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0118A - 中间转印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中间转印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00118A
CN1700118A CNA2005100053353A CN200510005335A CN1700118A CN 1700118 A CN1700118 A CN 1700118A CN A2005100053353 A CNA2005100053353 A CN A2005100053353A CN 200510005335 A CN200510005335 A CN 200510005335A CN 1700118 A CN1700118 A CN 17001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intermediate transfer
transfer belt
bias voltage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053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18023C (zh
Inventor
北河裕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00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01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802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802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ditioning the transfer element, e.g. clea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6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174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plural rotations of recording member to produce multicoloured copy
    • G03G2215/0177Rotating set of developing un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中间转印装置具有:中间转印带,该中间转印带由多个带支承机构支承,以便能够循环,且该中间转印带至少沿循环方向有弹性;第一偏压施加机构,该第一偏压施加机构向在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调色剂施加第一偏压;层减薄机构,该层减薄机构与调色剂载体表面接触并静电吸引在该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调色剂,以便使调色剂层变薄;第二偏压施加机构,该第二偏压施加机构向层已经变薄的调色剂施加第二偏压;图像载体,该图像载体承载要转印到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可视图像,在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已经施加了第二偏压的调色剂转印到该图像载体上;以及调色剂去除机构,该调色剂去除机构除去在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

Description

中间转印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间转印装置以及一种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调色图像首先转印(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上,然后该调色图像再转印(二次转印)至记录介质例如纸张等上的成像装置中,必须除去残留在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调色剂(“在转印后残留的调色剂”)。
通常,沿伸展方向没有弹性的部件用作中间转印带。不过,近年来,已经提出这样的结构,其中,可以通过使用弹性中间转印带以及提高在中间转印带和感光体之间的紧密接触等而提高图像质量。
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3-98839公开了一种使用弹性中间转印带的清洁装置。清洁辊与该弹性中间转印带接触,以便清洁调色剂载体表面。
为了可靠清洁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载体表面,优选是使清洁辊与中间转印带剧烈接触。不过,当剧烈推动弹性的中间转印带时,有例如中间转印带产生拉长等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间转印装置,该中间转印装置能够可靠除去转印后的残留调色剂,同时降低中间转印带上的机械应力并使带的伸长保持较低;以及提供一种装备有该中间转印装置的成像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中间转印装置,它包括:中间转印带,该中间转印带形成为环状,并由多个带支承机构支承,以便能够循环,且该中间转印带至少沿循环方向具有弹性;以及多个清洁部件,这些清洁部件布置成与中间转印带接触。
在这种中间转印装置中,中间转印带由多个带支承机构支承以便能够循环,且多个清洁部件布置成与中间转印带接触。因此,与只提供一个清洁部件时的结构相比,即使当各清洁部件与中间转印带的接触压力较低时也能够可靠清洁中间转印带。特别是,即使当中间转印带是沿循环方向有弹性的中间转印带时,由于与清洁部件接触而引起的伸长也可以变小。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中间转印装置,它包括:中间转印带,该中间转印带形成为环状,并由多个带支承机构支承,以便能够循环,且该中间转印带至少沿循环方向有弹性;层减薄机构,该层减薄机构与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载体表面接触,并静电吸引在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调色剂,以便使调色剂层变薄;偏压施加机构,该偏压施加机构沿中间转印带的循环方向布置在层减薄机构的下游侧,并向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层已经变薄的调色剂施加偏压;图像载体,该图像载体沿中间转印带的循环方向布置在偏压施加机构的下游侧,并承载要转印到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可视图像,在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已经通过偏压施加机构施加了偏压的调色剂将转印到图像载体上;以及调色剂去除机构,该调色剂去除机构除去在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
在该中间转印装置中,在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调色剂层首先通过层减薄机构而变薄(即去除一部分调色剂)。然后,通过偏压施加机构向层已经变薄的调色剂施加偏压。因为调色剂层已经变薄,所以该偏压足以施加给全部调色剂(以至施加给最深区域的调色剂)。
该调色剂从调色剂载体表面转印到图像载体上,该图像载体载有要转印到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可视图像。因为偏压充分地施加给全部调色剂(以至施加给最深区域的调色剂),因此,调色剂将可靠地由图像载体吸引并转印到图像载体上。而且,在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通过调色剂去除机构来除去。
这样,在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调色剂在两个阶段中在层减薄机构和图像载体处除去。因此,即使当它们各自与中间转印带的接触压力较低时,也能够可靠清洁该中间转印带。特别是,即使当中间转印带是沿循环方向有弹性的中间转印带时,由于清洁部件的接触而引起的伸长能够变小。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中间转印装置,包括:中间转印带,该中间转印带形成为环状,并由多个带支承机构支承,以便能够循环,且该中间转印带至少沿循环方向有弹性;第一偏压施加机构,该第一偏压施加机构向在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调色剂施加第一偏压,以便控制调色剂的电荷量;层减薄机构,该层减薄机构沿中间转印带的循环方向布置在第一偏压施加机构的下游侧,与调色剂载体表面接触并静电吸引在该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调色剂,以便使调色剂层变薄;第二偏压施加机构,该第二偏压施加机构沿中间转印带的循环方向布置在层减薄机构的下游侧,并向层已经变薄的调色剂施加第二偏压,以便控制该调色剂的电荷量;图像载体,该图像载体沿中间转印带的循环方向布置在第二偏压施加机构的下游侧,并承载要转印到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可视图像,在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已经施加了第二偏压的调色剂转印到图像载体上;以及调色剂去除机构,该调色剂去除机构除去在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
在该中间转印装置中,首先,第一偏压由第一偏压施加机构施加在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调色剂上,从而控制调色剂的电荷量。然后,通过层减薄机构静电吸引该调色剂,从而使调色剂层变薄。
第二偏压通过第二偏压施加机构施加给该调色剂,从而控制调色剂的电荷量。这时,因为调色剂层已经变薄,第二偏压能够充分施加在全部调色剂上(以至施加给最深区域的调色剂)。
该调色剂从调色剂载体表面转印到图像载体上,该图像载体载有要转印到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可视图像。因为偏压充分地施加给全部调色剂(以至施加给最深区域的调色剂),因此,调色剂将可靠地由图像载体吸引并转印到图像载体上。而且,在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通过调色剂去除机构来除去。
这样,在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调色剂在两个阶段中在层减薄机构和图像载体处除去。因此,即使当它们各自与中间转印带的接触压力较低时,也能够可靠清洁该中间转印带。特别是,即使当中间转印带是沿循环方向有弹性的中间转印带时,由于清洁部件的接触而引起的伸长也能够很小。
有两个机构向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调色剂施加偏压,即第一偏压施加机构和第二偏压施加机构。因此,即使它们各自对中间转印带的接触压力较低时,中间转印带的伸长也能够很小。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它包括:本发明的中间转印装置;一次转印部分,该一次转印部分将调色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装置上;以及二次转印部分,该二次转印部分将中间转印装置的调色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在该成像装置中,图像从一次转印部分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装置上,然后,图像通过二次转印部分而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且所需图像形成于记录介质上。因为成像装置有本发明的中间转印装置,因此,能够可靠去除在转印后残留的调色剂,同时使得沿循环方向有弹性的中间转印带的伸长保持为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中间转印装置以及使用该中间转印装置的彩色打印机的内部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中间转印装置的中间转印带清洁器附近的放大剖视图,该中间转印带清洁器处于与中间转印带接触的位置。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中间转印装置的中间转印带清洁器附近的放大剖视图,该中间转印带清洁器处于与中间转印带分离的位置。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中间转印装置的清洁辊附近的放大剖视图,该清洁辊处于与中间转印带接触的位置。
图5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中间转印装置的中间转印带清洁器附近的解释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中间转印装置的中间转印带清洁器的解释图,该清洁器包括清洁辊和刮刀。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中间转印带清洁器的导电板、清洁支持辊和清洁辊的电势的解释图。
图8是表示当导电刷用作本发明实施例的偏压施加机构时的实例的解释图。
图9是表示当尿烷刀片用作本发明实施例的调色剂刮去部件时的实例的解释图。
图10是表示当衬垫用作本发明实施例的调色剂刮去部件时的实例的解释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介绍利用电子照相处理的彩色打印机,该彩色打印机作为使用本发明的中间转印装置和成像装置的实例。采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并不局限于下面将介绍的彩色打印机,也可以是例如复印机、传真机、多功能装置等的成像装置。
下面将根据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下面的说明中,将省略对并不与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直接相关的结构的详细说明。
图1表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中间转印装置62(后面将详细介绍)以及彩色打印机10的总图,在该彩色打印机10中,中间转印装置62安装在彩色打印机主体12中。
彩色打印机10具有彩色打印机主体12。可绕旋转支点14自由旋转的打开/关闭盖16布置在彩色打印机主体12的上部。供纸单元18布置在彩色打印机主体12的底部。
供纸单元18具有供纸盒22,该供纸盒容纳记录纸张P。供纸辊24和延迟辊26布置在供纸盒22的远后端上面附近,该供纸辊24从供纸盒22供给纸张P,该延迟辊26使供给的记录纸张P一张张分开。
传送通路28是记录纸张P从供纸辊24至排出口30的通路。在彩色打印机主体12的后侧(图1中的右侧)附近,传送通路28基本垂直地形成为从供纸单元18至定影装置90。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持辊72布置在传送通路28中并在定影装置90的上游。阻挡辊32布置在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持辊72的上游侧。排出辊34布置在传送通路28中并在排出口30附近。
因此,通过供纸辊24而从供纸单元18的供纸盒22供给的记录纸张P通过延迟辊26而分离,这样,只有最顶侧的记录纸张P引导至传送通路28。该记录纸张P通过阻挡辊32而暂时停止,并在给定正时从二次转印辊80和中间转印带64之间(二次转印支持辊72)通过,这样,调色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转印的调色图像通过定影装置90来定影,且记录纸张P通过排出辊34而从排出口30排出至布置于打开/关闭盖16上部的排出部分36上。排出部分36倾斜,从而,该排出部分36靠近排出口的部分较低,且它的高度朝着前侧(朝着图1的左侧)逐渐变大。
旋转显影装置38布置在彩色打印机主体12的基本中心部分处。旋转显影装置38有在显影单元主体40中的显影单元42a至42d,该显影单元42a至42d分别形成黄色、洋红色、青色和黑色四种颜色的调色图像。显影单元42a至42d环绕旋转显影装置中心44向左(图1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显影单元42a至42d分别有显影辊46a至46d,并通过弹性体48a至48d(例如螺旋弹簧等)而沿与显影单元主体40垂直的方向按压。
环绕旋转支承轴49旋转的感光鼓50布置成抵靠旋转显影装置38。在显影辊46a至46d并不抵靠显影辊50的状态下,显影辊46a至46d的外周部分沿径向从显影单元主体40的外周径向向外凸出大约2mm。直径稍微大于显影辊46a至46d的直径的跟踪辊(未示出)分别布置在显影辊46a至46d的两端,以便与该显影辊46a至46d同轴旋转。即,显影单元42a至42d环绕旋转显影装置中心44以彼此间开90°的间隔布置在显影单元主体40的外周上。显影辊46a至46d的跟踪辊抵靠位于感光鼓50两端处的凸缘(未示出),这样,在显影辊上的潜像通过各种颜色的调色剂而显影,同时在显影辊46a至46d和感光鼓50之间形成预定间隙。
充电辊52布置在感光鼓50的下面。充电偏压由充电辊52施加,从而使感光鼓50均匀充电。用于感光鼓的清洁器54设置为从感光鼓50的旋转支承轴49向下悬垂。感光鼓50和用于感光鼓的清洁器54一体形成。用于感光鼓的清洁器54由清洁刀片56和调色剂回收盒58构成,该清洁刀片56刮去在一次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鼓50上的废调色剂,而该调色剂回收盒58回收已经由清洁刀片56刮下的废调色剂。
肋等形成于调色剂回收盒58的后表面侧(图1中的右侧),并形成为弯曲表面,该弯曲表面形成传送通路28的一部分,从而使记录纸张P平滑传送。
曝光装置60布置在旋转显影装置38的下面并在它的后表面侧,该曝光装置60通过激光等的光线而将潜像写在已经通过充电辊52而充电的感光鼓上。中间转印装置62布置在旋转显影装置38的上面,通过旋转显影装置38而变成为可视的调色图像在一次转印位置处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装置62上,该中间转印装置62将调色图像传送至二次转印位置(在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持辊72之间的压区部分)。
中间转印装置62包括中间转印带64、一次转印辊66、绕入辊68、绕出辊70、二次转印支持辊72、清洁支持辊74和刷支持辊76。
中间转印带64有弹性,并伸展成基本扁平,从而有在旋转显影装置38上面的长边和短边。中间转印带64的两个长边伸展成基本平行于布置在彩色打印机主体12顶部的排出部分36。
在绕入辊68和绕出辊70之间,中间转印带64具有以包绕方式与感光鼓50接触的一次转印部分(感光鼓包绕区域),该绕入辊68布置在一次转印辊66的上游,并在中间转印带64的一个长边的下面,而该绕出辊70布置在一次转印辊66的下游。中间转印带64只环绕感光鼓50的预定区域,并随着感光鼓50的旋转而运动。
转印电源67与一次转印辊66连接,该转印电源67施加这样的转印电压,即,该转印电压的极性与在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的调色剂相同。因此,在感光鼓50上的调色图像以黄色、洋红色、青色和黑色的顺序以重叠方式一次转印到调色剂载体表面64H(带64的外侧表面)上,且中间转印带64将一次转印的调色图像传送至二次转印辊80。应当知道,绕入辊68和绕出辊70设置成与感光鼓50隔开。
这样,中间转印带64在5个辊子上面伸展,这5个辊子是绕入辊68、绕出辊70、二次转印支持辊72、清洁支持辊74和刷支持辊76。而且,在感光鼓50上的调色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辊66而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4上。应当知道,这些辊形成为空心柱形状或实心柱形状,以便伸展和支承中间转印带64,从而使中间转印带64可循环。
如图2所示清洁支持辊74和刷支持辊76布置为彼此靠近,这样,在它们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L2小于通过使各辊子的直径乘以2并将这些乘积加在一起而获得的距离。如上所述,当中间转印带64伸展成基本扁平,从而有长边和短边时,这是短边。而且,清洁支持辊74和刷支持辊76布置成使得距离L2小于感光鼓50的直径。因此,中间转印装置62可以制成为比在清洁支持辊74和刷支持辊76之间的间隔较宽时的结构更紧凑。
扁平部分(短边)通过绕出辊70和二次转印支持辊72而形成于中间转印带64的后侧(图中的右侧表面)。该扁平部分是二次转印部分,并面对着传送通路28。
在二次转印部分,绕出辊70布置成这样,即在中间转印带64和传送通路28之间的区域呈大约为12°的角度。
清洁支持辊74帮助清洁辊83(后面将介绍)来吸引和除去在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4上的废调色剂。刷支持辊76帮助刷辊86来刮去在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4上的废调色剂。
反射型光敏元件78通过固定在打开/关闭盖16的背面(内侧面)而布置在中间转印带64的长边的上面。反射型光敏元件78读出在中间转印带64上形成的调色剂的节距,检测中间转印带64沿旋转方向的位置,并检测调色图像的密度。
二次转印辊80对着中间转印装置62的二次转印支持辊72,而传送通路28布置在它们之间。即,在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持辊72之间的区域是在二次转印部分处的二次转印位置。在二次转印支持辊72的帮助下,二次转印辊80在二次转印位置处将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4上的调色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这里,在中间转印带64旋转三次的过程中(即在黄色、洋红色、青色三种颜色的调色图像以重叠方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并进行传送时),二次转印辊80设置成离开中间转印带64。当黑色调色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4上时,二次转印辊80抵靠中间转印带64。
在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持辊72之间形成预定电势差。当二次转印辊80为高电压时,二次转印支持辊72接地(GND)。
用于中间转印带的清洁器82布置在中间转印带64的、与感光鼓50所处端相反的端部。用于中间转印带的清洁器82有导电板81、清洁辊83、刷辊86、调色剂回收盒88和旋转支承轴89,并可以环绕旋转支承轴89摆动。由于该摆动,用于中间转印带的清洁器82在接触位置(见图2)和分离位置(见图3)之间运动,在该接触位置,导电板81、清洁辊83和刷辊86与中间转印带64接触,而在该分离位置,这些部件设置成离开中间转印带64。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用于中间转印带的清洁器82摆动到达接触位置的状态下,将清洁辊83推入中间转印带64中,这时,中间转印带64的挠曲量B1小于该中间转印带64自身的厚度T1。因为中间转印带64不会过度挠曲,因此中间转印带64的伸长/收缩程度保持较低。
导电板81是本发明的偏压施加机构(第一偏压施加机构)的一个实例,由弹性且导电的板构成。导电板81的一端固定在中间转印装置62的壳体上。导电板81的另一端沿中间转印带64的循环方向在预定接触压力下弹性地与环绕清洁支持辊74运行的中间转印带64部分的调色剂载体表面64H接触。该接触压力设置成使得导电板81可以与中间转印带64可靠接触,且不会产生对中间转印带64循环的过大阻力。
如图5所示,偏压电源85与导电板81连接。预定(例如1700V)偏压(或第一偏压)施加在导电板81上。当导电板81与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载体表面64H接触时,对在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的调色剂充电,且对它们的充电量进行控制。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成施加极性与用于在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形成图像的调色剂(正常调色剂)相反的偏压。
导电板81的宽度至少大于或等于形成于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的调色图像的宽度。调色剂的充电量能够可靠控制,一直到调色剂载体表面64H的横向方向的端部部分。
作为层减薄机构的清洁辊83由金属制成,并形成实心柱或空心柱形状。清洁辊83通过未示出的旋转驱动源而旋转,旋转的周向速度基本等于中间转印带64的循环速度。清洁辊83通过地线87而接地,电势保持为0V。因此,清洁辊83的外周表面(清洁表面83C)静电吸引在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的控制充电调色剂,并除去在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的调色剂(使调色剂层变薄)。清洁辊83的宽度也至少大于或等于形成于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的调色图像的宽度,并能够使调色剂的层可靠变薄,一直到调色剂载体表面64H的横向方向的端部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清洁支持辊74通过电压保持元件98而接地。电压保持元件98在其中储存电荷直到清洁支持辊74的电势达到预定值,并有助于升高清洁支持辊74的电势。当清洁支持辊74到达预定电势时,电压保持元件98释放电荷。这样,清洁支持辊74可靠保持预定电势(例如700V)。例如,变阻器、齐纳二极管等可以用作实现该功能的电压保持元件98。
如图6所示,刮刀84布置成与清洁辊83相对应。刮刀84例如形成为由金属例如不锈钢等制成的薄板。在刮刀84远端处的清洁部分84C布置成指向方向与清洁辊83的旋转方向相反,以便与清洁辊83的外周表面接触。刮刀84刮去粘附在清洁辊83外周表面上的废调色剂,以便清洁该清洁辊83。
刷辊86刮去在通过清洁辊83清洁之后残留的废调色剂部分,并使残留的调色剂重新充电。调色剂回收盒88回收由清洁辊83和刷辊86清除的废调色剂。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清洁支持辊74和刷支持辊76布置成彼此靠近。因此,单个调色剂回收盒88可以布置成为清洁辊83和刷辊86所共用,且中间转印装置62因此可以制成为较紧凑。
刷辊86由丙烯刷等形成,该丙烯刷等进行导电处理。当中间转印带64传送调色图像时,清洁辊83和刷辊86设置成离开中间转印带64。在预定正时,清洁辊83和刷辊86与中间转印带64抵靠在一起。与清洁辊83相同,刷辊86也通过未示出的旋转驱动源而旋转,该旋转周向速度基本等于中间转印带64的循环速度。
刷辊86与第二偏压电源104连接。刷辊86用作本发明的第二偏压施加机构。刷支持辊76用作本发明的第二带支承机构。
由刷辊86施加给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的调色剂的电压(第二偏压)的极性与由导电板81施加给调色剂的电压(第一偏压)的极性相同。也在刷辊86和刷支持辊76之间稳定地保持预定电势差。这样,将刮去在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的、没有由清洁辊83完全除去的调色剂部分,且残余部分再次充电成极性与正常调色剂的极性相反。该调色剂再转印到感光鼓50上,以便从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除去。
清洁支持辊74和刷支持辊76绝缘。刷支持辊76通过接地线106而接地。刷支持辊76的电势总是保持为0V。
中间转印装置62、感光鼓50、充电辊52、用于感光鼓的清洁器54以及用于中间转印带的清洁器82为一整体,并构成成像单元96的一部分。
定影装置90布置在二次转印位置上面。定影装置90有加热辊92和施压辊94。定影装置90将通过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持辊72而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的调色图像定影在记录纸张P上,并将记录纸张P传送给排出辊34。排出辊34使记录纸张P从排出口30排出至布置在打开/关闭盖16顶部的排出部分36。
下面将介绍本实施例的工作情况。
当在成像时用于成像的调色剂(正常调色剂)并不存在于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时(例如刚好在中间转印带64的循环驱动之后等),用于中间转印带的清洁器82处于接触位置,导电板81、清洁辊83和刷辊86抵靠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载体表面64H。
相反,当在成像时正常调色剂存在于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时,如图3所示,用于中间转印带的清洁器82处于分离位置,且导电板81、清洁辊83和刷辊86设置成离开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载体表面64H。这样,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载体表面64H只有在需要清洁时才可靠清洁。当不需要清洁时,不会不必要地除去调色剂。
当传递成像信号时,驱动力通过未示出的驱动机构传递给感光鼓50的驱动齿轮,从而使感光鼓50旋转。
感光鼓50通过充电辊52而均匀充电。根据图像信号,来自曝光装置60的光线照射到已经充电的感光鼓50上。来自曝光装置60的光线使感光鼓50的表面曝光,从而形成潜像。通过曝光装置60而在感光鼓50上形成的潜像通过旋转显影装置38而显影成黄色、洋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图像,且该调色图像以重叠方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4上。在一次转印中,残留在感光鼓50上的废调色剂通过用于感光鼓的清洁器54而刮去,并进行回收。
另一方面,由于纸张供给信号等,容纳于供纸盒22中的记录纸张P通过供纸辊24而进行供给,通过延迟辊26而分离,并导向传送通路28。记录纸张P通过阻挡辊32而暂时停止,然后,在给定正时引导至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持辊72之间。当记录纸张P引导至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持辊72之间时,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4上的调色图像通过该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持辊72而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
转印了调色图像的记录纸张P引导至定影装置90,在该定影装置90中,调色图像通过加热辊的热量和压力而进行定影。定影了调色图像的记录纸张P通过排出辊34而从排出口30排出至排出部分36上。
在二次转印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的废调色剂通过用于中间转印带的清洁器82而除去和回收。即,在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的废调色剂首先通过导电板81而控制充电至预定电荷量。清洁辊83的清洁表面83C静电吸引在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的、控制充电的调色剂,并从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除去调色剂,以便使残留调色剂层变薄。同时,因为清洁辊83的旋转周向速度基本与中间转印带64的循环速度相等,因此,沿循环方向由清洁辊83施加在中间转印带64上的力较小。施加到弹性的中间转印带64上的负载较小,且中间转印带64的伸长/收缩可以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偏压电源85与导电板81连接。布置成通过中间转印带64而对着导电板81的清洁支持辊74通过电压保持元件98而接地。而且,在导电板81下游并通过中间转印带64而对着清洁支持辊74的清洁辊83直接接地。因此,清洁支持辊74作为导电板81和清洁辊83的公共反电极,并保持在预定电势。
如图7所示,由于在导电板81和清洁支持辊74之间的电势差(在图7的实例中为1kV),在转印后仍然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的调色剂被充电,并控制成预定电极。而且,由于在清洁支持辊74和清洁辊83之间的电势差(在图7的实例中为700V),在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且极性均匀的调色剂由清洁辊83吸引并回收,从而使调色剂的层变薄。应当知道,刷辊86可以进一步刮去在通过清洁辊83清洁后仍然残留的废调色剂。调色剂回收盒88回收已经由清洁辊83和刷辊86清除的废调色剂。这时,一部分废调色剂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
第二偏压由刷辊86施加在残留于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的调色剂上,这样,该调色剂再次充电成使得极性与由导电板81充电时相同。这样,在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的残留调色剂再次转印到感光鼓50上,并可以从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去除。粘附在感光鼓50上的废调色剂由清洁刀片56刮去,并回收至调色剂回收盒58中。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清洁部件(即一方面是在上游侧的导电板81和清洁辊83,另一方面是在下游侧的刷辊86)用作清洁部件,用于除去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的调色剂。因此,与只提供了一个清洁部件的结构相比,即使当各清洁部件与中间转印带64的接触压力较低时也能够可靠进行清洁。因为接触压力可以形成为较低,因此,即使中间转印带64有弹性,该中间转印带64的伸长也可保持为较小。
在本实施例中,在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的废调色剂不仅通过清洁辊83来进行吸引,而且还通过使用感光鼓50来进行吸引。调色剂基本由两个部件(清洁部件)进行吸引。因此,与调色剂只通过一个清洁部件进行吸引的结构相比,即使当各清洁部件与中间转印带64的接触压力较低时,也能够可靠进行清洁。
因为在本实施例中,由清洁部件施加在中间转印带64上的接触压力可以形成为较低,因此,即使中间转印带64有弹性,该中间转印带64的伸长也保持较小。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在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的调色剂首先在清洁辊83处去除,且没有完全去除的调色剂将在感光鼓50处去除。因此,在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的大部分废调色剂在清洁辊83处去除,在感光鼓50处去除的废调色剂的量很小。根据回收调色剂的量的这种差别,调色剂回收盒58可以制成为比调色剂回收盒88更紧凑。因此,中间转印装置12可以制成为总体更紧凑。特别是,可以使调色剂回收盒58的容量与要由感光鼓50除去的估计废调色剂的量相比有更大余地,从而可以延迟调色剂回收盒58的更换时间。
在上述说明中,实例给出了当清洁辊83通过接地保持为0V时的结构。不过,极性与由导电板81充电的极性相同的电压可以施加给清洁辊83。即,即使对于该结构,也足以在清洁支持辊74和清洁辊83之间产生电势梯度,该电势梯度使得由导电板81充电的调色剂能够由清洁辊83吸引。
在上述说明中,由刷辊86施加给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的调色剂的电压(第二偏压)的极性与由导电板81施加给调色剂的电压(第一偏压)的极性相同,在清洁辊83处没有完全除去的、在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的调色剂再充电成相同极性,并在感光鼓50处除去。不过,第二偏压的极性可以与由导电板81施加给调色剂的第一偏压的极性相反,且在清洁辊83处没有完全去除的、在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的调色剂可以再在刷辊86处被吸引以及从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去除。
在上述说明中,导电板81用作本发明的偏压施加机构的一个实例。不过,偏压施加机构的结构并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在中间转印带64的调色剂载体表面64H上的调色剂能够稳定地控制充电至预定电势。例如,可以使用图8中所示的导电刷132,且导电刷132的硬毛134的远端可以沿中间转印带64的循环方向接触中间转印带64。当使用导电刷132时,因为较大数目的硬毛134的远端与调色剂载体表面64H接触,因此调色剂可以更均匀地充电。
同样,本发明的调色剂刮去部件的结构(材料和结构)并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它能够从清洁辊83的外周表面可靠除去调色剂。可以使用由树脂形成的板形部件(例如图9中所示的尿烷刀片142等),且与刮刀84相同,该板形部件可以布置成使得它的远端与清洁辊83的外周表面接触,同时指向与清洁辊83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而且,如图10所示,可以使用这样的结构,其中,衬垫146推靠清洁辊83的外周表面,并刮去清洁辊83的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
通过本发明的彩色打印机10而在上面形成图像的介质并不局限于记录纸张P,例如可以为OHP纸张。
因为本发明的结构如上所述,在转印后残留的调色剂能够可靠去除,同时在中间转印带上的机械应力减小,且带的伸长保持较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多个清洁部件的位置并不特别限制,只要该清洁部件能够清洁中间转印带。例如,当提供从由清洁部件进行清洁的位置的相反表面侧限制中间转印带的挠曲量的限制机构(例如电极等)时,中间转印带在清洁时不会过度挠曲,且挠曲量受到限制。而且,当清洁部件布置成隔着中间转印带与带支承机构相对时,所述带支承机构也可以起到前述限制机构的作用。
通过提供彼此靠近的多个带支承机构,中间转印装置可以制成为整体较紧凑。通常,提供了容纳由清洁部件去除的调色剂的部件。通过使用共用于多个清洁部件的被去除调色剂的容纳部件,中间转印装置可以制成为更紧凑。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与例如在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调色剂通过刮去而去除的结构相比,施加在中间转印带上的力可以更小,且能够减小中间转印带的伸长。
而且,部件的数目将减小,中间转印装置可以做得很紧凑。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与第一偏压施加机构沿与中间转印带的循环方向相反的方向接触中间转印带的结构相比,中间转印带在第一偏压施加机构上的卡住更少,中间转印带的伸长可以更加减小,并可以防止带的损坏。
此外,在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调色剂可以由层减薄机构有效吸引。
层可以通过层减薄机构而变薄的调色剂可以通过第二偏压施加机构充分充电。因此,可以防止供给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用于成像的调色剂(正常调色剂)影响图像,并防止出现所谓的脱墨和重影。
在第一偏压施加机构处控制电荷的调色剂能够被可靠吸引。
供给本发明的实施例,旋转类型的层减薄机构沿中间转印带的循环方向以相等速度旋转。因此,沿循环方向由旋转类型层减薄机构施加给中间转印带的力可以很小,并因此可以减小中间转印带的伸长/收缩。
而且,层减薄机构可以更新,因此能够保持它吸引调色剂的能力。
在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调色剂能够高效吸引在图像载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旋转类型偏压施加机构沿中间转印带的循环方向以相等速度旋转。因此,沿循环方向由旋转类型层偏压施加机构施加给中间转印带的力可以很小,并因此可以减小中间转印带的伸长/收缩。
在中间转印带的横向端部的不需要调色剂能够可靠去除,而不会残留在该处。
与当通过层减薄机构从中间转印带上去除的调色剂的量小于(或大约等于)通过调色剂去除机构去除的调色剂的量时的结构相比,第二废调色剂容纳部件变满的时间可以延迟。第一废调色剂容纳部件可以独立于第二废调色剂容纳部件进行更换。
而且,通过使第二废调色剂容纳部件紧凑,可以使整个中间转印装置也变得紧凑。

Claims (20)

1.一种中间转印装置,包括:
中间转印带,该中间转印带形成为环状,并由多个带支承机构支承,以便能够循环,且该中间转印带至少沿循环方向有弹性;以及
多个清洁部件,这些清洁部件布置成与所述中间转印带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部件布置成隔着所述中间转印带与所述带支承机构相对;以及
布置成与清洁部件相对的多个带支承机构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即,在这些带支承机构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通过将各带支承机构的直径乘以2并将这些乘积相加而获得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部件布置成隔着所述中间转印带与所述带支承机构相对;以及
布置成与清洁部件相对的多个带支承机构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即,在这些带支承机构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图像载体鼓的直径,该图像载体鼓承载将要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清洁部件能够静电吸引在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调色剂。
5.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
一次转印部分,该一次转印部分将调色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装置上;以及
二次转印部分,该二次转印部分将中间转印装置的调色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6.一种中间转印装置,包括:
中间转印带,该中间转印带形成为环状,并由多个带支承机构支承,以便能够循环,且该中间转印带至少沿循环方向有弹性;
层减薄机构,该层减薄机构与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载体表面接触,并静电吸引在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调色剂,以便使调色剂层变薄;
偏压施加机构,该偏压施加机构沿中间转印带的循环方向布置在层减薄机构的下游侧,并向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层已经变薄的调色剂施加偏压;
图像载体,该图像载体沿中间转印带的循环方向布置在偏压施加机构的下游侧,并承载要转印到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可视图像,在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已经通过偏压施加机构施加了偏压的调色剂将转印到图像载体上;以及
调色剂去除机构,该调色剂去除机构除去在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
7.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
一次转印部分,该一次转印部分将调色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装置上;以及
二次转印部分,该二次转印部分将中间转印装置的调色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8.一种中间转印装置,包括:
中间转印带,该中间转印带形成为环状,并由多个带支承机构支承,以便能够循环,且该中间转印带至少沿循环方向有弹性;
第一偏压施加机构,该第一偏压施加机构向在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调色剂施加第一偏压,以便控制调色剂的电荷量;
层减薄机构,该层减薄机构沿中间转印带的循环方向布置在第一偏压施加机构的下游侧,与调色剂载体表面接触并静电吸引在该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调色剂,以便使调色剂层变薄;
第二偏压施加机构,该第二偏压施加机构沿中间转印带的循环方向布置在层减薄机构的下游侧,并向层已经变薄的调色剂施加第二偏压,以便控制该调色剂的电荷量;
图像载体,该图像载体沿中间转印带的循环方向布置在第二偏压施加机构的下游侧,并承载要转印到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可视图像,在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的、已经施加了第二偏压的调色剂将转印到图像载体上;以及
调色剂去除机构,该调色剂去除机构除去在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压施加机构和层减薄机构有共用的反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压施加机构布置成这样,即,沿与中间转印带的循环方向相同的方向与该中间转印带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压的极性与供给到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用于成像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减薄机构接地,或者在该层减薄机构上施加有极性与供给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用于成像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同的电压。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减薄机构是旋转类型的减薄机构,它能够沿中间转印带的循环方向以基本相等的速度旋转。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调色剂去除机构,该第二调色剂去除机构除去粘附在层减薄机构上的调色剂。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压的极性与供给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载体表面上用于成像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压施加机构是旋转类型的偏压施加机构,它能够沿中间转印带的循环方向以基本相等的速度旋转。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压施加机构和第二偏压施加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的宽度大于在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载体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图像的宽度。
1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废调色剂容纳部件,该第一废调色剂容纳部件容纳已经通过层减薄机构而从中间转印带上除去的调色剂;以及
第二废调色剂容纳部件,该第二废调色剂容纳部件容纳已经通过调色剂去除机构而从图像载体上除去的调色剂;
其中,通过层减薄机构而从中间转印带上除去的调色剂的量大于通过调色剂去除机构而除去的调色剂的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废调色剂容纳部件的容积大于第二废调色剂容纳部件。
20.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间转印装置;
一次转印部分,该一次转印部分将调色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装置上;以及
二次转印部分,该二次转印部分将中间转印装置的调色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CNB2005100053353A 2004-05-17 2005-02-02 中间转印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802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46484 2004-05-17
JP2004146484A JP2005326758A (ja) 2004-05-17 2004-05-17 中間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0118A true CN1700118A (zh) 2005-11-23
CN100418023C CN100418023C (zh) 2008-09-10

Family

ID=35309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533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8023C (zh) 2004-05-17 2005-02-02 中间转印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190919B2 (zh)
JP (1) JP2005326758A (zh)
CN (1) CN10041802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59348B2 (ja) * 2005-09-09 2011-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609993B2 (en) * 2005-09-30 2009-10-2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prevents developer from spilling
JP5173239B2 (ja) 2007-04-13 2013-04-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264213B2 (ja) * 2008-02-28 2013-08-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548499B2 (ja) * 2008-03-17 2010-09-2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圧接離間手段の動作の確認方法
JP2009282175A (ja) * 2008-05-21 2009-12-03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45519A (ja) * 2008-12-16 2010-07-0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中間転写体用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93410B2 (ja) * 2009-03-18 2014-05-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270868B2 (en) * 2009-07-17 2012-09-1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leaning mechanism
JP5484087B2 (ja) * 2010-01-18 2014-05-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455687B2 (ja) * 2010-01-29 2014-03-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31183B2 (ja) * 2011-12-02 2015-12-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796608B2 (ja) * 2013-07-24 2015-10-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49407A (ja) * 2013-09-03 2015-03-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022915B2 (en) * 2018-06-05 2021-06-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belt unit having cleaning un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9370A (en) * 1983-11-16 1988-04-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leaning device
JPS6446785A (en) * 1987-08-17 1989-02-21 Canon Kk Cleaning device for image forming device
DE69512575T2 (de) * 1994-07-06 2000-05-04 Canon Kk Elektrografisches Gerät und Bilderzeugungsverfahren
JPH0973240A (ja) * 1995-06-27 1997-03-18 Seiko Epson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5722015A (en) * 1996-04-30 1998-02-24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the charge on toner
JP2000131920A (ja) * 1998-10-23 2000-05-1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311037B1 (en) * 1998-12-04 2001-10-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bearing member cleaning method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1042655A (ja) * 1999-08-04 2001-02-16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51519A (ja) * 1999-08-06 2001-02-23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29344A (ja) * 2001-02-01 2002-08-1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2003098839A (ja) 2001-09-20 2003-04-04 Fuji Xerox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45874A (ja) * 2003-02-10 2004-09-0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7127191B2 (en) * 2003-03-26 2006-10-2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Cleaning device for collecting toner on a surface of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121919A (ja) * 2003-10-17 2005-05-1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交換ユニット及びクリー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190919B2 (en) 2007-03-13
JP2005326758A (ja) 2005-11-24
US20050254852A1 (en) 2005-11-17
CN100418023C (zh) 2008-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00118A (zh) 中间转印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KR0163808B1 (ko) 화상형성 장치 및, 그에 사용되는 소제장치
JP483570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928738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932680A (zh) 成像设备
KR100728875B1 (ko) 화상형성장치
US790399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60039719A1 (en) Charg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charging device
JP2006343508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EP1058164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ransfer belt unit comprising a cleaning device having a frictionally charging unit and a cleaner unit made of metal and having a high-resistance layer on its surface
CN1700108A (zh) 包括中间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086641C (zh) 成像装置
EP1494088B1 (en) Cleaning roller with specific brush filaments, used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unit for cleaning a contact charger, related methods of removing deposit
US2012023725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157990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111972B2 (ja) 清掃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28363A (ja) フィルミング除去装置およびこ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43255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04124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94975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89156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25163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10933A (ja) クリーニング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37262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CN161705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0

Termination date: 2015020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