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55641B - 定影装置及使用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及使用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55641B
CN102455641B CN201110129213.0A CN201110129213A CN102455641B CN 102455641 B CN102455641 B CN 102455641B CN 201110129213 A CN201110129213 A CN 201110129213A CN 102455641 B CN102455641 B CN 1024556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irradiation area
light absorption
fixing device
absorptio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292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55641A (zh
Inventor
小寺哲郎
松原崇史
江草尚之
古木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55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56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556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56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0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radiant heat, e.g. infrared lamps, microwave hea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激光源,该激光源使用激光对照射区域内的记录介质上的可加热定影图像进行照射,该照射区域沿着与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该定影装置还包括:反射部件,其设置为包围照射区域并且包括反射表面,该反射表面反射从激光源发出的激光在照射区域的反射光,以便该反射光重新照射照射区域;以及光吸收部件,其设置为与反射部件的朝向记录介质的一侧的端部连接,并且包括与记录介质的传送表面相对并朝向反射部件的外侧延伸的部分,并且该光吸收部件能够吸收激光。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及使用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以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JP-A-7-191560(参见实施例1和图3)中,披露了这样一种构造:激光在记录介质的整个宽度方向上照射记录介质并且对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进行定影。
在JP-A-11-202653(参见实施例和图1)中,披露了这样一种装置的构造:在转印和定影之间的期间内用激光等照射以改变色调剂的树脂性质,其中还描述了在激光源和感光体之间安装有光遮挡板。
在JP-A-6-301304(参见实施例6和图9)中,披露了这样一种定影方法:将从LED阵列发出的光聚焦在纸张上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上并对该图像进行定影,其中还描述了这样一种构造:在圆柱透镜附近安装有反射板,并且该反射板使在记录介质上反射或者散射的光重新聚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照相式定影装置以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当利用激光对记录介质上的可加热定影图像进行定影时,该定影装置和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在抑制光强度高的激光泄漏到外部的同时提高安全性。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激光源,其使用激光对照射区域内的记录介质上的可加热定影图像进行照射,所述照射区域沿着与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
反射部件,其设置为包围所述照射区域并且包括反射表面,所述反射表面反射从所述激光源发出的激光在所述照射区域的反射光,以便所述反射光重新照射所述照射区域;以及
光吸收部件,其设置为与所述反射部件的朝向所述记录介质的一侧的端部连接,并且包括与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表面相对并朝向所述反射部件的外侧延伸的部分,并且所述光吸收部件能够吸收激光。
(2)在第(1)项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光吸收部件包括与所述记录介质在所述照射区域内的切面相交的表面。
(3)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可以包括:背面侧光吸收部件,其设置为与所述光吸收部件相对并将所述记录介质置于所述背面侧光吸收部件和所述光吸收部件之间,并且所述背面侧光吸收部件能够吸收激光。
(4)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可以包括:背面侧反射部件,其设置在与所述反射部件相对并将所述记录介质置于所述背面侧反射部件和所述反射部件之间的区域内,并且反射从所述激光源发出并透射经过所述记录介质的透射光,以便所述透射光重新照射所述记录介质的背面侧的与所述照射区域对应的区域。
(5)在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光吸收部件设置为这样:当在外侧端从所述光吸收部件和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开口部分看所述照射区域时,只能看到所述光吸收部件的与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表面相对的对置表面,所述外侧端是所述光吸收部件的除位于所述照射区域一侧的部分之外的与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表面相对的部分。
(6)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可以包括:冷却单元,其对所述光吸收部件进行冷却。
(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部分,其将可加热定影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上;以及
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对在所述图像形成部分中形成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进行定影。
(8)在第(7)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将图像形成在沿着传送方向连续的记录介质上。
根据第(1)项,与没有设置光吸收部件的情况相比,当利用激光对记录介质上的可加热定影图像进行定影时,能够在抑制光强度高的激光泄漏到外部的同时提高安全性。
根据第(2)项,与没有设置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光强度高的反射光直接泄漏到外部。
根据第(3)项,与没有设置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更有效地执行对激光的吸收。
根据第(4)项,与没有设置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提高激光的使用效率。
根据第(5)项,与没有设置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抑制激光泄漏到外部。
根据第(6)项,与没有设置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使光吸收部件的光吸收性能稳定。
根据第(7)项,可以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与没有设置光吸收部件的情况相比,当利用激光对记录介质上的可加热定影图像进行定影时,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在抑制光强度高的激光泄漏到外部的同时提高安全性。
根据第(8)项,与没有设置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容易地保持稳定的定影性能。
附图说明
基于下列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模型的定影装置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2A和2B是示出光吸收部件的理想构造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光吸收部件的更理想构造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造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概要的透视图;
图6是从第一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横截面方向看到的说明图;
图7A和7B是示出光吸收部件的操作的说明图,其中,图7A是图4所示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图7B是示出反射光的光强度分布的简图;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型的定影装置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型的定影装置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变型的定影装置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第四变型的定影装置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第三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14是示出应用第四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15是示出第四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16A是示出第五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图16B是图16A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17A是示出第五实施例的变型的定影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图17B是图17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示例性实施例的概要)
首先,对应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实施例模型的概要进行描述。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模型的定影装置的说明图。
在图1中,定影装置包括:激光源1,其使用激光Li对照射区域IR内的记录介质P上的可加热定影图像进行照射,该照射区域沿着与记录介质P的传送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反射部件2,其设置为包围照射区域IR并且包括反射表面,该反射表面反射从激光源1发出的激光Li在照射区域IR的反射光Lr,以便反射光Lr重新照射照射区域IR;以及光吸收部件3,其设置为与反射部件2的朝向记录介质P的一侧的端部连接,并且包括与记录介质P的传送表面相对并朝向反射部件2的外侧延伸的部分,并且该光吸收部件能够吸收激光Li。
这里,作为形成记录介质P上的图像的代表性材料,可以举例说明的是在电子照相方法中使用的色调剂。然而,形成图像的材料不限于色调剂,例如,材料可以是在喷墨方法中使用的加热熔化型油墨等。
此外,作为所使用的记录介质P的代表性实例,可以举例说明的是连续形式(例如,卷纸)或片状形式(例如,裁切纸)。然而,作为介质,记录介质不仅仅限于纸介质,而也可以是膜介质等。
此外,作为激光源1的代表性形式,可以举例说明的是激光阵列类型,即激光Li的多个发射部分沿着照射区域IR的延伸方向安装成一行。
例如,反射部件2的反射表面一侧可以是弯曲形的镜面。此外,反射表面一侧可以是具有递归性的反射表面或散射表面,并且可以包括进行反射以便反射光Lr重新照射照射区域IR的反射表面。在此时,被光重新照射的照射区域IR可以被重新照射成为包括原来的照射区域IR的区域,而不限于原来的照射区域IR。
此外,由于光吸收部件3设置为与反射部件2的朝向记录介质P的一侧的端部连接,所以激光Li不会在反射部件2和光吸收部件3之间泄漏。此外,由于光吸收部件3包括与记录介质P的传送表面相对的部分,所以激光Li有效地被吸收在光吸收部件3中。另外,大大地降低了从光吸收部件3和记录介质P之间的开口部分向外部泄漏的激光Li的光强度。此外,光吸收部件3可以包括与记录介质P的传送表面相对的部分,并且例如可以包括沿着反射部件2的反射表面延伸的部分。“与记录介质P的传送表面相对”是指该部分可以与传送表面平行或不平行,或者该部分可以包括与记录介质P的传送表面相对并向传送表面延伸的构造。光吸收部件3可以具有耐热性并且可以吸收激光Li,并且例如该光吸收部件可以包括经过黑色阳极膜成形处理的铝合金。
此外,可以在记录介质P的背面侧设置有对置部件,该对置部件可以对置地设置以便向激光源1一侧保持记录介质P。此外,激光Li的已经透射经过记录介质P的透射光Lt可以在对置部件(平板状部件或弯曲形部件)上反射。此外,可以在与记录介质P分离的位置设置有另一个弯曲形的反射部件(下文中所描述的背面侧反射部件5),或者也可以不设置任何部件。
此外,如图2A和2B所示,从防止照射在照射区域IR内的激光Li在照射区域IR的反射光(包括散射光)泄漏到外部的观点来看,光吸收部件3可以包括与表面CS(是指沿着切向延伸的表面,在下文中称为“切面”)相交的表面,切面CS在照射区域IR内紧靠记录介质的表面。这里,图2A示出了记录介质P包括作为平直区域的照射区域IR的情况,图2B示出了记录介质P包括作为弯曲区域的照射区域IR的情况。由于在图2A中切面CS的数目是一个,所以光吸收部件3可以具有与切面CS相交的一个表面。另一方面,在图2B所示的作为弯曲区域的照射区域IR中,存在多个切面CS,因而光吸收部件可以具有与切面CS相交的多个表面。
因此,即使当反射光Lr沿着顺着切面CS的方向反射时,反射光Lr也会被光吸收部件3吸收。此外,从激光源1朝向照射区域IR发出的激光Li在照射区域IR的反射光Lr不会从光吸收部件3和记录介质P之间泄漏到外部。另外,不言而喻,记录介质P的传送路径设置为与光吸收部件3的构造相匹配。
此外,如图1所示,从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安装有光吸收部件3的区域内的光吸收性能的观点来看,可以设置能够吸收激光Li的背面侧光吸收部件4,该背面侧光吸收部件设置在与光吸收部件3相对并将记录介质P置于背面侧光吸收部件4和光吸收部件3之间的区域内。因此,由于记录介质P置于光吸收部件3和背面侧光吸收部件4之间,所以已经透射经过记录介质P的透射光Lt也会有效地被吸收在背面侧光吸收部件4中。
此外,从有效地利用照射在照射区域IR内的激光Li的已经透射经过记录介质P的透射光Lt的观点来看,在没有设置抵靠记录介质P的背面侧的对置部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设置用于反射透射光Lt的背面侧反射部件5,以便从激光源1发出并透射经过记录介质P的透射光Lt重新照射记录介质P的背面侧的与照射区域IR对应的区域。此外,背面侧反射部件5可以设置在与反射部件2相对并将记录介质P置于背面侧反射部件5和反射部件2之间的区域内。
此外,如图3所示,从进一步抑制激光Li泄漏到外部的观点来看,光吸收部件3可以设置为这样:当在外侧端从光吸收部件3和记录介质P之间的开口部分α看照射区域IR时,只能看到光吸收部件3的与记录介质P的传送表面相对的对置表面3a。该外侧端是光吸收部件3的除位于照射区域IR一侧的部分之外的与记录介质P的传送表面相对的部分。这样,从光吸收部件3的除照射区域IR之外的外侧端和记录介质P之间的开口部分α看不到照射区域IR或反射部件2的反射表面,因而抑制了激光Li泄漏到外部。
在这种情况下,光吸收部件3的构造没有特别的限制,而也可以采用如下构造。也就是说,当在光吸收部件3的与记录介质P的传送表面相对的部分中沿着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画出连接与记录介质P相对的对置表面3a的两个不同点的直线(图3中的虚线)时,光吸收部件3和记录介质P的传送方向可以构造为这样:光吸收部件3的对置表面3a包括比该直线更远离记录介质P的部分,并且记录介质P的传送路径设置在该部分中。此外,这两个点没有特别的限制,这两个点可以是光吸收部件3的两个端点,也可以采用除此之外的其他两个点。
此外,如图1所示,从使光吸收部件3的光吸收性能稳定的观点来看,还可以设置用于对光吸收部件3进行冷却的冷却单元6。作为冷却单元6的代表性形式,可以举例说明的是散热部件。此外,冷却单元6可以安装在光吸收部件3中。另外,例如在定影装置包括背面侧光吸收部件4的情况下,冷却单元6也可以安装在背面侧光吸收部件4中。然而,由于只有已经透射经过记录介质P的透射光Lt被吸收在背面侧光吸收部件4中,所以背面侧光吸收部件4的温度升高量小于光吸收部件3的温度升高量。因此,冷却单元6并非必须安装在背面侧光吸收部件4中。
当将定影装置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时,可以设置用于将可加热定影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P上的图像形成部分以及用于对在图像形成部分中形成在记录介质P上的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并且上述定影装置可以用作本发明的定影装置。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沿着传送方向连续的记录介质P可以用作本发明的记录介质P。
接下来,基于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4是示出应用上述实施例模型的定影装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造的说明图。
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使用连续状态的记录介质P作为记录介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主体装置10A,其将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P上;供给装置10B,其向图像形成主体装置10A的两侧供给记录介质P;以及接收装置10C,其接收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P。此外,卷状记录介质可以用作记录介质P。例如,可以使用折叠的记录介质,但是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是卷状记录介质。
例如,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主体装置10A使用电子照相方法。图像形成主体装置10A包括:相应颜色的图像形成部分20(具体来说,黄色图像形成部分20Y、品红色图像形成部分20M、青色(蓝绿色)图像形成部分20C和黑色图像形成部分20K),其使用例如四种颜色的色调剂将多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P上;定影装置40,其对在如下状态下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进行定影:该色调剂图像在相应颜色的图像形成部分20中叠加在记录介质P上;以及多个适当地安装的辊部件16~19等等。
这里,辊部件16是在向图像形成部分20引导记录介质P的同时执行位置调整的位置调整辊,并且辊部件17是向定影装置40引导记录介质P的牵引悬置辊。此外,辊部件18和19是定影之后在向接收装置10C传送记录介质P的同时适当地施加张力的张力施加辊。
此外,由于相应颜色的图像形成部分20除所使用的色调剂以外具有大致相同的构造,所以将黑色图像形成部分20K描述为代表性实例。黑色图像形成部分20K包括圆筒状的感光鼓21,感光鼓21具有感光层(图中未示出)并且沿着箭头E的方向旋转。在感光鼓21周围设置有:充电单元22,其用于将感光鼓21的感光层充电至预定电位;曝光单元23,其使用例如激光选择性地照射在充电单元22中经过充电的感光层并且将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21上;显影单元24,其通过使用色调剂对借助于曝光单元23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来使静电潜像可见;转印单元25,其用于将感光鼓21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以及清洁单元26,其用于清除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鼓21上的色调剂;等等。
此外,图像形成部分20的色调剂颜色的排列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他排列方式,不言而喻,也可以仅仅设置图像形成部分20中的一个。
此外,供给装置10B包括:供给辊12,其用于保持在芯材上绕成卷状的记录介质P;以及张力施加辊14和15,其用于在向图像形成主体装置10A一侧传送和供给记录介质P的同时施加张力;等等。另一方面,接收装置10C包括卷绕辊13等,卷绕辊13用于将记录介质P接收并卷绕在芯材上。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在图像形成主体装置10A的相应颜色的图像形成部分20中转印到从供给装置10B送出的记录介质P上并且叠加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有叠加的未定影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在定影装置40中被定影,然后被接收并卷绕在接收装置10C中。
接下来,基于图5对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40进行描述。
在图5中,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0包括:作为激光源的激光阵列41,其沿着记录介质P按照直线延伸并且向照射区域IR照射激光Li;半圆筒状的反射部件42,其设置为包围照射区域IR并且包括反射表面,该反射表面用于反射反射光,以便来自照射区域IR的反射光而不是从激光阵列41发出的激光Li对照射区域IR重新照射;半圆筒状的背面侧反射部件43,其安装成将记录介质P置于背面侧反射部件43和反射部件42之间并且反射透射光,以便从激光阵列41发出并透射经过记录介质P的透射光对记录介质P的背面侧区域重新照射;能够吸收激光Li的光吸收部件44(44a和44b),其安装为与反射部件42的朝向记录介质P的一侧的端部连接,并且包括与记录介质P的传送表面相对并朝向反射部件42的外侧延伸的部分;以及能够吸收激光Li的背面侧光吸收部件45(45a和45b),其安装在与光吸收部件44相对并将记录介质P置于背面侧光吸收部件45和光吸收部件44之间的区域内。
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激光阵列41使用五个高输出半导体激光器。然而,激光器的数目没有限制,因而可以使用任何数目的激光器。然而,需要激光阵列的长度能够沿着记录介质P的宽度方向覆盖图像的宽度。此外,例如,激光阵列41包括将激光Li聚焦在记录介质P上的照射区域IR内的光学系统。此外,由于从相邻的高输出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激光Li在彼此的端部重叠,所以照射区域IR设置为这样:沿着照射区域IR的延伸方向的激光Li的照射强度是大致相同的。
此外,反射部件42包括长狭槽42a,以便使来自激光阵列41的激光Li在半圆筒的大致中心部分对照射区域IR进行照射。此外,不言而喻,对于从激光阵列41到反射部件42的激光Li来说,例如遮挡部件(未示出)可以遮挡该激光以便防止激光Li泄漏到外部。
图6示出了沿着横向看到的第一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0的横截面。
在图6中,从激光阵列41发出的激光Li从反射部件42的狭槽42a朝向记录介质P上的照射区域IR行进。照射在照射区域IR上的激光Li的从照射区域IR反射的反射光Lr在反射部件42的反射表面42b处反射并且对照射区域IR重新照射。
另一方面,背面侧反射部件43的反射表面43b将激光Li的透射经过记录介质P的透射光Lt重新照射在记录介质P的背面侧的与照射区域IR对应的区域上。
反射光Lr几乎沿着任何方向从记录介质P上的照射区域IR反射。然而,大部分反射光在反射部件42的反射表面42b处被反射,并且反射光的强度经过重复上述反射而降低。
然而,由于为了传送记录介质P需要保持反射部件42和记录介质P之间的间隙,所以形成了开口部分α。因此,从照射区域IR沿着接近于记录介质P的表面的方向反射的反射光Lr不会在反射部件42上反射而是按照原状行进到开口部分α的一侧。
图7A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并且示出了光吸收部件44b和记录介质P之间的关系。
如图7A所示,在指向反射部件42和记录介质P之间的反射光Lr(Lr1~Lr3)中,由于在这种情况下反射光Lr2和Lr3指向光吸收部件44b,所以反射光Lr2和Lr3基本上被吸收在该光吸收部件中。因此,通过光吸收部件44b和记录介质P之间的开口部分α泄漏到外部的光基本上就是反射光Lr1。此外,例如,尽管假设反射光Lr’到达记录介质P并被反射,然而其反射光也会被吸收在光吸收部件44b中。
一般来说,照射在记录介质P上的光的反射光的光强度分布如图7B所示。也就是说,由于记录介质P的表面上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所以反射光沿着顺着记录介质P的表面的方向具有一定程度的扩展分布;然而,与记录介质P平行的光强度分量朝向平行面变弱。
因此,图7A所示的光Lr1的光强度也弱,并且通过光吸收部件44b和记录介质P之间的开口部分α泄漏到外部的光的光强度被限制为弱强度。
如果没有安装光吸收部件44b,则例如光Lr1~Lr3泄漏,并且从开口部分α泄漏的光的光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较强。
这里,描述了一侧的光吸收部件44b。然而,如图6所示,另一侧的光吸收部件44a是类似的。此外,这同样适用于背面侧光吸收部件45(45a和45b)。
一般来说,在使用激光的产品中,类别划分或基准等级由JISC6802的“激光产品安全性标准”规定。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从定影装置40的开口区域(这里,与记录介质P和光吸收部件44之间的开口部分α对应)排出到外部的激光需要满足JISC6802中规定的类别1的AEL(可接受的发射极限)。具体来说,无论定影装置安装在什么位置,由直径为7mm并安装在与开口部分α相距100mm的检测器测量到的漏光都需要在AEL之内。也就是说,当所使用的激光的波长在近红外范围内时,例如,需要使连续振荡时的波长小于或等于2.3×10-4W。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由于使用了反射部件42和背面侧反射部件43并且使用了光吸收部件44和背面侧光吸收部件45,所以在定影过程中提高了激光Li的使用效率。此外,也提高了漏光(从开口部分α泄漏的光)的安全性。另外,不言而喻,漏光的光强度满足上述标准。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了使用背面侧反射部件43和背面侧光吸收部件45的情况。然而,并非必须使用背面侧反射部件43和背面侧光吸收部件45。在这种情况下,与安装背面侧反射部件43的情况相比,激光输出会略微增加,但是不言而喻,漏光的光强度仍然会满足上述标准。
图8示出了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0的第一变型,并且在光吸收部件44(44a和44b)和背面侧光吸收部件45(45a和45b)上安装有作为冷却单元的散热片46。
由于激光Li被吸收在光吸收部件44和背面侧光吸收部件45中,所以这些部件的温度会升高。然而,通过安装散热片46,可以抑制由于部件的温度升高引起热膨胀而导致的变形。此外,可以稳定地保持光吸收性能。
这里,示出了安装作为冷却单元的散热片46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向散热片46提供通风。例如,可以通过通风来冷却光吸收部件44而无需安装散热片46。此外,当进行通风时,就定影效率而言优选的是抑制指向照射区域IR的通风。
此外,图9示出了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0的第二变型,并且第二变型与图6所示的构造相似。然而,在第二变型中,分别在反射部件42和背面侧反射部件43上安装有保护部件47,保护部件47安装为与记录介质P一侧相反。
保护部件47由可透射激光Li的材料制成,并且该保护部件的对于激光Li、反射光Lr和透射光Lt(参见图6)的衰减作用小。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各种光,并且还提供了定影时的耐热性。
一般来说,在对记录介质P上的色调剂进行加热、熔化和定影的方法中,在加热和熔化色调剂时,例如组成色调剂的添加剂会蒸发。因此,例如如果蒸发的材料附着到反射部件42的反射表面42b上,则反射表面42b的反射效率会降低。此外,由于记录介质P本身也受热,所以会造成水等物质的蒸发。因此,水汽的含量也会增加,因而反射表面42b的反射效率进一步降低。此外,在背面侧反射部件43中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安装保护部件47,可以保持反射部件42的反射表面42b或背面侧反射部件43的反射表面43b的反射效率,并且将定影效率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下。此外,蒸发的材料有可能附着到保护部件47上,但是可以适当地清洁该保护部件。另外,由于安装保护部件47而产生的对激光Li的衰减作用显然较小,并且与由于反射表面42b和43b的反射效率降低产生的影响相比,由于安装保护部件47产生的影响较小。
这里,示出了保护部件47直接安装在反射部件42或背面侧反射部件43中的情况。然而,该保护部件也可以安装为与反射部件42或背面侧反射部件43分离。
此外,图10示出了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三变型。在第三变型中,反射部件42的狭槽42a的位置与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和变型中狭槽42a的位置不同。
在第三变型中,反射部件42的狭槽42a沿着反射表面42b设置在向记录介质P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偏置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设置方式,来自照射区域IR的反射光Lr而不是来自激光阵列41的激光Li被反射为比反射部件42的狭槽42a更靠近记录介质P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然而,由于上游侧部分设置有较宽的反射表面42b,所以反射光Lr容易对照射区域IR重新照射。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定影效率。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当反射部件42的狭槽42a设置为向记录介质P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偏置时,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
此外,在第三变型中,示出了激光阵列41到记录介质P的距离大于该激光阵列到反射部件42的距离的情况。然而,例如,激光阵列41可以接近于记录介质P一侧,并且可以从与反射部件42的反射表面42b相同的位置发出激光Li。此外,激光阵列41可以设置在反射部件42的内侧(比反射部件42更靠近记录介质P一侧)。
此外,在第三变型中,示出了使用连续形式的记录介质P的构造。然而,也可以使用片状形式的记录介质,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单独地设置用于向定影装置40引导记录介质P的引导机构或用于传送记录介质P的传送机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和变型中,示出了设置有一个照射区域IR的情况。然而,例如,也可以沿着记录介质P的传送方向设置有多个激光阵列41。
图11示出了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四变型。在第四变型中,一个反射部件42的两个圆筒状的弯曲表面沿着记录介质P的传送方向设置,并且激光Li从两个激光阵列41(41A和41B)通过狭槽42a发出。因此,设置有位于两个位置的照射区域IR(IRA和IRB)。此外,背面侧反射部件43与反射部件42相似地设置。另外,在反射部件42或背面侧反射部件43的沿着记录介质P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部分中设置有光吸收部件44(44a和44b)或背面侧光吸收部件45(45a和45b)。
在第四变型的构造中,首先,来自上游侧激光阵列41A的激光Li对照射区域IRA内的记录介质P上的图像进行照射。然后,在经过预定时间之后,来自下游侧激光阵列41B的激光Li再次对照射区域IRB进行照射。
当如上所述进行照射时,在记录介质P上图像密度高的部分(例如,β图像部分)中,色调剂和记录介质P之间的界面温度在上游侧照射区域IRA中略微升高。此后,界面温度在激光照射不到的部分中逐渐地降低,图像密度高的分布面积变小,并且散热量减少。因此,将温度降低量限制为较小。
接下来,通过再一次对下游侧照射区域IRB进行加热,使界面温度充分地升高,并且可以保证足够的粘附力。
另一方面,界面温度在图像密度低的部分(例如,高亮图像部分)中充分地升高,但是该温度会迅速地降低。此外,在下游侧照射区域IRB中再一次对该部分进行加热,因而再一次实现界面温度的升高。也就是说,通过在图像密度低的部分中照射一次而在图像密度高的部分中照射两次来保证界面温度,并且重复上述过程。
因此,无论记录介质P上的图像密度如何,都可以在任何情况下保证足够的粘附力。此外,光吸收部件44和背面侧光吸收部件45抑制了光泄漏到外部。
此外,在如上所述设置有位于两个位置的照射区域IR的情况下,可以执行如下照射方式。
上游侧照射区域IRA的激光输出少于下游侧照射区域IRB的激光输出,并且照射区域IRA的沿着记录介质P的传送方向的长度大于照射区域IRB的长度,激光输出相对少的程度与照射区域长度相对大的程度相当。因此,上游侧照射区域IRA的照射时间较长。在此时,不言而喻,照射强度或照射区域长度与图像密度高的部分相匹配,以便充分地加热和熔化上游侧照射区域IRA内的图像。
当执行上述照射时,在上游侧照射区域IRA中充分地保证了图像密度高的部分的粘附力,并且即使当在下游侧照射区域IRB中执行持续时间短的照射时也没有问题。另一方面,在图像密度低的部分中,在上游侧照射区域IRA中进行照射时色调剂颗粒和外部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因而散热量增加并且色调剂有可能不充分地受热和熔化。然而,由于下游侧照射区域IRB中的照射强度得到提高,所以实现了充分熔化并保证了粘附力。也就是说,无论记录介质P的图像密度如何,都可以实现色调剂的充分加热和熔化。
此外,在设置有多个照射区域IR的情况下,例如,如图10所示,不言而喻,反射部件42的狭槽42a可以向记录介质P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或下游侧偏置。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图12是示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0的概要的说明图。
第二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0与第一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0(例如,参见图6)不同的是不包括背面侧反射部件,并且光吸收部件44的设置方式不同于背面侧光吸收部件45的设置方式。此外,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部件,并且在此省略对这些部件的详细描述。
在图12中,在与反射部件42相对的位置设置有弯曲形的对置部件48,对置部件48对置地设置以便向激光阵列41一侧保持记录介质P,并且对置部件48将记录介质P置于对置部件48和反射部件42之间。对置部件48的表面是白色的并经过低摩擦处理(例如,利用含氟树脂),并且该表面具有弯曲形状并由耐热材料制成。
在上述定影装置40中,由于总是在使记录介质P在对置部件48上滑动的同时传送记录介质P,所以还可以抑制记录介质P在照射区域IR内的松垂,并且容易使指向照射区域IR内的记录介质P的激光输出均匀化。
此外,通过使用对置部件48,由于对置部件48的表面反射在照射区域IR中透射经过被激光Li照射的记录介质P的透射光,所以即使在没有设置背面侧反射部件的情况下,照射区域IR附近的透射光的反射光也可以重新照射,因此提高了定影效率。
此外,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光吸收部件44安装为朝向背面侧光吸收部件45一侧而不是朝向反射部件42一侧的端部(即,该光吸收部件44从反射部件42一侧的端部起而偏向背面侧光吸收部件45一侧),而背面侧光吸收部件45沿着对置部件48的弯曲形状安装。也就是说,由于光吸收部件44包括与在照射区域IR内紧靠记录介质P的表面的切面(沿着切向延伸的表面)相交的表面,所以从照射区域IR反射的反射光Lr中的与照射区域IR内的记录介质的表面大致平行(该方向对应于上述切向)的反射光Lr4被吸收在光吸收部件44中。因此,进一步抑制了光泄漏到外部。在此时,由于缩短了照射区域IR的沿着记录介质P的传送方向的长度,所以从照射区域IR反射的反射光Lr中的接近于记录介质P的反射光Lr基本上与反射光Lr4相匹配。
此外,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对置部件48中,弯曲形状的曲率没有特别的限制。也就是说,该弯曲形状可以不使被传送的记录介质P变形,并且例如该弯曲形状在照射区域IR内可以是平直的。此外,对置部件48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只要该材料具有耐热性即可。此外,优选的是:该对置部件具有高反射率以便不会容易地吸收照射区域IR内的透射光。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图13是示出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0的概要的说明图。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0与图12所示的定影装置40相同的是不包括背面侧反射部件。此外,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0还不包括背面侧光吸收部件。另外,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部件,并且在此省略对这些部件的详细描述。
在图13中,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0包括:旋转部件49,其设置在记录介质P的背面侧的与照射区域IR对应的位置;以及引导部件491和492,其引导记录介质P并且在记录介质P的背面沿着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设置在旋转部件49的上游侧和下游侧。
此外,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反射部件42设置为在延伸到如下位置的状态下包围照射区域IR:反射部件42在该位置与记录介质P在照射区域IR内的切面相交。另外,设置有光吸收部件44’(44a’和44b’),光吸收部件44’包括弯曲部分和直线部分,该弯曲部分从反射部件42的端部朝向记录介质P的正面侧延伸,该直线部分与记录介质P的传送表面相对并朝向反射部件42的外侧。
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0中,与沿着大致直线方向传送记录介质P的定影装置40(例如,参见图6)相比,从照射区域IR反射的反射光Lr较少地指向光吸收部件44’。然而,在反射部件42的反射表面42b上反射的光会指向光吸收部件44’一侧。同样在上述情况下,由于光被吸收在光吸收部件44’中,所以抑制了光从定影装置40泄漏。
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了光吸收部件44’包括延伸到反射部件42的弯曲部分的情况。然而,反射部件42也可以包括该弯曲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反射表面42b变大,并且激光Li的使用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图14示出了应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0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参见图4)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使用片状记录介质作为记录介质P。此外,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部件,并且在此省略对这些部件的详细描述。
在图14中,例如,图像形成装置使用电子照相方法并且包括:相应颜色的图像形成部分20(具体来说,黑色图像形成部分20K、青色(蓝绿色)图像形成部分20C、品红色图像形成部分20M和黄色图像形成部分20Y),其使用例如四种颜色的色调剂将多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在(片状的)记录介质P上;中间转印体30,其呈带状并且在使在相应颜色的图像形成部分20中形成的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叠加的状态下转印这些色调剂图像;批量转印单元(二次转印单元)56,其用于将中间转印体30上的叠加色调剂图像批量转印到例如记录介质P上;以及定影装置40,其用于对在二次转印单元56中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色调剂图像进行定影;等等。
这里,相应颜色的图像形成部分20除所使用的色调剂以外具有大致相同的构造。此外,由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参见图4)相似,所以在此省略对前者的详细描述。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中间转印体30挂在多个牵引悬置辊31~36上。例如,牵引悬置辊31作为驱动辊而旋转,并且牵引悬置辊34作为张紧辊而旋转。
此外,二次转印单元56设置有作为支撑辊的牵引悬置辊35,并且用于清除残留在中间转印体30上的色调剂的带清洁单元37设置在与牵引悬置辊31相对并将中间转印体30置于带清洁单元37和牵引悬置辊31之间的位置。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内中间转印体30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接纳记录介质P的记录介质接纳部分52。此外,沿着从记录介质接纳部分52送出的记录介质P的传送路径在记录介质接纳部分52和二次转印单元56之间设置有多个传送辊53~55。另外,在传送路径中设置有传送带57和排出辊58,传送带57用于向定影装置40传送结束二次转印的记录介质P,排出辊58用于将通过定影装置40定影的记录介质P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
因此,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在相应颜色的图像形成部分20中形成在沿着图14中的F方向旋转的感光鼓21上的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在转印单元(一次转印装置)25中转印到中间转印体30上,所以在中间转印体30上形成叠加的色调剂图像。同时,传送辊53~55将记录介质P从记录介质接纳部分52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并且叠加在中间转印体30上的色调剂图像在二次转印单元56中批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在二次转印单元56中批量转印有叠加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被按照原样传送到传送带57上,并且在定影装置40中得到定影。排出辊58将结束定影的记录介质P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
图15示出了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定影装置40的概要。例如,用于保持和传送记录介质P的静电吸附式吸附传送装置60设置在与反射部件42相对并将记录介质P置于吸附传送装置60和反射部件42之间的位置。
吸附传送装置60包括:两个辊部件62和63;带部件61,其挂在两个辊部件62和63上并循环地旋转;以及充电部件64,其对带部件61进行充电。
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40中,当转印有未定影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到达定影装置40时,由于充电部件64使吸附传送装置60的带部件61带电,所以记录介质P被静电吸附到带部件61一侧并且随着带部件61的旋转被按照原样传送。在通过带部件61的旋转被传送的记录介质P在照射区域IR内被来自激光阵列41的激光Li照射之后,记录介质P再次随着带部件61的旋转被按照原样传送到下游侧。此外,由于设置了用于在定影之后容易地将记录介质P从吸附传送装置60上剥离的剥离部件,所以还可以容易地执行记录介质P与带部件61的剥离。
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光吸收部件44(44a和44b)设置有与反射部件42的朝向记录介质P一侧的端部连接的部分以及与记录介质P的传送表面相对并向反射部件42的外侧延伸的部分。
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似,可以抑制光从定影装置40泄漏。
此外,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吸附传送装置60,即使当记录介质P是片状时,也可以在照射区域IR内稳定地保持记录介质P的姿态,并且还在照射区域IR中使激光Li的照射强度均匀化。此外,在吸附传送装置60中使用的带部件61的表面形成为这样:透射经过记录介质P的透射光而不是照射区域IR内的激光Li反射在记录介质P的背面侧,并且例如可以在带部件61中添加白色类型的颜料。
这里,示出了充电部件64抵靠带部件61的情况。然而,例如,通过使用电晕充电器等,也可以在充电部件与带部件61分离的状态下对带部件61进行充电。此外,示出了吸附传送装置60静电吸附记录介质P的情况。然而,也可以从带部件61的背面侧利用空气吸附记录介质。另外,示出了带部件61被两个辊部件62和63牵引悬置的方法。然而,例如,对置部件(例如,辊状部件)可以与照射区域IR对应地设置,并且照射区域IR附近可以朝向激光阵列41一侧突出。
(第五示例性实施例)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和变型中,可以从记录介质P和光吸收部件44之间的开口部分α(参见图6)看到反射部件42的反射表面42b。然而,为了进一步减少光的泄漏,优选的是:当从开口部分α看照射区域IR时,只能看到光吸收部件44的与记录介质P的传送表面相对的对置表面。由此,基本上可以抑制光的泄漏。
因此,在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考虑光吸收部件44的形状和记录介质P的传送路径,基本上可以抑制光的泄漏。
图16A是示出光吸收部件44的形状和记录介质P的传送路径(如图16A和16B中的虚线所示)之间的关系实例的示意图,并且记录介质P在反射部件42的包围部分中被平直地传送。此外,图16B是图16A的局部放大图。
参见图16A和图16B,光吸收部件44和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设置为这样:当在光吸收部件44的与记录介质P的传送表面相对的部分中沿着记录介质P的传送方向画出连接与记录介质P相对的对置表面44c的两个不同点(在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两个端点44x和44y)的直线l时,光吸收部件44的对置表面44c包括到记录介质P的距离比到直线l的距离更远的部分,并且记录介质P的传送路径设置在该部分中。
因此,即使当从开口部分α看照射区域IR时,也只能看到光吸收部件44的对置表面44c而看不到照射区域IR。
因此,无法从开口部分α看到照射区域IR或反射部件42的反射表面42b,并且例如从反射部件42的反射表面42b反射的光不会从开口部分α泄漏到外部,因而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这里,示出了光吸收部件44具有弯折形状,但是光吸收部件44也可以具有弯曲形状。此外,例如,光吸收部件44的形状还可以是蛇形线。要点在于如下所述,即优选的是:在光吸收部件44的与记录介质P的传送表面相对的部分中,记录介质P的传送路径设置在沿着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连接与记录介质P的传送表面相对的对置表面44c的两个不同点的直线以及对置表面44c的到记录介质P的距离比到直线l的距离更远的部分之间。
此外,图17A和17B示出了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变型,其中,图17A是示意图,图17B是局部放大图。
参见图17A和17B,在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变型中,记录介质P绕着旋转辊49旋转并被传送。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传送记录介质P的传送路径设置在连接光吸收部件44的两个端点44x和44y的直线l以及光吸收部件44之间,所以无法从开口部分α看到照射区域IR或反射部件42的反射表面42b,因而不会有漏光从开口部分α指向外部。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为了解释和说明起见,已经提供了对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本发明并非意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在所披露的具体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变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选取和说明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适用于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具有各种变型的本发明适合于所设想的特定用途。本发明意在用前面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激光源,其使用激光对照射区域内的记录介质上的可加热定影图像进行照射,所述照射区域沿着与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
反射部件,其设置为包围所述照射区域并且包括反射表面,所述反射表面反射从所述激光源发出的激光在所述照射区域的反射光,以便所述反射光重新照射所述照射区域;以及
光吸收部件,其设置为与所述反射部件的朝向所述记录介质的一侧的端部连接,并且包括与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表面相对并朝向所述反射部件的外侧延伸的部分,并且所述光吸收部件能够吸收激光,
其中,所述定影装置还包括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设置在所述记录介质的背面侧的与所述照射区域对应的位置,并且
所述反射部件设置为在延伸到如下位置的状态下包围所述照射区域:所述反射部件在该位置与所述记录介质在所述照射区域内的切面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光吸收部件包括与所述记录介质在所述照射区域内的切面相交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光吸收部件设置为这样:当在外侧端从所述光吸收部件和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开口部分看所述照射区域时,只能看到所述光吸收部件的与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表面相对的对置表面,所述外侧端是所述光吸收部件的除位于所述照射区域一侧的部分之外的与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表面相对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
冷却单元,其对所述光吸收部件进行冷却。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部分,其将可加热定影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上;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对在所述图像形成部分中形成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进行定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将图像形成在沿着传送方向连续的记录介质上。
CN201110129213.0A 2010-10-15 2011-05-18 定影装置及使用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556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32531A JP2012088372A (ja) 2010-10-15 2010-10-15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32531 2010-10-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55641A CN102455641A (zh) 2012-05-16
CN102455641B true CN102455641B (zh) 2016-01-20

Family

ID=45934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2921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55641B (zh) 2010-10-15 2011-05-18 定影装置及使用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67712B2 (zh)
JP (1) JP2012088372A (zh)
CN (1) CN1024556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59629A (ja) * 2009-09-14 2011-03-24 Fuji Xerox Co Ltd レーザ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41024B2 (ja) 2014-09-17 2018-06-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41025B2 (ja) 2014-09-17 2018-06-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50258B2 (ja) * 2015-03-18 2020-09-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保護囲い、レーザ照射システ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1157Y2 (ja) * 1979-05-09 1983-07-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複写機の定着装置
JPS59128569A (ja) * 1983-01-14 1984-07-24 Fuji Xerox Co Ltd レ−ザ定着装置
JPS615271A (ja) * 1984-06-19 1986-01-11 Fuji Xerox Co Ltd フラツシユ定着装置
JPS62181969U (zh) * 1986-05-09 1987-11-18
CN1113757C (zh) * 1998-10-27 2003-07-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双面打印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72959U (zh) * 1979-05-29 1980-12-11
JPS55162257A (en) 1979-06-05 1980-12-17 Fujitsu Ltd Semiconductor element having substrate bias generator circuit
JPH0774000B2 (ja) 1986-02-07 1995-08-09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4輪操舵装置
JPH06301304A (ja) 1993-02-19 1994-10-28 Minolta Camera Co Ltd 定着装置
JP3016685B2 (ja) 1993-12-27 2000-03-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レーザー定着装置
JP3584154B2 (ja) 1998-01-16 2004-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0010432A (ja) * 1998-06-18 2000-01-14 Ricoh Co Ltd 液状静電現像剤による形成画像の定着方法及び装置
JP4487402B2 (ja) * 2000-09-26 2010-06-2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フラッシュ定着方法
US6674990B2 (en) * 2000-12-22 2004-01-06 Nexpress Solutions Llc Overheating protection for toner image printed substrate in a radiation fixing device
JP5407656B2 (ja) * 2009-08-20 2014-02-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レーザ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1157Y2 (ja) * 1979-05-09 1983-07-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複写機の定着装置
JPS59128569A (ja) * 1983-01-14 1984-07-24 Fuji Xerox Co Ltd レ−ザ定着装置
JPS615271A (ja) * 1984-06-19 1986-01-11 Fuji Xerox Co Ltd フラツシユ定着装置
JPS62181969U (zh) * 1986-05-09 1987-11-18
CN1113757C (zh) * 1998-10-27 2003-07-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双面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67712B2 (en) 2013-06-18
JP2012088372A (ja) 2012-05-10
US20120093552A1 (en) 2012-04-19
CN102455641A (zh) 2012-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5797B (zh) 激光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597982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285186B2 (en) Laser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251314B2 (ja) 液冷式冷却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712029B1 (ko) 정착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CN102455641B (zh) 定影装置及使用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995796B (zh) 激光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293493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249493B2 (en)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93428B (zh) 定影装置以及使用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12661A (zh)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设备及调色剂图像的定影方法
JP5712655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671908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686013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11333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11332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64787A (ja) 加熱装置
JP2001022210A (ja) 定着装置
WO2019159503A1 (ja) 除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83272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227811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15421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215414A (ja) 転写定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705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