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2678A - 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剂盒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剂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32678A
CN1932678A CNA2006101537955A CN200610153795A CN1932678A CN 1932678 A CN1932678 A CN 1932678A CN A2006101537955 A CNA2006101537955 A CN A2006101537955A CN 200610153795 A CN200610153795 A CN 200610153795A CN 1932678 A CN1932678 A CN 19326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developer box
developer
box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537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52564C (zh
Inventor
白木雅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932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26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256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2564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Axial coupl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3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7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驱动转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可脱卸安装的显影剂盒。该显影剂盒包括显影辊和从动转子。该从动转子可在朝向驱动转子、与显影辊的轴向相平行的前进方向上和与该前进方向相反的后退方向上移动。该从动转子在与驱动转子结合时接受来自该驱动转子的驱动力,从而使显影辊旋转。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剂盒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受2005年9月1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5-267042号的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一并结合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披露涉及诸如激光打印机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可脱卸安装的显影剂盒。
                            背景技术
以可脱卸方式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剂盒是本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美国专利U.S.Pat.6,823,160中所披露的这样一种显影剂盒包括显影辊、以及接受来自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驱动力并将该驱动力传递给该显影辊的输入齿轮。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还配备有结合构件用于与显影剂盒中的输入齿轮啮合并使该输入齿轮旋转。该结合构件形成为当安装脱卸显影剂盒时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盖子的开闭动作联动相对于输入齿轮啮合和脱开。
                            发明内容
但活动部件往往容易发生故障。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设有诸如结合构件这类活动部件时,活动部件的故障会需要对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进行修理。这种修理过程会需要对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拆解和组装的复杂作业。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维护作业便利的图像形成装置和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可脱卸安装的显影剂盒。
为了达到上述和其他目的,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驱动转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可脱卸安装的显影剂盒。该显影剂盒包括显影辊和从动转子。该从动转子可在显影剂盒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中时与驱动转子结合。该从动转子可在朝向驱动转子、与显影辊的轴向相平行的前进方向上和与该前进方向相反的后退方向上移动。该从动转子在与驱动转子结合时接受来自该驱动转子的驱动力,从而使显影辊旋转。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主壳体、驱动转子、和显影剂盒。该主壳体包括侧壁。驱动转子设置于该主壳体上。显影剂盒以可脱卸方式安装于主壳体中。显影剂盒包括显影辊和从动转子,该从动转子可在朝向驱动转子、与显影辊的轴向相平行的前进方向上和与该前进方向相反的后退方向上移动。该从动转子在与驱动转子结合时接受来自该驱动转子的驱动力,从而使显影辊旋转。相对于主壳体安装和脱卸显影剂盒时,该侧壁与从动转子对置。该侧壁包括第一壁部、第二壁部、以及第三壁部。第一壁部其走向与显影剂盒的安装方向相平行,该安装方向与前进方向和后退方向相正交。驱动转子设置于第一壁部上。第二壁部其走向与该安装方向相平行,并设置于该安装方向上第一壁部的上游以及前进方向上的下游。第三壁部设置于该安装方向上第一和第二壁部两者之间,并从安装方向上的上游侧至下游侧朝向前进方向的上游侧倾斜。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下列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各示范性方式:
图1为示出本发明示范性方式激光打印机的侧向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显影剂盒的侧向剖视图;
图3为从图2所示的显影剂盒的前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4为从图2所示的显影剂盒的左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5(a)为齿轮盖脱卸后从显影剂盒的左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5(b)是显示布置在显影盒左侧的齿轮机构的齿轮旋转方向的说明图;
图6(a)为示出显影剂盒与第一壁部对置并且驱动齿轮与输入齿轮相啮合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b)为示出显影剂盒与第一壁部对置并且由轴筒使驱动齿轮与输入齿轮脱开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c)为示出显影剂盒与第二壁部对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图示图6(b)中轴筒和输入齿轮两者之间接触状态的放大图;
图8(a)为示出前盖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8(b)为示出前盖关闭状态的立体图;
图9(a)为示出变形方式驱动齿轮和输入齿轮两者结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9(b)为示出变形方式驱动齿轮和输入齿轮两者分解状态的示意图;以及
图9(c)为示出变形方式在驱动齿轮前方定位的输入齿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某些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剂盒,其中相应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来省略重复说明。
1.激光打印机的总体结构
图1为示出本发明示范性方式激光打印机1的侧向剖视图。如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1包括主壳体2和主壳体2内用于提供纸张3的供纸单元4、以及用于在供纸单元4所提供的纸张3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5。
(1)主壳体
如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1还包括:主壳体2中所形成的用于存放下面述及的处理盒20的存放部6;以及设置于主壳体2上用于在存放部6上打开和关闭的前盖7。
前盖7由该前盖7底部边缘插入通过的盖轴(未图示)以转动方式支持。该前盖7能够绕该盖轴转动开闭。
下面说明书中,图1中的右侧称为激光打印机1的“前侧”,而图1中的左侧则称为“后侧”。而且,图1中近侧称为“左侧”,而图1中远侧则称为“右侧”。
(2)供纸单元
供纸单元4包括:以可脱卸方式安装于主壳体2底部的纸盘9;设置于纸盘9前端上部的馈入辊10和分离垫11;设置于馈入辊10后侧的拾取辊12;与馈入辊10相对置设置于其前下侧的咬合辊13;以及设置于馈入辊10后上侧的一对定位辊14。
有一压纸板15设置于纸盘9内侧用于以堆叠方式支持纸张3。该压纸板15在其后端受到可转动方式的支持,以便前端可在垂直方向上移动。
有一提杆17设置于纸盘9前部用于提升压纸板15的前端。该提杆17其截面呈L形以便绕压纸板15的前端弯曲,并在压纸板15底面下延伸。提杆17的顶端与纸盘9前端设置的杆轴18附接,而提杆17的后端则接触压纸板15靠近其前端的底面。杆轴18受到驱动在图1中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提杆17便绕杆轴18转动,提杆17的后端提升压纸板15的前端。
当压纸板15的前端提升时,该压纸板15上堆叠的纸张3其中最上页便抵压于拾取辊12上。拾取辊12旋转以开始在馈入辊10和分离垫11两者之间输送纸张3中最上页。
但从主壳体2当中移出纸盘9时,压纸板15其前端随本身重量自由下落,并安置于纸盘9的底面上。这种状态下,纸张3可以堆叠方式受到压纸板15的支承。
当拾取辊12将纸张3输送至馈入辊10和分离垫11两者之间的咬合部位时,纸张3便靠馈入辊10的旋转而介于馈入辊10和分离垫11两者之间,并得到可靠分离而逐页供纸。经过分页的纸张3接着在馈入辊10和咬合辊13两者间进纸并输送至定位辊14。
对纸张3的定位进行了调整之后,定位辊14将纸张3输送至图像形成单元5的转印位置(下面述及的感光鼓92和转印辊94两者之间将感光鼓92上所形成的色粉像转印到纸张3上的位置)。
(3)图像形成单元
图像形成单元5包括扫描单元19、处理盒20、以及定影单元21。
(a)扫描单元
扫描单元19设置于主壳体2的顶部,并包括激光光源(未图示)、可受到驱动而转动的多面镜22、fθ透镜23、反射镜24、透镜25、以及反射镜26。激光光源根据图像数据发出激光束。如图1中虚线所示,该激光束由多面镜22反射,通过fθ透镜23,经过反射镜24的反射,通过透镜25,并进一步由反射镜26向下反射,照射处理盒20中下面述及的感光鼓92的表面。
(b)处理盒
处理盒20以可脱卸方式安装于主壳体2中扫描单元19下面的存放部6中。处理盒20包括感光鼓盒27、以及以可脱卸方式安装于该感光鼓盒27上的显影剂盒28。
(b-1)感光鼓盒
感光鼓盒27包括鼓侧壳体76、和该鼓侧壳体76内的感光鼓92、栅控式充电器(Scorotron charger)93、转印辊94、以及清洁组件95。
鼓侧壳体76包括:存放感光鼓92、充电器93、转印辊94、以及清洁组件95的感光鼓存放部102;以及用于存放显影剂盒28的显影剂盒存放部103。
感光鼓存放部102形成为基本上呈盒子形状,其在前侧开放。虽未图示,但显影剂盒存放部103与感光鼓存放部102的前端连续形成。显影剂盒存放部103形成为具有底部但顶部开放的矩形框形状。
感光鼓92包括:呈圆筒形状、具有其外部表面由聚碳酸酯所形成的正极性充电感光层的感光鼓主体85;以及通过该感光体主体85的轴向中心延伸的金属鼓轴86。该鼓轴86在感光鼓存放部102中受到支持,感光鼓主体85相对于该鼓轴86以可旋转方式支持。按照此构成,感光鼓92设置于感光鼓存放部102中,可绕鼓轴86旋转。而且,感光鼓92受到电动机(未图示)所输入的驱动力的驱动而旋转。
充电器93以对角方式支持于感光鼓存放部102中感光鼓92的后上方。所设置的充电器93与感光鼓92对置,但与该感光鼓92分开规定距离以避免与之接触。该充电器93包括:设置为与感光鼓92隔开规定距离对置的放电导线87;以及设置于放电导线87和感光鼓92两者之间用于控制该放电导线87的电晕放电到达感光鼓92的放电量的格栅88。
通过对放电导线87加上高电压由该放电导线87产生电晕放电,并同时对格栅88加上偏置电压,具有上述构成的充电器93能够以均匀的正极性对感光鼓92的表面充电。
转印辊94设置于感光鼓存放部102中感光鼓92的下方,并在垂直方向上从感光鼓92的底部接触该感光鼓92,以便与该感光鼓92一起形成咬合部位。这里,该咬合部位起到转印位置这种作用。转印辊94由覆盖有导电橡胶材料所形成的辊体的金属辊轴所组成。转印动作期间,对转印辊94加上转印偏压。转印辊94同样受到电动机(未图示)所输入的驱动力的驱动而旋转。
清洁组件95安装于感光鼓存放部102中以便从其后侧与感光鼓92对置抵接。
(b-2)显影剂盒
显影剂盒28以可脱卸方式安装于鼓侧壳体76的显影剂盒存放部103中。因此,当将处理盒20安装于主壳体2的存放部6中时,也可以通过先打开前盖7并将显影剂盒28插入处理盒20的显影剂盒存放部103中,来将显影剂盒28安装于主壳体2的存放部6中。
如图2所示,显影剂盒28包括盒体100、和该盒体100内的供给辊31、显影辊32、以及厚度调节刮片33。
盒体100呈后侧开放的盒形。隔板56设置于该盒体100中前后方向的中途,用于分隔该盒体100的内部。开口58形成于隔板56的下部,使得该盒体100其分隔的两侧彼此连通。隔板56所分隔的盒体100的前区起到用于存放色粉的色粉容纳室30这种作用,而隔板56所分隔的盒体100的后区则起到其中设置供给辊31、显影辊32、以及厚度调节刮片33的显影室36这种作用。
色粉容纳室30填充有荷正电的非磁性、单组分色粉。所用的色粉是采用诸如悬浮聚合这种公知的聚合方法通过对聚合单体进行共聚得到的聚合色粉。该聚合单体举例来说可以是诸如苯乙烯这种苯乙烯单体、或者诸如丙烯酸、烷基(C1-C4)丙烯酸酯、烷基(C1-C4)间-丙烯酸酯(alkyl(C1-C4)meta acrylate)这种丙烯酸单体。聚合色粉形成为基本上呈球形以便具有用于实现高质量图像形成的出色流动性。
这种色粉是与诸如碳黑这种着色剂、或蜡、以及诸如硅石这种添加剂复合来提高流动性。该色粉颗粒的平均直径为大约6-10微米。
有一搅动器转轴59设置于色粉容纳室30的中心。该搅动器转轴59以可旋转方式支持于盒体100的侧壁44中(参见图3)。侧壁44在盒体100的宽度方向(与前后方向和垂直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彼此相向。搅动器46设置于该搅动器转轴59上。该搅动器46受到电动机(未图示)输入搅动器转轴59的驱动力的驱动而旋转。
色粉检测窗89设置于盒体100两侧壁上与色粉容纳室30相对应的位置,用于检测色粉容纳室30中留存的色粉量。色粉检测窗89在整个色粉容纳室30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主壳体2中设置有具有发光元件和感光元件的色粉传感器(未图示)。发光元件(未图示)设置于其中一个色粉检测窗89外侧的主壳体2上,而感光元件(未图示)则设置于其中另一色粉检测窗89外侧的主壳体2上。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经过色粉检测窗89进入并通过色粉容纳室30。感光元件在光通过色粉容纳室30并出射另一色粉检测窗89时将该光作为检测光检测。色粉传感器根据该感光元件检测该检测光的频率确定留存的色粉量。当色粉传感器确定色粉容纳室30中留存的色粉量下降至低水平时,激光打印机1在控制面板等(未图示)上面显示色粉用完的告警。
供给辊31设置于开口58的后方,其中包括由导电泡沫材料所形成的海绵辊体63覆盖的金属供给辊轴62。供给辊轴62以可旋转方式支持于盒体100两侧壁44中与显影室36相对应的位置。供给辊31受到电动机(未图示)输入供给辊轴62的驱动力的驱动而旋转。
显影辊32设置于供给辊31的后方,并以压力接触供给辊31,以便两者压紧。显影辊32包括金属显影辊轴64以及由导电橡胶材料所形成、覆盖该显影辊轴64的橡胶辊体65。显影辊轴64以可旋转方式支持于盒体100两侧壁44中与显影室36相对应的位置。橡胶辊体65具体来说由含精细碳颗粒等的聚氨酯橡胶或硅橡胶形成,其表面包覆有含氟的聚氨酯橡胶或硅橡胶。显影辊32受到电动机(未图示)输入显影辊轴64的驱动力的驱动而旋转。显影动作期间,对显影辊32加上显影偏压。
厚度调节刮片33包括由金属簧片组件所形成的主刮片组件66、以及设置于主刮片组件66末端上的按压部件67。该按压部件67具有半圆形截面,并由绝缘硅橡胶所形成。该主刮片组件66的底端支持于显影辊32上方的盒体100上,以便该主刮片组件66的弹性作用力使得按压组件67压抵于显影辊32的表面。
(b-3)显影转印操作
当电动机(未图示)将驱动力输入搅动器转轴59时,该搅动器转轴59便开始按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此时,搅动器46在色粉容纳室30中绕该搅动器转轴59进行圆周运动,由此搅动色粉容纳室30中的色粉,并将某些色粉通过开口58释放到显影室36中。
通过该开口58释放的色粉靠旋转的供给辊31供给至显影辊32上。此时,色粉在供给辊31和显影辊32两者之间摩擦起电而带正电。随着显影辊32的旋转,提供给显影辊32表面的色粉在厚度调节刮片33的按压部件67和显影辊32的橡胶辊体65两者间通过,由此在显影辊32表面上保持具有均匀厚度的薄层。
随着感光鼓92的旋转,充电器93对感光鼓92表面进行充电而带有均匀的正极性。接着,扫描单元19所出射的激光束高速扫描感光鼓92的整个表面,形成与纸张3上所要形成的图像相对应的静电潜像。
接下来,显影辊32表面上所承载的带正电的色粉随着显影辊32的旋转而与感光鼓92相接触,并提供给带正电荷的感光鼓92表面上曝光于激光束、因此具有低电位的区域。这样,感光鼓92上的潜像便按照反向显影法转换为可视图像,从而感光鼓92表面承载有色粉像。
随着定位辊14将纸张3输送通过感光鼓92和转印辊94两者间的转印位置,感光鼓92表面所承载的色粉像靠加到转印辊94上的转印偏压而转印到纸张3上。转印了色粉像以后,将纸张3输送至定影单元21。
感光鼓92经过转印动作以后所留存的色粉由显影辊32回收。而且,纸张3在感光鼓92上所积存的纸屑在转印动作期间由清洁组件95回收。
(c)定影单元
定影单元21设置于处理盒20的后侧,并且包括固定框57和该固定框57内设置的加热辊54以及加压辊55。
该加热辊54包括:金属管;该金属管表面所包覆的硅树脂;以及设置于金属管内侧用于对其加热的卤素灯。该加热辊54受到电动机(未图示)所输入的驱动力的驱动而旋转。
加压辊55设置于加热辊54的下方相对置,并靠压力抵接该加热辊54。该加压辊55由覆盖有橡胶材料所形成的辊体的金属辊轴所组成。该加压辊55跟随该加热辊54的旋转驱动。
定影单元21中,在转印位置处转印到纸张3上的色粉像接着随纸张3通过加热辊54和加压辊55两者之间而受热定影于纸张3。色粉像定影于纸张3以后,加热辊54和加压辊55接着沿朝向主壳体2顶面往上延伸的排纸路径60输送纸张3。排纸路径60顶部设置的排纸辊61将纸张排出到主壳体2顶面上所形成的排纸盘53上。
2.将显影剂盒安装于主壳体中的相关构造
(a)显影剂盒的结构
图3为显影剂盒28从图2所示的前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图4为显影剂盒28从左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显影剂盒28的盒体100包括在宽度方向上彼此分开对置的成对侧壁44。左侧壁44(下面称为“左侧壁38”)上设置有齿轮机构45、以及用于覆盖该齿轮机构45的齿轮盖77。
设置该齿轮机构45用于对显影辊32、供给辊31、以及搅动器46输入旋转驱动力。如图5(a)所示,齿轮机构45包括:用于接受下面述及的驱动齿轮73的驱动力的输入齿轮68;与该输入齿轮68啮合的中间齿轮70;与该中间齿轮70啮合的搅动器驱动齿轮69;与该输入齿轮68啮合的显影辊驱动齿轮71;以及同样与该输入齿轮68啮合的供给辊驱动齿轮72。如图5(b)所示,输入齿轮68通过驱动力顺时针旋转。因此,输入齿轮68的旋转时的中间齿轮70、显影辊驱动齿轮71、和供给辊驱动齿轮72逆时针旋转。通过与中间齿轮70的接合,搅拌器驱动齿轮69顺时针旋转。
如图6(a)所示,输入齿轮支持轴79从左侧壁38的后侧往左突出。输入齿轮68以可旋转方式支持于输入齿轮支持轴79上,并能够在输入齿轮支持轴79的整个轴向范围内滑动。
输入齿轮68由所具有的不同直径从输入齿轮68的右侧(基座端)至左侧(自由端)逐个减小的3个齿轮一体形成。具体来说,输入齿轮68由基座端上设置的内齿轮80、自由端上设置的结合齿轮82、以及内齿轮80和结合齿轮82两者间设置的外齿轮81一体形成。
内齿轮80为圆盘形状,其外部圆周形成有内齿75。外齿轮81与该内齿轮80同轴设置。该外齿轮81为圆盘形状,与内齿轮80相比具有较小的直径但较厚的轴向尺寸。该外齿轮81的外部圆周形成有外齿90。
结合齿轮82与内齿轮80和外齿轮82同轴设置。该结合齿轮82为圆筒形状,与外齿轮81相比具有较小的直径和较薄的轴向尺寸,而与内齿轮80相比则具有较小的直径但较厚的轴向尺寸。有一对键74形成于结合齿轮82的内部圆周面上,在径向上往内突出。该键74从结合齿轮82的内部圆周面上彼此错开180°的位置处相向突出。
如图7所示,齿轮侧斜面51形成于结合齿轮82的自由端上作为将其端面与外部圆周面相连的斜切面。键侧斜面113形成于结合齿轮82的自由端上作为将其端面与内部圆周面相连的斜切面。
如图6(a)所示,有一轴插入凹部78形成于从内齿轮80至外齿轮81的输入齿轮68中,用于插入输入齿轮支持轴79。
通过将输入齿轮支持轴79插入到该轴插入凹部78中,输入齿轮68以可旋转方式支持于该输入齿轮支持轴79上,并且可在该输入齿轮支持轴79的轴向方向上滑动。如下面所说明的那样,输入齿轮68沿输入齿轮支持轴79在轴向方向(即左右方向)上受到引导,这时内齿75与显影辊驱动齿轮71和供给辊驱动齿轮72啮合,而外齿90则与中间齿轮70啮合。
有一圆弹簧37装配到该输入齿轮支持轴79上。该圆弹簧37沿输入齿轮支持轴79的轴方向延伸,并介于左侧壁38和输入齿轮68两者之间。该圆弹簧37由一压紧弹簧所组成。该圆弹簧37其右端接触左侧壁38,而左端则接触输入齿轮68中设置的内齿轮80的右端面,用于在下面述及的输入齿轮68的前进方向(往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往外方向)上对输入齿轮68持续施力。
如图5(a)和图6(a)所示,中间齿轮70以可旋转方式支持于在输入齿轮68前面的位置处从左侧壁38往左突出的中间齿轮支持轴91上。中间齿轮70由右轴侧(基座端)上设置的内齿轮97、以及左轴端(自由端)上设置并具有与内齿轮97相比较大直径的外齿轮98一体形成。中间齿轮70的外齿轮98与输入齿轮68的外齿轮81啮合。有一内凹支持部99形成于外齿轮98的左端面。
搅动器驱动齿轮69设置于搅动器转轴59的左轴端上,相对于搅动器转轴59无法转动。搅动器转轴59在中间齿轮70前下方对角的位置处从左侧壁38起往左突出,并透过该左侧壁38。搅动器驱动齿轮69与中间齿轮70的内齿轮97啮合。
显影辊驱动齿轮71设置于显影辊轴64的左轴端上,相对于显影辊轴64无法转动。显影辊轴64在输入齿轮68后下方对角的位置处从左侧壁38起往左突出,并透过该左侧壁38。显影辊驱动齿轮71与输入齿轮68的内齿轮80啮合。
如图5(a)所示,供给辊驱动齿轮72设置于供给辊轴62的左轴端上,相对于供给辊轴62无法转动。供给辊轴62在输入齿轮68的下方位置处从左侧壁38起往左突出,并透过该左侧壁38。供给辊驱动齿轮72与显影辊驱动齿轮71分开,并与输入齿轮68的内齿轮80啮合。
如图3和图4所示,齿轮盖77安装于左侧壁38上用于覆盖齿轮机构45。换言之,该齿轮盖77覆盖输入齿轮68、中间齿轮70、搅动器驱动齿轮69、显影辊驱动齿轮71、以及供给辊驱动齿轮72。
齿轮盖77由盖板101和脚部104一体组成。盖板101设置于左侧壁38的外部宽度方向侧(左侧),齿轮机构45介于其两者之间。脚部104从盖板101的外周边缘弯曲至左侧壁38。
有一结合插入孔8形成于盖板101中与输入齿轮68的结合齿轮82相对置的位置,作为用于插入结合齿轮82的开口。结合插入孔8所具有的直径大于该输入齿轮68的结合齿轮82但小于外齿轮81,用于使结合齿轮82前进和后退。
如图7所示,结合插入孔8的外周边缘从盖板101的内面(右表面)往内(往右)稍稍突出,这是因为外齿轮81右端面上的外周边缘如下面所述与该结合插入孔8的外周边缘接触。
如图4所示,有一显影辊轴插入孔105形成于盖板101中与显影辊轴64相对应的位置。该显影辊轴插入孔105能够使透过显影辊驱动齿轮71的显影辊轴64的左轴端从齿轮盖77在宽度方向上往外(往左)突出。
如图6(a)所示,有一圆筒部106形成于盖板101的内面上,用于插入到中间齿轮70的内凹支持部99中。
如图5(a)所示,各轴套部107设置于左侧壁38上显影辊驱动齿轮71下方和搅动器驱动齿轮69前面的各位置。各轴套部107从左侧壁38往左突出。各螺纹件108(图4)旋入各轴套部107中。
如图4所示,通过将脚部104的自由端(右端面)置于与左侧壁38接触,从而齿轮盖77覆盖输入齿轮68、中间齿轮70、搅动器驱动齿轮69、显影辊驱动齿轮71、以及供给辊驱动齿轮72,接着通过将结合齿轮82插入结合插入孔8中,将显影辊轴64插入显影辊轴插入孔105中,再将圆筒部106插入中间齿轮70的内凹支持部99中(参见图6(a)),来安装于左侧壁38上。接下来,各螺纹件108插入通过盖板101并旋入各轴套部107。
按照此构造,齿轮盖77通过用盖板101覆盖内齿轮80和外齿轮81来保护输入齿轮68,同时允许结合齿轮82从结合插入孔8当中在宽度方向上往外(往左)突出。
如图6(a)和图6(c)所示,介于左侧壁38和输入齿轮68两者之间的圆弹簧37在输入齿轮68的前进方向(往左方向或在宽度方向上的往外方向)上对输入齿轮68持续施力。因而,其左端面上外齿轮81的外周边缘往往与盖板101中所形成的结合插入孔8的外周边缘相接触。这限制输入齿轮68在输入齿轮68的前进方向上进一步移动,并将输入齿轮68保持于前进位置、即输入齿轮68前进方向上的远端点。当输入齿轮68处于该前进位置时,该输入齿轮68可以如下面所说明的那样与驱动齿轮73啮合(参见图6(a))。
但输入齿轮68在宽度方向上往内(往右)受到按压来克服圆弹簧37施加的作用力的话,输入齿轮68便在输入齿轮68的后退方向(往右方向或在宽度方向上的往内方向)上移动至图6(b)所示的后退位置。当输入齿轮68后退至该后退位置时,结合齿轮82中仅有左端面和齿轮侧斜面51通过齿轮盖77的结合插入孔8外露。
如图6(a)和图6(b)所示,输入齿轮68不论是处于前进位置(图6(a))还是处于后退位置(图6(b)),输入齿轮68的内齿75均完全与显影辊驱动齿轮71和供给辊驱动齿轮72啮合(图5(a))。因此,内齿75与显影辊驱动齿轮71和供给辊驱动齿轮72相啮合的面积不变。另一方面,当输入齿轮68处于前进位置时,输入齿轮68和中间齿轮70的外齿轮98其外齿90完全啮合(图6(a))。而当输入齿轮68处于后退位置时,中间齿轮70中仅是外齿轮98的大约右半部与外齿90啮合(图6(b))。因此,当输入齿轮68从后退位置移动至前进位置时外齿90和中间齿轮70两者间的啮合面积增加。因而,当输入齿轮68从后退位置移动至前进位置时,中间齿轮70、供给辊驱动齿轮72、以及显影辊驱动齿轮71和输入齿轮68间的总啮合面积增加。
(b)主壳体的结构
主壳体2的存放部6(参见图1)包括在宽度方向上隔开一距离的左壁96(参见图6(a))和右壁(未图示)。
如图6(b)和图6(c)所示,有一引导壁41设置于左壁96的内侧(右侧),并在宽度方向上与左壁96隔开一规定距离。平面图中,在安装或脱卸期间显影剂盒28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范围内,该引导壁41包括:与从主壳体2的前方安装显影剂盒28的安装方向(往后方向)相平行延伸的第二壁部47(图6(c));从第二壁部47的后边缘延续在宽度方向上往内(往右)倾斜的第三壁部48(图6(c));以及从第三壁部48的后边缘延续并与第二壁部47相平行延伸的第一壁部49(图6(b))。
如图6(b)所示,有一通孔50形成于第一壁部49中使轴筒42和插入该轴筒42中的驱动齿轮73相对的位置。如图7所示,有一孔侧斜面52沿通孔50的边缘形成为从引导壁41的左侧面至右侧面其直径逐渐变大的斜切面。
如图6(b)所示,宽度方向上左壁96和引导壁41两者间所设置的是:驱动齿轮73;用于使驱动齿轮73和输入齿轮68两者结合和分解的轴筒42;以及用于使该轴筒42前进和后退的平移臂16。
驱动齿轮73在宽度方向上设置为与第一壁部49相对。驱动齿轮73的基座端以可旋转方式支持于左壁96上设置的齿轮盒109中。驱动齿轮73的自由端在宽度方向上往内(往右)突出。驱动齿轮73受到主壳体2中设置的电动机(未图示)所输入的驱动力的驱动而绕其轴旋转。
驱动齿轮73的自由端与第一壁部49中所形成的通孔50相对。如下面所说明的那样,当显影剂盒28安装于主壳体2中时,驱动齿轮73的自由端定位于第一壁部49和盖板101两者之间。
如图7所示,有一驱动齿轮侧斜面114形成于驱动齿轮73的自由端作为将驱动齿轮73的端面与外周面相连的斜切面。
如图6(a)所示,轴筒42一体设置有圆筒形轴筒组件83、以及在径向上往外延伸并设置于该圆筒形轴筒组件83左边缘的突缘部84。轴筒42装配到驱动齿轮73上以便能够在驱动齿轮73的轴方向上滑动。
如图7所示,有一轴筒侧斜面115形成于圆筒形轴筒组件83的右侧作为将圆筒形轴简组件83的端面与外周面相连的斜切面。
如图6(a)所示,有一圆弹簧35介于左壁96和轴筒42两者之间。该圆弹簧35沿驱动齿轮73的轴方向装配到该驱动齿轮73上。该圆弹簧35由一压紧弹簧所组成。该圆弹簧35其右端接触突缘部84,而左端则接触左壁96上的齿轮盒109,用于在轴筒42的前进方向(往右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往内方向)上对轴筒42持续施力。
如图8(a)和图8(b)所示,平移臂16由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臂部29、以及设置于该臂部29后端上的凸轮部34一体形成。
臂部29的前端由联接机构(未图示)与前盖7(图1)耦连,并且与前盖7的开闭动作联动在前后方向上滑动。
有一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孔43形成于凸轮部34中。凸轮部34具有后退部39、前进部40、以及斜面部110。该后退部39围绕长孔43的后端设置,其在宽度方向上形成为比凸轮部34其余部分厚。该前进部40围绕长孔43的前端设置,其在宽度方向上形成为比后退部39薄。该斜面部110围绕长孔43的外周将后退部39与前进部40相连,从前进部40至后退部39在外部宽度方向(往左方向)上逐渐变厚。
轴筒42的圆筒形轴筒组件83在宽度方向上透过长孔43,以便轴筒42的突缘部84在宽度方向上从外侧接触后退部39、前进部40、以及斜面部110其中之一。由于圆弹簧35施加的作用力,该圆筒形轴筒组件83沿驱动齿轮73在轴筒42的前进方向(往右方向或宽度方向上的往内方向)上持续施力,由此使突缘部84接触后退部39、前进部40、以及斜面部110其中之一。
当前盖7如图8(a)所示打开时,平移臂16的臂部29与前盖7的打开动作联动往后滑动,直到轴筒42的突缘部84与前进部40接触为止。此时,圆弹簧35施加的作用力使驱动齿轮73上方的轴筒42前进到前进位置,在该前进位置如图6(b)所示轴筒42插入通过第一壁部49的通孔50。如下面所说明的那样,当轴筒42处于前进位置时,圆筒形轴筒部件83的右端覆盖驱动齿轮73的自由端,并当显影剂盒28安装于主壳体2中时定位于第一壁部49和盖板101两者之间。
当前盖7如图8(b)所示关闭时,平移臂16的臂部29与前盖7的关闭动作联动往前滑动,轴筒42的突缘部84从前进部40滑动至斜面部110,接着滑动至后退部39,并处于与后退部39相接触的状态。此时如图6(a)所示,轴筒42相对于驱动齿轮73后退克服圆弹簧35施加的作用力,并处于与第一壁部49的通孔50分开的后退位置。当轴筒42处于该后退位置时,圆筒形轴筒组件83的右端定位于第一壁部49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左方),以便驱动齿轮73的自由端从圆筒形轴筒组件83当中外露。
(c)显影剂盒的安装和移除
(c-1)将显影剂盒安装于主壳体中
当前盖7如图6(b)和图8(a)所示打开时,平移臂16通过联接机构(未图示)与前盖7的打开动作联动往后滑动。处于与后退部39接触状态的轴筒42其突缘部84与前进部40相接触,由此使轴筒42移动至前进位置。
显影剂盒28通过从主壳体2的前侧在往后方向上插入来安装于主壳体2的存放部6中。随着在往后方向上插入显影剂盒28,显影剂盒28上的输入齿轮68如图6(c)所示在宽度方向上前进和后退。具体来说,安装动作开始时,输入齿轮68在宽度方向上定位于与第二壁部47相对。因为有一间隙形成于宽度方向上输入齿轮68的结合齿轮82的左端面和第二壁部47的右侧表面两者之间,因而输入齿轮68处于前进位置,并不在宽度方向上后退而与第二壁部47对置。
随着显影剂盒28进一步往后移动,输入齿轮68如图6(c)和图6(b)所示移动至与第三壁部相对的位置。因为第三壁部48从第二壁部47的后端至第一壁部49的前端在宽度方向上往内(往右)倾斜,因而随着显影剂盒28往后移动,结合齿轮82的左端面接触第三壁部48的右表面并沿其滑动,输入齿轮68逐渐往右移动克服圆弹簧37施加的作用力。当输入齿轮68移动至第三壁部48结合第一壁部49这种位置时,输入齿轮68往右移动最大距离,而处于后退位置。
随着显影剂盒28进一步往后移动,输入齿轮68处于与第一壁部49相对置的位置,因此保持于后退位置。
当接着将显影剂盒28完全安装于存放部6中时,齿轮侧斜面51接触到轴筒侧斜面115以后,输入齿轮68的结合齿轮82通过结合插入孔8搭上圆筒形轴筒组件83(参见图7)。因此,结合齿轮82的左端面抵接第一壁部49和盖板101两者间的圆筒形轴筒组件83的右端面。此时,结合齿轮82以同轴方式与圆筒形轴筒组件83相对,同样以同轴方式与该轴筒42内侧所装配的驱动齿轮73相对。
接着,当前盖7如图6(a)和图8(b)关闭时,平移臂16通过联接机构(未图示)与前盖7的关闭动作联动往前滑动。结果是,轴筒42其突缘部84与后退部39相接触,由此使轴筒42移动至后退位置。
随着轴筒42从前进位置往左移动至后退位置,驱动齿轮73的自由端便从圆筒形轴筒组件83的右端外露,同时在仍与轴筒42相接触的情况下,输入齿轮68的结合齿轮82通过圆弹簧37施加的作用力往左移动至前进位置。此时,将驱动齿轮73的自由端插入到结合齿轮82中,并与键74啮合,由此将驱动齿轮73与输入齿轮68结合。因此,电动机(未图示)的驱动力可以通过驱动齿轮73和输入齿轮68传递至齿轮机构45。
在图像形成期间,来自电动机(未图示)的驱动力经驱动齿轮73和输入齿轮68被传递至齿轮机构45。如图5(a)所示,驱动力经中间齿轮70从齿轮机构45中的输入齿轮68传递至搅拌器驱动齿轮69,以便转动搅拌器46。驱动力也从输入齿轮68传递至显影辊驱动齿轮71以便转动显影辊32,以及从输入齿轮68传递至供给辊驱动齿轮72以便转动供给辊31。
(c-2)从主壳体当中移除显影剂盒
当前盖7如图6(b)和图8(a)打开时,平移臂16通过联接机构(未图示)与前盖7的打开动作联动往后滑动。结果是,轴筒42其突缘部84处于与前进部40相接触的位置,由此使轴筒42移动至前进位置。
随着轴筒42从后退位置往右移动至前进位置,驱动齿轮73的自由端再度由圆筒形轴筒组件83的右端所覆盖。同时,在仍与圆筒形轴筒组件83相接触的情况下,结合齿轮82从前进位置往右推至后退位置克服圆弹簧37施加的作用力。此时,结合齿轮82从驱动齿轮73的自由端后退,使键74与驱动齿轮73的自由端脱开,因此将驱动齿轮73与输入齿轮68分解。
接着,从存放部6往前拉动显影剂盒28。随着往前拉动显影剂盒28,输入齿轮68按将显影剂盒28安装于存放部6中时的顺序相反的顺序依次与第一壁部49、第三壁部48、以及第二壁部47对置。随着显影剂盒28移动经过第三壁部48,输入齿轮68从后退位置往左移动,而处于通过第三壁部48和第二壁部47两者间结合所限定的前进位置。因此,显影剂盒28与主壳体2分开。
3.具体方式的操作和效果
如上面结合图6(a)-图6(c)所说明的那样,显影剂盒28设置有输入齿轮68。因为输入齿轮68在左右方向上滑动来前进和后退,输入齿轮68与主壳体2上设置的驱动齿轮73相比更容易受损。要使发生这种损伤的话,用户只需维修显影剂盒28,其成本比维修主壳体2低得多。某些情况下,可以简单替换显影剂盒28本身来解决该问题。结果是,这种构成便于维护。
此外,输入齿轮68在前进位置(参见图6(a))和后退位置(参见图6(b))两者间前进和后退。在前进位置处,输入齿轮68往左移动,直到外齿轮81的左端面接触盖板101处结合插入孔8的外周边缘,结合齿轮82与驱动齿轮73啮合为止。在后退位置处,输入齿轮68往右移动,结合齿轮82仅有左端面和齿轮侧斜面51通过结合插入孔8在齿轮盖77的左侧外露。
因为输入齿轮68可以在前进位置和后退位置两者间移动,因而可以可靠地结合和可靠地分解输入齿轮68和驱动齿轮73。
显影剂盒28也设置有用于对输入齿轮68往左施力的圆弹簧37、以及用于限制输入齿轮68往左移动的齿轮盖77。
因而,可以通过简单的构成限制输入齿轮68往左移动,使之可以将输入齿轮68的往左移动调整为用于与驱动齿轮73结合所需的距离。此外,圆弹簧37持续对输入齿轮68往左施力,从而输入齿轮68通过简单的构成与驱动齿轮73可靠啮合。
输入齿轮68装配到输入齿轮支持轴79上,从而可通过将输入齿轮支持轴79插入到输入齿轮68的轴插入凹部78中在左右方向上滑动。而且,圆弹簧37的右端接触左侧壁38,而左端则接触内齿轮80的右端面。
因此,当输入齿轮68朝向驱动齿轮73前进时,输入齿轮支持轴79将输入齿轮68正确引导至驱动齿轮73。因而,输入齿轮68可以通过简单的构成稳定、可靠地与驱动齿轮73结合。
此外,输入齿轮支持轴79既起到支持输入齿轮68的作用,又起到将输入齿轮68引导至驱动齿轮73的作用,因而可减少所需部件的数目。
而且,通过将圆弹簧37设置到输入齿轮支持轴79上,圆弹簧37对输入齿轮68施力使之可靠地朝向驱动齿轮73前进,由此确保输入齿轮68和驱动齿轮73两者间稳定、可靠的啮合。
此外,显影剂盒28的齿轮盖77既起到保护齿轮机构45的作用,又起到限制输入齿轮68移动的作用,因而无需提供一专用组件用以限制输入齿轮68移动,由此减少所需部件的数目。
输入齿轮68通过结合插入孔8前进和后退的同时,齿轮盖77中除了结合插入孔8以外的部分对齿轮盖77加以保护,由此在允许输入齿轮68前进和后退的同时能够使齿轮盖77保护齿轮机构45。
输入齿轮68通过结合齿轮82与驱动齿轮73结合,以便相对于驱动齿轮73无法转动,同时输入齿轮68的内齿轮80与显影辊驱动齿轮71啮合。因而,输入齿轮68能够可靠、有效地将驱动力从驱动齿轮73传递至显影辊驱动齿轮71。
按照具有此构成的输入齿轮68,在输入齿轮68在左右方向上前进和后退的整个范围内始终保持输入齿轮80与显影辊驱动齿轮71和供给辊驱动齿轮72间的啮合状态和外齿轮81和中间齿轮70两者间的啮合状态。
这样,当输入齿轮68与驱动齿轮73结合时,输入齿轮68能够可靠地将驱动力从驱动齿轮73传递至显影辊驱动齿轮71、供给辊驱动齿轮72、以及中间齿轮70。
输入齿轮68在前进位置和后退位置两者间移动时,输入齿轮68的内齿75与显影辊驱动齿轮71和供给辊驱动齿轮72间的啮合面积保持不变,但输入齿轮68从后退位置移动至前进位置时,外齿90和中间齿轮70两者间的啮合面积增加。
因而,输入齿轮68与显影辊驱动齿轮71、供给辊驱动齿轮72、以及中间齿轮70间的总啮合面积,输入齿轮68处于前进位置、并与驱动齿轮73结合时的情形大于输入齿轮68处于后退位置、并与驱动齿轮73脱开时的情形。因此,输入齿轮68能够将驱动齿轮73的驱动力可靠传递给显影辊驱动齿轮71、供给辊驱动齿轮72、以及中间齿轮70。
如图7所示,齿轮侧斜面51形成于结合齿轮82的自由端上。因此,当显影剂盒28安装于主壳体2中时,即便是结合齿轮82的左端接触引导壁41,该齿轮侧斜面51也可以在前进和后退方向上引导结合齿轮82。该齿轮侧斜面51可以减小结合齿轮82的左端接触引导壁41时所产生的摩擦量,从而输入齿轮68顺利地与驱动齿轮73啮合或脱开。
如上所述,轴筒侧斜面115形成于圆筒形轴筒组件83上。当显影剂盒28安装于存放部6中时,输入齿轮68的结合齿轮82可以通过齿轮侧斜面51和轴筒侧斜面115顺利地搭上和接触圆筒形轴筒组件83。
如上所述,随着显影剂盒28安装于主壳体2中,输入齿轮68首先通过第二壁部47,接触第三壁部48,并在宽度方向上往右后退与第一壁部49和第二壁部47两者间的间隙相对应的距离。在显影剂盒28安装于主壳体2中的状态下关闭前盖7时,输入齿轮68朝向第一壁部49处的驱动齿轮73前进并与之啮合。
按此方式,输入齿轮68可以通过简单的构成在前进和后退方向上移动。此外,在显影剂盒28安装于主壳体2中的状态下关闭前盖7的同时,输入齿轮68可以与驱动齿轮73啮合。
此外,输入齿轮68和驱动齿轮73可以通过轴筒42的简单构成来啮合或脱开,能够使显影剂盒28顺利安装于主壳体2中。
由于轴筒42的圆筒形轴筒组件83装配到驱动齿轮73上,因而相对于驱动齿轮73结合或分解输入齿轮68时输入齿轮68能够相对于驱动齿轮73可靠地啮合和脱开,由此在输入齿轮68和驱动齿轮73两者间实现可靠的结合和分解。
当圆筒形轴筒组件83的右端面定位于与结合齿轮82对置时,圆弹簧35对圆筒形轴筒组件83施力以接触结合齿轮82的左端面。因而,轴筒42确保输入齿轮68和驱动齿轮73两者间可靠的结合和分解,由此实现显影剂盒28相对于主壳体2的顺利安装脱卸。
当轴筒42处于前进位置而输入齿轮68处于后退位置时,圆筒形轴筒组件83的右端在第一壁部49和盖板101两者间的宽度位置处接触结合齿轮82的左端。此构成减小从主壳体2当中移出显影剂盒28时圆筒形轴筒组件83的右端或结合齿轮82的左端牵扯相应的盖板101或第一壁部49这种可能性,由此确保从主壳体2当中顺利移出显影剂盒28。
如图7所示,孔侧斜面52在第一壁部49的通孔50中形成为从引导壁41的左侧面至右侧面其直径逐渐变大的斜切面。因此,相对于主壳体2安装或脱卸显影剂盒28时,即便是结合齿轮82的左端接触引导壁41中所形成的通孔50的外周边缘,孔侧斜面52也可以在前进和后退方向上引导结合齿轮82,并且可以减小结合齿轮82的左端和通孔50的外周边缘两者接触所产生的摩擦量。因此,此构成确保输入齿轮68在前进和后退方向上顺利移动,并确保相对于主壳体2顺利安装脱卸显影剂盒28。
如上所述,键侧斜面113和驱动齿轮侧斜面114可将输入齿轮68从后退位置顺利引导至前进位置,以确保输入齿轮68与驱动齿轮73可靠结合。
4.变形例
尽管参照本发明的上述方式具体说明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清楚,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情况下进行种种变化和修改。
(a)用于使输入齿轮与驱动齿轮结合的结构变形例
作为上述方式的变形例,可以取消轴筒42。下面将参照图9说明该变形例,其中相应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来省略重复说明。
在该变形例中,结合齿轮82的外部表面上形成有锥面112。该锥面112在结合齿轮82的右端和齿轮侧斜面51两者间从右往左逐渐收窄。为了符合该输入齿轮68这种形状,盖侧斜面111在结合插入孔8的边缘形成为从盖板101的左侧表面至右侧表面、同样至孔侧斜面52其直径逐渐变大这种斜切面。
按照具有这种形状的结合齿轮82,随着显影剂盒28从存放部6开始受到往前拉动,在前进位置处与驱动齿轮73啮合的输入齿轮68(参见图9(a))便接触该锥面112和孔侧斜面52。该锥面112和孔侧斜面52将所施加的用以往前拉动显影剂盒28的作用力变换为在往右方向上作用的作用力,以便随着显影剂盒28受到往前拉动,输入齿轮68便往右移动克服圆弹簧37施加的作用力(参见图9(b))。
随着显影剂盒28受到进一步的往前拉动,结合齿轮82通过键侧斜面113和驱动齿轮侧斜面114滑移离开驱动齿轮73,接着因圆弹簧37施加的作用力而接触第一壁部49的右滑动面(图9(c))。按此方式,随着显影剂盒28从主壳体2当中移出,输入齿轮68与驱动齿轮73脱开,并沿着引导壁41的右表面滑动。
当将显影剂盒28安装于主壳体2中时则发生相反过程。具体来说,随着显影剂盒28在往后方向上插入到主壳体2中(参见图9(c)),结合齿轮82移动至与通孔50相对的位置。当锥面112接触孔侧斜面52、而键侧斜面113接触驱动齿轮侧斜面114时(参见图9(b)),输入齿轮68沿着上述斜面113、114引导至与驱动齿轮73同轴相对的位置,并与驱动齿轮73顺利啮合(参见图9(a))。
因此,此构成能够通过省略轴筒42、平移臂16、以及圆弹簧35的简单结构来实现输入齿轮68和驱动齿轮73的啮合和脱开,由此减少所需部件的数目。
(b)驱动齿轮的位置的变形例
在上述方式中,驱动齿轮73布置在主壳体2上且当安装在鼓盒27上的显影剂盒28安装到激光打印机1上时,驱动齿轮73与输入齿轮68接合。然而,驱动齿轮73可以布置在鼓盒27上。在这种情况下,当显影剂盒28安装到鼓盒27上时,驱动齿轮73甚至能够与主壳体2以外的输入齿轮68接合。
(e)激光打印机的变形例
上述方式中,是对单色激光打印机应用本发明的。但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对多种色彩将各色粉像从各感光鼓直接转印到纸张上这种级联式彩色激光打印机,或先暂时将各色粉像按每一色彩从各感光组件转印到中间转印组件上、再将全部彩色图像一次性转印到纸张上这种中间转印式彩色激光打印机。

Claims (20)

1.一种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外壳;
布置在所述盒外壳内的显影辊;和
第一转子,该第一转子配置成向所述显影辊传递驱动力,
其中所述第一转子可相对于所述盒外壳沿着平行于所述显影辊轴向的前进方向和与所述前进方向相反的后退方向上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前进方向上限制所述第一转子的移动的限制构件,和在所述前进方向上对所述第一转子施力的施力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显影剂盒可拆卸地安装在具有第二转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所述第一转子配置成在所述显影剂盒安装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时与所述第二转子结合,以便于接受来自所述第二转子的驱动力以转动所述显影辊;
所述限制构件形成有开口,所述第一转子在前进和后退方向上移动通过该开口;所述第一转子可在前进位置和后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后退位置处于前进方向上所述前进位置的上游侧;所述第一转子在所述显影剂盒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中时在所述前进位置与所述第二转子结合;且当所述第一转子处于后退位置时,仅有该第一转子在所述前进方向上的下游边缘通过所述开口从所述限制构件露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第一转子接合的接合构件,该接合构件包括将来自所述第一转子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显影辊的传递转子,
其中所述第一转子处于所述前进位置时所述第一转子和所述接合构件之间的接合区域大于所述第一转子处于所述后退位置时所述第一转子和所述接合构件之间的接合区域。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第一转子接合并将来自所述第一转子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显影辊的传递转子,其中所述限制构件为保护所述传递转子的盖子构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构件形成有开口,所述第一转子在所述前进和后退方向上移动通过该开口。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子可沿所述前进和后退方向在预定范围内移动,而且所述第一转子始终与所述传递转子接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引导所述第一转子在所述前进和后退方向上移动的引导部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为支持所述第一转子的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前进方向上限制所述第一转子的移动的限制构件,和在所述前进方向上对所述第一转子施力并装配到所述轴上的圆弹簧。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显影剂盒可拆卸地安装到包括有第二转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所述第一转子配置成在所述显影剂盒安装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时与所述第二转子结合,以便于接受来自所述第二转子的驱动力以转动所述显影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第一转子接合以将来自所述第一转子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显影辊的传递转子,其中所述第一转子包括配置为可与所述第二转子结合的结合部件和与所述传递转子接合的接合部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影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子的结合部件具有通过在所述结合部件的轴端处斜切该结合部件的一侧端面所形成的斜面,该斜面引导该第一转子在前进和后退方向上移动。
1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括侧壁的主壳体;
布置于所述主壳体上的第一转子;和
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主壳体中的显影剂盒,该显影剂盒包括显影辊和第二转子,该第二转子可在朝向所述第一转子、与所述显影辊的轴向相平行的前进方向上和与所述前进方向相反的后退方向上移动,其中所述第二转子在与第一转子结合时接受来自该第一转子的驱动力,从而转动所述显影辊;
其中:当所述显影剂盒安装到主壳体和从主壳体拆卸所述显影剂盒时,所述侧壁与所述第二转子相对;以及
所述侧壁包括:
第一壁部,该第一壁部平行于所述显影剂盒的安装方向延伸,所述显影剂盒的安装方向与所述前进方向和后退方向相正交,其中所述第一转子布置在所述第一壁部上;
第二壁部,该第二壁部平行于所述安装方向延伸,并布置于所述安装方向上所述第一壁部的上游以及所述前进方向上的下游;
第三壁部,该第三壁部布置于所述安装方向上第一和第二壁部之间,并从安装方向上的上游侧至下游侧朝向前进方向的上游侧倾斜。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二转子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前进/后退构件,该第二位置处于前进方向上所述第一位置的上游侧;其中当所述第二转子与第一转子结合时,所述前进/后退构件处于第一位置;而所述第二转子从所述第一转子脱开时,所述前进/后退构件处于第二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转子与所述第一转子相对时,所述前进/后退构件与所述第二转子在前进方向上的下游端相接触。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剂盒包括在前进方向上限制所述第二转子的移动的限制构件,且第二位置处的所述前进/后退构件在前进方向上与位于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限制构件之间的位置的所述第二转子接触。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前进/后退构件呈圆筒形状,并装配于所述第一转子上。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部形成有让所述第二转子插入的开口,该开口由朝向所述前进方向向内倾斜的斜面所限定,该斜面引导所述第二转子在前进和后退方向上的移动。
20.一种显影剂盒,以可拆卸地方式安装于具有第二转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该显影剂盒包括:
显影辊;和
第一转子,该第一转子配置成在所述显影剂盒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中时可与所述所述第二转子结合,所述第一转子可在朝向所述第二转子、与所述显影辊的轴向相平行的前进方向上和与所述前进方向相反的后退方向上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转子在与所述第二转子结合时接受来自所述第二转子的驱动力,从而转动所述显影辊。
CNB2006101537955A 2005-09-14 2006-09-14 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剂盒 Active CN10055256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67042 2005-09-14
JP2005267042A JP4765501B2 (ja) 2005-09-14 2005-09-14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2678A true CN1932678A (zh) 2007-03-21
CN100552564C CN100552564C (zh) 2009-10-21

Family

ID=37855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537955A Active CN100552564C (zh) 2005-09-14 2006-09-14 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剂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522860B2 (zh)
EP (1) EP1798604B1 (zh)
JP (1) JP4765501B2 (zh)
CN (1) CN100552564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5874A (zh) * 2011-02-17 2012-08-22 株式会社理光 粉末容器、粉末供应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2890441A (zh) * 2007-10-30 2013-01-23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CN104471489A (zh) * 2012-07-09 2015-03-2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盒
US9261821B2 (en) 2007-10-30 2016-02-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O2017144022A1 (zh) * 2016-02-26 2017-08-31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显影盒以及显影盒中的传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98407B2 (ja) 2006-12-22 2010-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
JP5311854B2 (ja) 2007-03-23 2013-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現像装置、及び、カップリング部材
JP4979839B2 (ja) * 2007-10-30 2012-07-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駆動伝達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28338A (ja) * 2008-11-28 2010-06-10 Brother Ind Ltd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46308B2 (ja) * 2008-12-26 2013-02-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5506236B2 (ja) 2009-04-30 2014-05-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428846B2 (ja) 2009-12-24 2014-02-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2011133763A (ja) * 2009-12-25 2011-07-07 Brother Industries Ltd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027897B2 (ja) * 2010-03-17 2012-09-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感光体ドラム支持構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293663B2 (ja) 2010-03-24 2013-09-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919124B2 (ja) 2010-03-31 2012-04-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2012013909A (ja) 2010-06-30 2012-01-19 Brother Ind Ltd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115607B2 (ja) 2010-08-31 2013-01-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キャップ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JP5370382B2 (ja) 2011-01-28 2013-12-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5273194B2 (ja) * 2011-04-28 2013-08-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WO2013006996A1 (zh) * 2011-07-13 2013-01-17 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感光鼓及处理盒
JP5788742B2 (ja) * 2011-08-31 2015-10-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884436B2 (ja) 2011-11-24 2016-03-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6160126B2 (ja) * 2013-03-04 2017-07-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6127779B2 (ja) 2013-06-28 2017-05-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6102573B2 (ja) 2013-06-28 2017-03-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6060866B2 (ja) 2013-09-20 2017-01-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64867B2 (ja) 2013-10-31 2017-01-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6376749B2 (ja) 2013-12-06 2018-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136938B2 (ja) 2014-01-06 2017-05-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822969B2 (ja) * 2014-03-20 2015-1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135583B2 (ja) 2014-03-31 2017-05-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6137029B2 (ja) 2014-03-31 2017-05-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6137027B2 (ja) 2014-03-31 2017-05-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6137028B2 (ja) 2014-03-31 2017-05-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6079688B2 (ja) 2014-03-31 2017-0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6079687B2 (ja) 2014-03-31 2017-0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6221905B2 (ja) 2014-03-31 2017-11-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6671997B2 (ja) * 2015-02-05 2020-03-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感光体ユニット、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106325022B (zh) * 2015-06-19 2023-10-27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盒
JP6147312B2 (ja) * 2015-10-08 2017-06-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586932B2 (ja) * 2016-08-26 2019-10-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52755B2 (ja) * 2017-05-15 2019-0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932762B2 (ja) * 2018-07-24 2021-09-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11294320B2 (en) * 2019-09-30 2022-04-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863436B2 (ja) * 2019-11-11 2021-04-2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79932B2 (ja) * 2019-12-25 2022-1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05863A (ja) * 1989-02-03 1990-08-15 Minolta Camera Co Ltd 現像装置
JP3002305B2 (ja) * 1991-09-02 2000-0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334036A (ja) 1994-06-15 1995-12-2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839932B2 (ja) * 1996-09-26 2006-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及びカップリング
JPH09171339A (ja) 1995-12-20 1997-06-30 Tec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270642A (ja) * 1996-03-19 1996-10-15 Canon Inc 駆動伝達機構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416486B2 (ja) * 1996-09-30 2003-06-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733214B2 (ja) * 1997-07-29 2006-0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21864A (ja) 1999-01-28 2000-08-11 Katsuragawa Electric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679645B2 (ja) * 1999-03-29 2005-08-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478797B2 (ja) * 1999-12-28 2003-1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EP1752837B1 (en) * 2000-09-26 2015-03-1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708013B2 (en) * 2001-06-14 2004-03-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937802B2 (ja) * 2001-10-30 2007-06-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997817B2 (ja) * 2002-04-02 2007-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17988A (ja) 2002-09-27 2004-04-15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3948420B2 (ja) * 2003-03-07 2007-07-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274541B2 (ja) * 2003-10-01 2009-06-10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298479B2 (ja) * 2003-11-27 2009-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387932B2 (ja) * 2003-12-09 2009-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604550B2 (ja) * 2004-05-24 2011-01-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147881A (ja) * 2005-11-25 2007-06-14 Brother Ind Ltd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97966B2 (en) 2007-10-30 2019-02-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890441A (zh) * 2007-10-30 2013-01-23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CN102890441B (zh) * 2007-10-30 2015-06-24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US9261821B2 (en) 2007-10-30 2016-02-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651914B2 (en) 2007-10-30 2017-05-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857760B2 (en) 2007-10-30 2018-01-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613470B2 (en) 2007-10-30 2020-04-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144006B2 (en) 2007-10-30 2021-10-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402794B2 (en) 2007-10-30 2022-08-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886095B2 (en) 2011-02-17 2014-11-11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container, powd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CN102645874A (zh) * 2011-02-17 2012-08-22 株式会社理光 粉末容器、粉末供应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4471489A (zh) * 2012-07-09 2015-03-2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盒
WO2017144022A1 (zh) * 2016-02-26 2017-08-31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显影盒以及显影盒中的传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52564C (zh) 2009-10-21
EP1798604B1 (en) 2017-04-19
US20070059038A1 (en) 2007-03-15
JP2007079139A (ja) 2007-03-29
EP1798604A2 (en) 2007-06-20
EP1798604A3 (en) 2007-07-04
US7522860B2 (en) 2009-04-21
JP4765501B2 (ja) 201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32678A (zh) 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剂盒
CN200948988Y (zh) 供纸设备和成像装置
CN1154887C (zh) 处理卡盒的再加工方法
CN2736810Y (zh) 显影盒、处理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22883C (zh) 显影盒
CN1122191C (zh) 处理盒及电照相成象装置
CN2857057Y (zh)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2689295Y (zh) 显影装置和影像形成设备
CN1056931C (zh) 成像设备及可装于其内的处理暗盒
CN2779451Y (zh) 影像形成设备
CN2672693Y (zh) 可从成象装置上拆卸的显影剂盒
CN2826485Y (zh) 成像设备
CN2632728Y (zh) 处理单元及影像形成设备
CN1591208A (zh) 处理盒、其定位机构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661500A (zh)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508638A (zh)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处理盒以及显影盒
CN2786663Y (zh) 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CN10103427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658085A (zh) 显影装置和印刷装置
CN1664721A (zh) 处理盒与成像设备
CN1940761A (zh) 显影装置
CN1580970A (zh) 显影盒,感光构件盒,处理单元和成像装置
CN101057187A (zh) 图像形成设备、色粉盒、显影剂盒和图像承载构件盒
CN1940744A (zh) 具有将显影辊从感光鼓分离的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677282A (zh)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