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4868B - 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4868B
CN102844868B CN201180018742.1A CN201180018742A CN102844868B CN 102844868 B CN102844868 B CN 102844868B CN 201180018742 A CN201180018742 A CN 201180018742A CN 102844868 B CN102844868 B CN 1028448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ace
groove
silicon carbide
semiconductor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87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44868A (zh
Inventor
增田健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44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48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448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48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01DMOS transistors, i.e. MISFETs with a channel accommodating body or base region adjoining a drain drift region
    • H01L29/7802Vertical DMOS transistors, i.e. VDMOS transistors
    • H01L29/7813Vertical DMOS transistors, i.e. VDMOS transistors with trench gate electrode, e.g. UMOS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0445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crystalline silicon carbi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System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0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change their surface-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r shape, e.g. etching, polishing, cutting
    • H01L21/306Chemical or electrical treatment, e.g. electrolytic etching
    • H01L21/3065Plasma etching; Reactive-ion e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4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rystalline structure, e.g. polycrystalline, cubic or particular orientation of crystalline planes
    • H01L29/045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rystalline structure, e.g. polycrystalline, cubic or particular orientation of crystalline planes by their particular orientation of crystalline pla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1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which they are formed
    • H01L29/1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which they are formed including, apart from doping materials or other impurities,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System
    • H01L29/1608Silicon carbi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56Disposition, e.g. buried gate electrode
    • H01L29/4236Disposition, e.g. buried gate electrode within a trench, e.g. trench gate electrode, groove gate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53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comprising crystalline silicon carbide
    • H01L29/66068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comprising crystalline silicon carbide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0Bipolar devices
    • H01L29/72Transistor-type devices, i.e. able to continuously respond to applied control signals
    • H01L29/739Transistor-type devices, i.e. able to continuously respond to applied control signals controlled by field-effect, e.g. bipolar static induction transistors [BSIT]
    • H01L29/7393Insulated gate bipolar mode transistors, i.e. IGBT; IGT; COMFET
    • H01L29/7395Vertical transistors, e.g. vertical IGBT
    • H01L29/7396Vertical transistors, e.g. vertical IGBT with a non planar surface, e.g. with a non planar gate or with a trench or recess or pillar in the surface of the emitter, base or collector region for improving current density or short circuiting the emitter and base regions
    • H01L29/7397Vertical transistors, e.g. vertical IGBT with a non planar surface, e.g. with a non planar gate or with a trench or recess or pillar in the surface of the emitter, base or collector region for improving current density or short circuiting the emitter and base regions and a gate structure lying on a slanted or vertical surface or formed in a groove, e.g. trench gate IGB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8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only by variation of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one or more of the electrodes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scillated or switched
    • H01L29/861Diodes
    • H01L29/8613Mesa PN junction 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0603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e.g.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or for internal isolations regions
    • H01L29/0607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e.g.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or for internal isolations regions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 H01L29/0611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e.g.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or for internal isolations regions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for increasing or controlling the breakdown voltage of reverse biased devices
    • H01L29/0615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e.g.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or for internal isolations regions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for increasing or controlling the breakdown voltage of reverse biased devices by the doping profile or the shape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PN junction, or with supplementary regions, e.g. junction termination extension [JTE]
    • H01L29/0619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e.g.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or for internal isolations regions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for increasing or controlling the breakdown voltage of reverse biased devices by the doping profile or the shape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PN junction, or with supplementary regions, e.g. junction termination extension [JTE] with a supplementary region doped oppositely to or in rectifying contact with the semiconductor containing or contacting region, e.g. guard rings with PN or Schottky junction
    • H01L29/0623Buried supplementary region, e.g. buried guard 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38/00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process
    • Y10S438/931Silicon carbide semiconductor

Abstract

提供了用于制造具有稳定特性并且具有高质量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具有主表面的碳化硅层(2至4);通过去除碳化硅层(2至4)的一部分,在主表面中形成沟槽(16);并且通过热蚀刻,去除沟槽(16)的侧壁的一部分。

Description

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利用在碳化硅层中形成并且包括预定晶面的倾斜表面来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提出使用碳化硅(SiC)作为用于半导体器件的材料。例如,已提出使用碳化硅形成沟槽栅型MOSFET(参见日本专利特开No.2008-235546(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No.2008-235546提出为了提高沟槽栅型MOSFET中的栅极绝缘膜的击穿电压,形成其中布置有栅电极和栅极绝缘膜并具有渐缩(tapered)侧壁的沟槽。具体地,通过使用具有开口图案的蚀刻掩膜利用各向异性蚀刻去除由碳化硅制成的半导体层的一部分,并且在此后执行各向同性蚀刻,在半导体层中形成具有渐缩侧壁的沟槽。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1:日本专利特开No.2008-235546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这里,例如,关于六方晶型的碳化硅,传统上已报道,可以利用所谓的半极性面、诸如具有{03-3-8}的面取向的面作为诸如MOSFET的半导体器件中的沟道,来实现高沟道迁移率。然而,专利文献1没有直接公开形成如上所述的半极性面作为沟槽栅型MOSFET中的沟道(即,将沟槽形成为具有由半极性面构成的侧壁),并且专利文献1没有提及形成具有与半极性面对应的侧壁的沟槽的特定方法。具体地,如专利文献1公开地,只通过各向同性蚀刻加工沟槽侧壁以使侧壁具有渐缩形状没有导致所形成的侧壁精确对应于上述半极性面。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存在所形成的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例如,沟道迁移率)没有充分提高的问题。
已经提出本发明以解决以上问题,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得到具有稳定特性的高质量半导体器件。
问题的解决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包括步骤:制备具有主表面的碳化硅层;通过去除碳化硅层的一部分,在主表面中形成沟槽;并且通过热蚀刻,去除沟槽的侧壁的一部分。
以此方式,通过利用热蚀刻去除沟槽的侧壁的一部分,沟槽的侧壁可以自发地形成为对应于诸如{03-3-8}面的半极性面。另外,因为使用热蚀刻去除沟槽的侧壁的一部分,所以没有在加工沟槽的侧壁中形成加工损伤层等。因此,可以制造使用与半极性面对应的沟槽的侧壁作为沟道的高质量半导体器件。
另外,当如上所述通过热蚀刻去除沟槽的侧壁的一部分时,即使在侧壁中产生加工损伤层,可以通过充分增大待去除的侧壁的表面的厚度(例如,通过将待去除的侧壁的表面的厚度设定为不小于0.1μm)来去除加工损伤层。
另外,由于努力研究,发明人已发现,通过在预定条件下处理碳化硅单晶,可以作为自发形成的表面形成所谓的半极性面,并且通过使用由此自发形成的半极性面作为半导体器件的有源区(例如,沟道区),可以实现电特性优良(例如,具有高沟道迁移率)的半导体器件。基于发明人的这些发现,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包括具有主表面和碳化硅层的衬底。碳化硅层形成在衬底的主表面上。碳化硅层包括相对于主表面倾斜的端表面。在碳化硅层具有六方晶型的情况下,端表面基本上包括{03-3-8}面和{01-1-4}面中的一种,并且在碳化硅层具有立方晶型的情况下,端表面基本上包括{100}面。
应该注意,表述“端表面基本上包括{03-3-8}面和{01-1-4}面中的一种”是指其中构成端表面的晶面是{03-3-8}面和{01-1-4}面中的一种的情况,以及其中构成端表面的晶面是在<1-100>方向上相对于{03-3-8}面或{01-1-4}面具有不小于-3°且不大于3°的偏离角的面的情况。还应该注意,“在<1-100>方向相对于{03-3-8}面或{01-1-4}面的偏离角”是指上述端表面的法线在由<1-100>方向和<0001>方向限定的平面上的正交投影与{03-3-8}面或{01-1-4}面的法线形成的角度。正值的符号对应于正交投影接近平行于<1-100>方向的情况,而负值的符号对应于其中正交投影接近平行于<0001>方向的情况。另外,表述“端表面基本上包括{100}面”是指构成端表面的晶面是{100}面的情况,以及构成端表面的晶面是在任何晶体取向上相对于{100}面具有不小于-3°且不大于3°的偏离角的晶面的情况。
以此方式,碳化硅层的端表面基本上对应于{03-3-8}面、{01-1-4}面和{100}面中的任意一种。因此,可以使用与所谓的半极性面对应的端表面作为半导体器件的有源区。因为端表面由此对应于稳定的晶面,所以与其中采用另一个晶面(如,(0001)面)用于有源区的情况相比,在采用该端表面用于诸如沟道区的有源区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地稳定减小漏电流并且可以得到高击穿电压。
另外,发明人已发现,通过在将碳化硅层暴露于包含氧和氯的反应气体的同时加热碳化硅层(碳化硅单晶层),在碳化硅中自发形成允许最低蚀刻速率的晶面。发明人还已发现,通过调节反应气体的组成(例如,氧和氯之间的比率)和加热温度,可以自发形成上述的{03-3-8}面、{01-1-4}面或{100}面。基于这些发现,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包括步骤:制备其上形成有碳化硅层的衬底;形成相对于碳化硅层的主表面倾斜的端表面;并且使用该端表面,形成包括在半导体器件中的结构。在形成端表面的步骤中,通过利用在将碳化硅层暴露于包含氧和氯的反应气体的同时加热碳化硅的蚀刻,去除碳化硅层的主表面的一部分。因此,形成相对于碳化硅层的主表面倾斜的端表面。在碳化硅层具有六方晶型的情况下,端表面基本上包括{03-3-8}面和{01-1-4}面中的一种,并且在碳化硅层具有立方晶型的情况下,端表面基本上包括{100}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容易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另外,因为可以通过如上所述执行蚀刻(热蚀刻)自发形成{03-3-8}面、{01-1-4}面或{100}面,所以不需要采用液相生长等来形成这些晶面。因此,在自发形成过程中,以上晶面中的杂质浓度不太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通过诸如离子注入的方法容易地控制晶面中的杂质浓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具有稳定减小的漏电流和高击穿电压的优良特性的半导体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2是示出用于制造图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3是示出用于制造图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4是示出用于制造图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5是示出用于制造图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6是示出用于制造图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7是示出用于制造图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8是示出用于制造图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9是示出用于制造图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10是示出用于制造图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的参考例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11是示出用于制造图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的参考例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1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变型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14是示出用于制造图13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15是示出用于制造图13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16是示出用于制造图13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17是示出用于制造图13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18是示出用于制造图13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19是示出用于制造图13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20是示出用于制造图13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21是示出用于制造图13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22是示出图13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变型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2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24是示出图23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变型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25是碳化硅层的侧表面的放大局部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26是示出样品1的实验结果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
图27是示出样品2的实验结果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应该注意,在下述附图中,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不再重复进行描述。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单个取向用[]标示,取向群(grouporientation)用<>标示,单个面用()标示,并且面群(groupplane)用{}标示。另外,虽然应当通过在数字上方设置“-”(横杠)来结晶学地指示负指数,但是在本说明书中是通过在数字之前设置负号指示的。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将描述本发明中的半导体器件的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本发明中的半导体器件是垂直型MOSFET,其是采用具有倾斜侧表面的沟槽的垂直型器件。图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包括:衬底1,其由碳化硅制成;击穿电压保持层2,其由碳化硅制成并且用作具有n型导电性的外延层;p型体层3(p型半导体层3),其由碳化硅制成并且具有p型导电性;n型源极接触层4,其由碳化硅制成并且具有n型导电性;接触区5,其由碳化硅制成并且具有p型导电性;栅极绝缘膜8;栅电极9;层间绝缘膜10;源电极12;源极线电极13;漏电极14;以及背侧保护电极15。
衬底1由六方晶型的碳化硅或立方晶型的碳化硅制成。击穿电压保持层2形成在衬底1的一个主表面上。p型体层13中的每一个形成在击穿电压保持层2上。在p型体层3上,形成n型源极接触层4。p型接触区5形成为被n型源极接触层4围绕。通过去除n型源极接触层4、p型体层3和击穿电压保持层2的一部分,形成沟槽6。沟槽6的侧壁中的每一个用作相对于衬底1的主表面倾斜的端表面。倾斜的端表面围绕突出部分(突出状部分,其具有源电极12形成在其上的上表面)。如果衬底1具有六方晶型,则突出部分可以具有例如六边形平面形状。另外,如果衬底1具有立方晶型,则突出部分可以具有例如四边形平面形状。
栅极绝缘膜8形成在沟槽6的侧壁和底壁上。栅极绝缘膜8延伸到n型源极接触层4中的每一个的上表面上。栅电极9形成在栅极绝缘膜8上,以填充沟槽6的内部。栅电极9具有基本与栅极绝缘膜8在n型源极接触层4中的每一个的上表面上的部分的上表面一样高的上表面。
层间绝缘膜10形成为覆盖栅电极9以及栅极绝缘膜8延伸到n型源极接触层4中的每一个的上表面上的部分。通过去除层间绝缘膜10和栅极绝缘膜8的一部分,形成开口11,以暴露n型源极接触层4的一部分和p型接触区5。源电极12形成为与p型接触区5和n型源极接触层4的该一部分接触,以填充开口11的内部。源极线电极13形成为与源电极12中的每一个的上表面接触,以便在层间绝缘膜10的上表面上延伸。另外,漏电极14形成在衬底1的背侧表面上,该背侧表面与衬底的其上形成有击穿电压保持层2的主表面相反。该漏电极14是欧姆电极。漏电极14具有与其面对衬底的表面相反并且上面形成有背侧表面保护电极15的表面。
在图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中,沟槽6的侧壁中的每一个倾斜并且在构成击穿电压保持层2等的碳化硅具有六方晶型的情况下,基本上对应于{03-38}面和{01-1-4}面中的一种。另外,在构成击穿电压保持层2等的碳化硅具有立方晶型的情况下,沟槽6的倾斜侧壁基本上对应于{100}面。如从图1看到的,可以使用由此对应于所谓半极性面的侧壁中的每一个作为沟道区,其是半导体器件的有源区。因为侧壁中的每一个对应于稳定的晶面,所以与采用另一个晶面(如,(0001)面)用于沟道区的情况相比,在采用这种侧壁用于沟道区的情况下,可以显著减小漏电流并且可以得到高击穿电压。
下面简要描述图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操作。参照图1,当向栅电极9施加等于或小于阈值的电压时,即,当半导体器件处于截止(OFF)状态时,p型体层3和具有n型导电性的击穿电压保持层2被反向偏置。因此,它们处于非导电状态。另一方面,当向栅电极9馈送正电压时,在p型体层3与栅极绝缘膜8接触的区域附近的沟道区中形成反型层。因此,n型源极接触层4和击穿电压保持层2彼此电连接。结果,电流在源电极12和漏电极14之间流动。
下面参照图2至图9描述用于制造本发明中的图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首先,参照图2,在由碳化硅制成的衬底1的主表面上,形成具有n型导电性的碳化硅的外延层。外延层用作击穿电压保持层2。借助采用CVD方法的外延生长,形成击穿电压保持层2,该CVD方法利用例如硅烷(SiH4)和丙烷(C3H8)的混合气体作为原料气体并且利用氢气(H2)作为载气。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例如,引入氮(N)或磷(P)作为n型导电性的杂质。击穿电压保持层2可以包含浓度例如不小于5×1015cm-3且不大于5×1016cm-3的n型杂质。
接着,将离子注入击穿电压保持层2的上表面层中,从而形成p型体层3和n型源极接触层4。在用于形成p型体层3的离子注入中,注入诸如铝(Al)的p型导电性的杂质离子。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节将要注入的离子的加速能量,可以调节其中将要形成p型体层3的区域的深度。
接着,将n型导电性的杂质离子注入由此具有其中形成的p型体层3的击穿电压保持层2中,从而形成n型源极接触层4。示例性的可使用的n型杂质是磷等。以此方式,得到图3中所示的结构。
接着,如图4中所示,在n型源极接触层4的上表面上形成掩膜层17。可以使用诸如硅氧化物膜的绝缘膜作为掩膜层17。例如,可以采用以下过程作为用于形成掩膜层17的方法。也就是说,借助CVD方法等,在n型源极接触层4的上表面上形成硅氧化物膜。然后,借助光刻方法,在硅氧化物膜上,形成具有预定开口图案的抗蚀剂膜(未示出)。使用该抗蚀剂膜作为掩膜,通过蚀刻去除硅氧化物膜的一部分。此后,去除抗蚀剂膜。结果,形成了具有与将要形成图4中所示的沟槽16的区域一致的开口图案的掩膜层17。应该注意,掩膜层17中的开口图案可以具有例如不小于0.1μm且不大于2μm的宽度。在使用这种精细开口图案的情况下,在开口图案内有可能出现残留物,因此本发明特别有效。
然后,使用掩膜层17作为掩膜,借助蚀刻,去除n型源极接触层4、p型体层3和击穿电压保持层2的一部分。示例性的可使用的蚀刻方法是反应离子蚀刻(RIE),尤其是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RIE。具体地,例如,可以使用采用SF6或SF6和O2的混合气体作为反应气体的ICP-RIE。借助这种蚀刻,可以在将要形成图1中所示的沟槽6的区域中,形成具有与衬底1的主表面基本垂直的侧壁的沟槽16。以此方式,得到了图4中所示的结构。
接着,执行热蚀刻步骤,以在击穿电压保持层2、p型体层3和n型源极接触层4的每个中示出预定的晶面。具体地,使用氧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作为反应气体,在例如不小于700℃且不大于1000℃的热处理温度下,蚀刻(热蚀刻)图4中所示的沟槽16的侧壁中的每一个,从而形成沟槽6,该沟槽6具有相对于衬底1的主表面倾斜的侧表面20,如图5中所示。应该注意,如果在沟槽16的侧壁中存在加工损伤层,则通过充分延长进行热蚀刻步骤的时间段来去除加工损伤层。
这里,例如,可以将氯气流量与氧气流量之比(氯气流量/氧气流量)设定为不小于0.5且不大于4.0,更优选地,不小于1.0且不大于2.0,作为用于热蚀刻步骤的条件。应该注意,除了氯气和氧气之外,反应气体还可以包含载气。示例性的可使用的载气是氮(N2)气、氩气、氦气等。当如上所述将热处理温度设定为不小于700℃且不大于1000℃时,蚀刻SiC的速率大致为例如70μm/小时。另外,当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氧化硅(SiO2)作为掩膜层17时,SiC与SiO2的选择比可以非常高。因此,在蚀刻SiC期间,没有基本上蚀刻由SiO2制成的掩膜层17。
应该注意,在侧表面20中的每一个处示出的晶面对应于例如{03-3-8}面。即,在上述条件下蚀刻的过程中,沟槽6的侧表面20自发形成为对应于{03-3-8}面,即允许最低蚀刻速率的晶面。结果,得到如图5中所示的结构。应该注意,构成侧表面20的晶面可以是{01-1-4}面。另外,在构成击穿电压保持层2等的碳化硅具有立方晶型的情况下,构成侧表面20的晶面可以是{100}面。
接着,通过诸如蚀刻的任何方法去除掩膜层17。此后,使用光刻方法,将具有预定图案的抗蚀剂膜(未示出)形成为沟槽6的内部延伸到n型源极接触层4中的每一个的上表面上。可以使用具有与沟槽6的底部和n型源极接触层4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相一致的开口图案的抗蚀剂膜作为该抗蚀剂膜。通过使用这个抗蚀剂膜作为掩膜,注入p型导电性的杂质的离子,在沟槽6的底部形成电场缓和区7,并且在n型源极接触层4的该一部分的区域处形成具有p型导电性的接触区5。此后,去除抗蚀剂膜。结果,得到如图6中所示的结构。
然后,执行活化退火步骤,以活化借助上述离子注入而注入的杂质。在这个活化退火步骤中,在没有在由碳化硅制成的外延层的表面上形成特定的盖层的情况下,执行退火处理。这里,发明人已发现,在采用上述{03-38}面的情况下,即使在没有在其表面上形成诸如盖层的保护膜的情况下执行活化退火处理时,该表面的特性也决不会劣化并且可以保持足够的表面平滑度。因此,省去传统上在活化退火处理之前形成保护层(盖层)的必要步骤,并且直接执行活化退火步骤。应该注意,可以在执行活化退火步骤之前,形成上述盖层。替代地,例如,可以在执行活化退火处理之前,只在n型源极接触层4和p型接触区5的上表面上设置盖层。
接着,如图7中所示,将栅极绝缘膜8形成为从沟槽6的内部延伸到n型源极接触层4和p型接触区5的上表面上。例如,可以使用通过热氧化由碳化硅制成的外延层而得到的氧化物膜(氧化硅膜)作为栅极绝缘膜8。以此方式,得到图7中所示的结构。
接着,如图8中所示,在栅极绝缘膜8上形成栅电极9,以填充沟槽6的内部。例如,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作为用于形成栅电极9的方法。首先,采用溅射方法等以在栅极绝缘膜8上形成导体膜。该导体膜将成为延伸到沟槽6的内部以及p型接触区5上的区域的栅电极。该导体膜可以由诸如金属的任何材料制成,只要该材料具有导电性。此后,使用诸如回蚀方法或CMP方法的合适方法,去除形成在除了沟槽6的内部之外的区域上的导体膜的一部分。结果,填充沟槽6的内部的导体膜得以保持,用于构成栅电极9。以此方式,得到图8中所示的结构。
接着,将层间绝缘膜10(参见图9)形成为覆盖栅电极9的上表面和暴露于p型接触区5上的栅极绝缘膜8的上表面。层间绝缘膜可以由任何材料制成,只要该材料是绝缘的。另外,使用光刻方法,在层间绝缘膜10上形成具有图案的抗蚀剂膜。该抗蚀剂膜(未示出)设置有形成为与p型接触区5上的区域一致的开口图案。
使用这个抗蚀剂膜作为掩膜,借助蚀刻去除层间绝缘膜10和栅极绝缘膜8的一部分。结果,形成开口11(参见图9),以贯穿层间绝缘膜10和栅极绝缘膜8。开口11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底部,p型接触区5和n型源极接触层4的一部分在该底部处暴露。此后,形成将用作源电极12(参见图9)的导体膜,以填充开口11的内部并且覆盖上述抗蚀剂膜的上表面。此后,使用化学溶液等去除抗蚀剂膜,从而同时去除在抗蚀剂膜上形成的导体膜的一部分(剥离)。结果,填充开口11内部的导体膜构成源电极12。这个源电极12是与p型接触区5和n型源极接触层4形成欧姆接触的欧姆电极。
另外,在衬底1的背侧表面(衬底的与其上形成有击穿电压保持层2的主表面相反的表面)上,形成漏电极14(参见图9)。漏电极14可以由任何材料制成,只要该材料允许与衬底1的欧姆接触。以此方式,得到图9中所示的结构。
此后,采用诸如溅射方法的合适方法形成源极线电极13(参见图1)和背侧表面保护电极15(参见图1)。源极线电极13与源电极12的上表面中的每一个形成接触,并且在层间绝缘膜10的上表面上延伸。背侧表面保护电极15形成在漏电极14的表面上。结果,可以得到图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
参照图10和图11,以下描述用于制造本发明中的图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的参考例。
在用于制造本发明中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的参考例中,首先执行图2至图4中所示的步骤。此后,去除图4中所示的掩膜层17。接着,将由硅制成的Si膜21(参见图10)形成为从沟槽16的内部延伸到n型源极接触层4的上表面。在这种状态下,执行热处理,以在与在沟槽16的内周表面和n型源极接触层4的上表面上的Si膜21接触的区域中造成碳化硅的重构。因此,如图10中所示,形成碳化硅的重构层22,使得沟槽的侧壁中的每一个对应于预定的晶面({03-3-8}面)。结果,得到图10中所示的结构。
此后,去除剩余的Si膜21。可以借助例如使用HNO3和HF等的混合液体(气体)的蚀刻来去除Si膜21。此后,借助蚀刻进一步去除上述的重构层22。可以使用ICP-RIE作为用于去除重构层22的蚀刻。结果,可以形成使其倾斜侧表面如图11中所示的沟槽6。
此后,通过执行图6至图9中所示的上述步骤,可以得到图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
接着,参照图12,描述图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变型。图12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基本具有与图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构造相同的构造,不同之处在于沟槽6的形状。具体地,在图12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中,沟槽6具有V形横截面形状。另外,从不同的观点看,图12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沟槽6具有相对于衬底1的主表面倾斜、彼此相对并且其下部彼此连接的侧表面。在沟槽6的底部(相对侧壁的下部在该处彼此连接的部分),形成电场缓和区7。利用由此构造的半导体器件,可以提供与图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效果相同的效果。另外,在图12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中,沟槽6没有图1中所示的平坦底表面。因此,图12中所示的沟槽6具有比图1中所示的沟槽6的宽度窄的宽度。结果,与图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相比,图12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尺寸可以减小。这有利于在半导体器件中实现更精细的设计和更高的集成度。
(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13,以下描述本发明中的半导体器件的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13,本发明中的半导体器件是IGBT,其是利用具有倾斜侧壁的沟槽的垂直型器件。图13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包括:衬底31,其由碳化硅制成并且具有p型导电性;p型外延层36,其由碳化硅制成并且用作具有p型导电性的缓冲层;n型外延层32,其由碳化硅制成并且用作具有n型导电性的击穿电压保持层;p型半导体层33,其由碳化硅制成并且对应于具有p型导电性的阱区;n型源极接触层34,其由碳化硅制成并且对应于具有n型导电性的发射区;接触区35,其由碳化硅制成并且具有p型导电性;栅极绝缘膜8;栅电极9;层间绝缘膜10;源电极12,其对应于发射极;源极线电极13;漏电极14,其对应于集电极;以及背侧保护电极15。
p型外延层36形成在衬底31的一个主表面上。在p型外延层36上,形成n型外延层32。在n型外延层32上,形成p型半导体层33中的每一个。在p型半导体层33上,形成n型源极接触层34。p型接触区35形成为被n型源极接触层34围绕。通过去除n型源极接触层34、p型半导体层33和n型外延层32的一部分,形成沟槽6。沟槽6的侧壁中的每一个用作相对于衬底31的主表面倾斜的端表面。倾斜的端表面围绕突出部分(突出状部分,其具有源电极12形成在其上的上表面)。突出部分具有例如六边形平面形状。
栅极绝缘膜8形成在沟槽6的侧壁和底壁上。栅极绝缘膜8延伸到n型源极接触层34的上表面上。栅电极9形成在栅极绝缘膜8上,以填充沟槽6的内部。栅电极9具有基本与栅极绝缘膜8在n型源极接触层34的上表面上的部分的上表面一样高的上表面。
层间绝缘膜10形成为覆盖栅电极9以及栅极绝缘膜8延伸到n型源极接触层34的上表面上的部分。通过去除层间绝缘膜10和栅极绝缘膜8的一部分,形成开口11,以暴露n型源极接触层34的一部分和p型接触区35。源电极12形成与为p型接触区35和n型源极接触层34的该一部分接触,以填充开口11的内部。源极线电极13形成为与源电极12的上表面接触,在层间绝缘膜10的上表面上延伸。
另外,如图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漏电极14和背侧表面保护电极15形成在衬底1的背侧表面上,该背侧表面与其上形成有击穿电压保持层2的主表面相反。
如图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在图13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中,在构成n型外延层32等的碳化硅具有六方晶型的情况下,沟槽6的侧壁中的每一个倾斜并且基本上对应于{03-3-8}面和{01-14}面中的一种。另外,在构成n型外延层32等的碳化硅具有立方晶型的情况下,沟槽6的倾斜侧壁基本上对应于{100}面。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得到与图1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效果类似的效果。
下面简要描述图13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操作。参照图13,当向栅电极9施加负电压并且负电压超过阈值时,在p型半导体层33与设置在栅电极9侧面并且面对沟槽6的栅极绝缘膜8接触的端部区域(沟道区)中,形成反型层。因此,用作发射区的n型源极接触层34和用作击穿电压保持层的n型外延层32彼此电连接。因此,从用作发射区的n型源极接触区34向用作击穿电压保持层的n型外延层32注入正空穴。因此,从衬底31经由用作缓冲层的p型外延层36向n型外延层32供应电子。结果,使IGBT处于导通(ON)状态。因此,在n型外延层32中发生导电性调制,以使在用作发射极的源电极12和用作集电极的漏电极14之间的电阻减小,从而允许电流在其内流动。另一方面,当向栅电极施加的负电压等于或小于阈值时,在沟道区中没有形成反型层。因此,在n型外延层32和p型半导体层33之间保持反向偏置状态。结果,使IGBT处于截止状态,由此没有电流在其内流动。
参照图14至图21,以下描述用于制造本发明中的第二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首先,参照图14,在由碳化硅制成的衬底31的主表面上,形成由具有p型导电性的碳化硅制成的p型外延层36。另外,在p型外延层36上,形成具有n型导电性的碳化硅的n型外延层32。n型外延层32用作击穿电压保持层。p型外延层36和n型外延层32是借助采用CVD方法的外延生长而形成的,该CVD方法利用例如硅烷(SiH4)和丙烷(C3H8)的混合气体作为原料气体并且利用氢气(H2)作为载气。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引入例如铝(Al)作为p型导电性的杂质,并且引入例如氮(N)或磷(P)作为n型导电性的杂质。
接着,将离子注入击穿电压保持层32的上表面层中,从而形成p型半导体层33和n型源极接触层34。在用于形成p型体层23的离子注入中,注入诸如铝(Al)的p型导电性的杂质的离子。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节将要注入的离子的加速能量,可以调节其中将要形成p型半导体层33的区域的深度。
接着,将n型导电性的杂质离子注入由此具有其中形成的p型半导体层33的n型外延层32中,从而形成n型源极接触层34。示例性的可使用的n型杂质是磷等。以此方式,得到图15中所示的结构。
接着,如图16中所示,在n型源极接触层34的上表面上形成掩膜层17。可以使用诸如氧化硅膜的绝缘膜作为掩膜层17。可以使用与如图4中所示的用于制造掩膜层17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作为形成掩膜层17的方法。结果,所形成的掩膜层17具有与将要形成图16中所示的沟槽16的区域一致的开口图案。
然后,使用掩膜层17作为掩膜,借助蚀刻去除n型源极接触层34、p型半导体层33和n型外延层32的一部分。可以使用与图4中所示的步骤相同的方法,作为用于蚀刻的方法等。以此方式,可以得到图16中所示的结构。
接着,执行热蚀刻步骤,以在击穿电压保持层32、p型半导体层33和n型源极接触层34中的每一个中示出预定的晶面。用于这个热蚀刻步骤的条件可以与参照图5描述的用于热蚀刻步骤的条件相同。结果,可以形成沟槽6,该沟槽6具有相对于衬底31的主表面倾斜的侧表面20,如图17中所示。应该注意,在侧表面20中的每一个处示出的晶面的面取向为例如{03-3-8}。以此方式,得到如图17中所示的结构。
接着,借助诸如蚀刻的任何方法,去除掩膜层17。此后,如图6中所示的步骤,使用光刻方法,将具有预定图案的抗蚀剂膜(未示出)形成为从沟槽6的内部延伸到n型源极接触层34的上表面上。可以使用具有与沟槽6的底部和n型源极接触层34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一致的开口图案的抗蚀剂膜作为该抗蚀剂膜。通过使用这个抗蚀剂膜作为掩膜,注入p型导电性的杂质离子,在沟槽6的底部形成电场缓和区7,并且在n型源极接触层34的该一部分的区域处形成具有p型导电性的接触区35。此后,去除抗蚀剂膜。结果,得到如图18中所示的结构。
然后,执行活化退火步骤,以活化借助上述离子注入而注入的杂质。在这个活化退火步骤中,如上述本发明中的第一实施例的情况,在没有在由碳化硅制成的外延层的表面上(具体地,在沟槽6的侧表面20上)形成特定的盖层的情况下,执行退火处理。应该注意,可以在执行活化退火步骤之前,形成上述盖层。替代地,例如,可以在执行活化退火处理之前,只在n型源极接触层34和p型接触区35的上表面上设置盖层。
接着,如图19中所示,将栅极绝缘膜8形成为从沟槽6的内部延伸到n型源极接触层34和p型接触区35的上表面上。栅极绝缘膜8由与用于图7中所示的栅极绝缘膜8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并且借助与用于形成图7中所示的栅极绝缘膜8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形成。以此方式,得到图19中所示的结构。
接着,如图20中所示,在栅极绝缘膜8上形成栅电极9,以填充沟槽6的内部。例如,可以借助与用于形成图8中所示的栅电极9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形成栅电极9。以此方式,得到图20中所示的结构。
接着,将层间绝缘膜10(参见图21)形成为覆盖栅电极9的上表面和暴露于p型接触区35上的栅极绝缘膜8的上表面。层间绝缘膜10可以由任何材料制成,只要该材料是绝缘的。另外,如图9中所示的步骤,在层间绝缘膜10和栅极绝缘膜8中形成开口11(参见图21)。使用与用于形成图9中的开口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形成开口11中的每一个。开口11具有底部,p型接触区35和n型源极接触层34的一部分在该底部处暴露。
此后,使用与图9中所示的方法相同的方法,由填充开口11内部的导体膜形成源电极12。这个源电极12是与p型接触区35和n型源极接触层34形成欧姆接触的欧姆电极。
另外,在衬底31的背侧表面(衬底的与其上形成有n型外延层32的主表面相反的表面)上,形成漏电极14(参见图21)。漏电极14可以由任何材料制成,只要该材料允许与衬底31的欧姆接触。以此方式,得到图21中所示的结构。
此后,采用诸如溅射方法的合适方法形成源极线电极13(参见图13)和背侧表面保护电极15(参见图13)。源极线电极13与源电极12的上表面形成接触,并且在层间绝缘膜10的上表面上延伸。背侧表面保护电极15形成在漏电极14的表面上。结果,可以得到图13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
接着,参照图22,描述图13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变型。图22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基本具有与图13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构造相同的构造,不同之处在于沟槽6的形状。具体地,在图22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中,沟槽6具有V形横截面形状,如图12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在沟槽6的底部(相对侧壁的下部在该处彼此连接的部分),形成电场缓和区7。利用由此构造的半导体器件,可以提供与图13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效果相同的效果。另外,在图22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中,沟槽6没有图13中所示的平坦底表面。因此,图22中所示的沟槽6具有比图13中所示的沟槽6的宽度窄的宽度。结果,与图13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相比,图22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尺寸可以减小。这有利于在半导体器件中实现更精细的设计和更高的集成度。
(第三实施例)
参照图23,以下描述本发明中的半导体器件的第三实施例。
参照图23,本发明中的半导体器件是PiN二极管,并且包括:衬底1,其由碳化硅制成;n-外延层42,其具有n型导电性,具有比衬底1中的导电杂质浓度低的导电杂质浓度,并且在其表面处具有脊状结构;p+半导体层43,其形成在于n-外延层42的表面上形成的脊状结构44中并且连接到n-外延层42;以及保护环45,其形成为围绕脊状结构44。衬底1由碳化硅制成并且具有n型导电性。n-外延层42形成在衬底1的主表面上。n-外延层42具有带有脊状结构44的表面,该脊状结构44形成在该表面上并且具有相对于衬底1的主表面倾斜的侧表面20。在包括脊状结构44的上表面的层中,形成具有p型导电性的半导体层43。保护环45形成为围绕这个脊状结构44,保护环45中的每一个是p型导电性的区域。保护环45中的每一个形成为具有围绕脊状结构44的环形形状。脊状结构44的侧表面20中的每一个由特定晶面(例如,{03-3-8}面)构成。即,脊状结构44由与特定晶面({03-3-8}面)等价的六个面构成。因此,脊状结构44的上表面和底部每个都具有六边形平面形状。
另外,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半导体器件中,脊状结构44的侧表面20对应于稳定的晶面,如图1中示出的沟槽6的侧表面20。因此,与其中侧表面20对应于另一个晶面的情况相比,可以充分减小来自侧表面20的漏电流。
下面描述用于制造图23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在用于制造图23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中,首先制备由碳化硅制成的衬底1。例如,使用由六方晶型的碳化硅制成的衬底作为衬底1。使用外延生长方法,在衬底1的主表面上形成n-外延层42。将具有p型导电性的杂质的离子注入n-外延层42的表面层中,从而形成将成为p+半导体层43的p型半导体层。
此后,在将用作脊状结构44(参见图23)的区域上,形成由硅氧化物膜制成并且成为岛形式的掩膜图案。这个掩膜图案可以适于具有例如六边形平面形状,但是可以具有任何其它形状(诸如,圆形或四边形)。利用所形成的这个掩膜图案,借助蚀刻去除p+半导体层43和n-外延层42的一部分。结果,在掩膜图案下方形成将用作脊状结构44的突出部分。
然后,如上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图5中所示的步骤,执行热蚀刻步骤,从而借助蚀刻去除突出部分的侧表面,以得到图23中所示的倾斜侧表面20。此后,去除掩膜图案。另外,形成具有预定图案的抗蚀剂膜,以覆盖整个结构。这个抗蚀剂膜设置有与将成为保护环45的区域一致的开口图案。使用抗蚀剂膜作为掩膜,将p型导电性的杂质注入n-外延层42中,从而形成保护环45。此后,去除抗蚀剂膜。在用于形成保护环45的离子注入之后,执行活化退火处理。在活化退火处理中,可以在没有形成覆盖至少侧表面20的盖层的情况下执行热处理。结果,可以得到图23中示出的半导体器件。
接着,参照图24,描述图23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变型。
图24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具有与图23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基本相同的结构,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形成JTE(结终端扩展)区46替代保护环45(参见图23)。JTE区46是p型导电性的区域。这种JTE区46还可以通过执行离子注入和活化退火形成,如形成图23中所示的保护环45的过程。然后,在用于制造图24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中,在用于形成JTE区46的离子注入之后,在没有形成覆盖至少侧表面20的盖层的情况下,执行活化退火处理,如用于制造图23中所示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另外,以此方式,侧表面20由稳定的晶面(例如,{03-3-8}面)构成。因此,没有出现诸如侧表面20因活化退火而具有表面粗糙度的问题。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特性特征,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已描述了其中的一些。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包括步骤:制备具有主表面的碳化硅层(图1中的击穿电压保持层2、半导体层3、n型源极接触层4和p型接触区5、或图13中的n型外延层32、p型半导体层33、n型源极接触层34和p型接触区35、或图23和图24中的n-外延层42和p+半导体层43);通过去除碳化硅层的一部分,在主表面中形成沟槽16;并且通过热蚀刻,去除沟槽16的侧壁的一部分。
以此方式,通过利用热蚀刻去除沟槽16的侧壁的一部分,沟槽的侧壁(侧表面20)可以自发地形成为对应于诸如{03-38}面的半极性面。另外,因为使用热蚀刻去除沟槽16的侧壁的一部分,所以没有在经加工的沟槽6的侧壁(侧表面20)中形成加工损伤层等。因此,可以制造使用与半极性面对应的沟槽6的侧壁作为沟道的高质量半导体器件。
另外,当如上所述通过热蚀刻去除沟槽16的侧壁的一部分时,即使在侧壁中产生加工损伤层,也可以通过充分增大将去除的侧壁的表面的厚度(例如,通过将待去除的侧壁的表面的厚度设定为不小于0.1μm)来去除加工损伤层。
在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中,形成沟槽16的步骤可以包括步骤:在碳化硅层的主表面上,形成具有开口图案的掩膜层17;并且使用掩膜层17作为掩膜,通过蚀刻去除碳化硅层的一部分,以形成沟槽16。例如,可以使用反应离子蚀刻作为蚀刻的方法。应该注意,可以使用诸如磨制(milling)的物理加工方法形成沟槽16。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掩膜层17中的开口图案内出现残留物,当在形成沟槽16的步骤中形成沟槽16时,将残留物连同碳化硅层的一部分一起去除。因此,当执行去除沟槽16的侧壁的一部分的步骤时,不存在残留物。这样可以防止出现如下问题:经受去除侧壁的一部分的步骤的沟槽6的侧壁由于存在残留物而具有偏离设计形状的形状。
应该注意,掩膜层中的开口图案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如线(例如,带)或曲线的形状。例如,可以对准并且布置(例如,布置成形成三角栅格)每个均具有正六边形平面形状的多个岛状图案,并且使开口图案介于其间,作为掩膜层的形状。另外,岛状图案的平面形状可以是不同于正六边形的任何形状(例如,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等)。
在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中,在去除步骤中,可以在掩膜层17保留在碳化硅层的主表面上的状态下,执行热蚀刻。在这种情况下,当执行热蚀刻时,掩膜层17覆盖作为碳化硅层的主表面并且与沟槽16相邻的区域,从而能够防止碳化硅层的主表面由于热蚀刻而受损。
在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中,掩膜层17中的开口图案可以具有不大于2μm的宽度。这里,当开口图案具有不大于2μm的宽度时,在开口图案中有可能出现残留物。因此,即使使用掩膜层17作为掩膜单独执行热蚀刻,也存在不能满意地去除开口图案下方的碳化硅层并且结果不能形成沟槽的可能性。然而,如本发明中,通过首先形成沟槽16并且此后执行热蚀刻,当首先形成沟槽16时可以去除残留物,并且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发生这种问题。
在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中,在去除步骤中,可以去除沟槽16的侧壁中的加工损伤层。在这种情况下,在使用经受去除步骤的沟槽6的侧壁作为沟道区的半导体器件中,可以防止出现由于存在加工损伤层而导致沟道区中的载流子迁移率减小的问题。因此,可以得到高性能的半导体器件。
在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中,在去除步骤中,可以通过去除沟槽16的侧壁的一部分,形成相对于碳化硅层的主表面倾斜的端表面(侧表面2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主表面为Si面或C面的碳化硅层中,形成包括半极性面的端表面。
在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中,在碳化硅层具有六方晶型的情况下,端表面(侧表面20)可以基本上包括{03-3-8}面和{01-1-4}面中的一种,并且在碳化硅层具有立方晶型的情况下,端表面(侧表面20)可以基本上包括{100}面。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碳化硅层的端表面(侧表面20)基本上对应于{03-3-8}面、{01-1-4}面和{100}面中的任意一种,可以使用与所谓的半极性面对应的端表面作为半导体器件的诸如沟道区的有源区。另外,因为端表面(侧表面20)对应于稳定的晶面,所以与采用另一个晶面(如(0001)面)用于有源区的情况相比,在采用该端表面用于沟道区等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能够稳定地充分减小漏电流并且得到高击穿电压的半导体器件。
在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中,在去除步骤中,作为热蚀刻,可以通过在将碳化硅层暴露于包含氧和氯的反应气体的同时加热碳化硅层来去除沟槽16的侧壁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碳化硅层的端表面可以以可靠方式基本上对应于{03-3-8}面、{01-1-4}面和{100}面中的任意一种。
另外,如图1、图13、图23、图24等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包括:衬底1、32,其具有主表面;以及碳化硅层(图1中的击穿电压保持层2、半导体层3、n型源极接触层4和p型接触区5、或图13中的n型外延层32、p型半导体层33、n型源极接触层34和p型接触区35、或图23和图24中的n-外延层42和p+半导体层43)。碳化硅层形成在衬底1、31的主表面上。碳化硅层包括用作相对于主表面倾斜的端表面的侧表面20。在碳化硅层具有六方晶型的情况下,侧表面20基本上包括{03-3-8}面和{01-1-4}面中的一种。在碳化硅层具有立方晶型的情况下,侧表面20基本上包括{100}面。
以此方式,碳化硅层中形成的侧表面20基本上对应于{03-3-8}面、{01-1-4}面和{100}面中的任意一种。这里,与所谓的半极性面对应的侧表面20可以用作半导体器件的有源区(例如,沟道区)。因为侧表面20由此对应于稳定的晶面,所以与采用另一个晶面(如(0001)面)用于沟道区的情况相比,在采用这种侧表面20用于诸如沟道区的有源区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减小漏电流并且可以得到高击穿电压。
在本说明书中,其中沟槽6的侧表面20对应于{03-3-8}面、{01-1-4}面和{100}面中的任意一种的情况包括以下情况:存在构成沟槽6的侧表面的多个晶面,并且这多个晶面包括{03-3-8}面、{01-1-4}面和{100}面中的任意一种。下面具体描述其中沟槽6的侧表面对应于{03-3-8}面的示例性情况。
在本发明中,显微地,如图25中所示,{03-3-8}面还包括通过例如在沟槽6的侧表面中交替设置面56a(第一面)和面56b(第二面)而构成的化学稳定的面。面56a具有{03-3-8}的面取向,而连接到面56a的面56b具有与面56a的面取向不同的面取向。这里,术语“显微地”是指“微小到至少考虑原子间间隔的大约两倍大的尺寸的程度”。优选地,面56b具有{0-11-1}的面取向。另外,例如,图25中的面56b的长度(宽度)可以是Si原子(或C原子)的原子间间隔的两倍大。
另外,下面描述其中沟槽的侧表面对应于{01-1-4}面的示例性情况。在本发明中,显微地,如图25中所示,{01-1-4}面还包括通过交替设置面56a(第一面)和面56b(第二面)而构成的化学稳定的面。面56a具有{01-1-4}的面取向,而连接到面56a的面56b具有与面56a的面取向不同的面取向。此外,下面描述了其中沟槽的侧表面对应于{100}面的示例性情况。在本发明中,显微地,如图25中所示,{100}面还包括通过交替设置面56a(第一面)和面56b(第二面)而构成的化学稳定的面。面56a具有{100}的面取向,而连接到面56a的面56b具有与面56a的面取向不同的面取向。
在半导体器件中,侧表面20可以包括如图1或图13中所示的有源区。另外,在半导体器件中,具体地,有源区包括沟道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可靠地得到上述特性,诸如减小的漏电流和高击穿电压。
在半导体器件中,碳化硅层可以在其位于与其面对衬底1、31的表面相反的主表面处包括台面结构,该台面结构具有通过如图23和图24中所示的上述侧表面20构成的侧表面。在台面结构中,可以形成PN结(图23或图24中的n-外延层42和p+半导体层43之间的结)。在这种情况下,用作台面结构的侧壁的侧表面20对应于上述晶面。因此,可以减小来自侧表面20的漏电流。
在半导体器件中,如图24中所示,侧表面2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构成终端结构(JTE区46)。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小在侧表面20中形成的终端结构中的漏电流,并且终端结构中的击穿电压可以高。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如图3或图15中所示,制备其上面形成有碳化硅层的衬底1、31;如图4和图5或图16和图17中所示,形成相对于碳化硅层的主表面倾斜的端表面(侧表面20);并且如图6至图11或图18至图21中所示,使用端表面(侧表面20),形成包括在半导体器件中的结构。在形成端表面(侧表面20)的步骤中,通过利用在将碳化硅层暴露于包含氧和氯的反应气体的同时加热碳化硅层的蚀刻,去除碳化硅层的主表面的一部分。因此,形成相对于碳化硅层的主表面(例如,图5、图17中的n型源极接触层4、34的上表面)倾斜的端表面(侧表面20)。在碳化硅层具有六方晶型的情况下,端表面(侧表面20)基本上包括{03-3-8}面和{01-1-4}面中的一种,并且在碳化硅层具有立方晶型的情况下,端表面(侧表面20)基本上包括{100}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容易地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加工衬底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如图3或图15中所示,制备其上形成有碳化硅层的衬底1、31;并且如图4和图5或图16和图17中所示,形成相对于碳化硅层的主表面倾斜的端表面(侧表面20)。在形成端表面(侧表面20)的步骤中,通过利用在将碳化硅层暴露于包含氧和氯的反应气体的同时加热碳化硅层的蚀刻,去除碳化硅层的主表面的一部分。因此,形成相对于碳化硅层的主表面倾斜的侧表面20。在碳化硅层具有六方晶型的情况下,侧表面20基本上包括{03-3-8}面和{01-1-4}面中的一种,并且在碳化硅层具有立方晶型的情况下,侧表面20基本上包括{100}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容易地得到其上形成有碳化硅层以具有包括上述晶面的侧表面的衬底。
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或用于加工衬底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形成端表面(侧表面20)的步骤之前,如图4或图16中所示在碳化硅层的主表面上形成具有图案的掩膜层17的步骤。在形成端表面(侧表面20)的步骤中,可以使用掩膜层17作为掩膜执行蚀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掩膜层17的图案的位置,控制将要形成的侧表面20的位置。这导致将要形成的半导体器件的布局的自由度增大。
另外,优选的是借助采用掩膜层17作为掩膜的蚀刻,预先去除碳化硅层的一部分,并且此后在将碳化硅层暴露于包含氧和氯的反应气体的同时加热碳化硅层,从而通过蚀刻(热蚀刻)的方式去除碳化硅层的主表面的一部分,如图5或图17中所示。在这种情况下,与其中没有使用掩膜层17作为掩膜预先执行上述蚀刻的情况相比,热蚀刻碳化硅层以形成侧表面20所花费的时间更短。
在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或用于加工衬底的方法中,在形成端表面(侧表面20)的步骤中使用的反应气体中,氧的流量与氯的流量之比可以是不小于0.25且不大于2.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可靠地形成包括{03-3-8}面、{01-1-4}面或{100}面的端表面。
在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或用于加工衬底的方法中的形成端表面(侧表面20)的步骤中,可以在不低于700℃且不高于1200℃的温度下加热碳化硅层。另外,加热温度的下限可以为800℃,更优选地为900℃。另外,加热温度的上限可以更优选地为1100℃,进一步优选地为1000℃。在这种情况下,在形成包括{03-3-8}面、{01-1-4}面或{100}面的端表面的热蚀刻步骤中,蚀刻速率可以是足够实用的值。因此,这个步骤中的处理时间可以足够短。
另外,碳化硅层的上表面可以对应于C面或Si面。另外,沟槽6的侧表面20可以包括在碳化硅晶体中具有六次对称性的等价面取向的至少两个面。
(实例)
进行如下所述的实验来确认本发明的效果。
(样品)
制备由碳化硅制成的三个衬底,以形成样品1至3。每个衬底都具有相对于(0001)面具有8°偏离角的主表面。然后,在每个衬底的主表面上,形成碳化硅的外延层。外延层具有10μm的厚度。
随后,使用CVD方法,在外延层的表面上,形成由硅氧化物膜制成的掩膜层。掩膜层具有0.05μm的厚度。然后,使用光刻方法,在掩膜层上,形成具有图案的抗蚀剂膜。将抗蚀剂膜的图案构造为使得每个均具有正六边形平面形状的岛状图案与介于其间的开口对准。正六边形的边长为4.0μm。将开口的宽度(即,相邻的岛状图案之间的距离)设定为样品1中的4μm以及样品2和3中的2μm。
(对实验的描述)
实验1:
使用掩膜层作为掩膜,对样品1和2执行热蚀刻,以去除暴露在岛状图案之间的碳化硅层。具体地,使用氧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作为反应气体,并且将加热温度设定为900℃。另外将氧气流量设定为1.5slm,并且将氯气流量设定为1.5slm。此外,将处理时间设定为15分钟。
实验2:
使用掩膜层作为掩膜,对样品3执行反应离子蚀刻(RIE),以去除暴露在岛状图案之间的碳化硅层,并且形成沟槽。将功率设定为800W,将偏压设定为10W,并且将SF6的流量设定为20sccm作为RIE的工艺条件。
另外,在RIE之后,执行热蚀刻。除了处理时间,用于热蚀刻的条件与上述实验1中的条件基本相同。具体地,对样品3执行热蚀刻,持续10分钟。
(结果)
实验1的结果:
参照图26和图27描述实验1的结果。如图26中可以看到的,在样品1中,通过蚀刻去除掩膜层17之间的碳化硅层,并且整洁地形成沟槽。在其中作为掩膜层17之间的距离的开口宽度L被设定为4μm的样品1中,通过热蚀刻去除暴露在掩膜层17之间的碳化硅层,并且形成具有倾斜侧表面的沟槽。
另一方面,如图27中所示,在其中掩膜层17之间的开口宽度L被设定为2μm的样品2中,单独使用热蚀刻不能充分去除通过开口暴露的碳化硅层,从而留下其中没有形成沟槽的部分。
实验2的结果:
在实验2中加工的样品3中,如图26中所示的样品,几乎去除了暴露在掩膜层17之间的碳化硅层,并且在掩膜层17之间完全形成沟槽1。因此,即使在掩膜层17之间的开口具有2μm的相对窄宽度的条件下,根据本发明以可靠方式形成沟槽是可能的。
本文公开的实施例在任何方面都是示例性的并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的条款限定,而非由以上描述限定,并且旨在包括落入与权利要求书的条款等价的范围和含义内的任何修改形式。
工业适用性
本发明尤其有利地应用于采用碳化硅层的半导体器件。
附图标记列表
1、31:衬底;2:击穿电压保持层;3:p型体层(p型半导体层);4、34:n型源极接触层;5、35:接触区;6、16:沟槽;7:电场缓和区;8:栅极绝缘膜;9:栅电极;10:层间绝缘膜;11:开口;12:源电极;13:源极线电极;14:漏电极;15:背侧表面保护电极;17:掩膜层;20:侧表面;21:Si膜;22:SiC重构层;32:n型外延层;33:p型半导体层;36:p型外延层;42:n-外延层;43:p+半导体层;44:脊状结构;45:保护环;46:JTE区。

Claims (6)

1.一种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具有主表面的碳化硅层(2至5、32至35、42、43);
通过去除所述碳化硅层(2至5、32至35、42、43)的一部分,在所述主表面中形成沟槽(16);并且
通过用热蚀刻去除所述沟槽(16)的侧壁的一部分,形成相对于所述主表面倾斜并且呈现预定晶面的端表面,
在所述碳化硅层(2至5、32至35、42、43)为六方晶型的情况下,所述端表面(20)包括{03-3-8}面和{01-1-4}面中的一种、或者在<1-100>方向上相对于{03-3-8}面或{01-1-4}面具有不小于-3°且不大于3°的偏离角的面,并且在所述碳化硅层(2至5、32至35、42、43)为立方晶型的情况下,所述端表面(20)包括{100}面、或者在任何晶体取向上相对于{100}面具有不小于-3°且不大于3°的偏离角的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沟槽(16)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碳化硅层(2至5、32至35、42、43)的所述主表面上,形成具有开口图案的掩膜层(17),并且
使用所述掩膜层(17)作为掩膜,通过蚀刻来去除所述碳化硅层(2至5、32至35、42、43)的一部分,以形成所述沟槽(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去除的步骤中,在所述掩膜层(17)保留在所述碳化硅层(2至5、32至35、42、43)的所述主表面上的状态下,执行所述热蚀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中,所述掩膜层(17)中的所述开口图案具有不大于2μm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去除的步骤中,去除所述沟槽(16)的侧壁中的加工损伤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去除的步骤中,作为热蚀刻,通过在将所述碳化硅层(2至5、32至35、42、43)暴露于包含氧和氯的反应气体的同时加热所述碳化硅层(2至5、32至35、42、43),来去除所述沟槽(16)的侧壁的一部分。
CN201180018742.1A 2010-08-03 2011-07-29 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Active CN1028448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74664 2010-08-03
JP2010174664 2010-08-03
PCT/JP2011/067501 WO2012017958A1 (ja) 2010-08-03 2011-07-29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4868A CN102844868A (zh) 2012-12-26
CN102844868B true CN102844868B (zh) 2015-12-16

Family

ID=4555930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2956.4A Active CN102971853B (zh) 2010-08-03 2011-07-14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1180018742.1A Active CN102844868B (zh) 2010-08-03 2011-07-29 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2956.4A Active CN102971853B (zh) 2010-08-03 2011-07-14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8981384B2 (zh)
EP (2) EP2602823B1 (zh)
JP (2) JP5741583B2 (zh)
KR (2) KR20130118215A (zh)
CN (2) CN102971853B (zh)
CA (1) CA2790741A1 (zh)
TW (2) TW201216409A (zh)
WO (2) WO20120177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81384B2 (en) 2010-08-03 2015-03-17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5699878B2 (ja) 2011-09-14 2015-04-1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069964A (ja) 2011-09-26 2013-04-1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
JP5764046B2 (ja) 2011-11-21 2015-08-1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867134B2 (ja) * 2012-02-13 2016-02-2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3165197A (ja) * 2012-02-13 2013-08-22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および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3219293A (ja) * 2012-04-12 2013-10-24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
EP2850660A1 (en) * 2012-05-17 2015-03-2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junction termination extension
JP5920010B2 (ja) * 2012-05-18 2016-05-1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JP2013243179A (ja) * 2012-05-18 2013-12-0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
JP6064366B2 (ja) * 2012-05-18 2017-01-2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JP2014007310A (ja) * 2012-06-26 2014-01-1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
JP5900243B2 (ja) * 2012-08-23 2016-04-0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070155B2 (ja) 2012-12-18 2017-02-0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
JP5803979B2 (ja) 2013-05-29 2015-11-0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炭化珪素基板および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ならびに炭化珪素基板および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098447B2 (ja) * 2013-09-06 2017-03-2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072944A (ja) * 2013-10-01 2015-04-1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072999A (ja) * 2013-10-02 2015-04-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
JP2016048747A (ja) * 2014-08-28 2016-04-07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トレンチゲート電極を備えている半導体装置
JP2016213419A (ja) * 2015-05-13 2016-12-1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
JP6233436B2 (ja) * 2016-03-22 2017-11-2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658257B2 (ja) 2016-04-22 2020-03-0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
JPWO2018042835A1 (ja) * 2016-08-31 2019-06-2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082114A (ja) * 2016-11-18 2018-05-24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FR3085369B1 (fr) * 2018-08-31 2021-01-08 St Microelectronics Crolles 2 Sas Modulateur electro-optique
CN110957214A (zh) * 2018-09-26 2020-04-03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沟槽及其蚀刻方法
JP7230477B2 (ja) * 2018-12-12 2023-03-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トレンチゲート型のスイッチング素子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6936A (en) * 1995-09-06 1999-11-02 Denso Corporation Silicon carbide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1542739A (zh) * 2006-11-21 2009-09-23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碳化硅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71473B2 (ja) 1994-04-06 2003-12-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531291B2 (ja) 1994-06-23 2004-05-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5723376A (en) * 1994-06-23 1998-03-03 Nippondenso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iC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double oxide film formation to reduce film defects
JP3419163B2 (ja) 1995-09-06 2003-06-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307184B2 (ja) * 1995-09-06 2002-07-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
JP3471509B2 (ja) * 1996-01-23 2003-12-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
US6133587A (en) 1996-01-23 2000-10-17 Denso Corporation Silicon carbid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5882786A (en) 1996-11-15 1999-03-16 C3, Inc. Gemstones formed of silicon carbide with diamond coating
JPH11251592A (ja) 1998-01-05 1999-09-07 Denso Corp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
JP2000021849A (ja) 1998-07-06 2000-01-21 Shin Etsu Handotai Co Ltd ドライエッチング方法
JP4457432B2 (ja) 1999-06-17 2010-04-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種結晶とそれを用いた炭化珪素単結晶の製造方法、炭化珪素単結晶体および単結晶製造装置
DE60033829T2 (de) * 1999-09-07 2007-10-11 Sixon Inc. SiC-HALBLEITERSCHEIBE, SiC-HALBLEITERBAUELEMENT SOWIE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EINE SiC-HALBLEITERSCHEIBE
EP1684359A3 (en) 2000-05-31 2006-10-25 Matsushita Electrical Industrial Co., Ltd Misfet
US20020177321A1 (en) 2001-03-30 2002-11-28 Li Si Yi Plasma etching of silicon carbide
JP2005056868A (ja) 2001-06-04 2005-03-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030012925A1 (en) 2001-07-16 2003-01-16 Motorola, Inc.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structures and devices utilizing the formation of a compliant substrate for materials used to form the same and including an etch stop layer used for back side processing
JP2003133434A (ja) 2001-10-23 2003-05-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集積回路
JP2003218350A (ja) 2002-01-22 2003-07-31 Hitachi Ltd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93099B2 (ja) 2003-03-10 2010-12-08 学校法人関西学院 単結晶炭化ケイ素の液相エピタキシャル成長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熱処理装置
US20060249073A1 (en) 2003-03-10 2006-11-09 The New Industry Research Organization Method of heat treatment and heat treatment apparatus
JP2005167035A (ja) * 2003-12-03 2005-06-23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炭化珪素半導体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00558B2 (ja) 2004-02-09 2010-07-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絶縁ゲート型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487655B2 (ja) 2004-04-14 2010-06-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05116307A1 (ja) 2004-05-27 2005-12-08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炭化ケイ素単結晶ウェハの製造方法
JP5017768B2 (ja) * 2004-05-31 2012-09-05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炭化珪素半導体素子
EP1612851B1 (en) 2004-06-30 2010-03-03 Xycarb Ceramics B.V. A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a surface of a metal-carbide substrate for use i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s well as such a metal-carbide substrate
JP2007182330A (ja) 2004-08-24 2007-07-19 Bridgestone Corp 炭化ケイ素単結晶ウェハ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72217B2 (ja) 2005-02-16 2012-02-08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炭化珪素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
US20060214268A1 (en) 2005-03-25 2006-09-28 Shindenge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SiC semiconductor device
JP2006303469A (ja) 2005-03-25 2006-11-02 Shindengen Electric Mfg Co Ltd SiC半導体装置
JP4986420B2 (ja) 2005-07-05 2012-07-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トランジスタ
JP2007035823A (ja) 2005-07-26 2007-02-08 Elpida Memory Inc トレンチ形成方法、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JP2007053227A (ja) 2005-08-18 2007-03-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半導体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17823B2 (ja) 2005-09-12 2012-09-05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
JP5017855B2 (ja) * 2005-12-14 2012-09-05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EP1972008B1 (en) 2006-01-10 2020-05-13 Cree, Inc. Silicon carbide dimpled substrate
JP2007243080A (ja) 2006-03-13 2007-09-20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34315B2 (ja) 2006-05-19 2012-09-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098593A (ja) * 2006-09-15 2008-04-24 Ricoh Co Ltd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135534A (ja) 2006-11-28 2008-06-12 Toyota Motor Corp 有底の溝を有する半導体基板の製造方法
JP4046140B1 (ja) 2006-11-29 2008-02-1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450241B2 (ja) 2007-03-20 2010-04-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307381B2 (ja) * 2007-11-12 2013-10-02 Hoya株式会社 半導体素子ならびに半導体素子製造法
JP2009170456A (ja) 2008-01-10 2009-07-30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EP2091083A3 (en) 2008-02-13 2009-10-14 Denso Corporation Silicon carbide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a deep layer
JP2010147222A (ja) * 2008-12-18 2010-07-01 Denso Corp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89263B2 (ja) 2008-05-29 2014-09-17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炭化珪素半導体基板のトレンチ形成方法
JP5298691B2 (ja) * 2008-07-31 2013-09-2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炭化ケイ素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42229B2 (ja) 2008-09-04 2014-03-12 ローム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
JP4544360B2 (ja) 2008-10-24 2010-09-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Igbtの製造方法
KR20110133542A (ko) 2009-03-27 2011-12-13 스미토모덴키고교가부시키가이샤 Mosfet 및 mosfet의 제조 방법
JP2011044513A (ja) 2009-08-20 2011-03-03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 Technology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
CN102576723B (zh) 2009-10-23 2014-09-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10233560A1 (en) 2010-03-16 2011-09-29 Advanced Interconnect Materials, Llc Electrode for silicon carbide, silicon carbide semiconductor element, silicon carbid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electrode for silicon carbide
JP5707770B2 (ja) 2010-08-03 2015-04-30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981384B2 (en) 2010-08-03 2015-03-17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5510309B2 (ja) 2010-12-22 2014-06-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68576B2 (ja) 2011-04-01 2015-02-1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
EP2750198A4 (en) 2011-08-26 2015-04-15 Nat Univ Corp Nara Inst SiC SEMICONDUCTOR ELE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6936A (en) * 1995-09-06 1999-11-02 Denso Corporation Silicon carbide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1542739A (zh) * 2006-11-21 2009-09-23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碳化硅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iO2/SiC Interface Properties on Various Surface Orientations;Hiroshi Yano et al.;《Mat. Res. Soc. Symp. Proc.》;20031231;第742卷;K4.5.1-K4.5.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309195A1 (en) 2012-12-06
JPWO2012017798A1 (ja) 2013-10-03
JP5741583B2 (ja) 2015-07-01
EP2602824A4 (en) 2015-02-18
EP2602824A1 (en) 2013-06-12
KR20130118215A (ko) 2013-10-29
CN102971853B (zh) 2016-06-29
JPWO2012017958A1 (ja) 2013-10-03
EP2602824B1 (en) 2016-06-01
CN102844868A (zh) 2012-12-26
WO2012017798A1 (ja) 2012-02-09
CA2790741A1 (en) 2012-02-09
US9054022B2 (en) 2015-06-09
JP5741584B2 (ja) 2015-07-01
WO2012017958A1 (ja) 2012-02-09
KR20130098138A (ko) 2013-09-04
WO2012017958A9 (ja) 2013-01-03
WO2012017798A9 (ja) 2013-01-10
EP2602823A4 (en) 2017-08-16
EP2602823B1 (en) 2020-03-11
TW201216460A (en) 2012-04-16
US8981384B2 (en) 2015-03-17
TW201216409A (en) 2012-04-16
CN102971853A (zh) 2013-03-13
US20130112996A1 (en) 2013-05-09
EP2602823A1 (en) 2013-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4868B (zh) 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CN102652362B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18298B (zh) 碳化硅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8999854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ilicon carbide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3988310A (zh) 制造碳化硅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CN103890952B (zh) 碳化硅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82391A (zh) 碳化硅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18299A (zh) 碳化硅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03765594A (zh) 碳化硅半导体器件
JP2012038771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930996A (zh) 半导体器件
CN104508828A (zh) 用于制造碳化硅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