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84622C - 容器座、液体消耗装置以及液体容器 - Google Patents

容器座、液体消耗装置以及液体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84622C
CN100584622C CN200710166261A CN200710166261A CN100584622C CN 100584622 C CN100584622 C CN 100584622C CN 200710166261 A CN200710166261 A CN 200710166261A CN 200710166261 A CN200710166261 A CN 200710166261A CN 100584622 C CN100584622 C CN 10058462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ntainer
face
liquid container
print cart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662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77068A (zh
Inventor
清水一利
野泽泉
木村仁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77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7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462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4622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41J2/1753Details of contacts on the cartridge, e.g. protection of cont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Filling Of Jars Or Cans And Processes For Cleaning And Sealing Jars (AREA)
  • Thermally Insulated Containers For Foods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一种容器座、液体消耗装置以及液体容器,使得可以在不降低装置侧端子与电路基板的触点之间的电连接性情况下,高密度地容纳液体容器。作为一种可自由装卸墨盒(100)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容器座(200),其中所述墨盒(100)具有导入加压空气的袋体容纳部和储存墨水的墨水包,在盒槽(7A~7E)上设有:导轨(33),其形状与设在墨盒(100)的角部的C面(29)的形状对应,以及一对侧壁(262、262),其分别对着两外端的墨盒(100)的侧面(35a、35b)。

Description

容器座、液体消耗装置以及液体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有液体容器的液体消耗装置的容器座,其中所述液体容器可自由地装卸,并且该液体容器具有导入加压流体的加压室和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室。
背景技术
作为从液体喷射头喷射液滴的液体消耗装置的代表性示例,可例举出的装置有:具有图像记录用喷墨式记录头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具有用于液晶显示器等滤色镜制造的色料喷射头的装置;具有用于有机EL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FED)等的电极形成的电极材料(导电糊料)喷射头的装置;具有用于生物芯片制造的生物有机体喷射头的装置;以及具有作为精密吸液管的试料喷射头的装置等。
其中,特别是由于喷墨式记录装置印刷时的噪音小、且能够以高密度形成小点,因此至今仍使用于包括彩色印刷的多种印刷。作为与喷墨式记录装置相对的液体供应方式,是将液体从贮存液体的液体容器供应到液体消耗装置的所谓盒式。在该盒式中,为了使用户可以在液体容器的液体被耗尽的时刻更换液体容器,构成为使得液体消耗装置可以相对于液体容器简单地进行装卸。
另外,在这种液体容器中,在外表面设有安装着存储墨水的种类、余量等信息的存储元件(IC)的电路基板。该情况下,在容纳液体容器的液体消耗装置的容器座上,设有与电路基板的触点连接的液体消耗装置的装置侧端子。在将具有所述电路基板的液体容器安装到容器座时,需要可靠地连接电路基板的触点和液体消耗装置的装置侧端子。即,需要将装置侧端子与电路基板侧触点的偏差抑制在可导通的范围内。
在现有的液体容器以及容器座中,作为用于将液体容器可靠地固定在容器座的规定位置的结构,例如具有如下的容器侧固定结构:其与设在容器座的装置侧的固定结构协作,对容器的插拔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并且该限制可以解除(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容器侧固定结构具有引导槽,在抵抗插入方向的反方向的施加力而将容器安装在容器安装部的状态下,与设在容器安装部的装置侧固定结构的卡止销(被卡止部件)协作,对容器的插入方向的反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并且该限制可以解除。
因此,在将液体容器固定在容器座时,当向容器安装部插入容器、抵抗滑动部件在插入方向的反方向的施加力并将容器进一步按入后而解除按压力时,装置侧固定结构的卡止销移动到引导槽的卡止位置来固定液体容器。
并且,在从容器座取出液体容器时,通过将容器按入容器安装部使卡止销移动到引导槽的非固定位置,因此当解除按压力时,容器由于滑动部件而被施加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力并弹出。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885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所述的现有的液体容器是通过将电路基板配置在容器侧固定结构的附近,期望能可靠地连接电路基板的触点与装置消耗装置侧的触点。具体来说,是将扁平的近似长方体形状的容器的平行的一对最大面与铅直面垂直,并且在将该最大面以在上下(铅垂线方向)不重合(以下称为“平置”)的方式来排列储存时,在侧面设置电路基板,在其附近的下表面配置容器侧固定结构。即,将电路基板与容器侧固定结构设在容器外表面中的邻接的两个正交的面上。
近年来,为了提高记录品质而增多液体容器的个数,由此开始设想一种可高密度地容纳液体容器的纵向放置方式。
然而,由于现有的液体容器是将电路基板与容器侧固定结构配置在容器外表面中的两个正交的面上,例如,如果在该结构下纵向放置液体容器,则在邻接的液体容器彼此之间必须隔开用于确保装置侧固定结构的隔离空间,从而不能应付提高容器容纳密度的要求。
另一方面,如果仅对装置侧固定结构进行移动设置,可能会降低电路基板触点的定位精度,使得装置侧端子与电路基板触点易于分离,从而不能得到良好的电连接状态。
此外,专利文献1所述的液体容器是密闭型液体容器。该密闭型液体容器由密闭结构的柔性袋体等形成液体容纳室,抑制由于与空气接触而导致的液体劣化,因此可长期稳定维持所贮存的墨水的品质,适用于大容量的液体容器。
但是,当为了从外部向作为液体容纳室的柔性袋体加压,而向加压室中导入加压流体时,液体容器的主平行的一对最大面会发生膨胀变形。
如上所述,在容器侧面设有电路基板,因此当容器发生膨胀变形时,可能会在相对电路基板触点的装置侧端子的按压连接位置上发生偏离而产生接触不良。另外,由于容器膨胀变形,与容器座的各槽相对的各液体容器的固定位置也可能发生偏离。
其结果是,对装置侧固定结构和容器侧固定结构的卡合部、或者各槽的间隔壁等施加负荷,可能导致例如在卡止销或引导槽、各槽的间隔壁等上产生变形,因而需要更牢固的固定机构,从而提高了制造成本。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降低装置侧端子与电路基板的触点之间的电连接性,并可以高密度地容纳液体容器的良好的容器座、液体消耗装置以及液体容器。
(解决问题的手段)
通过如下的容器座可以实现本发明的上述至少一部分目的,该容器座是可装卸自如地安装液体容器的液体消耗装置的容器座,所述液体容器具有:近似长方形的前端面、与所述近似长方形的第一短边相交的第一侧面、与所述近似长方形的第二短边相交的第二侧面、与所述近似长方形的第一长边相交的第三侧面、与所述近似长方形的第二长边相交的第四侧面、对着所述前端面的后端面、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室、用于通过导入加压流体对所述液体容纳室加压的加压室、以及将所述液体供应到液体喷射头的液体供应口,该液体容器将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作为最大面而构成,呈扁平且近似长方体的形状,所述容器座的特征在于,具有:多个容器安装部,其在使所述液体容器相互的所述最大面相对、平行地排列多个所述液体容器的状态下分别装安装所述液体容器;装置侧端子,其与设置在所述液体容器的所述第一侧面的电路基板的电极的触点接触,并与所述电极电导通;装置侧固定结构,其与设在所述液体容器的所述第二侧面的容器侧固定结构协作,对所述液体容器的插入方向的反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并且该限制可以解除;引导突起,其具有与切口部相对应的形状,并设置在沿所述液体容器的插入方向上,其中所述切口部沿插入方向设置在与所述液体容器的所述第一至第四侧面中的至少两个面相交的边对应的角部上;以及一对支承侧壁,其分别对着安装在所述容器安装部上的多个所述液体容器中处于两外侧的液体容器的所述最大面中的、不与其他液体容器的所述最大面相对的最大面。
根据所述结构的容器座,在容器安装部上装有液体容器时,在邻接的容器之间的上部或者下部中的至少一个上,由切口部形成空间。并且,在该空间中配置引导突起。
通过引导突起,将各液体容器引导至插入方向以及在容器安装部内进行定位。即,在邻接的液体容器之间,不存在对容器安装部进行间隔的间隔壁。
因此,不需要将多个容器以间隔壁或引导突起的厚度分开配置。即,可邻接地(高密度地)容纳多个液体容器。因此,可以形成容器的厚度方向的容纳总宽度小的、紧凑的容器座。
另外,在本发明中,当将加压流体导入液体容器的加压室时,各液体容器的主平行的一对最大面发生膨胀变形。并且,在无间隔壁的容器座内,邻接的容器的最大面之间至少一部分会挤压接触。另外,在两外端的各容器的最大面中,不与其他容器的最大面相对的最大面的至少一部分分别与座的支承侧壁挤压接触。
即,当向容器座上安装的各容器导入加压流体时,容器由于其自身的膨胀力在一对支承侧壁间形成紧接状态。并且,膨胀变形受限的多个容器牢固并且一体地固定在容器安装部。
另一方面,当解除加压室的加压,膨胀的容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时,由于邻接的容器之间或者容器与支承侧壁之间的挤压接触消失,因此可以顺畅地进行各容器的装卸。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对液体容器进行加压时,各容器的膨胀变形受到限制,因此可以防止装置侧端子与电路基板的触点间的偏差,可以防止其电连接性的下降。另外,还可以降低加在装置侧固定结构与容器侧固定结构的固定部上的负荷。另外,多个容器由于其自身的膨胀力牢固地、一体地固定在容器安装部,因此,在座上不需要设置对容器安装部之间进行间隔的间隔壁,可以使座简化且小型化。
另外,通过使电路基板的电极的触点和容器侧固定结构分别配置在容器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不需要在邻接的容器的最大面(第三或者第四侧面)之间配置装置侧端子以及装置侧固定结构,因此可以高密度地容纳多个容器。
即,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一种在不降低装置侧端子与电路基板的触点的电连接性的情况下,可高密度地容纳多个容器的、实现简化且小型化的座。
在所述结构的容器座中,优选将所述引导突起设在支承台上,使所述容器的最大面在与铅直面平行的方向上相对,并平行地排列放置多个所述容器。
根据所述结构的容器座,在相对于容器安装部而装卸容器时,在邻接的液体容器间的下部配置有引导突起。
即,在将液体容器相对容器安装部进行装卸时,各容器的下部可受到引导。因此,易于进行液体容器的装卸操作。另外,能够在容器安装部内更可靠地定位液体容器。
另外,在所述结构的容器座中,优选将与设置在所述支承台上的所述引导突起相对配置的第二引导突起设置在所述容器安装部的至少用于装卸的开口附近。
根据所述结构的容器座,在相对容器装卸部来对容器进行装卸时,容器的上部也被第二突起所引导,因此更易于进行液体容器的装卸操作。
另外,通过如下的液体消耗装置可以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的至少一部分,该液体消耗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多个液体容器,该液体容器具有:喷射液体的喷射头、近似长方形的前端面、与所述近似长方形的第一短边相交的第一侧面、与所述近似长方形的第二短边相交的第二侧面、与所述近似长方形的第一长边相交的第三侧面、与所述近似长方形的第二长边相交的第四侧面、对着所述前端面的后端面、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室、用于通过导入加压流体对所述液体容纳室加压的加压室、以及将所述液体供应到液体喷射头的液体供应口,该液体容器将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作为最大面而构成,呈扁平且近似长方体的形状;加压流体供应机构,其将所述加压流体导入所述液体容器;液体供应机构,其将从所述液体容器供应的所述液体供应到所述液体喷射头;容器座,其安装所述液体容器,并且该液体容器可以进行装卸;所述多个液体容器在所述第一侧面上具有至少有一个电极的电路基板,所述电极的触点与所述装置侧端子电导通;在所述第二侧面上具有容器侧固定结构,该容器侧固定结构与所述装置侧固定结构协作,对所述液体容器的插入方向的反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并且该限制可解除;在与所述液体容器的所述第一至第四侧面中的至少两个面相交的边对应的角部上,具有沿插入方向形成的切口部。
根据所述结构的液体消耗装置,由于利用可以不降低装置侧端子与电路基板的触点的电连接性的、高密度地储存多个容器的、简化且小型化的座,因此可以使整个装置变得紧凑。
另外,通过如下的液体容器可以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的至少一部分,该液体容器具有:近似长方形的前端面、与所述近似长方形的第一短边相交的第一侧面、与所述近似长方形的第二短边相交的第二侧面、与所述近似长方形的第一长边相交的第三侧面、与所述近似长方形的第二长边相交的第四侧面、与所述前端面相对的后端面、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室、用于通过导入加压流体对所述液体容纳室加压的加压室、以及将所述液体供应到液体喷射头的液体供应口,所述容器座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面上具有至少有一个电极的电路基板,所述电极的触点与所述装置侧端子电导通;在所述第二侧面上具有容器侧固定结构,该容器侧固定结构与所述装置侧固定结构协作,对所述液体容器的插入方向的反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并且该限制可解除;在与所述液体容器的所述第一至第四侧面中的至少两个面相交的边对应的角部上,具有切口部。
根据所述结构的液体容器,通过将其安装在上面说明过的容器座,可以得到一种在不降低装置侧端子与电路基板的触点的电连接性的情况下,可高密度地容纳多个容器的、实现简化且小型化的座。另外,可使利用所述容器座的液体消耗装置变得紧凑。
在本发明中,通过一面为敞开面的箱形的袋体容纳部、以及封住所述袋体容纳部的敞开面的片状薄膜,划分形成所述液体容器的所述加压室。通过柔性袋体来形成所述液体容器的所述液体容纳室,其中所述柔性袋体具有将容纳的液体导向外部的液体导出部。
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液体容器,可以易于构成加压室以及液体容纳室的密闭结构,并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液体容器的所述前端面上设有一对定位孔,通过所述一对定位孔与设在液体消耗装置的一对定位销相嵌合,对沿所述前端面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通过所述结构,当容器插入容器安装部时,一对定位销嵌入设在容器的插入方向前端面的一对定位孔中。然后,当进一步插入容器时,容器使定位销移动至基准位置。当容器完全装入时,由于定位孔与定位销相接合,定位于沿容器的前端面的方向的位置,对沿插入方向前端面的方向的容器的移动进行限制。即,可以将容器以正确的倾斜度装入容器安装部,因此使安装的操作变得容易。另外,可以防止如下情况:在以错误的倾斜度安装容器时,使电路基板、装置侧端子、容器固定结构、或者装置固定结构等损坏。另外,在容器安装部上安装有容器时,可以在良好的状态下维持电路基板与装置侧端子间的导通或者容器侧固定结构与装置侧固定结构间的固定状态。
在本发明中,优选将所述液体容器的所述一对所述定位孔、所述电路基板、所述容器侧固定结构配置在大致同一个纵截面上。
通过所述结构,当容器插入容器安装部、设在容器安装部的一对定位销嵌入设在容器前端面的一对定位孔时,容器在沿前端面的方向(即,与纵截面平行的方向)上进行定位,在位于该纵截面上的一端的电路基板的触点与装置侧端子的触点,以及位于另一端的容器固定结构与装置侧固定结构之间,可分别在接近、远离的方向上高精度地进行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体消耗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装有液体容器的容器座的立体图;
图3是从斜下方观察图2所示的容器座的立体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容器座的主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容器座的分解立体图;
图6(a)是从墨盒100侧表示柄部件45和弹簧44的立体图;图6(b)是从墨盒100的相反侧表示装置侧固定结构50的立体图;图6(c)是装置侧固定结构50周边的截面图;
图7是装有液体容器的容器座的主视图;
图8是卸下一部分液体容器的容器座的主视图;
图9是从一个侧面侧观察液体容器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液体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图8的A-A箭头方向的视图;
图12是从另一个侧面观察液体容器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的B部扩大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引导槽的扩大平面图;
图15(a)是墨盒100的前端面11的平面图;图15(b)是图15(a)的D-D箭头方向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容器座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体消耗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如图1所示,喷墨式记录装置211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消耗装置,具有呈近似矩形的箱状的主体壳体212。在主体壳体212内的前方下部,沿主扫描方向、即主体壳体212的长度方向(图1中是左右方向)配置台板213。台板213是支承作为目标的记录纸的支承台。在台板213上,通过未图示的送纸机构沿着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副扫描方向来配送记录纸。
在主体壳体212内,在台板213的后部上方,沿主扫描方向架设有棒状导轴214。在该导轴214上支承着滑架215,并使滑架215可沿导轴214自由移动。
另外,在主体壳体212内的后方侧面,在与导轴214的两端部对应的位置上支承有驱动滑轮216以及从动滑轮217,并使该驱动滑轮216以及从动滑轮217自由转动。驱动滑轮216连接滑架218,并且装有在一对滑轮216、217间支承着滑架215的环状同步带219。因此,通过滑架马达218的驱动,滑架215可沿导轴214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
在主体壳体212内的一端侧(图1中是右端侧),设有作为箱状容器座的盒座200。盒座200的前壁以及上壁前部的对应部分构成可开关的盖部221。用户通过使该盖部211为打开状态,可以对作为液体容器的墨盒100进行装卸更换。即,在盒座200上,具有按照作为液体的墨水的每一种颜色所准备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5个)墨盒100,在使盖部221为打开状态后,可以顺着前后方向的插拔操作来进行装卸。
在各墨盒100安装在盒座200时,所述墨盒100分别连接在各自对应的各墨水供应通路223的上游端。另外,各墨水供应通路223的下游端与安装在滑架215上的阀单元224的上游侧分别连接。阀单元224的下游侧与设置在滑架215的下面侧的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记录头225相连。并且,墨水供应通路223以及阀单元224向记录头225供应由墨盒100所供应的液体,以此构成液体供应机构。
在盒座200与台板213之间,设有作为记录头225的退让位置的初始位置HP。并且,在印刷开始前等时刻,在该初始位置HP执行对记录头225的清洁等各种维护处理。
在主体壳体212的内部,在盒座200的上方的位置上配置加压泵226。加压泵226是加压空气(加压流体)的供应源,连接在加压空气供应通路227的上游端。加压空气供应通路227在配置在加压泵226的下游侧的分配器228边缘产生与墨盒100的个数相同的支路。在产生支路的加压空气供应通路227的下游端,分别连接对应的墨盒100。并且,加压泵226、加压空气供应通路227、以及分配器228构成向墨盒100供应加压流体的加压流体供应机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使用空气作为加压流体,但也可以使用不同于空气的气体或液体等。
图2是安装液体容器的容器座从斜上方观看到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容器座从斜下方观看到的立体图;图4是图2所示的容器座的主视图;图5是图2所示容器座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2至图5所示,盒座200包括从侧面看呈近似L字形的座主体240和截面呈“コ”字形的框体260。
如图5以及图7所示,框体260具有一对支承侧壁262、262,以及连接所述支承侧壁262、262的上端边缘的上壁263。框体260由金属板一体地冲压成形。
如图5所示,座主体240具有以树脂或金属材料成形的、在平面视图上呈矩形的基板241,以及安装在基板241后方的上面的壁体244。
基板241是用于在墨盒100安装在盒座200的情况下,将各墨盒100配置为并列配置方式的支承台。在基板241上并列设有多个作为第一引导突起的导轨33,并使该导轨33沿前后方向延伸出。导轨33是在向托座200装卸墨盒100时用来引导墨盒100的装置。在盒座200的内部,通过导轨33区分出5个盒槽7A、7B、7C、7D、7E。盒槽7A~7E具有作为单个地容纳各色墨盒100的容器安装部来使用的功能。
壁体244是平面视图上呈“コ”字形的成形物。壁体244安装在基板241上,并使开口对着前方侧。壁体244的上端安装有成形为矩形的顶板245。
壁体244具有未图示的后方的面。另外,壁体244具有滑动部件246,该滑动部件246具有与壁体244的后方的面大致平行地设置的面246b。通过未图示的加力单元,对滑动部件246向前方、即与墨盒100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加力。滑动部件246的面246b成为盒槽7A~7E的内端面。在盒槽7A~7E上未装有墨盒100时,由于加力单元的力,滑动部件246位于前方侧。
当将墨盒100插入盒槽7A~7E时,滑动部件246一边按压墨盒100的前端面11(参照图9、图11、图12),一边向后方移动。
当墨盒100完全装入盒槽7A~7E时,滑动部件246停在规定位置。在墨盒100装在盒槽7A~7E中时,由于加力单元的力,滑动部件246也总是对装入的墨盒100施加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施加力。在从盒槽7A~7E中取出墨盒时,该施加力发生作用,以向前方滑动推压墨盒。
在滑动部件246上设有开口部246a,该开口部用于使设在壁体244后方的面上的一对定位销247、247、空气连通口248、供墨针249、以及识别部件251a~251e从壁体244后方的面向前方露出。
在壁体244后方的面、即盒槽7A~7E各自的内端面上,一对定位销247、247、空气连通口248、供墨针249、识别部件251a~521e被设置成经由滑动部件246的开口部246a向前方突出。
当基板241上的各盒槽7A、7B、7C、7D、7E上装有各墨盒100时,一对定位销247、247、空气连通口248、供墨针249、识别部件251a~521e在容器安装部1的内端面、即滑动部件246的前面上执行各自功能。
一对定位销247、247用于对墨盒100进行定位。在盒槽7A~7E各自的内端面上下设有一对定位销247、247。
空气连通口248位于插入各墨盒100的定位孔21、23的上下一对定位销247、247之间,用于向墨盒供应空气。空气连通口248设在盒槽7A~7E各自的内端面的下侧。另外,空气连通口248实质上处于连接一对定位销247、247的假想线上、并设置在靠近下侧的定位销247的位置。
供墨针249通过墨水供应通路223(参照图1)向记录头225(参照图1)供应来自墨盒100的墨水。供墨针249设置在盒槽7A~7E的内端面的上侧。另外,供墨针249位于上下一对定位销247、247之间,设置在从连接定位销247的假想线上向左右方向偏离、并在上下方向的位置上靠近上侧的定位销的位置。
识别部件251a~251e用于防止墨盒100的误安装。识别部件251a~251e设在盒槽7A~7E各自的内端面的下侧。另外,识别部件251a~251e设置在夹在一对定位销247、247间、并紧邻空气连通口248的上侧的位置。即,识别部件251a~251e设在夹在上侧的定位销247以及空气连通口248之间,并靠近空气连通口248的位置。
并且,从紧邻各空气连通口248上侧的位置,设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5个)识别部件251a、251b、251c、251d、251e,使它们的顶端部经由将遮挡板246从下侧剪切所形成的切口部246a而向前方突出。
所述识别部件251a~251e是基端的后端面开口并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中空柱状体。在各识别部件251a~251e的顶端形成有凹凸嵌合部。另一方面,在墨盒100的插入方向前端面上,形成与各识别部件251a~251e的凹凸嵌合部的形状对应的识别部22(参照图9)。这里省略了识别部22的形状的具体图示,其根据墨盒的种类而不同。
另外,各识别部件251a~251e的凹凸嵌合部的形状只能与各自的一种墨盒100的识别部22嵌合,不能与其他墨盒100的识别部22嵌合。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结构通过墨盒的识别部22与各识别部件251a~251e的凹凸嵌合部间的组合来防止墨盒100的误安装。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壁体244的顶板245的相对面、即盒槽7A~7E的上面的前侧,设有作为第二引导突起的截面为三角形的引导突起265,内侧设有装置侧端子250。
引导突起265与导轨33相对配置。第二引导突起265与导轨33同样,是在将墨盒100安装在座200的盒槽7A~7E上时用于引导墨盒100的部件。
另外,当在盒槽7A~7E上安装了墨盒100时,装置侧端子250与设在墨盒100的电路基板17(参照图9)的电极的触点17a(参照图9)接触,并与该电极电导通连接。
在盒槽7A~7E的下侧并且是内侧(后方)的位置上,设有装置侧固定结构50。图6(a)是从墨盒100侧表示装置侧固定结构包含的柄部件45和弹簧44的立体图。图6(b)是从墨盒100的相反侧表示装置侧固定结构50的立体图。图6(c)是装置侧固定结构50周围结构的截面图。
如图6(c)所示,装置侧固定结构50具有与基板241、即与盒槽7A~7E(参照图3)的下表面基本平行伸出的柄部件45。柄部件45具有:细长且具弹性的柄主体47;设在柄主体47的基端部的轴孔36;突起设置在柄主体47的顶端部的上侧面(墨盒100侧的面)的近似圆柱形的卡止销37(被卡止部件)。在壁体244的底面243与基板241间设有缝隙,利用该缝隙来配置柄部件45。
在壁体244的底面243上设有突起部242。突起部242插入柄部件45的轴孔36。在可以突起部242为中心进行转动的状态下,轴支承着柄部件45。即突起部242具有作为柄部件45的转动轴的作用。另外,突起部242的周围通过间隙38和容纳在该间隙的槽中的螺旋弹簧60来支承。该弹簧60具有可在相对于基板241而旋转的状态下支承柄部件45的作用,以及通过对柄部件45向上方加力,使柄部件的动作稳定的作用。
另外,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装置侧固定结构50具有向柄主体47施加转动方向(-R方向)的施加力的弹簧44。弹簧44的一端固定在固定部46,该固定部46设置在从柄主体47的轴孔36的位置偏向卡止销37的反方向的位置。当向柄部件45施加与弹簧44的施加力相反的力时,柄部件45向图6(a)以及图6(b)中的箭头+R方向转动。
图7是装有液体容器的容器座的主视图,图8是卸下一部分液体容器的容器座的主视图。并且,如图7以及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墨盒100可装卸地安装在作为液体消耗装置的商业用喷墨式记录装置211(参照图1)的盒座200的盒槽7A~7E中,并将墨水供应到记录装置的记录头225。
图9是从一个侧面观察液体容器的立体图,图10是图9所示的液体容器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图8的A-A箭头方向的截面图,图12是从另一个侧面侧观察液体容器的立体图。
如图9所示,该墨盒100具有扁平的近似长方形的壳体5。如图10所示,壳体5的内部区分出袋体容纳部3。袋体容纳部3中设有作为液体容纳室的墨水包20。另外,墨盒100具有液体余量检测单元30和墨水供应口7(液体供应口)。液体余量检测单元30可相对壳体5进行装卸。另外,墨水供应口7设在液体余量检测单元30上。
壳体5是通过树脂成形而形成的框体。壳体5具有上部打开的近似箱状的袋体容纳部3,以及位于该袋体容纳部3的前面侧的检测单元容纳部4。袋体容纳部3中容纳墨水包20和树脂制的隔垫26。墨水包20是由在树脂薄膜上层压形成铝层的覆铝多层膜所形成的柔性袋体。树脂制的隔垫26安装在墨水包20的前后的倾斜部上。另外,在检测单元容纳部4中容纳着液体余量检测单元30。
当袋体容纳部3的上表面被片状薄膜覆盖,从而袋体容纳部3形成密封室时,隔垫26可以防止墨水包20在该密封室内晃动,并填充了密封室内多余的闲置空间,从而提高通过加压空气对袋体容纳部3进行加压时的加压效率。
在封住袋体容纳部3以及检测单元容纳部4的敞开面的片状薄膜24上,安装有树脂制的盖6。
在本实施方式中,墨盒100有5种。在5种墨盒100的墨水包20内储存有各不相同的5种颜色的墨水。这5种墨盒100只是储存在墨水包20内部的墨水种类和上面说明的识别部22的具体形状不同,其他结构是一样的。
如图9以及图11所示,墨盒100具有近似长方形的前端面11和与其相对的后端面12。在将墨盒100安装在盒槽7A~7E时,前端面11、后端面12分别是插入方向的顶端、后端。另外,如图7~图9、图11以及图12所示,墨盒100具有与近似长方形的前端面11的第一短边13a相交的第一侧面15、与近似长方形的前端面11的第二短边13b相交的第二侧面25、与近似长方形的前端面11的第一长边14a相交的第三侧面35a、与近似长方形的前端面11的第二长边14b相交的第四侧面35b。
如图7、图8以及图11所示,墨盒100以纵向放置的方式安装在盒槽7A~7E中。
按照使第一侧面为上侧、第二侧面为下侧的方式,将墨盒100安装在盒槽7A~7E中。另外,使墨盒100的第三侧面35a以及第四侧面35b在与铅直面平行的方向上相对,将墨盒100平行地多个排列并放置在基板241上。如图7所示,盒座200的一对支承侧壁262中的其中一个与在两外端的墨盒100中的一个第三侧面35a相对。另外,另一个支承侧壁262则与在两外端的墨盒100中的另一个第四侧面35b相对。
如图9以及图15所示,在前端面上设有墨水供应口7和空气流入口9。墨水供应口7与墨水包20(参照图10)的墨水喷出口20a连接。墨水喷出口20a位于墨水包20的前端面的中央附近。即,在盒槽7A~7E上安装有墨盒100的状态下,墨水供应口7配置在墨水包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的中央偏上侧的位置。并且,在墨水供应口和墨水喷出口20a之间设有将连接它们的流路19。
在墨盒100未装入盒槽7A~7E时,墨水供应口7被阀或密封垫堵塞。此时,在墨水供应口7上作用有装入墨水包20的墨水要从墨水供应口向外喷出的压力(静压)。由于墨水包20内的墨水量越多该静压越高,因此充分装有墨水的初期状态下的静压(初期静压)较高。并且,当在该墨水包内的静压较高的状态下打开墨水供应口7时,可能从墨水供应口7漏出墨水。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使墨水供应口7位于墨水包20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的中央偏上侧,则墨水供应口7的位置上的墨水包20内的墨水静压变低,此外,通过由连接墨水供应口7和墨水喷出口20a的流路19所得到的流路阻力等的作用,也可降低作用在墨水供应口7上的静压。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将墨盒100装入盒槽7A~7E的情况下,在向墨水供应口7插入供墨针249时,也难以从墨水供应口中漏出墨水。
下面,根据图1、图4、图5、图9~图12来说明从墨水包20向记录头225供应墨水的情况。
当将墨盒100装入盒槽7A~7E时,向墨水供应口7插入上面说明过的供墨针249。供墨针249通过墨水供应通路223和阀单元224连接在记录头225上。
另外,当将墨盒100装入盒槽7A~7E时,将空气流入口9插入上面说明过的空气连通口248。空气连通口248经由加压空气供应通路227与加压泵226相连接。加压泵226经由加压空气供应通路227、空气连通口248、空气流入口9,向袋体容纳部3供应加压空气,由此可以对墨水包进行加压。通过所述方式对墨水包加压,从墨水包20的喷出口20a流出的墨水经过墨水供应口7,向喷墨式记录装置211的记录头225进行供应。
如图9以及图12所示,在墨盒100的前端面11上设有一对相互隔开的定位孔21、23。根据图4、图5、图9、图11来说明上面说过的一对定位销247、247的作用。
当将墨盒100插入盒槽7A~7E时,将定位销247、247的顶端插入定位孔21、23。然后,当将墨盒100向盒槽7A~7E的内侧进一步插入时,墨盒100的定位销247移动到基准位置。
当墨盒100完全安装在盒槽7A~7E时,通过定位孔21、23与一对定位销247、247相嵌合,定位于沿墨盒100的前端面11的方向的位置,限定墨盒100在沿前端面11的方向上移动。
此外,如图11所示,在大致同一纵向截面A-A(参照图8)上配置了一对定位孔21、23,和下面将要说明的电路基板17以及容器侧固定结构40。
从图9以及图12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定位孔21被设为与定位销247的垂直于轴向的截面形状基本对应的形状、即圆孔,另一个定位孔23在壳体5的高度方向(图9和图10的箭头H方向,即上下方向)上设为细长的长孔。如上所述,通过将一个定位孔23形成为长孔,保证了定位精度,同时也易于容许产生尺寸公差等。
即,在将墨盒100安装在盒槽7A~7E时,墨盒100在盒槽7A~7E内的定位精度由上侧的定位孔21来保证,对于由于尺寸公差等引起的定位孔23与定位销247(参照图4)的相对的位置偏差,可以由下侧的定位孔23来吸收。并且,墨水导出口7设在保证定位精度的上侧的定位孔21附近。因此,可以高精度地对墨水导出口7和供墨针249(参照图4)进行定位。
如图9所示,在墨盒100的第一侧面15上设有电路基板17。电路基板17设置在与后端面12相比离前端面11更近的位置,特别是与前端面11相邻接的位置上。在电路基板17上,安装有未图示的、用于记录墨水余量或墨盒的使用历史等信息的存储元件。
另外,在液体余量检测单元30中,设有未图示的余量检测传感器(使用压电元件的传感器)。余量检测传感器是用于检测墨盒内的墨水余量的传感器。在电路基板17上设有至少一个与该余量检测传感器电导通连接的电极。
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在电路基板17的上侧设有装置侧端子250。并且,如上面所述,在墨盒100安装在盒槽7A~7E(参照图3、图7、图8)时,电路基板17的电极的触点17a与装置侧端子250(参照图3、图7、图8)的触点250a相接触。由此,该电极与装置侧端子250电导通。
此外,通过在前端面11附近设置电路基板17,在第一侧面25附近设置保证定位精度的上侧的定位孔23,可以对电路基板17的电极的触点17a与装置侧端子250触点250a进行高精度地定位。
当墨盒100安装在记录装置211(参照图1)的盒座200上,电路基板17的电极的触点17a与容器安装部1的装置侧端子250的触点250a接触时,经由该电路基板17,存储器元件、余量检测传感器电连接在记录装置211(参照图1)侧的控制装置上,可从记录装置211(参照图1)侧控制存储单元或余量检测传感器的动作。
如图7~图9所示,墨盒100的第一侧面15与第四侧面35b相交的边所对应的角部27a、第二侧面25与第四侧面35b相交的边所对应的角部27b分别沿墨盒100的插入方向(图12的箭头X方向)形成切口的形状。即,在角部27a、27b上设有一对C面29a、29b。另外,如图2~图5、图7、图8所示,在盒座200的内部未设置间隔壁。
因此,如图7所示,将扁平的近似长方形的墨盒100纵向放置,即,在使第一侧面15向上、第二侧面向下的状态下平行放置并容纳,并列地配置墨盒100,以使第三侧面35a与第四侧面35b在多个相邻的墨盒100间彼此相对。并且,在相邻的墨盒100之间,通过一个墨盒100的C面29a、29b,在墨盒100的插入方向上延伸形成截面为三角形的空间31a、31b。
另一方面,如图2、图5、图6以及图7所示,在容器座200上,沿墨盒100的插入方向设有导轨33,该导轨33是与形成C面29的角部27的切口形状(空间31)对应的截面为三角形的引导突起。
另外,如图3以及图4所示,至少在盒槽7A~7E的装卸用开口附近设有引导突起265,所述引导突起265的截面与上侧的C面29a所形成的上侧的空间31a相对应,为三角形。引导突起265对着设在支承台241的导轨33,并配置在顶棚部。因此,在截面为三角形的空间31a、31b中,下侧的空间31b成为导轨33的设置空间,上侧的空间31a成为引导突起365的设置空间。
并且,在沿墨盒100的插入方向设有与C面对应的截面为三角形的导轨33的结构中,在将扁平的近似长方形的墨盒100纵向放置并平行地多个排列、且容纳在盒座200中时,在相邻的墨盒100彼此间的下部所形成的截面为三角形的空间31b中,可在墨盒100的插入方向上配置大致相同的截面为三角形的导轨33。
通过导轨33在盒座200内将各墨盒100导向插入方向以及进行定位。因此,在相邻的墨盒100之间,不需要对盒座200的各盒槽(槽)7A、7B、7C、7D、7E进行划分的间隔壁。
并且,当为了向喷墨式记录装置211供应墨水,向袋体容纳部3导入加压空气而从外部对墨水包20进行加压时,以图8中的假想线所示,各墨盒100的壳体5、主要是一对平行的最大面(第三以及第四侧面)35a、35b发生膨胀变形。膨胀变形的量由于墨盒100的大小或壳体5的材质、导入袋体容纳部3的加压空气的压力等各种条件而变化,例如加压空气的压力是12~18kPa时,则最大的一侧为5~10mm左右。
在本实施方式中,盒座内不存在间隔壁,因此当向袋体容纳部3导入加压空气时,相邻的壳体5的最大面35a、35b彼此之间膨胀变形。并且,在无间隔壁的盒槽7A~7E内,相邻的墨盒100的最大面35a、35b之间至少一部分会挤压接触。另外,如图7所示,在两外侧端的墨盒100的最大面35a、35b中,不与其他容器的最大面35a、35b相对的最大面35a、35b的至少一部分会分别与相对的框体260的支承侧壁挤压接触。
即,如图7所述,当向安装在盒槽7A~7E的各墨盒100导入加压流体时,墨盒100由于其自身的膨胀力而在一对支承侧壁262、262间形成紧接状态。并且,膨胀变形受限的多个墨盒100牢固并且一体地固定在盒槽7A~7E中。
另一方面,当解除加压室的加压,膨胀的墨盒100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时,由于邻接的墨盒100之间或者墨盒100与支承侧壁262之间的挤压接触消失,因此可以顺畅地进行各墨盒100的装卸。
图13是图12的B部放大图,图14是图13所示引导槽的放大平面图。
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在第二侧面25上设有容器侧固定结构40,在抵抗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施加力而将墨盒100安装在盒槽7A~7E上的状态下,该容器侧固定结构40与设在盒槽7A~7E的装置侧固定结构50协作,对墨盒100在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并且该限制可以解除。
如图13所示,容器固定结构40插入装置侧固定结构50(参照图3)的卡止销37,且该容器固定结构40具有引导槽39,在墨盒100相对于盒槽7A~7E的装卸操作时,将作为被卡止部件的卡止销37引导至固定位置或非固定位置。另外,容器侧固定结构40具有固定部49,该固定部49在盒槽7A~7E中装有墨盒100的状态下,固定卡止销37并限制墨盒100在插拔方向上的移动。
如图13所示,引导槽39具有:在墨盒100插入盒槽7A~7E时引导卡止销37的入口侧引导部51;在已插入盒槽7A~7E的墨盒100在插拔方向上按入并返回时,将卡止销37导入卡止部49的中间引导部53;在从盒槽7A~7E取出墨盒100时,通过将墨盒10按向插入方向,将从卡止部49脱出的卡止销37引导至引导槽39的出口的出口侧引导部55。
引导槽39的出口部57连接在入口部59,由此引导槽39整体构成环路。在入口部59与出口部57的连接部中,出口部57的槽深比入口部59的槽深浅,由此,在连接部中形成阶梯65。在墨盒100插入盒槽7A~7E时,该阶梯65会防止卡止销37进入出口部57。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在容器侧固定结构40的下侧设有装置侧固定结构50。装置侧固定结构50如上面所述,具有图6(b)所示的柄部件45和弹簧44。
柄部件45被弹簧44向规定的转动方向施压。该方向在图6(b)中是箭头一R方向,在图13中是逆时针方向。在盒槽7A~7E上装卸墨盒100时,引导卡止销37插入引导槽39,根据引导槽39的形状使柄部件45向±R方向转动。
如图11所示,设在柄部件45的顶端部的卡止销37设在与墨盒100的第二侧面25相交的方向。在卡止销37插入引导槽39时,卡止销37由于构成柄元件45的柄主体47的弹性力,将引导槽39向上侧按压。
下面,主要参照图14来说明墨盒的装卸操作时的引导槽39内的卡止销37的动作。
当墨盒100向盒槽7A~7E插入,抵抗滑动部244(参照图4以及图5)的施加力将墨盒100向插入方向进一步按入时,卡止销37被插入引导槽39的入口部59。
通过柄部件45(参照图6)的柄主体47(参照图6)发生弹性形变,卡止销37向引导槽39的底面方向施加力。卡止销37当越过入口侧引导部51的终端部时,通过弹簧44(参照图6)的施加力,向图14的逆时针方向移动。
然后,卡止销37与暂定停止用侧壁部61冲撞而停止,此时发生“咔嗒”声。用户可以通过该“咔嗒”声来确认墨盒已插入足够深。
接着,当解除用户插入方向的按压时,通过滑动部件246(参照图4以及图5)的施加力,墨盒100在插拔方向上被稍微弹回。由此,解除暂定停止用侧壁部61的卡止销37的卡止,卡止销37由于弹簧44的施加力而向逆时针旋转方向移动。
并且,卡止销37与设在卡止部49的最终停止用侧壁部63相冲撞而止于卡止位置,此时发生“咔嗒”声。用户通过该“咔嗒”声来确认墨盒100固定在盒槽7A~7E(参照图2、图4、图5、图7以及图8)。此外,即使在墨盒100安装在盒槽7A~7E的状态下,卡止销37也会由于柄主体47的弹性力而按压引导槽39的底面。
并且,在对盒进行装卸时,通过按入固定状态的墨盒100,解除最终停止用侧壁部63的卡止销37的固定,通过由弹簧44向柄部件45施加的施加力,卡止销37沿出口侧引导部55向非卡止位置进行相对移动。于是,由于柄部件246(参照图3)的施加力,向前方压出墨盒100。随着此时的墨盒100的动作,卡止销37对向出口部57。并且,通过最终从出口部57拔出卡止销,可以从盒槽7A~7E中取出墨盒100。
此外,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在墨盒100的第二侧面25上配设凹部43,该凹部43具有特殊功能。
下面,主要参照图11,对安装有墨盒100的状态、即卡止销37栓在固定部49的状态下的装置侧端子250与卡止销37的位置的关系进行说明。
装置侧端子250具有与设在墨盒100的第一侧面15的电路基板17的电极的触点17a接触的触点250a。触点250a与卡止在卡止部49上的卡止销37的位置相比,离墨盒100的前端面11更近了尺寸S,并与触点17a接触。
如山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7所述,在墨盒100安装在盒槽7A~7E时,在相邻的墨盒100之间通过C面29而形成空间31b。并且,在空间31b中配置有引导突起33。
通过引导突起33,将各墨盒100引导进入插入方向以及在盒槽7A~7E内定位。即,在相邻的墨盒100之间,不存在划分盒槽7A~7E的间隔壁。
因此,不需要将多个墨盒100以间隔壁或引导突起33的厚度分开配置。即,可使多个墨盒100邻接(高密度地)容纳。因此,可以形成容器的厚度方向的容纳总宽度小的、紧凑的盒座200。此外,可以使得喷墨式记录装置211整体紧凑。
另外,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由于在对墨盒100进行加压时,各容器的膨胀变形受到了限制,因此可以防止装置侧端子250与电路基板17的触点17a的偏差,从而可以防止其电连接性的下降。另外,可以降低加在后述的装置侧固定结构50与容器侧卡止结构40的卡止部上的负荷。另外,多个墨盒100由于其自身的膨胀力牢固地、一体地固定在盒槽7A~7E,因此,在盒座200上不需要设置对盒槽7A~7E之间进行划分的间隔壁,可以使盒座200简化且小型化。
另外,通过在墨盒100的第一侧面15与第二侧面25上分别配置电路基板17的电极的触点17a与容器侧固定结构40,在相邻的墨盒100的第三侧面35a或第四侧面35b之间,不需要配置装置侧端子25或装置侧固定结构50,因此可以高密度地储存多个墨盒100。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在不降低装置侧端子250和电路基板17的触点17a的电连接性的情况下,高密度地容纳多个墨盒100。
另外,如图2以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导轨33使墨盒100的第三侧面35a或第四侧面35b在与铅直面平行的方向上相对,平行地多个排列并设置在装载的基板241上。
由此,在盒槽7A~7E上装有墨盒100时,在相邻的墨盒100间的下部配置有引导突起33。
即,在对盒槽7A~7E装卸墨盒100时,引导各墨盒100的下部。因此,易于进行墨盒100的装卸操作。另外,在盒槽7A~7E中,能更可靠地对墨盒100进行定位。
另外,如图3、图4以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导轨33相对而设有引导突起265。因此,在装卸墨盒100时,不通过导轨33来引导墨盒100的下面侧,上面侧也通过引导突起265进行引导,因此墨盒100的装卸变得更容易。
此外,导轨33或引导突起265(参照图4)的截面形状只要可对墨盒100进行插入向导即可,并不限于三角形,当然可以采用种种截面形状。另外,可按照导轨33或引导突起265的截面形状,适当地变更C面的形状。
此外,可以省略引导突起265(参照图4),该情况下也可以省略与引导突起265对应的C面29a。此外,与引导突起265(参照图4)或导轨33的形状对应,将C面29a或C面29b设为第三侧面35a与第一侧面15相交的边所对应的角部27c(参照图9以及图12),或第三侧面35a与第二侧面25相交的边所对应的角部27d(参照图9以及图12)等。即,C面可以设为第一至第四侧面15、25、35a、35b中两个相交的边所对应的四个角部27a~27d中的至少一个。
另外,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一面为敞开面的箱型袋体容纳部3和封住该敞开面的片状薄膜24划分形成墨盒100的加压室。因此,可以容易地构成袋体容纳部3以及墨水袋20的密闭结构,并降低制造成本。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图11、以及图12所示,墨盒100中设有一对定位孔21、23。另外,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盒槽7A~7E上设有与一对定位孔21、23相嵌合的一对定位销247、247。由此,可以将墨盒100以准确的倾角安装在盒槽7A~7E上,因此使在盒槽7A~7E上安装墨盒100的操作变得容易。另外,可以防止如下情况:由于墨盒100以错误的倾角向盒槽7A~7E安装,使得电路基板17、装置侧端子250、容器固定结构40、装置固定结构50等损坏。另外,在盒槽7A~7E上安装有墨盒100时,可以在良好的状态下维持电路基板17与装置侧端子250间的导通或者容器侧固定结构40与装置侧固定结构50间的固定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在大致同一个横截面A-A(参照图8)上配置有一对定位孔21、23,电路基板17,以及容器侧固定结构40。通过所述结构,当墨盒100插入盒槽7A~7E,一对定位孔21、23中嵌入一对定位销247、247时,墨盒100在沿前端面11的方向(即,与横截面平行的方向)上进行定位,在位于该纵截面上的一端的电路基板17的触点17a与装置侧端子250的触点250a,以及位于另一端的容器固定结构40与装置侧固定结构50之间,在分别接近、远离的方向上高精度地进行定位。
此外,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扁平且近似长方体形状的墨盒100为纵向放置并平行地排列,但是也可以将墨盒在上下方向上叠放。即,可以将墨盒100的第三侧面35a或者第四侧面35b在与铅直面垂直的方向上相对来进行配置。
然而,如本实施方式的所述的纵向放置并平行排列的方式,特别是设有电路基板17的第一侧面15以及装置侧端子250为上侧,设有容器侧固定结构40的第二侧面25以及装置侧固定结构50为下侧的配置方式有利于防止如下问题:在从墨水供应口7与供墨针249间漏出墨水的情况下,可以防止由于漏出的墨水使电路基板17的导电不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基板17、定位孔21、墨水供应口7都集中在上侧。按照上面的说明,通过邻近地进行配置,可以提高电路基板17与装置侧端子250的位置精度,以及墨水供应口17与供墨针249的位置精度。并且,通过在上侧设置墨水供应口7,可将墨水包20的喷射口20a配置在墨水供应口7的下侧,降低初期静压。即,如本实施方式所述,如果将第一侧面15配置在上侧,第二侧面25配置在下侧,易于实现一种可以提高墨水供应口17与供墨针249的位置精度,并降低初期静压的结构。
另外,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基板17和容器侧固定结构40配置在后端面12和前端面11中更接近前端面11的位置。并且,当将墨盒插入盒槽7A~7E时,装置侧固定结构50的加力单元向卡止销37施加力,使卡止销37将容器侧卡止结构40的引导槽39的底面按向上侧。即,通过卡止销37将成为墨盒100的下面的第二侧面25按向上面的第一侧面15。因此,形成将设在墨盒100的第一侧面15的电路基板17的触点17a按至与喷墨式记录装置211的装置侧端子250相接(使触点17a、250a间接近)的结构,可靠地连接电路基板17的电极和装置侧端子250。
特别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在装有墨盒100的状态下,即在卡止销37固定在固定部49的状态下,触点250a在比固定在固定部49的卡止销37的位置以尺寸S更接近墨盒100的前端面11的位置上,与触点17a接触。在该状态下,由于装置侧固定结构50的卡止销37将容器侧卡止结构40的引导槽39的底面按向上方,因此墨盒100的前端面11侧以后端面12侧的支承部70为中心向上方转动。
并且,将设在第一侧面15的电路基板17的电极的触点17a按至与装置侧端子250相接,触点17a比卡止销37的容器侧卡止结构40的引导槽39的底面的移动量大,向装置侧250侧移动。由此,形成将触点17a按至与装置侧端子250更牢固地相接的结构,更可靠地连接电路基板17的电极和装置侧端子。

Claims (11)

1.一种液体消耗装置的容器座,可装卸自如地安装液体容器,所述液体容器具有:近似长方形的前端面、与所述近似长方形的第一短边相交的第一侧面、与所述近似长方形的第二短边相交的第二侧面、与所述近似长方形的第一长边相交的第三侧面、与所述近似长方形的第二长边相交的第四侧面、与所述前端面相对的后端面、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室、用于通过导入加压流体对所述液体容纳室加压的加压室、以及将所述液体供应到液体喷射头的液体供应口,该液体容器呈扁平且近似长方体的形状,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被构成为最大面,所述容器座的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容器安装部,多个所述液体容器分别以各自的所述最大面相对向的形式被平行地安装在该容器安装部中;
装置侧端子,与设置在所述液体容器的所述第一侧面的电路基板的电极的触点接触,并与所述电极电导通;
装置侧固定结构,与设在所述液体容器的所述第二侧面的容器侧固定结构协作,对所述液体容器在插入方向的反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并且该限制能够解除;
引导突起,具有与切口部相对应的形状,并设置在沿所述液体容器的插入方向上,其中所述切口部沿插入方向设置在与所述液体容器的所述第一至第四侧面中的至少两个面相交的边对应的角部上;以及
一对支承侧壁,分别对着安装在所述容器安装部上的多个所述液体容器中处于两外侧的液体容器的所述最大面中的、不与其他液体容器的所述最大面相对的最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突起设在支承台上,使所述容器的最大面在与铅直面平行的方向上相对并平行地排列放置多个所述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座,其特征在于,
将与设置在所述支承台上的所述引导突起相对配置的第二引导突起突出设置在所述容器安装部的至少用于装卸的开口附近。
4.一种液体消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
多个液体容器,该液体容器具有:近似长方形的前端面、与所述近似长方形的第一短边相交的第一侧面、与所述近似长方形的第二短边相交的第二侧面、与所述近似长方形的第一长边相交的第三侧面、与所述近似长方形的第二长边相交的第四侧面、与所述前端面相对的后端面、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室、用于通过导入加压流体对所述液体容纳室加压的加压室、以及将所述液体供应到液体喷射头的液体供应口,该液体容器呈扁平且近似长方体的形状,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被构成为最大面;
加压流体供应机构,将所述加压流体导入所述液体容器;
液体供应机构,将从所述液体容器供应的所述液体供应到所述液体喷射头;以及
可装卸自如地安装所述液体容器的、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座,
所述多个液体容器在所述第一侧面上具有至少有一个电极的电路基板,所述电极的触点与所述装置侧端子电导通;在所述第二侧面上具有容器侧固定结构,该容器侧固定结构与所述装置侧固定结构协作,对所述液体容器在插入方向的反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并且该限制能够解除;在与所述液体容器的所述第一至第四侧面中的至少两个面相交的边对应的角部上,具有沿插入方向形成的切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消耗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一面为敞开面的箱形的袋体容纳部、以及封住所述袋体容纳部的敞开面的片状薄膜,划分形成所述液体容器的所述加压室,
通过柔性袋体来形成所述液体容器的所述液体容纳室,其中所述柔性袋体具有将容纳的液体导向外部的液体导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液体消耗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体容器的所述前端面上设置有一对定位孔,
在所述容器安装部上设置有可与所述一对定位孔嵌合的一对定位销,
通过所述一对定位孔与所述一对定位销相嵌合,对沿所述液体容器的所述前端面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消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器的所述一对所述定位孔、所述电路基板、所述容器侧固定结构配置在大致同一个纵截面上。
8.一种液体容器,该液体容器具有:近似长方形的前端面、与所述近似长方形的第一短边相交的第一侧面、与所述近似长方形的第二短边相交的第二侧面、与所述近似长方形的第一长边相交的第三侧面、与所述近似长方形的第二长边相交的第四侧面、与所述前端面相对的后端面、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室、用于通过导入加压流体对所述液体容纳室加压的加压室、以及将所述液体供应到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供应口,该液体容器呈扁平且近似长方体的形状,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被构成为最大面,所述液体容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侧面上具有至少有一个电极的电路基板,所述电极的触点与液体消耗装置的端子电导通,
在所述第二侧面上具有容器侧固定结构,该容器侧固定结构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的固定结构协作,对所述液体容器在插入方向的反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并且该限制能够解除,
在与所述液体容器的所述第一至第四侧面中的至少两个面相交的边对应的角部上,具有切口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一面为敞开面的箱形的袋体容纳部、以及封住所述袋体容纳部的敞开面的片状薄膜,划分形成所述液体容器的所述加压室,
通过柔性袋体来形成所述液体容器的所述液体容纳室,其中所述柔性袋体具有将容纳的液体导向外部的液体导出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端面上设置有一对定位孔,
通过所述一对定位孔与设置在液体消耗装置上的一对定位销相嵌合,对沿所述前端面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容器的所述一对所述定位孔、所述电路基板、所述容器侧固定结构配置在大致同一个纵截面上。
CN200710166261A 2006-11-06 2007-11-06 容器座、液体消耗装置以及液体容器 Active CN10058462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00935 2006-11-06
JP2006300935 2006-11-06
JP2007240195 2007-09-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7068A CN101177068A (zh) 2008-05-14
CN100584622C true CN100584622C (zh) 2010-01-27

Family

ID=3936431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093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5053B (zh) 2006-11-06 2007-09-14 液体容纳容器、容器固定器、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CN200710166261A Active CN100584622C (zh) 2006-11-06 2007-11-06 容器座、液体消耗装置以及液体容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093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5053B (zh) 2006-11-06 2007-09-14 液体容纳容器、容器固定器、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Country Status (18)

Country Link
US (1) US8091995B2 (zh)
EP (2) EP2080620B1 (zh)
JP (2) JP4962498B2 (zh)
KR (1) KR101413922B1 (zh)
CN (2) CN101535053B (zh)
AT (1) ATE511447T1 (zh)
AU (1) AU2007318760B2 (zh)
BR (1) BRPI0718248B8 (zh)
CA (1) CA2669748C (zh)
ES (2) ES2364291T3 (zh)
MX (1) MX2009004815A (zh)
MY (1) MY147941A (zh)
NZ (1) NZ576676A (zh)
PL (1) PL2080620T3 (zh)
RU (2) RU2416523C2 (zh)
TW (3) TWI581981B (zh)
WO (1) WO2008056487A1 (zh)
ZA (1) ZA2009030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R049674A1 (es) * 2003-08-08 2006-08-30 Seiko Epson Corp Recipiente contenedor de liquido a suministrar a un aparato de consumo de dicho liquido
JP5304671B2 (ja) * 2010-01-29 2013-10-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装着ユニット
JP2012000858A (ja) * 2010-06-17 2012-01-05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8651642B2 (en) 2010-10-22 2014-02-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cartridge
US8651643B2 (en) 2010-10-22 2014-02-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cartridge
US8894190B2 (en) 2010-11-19 2014-11-25 Domino Printing Sciences Plc Relating to inkjet printers
GB201019684D0 (en) * 2010-11-19 2011-01-05 Domino Printing Sciences Plc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inkjet printers
CA2809231C (en) * 2010-12-22 2015-01-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US8544995B2 (en) * 2010-12-28 2013-10-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US8544991B2 (en) * 2010-12-29 2013-10-01 Funai Electric Co., Ltd. Consumable supply item, fluid reservoir and recirculation system for micro-fluid applications
US20120169813A1 (en) * 2010-12-29 2012-07-05 Trevor Gray Consumable supply item, fluid reservoir and recirculation system for micro-fluid applications
JP2012210726A (ja) 2011-03-30 2012-11-01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CN105128537B (zh) * 2011-03-30 2017-10-2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盒和记录设备
EP2505363B1 (en) * 2011-03-30 2015-07-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8596771B2 (en) 2011-03-30 2013-12-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liquid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12210729A (ja) * 2011-03-30 2012-11-01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5880286B2 (ja) 2011-08-24 2016-03-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EP2607080B1 (en) * 2011-12-22 2014-08-1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liquid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9440755B2 (en) 2012-01-13 2016-09-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consumption apparatus
CN105946368B (zh) * 2012-01-13 2019-07-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盒、印刷材料供应系统以及印刷装置
JP6051595B2 (ja) * 2012-05-21 2016-12-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6163734B2 (ja) * 2012-08-31 2017-07-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消費装置
JP6136247B2 (ja) 2012-12-25 2017-05-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保持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111748B2 (ja) 2013-03-07 2017-04-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収容容器、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WO2014196205A1 (ja) 2013-06-06 2014-12-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JP6237026B2 (ja) * 2013-09-17 2017-11-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JP6277641B2 (ja) * 2013-09-17 2018-02-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WO2015136942A1 (ja) * 2014-03-14 2015-09-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セット、液体供給装置、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N109334260B (zh) 2014-03-14 2020-12-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液体消耗装置以及电连接体
US9522776B2 (en) 2014-03-14 2016-12-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luid container
JP6281342B2 (ja) 2014-03-17 2018-02-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JP2016010900A (ja) 2014-06-27 2016-01-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廃液収容体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511910B2 (ja) * 2015-03-30 2019-05-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2016187877A (ja) * 2015-03-30 2016-1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2016187876A (ja) 2015-03-30 2016-1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カートリッジ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6838280B2 (ja) * 2016-04-01 2021-03-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印刷材供給装置、印刷装置
EP3912821A1 (en) 2016-05-27 2021-11-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ejection system
CN111775566B (zh) * 2016-06-10 2022-05-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补充容器和墨水补充系统
JP6950783B2 (ja) * 2016-08-12 2021-10-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装着体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2018122518A (ja) * 2017-02-01 2018-08-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2018138333A (ja) * 2017-02-24 2018-09-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6455568B2 (ja) * 2017-07-31 2019-01-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ロック機構、画像形成装置
JP7267708B2 (ja) 2017-10-13 2023-05-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パッド電極を有する部材、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装置
WO2019074132A1 (en) 2017-10-13 2019-04-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TEM COMPRISING PASTILLE ELECTRODE, INK CARTRIDGE, RECORDING APPARATUS
WO2019098287A1 (ja) * 2017-11-20 2019-05-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WO2019190528A1 (en) * 2018-03-29 2019-10-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supply locks
EP3575000A1 (de) * 2018-05-31 2019-12-04 Eppendorf AG Pipettenspitze
JP7119683B2 (ja) * 2018-07-17 2022-08-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7215020B2 (ja) 2018-08-31 2023-01-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US11235591B2 (en) * 2018-09-28 2022-02-0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body
JP7224830B2 (ja) 2018-09-28 2023-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パッド電極を有する部材、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装置
JP7242231B2 (ja) 2018-09-28 2023-03-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パッド電極を有する部材、記録装置
EP4003738B1 (en) 2019-07-30 2024-06-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Uniform print head surface coating
US20220143980A1 (en) * 2019-07-30 2022-05-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ejection head service with non-wetting layer
JP7287586B2 (ja) * 2020-05-07 2023-06-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装着体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7207481B2 (ja) * 2020-05-07 2023-01-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装着体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N115107373B (zh) * 2021-03-19 2023-08-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JP2022144519A (ja) 2021-03-19 2022-10-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A (en) * 1841-03-16 Improvement in the manner of constructing molds for casting butt-hinges
GB1164260A (en) 1968-08-30 1969-09-17 Electronic Components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Push Button Mechanisms.
DE2812562C2 (de) 1978-03-22 1983-09-08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Vorrichtung zum wahlweisen Absperrender Tintenflusses in Tintenschreibeinrichtungen von Büro-, Daten- oder Fernschreibmaschinen
SE427225B (sv) 1980-02-15 1983-03-1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Tryckknappsmekanism
JPS5860822U (ja) 1981-10-19 1983-04-23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選択ロツク可能なプツシユスイツチ
JPS60133071U (ja) 1984-02-16 1985-09-05 株式会社東芝 摺動保持装置
JPH0234050Y2 (zh) 1984-09-25 1990-09-12
US4661667A (en) 1984-11-21 1987-04-28 Hosiden Electronics Co., Ltd. Two-stage locking push switch
JPS61243619A (ja) 1985-04-19 1986-10-29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ハ−トカム
JPH07101443B2 (ja) 1987-04-30 1995-11-01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Icカ−ド挿入駆動装置
JP2639947B2 (ja) 1987-11-30 1997-08-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保持装置
JPH0288248A (ja) 1988-09-26 1990-03-28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750449B2 (ja) 1989-06-08 1998-05-13 大成建設株式会社 オープンケーソンの沈設工法及びその装置
ATE361838T1 (de) 1989-08-05 2007-06-15 Canon Kk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gerät und tintenkassette dafür
JPH03197782A (ja) 1989-12-25 1991-08-29 Nifco Inc ラッチ装置
JPH03108557A (ja) 1989-09-22 1991-05-0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5291224A (en) 1989-10-27 1994-03-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using pairs of spur rollers
JP2726128B2 (ja) 1989-12-25 1998-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3222454B2 (ja) 1990-02-02 2001-10-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H03246039A (ja) 1990-02-26 1991-11-0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582592B2 (ja) * 2001-04-03 2004-10-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AU1016992A (en) 1991-01-11 1992-07-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5500664A (en) 1991-01-25 1996-03-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detachably mountable ink jet cartridge
EP0496642B1 (en) 1991-01-25 1997-08-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nd detachably mountable ink jet cartridge
JP2525873Y2 (ja) 1991-04-03 1997-02-12 株式会社ニフコ 可動部材の往復可動装置
US6264314B1 (en) 1991-05-27 2001-07-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for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DE69226662T2 (de) * 1991-05-27 1998-12-24 Seiko Epson Corp Tintenkassette für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vorrichtung
US6003985A (en) 1991-12-11 1999-12-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5392063A (en) 1993-04-30 1995-02-2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Spring cartridge clamp for inkjet printer carriage
US5745139A (en) 1994-12-12 1998-04-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feed connecting member
US5699091A (en) 1994-12-22 1997-12-1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Replaceable part with integral memory for usage, calibration and other data
US6142617A (en) * 1995-04-27 2000-11-0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container configured for use with compact supply station
US6203147B1 (en) 1994-12-22 2001-03-2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Electrical and fluidic interface for an ink supply
JP3232203B2 (ja) 1994-12-27 2001-11-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噴射装置
JP3158915B2 (ja) 1994-12-27 2001-04-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移動式インク噴射装置
US6130695A (en) 1995-04-27 2000-10-1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delivery system adapter
US5880764A (en) 1995-12-04 1999-03-0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daptive ink supply for an ink-jet printer
TW344341U (en) 1996-07-05 1998-11-01 Seiko Epson Corp Ink cartridge and loading mechanism for the ink cartridge
US6074042A (en) 1997-06-04 2000-06-1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container having a guide feature for insuring reliable fluid, air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to a printing system
JP3295339B2 (ja) 1996-08-30 2002-06-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ホルダー、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キャップ
US5949459A (en) 1997-06-04 1999-09-0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ng an ink container
US6679584B2 (en) * 1997-07-15 2004-01-20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High volume pagewidth printing
ES2271718T3 (es) 1998-05-18 2007-04-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Aparato de impresion de inyeccion de tinta y cartucho de tinta correspondiente.
US6390601B1 (en) 1998-10-27 2002-05-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tank, ink jet head cartridge,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3586153B2 (ja) 1998-12-21 2004-1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及び該インクタンクの製造方法
JP3804737B2 (ja) 1999-01-27 2006-08-02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6290332B1 (en) 1999-02-18 2001-09-18 Macdermid Acumen, Inc. Carriage assembly for a large format ink jet print engine
JP2000263806A (ja) 1999-03-18 2000-09-26 Copyer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443567B1 (en) 1999-04-27 2002-09-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ng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device using same
JP2001058417A (ja) * 1999-08-24 2001-03-06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記録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152965B2 (en) 2000-01-21 2006-12-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ES2334100T3 (es) 2000-01-21 2010-03-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ucho de tinta para un aparato de registro y aparato de registro de inyeccion de tinta.
TW541247B (en) 2000-01-31 2003-07-11 Hewlett Packard Co Latch and handle arrangement for a replaceable ink container
US6302535B1 (en) 2000-04-19 2001-10-1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container configured to establish reliable electrical connection with a receiving station
US6431697B1 (en) 2000-01-31 2002-08-1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Replaceable ink container having a separately attachable latch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container
JP2001260373A (ja) * 2000-03-15 2001-09-25 Mutoh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6742872B2 (en) 2000-03-31 2004-06-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tank mounted on such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3387890B2 (ja) 2000-03-31 2003-03-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および記録装置
US6281912B1 (en) * 2000-05-23 2001-08-28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Air supply arrangement for a printer
JP4062390B2 (ja) 2000-07-12 2008-03-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02044828A (ja) 2000-07-24 2002-02-08 Canon Inc コードガイド
JP2002173244A (ja) * 2000-09-27 2002-06-21 Nippon Conlux Co Ltd 紙葉類搬送装置
JP4789315B2 (ja) 2000-10-04 2011-10-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T1199179E (pt) 2000-10-20 2007-02-28 Seiko Epson Kabushiki Kaisha S Dispositivo de gravação a jacto de tinta e cartucho de tinta
ES2275603T5 (es) 2000-10-20 2010-07-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ispositivo de registro de inyeccion de tinta y cartucho de tinta.
JP2002127546A (ja) 2000-10-26 2002-05-08 Konica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4023145B2 (ja) 2000-12-05 2007-12-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2254673A (ja) 2000-12-25 2002-09-11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CN100343071C (zh) 2001-01-23 2007-10-17 索尼公司 打印机
JP4560699B2 (ja) 2001-02-15 2010-10-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ー
US6481835B2 (en) 2001-01-29 2002-11-19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ntinuous ink-jet printhead having serrated gutter
CA2371040A1 (en) 2001-02-09 2002-08-09 Nobuyuki Hatasa Liquid container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CA2379725C (en) * 2001-04-03 2007-06-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US6454381B1 (en) * 2001-04-27 2002-09-2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nk container extraction characteristics to a printing system
US6471333B1 (en) 2001-04-30 2002-10-2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keying ink supply containers
US6467869B1 (en) * 2001-07-13 2002-10-22 Xerox Corporation Economical ink cartridge identification
US6536888B2 (en) 2001-08-16 2003-03-25 Eastman Kodak Company Ink cartridge with internal ink bag and method of filling
US6554402B2 (en) 2001-08-16 2003-04-29 Eastman Kodak Company Ink cartridge with color discrimination structure
US6775516B2 (en) * 2001-08-31 2004-08-10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ejecting device, curl elimina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749292B2 (en) 2001-10-18 2004-06-1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Replaceable ink container for an inkjet printing system
CN1253321C (zh) 2001-12-10 2006-04-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JP2003341100A (ja) 2002-03-20 2003-12-03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ホルダ
MXPA03002490A (es) 2002-03-20 2004-10-15 Seiko Epson Corp Cartucho para tinta y soporte de cartucho para tinta.
US6886928B2 (en) 2002-03-28 2005-05-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thereof
DE60306444T2 (de) 2002-04-16 2007-06-21 Seiko Epson Corp. Detektor für Tintenpatrone, damit versehenerTintenstrahldrucker und dadurch aufgefundene Tintenpatrone
JP4432025B2 (ja) 2003-08-08 2010-03-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US7438401B2 (en) 2002-06-17 2008-10-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cartridge
JP4631253B2 (ja) 2002-06-17 2011-0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3891150B2 (ja) 2002-07-09 2007-03-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液体収容体
DE60330297D1 (de) 2002-07-30 2010-01-14 Fujifilm Corp Elektrostatischer Tintenstrahldruckkopf
GB2402368B (en) * 2002-11-26 2005-06-08 Seiko Epson Corp Ink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RU2336175C2 (ru) * 2002-11-26 2008-10-20 Сейко Эпсон Корпорейшн Чернильный картридж и печат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6773100B2 (en) 2002-12-19 2004-08-10 Pitney Bowes Inc. Insertion/extraction mechanism for an ink cartridge
JP4356335B2 (ja) 2003-03-11 2009-11-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
JP2004322488A (ja) 2003-04-25 2004-11-1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作製方法
EP1623834A4 (en) 2003-05-09 2010-02-24 Seiko Epson Corp FLUID INJECTION DEVICE
AR049674A1 (es) 2003-08-08 2006-08-30 Seiko Epson Corp Recipiente contenedor de liquido a suministrar a un aparato de consumo de dicho liquido
JP4529125B2 (ja) 2003-08-08 2010-08-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US7806523B2 (en) 2003-08-08 2010-10-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ontainer holder thereof
EP1815994B1 (en) * 2003-08-08 2013-04-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EP2052865A1 (en) 2003-08-08 2009-04-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ontainer holder thereof
JP4469686B2 (ja) * 2003-08-29 2010-05-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US7448734B2 (en) * 2004-01-21 2008-11-11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Inkjet printer cartridge with pagewidth printhead
CN101817261B (zh) * 2006-03-24 2013-01-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水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5053A (zh) 2009-09-16
TWI581981B (zh) 2017-05-11
RU2416523C2 (ru) 2011-04-20
EP2080620B1 (en) 2011-06-01
AU2007318760B2 (en) 2013-05-02
EP2338685A3 (en) 2018-03-14
JP2011235652A (ja) 2011-11-24
KR101413922B1 (ko) 2014-06-30
TW201518118A (zh) 2015-05-16
JP4962498B2 (ja) 2012-06-27
ES2364291T3 (es) 2011-08-30
ZA200903099B (en) 2010-03-31
JPWO2008056487A1 (ja) 2010-02-25
BRPI0718248B1 (pt) 2018-11-06
ES2362022T3 (es) 2011-06-27
PL2080620T3 (pl) 2011-10-31
TW201738095A (zh) 2017-11-01
MY147941A (en) 2013-02-15
AU2007318760A1 (en) 2008-05-15
US20080284810A1 (en) 2008-11-20
KR20090091694A (ko) 2009-08-28
TW200821164A (en) 2008-05-16
NZ576676A (en) 2011-04-29
CA2669748C (en) 2014-02-18
ATE511447T1 (de) 2011-06-15
EP2080620A1 (en) 2009-07-22
TWI488753B (zh) 2015-06-21
MX2009004815A (es) 2009-08-28
RU2009121533A (ru) 2010-12-20
EP2080620A4 (en) 2009-12-09
BRPI0718248A2 (pt) 2014-01-07
CN101535053B (zh) 2011-08-17
RU2547691C2 (ru) 2015-04-10
CA2669748A1 (en) 2008-05-15
RU2010154645A (ru) 2012-07-10
EP2338685A2 (en) 2011-06-29
US8091995B2 (en) 2012-01-10
WO2008056487A1 (fr) 2008-05-15
CN101177068A (zh) 2008-05-14
BRPI0718248B8 (pt) 2021-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4622C (zh) 容器座、液体消耗装置以及液体容器
US7954931B2 (en) Container holder, liquid consum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ontainer
CN102161263B (zh) 液体喷射系统、液体收容容器
CN101817260B (zh) 液体盒、液体盒装载/卸载设备、液体消耗装置
JP6476551B2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材供給システム
EP2703167A2 (en) Storage unit holding member and holding member
EP2682270B1 (en)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and cartridge
JP6069964B2 (ja) 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注入キット、及び、注入装置
US8192003B2 (e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consuming apparatus
JP2015047830A (ja) 液体収容容器
CN115593114A (zh) 容器和印刷系统
CN103862875A (zh) 端子单元、墨水供应单元以及接合器
JP2014046625A (ja) 液体収容容器
US20190084311A1 (en) Liquid Supply Unit
CN108501538B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5861732B2 (ja) 注入キット、及び、注入方法
CN112976812B (zh) 安装单元、液体喷出装置
CN116572643A (zh) 打印机
JP5055868B2 (ja) 液体収容容器
JP6536267B2 (ja)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