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57C - 双面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双面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57C
CN1113757C CN99110268A CN99110268A CN1113757C CN 1113757 C CN1113757 C CN 1113757C CN 99110268 A CN99110268 A CN 99110268A CN 99110268 A CN99110268 A CN 99110268A CN 1113757 C CN1113757 C CN 111375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transfer
photographic fixing
imaging processing
proces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110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52356A (zh
Inventor
平尾直人
福家宪司
大山正晃
岛津胜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252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23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75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5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443Copy medium
    • G03G2215/00451Paper
    • G03G2215/00455Continuous web, i.e. roll
    • G03G2215/00459Fan fold, e.g. CFF, normally perforate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7Type of toner image to be fixed 
    • G03G2215/2083Type of toner image to be fixed  duplex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unte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nd Two-Sided Copying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面打印机,包括第一成象处理单元、第二成象处理单元、第一定影部分、第二定影部分和传送系统。传送系统包括改变传送方向的部件,它与介质的两个表面之一接触,用于改变介质的传送方向,将介质送到第二定影单元。同时介质在单独一个双面打印机中沿基本上竖直的方向被传送,介质传送路径分高度被压缩,不使其变成很高,从而使打印机小型化。另外,使从定影部分泄漏的光受到遮挡,从而延长每个感光鼓的寿命,避免打印质量受损。

Description

双面打印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面打印机,适用于利用布置于一个单独打印机中的多个成像部分及定影部分以电子摄影方式在连续记录纸的前、后表面打印。
通常有几种方法被用于借助电子摄影类型的打印机在记录介质(以下简称介质),如连续记录纸的前后表面上打印。例如,一种众所周知的方法采用两台单面打印机(以下按照叙述的习惯逐一称之为第一单面打印机和第二单面打印机),其中的每一台都只能在介质的一面上打印,并且沿着介质的传送方向依序布置二者,而且在两台单面打印机之间插入一个翻面装置,用以在介质的前后面之间翻面。
按照上面描述的方法,先由第一单面打印机打印介质前后表面中的一面,然后用翻面装置使介质翻面,之后再将翻过面的介质送至第二单面打印机,由第二单面打印机打印介质的另一面,从而既打印介质的前面又打印其后面。
还有一种方法是公知的,其中用一台单独的设备实现介质的两面打印。按照这种方法,使介质在该单面打印机内沿水平方向被传送,在该设备中,用于在介质上表面形成调色剂图象的成像处理部分和对介质上表面形成的调色剂图象定影的定影部分均被安置的介质上方,而在该单独一个设备中,在介质的下表面形成调色剂图象的另一个成像处理部分和对介质下表面形成的调色剂图象定影的另一个定影部分被安置的介质下面,从而当在所述打印机内传送该介质时,实现在介质的两个表面上打印。
然而,上述这种常规的双面打印机具有以下有待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使用两个单面打印机的双面打印机有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即必须按彼此并置的关系安置该二单面打印机,并且必须安置一个翻面装置,用于在两个单面打印机之间给介质翻面,所以打印机的尺寸较大,特别是需要较大的安装区域。
另一方面,在一个单独的打印机中介质沿水平方向被传送,并将成象处理部分及定影部分安排在介质上方和下方的双面打印机中,由于成象处理部分位于介质的上方和下方,所以在上部位置的成象处理部分和在下部位置的成象处理部分表现出它们沿不同方向与介质接触,因此,不能用相同的部件制成该二成象处理部分。
特别是由于在被置于介质上方并在介质的上表面形成调色剂图象的成象处理部分与被置于介质下方并在介质的下表面形成调色剂图象的成象处理部分之间的成象条件不同,所以各成象处理部分之间的显影剂、预充电器、曝光部分等部件相对于感光鼓的设定条件与排布条件也不同。因此,组成位于介质上方的成象处理部分的部件与组成位于介质下方的成象处理部分的部件具互不相同的结构。
因此,由于必须研制和生产两类成象处理部分,包括拟被置于介质上方的成象处理部分和拟被置于介质下方的成象处理部分,就存在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即用于它们的研制等所需的费用和时间太多,而且还需要同样高的生产成本。
另外,还由于两类成象处理部分所用的消耗品如显影剂、显影单元本身、以及感光鼓的结构互不相同,所以对于每种消耗品来说,都必须预备两种产品。因此,用于消耗品的研制等等所需的花费和时间太多,而且还需要同样高的生产成本。进而,存在存在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即在更换各种消耗品时,操作者都必须给予注意,应该使用两类消耗品中的哪一种不能出错误,而且所需的时间太多。
还有一种双面打印机也被公知,它是通过以相同的结构制成两个成象处理部分来解决上述问题的。为此,按照该种双面打印机,在一个单独的设备中沿基本竖直的方向传送介质(以下将这种传送称为竖向传送),并且将成象处理部分和定影部分安置得邻近介质的相对的表面,可以使成象处理部分和定影部分各自由相同的部件组成。
然而,将在打印机中被用为介质的连续的纸用于高速打印(比如对于一面而言接近8000行/分钟),因其优点在于,传送它时较少可能遇到卡纸,所以它不需要像是捡选这样的操作等等。并且,为了在打印机中能以如此高速打印,成象处理部分的感光鼓和显影辊的直径就必须较大。于是,在单独一个设备中沿竖向传送介质的普通双面打印机中,存在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如果仅只是将该打印机构造成使介质沿竖向传送,并且各成象处理部分及定影部分都是关于介质的相对两侧被沿竖向安置,则它会有较大的纵向尺寸或高度。
所述打印机的高度较高,随之要使介质的某些部分能够在较高的位置被传送。这就使得难于对介质进行比如在发生卡纸等情况下取下卡纸(介质)类的操作。另外,诸如成象处理部分或定影部分等打印单元也被安置于较高的位置,就不能方便地进行比如维修或检查作业,同时造成实用性较低的问题。所以,考虑到实用性时,最好将打印机的高度设定成使操作者能用手方便地操作打印机(例如,接近1500mm)。
同时,在按电子照相打印时,作为用于定影每个成象处理部分在介质上形成的调色剂图象的定影单元,它包括多个热辊,它们与正在被传送的介质接触,并受介质的带动而转动,使用闪光定影单元,用以借助闪光灯,如氙灯或某些其它的定影单元定影调色剂图象。
在包含热辊的定影单元中,当为了定影,介质为各热辊所容纳,并被保持于各热辊之间,同时被传送时,各热辊的温度下降。另外,如果为确保较高的打印速度而在高速条件下传送介质,则各热辊的温度也会明显地下降。这就使得难于维持所需的调色剂图象定影温度,因此而难于保持打印质量。此外,由于定影时高温热辊逆着经过介质,就存在可能使介质受到损伤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闪光定影单元表现出对介质的影响比采用热辊的定影单元对介质的影响小。但由于闪光定影单元的闪光非常强烈,就存在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即从闪光定影单元与介质等之间的缝隙泄漏的光会照射到各成象处理部分的感光鼓上,感光鼓会因这种泄漏的光而在光学品质方面受损,同时,造成各感光鼓寿命的减低。另外,感光鼓因这种泄漏的光而局部光学受损会造成打印强度不均匀,造成打印质量受损。再有,这种泄漏的光降低了感光鼓的表面电位。这又提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即打印质量受到损害。
特别是在这种设备中部分介质传送路径的周围,介质不经过那里,从闪光定影单元泄漏的光不能为介质或某些其它的部件所遮挡,而是这种强烈的泄漏光直接照射在各感光鼓上。因此,很可能会令人瞩目地发生感光鼓受损和表面电位下降等。
此外,在其中包含闪光定影的双面打印机中,在定影单元发射闪光时,转印到介质打印表面的调色剂粉被加热,同时,从定影单元周围产生由高分子有机物如苯乙烯、丁二烯及苯酚组成的烟尘、臭味等。所以,在采用闪光定影的双面打印机中,为了去掉这种烟尘等,对记录介质前表面的定影单元和记录介质后表面的定影单元分别设置包括导管、风扇和活性炭过滤器的气体排放处理装置,以便能够这种气体排放处理装置吸引并排出所生的烟尘等。
然而,在采用闪光定影的双面打印机中,为了测定应该更换活性炭过滤器的时刻,对每个过滤器设置压力传感器或类似装置,并从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测定活性炭过滤器的堵塞,以判定所述更换时刻。不过,由于对于介质前表面的定影单元与对于介质后表面的定影单元之间使用频率不同,就必须既对附在关于介质前表面的定影单元的过滤器也对附在关于介质后表面的定影单元的过滤器设置压力传感器或类似装置,并须彼此分开地管理各压力传感器。因此,就存在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即对于该种打印机需要的生产成本太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尺寸的双面打印机,在单独一个双面打印机中基本上沿竖直方向传送介质时,介质的传送路径保持定位于比较低的位置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打印机,可防止各成象处理单元的感光鼓受损以及因各定影单元泄漏的强光所引起的感光鼓表面电位下降,以保证感光鼓的较长寿命,并防止打印质量受到损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双面打印机,用于在介质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打印,它包括:第一成象处理单元,用于在介质后表面形成调色剂图象;被安置在第一成象处理单元上方的第二成象处理单元,用于在介质前表面形成调色剂图象;被安置在第二成象处理单元上方的第一定影部分,用于定影介质前后表面之一上形成的调色剂图象;被安置在沿介质的传送路径上第一定影部分的下游侧的第二定影部分,用于定影介质另一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象;传送系统,用于连续地将介质传送到第一成象处理单元、第二成象处理单元、第一定影部分和第二定影部分;以及介质堆叠部分,用于堆叠打印后的介质;第一成象处理单元、第二成象处理单元、第一定影部分、第二定影部分和传送系统被安排在第一区段;传送系统包括改变传送方向的部件,用于改变介质在第一定影单元与第二定影单元之间的传送方向,改变传送方向的部件与介质的两个表面之一接触,从而改变介质的传送方向,以将介质送到第二定影单元。
采用本双面打印机,由于它包括第一成象处理单元、第二成象处理单元、第一定影部分、第二定影部分、传送系统、介质堆叠部分和改变传送方向的部件,所以可由一台打印机实现介质的双面打印。另外,由于改变传送方向的部件与介质的一个表面接触,以改变介质的传送方向,将介质送出第二定影部分,因而,本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使其高度较低及使其小型化,此外还能提高操作者的适应性。
可使第一成象处理单元和第二成象处理单元包括彼此相同的部件。这就能够公用第一成象处理单元和第二成象处理单元的多个部件、以及它们所用的消耗品。因此,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以降低用于产品开发所需的费用和生产成本。
可使第一定影部分和第二定影部分包括彼此相同的部件。这就能够公用第一定影部分和第二定影部分的多个部件、以及它们所用的消耗品。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以降低用于产品开发所需的费用和生产成本。
可将本双面打印机构造成使改变传送方向的部件包括改变传送方向的辊子,它与介质的一个表面接触,并按介质的传送方向转动,而且使介质围绕所述改变传送方向的辊子折曲一个预定的角度。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使改变传送方向的部件以节约的方式实现简单的结构。
传送系统可包括用于在第二成象处理单元与第一定影部分之间改变介质传送方向的回转部件。传送系统可防止从第一定影部分和第二定影部分泄漏的光照射在第一成象处理单元和第二成象处理单元的感光鼓上。因此,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以防止因光学品质受损引致每个感光鼓寿命的减低,并能防止因感光鼓表面电位下降引致的打印质量受损。
可将本双面打印机构造成使所述回转部件包括回转辊,它与介质接触并沿介质的传送方向转动,并使介质围绕所述回转辊折曲一个预定的角度。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使回转辊实现简单的结构,并可传送介质,而不干扰介质上形成的调色剂图象。
可将本双面打印机构造成使介质在第一定影部分的传送路径的角度与介质在第二定影部分的传送路径的角度不同。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使其高度较低,并可以较小的尺寸制成本打印机,其优点还在于可在第一定影部分与第二定影部分之间遮挡从位于下游侧的二定影部分之一泄漏的光。
可将本双面打印机构造成使介质在第二成象处理单元的传送路径的角度与介质在第二定影部分的传送路径的角度不同。本双面打印机的这一结构可防止从第一定影部分泄漏的光照射在第一成象处理单元和第二成象处理单元感光鼓上。因此,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以防止因光学品质受损引致每个感光鼓寿命的减低,并能防止因感光鼓表面电位下降引致的打印质量受损。
可将本双面打印机构造成使介质堆叠部分、用于收集第一定影部分和第二定影部分产生的烟尘和用于将烟尘排放到外面的鼓风机、以及用于操作第一定影部分和第二定影部分的电源部分被安置于第二区段,并将介质堆叠部分相对于所述鼓风机和电源部分安置在靠近第一区段。采用本双面打印机,可使从第一成象处理单元和第二成象处理单元到介质堆叠部分传送路径的长度缩短。因此,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在打印过程中出现某些麻烦的情况下由主设备数据补偿的范围较小,并能提高本打印机的可靠性。
可将本双面打印机构造成使介质在第一成象处理单元与介质堆叠部分之间和在第二成象处理单元与介质堆叠部分之间传送路径的长度都在可以由需要打印的主设备进行数据补偿的范围内。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当打印中出现某些麻烦时,可由主设备确实地重置本打印机,并能提高本打印机的可靠性。
可将传送系统安置于第一成象处理单元的上游侧,并且该系统包括多个通用的输纸机构,用于输送介质。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当把介质装入本设备中时,能够提高适用性,而且能够确实地传送介质,并因此而能提高本设备的可靠性。另外,由于采用多个通用的输纸机构,所以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还在于可以降低各输纸机构的生产成本。
可将本例中的双面打印机构造成由同一驱动源驱动所述多个输纸机构,或者由彼此独立的多个驱动源驱动所述多个输纸机构,而且各驱动源以互相同步的方式驱动各输纸机构。采用本双面打印机,可以按互相同步的方式确实地驱动各输纸机构,并能平稳地传送介质。因而可以提高本打印机的可靠性。
另外,可将本双面打印机构造成使所述多个输纸机构和驱动源或多个驱动源能沿打印传送方向及与该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传送介质。采用本双面打印机,在出现某些诸如介质卡住等麻烦的情况下,为了对已出现麻烦的位置进行打印而重新设定操作时,可以使介质沿与打印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被传送,以便从所需的介质位置重新恢复打印。因此,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本打印机的可靠性。
再有,可将本双面打印机构造成使得当多个输纸机构沿所述相反方向传送介质时,介质是在比打印传送速度高的速度下被传送的。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当由于出现诸如卡纸等某些麻烦而实施重新设定操作时,能够快速重新恢复打印。
本双面打印机还可包括张紧介质的部件,它沿与介质打印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于多个输纸机构中被安置在最下游侧的那个输纸机构的上游侧,用于施加作用在介质上的张力。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当介质被传送系统传送时。可使介质总保持绷紧,而永不致在第一成象处理单元与第二成象处理单元之间松弛,可实现高质量打印。
可将本例中的双面打印机构造成使所述张紧介质的部件至少包括一对与介质以彼此相对的关系安排的张紧辊,介质被插于其间,而且,本双面打印机还包括辊的驱动源,用于驱动作为这对张紧辊当中之一的主驱动侧张紧辊转动,而作为这对张紧辊当中另一个的被驱动侧张紧辊正被传送的介质所驱动。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按节约的方式使所述张紧介质的部件实现结构简单。
另外,可将本双面打印机构造成使所述辊的驱动源能够驱动主驱动侧张紧辊沿介质打印的传送方向及与该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中的任一方向转动。采用本双面打印机,当沿与介质打印的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传送介质时,可使介质总保持绷紧,而不致在传送过程中松弛。因此,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能防止诸如卡纸类的麻烦出现,提高本打印机的可靠性。
此外,可将本双面打印机构造成使得当介质沿打印传送方向被传送时,所述辊的驱动源驱动主驱动侧张紧辊转动,使主驱动侧张紧辊的圆周速度小于介质沿其打印传送方向的打印传送速度。采用本双面打印机,由于有张力沿与打印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于介质上,所以总能使介质保持绷紧,而不致在第一成象处理单元、第二成象处理单元等范围内松弛。因此,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以实现高质量打印,并能防止诸如卡纸等麻烦出现,并因此而提高本打印机的可靠性。
可将本双面打印机构造成使辊的驱动源在介质沿与打印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被传送的情况下驱动主驱动侧张紧辊转动,从而使主驱动侧张紧辊的圆周速度比介质沿与其打印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打印传送速度高。采用本双面打印机,由于有张力沿打印传送方向施加于介质上,所以总能使介质保持绷紧,而不致在介质传送路径内松弛。因此,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防止诸如卡纸等麻烦出现,并能提高本打印机的可靠性。
可将本双面打印机构造成将一单向离合器插于辊的驱动源与主驱动侧张紧辊之间。采用本双面打印机,在为实现更换介质等而沿打印传送方向高速传送介质时,即使因施加于主驱动侧张紧辊与介质之间的摩擦力或者类似的力而使主驱动侧张紧辊沿打印传送方向被强迫传送,也能防止过大的力被加于所述辊的驱动源的驱动电机上。因此,换句话说,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能够防止发生故障等的可能性,并能提高本打印机的可靠性。
可将本双面打印机构造成安装被驱动侧张紧辊,使其处于与介质接触而运动及脱离与介质接触而运动,并且在沿打印传送方向传送介质的情况下,使被驱动侧张紧辊实现与介质接触,而在沿与打印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传送介质的情况下,使被驱动侧张紧辊脱离与介质的接触。采用本双面打印机,在介质与被驱动侧张紧辊之间不发生摩擦。因此,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被驱动侧张紧辊的损伤。
可将本双面打印机构造成使第一定影部分和第二定影部分实行闪光定影。当与采用带介质加热辊之定影单元的定影比较时,采用本双面打印机,定影时不会影响介质,而且,在进行高速连续打印时,仍可保持定影能力。因此,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在高速连续打印情况下也能实现高质量打印。
可将本双面打印机构造成使第一成象处理单元和第二成象处理单元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以可取下方式安装于其上的显影单元,并且在安装或取下所述显影单元时,第一成象处理单元的显影单元和第二成象处理单元的显影单元可沿互不相同的方向移动。采用本双面打印机,在发生某些麻烦,如卡纸时,可以在感光周围鼓确保一个检修空间。因此,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提高检修操作等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另外,可将本双面打印机构造成使得在安装或取下任一显影单元时,显影单元与卡纸处理机构联合移动。采用本双面打印机,可以很容易地在感光鼓周围确保一个检修空间。因此,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提高检修操作等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可将本双面打印机构造成使第一成象处理单元和第二成象处理单元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清洁单元,用以收集剩余的调色剂粉,还包括一个剩余调色剂螺旋桨,用以排放由所述清洁单元收集的剩余调色剂粉,一个螺旋桨驱动源,用于转动所述剩余调色剂螺旋桨,还包括一个剩余调色剂收集器,用于收集在剩余调色剂螺旋桨受到螺旋桨驱动源的驱动而旋转时所排放的剩余调色剂粉。采用本双面打印机,可以很容易地收集由第一成象处理单元和第二成象处理单元收集的剩余调色剂粉。因此,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检修操作中的适用性。
本例中可将使用后的调色剂盒重新用为剩余调色剂收集器。这就省去研制/生产专用剩余调色剂收集器的必要性。因而可使生产成本降低,同时也使操作成本降低。
可将本双面打印机构造成利用第二成象处理单元、第二定影部分和传送系统实行单面打印。这就能够利用双面打印机与单面打印机之间的共有部件。因此,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以降低为开发/生产所需的时间和费用。
可将本双面打印机构造成使遮光元件遮挡从第一成象处理单元和第二成象处理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泄漏的光,防止泄漏的光到达第一成象处理单元和第二成象处理单元,所述遮光元件被安置在至少靠近第一定影部分和第二定影部分之一的介质不经过的部位处。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以防止因通过介质不经过的部位泄漏的光所致第一定影部分和第二定影部分中至少一个的感光鼓的光学品质受损,并可防止因感光鼓表面电位下降所致打印质量的受损。
可将本双面打印机构造成使一遮光元件被安置于第一成象处理单元与一个定影部分之间,该元件沿介质横向的长度大于第一成象处理单元之感光鼓或者第一定影部分与第二定影部分之一的长度,该遮光元件被安置于邻近介质的后表面,用以遮挡从一个定影部分泄漏的光,防止该泄漏光到达第一成象处理单元;还使另一遮光元件被安置于第二成象处理单元与另一个定影部分之间,该元件沿介质横向的长度大于第二成象处理单元之感光鼓或者第一定影部分与第二定影部分中另一个的长度,该遮光元件被安置于邻近介质的前表面,用以遮挡从另一个定影部分泄漏的光,防止该泄漏光到达第二成象处理单元。采用本双面打印机,由于遮光元件被安置于第一成象处理单元与一个定影部分之间,该元件沿介质横向的长度大于第一成象处理单元之感光鼓或者第一定影部分与第二定影部分之一的长度,该遮光元件被安置于邻近介质的后表面,用以遮挡从一个定影部分泄漏的光,防止该泄漏光到达第一成象处理单元,所以从被置于介质后表面一侧的定影部分泄漏的光不会到达第一成象处理单元的感光鼓。因此,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因泄漏的光所致第一成象处理单元的感光鼓光学品质受损,并可防止该感光鼓表面电位下降而致打印质量受损。另外,由于遮光元件被安置于第二成象处理单元与另一个定影部分之间,该元件沿介质横向的长度大于第二成象处理单元之感光鼓或者第一定影部分与第二定影部分中另一个的长度,该遮光元件被安置于邻近介质的前表面,用以遮挡从另一个定影部分泄漏的光,防止该泄漏光到达第二成象处理单元,所以从被置于介质后表面一侧的定影部分泄漏的光不会到达第一成象处理单元的感光鼓。因此,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因泄漏的光所致第一定影部分的感光鼓光学品质受损,并可因此而提高打印质量。
在本双面打印机中,可由透光率低的元件或由具有较低光反射因数的元件,或者由在其邻近相应定影的部分具有较高光反射因数的元件制成一个遮光元件或者每一个遮光元件,要不然一个遮光元件或者每个遮光元件可以包括一个遮光辊,此辊能与介质接触,并且当介质被传送时由介质使其转动。
这里每个遮光元件都由一个透光率低的元件制成,可以确实地遮挡从各定影部分泄漏的光。因此,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打印质量。
这里每个遮光元件都由一个具有低光反射因数的元件制成,能够防止由遮光元件引致光的不均匀反射。因此,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打印质量。
这里每个遮光元件在其邻近相应定影区段的部分光反射因数比较高,可以提高定影区段的闪光能量利用效率,并能防止所述遮光元件受热。因此,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遮光元件的热损伤。
这里每个遮光元件包括一个遮光辊,此辊能与介质接触,并且当介质被传送时由介质使其转动,所以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使遮光元件实现结构简单。
可将本双面打印机构造成使第一定影部分实行闪光定影,并且回转辊还用作遮光辊,作为遮光元件,它遮挡从第一定影部分泄漏的光,以防止这种泄漏的光到达第二成象处理单元。这就能够减少构成本设备之部件的数目。因此,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本双面打印机还包括一对被沿介质横向安置在与插于其间的介质彼此相对的位置处的轴件,并且二轴沿垂直于介质传送平面的方向互相平行地延伸;一个带状部件按循环方式在所说的该对轴件之间延伸并包围二轴,用作遮光部件;该带状部件有一能使介质通过的狭窄部分,和一能遮挡从定影部分泄漏的光的较宽部分;所述带状部件环绕着所述该对轴件,使通过介质不经过的部位的光按照介质的宽度被该带状部件的较宽部分所遮挡。采用本双面打印机,避免从定影部分泄漏的光到达第二成象处理单元和第一成象处理单元之感光鼓。因此,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能防止因泄漏的光所致第一成象处理单元的感光鼓光学品质受损,并能提高打印质量。
可将本双面打印机构造成使所述带状部件由一透光率低的元件或由具有低光反射因数的元件制成。
这里所述带状部件由透光率低的元件制成,所以能确实地遮挡自各定影部分泄漏的光。于是,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能提高打印质量。
这里所述带状部件由具有低光反射因数的元件制成,所以能避免由遮光元件引致光的不均匀反射。因此,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打印质量。
可将本双面打印机构造成使邻近定影部分的带状部件表面由光反射因数比较高的元件制成。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定影部分的闪光能量利用效率,并且由于能防止所述遮光元件受热,所以能防止遮光元件的热损伤。
可将本双面打印机构造成使第二定影部分实行闪光定影,并且改变传送方向的辊子还用作遮光辊,作为遮光元件,遮挡从第二定影部分泄漏的光,以防止该泄漏的光到达第二成象处理单元。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能够减少构成本设备之部件的数目。因此,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本双面打印机还包括冷却机构,用以冷却所述遮光元件。借助该冷却机构,可防止遮光元件受热。因此,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遮光元件的热损伤。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在介质的前后表面上打印的双面打印机,它包括用于在介质后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象的第一成象处理单元;位于第一成象处理单元上方的第二成象处理单元,用于在介质前表面形成调色剂图象;位于第二成象处理单元上方的第一定影部分,用于定影介质前后表面之一上面形成的调色剂图象;位于介质的传送路径上第一定影部分的下游侧的第二定影部分,用于定影介质另一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象;介质堆叠部分,用于在打印之后堆叠介质;第一成象处理单元、第二成象处理单元、第一定影部分以及第二定影部分被安置在第一区段,而改变传送方向的部件用于改变介质在第一成象处理单元和第二成象处理单元下游的传送方向,所述改变传送方向的部件与介质的一个表面接触,以改变介质的传送方向。
采用本双面打印机,改变传送方向的部件与介质的一个表面接触,以改变介质在第一成象处理单元和第二成象处理单元下游的传送方向。因此,本双面打印机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其高度降低,并且类似地也就可使设备小型化,此外还能改善操作者的适用性。
由以下连同附图一起的描述及所附各权利要求将使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性和优点变得愈为清晰,其中以类似的参考标号代表类似的部件或元件。
图1是表示按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双面打印机结构的侧向剖面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双面打印机清洁部分结构的侧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双面打印机遮光部分的结构透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双面打印机遮光部分周围各元件结构的侧向剖面示意图;
图5是沿图4箭号A的方向观察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当图1所示双面打印机打印时卡纸处置部分结构的侧向剖面示意图;
图7是类似的视图,但表示的是当图1所示双面打印机卡纸处理时图6所示卡纸处置部分的结构;
图8是沿图7箭号B的方向观察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一种对图1所示双面打印机改型的部分传送系统的侧向剖面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另一种对图1所示双面打印机改型的部分传送系统的侧向剖面示意图;
图11是表示为了遮挡从图1所示双面打印机各定影单元泄漏的光的另一种光遮挡技术的侧向剖面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又一种对图1所示双面打印机改型的侧向剖面示意图。
A.本发明实施例的基本结构
将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例的双面打印机与一主体设备,如主计算机相连,并根据主体设备的打印命令,传送作为打印对象的记录介质(下称介质),如连续记录纸,通过电子照相,在介质的两个相反的表面上实行打印。
图1示意地表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双面打印机的结构。参照图1,所述双面打印机包括盛纸盒10、传送系统700、第一转印处理单元(第一成象处理单元)250、第二转印处理单元(第二成象处理单元)260、第一定影部分410、第二定影部分420、交叠接纸台(介质堆叠部分)60、鼓风机8和闪光定影单元电源(电源部分)9。
盛纸盒10盛有处于自折状态的未打印介质1,并连续地将其供送至双面打印机。在打印开始前,操作者将未打印介质1装入盛纸盒10。
介质1为连续记录纸,其上按预定的间隔制成穿孔,它上面相对的两个侧边还有等间隔制成的送纸穴。
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在未予示出的控制装置控制下以电子照相方式将调色剂图象转印到介质1的后表面,它由包括感光鼓211、曝光LED216、预充电器215、清洁部分220和带调色剂给料盒的显影单元219在内的多个部分构成。
打印时,感光鼓211沿图1中箭号a指示的方向转动,同时它与介质1保持接触。在保持感光鼓211与介质1接触并受到驱动而使介质1转动的情况下,在周缘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象,并转印至介质1。
清洁部分220是一个收集感光鼓211表面上的剩余调色剂(残留调色剂)用的清洁单元,被置于感光鼓211的外周缘周围和其上方。
图2示意地表示清洁部分220的结构。参照图1和2,清洁部分220包括固定压力刮板214、清洁刷213和剩余调色剂螺旋桨221。
固定压力刮板214沿感光鼓211轴向的全长范围内按预定的角度与感光鼓211表面接触。当感光鼓211沿一个方向(图1和2中箭号a指示的方向)转动同时它与固定压力刮板214接触时,固定压力刮板214的接触部分从感光鼓211表面剥离附着于其上的剩余调色剂。
清洁刷213沿感光鼓211的表面被安排在固定压力刮板214的上游侧(图2中的右侧),并沿感光鼓211的整个横向延伸,使得它与感光鼓211的表面接触。清洁刷213沿与箭号a所示的感光鼓211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也即当它与感光鼓211的表面接触时,沿图2中另一箭号b指示的方向转动,使得它借助固定压力刮板214把从感光鼓211表面剥离的剩余调色剂粉搬运到剩余调色剂螺旋桨221。
在沿感光鼓211外周缘清洁刷213的上游侧,固定地设置刮削板213a,并以卡入或伸入清洁刷213的方式沿感光鼓211轴向的整个范围延伸。刮削板213a的下面,以与感光鼓211并行的方式安置剩余调色剂螺旋桨221。剩余调色剂螺旋桨221受未予示出的驱动电机(螺旋桨驱动源)驱动,沿预定的方向(图2中箭号c的方向)转动。
当剩余调色剂螺旋桨221受到驱动沿箭号c的方向转动时,在感光鼓211下游侧邻近剩余调色剂螺旋桨221端部的位置安置已经用过的调色剂盒217,作为剩余调色剂收集器(未示出),使通过剩余调色剂螺旋桨221沿箭号c方向的转动而传送的废调色剂落入所述剩余调色剂收集器并被其收集。
应予说明的是,由于清洁部分220被罩盖220a所遮盖,由固定压力刮板214剥离的剩余调色剂粉在其被收集到废调色剂收集器内之前不会落在感光鼓211上。
特别是在感光鼓211表面上的剩余调色剂被从感光鼓211表面剥离之后,清洁刷213借助固定压力刮板214搬送感光鼓211表面上的剩余调色剂。由清洁刷213搬送的剩余调色剂受到刮削板213a的刮削,并落在剩余调色剂螺旋桨221上。
随后,由正在转动的剩余调色剂螺旋桨221搬送剩余调色剂,并落在剩余调色剂螺旋桨221的端部,使得它被收集到位于剩余调色剂螺旋桨221端部下面的剩余调色剂收集器中。
多个(本实施例中是2个)预充电器215沿感光鼓211外周缘被安置于清洁部分220下游侧的位置处。感光鼓211表面被预充电器215均匀充电。
曝光LED216沿剩余调色剂螺旋桨221的外周缘被安排在预充电器215下游侧的位置处。曝光LED216由LED头或类似元件制成,用作曝光单元,照射与拟被印在感光鼓211表面上的图象对应之光学图象,形成静电潜像。
在沿感光鼓211外周缘的曝光LED216下游侧的位置处安置带调色剂给料盒的显影单元219,它显影曝光LED216形成的静电潜像,形成调色剂图象。用于提供显影调色剂粉的调色剂给料盒218装附于带调色剂盒的显影单元219上,将显影调色剂粉容纳于其中的调色剂盒217以可以取去的方式被装附于调色剂218中。
带调色剂给料盒的显影单元219包括未予示出的显影计数器,对每次打印进行计数。
随后将显影计数器计数的结果送给未予示出的控制装置。
感光鼓211沿其外周缘在带调色剂给料盒的显影单元219下游侧的位置处与介质1接触,并在接触位置处,按与感光鼓211相对的关系布置带转印充电器212a和分离充电器212b的转印部分212,介质1则插在它们之间。
转印充电器212a在感光鼓211与介质1之间的接触位置处以对介质1后表面的调色剂图象的电充电位(用于对介质1充电)极性相反的电位产生电晕放电,使调色剂图象可被吸引到介质1上,并转印于其上。另一方面,在沿介质1传送路线靠近转印充电器212a的下游侧设置分离充电器212b,用于去掉介质1的电荷,促使介质1与感光鼓211分离。
同时,其表面上形成之调色剂图象已被转印至介质1后表面的感光鼓211受到清洁部分220作用,再次使它表面上的剩余调色剂粉被除去。
安排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使其在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的上方与介质1前表面接触,在介质1的前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象。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具有与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相同的结构,并按如下姿态安置它,即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与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关于垂直于被插于其间的介质1的平面对称。
应予说明的是,有如上面所说的那样,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与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的结构相同,为避免冗赘,这里省略了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详细描述。
第一定影部分410和第二定影部分420以闪光定影介质1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图象,两个部分的每一个都包括闪光灯412(可为氙灯或类似者)、反光镜411和相对的反射平面413。第一定影部分410和第二定影部分420彼此有相同的结构。
特别是第一定影部分410和第二定影部分420中的每一个,都将闪光灯412安排在介质1上尚未定影的调色剂图象拟被定影的一侧,还将反光镜411安排在闪光灯412周围没有介质1存在的位置,以便将闪光灯412发出的闪光反射到介质1的定影侧表面。另外,将相对的反射平面413关于介质1安排在与闪光灯412及反光镜411相对的位置,并使闪光灯412发出的闪光有效地照射到介质1上。
第一定影部分410和第二定影部分420被安排在沿介质1传送路径上彼此不同的位置处,本实施例中,将第二定影部分420安排在第一定影部分410下游侧。
第一定影部分410借助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定影介质1后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象,第二定影部分420借助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定影介质1前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象。
第一定影部分410和第二定影部分420为管道83所包围。管道83与鼓风机8联系,收集由高分子有机物质,如第一定影部分410和第二定影部分420产生的苯乙烯、丁二烯及苯酚构成的烟尘、臭味等。
鼓风机8包括风扇81和含有活性炭等的过滤器82。管道83中的空气通过鼓风机8中的风扇81被排放,并且随后含有烟尘等的空气为管道83所收集,并通过过滤器82。过滤器82吸引并除去空气中所含的烟尘、臭味等。于是,清洁的空气被排放到设备外部。
闪光定影单元电源9给第一定影部分410和第二定影部分420的闪光灯412供给电能。
虽然未予示出,但在本设备的第一区段1001中设有主电源,对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传送系统700及其它所需部件供电。
由未予示出的控制装置控制包括盛纸盒10、传送系统700、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第一定影部分410、第二定影部分420、交叠接纸台60、鼓风机8、闪光定影单元电源9等在内的本设备各部件的动作。
控制装置将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带调色剂给料盒的显影单元219送给它的计数值与预先记录的预定值相比较,并控制该计数值,当计数值超过预定值时,未予示出的显示元件可报告操作者应当更换过滤器82,比如通过警示灯(未予示出)的发光。另外,当由操作者或其它人实施更换过滤器82时,控制装置将显影器的计数重置为零。
传送系统700传送介质1,使在从盛纸盒10到交叠接纸台60区段顺次通过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第一定影部分410、第二定影部分420,而且它包括输纸器710、引导部分75、导辊76、转印导向辊77、第一回转辊对40和第二回转辊51。
输纸器710是用于传送介质1的传送装置,包括若干(本实施例为2)输纸机构72和73。输纸机构72、73彼此结构相同,二者都包括循环输纸带721,带上等间距地有多个按凸起方式设置的送纸针,该带还伸展于互相平行排布之驱动轴722和723之间,并包围二轴。
驱动带725伸展于输纸机构72的驱动轴722与输纸机构73的驱动轴723之间,并包围它们,驱动电机724与输纸机构72的驱动轴722相连。
驱动电机724适于带动驱动轴722以任意速度沿任意方向转动。当驱动轴722受驱动电机724驱动而转动时,带动输纸机构72的驱动轴722和输纸机构73的驱动轴723彼此同步地沿同一方向转动,以便沿打印传送方向和与该方向相反的方向中任一方向传送介质1。
当介质1沿与打印方向相反的方向被传送时,输纸器710可按比打印传送速度高的速度传送介质1。
输纸器710包括背部张紧辊71,它设在输纸机构73和输纸机构72之间,也即在被布置于最下游侧之输纸机构72的上游侧,用作张紧介质1的部件,沿与介质1打印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张力。
背部张紧辊71包括一对张紧辊,这包括主驱动侧张紧辊712和被驱动侧张紧辊711。
驱动电机714(辊的驱动源)通过单向离合器713与主驱动侧张紧辊712相连,使主驱动侧张紧辊712受到驱动电机714的驱动以任意速度沿介质1的打印传送方向转动,或沿与该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具体地说,当介质1沿打印传送方向被传送时,驱动电机714带动主驱动侧张紧辊712转动,可使主驱动侧张紧辊712沿介质1的打印传送方向的圆周速度低于介质1的打印传送速度。
介质1的打印传送速度应该等于输纸机构72和73的传送速度,为此,输纸机构72和73的送纸针总与介质1送纸穴的沿打印传送方向的引导侧部分接触。因此,在介质1的送纸穴与输纸机构72和73的送纸针之间不会出现浮动,可使介质1的打印传送速度等于输纸机构72和73的传送速度,并可使之稳定。
此外,主驱动侧张紧辊712的圆周速度被设定得较低,可以使主驱动侧张紧辊712的圆周速度与介质1的打印传送速度之间的速度差V1满足0<V1≤10(%)。这里将速度差V1设定在恰如所说的范围,可使介质1被很好地传送。应予说明的是,如果将速度差V1设定得高于10%,则介质1的送纸穴受到损害或被撕破。
当介质1沿与打印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被传送时,驱动电机714带动主驱动侧张紧辊712转动,使得主驱动侧张紧辊712的圆周速度可能高于介质1沿与介质1打印传送方向相反方向的打印传送速度。
特别是在介质1的传送期间,必须控制介质1在位于输纸机构72和73下游侧之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附近的行为,以实现介质1的稳定传送,并且当介质1在沿与打印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传送被完成之后再沿打印传送方向被传送时,使介质1能立刻实现稳定的传送。为此,输纸机构72和73的送纸针总是与介质1送纸穴沿打印传送方向的引导部分接触。
因此,在介质1的送纸穴与输纸机构72和73的送纸针之间不出现浮动。于是,可以消除介质1在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附近的错误移动。此外,由于输纸机构72和73的送纸针总是与介质1的送纸穴沿打印传送方向的引导部分接触,所以当介质1在沿与打印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传送被完成之后再沿打印传送方向被传送时,介质1的送纸穴和输纸机构72和73的送纸针不会互相移动,即使在介质1沿与打印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传送之后,介质1也能立即被稳定地传送。
另外,主驱动侧张紧辊712的圆周速度被设定得比较高,可使主驱动侧张紧辊712的圆周速度与介质1的打印传送速度之间的速度差V1满足0<V1≤10(%)。这里将速度差V1设定在恰如所说的范围,可使介质1被很好地传送。应予说明的是,如果将速度差V1设定得高于10%,则介质1的送纸穴受到损害或被撕破。
被驱动侧张紧辊711对着主驱动侧张紧辊712从介质1的上面通过介质1,受正被传送的介质1的带动而转动。
特别是当主驱动侧张紧辊712在介质1被保持在背部张紧辊71的主驱动侧张紧辊712与被驱动侧张紧辊711之间的条件下,受驱动电机714驱动而沿与介质1打印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背部张紧辊71沿与打印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对介质1施加张力。
单向离合器713被插于主驱动侧张紧辊712和驱动电机714之间,即使在比如为了实现更换介质1而以高速度沿打印传送方向传送介质1的情况下,或者类似的情况下,也不会使施加的张力作用于驱动电机714,主驱动侧张紧辊712受主驱动侧张紧辊712与介质1之间所加的摩擦力或受某些其它的力而被迫沿打印传送方向转动。
第一回转辊对40被插在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与第一定影部分410之间,它包括一对按与插于其间并与之接触的介质1彼此相对的关系放置的第一回转辊41和42,并在介质1被传送时,受介质1的带动而转动。第一回转辊41被安装成与介质1的后表面接触,而第一回转辊42被安装成与介质1的前表面接触。
应予说明的是,第一回转辊41和42沿介质1横向的长度被设定成长于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及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之感光鼓211的长度,或者长于第二定影部分420沿介质1横向的长度。
作为举例,第一回转辊41和42中的每一个都由透光率低且其表面光反射因数低的元件,如涂成黑色的铝辊制成,并且它的表面由含氟的树脂,如PFA处理。第一回转辊41和42中的每一个都在其表面处以与调色剂粉相同的极性充电。
介质1在组成第一回转辊对40的第一回转辊41和42中的第一回转辊42上方被卷过一个预定的角度,使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中介质1的的传送路径与第二定影部分420中介质1的的传送路径之间限定的角度可为预定角θ1(最好θ1≥30°)。因而,第一回转辊42作为回转部件用来改变介质1在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与第一定影部分410之间的传送方向。
另外,位于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与第一定影部分410之间的第一回转辊对40作为遮光部件(遮光辊)防止从第一定影部分410和第二定影部分420泄漏的光到达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
由于回转部分是由包含第一回转辊41和42的第一回转辊对40形成的,就可使回转部分实现简单的结构,而且能使介质1得以被传送,对介质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象并无不良影响。
又由于第一回转辊对40的第一回转辊41和42防止光从第一定影部分410和第二定影部分420泄漏的光,照射在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感光鼓211上,从而可以防止因光学品质受损引致感光鼓211寿命降低,并能防止因感光鼓211表面电位下降所引起的打印质量受损。
再有,由于组成第一回转辊对40的第一回转辊41和42长于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感光鼓211的长度,或者长于第二定影部分420沿介质1横向的长度,所以它们能防止从第一定影部分410和第二定影部分420泄漏的光通过介质1传送路径中介质1不经过的部位1a(参见图3和5)照射在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感光鼓211上。因此,可以防止因光学品质受损引致感光鼓211寿命降低,并能防止因感光鼓211表面电位下降所引起的打印质量受损。
此外,由于第一回转辊41和42每一个都由涂成黑色的铝辊制成,并由含氟树脂,如PFA经过表面处理,其透光性是如此之低,以致能够确实地实现光的遮挡。另外,由于第一回转辊41和42每一个的表面光反射因子都很低,所以可以防止从第一定影部分410和第二定影部分420泄漏的光从它们的表面随机反射而照射于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感光鼓211上。再有,由于第一回转辊41和42的表面经过由含氟树脂,如PFA的处理,所以它们表现出良好的调色剂粉的解除特性。此外,由于它们的表面以与调色剂粉相同的极性充电,因此调色剂图象不会受到不必要调色剂粉的干扰。
也是由于将介质1在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中的传送路径与介质1在第二定影部分420中的传送路径之间由第一回转辊40给出的角设定得大于预定角θ1(最好θ1≥30°),所以避免从第二定影部分420泄漏的光到达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
此外,由于第一回转辊对40作为遮光部件(遮光辊),它防止从第一定影部分410和第二定影部分420泄漏的光到达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因此,不需要设置单独的遮光部件,能使组成所述设备的部件数目减少很多。
第二回转辊51被安置在第一定影部分410和第二定影部分420之间,使得它与将要由第一定影部分410把调色剂图象定影于其上的介质1的表面(本实施例中为后表面)接触,并使它用作改变传送方向的辊子,与介质1接触并沿介质1的传送方向转动。
将第二回转辊51构造成使介质1卷过一个预定的角度,用作改变传送方向的部分,与介质1一个表面接触,以改变介质1在第一定影部分410与第二定影部分420之间的传送方向,将介质1送出第二定影部分420。
应予说明的是,第二回转辊51被制成可使其沿介质1横向的长度大于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之感光鼓211的长度或第二定影部分420沿介质1横向的长度。另外,第二回转辊51由一个其表面透光率低并且有较低光反射因子的元件制成。
继而,由于介质1围绕第二回转辊51被卷过一个预定的角度,当介质1由输纸器710传送时,施加于介质1前表面与第二回转辊51辊面之间的摩擦力对介质1起反作用,使得在传送时,总使介质1保持绷紧。
应予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回转辊51与介质1的后表面接触,但在第二回转辊51处介质1后表面上的调色剂图象已经由第一定影部分410定影,并不受与第二回转辊51接触的干扰,因此介质1的打印质量不会受损。
另外,由于第二回转辊51使介质1的传送方向改变,以致介质1在第二定影部分420中的传送方向基本为水平方向,第二定影部分420可被安置在低一些的位置处,因此而可以将介质1传送路径的高度构造得低一些,可使设备小型化。
此外,由于第二回转辊51改变介质1的传送方向,所以在第二定影部分420内通过介质1不经过的部位1a泄漏的光不会到达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感光鼓211。再有,第二回转辊51防止从第二定影部分420泄漏的光在其到达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前沿介质1前表面传播,从而挡住从整个第二定影部分420泄漏光。按照这种方式,第二回转辊51的作用在于是一个遮光部件(遮光辊)。
特别是由于第二回转辊51防止从第二定影部分420泄漏的光照在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感光鼓211上,就可以防止因感光鼓211的光学品质受损引致的感光鼓211寿命下降,此外,还能防止因感光鼓211表面电位下降所引致的打印质量受损。
另外,由于第二回转辊51沿介质1横向的线度大于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之感光鼓211的长度,或者大于第二定影部分420沿介质1横向的长度,所以能防止泄漏的光通过介质1传送路径的介质1不经过部位1a照射于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感光鼓211上。因此,能够防止因感光鼓211的光学品质受损引致的感光鼓211寿命下降,此外,还能防止因感光鼓211表面电位下降所引致的打印质量受损。
此外,由于第二回转辊51由透光率低的元件制成,所以可以确实地实现光的遮挡。又由于第二回转辊51的表面部分由有较低光反射因子的元件制成,因而可以防止源于第二回转辊51表面部分随机反射的光到达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感光鼓211处。
进而,由于第二回转辊51还用作遮光辊,作为遮光部件遮断从第二定影部分420泄漏的光,防止泄漏的光到达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所以可使构成本设备的部件数目减少很多,也就可使生产成本降低很多。
另外,借助传送系统700,特别是借助第一回转辊对40和第二回转辊51,将介质1在第一定影部分410中传送路径与介质1在第二定影部分420中传送路径之间所限定的角度设定为预定角度θ2(例如最好θ2≥10°)(本实施例中接近90°)。
遮光部件43用于遮挡从第一定影部分410泄漏的光,它位于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与从第一定影部分410之间,后面将会描述遮光部件43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本设备中各导辊76被安置在介质1传送路径的个位置,并与成弯曲板状元件的引导部分75相结合,以引导介质1,使之通过预定的路径。
导辊76导引介质1,使在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中通过感光鼓211与转印部分212之间,并导引正在通过第二定影部分420的介质1到达交叠接纸台60。
介质1围绕各导辊76被卷过一个预定的角度,当介质1由送纸器710传送时,可以使施加于介质1前表面与每个导辊76表面之间摩擦力在介质1上起反作用力的作用,使介质1在其传送过程中总保持绷紧。
转印导辊77沿介质1传送路径关于介质1的后表面一侧被安置于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之转印部分212的上游侧,并与介质1的后表面接触,以将介质1导引至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
转印导辊77的表面被涂以含氟树脂膜或类似的材料。该膜防止转印导辊77被介质1擦伤,并防止介质1后表面上未被定影的调色剂粉粘着在转印导辊77上。
使第一回转辊41和42及转印导辊77以与介质1上未定影之调色剂粉相同的极性被充电。因此,在第一回转辊41和42及转印导辊77当中的每一个与介质1上未定影的调色剂粉接触时,介质1上未被定影的调色剂粉不会粘附在第一回转辊41或42或转印导辊77上,而且对介质1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图象也不会有不良影响。
另外,将未予示出的清洁刮板安装成与第一回转辊41和42及转印导辊77当中的每一个按预定的角度接触。当第一回转辊41和42及转印导辊77各自沿不同方向(以下将这些方向称为打印传送方向)转动时,能够传送介质1打印的同时,清洁刮板刮离粘附于第一回转辊41和42及转印导辊77表面的调色剂粉。
应予说明的是,第一回转辊41和42及转印导辊77只沿各自的打印传送方向转动。
另外,第一回转辊41和42及转印导辊77中的每一个都包括未予示出的回缩机构。当把介质1装入本设备中时,由各自的回缩机构使第一回转辊41和42及转印导辊77分别从介质1的传送路径回缩,以使它们不与高速传送的介质1的表面接触。
因此,当介质1在高速下传送时,第一回转辊41和42及转印导辊77不会受到因与介质1的摩擦所致的不对称损伤。于是,可以避免介质1传送时由各辊的这种不对称损伤所引起的各种振动、错误移动等,为本设备提供高度的稳定性。
再有,传送系统700包括一个未予示出的传送辊,它设在第二定影部分420的下游侧但在交叠接纸台60的上游侧。此传送辊以与上述输纸器710同步的方式传送介质1。
交叠接纸台60是堆叠介质的部分,用于在打印之后堆叠介质1,它包括摆动导向器61和交叠接纸台部分62。令摆动导向器61摇摆,以由导辊76传送的介质1,使介质1沿着其上的穿孔线顺序地被折叠,堆叠在交叠接纸台部分62上。
上述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第一定影部分410、第二定影部分420和传送系统700被安置在第一区段1001中,而鼓风机8、交叠接纸台60和闪光定影单元电源9被安置在第二区段1002中。
特别是本设备中的交叠接纸台60被安置在传送路径长度范围内第二定影部分420的下游侧,在所述传送路径长度范围内可由主计算机作数据补偿,该计算机是需要打印设备的主设备。由于介质1从第二定影部分420到交叠接纸台60的传送路径较短,当发生某些麻烦,如介质1卡住时,则可由主计算机快速地实现对出现麻烦部分的重新打印。于是,可以减少为重新打印操作所需的时间,并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在输纸器710中,介质牵引端检测部分74用来检测介质1的牵引端,它被安装在输纸机构73的上游侧。介质牵引端检测部分74由比如包括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的光传感器制成,并将其安置成使介质1能够遮挡由光发射元件传到光接收元件的光。这样,当遮挡各元件之间的光的介质1不出现时,会由此光接收元件检测到来自所述光发射元件的光,而且将此显示在显示器件或类似的未予示出的器件上,通知操作者已测到介质1的牵引端。
为了由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双面打印机对介质1实行双面打印,操作者先把介质1装入盛纸盒10内的位置处,并将输纸机构73的循环输纸带721上的送纸针装配到介质1的相对两侧边上形成的送纸穴中,使介质1附着在无接缝输纸带721的位置上。
此后,在主计算机的控制下对本设备设定打印数据,开始双面打印。
首先,由传送系统700传送介质1,同时,在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中,感光鼓211受未予示出之驱动装置的驱动而与借助传送系统700介质1的传送同步地沿箭号a的方向转动。
进而,在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中,由预充电器215使感光鼓211表面均匀充电,并使感光鼓211的表面响应拟被打印的图象信号,对来自曝光LED216的光的图象曝光,从而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
然后,由带调色剂给料盒的显影单元219显影该静电潜像,形成与感光鼓211表面上的打印数据相应的调色剂图象。
进而,相对于介质1,在介质1与感光鼓211接触位置的相对位置处,转印充电器212a以与形成调色剂图象的调色剂粉相反之极性使介质1充电,以便能使感光鼓211上的调色剂图象被吸引在介质1上,而将未定影的调色剂图象转印到介质1的后表面。在这一转印之后,由分离充电器212b消除介质1的电荷,促使其后的感光鼓211与介质1互相分开。
另一方面,借助清洁部分220,从已将调色剂图象自其转印到介质1后表面的感光鼓211表面除去保持在该表面上的剩余调色剂粉。之后再次由预充电器215使感光鼓211表面均匀充电。
随之,由传送系统700将介质1传送到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在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中,以与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中类似的方式,将未定影的调色剂粉转印到介质1的前表面上。
之后,由传送系统700对与已将未定影的调色剂图象转印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传送介质1,并通过第一回转辊对40和遮光部件43。然后由第一定影部分410将已转印的调色剂图象定影于介质1的后表面。
继续由传送系统700传送介质1。随之,在由第二回转辊51改变介质1的传送方向之后,由第二定影部分420定影已被转印到介质1前表面的调色剂图象。
另外,在导辊76的导引下,由传送系统700传送介质1,并由摆动导向器61使介质1分布在交叠接纸台60中,使它能顺着孔眼前后交替地被折叠。于是,介质1在交替折叠的条件下被堆叠于交叠接纸台部分62内。
按照这种方式,采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双面打印机,由于介质1被传送系统700传送,依序通过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第一回转辊对40和第二定影部分420,而且使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被安排得比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高,而第一定影部分410被安排得又比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高,所以可采用相同的结构制成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因此,可以降低开发成本和生产成本,还可减小打印机所需的安装空间。
此外,由于第二定影部分420被安置在第一定影部分410的下游侧,第二回转辊51被安置在第一定影部分410与第二定影部分420之间,以致由第二回转辊51改变介质1的传送路径,因此能使介质1传送路径的高度降低。于是,可以按被减小了的尺寸构造本打印机,并可提高操作者的适用性。
还应当说明的是,这里将第二回转辊51安置于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下游侧,以致由第二回转辊51改变介质1的传送路径,这就能使介质1传送路径的高度降低,并因此而能够使本打印机构造成较小的尺寸,并可提高操作者的适用性。
另外,由于第一定影部分410和第二定影部分420受各自与鼓风机8联系的管道83包围,就使因高分子有机物,如第一定影部分410和第二定影部分420产生的苯乙烯、丁二烯及苯酚组成的烟尘、臭味等得以被收集,同时对每个带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之调色剂给料盒的显影单元219设置未予示出的显影计数器,使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每次打印时,带调色剂给料盒的显影单元219都在所述显影计数器上计数,并显影计数器的计数值与由未予示出的控制装置所预先记录的预定值比较,可以很容易地辨识应该更换过滤器82的时刻。因而,维修方便,提高了适用性。
再有,在传送系统700中,由于输纸器710由多个(本实施例中为2)输纸机构72和73组成,而输纸机构72和73又保持按共同的结构制成,所以可降低输纸器710的生产成本。
此外,由于驱动带725在输纸机构72的驱动轴722与输纸机构73的驱动轴723之间延伸,并且驱动电机724与输纸机构72的驱动轴722相连,所以,可以确实地按保持同步的方式驱动输纸机构72和73。因而,可以稳定地传送介质1,并可提高本打印机的可靠性。
进而,由于传送系统700中的输纸器710被安置于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的上游侧,并由输纸机构72和73组成,所以在把介质1安装到在本设备中的位置时,操作者无需将其端头伸展到有如从盛纸盒10一侧看到的那样位于本设备略靠内部位置的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因此可以提高安装介质1的适用性。另外,可以确实地传送介质1,并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另外,由于使输纸机构72和73以及驱动电机724构造成可以沿打印传送方向和与该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传送介质1,所以在出现比如卡住介质1等某些麻烦的情况下,当重新设定操作时,可以沿与打印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传送介质1,以便从所需位置恢复打印,为的是对介质1出现过麻烦的部位打印。
再者,在沿打印传送方向传送介质1以及沿与该方向相反的方向传送介质1的情况下,由于输纸器710传送介质1的速度比打印传送速度高,所以当因为出现诸如卡纸等某些麻烦而引起进行有如上述的重新设定操作时,可以很容易地恢复打印。
此外,由于背部张紧辊71包括主驱动侧张紧辊712和被驱动侧张紧辊711,这是一对张紧辊,所以能以节约的方式使介质张紧部分实现结构简单。
进而,在使介质1被保持于主驱动侧张紧辊712与被驱动侧张紧辊711之间的条件下,背部张紧辊71沿打印传送方向传送介质1时,由驱动电机714驱动主驱动侧张紧辊712转动,能够使主驱动侧张紧辊712的圆周速度低于介质1沿其打印传送方向的打印传送速度,从而沿与打印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对介质1产生张力,使介质1总能保持被绷紧。因而,能够在介质1上实现高质量的打印,介质1不会在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等范围内松弛,并可以避免诸如卡纸等麻烦的出现,以及可以提高本设备的可靠性。
另外,当沿与打印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传送介质1时,由于驱动电机714可以驱动主驱动侧张紧辊712转动,可使主驱动侧张紧辊712的圆周速度高于介质1沿与其打印传送方向相反方向的打印传送速度,以对介质1沿打印传送方向产生张力,使介质1总保持被绷紧,介质1不会在其传送路径中松弛。因此,可以避免诸如卡纸等麻烦的出现,并能提高本设备的可靠性。
进而,由于安装被驱动侧张紧辊711用以解除与介质1的接触,并在介质1沿打印传送方向被传送的情况下与介质1接触,而在介质1沿与打印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被传送时,被驱动侧张紧辊711脱离与介质1的接触,所以在介质1与被驱动侧张紧辊711之间不发生摩擦。因此,可以避免被驱动侧张紧辊711的磨损。
另外,由于因受未予示出之驱动电机驱动而转动的剩余调色剂螺旋桨221排除被清洁部分220收集的剩余调色剂粉,并将其收集到调色剂收集器(用过以后的调色剂盒217)内,所以能够很容易地复原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中收集的剩余调色剂粉,并可提高维修操作的适用性。
此外,由于用过以后的调色剂盒217被作为剩余调色剂收集器而重新使用,所以无需研制/生产专用的剩余调色剂收集器。因此,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还能减少操作过程。
再有,可以利用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第二定影部分420和传送系统700实行单面打印。这就使得双面打印机与单面打印机之间能有多个共用部件,而且可以减少用于研制/生产的时间和费用。
B.遮光部分的详细描述
以下参照图3至5描述遮光部分43。图3表示遮光部分43的结构,而图4表示遮光部分43周围几个部件的结构,图5则是沿箭号A指示的方向观察的视图。应予说明的是,图3至5中为图示方便而省略一些部件,如第一回转辊对40。
有如图4和5所看到的那样,将遮光部分43安置在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与第一定影部分410之间,防止第一定影部分410来的光照在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感光鼓211上,尤其避免泄漏的光通过介质不经过的部位1a的照射。
有如图3所看到的那样,遮光部分43包括一对轴431、431,它们被安置在关于介质1相对的位置处,沿介质1的横向插于其间,并且彼此平行地沿垂直于介质1传送平面的方向伸展,还包括在二轴431、431之间伸展并围绕该二轴的环形带状件432,该带状件具有较宽部分432a和较窄部分432b。
带状件432由氯丁橡胶或类似的材料制成,具有较低的透光率,并且其表面有较低的光透射因数。
采用遮光部分43,令带状件432环行于二轴431、431之间,并围绕该二轴,使到介质不经过部位的光按照介质1的宽度受到较宽部分432a的遮挡。
因此,即使为改变介质1等的横向尺寸而改变其种类,并因此而改变介质不经过部位1a的横向宽度,也能借助成环形的带状件432围绕二轴431、431调整该带状件432的位置,使带状件432的较宽部分432a盖在介质不经过部位1a上方,确实地防止从第一定影部分410泄漏的光通过介质1传送路径中的介质不经过部位1a照射在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感光鼓211上。
此外,有如图4所见者,由冷却风扇等组成的冷却机构433被安置于带状件432附近,用于将风送往带状件432,冷却该带状件432。应予说明的是,为图示方便,图3和5中省略了冷却机构433。
由于上述结构的缘故,因带状件432的较宽部分432a在第一定影部分410附近被置于介质不经过的部位1a处,就使拟通过介质不经过的部位1a照射于第一定影部分410的强烈泄漏光得以避免照射在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和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的感光鼓211上。因此,可以防止感光鼓211光学品质受损,此外还能防止因每个感光鼓211表面电位下降所引起的打印质量受损。
另外,由于遮光部分43由环形带状件432形成,它有较宽部分432a和较窄部分432b,围绕一对轴431、431,并在该二轴之间伸展,而且带状件432环绕着二轴431、431,使得通过介质不经过的部位1a的光按照介质1的宽度被所述较宽部分432a所遮挡,能够很容易地实现遮光的功能,而不管介质1的宽度。
此外,通过在其一部分形成较宽部分432a可以很容易地制成所述带状件432,并能提高生产率。
另外,由于所述带状件432由氯丁橡胶或类似的材料制成,具有较低的透光率,所以它能确实地遮挡从第一定影部分410和第二定影部分420泄漏的光。此外,由于氯丁橡胶具有较低的光透射因数,所以能防止因从它表面随机反射的光所引起的光照射在感光鼓211上。因此,可以防止感光鼓211光学品质受损,此外还能防止因每个感光鼓211表面电位下降所引起的打印质量受损。
此外,由于设置冷却带状件432的冷却机构433,还能防止带状件432受热,并能防止带状件432的热损伤。
应予说明的是,虽然上述实施例中的带状件432由透光率低的部件(如氯丁橡胶)制成,但并非必须由这种特定部件制成,可按多种形式求得,而不致脱离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
另外,带状件432邻近第一定影部分410的表面可由具有较高反光因数的部件制成。这增大了第一定影部分410的闪光能量利用效率。此外,由于可防止带状件432受热,所以能防止带状件432的热损伤。
C.卡纸处置机构的详细描述
图6至8表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双面打印机的卡纸处置机构。具体地说,图6和7分别以示意的方式表示打印时和卡纸处理时卡纸处置机构的结构,图8则是沿图7中箭号B指示的方向观察的视图。
在本实施例的双面打印机中,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中的每一个都带显影单元219,此显影单元219上带有以可取下方式安装于其上的调色剂给料盒,并且在把显影单元219从相应的感光鼓211取下时,使每个带调色剂给料盒的显影单元219缩离介质1。
具体地说,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的带调色剂给料盒的显影单元219可按图1中向左的方式被移去,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带调色剂给料盒的显影单元219可按图1中向右的方式被移去。
此外,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带调色剂给料盒的显影单元219可操纵地与图6至8所示的这种卡纸处置机构300相连。
卡纸处置机构300是用于使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的转印部分212从感光鼓211移开的机构,为的是取下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卡住的介质1等。
如图6至8所见到的那样,卡纸处置机构300包括显影单元接纳台301、滑轨302、显影单元接纳台连杆303、操纵杆304、一对滑片305和转印枢轴连杆306。
转印部分212受到支承,以围绕转印部分枢轴305a枢轴运动(沿图7中箭号f指示的方向)而离开介质1。将一对滑片305安装在转印部分212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并且在每个滑片305中基本上沿平行于使转印充电器212a和分离充电器212b被并置的方向制成导向槽305b。
显影单元接纳台301是一个平台,显影单元219被置于其上,并被固定于其上,并使该接纳台301被固定于滑轨302的轨条部件302a上。显影单元接纳台301的相对侧面部分上邻近介质1设置一对显影单元接纳台销钉301a。
滑轨302以平行于显影单元接纳台301的方式伸展,并保持轨条部件302a,用于在其上沿水平方向滑动移动。因此,可以通过轨条部件302a在上滑轨302的滑动移动,使显影单元接纳台301以平行方式与带调色剂给料盒的显影单元219一起(沿图6和7的向左方向和向右方向)移向和移离介质1。
显影单元接纳台连杆303为一板状件,其中制成弯曲的导向槽303b。显影单元接纳台301的显影单元接纳台销钉301a的端部伸过导向槽303b。于是,显影单元接纳台连杆303可以由被接纳于导向槽303b中的显影单元接纳台销钉301a在导向槽303b的导引下移动。另外,从操纵杆304的端部与感光鼓211平行伸展的枢轴303a伸过显影单元接纳台连杆303。
将转印枢轴连杆306安置成它使被安装于转印部分212相对侧面上的滑片305的导向槽305b与枢轴303a接触,转印枢轴连杆306的一个端部处形成滑轴306a,并使它适于在导向槽305b内滑动运动。转印枢轴连杆306的另一个端部适于绕枢轴303a枢轴运动。
操纵杆304被固定在枢轴303a的一个端部,基本上平行于转印枢轴连杆306伸展。操纵杆304受到支承,用以沿图6中箭号d指示的方向绕枢轴303a的轴线枢轴运动。
在有上述结构的卡纸处置机构300中,在进行卡纸处置时,根据有如图6所看到的那样,转印部分212按对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的感光鼓211关于被插入其间的介质1相对的关系被定位,和带调色剂给料盒的显影单元219被定位得邻近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感光鼓211的情况,则有如图7所看到的那样,转印部分212从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的感光鼓211回缩,同时,带调色剂给料盒的显影单元219从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感光鼓211回缩。下面将描述它的处理过程。
首先,操纵杆304根据图6中所示的情况,沿箭号d指示的方向绕枢轴303a的轴线枢轴运动。这使转印枢轴连杆306沿箭号d指示的方向绕枢轴303a的轴线枢轴运动。随后,在滑片305的导向槽305b导引下,滑轴306a向上移动。
在转印枢轴连杆306的滑轴306a移动时,转印部分212绕转印部分枢轴305a枢轴运动,并从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的感光鼓211回缩。
转印枢轴连杆306还沿箭号d的方向绕滑轴306a的轴线枢轴运动,直至它到达基本为垂直姿态的位置,有如图7中所看到的那样,在此位置时,枢轴303a以最为向下的方式定位。在转印枢轴连杆306这样枢轴运动时,显影单元接纳台连杆303沿图7中箭号e指示的方向绕滑轴306a运动。在显影单元接纳台连杆303这样运动时,显影单元接纳台301的显影单元接纳台销钉301a受到显影单元接纳台连杆303形成的导向槽303b导引,使它按离开介质1的方向(图7中箭号g指示的方向)沿滑轨302运动。
然后,作为显影单元接纳台301这种运动的结果,带调色剂给料盒的显影单元219从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感光鼓211回缩。
另一方面,为了将带调色剂给料盒的显影单元219安装在感光鼓211上的位置,过程返回上述已得到的过程。
按照上述这种带卡纸处置机构300的本实施例双面打印机,由于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都包括带可取下地安装于其上之调色剂给料盒的显影单元219,而且在它们要回缩时,每个带调色剂给料盒的显影单元219被从介质1移开,当发生卡纸等情况时,可以确保每个感光鼓211周围的检修空间。因此,可以提高检修等操作时的操作效率。
此外,由于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的带调色剂给料盒的显影单元219与卡纸处置机构300可操纵地相联系,所以在转印部分212从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的感光鼓211回缩的同时,带调色剂给料盒的显影单元219可以很容易地从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感光鼓211回缩。因此,当发生卡纸等情况时,可以确保每个感光鼓211周围的检修空间,并可提高检修等操作时的操作效率。
D.其它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遮光部分43和第一回转辊对40遮挡从第一定影部分410和第二定影部分420泄漏的光,但对这种泄漏光遮挡的防范措施不限于它们,而是可有多种形式,都不致脱离本发明的精髓或范围。
例如,可以将用作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之转印导辊的遮光辊插在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与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之间。这里,设置遮光辊,可使本打印机的部件数目减少很多,并能使本设备的生产成本降低很多。
同时,如果将遮光元件安置在第二定影部分420上游侧但在第一定影部分410下游侧邻近介质1前表面的位置,它就能够防止从第二定影部分420,特别是从第二定影部分420下游侧泄漏的光在本打印机内不均匀地反射并照射在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之感光鼓211上。
此外,可以将这些分立的遮光元件,如遮光辊安置在介质1的前表面侧和后表面一侧。例如,可将第一遮光辊安置在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与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之间靠近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而将第二遮光辊安置在第一定影部分410与第二定影部分420之间。本例中,防止从第一定影部分410和第二定影部分420泄漏的光以及通过介质不经过的部位的强烈泄漏光照射在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和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的感光鼓211上。因此,可以防止各感光鼓211的光学品质受损,并可防止因感光鼓211表面电位下降所引致的打印质量受损。
图9和10表示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双面打印机的改型,每一个图都表示经改型的双面打印机的部分传送系统。应予说明的是,为了图示的方便,图9和10中的某些部件,如上述第一回转辊对40等被省去。
首先参照图9,在所示的改型双面打印机中,卷筒状遮光辊44被安置在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与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之间靠近介质1的后表面。该遮光辊44与介质1的后表面接触,并且在传送介质1时,它还被介质1的后表面带动而转动,而且它沿介质1横向的长度比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感光鼓211的长度长,或者比第二定影部分420沿介质1横向的长度长。另外,遮光辊44由透光率低并且其表面有低光透射因数的部件制成,如涂成黑色的铝辊,并由含氟树脂,如PFA表面处理,此外,以与调色剂粉相同的极性使遮光辊44的表面充电。
回转导向器512由板状件制成,它的表面被弯成具有适度的曲率,被安置在第一定影部分410与第二定影部分420之间,以与介质1的后表面接触。
另外,借助回转导向器512,将介质1的传送路径设置成由介质1在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中的传送路径与介质1在第二定影部分420中的传送路径所限定的角度等于或大于一个预定的角θ2(比如最好是θ2≥10°;本实施例中接近90°)。
此外,将遮光部分43安置在第二定影部分420上游但是回转导向器512下游的一个位置以及第一定影部分410上游但是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下游的另一位置中的每一个位置处。
按照这种方式,图9所示改型的双面打印机,因回转导向器512所致一个比预定角θ2大的角度使介质1的传送方向改变,所以从第二定影部分420泄漏的光并不直接照在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感光鼓211上。因此,可以防止各感光鼓211的光学品质受损,并可防止因感光鼓211表面电位下降所引致的打印质量受损。
再有,由于被安置在第一定影部分410上游侧的遮光部分43防止从第一定影部分410泄漏的光和通过介质不经过的部位1a(参见图5)照射的强烈导引光的照射,同时,被安置在第二定影部分420上游侧的遮光部分43防止从第而定影部分420泄漏的光和通过介质不经过的部位1a(参见图5)照射的强烈导引光的照射,上面所说的照射是指分别照射在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和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的感光鼓211上。因此,可以防止各感光鼓211的光学品质受损,并可防止因感光鼓211表面电位下降所引致的打印质量受损。
同时,在图10所示的改型双面打印机中,安置多个(图10中为2)第二回转辊513a和513b,代替图9中所示改型的双面打印机的回绕的导向器512。
特别是将多个(图10中为2)第二回转辊513a和513b安置在第一定影部分410与第二定影部分420之间,用以与介质1接触。第二回转辊513a和513b具有与上面所述的第二回转辊515相似的结构。
于是,因第二回转辊513a和513b,使介质1的传送路径被设置成由介质1在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中的传送路径与介质1在第二定影部分420中的传送路径之间的角等于或大于一个预定的角θ2(比如最好是θ2≥10°;本实施例中接近90°)。
按照这种方式,采用图10所示改型的双面打印机,因第二回转辊513a和513b所致的预定角θ2或更大的角度使介质1的传送方向改变,所以从第二定影部分420泄漏的光并不直接照在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感光鼓211上。因此,可以防止各感光鼓211的光学品质受损,并可防止因感光鼓211表面电位下降所引致的打印质量受损。
图11表示另一种用于遮挡从双面打印机中各定影单元泄漏的光的防范措施,并示出该双面打印机的部分传送系统。应予说明的是,为了图示的方便,并未示出上面描述过的第一回转辊对40等。
在图11所示的双面打印机中,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在未予示出的控制装置的控制下,以电子照相的方式将调色剂图象转印到介质1的后表面。同时,将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安置在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的上方,并有与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相似的结构。将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关于介质1安置在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的相对侧面,并与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关于竖直平面成对称的关系,使得它与介质1的前表面接触,以便在介质1的前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象。
另外,在图11所示的双面打印机中,将第一定影部分410安置在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上方,并定影由其中的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在介质1后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象。同时,将第二定影部分420安置在第一定影部分410的上方,并定影由其中的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在介质1前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象。
此外,上面描述过的第二回转辊51并未被安置于第一定影部分410与第二定影部分420之间,而将第二定影部分420安置在第一定影部分410的上方,并不改变介质1在第一定影部分410与第二定影部分420之间的传送方向。
此外,呈卷筒状遮光部件的遮光辊44在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与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之间被安置在介质1的后表面。
再有,遮光辊44由透光率低并且其表面有较低的光透射因数的元件制成,如涂成黑色的铝辊,并由含氟树脂,如PFA表面处理。另外,以与调色剂粉相同的极性使遮光辊44的表面充电。
由冷却风扇等形成的冷却机构453被安置在邻近遮光辊44处,用以给遮光辊44送风,以冷却该遮光辊44。
另外,遮光部分43被安置在关于介质1在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下游侧但在第一定影部分410的的上游侧邻近第一定影部分410的一个位置以及关于介质1在第一定影部分410的下游侧但在第二定影部分420的的上游侧邻近第二定影部分420的另一位置中的每一个位置处。遮光部分43防止从第一定影部分410和第二定影部分420泄漏的光照射在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感光鼓211上。
此外,呈卷筒状遮光元件的遮光辊45在第一定影部分410与第二定影部分420之间被安置在邻近介质1的前表面。该遮光辊45与介质1的后表面接触,并且在传送介质1时,它还被介质1的后表面带动而转动,而且它沿介质1横向的长度比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感光鼓211的长度长,或者比第二定影部分420沿介质1横向的长度长。
再有,遮光辊45由透光率低并且其表面有较低的光透射因数的部件制成,如涂成黑色的铝辊,并由含氟树脂,如PFA表面处理。另外,以与调色剂粉相同的极性使遮光辊44的表面充电。
在具有如上面参照图11描述之结构的双面打印机中,从第一定影部分410泄漏的光受到遮光部分43和遮光辊44的遮挡,不使其照射在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的感光鼓211上。因此,可以防止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之感光鼓211的光学品质受损,并可防止因该感光鼓211表面电位下降所引致的打印质量受损。
应予说明的是,由于各遮光元件由遮光辊44和45形成,它们都是辊子,所以可以采用简单的结构实现它们。
另外,从第二定影部分420泄漏的光受到遮光部分43和遮光辊45的遮挡,不使其照射在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感光鼓211上。因此,可以防止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之感光鼓211的光学品质受损,并可防止因感光鼓211表面电位下降所引致的打印质量受损。
此外,由于将遮光辊45安置在第一定影部分410的下游侧靠近第二定影部分420处,就使从第二定影部分420泄漏的光能被确实地遮挡,并因此而使从第二定影部分420泄漏的光不会在本设备内不均匀地反射,也不会照在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感光鼓211上。因而,可以防止感光鼓211的光学品质受损,并可防止因感光鼓211表面电位下降所引致的打印质量受损。
再有,在将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和第一定影部分410安置在与插于它们之间的介质1彼此相当接近的位置处的同时,由于来自第一定影部分410泄漏的光为介质1所遮挡,所以从第一定影部分410泄漏的光不会照在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感光鼓211上。因此,可以防止感光鼓211的光学品质受损,并可防止因该感光鼓211表面电位下降所引致的打印质量受损。
还有,由于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与第二定影部分420互相间比较远,在第二定影部分420泄漏的光到达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之前,该光的强度已然变弱。另外,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和第一定影部分410遮挡从第二定影部分420泄漏的光。因此,可以防止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之感光鼓211的光学品质受损,并可防止因该感光鼓211表面电位下降所引致的打印质量受损。
另外,由于遮光辊44和45沿介质1横向的长度比第一转印处理单元250和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的感光鼓211的长度长,或者比第二定影部分420沿介质1横向的长度长,并且遮光元件43中的每一个还能遮住通过介质不经过的部位泄漏的光,所以能防止导引的光在它们整个区域的感光鼓211表面上的照射。因此,可以防止各感光鼓211的光学品质受损,并可防止因各感光鼓211表面电位下降所引致的打印质量受损。
此外,遮光辊44和45中的每一个都由涂成黑色,并由含氟树脂,如PFA表面处理的铝辊制成,而且遮光元件43中的每一个的带状件432(参见图3)都由透光率低的氯丁橡胶等制成,所以可以确实地防止来自各定影部分的泄漏光。
再有,由于遮光辊44为冷却机构453所冷却,同时遮光元件43的带状件432为冷却机构433所冷却,所以可以避免形成于遮光辊44表面上并对该表面进行表面处理所用含氟树脂的热损伤,并且可以长时间保持调色剂粉的高松脱性能。
另外,由于遮光元件43被置于第一定影部分410下游侧的一个位置和第二定影部分420下游侧的另一个位置,这就使得能够防止泄漏的光通过第一定影部分410和第二定影部分420中介质不经过的部位1a,并能防止因泄漏的光通过介质不经过的部位1a引致感光鼓211的光学品质受损,并可防止因该感光鼓211表面电位下降所引致的打印质量受损。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面特别描述的实施例,而是可按多种形式被实现,而不致会脱离本发明之精髓及范围。
应予说明的是,在上面描述的实施例和改型中,虽然输纸器710包括两个输纸机构72和73和在输纸机构72的驱动轴722与输纸机构73的驱动轴722之间延伸的驱动带725,此外还使驱动电机724与输纸机构72的驱动轴722相连,以带动驱动轴723转动,但输纸器710的结构并不限于这种特定结构,而是可按多种形式被实现,而不致脱离本发明之精髓及范围。
例如,图12表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双面打印机的又一种改型。参照图12,在所示的改型双面打印机中,输纸器710′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输纸机构72和73。一对互相独立的驱动电机724′、724′分别与输纸机构72和73的驱动轴722相连,并由控制装置726彼此同步地受到驱动。在本改型的双面打印机中,输纸机构72和73可以互相同步地被操纵,而且可由传送系统700稳定地实现介质1的传送。
应予说明的是,驱动电机714连接到图12中所示的主驱动侧张紧辊712,而不介入单向离合器713。
另外,在本改型的双面打印机中,利用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第二定影部分420和传送系统700等可以实现单面打印。这就允许在双面打印机与单面打印机之间共同使用诸如第二转印处理单元260、第二定影部分420和传送系统700等多种部件,而且,这也就能够减少开发/生产的费用。
应予说明的是,安装被驱动侧张紧辊711,用以移入及解脱它与介质1的接触,并且在介质1沿打印传送方向被传送的时候,被驱动侧张紧辊711与介质1的接触,而在介质1沿与打印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被传送的时候,被驱动侧张紧辊711脱离与介质1的接触。
还应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回转辊41和42及转印导辊77中的每一个都带有一个未予示出的回缩装置,并在介质1被高速传送时,使其从介质1的传送路径回缩;第一回转辊41和42及转印导辊77的结构并不限于这种特定的结构;而且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总能沿介质1的打印传送方向连续转动,而不带有上述那种回缩装置。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特定的实施例,可以作出多种改变和改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44)

1.一种用于在介质(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打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第一成象处理单元(250),用于在介质(1)后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象;
被安置在所述第一成象处理单元(250)上方的第二成象处理单元(260),用于在介质(1)前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象;
被安置在所述第二成象处理单元(260)上方的第一定影部分(410),用于定影介质(1)前后表面之一上形成的调色剂图象;
被安置在沿介质(1)的传送路径上所述第一定影部分(410)下游侧的第二定影部分(420),用于定影介质(1)另一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象;
传送系统(700),用于连续地将介质(1)传送到第一成象处理单元(250)、第二成象处理单元(260)、第一定影部分(410)和第二定影部分(420);
介质堆叠部分(60),用于堆叠打印后的介质(1);
所述第一成象处理单元(250)、第二成象处理单元(260)、第一定影部分(410)、第二定影部分(420)和传送系统被安排在第一区段(1001);
所述传送系统(700)包括改变传送方向的部件(51,512),用于改变介质(1)在所述第一定影单元(410)与第二定影单元(420)之间的传送方向;
所述改变传送方向的部件(51,512)与介质(1)的两个表面之一接触,从而改变介质(1)的传送方向,将介质(1)送到第二定影单元(420)。
2.一种用于在介质(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打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第一成象处理单元(250),用于在介质(1)后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象;
被安置在所述第一成象处理单元(250)上方的第二成象处理单元(260),用于在介质(1)前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象;
被安置在所述第二成象处理单元(260)上方的第一定影部分(410),用于定影介质(1)前后表面之一上形成的调色剂图象;
被安置在沿介质(1)的传送路径上所述第一定影部分(410)下游侧的第二定影部分(420),用于定影介质(1)另一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象;
介质堆叠部分(60),用于堆叠打印后的介质(1);
所述第一成象处理单元(250)、第二成象处理单元(260)、第一定影部分(410)和第二定影部分(420)被安排在第一区段(1001);
所述双面打印机还包括改变传送方向的部件(51,512),用于改变介质(1)在所述第一成象处理单元(250)和第二成象处理单元(260)下游的传送方向;
所述改变传送方向的部件(51,512)与介质(1)的两个表面之一接触,从而改变介质(1)的传送方向。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象处理单元(250)和第二成象处理单元(260)包括彼此相同的部件。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影部分(410)和第二定影部分(420)包括彼此相同的部件。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改变传送方向的部件(51,512)包括改变传送方向的辊(51),它与介质(1)的两个表面之一接触,并沿介质(1)的传送方向转动;
介质(1)围绕所述改变传送方向的辊(51)卷过一个预定的角度。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系统(700)包括回转件(42),用以改变介质(1)在所述第二成象处理单元(260)与第一定影单元(410)之间的传送方向。
7.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转件(42)包括回转辊(42),它与介质(1)接触,并沿介质(1)的传送方向转动;
介质(1)围绕所述回转辊(42)卷过一个预定的角度。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介质(1)在所述第一定影单元(410)处的传送路径的角度与介质(1)在所述第二定影单元(420)处的传送路径的角度是不同的。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介质(1)在所述第二成象处理单元(260)处的传送路径的角度与介质(1)在所述第二定影单元(420)处的传送路径的角度是不同的。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堆叠部分(60)、用于收集由所述第一定影单元(410)及第二定影单元(420)产生的烟尘并将烟尘排放到外面的鼓风机(8),以及用于操纵所述第一定影单元(410)及第二定影单元(420)的电源部分(9)被安排在第二区段(1002);
所述介质堆叠部分(60)相对于所述鼓风机(8)和电源部分(9)被安置得邻近所述第一区段(1001)。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介质(1)在所述第一成象处理单元(250)与介质堆叠部分(60)之间,及其在所述第二成象处理单元(260)与介质堆叠部分(60)之间传送路径的长度均在可由需用其打印的主设备进行数据补偿的范围内。
1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系统(700)被安置于所述第一成象处理单元(250)的上游侧,并包括多个输纸机构(72,73),它们互相为传送介质(1)所共用。
13.一种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输纸机构(72,73)受同一驱动源(724)驱动。
14.一种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输纸机构(72,73)彼此独立地受驱动源(724′)驱动,而且所述驱动源(724′)互相同步地驱动所述输纸机构(72,73)。
15.一种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输纸机构(72,73)和所述一个驱动源或数个驱动源(724,724′)能够沿打印传送方向和与该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传送介质(1)。
16.一种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输纸机构(72,73)和所述一个驱动源或数个驱动源(724,724′)能够沿打印传送方向和与该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传送介质(1)。
17.一种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个输纸机构(72,73)沿所述相反方向传送介质(1)时,介质(1)以比打印传送速度高的速度被传送。
18.一种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个输纸机构(72,73)沿所述相反方向传送介质(1)时,介质(1)以比打印传送速度高的速度被传送。
19.一种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在所述多个输纸机构(72,73)最下游侧之一(72)的上游的介质张紧件(71),用以沿与介质(1)打印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张力,作用在介质(1)上。
20.一种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张紧件(71)包括至少一对关于被插于其间的介质(1)以彼此相对的关系安置的张紧辊(711,712);
所述双面打印机还包括用于作为所述张紧辊对(711,712)之一的驱动主驱动侧张紧辊(712)的辊的驱动源(714),使之转动;而作为所述张紧辊对(711,712)另一个的被驱动侧张紧辊对(711)受到正在传送的介质(1)的驱动。
21.一种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的驱动源(714)能够驱动所述主驱动侧张紧辊(712)沿介质(1)打印传送方向和与该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中的任一方向转动。
22.一种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当介质(1)沿打印传送方向被传送时,所述辊的驱动源(714)驱动所述主驱动侧张紧辊(712)转动,使所述主驱动侧张紧辊(712)的圆周速度低于介质(1)沿其打印传送方向的打印传送速度。
23.一种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当介质(1)沿与打印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被传送时,所述辊的驱动源(714)驱动所述主驱动侧张紧辊(712)转动,使所述主驱动侧张紧辊(712)的圆周速度高于介质(1)沿与其打印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打印传送速度。
24.一种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单向离合器713被插在所述辊的驱动源(714)与主驱动侧张紧辊(712)之间。
25.一种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安装所述被驱动侧张紧辊(711),用以移入和脱离与介质(1)的接触,而且当介质(1)沿打印传送方向被传送时,所述被驱动侧张紧辊对(711)实行与介质(1)接触,而当介质(1)沿与打印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被传送时,所述被驱动侧张紧辊对(711)脱离与介质(1)的接触。
26.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影单元(410)和第二定影单元(420)实行闪光定影。
27.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象处理单元(250)和第二成象处理单元(260)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一个以可取下方式安装于其上的显影单元(219);
在安装或取下显影单元(219)时,所述第一成象处理单元(250)的显影单元(219)和第二成象处理单元(260)中的显影单元(219)可沿不同方向移动。
28.一种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在任何一个显影单元(219)被安装或取下时,显影单元(219)与卡纸处置机构(300)联合移动。
29.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象处理单元(250)和第二成象处理单元(260)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一个用以收集剩余调色剂粉的清洁单元(220),还包括:
剩余调色剂螺旋桨(221),用以排放被所述清洁部分(220)收集的剩余调色剂粉;
用以驱动所述剩余调色剂螺旋桨(221)转动的螺旋桨驱动源;
剩余调色剂收集器,用以收集在所述剩余调色剂螺旋桨(221)受所述螺旋桨驱动源驱动而转动时所排放的剩余调色剂粉。
30.一种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用过之后的调色剂盒(217)被重新用为所述剩余调色剂收集器。
31.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用所述第二成象处理单元(260)、第二定影单元(420)和传送系统(700)实现单面打印。
32.一种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以至少贴近第一定影单元(410)和第二定影单元(420)之一的方式将遮光元件(41,42,432,44,45)安置在介质不经过的部位(1a),用以遮挡至少从第一定影单元(410)和第二定影单元(420)之一泄漏的光,防止泄漏的光到达所述第一成象处理单元(250)和第二成象处理单元(260)。
33.一种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被安置得邻近介质(1)后表面的一个遮光元件(41,42,432,44,45)被安排在所述第一成象处理单元(250)与一个定影单元(410,420)之间,它沿介质(1)横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成象处理单元(250)之感光鼓(211)或所述第一定影单元(410)和第二定影单元(420)之一(410,420)的长度,用以遮挡从一个定影单元(410,420)泄漏的光,防止泄漏的光到达所述第一成象处理单元(250);
被安置得邻近介质(1)前表面的另一个遮光元件(41,42,432,44,45)被安排在所述第二成象处理单元(260)与一个定影单元(420,410)之间,它沿介质(1)横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成象处理单元(260_)之感光鼓(211)或所述第一定影单元(410)和第二定影单元(420)中另一个(420,410)的长度,用以遮挡从另一个定影单元(420,410)泄漏的光,防止泄漏的光到达所述第二成象处理单元(260)。
34.一种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遮光元件或者所述遮光元件(41,42,432,44,45)中的每一个由透光率低的元件制成。
35.一种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遮光元件或者所述遮光元件(41,42,432,44,45)中的每一个由具有低反光因数的元件制成。
36.一种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遮光元件或者所述遮光元件(41,42,432,44,45)中的每一个由一种元件制成,所述元件在其邻近相应定影单元(420,410)的部分具有高反光因数。
37.一种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遮光元件或者所述遮光元件(41,42,432,44,45)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个遮光辊(41,42,44,45),它能在介质(1)被传送时与介质(1)接触,并因介质(1)而使其转动。
38.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影单元(410)实行闪光定影;
所述回转辊(42)用为遮光辊作为遮光元件,它遮挡从所述第一定影单元(410)泄漏的光,防止泄漏的光到达所述第二成象处理单元(260)。
39.一种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对轴件(431),它们被安置关于介质(1)彼此相对的位置处,介质(1)沿自身横向被插于它们之间,二轴沿垂直于介质(1)被传送的平面的方向互相平行地伸展;
带状件(432)以环状形式在所述一对轴件(431)之间伸展并围绕二轴件,用为遮光元件(432);
所述带状件(432)具有可允许介质(1)通过的较窄部分(432b),和可遮挡从定影单元(410,420)泄漏之光的较宽部分(432a);
所述带状件(432)围绕所述一对轴件(431)循环,使通过介质不经过的部位(1a)的光按照介质(1)的宽度被所述带状件(432)的较宽部分(432a)遮挡。
40.一种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件(432)由透光率低的元件制成。
41.一种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件(432)由具有低反光因数的元件制成。
42.一种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件(432)邻近定影单元(410,420)的表面由具有高反光因数的元件制成。
43.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定影单元(420)实行闪光定影;
所述改变传送方向的辊子(51)还用为所述遮光辊(51),作为遮光元件,它遮挡从所述第二定影单元(420)泄漏的光,防止泄漏的光到达所述第二成象处理单元(260)。
44.一种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双面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以冷却所述遮光元件的冷却机构(433)。
CN99110268A 1998-10-27 1999-07-29 双面打印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375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6059/1998 1998-10-27
JP10306059A JP2000131893A (ja) 1998-10-27 1998-10-27 両面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2356A CN1252356A (zh) 2000-05-10
CN1113757C true CN1113757C (zh) 2003-07-09

Family

ID=17952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1102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3757C (zh) 1998-10-27 1999-07-29 双面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175715B1 (zh)
EP (1) EP0997796B1 (zh)
JP (1) JP2000131893A (zh)
CN (1) CN1113757C (zh)
DE (1) DE69911882T2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8644C (zh) * 2005-01-14 2008-04-02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系统和作业处理方法
CN101221399B (zh) * 2007-01-09 2011-03-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后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455641A (zh) * 2010-10-15 2012-05-1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使用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56759B2 (ja) * 1999-10-20 2008-09-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用トナー、2成分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DE60133588T2 (de) * 2001-08-09 2009-06-04 Fuji Xerox Co., Ltd. Drucker
US7099029B2 (en) * 2001-09-14 2006-08-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aligning two or more independent printing systems with a single control unit and intelligent print controllers
JP2003155152A (ja) * 2001-11-20 2003-05-27 Fujitsu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45156A (ja) 2002-03-19 2003-12-03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975830B2 (en) 2002-09-12 2005-12-13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waste toner recovery device
JP4280520B2 (ja) * 2003-03-07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733110B1 (en) 2003-03-10 2004-05-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 mechanism
JP2005170620A (ja) * 2003-12-12 2005-06-30 Pentax Corp 連続紙用プリンタの用紙搬送機構、及び連続紙用プリンタ
JP4684792B2 (ja) * 2005-08-01 2011-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96898B2 (ja) * 2005-12-22 2011-06-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連続紙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2007168396A (ja) * 2005-12-26 2007-07-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8100523B2 (en) * 2006-12-19 2012-01-24 Xerox Corporation Bidirectional media sheet transport apparatus
KR101356649B1 (ko) * 2007-07-24 2014-0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독취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5183351B2 (ja) * 2008-08-06 2013-04-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941334B (zh) * 2009-07-06 2013-10-16 梁健 一种倍速同步单双面数码喷绘机
JP5686013B2 (ja) 2011-03-24 2015-03-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37835A (ja) * 2011-05-11 2012-12-06 Canon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3156365A (ja) * 2012-01-27 2013-08-1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案内装置
JP5858182B1 (ja) * 2015-01-28 2016-02-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EP4303760A1 (en) 2016-01-08 2024-01-10 Entrust Corporation Card printing mechanism with card return path
CN106042660B (zh) * 2016-06-12 2017-11-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组件、打印机及打印系统
US10933658B2 (en) 2016-09-12 2021-03-0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Bar clamp for media
CN113427908A (zh) * 2021-08-04 2021-09-24 广州晶慧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uv打印机及其打印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0384A (en) * 1991-09-03 1995-04-25 Siemens Nixdorf Informationssysteme Aktiengesellschaft Electrophotographic simultaneous double printing system
JPH08248695A (ja) * 1995-03-07 1996-09-27 Konica Corp 両面プリント装置
EP0784810A1 (de) * 1994-10-06 1997-07-23 Océ Printing Systems GmbH Wendeeinrichtung mit manueller einfädelung für bandförmige aufzeichnungsträger
JPH10115954A (ja) * 1996-10-11 1998-05-0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68664A (ja) * 1997-03-28 1998-10-09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88161A (en) 1979-12-20 1981-07-17 Ricoh Co Ltd Flash fixing device of electrophotographic copier
JPS58173774A (ja) 1982-04-05 1983-10-12 Nec Corp フラツシユ定着装置
DE3406244A1 (de) 1984-02-21 1985-08-22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Laserdrucksystem fuer mehrfarben- und rueckseitendruck
JPS60232581A (ja) * 1984-05-04 1985-11-19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定着装置
JPS6120075A (ja) 1984-07-09 1986-01-28 Fuji Xerox Co Ltd フラツシユ定着装置
EP0517700B1 (de) * 1990-02-26 1994-07-13 Siemens Nixdorf Informationssysteme Aktiengesellschaft Modular aufgebaute elektrofotografische druckeinrichtung
JP3121930B2 (ja) 1992-09-10 2001-01-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EP0677792B1 (en) 1994-04-05 2002-08-28 Xeikon Nv Electrostatographic copying or printing apparatus
US5455668A (en) 1993-06-18 1995-10-03 Xeikon Nv Electrostatographic single-pass multiple-station printer for forming an image on a web
US5461470A (en) 1993-06-18 1995-10-24 Xeikon Nv Electrostatographic single-pass multiple station printer for forming images on a web
JPH07237336A (ja) 1994-01-10 1995-09-12 Fujitsu Ltd 連続紙の両面印刷システム
US5614996A (en) * 1994-03-03 1997-03-25 Kyocera Corporation Toner storage unit, residual toner collect unit, toner container with these unit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uch toner container
TW307822B (zh) 1994-03-11 1997-06-11 Xeikon Nv
US5765081A (en) * 1995-05-09 1998-06-09 Agfa-Gevaert Electrostatographic multi-color printer for duplex printing on a web-type toner receptor material
JPH106583A (ja) 1996-06-21 1998-01-13 Hitachi Koki Co Ltd プリンタの紙送り速度制御方法
JP3384707B2 (ja) * 1997-03-19 2003-03-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361715B2 (ja) * 1997-03-19 2003-01-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0384A (en) * 1991-09-03 1995-04-25 Siemens Nixdorf Informationssysteme Aktiengesellschaft Electrophotographic simultaneous double printing system
EP0784810A1 (de) * 1994-10-06 1997-07-23 Océ Printing Systems GmbH Wendeeinrichtung mit manueller einfädelung für bandförmige aufzeichnungsträger
JPH08248695A (ja) * 1995-03-07 1996-09-27 Konica Corp 両面プリント装置
JPH10115954A (ja) * 1996-10-11 1998-05-0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68664A (ja) * 1997-03-28 1998-10-09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8644C (zh) * 2005-01-14 2008-04-02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系统和作业处理方法
CN101221399B (zh) * 2007-01-09 2011-03-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后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455641A (zh) * 2010-10-15 2012-05-1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使用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455641B (zh) * 2010-10-15 2016-01-2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使用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997796B1 (en) 2003-10-08
EP0997796A3 (en) 2001-07-18
US6175715B1 (en) 2001-01-16
CN1252356A (zh) 2000-05-10
EP0997796A2 (en) 2000-05-03
JP2000131893A (ja) 2000-05-12
DE69911882T2 (de) 2004-05-19
DE69911882D1 (de) 2003-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757C (zh) 双面打印机
CN1103290C (zh) 双面打印设备和该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731503Y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201208C (zh) 成像设备
CN1237416C (zh) 显影装置、处理盒、显影框架与显影剂框架之间的连接方法和柔性密封件
CN100339773C (zh)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154884C (zh) 图象形成装置、彩色图象形成装置以及传送带组件
CN1154888C (zh) 处理盒、电子摄影图象形成设备和盒安装方法
CN1071036C (zh) 成象装置,成象装置装配方法及外盖的安装方法
CN1067474C (zh) 成象装置
CN100351713C (zh) 显影剂供给容器的再生产方法
CN1940744A (zh) 具有将显影辊从感光鼓分离的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580970A (zh) 显影盒,感光构件盒,处理单元和成像装置
CN100345065C (zh)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499311A (zh) 离接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828447A (zh) 成像装置和显影剂盒
CN1168989A (zh) 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763662A (zh) 成像设备
CN1766761A (zh) 图像生成装置的臭氧排气结构
CN167727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612067A (zh)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及其方法
CN1254424C (zh) 纸张排出装置、纸张处理装置及纸张排出单元
CN185492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2891011Y (zh) 成像装置
CN2791703Y (zh) 显影盒,感光构件盒,处理单元和成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UJI XEROX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JITSU LIMITED

Effective date: 200308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3080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Xerox Corp.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tsu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709

Termination date: 2017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