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08638A -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处理盒以及显影盒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处理盒以及显影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08638A
CN1508638A CNA031347355A CN03134735A CN1508638A CN 1508638 A CN1508638 A CN 1508638A CN A031347355 A CNA031347355 A CN A031347355A CN 03134735 A CN03134735 A CN 03134735A CN 1508638 A CN1508638 A CN 1508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levoping cartridge
outshot
outfit
equipment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347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68220C (zh
Inventor
矶部裕顺
ʷ
吉野靖史
山口浩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508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86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822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822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6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174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plural rotations of recording member to produce multicoloured copy
    • G03G2215/0177Rotating set of developing uni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63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84Projections on process cartridge for guiding mounting thereof in main machin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处理盒和显影盒。显影盒包括:框架;显影装置;第一突出部分;第二突出部分;盒导向构件。本发明显影盒可增加显影盒附属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上的精确程度,并且尺寸更小。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处理盒以及显影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诸如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印刷机等等)所使用的处理盒以及显影盒。本发明还涉及使用所述处理盒和显影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这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是指使用电子照相成像工艺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设备。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例如,各种类型的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印刷机(LED印刷机、激光束印刷机等等)、电子照相传真机、电子照相文字处理机等等。
处理盒是指以整体的方式容纳作为图像承载元件的电子照相感光元件、以及最小化的充电装置、显影装置、清洁装置、或中间转印装置的盒,并且所述处理盒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总体组成中是以可拆除的方式安装的。
显影盒是指以整体的方式容纳显影装置和调色剂储存部分的盒,所述显影装置用于显影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元件上的静电潜像,所述调色剂储存部分用于容纳调色剂,并且所述显影盒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总体组成中是以可拆除的方式安装的。
处理盒系统已经使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其中电子照相感光元件以及充电装置、显影装置、清洁装置等等之中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以整体的方式布置于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总体组成中以可拆除的方式安装的盒中。
处理盒系统主要提高了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操作效率和便利性,并且还可使得使用者自己维修电子照相感光元件以及诸如充电装置、显影装置、清洁装置等等的处理装置。换句话说,处理盒系统使得可容易地维修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因此,处理盒系统已逐渐广泛地应用在成像设备的领域中。
近年来,增强了对于能够形成彩色图像的电子照相彩色成像设备的需求。在这种倾向下,人们期望大大降低彩色成像设备的价格,更具体地说,期望彩色成像设备的价格降低到足以使得平均用户自己可支付得起的程度。
为了达到这样的需求,考虑到彩色成像设备是由平均用户所使用的这个事实,彩色成像设备不仅在价格方面必须大大降低,而且必须进一步提高其可操作性。
为了同时实现这两个目的,即,降低成本和提高可操作性,必须进一步减小彩色成像设备的尺寸,并且还要确保所述设备更易于满足消费的需求,并且更易于处理卡纸等问题。
因此,已提出了装有具有旋转部件的旋转型(旋转的显影设备)的彩色成像设备,在所述显影设备中可装有多个显影盒(日本未审定专利申请7-121027、10-221919以及2000-231239),并且已致力于使得所提出的设备商品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盒和一种处理盒,所述显影盒和处理盒在安装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总体组成中时它们相对于总体组成的定位精确度更高,还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以可拆除的方式安装有所述显影盒和处理盒。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在尺寸方面减小的显影盒和处理盒,还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以可拆除的方式安装有所述显影盒和处理盒。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可容易并且安全地安装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总体组成中的显影盒和处理盒,还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以可拆除的方式安装有所述显影盒和处理盒。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盒,所述显影盒被精确安全地相对于以可旋转的方式附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总体组成上的旋转部件定位,并且能够在与旋转部件的旋转无关的情况下占据显影位置和原始位置,在所述显影位置中,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元件上的静电潜像可被旋转部件中的一个显影盒的显影装置显影,所述原始位置即它所缩回到其中以便于使得显影盒移动得远离显影位置的位置,还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以可拆除的方式安装有所述显影盒。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盒,所述显影盒的驱动力输入齿轮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总体组成的主动齿轮安全地啮合,还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以可拆除的方式安装有所述显影盒。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盒,所述显影盒能够提高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显影装置相对于彼此定位的精确度,还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以可拆除的方式安装有所述显影盒。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盒,所述显影盒以可拆除的方式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总体组成中,所述显影盒包括:框架;用于显影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元件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装置;第一突出部分,所述第一突出部分从框架处突出,并且当将显影盒安装于设备总体组成中时与总体组成的第一盒定位部分相接合以便于精确地相对于设备总体组成定位所述显影盒;第二突出部分,所述第二突出部分从框架处突出,并且当将显影盒安装于设备总体组成中时与总体组成的第二盒定位部分相接合以便于防止显影盒绕着第一盒定位部分旋转;以及盒导向构件,所述盒导向构件从框架处突出,并且当将显影盒安装于设备总体组成中时通过与总体组成的盒导向部分相接触而引导显影盒,并且当将显影盒安装于设备总体组成中时沿该方向受压以便于被布置得与第二盒定位部分相接触,还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以可拆除的方式安装有所述显影盒。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以可拆除的方式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总体组成中,所述处理盒包括:框架;电子照相感光元件;用于显影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元件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装置;第一突出部分,所述第一突出部分从框架处突出,并且当将处理盒安装于设备总体组成中时与总体组成的第一盒定位部分相接合以便于精确地相对于设备总体组成定位所述处理盒;第二突出部分,所述第二突出部分从框架处突出,并且当将处理盒安装于设备总体组成中时与总体组成的第二盒定位部分相接合以便于防止处理盒绕着第一盒定位部分旋转;以及盒导向构件,所述盒导向构件从框架处突出,并且当将处理盒安装于总体组成中时通过与总体组成的盒导向部分相接触而引导处理盒,并且当将处理盒安装于设备总体组成中时沿该方向受压以便于被布置得与第二盒定位部分相接触,还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其中以可拆除的方式安装有所述处理盒。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并且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i)导向部分;(ii)第一盒定位部分;(iii)第二盒定位部分;(iv)用于以可拆除的方式安装显影盒的盒安装部分,所述显影盒以可拆除的方式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总体组成中,并且所述显影盒包括:框架;用于显影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元件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装置;第一突出部分,所述第一突出部分从框架处突出,并且当将显影盒安装于设备总体组成中时与总体组成的第一盒定位部分相接合以便于精确地相对于设备总体组成定位所述显影盒;第二突出部分,所述第二突出部分从框架处突出,并且当将显影盒安装于设备总体组成中时与总体组成的第二盒定位部分相接合以便于防止显影盒绕着第一盒定位部分旋转;以及盒导向构件,所述盒导向构件从框架处突出,并且当将显影盒安装于设备总体组成中时通过与总体组成的盒导向部分相接触而引导显影盒,并且当将显影盒安装于设备总体组成中时沿该方向受压以便于被布置得与第二盒定位部分相接触,以及(v)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用于输送记录介质。
从以下接合附图所作出的对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下述描述中,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垂直截面图。
图2是显影盒的截面图。
图3是从显影盒所被驱动的侧面所视的显影盒的透视图。
图4是显影盒的透视图,用于示出显影盒的滑动元件的移动。
图5是从显影盒未被驱动的侧面所视的显影盒的透视图。
图6是从显影盒所被驱动的侧面所视的显影盒的平面图。
图7是从显影盒所被驱动的侧面所视的显影盒和旋转部件的平面图,用于示出显影盒被插入到旋转部件中的方向。
图8是从显影盒所被驱动的侧面所视的显影盒和旋转部件的平面图,用于示出旋转部件中的显影盒。
图9是从显影盒未被驱动的侧面所视的显影盒的平面图。
图10是从显影盒未被驱动的侧面所视的显影盒和旋转部件的平面图,用于示出显影盒被插入到旋转部件中的方向。
图11是从显影盒未被驱动的侧面所视的显影盒和旋转部件的平面图,用于示出旋转部件中的显影盒。
图12是旋转装置的透视图。
图13是旋转部件和安装于旋转部件中的显影盒的透视图,用于示出将显影盒安装于旋转部件中的方向。
图14是旋转部件的透视图,其中已适当地安装了显影盒。
图15是用于控制旋转部件的枢转移动的控制部分的透视图。
图16是显影盒和旋转装置的仿真侧视图,用于示出显影盒是如何被布置得与感光鼓相接触以及如何被驱动的。
图17是显影盒和旋转装置的仿真侧视图,用于示出在旋转装置使得显影盒沿轨道移动到显影位置时和之后,显影盒的驱动力输入齿轮的齿状物的尖部是如何与其对应物相抵触的,以及显影盒是如何被驱动的。
图18是显影盒和旋转装置的仿真侧视图,用于示出在旋转装置使得显影盒沿轨道移动到显影位置时和之后,显影盒的驱动力输入齿轮是如何与其对应物适当啮合的,以及显影盒是如何被正常驱动的。
图19是旋转装置的截面图,其中旋转装置中的一个显影盒的显影辊与感光鼓相接触。
图20是半距离位置中的旋转装置的截面图。
图21是全距离位置中的旋转装置的截面图。
图2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垂直截面图,用于示出显影盒是如何被安装于设备的总体组成中以及是如何从设备的总体组成中拆卸下来的。
图23是旋转装置的一部分的透视图,用于示出用于将旋转部件锁定在适当位置的锁定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在以下描述中,除非特别指明,实施例中的结构部件的测量值、材料和形状,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等并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此外,在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正面是指沿记录介质从转印位置被输送到定影位置的方向的上游侧(图1中的右侧),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总体组成的左侧或右侧是指从设备的正面所视的左侧或右侧。此外,纵向是指平行于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辊的轴向的方向。
{彩色成像设备的成像操作的概述}
首先,将参照图1描述彩色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
图1是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照相彩色成像设备的一个示例的彩色激光束印刷机的垂直截面图,其总体组成包括显影盒、鼓盒以及中间转印元件单元。图1示出了设备的总体结构。
在图1中的彩色成像设备中,通过根据来自于曝光装置的成像信息而投射光学图像的方式在电子照相感光元件(在下文中将称之为感光鼓1)上形成了静电潜像,并且通过使用显影装置将静电潜像显影为显影剂图像(在下文中将称之为调色剂图像)。与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同步,记录介质(在下文中将称之为转印介质)被输送到转印位置,并且形成于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a上。
接着,第二转印装置11将中间转印带5a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然后,转印介质被输送到具有压力辊8a和加热辊8b的定影装置8。在定影装置8中,转印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接着,转印介质被排放到传送托盘10中。
接下来,将更详细地描述成像步骤。
与中间转印带5a的旋转同步,使得感光鼓1沿图1中箭头标志所指示的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在感光鼓1旋转时,充电设备2使得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均匀充电。感光鼓1圆周表面的均匀充电部分被曝光装置3所曝光,使得根据与例如计划图像的黄色部分相对应的成像信息所调整的光束投射到感光鼓1圆周表面的均匀充电部分上。因此,与黄色部分相对应的静电潜像形成于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
更具体地,以下述方式通过曝光装置使得感光鼓1圆周表面的均匀充电部分曝光。曝光装置3投射通过从外部设备等中读入的成像信息所调整的光束(光学图像)。曝光装置3包括:激光器二极管、多角镜、扫描器马达,聚焦透镜以及反射镜。
当从外部设备等中将成像信号给到成像设备的总体组成时,激光器二极管发射光线,所述光线作为与成像信号相对应的成像光线,并且所述光线被投射到多角镜上,扫描器马达使得所述多角镜在高速下旋转。这样,光线以这样一种方式被多角镜反射,即,通过聚焦透镜和反射镜使得光线被投射到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因此,感光鼓1圆周表面的均匀充电部分的多个点被选择性地曝光。因此,静电潜像形成于感光鼓1圆周表面的均匀充电部分上。
在静电潜像形成时,显影装置4Y,即,显影盒4中的一个沿轨道移动到显影位置中,并且指定偏压被施加到显影装置4Y以便于显影所述静电潜像,也就是,将黄色调色剂粘附到静电潜像上。
之后,在极性方面与调色剂相反的偏压被施加到以与感光鼓1相对的方式布置的初级转印辊5j上,其中中间转印带5a被插在感光鼓1与转印辊5j之间。因此,感光鼓1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初级转印)中间转印带5a上。
当如上所述完成了黄色调色剂图像的初级转印时,下一个显影装置沿轨道移动到显影位置中,其中它以与感光鼓1相对的方式被定位。对于青色和黑色部分都执行该程序。因此在颜色方面不同的四个调色剂图像呈层状沉积在中间转印带5a上。
在执行上述步骤时,次级转印辊11保持远离中间转印带5a,同时作为清洁装置的清洁充电辊5f也是一样。
然后,在颜色不同的四个调色剂图像沉积在中间转印带5a上之后,如图1中所示的,次级转印辊11被压在中间转印带5a上。另外,与次级转印辊11压在中间转印带5a上同步,在这对记录辊7附近的指定位置处保持备用的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介质被送到中间转印带5a与次级转印辊11之间的辊隙中。
在这对记录辊7的正上游侧,布置有预先记录传感器14,所述预先记录传感器14在检测转印介质前端时通过切断旋转驱动这对记录辊7的力将转印介质保持在指定位置备用。
次级转印辊11被施以极性与调色剂相反的偏压。这样,中间转印带5a上的调色剂图像立刻都被转印到(次级转印)转印介质表面上,所述转印介质已被输送到前述辊隙中并且将通过所述辊隙被传送。
承载所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介质通过传送带单元12被传送到定影装置8。在定影装置8中,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转印介质上。接着,转印介质进一步被这对导出辊13沿着排出导向器15传送,然后,通过这对导出辊9被排出到位于彩色成像设备顶部处的传送托盘中,结束成像操作。
其间,在完成次级转印之后,清洁充电辊5f被压在中间转印带5a上,并且中间转印带5a表面上的残余电荷、次级残余调色剂(即,在次级转印之后保留在中间转印带5a上的调色剂)的残余电荷通过施加指定偏压被去除。
以静电的方式通过初级转印辊隙从中间转印带5a中将从其中已去除了残余电荷的残余调色剂回传到感光鼓1上;换句话说,使得中间转印带5a被清洁了。
已被回传到感光鼓1上的次级转印残余调色剂被用于感光鼓1清洁的清理铲6去除并被回收。
所回收的残余调色剂,即废的调色剂通过废调色剂转印通道(稍后将对其进行描述)被输送到废调色剂盒216中,并积聚在其中。
{显影盒的结构}
参照图2,显影盒4被粗略地分成调色剂储存部分302和显影部分309。
调色剂储存部分302中充有调色剂。当调色剂储存部分302中的搅拌装置303旋转时,调色剂以指定量被转印到显影部分309。
在调色剂被转印到显影部分309之后,通过海绵状的调色剂供应辊304的旋转,将调色剂涂覆到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辊305的圆周表面上。接着,当显影辊305进一步旋转时,显影辊305的圆周表面上的调色剂体形成一薄层,同时由于调色剂与一片薄板形式的显影刀和显影辊305的组合之间的摩擦而具有电荷。当显影辊305进一步旋转时,显影辊305上的调色剂薄层被输送到显影位置,在所述显影位置中,通过施加指定偏压而使得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显现)为调色剂图像。
显影辊305圆周表面上的残余调色剂,即,未致力于显现感光鼓1上的潜像并且残留在显影辊305圆周表面上的调色剂被调色剂供应辊304去掉,同时调色剂供应辊304将新的调色剂供应涂覆到显影辊305上。换句话说,连续地执行显影操作。
参照图9,显影盒4装有第一突出部分352L,以及作为盒导向元件的导向肋354,它们位于显影盒4端壁的外表面上,位于显影盒4未被驱动的侧面上。导向肋354位于第一突出部分352L旁边。这两个部分为端壁的组成部分。显影盒4还装有电接触部分A和B,所述电接触部分A和B位于导向肋354的顶表面上,因此沿平行于导向肋354的方向对齐。
电接触部分A为显影偏压通过其施加到显影辊305和调色剂供应辊304的输入部分,而电接触部分B为偏压通过其施加到显影刮刀332的输入部分。
如上所述,电接触部分A和B被布置于靠近于显影盒4的定位部分352L的位置,因此使得它们与成像设备的总体组成的偏压接触部分之间的位置偏差最小化,因此确保它们与设备总体组成侧部上的对应物相接触并与之保持接触。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电接触部分A和B被设置于当插入显影盒4时所使用的导向肋354的顶表面上,因此不必使得电接触部分A和B从盒壁中突出,因此可在其纵向上使得盒尺寸最小化,这又可减小设备总体组成的尺寸。
{盒的安装和拆卸}
参照图22,当沿逆时针方向打开设备总体组成的顶盖64时,露出了开口65,其中盒通过该开口65被安装到设备总体组成中。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显影盒4和处理盒5都是如此构成的,即,可通过该开口65安装和拆卸。
此外,如此构成设备总体组成,即,使得可通过经由该开口65移除处理盒来处理卡纸或类似问题。
换句话说,诸如供给成像设备消费品、处理卡纸或类似问题等日常杂事都可通过只打开一个门(顶盖64)而进行,从而可提高成像设备的可操作性。
{显影盒的安装、拆卸和定位}
接下来,将描述显影盒的安装、拆卸和定位。
以一对一的方式装有黄色、洋红、青色和黑色调色剂的显影盒4被以一对一的方式稳固地安装于作为可旋转元件的旋转部分67中的指定位置中。同时,参照图3-14和22,将详细地描述将各个显影盒4相对于旋转部分67精确定位的方法。
参照图13和22,通过经由开口65沿箭头标志所指示的方向直接将显影盒4插入到设备的总体组成中,而将显影盒4安装于成像设备的总体组成中。
参照图12,在设备的总体组成中设置有旋转装置66,所述旋转装置66可绕着其中心轴51旋转。旋转装置66装有一对圆盘形式的凸缘50L和50R,以一对一的方式将所述凸缘50L和50R稳固地安装于中心轴51的纵向端部。
凸缘50L装有:作为设备总体组成侧部的盒导向部分的盒导向槽50c,当安装或拆卸显影盒时所述盒导向槽50c用于引导所述盒;作为初级基准部分的第一盒定位部分50aL,所述显影盒4相对于该第一盒定位部分50aL被定位;以及作为用于控制显影盒4旋转的部分的第二盒定位部分50bL(图10)。
同样地,凸缘50R装有:盒导向槽50c,当安装或拆卸显影盒时所述盒导向槽50c用于引导所述盒;同样作为初级基准部分的第四盒定位部分50aR,所述显影盒4相对于该第四盒定位部分50aR被定位;以及作为用于控制显影盒4旋转的部分的第三盒定位部分50bR(图7)。
第一和第四盒定位部分50aL和50aR的底壁装有用以保留显影盒的孔50d。该孔50d起到使得显影盒4的突出部分接合于其中以防止显影盒4从旋转部分67中掉出的作用。
比较起来,参照图9,显影盒4未被驱动的侧部(在下文中将称之为非驱动侧部)上的显影盒4的纵向端壁装有:导向肋354,当安装或拆卸显影盒4时所述导向肋354用于引导显影盒4;作为初级基准部分的位于非驱动侧部上的第一突出部分352L,所述第一突出部分352L用于使得显影盒4相对于旋转部分67精确定位,并且第一突出部分352L的横截面为弓形的;以及用于控制显影盒4旋转的第二突出部分353L,第二突出部分353L的横截面也是弓形的。
接着,参照图6,显影盒4被驱动的侧部(在下文中将称之为驱动侧部)上的显影盒4的纵向端壁装有:导向肋354,当安装或拆卸显影盒4时所述导向肋354用于引导显影盒4;作为初级基准部分的位于驱动侧部上的第四突出部分352R,所述第四突出部分352R用于使得显影盒4相对于旋转部分67精确定位,并且第四突出部分352R的横截面为弓形的;以及位于驱动侧部上的用于控制(保持)显影盒4纵向端部的第三突出部分353R,第三突出部分353R的横截面也是弓形的。
第一和第四突出部分352L和352R沿显影盒4的纵向方向对齐,第二和第三突出部分353L和353R也是一样。换句话说,它们沿平行于显影辊305的发电机(轴线)的方向对齐。
参照图7和10,旋转部分67装有一对作为施压元件的弹簧53,所述弹簧53用于使得显影盒4沿使其沿附图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向受压,并且弹簧53以一对一的方式被附于凸缘50L和50R上,以使得弹簧53的功能部件伸出到对应的盒导向槽50c中。换句话说,每个施压元件53都使得所述盒沿与旋转部分67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受压。
参照图8和11,来自于施压元件53的压力N在显影盒4中产生力矩M,所述力矩M使得显影盒4绕着第一和第四突出部分352L和352R枢转,从而使得显影盒4的第二和第三突出部分353L和353R分别被放置和保持得与凸缘50L和50R的第二和第三盒定位部分50bL、50bR相接触。
当旋转部分67旋转时,显影盒4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所述离心力沿将显影盒4弹出旋转部分67中的方向起作用。然而,可缩回突出部分380a和380b(稍后将对其进行描述),迁入相应的孔50d中。因此,显影盒4沿绕着第一和第四突出部分352L和352R枢转的方向受到离心力的压力,换句话说,沿使得显影盒4具有第二和第三突出部分353L和353R的部分沿旋转部分67的半径方向移出旋转部分67的方向受到离心力的压力。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这对压力弹簧53是如此形成的,即,使得这对压力弹簧53所产生的压力量超出上述离心力的量。因此,尽管显影盒4被重复地沿轨道旋转和停止,也可防止显影盒4浮在第二和第三盒定位部分50bL和50bR中或从第二和第三盒定位部分50bL和50bR中被移除。
在提供了上述结构布置的情况下,显影盒4相对于旋转部分67的位置被固定了。因此,显影盒4的显影辊305保持与处理盒5的感光鼓1相接触,同时保持平行于感光鼓1的轴线。另外,可减小显影盒4的左侧所经受的压力量与显影盒4的右侧所经受的压力量之间的差异。因此,可减小由于显影盒4的左右侧所经受的压力方面的不平衡而导致的图像左右侧之间密度方面的差异。
接下来参照图11,如此设计旋转部分67和显影盒4,即,使得显影盒4的非驱动侧部上的纵向端壁外表面上的第二突出部分353L只与凸缘50L的第二盒定位部分50bL的盒接触表面的一个区域相接触。根据旋转部分67的半径方向,第二突出部分353L与第二盒定位部分50bL之间的接触区域位于旋转部分67相对于第二盒定位部分50bL的盒接触表面的中央的中央侧上。
参照图8,显影盒4的驱动侧部上的第三突出部分353R与凸缘50R的盒定位部分50bR的盒接触表面的两个区域相接触。根据旋转部分67的半径方向,第三突出部分353R与第三盒定位部分50bR之间的两个接触区域中的一个位于旋转部分67相对于第三盒定位部分50bR的盒接触表面的中央的中央侧上,而另一个接触区域位于旋转部分67的外侧上。更具体地,显影盒4的盒定位突出部分353R的接触区域353R-1和353R-2分别与凸缘50R的第三盒定位部分50bR的接触区域50bR-1和50bR-2相接触。制定该结构布置是由于,当显影盒4通过其齿轮307从设备总体组成中收到驱动力时,如图16中所示的,它受到沿箭头标志所指示的方向作用的力F。换句话说,制定上述结构布置是用于确保可相对于旋转部分67精确地定位显影盒4并将其保持在那里。
显影盒4的第一和第四突出部分352L和352R是显影盒4通过其被旋转部分67的盒定位部分以枢转的方式支撑的部分。显影盒4的第一突出部分352L被形成得与凸缘50L的第一盒定位部分50aL紧密地接合,而显影盒4的第四突出部分352R被形成得与凸缘50R的第四盒定位部分50aR相接合,其中存在一定量的间隙。
接下来,参照图3、图4和图5,显影盒4装有一对可缩回的突出部分380b和380a,所述可缩回的突出部分380b和380a可分别从第一和第四突出部分352L和352R处延伸或可缩回到第一和第四突出部分352L和352R中。
这些可缩回的突出部分380b和380a分别是一对杆形式的可滑动元件380的左右纵向端部的组成部分,其长度大约为显影盒4长度的一半。这样,可通过以滑动的方式移动可滑动元件380而使得可缩回的突出部分380b和380a分别从第一和第四突出部分352L和352R的端部中突出或缩回到第一和第四突出部分352L和352R的端部中。
此外,显影盒4装有铰链状把手381,所述铰链状把手381沿纵向被附于显影盒4顶部的大约中央部分。保持所述铰链状把手381沿开口方向受压于未示出的扭转螺旋弹簧。
更具体地说,铰链状把手381包括左右元件381a和381b,所述左右元件381a和381b与这对可滑动元件380以一对一的方式相连接。这样,通过旋转地移动铰链状把手381的左右元件381a和381b而使得可滑动元件380以滑动的方式移动。
通常,铰链状把手381的左右元件通过受压于扭转螺旋弹簧而保持相隔,从而使得可缩回的突出部分380a,即,可滑动元件380的端部从第四突出部分52R的端部中突出。然而,当抓住铰链状把手381时,其左右元件以旋转的方式移动,使得可缩回的突出部分380a,即,可滑动元件380的端部缩回到第四突出部分52R的端部中。
此外,铰链状把手381的左右旋转元件381a和381b装有锯齿部分,所述锯齿部分位于与手指放置于其上以便于以旋转的方式移动左右元件381a和381b的侧部相对的侧部上。左右旋转元件381a和381b的锯齿部分彼此啮合。因此,当使得这两个旋转元件381a和381b中的一个以旋转的方式移动时,另一个旋转元件由于第一个旋转元件的旋转移动而旋转移动。因此,即使在两个旋转元件381a和381b中只有一个以旋转的方式移动时,两个可滑动元件380也会同时相反地移动。
当将显影盒4插入到旋转部分67中时,首先,显影盒4将由铰链状把手381控制,然后显影盒4将被插入,其中位于显影盒4纵向端壁外表面上的显影盒4的这对导向肋354以一对一的方式被装在凸缘50L的盒导向槽50c和凸缘50R的盒导向槽50c中。
当显影盒4的第一和第四突出部分352L和352R(其横截面为弓形)分别与凸缘50L和50R的第一和第四盒定位部分50aL和50aR相接触时,将铰链状把手381从手中放开。
在放松铰链状把手381的基础上,可缩回的突出部分380a和380b分别从第一和第四突出部分352L和352R中突出,并且分别进入前述第一盒定位部分50aL底壁的孔50d和第四盒定位部分50aR底壁的孔50d中。
第一突出部分352L和可缩回的突出部分380b是同轴的。因此,显影盒4可绕着第一突出部分352L的轴线以枢转的方式移动。然而,用以使得显影盒4沿使得显影盒4沿附图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向受压的盒施压弹簧53以一对一的方式部分地突出到盒导向槽50c中。因此,显影盒4的第二和第三突出部分353L和353R分别保持与凸缘50L和50R的第二和第三盒定位部分50bL和50bR相接触。因此,显影盒4相对于旋转部分67被精确定位,并保持精确定位(图14)。
另一方面,为了从旋转部分67中移除显影盒4,首先,如图4中所示的,抓住铰链状把手381,以便于缩回可缩回的突出部分380a和380b,以使得它们通过从孔50d中脱离而允许从旋转部分67中沿向上的方向移除显影盒4。
如上所述,可通过使用者所执行的操作而移除或安装显影盒4。此外,在提供了上述结构布置和用于将显影盒4稳固地布置于旋转部分67中的方法的情况下,在旋转部分67旋转时显影盒4不会从旋转部分67中脱离。
{用于驱动显影盒的机构的结构}
接下来,将详细地描述用于驱动显影盒4的机构的结构。
参照图12,旋转部分凸缘50L和50R装有侧板54,所述侧板54位于每个旋转部分凸缘的外侧。旋转部分67的中心轴51以这样一种方式布置,即,穿透这对凸缘50L和50R以及这对侧板54。更具体地说,旋转部分凸缘50L和50R以及中心轴51被侧板54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以使得显影盒4可沿轨道移动。
齿轮系,即,以指定顺序啮合的一组齿轮被附属于一个侧板54上。如图16中所示的,显影盒4的驱动力输入齿轮307与后传齿轮(即,侧板54上的上述齿轮系的最下游齿轮)相啮合,并且以旋转的方式驱动显影辊305、涂覆辊、搅拌元件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当凸缘50L和50R沿指定角度旋转时,每个显影盒4都以相同的角度沿轨道移动。此外,当显影盒4沿轨道移动时,显影盒4的输入齿轮307与旋转部分67的一个侧板54上的后传齿轮55相接合。
{通过旋转部分旋转的显影盒接合,以及显影盒的驱动}
当旋转部分67的移动使得显影盒4沿轨道移动到显影位置中时,显影盒4的驱动力输入齿轮307的齿状物可能与旋转部分67侧板54上的后传齿轮55相撞,并且无法适当啮合。然而在本实施例中,显影盒4可绕着凸缘50R的第四盒定位部分50aR临时向后枢转。因此,可确保驱动力输入齿轮307的齿状物与侧板54上的后传齿轮55的齿状物适当啮合。
为了更详细地描述,参照图17,当显影盒4的输入齿轮307与旋转部分67的后传齿轮55在齿状物位置方面不协调时,前者的齿状物与后者的齿状物相撞。因此,输入齿轮307受到来自于该碰撞的反作用力F,所述反作用力F沿图17中所示的方向作用。
来自于该反作用力F中的矢量产生力矩M2,所述力矩M2沿使得显影盒4绕着第一和第三突出部分352L和352R沿逆时针方向以枢转的方式移动的方向作用。该力矩M2大于由盒施压弹簧53的压力N所产生的力矩M。因此,显影盒4沿箭头标志B所指示的方向受压。另外,显影盒4被力Fx压向图的右方,所述Fx为反作用力F的x分量。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部分67的第三盒定位部分50bR的盒接触区域50bR-2(即,沿旋转部分67的半径方向的旋转部分67的外部盒接触部分)大致垂直于连接第四突出部分352R的中心与第三突出部分352R的中心的直线,所述第四突出部分352R作为使得显影盒4相对于其定位的基准部分,显影盒4可绕其枢转移动。
因此,显影盒4可沿箭头标志B所指示的方向枢转移动;换句话说,它可向外逃脱。因此,可避免出现其中前述显影盒4的输入齿轮307的齿状物与旋转部分67的后传齿轮55的齿状物之间相撞的状态,从而使得这两组齿轮如图18中所示的那样啮合。
接着,分别通过上述凸缘50L和50R的盒施压弹簧53使得显影盒4以指定的方式相对于凸缘50L和50R被精确定位。
至于显影盒4的非驱动侧部,显影盒4可沿箭头标志B所指示的方向绕着作为用于显影盒定位的基准部分的第一突出部分352L枢转移动,显影盒4可绕着第一突出部分352L枢转移动。换句话说,显影盒4的非驱动侧部以与显影盒4的驱动侧部相同的方式移动,因此不必再描述。
在给定显影盒的驱动完成以后,旋转部分67的旋转使得该显影盒沿轨道移出显影位置。然而,当显影盒移出显影位置时,凸缘50R的后传齿轮55有时无法立即从显影盒4的输入齿轮307上脱离下来。通过使得显影盒4枢转移动的上述机构也消除了这样的问题;上述机构确保旋转部分67的后传齿轮55从显影盒4的输入齿轮307上平滑地脱离下来,从而使得显影盒4沿轨道移出显影位置。
根据显影盒4轨道移动的方向,将显影盒4可绕其枢转移动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和第四突出部分352L和352R布置于显影盒4的下游端附近。然而,当显影盒4的输入齿轮307与旋转部分67的后传齿轮55相撞时,显影盒4被该碰撞所产生的反作用力F向下压(图18)。
因此,一旦碰撞,显影盒4的第一和第四突出部分352L和352R都将向下移动。然而,它们分别由凸缘50L和50R的第一和第四盒定位部分50aL和50aR俘获并支撑。在提供上述支撑结构的情况下,即使显影盒4在高速下沿轨道移动,也不会出现由于在驱动力输入部分中发生的碰撞而导致显影盒4从凸缘50L和50R中强行脱离的情况。
{在显影盒接合期间的压力施加,以及显影盒的驱动}
参照图16,当显影盒4的输入齿轮307由旋转部分67侧板54上的后传齿轮55驱动时,它受到来自于所述驱动的力F。另外,来自于盒施压弹簧53的压力N作用在导向肋354上,因此,接触压力W2作用在显影辊305上。这三种力的结合在显影盒4上产生了这样的力矩M,即,所述力矩M沿使得显影盒4绕着凸缘50L的第一盒定位部分50aL沿附图的逆时针方向枢转移动的方向作用。
显影辊305在高于感光鼓1的圆周速度150%的圆周速度下旋转。换句话说,显影辊305比感光鼓1旋转得快1.5倍。
在显影辊305与感光鼓1在圆周速度方面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显影辊305受到沿切线方向作用的力P。因此,显影盒4受到这样的力矩M2,即,用于使得显影盒4绕着旋转部分67的凸缘50L的第一盒定位部分50aL沿附图的逆时针方向枢转移动。
顺时针方向力矩M充分地大于逆时针方向力矩M2。因此,显影盒4的第二突出部分353L(即,非驱动侧部上的突出部分)被压在凸缘50L的第二盒定位部分50bL上。因此,避免了显影盒4驱动期间显影盒4相对于凸缘50L的盒定位点的移动。
此外,在显影盒4的驱动侧部上,设备总体组成侧部上的后传齿轮55对显影盒4的齿轮307的驱动所产生的力F作用在驱动力输入轴308上。这样,可避免显影盒4的被驱动端的第三突出部分353R(353R-1和353R-2)被该力F从两个接触部分(即,第三盒定位部分50bR的部分50bR-1和50bR-2)处移开。
在本实施例中,显影盒4的第三突出部分353R被布置于力F的下游侧,所述力F是从旋转部分67的侧板54上的后传齿轮55对显影盒4的驱动力输入齿轮307的驱动中所产生的,并且作用在驱动力输入轴308上。因此,确保了第三突出部分353R被凸缘50R的第三盒定位部分50bR牢牢地控制。
如上所述,显影盒4被精确地定位在旋转部分67中并被牢牢地控制于其中。因此,在驱动力输入部分中不会出现类似于由于齿轮啮合所导致出现的振动。
顺便提及的是,在显影操作中,在显影盒4的被驱动端,第三突出部分353R(353R-1和353R-2)用作定位基准,而第四突出部分332R用作旋转控制部分。此外,在将显影盒4精确地定位在旋转部分67中之后,在显影盒4的第四突出部分332R与凸缘50R的第四盒定位部分50aR之间还剩有少量余隙S(图8),从而使得第四突出部分332R(作为显影盒4可绕其枢转移动的部分)可略微移动。
因此,该余隙S可消除组件尺寸中误差的影响,从而可防止在相对于显影盒4与旋转部分67之间的位置关系方面不适当地安装显影盒4。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显影辊305与感光鼓1相接触之前,用于驱动显影盒4的力被转印到显影盒4上。因此,可在无需增加盒切换时间的情况下确保显影辊305的预旋转时间。
旋转部分67的侧板54上的后传齿轮55对驱动力输入齿轮307的驱动中所产生的力F是旋转部分67中所限定的闭合动力系统的一部分。因此,力F对于有显影盒4施加到感光鼓1上的压力具有很少影响,稍后将进行描述。
参照图18,当使得显影盒4从其中显影盒4的驱动力输入齿轮307未与旋转部分侧部上的其对应物相接合、并因此显影盒4未被驱动的一个位置移动到其中驱动力输入齿轮307与旋转部分侧部上的其对应物相接合、并因此显影盒4被驱动的一个位置时,显影盒4和其中的驱动力输入齿轮307受到反作用力,所述反作用力来自于显影盒4的接合和驱动,并且所述反作用力沿输入齿轮307的正常旋转方向作用。顺便提及的是,本实施例中显影盒4的驱动力输入齿轮307的旋转方向与其中显影盒4沿轨道移动的的方向(逆时针方向)相同。
因此,当使得显影盒4从前述预接合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时,换句话说,当输入齿轮307与旋转部分67的后传齿轮55相接触时,显影盒4和其中的驱动力输入齿轮307受到反作用力F,所述反作用力F沿图中所示的输入齿轮307的正常旋转方向作用。
由于在输入齿轮307与后传齿轮55之间的接合基础上显影盒4及其驱动力输入齿轮307所受到的反作用力F沿输入齿轮307的正常旋转方向作用,因此该反作用力F未使得显影辊305反向旋转。因此,不会出现显影盒4中的调色剂被显影辊305的反向旋转向后输送的情况。因此,不会出现图2中所示的密封件356等由于调色剂的反向输送而翻转的情况。因此,在输入齿轮307与后传齿轮55之间的接合基础上,不会出现由于密封件356等由于调色剂的反向输送而翻转等问题所导致的调色剂从显影盒4中逸出的情况。
{用于在显影盒上施加压力的机构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所容纳的调色剂颜色方面不同的四个显影盒4被布置于旋转部分67中,并且以以下方式将每个显影盒4保持压在感光鼓1上。
参照图12和图16,凸缘50L和50R被旋转部分67的侧板54旋转地支撑。更具体地,侧板54被紧密地附于轴60上,所述轴60由设备总体组成的侧壁旋转地支撑。换句话说,轴60使得旋转部分67的侧板54相对于设备总体组成精确地定位。因此,显影盒4、凸缘50L和50R、以及旋转部分的侧板54一起以枢转的方式移动。
因此,显影盒4与旋转部分67的组合的枢转移动将显影盒4压在感光鼓1上或远离感光鼓1。
使得显影盒4与旋转部分67枢转结合的该结构使得将显影盒压制机构布置于旋转部分的外部而不是内部成为可能。因此,可减小旋转部分67的尺寸,另外,可简化用于压制显影盒的机构。
旋转部分枢转凸轮94的旋转使得旋转部分67以枢转的方式移动,其轴线与旋转施压轴90的轴线重合。通过切换用于驱动凸轮94的马达(未示出)的旋转方向,将旋转部分67设置为两个位置,即,其中显影辊305保持与感光鼓1相接触的位置(图19)和其中显影辊305未与感光鼓1相接触的位置(图21)。
参照图15,旋转部分枢转凸轮94被连接于轴90,标记(flag)92被连接于轴90的另一端。通过检测标记92阻滞传感器93(图14)的时间间隔而检测旋转部分枢转凸轮94旋转的方向。
通过向前旋转未示出的凸轮驱动马达指定的时间长度,而将显影盒4的显影辊305布置得与感光鼓1相接触。随着马达的向前移动,旋转部分枢转凸轮94旋转指定的角度,从而向下压制挺杆99(图19)。
因此,在挺杆99与侧板54之间存在旋转部分挤压弹簧98的情况下,挺杆99的向下移动使得旋转部分67的侧板绕着轴60旋转。因此,旋转部分67被朝向感光鼓1推动(枢转)。
为了将旋转部分67移动得远离感光鼓1,反向执行使得旋转部分67朝向感光鼓1移动的操作;未示出的凸轮驱动马达将向后旋转。
顺便提及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可将旋转部分67设定为两个位置,即,半距离位置和全距离位置,其中显影盒4的显影辊305不接触感光鼓1。更具体地,当旋转部分67处于半距离位置中时,显影辊305与感光鼓1之间的距离约为2mm(L/2=2mm),而当旋转部分67处于全距离位置中时,显影辊305与感光鼓1之间的距离约为4mm(L=4mm)。
换句话说,旋转部分67可处于三个不同的位置:图19中所示的接触位置;图20中所示的半距离位置;以及图21中所示的全距离位置。通过向前或向后旋转未示出的凸轮驱动马达以使得旋转部分枢转凸轮94旋转0°、90°或180°而将旋转部分布置于这三个位置中。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实际的成像操作过程中,仅使得旋转部分67在接触位置与其中旋转部分旋转的半距离位置之间以枢转的方式移动。全距离位置只用于移除显影盒4、或用于读出或用于写入显影盒4的记忆标签。
当使得旋转部分67从半距离位置朝向感光鼓1以枢转的方式移动以便于使得显影盒4的显影辊305与感光鼓1相接触时,旋转部分67行进的距离基本上比当使得旋转部分67从全距离位置朝向感光鼓1以枢转的方式移动以便于使得显影盒4的显影辊305与感光鼓1相接触时所行进的距离短(是其一半)。因此,当使得旋转部分67从半距离位置移动时感光鼓1所遭受的震动量和操作噪音是当使得旋转部分67从全距离位置移动时感光鼓1所遭受的震动量和操作噪音的一半。
如前面所述的,相对于旋转部分67显影盒4被定位在总共四部分处,即,左端的两部分和右端的两部分。
参照图3,由附图标记h所表示的是连接作为定位部分的第一和第四突出部分352L的352R的轴线的线,由附图标记p所表示的是连接第二和第三突出部分353L的353R的轴线的线。此外,由附图标记v所表示的是显影辊305的产生器(平行于轴线)。在本实施例中,显影盒4被如此构成,即,使得线h和p平行于产生器v。
此外,如此布置显影辊305,即,使其轴线位于线h和p之间。因此,显影辊305与感光鼓1之间所出现的接触压力W可被这四个突出部分均匀负担,从而防止显影盒4扭曲。因此,不会出现显影辊305的一侧比另一侧更严重地被压在感光鼓1上的情况。
{旋转部分旋转的控制}
参照图12,凸缘50L和50R的圆周部分是齿轮形式的,并且旋转装置66装有一对从动齿轮59,所述从动齿轮59以一对一的方式被布置于纵向端部,并且以一对一的方式与凸缘50L和50R的齿轮部分相接合。该对从动齿轮59通过旋转轴相连接。这样,一个旋转部分凸缘例如凸缘50R旋转,而另一个凸缘即凸缘50L通过该对从动齿轮59同相地旋转。
在提供了该驱动结构的情况下,可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即,当凸缘50L和50R旋转以便于沿轨道移动显影盒4时,或者当显影盒4被驱动时,凸缘50L和50R中的一个扭曲。
侧板54以枢转的方式绕其移动的轴60装有旋转部分驱动齿轮59,所述旋转部分驱动齿轮59使得凸缘50R旋转。该旋转部分驱动齿轮59与旋转部分驱动马达61相连接。
公知类型的编码器62附于旋转部分驱动马达61的旋转轴的端部。旋转部分驱动马达61的旋转量由该编码器62检测以控制马达61的旋转。
凸缘50L装有标记57,所述标记57从凸缘50L的圆周部分垂直地向内突出。如图16中所示的,当旋转部分67旋转时,该标记57穿过固定于侧板54的光电断路器58。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沿轨道移动显影盒4的旋转部分67的旋转被如此控制,即,使得旋转部分67关于标记57阻滞光电断路器58的力矩旋转指定角度。从前述编码器62所检测的马达61的旋转中检测旋转部分67的旋转角度。用脉冲马达等控制旋转部分67的旋转已经成为习惯作法。然而,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直流马达旋转所述旋转部分67,更安静地驱动旋转部分67。
显影盒4的驱动所造成的旋转部分67的意外旋转可能使得显影盒4从显影位置移位。因此,旋转部分67必须被锁定在旋转的位置中以使其不能旋转。
为了根据旋转锁定旋转部分67,可在电力方面制动作为旋转部分驱动马达的直流马达。然而,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长时间制动直流马达会增加直流马达的温度,这可能导致马达中线圈的烧毁。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3中所示的,从动齿轮59的旋转轴装有锁定槽95。因此,每次显影盒4到达指定位置(显影位置)处时,制动器96的卡爪就被插入到锁定槽95中。
通过以指定时间间隔开启或关闭螺线管97使得制动器96向上向下移动。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机械锁定机构防止旋转部分67的意外旋转。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具有以下所述的效果。
(1)可确保将显影盒4相对于旋转部分67精确地定位,并可确保旋转部分67的旋转是稳定的。因此,可总是打印出色的图像。
(2)可确保显影盒4的输入齿轮307与其对应物适当地啮合,从而消除显影辊305不稳定旋转的问题。因此,可形成出色的图像。
(3)在显影盒4沿轨道移动到其指示位置之后,如果显影盒4的输入齿轮307无法立即与旋转部分67的后传齿轮55适当地啮合的话,显影盒4本身可暂时枢转地缩回以确保输入齿轮307与后传齿轮55适当地啮合。因此,可避免形成异常图像或打印误差。
(4)显影盒4与旋转部分67相接合朝向或远离感光鼓1移动,消除了对于用于独立移动显影盒4的复杂机构的需要。因此,可降低成像设备成本。
(5)可在显影盒4的显影辊305与感光鼓相接触之前就开始驱动显影盒4。因此,可提高成像速度。
如可从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描述中看出的,本发明不仅可降低成像设备成本,而且本被实施例还可提高成像设备的操作性。此外,本实施例可提高成像速度。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效果如下。也就是,可增加显影盒和处理盒附属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上的精确程度,并且可减小显影盒、处理盒以及所述显影盒、处理盒以可移除的方式安装于其中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尺寸。此外,可更容易更便利地将显影盒和处理盒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总体组成中。
虽然结合文中披露的结构已描述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阐述的细节,并且本申请趋向于覆盖改进目的范围内和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的所述修正或改变。

Claims (20)

1.一种显影盒,所述显影盒以可拆除的方式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总体组成中,所述设备包括:
框架;
用于显影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元件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装置;
第一突出部分,所述第一突出部分从框架处突出,并且用于当将显影盒安装于设备总体组成中时与设在设备总体组成中的第一定位部分相接合以便于定位所述显影盒;
第二突出部分,所述第二突出部分从框架处突出,并且用于当将显影盒安装于设备总体组成中时与设在设备总体组成中的第二定位部分相接合以便于控制显影盒绕着第一定位部分的旋转;以及
盒导向构件,所述盒导向构件从框架处突出,并且当将显影盒安装于设备总体组成中时通过与设在设备总体组成中的盒导向部分相接触而引导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当将显影盒安装于设备总体组成中时沿与第二定位部分相接触的方向推动所述第二突出部分。
2.依照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导向构件具有被推动的部分,设在设备总体组成中的推动元件沿使得所述第二突出部分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分相接触的方向推动所述被推动的部分。
3.依照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将所述显影盒安装于设备总体组成上的安装方向将所述盒导向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突出部分的下游。
4.依照权利要求2或3中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导向构件是沿显影盒安装方向延伸的突出部分。
5.依照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出部分具有环形横截面,其直径大于所述盒导向构件的宽度。
6.依照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将所述显影盒安装于设备总体组成上的安装方向将所述所述第二突出部分设置在远离所述盒导向构件的位置处。
7.依照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盒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旋转元件上,所述旋转元件被旋转地支撑于设备总体组成中,并且所述旋转元件可占据显影位置和缩回位置,在显影位置中,在适当位置中的显影装置能够显影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元件上的静电潜像,在缩回位置中所述显影盒从所述显影位置中缩回。
8.依照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盒包括驱动输入齿轮,当所述显影盒移动到显影位置时所述驱动输入齿轮用于与设在设备总体组成中的总体组成驱动齿轮相啮合。
9.依照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输入齿轮被布置在这样一个位置处,在该位置处,当驱动力从所述总体组成驱动齿轮处被转印时,它沿使得所述第二突出部分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分相接触的方向从总体组成驱动齿轮中接收力。
10.依照权利要求8或9中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影盒从缩回位置移动到显影位置并且所述总体组成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输入齿轮相互接合时,所述第二突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定位部分是可移动的。
11.依照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盒包括锁定元件,所述锁定元件用于沿其纵向移动,所述锁定元件可与设在设备总体组成中的孔相接合,并且当所述旋转元件旋转时有效地防止所述显影盒从设备总体组成中脱离。
12.依照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沿使得所述显影盒绕所述第一突出部分旋转的方向被推动的一部分的方向与所述旋转元件的旋转方向相反。
13.依照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出部分从所述框架的每个纵向端部突出,并且所述第二突出部分从所述框架的每个纵向端部突出。
14.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以可拆除的方式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总体组成中,所述处理盒包括:
框架;
电子照相感光元件;
用于显影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元件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装置;
第一突出部分,所述第一突出部分从框架处突出,并且当将处理盒安装于设备总体组成中时所述第一突出部分用于与设在设备总体组成中的第一定位部分相接合以便于定位所述显影盒;
第二突出部分,所述第二突出部分从框架处突出,并且当将处理盒安装于设备总体组成中时与用于设在设备总体组成中的第二定位部分相接合以便于控制处理盒绕着第一定位部分的旋转;以及
盒导向构件,所述盒导向构件从框架处突出,并且当将处理盒安装于设备总体组成中时通过与设在设备总体组成中的总体组成导向部分相接触而引导处理盒,其中当将处理盒安装于设备总体组成中时沿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分相接触的方向推动所述第二突出部分。
15.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并且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
(i)总体组成导向部分;
(ii)第一定位部分;
(iii)第二定位部分;
(iv)用于以可拆除的方式安装显影盒的安装装置,所述显影盒包括:框架;用于显影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元件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装置;第一突出部分,所述第一突出部分从框架处突出,并且当将显影盒安装于设备总体组成中时与设在设备总体组成中的第一定位部分相接合以便于定位所述显影盒;第二突出部分,所述第二突出部分从框架处突出,并且当将显影盒安装于设备总体组成中时与设在设备总体组成中的第二定位部分相接合以控制显影盒绕着第一定位部分的旋转;以及盒导向构件,所述盒导向构件从框架处突出,并且当将显影盒安装于设备总体组成中时通过与设在设备总体组成中的总体组成导向部分相接触而引导显影盒,其中当将显影盒安装于设备总体组成中时沿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分相接触的方向推动所述第二突出部分,以及
(v)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用于输送记录材料。
16.依照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设备,还包括推动元件,所述推动元件用于沿使得所述第二突出部分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分相接触的方向推动设在盒导向构件中的被推动的部分。
17.依照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将所述显影盒安装于设备总体组成上的安装方向将所述推动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突出部分的下游。
18.依照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设备,还包括旋转元件,所述旋转元件被旋转地支撑于设备总体组成中,并且所述旋转元件可占据显影位置和缩回位置,在显影位置中,在适当位置中的显影装置能够显影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元件上的静电潜像,在缩回位置中所述显影盒从所述显影位置中缩回。
19.依照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设备,还包括总体组成驱动输入齿轮,当所述显影盒移动到显影位置时所述总体组成驱动齿轮用于与设在显影盒中的驱动输入齿轮相啮合,所述总体组成驱动齿轮被布置在这样一个位置处,在该位置处,当驱动力被传输到所述驱动输入齿轮时,所述总体组成驱动齿轮用于沿使得所述第二突出部分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分相接触的方向推动所述驱动输入齿轮。
20.依照权利要求19中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影盒从缩回位置移动到显影位置并且所述总体组成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输入齿轮相互接合时,所述第二突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定位部分是可移动的。
CNB031347355A 2002-09-30 2003-09-29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处理盒以及显影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822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6920/2002 2002-09-30
JP2002286920A JP3809412B2 (ja) 2002-09-30 2002-09-30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8638A true CN1508638A (zh) 2004-06-30
CN100468220C CN100468220C (zh) 2009-03-11

Family

ID=31973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3473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8220C (zh) 2002-09-30 2003-09-29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处理盒以及显影盒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983115B2 (zh)
EP (1) EP1403735A1 (zh)
JP (1) JP3809412B2 (zh)
KR (1) KR100624581B1 (zh)
CN (1) CN100468220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2454A (zh) * 2019-09-20 2021-09-17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能通过联接器的反向旋转向拆卸方向移动的调色剂盒
WO2022166372A1 (zh) * 2021-02-03 2022-08-11 珠海市源呈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显影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96474B2 (ja) * 2002-09-30 2006-07-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4380309B2 (ja) * 2003-12-03 2009-12-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378299B2 (ja) 2004-02-20 2009-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WO2006062026A1 (ja) * 2004-12-09 2006-06-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カートリッジ、現像ユニット、及び、感光体ユニット
JP4040636B2 (ja) * 2005-03-24 2008-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KR100662612B1 (ko) * 2005-06-29 2007-0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내장부품 착탈 가이드장치 및 그것을 구비하는화상형성장치
JP4894281B2 (ja) * 2006-02-09 2012-03-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241865B2 (ja) * 2006-12-08 2009-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7929881B2 (en) * 2006-12-11 2011-04-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664436B2 (en) * 2007-05-15 2010-02-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933538B2 (en) * 2007-05-15 2011-04-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rotary driv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JP4924262B2 (ja) * 2007-07-23 2012-04-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回転型現像ユニットおよびトナー補給容器
JP5233243B2 (ja) * 2007-10-25 2013-07-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キャリア、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27567B2 (ja) * 2008-05-27 2013-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701266B2 (ja) * 2008-05-27 2011-06-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121573B2 (ja) * 2008-05-27 2013-0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47607B2 (ja) * 2008-09-01 2013-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27213B2 (ja) 2009-10-30 2014-1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574886B2 (ja) * 2009-10-30 2014-08-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23348A (ja) * 2009-12-11 2011-06-23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分解方法
JP5594073B2 (ja) * 2010-11-09 2014-09-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3008955A1 (ja) 2011-07-14 2013-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A2851099C (en) * 2011-07-27 2016-01-19 Tomohiro Kubota Developer container,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808233B2 (ja) 2011-11-29 2015-1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911275B2 (ja) 2011-11-29 2016-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8867970B2 (en) 2011-12-30 2014-10-21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cartridges having positional control features
US8867966B2 (en) 2011-12-30 2014-10-21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cartridge for use 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6053404B2 (ja) 2012-06-15 2016-1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693678B2 (ja) 2012-09-10 2015-04-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6066841B2 (ja) 2012-09-10 2017-0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80061B2 (ja) 2012-09-11 2016-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16254B2 (ja) 2013-01-11 2017-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6202820B2 (ja) 2013-01-11 2017-09-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81222B2 (ja) 2014-02-18 2018-08-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A3028577C (en) 2015-02-27 2023-01-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rum unit, cartridge and coupling member
WO2017142099A1 (en) 2016-02-18 2017-08-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989917B1 (en) * 2017-05-17 2018-06-05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cartridge with positional control featur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08500B2 (ja) 1990-03-15 1999-06-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カラー現像装置
JP2540392Y2 (ja) * 1990-04-27 1997-07-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
US5331373A (en) * 1992-03-13 1994-07-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mountable within it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photosensitive drum to process cartridge
JP3264967B2 (ja) * 1992-03-26 2002-03-11 東亜建設工業株式会社 埋立護岸の止水方法
JP3187522B2 (ja) * 1992-04-30 2001-07-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回転型現像装置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352155B2 (ja) * 1992-06-30 2002-1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7121027A (ja) 1993-10-25 1995-05-12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
JP3337859B2 (ja) * 1994-04-26 2002-10-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453450B2 (ja) * 1995-04-26 2003-10-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着脱ガイド部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869902B2 (ja) * 1996-03-05 2007-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869903B2 (ja) 1996-03-05 2007-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42940A (ja) 1996-11-15 1998-05-29 Minolta Co Ltd 現像装置
JP3483415B2 (ja) 1997-02-06 2004-0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728104B2 (ja) * 1997-07-03 2005-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サイドカバー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2000132067A (ja) * 1998-10-28 2000-05-12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後部容器
JP2000194248A (ja) * 1998-12-28 2000-07-14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及び帯電ユニット及び現像ユニット
JP2000231239A (ja) 1999-02-09 2000-08-22 Fuji Xerox Co Ltd ロータリ式現像装置
JP2000284557A (ja) * 1999-03-29 2000-10-13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919383B2 (ja) * 1999-05-24 2007-05-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650855B1 (en) * 1999-07-16 2003-11-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multiple development units supported by a rotatable carriage
JP4250294B2 (ja) * 2000-02-16 2009-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6564029B2 (en) * 2000-09-01 2003-05-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having developer supply opening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able therewith
JP3667243B2 (ja) * 2000-12-01 2005-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装着機構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566697B2 (ja) * 2001-02-09 2004-09-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離隔機構
US6834173B2 (en) * 2001-11-05 2004-12-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locking portion to prevent the cartridge from disengaging from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ounting such a cartridge
JP4329297B2 (ja) * 2002-03-01 2009-09-0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3684209B2 (ja) * 2002-05-31 2005-08-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785499B1 (en) * 2003-02-24 2004-08-3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2454A (zh) * 2019-09-20 2021-09-17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能通过联接器的反向旋转向拆卸方向移动的调色剂盒
CN113412454B (zh) * 2019-09-20 2024-04-05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能通过联接器的反向旋转向拆卸方向移动的调色剂盒
WO2022166372A1 (zh) * 2021-02-03 2022-08-11 珠海市源呈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显影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03735A1 (en) 2004-03-31
CN100468220C (zh) 2009-03-11
US20050191091A1 (en) 2005-09-01
US6983115B2 (en) 2006-01-03
KR100624581B1 (ko) 2006-09-19
KR20040028547A (ko) 2004-04-03
JP3809412B2 (ja) 2006-08-16
JP2004125956A (ja) 2004-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08638A (zh)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处理盒以及显影盒
CN1087846C (zh) 显影盒
CN1056931C (zh) 成像设备及可装于其内的处理暗盒
CN1308780C (zh) 成像设备和可拆卸地安装于其上的处理盒
CN1497373A (zh) 显影盒,侧盖板安装方法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244026C (zh) 处理盒及成象设备
CN1591208A (zh) 处理盒、其定位机构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154887C (zh) 处理卡盒的再加工方法
CN1621969A (zh) 处理盒的再生产方法
CN1167282A (zh) 显影盒
CN1462911A (zh) 墨盒及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580970A (zh) 显影盒,感光构件盒,处理单元和成像装置
CN1648789A (zh) 可拆卸地装在电摄影成像设备上的装置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2779451Y (zh) 影像形成设备
CN1677261A (zh) 电摄影感光鼓、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677280A (zh) 成像设备和密封牵引器
CN1658085A (zh) 显影装置和印刷装置
CN1677282A (zh)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091268C (zh) 具有安装定位结构的显影盒和电照相成像装置
CN1499318A (zh) 处理盒的翻新方法
JP20061845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CN1584756A (zh) 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0016292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791703Y (zh) 显影盒,感光构件盒,处理单元和成像装置
CN1154883C (zh) 图像成形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1

Termination date: 201709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