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72693Y - 可从成象装置上拆卸的显影剂盒 - Google Patents

可从成象装置上拆卸的显影剂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72693Y
CN2672693Y CNU032048602U CN03204860U CN2672693Y CN 2672693 Y CN2672693 Y CN 2672693Y CN U032048602 U CNU032048602 U CN U032048602U CN 03204860 U CN03204860 U CN 03204860U CN 2672693 Y CN2672693 Y CN 267269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imaging device
housing
bias voltage
detachable compon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0320486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横井胜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7269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7269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80Details relating to power supplies, circuits boards, electric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21Details of unit for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7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box like sha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打印机的色粉剂盒包括一个显影辊和一个电极。色粉剂盒可通过在安装方向上的移动被安装到打印机中,并可通过在拆卸方向上的移动而从打印机中拆卸下来。显影辊提供色粉给打印机的感光元件。电极用于电气连接打印机中的偏压供给电极以提供一个偏压供给显影辊。当显影剂盒被安装到打印机中时,电极在与打印机相接触下,在一个从壳体外部向壳体内部且垂直于安装方向和拆卸方向的方向上移动。当显影剂盒安装到打印机时,电极被电气连接到打印机的偏压供给电极。

Description

可从成象装置上拆卸的显影剂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剂盒,它能自由地安装到成象装置中并从成象装置中拆卸下来。
背景技术
彩色激光打印机能全彩色成象。一个激光打印机装备有多个不同的显影剂盒,分别装有不同颜色的色粉。这些显影剂盒自由地安装到激光打印机上并从激光打印机上拆卸下来。
每一显影剂盒包括一个壳体、一个显影辊、一个层片厚度调节刀、和一个供给辊。壳体形成有一个色粉容纳室,装有对应该显影剂盒颜色的色粉。显影辊、层片厚度调节刀、和供给辊被藏纳在壳体中。色粉容纳室中含有的色粉通过供给辊被提供给显影辊。供应给显影辊的色粉从显影辊和层片厚度调节刀之间通过,并在显影辊的表面被调节成一均匀厚度的薄层。
彩色激光打印机还包括一个感光元件和一个曝光装置。感光元件在其外表面形成有一个感光层。曝光装置有选择地将感光层暴露于激光中以在感光元件上形成静电潜象。当显影剂盒被安装到彩色激光打印机的箱体中时,每个显影剂盒的显影辊与感光元件面对面地设置,这样散布在显影辊表面上的色粉将静电潜象显影为可见色粉图象。
每一不同颜色的色粉中的可见色粉图象互相紧接着被转移到纸上以在纸上形成彩色图象。
片簧型电极设置在激光打印机的箱体、与显影剂盒相对应的位置上。每一片簧型电极连接到一容纳在箱体中的高压电源上,并且施加显影偏压至相应显影剂盒的显影辊上。也就是说,当显影剂盒完全安装在激光打印机的箱体中的时候,每一片簧型电极紧靠着对应地显影辊的辊轴末端。
当显影剂盒中的一个显影剂盒被安装在激光打印机的箱体中时,该辊轴末端移动到相应地片簧型电极的对面并对其施压。这使得辊轴与高压电源电气连接,这样来自高压电源的显影偏压能被施加到显影辊上。此时,片簧型电极在辊轴的压力下作弹性弯曲。这种来自片簧型电极的结果的推动力让片簧型电极和辊轴之间保持良好的接触。
发明内容
片簧型电极在辊轴的压力下能永久变形。当电极过分变形时,电极与辊轴末端间的接触会产生缺陷从而使显影偏压不能被正确地施加给显影辊。然而,因为电极是安装在激光打印机的箱体里面的,故使用者不易修理这种有缺陷的电极。使用者必须请打印机制造商来修理电极。这是一个麻烦的事情。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用在激光打印机或其它成象装置中的各种不同的可拆卸元件上。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拆卸元件和一种成象装置,其中,在可拆卸元件与成象装置间建立电气连接的电极或其它元件的问题能被顺利解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可拆卸元件用于包括电连接部的成象装置中,并包括一个壳体和一个导电元件。壳体通过在安装方向上的移动而安装到成象装置中,并通过在拆卸方向上的移动而从成象装置中拆卸下来。壳体基本上包围着内部。导电元件被连接到壳体上。导电元件在壳体被安装到成象装置的过程中,在被电连接部接触之下沿一接触运动方向移动,并且在壳体被安装到成象装置时与成象装置的电连接部电气连接。该接触运动方向是指从壳体外部朝向壳体内部的方向,并且它与安装方向和拆卸方向垂直。
根据本发明的成象装置包括一个安装部和一个可拆卸元件。安装部包括一个电连接部。可拆卸元件能通过在安装方向上的移动而被安装在安装部中,并通过在拆卸方向上的移动而从安装部中拆卸下来。可拆卸元件包括一个壳体和一个导电元件。壳体基本上包围着内部。导电元件被连接到壳体上。导电元件在壳体被安装到安装部的过程中,在被电连接部接触之下沿一接触运动方向移动,并且在壳体被安装到安装部时电连接部电气连接。该接触运动方向是指从壳体外部朝向壳体内部的方向,并且它与安装方向和拆卸方向垂直。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阅读下文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个彩色激光打印机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中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显影剂盒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安装到激光打印机的安装区的图2中的显影剂盒的局部俯视图;
图4是表示完全安装到安装区的显影剂盒的局部俯视图;
图5是表示将驱动力从激光打印机的壳体中的驱动源传送到显影剂盒的齿轮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在图5中齿轮所传送的驱动力作用下,显影剂盒被推到安装区中一偏斜方位的局部俯视图;
图7是局部用虚线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修正例的局部虚拟的透视图,其中设置防护元件用来防护显影剂盒安装到安装区时的显影剂盒的第一接触点;
图8是表示图7中的防护元件和第一接触元件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图8中的修改案的进一步修正例,其中进一步提供用来保护第一接触点的保护元件;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接触点的修正例的局部透视图,其中设置防护元件用来保护显影剂盒安装到安装区时的显影剂盒的第一接触点;
图11是表示图10的修正例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修正例的透视图,其中设置一个封盖用来保护第一接触点;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修正例的透视图,其中设置一个导向元件;
图14是表示一修正例的俯视图,其中一个接收部形成于安装区;
图15是表示图14的修正例的俯视图,其中显影剂盒被完全安装在安装区中;
图16是表示图14的修正例的俯视图,其中显影剂盒处于一分离位置;和
图17是表示图14的修正例的俯视图,其中显影剂盒处于一接触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考图1至6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机1。
如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1包括一个箱体2和多个构件,例如藏纳在箱体2中的送料器4和成象单元5,送料器4用来供应纸张3给成象单元5。成象单元5在供给的纸张3上形成图象。在下面的阐述中,激光打印机1的“前”指的是图1的左侧,而激光打印机1的“后”指的是图1的右侧。
后盖2a绕一设置在箱体2后壁上的铰链枢轴设置。后盖2a能自由地绕铰链枢轴转动而开、关。后盖2a的打开位置表示为图1中的双点划线。
送料器4包括一个送纸盘6,一个供纸辊7、走纸辊8和配准辊9。送纸盘6可从箱体中拆卸并装有一叠纸3。供纸辊7设置在送纸盘6的后侧。走纸辊8沿纸张3的传送方向设置在供纸辊7的下游。配准辊9沿纸张3的传送方向设置在走纸辊8的下游。供纸辊7转动以在送纸盘6中送出纸叠中最顶层的纸张。在配准辊9执行对纸张3的配准操作后,纸张3被运输到成象单元5的转印位置。转印位置为随后所描述的一第三中间转印元件辊25和一转印辊13之间的位置。
成象单元5包括一个扫描单元10、一个处理单元11、一个中间转印带装置12、转印辊13和一个定影单元14。
扫描单元定位在箱体2的中心和中间转印带装置12的下面。尽管未在图中示出,扫描单元10还包括一个激光发射部、一个光学多面镜、透镜和反射镜。激光发射部基于图象数据发射激光束。激光束被反射或通过光学多面镜、透镜和反射镜,以便于在中间转印带装置12的感光带20的表面上被高速扫描。
处理单元11包括四个显影剂盒15和一个感光带装置16。
四个显影剂盒15被设置在箱体2的后部,包括彼此间按预定距离分开、垂直排列的显影剂盒15C、15M、15Y和15K。每一个显影剂盒15C、15M、15Y和15K都包括一个色粉容纳室,储存有相应的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和黑色(BK)色粉。
每一个显影剂盒15都包括一个壳体32、一个显影辊17和未示于图中的一层片厚度调节刀、一个供给辊和一个色粉容纳部。
一个接触/分离装置设置来在与感光带20相接触的接触位置和与感光带20不接触的分离位置之间独立地前后水平移动每一个显影剂盒15。接触/分离装置与图16和17中的修正例所示相同,因此将结合图16和17进行阐述。即,凸轮74被装配于每一显影剂盒15以在接触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水平地前后移动显影剂盒15。如图17所示,在接触位置时,显影辊17与感光带20接触。如图16所示,在分离位置时,显影辊17与感光带20分离。尽管图中未示出,一个螺线管被设置来驱动凸轮74。
回到图1,当后盖2a打开时,通过水平朝后拉显影剂盒15,每一个显影剂盒15都能被从箱体2中移走而分离。这样能根据需要替换显影剂盒15。
根据本实施方式,显影剂盒15装有相应的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和黑色(BK)的带正电的、非磁性的、单一成分的聚合物色粉。聚合物色粉可通过使用已知的聚合方法,如悬浮聚合或乳液聚合使聚合物单体共聚来制备。聚合的色粉颗粒为球状并因此具有非常好的流动性。
如图2所示,每一显影辊17包括一个辊轴17a和一个辊筒部17b。辊轴17a由金属制得。辊筒部17b由导电橡胶材料做成管状并覆盖辊轴17a。每一显影辊17自由地可转动地支撑在相应的显影剂盒15的壳体32前端的一个开口中。尽管图中未示出,一个电动机被设置在箱体2里面并提供驱动力用来驱动每一显影辊17转动。尽管未在图中示出,箱体2中设置一个高压电源用来在显影操作过程中施加一显影偏压给每一个显影辊17。
供给辊转动以将装在色粉容纳部中的色粉供应给显影辊17。供给辊与显影辊17之间的摩擦让色粉带上正极性电荷。随后,显影辊17的转动移去散布在层片厚度调节刀与显影辊17问的显影辊17表面的色粉,这样色粉被调节至一均匀厚度的薄层。
感光带装置16与四个显影剂盒15面对面地设置在四个显影剂盒15的前方位置。感光带装置16包括一个第一感光带辊18,一个第二感光带辊19,感光带20和一个栅控式电晕充电单元21。
第一感光带辊18定位成与显影剂盒15中最底下的黄色显影剂盒15C正相对。第二感光带辊19定位成与显影剂盒15中最顶上的黑色显影剂盒15K的正相对。感光带20环绕着第一感光带辊18和第二感光带辊19。感光带20是由树脂,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得的环带。感光带20的表面形成一铝沉积层。感光带20形成一带正电性质的有机感光层。
尽管图中未示出,一个电动机被设置用来驱动第二感光带辊19以使其转动。第一感光带辊18跟随第二感光带辊19转动。当第一感光带辊18和第二感光带辊19转动时,感光带20绕第一感光带辊18和第二感光带辊19的外围沿逆时针方向移动。
栅控式电晕充电单元21邻近感光带20设置在第一感光带辊18附近的位置上。更为详细地,栅控式电晕充电单元21安装的位置是,沿感光带20的运动方向、在第二感光带辊19的下游和扫描单元10用激光使感光带20曝光处的上游。栅控式电晕充电单元21用一个预定的距离与感光带20分隔开。栅控式电晕充电单元21从一比如由钨钢制备的充电线产生电晕放电来给感光带20的表面充电至均匀的电荷。
当感光鼓27转动时,感光鼓27的表面首先通过栅控式电晕充电单元21均匀地充电至带正电,随后被来自扫描单元10的高速扫描激光束曝光以按照图象数据形成静电潜象。
当当前被操作的特定显影剂盒15的显影辊17面对和接触感光带20时,显影辊17的转动供应散布在显影辊17上的带正电色粉给形成在感光带20的表面上的静电潜象。此时,色粉有选择地仅散布于感光带20的那些被来自扫描单元10的激光束所曝光的部分。也就是说,当激光束使感光带20的均匀带正电荷表面部分曝光时,在被曝光部分电位下降。提供的色粉有选择地仅转印给曝光部分,由此将静电潜象显影成可见色粉图象。在这种方式中,进行了一次反转的显影操作。通过这种操作,用装在当时被用来显影图象的特定显影剂盒15中的色粉,就在感光带20上形成单色色粉图象。
中间转印带装置12包括一个第一中间转印带辊23、一个第二中间转印带辊24、第三中间转印元件辊25、和一个中间转印带26。
第一中间转印带辊23基本上与第二感光带辊19,感光带22和置于其间的中间转印带26面对面设置。第二中间转印带辊24设置在第一中间转印带辊23的下面和第三中间传送器辊25的后面。第三中间传送器辊25与第一中间转印带辊对角(下前方)设置。第三中间传送器辊25还与转印辊13、置于第三中间传送器辊25和转印辊13之间的中间转印带26面对面设置。中间转印带26是一种用导电性树脂,如散布有导电颗粒如碳的聚酰亚胺或聚碳酸酯制造的环带。中间转印带26环绕着中间转印带辊23至25并大致形成三角形。
第一中间转印带辊23被电动机(未示出)传来的驱动力驱动而旋转。第二中间转印带辊24和第三中间转印元件辊25随第一中间转印辊23而转动。结果是,中间转印带26绕第一中间转印带辊23、第二中间转印带辊24和第三中间转印元件辊25的外围顺时针转动。
中间转印带26对着第一中间转印带辊23上的部分与感光带20接触。相应地,在相互接触的中间转印带26和感光带20之间形成一辊隙。中间转印带26和感光带20以相同的方向在辊隙处移动。同样,第一中间转印带辊23被施加一偏压,该偏压将色粉从感光带20移动到中间转印带26。
当散布在感光带20上的单色色粉图象移动到正对中间转印带26时,色粉图象通过施加在第一中间转印带辊23的偏压传送到中间转印带26。采用类似的操作,通过每一显影剂盒15,单色图象相继形成于感光带20上,并且相互紧接着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6上,从而在中间转印带26上形成一彩色图象。
更为详细地描述是,螺线管(未示出)驱动黄色显影剂盒15Y的凸轮74转动使得黄色显影剂盒15Y水平移动到图17所示的接触位置。结果是,黄色显影剂盒15Y的显影辊17接触形成有一对应于待打印的全色图象的黄色部分的静电潜象的感光带20。同时,其它显影剂盒15(15M、15C和15K)的凸轮74被驱动以使其它显影剂盒15水平移动至图16所示的分离位置。结果是,首先由填充黄色显影剂盒15Y的黄色色粉在感光带20上形成一黄色可见色粉图象。接着,当感光带20的移动将感光带20连续地移动至与中间转印带26面对面时,形成在感光带20上的黄色可见色粉图象被传送到中间转印带26上。
按相同的方法,螺线管(未示出)驱动品红色显影剂盒15M的凸轮74转动从而使品红色显影剂盒15M水平移动至图17中的接触位置。结果是,品红色显影剂盒15M的显影辊17接触形成有一对应于待打印的全色图象的品红色部分的静电潜象的感光带20。同时,其它显影剂盒15(15Y、15C和15K)的凸轮74被驱动以使其它显影剂盒15水平移动至图16所示的分离位置。结果是,由填充品红色显影剂盒15Y的品红色色粉在感光带20上形成一品红色可见色粉图象。接着,当感光带20的移动将感光带20连续移动至与中间转印带26面对面时,形成在感光带20上的品红色可见色粉图象被传送到位于中间转印带26上的黄色色粉图象上。采用这种方法,品红色色粉图象被叠加在中间转印带26上的黄色色粉图象上。
对装在青色显影剂盒15C中青色色粉和装在黑色显影剂盒15K中的黑色色粉重复类似的操作,直到一全色图象形成于中间转印带26上。
转印辊13被可转动地设置成通过中间转印带26与第三中间转印元件辊25基本上面对面。同样,转印辊13被有选择地驱动以与中间转印带26接触和分离。也就是说,当不同的单色图象在某一时刻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6上时,转印辊13与中间转印带26分离;而当彩色图象被转印到纸张3上时,转印辊13移动到中间转印带26的表面上。此外,当彩色图象被转印到纸张3上时,转印辊13由一转印偏压单元施加予一个预定的转印偏压。
当纸张3通过转印辊13和中间转印带26之间时,形成于中间转印带26上的全色图象通过转印辊13的运转而被转印到纸张3上。应当注意的是转印辊13接触中间转印带26的时位置被叫做转印位置。
定影单元14被设置在转印辊13的上面,包括一个热量辊27,一个加压辊28和一对走纸辊29。加压辊28压靠着热量辊27。走纸辊29位于热量辊27和加压辊28相对于纸张的传输方向的下游。热量辊27由内部金属层、外部硅橡胶层、和用来加热金属层和硅橡胶层的卤素灯构成。在成象单元5的转印位置,当纸张3通过热量辊27和加压辊28之间时,被转印到纸张3上的彩色图象被热定影在纸张3上。
走纸辊29将印有彩色图象的纸张3传送到一对导出辊30。导出辊30导出纸张导出到形成在箱体2的顶部的导出盘31上。
接下来,参考图2-6,设置在每一个处理单元11中的显影剂盒15将被更为详细地描述。除了其中所包含的色粉外,所有的显影剂盒15具有基本相同的构造。因此,下面的说明将限于一般的显影剂盒,除非另有说明。
如图2所示,显影剂盒15的壳体32具有一基本上为矩形的盒状形状。壳体32的前端形成一个开口33并具有侧壁34、35。一轴支撑架36形成于两侧壁34、35上,位于开口33的一端。轴支撑架36支撑着显影辊17的辊轴17a。同样,一容纳槽37形成在侧壁35中。容纳槽37具有长而细的形状,在显影剂盒15安装到和拆卸自激光打印机的方向上水平延伸。
如图3所示,容纳槽37沿显影剂盒15的宽度方向向里缩进到壳体32中。这里,显影剂盒15的宽度方向是指这样一个方向,它垂直于显影剂盒15安装到和拆卸自激光打印机的方向的延伸。宽度方向将被可选择地称作向内宽度方向和向外宽度方向,向内宽度方向用来表示从侧壁35朝侧壁34延伸的方向,向外宽度方向用来表示从侧壁35远离侧壁34延伸的方向。从图3所示来看,容纳槽37形成在壳体32的右侧并沿宽度方向向左朝壳体32的内部延伸。
容纳槽37包括连续的第一槽段38和第二槽段39。第一槽段38形成容纳槽37的前段并容纳随后描述的导电元件43的连接部46。第二槽段39形成容纳槽37的后段。第二槽段39位于被形成地进入壳体32的内部比第一槽段38更深(沿宽度方向),并容纳导电元件43的接触元件44。
显影辊17可转动地支撑在壳体32的开口33中。辊轴17a在显影辊17的轴向上较辊筒部17b更为突出。换句话说,辊轴17a从辊筒部17b的两轴端突出。辊轴17a的突出端穿过轴支撑架36,这样显影辊17可转动地支撑在开口33中,且显影辊17局部暴露在壳体32的外面。一驱动齿轮40支撑在辊轴17a的左侧突出端。驱动齿轮40与随后描述的一个输入齿轮53相啮合,并用作一驱动力输入部。辊轴17a的右侧突出端的顶端41是暴露的以便于能接触导电元件43的辊-轴接触点45。
导电元件43用来将来自高压电源施的显影偏压施加给显影辊17并被设置在显影辊17上。导电元件43包括接触元件44,辊-轴接触点45,和连接部46。接触元件44用来连接用作偏压供给元件的偏压供给电极56,并设置在箱体2中的相应位置上。辊-轴接触点45用来连接辊轴17a的顶端41。连接部46将接触元件44和辊-轴接触点45电气连接在一起。
连接部46和辊-轴接触点45由整体的金属片,如金属片簧构成。连接部46形成为一个与容纳槽37的第一槽段38相配合的细长矩形。辊-轴接触点45包括两个弯头。即,辊-轴接触点45从连接部46的前端以某一角度弯曲,从而与连接部46构成大致V形。辊-轴接触点45再次弯曲以至于它再次在辊-轴接触点45前端附近与连接部46平行而延伸。应当注意的是,连接部46的后部形成有一凹口47。凹口47在箱体32的宽度方向上(图3中向左)朝里弯曲。
接触元件44位于凹口47中,但它是一个与连接部46相分离的部件。接触元件44大致为平面图中所看到的U形。接触元件44由金属或导电树脂材料制得。因为接触元件44是一个与连接部46相分离的部件,所以接触元件44能用一种材料做成能确保与偏压供给单元的偏压供给电极56正确地电气连接的形状。
接触元件44的自由端形成弯曲倾斜的表面48,当显影剂盒15被安装到激光打印机时用来将显影剂盒15平稳地引导至箱体2中。弯曲倾斜的表面48相对于箱体2倾斜。
两个销钉49被设置用来将连接部46的纵向中心段固定在第一槽段38上。两个销钉49将导电元件43附接到箱体32的侧壁35,这样,导电元件43被设置在容纳槽37中,接触元件44被容纳在第二槽段39中,辊-轴接触点45与辊轴17a的顶端41相接触。
当导电元件43以这种方式安装时,接触元件44被设置在辊-轴接触点45相对于显影剂盒15安装到激光打印机时移动的方向的下游(下文中,显影剂盒15安装到激光打印机时移动的方向将仅被代称为成象单元5的安装方向)。另一种不同的说法是,接触元件44被设置成朝着显影剂盒15的后侧。还有,通过连接部46的弹性所允许的弯曲变形,接触元件44能在第二槽段39中移动,即沿箱体32的宽度方向左右移动。
因为接触元件44沿显影剂盒15的安装方向被设置在辊-轴接触点45的下游,这表明接触元件44和辊-轴接触点45位于显影剂盒15安装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因此,接触元件44的位置能设置成与偏压供给电极56的位置相对应,而不需考虑辊-轴接触点45的位置。结果是,偏压供给电极56可设置在激光打印机的剂盒安装区50(以后描述)中最合适的位置。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
通过将导电元件43连接到显影剂盒15的壳体32上,辊-轴接触点45可恒定地位于与辊轴17a的顶端41相接触的位置。因此,相比于打印侧电极滑入和滑出与辊轴接触的传统结构,辊-轴接触点45上的磨损量能被减小。辊轴17a和辊-轴接触点45间的适当接触能维持很长时间。
接下来,参考图3和图4,描述显影剂盒15安装到箱体2中和从箱体2中拆卸显影剂盒15的构造。如图3所示,箱体2设置有左侧壁51和右侧壁52,它们用来限定容纳显影剂盒15的剂盒安装区50且其功能是引导显影剂盒15到箱体2的安装和显影剂盒15的拆卸。左侧壁51和右侧壁52设置成互相面对面且在显影剂盒15的宽度方向上分离一个对应于显影剂盒15的宽度的距离。尽管图中未示出,箱体2还设置有一个上壁和一个下壁,它们被设置成互相面对面且在显影剂盒15的厚度方向上分离一个对应于显影剂盒15的厚度的距离。
剂盒安装区50的左侧壁51形成一个大致平坦的表面。用来传输驱动力以转动显影辊17的输入齿轮53设置在左侧壁51的前侧。
尽管未在图中示出,一电动机和用来将驱动力从电动机传输到输入齿轮53的结构设置在箱体2中。输入齿轮53位于箱体2中的某一位置,当显影剂盒15安装在箱体2中时,该位置能如图5所示让输入齿轮53与辊轴17a的驱动齿轮40相啮合。
右侧壁52包括一倾斜表面54和一滑动表面55。倾斜表面54位于右侧壁52的末端附近并且相对于从右侧壁52的前端到右侧壁52的末端的距离远离左侧壁51(远离显影剂盒15)倾斜。滑动表面55自倾斜表面54的前端向前形成一个大致平坦的表面。
滑动表面55形成有一矩形槽57用来以随后描述的方式容纳偏压供给电极56。槽57位于滑动表面55上的某一位置,并在向外宽度方向上远离显影剂盒15而缩进。
偏压供给电极56形成大致矩形板状且被嵌入槽57中,这样偏压供给电极56能与滑动表面55形成大致平坦的表面。即,对于显影剂盒15的宽度方向,偏压供给电极56与滑动表面55大致齐平。另一种不同的说法是,滑动表面55在宽度方向上被设置在与偏压供给电极56大致相同的位置上。
偏压供给电极56连接到用来在上述显影操作过程中施加显影偏压给每一显影辊17的高压电源(未示出)。
仅通过将显影剂盒15的壳体32和剂盒安装区50对齐并水平朝里地将显影剂盒插入剂盒安装区50,显影剂盒15就被安装到箱体2中。图2和图3表示被安装到箱体2之前的显影剂盒15。在这种情况下,接触元件44处于非安装位置,其中,接触元件44在连接部46的弹性推动力的作用下,在向外宽度方向上被推动而自壳体32的右侧壁35向外突出。当显影剂盒15被安装到剂盒安装区50的时候,最初时接触元件44的弯曲倾斜的表面48紧靠着箱体2的倾斜表面54。当显影剂盒被不断地进一步安装到剂盒安装区50时,接触元件44沿倾斜表面54滑动,并且因此逐渐地沿向内宽度方向反抗接触部46的弹力而移动到壳体32中。
一旦接触元件44滑动到滑动表面55,接触元件44就位于安装位置中。安装位置是当接触元件44与偏压供给电极56相接触时,接触元件44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因为滑动表面55的外表面和偏压供给电极56相互齐平,所以当接触元件44到达滑动表面55时,接触元件44就将处于安装位置。如图4所示,当接触元件进一步地滑动到偏压供给电极56时,接触元件44仍保持在安装位置中。当接触元件44位于它的安装位置时,驱动齿轮40和输入齿轮53相互啮合。
当显影剂盒15完全被安装到剂盒安装区50后,显影操作就能被执行。在显影操作过程中,来自电动机(未示出)的驱动力被传输到输入齿轮53,这样输入齿轮53被驱动而以图5中箭头所指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与输入齿轮53相啮合的驱动齿轮40被驱动而以图5中箭头所指的顺时针方向转动。驱动齿轮40的驱动力施加一向前方向的力给左手侧的壁34,如图5中箭头所示。如图6中的虚线所示,在显影操作中,这个向前方向的力用来在剂盒安装区50中稍微偏斜地移动显影剂盒15。更具体地,显影剂盒15的右手侧壁35的后侧朝剂盒安装区50的右侧壁52移动,这样接触元件44更牢固地压靠着偏压供给电极56。
在显影操作中,来自箱体2中的高压电源(未示出)的偏压通过偏压供给电极56、接触元件44、连接部46和辊-轴接触点45而被施加给转动的显影辊17的辊轴17a。
执行与将显影剂盒15安装到箱体2中相反的操作程序来将显影剂盒15从箱体2中拆卸下来。即,显影剂盒15的壳体32仅仅被从剂盒安装区50中向后水平拉出。结果是,如图2和3所示,接触元件位于它的非安装位置,其时,接触元件44在连接部46的弹力的作用下,在向外宽度方向上自壳体32的右侧壁35自由地向外突出。
当显影剂盒15被安装到箱体2中时,接触元件44的弯曲倾斜的表面48紧靠着右侧壁52的倾斜表面54,这样接触元件44沿向内宽度方向被逐渐地引导至壳体32中。这种构造防止了接触元件44的损坏,并让显影剂盒15平稳地安装到箱体2中。
接触元件44抵靠着滑动表面55滑动并被滑动表面55引导至偏压供给电极56。采用这种方法,滑动表面22确保显影剂盒15的安装和拆卸操作都能平稳地进行。由于剂盒安装区50的滑动表面55和偏压供给电极56形成一个单独的平坦表面,因此即使接触元件44不在宽度方向上移动,也能在滑动表面55滑动后正确地接触偏压供给电极56。因此,能够获得接触元件44和偏压供给电极56之间的正确接触。
当接触元件44与偏压供给电极56相互接触时,接触元件44在向内宽度方向上对抗连接部46的弹力而被压入壳体32中。因此,通过接触部46的弹力的反作用力,接触元件44被压靠着偏压供给电极56。由于这种原因,接触元件44和辊-轴接触点45能正确地保持接触。
也就是说,当显影剂盒15被安装到箱体2中时,接触元件44沿向内宽度方向对抗连接部46的弹力而移动到壳体32中。连接部46的弹力的反作用力能可靠地让接触元件与偏压供给电极56相接触。当显影剂盒15从箱体2中拆卸时,连接部46的弹力在壳体32的向外宽度方向上将接触元件44移至非安装位置。
这就有可能在安装显影剂盒15到箱体2中和从箱体2中拆卸出显影剂盒15的过程中,在与右侧壁52相接触的情况下,导电元件43可能永久变形。这能导致接触元件44和偏压供给电极56之间的接触不良。
但是,即使导电元件43永久变形,当显影剂盒15被更换时,导电元件43也将被更换,这样能一直获得接触元件44和偏压供给电极56之间的正确接触。相应地,即使接触元件44和偏压供给电极56之间的接触变得有缺陷,也无必要将整个激光打印机1送给制造商修理:使用者能短时间内简单地解决这个问题。
所希望的是接触元件44的非安装位置和安装位置间的距离处在1mm-5mm的范围内。通过设定接触元件44的移动量于该范围内,接触元件44将以一适当的压力压靠着偏压供给电极56。
当在显影操作过程中显影辊17被驱动而转动时,显影剂盒15的右手侧壁35的后部获得一如上所述的右侧壁52的方向上的力。因此,位于右手侧壁35的后部的接触元件44被压向设置在右侧壁52上的偏压供给电极56。由于这个原因,接触元件44和偏压供给电极56能可靠地相互接触。
接下来将描述实施方式的修正例。
如图7和8所示,防护元件58可提供给显影剂盒15。防护元件58是在接触元件44没有与右侧壁52的滑动表面55相接触的情况下将接触元件44引导至偏压供给电极56的突起。
防护元件58被构成为与接触元件44相分离的元件,并在覆盖接触元件44的上、下表面的情况下被设置在凹口47中。更详细地说明为,防护元件58夹在接触元件44得上、下侧之间并且在客体32的向外宽度方向上比接触元件44更向外突出。
当防护元件58如在这个修正例中被设置时,那么应设置如图8中虚线所示的偏压供给电极56以便在向内宽度方向上从滑动表面55稍微地突出。
采用这种方式设置防护元件58,如图8所示,当显影剂盒15被安装在箱体2中时,两个防护元件58抵靠右侧壁52的滑动表面滑动。因此,在显影剂盒15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中,接触元件44将不会接触滑动表面55。此外,当接触元件44被移动到偏压供给电极56处的安装位置时,接触元件44将正确地接触偏压供给电极56。采用这种结构,在显影剂盒15安装到箱体2中和从箱体2中拆卸下来时,接触元件44将不会因与滑动表面55的接触而被弄脏或污染。接触元件44和偏压供给电极56之间的连接将会更好。
如图9所示,显影剂盒15可设置保护元件59用来保护接触元件44。
如图9所示,保护元件59上、下夹着防护元件58。每一保护元件59都设置成比任一保护元件58厚。保护元件59从壳体32的侧壁35突出并在向外宽度方向上比防护元件58伸出得更多。更具体地,当接触元件44移动到非安装位置时,保护元件59在向外宽度方向上比防护元件58的外周缘突出得更多。因此,例如,在显影剂盒15置于桌子或其它表面上且接触元件44正对着该表面的时候,保护元件59将有效地保护接触元件44。这样,可以防止对接触元件44的损坏。当显影剂盒15被安装到激光打印机中时,接触元件44和偏压供给电极56之间将更可靠地相互连接。
尽管本实施方式描述了作为连接部46和辊-轴接触点45的分离元件的接触元件44,如图10和11所示,接触元件44可整体地用与连接部46和辊-轴接触点45相同的叶簧元件来构成。在图10和11的实施例中,接触元件44通过将叶簧元件弯曲至一个大体为梯形形状(如平面图所示)来构成。更具体地,连接部46的末端被弯向壳体32的向外宽度方向以形成一用作弯曲倾斜的表面48的倾斜表面。叶簧元件在于接触部46相平行的方向上被再次弯曲以形成一个用来电气连接偏压供给电极56的突出表面61。在这个修正例中,防护元件60被设置在突出表面61上。按照与防护元件58相同的方式,防护元件60是在接触元件44没有与右侧壁52的滑动表面55相接触的情况下用来将引导接触元件44引导至偏压供给电极56的突起。
防护元件60是形成在突出表面61上的两个销钉,并且垂直地相互分开一个预定的距离。
当防护元件60以这种方式被设置时,那么如图11中的双点线所示,这样设置偏压供给电极56以便在向内宽度方向上从滑动表面55稍微地突出而对着接触元件44。偏压供给电极56形成一个为适配在两个防护元件60之间而足够薄的厚度(垂直方向)。
当显影剂盒15被安装到激光打印机中时,如图11所示,两防护元件60抵靠着右侧壁50的滑动表面55滑动。因此,接触元件44将不会接触滑动表面55。当接触元件44移动到安装位置中且同时与偏压供给电极56面对面的时候,接触元件44将正确地接触偏压供给电极56。采用这种结构,当显影剂盒15安装到箱体2中或从箱体2拆卸下来时,接触元件44将不会因为与滑动表面55的接触而被弄脏或污染。接触元件44和偏压供给电极56之间的连接将会更好。
如图12所示,可设置一个封盖62用来保护接触元件44。封盖62设置在右手侧壁35的前侧。封盖62包括一体成形的盖部63和轴向盖部64。盖部63是具有一开口的矩形盒状,该开口位于对着右手侧壁35的侧面上。轴向盖部64形成于盖部63的前表面上,为大致半圆柱形状。
盖部63附接于右手侧壁35的前侧以便覆盖与辊-轴接触点45相接触的连接部46的前端。轴向盖部64覆盖辊-轴接触点45与辊轴17a的顶端41之间的接触点。
相互接触的辊-轴接触点45的表面和辊轴17a的顶端41通常涂覆有润滑剂以确保辊轴17a的平滑转动。由于封盖62覆盖了辊-轴接触点45与辊轴17a的顶端41之间的接触点,因此当使用者安装或拆卸显影剂盒15的时,他/她不用担心润滑剂会碰到使用者的手。这确保使用者能平稳地安装或拆卸显影剂盒15。
如图13所示,用来引导安装和拆卸显影剂盒15的运动的导向元件65可设置在壳体32的右手侧壁35上。导向元件65形成为细长而大致矩形的盒状,且其长度与右手侧壁35的前后长度大体相同。导向元件65在面对着右手侧壁35一侧是敞开的且附接于壳体32的右手侧壁35,以便从前至后覆盖整个右手侧壁35,包括导电元件43。
导向元件65包括一个导向表面66和一个轴向封盖68。导向表面66跨过整个面向向外宽度方向的侧表面延伸。导向表面66形成一个在向内宽度方向上缩进的凹槽和在与接触元件44相对齐的位置上的一个开口67。当接触元件44处于非安装位置时,接触元件44在向外宽度方向上从导向表面66穿过开口67突出。轴向封盖68形成在导向元件65的前端面上并覆盖辊-轴接触点45与辊轴17a的顶端41之间的接触点。
采用这种结构,辊轴17a和导电元件43设置于导向元件65的里面,并且辊-轴接触点45的顶端穿过开口67突出。即,尽管当显影剂盒15未安装到激光打印机时,辊-轴接触点45和连接部46被设置在从导向表面66的向内宽度方向上的某一位置,同时,接触元件44的顶端也位于导向表面66的向外宽度方向上的某一位置。
当导向元件65采用这种方式被设置时,如图13所示,在剂盒安装区50的右侧壁52上的滑动表面55形成一个突出形状,从而可与槽状导向表面66啮合。同样,偏压供给电极56在向外宽度方向上突出以便在滑动表面55中形成一凹口(未示出)。
当显影剂盒15即将被安装到激光打印机中时,突出的滑动表面55啮合在槽状的导向表面66中。在安装到和拆卸自激光打印机的过程中,显影剂盒15能正确地被相互抵靠滑动的导向表面66和滑动表面55引导。
应当注意的是,当显影剂盒15安装在打印机中且接触元件44处于安装位置时,接触元件44的顶端从导向表面66沿着壳体32的向外宽度方向突出。因此,接触元件44将可靠地连接偏压供给电极56,如上所述偏压供给电极56在滑动表面55上形成一凹口。
采用这种方式设置导向元件65,当显影剂盒15未被安装到激光打印机、辊轴17a上时,辊-轴接触点45和连接部46位于从导向表面66的向内宽度方向上,且接触元件44位于从导向表面66的向外宽度方向上。因此,激光打印机可制得更薄、更紧凑。
接触元件44设置成使它的顶端从导向表面66的开口67突出。导向表面66的凹槽形状防止了使用者不小心碰到接触元件44并使接触元件44和导电元件43变形。
如图14所示,槽状接收部69可形成在剂盒安装区50的右侧壁52中、滑动表面55的前侧位置上。接收部69在向外宽度方向上缩进。接收部69包括一个嵌入偏压供给电极56的接收表面72。采用这种结构,相比于偏压供给电极56,滑动表面55设置在向内宽度方向的更前方。
采用这种方式设置接收表面72,当显影剂盒15安装到激光打印机中时,接触元件44正对着滑动表面55滑动之后移动到接收部69的正对面时,然后如图15所示,连接部46的弹力在壳体32的向外宽度方向上移动接触元件44从而使接触元件44接触到嵌入在接收表面72中的偏压供给电极56。由此,当显影剂盒15被安装到或被拆卸自激光打印机时,接触元件44将更为精确地停留在偏压供给电极56上。此外,由于偏压供给电极56被设置在滑动表面55的里面,因此使用者将不太可能不小心地接触到偏压供给电极56。
如图14所示,一个用来清洁滑动表面55的清洁元件73可设置在壳体32的右手侧壁35上。清洁元件73由毛毡片或类似的材料制得,并且在向外宽度方向上从容纳槽37中突出。清洁元件73水平方向,即显影剂盒15安装和拆卸时移动的前/后方向,和接触元件44交叠。
采用这种方式设置清洁元件73,当显影剂盒15被安装到和拆卸自激光打印机中时,清洁元件73接触并清洁接触元件44在其上滑动的滑动表面55的部分。因此,接触元件44可保持干净。由于这个原因,可获得接触元件44与偏压供给电极56之间的正确电气连接。
清洁元件73可改为设置在右侧壁52的滑动表面55上。在这种情况下,当显影剂盒15被安装到和被拆卸自激光打印机时,清洁元件73可设置在滑动表面55的某一与接触元件44相面对的位置上。采用这种结构,当显影剂盒15被安装到和被拆卸自激光打印机时,清洁元件73与接触元件44接触,这样接触元件44直接被清洁。因此,在接触元件44接触到偏压供给电极56之前,清洁元件73将扫除任何粘在接触元件44上的灰尘和杂质,这样可获得接触元件44与偏压供给电极56之间的正确电气连接。
在图16和17中的修正例中,设置偏压供给电极56以便当显影剂盒15处于接触位置,而不是显影剂盒15处于分离位置时,接触元件44接触到偏压供给电极56。即,如图16所示,本修正例中的接收部69包括从接收表面72倾斜的一个前壁70和一个后壁71,这样接收部69就从接收表面72向外变宽。偏压供给电极56嵌入在接收部69的前壁70中。
如图16所示,当显影剂盒15被安装到激光打印机中且显影剂盒15处于分离位置时,接触元件44的顶端44a接触到接收表面72,而接触元件44的后缘44b接触到后壁71。在将进行显影操作时,凸轮74被驱动从而移动显影剂盒15至接触位置中,如图17所示。此时,顶端44a接触到接收表面72,而接触元件44的前缘44c接触到前壁70。
显影剂盒15持续地被一弹簧(未示出)向后推动。因此,当凸轮74被再次驱动而转动以从接触位置移动显影剂盒15时,弹簧的推动力移动显影剂盒15至分离位置。
采用这种结构,当进行显影操作时,显影剂盒15被移动到接触位置中,这样接触元件44和偏压供给电极56就相互接触。另一方面,当不进行显影操作时,显影剂盒15被移动到分离位置,这样接触元件44与偏压供给电极56相分离。由于这个原因,当不进行显影操作时,显影偏压将不被施加给显影辊17。因此,显影辊17能被可靠地操作并能提高激光打印机的安全度。
在图16和17中所示的修正例中,当显影剂盒15被安装到或拆卸自激光打印机时,接触元件44的顶端44a正对着滑动表面55滑动。
当显影剂盒15被安装到激光打印机时,在不进行显影操作时,接触元件44的顶端44a接触到接收表面72,且接触元件44的后缘44b接触到后壁71;在进行显影操作时,顶端44a接触到接收表面72,且接触元件的前缘44c接触到前壁70。也就是说,当显影剂盒15从非显影位置(分离位置)滑动到显影位置(接触位置)和从显影位置(接触位置)滑动到非显影位置(分离位置)时,前缘44c不接触接收表面72,而仅仅在进行显影操作时才接触后壁71上的偏压供给电极56。由于这个原因,接触元件44的前缘44c将不会随显剂盒15的运动因沿表面的滑动而变脏。在显影过程中能够可靠地获得接触元件44和偏压供给电极56之间正确的电气接触。
虽然本发明已经参考其具体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显然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旨的前提下,熟知本领域的人可以对其作各种变化和改进。
例如,本发明描述的实施方式适用于显影剂盒15。但是,本发明还适用于任何可拆卸元件。例如,本发明可应用于处理盒,它包括可整体一起从比如单色激光打印机的箱体中拆卸下来的显影剂盒和感光鼓。同样,本发明还适用于可从箱体2中拆卸下来的送纸盘6。

Claims (26)

1.一种用在包括有一个电连接部的成象装置中的可拆卸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元件包括:
一个壳体,通过在安装方向上的移动而安装在成象装置中,并可通过在拆卸方向上的移动而从成象装置中拆卸下来,所述壳体基本上包围着内部;和
一个连接到壳体的导电元件,所述导电元件在壳体被安装到成象装置时,在电连接部接触之下以一接触运动方向移动,并且在壳体被安装到成象装置后与成象装置的电连接部电气连接,所述接触运动方向是指从壳体外部朝向壳体内部的方向,并且与安装方向和拆卸方向垂直。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可拆卸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元件进一步包括一个在施加偏压下进行操作的操作元件,其中,所述导电元件包括:
一个第一接触点,在壳体被安装到成象装置后,第一接触点与成象装置的电连接部的一个偏压供给元件相连接;
一个与操作元件电气连接的第二接触点;和
一个相互连接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的连接元件,所述第一接触点沿着安装方向位于所述第二接触点的下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元件可转动地支撑在一个轴杆上,所述轴杆具有一个端面,第二接触点与轴的端面电气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元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接触点可在一个安装位置和一个非安装位置间移动,当壳体被安装到成象装置中时第一接触点处于安装位置,当壳体未被安装到成象装置中时第一接触点处于非安装位置,安装位置在接触运动方向上比非安装位置更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拆卸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产生一个推动力来推动第一接触元件进入非安装位置,第一接触元件和电连接部之间的接触克服所述连接元件的推动力。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点是一与连接元件相分离的元件。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元件进一步包括一个突起元件来防止第一接触点在壳体安装方向上的安装过程中接触成象装置,直到第一接触点到达成象装置的偏压供给元件。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元件进一步包括一保护第一接触点的保护元件。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元件包括一个用来与第二接触点电气连接的可转动的连接部,并进一步包括一个用来覆盖第二接触点的封盖。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点设置在壳体的一个表面上,所述操作元件包括一个用来从成象装置中输入驱动力的驱动力输入部,所述驱动力输入部位于壳体的某一位置上,这样,通过驱动力输入部的驱动力将装配有导电元件的壳体的表面推向成象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拆卸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力输入部和第一接触点被设置在壳体的与接触运动方向相对的侧面上。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元件进一步包括一个滑动接触元件,当壳体被安装到成象装置中时,滑动接触元件与成象装置的电连接部接触,所述滑动接触元件是与第一接触点相分离的元件。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元件,其特征在于,当壳体被安装到成象装置中时,所述第一接触点沿电连接部的一个滑动接触表面滑动,且该可拆卸元件进一步包括清洁电连接部的滑动接触表面的清洁元件。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元件包括一个用来在壳体沿安装方向安装的过程中引导壳体的倾斜部。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元件进一步包括一个在壳体安装到成象装置时引导壳体的导向元件,所述导电元件基本上被设置在导向元件中。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拆卸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元件进一步包括一个在施加偏压下进行操作的操作元件,所述导电元件包括:
一个第一接触点,当壳体被安装到成象装置中时,所述第一接触点与成象装置的电连接部的一个偏压供给元件电气连接;
一个与所述操作元件电气连接的第二接触点;和
一个相互连接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的连接元件,所述第一接触点沿着安装方向位于所述第二接触点的下游;
其中,导向元件包括一个导向表面,所述导向表面用来在壳体被安装到成象装置中时抵靠成象装置的电连接部滑动;和
操作元件,第二接触点和连接元件位于自导向表面的接触运动方向上,且当壳体被安装到成象装置中时,第一接触点的至少一个部分设置在与自导向表面的接触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
17.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元件的显影单元。
18.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元件的处理单元。
19.一种成象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个包括有一个电连接部的安装部;
一个可拆卸元件,所述可拆卸元件可通过在安装方向上的移动被安装到安装部,且可通过在拆卸方向上的移动从安装部中拆卸下来,所述可拆卸元件包括:
一个壳体,所述壳体基本上包围着内部;和
一个连接到壳体的导电元件,所述导电元件在壳体被安装到安装部时,在电连接部接触之下沿一接触运动方向移动,并且在壳体被安装到安装部后与电连接部电气连接,所述接触运动方向是指从壳体外部朝向壳体内部的方向,并且它与安装方向和拆卸方向垂直。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部形成有一个当壳体被安装到安装部时引导可拆卸元件的倾斜表面。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象装置,它进一步包括:
一个设置在可拆卸元件中的显影剂携带元件,所述显影剂携带元件携带显影剂;
一图象携带元件,该携带元件携带通过来自显影剂携带元件的显影剂显影的显影剂图象;
一个在接触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水平移动可拆卸元件的接触/分离单元,当所述可拆卸元件处于接触位置时所述显影剂携带元件与图象携带元件相接触,而当所述可拆卸元件处于分离位置时所述显影剂携带元件与图象携带元件分离;和
一个设置在电连接部的偏压供给元件,所述偏压供给元件提供一个偏压,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元件包括一个第一接触点,当所述接触/分离装置移动可拆卸元件到所述接触位置中时,所述第一接触点与所述偏压供给元件电气连接,而当所述接触/分离装置移动可拆卸元件到所述分离位置中时,所述第一接触点不与所述偏压供给元件电气连接。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象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进一步包括一个设置在电连接部的偏压供给元件,所述偏压供给元件提供一个偏压,当壳体安装到安装部中时,在导电元件在接触运动方向上移动后,导电元件接触偏压供给元件。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象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进一步包括一个在可拆卸元件安装到安装部中或从安装部中拆卸时引导可拆卸部的导向元件。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象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进一步包括一个设置在电连接部的偏压供给元件,所述偏压供给元件提供一个偏压,所述导向元件包括一个导向表面,当可拆卸元件被安装到或拆卸自安装部时,导电元件抵靠所述导向表面滑动,所述导向表面在接触运动方向上被设置在大致与所述偏压供给元件相同的位置上。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象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进一步包括一个设置在电连接部的偏压供给元件,所述偏压供给元件提供一个偏压,所述导向元件包括一个导向表面,当可拆卸元件被安装到或拆卸自安装部时,导电元件抵靠所述导向表面滑动,所述导向表面在接触运动方向上被设置得比所述偏压供给元件更远。
2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部包括一个滑动接触表面,当可拆卸元件被安装到安装部时,导电元件沿所述滑动接触表面滑动,且该装置进一步包括清洁电连接部的滑动接触表面的清洁元件。
CNU032048602U 2002-08-09 2003-08-05 可从成象装置上拆卸的显影剂盒 Expired - Lifetime CN2672693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34165A JP3797295B2 (ja) 2002-08-09 2002-08-09 着脱部材、現像器、プロセス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34165 2002-08-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72693Y true CN2672693Y (zh) 2005-01-19

Family

ID=3149244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53012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78390C (zh) 2002-08-09 2003-08-05 可从成像装置上拆卸的显影剂盒
CNU032048602U Expired - Lifetime CN2672693Y (zh) 2002-08-09 2003-08-05 可从成象装置上拆卸的显影剂盒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53012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78390C (zh) 2002-08-09 2003-08-05 可从成像装置上拆卸的显影剂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4) US7079783B2 (zh)
JP (1) JP3797295B2 (zh)
CN (2) CN100578390C (zh)
HK (1) HK106204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7496A (zh) * 2012-10-22 2014-05-07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04181788A (zh) * 2013-05-21 2014-12-0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调色剂容器
CN106569400A (zh) * 2015-10-09 2017-04-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以及可拆卸单元
CN108227437A (zh) * 2016-12-22 2018-06-2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98565B2 (ja) * 2004-03-31 2009-07-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ユニット支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70279B2 (ja) * 2004-07-30 2007-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886182B2 (ja) * 2004-09-27 2012-02-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574468B2 (ja) * 2004-11-30 2010-11-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17747A (ja) * 2005-07-08 2007-01-25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装置
KR100708175B1 (ko) * 2005-08-26 2007-04-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현상기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JP4872542B2 (ja) * 2005-09-14 2012-02-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45731B2 (ja) * 2005-09-15 2009-10-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93753A (ja) * 2005-09-27 2007-04-12 Brother Ind Ltd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60395B2 (ja) * 2006-01-19 2011-08-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00331B2 (ja) * 2006-03-29 2010-1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498407B2 (ja) 2006-12-22 2010-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
US7912403B2 (en) * 2007-01-15 2011-03-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frame and pressing member
JP5311854B2 (ja) 2007-03-23 2013-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現像装置、及び、カップリング部材
JP2009162908A (ja) 2007-12-28 2009-07-23 Brother Ind Ltd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4793463B2 (ja) 2009-03-18 2011-10-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52761B2 (ja) 2009-09-29 2012-06-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1058652A1 (ja) * 2009-11-13 2011-05-19 パイロットインキ株式会社 感温変色性色彩記憶性トナー及びそれを収容した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画像形成装置セット
JP5029682B2 (ja) 2009-12-25 2012-09-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126268B2 (ja) 2010-03-26 2013-01-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517989B2 (ja) * 2010-05-14 2014-06-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867966B2 (en) * 2011-12-30 2014-10-21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cartridge for use 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6035920B2 (ja) 2012-07-09 2016-1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962271B2 (ja) 2012-07-09 2016-08-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KR101926717B1 (ko) * 2012-10-24 2018-12-07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유한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이를 이용한 전원 전달방법 및 현상유닛 장착방법
JP6136603B2 (ja) 2013-06-07 2017-05-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6589630B2 (ja) 2015-12-25 2019-10-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KR101756845B1 (ko) 2015-12-28 2017-07-11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JP6962114B2 (ja) * 2017-09-29 2021-11-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KR102264525B1 (ko) 2018-04-19 2021-06-14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현상제 카트리지의 현상제 잔량을 검지하는 구조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47794A (en) 1984-09-28 1988-05-31 North American Specialties Corp. Electrical connector
US4778231A (en) * 1984-09-28 1988-10-18 North American Specialties Corp. Electrical connector
KR920008748B1 (ko) * 1987-04-17 1992-10-09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기가이샤 다색전자사진장치
JPH0451256A (ja) 1990-06-20 1992-02-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813040B2 (ja) 1990-06-22 1998-10-22 株式会社ダイヘン アーク加工用電源装置
JPH07169449A (ja) 1993-12-17 1995-07-04 Funai Electric Co Ltd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バッテリーパックの装着装置
JP3869868B2 (ja) * 1994-04-27 2007-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294030B2 (ja) 1994-12-01 2002-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装置
JP3507571B2 (ja) 1995-03-06 2004-03-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現像装置
JP3530644B2 (ja) 1995-07-31 2004-05-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フレーム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5893006A (en) 1995-07-31 1999-04-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detectably mountable to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JPH0944057A (ja) 1995-07-31 1997-02-14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53938A (ja) 1996-09-26 1998-06-09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389027B2 (ja) 1996-10-21 2003-03-24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3400320B2 (ja) * 1997-10-17 2003-04-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一成分現像方式の現像装置
JPH11305629A (ja) 1998-04-17 1999-11-0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32064A (ja) 1998-10-26 2000-05-12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679645B2 (ja) * 1999-03-29 2005-08-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684209B2 (ja) * 2002-05-31 2005-08-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970279B2 (ja) * 2004-07-30 2007-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110144B2 (ja) * 2004-09-17 2008-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7496A (zh) * 2012-10-22 2014-05-07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777496B (zh) * 2012-10-22 2017-12-22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04181788A (zh) * 2013-05-21 2014-12-0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调色剂容器
CN104181788B (zh) * 2013-05-21 2017-04-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调色剂容器
CN106569400A (zh) * 2015-10-09 2017-04-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以及可拆卸单元
CN106569400B (zh) * 2015-10-09 2020-03-2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以及可拆卸单元
CN108227437A (zh) * 2016-12-22 2018-06-2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8227437B (zh) * 2016-12-22 2020-12-0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78390C (zh) 2010-01-06
US20080212996A1 (en) 2008-09-04
JP2004077565A (ja) 2004-03-11
JP3797295B2 (ja) 2006-07-12
US7536130B2 (en) 2009-05-19
US7421225B2 (en) 2008-09-02
CN1480802A (zh) 2004-03-10
HK1062049A1 (en) 2004-10-15
US20040028424A1 (en) 2004-02-12
US20070077083A1 (en) 2007-04-05
US20060159483A1 (en) 2006-07-20
US7079783B2 (en) 2006-07-18
US7209678B2 (en) 2007-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672693Y (zh) 可从成象装置上拆卸的显影剂盒
CN1278196C (zh) 处理盒和电照相成像装置
CN1122199C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7489888B2 (en) Image-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cartridge loading section in communication with a cartridge opening
CN2632728Y (zh) 处理单元及影像形成设备
CN1940761A (zh) 显影装置
CN1360234A (zh) 成像装置以及可拆卸地装在该成像装置上的处理盒
CN1208698C (zh)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940775A (zh) 处理盒、成像装置、在装置主体上安装拆卸处理盒的方法
CN1591236A (zh)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677279A (zh)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95954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359036A (zh) 驱动力传送部件,电照相感光鼓,处理盒和电照相成像设备
CN1667526A (zh) 成像设备、可安装于其上的单元及分离构件
CN1677261A (zh) 电摄影感光鼓、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0103846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776539A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CN1831679A (zh) 处理盒,显影剂盒,和成像装置
CN1920680A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1722018A (zh) 显影剂盒以及成像设备
CN1405645A (zh) 成像设备
CN1991613A (zh) 能够防止电极磨损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885196A (zh) 成像装置
CN2872428Y (zh)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1300644C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3080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