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0108A - 包括中间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包括中间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00108A
CN1700108A CNA2005100050891A CN200510005089A CN1700108A CN 1700108 A CN1700108 A CN 1700108A CN A2005100050891 A CNA2005100050891 A CN A2005100050891A CN 200510005089 A CN200510005089 A CN 200510005089A CN 1700108 A CN1700108 A CN 17001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transfer
transfer belt
cleaning member
cleaning
t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050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2529C (zh
Inventor
北河裕介
芹泽聪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00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01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252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252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47Cleaning of transfer member
    • G03G2215/1661Cleaning of transfer member of transfer bel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它包括能够使中间转印带的膨胀和收缩程度变化缓慢的中间转印装置。设置清洁辊的位置和移动范围,以便当中间转印带清洁器摆动并移动到清洁器的接触位置时,中间转印带后表面上的后表面接触位置相对于清洁辊接触中间转印带的接触位置远离清洁支撑辊。因为中间转印带不会被夹在清洁辊和支撑辊之间,因此能使中间转印带的膨胀和收缩程度变化缓慢,并且使中间转印带的膨胀和收缩程度保持在预定的范围内。

Description

包括中间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间转印装置和一种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在将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然后再将该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诸如纸张的记录介质上的成像设备中,必需清除残留在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承载面上的调色剂(转印后剩余的调色剂)。
通常,使用一条沿拉伸方向没有弹性的带子作为中间转印带。最近几年中,提出一种使用弹性中间转印带的成像设备,以提高对感光器等的粘合性,从而能够提高图像的质量,并且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设计出较小的成像设备。
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3-98839公开了使用弹性中间转印带的清洁器,该清洁器包括一个在与拉伸辊相对的位置与中间转印带接触的清洁辊,该清洁器使中间转印带沿着每个清洁辊的一部分周围表面,该清洁器还包括一个挤压中间转印带的辅助辊。
根据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3-98839的描述构造而成的清洁器,清洁辊能够远离中间转印带运动,该操作有时会导致中间转印带夹在清洁辊和拉伸辊或者清洁辊和辅助辊之间。特别是在清洁辊等的制造或组装过程中出现不平整的情况下,中间转印带夹在它们之间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中间转印具有弹性,所以在循环过程中当转印带部分置于辊之间时,转印带的膨胀和收缩程度会发生变化。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中间转印装置,它包括中间转印带、清洁部件和清洁部件支撑机构。中间转印带呈环形且至少沿着循环方向具有弹性,它被多个带支撑部件支撑且能够循环。清洁部件与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承载面接触以便清除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承载面上的调色剂。清洁部件支撑机构可移动地支撑清洁部件以使清洁部件的清洁面接触或者脱离调色剂承载面。在该中间转印装置中,清洁部件布置为使处于接触位置的中间转印带的后表面远离带支撑部件,在该接触位置清洁面通过清洁部件支撑机构与调色剂承载面接触。
在该中间转印装置中,处于接触位置的中间转印带的后表面远离带支撑部件,在该接触位置清洁面与调色剂承载面接触。因此,当清洁面与调色剂承载面接触时,中间转印带不会被置于清洁部件和带支撑部件之间。从而,在清洁作业过程中,中间转印带的膨胀和收缩程度的变化很缓慢。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具有上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将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装置上的一次转印部分,和将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二次转印部分。
根据该成像设备,图像首先由一次转印部分转印到中间转印装置上,这样得到的图像进一步被二次转印部分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所需的图像就形成在记录介质上。因为成像设备包括上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并且能够使中间转印带的膨胀和收缩程度变化缓慢,所以能够得到几乎没有紊乱的高质量图像。
附图说明
以下面的附图为基础,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剖视图,典型地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中间转印装置的内部和应用该中间转印装置的彩色打印机的内部。
图2是放大的剖视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中间转印装置的中间转印带清洁器的相邻部件,且中间转印带清洁器与中间转印带接触。
图3是放大的剖视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中间转印装置的中间转印带清洁器的相邻部件,且中间转印带清洁器与中间转印带不接触。
图4是放大的剖视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中间转印装置的清洁辊的相邻部件,且清洁辊与中间转印带接触。
图5是放大的剖视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中间转印装置的清洁辊的相邻部件,且中间转印带处于弯曲状态。
图6是放大的剖视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中间转印装置的刮板的相邻部件,且中间转印带处于弯曲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以采用电子照相制版术的彩色打印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中间转印装置和成像设备的应用示例进行描述。应该注意,应用本发明的成像设备并不局限于将要描述的彩色打印机,而可以是任何其它类型的成像设备,诸如复印机、传真机或者多功能机。
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实施例中不详细描述与本发明的特性没有直接关系的元件。
图1概要地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中间转印装置62和彩色打印机10,其中所述中间转印装置62连接在彩色打印机主体12上。装置62的细节将在后面描述。
彩色打印机10包括彩色打印机主体12。可旋转打开和关闭的盖子16设置在彩色打印机主体12的上部的旋转支点14的周围。供纸单元18设置在彩色打印机主体12的下部。
供纸单元18包括容纳记录纸张P的供纸盒22。送纸辊24和延迟辊26设置在供纸盒22的上部最里面的区域。送纸辊24旋转以从供纸盒22供给纸张P,延迟辊26逐一处理供给的记录纸张P。
输送路径28是记录纸张P从送纸辊24到排出口30的路径。输送路径28大致垂直地形成在供纸单元18和彩色打印机主体12后侧(图1中的右侧)附近的定影装置(fuser)90之间。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撑辊72设置在定影装置90上游的输送路径28上。阻挡辊32设置在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撑辊72的上游。出纸辊34设置在排出口30附近的输送路径28上。
因此,由送纸辊24从供纸单元18的供纸盒22输送出的记录纸张P由延迟辊26处理。只有最上面的记录纸张P被送入到输送路径28,送入的纸张暂时被阻挡辊32阻挡。最上面的纸张P在适当的时间被输送通过二次转印辊80和中间转印带64(二次转印支撑辊72)之间,从而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最上面的记录纸张P上。转印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定影装置90定影在纸张P上。由此得到的纸张P通过出纸辊34从排出口30被排出到排出部分36,该排出部分36位于打开和关闭盖子16的上部。该排出部分36是倾斜的,以使排出口较低而其他部分沿着向前的方向(图1中向左的方向)逐渐升高。
旋转显影装置38设置在彩色打印机主体12的大致中部。旋转显影装置38包括位于显影装置主体40内部的显影单元42a到42d,这些显影单元分别形成黄、品红、青和黑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旋转显影装置38绕着旋转显影装置的中心44向左或者沿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显影单元42a到42d包括显影辊46a到46d,并且分别在显影装置主体40的法向方向受弹性体48a到48d挤压,弹性体诸如为螺旋弹簧。
绕着旋转主轴49旋转的感光鼓50被设置成与旋转显影装置38接触。当旋转显影装置38不与感光鼓50接触时,每个显影辊46a到46d的外围沿径向部分地从显影装置主体40的外围突出大约2毫米。直径比显影辊46a到46d的直径稍大的跟踪辊(未示出)位于各个显影辊46a到46d的两端,以便与显影辊46a到46d共轴旋转。也就是说,显影单元42a到42d绕旋转显影装置的中心44相互间隔90度地位于显影装置主体40的外周上。当显影辊46a到46d上的跟踪辊与感光鼓50两端的凸缘(未示出)接触,并且在显影辊46a到46d和感光鼓50之间分别形成预定的间隙时,显影单元42a到42d通过相应的彩色调色剂在感光鼓50上显影潜像。
充电辊52位于感光鼓50的下方。通过对充电辊52施加充电偏压,感光鼓50被均匀地充电。感光鼓清洁器54设为悬挂于感光鼓50的旋转轴49。感光鼓50和感光鼓清洁器54彼此形成整体。感光鼓清洁器54包括清洁刮板56和调色剂回收盒58,该清洁刮板56刮掉一次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50的废调色剂,该调色剂回收盒58回收被清洁刮板56刮掉的废调色剂。
在调色剂回收盒58的后表面(图1中的右侧)上形成有肋或者类似物。调色剂回收盒58的后表面是弯曲的,以便平滑地输送记录纸张P并且形成输送路径28的一部分。
曝光装置60设置在旋转显影装置38下部后表面侧,该曝光装置60通过诸如激光束的光束将潜像写在被充电辊52充电的感光鼓50上。中间转印装置62位于旋转显影装置38的上方。中间转印装置62使由旋转显影装置38显现的调色剂图像在一次转印位置进行一次转印,并且将由此得到的调色剂图像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二次转印位置是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撑辊72之间的压区部分。
例如,中间转印装置62构成为包括下述部分。中间转印带64、一次转印辊66、绕入辊68、绕出辊70、二次转印支撑辊72、清洁支撑辊74和电刷支撑辊76。
中间转印带64具有弹性。中间转印带64呈张紧状态位于旋转显影装置38上方,从而大体上呈具有长边和短边的矩形形状,并且基本上是平坦的。中间转印带64的两条长边拉紧从而与设置在彩色打印机主体12上部的排出部分36大致平行。
绕入辊68设置在中间转印带64下长边上的一次转印辊66的上游。中间转印带64包括一次转印部分(感光鼓缠绕区域),该一次转印部分以缠绕的方式在绕入辊68和绕出辊70之间与感光鼓50接触。中间转印带64的一次转印部分以预定的范围绕在感光鼓50上,并且随着感光鼓50旋转。感光鼓50上的调色剂图像在被一次转印辊66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4上的同时,以黄、品红、青和黑的顺序叠加在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承载面64H(外表面)上。一次转印的调色剂图像朝向二次转印辊80被输送。绕入辊68和绕出辊70远离感光鼓50。
中间转印带64被五个辊拉紧,这五个辊是绕入辊68、绕出辊70、二次转印支撑辊72、清洁支撑辊74和电刷支撑辊76。一次转印辊66转印感光鼓50上的调色剂图像。这些辊呈圆柱形或者圆筒形以便可循环地拉紧和支撑中间转印带64。
清洁支撑辊74和电刷支撑辊76彼此远离地设置。当中间转印带64如上所述被拉紧为大致平坦时,辊74和76之间的距离形成中间转印带64的短边。因此,与清洁支撑辊74和电刷支撑辊76之间的距离比较大的构造相比,可以减小中间转印装置62的尺寸。
在中间转印带64的后侧(图1中的右侧表面)上,由绕出辊70和二次转印支撑辊72形成平坦部分(短边)。该平坦部分充当二次转印部分从而面对输送路径28。
在二次转印部分,绕出辊70如此设置以便在中间转印带64和输送路径28之间形成大约12度的角度。
清洁支撑辊74有助于清洁辊83(将在后面描述)吸附和清除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4上的废调色剂。电刷支撑辊76有助于电刷辊86(将在后面描述)刷掉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4上的废调色剂。
反射光电传感器78位于中间转印带64长边的上方并且固定在打开和关闭盖子16的后表面(内表面)上。反射光电传感器78读取中间转印带64上形成的调色剂斑点,沿着中间转印带64的旋转方向检测调色剂图像的位置,并且检测调色剂图像的密度。
二次转印辊80与中间转印装置62的二次转印支撑辊72相对,并且在两者之间有输送路径28。也就是,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撑辊72之间的位置是二次转印部分的二次转印位置。二次转印辊80借助于二次转印支撑辊72,将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4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处于二次转印位置的记录纸张P上。当中间转印带64旋转三周,也就是,当黄、品红、青三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以叠加的方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4上并且被输送时,二次转印辊80保持远离中间转印带64。当转印黑色调色剂图像时,二次转印辊80开始与中间转印带64接触。
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撑辊72构成为相互之间有预定的电位差。当对二次转印辊80施加高电压时,二次转印支撑辊72接地。
中间转印带清洁器82位于中间转印带64的与感光鼓50一侧的端部相对的一端。中间转印带清洁器82包括充电控制板81、清洁辊83、电刷辊86、调色剂回收盒88、和旋转主轴89,该清洁器绕旋转主轴89摇动。通过摇动,中间转印带清洁器82在接触位置(见图2)和不接触位置(见图3)之间运动,在接触位置充电控制板81、清洁辊83、电刷辊86与中间转印带64接触,在不接触位置充电控制板81、清洁辊83、电刷辊86与中间转印带64不接触。
偏压电源85连接到充电控制板上并且对充电控制板81施加预定的偏压(例如,1700伏特)。当充电控制板81与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承载面64H接触时,充电控制板81对调色剂承载面64H上的调色剂充电并且控制调色剂的充电量。
清洁辊83(它由金属制成并且呈圆柱或者圆筒形)在旋转驱动源(未示出)的作用下以与中间转印带64的循环速度大致相等的圆周速度旋转。进一步,清洁辊83要么通过接地线87接地,要么被充电以具有与调色剂承载面64H上的充电控制的调色剂极性相反的极性,且清洁辊83保持零电位。因此,清洁辊83的外周表面(清洁面83C)静电吸附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承载面64H上的充电控制的调色剂,并且从调色剂承载面64H上清除(清洁)调色剂。
在该实施例中,根据清洁辊83和清洁支撑辊74之间的关系确定清洁辊83的位置和移动范围,以便当中间转印带清洁器82摇摆并移动到清洁器82的接触位置时,后表面接触位置64T远离清洁支撑辊74,所述后表面接触位置相对于清洁辊83与中间转印带64的接触位置位于中间转印带64的后表面上。如图5所示,特别是,即使因为清洁辊83向内挤压中间转印带64导致中间转印带64向内弯曲,也可以确定清洁辊83的位置和移动范围,以使后表面接触位置64T远离清洁支撑辊74。因此,即使当中间转印带清洁器82在接触位置清洁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承载面64H时,也可以阻止中间转印带64被置于清洁辊83和清洁支撑辊74之间。
当中间转印带64被清洁辊83向内挤压时,其弯曲量B1比中间转印带64的厚度T1小。因为中间转印带64不会过度弯曲,所以就有可能将中间转印带64的膨胀和收缩程度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清洁辊83的中心如此设置,使从中间转印带64与清洁支撑辊74接触的接触部分的接触末端74T到后表面接触位置64T的长度L1等于或者大于与清洁支撑辊74的半径R1相应的长度。因此,与清洁辊83的中心靠近清洁支撑辊74使长度L1位于半径R1内的构造相比,弯曲的中间转印带64作用到清洁辊83上的排斥力很小。
电刷辊86进一步刷掉由清洁辊83清洁之后仍然残留的废调色剂。调色剂回收盒88回收由清洁辊83和电刷辊86清除掉的废调色剂。
电刷辊86由进行过导电处理的聚丙烯刷等构成。当中间转印带64输送调色剂图像时,清洁辊83和电刷辊86远离中间转印带64。在预定的时间,清洁辊83和电刷辊86与中间转印带64接触。
中间转印装置62、感光鼓50、充电辊52、感光鼓清洁器54、以及中间转印带清洁器82成一体以构成成像单元96。
定影装置90设置在二次转印位置的上方。定影装置90包括加热辊92和加压辊94。定影装置90将由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撑辊72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张P上,并将由此得到的记录纸张P朝向出纸辊34输送。出纸辊34将记录纸张P从排出口30排出到位于打开和关闭盖子16上部的排出部分36。
下面将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的功能。
如果要形成一幅图像,并且在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承载面64H上没有成像用的调色剂(标准调色剂)(例如,中间转印带64刚刚开始循环之后)时,中间转印带清洁器82位于接触位置。另外,充电控制板81、清洁辊83和电刷辊86与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承载面64H接触,如图2所示。
如果要形成图像,并且在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承载面64H上存在有标准调色剂,则中间转印带清洁器82位于不接触位置。另外,充电控制板81、清洁辊83和电刷辊86不与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承载面64H接触,如图3所示。这样,预先设置能够使得仅仅当需要清洁时才清洁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承载面64H,且在不需要清洁时不会不经意地清除调色剂。
当成像信号被传送到彩色打印机时,通过未示出的驱动机构向感光鼓50的驱动齿轮传送驱动力以旋转感光鼓50。
充电辊52对感光鼓50均匀地充电。基于成像信号的一束光线从曝光装置60发射到该带电的感光鼓50。来自曝光装置60的光线使感光鼓50的表面曝光以形成潜像。曝光装置60在感光鼓50上形成的潜像被旋转显影装置38显影成黄、品红、青和黑色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图像叠加在中间转印带64上并且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4上。在一次转印中,残留在感光鼓50上的废调色剂被感光鼓清洁器54刮掉并回收。
当送纸信号被传送给彩色打印机时,储存在供纸盒22中的记录纸张P被送纸辊24输出。记录纸张P被延迟辊26处理并且被引入到输送路径28上。记录纸张P被阻挡辊32暂时阻挡。以预定的间隔将记录纸张P引入到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撑辊72之间。当一张记录纸张P被引入到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撑辊72之间时,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4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撑辊72被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
其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被引入到定影装置90,在该定影装置内,通过加热辊92和加压辊94的加热和加压使得调色剂图像被牢固地附着在记录纸张P上。牢固附着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被出纸辊34从排出口30输出到排出部分36。
二次转印以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承载面64H上的废调色剂被中间转印带清洁器82清除并回收。也就是,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承载面64H上的废调色剂首先被充电控制板81控制充电到均具有预定量的电荷。清洁辊83的清洁面83C静电吸引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承载面64H上被控制充电的调色剂,因此从调色剂承载面64H清洁(清除)调色剂。这时,清洁辊83以与中间转印带64的循环速度大致相等的圆周速度旋转。因此,这能减小清洁辊83沿着循环方向作用于中间转印带64的力,并且减少中间转印带64的膨胀和收缩。
在该实施例中,即使在清洁辊83与中间转印带64接触以向内挤压中间转印带64,并且中间转印带64向内弯曲时,后表面接触位置64T仍然远离清洁支撑辊74。因此,在清洁过程中,中间转印带64不会被置于清洁辊83和清洁支撑辊74之间。因此,循环着的中间转印带64局部地被置于辊之间所导致的膨胀和收缩程度的变化很缓慢,因此使中间转印带64的膨胀和收缩程度保持在预定的范围内。
另外,根据该实施例,由于清洁辊83挤压转印带64导致的中间转印带64的弯曲量B1设为小于中间转印带64的厚度T1。因此,能够阻止中间转印带64的过度弯曲并且使中间转印带64的收缩程度抑制到很小。
这样,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承载面64H上的调色剂图像受到中间转印带64的膨胀和收缩程度变化的影响很小。这意味着防止图像质量发生劣化。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设置清洁辊83的中心以使长度L1等于或者大于对应于半径R1的距离。因此,弯曲的中间转印带64作用在清洁辊83上的排斥力设得比较小。因此,在清洁辊83和中间转印带64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比较小,且清洁辊83在中间转印带64上更加平滑地滑动。尽管清洁辊83的圆周速度被控制得与中间转印带64的循环速度大致相等,但旋转速度也可能发生微小的变化。如果清洁辊83和中间转印带64之间的摩擦力相当大,该变化将会对中间转印带64产生影响并且改变中间转印带64的膨胀和收缩程度或者改变转印带64的循环速度。根据该实施例,通过允许清洁辊83在中间转印带64上平滑地滑动,中间转印带64的循环速度达到一个稳定值,并且清洁辊83对中间转印带64的循环的影响减弱。从而,由清洁辊83旋转变化引起的中间转印带64循环速度的波动减弱并且中间转印带64能够稳定循环。
设置清洁辊83以使其沿着清洁辊83的纵向与中间转印带64保持均匀接触。然而,由于清洁辊83和中间转印带64之间的关系,清洁辊83仅一端稍微沿纵向与中间转印带64强烈接触的现象也可能会发生。根据该实施例,因为弯曲的中间转印带64对清洁辊83的排斥力比较小,所以这种现象的危险可以减小。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中间转印装置的中间转印带清洁器102的邻近区域的放大视图。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用刮板84代替第一实施例中的清洁辊83。
刮板84例如由金属(例如不锈钢)或者树脂(例如涂树脂的聚氨酯橡胶)制作成薄板。刮板84末端上的清洁部分84C设置为指向与中间转印带64的循环方向相反的方向,并且与调色剂承载面64H接触。另外,由未示出的电源向刮板84施加与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承载面64H上的废调色剂极性相反的电压。
因此,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清洁辊83相似,刮板84刮掉并且清洁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4上的废调色剂,同时吸附废调色剂。
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清洁辊83相似,根据刮板84和清洁支撑辊74之间的关系,确定刮板84的位置和移动范围,以使相对于刮板84接触中间转印带64的接触位置位于中间转印带64后表面的后表面接触位置64T远离清洁支撑辊74。具体地说,即使由于刮板84向内挤压中间转印带64导致中间转印带64向内弯曲,也可以确定刮板84的位置和移动范围以便使后表面接触位置64T远离清洁支撑辊74。因此,即使当中间转印带清洁器82在接触位置清洁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承载面64H时,也能阻止中间转印带64被置于刮板84和清洁支撑辊74之间。
当中间转印带64被刮板84向内挤压时,其弯曲量B1设定为比中间转印带64的厚度T1小。因为中间转印带64不会过度弯曲,所以中间转印带64的膨胀和收缩程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所以,根据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循环着的中间转印带64被局部地置于辊之间而导致的膨胀和收缩程度的变化很缓慢。这样中间转印带64的膨胀和收缩程度保持在预定的范围内。
另外,刮板84设置成沿与中间转印带64的循环方向相反的方向(所谓的刮板方向)被定向并且与调色剂承载面64H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刮板84除末端之外的部分接触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承载面64H。这样的部分例如为刮板84的中间部分,防止其与所谓的调色剂承载面64H的腹部接触,见图6中双点划线表示的刮板84。确保调色剂承载面64H的清洁。
由金属制成的清洁辊83或者刮板84的例子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已经描述过。然而,清洁辊83或者刮板84的材料并不限于具体的材料,只要使清洁辊83或者刮板84能确保清除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承载面64H上的废调色剂即可。然而应该注意,如果如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辊83或者刮板84由金属制成,则与由不是金属材料制成的清洁辊83或者刮板84相比,清洁辊83或者刮板84的性质相对于环境变化的变化被限制得很小。因此,这能阻止清洁辊83或者刮板84对中间转印带64施加载荷。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彩色打印机10将图像形成其上的介质不限于记录纸张P,例如还可以是OHP片(幻灯片)。
根据本发明,中间转印装置可以构成为这样,设置清洁部件,从而当清洁部件通过清洁部件支撑机构挤压中间转印带从而使中间转印带弯曲时,使中间转印带的后表面位于远离带支撑部件的位置。
通过使中间转印带弯曲以使清洁面接触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承载面,可以获得有效清洁的接触区域。另外,即使中间转印带弯曲,中间转印带也不会被置于清洁部件和带支撑部件之间。从而,在中间转印带循环方向和与循环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中间转印带的膨胀和收缩程度的变化很缓慢。
根据本发明,中间转印带的弯曲量可以设定为比中间转印带的厚度小。
通过这样设置,中间转印带不会过度弯曲。因此,可以有效地抑止中间转印带在中间转印带循环方向和与循环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膨胀和收缩程度的变化。另外,还能抑止中间转印带弯曲引起的图像质量的劣化。
根据本发明,清洁部件可以是沿着中间转印带的循环方向可旋转的旋转清洁部件。
在这种情况下,当旋转清洁部件的清洁面(外周表面)与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承载面接触时,该清洁面旋转,因此可以清洁调色剂承载面。如果中间转印带的弯曲量设定得比中间转印带的厚度小,具体地说,与弯曲量设置得等于或者大于中间转印带的厚度的构造相比,中间转印带作用在旋转清洁部件上的排斥力很小。这能够使旋转清洁部件更加平滑地在中间转印带上滑动。通过允许旋转清洁部件在中间转印带上平滑地滑动,可以使中间转印带的循环速度达到极限。结果,由旋转清洁部件的旋转变化引起的中间转印带循环速度的波动减弱,因此,中间转印带就能够更加稳定地循环。
根据本发明,多个带支撑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圆柱形或者圆筒形的带支撑辊。另外,清洁部件可以如此设置以使旋转清洁部件的旋转中心远离带支撑辊与中间转印带接触的接触部分的末端,且所述旋转中心远离所述接触部分末端的距离等于或者大于带支撑辊的半径。
在这种情况下,与旋转清洁部件的中心比对应于带支撑辊的半径的距离更靠近带支撑辊与中间转印带的接触部分末端的构造相比,中间转印带作用在旋转清洁部件上的排斥力很小。这能够使旋转清洁部件更加平滑地在中间转印带上滑动。通过允许旋转清洁部件在中间转印带上平滑地滑动,可以使中间转印带的循环速度达到极限。结果,由旋转清洁部件的旋转变化引起的中间转印带的循环速度的波动减弱,因此中间转印带就能够更加稳定地循环。
另外,旋转清洁部件与中间转印带接触,同时来自于中间转印带的排斥力减小。因此旋转清洁部件仅一端稍微沿着纵向与中间转印带发生强烈接触的现象和由此引起的转印带爬行现象发生的可能性降低。
根据本发明,清洁部件支撑机构可以包括支撑旋转清洁部件的结构,以使旋转清洁部件外周上的清洁面能够与调色剂承载面接触或者不接触。
根据该结构,只有当需要清洁调色剂承载面时清洁面才与调色剂承载面接触。当不需要清洁时清洁面与调色剂承载面分离。因此,这能够防止不经意地从调色剂承载面上清除调色剂,并能够防止对中间转印带作用载荷。另外,旋转清洁部件的旋转中心远离带支撑辊和中间转印带接触部分末端的距离等于或者大于带支撑辊的半径。由于旋转中心这样的设置,能够降低在清洁面与调色剂承载面接触或者不接触时产生的冲击。
根据本发明,清洁部件可以包括刮板,该刮板沿与中间转印带的循环方向相反的方向被定向,并且与调色剂承载面接触。
根据这种结构,只有通过使刮板与调色剂承载面接触才可以清洁调色剂承载面。
另外,刮板设置成沿与中间转印带的循环方向相反的方向(所谓的刮板方向)定向并且能够与调色剂承载面接触。因此,可以防止除末端以外的刮板部分(例如刮板的中间部分)与调色剂承载面接触。因此,能够确保清洁调色剂承载面。
因为本发明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所以能够确保从弹性的中间转印带上清除转印后残留的调色剂,并且能够使中间转印带的膨胀和收缩缓慢。

Claims (13)

1.一种中间转印装置,包括:
形成为环状的中间转印带,它由多个带支撑部件支撑,并且能够循环,且至少沿着循环方向具有弹性;
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承载面接触的清洁部件,用于清除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承载面上的调色剂;和
可移动地支撑所述清洁部件的清洁部件支撑机构,用于使清洁部件的清洁面与调色剂承载面接触或者不接触,其中
所述清洁部件布置成,使处于接触位置的中间转印带的后表面远离所述带支撑部件,清洁面与调色剂承载面在该接触位置通过清洁部件支撑机构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部件布置成,当清洁部件通过清洁部件支撑机构挤压中间转印带从而使中间转印带弯曲时,使位于接触位置的中间转印带的后表面远离带支撑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弯曲量设置得比中间转印带的厚度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部件包括可以沿着中间转印带的循环方向旋转的旋转清洁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带支撑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是圆柱形的带支撑辊,并且
所述清洁部件布置为,使旋转清洁部件的旋转中心远离带支撑辊和中间转印带接触的接触部分的末端,且所述旋转中心远离所述末端的距离等于或者大于带支撑辊的半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带支撑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是圆筒形的带支撑辊,并且
所述清洁部件布置为,使旋转清洁部件的旋转中心远离带支撑辊和中间转印带接触的接触部分的末端,且所述旋转中心远离所述末端的距离等于或者大于带支撑辊的半径。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部件支撑机构支撑旋转清洁部件,以使旋转清洁部件外周上的清洁面能够与调色剂承载面接触或者不接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部件包括刮板,该刮板沿与中间转印带的循环方向相对的方向被定向且与调色剂承载面接触。
9.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中间转印装置,该中间转印装置包括:
形成为环状的中间转印带,它由多个带支撑部件支撑以便中间转印带能够循环,并且至少沿着循环方向具有弹性;
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承载面接触的清洁部件,用于清除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承载面上的调色剂;和
可移动地支撑所述清洁部件的清洁部件支撑机构,用于使清洁部件的清洁面与调色剂承载面接触或者不接触,其中
所述清洁部件布置成,使处于接触位置的中间转印带的后表面远离所述带支撑部件,清洁面与调色剂承载面在该接触位置通过清洁部件支撑机构接触,
一次转印部分,将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装置上;和
二次转印部分,将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10.一种构造可应用于图像中间转印装置的清洁部件的方法,该中间转印装置包括中间转印带、清洁部件和清洁部件支撑机构,所述中间转印带被支撑从而可循环并且至少沿着循环方向具有弹性,所述清洁部件与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承载面接触以清除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承载面上的调色剂,所述清洁部件支撑机构可移动地支撑清洁部件以使清洁部件的清洁面与调色剂承载面接触或者不接触,该方法包括:
将所述清洁部件布置成,使处于接触位置的中间转印带的后表面远离所述带支撑部件,清洁面与调色剂承载面在该接触位置通过清洁部件支撑机构接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清洁部件布置成,当清洁部件通过清洁部件支撑机构挤压中间转印带从而使中间转印带弯曲时,使位于接触位置的中间转印带的后表面远离带支撑部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中间转印带的弯曲量设为小于中间转印带的厚度。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部件可以沿着中间转印带的循环方向旋转,
多个带支撑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是圆柱形的带支撑辊或者圆筒形的带支撑辊,并且
该方法还包括将清洁部件布置成,使旋转清洁部件的旋转中心远离带支撑辊与中间转印带接触的接触部分的末端,且所述旋转中心远离所述末端的距离等于或者大于带支撑辊的半径。
CNB2005100050891A 2004-05-17 2005-01-31 包括中间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252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46485A JP2005326759A (ja) 2004-05-17 2004-05-17 中間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46485 2004-05-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0108A true CN1700108A (zh) 2005-11-23
CN100392529C CN100392529C (zh) 2008-06-04

Family

ID=35309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508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2529C (zh) 2004-05-17 2005-01-31 包括中间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194232B2 (zh)
JP (1) JP2005326759A (zh)
CN (1) CN100392529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9001A (zh) * 2017-11-10 2019-07-3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4341746A (zh) * 2019-09-03 2022-04-12 惠普发展公司, 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具有转印辊的成像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12367B2 (en) 2006-02-08 2009-03-31 Xerox Corporation Ultrasonic backer for bias transfer systems
US7558522B2 (en) * 2006-04-04 2009-07-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oner cleaner and toner cleaning method
JP5080832B2 (ja) * 2007-03-14 2012-11-2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82175A (ja) * 2008-05-21 2009-12-03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7218582B2 (ja) * 2019-01-09 2023-02-0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5158A (en) * 1997-11-28 2000-03-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belt unit thereof
US6477344B1 (en) * 1999-05-28 2002-11-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ransfer belt unit, cleaning device and cleaner unit used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3098839A (ja) 2001-09-20 2003-04-04 Fuji Xerox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9001A (zh) * 2017-11-10 2019-07-3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4341746A (zh) * 2019-09-03 2022-04-12 惠普发展公司, 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具有转印辊的成像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326759A (ja) 2005-11-24
CN100392529C (zh) 2008-06-04
US20050254863A1 (en) 2005-11-17
US7194232B2 (en) 2007-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35158A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belt unit thereof
CN2846369Y (zh) 成像装置
US7603052B2 (en) Clea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700108A (zh) 包括中间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95954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3427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700118A (zh) 中间转印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CN1182900A (zh) 清洁装置和处理盒
CN1959559A (zh) 能够减少调色剂散落在记录介质上的成像设备及其引导件
EP1736836B1 (en) Belt cleaning device with means for changing the pressure between a cleaning roller and the belt
CN1837982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带单元
CN1607472A (zh) 中间转印系统及用于清洁中间转印带的方法
CN1139851C (zh) 转印方法及其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67389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517812A (zh) 显影起动方法,显影装置及处理卡盒
CN1645263A (zh) 能够有效执行均匀充电操作的电子照相成像方法和装置
US7684732B2 (en) Process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238772C (zh) 彩色图象形成装置
CN103309196A (zh) 充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609725A (zh) 成像装置、更换单元和清洁器
US9008539B2 (en) Cleaning device
US9785080B2 (en) Image carrier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0338535C (zh) 成像装置
CN1577177A (zh) 处理盒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831674A (zh) 平滑地传递转印介质且抑制预转印的图像形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04

Termination date: 2018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