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69665B - 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 - Google Patents
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69665B CN103869665B CN201410047160.1A CN201410047160A CN103869665B CN 103869665 B CN103869665 B CN 103869665B CN 201410047160 A CN201410047160 A CN 201410047160A CN 103869665 B CN103869665 B CN 10386966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veloper
- pumping section
- replenishing container
- developer replenishing
- roo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supply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eveloper supply roll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49—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15/0872—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the developer cartridges being 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ed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85—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fulfilling a continuous function within the electrographic apparatus during the use of the supplied developer material, e.g. toner discharge on demand, storing residual toner, not acting as a passive closure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Wet Develop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在该显影剂供给容器设有通过接收转动力来供送显影剂的供送部和通过往复移动来排出显影剂的泵部,且从成像装置的本体侧接收转动力和往复移动力的情况下,在显影剂供给容器的用于接收往复移动力的部分与本体侧的用于施加往复移动力的部分之间不能适当地建立驱动连接。显影剂供给容器设有用于将从本体侧接收的转动力转换为使变容积型泵操作的力的驱动转换机构。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名称为“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国际申请日为2010年3月30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0/056133、国家申请号为201080014943.X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显影剂补充装置上的显影剂供给容器以及包括该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补充装置的显影剂供给系统。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用于成像装置例如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或具有多个此机器的功能的复合机。
背景技术
通常,诸如电子照相复印机一类的成像装置采用细粒显影剂。此成像装置中,响应于由成像操作导致的显影剂的消耗,从显影剂供给容器供给显影剂。
至于传统显影剂供给容器,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实开昭63-6464号公报公开了一例。
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实开昭63-6464号公报公开的装置中,让显影剂从显影剂供给容器一起落入成像装置内。另外,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实开昭63-6464号公报公开的装置中,显影剂供给容器的一部分形成为波纹管状部,以便即便在该显影剂供给容器内的显影剂结块时,也允许所有显影剂可从显影剂供给容器供应到成像装置内。更具体的,为把显影剂供给容器内成块的显影剂排出到成像装置侧内,用户多次推压该显影剂供给容器以伸缩(往复移动)波纹管状部。
由此,对于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实开昭63-6464号公报中公开的装置,用户必须手动地操作显影剂供给容器的波纹管状部。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6-047811号公报公开的装置中,设有螺旋状凸部的显影剂供给容器在从成像装置输入的旋转力的作用下旋转,由此该显影剂供给容器中的显影剂被送出。另外,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6-047811号公报公开的装置中,伴随着显影剂供给容器的旋转已利用螺旋状凸部送出的显影剂经由插入该显影剂供给容器内的喷嘴通过设在成像装置内的抽吸泵吸入到成像装置侧内。
由此,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6-047811号公报公开的装置需要用于旋转显影剂供给容器的驱动源和用于驱动抽吸泵的驱动源。
在这些情况下,本发明人已研究了以下显影剂供给容器。
一种显影剂供给容器设有用于接收旋转力以供送显影剂的供送部,且设有用于经由排出口排出已由该供送部供送的显影剂的往复移动式泵部。然而,当采用此构造时,将产生问题。
也就是说,在显影剂供给容器设有用于旋转供送部的驱动输入部且还设有用于往复移动泵部的驱动输入部的情况下,将产生问题。此情况下,需要使显影剂供给容器的两个驱动输入部分别适当地与成像装置侧的两个驱动输出部驱动连接。
然而,在显影剂供给容器从成像装置中被取出且然后再安装的情况下,泵部不能适当地往复移动。
更具体的,取决于泵部的伸缩状态即泵用驱动输入部相对于往复移动方向的停止位置,泵用驱动输入部可能不与泵用驱动输出部接合。
例如,当在泵部处于比自然长度压缩的状态下对该泵部的驱动输入停止时,该泵部在显影剂供给容器被取出时自发地回复为自然长度。此情况下,泵部用驱动输入部的位置在显影剂供给容器正被取出的同时改变,尽管成像装置侧的驱动输出部的停止位置保持未变。
结果,成像装置侧的驱动输出部与显影剂供给容器侧的驱动输入部之间的驱动连接不能适当地建立,因此泵部将不能往复移动。于是,不能实施对成像装置内的显影剂供给,迟早变得不能成像。
当在显影剂供给容器位于装置外侧时,用户改变泵部的伸缩状态,也类似地产生此问题。
如将由前述内容理解的,希望进行改进以避免当显影剂供给容器设有用于旋转供送部的驱动输入部且还设有用于往复移动泵部的驱动输入部时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剂供给容器和一种显影剂供给系统,其中,显影剂供给容器的供送部和泵部能够适当地操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剂供给容器和一种显影剂供给系统,其中,收容在显影剂供给容器内的显影剂能够被适当地供送,且收容在显影剂供给容器内的显影剂能够被适当地排出。
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时,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目的将变得更明显。
依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显影剂补充装置上的显影剂供给容器,所述显影剂供给容器包括:显影剂收容室,用于收容显影剂;供送部,用于伴随着所述供送部的转动来供送所述显影剂收容室内的显影剂;显影剂排出室,设有用于允许所述供送部供送的显影剂排出的排出口;驱动输入部,用于从所述显影剂补充装置接收使所述供送部转动的转动力;泵部,用于作用于至少所述显影剂排出室,所述泵部具有伴随着往复移动而变化的容积;以及驱动转换部,用于将所述驱动输入部接收的所述转动力转换为使所述泵部操作的力。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影剂供给系统,所述显影剂供给系统包括显影剂补充装置和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显影剂补充装置上的显影剂供给容器,所述显影剂供给系统包括:所述显影剂补充装置,包括用于可拆卸地安装所述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安装部、用于从所述显影剂供给容器接收显影剂的显影剂接收部、以及用于给所述显影剂供给容器施加驱动力的驱动器;以及所述显影剂供给容器,包括:显影剂收容室,用于收容显影剂;供送部,用于伴随着所述供送部的转动来供送所述显影剂收容室内的显影剂;显影剂排出室,设有用于允许所述供送部供送的显影剂排出的排出口;驱动输入部,用于从所述驱动器接收使所述供送部转动的转动力;泵部,用于作用于至少所述显影剂排出室,所述泵部具有伴随着往复移动而变化的容积;以及驱动转换部,用于将所述驱动输入部接收的所述转动力转换为使所述泵部操作的力。
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时,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成像装置的总体构造的剖视图。
图2(a)是显影剂补充装置的局部剖视图,(b)是安装部的正视图,以及(c)是安装部内部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3是表示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补充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显影剂供给操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显影剂补充装置的变型例的放大剖视图。
图6(a)是表示依据实施例1的显影剂供给容器的透视图,(b)表示排出口周围的状态的透视图,(c)和(d)是表示显影剂供给容器安装在显影剂补充装置的安装部上的状态的正视图和剖视图。
图7(a)是显影剂收容部的透视图,(b)是显影剂供给容器的透视剖视图,(c)是法兰部的内面的剖视图,以及(d)是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剖视图。
图8(a)是用于测量流动性能量的设备使用的叶片的透视图,以及(b)是该设备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排出口的直径与排出量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10是表示容器内的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11(a)和(b)是表示显影剂供给容器的泵部的吸气和排气操作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凸轮槽构造的展开图。
图13表示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内压的变化。
图14(a)是表示验证实验中采用的显影剂供给系统(实施例1)的框图,以及(b)是表示显影剂供给容器内的现象的示意图。
图15(a)是表示验证实验中采用的显影剂供给系统(比较例)的框图,以及(b)是表示显影剂供给容器内的现象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凸轮槽构造的展开图。
图17是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凸轮槽构造的一例的展开图。
图18是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凸轮槽构造的一例的展开图。
图19是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凸轮槽构造的一例的展开图。
图20是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凸轮槽构造的一例的展开图。
图21是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凸轮槽构造的一例的展开图。
图22是表示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内压的变化的图表。
图23(a)是表示依据实施例2的显影剂供给容器的构造的透视图,以及(b)是表示显影剂供给容器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24是表示依据实施例3的显影剂供给容器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25(a)是表示依据实施例4的显影剂供给容器的构造的透视图,(b)是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剖视图,(c)是表示凸轮传动装置的透视图,以及(d)是凸轮传动装置的旋转接合部的放大图。
图26(a)是表示依据实施例5的显影剂供给容器的构造的透视图,以及(b)是表示显影剂供给容器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27(a)是表示依据实施例6的显影剂供给容器的构造的透视图,以及(b)是表示显影剂供给容器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28(a)-(d)表示驱动转换机构的操作。
图29(a)表示依据实施例7的构造的透视图,以及(b)和(c)表示驱动转换机构的操作。
图30(a)是表示依据实施例8的显影剂供给容器的构造的剖视透视图,以及(b)和(c)是表示泵部的吸气和排气操作的剖视图。
图31(a)是表示依据实施例8的显影剂供给容器的构造的透视图,以及(b)表示显影剂供给容器的联接部。
图32(a)是表示依据实施例9的显影剂供给容器的透视图,以及(b)和(c)是表示泵部的吸气和排气操作的剖视图。
图33(a)是表示依据实施例10的显影剂供给容器的构造的透视图,(b)是表示显影剂供给容器的构造的剖视透视图,(c)表示圆筒部的端部的构造,以及(d)和(e)表示泵部的吸气和排气操作。
图34(a)是表示依据实施例11的显影剂供给容器的构造的透视图,(b)是表示法兰部的构造的透视图,以及(c)是表示圆筒部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35(a)和(b)是表示泵部的吸气和排气操作的剖视图。
图36表示泵部的构造。
图37(a)和(b)是示意表示依据实施例12的显影剂供给容器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38(a)和(b)是表示依据实施例13的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圆筒部和法兰部的透视图。
图39(a)和(b)是依据实施例13的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局部剖视透视图。
图40是表示依据实施例13的泵的操作状态与可旋转闸门的开闭正时之间的关系的时序图。
图41是表示依据实施例14的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局部剖视透视图。
图42(a)-(c)是表示依据实施例14的泵部的操作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43是表示依据实施例14的泵的操作状态与截止阀的开闭正时之间的关系的时序图。
图44(a)是依据实施例15的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局部剖视透视图,(b)是法兰部的透视图,以及(c)是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剖视图。
图45(a)是表示依据实施例16的显影剂供给容器的构造的透视图,以及(b)是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剖视透视图。
图46是表示依据实施例16的显影剂供给容器的构造的局部剖视透视图。
图47(a)是表示依据实施例17的显影剂供给容器的构造的剖视透视图,以及(b)和(c)是表示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48(a)和(b)是表示依据实施例18的显影剂供给容器的构造的局部剖视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依据本发明的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下说明中,除非特别指明,否则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各个构造可用本发明概念范围内的具有类似功能的其它已知构造替换。换句话说,除非特别指明,否则本发明不限于下述实施例的具体构造。
(实施例1)
首先,将说明成像装置的基本构造,然后将说明用在成像装置内的显影剂供给系统,即显影剂补充装置和显影剂供给容器。
(成像装置)
参照图1,将对使用电子照相式处理且作为采用显影剂补充装置的成像装置的一例的复印机(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构造进行说明,显影剂供给容器(所谓的调色剂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该显影剂补充装置上。
图中,100指代复印机本体(成像装置本体或装置本体)。101指代被放置于原稿支持玻璃台板102上的原稿。与原稿的图像信息对应的光像通过光学部103的多个反射镜M和透镜Ln在电子照相感光部件104(感光部件)上成像,以便形成静电潜像。此静电潜像通过干式显影设备(单组分显影设备)201a使用作为显影剂(干式粉体)的调色剂(单组分磁性调色剂)可视化。
此实施例中,单组分磁性调色剂用作将从显影剂供给容器1供给的显影剂,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且包括下述的其它例。
具体的,在采用使用单组分非磁性调色剂的单组分显影设备的情况下,此单组分非磁性调色剂被作为显影剂供应。另外,在采用使用双组分显影剂的双组分显影设备的情况下,该双组分显影剂包括相混合的磁性载体和非磁性调色剂,非磁性调色剂被作为显影剂供应。此情况下,非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两者可被作为显影剂供应。
105-108指代用于收容记录材料(片材)S的盒。在堆叠于盒105-108内的片材S中,基于原稿101的片材尺寸或操作员(用户)从复印机的液晶操作部输入的信息来选择最佳盒。记录材料不限于纸张,而是可根据需要使用OHP片材或其它材料。
利用分离供送设备105A-108A供给的一张片材S沿着供送部109供送至定位辊110,然后在与感光部件104的转动以及光学部103的扫描相同步的正时被供送。
111,112指代转印充电器和分离充电器。形成于感光部件104上的显影剂图像通过转印充电器111转印到片材S上。然后,承载着转印于其上的已显影图像(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通过分离充电器112与感光部件104分离。
随后,利用供送部113供送的片材S在定影部14内受热和受压以使片材上的已显影图像定影,然后在单面复印模式的情况下,该片材S经过排出/反转部115且随后通过排出辊116排出到排出托盘117上。
在双面复印模式的情况下,片材S进入排出/反转部115,其一部分通过排出辊116排出到装置外侧一次。片材S的尾端经过挡板118,在片材S仍然被排出辊116夹住时控制该挡板118,排出辊116反向转动,使得片材S被再次供送到装置内。然后,片材S通过再供送部119,120供送至定位辊110、接着沿着与单面复印模式情况下类似的路径传送、并排出到排出托盘117上。
在装置本体100内,感光部件104的周围设有成像处理装备例如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设备201a、作为清洁装置的清洁器部202、以及作为充电装置的一次充电器203。显影设备201a通过把显影剂沉积到依据原稿101的图像信息利用光学部103形成于感光部件104上的静电潜像上来显影该静电潜像。为在感光部件104上形成预期的静电潜像,一次充电器203给该感光部件的表面均一地充电。清洁器部202移除残留在感光部件104上的显影剂。
(显影剂补充装置)
参照图1-4,将说明作为显影剂供给系统的构成部件的显影剂补充装置201。图2(a)是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局部剖视图,图2(b)是沿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安装方向看的安装部10的正视图,以及图2(c)是安装部10内部的放大透视图。图3是控制系统、显影剂供给容器1和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4是表示利用控制系统的显影剂供给操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显影剂补充装置201包括供显影剂供给容器1可拆卸地安装于其上的安装部(安装空间)10、用于暂时储存从该显影剂供给容器1排出的显影剂的料斗10a、以及显影设备201a。如图2(c)所示,显影剂供给容器1可沿着M所示的方向安装到安装部10上。由此,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纵向(转动轴线方向)基本与方向M一致。方向M基本平行于下述图7(b)中X所示的方向。另外,从安装部10取出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取出方向同方向M相反。
如图1和2(a)所示,显影设备201a包括显影辊201f、搅拌部件201c和供送部件201d,201e。从显影剂供给容器1供给的显影剂利用搅拌部件201c搅拌、利用供送部件201d,201e供送给显影辊201f、并利用显影辊201f供应给感光部件104。
关于显影辊201f设置用于限制涂覆在辊上的显影剂量的显影刮刀201g,防漏片201h被设置为与显影辊201f接触以防止显影剂在显影设备201a与该显影辊201f之间泄漏。
如图2(b)所示,安装部10设有转动限制部(保持机构)11,以在显影剂供给容器1装着时通过与该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法兰部3(图6)抵接来限制该法兰部3朝转动方向移动。另外,如图2(c)所示,安装部10设有限制部(保持机构)12,以在显影剂供给容器1装着时通过与该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法兰部3锁定接合来限制该法兰部3朝转动轴线方向的移动。限制部12是树脂材料的卡扣锁定机构,其通过与法兰部3干涉而弹性变形,且随后在与法兰部3的干涉解除后回复以锁定法兰部3。
另外,安装部10设有用于接收从显影剂供给容器1排出的显影剂的显影剂接收口(显影剂接收孔)13,且当显影剂供给容器1安装在安装部10上时,使显影剂接收口与后述的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排出孔(排出口)3a(图6)流体连通。显影剂从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排出口3a经由显影剂接收口13供应给显影设备201a。此实施例中,显影剂接收口13的直径近似2mm(针孔),这与排出口3a的直径相同,以尽可能防止安装部10内的显影剂受污染。
如图3所示,料斗10a包括用于供送显影剂至显影设备201a的螺旋供送器10b、与显影设备201a流体连通的开口10c、以及用于检测料斗10a内收容的显影剂量的显影剂传感器10d。
如图2(b)和图3所示,安装部10设有作为驱动机构(驱动器)的驱动齿轮300。此驱动齿轮300经由驱动齿轮系从驱动电机500接收旋转力,并起到给安置在安装部10内的显影剂供给容器1施加旋转力的作用。
如图3所示,驱动电机500受控制设备(CPU)600控制。如图3所示,控制设备600基于从残留量传感器10d输入的表明显影剂残留量的信息来控制驱动电机500的操作。
此例中,驱动齿轮300可单向转动以简化对驱动电机500的控制。控制设备600仅控制驱动电机500的开(操作)和关(不操作)。与通过沿正方向和反方向周期性地转动驱动电机500(驱动齿轮300)来提供正向和反向驱动力的构造相比,这简化了用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驱动机构。
(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安装/卸载方法)
将对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安装/卸载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操作员打开更换盖,把显影剂供给容器1插入并安装到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安装部10上。通过此安装操作,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法兰部3保持并固定在显影剂补充装置201内。
随后,操作员关闭更换盖以完成安装步骤。接着,控制设备600控制驱动电机500,由此驱动齿轮300以适当的正时转动。
另一方面,当显影剂供给容器1变空时,操作员打开更换盖以从安装部10取出该显影剂供给容器1。操作员插入并安装预先准备的新显影剂供给容器1,然后关闭更换盖,由此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从取出至再安装的更换操作完成。
(利用显影剂补充装置的显影剂供给控制)
参照图4的流程图,将说明利用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显影剂供给控制。通过利用控制设备(CPU)600控制各装备来执行显影剂供给控制。
此例中,控制设备600依据显影剂传感器10d的输出来控制驱动电机500的操作/不操作,由此料斗10a内不会收容超过预定量的显影剂。
更具体的,首先,显影剂传感器10d检查料斗10a内的显影剂收容量。当显影剂传感器10d检出的显影剂收容量被判定为少于预定量时,即当显影剂传感器10d检出没有任何显影剂时,驱动电机500被致动以执行显影剂供给操作预定时间段(S101)。
作为显影剂供给操作的结果,显影剂传感器10d检出的显影剂收容量被判定为到达预定量,即当显影剂传感器10d检出显影剂时,驱动电机500被取消致动以停止显影剂供给操作(S102)。通过供给操作的停止,一系列的显影剂供给步骤结束。
只要料斗10a内的显影剂收容量由于成像操作导致的显影剂消耗而变得少于预定量时,就重复地实施此显影剂供给步骤。
此例中,从显影剂供给容器1排出的显影剂暂时储存在料斗10a内,随后被供应到显影设备201a内,但也可采用以下的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构造。
更具体的,如图5所示,省略上述料斗10a,显影剂直接从显影剂供给容器1供应到显影设备201a内。图5表示采用双组分显影设备800作为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一例。显影设备800包括显影剂被供应到其内的搅拌室和用于给显影套筒800a供应显影剂的显影剂室,其中,搅拌室和显影剂室设有可转动以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供送显影剂的螺旋搅拌器800b。搅拌室和显影剂室在纵向两端部处彼此连通,且双组分显影剂在两室内循环流通。搅拌室设有用于检测显影剂的调色剂含量的磁力传感器800c,基于该磁力传感器800c的检测结果,控制设备600控制驱动电机500的操作。此情况下,从显影剂供给容器供给的显影剂是非磁性调色剂,或者非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
此例中,如后所述,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的显影剂仅在重力作用下几乎不从排出口3a排出,然而显影剂借助于泵部2b的排气操作排出,因而可以抑制排出量的变化。由此,后述的显影剂供给容器1可用于没有料斗10a的图5所示例子。
(显影剂供给容器)
参照图6和7,将说明作为显影剂供给系统的构造部件的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构造。图6(a)是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整体透视图,图6(b)是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排出口3a周围的局部放大视图,以及图6(c)和(d)是安装在安装部10上的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正视图和剖视图。图7(a)是表示显影剂收容部2的透视图,图7(b)是表示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部的剖视透视图,图7(c)是法兰部3的剖视图,以及图7(d)是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剖视图。
如图6(a)所示,显影剂供给容器1包括具有中空圆筒状内部空间以收容显影剂的显影剂收容部2(容器本体)。此例中,圆筒部2k和泵部2b作为显影剂收容部2。另外,显影剂供给容器1在显影剂收容部2的纵向(显影剂供送方向)一端处设有法兰部3(不可转动部)。显影剂收容部2可相对于法兰部3转动。圆筒部2k的截面构造可以是非圆形,只要非圆形不会负面影响显影剂供给步骤中的转动操作。例如,其可以为椭圆形构造、多角形构造等。
此例中,如图7(d)所示,作为显影剂收容室的圆筒部2k的总长度L1近似300mm,外径R1近似70mm。泵部2b的总长度L2(处于在使用时的可伸缩范围内的其最伸展状态)近似50mm,法兰部3的齿轮部2a所设置的区域的长度L3近似20mm。作为显影剂排出室的排出部3h的区域的长度L4近似25mm。最大外径R2(处于在使用时的可伸缩范围内的其径向最伸展状态)近似65mm,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收容显影剂的总体积容量为1250cm3。此例中,显影剂可收容在圆筒部2k、泵部2b以及排出部3h内,即它们作为显影剂收容部。
如图6,7所示,此例中,在显影剂供给容器1安装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上的状态下,圆筒部2k和排出部3h基本沿着水平方向排列。也就是说,与沿竖直方向的长度相比,圆筒部2k沿水平方向的长度足够长,沿水平方向的一个端部与排出部3h连接。为此,与在显影剂供给容器1安装于显影补充装置201上的状态下圆筒部2k位于排出部3h上方的情况相比,可使得后述的排出口3a上方存在的显影剂量较少。因此,排出口3a附近的显影剂较少地受压,由此实现平滑的吸气和排气操作。
(显影剂供给容器的材料)
此例中,如后所述,通过利用泵部2b改变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压力(内压)来使显影剂经由排出口3a排出。因此,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材料优选使得其具有足够的刚性以避免塌陷或者过度膨胀。
另外,此例中,显影剂供给容器1仅经由排出口3a与外部流体连通,且除该排出口3a以外密闭。在利用泵部2b给显影剂供给容器1增压和减压来提供经由排出口3a排出显影剂的操作中,此气密性足以维持稳定的排出性能。
此情况下,本例采用聚苯乙烯树脂材料作为显影剂收容部2和排出部3h的材料,且采用聚丙烯树脂材料作为泵部2b的材料。
关于显影剂收容部2和排出部3h的材料,也可采用其它树脂材料例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材料)、聚酯、聚乙烯、聚丙烯,只要它们具有足够的耐压性。选择性的,它们可以是金属。
关于泵部2b的材料,可采用任何材料,只要其可伸缩且此伸缩足以利用容积变化来改变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压。例子包括薄型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材料)、聚苯乙烯、聚酯、聚乙烯材料。选择性的,也可采用其它可伸缩材料例如橡胶。
若分别为泵部2b、显影剂收容部2和排出部3h适当地调整厚度,它们可经由注塑成形法、吹塑成形法等用同一材料一体成形。
在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运输(空运)过程中和/或长时间不使用的期间,容器的内压由于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而倾向于急剧地变动。例如,当装置用在高海拔区域时或者当保管在低室温场所的显影剂供给容器1被转移到高室温房间时,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部与环境气压相比被加压。此情况下,容器会变形,和/或当容器开封时,显影剂会飞散。
考虑到此,显影剂供给容器1具有直径的开口,且该开口设有过滤器。此过滤器是可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获得的TEMISH(注册商标),且具有防止显影剂泄漏到外部而允许容器内外通气的特性。这里,此例中,尽管采取此对策,但其对利用泵部2b经由排出口3a的吸气操作和排气操作的影响可以忽略,因而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气密性被有效地保持。
以下,将对法兰部3、圆筒部2k和泵部2b进行说明。
(法兰部)
如图6(b)所示,法兰部3设有用于暂时储存从显影剂收容部内(显影剂收容室内)供送的显影剂的中空排出部(显影剂排出室)3h(如果必要,参见图7(b)和(c))。排出部3h的底部设有用于允许显影剂排出到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外部即用于把显影剂供应到显影剂补充装置201内的小排出口3a。排出口3a的尺寸将在后面说明。
排出部3h内(显影剂排出室内)的底部的内部形状为朝向排出口3a收缩的漏斗状,以尽可能减少其内残留的显影剂量(如果必要,图7(b)和(c))。
法兰部3设有用于开闭排出口3a的闸门4。闸门4设在这样一位置,使得当显影剂供给容器1安装于安装部10上时,该闸门4与设在安装部10内的抵接部21(如果必要,参见图2(c))抵接。由此,伴随着显影剂供给容器1安装到安装部10上的安装操作,闸门4相对于显影剂供给容器1沿显影剂收容部2的转动轴线方向(与M方向相反)滑动。结果,排出口3a经由闸门4露出,从而完成开封操作。
此时,排出口3a与安装部10的显影剂接收口13位置对准,从而使它们彼此流体连通,由此能够从显影剂供给容器1供给显影剂。
法兰部3被构造成当显影剂供给容器1安装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安装部10上时,其基本不动。
更具体的,如图6(c)所示,设在安装部10内的转动方向限制部11限制(阻止)法兰部3绕显影剂收容部2的转动轴线方向转动。换句话说,法兰部3被保持为其基本不可被显影剂补充装置201转动(但在游隙内的转动是可以的)。
另外,法兰部3伴随着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安装操作与设在安装部10内的转动轴线方向限制部12卡定。更具体的,使得法兰部3在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安装操作的中途与转动轴线方向限制部12抵接,以弹性变形该转动轴线方向限制部12。随后,法兰部3与设在安装部10内作为止动器的内壁部10f(图6(f))抵接,由此结束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安装步骤。与安装结束基本相同时的,转动轴线方向限制部12与法兰部3的干涉被解除,使得该转动轴线方向限制部12的弹性变形得以复原。
结果,如图6(d)所示,转动轴线方向限制部12与法兰部3的边缘部(作为卡定部)卡定,从而建立基本防止(限制)该法兰部3沿显影剂收容部2的转动轴线方向移动的状态。此时,游隙导致的可以忽略的略微移动是允许的。
当操作员从安装部10取出显影剂供给容器1时,转动轴线方向限制部12在法兰部3的作用下弹性变形以解除与该法兰部3的卡定。显影剂收容部2的转动轴线方向基本与齿轮部2a(图7)的转动轴线方向相同。
如前所述,此例中,法兰部3设有将由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保持机构保持以防止显影剂收容部2沿转动轴线方向移动的保持部(图2(c)中12)。另外,法兰部3还设有将由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保持机构保持以防止显影剂收容部2沿转动方向转动的保持部(图2(c)中11)。
因此,在显影剂供给容器1安装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上的状态下,设于法兰部3内的排出部3h基本被阻止沿显影剂收容部2的转动轴线方向和转动方向移动(在游隙内的移动是允许的)。
另一方面,显影剂收容部2在转动方向不受显影剂补充装置201限制,因而在显影剂供给步骤中可转动。然而,由法兰部3基本阻止显影剂收容部2沿转动轴线方向移动(尽管在游隙内的移动是允许的)。
(法兰部的排出口)
此例中,这样选择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排出口3a的尺寸,使得在显影剂供给容器1处于用于把显影剂供应到显影剂补充装置201内的取向时,显影剂仅靠重力不能充分程度地排出。排出口3a的开口尺寸小到使得显影剂仅靠重力不能充分地从显影剂供给容器排出,因而此开口在以下被称为针孔。换句话说,开口尺寸被确定为使排出口3a基本闭塞。这在以下几点上预期是有利的。
(1)显影剂不易于经由排出口3a泄漏。
(2)能够抑制排出口3a敞口时显影剂的过度排出。
(3)显影剂的排出主要依靠泵部的排气操作。
本发明人已对仅靠重力不足以充分排出调色剂的排出口3a的尺寸进行了研究。将说明验证实验(测量方法)和判断基准。
预备底部中央部形成有排出口(圆形)的预定容积长方体容器,并填充200g显影剂;然后,密封填充口,堵塞排出口;此状态下,充分地摇动容器以使显影剂松散。长方体容器的容积1000cm3、长90mm、宽92mm且高120mm。
随后,在排出口朝下的状态下尽可能迅速地开启该排出口,并测量经由该排出口排出的显影剂量。此时,除了排出口外,长方体容器完全密封。另外,在温度24℃且相对湿度55%的条件下,实施验证实验。
采用这些过程,在改变显影剂种类和排出口尺寸的同时测量排出量。此例中,当显影剂排出量不多于2g时,该量可以忽略,因而此时的排出口尺寸被视为仅靠重力不足以充分排出显影剂的尺寸。
验证实验中采用的显影剂表示在表1中。显影剂种类是单组分磁性调色剂、用于双组分显影剂显影设备的非磁性调色剂、以及非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混合物。
关于表示显影剂特性的属性值,测量指示流动性的休止角和指示显影剂层的松散容易性的流动性能量,利用粉体流动性分析设备(可从Freeman Technology获得的粉末流变仪FT4)来测量流动性能量。
表1
参照图8,将说明流动性能量的测量方法。这里,图8是一种用于测量流动性能量的设备的示意图。
此粉体流动性分析设备的原理是使叶片在粉体试样中移动,并测量供该叶片在粉体中移动所需的能量即流动性能量。叶片为螺旋桨型,当其转动时,其同时沿转动轴线方向移动,因此叶片的自由端螺旋移动。
螺旋桨型叶片54由SUS(型号C210)制成、具有48mm的直径、且绕逆时针方向平滑地扭转。更具体的,转轴从48mm×10mm叶片的中心朝叶片转动面的法线方向延伸,叶片在两最外缘部(距转动轴线24mm的位置)处的扭转角为70°,且距转轴12mm位置处的扭转角为35°。
流动性能量是当螺旋转动的叶片54进入粉体层并在该粉体层中前进时转矩和竖直荷载的总和与时间相积分获得的总能量。由此获得的值指示显影剂粉体层的松散容易性,流动性能量大意味着不太容易松散,流动性能量小意味着比较容易松散。
此测量中,如图8所示,向作为设备标准部件的直径(容积=200cc,L1(图8)=50mm)的圆筒形容器53内填充显影剂T直至70mm(图8中L2)的粉面水平。填充量依据所要测量的显影剂的容积密度来调整。使作为标准部件的叶片54进入粉体层,并显示从10mm深度前进至30mm深度所需的能量。
测量时的设定条件为:
叶片54的转速(叶尖速度=叶片的最外缘部的周速)是60mm/s;
叶片沿竖直方向进入粉体层的叶片前进速度是这样一种速度,该速度使得前进过程中叶片54的最外缘部的轨迹与粉体层的表面之间形成的角度θ(螺旋角)为10°;
沿垂直方向进入粉体层的前进速度是11mm/s(叶片沿竖直方向进入粉体层的叶片前进速度=(叶片的转速)×tan(螺旋角×π/180))。
在温度24℃且相对湿度55%的条件下进行测量。
在测量显影剂的流动性能量时该显影剂的容积密度接近用于验证显影剂排出量与排出口尺寸之间关系的实验时的容积密度,其变化小且稳定,更具体的,其被调整为0.5g/cm3。
对显影剂(表1)进行验证实验,并按照上述方式测量流动性能量。图9是表示排出口直径与各种显影剂的排出量之间关系的图表。
由图9所示的验证结果,已确认对于显影剂A-E中的每种,若排出口的直径不大于4mm(开口面积12.6mm2(圆周率=3.14)),则经由该排出口的排出量不超过2g。当排出口的直径超过4mm时,排出量急剧增大。
当显影剂的流动性能量(容积密度0.5g/cm3)不小于4.3×10-4kg·m2/s2(J)且不大于4.14×10-3kg·m2/s2(J)时,排出口的直径优选不超过4mm(开口面积12.6mm2)。
关于显影剂的容积密度,显影剂在验证实验中已充分地松散和流动化,因此容积密度低于通常使用条件(放置状态)下的预期容积密度,也就是说,测量在显影剂比通常使用条件更易于排出的条件下进行。
对图9的结果中排出量最大的显影剂A进行验证实验,其中,容积的填充量在30-300g的范围内变化,而排出口的直径固定为4mm。验证结果表示在图10中,由图10的结果,已确认即便显影剂的填充量改变,经由排出口的排出量也几乎不变化。
由前所述,已确认通过使排出口的直径不大于4mm(面积12.6mm2),在排出口朝下的状态下(假定使显影剂补充装置201处于此姿态),显影剂仅靠重力不能充分地从排出口排出,而与显影剂的种类或容积密度的状态无关。
另一方面,排出口3a的尺寸的下限值优选使得从显影剂供给容器1供给的显影剂(单组分磁性调色剂、单组分非磁性调色剂、双组分非磁性调色剂或双组分磁性载体)至少能够通过。更具体的,排出口优选大于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收容的显影剂的粒径(调色剂的情况下为体积平均粒径,载体的情况下为数量平均粒径)。例如,在所供给的显影剂包括双组分非磁性调色剂和双组分磁性载体的情况下,排出口优选大于较大的粒径即双组分磁性载体的数量平均粒径。
具体的,在所供给的显影剂包括体积平均粒径5.5μm的双组分非磁性调色剂和数量平均粒径40μm的双组分磁性载体的情况下,排出口3a的直径优选不小于0.05mm(开口面积0.002mm2)。
然而,若排出口3a的尺寸过于接近显影剂的粒径,从显影剂供给容器1排出预期量所需的能量即操作泵部2b所需的能量较大。存在对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制造造成限制的情况。为采用注塑成形方法在树脂材料部件内成形排出口3a,采用金属成形部件来形成排出口3a,金属成形部件的耐用性将成为问题。由前所述,排出口3a的直径优选不小于0.5mm。
此例中,排出口3a的构造为圆形,但这不是必然的。也可采用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或直线和曲线的组合等,只要开口面积不大于同4mm直径对应的开口面积12.6mm2。
然而,在具有相同开口面积的构造中,圆形排出口具有最小的周缘长度,此边缘会由于显影剂沉积而被污染。由此,伴随着的闸门4的开闭操作而飞散的显影剂量少,因而污染减少。另外,对于圆形排出口,排出过程中的阻力也小,排出性能高。因此,排出口3a的构造优选是在排出量与防止污染之间良好平衡的圆形。
由前所述,排出口3a的尺寸优选使得在排出口3a朝下(假定使显影剂补充装置201处于此姿态)的状态下,显影剂仅靠重力不能充分地排出。更具体的,排出口3a的直径不小于0.05mm(开口面积0.002mm2)且不大于4mm(开口面积12.6mm2)。另外,排出口3a的直径优选不小于0.5mm(开口面积0.2mm2)且不大于4mm(开口面积12.6mm2)。此例中,基于前述研究,排出口3a为圆形且排出口的直径为2mm。
此例中,排出口3a的数量为一个,但这不是必然的,也可采用总开口面积满足上述范围的多个排出口3a。例如,相对于一个直径的显影剂接收口13,可采用两个直径均为0.7mm的排出口3a。然而,此情况下,单位时间的显影剂排出量倾向于减少,因此一个直径的排出口3a是优选的。
(圆筒部)
参照图6,7,将说明作为显影剂收容室的圆筒部2k。
如图6,7所示,显影剂收容部2包括沿显影剂收容部2的转动轴线方向延伸的中空圆筒部2k。圆筒部2k的内表面设有突出且螺旋状延伸的供送部2c,此供送部2c起到伴随着圆筒部2k的转动朝向作为显影剂排出室的排出部3h(排出口3a)供送显影剂收容部2内收容的显影剂的装置的功能。
圆筒部2k在其一个纵向端部处通过粘着材料固定于泵部2b上,使得它们可彼此一体转动。圆筒部2k采用上述树脂材料利用吹塑成形方法形成。
为通过增大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容积来增大填充量,可考虑增大作为显影剂收容部的法兰部3的高度来增大其容积。然而,对于此构造,由于显影剂的重量增大,排出口3a附近的显影剂的重力作用增大。结果,排出口3a附近的显影剂倾向于被压密,结果妨碍经由该排出口3a的吸气/排气。此情况下,为通过经由排出口3a的吸气来松散已压密的显影剂或者通过排气来排出显影剂,不得不通过增大泵部2b的容积变化量来增大显影剂收容部的内压(负压、正压的峰值)。结果,用于驱动泵部2b的驱动力不得不增大,对成像装置100本体的负载过度地增大。
此例中,圆筒部2k从法兰部3起沿水平方向延伸,因而使得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的排出口3a上的显影剂层的厚度比上述高构造小。通过这样做,显影剂不易于被重力作用压密,因而显影剂能够稳定地排出而不给成像装置100本体造成较大的负载。
(泵部)
参照图7,11,将说明容积随着往复移动变化的泵部(可往复移动泵)2b。图11(a)是在显影剂供给步骤的操作中泵部2b最大程度伸展的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剖视图,以及图11(b)是在显影剂供给步骤的操作中泵部2b最大程度收缩的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剖视图。
此例的泵部2b作为经由排出口3a交替地重复吸气操作和排气操作的吸排气机构。换句话说,泵部2b作为重复且交替地产生经由排出口3a进入显影剂供给容器的气流和从显影剂供给容器流出的气流的气流生成机构。
如图7(b)所示,泵部2b设在排出部3h与圆筒部2k之间,且与圆筒部2k固定连接。由此,泵部2b可与圆筒部2k一体转动。
此例的泵部2b中,显影剂可收容于其内。泵部2b内的显影剂收容空间如后所述在吸气操作中具有显著地使显影剂流动化的作用。
此例中,泵部2b是树脂材料形成的变容积型泵(波纹管状泵),其容积伴随着往复移动而变化。更具体的,如图7(a)-(b)所示,波纹管状泵周期性地且交替地包括峰部和谷部。泵部2b在自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的驱动力的作用下交替地重复收缩和伸展。此例中,伸缩导致的容积变化量为15cm3(cc)。如图7(d)所示,泵部2b的总长度L2(操作时的伸缩范围内的最伸展状态)近似50mm,泵部2b的最大外径R2(操作时的伸缩范围内的最大状态)近似65mm。
采用此泵部2b以预定的循环周期(此例中近似0.9sec)交替地且重复地使显影剂供给容器1(显影剂收容部2和排出部3h)的内压高于环境压力和低于环境压力。环境压力是显影剂供给容器1所处的环境条件下的压力。结果,排出部3h内的显影剂可经由小直径排出口3a(直径近似2mm)有效地排出。
如图7(b)所示,在排出部3h侧端部抵靠设于法兰部3的内面上的环状密封部件5被压缩的状态下,泵部2b相对于排出部3h可转动地与该排出部3h连接。
由此,泵部2b在密封部件5上滑动着转动,因而转动过程中,显影剂不从该泵部2b漏出且气密性得以保持。由此,在供给操作过程中,经由排出口3a的空气进出适当地进行,显影剂供给容器1(泵部2b、显影剂收容部2和排出部3h)的内压适当地变化。
(驱动接收机构)
将说明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用于转动供送部2c的转动力的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驱动接收机构(驱动输入部,驱动力接收部)。
如图7(a)所示,显影剂供给容器1设有齿轮部2a,该齿轮部2a起到可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驱动齿轮(起到驱动机构的作用)300啮合(驱动连接)的驱动接收机构(驱动输入部,驱动力接收部)的作用。齿轮部2a固定在泵部2b的一个纵向端部上。由此,齿轮部2a、泵部2b和圆筒部2k可一体转动。
由此,从驱动齿轮300输入齿轮部2a的转动力经由泵部2b传递给圆筒部2k(供送部2c)。
换句话说,此例中,泵部2b起到把齿轮部2a输入的转动力传递给显影剂收容部2的供送部2c的驱动传递机构的作用。
为此,本例的波纹管状泵部2b由在不负面影响伸缩操作的限度内抵抗绕轴扭曲或扭转的性能强的树脂材料制成。
此例中,齿轮部2a设在显影剂收容部2的一个纵向(显影剂供送方向)端部处即排出部3h侧端部处,但这不是必然的,齿轮部2a可设在显影剂收容部2的另一纵向端部侧即尾端部处。此情况下,驱动齿轮300设在对应的位置。
此例中,齿轮机构用作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驱动输入部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驱动器之间的驱动连接机构,但这不是必然的,也可采用例如已知的联接机构。更具体的,此情况下,该构造是这样的,非圆形凹部设在一个纵向端部(图7(d)的右手侧端面)的底面内作为驱动输入部,且相应的,构造与凹部对应的凸部作为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驱动器,使它们彼此驱动连接。
(驱动转换机构)
将说明用于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驱动转换机构(驱动转换部)。此例中,凸轮机构作为驱动转换机构的一例,但这不是必然的,也可采用后述的其它机构以及其它已知机构。
显影剂供给容器1设有凸轮机构,该凸轮机构起到驱动转换机构(驱动转换部)的作用且把齿轮部2a接收的用于转动供送部2c的转动力转换为泵部2b沿往复方向的力。
此例中,一个驱动输入部(齿轮部2a)接收用于驱动供送部2c和泵部2b的驱动力,且齿轮部2a接收的转动力转换为显影剂供给容器1侧的往复移动力。
由于此构造,与显影剂供给容器1设有两个独立的驱动输入部的情况相比,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驱动输入机构的构造得以简化。另外,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单个驱动齿轮接收驱动,因此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驱动机构也得以简化。
在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往复移动力的情况下,不易于适当地进行显影剂补充装置201与显影剂供给容器1之间的驱动连接,因此泵部2b不被驱动。更具体的,当显影剂供给容器1从成像装置100中取出且然后再次装上时,泵部2b会不能适当地往复移动。
例如,当在泵部2b处于比自然长度压缩的状态下对该泵部2b的驱动输入停止时,泵部2b在显影剂供给容器被取出时自发地回复为自然长度。此情况下,泵部用驱动输入部的位置在显影剂供给容器1被取出的同时改变,尽管成像装置100侧的驱动输出部的停止位置保持未变。结果,成像装置100侧的驱动输出部与显影剂供给容器1侧的泵部2b用驱动输入部之间的驱动连接不能适当地建立,因此泵部2b不能往复移动。于是,不能实施显影剂供给且迟早变得不能成像。
当在显影剂供给容器1位于装置外侧时,用户改变泵部2b的伸缩状态,也类似地产生此问题。
本例的构造基本解决此问题。这里将详细说明。
如图7,11所示,显影剂收容部2的圆筒部2k的外表面沿周向基本以固定的间隔设有多个作为可转动部的凸轮突起2d。更具体的,两个凸轮突起2d在径向相对位置即近似180o相对位置设于圆筒部2k的外表面上。
凸轮突起2d的数量可以是至少一个。然而,泵部2b伸缩时的阻力易于在驱动转换机构等内产生转矩,从而干扰平滑的往复移动,因此优选提供多个凸轮突起以维持与后述凸轮槽3b构造的关系。
另一方面,与凸轮突起2d嵌合的凸轮槽3b形成在法兰部3的内表面的整个周长上,其起到从动部的作用。参照图12,将说明凸轮槽3b。图12中,箭头A指示圆筒部2k的转动方向(凸轮突起2d的移动方向),箭头B指示泵部2b的伸展方向,以及箭头C指示泵部2b的收缩方向。这里,凸轮槽3c与圆筒部2k的转动方向A之间形成角度α,凸轮槽3d与转动方向A之间形成角度β。另外,凸轮槽在泵部2b的伸缩方向B,C上的振幅(=泵部2b的伸缩长度)为L。
如以展开图表示凸轮槽3b的图12所示,从圆筒部2k侧向排出部3h侧倾斜的槽部3c和从排出部3h侧向圆筒部2k侧倾斜的槽部3d交替地连接。此例中,α=β。
因而,此例中,凸轮突起2d和凸轮槽3b起到给泵部2b传递驱动的驱动传递机构的作用。更具体的,凸轮突起2d和凸轮槽3b作为这样一种机构,该机构把齿轮部2a自驱动齿轮300接收的转动力转换为沿泵部2b的往复移动方向的力(沿圆筒部2k的转动轴线方向的力),并将此力传递给该泵部2b。
更具体的,圆筒部2k在驱动齿轮300输入给齿轮部2a的转动力的作用下与泵部2b一起转动,且凸轮突起2d在圆筒部2k的转动作用下转动。因此,利用与凸轮突起2d嵌合的凸轮槽3b,泵部2b与圆筒部2k一起沿转动轴线方向(图7的X方向)往复移动。X方向基本平行于图2,6的M方向。
换句话说,凸轮突起2d和凸轮槽3b转换从驱动齿轮300输入的转动力,以交替地重复泵部2b的伸展状态(图11(a))和泵部2b的收缩状态(图11(b))。
由此,本例中,泵部2b与圆筒部2k一起转动,因而当该圆筒部2k内的显影剂在泵部2b内移动时,可通过泵部2b的转动来搅拌(松散)显影剂。此例中,泵部2b设在圆筒部2k与排出部3h之间,因此搅拌作用可施加给被供送至排出部3h的显影剂,这更有利。
另外,如上所述,此例中,圆筒部2k与泵部2b一起往复移动,因此圆筒部2k的往复移动能够搅拌(松散)该圆筒部2k内的显影剂。
(驱动转换机构的设定条件)
此例中,驱动转换机构这样进行驱动转换,使得通过圆筒部2k的转动供送给排出部3h的显影剂量(每单位时间)大于通过泵作用从排出部3h向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排出的排出量(每单位时间)。
这是因为若泵部2b的显影剂排出能力高于供送部2c向排出部3h供送显影剂的显影剂供送能力,则排出部3h内存在的显影剂量将逐渐减少。换句话说,其避免从显影剂供给容器1向显影剂补充装置201供给显影剂所需的时间延长。
此例的驱动转换机构中,供送部2c供送给排出部3h的显影剂供送量为2.0g/s,泵部2b的显影剂排出量为1.2g/s。
另外,此例的驱动转换机构中,这样进行驱动转换,圆筒部2k每转动一周,泵部2b往复移动多次。这是出于以下原因。
在圆筒部2k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内转动的构造的情况下,优选的,驱动电机500被设定为始终稳定地转动圆筒部2k所需的输出。然而,从尽可能减少成像装置100的能耗的观点来看,优选的,尽可能减少驱动电机500的输出。由圆筒部2k的转矩和转动频率计算驱动电机500所需的输出,因而为减少驱动电机500的输出,圆筒部2k的转动频率尽可能小。
然而,在此例的情况下,若圆筒部2k的转动频率减少,则泵部2b每单位时间的操作数减少,因此从显影剂供给容器1排出的显影剂量(每单位时间)减少。换句话说,从显影剂供给容器1排出的显影剂量可能不足以迅速满足成像装置100本体所需的显影剂供给量。
若泵部2b的容积变化量增大,则泵部2b每单位周期的显影剂排出量增大,从而能够满足成像装置100本体的需求,但这样做会产生以下问题。
若泵部2b的容积变化量增大,则排气步骤中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压(正压)的峰值增大,因而泵部2b往复移动所需的负载增大。
为此,本例中,圆筒部2k每转动一周,泵部2b操作多个周期。由此,与圆筒部2k每转动一周,泵部2b操作一个周期的情况相比,每单位时间的显影剂排出量增大,而无需增大该泵部2b的容积变化量。对应于显影剂的排出量的增大,圆筒部2k的转动频率可以减少。
对圆筒部2k每转动一周执行多次周期操作的效果进行验证实验。实验中,把显影剂填充到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并测量显影剂排出量和圆筒部2k的转矩。然后,由圆筒部2k的转矩和该圆筒部2k的预设转动频率计算圆筒部2k转动所需的驱动电机500的输出(=转矩×转动频率)。实验条件是圆筒部2k每转动一周,泵部2b操作两次,圆筒部2k的转动频率为300rpm,泵部2b的容积变化量为15cm3。
作为验证实验的结果,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显影剂排出量近似1.2g/s。圆筒部2k的转矩(正常状态下的平均转矩)为0.64N·m,且作为计算结果,驱动电机500的输出近似2W(电机负载(W)=0.1047×转矩(N·m)×转动频率(rpm),其中,0.1047是单位转换系数)。
进行比较实验,其中,圆筒部2k每转动一周执行一次操作,圆筒部2k的转动频率为60rpm,其它条件与上述实验相同。换句话说,使显影剂排出量与上述实验相同即近似1.2g/s。
作为比较实验的结果,圆筒部2k的转矩(正常状态下的平均转矩)为0.66N·m,且驱动电机500的输出通过计算得出近似4W。
由这些实验已确认,圆筒部2k每转动一周,泵部2b优选地执行多次周期操作。换句话说,已确认通过这样做,可在圆筒部2k的转动频率低的情况下维持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排出性能。采用此例的构造,驱动电机500所需的输出低,因而成像装置100本体的能耗减少。
(驱动转换机构的位置)
如图7,11所示,此例中,驱动转换机构(由凸轮突起2d和凸轮槽3b构成的凸轮机构)设在显影剂收容部2的外部。更具体的,驱动转换机构设在与圆筒部2k、泵部2b和法兰部3的内部空间隔开的位置,使得该驱动转换机构不与圆筒部2k、泵部2b和法兰部3内收容的显影剂接触。
由此,避免当驱动转换机构设在显影剂收容部2的内部空间中时产生的问题。更具体的,此问题是由于显影剂进入驱动转换机构的发生滑动运动的部分,显影剂颗粒受热和受压以致软化,因而它们凝结成大块(粗颗粒),或者它们进入转换机构,从而导致转矩增大。此问题能够避免。
(显影剂供给步骤)
参照图11,将说明利用泵部的显影剂供给步骤。
此例中,如后所述,驱动转换机构执行转动力的驱动转换,以便交替地重复吸气步骤(经由排出口3a的吸气操作)和排气步骤(经由排出口3a的排气操作)。下面将说明吸气步骤和排气步骤。
(吸气步骤)
首先,将说明吸气步骤(经由排出口3a的吸气操作)。
如图11(a)所示,泵部2b在上述驱动转换机构(凸轮机构)的作用下朝ω所示的方向伸展,由此进行吸气操作。更具体的,通过吸气操作,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收容显影剂的部分(泵部2b、圆筒部2k和法兰部3)的容积增大。
此时,除了排出口3a外,显影剂供给容器1基本气密封,且该排出口3a基本被显影剂T堵塞。因此,随着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可收容显影剂T的部分的容积增大,该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压减小。
此时,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压低于环境压力(外部气压)。为此,显影剂供给容器1外部的空气由于该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外压力差而经由排出口3a进入该显影剂供给容器1。
此时,空气从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外部引入,由此排出口3a附近的显影剂T得以松散(流动化)。更具体的,空气注入排出口3a附近存在的显影剂粉体中,从而减小该显影剂粉体T的容积密度且使其流动化。
由于空气经由排出口3a引入显影剂供给容器1,所以尽管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容积增大,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压在环境压力(外部气压)附近变化。
按照这种方式,由于显影剂T的流动化,该显影剂T不压紧或堵塞于排出口3a内,使得显影剂能够在后述的排气操作中平滑地经由排出口3a排出。因此,经由排出口3a排出的显影剂T的量(每单位时间)可以基本保持长期恒定。
(排气步骤)。
接着将说明排气步骤(经由排出口3a的排气操作)。
如图11(b)所示,泵部2b在上述驱动转换机构(凸轮机构)的作用下朝γ所示的方向收缩,由此进行排气操作。更具体的,通过排气操作,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收容显影剂的部分(泵部2b、圆筒部2k和法兰部3)的容积减小。此时,除了排出口3a外,显影剂供给容器1基本气密封,且该排出口3a基本被显影剂T堵塞直至显影剂被排出。因此,随着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可收容显影剂T的部分的容积减小,该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压上升。
由于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压高于环境压力(外部气压),显影剂T由于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外压力差而被推出,如图11(b)所示。也就是说,显影剂T从显影剂供给容器1排入显影剂补充装置201内。
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的空气也与显影剂T一起排出,因此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压减小。
如前所述,依据此例,显影剂的排出可利用一个往复移动式泵有效地实现,因此显影剂排出机构得以简化。
(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内压变化)
对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压变化进行验证实验。下面将说明验证实验。
填充显影剂以使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的显影剂收容空间充满显影剂;以及当泵部2b在15cm3的容积变化范围内伸缩时,测量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压变化。采用与显影剂供给容器1连接的压力计(可从KEYENCE株式会社获得的AP-C40)测量该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压。
图13表示在填充有显影剂的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闸门4打开且因而可与外部空气连通的状态下,泵部2b伸缩时的压力变化。
图13中,横轴指示时间,纵轴指示相对于环境压力(基准(0))的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的相对压力(+是正压侧,-是负压侧)。
当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压由于该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容积增大而相对于外部环境压力变成负压时,空气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经由排出口3a引入。当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压由于该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容积减小而相对于外部环境压力变成正压时,压力被施加给内部的显影剂。此时,对应于显影剂和空气的排出,内压变得缓和。
通过验证实验,已确认由于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容积增大,该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压相对于外部环境压力变成负压,且空气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引入。另外,已确认由于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容积减小,该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压相对于外部环境压力变成正压,且压力被施加给内部的显影剂以使该显影剂排出。在验证实验中,负压的绝对值为0.5kPa,正压的绝对值为1.3kPa。
如前所述,对于此例的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构造,该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压通过泵部2b的吸气操作和排气操作在负压与正压之间交替地切换,适当地进行显影剂的排出。
如前所述,例如,提供可实现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吸气操作和排气操作的简易泵,由此能在利用空气实现显影剂松散的同时,可靠地利用空气进行显影剂排出。
换句话说,采用此例的构造,即便排出口3a的尺寸极小,由于显影剂在容积密度小的流动化状态下可经由排出口3a排出,所以仍能确保高排出性能而不给显影剂施加较大的应力。
另外,此例中,变容积型泵部2b的内部用作显影剂收容空间,因而当通过增大泵部2b的容积来减小内压时,可形成额外的显影剂收容空间。由此,即便在泵部2b的内部充满显影剂时,也能通过向显影剂粉体内注入空气来减小容积密度(使显影剂流动化)。因此,显影剂可以比传统技术更高的密度注入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
(吸气步骤中的显影剂松散效果)
对吸气步骤中经由排出口3a的吸气操作获得的显影剂松散效果进行验证。当经由排出口3a的吸气操作获得的显影剂松散效果显著时,低排气压(泵的容积变化小)就足以在随后的排气步骤中立即开始从显影剂供给容器1排出显影剂。此验证是为了说明本例的构造可显著地提高显影剂松散效果。这里将详细说明。
图14(a)和图15(a)是示意表示验证实验中采用的显影剂供给系统的构造的示意框图。图14(b)和图15(b)是表示显影剂供给容器内发生的现象的示意图。图14的系统类似于本例,显影剂供给容器C设有显影剂收容部C1和泵部P。通过泵部P的伸缩操作,交替地实施经由显影剂供给容器C的排出口(直径(未表示))的吸气操作和排气操作以把显影剂排入料斗H内。另一方面,图15的系统是比较例,其中,泵部P设在显影剂补充装置侧,且通过泵部P的伸缩操作,交替地实施向显影剂收容部C1内的送气操作和从显影剂收容部C1的抽气操作以把显影剂排入料斗H内。图14,15中,显影剂收容部C1具有相同的内容积,料斗H具有相同的内容积,泵部P具有相同的内容积(容积变化量)。
首先,把200g显影剂填充到显影剂供给容器C内。
然后,考虑到随后的运输状态,把显影剂供给容器C摇动15分钟,之后其与料斗H连接。
使泵部P操作,并测量吸气操作时内压的峰值作为在排气步骤中立即开始显影剂排出所需的吸气步骤条件。图14的情况下,泵部P的操作起始位置对应于显影剂收容部C1的容积成为480cm3,图15的情况下,泵部P的操作起始位置对应于料斗H的容积成为480cm3。
在采用图15所示构造的实验中,预先给料斗H填充200g显影剂以使空气容积条件与图14所示构造相同。采用与显影剂收容部C1连接的压力计(可从KEYENCE株式会社获得的AP-C40)测量该显影剂收容部C1和料斗H的内压。
作为验证结果,类似于本例的依据图14所示系统,若吸气操作时内压的峰值(负压)的绝对值至少1.0kPa,则在随后的排气步骤中能够立即开始显影剂排出。另一方面,在图15所示的比较例系统中,除非吸气操作时内压的峰值(正压)的绝对值至少1.7kPa,否则在随后的排气步骤中将不能立即开始显影剂排出。
已确认采用与本例类似的图14所示系统,伴随着泵部P的容积增大执行吸气,因此显影剂收容部C1的内压可低于(负压侧)环境压力(容器外部压力),使得显影剂松散效果相当高。这是因为如图14(b)所示,伴随着泵部P的伸展,显影剂收容部C1的容积增大,从而使显影剂层T的上部空气层处于减压状态(相对于环境压力)。为此,在减压作用下,力被施加向增大显影剂层T容积的方向(波状线箭头),因而显影剂层能够有效地松散。另外,图14的系统中,在减压作用下,空气从外部引入显影剂收容部C1内(白箭头),且当空气到达空气层R时显影剂层被松散,这是相当好的系统。
在图15所示比较例的系统的情况下,显影剂收容部C1的内压由于向该显影剂收容部C1的送气操作而升高至正压(高于环境压力),因而显影剂凝结,不能获得显影剂松散效果。这是因为如图15(b)所示,空气从显影剂收容部C1的外部强制送入,因而显影剂层T上方的空气层R相对于环境压力变成正压。为此,在加压作用下,力被施加向减小显影剂层T容积的方向(波状线箭头),因而显影剂层T压密化。由此,采用图15所示的系统,显影剂层T的压密化易于导致随后不能进行适当的显影剂排出步骤。
为防止显影剂层T受空气层R的加压作用压密化,考虑在与空气层R对向的位置设置带过滤器等的通气口,从而减小压力上升。然而,此情况下,过滤器等的流阻导致空气层R的压力上升。即便消除此压力上升,也不能提供由上述空气层R的减压状态获得的松散效果。
由前所述,已确认了通过采用本例的系统,伴随着泵部的容积增大来经由排出口进行吸气操作的功能重要性。
(凸轮槽的设定条件的变型例)
参照图16-21,将说明凸轮槽3b的设定条件的变型例。图16-21是凸轮槽3b的展开图。参照图16-21的展开图,说明凸轮槽3b的构造变化对泵部2b的操作条件的影响。
这里,在图16-21每幅图中,箭头A指示显影剂收容部2的转动方向(凸轮突起2d的移动方向);箭头B指示泵部2b的伸展方向;以及箭头C指示泵部2b的收缩方向。另外,凸轮槽3b的用于压缩泵部2b的槽部被标示为凸轮槽3c,用于伸展泵部2b的槽部被标示为凸轮槽3d。另外,凸轮槽3c与显影剂收容部2的转动方向A之间形成的角度为α;凸轮槽3d与转动方向A之间形成的角度为β;以及凸轮槽在泵部2b的伸缩方向B,C上的振幅(泵部2b的伸缩长度)为L。
首先,将说明泵部2b的伸缩长度L。
当伸缩长度L缩短时,泵部2b的容积变化量减小,因而与外部气压的压力差减小。于是,施加给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的显影剂的压力减小,结果每个周期(一次往复移动,即泵部2b的一次伸缩操作)从显影剂供给容器1排出的显影剂量减少。
出于此考虑,如图16所示,若在角度α和β恒定的状态下选择振幅L'以满足L'<L,则与图12的构造相比,泵部2b往复移动一次时排出的显影剂量会减少。相反,若L'>L,则显影剂排出量会增大。
关于凸轮槽的角度α和β,例如,在角度增大的情况下,若显影剂收容部2的转速恒定,则凸轮突起2d在显影剂收容部2转动恒定时间时的移动距离增大,结果泵部2b的伸缩速度增大。
另一方面,当凸轮突起2d在凸轮槽3b内移动时,从凸轮槽3b接收的阻力变大,因而结果,转动显影剂收容部2所需的转矩增大。
为此,如图17所示,若选择凸轮槽3c的角度α'和凸轮槽3d的角度β'以满足α'>α且β'>β而不改变伸缩长度L,则与图12的构造相比,泵部2b的伸缩速度会增大。结果,在显影剂收容部2的每转过程中,泵部2b的伸缩操作的数量会增大。另外,由于经由排出口3a进入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空气的流速增大,所以对该排出口3a附近存在的显影剂的松散效果增强。
相反,若选择角度α'和β'以满足α'<α且β'<β,则显影剂收容部2的转矩减小。当采用例如具有高流动性的显影剂时,泵部2b的伸展易于使经由排出口3a进入的空气吹飞该排出口3a附近存在的显影剂。结果,显影剂不可能充分地积聚在排出部3h内,因而显影剂排出量减少。此情况下,通过依据此选择减小泵部2b的伸展速度,可抑制显影剂的吹飞,从而提高排出能力。
若如图18所示选择凸轮槽3b的角度以满足α<β,则泵部2b的伸展速度大于收缩速度。相反,如图20所示,若角度α>角度β,则泵部2b的伸展速度小于收缩速度。
通过这样做,例如当显影剂处于例如高度压密状态时,泵部2b在收缩行程时的操作力大于该泵部2b在伸展行程时的操作力,结果显影剂收容部2的转矩在泵部2b的收缩行程中易于变高。然而此情况中,若凸轮槽3b如图18所示构造,则与图12的构造相比,泵部2b在伸展行程时的显影剂松散效果增强。另外,泵部2b在收缩行程时,凸轮突起2d从凸轮槽3b接收的阻力小,因而能够抑制该泵部2b收缩时的转矩增大。
如图19所示,基本平行于显影剂收容部2的转动方向(图中箭头A)的凸轮槽3e可以设在凸轮槽3c,3d之间。此情况下,当凸轮突起2d在凸轮槽3e内移动时,凸轮不起使用,由此可提供泵部2b不实施伸缩操作的步骤。
通过这样做,若提供泵部2b在伸展状态下静止的过程,则由于在排出口3a附近总是存在显影剂的排出初期,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的减压状态在静止期间维持,所以显影剂松散效果增强。
另一方面,在排出末期,由于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的显影剂量少且由于排出口3a附近存在的显影剂被经由该排出口3a进入的空气吹飞,所以显影剂不能充分地储存在排出部3h内。
换句话说,显影剂排出量倾向于逐渐减少,但即便在此情况下,在处于伸展状态的静止期间通过转动显影剂收容部2来持续供送显影剂,仍能够使排出部3h充分地填充显影剂。因而,能够维持稳定的显影剂排出量,直至显影剂供给容器1变空。
另外,在图12的构造中,通过使凸轮槽的伸缩长度L变长,泵部2b每个周期的显影剂排出量会增大。然而,此情况下,泵部2b的容积变化量增大,因此与外部气压的压力差也增大。为此,驱动泵部2b所需的驱动力也增大,因而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所需的驱动负载易于过大。
此情况下,为增大泵部2b每个周期的显影剂排出量而不造成此问题,选择凸轮槽3b的角度以满足α>β,由此使该泵部2b的收缩速度会大于伸展速度。
对图20的构造进行验证实验。
实验中,向具有图20所示凸轮槽3b的显影剂供给容器1填充显影剂;按照收缩操作且然后伸展操作的顺序实施泵部2b的容积变化以排出显影剂;以及测量排出量。实验条件是泵部2b的容积变化量为50cm3、泵部2b的收缩速度为180cm3/s,且泵部2b的伸展速度为60cm3/s。泵部2b的操作周期近似1.1秒。
在图12所示构造的情况下,测量显影剂排出量。然而,泵部2b的收缩速度和伸展速度为90cm3/s,泵部2b的容积变化量和泵部2b的一个周期与图20所示例子相同。
现在说明验证实验的结果。图22(a)表示在泵2b的容积变化时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压变化。图22(a)中,横轴指示时间,纵轴指示相对于环境压力(基准(0))的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的相对压力(+是正压侧,-是负压侧)。实线和虚线分别用于具有图20和图12所示凸轮槽3b的显影剂供给容器1。
在泵部2b的收缩操作中,两例的内压均随着时间流逝而上升,并在收缩操作完成时到达峰值。此时,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的压力相对于环境压力(外部气压)在正压范围内变化,因此内部的显影剂被加压,显影剂经由排出口3a排出。
随后,在泵部2b的伸展操作中,该泵部2b的容积增大,所以两例的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的压力均减小。此时,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的压力相对于环境压力(外部气压)从正压改变为负压,且此压力持续施加给内部的显影剂直至空气经由排出口3a引入,由此显影剂经由该排出口3a排出。
也就是说,在泵部2b的容积变化过程中,当显影剂供给容器1处于正压状态时,即当内部的显影剂被加压时,显影剂排出,因此在泵部2b的容积变化过程中的显影剂排出量随着压力的时间积分量增大。
如图22(a)所示,在泵部2b的收缩操作完成时的峰压对于图20所示的构造为5.7kPa,对于图12所示的构造为5.4kPa,在图20所示的构造中较高,尽管泵部2b的容积变化量相同。这是因为通过增大泵部2b的收缩速度,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被突然地加压,显影剂立刻集中于排出口3a,结果经由该排出口3a排出显影剂的排出阻力变大。由于两例中排出口3a都具有小直径,所以倾向性显著。由于如图22(a)所示,泵部一个周期所需的时间在两例中相同,所以图20所示的例子中,压力的时间积分量更大。
以下表2表示泵部2b每周期操作的显影剂排出量的测量数据。
表2
显影剂排出量(g) | |
图12 | 3.4 |
图20 | 3.7 |
图21 | 4.5 |
如表2所示,显影剂排出量在图20所示的构造中为3.7g且在图12所示的构造中为3.4g,也就是说,在图20所示构造的情况下较大。由这些数据和图22(a)的结果,已确认泵部2b每周期的显影剂排出量随着压力的时间积分量增大。
由前所述,通过使泵部2b的收缩速度大于伸展速度且使泵部2b的收缩操作时的峰压较高,可以增大泵部2b每周期的显影剂排出量。
接着说明用于增大泵部2b每周期的显影剂排出量的另一方法。
对于图21所示的凸轮槽3b,类似于图19的情况,基本平行于显影剂收容部2的转动方向的凸轮槽3e设在凸轮槽3c和凸轮槽3d之间。然而,在图21所示凸轮槽3b的情况下,凸轮槽3e设在这样一位置,使得在泵部2b的周期中,泵部2b的操作在泵部2b的收缩操作之后该泵部2b收缩的状态下停止。
对于图21的构造,类似地测量显影剂排出量。在对其的验证实验中,泵部2b的收缩速度和伸展速度为180cm3/s,其它条件与图20所示例子相同。
接着将说明验证实验的结果。图22(b)表示在泵部2b的收缩操作中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压变化。实线和虚线分别用于具有图21和图20所示凸轮槽3b的显影剂供给容器1。
同样,在图21的情况下,内压在泵部2b的收缩操作过程中随着时间流逝而上升,并在收缩操作完成时到达峰值。此时,类似于图20,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的压力在正压范围内变化,因此内部的显影剂排出。图21所示例子中泵部2b的收缩速度与图20所示例子相同,因此泵部2b的收缩操作完成时的峰压为与图20所示例子相等的5.7kPa。
随后,当泵部2b在收缩状态下停止时,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压逐渐减小。这是因为在泵部2b的操作停止后,由该泵部2b的收缩操作产生的压力仍然残留,内部的显影剂和空气在该压力的作用下排出。然而,与在收缩操作完成后立即开始伸展操作的情况相比,内压维持处于更高的水平,因而此过程中,较大量的显影剂被排出。
当随后伸展操作开始时,类似于图20的例子,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压减小,且由于内部的显影剂持续受压,显影剂排出直至该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的压力变成负压。
当如图22(b)所示比较压力的时间积分值时,在这些例中泵部2b的单位周期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图21所示情况下的时间积分值较大,因为在泵部2b静止期间维持高内压。
如表2所示,所测量出的泵部2b每个周期的显影剂排出量在图21的情况下为4.5g,大于图20的情况(3.7g)。由表2的结果和图22(b)所示的结果,已确认泵部2b每个周期的显影剂排出量随着压力的时间积分量增大。
由此,图21的例子中,收缩操作后,泵部2b的操作在收缩状态下停止。为此,在泵部2b的收缩操作中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的峰压变高,且此压力维持处于尽可能高的水平,由此泵部2b每个周期的显影剂排出量进一步增大。
如前所述,可通过改变凸轮槽3b的构造来调整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排出能力,因而此实施例的装置可响应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所需的显影剂量和所采用显影剂的物性等。
图12,16-21中,泵部2b的排气操作和吸气操作交替地执行,但排气操作和/或吸气操作也可在中途暂时停止,然后在预定时间经过后重新开始排气操作和/或吸气操作。
例如,选择性的,可以不单调地执行泵部2b的排气操作,而是中途暂时停止泵部的收缩操作,然后再收缩以实现排气。这同样适用于吸气操作。另外,排气操作和/或吸气操作可以为多级方式,只要满足显影剂排出量和排出速度。由此,即便在排气操作和/或吸气操作被分割为多级时,状况仍然是交替地重复排气操作和吸气操作。
如前所述,此例中,用于转动供送部(螺旋状凸部2c)的驱动力和用于往复移动泵部(波纹管状泵2b)的驱动力通过单个驱动输入部(齿轮部2a)来接收。因此,显影剂供给容器的驱动输入机构的构造能够简化。另外,利用设在显影剂补充装置内的单个驱动机构(驱动齿轮300)给显影剂供给容器施加驱动力,因此用于显影剂补充装置的驱动机构能够简化。另外,可采用简易机构来相对于显影剂补充装置定位显影剂供给容器。
对于此例的构造,利用显影剂供给容器的驱动转换机构转换从显影剂补充装置接收的用于转动供送部的转动力,由此泵部能够适当地往复移动。换句话说,在显影剂供给容器从显影剂补充装置接收往复移动力的系统中,可确保泵部的适当驱动。
(实施例2)
参照图23(a)和(b),将说明实施例2的构造。图23(a)是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示意透视图,以及图23(b)是表示泵部2b的伸展状态的示意剖视图。此例中,与实施例1相同的附图标记被赋予给本实施例中具有相应作用的部件,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此例中,与实施例1显著不同之处在于,驱动转换机构(凸轮机构)与泵部2b一起设在相对于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转动轴线方向分割圆筒部2k的位置。其它构造基本类似于实施例1的构造。
如图23(a)所示,此例中,伴随着转动向排出部3h供送显影剂的圆筒部2k包括圆筒部2k1和圆筒部2k2。泵部2b设在圆筒部2k1和圆筒部2k2之间。
作为驱动转换机构的凸轮法兰部15设在与泵部2b对应的位置。凸轮法兰部15的内面设有在整个周长上延伸的凸轮槽15a。另一方面,圆筒部2k2的外表面设有作为驱动转换机构且与凸轮槽15a嵌合的凸轮突起2d。
显影剂补充装置201设有与转动方向限制部11(图2)类似的部分,且作为凸轮法兰部15的保持部的其下表面基本不转动地由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该部分保持。另外,显影剂补充装置201设有与转动轴线方向限制部12(图2)类似的部分,且作为凸轮法兰部15的保持部的下表面的相对于转动轴线方向的一端基本不可转动地由该部分保持。
因此,当转动力被输入给齿轮部2a时,泵部2b沿方向ω和γ与圆筒部2k2一起往复移动。
如前所述,同样在泵部设于分割圆筒部的位置处的此例中,泵部2b在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的转动力的作用下往复移动。
同样在此例中,吸气操作和排气操作可由单个泵实现,因此显影剂排出机构的构造能够简化。能在显影剂收容部的内压减小时进行吸气操作,从而提供高松散效果。
这里,从泵部2b的泵送作用能够有效地作用于排出部3h内储存的显影剂的观点来看,泵部2b直接与排出部3h连接的实施例1的构造是优选的。
另外,由于实施例2的构造需要有由显影剂补充装置201基本保持不动的额外凸轮法兰部(驱动转换机构),所以实施例1的构造是优选的。另外,由于实施例2的显影剂补充装置201内需要有用于限制凸轮法兰部15沿圆筒部2k的转动轴线方向移动的额外机构,所以实施例1的构造是优选的。
这是因为实施例1中,法兰部3由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支持以使排出口3a的位置基本不动,且构成驱动转换机构的凸轮机构之一设在该法兰部3内。也就是说,按照这种方式,驱动转换机构得以简化。
(实施例3)
参照图24,将说明实施例3的构造。此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被赋予给本实施例中具有相应作用的部件,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此例显著不同于实施例1之处在于驱动转换机构(凸轮机构)设在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相对于显影剂供送方向的上游端处,以及使用搅拌部件2m供送圆筒部2k内的显影剂。其它构造基本类似于实施例1的构造。
如图24所示,此例中,搅拌部件2m设在作为供送部的圆筒部2k内且相对于该圆筒部2k转动。搅拌部件2m在齿轮部2a接收的转动力的作用下相对于不可转动地固定在显影剂补充装置201上的圆筒部2k转动,由此显影剂在被搅拌的同时沿转动轴线方向送向排出部3h。更具体的,搅拌部件2m设有轴部和固定在该轴部上的供送叶片部。
此例中,作为驱动输入部的齿轮部2a设在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一个纵向端部处(图24的右手侧),齿轮部2a与搅拌部件2m同轴连接。
另外,与齿轮部2a一体的中空凸轮法兰部3i设在显影剂供给容器的一个纵向端部处(图24的右手侧),以与该齿轮部2a同轴转动。凸轮法兰部3i设有在内表面的整个内周长上延伸的凸轮槽3b,该凸轮槽3b与分别设在圆筒部2k的外表面上的基本径向相对位置处的两个凸轮突起2d嵌合。
圆筒部2k的一个端部(排出部3h侧)固定在泵部2b上,该泵部2b的一个端部(排出部3h侧)固定在法兰部3上。它们通过焊接方法固定。因而,在其安装到显影剂补充装置201上的状态下,泵部2b和圆筒部2k相对于法兰部3基本不可转动。
此例中同样,类似于实施例1,当显影剂供给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补充装置201上时,该显影剂补充装置201阻止法兰部3(排出部3h)朝转动方向和转动轴线方向移动。
因此,当转动力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输入齿轮部2a时,凸轮法兰部3i与搅拌部件2m一起转动。结果,凸轮突起2d受凸轮法兰部3i的凸轮槽3b驱动,使圆筒部2k沿转动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以伸缩泵部2b。
按照这种方式,利用搅拌部件2m的转动把显影剂供送给排出部3h,且该排出部3h内的显影剂最终通过泵部的吸气排气操作经由排出口3a排出。
如前所述,同样在此例的构造中,类似于实施例1-2,能够通过齿轮部2a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的转动力来执行设在圆筒部2k内的搅拌部件2m的转动操作和泵部2b的往复移动。
此例中同样,吸气操作和排气操作能够由单个泵实现,显影剂排出机构的构造能够简化。另外,通过经由微小排出口进行吸气操作,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内部减压(负压),因此,显影剂能够适当地松散。
此例情况下,显影剂供送步骤中在圆筒部2k处施加给显影剂的应力倾向于较大,且驱动力矩较大,由此观点来看,实施例1和2的构造是优选的。
(实施例4)
参照图25(a)-(d),将说明实施例4的构造。图25(a)是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示意透视图,(b)是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放大剖视图,(c)和(d)是凸轮部的放大透视图。此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被赋予给本实施例中具有相应作用的部件,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此例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使泵部2b不可经由显影剂补充装置201转动。
此例中,如图25(a)和(b)所示,中继部2f设在显影剂收容部2的泵部2b与圆筒部2k之间。此中继部2f的外表面上的基本径向彼此相对的位置处设有两个凸轮突起2d,且其一端(排出部3h侧)连接并固定到泵部2b上(焊接方法)。
泵部2b的另一端(排出部3h侧)固定到法兰部3上(焊接方法),且在其安装到显影剂补充装置201上的状态下,其基本不可转动。
密封部件5在圆筒部2k的排出部3h侧端部与中继部2f之间受压缩,且该圆筒部2k被一体化以可相对于中继部2f转动。圆筒部2k的外周部设有如后所述用于从凸轮齿轮部7接收转动力的转动接收部(凸部)2g。
另一方面,圆筒状的凸轮齿轮部7被设置为覆盖中继部2f的外表面。凸轮齿轮部7与法兰部3接合以在圆筒部2k的转动轴线方向上基本不动(游隙范围内的移动是允许的),而可相对于法兰部3转动。
如图25(c)所示,凸轮齿轮部7设有作为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转动力的驱动输入部的齿轮部7a和与凸轮突起2d接合的凸轮槽7b。另外,如图25(d)所示,凸轮齿轮部7设有与转动接收部2g接合以与圆筒部2k一起转动的转动接合部(凹部)7c。由此,利用上述接合关系,允许转动接合部(凹部)7c相对于转动接收部2g沿转动轴线方向移动,但其在转动方向上一体转动。
接着,将说明此例中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显影剂供给步骤。
当齿轮部7a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驱动齿轮300接收转动力且凸轮齿轮部7转动时,由于转动接合部7c与转动接收部2g之间的接合关系,该凸轮齿轮部7与圆筒部2k一起转动。也就是说,转动接合部7c与转动接收部2g起到把齿轮部7a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的转动力传递给圆筒部2k(供送部2c)的作用。
另一方面,类似于实施例1-3,当显影剂供给容器1安装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上时,法兰部3由显影剂补充装置201不可转动地支持,因此固定在法兰部3上的泵部2b和中继部2f也不可转动。另外,法兰部3沿转动轴线方向的移动受显影剂补充装置201阻止。
因此,当凸轮齿轮部7转动时,该凸轮齿轮部7的凸轮槽7b与中继部2f的凸轮突起2d之间产生凸轮作用。由此,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输入给齿轮部7a的转动力被转换为使中继部2f和圆筒部2k沿显影剂收容部2的转动轴线方向往复移动的力。结果,在往复移动方向的一端位置(图25(b)的左侧)固定于法兰部3上的泵部2b同中继部2f和圆筒部2k的往复移动相连动地伸缩,由此实现泵操作。
按照这种方式,伴随着圆筒部2k的转动,显影剂通过供送部2c供送给排出部3h,且该排出部3h内的显影剂最终通过泵部2b的吸气排气操作经由排出口3a排出。
如前所述,此例中,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的转动力被传递且同时转换为用于转动圆筒部2k的力和用于沿转动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伸缩操作)泵部2b的力。
因而,此例中同样,类似于实施例1-3,利用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的转动力来实现圆筒部2k(供送部2c)的转动操作和泵部2b的往复移动两者。
此例中同样,吸气操作和排气操作能由单个泵实现,显影剂排出机构的构造能够简化。另外,通过经由微小排出口进行吸气操作,可使显影剂供给容器内处于减压状态(负压状态),因此显影剂能够适当地松散。
(实施例5)
参照图26(a)和(b),将说明实施例5。图26(a)是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示意透视图,以及26(b)是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放大剖视图。此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被赋予给本实施例中具有相应作用的部件,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此例显著不同于实施例1之处在于,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驱动机构300接收的转动力转换为使泵部2b往复移动的往复移动力,然后此往复移动力转换为使圆筒部2k转动的转动力。
此例中,如图26(b)所示,中继部2f设在泵部2b与圆筒部2k之间。此中继部2f包括分别位于基本径向相对位置处的两个凸轮突起2d,且其一端侧(排出部3h侧)经由焊接方法连接并固定到泵部2b上。
泵部2b的另一端(排出部3h侧)固定到法兰部3上(焊接方法),且在其安装到显影剂补充装置201上的状态下,其基本不可转动。
密封部件5在圆筒部2k的一个端部与中继部2f之间受压缩,且该圆筒部2k被一体化以使其可相对于中继部2f转动。圆筒部2k的外周部分别在基本径向相对的位置处设有两个凸轮突起2i。
另一方面,圆筒状的凸轮齿轮部7被设置为覆盖泵部2b和中继部2f的外表面。凸轮齿轮部7这样接合,使得其不可相对于法兰部3在圆筒部2k的转动轴线方向上移动,但其可相对于该法兰部3转动。凸轮齿轮部7设有作为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转动力的驱动输入部的齿轮部7a和与凸轮突起2d接合的凸轮槽7b。
另外,设有覆盖中继部2f和圆筒部2k的外表面的凸轮法兰部15。当显影剂供给容器1安装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安装部10上时,凸轮法兰部15基本不可移动。凸轮法兰部15设有凸轮突起2i和凸轮槽15a。
接着,将说明此例的显影剂供给步骤。
齿轮部7a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驱动齿轮300接收转动力,由此凸轮齿轮部7转动。然后,由于泵部2b和中继部2f被法兰部3保持不可转动,所以凸轮齿轮部7的凸轮槽7b与中继部2f的凸轮突起2d之间产生凸轮作用。
更具体的,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输入给齿轮部7a的转动力被转换为使中继部2f沿圆筒部2k的转动轴线方向往复移动的力。结果,在往复移动方向的一端处(图26(b)的左侧)固定于法兰部3上的泵部2b同中继部2f的往复移动相连动地伸缩,由此实现泵操作。
当中继部2f往复移动时,在凸轮法兰部15的凸轮槽15a与凸轮突起2i之间起到凸轮作用,由此转动轴线方向的力转换为转动方向的力,且此力被传递给圆筒部2k。结果,圆筒部2k(供送部2c)转动。按照这种方式,伴随着圆筒部2k的转动,显影剂通过供送部2c供送给排出部3h,且该排出部3h内的显影剂最终通过泵部2b的吸气排气操作经由排出口3a排出。
如前所述,此例中,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的转动力转换为使泵部2b沿转动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伸缩操作)的力,然后此力转换为使圆筒部2k转动的力并被传递。
因而,此例中同样,类似于实施例1-4,利用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的转动力能够实现圆筒部2k(供送部2c)的转动操作和泵部2b的往复移动两者。
此例中同样,吸气操作和排气操作由单个泵实现,因此显影剂排出机构的构造能够简化。另外,通过经由微小排出口进行吸气操作,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内部减压(负压),因此显影剂能够适当地松散。
然而,此例中,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输入的转动力转换为往复移动力,然后转换为沿转动方向的力,结果驱动转换机构的构造复杂化,因此,不需要再转换的实施例1-4是优选的。
(实施例6)
参照图27(a)-(b)和图28(a)-(d),将说明实施例6。图27(a)是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示意透视图,27(b)是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放大剖视图,以及图28(a)-(d)是驱动转换机构的放大图。图28(a)-(d)中,齿圈8和转动接合部8b被表示为始终位于顶位置,以较好地表示其操作。此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被赋予给本实施例中具有相应作用的部件,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此例中,驱动转换机构采用伞齿轮,这与前述例不同。
如图27(b)所示,中继部2f设在泵部2b与圆筒部2k之间。此中继部2f设有与后述的连接部14接合的接合突起2h。
泵部2b的另一端(排出部3h侧)固定到法兰部3上(焊接方法),且在其安装到显影剂补充装置201上的状态下,其基本不可转动。
密封部件5在圆筒部2k的排出部3h侧端部与中继部2f之间受压缩,且圆筒部2k被一体化以可相对于中继部2f转动。圆筒部2k的外周部设有用于从后述的齿圈8接收转动力的转动力接收部(凸部)2g。
另一方面,圆筒状的齿圈8被设置为覆盖圆筒部2k的外表面。齿圈8可相对于法兰部3转动。
如图27(a)和(b)所示,齿圈8包括用于把转动力传递给后述的伞齿轮9的齿轮部8a和用于与转动接收部2g接合以与圆筒部2k一起转动的转动接合部(凹部)8b。通过上述接合关系,允许转动接合部(凹部)8b相对于转动接收部2g沿转动轴线方向移动,但其在转动方向上一体转动。
法兰部3的外表面上,伞齿轮9被设置为可相对于该法兰部3转动。另外,伞齿轮9和接合突起2h经由连接部14连接。
接着,将说明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显影剂供给步骤。
当圆筒部2k在显影剂收容部2的齿轮部2a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驱动齿轮300接收的转动力的作用下转动时,由于圆筒部2k经由接收部2g与齿圈8接合,所以齿圈8与该圆筒部2k一起转动。也就是说,转动接收部2g和转动接合部8b起到把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输入给齿轮部2a的转动力传递给齿圈8的作用。
另一方面,当齿圈8转动时,转动力从齿轮部8a传递给伞齿轮9,以使该伞齿轮9转动。伞齿轮9的转动经由连接部14转换为接合突起2h的往复移动,如图28(a)-(d)所示,由此,具有接合突起2h的中继部2f往复移动。结果,泵部2b与中继部2f的往复移动相连动地收缩以实现泵操作。
按照这种方式,伴随着圆筒部2k的转动,显影剂通过供送部2c供送给排出部3h,且该排出部3h内的显影剂最终通过泵部2b的吸气排气操作经由排出口3a排出。
因而,此例中同样,类似于实施例1-5,利用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的转动力来实现圆筒部2k(供送部2c)的转动操作和泵部2b的往复移动两者。
此例中同样,吸气操作和排气操作能够由单个泵实现,因此显影剂排出机构的构造能够简化。另外,通过经由微小排出口进行吸气操作,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内部减压(负压),因此显影剂能够适当地松散。
在采用伞齿轮9的转换机构的情况下,部件数量多,从此观点来看,实施例1-5是优选的。
(实施例7)
参照图29(a)-(c),将说明实施例7的构造。图29(a)是驱动转换机构的放大透视图,以及29(b)-(c)是从顶部看的其放大图。在图29(b)和(c)中,齿圈8和转动接合部8b被示意地表示为位于顶部,以便说明操作。此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被赋予给本实施例中具有相应作用的部件,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此例中,驱动转换机构包括磁铁(磁场生成装置),这显著不同于实施例6。
如图29(如果必要,图28)所示,伞齿轮9设有长方体形磁铁19,中继部2f的接合突起2h设有棒状磁铁20,该棒状磁铁20具有朝向磁铁19的磁极。长方体磁铁19的N极位于其一个纵向端部处,S极位于另一端部处,且该长方体磁铁19的取向随着伞齿轮9的转动而变化。棒状磁铁20的S极位于容器外侧的一个纵向端部处,N极位于另一端处,且该棒状磁铁20可沿转动轴线方向移动。磁铁20受形成在法兰部3的外周面内的细长导槽的作用而不可转动。
采用此构造,当磁铁19由于伞齿轮9的转动而转动时,与磁铁20面对的磁极被调换,因此磁铁19和磁铁20之间的吸引作用和排斥作用交替地重复。结果,固定于中继部2f上的泵部2b沿转动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如前所述,类似于实施例1-6,此实施例中,供送部2c(圆筒部2k)的转动操作和泵部2b的往复移动两者都利用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的转动力来实现。
此例中同样,吸气操作和排气操作能够由单个泵实现,因此显影剂排出机构的构造能够简化。另外,通过经由微小排出口进行吸气操作,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内部减压(负压),因此显影剂能够适当地松散。
此例中,伞齿轮9设有磁铁,但这不是必然的,利用磁力(磁场)的其它方式是适用的。
从驱动转换的确实性的观点来看,实施例1-6是优选的。在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收容的显影剂为磁性显影剂(单组分磁性调色剂、双组分磁性载体)的情况下,显影剂易于被容器的靠近磁铁的内壁部俘获。于是,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残留的显影剂量可能大,由此观点来看,实施例1-6的构造是优选的。
(实施例8)
参照图30(a)-(c)和图31(a)-(b),将说明实施例8。图30(a)是表示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部的示意图,30(b)是泵部2b在显影剂供给步骤中伸展至最大状态的剖视图,以及30(c)是泵部2b在显影剂供给步骤中收缩至最大状态的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剖视图。图31(a)是表示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部的示意图,以及31(b)是圆筒部2k的后端部的透视图。此例中,与实施例1相同的附图标记被赋予给本实施例中具有相应作用的部件,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此实施例显著不同于上述实施例的构造之处在于,泵部2b设在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前端部且该泵部2b不具有把从驱动齿轮300接收的转动力传递给圆筒部2k的作用。更具体的,泵部2b设在驱动转换机构的驱动转换路径之外,即从联接部2a(图31(b))延伸至凸轮槽2n的驱动转换路径之外,该联接部2a从驱动齿轮300接收转动力。
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而采用此构造,该事实是对于实施例1的构造,在从驱动齿轮300输入的转动力经由泵部2b传递给圆筒部2k后,其被转换为往复移动力,因此泵部2b在显影剂供给步骤操作中始终接收转动方向的力。由此,在显影剂供给步骤中,泵部2b易于朝转动方向扭转,结果恶化泵作用。这里将详细说明。
如图30(a)所示,泵部2b的一个端部(排出部3h侧)的开放部固定在法兰部3上(焊接方法),且当容器安装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上时,泵部2b与法兰部3基本不可转动。
另一方面,凸轮法兰部15被设置为覆盖法兰部3和/或圆筒部2k的外表面,且该凸轮法兰部15作为驱动转换机构。如图30所示,凸轮法兰部15分别在其内表面的径向相对位置处设有两个凸轮突起15a。另外,凸轮法兰部15固定在泵部2b的封闭侧(与排出部3h侧相反)。
另一方面,圆筒部2k的外表面设有作为驱动转换机构的凸轮槽2n,该凸轮槽2n在整个周长上延伸且凸轮突起15a与凸轮槽2n接合。
另外,此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不同,如图31(b)所示,圆筒部2k的一个端面(相对于显影剂供送方向的上游侧)设有作为驱动输入部的非圆形(非例中为矩形)凸状联接部2a。另一方面,显影剂补充装置201包括用于与凸状联接部2a驱动连接以施加转动力的非圆形(矩形)凹状联接部。类似于实施例1,凹状联接部由驱动电机500驱动。
另外,类似于实施例1,显影剂补充装置201阻止法兰部3朝转动轴线方向和转动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圆筒部2k经由密封部5与法兰部3连接,且该圆筒部2k可相对于法兰部3转动。密封部5是这样一种滑动型密封件,其在不影响利用泵部2b进行的显影剂供给的范围内防止空气(显影剂)在圆筒部2k与法兰部3之间进出泄漏且允许圆筒部2k转动。
接着,将说明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显影剂供给步骤。
显影剂供给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补充装置201上,然后圆筒部2k从该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凹状联接部接收转动力,由此凸轮槽2n转动。
因此,在显影剂补充装置201阻止圆筒部2k和法兰部3沿转动轴线方向移动的同时,凸轮法兰部15通过与凸轮槽2n接合的凸轮突起15a相对于法兰部3和圆筒部2k沿转动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由于凸轮法兰部15和泵部2b彼此固定,所以该泵部2b与凸轮法兰部15一起往复移动(ω方向和γ方向)。结果,如图30(b)和(c)所示,泵部2b与凸轮法兰部15的往复移动相连动地伸缩,由此实现泵操作。
如前所述,此实施例中同样,类似于上述实施例,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的转动力在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转换为操作泵部2b的力,使得泵部2b可被适当地操作。
另外,在不利用泵部2b的情况下把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的转动力转换为往复移动力,由此防止该泵部2b因为朝转动方向扭转而受损伤。因此,不需要增大泵部2b的强度,该泵部2b的厚度可以较小,且其材料可以是廉价材料。
另外,在此例的构造中,泵部2b不像实施例1-7那样设在排出部3h与圆筒部2k之间,而是设在排出部3h的远离圆筒部2k的位置,因此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残留的显影剂量减少。
此例中同样,吸气操作和排气操作能够由单个泵实现,因此显影剂排出机构的构造能够简化。另外,通过经由微小排出口进行吸气操作,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内部减压(负压),因此显影剂能够适当地松散。
如图31(a)所示,选择性的,泵部2b的内部空间可不用作显影剂收容空间,但是可设置不使调色剂通过而使空气通过的过滤器17用以分隔在泵部2b与排出部3h之间。采用此构造,当泵部2b收缩时,波纹管状部的凹进部内的显影剂不受到应力。然而,由在泵部2b的伸展行程中能形成额外的显影剂收容空间,即提供显影剂移动的额外空间,以使显影剂易于松散的观点来看,图30(a)-(c)的构造是优选的。
(实施例9)
参照图32(a)-(c),将说明实施例9的构造。图32(a)-(c)是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放大剖视图。在图32(a)-(c)中,除泵以外的构造基本与图30和31所示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此例中,泵不具有交替地峰折部和谷折部,相反其具有基本无折部的可伸缩膜状泵16,如图32所示。
此例中,膜状泵16由橡胶制成,但这不是必然的,也可采用柔性材料例如树脂膜。
对于此构造,当凸轮法兰部15沿转动轴线方向往复移动时,膜状泵16与该凸轮法兰部15一起往复移动。结果,如图32(b)和(c)所示,膜状泵16与凸轮法兰部15的往复移动相连动地沿ω和γ方向伸缩,由此实现泵操作。
此实施例中同样,类似于实施例1-8,从显影剂补充装置接收的转动力在显影剂供给容器内转换为操作泵部的力,由此泵部可被适当地操作。
此例中同样,吸气操作和排气操作能够由单个泵实现,因此显影剂排出机构的构造能够简化。另外,通过经由微小排出口进行吸气操作,可使显影剂供给容器内处于减压状态(负压状态),因此显影剂能够适当地松散。
(实施例10)
参照图33(a)-(e),将说明实施例10的构造。图33(a)是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示意透视图,33(b)是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放大剖视图,以及33(c)-(e)是驱动转换机构的示意放大图。此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被赋予给本实施例中具有相应作用的部件,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此例中,泵部沿着与转动轴线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往复移动,这与前述实施例不同。
(驱动转换机构)
此例中,如图33(a)-(e)所示,法兰部3即排出部3h的上部连接有波纹管型泵部3f。另外,作为驱动转换部的凸轮突起3g经由结合固定在泵部3g的顶端部处。另一方面,可与凸轮突起3g接合的凸轮槽2e形成在显影剂收容部2的一个纵向端面处,且其作为驱动转换部。
如图33(b)所示,这样固定显影剂收容部2,使得在排出部3h侧端部压缩设于法兰部3的内面上的密封部件5的状态下,该显影剂收容部2可相对于排出部3h转动。
此例中同样,伴随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安装操作,排出部3h的两侧(在与转动轴线方向X相垂直的方向上的相对端面)由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支持。因此,显影剂供给操作过程中,排出部3h基本不可转动。
另外,伴随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安装操作,设在排出部3h的外底面部上的凸部3j利用设在安装部10内的凹部锁定。因此,显影剂供给操作过程中,排出部3h被固定为沿转动轴线方向基本不可转动。
这里,凸轮槽2e的构造如图33(c)-(e)所示为椭圆形构造。
如图33(b)所示,板状分隔壁6设置用以把螺旋状凸部(供送部)2c自圆筒部2k送来的显影剂供送给排出部3h。分隔壁6将显影剂收容部2的一部分基本分隔成两个部分,且可与该显影剂收容部2一体转动。分隔壁6设有相对于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转动轴线方向倾斜的倾斜突起6a。倾斜突起6a与排出部3h的入口部连接。
因此,与圆筒部2k的转动相连动地从供送部2c送来的显影剂由分隔壁6铲起。随后,伴随着圆筒部2k的进一步转动,显影剂受重力作用在分隔壁6的表面上滑落,并被倾斜突起6a供送给排出部3h侧。倾斜突起6a设在分隔壁6的两个侧面中的每个上,使得圆筒部2k每转动半圈,显影剂就被送入排出部3h。
(显影剂供给步骤)
接着,将说明此例中从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显影剂供给步骤。
当操作员把显影剂供给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补充装置201上时,该显影剂补充装置201阻止法兰部3(排出部3h)朝转动方向和转动轴线方向移动。另外,泵部3f和凸轮突起3g固定在法兰部3上,所以也同样被阻止朝转动方向和转动轴线方向移动。
由于从驱动齿轮300(图6)输入给齿轮部2a的转动力,显影剂收容部2转动,因此凸轮槽2e也转动。另一方面,被固定为不可转动的凸轮突起3g经由凸轮槽2e接收力,使得输入给齿轮部2a的转动力被转换为基本竖直地往复移动泵部3f的力。此例中,凸轮突起3g结合在泵部3f的上表面上,但这不是必然的,也可采用其它构造,只要泵部3f可适当地上下移动。例如,可采用已知的弹簧钩接合,或者可组合使用圆棒状凸轮突起3g和具有与该凸轮突起3g接合的孔的泵部3f。
这里,图33(d)表示泵部3f最伸展的状态,即凸轮突起3g位于凸轮槽2e的椭圆与长轴La的交点(图33(c)中的点Y)处的状态。图33(e)表示泵部3f最收缩的状态,即凸轮突起3g位于凸轮槽2e的椭圆与短轴Lb的交点(图33(c)中的点Z)处的状态。
图33(d)的状态和图33(e)的状态以预定的周期交替地重复,使得泵部3f实现吸气和排气操作。也就是说,显影剂被平滑地排出。
伴随圆筒部2k的此转动,显影剂经由供送部2c和倾斜突起6a供送给排出部3h,且该排出部3h内的显影剂最终通过泵部3f的吸气排气操作经由排出口3a排出。
如所述,此例中同样,类似于实施例1-9,通过齿轮部2a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转动力来实现供送部2c(圆筒部2k)的转动操作和泵部3f的往复移动两者。
由于此例中泵部3f设在排出部3h的顶部(在显影剂供给容器1安装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上的状态下),所以与实施例1相比,不可避免地残留在该泵部3f内的显影剂量能够减到最少。
此例中同样,吸气操作和排气操作由单个泵实现,因此显影剂排出机构的构造能够简化。另外,通过经由微小排出口进行吸气操作,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内部减压(负压),因此显影剂能够适当地松散。
此例中,泵部3f为波纹管状泵,但也可替换为实施例9中所述的膜状泵。
此例中,作为驱动传递部的凸轮突起3g通过粘着材料固定在泵部3f的上表面上,但凸轮突起3g不一定要固定在泵部3f上。例如,可采用已知的弹簧钩接合,或者可组合使用圆棒状凸轮突起3g和具有与该凸轮突起3g接合的孔的泵部3f。对于此构造,可提供类似的有利效果。
(实施例11)
参照图34-36,将说明实施例11的构造。图34(a)是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示意透视图,34(b)是法兰部3的示意透视图,34(c)是圆筒部2k的示意透视图,图35(a)-(b)是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放大剖视图,以及图36是泵部3f的示意图。此例中,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被赋予给本实施例中具有相应作用的部件,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此例中,转动力被转换为使泵部3f往前操作的力而不转换为使泵部3f回复操作的力,这与前述实施例不同。
此例中,如图34-36所示,波纹管型泵部3f设在法兰部3的靠近圆筒部2k的一侧处。圆筒部2k的外表面设有在整个周长上延伸的齿轮部2a。圆筒部2k的靠近排出部3h的一端分别在径向相对的位置处设有两个经由圆筒部2k的转动与泵部3f抵接来收缩该泵部3f的压缩突起21。压缩突起21的转动方向下游侧的构造倾斜以逐渐收缩泵部3f,从而减小与该泵部3f抵接时的冲击。另一方面,压缩突起21的转动方向上游侧的构造是垂直于圆筒部2k的端面以基本平行于圆筒部2k的转动轴线方向的表面,以便泵部3f在其自身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瞬时伸展。
类似于实施例10,圆筒部2k内设有用于把螺旋状凸部2c送来的显影剂供送给排出部3h的板状分隔壁6。
接着,将说明此例中从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显影剂供给步骤。
在显影剂供给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补充装置201上后,作为显影剂收容部2的圆筒部2k在从驱动齿轮300输入给齿轮部2a的转动力的作用下转动,使得压缩突起21转动。此时,当压缩突起21抵接泵部3f时,泵部3f被朝向箭头γ的方向收缩,如图35(a)所示,实现排气操作。
另一方面,当圆筒部2k的转动持续直至泵部3f脱离压缩突起21时,该泵部3f在自身回复力的作用下朝箭头ω的方向伸展,如图35(b)所示,使得其回复原始形状,由此实现吸气操作。
通过交替地重复图35所示的操作,泵部3f实现吸气排气操作。也就是说,显影剂被平滑地排出。
按照这种方式,伴随着圆筒部2k的转动,显影剂通过螺旋状凸部(供送部)2c和倾斜突起(供送部)6a供送给排出部3h,以便排出部3h内的显影剂最终通过泵部3f的排气操作经由排出口3a排出。
因而,此例中,类似于实施例1-10,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的转动力可实现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转动操作和泵部3f的往复移动两者。
此例中同样,吸气操作和排气操作能够由单个泵实现,因此显影剂排出机构的构造能够简化。另外,通过经由微小排出口进行吸气操作,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内部减压(负压),因此显影剂能够适当地松散。
此例中,泵部3f通过与压缩突起21接触来收缩,且在其脱离该压缩突起21时通过其自身的回复力来伸展,但此构造反之亦可。
更具体的,当泵部3f与压缩突起21接触时,两者卡定,且伴随着圆筒部2k的转动,泵部3f被强制伸展。伴随着圆筒部2k的进一步转动,泵部3f解除与压缩突起21的卡定,由此该泵部3f在其自身回复力(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复原始形状。由此,吸气操作和排气操作交替地重复。
此例中,作为驱动转换机构的两个压缩突起21设在径向相对位置,但这不是必然的,其数量可以是例如一个或三个。另外,以下构造可代替一个压缩突起用作驱动转换机构。例如,圆筒部2k的与泵部相对的端面的构造不是像此例那样相对于圆筒部2k的转动轴线垂直的表面,而是相对于该转动轴线倾斜的表面。此情况下,倾斜面与压缩突起等同地作用于泵部。在另一可供选择的方式中,轴部从位于圆筒部2k的与泵部相对的端面处的转动轴线起沿着转动轴线方向朝向泵部延伸,且设有相对于该轴部的转动轴线倾斜的斜板(圆盘状部件)。此情况下,斜板作用于泵部,因此其等同于压缩突起。
此例中,当泵部3f长期重复收缩操作时,该泵部3f的自身回复力易于恶化,由此观点来看,实施例1-10是优选的。采用图36所示的构造,可免除此问题。
如图36所示,压缩板2q固定在泵部3f的靠近圆筒部2k的端面上。另外,弹簧2t设在法兰部3的外表面与压缩板2q之间的泵部3f周围,且其作为推压部件。弹簧2t通常朝向伸展方向推压泵部3f。
对于此构造,当泵部3f脱离压缩突起21时,能够辅助该泵部3f的自身回复力,因而即便泵部3f长期重复伸缩操作,也能够确保吸气操作。
(实施例12)
参照图37(a)和(b),将说明实施例12的构造。图37(a)和(b)是示意表示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剖视图。
此例中,泵部3f设在圆筒部2k处,且该泵部3f与圆筒部2k一起转动。另外,此例中,泵部3f设有配重2v,借此该泵部3f伴随着转动往复移动。此例的其它构造类似于实施例1的那些构造(图3和7),并通过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给对应的部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如图37(a)所示,圆筒部2k、法兰部3和泵部3f作为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显影剂收容空间。泵部3f与圆筒部2k的外周部连接,且该泵部3f的动作对圆筒部2k和排出部3h起作用。
接着,将说明此例的驱动转换机构。
圆筒部2k的相对于转动轴线方向的一个端面设有作为驱动输入部的联接部(矩形构造凸部)2a,且该联接部2a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的转动力。配重2v固定在泵部3f的相对于往复移动方向的一端的顶面上。此例中,配重作为驱动转换机构。
于是,伴随圆筒部2k和泵部3f的一体转动,该泵部3f在配重2v的重力作用下沿上下方向伸缩。
更具体的,在图37(a)的状态下,配重处在高于泵部3f的位置,该泵部3f受配重2v的作用朝重力方向(白箭头)收缩。此时,显影剂经由排出口3a排出(黑箭头)。
另一方面,在图37(b)的状态下,配重处在低于泵部3f的位置,该泵部3f受配重2v的作用朝重力方向(白箭头)伸展。此时,经由排出口3a实现吸气操作(黑箭头),由此显影剂松散。
因而,此例中,类似于实施例1-11,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的转动力可实现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转动操作和泵部3f的往复移动两者。
此例中同样,吸气操作和排气操作能够由单个泵实现,因此显影剂排出机构的构造能够简化。另外,通过经由微小排出口进行吸气操作,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内部减压(负压),因此显影剂能够适当地松散。
在此例的情况下,泵部3f绕圆筒部2k转动,因此显影剂补充装置201的安装部10的空间大,结果设备大型化,由此观点来看,实施例1-11的构造是优选的。
(实施例13)
参照图38-40,将说明实施例13的构造。图38(a)是圆筒部2k的透视图,以及38(b)是法兰部3的透视图。图39(a)和(b)是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局部剖视透视图,39(a)表示可转动闸门打开的状态,以及39(b)表示可转动闸门关闭的状态。图40是表示泵部3f的操作正时与可转动闸门的开闭正时之间关系的时序图。图39中,收缩是泵部3f的排气步骤,伸展是泵部3f的吸气步骤。
此例中,设有在泵部3f的伸缩操作过程分隔排出室3h与圆筒部2k之间的机构,这与前述实施例不同。此例中,分隔件设在圆筒部2k与排出部3h之间,以便当圆筒部2k和排出部3h中的泵部3f的容积变化时选择性地在该排出部3h内产生压力变化。此例在其它方面的构造基本与实施例10相同(图33),通过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给对应的部件,省略对其的说明。
如图38(a)所示,圆筒部2k的一个纵向端面作为可转动闸门。更具体的,圆筒部2k的所述一个纵向端面设有用于把显影剂排出给法兰部3的连通开口2r,且设有闭止部2s。连通开口2r为扇形。
另一方面,如图38(b)所示,法兰部3设有用于从圆筒部2k接收显影剂的连通开口3k。连通开口3k具有类似于连通开口2r的扇形构造,且除该连通开口3k以外的部分封闭以提供闭止部3m。
图39(a)-(b)表示图38(a)所示的圆筒部2k和图38(b)所示的法兰部3已组装到一起的状态。连通开口2r和连通开口3k的外表面以压缩密封部件5的方式彼此连接,且圆筒部2k可相对于固定的法兰部3转动。
对于此构造,当圆筒部2k通过齿轮部2a接收的转动力而相对转动时,圆筒部2k和法兰部3之间的关系在连通状态和非连通状态之间交替地切换。
也就是说,伴随着圆筒部2k的转动,该圆筒部2k的连通开口2r变成与法兰部3的连通开口3k对准(图39(a))。伴随着圆筒部2k进一步转动,该圆筒部2k的连通开口2r变成不与法兰部3的连通开口3k对准,从而切换为法兰部3被分隔以基本密封该法兰部3的不连通状态(图39(b))。
出于以下原因提供此至少在泵部3f的伸缩操作中隔离排出部3h的分隔机构(可转动闸门)。
显影剂从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排出通过收缩泵部3f使该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压高于环境压力来实现。因此,若像前述实施例1-11那样不提供分隔机构,内压变化空间就不限于法兰部3的内部空间,而是包括圆筒部2k的内部空间,因此不得不使泵部3f的容积变化量变大。
这是因为紧接泵部3f收缩之后的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部空间容积与紧邻泵部3f开始收缩之前的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部空间容积的比受内压影响。
然而,当提供分隔机构时,空气不从法兰部3移动至圆筒部2k,因此足以改变该法兰部3的内部空间的压力。也就是说,在相同的内压值条件下,当原始的内部空间容积较小时,泵部3f的容积变化量会较小。
此例中,更具体的,利用可转动闸门分隔的排出部3h的容积为40cm3,且泵部3f的容积变化量(往复移动距离)为2cm3(其在实施例1中为15cm3)。即便对于这么小的容积变化,也能类似于实施例1利用充分的吸气排气效果来实现显影剂供给。
如前所述,此例中,与实施例1-12的构造相比,泵部3f的容积变化量可减至最小。结果,泵部3f可小型化。另外,可使泵部3f的往复移动距离(容积变化量)较小。在圆筒部2k的容量大以使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的显影剂填充量多时,提供此分隔机构特别有效。
接着,将说明此例的显影剂供给步骤。
在显影剂供给容器1安装到显影剂补充装置201上且法兰部3固定的状态下,驱动力从驱动齿轮300输入给齿轮部2a,由此圆筒部2k转动,且凸轮槽2e转动。另一方面,固定在不可与法兰部3一起转动地由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支持的泵部3f上的凸轮突起3g在凸轮槽2e的作用下移动。因此,伴随圆筒部2k的转动,泵部3f朝上下方向往复移动。
参照图40,将说明此构造中泵部3f的泵操作(吸气操作和排气操作)的正时和可转动闸门的开闭正时。图40是当圆筒部2k转动一整转时的时序图。图40中,收缩指泵部的收缩操作(泵部的排气操作),伸展指泵部的伸展操作(泵部的吸气操作),以及静止指泵部不操作。另外,开放指可转动闸门的开放状态,关闭指可转动闸门的关闭状态。
如图40所示,当连通开口3k和连通开口2r彼此对准时,驱动转换机构对输入给齿轮部2a的转动力进行转换,以使泵部3f的泵操作停止。更具体的,此例中,构造使得当连通开口3k和连通开口2r彼此对准时,从圆筒部2k的转动轴线至凸轮槽2e的半径距离恒定,以使得即便圆筒部2k转动,泵部3f也不操作。
此时,可转动闸门处于开放位置,因此显影剂从圆筒部2k供送给法兰部3。更具体的,伴随圆筒部2k的转动,显影剂被分隔壁6铲起,随后其受重力作用在倾斜突起6a上滑落,使得显影剂经由连通开口2r和连通开口3k移动至法兰部3。
如图40所示,当建立连通开口3k和连通开口2r不对准的不连通状态时,驱动转换机构对输入给齿轮部2a的转动力进行转换,以实行泵部3f的泵操作。
也就是说,伴随圆筒部2k进一步转动,连通开口3k和连通开口2r之间的转动相位关系改变,使得连通开口3k被闭止部2s封闭,结果法兰部3的内部空间被隔离(不连通状态)。
此时,伴随圆筒部2k的转动,泵部3f在保持不连通状态(可转动闸门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往复移动。更具体的,由于圆筒部2k的转动,凸轮槽2e转动,且从圆筒部2k的转动轴线至凸轮槽2e的半径距离变化。由此,泵部3f经由凸轮作用实行泵操作。
随后伴随圆筒部2k进一步转动,连通开口3k与连通开口2r之间的转动相位再次对准,由此圆筒部2k与法兰部3之间建立连通状态。
在重复这些操作的同时,实行从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显影剂供给步骤。
如前所述,此例中同样,能够利用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转动力的齿轮部2a实现圆筒部2k的转动操作和泵部3f的吸气排气操作两者。
另外,依据此例的构造,泵部3f可小型化。另外,容积变化量(往复移动距离)可减小,结果使泵部3f往复移动所需的负载减小。
此例中同样,吸气操作和排气操作能够由单个泵实现,因此显影剂排出机构的构造能够简化。另外,通过经由微小排出口进行吸气操作,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内部减压(负压),因此显影剂能够适当地松散。
另外,此例中,不采用任何额外构造来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使可转动闸门转动的驱动力,而是使用为供送部(圆筒部2k,螺旋状凸部2c)接收的转动力,因此分隔机构得以简化。
如上所述,泵部3f的容积变化量不依赖于包括圆筒部2k的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全部容积,相反其由法兰部3的内部容积选定。因此,例如,在当制造具有不同显影剂填充量的显影剂供给容器时圆筒部2k的容量(直径)改变时,可以预见成本降低效果。也就是说,包括泵部3f的法兰部3可用作与不同种类圆筒部2k组装的共用单元。通过这样做,就不需要增加金属模具的种类数量,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另外,此例中,在圆筒部2k与法兰部3之间不连通的状态下,泵部3f往复一个周期,但类似于实施例1,泵部3f可往复移动多个周期。
另外,此例中,在泵部的整个收缩操作和伸展操作期间,排出部3h被隔离,但这不是必然的,以下可供选择。若泵部3f能小型化且该泵部3f的容积变化量(往复移动距离)能减小,则排出部3h可在泵部的收缩操作和伸展操作期间稍微地开放。
(实施例14)
参照图41-43,将说明实施例14的构造。图41是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局部剖视透视图。图42(a)-(c)是表示分隔机构(截止阀35)的操作的局部剖视图。图43是表示泵部2b的泵操作(收缩操作和伸展操作)的正时与后述截止阀的开闭正时的时序图。图43中,收缩是泵部2b的收缩操作(泵部2b的排气操作),伸展是泵部2b的伸展操作(泵部2b的吸气操作)。另外,停止指泵部2b的静止状态。另外,开放指截止阀35的开放状态,关闭指截止阀35的关闭状态。
此例显著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之处在于采用截止阀35作为在泵部2b的伸缩行程中分隔排出部3h与圆筒部2k之间的机构。此例在其它方面的构造基本与实施例8相同(图30),通过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给对应的部件,省略对其的说明。此例中,在图30所示的实施例8的构造中提供实施例10的图33所示的板状分隔壁6。
在上述实施例13中,采用一种利用圆筒部2k的转动的分隔机构(可转动闸门),但此例中,采用一种利用泵部2b的往复移动的分隔机构(截止阀)。接着,将详细说明。
如图41所示,排出部3h设在圆筒部2k与泵部2b之间。壁部33设在排出部3h的圆筒部2k侧端部处,且排出口3a设在图中壁部33的左部下方。另外,提供截止阀35和弹性部件(密封件)34作为用于开闭壁部33中形成的连通口33a的分隔机构。截止阀35固定在泵部2b的一个内端部(与排出部3h相对)处,且伴随着泵部2b的伸缩操作沿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转动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密封件34固定在截止阀35上,并伴随该截止阀35的运动而移动。
参照图42(a)-(c)(如果需要,图43),将说明显影剂供给步骤中截止阀35的操作。
图42(a)表示泵部2b的最大伸展状态,其中,截止阀35与设在排出部3h与圆筒部2k之间的壁部33隔开。此时,圆筒部2k内的显影剂伴随圆筒部2k的转动通过倾斜突起6a经由连通口33a送入排出部3h。
随后,当泵部2b收缩时,状态变成如图42(b)所示。此时,密封件34与壁部33接触以封闭连通口33a。也就是说,排出部3h变得与圆筒部2k隔离。
当泵部2b进一步收缩时,该泵部2b变成如图42(c)所示最大程度地收缩。
在从图42(b)所示的状态至图42(c)所示的状态期间,密封件34保持与壁部33接触,因此排出部3h被加压至高于环境压力(正压),使得显影剂经由排出口3a排出。
随后,在泵部2b从图42(c)所示状态至图42(b)所示状态的伸展操作期间,密封件34保持与壁部33接触,因此排出部3h的内压减少至低于环境压力(负压)。由此,经由排出口3a实行吸气操作。
当泵部2b进一步伸展时,其返回图42(a)所示的状态。此例中,重复前述操作以实行显影剂供给步骤。按照这种方式,此例中,利用泵部的往复移动来移动截止阀35,因此该截止阀在泵部2b的收缩操作(排气操作)的初期和伸展操作(吸气操作)的后期都开放。
接着,将详细说明密封件34。密封件34与壁部33接触以确保排出部3h的密封性,且伴随着泵部2b的收缩操作而被压缩,因此其优选既具有密封性,又具有柔性。此例中,作为具有此特性的密封材料,采用可从日本INOAC株式会社获得的聚氨酯泡沫(商标名为MOLTOPREN,SM-55:厚5mm)。在泵部2b的最大收缩状态下,密封材料的厚度为2mm(压缩量为3mm)。
如前所述,泵部2b对排出部3h的容积变化(泵作用)基本限于密封件34与壁部33接触后至其被压缩至3mm期间,但泵部2b在由截止阀35限制的范围内工作。因此,即便采用此截止阀35,显影剂也能稳定地排出。
按照这种方式,此例中,类似于实施例1-13,利用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转动力的齿轮部2a实现圆筒部2k的转动操作和泵部2b的吸气排气操作两者。
另外,类似于实施例13,泵部2b可小型化,且该泵部2b的容积变化量可减小。预期可通过共用的泵部构造获得成本降低优点。
另外,此实施例中,不采用任何额外构造来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用于操作截止阀35的驱动力,而是利用泵部2b的往复移动力,因此分隔机构得以简化。
另外,此例中同样,一个泵就足以进行吸气操作和排气操作,因此显影剂排出机构的构造能够简化。另外,通过经由微小排出口进行吸气操作,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内部减压(负压),因此显影剂能够适当地松散。
(实施例15)
参照图44(a)-(c),将说明实施例15的构造。图44(a)是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局部剖视透视图,44(b)是法兰部3的透视图,以及44(c)是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剖视图。
此例显著不同于前述实施例之处在于缓冲部23被设置作为分隔排出室3h与圆筒部2k之间的机构。在其它方面,构造基本与实施例10(图33)相同,因此通过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给对应的部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如图44(b)所示,缓冲部23不可转动地固定在法兰部3上。缓冲部23设有向上方开口的接收口23a和与排出部3h流体连通的供给口23b。
如图44(a)和(c)所示,此法兰部3安装在该圆筒部2k上使得缓冲部23位于圆筒部2k内。圆筒部2k可相对于法兰部3转动地与该法兰部3连接,该法兰部3由显影剂补充装置201不可移动地支持。连接部设有环形密封件以阻止空气或显影剂泄漏。
另外,此例中,如图44(a)所示,倾斜突起6a设在分隔壁6上以朝向缓冲部23的接收口23a供送显影剂。
此例中,伴随着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转动显影剂收容部2内的显影剂通过分隔壁6和倾斜突起6a经由开口23a送入缓冲部23,直至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显影剂供给操作完成。
因此,如图44(c)所示,缓冲部23的内部空间维持载满显影剂。
结果,填充缓冲部23的内部空间的显影剂基本阻止空气从圆筒部2k朝向排出部3h移动,使得该缓冲部23作为分隔机构。
因此,当泵部3f往复移动时,至少排出部3h能与圆筒部2k隔离,为此,泵部可小型化,且泵部的容积变化量可减小。
按照这种方式,此例中,类似于实施例1-14,利用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的转动力,能够实现供送部2c(圆筒部2k)的转动操作和泵部3f的往复移动两者。
另外,类似于实施例13-14,泵部可小型化,且该泵部的容积变化量可减小。另外,泵部可被制成共用,由此提供成本降低优点。
另外,此例中,显影剂用作分隔机构,因此分隔机构得以简化。
另外,此例中,一个泵就足以进行吸气操作和排气操作,因此显影剂排出机构的构造能够简化。另外,通过经由微小排出口进行吸气操作,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内部减压(负压),因此显影剂能够适当地松散。
(实施例16)
参照图45-46,将说明实施例16的构造。图45(a)是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透视图,以及(b)是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剖视图。图46是喷嘴部47的剖视透视图。
此例中,喷嘴部47与泵部2b连接,且一旦吸入该喷嘴部47的显影经由排出口3a排出,这与前述实施例不同。在其它方面,构造基本与实施例10相同,因此通过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给对应的部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如图45(a)所示,显影剂供给容器1包括法兰部3和显影剂收容部2。显影剂收容部2包括圆筒部2k。
圆筒部2k内,如图45(b)所示,作为供送部的分隔壁6沿转动轴线方向在整个区域上延伸。分隔壁6的一个端面在沿转动轴线方向的不同位置设有多个倾斜突起6a,且显影剂从转动轴线方向的一端供送至另一端(靠近法兰部3的一侧)。倾斜突起6a类似地设在分隔壁6的另一端面上。另外,相邻的倾斜突起6a之间设有允许显影剂通过的贯通口6b。贯通口6b起到搅拌显影剂的作用。如前述实施例,供送部的构造可以是圆筒部2k内的螺旋状突起2c与用于向法兰部3供送显影剂的分隔壁6的组合。
接着,将说明包括泵部2b的法兰部3。
法兰部3经由小直径部49和密封部件48可转动地与圆筒部2k连接。在容器安装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上的状态下,法兰部3由显影剂补充装置201不可移动地(不允许转动操作和往复移动)保持。
另外,如图46所示,法兰部3内设有用于接收从圆筒部2k送来的显影剂的供给量调整部(流量调整部)50。此供给量调整部50内设有从泵部2b向排出口3a延伸的喷嘴部47。因此,伴随着泵部2b的容积变化,喷嘴部47吸入供给量调整部50内的显影剂,并经由排出口3a排出此显影剂。
接着,将说明此例中对泵部2b的驱动传递构造。
如前所述,当设在圆筒部2k上的齿轮部2a从驱动齿轮300接收转动力时,该圆筒部2k转动。另外,转动力经由设在圆筒部2k的小直径部49上的齿轮部42传递给齿轮部43。这里,齿轮部43设有可与该齿轮部43一起转动的轴部44。
轴部44的一端由外壳46可转动地支持。轴部44在与泵部2b对向的位置设有偏心凸轮45,且此偏心凸轮45在传递给其的转动力的作用下沿着距轴部44的转动轴线距离变化的轨迹转动,以便下推泵部2b(容积减小)。由此,喷嘴部47内的显影剂经由排出口3a排出。
当泵部2b脱离偏心凸轮45时,其通过其回复力回复原始位置(容积扩张)。通过泵部的回复(容积增大),经由排出口3a进行吸气操作,排出口3a附近存在的显影剂可以被松散。
通过重复这些操作,显影剂通过泵部2b的容积变化有效地排出。如前所述,泵部2b可设有推压部件例如弹簧以辅助回复(或者下推)。
接着,将说明中空的锥形喷嘴部47。喷嘴部47在其外周部设有开口51,且该喷嘴部47在其自由端处设有用于向排出口3a喷出显影剂的喷出口52。
在显影剂供给步骤中,喷嘴部47的至少开口51位于供给量调整部50中的显影剂层内,由此泵部2b产生的压力能够有效地作用于该供给量调整部50中的显影剂。
也就是说,供给量调整部50中(喷嘴47周围)的显影剂作为相对于圆筒部2k的分隔机构,以使泵部2b的容积变化效果在有限的范围内即供给量调整部50内发挥作用。
对于此构造,类似于实施例13-15的分隔机构,喷嘴部47可提供类似的效果。
如前所述,此例中,类似于实施例1-15,利用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的转动力,实现供送部6(圆筒部2k)的转动操作和泵部2b的往复移动两者。类似于实施例13-15,具有泵部2b和/或法兰部3可被制成共用的优点。
另外,此例中,一个泵就足以进行吸气操作和排气操作,因此显影剂排出机构的构造能够简化。另外,通过经由微小排出口进行吸气操作,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内部减压(负压),因此显影剂能够被适当地松散。
依据此例,显影剂和分隔机构不像实施例13-14那样处于滑动关系,因而能够抑制对显影剂的损伤。
(实施例17)
参照图47说明实施例17。此例中,与实施例1相同的附图标记被赋予给本实施例中具有相应作用的部件,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此例中,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的转动力转换为线性往复移动力,由此当泵部2b往复移动时,不经由排出口3a进行吸气操作而经由排出口3a进行排气操作。其它构造基本与上述实施例8(图30)相同。
如图47(a)-(c)所示,此例中,泵部2b的(与排出部3h相对一侧的)一个端部设有通气孔2p,此通气孔2p利用设在泵部2b内部的通气阀18开闭。
凸轮法兰部15的一个端部设有与通气孔2p流体连通的通气孔15b。另外,设置过滤器17用以分隔泵部2b与排出部3h之间,且该过滤器17允许空气通过但基本阻止显影剂通过。
接着,将说明显影剂供给步骤中的操作。
如图47(b)所示,当泵部2b通过上述凸轮机构朝方向ω伸展时,圆筒部2k的内压下降至低于环境压力(外部气压)的水平。于是,通气阀18由于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外压之间的压力差而开放,显影剂供给容器1外部的空气如箭头A所示经由通气孔2p,15b流入该显影剂供给容器1。
随后,当泵部2b如图47(c)所示经由上述凸轮机构朝箭头γ的方向收缩时,显影剂供给容器1(泵部2b)的内压上升。此时,通气阀18由于显影剂供给容器1(泵部2b)的内压上升而封闭,所以通气孔2p和15b密闭。由此,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压进一步上升至高于环境压力(外部气压)的水平,因而显影剂通过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外压之间的压力差经由排出口3a排出。也就是说,显影剂从显影剂收容部2排出。
如所述,此例中同样,类似于实施例1-16,通过显影剂补充装置接收的转动力,实现显影剂供给容器的转动操作和泵部的往复移动两者。
另外,此例中同样,一个泵就足以实现吸气操作和排气操作,因而能使显影剂排出机构的构造简化。
然而,对于此例的构造,不能获得利用经由排出口3a的吸气操作的显影剂松散效果,因此,在显影剂可充分松散地排出方面,实施例1-16的构造是优选的。
(实施例18)
参照图48,将说明实施例18的构造。图48(a)和(b)是表示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部的透视图。
此例中,通过泵部3f的伸展操作,空气经由通气孔2p而不经由排出口3a被引入。更具体的,从显影剂补充装置201接收的转动力转换为往复移动力,但不进行经由排出口3a的吸气操作,而仅进行经由排出口3a的排气操作。其它构造基本与上述实施例13(图39)的构造相同。
此例中,如图48所示,泵部3f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在该泵部3f的伸展操作时引入空气的通气孔2p。另外,用于开闭通气孔2p的通气阀18设在泵部3f的内部。
图48(a)表示通气阀18由于泵部3f的伸展操作而开放且空气经由设在该泵部3f内的通气孔2p被引入的状态。此状态下,可转动闸门打开,也就是说,连通开口3k不被闭止部2s封闭,显影剂从圆筒部2k被送向排出部3h。
图48(b)表示通气阀18由于泵部3f的收缩操作而关闭且阻止空气经由通气孔2p被引入的状态。此时,可转动闸门关闭,即连通开口3k被闭止部2s封闭,排出部3h与圆筒部2k隔离。伴随泵部3f的收缩操作,显影剂从排出口3a排出。
如所述,对于此例的构造同样,类似于实施例1-17,利用从显影剂补充装置接收的转动力,实现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转动操作和泵部3f的往复移动两者。
然而,对于此例的构造,不能获得利用经由排出口3a的吸气操作的显影剂松散效果,因此,从可在显影剂充分松散的状态下有效地排出显影剂的观点来看,实施例1-16的构造是优选的。
前面已说明了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例1-18,但以下变形是可行的。
例如,实施例1-18中,采用波纹管状泵或者膜状泵作为变容积型泵部,但也可采用以下构造。
更具体的,设在显影剂供给容器1内的泵部可以是具有内缸和外缸的双缸构造的活塞泵或者柱塞泵。在采用此泵的情况下同样,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内压在正压状态(加压状态)与负压状态(减压状态)之间交替地变化,因此显影剂可经由排出口3a适当地排出。然而,当采用此泵时,需要密封构造以防止显影剂经由内缸与外缸之间的间隙泄漏,结果构造复杂化且用于驱动泵部的驱动力较大,由此观点来看,前面所述的例子是优选的。
在前述实施例1-18中,各种构造和概念都可与其它实施例的构造和概念互换。
例如,实施例1-2,4-18中,可采用实施例3(图24)中所述的供送部(可相对于圆筒部转动的搅拌部件2m)。对于采用此供送部所需的其它构造,可采用其它实施例所公开的构造。
另外,例如,实施例1-8,10-18中,可采用实施例9(图32)的泵部(膜状泵)。另外,例如,实施例1-10,12-18中,可采用实施例11(图34-36)的驱动转换机构,此驱动转换机构转换为用于泵部的复行程的力而不转换为用于泵部的往行程的力。
[工业实用性]
依据本发明,泵部可与设在显影剂供给容器内的供送部一起适当地操作。
收容在显影剂供给容器内的显影剂可被适当地供送,同时收容在显影剂供给容器内的显影剂可被适当地排出。
Claims (49)
1.一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显影剂补充装置上的显影剂供给容器,所述显影剂供给容器包括:
可转动的显影剂收容室,用于收容显影剂;
显影剂排出室,设有用于允许从所述显影剂收容室供送的显影剂排出的排出口;
可转动的驱动力接收部,构造和定位成接收使所述显影剂收容室转动的转动力;以及
泵部,构造和定位成作用于至少所述显影剂排出室以排出显影剂,所述泵部具有伴随着往复移动而变化的容积;
其中所述显影剂收容室能相对于所述泵部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供给容器,还包括驱动转换部,构造和定位成将通过所述驱动力接收部接收的所述转动力转换为操作所述泵部的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剂供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换部将通过所述驱动力接收部接收的所述转动力转换为操作所述泵部使所述泵部往复移动的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剂供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换部转换所述转动力,以伴随着所述泵部的往复移动,使至少所述显影剂排出室的内压在低于环境压力的压力与高于所述环境压力的压力之间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剂供给容器,还包括:供送部,构造和定位成伴随着所述供送部的转动来供送所述显影剂收容室内的显影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供给容器,其特征在于,伴随着所述泵部的室的容积增大,至少所述显影剂排出室内的压力变成负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供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剂供给容器内的显影剂具有不小于4.3×10-4kg·m2/s2且不大于4.14×10-3kg·m2/s2的流动性能量,所述排出口具有不大于12.6mm2的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剂供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换部转换所述转动力,以伴随着所述泵部的往复移动经由所述排出口交替进行吸气动作和排气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剂供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换部转换所述转动力,以使所述供送部每转动一整圈所述泵部往复移动多次。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剂供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换部转换所述转动力,以使利用所述供送部从所述显影剂收容室进入所述显影剂排出室的每单位时间显影剂供送量大于从所述显影剂排出室排出到所述显影剂补充装置的每单位时间显影剂排出量。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剂供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换部设在离开所述显影剂排出室的内部空间和所述显影剂收容室的内部空间的位置,以不与所述显影剂收容室内和所述显影剂排出室内的显影剂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供给容器,还包括将被所述显影剂补充装置保持以使所述显影剂排出室基本不可转动的保持部,所述排出口设在所述显影剂排出室的底部。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剂供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换部包括可转动部和从动部,所述可转动部能与所述供送部一体转动,所述从动部基本不能与所述显影剂排出室一起转动且受所述可转动部驱动而能往复移动,所述从动部能与所述泵部一体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剂供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部与所述显影剂排出室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影剂供给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显影剂收容室与所述显影剂排出室之间的分隔部,以使由所述泵部的室的容积变化导致的压力变化选择性地发生在所述显影剂排出室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供给容器,还包括与所述泵部连接的喷嘴部,所述喷嘴部在其自由端具有开口,所述喷嘴部的所述开口邻近所述排出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影剂供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部在其自由端侧的周围设有多个所述开口。
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剂供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换部包括能与所述供送部一体转动的可转动部和受所述可转动部驱动而能往复移动的从动部,所述泵部设在从所述驱动力接收部延伸至所述从动部的驱动转换路径之外。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剂供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换部转换所述驱动力接收部接收的所述转动力,以使所述显影剂收容室与所述泵部一起往复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剂供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换部设有凸轮机构,构造和定位成将通过所述驱动力接收部接收的所述转动力转换为用于操作所述泵部的力。
2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剂供给容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驱动力接收部接收的所述转动力,所述供送部能与所述显影剂收容室一体转动。
2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剂供给容器,还包括构造和定位成保持所述显影剂收容室以使显影剂收容室基本不可转动的保持部,其中,所述供送部包括轴部和供送叶片部,通过所述驱动力接收部接收的所述转动力所述轴部能相对于所述显影剂收容室转动,所述供送叶片部构造和定位成固定在所述轴部上用于将显影剂向所述排出口供送。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供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部包括柔性波纹管状泵。
2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剂供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剂收容室的容积大于所述显影剂排出室的容积,且当所述显影剂供给容器安装在显影剂补充装置上时,所述显影剂收容室的沿水平方向测量的长度长于沿竖直方向测量的长度,所述显影剂排出室与所述显影剂收容室的水平方向一端流体连通且与所述泵部连接,所述供送部沿基本平行于水平方向的方向供送显影剂。
25.一种显影剂供给系统,所述显影剂供给系统包括显影剂补充装置和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显影剂补充装置上的显影剂供给容器,
所述显影剂补充装置包括:构造和定位成可拆卸地安装所述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安装部、构造和定位成从所述显影剂供给容器接收显影剂的显影剂接收部、以及构造和定位成给所述显影剂供给容器施加驱动力的驱动器;以及
所述显影剂供给容器包括:可转动的显影剂收容室,用于收容显影剂;显影剂排出室,设有用于允许从所述显影剂收容室供送的显影剂排出的排出口;可转动的驱动力接收部,构造和定位成接收使所述显影剂收容室转动的转动力;以及泵部,构造和定位成作用于至少所述显影剂排出室以排出显影剂,所述泵部具有伴随着往复移动而变化的容积;其中所述显影剂收容室能相对于所述泵部转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影剂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剂供给容器还包括驱动转换部,构造和定位成将通过所述驱动力接收部接收的所述转动力转换为操作所述泵部的力。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影剂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换部将通过所述驱动力接收部接收的所述转动力转换为操作所述泵部使所述泵部往复移动的力。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影剂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换部转换所述转动力,以伴随着所述泵部的往复移动,使至少所述显影剂排出室的内压在低于环境压力的压力与高于所述环境压力的压力之间变化。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影剂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剂供给容器还包括供送部,构造和定位成伴随着所述供送部的转动来供送所述显影剂收容室内的显影剂。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影剂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伴随着所述泵部的室的容积增大,至少所述显影剂排出室内的压力变成负压。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影剂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剂供给容器内的显影剂具有不小于4.3×10-4kg·m2/s2且不大于4.14×10-3kg·m2/s2的流动性能量,所述排出口具有不大于12.6mm2的面积。
32.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影剂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换部转换所述转动力,以伴随着所述泵部的往复移动经由所述排出口交替进行吸气动作和排气动作。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影剂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换部转换所述转动力,以使所述供送部每转动一整圈所述泵部往复移动多次。
34.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影剂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换部转换所述转动力,以使利用所述供送部从所述显影剂收容室进入所述显影剂排出室的每单位时间显影剂供送量大于从所述显影剂排出室排出到所述显影剂补充装置的每单位时间显影剂排出量。
35.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影剂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换部设在离开所述显影剂排出室的内部空间和所述显影剂收容室的内部空间的位置,以不与所述显影剂收容室内和所述显影剂排出室内的显影剂接触。
3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影剂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剂供给容器设有将被所述显影剂补充装置保持以使所述显影剂排出室基本不可转动的保持部,所述排出口设在所述显影剂排出室的底部。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显影剂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换部包括可转动部和从动部,所述可转动部能与所述供送部一体转动,所述从动部基本不能与所述显影剂排出室一起转动且受所述可转动部驱动而能往复移动,所述从动部能与所述泵部一体移动。
3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影剂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部与所述显影剂排出室连接。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显影剂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剂供给容器还包括在所述显影剂收容室与所述显影剂排出室之间的分隔部,以使由所述泵部的室的容积变化导致的压力变化选择性地发生在所述显影剂排出室内。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显影剂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送部,构造和定位成伴随着所述供送部的转动来供送所述显影剂收容室内的显影剂,所述分隔部能与所述供送部一体转动。
41.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影剂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剂供给容器还包括与所述泵部连接的喷嘴部,所述喷嘴部在其自由端具有开口,所述喷嘴部的所述开口邻近所述排出口。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显影剂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部在其自由端侧的周围设有多个所述开口。
4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影剂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换部包括能与所述供送部一体转动的可转动部和受所述可转动部驱动而能往复移动的从动部,所述泵部设在从所述驱动力接收部延伸至所述从动部的驱动转换路径之外。
44.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影剂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换部转换所述转动力,以使所述显影剂收容室与所述泵部一起往复移动。
45.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影剂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转换部设有凸轮机构,构造和定位成将通过所述驱动力接收部接收的所述转动力转换为用于操作所述泵部的力。
46.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影剂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驱动力接收部接收的所述转动力,所述供送部能与所述显影剂收容室一体转动。
47.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影剂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剂供给容器还包括构造和定位成保持所述显影剂收容室以使显影剂收容室基本不可转动的保持部,其中,所述供送部包括轴部和供送叶片部,通过所述驱动力接收部接收的所述转动力所述轴部能相对于所述显影剂收容室转动,所述供送叶片部构造和定位成固定在所述轴部上用于将显影剂向所述排出口供送。
4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影剂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部包括柔性波纹管状泵。
49.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影剂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剂收容室的容积大于所述显影剂排出室的容积,且当所述显影剂供给容器安装在显影剂补充装置上时,所述显影剂收容室的沿水平方向测量的长度长于沿竖直方向测量的长度,所述显影剂排出室与所述显影剂收容室的水平方向一端流体连通且与所述泵部连接,所述供送部沿基本平行于水平方向的方向供送显影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82081 | 2009-03-30 | ||
JP2009-082081 | 2009-03-30 | ||
CN201080014943.XA CN102378941B (zh) | 2009-03-30 | 2010-03-30 | 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14943.XA Division CN102378941B (zh) | 2009-03-30 | 2010-03-30 | 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69665A CN103869665A (zh) | 2014-06-18 |
CN103869665B true CN103869665B (zh) | 2018-02-02 |
Family
ID=42828436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46837.XA Active CN103853011B (zh) | 2009-03-30 | 2010-03-30 | 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 |
CN201410047160.1A Active CN103869665B (zh) | 2009-03-30 | 2010-03-30 | 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 |
CN201410047167.3A Active CN103869666B (zh) | 2009-03-30 | 2010-03-30 | 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 |
CN201410046741.3A Active CN103853010B (zh) | 2009-03-30 | 2010-03-30 | 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 |
CN201080014943.XA Active CN102378941B (zh) | 2009-03-30 | 2010-03-30 | 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 |
CN201410047157.XA Active CN103853012B (zh) | 2009-03-30 | 2010-03-30 | 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46837.XA Active CN103853011B (zh) | 2009-03-30 | 2010-03-30 | 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47167.3A Active CN103869666B (zh) | 2009-03-30 | 2010-03-30 | 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 |
CN201410046741.3A Active CN103853010B (zh) | 2009-03-30 | 2010-03-30 | 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 |
CN201080014943.XA Active CN102378941B (zh) | 2009-03-30 | 2010-03-30 | 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 |
CN201410047157.XA Active CN103853012B (zh) | 2009-03-30 | 2010-03-30 | 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 |
Country Status (25)
Country | Link |
---|---|
US (10) | US8565649B2 (zh) |
EP (5) | EP2908180B1 (zh) |
JP (1) | JP5511471B2 (zh) |
KR (4) | KR20190060001A (zh) |
CN (6) | CN103853011B (zh) |
AU (1) | AU2010232164B2 (zh) |
BR (3) | BR122015021128A2 (zh) |
CA (6) | CA3092531A1 (zh) |
DE (4) | DE112010006126B3 (zh) |
DK (2) | DK2908180T3 (zh) |
EA (1) | EA022978B1 (zh) |
ES (4) | ES2872975T3 (zh) |
HK (1) | HK1163834A1 (zh) |
HR (2) | HRP20150408T1 (zh) |
HU (2) | HUE037055T2 (zh) |
MX (3) | MX2011010318A (zh) |
MY (2) | MY179273A (zh) |
NO (1) | NO2908180T3 (zh) |
PL (2) | PL2416222T3 (zh) |
PT (2) | PT2908180T (zh) |
RU (6) | RU2608977C2 (zh) |
SI (2) | SI2908180T1 (zh) |
TW (5) | TWI650620B (zh) |
UA (1) | UA100632C2 (zh) |
WO (1) | WO201011415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R122015021128A2 (pt) * | 2009-03-30 | 2016-05-10 | Canon Kk | recipiente e sistema de suprimento de revelador |
CN104238314B (zh) | 2009-03-30 | 2019-01-15 | 佳能株式会社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JP4919124B2 (ja) | 2010-03-31 | 2012-04-1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 |
JP5115607B2 (ja) | 2010-08-31 | 2013-01-0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キャップ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
JP5777469B2 (ja) * | 2010-09-29 | 2015-09-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
JP5836736B2 (ja) | 2010-09-29 | 2015-12-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083954B2 (ja) | 2011-06-06 | 2017-02-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
CN102393619B (zh) * | 2011-08-02 | 2014-05-07 | 马学文 | 一种密封式复印机供粉装置 |
JP5836704B2 (ja) | 2011-08-29 | 2015-12-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
JP5849604B2 (ja) * | 2011-10-21 | 2016-01-27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現像剤容器 |
JP5884436B2 (ja) * | 2011-11-24 | 2016-03-1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 |
JP2013218094A (ja) * | 2012-04-09 | 2013-10-24 | Ricoh Co Ltd | 粉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202694003U (zh) | 2012-05-20 | 2013-01-23 | 株式会社东芝 | 色调剂容器 |
US9201344B2 (en) | 2012-05-20 | 2015-12-01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Toner container |
JP5661065B2 (ja) * | 2012-05-25 | 2015-01-28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現像剤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KR102002623B1 (ko) | 2012-06-03 | 2019-07-22 |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 분체 용기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
JP2014074811A (ja) * | 2012-10-04 | 2014-04-24 | Fuji Xerox Co Ltd | 静電荷像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5744830B2 (ja) * | 2012-12-19 | 2015-07-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9465317B2 (en) | 2013-02-25 | 2016-10-11 | Ricoh Company, Ltd. | Nozzle insertion member,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6021699B2 (ja) * | 2013-03-11 | 2016-11-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
JP6137882B2 (ja) | 2013-03-11 | 2017-05-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US9250571B2 (en) * | 2013-03-12 | 2016-02-02 | Xerox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lling a toner container useful in printing |
JP6024532B2 (ja) * | 2013-03-12 | 2016-11-16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静電荷像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6180140B2 (ja) | 2013-03-19 | 2017-08-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JP6021701B2 (ja) | 2013-03-19 | 2016-11-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
JP6025631B2 (ja) * | 2013-03-22 | 2016-11-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US9152088B1 (en) * | 2013-05-01 | 2015-10-0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veloper replenishing cartridge and developer replenishing method |
US9100521B2 (en) * | 2013-06-13 | 2015-08-0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6218506B2 (ja) * | 2013-08-30 | 2017-10-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9244382B2 (en) | 2013-06-25 | 2016-01-2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6127779B2 (ja) | 2013-06-28 | 2017-05-1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 |
JP6102573B2 (ja) | 2013-06-28 | 2017-03-2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 |
JP6192389B2 (ja) * | 2013-07-04 | 2017-09-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5014663A (ja) | 2013-07-04 | 2015-01-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収容容器 |
JP6207284B2 (ja) | 2013-07-31 | 2017-10-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173102B2 (ja) * | 2013-07-31 | 2017-08-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238624B2 (ja) * | 2013-07-31 | 2017-11-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226640B2 (ja) * | 2013-08-26 | 2017-11-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装置 |
JP6048346B2 (ja) * | 2013-08-29 | 2016-12-21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容容器 |
JP6214287B2 (ja) * | 2013-09-06 | 2017-10-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202952B2 (ja) | 2013-09-06 | 2017-09-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060866B2 (ja) | 2013-09-20 | 2017-01-1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064867B2 (ja) | 2013-10-31 | 2017-01-2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 |
JP6136938B2 (ja) | 2014-01-06 | 2017-05-3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6137028B2 (ja) | 2014-03-31 | 2017-05-3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 |
JP6137029B2 (ja) | 2014-03-31 | 2017-05-3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 |
JP6137027B2 (ja) | 2014-03-31 | 2017-05-3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 |
JP6079687B2 (ja) | 2014-03-31 | 2017-02-1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 |
JP6079688B2 (ja) | 2014-03-31 | 2017-02-1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 |
JP6135583B2 (ja) | 2014-03-31 | 2017-05-3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 |
JP6221905B2 (ja) | 2014-03-31 | 2017-11-0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 |
JP2016090932A (ja) * | 2014-11-10 | 2016-05-2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385251B2 (ja) | 2014-11-10 | 2018-09-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6130764A (ja) * | 2015-01-13 | 2016-07-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異常検知方法 |
CN105182715A (zh) * | 2015-08-25 | 2015-12-23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显影剂供给容器及其显影剂供给方法 |
JP6566787B2 (ja) * | 2015-08-27 | 2019-08-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JP6584228B2 (ja) * | 2015-08-27 | 2019-10-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US9429871B1 (en) | 2015-11-20 | 2016-08-30 | General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 Toner supply container and applications of same |
TWI668533B (zh) * | 2016-03-04 | 2019-08-11 | 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 處理匣及影像形成裝置 |
JP6689138B2 (ja) * | 2016-06-09 | 2020-04-28 |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MY201943A (en) | 2016-09-30 | 2024-03-25 | Canon Kk | Toner cartridge and toner supplying mechanism |
JP6316368B2 (ja) * | 2016-10-05 | 2018-04-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
US20180270424A1 (en) * | 2017-03-20 | 2018-09-20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Repositioning camera lenses during capturing of media |
JP7005250B2 (ja) * | 2017-09-21 | 2022-01-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JP7024482B2 (ja) * | 2018-02-15 | 2022-02-24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パンク修理液収容容器及びパンク修理キット |
JP6552663B2 (ja) * | 2018-03-27 | 2019-07-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JP7068007B2 (ja) * | 2018-04-03 | 2022-05-1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6862388B2 (ja) * | 2018-04-19 | 2021-04-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WO2019226166A1 (en) * | 2018-05-24 | 2019-11-28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articulate delivery container |
CN108614399B (zh) * | 2018-07-17 | 2023-07-07 | 北京新晨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 粉筒增压装置及粉筒 |
US11230114B2 (en) * | 2018-08-30 | 2022-01-25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Valves with print substance and air channels |
KR20200025325A (ko) * | 2018-08-30 | 2020-03-10 |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 탄성력을 이용하여 토너를 충전할 수 있는 토너 카트리지 |
KR20200025354A (ko) * | 2018-08-30 | 2020-03-10 |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 확장 가능한 플런저를 갖는 토너 리필 카트리지 |
KR102390148B1 (ko) * | 2018-08-30 | 2022-04-25 |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 토너 리필 카트리지의 토너의 주입 완료 검출 |
US11022911B2 (en) * | 2018-08-30 | 2021-06-0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rint substance valves |
JP7147400B2 (ja) * | 2018-09-12 | 2022-10-05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JP2020060723A (ja) | 2018-10-12 | 2020-04-16 | エイチピー プリンティング コリア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HP Printing Korea Co., Ltd. | 静電潜像の現像 |
WO2020096610A1 (en) * | 2018-11-09 | 2020-05-1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Seals on print powders reservoirs |
CN109634081A (zh) * | 2019-01-14 | 2019-04-16 | 江西凯利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装置 |
CN109725517B (zh) * | 2019-03-20 | 2023-12-19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显影剂供给容器 |
JP2020160127A (ja) * | 2019-03-25 | 2020-10-01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EP3985443A4 (en) | 2019-06-12 | 2023-07-1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RUM UNIT, DRIVE TRANSMISSION UNIT, CASSETTE AND ELECTRONIC PHOTOGRAPHIC FORMING DEVICE |
JP7289751B2 (ja) * | 2019-07-31 | 2023-06-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システム |
KR20210022333A (ko) * | 2019-08-20 | 2021-03-03 |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 플런저를 이동시키는 나선부를 구비하는 토너 리필 카트리지 |
PL3982202T3 (pl) * | 2019-09-17 | 2024-01-2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Wkład z tonerem i urządzenie tworzące obraz |
CN114730148A (zh) | 2019-09-17 | 2022-07-08 | 佳能株式会社 | 显影剂供应装置和成像设备 |
JP7328097B2 (ja) * | 2019-09-17 | 2023-08-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10989308B (zh) * | 2019-11-29 | 2022-06-03 | 江西凯利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影剂补充容器 |
JP2021182038A (ja) | 2020-05-18 | 2021-11-25 |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 デベロッ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エル.ピー.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排出路用の弁体を有する現像装置、及び、現像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2022096094A (ja) * | 2020-12-17 | 2022-06-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EP4310597A1 (en) | 2021-03-16 | 2024-01-2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cartridge and image-forming device |
KR20230024109A (ko) * | 2021-08-11 | 2023-02-20 |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 자동 토너 충전을 위한 펌프를 갖는 토너 리필 카트리지 |
US12059695B2 (en) * | 2021-09-16 | 2024-08-13 | Caterpillar Paving Products Inc. | Fluid spray system timing control |
JP2024002826A (ja) * | 2022-06-24 | 2024-01-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46478A (en) * | 1989-06-07 | 1995-08-29 | Array Printers Ab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leaning an electrode matrix of an electrographic printer |
CN1842753A (zh) * | 2004-07-14 | 2006-10-04 | 株式会社理光 | 粉罐和成像装置 |
CN103853012A (zh) * | 2009-03-30 | 2014-06-11 | 佳能株式会社 | 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4678A (en) * | 1895-08-20 | And albert | ||
US2089854A (en) | 1936-02-05 | 1937-08-10 | Pellegrini Mildred | Maternity cot and mattress therefor |
US3951539A (en) * | 1974-10-15 | 1976-04-20 | Xerox Corporation | Electrostatic reproduction machine with improved toner dispensing apparatus |
US4418643A (en) | 1981-08-03 | 1983-12-06 | Ragen Precision Industries, Inc. | Feed hopper assembly for particulate material and printer |
JPS636464A (ja) | 1986-06-27 | 1988-01-12 | Nec Corp | ワイヤ−レスプロ−ブ |
JPS636464U (zh) | 1986-06-30 | 1988-01-16 | ||
JPH0830464B2 (ja) | 1988-06-23 | 1996-03-27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 揺動板型可変容量圧縮機 |
JPH03245172A (ja) * | 1990-02-19 | 1991-10-31 | Nippon Kentek Kaisha Ltd | トナー補給容器及びトナー補給容器を固定する装置 |
JPH04143781A (ja) * | 1990-10-04 | 1992-05-18 | Canon Inc | 複写機のトナー補給装置 |
JPH0636464A (ja) | 1992-07-21 | 1994-02-10 | Sony Corp | デジタルデータ記録ディスク |
JPH0655157U (ja) | 1992-12-28 | 1994-07-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トナー補給用トナーボトル |
SE9302121D0 (sv) | 1993-06-18 | 1993-06-18 | Kabi Pharmacia Ab | Apparatus for controlled delivery of liquids |
JPH09222795A (ja) | 1996-02-15 | 1997-08-26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572500B2 (ja) * | 1996-08-21 | 2004-10-06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
UA23129A (uk) | 1997-01-17 | 1998-06-30 | Медичне Акціонерне Товариство Закритого Типу "Маяк" | Пристрій для обробки фотоматеріалів |
TWI272461B (en) * | 1998-12-22 | 2007-02-01 | Ricoh Kk |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JP2001175064A (ja) * | 1999-12-16 | 2001-06-29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741599B2 (ja) * | 2000-09-01 | 2006-02-0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剤移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EP1233311B1 (en) * | 2001-02-19 | 2012-08-2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supply container |
US7542703B2 (en) * | 2002-05-20 | 2009-06-02 | Ricoh Company, Ltd. | Developing device replenishing a toner or a carrier of a two-ingredient type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developing device |
CN100437373C (zh) | 2002-09-20 | 2008-11-26 | 株式会社理光 | 成像装置,墨粉供给部件,调色剂容器,墨粉容器及回收方法 |
JP4383898B2 (ja) * | 2003-02-28 | 2009-12-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剤収容器、現像剤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346974B2 (ja) | 2003-06-27 | 2009-10-2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剤終了検知方法及び現像剤補給装置 |
JP2005017787A (ja) * | 2003-06-27 | 2005-01-20 | Ricoh Co Ltd | トナー補給装置 |
JP4256731B2 (ja) * | 2003-07-30 | 2009-04-22 | 株式会社東芝 | 現像剤補給装置 |
JP4330962B2 (ja) * | 2003-09-18 | 2009-09-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剤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455124B2 (ja) | 2004-03-31 | 2010-04-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US7558515B2 (en) * | 2004-07-14 | 2009-07-07 | Ricoh Company, Limited |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4456957B2 (ja) | 2004-08-06 | 2010-04-2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364759B2 (ja) * | 2004-09-17 | 2009-11-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トナー収納容器、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335216B2 (ja) * | 2005-01-17 | 2009-09-3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電子写真用粉体トナーの移送方法並びに移送装置、充填方法、充填装置 |
TWI534562B (zh) * | 2005-04-27 | 2016-05-21 | Ricoh Co Ltd |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
JP2007058034A (ja) * | 2005-08-26 | 2007-03-08 | Ricoh Co Ltd | 現像剤移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748576B2 (ja) | 2005-10-18 | 2011-08-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補給装置、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148368A (ja) | 2005-10-31 | 2007-06-14 | Ricoh Co Ltd |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421581B2 (ja) * | 2006-08-02 | 2010-02-2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トナー搬送装置、トナー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990040B2 (ja) * | 2006-11-01 | 2012-08-0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剤補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US8050597B2 (en) * | 2006-11-09 | 2011-11-01 | Ricoh Company, Limited | Toner container having a gear portion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5034467B2 (ja) | 2006-12-06 | 2012-09-2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モータ駆動装置 |
JP2008257213A (ja) * | 2007-03-15 | 2008-10-23 | Ricoh Co Ltd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7925188B2 (en) * | 2007-03-15 | 2011-04-12 | Ricoh Company Limited | Development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development device |
JP5037232B2 (ja) | 2007-06-12 | 2012-09-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粉体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9020302A (ja) * | 2007-07-12 | 2009-01-29 | Canon Inc | 現像剤補給容器 |
CN104238314B (zh) | 2009-03-30 | 2019-01-15 | 佳能株式会社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
2010
- 2010-03-30 BR BR122015021128A patent/BR122015021128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0-03-30 MY MYPI2011004640A patent/MY179273A/en unknown
- 2010-03-30 CN CN201410046837.XA patent/CN103853011B/zh active Active
- 2010-03-30 ES ES19184619T patent/ES2872975T3/es active Active
- 2010-03-30 EP EP15156670.0A patent/EP2908180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3-30 CA CA3092531A patent/CA3092531A1/en active Pending
- 2010-03-30 KR KR1020197014805A patent/KR20190060001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0-03-30 CN CN201410047160.1A patent/CN103869665B/zh active Active
- 2010-03-30 KR KR20157008292A patent/KR20150043525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0-03-30 MX MX2011010318A patent/MX2011010318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03-30 BR BRPI1013188A patent/BRPI1013188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0-03-30 TW TW106140983A patent/TWI650620B/zh active
- 2010-03-30 PL PL10758917T patent/PL2416222T3/pl unknown
- 2010-03-30 UA UAA201112687A patent/UA100632C2/ru unknown
- 2010-03-30 CA CA2757329A patent/CA2757329C/en active Active
- 2010-03-30 CA CA2891273A patent/CA289127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0-03-30 DE DE112010006126.2T patent/DE112010006126B3/de active Active
- 2010-03-30 EP EP21162220.4A patent/EP3879351A1/en active Pending
- 2010-03-30 SI SI201031686T patent/SI2908180T1/en unknown
- 2010-03-30 NO NO15156670A patent/NO2908180T3/no unknown
- 2010-03-30 DE DE112010006123.8T patent/DE112010006123B3/de active Active
- 2010-03-30 WO PCT/JP2010/056133 patent/WO201011415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3-30 ES ES10758917.8T patent/ES2536075T3/es active Active
- 2010-03-30 CN CN201410047167.3A patent/CN103869666B/zh active Active
- 2010-03-30 TW TW105112435A patent/TWI620041B/zh active
- 2010-03-30 KR KR20157008291A patent/KR20150043524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0-03-30 EP EP18150195.8A patent/EP3336610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3-30 CA CA2891991A patent/CA289199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0-03-30 ES ES15156670.0T patent/ES2662821T3/es active Active
- 2010-03-30 DE DE112010001458.2T patent/DE112010001458B4/de active Active
- 2010-03-30 MX MX2016004879A patent/MX353327B/es unknown
- 2010-03-30 TW TW103107886A patent/TWI541619B/zh active
- 2010-03-30 TW TW099109801A patent/TWI439825B/zh active
- 2010-03-30 MY MYPI2017001663A patent/MY190441A/en unknown
- 2010-03-30 AU AU2010232164A patent/AU2010232164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3-30 JP JP2010078293A patent/JP5511471B2/ja active Active
- 2010-03-30 DE DE202010018475.4U patent/DE202010018475U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0-03-30 KR KR1020117024998A patent/KR10170725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03-30 ES ES18150195T patent/ES2745925T3/es active Active
- 2010-03-30 PL PL15156670T patent/PL2908180T3/pl unknown
- 2010-03-30 SI SI201030939T patent/SI2416222T1/sl unknown
- 2010-03-30 RU RU2014133712A patent/RU2608977C2/ru active
- 2010-03-30 RU RU2011143796/28A patent/RU2530472C2/ru active
- 2010-03-30 DK DK15156670.0T patent/DK2908180T3/en active
- 2010-03-30 HU HUE15156670A patent/HUE037055T2/hu unknown
- 2010-03-30 EA EA201171191A patent/EA022978B1/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03-30 CN CN201410046741.3A patent/CN103853010B/zh active Active
- 2010-03-30 MX MX2015005449A patent/MX338473B/es unknown
- 2010-03-30 PT PT151566700T patent/PT2908180T/pt unknown
- 2010-03-30 EP EP10758917.8A patent/EP2416222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3-30 CN CN201080014943.XA patent/CN102378941B/zh active Active
- 2010-03-30 BR BR122015021131-0A patent/BR122015021131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03-30 PT PT107589178T patent/PT2416222E/pt unknown
- 2010-03-30 CA CA2955475A patent/CA2955475C/en active Active
- 2010-03-30 EP EP19184619.5A patent/EP3588196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3-30 DK DK10758917.8T patent/DK2416222T3/en active
- 2010-03-30 HU HUE10758917A patent/HUE025445T2/en unknown
- 2010-03-30 TW TW107146497A patent/TWI698724B/zh active
- 2010-03-30 CN CN201410047157.XA patent/CN103853012B/zh active Active
- 2010-03-30 CA CA3005780A patent/CA3005780C/en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9-23 US US13/242,758 patent/US8565649B2/en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5-03 HK HK12104341.4A patent/HK1163834A1/zh unknown
-
2013
- 2013-09-12 US US14/024,942 patent/US9354550B2/en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5-01 US US14/266,892 patent/US9354551B2/en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4-13 HR HRP20150408TT patent/HRP20150408T1/hr unknown
- 2015-12-29 US US14/982,454 patent/US9753402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1-26 RU RU2017102545A patent/RU2653184C1/ru active
- 2017-06-16 US US15/624,803 patent/US10203631B2/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4-04 HR HRP20180544TT patent/HRP20180544T1/hr unknown
- 2018-04-20 RU RU2018114681A patent/RU2683124C1/ru active
- 2018-06-26 US US16/018,694 patent/US2018030715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9
- 2019-02-26 RU RU2019105311A patent/RU2747073C2/ru active
- 2019-04-23 US US16/391,976 patent/US10754276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7-20 US US16/932,951 patent/US11188009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4-06 RU RU2021109400A patent/RU2765257C1/ru active
- 2021-10-20 US US17/505,776 patent/US11656560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4-11 US US18/133,037 patent/US1209297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46478A (en) * | 1989-06-07 | 1995-08-29 | Array Printers Ab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leaning an electrode matrix of an electrographic printer |
CN1842753A (zh) * | 2004-07-14 | 2006-10-04 | 株式会社理光 | 粉罐和成像装置 |
CN103853012A (zh) * | 2009-03-30 | 2014-06-11 | 佳能株式会社 | 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69665B (zh) | 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 | |
CN104238315B (zh)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
CN103229110B (zh) | 显影剂供给容器、显影剂供给系统以及成像设备 | |
CN103733141B (zh)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
CN103250102B (zh) | 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 | |
CN103959176A (zh) | 显影剂供给容器和显影剂供给系统 | |
CN105164589B (zh)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
CN107111265A (zh)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设备 | |
CN105143990A (zh) | 显影剂补给容器 | |
CN106483796A (zh) | 显影剂补充容器和成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9415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9415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