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1263B - 液体喷射系统、液体收容容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系统、液体收容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1263B
CN102161263B CN201110041324.6A CN201110041324A CN102161263B CN 102161263 B CN102161263 B CN 102161263B CN 201110041324 A CN201110041324 A CN 201110041324A CN 102161263 B CN102161263 B CN 1021612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ubstrate
print cartridge
bonder terminal
main body
fluid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413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1263A (zh
Inventor
吉野圭一郎
木村仁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3474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116796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369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117325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61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12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1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12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射系统、液体收容容器。该液体喷射系统具备:液体喷射头,其喷射液体;容器保持架,其用于装卸自如地安装液体收容容器主体;连接器端子,其被安装在与液体收容容器主体的安装方向平行的容器保持架的侧面;和移动部件,其被设置于容器保持架,在向容器保持架安装液体收容容器主体时,使在液体收容容器主体的沿着安装方向的侧面被设置成能够移动的电路基板,从与连接器端子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连接器端子接触的位置。从而,消除电路基板与连接器端子之间的导通不良,能够确保正常的印字动作的液体喷射系统和液体收容容器。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系统、液体收容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射系统和液体收容容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液体喷射系统的一种,有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这种打印机通过从滑架上所搭载的液体喷射头(以下称为“喷头”)的多个喷嘴向配置在台板上的记录介质喷射墨水(液体)来进行打印。
在这种打印机中,多个墨盒以可装卸的方式被墨盒保持架支承,向喷头供给各种颜色的墨水。在各墨盒中收容的墨水的种类、墨水的颜色、墨水的余量等信息保持在墨盒侧,通过与打印机主体之间交换上述信息来进行打印动作的管理。
因此,在墨盒侧,具备搭载了能够保存上述信息的半导体存储单元的电路基板。在将墨盒安装到墨盒保持架上的情况下,各墨盒与打印机主体被电连接,进行上述信息的交换。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在墨盒侧所搭载的电路基板的安装部中,在将墨盒安装到墨盒保持架的方向的下游侧形成有向电路基板的表面方向突出的突起部。由此,避免电路基板的端部与墨盒保持架内所配置的连接器端子直接接触,防止电路基板的端部缺损等损伤。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52297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当电路基板与连接器端子边滑动接触边连接时,若滑动接触路径存在灰尘,则该灰尘可能会附着到连接器端子上而被夹入电路基板与连接器端子之间。这样,电路基板与连接器端子的接触将会不充分,导致不能与电路基板上搭载的半导体存储单元进行数据交换。由此,会发生打印机不能进行正常打印动作等问题。
在电路基板的安装部形成有突起部的情况下,若电路基板与连接器端子滑动接触连接,则突起部的表面会受到连接器端子的摩擦。因此,例如突起部由树脂材料形成时,原材料受到刮取的作用,树脂原材料成为粉状灰尘附着到连接器端子上,会发生上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实现,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电路基板与连接器端子之间的导通不良,从而确保正常的印字动作的液体喷射系统和液体收容容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液体喷射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射头,其喷射液体;容器保持架,其用于装卸自如地安装液体收容容器主体;连接器端子,其被安装在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的安装方向平行的上述容器保持架的侧面;和移动部件,其被设置于上述容器保持架,在向上述容器保持架安装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时,使在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的沿着安装方向的侧面被设置成能够移动的电路基板,从与上述连接器端子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上述连接器端子接触的位置。
根据该液体喷射系统,由于在向容器保持架安装液体收容容器主体时,通过移动部件向安装方向移动,使电路基板从与连接器端子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连接器端子接触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得在电路基板与连接器端子接触之前的途中,任何部件都不与电路基板接触。因此,即使在以往那样滑动接触路径中存在灰尘的情况下,该灰尘也不会附着到连接器端子上而夹入到电路基板与连接器端子之间。在电路基板的安装部形成有突起部的情况下,突起部的表面也不会受到连接器端子的摩擦,从而突起部的原材料不会受到刮取的作用。因此,能够消除电路基板与连接器端子之间的导通不良,提供能够确保正常的印字动作的液体喷射系统。
在上述液体喷射系统中,上述移动部件是对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的位置进行限制的位置限制销。
根据该液体喷射系统,移动部件使电路基板从与连接器端子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连接器端子接触的位置,并且还作为对液体收容容器主体的位置进行限制的位置限制销发挥功能。即,通过对位置限制销赋予作为移动部件的功能,能够在向容器保持架安装液体收容容器主体时,使电路基板从与连接器端子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连接器端子接触的位置。因此,无需与位置限制销独立地设置移动部件。所以,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
在上述液体喷射系统中,上述位置限制销具备在向上述容器保持架安装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时与上述电路基板接触的凸部,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具备用于插入上述位置限制销的位置限制孔,上述位置限制孔具备与上述凸部对应的凹部。
根据该液体喷射系统,通过在位置限制销上设置有凸部,在向容器保持架安装液体收容容器主体时,能够使电路基板从与连接器端子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连接器端子接触的位置。由于液体收容容器主体侧的位置限制孔具备与凸部对应的凹部,因此移动部件能够沿着凹部移动。所以,能够以简易的结构使位置限制销作为移动部件发挥作用。
在上述液体喷射系统中,还可以在向上述容器保持架安装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时,上述电路基板进行旋转动作,使与上述连接器端子接触的面从相对于上述安装方向倾斜的状态变为与上述安装方向平行的状态。
根据该液体喷射系统,能够容易地将电路基板的转动机构收容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内部。具体而言,与电路基板不进行旋转动作的情况(例如,进行滑动移动的构造)相比,电路基板的移动空间较小,因此,不需要设置滑动机构用的空间。因此,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
本发明的液体收容容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对液体进行收容的液体收容容器主体、和设置在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的侧面的电路基板,在向装卸自如地安装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的容器保持架安装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时,上述电路基板能够向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分离的方向移动。
根据该液体收容容器,由于在向容器保持架安装液体收容容器主体时,电路基板能够向与液体收容容器主体分离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使得在电路基板移动到规定的位置之前的途中(与连接器端子接触之前),不会有任何部件与电路基板接触。因此,能够消除电路基板与连接器端子之间的导通不良,从而提供能够确保正常的印字动作的液体收容容器。
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射头,其喷射液体;液体收容容器主体,其收容上述液体;容器保持架,其用于装卸自如地安装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第1电路基板,其被固定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的沿着安装方向的侧面;第1连接器端子,其被设置为能够在与上述安装方向平行的上述容器保持架的侧面移动;和移动部件,其被设置在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的上述安装方向的下游侧,在向上述容器保持架安装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时,使上述第1连接器端子从与上述第1电路基板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上述第1电路基板接触的位置。
根据该液体喷射装置,由于在向容器保持架安装液体收容容器主体时,通过移动部件向安装方向的移动而使电路基板从与连接器端子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连接器端子接触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得在电路基板与连接器端子接触之前的途中,不会有任何部件与电路基板接触。因此,能够消除电路基板与连接器端子之间的导通不良,从而提供能够确保正常的印字动作的液体喷射装置。
本发明的液体喷射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射头,其喷射液体;液体收容容器主体,其收容上述液体;容器保持架,其装卸自如地安装有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第1电路基板,其固定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的沿着安装方向的侧面;第1连接器端子,其设置为能够在与上述安装方向平行的上述容器保持架的侧面移动;移动部件,其设置在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的上述安装方向的下游侧,在向上述容器保持架安装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时,使上述第1连接器端子从与上述第1电路基板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上述第1电路基板接触的位置。
根据该液体喷射系统,由于在向容器保持架安装液体收容容器主体时,通过移动部件向安装方向移动而使第1连接器端子从与第1电路基板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第1电路基板接触的位置,因此,在第1连接器端子与第1电路基板接触之前的途中,不会有任何部件与第1连接器端子接触。因此,即使在以往那样滑动接触路径上存在灰尘的情况下,该灰尘也不会附着到连接器端子上而夹入到电路基板与连接器端子之间。在电路基板的安装部形成有突起部的情况下,突起部的表面也不会受到连接器端子的摩擦,从而突起部的原材料不会受到刮取的作用。因此,能够消除第1电路基板与第1连接器端子之间的导通不良,提供能够确保正常的印字动作的液体喷射系统。
在上述液体喷射系统中,可以在向上述容器保持架安装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时,上述第1连接器端子进行旋转动作,使与上述第1电路基板接触的面从相对于上述安装方向倾斜的状态变为与上述安装方向平行的状态。
根据该液体喷射系统,能够容易地将第1连接器端子的旋转机构收容到容器保持架内部内部。具体而言,与第1连接器端子不进行旋转动作的情况(例如,进行滑动移动的构造)相比,第1连接器端子的移动空间较小,因此,不需要设置滑动机构用的空间。因此,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
在上述液体喷射系统中,上述第1连接器端子还可以具备在上述安装方向分别被配置在不同位置的多个接点部。
根据该液体喷射系统,在向容器保持架安装液体收容容器主体时,各接点部分别具有时间差地与第1电路基板接触。因此,能够在将液体收容容器主体完全装入到容器保持架之前,预先获取与各接点部对应的各种信息。
在上述液体喷射系统中,还可具有:第2电路基板,其被固定在与上述安装方向平行的上述容器保持架的侧面;和第2连接器端子,其被设置为能够在与上述安装方向平行的上述容器保持架的侧面移动,并且与上述第1连接器端子导通;在向上述容器保持架安装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之际,当上述第1连接器端子从与上述第1电路基板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上述第1电路基板接触的位置时,上述第2连接器端子从与上述第2电路基板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上述第2电路基板接触的位置。
根据该液体喷射系统,由于在向容器保持架安装液体收容容器主体之际,当通过移动部件向安装方向的移动而第1连接器端子移动时,能够使第2连接器端子从与第2电路基板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第2电路基板接触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得在第2连接器端子与第2电路基板接触之前的途中,不会有任何部件与第2连接器端子接触。因此,能够消除第2电路基板与第2连接器端子之间的导通不良,从而提供能够确保正常的印字动作的液体喷射系统。
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液体喷射头,其喷射液体;容器保持架,其装卸自如地安装用于收容上述液体的液体收容容器主体;和第1连接器端子,其设置在上述容器保持架的侧面;在向上述容器保持架安装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时,上述第1连接器端子能够向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接触的方向移动。
根据该液体喷射装置,由于在向容器保持架安装液体收容容器主体时,第1连接器端子能够向与液体收容容器主体接触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使得在第1连接器端子与液体收容容器主体接触之前的途中,不会有任何部件与第1连接器端子接触。因此,能够消除第1连接器端子中的导通不良,从而提供能够确保正常的印字动作的液体喷射装置。
本发明的液体收容容器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的液体收容容器主体;第1电路基板,其被固定在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的侧面;和移动部件,其被设置于向上述容器保持架安装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的安装方向的下游侧的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并且在向上述容器保持架安装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时,使上述第1连接器端子从与上述第1电路基板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上述第1电路基板接触的位置。
根据该液体收容容器,由于在向容器保持架安装液体收容容器主体时,通过移动部件向安装方向的移动,使第1连接器端子从与第1电路基板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第1电路基板接触的位置,因此,在第1连接器端子与第1电路基板接触之前的途中,不会有任何部件与第1连接器端子接触。因此,能够消除第1电路基板与第1连接器端子之间的导通不良,从而提供能够确保正常的印字动作的液体收容容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系统的正面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液体喷射系统的背面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表示液体喷射系统的内部结构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容器保持架的立体图。
图5是容器保持架的主视图。
图6是液体收容容器的立体图。
图7是液体收容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基板及其安装部的概略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及移动部件的概略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基板的移动情况的概略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基板及其安装部的概略图。
图1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及移动部件的概略平面图。
图1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基板的移动情况的概略剖视图。
图14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器保持架的立体图。
图15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容器保持架的主视图。
图16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收容容器的立体图。
图17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收容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电路基板及其安装部的概略剖视图。
图1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及其安装部的概略剖视图。
图2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的移动情况的概略剖视图。
图21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及其安装部的概略图。
图22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电路基板的概略平面图。
图23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的移动情况的概略剖视图。
图24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及其安装部的概略图。
图25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的移动情况的概略剖视图。
图中符号说明:1-液体喷射系统,21a-液体喷射头,80-墨盒保持架(容器保持架),90-墨盒(液体收容容器),91-墨盒主体(液体收容容器主体),95、195-移动部件,95b、195b-凸部,98-位置限制孔,100-电路基板,110-连接器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可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任意变更。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易于理解各结构,各构造中的比例尺、数量等与实际构造不同。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系统1的正面侧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表示液体喷射系统1的背面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以下,基于图1所示的XYZ正交座标系进行说明。在该XYZ正交座标系中,X方向及Y方向与设置了液体喷射系统1的面方向平行,Z方向与设置了液体喷射系统1的面方向正交。实际上,XY平面被设定为与水平面平行的面,Z方向被设定为铅直向上方向。在此,设定向墨盒保持架(容器保持架)80上安装墨盒(液体收容容器)90的安装方向为Y方向(-Y方向),液体喷射头21a的扫描方向为X方向。
如图1所示,液体喷射系统1是向例如JIS规格的A1开大小、JIS规格的B1开大小等比较大尺寸的记录用纸进行记录的喷墨方式的宽幅打印机(LFP),具备打印机主体(液体喷射装置)2和脚部3。该液体喷射系统1按照脚部3能够相对于打印机主体2卸下的方式被固定。以下,作为液体喷射系统以喷墨式打印机为例进行说明。
液体喷射系统1具备:喷射墨水(液体)的液体喷射头21a;收容上述墨水的墨盒90(墨盒主体91)(参照图6);装卸自如地安装墨盒90的墨盒保持架80;在沿着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的安装方向(以下称为安装方向)的墨盒90的侧面上可移动地设置的电路基板100(参照图6);在与安装方向平行的墨盒保持架80的侧面上安装的连接器端子110;和移动部件95,其被设置在墨盒保持架80上,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时,使电路基板100从与连接器端子110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连接器端子110接触的位置(参照图5)。
墨盒90具备墨盒主体91和电路基板100而构成,被使用于液体喷射系统1。打印机主体2具备液体喷射头21a、墨盒保持架80、连接器端子110和移动部件95而构成,被使用于液体喷射系统1。即,打印机主体2是除去了液体喷射系统1中的墨盒90后的装置。
打印机主体2具备供纸部10、记录部20和排纸部30。供纸部10被设置在记录部20的上部,且被设置为向背面侧(+Y方向侧)突出。供纸部10中设有辊纸保持架11和辊纸罩12。
辊纸保持架11是用于设置一根辊状的记录用纸(以下称为辊纸)的部分,被设于供纸部10的内部。该辊纸保持架11具备主轴部13和主轴承受部14、15。主轴部13是对辊纸进行保持的轴部件,沿X方向延伸。主轴部13上设有辊纸按压部。由此,主轴部13所保持的辊纸从两侧被按压,位置不会偏移。主轴承受部14、15是支承主轴部13且使其可旋转的轴承部。
辊纸罩12是翻起式的可开闭的罩部件,安装在供纸部10的外侧。该辊纸罩12被支承为整体可转动。能够通过将辊纸罩12的下部拉起而成为打开状态,或通过按下而成为关闭状态。在图1中,辊纸罩12处于打开状态。辊纸罩12在关闭状态下覆盖辊纸保持架11。
记录部20具备:滑架21、滑架移动机构22、柔性扁平线缆(FFC)23、墨盒保持架(容器保持架)80、墨水管25、盖部件26、操作面板27、压盖机构28及废液回收部29。除这些部件之外,记录部20还具备对液体喷射系统1的各构成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70(图3参照)、送纸辊(省略图示)等。
滑架21是对液体喷射头21a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能够通过滑架移动机构22而沿主扫描方向(X方向)移动。液体喷射头21a具有喷出黑色墨水的黑色墨水用液体喷射头和喷出浅黄色、黄色、浅蓝绿色、蓝绿色、浅品红色、品红色等各种颜色墨水的多个彩色墨水用液体喷射头。该液体喷射头21a具备压力产生室和与该压力产生室相连的喷嘴开口。在压力产生室中贮存墨水。通过在贮存了墨水的状态下以规定压力对该压力产生室内进行加压,从而从喷嘴开口向辊纸喷射墨水滴。
滑架移动机构22具有导轨22a和滑架带22b。滑架21与滑架带22b连结。滑架21通过滑架带22b沿主扫描方向移动而被导轨22a所引导,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
FFC23是用于使液体喷射头21a和控制部70电连接的线缆,一个端部与液体喷射头21a的连接器连接,另一个端部与控制部70的连接器连接。来自控制部70的记录信号通过该FFC23传递到液体喷射头21a。
墨盒保持架80在内部具备墨盒90(参照图6)。墨盒90是用于收容从上述液体喷射头21a喷射的各种颜色(黑色、浅黄色、黄色、浅蓝绿色、蓝绿色、浅品红色、品红色等)的墨水的盒体。
墨水管25是用于连接液体喷射头21a和上述墨盒90的管部件,按上述每种颜色独立地设置。墨水管25上连接着未图示的墨水加压供给机构。由此,被该墨水加压供给机构加压后的各种颜色的墨水从各墨盒90向液体喷射头21a送出。
盖部件26具有前盖26a和上盖26b。前盖26a设置在记录部20的正面,覆盖滑架21、滑架移动机构22和墨水管25等。能够通过将该前盖26a按下而成为打开状态,或通过拉起而成为关闭状态。图1中,前盖26a处于打开状态。上盖26b设置在记录部20的上部,覆盖未图示的供纸辊等。能够通过将该上盖26b拉起而成为打开状态,或通过按下而成为关闭状态。图1中,上盖26b处于关闭状态。
操作面板27是用于对液体喷射系统1进行操作的操作部,设置在记录部20的上盖26b的图中右侧(+X方向侧)。该操作面板27例如设置有由液晶构成的显示画面27a和各种按钮(省略图示),能够在对显示画面进行确认的同时进行按钮操作。在操作面板27的显示画面27a上,例如显示与打印动作有关的信息、与墨水更换有关的信息、与供给到废液回收部29的墨水的量有关的信息。
压盖机构28如图2所示,是用于防止液体喷射头21a的喷嘴开口附近的墨水粘度上升的维护机构。压盖机构28上安装有吸引机构,能够吸引附着在喷嘴开口的墨水。
废液回收部29是被供给例如由压盖机构28吸引出的墨水、对液体喷射头21a进行初始填充时使用的墨水、对到达液体喷射头21a的墨水供给系统进行清洗时使用的清洗液等的废液的部分。该废液回收部29如图2所示,被设置在打印机主体2的背面侧(+Y方向侧)、压盖机构28的下方。该废液回收部29中可装卸地安装有废液单元60。
排纸部30被设置在记录部20的下侧,具有排纸辊(省略图示)和排纸导向部件31b。排纸辊设置为能够与辊纸抵接,经由该排纸辊而辊纸被在副扫描方向(主扫描方向的正交方向)上输送。排纸导向部件31b被设置为向记录部20的正面侧(-Y方向侧)突出,经由该排纸导向部件31b而辊纸被向副扫描方向引导。
脚部3具备:具有移动用的滚轮41的2根支承柱42、和架设在这些支承柱42之间的加强棒43。记录部20被螺栓固定在支承柱42的上部。在支承柱42之间设置有规定的空间,以配置用于接受从排纸部30排出的辊纸的纸接受安装件。
图3是表示液体喷射系统1的内部结构的概略剖视图。
如图3所示,从供纸部10经由记录部20朝向排纸部30的用纸搬送路径50,从液体喷射系统1的上部后面侧(+YZ方向侧)向下部前面侧(-YZ方向)倾斜地设置。该用纸搬送路径50包括:从供纸部10到记录部20配置的平坦的供纸导向部件51、对置配置的可接触或分离的送纸辊52及从动辊53、与滑架21上搭载的液体喷射头21a对置配置的平坦的用纸搬送引导部即台板54、从记录部20到排纸部30设置的平坦的纸吸引部55、和设置于排纸部30的排纸导向部件31b。
供纸导向部件51、排纸导向部件31b的各表面作为用纸搬送面发挥作用。纸吸引部55的表面作为用纸搬送面及用纸吸引面发挥作用。该纸吸引部55在主扫描方向上并排设置有多个,具备在副扫描方向上配置了3列的吸引口(介质吸引部)55a、55b、55c。通过记录部20的内部设置的风扇57,从各吸引口55a、55b、55c吸引外部气体,从而将搬送的辊纸吸附到纸吸引部55上。
台板54的表面作为用纸搬送引导面发挥作用,并且还作为用纸吸引面发挥作用。该台板54具备在主扫描方向上交替地排列设置了多个的吸引口54a,通过记录部20的内部设置的风扇57,从各吸引口54a吸引外部气体,从而将搬送的辊纸吸附到台板54上。因此,在记录时,即使辊纸的宽度特别宽,辊纸也能以整个宽度被吸引在台板54上,呈大致平坦的状态。
在台板54与吸引部55之间设置有间隙56,通过风扇57从间隙56吸引外部气体,从而将搬送的辊纸吸附到间隙56上。该台板54与辊纸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对应地被分割,例如以4英寸的宽度被分割为7份。各分割部上例如设置有海绵或无纺布等墨水吸收材料。
图4是用于安装液体收容容器的墨盒保持架80的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的墨盒保持架80的主视图。图5(A)是墨盒保持架80的主视图。图5(B)是移动部件95的放大主视图。
如图4及图5所示,墨盒保持架80具备L字状的保持架主体81和U字状的框体82。框体82具备一对支承侧壁82a、82a和对支承侧壁82a、82a的上端缘进行连结的顶壁82b。
保持架主体81具备俯视观察下为矩形状的基板81a和在基板81a后方的上面安装的壁体81b。在墨盒90被安装到墨盒保持架80上的情况下,基板81a是用于并排地载置各墨盒90的支承台。在基板81a上,多个导轨83与Y方向平行地延伸排列设置。导轨83用于在对墨盒保持架80装卸墨盒90时引导墨盒90。墨盒保持架80的内部被导轨83划分成五个墨盒槽89A、89B、89C、89D、89E。墨盒槽89A~89E作为分别对各色的墨盒90独立地进行收容的容器安装部发挥功能。
壁体81b向+Y方向侧开口,其上端安装有矩形状的顶板81c。壁体81b上设置有滑动部件84。滑动部件84通过未图示的施力单元被向前方(+Y方向)施力,即,向与墨盒90的安装方向(-Y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滑动部件84的内侧端面(XZ面)84a是墨盒槽89A~89E的安装方向下游侧(-Y方向侧)的端部所抵接的面。在墨盒槽89A~89E中未安装墨盒90时,滑动部件84通过施力单元的力而位于前方侧(+Y方向侧)。
若墨盒90被插入到墨盒槽89A~89E中,则滑动部件84在被按压到墨盒90的前端面(安装方向下游侧的面)的同时,向后方(-Y方向)移动。若墨盒90被完全装入墨盒槽89A~89E中,则滑动部件84在规定的位置停止。在墨盒90装入到墨盒槽89A~89E中时,滑动部件84也通过施力单元的力而相对于装入的墨盒90被赋予与其装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施加力。在从墨盒槽89A~89E拆下墨盒90时,该施加力按照将墨盒90向前方推出的方式作用。
各墨盒槽89A~89E的壁体81b上设置有移动部件95、位置限制销85、空气连通口86、墨水供给插脚87和识别部件88a~88e。各墨盒槽89A~89E的壁体81b上固定有连接器端子110,用于与墨盒90上可移动地设置的电路基板100(参照图6)电连接。
移动部件95及位置限制销85设置在各墨盒槽89A~89E的上下方。移动部件95包括主体部95a、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时与电路基板100接触的凸部95b。在正面观察时,主体部95a呈圆形,凸部95b呈矩形。
移动部件95及位置限制销85用于限制墨盒90的位置。即,移动部件95在使电路基板100从与连接器端子110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连接器端子110接触的位置的同时,还作为对墨盒90的位置进行限制的位置限制销发挥功能。
空气连通口86靠近各墨盒槽89A~89E的下侧的位置限制销85而设置。空气连通口86用于向各墨盒90的位置限制孔98、99中插入的上下一对的移动部件95及位置限制销85、墨盒90供给空气。
墨水供给插脚87靠近各墨盒槽89A~89E的上侧的移动部件95而设置。墨水供给插脚87用于将来自墨盒90的墨水经由墨水管25(参照图1)向液体喷射头21a(参照图1)供给。
在各个墨盒槽89A~89E中,识别部件88a~88e设置在被上侧的移动部件95和空气连通口86夹持的位置。识别部件88a~88e用于防止墨盒90的误安装。
在这些识别部件88a~88e的前端,形成有凹凸嵌合部。另一方面,在墨盒90的插入方向前端面,形成有与各识别部件88a~88e的凹凸嵌合部的形状对应的识别部94(参照图6)。关于识别部94的形状,省略了详细图示,但会根据墨盒90的种类而不同。
即,各识别部件88a~88e的凹凸嵌合部是分别只能与一种墨盒90的识别部94嵌合、不能与其它种类的墨盒90的识别部94嵌合的形状。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1通过墨盒90的识别部94与各识别部件88a~88e的凹凸嵌合部的组合,使得不会产生墨盒90的误安装。
在墨盒90被装入到墨盒槽89A~89E时,连接器端子110与墨盒90上所设置的电路基板100接触而导通连接。关于电路基板100及连接器端子110的详细内容在后面描述。
图6是墨盒90的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的墨盒90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6及图7所示,墨盒90包括扁平的大致长方体的墨盒主体(液体收容容器主体)91和电路基板100。
在墨盒主体91的内部,形成有使上部开放的大致箱形的袋体收容部91a、和位于该袋体收容部91a的前面侧(-Y方向侧)的检测单元收容部91b。在袋体收容部91a中,收容作为液体收容室的墨水包92。在检测单元收容部91b中,收容设置了墨水供给口93a(液体供给口)的液体余量检测单元93。
液体余量检测单元93能够相对于墨盒主体91装卸。该液体余量检测单元93中设置有未图示的余量检测传感器(使用了压电元件的传感器)。余量检测传感器是用于检测墨盒90内的墨水的余量的传感器。
墨盒主体91上按照覆盖袋体收容部91a及检测单元收容部91b的方式安装有罩96。墨盒90纵向放置地安装在墨盒槽89A~89E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墨盒90有五种。五种墨盒90的墨水包92内分别贮存有不同的五种颜色的墨水。这五种墨盒90只是墨水包92内部贮存的墨水的种类以及上述识别部94的形状不同,其它结构一致。
在墨盒90的前端面(-Y方向侧的面),设置有墨水供给口93a和空气流入口97。墨水供给口93a与墨水包92的墨水喷出口92a连接。
这里,对从墨水包92向液体喷射头21a的墨水供给进行说明。若墨盒90被装入墨盒槽89A~89E,则墨水供给口93a中被插入上述的墨水供给插脚87。墨水供给插脚87经由墨水管25与液体喷射头21a连接。
若墨盒90被装入墨盒槽89A~89E,则空气流入口97插入到上述的空气连通口86。空气连通口86经由未图示的加压空气供给路径与加压泵连接。加压泵经由加压空气供给路径、空气连通口86、空气流入口97向袋体收容部91a供给加压空气,从而墨水包92被加压。通过墨水包92被加压,从墨水包92的墨水喷出口92a流出的墨水经由墨水供给口93a向液体喷射头21a供给。
在墨盒90的前端面(-Y方向侧的面),相互分离地设置有一对位置限制孔98、99。
这里,对由位置限制孔98、99及上述的一对移动部件95、位置限制销85所实现的位置限制进行说明。当将墨盒90插入各墨盒槽89A~89E时,移动部件95及位置限制销85的前端分别嵌入到位置限制孔98、99中。然后,当进一步将墨盒90向墨盒槽89A~89E的内侧插入时,墨盒90以移动部件95及位置限制销85为基准移动。
在墨盒90被完全装入各墨盒槽89A~89E时,通过位置限制孔98、99与一对移动部件95、位置限制销85嵌合,沿着墨盒90前端面的方向的位置被定位,限制墨盒90的移动。
一个位置限制孔98被设定为大致与垂直于上侧的移动部件95的轴向的截面形状对应的形状(具备与移动部件95的凸部95b对应的凹部的形状)。另一个位置限制孔99被设定为大致与垂直于下侧的位置限制销85的轴向的截面形状对应的形状(在墨盒主体91的高度方向(Z方向)上细长的长孔)。这样,通过使另一个位置限制孔99为长孔,能够容易地确保定位精度且允许寸法公差等。
电路基板100被设置为能够在沿着安装方向(-Y方向)的墨盒90(墨盒主体91)的侧面(+Z方向侧的面)转动。换而言之,电路基板100被设置为能够在与安装方向平行的墨盒90的侧面转动。这里,与安装方向“平行”包括完全平行及大致平行的任一种情况。电路基板100的转动机构收容在墨盒主体91内部。关于电路基板100的转动机构的详细内容在后面描述。
图8是表示电路基板100及其安装部的概略剖视图。该图表示了与安装方向下游侧(-Y方向侧)平行的墨盒90的侧端部(+Z方向侧的端部)。
如图8所示,电路基板100具备:电路元件部101、电路基板主体104、支承部106、支承轴107和导向部108。电路元件部101被安装于在电路基板主体104的侧端部(+Z方向侧的端部)形成的凹部101b中。由此进行电路元件部101的定位。
在电路元件部101的表面(+Z方向侧的面),形成有与后述的连接器端子110(参照图9)电连接的电极焊盘101a。该电极焊盘101a与上述的余量检测传感器电连接。与该电极焊盘101a导通地形成有电路图案(省略图示)。该电路图案例如由阻焊剂膜(省略图示)被覆。在电路元件部101的背面(-Z方向侧的面),例如搭载有EEPROM的存储元件102。该存储元件102用于记录例如墨水余量、墨盒的使用历史记录的信息。存储元件102通过铸模树脂103固定在电路元件部101的背面。
电路基板100被设置为能够在与安装方向(-Y方向)平行的墨盒90(墨盒主体91)的侧面(+Z方向侧的面)移动。该电路基板100以对支承部106进行支承的支承轴107为中心轴转动。支承轴107是沿X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位于支承部106的中心部。支承轴107的两端固定于墨盒主体91。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时,电路基板100进行旋转动作,使与连接器端子110接触的面从相对于安装方向(-Y方向)倾斜的状态变为与安装方向平行的状态。在图8中,为了便于说明,表示了电路基板100与安装方向平行的状态。
导向部108设置在电路基板主体104的侧端部(-Z方向侧的端部)。导向部108的安装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呈倾斜的锥状。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时,电路基板100进行旋转动作,使移动部件95与导向部108接触地移动。
在电路基板主体104的侧端部(+Z方向侧的端部)的安装方向下游侧,与电路元件部101靠近地形成有向电路基板100的表面侧(+Z方向侧)突出的突起部105。该突起部105起到避免电路元件部101的端部(-Y方向侧的端部)与后述的连接器端子110(参照图9)接触的作用。具体而言,在电路基板主体104由玻璃环氧材料形成的情况下,若连接器端子110直接与其接触,则会发生电路元件部101的端部缺损等损伤的问题。因此,构成为使电路元件部101的端部不与连接器端子110接触。
但是,当电路基板与连接器端子在滑动接触的同时被连接时,若滑动接触路径上存在灰尘,则该灰尘可能会附着到连接器端子上而被夹入电路基板与连接器端子之间。这样,电路基板与连接器端子的接触变得不充分,导致不能与电路基板上搭载的存储元件(半导体存储单元)进行数据交换。由此,会发生不能进行打印机的正常打印动作等问题。在电路基板的安装部形成有突起部的情况下,若电路基板与连接器端子滑动接触连接,则突起部的表面会受到连接器端子的摩擦。因此,例如突起部由树脂材料形成时,原材料受到刮取的作用,树脂原材料成为粉状灰尘附着到连接器端子上,会发生上述的问题。
因此,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系统1中,具备设置为能够在与安装方向平行的墨盒主体91的侧面移动的电路基板100、安装在与安装方向平行的墨盒保持架80上的连接器端子110、设置于墨盒保持架80且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主体91时使电路基板100从与连接器端子110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连接器端子110接触的位置的移动部件95,由此,能够消除电路基板100与连接器端子110之间的导通不良,从而确保正常的印字动作。以下,利用图9对连接器端子110及移动部件95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连接器端子110及移动部件95的概略剖视图。该图表示了与安装方向下游侧(-Y方向侧)平行的墨盒保持架80的侧端部(-Z方向侧的端部)。
如图9所示,连接器端子110安装在与安装方向平行的墨盒保持架80的侧面。具体而言,连接器端子110按照基端被支承在壁体81的-Y方向侧的面上且可弹性地摇动的方式被安装。连接器端子110由铜等弹性金属材料形成。
在连接器端子110的表面(-Z方向侧的面)上,形成有与电路基板100侧的电极焊盘101a电连接的接点部110a。该接点部110a被设置在与电极焊盘101a对应的位置。连接器端子110经由未图示的布线与打印机主体2侧的控制电路电连接。
移动部件95的基端被支承在壁体81的-Y方向侧的面上。移动部件95以相隔规定距离的方式配置在与连接器端子110对置的位置。移动部件95的凸部95b的安装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呈倾斜的锥状。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时,移动部件95使电路基板100从与连接器端子110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连接器端子110接触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构成,若墨盒90被装入墨盒保持架80,则电路基板100侧的电极焊盘101a与连接器端子110侧的接点部110a接触。由此,经由电路基板100,存储元件102、余量检测传感器与打印机主体2侧的控制电路电连接,从而能够从打印机主体2侧控制存储元件102、余量检测传感器的动作。
图1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路基板100的移动情况的概略剖视图。图10(A)是表示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之前的状态的图。图10(B)是表示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的过程中的状态的图。图10(C)是表示将墨盒90完全安装到墨盒保持架80后的状态的图。在图10中,为了简化说明而省略了用于插入移动部件95的位置限制孔98的图示。
这里,说明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之际使电路基板100从与连接器端子110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连接器端子110接触时电路基板100的移动情况。
首先,如图10(A)所示,考虑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之前,即,移动部件95与电路基板100接触之前的状态。该情况下,电路基板100处于相对于安装方向倾斜规定角度的状态。具体而言,电路基板100在其端部(-YZ方向侧的端部)进入到墨盒主体91的内部的状态下,通过挡块等保持部件(省略图示)而保持该姿势。移动部件95位于比电路基板100的支承轴107更靠下侧(-Z方向侧)的位置。突起部105与连接器端子110侧的接点部110a分离规定距离。
接着,如图10(B)所示,考虑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的过程中,即,移动部件95与电路基板100接触而使电路基板100移动时的状态。移动部件95在安装前的状态下,由于位于比电路基板100的支承轴107更靠下侧(-Z方向侧)的位置,因此,若移动部件95插入到位置限制孔98(参照图7),然后与电路基板100的下侧的导向部108接触而沿安装方向移动,则电路基板100会以支承轴107为中心顺时针转动。即,电路基板100按照从相对于安装方向倾斜规定角度的状态变为该倾斜角度减小的方式转动。
位置限制孔98中具备与移动部件95的凸部95b对应的凹部,因此移动部件95能够沿着凹部移动。由于导向部108的安装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移动部件95的凸部95b的安装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均呈倾斜的锥状,因此电路基板100会顺畅地转动。
突起部105在安装前的状态下与接点部110a相隔规定距离,因此,在移动部件95的移动过程中,没有任何部件与突起部105接触。对于接点部110a,在与电极焊盘101a接触之前也不会接触任何部件。
因此,即使在以往那样滑动接触路径上存在灰尘的情况下,该灰尘也不会附着到连接器端子上而夹入到电路基板与连接器端子之间。在电路基板的安装部形成有突起部的情况下,突起部的表面也不会受到连接器端子的摩擦,从而突起部的原材料不会受到刮取的作用。
如图10(C)所示,考虑墨盒90完全安装到墨盒保持架80后的状态。该情况下,电路基板100处于与安装方向平行的状态。即,电路基板100侧的电极焊盘101a与连接器端子110侧的接点部110a接触。由此,通过电路基板100,存储元件102、余量检测传感器与打印机主体2侧的控制电路电连接,能够从打印机主体2侧控制存储元件102、余量检测传感器的动作。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系统1,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时,通过移动部件95在安装方向的移动,使电路基板100从与连接器端子110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连接器端子110接触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得在电路基板100与连接器端子110接触之前,没有任何部件与电路基板100接触。所以,即使在以往那样滑动接触路径上存在灰尘的情况下,该灰尘也不会附着到连接器端子上而夹入到电路基板与连接器端子之间。在电路基板的安装部形成有突起部的情况下,突起部的表面也不会受到连接器端子的摩擦,从而突起部的原材料不会受到刮取的作用。因此,能够消除电路基板100与连接器端子110之间的导通不良,提供能够确保正常的印字动作的液体喷射系统1。
根据该结构,移动部件95使电路基板100从与连接器端子110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连接器端子110接触的位置,并且还作为对墨盒90的位置进行限制的位置限制销发挥功能。即,由于移动部件95是位置限制销,因此通过对位置限制销赋予作为移动部件的功能,能够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时,使电路基板100从与连接器端子110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连接器端子110接触的位置。因此,无需与位置限制销独立地设置移动部件95。所以,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作为移动部件95的位置限制销上设置凸部95b,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时,能够使电路基板100从与连接器端子110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连接器端子110接触的位置。由于墨盒90侧的位置限制孔98具备与凸部95b对应的凹部,因此移动部件95能够沿着凹部移动。所以,能够以简单且简易的结构使位置限制销作为移动部件95发挥作用。
根据该结构,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时,由于电路基板100按照从相对于安装方向倾斜规定角度的状态变为与安装方向平行的状态的方式进行旋转动作,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电路基板100的转动机构收容到墨盒主体91内部。具体而言,与电路基板100不进行旋转动作的情况(例如,进行滑动移动的构造)相比,电路基板100的移动空间较小,因此,不需要设置滑动机构用的空间。因此,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盒90,由于被使用于上述的液体喷射系统1中,因此使得电路基板100在与连接器端子110接触之前的途中,没有任何部件与电路基板100接触。因此,能够消除电路基板100与连接器端子110之间的导通不良,提供能够确保正常的印字动作的墨盒90。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主体2,由于被使用于上述的液体喷射系统1中,因此使得电路基板100在与连接器端子110接触之前的途中,没有任何部件与连接器端子110接触。因此,能够消除电路基板100与连接器端子110之间的导通不良,提供能够确保正常的印字动作的打印机主体2。
本实施方式中,在移动部件95与电路基板100的导向部108接触的情况下使电路基板100移动,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在移动部件95不与导向部108接触的情况下使电路基板100移动。具体而言,通过使用磁铁等磁体来作为移动部件95及导向部108,从而即使在移动部件95与电路基板100相互分离的状态下,也能通过移动部件95与导向部108之间的磁力的作用,使电路基板100移动。
此时,移动部件95与导向部108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吸引力(例如使用相互不同极的磁铁),也可以相互作用排斥力(例如使用相互相同极的磁铁)。在移动部件95与导向部108之间相互作用吸引力的情况下,在配置了连接器端子110的一侧(电路基板100的支承轴107的上侧(+Z方向侧))配置磁体。在移动部件95与导向部108之间相互作用排斥力的情况下,在与配置了连接器端子11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电路基板100的支承轴107的下侧(-Z方向侧))配置磁体。这样,需要按照使电路基板100靠近连接器端子110的方式作用磁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基板100安装于墨盒主体91的+Z方向侧的端部,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电路基板100可以安装于墨盒主体91的-Z方向侧的端部,也可安装于墨盒主体91的+X方向侧的端部或-X方向侧的端部。即,将电路基板100设置为能够在与安装方向平行的墨盒主体91的侧面移动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端子110的基端被支承在壁体81b的-Y方向侧的面上,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连接器端子110的背面(与形成了接点部110a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被支承在顶板81c的-Z方向侧的面上。即,将连接器端子110固定在与配置了电路基板100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即与安装方向平行的墨盒保持架80的侧面上即可。
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移动部件95的形状,在正面观察下,主体部95a为圆形,凸部95b为矩形,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移动部件95(主体部95a、凸部95b)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楕圆形、矩形、星形等各种形状,也可以是组合了这些形状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电路基板100以支承轴107为中心转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以下,利用图11及图12,对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电路基板的移动机构进行说明。
(第2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基板及其安装部的概略图。图1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及移动部件的概略平面图。图11表示了与图8对应的、平行于安装方向下游侧(-Y方向侧)的墨盒90的侧端部(+Z方向侧的端部)。
图12表示了与图9对应的、平行于安装方向下游侧(-Y方向侧)的墨盒保持架80的侧端部(-Z方向侧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基板100以支承轴107为基轴进行滑动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动构造不同。在图11及图12中,对于与图8及图9同样的要素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11所示,电路基板100被设置为能够在与安装方向(-Y方向)平行的墨盒90(墨盒主体91)的侧面(+Z方向侧的面)上移动。墨盒主体91上形成有导向孔109,用于保持支承轴107使其能够滑动。导向孔109是沿Z方向延伸的长孔。电路基板100以对支承部106进行支承的支承轴107为基轴沿着导向孔109滑动。支承轴107的两端保持在墨盒主体91的导向孔109中。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时,电路基板100进行滑动动作,使得与连接器端子110接触的面从位于-Z方向的状态变为位于+Z方向的状态。图11中,为了便于说明,表示了电路基板100位于-Z方向的状态。
如图12所示,移动部件195的基端被支承在壁体81的-Y方向侧的面上。移动部件195以相隔规定距离的方式配置在与连接器端子110对置的位置。移动部件195包括主体部195a、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时与电路基板100接触的凸部195b。移动部件195的凸部195b的安装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呈倾斜的锥状。该凸部195b的高度(从主体部195a的上表面到凸部195b的顶点的距离)与墨盒主体91的导向孔109的长度大致相等。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时,移动部件195使电路基板100从与连接器端子110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连接器端子110接触的位置。
图1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电路基板100的移动情况的概略剖视图。图13(A)是表示与图10(A)对应的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之前的状态的图。图13(B)是表示与图10(B)对应的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的过程中的状态的图。图13(C)是表示与图10(C)对应的将墨盒90完全安装到墨盒保持架80后的状态的图。图13中,为了便于说明,为了简化说明而省略了用于插入移动部件195的位置限制孔的图示。
这里,说明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时,使电路基板100从与连接器端子110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连接器端子110接触时的电路基板100的移动情况。
首先,如图13(A)所示,考虑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之前,即,移动部件195与电路基板100接触之前的状态。该情况下,电路基板100处于相对于-Z方向下降规定距离的状态。具体而言,电路基板100在其端部(-Z方向侧的端部)进入到墨盒主体91的内部的状态下,通过挡块等保持部件(省略图示)而保持该姿势。移动部件195的凸部195b的锥部位于与电路基板100侧的导向部108的锥部对置的位置。突起部105与连接器端子110侧的接点部110a分离规定距离。
接着,如图13(B)所示,考虑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的过程中,即,移动部件195与电路基板100接触而使电路基板100移动时的状态。由于移动部件195的凸部195b的锥部在安装前的状态下,位于与电路基板100侧的导向部108的锥部对置的位置,因此,若移动部件195插入位置限制孔(省略图示),然后与电路基板100的下侧的导向部108接触而沿安装方向移动,则电路基板100会以支承轴107为基轴在+Z方向上滑动。即,电路基板100按照从相对于安装方向离开规定距离的状态变为该距离减小的方式进行滑动。
由于导向部108的安装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移动部件195的凸部195b的安装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均为倾斜的锥状,因此电路基板100能够顺畅地进行滑动。
突起部105在安装前的状态下与接点部110a相隔规定距离,因此在移动部件195的移动过程中,没有任何部件与突起部105接触。对于接点部110a,在与电极焊盘101a接触之前也不会接触任何部件。
如图13(C)所示,考虑墨盒90完全安装到墨盒保持架80后的状态。该情况下,电路基板100处于沿+Z方向上升后的状态。即,电路基板100侧的电极焊盘101a与连接器端子110侧的接点部110a接触。由此,通过电路基板100,存储元件102、余量检测传感器与打印机主体2侧的控制电路电连接,能够从打印机主体2侧控制存储元件102、余量检测传感器的动作。
(第3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系统1具备:喷射墨水(液体)的液体喷射头21a;收容上述墨水的墨盒90(墨盒主体91)(参照图16);装卸自如地安装墨盒90的墨盒保持架80;被固定在沿着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的安装方向(以下称为安装方向)的墨盒90的侧面上的第1电路基板100(参照图16);在与安装方向平行的墨盒保持架80的侧面上可移动地设置的第1连接器端子121;和移动部件95,其设置在墨盒90的安装方向的下游侧,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时,使第1连接器端子121从与第1电路基板100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第1电路基板100接触的位置。
打印机主体2具备液体喷射头21a、墨盒保持架80和第1连接器端子121而构成,被使用于液体喷射系统1中。即,打印机主体2是除去了液体喷射系统1中的墨盒90后的装置。墨盒90具备墨盒主体91、第1电路基板100和移动部件95而构成,被使用于液体喷射系统1中。
图24是安装液体收容容器的墨盒保持架80的立体图。图25是图24所示的墨盒保持架80的主视图。
各墨盒槽89A~89E的壁体81b上设置有一对定位销85a、85b、空气连通口86、墨水供给插脚87和识别部件88a~88e。各墨盒槽89A~89E的壁体81b上固定有与墨盒90上所设置的第1电路基板100(参照图16)电连接的第2电路基板110。
一对定位销85a、85b被设置在各墨盒槽89A~89E的上下方。一对定位销85a、85b用于对墨盒90进行定位。
空气连通口86靠近各墨盒槽89A~89E的下侧的定位销85b而设置。空气连通口86用于向各墨盒90的定位孔98、99中插入的上下一对定位销85a、85b,并向墨盒90供给空气。
墨水供给插脚87靠近各墨盒槽89A~89E的上侧的定位销85a而设置。墨水供给插脚87用于将来自墨盒90的墨水经由墨水管25(参照图1)向液体喷射头21a(参照图1)供给。
在各个墨盒槽89A~89E中,识别部件88a~88e设置在被上侧的定位销85a和空气连通口86夹持的位置。识别部件88a~88e用于防止墨盒90的误安装。
在墨盒90被装入到墨盒槽89A~89E时,第2电路基板110与墨盒90上设置的第1电路基板100接触而导通连接。关于第1电路基板100及第2电路基板110的详细内容在后面描述。
图16是墨盒90的立体图。图17是图16所示的墨盒90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6及图17所示,墨盒90包括扁平的大致长方体的墨盒主体(液体收容容器主体)91、第1电路基板100和移动部件95。
在墨盒90的前端面(-Y方向侧的面),相互分离地设置有一对定位孔98、99。
这里,对由定位孔98、99及上述的一对定位销85a、85b所实现的定位进行说明。当将墨盒90插入各墨盒槽89A~89E时,定位销85a、85b的前端分别嵌入到定位孔98、99中。然后,当进一步将墨盒90向墨盒槽89A~89E的内侧插入时,墨盒90以定位销85a、85b为基准移动。
在墨盒90被完全装入各墨盒槽89A~89E时,通过定位孔98、99与一对定位销85a、85b嵌合,沿着墨盒90前端面的方向的位置被定位,限制墨盒90的移动。
一个定位孔98被设定为大致与垂直于上侧的定位销85a的轴向的截面形状对应的形状(圆孔)。另一个定位孔99被设定为大致与垂直于下侧的定位销85b的轴向的截面形状对应的形状(在墨盒主体91的高度方向(Z方向)上细长的长孔)。这样,通过使另一个定位孔99为长孔,能够容易地确保定位精度且允许寸法公差等。
第1电路基板100被固定在沿着安装方向(-Y方向)的墨盒90(墨盒主体91)的侧面(+Z方向侧的面)上。换而言之,第1电路基板100被固定在与安装方向平行的墨盒90的侧面上。这里,与安装方向“平行”包括完全平行及大致平行的任一种情况。第1电路基板100被设置于靠近移动部件95的位置。
图18是表示电路基板100及其安装部的概略剖视图。该图表示了与安装方向下游侧(-Y方向侧)平行的墨盒90的侧端部(+Z方向侧的端部)。
如图18所示,第1电路基板100被安装在墨盒主体91的侧端部(+Z方向侧的端部)所形成的凹部103内。由此进行第1电路基板100的定位。在第1电路基板100的表面(+Z方向侧的面),形成有与后述的第1连接器端子121(参照图19)电连接的第1电极焊盘100a。该第1电极焊盘100a与上述的余量检测传感器电连接。与该第1电极焊盘100a导通地形成有电路图案(省略图示)。该电路图案例如由阻焊剂膜(省略图示)被覆。在第1电路基板100的背面(-Z方向侧的面),例如搭载有EEPROM等的存储元件101。该存储元件101用于记录例如墨水余量、墨盒的使用历史记录的信息。存储元件101通过模制树脂102固定在第1电路基板100的背面。
移动部件95被设置在安装方向的下游侧(-Y方向侧)的墨盒主体91的角部。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时,该移动部件95使第1连接器端子121(参照图19)从与第1电路基板100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第1电路基板100接触的位置。
在墨盒主体91的侧端部(+Z方向侧的端部)的第1电路基板100与移动部件95之间,形成有向电第1路基板100的表面侧(+Z方向侧)突出的突起部105。该突起部105起到避免第1电路基板100的端部(-Y方向侧的端部)与后述的第1连接器端子121(参照图19)接触的作用。具体而言,在第1电路基板100的基板主体由玻璃环氧材料形成的情况下,若第1连接器端子121直接与其接触,则会发生第1电路基板100的端部缺损等损伤的问题。因此,构成为使第1电路基板100的端部不与第1连接器端子121接触。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系统1中,具备固定在与安装方向平行的墨盒主体91的侧面的第1电路基板100、在与安装方向平行的墨盒保持架80的侧面上可移动地设置的第1连接器端子121、设置于安装方向的下游侧的墨盒主体91且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主体91时使第1连接器端子121与第1电路基板100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第1电路基板100接触的位置的移动部件95,由此,能够消除第1电路基板100与第1连接器端子121之间的导通不良,从而确保正常的印字动作。以下,利用图19对第1连接器端子121及其安装部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图19是表示第1连接器端子121及其安装部的概略剖视图。该图表示了与安装方向下游侧(-Y方向侧)平行的墨盒保持架80的侧端部(-Z方向侧的端部)。
如图19所示,第1连接器端子121设置为能够在与安装方向平行的墨盒保持架80的侧面上移动。具体而言,在构成以支承轴124为中心轴转动的转动部件120的转动基板123的一面(-Z方向侧的面)上,第1连接器端子121设置为比支承轴124更靠安装方向的上游侧(+Y方向侧)。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时,该第1连接器端子121进行旋转动作,使得与第1电路基板100接触的面从相对于安装方向(-Y方向)倾斜的状态变为与安装方向平行的状态。
第1连接器端子121由铜等弹性金属材料形成。在第1连接器端子121的表面(-Z方向侧的面)上,形成有与第1电路基板100侧的电极焊盘100a电连接的第1接点部121a。该第1接点部121a被设置在与第1电极焊盘100a对应的位置。支承轴124是沿X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位于转动基板123的中心部。支承轴124的两端固定于墨盒保持架80。
第2电路基板110被固定在与安装方向平行的墨盒保持架80的侧面。具体而言,第2电路基板110的基端被支承固定在壁体81的-Y方向侧的面上。在第2电路基板110的+Y方向侧形成有开口部111。由此,转动部件120能够自如地从相对于安装方向倾斜了规定角度的状态转动到与安装方向平行的状态。在第2电路基板110的表面(-Z方向侧的面)上,形成有与后述的第2连接器端子122电连接的第2电极焊盘110a。
第2连接器端子122被设置为能够在与安装方向平行的墨盒保持架80的侧面上移动,并且与第1连接器端子121导通。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之际,当第1连接器端子121从与第1电路基板100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第1电路基板100接触的位置时,该第2连接器端子122与第2电路基板110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第2电路基板110接触的位置。
具体而言,第2连接器端子122在转动基板123的另一面(+Z方向侧的面)上设置为比支承轴124更靠安装方向的下游侧(-Y方向侧)。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时,该第2连接器端子122进行旋转动作,使与第2电路基板110接触的面从相对于安装方向(-Y方向)倾斜的状态变为与安装方向平行的状态。
第2连接器端子122与第1连接器端子121同样由铜等弹性金属材料形成,并且与第2电路基板110侧的第2电极焊盘110a对应地排列。在第2连接器端子122的表面(+Z方向侧的面)上,形成有与第2电路基板110侧的第2电极焊盘110a电连接的第2接点部122a。该第2接点部122a设置在与第2电极焊盘110a对应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构成,若墨盒90被装入墨盒保持架80,则第1电路基板100侧的第1电极焊盘100a与第1连接器端子121侧的第1接点部121a接触。同样,第2电路基板110侧的第2电极焊盘110a与第2连接器端子122侧的第2接点部122a接触。由此,存储元件101、余量检测传感器经由第1电路基板100与打印机主体2侧的控制电路电连接,从而能够从打印机主体2侧控制存储元件101、余量检测传感器的动作。
图2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端子121、122的移动情况的概略剖视图。图20(A)是表示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之前的状态的图。图20(B)是表示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的过程中的状态的图。图20(C)是表示将墨盒90完全安装到墨盒保持架80后的状态的图。
这里,说明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之际,使第1连接器端子121从与第1电路基板100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第1电路基板100接触的位置,并且使第2连接器端子122从与第2电路基板110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第2电路基板110接触的位置时的移动部件95及转动部件120的移动情况。
首先,如图20(A)所示,考虑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之前,即,移动部件95与转动部件120接触之前的状态。该情况下,转动部件120处于相对于安装方向倾斜规定角度的状态。具体而言,转动部件120在其端部(+Y方向侧的端部)进入到开口部111的状态下,通过挡块等保持部件(省略图示)而保持该姿势。移动部件95位于比转动部件120的支承轴124更靠下侧(-Z方向侧)的位置。突起部105与第1连接器端子121侧的第1接点部121a分离规定距离。
接着,如图20(B)所示,考虑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的过程中,即,移动部件95与转动部件120接触而使转动部件120移动时的状态。移动部件95在安装前的状态下,由于位于比转动部件120的支承轴124更靠下侧(-Z方向侧)的位置,因此,若移动部件95与转动部件120的下侧接触而沿安装方向移动,则转动部件120会以支承轴124为中心顺时针转动。即,转动部件120按照从相对于安装方向倾斜规定角度的状态变为该倾斜角度减小的方式转动。
突起部105在安装前的状态下与第1接点部121a相隔规定距离,因此,在移动部件95的移动过程中,没有任何部件与突起部105接触。对于第1接点部121a,在与第1电极焊盘100a接触之前也不会接触任何部件。
因此,即使在以往那样滑动接触路径上存在灰尘的情况下,该灰尘也不会附着到连接器端子上而夹入到电路基板与连接器端子之间。在电路基板的安装部形成有突起部的情况下,突起部的表面也不会受到连接器端子的摩擦,从而突起部的原材料不会受到刮取的作用。
如图20(C)所示,考虑墨盒90完全安装到墨盒保持架80后的状态。该情况下,转动部件120处于与安装方向平行的状态。即,第1电路基板100侧的第1电极焊盘100a与第1连接器端子121侧的第1接点部121a接触。同样,第2电路基板110侧的第2电极焊盘110a与第2连接器端子122侧的第2接点部122a接触。由此,存储元件101、余量检测传感器通过第1电路基板100与打印机主体2侧的控制电路电连接,能够从打印机主体2侧控制存储元件101、余量检测传感器的动作。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系统1,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时,通过移动部件95向安装方向的移动,使第1连接器端子121从与第1电路基板100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第1电路基板100接触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得在第1连接器端子121与第1电路基板100接触之前的期间,没有任何部件与第1连接器端子121接触。所以,即使在以往那样滑动接触路径上存在灰尘的情况下,该灰尘也不会附着到连接器端子上而夹入到电路基板与连接器端子之间。在电路基板的安装部形成有突起部的情况下,突起部的表面也不会受到连接器端子的摩擦,从而突起部的原材料不会受到刮取的作用。因此,能够消除第1电路基板100与第1连接器端子121之间的导通不良,提供能够确保正常的印字动作的液体喷射系统1。
根据该结构,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时,由于第1连接器端子121按照从相对于安装方向倾斜规定角度的状态变为与安装方向平行的状态的方式进行旋转动作,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第1连接器端子121的旋转机构收容到墨盒保持架80内部。具体而言,与第1连接器端子121不进行旋转动作的情况(例如,进行滑动移动的构造)相比,第1连接器端子121的移动空间较小,因此,不需要设置滑动机构用的空间。因此,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
根据该结构,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时,通过移动部件95向安装方向的移动而第1连接器端子121移动时,使第2连接器端子122从与第2电路基板110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第2电路基板110接触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得在第2连接器端子122与第2电路基板110接触之前的期间,没有任何部件与第2连接器端子122接触。因此,能够消除第2电路基板110与第2连接器端子122之间的导通不良,提供能够确保正常的印字动作的液体喷射系统1。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主体2,由于在上述的液体喷射系统1中被使用,因此使得第1连接器端子121在与墨盒90接触之前,没有任何部件与第1连接器端子121接触。因此,能够消除第1连接器端子121中的导通不良,提供能够确保正常的印字动作的打印机主体2。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墨盒90,由于在上述的液体喷射系统1中被使用,因此使得第1连接器端子121在与第1电路基板100接触之前的期间,没有任何部件与第1连接器端子121接触。因此,能够消除第1电路基板100与第1连接器端子121之间的导通不良,提供能够确保正常的印字动作的墨盒90。
本实施方式中,在移动部件95与转动部件120接触的情况下使转动部件120移动,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在移动部件95不与转动部件120接触的情况下使转动部件120移动。具体而言,通过使用磁铁等磁体来作为移动部件95及转动部件120,从而即使在移动部件95与转动部件120相互分离的状态下,也能通过移动部件95与转动部件120之间的磁力的作用,使转动部件120移动。
此时,移动部件95与转动部件120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吸引力(例如使用相互不同极的磁铁),也可以相互作用排斥力(例如使用相互相同极的磁铁)。在移动部件95与转动部件120之间相互作用吸引力的情况下,在配置了转动部件120的第1连接器端子121的一侧(支承轴124的右侧(+Y方向侧))配置磁体。在移动部件95与转动部件120之间相互作用排斥力的情况下,在与配置了转动部件120的第1连接器端子121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支承轴124的左侧(-Y方向侧))配置磁体。这样,需要按照使第1连接器端子121靠近第1电路基板100的方式作用磁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电路基板100安装于墨盒主体91的+Z方向侧的端部,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第1电路基板100可以安装于墨盒主体91的-Z方向侧的端部,也可安装于墨盒主体91的+X方向侧的端部或-X方向侧的端部。即,将第1电路基板100固定在与安装方向平行的墨盒主体91的侧面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电路基板110的基端被支承固定在壁体81b的-Y方向侧的面上,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第2电路基板110的背面(与形成了第2电极焊盘110a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被支承固定在顶板81c的-Z方向侧的面上。即,将第2电路基板110固定在与配置了第1电路基板100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即与安装方向平行的墨盒保持架80的侧面上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部件120上设置的第1连接器端子121侧的第1接点部121a相对于安装方向配置在相同位置(剖面视图中为一个位置),第1连接器端子121与第1电路基板100在一处导通,但并不限定于此。以下,利用图21及图22,对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第1连接器端子和第1电路基板的导通机构进行说明。
(第4实施方式)
图21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及其安装部的概略图。图22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电路基板的概略平面图。图21(A)表示了与图19对应的、平行于安装方向下游侧(-Y方向侧)的墨盒保持架80的侧端部(-Z方向侧的端部)。图21(B)是从配置了第1连接器端子221的一侧(-Z方向侧)观察到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动部件220的平面图。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连接器端子221具备相对于安装方向分别配置在不同位置的多个接点部这一点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连接器端子121不同。在图21中,对于与图19同样的要素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21所示,第1连接器端子121设置为能够在与安装方向平行的墨盒保持架80的侧面上移动。具体而言,在构成以支承轴224为中心轴转动的转动部件220的转动基板223的一面(-Z方向侧的面)上,第1连接器端子221设置为比支承轴224更靠安装方向的上游侧(+Y方向侧)。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时,该第1连接器端子221进行旋转动作,使得与第1电路基板200(参照图22)接触的面从相对于安装方向(-Y方向)倾斜的状态变为与安装方向平行的状态。
在第1连接器端子221的表面(-Z方向侧的面)上,形成有位于安装方向下游侧的下游侧接点部221a、位于安装方向上游侧的上游侧接点部221b、221c。在第1连接器端子221上,形成有一个下游侧接点部221a、两个位于安装方向上游侧的上游侧接点部221b、221c共计三个接点部。下游侧接点部221a的高度(从转动部件220表面到下游侧接点部221a的顶点的距离),比上游侧接点部221b、221c的高度(从转动部件220表面到上游侧接点部221b、221c的顶点的距离)高。第1连接器端子221与上述的第1连接器端子121同样由铜等弹性金属材料形成。
如图22所示,第1电路基板200具备位于安装方向下游侧的下游侧电极焊盘200a和位于安装方向上游侧的上游侧电极焊盘200b、200c。该第1电路基板200具备一个下游侧电极焊盘200a和两个上游侧电极焊盘200b、200c共计三个电极焊盘。各电极焊盘200a、200b、200c与余量检测传感器电连接。与这些电极焊盘200a、200b、200c导通地形成有电路图案(省略图示)。该电路图案例如由阻焊剂膜204被覆。
这样,在第1连接器端子221的表面(-Z方向侧的面)上,形成有与第1电路基板200侧的下游侧电极焊盘200a电连接的下游侧接点部221a、与上游侧电极焊盘200b电连接的上游侧接点部221b、与上游侧电极焊盘200c电连接的上游侧接点部221c。各接点部221a、221b、221c设置在分别与电极焊盘200a、200b、200c对应的位置上。
第2电路基板110固定在与安装方向平行的墨盒保持架80的侧面。在第2电路基板110的+Y方向侧形成有开口部111。在第2电路基板110的表面(-Z方向侧的面)上,形成有与后述的第2连接器端子222电连接的第2电极焊盘110a。
第2连接器端子222被设置为能够在与安装方向平行的墨盒保持架80的侧面上移动,并且与第1连接器端子221导通。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之际,当第1连接器端子221从与第1电路基板200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第1电路基板200接触的位置时,该第2连接器端子222从与第2电路基板110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第2电路基板110接触的位置。
第2连接器端子222与第1连接器端子221同样由铜等弹性金属材料形成,并且与第2电路基板110侧的第2电极焊盘110a对应地排列。在第2连接器端子222的表面(+Z方向侧的面)上,形成有与第2电路基板110侧的第2电极焊盘110a电连接的第2接点部222a。该第2接点部222a被设置在与第2电极焊盘110a对应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构成,若墨盒90被装入墨盒保持架80中,则首先第1电路基板200侧的下游侧电极焊盘200a与第1连接器端子221侧的下游侧接点部221a接触。然后,第1电路基板200侧的上游侧电极焊盘200b、200c与第1连接器端子221侧的上游侧接点部221b、221c接触。同样,第2电路基板110侧的第2电极焊盘110a与第2连接器端子222侧的第2接点部222a接触。由此,存储元件、余量检测传感器经由第1电路基板200与打印机主体2侧的控制电路电连接,从而能够从打印机主体2侧控制存储元件、余量检测传感器的动作。
图23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端子221、222的移动情况的概略剖视图。图23(A)是表示与图20(A)对应的、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之前的状态的图。图23(B)是表示与图20(B)对应的、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的过程中的状态的图。图23(C)是表示与图20(C)对应的、将墨盒90完全安装到墨盒保持架80后的状态的图。
这里,说明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之际,使第1连接器端子221从与第1电路基板200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第1电路基板200接触的位置,并且使第2连接器端子222从与第2电路基板110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第2电路基板110接触的位置时的移动部件95及转动部件220的移动情况。
首先,如图23(A)所示,考虑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之前,即,移动部件95与转动部件220接触之前的状态。该情况下,转动部件220处于相对于安装方向倾斜规定角度的状态。移动部件95位于比转动部件220的支承轴224更靠下侧(-Z方向侧)的位置。突起部105与第1连接器端子221侧的第1接点部221a分离规定距离。
接着,如图23(B)所示,考虑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的过程中,即,移动部件95与转动部件220接触而使转动部件220移动时的状态。移动部件95在安装前的状态下,由于位于比转动部件220的支承轴224更靠下侧(-Z方向侧)的位置,因此,若移动部件95与转动部件220的下侧接触而沿安装方向移动,则转动部件220会以支承轴224为中心顺时针转动。即,转动部件220按照从相对于安装方向倾斜规定角度的状态变为该倾斜角度减小的方式转动。
突起部105在安装前的状态下与下游侧接点部221a相隔规定距离,因此,在移动部件95的移动过程中,没有任何部件与突起部105接触。对于下游侧接点部221a,在与下游侧电极焊盘200a接触之前也不会接触任何部件。
由于下游侧接点部221a的高度比上游侧接点部221b、221c的高度高,因此在移动部件95移动过程中,下游侧接点部221a比上游侧接点部221b、221c更早地与第1电路基板200(下游侧电极焊盘200a)接触。
因此,在将墨盒90完全安装到墨盒保持架80之前的安装中的阶段,能够使下游侧接点部221a与下游侧电极焊盘200a电接触。由此,在安装中的阶段,存储元件、余量检测传感器通过第1电路基板200与打印机主体2侧的控制电路电连接。因此,能够在安装中的阶段预先确认例如墨水余量、墨水有效期限及墨盒90适当与否的信息。
如图23(C)所示,考虑墨盒90完全安装到墨盒保持架80后的状态。该情况下,转动部件220处于与安装方向平行的状态。即,第1电路基板200侧的下游侧电极焊盘200a与第1连接器端子221侧的下游侧接点部221a接触。上游侧电极焊盘200b、200c与上游侧接点部221b、221c接触。此时,下游侧接点部221a的高度与上游侧接点部221b、221c的高度大致相等。这是由于第1连接器端子221由弹性金属材料形成。同样,第2电路基板110侧的第2电极焊盘110a与第2连接器端子222侧的第2接点部222a接触。由此,存储元件、余量检测传感器通过第1电路基板200与打印机主体2侧的控制电路电连接,能够从打印机主体2侧控制存储元件、余量检测传感器的动作。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系统1,由于第1连接器端子221分别在相对于安装方向不同的位置上形成了多个接点部221a、221b、221c,因此,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时,各接点部221a、221b、221c分别具有时间差地与第1电路基板200接触。具体而言,首先,与安装方向下游侧对应设置的下游侧接点部221a和下游侧电极焊盘200a接触,然后,上游侧接点部221b、221c与上游侧电极焊盘200b、200c接触。因此,在将墨盒90完全安装到墨盒保持架80之前,能够预先取得与各接点部221a、221b、221c对应的各种信息(例如墨水余量、墨水有效期限及墨盒90适当与否的信息)。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转动部件的端部(+Y方向侧的端部)进入到开口部的状态下,通过挡块等保持部件(省略图示)而保持该姿势,但并不限定于此。以下,利用图24说明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转动部件的保持机构。
(第5实施方式)
图24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子及其安装部的概略图。图24(A)表示了与图19对应的、平行于安装方向下游侧(-Y方向侧)的墨盒保持架80的侧端部(-Z方向侧的端部)。图24(B)是从配置了第2电极焊盘210a的一侧(-Z方向侧)观察到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电路基板210的平面图。本实施方式中,第2电路基板210具有作为保持转动部件的姿势的挡块的功能,这一点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电路基板110不同。在图24中,对于与图19同样的要素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24所示,第1连接器端子321被设置为能够在与安装方向平行的墨盒保持架80的侧面上移动。具体而言,在构成以支承轴324为中心轴转动的转动部件320的转动基板323的一面(-Z方向侧的面)上,第1连接器端子321被设置为比支承轴324更靠安装方向的上游侧(+Y方向侧)。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时,该第1连接器端子321进行旋转动作,使得与第1电路基板100(参照图25)接触的面从相对于安装方向(-Y方向)倾斜的状态变为与安装方向平行的状态。
第1连接器端子321由铜等弹性金属材料形成。在第1连接器端子321的表面(-Z方向侧的面)上,形成有与第1电路基板100侧的第1电极焊盘100a电连接的第1接点部321a。该第1接点部321a被设置在与第1电极焊盘100a对应的位置。支承轴324是沿X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位于转动基板323的中心部。支承轴324的两端被固定在墨盒保持架80上。
第2电路基板210被固定在与安装方向平行的墨盒保持架80的侧面。具体而言,第2电路基板210具备用于保持转动部件320的姿势的挡块部212、和对挡块部212进行支承的支承部211。在挡块部212与支承部211之间形成有U字状的槽213。该挡块部212能够以槽213的基端(安装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为基准进行弹性变形。第2电路基板210例如由弹性绝缘材料形成。在第2电路基板210的表面(-Z方向侧的面)上,形成有与后述的第2连接器端子322电连接的第2电极焊盘210a。
第2电路基板210的基端被支承固定在壁体81的-Y方向侧的面上。第2电路基板210具有使得+Y方向侧的端部不与转动部件320接触的长度。由此,转动部件320能够自如地从相对于安装方向倾斜了规定角度的状态转动到与安装方向平行的状态。
第2连接器端子322被设置为能够在与安装方向平行的墨盒保持架80的侧面上移动,并且与第1连接器端子321导通。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之际,当第1连接器端子321从与第1电路基板100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第1电路基板100接触的位置时,该第2连接器端子322变为与第2电路基板210接触的状态。
具体而言,第2连接器端子322在转动基板323的另一面(+Z方向侧的面)上设置为比支承轴324更靠安装方向的下游侧(-Y方向侧)。在第2连接器端子322的表面(+Z方向侧的面),形成有与第2电路基板210侧的第2电极焊盘210a电连接的第2接点部322a。该第2接点部322a被设置在与第2电极焊盘210a对应的位置。第2接点部322a的高度(从转动部件320的表面到第2接点部322a的顶点的距离),比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接点部122a的高度(从转动部件120的表面到第2接点部122a的顶点的距离)高。通过该第2接点部122a与第2电路基板210接触,转动部件320以倾斜了规定角度的状态保持姿势。
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时,第2连接器端子322进行旋转动作,使与第2电路基板210接触的面从相对于安装方向(-Y方向)倾斜的状态变为与安装方向平行的状态。
第2连接器端子322与第1连接器端子321同样由铜等弹性金属材料形成,并且与第2电路基板210侧的第2电极焊盘210a对应地排列。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将墨盒90安装到墨盒保持架80期间,第2电路基板210作为对转动部件的姿势进行保持的挡块发挥作用。
图25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端子321、322的移动情况的概略剖视图。图25(A)是表示与图20(A)对应的、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之前的状态的图。图23(B)是表示与图20(B)对应的、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的过程中的状态的图。图25(C)是表示与图20(C)对应的、将墨盒90完全安装到墨盒保持架80后的状态的图。
这里,说明在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之际,使第1连接器端子321从与第1电路基板100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第1电路基板100接触的位置,并且使第2连接器端子322从与第2电路基板210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第2电路基板210接触的位置时的移动部件95及转动部件320的移动情况。
首先,如图25(A)所示,考虑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之前,即,移动部件95与转动部件320接触之前的状态。该情况下,转动部件320处于相对于安装方向倾斜规定角度的状态。具体而言,第2接点部322a形成为使得转动部件320以倾斜了规定角度的状态与第2电路基板210接触(第2接点部322a的高度变高)。挡块部212成为在-Z方向侧倾斜的状态。因此,转动部件320在其端部(+Y方向侧的端部)浮置的状态下,通过第2电路基板210的挡块部212保持该姿势。移动部件95位于比转动部件320的支承轴324更靠下侧(-Z方向侧)的位置。突起部105与第1连接器端子321侧的第1接点部321a分离规定距离。
接着,如图25(B)所示,考虑向墨盒保持架80安装墨盒90的过程中,即,移动部件95与转动部件320接触而使转动部件320移动时的状态。移动部件95在安装前的状态下,由于位于比转动部件320的支承轴324更靠下侧(-Z方向侧)的位置,因此,若移动部件95与转动部件320的下侧接触而沿安装方向移动,则转动部件320会以支承轴324为中心顺时针转动。即,转动部件320按照从相对于安装方向倾斜规定角度的状态变为该倾斜角度减小的方式转动。
突起部105在安装前的状态下与第1接点部321a相隔规定距离,因此,在移动部件95的移动过程中,没有任何部件与突起部105接触。对于第1接点部321a,在与第1电极焊盘100a接触之前也不会接触任何部件。
如图25(C)所示,考虑墨盒90完全安装到墨盒保持架80后的状态。该情况下,转动部件320处于与安装方向大致平行的状态。此时,挡块部212通过与第2接点部322a的接触而成为向+Z方向侧倾斜的状态。即,第1电路基板100侧的第1电极焊盘100a与第1连接器端子321侧的第1接点部321a接触。第2电路基板210侧的第2电极焊盘210a预先与第2连接器端子322侧的第2接点部322a接触。由此,通过第1电路基板100,存储元件101、余量检测传感器与打印机主体2侧的控制电路电连接,能够从打印机主体2侧控制存储元件101、余量检测传感器的动作。

Claims (5)

1.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射头,其喷射液体;
容器保持架,其用于装卸自如地安装液体收容容器主体;
连接器端子,其被安装在与所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的安装方向平行的所述容器保持架的侧面;和
移动部件,其被设置于所述容器保持架,在向所述容器保持架安装所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时,使在所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的沿着安装方向的侧面被设置成能够移动的电路基板,从与所述连接器端子分离的位置移动到与所述连接器端子接触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部件是对所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的位置进行限制的位置限制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限制销具备在向所述容器保持架安装所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时与所述电路基板接触的凸部,
所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具备用于插入所述位置限制销的位置限制孔,所述位置限制孔具备与所述凸部对应的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向所述容器保持架安装所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时,所述电路基板进行旋转动作,以使与所述连接器端子接触的面从相对于所述安装方向倾斜的状态变为与所述安装方向平行的状态。
5.一种液体收容容器,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液体收容容器主体,其收容液体;和
电路基板,其被设置于所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的侧面,当向用于安装所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的容器保持架安装所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时,该电路基板向与所述液体收容容器主体分离的方向移动。
CN201110041324.6A 2010-02-19 2011-02-17 液体喷射系统、液体收容容器 Active CN1021612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34749 2010-02-19
JP2010034749A JP2011167966A (ja) 2010-02-19 2010-02-19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0036946A JP2011173256A (ja) 2010-02-23 2010-02-23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液体噴射装着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JP2010-036946 2010-02-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1263A CN102161263A (zh) 2011-08-24
CN102161263B true CN102161263B (zh) 2014-12-03

Family

ID=44462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41324.6A Active CN102161263B (zh) 2010-02-19 2011-02-17 液体喷射系统、液体收容容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534801B2 (zh)
CN (1) CN1021612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57956B2 (en) 2011-12-06 2014-10-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es
US9440755B2 (en) 2012-01-13 2016-09-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consumption apparatus
AU2015227539B2 (en) * 2012-01-13 2017-06-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printing apparatus, liquid accommodation container, a printing system, and a terminal connection structure
US9266337B2 (en) * 2012-01-13 2016-02-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and printing apparatus
JP6142519B2 (ja) * 2012-12-14 2017-06-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流体供給装置及び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
EP3064359A1 (de) * 2015-03-06 2016-09-07 Pelikan Hardcopy Production AG Druckmaterialbehälter oder Adapter für einen Druckmaterialbehälter
WO2017130242A1 (en) 2016-01-29 2017-08-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ystem for consuming consumable material
EP3377324B1 (en) 2016-01-29 2019-07-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ystem for consuming consumable material
JP6930104B2 (ja) 2016-12-28 2021-09-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JP6897098B2 (ja) 2016-12-28 2021-06-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及びシステム
JP7019948B2 (ja) 2016-12-28 2022-02-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JP6922219B2 (ja) 2016-12-28 2021-08-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JP7267708B2 (ja) 2017-10-13 2023-05-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パッド電極を有する部材、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装置
CN111194266B (zh) 2017-10-13 2021-12-24 佳能株式会社 包括焊盘电极的构件、墨盒、记录设备
US11292262B2 (en) * 2018-07-13 2022-04-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supplies
JP7224830B2 (ja) 2018-09-28 2023-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パッド電極を有する部材、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装置
JP7400479B2 (ja) * 2020-01-10 2023-12-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キャリッジ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5837A (zh) * 1999-10-12 2004-10-13 ������������ʽ���� 用于喷墨打印设备的墨盒
US6995861B1 (en) * 1998-11-26 2006-02-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of normality decision with regard to ink cartridge and printer actualizing the method
CN101125487A (zh) * 1998-05-25 2008-02-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油墨盒,喷墨打印装置和墨盒再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87945B1 (ko) * 1998-05-25 2007-02-27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잉크 카트리지, 잉크젯 인쇄장치 및 재생장치, 및 재생장치 동작방법
JP3975854B2 (ja) 2001-07-30 2007-09-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7101021B2 (en) 2001-07-30 2006-09-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onnection apparatus for circuit board, ink jet type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IC chip and ink cartridge having IC chip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5487A (zh) * 1998-05-25 2008-02-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油墨盒,喷墨打印装置和墨盒再生装置
US6995861B1 (en) * 1998-11-26 2006-02-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of normality decision with regard to ink cartridge and printer actualizing the method
CN1535837A (zh) * 1999-10-12 2004-10-13 ������������ʽ���� 用于喷墨打印设备的墨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1263A (zh) 2011-08-24
US20110205284A1 (en) 2011-08-25
US8534801B2 (en) 2013-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1263B (zh) 液体喷射系统、液体收容容器
CN103313857B (zh) 盒、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印刷装置、液体容纳容器、印刷系统、以及端子连接结构
CN101535053B (zh) 液体容纳容器、容器固定器、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US9375938B2 (en) Ink cartridge and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CN202742815U (zh) 印刷材料盒
CN103419499B (zh) 打印原料收容容器
CN108724956B (zh) 墨盒和喷墨打印机
CN107933100B (zh) 墨盒和喷墨打印机
CN104723687B (zh) 液体供给单元
CN103203995B (zh) 安装部件、具有安装部件的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系统
JP2011167966A (ja)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03522763B (zh) 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及其盒
CN103476591A (zh) 盒和印刷材料供应系统
CN102381045A (zh) 印刷材料盒及印刷材料供应系统
CN103203997A (zh) 液体消耗装置、液体供应部件以及液体供应系统
EP3348406A1 (en) Waste liquid container and attachment
CN105383179B (zh) 液体供应单元
JPWO2019098287A1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2040711A (ja) 液体消費装置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JP2011173256A (ja)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液体噴射装着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CN105398222B (zh) 液体容纳体、电连接器和液体消耗装置
CN105196702B (zh) 用于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CN203410164U (zh)
CN106457841B (zh) 液体供应单元以及液体消耗系统
CN105751705B (zh) 液体供给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