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5098C - 处理盒、电照相成像装置和电接触部件的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电照相成像装置和电接触部件的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35098C
CN1235098C CNB021245371A CN02124537A CN1235098C CN 1235098 C CN1235098 C CN 1235098C CN B021245371 A CNB021245371 A CN B021245371A CN 02124537 A CN02124537 A CN 02124537A CN 1235098 C CN1235098 C CN 123509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box
contact
master component
developer
dr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245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84405A (zh
Inventor
宫部滋夫
松崎祐臣
铃木阳
茶谷一夫
阿部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384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844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3509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509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Axial coupl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467Joining articles or parts of a single articl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6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to the apparatus, electrical connectors, power supp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8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toner level or concentration in the developing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6Electrical conne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ischarg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Shape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上的处理盒,包括一个电照相感光鼓;一个显影元件,用于用显影剂使所述电照相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充电元件,用于给所述感光鼓充电;一个鼓框架,用于支承所述充电元件和所述感光鼓;一个显影剂容纳框架,具有一个显影剂容纳部分,用于供应显影剂;一个支承框架,用于支承所述鼓框架和感光鼓一纵向端附近的所述显影剂容纳框架;一个显影偏压触点,设置在所述支承框架上,用于当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电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上时接收从设备主组件供应给所述显影元件的显影偏压;以及一个充电偏压触点,设置在所述支承框架上,用于当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主组件上时接收从设备主组件供应给所述充电元件的充电偏压。

Description

处理盒、电照相成像装置 和电接触部件的装配方法
本发明的领域及相关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印机、处理盒、电照相成像装置和一种电接触部件的装配方法。
电照相成像装置通过电照相成像处理方法在记录材料上成像。电照相成像装置可以是电照相复印机、电照相打印机(LED打印机、激光束打印机等)、电照相打印机类型的传真机、电照相打印机类型的文字处理器等。
处理盒是一个整体地包含充电部件、显影部件和电照相感光元件的盒,且该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上。
当一个电照相类型的成像装置被使用了一长段时间之后,需要更换感光鼓,需要补充或更换显影剂,需要调整、清洁或更换充电部件、清洁部件等。
在这种成像装置中,使用处理盒,在该处理盒中,电照相感光元件和可以作用于该电照相感光元件的处理部件整体地包含在一个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上的盒中。使用这种处理盒,装置的维修不需要服务人员,而可以由用户自己来完成。所以,在成像装置领域,广泛地使用处理盒。
如果处理部件需要维修的话,用户可以容易地进行维修,从而能实现高品质的图像质量并且维修起来既便宜又简单易行。
对于处理盒而言,必须要为处理盒内部设置的显影部件、充电部件等供应电能。近来,提供用于检测当时的调色剂残余量的部件,或提供用于自动清除调色剂封条的部件。这些部件同样需要电能供应。
另一方面,随着对处理盒中的大容量显影剂的需求,分别支承调色剂容纳容器和显影部件以减小由调色剂引起的显影套筒的负荷。在这样一种设置中,必须保证供应给充电部件、显影部件等的电能。
发明概述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地提供一种处理盒、一种电照相成像装置和一种电接触部件的装配方法,其中当处理盒被安装到电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上之时,可以保证与设备主组件的电连接。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一种电照相成像装置和一种电接触部件的装配方法,其中当处理盒被安装到电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上时,处理盒与设备主组件之间的电连接是稳定的。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一种电照相成像装置和一种电接触部件的装配方法,其中由于当处理盒被安装到电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上时所必需的电接触而引起的安装负荷被减小。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一种电照相成像装置和一种电接触部件的装配方法,其中当处理盒被安装到电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上时,可以坚固地安装该处理盒。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确实地安装电触点的电接触部件的装配方法、处理盒和一种可拆卸地安装该处理盒的电照相成像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和一种能可拆卸地安装所述处理盒的电照相成像装置,其中用框架连接方法牢固地固定电接触部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处理盒和一种电照相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盒包括:一个电照相感光鼓;一个显影元件,用于用显影剂使所述电照相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充电元件,用于给所述电照相感光鼓充电;一个鼓框架,用于支承所述充电元件和所述电照相感光鼓;一个显影剂容纳框架,具有一个显影剂容纳部分,用于供应显影剂;一个支承框架,用于支承所述鼓框架和电照相感光鼓一纵向端附近的所述显影剂容纳框架;一个显影偏压触点,设置在所述支承框架上,用于当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电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上时接收从设备主组件供应给所述显影元件的显影偏压;以及一个充电偏压触点,设置在所述支承框架上,用于当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电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上时接收从设备主组件供应给所述充电元件的充电偏压。
通过研究下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所作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目的、特点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简介: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处理盒的示意性主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设备主组件的示意性主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处理盒的透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处理盒之框架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感光鼓的部分断开的透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感光鼓的之驱动的透视图。
图7是显影套筒的驱动侧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显影套筒的非驱动侧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套筒接触板本身的透视图。
图10是磁辊轴承的透视图。
图11是调色剂容纳框架之调色剂封条侧的俯视平面图。
图12是设置在显影部件框架及调色剂容纳框架中的调色剂封条清除机构的透视图。
图13是调色剂容纳框架内部的透视图(检测调色剂的数量)。
图14表示第一(调色剂数量)检测元件本身(a)、透视图(b)及其改进(c)。
图15是省略了驱动侧盖的处理盒的透视图。
图16是驱动侧盖内部的透视图。
图17表示侧盖之电极与框架之电极的接触(套筒接触)。
图18表示侧盖之电极与框架之电极的接触(套筒接触)。
图19表示侧盖之电极与框架之电极的接触(调色剂封条检测接触)。
图20表示侧盖之电极与框架之电极的接触(调色剂封条检测接触)。
图21表示侧盖之电极与框架之电极的接触(调色剂封条检测接触)。
图22表示侧盖之电极与框架之电极的接触(调色剂封条检测接触)。
图2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设备主组件的正视图,主组件的前门是打开的。
图2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处理盒插入设备主组件后部中的正视图。
图25是本发明的处理盒位于预定位置中的正视图。
图26是图23所示空间E的放大正视图。
图27是图25所示空间E的放大正视图。
图28是从设备主组件的侧向看到的新盒之检测触点的侧视图。
图29是从设备主组件的侧向看到的新盒之检测触点的侧视图。
图30是从装置的侧向看到的盒之普通输入触点的侧视图。
图31是从装置的侧向看到的盒之普通输入触点的侧视图。
图3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处理盒的连接部件的纵向剖面图。
图33是处理盒与装配夹具的侧视图。
图34是从安装方向的上前方看到的处理盒的透视图。
图35是处理盒之树脂材料流动通道的透视图。
图3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接触位置的清洁框架和侧盖的透视剖面图。
图3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接触位置的侧盖和清洁框架的纵向剖面图。
优选实施方案的描述:
(实施方案1)
下面将参照图1-3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1进行描述。
(装置的主组件和处理盒)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处理盒的主剖面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主剖面图。处理盒包括一个电照相感光鼓(载像元件)和可以作用于该电照相感光鼓的处理部件。该处理部件可以是:充电部件,用于给电照相感光鼓的表面充电;显影部件,用于在电照相感光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清洁部件,用于清除电照相感光鼓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
如图1所示,该实施方案中的处理盒15包括:作为充电部件的充电辊12;作为显影部件的显影套筒18;调色剂容纳框架16,用于供应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以及作为清洁部件的清洁片14。它们设置在电照相感光鼓11的周围。它们被整体地包含在一个形成处理盒15的外壳中,该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的主组件C上。
如图2所示,当处理盒15安装到成像装置的主组件C上时,它用于形成图像。在成像的操作中,输送辊7把作为记录材料的纸张S从位于装置下部的纸盒6中输送出来,感光鼓11由曝光装置8曝光以形成所需图像的潜像。显影片40把调色剂容纳框架16中容纳的调色剂涂覆到显影套筒18的表面上,并使调色剂在套筒表面成为一个薄层。通过对显影套筒18施加显影偏压,该薄层中的调色剂使潜像显影。通过对转印辊9施加偏压,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纸张S上。现在载有转印图像的纸张S被送给使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10。然后排纸辊1把纸张S被排给位于装置上部的排纸部分3。
(处理盒的框架结构)
下面将参照图1,3和4对处理盒的结构进行描述。图3是处理盒的透视图,而图4是处理盒的分解透视图。在本说明书中,后部是指从感光鼓的纵向看来的后部,而驱动力从设备主组件传递过来的那一侧称为驱动侧,纵向相对侧称为前侧或非驱动侧。
参照图1和4,处理盒15包括三个框架,即:鼓框架13,它整体地支承着感光鼓11(由鼓框架13通过鼓轴接收元件22,23可旋转地支承着),充电辊12,清洁片14和被清除的调色剂容纳部分13c;显影装置框架17,它整体地支承着显影套筒18和显影片40(图4中未示出);以及调色剂容纳框架16,它具有一个供应调色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分。处理盒还包括位于相对侧的侧盖19,20以整体地支承这三个框架。侧盖19,20用来支承鼓框架13和调色剂容纳框架16。这些框架(单元)的详细结构会在后文中进行描述。
非驱动侧盖19的大小足以盖住处理盒的主截面,并位于处理盒的一个纵向末端部分以使鼓框架13和调色剂容纳框架16相互连接起来。侧盖19的孔部分19a与鼓框架13中的感光鼓的轴同轴设置。通过鼓轴接收元件23使侧盖19正确定位。另外,设置在尽可能远离感光鼓11的位置上的销钉形状的定位部分19b与鼓框架13的侧面上的孔形定位部分13b啮合以便在围绕侧盖19的孔部分19a的旋转方向上定位。小螺钉200把侧盖19固定在鼓框架13上。定位部分16a,16b与侧盖16上的定位部分19c,19b接合,从而把调色剂容纳框架16设置在一端表面。用小螺钉来固定调色剂容纳框架16。驱动侧盖20具有相同的功能,以便用类似的方式使鼓框架13和调色剂容纳框架16正确定位。
轴承元件22,23也用于使处理盒15相对于成像装置的主组件C定位。
轴承元件22,23分别与鼓框架13的孔13g和13a啮合,同时与侧盖19,20(框架)的孔20e,19a啮合,这样,它们就分别被鼓框架13和框架支承起来。
鼓活门27(图4中未示出)用于保护要与转印辊9相对的感光鼓11的曝光部分,以免被用户的手触及或者被曝光而使感光鼓11被充电。通过由未示出的开关机构把处理盒15安装到成像设备主组件C中的预定位置上,鼓活门27被缩回以使感光鼓11曝光。
覆盖元件74盖住显影部件框架17的底部以及调色剂容纳框架16的底部。覆盖元件74用于防止用户直接触及密封元件21或第二调色剂数量检测元件73(没有在图4中示出)。覆盖元件74被支承在调色剂容纳框架16和鼓框架13上,因而不能与显影部件框架17接触。
下面将参照图1,4简要地对显影部件框架17的位置进行描述(在后文中会进行详细描述)。显影部件框架17是可以围绕着显影套筒18驱动侧的钩状孔17a摆动的,因而显影剂承载元件的中心偏压向载像元件的中心。换言之,包含显影套筒18的显影部件框架17可以围绕清洁框架驱动侧的钩状孔17a而摆动,如前所述,鼓框架13和调色剂容纳框架16装配在一起以实现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所以,显影部件框架17可以相对于调色剂容纳框架16移动。
显影部件框架17的非驱动侧具有沿着显影套筒18的轴向延伸的突起56e,突起56e被压向电照相感光鼓的中心。
突起56e插入非驱动侧的侧盖19中形成的凹槽19e中,从而能向载像元件的中心移动。在凹槽19e中,设置显影部件压簧(未示出)以便驱使突起56e把显影套筒18按向感光鼓11。
凹槽19e具有定位功能,用于调整显影套筒18的移动方向。
当施加驱动力时,感光鼓11的t齿轮30c,54(图5,7)和显影套筒18围绕着钩状孔17a彼此相向驱动,从而感光鼓11和显影套筒不会相互分离。另外,显影套筒通常也通过上述凹槽19e中的未示出的显影装置按压弹簧靠向感光鼓11。
由于显影装置框架17和调色剂容纳框架16相对彼此来说是可活动的,因而它们通过可以提供一定范围内的运动的密封元件21相互连接以防止调色剂外泄。希望密封元件21的结构使得在阻碍显影装置运动的方向上有一个小的抵抗力,更具体地,希望有一种具有至少一个折叠部分或风箱结构。
在该实施方案中,密封元件21是一个通过向后折叠厚度为100μm的软胶片而形成的袋状。可以使用具有两个折叠部分(未示出)的人造橡胶以减小抵抗力,或使用其它类似聚氨酯泡沫这样的柔软的材料、低硬度的硅橡胶等来代替人造橡胶。这样,可省略风箱形结构。
使用这些结构,即使调色剂的数量增加,由于调色剂而引起的负荷也会施加到侧盖19,20上而不是显影套筒18上。因而,不会增加感光鼓11的负荷从而能实现稳定成像。
而且,仅用侧盖19,20就可是正确地使框架定位,因为这些框架在侧面连接,所以,它们可以以高精度连接。
(清洁单元的结构)
如图1,4所示,充电部件是接触充电类型,并且是一个充电辊12,它包括:与感光鼓11平行地支承在其相对端的金属轴12a;以及在其外圆周上的导电橡胶12b。鼓框架13具有一个轴承导向131。金属轴12a的相对端部可旋转地啮合在充电轴轴承25中,该轴承与面向感光鼓11的径向的轴承导向131可活动地啮合。充电辊按压弹簧26被按压在充电辊轴承25和轴承导向131之间,而使充电辊12沿着充电辊的母线按压接触感光鼓11的表面,这样,感光鼓11使充电辊12转动。经过驱动侧的压簧26和充电轴轴承25,为充电辊12施加设备主组件C中的高压电源(未示出)输送来的高压。在后面将对此作详细说明。
在转印辊9把感光鼓11上的由显影装置显影过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之后,清洁片14用于清除感光鼓11上残留的调色剂,而清除下来的调色剂回收到清除调色剂容纳部分13c中。
清洁片14沿着平行于感光鼓11的方向延伸,且通常是板状的。它包括:一个橡胶片14a,以与感光鼓11的圆周表面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按压接触感光鼓11;以及一个支承金属板14b,其上以粘接、焊接等方式固定着橡胶片14a。清洁片14的长度稍大于充电辊12的导电橡胶12b,而支承金属板14b具有L形的横截面并由未示出的螺钉固定在鼓框架13上。
如图1所示,受体片(receptor sheet)29是一个弹性片,位于鼓框架13的基座13h上,鼓框架13位于清洁片14的上游,而鼓框架13的鼓侧开口13d在感光鼓11的旋转方向上位于鼓框架13和清洁片14之间。通过轻轻地与感光鼓11之表面的压力接触,它能使图像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通过,但防止转印后残留的调色剂通过受体片29与感光鼓11之间,从而防止调色剂从鼓框架13的内部泄露出去。
(感光鼓单元的结构及其驱动结构)
下面将参照图4,5和6对联接部分的结构进行描述,此外该联接部分还是驱动传递机构,用于从成像装置的主组件C传递驱动力给感光鼓11。
在该实施方案中,感光鼓11的驱动部分是在日本专利No.2875203中公开的驱动传递部分。图5是感光鼓11的部分剖开透视图,在感光鼓11上安装着鼓法兰30,而图6说明了阳轴30a(是作为鼓法兰的一部分的联接元件)和位于装置之主组件C中的鼓驱动阴轴112之间的关系。
如图4,5,6所示,阳联接轴30a(圆柱形)形成于装配到感光鼓11的一端部上的鼓法兰30上,且在阳轴30a的一自由端是一个扭曲凸起30b。凸起30b的末端表面30b1与垂直于阳轴30a的轴的末端表面平行。阳轴30a与鼓轴接收元件22啮合而作为鼓旋转轴。在该实施方案中,鼓法兰30、阳联接轴30a和凸起30b彼此连接在一起。鼓法兰30具有整体斜齿轮30c以便为处理盒中的显影套筒18传递驱动力。因此,如图5所示,鼓法兰30是一个把斜齿轮30c、阳轴30a和凸起30b整体模铸而成的模铸部分,且是一个具有传递驱动力之功能的驱动力传递部分。
凸起30b的形状是一个扭曲的多棱柱,更具体地,基本上是一个绕着轴的轴线扭曲的等边三角棱柱。凹槽112a是一个扭曲孔并且与凸起30b啮合,它位于是一个具有多边形截面并围绕着轴线扭曲的孔。鼓驱动阴联接轴112的凹槽112a的截面基本是等边三角形,凹槽112a位于圆轴的一个端表面上。鼓驱动阴联接轴112与位于设备主组件C中的一个齿轮(未示出)整体地旋转。按照该实施方案的这种结构,处理盒15安装在装置的主组件C上,而凸起30b与设备主组件C中的鼓驱动阴联接轴112的凹槽112a啮合。当从鼓驱动阴联接轴112把旋转动力传递给凸起30b时,基本为等边三角棱柱的凸起30b的顶部稳定地与鼓驱动阴联接轴112的凹槽112a的内表面接触,因而它们能彼此对准中心。由于它的扭曲结构,在一个方向上产生的力使鼓驱动阴联接轴112吸引凸起30b,从而凸起的末端表面30b1邻近于鼓驱动阴联接凹槽112a的底部表面121a1。这样,与凸起30b一体的感光鼓在轴向和径向中被稳定的定位。
这里,阳轴30a和凸起30b被设置在鼓法兰30以便当鼓法兰30被安装到感光鼓11的一个末端时,它能与感光鼓11的轴对准中心。鼓法兰30以夹持、粘接等方法被安装到感光鼓11的鼓圆筒11a上。鼓圆筒11a的圆周上涂有感光材料11b。
鼓法兰32固定在感光鼓11的的另一端。鼓法兰32与正齿轮32a整体模铸而成。
鼓法兰30、32的材料可以是类似聚乙缩醛、聚碳酸酯、聚酰胺、聚丁烯对苯二酸盐等这样的树脂材料。不过,也可以使用其它材料。
(显影单元的结构)
下面将参照图1、7、8、9对显影部件进行详细描述。图7是显影部件驱动侧的分解透视图。虽然只表示出了驱动侧(装置的后部),但是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结构与非驱动侧的结构是相同的。图7是显影套筒之驱动侧的分解透视图;图8是显影套筒之非驱动侧的分解透视图;图10表示一个磁辊轴承;而图9是套筒接触板本身的透视图。如前所述,显影部件框架17包括显影套筒18和显影片40,它们是用于成像的组成元件。
在图1中,显影片包括一个厚度约为1-2mm的金属板40a以及一个用热熔、双面胶带等固定在其上的尿烷橡胶40b通过沿着母线与显影套筒接触的尿烷橡胶40b,大量调色剂被施加给显影套筒18的圆周表面上。显影片40可以是硅橡胶。位于显影部件框架17的每个相对纵向端的片安装部分的片邻接平面(未示出)有一个螺纹孔(未示出),在离中心不远处有一个定位销钉(未示出)。金属板40a上未示出的啮合孔分别与销钉啮合。然后,小螺钉穿过金属板40a中的孔插入片邻接平面中一个未示出的孔内,这样,金属板40a就被固定在片邻接的平面上。在这种方式中,确定了尿烷橡胶40b末端的位置,因而确定了尿烷橡胶40b对显影套筒18的接触压力。另外,确定了尿烷橡胶40b对显影套筒18的接触范围。在显影片40的结构中,金属板40a的一端基本上弯曲90°而形成弯曲部分40e(图1)可提高金属板40e的刚性,从而在纵向上实现尿烷橡胶40b和显影套筒18这间的稳定接触。
在显影部件框架17上粘有MOLTOPREN的弹性密封元件(未示出)等类似物,沿着显影套筒18侧面的开口17o圆周的上部的长度上以及在沿相对纵向端的下部的短端上具有基本为通道的截面,从而防止调色剂的外泄。弹性封条被夹在显影部件框架17和显影片40之间,并被折叠而形成密封以防止调色剂外泄。
显影套筒18是一个圆柱形的元件,由类似铝、不锈钢等这样的金属材料制成。
其外径约为16-20mm,而厚度约为0.5-1mm。其表面上涂覆着碳覆盖物,或者通过喷砂或进行其它处理以提高显影剂的充电性能。在该实施方案中,只使用碳覆盖物。
如图7所示,套筒法兰91是被压配在压配部分91a上的,套筒法兰91是一个具有台阶部分的圆柱形元件并由类似铝、不锈钢等这样的金属材料制成,位于显影套筒18的一个末端(驱动侧)。有一个外径小于压配部分91a的第一圆柱部分91b,与显影套筒18同轴设置,还有一个第二圆柱部分91c。第一圆柱部分91b与环状距离调节元件53啮合以调节显影套筒18和感光鼓11之间的相对距离。距离调节元件53由类似聚缩醛树脂材料这样的绝缘制成。第二圆柱部分91c由显影部件轴承元件55所支承以可旋转地支承着显影套筒18并使之相对于显影部件框架17定位。第二圆柱部分91c的一自由端与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显影套筒齿轮啮合,该齿轮具有两个平面并与第二圆柱部分91c的两个平面啮合以防止两者之间的相对旋转。显影套筒齿轮54接收来自位于感光鼓11之末端的鼓法兰之齿轮部分(图5中的斜齿轮30c)的驱动力。这样的倾斜方向使得在轴向上所产生的推力朝向显影套筒18的中心方向。与压配部分91a同轴地设置着:装配部分91e,用于装配将在下文中描述的磁辊轴承94;以及凹槽部分91f,用于调节磁辊轴承94的旋转。
位于另一端的套筒法兰92的结构与图8中所示的套筒法兰91的结构基本相同,是一个具有台阶部分的圆柱形元件并由类似铝、不锈钢等这样的金属材料制成,用压配方法固定在显影辊18的一端。套筒法兰92的大直径部分是用于固定显影套筒18的压配部分92a。通过把套筒法兰92压配入显影套筒18中,套筒法兰92被安装到显影套筒18上而防止它们之间的相对旋转。在套筒法兰92的外部,设置着一个第一圆柱部分92b,它与压配部分92a同轴且外径小于压配部分92a的外径。第一圆柱部分92b由距离调节元件53啮合以调节显影套筒18和感光鼓11之间的相对距离。支承着显影套筒18的显影部件轴承元件56支承外径小于压配部分92b的外径的第二圆柱部分92c,而显影部件轴承元件56被固定在显影部件框架17上。另外,与第一圆柱部分92b同轴地设置着一个通孔92d。磁辊90穿过通孔92b,且磁辊90相对于显影部件轴承元件56定位。
磁辊90包括直径部分90a和位于其末端的轴支承部分90b、90c,大直径部分90a被显影套筒包围着且其表面被磁化。通常,设置四个磁极中的一个以便基本上对着感光鼓11,且其它磁极则设置在适当的位置上。为了稳定显影套筒上的磁力,大直径部分90a的表面和显影套筒18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为了维持恒定的距离,轴支承部分90c由显影部件轴承元件56支承。另外,为了稳定磁极在圆周方向上的位置,设置一个被截成字母D形状的部分90c1(D截面部分)。如下文中将要描述到的那样,由包围在套筒法兰91中的磁辊轴承来支承轴支承部分90b。
磁辊轴承94是一个D截面形状的模铸元件。其外表面包括外圆周94防止旋转的销钉94以及形成D截面的截面94f。外圆周94d与套筒法兰91啮合,而旋转防止部分94c与凹槽部分91f啮合以便与套筒法兰91一起旋转。旋转防止部分94c是一个在显影套筒轴承的圆周方向上从D截面94f向外凸起的销钉。旋转防止部分94c和D截面94f彼此接合以支承并定位下文中将要描述到的显影套筒接触板93。固定磁辊90的定位孔94a是磁辊轴承94的内表面。该孔的直径为5-10mm,厚度3-8mm,内直径的精度为8-9级的精度,而表面粗糙度约为Ra0.8以实现磁辊90之定位准确率的高精度。磁辊90被固定,磁辊轴承94可以与显影套筒18整体旋转,因而它可以在孔94内滑动。轴承的材料就确保相对于磁辊90的高的可滑动性。材料的例子包括PPS等。如图10所示,在末端表面上设有一个邻近套筒法兰91之末端表面的法兰部分94g以维持相对于显影套筒18的轴向定位,还设有一个销钉94b以固定套筒接触板93。
套筒接触板93基本上是沟槽部分,它包括一个线性部分93g和一个基本上从其各侧垂直延伸的弓形部分。它由具有导电性能且厚度为0.1-0.3mm的细簧材料板(类似SUS这样的铜合金、铁合金等)制成。固定套筒接触板93以便它能用相对弓形部分93c、93d和线性部分93g来覆盖住两个末端表面和磁辊轴承94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位于套筒接触板93的一个弓形部分93d中的啮合孔93c以及位于线性部分93g中的啮合孔93e分别与销钉94b以及磁辊轴承94的旋转防止部分94c啮合。由于线性部分94g邻接于D截面表面94f,它们被正确定位。弓形部分93d中的一个设有孔93I,当套筒接触板93安装到磁辊轴承94时,该孔与轴承94的定位孔94a同轴并且直径大于定位孔94a的直径。套筒接触板93具有臂部93a、93h,该臂部与显影套筒18的内表面接触并与显影套筒18电连接。臂部93a、93h的设置是关于显影套筒的中心直径相对。这样,当套筒接触板93装配到设备时,增强了电阻的平衡。这样设置臂部93a、93h使得磁辊轴承94不易从套筒法兰91落下。通过切割并制造出套筒接触板93之弓形部分93c中的一个而形成臂部93f。所以,臂部93f弹性接触电极轴95。从弓形部分93d中的一个到臂部93f之间的部分弹性弯曲。它可以是Z形状以便在接触电极轴95时,它能被放在一个基本上垂直于套筒轴的平面上。
通过套筒接触板93,从设备主组件的高压电源(未示出)向显影套筒18施加高压。后面将对此详细说明。
位于驱动侧的显影部件轴承元件55由具有高可滑动性的树脂材料制成,并且是一个厚度为2-5mm的平板。圆柱形轴承部分55a基本上形成于显影部件轴承元件55之平面部分55g的中心。轴承部分55a的内径为8-15mm。轴承部分55a与套筒法兰91的第一圆柱部分91b啮合,通过这样来旋转显影套筒18。在平面部分55g中,基本上平行于轴承部分55a设置着销钉55c、55f以确定与显影部件框架17的相对位置,且销钉位于显影部件框架17之中。与销钉55c同轴设置并从销钉55c延伸的销钉55d、55e用于使未示出的磁性封条定位。平面部分55g设有一个与小螺钉配合的孔55b,以便装置到显影部件框架17。通过显影部件轴承元件55的销钉55c与啮合孔(未示出)的啮合、销钉55f与啮合延长孔(未示出)的啮合、显影部件轴承元件的平面部分55g与垂直于纵向的端面的邻接(相对于平行于显影部件框架17的显影套筒18的方向)、以及把端面上的螺钉(未示出)旋入显影部件轴承元件55中的小螺纹孔55b中,显影部件轴承元件55被固定在显影部件框架17上。这样,固定在显影部件框架17上的显影片40的位置以及显影套筒18的位置被稳定地确定,从而能稳定成像。
位于非驱动侧的显影部件轴承元件56包括一个厚度约为2-5mm的平板形部分56g和一个凸起56e。如上所述,该凸起56的外径约为8-15mm,并与侧盖19的凹槽19e啮合。凸起56e形成D截面的表面56f。D截面表面56f基本上垂直于连接显影套筒18和感光鼓11的连线。它接收通过导向元件33传来的图8中所示之压簧34的压力以确保显影套筒18压向感光鼓11。这样,D截面的压簧的弹力不松懈地按压着显影套筒18,所以感光鼓11与显影套筒18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从而稳定了成像操作。D截面的弹簧是一个压缩盘簧。与从平板形部分56g凸起的凸起56e的自由端相对的那侧具有圆柱形的轴承部分56a。轴承部分56a与凸起56e的外径同轴,且其内径为8-15mm。轴承部分56a与显影法兰92的第二圆柱部分92c啮合,显影套筒18被旋转。这时,显影套筒18相对于感光鼓11的旋转位置仅由显影部件轴承元件56和侧盖19以高精度确定。因而,确保了相对于感光鼓11的平行关系,从而能避免由交叉角引起的问题(在纵向中心部分感光鼓11与显影套筒18之间的间隙是小的)。在显影部件轴承元件56的轴承部分56a的另一后部,D截面的定位孔56b与凸起56e同轴。定位孔56b与磁辊90的轴支承部分90c以及D截面部分90c1啮合,这样就确定了磁辊90在圆周方向上的位置。磁辊90与显影套筒18的相对位置由显影部件轴承元件56的部分决定,因此,容易保证精度。如上所述,磁辊的四个磁极中的一个基本与感光鼓相对。与感光鼓11的相对位置由显影部件轴承元件56及侧盖19确定,因而也容易保证精度。显影部件轴承元件56相对于显影部件框架17的定位和装配基本上与显影部件轴承元件55的相同,因此为简洁起见,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目前为止所说明的显影装置轴承元件55、56的轴承部分相对于显影套筒18具有旋转滑动部分,所以其材料可以是较贵的具有很高滑动性能的材料(例如,PPS、或PA基底承载材料)。通过仅把该部分分成轴承刷和外壳,昂贵材料部分的体积会变小。外壳可以由较便宜的材料制成,例如HIPS等。
(显影单元的支承结构)
下面参照图1、7、15说明显影部件的支承结构。图15是处理盒的透视图,但省略了驱动侧盖。如前所述,为了生成良好的图像,希望在显影套筒18和感光鼓11之间有合适的间隙SD(在感光鼓11与显影套筒18之间的间隙)。所以,在该实施方案中,显影套筒18以适当的压力(在后文中称作显影部件压力或压力)按压鼓11维持SD间隙。在驱动侧和非驱动侧的适当显影部件压力分别约为500g和-2000g。如果压力小于上述数值,则SD间隙可能会因为振动等原因而变宽,结果产生类似空白区域这样的图像缺陷。如果压力高于上述数值,则距离调节元件53可能会被显影部件压力弄倒,所以SD间隙被减小。另外,S-D辊(如图7和8所示距离调节元件53是一个外径大于显影套筒18的环,位于显影套筒18的各端部)可能会在内外表面上受到压迫从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刮擦。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就无法维持适当的S-D间隙。在该实施方案中,通过下述结构维持适当的S-D间隙。下面分别说明在驱动侧和非驱动侧对显影部件的支承(维持SD间隙的方法)。
如图1、15所示,在驱动侧,显影部件框架17是包括显影套筒18和显影片40等的显影部件,具有与鼓框架13的支承孔13e同轴的钩状孔17a。平行销钉57穿过钩状孔17a和支承孔13e以提供摆动运动的中心点,使得显影套筒的中心朝着感光鼓的中心推动。
显影部件压簧59是一个包括直径约为0.5-1mm的拉伸螺旋弹簧,用于把显影套筒18推向感光鼓11以把距离调节元件53压向感光鼓11。在相对端部,设置有组成装置的安装部分的钩部分59a、59b。钩部分59b包括一个基本在弹簧部分的圆周方向上延伸的线性部分,而线性部分的自由端用于下文中将要描述到的电连接。其材料可以是SUS(不锈钢)、琴用钢丝、磷青铜等这种具有弹性的材料。显影部件压簧59的钩部分59a中的一个被位于显影片40之金属板40a中的孔部分40k(图15)钩住,而另一个钩部分59b被钩在位于鼓框架13中的轴13m上。这时,线性部分59d从鼓框架13向外伸展。显影片40的孔部分40k位于显影部件框架17的外部,且被拉伸为约为2-5mm的宽度和4-8mm的长度。鼓框架13的轴13m邻近感光鼓11,且其直径约为2-5mm,并与鼓框架13整体模铸而成。确定孔部分40k和轴13m的位置以便连接孔部分40k和轴13m的线与连接孔部分40k和孔17a的线基本上彼此垂直。显影部件压簧59被钩在在显影部件框架17的纵向上向外凸出的显影片40的端部上,所以,关于显影部件框架17本身,不需要从框架上设置安装部分,例如轴。所以,容易设置后文所述的把密封元件21(图4)安装到显影部件框架17的夹具,所以,提高了装配性能。通过把它安装到显影片40,具有高弹性系数的金属支持显影片40,以避免由于弹力而产生的变形和显影部件压力的损失。在类似销钉等这样的安装部分直接设置在显影部件框架17上的情况下,需要用较大尺寸以避免因变形而引起的之压力的损失。不过,在该实施方案中,不需要用这样的销钉。这可以有效地节省空间。
下面说明按压在非驱动侧的显影部件。如图4所示,在显影部件框架17的非驱动侧,凸起56e设置在显影套筒18的中心轴上。凸起56e被按压以便把显影套筒18压向感光鼓11。凸起56e插入位于侧盖19上的凹槽19e(一个基本上平行于朝向载像元件的中心的方向的线性延伸孔)中,且可以朝向载像元件的中心移动。在凹槽19e中,设置显影部件压簧34以便压向凸起56e的D截面表面。显影部件压簧34是一个包括直径约为0.5-1mm的线的压缩盘簧。压簧的弹力是在非驱动侧把显影套筒18推向感光鼓11的力。所以,感光鼓11与显影套筒18之间的相对位置只由弹力决定,从而提供了稳定的压力。凹槽19e也用于调整显影套筒18的移动方向以使显影套筒18正确定位。
如同后文中将要描述到的那样,在该实施方案中,设置检测部件以检测显影剂的剩余量。更具体地,检测邻近显影套筒的天线元件与显影套筒之间的静电容,以确定显影剂的剩余量。在这种情况下,显影片(是一个导电元件)之金属板的电势与显影套筒的电势一样。通过显影部件压簧为实施该操作提供电源。
(显影剂容纳框架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1、4、13说明调色剂容纳框架。
调色剂容纳框架16具有较大的宽度以提供较大的容量,而调色剂容纳框架16的底部具有三个凹槽或凹面部分。调色剂容纳框架16具有三个搅拌元件60、61、62
搅拌元件60、61、62对应于具有精确截面的凹槽16j、16k、16m。直线排列的各搅拌轴60c、61c、62c上设置的搅拌片元件60a、61a、62a搅拌显影剂T并将其输送到显影部件框架17。搅拌轴60c、61c、62c被可旋转地支承在调色剂容纳框架16上并被从调色剂容纳框架16的外侧驱动。凹槽16j、16k、16m的中心分别精确地位于搅拌轴60c、61c、62c的轴上。通过凹槽16j、16k、16m宽度方向的排列设置,可以减小显影剂(调色剂)T的重量的影响,所以可以抑制显影剂的褪色、变质以及搅拌扭矩的增加等问题。
搅拌片元件60a-62a可以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聚苯硫树脂材料或其它树脂材料制成,用于搅拌并输送显影剂T。搅拌片元件60a-62a的自由端的旋转半径大于调色剂容纳框架16的凹槽16j、16k、16m的底部表面的半径,因而自由端能摩擦调色剂容纳框架16的内部底表面。这样,可以输送显影剂T,而在调色剂容纳框架16的内部底面上基本没有残留的显影剂T。
(调色剂密封的拆封和搅拌驱动)
下面参照图1、11和12说明调色剂密封的拆封和搅拌元件的驱动。图11是在调色剂密封一侧的调色剂容纳框架16的顶平面图,而图12是用于清理调色剂容纳框架与显影部件框架之间的调色剂密封之间的调色剂密封的调色剂密封清理机构的透视图。在该处理盒中,自动清理机构用于调色剂密封。一个新的(未使用过的)处理盒15具有用于密封调色剂容纳框架16之开口16d的调色剂密封元件63,调色剂密封元件63被焊接或粘接以便能覆盖并密封调色剂容纳框架16之开口16d。
如图12所示,图11中所示的调色剂密封元件63的一端63a在折回部分63c处被折回,并被固定在可旋转地支承在调色剂容纳框架16中的清理元件64上。调色剂密封元件63具有一个调色剂密封检测元件65,可允许检测开口16d完全打开这个事实。
更具体地,在调色剂密封元件63的尾部(没有被拆封的那个端部),设置着带有粘性材料的铝箔的检测元件。检测元件65的表面是导电的。通过金属板从成像装置的主组件C为传导部分供应电压,并检测输出电压。下面说明相对于装置主组件C的电压的输出、输入。
装置主组件C设置有:电机130;电机130的齿轮130a;惰轮131,与齿轮130a啮合;以及连接件,具有与惰轮131啮合的齿轮。处理盒15的调色剂容纳容器16的纵向末端可旋转地支承着:连接齿轮66;摆动齿轮67,与连接齿轮66啮合;惰轮68、69,有选择地与摆动齿轮67啮合;清理元件64,具有与惰轮68啮合的齿轮部分64a;惰轮70,与惰轮69啮合;搅拌齿轮71,与惰轮70啮合。
当处理盒15安装到成像装置的主组件C中时,在调色剂密封元件63被卷起之前,第一传导部分65a处于导电状态。该状态由成像装置的主组件C检测。然后,图12所示的位于成像装置主组件C中的电机130开始在箭头Y所示的方向中旋转。驱动力从惰轮131传递至连接件132,轮流把驱动力传递至位于处理盒15中的连接齿轮66和与连接齿轮66啮合的摆动齿轮67。然后,被摆动的摆动齿轮67把驱动力传递给惰轮68的正齿轮68a,因而,由于与惰轮68的齿轮部分68b啮合的清理元件64的部分64a的作用,调色剂密封元件63在由B表示的方向上被卷起。这里,惰轮68的正齿轮68a和齿轮部分68b是整体铸模而成的。齿轮部分68b和64a组成一对伞形齿轮。
在开口16d被完全打开之后,传导部分65a被切开或断开,从而形成绝缘状态。这种由于传导部分65a被断开而产生的情况被成像装置的主组件C检测,作为对此的响应,把驱动力传递给连接件以驱动清理元件64的电机130反向旋转(与Y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当成像装置主组件的连接件132开始反转时,处理盒15的连接齿轮66也开始反转。在位于连接齿轮66与摆动齿轮67之间齿负荷(tooth load)的作用下,摆动齿轮67向后摆动以便从正齿轮68a脱离而与惰轮69啮合。摆动齿轮67使惰轮69旋转并把驱动力传递给搅拌齿轮71,从而通过惰轮70旋转调色剂容纳框架中的图1所示的搅拌元件60、61、62。摆动齿轮67被支承在未示出的臂的末端上,以便与连接齿轮66同轴旋转。
检测元件65包括一个平行的第二传导部分65b。通过检测第二传导部分的传导状态,检测处理盒15是否位于装置的主组件中。所以,如图11所示,在调色剂密封元件上设有保护部分63b,因而即使调色剂密封元件63被卷起,检测部分65b也不会被切开。换言之,调色剂密封检测元件是分为两支的,电压被施加给一个部分(图11中的输入部分65d),有两个用于检测电压的输出部分(图11中的输出部分65e、65f)。
(显影剂数量检测元件)
下面参照图1、13、14说明调色剂剩余量检测机构。
图13是调色剂容纳框架内部的透视图,而图14表示第一检测元件本身。为了基本实时地检测调色剂数量,提供一个第一调色剂数量检测元件72和一个第二调色剂数量元件73。使用第一检测元件72,检测显影剂T的数量较大的区域,而使用第二检测元件73,检测调色剂的数量较小的区域中的显影剂T。更具体地,当显影剂数量的百分比约为50%-10%时,第一检测元件72检测显影剂数量,而当显影剂数量的百分比约为50%-10%到0%时,第二检测元件73检测显影剂。第一检测元件72包括一个薄基片72,检测没有接触调色剂的静电容,对该静电容与调色剂容纳部分中的静电容加以比较,这样可以消除基片之间的不同。第二检测元件73包括一个位于调色剂容纳框架16之容器体的外底面上的薄基片,并用来检测它本身与显影套筒18之间的静电容。
下面说明各检测元件的工作原理。首先,解释第一检测元件。在图14中,(b)是从(a)的相对侧看来的图,而(c)是第一检测元件72的改进。第一检测元件72包括测量端输出电极72a、参照端输出电极72c、和普通输入电极72b。
测量端输出电极72a和普通输入电极72b的结合体构成测量电极72A,而参照端输出电极72c和变通输入电极72b构成参考电极72c。
在图13中,测量电极72A设置在这样一个位置上,使得它接触到显影剂容纳框架中的显影剂,即,显影剂容纳框架的内表面,例如。测量电极72A检测测量端输出电极72a与变通输入电极72b之间的静电容以检测显影剂接触到电极表面的区域中的变化。这样,可以检测显影剂容纳框架中的显影剂的数量。
由于显影剂的介电常数大于空气的介电常数,所以当接触到显影剂的检测元件之表面的区域改变时,电极之间的静电容改变。
参考电极72C设置在调色剂容纳框架中的这样一个位置上,使得它不会接触到显影剂。参考电极72C的设计使得因环境条件变化而产生的静电容的变化与测量电极72A的相同。在该实施方案中,这是通过使用测量电极72A和参考电极72C的相同电极布置来实现的。所以,通过从测量电极72A检测的静电容的量中减去参考电极72C检测的静电容的量,就好像因环境条件变化而引起的静电容的变化不存在似的,所以,提高了检测精度。
第一检测元件72最好包括类似柔软的打印基这样的可弯曲的单个基底、测量电极72A和参考电极72C。柔软的打印基被折叠并被设置在调色剂容纳框架之中。被折叠的元件由双层涂层带或其它粘性材料固定在边缘或整个背面,因而显影剂不会进入测量电极72A的背面。下面说明测量端输出电极72a、参考端输出电极72c和变通输入电极72b与装置主组件C的电连接通路。
第一检测元件72的位置如下所述。如图13所示,设置有一个搅拌元件60、61、62。第一检测元件72设置在调色剂容纳框架中的驱动侧的侧壁上,设置在这样一个位置使得第一检测元件72盖住了邻近搅拌元件61之轴61c的侧壁,该搅拌元件61是第二个最靠近显影套筒18的元件,显影剂从该搅拌元件61被输送到第二检测元件可操作的区域中。由于这种设置,基本上可以实时地检测显影剂的数量,并且可以减小第一检测元件72的区域,所以可以减小部件的费用。另外,通过使位置远离显影套筒18,可以减小显影偏压的影响。这里,测量电极72A的表面与搅拌轴61c相互垂直。
由于第一检测元件72对靠近检测元件表面的东西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所以从检测精度的观点出发,最好设置表面清扫元件61b以从其表面清除显影剂。这样,最好把清扫元件61b安装到搅拌元件61上,因为这可以使结构简单。这里,搅拌元件61可旋转地支承在调色剂容纳框架16上。第一检测元件72设置在相应于显影剂搅拌区域的清扫元件61b起作用的范围内。清扫元件61b安装在搅拌轴61c上。清扫元件61b用一个柔软而有弹性的片来清扫测量电极72A。
下面将说明第二检测元件73。在图1、13中,第二检测元件73设置在调色剂容纳框架16的外侧,另外,覆盖元件74位于其外侧。第二检测元件74由金属板制成,并沿着调色剂容纳框架16之凹槽16j的凹槽形状的外侧的座16c在整个纵向区域上延伸。
显影套筒18和显影片40相互电连接以检测第二检测元件73、显影套筒18和显影片40之间的静电容的变化,从而检测调色剂的数量。
第二检测元件73通过夹持或粘接而固定在凹槽16e的座16c上,凹槽16c在调色剂容纳框架16上向内凹陷、且最靠近调色剂容纳框架16的外侧的显影套筒18。通过调色剂容纳框架16外侧上的这种设置,从成像装置主组件C到用于电连接的触点的线不需要在调色剂容纳框架中延伸,所以可以避免显影剂泄漏的可能性。
(电触点结构)
充电辊、显影套筒、显影片、用于检测调色剂密封存在与否的检测元件、用于检测调色剂数量的第一和第二检测元件会从装置主组件被施加电压,或者从它们那里检测电压。下面主要参照图3、15-22说明从各元件伸出的电压输出/输入通路。图15是主要表示驱动侧表面的透视图,其中已经从处理盒移走了侧盖20,图16是侧盖20的内部透视图。图17-22是表示安装在侧盖上的电极与安装在框架上的电极之间的电触点的剖面图。在该实施方案的处理盒中,输至上述元件或从上述元件输出的电压的输出和输入通过侧盖起作用。下面将详细说明各元件的输出/输入通路。
(对充电辊的电能供应)
下面说明为充电辊12供应电能的通路。在图1中,如上所述,通过充电辊轴承25和充电辊压簧26为充电辊12供应电能。充电辊轴承由导电树脂材料制成,只设置在驱动端,并电连接到充电辊12之金属轴12a的末端。
充电辊压簧26由具有弹性且线直径为0.5-1.5mm的金属(类似SUS这样的铁合金、铜合金等)制成。它被以预定长度压缩在承载导向部分131的鼓框架13与充电辊轴承25之间,以便压触到充电辊12上,使充电辊12以预定压力接触感光鼓11。另外,通过这样作,充电辊压簧26与充电辊轴承26电接触。如图15所示,充电接触板75固定在鼓框架13上。如图1所示,充电接触板75的一个末端表面夹持在充电辊压簧25与鼓框架13的轴承导向131之间,因而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了电接触。充电接触板75的另一个末端表面曝露在外面以在与鼓框架13的侧盖20的相对的表面上提供一个接触表面75b。如图16所示,接触表面75b与通过压配、夹持等方法固定到侧盖20的充电接触元件76的弹簧部分76a接触,充电接触元件76的外部充电偏压触点(外部充电电极)76b与相应的装置主组件C的触点接触。充电接触元件76的弹簧部分76a具有简单的片簧结构,它大约变形0.5-3mm以便为接触表面75b提供约50-300gf的压力,从而建立可靠的电接触。在垂直于纵向的方向上,外部充电偏压触点76b邻近连接盖部分20a设置,连接盖部分20是一个向下凸起的半弧形,外部充电偏压触点76b覆盖着阳连接凸起30b,该凸起是在侧盖20下部的感光鼓11的驱动力接收部分。当处理盒安装到装置主组件时,外部充电偏压触点76b向下曝露。
(对显影部件的电能供应)
下面说明对显影套筒18和显影片40的电能供应。如图16所示,对显影片40的电能供应提供与显影套筒18相同的电势。所以,通过可与装置主组件C接触的显影部件接触元件77,电能被供应给它们两者。侧盖20通过夹持等方法支承着显影部件接触元件77。显影部件接触元件77的外部接触部分77b与装置主组件C的接触部分(未示出)电接触。显影部件接触元件77的接触部分77c电连接到通过插入模铸等方法支承在侧盖20上的显影部件接触轴78。这里,接触部分77c被分成两支而成为三角形,如图16所示,其自由端咬入显影部件接触轴78中,从而保证了电导通。显影部件接触轴78的自由端78a插入显影套筒18的内部91g(图7、15),以便为如图18所示支承在显影套筒18中的套筒接触板93的臂部93f(图9)提供压力,从而建立可以为显影套筒18提供电压的电触点。套筒接触板93的臂部93f和弓形部分93d基本上形成一个Z形结构,它弹性变形成水平形状,以便在接触轴78的轴向上施加大约50-300g的弹力,从而建立确实的电传导。显影部件接触元件77具有一个片簧部分77a,它与图15中显影部件压簧59之线性部分的自由端部59d接触。显影部件压簧59由金属制成,钩部59a与显影片40的金属板40a的钩部40k的边缘接触以施加高压,从而在显影套筒18和显影片40提供相同的电势。因而,用供应D压力(用D形轴或销钉施加给平面部分的压力)的元件来供应电能,因此,元件具有双重功能。这样,通过减少部件的数目而节省了加工成本,且节省了空间。显影部件接触元件77的外部显影偏压触点(外部显影电极)77b位于侧盖20的下面,而在这两者之间、在垂直于外部充电偏压触点76b之纵向的方向上、插入侧盖20的连接盖部分20a。外部显影偏压触点77b邻近连接盖20a。当处理盒安装到装置主组件时,显影偏压触点77b向下设置。
(对调色剂密封检测元件的电能供应)
下面参照图3、12、15、16、19和20说明对调色剂密封存在与否检测元件施加的输出/输入电压。如图3和16所示,侧盖20支承着:新调色剂密封检测电极弹簧79,用于检测导电部分65a(图12),而通过设备主组件C检测新调色剂密封;盒存在与否检测电极弹簧80,用于检测导电部分65b(图12)的导电情况,以检测处理盒15是否存在;以及调色剂密封输入电极弹簧81,用于为导电部分的电极65f施加电压。这些电极具有图3中所示的外部触点79a、80a、81a,用于与装置主组件C中的相应电极电接触。电极弹簧79、80和81与新调色剂检测电极82的接触表面82a(图19和图20)、与盒存在与否检测电极83的接触表面83a、与调色剂密封输入电极84的接触表面84a分别地电连接,它们被支承在图16所示的调色剂容纳框架16上。电极82、83和84直接接触调色剂密封检测元件65。电极82、83、84的端部是杆状的片簧,它们分别压向检测元件的电极部分65d、65e、65f,而Ed末端部分位于接触表面82a、83a、84a之中,从而与侧盖20相对以便接触电极弹簧79、80、81。在该实施方案中,电极82、83、84的接触表面82a、83a、84a位于与容纳部分16h的侧盖20相对的一个表面上,用于容纳被清理的调色剂密封的容纳部分16h是调色剂容纳框架16的一部分。电极弹簧79、80、81的末端形成于基本呈U形的片簧部分79b、80b、81b之中。通过使片簧部分79b、80b、81b的U形部分卧倒,确保它们被挤向接触表面82a、83a、84a以建立确实的接触(在图19和20中,只表示出了作为代表实例的电极82和电极弹簧79之间的接触)。通过使用片簧部分79b、80b、81b的U形结构,可以保证足够的接触压力,因而确保了小空间内的电连接。电极弹簧79与侧盖20的肋20m邻接,从而能防止电极弹簧79因变形而产生的横向偏移(图20中的左右方向),所以,保证了与电极板82的接触。电极弹簧79的自由端79d是精细的,所以,即使当电极弹簧79在横向(图20中的左右方向)上有或大或小的偏移时,接触压力也能保持不变。
(对第一剩余调色剂数量检测元件的电能供应)
下面参照图3、15、16、21和22说明对第一剩余调色剂数量检测元件施加的电压的输出/输入。如图3和16所示,侧盖20支承着:测量端输出电极弹簧85,用于第一检测元件72的测量端输出电压;参考端输出电极弹簧87,用于检测参考端输出电压;以及变通输入电极弹簧86,用于对它们两个施加电压。这些电极具有外部触点85a、86a、87a,用于与装置主组件C中的相应电极电接触。电极弹簧85、86、87分别与第一检测元件72的电极72a、72b、72c电连接。更具体地,电极弹簧85、86、87具有L形片簧部分85b、86b、87b。片簧部分的L形部分的端部85b1夹持在与支承部分201的调色剂容纳框架相对的表面20p上,支承部分201从侧盖20的内壁20q向着调色剂容纳框架16凸起,如图21和22所示(在图21和22中,只示出了作为典型实例的电极弹簧85)。另一部分85b2基本与支承部分201切向接触,可以在另一末端85b2处的支承部分201的表面上自由地滑动。如图15所示,第一检测元件72的电极72a、72b、72c由双涂层带等固定,以接收分别在其末端部分72a1、72b1、72c1处从调色剂容纳框架16向侧盖凸起的接收表面16f。当安装侧盖20时,电极的侧盖20的支承部分201与调色剂容纳框架16的接收表面16f之间以预定距离相对设置,使弹簧部分85b像图22中那样变形,以接触第一检测元件72的末端72a1(电极弹簧85是电极弹簧85、86和87的一个典型实例)。调色剂容纳框架16的接收表面的厚度小到约0.5-1mm,所以它因弹力而弯曲一定程度并由侧盖20上的支持肋20n接收,这样就提供了稳定的接触压力。
(对第二剩余调色剂数量检测元件的电能供应)
下面说明对第二剩余调色剂数量检测元件73的电能供应。如图3和16所示,侧盖20支承着第二输入电极弹簧88,用于从装置主组件C向第二检测元件73供应电压。电极弹簧88在向驱动侧端表延伸的接触表面73a处电连接到图15中所示的第二检测元件73的驱动侧末端表面的一部分。接触表面73a基本上与调色剂密封检测元件的接触表面82a、83a、84a形成在同一表面上。电极弹簧88的一个端部是一个片簧部分88b,并且类似于新调色剂密封检测弹簧等,它是一个U形结构,通过使该U形部分卧倒,保证了与接触表面73a的接触。
上述支承在侧盖上的电极弹簧和支承在框架上的电极板均由厚度约为0.1-0.3mm薄金属(类似SUS这样的铁合金、铜合金等)板制成。支承在侧盖上的电极弹簧由具有弹性的金属制成,而支承在类似鼓框架13、调色剂容纳框架16等这样的框架上的电极板不需要具有弹性。希望制造支承在框架上的电极与支承在侧盖上的电极使用彼此不同的材料,以避免电解侵蚀。施加给支承在框架上的电极与支承在侧盖上的电极等上的弹性驱动力最好为大约50-200g。
如前所述,当直接从装置主组件向显影部件框架提供电能以便为处理盒结构中的显影辊、调色剂数量检测部件等提供电能时,显影套筒18中的距离调节元件53(辊)的压力(显影部件压力)可以根据接触的位置而在接触压力的影响下有所不同。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的话,感光鼓11与显影辊18之间的间隙(SD间隙)会改变,致使产生图像缺陷。在本发明中,因为向侧盖提供电能而避免了这种可能性。通过支承在侧盖上的电极板建立电连接,除了鼓接地之外。通过整体地控制侧盖,实现了精度保障。用于防止异物落在接触部分上的控制是容易的。当通过框架进行电压的输入/输出时,可以容易地控制接触压力,因为支承在侧盖上的电极端是有弹性的(接收端在框架端上)。支承在侧盖上的电极弹簧被制成U形或L形。这对调色剂密封存在与否检测和调色剂数量检测来说是特别需要的,因为可以在小空间内产生确实的弹簧压力,考虑到调色剂密封存在与否检测和调色剂数量检测中的输入/输出电压低(大约10V)的事实,需要确实的接触。
外部充电电极(充电接触元件外部触点76b)、外部显影电极(显影部件接触元件的外部触点77b)、外部盒存在与否输出/输入电极(盒存在与否检测电极弹簧的外部触点80a)、调色剂密封存在与否输出/输入电极(新调色剂密封检测电极弹簧的外部接触弹簧79a)、调色剂数量检测输出/输入电极(外部触点85a、86a、87a、88a),在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装置这组件的状态中基本上沿着从底部看到的一条线设置。所以,容易检查外部电极。
由于外部电极位于使处理盒相对装置主组件正确定位的侧盖20之上,外部触点可以在精确的位置上确实地接触该装置主组件的触点。
充电接触元件的外部触点76b和显影部件接触元件的外部触点77b邻近于向下凸起的连接盖部分20a(图16),所以,当处理盒放置在桌子上时,可以避免因为连接盖部分20s接触到桌子而使充电接触元件的外部触点76b和显影部件接触元件的外部触点77b被桌子的上平板损坏的可能性。因而。可以防止这些触点被破坏。
作为外部盒存在与否输出/输入电极的外部触点80a、作为调色剂密封存在与否输出/输入电极的的外部触点79a被分别设置在面向下的拐角部分上,如图3所示,所以,它们不容易被用户的手接触。因为这个原因,接触表面不会被破坏。作为调色剂数量检测输出/输入电极的外部触点85a、86a、87a、88a被这样设置,使得其接触表面基本上与从侧盖20的下表面向上凹陷的凹槽的底表面相应的平面20r保持内壁齐平。所以,当处理盒15放置在桌子上时,外部触点85a、86a、87a、88a不会接触到桌子的上表面,所以,保护了接触表面。导向部分20g从侧盖20的下表面凸起,所以,当处理盒15放置在桌子上时,处理盒15通过与桌子接触的导向部分20g和连接盖部分20a被桌子支承。因此,外部触点85a、86a、87a、88a离桌子足够远。
由于外部触点的安排和设置,当处理盒15因为其鼓框架13这端抬起而倾斜时,导向部分19g和20g作为支点,外部触点变得远离桌子的上面。相反,当桌子上的处理盒15的调色剂容纳容器16这端抬起时,连接盖部分20a作为支点,这样,用于充电的外部触点76b变得靠近表面的上面。不过,拐角部分20s和与拐角部分20s在同一水平的侧盖19的拐角部分19s作为支点,因而不会影响外部触点76b。
(处理盒相对于主组件的安装和拆卸方法)
下面参照图1、3、23、24和25说明处理盒安装到装置主组件及从主组件上拆卸下来的方法。图23表示装置主组件的前门115打开的状态;图24表示处理盒15插入到装置主组件C的后部的状态;而图25表示处理盒位于预定位置中的状态。前门115由一个在底部边缘的图的表面上的水平方向上延伸的轴(图23)可旋转地安装在装置主组件C的前侧,并可以在打开位置及覆盖了空间E等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在该实施方案中,通过两个步骤把处理盒15安装到装置主组件。在第一步,处理盒在平行于感光鼓11的方向中移动,而在第二步,处理盒围绕垂直于感光鼓11的平面中的一个支点旋转。如图23所示,成像装置的主组件C具有在垂直于图纸的方向中延伸的导向元件110、111,导向元件110、111作为把处理盒从外部安装进入成像装置中的导轨。如图23所示,导向元件110是一个向上开口且位于空间部分E的左上侧位置上的通道。导向元件110固定在成像装置的主组件C中,导向元件111是向上开口且位于空间部分E的右下侧位置上的通道。导向元件110和导向元件111基本上相互平行。
处理盒15基本上是一个平行六面体,如图3所示,它具有导向部分19ft和19g以及当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装置的主组件C时被导向的凸起20f,其中凸起20f精确地从处理盒15的横向后端向下凸起。导向部分19g精确地从前底部侧向下凸起。在处理盒的相对端,设置着与感光鼓11同轴的凸起22、23。
在把处理盒15插入到成像装置的主组件C的过程中,首先打开位于成像装置主组件C的前侧(在感光鼓11轴向中的非驱动端)的前门115(图23)。然后,出现用于容纳处理盒15的空间部分E。接着,如图24所示,处理盒15的凸起20f和20g放置在导向元件110和导向元件111上。
然后处理盒15被直接(垂直于图24的图纸)插入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接着,处理盒15插入方向前端的导向部分19g与导向元件111啮合。当插入处理盒15时,通过成像装置之主组件C的导向元件110、111与处理盒15的凸起20f的结合使处理盒在横向上正确对准。当处理盒15插入空间E的后部时,凸起20f触及主组件C中的提升元件(lifter member),并由提升元件(未示出)来支承凸起20f。因而,完成了安装操作的第一步。
在处理盒15插入到装置主组件C的后部的预定位置之后,操作杆113开始工作。
更具体地,操作杆113在由箭头B所示的方向上从实线代表的位置放置到虚线代表的位置上。这样,当导向部分19g和20g与成像装置主组件C的导向元件111接触时,处理盒沿逆时针方向由未示出的提升元件绕着连接导向部分19g和20g的轴旋转,即,旋转到图25中处理盒之左边部分下降的位置上。当成像装置主组件C的导向元件111与处理盒15的导向部分19g之间的啮合确定了处理盒在横向上的位置时,处理盒15被旋转。处理盒15的旋转轨迹由提升元件(未示出)决定,从而处理盒15的鼓轴接收元件22、23(凸起)基本垂直地移动。
当处理盒15通过逆时针移动到预定位置时,如图25所示,处理盒15的轴承元件22、32(凸起)与成像装置主组件C的定位元件114的凹槽114a啮合,从而确实地使处理盒15定位。因而分别从侧盖19、20凸起的轴承元件22、23是要被定位的部分,用于使处理盒15相对于装置主组件定位。定位元件114彼此相对,而处理盒插入定位元件114之间,定位元件114被固定在成像装置的前后板上。每个凹槽114a都是一个向上开口的通道,而处理盒15的轴承元件22、23是插入凹槽114a的开口部分的凸起。处理盒15的轴承元件22、23确实地与定位元件114的凹槽114a啮合在一起。因而,完成了安装操作的第二步。在进行安装操作的第二步的同时,在处理盒15的后部,安装进感光鼓之末端的凸起30b(鼓连接件)与装置主组件C的连接元件的凹槽112a啮合,以使感光鼓11被施加驱动力而旋转。图3所示的搅拌连接件132与搅拌连接件132的主组件C中设置的搅拌连接件(未示出)啮合,以便使旋转驱动力能传递给搅拌元件60、61、62。
当纸张S通过成像装置的主组件C时,即,当感光鼓11在图25中的顺时针方向中旋转时,成像装置主组件的导向元件111邻接处理盒15的的导向部分19gt和20g以当作抵制旋转的停止件,从而维持了处理盒15的位置(方向)。因而,在纸张的输送过程中,处理盒放置的中心作为抵制旋转的停止件。
当从成像装置主组件C中取出处理盒15,操作是相反的。更具体地,操作杆113在箭头A表示的方向中旋转。这样,处理盒15围绕着导轨111和导向部分19g、20g之间的接触部分由未示出的提升元件在顺时针方向中旋转。
当处理盒15被提升到图24中所示的位置时,位于处理盒15侧表面上的夹具19p(侧盖19的一部分)被拉动,从而使处理盒15移向用户,这样就从成像装置主组件C中取出了处理盒15。
因此,即使处理盒的重量较大,处理盒的安装操作和定位精确度都提高了,因为通过把处理盒水平地插入成像装置主组件中、而后使杆移动到预定位置而简易地安装了处理盒。
另外,处理盒的拆卸操作性被改进了,因为通过操作杆并把处理盒从成像装置主组件中拉出而能容易地拆卸处理盒。
由于导向部分位于调色剂容纳部分的下面,所以它更靠近处理盒的重心,所以,基本上提供了旋转中心的稳定位置,而不会有横向偏移。
在该实施方案中,导向部分设置在侧盖上,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导向部分可以延伸到调色剂容纳框架。
(电触点的电连接)
下面参照图26-31说明在处理盒的安装和拆卸操作过程中处理盒的电触点与装置主组件之间的电连接的建立。
图26是图23所示的空间E部分的放大图;图27是图25所示的空间E部分的放大图;图28和29是从装置主组件这一端看来的新盒检测触点的视图;图30和31是从装置主组件这一端看来的普通盒输入触点的视图。
装置主组件的电触点的设置如图26所示。充电触点150和显影部件触点151被支承在高压接触单元153上,且这两个触点的设置使得装置主组件的鼓驱动阴轴连接轴112插入到这两者之间。这些电触点每个都是直径约为4-8mm的子弹形状的金属销钉,并且被支承着在高压接触单元153的保持件153a的垂直方向上运动。在触点150、151的下面,压缩盘簧152不连接,而当处理盒15位于预定位置时,压缩盘簧152被压缩而产生预定压力。压缩盘簧152还作为高压供应通道。高压接触单元构成一个与转印辊9整体的单元。
第一调色剂数量检测触点154、155、156和第二调色剂数量检测触点157都被支承在调色剂数量检测接触单元159上,该单元设置在用于搅拌驱动的连接件132和处理盒放置的支点的导向元件111之间。这些电触点具有与高压接触单元的电触点相同的形状和结构。
新盒检测触点160可与处理盒15的新盒检测电极弹簧79接触,而盒存在与否检测触点161(图28、29)可与处理盒15的盒存在与否检测电极弹簧80接触,这两个触点被支承在盒检测接触单元163上并设置在阴连接轴112的上面。这些电触点每个都是围绕着固定在盒检测接触单元163上的支承台164的支承轴164a绕制的扭曲盘簧,它们每一个的一个末端161a都被折叠成U形以构成自由端部分161a1,而另一末端部分在装置的主组件中与未示出的检测基电连接。单元163被支承在装置的主组件C的框架(后侧板116)上。
如图26所示,盒检测接触单元163被固定在从盒容纳空间E的后端看到的装置主组件C的后侧板116上。普通盒输入触点162(图30和31)被支承在盒接触单元163上并被设置在阴连接轴112与搅拌连接件132之间。这些电触点162每个都是直径约为4-8mm的子弹形状的金属销钉并被支承着在装置主组件C的前-后方向上移动。压缩盘簧165连接到销钉形状的触点162的后端。当处理盒15位于预定位置时,压缩盘簧被压缩而产生预定压力。压缩盘簧165也作为电压供应通道。
下面说明与处理盒的外部触点的连接。如图27所示,当处理盒容纳在预定位置时,与各触点连接的弹簧产生推动力。更具体地,高压接触单元153和调色剂数量检测接触单元159的每个接触销钉降低,这样,压缩盘簧152、158被压缩,它以大约50-400g的接触压力压向图3中所示的外部触点76b、77b、85a、86a、87a、88a。
如图28所示,当处理盒15开始旋转时,盒存在与否检测触点的最端部161a逐渐接触到外部触点79a的末端。新盒检测触点也是这样的。当处理盒15位于预定位置(图29)时,自由端部分161a在外部触点79a上滑动到预定位置。这时,触点161围绕着支承台164的支承轴164a扭曲以产生对着外部触点79a的预定电压。支承轴164a的位置和自由端部的位置基本上在一个水平面中。这样作是为了确实产生抵抗外部触点的向上的力。为了避开上端部161a2,外部触点79a被稍微倾斜地放置(与水平呈大约10°的角)。
如图30所示,当处理盒15开始转动时,普通盒输入触点162的自由端部逐渐接触到外部触点81a的倾斜表面81c。当处理盒15容纳在预定位置时(图31),最端部162a在倾斜表面81c上滑动到垂直表面81d的位置。这时,压缩盘簧165被压缩而产生对着外部触点81a的预定压力。倾斜表面81c是与外部触点81a相同的元件,而触点162不接触到模铸表面。倾斜表面81c与触点162的运动方向(垂直方向)呈不大于45°的角度,所以,它不会因安装操作而受到较大的抵抗。当处理盒15安装到装置主组件C时,触点162不会产生趋向于抬高处理盒15的力。
如前所述,处理盒具有九个外部触点(除了鼓接地之外的与装置主组件电连接的触点)这些触点与主组件接触,而不会出现由显影或充电缺陷、错误的调色剂密封存在与否或处理盒存在与否的检测、或可引起静电容变化的调色剂数量的检测精度的恶化而引起的图像缺陷的问题。虽然准备了大量电触点,但安装抵抗力并不大,因为在安装完成前,触点立刻出现。在处理盒的安装过程中,电触点不会接触除了处理盒外部触点表面之外的地方。换言之,支承外部触点的侧盖的表面不会接触其它元件,所以,铸模时产生的铸模尘土或碎片粘附到自由端而引起错误的电接触的这种可能性较小。
从各电触点的中心位置和驱动输入部分的中心到处理盒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各不相同,或者即使这些距离基本上相同,但电触点和处理盒的旋转中心之间形成的角度大于处理盒的旋转角度16°。这样,在处理盒的旋转动作中,它们互不干扰,另外,高效地设置装置主组件以节省空间。
如前所述,前述实施方案具有下述优点。
1.在处理盒上设置着很多电触点且这些触点不得不经受压力的情况下,如前面的实施方案所述,如果从主组件直接向显影部件框架供应电能以便向具有显影剂承载元件、显影剂数量检测部件等的显影部件供应电能的话,从显影剂承载元件向电照相感光鼓施加的压力可能会较大,结果,电照相感光鼓和显影剂承载元件之间的间隙会改变,因而产生图像缺陷。在本发明中,避免了这种可能性,因为电能被施加给侧盖。
2.通过支承在侧盖上的电极板实现除了鼓接地之外的电连接(虽然在图中没有示出鼓接地触点,但可以通过例如鼓法兰22的中心孔实现鼓接地)。可以通过整体地控制侧盖而保证精度。容易进行防止异物落在接触部分的控制。
3.由于支承在侧盖上的电极端是有弹性的,所以容易进行接触压力的控制。
4.支承在侧盖上的电极弹簧是U形或L形,所以,对于输入/输出电压低(约为10V)的调色剂密封检测和调色剂数量检测,可以在小空间内与弹性压力的高可靠性产品(high assured production)一起提供可靠的电触点,所以,需要非常可靠的电触点。
5.虽然提供了很多电触点,但安装抵抗力并不大,因为在安装完成前触点立刻出现。
6.在安装和拆卸操作过程中,除了处理盒外部触点的表面之外,装置主组件的电触点不会接触到处理盒,即,它们不会接触到侧盖表面(其上支承着外部触点)。所以,可能会落在自由端部的铸模尘土或碎片或者落在触点上的可能性是没有的,所以,因此而产生的不恰当的接触的可能性不存在。
7.从各电触点的中心位置和驱动输入部分的中心到处理盒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各不相同,或者即使这些距离基本上相同,但电触点和处理盒的旋转中心之间形成的角度大于处理盒的旋转角度16°。这样,在处理盒的旋转动作中,它们互不干扰,另外,高效地设置装置主组件以节省空间。
(实施方案2)
在该实施方案中,用工具把框架连接起来,用与该连接方法相适应的方法固定这些电极(接触元件)。
(连接清洁框架和调色剂容纳框架的连接方法)
为了以高精度连接前述框架,使用图33所示的装配夹具180。下面对此加以说明。
1.一种方法,用于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侧盖19、20夹持着鼓框架13和调色剂容纳框架16。装配夹具180用于连接鼓框架13和调色剂容纳框架16。侧盖19、20和框架13、16之间的定位由装配夹具180的滑片171、174的插入凸起171a、171c、172a、173a、173c、174a进行,装配夹具180已经以高精度被正确地定位于侧盖19、20和框架13、16的凹槽171b、171d、172b、173b、173d、174b中。熔融树脂材料被注入由侧盖19、20和框架13、16构成的熔融树脂材料注入部分254、255、256、257中。这样,它们以高精度连接在一起。
2.一种方法,用于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侧盖19、20夹持着鼓框架13和调色剂容纳框架16。装配夹具180用于连接鼓框架13和调色剂容纳框架16。使用连接它们的装配夹具180,并且侧盖19、20以高精度在相互垂直且垂直于纵向的两个方向(x、y)上正确定位。连接基板262、270的凸起267a、267b、268a、268b被插入凹槽侧盖19、20的凹槽19h、19i、20h、20i中(凹槽19i、20i在连接凹槽19h、19i、20h和19i、20h、20i的方向上延伸,以确定旋转方向中的位置)。然后,熔融树脂材料被注入由侧盖19、20和框架13、16构成的熔融树脂材料注入部分254、255、256、257中,它们因此被连接在一起。以该方法,侧盖19、20之间的处理盒15的扭曲可以通过连接基板270和262的精度来控制。连接基板270和262在垂直于纵向的正交方向(x、y)和纵向上的精度可以由连接基板262、270的加工精度以及连接基板和中间连接夹具269的啮合部分(190a、190b、190c、190d部分)之间的啮合部分(190a、190b、190c、190d部分)来控制。
下面对该结构作详细说明。
图35是已经被装配的处理盒15。
在侧盖19、20与鼓框架13之间的相对表面和侧盖19、20与调色剂容纳框架16之间,设置着熔融树脂材料注入部分254、255、256、257,它们是一些间隙(在图中省略了侧盖20的熔融树脂材料注入部分254、255)。每个侧盖19、20本身是一个容器,对着鼓框架13相对纵向末端的端表面13f、13f且对着调色剂容纳框架16的端表面16g、16g的侧盖19、20的端部分别是封闭的线,并沿着侧盖19、20的外圆周延伸。
图32表示熔融树脂材料注入部分254的结构。图32是熔融树脂材料注入部分254的剖面图。图32表示位于鼓框架13和侧盖20之间作为典型实例的熔融树脂材料注入部分254。可以理解到,侧盖19和鼓框架13之间的熔融树脂材料注入部分以及侧盖19、20和调色剂容纳框架16之间的熔融树脂材料注入部分在结构上是相似的。
如图32所示,鼓框架13具有一个法兰252a。肋254b整体地设置在法兰252a的外圆周上。
法兰252a的内表面上设置一个整体支持肋261a。侧盖20上设置一个法兰252b。法兰252b上设置着一个整体肋260b。侧盖20的法兰252b的外圆周表面面向鼓框架13的肋254b。侧盖20的肋260b接触鼓框架13的支持肋261a,或以小间隙与之相对,当注入熔融树脂材料注入部分254中的熔融树脂材料因温度及压力而变形时,由支持肋261a支持肋260b。支持肋261a用于抑制侧盖20之肋260b的变形,它是不能由夹具来支持的。
只在鼓框架13的端面13f及调色剂容纳框架16的端面16g上设置熔融树脂材料注入部分254。这些端部基本上由鼓框架13和侧盖20的闭合和邻接而封闭,所以注入的熔融树脂材料不会从熔融树脂材料注入部分254中泄漏出去,或者即使泄漏出去,也不会有很严重的泄漏,因为,滑片173靠近鼓框架13的端面,并且,如图33所示,间隙h1不大于约0.4mm。熔融树脂材料注入部分254被分成鼓框架13的部分和调色剂容纳框架16的部分。鼓框架13的部分和调色剂容纳框架16的部分可以是一个连接的通道或是分开的通道。对于内部相连的熔融树脂材料注入部分254,至少提供一个树脂材料注入流动通道265。树脂材料流动通道265为侧盖19、20末端外部与熔融树脂材料注入部分254之间提供液体连通。
图34是只从安装方向的斜上部看来的处理盒15的透视图。
在图34中,侧盖20的外圆周位于相应于鼓框架13的凹槽173d的位置上。凹槽173d位于图34所示的侧盖的每个上部和图3中所示的下部。相应地,鼓框架13具有在纵向上与凹槽173d相对的凹槽173b。侧盖20的外圆周位于相应于调色剂容纳框架16的凹槽171d的位置上。如图34所示,凹槽171d位于如图3所示的上部的两个位置上以及下部的一个位置上。调色剂容纳框架16具有在纵向上调适得与凹槽171d相对的凹槽171b。只有一个凹槽171b相应于侧盖20的两个凹槽171d而设置。所以,调色剂容纳框架16的上部由组成凹槽171b的上下壁板加固。
每个凹槽171b、171d、173b、173d在垂直于纵向的方向上都具有壁,并组成一个矩形形状。
在对各部分的精确的尺寸控制下,制造侧盖20的凹槽171d、173d的纵向上测量的宽度和位置。在对各部分的的尺寸控制下,制造鼓框架13的凹槽173b以及调色剂容纳框架16的凹槽171b的纵向上测量的宽度和位置。这些凹槽用于调整侧盖20、鼓框架13和调色剂容纳框架16之间在纵向上的位置关系,后面将要描述到的夹具与这些凹槽啮合。后面会说明具体的尺寸公差。
侧盖19的外圆周在纵向上基本相应于侧盖20的凹槽171d、173d的位置上设有凹槽172b、174b。在纵向中的精确的尺寸控制下制造凹槽172b、174b在纵向上的宽度和位置。凹槽172b、174b的结构是与侧盖20的凹槽171d、173d相似的矩形。
下面说明,当鼓框架13、调色剂容纳框架16以及侧盖19、20由装配夹具180(图33)正确定位时,当鼓框架13和调色剂容纳框架16被侧盖19、20夹持时,鼓框架13、调色剂容纳框架16以及侧盖19、20在垂直于纵向的方向上的位置,以及有关侧盖19、20中的防止绕在纵向上延伸的轴旋转的结构。如图34所示,侧盖19的端板设有凹槽19h。
凹槽19h是圆柱形的。凹槽19h位于鼓框架13这一侧。侧盖19的端板设有用于防止凹槽19i在十分远离凹槽19h的位置上的相对旋转。凹槽19i位于从凹槽19h看来的调色剂容纳框架16的较远端。凹槽19i是一个延长凹槽,它的宽度(在垂直于连接定位凹槽19h和旋转防止凹槽19i的线的方向上测量到的宽度)使得它能与定位夹具180的圆柱形凸起268a合适地装配。
同样地,侧盖20具有一个定位凹槽20h和旋转防止凹槽20i(图3)。
如前所述,使用钩状孔17a、平行销钉57(图1)、与侧盖19(图34)上的凹槽19e(延长孔)啮合的显影部件轴承元件56、导向元件33、和显影部件压簧34,把具有显影部件20、显影套筒18、显影片40等的显影部件框架17与具有感光鼓11、充电辊12、清洁片12等的鼓框架13连接在一起。然后,调色剂搅拌元件60、61、62被装配到其中。密封元件21用于在调色剂容纳框架16和显影部件框架17之间密封,在保持该状态的情况下,侧盖19、20暂时安装到调色剂容纳框架16和鼓框架13的端表面13f和16g上。
在暂时安装中,如同已经在结合图4进行的说明那样,侧盖19、20的定位部分19b、20b分别与鼓框架13之端表面13f的定位部分13b啮合,而与鼓框架13之端表面13f的孔13at和13g啮合的轴承元件22、23分别则与纵向上的侧盖19、20的孔部分19a、20e啮合。另外,侧盖19、20的定位部分19c、19d和20c、20d与纵向中的调色剂容纳框架16之相对末端表面16g上的定位部分16a、16b(在图中只示出了一侧)啮合。通过这样的暂时安装,确定了框架14、16的横向位置。不过,鼓框架13与调色剂容纳框架16在纵向上的相对位置没有被确定。在该实施方案中,用穿过一个侧盖20的装配夹具180在纵向上使鼓框架13和调色剂容纳框架16定位。
下面参照图33说明装配夹具180。如图所示,装配夹具180具有一个滑片173,该滑片173上设有与鼓框架13的凹槽173b和侧盖20的凹槽173d正确啮合的凸起173a、173c。
使用未示出的液压圆筒和导轨,滑片173在垂直于箭头(图33中是垂直的)所示的纵向的方向上往复运动,凸起173a、173c与在远离凹槽173b、173d的位置相啮合。
还设置一个滑片171,它具有分别与调色剂容纳框架16的凹槽171b以及侧盖20的凹槽171d适当地装配的凸起171a、171c。滑片171在垂直于箭头(图33中是垂直的)所示的纵向的方向上往复运动,凹槽171a、171c与远离凹槽171b、171d的位置啮合。
滑片171、173位于纵向上的预定位置上,且在纵向上可以相对地运动。
具有与侧盖19的凹槽172b、174b适当配合的凸起172a、174a的滑片172、174在垂直于纵向的方向上运动。滑片172、174的运动方向平行于滑片171、173之运动方向。滑片171、172位于纵向上的精确位置上。滑片173、174位于纵向上的精确位置上。滑片172、174在彼此相对的方向上运动。使用未示出的液压圆筒和导轨,滑片172和174在垂直于箭头所示的纵向的方向上往复运动,凸起172a、174a与在远离凹槽172b、143d的位置相啮合。
装配夹具180的凸起171a、171c、172a、173a、173c、174a决不邻接凹槽171b、171d、172b、173b、173d、174b。在靠近处理盒15的位置上,滑片171-174封闭鼓框架13与从熔融树脂材料注入部分254、255、256、257连接到外部的侧盖19、20之间的间隙g1、g2、g3、g4,但不接触到处理盒。这里,间隙g1可以为零。
下面说明用于防止处理盒15绕纵向轴旋转的结构。
提供连接基板262、270,该板整体地设有与处理盒15之侧盖19、20的定位凹槽19h、20h啮合的凸起268b、267b以及与侧盖19、20的旋转防止凹槽19i、20i啮合的凸起268a、267a连接基板262、270可以在垂直于滑片171-174之移动方向的方向上移动。以这种结构,在暂时安装的处理盒15中,连接基板262、270的凸起267b、268b与侧盖19、20中的定位凹槽19h、20h啮合。处理盒15趋向于绕着穿过连接基板262、270的凸起267b、268b的中心线旋转,但由于连接基板262、270的凸起267a、268a与椭圆形的凹槽19i、20i啮合,从而防止了旋转。通过未示出的液压圆筒和导轨,连接基板262、270在纵向上前进或后退。在该实施方案中,在处理盒15被暂时安装的状态中,侧盖19、20的定位凹槽19h、20h位于纵向中的一条线上。这样,可以使装配夹具180被正确定位。不过,定位凹槽19h、20h并不一定非要设置在一条纵向线上。
在处理盒15已经被暂时安装的情况下,滑片171-174被推进从而实现纵向上的定位,之后,连接基板262、270被推进,从而实现在垂直于纵向的方向和旋转方向上的定位。关于在垂直于纵向的方向上的定位,前端由邻接于装配夹具之主体的中间连接夹具269的连接基板262、270决定。这时,被暂时安装的处理盒15未被连接基板262、270按压,所以借助滑片171-174,鼓框架13与调色剂容纳框架16及侧罩19、20之间的纵向上的定位不受影响。
如图4中所示,在处理盒15中,侧盖19和20的边缘与相对纵向末端13f和13f的圆周边缘连接(鼓框架13的纵向,即,平行于感光鼓11的轴向的方向)。侧盖19和20的边缘与调色剂容纳框架16的相对纵向末端表面16g和16g的圆周边缘连接。
图32和33是沿着垂直于边缘的内-外方向的平面所取的鼓框架13的末端表面13f、13f的圆周边缘或调色剂容纳框架16的末端表面16g、16g的圆周边缘与侧盖19、20的圆周边缘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剖面图。
图33中所示的熔融树脂材料注入部分254、255、256、257是类似的,但框架13、16和侧盖19、20之间的不同配合的尺寸是不同的。
在处理盒15纵向上的基准是鼓框架13的凹槽173b,产品在纵向上的位置由连接夹具180决定。所以,间隙X1、X2、X3、X4设置在鼓框架13的相对端面13f、13f与相对装配夹具180之间,考虑到部件的公差,对调色剂容纳框架16和侧盖19、20测定,使得即使在公差范围内最差的情形出现,在部件或容器之间也不会出现干扰。间隙Xi(i=1-4)是框架13或16的法兰(252a)与侧盖19、20(图32)的肋(260b)之间的距离。
上述间隙Xi约为1mm。
更具体地,确定鼓框架13、调色剂容纳框架16和侧盖19、20本身的制造公差,使得间隙X1、g1为0-0.2mm;间隙S2、g2、X3、g4为0-0.9mm;间隙X4、g3为0-0.9mm。
在图32、33所示的这些连接结构中的任何一个中,要被连接的树脂材料的框架13、16、19、20在装配夹具180中暂时连接起来。在图33中,从熔融树脂材料注入件360a、360b中流出的树脂材料流经装配夹具180中的通道259和门263以及侧盖19、20中的树脂材料注入流动通道265。然后,它注入熔融树脂材料注入部分254、255、256、257中,这些部分由侧盖19、20和框架13、16形成,且树脂材料注入流动通道265向这些部分打开。
要被注入的材料是耐火等级的高耐冲性聚苯乙烯HI-PS,而鼓框架13、调色剂容纳框架16和侧盖19、20分别由高耐冲性聚苯乙烯HI-PS材料制成。
鼓框架13、调色剂容纳框架16和侧盖19、20的材料和注入材料可以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copolymer)树脂材料ABC树脂材料、改性聚苯醚树脂材料mPPE、改性聚苯氧化物PPO等。
以上述方式对处理盒15进行定位,然后熔融树脂材料被注入熔融树脂材料注入部分254-257中,所以,当用螺钉把侧盖、19、20安装到鼓框架13和调色剂容纳框架16时不会出现扭曲变形。熔融树脂材料注入部分254-257具有小的横截面并由肋和具有比部分254-257的横截面大的横截面的法兰闭合,所以,肋和法兰提供抵抗熔融树脂材料之热负荷的足够大的热容量。由于这个原因,与螺钉相比,鼓框架13、调色剂容纳框架16和侧盖19、20的变形非常小。
(电接触部件的通道和装配方法)
以框架连接方法,用前述熔融树脂材料固定电接触部件,这样,可以牢固地固定电接触部件,所以可以大大提高位置偏移或翻转的程度。下面详细说明这些结构。
图16是侧盖20的透视图,下面参照该图说明侧盖20上的充电接触元件76和显影部件接触元件77。充电接触元件76是用于从成像装置的主组件C向充电辊12施加偏压的接触元件。处于装配在侧盖20上的状态中的接触弹簧部分76a在图15中所示的清洁框架侧与充电接触板75的接触表面75b接触,以便与充电辊12建立电连接。当处理盒15位于成像装置的主组件C中时,充电接触元件76的外部触点76b与设置在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充电触点150接触。显影部件接触元件77是用于从成像装置的主组件C向显影套筒18施加偏压的接触元件。作为电触点的弹簧部分77a接触与侧盖20整体模铸而成的导电显影部件接触轴78。关于显影部件接触元件77,在与侧盖20暂时装配在一起的状态下,位于显影套筒中并与显影套筒18电连接的套筒接触板93(图18)和侧盖20之显影部件接触轴78的自由端相互接触,以便与显影套筒18电连接。
当处理盒15位于成像装置的主组件C中时,充电接触元件77的外部触点77b与设置在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中显影部件触点151(图27)接触。下面说明用熔融树脂材料来固定充电接触元件76及显影部件接触元件77的情形。
侧盖20上设有一个通孔,在模铸时,该通孔可以使充电接触元件76及显影部件接触元件77通过,形成通孔20k,以便侧盖20的外表面及面向肋260b的熔融树脂材料注入部分254基本与侧盖20的法兰152b的基部内壁齐平。
图36是充电接触元件76的透视图。充电接触元件76具有这样的结构,使得它基本上严密地与侧盖20的肋的圆周接触。侧盖20的法兰252b具有一个通孔20k,充电接触元件76穿过通孔20k,外部触点76b设置在靠近侧盖20的外表面(下表面)处。通过暂时装配,充电接触元件76由法兰252a和支持肋261a覆盖。在上述框架连接方法中,用装配夹具180把鼓框架13和侧盖20暂时性地装配起来,然后,熔融树脂材料被注入熔融树脂材料注入部分254中。这时,充电接触元件76也被熔融树脂材料固定。在树脂材料连接之前,图16中示出的具有充电接触元件76的孔76c与侧盖20中的销钉20j啮合。它们以该状态被熔融树脂材料固定,这样,基部被牢固地固定。因而,实现了稳定的电传导,而在充电接触元件76的自由端处不会出现弹簧部分76a的位置偏移或翻转.如图36、37所示,充电接触元件76基本上严密地与侧盖20的肋260b接触,所以,不会阻碍到熔融树脂材料的流动。
图37是充电接触元件76的透视图。充电接触元件76、鼓框架13和侧盖20与鼓框架13的法兰252a和支持肋261a以一定间隔地设置,以避免充电接触元件76邻接鼓框架13的法兰252a而限制了鼓框架13和侧盖20之间的位置关系。当考虑到充电接触元件76的板厚度时,包括肋260b和支持肋261a之间的充电接触元件76的间隙Y1约为0.4mm,但有了该间隙时,由于该间隙及熔融树脂材料的压力,熔融树脂材料不会泄漏。考虑到充电接触元件76的板厚度,设置在法兰252b中的充电接触元件76和通孔20k之间的间隙Y2最大约为0.3mm,这足以小到防止熔融树脂材料的泄漏。
在通过注入熔融树脂材料构成处理盒15之后,处理盒15被安装到成像装置的主组件C。这时,整个处理盒在箭头P所示的方向上移动,因而使处理盒之充电接触元件76的外部触点76b与装置主组件的充电触点150接触,从而建立电连接。关于为显影套筒18施加偏压的显影部件接触元件77,显影部件接触元件77、调色剂容纳框架16和侧盖20之间的关系与前述关于熔融树脂材料连接部分的关系一样。
如前所述,接触元件76、77与侧盖20、鼓框架13和调色剂容纳框架16的铸模无关,所以插入步骤不需要铸模操作。当用树脂材料将侧盖与框架13、16连接时,要做的是设置接触元件76、77以面对连接熔融树脂材料。有效的生产步骤与设置接触元件76、77相同,因而不用面对连接熔融树脂材料。另外,具有一个带有用于单线运动的竖直部分的孔的每个接触元件76、77可以被牢固地固定。用于充电和显影的外部触点固定在树脂材料连接起作用的部分,所以,从外部触点表面到固定部分的距离较小,并防止外部触点因手指触摸等而出现的位置偏离或翻转。
前述电接触部分的固定可用于接触部分而不是显影套筒及充电辊,以使用熔融树脂材料的固定方法可以提供稳定的接触元件。
根据前述实施方案,鼓框架和显影剂容纳框架由框架支承,外部充电电极和外部显影电极位于框架上以使处理盒相对成像装置的主组件定位,所以,正确地确定了电极的位置,因而建立了稳定的电连接。
通过使用应用框架连接方法的电接触部件固定方法,实现了在处理盒纵向上的高精度并减少了扭曲,在铸造要被连接的部分的过程中,不需要插入电接触部件。因而,避免电触点的位置偏离或翻转的能力大大提高。当处理盒被安装到电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上时,在处理盒与装置主组件之间稳定地建立了电连接。
虽然已经结合这里公开的结构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陈述的细节,本申请意在覆盖类似在改进目的或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修改或变化。

Claims (20)

1.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上的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
一个电子照相感光鼓;
一个显影元件,用于用显影剂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
充电元件,用于给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充电;
一个鼓框架,用于支承所述充电元件和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
一个显影剂容纳框架,具有一个显影剂容纳部分,用于容纳显影剂;
一个显影框架,用于支承所述显影元件,所述显影框架可相对于所述鼓框架和所述显影剂容纳框架运动;
一个第一支承框架,用于在邻近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一个纵向端部支承所述鼓框架和所述显影剂容纳框架,其中,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象装置主组件时,所述第一支承框架相对于该主组件定位;
一个第二支承框架,用于在邻近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另一纵向端部支承所述鼓框架和所述显影剂容纳框架;
一个显影偏压触点,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承框架上,用于当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上时接收从装置主组件供应给所述显影元件的显影偏压;以及
一个充电偏压触点,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承框架上,用于当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上时接收从装置主组件供应给所述充电元件的充电偏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偏压触点及充电偏压触点相对感光鼓横向方向、在一侧及另一侧互相面对地布置,并且提供在所述第一支承框架上且被暴露出,使得当该处理盒安装到主组件时,所述显影偏压触点及充电偏压触点面朝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框架包括一个第一部分,由装置主组件支承,当处理盒被安装到装置主组件时,使所述第一支承框架相对于主组件定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框架包括一个第二部分,当处理盒安装到装置主组件时,该第二部分相对于主组件定位,所述第二部分为一凸起,从第二支承框架的一个部位伸出,该部位当处理盒被安装到装置主组件时成为一个底表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连接件,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到装置主组件时,该连接件用于接收装置主组件发出的旋转所述感光鼓的旋转驱动力,其中所述连接件在盒框架中由轴承可旋转地支承,而该轴承是由所述鼓框架和所述第一支承框架同时支承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框架位于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装置主组件时的安装方向的引导端部。
7.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上的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
一个电子照相感光鼓;
充电元件,用于给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充电;
一个显影元件,用于用显影剂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
一个鼓框架,用于支承所述充电元件和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
一个显影剂容纳框架,用于容纳显影剂;
一个支承框架,用于在电子照相感光鼓一纵向端附近支承所述鼓框架和所述显影剂容纳框架;
其中,通过所述支承框架,所述处理盒相对于成像装置的主组件定位并由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支承,以及
其中,用于把充电偏压施加给所述充电元件的充电偏压触点以及用于把显影偏压施加给所述显影元件的显影偏压触点被支承在所述支承框架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承所述显影元件的显影框架,其中所述显影框架由所述鼓框架支承,使得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所述显影元件基本上相互平行,而所述显影框架和所述显影剂容纳框架具有各自的开口,用以允许显影剂的通过,而其中所述显影框架和所述显影剂容纳框架的位置使得开口以一定间隙彼此相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盒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处理盒在装置主组件上的安装;盒输出/输入触点,用于所述检测部件和成像装置主组件之间的电压的输出/输入,且其中所述盒输出/输入触点被支承在所述支承框架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色剂密封元件,覆盖所述显影剂容纳框架的所述开口;调色剂密封存在与否的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调色剂密封存在与否,以及调色剂密封输入/输出触点,用于所述检测部件的电压的输出/输入,其中所述调色剂密封输出/输入触点被支承在所述支承框架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色剂数量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显影剂容纳框架中显影剂的数量,以及调色剂数量检测输出/输入触点,用于所述检测部件与成像装置主组件之间的电压的输出/输入,其中所述调色剂数量检测输出/输入触点支承在所述支承框架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件通过测量所述检测部件与所述显影元件之间的静电容来检测调色剂的数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件包括一对电极,检测部件通过测量所述电极之间的静电容来检测调色剂的数量。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元件支承在一显影框架上,所述显影元件的一个端部与一个显影电极弹性接触,该显影电极与所述显影偏压触点弹性接触。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偏压触点、显影偏压触点、盒输出/输入触点、调色剂密封输出/输入触点、以及调色剂数量检测输出/输入触点被安置在所述支承框架的下表面,所述下表面是当处理盒安装到装置主组件时面朝下的表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偏压触点、盒输出/输入触点、调色剂密封输出/输入触点、以及调色剂数量检测输出/输入触点基本被安装在一条直线上。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在横过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方向上延伸。
18.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鼓框架及显影剂容纳框架用树脂材料固定到所述第一支承框架的一个固定部位,并且所述显影偏压触点及充电偏压触点用树脂材料固定到所述固定部位。
19.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一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该装置上,所述装置包括:
a.用于安装处理盒的安装部件,所述处理盒包括,
一个电子照相感光鼓;
一个显影元件,用于用显影剂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
充电元件,用于给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充电;
一个鼓框架,用于支承所述充电元件和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
一个显影剂容纳框架,用于容纳显影剂;
一个显影框架,用于支承所述显影元件,所述显影框架可相对于所述鼓框架和所述显影剂容纳框架运动;
一个第一支承框架,用于在邻近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一个纵向端部支承所述鼓框架和所述显影剂容纳框架,其中,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到成象装置主组件时,所述第一支承框架相对于该主组件定位;
一个第二支承框架,用于邻近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另一纵向端部支承所述鼓框架和所述显影剂容纳框架;
一个显影偏压触点,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承框架上,用于当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上时接收从装置主组件供应给所述显影元件的显影偏压;以及
一个充电偏压触点,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承框架上,用于当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上时接收从装置主组件供应给所述充电元件的充电偏压;
b.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到主组件时,可以与所述充电偏压触点和显影偏压触点接触的主组件充电偏压触点和主组件显影偏压触点;
c.一个与所述主组件充电偏压触点和所述主组件显影偏压触点电连接的电压源;以及
d.用于输出记录材料的输送部件。
20.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一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该装置上,所述装置包括:
a.用于安装处理盒的安装部件,所述处理盒包括,
一个电子照相感光鼓;
一个充电元件,用于给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充电;
一个显影元件,用于用显影剂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
一个鼓框架,用于支承所述充电元件和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
一个显影剂容纳框架,用于容纳显影剂;
一个支承框架,用于在电子照相感光鼓一纵向端附近支承所述鼓框架和所述显影剂容纳框架;
其中,通过所述支承框架,处理盒相对于成像装置的主组件被定位和被支承;以及
其中,用于把充电偏压施加给所述充电元件的充电偏压触点和用于把显影偏压施加给所述显影元件的显影偏压触点被支承在所述支承框架上;
b.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到主组件时,可以与所述充电偏压触点和显影偏压触点分别接触的主组件充电偏压触点和主组件显影偏压触点;
c.一个与所述主组件充电偏压触点和所述主组件显影偏压触点电连接的电压源;以及
d.用于输出记录材料的输送部件。
CNB021245371A 2001-04-27 2002-04-27 处理盒、电照相成像装置和电接触部件的装配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509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31619/2001 2001-04-27
JP2001131619A JP3840063B2 (ja) 2001-04-27 2001-04-27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4405A CN1384405A (zh) 2002-12-11
CN1235098C true CN1235098C (zh) 2006-01-04

Family

ID=18979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2453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5098C (zh) 2001-04-27 2002-04-27 处理盒、电照相成像装置和电接触部件的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934485B2 (zh)
EP (2) EP1253485B1 (zh)
JP (1) JP3840063B2 (zh)
KR (1) KR100468991B1 (zh)
CN (1) CN123509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40063B2 (ja) 2001-04-27 2006-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548564B2 (ja) * 2002-11-08 2004-07-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ローラー組立方法
US6871028B2 (en) * 2003-04-24 2005-03-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e forming devices, image forming device consumable assemblies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s
US7099607B2 (en) * 2003-06-18 2006-08-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toner container
JP4422991B2 (ja) * 2003-08-29 2010-03-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20150370209A1 (en) * 2003-12-19 2015-12-24 Steven Miller Imaging Cartridge Circuit Board Mounting Pads
JP4110143B2 (ja) * 2004-01-30 2008-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に着脱可能なユニット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7302203B2 (en) * 2004-02-16 2007-11-2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035516B2 (ja) * 2004-02-27 2008-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250555B2 (ja) * 2004-03-09 2009-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離間部材
JP2005258344A (ja) * 2004-03-15 2005-09-22 Brother Ind Ltd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像担持体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66126A (ja) * 2004-03-17 2005-09-29 Fuji Xerox Co Ltd 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像形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3885062B2 (ja) * 2004-03-30 2007-0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455124B2 (ja) * 2004-03-31 2010-04-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110128B2 (ja) * 2004-04-26 2008-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軸受部材
JP2005316192A (ja) * 2004-04-28 2005-11-10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885074B2 (ja) * 2004-05-11 2007-0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7366439B2 (en) * 2004-06-14 2008-04-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remanufacturing cartridge and remanufactured cartridge
JP3970279B2 (ja) * 2004-07-30 2007-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58705A (ja) * 2004-08-20 2006-03-02 Ricoh Co Ltd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617122B2 (ja) * 2004-09-08 2011-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部材、現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886182B2 (ja) 2004-09-27 2012-02-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950883B2 (ja) * 2004-10-06 2007-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950882B2 (ja) * 2004-10-06 2007-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7272328B2 (en) * 2005-03-29 2007-09-18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Development component detection in an electrophotographic device
JP4794892B2 (ja) * 2005-04-11 2011-10-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695913B2 (ja) * 2005-04-12 2011-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720397B2 (ja) * 2005-09-22 2011-07-1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60264B2 (ja) 2005-09-28 2011-08-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092291A1 (en) * 2005-10-07 2007-04-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a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 cartridge
JP2007148286A (ja) * 2005-11-30 2007-06-14 Brother Ind Ltd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像担持体保持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80770B2 (ja) 2006-01-11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371202B (zh) * 2006-01-11 2011-07-20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US7580645B2 (en) * 2006-02-13 2009-08-25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a photoconductor drum
JP5559397B2 (ja) * 2006-06-26 2014-07-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支持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み立て方法
JP5393001B2 (ja) * 2006-06-26 2014-0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み立て方法、及び分解方法
JP4908120B2 (ja) * 2006-09-07 2012-04-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規制ブレード構造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現像機及びこの現像機を用いたプリンタ及びこの現像機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464435B2 (ja) 2006-12-11 2010-05-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110866B2 (ja) * 2006-12-13 2012-1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と画像形成装置
JP4498407B2 (ja) 2006-12-22 2010-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
JP4948382B2 (ja) * 2006-12-22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感光ドラム取り付け用カップリング部材
JP4280772B2 (ja) 2006-12-28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359854B2 (ja) * 2007-01-30 2009-11-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11854B2 (ja) 2007-03-23 2013-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現像装置、及び、カップリング部材
US7711287B2 (en) 2007-05-15 2010-05-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458377B2 (ja) * 2007-06-29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9261821B2 (en) * 2007-10-30 2016-02-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645646B2 (ja) * 2007-12-28 2011-03-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941420B1 (ko) * 2008-02-21 2010-02-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4968957B2 (ja) * 2008-03-31 2012-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枠体ユニット、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枠体ユニット、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EP2112563A1 (en) * 2008-04-22 2009-10-28 GCC IP Pty Limited A process cartridge detachably mountable to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344538B2 (ja) 2008-05-27 2013-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て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分解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219626B2 (ja) * 2008-05-27 2013-06-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69289B2 (ja) * 2008-05-27 2012-02-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288900B2 (ja) * 2008-06-20 2013-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558083B2 (ja) 2008-06-20 2010-10-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前記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て方法、及び、前記カートリッジの分解方法
JP5127584B2 (ja) 2008-06-20 2013-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ドラムユニット、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440318B2 (ja) * 2008-07-31 2010-03-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147607B2 (ja) * 2008-09-01 2013-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63801B2 (ja) * 2008-09-01 2011-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24749B2 (ja) * 2008-09-01 2014-0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5335329B2 (ja) * 2008-09-01 2013-1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38108B (zh) 2008-09-01 2014-01-08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盒、处理盒以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US8029284B2 (en) * 2008-09-29 2011-10-04 Maxillent Ltd. Implants, tools, and methods for sinus lift and lateral ridge augmentation
JP5473717B2 (ja) * 2009-06-11 2014-04-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5751779B2 (ja) * 2009-10-30 2015-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94823B2 (ja) * 2009-12-02 2012-12-12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5029682B2 (ja) * 2009-12-25 2012-09-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517732B2 (ja) 2010-05-11 2014-06-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7989B2 (ja) 2010-05-14 2014-06-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84189B2 (ja) * 2010-05-19 2014-05-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916063B (zh) * 2010-07-22 2013-03-20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元件盒
JP4846062B1 (ja) 2010-08-20 2011-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385299A (zh) * 2010-09-06 2012-03-21 株式会社理光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US9268254B2 (en) 2011-03-02 2016-02-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20026B2 (ja) 2011-07-14 2014-0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EP2733543B1 (en) 2011-07-14 2020-04-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storage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WO2013008953A1 (ja) 2011-07-14 2013-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420025B2 (ja) 2011-07-14 2014-0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847507B2 (ja) 2011-09-14 2016-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63364B2 (ja) * 2011-09-29 2016-0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補給カートリッジ
JP2013122489A (ja) 2011-11-09 2013-06-20 Canon Inc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ユニット
JP5456142B2 (ja) 2011-11-09 2014-03-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器、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EP2776892B1 (en) 2011-11-09 2019-06-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comprising an electrode
US8918011B2 (en) 2011-11-09 2014-12-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911275B2 (ja) 2011-11-29 2016-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460824B2 (ja) 2011-12-09 2014-04-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6000543B2 (ja) 2011-12-19 2016-09-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JP5906105B2 (ja) * 2012-03-09 2016-04-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967930B2 (ja) * 2011-12-26 2016-08-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樹脂接合体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04011605A (zh) 2011-12-26 2014-08-27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处理盒和鼓单元
JP6004690B2 (ja) 2012-03-21 2016-10-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43685B2 (ja) 2012-04-13 2016-07-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019838B2 (ja) * 2012-07-09 2016-11-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質異常判定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57078B2 (ja) 2012-09-04 2017-07-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16162B2 (ja) 2012-09-10 2017-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66841B2 (ja) 2012-09-10 2017-0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80061B2 (ja) 2012-09-11 2016-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45932B2 (ja) 2012-11-06 2017-1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15472A (ja) * 2012-12-10 2014-06-26 Canon Inc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JP6116254B2 (ja) 2013-01-11 2017-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6282149B2 (ja) 2013-06-05 2018-0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及び現像装置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5868456B2 (ja) * 2013-07-12 2016-0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31841B2 (ja) * 2013-11-18 2017-05-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US9448529B2 (en) * 2013-11-18 2016-09-2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cartridge
CN104765257B (zh) * 2014-01-06 2019-11-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驱动力接收构件的显影盒
JP6138181B2 (ja) 2014-04-15 2017-05-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に用いられる樹脂成形品及び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可動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JP6641613B2 (ja) * 2015-06-11 2020-0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13113B2 (ja) 2015-06-30 2022-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ル部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23694B2 (ja) 2015-07-01 2020-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JP6566806B2 (ja) * 2015-09-16 2019-08-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軸受部材
JP6289427B2 (ja) * 2015-09-30 2018-03-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JP6589630B2 (ja) 2015-12-25 2019-10-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WO2017142099A1 (en) 2016-02-18 2017-08-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074529B2 (ja) * 2016-03-24 2017-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KR102128342B1 (ko) 2016-07-04 2020-07-08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현상 장치의 재생산 방법
JP6884788B2 (ja) 2016-08-26 2021-06-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ドラムユニット、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ップリング部材
CN106597825B (zh) * 2016-09-21 2018-05-22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JP6896562B2 (ja) * 2016-11-18 2021-06-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254710B2 (en) 2016-11-18 2019-04-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ment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8333903B (zh) * 2017-01-18 2022-03-18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装置、检测方法及电子成像装置
JP6733567B2 (ja) * 2017-01-31 2020-08-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7091096B2 (ja) 2017-03-15 2022-06-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ドラムユニ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94660A (ja) * 2017-05-17 2018-12-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MA51156A (fr) 2017-12-13 2020-10-21 Canon Kk Cartouche et dispositif de formation d'image
US10627780B2 (en) 2018-01-23 2020-04-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146410B2 (ja) * 2018-02-21 2022-10-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9290788B (zh) * 2018-10-26 2024-05-24 珠海智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硒鼓动力端护盖组装机
JP7262983B2 (ja) 2018-11-30 2023-04-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305417B2 (ja) 2019-04-25 2023-07-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39156A (ja) * 2019-08-30 2021-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21054482A1 (ja) 2019-09-17 2021-03-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379148B2 (ja) 2019-12-26 2023-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7500279B2 (ja) 2020-06-01 2024-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71855B2 (ja) * 2020-08-31 2022-1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53970A (en) * 1979-05-18 1980-12-01 Canon Inc Developer replenishing time detector
JPS6472458A (en) * 1987-09-14 1989-03-17 Fuji Electrochemical Co Ltd Packed cell
JP2909970B2 (ja) 1988-12-19 1999-06-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5331373A (en) 1992-03-13 1994-07-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mountable within it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photosensitive drum to process cartridge
JP3352155B2 (ja) 1992-06-30 2002-1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5463446A (en) 1993-05-20 1995-10-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otary member a process cartridge and an assembling method for rolling members
JP2953921B2 (ja) 1993-09-22 1999-09-27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JP3869868B2 (ja) 1994-04-27 2007-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337859B2 (ja) 1994-04-26 2002-10-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U3426895A (en) 1994-10-17 1996-05-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ontainer, toner container assembling method,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875203B2 (ja) 1995-03-27 1999-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駆動力伝達部品、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
JP3315560B2 (ja) 1995-06-13 2002-08-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の取り付け方法
JP3372719B2 (ja) 1995-07-11 2003-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359194B2 (ja) 1995-07-31 2002-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ホルダ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0962079A (ja) 1995-08-25 1997-03-07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トナー再充填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402872B2 (ja) 1995-08-25 2003-05-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384933B2 (ja) 1996-06-14 2003-03-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382465B2 (ja) 1996-07-04 2003-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363751B2 (ja) 1996-08-29 2003-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332818B2 (ja) 1996-08-29 2002-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接続端子の接続方法
JP3342362B2 (ja) 1996-09-20 2002-1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22041A (ja) 1996-12-03 1998-08-21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363727B2 (ja) 1996-12-12 2003-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及び廃トナー容器の組立方法
JPH10228224A (ja) 1997-02-14 1998-08-25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745111B2 (ja) 1997-03-18 2006-0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結合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
JP3728104B2 (ja) 1997-07-03 2005-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サイドカバー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US6097096A (en) 1997-07-11 2000-08-01 Advanced Micro Devices Metal attachment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attaching substrates at low temperatures
JP3332813B2 (ja) 1997-08-01 2002-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5809376A (en) 1997-11-14 1998-09-15 Xerox Corporation Limited life electrostatographic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waste toner electro-sump subassembly
JP3083091B2 (ja) 1997-12-09 2000-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容器のシール部材、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49494A (ja) 1998-03-03 1999-09-17 Canon Inc ドラムフランジ、円筒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49495A (ja) 1998-03-03 1999-09-17 Canon Inc アース部材、円筒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19841A (ja) 1998-07-02 2000-01-21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0066498A (ja) * 1998-08-21 2000-03-03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437460B2 (ja) 1998-08-31 2003-08-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
JP2000098729A (ja) 1998-09-22 2000-04-07 Canon Inc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98809A (ja) 1998-09-24 2000-04-07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及び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98855A (ja) 1998-09-24 2000-04-07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530752B2 (ja) * 1998-10-09 2004-05-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現像剤供給容器及び測定部品
JP3673658B2 (ja) 1998-10-28 2005-07-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31945A (ja) 1998-10-26 2000-05-12 Canon Inc 現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697090B2 (ja) 1998-10-26 2005-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684092B2 (ja) 1998-10-26 2005-08-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94248A (ja) 1998-12-28 2000-07-14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及び帯電ユニット及び現像ユニット
JP3768706B2 (ja) * 1998-12-28 2006-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34055A (ja) 1999-02-18 2001-02-09 Canon Inc 現像剤収納容器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JP3748506B2 (ja) 1999-05-20 2006-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
JP3372932B2 (ja) 1999-05-20 2003-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320399B2 (ja) 1999-05-20 2002-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み立て方法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943761B2 (ja) 1999-06-08 2007-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92335A (ja) 1999-09-17 2001-04-06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剤量検出部材
JP3658289B2 (ja) * 2000-07-28 2005-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3840063B2 (ja) 2001-04-27 2006-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KR101422214B1 (ko) 2008-01-28 2014-07-2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자력 유체를 이용하여 입력 지점을 감지할 수 있는 화면표시 장치 및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20191981A1 (en) 2002-12-19
EP1253485B1 (en) 2012-05-02
EP2388661B1 (en) 2013-03-27
KR100468991B1 (ko) 2005-02-02
EP1253485A3 (en) 2007-05-30
JP2002328584A (ja) 2002-11-15
CN1384405A (zh) 2002-12-11
US6934485B2 (en) 2005-08-23
JP3840063B2 (ja) 2006-11-01
EP1253485A2 (en) 2002-10-30
EP2388661A1 (en) 2011-11-23
KR20020083471A (ko) 2002-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5098C (zh) 处理盒、电照相成像装置和电接触部件的装配方法
CN1158580C (zh) 处理卡盒的再制造方法
CN1058794C (zh) 光敏鼓、处理盒、成象装置及成象设备
CN1049987C (zh) 可安装处理盒的成象系统
CN1122884C (zh) 处理暗盒及装配该处理暗盒的方法以及成象设备
CN1149449C (zh)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CN1049985C (zh) 处理盒与装有此处理盒的成象系统
CN2689295Y (zh) 显影装置和影像形成设备
CN1057618C (zh) 安装片件的方法
CN1049988C (zh) 处理暗盒和可装配该处理暗盒的成像系统
CN1061447C (zh) 图象形成装置
CN1145849C (zh)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象设备
CN1237416C (zh) 显影装置、处理盒、显影框架与显影剂框架之间的连接方法和柔性密封件
CN1158582C (zh)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CN1158581C (zh) 处理卡盒的再制造方法
CN1497383A (zh) 处理盒或显影装置的再生产方法
CN1354399A (zh) 处理总成、电子摄影图象形成设备和总成安装方法
CN1091528A (zh) 处理暗盒、装配处理暗盒的方法和成象设备
CN1145083C (zh) 成象盒的再生方法
CN1734361A (zh) 成像装置
CN1573602A (zh) 显影设备
CN185492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890613A (zh)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2731504Y (zh) 处理装置,感光体盒和成像设备
CN1049986C (zh) 处理暗盒及装有该处理暗盒的成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104

Termination date: 201904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