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9964C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39964C
CN1239964C CNB031025102A CN03102510A CN1239964C CN 1239964 C CN1239964 C CN 1239964C CN B031025102 A CNB031025102 A CN B031025102A CN 03102510 A CN03102510 A CN 03102510A CN 1239964 C CN1239964 C CN 123996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mentioned
paper
recording chart
lab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025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37075A (zh
Inventor
黄松强
本山栄一
佐藤光彦
藤森贵司
砂田秀则
池上英之
山本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437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370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3996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996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the force produced by an electrostatic transfer field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transfer through an air gap
    • G03G15/163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the force produced by an electrostatic transfer field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transfer through an air gap the field being produced by laying down an electrostatic charge behind the base or the recording member, e.g. by a corona device
    • G03G15/165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or transport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transfer area, e.g. guides
    • G03G15/1655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or transport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transfer area, e.g. guides comprising a rotatable holding member to which the second base is attached or attracted, e.g. screen transfer holding drum
    • G03G15/166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or transport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transfer area, e.g. guides comprising a rotatable holding member to which the second base is attached or attracted, e.g. screen transfer holding drum with means for conditioning the holding member, e.g. clea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ditioning the transfer element, e.g. clea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88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py material, e.g. postcards, large copies, multi-layered materials, coloured sheet material
    • G03G15/6594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py material, e.g. postcards, large copies, multi-layered materials, coloured sheet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 or the thickness, e.g. endless for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443Copy medium
    • G03G2215/00523Other special types, e.g. tabbe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47Cleaning of transfer member
    • G03G2215/1657Cleaning of transfer member of transfer dr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47Cleaning of transfer member
    • G03G2215/1661Cleaning of transfer member of transfer bel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含:在包括特殊纸的记录纸上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单元;以及使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序列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上进行的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按照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在特殊纸上形成图像的操作,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中进行用于清洁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清洁控制。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通过静电方式和电子照相方式等,在标签纸等特殊纸上形成图像的功能的可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了把在感光鼓上显影的图像复制到中间复制带上,再从中间复制带把图像复制到记录纸上的复制构造。在该复制构造中,通过设置在记录纸的背面一侧的复制辊吸附中间复制带上的图像,进行向记录纸的复制。根据该复制构造,无论纸的翘曲和端部的状态,都能进行稳定的复制,所以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广泛采用。
可是,在该复制构造中,通过复制辊从中间复制带进行图像的复制时,当复制部分上没有记录纸时,图像被复制到复制辊上,结果,污染了接着被送到复制部分的记录纸的背面。对于这样的问题,当使用定型记录纸时,通过控制复制辊的电压,当复制部分上没有记录纸时,复制辊能不吸附图像。当在标签纸的标签部分(标签位于标签纸的后端)形成图像时,至少在标签部分的后端通过复制部分之前,在复制辊一侧必须保持复制辊的电压把图像吸附到复制辊上。可是,当标签纸的标签部分位于复制部分时,该标签部分被中间复制带和复制辊夹着,但是标签纸的标签以外的部分在中间复制带和复制辊之间什么也没有。因此,当弄错了标签的位置的图像附着到中间复制带上时,就会发生污染复制辊的问题。当在标签纸上复制原稿图像时,当原稿不是标签纸,而是定型尺寸的纸时,容易发生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述问题的图像显示装置。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形成单元,在至少一个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复制部分,用于将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复制到包含标签纸、预打孔纸、非矩形纸等的特殊纸的记录纸上,并且具有复制部件的清洁功能;以及控制部分,在上述特殊纸上复制上述图像载体时,控制上述复制部分,使其执行上述复制部件的清洁功能。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形成单元,在至少一个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第一复制部分,将上述图像载体的图像复制到中间复制体上;第二复制部分,将上述中间复制体的图像复制到包含标签纸、预打孔纸、非矩形纸等的特殊纸的记录纸上,并且具有复制部件的清洁功能;以及控制部分,在上述特殊纸上复制上述中间复制体的图像时,控制上述第二复制部分,使其执行上述复制部件的清洁功能。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在至少一个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复制部分,用于将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复制到包含标签纸、预打孔纸、非矩形纸等的特殊纸的记录纸上,并且具有复制部件的清洁功能;选择单元,用于选择在特殊纸上形成图像的第一模式和不在上述特殊纸上形成图像的第二模式;以及控制部分,上述选择单元选择第一模式时,使上述复制部分执行上述复制部件的清洁功能,上述选择单元选择第二模式时,使上述复制部分不执行上述复制部件的清洁功能。
本发明提供的再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在至少一个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第一复制部分,用于将上述图像载体的图像复制到中间复制体上;第二复制部分,用于将上述中间复制体的图像复制到包含标签纸、预打孔纸、非矩形纸等的特殊纸的记录纸上,并且具有复制部件的清洁功能;选择单元,用于选择在特殊纸上形成图像的第一模式和不在上述特殊纸上形成图像的第二模式;以及控制部分,用于在上述选择单元选择第一模式时使上述第二复制部分执行上述复制部件的清洁功能,在上述选择单元选择第二模式时使上述第二复制部分不执行上述复制部件的清洁功能。
可以从以下的说明书和附图了解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特征。
附图说明
下面简要说明附图。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控制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分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部分上的液晶画面的图。
图4A、4B和4C是用于说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部分上的液晶画面的图。
图5A和图5B是表示按照标签纸插入设定而复制的原稿和记录纸的例子的图。
图6A和图6B是表示根据标签纸生成模式的设定而复制的原稿和复制的记录纸的例子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二次复制辊的控制的程序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中间复制带反射带和调色剂图像的关系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展开中间复制带,把每次图像的形成纵向排列的状态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二次复制辊的控制的程序流程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控制步骤的程序流程图。
图13A、13B和13C是用于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稿图像和标签纸的印字位置的关系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实施例4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的控制的程序流程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其他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例的剖视图。在该图中,说明了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图像形成装置,大体上由图像形成部件(并行设置了四个站a、b、c和d,其结构是相同的)、供纸部分、中间复制部分、输送部分、定影单元、操作部分以及控制部分构成。
如果详细说明各单元,则首先说明图像形成部件的结构。即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11a、11b、11c、11d的中心由轴支撑,按图中的箭头方向,由图中未显示的驱动电机驱动而旋转。而且,与感光鼓11a~11d的外周面相对,在它的旋转方向配置了辊带电器12a、12b、12c和12d、扫描器13a、13b、13c和13d、显影装置14a、14b、14c和14d。通过这些辊带电器12a~12d,为感光鼓11a~11d的表面提供了均匀带电量的电荷,接着,通过扫描器13a~13d,使按照记录图像信号调制的例如激光束等光线在感光鼓11a~11d上曝光,在那里形成静电潜影。
通过分别容纳了黄色、青色、洋红色和黑色等四色的显影剂(调色剂)的显影装置14a~14d,把该静电潜影显影,把显影的可视图像复制到中间复制体30上。通过这样的步骤,依次进行基于各调色剂的图像形成。
供纸部分由容纳记录纸P的部分、用于输送记录纸P的辊、用于检测记录纸P的通过的传感器、用于检测记录纸P的有无的传感器和用于使记录纸P沿着输送线路输送的导向装置(图中未显示)构成。图中,21a、21b、21c、21d是纸盒,27是手动盘,箱体28容纳记录纸P。另外,22a、22b、22c、22d是用于从纸盒21a~21d一张一张送出记录纸P的拾起辊。
拾起辊22a~22d虽然能把多张记录纸P送出,但是通过BC辊23a、23b、23c、23d,能可靠地将纸只分离出一张。由BC辊23a~23d分离出的一张的记录纸P再由拔出辊24a~24d、套准前调节辊26输送到套准调节辊25。另外,收藏在手动盘中的记录纸P通过BC辊29分离出一张,由套准前调节辊26输送到套准调节辊25。另外,收藏在箱体28中的多张记录纸P由拾起辊60输送到供纸辊61,由供纸辊61可靠地分离出一张,输送到拔出辊62。记录纸P由套准前调节辊26输送到套准调节辊25。
下面,详细说明中间复制单元。30是中间复制带,作为它的材料,例如使用了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ET)和聚1,1-二氟乙烯(PVdF)等。32是向中间复制带30传递驱动的驱动辊,并且由通过弹簧(图中未显示)的弹力而对中间复制带30提供适度的张力的张力辊33和夹着中间复制带而形成二次复制区域的从动辊34支撑。驱动辊32是在金属辊的表面镀敷数mm厚的橡胶(氨基甲酸酯或氯丁二烯),用于防止与带的打滑,驱动辊32由步进电机(图中未显示)驱动而旋转。
在各感光鼓11a~11d与中间复制带30相对的位置的中间复制带30的背面,配置了外加用于把调色剂图像复制到中间复制带30上的高压的一次复制辊35a~35d,与从动辊34相对配置了二次复制辊36,通过与中间复制带30的压送,形成了二次复制区域。
二次复制辊36对于中间复制施加了适度的压力。另外,二次复制区域下游的中间复制带30之上,配置了清洁装置50,用于清洁中间复制带30的图像形成面。该清洁装置50由清洁刮板51(作为材料,使用了聚亚安酯橡胶等)和收存废调色剂的废调色剂盒52构成。
定影单元40把在内部具有卤素加热器等热源的定影辊41a、被该辊压着的辊41b(有时该辊也具有热源)和输送从这些辊对排出来的记录纸P的排纸辊44构成。
而输送到套准调节辊的记录纸P使比套准调节辊更靠上游的辊的旋转驱动暂时停止,配合图像形成部件的图像形成定时,重新开始了包含套准调节辊25的上游的辊的旋转驱动。记录纸P被向后面描述的二次复制区域输送,二次复制区域中复制图像,在定影单元40中把图像定影的记录纸P通过排纸辊44后,由切换挡板73切换了输送目的地。
切换挡板73位于面朝上排纸一侧时,记录纸P由排纸辊45排出到面朝上排纸盘2中。而当切换挡板73位于面朝下排纸一侧时,记录纸P向翻转辊72a、72b、72c的方向输送,向面朝下排纸盘3排出。须指出的是,在记录纸P的输送线路中配置了多个用于检测记录纸P的通过的传感器。作为这些传感器的种类,有:供纸重试传感器64a、64b、64c和64d、箱体供纸传感器65、箱体拔出传感器66、套准传感器67、排纸传感器68、面朝上排纸传感器69、两面预套准传感器70、两面再供纸传感器71。
在收存记录纸P的纸盒21a~21d中,配置了检测有无记录纸P的盒纸有无传感器63a、63b、63c、63d,在手动盘27配置了检测手动盘27中有无记录纸P的手动盘纸有无传感器74,在箱体28上设置了检测箱体28内有无记录纸P的箱体纸有无传感器75.
控制部分由用于控制上述各单元内的结构的动作的控制板(图中未显示)和电机驱动板(图中未显示)等构成。
操作部分4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上表面上,并且能进行收存记录纸P的供纸部分(供纸盒21a~21d、手动盘、箱体28)的选择、排纸盘(面朝上盘2、面朝下盘3)的选择、标签纸束的指定等操作。
下面,对装置的动作加以说明。作为它的一个例子,说明从纸盒21a输送记录纸P时的情形。
从图像形成动作开始信号产生后开始经过给定的时间后,首先,由拾起辊22a从纸盒21a一张一张送出记录纸P。然后,记录纸P由供纸辊23,经拔出辊24a、套准前调节辊26,输送到套准调节辊25。这时,套准调节辊25停止,纸前端与夹持部接触。然后,配合图像形成部件开始图像的形成的定时,套准调节辊25开始旋转。设定了该旋转周期的定时,使记录纸P和通过图像形成部件而一次复制到中间复制带30上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复制区域中正好一致。
而在图像形成部件,如果产生了图像形成动作开始信号,就通过上述的步骤,在中间复制带30的旋转方向,形成在位于最上游的感光鼓11d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外加了高电压的一次复制辊35d,在一侧复制区域中,一次复制到中间复制带30上,一次复制的调色剂图像被输送到下一个一次复制区域。因此,只延迟在各图像形成部件间输送调色剂图像的时间,进行了图像的形成,在前一图像之上,配合图像顶端,复制了下一调色剂图像。然后,重复了同样的步骤,结果,在中间复制带30上一次复制了四色的调色剂图像。
然后,记录纸P进入二次复制区域,如果接触中间复制带30,就配合记录纸P的通过定时,在二次复制辊36上外加了高电压。然后,通过上述的步骤,形成在中间复制带30上的四色调色剂图像复制到记录纸P的表面。然后,记录纸P被引导到定影辊41的夹持部,通过辊对41a、41b的热和夹持的压力,调色剂图像在纸表面定影,按照切换挡板的切换方向,排出到面朝上排纸盘2或面朝下排纸盘3。
图2是表示控制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部分的结构的框图,由CPU201、图像读出器控制部分202、图像信号控制部分203、打印控制部分204、ROM205、RAM206、操作面板控制部分207构成。
CPU201通过执行存储在ROM205中的程序,通过图像读出器控制部分202控制原稿读取部(图中未显示)。203是图像信号控制部分,存储从原稿读取部(图中未显示)读入的图像数据或通过网络输入到图像信号控制部分的图像数据,对打印控制部分204输出打印数据。
下面,说明当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形成(复制)了来自图像读取部的图像时,执行使用标签纸的标签纸插入模式和标签纸生成模式时的操作部分4的设定。须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把图像形成装置1作为复制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即使是来自网络的打印动作,也能同样进行。
图3A~图3C和图4A~图4C是用于说明设置在操作部分4上的液晶画面的图,图3A是进行复印功能的基本设定的标准画面。
点击应用模式的图标1201,则出现进行各种模式设定的子窗口。试复印图标1203是当有多部复印图像时,只试复印最初的一部,作为样品输出时使用。
决定图像模式的按键群1204选择“自动修正浓度”、“文字模式”、“文字照片模式”、“照片模式”等图像模式,当选择了“文字模式”、“文字照片模式”、“照片模式”时,通过“淡”、“浓”的按键能使浓度变化。
使原稿的倍率变化的按键群1205包含:100%的“等倍”、“缩小”“放大”、1%时的“缩放”和复制原稿全体时使用的“稍稍缩小”的按键。在任何时候,都使原稿的倍率变化,在倍率设定后,显示设定的倍率。
“分类”键1206在输出了用纸后,用于设定完成。例如,包含了:把汇总了多张原稿的一部的输出变更为多部的输出时的分类模式;输出设定了各原稿一页的输出数量的组分类模式;把用分类模式输出的用纸按每一部汇总装订的装订模式等。
“两面”键1207设定在单面读入还是输出原稿和用纸的两面模式。包含了:在单面读入原稿,在两面输出的单双模式;在两面读入原稿,在两面输出的双双模式;在两面读入原稿,在单面输出的双单模式;把原稿的单面分成两份读入,输出到用纸的两面的页连写双面模式。
图3A表示了设定了两面模式中的单双模式的显示例,在两面图标的上部显示了“单→双”。
能快捷使用任意的功能的喜好功能键1208在图3A中,把进行了单面复印时的设定作为喜好键显示,如果按下,就进行了单面复印的模式设定。
图3B是表示按下了图3A所示的“选择用纸”键1202时显示的子窗口的图,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纸盒21a、21b、21c和21d、箱体28、多手动盘27的供纸装置中,设定选择的供纸装置。
这时,图标1211表示多手动盘27,图标1212表示纸盒21a,现在插入了A4用纸。图标1213表示纸盒21b,现在插入了A5用纸。图标1214表示在纸盒21c中作为标签纸供纸段而设定的标签纸供纸段,说明现在插入了A4尺寸的标签纸。根据这样的显示,用户能知道标签纸放在哪里,或设定在哪里。另外,图标1215表示纸盒21d,表示了现在设定为A3用纸,但是没有用纸。图标1216表示现在箱体28中插入了A4用纸。图标1217是自动用纸选择键,当自动选择用纸时,从设定为原稿尺寸的复印模式自动选择最佳的用纸,如果未发现,就选择第二候补的用纸尺寸。
图3C是表示按下应用模式键1201时出现的子窗口的图,分别表示了设定各复印模式的功能的图标。“页展开复印”键1221是执行把原稿当成打开的文稿分为两部分,作为两页原稿读取的模式的键。
“封面/分隔页(扉页)”键1222是执行选择对记录纸使用封面、正反面纸、分隔用的分隔页的供纸格,输出一部分的复印的按键。
“装订模式”键1223是当复印原稿时,执行在记录纸的中央折叠,作为打开的书而输出的模式的按键。
模式存储器键1225是用于汇总应用模式和在键1206内设定的分类模式、在键1205内设定的变倍模式、在键1204内设定的图像模式等各种模式设定后存储的按键。
“OHP页插入”键1226是设定当在多手动27设定了OHP用纸时,从多手动27提供OHP用的幻灯片(OHP纸),并打印,把同一图像印到来自其他供纸装置的普通用纸上,另外,或者把不印字而输出的OHP幻灯片的页插入用纸插入OHP幻灯片之间的模式。
“原稿尺寸混合模式”1227是在自动地向图像读取部输送原稿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图中未显示)中放置了多个原稿,执行A4和A3混合存在时设定的模式的按键。
“图像合成”键1228是一边寄存背景的图像,一边把预先寄存的背景的图像重叠到原稿上而输出的按键。
“标签纸插入”键1229是执行当在图3B所示的纸盒21c中,象图标1214那样有标签纸供纸格时,象分隔页那样,用标签纸作为分隔用纸,移动图像以便用与标签对应的拷贝原稿在标签上印字等的标签纸插入模式的按键。
“标签纸生成”键1230是执行当象图3B所示的纸盒21c的图标1214那样,当有标签纸供纸层时,供给标签纸,使无标签的原稿端部上的图像向与用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在标签纸的部分印字的模式的按键。
“调用”键1231是执行调出上次的复印时的设定的模式的按键。
“移动”键1232是执行对输出原稿图像的用纸,设定怎样移动的模式的按键。
“装订页边”键1233执行对于输出原稿图像的用纸,为了生成装订边而使图像移动的模式的按键。
“消框”键1234是执行消去原稿图像的外框,或印字时消去用纸的外框的图像的模式的按键。
“缩小布局”键1235是执行当把多个原稿在一张用纸上布局、印字时而设定的模式的按键。
“放大布局”键1236是执行把用缩小布局等生成的一张上的多个图像分割、印字的模式的按键。
“关闭”键1237是用于关闭应用模式的子窗口,回到图3A所示的标准画面的按键。
图4A是表示按下了标签纸插入键1229、生成标签纸键1230时打开的子窗口的图,输入标签分割数。一般是通过5张标签纸构成一套的5标签纸,但是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能进行处理从由2张标签纸构成一套的2标签纸到由12张标签纸构成一套的12标签纸的设定。
这里,“标签分割数”是一套中包含的标签纸的张数。在区域1301中表示了现在要设定的标签分割数,通过“减少”键1302和“增加”键1303能使标签分割数增减。
“OK”键1304是设定输入的标签分割数的按键。
“取消”键1305是不设定标签分割数,从输入标签分割数的子窗口返回应用模式的子窗口时按下的按键。
在图4B、图4C中示出的是,按下了“OK”键1304后、设定移动标签图像的量的子窗口。即,是为了把印在原稿中包含的标签部分的图像印在标签部分而使标签图像移动的移动量。
同样,在A4尺寸的标签纸上,如果使标签图像移动12mm左右,就足够了,但是按照印在标签上的文字的大小和原稿上的位置该移动量变化,所以能设定为能以0~25mm的幅度移动标签图像。
“减少”键1311是减少标签图像的通常移动量即12(mm)的按键,“增加”键1312是增加标签图像的通常移动量即12(mm)的按键。
显示部分1313是显示现在要设定的移动量的部分。“取消”键1314是取消移动量的设定,回到设定标签分割数的输入画面(图4A)的按键。
“OK”键1315是在印字时反映显示部分1313上显示的值的按键。
如图4C所示,设定插入标签纸的位置即页数(标签纸插入页)。
表示插入页的插入页窗口1321当选择第一张标签纸时,按下第一张,通过操作部分上的数字键(图中未显示)输入想插入标签纸的页数。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如图4C所示,第一张标签纸的插入位置设定为第二页之前。与此同样,第二张标签纸的插入位置设定为第三页之前,第三张标签纸的插入位置设定为第四页之前,第四张标签纸的插入位置设定为第五页之前,第五张标签纸的插入位置设定为第八页之前。
“取消键”1322是取消作为插入标签纸的插入位置的页数,回到设定标签图像的图像移动量的子窗口的按键。
上滚动键1323是当插入标签纸的页有7处以上时,向上滚动插入页窗口1321的按键。
下滚动键1324是当插入标签纸的页有7处以上时,向下滚动插入页窗口1321的按键。
“OK”键1325是把用插入页窗口1321设定的标签纸的插入页反映到复印作业中的“OK”键,据此,标签纸插入模式的设定结束。
当这样设定了时,从由图4A、图4B、图4C设定的标签分割数、标签图像移动量、标签纸插入页,决定在复印作业中,在一叠用纸的哪个位置插入标签纸,在标签部分上印字时的图像移动量为怎样的移动量,在哪页提供标签纸。
图5A和图5B是表示按照用标签纸插入键1229、图4A、图4B和图4C设定的标签纸插入设定而复印的原稿(5A)和记录纸(5B)的例子的图。这时,原稿尺寸和用纸尺寸一致,只是标签原稿的尺寸与标签纸的尺寸只在标签部分不同。
标签原稿1401夹在原稿1402之间,是在标签纸上印字(形成图像)的原稿。与此对应输出的记录纸显示在图5B中,印在标签原稿1401上的图像只按由图4B设定的移动量移动标签图像,印在标签纸1411上。
图6A和图6B是表示根据标由签纸生成键1230、图4A和图4B设定的标签纸生成模式设定而复印的原稿(标签原稿:图6A)和复印的记录纸(输出的标签纸:图6B)的例子的图。原稿尺寸与用纸尺寸一致,但是标签原稿的尺寸与标签纸的尺寸在标签部分不同。与该不同的尺寸对应而输出的记录纸显示在图6B中,印在图6A的标签原稿上的图像只按由图4B设定的移动量移动标签图像,印在标签纸的标签部分上。
下面,说明把本实施例的中间复制带30的图像复制到记录纸上的二次复制辊36的控制。
图7是用于说明该二次复制辊36的控制的程序流程图,是根据主序列,每隔一定时间或按需要调用的处理。用于执行该程序流程图的程序存储在ROM205中,由CPU201读出、执行。
首先,在步骤S1000中,判断图像形成动作是否开始。当在步骤S1000中判断为未开始图像形成动作时(S1000:No),回到步骤S1000,等到图像形成动作开始时。当在步骤S1000中判断为开始了图像形成动作时(S1000:Yes)时,转移到步骤S1001。
在步骤S1001中,进行图像形成动作的前处理。在该前处理中,成为能用二次复制辊36把图像复制到记录纸上的状态。例如,在二次复制辊36上外加给定的电压,测定流过的电流,进行决定复制电压的处理,执行后面描述的二次复制辊36的清洁序列,输出图像复制前的待机电压。然后,转移到步骤S1002。
在步骤S1002中,判定用感光鼓12a~12d形成,并且由一次复制辊35a~35d复制到中间复制带30上的图像是否到达了二次复制辊36的位置。当在步骤S1002中判断为中间复制带30上的图像未到达二次复制辊36的位置时(S1002:No),回到步骤S1002,等到到达为止。当在步骤S1002中判断为图像到达了二次复制辊36的位置时(S1002:Yes),转移到步骤S1003。
在步骤S1003中,向二次复制辊36的电压输出从中间复制带30向记录纸复制图像的复制电压。步骤S1002中,当判断图像是否到达了二次复制辊36的位置时,可以判断步骤S1003的复制电压的输出的响应时间。在步骤S1003中,当使二次复制辊36的复制电压为图像复制电压后,转移到步骤S1004。
在步骤S1004中,判断复制到中间复制带30上的图像长度是否通过了二次复制辊36。当在步骤S1004中判断为未通过时(S1004:No),回到步骤S1004,等到通过为止。而当在步骤S1004中判断为图像通过了时(S1004:Yes),转移到步骤S1005。
在步骤S1005中,判断用二次复制辊36复制了图像的记录纸是否为标签纸。当在步骤S1005中判断为不是标签纸时(S1005:No),转移到步骤S1008。而当在步骤S1005中判断为是标签纸时(S1005:Yes),转移到步骤S1006。
在步骤S1006中,从图4A~4C说明的图像的移动量的设定和原稿图像的尺寸、标签纸的尺寸判断图像是否为在标签纸的标签部分形成图像的设定。当在步骤S1006中判断为是在标签部分未形成图像的设定时(S1006:No),转移到步骤S1008。而当在步骤S1006中判断为是在标签部分形成图像的设定时(S1006:Yes),转移到步骤S1007。
在步骤S1007中,执行二次复制辊36的清洁处理。二次复制辊36的清洁处理是在二次复制辊36上外加与在记录纸上复制中间复制带30的图像时相反符号的电压,在该状态下,通过保持给定时间(例如二次复制辊36至少旋转一圈所需的时间),把附着在二次复制辊36上的调色剂从二次复制辊36转移到中间复制带30上。然后,通过清洁装置50清洁了中间复制带30。
这里,在二次复制辊36上加相反电压的时间可以根据由印在标签部分的图像长度即图4A~4C中说明的移动量、原稿尺寸、标签纸尺寸决定的长度而变化。
须指出的是,当执行二次复制辊36的清洁处理时,即当是在标签纸的标签部分形成图像的设定时,应该在向该标签纸形成的图像和应该向在该标签纸之后送来的记录纸形成的图像之间空出执行清洁处理的部分,形成接着的图像。换言之,当执行二次复制辊36的清洁处理时,即当是在标签纸的标签部分形成图像的设定时,应该使该标签纸的后端和在该标签纸之后送来的记录纸的前端的距离空出能执行清洁处理的部分,输送下面的记录纸。
在步骤S1007中,如果二次复制辊36的清洁处理结束,就转移到步骤S1008。
在步骤S1008中,把二次复制辊36的电压变更为用于纸间(在复制部分中没有记录纸的状态)的电压(从中间复制带30不向二次复制辊36吸附调色剂的电压),转移到步骤S1009。
在步骤S1009中,判断复制到记录纸的图像是否为图像形成的最终图像。当在步骤S1009中判断为非最终时(S1009:No),回到步骤S1002,重复以下的步骤。而当在步骤S1009中判断为最终的图象时(S1009:Yes),转移到步骤S1010。
在步骤S1010中,执行结束图像形成动作的后处理。在该后处理中,执行二次复制辊36清洁序列,断开二次复制辊36的电压,退到出口。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说明的是标签纸,以及在标签纸上形成图像时改变控制的实施例。但是当为标签纸时,即使改变控制,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在步骤S1005中,判断为标签纸,并且判断为是在标签部分形成图像的设定时,转移到步骤S1007,但是当在步骤S1005中,判断为是标签纸时(不通过步骤S1006),可以转移到步骤S1007,当判断为不是标签纸时,转移到步骤S1008。这时,通过更简单的判断,取得了同样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当在标签纸上形成图像时,使图像间隔比在标签纸以外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时的图像间隔宽,使记录纸间隔比在标签纸以外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时的记录纸间隔宽,进行清洁动作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标签纸,当在预先打了孔的预开孔纸和四角形以外的非矩形纸等特殊纸上形成图像时,也能应用。即本发明包含:当在预开孔纸和四角形以外的非矩形纸等特殊纸上形成图像时,使图像间隔比在标签纸以外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时的图像间隔宽,使记录纸间隔比在标签纸以外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时的记录纸间隔宽,进行清洁动作的结构。
须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二次复制辊36的清洁,是通过在二次复制辊36上外加相反符号的电压而进行的,但是也可以通过机构的清洁动作进行。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把用感光鼓35a~形成的图像复制到中间复制带30后,在复制到记录纸上的结构,但是采用从感光鼓直接复制到记录纸上的结构,进行把记录纸按压在感光鼓上的复制辊36的清洁动作,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2)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只表示了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不同的结构部分(图1的虚线内)。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了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101,使它能通过图中未显示的电机、沿箭头A的方向旋转。在感光鼓101的周围,配置了一次带电器107、曝光装置108、显影单元113、复制带电器110、清洁装置112,在清洁装置的前级配置了清扫带电器111。
显影单元113由用于全彩色显影的四台显影装置113Y、113M、113C、113K构成,这些显影装置113Y、113M、113C、113K分别用Y、M、C、K的调色剂使感光鼓101上的潜影显影。在使各色调色剂显影时,通过图中未显示的电机,使显影单元113在图中的箭头R方向旋转,进行了对位,使这些颜色的显影装置与感光鼓101接触。
显影在感光鼓101上的各色调色剂图像通过复制装置110依次复制到作为中间复制体的中间复制带102上,四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在中间复制带102上。
中间复制带102假设在辊117、118、119上,这些辊中,辊117与图中未显示的驱动源结合,组我诶驱动中间复制带102的驱动辊起作用,辊118作为调节中间复制带102的张力的张力辊起作用,辊119作为二次复制装置的复制辊121的后备辊起作用。
在隔着中间复制带102与辊117相对的位置设置了带清洁器122,用刮板122a刮掉中间复制带102上残留的调色剂。
记录纸由辊对125、126输送到夹持部即二次复制装置121和中间复制带102的接触部,形成在中间复制带102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该二次复制装置121的夹持部复制到记录纸上。
在这样的结构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图像按如下方法形成。首先,在带电装置107上外加电压,用预定的带电部电位使感光鼓101的表面一样带负电。接着,用由激光扫描器构成的曝光装置108进行曝光,使带电的感光鼓101上的图像部分变为预定的曝光部电位,形成了潜影。曝光装置108根据图像信号进行导通、断开,形成与图像对应的潜影。
在显影装置113Y等的显影辊上外加了预先为各色设定的显影偏压,在通过显影辊的位置时,用调色剂对潜影显影,作为调色剂图像而可视化。用复制装置110把调色剂图像复制到中间复制带102上,用二次复制装置121复制到记录纸上后,输送给定影装置105。
当全彩色印刷时,使中间复制带102旋转四圈,在中间复制带上把4色的调色剂重叠起来后,复制到记录纸上。残留在感光鼓101上的调色剂用预备清扫装置使调色剂的带电为容易清洁的状态,用清洁装置112除去并回收,最后感光鼓101由除电装置(图中未显示)除电到0伏附近,准备下一个图像形成循环。
以中间复制带102上的给定位置位基准控制了上述的彩色的图像的形成定时。中间复制带102假设在由驱动辊117、张力辊118、后备辊119构成的辊类上,由张力辊118提供了给定的张力。
在驱动辊117和辊119之间配置了检测基准位置的反射型传感器136。反射型传感器136检测设置在中间复制带的外周面端部的反射带的标记,输出I-top信号。检测到I-top信号后,在经过给定时间后,用由激光扫描器构成的曝光装置108开始曝光。
这样,因为在全彩色的图像的形成时,使中间复制带102旋转四圈,在中间复制带102上使4色的调色剂重叠,所以中间复制带102的周长是比最大图像形成尺寸长的尺寸。
图9是用于说明反射带等和调色剂图像的关系的图,102是中间复制带,136是检测基准位置的反射型传感器,137A和137B是设置在中间复制带102的外周面端部的反射带等的标记。在本实施例中,中间复制带102的周长设定为502.65mm(=160×πmm),它是在最大图像尺寸432mm下,相当于能使显影装置(图8中的113Y~113K)在R方向旋转、切换的时间的足够长度。
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记录纸的长度是书信尺寸(216mm)以下(下面,称作小尺寸(A4或书信))时,在中间复制带102上形成两张部分的图像,当为这以上的尺寸(称作大尺寸(A3、B4或正当的尺寸))时,形成一张。在中间复制带的周围上形成两张部分的调色剂图像时,以第一张(以下的区域A)的基准信号为137A,第二张(以下的区域B)的基准信号为137B而进行。即当中间复制带102上具有区域A和区域B,在小尺寸(A4或书信)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时,通过把一页部分的图像复制到区域A,把另一页部分的图像复制到区域B,中间复制带102能保持合计两页部分的图像。当为大尺寸(A3、B4或正当的尺寸)时,以137A为基准形成调色剂图像。即当在大尺寸(A3、B4或正当的尺寸)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时,跨区域A和区域B形成一页的图像。
图10是用于说明展开中间复制带102,按时间系列排列的状态的图,作为例子,表示了形成四张小尺寸(A4或书信)、一张大尺寸(A3、B4或正当的尺寸)的图像时的情形。
如该图所示,小尺寸(A4或书信)在离标记137A、137B距离L的位置形成了调色剂图像,在大尺寸(A3、B4或正当的尺寸)中,在离标记137A、距离L的位置形成了调色剂图像。
下面,说明对把中间复制带102上的图像复制到记录纸上的二次复制辊121的控制。
图11是用于说明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把中间复制带102上的图像复制到记录纸上的二次复制辊121的控制的程序流程图,这里表示的处理是通过主序列,每隔一定时间或按需要调用的处理。用于执行该程序流程图的程序存储在ROM205中,由CPU201读出、执行。
首先,在图中的步骤S2000中,判断是否开始了图像形成动作。当在步骤S2000中判断为未开始图像形成动作时(S2000:No),回到步骤S2000,等到图像形成动作开始时。当在步骤S2000中判断为开始了图像形成动作时(S2000:Yes)时,转移到步骤S2001。
在步骤S2001中,进行图像形成动作的前处理。在该前处理中,变为能用二次复制辊121把图像复制到记录纸上的状态。例如,在二次复制辊121上外加给定的电压,进行测定流过的电流,决定复制电压的处理,执行后面描述的二次复制辊121的清洁序列,输出图像复制前的待机电压。然后,转移到步骤S2002。
在步骤S2002中,判定用感光鼓101形成,并且由复制装置110复制到中间复制带102上的图像是否到达了二次复制辊121的位置。当在步骤S2002中判断为中间复制带102上的图像未到达二次复制辊121的位置时(S2002:No),回到步骤S2002,等到到达为止。这时,当形成彩色图像时,象已经说明的那样,使中间复制带102旋转四圈,判断第四色的图像由复制装置110复制的中间复制带102上的图像的先头是否到达了二次复制辊121的位置。当在步骤S2002中判断为图像到达了二次复制辊121的位置时(S2002:Yes),转移到步骤S2003。
在步骤S2003中,向二次复制辊121的电压输出从中间复制带102向记录纸复制图像的复制电压。在步骤S2002中,当判断图像是否到达了二次复制辊36的位置时,可以比步骤S2003的复制电压的输出的响应时间还提前判断。在步骤S2003中,当使二次复制辊121的复制电压为图像复制电压后,转移到步骤S2004。
在步骤S2004中,判断复制到中间复制带102上的图像长度是否通过了二次复制辊121。当在步骤S2004中判断为未通过时(S2004:No),回到步骤S2004,等到通过为止。而当在步骤S2004中判断为图像通过了时(S2004:Yes),转移到步骤S2005。
在步骤S2005中,判断用二次复制辊121复制了图像的记录纸是否为标签纸。当在步骤S2005中判断为不是标签纸时(S2005:No),转移到步骤S2008。而当在步骤S2005中判断为是标签纸时(S2005:Yes),转移到步骤S2006。在步骤S2006中,从图3中说明的标签纸插入模式或标签纸生成模式的设定、图4A~4C说明的图像的移动量的设定、原稿图像的尺寸、标签纸的尺寸判断图像是否为在标签纸的标签部分形成图像的设定。当在步骤S2006中判断为是在标签部分未形成图像的设定时(S2006:No),转移到步骤S2008。而当在步骤S2006中判断为是在标签部分形成图像的设定时(S2006:Yes),转移到步骤S2011。
在步骤S2011中,判断复制到记录纸上的图像是否为小尺寸(A4或书信)的图像,并且是否为如上所述,把两张部分的图像复制到中间复制带102上,形成彩色图像的模式。当在步骤S2011中,判断为不是把两张部分的彩色图像复制到中间复制带102上的模式时(S2011:No),转移到步骤S2007。当在步骤S2011中判断为是把两张部分的图像复制到中间复制带102上的模式时(S2011:Yes),转移到步骤S2012。
在步骤S2012中,判断复制的图像是否为中间复制带102上的区域A的图像。当判断为区域A的图像时(S2012:Yes),转移到步骤S2008,因为已经以相同的间隔形成了接着的图像(区域B的图像),所以不执行清洁处理。而在步骤S2012中,当判断为不是区域A的图像时(S2012:No),转移到步骤S2007。
在步骤S2007中,执行二次复制辊121的清洁处理。二次复制辊121的清洁处理是在二次复制辊121上外加与在记录纸上复制中间复制带102的图像时相反符号的电压,在该状态下,通过保持给定时间,例如二次复制辊121至少旋转一圈所需的时间,把附着在二次复制辊121上的调色剂从二次复制辊121转移到中间复制带102上。通过带清洁器122清洁了附着在中间复制带102上的调色剂。在二次复制辊121上加相反电压的时间可以根据由印在标签部分的图像长度即图4A~4C中说明的移动量、原稿尺寸、标签纸尺寸决定的长度而变化。
须指出的是,当执行二次复制辊121的清洁处理时,即当是在标签纸的标签部分形成图像的设定时,应该在向该标签纸形成的图像和应该向在该标签纸之后送来的记录纸形成的图像之间空出能执行清洁处理的部分,形成接着的图像。换言之,当执行二次复制辊121的清洁处理时,即当是在标签纸的标签部分形成图像的设定时,应该使该标签纸的后端和在该标签纸之后送来的记录纸的前端的距离空出能执行清洁处理的部分,输送下面的记录纸。
在步骤S2007中,如果二次复制辊12的清洁处理结束,就转移到步骤S2008。
在步骤S2008中,把二次复制辊121的电压变更为纸间的电压,转移到步骤S2009。这里纸间的电压可以是从中间复制带102向记录纸复制图像时的电压
在步骤S2009中,判断复制到记录纸的图像是否为图像形成的最终图像。当在步骤S2009中判断为非最终时(S2009:No),回到步骤S2002,重复以后的步骤。而当在步骤S2009中判断为最终时(S2009:Yes),转移到步骤S2010。
最后,在步骤S2010中,执行结束图像形成动作的后处理。在该后处理中,执行二次复制辊121的清洁序列,断开二次复制辊121的电压,退出到出口。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说明的是标签纸、以及在标签纸上形成图像时改变控制的实施例,当为标签纸时,即使改变控制,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在步骤S2005中,判断为标签纸,并且判断为是在标签部分形成图像的设定时,转移到步骤S2011,但是当在步骤S2005中,判断为是标签纸时(不通过步骤S2006),可以转移到步骤S2011,当判断为不是标签纸时,转移到步骤S2008。这时,通过更简单的判断,取得了同样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当在标签纸上形成图像时,使图像间隔比在标签纸以外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时的图像间隔宽,使记录纸间隔比在标签纸以外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时的记录纸间隔宽,进行清洁动作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标签纸,当在预先打了孔的预开孔纸和四角形以外的非矩形纸等特殊纸上形成图像时,也能应用。即本发明还包含下述结构:当在预开孔纸和非矩形纸等特殊纸上形成图像时,使图像间隔比在标签纸以外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时的图像间隔宽,使记录纸间隔比在标签纸以外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时的记录纸间隔宽,并进行清洁操作。
如上所述,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不会象采用复制辊那样与记录纸接触而进行复制的机构那样,在标签纸上形成图像时,因为执行复制辊的清洁序列,进行配合标签形状的图像遮掩处理而带来成本的增加,并且能防止污染接着进行图像形成的记录纸的背面。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与使用所述的图8~图10以及图2~图6说明的结构相同。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的控制。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的控制步骤的程序流程图,该处理是通过主序列,每隔一定时间或按需要调用的处理。用于执行该程序流程图的程序存储在ROM205中,由CPU201读出、执行。
首先,在图中的步骤S3001中,判断是否开始了图像形成动作。当在步骤S3001中判断为未开始图像形成动作时(S3001:No),回到步骤S3001,等到图像形成动作开始时。当在步骤S3001中判断为开始了图像形成动作时(S3001:Yes)时,转移到步骤S3002。
在步骤S3002中,判断要形成的图像是否为彩色的。当在步骤S3002中判断为形成彩色图像时(S3002:Yes),转移到步骤S3003。
在步骤S3003中,判断是否用传感器136检测到标记137A,当判断为未检测到标记时(S3003:No),回到步骤S3003,等到检测到为止。而当在步骤S3003中判断为检测到标记137A时(S3003:Yes),移动到步骤S3004。
在步骤S3004中,用基于传感器136的信号的I-top信号形成一种颜色的图像,把它复制到中间复制带102上。然后,转移到步骤S3005,判断记录纸尺寸是否为小尺寸(A4或书信)。当在步骤S3005中判断为不是小尺寸(A4或书信)时(S3005:No),转移到步骤S3008。这里,当判断是否为小尺寸(A4或书信)时,当为标签纸时,判断除了标签部分的尺寸。在步骤S3005中,判断为小尺寸(A4或书信)时(S3005:Yes),转移到步骤S3015。
在步骤S3015中,判断记录纸是否为标签纸,并且是否为在标签部分形成图像的设定。这里,是否为在标签部分形成图像的设定由图3A~3C中说明的标签纸插入模式或标签纸生成模式的设定、图4A~4C说明的图像的移动量的设定、原稿图像的尺寸、标签纸的尺寸判断。在步骤S3015中,判断为标签纸时,并且判断为是在标签部分形成图像的设定时(S3015:Yes),转移到步骤S3008。即当在步骤S3015中,判断为是在标签纸的标签部分形成图像的设定时,通过只在中间复制带102的区域A复制图像,在区域B不复制图像,禁止在中间复制带102上保持多页部分的图像。
在步骤S3015中,若判断为不是标签纸,而且是不在标签部分形成图像的设定(S3015:No),转移到步骤S3006。
在步骤S3006中,判断是否用传感器136检测到标记137B,当判断为未检测到标记137B时(S3006:No),回到步骤S3006,等到检测到为止。而当在步骤S3006中判断为检测到标记137B时(S3006:Yes),移动到步骤S3007。
在步骤S3007中,用基于传感器136的信号的I-top信号形成一种颜色的图像,把它复制到中间复制带102上。即在步骤3015中,当判断为在标签纸以外的记录纸形成图像的模式或者在标签纸的标签部分不形成图像的模式时,通过在中间复制带102的区域A和区域B分别复制图像,允许在中间复制带102上保持多页部分的图像。
然后,移动到步骤S3008,判断形成图像的颜色是否为K(黑色)。当在步骤S3008中判断为不是黑色时(S3008:No),回到步骤S3003。而当在步骤S3008判断为黑色时(S3008:Yes),因为一页部分(四种颜色)的图像复制结束,所以正如后面使用图7描述的那样,通过二次复制辊121把图像从中间复制带102复制到记录纸,移动到步骤S3011。
在步骤S3011中,判断复制的记录纸是否为标签纸,判断为不是标签纸时(S3011:No),移动到步骤S3014,当判断为标签纸时(S3011:Yes),移动到步骤S3012。
在步骤S3012中,判断是否为在标签纸的标签部分形成图像的设定。当在步骤S3012中判断为不是在标签部分形成图像的设定时(S3012:No),转移到步骤S3014,当判断为是在标签部分形成图像的设定时(S3012:Yes),转移到步骤S3013。
在步骤S3013中,从中间复制带102向标签纸复制了图像后,判断是否经过了为了执行二次复制辊121的清洁处理所必要的时间(至少二次复制辊121旋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当在步骤S3013中,判断为未经过清洁处理所必要的时间时(S3013:No),回到步骤S3013,等到经过为止。而当在步骤S3013中,判断为经过了清洁处理所必要的时间时(S3013:Yes),转移到步骤S3014。
在步骤S3014中,判断图像形成的图像是否为最终的图像,当判断为不是最终的图像时(S3014:No),回到步骤S3002,重复以下的步骤。而当在步骤S3014中判断为是最终的图像时(S3014:Yes),就退出到出口。
当在步骤S3002中判断为非彩色图像时(S3002:No),移动到步骤S3009。在该步骤S3009中,判断是否用传感器136检测到了标记137A或137B。当在该步骤S3009中,判断为未检测到标记137A或137B时(S3009:No),回到步骤S3009,等待直到检测到标记。而当在步骤S3009中,判断为检测到标记137A或137B时(S3009:Yes),转移到步骤S3010。
在步骤S3010中,用基于传感器136的信号的I-top信号形成K色的图像,把它复制到中间复制带102上,如上所述,图像通过二次复制辊121从中间复制带102复制到记录纸上,转移到步骤S3011。
下面,参照图7说明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的二次复制辊121的控制。虽然是与所述的实施例相同的图,但是进行依据本实施例的说明。用于执行该程序流程图的程序存储在ROM205中,由CPU201读出、执行。
首先,在步骤S1000中,判断图像形成动作是否开始。当在步骤S1000中判断为未开始图像形成动作时(S1000:No),回到步骤S1000,等到图像形成动作开始时。当在步骤S1000中判断为开始了图像形成动作时(S1000:Yes)时,转移到步骤S1001。
在步骤S1001中,进行图像形成动作的前处理。该前处理是用于变为能用二次复制辊121把图像复制到记录纸上的状态,例如,在二次复制辊121上外加给定的电压,进行测定流过的电流,决定复制电压的处理,执行后面描述的二次复制辊121的清洁序列,输出图像复制前的待机电压。然后,转移到步骤S1002。
在步骤S1002中,判定用感光鼓101形成,并且由一次复制辊102复制到中间复制带102上的图像是否到达了二次复制辊121的位置。这时,当形成彩色图像时,象已经说明的那样,使中间复制带102旋转四圈,判断第四色的图像由复制装置110复制的中间复制带102上的图像的先头是否到达了二次复制辊121的位置。当在步骤S1002中判断为中间复制带102上的图像未到达二次复制辊121的位置时(S1002:No),回到步骤S1002,等到到达为止。当在步骤S1002中判断为图像到达了二次复制辊121的位置时(S1002:Yes),转移到步骤S1003。
在步骤S1003中,向二次复制辊121的电压输出从中间复制带110向记录纸复制图像的复制电压。须指出的是,在步骤S1002中,当判断图像是否到达了二次复制辊121的位置时,可以判断步骤S1003的复制电压的输出的响应时间。在步骤S1003中,当使二次复制辊121的复制电压为图像复制电压后,转移到步骤S1004。
在步骤S1004中,判断复制到中间复制带102上的图像长度是否通过了二次复制辊121。当在步骤S1004中判断为未通过时(S1004:No),回到步骤S1004,等到通过为止。而当在步骤S1004中判断为图像通过了时(S1004:Yes),转移到步骤S1005。
在步骤S1005中,判断用二次复制辊121复制了图像的记录纸是否为标签纸。当在步骤S1005中判断为不是标签纸时(S1005:No),转移到步骤S1008。而当在步骤S1005中判断为是标签纸时(S1005:Yes),转移到步骤S1006。
在步骤S1006中,从图3A~3C中说明的标签纸插入模式或标签纸生成模式的设定、图4A~4C说明的图像的移动量的设定和原稿图像的尺寸、标签纸的尺寸判断图像是否为在标签纸的标签部分形成图像的设定。当在步骤S1006中判断为是在标签部分未形成图像的设定时(S1006:No),转移到步骤S1008。而当在步骤S1006中判断为是在标签部分形成图像的设定时(S1006:Yes),转移到步骤S1007。
在步骤S1007中,执行二次复制辊121的清洁处理。二次复制辊121的清洁处理是在二次复制辊121上外加与在记录纸上复制中间复制带102的图像时相反符号的电压,在该状态下,通过保持给定时间,例如二次复制辊36至少旋转一圈所需的时间。通过这样,把附着在二次复制辊121上的调色剂从二次复制辊121转移到中间复制带102上。通过带清洁器22清洁了附着在中间复制带102上的调色剂。
这里,在二次复制辊121上加相反电压的时间可以根据由印在标签部分的图像长度即图4A~4C中说明的移动量、原稿尺寸以及标签纸尺寸决定的长度而变化。
须指出的是,当执行二次复制辊121的清洁处理时,即当是在标签纸的标签部分形成图像的设定时,通过只向中间复制带102的区域A复制图像,不向区域B复制图像,禁止了在中间复制带102上保持多页部分的图像。换言之,当执行二次复制辊121的清洁处理时,即是在标签纸的标签部分形成图像的设定时,使该标签纸的后端和在该标签纸之后送来的记录纸的前端的距离空出能执行清洁处理的部分,输送接着的记录纸。
在步骤S1007中,如果二次复制辊121的清洁处理结束,就转移到步骤S1008。
在步骤S1008中,把二次复制辊121的电压变更为纸间的电压,转移到步骤S1009。该纸间的电压可以是从中间复制带102向记录纸复制图像时的电压。
在步骤S1009中,判断复制到记录纸的图像是否为图像形成的最终图像,当判断为非最终时(S1009:No),回到步骤S1002,重复以后的步骤。而当在步骤S1009中判断为最终时(S1009:Yes),转移到步骤S1010。
在步骤S1010中,执行结束图像形成动作的后处理。在该后处理中,执行二次复制辊121清洁序列,断开二次复制辊121的电压,退出到出口。
在上述的控制中,在步骤S1006中,当判断为在标签部分形成图像的设定时,移动到步骤S1007,但是也可以与是否为在标签部分形成图像的设定无关进行控制,当判断为标签纸时,就移动到步骤S1007,当判断为不是标签纸时,就移动到步骤S1008。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说明的是标签纸,以及在标签纸上形成图像时改变控制的实施例,当为标签纸时,即使改变控制,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在步骤S1005中,判断为标签纸,并且判断为是在标签部分形成图像的设定时,转移到步骤S1007,但是当在步骤S1005中,判断为是标签纸时(不通过步骤S1006),可以转移到步骤S1007,当判断为不是标签纸时,转移到步骤S1008。这时,通过更简单的判断,取得了同样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当在标签纸上形成图像时,使图像间隔比在标签纸以外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时的图像间隔宽,使记录纸间隔比在标签纸以外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时的记录纸间隔宽,进行清洁动作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标签纸,当在预先打了孔的预开孔纸和四角形以外的非矩形纸等特殊纸上形成图像时,也能应用。即本发明还包含下列结构:当在预开孔纸和非矩形纸等特殊纸上形成图像时,使图像间隔比在标签纸以外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时的图像间隔宽,使记录纸间隔比在标签纸以外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时的记录纸间隔宽,进行清洁动作。
(实施例4)
下面,就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图像形成装置加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是与使用所述的图8~图10以及图2~图6说明的结构相同。
图13A~13C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稿图像和标签纸的印字位置的关系的图,图13A中的原稿图像是与标签纸的除去标签部分的尺寸相同的尺寸。当把形成在中间复制带102上的图像复制到记录纸上时,与通常的记录纸时相比,先把标签纸输送到二次复制辊121。这时,在中间复制带102上形成图像的区域B和区域A之间(切换显影器133的时间)与通常的记录纸时没有区别。在图13B时,原稿图像变为包含标签纸的标签部分的全部的尺寸。这时,如果与没有标签部分时同样地进行向中间复制带102的图像形成,则区域B和区域A的图像间变窄,来不及切换显影器133(例如从青色向洋红色的切换)。因此,如图13C所示,用由137A生成的I-top信号生成图像。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的控制。
图1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的控制的程序流程图,该处理是通过主序列,每隔一定时间或按需要调用的处理。用于执行该程序流程图的程序存储在ROM205中,由CPU201读出、执行。
首先,在图中的步骤S4001中,判断是否开始了图像形成动作。当在步骤S4001中判断为未开始图像形成动作时(S4001:No),回到步骤S4001,等到图像形成动作开始时。当在步骤S4001中判断为开始了图像形成动作时(S4001:Yes)时,转移到步骤S4002。
在步骤S4002中,判断要形成的图像是否为彩色的。当在步骤S4002中判断为形成彩色图像时(S4002:Yes),转移到步骤S4003。
在步骤S4003中,判断是否用传感器136检测到标记137A。当在步骤S4003中,判断为未检测到标记137A时(S4003:No),回到步骤S4003,等到检测到为止。当在步骤S4003中判断为检测到标记137A时(S4003:Yes),移动到步骤S4004。
在步骤S4004中,用基于传感器136的信号的I-top信号形成一种颜色的图像,把它复制到中间复制带102上。然后,转移到步骤S4005,判断记录纸尺寸是否为小尺寸(A4或书信)。
当在步骤S4005中判断为不是小尺寸(A4或书信)时(S4005:No),转移到步骤S4009。这里,当判断是否为小尺寸(A4或书信)时,当为标签纸时,用除了标签部分的尺寸判断。在步骤S4005中,判断为小尺寸(A4或书信)时(S4005:Yes),转移到步骤S4006。
步骤S4006中,判断记录纸是否为标签纸,并且在记录纸上形成的图像是否为图13(b)那样的包含标签部分的长度的图像。当在步骤S4006中是标签纸,并且在记录纸上形成的图像是图13(b)那样的包含标签部分的长度的图像时,转移到步骤S4009。当在步骤S4006中不是标签纸,或者在记录纸上形成的图像不是图13(b)那样的包含标签部分的长度的图像时转移到步骤S4007。
在步骤S4007中,判断是否用传感器136检测到标记137B。当步骤S4007中,判断为未检测到标记137B时(S4007:No),回到步骤S4007,等到检测到为止。而当在步骤S4007中判断为检测到标记137B时(S4007:Yes),移动到步骤S4008。
然后,移动到步骤S4008,用基于传感器136的信号的I-top信号形成区域B的一色图像,把它复制到中间复制带102上。然后,转移到步骤S4009,判断形成图像的颜色是否为K(黑色)。当在步骤S4009中判断为不是黑色时(S4009:No),回到步骤S4003。而当在步骤S4009判断为黑色时(S4008:Yes),因为一页部分(四种颜色)的图像复制结束,所以象图7描述的那样,通过二次复制辊121把图像从中间复制带102复制到记录纸,移动到步骤S4010。
在步骤S4010中,判断图像形成的图像是否为最终的图像,当判断为不是最终的图像时(S4010:No),回到步骤S4002,重复以下的步骤。而当在步骤S4010中判断为是最终的图像时(S4010:Yes),就退出到出口。
当在步骤S4001中判断为非彩色图像时(S4001:No),移动到步骤S4011。
在该步骤S4011中,判断是否用传感器136检测到了标记137A或137B。当在该步骤S4011中,判断为未检测到标记137A或137B时(S4011:No),回到步骤S4011,等到检测到标记。而当在步骤S4011中,判断为检测到标记137A或137B时(S4011:Yes),转移到步骤S4012。
在步骤S4012中,用基于传感器136的信号的I-top信号形成K色的图像,把它复制到中间复制带102上,如上所述,图像通过二次复制辊121从中间复制带102复制到记录纸上,转移到步骤S4010。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说明的是标签纸、以及在标签纸上形成图像时,改变控制的实施例,当为标签纸时,即使改变控制,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须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从感光体101向中间复制带102复制图像,通过使中间复制带102旋转四圈,形成彩色图像的结构,但是,如果采用把记录纸卷在复制磁鼓上,通过使粘贴了记录纸的复制磁鼓旋转四圈,从感光体101直接把图像复制到记录纸上的结构,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下面,根据图15说明把记录纸卷在复制磁鼓上的结构。在图15中,在感光体即感光鼓303的周围,配置了使磁鼓的圆周面带电的一次带电器、用于把通过来自曝光部件的曝光光像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的显影装置1Y、1M、1C、1BK、用于回收存留在图像复制后的磁鼓面上的显影剂(调色剂)的清洁装置312。感光鼓303如果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则通过一次带电器而带电,接着,通过曝光部件,例如扫描光学装置,通过包含来自图中未显示的原稿面的反射光等的面像信息的曝光光向,形成了静电潜影,通过显影装置对该静电潜影进行了全彩色显影,成分调色剂图像。显影装置的结构为:在具有显影器1Y、1M、1C、1BK的所述显影器中,内置了具有黄色Y、洋红色M、青色C、黑色BK等各色的调色剂,通过各色调色剂的组合,能进行全彩色记录。另外,记录纸保持体,即,复制磁鼓309接触感光鼓303的周围。
在所述复制磁鼓309的内部设置了用于使复制媒体即记录纸P与形成在感光鼓303上的复制图像带相反极性的电的复制带电器310。复制磁鼓309在圆周面上保持多张记录纸P,从感光鼓303复制调色剂图像。在比复制磁鼓309更靠记录纸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一侧设置了层叠收存记录纸P的供纸盒。层叠在该供纸盒上的记录纸P从最上层的开始,由输送辊沿着引导构件输送。与形成在感光鼓303上的显示图像同步,向图像复制位置输送记录纸P。另外,在比复制磁鼓309更靠记录纸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一侧,设置了从复制磁鼓309的圆周面分离记录纸P的分离爪315、输送装置324、定影入口引导装置338、用于使记录纸P的复制图像定影的定影器。
为了清洁附着在复制磁鼓309上的调色剂,通过在复制带电器310和感光鼓303上外加与从感光鼓303向记录纸复制时相反的偏压,使附着在复制磁鼓上的调色剂向感光鼓303上移动,通过清洁装置312清洁附着在感光鼓303上的调色剂。
作为这样的把记录纸卷在复制磁鼓上、通过使贴着记录纸的复制磁鼓旋转而从感光鼓直接向记录纸复制图像的结构,也判断是否为标签纸,或者是否为标签纸、且在标签纸上有图像,从而进行控制,是标签纸、且在标签纸上有图像,在复制磁鼓上只贴一张;不是标签纸,或者虽然是标签纸,但是在标签纸上没有图像,就在复制磁鼓上卷绕多张(例如两张),就能取得与前面所述的同样的效果。
另外,对应于标签记录纸上形成的图像长度比标签记录纸的除了标签的长度还长的情况,进行控制,使多张(例如两张)记录纸卷在复制磁鼓上,就能取得与所述同样的效果。
如上所述,当记录纸是标签记录纸,并且在标签记录纸的标签上形成图像时,因为禁止了向图像载体复制多页的调色剂图像的第一模式,所以能设置清洁第二复制辊的时间。
当记录纸是标签记录纸时,因为禁止了向图像载体复制多页的调色剂图像的第一模式,所以能设置清洁第二复制辊的时间。
另外,当标签记录纸上形成的图像长度比标签记录纸的除去标签的长度长时,因为禁止了向图像载体复制多页的调色剂图像的第一模式,所以能设置切换显影器的时间。
而且,当记录纸是标签记录纸,并且在标签记录纸的标签上形成图像时,因为禁止了承载多张记录纸的第一承载模式,所以能设置清洁第二复制辊的时间。
另外,当记录纸是标签记录纸时,因为禁止承载多张记录纸的第一承载模式,所以能设置清洁第二复制辊的时间。
另外,当标签记录纸上形成的图像长度比标签记录纸的除去标签的长度长时,因为禁止了向图像载体复制多页的调色剂图像的第一模式,所以能设置切换显影器的时间。

Claims (12)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在至少一个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
复制部分,用于将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复制到包含标签纸、预打孔纸、非矩形纸等的特殊纸的记录纸上,并且具有复制部件的清洁功能;以及
控制部分,在上述特殊纸上复制上述图像载体时,控制上述复制部分,使其执行上述复制部件的清洁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特殊纸以外的记录纸上复制上述图像载体的图像时,控制上述复制部分,使其不执行上述复制部件的清洁功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图像形成单元在上述特殊纸上形成图像时,所述控制部分以比在上述特殊纸以外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时的间隔长的间隔,对记录纸的传送定时进行控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分按照上述图像形成单元中的上述记录纸的传送定时控制上述图像形成间隔。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在至少一个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
第一复制部分,将上述图像载体的图像复制到中间复制体上;
第二复制部分,将上述中间复制体的图像复制到包含标签纸、预打孔纸、非矩形纸等的特殊纸的记录纸上,并且具有复制部件的清洁功能;以及
控制部分,在上述特殊纸上复制上述中间复制体的图像时,控制上述第二复制部分,使其执行上述复制部件的清洁功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特殊纸以外的记录纸上复制上述中间复制体的图像的图像时,上述控制部分控制上述第二复制部分,使其不执行上述复制部件的清洁功能。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图像形成单元在上述特殊纸上形成图像时,所述控制部分以比在上述特殊纸以外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时的间隔长的间隔,对记录纸的传送定时进行控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分按照上述图像形成单元中的上述记录纸的传送定时控制上述图像形成间隔。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特殊纸上形成图像时,所述控制部分控制上述图像形成单元,使中间复制体上只形成一面的图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图像载体的图像为小尺寸,且在上述特殊纸上形成上述图像时,上述控制部分控制上述图像形成单元,使其不形成上述中间复制体中的剩下的一面的图像。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在至少一个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
复制部分,用于将上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复制到包含标签纸、预打孔纸、非矩形纸等的特殊纸的记录纸上,并且具有复制部件的清洁功能;
选择单元,用于选择在特殊纸上形成图像的第一模式和不在上述特殊纸上形成图像的第二模式;以及
控制部分,上述选择单元选择第一模式时,使上述复制部分执行上述复制部件的清洁功能,上述选择单元选择第二模式时,使上述复制部分不执行上述复制部件的清洁功能。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在至少一个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
第一复制部分,用于将上述图像载体的图像复制到中间复制体上;
第二复制部分,用于将上述中间复制体的图像复制到包含标签纸、预打孔纸、非矩形纸等的特殊纸的记录纸上,并且具有复制部件的清洁功能;
选择单元,用于选择在特殊纸上形成图像的第一模式和不在上述特殊纸上形成图像的第二模式;以及
控制部分,用于在上述选择单元选择第一模式时使上述第二复制部分执行上述复制部件的清洁功能,在上述选择单元选择第二模式时使上述第二复制部分不执行上述复制部件的清洁功能。
CNB031025102A 2002-02-06 2003-02-08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996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030056 2002-02-06
JP030056/2002 2002-02-06
JP2002074974 2002-03-18
JP074974/2002 2002-03-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37075A CN1437075A (zh) 2003-08-20
CN1239964C true CN1239964C (zh) 2006-02-01

Family

ID=27667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251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9964C (zh) 2002-02-06 2003-02-0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6985679B2 (zh)
CN (1) CN123996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15972B2 (ja) * 2002-05-02 2005-1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781880B2 (en) * 2002-07-19 2004-08-24 Micron Technology, Inc. Non-volatile memory erase circuitry
JP4249649B2 (ja) * 2004-04-09 2009-04-02 ホリゾン・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株式会社 縦型丁合機
US7650094B2 (en) * 2004-11-12 2010-01-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ling method
JP4646733B2 (ja) * 2005-08-15 2011-03-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135739B2 (ja) * 2005-09-09 2008-08-2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217420A (ja) * 2007-03-05 2008-09-1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JP5161647B2 (ja) * 2008-05-01 2013-03-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文書処理装置、文書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5922077B2 (ja) * 2013-09-30 2016-05-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597518B2 (ja) * 2016-08-15 2019-10-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5166A (en) * 1993-06-18 1994-06-28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Fuser overheat control
JP3066945B2 (ja) * 1994-03-11 2000-07-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5452062A (en) * 1994-03-28 1995-09-19 Xerox Corporation Tabs printing in a printer
DE69509449T2 (de) * 1994-06-21 1999-12-23 Seiko Epson Corp Papierzufuhrsteuersystem für eine Druckeinheit
JP2707993B2 (ja) * 1995-01-13 1998-02-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
US5848320A (en) 1995-03-29 1998-12-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py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handling original having protruding portion
JP3269334B2 (ja) 1995-06-16 2002-03-25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435264B2 (ja) * 1995-10-24 2003-08-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14664A (ja) * 1999-01-27 2000-08-0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393232B1 (en) 1999-07-30 2002-05-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selecting discharge means according to material sele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30156851A1 (en) 2003-08-21
CN1437075A (zh) 2003-08-20
US6985679B2 (en) 2006-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8498C (zh) 插入片材的移送装置、移送方法和成像装置
US2006022739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forming capable of effectively collating a stack of single/double-sided recording sheets in a desired ejection tray
EP198605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nting an appropriate image even on a special recording medium
US810254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828447A (zh) 成像装置和显影剂盒
CN1239964C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190069B2 (en) Visible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580970A (zh) 显影盒,感光构件盒,处理单元和成像装置
CN2791703Y (zh) 显影盒,感光构件盒,处理单元和成像装置
US8736921B2 (en) Rotatable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441325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609723A (zh) 纸张处理装置
CN1317170C (zh) 成像装置
CN1841225A (zh) 图像形成装置的供纸结构
US899586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enhanced display of guidance information
JP40319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673890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图像形成方法
CN116213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066396B2 (ja) 印字処理装置、多機能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単機能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88037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30987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95587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70680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5914489A (zh) 图像处理装置
JPH03269552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201

Termination date: 202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