/關閉元件的突起。
如第9圖所示,當調色劑容器32連接至調色劑補充器件60時,藉由噴嘴擋門彈簧613所施加的偏壓,調色劑補充器件60的噴嘴擋門612的噴嘴擋門凸緣612a在第一移動方向Q1上擠壓容器密封333的突出部,並使容器密封333的突出部變形。噴嘴擋門凸緣612a進一步向內移動,並鄰接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的容器前端,從而覆蓋容器密封333的前端面,並從外側密封容器。因此,可確保接收開口331處的輸送噴嘴611周圍在連接狀態下的密封性能,藉此防止調色劑洩漏。
接下來,下面將詳細說明依據第二實施例中作為密封元件的容器密封333。
如第38B圖所示,容器密封333包括兩層,具體而言,第一層3331以及第二層3332,第一層3331以及第二層3332由具有不同泡沫密度的材料製成。
如第38A圖所示,容器密封333於其中心包括環形通孔333h,該環形通孔333h作為圓形穿透部。容器密封333的第一層3331側以雙面膠帶333g連接至噴嘴接收器330。可適當地利用眾所周知的方法作為將容器密封333連接至噴嘴接收器330的方法。順帶一提,在本實施例中,藉由在第一層3331以及第二層3332彼此貼附之後,於厚度方向(重疊方向)上對第一層3331以及第二層3332打孔,來形成通孔333h;然而,形成通孔的方式並不限於此。例如,可在第一層3331以及第二層3332中均形成具有相同直徑的通孔,之後可將第一層3331以及第二層3332彼此連接。
如第38C圖與第38D圖所示,當作噴嘴接收器330的鄰接部或者凸部的複數個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與容器密封333的圓周於徑向上接觸。一虛擬圓的直徑L設定成略微小於容器密封333的外徑D,所述虛擬圓係藉由連接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的內表面EE(第36圖)所形成。因此,當容器密封333連接至噴嘴接收器330時,容器密封333於所述徑向上被略微壓縮。
第39A圖為在將調色劑容器32連接至影像形成裝置的過程中輸送噴嘴611與容器擋門332接觸之前的容器密封333周圍的元件的剖視圖。第39B圖為在將調色劑容器32連接至影像形成裝置的過程中,輸送噴嘴611與配置在容器擋門332前端(該容器前端側)的密封350接觸時, 容器密封333周圍的元件的剖視圖。第39C圖為在將調色劑容器32連接至影像形成裝置的過程中,噴嘴擋門612的凸緣612a與容器密封333的前端接觸時,容器密封333周圍的元件的剖視圖。第39D圖為在調色劑容器32連接至影像形成裝置時,容器密封333周圍的組件的剖視圖。
下文中,容器擋門332經容器密封333的通孔333h從如第39A圖與第39B圖所示的關閉位置移動到如第39C圖所示的調色劑容器32內側的打開位置的移動方向稱為第一移動方向,並以Q1來表示,於關閉位置,容器密封333的通孔333h被密封。
如第39A圖所示,利用噴嘴擋門612密封接收開口331(亦即,容器密封333的通孔333h),直到輸送噴嘴611連接至調色劑容器32。更進一步地,將當作容器密封333的內表面333a的通孔333h的直徑以及容器擋門332的前部圓柱形部分332c的外表面332r的直徑進行設定,以便能夠達到緊密裝配的狀態,其中,內表面333a為噴嘴插入口的滑動接觸表面或者內表面。具體來說,如第42圖所示,假設W1表示通孔333h的直徑(內徑),W2表示噴嘴擋門612的外表面612r的直徑(外徑),以及W3表示容器擋門332的前部圓柱形部分332c的外表面332r的直徑(外徑),則W1、W2以及W3之間的關係滿足W1<W2<W3。
更具體地說,W1=13.7mm,W2=15mm,以及W3=15.9mm。更進一步地,第40圖中的符號W4指的是從斜面332t延續的滑動區332d的外表面332u的直徑(外徑),且斜面332t從容器擋門332的前部圓柱形部分332c向外延伸。
通孔333h當作至少部分接收開口331。容器密封333的第一層3331貼附到噴嘴接收器固定部337(噴嘴接收器330),使得第一層3331被定向於調色劑容器32的內側(第一移動方向Q1上的下游側),並且第二層3332被定向於調色劑容器32的外側。具體來說,容器密封333包括在第一移動方向Q1上的下游側的第一層3331,以及包括在相同方向上的上游側的第二層3332。第一層3331包括內表面3331a,第二層3332包括內表面3332a。當第一層3331與第二層3332結合並整合在一起時,所述內表面3331a與3332a形成容器密封333的內表面333a。
作為容器密封333的層狀結構,如果具有較高泡沫密度的 第一層3331形成在第一移動方向Q1上的所述下游側,而不是在所述上游側,則與具有較低泡沫密度的第二層3332形成在第一移動方向Q1上的所述下游側的結構相比,可防止調色劑洩漏以及在儲存調色劑的較內側中的調色劑分散。具體而言,當調色劑容器32不連接至影像形成裝置時,第一層3331的內表面3331a與容器擋門332的外表面332r配合,使得調色劑不會從第一層3331(沿著圖示中的箭頭Q的方向)向外移動。因此,例如,即使當正在運送調色劑容器32時調色劑容器32出乎意料地向下掉落,且由於掉落衝擊而產生的慣性力作用到容器擋門332上,導致容器擋門332偏離容器密封333,也可防止調色劑分散。
更具體地說,容器密封333可提高在關於調色劑容器的內表面3331a的最內側的位置處相對於外表面332r的黏合,從而能夠進一步改善防止調色劑分散的效果。
如第39A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由彈性材料例如膨脹聚氨酯製成的密封350配置在關於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的容器擋門332的端面332h的非接觸區域R中。如第39B圖所示,當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與密封350彼此接觸時,密封350會被壓縮使得密封350變形,因此填充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與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之間的間隙。因此,在第39D圖中,可降低調色劑進入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與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之間的間隙中的可能性。
如第39C圖所示,當調色劑容器32於調色劑容器被設定在影像形成裝置上的設定方向Q上進一步移動時,容器擋門332與輸送噴嘴611接觸,並相對於調色劑容器向內移動(至第一移動方向Q1上的下游側)。與此同時,輸送噴嘴611連同覆蓋輸送噴嘴611外側的噴嘴擋門612一起插入到調色劑容器中。具體而言,當維持配置在容器擋門332的端面332h上的密封350與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之間的接觸狀態時,輸送噴嘴611與噴嘴擋門612隨著容器擋門332的運動而插入到容器密封333的通孔333h中。更進一步地說,依據第42圖中所示的關係,噴嘴擋門612的外表面612r與容器密封333的內表面333a配合,使得調色劑不會從所述表面之間的間隙洩漏。
當調色劑容器32於設定方向Q上相對於影像形成裝置進一 步移動時,作為鄰接部的噴嘴擋門凸緣612a與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的前端(第一移動方向Q1上的上游側)接觸。複數個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配置於前端開口305的內表面上,其中,前端開口305為噴嘴接收器330的圓柱形內部空間。
當調色劑容器32於設定方向Q上相對於影像形成裝置進一步移動時,容器擋門332相對於調色劑容器32進一步向內移動(至第一移動方向Q1上的下游側),因為端面332h經密封350與輸送噴嘴611的前端611a接觸。更進一步來說,噴嘴擋門612的噴嘴擋門凸緣612a與噴嘴接收器330的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接觸。因此,噴嘴擋門612隨著調色劑容器32的運動朝輸送噴嘴611的基端(於所述設定方向Q上)移動。隨著噴嘴擋門612的運動,輸送噴嘴611的噴嘴孔610被打開。隨後,調色劑容器32的容器開口33a到達影像形成裝置的容器設定部615,並被可旋轉地保持,以便完成將調色劑容器32設定在影像形成裝置上(第39D圖)。
反之,當從影像形成裝置的設定部拆下調色劑容器32時,執行與連接操作相反的操作。也就是說,第39D圖中的狀態首先變為第39C圖中的狀態,然後依次變為第39B圖以及第39A圖中的狀態,以從影像形成裝置拆下調色劑容器32。
具體地,在從第39D圖中的狀態到第39C圖中的狀態的變化中,調色劑容器32在設定方向Q的相反方向(第一移動方向Q1)上移動,使得連接至固定於容器本體33的噴嘴接收器330的容器密封333可以在設定方向Q的相反方向(第一移動方向Q1)上移動。隨著這種運動,噴嘴擋門612也在設定方向Q的相反方向上移動。然後,輸送噴嘴611以及容器擋門332在將其從容器密封333的通孔333h拉出的方向(拉出方向)上,相對於調色劑容器32移動。
隨後,在從第39C圖中的狀態到第39B圖中的狀態的變化中,調色劑容器32在設定方向Q的相反方向上進一步移動,使得連接至固定於容器本體33的噴嘴接收器330的容器密封333得以在設定方向Q的相反方向上進一步移動。如上所述,當噴嘴擋門612在拉出方向上移動時,噴嘴擋門的外表面612r與容器密封333的內表面333a彼此滑動接觸,以便藉由容器密封333擦掉在調色劑容器32被設定於影像形成裝置上時,已附 著到外表面612r的調色劑。特別是,容器密封333的第二層3332的內表面3332a具有如上所述的清潔功能。然後容器擋門332到達所述關閉位置,於所述關閉位置,容器密封333的通孔333h被密封。
隨後,在從第39B圖中的狀態到第39A圖中的狀態的變化中,調色劑容器32在設定方向Q的相反方向上進一步移動,使得配置於容器擋門的端面332h上的密封350與輸送噴嘴的前端611a分離。如上所述,調色劑容器32從影像形成裝置的設定部拆下。
順帶一提,如果調色劑容器32以設定狀態旋轉,且調色劑容器32於設定狀態下的設定已經完成,則容器密封333相對於該噴嘴擋門612旋轉,使得容器密封333的內表面333a與噴嘴擋門612的外表面612r彼此滑動接觸。換言之,容器密封333的內表面333a起到滑動接觸表面的作用。較佳的是,即使當調色劑容器32正在旋轉時,為了防止調色劑洩漏,容器密封333的內表面333a與噴嘴擋門612的外表面612r也會彼此配合。然而,在某些情況下,由於彼此之間的滑動,導致容器密封333的內表面333a與噴嘴擋門612的外表面612r之間產生熱。
為了應對這點,配置容器密封333,使得當作滑動接觸表面的內表面333a於第一移動方向Q1上的上游側比下游側具有更低的摩擦力。在此配置中,可應對由於滑動而產生的熱。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容器密封333由如上所述的兩層形成,亦即,第一層3331以及第二層3332,兩層由具有不同摩擦係數的材料製成,使得第一層的內表面3331a及第二層的內表面3332a與噴嘴擋門612的外表面612r滑動接觸。順帶一提,當調色劑容器在第39D圖中的狀態下旋轉時,如第51A圖所示,可基於利用扭矩儀測量負載扭矩而得到的測量結果明確該摩擦力。
同時,可藉由如第51B圖所示的測量而獲得測量結果。具體而言,首先利用與噴嘴擋門612相同的材料產生一平面(例如,將與噴嘴擋門612相同的材料貼附到一塊板等元件上面)。然後,將容器密封333的第一層3331或者第二層3332放置在平面上,以及將一適當重量(例如,100克(g))的重物放置在第一層3331或者第二層3332上,並結合至第一層3331或者第二層3332。
隨後,將張力測量儀連接至重物,透過張力測量儀於平面 上拉拽第一層3331或者第二層3332,並測量當與重物結合的第一層3331或者第二層3332開始於平面上移動(滑動)時的張力(千克-重量(kgw))。
第一層3331較佳地是利用微孔聚合物製成,例如PORON(註冊商標)(由INOAC公司製造),所述微孔聚合物為高密度氨基甲酸酯類泡沫,其具有極其精美且均勻的蜂窩結構以及優異的可滑動性。第一層3331形成滑動層。PORON具有低膨脹比(即,高泡沫密度),且每個蜂窩獨立於其他蜂窩,以確保關於調色劑的密封性能,而不太可能釋放熱。順帶一提,所述膨脹比指的是一定量的蜂窩塑膠與相同量的固體塑膠的體積比(將所述蜂窩塑膠的表觀密度除以未膨脹塑膠的密度得出)。
第二層3332較佳地是利用膨脹聚氨酯(所謂的海綿材料,例如包括聚酯型聚氨酯泡沫)製成,例如Moltpren(註冊商標)(由INOAC公司製造),且第二層與第一層相比具有更低的摩擦係數。第二層3332形成具有低摩擦力的層。Moltpren具有高膨脹比(即,低泡沫密度),且每個蜂窩與其他蜂窩連接,以便輕易釋放熱。更進一步地來說,因為與噴嘴擋門612接觸的區域小,所以Moltpren就熱而言具有優點。可適當地利用眾所周知的方法使第一層3331與第二層3332彼此貼附。例如,在本實施例中,利用黏合劑貼附第一與第二層。
因此,與單層密封結構相比,可減少於所述滑動接觸表面處產生的熱,在所述單層密封結構中,舉例來說,容器密封333的整個寬度(整個層的厚度)只由第一層3331(PORON層)構成。具體而言,藉由減小在容器密封333的整個寬度(整個層厚度)範圍內的第一層3331的寬度(層厚度),從而可減小第一層3331的內表面3331a與噴嘴擋門612的外表面612r之間的滑動區域,藉此減少在作為滑動接觸表面的內表面333a處產生的熱。
順帶一提,為了進一步減少當調色劑容器32正在旋轉時,在容器密封333的內表面333a(所述滑動接觸表面)處產生的熱,有效的是,進一步減小容器密封333的第一層3331的寬度(厚度)以及第二層3332的寬度(厚度)。然而,如果第一層3331的寬度(厚度)減小的太多,則會難以在運送過程中藉由容器密封333的外表面332r與第一層3331的內表面3331a之間的配合,充分發揮防止調色劑分散的效果。
因此,關於第一層3331的寬度(厚度)、第二層3332的寬度(厚度)、容器密封333的形變量以及容器密封333的密封形式,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與檢測。檢測的結果如第40圖所示。
第40圖為對配置有不同參數的調色劑容器進行的掉落測試的評估表,所述參數包括容器密封333的密封形式、容器密封333的形變量以及第一層3331與第二層3332的厚度(比)。在第40圖中,十四種調色劑容器形成為具有各組參數,每組參數列為一行。進行所述的掉落測試,使得如第41圖所示,每種調色劑容器32容納在儲存箱中,並且評估調色劑洩漏。作為掉落測試的掉落條件,使容器擋門332側自90釐米(cm)的高度正面朝下地將調色劑容器32設置在儲存箱中,每個調色劑容器掉落十次,使得儲存箱的角碰撞一碰撞物,並視覺上檢查碰撞造成的調色劑洩漏。當容器本體33收容在儲存箱中時,容器前端蓋34連接至容器本體33。
第40圖中的密封形式
在第40圖中,密封形式為沿著第35圖中的X-X剖面線所得的截面,且指的是噴嘴接收器固定部337的內表面GG與容器擋門332的滑動區332d之間的接觸狀態。更進一步來說,所述密封形式的每一個X-X截面的外圓代表內表面GG。
所述截面下面標註的“整體表面接觸”指的是噴嘴接收器固定部337的內表面GG與容器擋門332的滑動區332d於圓周方向上的整個區域中彼此表面接觸的狀態。順帶一提,與代表內表面GG的外圓相鄰的內圓代表滑動區332d的外圓周。事實上,內表面GG與滑動區332d彼此幾乎以可滑動的方式重疊;然而,為了便於說明,在圖中顯示的為徑向的空間。順帶一提,在整體表面接觸狀況下的滑動區332d與第37圖所示的相同。滑動區332d沿著內表面GG形成。
所述截面下面標註的“點接觸”指的是下述狀態:所述截面的形狀以及容器擋門332的滑動區332d的外徑不同於所述整體表面接觸的截面的形狀以及滑動區332d的外徑,並且配置於如圖所示的滑動區332d外圓周上的四個肋部與噴嘴接收器固定部337的內表面GG於四個點處(此表中標記為“.”)彼此點接觸。每個肋部具有大致呈半圓形的截面,並配置在正交於圖式紙張的方向上。順便而言,滑動區332d的外圓周係假設為比 所述整體表面接觸的滑動區332d的外部形狀小。
所述截面下面標註的“部分表面接觸”指的是下述狀態:容器擋門332的滑動區332d的形狀不同於所述整體表面接觸以及所述點接觸的形狀,並且配置於如圖所示的滑動區332d外圓周上的兩個扇形肋部的外表面與噴嘴接收器固定部337的內表面GG彼此表面接觸。具體來說,兩個扇形肋部的外表面沿著內表面GG而形成。順帶一提,假設所述外表面未形成於滑動區332d中的部分的外部形狀比所述整體表面接觸的滑動區332d的外部形狀小。
如上所述,容器擋門332的滑動區332d與噴嘴接收器固定部337的內表面GG之間的接觸區域的關係變為:“整體表面接觸”>“部分表面接觸”>“點接觸”。
第40圖中的密封的內徑
如第42A圖與第42B圖所示,第40圖中的密封的內徑為容器密封333的通孔333h的直徑(內徑)W1。如果如上所述,藉由在第一層3331以及第二層3332彼此貼附之後,於厚度方向(重疊方向)上對第一層3331以及第二層3332打孔,來形成通孔333h,則如第42B圖所示,內表面333a為彎曲的狀態。在此種情況下,利用內表面的最小直徑作為W1。
第40圖中的擋門的前部直徑
該擋門的前部直徑為第42A圖所示的容器擋門332的前部圓柱形部分332c的外表面332r的直徑(外徑)W3。
第40圖中的密封的形變量
第40圖中所示的密封的形變量為通孔333h的直徑(內徑)W1與擋門的前部直徑W3之間的差,且指的是關於通孔333h於容器密封的徑向方向上的容器密封333的形變量。
第40圖中的PORON厚度以及Moltpren厚度
第40圖中所示的PORON厚度為用於第一層3331的PORON的厚度(第42A圖中Q方向上的厚度)。第40圖中所示的Moltpren厚度為用於第二層3332的Moltpren的厚度(第42A圖中Q方向上的厚度)。在本示例中,容器密封333於軸向方向上的總厚度設定為7mm,並且第一 層3331與第二層3332於軸向方向上的厚度在7mm的厚度範圍內變化。採用兩種組合作為厚度的組合,其中一種組合為第一層3331設定成2mm,第二層3332設定成5mm,另一種組合為第一層3331設定成3mm,第二層3332設定成4mm。
第40圖中的調色劑洩漏
在第40圖中,作為調色劑洩漏的評估,◎(雙圈)指的是沒有調色劑洩漏發生,o(圈)指的是在掉落測試中未發生調色劑洩漏,但當環境條件例如溫度或者濕度(隨時間)改變時,出現輕微調色劑洩漏,△(三角形)指的是在掉落測試中出現輕微調色劑洩漏,以及×(叉標記)指的是在掉落測試中調色劑洩漏到容器前端蓋34的外部。作為評估結果,◎、o以及△為可接受的,×為不可接受的。
第40圖中的滑動熱
作為滑動熱的評估,一熱電偶被安置於輸送噴嘴611的內部,用於在調色劑容器32旋轉0.9秒之後使調色劑容器32停止0.1秒的旋轉操作被重複100秒,並檢查此時的溫度。如果該溫度低於調色劑固化或者熔化的溫度,則該情況被評估為o。在評估時,不旋轉輸送噴嘴611中的輸送螺桿,並且調色劑未包含在調色劑容器32中。
檢測結果
如第40圖所示,當第二層(Moltpren層)3332比第一層(PORON層)3331厚,使得厚度在2mm:5mm至3mm:4mm的範圍內時,不會出現由於所述滑動熱所導致的失敗。這可能是因為與僅由第一層(PORON層)3331形成的容器密封333相比,藉由降低第一層(PORON層)3331的比例而使滑動阻力降低。
下文中將參考第43圖至第46圖進行說明,以驗證基於第40圖中的檢測結果的預定參數之間的關係。
第43圖為從第40圖的檢測結果中提取的第一層3331及第二層3332的厚度與帶有密封的不同形變量的調色劑洩漏之間的關聯圖。繪製點處所示的數字為密封的形變量。
如第43圖所示,關於所述調色劑洩漏的情形,即使當第一層(PORON層)3331的厚度與第二層(Moltpren層)3332的厚度之間的 關係在2mm:5mm至3mm:4mm的範圍內時,如果密封的形變量為除了0.6mm與1.0mm之外的值,則結果是可接受的。當密封的形變量為0.6mm或者1.0mm時,因為當容器密封333由於所述掉落衝擊而移動時,通孔333h與容器擋門332之間產生間隙,所以很可能出現調色劑洩漏的情形。
儘管第40圖的表中未顯示,但第43圖中的“3.0”指的是密封的形變量被設定成3mm。在這種情況下,不會發生調色劑洩漏,但抵靠容器擋門332的外表面332r的容器密封333的滑動阻力增加,並且容器擋門332不能自行關閉。如上所述,當調色劑容器32單獨留下時,容器擋門彈簧336的偏壓力作用到容器擋門332上,並且當調色劑容器32連接至所述裝置時,除了容器擋門彈簧336的偏壓力之外,用於偏壓噴嘴擋門612的噴嘴擋門彈簧613的偏壓力也作用到容器擋門332上。為了使調色劑容器32於影像形成裝置中維持在所述設定位置(被連接狀態),影像形成裝置包括補充器件嚙合元件609,其中,該補充器件嚙合元件609具有一保持力,該保持力為容器擋門彈簧336與噴嘴擋門彈簧613的兩個偏壓力的反作用力。
在達到被連接狀態之後,當調色劑容器32被拆下時,容器擋門332需要在容器擋門彈簧336的偏壓力的幫助下自行關閉。
如果僅僅假設在被分離狀態下的調色劑容器32,則可充分增加容器擋門彈簧336的偏壓力。然而,如果增加容器擋門彈簧336的偏壓力,則當在沿著所述設定方向Q移動調色劑容器32的連接操作期間壓縮容器擋門彈簧336時,由於第一移動方向Q1上產生的反作用力,導致收縮力增加。因此,影像形成裝置側將調色劑容器32保持在影像形成裝置中的所述設定位置(被連接狀態)所需的保持力也增加。因此,考慮到容器可連接性以及容器可保持性,較佳的是,不增加容器擋門彈簧336的偏壓力。
有鑒於此,合人心意的是,將容器密封333徑向上的密封的形變量的上限設定成小於3mm。
在本實施例中,容器擋門彈簧336的偏壓力為5±0.5牛頓(N),且噴嘴擋門彈簧613的偏壓力為3.8±0.4N。
接下來,第44圖為從第40圖所示的評估結果中提取的容器密封333的形變量與調色劑洩漏之間的關聯圖。
在第44圖中,當容器密封333的形變量為2.2mm時,結果為表明最少調色劑洩漏的◎。當形變量為1.6mm或者1.8mm時,結果為o。當為1.8mm或者2mm時,結果為△。更進一步地來說,當形變量為0.6mm、1.0mm或者3.0mm時,結果為表明不能接受的形變量的×。
順帶一提,如果假設密封的形變量與調色劑洩漏具有比例關係,預期的是,滿足△所表示的調色劑洩漏狀態的值*3是在對應於由表明最少調色劑洩漏的◎所表示的狀態的2.2mm形變量與對應於由表明不能接受的量的×所表示的狀態的3.0mm形變量之間。因此,可將密封的形變量的最大可接受值設定為該值*3。
更進一步來說,類似於以上所述,可以預期的是,滿足△所表示的調色劑洩漏狀態的值*2是在對應於由表明較少調色劑洩漏的o所表示的狀態的2.2mm形變量與對應於由表明不能接受的量的×所表示的狀態的3.0mm形變量之間。因此,可將密封的形變量的最大可接受值設定為該值*2。
而且,在第44圖中,預期的是,滿足△所表示的調色劑洩漏狀態的值*1是在對應於由表明較少調色劑洩漏的o所表示的狀態的1.6mm密封的形變量與對應於由表明調色劑洩漏出現的×所表示的狀態的1.0mm形變量之間。因此,可將密封的形變量的最小可接受值設定為該值*1。即,形變量的範圍為*1以上至小於*2或者*3(也就是說,等於或大於1.0mm且小於3.0mm),更佳的是,1.6mm以上至小於2.2mm。
更進一步地說,如果第一層3331的層厚太厚,則所述滑動阻力增加,而如果層厚太薄,則難以確保密封性能。因此,第一層3331的密封的適當形變量為1至4mm。如第39C圖所示,容器密封333在被設定於影像形成裝置中時,連接至噴嘴擋門612;因此,合人心意的是,設定該容器密封333的長度,以免在連接狀態下關閉噴嘴孔610。在本實施例中,考慮到以上所述,假設4至30mm的範圍適於容器密封333的長度。
接下來,第45圖為從第40圖所示的檢測結果中提取的由第一層3331與第二層3332形成的容器密封333的層狀結構與調色劑洩漏之間的關聯圖。在第45圖中,“單一”指的是由一種材料製成的傳統單層容器密封,“雙重2:5”指的是由2mm的第一層3331與5mm的第二層3332形 成的實施例的容器密封333,以及“雙重3:4”指的是由3mm的第一層3331與4mm的第二層3332形成的實施例的容器密封333。
由第45圖可知,作為容器密封的結構,雙重結構與單一結構(單層)相比,關於調色劑的密封性能得到了改善,並且當增加第一層3331在所述雙重結構中的層厚時,所述密封性能得以進一步改善。
接下來,第46圖為從第40圖所示的檢測結果中擷取的密封形式與形變量之間的關聯圖。在第46圖中,“整個圓周”指的是所述整體表面接觸的密封形式,“部分(表面)”指的是所述部分表面接觸的密封形式,以及“部分(點)”指的是所述點接觸的密封形式。
在第46圖中,如果容器密封333的形變量等於或者大於1.6mm,在不管為何種密封形式,調色劑洩漏的級別均為可接受級別(△、o或者◎)。更進一步地,利用所述整體表面接觸的密封形式的調色劑洩漏的評估級別大於(調色劑不太可能洩漏)所述部分表面接觸的密封形式的調色劑洩漏的評估級別。因此,所述整體表面接觸的密封形式比所述部分接觸的密封形式更佳。
鑒於上述情況,容器密封333的較佳密封形式為所述整體表面接觸的形式,因為可幾乎不出現反沖或者滑動,並且較佳的形變量在1.6mm以上至小於3mm的範圍內。更佳的形變量在1.9mm以上至小於2.2mm的範圍內。關於第一層3331與第二層3332的厚度,3mm:4mm的關係比2mm:5mm更佳。
如上所述,作為本實施例的容器密封333的層狀結構,在所述第一移動方向Q1的下游側的調色劑容器的內側由具有較高泡沫密度以及良好可滑動性的第一層3331形成,而在第一移動方向Q1的上游側的調色劑容器的外側由與第一層3331相比具有較低泡沫密度以及較低摩擦係數的第二層3332形成。因此,即使調色劑容器32在正在被運送時出乎意料地向下掉落,且由於掉落的衝擊而產生的慣性力作用到容器擋門332上,導致容器擋門332偏離容器密封333,也可防止調色劑分散,並且還可降低當調色劑容器32正在旋轉時作為滑動接觸表面的內表面333a處產生的熱。
下面將參考第48圖與第49圖來說明容器密封333的溫度 隨時間而增加的情形。
為了評估所述滑動熱,形成三種容器密封333(T-1、T-2以及T-3),並且每一種容器密封333均安裝在調色劑容器32的噴嘴接收器330上,以獲得三種調色劑容器32。第48圖說明當熱電偶被安置於輸送噴嘴611的內部,並且用於使調色劑容器32旋轉0.9秒之後使調色劑容器32停止0.1秒的旋轉操作被重複100秒時得到的結果。T-1為由第一層3331以及第二層3332形成的容器密封,其中,第一層3331由具有7mm厚度的Moltpren製成,第二層3332由具有0.1mm厚度的Mylar sheet(註冊商標)製成,並且T-1具有1mm的形變量。T-2為具有與第40圖中的密封形式7相同的結構的容器密封,並且由第一層3331以及第二層3332形成,其中,第一層3331由具有2mm厚度的PORON製成,第二層3332由具有5mm厚度的Moltpren製成。T-3為具有與第40圖中的密封形式3相同的結構的容器密封,並且由第一層3331以及第二層3332形成,其中,第一層3331由具有3mm厚度的PORON製成,第二層3332由具有4mm厚度的Moltpren製成。T-2與T-3的每一個具有1.8mm的形變量。T-1至T-3的密封形式為第40圖所示的所述整體表面接觸。在評估時,輸送噴嘴611中的輸送螺桿不旋轉,並且調色劑未包含於調色劑容器32中。
從第48圖可以看到,T-2與T-3的容器密封的溫度隨時間變化變得比T-1的溫度更高。更進一步來說,可以看到T-2的溫度趨向於變得比T-3的溫度更高。還可以看到當採用PORON時,溫度增加,且與PORON的厚度成比例地增加。
隨後,與溫度已極大增加的T-3的容器密封連接且其中填充調色劑的調色劑容器被安裝於一實際的設備上,並且評估由於實際的調色劑釋放操作而導致的溫度增加。具體地來說,將一熱電偶安置於輸送噴嘴611的外表面上,並且評估由於在溫度為32℃以及濕度為54%的環境下以20%影像面積比進行每份工作持續列印100頁所導致的溫度的增加。在評估時,當熱電偶檢測到的溫度變得穩定時,用空瓶替換調色劑容器,並執行結束停止控制。然後,影像形成裝置的前蓋在100秒內被打開與關閉,直到調色劑用盡恢復控制失敗,然後用新的調色劑容器替換調色劑容器32,並執行恢復控制。隨後,重新開始以20%影像面積比進行每份工作持續列 印100頁,斷掉電源大約300秒,以產生過衝,再次重新開始以20%影像面積比進行每份工作持續列印100頁。
如第49圖所示,即使當使用溫度已極大增加的T-3的容器密封時,溫度只增加到大約40℃。因此,可以看到,當使用T-2的容器密封或者T-1的容器密封時,溫度變得比T-1的溫度更低。因此,可假設溫度的增加與第49圖所示的溫度的增加相比變小。
下面將參考第47A圖與第47B圖來說明用於配合第39A圖所示之容器擋門332的外表面332r以及容器密封333的第一層的內表面3331a的結構變化例。
如第47A圖所示,依據所述變化例中的容器密封333被配置成:使所述第一移動方向Q1下游側的第一層3331的內表面3331a的一端與容器擋門332的斜面332t接觸大約t3(mm),並且沿著斜面332t壓縮變形,其中,斜面332t為錐面。在變化例中,t3=0.1mm。
第47B圖為第47A圖中所示的區域α的放大視圖。容器密封333的第一層3331的內表面3331a包括與容器擋門332的外表面332r配合的內表面部分3331a1,並且包括與容器擋門332的斜面332t配合的內表面部分3331a2。容器擋門332的斜面332t形成在容器擋門332的外徑增加的方向上,因此滿足tanθ=t3/t4。利用此種配置,第一層的內表面部分3331a2沿著斜面332t壓縮變形,從而與第一層的內表面部分3331a1的密度相比,其密度進一步增加,並且能夠增強關於容器擋門332的黏合。
如上所述,容器密封333藉由內表面部分3331a1與容器擋門的外表面332r之間類似於上述實施例的配合,可達到防止調色劑分散的效果,並且藉由內表面部分3331a2與容器擋門332的斜面332t之間的配合,進一步達到防止調色劑分散的效果,從而能夠進一步防止調色劑分散。
更進一步地說,由於內表面部分3331a2為在第一移動方向Q1上的第一層3331最下游的部分,因此即使當包含於調色劑容器32中的調色劑向內表面部分3331a2的位置移動時,也可防止調色劑向外移動。而且,內表面部分3331a2沿著容器擋門332的斜面332t變形成傾斜表面,從而與內表面部分3331a2沿著第一移動方向與內表面部分3331a1類似地形成為一表面的配置相比,可增加與容器擋門332接觸的區域。因此,藉由防 止包含於調色劑容器32中的調色劑從內表面部分3331a2的位置向外移動,能夠進一步改善防止調色劑分散的效果。
依據檢測結果,較佳的是,將作為內層的第一層3331在第一移動方向Q1上的寬度(厚度)設定成1mm至4mm,並且將作為外層的第二層3332在第一移動方向Q1上的寬度(厚度)設定成1mm至2.6mm,以達到有利的效果。更進一步地來說,較佳的是,當容器擋門332的第一層3331於徑向方向上的形變量由L3來表示以及第二層3332的形變量由L4來表示時,兩者之間的關係滿足L3/L4=1。具體而言,作為所述形變量(換言之,壓縮量),當L3被設定成1.6mm至2.2mm並且L4被設定成1.9mm至2.2mm時,能夠達到有利的效果。
在所述實施例中,針對在容器前端側的容器密封333的垂直表面相對於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的前端略微突出的一示例進行了說明;然而,其配置並不限於此。例如,在容器前端側的容器密封333的垂直表面可不相對於噴嘴擋門定位肋337a的前端突出。在這種情況下,噴嘴擋門凸緣612a不擠壓並使容器密封333變形,使得輸送噴嘴611的外圓周與容器密封333的內表面333a之間的黏合降低。為了應對這點,如果容器密封333的通孔333h的內徑W1減小,並且容器密封333的形變量增加,則噴嘴擋門凸緣612a可補償容器密封333的擠壓與變形的不足。
接下來,下面將參考第50A圖至第50D圖來說明將第二實施例的密封元件應用到第一實施例的第六示例的粉末容器的配置。
第50A圖為與對應於鏟壁表面304f的鏟肋304g整合在一起的噴嘴接收器330的立體圖(下文中,將噴嘴接收器稱為噴嘴接收器1330)。第50B圖為舉例說明第50A圖所示的噴嘴接收器1330在容器本體1033中的設置以及與輸送噴嘴611的關係的剖視圖。第50C圖為其上裝配有第50A圖所示之噴嘴接收器1330的整個調色劑容器1032的說明性橫截面圖。第50D圖為作為調色劑容器1032一部分的容器擋門1332的立體圖。
第50A圖至第50D圖中所示的噴嘴接收器1330包括上述鏟肋304g,並且與輸送刮板保持件1330b整合在一起,由如樹脂膜等柔性材料製成的輸送刮板1302被固定至輸送刮板保持件1330b。旋轉的輸送刮板1302與輸送刮板保持件1330b當作旋轉輸送器。
更進一步地說,第50A圖至第50D圖中所示的噴嘴接收器1330包括容器密封1333、接收開口1331、容器擋門1332以及容器擋門彈簧1336。採用上述實施例中所說明的容器密封333作為容器密封1333。接收開口1331為供輸送噴嘴611插入的開口。容器擋門1332為打開及關閉接收開口1331的擋門元件。容器擋門彈簧1336為向關閉接收開口1331的位置偏壓容器擋門1332的偏壓元件。
而且,在第50A圖至第50D圖所示的配置中,噴嘴接收器1330包括外表面1330a,該外表面1330a可滑動地與影印機500主體的容器設定部615的內表面615a配合。形成為單體的容器齒輪1301被固定至噴嘴接收器1330,從而能夠傳送驅動。
如上所述,為了將調色劑引入到噴嘴孔610中,可整合所述結構,例如鏟內壁面、橋接部以及擋門支撐部的開口1335b。順帶一提,與上述實施例所述相同的配置可應用於變化例的容器密封1333。
如第50D圖所示,容器擋門1332包括與輸送噴嘴611接觸的前部圓柱形部分1332c,以及具有不同於上述實施例的引導桿332e的形狀的該對引導件1332b。引導件1332b於容器本體1033的縱向方向上從前部圓柱形部分1332c延伸,且包括該對擋門鉤1332a,其中,該對擋門鉤1332a防止容器擋門1332由於容器擋門彈簧1336的偏壓而離開噴嘴接收器1330。
引導件1332b形成為於各端部包括當作停止件(即,鉤)的該對擋門鉤1332a,該各端部形成的形狀像在軸向上切割圓柱體之後留下的端部。因此,引導件1332b的外表面以及面對容器擋門彈簧1336的引導件1332b的內表面為曲面。
與此相反,第50A圖中所示的擋門後側支撐部1335包括作為通孔或者凝聚物預防機構的後端開口1335d,使得引導件1332b可在縱向方向上移動。所述引導件1332b可於縱向方向上相對於擋門後側支撐部1335移動,而不能相對於擋門後側支撐部1335旋轉。因此,容器擋門1332隨著噴嘴接收器1330的轉動而旋轉。
更進一步地來說,如第50D圖所示,密封1350設置於容器擋門1332的容器前端側。
下面將詳細描述包括鏟肋304g的調色劑容器1032。
如第50C圖所示,調色劑容器1032包括容器前端蓋1034、容器本體1033、後蓋1035、噴嘴接收器1330等元件。容器前端蓋1034配置在關於影印機500主體的連接方向上的調色劑容器1032的前端。容器本體1033具有大致呈圓柱形的形狀。後蓋1035配置在連接方向上的調色劑容器1032的後端。噴嘴接收器1330由上述大致呈圓柱形的容器本體1033可旋轉地保持。
齒輪暴露孔1034a(類似於齒輪暴露孔34a的孔)配置在容器前端蓋1034上,以露出固定於噴嘴接收器1330的容器齒輪1301。所述大致呈圓柱形的容器本體1033保持噴嘴接收器1330,使得噴嘴接收器1330能夠旋轉。容器前端蓋1034與後蓋1035(藉由眾所周知的方法,例如熱熔接或者黏合劑)固定至容器本體1033。後蓋1035包括支撐輸送刮板保持件1330b的其中一端的後側軸承1035a,且包括握把1303,當使用者將調色劑容器1032連接至影印機500以及從影印機500拆下調色劑容器1032時,他/她能夠握緊握把1303。
以下將針對一種將容器前端蓋1034、後蓋1035以及噴嘴接收器1330裝配到容器本體1033上的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將噴嘴接收器1330從容器後端側插入到容器本體1033中,並進行定位,使得噴嘴接收器1330可旋轉地由前側軸承1036支撐,其中,前側軸承1036配置在容器本體1033的前端。隨後,進行定位,使得噴嘴接收器1330的輸送刮板保持件1330b的其中一端可旋轉地由配置在後蓋1035上的後側軸承1035a支撐,並且將後蓋1035固定於容器本體1033。之後,將容器齒輪1301從容器前端側固定於噴嘴接收器1330。在容器齒輪1301被固定之後,將容器前端蓋1034固定至容器本體1033,以從容器前端側覆蓋容器齒輪1301。
順帶一提,適當地利用眾所周知的方法(例如,熱熔接、黏合劑等)進行容器本體1033與容器前端蓋1034之間的固定、容器本體1033與後蓋1035之間的固定以及噴嘴接收器1330與容器齒輪1301之間的固定。
下面將說明用於將調色劑從調色劑容器1032輸送至噴嘴孔 610的配置。
鏟肋304g突出,以更接近容器本體1033的內表面,使得肋表面從旋轉方向上的擋門側面支撐部1335a的下游端1335c延續。所述肋表面在其中部被彎曲一次,使其具有近似於曲面的形狀。然而,所述配置取決於與調色劑的相容性,並不限於此示例。例如,可使用不彎曲的簡單平直的肋。利用此種配置,不必於容器本體1033中形成凸出部。更進一步地說,由於鏟肋304g由擋門支撐部的開口1335b以構成整體的方式豎立,因此可獲得與裝配擋門側面支撐部335a及凸面體304h所獲得的功能與效果相同的橋接功能以及有益效果。
具體來說,噴嘴接收器1330在調色劑容器1032連接至影像形成裝置的主體的同時旋轉的時候,所述輸送刮板被轉動,以將包含於調色劑容器1032中的調色劑從後端側輸送至配置有噴嘴接收器1330的前端側。隨後,鏟肋304g接收由輸送刮板1302輸送的調色劑,隨著旋轉將調色劑從下向上鏟起,並利用作為滑坡的肋表面將調色劑引入到噴嘴孔610中。
如上所述,即使在將第二實施例的密封元件應用到第一實施例的第六示例的粉末容器的配置中,也能夠達到相同的有益效果。
依據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凝聚物預防機構防止隨著粉末儲存器的旋轉而形成粉末凝聚物。因此,可將粉末上的負載降到最低,藉此防止凝聚物。
雖然為了完整清楚的揭露本發明,已就具體實施例針對本發明進行描述,但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將並不因此而受到限制,而是將解釋為體現本領域技術人員可能想到的所有變化與替換構造,並公正地落入本文所闡明的基本教導中。
本發明進一步包括下述實施態樣。
態樣A
一種噴嘴插入元件,該噴嘴插入元件配置於一影像形成裝置中所使用的一粉末容器中,並且包括一噴嘴插入口,用於輸送由影像形成裝置內部的粉末容器供應的粉末的一輸送噴嘴插入到噴嘴插入口中,噴嘴插入元件包括: 一開啟/關閉元件,該開啟/關閉元件移動至一打開位置,以便藉由受到輸送噴嘴的擠壓而插入來打開噴嘴插入口,並且移動至一關閉位置,以在輸送噴嘴與噴嘴插入元件分離時關閉該噴嘴插入口;一支撐元件,該支撐元件支撐開啟/關閉元件,以便將開啟/關閉元件引導至所述打開位置以及關閉位置;以及一偏壓元件,該偏壓元件設置於支撐元件,並朝關閉位置對開啟/關閉元件施加偏壓,其中當開啟/關閉元件位於該打開位置時,至少在以該開啟/關閉元件的縱軸為旋轉中心的一旋轉方向上,限制形成於支撐元件上的一開口與配置於開啟/關閉元件上且插入到開口中的一加長元件之間的相對旋轉。
態樣B
一種粉末容器,包括:一粉末儲存器,該粉末儲存器中儲存將要供應至一粉末補充器件的粉末,並且藉由配置於粉末儲存器內部的一旋轉輸送器將粉末從旋轉輸送器的旋轉軸方向上的一端輸送至配置有一開口的另一端;以及依據態樣A的噴嘴插入元件,其中該噴嘴插入元件連接至該粉末儲存器。
態樣C
一種噴嘴插入元件,該噴嘴插入元件配置於一影像形成裝置中所使用的一粉末容器中,並且包括一噴嘴插入口,用於輸送由影像形成裝置內部的粉末容器供應的粉末的一輸送噴嘴插入到噴嘴插入口中,該噴嘴插入元件包括:一開啟/關閉元件,該開啟/關閉元件移動至一打開位置,以便藉由受到輸送噴嘴的擠壓而插入來打開噴嘴插入口,以及移動至一關閉位置,以在輸送噴嘴與噴嘴插入元件分離時關閉噴嘴插入口;一支撐元件,該支撐元件支撐該開啟/關閉元件,以便將開啟/關閉元件引導至所述打開位置以及關閉位置;以及一偏壓元件,該偏壓元件設置於支撐元件,並朝關閉位置對開啟/關閉元件施加偏壓,其中該開啟/關閉元件包括一突起,該突起於粉末容器的一前端側從其一端 面突出。
態樣D
一種粉末容器,包括:一粉末儲存器,該粉末儲存器中儲存將要供應至一粉末補充器件的粉末,並且藉由配置於粉末儲存器內部的一旋轉輸送器將粉末從旋轉輸送器的旋轉軸方向上的一端輸送至配置有一開口的另一端;以及依據態樣D的噴嘴插入元件,其中該噴嘴插入元件連接至該粉末儲存器。
態樣E
一種噴嘴插入元件,該噴嘴插入元件配置於一影像形成裝置中所使用的一粉末容器中,並且包括一噴嘴插入口,用於輸送由粉末容器供應的粉末的一輸送噴嘴插入到噴嘴插入口中,該噴嘴插入元件包括:一開啟/關閉元件,該開啟/關閉元件移動至一打開位置,以便藉由受到輸送噴嘴的擠壓而插入來打開噴嘴插入口,以及移動至一關閉位置,以在輸送噴嘴與噴嘴插入元件分離時關閉噴嘴插入口;一支撐元件,該支撐元件支撐開啟/關閉元件,以便將開啟/關閉元件引導至所述打開位置以及關閉位置;以及一偏壓元件,該偏壓元件設置於支撐元件,並朝該關閉位置對開啟/關閉元件施加偏壓,其中當粉末容器中的粉末隨著配置在粉末容器內部的一旋轉輸送器的旋轉而供應至插入到噴嘴插入口中的輸送噴嘴時,該支撐元件隨著旋轉輸送器的轉動而旋轉,以及該開啟/關閉元件隨著支撐元件的轉動而旋轉,並且包括一凝聚物預防單元,該凝聚物預防單元防止由於開啟/關閉元件的旋轉而產生的粉末的凝聚物。
態樣F
依據態樣E的噴嘴插入元件,其中凝聚物預防單元當作一驅動傳送機構,該驅動傳送機構將一旋轉力從支撐元件傳送到開啟/關閉元件。
態樣G
依據態樣F的噴嘴插入元件,其中 支撐元件其上形成有一開口,以及該驅動傳送機構包括一加長元件,該加長元件配置於開啟/關閉元件上,以沿著輸送噴嘴的縱向方向延伸,且該加長元件穿過形成於支撐元件上的開口;一驅動傳送完成部,該驅動傳送完成部形成於加長元件上;以及一驅動傳送部,該驅動傳送部形成於開口的一內表面上,並與驅動傳送完成部接觸。
態樣H
依據態樣G的噴嘴插入元件,其中該驅動傳送完成部為一肋部、一平面以及一大致平行於加長元件的中心軸延伸的曲面的其中之一。
態樣I
依據態樣E至H任意一種的噴嘴插入元件,其中該開啟/關閉元件包括一閉合部,該閉合部與噴嘴插入口的內表面配合,以於該關閉位置關閉噴嘴插入口,以及支撐元件包括一側部,該側部於打開位置面對閉合部的一部分;以及一側開口,該側開口相鄰於側部配置,且當調色劑被供應至輸送噴嘴時,調色劑經過側開口。
態樣J
依據態樣E的噴嘴插入元件,其中該凝聚物預防機構為一突起,該突起從粉末容器前端側的開啟/關閉元件的端面朝輸送噴嘴的前端突出,且當粉末容器連接至影像形成裝置時,凝聚物預防機構與輸送噴嘴的前端接觸。
態樣K
依據態樣J的噴嘴插入元件,其中配置該突起,使其實質上位於開啟/關閉元件的旋轉軸上。
態樣L
依據態樣J或者K的噴嘴插入元件,其中一密封配置於一非接觸區域中,於該非接觸區域中,開啟/關閉元件的端面上的突起不與輸送噴嘴接觸。
態樣M
依據態樣L的噴嘴插入元件,其中複數個凹面配置於非接觸區域中,以及該密封覆蓋該等凹面。
態樣N
依據態樣L或者M的噴嘴插入元件,其中當開啟/關閉元件位於打開位置,以藉由輸送噴嘴的插入而打開噴嘴插入口時,密封於一厚度方向上被壓縮。
態樣O
依據態樣M或者N的噴嘴插入元件,其中正對輸送噴嘴的前端的密封的表面與密封的其他部分相比具有更低的摩擦力。
態樣P
一種噴嘴插入元件,該噴嘴插入元件配置於一影像形成裝置中所使用的一粉末容器中,並且包括一噴嘴插入口,用於輸送由影像形成裝置內部的粉末容器供應的粉末的一輸送噴嘴插入到噴嘴插入口中,該噴嘴插入元件包括:一開啟/關閉元件,該開啟/關閉元件移動至一打開位置,以便藉由受到輸送噴嘴的擠壓而插入來打開噴嘴插入口,並且移動至一關閉位置,以在輸送噴嘴與噴嘴插入元件分離時關閉噴嘴插入口;一支撐元件,該支撐元件支撐開啟/關閉元件,以便將開啟/關閉元件引導至所述打開位置以及關閉位置;以及一偏壓元件,該偏壓元件設置於支撐元件,並朝該關閉位置對開啟/關閉元件施加偏壓,其中粉末容器中的粉末隨著配置於粉末容器內部的一旋轉輸送器的旋轉而供應至插入到噴嘴插入口中的輸送噴嘴,該支撐元件隨著旋轉輸送器的轉動而旋轉,該開啟/關閉元件隨著支撐元件的轉動而旋轉,該開啟/關閉元件包括一第一凝聚物預防單元,該第一凝聚物預防單元防止由開啟/關閉元件的旋轉而產生的粉末的凝聚物;以及一第二凝聚物預防單元,該第二凝聚物預防單元防止由於開啟/關 閉元件的旋轉而產生的粉末的凝聚物,其中該第一凝聚物預防單元為依據態樣F至H中任意一種的驅動傳送機構,以及該第二凝聚物預防單元為依據態樣J至O中任意一種的突起。
態樣Q
一種粉末容器,包括:一粉末儲存器,該粉末儲存器中儲存將要供應至一粉末補充器件的粉末,並且藉由配置於粉末儲存器內部的一旋轉輸送器將粉末從旋轉輸送器的旋轉軸方向上的一端輸送至配置有一開口的另一端;以及依據態樣E至P中任意一種的噴嘴插入元件,其中該噴嘴插入元件連接至該粉末儲存器。
態樣R
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包括:依據態樣Q的粉末容器;以及一影像形成單元,該影像形成單元利用從粉末容器輸送的粉末,於一影像承載體上形成一影像。
態樣A1
一種噴嘴接收器,該噴嘴接收器配置於一影像形成裝置中所使用的一粉末容器中,並且包括一接收開口,用於輸送由粉末容器供應的粉末的一輸送噴嘴插入到接收開口中,該噴嘴接收器包括:一容器擋門,該容器擋門移動至一打開位置,以便藉由受到該輸送噴嘴的擠壓而插入來打開該接收開口,並且移動至一關閉位置,以便當該輸送噴嘴與該噴嘴接收器分離時關閉該接收開口;一容器擋門支撐件,該容器擋門支撐件支撐容器擋門,以便將容器擋門引導至所述打開位置以及關閉位置,該容器擋門支撐件其上形成有一開口;以及一容器擋門彈簧,該容器擋門彈簧設置於容器擋門支撐件,並朝關閉位置對容器擋門施加偏壓,其中當所述粉末容器中的粉末隨著配置在粉末容器內部的一旋轉輸送器的旋轉而供應至插入到接收開口中的輸送噴嘴時,該容器擋門支撐件隨著旋 轉輸送器的轉動而旋轉,該容器擋門隨著容器擋門支撐件的轉動而被一驅動傳送機構旋轉,該驅動傳送機構包括一桿元件,該桿元件配置於容器擋門上,以便沿著輸送噴嘴的縱向方向延伸,且該桿元件穿過形成於容器擋門支撐件上的開口;一驅動傳送完成部,該驅動傳送完成部形成於該桿元件上;以及一驅動傳送部,該驅動傳送部形成於所述開口的一內表面上,並配置成與該驅動傳送完成部接觸。
態樣A2
依據態樣A1的噴嘴接收器,其中驅動傳送完成部為一肋部、一平面以及一大致平行於桿元件的中心軸延伸的曲面的其中之一。
態樣A3
依據態樣A1的噴嘴接收器,其中容器擋門彈簧配置於該容器擋門支撐件的內部。
態樣A4
一種粉末容器,包括:一粉末儲存器,該粉末儲存器中儲存將要供應至一粉末補充器件的粉末,並且藉由配置於粉末儲存器內部的一旋轉輸送器將粉末從旋轉輸送器的旋轉軸方向上的一端輸送至配置有一開口的另一端;以及依據態樣A1的噴嘴接收器,其中該噴嘴接收器連接至該粉末儲存器。
態樣A5
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包括:依據態樣A4的粉末容器;以及一影像形成單元,該影像形成單元利用從粉末容器輸送的粉末,於一影像承載體上形成一影像。
態樣A6
一種噴嘴接收器,該噴嘴接收器配置於一影像形成裝置中所使用的一粉末容器中,並且包括一接收開口,用於輸送由粉末容器供應的粉末的一輸送噴嘴插入到接收開口中,該噴嘴接收器包括: 一容器擋門,該容器擋門移動至一打開位置,以便藉由受到輸送噴嘴的擠壓而插入來打開接收開口,並且移動至一關閉位置,以在輸送噴嘴與噴嘴接收器分離時關閉接收開口;一容器擋門支撐件,該容器擋門支撐件支撐容器擋門,以將容器擋門引導至所述打開位置以及關閉位置;一容器擋門彈簧,該容器擋門彈簧設置於容器擋門支撐件,並朝該關閉位置對容器擋門施加偏壓;以及一突起,該突起從粉末容器前端側的容器擋門的端面朝輸送噴嘴的前端突出,且當粉末容器連接至影像形成裝置時,該突起與輸送噴嘴的前端接觸,其中當粉末容器中的粉末隨著配置在粉末容器內部的一旋轉輸送器的旋轉而供應至插入到接收開口中的輸送噴嘴時,該容器擋門支撐件隨著旋轉輸送器的轉動而旋轉,以及該容器擋門隨著該容器擋門支撐件的轉動而旋轉。
態樣A7
依據態樣A6的噴嘴接收器,其中配置該突起,以在實質上位於容器擋門的旋轉軸上。
態樣A8
依據態樣A6的噴嘴接收器,其中一密封配置於一非接觸區域中,於非接觸區域中,容器擋門的端面上的突起不與輸送噴嘴接觸。
態樣A9
依據態樣A8的噴嘴接收器,其中複數個凹面設置於該非接觸區域中,以及該密封覆蓋該等凹面。
態樣A10
依據態樣A8的噴嘴接收器,其中當容器擋門位於打開位置,以藉由輸送噴嘴的插入而打開接收開口時,密封於一厚度方向上被壓縮。
態樣A11
依據態樣A8的噴嘴接收器,其中面對輸送噴嘴前端的密封的表面與密封的其他部分相比具有更低的摩擦力。
態樣A12
依據態樣A6的噴嘴接收器,其中容器擋門彈簧配置於容器擋門支撐件的內部。
態樣A13
一種粉末容器,包括:一粉末儲存器,該粉末儲存器中儲存將要供應至一粉末補充器件的粉末,並且藉由配置於粉末儲存器內部的一旋轉輸送器將粉末從旋轉輸送器的旋轉軸方向上的一端輸送至配置有一開口的另一端;以及依據態樣A6的噴嘴接收器,其中該噴嘴接收器連接至該粉末儲存器。
態樣A14
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包括:依據態樣A13的粉末容器;以及一影像形成單元,該影像形成單元利用從粉末容器輸送的粉末,於一影像承載體上形成一影像。
態樣A15
依據態樣A6的噴嘴接收器,其中該容器擋門隨著該容器擋門支撐件的旋轉而被一驅動傳送機構旋轉。
態樣A16
依據態樣A15的噴嘴接收器,其中該容器擋門支撐件上形成有一開口,以及該驅動傳送機構包括一驅動傳送完成部,該驅動傳送完成部形成於一桿元件上,該桿元件穿過形成於容器擋門支撐件上的開口;以及一驅動傳送部,該驅動傳送部形成於開口的一內表面上,並與該驅動傳送完成部接觸。
態樣A17
一種噴嘴插入元件,該噴嘴插入元件配置於一影像形成裝置中所使用的一粉末容器中,並且包括一噴嘴插入口,用於輸送由粉末容器供應的粉末的一輸送噴嘴插入到噴嘴插入口中,該噴嘴插入元件包括: 一移動元件,該移動元件隨著輸送噴嘴的插入,於輸送噴嘴插入的一插入方向上移動;以及一支撐元件,該支撐元件支撐移動元件,以沿著插入方向引導移動元件,該支撐元件上形成有一開口,其中當粉末容器中的粉末隨著配置在粉末容器內部的一旋轉輸送器的旋轉而供應至插入到噴嘴插入口中的輸送噴嘴時,該支撐元件隨著該旋轉輸送器的轉動而旋轉,該移動元件隨著該支撐元件的轉動而被一驅動傳送機構旋轉,該驅動傳送機構包括一加長元件,該加長元件配置於該移動元件上,以沿著該輸送噴嘴的縱向方向延伸,且該加長元件穿過形成於該支撐元件上的開口;一驅動傳送完成部,該驅動傳送完成部形成於加長元件上;以及一驅動傳送部,該驅動傳送部形成於開口的一內表面上,並可與該驅動傳送完成部接觸。
態樣A18
依據態樣A17的噴嘴插入元件,進一步包括一偏壓元件,該偏壓元件設置於支撐元件,並朝被插入的輸送噴嘴對移動元件施加偏壓。
態樣A19
依據態樣A4的粉末容器,其中該粉末儲存器包含調色劑。
態樣A20
依據態樣A13的粉末容器,其中該粉末儲存器包含調色劑。
態樣A21
依據態樣A4的粉末容器,其中該粉末儲存器包含顯影劑,該顯影劑包括調色劑以及載體粒子。
態樣A22
依據態樣A13的粉末容器,其中該粉末儲存器包含顯影劑,該顯影劑包括調色劑以及載體粒子。
態樣S
一種密封元件,該密封元件配置於一開啟/關閉元件的圓周上,該開啟/關閉元件從關閉一粉末容器的一噴嘴插入口的關閉位置移動至由於與一影 像形成裝置的一輸送噴嘴的接觸而打開噴嘴插入口的打開位置,其中該密封元件形成為使得於第一移動方向的下游側的泡沫密度高於上游側的泡沫密度,於第一移動方向中,開啟/關閉元件從關閉位置移動至打開位置,該密封元件形成有一穿透部,該開啟/關閉元件以及配置於輸送噴嘴外側的一噴嘴開啟/關閉元件沿著第一移動方向穿過穿透部,該穿透部的內圓周當作一滑動接觸表面,該滑動接觸表面由於開啟/關閉元件從關閉位置到打開位置的運動而與開啟/關閉元件的外圓周滑動接觸,且當在打開位置處與噴嘴開啟/關閉元件的外圓周滑動接觸時,相對於噴嘴開啟/關閉元件的外圓周旋轉,以及該滑動接觸表面形成為使得第一移動方向的上游側的摩擦力低於下游側的摩擦力。
態樣Sa
一種密封元件,該密封元件配置於一開啟/關閉元件的圓周上,該開啟/關閉元件從關閉一粉末容器的一噴嘴插入口的關閉位置移動至由於與一影像形成裝置的一輸送噴嘴的接觸而打開噴嘴插入口的打開位置,其中該密封元件形成為使得於第一移動方向的下游側的泡沫密度高於上游側的泡沫密度,於第一移動方向中,開啟/關閉元件從關閉位置移動至打開位置,以及該密封元件形成有一穿透部,開啟/關閉元件以及配置於輸送噴嘴外側的一噴嘴開啟/關閉元件沿著第一移動方向穿過穿透部。
態樣Sb
依據態樣Sa的該密封元件,進一步包括該穿透部的一內圓周,該穿透部的該內圓周當作一滑動接觸表面,該滑動接觸表面由於該開啟/關閉元件從該關閉位置到該打開位置的運動而與該開啟/關閉元件的外圓周滑動接觸,且當在該打開位置處與該噴嘴開啟/關閉元件的外圓周滑動接觸時,相對於該噴嘴開啟/關閉元件的外圓周旋轉。
態樣Sc
依據態樣Sb的密封元件,其中滑動接觸表面形成為使得第一移動方向的上游側的摩擦力低於下游側的摩擦力。
態樣Sd
依據態樣Sb的密封元件,其中滿足W1<W2<W3的條件,其中W1為穿透部的內徑,W2為噴嘴開啟/關閉元件的外徑,以及W3為開啟/關閉元件的外徑。
態樣T
依據態樣S的密封元件,其中第一移動方向的下游側的第一層係利用微孔聚合物製成,以及第一移動方向的上游側的第二層係利用膨脹聚氨酯製成。
態樣U
依據態樣S或者T的密封元件,其中密封元件由兩層形成,其中一層為第一移動方向的上游側的第二層,另外一層為第一移動方向的下游側的該第一層,第一層及第二層的總厚度在4毫米至30毫米的範圍內,以及第一層的厚度在1毫米至4毫米的範圍內。
態樣V
依據態樣S、T以及U任意一種的密封元件,其中第一移動方向的下游側的第一層的形變量在1.6毫米至2.2毫米的範圍內,以及第一移動方向的上游側的第二層的形變量在1.9毫米至2.2毫米的範圍內。
態樣W
依據態樣S、T、U以及V任意一種的密封元件,其中滿足W1<W2<W3的條件,其中W1為穿透部的內徑,W2為噴嘴開啟/關閉元件的外徑,以及W3為開啟/關閉元件的外徑。
態樣X
依據態樣S、T、U、V以及W的密封元件,其中第一移動方向的下游側的第一層與一斜面接觸,該斜面從開啟/關閉元件的外圓周向外延伸。
態樣Y
依據態樣S、T、U、V、W以及X任意一種的密封元件,其中第一移動方向的上游側的密封元件的一垂直表面當作一鄰接表面,該鄰接表面鄰 接於噴嘴開啟/關閉元件的一突起,該突起從噴嘴開啟/關閉元件的外表面向外突出。
態樣Z
依據態樣Y的密封元件,其中當噴嘴開啟/關閉元件的突起鄰接於鄰接表面時,該密封元件於第一移動方向上受到擠壓並變形。
態樣AA
一種粉末容器,包括:一粉末儲存器,該粉末儲存器中儲存將要供應至一影像形成裝置的粉末;一噴嘴插入元件,該噴嘴插入元件包括一噴嘴插入口,影像形成裝置的一輸送噴嘴插入到噴嘴插入口中,且所述輸送噴嘴配置於噴嘴插入口的內部。
一開啟/關閉元件,該開啟/關閉元件配置於噴嘴插入元件上,朝關閉噴嘴插入口的一關閉位置受到偏壓,以及隨著輸送噴嘴的插入而打開噴嘴插入口;以及依據態樣S、T、U、V、W、X、Y以及Z任意一種的密封元件。
態樣AB
依據態樣AA的粉末容器,其中噴嘴插入元件包括一具有內部圓柱形空間的部分,於內部圓柱形空間中,配置密封元件,所述部分包括複數個凸面體,該等凸面體與密封元件的外圓周接觸,且沿著密封元件的外圓周配置,以及第一移動方向的上游側的密封元件的一垂直表面朝第一移動方向的上游側,相對於第一移動方向的上游側的該等凸面體的端部突出。
態樣AC
依據態樣AA的粉末容器,其中噴嘴插入元件包括一具有內部圓柱形空間的部分,於內部圓柱形空間中,配置密封元件,所述部分包括複數個凸面體,該等凸面體與密封元件的外圓周接觸,且沿著密封元件的外圓周配置,以及 密封元件的外徑大於該等凸面體所形成的圓的內徑。
態樣AD
依據態樣AA的粉末容器,其中開啟/關閉元件包括一前部圓柱形部分,該前部圓柱形部分與密封元件的滑動接觸表面接觸,且開啟/關閉元件包括一滑動區域,該滑動區域形成於相對於第一移動方向上的前部圓柱形部分的下游側以及形成於前部圓柱形部分的外側,滑動區域的部分外圓周當作沿著噴嘴插入元件的內表面與內表面表面接觸的接觸表面。
態樣AE
依據態樣AA的粉末容器,其中粉末儲存器包括一旋轉輸送器,該旋轉輸送器將包含於粉末容器中的粉末從旋轉軸方向的一端隨著粉末容器的旋轉而輸送至配置有一開口的另一端。
態樣AF
依據態樣AA的粉末容器,其中粉末儲存器包括一輸送器,該輸送器相對於粉末儲存器旋轉,並且粉末儲存器將包含於粉末容器中的粉末從旋轉軸方向的一端隨著輸送器的旋轉而輸送至配置有一開口的另一端。
態樣AG
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包括:依據態樣AA、AB、AC、AD、AE以及AF任意一種的粉末容器;一輸送噴嘴,該輸送噴嘴將粉末容器中的調色劑輸送至影像形成裝置;以及一影像形成單元,該影像形成單元利用輸送噴嘴輸送的調色劑,於一影像承載體上形成一影像。
態樣S1
一種容器密封,該容器密封配置於一容器擋門的圓周上,容器擋門從關閉一粉末容器的一接收開口的關閉位置移動至由於與一影像形成裝置的一輸送噴嘴的接觸而打開接收開口的打開位置,其中該容器密封形成為使得於第一移動方向的下游側的泡沫密度高於上游側的泡沫密度,於第一移動方向中,容器擋門從關閉位置移動至打開位置, 該容器密封形成有一穿透部,容器擋門以及配置於輸送噴嘴外側的一噴嘴擋門沿著第一移動方向穿過穿透部,該穿透部的內圓周當作一滑動接觸表面,滑動接觸表面由於容器擋門從關閉位置到打開位置的運動而與容器擋門的外圓周滑動接觸,且當在打開位置處與噴嘴擋門的外圓周滑動接觸時,相對於噴嘴擋門的外圓周旋轉,以及該滑動接觸表面形成為使得第一移動方向的上游側的摩擦力低於下游側的摩擦力。
態樣T1
依據態樣S1的容器密封,其中第一移動方向的下游側的第一層係利用微孔聚合物製成,以及第一移動方向的上游側的第二層係利用膨脹聚氨酯製成。
態樣U1
依據態樣S1或者T1的容器密封,其中容器密封由兩層形成,其中一層為第一移動方向的上游側的第二層,另一層為第一移動方向的下游側的第一層,第一層及第二層的總厚度在4毫米至30毫米的範圍內,以及第一層的厚度在1毫米至4毫米的範圍內。
態樣V1
依據態樣S1、T1以及U1中任意一種的容器密封,其中第一移動方向的下游側的第一層的形變量在1.6毫米至2.2毫米的範圍內,以及第一移動方向的上游側的第二層的形變量在1.9毫米至2.2毫米的範圍內。
態樣W1
依據態樣S1、T1、U1以及V1中任意一種的容器密封,其中滿足W1<W2<W3的條件,其中W1為穿透部的內徑,W2為噴嘴擋門的外徑,以及W3為容器擋門的外徑。
態樣X1
依據態樣S1、T1、U1、V1以及W1的容器密封,其中第一移動方向 的下游側的第一層與一斜面接觸,該斜面從容器擋門的外圓周向外延伸。
態樣Y1
依據態樣S1、T1、U1、V1、W1以及X1中任意一種的容器密封,其中第一移動方向的上游側的容器密封的一垂直表面當作一鄰接表面,該鄰接表面鄰接於噴嘴擋門的一突起,該突起從噴嘴擋門的外表面向外突出。
態樣Z1
依據態樣Y1的容器密封,其中當噴嘴擋門的突起鄰接於鄰接表面時,容器密封於第一移動方向上受到擠壓並變形。
態樣AA1
一種粉末容器,包括:一粉末儲存器,該粉末儲存器中儲存將要供應至一影像形成裝置的粉末;一噴嘴接收器,該噴嘴接收器包括一接收開口,所述影像形成裝置的一輸送噴嘴插入到接收開口中,且配置於接收開口的內部。
一容器擋門,該容器擋門配置於該噴嘴接收器上,朝關閉該接收開口的一關閉位置受到偏壓,以及隨著該輸送噴嘴的插入而打開該接收開口;以及依據態樣S1、T1、U1、V1、W1、X1、Y1以及Z1中任意一種的容器密封。
態樣AB1
依據態樣AA1的粉末容器,其中噴嘴接收器包括一具有內部圓柱形空間的部分,於該內部圓柱形空間中,配置容器密封,所述部分包括複數個凸面體,該等凸面體與容器密封的外圓周接觸,且沿著容器密封的外圓周配置,以及第一移動方向的上游側的容器密封的一垂直表面朝第一移動方向的上游側,相對於第一移動方向的上游側的該等凸面體的端部突出。
態樣AC1
依據態樣AA1的粉末容器,其中噴嘴接收器包括一具有內部圓柱形空間的部分,於內部圓柱形空間中, 配置容器密封,所述部分包括複數個凸面體,該等凸面體與容器密封的外圓周接觸,且沿著容器密封的外圓周配置,以及容器密封的外徑大於該等凸面體所形成的圓的內徑。
態樣AD1
依據態樣AA1的粉末容器,其中容器擋門包括一前部圓柱形部分,該前部圓柱形部分與容器密封的滑動接觸表面接觸,且容器擋門包括一滑動區域,該滑動區域形成在相對第一移動方向上的前部圓柱形部分的下游側以及形成於前部圓柱形部分的外側,滑動區域的部分外圓周當作沿著噴嘴接收器的內表面與內表面表面接觸的接觸表面。
態樣AE1
依據態樣AA1的粉末容器,其中該粉末儲存器包括一旋轉輸送器,該旋轉輸送器將包含於粉末容器中的粉末從旋轉軸方向的一端隨著粉末容器的旋轉而輸送至配置有一開口的另一端。
態樣AF1
依據態樣AA1的粉末容器,其中所述粉末儲存器包括一輸送器,該輸送器相對於粉末儲存器旋轉,並且粉末儲存器將包含於粉末容器中的粉末從旋轉軸方向的一端隨著輸送器的旋轉而輸送至配置有一開口的另一端。
態樣AG1
一種影像形成裝置,包括:依據態樣AA1、AB1、AC1、AD1、AE1以及AF1中任意一種的粉末容器;一輸送噴嘴,該輸送噴嘴將粉末容器中的調色劑輸送至影像形成裝置;以及一影像形成單元,該影像形成單元利用輸送噴嘴輸送的調色劑,於一影像承載體上形成一影像。
Claims (4)
- 一種噴嘴插入元件,該噴嘴插入元件配置在一影像形成裝置中所使用的一粉末容器中,並且包括一噴嘴插入口,用於輸送由該影像形成裝置內部的該粉末容器供應的粉末的一輸送噴嘴插入到該噴嘴插入口中,該噴嘴插入元件包括:一開啟/關閉元件,移動至一打開位置,以便藉由受到該輸送噴嘴的擠壓而插入來打開該噴嘴插入口,並且移動至一關閉位置,以在該輸送噴嘴與該噴嘴插入元件分離時關閉該噴嘴插入口;一支撐元件,支撐該開啟/關閉元件,以便將該開啟/關閉元件引導至該打開位置以及該關閉位置;以及一偏壓元件,設置於該支撐元件,並朝該關閉位置對該開啟/關閉元件施加偏壓,其中,當該開啟/關閉元件位於該打開位置時,至少在以該開啟/關閉元件的縱軸為旋轉中心的一旋轉方向上,限制形成於該支撐元件上的一開口與配置於該開啟/關閉元件上且插入到該開口中的一加長元件之間的相對旋轉。
- 一種粉末容器,包括:一粉末儲存器,該粉末儲存器中儲存將要供應至一粉末補充器件的粉末,並且藉由配置於該粉末儲存器內部的一旋轉輸送器將該粉末從該旋轉輸送器的旋轉軸方向上的一端輸送至配置有一開口的另一端;以及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噴嘴插入元件,其中,該噴嘴插入元件連接至該粉末儲存器。
- 一種噴嘴插入元件,該噴嘴插入元件配置在一影像形成裝置中所使用的一粉末容器中,並且包括一噴嘴插入口,用於輸送由該影像形成裝置內部的該粉末容器供應的粉末的一輸送噴嘴插入到該噴嘴插入口中,該噴嘴插入元件包括:一開啟/關閉元件,移動至一打開位置,以便藉由受到該輸送噴嘴的擠壓而插入來打開該噴嘴插入口,並且移動至一關閉位置,以在該輸送噴 嘴與該噴嘴插入元件分離時關閉該噴嘴插入口;一支撐元件,支撐該開啟/關閉元件,以便將該開啟/關閉元件引導至該打開位置以及該關閉位置;以及一偏壓元件,設置於該支撐元件,並朝該關閉位置對該開啟/關閉元件施加偏壓,其中,該開啟/關閉元件包括一突起,該突起於該粉末容器的一前端側從其一端面突出。
- 一種粉末容器,包括:一粉末儲存器,該粉末儲存器中儲存將要供應至一粉末補充器件的粉末,並且藉由配置於該粉末儲存器內部的一旋轉輸送器將該粉末從該旋轉輸送器的旋轉軸方向上的一端輸送至配置有一開口的另一端;以及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噴嘴插入元件,其中,該噴嘴插入元件連接至該粉末儲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34830A JP5454718B1 (ja) | 2013-02-25 | 2013-02-25 | 管挿入部材及び粉体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3-034830 | 2013-02-25 | ||
JP2013-054370 | 2013-03-15 | ||
JP2013054370 | 2013-03-15 | ||
JP2013108362A JP5522294B1 (ja) | 2013-03-15 | 2013-05-22 | 封止部材及び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3-108362 | 2013-05-2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18166A true TW201818166A (zh) | 2018-05-16 |
TWI654503B TWI654503B (zh) | 2019-03-21 |
Family
ID=51368358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06106A TWI542958B (zh) | 2013-02-25 | 2014-02-24 | 噴嘴插入元件、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
TW108102783A TWI707212B (zh) | 2013-02-25 | 2014-02-24 | 噴嘴插入元件、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
TW106109596A TWI617904B (zh) | 2013-02-25 | 2014-02-24 | 粉末容器 |
TW105117406A TWI582552B (zh) | 2013-02-25 | 2014-02-24 | 容器密封 |
TW107101899A TWI654503B (zh) | 2013-02-25 | 2014-02-24 | 噴嘴插入元件及具有該噴嘴插入元件的粉末容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06106A TWI542958B (zh) | 2013-02-25 | 2014-02-24 | 噴嘴插入元件、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
TW108102783A TWI707212B (zh) | 2013-02-25 | 2014-02-24 | 噴嘴插入元件、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裝置 |
TW106109596A TWI617904B (zh) | 2013-02-25 | 2014-02-24 | 粉末容器 |
TW105117406A TWI582552B (zh) | 2013-02-25 | 2014-02-24 | 容器密封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7) | US9465317B2 (zh) |
EP (3) | EP3293582B1 (zh) |
CN (2) | CN107239022B (zh) |
ES (2) | ES2836749T3 (zh) |
HK (1) | HK1199110A1 (zh) |
MX (2) | MX351790B (zh) |
RU (5) | RU2570842C2 (zh) |
TW (5) | TWI54295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MX362932B (es) * | 2012-06-03 | 2019-02-27 | Ricoh Co Ltd | Contenedor de polvo y aparato formador de imagenes. |
SG11201510290UA (en) | 2014-03-17 | 2016-10-28 | Ricoh Co Ltd | Nozzle receiver,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6379753B2 (ja) | 2014-07-04 | 2018-08-2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481883B2 (ja) | 2014-08-08 | 2019-03-1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粉体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361972B2 (ja) | 2014-08-08 | 2018-07-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粉体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9448507B2 (en) | 2014-09-10 | 2016-09-20 | Ricoh Company, Ltd. | Nozzle receiver,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EP3246761B1 (en) | 2015-01-14 | 2021-06-09 | Ricoh Company, Ltd. | Powder storage container and image-forming device |
US9594331B2 (en) | 2015-02-27 | 2017-03-14 | Ricoh Company, Ltd. |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
CN204807914U (zh) * | 2015-07-02 | 2015-11-25 | 北京新晨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改进的旋转下粉结构 |
JP6566787B2 (ja) | 2015-08-27 | 2019-08-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JP2017068075A (ja) | 2015-09-30 | 2017-04-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586916B2 (ja) * | 2016-04-07 | 2019-10-09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DE102016111214B3 (de) * | 2016-06-20 | 2017-06-29 | Ancosys Gmbh | Vorrichtung zur Pulverdosierung für chemische Produktionsprozesse unter Reinraumbedingungen, Verwendung derselben und Zudosierungsverfahren |
JP6919831B2 (ja) * | 2017-05-18 | 2021-08-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剤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864871B2 (ja) | 2017-05-30 | 2021-04-2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11183016A (zh) * | 2017-10-05 | 2020-05-19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用于分配构建材料的供应站 |
WO2019070275A1 (en) | 2017-10-05 | 2019-04-1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CONSTRUCTION MATERIAL CONTAINER FOR THREE-DIMENSIONAL PRINTER |
EP3655823A4 (en) | 2017-10-05 | 2021-03-17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MATERIAL CONVEYOR ELEMENT FOR A PRESSURE MATERIAL CONTAINER |
CN107589647B (zh) * | 2017-11-01 | 2024-06-21 | 珠海纳思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输送嘴接收装置和碳粉筒 |
CN107844042A (zh) * | 2017-11-10 | 2018-03-27 | 珠海好印宝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激光复印机的齿轮分离式送粉筒 |
CN108508724B (zh) * | 2018-04-03 | 2024-09-13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碳粉容器以及打开和关闭碳粉容器上出粉口的方法 |
JP1633452S (zh) * | 2018-09-21 | 2019-06-10 | ||
JP7318463B2 (ja) * | 2019-09-30 | 2023-08-0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13281972B (zh) * | 2020-02-20 | 2024-01-26 |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碳粉匣的阻漏装置 |
US11048190B1 (en) * | 2020-03-23 | 2021-06-29 | General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 Leak-prohibiting device of toner cartridge |
JP7563073B2 (ja) * | 2020-09-17 | 2024-10-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シャッタ機構、トナー収容容器、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WO2022124422A1 (ja) | 2020-12-07 | 2022-06-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容器、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2023168943A (ja) * | 2022-05-16 | 2023-11-29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59572B2 (ja) | 1984-06-02 | 1994-08-10 | 株式会社井上ジャパックス研究所 | ワイヤカット放電加工装置 |
FR2569411B1 (fr) | 1984-08-23 | 1986-11-21 | Charbonnages Ste Chimique | Nouveau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terpolymeres radicalaires de l'ethylene et de copolymeres radicalaires de l'ethylene |
JPS61162071A (ja) | 1985-01-11 | 1986-07-22 |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 カラ−複写機 |
JPS63178271A (ja) | 1987-01-20 | 1988-07-22 | Ricoh Co Ltd | 電子写真装置のトナ−補給機構 |
JPH01130159A (ja) | 1987-11-17 | 1989-05-23 | Konica Corp | 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
JPH0720679Y2 (ja) | 1988-03-01 | 1995-05-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その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
JPH0668159B2 (ja) | 1988-04-08 | 1994-08-31 | ハニー化成株式会社 | 金属ic基板の電着塗装方法 |
JPH049061A (ja) | 1990-04-26 | 1992-01-13 |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 高光線透過性防塵体 |
JPH0720705Y2 (ja) | 1990-08-20 | 1995-05-15 | 株式会社ミチプロダクツ | 発光素子の点滅制御による図形等の表示装置 |
JPH04168459A (ja) | 1990-11-01 | 1992-06-16 | Mita Ind Co Ltd | 現像装置 |
JPH04243277A (ja) * | 1991-01-18 | 1992-08-31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
JPH04342958A (ja) | 1991-05-21 | 1992-11-30 |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 非水電解液電池用負極 |
JPH04368965A (ja) | 1991-06-18 | 1992-12-21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 |
JP3061307B2 (ja) | 1991-09-17 | 2000-07-1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デジタル複合機 |
JPH05249825A (ja) | 1992-03-09 | 1993-09-2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トナー容器及び現像装置 |
JPH0575767U (ja) | 1992-03-18 | 1993-10-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乾式複写機のトナー補給装置 |
JPH0659572A (ja) | 1992-08-11 | 1994-03-04 | Ricoh Co Ltd | トナー容器及び該トナー容器を装着するトナー補給装置 |
JP3347201B2 (ja) | 1992-12-30 | 2002-11-2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剤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3245288B2 (ja) | 1993-12-24 | 2002-01-0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収納容器 |
JP3299618B2 (ja) | 1993-12-31 | 2002-07-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剤充填済みの現像剤収納容器及び現像装置 |
US5495323A (en) | 1994-02-28 | 1996-02-27 | Xerox Corporation | Clean spiral toner cartridge |
US5648840A (en) | 1994-11-14 | 1997-07-15 | Konica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oner conveyance apparatus |
JPH08220857A (ja) | 1995-02-16 | 1996-08-30 | Ricoh Co Ltd | トナーボトル |
JP3353194B2 (ja) | 1995-12-08 | 2002-12-03 | コニカ株式会社 |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5576816A (en) | 1996-01-11 | 1996-11-19 | Xerox Corporation | Toner cartridge internal plug |
JPH09211977A (ja) | 1996-01-30 | 1997-08-15 | Ricoh Co Ltd | 現像剤補給装置 |
JP3492856B2 (ja) | 1996-07-08 | 2004-02-0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416485B2 (ja) | 1996-09-30 | 2003-06-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H10171230A (ja) | 1996-12-13 | 1998-06-26 | Ricoh Co Ltd |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
US6118951A (en) | 1997-01-13 | 2000-09-12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replenishing device therefor |
JPH10198147A (ja) | 1997-01-13 | 1998-07-31 | Ricoh Co Ltd | トナー補給装置 |
JP3861428B2 (ja) | 1997-01-14 | 2006-12-20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トナー収納容器及びトナー補給装置 |
US5890040A (en) | 1997-01-14 | 1999-03-30 | Konica Corporation |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developer replenishing apparatus |
JP3861429B2 (ja) | 1997-01-14 | 2006-12-20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トナー補給装置 |
JPH10254229A (ja) | 1997-03-06 | 1998-09-25 | Ricoh Co Ltd | 電子写真複写機におけるトナー補給装置 |
JP3083091B2 (ja) * | 1997-12-09 | 2000-09-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納容器のシール部材、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0187382A (ja) | 1998-12-22 | 2000-07-04 | Canon Inc | トナー補給装置 |
JP4028944B2 (ja) | 1999-01-11 | 2008-01-0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二成分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6169864B1 (en) | 1999-07-06 | 2001-01-02 | Xerox Corporation | Toner container including a movably mounted sealing member |
JP3205547B2 (ja) | 1999-07-22 | 2001-09-0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粉体又は液体の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1083785A (ja) | 1999-09-10 | 2001-03-30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にトナーを供給するためのトナーボトル |
US6549744B2 (en) * | 2000-01-07 | 2003-04-15 | Ricoh Company, Ltd. | Powder container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owder discharging device |
JP4737839B2 (ja) | 2000-01-19 | 2011-08-03 |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 歯車及び歯車装置 |
JP4022351B2 (ja) * | 2000-01-20 | 2007-12-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剤収納容器 |
JP3940559B2 (ja) * | 2000-02-17 | 2007-07-0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収納容器 |
CN1900837B (zh) | 2000-02-17 | 2012-10-03 | 株式会社理光 | 墨粉收纳容器、补给墨粉的方法及墨粉补给装置 |
JP4014786B2 (ja) | 2000-04-28 | 2007-11-2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容器 |
JP4185672B2 (ja) | 2000-05-08 | 2008-11-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196629A (ja) | 2000-12-26 | 2002-07-12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907408B2 (ja) | 2000-12-28 | 2007-04-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926569B2 (ja) | 2001-02-13 | 2007-06-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収納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048051B2 (ja) | 2001-01-31 | 2008-02-1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剤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EP1555582B1 (en) | 2001-01-31 | 2011-06-29 | Ricoh Company, Ltd. |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EP1233311B1 (en) | 2001-02-19 | 2012-08-2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supply container |
JP2002357946A (ja) | 2001-05-31 | 2002-12-13 | Canon Inc | トナー補給容器、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封止部材 |
US6405011B1 (en) | 2001-06-12 | 2002-06-11 | Jui-Chi Wang | Developer replenishing container |
JP2003066704A (ja) | 2001-08-29 | 2003-03-05 | Canon Inc | 封止部材及びトナー補給容器及びトナー補給装置 |
JP3848111B2 (ja) | 2001-08-29 | 2006-11-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補給容器 |
US6505006B1 (en) | 2001-11-15 | 2003-01-07 | Xerox Corporation | Supply cartridge for a printing apparatus |
US6665505B2 (en) | 2001-12-20 | 2003-12-16 | Xerox Corporation | Dry ink replenishment bottle with internal plug agitation device |
EP1586956B1 (en) | 2002-01-31 | 2008-10-15 | Ricoh Co., Ltd. | Toner refilling device and develop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03233247A (ja) | 2002-02-08 | 2003-08-22 | Canon Inc | トナー補給容器 |
JP2003241496A (ja) | 2002-02-20 | 2003-08-27 | Ricoh Co Ltd | トナーボトル |
US20040009017A1 (en) * | 2002-04-19 | 2004-01-15 | Masahiro Yoshino | Powder container, powder contained product, powder container manufacturing method, powder contained product reusing method, toner container and toner contained product |
JP3684212B2 (ja) | 2002-06-05 | 2005-08-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剤収納容器の減容方法及び現像剤補給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JP4383898B2 (ja) | 2003-02-28 | 2009-12-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剤収容器、現像剤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099434A (ja) | 2003-09-25 | 2005-04-14 | Kyocera Mita Corp | トナーコンテナ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4342958B2 (ja) | 2004-01-08 | 2009-10-1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再生材料を用いたトナー/現像剤用ボトル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トナー/現像剤用ボトル |
JP2005221825A (ja) | 2004-02-06 | 2005-08-18 | Ricoh Co Ltd | トナーボト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トナー容器、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JP4468014B2 (ja) | 2004-02-27 | 2010-05-26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装着物のロック機構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現像装置 |
US7031635B2 (en) | 2004-05-06 | 2006-04-18 | General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 Toner cartridge |
JP2005331622A (ja) | 2004-05-18 | 2005-12-02 | Ricoh Co Ltd | トナー容器のリサイクル方法及び生産方法 |
JP4456957B2 (ja) | 2004-08-06 | 2010-04-2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7720416B2 (en) | 2004-08-16 | 2010-05-18 | Ricoh Company, Ltd. | Method and toner bottl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effectively supplying toner to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06072166A (ja) | 2004-09-06 | 2006-03-16 | Ricoh Co Ltd | 現像材収容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684624B2 (ja) | 2004-11-12 | 2011-05-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6209060A (ja) | 2004-12-28 | 2006-08-10 | Ricoh Co Ltd | 容器収納装置、該容器収納装置を備えた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396946B2 (ja) | 2005-01-26 | 2010-01-1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KR101340834B1 (ko) | 2005-03-04 | 2013-12-11 |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 현상제 공급 용기 및 현상제 공급 시스템 |
WO2006100833A1 (ja) | 2005-03-23 | 2006-09-28 |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 複合誘電体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積層型電子部品 |
JP4794892B2 (ja) | 2005-04-11 | 2011-10-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4371317B2 (ja) | 2005-06-20 | 2009-11-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容器、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梱包箱 |
JP4371318B2 (ja) | 2005-06-21 | 2009-11-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EP2889695B1 (en) * | 2005-04-27 | 2016-09-07 | Ricoh Company, Ltd. |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4380639B2 (ja) | 2005-06-30 | 2009-12-0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容器、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容器の製造方法 |
JP4651011B2 (ja) | 2005-04-28 | 2011-03-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WO2006132259A1 (ja) | 2005-06-07 | 2006-12-14 | Ricoh Company, Limited |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557296B2 (ja) | 2005-06-07 | 2010-10-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723317B2 (ja) | 2005-08-31 | 2011-07-13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101712A (ja) | 2005-09-30 | 2007-04-19 | Kyocera Mi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043337B2 (ja) | 2006-01-12 | 2012-10-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912698B2 (ja) * | 2006-03-06 | 2012-04-1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負圧測定装置のシール機構 |
RU2445246C2 (ru) * | 2006-05-03 | 2012-03-20 | Гизмо Пэкэджинг Лимитед | Закрыв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тейнера, снабженное средствами для введения добавки в содержимое контейнера |
NZ572198A (en) | 2006-05-03 | 2011-09-30 | Gizmo Packaging Ltd | A bottle cap with a compartment holding liquid to add to the liquid in the bottle before opening |
JP4803828B2 (ja) | 2006-11-09 | 2011-10-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803826B2 (ja) | 2007-05-30 | 2011-10-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8050597B2 (en) | 2006-11-09 | 2011-11-01 | Ricoh Company, Limited | Toner container having a gear portion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4413912B2 (ja) | 2006-11-29 | 2010-02-10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粉体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9010213A (ja) | 2007-06-28 | 2009-01-15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混成集積回路装置 |
US20090057326A1 (en) * | 2007-08-29 | 2009-03-05 | Opitz Stefan W | Container seal |
JP2009069417A (ja) | 2007-09-12 | 2009-04-02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472774B2 (ja) * | 2007-09-28 | 2014-04-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補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US8126373B2 (en) * | 2007-09-28 | 2012-02-28 | Ricoh Company Limited | Ton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prevents toner from being scattered from the device |
JP2009116120A (ja) | 2007-11-07 | 2009-05-28 | Ricoh Co Ltd |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011160B2 (ja) | 2008-02-29 | 2012-08-2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用のカートリッジ |
JP5397729B2 (ja) | 2008-05-16 | 2014-01-2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4604114B2 (ja) | 2008-07-01 | 2010-12-2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
CN102741761B (zh) | 2008-09-09 | 2015-06-03 | 株式会社理光 | 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 |
CN102273233B (zh) | 2008-12-18 | 2015-04-15 | 杜比实验室特许公司 | 音频通道空间转换 |
CN103869665B (zh) * | 2009-03-30 | 2018-02-02 | 佳能株式会社 | 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 |
JP2011018550A (ja) * | 2009-07-08 | 2011-01-27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の防水構造、ハウジング及びシール部材 |
JP4441581B2 (ja) | 2009-07-10 | 2010-03-31 | 株式会社東芝 |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トナー収納容器 |
JP4958325B2 (ja) | 2009-09-04 | 2012-06-2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MX2012002508A (es) | 2009-09-04 | 2012-04-10 | Ricoh Co Ltd | Contenedor de toner y dispositivo formador de imagen. |
JP5515673B2 (ja) | 2009-11-20 | 2014-06-11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収容容器 |
JP2011150121A (ja) | 2010-01-21 | 2011-08-04 | Ricoh Co Ltd |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82385B2 (ja) | 2010-03-01 | 2014-09-0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収容器、画像形成装置、トナー収容器製造方法、及びトナー収容器再生方法。 |
JP5772004B2 (ja) | 2010-03-10 | 2015-09-0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640412B2 (ja) | 2010-03-17 | 2014-12-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封止部材、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637430B2 (ja) | 2010-04-01 | 2014-12-1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粉体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34431B2 (ja) | 2010-06-14 | 2014-07-0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粉体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69241B2 (ja) | 2010-08-09 | 2014-08-1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8261426B2 (en) | 2010-08-20 | 2012-09-11 | Xerox Corporation |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toner dispensing unit |
JP2012093460A (ja) | 2010-10-25 | 2012-05-17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621532B2 (ja) * | 2010-11-15 | 2014-11-12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粉体収容装置、清掃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488571B2 (ja) | 2010-12-03 | 2014-05-1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粉体収納容器、粉体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TWI553431B (zh) | 2010-12-03 | 2016-10-11 | 理光股份有限公司 | 粉末容器 |
JP5811452B2 (ja) | 2010-12-06 | 2015-11-1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870647B2 (ja) | 2011-02-17 | 2016-03-0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粉体収納容器、粉体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68780B2 (ja) * | 2011-07-22 | 2014-08-13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822128B2 (ja) * | 2011-11-25 | 2015-11-2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粉体収納容器、粉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RU2640104C1 (ru) | 2011-11-25 | 2017-12-26 | Рикох Компани, Лимитед |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порошк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й |
MX362932B (es) | 2012-06-03 | 2019-02-27 | Ricoh Co Ltd | Contenedor de polvo y aparato formador de imagenes. |
KR101967125B1 (ko) | 2013-03-15 | 2019-04-08 |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 분체 용기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
-
2014
- 2014-02-21 US US14/186,417 patent/US9465317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2-24 TW TW103106106A patent/TWI542958B/zh active
- 2014-02-24 TW TW108102783A patent/TWI707212B/zh active
- 2014-02-24 EP EP17194955.5A patent/EP3293582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2-24 ES ES19153274T patent/ES2836749T3/es active Active
- 2014-02-24 ES ES17194955T patent/ES2726938T3/es active Active
- 2014-02-24 MX MX2014002196A patent/MX351790B/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2-24 RU RU2014106826/28A patent/RU2570842C2/ru active
- 2014-02-24 MX MX2022001887A patent/MX2022001887A/es unknown
- 2014-02-24 EP EP14156278.5A patent/EP2801866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2-24 TW TW106109596A patent/TWI617904B/zh active
- 2014-02-24 TW TW105117406A patent/TWI582552B/zh active
- 2014-02-24 EP EP19153274.6A patent/EP3521939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2-24 TW TW107101899A patent/TWI654503B/zh active
- 2014-02-25 CN CN201710220158.3A patent/CN107239022B/zh active Active
- 2014-02-25 CN CN201410196267.2A patent/CN104007640B/zh active Active
- 2014-12-16 HK HK14112591.2A patent/HK1199110A1/zh unknown
-
2015
- 2015-11-06 RU RU2015147815A patent/RU2620874C2/ru active
-
2016
- 2016-08-17 US US15/239,356 patent/US9857729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5-05 RU RU2017115968A patent/RU2658499C9/ru active
- 2017-11-24 US US15/822,044 patent/US10048621B2/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5-25 RU RU2018119298A patent/RU2682136C1/ru active
- 2018-07-06 US US16/028,897 patent/US10401760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3-06 RU RU2019106314A patent/RU2762175C2/ru active
- 2019-07-04 US US16/503,478 patent/US10670990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4-29 US US16/861,246 patent/US10908532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1-05 US US17/141,235 patent/US11543761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54503B (zh) | 噴嘴插入元件及具有該噴嘴插入元件的粉末容器 | |
EP3120194B1 (en) |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6662829B (zh) | 粉末容器,成像设备和喷嘴接收器 | |
US9448507B2 (en) | Nozzle receiver,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5454718B1 (ja) | 管挿入部材及び粉体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516833B1 (ja) | 管挿入部材及び粉体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