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84376Y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784376Y CN2784376Y CNU2003201006144U CN200320100614U CN2784376Y CN 2784376 Y CN2784376 Y CN 2784376Y CN U2003201006144 U CNU2003201006144 U CN U2003201006144U CN 200320100614 U CN200320100614 U CN 200320100614U CN 2784376 Y CN2784376 Y CN 2784376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imaging device
- paper
- lid
- feed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G03G15/6508—Automatic supply devices interacting with the rest of the apparatus, e.g. selection of a specific cassett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成像单元,用于支撑成像单元并选择性地支撑一个带有一个用来支撑和导引一单张记录介质进入成像单元的导引单元的手动进给单元和一个带有一个用来支撑一堆记录介质并每次给成像单元提供一堆记录介质中的一单张的供给单元的多功能单元的框架,该框架有一个手动进给单元附接其上的第一安装单元和多功能单元附接其上的第二安装单元;该成像设备还包含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固定组件,该固定组件安装触发单元,该触发单元包括螺线管,继电器电路板,固定板和杆状触发器,其中,螺线管和继电器电路板相连,螺线管固定在固定板的一端,触发器的一端被支撑在螺线管的工作芯子的边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带有一个可以在上面选择性安装不同的纸张进给单元的框架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成像设备中,比如打印机和复印机,一个感光组件均匀带电,然后用激光器,LED或类似器件的光进行曝光,以在上面形成静电潜像。用墨粉或其他显影剂进行显影形成一幅可见到图像后,图像就被转印到一种记录介质上,如纸张,随后在定影单元中进行加热以把图像固定在其上。通常,记录介质被堆放在一个供纸盒里,被送到成像设备中,并且在成像设备里面沿着U形或S形路径传递以进行打印。但是,当要在一种很难弯曲和不能承受弯曲的记录介质,如厚纸,卡片和透明胶片等上打印时,记录介质就沿着相对较直的路径从成像设备的前面传递到后面。
在有些情况下,在设备装运前,要在一个框架中安装一个用来平稳地给成像设备供给记录介质的纸张供给单元。在这种情况中,必须生产多种框架来安装不同的纸张供给单元,使得用户可以从多模式中选择适合自己预算的一种模式。但是,为每个纸张供给单元分别生产不同的框架就降低了生产效率。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就提出在成像设备的一个框架上附加安装单元来匹配不同的纸张供给单元,使得不同的纸张供给单元可以安装在一个共同的框架上。
举例来说,在日本的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号为SHO-62-230538的专利公报文本上披露的发明中允许一个每次提供一张记录介质的手动进给型的纸张供给单元和一个容纳多张记录介质并且自动供给该记录介质的多类型纸张供给单元选择性地安装在一个共同的框架中。这种多类型纸张供给单元包括一个和供纸辊相连的离合器,这个离合器将驱动力的ON和OFF的转移状态转换给供纸辊。
但是,给多类型纸张供给单元设置该离合器就需要在多类型纸张供给单元中有一个空间来容纳这个离合器,这样就不利地增加了成像设备的整体尺寸。而且,成像设备必须配备一个盖子以便为更换感光组件和显影装置提供通道。因为盖子是和纸张供给单元分离的,这样也不利地增加了成像设备的整体尺寸。
发明内容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问题,同时提供一种带有一个可以选择性地安装不同纸张供给单元的共同的框架的紧凑的成像设备。
为了获得上述的和其他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括一个成像单元,一个框架,和一个固定组件的成像设备。成像单元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框架支撑成像单元并且选择性地支撑一个手动进给单元和一个多功能单元。手动进给单元有一个将一单张记录介质支撑并引入成像单元的导引单元。多功能单元有一个支撑记录介质堆并且每次提供一堆记录介质中的一单张记录介质给成像单元的供给单元。框架有一个手动进给单元附接其上的第一安装单元和一个多功能单元附接其上的第二安装单元。固定组件设置在该框架上,该固定组件安装一个触发单元,该触发单元包括螺线管,继电器电路板,固定板和杆状触发器,其中,螺线管和继电器电路板相连,螺线管固定在固定板的一端,触发器的一端被支撑在螺线管的工作芯子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的成像设备在该框架上还可以有一开口。第一安装单元可以转动地支撑一包括一个盖住框架上的这个开口的盖体和一个导引单元的手动进给单元。第二安装单元安装包括一个盖住框架上这个开口的盖体和一个供给单元的多功能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的剖视图;
图2是显示其左框架和右框架的激光打印机的右前方透视图;
图3是显示固定在左、右框架上的左、右安装框架和一个供给机构的透视图;
图4是显示左、右安装框架和供给机构的部分剖视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激光打印机的一个触发单元和一个齿轮的侧视图;
图6是显示安装在左、右框架上的多功能单元外观的透视图;
图7是显示在开启状态的多功能单元的透视图;
图8是显示在开启状态的多功能单元的壳盖体的透视图;
图9是显示安装在左、右框架上的手动进给单元外观的透视图;
图10是显示在开启状态的手动进给单元的手动进给盘的透视图;
图11是显示在开启状态的手动进给单元的盖体的透视图;
图12是显示供给机构的相关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13是显示触发单元和齿轮的侧视图;
图14是激光打印机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1。首先,参考图1描述激光打印机1的总体结构。
如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1包括一个进给部分4,一个成像部分和一个双面打印单元26,都包括在一个主壳体2里面。进给部分4是用来进给纸张3的。成像部分是用来在被进给的纸张3上形成预先设定的图象,它包括一个扫描单元16,一个处理盒17和一个定影单元18.。
定影单元18设置在处理盒沿着纸张3的纸张进给方向的17的下游,在主壳体2的下部的后端侧。
出纸盘46位于主壳体2的上中心表面,向上倾斜以形成凹形。已打印的纸张3从主壳体2中释放出,堆在出纸盘46上。
在主壳体2的前上部分界定了一个有开口边的空间,当安装在主壳体2的前表面的多功能单元200充分打开时,处理盒17通过一安装孔57安装在这个空间里。一个后盖48设置在主壳体2的后表面,可以通过绕一支撑轴48a向下枢轴转动而充分打开。手动进给单元300(图9)可以代替多功能单元200安装在激光打印机1上。多功能单元200和手动进给单元300将在后面更详细描述。
纸张传送通道44被设置在主壳体2的后部。纸张传送通道44做成半弧形,沿着主壳体2的背面垂直延伸。
当后盖48打开时,纸张传送通道44的下部可以绕支撑轴44a枢轴转动而充分打开,这样的话,纸张传送通道44就可以向激光打印机1的后面从定影单元18的传送辊43释放一纸张3。
下面将详细描述进给部分4。进给部分4包括一个纸张进给托盘6,一个纸张进给辊8,一个压纸平板7,一个分离垫片9,一个纸屑清除辊10一个传送辊11,配准定位辊12和一个纸屑辊14。纸张进给盘6可拆卸地安装在主壳体2的前侧。向前拉出纸张进给盘6,就把纸张进给盘6从主壳体2上卸下,向后推进,就安装在主壳体2上。
纸张进给辊8设置在主壳体2的底部。压纸平板7设置在纸张进给盘6中,纸张3被堆在压纸平板7上。压纸平板7可以绕轴7a枢轴转动,轴7a在压纸平板7的后端由纸张进给盘6的底面支持,这样的话,压纸平板7的前端就可以上下移动。同时,压纸平板7从它的下表面通过弹簧7b朝纸张进给辊8偏置。压纸平板7对抗弹簧7b的偏置力向下枢轴转动,转动的距离和纸张3堆放的数量成比例,这样纸张3就被压紧,接触纸张进给辊8。
分离垫片9被设置得正面像对纸张进给辊8,并通过设置于分离垫片9后面的弹簧13压向纸张进给辊8。分离垫片9在纸张进给过程中,配合纸张进给辊8,每次夹取并传送一张纸张3。
传送辊11被设置在纸张进给方向上纸张进给辊8的下游。传送辊11进行纸张3的传送。纸屑辊14设置于分离垫片9的下游以配合纸张进给辊8工作。在供给纸张3时由纸张3和分离垫片9之间的摩擦产生的纸屑被静电吸引到纸屑辊14。纸屑辊14上携带的纸屑由一个海绵14a从纸张灰尘辊14上刮下来。没有完全被纸张灰尘辊14清除对纸张灰尘由纸张屑辊10清除,这样的话,不会让纸屑进入成像单元。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扫描单元16。扫描单元16包括一个激光束发射部分(未示出),一个多面镜19,一个fθ透镜20,反射镜21a,21b和一个柱面透镜22。激光束发射部分位于出纸盘46的正下方并且发射一束激光。多面镜19通过转动在横跨感光鼓27(在后面描述)的表面的主要扫描方向扫描从激光发射部分发出的激光光束。fθ透镜20是用来稳定从多面镜19反射的激光束的扫描速度。反射镜21a,21b用来反射激光束。柱面透镜22用来当从反射镜21a和21b反射的激光在感光鼓27上成像时,修正辅助扫描方向的面缠结误差。采用这种结构,激光束就根据图像数据从激光发射部分射出,从多面镜19,ffθ透镜20,反射镜21a,柱面透镜22到反射镜21b,以这样的顺序从这些元件中穿过或被反射,如图1中的点划线L所示,曝光和扫描感光鼓27的表面。
下面,将描述处理盒17。处理盒17包括一个鼓盒23,和一个可拆卸地安装在鼓盒23上的显影盒24。鼓盒23包括感光鼓27,一个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29和一个转印辊30。显影盒24包括一个显影辊31,一个墨粉供料辊33和一个墨粉斗34。搅拌器36设置于墨粉斗34里面。
感光鼓27设置得和显影辊31相接触,并且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可顺时针转动。感光鼓27包括涂覆在一个导电基体材料上的正向充电有机光导体。正向充电有机光导体是由和一个电荷产生层上的电荷产生材料一起分散的一个电荷转移层构成。当感光鼓27被一激光束曝光时,电荷产生材料吸收光线并产生电荷。电荷被转移到感光鼓27的表面并通过电荷转移层转移到导电基体材料上,并抵消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29充电的表面电势。结果,在感光鼓27上被激光曝光区域和没曝光区域之间就产生一个电位差。用根据图像数据的激光束选择性地曝光和扫描感光鼓27的表面,就在感光鼓27的表面产生一静电潜像。
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29设置于感光鼓27上面,和感光鼓27分开一个预定的距离。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29通过如钨丝等产生电晕放电,并由一高压电源电路板95(将在后面描述)的充电偏压电路单元(未显示)接通,给感光鼓27的表面均匀地充正电。
显影辊31设置在感光鼓27转动方向上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29的下游。显影辊31如图1的箭头所示可以逆时针转动。一种导电橡胶材料制成的辊包覆住金属材料的辊轴构成显影辊31。显影偏压由高压电源电路板95的显影偏压电路单元(未示出)加在显影辊31上。
墨粉供料辊33可旋转地设置在显影辊31的旁边,越过显影辊31和感光鼓27相对的一侧。墨粉供料辊33被压着接触感光辊31。墨粉供料辊33可以如图1的箭头所示的方向逆时针转动,和显影辊31的转动方向相同。一种导电泡沫材料制成的辊包覆住金属材料的辊轴构成墨粉供料辊33,并且通过摩擦向提供给显影辊31的墨粉充电。
墨粉斗34设置在墨粉供料辊33的旁边并且充满显影剂,这些显影剂通过墨粉供料辊33提供给显影辊31。在本实施例中,非磁性的,采用充正电的,单成分墨粉作为显影剂。这种墨粉是用比如悬浮聚合等已知的聚合方法来对聚合单体进行共聚处理获得的聚合物墨粉。单体的例子包括苯乙烯单体和丙烯酸单体。苯乙烯是苯乙烯单体的一个例子。丙烯酸单体的例子包括丙烯酸,烷基(C1-C4)丙烯酸树脂和烷基(C1-C4)异丁烯酸树脂。一种着色剂,如碳黑,石蜡或类似的材料的着色剂与聚合墨粉混合。再加入一种如硅石的外来添加剂以增加流动性。聚合墨粉的微粒直径大约是6-10微米。
搅拌器36有一粗网眼的平面形状,沿轴向伸展(图中的从近到远的方向)而且在横截面上的中间有一个弯曲。转动轴35设置在搅拌器36的一端,薄膜组件36a设置在搅拌器36的另一端而且在搅拌器36中间的弯曲中,用来刮擦墨粉斗34的内壁。转动轴35在墨粉斗34的纵向的两端的中心被可转动地支持住,因此可以支持搅拌器36。当搅拌器36以箭头所示的方向转动时,在墨粉斗34里面的墨粉就被搅拌。
转印辊30设置感光鼓27的下面,在感光鼓27转动方向上显影辊31的下游。转印辊31可以逆时针转动,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一种离子导电橡胶材料制成的辊包覆住金属辊轴构成转印辊30。在转印过程中,由高压电源电路板95的转印偏压电路单元(未示出)给转印辊30提供偏压。转印偏压在感光鼓27和转印辊30的表面之间产生一个电势差。这个电势差把通过静电力粘在感光鼓27表面的墨粉吸到转印辊30的表面。
下面,将描述定影单元18。定影单元18包括一个定影辊41,一个用来加压定影辊41的加压辊42和一对传送辊43。传送辊43设置在定影辊41和加压辊42的下游。定影辊由给中空的铝辊色覆氟碳树脂再熔结该组织中而形成定影辊41包括一个金属管和一个加热金属管内部的卤素灯。一个碳氟树脂制成的管子色覆一个低硬度的硅橡胶轴构成加压辊42。硅橡胶轴由一弹簧(未示出)向上推动,使加压辊42压靠住定影辊41。当纸张3从处理盒17经过定影辊41和压辊42之间时,定影辊41加压并加热在处理盒17中转移到纸张3上的墨粉,因此把墨粉固定在纸张3上。然后,纸张3通过传送辊43被传送到纸张传送通道44。
下面,将描述双面打印单元26。双面打印单元26设置在纸张进给盘6的上面,并且包括设置在基本水平方向的反向传输辊50a,50b和50c。一个反向传输通道47a设置在反向传输辊50a的后侧,一个反向传输通道47b设置在反向传输辊50c的前侧。反向传输通道47a设置在后盖48的内表面侧。反向传输通道47a从出纸辊45延伸到反向传输辊50a,在靠近纸张传送通道44的纸张3的进给方向的一端从纸张传送通道44分开。另一方面,反向传送通道47b从反向传送辊50c延伸到配准辊12。
当进行双面打印时,首先在纸张3的一面形成图像,在这之后,纸张3的一部分已经释放到出纸盘46上。当纸张3的尾缘插入到出纸辊45之间时,出纸辊45就停止向前转动并开始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这时候,纸张3的尾缘就接触到纸张传送通道44的弧形表面并沿着这个表面引导到反向传输通道47a,而不是回到定影单元18。纸张3从反向传输通道47a被传输到反向传输辊50a,50b和50c,以及进一步传输到反向传输通道47b。然后纸张3被沿着反向传输通道47b引导到配准辊12。根据这种操作,纸张3的正面和反面被按顺序交换后传送到成像单元,在纸张3的另一面形成指定的图像。
一个低压电源电路板90,高压电源电路板95和一个电动机电路板85设置在双面打印单元26和成像单元之间。在这些电路板90,95和85跟成像单元之间设置一个斜槽80,以将这些电路板90,95和80跟定影单元18、处理盒17和其他装置分开。导向平板81设置在斜槽80的顶部,构成纸张3的传输通道的一部分。
低压电源电路板90的作用是将激光打印机1的外来电源的电压降低,比如说将单相100V的电源,降低成24V,给激光打印机1的各组件供电。高压电源电路板95产生高偏压,施加在处理盒17的各组件上。
电动机电路板85用来驱动一DC电动机(未示出),这个电动机是驱动所涉及的机械操作的各部分比如说激光打印机1的这些辊的驱动源,也用来驱动转换驱动系统的方运转向的电磁螺线管(未示出),等等。
一个用来控制激光打印机1的每个装置的控制电路板(未示出)设置在靠近主壳体2的后表面,在主壳体2的左侧表面(图中较近的那侧)和左框架100之间的位置上。控制电路板沿和主壳体2的左侧表面基本平行的平面设置。
下面,参考图1,详细描述激光打印机1在打印过程中的操作。位于堆在压纸平板7上的纸张顶的纸张3压纸平板后面通过弹簧7b的压向纸张进给辊8。当打印开始时,纸张3通过纸张3和转动的纸张进给辊8之间的摩擦力被送到纸张进给辊8和分离垫片9之间的一个位置。然后,纸张进给辊8和分离垫片9一起每次传送一张纸张到配准辊12。
扫描单元16的激光发射部分(未示出)根据电动机电路板85产生的激光驱动信号产生激光束。激光束入射到多面镜19。多面镜19提供在主要扫描方向(和纸张3的传输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扫描的激光术移动,并将激光束反射到fθ透镜20上。fθ透镜20将激光束转换成一个固定的角速度。然后,反射镜21a将激光束反射向柱面透镜22,柱面透镜22对激光束进行会聚。反射镜21b反射会聚后的激光束,聚焦作感光鼓27的表面上。
栅控式电晕充电装置29对感光鼓27的表面充电,充到例如大约1000V的表面电势。从扫描单元16射出的激光束在主要扫描方向跨越感光鼓27的表面进行扫描。激光束根据上述的激光驱动信号选择性地曝光和不曝光感光鼓27的表面。也就是说,感光鼓27表面上要显影的部分被激光曝光,不被显影的部分不被曝光。感光鼓27的表面电势在曝光部分(亮的部分)降到如200V左右。因为此时感光鼓27如图1的箭头所示顺时针转动,激光束同时沿一辅助扫描方向对感光鼓27进行曝光,该辅助方向也是纸张3的传输方向。由于这两个扫描动作的结果,由曝光区域和没曝光区域(暗的部分)在感光鼓27的表面形成一个带电的不可见到图像,即静电潜像。
墨粉斗34中的墨粉由搅拌器36的转动提供给墨粉供料辊33。在这里,墨粉通过墨粉供料辊33和显影辊31之间的摩擦而带上正电,而且被进一步调整成厚薄均匀的一层。然后,墨粉被带到显影辊31上。一个例如400V的正偏压被加在显影辊31上。由显影辊31携带并且带正电的墨粉,当接触到感光鼓27时,被转移到感光鼓27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上。也就是说,因为显影辊31的电势低于暗的部分的电势(+1000V),而且高于亮的部分的电势(+200V),带正电的墨粉就选择性地移动到电势较低的亮的部分。这样的话,就在感光鼓27的表面形成一幅可见到的墨粉图像。
配准辊12在传递纸张3的过程中对纸张3起配准作用,这样使得形成在转动的感光鼓27的表面的可见图像的前边缘和纸张3的前缘互相重合在一起。当纸张3通过感光鼓27和转印辊30之间时,一个常负压(如-1000V)被加在转印辊30上。由于加在转印辊30上的常负压低于亮的部分的电势(+200V),通过静电力粘附在感光鼓27表面的墨粉就移向转印辊30。但是,墨粉被纸张3阻断,不能转移到转移辊30。结果,墨粉就转移到纸张3上。这样,在感光鼓27的表面形成的可见图像就转移到纸张3上。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激光打印机1采用了被认知为无清洁器的显影系统,其中,在转印辊30将墨粉从感光鼓27转移到纸张3上之后,显影辊31收回残留在感光鼓27表面的墨粉。
然后,带有被转移动墨粉在其上的纸张3被传输到定影单元18。定影单元18的定影辊41向带有墨粉图像的纸张3施加约200度左右的热量,加压辊42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墨粉图像永久地固定在纸张3上。注意,定影辊41和加压辊42每一个都通过二极管接地,使得加压辊42的表面电势比定影辊41的表面电势低。因此,粘附在纸张3的定影辊41一侧的带正电的墨粉就被电吸引到加压辊42较低表面的电势。因此,就可以避免在定影时因为墨粉被吸引到定影辊41而造成墨粉图像变形的潜在问题。
纸张传送辊43从定影单元18中释放带有固定墨粉图像的纸张3,并把纸张3在纸张传送通道44上传送。纸张传送辊45把墨粉图像朝下的纸张3传送到出纸盘46。类似地,下一张被打印的纸张3也印制表面朝下地在出纸盘46中堆放在前一张传送的纸张3的上面。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就可以得到按打印顺序对齐的纸张3。
在下面的那些图中,-Y方向,-X方向,+X方向,+Y方向,+Z方向和-Z方向分别对应和激光打印机1相关的向前,向左,向右,向后,向上和向下的方向。
如图1所示,当在堆在纸张进给盘6中的一纸张3上打印时,纸张3沿着S形传送通道传送而通过激光打印机1,并释放到出纸盘46上。通常,纸张3是固定尺寸的(比如说A4尺寸)的比较便宜的纸,很薄并且很容易弯曲,比如说复印纸。但是,当在不容易弯曲或对弯曲很敏感的记录介质(以后称作“手动进给纸”)上打印时,比如说厚纸,明信片和透明胶片,就会带来很多和从纸张供给盘6上进给这些类型的记录介质有关的问题。因此,激光打印机1就构造以基本平直的传输通道来传送这些手动进给纸,这样不会因为弯曲给纸张带来负荷。这就是说,手动进给纸通过激光打印机1的前表面导入到A该机的部分。手动进给纸沿着一个通道而通过成像单元进行打印,并且然后从激光打印机1的后表面通过B部分释放出来,当后盖48和纸张传递通道44向下枢轴转动而打开时B部分就暴露出来。为了将手动进给纸传送到A部分,多功能单元200和手动进给单元300选择性地安装在主壳体2的前表面。根据模式,多功能单元200和手动进给单元300有不同的功能。
如图2所示,基本上是矩形的左、右框架100和110被设置在主壳体2中,用来从左右两侧支持各种组件,包括纸张进给托盘6,扫描单元16,处理盒17,定影单元18和传输系统。一个托盘120在上部跨接左、右框架100和110以支持扫描单元16。斜槽80在中部跨接左、右框架100和110,以覆盖低压电源电路板90,高压电源电路板95,等等(参见图1)的顶部。两个下栏杆130在下部跨接左、右框架100和110。这样的话,托盘120、斜槽80和下栏杆130就固定了左、右框架100和110的位置关系。左右框架100和110形成其底面互相相对的托盘的形状。虽然图中没有表示,左框架100内部配备一个DC电动机来驱动进给部分4和成像单元的各种装置,一个包括齿轮,螺线管和类似装置的用来传递DC电动机的驱动力的传动系统,控制电路板和类似装置。右框架110容纳一个风扇(未示出),用来排出空气,冷却激光打印机1。一个用来安装多功能单元200和手动进给单元300的结构被设置在左、右框架100和110前面的侧壁100a和110a上,这个将会在后面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一个大致矩形的齿轮孔103设置在左框架100的侧壁100a上,它以Z方向(垂直方向)在大致中心部分透过侧壁100a,侧壁100a上还有螺栓孔101和104分别设置在齿轮孔103上方和下方,一个棘爪102设置在齿轮孔103的上方,一个轴承突起105和一个形成在棘爪附近的孔106。一螺纹连接头100c从左框架100的底板100b上靠近齿轮孔103的地方突起。
和左框架100一样,右框架110的侧壁110a上配备设置在侧壁110a的Z方向中心稍上部的棘爪112,在棘爪112上方和下方的螺栓孔111和114,和一个在螺栓孔114下面突起的轴承突起115。
采用这样的安装结构,多功能单元200和手动进给单元300可以以下述方式选择性地安装在左、右框架100和110上。
多功能单元200包括一个如图4所示的供给/安装机构600,一个盖体210和一个如图6所示的多功能盘220。另一方面,手动进给单元300包括如图9所示的一个盖体310和一个手动进给托盘320。虽然不如多功能单元200那么厚,手动进给单元300和多功能单元200的外表面积基本相同。
如图6和9所示,多功能单元200和手动进给单元300可以起到覆盖安装孔57(图1)的盖的功能。激光打印机1的内部透过打开盖体210和盖体310而露出来,使得处理盒17可以通过安装孔57插入或卸下。多功能盘220和手动进给盘320分别装在形成在盖体210和310中的托盘容纳部分211和311里面,和盖体210和310一起构成主壳体2前表面上的外壁。图6显示壳体210和多功能盘220结合时的外部视图。图9显示当盖体310和手动进给盘320结合时手动进给单元300的外部视图。
如图6和9所示,释放按钮212和312分别设置在盖体210和310的自由端,在其边缘部分的近似中心,为用户提供一个打开和关闭盖体210和310的手指控制的地方。如图8和11所示,钩213和313分别设置在盖体210和310内表面靠近释放按钮212和312的位置。当盖体210和310关闭时,钩213和313和如图14所示设置在主壳体2顶表面的一接合单元25相接合,从而保持钩体210和310在闭合状态。用户可以通过朝开/闭轴的方向(本实施例中是向下)按释放按钮211和312来将钩213和313从接合单元25上脱离以打开盖体210和310。换句话说,当打开盖体210和310时,用户必须总是操作释放按钮212和312。因此,这种结构保证了加在盖体210和310的用于开盖的载荷总是从释放按钮的位置施加,防止用户比如说通过抓紧盖体的侧面等方式来打开盖体210和310。因此,载荷可以以基本均匀的方式分布在盖体210和310的轴上,防止对开/关轴造成损伤,并防止盖体210和310的弯曲。这种结构通过将要求操作以预先设定的顺序进行操作来避免损坏的结构类型叫做傻瓜结构。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多功能单元200。如上所述,多功能单元200包括供给/安装机构600,盖体210和多功能盘220。首先,将描述供给/安装机构600。
如图4所示,供给/安装机构600包括一个左安装框架410,一个右安装框架420,一个跨接框架430,斜槽440,一个压纸平板460和一个分离机构441。
左安装框架410是一固定在左框架100上的金属平板。如图3和4所示,左安装框架410包括整体成形平板410a,410b和410c。当把左安装框架410安装在左框架100上时,平板410b和左框架100的底表面100b平行,并且平板410a和410c和侧壁100a平行。平板410b的前顶角部分被切割成弧形。平板410b在Z方向的长度比螺栓孔101和104(图2)之间的距离稍大。平板410b在Y方向(前到后的方向)的宽度比盖体210(图6)的厚度稍小,这样的话,当壳体210盖上时,平板410b可以放入壳体210。轴承孔410e形成在平板410b的中心稍下方。平板410a大致为长方形,在垂直方向(Z方向)为长边,从平板410b的顶端延伸到其中点。平板410a从平板410b的后侧的侧边缘向左(-X)突出。平板410c的大小足够盖住螺纹孔104并且像平板410a一样,从平板410b的底部向左突出。
在平板410a的底部边缘形成一个开口部分410g,在其顶端有一个螺栓孔410i。在平板410c上形成一个螺栓孔410h。在平板410a上靠近开口部分410g处设置一个突起410f。在平板410b前底角部分有一轴孔410d。当把安装框架410安装在左框架100上时,左安装框架410的位置通过把开口部分410g和棘爪102相结合来确定。螺栓孔410i和螺栓孔101对准,螺栓孔410h和螺栓孔104对准。然后,通过把螺栓插入到这些对准的孔里把左安装框架410固定在左框架100上。
如图4所示,右安装框架420跟左安装框架410的镜像有几乎相同的形状,包括一个前顶角为弧形的平板420b,一个从平板420b的顶部边缘延伸到中心,并从其后边缘向右突出的大致为矩形的平板420a和一个从平板420b的底边缘向右突出的平板420c。在平板420a上形成一个开口部分420g和一个螺栓孔420i,在平板420c上形成一个螺栓孔420h。在平板420b的前底角形成一个轴孔420d。
当把右安装框架420安装在右框架110上时,右安装框架420的位置通过把开口部分420g和棘爪112相接合来确定。螺栓孔420i和螺栓孔111对准,螺栓孔420h和螺栓孔114对准。然后,通过把螺栓插入到这些对准的孔里把右安装框架420固定在右框架110上。
跨接框架430和斜槽440跨接左安装框架410和右安装框架420,这样使得左安装框架410和右安装框架420的相对位置固定。跨接框架430是一个长度和左框架100和右框架110之间的宽度相等的金属框架,并且是由截面为L形的平板构成。跨接框架430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左安装框架410和右安装框架420的靠近中心部分的一个位置。一个轴承430a设置在跨接框架430中心部分稍偏左的位置上。一个纸张供给辊450设置在靠近跨接框架430纵向中心的位置。纸张供给辊450可拆卸地安装在转动轴451的右端。转动轴451的长度近似为连接框架430长度的一半。转动轴451由轴承430a和左安装框架410中的轴承孔410e来支撑。一凸轮452安装在转动轴451的左端部,在平板410a的右边,一齿轮470安装在转动轴451的同一端,在平板410a的左边。齿轮470通过转动轴451把驱动力传递给纸张供给辊450。齿轮470包括在其外周上的轮齿,但是在外周的无齿部分470a,缺少一些轮齿。
斜槽440由树脂材料结合玻璃纤维或其他帮助斜槽440抵抗弯曲的强化材料制成。斜槽440位于跨接框架430的正下方,包括一个底板440b,一个侧板440c,两个侧板440d和一对支撑单元440f。底板440b制成细长条形。侧板440c安装在底板440b的前边缘处,并在底板440b的顶表面上方延伸。侧板440d在Y方向比侧板440c宽。侧板440d设置在底板440b顶表面上,并沿着其后边缘延伸。右边的侧板440d从底板440b的右边缘延伸到靠近中心部分的位置,左边的侧板440d从底板440b的左边缘伸展到靠近中心的位置,这样就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空隙。斜面440a形成在侧板440d的顶表面上,朝前部向下。斜面440a起到在进给纸张3时将纸张3引入A部分(图1)的作用。
侧板440e设置在侧板440d的内表面以盖住那其端部。在相对的侧板440e之间的区域形成一个凹处440g。侧板440e的宽度方向的平面和底板440b的宽度方向的平面垂直。一对支撑轴440h和突起440i设置在凹处440g的底表面上。
支撑单元440f安装在底板440b的左右两端,包括相互以一间隔分开的堆放结构形成的三块平板。每个平板大致为矩形,在Y方向比底板440b稍长,宽度和侧板440d的高度(Z方向)大致相等。每个支撑轴440j设置在每两个内平板之间,和这些平板垂直地延伸。支撑轴440j起转动多功能盘220的转动轴的作用,这会在后面详细描述。轴孔440k形成在支撑单元440f的最外面的平板的角上。轴孔440k的轴线位于支撑轴440j的轴线附近。轴孔440k和在左安装框架410和右安装框架420上形成的轴孔410d和420d对准,盖体210上的转动轴从中插入。通过这种方式,斜槽440就和左、右安装框架410,420连接在一起。
压纸平板460的长度跟支撑单元440f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宽度足够从支撑单元440f的前边缘到达侧板440d的前边缘。在压纸平板460的前面设有一对轴承460b,分别在两个纵向端面上。压纸平板460通过轴承460b由支撑单元440f可转动地支撑。一个图中未示出的弹簧设置在压纸平板460的后边缘的下边,推动压纸平板460的后边缘在Z方向向上压靠住纸张供给辊450。操作片460a从压纸平板460的左后角突出。操作片460a跟着设置在转动轴451上的凸轮452运动,这样使得压纸平板460的后边缘上下运动。
分离机构441被支撑在斜槽440的凹处440g,配合纸张供给辊450工作来供给纸张。分离机构441包括一个分离垫片442,一个支撑组件443,一个调节组件444和一个弹簧445。分离垫片442配合纸张供给辊450工作把一张纸张3从一堆纸张中分离开。
如图4和12所示,支撑组件443是一个大致为矩形的金属平板,沿着通过其中的一条纵向走向的直线弯曲成L形截面。分离垫片442安装在支撑组件443的外表面。支撑组件443的另一侧外表面上的左右两端沿和该外表面垂直的方向向外弯曲,形成两个轴承平板443a。在每个轴承平板443a上形成一个轴孔。形成在轴承平板443a上的轴孔和设置在斜槽440的凹处440g上的支撑轴440h相接合,使得支撑组件443上的分离垫片442面朝上。采用这种方法,支撑组件443能够在凹处440g绕支撑轴440h摆动。
弹簧445一端和设置在凹处440g中的突起440i相接合,另一端通过支撑组件443推动分离垫片442在Z方向上向上移动,也就是说,从底板440b分开。采用这种结构,支撑组件443就可以被推动着以箭头R所示的方向绕支撑轴440h转动。
调节组件444调节支撑组件443的转动范围,使支撑组件443的摆动不会超过预定的范围。调节组件444是一个被弯曲成L形的大致为矩形的金属平板。调节组件444的一个外表面通过螺栓444a固定在底板440b的顶部,这样使得调节组件444的另一侧外表相面对着支撑组件443的没固定分离垫片442的外表面。
下面,将描述盖体210。如图6所示,盖体210为一厚平板,在X方向(左到右方向)的长度比左框架100和右框架110之间的距离稍大,在Z方向的宽度(高度)约为激光打印机1的高度的三分之二。
图中未示出的一对转动轴被设置在盖体210的底部,左右两端各一个。转动轴和斜槽440中的轴孔440k和上述的左、右安装框架410和420上的轴孔410d和420d(图4)接合。采用这种机构,当多功能单元200安装在激光打印机1上时,盖体210可以如图8所示摆动而充分打开,同时多功能盘220被装在托盘容纳部分211中。
下面,将描述多功能盘220。多功能盘220用作容纳纸张堆和导引纸张堆中的一单张纸张进入A部分(图1)。如图7所示,在多功能盘220的内表面设置一个第一容纳单元221,一个纸张导引222,和一个第二容纳单元223。一堆纸张3被放置在第一容纳单元221上。纸张导引333通过同时挤压纸张的左、右两边对齐放在第一纸张容纳单元221上的一堆纸张3。第二纸张容纳单元223可以朝用户方向拉出,同时和第一纸张容纳单元221保持连接,以增加装载纸张的表面积。用户可以用手指钩住多功能盘220顶部形成的凹部224来打开多功能盘220,并且在多功能盘220处于开启状态时,可以在第一容纳单元221和第二容纳单元223上装载众多纸张。
在多功能托盘220左右底边缘上设置有U形轴承(未示出)。如图4所示,这些轴承和斜槽440的支撑轴440j相接合。采用这种结构,如图7所示,多功能托盘220可以前侧面朝下地被打开。
采用这种方法,多功能盘220可以绕轴440j打开和闭合。虽然多功能盘220绕设置在盖体210的底部的轴摆动,多功能盘220的实际轴440j和盖体210是独立的,因为轴440j设置在供给/安装机构600上。
采用这种结构的多功能单元200,可以按照上述步骤,通过把左、右安装框架410和420安装在左右框架100和110的侧壁110a和110b上而安装在激光打印机1上。
下面将更详细描述手动进给单元300。如上所述,手动进给单元300包括盖体310和如图9所示的手动进给盘320。
如图10所示,在手动进给盘320的内表面上设有一个容纳单元321和一个纸张导引322。一单张纸张3被装入纸张容纳单元321。纸张导引322通过挤压一张纸张3的左右两侧在供给方向导引装在纸张容纳单元321上的单张纸张3。手动进给托盘320在激光打印机1的前面可以通过绕设置在手动进给盘320较低位置的侧边缘上的轴转动而向下打开。盖体310上设有用来支撑手动进给盘320的轴的轴承。相应地,轴承和主盖体2的相对位置关系随着壳体310打开和闭合而改变。用户通过用手指钩住形成在手动进给盘320顶部的凹部324来打开手动进给盘320,使得用户能在容纳单元321上放一张纸张。
采用这种结构的手动进给单元300,可以通过把盖体310上的轴装入设置在左、右框架100和110上的轴承突起105和115(图4)来安装在激光打印机1上。如图11所示,当手动进给盘320被装入托盘容纳部分311时,盖体310可以通过绕安装在轴承突起105和115上的轴向前和向下移动盖体310的顶部边缘,而使壳体310摆动而充分打开的更大。
如上所述,手动进给盘320的轴由盖体310支撑。因此,当手动进给盘320被安装在盖体310上时,手动进给单元300可以被安装在左、右框架100和110上。从而简化了安装操作。
如图11所示,当把手动进给单元300安装在激光打印机1上时,一个由金属板制成的遮盖平板480可以被安装在左框架100的侧壁110a上,以通过盖住齿轮孔103和类似部分防止左框架100内部的元件通过该齿轮孔103等露出而保持激光打印机1的美观。在遮盖板480上跟孔101,104及类似部分的对应位置上形成跟用来固定左安装框架410的螺栓孔101,104,棘爪102和类似部分相对应的孔,这样的话,同一个孔101,104和类似部分就可以用来固定遮盖板480。安装遮盖板480的步骤跟安装左安装框架410的步骤相同。也就是说,遮盖板480的位置由棘爪102决定,遮盖板480通过在螺栓孔101和104中拧入螺栓来固定在侧壁100a上。
如上所述,如图8所示,当多功能单元200被安装在左右框架100和110上时,齿轮470的一部分就通过齿轮孔103露在左框架100的里面。这齿轮470露出的部分就和未示出的传动系统的一个齿轮100d啮合(图5),传递来自DC电动机(未示出)的驱动力。因为纸张供给辊450只有在供给纸张时才需要驱动,触发单元500被设置在左框架100的里面用来在驱动和闲置状态之间转换纸张供给辊450。
如图5所示,触发单元500包括一个螺线管510,一个继电器电路板520,一个基本为矩形的固定板530和一个杆状触发器540。螺线管510固定在固定板530的底端使得螺线管510中的工作芯子511的工作方向沿跟随固定平板530的短边方向(Y方向)。
工作芯子的引到端大致位于固定平板530的前底角的位置。触发器540的顶端支撑在支撑点541上并且可以沿着固定平板530的表面摆动。支撑点541设置在工作芯子511的引导边缘的上方,靠近固定板530的纵向的中心位置。触发器540的底端被支撑在工作芯子511的引导边缘上。一弹簧512绕住工作芯子,用来向前挤压触发器540的自由端。
继电器电路板520固定在从固定板530中心向后面。螺线管510和中继器电路板相连,并且通过中继器电路板520根据来自发动机电路板85(图1)施加的驱动电流工作。这就是说,当驱动电流加在螺线管510上时,工作芯子511被拉进螺线管510内部,使得触发器540的自由端移向螺线管510。当加在螺线管510上驱动电流停止时,弹簧521向离开螺线管510的方向移动触发器540的自由端。用这种方法,触发器540和螺线管510协调工作。
在固定板530上形成螺栓孔531和532。如图6所示,触发单元500通过和螺栓孔531和532和设置在左框架100上的两个螺栓接纳处100c接合的螺栓,可拆卸地固定在左框架100上。
带有这种结构的触发单元500调节齿轮470的转动。因为当多功能单元200被装上时,触发单元500的位置必须设定成和左安装框架410相关,定位孔533形成在触发单元500上靠近支撑点541的位置用来在左安装框架410的突起410f(图4)的上方安装。
如图5所示,在触发器540自由端的引导边缘设置一个突起的爪542。在齿轮470的带有轮齿的外圆周里面的一个台阶上,设有一个内圆周471,在内圆周471上形成一个突起472(参见图13)。当齿轮470转动时,触发器540的爪542沿齿轮470的内圆周471滑动。当突起472接触到爪542时,齿轮470的转动在那个位置停止。在这个点上,齿轮470上无齿部分470a对位于面着齿轮100d的位置,使得齿轮100d空转,因为齿轮100d的齿没有和齿轮470的齿啮合。通过以这种方式在螺线管510闲置状态中调节齿轮470的转动,DC电动机到驱动力就不会传递到齿轮470上,因此不会传递到纸张供给辊450上。
在齿轮470的和设置内圆周471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设有一突起(未示出)。当齿轮470在其停止位置时,这个突起通过弹簧和类似元件(未示出)被推离开左安装框架410。因此,当其转动停止时,齿轮470在转动方向被推动。
但是,当螺线管510被驱动时,工作芯子511被拉进螺线管510体内,使得触发器540的自由端沿+Y方向移动。结果,爪542和突起472脱离,如图13所示,齿轮470通过弹簧顺时针转动。因为随着齿轮470的转动无齿部分470a也跟着转动,齿轮470的轮齿和齿轮110d啮合在一起。因此,传动系统的驱动力就被传递到齿轮470上,它驱动纸张供给辊450去分离纸张3。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支撑分离垫片442的调整组件444是用金属平板形成并且固定在斜槽440的底板440b上。因此,调整组件444可以加固支撑支撑组件443的底板440b,而且可以充分增加斜槽440的刚度,尽管斜槽不是很厚。而且,由于支撑组件443是由金属平板支撑,支撑组件443可以做得比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小,使得供给单元结构可以制造得更紧凑。用金属制作调整组件444也可以使供给单元更加紧凑。由于调整组件444调整支撑组件443可以摆动的范围,这就可以不用取下支撑组件443而替换磨损的纸张供给辊450,因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斜槽440由底板440b和侧板440c构成,使得斜槽440的凹处440g附近比其他位置不坚固一些。但是,通过制造更紧凑的支撑组件443和调节组件444,使得凹处440g的尺寸减小,从而减小了较弱部分的尺寸。而且,由于斜槽440是由树脂结合加固材料,如玻璃纤维等制成,可达到足够大的强度抵抗弯曲,扭转等等。
用来对纸张供给辊450和压纸平板460触发驱动和闲置状态转换的触发单元500被安装在左框架100上,而不是在多功能单元200上。因此,为了减小激光打印机1的总体尺寸,多功能单元200可以做得更紧凑。
由于用来安装左安装框架410和右安装框架420的结构,也就是螺栓孔101,104,111,114,棘爪102,112和齿轮孔103都设置在左、右框架100和110的前表面的侧壁100a和110a上,固定左安装框架410和右安装框架420的操作可以在左框架100和右框架110的前表面进行,从而方便了多功能单元200的安装。
多功能盘220的开/关轴独立于盖体210。因此,堆在多功能盘220上的纸张的重量造成的载荷和盖体210的重量造成的载荷可以分配到分立的支撑点上,因此提高了每个支撑点的耐久性。
通过提供一个在左右框架100和110上安装多功能单元200和手动进给单元300的共同的结构,这样不需要为激光打印机1的每个模式生产不同的框架,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由于不同的单元200和300可以选择性地安装在同一个激光打印机1上以适应设计规格,可以提供多种模式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场合,同时保持激光打印机1同样的结构。而且,由于多功能单元200和手动进给单元300上设有盖体210和310以供处理盒17插入和卸下,这就不需要提供单独的盖体用来拆卸激光打印机1,使得激光打印机1的总体尺寸可以减小。
由于齿轮470通过设置在左框架100上的齿轮孔103和齿轮100d啮合,这就不需要向左框架100的侧面传递驱动力。因此,用来构成传动系统的部件的数目可以减少,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由于包括一个用来从一堆记录介质中分离出一单独纸张并且给处理盒17提供纸张的纸张供给辊450的供给机构可以安装在多功能单元200上,但是在手动进给单元300上被省略,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提供多种不同的激光打印机1的模式。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范性的实施例已被详细描述,本领域的熟练的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这些示范性的实施例中还可以进行很多可能的修改和变化,同时保留本实用新型的很多新颖特征和优点。
比如说,虽然左右安装框架410和420通过螺栓固定在侧壁100a和110a上,左右安装框架410和420也可以通过吊钩或类似元件固定。而且,遮盖板480可以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还有,调节组件444可以在斜槽440的左到右的方向上做得更长,或者可以构造成作为跨接左右安装框架410和420的一个组件。斜槽440也可以做的更紧凑,虽然斜槽的刚度会因此降低,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加固斜槽440。
Claims (23)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一个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成像单元;
一个用于支撑成像单元并选择性地支撑一个带有一个用来支撑和导引一单张记录介质进入成像单元的导引单元的手动进给单元和一个带有一个用来支撑一堆记录介质并每次给成像单元提供一堆记录介质中的一单张的供给单元的多功能单元的框架,所述框架有一个手动进给单元附接其上的第一安装单元和一个多功能单元附接其上的第二安装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像设备还包含一个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固定组件,,该固定组件安装一个触发单元,该触发单元包括螺线管,继电器电路板,固定板和杆状触发器,其中,螺线管和继电器电路板相连,螺线管固定在固定板的一端,触发器的一端被支撑在螺线管的工作芯子的边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单元转动地支撑手动进给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安装单元支撑一个支撑多功能单元的供给单元的多功能单元安装框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成像单元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框架上,所述第二安装单元设置在所述框架的面向成像单元的拆卸方向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框架上形成一个暴露孔,多功能单元中的一个齿轮从该暴露孔中露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框架上在所述暴露孔附近位置上设置一个遮盖组件固定单元,该固定单元固定一个盖住暴露孔的遮盖组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一个主壳体和手动进给单元,主壳体配备一个接合组件,其中,手动进给单元包括:
一个转动地支撑在第一安装单元上的盖体;
包括一个支撑在所述盖体上的手动进给盘的导引单元;
一个设置在盖体自由端的钩子;和
一个释放按钮,设置在盖体的自由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多功能单元,其中多功能单元包括:
一个支撑在所述框架的第二安装单元上的安装框架;
一个转动地支撑在安装框架上的盖体;和
包括一个转动地支撑在安装框架上的多功能盘的供给单元。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供给单元进一步包括一个由安装框架支撑的进给单元,所述进给单元包括进给组件和分离组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多功能单元的进给单元进一步包括:
一个支撑分离组件的第一支撑组件;
一个转动地支撑第一支撑组件的第二支撑组件;
一个推动第一支撑组件的推动组件;和
一个由金属平板制成,带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的第一表面固定在第二支撑组件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由模制金属平板制成。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由包含强化材料的树脂制成。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有一开口,
第一安装单元转动地安装包括一个盖住所述框架上的所述开口的盖体和一个导引单元的手动进给单元;
第二安装单元安装包括一个盖住所述框架上的所述开口的盖体和一个供给单元的多功能单元。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安装单元支撑一个支撑多功能单元的供给单元的多功能单元的安装框架。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单元设置在所述框架的面向拆卸方向的一侧。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框架上形成一个暴露孔,多功能单元中的一个齿轮从该暴露孔中露出。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框架上在所述暴露孔附近的位置设置一个遮盖组件固定单元,该固定单元固定一个盖住暴露孔的遮盖组件。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一个主壳体和手动进给单元,主壳体上配备一个接合组件,其中手动进给单元包括:
转动地支撑在第一安装单元上的盖体,;
包括一个支撑在盖体上的手动进给盘的导引单元;
一个设置在盖体自由端的钩子;和
一个释放按钮,设置在盖体的自由端。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多功能单元,多功能单元包括:
一个支撑在所述框架的第二安装单元上的安装框架;
转动地支撑在所述安装框架上的盖体;和
包括一个转动地支撑在安装框架上的多功能盘的供给单元。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供给单元进一步包括一个由安装框架支撑的进给单元,该进给单元包括进给组件和分离组件。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多功能单元的供给单元进一步包括:
一个支撑分离组件的第一支撑组件;
一个可转动地支撑第一支撑组件的第二支撑组件;
一个推动第一支撑组件的推动组件;和
一由金属平板制成,包括一个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的第一表面固定在第二支撑组件上。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由模制金属平板制成。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由包含强化材料的树脂制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320839 | 2002-11-05 | ||
JP2002320839A JP4135472B2 (ja) | 2002-11-05 | 2002-11-05 | 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784376Y true CN2784376Y (zh) | 2006-05-31 |
Family
ID=3221186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3101142529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71830C (zh) | 2002-11-05 | 2003-11-05 | 能够选择性地安装不同纸张进给单元的成像设备 |
CNU20032010061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84376Y (zh) | 2002-11-05 | 2003-11-05 | 成像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3101142529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71830C (zh) | 2002-11-05 | 2003-11-05 | 能够选择性地安装不同纸张进给单元的成像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062216B2 (zh) |
JP (1) | JP4135472B2 (zh) |
CN (2) | CN100371830C (zh) |
HK (1) | HK106790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29391B2 (ja) * | 2003-07-22 | 2010-08-2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カバーの位置決め方法 |
JP2006178159A (ja) * | 2004-12-22 | 2006-07-06 | Kyocera Mi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のフレーム構造及びフレーム組み付け方法 |
US7708262B2 (en) * | 2005-01-25 | 2010-05-0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Media handling system |
US7455285B2 (en) * | 2005-01-25 | 2008-11-25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Media handling accessory and method |
JP4124772B2 (ja) * | 2005-02-14 | 2008-07-2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手差し給紙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6259430A (ja) * | 2005-03-18 | 2006-09-28 | Ricoh Co Ltd | ベルト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314530B2 (ja) | 2005-05-31 | 2009-08-1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856975B2 (ja) * | 2006-02-16 | 2012-01-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284172A (ja) * | 2006-04-13 | 2007-11-01 | Murata Mach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009377A (ja) * | 2006-05-30 | 2008-01-17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110576B2 (ja) * | 2007-08-31 | 2012-12-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232456B2 (ja) * | 2007-12-10 | 2013-07-10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481025B2 (ja) * | 2007-12-10 | 2014-04-23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162282B2 (ja) * | 2008-03-11 | 2013-03-13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285986B2 (ja) * | 2008-07-23 | 2013-09-11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052423A (ja) | 2008-07-28 | 2010-03-11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687804B2 (ja) * | 2009-03-24 | 2011-05-2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434307B2 (ja) * | 2009-07-01 | 2014-03-05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293965B2 (ja) * | 2009-09-01 | 2013-09-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用構造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KR101636264B1 (ko) * | 2009-10-15 | 2016-07-0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형성장치 |
JP2011237685A (ja) | 2010-05-12 | 2011-11-24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2066911A (ja) * | 2010-09-24 | 2012-04-05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636845B2 (ja) * | 2010-09-24 | 2014-12-10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934676B2 (ja) * | 2013-05-30 | 2016-06-15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287072B2 (ja) * | 2013-10-31 | 2018-03-0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156099B2 (ja) * | 2013-11-27 | 2017-07-0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413565B2 (ja) * | 2014-09-30 | 2018-10-3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JP6478667B2 (ja) * | 2014-12-26 | 2019-03-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ト装置 |
US9791814B2 (en) * | 2015-04-09 | 2017-10-1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6390571B2 (ja) * | 2015-09-28 | 2018-09-19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101850B2 (ja) * | 2016-06-10 | 2017-03-22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019264B2 (ja) * | 2016-06-10 | 2016-11-02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019263B1 (ja) * | 2016-06-10 | 2016-11-02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026041B2 (ja) * | 2016-06-10 | 2016-11-16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026043B2 (ja) * | 2016-06-10 | 2016-11-16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026040B2 (ja) * | 2016-06-10 | 2016-11-16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026042B2 (ja) * | 2016-06-10 | 2016-11-16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8104109A (ja) * | 2016-12-22 | 2018-07-0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記録媒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案内部材 |
US11266399B2 (en) | 2017-02-23 | 2022-03-08 | Covidien Lp | Surgical suturing instruments |
JP2018154477A (ja) | 2017-03-21 | 2018-10-0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6269878B2 (ja) * | 2017-03-29 | 2018-01-31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269879B2 (ja) * | 2017-03-29 | 2018-01-31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7017037B2 (ja) | 2017-08-10 | 2022-02-0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複合機 |
JP7243238B2 (ja) * | 2019-02-04 | 2023-03-2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7400355B2 (ja) | 2019-10-31 | 2023-12-1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媒体搬送装置、記録装置 |
US11642122B2 (en) | 2020-02-28 | 2023-05-09 | Covidien Lp | Surgical suturing instruments |
JP2022183488A (ja) * | 2021-05-31 | 2022-12-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6845A (ja) * | 1981-06-30 | 1983-01-14 | Minolta Camera Co Ltd | 記録装置 |
JPS594546A (ja) * | 1982-06-10 | 1984-01-11 |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 複写機における給紙装置 |
JPS62230538A (ja) | 1986-03-29 | 1987-10-09 | Mita Ind Co Ltd | 複写機 |
JP2540859B2 (ja) * | 1986-05-28 | 1996-10-09 |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像形成機 |
US5008715A (en) * | 1987-06-11 | 1991-04-16 |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 Copying machine allowing manual feed of copying paper |
EP0315947B1 (en) * | 1987-11-10 | 1994-02-16 | Mita Industrial Co. Ltd. | Image-forming machine |
US5150166A (en) * | 1989-10-18 | 1992-09-22 | Minolta Camera Co., Ltd. | Image forming system including attachable sheet supplying units for transporting sheets directly to an image forming part |
JPH0895332A (ja) | 1994-09-20 | 1996-04-12 | Canon Inc | 記録装置 |
JPH11194567A (ja) * | 1998-01-07 | 1999-07-21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1219366A (ja) | 2000-02-07 | 2001-08-14 | Toshiba Corp | 研磨支援方法及びその装置、研磨方法 |
JP2002080132A (ja) | 2000-09-04 | 2002-03-19 | Canon Inc |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182445A (ja) * | 2000-12-11 | 2002-06-26 | Ricoh Co Ltd | 転写材搬送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2002
- 2002-11-05 JP JP2002320839A patent/JP413547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
- 2003-11-04 US US10/699,790 patent/US706221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11-05 CN CNB2003101142529A patent/CN10037183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11-05 CN CNU2003201006144U patent/CN2784376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02-16 HK HK05101308A patent/HK1067901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062216B2 (en) | 2006-06-13 |
CN100371830C (zh) | 2008-02-27 |
JP2004154974A (ja) | 2004-06-03 |
JP4135472B2 (ja) | 2008-08-20 |
HK1067901A1 (en) | 2005-04-22 |
US20040091283A1 (en) | 2004-05-13 |
CN1527147A (zh) | 2004-09-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784376Y (zh) | 成像设备 | |
CN1091266C (zh) | 充电装置和处理暗盒 | |
CN2679725Y (zh) | 成像装置 | |
CN2828879Y (zh) | 调色剂容器 | |
CN1064145C (zh) | 处理盒与成象设备 | |
CN2694323Y (zh) | 成像装置 | |
CN2872429Y (zh) | 图像形成设备和盒 | |
CN2786662Y (zh) | 成像装置 | |
CN2736810Y (zh) | 显影盒、处理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2596392Y (zh) | 显像盒 | |
CN2632728Y (zh) | 处理单元及影像形成设备 | |
CN2826485Y (zh) | 成像设备 | |
CN2786663Y (zh) | 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 |
CN1667526A (zh) | 成像设备、可安装于其上的单元及分离构件 | |
CN2779451Y (zh) | 影像形成设备 | |
CN1359036A (zh) | 驱动力传送部件,电照相感光鼓,处理盒和电照相成像设备 | |
CN1781831A (zh) | 供纸盒及成像装置 | |
CN1690887A (zh) |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 |
CN1940761A (zh) | 显影装置 | |
CN1648789A (zh) | 可拆卸地装在电摄影成像设备上的装置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 |
CN2849780Y (zh) | 成像设备,处理盒和转印装置 | |
CN1854934A (zh) | 显影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 |
CN1495569A (zh) | 显影装置和施加显影偏压的供电部分 | |
CN2736809Y (zh) | 成像部件及具有该成像部件的成像设备 | |
CN2705808Y (zh) | 纸张放出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