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7170C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7170C
CN1317170C CNB2004100326252A CN200410032625A CN1317170C CN 1317170 C CN1317170 C CN 1317170C CN B2004100326252 A CNB2004100326252 A CN B2004100326252A CN 200410032625 A CN200410032625 A CN 200410032625A CN 1317170 C CN1317170 C CN 131717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paper
paper shape
shape recording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326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24776A (zh
Inventor
平井政志
山内孝一
岛津史生
立木启史
中川裕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312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5355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4457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25232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543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26454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24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47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717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717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0Detecting malfunctions relating to paper handling, e.g. ja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72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emperature influencing copy sheet handl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76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humidity or moisture influencing copy sheet handl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装置,涉及在纸状记录介质的传送中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卡纸处理技术。多个感光鼓设在纸张传送方向上以便与转印带接触,在转印带上施加转印电压,用于将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在由转印带传送的纸张上。设置一个传感器,用于检测成像装置工作环境中的温度或湿度;当出现卡纸时,在第一阶段停止纸张传送,因此能够除去卡住的纸张;在随后的第二阶段,重新开始纸张的传送;并且基于传感器测量的结果来控制施加在转印带上的转印电压。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的成像装置,它在纸状记录介质上形成不同类型的图像,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在纸状记录介质的传送(卡纸)中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卡纸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已经存在一些可使用的成像装置,每种装置形成图像的过程是,将在图像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状记录介质上,该纸状记录介质通过静电吸附在转印载体上,然后,在定影装置中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状记录介质上。在这种成像装置中,特别是在有多个成像站的串联式成像装置中,其每个成像站包括图像载体和位于附近的成像处理装置,它们沿纸状记录介质传送的方向布置,在成像站的对面设有单独转印载体,因此最终形成长的转印载体。
因此,在连续供给纸状记录介质的传送中出现卡纸的情况下,导致成像装置紧急关闭,在多数情况下纸状记录介质停在图像载体和转印载体之间。特别是在定影部分出现卡纸的情况下,不得不进行紧急关闭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后面的纸状记录介质停留静止在图像载体和转印载体之间的可能性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纸状记录介质在图像载体和转印载体之间停滞不动,因为纸状记录介质由静电牢牢地吸附在转印载体上和因为图像载体和转印载体相互接触,所以难以通过在触指之间夹紧纸状记录介质而取出纸状记录介质、即仍旧不动。因此,例如,已提出制造一种纸张传送装置或者无可剥离纸张处理装置,其中如果出现卡纸,那么以转印载体沿复印操作中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进行卡纸处理,由此将纸状记录介质返还到纸状记录介质能够易于取出的位置(例如,参见JP-AS62-264144和JP-A H07-281534)。
已提出制造一种这样的成像装置,其中在出现卡住纸状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只有定影部分不工作,而其它部分继续预定时间的操作,以传送纸状记录介质到定影部分前面,并因此简化卡纸处理(例如,参见JP-A H05-053405第[0013]和[0016]段)。
已提出制造一种这样的成像装置,其中在出现卡纸和传送纸状记录介质到定影部分前面的情况下,施加到具有转印载体的纸状记录介质上的转印电压(转印偏压)被切断,以减轻一定量的纸状记录介质和转印载体之间的吸附力并由此简化卡纸处理(例如,参见JP-A H11-119490第[0055]和[0066]段)。
但是,在转印载体和图像载体之间难以可见地发现纸状记录介质的存在,并且在目前可使用的大多数成像装置中,并未都安装用于检测在转印载体上的纸状记录介质的装置。因此,当卡纸出现时,对于成像装置自身或者对于用户难以确定纸状记录介质是否处于牢固地吸附到转印载体上的状态。
因此,如JP-A S62-264144和JP-A H07-281534号描述的,尽管在转印载体上缺少纸状记录介质的可能性较高,如果当出现卡纸时,转印载体总是移回,那么,在一定情况下被迫消耗浪费时间,造成不经济的结果。在安装检测纸状记录介质在转印载体上存在的探测器的情况下,出现的问题是成像部分的尺寸较大并且增加制造成本或者安装成本。
在JP-A H05-053405中,如果出现纸状记录介质卡住的情况,那么只有定影部分不工作,其它部分继续预定时间的操作,以使纸状记录介质传送到定影部分前面,因此简化卡纸处理。在JP-A H11-119490中,公开了在出现卡纸的情况下,当纸状记录介质传送到定影部分之前,通过转印载体停止将转印电压(转印偏压)施加到纸状记录介质上,从而一定量地减轻纸状记录介质和转印载体之间的吸附力,并因此简化卡纸处理。
转印载体和纸状记录介质之间的吸附力不但取决于转印偏压,而且极大地取决于与充电的图像载体的接触压力;因此,此时,仅停止施加转印偏压的操作不能充分地降低纸状记录介质到转印载体的吸附力。
纸状记录介质的吸附力由环境条件大大改变。因此,这种改变,反过来,改变在卡纸处理时从转印介质上剥离纸状记录介质的操作难度。如果纸状记录介质的吸附力小,则出现传送故障,而吸附力大,则纸状记录介质难于剥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当成像处理操作中出现纸状记录介质卡住的现象时能够不在意环境条件轻易执行卡纸处理操作的成像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当成像处理操作中出现纸状记录介质卡住的现象时能够不弄脏装置内空间的成像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结构。
本发明涉及的成像装置包括:
多个用于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载体,其上所述调色剂图像在成像过程的操作中通过成像处理形成,所述多个图像载体沿纸张传送方向放置;
用于传送纸状记录介质的转印载体,该转印载体将所述纸状记录介质吸附在其上,以便使承载在所述多个图像载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纸状记录介质上;
用于将转印电压施加给所述转印载体所传送的纸状记录介质的转印电压施加部分;
用于在由转印载体所传送的纸状记录介质上定影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装置,安装该定影装置以便其能够向成像装置主体的外部移动;
用于检测在成像过程的操作中发生的纸状记录介质的卡住现象以处理卡住的纸状记录介质的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及
用于测量工作环境的温度或湿度的环境条件的传感器,其中
所述卡纸处理部分,当检测到出现卡纸时,停止所述卡住的纸状记录介质的由所述转印载体进行的传送作为第一阶段,使得能够移去卡住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并且,如果当出现卡纸时,由纸张探测器检测到在运输中的第二纸状记录介质,则进入第二阶段,并且利用所述转印载体重新开始运输中的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的传送,以便将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传送到所述定影装置处并将其停在那里,和
当卡纸处理部分在第二阶段时,转印电压施加部分基于当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同样在所述第二阶段时所述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控制施加到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的转印电压。
在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的成像装置中,纸状记录介质在图像载体和转印载体之间传送,纸状记录介质被牢牢牢牢地吸附到转印载体上。这里吸附力与被牢牢牢牢地吸附到转印载体上的纸状记录介质的面积成比例地增加。如果吸附力太强,则当出现卡纸时,在取出停滞在装置中的纸状记录介质时会遇到困难。
因此,具有较小的吸附力,易于取出停滞在装置中的纸状记录介质。转印电压(转印偏压)和由转印偏压产生的图像载体的充电大大地影响纸状记录介质和转印载体之间的吸附力。
因为吸附力是静电力,所以它的改变极大地取决于如温度或者湿度(特别是湿度)的环境条件。因此,如果吸附力提供得过小,那么纸状记录介质不能被传送。相反,如果吸附力增加得过大,则作为纸状记录介质的纸张变得难于剥离。
因此,在检测到出现卡纸后,立即进入第一阶段,它能够移去卡住的纸状记录介质,并且另外,随后进入第二阶段,卡纸处理控制部分重新开始纸状记录介质的传送,并控制转印电压,使其适应环境条件,也就是基于检测工作环境的温度或湿度的环境条件的传感器的测量结果。这样做,在传送路径上的(在转印载体上的)、在第一阶段不能被移去的纸状记录介质能够确切以适当的吸附力被传送,并最终被移去。
因为当卡纸出现和装置不操作时,在图像载体上残留有显影器(调色剂),所以如果纸状记录介质在上述第二阶段试图被传送时,由于过长的距离则增加纸状记录介质在传送路径上大弯曲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增加在弯曲部分未定影的调色剂弄脏传送路径周围区域部件的可能性。
因此,在检测到出现卡纸后,立即进入第一阶段,可能移去卡住的纸状记录介质,并且在随后的第二阶段,卡纸处理控制部分重新开始纸状记录介质的传送,并控制运输的纸状记录介质的传送长度,使其适应环境条件,也就是基于检测工作环境的温度或湿度的环境条件的传感器的测量结果。
具体地,例如,卡纸处理控制部分这样设置,使纸状记录介质在运输时的传送距离在湿度高时比在湿度低时短。
从转印载体上剥离运输中的纸状记录介质所需要的力根据纸状记录介质尺寸的较大或者较小而不同。因此,如果控制该剥离力,使得在第二阶段,充分传送长尺寸的纸状记录介质,那么短尺寸的纸状记录介质则被过分传送,并且在传送路径上发生大的弯曲,接触到传送路径周围区域的部件上,增加弄脏它们的可能性。如果控制该剥离力,使得在第二阶段,足够传送短尺寸的纸状记录介质,那么不能充分传送长尺寸的纸状记录介质,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不能移去整个长尺寸的纸状记录介质的可能性增加。
因此,在第二阶段时,卡纸处理控制部分根据纸状记录介质的尺寸控制运输中的纸状记录介质的传送距离。
具体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设置成使得运输中的纸状记录介质的传送距离在纸状记录介质的尺寸较小时比在纸状记录介质的尺寸较大时短。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2是在拉出定影单元状态下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3是在紧急情况下转印载体停止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纸状记录介质留在转印载体上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拉出定影单元执行卡纸处理情况的示意图;
图6A和6B是拉出定影单元执行卡纸处理情况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7A和7B是在两个记录介质留在转印载体时并且执行卡纸处理情况的示意图;
图8A和8B是执行卡纸处理情况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9是在彩色模式中转印载体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在单色模式中转印载体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在拉出定影单元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卡纸处理控制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13是卡纸处理控制示例的流程图;
图14是卡纸处理控制另一示例的流程图;
图15是卡纸处理控制再一示例的流程图;
图16是卡纸处理控制又一示例的流程图;
图17是卡纸处理控制还一示例的流程图;
图18是卡纸处理控制再一示例的流程图;
图19是转印电压和卡纸处理容易性之间关系实验结果的图表;
图20是转印电压施加范围(长度)和卡纸处理容易性之间关系实验结果的图表;
图21是纸张传送距离和卡纸处理容易性之间关系实验结果的图表;
图22是卡纸处理控制另一示例的流程图;
图23是卡纸处理控制还一示例的流程图;
图24是卡纸处理控制再一示例的流程图;
图25是卡纸处理控制又一示例的流程图;
图26是纸张传送距离和卡纸处理容易性之间关系实验结果的图表;
图27是卡纸处理控制另一示例的流程图;图28是卡纸处理控制还一示例的流程图;
图29是卡纸处理控制再一示例的流程图;和
图30是卡纸处理控制又一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给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详细描述。
<成像装置>
图1示出了一种成像装置的结构。
该成像装置根据从外界传送的图像数据,在预定的纸状记录介质(下面称作纸张)上形成彩色或单色图像,并包括:曝光单元1;显影器2;感光鼓(图像载体)3;充电器5;清洁单元4;转印传送带单元8;定影单元12;纸张传送路径S;纸张供给盘10;排纸盘15等。
在成像装置中处理的图像数据对应于使用黑(K)、青蓝(C)、品红(M)和黄(Y)的彩色图像。4个图像站Pa(黑)、Pb(青蓝)、Pc(品红)和Pd(黄)分别由曝光单元1(1a、1b、1c和1d)、显影器2(2a、2b、2c和2d)、感光鼓3(3a、3b、3c和3d)、充电器5(5a、5b、5c和5d)、和清洁单元4(4a、4b、4c和4d)构成,并且与彩色图像相应的潜像在各自的图像站中形成。
感光鼓3几乎设在成像装置的中心。
每一充电器5是用于给相应感光鼓3的表面均匀充入预定电位的充电装置。所使用的每个充电装置是除了接触辊型充电器或者接触刷型充电器的如图中所示的充电器。
感光鼓3中的感光鼓3a设在纸张传送方向的最前端。
每个曝光单元1是一种激光扫描单元(LSU),配置有装有以阵列布置发光元件的LED写入头、激光照明部分和反射镜,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数据由曝光单元1对曝光用充电器5充电的感光鼓3进行曝光,并在感光鼓3的表面上形成与图像数据一致的静电潜像。
显影器2用调色剂(K、C、M和Y中的一种)对形成在感光鼓3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清洁单元4在显影和图像转印完成后,除去和回收在感光鼓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
位于感光鼓3下面的转印传送单元8包括:转印带7、转印带驱动辊71、转印带张力辊73、多个转印带所驱动的辊72和74、转印辊6(6a、6b、6c和6d)和转印带清洁单元9。转印带7以一定张力跨接在转印带驱动辊71、转印带所驱动的辊72和74以及转印带张力辊73上,并沿箭头符号F的方向旋转驱动。
在转印传送单元8的主体中转印辊6旋转地支撑在各自的轴上,并且在转印带所驱动的辊72和74共同合作下,与转印带驱动辊71和转印带张力辊73一起以一定的张力跨接转印带7。转印辊6将感光鼓3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牢牢牢牢地吸附在转印带7上的纸张上。
转印带7用厚度为100到150μm等级的环状薄膜制成,并且设置成可移动地与感光鼓3脱离或者接触。彩色模式中的转印带7(参见图9)在执行图像形成时与所有感光鼓3接触,转印带7的工作使得形成在各自感光鼓3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一个接着另一个连续叠加,因此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多色彩图像)。
另一方面,在单色模式中,转印带7仅接触感光鼓3a,而其它感光鼓3b、3c和3d与转印带7隔开(如图10),转印带的工作使得黑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纸张上,形成黑白图像。
转印带7在两种模式之间的转换操作由图9和10所示的转换装置38实现。也就是,转换装置38包括由如未示出的步进电机的驱动源旋转的凸轮43。旋转驱动凸轮43使其滑动地接触转印传送单元8的支撑件50。这样做,转印传送单元8绕前端的转印辊6a的轴向上或向下旋转。
通过转印辊(6a、6b、6c和6d)与转印带7的后侧接触执行从感光鼓3到纸张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通过转印部分中的高电压电源(60a和60d)向转印辊6施加高电压(高电压的极性(+)与调色剂的充电极性(-)相反),以便转印调色剂图像,或者根据纸张传送阻塞发生的情况,向转印辊6施加AC高电压,以便去除转印带7上的电荷。
转印辊6是一种辊结构,该辊具有金属制成(如不锈钢)的并以直径范围为8到10mm为基座的轴,并在其表面涂覆有导电弹性材料(例如EPDM、泡沫氨基甲酸酯等)。在导电弹性材料的帮助下高电压能够均匀地施加在纸张上。
从感光鼓3附着到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会弄脏纸张的后表面;因此,由转印带清洁单元9除去并回收调色剂。
纸张供给盘10是一个存放用于印刷的纸张的存储盘,设在成像装置的成像部分的较低侧。设在成像装置顶部的排纸盘15是一个面朝下堆放已印纸张的盘。设在成像装置一侧的排纸盘33是一个面朝上堆放已印纸张的盘。
设在成像装置中的纸张传送路径S是字母S的形状,用于通过转印传送单元8和定影单元12将纸张供给盘10中的纸张传送到排纸盘15上。拾取辊16、阻尼辊14、定影单元(定影部分)12、传送方向转换门34、传送辊25等设置在从纸张供给盘10到排纸盘15和33的纸张传送路径S的附近。
用于促进和协助纸张传送的多个传送辊25是小辊,并沿纸张传送路径S放置。拾取辊16是一个吸入辊,位于纸张供给盘10的端部,用于一次从纸张供给盘10向纸张传送路径S供给一张纸。
传送方向转换门34相对侧盖35旋转,从所示实线位置转换到虚线位置,因而将在纸张传送路径S上运输的纸张在此分开,并使纸排放到排纸盘33。
另一方面,如果传送方向转换门34位于实线所示的位置,则纸张通过在定影单元12和侧盖35、与传送方向转换门34之间形成的传送路径S及传送转换门排放到顶部的排纸盘15上。
位于转印带7最前侧的阻尼辊14的工作使其暂时夹持在纸张传送路径8上所传送的纸张。另外,阻尼辊14具有及时传送纸张的作用,以便匹配感光鼓3的旋转,使得在感光鼓3上的调色剂图像连续准确地多次转印到纸张上。
也就是说,阻尼辊14设置纸张定时传送,在纸张探测器A输出的检测信号的基础上,使每一感光鼓3上调色剂图像的前沿与纸张印制范围的前沿相符合。纸张探测器A监视纸张的定时传送。用来自纸张探测器A的信号完成卡纸检测等作为参考。
定影单元12包括:热辊31;压力辊32等,使热辊31和压力辊32构造成旋转的,同时将纸张夹在其中。在热辊31中,未示出热灯打开或关闭的状态是基于未示出的温度探测器的输出值由控制部分控制的,以便保持其温度在预定的定影温度,热辊31和压力辊32共同热压纸张,因此对转印在纸张上的单色调色剂图像或者彩色调色剂图像通过包括熔融和混合及触压的处理进行热定影。
在定影单元12中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后,该纸张通过传送辊25送入选择的排纸盘33或15上进行排放。在该步骤中,定影后纸张的传送状态由纸张探测器B、纸张探测器C和其它未示出的纸张探测器监视。
这里给出了彩色成像装置的描述,同时它可应用于单色成像站(单色成像装置)。而在该实施例中,成像装置的主体放置在具有三层纸张供给盘堆放的纸张供给桌元件上,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特定情况,纸张供给元件可以由用户选择为各种类型。
<卡纸处理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构成的成像装置装有卡纸处理控制部分,用于在传送期间纸张出现卡住的情况下,有效、容易及可靠地执行卡纸处理。控制部分控制转印偏压和纸张的传送距离,使得在所需的实施例中适应环境条件。
如图2所示,与具有排纸盘33的侧盖35集成为一个元件的定影单元12能够在滑动部件36的帮助下向转印传送单元8的传送方向(在纸张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拉出,所述滑动部件36横向地设在成像装置主体两侧、前和后上(如图11)。
在执行卡纸处理时,定影单元12与侧盖35一起从成像装置的主体中拉出,并且与定影单元12的拉出操作联锁地移动转印带7使其离开所有的感光鼓3。另外,转印带7能够再一次与定影单元12的调节操作联锁恢复到原始状态。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成像装置具有移开或靠近机构(移开或靠近装置R),用于移动由转印传送单元8支撑的转印带7与所有感光鼓3(3a到3d)离开或接触。移开或靠近机构与滑动部件36的滑动操作关联,所述滑动部件36与定影单元12集成为一个元件。一个结构是未示出的凸轮机构,安装在滑动部件36上,与转印传送单元8和转换门装置38连接,因此能够使转印带7移开或接触所有的感光鼓3。能够与定影单元12的调节操作联锁地将转印带7和所有的感光鼓3之间的关系恢复成原始状态。
滑动部件36优选地能够执行光滑的运动,同时支撑高精度具有重量相对较重的定影单元12,例如,使用如高精度的滑动轴承,因此,就当定影单元12恢复到成像装置主体的预定位置时能够高精度地定位而言,也可以使用其它任何滑动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支撑包括转印带7的转印传送单元8,以使其下游侧相对成像装置的主体绕支轴是枢转的,所述未示出的支轴作为旋转中心设在转印传送单元8的主体部分上,并在上游侧位于转印辊6a的轴的延长方向的位置上。一结构适应于转换门38在彩色模式状态和单色模式状态之间转换,其中彩色模式状态如图9所示,转印传送单元8与几乎相互平行的所有感光鼓3接触,而单色模式状态如图10所示,转印传送单元8的下游侧下降,同时只有感光鼓3a与转印带7接触。注意作为在传送期间用于检测纸张位置的探测装置、与纸张探测器A、B和C类似的多个其它纸张探测器沿传送路径S安装。
下面说明具有定时检测的卡纸处理控制部分的控制,作为参考,参照图13到16的流程图中的位于定影单元12上游侧的纸张探测器A。位于定影单元12下游侧的纸张探测器B和C检测纸张在排纸盘33和15上放电的状态,并且还能够用纸张探测器B或C代替纸张探测器A进行由卡纸处理控制部分的控制。
如图12所示的成像装置的控制系统,卡纸处理控制部分100a被并入到一种包括CPU、ROM和RAM的控制部分中,并且纸张探测器A、B和C与控制部分的输入端连接。另外,与控制部分的输出端连接的是驱动源,用于驱动转印带7、包括在转印带7的上游侧等作为纸张传送装置的阻尼辊14的支柱的传送机构、用于移动转印带单元8离开或接触感光鼓3(3a到3d)的移开或者靠近机构(包括移开或者靠近装置R和转换装置38)和用于向转印辊6提供转印电压(转印偏压)的高压电源60a到60d。在本发明中应注意,转印带7上游侧的纸张传送装置不限于阻尼辊14,如下面所述的,可包括在转印带7的上游侧沿传送路径S设置的纸张传送辊。
如图1所示,一个环境探测器E设置在接近成像装置的图像形成处理部分的位置上,避免设置在温度和湿度相对剧烈变化的位置处,如接近定影单元12的位置,用来检测湿度和温度。注意这里给出了彩色成像装置的描述,同时上述结构可应用于配有单色成像站的成像装置(单色图像形成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出现卡纸时,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停止传送转印带7上的纸张,并能够除去卡住的纸张,作为第一阶段。在该第一阶段时,定影单元12被拉出,以除去卡住的纸张。然后,如果在出现卡纸时,检测到纸状记录介质在运输中,那么处理移到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运输中的纸张的传送由转印带7重新开始,并且在运输中的纸张被传送到定影单元12。运输中的纸张重新开始传送到定影单元12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纸张在定影单元12前被传送,另一种是纸张卡在单元中的辊之间。
在第二阶段时,转印电压施加部分基于同样在第二阶段时的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控制施加到纸张上的转印电压。
在出现卡纸的情况下,当出现卡纸时,即纸张停滞在装置中(纸张传送异常),用下述取出纸张的处理方法取出运输中的纸张:
(1)异常传送的纸张传送到在定影单元12之前,并且未被卡在热辊31和压力辊的辊对之间的位置上,此后,拉出定影单元12以取出传送的纸张。
(2)异常传送的纸张传送到卡在辊对31和32之间,然后,拉出定影单元12以取出传送的纸张。
在此,如图3所示,当出现卡纸时,纸张留在转印传送单元8中,处理移到第二阶段,使转印传送单元8离开除了感光鼓3a的感光鼓(3b到3d),如图实线所示。这样做,因为从除了感光鼓3a的感光鼓3b到3d和除了传送辊6a的转印辊6b到6d没有电荷提供给纸张,所以由于无电荷给到纸张处的相应量可(适当)减小吸附力。
接着,在第一个纸张取出的处理方法中,纸张传送到定影单元12之前(纸张处于未被卡在辊对之间的状态)。然后,如图5所示,沿朝向成像装置左侧表面的方向(图5中的箭头方向)拉出定影单元12,且该纸张留在转印传送单元8的侧面。
如果此步骤时传送距离大(例如,在湿度低时),那么所传送纸张的前沿与辊部件31和32接触;由此,如实线所示,纸张被不规则地弯曲,使得牢牢吸附在转印带7上的所传送纸张部分减小到最短的可能的宽度。另一方面,如果传送距离小(例如在湿度大时),那么如虚线所示,牢牢吸附在转印带7上的传送纸张的部分变多。注意图5中,侧盖35被打开(参见图11)并且所有的感光鼓3通过未示出的凸轮结构的作用都离开转印传送单元8,如上所述,与拉出定影单元12联锁;因此,纸张处于易于从转印传送单元8剥离的状态。
注意在传送纸张不使其卡在辊部件31和32之间的情况,由于已经转印到纸张上的未定影的显影剂会弄脏成像装置的内部(尤其是,定影单元12的周围区域),这取决于纸张弯曲的量;因此,设置较长的传送距离不是优选的。
另一方面,在第二个纸张取出的处理方法中,如图4所示,异常传送的纸张被传送到卡在定影单元12的辊部件31和32之间。此后,定影单元12与侧盖35一起沿朝向左侧方向(图7中箭头的方向)拉出,如图7所示,并且纸张在与转印带7剥离的状态下,与定影单元12一起被拉出。注意如图4所示的长和短交替的短划线表示卡在旋转的辊部件31和32之间的纸张的传送距离(L′),而如果辊部件31和32的旋转停止时,则控制纸张使其如图4中的实线或者虚线所示。L表示最下游侧的转印带驱动辊和辊对31和32之间的距离。
图6示出了一个辊部件31和32保持旋转的情况的示例,其中尽管纸张通过的传送距离设置为较长,并且同样的传送距离如图4中实线所示,没有出现纸张弯曲。因此,这可防止未定影的调色剂弄脏成像装置的内部。
注意至少在第二阶段执行如图3到图6A和6B所示的纸张取出处理方法时,也可以在第一阶段应用该方法。
在第一和第二取出处理方法的任何一个方法中,都需要适当控制将纸张牢牢吸附在转印带7上的吸附力。也就是说,在较小吸附力时,停滞在装置中的纸张容易被取出。在纸张和转印带7之间的吸附力极大地受通过转印带7施加的转印电压(转印偏压)和由转印偏压引起的图像载体上的电荷的影响。
因为吸附力是静电力,所以如温度和湿度(尤其是湿度)的环境条件可大大改变吸附力。因此,过弱的吸附力不能传送纸张。另一方面,过强的吸附力则使纸张不易被剥离。
在关于转印偏压和卡纸处理之间关系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执行适应环境条件的转印偏压的控制。该实验在常温和正常湿度(NN)结合及在低温和低湿度(LL)结合的两种情况下进行,如图19示出了获得的实验结果。注意环境探测器E(传感器)在成像装置中位于接近成像处理部分的位置上,以避免在轻易地使温度和湿度相对剧烈变化,如接近定影单元12的位置,用来检测湿度和温度(参见图1)。在图19中,使用A4尺寸(210mm×297mm)的纸张且L设置为100mm(参见图4)。
如图19所示,在环境条件设置在常温和正常湿度(NN)(温度为25℃,湿度为50%)结合的情况下,如果转印偏压设置为2KV或3KV,那么可获得剥离能力、传送能力和在周围区域污染度好的结果。在另一设置(0KV和0.5KV)时,剥离能力和传送能力存在问题。
另一方面,在环境条件设置在低温和低湿度(LL)(温度为5℃,湿度为30%)结合的情况下,在高转印偏压时具有较高的吸附力;因此,优选施加比常温和正常湿度(NN)结合的情况下低的转印偏压,且如果转印偏压设置为0.5KV,则可获得剥离能力、传送能力和在周围区域污染度好的结果。在另一设置(2KV和3KV)时,剥离能力存在问题,并且设置为0KV时,剥离能力和传送能力都存在问题。
从上述结果发现常温和正常湿度(NN)结合,且转印偏压设置为2KV的情况和低温和低湿度(LL)结合,且转印偏压设置为0.5KV是优选的。在表中符号L表示最下游侧的转印带驱动辊71和热辊31之间的距离,而表中符号L′表示转印驱动辊71和纸张前沿之间的距离,如图4所示。
注意在转印带7停止其运动时,转印偏压设置为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施加在纸张上的转印偏压的施加范围,以使其适应环境条件。在有关施加范围和卡纸处理之间关系的实验中,如图20所示,适应环境条件有3种情况,如高温和高湿度结合(HH)、常温和正常湿度(NN)结合及低温和低湿度(LL)结合。如图20中,使用A3尺寸(297mm×420mm)的纸张,L设置为100mm(参见图4)且转印偏压设置为2KV。
在高温和高湿度结合(HH)(温度为35℃,湿度为85%)的情况下,如果施加范围(长度)设定为纸张的整个表面,则可获得剥离能力、传送能力好的结果,而如果施加范围设置在尾端侧50mm,则剥离能力、传送能力存在问题。
在常温和正常湿度结合(NN)(温度为25℃,湿度为50%)的情况下,如果施加范围(长度)设置在尾端侧50mm,则可获得剥离能力、传送能力好的结果,而如果施加范围设置为纸张的整个表面,则剥离能力存在问题。
在低温和低湿度结合(LL)(温度为5℃,湿度为30%)的情况下,如果施加范围(长度)设置在尾端侧50mm,则可获得剥离能力、传送能力好的结果,而如果施加范围设置为纸张的整个表面,则剥离能力存在问题。
从上述结果发现在高温和高湿度结合(HH),转印偏压的施加范围(长度)设置为纸张的整个表面的情况,同时在常温和正常湿度结合和低温和低湿度结合,转印偏压的施加范围(长度)设置为在尾端侧50mm的情况是优选的。然而,不用说,施加范围(长度)不限于上述情况,不但可以根据成像装置的特性,而且可以根据使用中的一种纸状记录介质等设置更适当的范围(长度)。注意,如图4所示,符号L表示转印带驱动辊71和热辊31之间的距离,而符号L′表示转印驱动辊71和纸张前沿之间的距离。
在进行卡纸处理操作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定影单元12从成像装置的主体中拉出,因此定影单元12被暴露在外界空气中,以在其两侧、前和后进行卡纸处理,在纸张停滞在感光鼓3的上游侧和转印带7之间时,在多数情况下,纸张因为进入成像部分时出现卡住,如图11所示,难以发现纸张两面经过其曝光部分。
特别是,小尺寸纸张更容易被忽略。因此,在卡纸处理时,考虑到实验结果通过卡纸处理控制部分以下述方式控制转印偏压,以使这种停滞在上游位置难以发现的纸张能够确定地发现并容易将其除去。注意给出的控制是在使用所有感光鼓3的彩色模式下的卡纸处理。
也就是说,基本上在控制中,当检测到出现卡纸时,停滞由转印带7引起的纸张的传送,作为第一阶段,以便使卡住的纸张能够被除去,然后,当检测到在运输中的纸张出现卡住时,处理进入到第二阶段,用转印带7重新开始运输中的纸张的传送,并将该纸张传送到定影单元12,在此停止。至少在第二阶段进行转印偏压的控制,而该控制也可在第一阶段时进行。
下面说明图13的流程图。
当在开始成像操作后出现传送阻塞时,与成像相关的后面的所有操作都被紧急停止(例如由曝光单元1执行的在感光鼓3上的写入操作、感光鼓3的旋转操作、用充电器5进行的充电操作、由显影器2执行的显影操作、用转印辊6进行的转印偏压的施加操作、纸状记录介质的传送、定影单元的定影操作)(S1到S3),同时,起动转换装置38用于移动转印带7,使其离开除了感光鼓3a之外的感光鼓3b、3c和3d(S4)。也就是说切断来自感光鼓3b到3d的工作时用于将纸张牢牢地吸附在转印带7上的电荷的供应,并因此随后降低从转印带7上剥离纸张所需要的力。
注意在使用反转显影的情况下,充电器5的充电操作是在不考虑图像的形成时在感光鼓3的旋转下的必要操作。这是因为如果感光鼓3在旋转时不充电,那么显影剂就会吸附到感光鼓3上。因此,在感光鼓3与后面的S9(图14中的S9′)中的纸状记录介质的传送一起转动的情况下,充电器5a的充电操作要在旋转的感光鼓3a上进行。
在步骤S4,上述给出了转印带7离开除了感光鼓3a之外的感光鼓3b、3c和3d的情况,通过关闭施加到转印辊6b到6d的转印偏压或者通过将转印偏压设置为一个适当的值而不从感光鼓3移开转印带7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在上述步骤S4中,在操作部分上出现卡纸发生的显示,操作者在转印带7离开除了感光鼓3a之外的感光鼓3b到3d后进行卡纸处理(恢复操作)(S5)。该步骤是卡纸处理的第一阶段。
在第一阶段的恢复操作通过从成像装置的主主体中拉出定影单元12,由此再一次相互(通过移开或者靠近机构)完全地移动转印传送单元8和移动感光鼓3及转印带7而实现。在恢复操作进行时,例如,如图3所示,能够除去绕热辊的纸张。注意完全分离的状态如图5、6B、7B和8B所示。
例如,在纸张没有到达位于定影装置下游的探测器(例如纸张探测器B)处,和定影单元12确定卡纸出现的情况执行卡纸处理。在卡纸处理完成后,定影单元12被插入到成像装置的主体中,由此恢复转印传送单元8到定影单元12被拉出前的状态。在步骤S13,为了安全要切断供给定影单元12的加热器的电源。
然后在步骤S6,当卡纸出现在上一页纸时,在纸张探测器A监视状态下的信息的基础上,确定是否存在另一纸张通过纸张探测器A。在步骤S7,通过纸张探测器A确定是否存在一页纸夹在阻尼辊14之间。在步骤S6或者S7存在这种纸张的情况下,处理进入第二阶段。
在第二阶段,设置转印偏压使其适应环境条件并且将该转印偏压施加给纸张(S8)。
然后,在步骤S9,开始纸张的传送,而定影单元12停止其操作,在步骤S10,在纸张卡在定影单元12的辊部件31和32之间,从此容易地取出纸张(图4虚线所示纸张的状态)的状态停止纸张的传送,或者在纸张在卡在辊部件31和32之间前面(图4实线所示纸张的状态)的状态停止纸张的传送。在纸张的传送中,转印偏压施加到该纸张上,以便能够适应环境条件,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纸张的传送。
在该步骤中,保持转印带7从感光鼓3移开的状态,并且同时切断从感光鼓3b到3d给纸张提供电荷用于牢牢地将纸张吸附在转印带7上的工作。也就是降低了从转印带7上剥离纸张所需要的力,这个力被以后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通过转印带7施加偏压给纸张,以便适应环境条件,所以尽管环境条件的改变,还能够适当保持纸张的吸附力。在这种工作状况下,不会引起纸张传送的失误,并且能够可靠地将纸张传送预定距离。在传送纸张后(S10),操作者在步骤S11松开定影单元12,来执行第二卡纸处理(恢复操作)。
因为在步骤S11,转印传送单元8通过与定影单元12的松开操作联锁的移开或靠近机构移动到离开所有感光鼓3的位置,所以如图5所示,卡住的纸的前沿容易被夹持,因此容易进行卡纸处理。因为在卡纸出现后,立刻停止转印偏压的提供,并且移动转印带7使其离开感光鼓3b到3d,所以降低纸张牢牢地吸附在转印带7上的吸附力。因此,纸张处于易于从转印带7上剥离的状态。
如果在卡纸处理完成后,定影单元12恢复到原始状态,那么处理回到步骤S7。在该步骤由纸张探测器A再一次检测纸张的停滞处。如果在该纸张的停滞处没有纸张,则处理进入步骤S12,进行转换装置38的操作,并且使转印带7与所有的感光鼓3接触。然后,在步骤S13,开始(成像)处理部分的预备操作、(用于准备清洁或者准备感光鼓3和转印带7)的预旋转操作,并在步骤S14完成预旋转操作,然后,在步骤S15操作部分的准备灯亮,成像部分进入备用状态,在此图像可以形成。
另一方面,由纸张探测器A,在步骤S6确定转印带7上无停滞的纸张,在步骤S7确定无纸,那么确定已完全地完成卡纸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处理进入步骤S12,在此转印带7与所有感光鼓3接触。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13和S14,在上述的预旋转操作结束后,准备灯亮,表示成像操作已经全部准备好(S6到S15)。而本实施例中,打开准备灯,因此促使操作的重新开始,成像操作可以自动地开始。
在这种方式中,定影单元12从成像装置的主体中拉出,首先执行第一阶段的卡纸处理。然后,定影单元12恢复到原始位置。如果出现随后的纸张滞留在成像装置的上游侧,那么处理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纸张被传送到下游侧的位置,在此在吸附力适合环境条件的情况下易于取出纸张。第二次进行卡纸处理,并且可靠地执行恢复操作而无任何纸张留下。纸张易于取出的位置必须只有在纸张进入定影单元12附近的位置处。例如,纸张的至少一部分必须位于跨接定影单元12和转印带7的区域的空间的位置处。
注意确定卡纸出现时,停止驱动包括阻尼辊14的上游侧的一些纸张传送装置。在出现纸张卡在阻尼辊14之间并因此进入转印带7的区域时,由转印带7传送纸张,直到纸张的前沿由转印带7卡在定影单元12的辊部件31和32之间前的位置。为此,在未示出的单方向支撑的帮助下由在驱动侧的辊14驱动旋转阻尼辊14,所示单方向支撑设在被驱动侧辊14和驱动系统之间。可以驱动包括阻尼辊14的在上游侧卡住纸张的辊。
将给出另一实施例的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的第二阶段,更可靠地取出在紧急停止时停滞在上游侧的纸张是可能的。
图14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流程图。
也就是说,设置转印偏压以便适应环境条件,并且转印偏压施加在纸张上(S8′),然后,当开始纸张传送时,开始定影单元12的旋转操作。也可以采用在预定时间驱动转印带7的过程,例如,如图6A所示,在纸张的传送被停止前(S9′),需要时间使纸张卡在定影辊(辊部件)31和32之间,然后,停止纸张的传送(S10′),从而完成卡纸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当定影单元12从成像装置的主体中拉出时,如图6B所示,卡在定影辊(辊部件)31和32之间的纸张能够从成像装置的内部容易地取出,并且容易进行纸张从转印带7上剥离的操作。这种方式中,通过设置从S9′到S10′的一系列纸张传送步骤,甚至较小尺寸的纸张也能够传送到使纸张处于卡在定影单元12的辊31和32之间并易于从成像部分内部取出而无纸张留下的位置上。
下面描述再一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在出现卡纸时,转印带7在定影单元12的上游侧的操作不被立刻停止。
图15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流程图。
也就是说,如图15所示,在开始成像操作(S21到S22)后,出现卡纸情况,停止后面的操作:成像操作(用曝光单元1在感光鼓3上写入的操作、由显影器2显影的操作等)、和定影单元的操作(用加热器加热的操作和辊31和32旋转的操作)(S23)。然后,设置转印偏压以便适应环境条件,用于将转印偏压施加给纸张(S24)。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进行转印偏压的控制,以便在第一阶段适应环境条件。
注意在步骤S23(或S43)成像操作的终止是要由曝光单元1停止曝光操作和停止显影器2的显影操作停止。显影器2的显影操作的终止由转印偏压施加的控制实现或者控制显影器2和感光鼓3之间的距离(移开或者靠近)实现。
另外,操作转换装置38绕其轴移动转印传送单元8,和移动转印带7使其离开感光鼓3b到3d(S25)。如上所述,这是因为将纸张到转印带7的吸附力减小到尽可能最小的程度,从而便于纸张从转印带7上剥离,并且还因为防止已经形成在感光鼓3b到3d上的图像转印到纸张上。
同时,也停止给转印辊6b到6d施加转印偏压(S26)。这样便减小了纸张到转印带7的吸附力。在该步骤中,在纸张到转印带7的吸附力难于降低的情况下,通过将上述的施加到转印辊6b到6d的高电压转换成AC高电压输出,则肯定可以减小吸附力。
然后,牢牢吸附在转印带7上的纸张在不接触感光鼓3b到3d的状态下被继续传送,纸张的传送由转印带7继续进行一段时间后,直到纸张的前沿充分地入侵到定影单元12的区域中(S28和S29)时,停止传送纸张。这是因为在转印带7上传送两张纸时,前面的纸和后面的纸在到达定影单元12的辊部件31和32前被聚集,因此两者同时进行卡纸处理。
在该步骤中,后面的纸卡在位于上游中的传送装置的阻尼辊14等之间,驱动辊部件,由此光滑地传送该纸。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在卡纸出现后,立刻停止成像操作和定影单元12的旋转操作,通过控制转印偏压进行纸张的传送,以便在第一阶段适应环境条件,当经过预定时间后,完全停止纸张的传送,达到图7所示的状态。在步骤S30进行重新开始操作。
也就是说,在由操作者执行的将定影单元12从成像装置的主体中拉出的操作如图7B所示,转印传送单元8由与拉出操作联锁的移开和靠近机构进一步移动,来使转印带7离开所有的感光鼓3。操作者如上所述取出两张纸而完成恢复操作(卡纸处理)。在卡纸处理结束后,在成像装置中插入定影单元12,恢复转印传送单元8的原始状态(只有感光鼓3a接触转印带7的状态)。
然后,在步骤S31由纸张探测器A确定是否在阻尼辊14处停滞有纸张,如果确定纸张停留在该处,那么进行纸张的传送直到停留的纸张的前沿侵入或者足够地侵入到上述步骤S36和S37的定影单元12的区域中为止,然后,在步骤S38,操作者再一次进行恢复操作。
在恢复操作后,处理再一次回到步骤S31,来确定纸张的停留状态。在步骤S31确认没有纸张的停留,并确定恢复操作(卡纸处理)完成,处理进入步骤S32,使转印带7接触所有的感光鼓3。
接着,在步骤S33,开始预旋转操作,该预旋转操作是处理部分的预备操作(如清洁感光鼓3和转印带7的准备操作);在步骤S34,预旋转操作结束;然后,在步骤S35,操作部分的准备灯亮,进入能够成像备用状态。
从步骤S31到步骤S36到S38再回到S31的处理是为确定前面的卡纸处理进行的一系列操作,与步骤S8到S10再回到S7的一系列操作相同;因此省略这些步骤的描述。
将给出另一实施例的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容易地并确实有效地执行卡纸处理。成像装置的内部不会被未定影的调色剂弄脏。
也就是说,卡纸处理在定影单元12的辊31和32前执行收集多张纸的处理,并且卡纸处理在将前面的纸卡在辊31和32之间的状态执行处理。
图16是本实施例的流程图。
在开始成像操作(S41到S42)后,检测到卡纸情况,在步骤S42,首先停止成像操作(用曝光单元1在感光鼓3上写入的操作、由显影器显影的操作等)。在该步骤中,定影单元12的操作中,可停止向加热器供给电源的操作,而继续辊31和32的旋转操作,以产生纸张的传送(S43)。在步骤S44,设置转印偏压以便适应环境条件和施加给纸张。在本实施例中,也在第一阶段控制转印偏压以便适应环境条件。
步骤S43,因为在继续传送纸张期间,停止成像操作,所以在卡纸处理时,成像装置的内部会被少许弄脏。
步骤S45,启动转换装置38使其旋转,并移动转印传送单元8,由此移动转印带7使其离开感光鼓3b到3d。就是如上所述,因为将纸张到转印带7的吸附力减小到尽可能最小的程度,从而便于纸张从转印带7上剥离,并且还因为防止已经形成在感光鼓3b到3d上的图像转印到纸张上。在步骤S46,同时停止给转印辊6b到6d施加转印偏压(S46)。
在本步骤中,AC高电压可以施加给转印辊6b到6d,以便确实减小吸附力。就是在该吸附力过高等的情况下,减小纸张到转印带7的吸附力。
然后,停止已经移开的感光鼓3b到3d的旋转(S47),使纸张传送一预定的距离(S48),此后,停止用转印带7等进行的纸张的传送(S49)。
接着,在步骤S50,以上述相同的方式执行恢复操作。如图8A所示,纸张停滞不动,其中通过如图8B所示的拉出定影单元12可容易地执行恢复操作。在这种状况下,传送中纸张的停止用纸张探测器A作为参考通过定时器来控制,其中该检测也可以用位于纸张上游侧的纸张探测器B或者纸张探测器C来进行。
也就是说,只有首先停止成像操作(驱动定影辊),此后,接着在纸张探测器B或者纸张探测器C检测纸张后停止定影单元12的操作,就是作为参考的纸张探测器A的定时检测经过预定的时间后,并当从定影单元12停止进一步经过预定时间后,才完全停止纸张的传送。在完全停止纸张的传送后,从成像装置的主体中拉出定影单元12,并且与定影单元12的拉出操作联锁地移动转印传送单元8使其离开所有的感光鼓3,以执行恢复操作(卡纸处理)(S43到S50)。
在步骤S48中,纸张被传送一个预定的距离,和随后停止定影单元12的原因是,如图8A所示,使前面的纸卡在定影单元12的辊部件31和32之间。在本步骤中,后面的纸(如虚线所示)位于卡在辊部件31和32之间前面的位置上,也可以位于与定影单元12的辊部件31和32接触的位置上。
这种方式下,前面的纸被卡在辊部件31和32之间,其后,后面的纸被传送到定影单元12处,因此,在拉出定影单元12后,能够同时取出前面和后面的纸,能够实现一次卡纸处理解决两张卡住的纸。成像装置的内部不会被未定影的调色剂弄脏。
从步骤S51到S58的一系列操作是与上述的从步骤S7到S14或者从步骤S30到37的一系列操作相同的内容;因此,省略了对它们的描述。从步骤S52到55的一系列操作与上述的方法相同;因此,省略了对它们的描述。
下面描述另一个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转印偏压的施加范围(长度),以便适应环境条件,并且纸张的传送控制与图15中类似。因此,参照图20能够进行如上所述的适当的纸张传送。如图7所示,拉出定影单元12后,前面和后面的纸能够同时取出,因此,能够实现一次卡纸处理解决两张卡住的纸。
图17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流程图。整个处理过程与图15所述的处理类似。不同之处在步骤S64,控制转印偏压的施加范围(长度),以便适应环境条件。
下面描述另一个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转印偏压的施加范围(长度),以便适应环境条件,并且纸张传送控制与图16中的类似。因此,如图8所示,当拉出定影单元12时,能够取出卡在定影单元之间的前面的纸,并且也能够同时取出后一页纸,因此,能够实现一次卡纸处理解决两张卡住的纸。
图18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流程图。整个处理过程于图15所述的处理类似。不同之处在步骤S84,控制转印偏压的施加范围(长度),以便适应环境条件。
下面描述另一个实施例。
因为显影剂(调色剂)残留在感光鼓3上,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传送路径中纸张被传送过长的距离并出现大的弯曲,在其弯曲部分上未定影的调色剂吸附在传送路径周围区域的部件上并将其污染的可能性极高。
由此,检测到卡纸出现后,立刻进入第一阶段,可以除去卡住的纸,并且在随后的第二阶段,卡纸处理控制部分重新开始传送纸张,并控制运输中的纸张的传送长度(传送距离),以便适应环境条件,所述控制是基于传感器检测工作气氛中温度或湿度的环境条件的测量结果进行的。
具体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这样设置,使得在高湿度下的运输中的纸状记录介质的传送长度短于低湿度下的传送长度。
在进行的实验中,研究具有被牢牢吸附的纸张的剥离能力的A3纸的传送距离与由于在不同的环境条件(湿度和温度)下实际改变的传送距离纸张的污染度之间的关系。图21示出了实验的结果。注意环境条件是在一个较宽的检测范围中分成两个相结合的参数,其中一个是常温和正常湿度(25℃和50%)结合表示为NN,一个是低温和低湿度(5℃和30%)结合表示为LL。L设置为100mm(如图4所示)。
从图21中看出,在环境条件是NN的情况下,如果传送距离(L′)是200mm(牢牢的被吸附长度220mm),则剥离能力、传送能力和周围区域的污染度都是优选的。在环境条件是LL的情况下,如果传送距离(L′)是250mm(牢牢的被吸附长度170mm),则剥离能力、传送能力和周围区域的污染度都是优选的。
因此,当出现卡纸时纸张的传送长度设置为200mm,此时的环境条件是常温和正常湿度(25℃和50%)的结合,而当出现卡纸时纸张的传送长度设置为250mm,此时的环境条件是低温和低湿度(5℃和30%)的结合,可以容易地进行卡纸处理而没有使周围区域的部件受到污染。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纸张的传送距离,以便适应环境条件,并且纸张的传送控制与图13中的类似。
图22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流程图。本流程图与图13的流程图相似。不同之处是在步骤S8′,控制纸张的传送距离,以便适应环境条件,在步骤S10′,如上所述传送纸张使其仅通过所控制的传送距离。
将给出另一实施例的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纸张的传送距离,以便适应环境条件,并且纸张的传送控制与图14中的类似。
图23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流程图。本流程图与图14的流程图相似。不同之处是在步骤S8″,控制纸张的传送距离,以便适应环境条件,在步骤S10″,如上所述传送纸张使其仅通过所控制的传送距离。
将给出另一实施例的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纸张的传送距离,以便适应环境条件,并且纸张的传送控制与图15中的类似。
图24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流程图。本流程图与图15的流程图相似。不同之处是在步骤S24′,控制纸张的传送距离,以便适应环境条件。
将给出另一实施例的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纸张的传送距离,以便适应环境条件,并且纸张的传送控制与图16中的类似。
图25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流程图。本流程图与图16的流程图相似。不同之处是在步骤S44′,控制纸张的传送距离,以便适应环境条件。
将给出另一实施例的描述。
运输中纸张尺寸值引起其从转印带7剥离时所需力的不同,因此,如果在第二阶段控制长尺寸纸张使其能够被足够地传送,那么,短尺寸纸张则被过分传送,而在传送路径中产生大的弯曲,且在弯曲部分上未定影的调色剂附着在传送路径周围区域的部件上引起污染。如果在第二阶段足够地传送短尺寸纸张,那么,长尺寸纸张则传送不足,且增加在某些情况下所有纸张不能被剥离的可能性。
因此,在第二阶段,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基于运输中纸张的尺寸控制纸张的传送长度。
具体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设置成使运输中小尺寸纸张的传送长度小于运输中大尺寸纸张的传送长度。
在进行的实验中,通过改变同向传送的下面3种不同尺寸的纸张的传送距离(L′),研究被牢牢吸附的纸张的剥离能力和装置中的污染度,参考所述不同尺寸的纸张为:A3规格(297mm×420mm以纵向供给)、A4规格(297mm×210mm以横向供给)和A4规格(210mm×297mm以纵向供给)。图26示出了A3规格纸张的实验结果。
从图26中清楚地看到,在A3规格中,传送距离L′设置为100mm,尽管周围区域的污染度低,但是剥离能力较差。传送距离L′设置为200mm,剥离能力和周围区域的污染度都中等。传送距离L′设置为250mm,尽管剥离能力良好,但是周围区域的污染度极差。
在横向供给A4的情况下,传送距离L′设置为100和150mm,剥离能力和周围区域的污染度都良好。在纵向供给A4的情况下,传送距离L′设置为100和150mm,剥离能力和周围区域的污染度都良好,而传送距离L′设置为200mm,尽管剥离能力良好,但是周围区域的污染度中等。
因此,根据该实验结果,设置纸张的传送距离(L′),因此能够在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能够抑制装置中污染度下执行卡纸处理。通常注意,在报告卡纸出现时,较大尺寸纸张的纸张传送距离比较小尺寸纸张的传送距离优选较大。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纸张的尺寸控制纸张的传送距离,并且执行类似于图13中的对纸张的传送控制。
图27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流程图。本流程图与图13的流程图相似。不同之处是在步骤S8″,纸张的传送距离是根据纸张的尺寸来控制的。
将给出另一实施例的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纸张的尺寸控制纸张的传送距离,并且执行类似于图14中的对纸张的传送控制。
图28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流程图。本流程图与图14的流程图相似。不同之处是在步骤S8″,纸张的传送距离是根据纸张的尺寸来控制的,并且,在步骤S10″,如上所述传送纸张使其仅通过所控制的传送距离。
将给出另一实施例的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纸张的尺寸控制纸张的传送距离,并且执行类似于图15中的对纸张的传送控制。
图29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流程图。本流程图与图15的流程图相似。不同之处是在步骤S24″,纸张的传送距离是根据纸张的尺寸来控制的。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阶段根据纸张的尺寸控制纸张的传送距离。
将给出另一实施例的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纸张的尺寸控制纸张的传送距离,并且执行类似于图15中的对纸张的传送控制。
图30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流程图。本流程图与图16的流程图相似。不同之处是在步骤S44″,纸张的传送距离是根据纸张的尺寸来控制的。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阶段根据纸张的尺寸来控制纸张的传送距离。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在卡纸处理时,不但位于传送方向上的所传送的纸张容易取出,而且进行转印偏压控制,以便适应环境条件或者控制转印偏压的施加范围(长度),因此能够容易和可靠地执行卡纸处理。
在本发明中,在卡纸处理时,不但位于传送方向上的所传送的纸张容易取出,而且控制运输中的纸张的传送长度,以便适应环境条件,因此能够容易和可靠地执行卡纸处理。
在本发明中,在卡纸处理时,不但位于传送方向上的所传送的纸张容易取出,而且还根据运输中纸张的尺寸控制纸张的传送长度,因此能够容易和可靠地执行卡纸处理。
注意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那些实施例,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在设计上可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自由改变和完善。
而在该实施例中,例如,在出现卡纸时,使移动转印带7离开感光鼓3b到3d,然后传送纸张,能够控制纸张到转印带7的吸附力,甚至在成像装置中,当出现卡纸时,如果控制施加给转印辊6b到6d的转印偏压的电压,而不移动转印带7使其离开感光鼓3b到3d,来传送纸张,则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在已经在感光鼓3b到3d上形成图像时,该图像转印到纸上;因此,在出现卡纸后,最好使移动转印带7离开感光鼓3b到3d,然后再传送纸张。
成像装置不限于图1和2所述的结构。应用了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包括所有这样的结构,即在每种结构中将在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在转印带上传送的并牢牢地吸附在转印带上的纸张上,不但调色剂图像在定影装置中定影在纸张上,而且由卡纸控制部分检测出现纸张卡住,在检测出卡纸时停止纸张的传送。
很明显,如此描述的本发明同样可以以多种方式变化。这种变化不认为是脱离了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所有这种变化将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Claims (26)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多个用于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载体,所述调色剂图像在成像过程的操作中通过成像过程形成,所述多个图像载体沿纸张传送方向放置;
用于传送纸状记录介质的转印载体,该转印载体将所述纸状记录介质吸附在其上,以便使承载在所述多个图像载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纸状记录介质上;
用于将转印电压施加给由所述转印载体传送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的转印电压施加部分;
用于在由所述转印载体传送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上定影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装置,安装所述定影装置以便其能够向所述成像装置主体的外部移动;
用于检测在所述成像过程的操作中所述纸状记录介质的卡住以便处理卡住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的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和
用于测量工作环境中的温度或湿度的环境条件的传感器,其中
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当检测到出现所述卡纸时,停止所述卡住的纸状记录介质的由所述转印载体进行的传送作为第一阶段,使得能够移去卡住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并且,如果当出现卡纸时,由纸张探测器检测到在运输中的第二纸状记录介质,则进入第二阶段,并且利用所述转印载体重新开始运输中的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的传送,以便将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传送到所述定影装置处并将其停在那里,和
当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在所述第二阶段时,所述转印电压施加部分基于当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同样在所述第二阶段时所述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控制施加给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的转印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转印电压施加部分这样设置,使得在较高湿度时的所述转印电压高于在较低湿度时的所述转印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转印电压施加部分这样设置,使得被施加了所述转印电压的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的长度在较低湿度时比在较高湿度时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转印电压施加部分在低湿度时,在其传送方向上,向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的尾端部施加所述转印电压,而在高湿度时,向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的整个表面施加所述转印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由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传送到位于所述定影装置的入口附近的位置时,所述定影装置停止安装在其中的定影辊部分,以使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不卡在所述定影辊部分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由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传送到位于所述定影装置的入口附近的位置时,所述定影装置旋转安装在其中的定影辊部分,以使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卡在所述定影辊部分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
移开或靠近部分,用于移动所述转印载体,使其离开所述多个图像载体中的除了在纸张传送方向位于最上游侧的第一图像载体之外的第二图像载体,其中
在所述第二阶段,所述移开或靠近部分移动所述转印载体,使其离开所述第二图像载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图像载体在所述第二阶段继续被驱动地旋转,而所述第二图像载体在所述第二阶段停止其旋转驱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图像载体承载单色调色剂图像,所述第二图像载体承载各自的其它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10.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多个用于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载体,所述调色剂图像在成像过程的操作中通过成像过程形成,所述多个图像载体沿纸张传送方向放置;
用于传送纸状记录介质的转印载体,该转印载体将所述纸状记录介质吸附在其上,以便使承载在所述多个图像载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纸状记录介质上;
用于将转印电压施加给由所述转印载体传送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的转印电压施加部分;
用于在由所述转印载体传送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上定影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装置,安装所述定影装置以便其能够向所述成像装置主体的外部移动;
用于检测在所述成像过程的操作中所述纸状记录介质的卡住以便处理卡住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的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和
用于测量工作环境中的温度或湿度的环境条件的传感器,其中
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当检测到出现所述卡纸时,停止所述卡住的纸状记录介质的由所述转印载体进行的传送作为第一阶段,使得能够移去卡住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并且,如果当出现卡纸时,由纸张探测器检测到在运输中的第二纸状记录介质,则进入第二阶段,并且利用所述转印载体重新开始运输中的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的传送,以便将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传送到所述定影装置处并将其停在那里,和
在第二阶段时,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基于当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在所述相同第二阶段时所述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进一步控制运输中的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的传送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这样设置,使得运输中的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的传送长度在较高湿度时比在较低湿度时短。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由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传送到所述定影装置的入口附近的位置时,所述定影装置停止安装在其中的定影辊部分,以使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不卡在所述定影辊部分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由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传送到所述定影装置的入口附近的位置时,所述定影装置旋转安装在其中的定影辊部分,以使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卡在所述定影辊部分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
移开或靠近部分,用于移动所述转印载体,使其离开在所述多个图像载体中的除了在纸张传送方向位于最上游侧的第一图像载体之外的第二图像载体,其中
在所述第二阶段,所述移开或靠近部分移动所述转印载体,使其离开所述第二图像载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图像载体在所述第二阶段继续被驱动地旋转,而所述第二图像载体在所述第二阶段停止其旋转驱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图像载体承载单色调色剂图像,所述第二图像载体承载各自的其它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17.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多个用于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载体,所述调色剂图像在成像过程的操作中的通过成像过程形成,所述多个图像载体沿纸张传送方向放置;
用于传送纸状记录介质的转印载体,该转印载体将所述纸状记录介质吸附在其上,以便使承载在所述多个图像载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纸状记录介质上;
用于将转印电压施加给由所述转印载体传送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的转印电压施加部分;
用于在由所述转印载体传送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上定影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装置,安装所述定影装置以便其能够向所述成像装置主体的外部移动;
用于检测在所述成像过程的操作中所述纸状记录介质的卡住以便处理卡住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的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和
用于测量工作环境中的温度或湿度的环境条件的传感器,其中
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当检测到出现所述卡纸时,停止所述卡住的纸状记录介质的由所述转印载体进行的传送作为第一阶段,使得能够移去卡住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并且,如果当出现卡纸时,由纸张探测器检测到在运输中的第二纸状记录介质利用所述转印载体重新开始运输中的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的传送作为第二阶段,以便将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传送到所述定影装置处并将其停在那里,和
在第二阶段时,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基于运输中的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的尺寸,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的传送长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这样设置,使得运输中的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的传送长度在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的尺寸较小时比在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的尺寸较大时短。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由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传送到所述定影装置的入口附近的位置时,所述定影装置停止安装在其中的定影辊部分,以使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不卡在所述定影辊部分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由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传送到所述定影装置的入口附近的位置时,所述定影装置旋转安装在其中的定影辊部分,以使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卡在所述定影辊部分中。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
移开或靠近部分,用于移动所述转印载体,使其离开在所述多个图像载体中的除了在纸张传送方向位于最上游侧的第一图像载体之外的第二图像载体,其中
在所述第二阶段,所述移开或靠近部分移动所述转印载体,使其离开所述第二图像载体。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图像载体在所述第二阶段继续被驱动地旋转,而所述第二图像载体在所述第二阶段停止其旋转驱动。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图像载体承载单色调色剂图像,所述第二图像载体承载各自的其它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24.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多个用于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载体,所述调色剂图像在成像过程的操作中通过成像过程形成,所述多个图像载体沿纸张传送方向放置;
用于传送纸状记录介质的转印载体,该转印载体将所述纸状记录介质吸附在其上,以便使承载在所述多个图像载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纸状记录介质上;
用于将转印电压施加给由所述转印载体传送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的转印电压施加部分;
用于在由所述转印载体传送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上定影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装置,安装所述定影装置以便其能够向所述成像装置主体的外部移动;
用于检测在所述成像过程的操作中所述纸状记录介质的卡住以便处理卡住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的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和
用于测量工作环境中的温度或湿度的环境条件的传感器,其中
当检测到出现所述卡纸时,在所述记录介质由所述转印载体传送预定距离后,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停止卡住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的由所述转印载体进行的传送作为第一阶段,使得能够移去卡住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并且,如果当出现所述卡纸时,由纸张探测器检测到在运输中的第二纸状记录介质,则进入第二阶段,并且利用所述转印载体重新开始运输中的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的传送,以便将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传送到所述定影装置处并将其停在那里,和
当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在第一阶段时,所述转印电压施加部分基于当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同样在所述第一阶段时所述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控制施加给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的转印电压。
25.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多个用于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载体,所述调色剂图像在成像过程的操作中通过成像过程形成,所述多个图像载体沿纸张传送方向放置;
用于传送纸状记录介质的转印载体,该转印载体将所述纸状记录介质吸附在其上,以便使承载在所述多个图像载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纸状记录介质上;
用于将转印电压施加给由所述转印载体传送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的转印电压施加部分;
用于在由所述转印载体传送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上定影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装置,安装所述定影装置以便其能够向所述成像装置主体的外部移动;
用于检测在所述成像过程的操作中所述纸状记录介质的卡住以便处理卡住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的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和
用于测量工作环境中的温度或湿度的环境条件的传感器,其中
当检测到出现所述卡纸时,在所述记录介质由所述转印载体传送预定距离后,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停止卡住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的由所述转印载体进行的传送作为第一阶段,使得能够移去卡住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并且,如果当出现所述卡纸时,由纸张探测器检测到在运输中的第二纸状记录介质,则进入第二阶段,并且利用所述转印载体重新开始运输中的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的传送,以便将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传送到所述定影装置处并将其停在那里,和
当所述卡纸处理部分在第一阶段时,所述转印电压施加部分基于当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同样在所述第一阶段时所述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控制所述预定距离。
26.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多个用于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载体,所述调色剂图像在成像过程的操作中的通过成像过程形成,所述多个图像载体沿纸张传送方向放置;
用于传送纸状记录介质的转印载体,该转印载体将所述纸状记录介质吸附在其上,以便使承载在所述多个图像载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纸状记录介质上;
用于将转印电压施加给由所述转印载体传送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的转印电压施加部分;
用于在由所述转印载体传送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上定影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装置,安装所述定影装置以便其能够向所述成像装置主体的外部移动;
用于检测在所述成像过程的操作中所述纸状记录介质的卡住以便处理卡住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的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和
用于测量工作环境中的温度或湿度的环境条件的传感器,其中
当检测到出现所述卡纸时,在所述记录介质由所述转印载体传送预定距离后,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停止卡住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的由所述转印载体进行的传送作为第一阶段,使得能够移去卡住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并且,如果当出现所述卡纸时,由纸张探测器检测到在运输中的第二纸状记录介质,则进入第二阶段,并且利用所述转印载体重新开始运输中的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的传送,以便将所述第二纸状记录介质传送到所述定影装置处并将其停在那里,和
当所述卡纸处理部分在第一阶段时,所述转印电压施加部分基于当所述卡纸处理控制部分同样在所述第一阶段时所述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控制施加了所述转印电压的所述纸状记录介质的范围。
CNB2004100326252A 2003-02-07 2004-02-07 成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717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31290A JP4553554B2 (ja) 2003-02-07 2003-02-07 画像形成装置
JP031290/2003 2003-02-07
JP031290/03 2003-02-07
JP044571/2003 2003-02-21
JP044571/03 2003-02-21
JP2003044571A JP2004252323A (ja) 2003-02-21 2003-02-21 画像形成装置
JP054337/03 2003-02-28
JP054337/2003 2003-02-28
JP2003054337A JP2004264545A (ja) 2003-02-28 2003-02-28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4776A CN1524776A (zh) 2004-09-01
CN1317170C true CN1317170C (zh) 2007-05-23

Family

ID=32995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262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7170C (zh) 2003-02-07 2004-02-07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6957022B2 (zh)
CN (1) CN131717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88109B2 (ja) * 2006-07-25 2013-04-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509138B2 (ja) * 2007-05-01 2010-07-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594270B2 (ja) 2011-09-30 2014-09-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5522141B2 (ja) 2011-09-30 2014-06-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5539952B2 (ja) * 2011-12-28 2014-07-0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277070B2 (en) 2012-03-12 2016-03-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canning device
US8941877B2 (en) 2012-03-12 2015-01-2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canning device
JP6024393B2 (ja) * 2012-10-31 2016-11-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6160907B2 (ja) * 2013-04-17 2017-07-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99685B2 (ja) * 2015-06-29 2018-03-2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JP6800629B2 (ja) * 2016-06-29 2020-1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ジャム処理方法
JP6904699B2 (ja) * 2016-12-26 2021-07-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方法
JP7447540B2 (ja) * 2020-02-26 2024-03-12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01461A (ja) * 2022-06-22 2024-01-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2545A (en) * 1994-05-16 1996-03-26 Fuji Xerox Co., Ltd. Jam processing device suitable for use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5652942A (en) * 1995-04-14 1997-07-29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011936A (en) * 1995-05-16 2000-01-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recovery process for jammed shee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84275B2 (ja) 1986-05-12 1995-09-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搬送装置
JPH0553405A (ja) 1991-08-26 1993-03-0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5374045A (en) * 1993-09-27 1994-12-20 Xerox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deferred jam clearance
JPH07281534A (ja) 1994-04-04 1995-10-2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剥離不良紙処理装置および剥離不良紙 処理方法
US5809391A (en) * 1995-09-19 1998-09-15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nabling easy and reliable recovery from a pop jam
US5732620A (en) * 1997-04-11 1998-03-31 Xerox Corporation Stalled sheet pulling and crushing apparatus in an electrostatographic machine
JPH11119490A (ja) 1997-10-08 1999-04-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07981A (ja) * 2002-02-15 2003-10-31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51977A (ja) * 2003-02-18 2004-09-09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2545A (en) * 1994-05-16 1996-03-26 Fuji Xerox Co., Ltd. Jam processing device suitable for use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5652942A (en) * 1995-04-14 1997-07-29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011936A (en) * 1995-05-16 2000-01-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recovery process for jammed shee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957022B2 (en) 2005-10-18
US20040184824A1 (en) 2004-09-23
CN1524776A (zh) 2004-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7170C (zh) 成像装置
CN1854937A (zh) 转印装置、转印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268498C (zh) 插入片材的移送装置、移送方法和成像装置
CN1508638A (zh)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处理盒以及显影盒
US6095517A (en) 1-N and N-1 cut sheet receiving and stacking apparatus
CN1591208A (zh) 处理盒、其定位机构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67727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68492A (zh) 显影盒
CN101075103A (zh) 片材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637636A (zh) 成像设备
CN1526627A (zh) 纸张处理装置
CN1916783A (zh) 成像系统
CN1421749A (zh) 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869832A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单色印刷方法
CN1234051C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799970A (zh) 供纸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584756A (zh) 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1042558A (zh) 支撑部件、色粉补给装置、色粉供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577165A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751979A (zh) 纸张堆积设备和包括该纸张堆积设备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283470C (zh) 成像装置
CN1603970A (zh) 纸张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54883C (zh) 图像成形设备
CN1623875A (zh) 复合型供纸单元、供纸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261835C (zh) 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