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919305Y - 具有沿倾斜方向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部的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沿倾斜方向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部的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919305Y
CN2919305Y CNU2006200066353U CN200620006635U CN2919305Y CN 2919305 Y CN2919305 Y CN 2919305Y CN U2006200066353 U CNU2006200066353 U CN U2006200066353U CN 200620006635 U CN200620006635 U CN 200620006635U CN 2919305 Y CN2919305 Y CN 291930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main casing
ori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62000663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部靖
神村直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91930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91930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2Paper handling
    • G03G2221/1675Paper handling jam treat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7Frame structures using opening shell type machines, e.g. pivoting assembl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的主壳体具有一侧和与该一侧相对的另一侧。机盖设置在所述一侧上并被构型成打开和关闭所述一侧。输送部在主壳体内侧被支撑在机盖上,用于沿向上倾斜和离开所述一侧的倾斜方向输送记录介质。多个处理单元以倾斜方向设置在相对于输送部与所述一侧相对的一侧上,并在由输送部输送的记录介质上顺序地形成显影剂图像。转向部设置在输送部沿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并把记录介质转向所述一侧从而排出记录介质。

Description

具有沿倾斜方向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部的图像形成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5年3月1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5-079281号的优先权。该优先权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结合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像形成设备,尤其涉及串联式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2002-166593号中披露的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的前表面上可在前表面上打开和关闭的机盖;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中机盖下方可从图像形成设备中拉出的纸张盒;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内,用于把从纸张盒提供的纸张从图像形成设备下部前表面附近的位置输送向图像形成设备上部后表面的输送带;设置在输送带的上侧并沿输送方向排列的四个处理单元;和设置在前侧表面上的扫描单元。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2003-186348号中披露的另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底部用于容纳纸张和能够通过图像形成设备的前侧表面拉出图像形成设备的纸张盒;用于把纸张从纸张盒直接向上输送的输送带;垂直叠放以面对输送带的四个处理单元;和与每个处理单元相对应的四个扫描单元。
                           实用新型内容
然而,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2002-166593号中披露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例如,当输送带和处理单元之间发生轧纸时,为了去除轧纸,必须打开机盖并且移去扫描单元和处理单元。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可操作性差。进一步,此时移去扫描单元可能改变激光照射到处理单元上的位置,因此对成像产生不利影响。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2003-186348号中披露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从纸张盒提供并且已经经过成像的纸张最终向图像形成设备的后侧表面排出到形成在图像形成设备的顶表面的卸纸盘上,使得纸张较难以取回。当原稿读取装置设置在卸纸盘上方时纸张就更难以取回。
鉴于前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取回已经从中排出的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设备。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进行去除轧纸的处理的图像形成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和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主壳体,机盖,输送部,多个处理单元以及转向部。当主壳体沿主壳体将被使用的方位设置时,主壳体具有一侧和与这一侧相对的另一侧。机盖设置在一侧上并被构型为打开和关闭所述一侧。输送部在主壳体内被支撑在机盖上,用于沿倾斜向上并离开所述一侧的倾斜方向输送记录介质。多个处理单元相对于所述输送部,在所述一侧的相反侧,沿着倾斜方向排列。多个处理单元在由输送部输送的记录介质上顺序地形成显影剂图像。转向部设置在输送部沿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转向部把记录介质转向所述的一侧,从而排出记录介质。
根据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主壳体,机盖,输送部,多个处理单元,原稿读取装置和排出部。当主壳体被设置在主壳体将被使用的方位时,主壳体具有一侧和与这一侧相对的另一侧。机盖设置在一侧上并被构型为打开和关闭这一侧。输送部在主壳体内被支撑在机盖上,用于沿倾斜向上并离开所述一侧的倾斜方向输送记录介质。多个处理单元相对于所述输送部,在所述一侧的相反侧,沿着倾斜方向排列。该多个处理单元在由输送部输送的记录介质上顺序地形成显影剂图像。原稿读取装置设置在主壳体上方所述一侧和所述另一侧之间。原稿读取装置从原稿文件读取图像。排出部设置在输送部沿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排出部沿倾斜方向向另一侧排出记录介质。
根据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主壳体,输送部,卸纸盘和引导部。当主壳体被设置在主壳体将被使用的方位时,主壳体具有顶表面并在顶表面上形成排出口。输送部设置在主壳体内侧。输送部沿倾斜方向向上输送记录介质使其通过排出口。倾斜方向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卸纸盘具有第一接收表面和与第一接收表面相对的第二接收表面。卸纸盘被构型成可在第一方位和第二方位之间移动,所述第一方位沿倾斜方向延伸,用于在第一接收表面上接收通过排出口排出的记录介质,所述第二方位用于在面朝上的第二接收表面上接收通过排出口排出的记录介质。当卸纸盘在第一方位时引导部将记录介质输送向第一接收表面,当卸纸盘在第二方位时引导部将记录介质引导向第二接收表面。
                        附图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性的各个方面将参考下面的附图详细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当机盖处于关闭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1B是从图1A中箭头IB所指方向观看时显示部分排出单元的放大图;
图2是图1A中的打印机当机盖处于打开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当机盖处于关闭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打印机当机盖处于打开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5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打印机当双侧卸纸盘处于面朝上的方位时的剖视图;
图5B是显示图5A中的打印机的简化立体图;
图6是图5A中的打印机当双侧卸纸盘处于面朝下的方位时的剖视图;
图7是双侧卸纸盘的立体图;
图8A是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面朝上排出模式下的打印机的说明图;
图8B是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面朝下排出模式下的打印机的说明图;
图8C是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平台使用模式下的打印机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接下来,参考附图1A-2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
1.打印机的总体结构
图1A和2是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总体结构的剖面图。在下面的描述中,图1A和2中打印机1的右侧称为前侧,左侧称为后侧。注意,当图像形成设备设置在将被使用的方位时,词语“前”,“后”,“上”,“下”被用于定义各个部分。
如图1A和2所示,打印机1为竖直(对角)串联式彩色激光打印机,具有四个下文将说明的成像单元20,成像单元20沿阶梯状排列设置(沿对于水平方向(即安装表面)和竖直方向都倾斜的方向并列设置)。打印机1包括主壳体5和主壳体5内的用于把记录纸张3提供到主壳体5中的纸张提供单元9,用于在从纸张提供单元9提供的记录纸张3上成像的成像单元4,和用于在其上形成图像后排出记录纸张3的排出单元6。主壳体5在前侧具有前表面5a。
(1)纸张提供单元
纸张提供单元9包括可分离地安装在主壳体5的下部,并能够通过主壳体5的前表面5a一侧插入和移出主壳体5的托纸盘12;设置在托纸盘12的前端上方的进给辊13;和设置在进给辊13上方和进给辊13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处用于输送记录纸张3的输送辊14。
当记录纸张3叠放在托纸盘12内并且进给辊13转动时,记录纸张3最顶部的纸张被进给辊13每次一张地进给到输送辊14。设置在输送辊14下游的输送带15顺序地输送记录纸张3使其通过感光鼓16。
U形的引导构件17设置在进给辊13和输送带15之间的部分,该部分包括输送辊14。由进给辊13进给的记录纸张3起初沿向前的方向(图1A和2中为向右方向)输送,并通过U形引导构件17顺序地翻转方向和沿向后方向输送。然后记录纸张3在输送带15和感光鼓16之间顺序地输送。
(2)成像单元
设置在主壳体5的中心区域的成像单元4包括四个用于成像的成像单元20,用于把由每个成像单元20形成的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3上的转印单元18,和用于通过加热加压把转印到记录纸张3上的图像定影到记录纸张3的表面上的定影单元8。由于每个成像单元20都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图1A和2中只标示了最底部成像单元20中的元件。
每个成像单元20的构成包括感光鼓16和围绕感光鼓16的四周的用于向感光鼓16的表面充电的充电器19,和用于在感光鼓16的表面上沉积色粉以在其上形成色粉图像的显影剂盒22。另外,扫描单元21设置在成像单元20的后侧,用于在感光鼓16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充电器19是正向充电的栅控式电晕充电器,具有由钨等形成的充电丝,从该充电丝产生电晕放电。充电器19用于给感光鼓16的整个表面正极性地均匀充电。
扫描单元21包括用于在感光鼓16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产生激光束的激光产生单元和透镜等(在附图中都没有显示)。具有该结构,扫描单元21的激光产生单元发射激光束,该激光束以扫描移动照射在所有成像单元20的感光鼓16上用以在其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剂盒22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置色粉斗24,供给辊11和显影辊23。色粉斗24是在显影剂盒22的壳体内形成的空间。每个色粉斗24容纳例如黄色(Y),品红色(M),青绿色(C)和黑色(K)中的一种颜色的显影剂。
供给辊11设置在色粉斗24的前面并包括金属辊轴,该金属辊轴由导电海绵材料形成的辊体部覆盖。供给辊11在辊隙位置面对和接触显影辊23,并被支撑为可以在辊隙位置处与显影辊23相反的方向旋转。
显影辊23可转动地设置到供给辊11的侧面并面对和接触供给辊11。显影辊23由金属辊轴构成,该金属辊轴由诸如导电橡胶材料的弹性材料形成的辊体部覆盖。
转印单元18设置在主壳体5内,在与显影剂盒22相对的一侧面对感光鼓16。转印单元18包括驱动辊25,从动辊26,环绕驱动辊25和从动辊26成圈的输送带15和转印辊27。
从动辊26设置在进给辊13的对角上方和在记录纸张3的纸张输送方向最上游的成像单元20中的感光鼓16的对角下前方(图中的下右方)。注意,纸张输送方向是图中对角向上向左的方向。驱动辊25设置在定影单元8的对角下前方和在纸张输送方向最下游的成像单元20中的感光鼓16的上方。
输送带15环绕驱动辊25和从动辊26成圈,使得输送带15的外表面面对和接触每个成像单元20中的感光鼓16。
当驱动辊25被驱动旋转时,从动辊26跟随驱动辊25旋转。此时,环绕驱动辊25和从动辊26成圈的输送带15沿图1A中的顺时针方向(如图1A中的实线箭头所指方向)循环地运动,使输送带15的外表面以在输送带15和感光鼓16之间的接触点处与感光鼓16的外表面相同的方向运动。
转印辊27设置在输送带15环的内侧经过输送带15与每个感光鼓16相对的位置处。转印辊27由金属辊轴构成,该金属辊轴由诸如导电橡胶材料的弹性材料形成的辊体部覆盖。
转印辊27能够沿图1A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得转印辊27的外表面以在与输送带15的接触点处与输送带15相同的方向运动。在转印操作过程中,电源通过恒流控制施加预定电压,用于在转印辊27和感光鼓16之间产生适当的转印偏压,使携带在每个感光鼓16上的显影剂移往(转印)到记录纸张3上。
定影单元8设置在成像单元20和转印单元18的对角上后方(图中的上左方)和成像单元20和转印单元18在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定影单元8包括加热辊28和压力辊29。加热辊28由金属管构成,其表面涂覆释放层。金属管容纳沿加热辊28的轴线延伸的卤素灯。卤素灯将加热辊28的表面加热到固定温度。压力辊29与加热辊28面对地设置以向其施加压力。
(3)排出单元
排出单元6包括第一排出辊31,多个第二排出辊32和多个引导肋60。第一排出辊31邻近定影单元8设置并位于加热辊28在纸张输送方向上的下游。第二排出辊32的直径比第一排出辊31的直径小并沿第一排出辊31的外周设置。如图1B所示,第二排出辊32也沿第一排出辊31的轴向设置。如图1B所示,多个引导肋60沿轴向设置。如图1A和图1B所示,每个引导肋60具有引导边缘61,这些引导边缘61基本跟随第一排出辊31的外周,并且两者之间具有预定间隔。每个引导肋60的后端(与引导边缘61相对的一端)通过未图示的支撑结构支撑在主壳体5上。
在加热辊28和压力辊29已把图像定影到记录纸张3上后,第一和第二排出辊31,32夹持记录纸张3并沿第一排出辊31的周边输送记录纸张3。此时,引导肋60(更具体地为引导边缘61)沿第一排出辊31的周边引导记录纸张3。这样,输送方向就从向上和向后倾斜的方向转换成向前的方向。转换输送方向的方法不限于包括辊和引导肋的结构,但可仅由用于在转换方向上引导记录纸张3的引导壁(没有辊)构成。
在转换方向后,记录纸张3通过形成在主壳体5的顶表面的排出口33排出到设置在主壳体5的顶表面上的卸纸盘34上。此时,记录纸张3以面朝上即打印表面面朝上的方位排出。
(4)扫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打印机1也配备设置在主壳体5上方的平台型扫描装置(原稿读取装置)36。因此,打印机1采用体内排出系统,在该体内排出系统中,打印的记录纸张3在主壳体5和扫描装置36之间的位置处从卸纸盘34取回。
虽然本文没有给出扫描装置36的详细说明,扫描装置36包括平台部39和原稿压盖38。控制面板37设置在平台部39的上前表面上并具有执行操作的触摸面板。原稿压盖38设置在平台部39的顶上。原稿压盖38包括位于其右侧的自动文件馈入器(ADF)(图1A中的远侧;ADF设置在图5B显示的ADF部38A中)。ADF包括原稿文件盘(未显示),原稿文件被从该原稿文件盘一次一张地馈入扫描装置36。原稿文件的纸张通过设置在平台部39中的图像传感器(未图示)而从原稿文件读取图像。由扫描装置36读取的原稿文件的图像数据被传递到主壳体5中设置的用于控制成像单元4等的控制电路(未图示)。
2.转印单元,前盖等
如图1A所示,四个成像单元20沿倾斜方向堆叠,从最底部的成像单元20向最顶部的成像单元20逐渐向后移动。也就是说,成像单元20的位置越高,成像单元20与前表面5a就相隔越远。转印单元18中的输送带15沿四个成像单元20的前面并与感光鼓16相接触地设置。
由于上述结构,进给辊13等首先沿向前的方向,然后沿对角方向向上和向后地馈送托纸盘12中的每张记录纸张3。基于这点,输送带15对角地向上连续输送记录纸张3,同时每个成像单元20在与感光鼓16相面对的记录纸张3的表面上顺序地形成图像(图1A中该表面面朝下朝左)。
在记录纸张3通过加热辊28和压力辊29之间后,排出单元6(第一和第二排出辊31,32和引导肋60)把记录纸张3的输送方向从向上和向后的倾斜方向转换到向前的方向,并通过排出口33把记录纸张3排出到卸纸盘34上。因此,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采用Z字形路径输送系统,用于沿Z字形路径向前向后地输送记录纸张3使其通过成像单元20。
如图1A所示,转印单元18支撑在前盖35的内侧上。前盖35绕其下端可枢轴转动地支撑在主壳体5的前表面5a上。因此,通过打开前盖35,输送带15能够立刻与所有感光鼓16分离,如图2所示。按顺序地,每个成像单元20能够独立地移去。
3.第一实施例的效果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输送带15能够通过打开前盖35同时与所有感光鼓16分离,因此,例如当在输送带15和感光鼓16之间发生轧纸时便于移去被轧的记录纸张3。此外,扫描单元21固定设置在成像单元20的后部并且不需要移去,因此确保激光束照射感光鼓16的位置不移动,因为扫描单元21需要高定位精确性。
进一步,记录纸张3最终通过排出单元6(第一和第二排出辊31,32和引导肋60)沿向前方向排出。因此,用户能够方便地从前侧取回排出的记录纸张,该前侧与成像单元20移出的一侧是同一侧。
在第一实施例中,平台型扫描装置36设置在主壳体5上方以构成体内排出型打印机,卸纸盘34设置在扫描装置36和主壳体5之间的空间内,该空间在前侧上有开口。因此,该结构对于从前侧取回排出的纸张3特别有用。
<第二实施例>
图3,4显示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101。第二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排出单元6的结构上不同。由于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相同的部件和元件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以避免重复描述。
如图3所示,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1不同,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101不包括第一和第二排出辊31,32。因此,在记录纸张3在输送带15和感光鼓16之间对角地向上向后输送并通过加热辊28和压力辊29后,加热辊28和压力辊29沿相同的倾斜方向继续输送记录纸张3。相应地,记录纸张3通过形成在扫描装置36后侧的排出口40排出。更具体地,扫描装置36在主壳体5的顶部上设置得比第一实施例中更向前,使排出口形成在主壳体5顶上扫描装置36的后部。
卸纸盘41设置成与排出口40连通。通过排出口40沿向上和向后的倾斜方向排出的记录纸张3被存放在卸纸盘41上。此时,记录纸张3面朝下地排出,即图像形成表面面朝向卸纸盘41。因此,例如在文件数据以预定的顺序延续多页纸张的情况下形成图像时,当打印的纸张3排出到卸纸盘41上时该顺序仍被保持。
进一步,因为打印的纸张3从扫描装置36的后侧基本向上地排出,因此与记录纸张3以直接向后的方向排出时相比,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取回记录纸张3。还有,当记录纸张3向卸纸盘41输送时其弯曲量也能被减少。
另外,在第二实施例中,没有必要在扫描装置36和主壳体5之间设置排出空间,使得扫描装置36能定位得更低,如图4所示,只要扫描装置36不干扰前盖35的打开和关闭路径(图4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即可。也就是说,第二实施例中的打印机101在高度上能够比第一实施例中的打印机1进一步降低。
<第三实施例>
图5A到图8C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打印机201。第三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排出单元6的结构上不同。由于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相同的部件和元件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以避免重复描述。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打印机201包括双侧卸纸盘53,该双侧卸纸盘53能够倾斜以选择朝上排出或朝下排出。如同在第二实施例中,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打印机201不包括第一和第二排出辊31,32和引导肋60。另外,在输送带15和感光鼓16之间对角地向上和向后输送的记录纸张3通过加热辊28和压力辊29之间后,加热辊28和压力辊29沿相同的倾斜方向继续输送记录纸张3,并且记录纸张3通过设置在扫描装置36后面的排出口51排出。如同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中的扫描装置36也更向前地设置在主壳体5的顶部上,以便排出口51能够形成在主壳体5的顶部以及扫描装置36的后部。一对排出辊52设置在排出口51中。当被驱动旋转时,排出辊52进一步向外通过排出口51排出记录纸张3。
如图5B所示,原稿压盖38包括具有ADF的ADF部38A和形成得比ADF部38A更薄的板状部38B。注意,图5B是显示打印机201的简化立体图。在图5B中,双侧卸纸盘53,原稿压盖38等以简化方式显示。
双侧卸纸盘53设置在排出口51的上方。如图7所示,双侧卸纸盘53具有总体上矩形的板状。双侧卸纸盘53靠近后端(图7中的左侧)的一部分向上隆起而形成膨大部分53a。膨大部分53a的后侧弯曲成弧形(见图5A和图6)。宽度稍大于记录纸张3宽度的通孔53b形成在膨大部分53a的前表面上。一对排出辊54正好设置在通孔53b内侧。
如图5A和图6所示,膨大部分53a的下后部分在排出口51向后的位置处绕转轴55可枢轴转动地支撑。相应地,双侧卸纸盘53能够在图5A显示的面朝上方位和图6显示的面朝下方位之间枢轴转动,因此在面朝上方位双侧卸纸盘53的表面53c(图7中的顶表面)平放在扫描装置36上,在面朝下方位双侧卸纸盘53从扫描装置36向后的位置竖起,下侧表面53d(图7中的底表面)对角地面朝上。
例如,当在单页纸张上形成图像时,双侧卸纸盘53以图5A和5B所示的面朝上方位放置。在面朝上方位中,双侧卸纸盘53放在原稿压盖38的板状部38B上。在这种状态下,通过排出口51输送的记录纸张3跟随内后壁53e的弧形表面被从向上和向后的倾斜方向引导到向前方向。随后,排出辊54向前通过通孔53b输送记录纸张3,并把记录纸张3排出到双侧卸纸盘53的表面53c上。
当需要以预定的页面顺序在多页纸张上形成图像时,双侧卸纸盘53以图6所示的面朝下方位放置。在这种状态下,记录纸张3在通过排出口51后能够继续处在向上和向后的倾斜方向,并能够排出在双侧卸纸盘53的下侧表面53d上。此时,双侧卸纸盘53的内后壁53e用于接收多页排出的记录纸张3。当双侧卸纸盘53处于图5A和5B所示的面朝上方位(上面描述的)时,排出辊54与例如扫描装置36的驱动齿轮啮合并接受来自该驱动齿轮的驱动力。然而,当双侧卸纸盘53处于图6中的面朝下方位时,排出辊54可以脱离啮合而不接受驱动力。
在第三实施例中,通过简单地枢轴转动双侧卸纸盘53,能够在面朝下排出和面朝上排出之间容易地切换。另外,通过用单一材料(诸如合成树脂)整体地形成包括用于接收记录纸张3的托盘部和当双侧卸纸盘53处于面朝上方位时用于引导记录纸张3的引导部(诸如内后壁53e)的双侧卸纸盘53,就能够减少所需部件的数量。
图8A到8C是显示打印机201的各种模式的说明图。
图8A显示与图5A和5B相对应的处于面朝上排出模式的打印机201。在面朝上排出模式中,原稿压盖38和双侧卸纸盘53都定位在主壳体5上。
图8B显示与图6相对应的处于面朝下排出模式的打印机201。在面朝下排出模式中,原稿压盖38定位在主壳体5上。然而,双侧卸纸盘53向后侧枢轴转动大于90度的角度。
图8C显示处于平台使用模式的打印机201,在该模式下原稿压盖38和双侧卸纸盘53都从图8A的位置枢轴转动。在平台使用模式下,能够把原稿文件放置在平台39上并读取(扫描)原稿文件上的图像。
<变型>
虽然已经参考上述各个方面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对于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能够在其中实现各种变化和修改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1)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纸张盘12设置在主壳体5的底部(输送带15和成像单元20的下面),容纳在主壳体5中的记录纸张3沿Z字形路径前后输送使其通过打印机1。然而,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不限于这种输送路径。例如,可在打印机1的前表面5a上形成插入孔,手动馈入盘或纸张盒可设置在前侧,使得记录纸张3可通过插入孔插入以沿输送带15输送。这种结构也可应用于第二和第三实施例。
(2)通过枢轴转动双侧卸纸盘53,第三实施例中的打印机201能够在面朝下排出和面朝上排出之间切换。然而,打印机201可改为配备路径切换机构,该路径切换机构能在记录纸张3通过定影单元8后在面朝下路径和面朝上路径之间切换记录纸张3的输送路径。
(3)在上述实施例中,扫描装置36设置在打印机1,101和201上。然而,扫描装置36不需要设置。
(4)在上述实施例中,打印机1,101和201被描述成图像形成设备的实例。然而,图像形成设备也包括诸如传真设备的其它设备,和具有诸如打印功能、扫描功能等多种功能的多功能设备。
(5)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记录纸张3被用作为记录介质的实例。然而,诸如透明薄片等的塑料记录介质也可用作为记录介质。

Claims (12)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主壳体,当主壳体沿该主壳体将被使用的方位设置时,其具有一侧和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
机盖,所述机盖设置在所述一侧上并被构型为打开和关闭所述一侧;
输送部,所述输送部在主壳体内侧被支撑在机盖上,用于沿向上倾斜和离开所述一侧的倾斜方向输送记录介质;
多个处理单元,所述多个处理单元相对于所述输送部,在所述一侧的相反侧,沿着倾斜方向排列,并在由输送部输送的记录介质上顺序地形成显影剂图像;和
转向部,所述转向部设置在输送部沿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并把记录介质转向所述一侧从而排出记录介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形成设备进一步包括:
非转向部,所述非转向部设置在输送部沿输送方向的下游,并沿倾斜方向排出记录介质,使排出的记录介质被定位在所述另一侧上方;和
选择部,所述选择部选择是用转向部排出记录介质还是用非转向部排出记录介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形成设备进一步包括:
卸纸盘,所述卸纸盘具有第一接收表面和位于该第一接收表面相反侧的第二接收表面,并支撑由输送部输送并从主壳体排出的记录介质,该卸纸盘被构型成可在第一方位和第二方位之间移动,位于所述第一方位时,在第一接收表面上接收记录介质,位于所述第二方位时,在第二接收表面上接收记录介质,所述第一接收表面沿倾斜方向延伸并倾斜地面朝上,所述第二接收表面面朝上;和
引导部,当卸纸盘处于第一方位时该引导部将记录介质输送向第一接收表面,当卸纸盘处于第二方位时所述引导部将记录介质引导向第二接收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卸纸盘处于第一方位时,记录介质以面朝下方位排出,在所述面朝下方位中记录介质的成像表面面朝下。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卸纸盘处于第二方位时,记录介质以面朝上方位排出,在所述面朝上方位中记录介质的成像表面面朝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卸纸盘和引导部整体地由单一构件形成。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形成设备进一步包括原稿读取装置,所述原稿读取装置设置在主壳体的上方,用于从原稿文件读取图像,其中,当卸纸盘处于第二方位时,所述卸纸盘被定位在原稿读取装置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引导部具有把记录介质引导向第二接收表面的弧形表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形成设备进一步包括原稿读取装置,所述原稿读取装置设置在主壳体的上方,用于从原稿文件读取图像,其中,当记录介质由转向部排出时,所述记录介质在主壳体和原稿读取装置之间排出。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转向部包括:
第一辊;
第二辊,所述第二辊的直径比第一辊小并设置在第一辊的外周;和
引导肋,所述引导肋具有引导边缘,所述引导边缘基本跟随第一辊的外周并且两者之间具有预定间隔。
1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主壳体,当主壳体沿该主壳体将被使用的方位设置时,其具有一侧和与所述一侧相对的另一侧;
机盖,所述机盖设置在所述一侧上并被构型成打开和关闭所述一侧;
输送部,所述输送部在主壳体内侧被支撑在机盖上,用于沿向上倾斜和离开所述一侧的倾斜方向输送记录介质;
多个处理单元,所述多个处理单元相对于所述输送部,在所述一侧的相反侧,沿着倾斜方向排列,并在由输送部输送的记录介质上顺序地形成显影剂图像;
原稿读取装置,所述原稿读取装置设置在主壳体的上方所述一侧和另一侧之间,并从原稿文件读取图像;和
排出部,所述排出部设置在输送部沿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并沿着所述倾斜方向将记录介质朝所述另一侧排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排出部包括排出口,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排出口被排出,所述排出口形成在原稿读取装置的另一侧上。
CNU2006200066353U 2005-03-18 2006-03-20 具有沿倾斜方向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部的图像形成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2919305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79281A JP4417281B2 (ja) 2005-03-18 2005-03-18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9281 2005-03-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919305Y true CN2919305Y (zh) 2007-07-04

Family

ID=3700987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679338A Pending CN1854913A (zh) 2005-03-18 2006-03-17 具有沿倾斜方向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部的图像形成设备
CNU2006200066353U Expired - Lifetime CN2919305Y (zh) 2005-03-18 2006-03-20 具有沿倾斜方向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部的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679338A Pending CN1854913A (zh) 2005-03-18 2006-03-17 具有沿倾斜方向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部的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209154A1 (zh)
JP (1) JP4417281B2 (zh)
CN (2) CN185491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02182B2 (ja) * 2005-12-01 2012-03-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460537B1 (ko) * 2007-02-01 2014-11-1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11013305A (ja) * 2009-06-30 2011-01-2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131319B2 (ja) * 2010-06-17 2013-0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5609568B2 (ja) * 2010-11-11 2014-10-2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368987B2 (ja) * 2013-03-29 2018-08-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6080907A (ja) 2014-10-17 2016-05-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82260A (ja) * 1990-11-17 1992-06-29 Mita Ind Co Ltd 排紙トレイ
US5732321A (en) * 1993-06-24 1998-03-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with sheet supports orthogonal to each other
US6112047A (en) * 1996-03-11 2000-08-2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sheet transport path and a relaying mechanism that cooperate to transfer a sheet to a sheet discharge section
JPH10101251A (ja) * 1996-09-27 1998-04-21 Minolta Co Ltd 原稿搬送装置
JPH10301462A (ja) * 1997-05-01 1998-11-1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537509B2 (ja) * 1998-05-07 2010-09-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42595A (ja) * 1999-03-19 2001-02-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798430B2 (en) * 2000-06-14 2004-09-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ndem type color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a plurality of process cartridges arrayed in running direction of intermediate image transfer member
US6799011B2 (en) * 2001-11-05 2004-09-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ndem-type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482296B2 (ja) * 2002-10-31 2010-06-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装置
JP3948420B2 (ja) * 2003-03-07 2007-07-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482297B2 (ja) * 2003-07-31 2010-06-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装置
JP4717455B2 (ja) * 2004-02-27 2011-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130562B2 (en) * 2004-03-26 2006-10-31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Coupling retraction mechanism for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4913A (zh) 2006-11-01
JP2006256827A (ja) 2006-09-28
JP4417281B2 (ja) 2010-02-17
US20060209154A1 (en) 2006-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919305Y (zh) 具有沿倾斜方向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部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154891C (zh) 处理盒,负载产生部件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2786662Y (zh) 成像装置
CN2694323Y (zh) 成像装置
CN2826485Y (zh) 成像设备
CN10103427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755555A (zh) 成像设备和成像单元
US8711406B2 (en) Movable assemblies for an image reader unit and a cover unit in a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CN2852203Y (zh) 盒、成像设备和色粉搅拌构件
JP200715579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837981A (zh) 调色剂输送装置,调色剂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20030202195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H0757644B2 (ja) 可撓の紙トレイ
CN1920680A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101067740A (zh) 图像形成装置的除电装置、图像形成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764226A (zh) 文件读取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991625A (zh) 成像装置
CN1841225A (zh) 图像形成装置的供纸结构
CN2736812Y (zh) 图像成形设备
JP2004069884A (ja) 画像読み取り手段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06671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736809Y (zh) 成像部件及具有该成像部件的成像设备
CN1815386A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CN1700108A (zh) 包括中间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
CN2847730Y (zh) 成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70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