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05271B - 高温煤焦油加氢生产中间相沥青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温煤焦油加氢生产中间相沥青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05271B
CN103205271B CN201210009243.2A CN201210009243A CN103205271B CN 103205271 B CN103205271 B CN 103205271B CN 201210009243 A CN201210009243 A CN 201210009243A CN 103205271 B CN103205271 B CN 1032052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hydrogenation
coal
solvent
cataly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092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05271A (zh
Inventor
赵宏美
邱介山
萧锦诚
李保明
吕俊德
肖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gao Carbon Materials Holdings Shenzhen Co ltd
Yigao Carbon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Yig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Technology Zhangjiag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WNG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21000924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05271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TOWNG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TOWNG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KR1020147022602A priority patent/KR101766322B1/ko
Priority to UAA201409068A priority patent/UA114102C2/uk
Priority to PCT/CN2012/000451 priority patent/WO2013104092A1/zh
Priority to RU2014132587/05A priority patent/RU2598452C2/ru
Priority to EP12865271.6A priority patent/EP2818535B1/en
Priority to BR112014017348A priority patent/BR112014017348B8/pt
Priority to US14/372,006 priority patent/US9994775B2/en
Priority to JP2014551492A priority patent/JP5956610B2/ja
Priority to TW101121381A priority patent/TWI5558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05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52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052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52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CWORKING-UP PITCH, ASPHALT, BITUMEN, TAR; PYROLIGNEOUS ACID
    • C10C3/00Working-up pitch, asphalt, bitumen
    • C10C3/002Working-up pitch, asphalt, bitumen by thermal mea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CWORKING-UP PITCH, ASPHALT, BITUMEN, TAR; PYROLIGNEOUS ACID
    • C10C1/00Working-up tar
    • C10C1/005Working-up tar by mixing two or more coaltar frac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CWORKING-UP PITCH, ASPHALT, BITUMEN, TAR; PYROLIGNEOUS ACID
    • C10C1/00Working-up tar
    • C10C1/04Working-up tar by distillation
    • C10C1/16Winning of pitc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CWORKING-UP PITCH, ASPHALT, BITUMEN, TAR; PYROLIGNEOUS ACID
    • C10C1/00Working-up tar
    • C10C1/18Working-up tar by extraction with selective solv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CWORKING-UP PITCH, ASPHALT, BITUMEN, TAR; PYROLIGNEOUS ACID
    • C10C1/00Working-up tar
    • C10C1/19Working-up tar by thermal treatment not involving distill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CWORKING-UP PITCH, ASPHALT, BITUMEN, TAR; PYROLIGNEOUS ACID
    • C10C1/00Working-up tar
    • C10C1/20Refining by chemical means inorganic or organic compounds
    • C10C1/205Refining by chemical means inorganic or organic compounds refining in the presence of hyd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CWORKING-UP PITCH, ASPHALT, BITUMEN, TAR; PYROLIGNEOUS ACID
    • C10C3/00Working-up pitch, asphalt, bitumen
    • C10C3/06Working-up pitch, asphalt, bitumen by distill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1/00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non-melting solid carbonaceous or similar materials, e.g. wood, coal
    • C10G1/002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non-melting solid carbonaceous or similar materials, e.g. wood, coal in combination with oil conversion- or refining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1/00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non-melting solid carbonaceous or similar materials, e.g. wood, coal
    • C10G1/06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non-melting solid carbonaceous or similar materials, e.g. wood, coal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3/00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from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fatty oils, fatty acids
    • C10G3/50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from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fatty oils, fatty acids in the presence of hydrogen, hydrogen donors or hydrogen generat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31/00Refining of hydrocarbon oils, in the absence of hydrogen, by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10G31/10Refining of hydrocarbon oils, in the absence of hydrogen, by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with the aid of centrifugal for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50/00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from lower carbon number hydrocarbons, e.g. by oligomer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67/00Treatment of hydrocarbon oils by at least one hydrotreatment process and at least one process for refining in the absence of hydrogen only
    • C10G67/02Treatment of hydrocarbon oils by at least one hydrotreatment process and at least one process for refining in the absence of hydrogen only plural serial stages only
    • C10G67/04Treatment of hydrocarbon oils by at least one hydrotreatment process and at least one process for refining in the absence of hydrogen only plural serial stages only including solvent extraction as the refining step in the absence of hydroge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3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oil refining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 Y02P30/2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oil refining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using bio-feedstock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 Working-Up Tar And Pitch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由高温煤焦油生产中间相沥青的方法,包括:将高温煤焦油脱除盐分和喹啉不溶物得到澄清油;将澄清油作为加氢进料油或将澄清油预蒸馏得到沸点大于230℃的塔底组份,将塔底组份调配成加氢进料油;将加氢进料油催化加氢精制得到加氢精制油;将加氢精制油蒸馏后得到氢化沥青;氢化沥青再经热缩聚得到中间相沥青。该方法加氢深度易于控制,杂质脱除彻底,原料流动性好、工艺过程不易积碳结焦,不易堵塞反应器。产品中间相含量高,软化点低,杂质含量低。

Description

高温煤焦油加氢生产中间相沥青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型碳材料、燃料化工领域,具体涉及适用于工业规模的、由高温煤焦油制备中间相沥青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焦炭生产大国,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焦炭产量38800万吨,占世界焦炭产量60%。煤焦油资源丰富,从炼焦煤气中回收的煤焦油产量1800万吨。
中国高温煤焦油加工技术路线基本是以焦油蒸馏加工轻油、酚油、萘油、洗油、蒽油、沥青的线路,产品数量少。近年来,30万吨煤焦油加工规模的项目的实施,其精制化学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但由于这些产品的收率很低,实际产品只能围绕酚油、萘油、洗油、蒽油精制加工。然而此类加工工艺线路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沥青只能进一步生产附加值低的中温沥青、改质沥青、沥青焦等产品,沥青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造成项目整体产品附加值低,效益不理想。
随着技术进步及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提高,全球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在高级碳素材料的需求迅速扩大,沥青基炭纤维、泡沫炭、C/C复合材料、炭微球等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新型碳材料的工业化方面尤其是高级碳材料前驱体中间相沥青迟迟没有进展,大多为实验室研究成果,形成工业化的技术案例鲜见,现有中间相沥青工业生产技术一直存在技术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制约了新型碳素材料的应用推广。
从煤焦油沥青出发生产针状焦、中间相沥青一直是中国工程技术工作者的研究热点。经过多年的努力,在针状焦工业化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在中间相沥青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由于煤焦油沥青本身固有的局限性,成功案例极少,要么生产成本极高、要么工业化难度极大。
中国专利CN85107441A介绍一种不含喹啉不溶物(QI)的煤焦油或煤焦油沥青生产超级针状焦的方法,但此法催化加氢深度低,煤焦油或煤焦油沥青直接加氢技术难度大,催化剂寿命短,该工艺没有充分利用所副产加氢溶剂油优化工艺,损失了大量有价值的β树脂,沥青收率低,对于轻质组份加氢程度低。
中国专利CN87103787A介绍了一种煤焦油或石油渣油通过热处理、溶剂加氢工艺生产高性能炭纤维用中间相沥青的方法,此法需要大量二甲苯、加氢蒽油、洗油溶剂,不能项目自生,生产成本高。由于采用多段热解闪蒸热处理工艺,极易造成系统结焦堵塞,大规模连续化生产难度大。
中国专利CN85105609A公开了一种氢化煤焦油或煤焦油沥青的方法,但催化剂金属负载量小,活性低,脱除沥青杂原子能力差,采用单一轻度催化加氢手段,难以改变沥青的分子结构,而且煤焦油或煤焦油沥青的胶质及沥青质含量高,在固定床催化条件下催化剂易积碳,寿命短,加氢难度大,难以实现长时间有效加氢。
中国专利ZL200610032060.7介绍了一种煤焦油加氢生产燃料油的方法,但需要将高温煤焦油全部馏份转化为石脑油、汽油、柴油,催化剂活性及加氢反应条件要求高。
中国专利CN101074381A介绍了一种煤焦油加工利用的方法,以汽油柴油为目标产品,未对沥青进行研究说明,煤焦油预处理需要优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了高温煤焦油加工利用的新途径,提供一种可以工业化应用的由高温煤焦油催化加氢生产中间相沥青,副产酚油、工业萘、石脑油、汽油柴油调和组份的方法,以大幅度提高煤焦油加工产品的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由高温煤焦油生产中间相沥青的方法,包括:
(1)将高温煤焦油脱除盐分和喹啉不溶物,得到澄清油;
(2)将澄清油经由下述两个方式之一得到加氢进料油:
(2a)将澄清油作为加氢进料油;或
(2b)将澄清油预蒸馏得到沸点大于230℃的塔底组份,将所述塔底组份与调配油混合得到加氢进料油,其中调配油包括下述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份:煤焦油的馏份油、煤焦油馏份油的加氢产物;
将加氢进料油催化加氢精制得到加氢精制油;
(3)将加氢精制油蒸馏后得到氢化沥青;
(4)将氢化沥青经热缩聚得到中间相沥青。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步骤(1)包括:
(1a)脱除盐分的步骤,所述脱除盐分的步骤包括将去离子水和芳族溶剂与高温煤焦油混合并离心去除含盐水份,得到脱盐后的含芳族溶剂的高温煤焦油;其中,芳族溶剂包括下述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份:苯、甲苯、二甲苯、煤焦油的馏份油、煤焦油馏份油的加氢产物。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脱除盐分的步骤(1a)中,高温煤焦油与芳族溶剂的体积比为1∶0.2-2,去离子水的体积是高温煤焦油的0.5-3倍,去离子水用于水洗高温煤焦油,水洗1-3次。优选地,高温煤焦油与芳族溶剂的体积比为1∶0.2-0.8。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步骤(1)包括:
(1b)脱除喹啉不溶物的步骤,所述脱除喹啉不溶物的步骤包括在脱盐后的含芳族溶剂的高温煤焦油中添加脂族溶剂和可选的芳族溶剂,混合离心或静置沉降脱除喹啉不溶物,脂族溶剂包括C4-C16脂族化合物,其中高温煤焦油、芳族溶剂和脂族溶剂的最终的体积比为1∶0.2-2∶0.2-1。优选地,高温煤焦油、芳族溶剂和脂族溶剂的最终的体积比为1∶0.3-0.8∶0.3-0.8。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脂族溶剂是正辛烷或正庚烷。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步骤(2b)中,预蒸馏包括回收脂族溶剂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步骤(2b)中,预蒸馏包括获取轻油、酚油和萘油中的至少一个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步骤(2)中,在催化加氢精制之前还包括滤除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的过滤步骤。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步骤(2)中,催化加氢精制是在总压为12.0MPa-20.0MPa、平均反应温度为320℃-400℃、液时体积空速0.5hr-1-2.0hr-1以及氢油比为600∶1-1500∶1的条件下进行的。优选地,催化加氢精制是在总压为14.0MPa-18.0MPa、平均反应温度为340℃-390℃、液时体积空速0.8hr-1-1.2hr-1以及氢油比为800∶1-1200∶1的条件下进行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所述步骤(2)中,催化加氢精制是在存在如下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的:
加氢精制催化剂A:以氧化铝或含硅氧化铝为载体,比表面积为120-300m2/g,孔容为0.4-1.4mL/g,孔径为8-20nm,表面酸含量0.05-0.1mmol/g;金属活性组份为第VIB族金属Mo或W、第VIII族金属Co或Ni,以所述加氢精制催化剂A的总重量计,第VIB族金属含量以氧化物计为15-45wt%,第VIII族金属含量以氧化物计为1.5-5wt%。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步骤(2)中,催化加氢精制是在存在如下两种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的:
加氢精制催化剂A:以氧化铝或含硅氧化铝为载体,比表面积为120-300m2/g,孔容为0.4-1.4mL/g,孔径为8-20nm,表面酸含量0.05-0.1mmol/g;金属活性组份为第VIB族金属Mo或W、第VIII族金属Co或Ni,以所述加氢精制催化剂A的总重量计,第VIB族金属含量以氧化物计为15-45wt%,第VIII族金属含量以氧化物计为1.5-5wt%。
加氢精制催化剂B:以氧化铝或含硅氧化铝为载体,比表面积为120-300m2/g,孔容为0.4-1.2mL/g,孔径为7-15nm;金属活性组份为第VIB族金属Mo或W、第VIII族金属Co或Ni,以加氢精制催化剂B的总重量计,第VIB族金属含量以氧化物计为10-22wt%,第VIII族金属含量以氧化物计为2-5wt%。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步骤(2)中,加氢进料油是在经过保护催化剂和脱金属催化剂之后进行催化加氢精制的,脱金属催化剂以氧化铝为载体,孔容为0.5-1.5mL/g,比表面积为180-350m2/g,孔径为10-50nm,以脱金属催化剂的总重量计,脱金属催化剂包含7-20wt%的氧化钼,2-5wt%的氧化镍。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步骤(3)中,蒸馏包括获得沸点范围为300-360℃的氢化重质溶剂和沸点范围为80-300℃加氢馏份油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步骤(1)包括:
(1a)脱除盐分的步骤,所述脱除盐分的步骤包括将去离子水和芳族溶剂与高温煤焦油混合并离心,去除含盐水份,得到脱盐后的含芳族溶剂的高温煤焦油,其中所述芳族溶剂是氢化重质溶剂。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步骤(1)包括:
(1b)脱除喹啉不溶物的步骤,所述脱除喹啉不溶物的步骤包括在脱盐后的含芳族溶剂的高温煤焦油中添加脂族溶剂以及可选的芳族溶剂,混合,离心或沉降脱除喹啉不溶物,脂族溶剂包括C4-C16脂族化合物,芳族溶剂是氢化重质溶剂,其中高温煤焦油、芳族溶剂和脂族溶剂的最终的体积比为1∶0.3-0.8∶0.3-0.8。优选地,高温煤焦油、芳族溶剂和脂族溶剂的最终的体积比为1∶0.5-0.8∶0.5-0.8。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步骤(2b)中,调配油包括氢化重质溶剂和加氢馏份油。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步骤(2b)中,调配油包括氢化重质溶剂、轻油、洗油和加氢馏份油。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轻油或洗油∶氢化重质溶剂∶加氢馏份油∶塔底组份的体积比是0.2-1∶0-1∶0-1∶1。优选地,轻油或洗油∶氢化重质溶剂∶加氢馏份油∶塔底组份的体积比是0.2-0.4∶0-0.5∶0-0.5∶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步骤(4)中,热缩聚包括获取闪蒸油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进一步包括:
(5)将氢化重质溶剂与闪蒸油混合后催化加氢裂化得到加氢裂化油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催化加氢裂化在总压12.0MPa-20.0MPa、平均反应温度为340℃-420℃、液时体积空速0.5hr-1-2.0hr-1以及氢油比为600∶1-1500∶1的条件下进行。优选地,催化加氢裂化在总压14.0MPa-18.0MPa、平均反应温度为350℃-390℃、液时体积空速0.8hr-1-1.5hr-1以及氢油比为800∶1-1200∶1的条件下进行。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催化加氢裂化是在存在如下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的:
加氢裂化催化剂:以氧化铝、无定形硅铝和微孔、中孔分子筛作为载体,其中,以所述加氢裂化催化剂的总重量计,中孔分子筛10-15wt%,微孔分子筛5-10wt%,无定形硅铝15-40wt%,氧化铝35-70wt%,比表面积为150-350m2/g,孔容为0.1-1.0mL/g;负载后催化剂含有10-35wt%的MoO3和/或WO3,2-5wt%的NiO和/或CoO。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催化加氢裂化是在存在如下两种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的:
加氢裂化催化剂:以氧化铝、无定形硅铝和微孔、中孔分子筛作为载体,其中,以所述加氢裂化催化剂的总重量计,中孔分子筛10-15wt%,微孔分子筛5-10wt%,无定形硅铝15-40wt%,氧化铝35-70wt%,比表面积为150-350m2/g,孔容为0.1-1.0mL/g;负载后催化剂含有10-35wt%的MoO3和/或WO3,2-5wt%的NiO和/或CoO。
加氢精制催化剂B:以氧化铝或含硅氧化铝为载体,比表面积为120-300m2/g,孔容为0.4-1.2mL/g,孔径为7-15nm;金属活性组份为第VIB族金属Mo或W、第VIII族金属Co或Ni,以加氢精制催化剂B的总重量计,第VIB族金属含量以氧化物计为10-22wt%,第VIII族金属含量以氧化物计为2-5wt%。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步骤(3)中,加氢精制油与加氢裂化油以体积比为1∶0.2-0.5混合后再进行蒸馏。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步骤(3)中,在蒸馏前还包括滤除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的过滤步骤。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步骤(3)包括获取石脑油、汽油调和组份和柴油调和组份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步骤(4)中,热缩聚在压力为绝压0.01-3.0MPa、温度为380-460℃、搅拌速度为10-60rpm并包括氢气、氮气或氩气在反应器的底部和顶部吹扫的条件下进行180-1200分钟。优选地,在步骤(4)中,热缩聚在0.01-1.0MPa、温度400-440℃、搅拌速度20-40rpm并包括氮气在反应器底部和顶部吹扫的条件下进行180-600分钟。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步骤(4)中包括在线粘度分析。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步骤(3)和(4)之间包括溶剂萃取步骤。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溶剂是包括苯、甲苯、吡啶、喹啉或四氢呋喃的芳族溶剂。
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煤焦油在氢化溶剂存在的临氢条件下催化加氢可以提高煤焦油沥青H/C比,调整煤焦油沥青分子结构,脱除S、N、O及金属杂质,以加氢后的煤焦油沥青生产中间相沥青可以大幅度提高中间相沥青品质,为工业化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行的工艺路线。所得产品中间相含量高,软化点低,杂质含量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由高温煤焦油生产中间相沥青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案的流程图;
图3A和图3B示出了由实施例1获得的净化沥青与氢化沥青红外光谱谱图,说明经过加氢过程后,氢化沥青除保持较高的芳香性外,其结构单元还形成较高浓度的烷基侧链以及环烷结构,使其更易于形成广域结构中间相;
图4示出了由实施例1获得的氢化沥青核磁共振氢谱;
图5A和图5B示出了本发明获得的中间相沥青的偏光显微镜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描述。
按图1所示,本发明由高温煤焦油生产中间相沥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是将所述高温煤焦油脱除盐分和喹啉不溶物,得到澄清油;
具体地,步骤100包括脱除盐分的步骤101和脱除喹啉不溶物的步骤102。所述脱除盐分的步骤101包括将去离子水和芳族溶剂与所述高温煤焦油混合并离心去除含盐水份,得到脱盐后的含芳族溶剂的高温煤焦油;其中,所述芳族溶剂包括下述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份:苯、甲苯、二甲苯、煤焦油的馏份油、煤焦油馏份油的加氢产物;所述脱除喹啉不溶物的步骤102包括在所述脱盐后的含芳族溶剂的高温煤焦油中添加脂族溶剂以及可选的芳族溶剂,混合,离心或沉降脱除喹啉不溶物,所述脂族溶剂包括C4-C16脂族化合物,所述芳族溶剂是所述氢化重质溶剂,其中所述高温煤焦油、所述芳族溶剂和所述脂族溶剂的最终的体积比为1∶0.2-2∶0.2-1。
步骤200是将所述澄清油经由下述两个方式之一得到加氢进料油,经催化加氢精制得到加氢精制油(步骤210),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将澄清油作为加氢进料油;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将澄清油预蒸馏得到沸点大于230℃的塔底组份(步骤221),将所述塔底组份与调配油混合(步骤222)得到加氢进料油(步骤220),其中所述调配油包括下述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份:煤焦油的馏份油、煤焦油馏份油的加氢产物;
步骤300是将所述加氢精制油蒸馏后得到氢化沥青;
步骤400是将所述氢化沥青经热缩聚得到中间相沥青。
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焦油在氢化溶剂存在的临氢条件下催化加氢制备氢化沥青、氢化沥青热缩聚生产中间相沥青,副产石脑油、汽柴油调和组份、酚油、工业萘的方法,以下以氢化重质溶剂为芳族溶剂,以正辛烷为脂族溶剂,结合图2对所述四个步骤进行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当以本说明书列出的其他芳族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以及以其他脂族溶剂如正庚烷生产中间相沥青时,以下工艺流程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当澄清油直接作为加氢进料油时,以下工艺流程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1)在脱盐工段(1)中,高温煤焦油与芳族溶剂(为氢化重质溶剂)及去离子水以一定比例充分混合水洗后进入离心机,脱除其中的大部分含盐水份,再在脱除喹啉不溶物(QI)工段(2)与一定比例的脂族溶剂混合进入离心机脱除喹啉不溶物(QI),得到净化的煤焦油和溶剂的混合物,即澄清油;
2)澄清油加热后进入蒸发器(3),分离出水和一段轻油,分离水进污水再生处理系统(未示出),一段轻油进入一段轻油罐(未示出),器底得到的无水澄清油再经加热进入预蒸馏塔(4)。预蒸馏塔顶轻质脂肪溶剂回收循环使用,中部的二段轻油、酚油和萘油分别进入各自储罐(未示出),预蒸馏塔(4)塔底组份在加氢进料调配槽(5)与来自一段二段轻油罐的轻油或加氢馏份油或氢化重质溶剂混合,经过滤器组(6)过滤后进入加氢进料缓冲罐(未示出);
3)加氢进料缓冲罐的加氢进料油与氢气混合加热后进入装填加氢保护催化剂、脱金属催化剂的反应器进一步脱除杂质和金属离子,然后进入装填加氢精制催化剂A的精制反应器进行加氢精制得到精制油,上述保护脱金属精制反应可以设在一个一体的保护脱金属精制反应器(7)中进行反应,也可以分别设置反应器进行各级反应。与此同时,来自后工段减压塔(12)的一部分氢化重质溶剂及合成反应釜(14)顶部分离的闪蒸油进入装填裂化催化剂的裂化反应器(8)加氢裂化反应得到裂化油。催化剂装填方式如下:
精制反应:精制催化剂A装填在反应器上部,精制催化剂B装填在反应器下部;或反应器装填精制催化剂A,在精制热高分上部装填精制催化剂B,下部装填精制催化剂A。
裂化反应:裂化反应器装填裂化催化剂,精制催化剂B装填在反应器下部;或裂化反应器装填裂化催化剂,裂化热高分装填精制催化剂B。
4)加氢精制油液相及裂化油液相混合经过滤器(9)的金属滤材过滤,进入初馏塔(10)分离出沸点<120℃的石脑油馏份、水份和酸性气体后进入常压馏份塔(11)。常压馏份塔(11)顶分馏出沸点范围在180℃以前的馏份进入汽油调和组份储罐(未示出),中部分馏出沸点范围在180~300℃的馏份进入柴油调和组份储罐(未示出),塔底组份经补热后进入减压塔(12)。减压塔(12)分离出氢化重质溶剂及氢化沥青,氢化重质溶剂是减压塔(12)分离出的沸点范围300~360℃组份,氢化重质溶剂一部分作为煤焦油脱盐脱QI的溶剂及加氢进料调配组份,其余作为加氢裂化反应器(8)进料。氢化沥青在萃取塔(13)中经溶剂萃取进一步脱除杂质或不经过溶剂萃取进入合成反应釜(14)经热缩聚后得到中间相沥青产品,反应釜(14)顶部油气经冷却分离,气体洗涤后排放,分离后的闪蒸油作为裂化进料进行加氢裂化。
中间相沥青调制需要低杂质含量的纯净有机物料。要求无固体杂质,尽可能低的金属元素含量,尽可能低的O、S、N杂环化合物,调制适宜的分子量及分子结构。
1)固体杂质
煤焦油中固态杂质主要指原生喹啉不溶物(QI),如炭黑(游离炭)、煤尘、焦粉、铁锈等,这些原生QI杂质对中间相成核、成长和转化成体状各向异性的结构是不利的,虽然可促使中间相小球的初生,但因极易吸附在初生小球体的表面,在中间相沥青生长期阻碍中间相小球的成长与融并,不能得到流变性能好的中间相沥青。
在炼焦煤的高温干馏过程中,焦炉荒煤气在炭化室高温作用下有游离炭析出,这些游离炭会随之被带入到煤焦油中,形成一些以游离炭为核心,外面层层包裹着一些由重质组份形成的胶束或胶质体。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需要一些重质油才能将这些胶束层层溶解“剥离”,暴露出游离炭,并在预处理过程中脱除。
由于煤焦油是一种非常粘稠的液体,煤焦油所含的固体杂质容易造成煤焦油深加工设备的堵塞。对煤焦油先进行净化处理,脱除其所含的原生QI杂质和固体杂质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由于煤焦油是一种密度大、粘度高、组份复杂的重质油,在预处理过程中加入一些降低粘度的溶剂油,可以改善处理条件,使得预处理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2)金属元素
沥青中Na、K、Mg、Ca、Fe、Cu、Al、V、Ni等,在中间相形成时快速融并产生镶嵌结构,在生产碳素材料时形成杂质,部分金属离子在炭化石墨化过程中逸出,形成缺陷。因此必须除去金属原子,通过预处理洗涤和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可以将杂质脱除到要求的范围。
3)氧、氮、硫杂环化合物
氧、硫、氮杂环化合物的O、S、N原子负电性大,易在分子内产生极性,在中间相成形阶段会加速脱氢缩聚反应,有利于小球体初生,但由于O、S、N的交联作用,使体系粘度提高,有碍小球体的成长与融并,使分子的积层取向性降低。同时氧、氮、硫杂环化合物热稳定高,易浓聚在初生的小球内,生成镶嵌结构,而不是希望的各向异性广域型的结构。在中间相沥青生产碳素产品石墨化时会发生“晶胀”,使产品产生微裂纹,影响产品品质,这些杂质原子通过催化加氢处理,可以比较大幅度去除。
4)分子量及分子结构
碳质中间相的H/C原子比为0.35~0.5,含挥发分15%~20%,密度为1.4~1.6/cm3,与各向同性原料沥青相比,其分子量约高3~4倍,平均为2000左右,软化点也提高约100℃。当然这些数值随原料沥青及热处理条件而有所变化,在软化点温度以上时一般具有较低的熔体粘度,而且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不分解。
形成中间相沥青的分子要求适宜的分子量、H/C比、适宜的芳香度及环烷烃、带有短的侧链结构。具有上述特征的分子结构,在特定的条件下缩聚形成中间相沥青时,才能获得希望的各向异性中间相沥青结构。一般而言,经过加氢精制的氢化沥青的特征是5~10个芳环构成,平均1.5个取代基(甲基为主),含有1~5个环烷结构,分子量为250~400。
因此,煤系中间相沥青的生产实际上是对煤焦油沥青净化及调制的过程,由于煤沥青本身的局限性,从煤焦油出发,净化及调制中间相沥青会变得更加可行。
从工艺流程上来看,本发明的方法分为预处理、加氢精制、中间相沥青制备等主要工艺单元。分别描述如下:
(一)煤焦油预处理:
煤焦油预处理单元的主要目的调制适合于加氢单元的原料,调节加氢原料的粘度、密度,脱除机械杂质及除去焦油中喹啉不溶物QI,脱水、脱盐、脱酚,提取附加值较高的萘油,获得适宜加氢精制的物料,避免系统腐蚀及堵塞。
在脱除原生喹啉不溶物的同时,尽可能避免脱除β树脂(即甲苯不溶-喹啉可溶(TI-QS))、γ树脂(即庚烷不溶-甲苯可溶物(HI-TS)),以提高中间相沥青的收率,保留有效组成,但对于热敏组份则需要脱除,避免热敏组份在催化剂床层积碳。从煤焦油脱除QI较煤沥青脱除QI可以减少β树脂和γ树脂的损失。
煤焦油有大量盐类溶解在煤焦油水份中,其中固定铵盐(主要为NH4Cl)在加热时会产生强腐蚀性游离酸,腐蚀管道和设备,并对催化剂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必须控制沥青的金属含量,不能用碱法脱盐,可以通过水洗的方法脱除铵盐及金属盐类,同时尽可能脱水达到无水原料标准,减少煤焦油固定铵盐及金属盐的含量。
煤焦油中含氧化合物主要集中在酚油中,切取酚油可以减少加氢过程氢耗,避免酚油加氢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合水对系统压力控制以及对催化剂的影响。
不提取经济价值高的洗油是由于洗油及其氢化物是重要溶剂,不切洗油还可以降低蒸馏气化温度,减少原料高分子化合物在进入加氢还原条件前的缩聚。
(1)煤焦油脱盐
煤焦油中除金属盐外,含有大量铵盐。挥发性铵盐在最终脱水阶段被除去,而大部分固定铵盐仍留在脱水煤焦油中。由于中间相沥青要求严格控制金属离子含量,不能通过碱法中和固定铵盐,因此,采用水洗的方法是有效的脱盐手段。水洗脱盐还可以减轻脱金属催化剂的负荷。
固定铵盐、金属盐主要以盐酸盐、硫酸盐、亚硫酸盐、硝酸盐、硫氰酸盐的形式存在,通过水洗可以达到脱除大部分铵盐和金属盐的目的。但煤焦油是一种密度高、含有大量胶质沥青质的重质油,水与煤焦油的相溶性差,形成大量乳化油,在脱水时必须破乳。
实际上芳族溶剂如轻油、加氢轻油、洗油、加氢洗油、蒽油、加氢蒽油、氢化重质溶剂,由于能够溶解胶质沥青质胶团而具有破乳功能。通过实验表明,以上各种芳族溶剂均具有良好的破乳性能,辅助离心脱水后,煤焦油含水量可控制在<2%,而盐含量大幅降低。
氢化重质溶剂是加氢精制油裂化油混合蒸馏沸点范围300~360℃的馏份。考虑到水洗后混合油与水的分离及脱渣脂族溶剂的回收,脱盐采用重质芳族溶剂更加合理,选用洗油、加氢洗油、蒽油、加氢蒽油、氢化重质溶剂对煤焦油密度变化影响小,调配混合油密度1.05~1.1,便于油水分离。
由于对设备腐蚀、破坏催化剂性能主要是氯化铵的分解形成的盐酸,因此水洗指标以氯离子含量为控制指标,水洗后煤焦油氯离子小于5ppm。
(2)煤焦油脱渣(QI)
由于煤焦油脱渣需要配入脂肪族溶剂,脂肪族溶剂的配入导致混合油密度小于1的情况发生,脱盐脱渣不能同时进行,也不能先脱渣后脱盐。
根据美国专利US4116815介绍,煤焦油或煤焦油沥青用芳族溶剂和脂族溶剂按不同比例调配时会根据溶剂比例不同形成油区、结晶区、沥青区、浆区,在浆区可以通过自然沉降的方法脱除QI。
上述美国专利介绍常用的芳族溶剂有苯、甲苯、二甲苯、杂酚油、洗油、蒽油以及通过煤焦油蒸馏得到的沥青油,脂族溶剂是正己烷、石油石脑油、石油煤油和汽油等。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重复上述实验时以正辛烷、正庚烷等脂族溶剂,分别采用了洗油、蒽油以及轻油、加氢轻油、加氢洗油、加氢蒽油、氢化重质溶剂以及煤焦油馏份油的加氢后馏份油,结果显示加氢轻油、加氢洗油、加氢蒽油由于含有脂肪性较轻油、洗油、蒽油具有更好的脱除QI的效果,尤其氢化重质溶剂更适合作为脱QI芳族溶剂,理由如下:
a)氢化重质溶剂脱QI效果好,主要表现在脂族溶剂比例少,煤焦油比例高,成本低。另外,
b)QI形态固化程度好,脱渣后澄清油QI含量更低。
c)在脱除QI的同时,热不稳定大分子也基本去除,煤焦油收率达85%,热不稳定大分子的去除,使得加氢过程中催化剂积碳现象大幅减缓。
d)结晶区范围宽,离心辅助分离脱渣效率高。
e)以氢化重质溶剂脱盐脱渣有利于脂肪族溶剂回收利用;避免与轻质馏份形成共沸物。
f)在氢化重质溶剂存在的条件下,沥青氢化程度更好,有利于加氢顺利进行,操作条件和缓。
(3)氢化重质溶剂
氢化重质溶剂是本发明重要内容之一,氢化重质溶剂是精制油裂化油混合物沸点范围300~360℃的组份,主要分子结构通过质谱分析主要是2~5个苯环,其中含有1~3个4~6元环烷结构、1~3个甲基、少量乙基的分子。
氢化重质溶剂的运用达到以下目的:
a)便于脱盐时破坏沥青胶团成为独立的沥青质胶质,达到破乳效果及在脂肪族溶剂的作用下将QI及热不稳定大分子分离。
b)以氢化重质溶剂为溶剂脱盐脱渣有利于脂肪族溶剂回收利用。
c)在加氢过程中许多环烷结构是可逆的加氢脱氢过程,便于向沥青分子氢转移,使得催化加氢在溶剂加氢的伴生条件下进行,降低催化加氢温度,减少催化剂积碳,延长催化剂寿命。
d)氢化重质溶剂分散了沥青分子,可以阻碍沥青分子在加氢过程中的聚合。
e)氢化重质溶剂中重质组份进入沥青时,由于其分子结构含有环烷基甲基,有利于沥青的合成。
(4)澄清油预蒸馏
煤焦油经脱盐脱QI的混合油为澄清油,澄清油预蒸馏的目的是回收脂族溶剂、提取焦油中附加值高的萘油、脱除混合焦油中的水份至无水焦油标准、回收酚油。
澄清油二次气化温度不宜过高,目的除了是回收脂族溶剂,切取酚油、萘油,更是防止加氢精制前大分子化合物由于热解作用聚合形成新的甲苯不溶物(TI)和次生喹啉不溶物(QI)。
(5)加氢进料调配及过滤
加氢进料调配目的是减缓加氢精制过程的催化剂积碳,达到在加氢溶剂存在的临氢条件下催化加氢的目的。采用的工艺手段,一是经预蒸馏的塔底重质组份调配轻油、加氢馏份油、氢化重质溶剂,二是保护过滤。
由于在预蒸馏单元切取了轻油、酚油、萘油组份,澄清油密度加大,粘度增加,同时形成新的TI、生成次生QI的几率增加,需要对预蒸馏澄清油塔底组份进行溶剂调配,以达到加氢进料要求。其中所采用的调配油包括下述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份:煤焦油的馏份油、煤焦油馏份油的加氢产物、上述煤焦油的馏份油或煤焦油馏份油加氢产物与脂族溶剂的混合油。所述煤焦油的馏份油包括,但不限于,轻油、洗油、蒽油,以及在肖瑞华等主编,《煤化学产品工艺学》,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年9月第2版,中第201-230页中所涉及的煤焦油的馏份油。所述煤焦油馏份油的加氢产物包括,但不限于,加氢轻油、加氢洗油、加氢蒽油、氢化重质溶剂以及加氢产物80~300℃馏份。所述脂族溶剂油包括环烷类溶剂、柴油。所述调配油还可以包括苯、甲苯、二甲苯。
澄清油塔底组份调配主要作用有两类,一是降低密度、粘度,分散沥青质胶质,这类配入的溶剂主要包括苯族溶剂、煤焦油馏份油、煤焦油馏份油的加氢产物、少量的脂族溶剂。二是在加氢过程中配入氢化溶剂,使得煤焦油在氢化溶剂存在的条件下催化加氢,使得催化加氢、溶剂加氢同时进行,这类溶剂主要包括煤焦油馏份油加氢产物、脂族溶剂。
由于澄清油塔底组份含有较多的沥青质和胶质成分,配入大量的脂族溶剂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会使加氢进料油产生沥青质沉淀,因此,其中脂族溶剂的配入以加氢进料油无沥青沉淀为前提,不宜单独以脂族溶剂调配澄清油塔底组份。
加入轻油、洗油及加氢馏份油主要是降低加氢进料粘度、密度,降低了胶质沥青质分子浓度,分散胶质沥青质,使其难以聚合成胶团在催化剂沉积,提高大分子在催化剂中的吸附脱附的速度,同时对催化剂有自清洁功能,达到延缓催化剂积碳,延长催化剂活性的目的。
加入氢化重质溶剂及加氢馏份油调配的目的是在催化加氢条件下氢化重质溶剂发生向沥青质氢转移的功能,同时,由于氢化重质溶剂是分子量150~280的多环芳烃含有1~3个4~6元环烷结构的混合物,其也具有降低胶质沥青质浓度的功能,达到降低催化加氢反应条件,延缓催化剂积碳的目的。
过滤主要是保安过滤工艺管道设备及焦油未能清除的>10μm杂质,保护催化剂。
(二)加氢精制与裂化
加氢精制原料与高压氢气混合加热进入加氢保护脱金属反应器、精制反应器进行催化加氢精制反应,精制反应油液相组份与裂化反应油液相组份混合再次过滤后进入分馏系统。
同与此时,由分馏系统减压塔分馏的氢化重质溶剂一部分作为煤焦油脱盐、脱QI、调配加氢进料使用,其余与中间相沥青热缩聚产生的闪蒸油一起作为催化加氢裂化原料。
(1)加氢精制段的主要作用
a)进一步脱除煤焦油中QI。在预处理阶段,虽然脱除了大量的QI,但仍有微量粒径在0.5~2μm的QI,,刚进入催化保护剂时,在高温情况下,这些QI会沉积在保护催化剂表面剂孔道内,尽管有大量溶剂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仍需要在精制初期去除。
b)脱除微量金属组份Na、K、Mg、Ca、Fe、Cu、Al、V、Ni等,其中Na、Fe、V、Ni尤为重要,其他金属组份大部分在预处理阶段脱除,而Na、Fe会形成金属络和物,需要通过脱金属催化剂脱除。煤焦油中V、Ni含量甚微,对催化剂无明显影响。
c)脱除大分子官能团上的O、N、S杂质原子。
d)对大分子侧链及易聚合的分子加氢饱和,形成甲基侧链,降低分子的反应活性;多环芳烃部分芳环环烷化,促进环烷结构的生成;同时在氢化溶剂作用下也会发生氢转移作用,促进分子结构的调整,形成分子结构及组成符合合成中间相沥青希望的氢化沥青。
e)由于氢化溶剂加氢脱氢是可逆的,在氢化溶剂存在的条件下催化加氢精制有利于沥青分子结构上氢含量增加。
f)不含QI煤焦油组份加氢后,沥青中轻质组份由于饱和,蒸馏时不易发生聚合而更容易从沥青中分离,使得合成中间相沥青的氢化沥青分子量分布更窄。
g)含有环烷及甲基侧链结构对于氢化沥青族组成向可溶组份变化有利,而分子量变化较小。由于氢化沥青分子含有的环烷及甲基侧链结构利于中间相小球融并,对氢化沥青的分子量分布要求也变宽,大的分子变得可溶,较小的分子由于具有环烷及侧链结构也参与合成,形成较多的渺位缩合多环大分子,降低了中间相沥青软化点,利于形成可溶中间相沥青。
(2)加氢裂化段的主要作用
a)对300~360℃精制油组份及中间相沥青热缩聚产生的闪蒸油加氢裂化,使重质馏份进一步开环、断健,使较大分子芳核结构形成更多的环烷及侧链结构,提高溶剂油的H/C比例,进一步脱硫、脱氮,生产符合要求的氢化重质溶剂。
b)通过加氢裂化,其中大部分(约50%~70%)组份生成汽油、柴油调和组份。其余>300℃裂化馏份油与300~360℃精制馏份油一起作为氢化重质溶剂。
(3)加氢精制要求指标
a)由于加氢精制油组份复杂,所述精制催化剂只要求具有适度的加氢功能,过度氢化会造成有效组份分子结构的破坏降低中间相沥青收率,也对催化剂要求高,提高精制成本。
b)脱S率约70~90%,氢化沥青含S量应小于0.2%;脱N率约50~90%,氢化沥青含N量应控制在小于0.3%;脱O率约50~90%,氢化沥青含O量应控制在小于0.3%;
c)Na含量小于10ppm;Fe含量小于10ppm;总金属离子含量小于50ppm;
d)氢化沥青H/C的变化是氢化效果的主要标志,与净化沥青相比,H/C增加20%即可满足合成中间相沥青的目的,较高的氢化沥青的H/C有利于中间相沥青的合成,降低软化点、增加可溶组份含量,但过高的中间相沥青的H/C比会在纺丝时产生气泡而断丝。
(4)加氢精制条件
加氢精制反应器的操作条件为总压12.0MPa~20.0MPa,平均反应温度为320℃~400℃,液时体积空速0.5hr-1~2.0hr-1,氢油体积比为600∶1~1500∶1为宜。分别说明如下:
a)温度
将沥青加热至足以使其热分解的温度是沥青有效加氢的必要条件,此时沥青分子发生裂解反应,使一些不稳定的分子裂解成具有自由基性质的分子碎片,这些活泼的自由基在催化条件下从氢气获得氢,也可以从加氢溶剂获得氢,自由基结构得到饱和而稳定下来,生成分子结构优化的氢化沥青,从而达到对净化沥青有效加氢的目的。
沥青分子在400~420℃裂解较为明显,有效地获得氢原子,但超过此温度效果变差,此时带来的副作用是活泼的沥青分子容易聚合在催化剂上造成积碳,影响催化剂活性,副反应成为主要反应,氢化作用反而次之。催化条件下,沥青分子裂解温度会显著降低,理想的温度范围应控制在320~400℃,避免超过400℃。低于390℃时,催化剂积碳缓慢,可保护催化剂寿命。温度过低(<300℃),无法有效分解和去除有机钠化合物,无法激活沥青形成自由基。
b)氢分压
精制反应器压力应控制在12.0~20.0MPa,适当提高氢分压可以提高精制效果,也可以减缓催化剂结焦速率,延长催化剂寿命。
c)体积空速
体积空速过高,加氢效果差,催化剂活性要求高;体积空速过低反应时间长,负荷小,催化剂产生积碳的几率增加,体积空速控制在0.5~2.0hr-1为宜。
d)氢油比
精制反应程度所需化学耗氢量为依据,600~1500∶1为宜。
(5)催化剂
加氢进料是经过预处理后脱除喹啉不溶物等杂质的澄清油或切割酚油和萘油后经调配的加氢进料油。尽管在预处理阶段已经除去大部分杂质,但仍有少量杂质包括金属离子、喹啉不溶物等,在加氢过程中很容易沉积在催化剂的外表面以及内部孔道。另外,焦油中所含的不饱和烯烃和热不稳定大分子,尤其是杂环化合物,由于活性强,是积碳的主要物质,很容易在加热条件下结焦并沉积在催化剂表面,堵塞催化剂的孔道,造成催化剂失活。
煤焦油中所含的有机铁和有机钙等金属离子对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催化剂都有影响。油溶性有机铁加氢反应速度很快,对于常规小孔催化剂,硫化铁主要沉积在催化剂之间或者呈环状分布在催化剂表面,并且不在催化剂上移动,铁沉积量的增加只是增加铁在催化剂表面的沉积厚度,并没有渗透到催化剂内部。因此可认为其影响多在表面,对催化剂孔容等影响较小。但铁沉积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会使催化剂相互粘结在一起,并在催化剂表面形成一层硬壳,这将导致床层压降增加和催化剂利用率降低,因此脱金属催化剂的设计要求大孔和高的床层空隙率。
有机钙盐和有机铁盐类似,极易脱除,一般不需要催化剂的加氢活性组份,其反应主要是热裂化进程,脱除的钙优先沉积在催化剂颗粒外表面,并且形成了较大的晶粒。因此,加氢脱钙保护剂,应使脱钙反应主要发生在保护剂床层,并且钙大部分沉积在脱金属催化剂颗粒孔道内,从而保证床层压降不增加或增加幅度较小。
有机钠盐主要以苯酚钠和环烷酸钠的形式出现,对催化剂失活有较大影响,同时也影响中间相沥青质量。
为了保证装置长期稳定的运转,在主催化剂之前应装填保护催化剂及脱金属催化剂,以便脱除原料中的结垢物和金属离子,达到保护主催化剂的目的。装有加氢保护剂及脱金属剂反应器可以两台并联,上部装加氢保护催化剂,下部装脱金属催化剂,以便切换。
加氢原料经过加氢保护及脱金属催化剂减少了在主催化剂中的积碳反应,精制催化剂中高分压的气态氢能部分抑制煤焦油中的重质部分的积碳,但较长时间上看,积碳还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其原因是煤焦油中含有微量的烯烃及较多的胶质和沥青质,这些物质热解很容易产生活泼的自由基,这些活泼的自由基极易缩合积碳,堆积在催化剂上堵塞床层,增加催化剂床层压降。此时如果有氢分子或氢原子存在,就会稳定这些活泼的自由基,从而抑制和缓和积碳反应,提高氢分压可以显著的增加活性氢原子的浓度,但投资和操作费用显著增加。
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入分散胶质、沥青质的溶剂,如本申请的方法中产生的加氢馏份油和氢化重质溶剂、轻油等,这些液态的供氢溶剂除了能自身提供活泼氢原子外,还能促进气态氢向液相的传递,加速加氢反应的速率,并能降低反应物料的粘度,分散胶质沥青质分子,提高吸附脱附速度,减少积碳,使得加氢精制反应能够平稳进行。另外,在有供氢溶剂的存在下,可以降低精制反应条件,能更好的控制加氢精制反应的程度,防止一些大分子过度裂化成小分子,降低沥青产品的收率。轻油等轻组份的配入主要是降低加氢进料粘度密度,分散胶质沥青质使其难以聚合成胶团在催化剂沉积,提高催化剂吸附脱附速度,有利于大分子在催化剂中的脱附,对催化剂有自清洁功能。如前面所述,通过加入本申请的方法中产生的轻油、洗油、加氢轻质馏份油、氢化重质溶剂,能很好的抑制催化剂的结焦问题,延长催化剂寿命。
煤焦油中所含的S、N、O等杂原子化合物对中间相小球的成核、生长、转化有影响,不利于生成细纤维状的或针状的结构。例如硫是强的脱氢剂,加速芳烃脱氢缩合,有利于小球初生;同时,硫也是交联剂,使分子失去平面性形成交联结构,导致粘度上升,不利于小球的生长、融并以及转化成各向异性的结构,而是生成镶嵌结构。
在煤焦油沥青中如果含有一定数量的环烷结构和脂肪族短侧链,这对中间相的形成是非常有利的。这是因为在热解过程中环烷氢可以发生氢的转移,能够有效地稳定自由基的反应活性,保持中间相产物的流动性和溶解性,易于得到大面积的光学各向异性组织。
此处加氢精制催化剂的主要作用是,脱除煤焦油中所含的S、N、O等杂原子;加氢饱和不饱和组份,使之形成带环烷结构的多环芳烃;将原料中带有较长的烷基侧链活泼芳烃的侧链断裂,使之成为带短侧链的活性较稳定的芳烃;同时在临氢条件下及时提供氢源给供氢溶剂,完成供氢溶剂的及时再生,促进气态氢及时向液相的传递,加速加氢反应。
因此精制催化剂特点是:适宜的孔容、孔径、容垢量大、适当的反应性。催化加氢精制也可以在其它具有强精制弱裂化作用适宜孔容孔径的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
根据煤焦油加氢的特点,为保证加氢运行稳定,不片面追求(也不可能要求)过高的催化剂性能,过长的寿命,当然,各类催化剂寿命应有所区别。
(三)中间相沥青的制备
1)氢化沥青的制备
加氢精制油及裂化油混合经过滤进入初馏塔,分离出的石脑油轻组份、水份和酸性气体后进入常压馏份塔。常压馏份塔顶分馏出汽油调和组份作为产品进入汽油调和组份储罐,中部分馏出柴油调和组份进入柴油调和组份储罐,塔底重质组份经补热后进入减压塔。减压塔分离出氢化重质溶剂及氢化沥青,氢化重质溶剂一部分作为煤焦油脱盐脱QI的溶剂及加氢进料调配组份,其余作为加氢裂化反应器进料。氢化沥青经溶剂萃取进一步脱除杂质后进入反应釜经热缩聚后得到中间相沥青产品,反应釜顶部油气经冷却分离洗涤后排放,分离后的闪蒸油进入裂化进料缓冲罐作为加氢裂化原料。
(1)过滤
在初馏塔前设置金属滤材过滤器,过滤精制油及裂化油,脱除催化剂颗粒。
在预处理煤焦油得到的QI经激光粒度仪分析显示,煤焦油中QI在0.3~1μm之间呈正态分布,经元素分析,这些小粒径原生QI主要是游离炭及其他无机物,粒径>0.3μm。
精制油经长时间沉降分离得到的沉积物用500目滤网过滤,滤网残留物含量极少,经元素分析及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表明主要是催化剂颗粒,粒径>30μm。
500目滤网滤后油分别用2~5μm、5~10μm、10~15μm砂芯漏斗抽滤,10~15μm砂芯漏斗全部通过,其余均有抽余物。对以上抽余物分别用喹啉、甲苯、正庚烷溶解,正庚烷基本不溶,甲苯部分可溶,喹啉可溶,进一步说明抽余物为甲苯不溶喹啉可溶(TI-QS),是大分子烃类聚合物。
由于加氢精制油裂化油温度高,液相粘度低,采用孔径10~25μm金属滤材,脱除催化剂粉末。烧结金属过滤组份两组并联操作,根据流量选择过滤组数,以常压馏份塔120~180℃馏份油或轻油、洗油为浸泡及反冲洗溶剂。
(2)蒸馏
蒸馏单元设置初馏塔、常压馏份塔、减压塔,经过滤后的加氢混合油首先进入初馏塔分离出的石脑油(<120℃)、水份和酸性气体后进入常压馏份塔。常压馏份塔顶分馏出汽油调和组份(120~180℃)作为产品进入汽油调和组份储罐,中部分馏出柴油调和组份(180~300℃)进入柴油调和组份储罐,塔底重质组份经补热后进入减压塔。减压塔分离出沸点范围300~360℃氢化重质溶剂及>360℃氢化沥青。
(3)氢化沥青萃取
氢化沥青在120~180℃条件下,以甲苯或喹啉、吡啶、四氢呋喃为溶剂,氢化沥青∶溶剂油为1∶5~10,萃取油用5~10μm金属过滤器过滤,然后蒸馏份离出萃取剂及萃取后氢化沥青。
2)中间相沥青的制备
由氢化沥青制备中间相沥青是一个控制的热处理过程,常用热处理方法有惰性气体鼓泡热处理或加压法、减压法热处理。其原理都是将原料沥青在聚合釜内于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保持一定的时间进行热缩聚,使沥青的各项指标达到所需要的质量要求。
主要的操作因素有:初始温度、最终温度、升温速度、恒温时间、搅拌速度、惰性气体压力、惰性气体流量等,这些因素需要根据氢化沥青的性质确定。各个因素对过程的影响分析如下。
(1)温度的影响
合成温度在380-460℃区间,恒温时间180-1200分钟,优选为400~440℃,180-600分钟,升温速度慢利于小球体的成长与融并,得到各向异性区域大的流变性能好中间相沥青,也可以采用先高温短时间后低温长时间等方式。
(2)压力的影响
提高热处理压力,可抑制低分子馏份的快速逸出,提高炭化率。同时较低分子量馏份在压力下凝聚于液相中,使粘度得到改善,流变性变好,从而利于小球体的融并和晶体的重排,使各向异性程度提高,但压力过高有碍小球体的融并。减压热处理可以加快合成反应速度。
(3)体系搅拌情况的影响
在制备过程中进行搅拌不仅可以在中间相形成过程中保持反应体系各组份的均匀性,可改善中间相沥青与母液相沥青的相溶性,提高流动度,使生成的中间相结构比较均匀,还可以在中间相形成初期抑制小球体的过早融并,并促进发展后期体中间相的形成。
由于中间相沥青分子量较大,体系过度的扰动会引起沥青内部结构混乱程度增强,不利于形成广域体中间相。
(4)气体吹扫
采用惰性气流于反应釜底部及顶部吹扫,沥青中轻质组份被吹出,形成的中间相沥青分子量更窄,适宜大小的芳烃组份堆积成有相当溶解度而且呈各向异性的中间相。此外,大气流搅拌还可使扁平芳烃分子沿气流方向平行排列,有利于中间相小球体的融并。
(5)体系粘度的在线分析
在中间相沥青的合成过程中,除了温度压力等因素外,设计中采用在线粘度测量的方法,将实际粘温曲线与理论粘温曲线进行比较,以校正合成的程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由煤焦油为原料生产中间相沥青,采用适于煤焦油自身特点的自制脱金属催化剂、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加氢裂化催化剂,加氢深度易于控制,杂质脱除彻底,原料流动性好、工艺过程不易积碳结焦,不易堵塞反应器。
本发明中作为溶剂法脱除QI不溶物的主要的芳族溶剂和加氢反应中氢化溶剂的氢化重质溶剂由本生产工艺自生,其脱除杂质效果好、供氢能力强、成本低、易于实现连续化生产。
本工艺主产物为高附加值碳材料优质前驱体中间相沥青,同时副产汽油柴油调和组份、酚油、工业萘,中间相沥青生产成本低、工艺过程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参数容易控制,整个工艺经济合理。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的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优化组合,仅用来说明本发明,而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偏离本发明主旨或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本发明构思内的其他组合和各种改良。
在本文的上下文中,除非特别说明,所有的百分数均为重量百分数。
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试剂为购自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的化学纯试剂,所使用的高温煤焦油来自于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本说明书中所做表征分别使用了下列仪器:红外光谱仪(FT-IR430,日本分光JASCO)、核磁共振(AVANCEII400,瑞士布鲁克公司)、元素分析仪(varioELIII,德国elementar公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6890GC/5973MSD,美国惠普)、偏光显微镜(XP-600E,中国上海长方光学仪器有限公司)、离子色谱仪(ICS-90,美国戴安公司)、蒸汽压式渗透压计(K-7000,德国KnauerGmbH)、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Optima2000DV,美国PerkinElmer公司)、化学吸附仪(CHEMBET3000,美国康塔)、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微孔物理吸附分析仪(ASAP2020,美国麦克仪器公司)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1800,日本岛津公司)。
实施例1
参考图2。来自煤焦油储罐的煤焦油与去离子水及氢化重质溶剂进入脱盐工段(1)进行充分混合后,经离心机脱除含盐废水,脱盐后煤焦油Cl-含量在5ppm以下,废水进入废水再生系统。脱盐后煤焦油与脂族溶剂(正辛烷)及氢化重质溶剂混合进入脱喹啉不溶物(QI)工段(2),经离心、沉降脱除焦油QI至500ppm得到澄清油,QI去废渣处理系统。澄清油经加热送至一段蒸发器(3)脱除水份及一段轻油,无水澄清油经加热送至预蒸馏塔预蒸馏(4)回收脂族溶剂、分离出二段轻油、酚油、萘油,脂族溶剂回脱QI工段(2)循环使用。预蒸馏塔(4)塔底组份与一段轻油、二段轻油、氢化重质溶剂及其他轻质油混合进入加氢调配槽(5)调配混合加氢进料粘度、密度。调配后加氢进料油经过滤器(6)过滤后与氢气混合后送至装有保护催化剂、脱金属催化剂、精制催化剂A以及精制催化剂B的保护脱金属反应器和精制反应器(7)催化加氢精制。精制后液相组份与来自裂化反应器(8)(其中在裂化反应器上部装有裂化催化剂,下部装有精制催化剂B)的液相组份混合经过滤器(9)过滤后进入初馏塔(10)分离出石脑油、水份及酸性气体。初馏塔塔底油经补热进入常压馏份塔(11)分离出汽油、柴油调和组份。常压塔塔底油经再次补热进入减压塔(12)分离出氢化重质溶剂及氢化沥青,氢化重质溶剂用于煤焦油脱盐、脱QI、加氢进料调配,剩余部分与合成反应釜闪蒸油一起与氢气混合后进入裂化反应器(8)。氢化沥青经萃取工段(13)萃取得到萃取氢化沥青,萃取氢化沥青进入合成反应釜(14)热缩聚合成中间相沥青。
以表1-1所示高温煤焦油与表1-2所示在本例的催化剂及加氢精制条件下轻油与蒽油按0.4∶1加氢精制得到的沸点>300℃氢化重质溶剂及去离子水以体积比1∶0.5∶0.5充分混合水洗后进入离心机,脱除其中的大部分含盐水份,水洗3次。水洗后煤焦油进入脱QI调配槽中,并向其中添加正辛烷,调整体积比例至焦油∶氢化重质溶剂∶正辛烷=1∶0.5∶0.5,搅拌后混合物进入离心机脱除QI,得到净化的澄清油,以上操作条件温度80℃,搅拌速度120rpm,搅拌时间5min,离心速度4000rpm。取部分澄清油蒸馏得到净化沥青,澄清油及净化沥青分析见表1-3。剩余澄清油用蒸馏装置分离出水和一段轻油,正辛烷,二段轻油、酚油和萘油,器底组份与一段轻油二段轻油的混合油及外加轻油以1∶0.4混合得到加氢进料油。
加氢精制裂化反应在一套双反应管连续加氢反应装置上进行,两个200ml反应管可串、并联使用,放在固定的铝块加热炉里,铝块控制反应管温度,并共用一套进料系统和冷却分离系统,由一台计算机进行自控、监控操作。保护、脱金属催化剂装第一根反应管,与装填精制催化剂A、精制催化剂B的第二根反应管串联使用进行加氢精制反应,需要加氢裂化反应时,换成装有200ml装填裂化催化剂、精制催化剂B的反应管在装置上独立进行反应。
来自加氢进料罐的加氢进料油加热至80℃经金属滤材过滤后与氢气混合进入装填加氢保护催化剂、表1-4所示脱金属催化剂TJS1的反应器进一步脱除杂质和金属离子。然后进入上部装填表1-4所示加氢精制催化剂JZ1、下部装填表1-4所示精制催化剂JZ6的反应器进行加氢精制,加氢精制反应器的操作条件为总压16.0MPa,平均反应温度为350℃,液时体积空速1.0hr-1,氢油体积比为1000∶1。
以精制油蒸馏得到的300~360℃馏份为原料进入上部装填表1-5所示裂化催化剂LH1及下部精制催化剂JZ6的加氢裂化反应器在操作条件为总压16.0MPa,平均反应温度为370℃,液时体积空速1.0hr-1,氢油体积比为1000∶1加氢裂化反应得到裂化油。
加氢精制油与裂化油按1∶0.35混合经金属滤材过滤,过滤器的操作压力0.2MPa(表压),温度200℃,过滤器绝对精度10μm。滤后油在常压蒸馏装置上分离出水份、<120℃石脑油组份、120~180℃汽油调和组份、180~300℃柴油调和组份后进入减压蒸馏装置,沸点范围在300~360℃的馏份作为氢化重质溶剂及加氢裂化原料,沸点>360℃的是氢化沥青。馏份油的分析见表1-6,氢化重质溶剂分析与表1-2分析结果一致,氢化沥青分析见表1-7,氢化沥青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分析见图3B、图4。
表1-7所示氢化沥青用吡啶在索氏抽提器抽提,得到萃取油用旋转蒸发仪分离出萃取氢化沥青,分析结果见表1-8。
萃取氢化沥青进入反应釜经热缩聚后得到中间相沥青产品,反应釜顶部油气经冷却分离洗涤后放空,分离后的闪蒸油作为裂化进料组份。反应釜合成条件:常压,温度430℃,反应时间300分钟,搅拌速度30rpm及底部氮气吹扫。分离后的闪蒸油分析见表1-9,中间相沥青分析见表1-10。
表1-1:煤焦油基础分析
表1-2氢化重质溶剂分析
表1-3澄清油及净化沥青性质
表1-4脱金属、精制催化剂性质
表1-5裂化催化剂性质
裂化催化剂 LH1 LH2 LH3
中孔分子筛含量wt% 13.8 10.6 14.3
微孔分子筛含量wt% 5.7 9.6 9.5
无定形硅铝含量wt% 34.5 26.7 33.3
大孔拟薄水铝石含量wt% 46 53.1 42.9
孔容cm3/g 0.56 0.89 0.35
比表m2/g 310.5 248.5 341.8
MoO3wt% 33.4 32.1 16
NiO wt% 3.1 2.8 2.1
表1-6加氢精制油馏份分析
表1-7氢化沥青与净化沥青分析比较
其中:HS:庚烷可溶物;HI-TS:庚烷不溶-甲苯可溶物;
TI-PS:甲苯不溶-吡啶可溶物;PI-QS:吡啶不溶-喹啉可溶物
QI:喹啉不溶物
表1-8氢化沥青与萃取后沥青分子量及族组成分析
表1-9合成釜闪蒸油分析
表1-10中间相沥青性质分析
实施例2
以表1-1所示高温煤焦油用轻油、洗油、蒽油在实施例1加氢精制条件得到的加氢轻油、加氢洗油、加氢蒽油脱盐脱QI得到澄清油,见表2-1。
表2-1煤焦油氢化馏份得到的澄清油分析
芳族溶剂 加氢轻油 加氢洗油 加氢蒽油
密度20℃(g/cm3) 0.86 0.97 1.05
C wt% 89.56 89.71 89.92
H wt% 10.25 10.13 9.50
O wt% 0.04 0.02 0.14
N wt% 0.13 0.11 0.34
S wt% 0.02 0.03 0.10
煤焦油与芳族溶剂比例 1∶0.2 1∶0.5 1∶0.75
煤焦油与水比例 1∶3 1∶3 1∶3
水洗次数 1 1 1
焦油∶芳族溶剂∶正辛烷 1∶0.5∶0.4 1∶0.5∶0.58 1∶0.75∶0.75
澄清油Cl-(ppm) 4.8 3.7 5.1
澄清油QI(ppm) 125 187 231
澄清油金属离子总含量(ppm) 32.3 33.5 67.9
澄清油预蒸馏塔底组份
以上述澄清油蒸馏分离<230℃馏份得到塔底组份①②③分别与轻油、<120℃加氢馏份油、氢化重质溶剂以表2-2条件调配得到加氢进料油④⑤⑥,由于澄清油蒸馏塔底组份③富含氢化重质溶剂,所以加氢原料油可以不配氢化重质溶剂。
表2-2煤焦油氢化馏份澄清油塔底组份的调配
由加氢进料油④⑤分别按实施例一所述步骤用保护催化剂及表1-4所示脱金属催化剂TJS2,精制催化剂JZ3、JZ7在压力18MPa,反应器上部350~355℃,反应器下部340~345℃体积空速0.8hr-1,氢油比800∶1条件下加氢反应分别进行加氢精制得到精制油①②。
由加氢进料油⑥按实施例一所述步骤用保护催化剂及表1-4所示脱金属催化剂TJS2,精制催化剂JZ4、JZ7在压力14MPa,反应器上部385~390℃,反应器下部375~380℃体积空速1.2hr-1,氢油比1200∶1条件下进行加氢精制反应得到精制油③。
精制油①②蒸馏得到300~360℃馏份按实施例一所述步骤用表1-5所示裂化催化剂LH2在压力18MPa,反应器上部350~355℃,反应器下部340~345℃,体积空速0.8hr-1,氢油比800∶1条件下分别进行加氢裂化得到裂化油①②。
精制油③蒸馏得到300~360℃馏份按实施例一所述步骤用表1-5所示裂化催化剂LH3在压力14MPa,反应器上部385~390℃,反应器下部370~375℃,体积空速1.5hr-1,氢油比1800∶1条件下进行加氢裂化得到裂化油③。
加氢精制油①与裂化油①、加氢精制油②与裂化油②、加氢精制油③与裂化油③按实施例一所述步骤混合、过滤、蒸馏得到表2-3所示氢化沥青①②③。
表2-3氢化沥青分子量及族组成分析
氢化沥青
HS(wt%) 66.71 65.93 80.64
HI-TS(wt%) 30.21 31.90 18.12
TI-PS(wt%) 1.81 1.12 0.51
PI-QS(wt%) 1.23 1.01 0.71
QI(wt%) 0.04 0.04 0.02
平均分子量 290 296 282
软化点℃ 82 84 80
氢化沥青①②未经萃取直接在压力0.01MPa(绝压),温度410℃,反应时间600分钟,搅拌速度20rpm,氮气底部吹扫条件下合成中间相沥青①②,中间相沥青分析见表2-4。
氢化沥青③未经萃取直接在压力1.0MPa(绝压),温度440℃,反应时间180分钟,搅拌速度40rpm,氢气底部吹扫条件下合成中间相沥青③,中间相沥青分析见表2-4。
表2-4中间相沥青性质分析
实施例3
以表1-1煤焦油为原料,分别表1-6所示加氢馏份油为芳族溶剂,以表3-1为条件得到澄清油。
表3-1煤焦油氢化馏份油得到的澄清油分析
芳族溶剂 石脑油馏份 汽油调和组份 柴油调和组份
煤焦油与芳族溶剂比例 1∶0.3 1∶0.5 1∶0.5
煤焦油与水比例 1∶1.5 1∶1.5 1∶1.5
水洗次数 2 2 2
焦油∶芳族溶剂∶正辛烷 1∶0.5∶0.30 1∶0.5∶0.37 1∶0.5∶0.5
澄清油Cl-(ppm) 4.0 4.2 3.5
澄清油QI(ppm) 236 156 267
澄清油金属离子总含量(ppm) 42.1 32.8 18.3
澄清油
上述澄清油以实施例1催化剂加氢,加氢精制反应器的操作条件为总压16.0MPa,平均反应温度为380℃,液时体积空速1.0hr-1,氢油体积比为1000∶1精制得到加氢精制油,精制油经10μm砂氏滤斗抽滤,蒸馏分别得到氢化沥青①②③,见表3-2。
表3-2氢化沥青分子量及族组成分析
氢化沥青
HS(wt%) 97.71 97.24 96.21
HI-TS(wt%) 1.05 1.56 2.30
TI-PS(wt%) 0.81 0.84 0.94
PI-QS(wt%) 0.41 0.35 0.51
QI(wt%) 0.02 0.01 0.04
软化点℃ 78 75 81
氢化沥青进入反应釜经热缩聚后得到中间相沥青产品,反应釜顶部油气经冷却分离洗涤后放空,分离后的闪蒸油作为裂化进料组份。反应釜合成条件:常压,温度430℃,反应时间300分钟,搅拌速度30rpm及顶部氮气吹扫得到表3-3所示中间相沥青①②③。
表3-3中间相沥青性质分析
所制备的中间相沥青先用环氧树脂包覆固定,研磨和抛光后用偏光显微镜拍照得到图5A和图5B。

Claims (35)

1.一种由高温煤焦油生产中间相沥青的方法,包括:
(1)将所述高温煤焦油脱除盐分和喹啉不溶物,得到澄清油;
(2)将澄清油预蒸馏得到沸点大于230℃的塔底组份,再将所述塔底组份与调配油混合以制备加氢进料油,然后将所述加氢进料油催化加氢精制得到加氢精制油,其中所述调配油包括下述组份中的一个或多个组份:煤焦油的馏份油、煤焦油馏份油的加氢产物;
(3)将所述加氢精制油蒸馏后得到氢化沥青和沸点为300-360℃的氢化重质溶剂;
(4)将所述氢化沥青经热缩聚得到中间相沥青,
其中,步骤(3)得到的所述氢化重质溶剂被用于下述场合中的至少之一:在步骤(1)的脱除盐分步骤中作为溶剂;在步骤(1)的脱除喹啉不溶物步骤中作为溶剂;在步骤(2)的加氢进料油的制备中作为所述调配油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的脱除盐分步骤中使用了所述氢化重质溶剂,并且所述步骤(1)包括:
(1a)将去离子水和所述氢化重质溶剂与所述高温煤焦油混合并离心去除含盐水分,得到脱盐后的含所述氢化重质溶剂的高温煤焦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脱除盐分的步骤(1a)中,所述高温煤焦油与所述氢化重质溶剂的体积比为1:0.2-2,所述去离子水的体积是所述高温煤焦油的0.5-3倍,所述去离子水用于水洗所述高温煤焦油,水洗1-3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高温煤焦油与所述氢化重质溶剂的体积比为1:0.2-0.8。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包括:
(1b)脱除喹啉不溶物的步骤,所述脱除喹啉不溶物的步骤包括在所述脱盐后的含所述氢化重质溶剂的高温煤焦油中添加脂族溶剂和可选的所述氢化重质溶剂,混合离心或静置沉降脱除喹啉不溶物,所述脂族溶剂包括C4-C16脂族化合物,其中所述高温煤焦油、所述氢化重质溶剂和所述脂族溶剂的最终的体积比为1:0.2-2:0.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高温煤焦油、所述氢化重质溶剂和所述脂族溶剂的最终的体积比为1:0.3-0.8:0.3-0.8。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脂族溶剂是正辛烷或正庚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的脱喹啉不溶物步骤中使用了脂族溶剂,并且所述步骤(2)的所述预蒸馏步骤包括从所述澄清油脱除并回收所述脂族溶剂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预蒸馏包括获取轻油、酚油和萘油中的至少一个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2)中,在所述催化加氢精制之前还包括滤除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的过滤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催化加氢精制是在总压为12.0MPa-20.0MPa、平均反应温度为320℃-400℃、液时体积空速0.5hr-1-2.0hr-1以及氢油比为600:1-1500:1的条件下进行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催化加氢精制是在总压为14.0MPa-18.0MPa、平均反应温度为340℃-390℃、液时体积空速0.8hr-1-1.2hr-1以及氢油比为800:1-1200:1的条件下进行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催化加氢精制是在存在如下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的:
加氢精制催化剂A:以氧化铝或含硅氧化铝为载体,比表面积为120-300m2/g,孔容为0.4-1.4mL/g,孔径为8-20nm,表面酸含量0.05-0.1mmol/g,金属活性组份为第VIB族金属Mo或W、第VIII族金属Co或Ni,以所述加氢精制催化剂A的总重量计,第VIB族金属含量以氧化物计为15-45wt%,第VIII族金属含量以氧化物计为1.5-5wt%。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催化加氢精制是在存在如下两种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的:
加氢精制催化剂A:以氧化铝或含硅氧化铝为载体,比表面积为120-300m2/g,孔容为0.4-1.4mL/g,孔径为8-20nm,表面酸含量0.05-0.1mmol/g;金属活性组份为第VIB族金属Mo或W、第VIII族金属Co或Ni,以所述加氢精制催化剂A的总重量计,第VIB族金属含量以氧化物计为15-45wt%,第VIII族金属含量以氧化物计为1.5-5wt%;
加氢精制催化剂B:以氧化铝或含硅氧化铝为载体,比表面积为120-300m2/g,孔容为0.4-1.2mL/g,孔径为7-15nm;金属活性组份为第VIB族金属Mo或W、第VIII族金属Co或Ni,以加氢精制催化剂B的总重量计,第VIB族金属含量以氧化物计为10-22wt%,第VIII族金属含量以氧化物计为2-5wt%。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加氢进料油是在经过保护催化剂和脱金属催化剂之后进行所述催化加氢精制的,所述脱金属催化剂以氧化铝为载体,孔容为0.5-1.5mL/g,比表面积为180-350m2/g,孔径为10-50nm,以所述脱金属催化剂的总重量计,所述脱金属催化剂包含7-20wt%的氧化钼,2-5wt%的氧化镍。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3)中,所述蒸馏包括获得沸点范围为300-360℃的所述氢化重质溶剂和沸点范围为80-300℃加氢馏份油的步骤。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包括:
(1a)脱除盐分的步骤,所述脱除盐分的步骤包括将去离子水和所述氢化重质溶剂与所述高温煤焦油混合并离心,去除含盐水分,得到脱盐后的含所述氢化重质溶剂的高温煤焦油。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包括:
(1b)脱除喹啉不溶物的步骤,所述脱除喹啉不溶物的步骤包括在所述脱盐后的高温煤焦油中添加脂族溶剂以及所述氢化重质溶剂,混合,离心或沉降脱除喹啉不溶物,所述脂族溶剂包括C4-C16脂族化合物,其中所述高温煤焦油、所述氢化重质溶剂和所述脂族溶剂的最终的体积比为1:0.3-0.8:0.3-0.8。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高温煤焦油、所述氢化重质溶剂和所述脂族溶剂的最终的体积比为1:0.5-0.8:0.5-0.8。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4)中,所述热缩聚包括获取闪蒸油的步骤。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5)将步骤(3)得到的所述氢化重质溶剂与所述闪蒸油混合后催化加氢裂化得到加氢裂化油的步骤。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加氢裂化在总压12.0MPa-20.0MPa、平均反应温度为340℃-420℃、液时体积空速0.5hr-1-2.0hr-1以及氢油比为600:1-1500:1的条件下进行。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加氢裂化在总压14.0MPa-18.0MPa、平均反应温度为350℃-390℃、液时体积空速0.8hr-1-1.5hr-1以及氢油比为800:1-1200:1的条件下进行。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加氢裂化是在存在如下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的:
加氢裂化催化剂:以氧化铝、无定形硅铝和微孔、中孔分子筛作为载体,其中,以所述加氢裂化催化剂的总重量计,中孔分子筛10-15wt%,微孔分子筛5-10wt%,无定形硅铝15-40wt%,氧化铝35-70wt%,比表面积为150-350m2/g,孔容为0.1-1.0mL/g;负载后催化剂含有10-35wt%的MoO3和/或WO3,2-5wt%的NiO和/或CoO。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加氢裂化是在存在如下两种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的:
加氢裂化催化剂:以氧化铝、无定形硅铝和微孔、中孔分子筛作为载体,其中,以所述加氢裂化催化剂的总重量计,中孔分子筛10-15wt%,微孔分子筛5-10wt%,无定形硅铝15-40wt%,氧化铝35-70wt%,比表面积为150-350m2/g,孔容为0.1-1.0mL/g;负载后催化剂含有10-35wt%的MoO3和/或WO3,2-5wt%的NiO和/或CoO;
加氢精制催化剂B:以氧化铝或含硅氧化铝为载体,比表面积为120-300m2/g,孔容为0.4-1.2mL/g,孔径为7-15nm;金属活性组份为第VIB族金属Mo或W、第VIII族金属Co或Ni,以加氢精制催化剂B的总重量计,第VIB族金属含量以氧化物计为10-22wt%,第VIII族金属含量以氧化物计为2-5wt%。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3)中,所述加氢精制油与所述加氢裂化油以体积比为1:0.2-0.5混合后再进行所述蒸馏。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3)中,在所述蒸馏前还包括滤除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的过滤步骤。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包括获取石脑油、汽油调和组份和柴油调和组份的步骤。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4)中,所述热缩聚在压力为绝压0.01-3.0MPa、温度为380-460℃、搅拌速度为10-60rpm并包括氢气、氮气或氩气在反应器的底部和顶部吹扫的条件下进行180-1200分钟。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4)中,所述热缩聚在0.01-1.0MPa、温度400-440℃、搅拌速度20-40rpm并包括氮气在反应器底部和顶部吹扫的条件下进行180-600分钟。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4)中包括在线粘度分析。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3)和(4)之间包括溶剂萃取步骤。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溶剂是包括苯、甲苯、吡啶、喹啉或四氢呋喃的芳族溶剂。
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还包括使用从步骤(3)得到的所述氢化重质溶剂和脂族溶剂从所述高温煤焦油脱除热不稳定大分子的步骤。
3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的脱盐步骤采用水洗法。
CN201210009243.2A 2012-01-12 2012-01-12 高温煤焦油加氢生产中间相沥青的方法 Active CN1032052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09243.2A CN103205271B (zh) 2012-01-12 2012-01-12 高温煤焦油加氢生产中间相沥青的方法
JP2014551492A JP5956610B2 (ja) 2012-01-12 2012-04-06 高温コールタールの水素化によりメソフェーズピッチを生産する方法
PCT/CN2012/000451 WO2013104092A1 (zh) 2012-01-12 2012-04-06 高温煤焦油加氢生产中间相沥青的方法
RU2014132587/05A RU2598452C2 (ru) 2012-01-12 2012-04-06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мезофазного пека путем гидрогенизации высокотемпературной каменноугольной смолы
EP12865271.6A EP2818535B1 (en) 2012-01-12 2012-04-06 Process for producing mesophase pitch by hydrogenation of high-temperature coal tar
BR112014017348A BR112014017348B8 (pt) 2012-01-12 2012-04-06 processo para produzir piche mesofásico de petróleo por hidrogenação de alcatrão de hulha à alta temperatura
KR1020147022602A KR101766322B1 (ko) 2012-01-12 2012-04-06 고온 콜타르의 수소화 반응에 의한 메조페이즈 피치의 제조과정
UAA201409068A UA114102C2 (xx) 2012-01-12 2012-04-06 Спосіб отримання мезофазного пеку шляхом гідрогенізації високотемпературної кам'яноговугільної смоли
US14/372,006 US9994775B2 (en) 2012-01-12 2012-04-06 Process for producing mesophase pitch by hydrogenation of high-temperature coal tar
TW101121381A TWI555834B (zh) 2012-01-12 2012-06-14 Preparation of mesophase pitch by high temperature coal tar hydrogen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09243.2A CN103205271B (zh) 2012-01-12 2012-01-12 高温煤焦油加氢生产中间相沥青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05271A CN103205271A (zh) 2013-07-17
CN103205271B true CN103205271B (zh) 2016-03-09

Family

ID=48752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09243.2A Active CN103205271B (zh) 2012-01-12 2012-01-12 高温煤焦油加氢生产中间相沥青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9994775B2 (zh)
EP (1) EP2818535B1 (zh)
JP (1) JP5956610B2 (zh)
KR (1) KR101766322B1 (zh)
CN (1) CN103205271B (zh)
BR (1) BR112014017348B8 (zh)
RU (1) RU2598452C2 (zh)
TW (1) TWI555834B (zh)
UA (1) UA114102C2 (zh)
WO (1) WO20131040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64191B2 (en) 2011-02-09 2015-10-20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Sequential fully implicit well model for reservoir simulation
US10113400B2 (en) 2011-02-09 2018-10-30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Sequential fully implicit well model with tridiagonal matrix structure for reservoir simulation
CN105579135B (zh) * 2013-10-11 2018-12-21 克斯莫石油株式会社 重质烃油的加氢处理催化剂、重质烃油的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造方法以及重质烃油的加氢处理方法
CN104560081B (zh) * 2013-10-22 2017-03-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釜式焦化生产针状焦的方法
CN104946289B (zh) * 2014-03-28 2017-12-12 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高软化点沥青、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193063B (zh) * 2014-09-16 2016-01-27 王茜茜 一种可制备沥青的焦油废水处理装置
BR112017007850B1 (pt) * 2014-10-21 2021-10-26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 Catalisador e processo para desoxigenação e conversão de matérias-primas bioderivadas
CN104818041B (zh) * 2015-04-21 2017-03-08 广饶县康斯唯绅新材料有限公司 以加氢裂化尾油制备中间相沥青的方法
CN105238430B (zh) * 2015-10-22 2017-08-1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催化裂化油浆加氢异构‑热缩聚制备中间相沥青的方法
CN105214513B (zh) * 2015-11-04 2018-01-12 上海蓝科石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滤膜及利用微滤膜净化煤焦油原料的工艺方法
CN106701186B (zh) * 2015-11-12 2018-03-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煤焦油处理方法
CN106701176B (zh) * 2015-11-12 2018-02-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高温煤焦油的工艺方法
JP6766528B2 (ja) * 2015-12-21 2020-10-14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水素化コールタールピッチの製造装置
CN105734723A (zh) * 2016-03-25 2016-07-06 山东瑞城宇航碳材料有限公司 用煤焦油制备超高模量石墨纤维连续长丝的方法
CN106367093A (zh) * 2016-10-18 2017-02-01 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 一种低灰分中间相沥青的制备方法
CN106544759B (zh) * 2016-10-21 2018-08-1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石油沥青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KR101916392B1 (ko) * 2016-12-27 2018-11-09 한국화학연구원 석유계 원료기반 함침 피치 제조 방법 및 이 방법으로 제조된 함침 피치
CN106753553B (zh) * 2016-12-29 2018-05-04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渣油/煤焦油轻质化生产碳微球的装置及方法
CN106929082A (zh) * 2017-04-06 2017-07-07 上海蓝科石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煤焦油预处理方法及系统
US10661260B2 (en) * 2017-06-15 2020-05-26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Zeolite composite catalysts for conversion of heavy reformate to xylenes
US10508240B2 (en) 2017-06-19 2019-12-17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Integrated thermal processing for mesophase pitch production, asphaltene removal, and crude oil and residue upgrading
US10913901B2 (en) 2017-09-12 2021-02-09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Integrated process for mesophase pitch and petrochemical production
CN107474866B (zh) * 2017-09-25 2019-08-06 上海高强高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品质中间相沥青的制备方法
KR102433701B1 (ko) * 2017-11-29 2022-08-18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중질유분 전환 및 경질유분 수율 향상을 위한 수첨전환 방법
US11319491B1 (en) * 2018-02-20 2022-05-03 Advanced Carbon Products, LLC Pitch process
CN108641749B (zh) * 2018-05-11 2023-04-18 内蒙古晟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中低温煤焦油生产高品质燃料的加氢组合工艺方法
CN110499190B (zh) * 2018-05-17 2022-02-0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渣油加氢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8611114B (zh) * 2018-05-31 2021-02-26 山西豪仑科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煤制油油渣萃取的方法
CN110016358B (zh) * 2019-03-18 2021-05-07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铝用阴极炭块焙烧烟气净化焦油的处理和使用方法
US11525091B2 (en) * 2019-03-21 2022-12-13 Carbon Holdings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Llc Supercritical CO2 solvated process to convert coal to carbon fibers
CN110343537B (zh) * 2019-07-11 2021-03-12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用煤矸石制备中间相沥青的工艺
CN110408419B (zh) * 2019-07-31 2021-12-03 浙江通宜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粘性高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
CN110317622A (zh) * 2019-08-08 2019-10-11 平顶山东晟高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材料专用的高软化点沥青的制备方法
CN110791315B (zh) * 2019-11-15 2022-07-12 陕西师范大学 一种利用催化裂化油浆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CN112934254B (zh) * 2019-12-11 2023-06-2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催化正庚烷转化的双功能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18583B (zh) * 2020-04-20 2021-03-0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固废热解液相产物熔盐梯级处理除杂提质装置
CN112057903A (zh) * 2020-09-09 2020-12-11 张治悦 一种防堵塞的非道路机械催化剂加工用过滤机
CN112831334B (zh) * 2021-01-13 2022-07-2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中间相沥青和中间相炭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12831335B (zh) * 2021-01-13 2022-05-1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重油制备中间相沥青和中间相炭微球的方法
CN112779038B (zh) * 2021-01-19 2022-02-18 山西沁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陶瓷纤维竖式熔制炉专用焦的制备方法和陶瓷纤维竖式熔制炉专用焦及其应用
KR102583031B1 (ko) * 2021-07-01 2023-09-27 한국화학연구원 헤테로상 바인더 피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헤테로상 바인더 피치
CN113637493B (zh) * 2021-08-26 2022-09-02 西北大学 利用组分调配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原料制备针状焦的方法
CN113604242A (zh) * 2021-08-31 2021-11-05 山东常任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中间相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17491B (zh) * 2021-10-08 2022-05-13 辽宁宝来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中间相沥青专用生产装置
CN113913153B (zh) * 2021-10-12 2023-07-28 湖南东映特碳沥青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粘结剂和一种碳纤维复合隔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56901A (zh) * 2021-11-19 2022-01-21 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低温煤焦油制备中间相沥青的方法及用途
CN114395411B (zh) * 2021-12-28 2023-06-30 陕西凯德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煤焦油加氢制取中间相沥青和油品的系统及方法
CN114717018A (zh) * 2022-05-06 2022-07-08 广州碳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生产可溶性中间相纺丝沥青的工艺方法
CN115124179B (zh) * 2022-07-29 2023-05-26 江苏荣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废硫酸的处理工艺
CN117285957B (zh) * 2023-11-27 2024-02-09 山东乾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包覆沥青粒体的制备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89975A (en) * 1984-03-10 1986-05-20 Kawasaki Steel Co Method of producing a precursor pitch for carbon fiber
CN101508903A (zh) * 2009-03-20 2009-08-19 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化脱除煤焦油沥青中喹啉不溶物的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49987A (en) * 1957-12-02 1960-09-28 Allied Chem Process for treating coke oven tar
US4116815A (en) 1977-06-21 1978-09-26 Nittetsu Chemical Industrial Co., Ltd. Process for preparing needle coal pitch coke
US4645584A (en) * 1981-09-24 1987-02-24 Amoco Corporation Mesophase pitch feedstock from hydrotreated decant oils
JPS58214531A (ja) * 1982-06-08 1983-12-13 Agency Of Ind Science & Technol ピツチ系炭素繊維製造用ピツチの調製方法
CN1011592B (zh) 1984-06-22 1991-02-13 千代田化工建设株式会社 煤焦油沥青的加氢方法
JPS6197035A (ja) 1984-10-19 1986-05-15 Nippon Kokan Kk <Nkk> コ−ルタ−ルの水素化処理用触媒および水素化処理方法
JPS62270685A (ja) * 1986-05-19 1987-11-25 Maruzen Petrochem Co Ltd メソフェ−ズピッチの製造法
JPS62277491A (ja) * 1986-05-26 1987-12-02 Maruzen Petrochem Co Ltd メソフエ−ズピツチの製法
JPS63150377A (ja) * 1986-12-16 1988-06-23 Nkk Corp 高軟化点ピッチの連続的製造方法
JPS63162784A (ja) * 1986-12-26 1988-07-06 Nkk Corp コ−ルタ−ルの処理方法
CN1032922C (zh) * 1987-06-18 1996-10-02 丸善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适于生产高性能碳纤维的中间相沥青的制备方法
JPH0733514B2 (ja) * 1987-07-29 1995-04-12 日本カ−ボン株式会社 メソフェ−ズピッチの製造法
JPH0733514A (ja) * 1993-07-19 1995-02-03 Nippondenso Co Ltd アルミナ基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多層基板
JPH10102067A (ja) 1996-09-30 1998-04-21 Maruzen Petrochem Co Ltd 高軟化点ピッチの微細粒子の製造方法
CN101074381B (zh) 2006-05-17 2011-05-18 大连圣安煤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煤焦油加工利用的加氢方法
CN100532509C (zh) 2006-08-03 2009-08-26 湖南长岭石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煤焦油加氢改质生产燃料油的方法
CN101475818B (zh) * 2009-01-23 2013-03-06 华东理工大学 煤焦油耦合旋流净化方法及装置
JP7033514B2 (ja) * 2018-08-24 2022-03-10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導電性高分子分散液の製造方法、及び導電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89975A (en) * 1984-03-10 1986-05-20 Kawasaki Steel Co Method of producing a precursor pitch for carbon fiber
CN101508903A (zh) * 2009-03-20 2009-08-19 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化脱除煤焦油沥青中喹啉不溶物的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4017348B1 (pt) 2019-08-20
US9994775B2 (en) 2018-06-12
BR112014017348B8 (pt) 2022-11-08
EP2818535B1 (en) 2020-10-21
KR101766322B1 (ko) 2017-08-08
UA114102C2 (xx) 2017-04-25
WO2013104092A1 (zh) 2013-07-18
JP5956610B2 (ja) 2016-07-27
US20150076031A1 (en) 2015-03-19
RU2014132587A (ru) 2016-03-10
TW201329223A (zh) 2013-07-16
CN103205271A (zh) 2013-07-17
KR20140123530A (ko) 2014-10-22
WO2013104092A8 (zh) 2014-08-07
EP2818535A1 (en) 2014-12-31
BR112014017348A2 (pt) 2017-08-22
JP2015513320A (ja) 2015-05-07
EP2818535A4 (en) 2015-07-29
TWI555834B (zh) 2016-11-01
RU2598452C2 (ru) 2016-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5271B (zh) 高温煤焦油加氢生产中间相沥青的方法
CN103013566B (zh) 一种利用煤焦油沥青制备针状焦原料的工艺
CN102585897B (zh) 一种使用供氢烃的低氢含量重油的加氢轻质化方法
CN103205272A (zh) 高温煤焦油生产净化煤焦油沥青的方法
CN110205160A (zh) 基于催化裂化油浆脱固-加氢制备船用燃料油的工艺方法
CN102942945A (zh) 一种可溶性中间相沥青的制备方法
CN103789028B (zh) 一种生产针状焦原料的预处理方法
CN107603671B (zh) 一种基于中低温煤焦油加氢制取中间相沥青和油品的系统及方法
CN103087745B (zh) 一种利用煤焦油结合重相循环制备针状焦原料的工艺
WO2014183429A1 (zh) 一种非均相煤基油品悬浮床加氢方法
CN102796559A (zh) 加氢裂化生产燃料油的方法及装置
CN109749778A (zh) 一种含高沸点高芳烃的物料的加氢改性反应方法
CN109517613A (zh) 一种煤系针状焦原料预处理工艺
CN108795466A (zh) 一种fcc澄清油诱导缩聚制备中间相沥青的方法
CN111548822B (zh) 一种石油渣油的净化与改性方法
CN210765178U (zh) 针状焦原料预处理的系统
CN104277878B (zh) 一种高温煤焦油的两级浆态床加氢工艺
CN102703117B (zh) 柴油的制备方法
CN110964562A (zh) 不同碳氢料的上流式加氢反应过程组合方法
CN103087747B (zh) 一种利用煤焦油沥青结合重相循环制备针状焦原料的工艺
CN108795467A (zh) 一种fcc澄清油萃取分离-热缩聚制备中间相沥青的方法
CN114395411A (zh) 一种基于煤焦油加氢制取中间相沥青和油品的系统及方法
CN113684057B (zh) 利用环烷基沥青和富芳烃燃料油生产接头用针状焦调和原料的工艺
CN114085683A (zh) 一种废润滑油加氢再生制备润滑油基础油工艺
CN110272754B (zh) 一种用于高端碳材料的高纯芳烃沥青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4

Address after: Hongkong China Java Road No. 363 23 floor

Patentee after: ECO ENVIRONMENTAL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Ltd.

Patentee after: Yig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technology (Zhangjiagang) Co.,Ltd.

Address before: Hongkong China Java Road No. 363 23 floor

Patentee before: ECO ENVIRONMENTAL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Ltd.

Patentee befor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9

Address after: Room 201, Building A, 1 Qianwan Road, Qianhai Shenzhen-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igao Carbon Materials Holdings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Hongkong China Java Road No. 363 23 floor

Patentee before: Yigao Carbon Materials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Yig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technology (Zhangjiagang)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9

Address after: Hongkong China Java Road No. 363 23 floor

Patentee after: Yigao Carbon Materials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Yig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technology (Zhangjiagang) Co.,Ltd.

Address before: Hongkong China Java Road No. 363 23 floor

Patentee before: ECO ENVIRONMENTAL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Ltd.

Patentee before: Yig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technology (Zhangjiaga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