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72428Y -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72428Y
CN2872428Y CNU2005200033834U CN200520003383U CN2872428Y CN 2872428 Y CN2872428 Y CN 2872428Y CN U2005200033834 U CNU2005200033834 U CN U2005200033834U CN 200520003383 U CN200520003383 U CN 200520003383U CN 2872428 Y CN2872428 Y CN 287242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box
image bearing
guide member
imaging device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52000338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村惣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7242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7242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03G21/1853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the process cartridge being mounted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photosensitive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53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84Projections on process cartridge for guiding mounting thereof in main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括具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底壁和前壁的框架,图像承载构件,导引构件,底壁上的第一开口,底壁上的第二开口的处理盒。图像承载构件以允许图像承载构件转动的方式由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支撑并且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延伸,并且图像承载构件至少一部分突起到底壁的底表面外。导引构件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延伸,并且形成底壁的一部分。在底壁上的第一开口从第一侧壁延伸到第二侧壁,并且设置在前壁和导引构件之间。在底壁上的第二开口从第一侧壁延伸到第二侧壁,并且设置在导引构件和图像承载构件之间。

Description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互引用
本申请要求来自2004年2月27日申请的申请号为JP 2004-053106的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主题通过引用而完整结合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成像装置,具体涉及成像装置中使用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现有的成像装置,如激光打印机,通常包括可附接/可拆卸的处理盒,该处理盒包括用于携带通过显影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形成的色粉图像的感光鼓。携带在感光鼓上的色粉图像通常被转印到在感光鼓和转印辊之间进给的纸张上。转印辊被设置成面对感光鼓。
在诸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00-267547中披露的一些成像装置中,转印辊被设置在处理盒中。包括转印辊的处理盒在尺寸上通常比较大。能够容纳这样一个处理盒的成像装置通常需要留出一个比较大的空间用于将这个尺寸较大的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装置中/从成像装置中拆卸下来。因此,这样的成像装置的总体尺寸也必须要比较大。
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在一些成像装置中,转印辊设置在成像装置的框架上而不是在处理盒中。因为转印辊被设置在成像装置的框架上,就可以生产比较小的处理盒。结果,在成像装置中留出的用于安装和拆卸处理盒的空间的大小可以减小,成像装置的总体尺寸也可以减小。
当转印辊被设置在成像装置的框架上而不是处理盒中时,当处理盒从成像装置中拆卸/去除时,感光鼓的面对转印辊的一部分将被暴露。感光鼓这样被暴露会导致对感光鼓的损坏。
为了减少对感光鼓这样的损坏的可能性,用于盖住感光鼓的暴露部分的可打开/可闭合的遮蔽板可以设置在处理盒上。当处理盒被从成像装置上卸下来时,遮蔽板闭合,以盖住不这样做感光鼓将被暴露的那一部分。当处理盒被安装在成像装置上时,遮蔽板打开,以露出感光鼓的一部分。
但是,设置这样的遮蔽板,会增加制造处理盒需要的元件的数目,并且使包括在处理盒中的结构变得复杂。结果,处理盒的制造成本,并且,进而能够容纳这样的处理盒的成像装置的制造成本也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简单的结构以减少以及最好防止图像承载构件的损坏且不增加其制造成本的尺寸较小的处理盒。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能够容纳可附接/可拆卸的处理盒的尺寸较小的成像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具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底壁和前壁的框架,图像承载构件,导引构件,底壁上的第一开口,底壁上的第二开口的处理盒。图像承载构件以允许图像承载构件转动的方式由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支撑并且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延伸,并且图像承载构件至少一部分突起到底壁的底表面外。导引构件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延伸并且形成底壁的一部分。底壁上的第一开口从第一侧壁延伸到第二侧壁并且设置在前壁和导引构件之间。底壁上的第二开口从第一侧壁延伸到第二侧壁并且设置在导引构件和图像承载构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方面提供一种包括带有能将显影剂图像从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转印介质的转印装置的壳体,以及可附接/可拆卸的处理盒的成像装置。在各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处理盒包括具有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底壁和前壁的框架,图像承载构件,导引构件,在底壁上的第一开口,底壁上的第二开口。图像承载构件以允许图像承载构件转动的方式由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支撑并且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延伸,并且图像承载构件至少一部分突起到底壁的底表面外。导引构件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延伸并且形成底壁的一部分。底壁上的第一开口从第一侧壁延伸到第二侧壁并且设置在前壁和导引构件之间。底壁上的第二开口从第一侧壁延伸到第二侧壁并且设置在导引构件和图像承载构件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方面的这些和其他的可选的特征以及可能有的优点将在下文的对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系统和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叙述和体现。
                              附图说明
下文将结合下列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示例性激光打印机的一部分处在前盖闭合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打印机的一部分处在前盖打开的状态时的剖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打印机处在示例性的处理盒被从打印机上卸下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处理盒的底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描述中,将提出很多具体的概念和结构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彻底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需要使用所有这些具体的概念和结构才能实现。在另一些例子中,众所周知的元件没有显示或详细描述,因此重点集中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上。
在各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处理盒可以被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中,该成像装置包括用于将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的转印装置。处理盒可以包括能够承载显影剂图像的图像承载构件。图像承载构件设置成当处理盒可拆卸地位于成像装置中时面对转印装置。导引构件可以设置于处理盒中转印装置和图像承载构件彼此面对的位置的上游(在转印介质的进给方向),并且导引构件的长度可以沿图像承载构件的长度的延伸方向延伸。导引构件可以将转印构件导引向图像承载构件,同时支撑转印介质的与显影剂图像被转印在其上的一面相反的一面。导引构件的位置可以进一步被设置成盖住图像承载构件的一部分,使图像承载构件的被盖住的部分不面对转印装置。
在各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导引转印介质的导引构件可以被设置在处理盒中,并且可以盖住图像承载构件的一部分。从而,例如当处理盒被附接上或被拆卸下成像装置时可能发生的对图像承载构件的损坏可以因导引构件而减少,最好被防止。与上面所讨论的遮蔽板结构相比,这样的导引构件通常造价较低,并且有更简单的用于减少,最好防止对图像承载构件的损坏的结构。转印装置可以设置在成像装置中,该成像装置容纳这样的处理盒,并且这样的布局能制造更小尺寸的处理盒。通过使制造更小尺寸的处理盒成为可能,就能制造可附接/可拆卸地容纳处理盒的更小尺寸的成像装置。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处理盒的导引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一个平面的图像承载构件一侧,该平面与图像承载构件上的当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上时图像承载构件与成像装置中的转印辊接触的那一点相切。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导引构件可以设置在处理盒中而不是在成像装置中,在处理盒中而不是在成像装置中设置导引构件有很多好处。例如,处理盒无需避开位于成像装置中的导引构件而被安装到成像装置中或从成像装置上卸下。从而,当导引构件被设置在处理盒中时,由于不需要在成像装置中留出有助于在处理盒的附接/拆卸过程中避免处理盒和成像装置中的导引构件相接触的空间,成像装置中留出的用于处理盒附接/拆卸的空间的大小可以减少。
将导引构件设置在处理盒中的好处还因为,当导引构件被设置在成像装置中时,导引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一个平面的图像承载构件一侧,该平面和图像承载构件上的当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上时图像承载构件和成像装置中的转印辊相接触的那一点相切,处理盒不需要以为了减少最好避免图像承载构件的损坏而尽量避开成像装置的导引构件的方式被导引到成像装置中或被导引出成像装置。也就是说,在导引构件被设置在处理盒中的实施例中,在安装/拆卸处理盒的过程中,导引构件不会接触图像承载构件,从而由于导引构件引起的对图像承载构件的损坏可以被减少,最好被避免。而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因为导引构件可以位于一个平面的图像承载构件一侧,该平面与图像承载构件上的当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上时图像承载构件与成像装置中的转印辊相接触的那一点相切,转印介质可以平滑地被导引向该接触点。
在各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当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中时,设置在处理盒中的导引构件可以导引转印介质,使转印介质的前缘被导引以便接触处理盒中图像承载构件和成像装置中的转印装置之间的接触位置上游(在转印介质被导引的方向)的图像承载构件。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当图像承载构件转动时,转印介质的前端(已经和图像承载构件的表面相接触)可以被平滑地导引向图像承载构件和转印装置之间的接触位置。而且,由于放电造成的显影剂的溅落可以被减少,最好可以被避免,从而促进更好的显影剂图像的转印。
在各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处理盒可以包括设置在处理盒中的图像承载构件的端部的设置成彼此面对的框架侧板。框架侧板可以支撑图像承载构件的端部。导引构件可以形成板状形状,以便在框架侧板之间沿图像承载构件的长度纵向延伸。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导引构件可以简单地形成,同时沿图像承载构件纵向延伸并且覆盖图像承载构件的至少一部分。
在各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处理盒的导引构件可以配备一个或多个肋条以帮助导引构件增加刚度。通过采用这个结构,导引构件的增加的刚度至少减少,最好防止可以导致导引构件接触图像承载构件的变形。因此,由这样的接触造成的对图像承载构件的损坏可以被减少,最好防止。
在各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处理盒的导引构件可以配备从导引构件向处理盒的图像承载构件延伸的柔韧的薄膜构件。柔韧的薄膜构件可以设置在导引构件的下游(在转印介质被导引的方向)端。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薄膜构件可以缩短导引构件和图像成像构件之间的距离,使转印介质的进给精度可以被提高。即使该柔韧的薄膜构件接触图像承载构件,图像承载构件被损坏的可能性也很低。因此,薄膜构件可以位于图像承载构件的附近而不会造成对图像承载构件的损坏。
在各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处理盒可以包括给设置在处理盒中的图像承载构件提供显影剂的显影盒。显影盒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处理盒中。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当显影盒被从处理盒中拆卸时,图像承载构件的暴露可以被减少,因为图像承载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被导引构件盖住。从而,对图像承载构件的损坏可以被减少,最好被防止。
在各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显影盒可以具有一个导引表面,该表面从转印介质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其上的一面导引转印介质。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转印介质可以以高精度被进给。
在各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成像装置可以包括将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的转印装置以及处理盒。通过在成像装置上设置转印装置,成像装置可以包括尺寸较小的处理盒。从而,成像装置也可以进而减小尺寸。
在各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成像装置可以包括用于可拆卸地在成像装置上安装处理盒的通道。该通道可以设置成和成像装置中的转印介质的进给方向基本平行。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当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中时,处理盒可以沿和转印介质的进给方向基本平行的方向安装或拆卸。从而,在成像装置中留出的用于可拆卸地安装处理盒的空间可以减少。从而,成像装置也可以进而减少尺寸。
在各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成像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容纳转印装置和处理盒的壳体,和该通道相连并形成在成像装置前侧壳体中的开口,和打开或闭合该开口的盖子。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处理盒可以从前侧面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中。通过提供前通路,安装和拆卸处理盒的每个过程得到改进。
如图1所示,示例性激光打印机1设置有主壳体2,在主壳体中设有用于进给纸张3的进给部分4和用于在进给纸张3上成像的成像部分5。
主壳体2可以有例如大体为箱子的形状,如图3所清楚示。用于可拆卸地在激光打印机1中安装处理盒19(下面将描述)的开口44形成在主壳体2的前侧壁上。用于打开和闭合开口44的前盖45设置在主壳体2的前侧壁上。前盖45的下端通过铰链46可枢轴转动地附接到壳体2上。当前盖45通过绕铰链46枢轴转动前盖45而关闭时,开口44被闭合。当前盖45通过绕铰链46枢轴转动前盖45而打开时,开口44被打开,使将处理盒19安装到主壳体2上或从主壳体2上拆卸成为可能。
用于可拆卸地将处理盒19安装在主壳体2中的安装/拆卸通道47设置在主壳体2中。安装/拆卸通道47基本和纸张3的进给方向(即,纸张进给方向)平行,并且和开口44相通。
处理盒19设置在主壳体2中,设有前盖45的一侧被定义为激光打印机1或处理盒19的前侧。和前侧相对的一侧(设有定影单元13的一侧)被定义为激光打印机1或处理盒19的后侧。
进给部分4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主壳体2底部中的纸张供给托盘6,设置在纸张供给托盘6的前侧面上部的拾取辊7和分离垫8,设置于纸张进给方向上分离垫8下游的纸屑去除辊9和设置于纸张进给方向上纸屑去除辊9下游的对准辊10。
纸张供给托盘6能够在其上容纳一叠纸张3。拾取辊7和分离垫8设置成彼此面对。分离垫8通过设置于分离垫8下面的弹簧(未示出)压靠拾取辊7。纸屑去除辊9设置于纸张进给方向上分离垫8的下游,以便面对拾取辊7。
对准辊10包括一对辊。对准辊10中的位于上方(上对准辊)的一个辊设置在处理盒19中。对准辊10中的位于下方(下对准辊)的另一个辊设置在主壳体2中。处理盒19设置在主壳体2中,设置在主壳体2中的下对准辊10从下方垂直地面对并接触设置在处理盒19中的上对准辊10。当下对准辊10在纸张进给时被驱动时,上对准辊10跟随下对准辊10的转动而转动。
纸张供给托盘6上的最上端的纸张3受到拾取辊7的压力。通过纸张拾取辊7的转动,最上面的纸张3被夹在拾取辊7和分离垫8之间,并和剩下的纸张3分离。纸张3上的纸屑和纤维被纸屑去除辊9去除。然后,纸张3被进给到对准辊10,在对准辊10处纸张3被套准和/或纸张3的歪斜被纠正。
成像部分5包括扫描器单元11,处理单元12和定影单元13。
扫描器单元11设置在主壳体2的上部。扫描器单元11包括激光发射部分(未示出),被驱动而转动的多边形镜14,透镜15和反射镜16,17,18。从激光发射部分射出的依据图像数据的激光束以多边形镜14,透镜15和反射镜16,17,18这样的顺序从中穿过或被其反射,以将激光束高速地照射在处理盒19的感光鼓21的表面。
处理单元12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主壳体2中的处理盒19,和设置在主壳体2中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辊34。处理盒19安装在主壳体2中扫描器单元11的下面。处理盒19包括框架50和显影盒20,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21,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和清洁刷23。显影盒20,感光鼓21,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和清洁刷23设置在框架中。显影盒20可附接/可拆卸地设置于框架50中。
如图2和3所示,框架50包括一对设置得彼此相对,相隔一定距离的侧壁51,和侧壁51的前端连接的前壁52,和侧壁51的下端在其前部相连的前底壁53,和侧壁51的下端在其后部相连的后底壁54,和侧壁51的后端相连的后壁55,以及和侧壁51的上端在其后部相连的顶壁56。壁51-56一体成型。框架50形成大体为箱子的形状,框架50的前侧向上并向侧面打开。显影盒20可拆卸地安装在框架50的向上开口的部分中。
前壁52和前底壁53一起具有大体为弧形的截面。前底壁53和后底壁54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面对,并且在它们之间有一个开口区域59。感光鼓21的一部分从开口区域59暴露。
如图1所示,显影盒20包括色粉腔24,供给辊25,显影辊26和层厚调节片27。
色粉腔24作为一个内空间形成在显影盒20的前部,显影盒20被分隔壁28所分开。形成在分隔壁28下面的是允许显影盒20的前部和后部之间相通的出口29。
色粉腔24包含显影剂,如可充正电的非磁性单成分的色粉。色粉可以是如采用诸如悬浮聚合的方法等已知的聚合方法共聚可聚合单体得到的聚合色粉。可聚合单体可以是诸如苯乙烯的苯乙烯基单体,和诸如丙烯酸,烷基(C1-C4)丙烯酸酯,和/或烷基(C1-C4)甲基丙烯酸酯的丙烯酸基单体。聚合色粉颗粒基本为球形,有很好的流动性,能得到高质量的成像。
色粉可以和诸如碳黑的着色材料,石蜡,以及诸如二氧化硅的提高色粉的流动性的外部添加剂混合。色粉颗粒的平均尺寸可以在约6μm到10μm之间。
搅拌器30设置于色粉腔24中,包含在色粉腔24中的色粉被搅拌器30搅拌,并通过出口29提供给供给辊25。
供给辊25可转动地支撑在显影剂盒20中出口29的后面。供给辊25可以包括被由导电泡沫材料形成的辊体部分覆盖的金属辊轴。供给辊25由从电机(未示出)输入的驱动力驱动,以如图1的箭头所示逆时针转动。
显影辊26可转动地支撑在显影盒20中,使供给辊25和显影辊26相互接触以相互施加压力。显影辊26包括由导电弹性材料形成的辊体部分覆盖的金属辊轴。在一些实施例中,显影辊26的辊体部分可以由含由细碳颗粒的导电聚氨酯橡胶和硅橡胶形成。显影辊26的辊体部分的表面可以涂覆含氟的聚氨酯橡胶或硅橡胶。在显影的过程中,显影偏压被施加给显影辊26。显影辊26被从电机(未示出)输入的驱动力驱动,以如图1的箭头所示的和供给辊25相同的方向(逆时针)转动。
层厚调节片27包括由如可变形金属板等形成的片体31,和由如截面大体为半圆形的绝缘硅橡胶形成的加压部分32。层厚调节片27由显影盒20支撑在显影辊26附近。加压部分32通过片体31的弹性向显影辊26的表面加压。
通过出口29提供的色粉通过供给辊25的转动被传送到显影辊26。当色粉被从供给辊25提供给显影辊26时,色粉通过两者之间形成的摩擦被充正电。随着显影辊26的转动,供给辊25提供给显影辊26的色粉在显影辊26和层厚调节片27的加压部分32之间移动,在显影辊26上形成厚度均匀的薄色粉层。
感光鼓21设置于显影盒20的后面,面对显影辊26。感光鼓21基本为圆柱形,并电接地。感光鼓21被框架50的侧壁51支撑,在沿鼓21的轴向设置的鼓轴53上顺时针转动,如图1的箭头所示。感光鼓21的最外表面由可正向充电的感光层构成。感光鼓21被侧壁51支撑,感光鼓21的下部从沿感光鼓21的轴向在前底壁53和后底壁54之间限定的开口区域59暴露。
如图3所示,鼓轴33从侧壁51向外突出。
如图1和图2所示,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被顶壁56支撑在感光鼓21上方距其一定距离处,以防止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接触感光鼓21。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可以是例如通过钨丝产生电晕放电的充正电的充电器。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均匀地给感光鼓21的表面充正电。
清洁刷23被后壁55支撑在感光鼓21的后面。清洁刷23设置成面对感光鼓21,并因此接触感光鼓21的表面。
转印辊34设置在主壳体2中。处理盒19安装在主壳体2中,转印辊34垂直地面对并接触感光鼓21。转印辊34设置成夹住转印辊34和感光鼓21之间的纸张3。由于转印辊34设置在主壳体2中,可以制造较小尺寸的处理盒19。转印辊34包括如被由导电橡胶形成的辊体部分覆盖的金属辊轴。
在将色粉转印到纸张3上期间转印偏压被施加到转印辊34上。转印辊34被从电机(未示出)输入的驱动力驱动,如图1的箭头所示以逆时针转动。
随着感光鼓21转动,感光鼓21的表面被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均匀地充上正电。然后,感光鼓21的表面选择性被从扫描器单元11发射出来的激光束曝光,该激光束以高速扫描鼓21的表面。从而,和要形成在纸张3上的图像相对应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21的表面上。
然后,当被显影辊26携带的带正电的色粉根据显影辊26的转动而和感光鼓21相接触时,色粉被提供给感光鼓21表面的静电潜像。结果,感光鼓21的选择性地被激光束曝光部分具有比感光鼓21均匀带正电的表面的剩余部分(即未曝光部分)更低的电势。从而,当使感光鼓21上的静电潜像通过带正电的色粉和感光鼓上电势较低的区域(即被激光束曝光的区域)之间的相互吸引而变得可见时,反转的图像被显影在感光鼓的表面上。
当由对准辊10进给的纸张3经过感光鼓21和转印辊34之间的转印位置时,携带在感光鼓21表面上的色粉通过给转印辊34施加转印偏压而被转印到纸张3上。
然后,带有转印到其上的色粉图像的纸张3被进给到定影单元13。
在色粉图像被转印后留在感光鼓21上的色粉被显影辊26收集。在色粉图像转印后留在感光鼓21上的纸屑或纤维被清洁刷26收集。
定影单元12设置于处理盒19的后面。定影单元13包括单元框架35,加热辊36,加压辊37和进给辊38。加热辊36和加压辊37设置于单元框架35中。
加热辊36包括例如其中容纳用于施加热量的卤素灯的金属管。加热辊36被从电机(未示出)输入的驱动力驱动,以如图1的箭头所示的顺时针转动。
加压辊37设置于加热辊36的下方,以向加热辊36加压。加压辊37包括例如被由橡胶材料形成的辊体部分覆盖的金属辊轴。加压辊37由加热辊36的转动而被驱动转动。
进给辊38包括一对辊。进给辊38设置于在加热辊36,加压37后面,在纸张进给方向上加热辊36和加压辊37的下游。
在定影单元13中,在转印位置被转印到纸张3的色粉在纸张3经过加热辊36和加压辊37之间时被热定影到纸张3上。有色粉定影在上面的纸张3被进给辊38引导到设置于进给辊38后面朝主壳体2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排出通道39。然后,被传送到排出通道39的纸张3被设置于排出通道39上侧的纸张排出辊40排出到形成在主壳体2的上表面的排出托盘41上。
激光打印机1配备作为导引构件的前滑道42和后滑道43,以在两者之间插入转印辊34。前滑滑道42将纸张3导引向转印辊34,同时支撑色粉图像没有转印到其上的纸张3的下侧面。设置于前滑道42后面的后滑道43将纸张3导引向定影单元13,同时支撑经过转印辊34的纸张3的下侧面。
后滑道43设置于主壳体2中。后滑道43和具有大体为U形的盖住转印辊34的下部的盖子部分和从盖子部分的后端向后延伸的导引部分一体成型。
如图4所示,前滑道42设置在框架50的前底壁53和感光鼓21之间,距感光鼓21预定的距离。前滑道42具有例如大体为矩形的沿感光鼓21的轴向在框架50的侧壁51之间延伸的形状。前滑道42设置成和感光鼓21的轴向平行,处在纸张进给方向上感光鼓21和转印辊34之间的夹持部分的上游的位置,以面对感光鼓21的表面,并沿感光鼓21的轴向盖住感光鼓21的下前部分的一部分。处理盒19被从主壳体2上卸下后,前滑道42覆盖感光鼓21表面的一部分。因此,对感光鼓21的损坏可以被减小,最好被防止,而无需采用会使制造成本增加的遮蔽板。
随着处理盒19从主壳体2上拆卸,当显影盒20从框架50上卸下时,如图3的虚线所示,感光鼓21的暴露量增加。但是,前滑道42盖住感光鼓21的下前部分,当显影盒20从框架50上卸下时,使感光鼓21的暴露可以减少。因此,对感光鼓21的损坏被减少,最好被防止。
如图2所示,前滑道42在前滑道42后端(前滑道42在纸张进给方向的下游端)配备由树脂膜形成的柔韧的薄膜构件48。薄膜构件48具有大体为矩形的形状。薄膜构件48的前端在沿感光鼓21的轴向其整个宽度上由前滑道42支撑,并向感光鼓21延伸。薄膜构件48的后端位于一个平面的感光鼓21一侧,该平面和感光鼓21上的当处理盒位于激光打印机1中时感光鼓21和转印辊34相接触的一点相切。从而,在前滑道42和感光鼓21之间的距离通过延伸的薄膜构件48而缩短。而且,薄膜构件48将纸张3的前端导引向感光鼓21和转印辊34之间的夹持部分上游的位置。也就是说,可以配备薄膜构件48的前滑道42设置成将纸张3的前端导引到感光鼓21和转印辊34相接触的夹持部分上游的位置和感光鼓21相接触。
通过感光鼓21的转动,纸张3的和感光鼓21的表面相接触的前端被平滑地导引到感光鼓21和转印辊34之间的夹持部分,导致提高了纸张进给的精度。而且,当纸张3的前端和感光鼓21的表面在感光鼓21和转印辊34之间的夹持部分的上游侧相接触时,纸张3和感光鼓21之间的放电可以被防止。从而,由于放电导致的色粉的溅落可以减少,最好可以避免,导致色粉图像更好地转印。
即使柔韧的薄膜构件48弯曲并接触感光鼓21,由于其柔韧性,薄膜构件48也不可能损坏感光鼓21。因此,薄膜构件48可以设置在感光鼓21附近,而不会导致对感光鼓21的损坏。
前滑道42设置在处理盒19中,从而,即使当薄膜构件48的后端位于一个平面的感光鼓21一侧,该平面和感光鼓21上的当处理盒位于激光打印机1中时感光鼓21和转印辊34相接触的一点相切,和如上所述相对于感光鼓21构型的,前滑道42设置在主壳体2中而不是设置在处理盒19中的设备相对照,当处理盒19被安装在主壳体2中或从主壳体2卸下时,处理盒19不必避开前滑道42。因此,处理盒19可以沿安装/拆卸通道47以大体直线的方式移动。
更具体地说,在前滑道42设置在主壳体2中的情况下,当处理盒19被安装在主壳体2中以使感光鼓21面对转印辊34时,处理盒19必须要避开前滑道42的薄膜构件48,以使感光鼓21在被进入面对转印辊34的情况时跨过薄膜构件48。而且,在前滑道42设置在主壳体2中的情况下,当处理盒19被从主壳体2中拆卸时,处理盒19必须要从感光鼓21面对转印辊34的位置避开前滑道42的薄膜构件48。
和前滑道42设置在主壳体上的成像装置相对照,在前滑道42设置在处理盒19中的成像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所示,对于图1的实施例,当处理盒19附接到成像装置或将其从成像装置上卸下时,处理盒19不需要避开薄膜构件48。也就是说,在前滑道42设置在处理盒19中的成像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处理盒19可以相对主壳体2以基本和纸张进给方向平行的大体直线的方向沿安装/拆卸通道47移动。这样,可拆卸地在主壳体2中安装处理盒19所必要的安装/拆卸通道47高度可以大致和处理盒19的高度相同。因此,可以提供更小尺寸的安装/拆卸通道47。
而且,在前滑道42设置在处理盒19中的实施例中,当处理盒19被可拆卸地安装在主壳体2中时,感光鼓21不接触前滑道42,因此由前滑道42造成的对感光鼓21的损坏可以被防止。因此,基于处理盒19尺寸的减小,激光打印机1的尺寸也可以相应减小,同时防止前滑道42造成的对感光鼓21的损坏。
如图4所示,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多个肋条49沿感光鼓21的轴向排列在前滑道42的反面或下面。肋条49有助于向前滑道42提供刚度。每个肋条49可以形成大体三角的形状,使三角形的肋条49的基部设置于纸张进给方向的下游侧,并且顶点设置于上游侧,如图1所示。通过采用肋条49,前滑道42的刚度增加,并且可能导致前滑道42和感光鼓21之间的接触的前滑道42的变形可以被避免。因此,进一步防止感光鼓21被前滑道42损坏。
在各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纸张3的下侧面被前滑道42支撑。色粉图像转印到其上的纸张3的上侧面被设置在显影盒20的下侧的后端部60所导引。更具体地说,在显影盒20下侧上的后端部60形成为和前滑道42基本平行,并且在竖直方向上两者之间相距一定的距离。后端部60被形成为从纸张3的上侧面导引纸张3的导引表面。因此,纸张3可以正确地被进给到感光鼓21和转印辊34之间的夹持部分。
在激光打印机1中,用于可拆卸地将处理盒19安装在激光打印机1中的开口44形成在主壳体2的前侧壁上。因此,处理盒19可以从激光打印机1的前侧可拆卸地安装到主壳体2中。因此,处理盒的安装和拆卸由于该前通路而变得更容易。
虽然本实用新型结合上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但是各种替代,改进,修改,变化和/或基本的等价物,不管是已知的还是现在可能未预见到的,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所有已知的或以后开发的各种替代,改进,修改,变化和/或基本的等价物。

Claims (15)

1.一种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括第一侧壁(51),第二侧壁(51)和底壁(53,54)的框架(50);
设置在处理盒(19)后部的图像承载构件(21),该图像承载构件(21)以允许图像成像承载构件(21)转动的方式由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1)支撑并且在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1)之间延伸,并且图像承载构件(21)至少有一部分突出到底壁(53,54)的底表面外;
在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1)之间延伸的导引构件(42),该导引构件(42)形成底壁(53,54)的一部分;
从第一侧壁(51)向第二侧壁(51)延伸的底壁(53,54)上的第一开口,该开口设置在底壁(53,54)的前部和导引构件(42)之间;和
从第一侧壁(51)向第二侧壁(51)延伸的底壁(53,54)上的第二开口(59),该开口设置在导引构件(42)和底壁(53,54)的后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导引构件(42)的底表面设置至少一根肋条(4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根肋条(49)中的至少一根肋条(49)沿导引构件(42)的底表面在对图像承载构件(21)的长度横截的方向上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根肋条(49)中的所述至少一根肋条(49)包括前端和后端,该后端延伸比该前端离开导引构件(42)的底表面更远。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一根肋条(49)中的至少一根肋条(49)当从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1)中的任意一个侧壁观察时具有三角形的轮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三角形轮廓包括在该至少一根肋条(49)的后端的基底和在该至少一根肋条(49)的前端的顶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可拆卸的显影盒(20),该可拆卸的显影盒(20)至少包括显影辊(26)和色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导引构件(42)定位成处理盒(19)安装在成像装置(1)时使导引构件(4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一个平面的图像承载构件(21)一侧,该平面与图像承载构件(21)上的当图像承载构件(21)与成像装置(1)中的转印辊(34)接触的那一点相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导引构件(42)配备有延伸离开导引构件(42)并向图像承载构件(21)延伸的柔韧的薄膜构件(48)。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柔韧的薄膜构件(48)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二开口(59)。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当处理盒(19)安装在成像装置(1)时,所述柔韧的薄膜构件(48)位于一个平面的图像承载构件(21)一侧,该平面与图像承载构件(21)上的图像承载构件(21)和成像装置(1)中的转印辊(34)接触的那一点相切。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柔韧的薄膜构件(48)为基本矩形的树脂薄膜。
13.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包括能够将显影剂图像从图像承载构件(21)上转印到转印介质(3)上的转印装置(34)的壳体(2);和
处理盒(19),其特征在于,该处理盒(19)包括:
包括第一侧壁(51)、第二侧壁(51)、底壁(53,54)和前壁(52)的框架(50);
以允许图像承载构件(21)转动的方式由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1)支撑并在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1)之间延伸的图像承载构件(21),该图像承载构件(21)至少有一部分突出到底壁(53,54)的底表面外;
在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1)之间延伸的导引构件(42),该导引构件(42)形成底壁(53,54)的一部分;
从第一侧壁(51)向第二侧壁(51)延伸的底壁(53,54)上的第一开口,该开口设置在前壁(52)和导引构件(42)之间;和
从第一侧壁(51)向第二侧壁(51)延伸的底壁(53,54)上的第二开口(59),该开口设置在导引构件(42)和底壁(53,54)的后部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壳体(2)进一步包括用于可拆卸地在成像装置(1)中安装处理盒(19)的通道(47),并且该通道(47)设置成基本和转印介质(3)在成像装置(1)中的进给方向平行。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容纳转印装置(34)和处理盒(19)的子壳体;
和所述通道(47)相通的开口(44),该开口(44)形成在成像装置(1)前侧的壳体(2)中;和
打开或闭合该开口(44)的盖子(45)。
CNU2005200033834U 2004-02-27 2005-02-25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872428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53106A JP2005242068A (ja) 2004-02-27 2004-02-27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53106 2004-02-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72428Y true CN2872428Y (zh) 2007-02-21

Family

ID=3474753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286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2807C (zh) 2004-02-27 2005-02-24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U2005200033834U Expired - Lifetime CN2872428Y (zh) 2004-02-27 2005-02-25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286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2807C (zh) 2004-02-27 2005-02-24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212769B2 (zh)
EP (1) EP1571504B1 (zh)
JP (1) JP2005242068A (zh)
CN (2) CN10056280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45589B2 (ja) * 2006-05-19 2011-12-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093272B2 (ja) * 2010-03-18 2012-12-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18921B2 (ja) * 2010-03-25 2012-09-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955414B (zh) * 2011-08-25 2015-11-25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及应用于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体盒
JP6996076B2 (ja) 2016-09-27 2022-01-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31723B2 (ja) 1988-01-11 1996-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4149562A (ja) 1990-10-12 1992-05-22 Brother Ind Ltd 記録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4156470A (ja) 1990-10-19 1992-05-2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514657A (ja) 1990-11-17 1993-01-22 Ricoh Co Ltd フアクシミリ装置
JPH06214435A (ja) 1993-01-14 1994-08-0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230197A (ja) 1994-02-17 1995-08-29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5734953A (en) * 1995-02-17 1998-03-31 Ricoh Company, Ltd. Detachable toner supply and processing assembly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a shutter mechanism for toner flow control
JPH10222043A (ja) * 1997-02-03 1998-08-21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72048A (ja) 1998-12-03 2000-06-2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50310A (ja) 1999-02-26 2000-09-14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3948155B2 (ja) 1999-03-19 2007-07-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330410B1 (en) * 1999-02-26 2001-12-1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hotosensitive member cartridge
JP4737349B2 (ja) * 1999-02-26 2011-07-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432208B2 (ja) * 2000-11-17 2003-08-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装着方法
JP2002333813A (ja) * 2001-03-09 2002-11-22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191088A1 (en) 2005-09-01
EP1571504A1 (en) 2005-09-07
EP1571504B1 (en) 2013-01-16
JP2005242068A (ja) 2005-09-08
US7212769B2 (en) 2007-05-01
CN100562807C (zh) 2009-11-25
CN1664714A (zh) 2005-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672693Y (zh) 可从成象装置上拆卸的显影剂盒
CN2857057Y (zh)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KR101006012B1 (ko) 감광 부재 카트리지, 현상제 카트리지 및 프로세스카트리지
CN1214299C (zh) 处理盒、成像设备和使显影元件与感光鼓分离的分离机构
US7489888B2 (en) Image-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cartridge loading section in communication with a cartridge opening
US8005404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2852203Y (zh) 盒、成像设备和色粉搅拌构件
CN2881727Y (zh) 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CN1755533A (zh) 记录介质传送装置、成像设备与盒
CN1580971A (zh) 显影盒、处理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872428Y (zh)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1794112A (zh) 成像装置的处理盒
CN1828443A (zh) 显影剂装置和成像设备
CN2874559Y (zh) 显影剂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854934A (zh) 显影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1991613A (zh) 能够防止电极磨损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42548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盒
CN1702574A (zh)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US7113199B2 (en) Tandem image forming device with reduced footprint
CN101051195A (zh) 成像装置
EP1505457B1 (en) Charger frame, photosensitive memb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189466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924597Y (zh) 感光构件盒和成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5022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