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63111A - 制冰装置、移动体、薄片冰制造装置以及薄片冰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冰装置、移动体、薄片冰制造装置以及薄片冰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63111A
CN108463111A CN201680067400.1A CN201680067400A CN108463111A CN 108463111 A CN108463111 A CN 108463111A CN 201680067400 A CN201680067400 A CN 201680067400A CN 108463111 A CN108463111 A CN 1084631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brine
ice making
flake
inner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74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广兼美雄
井筒伊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lank Turk Corp
Blanct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lank Tur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968739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8463111(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326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75168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lank Turk Corp filed Critical Blank Turk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6/08432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7086462A1/ja
Publication of CN108463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631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BPRESERVING, e.g. BY CANNING, MEAT, FISH, EGGS, FRUIT, VEGETABLES, EDIBLE SEEDS;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THE PRESERVED, RIPENED, OR CANNED PRODUCTS
    • A23B4/00General methods for preserving meat, sausages, fish or fish products
    • A23B4/02Preserving by means of inorganic sal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02Producing natural ice, i.e. without refrige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BPRESERVING, e.g. BY CANNING, MEAT, FISH, EGGS, FRUIT, VEGETABLES, EDIBLE SEEDS;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THE PRESERVED, RIPENED, OR CANNED PRODUCTS
    • A23B4/00General methods for preserving meat, sausages, fish or fish products
    • A23B4/02Preserving by means of inorganic salts
    • A23B4/027Preserving by means of inorganic salts by inorganic salts other than kitchen salt, or mixtures thereof with organic compounds, e.g. biochemical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BPRESERVING, e.g. BY CANNING, MEAT, FISH, EGGS, FRUIT, VEGETABLES, EDIBLE SEEDS;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THE PRESERVED, RIPENED, OR CANNED PRODUCTS
    • A23B4/00General methods for preserving meat, sausages, fish or fish products
    • A23B4/06Freezing; Subsequent thawing; Cool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BPRESERVING, e.g. BY CANNING, MEAT, FISH, EGGS, FRUIT, VEGETABLES, EDIBLE SEEDS;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THE PRESERVED, RIPENED, OR CANNED PRODUCTS
    • A23B4/00General methods for preserving meat, sausages, fish or fish products
    • A23B4/06Freezing; Subsequent thawing; Cooling
    • A23B4/08Freezing; Subsequent thawing; Cooling with addition of chemicals or treatment with chemicals before or during cooling, e.g. in the form of an ice coating or frozen block
    • A23B4/09Freezing; Subsequent thawing; Cooling with addition of chemicals or treatment with chemicals before or during cooling, e.g. in the form of an ice coating or frozen block with direct contact between the food and the chemical, e.g. liquid N2, at cryogenic tempera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00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e.g. pasteurising, sterili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ods or foodstuffs
    • A23L3/36Freezing; Subsequent thawing; Cool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00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e.g. pasteurising, sterili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ods or foodstuffs
    • A23L3/36Freezing; Subsequent thawing; Cooling
    • A23L3/37Freezing; Subsequent thawing; Cooling with addition of or treatment with chemicals
    • A23L3/375Freezing; Subsequent thawing; Cooling with addition of or treatment with chemicals with direct contact between the food and the chemical, e.g. liquid nitrogen, at cryogenic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0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12Producing ice by freezing water on cooled surfaces, e.g. to form slabs
    • F25C1/14Producing ice by freezing water on cooled surfaces, e.g. to form slabs to form thin sheets which are removed by scraping or wedging, e.g. in the form of flakes
    • F25C1/145Producing ice by freezing water on cooled surfaces, e.g. to form slabs to form thin sheets which are removed by scraping or wedging, e.g. in the form of flakes from the inner walls of cooled bod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0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2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 F25C5/04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without the use of saws
    • F25C5/12Ice-shaving mach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0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20Distributing 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0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20Distributing ice
    • F25C5/22Distributing ice particularly adapted for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5/00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 F25D11/00 or F25D13/00, e.g. non-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3/00Devices using other cold materials; Devices using cold-storage bodies
    • F25D3/02Devices using other cold materials; Devices using cold-storage bodies using ice, e.g. ice-box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3/00Devices using other cold materials; Devices using cold-storage bodies
    • F25D3/02Devices using other cold materials; Devices using cold-storage bodies using ice, e.g. ice-boxes
    • F25D3/04Stationary cabinets
    • F25D3/045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3/00Devices using other cold materials; Devices using cold-storage bodies
    • F25D3/10Devices using other cold materials; Devices using cold-storage bodies using liquefied gases, e.g. liquid 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301/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features for producing ice
    • F25C2301/002Producing ice slurr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C2600/04Control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 Y02A40/963Off-grid food refrig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Freezing, Cooling And Drying Of Foods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 Meat, Egg Or Seafood Products (AREA)
  • Materials Applied To Surfaces To Minimize Adherence Of Mist Or Water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 Production, Working, Storing, Or Distribution Of Ice (AREA)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更高效地生成冷却能力较强的冰的方法。薄片冰制造装置(10),其通过使内筒(22)的壁面冷却并使附着于冷却的内筒(22)的壁面的卤水(brine)冻结来生成冰。喷射部(13),其通过使卤水附着于内筒(22)的壁面来供给所述卤水。刮取部(14),其回收生成于内筒(22)的壁面的冰。此外,薄片冰制造装置(10),在设定内筒(22)的壁面中显示每单位时间的冰的生成量的制冰速度为Y、设定内筒(22)的壁面的热导率为x1时,设计为使下式(1)成立。Y=f(x1)…(1)。

Description

制冰装置、移动体、薄片冰制造装置以及薄片冰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冰装置、移动体、薄片冰制造装置以及薄片冰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保持生鲜海产品等动植物或者其部分的鲜度的方法,采用了利用冰水来冷却生鲜海产品等动植物或者其部分的方法。然而,在由淡水制成的冰的情况下,如果冰融化,则保持鲜度所使用的海水溶质浓度降低。其结果,通过渗透压,水浸入浸泡在水冰中的动植物或者其部分的体内,存在使鲜度等降低的问题。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含盐水的制冰方法,其将通过冻结具有大体0.5~2.5%溶质浓度的含盐水而得到的含盐冰形成为浆状而实现,并且,对于过滤杀菌后的海水等原水进行盐度调整而形成约1.0~1.5%左右溶质浓度的含盐水,通过将该含盐水急速冷却而生成具有与所述溶质浓度相对应的-5~-1℃冰点温度的浆状含盐冰。
但是,在包括专利文献1在内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着虽然生鲜海产品中的水分一旦冻结就结晶化但由于生鲜海产品中的冰的结晶变大,因此破坏生鲜海产品的细胞组织,而无法保持鲜度以及口感的问题。
此外,由盐水冻结而成的冰,从冻结点较高的淡水部分开始冻结,处于在最后冻结的部分附着有在少量盐水冻结的部分以及冰的周围析出的盐的状态,冰的溶质浓度变得不均匀。而且,融解时,存在由于最后冻结的部分首先融解,产生高浓度的盐水,因此融解水在融解过程中溶质浓度大幅变化,或者温度朝向0℃上升的技术问题。
因此,本申请人已申请了关于一种制造冷却能力优异并且可长期保持不分离状态的薄片冰的装置的专利(日本专利文献特愿2016-103637)。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2-1159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本申请人所申请专利的包括薄片冰的制造装置的制冰装置,期望使能够更高效地生成冷却能力较强的冰的技术实现。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高效地生成冷却能力较强的冰的方法。
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制冰装置,包括:
制冰部,其具有制冰面、冷却所述制冰面的冷却部,并通过使附着于被冷却的所述制冰面的卤水冻结而生成冰;
卤水供给部,其通过使所述卤水附着于所述制冰面而供给所述卤水;以及
回收部,其回收通过所述制冰部生成的所述冰;
其中,在设定所述制冰部中显示每单位时间所述冰的生成量的制冰速度为Y、设定所述制冰面的热导率为x1时,设计为使下式(1)成立,
Y=f(x1)…(1)。
此外,所述制冰面在20℃时的热导率可以配置为70W/mK以上。
此外,在设定所述制冰速度为Y、设定所述制冰面中可能附着所述卤水的部分的面积为x2时,可以设计为使下式(2)成立,
Y=f(x2)…(2)。
此外,还包括制冷剂供给部,其为使所述制冰面冷却,向所述冷却部供给规定的制冷剂。
其中,在设定所述制冰速度为Y、设定所述制冰面的温度为x3时,可以设计为使下式(3)成立,
Y=f(x3)…(3)。
此外,所述卤水供给部,可以通过将所述卤水喷射于所述制冰面而使其附着。
此外,所述卤水供给部,可以通过使所述卤水在所述制冰面自然流下而使其附着。
此外,所述制冰面在20℃时的热导率可以配置为70W/mK以上。
此外,所述制冷剂可以为LNG。
此外,所述制冰部,还包括衬垫,其覆盖所述制冰面,所述衬垫可以更换。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薄片冰制造装置,包括:所述制冰部;所述卤水供给部;所述回收部,
所述制冰部,还包括:
滚筒,包括:内筒,其具有所述制冰面;外筒,其围绕该内筒;间隙,其形成于该内筒与该外筒之间;以及
制冷剂供给部,其向所述间隙供给制冷剂,
所述卤水供给部,还包括:
喷射部,其与将所述滚筒的中心轴作为轴而旋转的旋转轴一起旋转,并朝向所述内筒的所述制冰面喷射所述卤水,
所述回收部,还包括:
刮取部,其剥离从所述喷射部喷射的所述卤水附着在通过供给至所述间隙的所述制冷剂冷却的所述内筒的内表面并作为其结果生成的冰,
其中,在设定所述制冰部中显示每单位时间所述冰的生成量的生成速度为Y、设定所述制冰面的热导率为x1时,可以设计为使前式(1)成立。
此外,所述制冰面在20℃时的热导率可以为70W/mK以上。
此外,在设定所述制冰速度为Y、设定所述制冰面中可能附着所述卤水的部分的面积为x2时,可以设计为使所述式(2)成立。
此外,在设定所述制冰速度为Y、设定所述制冰面的温度为x3时,可以设计为使下式(3)成立。
此外,所述卤水供给部,可以通过使所述卤水在所述制冰面自然流下而使其附着。
此外,所述制冷剂可以为LNG。
此外,所述制冰部,还包括衬垫,其覆盖所述制冰面,所述衬垫可以更换。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薄片冰制造装置,可以使其搭载于移动体。
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更高效地生成冷却能力较强的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示出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薄片冰制造装置的概要的局部截面立体图的概念图。
图2是用于图1的薄片冰制造装置的制冰面的每个组件的热导率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包含图1的薄片冰制造装置的薄片冰制造系统的整体概要的概念图。
符号说明
10薄片冰制造装置 11滚筒
12旋转轴 12a垂直孔
13喷射部 13a喷射孔
14刮取部 15刀片
15a锯齿 16薄片冰排出口
17上部轴承组件 19防热保护罩
20减速电动机 21旋转接头
22内筒 23外筒
24制冷剂间隙 27旋转控制部
28衬套 29制冷剂供给部
30卤水贮藏槽 31泵
32卤水管道 33卤水槽
34薄片冰贮藏槽 35制冷剂管道
36冻结点调节部 60薄片冰制造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冰>
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是满足以下(a)以及(b)条件且包含含有溶质的水溶液的液体的冰。另外,“薄片冰”是指被加工成薄片状的冰。
(a)融解结束时的温度低于0℃;
(b)在融解过程中由所述冰产生的水溶液的溶质浓度的变化率在30%以内。
众所周知,在溶质融解于水中的情况下,发生其水溶液的凝固点降低的凝固点降低现象。在凝固点降低的作用下,融解有食盐等溶质的水溶液,其凝固点降低。即,由这样的水溶液构成的冰,与由淡水构成的冰相比在更低的温度下凝固。
在此,冰变为水时所需的热被称为“潜热”,该潜热不伴随着温度变化。通过这样的潜热效果,如上所述的凝固点降低的冰,由于在融解时在淡水的凝固点以下的温度下持续稳定状态,因此持续储存冷热能的状态。
因此,原本被冷却物的冷却能力应该变得比由淡水构成的冰强。但是,本发明人发现,通过现有技术生成的冰,在冷却时,自身温度随着时间迅速上升等,其冷却被冷却物的能力并不充分。本发明人对其原因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现有技术中虽然由含有食盐等溶质的水溶液制造冰,但是实际上在水溶液冻结前制造了不含溶质的冰,作为结果制造的是不含溶质的冰与溶质的混合物,或者,仅生成少量的凝固点降低的冰,因此并未制造冷却能力较强的冰。
然而,本发明人等,通过规定的方法(在下文中详细叙述),成功发明了能够生成包含凝固点降低的水溶液的液体的冰的制冰装置。通过这种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满足上述(a)以及(b)条件。以下,对上述(a)以及(b)条件进行说明。
(融解结束时的温度)
关于上述(a),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由于是包含含有溶质的水溶液的液体的冰,因此与淡水(不含溶质的水)的凝固点相比凝固点温度降低。因此,具有融解结束时的温度低于0℃的特征。所谓“融解结束时的温度”是指,通过将由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放置于融点以上的环境下(例如,室温、大气压下)而使冰开始融解,在冰全部融解并变成水时其水的温度。
只要融解结束时的温度低于0℃,则不受特殊限定,可以通过调整溶质的种类、浓度来适当进行变更。融解结束时的温度,从冷却能力更强的方面考虑,优选为温度较低者,具体地说,优选为-1℃以下(-2℃以下、-3℃以下、-4℃以下、-5℃以下、-6℃以下、-7℃以下、-8℃以下、-9℃以下、-10℃以下、-11℃以下、-12℃以下、-13℃以下、-14℃以下、-15℃以下、-16℃以下、-17℃以下、-18℃以下、-19℃以下、-20℃以下等)。另一方面,也存在优选为使凝固点接近被冷却物的冻结点(例如,为了防止损伤生鲜动植物等)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为融解结束时的温度不过低,例如,-21℃以上(-20℃以上、-19℃以上、-18℃以上、-17℃以上、-16℃以上、-15℃以上、-14℃以上、-13℃以上、-12℃以上、-11℃以上、-10℃以上、-9℃以上、-8℃以上、-7℃以上、-6℃以上、-5℃以上、-4℃以上、-3℃以上、-2℃以上、-1℃以上、0.5℃以上等)。
(溶质浓度变化率)
关于上述(b),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具有在融解过程中由冰产生的水溶液的溶质浓度的变化率(以下,在本说明书中有时简称为“溶质浓度的变化率”。)在30%以内的特征。根据现有技术,虽然也存在仅产生少量的凝固点降低的冰的情况,但由于其大部分为不含溶质的水的冰和溶质结晶的混合物,因此冷却能力不充分。在大量含有这样的不含溶质的水的冰和溶质的结晶的混合物的情况下,在将冰放在融解条件下的情况下,伴随着融解的溶质的析出速度不稳定,在越临近融解开始的时刻,溶质析出越多,随着融解的进行溶质析出的量变少,越临近融解结束的时刻,溶质的析出量变得越少。对此,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由于由包含含有溶质的水溶液的液体的冰构成,因此具有在融解过程中溶质的析出速度变化较小的特征。具体地说,在融解过程中由冰产生的水溶液的溶质浓度的变化率为30%。另外,所谓“在融解过程中由冰产生的水溶液的溶质浓度的变化率”是指,融解结束时水溶液的浓度与在融解过程中任意时刻产生的水溶液中的溶质浓度的比值。另外,所谓“溶质浓度”是指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浓度。
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中的溶质浓度的变化率只要在30%以内,则不受特殊限定,其变化率小,意味着凝固点降低的水溶液的冰的纯度较高,即冷却能力较强。从该观点来看,溶质浓度变化率,优选为在25%以内(24%以内、23%以内、22%以内、21%以内、20%以内、19%以内、18%以内、17%以内、16%以内、15%以内、14%以内、13%以内、12%以内、11%以内、10%以内、9%以内、8%以内、7%以内、6%以内、5%以内、4%以内、3%以内、2%以内、1%以内、0.5%以内等)。另一方面,溶质浓度的变化率可以为0.1%以上(0.5%以上、1%以上、2%以上、3%以上、4%以上、5%以上、6%以上、7%以上、8%以上、9%以上、10%以上、11%以上、12%以上、13%以上、14%以上、15%以上、16%以上、17%以上、18%以上、19%以上、20%以上等)。
(溶质)
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中所包含的溶质种类,只要是将水作为溶剂时的溶质,则不受特殊限定,可以根据所需的凝固点、所使用冰的用途等适当进行选择。作为溶质,虽然可以列举出固态溶质,液态溶质等,但是作为代表性的固态溶质,可以列举出盐类(无机盐、有机盐等)。特别是,在盐类中,由于食盐(NaCl)不会使凝固点的温度过度下降,适合于冷却生鲜动植物或者其部分,因此较为理想。此外,由于食盐为海水中所包含的物质,因此从易于获得方面考虑也比较理想。此外,作为液态溶质,可以列举出乙二醇等。另外,可以单独包含1种溶质,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溶质。
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中所包含的溶质的浓度,并不受特殊限定,可以根据溶质的种类、所需的凝固点、使用的冰的用途等,适当进行选择。例如,在使用食盐作为溶质的情况下,从进一步降低水溶液的凝固点而可以得到较强的冷却能力的方面考虑,食盐的浓度优选为0.5%(w/v)以上(1%(w/v)以上、2%(w/v)以上、3%(w/v)以上、4%(w/v)以上、5%(w/v)以上、6%(w/v)以上、7%(w/v)以上、8%(w/v)以上、9%(w/v)以上、10%(w/v)以上、11%(w/v)以上、12%(w/v)以上、13%(w/v)以上、14%(w/v)以上、15%(w/v)以上、16%(w/v)以上、17%(w/v)以上、18%(w/v)以上、19%(w/v)以上、20%(w/v)以上等)。另一方面,在将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用于冷却生鲜动植物或者其部分的情况下,优选为不过度地降低凝固点的温度,从该观点来看,优选为23%(w/v)以下(20%(w/v)以下、19%(w/v)以下、18%(w/v)以下、17%(w/v)以下、16%(w/v)以下、15%(w/v)以下、14%(w/v)以下、13%(w/v)以下、12%(w/v)以下、11%(w/v)以下、10%(w/v)以下、9%(w/v)以下、8%(w/v)以下、7%(w/v)以下、6%(w/v)以下、5%(w/v)以下、4%(w/v)以下、3%(w/v)以下、2%(w/v)以下、1%(w/v)以下等)。
由于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的冷却能力优异,因此适合于作为使被保冷物冷却的制冷剂来进行使用。作为使被保冷物冷却的低温的制冷剂,除冰以外,虽然还可以列举出乙醇等作为防冻液使用的有机溶剂,但是与这些防冻液相比,冰的热导率更高,比热更高。因此,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等使溶质融解而使凝固点降低的冰,与防冻液等其他低于0℃的制冷剂相比,在冷却能力较为优异的方面也较有用。
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可以包含上述溶质以外的成分,也可以不包含上述溶质以外的成分。
在本发明中,所谓“冰”是指包含水溶液的液体冻结而成的物质。
此外,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由于在淡水的凝固点以下的温度下持续稳定状态,即,可使其长期保持不分离状态。因此,例如,如以下所述,构成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的液体,除了含有上述溶质的水溶液之外,进一步,为含油液体的情况下,该油可长期保持均匀状态,即,可使其长期保持不分离状态。
如上所述,构成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的液体,除了含有上述溶质的水溶液之外,还可以是含油液体。作为这样的液体,可以列举出生牛奶、包含水和油的工业废弃物(废弃奶等)。在液体为生牛奶的情况下,从提高食用该冰时的感官性方面考虑较为理想。这样,提高感官性的原因,可以推测是因为生牛奶中所包含的油(脂肪)处于封闭在冰中的状态。另外,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可以仅由使含有上述溶质的水溶液冻结而成的物质构成。
在构成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的液体还包含油的情况下,液体中水与油的比率,不受特殊限定,例如,可以在1:99~99:1(10:90~90:10、20:80~80:20、30:70~70:30、40:60~40:60等)的范围内适当进行选择。
此外,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可以为包含凝固点降低度不同的2种以上溶质的水溶液的冰。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可以为包含一种溶质的水溶液的冰与包含另一种溶质的水溶液的冰的混合物。在上述情况下,例如,通过在作为溶质包含乙二醇的水溶液的冰中添加作为凝固点降低度与乙二醇不同的溶质包含食盐的水溶液的冰,可以减慢包含乙二醇的水溶液的冰的融解。或者,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可以为将两种以上溶质融解于同一水溶液的水溶液的冰。此外,在组合使用凝固点降低度不同的2种以上溶质的情况下,即使在降低包含对象溶质的水溶液的冰的融点的情况下也较为有用。例如,在使用食盐作为溶质的情况下,通过组合使用比食盐更能降低融点的溶质(乙二醇、氯化钙等),可以降低食盐水的冰的融点,例如,可以实现仅通过食盐水的冰无法得到的-30℃左右的温度。凝固点降低度不同的2种以上溶质的比率,可以根据目的适当进行变更。
(使被保冷物冷却的制冷剂)
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可以作为使被保冷物冷却的制冷剂。如上所述,由于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的冷却能力优异,因此适合于使被保冷物冷却的制冷剂。
另外,为了防止用于使被保冷物冷却的制冷剂与用于使内筒22(参照图1)冷却的制冷剂混淆,以下将用于使被保冷物冷却的制冷剂称为“冰浆”。冰浆为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与包含水溶液的液体的混合物。
含有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的冰浆,可以包含上述冰以外的其他成分,例如,通过除了上述冰以外还包含水,可以由冰和水的混合物构成。例如,在进一步包含含有与冰中所包含的溶质同样的溶质的水的情况下,优选为,冰中的溶质浓度接近水中的溶质浓度。其原因如下。
在冰的溶质浓度比水的溶质浓度高时,由于冰的温度比水的饱和冻结点低,因此在混合了溶质浓度较低的水之后水分会立即冻结。另一方面,在冰的溶质浓度比水的溶质浓度低时,由于水的饱和冻结点比冰的饱和冻结点低,因此冰融解,由冰与水的混合物构成的冰浆的温度降低。即,为了使冰与水的混合物的状态(冰浆的状态)保持不变,如上所述,优选为使所混合的冰与水的溶质浓度大致相同。此外,在处于冰与水的混合物的状态的情况下,水可以由上述冰融解而成,虽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制备而成,但是优选为由上述冰融解而成。
具体地说,在含有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的冰浆由冰与水的混合物构成的情况下,冰中的溶质浓度与水中的溶质浓度的比,更优选为75:25~20:80,更加优选为70:30~30:70,更进一步优选为60:40~40:60,更加进一步优选为55:45~45:55,特别优选为52:48~48:52,最优选为50:50。特别是,在使用食盐作为溶质的情况下,优选为冰中的溶质浓度与水中的溶质浓度的比在上述范围内。
作为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的原料的水,虽然不受特殊限定,但在使用食盐作为溶质的情况下,优选为海水、在海水中加盐的水、或者海水的稀释水的冰。海水、在海水中加盐的水、或者海水的稀释水,易于获得,据此还可以降低成本。
含有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的冰浆,还可以含有具有比通过上述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高的热导率的固体,也可以不含有,但是优选为含有该固体。在想要在短时间内冷却待冷却物的情况下,虽然可以通过利用热导率较高的固体来实现,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其固体本身也容易在短时间内失去冷热能而升温,因此不适合于长时间的冷却。另一方面,虽然不使用热导率较高的固体适合于长时间的冷却,但是不适合于在短时间内冷却待冷却物。然而,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如上所述其冷却能力较强,因此从通过热导率较高的固体获得短时间的冷却能力并且还能够进行长时间冷却的方面考虑较为有用。作为具有比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高的热导率的固体,可以列举出,例如,金属(铝、银、铜、金、硬铝、锑、镉、锌、锡、铋、钨、钛、铁、铅、镍、铂、镁、钼、锆、铍、铟、铌、铬、钴、铱、钯)、合金(钢(碳钢、铬钢、镍钢、铬镍钢、硅钢、钨钢、锰钢等)、铬镍合金、铝青铜、炮铜、黄铜、锰铜、镍银、康铜、焊料、铝镍合金、镍铬合金、蒙乃尔合金、铂铱等)、硅、碳、陶瓷(氧化铝陶瓷、镁橄榄石瓷、滑石陶瓷等)、大理石、砖块(氧化镁砖、钴砖等)等,具有比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高的热导率的固体。此外,具有比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高的热导率的固体,优选为热导率2.3W/mK以上(3W/mK以上、5W/mK以上、8W/mK以上等)的固体,更优选为热导率10W/mK以上(20W/mK以上、30W/mK以上、40W/mK以上等)的固体,更加优选为热导率50W/mK以上(60W/mK以上、75W/mK以上、90W/mK以上等)的固体,更进一步优选为热导率100W/mK以上(125W/mK以上、150W/mK以上、175W/mK以上等)的固体,更加进一步优选为热导率200W/mK以上(250W/mK以上、300W/mK以上、350W/mK以上等)的固体,更进一步优选为热导率200W/mK以上的固体,特别优选为热导率400W/mK以上(410W/mK以上等)的固体。
在含有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的冰浆,含有具有比通过上述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高的热导率的固体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即使含有较多固体也适合于长时间的冷却,例如,具有比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高的热导率的固体的质量/冰浆中所包含的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的质量(或者冰浆中所包含的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与包含水溶液的液体的合计质量)可以为1/100000以上(1/50000以上、1/10000以上、1/5000以上、1/1000以上、1/500以上、1/100以上、1/50以上、1/10以上、1/5以上、1/4以上、1/3以上、1/2以上等)。
含有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的冰浆中所包含的上述固体,虽然可以为任何形状,但优选为颗粒状。此外,上述固体,虽然可以以包含于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内部的形式包含,也可以以包含于冰外部的形式包含,但由于以包含于冰外部的形式包含更易于直接与待冷却物接触,因此冷却能力变强。据此,优选为以包含于冰外部的形式包含。此外,在含有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的冰浆含有上述固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后述的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冰后与上述固体混合,或者,可以以预先将其与作为原料的水混合的状态,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冰。
以下,基于图纸对包括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薄片冰制造装置10、以及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薄片冰制造装置10的薄片冰制造系统60进行说明。
[薄片冰制造装置]
图1为包含示出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薄片冰制造装置10的概要的局部截面立体图的概念图。
即使将包含贮藏于容器的状态的水溶液的液体从外部进行冷却,也无法生成与通过薄片冰制造装置10生成的冰相同的冰。可以判断这是由于冷却速度不充分而导致。然而,根据薄片冰制造装置10,通过喷射包含含有溶质的水溶液的液体(以下,称为“卤水”)呈雾状的水溶液与保持凝固点以下的温度的壁面直接接触,使前所未有的急速冷却成为可能。据此,可以判断可以生成满足上述(a)以及(b)条件的冷却能力较强的冰。
壁面,可以列举出,例如,如后述滚筒11这样的圆柱型结构体的内壁22的壁面等,但是,只要是可以保持水溶液的凝固点以下的温度这样的壁面,则不受特殊限定。虽然只要壁面的温度保持水溶液的凝固点以下的温度,则不受特殊限定,但是从能够制造满足上述(a)以及(b)条件的纯度较高的冰的方面考虑,优选为保持比水溶液的凝固点低1℃以上的温度(低2℃以上的温度、低3℃以上的温度、低4℃以上的温度、低5℃以上的温度、低6℃以上的温度、低7℃以上的温度、低8℃以上的温度、低9℃以上的温度、低10℃以上的温度、低11℃以上的温度、低12℃以上的温度、低13℃以上的温度、低14℃以上的温度、低15℃以上的温度、低16℃以上的温度、低17℃以上的温度、低18℃以上的温度、低19℃以上的温度、低20℃以上的温度、低21℃以上的温度、低22℃以上的温度、低23℃以上的温度、低24℃以上的温度、低25℃以上的温度)。
喷射方法,并不受特殊限定,例如,如后述的喷射部13,可以由具有喷射孔13a的喷射装置进行喷射,从而实现喷射。在这种情况下,喷射时的水压可以为,例如,0.001MPa以上(0.002MPa以上、0.005MPa以上、0.01MPa以上、0.05MPa以上、0.1MPa以上、0.2MPa以上等),也可以为1MPa以下(0.8MPa以下、0.7MPa以下、0.6MPa以下、0.5MPa以下、0.3MPa以下、0.1MPa以下、0.05MPa以下、0.01MPa以下等)。
此外,也可以通过在后述的立式滚筒11的中心轴上设置可旋转的旋转轴12等旋转装置,一边使其旋转一边进行喷射等连续喷射来实施。
(回收工艺)
薄片冰制造装置10,在上述冰生成工艺之后,具有回收在壁面上生成的冰的工艺。
回收方法,并不受特殊限定,例如,可以通过后述的刀片15等装置刮取或者剥离壁面上的冰,回收落下的冰。
此外,在生成冰时,虽然产生制冰热,但是由于产生该制冰热,可能会影响实际的融解结束温度。这样,可以判断,融解结束温度不仅受到溶质的种类、浓度的影响,还受到制冰热的影响。因此,通过调节冰中残存的制冰热的热量,可以调节实际的融解结束温度。为了调节制冰热,在冰的回收工艺中,可以通过调节冰在壁面上的保持时间来进行调节。
如图1所示,薄片冰制造装置10,包括:滚筒11、旋转轴12、喷射部13、刮取部14、刀片15、薄片冰排出口16、上部轴承组件17、防热保护罩19、减速电动机20、旋转接头21、制冷剂间隙24、衬套28、制冷剂供给部29、以及旋转控制部27。
滚筒11由内筒22、围绕内筒22的外筒23、以及形成于内筒22与外筒23之间的制冷剂间隙24构成。此外,滚筒11的外周面,由圆筒状的防热保护罩19覆盖。
内筒22,具有壁面,通过冷却壁面,冻结附着在壁面上的卤水,生成冰。
在这里,薄片冰制造装置10,在设定显示在内筒22的壁面上生成的冰的每单位时间的生成量的制冰速度为Y、设定构成内筒22的壁面的组件的热导率为x1时,设计为使下式(1)成立(f是指函数(function))。
Y=f(x1)…(1)
即,由于附着有卤水的内筒22的壁面的热导率越高,冷却内筒22的壁面的制冷剂的温度越快传递到卤水,因此在短时间内生成较多的冰。
为此,通过用将构成内筒22的组件作为热导率较高的组件,可以提高制冰速度。此外,相反,通过将构成内筒22的组件作为热导率较低的组件,可以降低制冰速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构成内筒22的壁面的组件,采用与不锈钢以及铁相比热导率更高的组件,更具体地说,采用在20℃时的热导率为70W/mK以上的组件(例如,铜)。为此,薄片冰制造装置10,与在构成内筒22的壁面的组件采用不锈钢以及铁的情况相比,可以在短时间内生成更多的冰。通常在想要制造大量冰的情况下,虽然为了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制造冰需要扩大内筒22的壁面的表面积,但是由于通过热导率较高的组件构成内筒22的壁面,提高了冰的制造速度,因此无需扩大内筒22的壁面,结果,也可以在比较狭窄的空间制造冰。从该观点来看,构成内筒22的壁面的组件,优选为采用热导率较高的组件,更具体地说,更优选为在20℃时的热导率为100W/mK以上的组件,更进一步优选为在20℃时的热导率为150W/mK以上的组件,更进一步优选为在20℃时的热导率为200W/mK以上的组件,更进一步优选为在20℃时的热导率为250W/mK以上的组件,特别优选为在20℃时的热导率为300W/mK以上的组件。热导率的上限,并不受特殊限定,例如,可以为在20℃时的热导率为1000W/mK以下(900W/mK以下、800W/mK以下、700W/mK以下、600W/mK以下、500W/mK以下、400W/mK以下等)。作为构成内筒22的壁面的组件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出,锌、铝、硬铝、金、银、钨、铜、铝青铜、七三黄铜、船用黄铜(naval brass)、镍(99.9%)、钼、钯、硅等。此外,本发明的薄片冰制造装置,如上所述,适合于在比较狭窄的空间进行制造,例如,适合于在如运输设备(例如,车辆(货车等)、船)的内部这样仅有有限空间的场所进行制造。
另外,构成内筒22的壁面的组件与热导率的关系,将参照图2所示的组件的具体例在下文中进行详述。
此外,薄片冰制造装置10,在设定制冰速度为Y、设定内筒22的壁面中可能附着卤水的部分的面积为x2时,设计为使下式(2)成立。
Y=f(x2)…(2)
即,如果使内筒22的壁面中能够使卤水附着的部分的面积变大,则与其相对应地可附着在内筒22的壁面的卤水量也增多。为此,最终在内筒22的壁面生成的冰的量也增多。相反,如果使内筒22的壁面中能够使卤水附着的部分的面积变小,与其相对应地可附着在内筒22的壁面的卤水的量也减少。为此,最终在内筒22的壁面生成的冰的量也减少。
这样,通过调节内筒22的壁面中能够使卤水附着的部分的面积来调节制冰速度。
外筒23的材质并不受特殊限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钢。
在制冷剂间隙24中,从制冷剂供给部29通过制冷剂管道35供给有制冷剂。据此冷却内筒22的壁面。
旋转轴12,配置于滚筒11的中心轴上,以设置于上部轴承组件17的上方的减速电动机20为动力源,以该中心轴为轴向材料轴方向旋转。另外,减速电动机20的旋转速度,由后述的旋转控制部17控制。
此外,在旋转轴12的顶部安装有旋转接头21。除旋转接头21之外,在旋转轴12的上部,还形成有向材料轴方向延伸并与各管路13连通的垂直孔12a(参照图3)。
喷射部13,由在前端部具有朝向内筒22的壁面喷射卤水的喷射孔13a的多个管路构成,与旋转轴12一起旋转。从喷射孔13a喷射的卤水,附着在由制冷剂冷却的内筒22的壁面上,来不及分离而急速冻结。
构成喷射部13的多个管路,从旋转轴12向滚筒11的半径方向呈放射状延伸。各管路的设置高度,并不受特殊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滚筒11的内筒22高度的上部位置。另外,可以采用喷嘴等代替管路。
此外,薄片冰制造装置10,不采用如上所述的喷射方式,可以通过使卤水在内筒22的壁面自然流下来使其附着。在这种情况下,与通过喷射卤水而使其附着在内筒22的壁面的情况相比,附着于内筒22的壁面的卤水体积较大。为此,通过卤水自然流下而生成的冰,由于难以受到与内筒22的壁面的温度相比更高的滚筒11内部的空气中的温度的影响,因此具有与通过卤水喷射生成的冰相比难以融解的有利性质。
刮取部14,由在前端部安装有剥离在内筒22的壁面生成的冰的刀片15的多个臂构成。另外,刮取部14,向滚筒11的半径方向延伸,并与旋转轴12一起旋转。
构成刮取部14的多个臂,以相对于旋转轴12对称的方式安装。臂部的个数,并不受特殊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臂的个数设定为2个。安装于各臂的前端部的刀片15的大小以及材质,并不受特殊限定,能够剥离在内筒22的壁面生成的冰即可。例如,可以通过刀片的前端来刮取或者剥离冰。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刀片15,由具有与内筒22的总长(总高)大致相等的长度的不锈钢制板材构成,在面对内筒22的端面上形成有多个锯齿15a。
在内筒22的壁面上生成的冰,一旦通过刀片15剥离,则变成薄片冰。薄片冰从薄片冰排出口16落下。从薄片冰排出口16落下的薄片冰,贮藏在配置于薄片冰制造装置10的正下方的薄片冰贮藏槽34内(参照图3)。
上部轴承组件17由将锅倒置的形状构成,密封滚筒11的上表面。在上部轴承组件17的中心部,嵌入有支撑旋转轴12的衬套28。另外,旋转轴12仅由上部轴承组件17支撑,而旋转轴12的下端部未被枢转支撑。
即,在滚筒11的下方,由于在通过刀片15剥离的薄片冰落下时没有障碍物,因此滚筒11的下表面为排出薄片冰的薄片冰排出口16。
制冷剂供给部29,对于制冷剂间隙24,通过制冷剂管道35供给用于使内筒22的壁面冷却的制冷剂。另外,通过制冷剂供给部29供给的制冷剂,并不受特殊限定,使内筒22的壁面冷却的物质即可。具体地说,例如,作为制冷剂,可以采用LNG(Liquefied NaturalGas/液化天然气)。
以往,进口的LNG以-160℃的液态贮藏在LNG贮藏罐中,该-160℃的LNG,在达到常温之前汽化,通过热量调节、加臭处理,供给至城市煤气或者GT发电用。例如,作为有效利用LNG的排出冷热的方法,在LNG基地,采用将-160℃的LNG变为常温过程中的排出冷热利用于液氧以及液氮的制造、冷冻仓库、冷热发电、以海水为热源的LNG汽化(ORV式)的方法。
在上述用途中使用LNG的排出冷热的情况下,与通过电力或者发动机驱动的现有冷却方法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即,具有(1)只需较少动力即可,(2)可以有效利用未充分利用的LNG冷热能,(3)不需要大型发电机,(4)减少环境污染因素,(5)降低成本等优点。
另一方面,在想要使用LNG的排出冷热的情况下,还具有如下缺点。即,使用LNG的排出冷热,通常限定于在LNG基地周围场所连续使用。这是因为LNG在运输时伴随着燃烧的危险性。即,在使用LNG的排出冷热的情况下,接受LNG的排出冷热供给的一方,需要接受从LNG基地通过管道供给的LNG,在使用LNG的排出冷热之后,将气体送回。为此,将LNG自身运输到远方,在远方批量地使用LNG的排出冷热较为困难。
此外,由于为了在LNG基地周围场所连续地使用LNG的排出冷热需要固定的设备,因此还存在如果不是长期稳定的项目则无法应对的缺点。此外,还存在着在LNG与被冷却物之间进行直接热交换,伴随着危险性的缺点。
然而,在使用LNG作为上述薄片冰制造装置10的制冷剂的情况下,则不存在上述缺点。即,通过将LNG作为薄片冰制造装置10的制冷剂使用,可以制造超低温薄片冰。为此,如果将制造的薄片冰运输到远方,则无需将LNG自身运输到远方,便可在远方批量地使用LNG的排出冷热。
此外,薄片冰制造装置10,由于无需固定在特定场所,也可以使其搭载于车辆、船舶、飞机等移动体,因此具有移动性(mobility)。此外,由于存在薄片冰这种中间制冷剂,因此在LNG与被冷却物之间不会进行伴随着危险性的直接热交换。
此外,通过使用-160度的LNG作为薄片冰制造装置10的制冷剂,可以制造使冻结点至-150度左右的卤水瞬间冻结的超低温薄片冰。即,在卤水为盐水(氯化钠水溶液)的情况下,在饱和状态下,可以制造-21.2℃的薄片冰,在卤水为氯化镁水溶液的情况下,在饱和状态下,可以制造-26.27℃的薄片冰,但是,冻结点比乙二醇盐水以及氯化镁水溶液低,对于以往无法作为“防冻液”使用于卤水中的物质,也可以通过使其瞬间冻结来作为薄片冰使用。具体地说,例如,还可以制造将乙二醇作为卤水的薄片冰。
即,通过将-160℃的LNG这种超低温的制冷剂作为薄片冰制造装置10的制冷剂使用,可以制造-150℃左右的超低温薄片冰。换句话说,所要求的保冷温度根据被保冷物的种类而各不相同,例如,即存在适合-1℃的物质,又存在适合-150℃的物质。即,在使内筒22的壁面冷却时,通过使用-160度的LNG这种超低温的制冷剂,可以容易地制造与广泛要求的保冷温度相匹配的薄片冰。
这样,薄片冰制造装置10,不仅可以作为现有冷冻机的替代品来供给冷热,还可以利用LNG的排出冷热来提高能效。即,可以构建热电联产(cogeneration)系统。
此外,薄片冰制造装置10,在设定制冰速度为Y、设定供给至制冷剂间隙24的制冷剂的温度为x3时,设计为使下式(3)成立。
Y=f(x3)…(3)
即,薄片冰制造装置10被设计为,根据通过制冷剂供给部29供给至制冷剂间隙24的制冷剂的温度而使制冰速度发生变化。
即,薄片冰制造装置10,内筒22的壁面的温度越低,可以使附着于内筒22的壁面的卤水更快地冻结。即,薄片冰制造装置10,供给至制冷剂间隙24的制冷剂的温度越低,在短时间内可以生成更多的冰。
具体地说,例如,在向制冷剂间隙24供给-160℃的LNG的情况下,内筒22的壁面温度急剧下降。为此,薄片冰制造装置10,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生成至-150度左右的冰。
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至制冷剂间隙24的制冷剂,可以通过制冷剂管道35在制冷剂间隙24与制冷剂供给部29之间循环。据此,可以使供给至制冷剂间隙24的制冷剂保持在冷却功能较强的状态。
旋转控制部27,通过调节减速电动机20的旋转速度,来调节与旋转轴12一起旋转的喷射部13以及刮取部14的旋转速度。另外,旋转控制部27控制旋转速度的方法,并不受特殊限定。具体地说,例如,可以采用通过逆变器来进行控制的方法。
图2为用于制冰面(例如,图1的内筒22的壁面)的每个组件的热导率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构成制冰面的组件,热导率各不相同。为此,根据制冰面所采用的组件的不同而制冰速度不同。具体地说,例如,不锈钢的热导率(W/mK)在温度为20℃时为16。此外,纯铁的热导率(W/mK)在温度为20℃时为67,比不锈钢高。此外,铜(普通品)的热导率(W/mK)在温度为20℃时为372,与纯铁相比更高。此外,银的热导率(W/mK)在温度为20℃时为418,与铜(普通品)相比更高。即,图2举例显示的制冰面的组件的热导率,在同一温度条件下,按照银>铜(普通品)>纯铁>不锈钢的顺序升高。为此,制冰速度,也按照银>铜(普通品)>纯铁>不锈钢的顺序升高。
具体地说,例如,在内筒22的壁面(制冰面)由铜构成的情况下,通过将内筒22的壁面由铜变更为银,可以加快制冰速度。另一方面,通过将内筒22的壁面由铜变更为纯铁或不锈钢,可以减慢制冰速度。
这样,薄片冰制造装置10,可以通过任意变更构成内筒22的壁面的组件,来调节制冰速度。
此时,作为构成内筒22的壁面的组件,有时选择银以及铜等热导率较高的组件,并且,作为用于冷却内筒22壁面的制冷剂,有时选择LNG等超低温的制冷剂。在这种情况下,由超低温的制冷剂供给的大量冷热能,通过热导率较高的组件高效地传递至卤水,因此可以实现更高效地生成冰。
[薄片冰制造系统]
图3为示出包含图1的薄片冰制造装置10的薄片冰制造系统60整体的概要的概念图。
薄片冰制造系统60,包括:薄片冰制造装置10、卤水贮藏槽30、泵31、卤水管道32、卤水槽33、薄片冰贮藏槽34、制冷剂管道35、以及冻结点调节部36。
卤水贮藏槽30,贮藏作为薄片冰原料的卤水。在卤水贮藏槽30中贮藏的卤水,通过使泵31运行经由卤水管道32输送至旋转接头21,通过薄片冰制造装置10变成薄片冰。即,输送至旋转接头21的卤水,输送至形成于旋转接头21以及旋转轴12的垂直孔12a,从垂直孔12a输送至构成喷射部13的各管路。
卤水槽33,在卤水贮藏槽30内的卤水变少的情况下,供给卤水至卤水贮藏槽30。
另外,未冻结于内筒22的壁面而流下的卤水,贮藏于卤水贮藏槽30,通过使泵31运行经由卤水管道32再次输送至旋转接头21。
薄片冰贮藏槽34,配置于薄片冰制造装置10的正下方,贮藏从薄片冰制造装置10的薄片冰排出口16落下的薄片冰。
冻结点调节部36,调节通过卤水槽33供给至卤水贮藏槽30的卤水的冻结点。例如,在卤水为盐水的情况下,由于盐水的冻结点根据浓度而不同,因此冻结点调节部36调节贮藏于卤水贮藏槽30的盐水的浓度。
另外,卤水冻结点的调节方法,并不特殊限定于此。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即,设置多个卤水贮藏槽30,使冻结点不同的多种卤水分别贮藏于多个卤水贮藏槽30。而且,卤水冻结点调整部36,基于所要求的薄片冰的温度(例如,对于通过该薄片冰传送的传送品要求的保冷温度),选择规定种类的卤水,供给至薄片冰制造装置10。
这样,通过调节卤水的冻结点,可以调节所制造的薄片冰的温度。
以下,对于包括具有上述结构的薄片冰制造装置10的薄片冰制造系统60的动作,以盐水作为卤水进行说明。
首先,制冷剂供给部29供给制冷剂至制冷剂间隙24,并将内筒22的壁面的温度设定为比盐水的冻结点低-10℃左右。据此,可以使附着于内筒22壁面的盐水冻结。
此时,薄片冰制造装置10中的制冰速度,可以根据作为内筒22的壁面所采用的组件的热导率来调节。
此外,薄片冰制造装置10中的制冰速度,根据内筒22的壁面中可能附着卤水的部分的面积来调节。
此外,薄片冰制造装置10中的制冰速度,根据通过制冷剂供给部29供给的制冷剂的温度来调节。
一旦内筒22的壁面被冷却,则旋转控制部27,使减速电动机20驱动,使旋转轴12向材料轴方向旋转。
如果旋转轴12旋转,则泵31从卤水贮藏槽30通过旋转接头21将卤水即盐水供给至旋转轴12内。
一旦盐水供给至旋转轴12内,则与旋转轴12一起旋转的喷射部13,朝向内筒22的壁面喷射盐水。从喷射部13喷射的盐水,一旦与内筒22的壁面接触,则瞬间冻结并生成冰。
另外,在通过使卤水在内筒22的壁面自然流下而附着的情况下,与通过喷射使卤水附着的情况相比,在内筒22的壁面附着的卤水的体积更大,因此所生成的冰的体积也变大。为此,可以在内筒22的壁面生成难以融解的冰。
此时,旋转控制部27,控制旋转轴12的旋转速度为2~4rpm。另外,在作为喷射部13的构成要素使用喷嘴而非管路的情况下,旋转控制部27控制旋转轴12的旋转速度为10~15rpm。
在内筒22的壁面生成的冰,通过与旋转轴12一起旋转的刮取部14剥离。通过刮取部14剥离的冰,作为薄片冰从排出口16落下。从排出口16落下的薄片冰,贮藏在配置于薄片冰制造装置10的正下方的薄片冰贮藏槽34内。
如上所述,不结成冰,而沿内筒22的壁面流下的盐水贮藏于卤水贮藏槽30,通过使泵31运行而经由卤水管道32再次输送至旋转接头21。另外,在卤水贮藏槽30内的盐水变少的情况下,卤水贮藏槽33,将贮藏于自身的盐水供给至卤水贮藏槽30。
在这里,旋转控制部27,通过变更减速电动机20的旋转速度,可以使通过薄片冰制造装置10制造的薄片冰的温度发生变化。
例如,采用盐水作为卤水。在这种情况下,一直以来认为,盐水冻结的冻结点,仅取决于其溶质浓度。例如,一直以来认为,如果溶质浓度为0.8%,则在任何情况下,在-1.2℃时盐水冻结。
然而,本申请人采用盐水作为卤水并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薄片冰制造装置10使旋转轴12的旋转速度发生变化的结果发现,由同一浓度的盐水制造的薄片冰的温度,根据旋转数而变化,特别是如果旋转数降低,则温度降低。
其原因是由于薄片冰直到融解结束一直保持着产生制冰热的状态。
据此,卤水的浓度既可以固定为与冷藏、冷冻对象适合的期望值,又可以调节薄片冰的温度。
[冰浆的制造方法]
以下,对制造将上述卤水与薄片冰作为材料的冰浆的方法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关于冰浆,通过将预先准备的多种卤水作为材料,可以将其制造成与要求的保冷温度与保冷时间相对应。
另外,假设卤水为盐水、被保冷物为生鲜海产品,此外,通过在冰浆中直接放入被保冷物即生鲜海产品将其瞬间冻结而进行说明。
为了使生鲜海产品瞬间冻结,将冰浆的原料即盐水的溶质浓度设定为比以往高很多。另外,溶质浓度为13.6%的盐水的理论饱和冻结点为-9.8℃,溶质浓度为23.1%的盐水的理论饱和冻结点为-21.2℃。
在盐水的溶质浓度小于13.6%的情况下,通过所制造的冰浆进行的生鲜海产品的冻结速度减慢。另一方面,在盐水的溶质浓度超过23.1%的情况下,盐分会作为结晶析出,因此盐水的饱和冻结点上升。
另外,在将生鲜海产品直接放入冰浆中的情况下,即使冰浆的溶质浓度较高,由于生鲜海产品的表面瞬间冻结而结冰,因此盐分不会侵入生鲜海产品中。
为了制造冰浆而混合的薄片冰与盐水的溶质浓度,优选为大致相同(数%以内的浓度差)。在薄片冰的溶质浓度比盐水的溶质浓度高的情况下,由于薄片冰的温度比盐水的饱和冻结点低,水分在混合溶质浓度较低的盐水之后会立即冻结。另一方面,在薄片冰的溶质浓度比盐水的溶质浓度低的情况下,由于盐水的饱和冻结点比薄片冰的饱和冻结点低,因此薄片冰融解,冰浆的温度降低。
因此,为了使冰浆的状态保持不变,优选为进行混合的薄片冰与盐水的溶质浓度大致相同。
进行混合的薄片冰与盐水的质量比为,薄片冰:盐水=75:25~20:80,优选为薄片冰:盐水=60:40~50:50。另外,在薄片冰的质量比超过75质量%时,由于固体成分的比率变高,因此在生鲜海产品与冰浆之间产生间隙,冰浆3不会紧贴生鲜海产品。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冰的质量比小于20质量%时,通过所制造的冰浆瞬间冻结生鲜海产品变得困难。
即,在卤水为盐水的情况下,混合使用溶质浓度(卤水浓度)为13.6%~23.1%的盐水并通过薄片冰制造装置10生成的薄片冰与溶质浓度为13.6%~23.1%的盐水来制造冰浆。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制造的冰浆的温度为-9.8~-21.2℃。与所制造的薄片冰混合的盐水温度为常温或者低于常温的温度。另外,盐水的温度越低,制冰效率越高。
另外,在卤水为盐水以外的情况下,为使所制造的冰浆的温度为所需的温度,调整卤水的浓度以及进行混合的薄片冰与卤水的质量比。
这样,通过调节卤水的浓度以及进行混合的薄片冰与卤水的质量比,可以制造多种温度的冰浆。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任何结构,也包含被认为在专利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事项范围内的其他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此外,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则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以及组合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本发明的制冰装置,无需采用作为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薄片冰制造装置10的结构,只要是包括本发明的构成要素的制冰装置即可。
此外,虽然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优选为满足以上(a)以及(b)条件且包含含有溶质的水溶液的液体的冰,但是也可以是不满足(a)以及(b)的一种或者两种条件的冰。即,也可以使用冰与水的溶质浓度不同的冰浆来进行被保冷物的保冷。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薄片冰制造装置10,由于可以高效地制造任意温度的薄片冰,因此可以使薄片冰制造装置10自身的尺寸更加小型化。据此,例如,在用于搬运被保冷物的车辆、船舶、飞机等移动体中,可以搭载相对于所装载的整个保冷物的体积,体积较小的薄片冰制造装置10。
即,在运输被保冷物的情况下,虽然需要与运输对象即被保冷物的量成比例的用于冷却被保冷物的冰浆,但是用于搬运被保冷物的车辆、船舶、飞机中必然设有最大装载量。在该最大装载量的范围内,为使被保冷物的装载量最大化,在能够保持冷却效果的范围内,需要使冰浆的量最小化。此时,由于只要为小型化的薄片冰制造装置10,相对于所装载的整个保冷物的体积,体积较小即可,因此在最大装载量的范围内,可以使被保冷物的装载量最大化。
此外,锯齿15a,在剥离附着在内筒22的壁面上的冰时,接触内筒22的壁面。为此,内筒22的壁面变得容易磨损以及劣化。特别是在使用与铜等锯齿15a相比更柔软的材质的情况下,劣化变得明显。对此,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使可更换的衬垫安装于内筒22的壁面。据此,无需进行如更换内筒22或者整个滚筒11这样的大规模修补作业,仅更换衬垫便可以保持内筒22壁面的品质。此时,在考虑到热导率的均匀性的情况下,优选为衬垫与内筒22的壁面为相同的材质,但是也可以是不相同的材料。
使衬垫安装于内筒22的壁面上的方法,并不受特殊限定。例如,也可以通过分别在衬垫以及与衬垫接触的内筒22的壁面上设置螺旋状的槽,使其呈螺距较大的螺钉形状,使衬垫旋入滚筒11内而安装于内筒22的壁面。此外,也可以使衬垫暂时冷却并使其体积收缩的基础上安装于内筒22的壁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衬垫的温度恢复到常温,由于衬垫的体积膨胀,因此可以使衬垫紧贴内筒22的壁面而固定。
另外,在采用使衬垫安装于内筒22的壁面的结构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砂纸等在内筒22的壁面与衬垫紧贴的面上做出细小的凹凸。据此,可以使其与内筒22的壁面与衬垫紧贴的面之间产生一定的摩擦力,因此也可以将衬垫从内筒22的壁面滑动脱落的事故防范于未然。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卤水设定为盐水(氯化钠水溶液),但并不受特殊限定。具体地说,例如,可以采用氯化钙水溶液、氯化镁水溶液以及乙二醇等。据此,可以准备根据溶质或者浓度的不同而冻结点不同的多种卤水。
此外,在包含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的冰浆含有具有比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高的热导率的固体的情况下,在冷却被冷却物的工艺中,优选为以使具有比通过本发明的制冰装置生成的冰高的热导率的固体介于冰浆中所包含的冰与被冷却物之间的方式进行冷却。据此,即可以获得通过热导率较高的固体在短时间内进行冷却的能力,还可以进行被冷却物的长时间冷却。在上述情况下,根据目的,其他物质也可以介于冰、具有比冰高的热导率的固体、以及被冷却物之间。例如,在冰浆中含有不适宜与被冷却物直接接触的物质(例如,从安全性的观点来看,不适宜与被冷却物接触的热导率比冰高的固体(铜等金属等)等)的情况下,可以将冰浆或者被冷却物中任一装入袋内,使冰浆与被冷却物不直接接触来进行冷却。
这样,通过薄片冰制造装置10生成的冰,除了使被冷却物冷却之外,例如,还可以利用于如下所述的用途。即,也可以利用于工业废弃液的冻结、粪尿的冻结、气体的液化等。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适用的制冰装置,采用以下结构即可,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
即,本发明所适用的制冰装置(例如,图1的薄片冰制造装置10),包括:
制冰部(例如,图1的内筒22、外筒23以及制冷剂间隙24),其具有制冰面(例如,图1的内筒22的壁面)、冷却所述制冰面的冷却部(例如,图1的内筒22),并且,通过使附着于冷却的所述制冰面的卤水冻结而生成冰;
卤水供给部(例如,图1的喷射部13),其通过使所述卤水附着于所述制冰面而供给所述卤水;
回收部(例如,图1的刮取部14),其回收由所述制冰部生成的所述冰,
其中,在设定所述制冰部中显示每单位时间的所述冰的生成量的制冰速度为Y、设定所述制冰面的热导率为x1时,设计为使下式(1)成立。
Y=f(x1)…(1)
据此,可以使能够更高效地生成冷却能力较强的冰的技术实现。
此外,所述制冰面,可以由铜构成。
据此,可以更高效地生成冷却能力较强的冰。
此外,在设定所述制冰速度为Y、设定所述制冰面中可能附着所述卤水的部分的面积为x2时,可以设计为使下式(2)成立。
Y=f(x2)…(2)
据此,可以通过调节所述制冰面中可能附着所述卤水的部分的面积来调节制冰速度。
此外,还包括制冷剂供给部(例如,图1的制冷剂供给部29),其为使所述制冰面冷却,向所述冷却部供给规定的制冷剂,
其中,在设定所述制冰速度为Y、设定所述制冰面的温度为x3时,可以设计为使下式(3)成立。
Y=f(x3)…(3)
据此,可以通过选择制冷剂并调节所述制冰面的温度来调节制冰速度。
此外,所述卤水供给部,
可以通过将所述卤水喷射于所述制冰面来使其附着。
此外,所述卤水供给部,
可以通过使所述卤水在所述制冰面自然流下来使其附着。
据此,可以根据使所述卤水附着于所述制冰面的方法来调节制冰速度。
此外,所述制冰面,可以由铜构成,
所述制冷剂可以为LNG。
据此,由于即使为超低温的所述冰也可以高效地生成,因此可以更容易地制造与广泛要求的保冷温度相匹配的薄片冰。
此外,所述制冰部,
还包括衬垫,其覆盖所述制冰面,
所述衬垫可以更换。
据此,无需进行如更换整个所述制冰部这样的大规模修补作业,仅更换衬垫便可以保持所述制冰面的品质。
此外,本发明所适用的薄片冰制造装置,包括:所述制冰部;所述卤水供给部;以及所述回收部,
所述制冰部,还包括:
滚筒,包括:内筒,其具有所述制冰面;外筒,其围绕该内筒;间隙,其形成于该内筒与该外筒之间;
制冷剂供给部,其对于所述间隙供给制冷剂,
所述卤水供给部,
还包括喷射部,其与将所述滚筒的中心轴作为轴旋转的旋转轴一起旋转,并朝向所述内筒的所述制冰面喷射所述卤水,
所述回收部,还包括:
刮取部,其剥离从所述喷射部喷射的所述卤水附着在通过供给至所述间隙的所述制冷剂冷却的所述内筒的内表面并作为其结果生成的冰,
其中,在设定所述制冰部中显示每单位时间所述冰的生成量的生成速度为Y、设定所述制冰面的热导率为x1时,可以设计为使所述式(1)成立。
据此,可以更高效地生成冷却能力较强的冰。
此外,所述制冰面在20℃时的热导率可以为70W/mK以上。
此外,在设定所述制冰速度为Y、设定所述制冰面中可能附着所述卤水的部分的面积为x2时,可以设计为使所述式(2)成立。
此外,在设定所述制冰速度为Y、设定所述制冰面的温度为x3时,可以设计为使所述式(3)成立。
此外,所述卤水供给部,
可以通过使所述卤水在所述制冰面自然流下而使其附着。
此外,所述制冷剂可以为LNG。
此外,所述制冰部,
还包括衬垫,其覆盖所述制冰面,
所述衬垫可以更换。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薄片冰制造装置,可以使其搭载于移动体。
据此,可以高效地制造任意温度的薄片冰,因此可以使薄片冰制造装置自身的尺寸更小型化。为此,例如,在用于搬运被保冷物的车辆、船舶、飞机中,可以搭载相对于所装载的整个保冷物的体积,较小体积的薄片冰制造装置。

Claims (18)

1.一种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冰部,其具有制冰面、以及冷却所述制冰面的冷却部,并且,通过使附着于被冷却的所述制冰面的卤水冻结而生成冰;
卤水供给部,其通过使所述卤水附着于所述制冰面来供给所述卤水;以及
回收部,其回收通过所述制冰部生成的所述冰,
其中,在设定所述制冰部中显示每单位时间所述冰的生成量的制冰速度为Y、设定所述制冰面的热导率为x1时,设计为使下式(1)成立,
Y=f(x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面在20℃时的热导率为70W/mK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设定所述制冰速度为Y、设定所述制冰面中可能附着所述卤水的部分的面积为x2时,设计为使下式(2)成立,
Y=f(x2)…(2)。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冷剂供给部,其为使所述制冰面冷却,对于所述冷却部供给规定的制冷剂,
并且,在设定所述制冰速度为Y、设定所述制冰面的温度为x3时,设计为使下式(3)成立,
Y=f(x3)…(3)。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卤水供给部通过将所述卤水喷射于所述制冰面而使其附着。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卤水供给部通过使所述卤水在所述制冰面自然流下而使其附着。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为LNG。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部还包括衬垫,其覆盖所述制冰面,所述衬垫可以更换。
9.一种薄片冰制造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制冰部、权利要求1所述的卤水供给部、以及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回收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冰部,还包括:
滚筒,包括:内筒,其具有所述制冰面;外筒,其围绕该内筒;以及间隙,其形成于该内筒与该外筒之间;以及
制冷剂供给部,其向所述间隙供给制冷剂,
所述卤水供给部,还包括喷射部,其与将所述滚筒的中心轴作为轴而旋转的旋转轴一起旋转,并朝向所述内筒的所述制冰面喷射所述卤水,
所述回收部,还包括刮取部,其剥离从所述喷射部喷射的所述卤水附着在由供给至所述间隙的所述制冷剂冷却的所述内筒的内表面并作为其结果生成的冰,
其中,在设定所述制冰部中显示每单位时间所述冰的生成量的生成速度为Y、设定所述制冰面的热导率为x1时,设计为使所述式(1)成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片冰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面在20℃时的热导率为70W/mK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薄片冰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设定所述制冰速度为Y、设定所述制冰面中可能附着所述卤水的部分的面积为x2时,设计为使所述式(2)成立。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薄片冰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制冷剂供给部,其为使所述制冰面冷却,向所述冷却部供给规定的制冷剂,
其中,在设定所述制冰速度为Y、设定所述制冰面的温度为x3时,设计为使所述式(3)成立。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薄片冰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卤水供给部通过将所述卤水喷射于所述制冰面而使其附着。
14.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薄片冰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卤水供给部通过使所述卤水在所述制冰面自然流下而使其附着。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片冰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为LNG。
16.根据权利要求9~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薄片冰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部还包括衬垫,其覆盖所述制冰面,所述衬垫可以更换。
17.一种薄片冰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9~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薄片冰制造装置。
18.一种移动体,其特征在于,其搭载权利要求9~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薄片冰制造装置。
CN201680067400.1A 2015-11-19 2016-11-18 制冰装置、移动体、薄片冰制造装置以及薄片冰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84631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26589 2015-11-19
JP2015226589 2015-11-19
JP2016-041189 2016-03-03
JP2016041189 2016-03-03
JP2016103638 2016-05-24
JP2016-103639 2016-05-24
JP2016103013 2016-05-24
JP2016-103013 2016-05-24
JP2016103639 2016-05-24
JP2016103637 2016-05-24
JP2016-103014 2016-05-24
JP2016-103640 2016-05-24
JP2016103012 2016-05-24
JP2016-103637 2016-05-24
JP2016-103012 2016-05-24
JP2016103014 2016-05-24
JP2016-103638 2016-05-24
JP2016103640 2016-05-24
JP2016132615A JP6175168B1 (ja) 2015-11-19 2016-07-04 氷、冷媒、氷の製造方法、及び被冷却物の製造方法
JP2016-132615 2016-07-04
PCT/JP2016/084320 WO2017086462A1 (ja) 2015-11-19 2016-11-18 製氷装置、移動体、フレークアイス製造装置、フレークアイス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63111A true CN108463111A (zh) 2018-08-28

Family

ID=59687395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7342.2A Pending CN108430224A (zh) 2015-11-19 2016-11-18 冷库、移动体、冰浆供给系统、被保冷品运输系统、被保冷品的保冷方法、被保冷品的运输方法
CN201680067344.1A Pending CN108471760A (zh) 2015-11-19 2016-11-18 冰、制冷剂、冰的制造方法、被冷却物的制造方法、动植物或其部分的被冷藏物的制造方法、动植物或其部分的冷藏剂被冷冻生鲜动植物或其部分的制造方法、被解冻物或其加工物、以及生鲜动植物或其部分的冷冻剂
CN201680067406.9A Pending CN108471761A (zh) 2015-11-19 2016-11-18 薄片冰制造装置、薄片冰制造系统、薄片冰制造方法以及移动体
CN201680067400.1A Pending CN108463111A (zh) 2015-11-19 2016-11-18 制冰装置、移动体、薄片冰制造装置以及薄片冰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7342.2A Pending CN108430224A (zh) 2015-11-19 2016-11-18 冷库、移动体、冰浆供给系统、被保冷品运输系统、被保冷品的保冷方法、被保冷品的运输方法
CN201680067344.1A Pending CN108471760A (zh) 2015-11-19 2016-11-18 冰、制冷剂、冰的制造方法、被冷却物的制造方法、动植物或其部分的被冷藏物的制造方法、动植物或其部分的冷藏剂被冷冻生鲜动植物或其部分的制造方法、被解冻物或其加工物、以及生鲜动植物或其部分的冷冻剂
CN201680067406.9A Pending CN108471761A (zh) 2015-11-19 2016-11-18 薄片冰制造装置、薄片冰制造系统、薄片冰制造方法以及移动体

Country Status (18)

Country Link
US (5) US10989458B2 (zh)
EP (5) EP3378320A4 (zh)
JP (8) JP6488024B2 (zh)
KR (6) KR20180092996A (zh)
CN (4) CN108430224A (zh)
AU (4) AU2016358284A1 (zh)
BR (4) BR112018010037A2 (zh)
CA (4) CA3004252A1 (zh)
CL (4) CL2018001316A1 (zh)
IL (4) IL259335A (zh)
MA (4) MA43278A (zh)
MX (4) MX2018006084A (zh)
PE (4) PE20181259A1 (zh)
PH (4) PH12018501061A1 (zh)
RU (4) RU2695458C1 (zh)
SG (7) SG11201803513VA (zh)
TW (3) TWI715675B (zh)
ZA (4) ZA20180401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9242A (zh) * 2020-07-07 2020-10-27 苏州福赛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于高含水粘稠物料的连续速冻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7203B (zh) 2017-05-18 2021-11-09 布兰克特克株式会社 状态变化控制装置及状态变化控制方法
US20200033041A1 (en) * 2018-07-25 2020-01-30 James Chun Koh Apparatus for making fine ice with salinity
HUE061233T2 (hu) 2018-08-09 2023-05-28 Lg Energy Solution Ltd Eljárás cellában lévõ elektród elektrolittal való átitatottsága mértékének pontos vizsgálatára
CN109160083A (zh) * 2018-09-27 2019-01-08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实验样品运输保存装置
CN111152809A (zh) * 2018-11-08 2020-05-15 苏州迪芬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车载式冷藏物流车厢
CN109479949A (zh) * 2018-11-22 2019-03-19 李爱芳 生鲜水产品保鲜方法及设备
CN110131943B (zh) * 2019-04-29 2020-01-14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超冰温保鲜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220316781A1 (en) * 2019-05-15 2022-10-06 Mayekawa Mfg. Co., Ltd. Ice making machine
CN110243124B (zh) * 2019-06-18 2021-02-19 福建康之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酸型纯天然发酵浆水饮料的制备终端
US20210207015A1 (en) * 2020-01-06 2021-07-08 Mordechai Einhorn Refrigeration pack product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ame comprising providing a slurry including a thickening agent
CN113108518B (zh) * 2020-03-11 2022-07-26 昆明弘承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速溶饮料加工萃取用逐级冷却工艺及冷却装置
CN113175774B (zh) * 2020-06-05 2023-03-24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一种冷藏箱、冷藏车及其冷藏方法
CN112797690A (zh) * 2021-01-06 2021-05-14 四川德鑫航空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链终端节能智能冷冻装置
CN112856879B (zh) * 2021-02-04 2022-04-12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刮片式冰粒即时制备装置及方法
CN112977239A (zh) * 2021-04-25 2021-06-18 大冶市古华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冷链运输用车厢
CN113701413B (zh) * 2021-09-18 2023-01-06 安康超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人工智能分析的家用制冰机用制冰系统
CN114034637B (zh) * 2022-01-10 2022-11-18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原位测量结冰粘附力的装置和测量方法
KR102487414B1 (ko) * 2022-09-30 2023-01-12 (주)스마트빙온테크놀로지 수산물의 저온 보관 및 숙성 시스템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45960Y (zh) * 1993-02-23 1993-11-10 郭进登 片状薄冰制造机
JP2002115945A (ja) * 2000-10-05 2002-04-19 Mayekawa Mfg Co Ltd 生鮮食品の鮮度保持方法とそれに使用する塩含有氷の製造方法と生鮮食品の鮮度保持システム
CN101628741A (zh) * 2009-08-13 2010-01-20 上海交通大学 利用液化天然气冷量的无相变间接冷冻海水淡化方法
US20100064717A1 (en) * 2008-09-17 2010-03-18 Mark Burn Ice machines with extruded heat exchang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8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09579A (en) 1946-05-11 1950-05-30 Jagan N Sharma Solid water ice composition for packing and shipment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US2986902A (en) * 1959-08-27 1961-06-06 Vilter Mfg Co Flake ice making machine
US3832700A (en) * 1973-04-24 1974-08-27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Ferroelectric memory device
US3863462A (en) * 1973-06-29 1975-02-04 Allan J Treuer Flake ice producing machine
JPS50154446A (zh) 1974-05-31 1975-12-12
JPS5391154A (en) * 1977-01-21 1978-08-10 Maekawa Seisakusho Kk Freezing or cooling method
JPS5484045A (en) * 1977-12-14 1979-07-04 Seiwa Kasei Kk Freezing of brine of food
JPS5633916A (en) 1979-08-30 1981-04-04 Ube Ind Ltd Production of plate-shaped polyamide molding
SU1013710A1 (ru) 1981-12-08 1983-04-23 Одесский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Холодиль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Льдогенератор
JPS58150782A (ja) * 1982-03-02 1983-09-07 星崎電機株式会社 流下式自動製氷機
JPH0124537Y2 (zh) * 1984-11-14 1989-07-25
JPH0623637B2 (ja) 1985-03-11 1994-03-30 日立冷熱株式会社 保冷庫の温度制御方法
JPS61247337A (ja) * 1985-04-25 1986-11-04 Takeshi Hayashi 魚体の活締、冷却方法および装置
JPS623736A (ja) * 1985-06-29 1987-01-09 Sakai Tadaaki 魚介類の急速凍結法
AU575667B2 (en) * 1985-08-06 1988-08-04 Sakai, Tadaaki Quick freezing of meat in brine
JPH07118952B2 (ja) 1987-01-14 1995-12-18 株式会社テック 電気掃除機
US5522236A (en) * 1987-07-31 1996-06-04 Heat And Control Pty. Ltd. Rotatable refrigerating disc for ice making apparatus
US4968520A (en) * 1988-03-28 1990-11-06 Swift-Eckrich, Inc. Freezing of food products
SU1634223A1 (ru) 1988-08-16 1991-03-15 Каспий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рыбн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 Способ консервировани мелкой рыбы
JPH0714747B2 (ja) 1990-05-28 1995-02-22 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冷蔵コンテナ
JPH079334B2 (ja) 1991-06-24 1995-02-01 徹 平野 氷かき器
US5307646A (en) * 1991-06-25 1994-05-03 North Star Ice Equipment Corporation Flake ice machine
JPH0656665A (ja) 1992-08-03 1994-03-01 Nippon Chemiphar Co Ltd イミダゾール誘導体を含有する胃溶性抗潰瘍剤
JPH0656665U (ja) * 1992-12-28 1994-08-05 アイスマン製氷機工業株式会社 製氷機
IT1269458B (it) 1994-01-24 1997-04-01 N R Dev L T D Metodo e apparato per l'assorbimento di calore e il mantenimento in condizioni ottimali a temperatura prefissata di prodotti freschi
JPH09229525A (ja) 1996-02-19 1997-09-05 Top:Kk 塩水氷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109734A (ja) * 1996-06-25 1998-01-16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球状氷の製造方法
JPH10170114A (ja) * 1996-12-05 1998-06-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オーガ式製氷機
JPH10205940A (ja) * 1997-01-20 1998-08-04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製氷機
TR200100591T2 (tr) * 1998-09-14 2001-07-23 Integral Energietechnik Gmbh Soğutulmuş taşıma metodu.
EP1186841A3 (de) * 1998-09-14 2002-05-29 Integral Energietechnik GmbH Kühlcontainer für den gekühlten Transport
JP2000354454A (ja) 1999-06-14 2000-12-26 San Ceiling Kk 魚等の鮮度保持方法
JP2000354542A (ja) 1999-06-14 2000-12-26 Kazuhiko Takaoka 保温機能付き熱伝導機
KR100296653B1 (ko) * 1999-06-21 2001-07-12 김용옥 냉각시스템에 있어서 제빙장치용 열교환기
JP2001066030A (ja) 1999-08-30 2001-03-16 Sanden Corp 保冷庫
JP2002162136A (ja) * 2000-11-24 2002-06-07 Tokyo Inst Of Technol 製氷方法及び製氷装置
JP2003050068A (ja) 2001-05-30 2003-02-21 Permelec Electrode Ltd 過酸化水素を含有する氷組成物及び生鮮食品の保存方法
JP2003056953A (ja) * 2001-08-08 2003-02-26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製氷機
JP4145063B2 (ja) * 2002-03-29 2008-09-03 株式会社川崎造船 貨物倉保冷装置
JP2004026174A (ja) 2002-06-24 2004-01-29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Inc 保冷コンテナ
RU2228493C1 (ru) 2002-11-10 2004-05-10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оронежская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Способ непрерывного вымораживания и получения чешуйчатого льда с аккумулированием теплоты хладагента и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WO2004081469A1 (en) * 2003-03-10 2004-09-23 Skaginn Hf.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homogenous fluid ice
NO320987B1 (no) * 2003-04-14 2006-02-20 Utstyr & Kjoleservice As Fremgangsmåte og system til temperering,særlig avkjøling, av produktenheter, samt anvendelse derav
JP4208650B2 (ja) 2003-06-10 2009-01-14 日新興業株式会社 スラリー氷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US6793007B1 (en) * 2003-06-12 2004-09-21 Gary W. Kramer High flux heat removal system using liquid ice
JP2005042996A (ja) * 2003-07-24 2005-02-17 Sasakura Engineering Co Ltd 製氷装置
CN2658659Y (zh) * 2003-09-17 2004-11-24 浙江杭佳制冷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一种蓄冷式冷藏装置
US20080171117A1 (en) * 2004-02-26 2008-07-17 Tasker Products Corp. Methods for reducing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in seafood processing
JP2006078137A (ja) 2004-09-13 2006-03-23 Sanden Corp 瞬間製氷装置
JP4641413B2 (ja) * 2004-12-02 2011-03-02 株式会社前川製作所 魚倉での魚体の冷凍保存方法及び冷凍保存システム
JP2006158301A (ja) 2004-12-08 2006-06-22 Marufuku Suisan Kk 鮮魚の鮮度保持方法
JP2006214683A (ja) 2005-02-04 2006-08-17 Iceman Corp オゾン氷製造機械及び製造方法
JP2006234195A (ja) * 2005-02-22 2006-09-07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飲料用水および氷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2006258334A (ja) 2005-03-16 2006-09-28 Shinshu Univ 製氷装置および製氷方法
JP2007040548A (ja) * 2005-07-29 2007-02-15 Kajima Corp 塩水軟氷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4049221B2 (ja) * 2005-12-02 2008-02-20 中国電機製造株式会社 電解海水氷生成システム、電解海水生成装置、及び鮮魚保存方法
JP2007278667A (ja) * 2006-04-11 2007-10-25 Santebelle:Kk 海水氷、海水氷の製造方法、製造装置及び販売装置
JP4976879B2 (ja) * 2007-02-20 2012-07-18 有限会社柴田熔接工作所 製氷装置
EP1974783A1 (en) * 2007-03-22 2008-10-01 Holding AVR-Bedrijven B.V. Treatment of molybdate containing waste streams
JP5144118B2 (ja) * 2007-05-11 2013-02-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塩水混合シャーベット状アイ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塩水混合シャーベット状アイスの製造装置
RU74350U1 (ru) 2008-02-06 2008-06-27 Валер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егтев Изотермический фургон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01581511A (zh) * 2008-05-12 2009-11-18 凌建军 以液体作为吸冷介质的高效节能多功能制冷装置
JP5129021B2 (ja) * 2008-05-21 2013-01-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シャーベット氷製造装置およびシャーベット氷の製造方法
JP5128424B2 (ja) * 2008-09-10 2013-01-23 パナソニック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EP2245941A1 (en) * 2009-04-27 2010-11-03 3x Technology An apparatus for thawing or cooling food products
JP2011075197A (ja) 2009-09-30 2011-04-14 Reinetsu Giken:Kk 流動氷製造装置
TWI551803B (zh) * 2010-06-15 2016-10-01 拜歐菲樂Ip有限責任公司 低溫熱力閥裝置、含有該低溫熱力閥裝置之系統及使用該低溫熱力閥裝置之方法
WO2012032611A1 (ja) * 2010-09-08 2012-03-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塩水混合シャーベット状アイ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JPWO2012036166A1 (ja) * 2010-09-14 2014-02-03 株式会社ミツヤ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凍結方法及び凍結装置
GB2485864B (en) * 2011-07-14 2013-05-29 Ide Technologies Ltd Vacuum ice maker (vim) with an integrated water vapor depostion process
JP5395131B2 (ja) * 2011-08-03 2014-01-22 株式会社 泉井鐵工所 スラリーアイス製造装置
CN102353194A (zh) * 2011-09-02 2012-02-15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冰屑机及具有它的冰箱
JP6114978B2 (ja) * 2011-09-15 2017-04-19 佐藤 一雄 シャーベット氷製造方法
US8808572B2 (en) * 2011-11-14 2014-08-19 Envirotech Services, Inc. Citrate containing deicing compositions with improved eutectic temperatures
CN102583848B (zh) * 2012-02-24 2013-08-07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基于液态天然气冷能的海水冷冻淡化系统及其淡化方法
BE1020620A5 (zh) 2012-04-13 2014-02-04 Franz Colruyt Ets
DE102012104429B4 (de) * 2012-05-23 2017-07-20 Hubert Langheinz Kältetechnik Binäreisherstellun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hierzu
JP6082540B2 (ja) 2012-08-02 2017-02-15 テーブルマーク株式会社 凍結調味液の製造方法、冷やし麺の製造方法
JP5935683B2 (ja) 2012-12-19 2016-06-15 株式会社昭和冷凍プラント 生鮮品の冷蔵方法
US9631856B2 (en) * 2013-01-28 2017-04-25 Supercooler Technologies, Inc. Ice-accelerator aqueous solution
CN203132237U (zh) * 2013-03-06 2013-08-14 福建盛荣船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船用片冰机蒸发器
WO2014174535A1 (en) * 2013-04-23 2014-10-30 Skaginn Hf. Processing under cooled whole fish
BE1022060B1 (nl) 2013-06-12 2016-02-11 Xinir Bvba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diepgevroren stukken groenten
JP6123534B2 (ja) * 2013-07-09 2017-05-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968630B (zh) * 2014-05-20 2016-02-24 福建雪人股份有限公司 流态冰制冰器
CN104807275A (zh) * 2015-04-21 2015-07-29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冰蓄冷湿冷制冷系统
JP6311191B6 (ja) * 2015-08-21 2019-05-22 Ice2.0合同会社 一定融点温度の固液混合物を生成する方法・システム
JP6234529B2 (ja) 2015-11-19 2017-11-22 ブラ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生鮮海産物の鮮度保持方法
JP6175168B1 (ja) * 2015-11-19 2017-08-02 ブラ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氷、冷媒、氷の製造方法、及び被冷却物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45960Y (zh) * 1993-02-23 1993-11-10 郭进登 片状薄冰制造机
JP2002115945A (ja) * 2000-10-05 2002-04-19 Mayekawa Mfg Co Ltd 生鮮食品の鮮度保持方法とそれに使用する塩含有氷の製造方法と生鮮食品の鮮度保持システム
US20100064717A1 (en) * 2008-09-17 2010-03-18 Mark Burn Ice machines with extruded heat exchanger
CN101628741A (zh) * 2009-08-13 2010-01-20 上海交通大学 利用液化天然气冷量的无相变间接冷冻海水淡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市政材料员专业与实操》编写组编: "《市政材料员专业与实操》", 30 April 2015,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乔长君等: "《维修电工入门》", 31 October 2011, 国防工业出版社 *
孙海华等: "《机房空调的原理与维护》", 31 March 2015,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康景隆: "《食品冷藏链技术》", 28 February 2005, 中国商业出版社 *
张森林等: "《建材机械与设备 下》", 31 July 1991,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
蒋丽芬等: "《化工原理》", 31 August 2007, 高等教育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9242A (zh) * 2020-07-07 2020-10-27 苏州福赛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于高含水粘稠物料的连续速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A43279A (fr) 2018-09-26
CN108471761A (zh) 2018-08-31
EP3378321A4 (en) 2019-12-25
CA3004252A1 (en) 2017-05-26
EP3378320A1 (en) 2018-09-26
RU2018121637A (ru) 2019-12-19
ZA201804018B (en) 2019-09-25
JP2018021753A (ja) 2018-02-08
JP2019082320A (ja) 2019-05-30
JP6487572B2 (ja) 2019-03-20
PH12018501064A1 (en) 2019-01-28
AU2016358283A1 (en) 2018-05-24
JP2018100827A (ja) 2018-06-28
US20180340721A1 (en) 2018-11-29
CA3007142A1 (en) 2017-05-26
JP6243092B2 (ja) 2017-12-06
IL259338A (en) 2018-07-31
TW201725992A (zh) 2017-08-01
PE20181261A1 (es) 2018-08-03
US20180325133A1 (en) 2018-11-15
ZA201804016B (en) 2019-09-25
KR20180092997A (ko) 2018-08-20
KR20190130684A (ko) 2019-11-22
US11060780B2 (en) 2021-07-13
SG10202007601RA (en) 2020-09-29
US10989458B2 (en) 2021-04-27
JPWO2017086464A1 (ja) 2018-05-31
CN108430224A (zh) 2018-08-21
EP3378319A1 (en) 2018-09-26
KR20200102543A (ko) 2020-08-31
JPWO2017086463A1 (ja) 2018-09-06
AU2016358284A1 (en) 2018-05-24
AU2016358285B2 (en) 2019-10-03
CL2018001336A1 (es) 2018-11-09
PH12018501062A1 (en) 2018-12-17
BR112018010067A2 (pt) 2018-11-13
IL259337A (en) 2018-07-31
KR20180092995A (ko) 2018-08-20
MA43278A (fr) 2021-05-05
SG10202004656YA (en) 2020-06-29
EP3378319A4 (en) 2019-12-11
EP3378322A1 (en) 2018-09-26
JP6752474B2 (ja) 2020-09-09
MA43280A (fr) 2018-09-26
RU2695458C1 (ru) 2019-07-23
EP3841883A1 (en) 2021-06-30
MA43277A (fr) 2018-09-26
JP6388420B2 (ja) 2018-09-12
SG10202004622XA (en) 2020-06-29
RU2747729C2 (ru) 2021-05-13
MX2018006080A (es) 2018-09-28
IL259335A (en) 2018-07-31
PH12018501061A1 (en) 2019-01-28
MX2018006084A (es) 2018-09-18
CA3005163A1 (en) 2017-05-26
PE20181258A1 (es) 2018-08-03
PE20181260A1 (es) 2018-08-03
RU2694975C1 (ru) 2019-07-18
TW201720308A (zh) 2017-06-16
RU2694972C1 (ru) 2019-07-18
EP3378321A1 (en) 2018-09-26
MX2018006082A (es) 2018-09-28
JPWO2017086462A1 (ja) 2017-11-30
TWI729031B (zh) 2021-06-01
EP3378322A4 (en) 2019-08-14
TW201723403A (zh) 2017-07-01
CL2018001323A1 (es) 2018-11-09
SG11201803512PA (en) 2018-06-28
RU2018121637A3 (zh) 2019-12-19
ZA201804015B (en) 2019-09-25
IL259336A (en) 2018-07-31
BR112018010040A2 (pt) 2018-11-21
JPWO2017086461A1 (ja) 2018-11-01
PE20181259A1 (es) 2018-08-03
KR102176436B1 (ko) 2020-11-09
TWI715675B (zh) 2021-01-11
CN108471760A (zh) 2018-08-31
SG11201803513VA (en) 2018-06-28
US20200340725A1 (en) 2020-10-29
AU2016358286B2 (en) 2019-10-03
CA3110445C (en) 2023-05-09
SG11201804049XA (en) 2018-06-28
ZA201804017B (en) 2019-09-25
JP6488024B2 (ja) 2019-03-20
KR20180091848A (ko) 2018-08-16
BR112018010037A2 (pt) 2018-11-21
AU2016358286A1 (en) 2018-05-24
CL2018001316A1 (es) 2018-11-16
JP2018100826A (ja) 2018-06-28
MX2018006079A (es) 2018-09-28
AU2016358285A1 (en) 2018-05-24
US20190024960A1 (en) 2019-01-24
KR102176437B1 (ko) 2020-11-09
CA3110445A1 (en) 2017-05-26
SG11201803910WA (en) 2018-06-28
US20200256604A1 (en) 2020-08-13
EP3378320A4 (en) 2019-09-18
KR20180092996A (ko) 2018-08-20
BR112018010064A2 (pt) 2018-11-13
CL2018001355A1 (es) 2018-11-09
PH12018501063A1 (en) 2019-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63111A (zh) 制冰装置、移动体、薄片冰制造装置以及薄片冰制造方法
WO2017086463A1 (ja) フレークアイス製造装置、フレークアイス製造システム、フレークアイス製造方法、移動体
CN110637203B (zh) 状态变化控制装置及状态变化控制方法
WO2018110506A1 (ja) フレークアイス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2018059694A (ja) 製氷装置
JP6998577B2 (ja) 解凍装置及び解凍方法
JP6905739B2 (ja) 冷却装置及び冷却方法
WO2019077756A1 (ja) フレークアイス製造装置、フレークアイス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6023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