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083C - 成象盒的再生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象盒的再生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5083C CN1145083C CNB011220988A CN01122098A CN1145083C CN 1145083 C CN1145083 C CN 1145083C CN B011220988 A CNB011220988 A CN B011220988A CN 01122098 A CN01122098 A CN 01122098A CN 1145083 C CN1145083 C CN 114508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tainer
- toner
- imaging box
- developing
- develop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6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108091008695 photoreceptors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9418 reno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7600 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809 Tef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6362 Tef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HGAZMNJKRQFZKS-UHFFFAOYSA-N chloroethene;ethenyl acetate Chemical compound ClC=C.CC(=O)OC=C HGAZMNJKRQFZK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604 ultrason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KAKZBPTYRLMSJV-UHFFFAOYSA-N Butadi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 KAKZBPTYRLMSJ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21 Polyphenylene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PPBRXRYQALVLMV-UHFFFAOYSA-N Styr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1=CC=CC=C1 PPBRXRYQALVLM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76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22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907 gl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380 polyphenylene 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85 targe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46 thermal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364 upp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NLHHRLWOUZZQLW-UHFFFAOYSA-N Acrylonitrile Chemical compound C=CC#N NLHHRLWOUZZQL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906 Bronz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1439 Opunt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11 Urethane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XECAHXYUAAWDEL-UHFFFAOYSA-N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N.C=CC1=CC=CC=C1 XECAHXYUAAWDE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74 bronz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KUNSUQLRTQLHQQ-UHFFFAOYSA-N copper tin Chemical compound [Cu].[Sn] KUNSUQLRTQLHQ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39 cover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2 fr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459 lith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73 mandib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9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9 sof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82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BFKJFAAPBSQJPD-UHFFFAOYSA-N tetrafluoroethene Chemical group FC(F)=C(F)F BFKJFAAPBSQJP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recycling, reuse, transportation, packaging or storag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987—Remanufacturing, i.e. reusing or recycling parts of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4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using seals, e.g. to prevent scattering of ton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成象盒的再生方法,用于提供一种简单的成象盒的再生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将用于连接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一对连接元件移开而使所述单元相互分离;(b)将安装在已经被所述分离步骤分离的第二单元上的显影辊卸下;(c)在所述显影辊纵向的一端和另一端的每一端设置有第一端密封件,在与所述第一端密封件的外侧相接触或相邻处地设置第二端密封件;(d)将显影剂充填在显影剂容纳部分;(e)将一个或所述显影辊重装在已被所述分离步骤分离的第二单元上;以及(f)通过一对或所述对连接元件将所述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连接;通过上述步骤,成象盒被再生,当所述成象盒已被使用时,而没有向已被通过移除一色剂密封件而已被启封的显影剂供应开口安装色剂密封件。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象盒的再生方法。
这里,成象盒是指一种至少包含一个作为显影元件的显影辊和一个作为一个单元的电子照相光敏元件的盒子,该成象盒被可分离地安装在一个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的主部件上。成象盒可包括一个电子照相光敏元件以及充电元件(charging means)、显影元件和清理元件中的至少之一,其作为一个单元被可分离地安装在所述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的主部件上。成象盒可包括至少一个电子照相光敏元件和显影元件并作为一个单元被可分离地安装在所述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的主部件上。
所述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是一种这样的装置,它使用一种电子照相图象形成方法将图象形成在一种记录材料(记录纸、织物或类似材料)上,它包括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LED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等),电子照相打印机型的传真机,电子照相文字处理装置及类似装置。
在使用电子照相图象形成方法的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成象盒整体包括一个电子照相光敏元件和一个可作用于该电子照相光敏元件的处理元件,成象盒被可分离地安装在所述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的主部件上。使用这种类型的成象盒,装置的维护保养可有效地实现而无需服务人员。因此,这种类型的成象盒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领域。
这样的成象盒用色剂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象。因而,色剂随着图象形成操作而被消耗。当色剂消耗至用户对图象质量不满意的程度时,成象盒的商用价值就失去了。
人们希望这种已使用过的成象盒能够带来商业价值,通过简单的方法就能再生该成象盒。
因此,本发明的首要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的成象盒的再生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成象盒的再生方法及一种成象盒,其特征在于,当成象盒被搬动或运输时能够有效防止显影剂泄漏到成象盒的外面。本发明进一步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成象盒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由于显影剂消耗致使用户对图象质量不满意的程度因而成象盒失去其商用价值时,本发明的成象盒能够被赋予商用价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成象盒的再生方法,该成象盒包括一个具有一电子照相光敏元件的第一单元,以及,一个具有一显影辊、一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分和一用于从显影剂容纳部分向显影辊供应显影剂的显影剂供应部分的第二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是被可旋转地连接的,所述成象盒被可分离地安装在所述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的主部件上,所述方法包括:
(a)一个单元分离步骤,通过将用于连接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一对连接件移开而使所述单元相互分离;
(b)一个显影辊卸下步骤,将安装在已经被所述分离步骤分离的第二单元上的显影辊卸下;
(c)一个第二端密封件设置步骤,在所述显影辊纵向的一端和另一端的每一端设置有第一端密封件,在与所述第一端密封件的外侧相接触或相邻处地设置第二端密封件;
(d)一个显影剂再充填步骤,将显影剂充填在显影剂容纳部分;
(e)一个显影辊重装步骤,将一个或所述显影辊重装在已被所述分离步骤分离的第二单元上;以及
(f)一个单元重新连接步骤,通过一对或所述对连接件将所述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连接;
通过上述步骤,成象盒被再生,当所述成象盒已被使用时,而没有向已被通过移除一色剂密封件而已被启封的显影剂供应开口安装色剂密封件。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的剖面图;
图2是图1所示装置外形的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成象盒的剖面图;
图4是图3所示成象盒的右视图;
图5是图3所示成象盒的左视图;
图6是图3所示成象盒外形的透视图;
图7(a)是图3所示成象盒的一清理单元外形的透视图;
图7(b)是图3所示成象盒的一显影单元外形的透视图;
图8是表示成象盒从装置的主部件上安装和卸下过程的侧视图;
图9是装置的主部件的内部透视图;
图10(a)是显影器件支架的外形透视图;
图10(b)是显影器件支架的内部透视图;
图11是显影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12是显影器件机架的透视图;
图13是显影单元的透视图,其中的显影器件机架被省略;
图14是色剂机架的透视图;
图15是安装有色剂密封件的色剂框架的透视图;
图16是连接件的侧视图;
图17是图16所示器件的仰视图;
图18(a)是成象盒的一连接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18(b)是连接件的一锁紧定位爪的两个视图;
图19是表示成象盒的再生操作的透视图;
图20是清理框架的分解透视图;
图21是表示清理框架的清理操作的透视图;
图22是显影单元的部分分解透视图;
图23是表示当一弹性密封件再生已被安装后的显影单元的正视图;
图24是表示安装图23所示弹性密封件的放大透视图;
图25是表示安装图23所示弹性密封件的另一放大透视图;
图26是表示色剂再充填步骤的纵剖面图。
然而,这里虽然已经对本发明的结构进行了公开和描述,但是,不应局限于所阐明的这些细节,本申请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由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的条件下进行修改和变化。
首先,对本发明本实施例的图象形成装置和成象盒的整体结构进行描述,然后,对成象盒的拆修方法进行描述。最后,将对成象盒的拆修过程以及通过拆修处理并重新组装的成象盒逐一进行描述。成象盒B的较短尺寸方向是指其被装入或从装置的主部件14取出的方向,并与记录介质被输送的方向一致。成象盒B的较长尺寸方向或纵向是指与成象盒B被装入或从装置的主部件14取出的方向交叉(大致垂直)的方向,并与记录介质被输送的方向交叉(大致垂直)。它也平行于记录价质的表面。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激光打印机),表示出其大致结构。图2为图1所示装置的外形透视图。图3-6为与本发明的成象盒相关的附图。图3为成象盒在平行于较短尺寸方向的平面的剖面图,图4为成象盒的右视图。图5为成象盒的左视图,图6为成象盒的透视图,是从成象盒右前部的上方看。成象盒的顶部和底部是指当成象盒B在装置主部件14中时分别处于顶部和底部的那一面。成象盒的左侧和右侧是指,从成象盒B被装入装置主部件14中的方向的上游侧的上方斜向看,成象盒B的左侧和右侧。
首先,参见图1和2,对根据本发明的作为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的一种激光打印机A进行描述。图3所示是成象盒B在平行于成象盒B的较短尺寸方向的平面内的剖面图。参见图1,激光打印机A通过一种电子照相图象形成处理而在记录介质(比如记录纸,OHP片,织物等等)上形成图象;它利用显影剂(下文称为“色剂”)在一电子照相光敏元件(下文称为“感光鼓”)上形成一可见的图象(下文称为“色调图象”toner image)。尤其是,感光鼓被一充电元件充电,被充电的感光鼓被从光学装置射出的激光束曝光,该激光束被图象形成数据调整。结果,与图象形成数据一致的潜像形成于感光鼓上。潜像通过一显影元件被显影成一色调图象。同时,被安装在一个盒子3a内的记录介质2被从盒子3a内输送,并被倒转一次,该输送倒转是被一捡拾辊3b、输纸辊对3c和3d及一定位辊对3e共同完成的,并与色调图象形成同步。成象盒中的感光鼓上的色剂通过给一作为递纸元件的递纸辊4施加电压而被转移到记录介质2上。当色调图象转移到记录介质2上之后,记录介质2通过一输送导向器3f被输送至一定影元件5,定影元件5包括一驱动辊5c和一定影辊5b。定影辊5b包括一加热器5a。在定影元件5中,通过施压和加热,色调图象被定影于记录介质2上。之后,记录介质2被进一步输送,并沿着一反转路径3j被出纸辊对(dischargeroller)3g、3h和3i排出进入一出纸显影盘6。该出纸显影盘6位于图象形成装置A的主部件14的顶部。顺便提及,一个枢轴舌门(pivotal flapper)3k可以枢转,以便记录介质2没有沿反转路径3j通过而被一出纸辊对3m排出。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捡拾辊3b、输纸辊对3c和3d、定位辊对3e、输送导向器3f、出纸辊对3g、3h和3i以及出纸辊对3m,共同组成了一个输送元件3。
参见图3和6,在上述的成象盒B中,具有一感光层7e(图7)的感光鼓7被旋转,当它旋转时,通过将电压施加给一作为充电元件的充电辊8而使感光鼓7的圆周表面被均匀地充电。接着,一根据成象数据而被调整的激光束被从一光学系统1发出并通过一曝光孔1c发射到感光鼓7上。结果,在感光鼓7上形成一潜像。通过一使用显影剂的显影元件9而使该潜像被显影(显现)。尤其是充电辊8被设置成与感光鼓7相接触以给感光鼓7充电。它随着感光鼓7旋转而旋转。显影元件9将显影剂供应在感光鼓7的显影位置部分,以便潜像在感光鼓7上被显影。光学系统1包括一激光二极管1a、一多角镜1b、一透镜1c和反射镜1d。
至于显影元件9,装在一显影剂容器11A内的显影剂通过显影剂输送元件9b的旋转而被送至一显影辊9c。在显影辊9c内设置有一固定磁铁,当显影辊9c旋转时,通过一显影刮刀9d而在显影辊9c上形成一色剂层,并被显影刮刀9d通过摩擦充电,显影辊9c上的色剂被供应在感光鼓7的显影位置部分,因而,与潜像一致的色剂被输送于感光鼓7上。结果,在感光鼓7上形成一色调图象或一可见图象。显影刮刀9d可调整涂覆在显影辊9c的圆周表面的色剂量。在显影辊9c的附近,旋转地附设有用于在显影腔室内传布色剂的色剂搅拌元件9e和9f。
与色调图象的极性相反的电压被施加在递纸辊4上。结果,感光鼓7上的色调图象被传输到记录介质2上。之后,剩余在感光鼓7上的色剂被一清理元件10清除。清理元件10包括一弹性清理刮刀10a,刮刀被设置成与感光鼓7接触。清理刮刀10将残存在感光鼓7上的色剂刮掉,并收集在一用于被移除色剂的色剂仓中。
成象盒B包括一色剂保持架11和一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两者相互连接。色剂保持架11具有一用于储存色剂的色剂容器11A(色剂储存部分),显影元件保持架12用于安装显影元件9、例如显影辊9c。成象盒B还包括一清理元件保持架13,感光鼓7、清理元件10如清理刮刀10a和充电辊8被附设在保持架13上。清理元件保持架13被与色剂保持架11和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组合相连接。成象盒B被操作者可移动地安装在装置的主部件14上。
成象盒B设有一曝光孔1e,被依照图象形成数据调整的激光束通过曝光孔1e射到感光鼓7上,设有一输送孔13n,感光鼓7通过输送孔13n而与记录介质2接触。特别是,曝光孔1e属于清理元件保持架13,而输送孔13n位于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与清理元件保持架13之间。
接下来,对本实施例的成象盒B的结构进行描述。本实施例的成象盒B包括所述色剂保持架11、显影保持架12和清理元件保持架13。特别是,色剂保持架11和显影保持架12相互连接,清理元件保持架13被转动地与色剂保持架11和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组合相连接。换言之,上述的感光鼓7、充电辊8、显影元件9、清理元件10等等被整体放置在相应的框架中,以便它们能被可移动地安装在装置主部件14的成象盒安装元件中。
成象盒的结构框架
在本实施例的成象盒中,色剂保持架11、显影元件保持架12和清理元件保持架13被连接起来,以形成成象盒B的框架。该成象盒B框架将在下面进行描述。
参见图3,色剂输送元件9b被转动地设置于色剂保持架11上。显影辊9c和显影刮刀9d被设置于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而且,用于在显影腔室内搅拌色剂的搅拌元件9e和9f也被设置于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并位于显影辊9c的附近。还有一触杆9h被设置于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其大致平行于显影辊9c而延伸。色剂保持架11和显影元件保持架12被彼此焊接(本实施例中是超声波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显影单元D(图7(b)),作为成象盒B的一第二框架部分。
所述感光鼓7、充电辊8和清理元件10被设置于所述清理元件保持架13上。在所述清理元件保持架13上还设置有一鼓形光闸18,当成象盒B被从装置主部件14中移出时,通过将成象盒B遮盖,以防止感光鼓7被环境光线曝光,延长使用时间长度,还可防止与外界物体接触。所述感光鼓7、充电辊8、清理元件10、清理元件保持架13以及鼓形光闸18共同组成了一个清理单元C(图7(a)),作为成象盒B的一第一框架部分。
所述显影单元D和清理单元C通过使用一对连接元件22以一种相互枢转的方式彼此连接,形成成象盒B。特别是,参见图7,显影元件保持架12设有一对臂19,它们一对一地设置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纵向端。从每一臂19的端部,有一转轴20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纵向上延伸(图7(b))。另一方面,清理元件保持架13设有一对凹槽21,它们一对一地设置在清理元件保持架13的纵向端,所述转轴对20被一对一地放置于该对凹槽21中(图7(a)),以便它被正确固定在其相对于清理元件保持架13的位置上。当所述转轴20被放置于相应的转轴定位凹槽21中时,连接元件22(图18和19)被配置在清理元件保持架13上,所述显影单元D和清理单元C以一种可绕转轴20相互枢转的方式彼此连接。显影元件保持架12被与每一连接元件22相贴的压缩弹簧22a向下压,以保证显影辊9c被压向感光鼓7。而且,显影辊9c的每一轴端各设有一隔离垫圈9i,其直径比显影辊9c的直径大。因而,隔离垫圈9i被压在感光鼓7上,以保证在感光鼓7与显影辊9c的圆周表面之间保持一预定的间隙(约300μm)。换言之,所述显影单元D和清理单元C绕转轴20可相互枢转。这样,感光鼓7与显影辊9c的圆周表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能通过压缩弹簧22a的弹力被保持。
成象盒导向元件的结构
接下来,对当成象盒B被装入或从装置主部件14卸出时用于引导成象盒B的导向元件进行描述。导向元件示于图4-6。图4为成象盒B右侧的一个平面图,这是从成象盒B被插入图象形成装置A的装置主部件14中的方向(如箭头标记)的尾端看。图5为成象盒B左侧的一个平面图。
参见附图,成象盒B的外壳100或者框架上设有一对导向元件,它们被一对一地设置在成象盒B的轴端,以引导成象盒B装入或从装置主部件14中卸出。每一导向元件包括一圆柱形导轨13a作为第一导向元件,一长导轨12a作为第二导向元件,以及一短导轨13b作为第三导向元件。
圆柱形导轨13a是一圆柱形元件,从清理元件保持架13的侧壁垂直向外设置,平行于感光鼓7的轴线。它非转动地支承着一感光鼓轴7a。鼓轴7a支承着所述感光鼓7。长导轨12a是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一部分,以这样的方式延伸,即跨越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和清理元件保持架13的侧壁的外表面。短导轨13b是清理元件保持架13的一部分,它设置在清理元件保持架13的侧壁的外表面上,并位于上述圆柱形导轨13a的上方。更准确地说,长导轨12a是安装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的一对显影单元支架40和41之一的一个整体部分(图10和22)。显影单元支架40和41将在后面描。圆柱形导轨13a和短导轨13b都是清理元件保持架13的一个整体部分。
长导轨12a在成象盒B被插入的方向(见图4和5箭头标记X)上延伸;换言之,它在这样的方向上延伸,即,当成象盒B被插入装置主部件14时,长导轨12a的角度变得与成象盒B被插入装置主部件14的角度大致相同。圆柱形导轨13a被以这样的方式设置,沿着长导轨12a延伸的方向与长导轨12a成一条直线。而短导轨13b被以大致平行于长导轨12a的方式设置。很显然,在成象盒B的另一侧同样设置有另一套圆柱形导轨13a作为第一导向元件,长导轨12a作为第二导向元件及短导轨13b作为第三导向元件,如图5所示,也就是说,与图4所示一侧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成与图4所示侧相同。上述3个导向元件的距离设计成,从清理元件保持架13和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侧壁的外表面大致相同。下面将对这些导向元件进行详细描述。
圆柱形导轨13a作为第一导向元件被设置在每一轴端C1(右端13c)和C2(左端13d)。轴端C1指沿着感光鼓7的轴向,从成象盒B的显影单元D一侧看(沿着成象盒B插入的方向向下游侧看),是清理元件保持架13的右端13c;而轴端C2指沿着感光鼓7的轴向从成象盒B的显影单元D一侧看,是清理元件保持架13的左端13d。圆柱形导轨13a是这样的一个圆柱形元件,从清理元件保持架13的每一轴端13c(13d)延伸,与感光鼓7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金属鼓轴7a被清理元件保持架13的这些圆柱形导轨13a支承;鼓轴7a的端部安装在相应的圆柱形导轨13a的洞中。这样,鼓轴7a便沿着装置主部件14的导向部分16a(下面将作描述)被圆柱形导轨13a引导,当圆柱形导轨13a装配在相应凹槽16a5中时,便被准确地定位于凹槽16a5中(图8和9)。
长导轨12a作为第二导向元件被设置在显影单元D的轴端D1(右端12c)和D2(左端12d)。轴端D1指沿着感光鼓7的轴向是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右端,而轴端D2指沿着感光鼓7的轴向是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左端。长导轨12a被沿着成象盒B插入的方向(见箭头标记X)设置在上游侧,与圆柱形导轨13a具有一定距离。更准确地讲,长导轨12a被设置在由两根虚线111和112夹在中间的区域L内(图4),它是沿着成象盒插入方向从圆柱形导轨13a圆周的顶部和底部在上游方向画出的,并与圆柱形导轨13a的圆周相切。而且,长导轨12a在清理元件保持架13的上方延伸一微小距离(约1-3mm)。
短导轨13b作为第三导向元件被一对一地设置在清理单元C的轴端13c和13d。每一短导轨13b被设置在对应的圆柱形导轨13a的上方。更准确地说,沿着成象盒B被插入装置主部件14的方向,所述短导轨13b大致位于圆柱形导轨13a的上方。换言之,短导轨13b被设置在由直线113和114夹在中间的一区域15内,直线是垂直于成象盒的插入方向(箭头标记X的方向)并与圆柱形导轨13a的圆周相切。而且,短导轨13b实际上被设置成平行于长导轨12a。
这里,将给出这些导向元件的大小的实例。
下面给出的导向元件的大小的可接受范围是本实施例成象盒采用的范围。圆柱形导轨13a的直径约是10.0mm(可接受范围是5.5-10.0mm)。长导轨12a的长度约是36.0mm(可接受范围是15.0-41.0mm),宽度约是8.0mm(可接受范围是1.5-10.0mm)。短导轨13b的长度约是10.0mm(可接受范围是3.0-17.0mm),宽度约是4.0mm(可接受范围是1.5-7.0mm)。而且,圆柱形导轨13a的圆周表面与长导轨12a前端之间的间隙沿成象盒插入方向是约9.0mm,而圆柱形导轨13a的圆周表面与短导轨13b尾端之间的间隙约是7.5mm(可接受范围是5.5-9.5mm)。
下面将对清理单元C顶部的一插入控制触点(contact)13e和一移出控制触点(contact)13f进行描述。这里,清理单元C的顶面是指,当成象盒B被正确安装在装置主部件14内之后,成象盒B的顶面。
本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成象盒插入方向的方向,清理单元C的顶面13i的右端13c和左端13d分别设有一成象盒插入状态控制触点13e和一成象盒移出状态控制触点13f。当成象盒B被装入装置主部件14时,插入控制触点13e控制成象盒B的状态。特别是,当成象盒B被装入装置主部件14时,插入控制触点13e与装置主部件14上的一突起25(图8和9)得以接触,以致成象盒B相对于装置主部件14的状态被固定。当成象盒B被移出装置主部件14时,移出控制触点13f起作用。特别是,当成象盒B被拔出装置主部件14时,插入控制触点13e与所述突起25得以接触。结果,成象盒B绕位于插入控制触点13e与突起25之间的触点枢转,以致于能被平滑地取出。下面将结合图8和9对成象盒B的安装和卸下进行描述。
为了更加详细地描述,在本实施例中,沿着垂直于成象盒插入方向的方向,清理单元C的顶面13i的右端和左端各设有一凹进处13g。该凹进处13g具有:一个第一斜面13g1,其从成象盒B的前端斜向上延伸(假设方向X是水平方向);一个第二斜面13g3,其从所述斜面13g1的顶端13g2斜向下延伸;一个第四斜面13g5,其从所述斜面13g3的底端13g4斜向下延伸。而且,一个表面(斜面)13g7,其从所述斜面13g5的底端延伸。第二斜面13g3是插入控制触点13e,而表面13g7是移出控制触点13f。
这里将对这些表面和部分进行说明。
插入控制触点13e相对于装置主部件14内的成象盒B的水平方向X(图5)的角度为0度。插入控制触点13e的长度约是6.0mm(可接受的范围是4.5mm-8.0mm)。移出控制触点13f相对于上述水平方向X的角度为45度,移出控制触点13f的长度约是10.0mm(可接受的范围是8.5mm-15.0mm)。
成象盒的安装和卸出
接下来将参照图8和9,对成象盒B被装入装置主部件14的过程以及成象盒B被从装置主部件14卸出的过程进行描述。
按照上述安装的成象盒B被可转动地安装在装置主部件14设有的成象盒安装元件上
参见图1,当操作者通过绕一铰链35a旋转盖35而将盖打开时,便显露出一成象盒安装空间S。装置主部件14的成象盒安装空间S的左和右侧壁(右侧壁未示出)各设有一成象盒安装导轨16,如图9所示。导轨16包括两部分第一导轨部分16a和第二导轨部分16b,它们的入口部分彼此平行。成象盒B沿着所述导轨部分16a和16b被插入。成象盒B装入图象形成装置的过程以关闭盖35结束。成象盒B沿垂直于(更准确地说是大致垂直)感光鼓7轴线的方向装入或从装置主部件14中卸出,如图8所示。而且,成象盒B以这样的方式插入装置主部件14,即清理单元C一端在前,显影单元D一端在后。
成象盒B设有凹槽17作为把手部分(图3),它们位于成象盒B的轴端,以便操作者在装入或卸出成象盒B时容易抓握;操作者通过用双手抓住把手部分17而装入或卸出成象盒B。
成象盒B设有一鼓形光闸18(图3),用于关闭或显露出与装入或卸出成象盒B相协调的输送孔13n。当成象盒B被从激光打印机A中卸出时,窗门18关闭以便在转移位置保护感光鼓7部分。参见图5,鼓形光闸18与臂18a和连杆18b的端部连接并被支承,所述臂18a和连杆18b被清理元件保持架13所支承。每一臂18a被一杠杆轴18c支承。一杠杆23在其基部与臂18a上的对应于杠杆轴18c的部分相连接。当成象盒B沿图5所示的箭头X方向被插入装置主部件14时,每一杠杆23的尖端与装置主部件14的一固定止挡(未示出)相接触。当成象盒B被进一步插入时,杠杆23被推进,窗门18因杠杆23的运动而被打开。当从装置主部件14卸出成象盒B时,在成象盒B被从装置主部件14中拔出时,窗门18因一扭转螺旋弹簧23a的弹力而被关闭。
第一导轨部分16a是导轨16在下部的部分,它引导成象盒B的长导轨12a和圆柱形导轨13a。第一导轨部分16a沿着成象盒B插入方向(以箭头标记X表示)从上游侧向下侧倾斜,它具有一主导轨部分16a1,一阶梯部分16a2,一凹槽16a3,一次导轨部分16a4,以及一定位凹槽16a5。主导轨部分16a1引导长导轨12a和圆柱形导轨13a,次导轨部分16a4引导圆柱形导轨13a使之进入定位凹槽16a5。定位凹槽16a5是圆柱形导轨13a被正确安装在成象盒B的位置。第二导轨部分16b是导轨16在上部的部分,它引导短导轨13b。第二导轨部分16b沿着成象盒B插入方向从上游侧向下侧倾斜,它具有一向上的倾斜表面16b1和一凹槽16b2。
在装置主部件14内的成象盒安装空间S内,设有一对突起25(旋转控制元件)。它们被固定在一支柱27上,并一对一地设置在成象盒B的轴端。当成象盒B被插入该安装空间S时,每一突起25与插入控制触点13e得以接触,并控制成象盒B在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如图8所示。而且,圆柱形导轨13a进入凹槽16a5。结果,成象盒B被准确安装在预定位置。正如下面将要描述的那样,当成象盒B被卸出时,突起25变成与取出控制触点13f相接触,使成象盒B能够被平滑地卸出。
在成象盒安装空间S内还设有一对施压元件26(图8)。每一施压元件26被一作为杠杆的轴26b旋转地支承,并通过一张紧螺旋弹簧26a在图8所示顺时针方向的弹力而保持压力。施压元件26以一种柔性方式向成象盒B的顶面施加压力,以防止成象盒B随着装置的振动等而被振动。
接下来,请参见附图,将对在成象盒B的装入和卸出期间,装置主部件14上的各安装导轨与成象盒B上的导轨12a、13a和13b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图8是一用来表示成象盒B即将被卸出之前的状态的虚幻图。图8中,成象盒B在其轴向看的整体轮廓用实线表示,而装置主部件14上的安装导轨被用虚线表示。
首先,成象盒B被操作者插入装置主部件14。当成象盒B被插入时,成象盒B上的圆柱形导轨13a和长导轨12a位于导轨部分16a上,因而被导轨部分16a引导。在此状态下,短导轨13b将被导轨部分16b引导;短导轨13b与导轨部分16b间有一预定的距离(本实施例为约2.0mm-4.0mm)。同样在此状态下,施压元件26沿着成象盒B顶部的斜面13j向上转动。接着,当成象盒B被插入装置主部件14更深时,施压元件26滑到成象盒B的顶部,以阻止成象盒B升起。当施压元件26滑到成象盒B顶部之后,只要成象盒B在装置主部件14之中,就一直对成象盒B顶部施加压力。接着,当成象盒B被插入装置主部件14很深时,圆柱形导轨13a滑过第一导轨部分16a的阶梯部分16a2,并达到凹槽16a3的边缘。该导轨部分16a的凹槽16a3是当成象盒B到达一预定插入位置时用于释放长导轨12a的。凹槽的深度(本实施例中约4.0mm-8.0mm)被制成大于短导轨13b与导轨16之间的垂直距离。同样在此状态下,短导轨13b将与第二导轨部分16b(向上斜面16b1)相接触。
因此,当成象盒B被进一步推进装置主部件14中时,在成象盒B的圆柱形导轨13a到达凹槽16a3的底缘之前,短导轨13b得以与第二导轨部分16b接触。换言之,当成象盒插入时,长导轨12a和短导轨13b起作用,以使成象盒B所受的冲击变柔和,而冲击可能是由阶梯部分或其它原因造成的。
当成象盒B被进一步推进装置主部件14中时,成象盒B的长导轨12a到达第一导轨部分16a的凹槽16a3的底缘。之后,成象盒B的圆柱形导轨13a跨在次导轨部分16a4上。在此期间,成象盒B的圆柱形导轨13a和短导轨13b分别被导轨部分16a和第二导轨16b引导。
当成象盒B被进一步推进时,短导轨13b到达第二导轨16b的凹槽16b2的边缘。在当短导轨13b被从导轨部分16b释放或脱离的一段短时间内,仅仅圆柱形导轨13a在次导轨部分16a4上滑动。最后,当圆柱形导轨13a落入第一导轨部分16a的凹槽16a5时,成象盒B沿逆时针方向稍微转动,与此同时,清理元件保持架13的插入控制触点13e与装置主部件14的旋转控制部分25a(图8)相接触。结果,成象盒B占据了其在装置主部件14中的最终位置。此时,成象盒B与装置主部件14的位置关系被以圆柱形导轨13a的圆周固定,而其它导轨(长导轨12a和短导轨13b)与装置主部件14的导轨16完全不接触。换言之,成象盒B相对于装置主部件14保持准确定位。
至于插入控制触点13e与转动控制部分25a之间的位置关系,该两部分的取向使得由成象盒B的驱动产生的力矩因两部分间的接触而被阻止。装置主部件14和成象盒B具有如此结构,以便从在插入控制部分13e与旋转控制部分25a间的接触点到圆柱形导轨13a中心之间的距离,比从长导轨12a和短导轨13b到圆柱形导轨13a中心的距离要大。因而,在成象盒B被驱动期间,成象盒B的状态保持更加稳定。
当成象盒B与装置主部件14间的位置关系如图8所示时,沿感光鼓7的轴线方向,在感光鼓7的一端设置有一螺旋形的鼓齿轮7b,该鼓齿轮7b与装置主部件14上设置的螺旋驱动齿轮28相啮合。驱动力被通过齿轮28和7b从装置主部件14传递到感光鼓7。当驱动力被从螺旋齿轮28传递到螺旋驱动齿轮7b时,成象盒B受到此驱动力,以致使得成象盒B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所8示。然而,插入控制触点13e防止成象盒B在顺时针方向旋转。
而且,成象盒B承受着由施压元件26连续施加的向下的压力。因而,即使圆柱形导轨13a未能落入装置主部件14的凹槽16a5中,成象盒B可以绕旋转控制部分25a与插入控制部分13e间的接触点转动,导致圆柱形导轨13a落入凹槽16a5中。
接下来,参见图8,将对成象盒B从装置主部件中卸出过程进行描述。箭头Y所指方向是成象盒被卸出的方向。当卸出成象盒时,首先,操作者必需抓住成象盒B的把手17(即,在卸出方向,色剂保持架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凹槽的下游侧之上的那部分,如图3和6所示),并将它向上拉(箭头a所指方向)。当拉动把手17时,成象盒B绕着圆柱形导轨13a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成象盒B的移出控制触点13f与装置主部件14的突起25的移出接触部分25b相接触。当操作者继续向上拉动成象盒B时,成象盒B旋转,以移出控制触点13f与突起25的移出接触部分25b之间的触点作为杠杆支点。结果,圆柱形导轨13a被向上移动,滑出凹槽16a5。在成象盒B转动期间,鼓齿轮7b与螺旋驱动齿轮28平滑地彼此脱离。之后,成象盒B能够被直着拉出装置主部件14。当成象盒B被直着拉动时,成象盒B沿与被装入通过时的状态的相反顺序卸出装置主部件14。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作为第二导向元件的长导轨在成象盒插入方向延伸至显影单元D的侧壁的外部,也以一种跨接显影单元D与清理单元C的方式延伸于清理单元C侧壁的外部之上。因此,当成象盒被装入或卸出时,它不会摇摆;它能被平滑地插入。换言之,本发明改善了成象盒的操作性能。
而且,当成象盒B被插入装置主部件14或从装置主部件14中卸出时导引它的导向元件由三个独立的导向部分组成(圆柱形导轨13a,长导轨12a及短导轨13b),成象盒B和装置主部件14被设计成如此结构,以便在成象盒B被装入或卸出期间,能够被至少两个独立的导向部分所导引。因此,即使装置主部件14上的成象盒安装导轨有台阶部分或类似结构,成象盒B受到的冲击也被变柔和了。
成象盒B和装置主部件14被设计成如此结构,以便成象盒B在装置主部件14中的最终位置和状态被旋转控制部分25a和圆柱形导轨13a固定,其两部分的取向使得由成象盒B的驱动而产生的力矩因两部分间的接触而被阻止,而在成象盒B装入之后,成象盒B的其它导轨(长导轨12a和短导轨13b)与装置主部件14的导轨16不再接触。因而,在成象盒B被驱动时(当图象形成时),成象盒B保持更加稳定的状态。
参见图7(a)和7(b),感光鼓7也具有一直齿圆柱齿轮7n,其设置于感光鼓7轴线上与设置螺旋鼓齿轮7b端相对的一端。当成象盒B被装入装置主部件14时,该直齿圆柱齿轮7n和一与设置在装置主部件14上的输纸辊4同轴的齿轮(未示出)啮合,并将驱动力从成象盒B传输到输纸辊4以驱动输纸辊4。
一参考标记9u表示一沿显影辊9c的轴向设置在显影辊9c一端的螺旋齿轮。该螺旋齿轮9u与螺旋鼓齿轮7b啮合,以使用于驱动显影辊9c的力被从螺旋鼓齿轮7b传输到螺旋齿轮9u。
色剂保持架
参见图3、14和15,将对色剂保持架进行描述。图14是一在色剂密封件焊接之前的色剂保持架的透视图,图15是在填充色剂之后的色剂保持架的透视图。
色剂保持架11包括两个组成部分:顶部11a和底部11b。顶部11a设置有两个凹槽17,它们是该顶部11a的顶壁的一部分。每一凹槽17在成象盒B的轴向从顶壁的轴端向中央延伸。每一凹槽17的外壁构成上述把手的一部分。色剂保持架11的底部11b的底部或底壁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凸缘11c,它们彼此平行,相邻凸缘间相距约5mm,并在成象盒B的轴向延伸。这些凸缘11c及凹槽17的表面是操作者在抓握成象盒B时放手的地方。当成象盒B被抓握时,凸缘11c可防止操作者手滑。当将色剂保持架的顶部11a和底部11b连接时,将预部11a和底部11b的焊接表面放置在一起彼此接触,对这两部分施加激烈的振动。结果,将两部分11a和11b相互焊接成焊接凸缘。焊接这两部分的方法不必局限于上述的振动焊接法。比如,这两部分可以用热焊接、超声波焊接、胶粘或类似方法连接。在将色剂保持架的顶部11a和底部11b焊接之前,色剂输送元伸9b被附设在色剂保持架11的底部11a之内,并且在色剂输送元件9b的端部通过一孔11e1附设一联结件11e(图14)。该孔11e1设置在色剂保持架11的顶部11a的一个壁上,并位于色剂保持架11的轴向端。在与所述设有孔11e1的壁相同的另一壁设有另一孔11d,色剂通过该孔11d被填充在色剂保持架11中。该色剂填充孔11d的直径约是30mm。孔11e1和色剂填充孔11d彼此相互靠近。而且,色剂保持架11的顶部11a设有一开口11i,它构成了色剂保持架11上的将色剂从色剂保持架11输送至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一个开口。该开口11i在色剂保持架11的顶部11a的轴向上延伸。一密封件(下文将描述)以一种堵塞该开口11i的方式焊接其上。当密封件焊接后,色剂通过色剂填充孔11d被填充在色剂保持架11中,然后,色剂填充孔11d被一色剂盖11f密封,从而形成一完整的色剂单元J。色剂盖11f由诸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等软材料形成。以致当它被压在色剂保持架11的色剂填充孔11d上之后不会脱落。色剂单元J通过超声波焊接与显影单元保持架12焊接(在下文将描述),形成一显影单元D。用于将色剂单元J焊接到显影单元保持架12的方法不局限于超声波焊接。比如,可以是胶粘、弹性基咬合安装或类似方式。
参见图3,色剂保持架11底部11b的斜面K的角度设置成这样,当成象盒B被正确安装在水平放置的装置主部件14上时,色剂保持架11底部11b的斜面K相对于水平线Z的角度θ变为约60度,当处于色剂容器底部的色剂被消耗完时,处于色剂容器顶部的色剂便自然落下来。色剂输送元件9b的旋转范围延伸至超过斜面K的假想延长线;色剂保持架11底部11b的底壁设置有一凹进处11g,以便适应色剂输送元件9b的旋转。色剂输送元件9b的旋转范围的直径约是30mm(本实施例中,凹进处11g相对于底部11b的底壁的深度约是3.6mm)。该深度仅具有约2.0mm-10.0mm的变化范围。这是因为下面的原因。即,假如色剂输送元件9b的旋转范围超过斜面K之上,当色剂从斜面K的顶部自然落到斜面K的底部之后,堆积在色剂输送元件9b附近的色剂就有可能不能被输送至显影元件保持架12;滞留在色剂输送元件9b和斜面K之间的空间内的色剂仍保留在那里。然而,本实施例实际上可确保色剂保持架11内的色剂能够全部被输送到显影元件保持架12。
色剂输送元件9b为一直径为3mm的含铁材料的杆。为了提高色剂输送性能,其形状为一矩形轮廓,并在色剂输送元件9b相互相对的较短部分一对一地设有支承轴9b1。其中的一支承轴9b1被装配在开口11i的向内的相向表面上的孔11r内,另一支承轴9b1被装配在所述联结件11e内。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例,色剂保持架11由两部分组成,或者由顶部11a和底部11b组成,底部11b的底壁设有所述凹进处11g,以给色剂输送元件9b提供间隙。因而,即使是大容量的成象盒,改善其色剂输送性能而不会增加成本。
可以预测,当成象盒B被从工厂运送到用户时,由于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振动、冲击或类似原因,色剂保持架11内的色剂会突然转移。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色剂保持架11的顶部11a的内部设有多个分隔板11p(图3的网状部分),在垂直于色剂保持架11轴向的方向上彼此相互平行延伸,且间距相等。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个分隔板11p。每一分隔板11p的底缘包括两个部分:部分11p1和部分11p2。底缘部分11p1的轮廓大致为四分之一圆弧,与色剂输送元件9b的旋转范围一致,而底缘部分11p1基本是直的并与色剂保持架11底部11b的底壁保持一细微的间隙。朝向色剂输送元件9b的底缘部分的位置是这样设置的,在成象盒B的轴向看,好象是色剂填充孔11d被用所述分隔板11p部分盖住。
从防止色剂容器11A内的色剂发生转移的立场看,希望分隔板11p尽可能的大。然而,假如将分隔板11p做得尽可能的大,则使得将色剂填充在色剂容器11A的最深部变得不可能。这是因为下面的原因。当将色剂填充进色剂容器11A内时,显影单元J就位于使色剂填充孔11d朝向上的位置。在这种状态下,分隔板11p就直接位于色剂填充孔11d的下面。因此,假如分隔板11p大于某一尺寸,则它们阻塞了色剂从色剂容器11A的色剂填充孔11d或者最深部向另一端的直的色剂通道,防止色剂容器11A被自始至终填充至其最深部。这样,本实施例的分隔板11p设计成上述的结构。结果,通过上述的直的色剂通道,色剂被自始至终填充至色剂容器11A的最深部,而该色剂通道只是被分隔板11p部分阻塞。而且,从在一垂直于色剂保持架11轴向的平面内的色剂保持架11的截面图看,每一分隔板11p实际上以大比例地填满色剂保持架11。因而,即使成象盒B受到振动、冲击等等,分隔板11p能够防止色剂转移,因而防止色剂被压实。
色剂保持架与显影元件保持架之间的相互面对部分的结构
参见图3和14,所述色剂保持架11上的与显影元件保持架12相连接的部分具有一开口11i,通过该开口11i,色剂被从色剂保持架11输送至显影元件保持架12。该开口11i被一具有底表面11k或者凹槽表面11k的凹进处所围绕。一盖薄膜板53装配在该凹进处内,如图3所示,并被热焊于凹槽表面11k。由于具有该被焊于凹槽表面11k的盖薄膜板53,盖薄膜板53的朝外表面53a大致与色剂保持架11(底部11a)的表面11j平齐。所述凹槽表面11k设有多个凸榫11m(本实施例中为5个凸榫),它们沿着开口11i的一个长边在直线上排列。表面11j上设有2个凸榫11o,它们沿着开口11i的一个短边排列;并稍微远离所述凹槽表面11k。而且,表面11j上设有两条长槽11n,它们沿着表面11j的长边一对一地相互平行地延伸。每一长槽11n的底表面11n2被设置在比表面11j更靠外的位置(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
参见图12,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朝向色剂保持架11的表面是一表面12u,其具有一对直凸缘12v,该凸缘具有矩形横截面。凸缘12v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轴向沿着表面12u的长边延伸,将被一对一地装配在色剂保持架11的凹槽中。每一凸缘12v的顶面各设有一三角形横截面的凸缘(未示出),其比凸缘12v要小。这样,色剂保持架11和显影元件保持架12就沿着它们的轴向边通过超声波焊接而被彼此焊接在一起。
接下来,参见图15,被装配在色剂保持架11的凹进处的、具有底表面11k或者凹槽表面11k的盖薄膜板53设有一个圆孔53c1和多个长孔53c。圆孔53c1是最右边的孔,因而最右边的凸榫11m1正好装配在该圆孔53c1中。其它凸榫11m则松散地装配在长孔53c中。当凸榫11m装配在盖薄膜板53的孔53c1和53c中时,与长孔53c相应的凸榫11m进入相应长孔53c的中心。盖薄膜板53还具有一开口53b(大致与开口11i的大小相同),与开口11i成直线排列。盖薄膜板53的该开口被用一盖薄膜51盖住,薄膜在轴向方向容易被撕去,并沿着开口53b的四边被粘贴在盖薄膜板53上。而且,一用于撕去盖薄膜51以便露出开口53b的撕条52被焊接在所述盖薄膜51上。撕条52从盖薄膜51的轴向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在此被向后折叠,在反转对折至起始端,并进一步从一弹性密封件54(图12)比如一片毛圈与色剂保持架11的朝向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那部分两者之间向色剂保持架11的外部延伸(图5和15),其中,弹性密封件54被粘贴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短边上,并位于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一个轴端,朝向色剂保持架11。弹性密封件54的内侧覆盖有一条带55,是由具有小摩擦系数的合成树脂膜形成的,并与弹性密封件54粘贴。一弹性密封件56被粘贴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表面12u上,即位于显影元件保持架12轴向上的另一端的表面,也即设有弹性密封件54的相对端。
而且,当将色剂保持架11和显影元件保持架12连接时,为了使两框架11和12更容易地对准,色剂保持架11的表面11j上设有一圆孔11r和一方孔11q,可使设置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的一圆凸榫12w1和一方凸榫12w2装配在所述圆孔11r和方孔11q中。尽管最好是圆凸榫12w1装配在圆孔11r中,方凸榫12w2松散地装配在圆孔11r和方孔11q中。顺便提及,弹性密封件56配置在圆凸榫12w1周围,并粘附在表面12u上。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的朝向色剂保持架11的表面12u设置有多个凹槽12y,色剂保持架11的凸榫11m和11o松散地装配其中。
在将色剂保持架11和显影元件保持架12连接在一起之前,色剂保持架11和显影元件保持架12是作为部件单元独立地装配的。当将色剂保持架11和显影元件保持架12连接在一起时,用于分别使显影元件保持架12定位的圆凸榫12w1和方凸榫12w2被装配在分别使色剂保持架11定位的圆孔11r和方孔11q中,然后,色剂保持架11和显影元件保持架12被相互压接在一起。当它们被相互压接时,弹性密封件54和56被挤压,允许一对凸缘12z接近色剂保持架11的表面。该凸缘12z是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整体形成部分,一对一地设置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轴向端,并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起垫片的作用。为了给撕条52提供一通道,在撕条52被拉出的一端,凸缘12z仅仅在撕条路径的外部区域在撕条52的宽度(短边)方向上延伸,也就是说,仅仅分别在撕条52的上缘和下缘的上方和下方的区域。
如上所述,将色剂保持架11和显影元件保持架12相互压接,在凸缘12v和凹槽11n之间通过超声波施加振动。结果,上述较小的具有三角形截面的凸缘熔化并焊接在凹槽11n的底部。从而,色剂保持架11的凹槽11n的周边,以及,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的作为垫片的凸缘12z,通过它们的对应部接触而被紧紧地装配在一起,分别在色剂保持架11和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开口表面12j和12u之间形成了一个实际上被密封的空间。盖薄膜51和撕条52就被放置于该空间中。
为了将储存在色剂保持架11中的色剂输送到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中,延伸在成象盒B外部的撕条52的一端52a(图5)必需由操作者拉出。当所述端52a被拉出时,盖薄膜51被撕破,因而,开口53b(11i)被暴露,以允许色剂被从色剂保持架11输送到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中。
由于色剂保持架11和显影元件保持架12相互面对的表面具有上述结构,盖薄膜板53的面向外的表面与色剂保持架11的表面11j实际上是相互平齐的。因而,通过给撕条52施加足够的力以致撕断盖薄膜板53,撕条52就能被平滑地从色剂保持架11与显影元件保持架12之间拉出。而且,盖薄膜板53的轴向位置被凸榫11m1固定,而该凸榫11m1位于撕条52被拉出侧的相对侧,另外,盖薄膜板53被装配在色剂保持架11的凹进处,也就是具有底表面11k的凹进处,确保盖薄膜板53保持在正确的位置。而且,色剂保持架11设有多个排列在轴向上的凸榫11m,这些凸榫11m被装配在盖薄膜板53的孔中。因而,易于弯曲的盖薄膜51实际上被保持平整,并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上。而且,即使在盖薄膜板53被焊接在色剂保持架11上的步骤之后,没有等到盖薄膜板53与色剂保持架11之间的密封固化和稳定,装配步骤便开始了,盖薄膜板53也不会移动。
如上所述,色剂保持架11与显影元件保持架12被由超声波产生的摩擦热相互焊接在一起;位于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每一凸缘12v的顶面上的、具有三角形截面的凸缘被超声波熔化。这样,就存在一种可能性,即色剂保持架11与显影元件保持架12由于热应力而变形。然而,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例,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凸缘12v在轴向上延伸穿过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整个范围,装配在色剂保持架11的凹槽11n内,而这些凹槽11n又在轴向上延伸穿过色剂保持架11的整个范围,增强了色剂保持架11与显影元件保持架12之间的焊接密封的相邻性。因而,色剂保持架11与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不可能发生因热应力而导致变形。
如上所述,色剂保持架11的顶部11a具有凹槽11n,把手17(凹进处),分隔板11p,色剂填充孔11d,孔11e1,圆孔11r1,方孔11q和盖薄膜板锚固部分(具有底面11k、凸榫11m和开口11i的凹进处),它们与顶部11a整体形成。色剂保持架11的底部11b具有凸缘11c和凹槽11g,它们与底部11b整体形成。色剂保持架11的顶部11a和底部11b的材料为塑料,比如,聚乙烯,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共聚物),聚碳酸酯,聚丙烯,或类似物。
参见图3,本实施例的色剂保持架11具有两个斜面K和L,以允许将色剂(单一成分色剂)储存在色剂容器11A中,以便有效地落向开口11i。斜面K和L在色剂保持架11的轴向延伸并穿过整个色剂保持架11。斜面L在斜面K的上方,从开口11i(位于色剂保持架11的短边方向)看,斜面K位于色剂保持架11的更深端。而且,斜面L是色剂保持架11的顶部11a的一部分,而斜面K是色剂保持架11的底部11b的一部分。
接下来,将对显影元件保持架12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显影元件保持架
参见图3、11、12和13,将描述显影元件保持架12。图11是显影元件保持架12和显影元件的分解透视图,表示出各种不同部件是怎样装配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的。图12是从焊接表面一侧看的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透视图,表示出色剂搅拌元件9e和9f是怎样装配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的。图13是在装配显影单元保持架之前显影单元的透视图。
如上所述,显影辊9c,显影刮刀9d,色剂搅拌元件9e和9f,及色剂剩余量探测触杆9h都被装配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
显影刮刀9d包括一个约1-2mm厚的金属板9d1,一片通过热焊或者双面胶带等方式而固定在所述金属板9d1上的氨基甲酸乙酯橡胶9d2。它用于调整显影辊9c圆周表面上的色剂量。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的一作为刮刀锚固表面的刮刀接触表面12i,被调整成平直度约为0.05mm。表面12i设有一凸榫12i1和一螺纹孔12i2。为了将显影刮刀9d装配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凸榫12i1被装配于金属板9d1的一孔9d3中,通过一螺钉穿过金属板9d1上的一螺纹孔9d4和所述螺纹孔12i2而使金属板9d1被螺纹连接到平面12i上。为了防止色剂侵入,一由MOLTOPRENE或类似材料形成的弹性密封件12s,以一种沿金属板9d1上缘在轴向延伸的方式被粘贴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被粘贴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的还有一对弹性密封件12s1,它们从弹性密封件12s的轴端向下延伸,一对一地跟随半圆柱形表面12j而设,其曲率与显影辊9c的圆周表面相匹配。粘贴在下颚骨形部分12h的是一薄弹性密封件12s2,它与显影辊9c以这样的方式接触设置,即弹性密封件12s2的接触表面的平面与显影辊9c的圆周表面相切。
显影刮刀9d的金属板9d1在其一轴端弯成90度,形成一弯曲部9d1a。弯曲部9d1a与一由显影单元保持架支承的显影斜触点121(图10(a)和10(b))接触,这在下面将描述,使金属板9d1与显影辊9c的电势相等。这样做是为了下面的原因。即,基于在色剂剩余量探测触杆9h与显影辊9c之间的静电容量的改变,色剂量被探测,因而,受金属板9d1影响的所述静电容量必须防止不规则地变化。因此,金属板9d1与显影辊9c电势必须相等。
接下来,将描述显影辊单元G。显影辊单元G包括:(1)显影辊9c;(2)用于使显影辊9c与感光鼓7的圆周表面之间保持恒定的距离的隔离垫圈9i;(3)用于使显影辊9c相对于显影元件保持架12精确定位的显影辊轴承9j;(4)用于盖住显影辊9c的轴端以防止在感光鼓7与显影辊9c之间的圆柱形铝基泄漏的套筒帽9o;(5)显影辊齿轮9k(螺旋齿轮),它被装配在感光鼓7上的螺旋鼓齿轮7b驱动以旋转显影辊9c;(6)一螺旋弹簧形式的触点9l,其一端与显影辊齿轮9k保持接触;以及(7)一磁铁9g,设置在显影辊9c的空洞中以在显影辊9c的圆周表面粘附色剂。为了装配显影辊单元G和显影元件保持架12,首先,显影辊轴承9j的两孔9j1与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孔12p一对一地对准,其中孔12p位于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轴端,并且显影单元保持架40和41的销被插入孔9j1和孔12p中。然后,显影单元保持架40和41与显影元件保持架12螺纹连接;显影辊单元G被装配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显影辊锚固部分12X,它位于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轴端。显影单元保持架40和41将在后面描述。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当将显影辊9c装配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时,首先,显影辊单元G被装配,然后,利用显影单元保持架40和41将被装配了的显影辊单元G再装配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因而,与将显影辊9c本身直接装配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相比,装配效率更高。
显影辊单元G按照下面的顺序装配。首先,在显影辊9c的每一轴端盖上一套筒帽9o。然后,在显影辊9c的每一轴端装配所述隔离垫圈9i和显影辊轴承9j。隔离垫圈9i放置在套筒帽9o的外侧,显影辊轴承9j放置在隔离垫圈9i的外侧。接着,显影辊齿轮9k被装配在显影辊9c的一个轴端上,且在显影辊轴承9j的外侧,所述螺旋弹簧形式的显影触点9l被装配在显影辊9c的同一轴端上且在显影辊齿轮9k的外侧,以使显影辊齿轮9k被装配在显影辊9c上。在此装配阶段,尖端为D形截面的圆柱形磁铁9g的一个轴端9g1从显影辊9c的所述轴端突出,显影辊齿轮9k就是被装配在该轴端,而磁铁9g的另一轴端9g2,其尖端也为D形截面,从显影辊9c的另一轴端突出。显影辊单元G就是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和按照上述的顺序装配的。
接下来,将对用于探测剩余色剂量的触杆9h进行描述。触杆9h的一端9h1被弯曲成字母U形。该U形端部9h1被设置成与一色剂探测触点122接触,该色剂探测触点122装设在显影单元保持架40和41上,以建立电连接。显影单元保持架40将在下面描述。为了将触杆9h装配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首先,将触杆9h用其另一端9h3通过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侧壁12A上的一通孔12b被插入显影元件保持架12,其端部9h3穿过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另一侧壁上的一通孔12k,从而用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两侧壁来支承触杆9h。换言之,触杆9h通过显影元件保持架12侧壁的通孔12b和12k而精确定位,并被侧壁支承。通孔12b被装设一密封件(未示出),比如,一片毛毡,海绵或类似物,以防止色剂侵入。
而且,U形部分9h1的尖端9h2被插入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孔12o内深约5mm,以固定触杆9h在轴向的位置,也增加了作为一个与色剂探测触点122接触的触点的U形部分9h1的刚度。色剂探测触点122将在下面描述。被触杆9h的端部9h3插入的通孔12k,被用热焊或类似方法从其侧壁的外侧塞住,以防止色剂侵入。
接下来,将对色剂搅拌元件9e和9f进行描述。色剂搅拌元件9e和9f具有象曲轴的形状,通过旋转来搅拌色剂。它们设置在色剂容器的色剂到达显影辊9c所通过的路径上,且邻近显影辊9c和触杆9h。而且,色剂搅拌元件9e和9f被设置成,由两元件的臂部形成的角度为90度。
通过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侧壁12A的孔12t和12r,或者,通过触杆9h被插入其中的同一侧壁,色剂搅拌元件9e和9f将其端部9e3和9f3分别插入显影元件保持架12,并且,端部9e3和9f3被分别插入显影元件保持架12另一侧壁12B的通孔12m和12n,它们位于与侧壁12A相对的一侧。当插入之后,这些通孔12m和12n从侧壁12B的外侧通过热焊被塞住,与插入触杆9h后所述孔12k被塞住的方式相同。当色剂搅拌元件9e和9f被插入显影元件保持架12之后,搅拌齿轮9m和9n分别被装配在通孔12t和12r中。在这些搅拌齿轮9m和9n的插入期间,色剂搅拌元件9e和9f的曲轴臂9e2和9f2被装配在凹槽9m1和9n1中,凹槽9m1和9n1是在搅拌齿轮9m和9n的轴端沿直径方向切削出的。而且,搅拌元件9e和9f的轴颈9e1和9f1被装配在搅拌齿轮9m和9n的轴的端槽底部的中心孔中(未示出),以通过显影元件保持架12来支承色剂搅拌元件9e和9f。
当色剂保持架11和显影元件保持架12被连接时,触杆9h和色剂搅拌元件9e和9f插入其中的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侧壁被用一色剂盖11f盖住,该盖11f设置于色剂保持架11的顶部11a;侧壁12A在色剂保持架11侧壁的上方延伸。而且,侧壁12A设有孔12X,用于给色剂输送元件9b传输驱动力的色剂输送齿轮9s(图13)被转动地装配在孔12X中。色剂输送齿轮9s通过被连接至一联结件11(图14和15)而给色剂输送元件9b传输驱动力,联结件11被连接至色剂输送元件9b的端部,并被色剂保持架11旋转支承。
下面将描述驱动力的传输。
图13示出一齿轮系。搅拌齿轮9m和9n(搅拌齿轮9m,图13中被隐藏,与一惰轮q的一小齿轮9q1的底部啮合,而搅拌齿轮9n位于搅拌齿轮9m的下方),色剂输送齿轮9s通过一齿轮系接受来自显影辊齿轮9k的驱动力。为了更加明确地描述,首先,搅拌齿轮9m通过惰轮9q的小齿轮9q1接受驱动力(惰轮9q是一分级齿轮step gear)。当搅拌齿轮9m接受驱动力时,搅拌元件9e旋转。惰轮9q接受来自显影辊齿轮9k的驱动力,因为分档惰轮9q的大齿轮9q3与显影辊齿轮9k啮合。驱动力被进一步从惰轮9q的中齿轮9q2传输到一惰轮9r,惰轮9r也是一分级齿轮。然后,驱动力被从惰轮9r的小齿轮9r1传输到一色剂输送齿轮9s,使色剂输送元件9b旋转。而且,驱动力被通过一惰轮9t从色剂输送齿轮9s传输到搅拌齿轮9n,使搅拌元件9f旋转。惰轮9q、9r和9t被旋转地安装在相对应的凸榫形轴12e、12f和12g上,它们是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整体形成部分。这些轴12e、12f和12g的直径大约为2-3mm,它们的端部被显影单元保持架40所支承,显影单元保持架40将在下面描述。因而,不会因负载而发生变形。此外,这些轴12e、12f和12g基部的直径以一种“包层”或分级的方式增加,以增加它们的刚度。该轮系被设置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同一侧,如上述触杆9h的U形部分9h1。
由于具有上述结构,所述轮系的齿轮的支承,以及与色剂剩余量探测触点的电连接的建立,能通过单一元件(本实施例为显影单元保持架40)来完成。而且,色剂搅拌元件9e和9f,触杆9h,轮系的齿轮9q、9r、9s和9t以及搅拌齿轮9m和9n,能被从显影元件保持架12轴向的同一侧而装配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因而,装配效率彻底改善。
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下颚形部分12h兼做用于传输记录介质比如记录纸的导向元件。附带地,为了增强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刚度,显影元件保持架12可以用真空模塑的方法形成。
参见图12,由参考标记12p指示的部分是一开口,其长边平行于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轴向。当色剂保持架11与显影元件保持架12连接后,开口12p与色剂保持架11的开口11i对准,允许储存在色剂保持架11中的色剂能被供应到显影辊9c。上述的触杆9h及搅拌元件9e和9f从开口12p的一端在其轴向向另一端延伸。
根据本实施例,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中,显影辊锚固部分12X,侧壁12A,显影刮刀锚固部分(刮刀附设平面部分12i),触杆9h锚固部分(通孔12b、12k和12o),搅拌元件锚固部分(通孔12t、12r、12m和12n),齿轮安装部分(轴12e、12f和12g)及类似部分,均作为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整体部分而与显影元件保持架12整体形成。用于形成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材料与形成上述色剂保持架11的材料相同。
显影单元保持架
接下来,将描述显影单元保持架40。
请参见图4-7、10、11和22,对显影单元保持架40进行描述。图10(a)是显影单元保持架40的透视图,其被装配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的成象盒B被驱动的一侧(下文简称“驱动侧”),这是从显影单元保持架的外侧看。图10(b)是从其内侧看时显影单元保持架40的透视图。
显影单元保持架40和41被一对一地在如图13所示装置的轴向上装配在该装置的轴向端,以形成显影单元D。尤其是,首先,显影单元保持架40(41)的两个销40d(41d)穿过显影辊轴承的相应孔9j1,被装配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的孔12p中。然后,显影单元保持架40(41)通过小螺钉33(34)与显影元件保持架12固定装配,以一种将显影辊轴承9j夹持在显影单元保持架40(41)与显影元件保持架12之间的方式。小螺钉33(34)穿过显影单元保持架40(41)的孔401(411)。至于磁铁9g安装在显影辊9c的圆柱形空洞中(图3和13),磁铁9g的轴的一端9g1为D形横截面,被装配在显影单元保持架40的一孔40e中,该孔也是D形横截面,而磁铁9g的轴的另一端9g2也具有D形横截面,其被装配在显影单元保持架41的一孔40e中(图22)。结果,磁铁9g的轴向端部被固定。当上述具有D形横截面的磁铁轴端被装入相应的具有D形横截面的孔40e中时,磁铁9g的磁铁杆相对于一参考点的角度被固定。
显影单元保持架40(41)设置有一旋转轴20,其是显影单元保持架40(41)的一个整体形成部分,并从显影单元保持架40(41)突出。旋转轴20被放置在清理元件保持架13的凹进处21中(图7(a)),然后,显影元件保持架12通过连接元件22与清理元件保持架13连接(图6)。结果,显影单元G被清理元件保持架13以这样的方式支承,即,允许显影单元G相对于支承有感光鼓7的清理元件保持架13转动。此外,压缩弹簧22a(图16和17)与连接元件22接触,以使感光鼓7与显影辊9c的圆周表面之间的间隙保持恒定(为了防止感光鼓7与显影辊9c因振动而彼此相对移动),该压缩弹簧22a被压在显影单元保持架40(41)的弹簧座40b(41b)上(图10和22)。
如上所述,显影单元保持架40(41)设有一长导轨12a,其设置在显影单元保持架40(41)的外表面上。而且,显影单元保持架40还装配有以用于探测剩余色剂量的色剂探测触点122,以及显影偏压触点(development biascontact)121。触点122和121由金属板制成,通过按压设在显影单元保持架40内表面上的突起,经由触点122和121的孔而与显影单元保持架40接触。首先,将参考附图对色剂探测触点122的接触进行描述。
色剂探测触点122由一外部122a和一内部122b组成。外部122a位于显影单元保持架40的外表面上,以便当成象盒B处于装置主部件14中时,保持与装置主部件14上一未示的色剂探测触点的接触。内部122b保持与触杆9h的U形部分9h1的接触,并维持两部分之间预定的接触压力。色剂探测触点122的外部122a的暴露表面实际上与显影单元保持架40的主壁40a的外表面40a1平齐。色剂探测触点122的内部122b位于显影单元保持架40的内侧,以便内部122b与触杆9h接触。换言之,色剂探测触点122穿过显影单元保持架40的主壁40a。
接下来,描述显影偏压触点121。
显影偏压触点121具有一板簧部分121a,内部121b以及外部121c。所述部121a和121b位于显影单元保持架40的内侧,而外部121c位于显影单元保持架40的外侧。当显影单元保持架40与显影元件保持架12接触后,板簧部分121a通过自身的弹性与显影刮刀9d的金属板9d1的弯曲部分9d1a保持接触,并保持金属板9d1与显影辊9c电势实际上相等。内部121b被套有一具有上述孔40e的套筒40f,并以线圈的形式与显影触点9l保持接触,显影触点9l通过其弹性套在套筒40f的周围,而允许显影触点9l在内部121b上滑动(维持接触压力在范围100g-300)。假如必要,可在内部121b上的显影触点9l滑动表面区域涂敷导电润滑脂。外部121c设置在侧壁40a的一凹进处内,并在侧壁40a的外侧上。外部121c的外表面实际上与侧壁40a的外表面平齐。当成象盒B装入装置主部件14后,外部121c与装置主部件14的一未示显影触点保持接触,并接收来自装置主部件14的显影偏压,该显影偏压是施加在显影辊9c上的。换言之,显影偏压是从装置主部件14通过线圈形式的显影偏压触点121及显影触点9l而施加在显影辊9c上的。
当显影单元保持架40与显影元件保持架12装配后,所述色剂探测触点122的内部122b或者板簧部分与触杆9h的U形部分9h1保持接触,如图13所示,因而与触杆9h保持电连接。在触杆9h与色剂探测触点122的内部122b之间的接触压力大约是100g。而且,在成象盒B装入装置主部件14之后,设置在显影单元保持架40外表面40a1内的所述外部122a与装置主部件14的一未示的色剂探测触点保持电连接。因此,一反映显影辊9c与触杆9h之间静电容量的电信号,随着在显影辊9c与触杆9h之间的现存色剂量的变化而波动,该电信号通过触杆9h和色剂探测触点122被传输到装置主部件14的一未示的触点。当一控制部分(未示出)探测到传输至装置主部件14的未示触点的电信号已经达到一预定水平时,该控制部分发出信号显示成象盒B需要更换。如上所述,在显影单元保持架40内表面的3个孔40g内,相应地安装有用于安装齿轮9q、9r和9t的凸榫形齿轮轴12e、92f和12g的端部。换言之,凸榫形齿轮轴12e、92f和12g被显影单元保持架40和显影元件保持架12夹在中间,并由此被支承。在显影单元保持架40的内表面上的孔40e内,搅拌齿轮9m被插入其中并被显影单元保持架40旋转支承。
如上所述,利用单一元件(显影元件保持架)执行多种功能,导致装配效率改善而且成本降低。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旋转轴20、弹簧安装部分40b、长导轨12a、磁铁9g锚固部分(孔40e)、显影偏压触点锚固部分(套筒40f等等)、色剂探测触点122锚固部分、孔40m、销40d、螺纹孔401及类似元件都是显影单元保持架40的整体形成部分。而且,旋转轴20、弹簧安装部分41b、长导轨12a及类似元件都是显影单元保持架41的整体形成部分。显影单元保持架40和41是由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树脂(包含20%的玻璃填充物)在单一步骤中制成的。
为了将显影单元保持架40(41)装配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首先,显影单元保持架40(41)需相对于显影元件保持架12精确定位,是通过将显影单元保持架40(41)的销40d(41d)插入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孔12p实现的;然后,将一螺钉穿过显影单元保持架40(41)的螺纹孔400(411),并拧入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内螺纹孔12r1中。
电触点的结构
接下来,参见图4和7,当成象盒B装入主部件时,用于将成象盒B与图象形成装置A的主部件电连接的电触点的连接和位置进行描述。
如图所示,成象盒B具有多个电触点。最好是,成象盒B具有4个电触点:(1)与感光鼓7电连接的导电接地触点119,用于将感光鼓7通过装置主部件14接地;(2)导电充电偏压触点120,用于与充电辊轴8a电连接以将充电偏压从装置主部件14施加在充电辊8上;(3)导电显影偏压触点121,与显影辊9c电连接以将显影偏压从装置主部件14施加在显影辊9c上;(4)导电色剂剩余量探测触点122,与触杆9h电连接,以探测色剂剩余量。这4个电触点被设置在成象盒外壳的侧壁(右侧)的外表面上,并且彼此分开相距足够大的距离以防止它们之间的电泄漏。如上所述,接地触点119和充电偏压触点120被与清理元件保持架13相连,显影偏压触点121和色剂剩余量探测触点122被与显影元件保持架12(显影单元保持架40)相连。色剂探测触点122兼做成象盒的存在(卸出)探测触点,以用来探测成象盒B是否已被正确装入装置主部件14。
接地触点119被形成为感光鼓7的鼓轴7a的一部分,或者通过使用导电物质作为鼓轴7a的材料,或者通过插入成型将一导电触点插入非导电鼓轴7a中。在本实施例中,鼓轴7a由金属材料如铁制成。其它触点120、121及122是由大约0.1-0.3mm厚的导电金属板(比如,不锈钢板或磷青铜)制成的。它们错综地从成象盒B的内侧向外侧延伸。最好是,充电偏压触点120暴露在清理单元C的从动侧(端部C1侧),而显影偏压触点121和色剂探测触点122被暴露在显影单元D的从动侧(端部D侧)。
充电偏压触点120实际上设置在长导轨12a正上方,并位于清理元件保持架13的支承充电辊8的部分的附近(图7(a))。而且,充电偏压触点120与充电辊8电连接;充电偏压触点120的部分120a与充电辊8a连接。
接下来,对显影偏压触点121和色剂探测触点122进行描述。这两个触点121和122被设置在显影单元D的轴端D1,即成象盒B的相同轴端,清理元件保持架13的充电偏压触点120设置的位置。参见图10(a),显影偏压触点121的外部121c直接位于长导轨12a的下方,并位于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右侧壁12c支承磁铁9g的部分比附近,该磁体9g被包含在显影辊9c中(图4)。当显影触点与显影辊9c的端部接触时,显影偏压触点121通过盘簧91而与显影辊9c电连接(图7(b))。如图4所示的色剂探测触点122沿成象盒B插入方向(箭头X所示方向)设置在长导轨12a的上游侧(入口侧)。同样参见图7(b),色剂探测触点122与在色剂容器11A中沿显影辊9c延伸的触杆9h接触。如上所述,触杆9h被从显影辊9c的一端向另一端沿其轴向伸长,并与显影辊9c的圆周表面保持一预定的距离。触杆9h和显影辊9c的静电容量根据在两元件9h和9c之间的现存色剂量而变化。因此,装置主部件14的所述控制部分(未示出)通过探测电势变化时静电容量的变化而确定剩余色剂量。
这里,色剂剩余量是指在显影辊9c和触杆9h之间的色剂量,并提供一静电容量的预定量。这样,当储存在色剂容器91A中的色剂量已经减少到一预定水平时,就有可能被探测到。最好是,当装置主部件14的所述控制部分通过色剂探测触点122探测到静电容量已经假定为一第一预定值时,它便确定色剂容器91A中的色剂剩余量已经减少到一预定水平。同样,当探测到静电容量已经假定为所述第一预定值时,装置主部件14发出信号,指示成象盒B需要更换(比如,灯闪烁或蜂鸣器鸣叫)。而且,当所述控制部分探测到静电容量已经假定为一个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的第二预定值时,它确定成象盒B已经被装入装置主部件14中。除非所述控制部分探测到成象盒B已被装入装置主部件14中,否则它不会允许装置主部件14开始图象形成操作。装置主部件14也能发出信号,指示成象盒B未被装入装置主部件14中(比如,它可以使灯闪烁)。
接下来,将对成象盒B一侧的电触点与装置主部件14一侧的电触点之间的连接进行描述。
图象形成装置A的成象盒安装空间S内设有4个触点(未示出),当成象盒B被装入成象盒安装空间S时,它们相应地与上述4个触点119-112形成接触。这4个触点设置在空间S的同一侧壁上。
这里,将对这些触点与导轨的位置关系进行描述。
首先,参见图4,沿垂直方向,显影偏压触点121设置在最低水平位置。色剂探测触点122、长导轨12a以及圆柱形导轨13a(接地触点119)设置在显影偏压触点121上方的同一水平上,在这3个元件上方设置短导轨13b。充电偏压触点120设置最高水平位置。沿成象盒B的插入方向(箭头X标记的方向),色剂探测触点122位于最上游。长导轨12a、充电偏压触点120及显影偏压触点121依次位于色剂探测触点122的下游侧。再向下游方向是短导轨13b和圆柱形导轨13a(接地触点119)。这些触点和导轨具有上述位置关系,充电偏压触点120被设置成接近于充电辊8;显影偏压触点121接近于显影辊9c;色剂探测触点122接近于触杆9h;接地触点119被设置成接近于感光鼓7。换言之,电极不必要设置为复杂线路;相应触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小。
本实施例中,当成象盒B的触点119-122设置在螺旋鼓齿轮7b的同一侧(驱动侧)时,在螺旋鼓齿轮7b与装置主部件14上的成象盒驱动元件之间的接合,以及在成象盒B上的触点119-122与装置主部件14上的电触点之间的电连接,均发生在成象盒B的同一侧。因此,假如这一侧被作为位置基准,则复合尺寸错误的数量会减少,因而,触点119-122和螺旋鼓齿轮7b能被更准确地定位。而且,假如螺旋鼓齿轮7b的螺旋方向如上述实施例那样设置,以便感光鼓7被向外推动螺旋鼓齿轮7b,感光鼓7在其轴向上相对于成象盒B设置触点的那一侧的位置能被固定。在此情况下,不仅能够获得上述的效果,而且可能改善感光鼓7与每一触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精度。而且,假如如上述实施例那样将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鼓窗门18(图5)的杠杆23被设置在与设置触点119-122一侧相对的那侧,则当成象盒B插入装置主部件14时产生的摩擦阻力会在成象盒B的轴向均匀分布;换言之,在成象盒B的轴向上在其一侧产生的摩擦阻力,会与当鼓窗门18开启或关闭时施加在另一侧的杠杆23上的力平衡。因此,成象盒B能够被平滑地插入。
而且,如上述实施例那样,假如成象盒B的所有触点被设置在其一侧,且成象盒B被一设置在定位槽16a5中的片簧45压向其右侧(如图9所示),则能确保成象盒B上的所有触点与装置主部件14上的对应元件保持接触。
顺便提及,触点也可以与杠杆23设置在同一侧。这样设置,同样可以有效地提供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成象盒框架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成象盒B包括色剂保持架11、显影元件保持架12以及清理元件保持架13,共同组成了成象盒B的框架。接下来,对成象盒B的框架结构进行描述。
参见图3,色剂保持架11包括色剂容器11A以及装配在色剂保持架11上的色剂输送元件9b。显影辊9c和显影刮刀9d装配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用于使色剂在显影腔室内循环的搅拌元件9e和9f也装配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并与显影辊9c相邻。色剂保持架11和显影元件保持架12被相互焊接在一起,形成一显影单元D(图7(b))。
感光鼓7、充电辊8和清理元件10被装配在充电元件保持架13上。而且,当成象盒B被置于装置主部件14外部时,鼓窗门18通过将感光鼓7盖住以保护感光鼓7,该鼓窗门18被装配在充电元件保持架13上,从而形成清理单元C(图7(a))。
显影单元D和清理单元C通过连接元件22被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成象盒B。将参照附图对连接元件22进行描述。参见图16,本实施例的每一连接元件22包括:一定位突起22b,用于固定显影单元D相对于清理单元C的位置关系;一压缩弹簧22a,用于将显影单元D的显影辊9c保持在清理单元C的感光鼓7上;以及多个锚固爪(咬合爪)22c1和22c2,其与清理单元C上的对应部位啮合以保持清理单元C和显影单元D的接合。最好是,定位突起22b及爪22c1和22c2为连接元件22的整体形成部分,当连接元件22形成之后再将压缩弹簧22a装配于其上。
显影单元D包括显影单元保持架40和41,它们一对一地装配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轴端。显影单元保持架40(41)具有一臂19,该臂19具有一连接突起,其端部形成为所述旋转轴20。显影单元保持架40和41具有这样的结构,以便在它们连接到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之后,它们的旋转轴20彼此对正(图7(b))。另一方面,充电元件保持架13具有连接凹槽21(图7(a)),凹槽21一对一地设置在充电元件保持架13的轴端,所述连接突起被放置于凹槽21中,从而被准确定位。参见图18,充电元件保持架13每一轴端具有一方孔13o,所述定位突起22b便装配其中,还具有方孔13p1和13p2,所述锚固爪22c1和22c2便与之咬合,以及一圆孔13q,所述压缩弹簧22a被放置其中。这些孔均设置在连接元件22的顶壁部分。
当上述连接突起的旋转轴插入清理元件保持架13的连接凹槽21中后,连接元件22以一使锚固爪咬合进相应孔的方式被插入清理元件保持架13中。结果,显影单元D被与清理单元C旋转连接。
当两单元C和D被连接时,装在连接元件22上的压缩弹簧22a装配到位于显影单元D的臂19的基部的弹簧止挡19a上,并连续产生这样的力矩,它作用在使显影单元D绕所述连接突起的旋转轴20旋转的方向上。结果,显影辊9c由于显影单元D的自身重量和压缩弹簧22a的弹性而被压向感光鼓7,隔离环9i被置于两者之间,其直径稍微大于显影辊9c的直径,并与显影辊9c同轴(图22)。
螺旋鼓齿轮7b和螺旋显影辊齿轮9k(图7(a)和7(b))被装配在感光鼓7的一端和显影辊9c的相同端,并彼此啮合。因而,显影辊9c被感光鼓7旋转驱动。显影单元保持架40(41)成形为这样,以便使显影辊9c和感光鼓7之间在节点处的作用方向线与连接节点和旋转轴20轴线的直线之间的夹角在啮合侧约为0-6度。因而,当感光鼓7转动显影辊9c时,在显影单元D上也产生了力矩,导致显影辊9c被压向感光鼓7,隔离环9i被置于两者之间。
换言之,在成象盒B中,借助于显影单元D的自身重量、压缩弹簧22a的弹性以及因显影辊9c被感光鼓7旋转驱动而产生的力矩,显影辊9c被压向感光鼓7,而隔离环9i被置于两者之间。因而,显影辊9c与感光鼓7的圆周表面之间的间隙被保持恒定(本实施例中约为300μm),以确保能够连续输出好质量的图象。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连接元件22。连接元件22和它的整体成分如定位突起22b及多个锚固咬合爪22c1和22c2被通过喷射模塑法用树脂材料整体形成。然后,装上压缩弹簧22a。至于用于制成连接元件22的树脂材料,可以用聚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苯撑氧(PP0)或类似材料。
连接元件22设有定位突起22b,它是连接元件22的一个整体形成部分,用于使连接突起的旋转轴20相对于充电元件保持架13的连接凹槽21精确定位。定位突起22b为方柱形,具有一基准表面22a1,该表面与连接突起的旋转轴20接触。假如定位突起22b为圆形,则定位突起22b与连接突起的旋转轴20仅仅接触于一点,因弹性变形而不能实现旋转轴20的精确定位。因此,使定位突起22b具有一方形形状,以便定位突起22b具有一基准表面22a1,减少旋转轴20定位的误差数。而且,定位突起22b实际上为给公差,以便定位突起22b能够被完全压入清理元件保持架13顶壁的方孔13o中。这样做使得连接元件22能够与充电元件保持架13固定,而没有任何游隙存在,因为在连接元件22与充电元件保持架13之间任何游隙的存在能减少连接突起旋转轴20的位置被固定的精度,而该精度的大小是与游隙的大小成比例的。
连接元件22具有轴套22d,压缩盘簧22a被压套在该轴套22d上。轴套22d被形成为连接元件22的一个整体部分。因而,压缩弹簧22a能被预先压套在连接元件22的轴套22d上;为安装成象盒B时提供了方便。
参见图16,连接元件22设有一对锚固爪22c1和一对锚固爪22c2,用于锚固连接元件22。锚固咬合爪对22c1和22c2被分布设置在定位突起22b和压缩弹簧22a的附近。设置在定位突起22b附近的锚固爪22c1是定向的,以便锚固爪22c1的实际爪部向定位突起突出。同样地,设置在压缩弹簧22a附近的锚固爪22c2是定向的,以便锚固爪22c2的实际爪部向压缩弹簧22a突出。由于具有上述结构,便建立了一个可靠的连接;可以防止连接元件22从充电元件保持架13之中移出。
最好是,连接元件22处于因压缩弹簧22a的弹性而产生的弹力作用下,并在使连接元件22被推出充电元件保持架13的方形上起作用。然而,锚固爪22c2的端部或者实际爪部向压缩弹簧22a突出。因此,来自压缩弹簧22a的力使锚固爪22c2的实际爪部被充电元件保持架13的锚固爪止挡部分闭锁。换言之,可以防止连接元件22因压缩弹簧22a的弹力而从充电元件保持架13之中移出。
由于显影单元D的小振动,连接突起的旋转轴20不断地旋转,而该振动是因为感光鼓7、显影辊9c、隔离环9i及类似元件的振动而发生的。当连接突起的旋转轴20旋转时,在旋转轴20与连接元件22的定位突起22b之间的摩擦向上推动定位突起22b。然而,锚固爪22c2的端部或者实际爪部向定位突起22b突出。因而,该摩擦使锚固爪22c1的实际爪部被充电元件保持架13的锚固爪止挡部分闭锁。换言之,可以防止连接元件22因连接突起的旋转轴20在向上推动定位突起22b方向上产生的力而从充电元件保持架13之中移出。
参见图18(b),锚固爪22c1和22c2闭锁充电元件保持架13的深度h1在范围0.4-1.2mm内。这是因为经验已经证实,如果深度h1小于0.1mm,则使锚固爪与充电元件保持架13相应止挡部分之间的啮合不可靠,而如果深度h1大于1.2mm,则当锚固爪被咬合装配时在每一锚固爪基部引起的应力会过大。而且,本实施例中,每一锚固爪的各种尺寸设定为:h2=1.5mm,h3=7.0mm,h4=4.0mm。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两对锚固爪或者一包含4个锚固爪的总体可以是连接元件22的整体形成部分。然而,连接元件22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一种情形。比如,连接元件22可以只设有两个锚固爪:一个的实际爪部凸向压缩弹簧22a,而另一个的实际爪部凸向定位突起22b。这样的结构也能提供充分可靠的连接。
当左和右连接元件22被插入时,左和右连接突起的旋转轴20被由清理元件保持架13的左和右连接凹槽21的壁以及左和右连接元件22的定位突起22b分别所限制的左和右空间内。本实施例中,在成象盒B的一个轴端,上述空间与旋转轴20直径之间允许的公差范围为0.5-0.8mm,以便即使因为部件的制造误差而导致两个旋转轴20(左和右旋转轴20)未能很好对正,成象盒B也能被安装。
成象盒的修复
当成象盒B的色剂容器11A中的色剂用完时,成象盒B被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修复。
分离清理单元和显影单元的步骤
下面,将对成象盒B被拆卸成清理单元和显影单元的步骤进行描述。为此,任一连接元件22都被弄破或折断。
参见图19,首先,位于成象盒B上部并使清理单元C和显影单元D保持在一起的一对连接元件22被用刀37或者类似物品切开,并被移除。如上所述,每一连接元件22是由树脂材料制成的,显影单元D相对于清理单元C的位置被以这样的方式固定,即两个单元可以相互枢转,压缩弹簧22a装设在连接元件22上以使显影单元D压向清理单元C。同样如上所述,连接元件22通过咬合装配或类似方式被安装在成象盒B上,以便其不能被移除。
因此,通过将所述一对连接元件22按压在预设狭槽中,就能简便而精确地使清理单元C和显影单元D连接。这样,为了移除连接元件22,可以通过在连接元件22与显影元件保持架12之间或在连接元件22与充电元件保持架13之间的密封件内插入一平头起子,将连接元件22向上折弯。当向上折弯连接元件22时,某些锚固爪22c1和22c2有时会断裂。假如任一锚固爪22c1和22c2断裂,则更换崭新的一个连接元件22。否则,检测连接元件22确定是否满足功能要求。假如可以确定连接元件22满足功能要求,则该连接元件22可以重新使用。至于压缩弹簧22a,假如检测压缩弹簧22a未发现异常,则可以重新使用。
当一对连接元件22被移除后,清理单元C和显影单元D就被彼此分离了。
清理单元的修复
下面,将移除装配在清理单元C上的感光鼓7。参见图20,感光鼓7单元位于清理单元C的充电元件保持架13的侧壁10p之间,并被鼓轴7a旋转支承,鼓轴7a的轴端被锚固在侧壁10p上的鼓轴孔10p1中。鼓轴7a从一侧壁10p上的鼓轴孔10p1穿过感光鼓7向另一侧壁10p上的鼓轴孔10p1延伸。
为了将鼓轴7a从充电元件保持架13中拉出,必须用小锤或类似物向充电元件保持架13内轻轻敲击鼓轴7a的一端,以使鼓轴7a的另一端伸出侧壁10p。然后,通过抓住鼓轴7a的端部就能将鼓轴7a从充电元件保持架13中拉出。当轻敲鼓轴7a的端部时,可在鼓轴7a端部和小锤之间放置一根直径比鼓轴7a直径小的轴,因为放置这样的轴可以使移出鼓轴7a的操作更加容易。当鼓轴7a被移除后,感光鼓7就能被移出充电元件保持架13。充电元件保持架13的内部空间被分割筋板10q分割,在由分割筋板10q分割形成的每一隔室内呈对角线地设置有一加强筋10r。
接下来描述充电元件保持架13的清理在移除感光鼓7后,清理单元C如图20所示。将清理单元C放置于一合适的平台上。然后,修理技术员必须手持一真空装置(未示出)的吸嘴R并按住吸嘴的开口对准在清理刮刀10a与一橡皮刮片10c之间的间隙10d。然后,修理技术员沿间隙10d水平移动吸嘴R的开口,同时沿箭头P所指部分轻轻敲击充电元件保持架13,以吸除充电元件保持架13内的废弃色剂。
当清除废弃色剂后,将清理刮刀10a和橡皮刮片10c移出清理单元C。然后,用空气或类似方式清理充电元件保持架13的内部和被移出的色剂盒10b。清理被移出的清理刮刀10a,检查有无异常。假如未发现异常,则可重新使用。
显影单元的修复
参见图7(b)、11和12,在描述显影单元D的修复之前,先描述显影单元D被拆解之前的结构。如上所述,显影辊9c被显影辊轴承9j旋转支承;设置于显影辊9c轴端的套筒凸缘被显影辊轴承9j旋转支承。显影刮刀9d被装设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开口的一个长边上。磁体9g被设置在显影辊9c的空洞中。磁体9g的轴端9g1和9g2或轴部具有D形模截面,并被装配在显影单元保持架40和41的也具有D形横截面的孔40e中。显影单元保持架40和41被用螺钉一对一地螺纹连接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轴端。换言之,显影辊9c被显影辊轴承9j旋转支承,而且,磁体9g的具有D形横截面的轴部9g1和9g2被显影单元保持架40和41固定。
显影单元保持架40被装配在色剂保持架11和显影元件保持架12组装后的一轴端并穿过两框架的侧壁,罩盖着驱动力传输轮系24,该轮系24用于将驱动力传输至色剂输送元件9b及显影元件9的色剂搅拌元件9e和9f,如图22所示,这样就组成了成象盒B框架的外部的一部分。显影单元保持架41罩盖着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另一侧,同样组成了成象盒B框架的外部的一部分。
显影单元保持架40和41支承着磁体9g,磁体9g的端部一对一地安装在显影单元保持架40和41的孔中。
显影辊和显影刮刀的移除
如上所述,为了将显影单元保持架40装配在清理单元C和显影单元D组装结构上,如图22所示,定位销40d被装配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定位孔12p中(图11),螺钉33在穿过显影单元保持架40的孔401(图10)之后被拧进显影元件保持架12,孔401的位置不同于这些孔12p。从而,通过卸除螺钉33就能将显影单元保持架40从显影单元D的侧壁上拆下。同样如上所述,显影单元保持架40的臂19上设有所述连接突起,突起的一部分组成了所述旋转轴20。臂19及其旋转轴20为显影单元保持架40的整体模铸部分。旋转轴20被放置在充电元件保持架13的连接凹槽21的最里面的部分上。
驱动力传输轮系24包括7个齿轮:齿轮9k、9m、9n、9q、9r、9s和9t(分级齿轮的每一齿轮算作一个独立的齿轮),它们的直径不同,相互啮合。这些齿轮通过将感光鼓7的旋转力传输给显影辊9c、色剂输送元件9b以及色剂搅拌以及9e和9f而驱动它们。这些齿轮很容易被拆除,简单地通过从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安装这些齿轮的轴或孔中拉出即可。
接下来,拆除显影单元保持架41。当显影单元保持架41被装配在显影单元D的侧壁上时,定位销41d被装配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定位孔中,螺钉34穿过孔411(图22)被拧进显影元件保持架12,孔411的位置不同于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这些定位孔。从而,通过卸除螺钉34就能将显影单元保持架41从显影单元D的侧壁上拆下。同样,显影单元保持架41的臂19上设有所述连接突起,突起的一部分组成了所述旋转轴20。臂19及其旋转轴20为显影单元保持架41的整体模铸部分。旋转轴20被放置在充电元件保持架13的连接凹槽21的最里面的部分上。
接下来,在拆除显影单元保持架40和41之后,磁体9g的具有D形横截面的端部或轴部被露出,如图11所示,显影单元保持架40和41的销40d和41d分别被从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定位孔401和411中拉出。然后,显影辊单元G被从每一显影辊轴承9j的孔9i1中在垂直于显影辊单元G轴向的方向上拉出。接着,一未示出的螺钉通过显影刮刀9d的螺纹孔9d4,被拧进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刮刀锚固平面12i上的具有内螺纹的孔12i2中,螺纹孔9d4与具有内螺纹的孔12i2对正,该未示出的螺钉被拆除。之后,通过滑动左和右定位凸榫12i1的方式移动显影刮刀9d,而就显影刮刀9d从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拆下,定位凸榫12i1从刮刀锚固平面12i向显影刮刀9d的相应定位孔9d3外突出。
用于修复的弹性密封件的粘贴
假如盖薄膜50被修复,已被修复的成象盒B实际上与崭新的成象盒相同。然而,本实施例中,盖薄膜50未被修复,因为只要显影单元D能被密封以致在最终装配后显影单元D不会泄漏色剂,就没有必要修复盖薄膜50。
即使盖薄膜51未被修复,显影单元D可用来做泄漏试验,即,在显影单元D的每一轴端,在已有弹性密封件12s1的外侧,设置一附加弹性密封件。图23为显影单元D通过上述步骤在卸下显影单元保持架40和41、显影辊单元G和显影刮刀9d之后的正视图。图中,参考标记12s3表示一附加弹性密封件(下文简称“修复弹性密封件”或“第二端密封件”),该附加弹性密封件设置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位于已有弹性密封件12s1(第一端密封件)的外侧。图24和25为图11所示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一轴端部分和另一轴端部分的放大透视图,修复弹性密封件12s3已被贴上。修复弹性密封件12s3被用粘贴方式如双面胶带或类似方式贴附在半圆柱表面12i上,与已有弹性密封件12s1的粘贴方式相同。修复弹性密封件12s3被设置成与已有弹性密封件12s1相接触或相邻。在本发明的本实施例中,修复弹性密封件12s3使用与已有弹性密封件12s1相同的材料制成;换言之,可以使用四氟乙烯纤维无纺布,比如,Teflon毛毡(特氟纶,聚四氟乙烯)(商标名称)。然而,不必要求相同,可以根据修复技术员的判断自由选择。同样在本实施例中,将修复弹性密封件12s3的外部尺寸或厚度和宽度(在显影辊9c的轴线方向)做成与已有弹性密封件12s1的相同。然而,其长度比已有弹性密封件12s1的小,原因如下。即,在粘贴修复弹性密封件12s3的上方有一显影刮刀锚固平面12i,因此,假如修复弹性密封件12s3的长度与已有弹性密封件12s1的相同,则修复弹性密封件12s3延伸到显影刮刀锚固平面12i上;当重装显影刮刀9d时,很难将显影刮刀9d精确定位。尽管修复弹性密封件12s3的厚度和宽度可以制成与已有弹性密封件12s1的相同,但是它们不必一定相同;可以根据修复技术员的判断自由选择。
色剂填充步骤
下面,向色剂容器11A中重新填充色剂,这时,以使色剂输送开口12P朝上的方式握持显影单元D的框架部分,色剂容器11A被置于底部。操作时,将一漏斗47的端部插入色剂输送开口12P,色剂t从色剂瓶48中被灌进漏斗47中。漏斗47的主部可以设有一测量装置,并带有一推进加料器,以便色剂容器11A能够以更高的效率重新填充色剂t(图26)。
成象盒的装配
在修复弹性密封件12s3被粘贴以及色剂容器11A被重新填充色剂t之后,装配成象盒B。装配成象盒B的所有步骤均与上述拆卸步骤顺序相反。换言之,首先,通过用螺钉将显影刮刀9d的金属板9d1装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显影刮刀锚固平面12i上,而将显影刮刀9d装在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如图11所示。
接着,装配显影辊单元G,通过下面的步骤:将显影辊轴承9j装在显影辊9c上的步骤,将显影辊齿轮9k装在显影辊9c上的步骤,以及类似步骤,如图7(b)、11和13所示。然后,以将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开口11i(色剂输送开口)罩盖的方式将被装配好的显影辊单元G装配到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以便显影辊9c的每一端部与防止色剂泄漏密封件12s1(第一端密封件)和修复弹性密封件12s3(第二端密封件)相接触。在此期间,显影辊轴承9j被插入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凹槽12q中(图23)。同样,惰轮9q、9r和9t等等以相互啮合的方式被装套在凸榫形突起12e、12f和12g上。然后,如图22所示,显影单元保持架40的定位销40d被插入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孔12p中(图13),并用螺钉33将显影单元保持架40螺纹连接到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
接下来,参见图7(b)和23,显影单元保持架41的定位销41d被插入显影元件保持架12的一未示出的孔中(该孔设置于与所述孔12p在轴向上相对的一侧)。然后,用螺钉34将显影单元保持架41螺纹连接到显影元件保持架12上。
在装配显影刮刀9d和显影辊9c之前,向它们吹空气同时吸取它们周围的空气,将残留在其上的色剂清理掉。之后,检测它们是否可以重复使用。其中那些不符合预定性能标准的被以新的替换。然而,在显影过程或修复过程期间通过检测,统计显示需要被更换的概率性很高的那些已知元件,有时可以更换为新的而无需在修复期间检测,因为简单地更换它们有时可以改善操作的效率。
下面,将需要单元D与清理单元C接触,旋转轴20从装配在充电元件保持架13连接凹槽21中的显影单元保持架40突出。然后,将一崭新的连接元件22或已经通过检测的连接元件22推到连接部位以便将显影单元D固定到清理单元C上,结束成象盒B的修复。
根据对成象盒B修复的描述,在显影单元保持架40被拆除之后,再拆除显影单元保持架41。然而,显影单元保持架41也在拆除显影单元保持架40之前被拆除;显影单元保持架40和41的拆除顺序无关紧要。在成象盒B的修复自动化的情况下,它们也可以被同时拆除。
在前述实施例中给出的那些数值是专为这些实施例选择的,不是强制的值。很显然,假如必要,上述各个步骤也可以由机器人来自动完成。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成象盒B的修复程序可知,成象盒能简单地被修复。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变得更加清除明白了。
Claims (7)
1.一种成象盒的再生方法,所述成象盒包括一个具有一电子照相光敏元件的第一单元和一个具有一显影辊、一显影剂容纳部分和一显影剂供应开口的第二单元,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用于容纳显影剂,所述显影剂供应开口用于将显影剂从所述显影剂容纳部分供应到所述显影辊,其中,所述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被旋转地连接,所述成象盒被可拆卸地安装在一电子照相图象形成装置的主部件上,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一个单元分离步骤,通过将用于连接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一对连接元件移开而使所述单元相互分离;(b)一个显影辊卸下步骤,将安装在已经被所述分离步骤分离的第二单元上的显影辊卸下;(c)一个第二端密封件安装步骤,在与所述第一端密封件的外侧相接触或相邻处安装第二端密封件,而所述第一端密封件设置在所述显影辊纵向的一端和另一端上;(d)一个显影剂再充填步骤,将显影剂充填在显影剂容纳部分;(e)一个显影辊重装步骤,将一个或所述显影辊重装在已被所述分离步骤分离的第二单元上;以及(f)一个单元重新连接步骤,通过一对或所述对连接元件将所述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连接;通过上述步骤成象盒被再生,而没有向在所述成象盒已被使用的时候已经通过移除一色剂密封件而已被启封的显影剂供应开口安装色剂密封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密封件用与所述第一端密封件相同的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密封件在显影辊轴向上测量的厚度和尺寸与所述第一端密封件的相应厚度和尺寸分别相同,但是,其长度与所述第一端密封件的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剂填充步骤是在所述第二端密封件安装步骤之后和在所述显影辊安装步骤之前执行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影辊重装步骤中要被重装的所述显影辊是一个新的或被再次使用的显影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拆卸步骤,在所述容器重连接程序之前,所述电子照相光敏元件,一个用于清除残留在所述电子照相光敏元件上的显影剂的清理刮刀,以及从所述电子照相光敏元件上清除下来的容纳在所述第一单元内的显影剂均被移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影剂被清除后,再安装一新的或用过的电子照相感光已经和一新的或用过的清理刮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0132193A JP3188441B1 (ja) | 2000-05-01 | 2000-05-01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
JP132193/2000 | 2000-05-0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29288A CN1329288A (zh) | 2002-01-02 |
CN1145083C true CN1145083C (zh) | 2004-04-07 |
Family
ID=18640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112209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5083C (zh) | 2000-05-01 | 2001-04-30 | 成象盒的再生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643481B2 (zh) |
EP (1) | EP1152300B1 (zh) |
JP (1) | JP3188441B1 (zh) |
KR (1) | KR100404409B1 (zh) |
CN (1) | CN1145083C (zh) |
DE (1) | DE60128178T2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80291A (zh) * | 2016-04-20 | 2018-11-09 | 克罗弗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调色剂盒及其密封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85490B2 (en) | 2001-06-01 | 2004-08-31 | Ricoh Company, Ltd. |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having developer |
JP2003255804A (ja) * | 2001-12-07 | 2003-09-10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および現像装置の再生産方法 |
US6975342B2 (en) * | 2002-10-17 | 2005-12-13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rint cartridge |
JP3720802B2 (ja) * | 2002-11-06 | 2005-11-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
JP3789122B2 (ja) * | 2003-11-28 | 2006-06-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
KR100667792B1 (ko) * | 2005-01-14 | 2007-01-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형성장치의 현상장치 |
US7623807B2 (en) * | 2005-12-15 | 2009-11-24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Dynamic seal for component surfaces |
US8116657B2 (en) * | 2007-12-18 | 2012-02-14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Upper seal for inhibiting doctor blade toner leakage |
US8099012B2 (en) * | 2007-12-18 | 2012-01-17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Developer roll lip seal |
US8644725B2 (en) | 2011-05-18 | 2014-02-04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Multiple stiffness seal for imaging component surfaces |
US9063456B2 (en) * | 2012-06-07 | 2015-06-23 | Clover Technologies Group, Llc | Seal configurations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6070392B2 (ja) * | 2013-04-30 | 2017-02-0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収納容器支持構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379585B2 (ja) | 2014-03-31 | 2018-08-2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A2969088A1 (en) * | 2014-11-28 | 2016-06-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rtridge, member constituting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20170235274A1 (en) * | 2015-04-20 | 2017-08-17 |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 Methods for Remanufacturing Imaging Components |
US20160306299A1 (en) * | 2015-04-20 | 2016-10-20 |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 Methods for Remanufacturing Imaging Components |
CN109478033B (zh) * | 2016-05-10 | 2021-12-03 | 克罗弗影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再制造的调色剂盒和方法 |
US10514632B2 (en) * | 2016-05-18 | 2019-12-24 | Clover Technologies Group, Llc | Method of remanufacturing a toner cartridge |
JP6693302B2 (ja) * | 2016-06-30 | 2020-05-1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2019015800A (ja) * | 2017-07-04 | 2019-01-3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26532B2 (ja) * | 1992-02-10 | 2001-01-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H06266217A (ja) * | 1993-03-17 | 1994-09-22 | Hitachi Ltd | トナーもれ防止機構を備えた現像器 |
US5966566A (en) * | 1993-03-24 | 1999-10-1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cycle method fo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3245481B2 (ja) | 1993-06-28 | 2002-01-15 | 松下電送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 現像器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 |
JP3265065B2 (ja) * | 1993-07-14 | 2002-03-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容器の開口部を再封鎖する方法 |
JPH07181857A (ja) | 1993-12-22 | 1995-07-21 | Canon Inc |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の組立て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て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3368040B2 (ja) | 1994-04-22 | 2003-01-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容器のシール方法、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H0822195A (ja) | 1994-07-08 | 1996-01-23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US5592268A (en) * | 1994-07-22 | 1997-01-07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Mechanism to prevent toner leakage from an image forming unit |
JP3382409B2 (ja) | 1995-04-28 | 2003-03-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方法 |
JP3402872B2 (ja) * | 1995-08-25 | 2003-05-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H0962079A (ja) * | 1995-08-25 | 1997-03-07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トナー再充填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3347549B2 (ja) * | 1995-09-12 | 2002-11-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2821446B2 (ja) * | 1996-11-19 | 1998-11-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に対する現像剤の再充填方法 |
US5907747A (en) * | 1998-02-02 | 1999-05-25 | Ward Sealing, Inc. | Prefilled, presealed toner cartridge insert |
JP3188435B2 (ja) * | 1999-10-29 | 2001-07-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
-
2000
- 2000-05-01 JP JP2000132193A patent/JP3188441B1/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
- 2001-04-27 US US09/842,682 patent/US664348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04-30 EP EP01303961A patent/EP115230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04-30 DE DE60128178T patent/DE60128178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04-30 KR KR10-2001-0023317A patent/KR100404409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1-04-30 CN CNB011220988A patent/CN114508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80291A (zh) * | 2016-04-20 | 2018-11-09 | 克罗弗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调色剂盒及其密封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1312198A (ja) | 2001-11-09 |
EP1152300B1 (en) | 2007-05-02 |
US6643481B2 (en) | 2003-11-04 |
CN1329288A (zh) | 2002-01-02 |
KR20010100928A (ko) | 2001-11-14 |
DE60128178D1 (de) | 2007-06-14 |
EP1152300A2 (en) | 2001-11-07 |
DE60128178T2 (de) | 2007-09-13 |
EP1152300A3 (en) | 2004-07-14 |
KR100404409B1 (ko) | 2003-11-05 |
US20020054771A1 (en) | 2002-05-09 |
JP3188441B1 (ja) | 2001-07-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5083C (zh) | 成象盒的再生方法 | |
CN1158582C (zh) |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 |
CN1058794C (zh) | 光敏鼓、处理盒、成象装置及成象设备 | |
CN1103462C (zh) | 显影装置框架和处理卡盒 | |
CN1081350C (zh) | 色粉盒,色粉盒组装方法,处理卡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 |
CN1091526C (zh) | 显影装置支架、处理卡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 |
CN100339773C (zh) |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 |
CN1149449C (zh) |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 |
CN1049987C (zh) | 可安装处理盒的成象系统 | |
CN1061763C (zh) | 显影框、处理卡盒和成象设备 | |
CN1074145C (zh) | 遮光板,处理卡盒和成像设备 | |
CN2689295Y (zh) | 显影装置和影像形成设备 | |
CN1072815C (zh) | 处理卡盒和成象设备 | |
CN100351713C (zh) | 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再生产方法 | |
CN1066545C (zh) | 显影剂盒及其再制造方法 | |
CN1222847C (zh) | 处理盒的再制造方法 | |
CN1452033A (zh) | 处理盒及电摄影成像设备 | |
CN1158580C (zh) | 处理卡盒的再制造方法 | |
CN1154887C (zh) | 处理卡盒的再加工方法 | |
CN1049988C (zh) | 处理暗盒和可装配该处理暗盒的成像系统 | |
CN1828447A (zh) | 成像装置和显影剂盒 | |
CN1497373A (zh) | 显影盒,侧盖板安装方法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 |
CN1621969A (zh) | 处理盒的再生产方法 | |
CN1158581C (zh) | 处理卡盒的再制造方法 | |
CN100345065C (zh) |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407 Termination date: 20150430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