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52066B - Preparation method of lithium-metal composite oxid - Google Patents

Preparation method of lithium-metal composite oxi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52066B
TWI352066B TW096106032A TW96106032A TWI352066B TW I352066 B TWI352066 B TW I352066B TW 096106032 A TW096106032 A TW 096106032A TW 96106032 A TW96106032 A TW 96106032A TW I352066 B TWI352066 B TW I35206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composite oxide
metal composite
lithium metal
grou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06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36165A (en
Inventor
Sung Kyun Chang
Eui Yong Bang
Min Chul Jang
Sang Hoon Choy
Ki Young Lee
Wan Jae Myeong
Kyu Ho Song
Joo Hyeong Lee
Young Sik Hahn
Myung Ho Cho
Yong Tae Lee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Ltd
Hanwha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Ltd, Hanwha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736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36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52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5206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DCOMPOUNDS OF ALKALI METALS, i.e. LITHIUM, SODIUM, POTASSIUM, RUBIDIUM, CAESIUM, OR FRANCIUM
    • C01D15/00Lithium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 H01M4/50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manganese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Mn2O4 or LiMn2OxF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1/00Methods of preparing compounds of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B, C01C, C01D, or C01F, in gener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1/00Methods of preparing compounds of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B, C01C, C01D, or C01F, in general
    • C01G1/02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45/00Compounds of manganese
    • C01G45/12Manganates manganites or permanganates
    • C01G45/1221Manganates or manganites with a manganese oxidation state of Mn(III), Mn(IV) or mixtures thereof
    • C01G45/1228Manganates or manganites with a manganese oxidation state of Mn(III), Mn(IV) or mixtures thereof of the type [MnO2]n-, e.g. LiMnO2, Li[MxMn1-x]O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1/00Compounds of cobalt
    • C01G51/40Cobaltates
    • C01G51/42Cobaltates containing alkali metals, e.g. LiCoO2
    • C01G51/44Cobaltates containing alkali metals, e.g. LiCoO2 containing manganese
    • C01G51/50Cobaltates containing alkali metals, e.g. LiCoO2 containing manganese of the type [MnO2]n-, e.g. Li(CoxMn1-x)O2, Li(MyCoxMn1-x-y)O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3/00Compounds of nickel
    • C01G53/40Nickelates
    • C01G53/42Nickelates containing alkali metals, e.g. LiNiO2
    • C01G53/44Nickelates containing alkali metals, e.g. LiNiO2 containing manganese
    • C01G53/50Nickelates containing alkali metals, e.g. LiNiO2 containing manganese of the type [MnO2]n-, e.g. Li(NixMn1-x)O2, Li(MyNixMn1-x-y)O2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48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Ti2O4 or LiTi2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2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 H01M4/52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iron, cobalt or nickel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NiO2, LiCoO2 or LiCoOxF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7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 C01P2002/72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by d-values or two theta-values, e.g. as X-ray diagra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7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 C01P2002/74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by peak-intensities or a ratio thereof on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8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data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group C01P2002/70
    • C01P2002/86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data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group C01P2002/70 by NMR- or ESR-dat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3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S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30Particle morphology extending in three dimensions
    • C01P2004/32Sphe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1Micr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micr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1Powder tap dens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2Surface are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2Surface area
    • C01P2006/13Surface area thermal stability thereof at high tempera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40Electric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4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solvents, e.g. supercritical solvents or ionic liqu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08Electric battery cell mak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Description

1352066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製作具有妹 的經金屬複合氧化物之新製備方去 包括依發明敘述方法製作出之鐘金 以及包括上述電極之一種電化學带 量及長循環週期之特性。 【先前技術】 10 曰穩疋性及咼密度特性 並且,本發明為一種 屬複合氧化物之電極' 置,且因此表現出高容 迎采,由於移動式及可攜式 a十 明式之電子電機產品增加,二 二人電池之需求因而迅速增加。鐘- 一 过—-人電池在1990年代初期 由曰本新力公司首先大量生產, ’ 由方;其相較於先前鎳鎘 及錄虱電池更具有輕便及更莴交旦认 丈问合里的優點,經電池佔據了 大部分可攜式電話以及筆記型電腦的二次電池市場^近年 來’經二次電池更廣泛使用於高輪出^、高容量電力輪出
工具,電動自行車,電動踏板車,遊戲機,無線吸塵器, 家庭用機器人,油電混合車等。 鋰二次電池一般係使用鋰鈷氧化物(LiC〇〇2)作為陰極 活性材料、以碳作為陽極活性材料、並以六氟磷酸鋰 (lithium hexafluorophosphate)作為電解質。習知之陰極活性 材料包括鋰鈷氧化物(LiCo02)以及鋰鎳氧化物(LiNi02),其 皆為層狀結構,以及鋰錳氧化物,其具有尖晶石結構,但 由於商業性成本考量大都使用裡銘氧化物。然而,不僅由 於以鈷做主要原料來源會經常發生供應端供貨不穩定情 20 1352066 形’加上其昂貴的價格’故由成本上的考量部分以其他 、渡孟屬例如.鎳、链、或是混合或不含少許⑼之尖晶石 氧化物等來取代鈷的方式漸漸被拿來使用。並且在 下亦具有高穩定性之新化合物,或是將原本陰極材 料,皆化物播雜或是鑛膜使增進其穩定性之材 2前製借陰極活性村料的方法中,最被廣為得知之方 豆乾式般燒法以及濕式沉殿法。根據乾式般燒法, 活性材料的方式是將-種過渡金屬,例如:姑 A,作:::物或疋虱氧化物與碳酸鋰或是氫氧化鋰混 :二:中經的供給來源,接著將該混合物置於 15 中锻燒5,小時。該乾式炮燒法之優點為 因為不士广'此技術已例行性的被拿來經常使用。然而, ==原料完全混合均勻,其具有-缺點為不易得 成份陰極活性材::包:過渡金屬之多 :至原子等級。並且’將陰極活性材料以 二=ΤΓ電化學性能,而於特殊金屬化:物 乂里摻入日守存在混合均勻度之問題,且 小的過程中期必,然造成原料的流失。 ㈣顆粒大 ” 製備陰極活性材料之方法為濕式沉厥法。 渡金一 =性材料的製備方法為將含有過 性物質使過渡金屬以氫氧化物^ =讀在水中,添加驗 乳化物的型態沉殺下來,接著將沉 20 1352066 澱物過濾並乾燥,將乾燥後之材料與碳酸鋰或是氫氧化 鋰,作為鋰的來源,在乾性環境下作混合,接著將以上混 合物置於高溫7GG-1GGG t中锻燒1·48小時。該濕式沉澱法 為習知之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過度金屬元素藉由共沉澱 5的方法而容易達到均勻混合,但具有之問題為沉澱反應所 • 需時間過久、複雜的製造過程以及酸溶液的浪費。此外, .. 各種方法,包括溶膠/凝膠技術、水熱法、噴霧熱解法以及 、 離子交換法,已被提議作為製備鋰二次電池之陰極活性材 ' 料之方法。 ,〇 同時,使用超臨界水製備LiCo〇2粒子以及LiMn2〇4粒 子等之方法已被發表(Κ· Kanamura,et a丨,Key
Matenals,Ι81-Ι62(2000),ρρ· 147-150)。在日本早期公開特 開平JP2000-72445A中揭露一製備陰極活性材料之金屬氧 化物之方法為,於超臨界或亞臨界狀態下以批次反應器使 15鋰離子與過渡金屬離子反應。並且,於日本早期公開特開 平JP200 Μ 63700中另揭露一超臨界或亞臨界狀態下以批 次反應器加上連續性反應器使鋰離子與過渡金屬離子反應 製備陰極活性材料之金屬氧化物之方法。根據以上專利之 揭露,於批次反應器之個案中,增加Li/Co之比例、增加鹼 2〇之莫耳比、增加硝酸濃度以及增加氧化劑可使不純物Co3〇4 濃度減少且增加單一相LiCo〇2產出。然而,由以上專利揭 露方式製作出之粒子並不適合作為陰極活性材料之實際應 用’因為LiCo〇2可達之最高濃度僅為97 8〇/。。相同地,在連 續反應器的個案中’製作陰極活性材料之金屬氧化物為藉 1352066 由在某c力下持續性將姑鹽溶液或猛鹽溶液以抽吸方式打 入反應器,並加入超臨界水及過氧化氫(H2〇2),接著使1於 溫度彻。c ' Μ力 bar之條件下反應。在此方法令所 需時間僅需30秒或是更短,但合成出之產物其純度不佳且 /電化性亦不好。並且,若以上述方法製造單-金屬氧化物 • 7如:鋰鈷氧化物、鋰錳氧化物,將會產生次微米級(㈣ .般大之結晶粒子。然而,此方法的問題在於,當使用於製 -造多成分(兩種以上)化合物之金屬氧化物,因為每一化合物 具有不同結晶速率,將無法合成具有很好之固態·液態平衡 10之晶體,且以此方法合成之粒子通常都非常小,同奈米級 般大2,故报難取其作為陰極活性材料。因此,開發具有 问效把、低成本之新式陰極活性材料及製作方法則為目前 最急迫之需求。 15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發明人已發現,當一新製備方法為包含煅燒 • 或造粒再煅燒步驟將依據水熱法使用亞臨界水或超臨界水 製備之經金屬複合氧化物作處理,其所產生之鋰金屬複合 氧化物其粒子將大於同上述使用亞臨界水或超臨界水之方 2〇法製作出之其他多成分金屬氧化物’而其可用作多成分陰 極活性材料,且其固溶體之均勾性比起先前乾式煅燒或濕 式沉澱法製得為較佳。更進一步,由金屬排列更整齊現象 可發現鋰金屬複合氧化物之結晶穩定性以及絕佳物理性 質,故可提供電池具有更高容量之特性、長循環週期特性 1352066 以及 其效率特性的提高 因此’本發明係据供__ 之新方法 ^ 、種衣備上述鐘金屬複合氧化物 之新方法、一種包含依所述 物之帝搞 , 法氣作出之鋰金屬複合氧化 物之私極'以及包含上 Α ι电極之—種電化學裝置。 為衣付上述物體,於—能 ^ J il ^ ^ 心樣,本發明提供一種製備鋰 金屬複s虱化物之方法,Α % ίφ 'Ά ^ y. ρ, /匕括步驟:(3)將含一或 夕種過渡金屬前驅體化合物 欠冷液與一鹼化劑及一鋰前 职胜化5物混合沉澱得到八 ^ ·θ λ ^ 、渡至屬虱乳化物;(b)將該步 5物與—於超臨界或亞臨界狀態之水混合,合成 、鋰金屬復合氧化物,接著將鐘金屬複合氧化物乾燥; 、及()將乾综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作煅燒或是粒化再煅 燒。 .於另-態樣,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電極’其包括依所述 方法製備出之鐘金屬複合氧化物。 15 m《樣’本發明係提供—種包含上述電極之一 種電化學裝置,較佳為一鋰二次電池。 以下,將更詳細闡述本發明。 於一使用超臨界或是亞臨界水以水熱法合成之方法 中,由於多組成鋰金屬複合氧化物中每一組成之結晶速率 20不同造成晶體結構之固溶體穩定性降低,且合成出之粒子 過為細小,同奈米級’而難運用作為陰極活性材料。事實 上,假如一個電極之製作根據先前之水熱法僅由—次粒子 組成(粒化前),將會有電極密度不足之問題,且每體積之容 量以及每重量之容量將會減少(見表丨)。 1352066 根據本發明所述,一個比乾式炮燒或濕式沉殿 之固溶體可以簡單製備出,其方法為由製作一均 八 10 15 20 心殿,接著將其與超臨界或亞臨界水在高溫高壓條:; 混合,如此產生出超細粒子之經金屬複合氧化物,於其經 離子被嵌入前沉殺出之過渡金屬氣氧化物中。並且^ 出之複合氧化物微粒子可穩定的成長,其由於粒子^之 間黏著力可以藉由锻燒或粒化再般燒之過程增加,而^ 接使用僅經乾燥過後之粒子。如此,依照本發明所製作出 链金屬複合氧化物不僅含有一般可使用作為電極活性材料 之粒子大小之特性,例如,粒子大小為〇1_1〇〇卿,且由於 其具有均勾固溶體特性以及其金屬離子均勾排列性的改善 使其具有晶體穩定性以及絕佳之電化學特性。 ,特別地,當粒化過程以及锻燒過程皆被執行時,—個 穩,的晶體結構可以藉由同時長晶及燒結形成,於是一具 有高密度(振實密度)的鐘金屬複合氧化物則可由此得到。'、
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由本發明提出之新製作方法製 備出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LiNli/3Mni/3C〇…〇2),以及依J 先前共沉殿技術所製備出之經金屬複合氧化物 (UN^Mr^Cc^CM其兩者之Li.R分析數據係不同(見 圖12) ’且在電池特性上兩者之間亦具有些微差距(見㈣ 以及圖⑷。由此可知,不同於以往製作鐘金屬複合氧化物 的方法,本發明所提出之新的製作方法所製備出之經金屬 複合氧化物因其具有排列整齊之金屬结構,且化合物均勻 分布於其中,使經金屬複合氧化物具有高容量、高密度以 12 1352066 及速率提升之特性。 另外,由於前驅體不包含鋰之知士 法,例如:共沉澱法,卜以彺之濕式沉澱 合氧化物之前驅體,另…^ _48小時來製作鋰金屬複 及使姓日生成^ 尚須—段熱處理時間來處理Li以 及使—生成。與此相tt,於本發明中 物前驅體可以於高溫及高虔之狀能下…屬複&乳化 並且,不需再經過分離::下楚由數秒鐘即得到。
15
20 該前驅體已含有經It物:步驟’因為於熱處理前, 料產出之熱處理時間可以二了擴散及最終活性材 曰 了乂,.二由耠尚鋰金屬複合氧化物之結 日曰度而再縮短。特別地,當我們需要—種具有小粒子大小 之材料’例如.橄棍石晶體結構狀鋰金屬複合氧化物,微 細粒子可不須經由粒化過程即簡單被產出。 此外,在本發明中,副產品硝酸於超臨界反應過程中 被分解掉’使得廢水處理變容易,因為裡金屬複合氧化物 之合成係於超臨界或亞臨界狀態下使用鹼化劑及鋰前驅體 化合物合成,其不同於以往使用昂貴氧化劑之水熱合成法 及超臨界水熱合成法。 本發明中使用超臨界或亞臨界水以習知之水熱法製備 鋰金屬複合氧化物。 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鋰金屬複合氧化物可依 照一方法包括下列步驟而製得:(a)將含一或多種過渡金 屬前驅體化合物之水溶液與一鹼化劑及一鋰前驅體化合物 混合沉澱得到過渡金屬氫氧化物;(b)將該步驟(a)之混合 物與一於超臨界或亞臨界狀態之水混合,合成出一鋰金屬 13 1352066 複合氧化物,接著將鋰金屬複合氧化物乾燥;以及(c)將乾 燥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作煅燒或是粒化再煅燒。於此,為 了將(a)與(b)兩個混合步驟作一區分,接下來將會以一次混 合及二次混合來做描述。 5 1)將含一或多種過渡金屬前驅體化合物之水溶液與 一驗化劑及一链前驅體化合物混合步驟 . 此步驟之目的為將具有相同組成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 合成出來。在此步驟令’除了鋰以外之其他過渡金屬氫氧 化物會以超微粒形式沉殿出來。 10 含有過渡金屬之前驅體化合物並無特別限制,只要為 可被離子化之化合物並含有過渡金屬即可。較佳為水溶性 化合物。於此,過渡金屬較佳為一組成包含一種順磁性金 屬(例如:Νι、Μη等)以及一種逆磁性金屬(例如c〇)。過渡金 屬則驅體化合物之實施例並無限制包括醇鹽、硝酸鹽、醋 15 酸鹽、鹵化物、氫氧化物、氧化物、碳酸鹽、草酸鹽或硫 酸鹽或是上述之組成,其皆包含過渡金屬。此外,較佳為 硝酸鹽、硫酸鹽、或是醋酸鹽。並且,使用一化合物包含 至少一種過渡金屬或是其組成物亦可,例如,Ni_Mn、 Ni-Co、Ni-Mn-Co等。 2〇 驗化劑係用以提供一種或多種過渡金屬化合物容易被 水解並沉澱成氫氧化物之環境。鹼化劑並無特別限制,只 要其可使反應溶液呈鹼性即可。相關鹼化劑之實施例不受 限制包含鹼金屬之氫氧化物(Na〇H、KOH等)、鹼土金屬之 氫氧化物(Ca(OH)2、Mg(OH)2等)、氨基化合物(氨水、硝酸 14 銨等)以及上述之混合物皆可。特別較佳的例子為一硝酸金 屬鹽’以及鹼化劑為一氨基化合物。因為在同一步驟中副 產品硝酸根離子最會被分解,且剩餘離子亦容易於接下來 之步驟中藉由水洗、乾燥或是煅燒而去除。 链m驅體化合物之&擇無特別限制,只要此化合物為 —水溶性之鹽類、含有鋰元素以及具可離子化的特性即 可。經削驅體化合物相關貫施例不受限制包含硝酸鐘、萨 酸鋰、氫氧化鋰、以及硫酸鋰。特別較佳為氫氧化鋰,因a 其不僅可作為鋰之來源,亦可提高溶液之鹼性。 給化劑以及經前驅體化合物的混合步驟,可以先將經 前驅體化合物與水混合後再與鹼化劑混合。或是另一方 式,先將鹼化劑與水混合後再與鋰前驅體化合物混合。亦 或是另一方式,先將鹼化劑與鋰前驅體化合物混合後再與 水混合皆可。 Μ 在⑷之混合步驟中,過渡金屬氫氧化物應以微細粒子 之型態被沉澱出來,而氫氧化鋰應呈現溶解於水溶液中之 狀態。於此’在混合的過程中其溫度及壓力應避開超臨界 或亞臨界之條件’以_化合物無法沉殿出來。 (b)將4步驟⑷之混合物與—於超臨界或亞臨界狀態 之水作二次混合 〜 在此步驟中,溶液中之鋰金屬離子與超臨界水或亞臨 界水反應,合成出超微粒之經金屬複合氧化物,於此鐘金 屬離子嵌入過渡金屬微細粒子沉澱中。 於步驟(b)令,需要具有適當反應壓力及溫度使得步驟 1352066 ⑷產生出之金屬氫氧化物❹得以與録屬離子在容液中 :反=.,或使溶液中之㈣子得以氫氧化物之形式沉殿下 來。舉例來說,鹼金屬,例如鋰、納、鉀,之氫氧化物, 其在環境溫度及大氣壓下具有很高的水溶性,但若♦水的 密度因升溫或升壓而降低時’其水溶性會报明顯降:。例 如在環境溫度及大氣壓下、密度aI0g/cm3的水其k〇h之溶 解度為2.6mol (丨45.8 g/100 g水)’但是在溫度424它及壓力
10 15 20 為262bar、密度為〇.139g/cm3的水中,氫氧化鉀的溶解度會 降到 30〇ppm(W_ T, Wofford,P.C. Dell,〇rc〇 _ £又^
Gl〇yna,J· Chem· Eng· Data’ 1995, 4〇, 968 973)。相對地, 為了有效地降低氫氧化鋰之溶解度,而達到合成出鋰金屬 複合氧化物的反應,必須加入超臨界或是亞臨界水與其混 合。在此習慣用到之,,超臨界或是亞臨界水,,所指的^具備 180-550 bar高壓及具備200_70(rc高溫狀態的水。當過渡金 屬氫氧化物沉澱與鋰水溶液瞬間與高溫水作混合,該混合 物之溫度會由環境溫度迅速提升至超臨界或是亞臨界之溫 度。即使加入了超臨界或是亞臨界水之後,仍必須使反應 維持在超臨界或是亞臨界的條件下。 如同上述,鋰離子於受到二次混合時會碰到高溫及高 壓水’因此被合成出經金屬複合氧化物或是以細小氫氧化 經粉末沉澱出來。由於氫氧化鋰沉澱會有少部分機會接觸 到過渡金屬氩氧化物,有些不會沉澱出來,而於環境溫度 及大氣壓力的條件下被排放出來,並在環境溫度及大氣壓 力的溶液中被再度分解,最後以水溶液之型態浪費掉。因 16 1352066 此,必須多添加一適當量的鋰,作為不被沉澱而最後被排 出之部分。為了達到上述的用量,鋰與過渡金屬(如: Ni+Mn+Co)的莫耳比例值較佳為丨.〇_2〇,而更佳為丨〇_丨〇。 假如Li/(Ni+Mn+C〇)之莫耳比例很小,鋰會參與反應而較少 計量比的鋰沉澱出鋰金屬複合氧化物,因此一些未與鋰作 反應之過渡金屬氧化不純物就因此產生,例如,氧化姑、 氧化鈷或氧化錳則會出現而降低產物純度。假如比例過
高,多餘之鋰劑量比將會剩下’經由溶液排出而浪費,造 成經濟效益的減低。 15 步驟⑼中較佳驗當量比為W0,但在本發明的範圍不 限於此。在此用到之”蔽、當量比,,_詞係由驗化劑(n 水)及LiOH得來之氫氧離子之當量數與由過渡金屬前驅體 化合物(如:Co(N〇3)2,叫叫,Mn(N〇3)2等)以及鋰前驅體 化合物(如:LiN〇3)得來之酸基(如:N〇3, s〇4)之當量數之 比。例如可以定義為([顺3] + [〇H])/([N〇3] + 2[s〇4])。如 果驗當量比過低,產物會含有不純物(如:Cg3〇4);如果驗 當量比過高,剩餘廢水之鹼含量會過度增加。 20 根據本發明中之方法,步驟⑷之過程較佳於一混合器 (圖1中之-混合n; H合器)中進行,更佳為於一連 續性混合[並且,二次混合步驟較佳於—連續性混合器 (圖2中之-m -第二混合器)中進行,其為—管式混 合器。如此’ -均句混合之過渡金屬氫氧化物沉殿於第一 混合器(㈣之混合器υ中生成,且當鐘氬氧化物出現於一 次混合中之混合物被混合並與於超臨界或亞臨界狀態之水 17 1352066
Cl:連屬續:第二混合器(囷2中之混合器2)及-反應器 —:屬::成’其+ _子被嵌'先前沉 適用::::)產出之链金屬複合氧化物其非常細小而不 二次電池之陰極活性材料。因此,此步驟為 生出適合作為陰極活性材料Α小之顆粒 ίο 15 知之:極活性材料用於經二次電池之較佳之粒…^ 〇·Μ〇〇μηι(中間值:2 2〇_)。 『粒:之步驟一般可由習知之各種方法與乾燥過程同時 :二乾燥法、流化床乾燥法及振動乾燥法。噴 :::為較佳,因其可經由球形成型過程而增加粒子之 ”』、度。在濃縮液被乾燥之前的同時,粒 洗使移除可殘留於濃縮液中之不純_如 鹽)、離子不純物(如㈣化合物、織合物及姑化 δ物分解出之n〇3-及S〇42-)。 煅燒步驟所扮演的角色為生長鐘金屬氧化物粒子以及 增加其與粒子之間的黏著性。如此,炮燒步驟可立即由步 驟(b)之後進行或是粒化步驟之後進行。較佳為粒化步驟而 後般燒步驟,因在一次顆粒生成的同時,將會伴隨結晶穩 疋性的產生。如不進行锻燒步驟,結晶將會不穩定,導致 電池初循環性能嚴重惡化。此惡化為一不穩定表面之損壞 情形’其經常出現於LT-LiCo0^。並且,若不進行煅燒步 20 1352066 驟电極活性材料將會有大比表面積、低振實密度以及低 體積容量。 - 4煅燒之較佳溫度為600_1200 〇C,但在此並無對煅燒溫 _度祷別限制之。如果煅燒溫度低於600r , —次顆粒的生長 '=會不完全,一次顆粒之間的燒結將不會發生,且如此一 顆粒將具有大比表面積以及低振實密度。除此之外绎 .晶生長將會不充足,且該複合氧化物會不夠穩定,造成= • 池循環特性的減少。如果烺燒溫度高於1200它,—次顆: 的生長將會過度,如此粒子用作陰極活性材料的性 10 減低。 曰 早於、晚於或在步驟(a)之任何步驟期間。添加至少一 添加劑選自一黏結劑、一助燒劑、一摻雜劑 '一塗層劑、 還原剡、一氧化劑、一酸、碳或一碳前驅體、金屬氧化 物及一鋰金屬化合物。特別地,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的製備 I5 具有一撖槐石型晶體結構,例如LiFeP〇4,可於製作過程中 適當地使用磷酸、碳或碳前驅體、蔗糖等來做製備。 黏結劑可用來使粒子成球形以及增進粒子大小分布 情形,相關實施例並無作為限制,包含水、氨水、pvA(聚 乙烯醇)、以及其混合物。助燒劑可於粒子高溫煅燒時使用 20做煅燒溫度的降溫或是增加煅燒密度,相關實施例並無限 制,包含金屬氧化物(如氧化鋁、ία及Mg〇)、或其前驅 體、以及Li化合物如LiF、Li0H及Lic〇3。摻雜劑及塗層劑 用於將電極活性材料結晶外表層以金屬氧化超微細粒子做 覆蓋,當煅燒材料用於電池中時,用以增加煅燒材料之耐
19 1352066 久性。相關實施例並無作為限制,包含金屬氡化物(如氡化 鋁、氧化锆、氧化鈦及氧化鎂)、或其前驅體。 -具有㈣石型晶體結構之經金屬複合氧化物可使 用金屬(如則做摻雜用以增加其電導率。氧化劑㈣μ 10 可用來控制每一步驟使其為還原性氣氛或氧化性氣氛。相 關還原劑實施例益作為無限制,包含聯氨、草酸、㈣ 果糖、抗壞血酸、維生素c、氫、碳、碳氫化合物、… 合。相關氧化劑實施例並無料限制,包含氧、過氧化^ 臭氧'或其混合。酸用來作為一反應材料,如一碟酸化人 物或-硫酸化合物。相關酸之實施例並無所限制,包^ 酸混合。碳或碳前驅體可被用來增加製備材^ “V性’措由將材料表面以其作塗層或提供一還原 说。-經金屬複合氧化物具有撤禮石型晶體結構是特別 用的。經化合物可以夫应植丰 ^ 以芬與I燒步驟中之反應而增加 15 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的「a」值,例如, L1|+a[NlxMnvCGz]Mb〇2.b ’以及其無作為限制 LH 匕合物,如 LiF、Li〇H、LiN〇wLic〇3。 k 括 在另—態樣中,纟發明提供以上述製冑方法製 — 鋰金屬複合氧化物。 20 依據本發明中之製備方法所製備之一包含至少兩 屬成分齡金屬以外)之多組分金屬複合氧化物,其金 f物可被均勻現合並排列於複合氧化物之晶體構造令,於 是陳列出—改良之整齊排列結才冓。 ; 物理性質之改變,如鋰金屬複合氧化物晶體結 20 ⑴ 2〇66 金屬的排列’可由Li_NMR (見圖i2及表3)觀察得到。 移值一強磁場於,材料上,化學位 帝子j 核具有之磁矩與含料料組成t之未成對 :槿中3的各種父互作用而產生位移’而含鋰材料之晶體 二之特殊金屬之結構特性(如集群'金屬有序排列)可由 =測化學位移產生出之各種不同i ’如波峰強度、線寬來 被辨別。
10 15 20 本發明可提供一多組成(二元或更多)經金屬複合氧化 已含順磁及逆磁金屬,其複合氧化物滿足以下任一條 件·⑴〇± 10ppm之主波峰(I〇ppm)與24〇± 14〇啊之主波 的強度比(I0ppm / I24〇ppm),小於〇」17 z,其中Z為逆磁 金屬莫耳數與鋰莫耳數之比;⑺〇 ± 1〇 ppm之主波峰 (I0ppm)與240 ± 140 ppm之主波峰的線寬比,(w_ppm / 〜〇1^),小於21.45;以及(3)兩條件(&)及(13)皆具備,由 7Li-NMR作量測之條件以及所得到的波峰值如下描述。 本發明中之多組成鋰金屬複合氧化物較佳滿足以下任 一條件:(1)0± l〇ppm 之主波峰(I〇ppm)與 24〇± 14〇ppm 之 主波峰的強度比,Goppm / l24〇Ppm),小於0.039; (2)0 ± 10 ppm 之主波峰(IQppm)與24〇 ± 140 ppm之主波峰的線寬比, (W240ppm / W0ppm) ’ 為 20.30或更小;以及(3)兩條件(a)及(b) 皆具備。更較佳’本發明中之多組成鋰金屬複合氧化物滿 足以下任一條件:^”土⑺卯爪之主波峰…叩一與之⑽土 140 ppm之主波峰的強度比’(I〇ppm / l24〇ppm),為〇 〇21或更 小;(2)0±10ppm 之主波峰(i〇ppm)與 24〇 土 i4〇ppm之主 21 波峰的線寬比,(Wwopp/Woppm),為15.31或更小;以及(3) 兩條件(a)及(b)皆具備。 [量測條件] 300MHz固態NMR系統; MAS旋轉速度:32 kHz; 光譜頻率:1 16.6420 MHz; 溫度:室溫(25°C); 化學位移值標準:於H20中之1M LiCl; 脈衝序列:旋轉反射(90°-τ1-180°-τ2); 光譜寬度:500,000 Hz; 脈衝長度:90。脈衝長度-2.25微秒,and 180。脈 衝長度-4.50微秒; 存在時間(τ 1):31.25微秒;以及 脈衝延遲:2秒。 如同順磁性及逆磁性金屬,習知之金屬可用於本發明 中且對於其組成及内容只要其具有順磁性及逆磁性以外不 具任何特別限制。如同於此所使用,「順磁性金屬」一詞 所指為一金屬原子中具有未成對電子,而「反磁性金屬」 一詞所指為一金屬原子中其所有的電子皆為成對電子。相 關順磁性金屬之實施例並無作為限制,包含鎳(Ni)、錳 (Μη)、以及其組成物,且相關逆磁性金屬之實施例並無作 為限制’包含敍(Co)。 -種經金屬複合氧化物,其可根據本發明製備出,可 由下式1至4中任何一式作表達’但本發明之範圍並不受限 1352066 於此: [式1] 心A,.xCx〇2.bXb(-〇·從條5,0此條 1,㈣抓1); [式2] 5 Li|+aAxB…Cy〇4.bXb(-0.5妙〇.5,〇处〇.1,〇把+2,° ^y<〇.i); .[式 3]
Lii+aA1.xCx(Y〇4-bXb)('〇-5<a<+〇-5 « 0<b<+0.1 > 0<x<+0.1); [式4] 10 Lii+aA2.xCx(YO4-bXb)3(-0.5<a<+0.5 > 0<b<+0.1 > 0<x<+0.1) 其中A為至少一元素選自具六配位結構之過渡金屬; B為至少一元素選自具四配位結構之過渡金屬; C為至少一元素選自鹼土金屬及3B族元素; 15
20 X為至少一元素選自5B、6B及7B族元素;以及 γ為至少一元素選自類金屬或具有四配位結構之金 屬。 。 /蜀歿兮乳化物,將元素之間作洁 = 藉:使用其他原子取代或增… tf± , "、方式鍵為簡單。舉例來說,式i至式; 活性材料之過渡金屈 、王八 他3B族所選出元素 雜微量其他由驗土金屬及 ㈣、6B及7B_心材料;;之氧端可以輕鬆 過渡金屬之間,其 ’、斤取代 丹一有六配位結構通常為穩定: 23 1352066 5 一尖晶石結構如上述式2中可能具有四配位結構及六配位 結構。如此,於上述式丨中,具有六配位結構之八為其可能 為Ni、Μη或Co;且於上述式2中,具有四配位結構之B以及 具有/、配位結構之A為其可能為Ni、Μη或Co。並且,於式3 或4中’具有六配位結構之A為其可能為Fe、Mn、Co、Ni 或v,而具有四配位結構之Y其可能為p、丁卜v或Sie此外, 於式1至4甲,C可能為A1或Mg,且X可能為f、S或N。然而, 本發明之範圍並不限制於此。 於上述式1至4,「a」的範圍為。若「a」小 於-0.5,所產生之氡化物的結晶度將會不足,且如果「&」 大於0.5,多餘的Li將會出現於產生之氧化物中而形成不純 物如LhCO3 ’其可使電池之效能及穩定性退化。 15 相關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實施例並無作為限制,包含 LiNi丨/3Mn丨/3Co丨/302、LiNi1/2Mn丨/2〇2、LiNi0.8Co0 2〇2、 LiNi〇.8A1〇.〇5Co〇.,5〇2 ' LiNi〇,5Mn,.5〇4 > LiFeP04 ' LiMn2〇4 > LiCo02、Li1+aNixCoy02 (-0.5<a<0.5,〇<χ<1, 0<y<i)、
LiM2〇4 (M=—過渡金屬,例如 Ni、Mn、Co、Ti、Fe、V等), 以及 LiMP〇4 (M =—過渡金屬,例如 Ni、Μη、Co、Ti、Fe、 V等)。此外’習知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亦包含在此發明中。 20 本發明中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較佳為一圓形粒子之型 態’但並不受限於此型態。於此,粒子之較佳大小為分布 於〇·1-1〇Ομπ!之中,但本發明之範圍並不受限於此。若粒子 之大小小於0.1 μηι’其將具有一大比表面積,造成電極組裝 不易’且若粒子之大小大於1 ΟΟμιη,在製造電極中薄膜厚度 24 1352066 2均勻性將會被惡化,結果造成一劣質電池。將粒子之形 处、大小以及大小的分布調整至複合氧化物表現出最佳之 :構穩定性及極佳物理性質(振實密度、堆積密度等 係為可能。 ίο 15 20 並且,先前之電極活性材料通常藉由減低粒子大小來 ^電池速率特性,雖然本發财之經金屬複合氧化物之 子大小顯著大於先前共沉殿法所製備出之鐘金屬複合氧 =物之粒子(見表4及圖4),本發明中之鐘金屬複合氧化物亦 極佳速率特性。此外,本發明中之㈣屬複合氧化 物具有優點為其可藉由控制其粒子大小來簡單地增進電池 特性,而增加粒子的大小即為增加其振實密度以及 、在度(見表2以及4)。於此,本發明中之經金屬複合氧化 物的振實密度較佳為;3 , ㈣為回於,但振實密度在此並無特 別限制。 勺αΪ又—態樣中’本發明提供—電極,較佳為陰極,該 包含了上述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 本發明令之電極可依據任何習知技術之傳統方法作製 二Γ實施方案中,其電極被製造出來為經由混合—黏 …片/、作為兩電極之活性材料,較佳為一陰極活性材 料’金屬複合氧化物混合,以便製備一電極漿料,以 及於電^收集器中將製備好之電極漿料作塗層。於此方案 中,一導電劑可以選擇性地作使用。 Μ在=態樣中,本發明提供—電化學裝置包含L 陰極〜、包含上述之經金屬複合氧化物;⑻一陽極;⑷一 25 1352066 隔離臈;以及(d)—電解液。 〜4电化¥裝置包含所有可表現出電化學反應以及特定 貫施例之裝置,其包含所有種類之—次電池以及二次電 $ :也、燃料電池、太陽能電池、及電容器。於二次電池其中, 父佳為鋰二次電池,包含鋰金屬二次電池、鋰離子二次電 池、鐘聚合物二次電池以及經離子聚合物二次電池。 、本發月中之电化學裝置可依據任何習知技術之傳統方 力作製造。在一實施方案中’電化學裝置可經由在一電池 -中將陰極與陽極之間插人—孔洞隔離膜接著將電解液注 10 入電池盒中而被生產出來。 在此無對陽⑮、電解液及隔離膜作特別限希1,其-同 與本發明之陰極作應用,且使用先前傳統所使用之電化學 裝置之陽極'電解液及隔離膜也可行。 15 【實施方式】 在以下文子中將以實施例及比較例詳細描述本發明。 • …、:而11亥貫k例僅為說明用並不會對發明權力之範圍有所限 制。 實施例1 20 卜1 .鋰金屬複合氧化物(LiNi丨,3Μη丨/3<:〇1/3〇2)粒子之製 備 圖1為本發明的製作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粒子之步驟流 程圖。 將一含7.0重量份之硝酸鈷(c〇(n〇3)2.6H20)' 7_〇重量份 26 is) 1352066 之硝酸鎳(Ni(N03)2.6H20)以及6.9重量份之硝酸錳 (Μη(Ν03)2·6Η20)水溶液以速率8 ml/min'室溫、壓力250 bar 的條件施壓抽吸打入第一混合器中,另將一含13.2重量份之 氨水(NH3)以及12.1重量份之氫氧化鋰(LiOH)水溶液以速率 5 8 室溫、壓力250 bar的條件施壓抽吸打入第一混合 器中,如此兩溶液將會在第一混合器中相接觸。在此, . NH3/N〇3之莫耳比為1.5,且Li/(Ni+Mn + Co)之莫耳比為 4。將一加溫至約450。(:之超純水以速率96 ml/min、壓力250 bar之條件施壓抽吸打入該混合液中,其水與混合液於第二 1〇 混合器中相接觸。混合液於400 eC溫度下置於反應器中7 秒’接著冷卻並濃縮。當被粒化時濃縮物經由喷霧乾燥塔 於1 2 0 C下乾燥。其粒子於一氧化爐中以1 〇 〇c之條件锻 燒6小時,如此而得到一鋰金屬複合氧化物 (LiN^MnmCowO2)。其鋰金屬複合氧化物之特定表面面 I5 積及振實密度如下表2所示。 1-2 :陰極及電池之製作 實施例1-1中製備出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用來做一陰 極活性材料。該陰極活性材料、一導電劑及一黏結劑以; i比95.2.5:2.5之比例調配於溶液中,如此製作出一陰極漿 2〇料。取其陰極聚料並於鋁结上乾燥,如此得到一陰極i極' 一電極之製作係經由將丨莫耳LiPF6溶於EC(碳酸乙烯 酷)及EMC(碳酸甲乙酯)(i :2 (v/v))之混合溶液中。一硬幣狀 之電池於是使用上述之陰極及電極而製作出來。 實施例2 27 1352066 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粒子、一含該粒子之陰極、以及一 含該陰極之鋰二次電池,除了其中tNH3/N〇3莫耳比例須 由I.5更改為3.〇以外’皆可經由實施⑷以同樣的方式製作 出來。 5 如圖4(a)所示,經喷霧乾燥之粒子呈現球形之形狀具有 約10-30μΓπ的大小,且如4(b)所示,經由煅燒後其粒子仍保 . 有其形狀8 μ 實施例3(a)至3(c) 實施例1所合成出之濃縮物經由乾淨水洗滌以去除離 10子,而接著將每莫耳合成出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個別加入 以0.0莫耳(實施例3(a))、0.10莫耳(實施例及〇 3〇莫耳 (實施例3(c))之LiOH水溶液。接著,每一混合物於溫度12〇 °C的條件下使用噴霧乾燥器同時作乾燥、及粒化。其粒子 於氧化爐中以1000。〇煅燒6小時,如此獲得鋰金屬複合氧 15 化物粒子(Li[Nil/3Mnl/3Co1/3]02)。 該乾燥後之樣品及煅燒後之樣品依照其大小、形狀 (SEM)、比表面積以及振實密度做分析。圖6(a)至6(匀為喷 霧乾燥後之粒子之FESEM圖。如圖6(a)至6(c)所示,粒子之 一次顆粒大小會經由LiOH的增加而增加。LiOH的増加亦會 20 導致振實密度的增加。 實施例4(a)至4(c) 經金屬複合氧化物粒子(Li[Ni wMnmCo,/3]。2)'含該粒 子之陰極以及包含該每一電極之鋰二次電池,除了其中於 反應器之停留時間須由7秒個別更改為12秒(實施例4(a))、 28 1352066 30秒(實施例4(b))以及60秒(實施例4(c))以外,皆可經由實 施例1以同樣的方式製作出來。其合成出粒子之XRD圖如圖 7(a)至7(c)所示。 實施例5 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粒子(Li[Ni|/2Mn,/2]〇2)、含該粒子之 陰極以及包含該每一電極之經二次電池,除了其中7〇重量 份之硝酸鈷、7.0重量份之硝酸鎳以及6 9重量份之硝酸錳水 >谷液須更改為10.6重量份之硝酸鎳以及1〇 4重量份之硝酸 錳水溶液以外,皆可經由實施例1以同樣的方式製作出來。 煅燒前後製作出之活性材料之比表面積以及振實密度的改 變如表2所示。 實施例6 將一含20.9重量份之硝酸鈷(c〇(N〇3)2.6H2〇)以速率8 ml/min、至溫、壓力250 bar的條件施壓抽吸打入第一混合 15态中,另將一含13.2重量份之氨水(NH3)以及12.1重量份之 虱氧化鋰(LiOH)水溶液以速率8mi/min、室溫、壓力25〇1?訂 # #條件把壓抽吸打入第一混合器中,如此兩溶液將會在第 一混合器中相接觸。在此,NH3/N03之莫耳比為M,且 U/Co之莫耳比為4。將一加溫至約45〇之超純水以速率 2〇 % ml/mm、壓力250 bar之條件施壓抽吸打入該混合液中, 其與混合液於第二現合器中相接觸。將混合液於·。c溫 度下置於反應器中7秒,垃芏、人u a 心接者冷部並濃縮。濃縮物使用噴霧 乾燥器於12(TC下乾燥’以及接著於一氧化爐中於_ t煅 燒6小時,如此得到—鐘金屬複合氧化物㈣。⑹。一包含 29 經金屬複合氧化物(LiCo〇2)之陰極以及一包含該陰極之經 二次電池亦被製作出來。 實施例7 將一含21.32重量份之硫酸鐵(以8〇4.71^2〇)以及8 84重 量份之磷酸(85wt%)以速率4.8mi/min、室溫、壓力25〇 bar 的條件施壓抽吸打入第一混合器中,另將一含丨3 wt%之氨 水(NH3)以及6.43 wt°/。之氫氧化鋰(LiOH.^O)水溶液以速率 4.8ml/min、室溫的條件施壓抽吸打入第一混合器中,如此 兩溶液將會在第一混合器中相接觸。同時間,將蔗糖 (C12H22〇丨丨)以相對於硫酸鐵1〇 wt%之比例重加入硫酸鐵水 溶液中並將此加入反應器中。在此,NHs/SO4之莫耳比為 1.0,且Li/Fe之莫耳比為2.0。將一加溫至約450。(:之超純 水以速率96 ml/min、壓力250 bar之條件施壓抽吸打入如上 之混合液中’其水與混合液於第二混合器中相接觸。將該 混合液於405 °C溫度下置於反應器中7秒,接著冷卻並濃 縮。濃縮物使用噴霧乾燥器於12(TC下乾燥,以及接著於一 氮氣性氣氛爐中於600 t:煅燒12小時,如此得到一鋰金屬 複合氧化物(LiFeP04)。一包含鋰金屬複合氧化物(LiFep〇4) 之陰極以及一包含該陰極之鋰二次電池亦被製作出來。其 合成出鋰金屬複合氧化物(LiFePCU)之XRD數據及SEM照片 分別如圖17及圖18所示。 實施例8 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粒子(Li[Ni1/3Mnl/3Co1/3]02)、一含該 粒子之陰極、以及一含該陰極之鋰二次電池,除了其中之 1352066 u/(Ni+Mn + c。)莫耳比例須由4更改為ι以外皆可經由 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製作出來。 门]〇2乾燥及锻燒後個 圖 9(a)及 9(b)為 LifNimMnmCoi 別之特徵峰。 實施例9 經金屬複合氧化物粒子(Li[Ni 1/3Μηι/Α/3]02)、一含該 •粒子之陰極、以及一含該陰極之鋰二次電池,除了其中之 ΝΗ3/Ν〇3莫耳比例須由1.5更改為3.0,且般燒溫度由1〇〇〇 C改為600 t以外,皆可經由與實施例i同樣的方式製作出 1〇來。其合成出鋰金屬複合氧化物之 SEM照片及Xrd數據分別如圖j 1(a)及圖j 1(b)所示。 比較例1以及2 比較例1 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粒子(LitNimMnwChdO2)、一含該 15 粒子之陰極、以及一含該陰極之鋰二次電池,除了需將煅 燒步驟除去以外,皆可經由與實施例丨同樣的方式製作出 來。 如圖10(a)’ 一具有大小小於0.2μΠΊ之生長完全之結晶被 合成出,但於圖10(b)中,其Li[Nil/3Mnl/3C〇1/3]〇22特徵峰 20 分裂並不顯著。 比較例2:由共沉澱法製作鋰金屬複合氧化物 硝酸鈷(Co(N03)2.6H20)、硝酸鎳(Ni(N〇3)r6H2〇)及硝 酸猛(Mn(N〇3)2.6H2〇)依照1:1:1之比例溶於蒸餾水中,將其 緩慢加入等量之氫氧化鋰水溶液(LiOH)中並攪拌。將_ 31 1352066 1 0%NaOH水洛液分成幾部分加人混合溶液中使其達到約u 之pH值。收集共沉殿出之氫氧化物前驅體並以i2() t溫度 乾燥12小%使付到乾燥之顆粒。該乾燥之顆粒接著於氧化 爐中以1000 C氧化12小時。製備出之链金屬複合氧化物以 5與實施例1 _2及1 -3相同之方法作處理,如此可得到-陰極以 及-包含相同陰極之鋰二次電池。該製備出之鋰金屬複合 .氧化物(LlNll/3Mn〗/3C〇丨η。2)之比表面積以及振實密度如下 表2所示。 試驗例1:各製作步驟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物理性質之 10 評估 本發明_各製作步驟所製備出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其 物理性質變化之量測。 粒化步驟之前(實施例i)、粒化步驟之後(比較例丨)、以 及粒化及般燒步驟之後(實施例丨),收集其鋰金屬複合氧化 15 物(LlNli/3Mnl/3C〇|/3〇2)作為樣本,將每一樣本取2.5g置於一 直徑1.5cm之模具中,以4000Pa施壓5分鐘。並將每一樣本 之厚度量測出來。 由測試結果得知,經由粒化後煅燒之鋰金屬複合氧化 物與沒有經過粒化後煅燒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相比具有較 20 高的堆積密度(見表1)。 [表1] 鋰金屬複合氧化物 粒化前 粒化後,煅燒前 (比較例1) 粒化以及煅燒後 (實施例1) 厚度(mm) 12.4 4.51 3.84 32 1352066 試驗例2 :链金屬複合氧化物之物理性質評估 為了達到評估本發明製作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其物理 性質之目的,實施以下之分析。 使用由實施例1至9所製備出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 以及比較例1及2所製備出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作為對照 組。 . 2-1: SEM 分析 表面分析是經由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而得到,且如 同結果所示,實施例1至5所製備出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 10於乾燥或煅燒後仍維持其原有形狀而無改變,並具有一致 的球形形狀與10-3 0μηι之大小(見圖2a、2b ' 4a、4b以及 8a)。然而,可以見到比較例丨所製備出之鋰金屬複合氧化 物呈現出結晶形且其大小小於〇 2μηι(見圖1 〇a)。 2-2: XRD 分析 15 樣本群皆經由XRD(x_ray diffraction)分析。且如同結 果所示,實施例1至5所製備出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具有 可區別之分裂峰,分別於2Θ角值為30-40。時(繞射線006、 102)以及60-70。時(繞射線108、110),並清楚看到 Li[Ni1/2Mn丨/2]〇2 (見圖 8b)以及 LiNi丨/3Mni/3C〇丨/3〇2 (見圖 20 3、5、7a、7b以及7c)之特徵峰。 然而,於比較範例所製備出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其 LiNiwMnwCowO2之分裂特徵峰並無清楚表現出來(見圖 10b)。 2-3:振實密度以及比表面積(bet)之分析 33 1352066 經金屬複合氧化物煅燒前與後其比表面積以及振實密 度之差異已作量測及分析。如測試結果所示,本發明之經 金屬複合氧化物與比較例1中依照傳統習知方法製備之链 金屬複合氧化物相比具有較小之比表面積以及較高之振實 ίίϊΓ度(見表2)。此為由於乾燥步驟中生成之球形粒子曾經歷 锻燒步驟,組成粒子之結晶達到完全生長是經由晶體之間 的燒結增加了晶體大小所造成,而粒子堆積效率也由於球 形形狀而呈現完美。
[表2] 性質 條件 實施例 比較 例2 1 2 3 5 a B C 比表面積 (m2/g) 煅燒 前 9 7.8 9.5 9 8.6 8.5 8.3 煅燒 後 0.23 0.31 0.43 0.40 0.23 0.31 0.63 振實密度 (g/cc) 煅燒 前 1.8 1.95 1.8 1.85 1.9 1.7 1.3 煅燒 後 2.4 2.4 2.4 2.55 2.6 2.4 2.0 2-4: Li-NMR 分析 使用實施例1及3(c)所製備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 (LiNi1/3Mn丨/3C〇m〇2)、以及比較例2依據共沉澱法所製備 10 34 X ς ) 1352066 出之鐘金屬複合氧化物(1^州1/3?^11|/3(2〇|/3〇2)作為對照組。 7測5式樣本於自旋角速率32kHz條件下使用3〇〇mhz Li-MAS(magic angle spinning) NMR 作分析,分析結果如 下》 5 比較例2中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依據先前共沉澱法 所製備出,於〇 ppm附近得到一具體(sharp)的波峰以及於 . 質心為240 ppm附近得到一較寬的(br〇ad)波峰(5〇〇1_ Ppm)(見圖12)。其中,該具體Li波峰(波峰A)於〇ppm附 近顯示出為一 Li波峰,其周圍僅逆磁過渡金屬c〇3+ (t2 6e 〇) 1〇配位上去,且此波峰顯示出C〇3+以Co團簇(cluster)之型態 出現於複合氧化物中之一部分。並且,其特別寬之波峰(B) 其質心位於240 ppm表示一 Li波峰與順磁及逆磁金屬配位 (例如 Ni2+(t2g6eg2)、(t:)及 c〇3+ (^、〇)),此表示出 其化學位移值具明顯的位移及分裂且其為經由順磁金屬 15 (如Ni2+及Mn4+)中未成對電子與Li原子核之間的交互作用 所造成。依據傳統方法所製作出之先前鋰金屬複合氧化物 的結果’不同之化學位移值為由於Li原子核與順磁金屬中 未成對電子之間排列方式不同所產生各種不同交互作用所 造成’而很多具有不同化學位移值的波峰互相重疊而形成 20 一顯著較寬的波峰。簡而言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中順磁 性及逆磁性金屬隨機分布於鋰周圍,而不是以一均勻昆合 形式分布在氧化物中。 與此相較之下,本發明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不僅表現 出Co團簇周圍之鋰波峰的一大幅減少,且最寬波峰的線寬 35 1352066 ·. 亦明顯減小,除上述之外其具有與比較例2相同之成分及 組成(見圊12以及表3)。 〇 ppm附近波峰強度與240 ppm附近波峰強度的比值 下降,(I〇pPm/I24〇Ppm),其代表複合氧化物中逆磁金屬成簇行 5 為的減少,也就是,減少Co被隔離的情形。事實上,為了 乂數予表達出IA/IB (I〇ppm / i24〇ppm)值的變化,互相重疊之主 •要波峰(A以及B)與旋轉副峰(spinning side band)經由解迴 旋法(deconvolution meth〇d)校正而分開而每一主波峰之 • 強度則被計算出。計算值如下表3所示。由於IA/IB(I0ppm/ 10 l24Gppm)值的下降代表著Co被隔離情形減少,可看到本發明 7兹金屬複合氧化物於結晶中特定金屬的團鎮行為大幅減 ;,也就是說,Co被隔離的情形相較於先前方法所製備出 . ^鋰金屬複合氧化物來的少。此表示本發明之鋰金屬複合 氧化物之金屬成分散佈的更為均勻(見圖12以及表3)。 15…波峰之間的線寬亦有所減少,(W24—/WGppm),其代表 者複合氧化物晶體中之順磁以及逆磁金屬(如Ni、Mn及⑶ • 排列的相對改善,且鋰波峰與這些金屬配位造成變寬現象 亦有所減少。事實上,為了以一數值做表達,—位於24〇啊 附近之一寬波峰(波峰B)的線寬具有顯見的改變,位於24〇 20 pp=附近之波蜂及旋轉副峰依據解迴旋法做校正而分開, 於疋此些波峰之平均線寬與0 ppm附近具體波峰之線寬比 則被計算出來。由於波峰之間線寬比的下降,(Wb/Wa),代 表Li波峰與Ni、Mn及c〇配位變寬情形的減少,^可看 到本發明之鐘金屬複合氧化物,相較依據傳統方法於比較 36 1352066 :::製備之鐘金屬複合氧化物,局部性與u …1 規則分布。此表示本發明之鐘金屬複合氧 則性/屬成分更為均句地分布,使得到金屬排列的更規
10 上逑波峰之強度以及線寬的比受到U-NMR磁強度、 MAS旋轉速率、組纽過渡金屬原子料等㈣塑告比 例的量測條件與本發明中之量測條件不相同時1會:到 與本發明不相同的結果。因I本發明中特^波峰之強度 以及線宽的比僅於本發明建議之條件下量測時始具意義。 表3 比較例2 (NMC) 賞施例1 實施例3(c) Ια/Ιβ 0.039 0.021 0.012 W b/Wa 21.45 Γ 20.30 15.31 U: Co團簇旁之Li波峰; Ib: Ni、Μη以及Co旁之Li波峰; WA: Co團簇旁之Li波峰之線寬(Hz);以 WB: Ni、Μη以及Co旁之Li寬波峰之平 及 均線寬(Hz) 試驗例3 :鋰二次電池效能之評估 含有本發明之链金屬複合氧化物之經二次電池之效能 15 經由以下方式做一評估。 3-1:充電/放電容量之評估 37 (包) 1352066 =含有本發明之錄屬複合氧化物之經二次電池以固 :固定電愿(cc/cv)模式充電至4Μ並以固定電流 電浐二放電至3 V。電池之速率特性依序經由以下充電放 王元成:於0.1C做2循環、於〇 2C做 =環、以及於…循環。接下來,將電池= 做充電/放電程序。 經由測試結果顯示,實施例3⑷之經二次電池使用 ^屬複合氧化物粒子(LiNi ι/3Μηι/3%/3⑹作為陰極活性 10 15 20 —二』不一 192 mAh/g之充電容量以及m mAh/g之放 电谷s ’表示出其達到相當傑出之效能(見圖13)。 3-2:循環性能特性之評估 將包含由實施例1、3(c)以及9所製備之鋰金屬複合氧 化物(LiNil/3Mn|/3C〇|/3〇2)作為陰極活性材料之鐘二次電也 :作使用。將比較例i之電池,其製作過程不 作為對照組。 由測試結果得知,比較例1之電池在經少數充電/放電 次數後其效能即迅速的衰退(見圖16)。然而,含有實施例^ 及3所製備之陰極活性材料的鋰二次電池經過2〇 / 放電循環後其效能表現出少許或無任何的衰退(見圖 3-3:傳統鋰金屬複合氧化物效能之評估 鐘一次電池其包含具有相同成分之鐘金厲複合氧化物 作為陰極活性材料,將經由其效能作比較評估。 藉此,將鐘二次電池其包含實施例!及3⑷所製備之 鐘金屬複合氧化物(咖— WO—)作為陰極活性材料 38 1352066 取作使用,並將比較例2依照共沉澱法製備出之電池取立 作為對照組。 '〃 由測試結果得知實施例丨以及3的電池,其包含發明 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作為陰極活性材料所使用,相較於比 5較例2具有較出色的速率特性(見圖14)。 試驗例4:鋰金屬複合氧化物中顆粒大小的關係與鋰二 • 次電池效能的測試 . 為了對本發明製備出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中顆粒大小 以及電池效能作一測試,而實行以下測試。 1〇 表4為實施例1以及3(c)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 (LlNl|/3MnmCo"3〇2)與比較例2(使用共沉澱法)之鋰金屬複 合軋化物之顆粒大小。於此,顆粒大小是經由XRD量測出 之半峰寬藉由謝樂(Scherrer’s)公式所決定出來。 知而5,電極活性材料顆粒大小的減少會使電池效 15能特性增加。於是,本發明所製備出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 的顆粒大小以及共沉澱法(比較例2)所製備出之鋰金屬複 〇氧化物的顆粒大小在此作一量測。由結果而知,可看到 雖然本發明所製備出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的顆粒大小相較 ,、氣法(比較例2)所製備出之鐘金屬複合氧化物的顆粒 大】較為大,但其具有良好之速率特性(見圖14)。 並且,本發明所製備出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可能具有 優.‘-έ為可起易地經由控制其顆粒大小的方法增進其速率 效此,並且增加顆粒大小可導致振實密度以及堆積密度(見 表4)的增加。增加堆積密度亦可導致電極密度之增加,如 39 1352066 此則可造就出一高效能電池β 表4 比較例2 實施例1 實施例3 (c) 顆粒大小(nm) 339 668 1000 工業應用 5 由上述可得知,根據本發明,先前超臨界水熱合成法 •其係再經由煅燒或粒化再煅燒的方式而合成出鋰金屬複合 氧化物。如此,不同於先前乾式煅燒法或濕式沉澱法,一 均勻固溶體可被形成且複合氧化物中之金屬排列可被改 善。相對地,本發明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具有結晶穩定性 10以及絕佳性質,而此可提供電池具有高容量以及長循環週 期之特性。 本發明之貫施方案其為用以闡明目的之用,已熟習技 術人士可在不違背本發明專利權之原領域範圍及其精神之 形况下進行進行各種不同修飾、增加以及取代。 15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步驟流程示意圖。 圖2係貫施例1合成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 (LiNi丨,3Μη丨/3Col/302)之 SEM 圖。(a):乾燥後;以及煅 20 燒後。 圖3係實施例1合成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 (LiNi1/3Mn1/3Co1/302)之 XRD 圖。 1352066 圖4係實施例2合成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 (LiNi1/3Mnl/3Co丨/302)之SEM圖。(a):乾燥後;以及⑻:煅 燒後。 圖5係實施例2合成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 5 (LiNi1/3Mnl/3Co1/302)之 XRD 圖。 圖6(a)至圖6(c)個別係由實施例3(a)至3(c)合成之鋰金 - 屬複合氧化物(LiNil/3Mn丨/3C〇|/3〇2)之SEM圖。 . 圖7(a)至圖7(c)個別係由實施例4(a)至4(c)合成之鋰 金屬複合氧化物之XRD圖。 10 圖8(a)係實施例5合成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 (LiNiwMn丨/2〇2)之FESEM圖’以及圖8(b)係實施例5合成複 合氧化物之XRD圖。 圖9係實施例8合成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 (LiNi1/3Mn1/3Co1/3〇2)之 XRD 圖。(a):乾燥後;以及(b):煅 15 燒後。 圖10(a)係比較例1合成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 (LiNi丨/3Mni/3Com〇2)之FESEM圖,以及圖10(b)係比較例1 合成之複合氡化物之XRD圖。 圖11(a)係實施例9合成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 20 (LiNil/3Mn1/3Co1/3〇2)之 FESEM 圖,以及圖 11(b)係實施例 9 合成之複合氧化物之XRD圖。 圖12係實施例1、實施例3(c)以及比較例1合成之鋰金屬 複合氧化物(UNi1/3Mnl/3Co1/302)之7Li-NMR分析圖表。 圖13係一鋰二次電池之充電/放電圖,該電池包含實施
41 1352066 例3(c)合成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 陰極活性材料》 圖14係鋰二次電池之間之速率特徵比較圖表該電池包 含實轭例1、實施例3(c)以及比較例2合成之鋰金屬複合氧化 5 物(LlNli/3Mnl/3Col/3〇2)作為陰極活性材料。 圖1 5係以貫施例1及實施例3(c)合成之鋰金屬複合氧化 • 物(LiNii/sMnmComO2)作為陰極活性材料之鋰二次電池之 循環週期圖表。 * 圖16係以比較例1及實施例9合成之經金屬複合氧化物 10 (LiNimMnmComO2)作為陰極活性材料之經二次電池之循 環週期圖表》 圖1 7係實施例7合成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LiFep〇4)之 XRD 圖。 圖18係實施例7合成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LiFeP〇4)i 15 SEM 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 »«、 20 42 ('β )

Claims (1)

1352066
公告本 十、申請專利範圍: 第96106032號,丨00年6月修正頁 3 ^ 一種製備鋰金屬複合氧化物之方法,其方法包括 如下步驟: (a)將含一或多種過渡金屬之前驅體化合物之水溶液 與一驗化劑及一鋰前驅體化合物混合沉澱得到過渡金屬氫 氧化物; (b) 將該步驟(3)之混合物與一於超臨界或亞臨界狀態
ίο 之水混合’合成出一鋰金屬複合氧化物,接著將鋰金屬複 合氧化物乾燥;以及 (c) 將乾燥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作煅燒或是粒化再煅 燒 其中,該步驟(b)中鋰與過渡金屬之莫耳比(鋰/過渡金屬) 為1.0-20 ;以及 該步驟(b)中之鹼當量比為於i 〇之範圍裡。 15 2.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步 φ 驟(C)可將步驟(b)中合成出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生成結晶 體以及,同時,可增加晶體之間之黏著力。 3. 根據申凊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含 過渡金屬之刚驅體化合物是選自由含過渡金屬之硝酸鹽、 20硫酸鹽以及醋酸鹽所組成之群組,且鋰前驅體化合物是選 自由氫氧化鋰及硝酸鋰所組成之群組。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鹼 化劑為一化合物選自由鹼金屬之氫氧化物、鹼土金屬之氫 氧化物以及氨水化合物所組成之群組。 43 1352066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步 驟(b)中於超臨界或亞臨界狀態之水具有18〇·55〇 bar之壓 力以及200-700°C之溫度。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完成於第 5 一混合器、二次連續性混合器以及與混合器相連之反應 器,其中步騨(a)完成於第一混合器中使得到一均勻沉澱之 過渡金屬氫氧化物,且第一混合器之混合物中之鋰氫氧化 物被用於步驟(b)於第二混合器及與第一混合器連結之反 • 豸器使合成出链金屬複合氧化物,其链離子被嵌入沉殿之 10 過渡金屬氫氧化物中。 7,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 (c)中粒化之方法為冑自由喷霧乾燥&、流化床乾燥法及振 . 動乾燥法所組成之群組。 8·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步驟 15 (C)中之煅燒為於600-1200 t之溫度進行。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至少 •—添加劑選自由黏結劑、助燒劑、掺雜劑、塗層劑、還原 劑、氧化劑、酸、碳、碳前驅體、金屬氧化物以及链金屬 化合物所組成之群組’添加於步驟⑷至⑷其中任—步驟之 20 前、後或其中。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添 加劑為一化合物包括至少一元素選自由Li、AlzrMg、 1 C P、鹵素、以及其組合所組成之群組β u.一種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至第10項中任一項 1352066 中所述之方法製備出之鋰金屬複合氧化物,其係由混合一 包含一種或多種過渡金屬之金屬前驅體水溶液,與一鹼化 劑以及一鋰前驅體化合物,使其沉澱出過渡金屬氫氧化物 而非鋰,將混合物與於超臨界點或亞臨界點狀態之水混合 5 使合成出一鋰金屬複合氧化物’於其鋰金屬離子被嵌入過 渡金屬氫氧化物之沉澱顆粒中,以及將合成出之鋰金屬複 合氧化物煅燒或是粒化再煅燒所製備而得。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鋰金屬複合氧化 物’其為下式1至式4中任一式所表達出之化合物: 10 [式 1] Lii+aA,.xCx〇2.bXb (-〇.5<a<+0.5 » 0<b<+0.1 ' 0<x<+0.1); [式2] Lii+aAxB2-x.yCy〇4.bXb (~〇.5<a<+0.5 » 0<b<+0.1 7 〇<x<+2 > 0<y<0.1); 15 [式 3] Lii.(.a Ai_XCX(Y〇4.bXb) (-0.5<a<+0.5 > 0^b^+0.1 5 OSxl+O.l);以及 [式4] Li 1+a A2-xCx(Y〇4_j,Xjj)3 ^-〇 5<a^+0.5 1 0^b^+0.1 1 20 0<x<+0.1) > 其中A為至少一元素選自具六配位結構之過渡金屬; B為至少一元素選自具四配位結構之過渡金屬; C為至少一元素選自鹼土金屬及3B族元素; X為至少一元素選自5B、6B及7B族元素;以及 45 1352066 Y為至少一元素選自類金屬或具有四配位結構之金屬。 13.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鋰金屬複合氧化 物’其t ’於式1中,Α為至少一元素選自%、c〇& Mn,c 為至少一元素選自Α卜Mg及Ti,且X為F、8或>1。 5 I4.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鋰金屬複合氧化 物’其中,於式2中,B或A為至少一元素選自Ni、C〇及Mn, C為至少一元素選自八卜Mg及Ti,且χ為F、s或N。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鋰金屬複合氧化 物’其中’於式3或式4中’ A為至少一元素選自Fe、Μη、 10 Co、Νι及V,Υ為至少一元素選自ρ、Ti、乂及si,c為至少 一元素選自A1、Mg及Ti,且X為F、S或N。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u項所述之鋰金屬複合氧化 物’其具有1 -100μηι之大小。. 17. —種電化學裝置,包含: 15 (a) 一包含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鋰金屬複合氧 化物之陰極; (b) —陽極; (c) 一隔離膜;以及 (d) —電解液’其中鋰金屬複合氧化物之係由混合一包 20 含一種或多種過渡金屬之金屬前驅體水溶液,與一鹼化劑 與一鋰前驅體化合物,使其沉澱出過渡金屬氫氧化物而非 鋰,將混合物與於超臨界點或亞臨界點狀態之水混合使合 成出一鋰金屬複合氧化物,於其鋰金屬離子被嵌入過渡金 屬氫氡化物之沉澱顆粒中,及將合成出之鋰金屬複合氧化 46 1352066 物煅燒或是粒化再煅燒製備而得。 18.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電化學裝置,其 為一链二次電池。
47
TW096106032A 2006-02-17 2007-02-16 Preparation method of lithium-metal composite oxid TWI35206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060015849 2006-02-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36165A TW200736165A (en) 2007-10-01
TWI352066B true TWI352066B (en) 2011-11-11

Family

ID=38371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06032A TWI352066B (en) 2006-02-17 2007-02-16 Preparation method of lithium-metal composite oxid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895190B2 (zh)
JP (1) JP5405126B2 (zh)
KR (3) KR100873273B1 (zh)
CN (1) CN101443273B (zh)
TW (1) TWI352066B (zh)
WO (1) WO20070946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06852B2 (en) * 2006-02-17 2012-06-26 Lg Chem, Ltd. Lithium-metal composite oxides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101352786B1 (ko) * 2007-05-09 2014-01-15 주식회사 동진쎄미켐 태양전지 전극 형성용 페이스트
KR100972054B1 (ko) * 2007-09-12 2010-07-23 한국전기연구원 활물질의 제조방법
TWI535651B (zh) * 2008-10-22 2016-06-01 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具橄欖石結構之磷酸鋰鐵及其製造方法
RU2484009C2 (ru) 2008-10-22 2013-06-10 ЭлДжи КЕМ, ЛТД. Фосфат лития-железа со структурой оливина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анализа
KR101009583B1 (ko) * 2009-03-10 2011-01-20 충남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전이금속산화물 나노입자의 제조방법
US8333950B2 (en) * 2009-08-27 2012-12-18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lithium metal oxides involving fluidized bed techniques
KR101146556B1 (ko) * 2009-12-21 2012-05-25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인산화물계 양극활물질 나노입자 연속 제조방법
CN101800310B (zh) * 2010-04-02 2013-02-13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掺入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WO2011132961A2 (ko) 2010-04-21 2011-10-2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올리빈 결정구조의 리튬 철인산화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리튬 이차전지
CN102859762B (zh) * 2010-04-21 2016-02-17 株式会社Lg化学 含有基于硫键的硫化合物的锂铁磷酸盐和使用所述锂铁磷酸盐的锂二次电池
KR101240176B1 (ko) * 2010-04-21 2013-03-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탄소가 코팅된 올리빈 결정구조의 리튬 철인산화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리튬 이차전지
KR101392816B1 (ko) * 2010-04-21 2014-05-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용 양극 활물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JP6042324B2 (ja) * 2010-04-21 2016-12-14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カーボンでコーティングしたオリビン結晶構造を有するリン酸鉄リチウム、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する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KR101153480B1 (ko) * 2010-06-24 2012-06-11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리튬 망간 산화물-탄소 나노 복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12017811A1 (ja) * 2010-08-06 2012-02-09 Tdk株式会社 前駆体、前駆体の製造方法、活物質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EP2604335A4 (en) * 2010-08-11 2017-05-17 LG Chem, Ltd. Production device for inorganic compounds and a production method for inorganic compounds using the same
KR101285171B1 (ko) * 2010-08-11 2013-07-11 주식회사 루트제이제이 리튬티탄산화물 제조방법, 이에 의하여 제조된 리튬티탄산화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KR101395846B1 (ko) * 2010-09-08 2014-05-19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양극 활물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5684915B2 (ja) * 2010-09-09 2015-03-18 エスケー イノベーション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リチウム2次電池用の陽極活物質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含むリチウム2次電池
KR101232836B1 (ko) * 2010-09-14 2013-02-13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양극 활물질의 제조 방법, 상기 제조 방법에 따라 제조된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양극 활물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US9278867B2 (en) * 2010-12-30 2016-03-08 Yava Technologies Inc. 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 particles and methods of production
KR101448332B1 (ko) * 2011-01-25 2014-10-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양극 활물질의 제조장치 및 이에 구비되는 교반장치
KR101448333B1 (ko) * 2011-01-25 2014-10-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양극 활물질의 제조장치 및 이에 구비되는 교반장치
KR101433426B1 (ko) * 2011-01-25 2014-08-2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양극 활물질의 제조장치 및 이에 구비되는 교반장치
KR101191155B1 (ko) 2011-02-07 2012-10-15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초임계유체를 이용한 리튬 티타늄 산화물계 음극활물질 나노입자의 제조방법
WO2012111951A2 (ko) * 2011-02-15 2012-08-2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용 양극 합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KR101448334B1 (ko) 2011-03-04 2014-10-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양극 활물질의 제조장치 및 이에 구비되는 진공 제어장치
US8945498B2 (en) * 2011-03-18 2015-02-0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thium-containing composite oxide
CN102166517B (zh) * 2011-03-21 2012-06-27 北京中航长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WO2012132307A1 (en) 2011-03-25 2012-10-0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JP5810587B2 (ja) * 2011-03-31 2015-11-11 Tdk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活物質、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電極、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WO2012155092A2 (en) * 2011-05-12 2012-11-15 Applied Materials, Inc. Precursor formulation for battery active materials synthesis
US9249524B2 (en) 2011-08-31 2016-02-0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omposite oxid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power storage device
US9118077B2 (en) 2011-08-31 2015-08-2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omposite oxid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power storage device
KR101629982B1 (ko) * 2011-09-20 2016-06-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양극 활물질의 제조장치 및 이에 구비되는 교반장치
KR101655921B1 (ko) * 2011-11-07 2016-09-0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양극 활물질의 제조장치 및 이에 구비되는 교반장치
KR101643428B1 (ko) * 2011-11-07 2016-07-2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양극 활물질의 제조장치 및 이에 구비되는 교반장치
EP2782170B1 (en) * 2011-11-15 2017-03-22 Denka Company Limited Composite particle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lectrode material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CN102427128B (zh) * 2011-12-13 2013-11-20 济宁市无界科技有限公司 锂电池正极或负极材料的生产设备及工艺
KR101345259B1 (ko) * 2011-12-20 2013-12-27 한화케미칼 주식회사 이중관식 열교환기를 사용한 전극 활물질의 제조
WO2013094942A1 (ko) 2011-12-22 2013-06-2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양극 활물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KR101668125B1 (ko) * 2011-12-27 2016-10-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양극 활물질 제조용 교반장치
KR101360798B1 (ko) * 2011-12-27 2014-02-12 한화케미칼 주식회사 층상형 결정구조의 단일상 리튬―부족형 리튬 다성분계 전이금속 산화물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30090312A (ko) 2012-02-03 2013-08-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리튬 이차전지용 리튬 복합 전이금속 산화물의 전구체 입자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양극 활물질
KR101890744B1 (ko) * 2012-02-08 2018-08-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리튬 티타늄 산화물, 이의 제조 방법, 이를 포함한 음극 및 이를 채용한 리튬 전지
JP5874430B2 (ja) * 2012-02-20 2016-03-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のリチウム遷移金属複合酸化物の製造方法
CN102709539B (zh) * 2012-04-24 2014-07-02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 超临界溶剂热法制备锰系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
KR101282593B1 (ko) * 2012-05-08 2013-07-12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리튬 티타늄 산화물계 음극활물질 나노입자의 카본코팅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카본코팅된 리튬 티타늄 산화물계 음극활물질 나노입자
KR101643444B1 (ko) * 2012-05-30 2016-07-2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양극 활물질 제조용 교반장치
KR101499588B1 (ko) * 2012-07-12 2015-03-0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용 전극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457575B1 (ko) * 2012-07-25 2014-11-03 한화케미칼 주식회사 수열합성법을 이용한 전극재료의 제조방법
JP6207923B2 (ja) 2012-08-27 2017-10-04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二次電池用正極の製造方法
KR101596272B1 (ko) * 2013-01-03 2016-02-2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리튬 복합 전이금속 산화물 제조용 장치,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리튬 복합 전이금속 산화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US9136534B2 (en) * 2013-03-15 2015-09-15 Nano One Materials Corp. Complexometric precursors formulation methodology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fine and ultrafine powders and nanopowders for specialized applications
JP6399737B2 (ja) * 2013-09-13 2018-10-03 Jx金属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正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CN103681476B (zh) * 2013-11-18 2016-06-08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铜导线绝缘材料阻挡体的制备方法
KR102195723B1 (ko) * 2014-04-04 2020-12-2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복합양극활물질전구체, 양극활물질, 이를 채용한 양극과 리튬전지 및 전구체 제조방법
CN105098173A (zh) * 2014-05-04 2015-11-25 深圳市金和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iNixCoyM1-x-yO2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6610254B2 (ja) 2014-06-11 2019-11-27 東レ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活物質粒子の製造方法
WO2016017745A1 (ja) * 2014-07-30 2016-02-04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チタン酸リチウム系複合生成物の前駆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612634B (zh) 2014-09-12 2018-09-28 株式会社Lg 化学 制备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的方法、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和包含该正极材料的锂二次电池
KR102484029B1 (ko) * 2014-11-26 2023-01-02 바스프 에스이 리튬화 전이 금속 산화물을 제조하는 방법
KR101720970B1 (ko) 2015-05-21 2017-03-29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고분자로 코팅된 올리빈 나트륨 철인산화물 양극 활물질, 이를 포함하는 나트륨 이차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425828B1 (ko) * 2015-06-02 2022-07-2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양극 활물질, 이를 채용한 양극 및 리튬 전지, 및 상기 양극 활물질의 제조방법
KR101684385B1 (ko) * 2015-10-07 2016-12-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올리빈형 리튬 철인산화물의 제조방법
KR101684387B1 (ko) * 2015-10-07 2016-12-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올리빈형 리튬 망간-철 인산화물의 제조방법 및 그로부터 제조된 올리빈형 리튬 망간-철 인산화물
CN105355909B (zh) * 2015-11-13 2018-01-02 山东精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临界合成法制备高能量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镍钴铝酸锂的方法
CN110504448B (zh) * 2016-01-14 2022-06-14 飞翼新能源公司 一种掺杂改性的高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030199A1 (ja) * 2016-08-09 2018-02-15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非水系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非水系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
KR102270119B1 (ko) * 2017-11-13 2021-06-2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용 양극 활물질의 제조방법
WO2019093869A2 (ko) * 2017-11-13 2019-05-1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용 양극 활물질의 제조방법
KR102388848B1 (ko) 2017-11-30 2022-04-20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양극 첨가제, 이의 제조 방법, 이를 포함하는 양극 및 리튬 이차 전지
US10787368B2 (en) * 2018-06-06 2020-09-29 Basf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lithiated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JP6901689B2 (ja) 2018-09-28 2021-07-14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933984A4 (en) * 2019-02-28 2022-11-30 SM Lab Co., Ltd.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METHOD FOR PREPARING IT, AND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THE CATHOD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12768688B (zh) * 2019-11-05 2023-06-06 贝特瑞(天津)纳米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铁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0854385A (zh) * 2019-11-18 2020-02-2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不同粒径的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GB201918699D0 (en) * 2019-12-18 2020-01-29 Johnson Matthey Plc Process
CA3211103A1 (en) * 2021-03-16 2022-09-22 Calix Ltd Optimisation of mesoporous battery and supercapacitor materials
CN113772743B (zh) * 2021-09-30 2023-06-23 青岛天尧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锰钴复合氧化物粉体的制备方法
WO2023195823A1 (ko) * 2022-04-07 2023-10-12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양극 활물질, 이를 포함하는 양극 및 리튬 이차 전지
CN114620689A (zh) * 2022-04-13 2022-06-14 湘潭大学 一种纳米金属氢氧化物颗粒或分散体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63263B1 (en) * 1994-06-10 1998-09-09 Danionics A/S A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ies and a process and a precursor material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TW363940B (en) * 1996-08-12 1999-07-11 Toda Kogyo Corp A lithium-nickle-cobalt compound oxide, process thereof and anode active substance for storage battery
AU6396298A (en) * 1997-02-19 1998-09-09 H.C. Starck Gmbh & Co. Kg Method for producing lithium transition metalates
JP4040184B2 (ja) * 1998-08-28 2008-01-30 株式会社コンポン研究所 リチウム系金属複合酸化物の製造方法
WO2001036334A1 (en) * 1999-11-15 2001-05-25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Lithium-manganese composite oxide,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secondary cell, positive electrode and lithium secondary cell,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lithium-manganese composite oxide
JP4114314B2 (ja) 1999-11-15 2008-07-09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マンガン複合酸化物、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材料、正極、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並びにリチウムマンガン複合酸化物の製造方法
JP2001167762A (ja) * 1999-12-08 2001-06-22 Tohoku Techno Arch Co Ltd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JP2001163700A (ja) * 1999-12-08 2001-06-19 Tohoku Techno Arch Co Ltd リチウム系複合金属酸化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A2394146A1 (en) 1999-12-29 2001-07-05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Nickel-rich and manganese-rich quaternary metal oxide materials as cathodes for lithium-ion and lithium-ion polymer batteries
JP2001202947A (ja) 2000-01-17 2001-07-27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二次電池の正極用粉末材料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二次電池
US7890405B1 (en) * 2000-06-09 2011-02-15 Collaborate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abling collaboration between advisors and clients
AU2001285177A1 (en) * 2000-09-01 2002-03-22 Intuit, Inc. Automated tax return with universal data import
CN1287474C (zh) 2001-03-22 2006-11-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正极活性物质及含该活性物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JP3873717B2 (ja) 2001-11-09 2007-01-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正極材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池
JP2003192353A (ja) * 2001-12-20 2003-07-09 Ebara Corp ナトリウムコバルト酸化物の合成法及び合成装置
KR100460102B1 (ko) 2002-07-15 2004-12-03 한화석유화학 주식회사 금속산화물 초미립자의 제조방법
JP2004095386A (ja) * 2002-08-30 2004-03-25 Sumitomo Osaka Cement Co Ltd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正極材料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KR100629129B1 (ko) 2003-03-14 2006-09-27 세이미 케미칼 가부시끼가이샤 리튬 2차 전지용 양극활물질 분말
JP4360143B2 (ja) 2003-07-17 2009-11-11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活物質の製造方法
US20050107252A1 (en) 2003-11-17 2005-05-19 Gaffney Anne M. Process for preparing mixed metal oxide catalyst
KR100548988B1 (ko) 2003-11-26 2006-02-02 학교법인 한양학원 리튬이차전지용 양극활물질 제조방법, 그 방법에 사용되는반응기 및 그 방법으로 제조되는 리튬이차전지용 양극활물질
KR100575065B1 (ko) 2004-03-29 2006-04-28 학교법인 한양학원 고율특성과 열적 안정성이 향상된 리튬이차전지용 양극활물질 제조방법 및 그 방법으로 제조된 리튬이차전지양극 활물질
KR100733236B1 (ko) * 2005-07-25 2007-06-28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이산화망간, 그것의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장치, 및 그것을이용하여 작성되는 전지용 활물질 및 전지
KR101183748B1 (ko) 2005-08-09 2012-09-17 한화케미칼 주식회사 단일상의 리튬금속산화물의 제조방법
US8150747B2 (en) * 2005-11-23 2012-04-03 Intuit Inc. Disposable tax return preparation device
US8206852B2 (en) * 2006-02-17 2012-06-26 Lg Chem, Ltd. Lithium-metal composite oxides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073813B2 (en) * 2008-06-06 2011-12-06 Apple Inc. Refresh and filter ancho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873273B1 (ko) 2008-12-11
KR101382386B1 (ko) 2014-04-10
US8895190B2 (en) 2014-11-25
KR20080083237A (ko) 2008-09-17
KR20100041721A (ko) 2010-04-22
WO2007094644A1 (en) 2007-08-23
TW200736165A (en) 2007-10-01
CN101443273B (zh) 2014-05-07
JP2009526735A (ja) 2009-07-23
JP5405126B2 (ja) 2014-02-05
US20100227221A1 (en) 2010-09-09
KR20070082900A (ko) 2007-08-22
CN101443273A (zh) 2009-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52066B (en) Preparation method of lithium-metal composite oxid
JP7461914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
TWI335687B (en) Lithium-metal composite oxides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7321225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
EP3297072B1 (en) Methods for preparing nickel-cobalt-aluminum precursor material and cathode material with gradient distribution of aluminum element
JP6612356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の傾斜構造を有する多成分材料、その調製方法、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の正極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WO2018095052A1 (zh) 钴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Lamb et al. Synthesis control of layered oxide cathode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a necessary step toward practicality
JP2017533568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及びこれを含む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WO2002086993A1 (ja) 正極活物質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並びに、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13539169A (ja) アルミナが乾式コーティングされたカソード材料前駆体
WO2019113870A1 (zh) 一种富锂锰基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WO2007000075A1 (fr) Procédé de préparation d’hydroxyde nickeleux sphérique qui est dopé et d’oxydes métalliques multiples, et pile secondaire au lithium
CN112086616A (zh) 一种大(010)晶面镍钴锰/铝层状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US20220199991A1 (en) Method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CN110504447A (zh) 一种氟掺杂的镍钴锰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KR100668051B1 (ko) 공침법을 이용한 망간산화물, 이를 이용한 리튬이차전지스피넬형 양극 활물질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6856058A (zh) 一种单晶富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储能装置
KR100668050B1 (ko) 망간복합산화물, 이를 이용한 리튬이차전지 스피넬형양극활물질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18096972A1 (ja) リチウムマンガン系複合酸化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7525333B (zh) 钛熔盐辅助包覆掺杂单晶无钴镍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Zhang et al. Co-Precipitation Synthesis and Optimization Process for LiCo1/3Ni1/3Mn1/3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