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8580A - 生产植物加工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生产植物加工品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08580A
CN1708580A CNA2003801026193A CN200380102619A CN1708580A CN 1708580 A CN1708580 A CN 1708580A CN A2003801026193 A CNA2003801026193 A CN A2003801026193A CN 200380102619 A CN200380102619 A CN 200380102619A CN 1708580 A CN1708580 A CN 17085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ed goods
plant
fructus hordei
hordei germinatus
xylo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801026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45356C (zh
Inventor
影山纪彦
中原光一
乾隆子
高冈成介
永见宪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tory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to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tory Ltd filed Critical Sunto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708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85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535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535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CBEER; PREPARATION OF BEER BY FERMENTATION; PREPARATION OF MALT FOR MAKING BEER; PREPARATION OF HOPS FOR MAKING BEER
    • C12C7/00Preparation of wort
    • C12C7/04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of the mash
    • C12C7/047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of the mash part of the mash being unmalted cereal ma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63Liquid or semi-liqui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e.g. gels, liquid extracts in solid caps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34Tea substitutes, e.g. matè; Extracts or infusion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38Othe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CBEER; PREPARATION OF BEER BY FERMENTATION; PREPARATION OF MALT FOR MAKING BEER; PREPARATION OF HOPS FOR MAKING BEER
    • C12C1/00Preparation of malt
    • C12C1/16After-treatment of malt, e.g. malt cleaning, detachment of the ger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CBEER; PREPARATION OF BEER BY FERMENTATION; PREPARATION OF MALT FOR MAKING BEER; PREPARATION OF HOPS FOR MAKING BEER
    • C12C1/00Preparation of malt
    • C12C1/18Preparation of malt extract or of special kinds of malt, e.g. caramel, black mal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CBEER; PREPARATION OF BEER BY FERMENTATION; PREPARATION OF MALT FOR MAKING BEER; PREPARATION OF HOPS FOR MAKING BEER
    • C12C7/00Preparation of wort
    • C12C7/04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of the mash
    • C12C7/053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of the mash part of the mash being non-cereal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GWINE; PREPARATION THEREOF; ALCOHOLIC BEVERAGES; PREPARATION OF ALCOHOLIC BEVERAGES NOT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ES C12C OR C12H
    • C12G3/00Preparation of other alcoholic beverages
    • C12G3/04Preparation of other alcoholic beverages by mixing, e.g. for preparation of liqueurs
    • C12G3/06Preparation of other alcoholic beverages by mixing, e.g. for preparation of liqueurs with flavouring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GWINE; PREPARATION THEREOF; ALCOHOLIC BEVERAGES; PREPARATION OF ALCOHOLIC BEVERAGES NOT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ES C12C OR C12H
    • C12G3/00Preparation of other alcoholic beverages
    • C12G3/04Preparation of other alcoholic beverages by mixing, e.g. for preparation of liqueurs
    • C12G3/06Preparation of other alcoholic beverages by mixing, e.g. for preparation of liqueurs with flavouring ingredients
    • C12G3/07Flavouring with wood extracts, e.g. generated by contact with wood; Wood pretreatment therefo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Seasonings (AREA)
  • 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 Distillation Of Fermentation Liquor, Processing Of Alcohols, Vinegar And Beer (AREA)
  • Compounds Of Unknown Constitution (AREA)
  • Preparation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AREA)
  • General Preparation And Processing Of Foods (AREA)
  • Fats And Perfume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 Cereal-Derived Products (AREA)
  • Seeds, Soups, And Other Foods (AREA)
  • Confectionery (AREA)

Abstract

一种生产植物加工品的方法,包括以高温和高压的液体、气体或流体处理植物或其处理物的步骤。

Description

生产植物加工品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新的植物加工品的方法以及由所述方法获得的植物加工品的用途。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口味的多样化,发展具有新的芳香和味道的食品或饮料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强烈。这是因为有可能通过赋予食品或饮料新的芳香和味道来生产有别于其它并且具有优势的产品。但是,在根据传统的方法对现有的原料进行加工的情况下,即使当加工的条件进行了改变时,可以获得的风味也只不过是传统风味的延伸。因而,通常难以产生绝对新的风味。所以,为了赋予食品或饮料一种绝对新的芳香和味道,有必要去发展(1)以新的方式加工现有原料的方法,(2)以传统的方式加工新的原料的方法,以及(3)以新的方式加工新的原料的方法。
依赖于要生产的食品或饮料的特性对使用何种上述方法进行判断。例如,由于啤酒的原料在酒类税法中限于麦芽、啤酒花、稻米等,所以啤酒新原料的发展有限制。所以,有必要发展通过新的方式加工现有原料给啤酒赋予新风味的技术。
另一方面,对于发泡酒或其它类似啤酒的饮料,只要利用麦芽作为原料进行生产并且是发泡的,除了麦芽以外的原料和生产方法是不受限制的。所以,通过利用新的原料来增加发泡酒风味的多样性是相对容易的。例如,为了赋予发泡酒如类似啤酒的饮料以新的风味,可以使用绝对新的原料,所述绝对新的原料通过向现有的原料如麦芽中加入额外的其它原料获得(例如,参加特开平9-37756的权利要求1等)。但是,只要存在现在使用的诸如麦芽糖的原料就不容易获得绝对新的风味。所以,还有必要发展一种通过以新的方式加工现有原料来赋予发泡酒等绝对新的风味的技术。
迄今为止,已经发展了多种加工现有原料诸如麦芽的方法。例如,对于啤酒生产来说,使用特殊麦芽如类焦麦芽或焦化麦芽作为原料之一以便控制啤酒产品的颜色或风味。这种特殊麦芽通过将麦芽于较平常麦芽生产过程中更高的温度下烘烤进行生产以便发生焦糖化或Maillard反应。具体地,麦芽正常情况下于大约80℃烘烤大约2至6个小时终止发芽。另一方面,通过露天于大约100至130℃烘烤麦芽约2至6个小时来生产类焦麦芽,通过露天于大约130至160℃烘烤麦芽约2至6个小时来生产焦化麦芽。
但是,这种特殊麦芽的生产方法存在一个问题,即由于高温烘烤输入能较大。从减少输入能的角度,需要开发减少烘烤时间的技术。
而且,特殊麦芽的生产方法还存在一个问题,即由于麦芽在持续供氧的开放系统中进行烘烤麦芽中含有的物质被氧化。产生的这种氧化物对于啤酒或发泡酒的品质具有负面影响。在这类氧化物中,由于麦芽中所含脂类的氧化而产生的脂过氧化物和醛使啤酒或发泡酒的风味变质。例如,呈现氧化的气味并且在舌上留下不好的余味。此外,这种脂过氧化物和醛还降低泡沫稳定性并且损害风味稳定性。为此,当加工诸如如麦芽的原料时需要发展抑制原料中所含脂类氧化的技术。
在这些情况下,正在积极地研究使利用麦芽等作为原料生产酒精饮料的过程中物质氧化最小化的多种方法,并且已经公开了一些方法(见特开JP-A-2000-4866、2000-2701和2002-131306)。另外,还已开发了利用超临界CO2将从原料中去除脂类的技术(见日本专利3255962)。但是,仍然没有开发出在生产麦芽的方法中抑制用作原料的麦芽中所含脂类氧化的技术。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生产具有新风味的植物加工品的方法,以及利用植物加工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或饮料的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生产植物加工品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在生产上述植物加工品的方法中抑制植物中物质的氧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生产植物加工品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减少处理时间和输入能。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通过以高温或高压的液体或气体在低氧条件下处理植物,可以分解植物中的木质素并且增加低分子量酚类化合物(木质素的成分),诸如香草素,对香草酸或阿魏酸,从而使植物具有新的香味。此外,他们还发现Maillard反应在植物所含的组分中发生并且由于这种处理有机酸得以增加。Maillard反应的产物和通过上述处理产生的有机酸以及由于上述处理引起的植物中其它组分的变化使得提供具有新的芳香、口味和颜色的植物加工品以及利用这种植物加工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或饮料成为可能。
另外,本发明人还发现上述的处理可以减弱由氧化引起的植物中脂类或多酚的变质。结果,以上处理提供了新的植物加工品,其中氧化物如脂过氧化物的产生得到抑制,以上处理还提供了利用这种植物加工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或饮料。
已经公开了通过以超临界水或亚临界水处理植物来生产芳香化合物如香草素的方法(见特开平11-292799的权利要求1和第1页右栏中的45行)。但是,在低氧条件下以超临界水或亚临界水进行处理完全没有介绍。另外,完全没有采取对抗由于氧化作用导致的植物中脂类变质的对策并且完全没有建议这种对策。
作为与使用超临界水或亚临界水的情况相比较低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处理植物等的技术,已经公开了利用脱盐的或低盐深海水对种子进行高温和高压提取的技术(见特开2002-51751的权利要求8)。特开2002-51751是针对提供无色、无香味和无气味的透明矿泉水,所以其中没有描述或提出分解木质素赋予新香味的技术。此外,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提出采取针对阻止植物组分氧化的对策,并且处理时间太长(即,40分钟)。
所以,本发明是针对:
(1)生产植物加工品的方法,包括用高温和高压的液体、气体或流体在氧气浓度为0-1μg/mL的条件下处理植物或其处理物的步骤,
(2)根据上述(1)生产植物加工品的方法,其中在氧气浓度为0-1μg/mL的条件下,用140-500℃温度和0.1-100Mpa压力的液体、气体或流体处理植物或其处理物1-3,600秒。
(3)根据上述(1)生产植物加工品的方法,其中在氧气浓度为0-1μg/mL的条件下,用160-250℃温度和0.5-4.5Mpa压力的液体、气体或流体处理植物或其处理物10-1,200秒,
(4)根据上述(1)到(3)任一项生产植物加工品的方法,其中液体、气体、流体源自脱气液体,
(5)根据上述(1)到(4)任一项生产植物加工品的方法,其中利用氧气浓度0-1μg/mL的气体在处理之前净化处理容器,
(6)根据上述(5)的生产植物加工品的方法,其中氧气浓度0-1μg/mL的气体为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或脱氧的气体。
(7)根据上述(1)到(6)任一项的生产植物加工品的方法,其中植物或其处理物是含有木质素的植物或其处理物,以及
(8)根据上述(7)的生产植物加工品的方法,其中含有木质素的植物或其处理物是选自谷类、树、茶、其处理物和捣碎的副产品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针对
(9)一种由根据上述(1)到(8)任一项的方法生产的植物加工品,其包含0.15mg/100g或更多的香草素。
(10)根据上述(9)的植物加工品,其源自谷类、树、茶或其处理物,
(11)根据上述(10)的植物加工品,其源自麦芽和麦芽外壳,
(12)利用根据上述(9)到(11)任一项的植物加工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或饮料,
(13)根据上述(12)的食品或饮料,所述饮料选自酒类或软饮料,所述食品选自糖果和稻谷食品,
(14)利用根据上述(9)到(11)任一项的植物加工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或饮料,
(15)根据上述(14)的食品或饮料,为酒类,
(16)根据上述(12)的食品或饮料,其中利用根据上述(9)到(11)任一项的植物加工品作为原料,所述植物加工品的含量占除水以外的全部所用原料的大于0%但小于或等于100%,
(17)根据上述(16)的食品或饮料,其中根据上述(9)到(11)任一项的植物加工品的使用比率以重量计为相对于除水以外的全部所用原料的0.1-50%,
(18)根据上述(16)的食品或饮料,其中根据(9)到(11)任一项的植物加工品的使用比率以重量计为相对于除水以外的全部所用原料重量的0.3-30%,
(19)根据上述(12)到(18)任一项的食品或饮料,其包含0.005μg/mL或更多的香草素,以及
(20)利用根据上述(9)到(11)任一项的植物加工品作为至少一种原料生产的啤酒。
这里,术语“啤酒”意指在酒类税法中所定义的啤酒和类似啤酒的饮料包括发泡酒。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针对
(21)一种生产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的方法,包括用高温和高压的液体、气体或流体处理含有木质素的植物或其处理物以增加其中香草素含量的步骤,
(22)根据上述(21)的生产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的方法,其中液体、气体或流体的温度为140℃-500℃,而液体、气体或流体的压力为0.1-100MPa,
(23)根据上述(21)或(22)生产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的方法,其中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1到3,600秒,
(24)根据上述(21)到(23)任一项的生产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的方法,其中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是食品或饮料的原料,
(25)根据上述(21)到(24)任一项的生产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的方法,其中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是酒类或茶饮料的原料,
(26)根据上述(21)到(25)任一项的生产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的方法,其中含在木质素的植物或其处理物源自谷类,
(27)根据上述(26)的生产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的方法,其中谷类为麦芽,
(28)根据上述(21)到(27)任一项的生产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的方法,其中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的香草素含量是高温和高压处理之前含木质素的植物或其处理物香草素含量的三倍或更多倍,
(29)根据上述(21)到(28)任一项的生产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通过高温和高压处理获得的产品从高压暴露于低压,以排出水分并且使产品膨胀,
(30)根据上述(21)到(29)任一项的生产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的方法,其中使用挤压机,
(31)根据上述(29)或(30)生产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的方法,其中将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膨胀为条形、圆柱形、多边棱镜形、球形或多角体形,
(32)根据上述(21)到(31)任一项的生产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的方法,其中植物、其处理物,或含有该植物和/或其处理物的原料在氧气浓度为0-1μg/mL的条件下进行处理,
(33)一种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其根据上述(21)到(32)任一项的方法进行生产,
(34)一种含有麦芽的组合物,其根据上述(21)到(32)任一项的方法进行生产,
(35)食品或饮料,其使用由根据上述(21)到(32)任一项的方法生产的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作为原料进行生产,
(36)根据上述(35)的食品或饮料,其是啤酒、发泡酒、威士忌酒、烧酎(日本白酒)和果酒中的任一一种,
(37)根据上述(35)的食品或饮料,其含有0.005μg/mL或更多的香草素,以及
(38)根据上述(37)的食品或饮料,其是啤酒、发泡酒、威士忌酒、烧酎(日本白酒)和果酒中的任一一种。
根据本发明,可以水解和热分解木质素,由此获得含有低分子量木质素洐生的酚类化合物(木质素的组分)的植物加工品,所述木质素为植物中所含有的低水溶性化合物。所以,可以提供具有非传统醇香和浓郁口味的植物加工品。
根据本发明,还可以使植物组分和氧气之间的接触最小化,因为植物在密闭系统中用高温和高压液体或气体进行处理以保持低氧条件。结果,植物中所含物质,特别是脂类和醛的氧化作用得以抑制。从而可以提供舌上氧化性香味和使人不快的余味得以减弱的植物加工品。
另外,根据本发明,因为利用高温和高压液体或气体处理植物,还可以减少处理时间和输入能。
此外,当以高温和高压液体或气体处理植物时,在植物组分中发生Maillard反应从而将其颜色变成褐色,由此使植物加工品成为褐色。
谷类的外壳通过作为废物处理。但是,根据本发明,可以有效地利用或重复利用谷类外壳。
附图简述
图1显示了欧洲二条大麦(two-rowed barley)麦芽、将欧洲二条大麦麦芽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而获得的麦芽加工品以及特殊麦芽中所含长链脂肪酸的分析结果;
图2显示了欧洲二条大麦(two-rowed barley)麦芽、将欧洲二条大麦麦芽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而获得的麦芽加工品以及特殊麦芽的脂类过氧化的程度;以及
图3显示了欧洲二条大麦(two-rowed barley)麦芽、将欧洲二条大麦麦芽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而获得的麦芽加工品以及特殊麦芽中所含醛类的分析。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所用的植物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含有木质素的植物。这里,木质素是通过用酶进行的对羟基肉桂醇脱氢聚合作用而获得的产品,并且具有一定量的对甲氧基(Junzo Nakano,“Chemistry ofLignins,编辑.Uni Shuppan.K.K.,1990,15页”)。这类含有木质素的植物的典型例子包括维管植物如种子植物和蕨类。还可以使用其它植物,只要它们含有木质素。这类植物的具体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谷物如大麦、小麦、黑麦、野生燕麦(Avena sativa)、燕麦、水稻、玉米、日本仓院黍、谷子、黍(Panicum miliaceum)、荞麦和薏苡;树,诸如橡树、樱桃树、黄檗树(Phellodendron amurense)、枫树、七叶树、日本粟树、日本槐、日本榉树、日本柏树、日本雪松、日本金松、竹、日本橡树(Quercus cuspidata)、松树、Hiba(Thujopsis dolabrata)、竹草(bamboo grass)、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梅(Japanese apricot)、桃、藤、枞树、榆树、银杏、椿、柳树、桑树、柚树、桃花心木、木兰、日本柿、杏、木瓜、迷迭香、玫瑰、日本枸杞、贴梗海棠、香橄榄树、樟脑树、紫杉、刺槐和Ukogi;茶;和豆类,诸如大豆、红豆、豌豆、蚕豆和菜豆。含有木质素的组合物的例子包括上述的植物和其中两种或更多种的混合物。含香草素的组合物意为通过将其进行本发明的高温和高压处理而在其内部包含香草素的组合物。
本发明中,上面提到的“植物”不仅指完整的植物体还指植物组织或者植物体或者植物组织的处理物。也就是,在本发明中,不仅可以使用植物本身还可以使用其处理物。要使用的植物组织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它是植物体的一部分。这类植物组织的例子包括萌发的种子、萌发前的种子、种皮、芽、花、茎、叶和根。要使用的处理物并不进行特别限制,只要它是通过将植物体或植物组织进行某种加工而获得的。这类处理物的例子包括粉碎的材料、压榨的材料、磨碎的材料、干燥的材料、冻干的材料、提取物(包括通过超临界提取获得的提取物)、其浓缩物和提取物后的残余固体物质。更具体地,可以优选地将源自谷类外壳、麦芽和树以及捣浆副产品的剁碎或粉碎材料用作本发明中的植物。
用于本发明的上述植物也可以包括真菌。
在本发明中,以高温和高压的液体、气体或流体对上面提到的植物或其处理物进行处理。下文中,这类处理也称作“高温和高压处理”。
用来进行这类处理的液体的例子包括水、酒精、啤酒、发泡酒、威士忌酒、伏特加酒、杜松子酒、朗姆酒、茅台酒、麦芽威士忌、烧酎(日本白酒)、葡萄酒、白兰地、果汁、茶和麦芽饮料。这些液体可以单一地使用或是两种或多种的组合使用。另外,可以对它们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例子包括脱气和预先加入添加剂。对于脱气来说,例如可以通过去氧和减压。这类添加剂的例子包括抗氧化剂(例如,维生素C等)、具有催化木质素分解效应的物质(例如氧化锆)、酸性物质(例如乳酸、醋酸等)和碱性物质(例如碳酸钠、碳酸氢钠等)。对于预处理而言,还可以进行上面提到的液体的浓缩或稀释或改变上述液体的pH。
要用来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的气体的例子包括上面提到液体的蒸气。具体地,可以提到水蒸气,酒精蒸气,以及啤酒、威士忌和茶的蒸气。这些蒸气可以单独使用或者是两种或多种的组合使用。
要用来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的流体的例子包括源自上面提到液体的流体,如超临界流体和亚临界流体。当液体的温度和压力分别超过某些值(即,临界点)时,气体和液体的界面丧失并且以保持在某些范围内的流体状态共存。这种流体称为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是高密度的流体,具有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特性。亚临界流体是温度和压力在临界点之下的流体。
在高温和高压处理中,液体、气体或流体的温度优选在约140-500℃的范围内。通过将液体、气体或流体的温度设定为约140℃或更高,木质素的分解得以充分加速。但是,从安全、减少输入能以及资本投入的角度来看,液体、气体或流体的温度优选为约500℃或更低。另外,液体、气体或流体温度的优选范围为不会发生过度氧化并且由氧化作用导致的烧焦气味不会太强烈。所以,液体、气体或流体的温度更加优选在大约160-250℃的范围内。通过将液体、气体或流体的温度设定于以上范围内,木质素的分解更加有效地发生,可吸收糖量的降低较少,可以较容易地控制反应并且可以获得有稍许焦味的植物产品。特别优选地,液体、气体或流体的温度是在大约180-250℃的范围内。通过将液体、气体或流体的温度设定在上面的范围内,木质素的分解进一步加速并且因而增加了芳香成分,从而加工品可以具有良好的香味。当液体、气体或流体的温度为大约250℃或更低时,脂类的氧化得以抑制并且因而减弱了植物加工品的氧化性气味。如上所述,通过将液体、气体或流体的温度设定为大约140-500℃范围内的一个值,有可能获得本发明的效果。但是,通过将液体、气体或流体的温度设定为接近最优选范围内的值,即在大约180-250℃范围内,有可能获得本发明更好的效果。也就是说,只要液体、气体或流体的温度在大约140-500℃的范围内,就可能根据温度值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在高温和高压处理中,液体、气体或流体的压力优选在大约0.1-100MPa的范围中。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压力”意为“表压”。例如,当将“0.1MPa的压力”换算成绝对压力时就应该将大气压力加0.1Mpa。通过将液体,气体或者流体的压力值设定在上述范围内,可以有效分解包含于植物中的木质素。更具体地,液体、气体或流体的压力在大约0.25到4.5MPa的范围中。如上所述,通过将液体、气体或流体的压力设定在0.1到100MPa的范围内,可以获得本发明的效果。但是,通过将液体、气体或流体的压力设定于接近最优选范围,即在约0.25到4.5MPa的范围内,可以获得本发明更好效果。也就是说,只要液体、气体或流体的压力在约0.1到100MPa的范围内,就可能根据压力值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另外,优选在大约0-1μg/mL的氧气浓度条件下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在本发明中,这种低氧条件可以通过已知的方法产生。例如,通过对即将用于高温和高压处理的液体脱气(即从液体中去除空气)可以产生这种低氧条件。或者,可以预先向即将用于高温和高压处理的液体中加入能够去除氧气的物质而不是使用脱气液体。另外,通过在高温和高压处理之前用具有大约0-1μg/mL氧气浓度的气体来静化处理容器的内部,可以产生这种低氧条件。这里,具有大约0-1μg/mL的氧气浓度的气体没有特定限制,但是优选为惰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或脱氧的气体。作为脱氧的气体,例如可以为通过将脱气的液体煮沸而获得的气体。在处理过程中氧气浓度可以通过已知的方法进行测量。例如,氧气浓度可以利用经常使用的溶氧计(DO meter)进行测量。通过在低氧的条件下进行高温和高压的处理,可以抑制由于植物中所含物质,特别是容易氧化的脂类和多酚类的氧化引起的变质。此外,还可以抑制处理容器诸如蒸发器等的腐蚀或损坏。
处理时间优选在大约1-3,600秒的范围内,更优选在大约10-1,200秒的范围内。通过将处理时间设定在以上范围内的值,可以使反应的发生更加稳定和可靠并且获得氧化影响较小的植物加工品。甚至更加优选地,处理时间在约10-600秒的范围内。通过将处理时间设定在以上范围内的值,可以减少输入能。特别优选地,处理时间在约10-300秒的范围内。通过将处理时间设定在以上范围内的,还可以提高利用能力并且进一步减少输入能。如上所述,通过将处理时间设定为在约1-3,600秒的范围内,有可能获得本发明的效果。但是,通过将处理时间设定为接近最优选范围,即在约10-300秒的范围内,就可以获得本发明更好的效果。也就是说,只要处理时间在1-3,600秒的范围内,就可能根据处理时间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对用于高温和高压处理的装置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它具有能够承受高温和高压的结构。作为这类装置,例如可以可以是耐压反应器和加热设备一起使用的装置。在这类装置中,通过加热设备加热液体或气体以产生具有高温和高压的液体或气体,并且将这类液体或气体向反应器进料。所用的加热设备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它能够加热液体或气体。例如,可以利用但不限于,电力、油、煤、气、太阳能或地热能进行加热。反应器或管道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它耐热并且耐压,但不优选引起诸如金属的组分洗脱、产生毒性物质以及散发令人不愉快气味的材料。为此,反应器或管道的原材料优选,但不限于不锈钢以阻止不希望的反应、腐蚀和变质。
在本发明中,已知的处理可以在高温和高压处理之后进一步实施。已知处理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粉碎、提取(包括超临界提取)和干燥。
在用液体、气体或流体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之后,可以进一步实施干燥步骤。当通过高温和高压处理而获得的植物加工品保持原状时,淀粉发生固化从而当进行冷却时植物加工品变得强直。结果,随后的粉碎步骤需要更大的动力。为此,为了获得一种易于处理的植物加工品,优选采用干燥步骤,由此使得随后的粉碎步骤易于进行。作为干燥方法,例如可以为在高温和高压处理之后快速降低压力以在短时期内排出水汽,即快速干燥植物加工品。根据这种方法,有可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即植物加工品在高温和高压处理之后变得强直,因为压力的快速降低使得植物加工品可能具有一种像海绵的结构。这种干燥步骤还使得易于进行随后的溶解和粉碎。如上所述,与在完成以液体、气体或流体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之后自然干燥植物加工品相比,通过在完成以液体、气体或流体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之后主动地干燥植物加工品,在随后的步骤中可以更加容易地控制植物加工品。
另外,在这种干燥步骤中,通过一起利用挤压装置、牵拉装置和必要时的切割装置,用液体、气体或流体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而获得的植物加工品可以成形为所希望的形状,如条状、圆柱形、球形、多边棱镜形或多角体形。此时,可以控制植物加工品的含水量。
在高温和高压处理之时或高温和高压处理之前,还可以加上一个粉碎步骤。通过实施粉碎步骤,可以均一地进行处理、原料可以均一地进行混合并且可以均一地制成根据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此外,这种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可以更容易地成形为希望的形状。除了这类粉碎步骤,还可以加上一种混合步骤。通过实施混合步骤,可以均一地混合粉碎的原料。
以上干燥步骤可以在真空下或在减压下,或在惰性气体的环境中进行从而阻止植物加工品的氧化。从而可以阻止脂类的氧化。所用的惰性气体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它能够阻止氧化。这种惰性气体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氮气、氩气、二氧化碳和氢气。
在本发明中,并不总是有必要在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时建立低氧的条件。即使在未将氧气浓度设定低的情况下,仍然有可能充分地获得本发明的效果。所以,并不特别必要使用脱气的水。
作为有效实施本发明的装置,可以使用挤压机。挤压机的使用可以使高温和高压处理之后的操作十分容易进行。此外,由于挤压机允许进行连续处理,从而可以提供大量的加工品。为此,挤压机是适合于本发明的。这种挤压机经常用于生产膨化食品。挤压机的例子包括多螺旋挤压机如双螺旋挤压机和单螺旋挤压机。在这种挤压机中,原料当由挤压圆柱中提供的螺旋所混合时被加热和加压并且随后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挤压通过铸模。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双螺旋挤压机稳定地实施高温和高压处理。在本发明中,优选在大约0.1-100MPa的压力和约140-250℃的温度下,更加优选在大约0.5-4.5MPa的压力和160-250℃的温度下实施使用这种挤压机的处理约10到1,200秒。通过在以上条件下实施处理,有可能有效地分解木质素,提高香草素的含量,并且获得一种少焦的植物加工品。如上所述,挤压机的使用可以持续地实施处理。另外,通过在处理后快速地从高到低改变处理环境的压力,可以排出水分。另外,通过适当地选择铸模的形状,可以将植物加工品成形为希望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植物产品是膨化的,所以植物加工品易于溶解在诸如水的液体中。在利用挤压机实施高温和高压处理的情况下,并不总是需要控制氧气浓度。也就是,可以通过正常的操作方法来实施高温和高压不用使用脱气的水。
作为除了挤压机之外的适于实施本发明的装置,还可以使用用于生产爆米花(稻米小吃)的装置。通过使用这种爆米花的装置,可以在批量处理后从高到低快速地改变压力。在使用这种爆米花的装置以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该装置优选由耐高温和高压的材料,诸如SUS等制成。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装置并不限于以上所述的装置,还可以使用其它的装置,只要它们能够满足以上所述的条件。另外,期望会开发出新的装置。
直到现在,能够有效地分解木质素的实施条件还未开发出来。本发明解决了该问题。本发明的效果可以通过分解木质素而得以基本获得。本发明首次公开了有效分解木质素的途径并且使用木质素的分解产物作为原料生产各种食品和饮料的方法。这使得有可能生产具有绝对新口味和芳香的啤酒或发泡酒。
与处理之前相比,通过上述高温和高压处理获得的植物加工品含有大量的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术语“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是对于构成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的一般术语。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包括通过,例如,木质素的分解产生的酚类化合物。低分子的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包括对羟苯基化合物诸如对香豆酸、愈创木酚基化合物如香草素和阿魏酸、丁香基化合物如丁香酸和丁香醛及其寡聚物。
通过增加植物加工品中所含的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的量,有可能赋予植物加工品以由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所产生的醇香、浓郁和可口的味道。此外,由于高温和高压处理Maillard反应得以发生从而植物加工品变为褐色。所以,例如,本发明的麦芽加工品可以用作传统使用的特殊麦芽如类焦麦芽或焦化麦芽的替代品。
通过上述高温和高压处理获得的植物加工品优选包含大约0.05mg/100g或更多的香草素,尤其是大约0.15mg/100g或更多。植物加工品中所含的香草素的量可以通过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进行测量。由于天然植物中所含的香草素的量十分小,在植物加工品中所含的香草素的量可以用作根据本发明的高温和高压处理的评价指标。即,通过测量植物加工品中所含的香草素的量,可能测定在高温和高压处理中木质素的分解效率。测量结果还可以用于产品的质量控制。
尤其是,谷类或其处理物的加工品优选包含大约0.15mg/100g或更多的香草素。当谷类诸如麦芽、发芽前的大麦种子,或稻谷种子或其处理物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时,木质素被分解产生大量的香草素(在天然植物难以检测到)和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在天然植物中仅少量含有)诸如对香豆酸和阿魏酸。更加具体地,在利用液体、气体或流体于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处理麦芽以获得一种麦芽加工品的情况中,麦芽加工品优选包含大约0.05-150mg的香草素/100g麦芽,更加优选0.1-150mg香草素/100g麦芽,甚至更加优选0.15-150mg香草素/100g麦芽。在利用液体、气体或流体于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处理麦芽外壳以获得一种麦芽外壳加工品的情况中,麦芽外壳加工品优选包含大约0.15-150mg的香草素/100g的麦芽外壳,更加优选约0.3-100mg的香草素/100g麦芽外壳,甚至更优选约0.3-75mg的香草素/100g麦芽外壳。
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的特征是氧化物的含量比传统植物加工品的含量低。由于难以直接测量植物加工品中所含的产生氧化物的量,对作为脂类氧化物的具有共轭二烯的脂肪酸、醛和游离的脂肪酸进行分析以评价植物加工品。作为植物加工品的优选例子,可以使用一种与传统植物加工品相比在234nm处具有基本上较低吸光度的植物加工品。植物加工品于234nm处的较低吸光度意味着不饱和脂肪酸的较低氧化程度,因为作为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物的共轭二烯烃强烈地吸收234nm处的光。另外,作为植物加工品的优选例子,还可以提及一种与传统的植物加工品相比包含基本上较小量的醛的植物加工品,它是作为共轭二烯烃型脂肪酸中共轭二烯烃裂解的结果而产生的。醛是脂肪酸氧化物的代表,它们的量可以容易地进行测量。而且,由于氧化产生了游离的脂肪酸,通过已知的方法对游离的长链脂肪酸进行测量,具体是通过下面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作为植物加工品的优选的例子,还可以提及一种含有与传统的植物加工品相比包含基本上较小量的游离脂肪酸的植物加工品。
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可以用于多种目的。例如,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可以添加到食品或饮料中。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本身可以作为食品或饮料适当地使用。在这种情况中,植物加工品优选为能够为动物所饮食的饮料所代表的液体,或是一种通过将植物利用液体蒸汽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的植物加工品。这种饮料的例子包括酒精类饮料和软饮料如果汁、咖啡、茶和麦芽饮料。这种食品的例子包括糖食、面包和小甜面包、面粉、面条、稻谷食品、农业加工食品、林业加工食品、家畜加工食品、鱼类加工食品、牛奶、乳制品、油脂、油脂加工食品、调味品和食品的其它原料。
可以根据正常的食品生产方法通过利用含有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的原料生产含有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的食品。可以将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在生产期间加入或加入到最终产品中。加入的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的量没有特别地限定,只要它大于重量的0%。加入的植物加工品的量可以是重量的100%,但是优选在重量的0.1%-50%的范围内,更加优选在重量的0.1%-30%的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相对于除了水之外的所有原料的利用比率并不进行特别限定,只要它大于重量的0%。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相对于除了水之外的所有原料的利用比率可以是重量的100%,但是优选在重量的0.1%-50%的范围内,更加优选在重量的0.5%-30%的范围内。通过以这种方式加入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有可能赋予食品以醇香和浓郁味道。作为这种食品的优选的例子,可以提及糖食和稻谷食品。糖食的例子包括爆米花(稻米小吃)、小甜饼、饼干、米饼、arare(小球形的米饼)、okaki(粘性的米饼)、糖果、口香糖和点心食品。稻谷食品的例子包括烹食的白米、烹食的糙米、带有外壳的类似稻谷的食品、油炸的稻谷、takikomigohan(与蔬菜和肉类一起蒸煮的调味稻谷)和mugimeshi(与大麦一起烹食的稻谷)。
可以根据正常的酒类生产方法利用含有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的原料生产含有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的酒类。这里,酒类意为具有1%或更高酒精含量的饮料。这种酒的例子包括酒类税法中限定的清酒、合成清酒、烧酎(日本白酒)、mirin(在日本白酒基础上混合的酒)、啤酒、发泡酒、果酒、威士忌、烈酒、利口酒以及各种酒类。
加入到酒类原料中的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的量可以是大于相对于所用源于植物的原料以重量计总量的0%但小于或等于100%。但是,它优选在重量的0.1%-40%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在重量的0.5%-10%的范围内。通过把要加入的植物加工品的量设定在以上范围之内,可以适当地赋予酒类良好的香味。这里,术语“源自植物的原料”意为源自植物的酒类的原料。这种源自植物的原料的例子包括诸如大麦、稻谷和玉米的谷类。
向酒类原料中添加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的时机并不进行特别地限定。在生产啤酒的情况下,优选在捣浆(淀粉化过程)期间或捣浆前添加植物加工品。在生产威士忌的情况下,优选在蒸馏前捣浆期间或捣浆前添加植物加工品。在生产烧酎(日本白酒)的情况下,优选在发酵前生产糖蜜时添加植物加工品。在生产烈酒的情况下,优选在发酵前生产糖蜜时、蒸馏之前、浸入酒精中期间或混合以获得最终产品之时添加植物加工品。在生产利口酒的情况下,优选在浸入酒精中期间或混合以获得最终产品之时添加植物加工品。通过以高温和高压酒精或气态酒精处理植物获得的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也可以用作利口酒。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酒类是利用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作为原料生产的,它具有产自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的醇香和浓郁口味。本发明的酒类优选含有0.005μg/mL或者更大量的香草素。尤其是,在发泡酒的情况下,优选包含约0.005-5μg/mL的香草素,更加优选大约0.005-1μg/mL,甚至更加优选大约0.005-0.1μg/mL。对于啤酒来说,它优选包含约0.005-20μg/mL的香草素,更加优选约0.005-5μg/mL,甚至更加优选大约0.005-1μg/mL。
可以根据正常的生产软饮料的方法利用例如含有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的原料生产含有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的软饮料。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可以在生产期间加入或加入到最终产品中。加入的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的量没有特别地限定,但是优选在以重量计约0.1%-50%的范围内,更优选以重量计约0.1%-30%的范围内。通过以这种方式加入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有可能赋予软饮料醇香和浓郁口味。优选的软饮料的例子包括茶、大麦茶、糙米茶、两种或多种原料混合的茶,和咖啡。
下面,将具体地介绍代表性的植物加工品、食品和饮料。
(木质素分解和低氧化的谷类)
当将谷类在低氧的条件下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时,脂类的氧化被抑制而木质素被分解以产生源自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如香草素。这种源自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有机酸和Maillard反应的产物可以提供具有新风味的谷类。例如,通过利用液体、气体、流体以高温和高压(优选地,但不限于,140-250℃的温度和0.25-4.5MPa的压力)处理适量的麦芽合适的时间(优选地,但不限于,10-1,200秒),可以获得木质素分解和低氧化的麦芽。由于这样获得的木质素分解和低氧化的麦芽具有醇香、甜的或像谷类一样的芳香,浓郁以及可口的味道,它可以用作食品或饮料的原料。此外,这种木质素分解和低氧化的麦芽还可以给饮料和食品赋予颜色。所用谷类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大麦、小麦、黑麦、野生燕麦(Avena sativa)、燕麦、水稻、玉米、日本仓院黍、谷子、黍(Panicum miliaceum)、荞麦和薏苡,它们的发芽种子,发芽前的种子和植物体的部分,如麦杆、叶、茎和根。
(木质素分解和低氧化的树木)
当将树木在低氧的条件下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时,脂类的氧化被抑制而木质素被分解以产生源自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如香草素。这种源自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有机酸和Maillard反应的产物可以提供具有新风味的树木。例如,通过利用液体、气体、流体以高温和高压(优选但不限于,140-250℃的温度和0.25-4.5MPa的压力)处理适量的树木合适的时间(优选地,但不限于,10-1,200秒),可以获得木质素分解和低氧化的橡树。由于这样获得的木质素分解和低氧化的橡树具有醇香、甜的芳香或浓郁以及可口的味道,它可以用作食品和饮料的原料。此外,木质素分解和低氧化的橡木还可以给饮料和食品赋予颜色。所用树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木本植物诸如落叶宽叶树(例如,樱桃树、黄檗树(Phellodendron amurense)、枫树、七叶树、日本粟树、日本槐、日本榉树),常绿针叶树(例如,日本柏树、日本雪松和日本金松)、竹子、竹草、它们发芽的种子或发芽前的种子,以及植物体的部分,如花、叶、茎和根。
(木质素分解和低氧化的豆类)
当将豆类在低氧的条件下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时,脂类的氧化被抑制而木质素被分解以产生源自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如香草素。这种源自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有机酸和Maillard反应的产物可以提供具有新风味的豆类。例如,通过利用液体、气体、流体以高温和高压(优选地,但不限于,140-250℃的温度和0.25-4.5MPa的压力)处理适量的豆类合适的时间(优选地,但不限于,10-1,200秒),有可能获得木质素分解和低氧化的豆类。由于这样获得的木质素分解和低氧化的豆类具有醇厚的或甜的芳香、浓郁和可口的味道,它可以用作食品和饮料的原料。此外,木质素分解和低氧化的豆类还可以给饮料和食品赋予颜色。所用豆类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大豆、红豆、豌豆、蚕豆、云豆、它们的发芽的种子或发芽前的种子,以及植物体的部分,如叶、茎和根。
(木质素分解和低氧化的茶)
当将茶在低氧的条件下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时,脂类的氧化被抑制而木质素被分解以产生源自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如香草素。这种源自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有机酸和Maillard反应的产物可以提供具有新风味和颜色的茶。例如,通过利用液体、气体、流体以高温和高压(优选地,但不限于,140-250℃的温度和0.25-4.5MPa的压力)处理适量的茶叶合适的时间(优选地,但不限于,10-1,200秒),可以获得木质素分解和低氧化的茶叶。由于这样获得的木质素分解和低氧化的茶叶具有醇厚的或甜的芳香、浓郁和可口的味道,它可以用作食品和饮料的原料。此外,木质素分解和低氧化的茶叶还可以给食品和饮料赋予颜色。所用茶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新鲜的茶叶、茶种子、茶植物、未发酵的茶叶、半发酵的茶叶和发酵的茶叶。
(木质素分解和低氧化的咖啡豆)
当将咖啡豆在低氧的条件下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时,脂类的氧化被抑制而木质素被分解以产生源自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如香草素。这种源自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有机酸和Maillard反应的产物可以提供具有新风味的咖啡豆。例如,通过利用液体、气体、流体以高温和高压(优选地,但不限于,140-250℃的温度和0.25-4.5MPa的压力)处理适量的新鲜咖啡豆合适的时间(优选地,但不限于,10-1,200秒),有可能获得木质素分解和低氧化的咖啡豆。由于这样获得的木质素分解和低氧化的咖啡豆具有醇厚的芳香、浓郁、可口的味道和酸味,它可以用作食品和饮料的原料。对所用的咖啡豆并不进行特别地限定,只要它们能够提供咖啡,并且对产区和种类也不进行特别地限定。
(茶饮料)
还可以利用已经进行过高温和高压处理的含有木质素的材料生产具有新风味的茶饮料。例如,将适量的已经进行过根据本发明的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加入到原料中(所加麦芽的量优选,但不限于,是所用原料的大约0.1-30%;优选在以温水或热水进行提取的过程中或混合以获得最终产品的过程中加入麦芽,但是加入麦芽的时机并不限定于此),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生产茶饮料,由此得到具有新风味的茶饮料。通过以这种方式生产茶饮料,可以赋予茶饮料醇厚的芳香和甜的或类似谷物的香味并且增强茶饮料的浓郁和可口的味道。此外,还可能对茶饮料赋予颜色,由此可以控制产品的颜色。所用的含有木质素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大麦、小麦、黑麦、野生燕麦(Avena sativa)、燕麦、水稻、玉米、日本仓院黍、谷子、黍(Panicummiliaceum)、荞麦和薏苡;木本植物如落叶宽叶树(樱桃树、黄檗树(Phellodendron amurense)、枫树、七叶树、日本粟树、日本槐、日本榉树)),常绿针叶树(例如,日本柏树、日本雪松和日本金松)、竹子和竹草;豆类如大豆、红豆、豌豆、蚕豆和云豆;茶;咖啡;和它们的发芽的种子或发芽前的种子,以及植物体的部分,如种子表皮、花、叶、茎和根。茶饮料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大麦茶、Genmaicha(糙米茶;混以烘烤的和爆裂的稻谷的粗茶)、绿茶、中国茶如乌龙茶、Dokudamicha(源自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叶的茶)、Habucha(senna茶;源自肉桂种子的茶)、Maccha(粉末状的绿茶)、Gyokuro(精制的绿茶)、Kyobancha(Kyoto生产的粗茶)、Hojicha(烘烤的茶)、SenchaKarigane(在日本的Karigane最受欢迎的绿茶)、Gyokuro Karigane(在日本Karigane,Miyazaki生产的精制绿茶)、Sencha(在日本最受欢迎的绿茶)、Konacha(粉末状的茶)、Tochucha(杜仲茶)、Genpicha(减肥茶)、rooibos茶、薏苡茶、Shincha(新的茶),以及两种或多种原料混合的茶。
(软饮料)
还可以利用已经进行过高温和高压处理的含有木质素的材料生产具有新风味的软饮料。例如,将适量的已经进行过根据本发明的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加入到原料中(所加麦芽的量优选,但不限于,是所用原料的大约0.1-30%;可以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时间加入麦芽,但是优选在混合以获得最终产品的过程中加入),并且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生产软饮料,由此得到具有新风味的软饮料。通过以这种方式生产软饮料,有可能赋予软饮料醇厚的香味和甜的或类似谷物的香味并且增强软饮料的浓郁和可口的味道。此外,还可能对软饮料赋予颜色,由此可以控制产品的颜色。所用的含有木质素的材料并不限于麦芽,含有木质素的材料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谷类如大麦、小麦、黑麦、野燕麦(Avena sativa)、燕麦、水稻、玉米、仓院黍、谷子、普通黍、荞麦和珍珠大麦;木本植物如落叶宽叶树(例如,樱桃树、黄檗树(Phellodendron amurense)、枫树、七叶树、日本粟树、日本槐、日本榉树),常绿针叶树(例如,日本柏树、日本雪松和日本金松)、竹子和竹草;豆类如大豆、红豆、豌豆、蚕豆和云豆;茶;咖啡;和它们的发芽的种子或发芽前的种子,以及植物体的部分或部件,如种子表皮、花、叶、茎和根。软饮料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果汁,碳酸饮料、麦芽饮料、乳酸菌饮料、健康饮料、运动饮料、氨基酸饮料和维生素饮料。
(咖啡饮料)
还可以利用已经进行过高温和高压处理的含有木质素的材料生产具有新风味的咖啡饮料。例如,将适量的已经进行过根据本发明的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加入到原料中(所加麦芽的量优选但不限于,是所用原料的大约0.1-10%;可以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时间加入麦芽,但是优选在混合以获得最终产品的过程中加入),并且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生产咖啡饮料,由此得到具有新风味的咖啡饮料。通过以这种方式生产咖啡饮料,有可能赋予咖啡饮料甜的或类似谷物的香味并且增强咖啡饮料的浓郁和可口的味道。所用的含有木质素的材料并不限于麦芽,含有木质素的材料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谷类如大麦、小麦、黑麦、野燕麦(Avena sativa)、燕麦、水稻、玉米、仓院黍、谷子、黍(Panicum miliaceum)、荞麦和薏苡;木本植物如落叶宽叶树(例如,樱桃树、黄檗树(Phellodendron amurense)、枫树、七叶树、日本粟树、日本槐、日本榉树),常绿针叶树(例如,日本柏树、日本雪松和日本金松)、竹子和竹草;豆类如大豆、红豆、豌豆、蚕豆和云豆;茶;咖啡;和它们的发芽的种子或发芽前的种子,以及植物体的部分,如种子表皮、花、叶、茎和根。尤其是,在使用咖啡豆的情况中,优选原料仅包含咖啡豆,所述咖啡豆已经进行过根据本发明的高温和高压处理,从而可以获得具有类似谷物的芳香以及浓郁口味的非传统咖啡。咖啡饮料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咖啡、基于咖啡的饮料和含有咖啡的软饮料。
(糖食)
还可以利用通过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获得的食品和饮料的原料生产具有新风味的糖食。例如,将适量的已经进行过根据本发明的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加入到原料中(所加麦芽的量为所用原料的0.1%但100%;可以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时间加入麦芽,或者可以加入到最终产品中),并且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生产糖食,由此得到具有新风味的糖食。通过以这种方式生产糖食,有可能赋予糖食醇厚的香味,甜的或类似谷物的香味并且增强糖食的浓郁和可口的味道。此外,还可能对糖食赋予颜色,由此可以控制产品的颜色。所用的含有木质素的材料并不限于麦芽,含有木质素的材料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谷类如大麦、小麦、黑麦、野燕麦(Avena sativa)、燕麦、水稻、玉米、仓院黍、谷子、黍(Panicum miliaceum)、荞麦和薏苡;木本植物如落叶宽叶树(例如,樱桃树、黄檗树(Phellodendronamurense)、枫树、七叶树、日本粟树、日本槐、日本榉树),常绿针叶树(例如,日本柏树、日本雪松和日本金松)、竹子和竹草;豆类如大豆、红豆、豌豆、蚕豆和云豆;茶;咖啡;和它们的发芽的种子或发芽前的种子,以及植物体的部分,如种子表皮、花、叶、茎和根。糖食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爆米花(稻米小吃)、小甜饼、饼干、米饼干、arare(小球形的米饼干)、okaki(胶质的米饼干)、糖果、口香糖和点心食品。
(稻谷食品)
还可以利用已经进行过高温和高压处理的谷类生产具有新风味的稻谷食品。例如,将适量的已经进行过根据本发明的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加入到原料中(所加麦芽的量为所用原料的0.1%-100%;可以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时间加入麦芽,或者可以加入到最终产品中),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生产稻谷食品的方法生产稻谷食品,由此得到具有新风味的稻谷食品。通过以这种方式生产稻谷食品,有可能赋予稻谷食品醇厚的香味,甜的或类似谷物的香味并且增强稻谷食品的浓郁和可口的味道。此外,还可能对稻谷食品赋予颜色,由此可以控制产品的颜色。所用的含有木质素的材料并不限于麦芽,含有木质素的材料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谷类如大麦、小麦、黑麦、野燕麦(Avena sativa)、燕麦、水稻、玉米、仓院黍、谷子、黍(Panicummiliaceum)、荞麦和薏苡、和它们的发芽的种子或发芽前的种子,以及植物体的部分,如种子表皮、花、叶、茎和根。稻谷食品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白米、糙米、带有外壳的稻谷样的食品、油炸的稻谷、takikomigohan(与蔬菜和肉类一起蒸煮的调味稻谷)、mugimeshi(与大麦一起烹食的稻谷)、sobameshi(与荞麦一起烹食的稻谷)、kamameshi(置于小壶中的煮沸的米)、sekihan(与红豆一起烹食的稻谷)、torimeshi(与鸡肉一起烹食的稻谷)、gomokumeshi(与各种成分一起烹食的稻谷)、matsutakegohan(与matsutake蘑菇一起烹食的稻谷)、kakimeshi(与牡蛎一起烹食的稻谷)、taimeshi(与海鲷一起烹食的稻谷)、takomeshi(与章鱼一起烹食的稻谷)和hotatemeshi(与扇贝一起烹食的稻谷)。
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实施例介绍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注意除非另外指定在实施例中的术语“%”意为“重量%”。
实施例1: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中的源自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的分析
利用高温和高压蒸气处理试验装置(Hisaka Works,Ltd.,HTS-25/140-8039)和蒸发器(MIURA Co.Ltd.,PH-100)以下列方式实施高温和高压处理。将6kg的欧洲二条大麦麦芽置于由SUS316合金制成的12升篓中,将篓密封于由SUS316合金制成的30升耐热和耐压容器中。由水(氧气浓度:0.3μg/mL)生成高温和高压的蒸气(2.7MPa,230℃),将高温和高压的蒸气充入容器中大约1秒钟以净化空气,所述水已经利用氧气还原设备(MIURA Co.,Ltd.,DOR-1000P)从其中去除氧气。随后,将容器于高温和高压条件(200℃,1.4MPa)下保持60秒。处理后,当容器冷却至80℃或更低的时候打开容器以取出麦芽。将麦芽空气干燥一昼夜。以此方式,获得根据本发明的麦芽加工品。
以下列方式在麦芽、已经进行过根据本发明的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和特殊麦芽如类焦麦芽或焦化麦芽之间比较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的量。将每种麦芽进行粉碎,随后向20g的粉末状麦芽中加入80mL的水。对由此得到的混合物于65℃萃取15分钟和于75℃萃取15分钟。随后,以下列方式测量萃取的混合物中所含的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的量。向20g混合物中加入相同量的乙酸乙酯。将它们振荡10分钟,随后收集乙酸乙酯层。重复该操作3次以获得乙酸乙酯层。利用旋转蒸发器对乙酸乙酯层进行浓缩和干燥。将由此得到的浓缩物溶于1mL的甲醇中,随后对10μ1的溶液进行HPLC以测量在280nm处的吸光度。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Shimadzu Corportion,CLASS-VPseries)、Deverosil-C30柱(Nomura Chemical Co.,Ltd.,4.6×150mm)和基于水-乙腈的溶剂进行测量。分析条件显示于下。
溶液A:TFA(三氟乙酸)的0.05%水溶液
溶液B:TFA的0.05%的90%乙腈水溶液
流速:0至20%的线性梯度溶液B于100分钟内1mL/min
化合物鉴定是基于核磁共振、紫外线吸收曲线和保留时间与商业上现有的参照材料的那些参数的比较。由参照材料的紫外线吸收计算化合物的量。
分析结果显示于表1中。注意表1中的每个值都代表100麦芽中所含的化合物的量(mg)。
表1
  麦芽   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   类焦麦芽   焦化麦芽
  原儿茶醛   0.00   0.00   0.00   0.00
  香草酸   0.36   0.41   0.45   0.40
  香草素   0.04   7.23   1.20   0.50
  对香豆酸   0.16   4.52   1.40   0.00
  丁香醛   0.00   0.00   0.00   0.00
  阿魏酸   0.46   4.11   1.15   0.00
如从表1中所显而易见的,麦芽正常情况下仅含有痕量香草素,所以在正常的麦芽中难以检测到香草素。麦芽正常情况下还仅含有少量的对香豆酸和阿魏酸。但是,已经进行过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包含大量的通过木质素分解的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如香草素、对香豆酸和阿魏酸。由该结果,显而易见,通过将含有木质素的谷类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有可能提高低分子酚类化合物的量。如表1中所示,当将麦芽作为含有木质素的谷类于200℃、1.4MPa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60秒时,香草素的量与原麦芽相比提高了约180倍。在这种情况下,香草素占谷类总重的0.007%。由于高温和高压处理而产生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不仅发生于麦芽中,还发生于,例如,谷类如大麦、小麦、黑麦、野燕麦(Avena sativa)、燕麦、水稻、玉米、日本仓院黍、谷子、黍(Panicum miliaceum)、荞麦和薏苡、它们的发芽的种子或发芽前的种子,以及植物体的部分,如叶、茎和根。尽管与麦芽相比所获得的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的量和组合物稍微不同,这些除了麦芽之外的谷类也给出了与麦芽相似的结果。
如从表1中所显而易见的,特殊麦芽如类焦麦芽或焦化麦芽也仅包含痕量的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
通过利用本发明的高温和高压处理,可以分解正常麦芽中所含的木质素并且显著提高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如香草素的量,由此获得具有非传统材料组分的新的植物加工品。
实施例2: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外壳中所含的源自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的分析
利用由AKICO有限公司制造的高温和高压反应器以下列方式实施高温和高压处理。将40g的水(氧气浓度:0.3μg/mL)置于由SUS316合金制成的400毫升的耐热和耐压容器中,所述水已经利用氧气还原设备(MIURA有限公司,DOR-1000P)从其中去除氧气。将30g麦芽外壳置于由SUS316合金制成的200毫升的蒌中,将蒌置于反应器中而篓不与水接触。由干燥磨碎的欧洲二条大麦麦芽并且利用筛子(0.7mm)将由此获得的麦芽粉进行分级获得麦芽外壳。向反应器充入氮气约5秒以静化反应器中的空气,随后将反应器保持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140℃和0.25MPa,200℃和1.4MPa或250℃和4.5MPa)60秒。随后,将反应器冷却并当反应器的温度降低到80℃或更低的时候打开反应器以取出麦芽外壳。以此方式,获得根据本发明的麦芽外壳。
向20g已经进行过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外壳中加入80mL的水。将由此得到的混合物于65℃萃取15分钟和于75℃萃取15分钟。随后,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测量萃取的混合物中所含的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的量。测量结果显示于表2中。注意表2中的每个值都代表100麦芽外壳中所含的化合物的量(mg)。
表2
  麦芽外壳   于140℃处理的麦芽外壳  于200℃处理的麦芽外壳  于250℃处理的麦芽外壳
  原儿茶醛   0.00   0.00   4.48   13.48
  香草酸   0.25   1.94   12.33   45.39
  香草素   0.10   2.11   15.43   50.79
  对香豆酸   0.45   2.32   29.76   62.84
  丁香醛   0.00   0.00   0.17   7.71
  阿魏酸   0.60   1.88   14.39   47.01
传统上,当生产啤酒或发泡酒时,谷类外壳被当作废物处理。但是,对于谷物来说,其中的大多数木质素都位于外壳中。所以,通过将谷类外壳进行根据本发明的高温和高压处理,有可能获得与当处理全谷物时相比相同量的或更多的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如表2中所示,当将谷类外壳或含谷类外壳的部分进行根据本发明的高温和高压处理时,木质素的分解产物,即,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如香草素得以大量的生产。
这些由香草素所代表的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具有香味,所以它可能对谷类加工品赋予有特色的醇厚香味。另外,当仅仅处理具有高木质素含量的谷类外壳时,加工品的醇厚香味得以增强,因为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相对于加工品总重量的比率提高了。
实施例3:抑制脂类氧化的研究
传统的特殊麦芽一般通过在空气中烘烤含有木质素的植物如谷类而进行生产。但是,由于根据本发明的高温和高压处理是在脱气的系统中进行的,得到的效果不同于传统特殊麦芽的效果。即,由于在低氧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脂类的氧化得到抑制,由此可以生产出低氧化谷类加工品。根据本发明,当处理谷类时可以使与氧气的接触最小化,由此抑制谷类中所含的脂类的氧化。
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将麦芽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
图1显示了分析麦芽,已经以与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在三种不同条件下(180℃和0.9MPa,190℃和1.1MPa或210℃和1.8MPa)进行过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和包括类焦麦芽或焦化麦芽的特殊麦芽中所含的游离脂肪酸的结果。以下列方式进行脂肪酸的分析。将每种麦芽、进行过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以及特殊麦芽进行粉碎,随后向20g由此得到的麦芽粉末加入加入80mL的水。将混合物于65℃萃取15分钟和于75℃萃取15分钟。向100μL萃取的混合物中加入200μL0.02M的2-硝基苯肼盐酸化物的乙醇溶液和200μL的于中的0.25M的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化物的乙醇溶液,它们于60℃反应20分钟。反应后,向其中加入200μL的10%NaOH-甲醇溶液,它们于60℃反应15分钟。它们冷却后,向其中加入4mL的0.5M HCl-0.03M磷酸溶液,并加入5mL的正-己烷以进行萃取。收集已烷层,并且随后蒸发已烷。将残余物溶于0.5mL的甲醇中通过HPLC分析脂肪酸。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Shimadzu Corportion,CLASS-VP系列)和YMC-PAC-FA柱(6×250mm)和基于水-乙腈的溶剂实施HPLC。用90%的乙腈(pH4.5)以1.2mL/min的流速进行洗脱25分钟,于400nm处测量吸光度。物质的鉴别是基于与商业上现有的参照材料保留时间的比较。
图2显示共轭二烯型脂肪酸的量,即,每种麦芽、在图1中所述的三种不同条件下进行过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以及特殊麦芽的过度氧化的程度。以下列方式测定脂肪酸过度氧化的程度。将5mL溶剂(甲醇∶乙醇=1∶3)加至0.5g的麦芽粉末中,将它们振荡5分钟。随后,在234nm处测量吸光度。这是因为共轭二烯,即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物在234nm光处具有强烈的吸光度。
图3显示每种麦芽、在图1中所述的三种不同条件下进行过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以及特殊麦芽中所含的醛类的测量结果。以下列方式测量醛类。将50mL乙酸乙酯加至5g麦芽粉末中进行萃取,随后将乙酸乙酯层浓缩至100μL。将400μL乙醇和500μL的10mM亚硫酸氢钠加入其中,随后将它们于室温反应60分钟。将混合物进行HPLC分离。通过荧光检测来测量在邻苯二醛和氨的过柱反应中产生的异吲哚-2-磺酸(见特开平4-208855)。
如从图1、2和3中可见的,当将麦芽进行根据本发明的高温和高压处理时,与传统的特殊麦芽相比脂类的氧化得到抑制。另外,在传统的焦麦芽的情况中,从脂类中解离的脂肪酸的量相对大,由于脂类的氧化产生的脂肪酸过氧化物和醛类被大量地检测到。在焦化麦芽的情况中,脂类过氧化物的量比一般的麦芽高二倍,并且醛类的量也高。在另一方面,在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的情况中,游离的长链脂肪酸、脂类过氧化物和醛类的量都低。由此,确认了脂类的氧化反应得到抑制。如上所述,当生产传统的用于酒类的谷类原料,如焦麦芽和焦化麦芽时,脂类可能由于氧化作用而变质。但是,根据本发明的高温和高压处理,可以生产用于酒类的谷类材料而不会由于氧化作用而使脂类变质,即,可以生产具有很少氧化产物的低氧化谷类。
另外,利用这种低氧化材料酿造啤酒和发泡酒。结果,与利用传统的特殊麦芽如焦麦芽酿造的啤酒或发泡酒相比,显著减少了由脂类氧化产生的令人不愉快的气味。此外,还显著减弱了由脂类氧化物产生的在舌上的苦或辣味。啤酒和发泡酒的泡沫稳定性和风味稳定性也得以提高。由这些结果,确认了啤酒和发泡酒的质量得以显著地提高。
根据本发明,用于酒类的谷类原料的质量得以提高,因为可以轻易地控制谷物脂类的氧化反应。结果,啤酒和发泡酒的质量如泡沫稳定性和风味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
实施例4:利用麦芽生产发泡酒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麦芽加工品作为原料以下列方式生产发泡酒。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将麦芽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200℃,1.4MPa)以获得麦芽加工品,利用该麦芽加工品以占除了水之外的全部所用原料(下文中,仅称为“所用原料”)的2.5%的量来生产发泡酒(产品B)。具体地,将3kg已经进行过高温和高压(200℃,1.4MPa)处理的麦芽与27kg麦芽混合,以150L具有65℃温度的水对它们进行捣浆约1小时。将得到的浆液过滤,以使麦芽变为25%的方式加入糖化淀粉,随后搅拌它们。另外,向其中加入大约100g的啤酒花。将得到的混合物于100℃煮沸约1小时,随后冷却至12℃。向混合物中加入约300g的啤酒酿造酵母开始发酵。在12℃发酵2个星期。以此方式,得到发泡酒(产品B)。以与上所述相同的方式,仅使用正常的麦芽生产发泡酒(产品A)作为对照,使用占所用原料10%的量的焦麦芽生产发泡酒(产品C)作为传统的例子。
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测量获得的发泡酒中所含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的量。测量结果显示于表3中。表3中的每个值都代表产品中所含的化合物的浓度(μg/mL)。如表3中所示,在一般酿造的发泡酒中,没有检测到香草素,而在利用进行过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生产的发泡酒中,检测到香草素并且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如香草酸、对香豆酸和阿魏酸增加。
表3
  产品A   产品B   产品C
  原儿茶醛   0.00   0.00   0.00
  香草酸   0.16   0.23   0.21
  香草素   0.00   0.03   0.00
  对香豆酸   0.21   0.42   0.22
  丁香醛   0.00   0.00   0.00
  阿魏酸   0.36   0.57   0.33
感觉评估的结果显示于表4中。由20位专门小组成员进行感觉评估。在表4中的每个值都代表当品尝产品时感觉到下面所列的每一个关键词所表示的风味的专门小组成员的数量。
表4
  产品A   产品B   产品C
  浓郁的味道   4   16   10
  爽口的味道   5   12   12
  甜香   7   15   9
  醇香   4   12   9
  令人不快的气味   8   6   12
  令人不快的余味   9   6   15
另外,对于每种产品测量了颜色。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EBC颜色表)进行颜色测量。
表5
  产品A   产品B   产品C
  颜色/起始麦芽汁提取物(糖浓度)10%   1.7   4.4   5.6
实施例5:利用麦芽生产啤酒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麦芽加工品作为原料以下列方式生产啤酒。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将麦芽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200℃,1.4MPa)以获得麦芽加工品,利用该麦芽加工品以占全部所用原料的5%的量来生产啤酒(产品E)。具体地,将5kg已经进行过高温和高压(200℃,1.4MPa)处理的麦芽与25kg麦芽混合,以150L具有65℃温度的水对它们进行捣浆约1小时。将得到的浆液过滤,随后向其中加入大约100g的啤酒花。将由此得到的混合物于100℃煮沸约1小时,随后冷却至12℃。将用作啤酒酿造的300g酵母加至混合物中以开始发酵。发酵于12℃进行两个星期。以此方式,得到啤酒(产品E)。以与上所述相同的方式,仅使用正常的麦芽生产啤酒(产品D)作为对照。
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测量啤酒中所含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的量。测量结果显示于表6中。表6中的每个值都代表产品中所含的化合物的浓度(μg/mL)。在一般酿造的啤酒中,没有检测到香草素,而在利用进行过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生产的啤酒中,检测到香草素并且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如原儿茶醛、香草酸、对香豆酸和阿魏酸增加。
表6
  产品D   产品E
  原儿茶醛   0.00   0.09
  香草酸   0.51   1.32
  香草素   0.00   0.39
  对香豆酸   0.84   2.43
  丁香醛   0.00   0.00
  阿魏酸   1.27   2.44
感觉评估的结果显示表7中。由20位专门小组成员进行感觉评估。在表7中的每个值都代表当品尝产品时感觉到下面所列的每一个关键词所表示的风味的专门小组成员的数量。
表7
  产品D   产品E
  浓郁的味道   5   14
  爽口的味道   9   15
  甜香   8   14
  醇香   5   18
  令人不快的气味   11   5
  令人不快的余味   13   6
另外,对于每种产品测量了颜色。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EBC颜色表)进行颜色测量。
表8
  产品D   产品E
  颜色/起始麦芽汁提取物(糖浓度)10%   5.4   11.1
实施例6:利用稻谷种子生产发泡酒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稻谷种子加工品作为原料以下列方式生产发泡酒。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将稻谷种子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200℃,1.4MPa)以获得一种稻谷种子加工品。根据实施例4中所述的酿造发泡酒的方法,利用该稻谷种子加工品以占全部所用原料的2.5%的量来生产发泡酒(产品G)。以与上所述相同的方式,仅使用正常麦芽生产发泡酒(产品F)作为对照。
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测量发泡酒中所含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的量。测量结果显示于表9中。表9中的每个值都代表产品中所含的化合物的浓度(μg/mL)。在一般酿造的发泡酒中,没有检测到香草素,而在利用进行过高温和高压处理的稻谷种子生产的发泡酒中,检测到香草素并且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如香草酸、对香豆酸和阿魏酸增加。
表9
  产品F   产品G
  原儿茶醛   0.00   0.09
  香草酸   0.16   0.20
  香草素   0.00   0.02
  对香豆酸   0.21   0.48
  丁香醛   0.00   0.00
  阿魏酸   0.36   0.43
感觉评估的结果显示表10中。由20位专门小组成员进行感觉评估。在表10中的每个值都代表当品尝产品时感觉到下面所列的每一个关键词所表示的风味的专门小组成员的数量。
表10
  产品F   产品G
  浓郁的味道   7   10
  爽口的味道   5   12
  甜香   7   10
  醇香   4   13
  令人不快的气味   8   7
  令人不快的余味   9   6
另外,对于每种产品测量了颜色。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EBC颜色表)进行颜色测量。
表11
  产品H   产品I
  颜色/起始麦芽汁提取物(糖浓度)10%   1.7   3.4
实施例7:利用麦芽外壳生产发泡酒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麦芽外壳加工品作为原料以下列方式生产发泡酒。根据实施例2中所述的方法将麦芽外壳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200℃,1.4MPa)以获得麦芽外壳加工品。根据实施例4中所述的酿造发泡酒的方法,利用该麦芽外壳加工品以占全部所用原料的2.5%的量来生产发泡酒(产品I)。以与上所述相同的方式,仅使用正常麦芽生产发泡酒(产品H)作为对照。
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测量发泡酒中所含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的量。测量结果显示于表12中。表12中的每个值都代表产品中所含的化合物的浓度(μg/mL)。在一般酿造的发泡酒中,没有检测到香草素,而在利用进行过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外壳生产的发泡酒中,检测到香草素并且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如香草酸、对香豆酸和阿魏酸增多。
表12
  产品H   产品I
  原儿茶醛   0.00   0.01
  香草酸   0.16   0.58
  香草素   0.00   0.13
  对香豆酸   0.21   1.02
  丁香醛   0.00   0.00
  阿魏酸   0.36   1.54
感觉评估的结果显示表13中。由20位专门小组成员进行感觉评估。在表13中的每个值都代表当品尝产品时感觉到下面所列的每一个关键词所表示的风味的专门小组成员的数量。
表13
  产品H   产品I
  浓郁的味道   7   15
  爽口的味道   5   12
  甜香   7   11
  醇香   4   18
  令人不快的气味   8   6
  令人不快的余味   9   6
另外,对于每种产品测量了颜色。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EBC颜色表)进行颜色测量。
表14
  产品H   产品I
  颜色/起始麦芽汁提取物(糖浓度)10%   1.7   3.4
实施例8:利用进行过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外壳生产发泡酒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麦芽外壳加工品作为原料以下列方式生产发泡酒。根据实施例2中所述的方法将麦芽外壳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400℃,25MPa)。随后,将麦芽外壳从反应器取出,并且随后冻干以挥发焦味。以此方式,获得一种以超临界流体处理的麦芽外壳加工品。根据实施例4中所述的酿造发泡酒的方法,利用该麦芽外壳加工品以占全部所用原料的2.5%的量来生产发泡酒(产品K)。以与上所述相同的方式,仅使用正常麦芽生产发泡酒(产品J)作为对照。
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测量发泡酒中所含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的量。测量结果显示于表15中。表15中的每个值都代表产品中所含的化合物的浓度(μg/mL)。在一般酿造的发泡酒中,没有检测到香草素,而在利用进行超临界流体处理的麦芽外壳生产的发泡酒中,检测到香草素并且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如原儿茶醛、香草酸、对香豆酸、丁香醛和阿魏酸增多了。
表15
  产品J   产品K
  原儿茶醛   0.00   0.38
  香草酸   0.16   0.45
  香草素   0.00   0.39
  对香豆酸   0.21   0.77
  丁香醛   0.00   0.08
  阿魏酸   0.36   0.75
感觉评估的结果显示表16中。由20位专门小组成员进行感觉评估。在表16中的每个值都代表当品尝产品时感觉到下面所列的每一个关键词所表示的风味的专门小组成员的数量。
表16
  产品J   产品K
  浓郁的味道   7   15
  爽口的味道   5   7
  甜香   7   7
  醇香   4   17
  令人不快的气味   8   7
  令人不快的余味   9   8
另外,对于每种产品测量了颜色。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EBC颜色表)进行颜色测量。
表17
  产品J   产品K
  颜色/起始麦芽汁提取物(糖浓度)10%   1.7   5.8
实施例9:利用白橡木生产发泡酒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白橡木加工品作为原料以下列方式生产发泡酒。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将白橡木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200℃,1.4MPa),并且利用粉碎机“RETSCH”(Nippon Seiki Co.,Ltd.,ZM100,日本)粉碎白橡木。根据实施例4中所述的酿造发泡酒的方法,利用粉碎的白橡木以占全部所用原料的2%的量来生产发泡酒(产品M)。以与上所述相同的方式,仅使用正常麦芽生产发泡酒(产品L)作为对照。
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测量发泡酒中所含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的量。测量结果显示于表18中。表18中的每个值都代表产品中所含的化合物的浓度(μg/mL)。在一般酿造的发泡酒中,没有检测到香草素,而在利用进行过高温和高压处理的橡木生产的发泡酒中,检测到香草素并且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如丁香醛、香草酸、对香豆酸和阿魏酸增加。
表18
  产品L   产品M
  原儿茶醛   0.00   0.00
  香草酸   0.16   0.22
  香草素   0.00   0.04
  对香豆酸   0.21   0.26
  丁香醛   0.00   0.11
  阿魏酸   0.36   0.46
感觉评估的结果显示表19中。由20位专门小组成员进行感觉评估。在表19中的每个值都代表当品尝产品时感觉到下面所列的每一个关键词所表示的风味的专门小组成员的数量。
表19
  产品L   产品M
  浓郁的味道   7   13
  爽口的味道   5   10
  甜香   7   10
  醇香   4   15
  令人不快的气味   8   8
  令人不快的余味   9   8
另外,对于每种产品测量了颜色。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EBC颜色表)进行颜色测量。
表20
  产品L   产品M
  颜色/起始麦芽汁提取物(糖浓度)10%   1.7   3.6
实施例10:利用竹子生产发泡酒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竹子加工品作为原料以下列方式生产发泡酒。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将竹子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200℃,1.4MPa),并且利用粉碎机“RETSCH”(Nippon Seiki Co.,Ltd.,ZM100,日本)来粉碎竹子。根据实施例4中所述的酿造发泡酒的方法,利用粉碎的竹子以占全部所用原料的2%的量来生产发泡酒(产品O)。以与上所述相同的方式,仅使用正常麦芽生产发泡酒(产品N)作为对照。
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测量发泡酒中所含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的量。测量结果显示于表21中。表21中的每个值都代表产品中所含的化合物的浓度(μg/mL)。在一般酿造的发泡酒中,没有检测到香草素,而在利用进行过高温和高压处理的竹子生产的发泡酒中,检测到香草素并且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如香草酸、对香豆酸、丁香醛、和阿魏酸增加。
表21
  产品N   产品O
  原儿茶醛   0.00   0.00
  香草酸   0.16   0.45
  香草素   0.00   0.03
  对香豆酸   0.21   0.52
  丁香醛   0.00   0.03
  阿魏酸   0.36   0.66
感觉评估的结果显示表22中。由20位专门小组成员进行感觉评估。在表22中的每个值都代表当品尝产品时感觉到下面所列的每一个关键词所表示的风味的专门小组成员的数量。
表22
  产品N   产品O
  浓郁的味道   7   8
  爽口的味道   5   9
  甜香   7   10
  醇香   4   11
  令人不快的气味   8   4
  令人不快的余味   9   5
另外,对于每种产品测量了颜色。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EBC颜色表)进行颜色测量。
表23
  产品N   产品O
  颜色/起始麦芽汁提取物(糖浓度)10%   1.7   3.2
由以上所述的结果,很明显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可以赋予发泡酒或啤酒以醇香和甜的或像谷物一样的香味。此外,由于芳香成分增多了,发泡酒或啤酒风味的平衡被改变,由此增进了风味、浓郁度,以及发泡酒或啤酒的爽口味道。另外,还可能赋予产品以颜色,由此能够控制产品的颜色。可以认为以上所述的这些效果很大程度上源于发泡酒或啤酒成分的变化,所述变化归因于进行过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的使用,所述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含有Maillard反应的产物以及除了木质素分解产物之外的增多的有机酸。而且,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很明显可以抑制植物如麦芽中所含物质的氧化。尤其是,由于易氧化脂类的氧化得到抑制,发泡酒或啤酒在舌上的感觉变得更好了,由此提高了其畅饮性。而且,由于如脂类氧化的令人不快的气味显著减少了,发泡酒或啤酒的风味明显地得到提高。
实施例11:利用麦杆生产发泡酒
利用本发明的麦杆加工品作为原料以下列方式生产发泡酒。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将大麦的茎(麦杆)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200℃,1.4MPa),并且利用粉碎机“RETSCH”(Nippon Seiki Co.,Ltd.,ZM100,日本)来粉碎麦杆。根据实施例4中所述的酿造发泡酒的方法,利用粉碎的麦杆以占全部所用原料的2%的量来生产发泡酒。
通过使用麦杆加工品,赋予发泡酒以由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产生的醇香。另外,芳香成分增多了,所以发泡酒中风味的平衡被改变,由此增进了发泡酒中风味和浓郁度。另外,还可能赋予产品以颜色,由此能够控制产品的颜色。可以认为这些效果很大程度上源于发泡酒成分中的变化,所述变化归因于含有Maillard反应产物的加工品的使用以及除了木质素分解产物之外的增多的有机酸。如上所述,通过利用麦杆加工品,赋予产品以由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产生的醇香和浓郁,由此能够产生一种带有香气的新风味。
实施例12:通过高温和高压处理获得的麦芽加工品
于200℃ 0.6MPa利用双螺旋挤压机(Japan SteelWorks,Ltd.,TEX30F)将欧洲二条麦芽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以获得根据本发明的麦芽加工品。由此获得的麦芽加工品能够容易地溶于水中(包括加热的水)而不用进一步粉碎。
对于麦芽加工品而言,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进行多种分析。结果,确认产生了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并且脂类的氧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麦芽加工品的水平上受到了抑制。
表24
  重量mg/100g麦芽   正常的原麦芽   实施例12的麦芽加工品
  原儿茶醛   0.00   0.00
  香草酸   0.36   0.43
  香草素   0.04   6.51
  对香豆酸   0.16   4.11
  丁香醛   0.00   0.00
  阿魏酸   0.46   3.89
双螺旋挤压机的使用使得持续地处理麦芽同时保持实施例1中所述的高温和高压处理的效果成为可能,由此能够有效地获得麦芽加工品。由于双螺旋挤压机不仅能够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还能够进行粉碎、成形和干燥,所以利用挤压机生产的植物加工品可以均一地溶于水中(包括加热的水)而不用进行额外的步骤如干燥步骤和粉碎步骤。所以,通过使用挤压机,根据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变得更加方便用作酒类或食品的原料。
实施例13:利用麦芽生产发泡酒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麦芽加工品作为原料以下列方式生产发泡酒。根据实施例12中所述的方法将麦芽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以获得一种麦芽加工品,并利用该麦芽加工品以占所有除了水之外的所用原料(下文中,简称为“所用原料”)的2.5%的量来生产发泡酒。具体地,将3kg已经根据实施例12所述的方法进行过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与27kg麦芽混合,以150L具有65℃温度的水对它们进行捣浆约1小时。将得到的浆液过滤,以使麦芽变为25%的方式加入糖化淀粉,随后搅拌。另外,向其中加入大约100g的啤酒花。将反应混合物在100℃煮沸1小时,然后冷却至12℃。将用作啤酒酿造的300g酵母加至混合物中以开始发酵。发酵于12℃进行两个星期。以此方式,得到发泡酒。以与上所述相同的方式,仅使用正常的麦芽生产发泡酒作为对照(比较实施例)。通过在实施例13和比较实施例之间进行比较来评估根据本发明的麦芽加工品的效果。
表25
  重量mg/100g麦芽   比较实施例的发泡酒   实施例13的发泡酒
  原儿茶醛   0.00   0.00
  香草酸   0.16   0.21
  香草素   0.00   0.03
  对香豆酸   0.21   0.25
  丁香醛   0.00   0.00
  阿魏酸   0.36   0.48
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赋予发泡酒以由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产生的醇香和甜的或像谷类一样的芳香。另外,芳香成分增多了,所以发泡酒风味的平衡被改变,由此增进了风味、浓郁度,以及发泡酒的爽口味道。另外,还赋予产品以颜色,由此能够控制产品的颜色。
感觉评估的结果显示表26中。由20位专门小组成员进行感觉评估。在表26中的每个值都代表当品尝产品时感觉到下面所列的每一个关键词所表示的风味的专门小组成员的数量。
表26
  专门小组成员的数量/20位专门小组成员   比较实施例的发泡酒   实施例13的发泡酒
  浓郁的味道   4   10
  爽口的味道   5   11
  甜香   7   16
  醇香   4   9
  令人不快的气味   8   3
  令人不快的余味   9   5
另外,对于每种产品测量了颜色。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EBC颜色表)进行颜色测量。
表27
  EBC颜色表   比较实施例的发泡酒   实施例13的发泡酒
  颜色/提取物(糖浓度)10%   1.7   3.5
可以认为这些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发泡酒成分的变化,所述变化归因于进行过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的使用,所述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含有Maillard反应的产物以及除了木质素分解产物之外的增多的有机酸。另外,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植物如麦芽中所含物质的氧化得以抑制。尤其是,易氧化脂类的氧化得到抑制,所以发泡酒在舌上的感觉变得更好了,由此提高了其畅饮性。而且,由于令人不快的气味如脂类氧化的气味显著减少了,由此发泡酒的风味明显地得到提高。
实施例14:利用麦芽生产啤酒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麦芽加工品作为原料以下列方式生产啤酒。根据实施例12中所述的方法将麦芽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以获得一种麦芽加工品,利用该麦芽加工品以占全部所用原料5%的量来生产啤酒。具体地,将5kg已经根据实施例12所述的方法进行过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与25kg麦芽混合,以150L具有65℃温度的水对它们进行捣浆约1小时。将得到的浆液过滤,向其中加入大约100g的啤酒花。将得到的混合物于100℃煮沸约1小时,随后冷却至12℃。将用作啤酒酿造的大约300g酵母加至混合物中以开始发酵。发酵于12℃进行两个星期。以此方式,得到啤酒。以与上所述相同的方式,仅使用正常的麦芽生产啤酒作为对照(比较实施例)。通过在实施例14和比较实施例之间进行比较来评估根据本发明的麦芽加工品的效果。
表28
  μg/mL   比较实施例的啤酒   实施例14的啤酒
  原儿茶醛   0.00   0.00
  香草酸   0.51   0.77
  香草素   0.00   0.12
  对香豆酸   0.84   1.42
  丁香醛   0.00   0.00
  阿魏酸   1.27   1.55
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赋予啤酒以由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产生的醇香、甜的或像谷类一样的芳香。另外,芳香成分增多了,所以啤酒风味的平衡被改变,由此增进了风味、浓郁度,以及啤酒的爽口味道。另外,还赋予啤酒以颜色,由此能够控制产品的颜色。
感觉评估的结果显示表29中。由20位专门小组成员进行感觉评估。在表29中的每个值都代表当品尝产品时感觉到下面所列的每一个关键词所表示的风味的专门小组成员的数量。
表29
  专门小组成员的数量/20位专门小组成员   比较实施例的啤酒   实施例14的啤酒
  浓郁的味道   5   13
  爽口的味道   9   12
  甜香   8   16
  醇香   5   11
  令人不快的气味   11   5
  令人不快的余味   13   5
另外,对于每种产品测量了颜色。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EBC颜色表)进行颜色测量。
表30
  EBC颜色表   比较实施例的啤酒   实施例14的啤酒
  颜色/提取物(糖浓度)10%   5.4   7.9
可以认为这些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啤酒成分的变化,所述变化归因于进行过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的使用,所述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含有Maillard反应的产物以及除了木质素分解产物之外的增多的有机酸。另外,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植物如麦芽中所含物质的氧化得以抑制。尤其是,易氧化脂类的氧化得到抑制,所以啤酒在舌上的感觉变得更好了,由此提高了其畅饮性。而且,由于令人不快的气味如脂类氧化的气味显著减少了,由此啤酒的风味明显地得到提高。
实施例15:利用稻谷种子生产发泡酒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稻谷种子加工品作为原料以下列方式生产发泡酒。根据实施例12中所述的方法将稻谷种子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以获得麦芽加工品。根据实施例13中所述的酿造发泡酒的方法,利用稻谷种子加工品以占全部所用原料2.5%的量来生产发泡酒。以与上所述相同的方式,仅使用正常的麦芽生产发泡酒作为对照(比较实施例)。通过在实施例15和比较实施例之间进行比较来评估根据本发明的稻谷种子加工品的效果。
表31
  Mg/mL   比较实施例的发泡酒   实施例15的发泡酒
  原儿茶醛   0.00   0.00
  香草酸   0.16   0.18
  香草素   0.00   0.02
  对香豆酸   0.21   0.44
  丁香醛   0.00   0.00
  阿魏酸   0.36   0.40
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赋予发泡酒以由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产生的醇香、甜的或像谷类一样的芳香。另外,芳香成分增多了,所以发泡酒风味的平衡被改变,由此增进了风味、浓郁度,以及发泡酒的爽口味道。另外,还赋予发泡酒以颜色,由此能够控制发泡酒的颜色。
感觉评估的结果显示表32中。由20位专门小组成员进行感觉评估。在表32中的每个值都代表当品尝产品时感觉到下面所列的每一个关键词所表示的风味的专门小组成员的数量。
表32
  专门小组成员的数量/20位专门小组成员   比较实施例的发泡酒   实施例15的发泡酒
  浓郁的味道   7   10
  爽口的味道   5   10
  甜香   7   12
  醇香   4   9
  令人不快的气味   8   5
  令人不快的余味   9   3
另外,对于每种产品测量了颜色。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EBC颜色表)进行颜色测量。
表33
  EBC颜色表   比较实施例的发泡酒   实施例15的发泡酒
  颜色/提取物(糖浓度)10%   1.7   3.2
可以认为这些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发泡酒成分的变化,所述变化归因于进行过高温和高压处理的稻谷种子的使用,所述高温和高压处理的稻谷种子含有Maillard反应的产物以及除了木质素分解产物之外的增多的有机酸。另外,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植物如稻谷种子中所含物质的氧化得以抑制。尤其是,易氧化脂类的氧化得到抑制,所以发泡酒在舌上的感觉变得更好了,由此提高了其畅饮性。而且,由于令人不快的气味如脂类氧化的气味显著减少了,由此发泡酒的风味明显地得到提高。
在实施例12到15中,使用由本发明人新开发的双螺旋挤压机。该双螺旋挤压机能够将圆筒的内部保持高温和高压。通过利用这种双螺旋挤压机,有可能持续地处理原料并且不仅进行高温和高压加工还可进行粉碎和干燥。这是一种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处理植物的新方法。根据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可以轻易地溶于水(热水)中而不用将植物加工品进行额外的粉碎步骤等。根据这种新方法,有可能在保持实施例1到11中所述高温和高压处理的效果的同时持续地处理原料。此外,不必在高温和高压处理之后粉碎原料和干燥植物加工品,由此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
实施例16:利用麦杆生产发泡酒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麦杆加工品作为原料以下列方式生产发泡酒。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将大麦的茎(麦杆)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200℃,1.4MPa),并且利用粉碎机“RETSCH”(Nippon Seiki Co.,Ltd.,ZM100,日本)来粉碎麦杆。根据实施例4中所述的酿造发泡酒的方法,利用粉碎的麦杆以占全部所用原料的2%的量来生产发泡酒。
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测量发泡酒中所含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的量。测量结果显示于表34中。表34中的每个值都代表产品中所含的化合物的浓度(μg/mL)。在一般酿造的发泡酒中,没有检测到香草素,而在利用进行过高温和高压处理的麦芽生产的啤酒中,检测到香草素并且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如香草酸、对香豆酸、丁香醛和阿魏酸增加。
表34
  比较实施例的发泡酒   实施例的发泡酒
  原儿茶醛   0.00   0.00
  香草酸   0.16   0.31
  香草素   0.00   0.07
  对香豆酸   0.21   0.72
  丁香醛   0.00   0.00
  阿魏酸   0.36   0.78
感觉评估的结果显示表35中。由20位专门小组成员进行感觉评估。在表35中的每个值都代表当品尝产品时感觉到下面所列的每一个关键词所表示的风味的专门小组成员的数量。
表35
  专门小组成员的数量/20位专门小组成员   比较实施例的发泡酒   实施例的发泡酒
  浓郁的味道   7   12
  爽口的味道   5   13
  甜香   7   13
  醇香   4   15
  令人不快的气味   8   7
  令人不快的余味   9   6
另外,对于每种产品测量了颜色。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EBC颜色表)进行颜色测量。
表36
  EBC颜色表   比较实施例的发泡酒   实施例的发泡酒
  颜色/起始麦芽法提取物(糖浓度)10%   1.7   3.1
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植物加工品,赋予发泡酒以由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产生的醇香。另外,芳香成分增多了,所以发泡酒风味的平衡被改变,由此增进了风味、浓郁度,以及发泡酒的爽口味道。而且,还赋予发泡酒以颜色,由此能够控制发泡酒的颜色。可以认为这些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发泡酒成分的变化,所述变化归因于植物加工品的使用,所述植物加工品含有Maillard反应的产物以及除了木质素分解产物之外的增多的有机酸。如上所述,通过利用植物加工品,赋予产品以由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产生的醇香和浓郁,由此能够生产具有芳香的新风味。
实施例17:利用麦芽生产威士忌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麦芽加工品作为原料以下列方式生产威士忌。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将麦芽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200℃,1.4MPa)以获得一种麦芽加工品,利用该麦芽加工品以占全部所用原料的5%的量来生产威士忌。具体地,将5kg已经进行过高温和高压(200℃,1.4MPa)处理的麦芽与25kg麦芽混合,以150L具有65℃温度的水对它们进行捣浆约1小时。将得到的浆液过滤,随后蒸馏过滤液以获得新的pot(馏出物)。将新pot放入由白橡木制成的桶中并贮藏3年。以此方式,得到威士忌。
由5位专门小组成员进行感觉评估以对威士忌的风味作出评价。结果,发现根据本发明的麦芽加工品赋予威士忌以由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产生的醇香。此外,还发现该麦芽加工品具有平缓散香、使味道温和以及增加浓郁和爽口味道的效果。可以认为这些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威士忌成分的变化,所述变化归因于加工品的使用,所述加工品除了木质素分解产物之外含有Maillard反应的产物以及增多的有机酸。
实施例18:利用麦芽外壳生产威士忌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麦芽外壳加工品作为原料以下列方式生产威士忌。根据实施例2中所述的方法将麦芽外壳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200℃,1.4MPa)以获得麦芽外壳加工品,并且利用该麦芽外壳加工品以占全部所用原料的5%的量来生产威士忌。具体地,将5kg进行过高温和高压(200℃,1.4MPa)处理的麦芽与25kg麦芽混合,以150L具有65℃温度的水对它们进行捣浆约1小时。将得到的浆液过滤,随后蒸馏过滤液以获得新的pot(馏出物)。将新的pot放入由白橡木制成的桶中并贮藏3年。以此方式,得到威士忌。
由5位专门小组成员进行感觉评估以对威士忌的风味作出评价。结果,发现本发明的麦芽外壳加工品赋予威士忌以由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产生的醇香。此外,还发现该麦芽外壳加工品具有平缓散香、使味道温和以及增加浓郁和爽口味道的效果。可以认为这些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威士忌成分的变化,所述变化归因于加工品的使用,所述加工品含有Maillard反应的产物、吡嗪,以及除了木质素分解产物之外的有机酸。
实施例19:利用大麦种子生产烧酎(日本白酒)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大麦种子加工品作为原料以下列方式生产烧酎。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将大麦种子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200℃,1.4MPa)以获得大麦种子加工品,利用该大麦种子加工品来生产烧酎。具体地,将100mg干酵母和3L水加至2.5kg的干燥清酒曲中,搅拌。将得到的混合物于25℃静置4天。向混合物加入5kg的已经进行过高温和高压处理的粉碎大麦种子和7.5L的水,随后搅拌混合物。将得到的混合物于25℃静置两星期,随后进行蒸馏以获得烧酎。
由5位专门小组成员进行感觉评估以对烧酎的风味作出评价。结果,发现本发明的大麦种子加工品赋予烧酎以由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产生的醇香。此外,还发现该大麦种子加工品具有赋予甜香和醇香、使味道温和以及增加浓郁和爽口味道的效果。可以认为这些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烧酎成分的变化,所述变化归因于加工品的使用,所述加工品除了木质素分解产物之外含有Maillard反应的产物、吡嗪,以及有机酸。
实施例20:利用稻谷种子外壳生产烈酒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稻谷种子外壳加工品作为原料以下列方式生产烈酒。根据实施例2中所述的方法将稻谷种子外壳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200℃,1.4MPa)以获得稻谷种子外壳加工品,并以占所用所有原料10%量利用该稻谷种子外壳加工品来生产烈酒。具体地,将进行过高温和高压处理(200℃,1.4MPa)的5kg稻谷种子外壳与45kg的麦芽混合,以200L具有65℃温度的水对它们进行捣浆约1小时。将得到的浆液过滤,随后将过滤液进行持续的蒸馏以获得烈酒。
由5位专门小组成员进行感觉评估以对烈酒的风味作出评价。结果,发现本发明的稻谷种子外壳加工品赋予烈酒以由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产生的醇香。此外,还发现该稻谷种子外壳加工品具有平缓散香、使味道温和以及增加浓郁和爽口味道的效果。可以认为这些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烈酒成分的变化,所述变化归因于加工品的使用,所述加工品除了木质素分解产物之外含有Maillard反应的产物、吡嗪,以及有机酸。
实施例21:利用白橡木生产烈酒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白橡木加工品作为原料以下列方式生产烈酒。根据实施例2中所述的方法将白橡木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200℃,1.4MPa),将得到的白橡木加工品切割成立方体(每边1cm)。以这样的方式将白橡木加工品浸于谷物烈酒中,即让白橡木加工品变为相对于谷物烈酒量的0.1%。以此方式,来获得烈酒。
由5位专门小组成员进行感觉评估以对烈酒的风味作出评价。结果,发现本发明的白橡木加工品赋予烈酒以由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产生的醇香。此外,还发现白橡木加工品具有平缓散香、使味道温和以及增加浓郁和爽口味道的效果。可以认为这些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烈酒成分的变化,所述变化归因于加工品的使用,所述加工品除了木质素分解产物之外含有Maillard反应产物、吡嗪,以及有机酸。
实施例22:利用大麦种子和樱桃木生产烈酒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大麦种子加工品作为原料以下列方式生产烈酒。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代替麦芽使用大麦种子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200℃,1.4MPa)以获得大麦种子加工品,利用以占全部所用原料的10%量的大麦种子加工品来生产烈酒。具体地,将5kg进行过高温和高压(200℃,1.4MPa)处理的大麦种子与45kg麦芽混合,以200L具有65℃温度的水对它们进行捣浆约1小时。将得到的浆液过滤,随后将过滤液进行持续蒸馏以获得烈酒。随后,根据实施例2中所述的方法将樱桃木代替麦芽外壳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200℃,1.4MPa),以获得樱桃木加工品,并将樱桃木加工品切成立方体(每边1cm)。以这样的方式将樱桃木加工品浸于得到的烈酒中,即让樱桃木加工品变为相对于烈酒量的0.1%。以此方式,来获得烈酒。
由5位专门小组成员进行感觉评估以对烈酒的风味作出评价。结果,发现本发明的大麦种子加工品和樱桃木加工品赋予烈酒以由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产生的醇香。此外,还发现大麦种子加工品和樱桃木加工品具有平缓散香、使味道温和以及增加浓郁和爽口味道的效果。可以认为这些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烈酒成分的变化,所述变化归因于加工品的使用,所述加工品除了木质素分解产物之外含有Maillard反应的产物、吡嗪,以及有机酸。
实施例23:利用麦芽生产利口酒
利用本发明的麦芽加工品作为原料以下列方式生产利口酒。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将麦芽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200℃,1.4MPa)以获得麦芽加工品,随后以这样的方式将其浸于谷物烈酒中,即相对于谷物烈酒量麦芽加工品为5%。以此方式,来获得利口酒。
由5位专门小组成员进行感觉评估以对利口酒的风味作出评价。结果,发现本发明的麦芽加工品赋予利口酒以由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产生的醇香。此外,还发现麦芽加工品具有平缓散香、使味道温和以及增加浓郁和爽口味道的效果。可以认为这些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利口酒成分的变化,所述变化归因于加工品的使用,所述加工品除了木质素分解产物之外含有Maillard反应的产物、吡嗪,以及有机酸。
实施例24:利用茶叶生产利口酒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茶叶加工品作为原料以下列方式生产利口酒。根据实施例2中所述的方法将茶叶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200℃,1.4MPa)以获得茶叶加工品,随后以这样的方式将其浸于谷物烈酒中,即让茶叶加工品变为相对于谷物烈酒量的5%。以此方式,来获得利口酒。
由5位专门小组成员进行感觉评估以对利口酒的风味作出评价。结果,发现本发明的茶叶加工品给予利口酒以由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产生的醇香。此外,还发现茶叶加工品具有平缓散发醇香、使味道温和以及增加浓郁和爽口味道的效果。可以认为这些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利口酒成分的变化,所述变化归因于加工品的浸入,所述加工品除了木质素分解产物之外含有Maillard反应的产物、吡嗪,以及有机酸。
实施例25:利用茶叶生产茶饮料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茶叶加工品作为原料以下列方式生产茶饮料。根据实施例2中所述的方法将茶叶代替麦芽外壳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200℃,1.4MPa)。将得到的茶叶加工品浸于90℃的热水中以获得茶饮料。
由5位专门小组成员进行感觉评估以对茶饮料的风味作出评价。结果,发现根据本发明的茶叶加工品赋予茶饮料以由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产生的醇香。此外,还发现茶叶加工品具有平缓散发甜酸香气和醇香、使味道温和以及增加浓郁、爽口味道和温和酸味的效果。可以认为这些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茶饮料成分的变化,所述变化归因于茶叶加工品的使用,所述加工品除了木质素分解产物之外含有Maillard反应的产物、吡嗪,以及有机酸。
实施例26:利用大麦种子生产茶饮料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大麦种子加工品作为原料以下列方式生产茶饮料。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将大麦种子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200℃,1.4MPa)以获得大麦种子加工品。将得到的大麦种子加工品以这样的方式加入到茶叶中,即相对于所用茶叶量大麦种子加工品的量为10%。将茶叶和大麦种子加工品的混合物浸于90℃的热水中以获得茶饮料。
由5位专门小组成员进行感觉评估以对茶饮料的风味作出评价。结果,发现本发明的大麦种子加工品赋予茶饮料以由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产生的醇香。此外,还发现大麦种子加工品具有平缓散发甜酸香气和醇香、使味道温和以及增加浓郁、爽口味道和温和酸味的效果。可以认为这些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茶饮料成分的变化,所述变化归因于加工品的使用,所述加工品除了木质素分解产物之外含有Maillard反应的产物、吡嗪,以及有机酸。
实施例27:利用麦芽、稻谷种子外壳和竹子生产茶饮料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麦芽加工品、稻谷种子外壳加工品和竹子加工品以下列方式生产茶饮料。根据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将麦芽代替使用麦芽外壳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200℃,1.4MPa),并且根据实施例2中所述的方法将稻谷种子外壳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200℃,1.4MPa)。将得到的麦芽加工品和稻谷种子外壳加工品代替使用麦芽外壳以这样的方式加入到茶叶中,即相对于所用茶叶量每种加工品的量为3%。另外,根据实施例2中所述的方法将竹子代替麦芽外壳使用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200℃,1.4MPa),并将得到的竹子加工品切成立方体(每边1cm)。将竹子加工品,和含有麦芽加工品的茶叶以及稻谷种子外壳加工品浸于90℃的热水中以获得混合的茶饮料。
由5位专门小组成员进行感觉评估以对茶饮料的风味作出评价。结果,发现本发明的麦芽加工品、稻谷种子外壳加工品和竹子加工品赋予茶饮料以由源于木质素的酚类化合物产生的醇香。此外,还发现麦芽加工品、稻谷种子外壳加工品和竹子加工品具有不仅赋予甜的和醇厚的香气,还赋予竹香,使味道温和以及增加浓郁和爽口味道的效果。可以认为这些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茶饮料成分的变化,所述变化归因于加工品的使用,所述加工品除了木质素分解产物之外含有Maillard反应的产物、吡嗪,以及有机酸。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用于生产新的植物加工品。更加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生产具有新风味的植物加工品的方法,和通过使用该植物加工品作为原料生产酒类的方法。根据本发明,可以在生产植物加工品的同时抑制植物中所含物质的氧化。另外,根据本发明,还可以生产植物加工品的同时缩短植物的处理时间和减少输入能。

Claims (38)

1.生产植物加工品的方法,包括用高温和高压的液体、气体或流体在氧气浓度为0-1μg/mL的条件下处理植物或其处理物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生产植物加工品的方法,其中在氧气浓度为0-1μg/mL的条件下,用140-500℃温度和0.1-100Mpa压力的液体、气体或流体处理植物或其处理物1-3,600秒。
3.根据权利要求1生产植物加工品的方法,其中在氧气浓度为0-1μg/mL的条件下,用160-250℃温度和0.5-4.5Mpa压力的液体、气体或流体处理植物或其处理物10-1,200秒。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任一项生产植物加工品的方法,其中的液体、气体、流体源自脱气液体。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任一项生产植物加工品的方法,其中利用氧气浓度为0-1μg/mL的气体在处理之前净化处理容器。
6.根据权利要求5生产植物加工品的方法,其中氧气浓度为0-1μg/mL的气体为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或脱氧的气体。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任一项生产植物加工品的方法,其中植物或其处理物是含有木质素的植物或其处理物。
8.根据权利要求7生产植物加工品的方法,其中含有木质素的植物或其处理物是选自谷类、树、茶、其处理物和捣浆副产品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
9.一种由权利要求1到8任一项的方法生产的植物加工品,其包含0.15mg/100g或更多的香草素。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植物加工品,源自谷类、树、茶或其处理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植物加工品,源自麦芽和麦芽外壳。
12.利用根据权利要求9到11任一项的植物加工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或饮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食品或饮料,所述饮料选自酒类或软饮料,所述食品选自糖果和稻谷食品。
14.利用根据权利要求9到11任一项的植物加工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或饮料。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食品或饮料,为酒类。
16.根据权利要求12的食品或饮料,其中利用权利要求9到11任一项的植物加工品作为原料,所述植物加工品的含量占除水以外的全部所用原料的大于0%但小于或等于100%。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食品或饮料,其中权利要求9到11任一项的植物加工品的使用比率相对于除水以外的全部所用原料以重量计为0.1-50%。
18.根据权利要求16的食品或饮料,其中权利要求9到11任一项的植物加工品的使用比率相对于除水以外的全部所用原料以重量计为0.3-30%。
19.根据权利要求12到18任一项的食品或饮料,其包含0.005μg/mL或更多的香草素。
20.利用根据权利要求9到11任一项的植物加工品作为至少一种原料生产的啤酒。
21.一种生产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的方法,包括用高温和高压的液体、气体或流体处理含有木质素的植物或其处理物以增加其中香草素含量的步骤。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生产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的方法,其中液体、气体或流体的温度为140℃-500℃,而液体、气体或流体的压力为0.1-100Mpa。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的生产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的方法,其中进行高温和高压处理1到3,600秒。
24.根据权利要求21到23任一项生产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的方法,其中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是食品或饮料的原料。
25.根据权利要求21到24任一项生产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的方法,其中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是酒类或茶饮料的原料。
26.根据权利要求21到25任一项生产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的方法,其中含有木质素的植物或其处理物源自谷类。
27.根据权利要求26生产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的方法,其中谷类为麦芽。
28.根据权利要求21到27任一项生产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的方法,其中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的香草素含量是高温和高压处理之前含木质素的植物或其处理物香草素含量的三倍或更多倍。
29.根据权利要求21到28任一项生产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通过高温和高压处理获得的产品从高压暴露于低压,以排出水分并且使产品膨胀的步骤。
30.根据权利要求21到29任一项生产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的方法,其中使用挤压机。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生产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的方法,其中将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膨胀为条形、圆柱形、多边棱镜形、球形或多角体形。
32.根据权利要求21到31任一项生产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的方法,其中植物、其处理物,或含有该植物和/或其处理物的原料在氧气浓度为0-1μg/mL的条件下进行处理。
33.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其是由权利要求21到32任一项的方法生产的。
34.含有麦芽的组合物,根据权利要求21到32任一项的方法进行生产。
35.食品或饮料,其是由根据权利要求21到32任一项的方法生产的含有香草素的组合物作为原料生产的。
36.根据权利要求35的食品或饮料,其是啤酒、发泡酒、威士忌酒、烧酎(日本白酒)和果酒中的任一种。
37.根据权利要求35的食品或饮料,其含有0.005μg/mL或更多的香草素。
38.根据权利要求37的食品或饮料,其是啤酒、发泡酒、威士忌酒、烧酎(日本白酒)和果酒中的任一种。
CNB2003801026193A 2002-10-30 2003-10-29 生产植物加工品的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4535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16679 2002-10-30
JP316679/2002 2002-10-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8580A true CN1708580A (zh) 2005-12-14
CN100445356C CN100445356C (zh) 2008-12-24

Family

ID=32211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80102619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45356C (zh) 2002-10-30 2003-10-29 生产植物加工品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8603567B2 (zh)
EP (2) EP2818538B1 (zh)
JP (5) JP4398867B2 (zh)
KR (2) KR20110130526A (zh)
CN (1) CN100445356C (zh)
AU (1) AU2003280619B2 (zh)
CA (1) CA2503737C (zh)
DK (1) DK1557458T3 (zh)
ES (2) ES2805377T3 (zh)
TW (1) TWI327594B (zh)
WO (1) WO2004039936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1127B (zh) * 2005-12-19 2012-07-04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发芽谷物中口腔内刺激物质的降低方法
CN101638580B (zh) * 2009-08-26 2012-08-08 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 一种迷迭香天然抗氧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1553129B (zh) * 2006-10-31 2012-12-19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薏苡加工品
CN101951791B (zh) * 2007-12-27 2014-02-19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通过高温高压流体处理的麦类加工品的制造方法
CN104939244A (zh) * 2014-03-28 2015-09-30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含草本植物低聚糖和酚酸保健化合物的饮料生产方法
CN105876059A (zh) * 2016-04-19 2016-08-2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即食木槿花瓣卷曲食品的加工方法
CN108504478A (zh) * 2018-04-02 2018-09-07 蓬莱市沃林橡木桶有限公司 一种啤酒生产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18538B1 (en) * 2002-10-30 2020-06-10 Suntory Holdings Limite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lant finished product
JP4557291B2 (ja) * 2004-12-16 2010-10-06 麒麟麦酒株式会社 色度、風味に優れた発酵アルコール飲料
JP4886189B2 (ja) * 2004-12-28 2012-02-29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エクストルーダ茶葉加工品
CN101102678B (zh) * 2004-12-28 2010-09-08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麦类加工品的制造方法
DE102005002809B4 (de) * 2005-01-13 2007-03-22 Hartrampf, Klaus C. Verfahren zum Veredeln von wässrigen Zubereitungen
JP4864352B2 (ja) * 2005-03-18 2012-02-01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トウモロコシ加工品の製造方法
US20090324779A1 (en) * 2005-12-19 2009-12-31 Suntory Limited Method for processing sprouted cereal, malt product, fermented malt drink, and food and drink
JP4624918B2 (ja) * 2005-12-27 2011-02-02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茶葉加工品を原料とする茶系アルコール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98669B2 (ja) * 2005-12-27 2010-12-15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エクストルーダ及び糖水溶液を用いた茶葉加工品の製造方法
EP2056683A2 (en) 2006-08-02 2009-05-13 Neal A. Hammond Biogenic silica from silica-containing plant material such as rice hulls
JP4837489B2 (ja) * 2006-08-21 2011-12-14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着色麦芽を用いた麦芽使用飲料の製造方法
WO2008029578A1 (fr) * 2006-09-05 2008-03-13 Ichikawa, Hiroki Café germé
JP4722011B2 (ja) * 2006-10-31 2011-07-13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ハトムギ加工品の製造方法
CN101677508B (zh) * 2007-05-08 2012-02-01 有限会社伊米 生咖啡豆的迅速发芽方法
JP4898996B2 (ja) * 2007-08-02 2012-03-21 株式会社ヤギショー 生麦を亜臨界処理してできる麦茶様エキ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965851B1 (ko) * 2007-10-11 2010-06-28 전남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팝핑법을 이용한 리그노셀룰로스계 바이오매스의 전처리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당화합물 및 바이오에탄올의생산방법
CN101821376B (zh) * 2007-10-16 2012-12-26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低糖质发酵饮料及其制造方法
GB0720423D0 (en) * 2007-10-19 2007-11-28 Univ Leuven Kath Method for brewing beer
JP4781342B2 (ja) * 2007-12-05 2011-09-28 サッポロビール株式会社 発泡性アルコール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08063613A1 (de) * 2008-12-18 2010-07-01 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Germany) Gmbh Form- und Größengebung bei cellulosehaltigen Pflanzenmaterialien
DE102009003007A1 (de) * 2009-05-11 2010-12-23 Igv Institut Für Getreideverarbeitung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alz
US8512793B2 (en) * 2010-01-12 2013-08-20 Inbru, LLC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flavoring brewed beverages
JP2011172548A (ja) * 2010-02-26 2011-09-08 Kikkoman Corp 蒸留酒、みり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R2957599B1 (fr) * 2010-03-18 2014-01-10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Procede de depolymerisation de biomasse lignocellulosique
US8926308B2 (en) 2010-04-21 2015-01-06 Intercontinental Great Brands Llc Dough extruders and methods
KR101258635B1 (ko) * 2010-12-10 2013-04-26 건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A형 인플루엔자 바이러스 H1N1 억제 활성을 갖는 Brassica juncea 종자의 아임계수 추출물을 함유한 무지방 우유
TWI565743B (zh) * 2011-01-07 2017-01-11 Tex-Ray Industrial Co Lt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olymer fiber having a tea material composition
US9107453B2 (en) 2011-01-28 2015-08-18 R.J. Reynolds Tobacco Company Tobacco-derived casing composition
CN102178203B (zh) * 2011-05-10 2012-07-25 江南大学 一种通过变温美拉德反应控制色泽形成的方法
JP6073091B2 (ja) * 2011-09-05 2017-02-01 ユニリーバー・ナームローゼ・ベンノートシヤープ インスタントドリンクの茶飲料を製造する方法
EP2939936A1 (fr) * 2012-05-04 2015-11-04 Tpresso AG Emballage de feuilles séchées dans des capsules étanches
JP5981234B2 (ja) * 2012-06-08 2016-08-31 長谷川香料株式会社 茶含有飲食品用呈味改善剤
JP5981235B2 (ja) * 2012-06-08 2016-08-31 長谷川香料株式会社 穀物含有飲食品用呈味改善剤
KR101484705B1 (ko) * 2012-11-15 2015-01-20 충청북도 (관리부서:충청북도 농업기술원) 생리활성이 높은 수수 가공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가공제품
KR101517533B1 (ko) * 2013-10-02 2015-05-06 한국식품연구원 수확 직후 고압처리에 의한 딸기의 페놀 함량을 향상시키는 방법
WO2015199080A1 (ja) * 2014-06-27 2015-12-30 花王株式会社 小麦ふすま含有加工食品
FR3026337B1 (fr) * 2014-09-25 2016-10-28 Seguin Moreau & C Procede de traitement de morceaux de bois et leur utilisation dans la fabrication de vins et de spiritueux, ou d'extraits de bois, ou de contenants en bois
JP6828684B2 (ja) * 2015-08-20 2021-02-10 味の素株式会社 インスタント発酵茶飲料用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98282B2 (ja) * 2015-10-01 2017-09-20 長谷川香料株式会社 加熱処理バニラエキスの製造方法
CN106010998B (zh) * 2016-05-17 2019-09-24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植物乳杆菌及其在制备水煮笋中的应用
CN105961655A (zh) * 2016-06-30 2016-09-28 贵州黔韵福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黑茶杀青装置
JP6317531B1 (ja) * 2016-11-21 2018-04-25 アサヒビール株式会社 ビール様飲料
EP3543328A4 (en) * 2016-11-21 2020-11-11 Asahi Group Holdings, Ltd. BEER-TYPE DRINK
WO2018150571A1 (ja) * 2017-02-20 2018-08-23 花王株式会社 茶飲料
JP6777572B2 (ja) * 2017-03-23 2020-10-28 花王株式会社 茶飲料
WO2018211690A1 (ja) * 2017-05-19 2018-11-22 花王株式会社 茶飲料
JP7411178B2 (ja) * 2019-02-22 2024-01-11 良平 森 セルロースを含む木質材料からアルコールを製造する方法
AU2020263680A1 (en) * 2019-04-26 2021-12-23 Suntory Holdings Limited Method for producing beverage
KR102193209B1 (ko) * 2019-12-27 2020-12-18 주식회사 한국생명과학연구소 갈대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피부 미백용 화장료 조성물
JP7303161B2 (ja) * 2020-06-23 2023-07-04 長谷川香料株式会社 茶飲料用香味改善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99027B1 (ja) * 2020-10-13 2021-07-07 株式会社 ゼンショ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可溶化物の製造方法
WO2022194378A1 (en) * 2021-03-18 2022-09-22 Carlsberg A/S Cereal grass beverage and methods of production thereof
CN113017001A (zh) * 2021-03-30 2021-06-25 李红光 一种虎乳灵芝锅巴

Family Cites Families (5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37684C (de) * 1950-07-12 1952-05-02 Dipl Br Ing Joseph Henry Vilsm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lagerfaehiger Spezialmalze
JPS4943159B1 (zh) * 1970-08-13 1974-11-19
JPS49109162A (zh) * 1973-02-21 1974-10-17
JPS536444A (en) * 1976-07-05 1978-01-20 Okawara Mfg Production of dry noodle
JPS57125674A (en) * 1981-01-28 1982-08-05 Kikkoman Corp Preparation of flavor and food or beverage with good flavor
JPS58165761A (ja) * 1982-03-26 1983-09-30 Kikkoman Corp 香味料
JPS58165762A (ja) * 1982-03-26 1983-09-30 Kikkoman Corp 香味料
FI73962C (fi) 1985-03-01 1987-12-10 Yhtyneet Paperitehtaat Oy Foerfarande foer framstaellning av vanillin.
JPS6240287A (ja) * 1985-08-14 1987-02-21 Hitachi Kiden Kogyo Ltd きのこ菌糸の保存法
JPS6354351A (ja) 1986-08-25 1988-03-08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光学活性1−メチル−3−フエニルプロピルアジド及びその化合物を用いる光学活性アミンの製造法
JPH0342076A (ja) 1989-07-11 1991-02-22 Toshiba Corp 絶縁塗膜形成方法
JPH03119954A (ja) * 1989-10-03 1991-05-22 Hirotoshi Kitagawa カキの脱渋法
JPH03255962A (ja) 1990-03-07 1991-11-14 Honda Motor Co Ltd ガス式角速度検出器
FR2659980A1 (fr) * 1990-03-23 1991-09-27 Hoang Andre Boisson destinee aux etres humains.
JPH0436209A (ja) * 1990-05-30 1992-02-06 Osaka Gas Co Ltd 天然ジャスミン酸の炭酸ガス分離方法
JP3042076B2 (ja) * 1990-09-08 2000-05-15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天然又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の選択的加水分解方法
JP2906661B2 (ja) 1990-11-30 1999-06-21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脂肪族アルデヒドの分析方法
US5102675A (en) * 1990-12-31 1992-04-07 Board Of Trustees Operating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Method for producing and using oak in divided form for flavoring wine
US5405624A (en) * 1991-02-14 1995-04-11 Bio-Technical Resources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product with an intensified beer flavor
AU652435B2 (en) 1991-04-15 1994-08-25 Suntory Holdings Limited Lipid-removed malt for brewing, beer using the said malt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id beer
JP3003879B2 (ja) * 1991-04-23 2000-01-31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包装方法
JP3078871B2 (ja) * 1991-05-01 2000-08-21 キユーピー株式会社 食品の殺菌製造方法
US5085883A (en) 1991-06-27 1992-02-04 Abbott Laboratories Blend of dietary fiber for nutritional products
DE4326468A1 (de) * 1993-08-09 1995-02-16 Henkel Kgaa Verwendung von überhitztem Wasserdampf zur praktisch abgasfreien Trocknung von Wertstoffen und temperatursensitiven Wertstoffgemischen und damit hergestellte Trockenprodukte mit verbesserten Eigenschaften
JPH0799911A (ja) * 1993-10-01 1995-04-18 House Foods Corp パフスナックの製造方法
JP2692556B2 (ja) * 1993-11-30 1997-12-17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常温流通可能な米飯の製造方法
JP3599406B2 (ja) * 1995-03-07 2004-12-0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肉ジャガのレトルト加工方法
JP3546094B2 (ja) * 1995-05-26 2004-07-2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脱気装置
JPH0937756A (ja) 1995-08-02 1997-02-10 Kirin Brewery Co Ltd アロエエキス含有ビール様飲料
JPH09220080A (ja) * 1995-12-12 1997-08-26 Kao Corp レトルト食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9609041C2 (de) 1996-03-08 1998-10-15 Mannesmann Sachs Ag Drehschwingungsdämpfer
DE19619448C2 (de) * 1996-05-14 2002-06-20 Eckes Ag Kaffeefreie Getränke mit anregender Wirkung
US5799463A (en) * 1996-05-28 1998-09-01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Method for preservation of article
JP3808584B2 (ja) * 1996-05-28 2006-08-16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物品の保存方法
JPH1189722A (ja) * 1997-09-16 1999-04-06 Hiroshi Shishido 低圧高温過熱水蒸気の温度、湿度を調整した雰囲気における 食品加工および調理法とその装置
DK0920814T3 (da) * 1997-12-02 2005-05-30 Nestle Sa Pulver til en maltet drik og dertil hörende fremgangsmåde
JPH11165142A (ja) 1997-12-03 1999-06-22 Hitachi Ltd 有機廃棄物の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JPH11285677A (ja) 1998-04-03 1999-10-19 Hitachi Ltd 有機廃棄物の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JP4424763B2 (ja) * 1998-04-09 2010-03-03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超臨界水処理による芳香族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DE69942360D1 (de) * 1998-04-09 2010-06-24 Suntory Holdings Lt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ätherischer öle durch behe öle erhältlich durch behandlung mit superkritischem wasser
JP4131555B2 (ja) 1998-06-18 2008-08-13 サッポロビール株式会社 麦芽アルコール飲料の還元力測定方法、製造工程管理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3942128B2 (ja) 1998-06-18 2007-07-11 サッポロビール株式会社 麦芽アルコール飲料の抗酸化的製造方法
JP3734368B2 (ja) 1998-07-21 2006-01-11 アサヒビール株式会社 ビール粕炭化用成型装置
FI109964B (fi) * 1998-11-02 2002-11-15 Lp Tutkimuskeskus Oy Menetelmä ja laite viljajyvien käsittelemiseksi
JP4269390B2 (ja) * 1999-02-04 2009-05-2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洗浄方法
JP2001120199A (ja) * 1999-10-22 2001-05-08 Ikeda Shokken Kk 乾燥α化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55076B2 (ja) 2000-01-25 2006-03-15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バイオマスの超臨界溶媒処理による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414707B2 (ja) 2000-08-10 2003-06-09 善正 新保 穀類等の種子から抽出した抽出物を含有する、海洋深層水を用いた飲料水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02325B2 (ja) * 2000-08-23 2006-07-26 信行 林 植物系バイオマスの加圧熱水分解方法とそのシステム
JP2002102897A (ja) * 2000-09-28 2002-04-09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廃酵母や麦搾り滓等の食品系有機廃棄物の処理方法および処理装置
JP2002131306A (ja) 2000-10-25 2002-05-09 Sapporo Breweries Ltd 飲料製造工程における酸素濃度監視方法及び酸素濃度監視装置
JP2002315674A (ja) * 2001-04-24 2002-10-29 Seta Giken:Kk 穀類炊き上げ方法及び穀類炊き上げ装置
RU2187552C1 (ru) * 2001-05-10 2002-08-20 Мазалов Никола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водки "самарская"
EP2818538B1 (en) * 2002-10-30 2020-06-10 Suntory Holdings Limite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lant finished product
JP4036209B2 (ja) * 2004-04-22 2008-01-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回路、その駆動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1127B (zh) * 2005-12-19 2012-07-04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发芽谷物中口腔内刺激物质的降低方法
CN101553129B (zh) * 2006-10-31 2012-12-19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薏苡加工品
CN101951791B (zh) * 2007-12-27 2014-02-19 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通过高温高压流体处理的麦类加工品的制造方法
CN101638580B (zh) * 2009-08-26 2012-08-08 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 一种迷迭香天然抗氧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4939244A (zh) * 2014-03-28 2015-09-30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含草本植物低聚糖和酚酸保健化合物的饮料生产方法
CN105876059A (zh) * 2016-04-19 2016-08-2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即食木槿花瓣卷曲食品的加工方法
CN105876059B (zh) * 2016-04-19 2019-12-2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即食木槿花瓣卷曲食品的加工方法
CN108504478A (zh) * 2018-04-02 2018-09-07 蓬莱市沃林橡木桶有限公司 一种啤酒生产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3280619B2 (en) 2008-02-28
AU2003280619A1 (en) 2004-05-25
JP4398867B2 (ja) 2010-01-13
US20050260326A1 (en) 2005-11-24
JP2009173670A (ja) 2009-08-06
CN100445356C (zh) 2008-12-24
EP2818538B1 (en) 2020-06-10
KR101125502B1 (ko) 2012-03-21
JP5524251B2 (ja) 2014-06-18
JP2012105658A (ja) 2012-06-07
TW200416285A (en) 2004-09-01
EP1557458A1 (en) 2005-07-27
EP2818538A2 (en) 2014-12-31
JP5097154B2 (ja) 2012-12-12
KR20050071595A (ko) 2005-07-07
WO2004039936A1 (ja) 2004-05-13
EP1557458A4 (en) 2011-05-25
CA2503737A1 (en) 2004-05-13
JP5809222B2 (ja) 2015-11-10
ES2805377T3 (es) 2021-02-11
JPWO2004039936A1 (ja) 2006-03-02
TWI327594B (en) 2010-07-21
KR20110130526A (ko) 2011-12-05
EP2818538A3 (en) 2015-03-04
JP6063988B2 (ja) 2017-01-18
JP2015154778A (ja) 2015-08-27
EP1557458B1 (en) 2016-03-30
ES2576552T3 (es) 2016-07-08
DK1557458T3 (en) 2016-04-25
US8603567B2 (en) 2013-12-10
JP2014036668A (ja) 2014-02-27
CA2503737C (en) 2012-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08580A (zh) 生产植物加工品的方法
JP5658489B2 (ja) 発酵麦芽飲料の製造方法
EP2776549B1 (en) Improved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lcoholic beverages
KR101791771B1 (ko) 홉포를 사용한 맥주맛 음료의 제조 방법
TWI524852B (zh) 降低麥芽飲料之穀物氣味之方法
EP1734109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liquid rice malt
KR101160231B1 (ko) 두충 식초 조성물의 제조 방법
FR2956121A1 (fr) Composition de biere et son mode de production.
JP7144194B2 (ja) 麦芽発酵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55579B2 (ja) ピルビン酸含有量の高いビール様発泡性発酵飲料の製造方法
JP6284359B2 (ja) 発酵麦芽飲料
KR101827735B1 (ko) 산양삼이 함유된 맥주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맥주
CN104087459B (zh) 一种富含黄腐酚的黑啤酒及其酿造方法
CN1208448C (zh) 一种白芷黑啤酒
EP3673036A1 (en) Method for making a fermented beverage comprising hop bine leaves or hop bine stems
Ter-Movsesyan Developing Technology for Special Beer Brewing by Using Non-Traditional Raw Materials
JP6294662B2 (ja) 発酵麦芽飲料
TH60161B (th) วิธีการแบบต่อเนื่องสำหรับการผลิตเครื่องดื่มแบบหมักด้วยยีสต์
TH110655A (th) วิธีการแบบต่อเนื่องสำหรับการผลิตเครื่องดื่มแบบหมักด้วยยีส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UNTORY HOLDING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UNTORY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7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710

Address after: Osaka

Patentee after: SUNTORY HOLDINGS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City, Osaka of Japan

Patentee before: Suntory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2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