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31504Y - 处理装置,感光体盒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处理装置,感光体盒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31504Y
CN2731504Y CNU2004200659398U CN200420065939U CN2731504Y CN 2731504 Y CN2731504 Y CN 2731504Y CN U2004200659398 U CNU2004200659398 U CN U2004200659398U CN 200420065939 U CN200420065939 U CN 200420065939U CN 2731504 Y CN2731504 Y CN 273150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frame
upper frame
photoreceptor
attached
bond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42006593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井亮
铃木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1939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03121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1939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03121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3150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3150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recycling, reuse, transportation, packaging or stor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53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53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221/1876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for production purposes, e.g. manufacture or mass produ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hotographic Developing Apparatuses (AREA)
  • Unwinding Web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拆卸地装在成像设备上的感光体盒,包括:感光体,下框架和位于上方与下框架装在一起的上框架,上框架包括与下框架接合的上接合部分,下框架包括与上框架接合的下接合部分,当将上框架装配到下框架上时,上接合部分与下接合部分反向延伸,并通过上接合部分与下接合部分之间的交迭实现上框架与下框架的接合。一种可拆卸地装配到成像设备体上的处理装置,包括:框架,感光体和定位元件。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可拆卸地装入成像设备体的处理装置。

Description

处理装置,感光体盒和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理装置,感光体盒和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具有感光鼓的鼓盒是可分离地附接到例如激光束打印机的成像设备上的。
所述的鼓盒包括一个下框架和一个上框架,所述的两个框架都是由树脂所制成,其中,上框架被装配到下框架上。所述的上框架配备一个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并且下框架配备一个可旋转地支撑在其中的感光鼓。
所述的上框架和下框架经常通过利用通常被用于相互组装树脂部件的钩子来实现相互组装。例如,日本专利公布号为9-116288的申请中公开了一种配备钩子的上框架和下框架,其中上框架通过把钩子相互接合来实现一个单一的动作而被扣接到下框架的一个位置上。
例如,美国专利号6041203,6330410,6411789,6546217和6690903公布了一种常规的成像设备,例如一个激光束打印机,而一个处理单元被可分离地附接到该打印机上,其中所述的处理单元包括一个具有感光鼓的鼓盒和一个被容纳在鼓盒中的色粉盒,该色粉盒并且具有一个显影辊。
如图10所示,在成像设备中,在处理单元131附接到一个体框架133的情况下,设置在处理单元131上的感光鼓136的轴132与设置在体框架133的两侧的内表面上的引导部件134相接合,并且处理单元131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中的位置被相对于体框架133设置。此外,处理单元131的外壳135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表面邻接各自的引导部件134,因此,相对于打印机框架133在宽度方向上定位处理单元131。
                          实用新型内容
但是,在公布于日本专利公布号9-116288中披露的鼓盒中,因为上框架和下框架通过钩子的扣接来实现相互组装,所述的钩子需要紧紧地相互接合以便于不会因为例如落下等的冲击而轻易地相互脱离接合。但是,当钩子相互之间紧紧地接合时,把上框架从下框架上脱离开来就变得很困难。如果用力把上框架从下框架上脱离开,则上框架和下框架就有可能被损坏。
因而,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其中上框架和下框架可以相互之间容易地组装和脱离的感光体盒,一种包括感光鼓盒的成像设备和一种感光体盒的组装方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感光体盒包括一个感光体,一个下框架,和一个设置在下框架上方并且附接到下框架的上框架。所述的感光体盒可分离地附接到成像设备的机身上。所述的上框架包括一个接合下框架的上接合部分,所述的下框架包括一个接合上框架的下接合部分。在上框架附接到下框架的情况下,所述的上接合部分和下接合部分在相互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的上框架和下框架通过上接合部分和下接合部分相互重叠来实现相互接合。
有了这样的结构,当上框架组装到下框架时,上框架和下框架就通过重叠上接合部分和下接合部分而相互接合。当上框架从下框架上脱开时,上框架和下框架就通过把上接合部分从下接合部分上脱开而实现相互脱离。通过这样的操作,上框架和下框架就可以容易地实现相互之间的组装和脱离。
在上框架附接到下框架的情况下,所述的上接合部分和下接合部分可以在一个和附接感光体盒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中延伸。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和附接感光体盒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中相互重叠上接合部分和下接合部分。因此,上框架和下框架可以防止在和附接感光体盒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中相互脱离。
所述上接合部分可以具有一个和其成一整体的突起,下接合部分可以具有一个和其成一整体的突起。上框架和下框架通过上接合部分的突起和下接合部分的突起相互重叠而相互接合。
根据上述的结构,上框架和下框架通过上接合部分的突起和下接合部分的突起相互重叠而实现相互接合。因此,上框架和下框架可以相互紧紧地接合在一起。
下框架可以在感光体的纵向方向的每一个侧面配备突起,并且上框架可以在相应于下框架的每一个突起的位置上配备突起。
有了这样的结构,下接合部分的突起和上接合部分的突起在感光体在其纵向方向的每一侧相互重叠。因此,上框架和下框架可以紧紧地相互接合。
上下框架的突起可以被设置在感光体盒的垂直于感光体的纵向的方向中的一侧上。
有了这样的结构,上下框架的突起可以在感光体盒的垂直于感光体纵向的方向中的一侧相互重叠。因此,上框架与下框架可以在感光体盒的垂直于感光体纵向的方向中的一侧实现接合。
上框架和下框架可以通过一个螺栓在感光体盒的垂直于感光体纵向的方向中的另外一侧来实现相互固定。
根据上述的结构,上框架和下框架通过一个螺栓在感光体盒的感光体纵向的另外一侧实现相互固定。因此,上框架和下框架可以在感光体盒的垂直于纵向的方向中的两侧上实现相互接合。
所述的螺栓包括一个旋转力施加在其上面的头部,一个配备螺纹的螺纹部分,一个设置在头部和螺纹部分之间的肩部,并且所述肩部具有一个大于螺纹部分小于头部的直径。上框架和下框架的其中之一可以配备一个接纳肩部并且具有与肩部基本相同的直径的接纳部分,而上框架和下框架的另一个可以配备一个螺纹部分旋进去的攻螺纹部分。
有了这样的结构,在螺栓的肩部通过接纳部分被接纳的情况下,螺栓被基本上无间隙地定位,因此螺栓可以被定位得很精确。
所述的感光体盒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重叠部分,所述的重叠部分由上框架和下框架在感光体盒的垂直于感光体纵向的方向中的另外一侧限定,其中,上框架和下框架在垂直于感光体的纵向的方向中相互重叠。
有了这样的结构,通过重叠部分,可以实现在鼓体盒的另外一侧的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的定位,同时也可以实现防止外来物进入位于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的鼓体盒。
上框架和下框架可以在感光体盒的垂直于感光体的纵向的方向中的另外一侧上相互面对,通过这样的设置,上框架可以相对于下框架绕一个接触部分而旋转,在该接触部分,下框架的突出部分的下表面和上框架的突出部分的上表面相互接触。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下框架的突出部分的下表面和上框架的突出部分的上表面在一侧上相互接触的情况下,上框架相对于下框架绕接触部分而旋转。接着,上框架和下框架在另外一侧相互面对。因此,上框架和下框架可以在另外的一侧实现容易而平稳的相互组装。
至少上框架和下框架的其中之一可以配备一个调节部分用于调节下框架或者上框架的突出部分在平行于感光体纵向的方向中的移动。
有了这样的结构,调节部分可以调节突出部分在平行于感光体的纵向的方向中的移动。因此,在组装的过程中,可以防止突出部分在平行于感光体的纵向的方向中移位。这样,就可以实现上框架和下框架的平稳组装。
所述的感光鼓可以通过下框架来支撑。
有了这样的结构,感光体可以通过下框架被牢固地支撑。
所述的感光体盒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充电装置,所述的充电装置由上框架支撑。
根据上述结构,所述的充电装置由上框架支撑,这样充电装置可以通过把上框架组装到下框架上来实现组装。
所述的下框架包括一个清洁单元,该清洁单元容纳一个清洁部件用于清洁感光体,并且所述清洁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把其推动力施加到上框架上的推动部件。
有了这样的结构,上框架和下框架的定位可以通过来自推动部件的推动力来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一种成像设备包括一个可分离地附接到成像设备机身的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包括一个可分离地附接到成像设备的机身并且包括一个感光体的感光体盒,和一个可分离地附接到感光体盒并且包括一个显影剂保持部件的显影剂盒。所述的感光体包括一个下框架和一个设置在下框架上方并且与下框架相附接的上框架。所述上框架包括一个接合下框架的上接合部分,所述下框架包括一个接合上框架的下接合部分。所述上接合部分和下接合部分包括在上框架附接到下框架的情况下在相互相反的方向中延伸的突起。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通过上接合部分的突起和下接合部分的突起相互重叠而实现相互接合。
有了这样的结构,当上框架与下框架组装时,上框架和下框架通过上接合部分与下接合部分的相互重叠而实现相互接合。当上框架从下框架上脱离时,通过把上接合部分从下接合部分上脱开来实现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的相互脱离。通过这样的操作,上框架和下框架可以实现相互之间容易地组装和脱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分离地附接到一个成像设备的机身并且包括一个感光体的感光体盒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的感光体盒包括一个下框架和一个设置在下框架上方并且附接到下框架的上框架,所述上框架包括一个用于接合下框架的上接合部分,所述下框架包括一个接合上框架的下接合部分,并且上框架和下框架包括在上框架附接到下框架的情况下在相互相反的方向中延伸的突起,并且通过把上框架与下框架相互重叠来使上框架与下框架接合,所述方法包括把下框架的突起的下表面与上框架的突起的上表面相接触的步骤,相对于下框架绕着下框架的突出部分的下表面接触上框架的突出部分的上表面的接触部分旋转上框架的步骤,以及在感光体盒的垂直于感光体的纵向的方向中的一侧把上框架与下框架相接合的步骤。
根据上述的方法,在下框架的突出部分的下表面与上框架的突出部分的上表面相互接触的情况下,上框架相对于下框架绕着一个接触部分旋转。接着,上框架和下框架在感光体盒的垂直于感光体纵向的方向中的一侧相互面对。因此,下框架和上框架可以实现容易地并且平稳地相互组装。
所述的接合步骤可以包括通过使用设置在感光体盒的垂直于感光体纵向的方向中的另外一侧上的突出部分来把上框架与下框架相接合的步骤。
根据上述的方法,上框架与下框架通过使用设置在感光体盒的垂直于感光体的纵向的方向中的另外一侧上的突出部分而被互相接合。因此,上框架与下框架可以在感光体盒的垂直于感光体纵向的方向中的另外一侧实现接合。
所述的接合步骤可以进一步包括通过一个螺栓在感光体盒的垂直于感光体纵向的方向中的一侧把上框架与下框架互相固定在一起的步骤。
根据上述的方法,在感光体盒的感光体的纵向中的另外一侧,上框架与下框架通过一个螺栓而被相互固定在一起。因此,上框架与下框架可以在感光体盒的垂直于纵向的方向中的两侧实现相互接合。
所述的上框架与下框架可以通过下框架的突出部分与上框架的突出部分的接合而相互固定在一起,并且上框架通过螺栓相对于下框架而被定位。
根据上述的方法,上框架和下框架通过下框架的突出部分和上框架的突出部分的接合而被相互固定在一起,并且上框架通过螺栓相对于下框架而被定位。这样,就可以实现精确的组装。
正如美国专利公布号为6041203,6330410,6411789,6546217和6690903中所公开的那样,当外壳在宽度方向中的侧面直接邻接体框架的引导部件时,所述外壳在把处理单元附接到打印机框架和脱离打印机框架时在引导部件上滑动。这样,外壳被损坏并且其外观被损毁。此外,虽然现在处理单元较多地被重复利用,但损坏的处理单元是不适合被重复利用的,因此,这样的处理单元需要被强制性地丢弃。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防止损坏并且当处理装置附接到成像设备机身和从成像设备机身上脱离时可以获得精确定位的处理装置,并且提供一种包括该处理装置的成像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可分离地附接到成像设备机身的处理装置包括一个框架,一个感光体,和一个由金属制成的并且在平行于感光体纵向的方向中从框架的至少一个侧面向外突出的定位部件。当处理装置被附接到成像设备机身时,所述的定位部件相对于成像设备机身,在附接处理装置的方向和在垂直于该附接方向的方向中定位处理装置的附接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在处理装置附接方向和在垂直于该附接方向的方向中的处理装置的定位是通过设置在处理装置的金属定位部件相对于成像设备机身来设置的。因此,处理装置可以相对于成像设备机身来定位而不必使处理装置的框架与成像设备机身相接触。结果,当处理装置被附接到成像设备机身以及从成像设备机身脱离时,处理装置的框架可以防止被损坏,并且处理装置可以实现精确的定位。
所述的定位部件可以从框架的两侧突起以便于在平行于感光体的纵向的方向中延伸。
根据上述的结构,定位部件从框架的两侧突起以便于在平行于感光体纵向的方向中延伸。因此,处理装置可以被可靠地在框架的两侧定位。
所述的感光体可以包括一个由框架可旋转支撑的轴,其中轴的一端可作为定位部件。
根据上述的结构,轴的一端作为定位部件,,这样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并且可以简化成像设备的结构。
当处理装置附接到成像设备机身时,轴的另外一端可以电气接地。
根据上述结构,当处理装置附接到成像设备时,轴的另外一端电气接地,以便于在感光体上稳定地形成静电潜像。
所述的处理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充电装置,并且框架可以包括一个支撑感光体的下框架和一个设置在下框架上方并且附接到下框架上以及包括充电装置的上框架。
有了这样的结构,当上框架附接到下框架时,设置在上框架上的充电装置可以被设置成与设置在下框架上的感光体相对。因此,可以提高处理装置的组装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成像设备包括一个可分离地附接到成像设备的机身的处理装置。所述的处理装置包括一个框架,一个感光体,和一个由金属制成并且在平行于感光体的纵向的方向中从框架的至少一个侧面向外突出的定位部件。当处理装置附接到成像设备机身时,所述定位部件相对于成像设备机身在附接处理装置的方向和在垂直于该附接方向的方向中定位处理装置的附接位置。所述成像设备机身包括一个定位部件与其相邻接的接触部件。所述接触部件包括一个相对于成像设备机身在附接方向和在垂直于该附接方向的方向中将定位部件固定在处理装置的附接位置的固定部分,和一个被设置在附接方向中的固定部分的上游,并且被设置在一个比在平行于感光体纵向的方向中的固定部分存在的位置更加向外侧的一个位置的引导部分。
根据上述的结构,处理装置的定位部件由成像设备的接触部件的引导部分引导,然后被固定在接触部件的固定部分,同时处理装置的位置相对于附接方向以及在垂直于该附接方向的方向中设置。因此,所述的处理装置可以相对于成像设备机身定位而不必使得处理装置的框架与成像设备的机身相接触。结果,当处理装置附接到成像设备机身或者从成像设备机身上脱开时处理装置的框架几乎不会被损坏,并且可以实现处理装置的精确的定位。
所述引导部分可以包括一个在平行于感光鼓的纵向的方向中,朝向固定部分,在附接方向中从上游到下游向内倾斜的倾斜表面。
根据上述结构,当处理装置附接到成像设备机身时,处理装置的定位部件在成像设备机身的接触部分的引导部分中被沿着平行于感光鼓的纵向的方向,在附接方向中从上游到下游向内倾斜的倾斜表面引导。因此,就可以得到处理装置相对于成像设备机身的平稳附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实施例,定位部件从框架的两侧突起以便于在平行于感光体纵向的方向中延伸。
所述定位部件从框架的两侧突起以便于在平行于感光体纵向的方向中延伸。因此,所述处理装置可以可靠地被定位在两侧上。
所述感光体可以包括一个由框架可旋转支撑的轴,其中所述轴的一端可作为定位部件。
根据上述结构,轴的一端作为定位部件,因此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并且也可以简化成像设备的结构。
当处理装置附接到成像设备机身时,轴的另一端可以电气接地。
根据上述结构,当处理装置附接到成像设备时,轴的另一端电气接地,这样可以在感光体上稳定地形成静电潜像。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下列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显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激光束打印机的实质部件的侧面截面图;
图2是显示图1中的激光束打印机的鼓盒的实质部件的截面图;
图3是图2中的鼓盒的上框架的平面图;
图4A是显示图2的鼓盒中将上框架附接到下框架的过程的解释性示意图,其中下框架的下接合部分的突起部分的下表面和上框架的上接合部分的突起部分的上表面相互接触;
图4B是显示图2的鼓盒中将上框架附接到下框架的过程的解释性示意图,其中上框架在如图4A中的情况下相对于下框架旋转;
图4C是显示图2的鼓盒中将上框架附接到下框架的过程的解释性示意图,其中下框架的一个螺栓紧固部分与上框架的螺栓安装部分相面对地对准;
图5是显示在图2中的鼓盒附接到体框架的情况下图1中的激光束打印机的体框架的实质部分的平面截面图;
图6是图5中的体框架的一个引导板的一个侧视图;
图7是图5的体框架的引导板的侧视图(在把显影盒附接到体框架的过程中);
图8是图5的体框架的引导板的一个侧视图(其中显影盒被附接到体框架);
图9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鼓盒的实质部分的截面图(其中鼓盒包括一个清洁单元);和
图10是显示在常规的鼓盒附接到体框架的情况下激光束打印机的体框架的实质部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个作为成像设备的激光束打印机1包括一个作为成像设备机身的体框架2,一个进给纸张3的纸张进给部分4,和一个在被进给的纸张3上形成图象的成像部分5。所述的纸张进给部分4和成像部分5被设置在体框架2中。
所述的进给部分4包括一个可分离地附接到体框架2的底部的纸张进给盘6,一个被设置在纸张进给盘6中的纸张压力板7,被设置在纸张进给盘6的一端上方的位置的一个纸张提供辊8和一个纸张提供衬垫9(以下,设置纸张进给盘6的一端的一侧被当作前侧,而与该一端相反的一侧被当作后侧),被设置在纸张传输方向中的纸张提供辊8的下游的纸张灰尘扫除辊10,11,和一对设置在纸张传输方向中的纸张灰尘扫除辊10,11的下游的抵抗辊12。
所述的纸张压力板7在其上保持一叠纸张3。所述的纸张压力板7被可摆动支撑在设置于远离纸张提供辊8的一侧的一个端部上以便于设置于邻近于纸张提供辊8的一侧的另外的端部可以绕较远的端部上下移动。所述的纸张压力板7通过一个弹簧(未显示)从其下侧被向上推动。因此,随着堆叠的纸张数量的增加,纸张压力板7抵抗来自弹簧的推动力,绕较远的端部向下摆动。所述的纸张提供辊8和纸张提供衬垫9被设置成相互面对,其中纸张提供衬垫9通过设置于纸张提供衬垫9下面的弹簧13压靠住纸张提供辊8。
在堆叠于纸张压力板7上的最上层的纸张3通过一个弹簧(未显示)从纸张压力板7的下面被压靠住纸张提供辊8。最上层的纸张3接着通过纸张提供辊8和纸张提供衬垫9夹起并被分离,并且通过纸张提供辊8的旋转从堆叠的纸张中一张接着一张地被提供。
所述的被进给的纸张3接着通过纸张灰尘扫除辊10,11以便于黏结在纸张3上的纸张灰尘可以被从其上面去除。在这之后,纸张3被进一步传输到抵抗辊12。所述的抵抗辊12抵抗纸张3的传输并且接着进一步把纸张3进给到一个成像位置。所述的成像位置被当作一个转移位置,在该转移位置,形成在感光鼓27上的色粉图象被转移到纸张3上并且也被当作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在本实施例中的感光鼓27和转移辊30相互接触。
纸张进给部分4进一步包括一个多用途盘14,一个提供堆叠在多用途盘14上的纸张3的多用途侧纸张提供辊15,和一个多用途侧纸张提供衬垫25。所述的多用途侧纸张提供辊15和多用途侧纸张提供衬垫25被设置成相互面对,其中多用途侧纸张提供衬垫25通过一个设置于多用途侧纸张提供衬垫25下面的弹簧25a压靠住多用途侧纸张提供辊15。
被堆叠在多用途纸张盘14的最上面的纸张3通过多用途侧纸张提供辊15和多用途侧纸张提供衬垫25夹起并被分离,并且通过多用途侧纸张提供辊15的转动被一张接着一张地从堆叠中被提供。
成像部分5包括一个扫描部分16,一个作为处理装置的处理单元17和一个定影部分18。
所述的扫描单元16被设置在体框架2的上部,包括一个激光发射部分(未显示),一个可旋转的多角镜19,两个透镜20,21和三个反射镜22,23,24。在扫描单元16中,基于图象数据从激光发射部分中发出的一束激光,依次从多角镜19,透镜20,反射镜22,反射镜23,透镜21和反射镜24通过或被反射,并且最终通过如一个点划线所示的加速扫描被施加到感光鼓27上。
所述的处理单元17被设置在扫描单元16下方。所述的处理单元17包括一个作为感光体盒的鼓盒26和一个作为显影剂盒的显影盒28。所述的鼓盒26可以被附接到体框架2和从体框架2上分离。所述的显影盒28被容纳在鼓盒26中。
所述的显影盒28可以与鼓盒26相附接或从其上分离。所述的显影盒28包括一个作为显影剂保持部件的显影辊31,一个层厚度调节片32,一个色粉提供辊33,和一个色粉斗34。
所述的色粉斗34储存正向充电的无磁性单组分色粉作为显影剂。所述的色粉是通过苯乙烯基单体和丙烯基单体使用已知的聚合方法,例如悬浮聚合共聚而获得的聚合色粉,苯乙烯基单体例如苯乙烯,丙烯基单体例如丙烯酸,烃基(C1-C4)丙烯酸酯,烃基(C1-C4)甲基丙烯酸酯。所述的聚合色粉基本上具有球形的形状和良好的流动性。这样,就可以形成高质量的图象。
彩色色剂,例如碳黑以及石蜡被添加到聚合色粉中。外部添加剂,例如二氧化硅也被添加到聚合色粉中用于提高它的流动性。聚合色粉的微粒的尺寸大约在6-10um的范围内。
储存在色粉斗34中的色粉由一个设置于色粉斗34的中间部位中的旋转轴35所支撑的一个搅拌器36所搅拌,并且从打开在色粉斗34的侧部中的色粉排出口37中排出。所述的搅拌器36被从马达(未显示)传输来的驱动力所驱动以便于以如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旋转(顺时针)。一个用于检查在色粉斗34中剩余色粉数量的色粉数量检测窗口38被设置在色粉斗34的两个侧壁上,并且通过一个由旋转轴35支撑的清洁器39来擦拭干净。
所述的色粉提供辊33被可旋转地设置在色粉斗34的色粉排出口37的侧边上。所述的显影辊31被可旋转地设置成相对于色粉提供辊33。所述色粉提供辊33和显影辊31相互接触,以便于它们相互之间压力变形到一个合适的程度。
所述的色粉提供辊33包括一个覆盖着一个由导电泡沫材料制成的辊体部分的金属辊轴。所述的色粉提供辊33被从马达(未显示)传输来的动力所驱动,以便于在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方向中旋转(逆时针方向)。
所述的显影辊31包括一个被由导电橡胶材料制成的辊体部分所覆盖的金属辊轴。更具体地说,显影辊31的辊体部分由包含碳微粒的导电的聚氨酯或者硅树脂橡胶所制成,并且其表面被由含氟的聚氨酯或者硅树脂橡胶所制成的涂覆层所覆盖。在显影时,一个预先设定的显影偏压被施加到显影辊31上。所述的显影辊31被从马达(未显示)传输来的动力所驱动,以便于在如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中旋转(逆时针)。
所述层厚度调节片32设置成邻近于显影辊31。层厚度调节片32包括一个由金属片弹簧制成的片体和一个由绝缘的硅树脂橡胶制成的压力部分40。所述的具有一个半圆形截面的压力部分40被设置在片体的自由端。所述的层厚度调节片32位于邻近于显影辊31之处,其中片体的基端由显影盒28支撑,并且设置在片体的自由端的压力部分40通过片体的弹性力推压显影辊31的上部。
从色粉排出口37排出的色粉通过色粉提供辊33的转动被提供到显影辊31。在那时,色粉通过在色粉提供辊33和显影辊31之间产生的摩擦而被正向充电。被提供到显影辊31上的色粉通过显影辊31的转动被进一步提供到介于层厚度调节片32的压力部分40和显影辊31之间,使色粉变成一个具有一个均匀厚度的薄层并且被保持在显影辊31上。
所述的鼓盒26包括一个盒框架51,一个设置在盒框架51中的被作为感光体的感光鼓27,一个作为充电装置的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29,一个转移辊30,和一个清洁刷64。
如图2所示,所述的盒框架51包括一个下框架52和一个上框架53,而所述的上框架53被设置在下框架52的上方并且与下框架52相附接。
所述的下框架52包括一个在其中容纳显影盒28的盒容纳部分54和一个在其中容纳感光鼓27和转移辊30的鼓容纳部分77。所述盒容纳部分54和鼓容纳部分77是一个整体连接的空间。
所述盒容纳部分54包括一个接纳显影盒28的底板55和在宽度方向(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方向中)从底板55的左右侧边缘向上延伸的左右侧板56a,56b(图5的右和左被当作右和左)。所述的侧板56a,56b与底板55是一体的。所述的盒容纳部分54具有一个上部开口结构的基本上C形的形状。
底板55的前部具有一个曲线形表面以便于沿着显影盒28的形状延伸。所述上抵抗辊12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底板55下面。
一个显影盒引导槽58被设置在侧板56a,56b中,用于接纳在宽度方向中从显影盒28的外壳向外突起的显影辊31的辊轴57。所述显影盒引导槽58具有一个基本上U形的形状并且向后延伸,其中它们的上端是宽开口的。
当显影盒28被附接到鼓盒26时,显影辊31的辊轴57被显影盒引导槽58接纳和引导,并且被定位在显影盒引导槽58的最后端。在这种情况下,显影辊30和感光鼓27相面对地相互接触。
鼓容纳部分77包括一个在其中接纳转移辊30的转移辊接纳部分59,和在其宽度方向上被设置在转移辊接纳部分59的左右侧的左右侧板60a,60b以便于其相互面对。所述转移辊接纳部分59和侧板60a,60b相互形成一体,以便于形成一个上部开口结构的基本上C形的形状。
所述的盒容纳部分54的侧板56a,56b和鼓容纳部分77的侧板60a,60b分别连续形成一体,以便于侧板56a和60a以及侧板56b和60b具有连续平坦的表面,并且其上在宽度方向没有凹凸不平,如图5所示。
如图2所示,转移辊接纳部分59包括具有平板状,并且在前后方向中延伸的一个前引导板61和一个后引导板62,以及一个转移辊容纳部分63,它是一个设置在前引导板61和后引导板62之间的向下凹进的部分。
所述前引导板61和后引导板62在转移位置的前后方引导纸张3,如下文所述。
所述转移辊30沿其宽度方向被设置在转移辊容纳部分63中,其中转移辊30由设置于转移辊容纳部分63的两侧上的侧板60a,60b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转移辊30包括一个覆盖由一种导电性橡胶材料制成的辊体部分的金属辊轴。在转移时,一个预先设定的转移偏压被施加到转移辊30上。所述转移辊30由从马达(未显示)中传输来的动力所驱动,以便于在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中旋转(逆时针)。
所述感光鼓27被可旋转地支撑在侧板60a,60b之间以便于从上面与转移辊30相对。
所述的感光鼓27包括一个圆柱形鼓体65和一个设置在鼓体65轴线的中心部位的金属鼓轴66,用于支撑鼓体65。所述的鼓体65包括一个由例如铝所制成的基管。所述的基管被具有聚碳酸酯的正向充电的感光层所覆盖。
如图5所示,当其被插入设置于相对的侧板60a,60b中的插孔67时,鼓轴66被固定支撑。所述的鼓轴66具有左右轴端部分68a,68b,它们在其轴向的两侧上作为鼓轴66的定位部件。所述的轴端部分68a,68b从各自的侧板60a,60b在轴向向外突起。
一个叶片弹簧(未显示)被设置在鼓体65的内圆周表面和鼓轴66之间以便于当鼓体65旋转时相对于内圆周表面滑动。
一个齿轮112被设置在接近于固定在一个固定部分98a(将在下文中提及)上的轴端部分68a。动力通过一个设置于体框架2上的驱动齿轮(未显示)传输到齿轮112上。所述的齿轮112被固定到鼓体65的左端并且在感光鼓27被支撑在侧板60a和60b之间的情况下被设置在侧板60a和鼓体65之间。有了这样的结构,动力通过驱动齿轮(未显示)传输到齿轮112并且感光鼓27的鼓体65在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中旋转(顺时针)。所述的驱动齿轮和齿轮112都是螺旋齿轮。通过把驱动齿轮与齿轮112相啮合,就产生了一个把鼓体65向侧板60a推动的推动力。
所述的轴端部分68b配备一个由树脂制成的圆柱的摩擦部件111。所述的摩擦部件111与鼓体65的右端压力适配并且在感光鼓27被支撑在侧板60a和60b之间的情况下被设置在侧板60b和鼓体65之间。所述的摩擦部件111与鼓体65一体旋转。在处理单元17被附接到体框架2的情况下,当从轴端部分68a侧被推压时摩擦部件111有弹性地接触侧板60b。
一个与摩擦部件111相摩擦的毡制部件111a被设置在侧板60b上,面对着摩擦部件111。所述的毡制部件111a由毡制成,并且需要的话可以注入油脂。
当鼓体65旋转时,摩擦部件111和毡制部件111a相互摩擦,使鼓体65可以平稳地旋转。这样,就可以防止鼓体65的变形,侧板60b的刮擦和不正常的噪音。
如图2所示,一个下接合部分69被设置在每个侧板60a,60b的上前端部分,用于接合上框架53。每个下接合部分69具有基本上L形的形状并且包括一个从每个侧板60a,60b的上端向上延伸的垂直板部分70和一个从垂直板部分70的上端向前延伸的突起71。所述的垂直板部分70和突起71是相互一体的。
一个螺栓紧固部分72被设置在每个侧板60a,60b的上后端部分上。所述的螺栓紧固部分72在鼓容纳部分77的宽度方向中向内突起。每个螺栓紧固部分72包括一个基本上凹进的攻螺纹部分73,而一个肩头螺栓88(下文将要介绍)的螺纹部分90被用螺纹旋入其中。
一个刷子支撑板74一体设置在每个螺栓紧固部分72的下前端部分以便于在一个倾斜方向中向前和向下延伸。一个清洁刷64被设置到刷子支撑板74上。
所述的清洁刷64包括一个刷子支撑架75和刷子76。所述的刷子支撑架75被设置成在刷子支撑板74之间延伸。所述的刷子76被设置到刷子支撑架75上以便于与感光鼓27的鼓体65相面对并且相接触。
如图2所示,上框架53包括一个覆盖下框架52的鼓容纳部分77的上部的上板78,一个从上板78的后边缘向下延伸的后板79,一个从上板78的前边缘向下延伸的前板80。所述的上板78,后板79,和前板80是相互一体的。
所述的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29被设置在上板78的前后方向中的中间部位以便于在上板78的宽度方向中延伸并且以一个预先设定的互相分开的距离面对感光鼓27。所述的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29定位在感光鼓27上面以便于在上框架53附接到下框架52的情况下以一个预先设定的互相分开的距离面对感光鼓27。所述的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29是一个从例如钨丝的充电丝中产生电晕放电的充电装置,用于把感光鼓27的表面均匀地正向充电。
一个上接合部分81被设置在上板78的宽度方向中的前端的每一侧上。每一个上接合部分81具有基本上T形的形状,并且包括一个沿着前板80向下延伸的垂直杆部分82和一个从垂直杆部分82的上下方向中的中间部位向后延伸的突起83。所述的垂直杆部分82和突起83是相互一体的。
如图3所示,一对作为调节部分的调节板85被设置在上板78的宽度方向中的前端的两侧,用于在宽度方向中夹持上接合部分81的垂直杆部分82。如下文所述,调节部分85在上框架53附接到下框架52的情况下调节下接合部分69的突起71和上接合部分81的突起83的接合中在宽度方向中的未对准或者滑移。
一个螺栓安装部分84被设置在上板78的宽度方向中的后端的每一侧上。如图3和4C所示,每个螺栓安装部分84包括一个接纳肩头螺栓88的头部89的平板形螺栓座部分86和一个设置于螺栓座部分86中作为接纳部分并且与肩头螺栓88的肩头部分91具有基本相同的直径的接纳孔87。虽然被拧入部分73和螺栓座部分86被各自设置在下框架52和上框架53上,在本实施例中,被拧入部分73和螺栓座部分86可以各自被设置在上框架53和下框架52上。
上框架53如图4A-4C所示组装到下框架52上。
也即,如图4A所示,首先,在前侧,上框架53的上接合部分81的突起83的上表面与下框架52的各自的下接合部分69的突起71的下表面相接触。在这种情况下,接着,上框架53相对于下框架52绕接触部分作旋转,如图4B所示。在此之后,在后侧,如图4C所示,上框架53的螺栓安装部分84与下框架52的各自的螺栓紧固部分72相面对地对准。
接着,肩头螺栓88被通过螺栓安装部分84的接纳孔87旋入各自的螺栓紧固部分72的攻螺纹部分73。这样,上框架53通过肩头螺栓88被固定到下框架52上并且上框架53的位置是相对于下框架52来设定的。
更具体地说,每个肩头螺栓88包括一个旋转力施加在其上的头部99,一个配备螺纹的螺纹部分90和位于头部89和螺纹部分90之间其直径大于螺纹部分90并且小于头部89的肩头部分91。所述的头部89,螺纹部分90和肩头部分91是一体的用于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所述的肩头螺栓88的螺纹部分90通过旋转力施加在头部89上而被旋入攻螺纹部分73。接着,头部89被螺栓座部分86所接纳并且肩头部分91被以基本无间隙地适配入接纳孔87。
在鼓盒26中,上接合部分81的突起83和下接合部分69的突起71各自在前后方向,也即,在把鼓盒26附接到体框架2的方向中相互重叠,这样,在上框架53组装到下框架52的情况下,突起83和71在相反的方向延伸。因此,上框架53和下框架52被相互接合。
在上述的组装状态中,重叠部分92通过下框架52的螺栓紧固部分72的后壁和上框架53的后板79在前后方向中的相互重叠限定。
接着,如上所述,在其中上框架53组装到下框架52的鼓盒26被附接到体框架2,同时显影盒28被容纳在盒容纳部分54中。也即,处理单元17被附接到体框架2。
接下来,将要介绍把处理单元17附接到体框架2上的附接操作。
如图1所示,体框架2包括一个可以打开和关闭的用于通过它使处理单元17可以与体框架2相附接或脱离的前盖93,一个作为由打开的前盖93所限定的空间的处理单元容纳部分94,和设置在处理单元容纳部分94的宽度方向中的两侧上作为接触部件的左右引导板95a,95b(见图5)。
用铰链96将前盖93在其下端可转动地安装在体框架2上以使前盖能盖住体框架2的前部。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通过铰链96可以使前盖93向前打开。前盖93可以在处理单元容纳部分94被打开的打开位置与处理单元容纳部分94被关闭的关闭位置之间转动。
如图5所示,引导板95a,95b分别设置在体框架2的处理单元容纳部分94的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引导板95a包括一个侧板104a和一个基板105a,并且基板105a从侧板104a的一个端部沿宽度方向向外弯曲。侧板104a与基板105a形成一体。侧板104a包括一个从后向前地向外倾斜的倾斜表面。引导板95b同样包括一个侧板104b和一个基板105b,两者与侧板104a和基板105a相同。
如图6所示,侧板104b包括一个用于引导鼓轴66的引导部分97b、一个用于在其中固定鼓轴66的固定部分98b和一个使上抵抗辊12紧贴下抵抗辊12的压力弹簧103。
引导部分97b包括一个凹槽,在相对于侧板104b的宽度方向上向外凹下。更具体地说,引导部分97b包括一个凹面107b和一个从凹面107b的末端在宽度方向上向里延伸的端面108。从侧面看,引导板95b从其前端部向其上端部开口。在引导部分97b中设置朝固定部分98b延伸以使其宽度逐渐变窄的接纳槽99和从接纳槽99沿前后方向向后延伸的定位槽100,这样接纳槽99就连续到定位槽100。
定位槽100的后端部分设置了固定部分98b。固定部分98b包括一个在相对于侧板104的宽度方向上向外凹进以便从定位槽100连续的槽。更具体地说,固定部分98b包括一个凹面109和一个在宽度方向上从凹面109的端面向里延伸的端面110。固定部分98b的横断面基本为一个半圆形,这样鼓轴66基本无间隙地被适配进端面110里。尽管图6只显示了右侧的情况,但侧板104a具有同样的零件和结构(一个引导部分97a包括一个凹面107和一个端面108,固定部分98a包括一个凹面109和一个端面110)。
如图5所示,在引导板95a中,引导部分97a的凹面107设置在宽度方向上比固定部分98a的凹面109存在的位置更向外的位置。延伸至固定部分98a的凹面109的引导部分97a的凹面107包括了一个斜面106,其在宽度方向从前面至设置在后面位置的固定部分98a向里倾斜。
在引导板95b里,引导部分97b的凹面107和固定部分98b的凹面109设置在同一水平以便在同一个平面上延伸。
在引导板95b里,固定部分98b的凹面109配备一个用于将感光鼓27电气连接到地的接地电极109a。接地电极109a包括一个丝簧并将鼓轴66的轴端部分68b推向侧板60a。
如图6所示,在固定部分98b附近设置一个固定弹簧102,用于通过将轴端部分68b压靠在固定部分98b的后边缘而固定插入固定部分98b的鼓轴66的轴端部分68b。虽然固定弹簧102的一端固定在侧板104b上,固定弹簧102的另一端将插入固定部分98b的鼓轴66的轴端部分68b推靠向固定部分98b的后边缘,并同时在前后方向上与固定部分98b的后边缘相对。尽管没有在图上表示出来,固定弹簧102也以同样的条件设置在在固定部分98a附近。
压簧103设置在引导部分97a,97b下方。如图8(仅右侧)所示,在上框架53装配到下框架52上的情况下压簧103将上抵抗辊12推靠向下抵抗辊12。
为了将处理单元17附接到体框架2上,首先前盖93要转到打开位置以打开处理单元容纳部分94。然后通过打开的前盖93限定的开口将处理单元17插入处理单元容纳部分94。这时如图7所示,沿轴向从鼓盒26的侧板60a,60b向外伸出的感光鼓27的鼓轴66的轴端部分68a、68b被引导部分97a,97b的接纳槽99接纳并沿着接纳槽99被引向定位槽100。
如图8所示(仅右侧),当越过固定弹簧102将轴端部分68a,68b插入固定部分98a,98b时,轴端部分68a,68b通过固定弹簧102固定在固定部分98a,98b的后边缘。
由此,轴端部分68a,68b与固定部分98a,98b后边缘的端面110接合,这样,处理单元17在前后和上下方向的位置就确定了。
如图5所示,在引导板95a中,当轴端部分68a插入固定部分98a时,轴端部分68a的端面在引导部分97a的斜面106上滑动并在宽度方向上被向里引导。因此,轴端部分68a的端面邻靠在凹面109上。据此实现了处理单元17在宽度方向上的定位。
也就是,在该情况下,在与引导板95a接触的轴端部分68a经过引导部分97a的斜面106并到达固定部分98a的凹面109时,轴端部分68a由固定部分98a的凹面109在宽度方向压向里面。因此,鼓轴66的轴端部分68b上设置的摩擦部件111与侧板60b弹性接触,从而在宽度方向上实现处理单元17的定位。
在处理单元17附接到体框架2上的情况下,鼓轴66的轴端部分68b的端面与体框架2的接地电极109a接触。因此鼓体65通过片簧(未画出)、鼓轴66和接地电极109a电气接地。如上所述,接地电极109a包括丝簧,所以接地电极109a将鼓轴66的轴端部分68b的端面推向侧板60a。由此鼓轴66可靠地定位于引导板95a的固定部分98a的凹面109上。
当处理单元17附接到体框架2上时,盒框架51不接触体框架2的引导板95a,95b,并且可以保持盒框架51与每个引导板95a,95b之间预设的距离。
侧板60b上配备一个向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29的栅极馈送所需电能的馈电电极(未显示),一个向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29的充电线馈送所需电能的馈电电极(未显示)和一个向转移辊30馈送所需电能的馈电电极(未显示)。只有这些馈电电极才能接触体框架2上设置的电极。这些馈电电极还包括将盒框架51推向侧板60a的丝簧。在这种结构中,盒框架51附接在体框架2上,从而可以进一步防止振动,且提高了定位精度。
另外,设置在鼓体65上的齿轮112和设置在体框架2上的驱动齿轮均为螺旋齿轮,这样齿轮112与驱动齿轮啮合时就会产生推动力将鼓体65推向侧板60a。因此可以防止盒框架51在分离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上产生振动。
在处理单元17附接到体框架2的情况下,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29首先根据感光鼓27的旋转使感光鼓27的表面均匀地充以正电。接着,感光鼓27表面被暴露在扫描部分16发出的激光束下,在感光鼓27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当感光鼓27上的静电潜像面向并接触显影辊31时,显影辊31上保持的带正电的色粉就被提供到感光鼓27上形成的静电潜像上,即通过激光束的曝光其电势降低的部位,并由其保持。这样色粉就有选择地由感光鼓27保持并在其上形成一幅色粉图像。由此就实现了反转现象。
此后,当纸张3通过感光鼓27和转移辊30之间时,通过加在转移辊30上的转移偏压使感光鼓27上保持的色粉图像被转移到纸张3上。
如图1所示,定影部分18沿纸张传送的方向设置在下游以及处理单元17的侧面。定影部分18包括一个加热辊41,一个压紧加热辊41的加压辊42和一对沿纸张传送方向设置在加热辊41和加压辊42的下游的输送辊43。加热辊41由金属制成,装有卤素灯用以发热。加热辊41由来自电机(未显示)的动力驱动以沿图1中箭头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加压辊42跟随加热辊41的转动沿箭头所指方向(逆时针)旋转,同时向加热辊41加压。在定影部分18中,当纸张3通过加热辊41和加压辊42之间时,被处理单元17转移到纸张3上的色粉热固定在纸张3上,接着传送辊43将纸张3传送到纸张排出通道44。传送到纸张排出通道44的纸张3被传送到一对纸张排出辊45,并通过纸张排出辊45排出到纸张排出盘46。
激光束打印机1配备一个倒转的输送部分47以在纸张3的两面形成图像。倒转输送部分47包括一对排出辊45,一个倒转输送通道48,一个转向拍49和多对倒转输送辊50。
该对纸张排出辊45的设计满足其旋转方向可以在正常方向和倒转方向之间切换。如上所述,纸张排出辊45正转为了将纸张3传送到纸张排出盘46上,反转为了将纸张3颠倒过来。
倒转输送通道48设置成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使倒转输送通道48能将纸张3从纸张排出辊45传送到设置在转移位置下面的多对倒转输送辊50。倒转输送通道48上游端的部分设置在纸张排出辊45附近,其下游端的部分设置在倒转输送辊50附近。
转向拍49可枢轴转动地设置在纸张排出通道44和倒转输送通道48之间的分支点上。通过激励和不激励电磁线圈(未显示),纸张排出辊45翻转的纸张输送方向可以从朝纸张排出通道44的方向切换到朝倒转输送通道48的方向。
倒转输送辊对50基本在水平方向排列在纸张进给盘6的上方。最上游的倒转输送辊对50位于倒转输送通道48下游端部分附近,最下游的倒转输送辊对50位于抵抗辊12的下方。
为了在纸张3的两面上形成图像,倒转输送部分47按下述方式运行。当一面有图像的纸张3被输送辊43经过纸张排出通道44送到纸张排出辊45处时,纸张排出辊45正转,将纸张3夹在其间,以便一次将纸张3传送出激光束打印机1外(朝纸张排出盘46一侧),这样纸张3的大部分被排出到外面。然后,纸张排出辊45在夹到纸张3的后缘时停止正转。接着,纸张排出辊45反转,转向拍49切换纸张输送方向,使纸张3被输送到倒转输送通道48,其传送方向被翻转。完成纸张3的输送后,转向拍49被切换至初始位置,亦即回到来自输送辊43馈送的纸3被输送到纸张排出辊45的位置。接着传送至倒转输送通道48、传送方向倒转的纸张3被进一步传送到倒转输送辊50。纸张3被倒转,因此纸张3通过纸张倒转输送辊50以后具有图象的表面面向下,再进一步被输送到抵抗辊12。待抵抗辊12再次抵抗纸张3后,纸张3又被上下颠倒地传送到图像形成位置,并在纸张3的反面形成图像。最后,在纸张3的两面都形成了图像。
如上所述,在激光束打印机1中,鼓轴66的轴端部分68a,68b由体框架2的引导板95a,95b的引导部分97a,97b引导,并在处理单元17附接到体框架2上的时候固定在各自的固定部分98a,98b。在鼓轴66的轴端部分68a、68b固定于固定部分98a、98b上的情况下,处理单元17在相对于体框架2的前后及上下方向上的定位就通过金属鼓轴66的轴端部分68a、68b与固定部分98a、98b端面110的接合实现。进一步,处理单元17在宽度方向上的定位通过轴端部分68a与引导板95a的凹面109的邻接实现。因此,可以在鼓盒26的盒框架51不与体框架2接触的情况下实现处理单元17相对于体框架2的定位。进而可以防止在将处理单元17附接到体框架2和从体框架2取出时损坏盒框架51,并且能实现处理单元17的精确定位。
当处理单元17附接到体框架2时,鼓轴66的轴端部分68a沿导向部分97a中从前往后向里倾斜的斜面106引导。因此处理单元17可以平稳地附接到体框架2。
金属鼓轴66的轴端部分68a、68b在鼓轴66的轴向方向上从盒框架51的侧板60a、60b向外突出,从而使鼓轴66能在两边稳固定位。
处理单元17里,金属鼓轴66的轴端部分68a、68b还用作定位部件,这样可以减少零件数量并简化激光束打印机1的结构。
在处理单元17里,鼓轴66的轴端部分68a、68b的端面与体框架2的接地电极109a接触,并在处理单元17附接到体框架2里的情况下电气接地。因此可以稳定地在感光鼓27上形成静电潜像。
在鼓盒26的盒框架51里,在将上框架53附接到下框架52上的情况下,设置在上框架53内的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29可以设置成与设置在下框架52内的感光鼓27相对。这样就能提高处理单元17的装配精度。
在鼓盒26的盒框架51里,通过上接合部分81的突起83与下接合部分69的突起71重叠,从而使上框架53与下框架52接合而实现上框架53与下框架52的装配。将上接合部分81的突起83从下接合部分69的突起71脱离,从而实现将上框架53从下框架52拆卸下来。通过这样做,上框架53和下框架52可以容易地互相装配和拆卸。
上接合部分81的突起83和下接合部分69的突起71在前后方向,也就是说,在鼓盒26的附接方向上重叠。因此,可以防止在鼓盒附接方向上上框架53与下框架52之间的互相位移。
如上所述,通过上接合部分81的突起83和下接合部分69的突起71之间的重叠实现上框架53和下框架52的接合,这样上框架53就能与下框架52紧密接合在一起。
在鼓盒26中,下接合部分69的突起71与上接合部分81的突起83在宽度方向的两侧相互重叠。因此,上框架53和下框架52可以互相紧密接合。
下接合部分69的突起71可以在鼓盒26的前部与下接合部分81的突起83重叠,从而使上框架53和下框架52能在鼓盒26的前部相互接合。
进一步地,在鼓盒26里用在鼓盒26的后部的肩头螺栓88固定下框架52和上框架53。这样上框架53和下框架52就能在鼓盒26前后方向的两侧互相接合。
通过下框架52的下接合部分69的突起71与上框架53的上接合部分81的突起83在前部接合实现上框架53和下框架52的相互接合,并且另外,可以在后部用肩头螺栓88实现上框架53相对于下框架52的定位。从而可以实现装配的高精度。
进一步,肩头螺栓88基本无间隙地被定位,其肩头部分91被接纳在各自的接纳孔87中。这样可以获得精确的拧紧精度。
在上框架53组装到下框架52的情况下,通过下框架52的螺栓紧固部分72的后壁与上框架53的后板79在前后方向上的互相重叠而限定重叠部分92。这种结构可以实现下框架52与上框架53在鼓盒26后部的定位,并且能防止外来物进入上框架53与下框架52之间的鼓盒26。
鼓盒26的上框架53与下框架52间的装配通过在前部使上框架53的上接合部分81的突起83的上表面与下框架52的各自的下接合部分69的突起71的下表面的接触实现。然后在该状态下,相对于下框架52绕接触部位转动上框架53。此后,在后部用肩头螺栓88使上框架53和下框架52互相接合并且固定附接。这样能够容易地和平稳地将上框架53装配到下框架52上。
在上框架53中,设置成夹紧其间的上接合部分81的各自的垂直杆部分82的那对调节板85能调节下框架52的突起71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因此可以在将上框架53装配到下框架52上的时候防止相互接合的下接合部分69的突起71和上接合部分81的突起83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移。这样就能平稳地将上框架53装配到下框架52上。调节板85可以设置在下框架52上以调节上框架53的突起83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
在鼓盒26中,感光鼓27由下框架52支撑,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29由上框架53支撑。因此,感光鼓27能够由下框架52稳固支撑,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29能通过上框架53装配到下框架52而被装配到鼓盒26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是以带有清洁刷64的鼓盒26为例说明的。然而鼓盒26可以包括例如一个清洁单元121以代替清洁刷64,如图9所示。在图9中,相同的零件编号和上面实施例中的相同并省略对这些零件的解释。
图9所示的鼓盒26包括一个盒框架51、一个设置在盒框架51中的感光鼓27、一个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29、一个转移辊30和一个替代清洁刷64的清洁单元121。
盒框架51还包括和上面实施例相同的一个下框架52和一个上框架53。
下框架52还包括一个容纳显影盒28的盒容纳部分54和容纳感光鼓27和转移辊30的鼓容纳部分77。盒容纳部分54和鼓容纳部分77互相成一体。如上所述,显影盒28被容纳在盒容纳部分54(该情况未显示),感光鼓27和转移辊30被支撑在鼓容纳部分77里。
为了与上框架53接合,鼓容纳部分77的每个侧板60a、60b的上前端部分设置了一个下接合部分69。每个下接合部分69都在前后方向上呈基本C形的形状并其前部被切除。每个下接合部分69在其上部包括一个突起71。
在每个侧板60的上后部设置一个螺栓紧固部分(未显示)。该螺栓紧固部分在鼓容纳部分72的宽度方向上向里突出。
清洁单元121设置在下框架52的后部。清洁单元121包括一个上清洁架122、一个下清洁架123、一个第一清洁辊124、一个第二清洁辊125、一个海绵擦126和一个纸灰收集部分127。
清洁单元支承板128设置在下框架52的后部,用于支撑下清洁架123。下清洁架123由下清洁架123的上表面支撑。上清洁架122装在下清洁架123上以便从上面盖住由清洁单元支承板128支撑的下清洁架123。
第一清洁辊124可转动地由下清洁架123支撑在感光鼓27后面,以便能相面对地接触感光鼓27。第一清洁偏压加在第一清洁辊124上。
第二清洁辊125可转动地由下清洁架123支撑在第一清洁辊124后面,以便能相面对地接触第一清洁辊124。第二清洁偏压加在第二清洁辊125上。
海绵擦126贴在上清洁架122上,位于第二清洁辊125上方,以便相面对地接触第二清洁辊125。
纸灰收集部分127是由设置在第二清洁辊125后面的上清洁架122和下清洁架123限定的封闭空间。
在清洁单元121中,当图像转移到纸张3上时,在第一清洁辊124上加一个比感光鼓27的表面的电势低的负偏压,用于将附着在感光鼓27上的色粉吸到第一清洁辊124上。这样,感光鼓27上残留的色粉就暂时被第一清洁辊124收集起来。
另一方面,当色粉还未转移到纸张3时,也就是说在纸张3通过转移位置而下一张纸张3还未到达转移位置的时间间隙中,在第一清洁辊124上加一个比感光鼓27的表面的电势高的正偏压,用以将附着在感光鼓27上的纸灰吸到第一清洁辊124上。然后,由第一清洁辊124暂时收集的色粉又重新送回到感光鼓27上,而来自转移中的纸张3的附着在感光鼓27上的纸灰被第一清洁辊124收集。重新送回到感光鼓27上的色粉接着被显影辊31收集。
每次在相面对地接触第二清洁辊125时,第一清洁辊124收集的纸灰就被第二清洁辊125电吸附地收集。然后当相面对地接触海绵擦126时,第二清洁辊125上收集的纸灰就被海绵擦126擦掉,并存在纸灰收集部分127里。
也就是,在清洁单元121里,残留附着在感光鼓27上的色粉和纸灰被第一清洁辊124电吸附。在第一清洁辊124上吸附的色粉被电送回感光鼓27时,第一清洁辊124上吸附的纸灰被第二清洁辊125电吸附并收集。这样,通过上述无清洁器的显影系统,可以在收集残留色粉的同时将纸灰有效地从感光鼓27上除去,从而提高了纸灰清除的性能。
上框架53包括一个盖住下框架52中设置的鼓容纳部分77上部的上板78、一个从上板78的后边缘向下延伸的后板79和一个从上板78的前边缘向下延伸的前板80。上板78,后板79和前板80互相构成一个整体。
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29设置在上板78前后方向的中间,在上板78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与感光鼓27相面对,互相相隔一个预定的距离。
上板78在宽度方向上的前端两侧设置一个上接合部分81。每个上接合部分81均基本呈L形,且包括一个沿着前板80向下延伸的垂直杆部分82和一个从垂直杆部分82下端部附近以倾斜方向向后下方延伸的突起83。垂直杆部分82和突起83形成为一体。
在上板78后端的两侧沿宽度方向各设置一个螺栓安装部分(未显示)。
为了在前面将上框架53装配到下框架52上,上框架53的上接合部分81的突起83的上表面与下框架52的各自的下接合部分69的突起71的下表面(角)相接触。然后在这种状态下相对下框架52绕接触部位转动上框架53。此后,在后面,下框架52的螺栓紧固部分与上框架53上各自的螺栓安装部分相面对地对齐,并用螺栓固定上框架53和下框架52。这样就完成了将上框架53装配到下框架52。
在将上框架53装配到下框架52的情况下,下框架52的下接合部分69的突起71的下表面在水平方向上与上框架53的上接合部分81的突起83的上表面不接触。也就是说,上框架53的上接合部分81的突起83的上表面倾斜地接触下接合部分69的突起71的下表面的角。
接触上框架53的弹簧129设置在清洁单元121的上清洁架122上。弹簧129邻靠上框架53,通过在倾斜方向向后上方接触上框架53来推动上框架53的上接合部分69的突起83。
对于这种结构,当将上框架53装配在下框架52上时,上框架53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地附接在下框架52上,同时弹簧129的推动力可以减小下接合部分69的突起71与上接合部分81的突起83之间引起的振动。
在图2所示的鼓盒26中,肩头螺栓88将上框架53和下框架52精确地相互固定住。然而在图9的鼓盒26中,由弹簧129沿倾斜方向向后下方推动上框架53,从而利用弹簧129的推动力实现上框架53和下框架52的定位。因此在图9所示的鼓盒26中不需要用图2的肩头螺栓(特种螺栓)。
在图9所示的鼓盒26中,上接合部分81的突起83与下接合部分69的突起71相互重叠使上框架53和下框架52相接合,从而实现上框架53装配到下框架52上。通过上接合部分81的突起83从下接合部分69的突起71脱离实现了上框架53从下框架52上的拆卸。这样做使上框架53和下框架52相互能容易地进行装配和拆卸。
虽然本实用新型通过参考其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尽叙述,对于本技术领域熟练的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其中进行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变化、组合及修改。

Claims (25)

1.一种可拆卸地附接在成像设备(1)机身(2)上的感光体盒(26),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光体(27);
下框架(52);和
设置于下框架(52)上方并可附接到所述下框架(52)的上框架(53),其中所述上框架(53)包括与所述下框架(52)接合的上接合部分(81),所述下框架(52)包括与所述上框架(53)接合的下接合部分(69),在将所述上框架(53)附接到所述下框架(52)的地方所述上接合部分(81)与所述下接合部分(69)互相反向伸展,而当所述上框架(53)与所述下框架(52)的互相接合时所述上接合部分(81)与所述下接合部分(69)互相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体盒(26),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框架(53)附接到所述下框架(52)时所述上接合部分(81)与所述下接合部分(69)沿与附接所述感光体盒(26)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光体盒(2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合部分(81)有与其成一体的突起(83),所述下接合部分(69)有与其成一体的突起(71),当所述上框架(53)和所述下框架(52)互相接合时所述上接合部分(81)的突起(83)与所述下接合部分(69)的突起(71)互相重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光体盒(26),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52)在所述感光体(27)纵向的每一侧都配备突起(71),所述上框架(53)在与所述下框架(52)的每个突起(71)相对应的位置都配备突起(83)。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感光体盒(26),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52)和所述上框架(53)的突起(71,83)设置在所述感光体盒(26)的垂直于所述感光体(27)纵向的方向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光体盒(2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感光体盒(26)的垂直于所述感光体(27)纵向的方向的另一侧,用螺栓(88)把所述下框架(52)和所述上框架(53)互相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光体盒(26),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88)包括:
向其施加旋转力的头部(89),配备螺纹的螺纹部分(90),和设置于头部(89)和螺纹部(90)之间、其直径大于螺纹部分(90)和小于头部(89)的肩头部分(91),以及其中所述上框架(53)或所述下框架(52)中的一个配备有接纳肩头部分(91)且直径与肩头部分(91)基本相同的接纳部分(87),所述上框架(53)和所述下框架(52)中的另一个配备有拧入螺纹部分(90)的被拧入部分(72)。
8.如权利要求5至7的任何一个所述的感光体盒(26),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由所述上框架(53)和所述下框架(52)在所述感光体盒(26)的垂直于所述感光体(27)纵向的方向上的另一侧限定的重叠部分,其中所述上框架(53)与所述下框架(52)在与所述感光体(27)纵向垂直的方向上相互重叠。
9.如权利要求5到8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感光体盒(26),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52)和所述上框架(53)在所述感光体盒(26)的垂直于所述感光体(27)纵向的方向的另一侧互相面对,由此,上框架(53)绕所述下框架(52)的突起(71)的下表面和所述上框架(53)的突起(83)的上表面相互接触的接触部分相对于所述下框架(52)旋转。
10.如权利要求4到9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感光体盒(2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53)和所述下框架(52)中的至少一个配备有调节所述下框架(52)或所述上框架(53)的突起(83,71)在与所述感光体(27)的纵向平行的方向上的移动的调节部分(85)。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感光体盒(26),其特征在于,下框架(52)支撑感光鼓。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感光体盒(26),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充电装置(29),且所述充电装置(29)由上框架(53)支撑。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感光体盒(26),其特征在于,下框架(52)包括容纳清洁感光体(27)的清洁部件的清洁单元(121),所述清洁单元(121)包括向上框架(53)提供其推动力的推动部件(129)。
14.一种成像设备(1),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拆卸地附接到成像设备(1)机身(2)上的处理装置(17),该处理装置(17)包括:
可拆卸地附接到成像设备(1)机身(2)上并包括感光体(27)的感光体盒(26);和
可拆卸地附接到感光体盒(26)上并包括显影剂保持部件的显影剂盒(28);
所述感光体(27)包括:
下框架(52);和
设置于下框架(52)上方并附接到下框架(52)上的上框架(53);其中上框架(53)包括与下框架(52)接合的上接合部分(81),下框架(52)包括与上框架(53)接合的下接合部分(69),上接合部分(81)和下接合部分(69)在上框架(53)附接到下框架(52)的地方向彼此相反方向延伸,当上框架(53)与下框架(52)互相接合时上接合部分(81)与下接合部分(69)相互重叠。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合部分(81)有与其成一体的突起(83),所述下接合部分(69)有与其成一体的突起(71),并通过所述上接合部分(81)的突起(83)与所述下接合部分(69)的突起(71)互相重叠使所述上框架(53)和所述下框架(52)互相接合。
16.一种可拆卸地附接到成像设备(1)机身(2)上的处理装置(17),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
感光体(27);和
由金属制成、从所述框架的至少一侧沿与感光体(27)纵向平行的方向向外伸出的定位部件(66),其中在将处理装置(17)附接到成像设备(1)机身(2)时,定位部件(66)确定处理装置(17)相对于成像设备(1)机身(2)在附接该处理装置(17)的方向以及垂直于该附接方向的方向中的附接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处理装置(17),其特征在于,定位部件从所述框架(53)两侧伸出以便沿平行于所述感光体(27)纵向的方向延伸。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处理装置(17),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体(27)包括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框架(53)上的轴,并且其中所述轴的一端作为所述定位部件。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处理装置(17),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的另一端在将处理装置(17)附接到成像设备(1)机身(2)时电接地。
20.如权利要求16到19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处理装置(1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装置(29),其中所述框架(52,53)包括支撑感光体(27)的下框架(52)和设置于下框架(52)上方且附接到所述下框架(52)并包括所述充电装置(29)的上框架(53)。
21.一种成像设备(1),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拆卸地附接到成像设备(1)机身(2)的处理装置(17),所述处理装置(17)包括:
框架(53);
感光体(27);和
定位部件(66):所述定位部件由金属制成,从所述框架的至少一侧沿与所述感光体(27)纵向平行的方向向外伸出,其中在将处理装置(17)附接到成像设备(1)机身(2)时,定位部件(66)确定处理装置(17)相对于成像设备(1)机身(2)在附接方向以及垂直于该附接方向的方向上的附接位置;
成像设备(1)机身(2)包括与定位部件(66)邻靠的接触部件(95);
所述接触部件(95)包括:
在处理装置(17)相对于成像设备(1)机身(2)在附接方向及与该附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附接位置上固定定位部件(66)的固定部分(98a);
设置于固定部分(98a)在附接方向的上游并在平行于感光体(27)纵向的方向上位于固定部分(98a)所在位置更外侧的位置上的引导部分(97a)。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分(97a)包括斜面(106),该斜面沿与感光体(27)纵向平行的方向,朝向固定部分(98a),从所述附接方向的上游到下游向里倾斜。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成像设备(1),其特征在于,定位部件(66)从框架(53)的两侧伸出以便沿与感光体(27)纵向平行的方向延伸。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设备(1),其特征在于,感光体(27)包括由框架(53)可转动地支撑的轴,且其中所述轴(66)的一端(68a)作为所述定位部件。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成像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66)的另一端(68b)当处理装置(17)附接到成像设备(1)机身(2)时电接地。
CNU2004200659398U 2003-07-09 2004-07-09 处理装置,感光体盒和成像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2731504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93981A JP2005031213A (ja) 2003-07-09 2003-07-09 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
JP2003193982A JP2005031214A (ja) 2003-07-09 2003-07-09 プロセス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93982 2003-07-09
JP2003193981 2003-07-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31504Y true CN2731504Y (zh) 2005-10-05

Family

ID=3345561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4200659398U Expired - Lifetime CN2731504Y (zh) 2003-07-09 2004-07-09 处理装置,感光体盒和成像设备
CNB2004100636390A Active CN100480896C (zh) 2003-07-09 2004-07-09 感光体盒,感光体盒组装方法和成像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636390A Active CN100480896C (zh) 2003-07-09 2004-07-09 感光体盒,感光体盒组装方法和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106992B2 (zh)
EP (1) EP1496409B1 (zh)
KR (1) KR100983444B1 (zh)
CN (2) CN2731504Y (zh)
AT (1) ATE452353T1 (zh)
DE (1) DE602004024619D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80896C (zh) * 2003-07-09 2009-04-2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感光体盒,感光体盒组装方法和成像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86392A (ja) * 2005-09-22 2007-04-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125487B2 (ja) * 2007-12-25 2013-01-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219626B2 (ja) * 2008-05-27 2013-06-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526166B1 (ko) 2008-12-22 2015-06-0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현상유닛 및 이를 갖춘 화상형성장치
US20110008063A1 (en) * 2009-07-08 2011-01-1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oner cartridge
JP5056873B2 (ja) * 2010-03-08 2012-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36845B2 (ja) * 2010-09-24 2014-12-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327831C (en) * 1988-05-25 1994-03-15 Shigeki Sakakura Image-forming apparatus
JPH0635245A (ja) 1992-07-21 1994-02-10 Casio Electron Mfg Co Ltd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JP3313166B2 (ja) 1992-11-24 2002-08-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可搬型装置のロック装置
JP3471950B2 (ja) * 1995-02-02 2003-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154642B2 (ja) * 1995-04-28 2001-04-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トナー現像枠体とクリーニング枠体の結合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16288A (ja) 1995-10-17 1997-05-0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745111B2 (ja) * 1997-03-18 2006-0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結合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
US5930561A (en) * 1997-03-31 1999-07-27 Ricoh Company, Ltd.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formation device suitable for miniaturization
JPH11202733A (ja) 1998-01-20 1999-07-30 Seiko Epson Corp 像担持体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像担持体カートリッジ
JP4737349B2 (ja) 1999-02-26 2011-07-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948155B2 (ja) 1999-03-19 2007-07-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330410B1 (en) 1999-02-26 2001-12-1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hotosensitive member cartridge
US6441590B1 (en) 1999-03-26 2002-08-27 Sarnoff Corporation Two stage architecture for a monitor power supply
JP3513488B2 (ja) * 2000-12-20 2004-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DE602004024619D1 (de) * 2003-07-09 2010-01-28 Brother Ind Ltd Kassette für Bildaufzeichnungsvorrichtung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80896C (zh) * 2003-07-09 2009-04-2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感光体盒,感光体盒组装方法和成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008394A1 (en) 2005-01-13
KR20050007149A (ko) 2005-01-17
ATE452353T1 (de) 2010-01-15
US7106992B2 (en) 2006-09-12
DE602004024619D1 (de) 2010-01-28
EP1496409B1 (en) 2009-12-16
CN1577179A (zh) 2005-02-09
CN100480896C (zh) 2009-04-22
EP1496409A1 (en) 2005-01-12
KR100983444B1 (ko) 2010-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610C (zh) 复制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54884C (zh) 图象形成装置、彩色图象形成装置以及传送带组件
CN2731503Y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2689295Y (zh) 显影装置和影像形成设备
CN2632728Y (zh) 处理单元及影像形成设备
CN100339773C (zh)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113757C (zh) 双面打印机
CN1244026C (zh) 处理盒及成象设备
CN2779451Y (zh) 影像形成设备
CN1452033A (zh) 处理盒及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580970A (zh) 显影盒,感光构件盒,处理单元和成像装置
CN1932678A (zh) 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剂盒
CN1664721A (zh) 处理盒与成像设备
CN1940744A (zh) 具有将显影辊从感光鼓分离的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497373A (zh) 显影盒,侧盖板安装方法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083228A (zh) 光敏鼓,照相制版腔,成象装置及成象设备
CN2891011Y (zh) 成像装置
CN101046673A (zh) 处理单元、色粉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0345065C (zh)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279409C (zh) 带电系统、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766761A (zh) 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
CN2731504Y (zh) 处理装置,感光体盒和成像设备
CN1734362A (zh) 成像装置
CN2791703Y (zh) 显影盒,感光构件盒,处理单元和成像装置
CN1254424C (zh) 纸张排出装置、纸张处理装置及纸张排出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407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