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8498C - 插入片材的移送装置、移送方法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插入片材的移送装置、移送方法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8498C
CN1268498C CN03146309.6A CN03146309A CN1268498C CN 1268498 C CN1268498 C CN 1268498C CN 03146309 A CN03146309 A CN 03146309A CN 1268498 C CN1268498 C CN 126849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aforementioned
sheet material
insertion sheet
s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4630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82004A (zh
Inventor
藤井隆行
三宅范书
根村雅晴
森山刚
松本祐三
大渕裕辅
清水孝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482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2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849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849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38Devices for collating sheet copy material, e.g. sorters, control, copies in staples form
    • G03G15/655Placing job divider sheet between set of she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lation Of Sheets And Webs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装置,即使在发生插入片材多送的场合,也不使系统停止而进行多送发生后的复原,给用户提供提高成像装置的使用方便性的装置。备有依次逐张分离并供给记录纸的第1供纸机构,在前述记录纸上形成图像的成像机构,等待前述记录纸并在规定的时间点向前述成像机构供给该记录纸的移送机构,依次逐张分离并供给该插入片材的第2供纸机构,判别插入片材是否多送的多送判别机构,以及在由前述多送判别机构判别成前述插入片材多送的场合,把关于前述多送的插入片材的组牵涉到的所有的插入片材向规定部位排出,进行下一组的插入片材的从头开始的操作,并且中断前述移送机构的驱动的控制器。

Description

插入片材的移送装置、移送方法和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片材施行成像处理,输出成像的片材的系统,特别是,涉及移送、堆积来自多个供纸级(供纸格)的片材,作成来自多个供纸级的片材的混合束的插入片材的供给装置、供给方法和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历来,在复印机等成像装置中,设置封面模式、内页模式等模式,用这些模式控制成能够把从设在成像装置中的纸盒,或者,供纸用的纸盘所供给的用纸插入用纸的首页、最终页或中途页。因此,不是仅来自单一的供纸级的片材,具体地说,作为来自其他供纸级的“封面”、“内页”、“封底”的插入处理是可能的。进而,即使从放置“插入用片材”的特殊的纸盘供纸,同样的插入处理也是可能的。此时,关于插入用片材的处理,因为是单单的片材移送动作,故对各束的,所插入的片材的插入张数号(插入位置)、插入张数也可以任意地设定。而且,对于该插入片材所插入的束,在装设于成像装置的整理器等中,作为束的加工,也就是,施行束排出处理,装订处理,折纸处理,制书处理等后处理。
以下,把插入来自插入片材级的片材插入“封面”、“内页”、“封底”的动作模式统称为“内页模式”。
在从纸盒供给该插入片材的方法中,如果到达把该插入片材插入的时间点,则从纸盒沿与成像的用纸同一移送路供纸插入片材,该供纸的插入片材经由上述移送路排纸。这里,在上述移送路中途,配置定影部,插入片材与用纸同样地通过定影部。
这里,在彩色图像印刷原稿用作该插入片材的场合,在该插入片材通过定影部之际受热压有时损及印刷图像的品位。此外,近年来,因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彩色图像增加,彩色复印纸/彩色打印纸用作上述插入片材的场合多了起来,如果从纸盒供给该彩色复印纸,则附着于该彩色复印纸表面的油墨等使供纸机构的移送降低,有时显著降低对用纸的移送的可靠性。
此外,把供给插入片材的插入片材供纸器设在整理器上,出现了从该整理器供给插入片材的装置。作为此种装置,有特开昭60-180894号公报、特开昭60-191932号公报、特开昭60-204564号公报等中所述者。在这些中所述的装置中,具体地说,在想要的时间点下从插入片材供给器把插入片材供给到整理器,移送收容、堆积于整理器内的中间纸盘。还把从成像装置主体排纸的用纸引入整理器内,移送堆积于中间纸盘。在进行这种动作的场合,有必要预先把根据图像内容的页码对应于插入片材的收容部,把它们按部数分开堆积。
在用插入片材供给器利用内页模式的场合,从插入片材供给器供纸的用纸必须一张一张可靠地供纸到整理器内。这里,在插入片材的场合,因为纸/图像的种类多样,故在自动地进行分离/移送动作之际,在稳定性方面,与记录纸产生不同。例如,虽然理应用插入片材供给器单张供纸但是有时发生两张同时供纸的所谓“多送”,在该场合,存在着那以后作成的用纸束的顺序打乱的问题。
历来,有用成像装置的操作部,设定成为必要的输出部数,直到其结束不停地进行成像的系统,在该场合,如果发生上述插入片材的多送,则在其发生以后的所有中,成为插入片材的位置错误的输出束,存在着发生纸、时间、电力等的浪费的问题。
此外,在输出束的中断处,能够通过临时停止进行确认的控制的场合,在前述插入片材的多送发生的场合,在不全体停止的场合虽然用户可更早地发现纸页的多送,但是在一叠的张数多的场合等,即使在假如用户通过目测检测到多送的场合,也因为动作继续到停止,故存在着发生浪费地供纸的插入片材这样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万一发生插入片材多送的场合,也适当地控制成像装置和整理器,不使系统停止而进行多送发生后的复原,借此对用户提高成像装置的使用方便性的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入片材的移送装置,该装置包括:供纸机构,该供纸机构用于将堆积成多组的插入片材依次逐张进行供给,其中每组插入片材分别包括多张插入片材;多送判别机构,其判别由前述供纸机构所供给的前述插入片材是否多送;以及控制器,在由前述多送判别机构判别为所供给的前述插入片材为多送的场合,该控制器控制上述供纸机构,以使该供纸机构把涉及前述多送的插入片材的组中剩下的插入片材以及经过了成像处理的记录纸连续地进行供给,为进行下一组的开头的插入片材的供给作准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包括:第1供纸机构,其依次逐张供给记录纸;成像机构,其在前述记录纸上形成图像;移送机构,其使从前述第1供纸机构所供给的前述记录纸待机并在规定的时间点向前述成像机构供给该记录纸;第2供纸机构,其用于将堆积成多组的插入片材依次逐张进行供给,其中每组插入片材分别包括多张插入片材;多送判别机构,其判别由前述第2供纸机构所供给的前述插入片材是否为多送;以及控制器,在由前述多送判别机构判别为所供给的前述插入片材为多送的场合,该控制器控制上述供纸机构,以使该供纸机构把涉及前述多送的插入片材的组中剩下的插入片材以及已经由前述成像机构所成像了的前述记录纸连续地进行供给,为进行下一组的开头的插入片材的供给作准备,同时,该控制器中断上述移送机构的驱动。
此外,当在由前述多送判别机构判别出前述插入片材被多送的时刻,前述移送机构已经开始了向前述成像机构供给前述记录纸时,前述控制器在前述供给结束后中断前述移送机构的驱动。
进而,在由前述多送判别机构判别成前述插入片材被多送的场合,前述控制器进行如下控制:连续地供给涉及前述多送的插入片材的组中剩下的插入片材和已经由前述成像机构所成像的前述记录纸,再开始前述移送机构的驱动,从前述一组的用纸束的开头开始成像。
本发明的插入片材的供给方法,是对至少一组的用纸束,供给一组的插入片材,把该一组的插入片材的每一张分别插入前述一组的用纸束的规定位置的插入片材供给方法,其中包括:供纸步骤,在该步骤中将堆积成多组的插入片材依次逐张进行供给,其中每组插入片材分别包括多张插入片材;多送判别步骤,在该步骤中判别由前述供纸步骤所供给的前述插入片材是否为多送;以及控制步骤,在该步骤中,在由前述多送判别步骤判别为前述插入片材为多送的场合,进行如下控制:把涉及前述多送的插入片材的组中剩下的插入片材以及经过了成像处理的记录纸连续地进行供给,为进行下一组的开头的插入片材的供给作准备。
根据结合附图所作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以上和其他目的、效果、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成像装置的控制方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成像装置中所包含的折纸装置和整理器的概略构成图。
图4是控制图3的整理器的整理器控制部的方框构成图。
图5A、5B和5C分别是举例表示操作部的显示部中所显示的设定画面的示意图。
图6A和6B是用来说明把用纸从成像装置和插入器移送到整理器的处理纸盘的顺序的示意图。
图7是用来说明把用纸从成像装置和插入器移送到整理器的处理纸盘的顺序的示意图。
图8是用来说明把用纸从成像装置和插入器移送到整理器的处理纸盘的顺序的示意图。
图9是用来说明把用纸从成像装置和插入器移送到整理器的处理纸盘的顺序的示意图。
图10是用来说明把用纸从成像装置和插入器移送到整理器的处理纸盘的顺序的示意图。
图11是用来说明把用纸从成像装置和插入器移送到整理器的处理纸盘的顺序的示意图。
图12A、12B、12C和12D是表示图1的成像装置中的制书模式时的成像顺序之一例的示意图。
图13A和13B是用来说明把插入片材从成像装置主体和插入器移送到整理器的收容导轨的顺序的示意图。
图14是用来说明把插入片材从成像装置主体和插入器移送到整理器的收容导轨的顺序的示意图。
图15是用来说明把插入片材从成像装置主体和插入器移送到整理器的收容导轨的顺序的示意图。
图16是用来说明把插入片材从成像装置主体和插入器移送到整理器的收容导轨的顺序的示意图。
图17是用来说明把插入片材从成像装置主体和插入器移送到整理器的收容导轨的顺序的示意图。
图18是用来说明把插入片材从成像装置主体和插入器移送到整理器的收容导轨的顺序的示意图。
图19是用来说明把插入片材从成像装置主体和插入器移送到整理器的收容导轨的顺序的示意图。
图20A和20B是表示通过整理器内的折纸处理和装订处理制书化的例子的图。
图21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成像系统总体中的内页处理的一个实施例的程序框图。
图22A是表示正常时本发明的成像装置主体与整理器之间的控制信号的流动,22B是表示多送发生时本发明的成像装置主体与整理器之间的控制信号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23是表示内页模式时的放置于原稿供给装置的原稿的图。
图24是表示内页模式时的放置于插入器的插入片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整体构成)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构成的纵断面图。
成像装置如图1中所示,由成像装置主体10、折纸装置400和整理器500构成,成像装置主体10备有读取原稿图像的读图器200和打印机300。
在读图器200中,搭载着原稿供给装置100。作为第1供纸机构的原稿供给装置100从首页依次逐张向左供给朝上放在原稿盘上的原稿,经由弯曲的通路在台板玻璃102上从左向右经由走纸读取位置移送,然后向外部的排纸盘112排出。在该原稿从左向右通过台板玻璃102上的走纸读取位置时,该原稿图像由保持于与走纸读取位置对应的位置的扫描单元104读取。该读取方法是被一般称为原稿走纸读取的方法。具体地说,在原稿通过走纸读取位置之际,原稿的读取面被扫描单元104的灯103的光照射,来自该原稿的反射光经由反光镜105、106、107被引入透镜108。通过该透镜108的光在图像传感器109的摄影面上成像。
通过像这样从左向右通过走纸读取位置地移送原稿,进行以相对原稿的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为主扫描方向,以移送方向为副扫描方向的原稿读取扫描。即,在原稿通过走纸读取位置之际一边靠图像传感器109沿主扫描方向逐行读取,一边沿副扫描方向移送原稿,借此进行原稿图像总体的读取,光学上读取了的图像靠图像传感器109变换成图像数据输出。从图像传感器109所输出的图像数据,在后述的图像信号控制部202中施行规定的处理后作为视频信号输入到打印机300的曝光控制部110。
再者,靠原稿供给装置100把原稿移送到台板玻璃102上并停止于规定位置,在该状态下使扫描单元104从左向右扫描,借此读取原稿也是可能的。该读取方法,是被称为所谓原稿静态读取的方法。
在不使用原稿供给装置100而读取原稿时,首先,由用户抬起原稿供给装置100并把原稿放在台板玻璃102上,然后,通过使扫描单元104从左到右扫描来进行原稿的读取。即,在不使用原稿供给装置100而读取原稿时,进行原稿静态读取。
打印机300的曝光控制部110基于所输入的视频信号调制激光并输出,该激光靠多面反射镜110a一边扫描一边照射于感光鼓111上。在感光鼓111上形成与所扫描的激光对应的静电潜像。这里,曝光控制部110如后所述,在原稿静态读取时,以形成正的图像(不是镜像的图像)的方式输出激光。
该感光鼓111上的静电潜像作为显影剂像,靠显影器113所供给的显影剂显影。另一方面,靠搓纸辊127、128从上纸盒114或者下纸盒115所供给的用纸靠供纸辊129、130移送到校准辊126。在用纸的前端到达校准辊126时,按任意的时间点驱动校准辊126,而且,按与激光的照射开始同步的时间点,在感光鼓111与转印部116之间移送用纸,在感光鼓111上所形成的显影剂像靠转印部116转印到所供给的用纸上。
显影剂像所转印的用纸被移送到定影部117,定影部117通过热压用纸使显影剂像在用纸上定影。通过定影部117的用纸经由舌门121和排出辊118从打印机300向外部(折纸装置400)排出。
这里,在以其成像面朝下的状态(面朝下)排出用纸时,通过舌门121的切换动作把通过了定影部117的用纸临时引到翻转通路122内,在该用纸的后端通过了舌门121后,使用纸翻转靠排出辊118从打印机300排出。以下把这种排纸方式称为翻转排纸。该翻转排纸如形成使用原稿供给装置100读取的图像或形成从计算机所输出的图像时等那样在从首页开始依次形成图像时进行,其排纸后的用纸顺序成为正的页码顺序。
此外,在从手动供纸部125供给OHP片材等硬的用纸,并在该用纸上形成图像时,不把用纸引入翻转通路,以成像面朝上的状态(面朝上)靠排出辊118排出。
进而,设定在用纸的两面上进行成像的双面记录的场合,通过舌门121的切换动作把用纸引入翻转通路122后向双面移送通路124移送,进行把引入双面移送通路124的用纸按上述时间点再次供纸到感光鼓111与转印部116之间的控制。
从打印机300所排出的用纸送到折纸装置400。该折纸装置400进行把用纸折叠成Z形的处理。例如,在A3幅面或B4幅面的片材中且折纸处理被指定的场合,在折纸装置400中进行折纸处理,在其他场合,从打印机300所排出的用纸通过折纸装置400送到整理器500。在该整理器500中,设有供给用来插入到成像的用纸间的封面、内页等特殊用纸的插入器900。用整理器500,进行制书处理、装订处理或打孔等各种处理。
(系统方框图)
接下来,参照图2就主管本成像装置总体的控制的控制器的构成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主管图1的成像装置总体的控制的控制器的构成的方框图。
控制器如图2中所示,有CPU电路部150,CPU电路部150内藏CPU(未画出)、ROM 151、RAM 152,靠储存于ROM 151的控制程序统一控制各方框101、153、201、202、209、301、401、501。RAM 152临时保存控制数据,此外用作伴随控制的运算处理的工作区。
原稿供给装置控制部101基于来自CPU电路部150的指示驱动控制原稿供给装置100。读图器控制部201进行对上述扫描单元104、图像传感器109等的驱动控制,把从图像传感器109所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传送到图像信号控制部202。
图像信号控制部202把来自图像传感器109的模拟图像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后施行各种处理,把该数字信号变换成视频信号并输出到打印机控制部301。此外,对从计算机210经由外部I/F209所输入的数字图像信号施行各种处理,把该数字图像信号变换成视频信号并输出到打印机控制部301。靠该图像信号控制部202进行的处理动作靠CPU电路部150来控制。打印机控制部301基于所输入的视频信号来驱动上述曝光控制部110。
操作部153具有设定关于成像的各种功能的多个键,和显示表示设定状态的信息用的显示部等,把与各键的操作对应的键信号输出到CPU电路部150,并且基于来自CPU电路部150的信号在显示部上显示对应的信息。
折纸装置控制部401搭载于折纸装置400,通过与CPU电路部150进行信息的交换进行折纸装置总体的驱动控制。
整理器控制部501搭载于整理器500,通过与CPU电路部150进行信息的交换进行整理器总体的驱动控制。有关该控制内容在后面阐述。
(折纸部)
接下来,参照图3就折纸装置400和整理器500的构成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图1的折纸装置400和整理器500的构成的图。
折纸装置400如图3中所示,引入从打印机300所排出的用纸,有用来引导到整理器500一侧的折纸移送水平通路402。在折纸移送水平通路402上,设有移送辊对403和移送辊对404。此外,在折纸移送水平通路402的出口部(整理器500一侧)设有折纸通路选择舌门410。该折纸通路选择舌门410进行用来把折纸移送水平通路402上的用纸引导到折纸通路420或整理器500一侧的切换动作。
这里,在进行折纸处理的场合,折纸通路选择舌门410被打开,用纸被引到折纸通路420。引导到折纸通路420的用纸移送到折纸辊421并被折叠成Z形。与此相对,在不进行折纸处理的场合,折纸通路选择舌门410被关闭,用纸从打印机300经由折纸移送水平通路402直接送到整理器500。
(整理器主要部分)
整理器500依次收入经由折纸装置400所排出的用纸,进行整理所收入的多张用纸使其叠成一叠的处理,用订书钉装订成束的用纸束的后端的订书处理,在收入的用纸的后端附近打孔的打孔处理,分页处理,非分页处理,制书处理等各片材后处理。
整理器500如图3中所示,有用来把从打印机300经由折纸装置400排出的用纸引导到内部的入口辊对502。在该入口辊对502的下游,设有用来把用纸引导到整理器通路552,或第1制书通路553的切换舌门551。
引导到整理器通路552的用纸,经由移送辊对503向阻尼辊505送进。移送辊对503与阻尼辊505能够正反转地构成。
在入口辊对502与移送辊对503之间设有入口传感器531。此外,在入口传感器531的用纸移送方向上游附近,从整理器通路552分支出第2制书通路554。以下把该分支点称为分支A。该分支A虽然成为向从入口辊对502向移送辊对503移送用纸用的移送路的分支,但是在移送辊对503反转而从移送辊对503一侧向入口传感器531一侧移送用纸之际,成为有仅向第2制书通路554一侧移送的单向机构的分支。
在移送辊对503与阻尼辊505之间,设有打孔单元550,打孔单元550根据需要动作,在移送来的用纸的后端附近穿孔。
阻尼辊505是可以在其外周上叠层卷住规定张数所送进的用纸的辊,根据需要在该辊的外周上被各下推滚轮512、513、514卷住。卷住在阻尼辊505上的用纸沿阻尼辊505的旋转方向移送。
在下推滚轮513、514之间配置着切换舌门510,在下推滚轮514的下游配置着切换舌门511。切换舌门510是用来将阻尼辊505卷住的用纸剥离并引导到非分页通路521,或分页通路522的舌门,切换舌门511是用来将阻尼辊505卷住的用纸剥离并引导到分页通路522,或以卷住状态把卷住在阻尼辊505上的用纸引导到阻尼通路523的舌门。
靠切换舌门510引导到非分页通路521的用纸经由排出辊对509排纸到样品盘701。在非分页通路521的中途,设有用于卡纸检测等的排纸传感器533。
靠切换舌门510引导到分页通路522的用纸经由移送辊506、507堆积在中间纸盘(以下称为处理纸盘)630上。叠状地堆积在中间纸盘630上的用纸根据需要施行整理处理、订书处理等后,靠排出辊680a、680b排出到堆积纸盘700上。叠状地堆积在处理纸盘630上的用纸根据需要施行整理处理、订书处理等后,靠排出辊680a、680b排出到堆积纸盘700上。在装订叠状地堆积在处理纸盘630上的用纸的订书处理中,用订书机601。关于该订书机601的动作在后面阐述。堆积纸盘700能够沿上下方向自行地构成。
(制书部)
来自第1制书通路553、第2制书通路554的用纸靠移送辊对813收容于收容导轨820,进而移送到用纸前端接触于片材定位构件823。在移送辊对813的上游侧配置着制书入口传感器817。此外,在收容导轨820的中途位置上,设有两对订书机818,该订书机818构成为与对着它的砧块819协同动作而装订用纸束的中央。
在订书机818的下游位置上,设有折纸辊对826。在折纸辊对826的相向位置上设有突出构件825。通过把该突出构件825向收容于收容导轨820的用纸束突出,这样,该用纸束被推出到折纸辊对826间,靠该折纸辊对826折纸后,经由折纸排纸辊827排出到鞍形排出纸盘832。在折纸排纸辊827的下游侧,配置着制书排纸传感器830。
此外,在折由订书机818所装订的用纸束的场合,使定位部件823下降规定距离,以便在订书处理结束后使纸束的订书位置成为折纸辊对826的中央位置。
(插入器部)
插入器900设在整理器500的上部,依次分离堆积在纸盘901上的成为封面、内页的用纸束,移送到整理器通路552,或制书通路553。这里,在插入器900的纸盘901上,从操作者看以正视状态堆积特殊用纸。即,特殊用纸以其表面朝上的状态堆积在纸盘901上。
该纸盘901上的特殊用纸靠移送辊供纸辊902移送到由移送辊903和分离皮带904组成的分离部,从最上位纸逐张依次分离移送。
在该分离部下游侧配置牵拉辊对905,靠该牵拉辊对905所分离的特殊用纸被稳定地引导到移送通路908。在牵拉辊对905的下游侧设有供纸传感器907,此外在供纸传感器907与入口辊对502之间设有用来把移送通路908上的特殊用纸引导到入口辊对502的移送辊906。
在移送通路908的移送中途,设有用来判别从纸盘901分离移送来的特殊用纸是否为两张以上重合的多送状态的多送检测传感器950。
(整理器方框图)
接下来参照图4就驱动控制整理器500的整理器控制部501的构成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图2的整理器控制部的构成的方框图。
整理器控制部501如图4中所示,有由CPU 511、ROM 512、RAM513等构成的CPU电路部510。CPU电路部510经由通信集成电路514与设在成像装置主体侧的CPU电路部150通信而进行数据交换,基于来自CPU电路部150的指示执行储存于ROM 512中的各种程序进行整理器500的驱动控制。
在进行该驱动控制之际,来自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输入到CPU电路部510。作为这些各种传感器,有入口传感器531、制书入口传感器817、制书排纸传感器830、供纸传感器907、用纸放置传感器910、多送检测传感器950。该用纸放置传感器910是用来检测插入器900的纸盘901上是否放置着特殊用纸的传感器。多送检测传感器950如前所述,是用来检测从纸盘901分离移送来的特殊用纸是否以两张以上重合的多送状态被移送的传感器。多送检测传感器由相向的固定电极与可动电极来构成,特殊用纸在传感器位置移送时由相向的电极夹着,根据电容量来检测纸厚。不用说,只要是能够检测所移送的用纸的多送的构成,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在CPU电路部510上连接着驱动器520,驱动器520基于来自CPU电路部510的信号驱动电动机和螺线管。此外,CPU电路部510驱动离合器。
这里,作为电动机,有作为入口辊对502、移送辊对503、移送辊对906的驱动源的入口电动机M1,作为阻尼辊505的驱动源的阻尼电动机M2,作为移送辊对506、排出辊对507、排出辊对509的驱动源的排纸电动机M3,驱动各排出辊对680a、680b的束排出电动机M4,作为移送辊对813的驱动源的移送电动机M10,作为片材定位构件823的驱动源的定位电动机M11,作为突出构件825、折纸辊对826、折纸排纸辊对827的驱动源的折纸电动机M12,作为插入器900的供纸辊902、移送辊903、分离皮带904、牵拉辊对905的驱动源的供纸电动机M20。
入口电动机M1、阻尼电动机M2、排纸电动机M3、束排出电动机M4由步进电动机组成,通过控制励磁脉冲率可以使各电动机驱动的辊对等速旋转,或以独自的速度旋转。此外,入口电动机M1、阻尼电动机M2可以靠驱动器520分别沿正反两个旋转方向驱动。
移送电动机M10、定位电动机M11由步进电动机组成,折纸电动机M12由直流电动机组成。再者,移送电动机M10构成为能够与入口电动机M1速度同步地移送用纸。
供纸电动机M20由步进电动机组成,构成为能够与入口电动机M1速度同步地移送用纸。
作为螺线管,有进行切换舌门510的切换的螺线管SL1,进行切换舌门511的切换的螺线管SL2,进行切换舌门551的切换的螺线管SL10,驱动插入器900的供纸快门(图3中未画出)的螺线管SL20,升降驱动插入器900的供纸辊902的螺线管SL21。
作为离合器,有用来把折纸电动机M12的驱动传递到突出构件825的离合器CL1,和用来把供纸电动机M20的驱动传递到供纸辊902的离合器CL10。
(操作部)
接下来,参照图5A~5C就用操作部153后处理模式的选择操作例进行说明。图5A~5C是表示关于图1的成像装置中的操作部的后处理模式选择的画面例的图。
在本成像装置中,作为后处理模式有非分页、分页、订书分页(装订模式)、制书模式等各处理模式,并且以插入片材为内页模式,设定成能够插入封面或封底或者在中途插入用纸。这种处理模式的设定等通过来自操作部153的输入操作来进行。例如,在设定后处理模式之际,图5A中所示的菜单选择画面显示于操作部153,用该菜单选择画面进行处理模式的设定。此外,在例如内页模式的设定之际,图5B中所示的画面显示于插入设定操作部153,用该画面设定由插入器900来进行,还是由手动供纸部125来进行特殊用纸的插入,用图5C中所示的画面可以设定插入到第几张。在仅把特殊用纸供纸到封面的场合仅选择“1”,插入的张数有复数时可以选择设定想要的张数号。
(整理器的动作概要)
接下来,参照图6至图11就分页模式时的从插入器900和打印机300向整理器500内的处理纸盘630的用纸移送进行说明。图6至图11是用来说明图1的成像装置中的分页模式时的从插入器和打印机向整理器内的处理纸盘的用纸的流程的图。
在以用纸C为封面插入成像后的用纸的场合,如图6B中所示,用纸C放置于插入器900的纸盘901。此时,用纸C如图6A中所示,图像面朝上且装订位置从操作者看为左边地放置,朝图中的箭头方向供纸。该用纸C的放置状态与原稿供给装置100中的原稿的放置状态相同,可以提高进行用纸C的放置时的操作性。
如果用纸C放置于纸盘901,则如图7中所示,开始其最上级的用纸C1的供纸,切换舌门551切换到整理器通路552一侧。用纸C1从移送通路908经由入口辊对502引导到整理器通路552内,如果靠入口传感器531检测到该用纸C的前端,则开始来自打印机300的成像后的用纸(图8中所示的用纸P1)的送进。
接着,如图8中所示,从打印机300所供给的用纸P1被引导到整理器500内,并且用纸C1经由阻尼辊505被引导到分页通路522。此时,切换舌门510、511全都切换到分页通路522一侧。
引导到该分页通路522的用纸C1,如图9中所示,收容于处理纸盘630上。此时,来自打印机300的用纸P1被引导到整理器通路522内。该用纸P1,如图10中所示,与用纸C1同样,经由阻尼辊505被引导到分页通路522,向处理纸盘630移送。此外,继该用纸P1之后用纸P2被引导到整理器通路552内。而且,如图11中所示,用纸P1堆积收容于已经收容于处理纸盘630的用纸C1上,继它之后用纸P2堆积收容于用纸P1。
这里,在来自打印机300的各用纸P1、P2上形成镜像处理了的图像,该各用纸P1、P2通过翻转排纸被排纸后,各用纸P1、P2与用纸C1同样,使其图像面朝下且使其装订位置朝订书机601一侧收容于处理纸盘630。此外,虽然在本图11中未画出,但是构成为在有相对下一叠的特殊用纸时,在构成当前束的用纸P1、P2的送进中把该特殊用纸送进到移送通路908等待的结构。通过该构成可以提高分页模式处理时的生产性。
(制书的动作概要)
接下来,参照图12A~12D就制书模式时的成像进行说明。图12A~12D是用来说明图1的成像装置中的制书模式时的成像的图。
如果指定制书模式,则从其首页依次读取放置在原稿供给装置100上的原稿,把读取的原稿的图像依次储存于硬盘,同时计数读取了的原稿张数。再者,该硬盘是包含于图像信号控制部202的外部存储装置。
如果原稿的读取结束,则用下面式(1)把读取的原稿图像分类,确定成像顺序、成像位置。
     M=n×4-k                   (1)
M:原稿张数
n:大于1的整数,用纸张数
k:0、1、2、3的某个值
再者,关于成像顺序、成像位置控制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果以读取原稿张数为8的场合为例说明该制书模式时的成像,则如图12A中所示,在硬盘206上按读取顺序储存着8页量的原稿图像数据(R1至R8)。
对各图像数据(R1至R8)确定其成像顺序、成像位置。借此,如图12B中所示,在施行上述镜像处理后,在第1页的用纸P1的第1面(表面)上在其左半部形成图像R4,在右半部形成图像R5,该用纸P1被引导到双面移送通路124。然后用纸P1再次送进到转印部116,在其第2面(背面)的左半部形成图像R6,在右半部形成图像R3。然后,像这样在画面上形成图像的用纸P1通过翻转排纸被翻转并排纸后被送到整理器500的制书通路553。关于用纸P1通过该翻转排纸,如图12C中所示,使R6图像和R3图像所形成的第2面朝上且以R6图像为先头沿图中的箭头方向移送。
接下来,在第2页的用纸P2的第1面(表面)上在其左半部形成图像R2,在右半部形成图像R7,该用纸P2被引导到双面移送通路124。然后用纸P2再次送进到转印部116,在其第2面(背面)的左半部形成图像R8,在右半部形成图像R1。然后,该用纸P2被翻转并排纸后被送到整理器500的第1制书通路553。关于用纸P2通过该翻转排纸,如图12C中所示,使R8图像和R1图像所形成的第2面朝上且以R8图像为先头沿图中的箭头方向移送。
各用纸P1、P2经由整理器500的制书通路553被引导并收容于收容导轨820内。在该收容导轨820内,如图12D中所示,构成为用纸P2收容于突出构件825一侧,用纸P2收容于折纸辊对826一侧。此外,各用纸P1、P2的第1面朝突出构件825一侧地被收容。
各用纸P1、P2在收容导轨820内的定位靠定位构件823来进行。
(制书+插入器的动作概要)
参照图13至图20就该制书模式时的从插入器900和打印机300向整理器内的收容导轨820的用纸移送进行说明。图13至图19是用来说明图1的成像装置中的制书模式时的从插入器和打印机向整理器内的收容导轨的用纸的流程的图,图20是表示通过图3中的整理器内的折纸处理和订书处理制书化的例子的图。
在以用纸C1作为封面插入成像后的用纸并制书化的场合,如图13B中所示,用纸C1放置于插入器900的纸盘901。此时,用纸C1如图13A中所示,形成图像R和图像F的图像面朝上地放置于纸盘901,以图像F为先头送进。即,用纸C1从操作者看以正视状态放置,该用纸C1的放置状态与原稿供给装置100中的原稿的放置状态是相同的。由此,可以提高进行用纸C1的放置之际的操作性。
如果用纸C1放置于纸盘901,则如图14中所示,开始其最上级的用纸C1的供纸,切换舌门551切换到整理器通路552一侧。用纸C1从移送通路908经由入口辊对502被引导到整理器通路552内,如果靠入口传感器531检测到该用纸C1的前端,则开始来自打印机300的成像后的用纸(图15中所示的用纸P1)的送进。
接着,如图15中所示,从打印机300所供纸的用纸P1被引导到整理器500内,并且用纸C1通过阻尼辊505被引导到非分页通路521一侧。此时,切换舌门510被切换到非分页通路521一侧。
进而,用纸C1被引导到非分页通路521一侧并被移送到其后端通过入口传感器531,这样,如图15所示,用纸C1临时停止。此时,来自打印机300的用纸P1被引导到整理器500内。然后,在用纸C1停止的状态下用纸P1,如图16中所示,靠切换舌门551引导到第1制书通路553并收容于收容导轨820内,继该用纸后用纸P2同样被引导到第1制书通路553。此时,继用纸C1后用纸C2被分离而移送到移送辊对906的近前,规定张数的用纸等待直到被收容到收容导轨820。
如果规定张数的用纸P被收容到收容导轨820,则如图17中所示,用纸C1被翻转送进,经由分支A和第2制书通路554被引导到收容导轨820内。此时,用纸C1如图18中所示,以图像R一侧为先头被移送,然后重合收容于已经收容于收容导轨820的用纸P1、P2的束。如果该用纸C1被收容于收容导轨820,则继用纸C1后开始用纸C2的送进。用纸C2与用纸C1同样,如图15、16中所示,被引导到非分页通路521一侧而一端停止。这里,在例如用纸C2为与规定的尺寸不同的尺寸这样的不合适的用纸时,如图19中所示,不是以图16中所示的状态临时停止,而是向样品盘701排出。
在收容导轨820中用纸C1重合收容于用纸P1、P2的束后,突出构件825向用纸C1与用纸P1、P2的束突出,该束被向折纸辊对826推出。该束靠折纸辊对826在该束的中央部(图像面的图像边界部)处折叠而排出到鞍形排出纸盘832。在像这样折叠的状态下,如图20B中所示,用纸C1的图像F配置于封面页,此外图像R配置于最终页,各用纸P1、P2的图像成为按页顺配置,此外用纸C1,用纸P1、P2的各图像的朝向一致。
这样一来,通过来自插入器900的用纸C1的供纸控制,来自打印机300的用纸P1、P2的移送控制,在制书状态下,因为用纸C1的图像F配置于封面页,此外图像R配置于最终页,各用纸P1、P2的图像按页顺配置,并且其图像的朝向一致,所以可以不损及来自插入器900的特殊用纸的印刷品位和打印机300的用纸移送耐久性地,可以把用纸与特殊用纸合起来进行制书化,并且因为在该分页模式时,靠整理器500临时在非分页通路521内等待特殊用纸的插入后,把用纸引导收容于收容导轨820内,把该用纸的收容后在非分页通路521内等待着的特殊用纸引导到收容于收容导轨820内,所以可以提高把用纸与特殊用纸合起来进行制书化之际的生产性。
此外,根据需要,在用纸C1重合于用纸P1、P2的束而收容于收容导轨820的状态下,还可以靠订书机818在中央部装订该束。
(通过程序框图的动作说明)
用程序框图21来说明本实施例的内页模式中的插入处理的实施例。
用从插入器900供给的片材和从成像装置排出的片材作成一叠用纸束。例如一叠为6张,一叠内第2、3、6张的特殊用纸从插入器900供纸,第1、4、5张从成像装置10成像,适应打算形成一叠的场合等。在以下的说明中,以该一叠6张的束为例进行说明。从插入器900供纸的特殊用纸向一叠之内第某张供纸,能够靠成像装置10的操作部153设定而张数等并无限定。此外,在数叠作成的场合,在插入器900中按所供纸的顺序一叠量一叠量地(按每叠量)放置于纸盘901。即,在上述例子中,所说的第1叠的第2、3、6张,第2叠的第2、3、6张...这样的顺序放置。在该场合,像图23那样原稿第1、4、5张堆积在原稿供给装置100的原稿盘上。此外,在插入器900中,如图24中所示,按以第2、3、6张的3张为一组作成的放置数堆积。
在成像装置10的操作部153中指定从插入器900的供纸顺序,把复印开始键接通(S151)。在成像装置10中调整由所作成的叠在成像装置10中成像的用纸与从插入器900的供纸时间点(S152)。
成像装置10判断第1张用纸是否是来自插入器的供纸(S153),在上述例子中所说的第1张从成像装置10供纸(S154)。在S154中,把预先从纸盒114、115并被供纸移送到作为移送机构的校准辊126等待移送的记录纸向转印部116移送。
此外,如果是从作为第2供纸机构的插入器的供纸时间点(在上述的例子中第2张),则对整理器500发出命令以便由插入器900供给插入片材。如果由插入器900供给插入片材(S155),则接着,靠作为多送判别机构的多送检测传感器950来进行所供给的片材的多送判定。(S156)。
这里,就多送判定简单地进行说明。进行多送判时间点,在内页模式的场合,在预先作成第一叠时,由多送检测传感器950来测定插入片材的纸厚(dn),逐页储存于RAM 513(d1、d2、...dn,其中1~n是页数)。该纸厚数据作为判断下一叠以后的片材的多送用的基准值使用。而且,在作成第2叠以后时,插入片材逐页检测通过多送检测传感器时的纸厚(Xn),把第n页的纸厚数据Xn与储存于RAM 513的纸厚数据dn进行比较。再者,该多送判定处理靠整理器一侧的CPU来进行。
然后,通过该多送判定未判定成多送的场合(S157),把片材移送到处理纸盘630(S158)。成像装置10判断用纸是不是该叠的片材的最终纸(S159),不是最终纸的场合为了控制下一个用纸,把处理返回到S152。
在S159中如果是一叠的最终用纸,则把用纸束从处理纸盘630向堆积纸盘700排纸(S160)。此时也可以靠订书机601来装订排纸到处理纸盘630的用纸束。
在S161中,判定最终叠的排纸是否结束,如果未结束,则返回S152,如果最终叠的排纸结束,则结束处理。
接下来,说明在S157中判断成插入片材的多送的场合的处理。
在S162中进行多送的插入片材为几张的多送张数判定处理。这里,就多送张数的判定简单地进行说明。
虽然在上述例子中,插入片材是第2、3、6页的三张,假定第2页多送。这里,在第2页的纸厚X2满足
d2+βd3<X2<d2+d3+βd6
的场合,可以判断成第2页与第3页两页多送。这里,令β=0.5。一般来说,判定放在插入器上的插入片材n张一组的场合的第m张片材的多送张数是不是t张的场合,可以按
dm+d(m+1)+...+βd(m+t-1)<Xm<dm+d(m+1)+...+βd(m+t)
来判定。
这样一来利用储存在RAM 513中的纸厚数据的基准值,借此可以判定多送的片材的张数。
多送张数判定的结果,在上述例子中,在判定成插入片材的第2页与第3页两张是多送的场合,多送的插入片材排出到处理纸盘630(S163)。再者,该处理是整理器一侧进行的排出动作。
接下来,进行插入片材的空送处理(S164)。这里,就空送处理简单地进行说明。
接着多送的第2页与第3页的插入片材,作为插入同一叠内的插入片材的第6页也排出到处理纸盘630。即,在第n部中的某个插入片材处发生多送的场合(也包含与第n-1部的最终插入片材一起第n部的插入片材多送的场合),把第n部的插入片材全都排出到处理纸盘630,成为第n+1部的第一张的插入片材能够供纸的状态。通过进行这种空送处理,使插入片材为下一叠的首页,即可以使插入片材的第一页露出。
关于空送的张数,如下求出。
如令与一组的用纸束(记录纸与插入片材)对应的插入纸为X张,
在发生多送时供给的插入纸为一组的插入纸的第Y张,
多送张数为Z张,则根据
Y+(Z-1)
求出从多送发生时刻的插入片材束(插入一组的用纸束的插入片材的一叠)的先头插入片材开始到供纸完了的片材张数。
在多送的片材在同一叠内的场合,即
    Y+(Z-1)≤X
的场合,成为
    空送张数=X-(Y+(Z-1))
    此外,多送片材涉及下一叠,进而涉及以后的束的场合,即,在
    Y+(Z-1)>X
的场合,成为
    空送张数=X-{(Y+(Z-1))/X的余数}
此间,对记录纸的成像中断。
然后,如果多送片材(S163)和空送的插入片材(S164)排出到处理纸盘630,则使堆积在处理纸盘630上的成像了的用纸、多送片材和插入片材向堆积纸盘700排出(S165)。此时,即使选择订书处理等后处理模式,也不进行后处理地进行向堆积纸盘700的排出。
此后,为了开始新的束的作成,再次从首页开始插入片材乃至记录纸的供纸(S152)。在上述例子的场合,由于首页是记录纸,所以再次从第1页的成像开始。
以上,是基于图21的系统总体(包含成像装置主体和整理器)的处理的流程,为了进一步明确成像装置主体和整理器的任务,由图22A、22B来表示成像装置主体与整理器之间的控制信号的流动。
图22A示出在整理器的插入器进行的供纸处理正常地结束的场合(不发生多送的场合)的控制信号的流动,图22B示出在插入器进行的供纸处理中发生多送的场合的控制信号的流动。
从成像装置主体对整理器指示插入器供纸的场合,整理器测定纸厚,进行是否多送的判断。如果判断在整理器一侧插入器供纸正常地结束,则从整理器对主体进行正常结束的通知(图22A)。
如果在整理器一侧判断成在插入器供纸中发生多送,则整理器本身根据纸厚数据判断多送几张。然后,从整理器对主体通知多送的发生和多送的张数。收到这些,这次从主体对整理器指示空送和空送张数(图22B)。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在插入片材的供纸中已经进行下一个记录纸的成像的时间点的构成的场合,在上述例子中,在第2页的插入片材的供纸中,在校准辊126处等待的记录纸被向转印部116移送,对第4页的记录纸进行着成像。这里,作为插入片材的第2页与第3页多送的场合,在检测到多送的时刻,禁止从校准辊126的供纸动作,与多送的插入片材一起后续的第4页的记录纸也排出到处理纸盘630,进行空送处理。在禁止的时刻,在用来记录移送中的第4页的记录纸被夹持在校准辊126中的场合,脱开校准辊126后,驱动被停止。即,在多送发生时刻就前端越过校准辊的(已被记录)记录纸进行排出处理。
进而,在用来记录后续的第5页的记录纸从纸盒114、115供给的场合,因为该记录纸不用作第5页的记录纸而是用作多送复原后的第1页的图像的记录纸,故在移送到校准辊126时等待。
此后,对在校准辊126处等待着的记录纸第5页的成像被取消从第1页的图像起再次进行成像。
上述控制的结果,即使例如在插入片材处发生多送,也可以从下一叠的首页起再次开始印刷地自动复原。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中,由于以排出纸盘一个都没有的构成,即使发生插入片材的多送,也可以自动地进行适当的复原处理,所以无需用户介入的复原处理,可以给用户提供使用方便性提高了的成像系统。
进而,可以再利用发生多送的高价的插入片材。
已经就最佳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根据以上将会明白,对于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进行变动和修改而不脱离广义的本发明,因而本发明显然要求涵盖所有这些变动和修改落入本发明的基本精神。

Claims (7)

1.一种插入片材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供纸机构,该供纸机构用于将堆积成多组的插入片材依次逐张进行供给,其中每组插入片材分别包括多张插入片材,
多送判别机构,其判别由前述供纸机构所供给的前述插入片材是否多送,以及
控制器,在由前述多送判别机构判别为所供给的前述插入片材为多送的场合,该控制器控制上述供纸机构,以使该供纸机构把涉及前述多送的插入片材的组中剩下的插入片材以及经过了成像处理的记录纸连续地进行供给,为进行下一组的开头的插入片材的供给作准备。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多送判别机构判别所多送的张数,
前述控制器根据一组插入片材的张数和由前述多送判别机构所判别的多送的张数以及涉及多送的组中发生多送的那一张片材的页码来控制连续供给插入片材的张数。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插入片材移送装置能够连接于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
并具有把前述多送判别机构的判别结果发送到前述成像装置的发送装置。
4.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第1供纸机构,其依次逐张供给记录纸,
成像机构,其在前述记录纸上形成图像,
移送机构,其使从前述第1供纸机构所供给的前述记录纸待机并在规定的时间点向前述成像机构供给该记录纸,
第2供纸机构,其用于将堆积成多组的插入片材依次逐张进行供给,其中每组插入片材分别包括多张插入片材,
多送判别机构,其判别由前述第2供纸机构所供给的前述插入片材是否为多送,以及
控制器,在由前述多送判别机构判别为所供给的前述插入片材为多送的场合,该控制器控制上述供纸机构,以使该供纸机构把前述涉及多送的插入片材的组中剩下的插入片材以及已经由前述成像机构所成像了的前述记录纸连续地进行供给,为进行下一组的开头的插入片材的供给作准备,同时,该控制器中断上述移送机构的驱动。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在由前述多送判别机构判别出前述插入片材被多送的时刻,前述移送机构已经开始了向前述成像机构供给前述记录纸时,前述控制器在前述供给结束后中断前述移送机构的驱动。
6.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由前述多送判别机构判别成前述插入片材被多送的场合,前述控制器进行如下控制:连续地供给涉及前述多送的插入片材的组中剩下的插入片材和已经由前述成像机构所成像的前述记录纸,再开始前述移送机构的驱动,从前述一组的用纸束的开头开始成像。
7.一种插入片材移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供纸步骤,在该步骤中将堆积成多组的插入片材依次逐张进行供给,其中每组插入片材分别包括多张插入片材,
多送判别步骤,在该步骤中判别由前述供纸步骤所供给的前述插入片材是否为多送,以及
控制步骤,在该步骤中,在由前述多送判别步骤判别为前述插入片材为多送的场合,进行如下控制:把涉及前述多送的插入片材的组中剩下的插入片材以及经过了成像处理的记录纸连续地进行供给,为进行下一组的开头的插入片材的供给作准备。
CN03146309.6A 2002-07-08 2003-07-08 插入片材的移送装置、移送方法和成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849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9265/2002 2002-07-08
JP2002199265A JP3937947B2 (ja) 2002-07-08 2002-07-08 挿入シートの供給装置、供給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2004A CN1482004A (zh) 2004-03-17
CN1268498C true CN1268498C (zh) 2006-08-09

Family

ID=31184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4630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8498C (zh) 2002-07-08 2003-07-08 插入片材的移送装置、移送方法和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904261B2 (zh)
JP (1) JP3937947B2 (zh)
CN (1) CN126849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28244B2 (ja) * 2001-12-26 2005-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673247B2 (ja) * 2002-08-23 2005-07-20 ニスカ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154299B2 (ja) * 2003-09-01 2008-09-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
US7152856B2 (en) * 2003-11-17 2006-12-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5196124A (ja) * 2003-12-12 2005-07-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541906B2 (ja) * 2004-01-27 2010-09-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束背面折り部平坦処理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10218B2 (ja) * 2004-03-19 2009-08-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原稿供給装置
JP2005263457A (ja) 2004-03-19 2005-09-29 Canon Inc 後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4666934B2 (ja) * 2004-03-23 2011-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シート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4590285B2 (ja) 2004-03-23 2010-1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434800B2 (ja) * 2004-03-24 2010-03-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
US7654521B2 (en) 2004-04-06 2010-02-02 Eastman Kodak Company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product for detecting article multifeed overlap
JP4533014B2 (ja) * 2004-06-14 2010-08-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6189786A (ja) * 2004-12-06 2006-07-2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後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538035B2 (en) * 2005-03-18 2009-05-26 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Netherlands B.V. Lapping of gold pads in a liquid medium for work hardening the surface of the pads
JP2007331944A (ja) * 2006-05-15 2007-12-27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95384B2 (ja) * 2007-04-04 2012-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247792A1 (en) * 2007-04-04 2008-10-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73423B2 (ja) * 2008-06-18 2014-04-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サータ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269164B2 (ja) 2010-10-14 2013-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排出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86526B2 (ja) * 2011-02-17 2014-01-1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5390658B2 (ja) * 2012-05-15 2014-01-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260262B2 (en) 2014-01-17 2016-02-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stacking apparatus,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388800B2 (ja) * 2014-06-30 2018-09-12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製本装置
US9714146B2 (en) 2015-01-08 2017-07-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storag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676304B2 (ja) 2015-07-31 2020-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回転体ユニット、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80275B2 (ja) * 2016-03-28 2020-11-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送風管、送風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80894A (ja) 1984-02-29 1985-09-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製本装置
JPS60191932A (ja) 1984-03-12 1985-09-30 Ricoh Co Ltd 製本装置
JPS60204564A (ja) 1984-03-29 1985-10-16 Ricoh Co Ltd 製本装置
JPS63234268A (ja) * 1987-03-23 1988-09-29 Minolta Camera Co Ltd 作像装置
JP2513869B2 (ja) * 1989-12-11 1996-07-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
JP3337720B2 (ja) * 1991-10-15 2002-10-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
US5272511A (en) * 1992-04-30 1993-12-21 Xerox Corporation Sheet inserter and methods of inserting sheets into a continuous stream of sheets
US5455667A (en) * 1992-09-16 1995-10-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handling apparatus with plural sheet storage units
JP3453420B2 (ja) * 1993-07-31 2003-10-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
US5535012A (en) * 1993-07-31 1996-07-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transmit/receive apparatus onto which a sorter can be mounted via an adapter
DE69422757T2 (de) * 1993-07-31 2000-07-06 Canon Kk Bildkommunikationsgerät mit Einheit zur Speicherung von Aufzeichnungspapier
US5452062A (en) * 1994-03-28 1995-09-19 Xerox Corporation Tabs printing in a printer
JP3250725B2 (ja) * 1997-10-27 2002-0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3387836B2 (ja) * 1998-11-17 2003-03-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6351625B1 (en) * 1999-01-18 2002-02-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she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book-binding method
US6330422B1 (en) * 1999-02-02 2001-12-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ation system
NL1016616C2 (nl) * 2000-11-15 2002-05-23 Ocu Technologies B V Digitale beeldreproductie-inrichting met dubbel-vel-detector.
US6588740B2 (en) * 2000-12-11 2003-07-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Intelligent feeder
US6826374B2 (en) * 2001-08-31 2004-11-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with discharge sheet cover and control based on open/close state of cov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022564A1 (en) 2004-02-05
JP3937947B2 (ja) 2007-06-27
JP2004043041A (ja) 2004-02-12
US6904261B2 (en) 2005-06-07
CN1482004A (zh) 2004-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8498C (zh) 插入片材的移送装置、移送方法和成像装置
CN1669806A (zh) 后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程序和存储介质
US7140611B2 (en)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CN1249532C (zh) 纸张处理设备和具有该设备的成像系统
JP5464790B2 (ja) 製本システム及び製本装置
US7878496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349138A (zh) 纸张处理装置、安装纸张处理装置的方法以及成像装置
CN1194268C (zh) 成像设备
CN1573590A (zh) 纸张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609723A (zh) 纸张处理装置
CN1862399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751979A (zh) 纸张堆积设备和包括该纸张堆积设备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54137A (zh) 纸张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43241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239964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787593A (zh) 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装置、后处理装置、及程序
CN101043572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中的印刷处理的异常检测方法、程序
CN1499316A (zh) 图像形成系统及维护执行程序
JP2008094570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7118351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7050526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画像形成方法
CN178463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3001910A (ja) ステープル処理可能な画像形成装置
CN1825212A (zh) 图像打印装置
JP2007326650A (ja) 原稿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7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