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26485Y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26485Y
CN2826485Y CNU2005200120851U CN200520012085U CN2826485Y CN 2826485 Y CN2826485 Y CN 2826485Y CN U2005200120851 U CNU2005200120851 U CN U2005200120851U CN 200520012085 U CN200520012085 U CN 200520012085U CN 2826485 Y CN2826485 Y CN 282648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roller
imaging device
warm
m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5200120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荣
津坂周作
田丸靖
荒馆富岳
伊藤晃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2648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2648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03G21/1853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the process cartridge being mounted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photosensitive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2Means for discharging uncollated sheet copy material, e.g. discharging rollers, exit tray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03G15/6567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deskewing or alig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09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for space saving, e.g.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417Post-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421Discharging tray, e.g. devices stabilising the quality of the copy medium, postfixing-treatment, inverting, sor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679Conveying means details, e.g. rol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包含主壳体、感光构件、处理盒、扫描单元、纸张容置部分、拾取辊和送纸路径。其中当处理盒被安装在主壳体内时,至少一部分送纸路径基本平行于移除路径并位于纸张容置部分和处理盒之间;扫描单元包含框架,该框架含有具有第一高度的第一部分和具有小于第一高度的第二高度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位于比第一部分更接近拾取辊的位置;以及将图像从感光构件转印到纸张上的成像位置沿着送纸路径,在垂直于移除路径的方向上位于比拾取辊的上表面低的位置。这样,处理盒的移除可以容易进行。而且这种结构可以降低成像设备在拾取辊位置处的高度。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的成像设备通过用色粉将形成在感光构件上的静电潜像显影而得到图像。例如,在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No.2003-271030所述的成像设备中,使用拾取辊将纸张一张接一张地从设置在成像设备下部的纸张容置部分馈送到送纸路径上。当纸张在送纸路径上馈送时图像就在纸张上形成。成像以后,纸张就被传送到设在成像设备上部的出纸盘上。
成像设备包括一个具有感光构件和色粉盒的处理单元,一个通过扫描激光束在感光构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带有多面镜的扫描单元,以及一个用以热固定转印到纸张上的可视色粉图像的定影单元。
拾取辊的邻近区域中,纸张容置部分、拾取辊、处理单元以及扫描单元按照成像设备高度方向的堆叠方式设置。
定影单元的邻近区域中,纸张容置部分、定影单元、出纸盘按照成像设备高度方向的堆叠方式设置。
在成像设备中,处理单元主要在水平方向上移动,通过拾取辊和扫描单元之间的空间才能使其从成像设备中移走。例如当留在色粉盒中的色粉量变小时,需要更换处理单元使色粉盒中具有足够色粉量。
拾取辊的邻近区域中,纸张容置部分,拾取辊、处理单元、扫描单元以堆叠的方式设置,所以成像设备需要一个覆盖纸张容置部分、拾取辊、处理单元、扫描单元全部高度的高度。因此成象设备变高并且无法减小尺寸。
在定影单元的邻近区域中,纸张容置部分、定影单元、出纸盘以堆叠方式设置。相应地成像设备变高,与以上描述相似。
如果以上所述成像设备的部件或者单元的安排方式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减小成像设备的高度,就需要额外的部件,或者导致安装和拆卸处理单元变得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据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是为了提供一种成像设备,成像设备能通过显影成像于感光构件上的静电潜像而形成图像,其中无需对成像设备中纸张容置部分,拾取辊,处理单元和扫描单元的布置作明显改变就阻止成像设备的高度增加。
成像设备可以包括主壳体,感光构件,可相对于主壳体沿着移除路径安装或拆卸并可容置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置部分的处理盒,当处理盒被安装在主壳体内时位于处理盒上方并能够用激光束照射感光构件的表面的扫描单元,位于主壳体底部并能够容置纸张的纸张容置部分,位于纸张容置部分之上并能够从纸张容置部分中抽取纸张的拾取辊,和送纸路径,沿着该送纸路径纸张能够从纸张容置部分被传送到出纸口。当处理盒被安装在主壳体内时,至少一部分送纸路径基本平行于移除路径并位于纸张容置部分和处理盒之间。扫描单元包含框架,该框架含有具有第一高度的第一部分和具有小于第一高度的第二高度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位于比第一部分更接近拾取辊的位置。将图像从感光构件转印到纸张上的成像位置沿着送纸路径,在垂直于移除路径的方向上位于比拾取辊的上表面低的位置。
成像设备可以需要一定高度以覆盖纸张容置部分,拾取辊,处理盒和扫描单元的整个高度。设置在拾取辊正上方的组件厚度可能主要影响成像设备的高度。
因此,为了降低成像设备的高度,设置在拾取辊正上方的组件厚度需尽可能地减小。成像设备的其他组件可以设置在除了拾取辊正上方位置以外的其他区域,以有效利用成像设备高度方向上的空间。处理盒作为成像设备中的一个组件,结构设计上可以使其在拾取辊上方通过时基本呈水平方向移除。
更特别的是,成像设备的扫描单元的形状可以形成锥形,以减小在移除方向上拾取辊一侧的扫描单元厚度,使处理盒方便移除。
而且,至少一部分送纸路径基本平行于移除路径并位于纸张容置部分和处理盒之间,将图像从感光构件转印到纸张上的成像位置沿送纸路径定位在沿垂直于移除路径的方向比拾取辊的上表面低的位置。
因此,在成像设备中,处理盒的移除可以容易进行。而且,与扫描单元不呈锥形的情况比较,这种结构可以降低成像设备在拾取辊处的高度。
处理盒在成像设备中的位置可以降低成像位置从拾取辊上端降低的数量。这样,可以降低成像设备在成像位置处的高度。
处理盒可最好包括感光构件。这样,当替换处理盒时也可以替换感光构件。
处理盒可最好包括一个将感光构件上的可视图象转印到纸张上的转印辊。这样当替换处理盒时也可以替换转印辊。处理盒中设置转印辊可能会增加处理盒的高度。然而,可以保证成像设备中可移除地设置处理盒的空间而不增加整个成像设备的高度。
扫描单元的框架可以包括上板和下板,下板以大于上板的角度从水平面倾斜。这样,可以降低成像设备靠近拾取辊处的高度。
扫描单元可包括能够发射激光束的激光二极管,能够反射由激光二极管发射出的激光束的多面镜,能够转动多面镜的电动机,能够反射由多面镜反射的激光束的第一镜,和能够反射由第一镜反射的激光束的第二镜。第一镜可位于到前壁比到后壁更近的位置,第二镜、多面镜以及电动机位于到后壁比到前壁更近的位置。
这样,扫描单元可形成锥形,拾取辊一侧的扫描单元的厚度较薄,因此可以降低成像设备靠近拾取辊处的高度。
送纸路径可以从拾取辊的上表面到成像位置相对于水平面向下倾斜。
这种结构下,拾取辊和成像位置之间的送纸路径上方的区域可以有效利用,从而可以减小成像设备的尺寸。
处理盒相对较厚,与成像设备其他组件相比占据更大的空间。因此,最好是处理盒尽可能避免设置在传送纸张的辊筒正上方。更具体地说,相对于拾取辊正上方的位置,处理盒被安装时可以位于移除路径上,到成像位置比到拾取辊正上方的位置更近。在对齐辊位于拾取辊和成像位置之间的送纸路径上的情况下,相对于对齐辊正上方的位置,处理盒被安装时可以位于移除路径上,到成像位置比到对齐辊正上方的位置更近。
这种结构下,处理盒不会与拾取辊和/或对齐辊重叠。这样,保证了处理盒的尺寸的同时,也减少了成像设备的尺寸。
扫描单元可以形成锥形,拾取辊一侧的扫描单元厚度较薄。因为即使在扫描单元的锥形部分处成像设备的厚度也保持不变,因此相对于拾取辊正上方的位置,扫描单元可以位于移除路径上的到成像位置比到拾取辊正上方位置更近的位置。
这种结构下,扫描单元不会与拾取辊重叠。因此可以降低成像设备在拾取辊处的高度。
加热辊、出纸辊和导向件沿着送纸路径放置;加热辊能够在显影剂转印到纸张上之后加热显影剂;出纸辊能够从成像设备通过出纸口送出纸张,出纸辊位于靠近出纸口的位置;且导向件能够沿着加热辊与出纸辊之间的送纸路径区间引导纸张,所述区间在长度上比纸张在沿送纸方向上的最小长度短。
这种结构下,加热辊和出纸辊之间的送纸路径中,可以不必设置其他辊,这样可以节省设置其他辊的空间,从而减小成像设备的尺寸。
为了减小成像设备的尺寸,纸张可以在经过加热辊之后立即弯曲,通过出纸口送出。然而,如果纸张在经过加热辊之后立即弯曲,纸张在从出纸口排出后可能是弯曲的。因此导向件包含在纸张通过加热辊之后弯曲纸张用的第一弯曲部分和第二弯曲部分。第一弯曲部分的第一曲率大于第二弯曲部分的第二曲率,且第二弯曲部分比第一弯曲部分更靠近加热辊。
这种结构下,在可以降低设置出纸辊的位置的同时有效地防止纸张弯曲。
在成像设备中,送纸路径可以包含在拾取辊的第一转向处和成像位置下游的第二转向处。从拾取辊的轴向看,送纸路径最好形成基本呈S状。
这种结构可以形成相对于成像设备的尺寸来说的长送纸路径。因此,可以充分安排成像设备中设置在送纸路径附近的组件。
成像设备还可以包括定影单元,该定影单元包含能够在显影剂转印到纸张上之后加热显影剂的加热辊;出纸口被构成为使纸张可以在定影单元将显影剂定影到纸张之后通过该出纸口被送出,该出纸口位于成像设备的上部;且成像设备还包括纸张堆积部分,纸张可以在通过出纸口被送出之后在纸张堆积部分上堆积,该纸张堆积部分包含凹槽,使得纸张堆积部分的邻近出纸口的底面低于定影单元的上面。
这种结构下,纸张堆积部分的凹槽可以使得纸张堆积部分的邻近出纸口的底面低于定影单元的上面。因此,出纸口可以设置于相对低的位置而无需减少纸张堆积部分中纸张可堆积的数量。这样可以降低成像设备靠近出纸口处的高度。
定影单元可以包括通过通电加热的加热元件,在预定温度切断加热元件的电源并设置于加热辊上方的开关装置,和被压向加热辊的旋转轴并位于加热辊正下方位置的一侧的加压辊,加热辊正下方位置位于该一侧和拾取辊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开关装置最好基本位于第一平面,该第一平面垂直于包含加热辊的旋转轴和加压辊的旋转轴的第二平面。
更具体地说,开关装置可以感应到加热辊放出的热量。因此,最好是开关装置设置在加热辊上方。但是,如果开关装置设置在加热辊正上方或者在纸张传送方向上加热辊正上方位置的下游侧(就是位于加热辊正下方位置的一侧),纸张堆积部分的凹槽位于较高的位置。因此,开关装置可以基本位于第一平面,该第一平面垂直于包含加热辊的旋转轴和加压辊的旋转轴的第二平面。
这种结构下,纸张堆积部分的凹槽可以位于较低的位置。这样可以降低成像设备的高度。
定影单元可以包括覆盖加热辊和开关装置同时使加压辊暴露的盖子,且该盖子支撑开关装置。
这种结构下,盖子可以不设置于定影单元的下部。这样,成像设备的高度可以降低该盖子厚度的数量。
成像设备还可以包括用以电控成像设备的组件的线路板,线路板上安装有电子线路。线路板最好可以在垂直平面上基本设置在成像设备的一侧,该垂直平面垂直于包含感光构件的旋转轴和拾取辊的旋转轴的平面。
这种结构下,线路板的厚度可不反映在成像设备的高度上。这样,与线路板基本上水平设置的情况相比,这种结构可以减少成像设备的高度。
成像设备中,处理盒中可以设置充电器。感光构件可以呈圆柱状,该圆柱具有沿垂直于移除路径的方向上延伸的轴,且充电器位于与感光构件的水平面大致成45度的位置。
这种结构下,充电器可不从感光构件上端向上凸出。因此充电器的位置可不反映在成像设备的高度上。
成像设备还可以包括将容置在纸张容置部分中的纸张排出至拾取辊能够抽取纸张的位置的排出辊,和当纸张从排出辊被传送到拾取辊时接触纸张来防止拾取辊抽取多张纸张的分离垫。分离垫可以位于拾取辊能够抽取纸张的位置附近。
成像设备中设置了排出辊,可以减少纸张施加在分离垫上的负荷,以防止分离垫和纸张磨损。
成像设备可以包括位于成像设备的主壳体的底部并能够容置纸张的纸张容置部分;送纸路径,沿着该送纸路径纸张能够从纸张容置部分被传送到出纸口,当处理盒被安装在主壳体内时,至少一部分送纸路径位于纸张容置部分和处理盒之间;定影单元,包含能够在显影剂转印到纸张上之后加热显影剂的加热辊;位于成像设备的上部的出纸口,通过该出纸口纸张可以在定影单元将显影剂定影到纸张上之后被送出;纸张堆积部分,纸张可以在通过出纸口被送出之后堆积在纸张堆积部分上;其中纸张堆积部分包含凹槽,使得纸张堆积部分的邻近出纸口的底面低于定影单元的上面。
这种结构下,纸张堆积部分的凹槽可以使得纸张堆积部分的邻近出纸口的底面低于定影单元的上面。因此,出纸口可以位于相对低的位置而无需减少纸张堆积部分中纸张可堆积的数量。这样可以降低成像设备靠近出纸口处的高度。
加热辊、出纸辊和导向件沿着送纸路径放置;加热辊能够在显影剂转印到纸张上之后加热显影剂;出纸辊能够从成像设备通过出纸口送出纸张,出纸辊位于靠近出纸口的位置;且导向件能够沿着加热辊与出纸辊之间的送纸路径区间引导纸张,所述区间在长度上比纸张在沿送纸方向上的最小长度短。
这种结构下,加热辊和出纸辊之间的送纸路径中可以不必设置其他辊,这样可以节省设置其他辊的空间,从而可减小成像设备的尺寸。
导向件包含纸张在通过加热辊之后弯曲纸张用的第一弯曲部分和第二弯曲部分。最好,第一弯曲部分的第一曲率大于第二弯曲部分的第二曲率,且第二弯曲部分比第一弯曲部分更靠近加热辊。
这种结构下,出纸辊的位置可以降低,同时有效阻止纸张弯曲。
定影单元可以包括通过通电加热的加热元件,在预定温度切断加热元件的电源并设置于加热辊上方的开关装置,和被压向加热辊的旋转轴并位于加热辊正下方位置的一侧的加压辊,加热辊正下方位置位于该一侧和拾取辊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开关装置最好基本位于第一平面,该第一平面垂直于包含加热辊的旋转轴和加压辊的旋转轴的第二平面。
这种结构下,纸张堆积部分的凹槽可以位于较低的位置。这样可以降低成像设备的高度。
定影单元可以包括覆盖加热辊和开关装置同时使加压辊暴露的盖子,且该盖子支撑开关装置。
这种结构下,盖子可以不设置于定影单元的下部。这样,成像设备的高度可以降低该盖子厚度的数量。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成像设备中,有效利用了拾取辊和成像位置之间的送纸路径上方的区域,并且处理盒不会与拾取辊和/或对齐辊重叠。这样,在保证了处理盒的尺寸的同时,也减少了成像设备的尺寸,而且扫描单元不会与拾取辊重叠。此外,处理盒的移除可以容易进行。
                            附图说明
参考以下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为成像设备的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侧剖面图;
图2是显示从打印机中取出处理单元的打印机侧剖面图;
图3是显示从打印机中仅取出处理单元的显影盒的打印机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1显示了从打印机1的辊轴线方向看的打印机1的侧剖图。图1的右侧定义为前侧,左侧定义为后侧。前盖49设置在打印机1的前侧面2a。
如图1所示,主壳体2中的打印机1配备馈送纸张3(记录媒体)的馈送部分4和用以在馈送的纸张3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5。设置在打印机1上部的是用于保持具有由打印机1在其上形成图像的排出的纸张3的出纸盘46。
馈送部分4具有一个纸张盒6,一个设置在纸张盒6内的纸张装配板7,一个设置在纸张盒6的一个端部之上的排出辊11,一个拾取辊8,一个分离垫9,一个与拾取辊8相对的夹纸辊10,一个纸张粉末驱除辊50,以及一个设置在纸张馈送方向纸张粉末驱除辊50下游的对齐辊12。
纸张盒6可拆卸地设置在主壳体2的底部,用于容置堆积于纸张盒6的纸张3。当需要向纸张盒6内加纸张3时纸张盒6被向打印机1的前侧(图1的右侧)拉出。当纸张盒6被拉出时,馈送部分4在拾取辊8和分离垫9之间的位置处被分开,所以夹纸辊10、分离垫9以及设置在分离垫9后侧的弹簧13与纸张盒6一起被拉出。
纸张装配板7枢轴支撑在远离拾取辊8的一端上,以使靠近拾取辊8的纸张装配板7的另一端能够在垂直方向移动。纸张装配板7被弹簧(图中未示)向上推动。当堆积在纸张装配板7上的纸张3数量增加时,纸张装配板7反抗弹簧的推动力绕远离拾取辊8的一端向下枢轴转动。
所设置的排出辊11与堆积在纸张盒6内纸张装配板7上的纸张的最上面的纸张3接触。排出辊11将纸张3送至拾取辊8能够送出纸张3的位置,也就是拾取辊8和分离垫9之间的位置。
分离垫9设置成与拾取辊8面对面。分离垫9通过设置在分离垫9背面的弹簧压向拾取辊8。分离垫9的功能是防止多张纸3以层叠状态被送入送纸路径(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内。更具体地说,由排出辊11输送的纸张3与拾取辊8和分离垫9都接触。此时分离垫9和纸张3之间就施加一些摩擦力。相应地即使当排出辊11将多张纸3送至分离垫9时,除了最上面的纸张3外的纸张都将被分离垫9阻挡。由此每次从拾取辊8只提供一张纸。
由拾取辊8馈送的纸张3被送至送纸路径。这时纸张粉末和纤维被纸张粉末驱除辊50所驱除。然后纸张被送至对齐辊12。相对于水平方向,送纸路径从拾取辊8上端到成像位置P之间的整个区间上向下形成。拾取辊8和成像位置P之间的大部分送纸路径由设置在主壳体2上的引导部件51与处理单元17的底部构成。
拾取辊8通过将纸张3翻转180度而送到对齐辊12。当纸张3被拾取辊8弯曲或者翻转的曲率较大并且纸张3是较厚的材料例如明信片时,纸张3可能会被弄弯,或者当纸张3被弄弯时施加的阻力而使纸张可能无法被传送至对齐辊12。
相应地,拾取辊8的直径要设定成大于例如感光鼓27和加热辊41的辊的直径。更具体地说,当一个实施例中感光鼓27的直径设为约24mm、加热辊41的直径为约25mm时,拾取辊8的直径设为约33mm。由于拾取辊8的直径设定得相对较大,纸张3的弯曲曲率就设定得较小,纸张3最好可以在不弯折的情况下被拾取辊8所传送。
对齐辊12由一对辊组成。设置在线路板90上的控制器(未显示)根据设置在拾取辊9附近的位置传感器64侦测的计时来控制驱动和停止对齐辊12。在这种控制下,通过对齐辊12校正纸张3的歪斜。更为具体的是,在拾取辊8馈送纸张的过程中对齐辊12被控制器设为驱动状态,当位置传感器64探测到纸张3的前缘时控制器停止对齐辊12。然后,当纸张3与对齐辊12接触并停止时,控制器再次驱动对齐辊12并且将纸张3送至成像位置5。
位置传感器64是机械型的。当位置传感器64与纸张3接触并被纸张3推动时,位置传感器64从预设位置移动。
手动送纸槽14形成于拾取辊8上面,用于将纸张3从打印机1前侧直接送至对齐辊12。纸张3可被直接提供至送纸路径,而无需储存在纸张盒6中。
成像部分5包括扫描单元16,处理单元17,和定影单元18。扫描单元16设置于主壳体2上部。扫描单元16具有激光发射部分(无图示),通过多面镜电动机驱动旋转的多面镜19,透镜20,21,和反射镜22,23。如图1中单点线所示,基于图像数据从激光发射部分射出的激光束,以多面镜19,透镜20,反射镜22,透镜21和反射镜23的顺序穿透或者反射,高速照射在处理盒17中的感光鼓27的表面。
更具体地说,多面镜19设置于感光鼓27和成像位置P上方。在扫描单元16中,被多面镜19反射的激光束基本呈水平方向射向反射镜22。接着激光束被反射镜22反射,射向位于多面镜19下方的反射镜23。更具体地说,反射镜22以锐角反射入射激光束,使入射激光束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下反射约15度角。包括多面镜19,透镜20,21和反射镜22,23的扫描单元16所设定的形状尺寸不会干扰激光束的光程。更具体地说,扫描单元16上表面(上板)设置成基本水平。更具体地说,扫描单元16的上表面倾斜,使远离拾取辊8的部分比较低。扫描单元16的下表面(下板)与上表面相比非常倾斜,这样远离拾取辊8的部分比较低。这样,扫描单元16呈锥形,使多面镜19所处的成像位置P一侧比较厚,而拾取辊8一侧较薄。
作为成像单元的处理单元17设置于扫描单元16下方。当处理单元17可拆卸地安装在主壳体2中时,处理单元17基本在水平方向和前后方向移动(图1中左右方向:连接和拆卸方向)。处理单元17包括一个鼓盒26和一个显影盒28。当处理单元17安装在主壳体2中时,处理单元17与扫描单元16之间限定一个间隔。
处理单元17的鼓盒26包括感光鼓27,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和转印辊30。
显影盒28包括一个显影辊31,一个层厚度调节片32。一个色粉提供辊33,和一个色粉盒34。显影盒28可拆卸地安装在鼓盒26中。
感光鼓27和色粉盒34相对于处理单元17中其他元件需要较大的空间。因此,感光鼓27和色粉盒34不是直接设置在处理单元17邻近需要相对大空间的拾取辊8和对齐辊12的上方。
色粉盒34装满色粉(显影剂)。色粉盒34中的色粉通过顺时针旋转一个由设置于色粉盒34基本中心部分的旋转轴35支撑的搅拌器36进行搅动,如图1中箭头所示。搅动过的色粉从形成在色粉盒34中的色粉提供口37排出。
色粉提供辊34设置于色粉提供口37的侧部,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显影辊31设置成与色粉提供辊33面对面,以逆时针方向旋转。色粉提供辊33和显影辊31互相接触,互相施加一定压力。
色粉提供辊33包括一个覆有导电泡沫材料制成的辊体部分的金属辊轴。显影辊31包括一个覆有无磁性导电橡胶材料制成的辊体部分的金属辊轴。更具体地说,显影辊31的辊体部分由含有精细碳粒子的聚氨酯橡胶或者硅橡胶制成。显影辊31的辊体部分表面涂有含氟的聚氨酯橡胶或者硅橡胶。显影偏压施加在显影辊31上。
层厚度调节片32靠近显影辊31设置。层厚度调节片32包括一个金属片簧制成的片体和一个设置于片体一端,由绝缘硅橡胶制成基本呈半圆状横截面的加压部分40。层厚度调节片32由显影辊31附近的显影盒28支撑。加压部分40用片体的弹力向显影辊31的表面加压。
从色粉提供口37排出的色粉通过旋转色粉提供辊33提供至显影辊31。这时,色粉在色粉提供辊33和显影辊31之间摩擦从而充正电。提供到显影辊31上的色粉随着显影辊31的旋转进入层厚度调节片32的加压部分40和显影辊31之间。色粉进一步充分摩擦充电,作为具有恒定厚度的薄层被携带到显影辊31上。
感光鼓27设置于显影辊31侧部,与显影辊31面对面,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感光鼓27的鼓体接地,其表面由含有聚碳酸酯的可带正电荷的感光层构成。感光鼓27通过主电动机(无图示)的驱动力旋转。
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设置成与感光鼓27之间间隔一个预定距离,以防止充电器29接触感光鼓27。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设置成相对于水平方向在感光鼓向上径向上呈约30度。充电器29是一种正向充电的栅控式电晕充电器,能通过钨丝产生电晕放电。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能均匀地在感光鼓27表面正向充电。
首先,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随着感光鼓27的旋转在感光鼓27的表面均匀正向充电。其后,感光鼓27的表面选择性地曝光在从扫描单元16发射出的激光束下,以高速扫描感光鼓27的表面。这样,基于预定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形成于感光鼓27的表面。
其后,根据显影辊31的转动,当使显影辊31上携带的被正向充电的色粉和感光鼓27面对面时,色粉就被提供到感光鼓27表面的静电潜像上,也就是说,感光鼓27的一部分选择性地被激光束曝光,曝光位置的电势相对于均匀正向充电的感光鼓27表面的其余部分的电势低。这样感光鼓27上的静电潜像就变得可见,完成了图象的反转显影。
转印辊30设置在感光鼓27之下以使其面朝感光鼓27。转印辊30被鼓盒26支撑且可逆时针转动。转印辊30包括一个金属辊轴,该金属辊轴被由离子导电橡胶材料构成的辊体所覆盖。在将色粉转印到纸张3上时转移偏压(转移正向偏压)施加在转印辊30上。当纸张通过感光鼓27与转印辊30之间的成像位置P时,感光鼓27表面上携带的可见色粉图像就被转印到纸张3上。
定影单元18设置在处理单元17后面的纸张馈送方向处理单元17的下游。定影单元18包括具有齿轮的加热辊41,一个压住加热辊41的加压辊42,以及一个温度调节装置18a。加热辊41和温度调节装置18a被一个盖子18b盖住。
加热辊41由金属形成并且配备卤素灯作为热源。加压辊42具有一个从下朝加热辊41的转动轴线向加压辊42可转动地加压或者推动的弹簧42a。加压辊42与加热辊41或者纸张3紧密接触并且与加热辊41同步旋转。
温度调节装置18a例如是双金属温度调节装置。温度调节装置18a根据加热辊41产生的热量打开或者关闭加热加热辊41的加热器的电源,从而防止加热辊41被加热到异常高的温度。
温度调节装置18a设置在加热辊41之上的连接加压辊42的转动轴线(未显示)与加热辊41的转动轴线(未显示)的延长线(虚拟线)上。因此相对于温度调节装置18a设置在加热辊41正上方时的情况,或者温度调节装置18a朝着送纸方向下游侧位于相对于加热辊41正上方位置的后侧时的情况(图1中左侧),这种情况下出纸盘46的最低部分46a的位置可以设置得更低。
盖子18b的形状可以盖住加热辊41的侧部和上部,防止定影单元18中加热辊41产生的热量从单元18中释放出并有害地影响设置在主壳体2中的诸如扫描单元16的其他单元或装置。盖子18b支撑加压辊42的旋转轴使其旋转以及向弹簧42a的推动方向移动。加压辊42的下半部暴露在盖子18b之外,因此与盖子18b盖住加压辊42下部的情况比较,在这种情况下打印机1的高度可以减少盖子18b厚度的数量。
在定影单元18中,当纸张3通过加热辊41和加压辊42之间时,加热辊41通过施加热量和压力将处理单元17中转印到纸张3上的色粉定影。此外,加热辊41将具有定影在其上的图象的纸张3通过由导向构件52,53构成的出纸路径传送至出纸辊45。出纸辊45将纸张3传送至出纸盘46上。一对出纸辊45设置在出纸口24附近,以将纸张3送出打印机1。
如果经受加热辊41加热的纸张3突然或者严重弯折,弯折的纸张3可能无法回到初始状态。因此,纸张3经过加热辊41后接触的导向构件52,53形成为可以使纸张3刚经过加热辊41后还在加热条件下平缓地弯曲,当纸张3接近出纸辊45时更加平缓地弯曲。
与整个纸张3的出纸路径平缓弯曲的情况相比,这种结构下出纸口24的位置可以设置得更加低。由此,打印机1的高度易于降低,同时防止纸张3永久性弯曲的情况发生。
出纸盘46有从打印机1前侧到后侧(图1中左侧)逐渐向下的坡度。出纸盘46的最低部分46a设置成低于定影单元18的上端。因此出纸辊45可以设置在相对比较低的位置,而无需减少可堆放在出纸盘46中纸张3的数量。这样,可使打印机1的设置扫描单元16的位置处的高度与设置出纸辊45的位置处的高度彼此接近。因此打印机1可以具有一个好的外观设计。
更特别的是,具有出纸盘46的顶盖2c设置在打印机1的顶面2b上。出纸盘46具有一个朝向前侧向上弯曲的弯曲部分46c,一个与弯曲部分46c前端部连接的平面部分46b,和一个与平面部分46b前端部连接的圆形部分46a。
如图1中虚线所示,送纸路径每个侧面上设置线路板90,线路板上安装对打印机1的诸如辊和多面镜19的驱动元件进行控制的控制器。
用户移除处理单元17的操作指南将参考图2和3进行描述。当处理单元17如图2中所示状态从打印机1中移除时,用户首先如图2中所示向打印机前侧方向打开打印机1的前盖49。这时,前盖49绕着作为枢轴的支撑轴49z枢轴转动。支撑轴49z位于纸张盒6上方。
随着前盖49打开,处于图1中状态的处理单元17向打印机1前侧以基本水平方向(移除方向)拉出。处理单元17经过拾取辊8上方从打印机1移除。如上所述,当处理单元17安装在打印机1上时,处理单元17和扫描单元16之间形成一个间隔。因此,当用户向扫描单元16抬高位于处理单元17前侧(靠近拾取辊8那侧)的手柄17a(如图1中所示)时,处理单元17可以从主壳体2中拉出。这种结构使处理单元17的后侧(成像位置P侧)不可能在打印机1中被钩住。这样,处理单元17可以平稳地从打印机1中拉出。
如图3中所示,只有显影盒28可以从打印机1拆卸,而处理单元17的鼓盒26留在打印机1中。
上述的打印机1包括纸张盒6,送纸路径,拾取辊8,处理单元17,和扫描单元16。纸张盒6能够于打印机1下部储存一堆纸张。纸张盒6上方设有送纸路径,存储在纸张盒6中的纸张可以沿着送纸路径经过成像位置P送出打印机1外。拾取辊8位于纸张盒6一个端部上方,将纸张盒6中最上方的纸张3送至送纸路径。纸张盒上方拾取辊8附近设置的处理单元17包括感光鼓27和可以容置色粉的色粉盒34。当处理单元17移出打印机1时,处理单元17可以朝基本水平方向的移除方向移动,并从拾取辊8上方经过。扫描单元16设置于处理单元17上方,并至少具有多面镜19。
扫描单元16具有锥形的形状,在移除方向拾取辊8一侧扫描单元厚度较薄,使处理单元17可以从主壳体2中移出。送纸路径的一部分形成于由处理单元17和纸张盒6限定的区域中。位于送纸路径上的成像位置P设置成低于拾取辊8的上端位置。
这种结构使处理单元17可以容易地从打印机1中移出。而且,因为扫描单元16具有锥形形状,拾取辊8上方的区域中扫描单元16的厚度较薄,与扫描单元16不呈锥形的情况比较,这种结构可以降低打印机1在拾取辊8位置处的高度。
打印机1中处理单元17的位置可以降低成像位置P从拾取辊8上端降低的数量。这样,可以降低打印机1在成像位置P处的高度。
因为处理单元17具有感光鼓27和转印辊30,当替换处理单元17时也可以替换感光鼓27和转印辊30。
扫描单元16具有形成外壁的上板和下板。相对于水平方向,下板比上板更加倾斜。这样,可以降低打印机1靠近拾取辊8处的高度。
扫描单元16包括用以旋转多面镜19的多面镜电动机25,和用以顺序地反射被多面镜19扫描的激光束,将激光束引导向感光鼓27的反射镜22,23。在扫描单元16中首先反射激光束的反射镜22位于处理单元17移除方向上的前盖49的附近。多面镜19,多面镜电动机25和顺序反射激光束的反射镜23位于扫描单元16中处理单元17在移除方向上远离前盖49的位置。
因此,由于扫描单元16形成锥形,在拾取辊8一侧上的扫描单元厚度较薄,从而可以降低打印机1靠近拾取辊8的高度。而且,因为送纸路径从拾取辊8的上端到成像位置P的整个区间上连续向下倾斜,所以可以有效利用在拾取辊8和成像位置P之间的送纸路径上方的区域,从而可以减小打印机1的尺寸。
处理单元17中的感光鼓27和色粉盒34相对于移除方向上的对齐辊12设置在成像位置P侧的拾取辊8上方的区域中。感光鼓27和色粉盒34设置成不与拾取辊8或对齐辊12重叠。因此,保证感光鼓27和色粉盒34具有足够尺寸的同时,可以减小打印机1的尺寸而无需减少感光鼓27和色粉盒34的尺寸。
另外,扫描单元16设置在处理单元17移除方向上远离前盖49的一侧上。因为扫描单元16设置成不与拾取辊8重叠,因此可以降低打印机1在拾取辊8处的高度。
送纸路径中设置用以定影转印至纸张3上的色粉的加热辊41;设置在出纸口24附近在加热辊41和出纸口24之间将纸张3送出打印机1外的出纸辊45;和在加热辊41和出纸辊45之间为纸张3导向的导向构件52,53。相对于纸张馈送方向,从加热辊41到出纸辊45之间的区间设置得比最小可记录纸张尺寸的长度短。
因为打印机1在加热辊41和出纸辊45之间没有辊,可节省用以设置辊的空间,由此减少了打印机1的尺寸。
形成于送纸路径中的导向构件52,53设置成靠近出纸辊45的导向构件53的曲率大于靠近加热辊41的导向构件52。因此,出纸辊45的位置可以降低,而防止了纸张3被弯曲。
从拾取辊8轴向看,送纸路径形成为其形状基本呈S形,用以在纸张馈送方向上成像位置P的下游处和靠近拾取辊8处翻转纸张3。
这种结构可以形成相对于打印机1尺寸来说长的送纸路径。这样,打印机1中设置在送纸路径附近的组件可以有效率地排列。
出纸盘46配备最低部分46a,该最低部分使出纸盘46的底表面置于出纸口24侧低于定影单元18的上表面。这样,加热辊41附近的区域可以有效利用,并降低出纸口24的位置。结果,可以降低打印机1靠近出纸口24处的高度。
加压辊42从加热辊41向纸张馈送方向移动。更具体地说,加压辊42设置于从加热辊41正下方位置移向和拾取辊8相反一侧的位置。温度调节装置18a设置于和连接加热辊41和加压辊42的旋转轴的虚拟直线垂直的平面上。
这种结构下,打印机1的高度可以进一步降低,因为出纸盘46的最低部分46a的位置可以降低。
而且,因为定影单元18沿着出纸盘46的曲线设置,所以打印机1中的空间可以有效利用。
盖子18b覆盖定影单元18的温度调节装置18a和加热辊41,而将加压辊42暴露在外。
这种结构下,盖子18b不为定影单元18的下面部分而设置。这样,打印机1的高度可以降低盖子18b厚度的数量。
此外,包括用以电控打印机1中单元和组件的电子线路的线路板90在打印机中设置于和处理单元17移除方向平行的垂直平面上(从拾取辊8轴向上看处于送纸路径的前侧和后侧上)。因此,线路板90的厚度并不反映在打印机1的高度上。这样,与线路板90基本上水平设置的情况相比,这种结构可以降低打印机1的高度。
此外,给感光鼓27充电的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设置成给感光鼓27充电的位置在感光鼓27径向上与水平方向约成45度的角度内。从而,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不可能从感光鼓27上端向上凸出。因此,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的位置不可能反映在打印机1的高度上。
打印机1包括将堆积在纸张盒6上的纸张3传送至拾取辊8可以传送纸张3的位置的排出辊11,还包括设置于拾取辊8可以传送纸张3的位置附近,能在排出辊11提供了多张纸3时通过接触纸张3送出纸张盒6中最上面的纸张3的分离垫9。
这种结构下,可以通过在打印机1中设置排出辊11来减少施加在分离垫9上的负荷,这样可以防止分离垫9和纸张3的磨损。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已经做了详细的描述,但是那些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会意识到,在实施例中还有很多可以进行的可能的改进与变化。
例如在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中,打印机1在纸张3上面形成图像。然而,图像也可以形成在OHP纸张或者布料上。
尽管上述实施例中用温度调节装置18a来防止加热辊41被异常加热,也可以采用温度传感器来代替温度调节装置18a。

Claims (23)

1、一种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壳体;
感光构件;
处理盒,可相对于主壳体沿着移除路径安装或拆卸,所述处理盒包括可容置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置部分;
扫描单元,当处理盒被安装在主壳体内时位于处理盒上方,所述扫描单元能够用激光束照射感光构件的表面;
纸张容置部分,位于主壳体底部,所述纸张容置部分能够容置纸张;
拾取辊,位于纸张容置部分之上,所述拾取辊能够从纸张容置部分中抽取纸张;和
送纸路径,沿着所述送纸路径纸张能够从纸张容置部分被传送到出纸口;
其中
当处理盒被安装在主壳体内时,至少一部分送纸路径基本平行于移除路径并位于纸张容置部分和处理盒之间;
扫描单元包含框架,该框架含有具有第一高度的第一部分和具有小于第一高度的第二高度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位于比第一部分更接近拾取辊的位置;以及
将图像从感光构件转印到纸张上的成像位置沿着送纸路径,在垂直于移除路径的方向上位于比拾取辊的上表面低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
处理盒包括感光构件和转印辊;
转印辊的外周面面向感光构件;且
成像位置位于感光构件和转印辊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扫描单元的框架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下板以大于上板的角度从水平面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扫描单元的框架包括前壁和后壁,后壁具有大于前壁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扫描单元包括:
能够发射激光束的激光二极管;
能够反射由激光二极管发射出的激光束的多面镜;
能够转动多面镜的电动机;
能够反射由多面镜反射的激光束的第一镜;和
能够反射由第一镜反射的激光束的第二镜;
其中
第一镜位于到前壁比到后壁更近的位置;
第二镜、多面镜以及电动机位于到后壁比到前壁更近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送纸路径从拾取辊的上表面到成像位置相对于水平面向下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处理盒被安装时位于移除路径上,到成像位置比到拾取辊正上方的位置更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纠正纸张歪斜情况的对齐辊,所述对齐辊位于拾取辊与成像位置之间的送纸路径上,
其中,处理盒被安装时位于移除路径上,到成像位置比到对齐辊正上方的位置更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扫描单元位于移除路径上的到成像位置比到拾取辊正上方位置更近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成像设备进一步包含加热辊、出纸辊和导向件;
加热辊、出纸辊和导向件沿着送纸路径放置;
加热辊能够在显影剂转印到纸张上之后加热显影剂;
出纸辊能够从成像设备通过出纸口送出纸张,出纸辊位于靠近出纸口的位置;且
导向件能够沿着加热辊与出纸辊之间的送纸路径区间引导纸张,所述区间在长度上比纸张在沿送纸方向上的最小长度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
导向件包含在纸张通过加热辊之后弯曲纸张用的第一弯曲部分和第二弯曲部分;
第一弯曲部分的第一曲率大于第二弯曲部分的第二曲率;且
第二弯曲部分比第一弯曲部分更靠近加热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送纸路径包含在拾取辊的第一转向处和成像位置下游的第二转向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成像设备还包括定影单元,所述定影单元包含能够在显影剂转印到纸张上之后加热显影剂的加热辊;
出纸口被构成为使纸张可以在定影单元将显影剂定影到纸张之后通过所述出纸口被送出,所述出纸口位于成像设备的上部;且
所述成像设备还包括纸张堆积部分,纸张可以在通过出纸口被送出之后在所述纸张堆积部分上堆积,所述纸张堆积部分包含凹槽,使得纸张堆积部分的邻近出纸口的底面低于定影单元的上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定影单元还包括:
通过通电加热的加热元件;
开关装置,在预定温度切断加热元件的电源,开关装置设置于加热辊上方;和
压向加热辊的旋转轴的加压辊,加压辊位于加热辊正下方位置的一侧,加热辊正下方位置位于所述一侧和拾取辊之间;
其中,开关装置基本位于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包含加热辊的旋转轴和加压辊的旋转轴的第二平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
定影单元包括覆盖加热辊和开关装置同时使加压辊暴露的盖子;且
所述盖子支撑所述开关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电控成像设备的组件的线路板,线路板上安装有电子线路;
其中所述线路板在垂直平面上基本设置在成像设备的一侧,所述垂直平面垂直于包含感光构件的旋转轴和拾取辊的旋转轴的平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处理盒上的充电器,其中
感光构件呈圆柱状,该圆柱具有沿垂直于移除路径的方向上延伸的轴;且
充电器位于与感光构件的水平面大致成45度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出辊,将容置在纸张容置部分中的纸张排出至拾取辊能够抽取纸张的位置;以及
分离垫,当纸张从排出辊被传送到拾取辊时,接触纸张来防止拾取辊抽取多张纸张,所述分离垫位于拾取辊能够抽取纸张的位置附近。
19、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纸张容置部分,位于成像设备的主壳体的底部,所述纸张容置部分能够容置纸张;
送纸路径,沿着所述送纸路径纸张能够从纸张容置部分被传送到出纸口,当处理盒被安装在主壳体内时,至少一部分送纸路径位于纸张容置部分和处理盒之间;
定影单元,包含能够在显影剂转印到纸张上之后加热显影剂的加热辊;
出纸口,通过所述出纸口纸张可以在定影单元将显影剂定影到纸张上之后被送出,所述出纸口位于成像设备的上部;
纸张堆积部分,纸张可以在通过出纸口被送出之后堆积在所述纸张堆积部分上;
其中所述纸张堆积部分包含凹槽,使得纸张堆积部分的邻近出纸口的底面低于定影单元的上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成像设备进一步包含加热辊、出纸辊和导向件;
加热辊、出纸辊和导向件沿着送纸路径放置;
出纸辊能够通过出纸口从成像设备送出纸张,出纸辊位于靠近出纸口的位置;且
导向件能够沿着加热辊与出纸辊之间的送纸路径区间引导纸张,所述区间在长度上比纸张在沿送纸方向上的最小长度短。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
导向件包含纸张在通过加热辊之后弯曲纸张用的第一弯曲部分和第二弯曲部分;
第一弯曲部分的第一曲率大于第二弯曲部分的第二曲率;且
第二弯曲部分比第一弯曲部分更靠近加热辊。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影单元包括:
通过通电加热的加热元件;
开关装置,在预定温度切断加热元件的电源,开关装置设置于加热辊上方;和
压向加热辊的旋转轴的加压辊,加压辊位于加热辊正下方位置的一侧,加热辊正下方位置位于所述一侧和拾取辊之间;
其中,开关装置基本位于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包含加热辊的旋转轴和加压辊的旋转轴的第二平面。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
定影单元包括覆盖加热辊和开关装置同时使加压辊暴露的盖子;且
所述盖子支撑所述开关装置。
CNU2005200120851U 2004-03-31 2005-03-31 成像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2826485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05504A JP2005292356A (ja) 2004-03-31 2004-03-31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05504 2004-03-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26485Y true CN2826485Y (zh) 2006-10-11

Family

ID=34909448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5200045812U Expired - Lifetime CN2852202Y (zh) 2004-03-31 2005-03-28 图像形成装置和扫描单元
CNB2005100626586A Active CN100444055C (zh) 2004-03-31 2005-03-30 成像设备
CN2008101307134A Active CN101320234B (zh) 2004-03-31 2005-03-30 成像设备
CNU20052001208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84984Y (zh) 2004-03-31 2005-03-31 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及成像设备
CNU2005200120851U Expired - Lifetime CN2826485Y (zh) 2004-03-31 2005-03-31 成像设备
CNU2005200120847U Expired - Lifetime CN2831189Y (zh) 2004-03-31 2005-03-31 成像设备和设置在其中的扫描单元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5200045812U Expired - Lifetime CN2852202Y (zh) 2004-03-31 2005-03-28 图像形成装置和扫描单元
CNB2005100626586A Active CN100444055C (zh) 2004-03-31 2005-03-30 成像设备
CN2008101307134A Active CN101320234B (zh) 2004-03-31 2005-03-30 成像设备
CNU20052001208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84984Y (zh) 2004-03-31 2005-03-31 记录介质进给装置及成像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5200120847U Expired - Lifetime CN2831189Y (zh) 2004-03-31 2005-03-31 成像设备和设置在其中的扫描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7526226B2 (zh)
EP (2) EP1584992B1 (zh)
JP (1) JP2005292356A (zh)
CN (6) CN2852202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8113A (zh) * 2013-06-19 2014-12-24 株式会社理光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67180B2 (ja) * 2005-09-09 2011-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297178B1 (ko) 2006-09-12 2013-08-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US20080084591A1 (en) * 2006-10-05 2008-04-10 Rassatt Bradley B Imaging apparatus with moveable entrance guide
JP5211465B2 (ja) 2006-10-27 2013-06-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90885A (ja) * 2008-02-18 2009-08-27 Brother Ind Ltd シート送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64806A (ja) * 2009-09-15 2011-03-31 Fuji Xerox Co Ltd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56879B2 (ja) 2010-03-23 2012-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74346B2 (ja) * 2011-11-25 2016-03-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EP2958977B1 (en) 2013-02-20 2017-10-04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 Diesel fuel with improved ignition characteristics
JP2015004805A (ja) 2013-06-20 2015-01-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48752B2 (ja) * 2014-03-28 2017-12-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94415B2 (ja) 2015-01-26 2018-09-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41876A (ja) * 2017-02-28 2018-09-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9130531B (zh) * 2017-11-30 2024-04-12 深圳市思乐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彩票打印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6194B2 (ja) 1982-09-08 1994-03-02 コニカ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
JPS59173638A (ja) 1983-03-23 1984-10-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暖房器用安全装置
JPS59173638U (ja) 1983-05-10 1984-11-20 コニカ株式会社 複写機等の給紙装置
JP2963723B2 (ja) * 1990-04-20 1999-10-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ットシート分離装置
JPH0416451A (ja) 1990-05-10 1992-01-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箔の搬送方法
JPH0416451U (zh) 1990-05-29 1992-02-10
US5291256A (en) 1990-11-02 1994-03-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opening mechanism for jam clearance
JP3023978B2 (ja) 1990-11-02 2000-03-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4329557A (ja) 1991-04-30 1992-11-1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5297649A (ja) 1992-04-16 1993-11-12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6106819A (ja) 1992-09-25 1994-04-19 Star Micronics Co Ltd 電子装置
JPH06308793A (ja) 1993-04-23 1994-11-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印字装置
JPH0772757A (ja) 1993-06-25 1995-03-17 Tec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244410A (ja) 1994-03-04 1995-09-19 Casio Electron Mfg Co Ltd 開閉部材の開閉制御機構
JPH0830180A (ja) 1994-07-13 1996-02-02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85201A (ja) 1995-12-27 1997-07-15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85202A (ja) 1996-01-08 1997-07-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読取り等複合装置
JP3483694B2 (ja) 1996-02-16 2004-01-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209517B1 (ko) * 1996-05-25 1999-07-15 윤종용 급지용량을 가변시킬 수 있는 레이져빔 프린터
JPH1063133A (ja) * 1996-06-10 1998-03-06 Ricoh Co Ltd 複写機
JP3780059B2 (ja) 1997-03-10 2006-05-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916118B2 (ja) 1997-07-14 1999-07-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673655B2 (ja) 1997-10-22 2005-07-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078765A (en) 1997-10-28 2000-06-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507311B2 (ja) 1997-11-07 2004-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733716B2 (ja) 1997-11-20 2006-01-1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31711A (ja) 1998-02-12 1999-08-27 Fuji Xerox Co Ltd 用紙剥離装置
US6055407A (en) * 1998-03-10 2000-04-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heet feeding device
JP2000010439A (ja) * 1998-06-19 2000-01-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89647A (ja) 1998-09-09 2000-03-3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679635B2 (ja) 1998-11-13 2005-08-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311026B1 (en) * 1998-11-13 2001-10-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mounting of the process cartridge to main body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and developer cartridge including positioning portion
JP2000347472A (ja) 1999-06-07 2000-12-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810949B2 (ja) 1999-06-17 2006-08-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42586A (ja) 1999-07-27 2001-02-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385414B1 (en) 1999-08-23 2002-05-0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ntaminant preventing structur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2001100493A (ja) 1999-09-29 2001-04-13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578012B2 (ja) 1999-09-30 2004-10-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75123A (ja) 1999-12-20 2001-06-29 Brother Ind Ltd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82075A (ja) 2000-03-28 2001-10-12 Brother Ind Ltd ベルト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のカートリッジを用いた無端ベルト状像担持手段の交換方法
JP4190160B2 (ja) 2000-06-05 2008-1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62865A (ja) 2000-11-29 2002-06-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697168B2 (ja) * 2001-03-09 2005-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33813A (ja) * 2001-03-09 2002-11-22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6835414B2 (en) * 2001-07-27 2004-12-28 Unaxis Balzer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for producing coated substrates
JP2002182545A (ja) 2001-09-28 2002-06-2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632647B2 (ja) * 2001-11-14 2005-03-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962605B2 (ja) * 2002-02-28 2007-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596535B2 (ja) 2002-03-15 2004-12-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975821B2 (en) * 2002-05-07 2005-12-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194298B2 (ja) * 2002-05-17 2008-1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記憶媒体、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13038A (ja) * 2002-06-10 2004-01-1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8113A (zh) * 2013-06-19 2014-12-24 株式会社理光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238113B (zh) * 2013-06-19 2017-04-26 株式会社理光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7281A (zh) 2005-10-05
CN2852202Y (zh) 2006-12-27
EP1584992A3 (en) 2008-06-04
CN101320234A (zh) 2008-12-10
US20080175637A1 (en) 2008-07-24
CN2784984Y (zh) 2006-05-31
EP2246196A2 (en) 2010-11-03
CN100444055C (zh) 2008-12-17
EP2246196A3 (en) 2012-04-11
CN2831189Y (zh) 2006-10-25
US7720409B2 (en) 2010-05-18
JP2005292356A (ja) 2005-10-20
US20090097894A1 (en) 2009-04-16
US8417177B2 (en) 2013-04-09
EP1584992A2 (en) 2005-10-12
US7526226B2 (en) 2009-04-28
EP2246196B1 (en) 2018-03-21
EP1584992B1 (en) 2013-01-23
US20050220479A1 (en) 2005-10-06
CN101320234B (zh) 201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26485Y (zh) 成像设备
CN200948987Y (zh) 纸张提供装置及成像设备
CN2784376Y (zh) 成像设备
CN2736810Y (zh) 显影盒、处理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874560Y (zh) 显影剂盒与图像形成设备
CN200948988Y (zh) 供纸设备和成像装置
CN2881728Y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显影剂盒
CN1667526A (zh) 成像设备、可安装于其上的单元及分离构件
CN2632728Y (zh) 处理单元及影像形成设备
CN1661500A (zh)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940775A (zh) 处理盒、成像装置、在装置主体上安装拆卸处理盒的方法
CN1940743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盒
CN1940761A (zh) 显影装置
CN1932678A (zh) 图像形成装置用的显影剂盒
CN1743978A (zh)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360234A (zh) 成像装置以及可拆卸地装在该成像装置上的处理盒
CN1854934A (zh) 显影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1260672C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具有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470953A (zh) 图象形成装置
CN2919305Y (zh) 具有沿倾斜方向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部的图像形成设备
CN2736809Y (zh) 成像部件及具有该成像部件的成像设备
CN1577130A (zh) 能平稳送纸的成像装置
CN2705808Y (zh) 纸张放出盘
CN2847730Y (zh) 成像装置
CN1760771A (zh) 彩色图像形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5033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