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1045A - 印刷材料盒及印刷材料供应系统 - Google Patents
印刷材料盒及印刷材料供应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81045A CN102381045A CN2011102662417A CN201110266241A CN102381045A CN 102381045 A CN102381045 A CN 102381045A CN 2011102662417 A CN2011102662417 A CN 2011102662417A CN 201110266241 A CN201110266241 A CN 201110266241A CN 102381045 A CN102381045 A CN 10238104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x
- printing material
- terminal
- contact site
- p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41J2/1753—Details of contacts on the cartridge, e.g. protection of contac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43—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 B41J2/17546—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electronical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41J2002/17573—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using optical means for ink level indication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印刷材料盒及印刷材料供应系统。本发明能够以适当的正确状态安装印刷材料盒,还能够减少由于对印刷材料盒的电路施加高电压而导致的不良情况发生。印刷装置包括盒安装部,所述盒安装部具有在斜面上设置有装置侧端子组的端子台及印刷材料供应管。在装置侧端子组中,设置于Y方向的中央的一个装置侧接地端子比其他多个装置侧端子更突出。印刷材料盒具有电路基板、印刷材料供应口、以及基板设置部,所述基板设置部与将印刷材料供应口的开口面延伸而成的平面成锐角倾斜。电路基板被配置成:当将印刷材料盒安装到盒安装部时,电路基板的所述一个盒侧端子比其他盒侧端子更先接触到装置侧接地端子。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发明主张基于2010年9月3日提出的申请号为2010-197320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公开的全部内容被本发明参照引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材料盒以及包括印刷材料盒和印刷装置的印刷材料供应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印刷材料盒而采用了搭载有存储装置等电路(或电路元件)的印刷材料盒,所述存储装置保存与印刷材料有关的信息(例如墨水余量)。例如参照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011390号公报、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7-230249号公报、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144723号公报。当印刷材料盒安装到印刷装置时,印刷材料盒的多个端子与印刷装置的多个装置侧端子接触,由此印刷装置的电路与印刷材料盒的电路电连接。在安装这样的印刷材料盒时,要求能够以适当的正确姿势安装印刷材料盒。特别是近年来各个端子的大小变小,因此如果不以正确的姿势安装,则会产生印刷材料盒的多个端子与印刷装置的多个装置侧端子不能够正确连接的可能性变高的问题。
另外,当安装印刷材料盒时,存在印刷材料盒的电路被施加不希望的高电压的可能性。当这样的不希望的高电压被施加至印刷材料盒的电路时,有可能在印刷材料盒的电路中产生不良情况。
因此,希望有能够以适当的正确状态安装印刷材料盒的技术、或者能够减少由于对印刷材料盒的电路施加不希望的高电压而导致的不良情况发生的技术。
此外,上述各种问题并不限于印刷材料盒,对于喷射印刷材料以外的其他种类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及用于该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容纳容器(液体容纳体)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适当的正确状态安装印刷材料盒的技术。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少由于对印刷材料盒的电路施加不希望的高电压而导致的不良情况的发生的技术。
适用例1
一种印刷材料盒,被可装卸地安装到印刷装置上,所述印刷装置包括盒安装部,多个印刷材料盒相对于所述盒安装部可装卸,
所述盒安装部包括以与所述多个印刷材料盒分别对应的方式设置并具有斜面的端子台、包括一个装置侧接地端子的装置侧端子组、以及印刷材料供应管,
所述装置侧端子组沿Y方向排列,并且从所述端子台的斜面向+Z方向突出,
所述装置侧端子组中设置在Y方向的中央的一个装置侧接地端子与其他多个装置侧端子相比从所述端子台的斜面进一步向+Z方向突出,
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具有中心轴C、基端部、以及顶端部,所述基端部被固定于所述盒安装部上,
将与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的所述中心轴C平行的轴作为轴Z、将与所述轴Z正交的轴作为轴X、将与所述轴Z及轴X正交的轴作为轴Y、将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的基端部侧作为-Z方向、将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的顶端部侧作为所述+Z方向、将被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上的所述多个印刷材料盒排列的方向作为所述Y方向,
所述印刷材料盒包括:
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在其表面设置有多个盒侧端子,所述盒侧端子具有被构成为与对应的所述装置侧端子接触的接触部;
印刷材料供应口,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被构成为在所述印刷材料盒的-Z方向的顶端部具有与X方向及Y方向平行的开口面,并与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连接;以及
基板设置部,所述电路基板被设置在所述基板设置部上,并且所述电路基板的表面在与将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的开口面延伸而成的平面成锐角倾斜的状态下与所述平面相向,
在设置于所述电路基板的表面的所述多个盒侧端子中,在一个盒侧端子上设置有被构成为与所述一个装置侧接地端子接触的一个接触部,在其他多个盒侧端子上设置有被构成为与所述其他多个装置侧端子接触的其他多个接触部,
所述一个盒侧端子被设置于与CA平面相交的位置,所述CA平面由穿过所述中心轴C并与所述轴X平行的轴A及所述中心轴C形成,
所述电路基板被配置成:当将所述印刷材料盒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与所述其他多个盒侧端子接触到分别对应的所述装置侧端子相比,所述一个盒侧端子更先接触到所述装置侧接地端子。
根据该结构,在电路基板的多个盒侧端子中最先与装置侧接地端子接触的一个盒侧端子位于CA平面上,因此从装置侧接地端子施加到印刷材料盒的力存在于CA平面上。另外,印刷材料供应管的中心轴C也位于相同的CA平面上,因此从印刷材料供应管施加到印刷材料盒的力也存在于CA平面上。这样,当安装印刷材料盒时,从装置侧接地端子及印刷材料供应管施加到印刷材料盒的力都处于CA平面上,因此使印刷材料盒向Y方向(宽度方向)倾斜的力难以作用于印刷材料盒,从而能够以适当的正确状态安装印刷材料盒。另外,多个盒侧端子中的一个盒侧端子相比于电路基板的其他端子更先接触到装置侧接地端子,因此即使对印刷材料盒的电路施加不希望的高电压,该电压也由于接地端子的接地功能而减小。结果,能够减少由于从印刷材料盒的外部施加不希望的高电压而导致的在印刷材料盒的电路上发生不良情况。
适用例2
如适用例1所述的印刷材料盒,其中,
所述电路基板被配置成:当将所述印刷材料盒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所述电路基板的侧面在被设置于所述盒安装部的所述装置侧端子组的两侧部的一对基板引导部件之间被引导。
根据该结构,电路基板的侧面由一对基板引导部件引导,因此能够在将印刷材料盒维持在更适当的正确状态下的同时安装该印刷材料盒。
适用例3
如适用例2所述的印刷材料盒,其中,
所述电路基板被配置成:当将所述印刷材料盒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与所述电路基板的侧面接触到所述一对基板引导部件的时机相比,所述一个盒侧端子更先或者大致同时接触到所述装置侧接地端子。
根据该结构,电路基板的侧面由一对基板引导部件引导,因此印刷材料盒的Y方向的偏差被限制,印刷材料盒被维持在适当的正确状态。
适用例4
如适用例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盒,其中,
所述一个盒侧端子具有在所述印刷材料盒的安装方向上比所述其他多个盒侧端子更长的端子形状。
根据该结构,能够更可靠地进行一个盒侧端子与装置侧接地端子的接触。
适用例5
如适用例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盒,其中,
所述印刷材料盒还包括:
具有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的第一面;
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以及
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相交的第三面,
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相交的位置设置有包括与所述第一面相连的台阶部的悬伸部,
所述基板设置部被设置于所述悬伸部中的比所述台阶部更靠向+Z方向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基板设置部被设置为比台阶部更靠向+Z方向,因此能够减少印刷材料盒的电路基板的盒侧端子由于外部的物体(例如曲别针等文具等)而发生的损坏。
适用例6
如适用例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盒,包括:
具有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的第一面;
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
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相交的第三面,在所述第三面上设置有第一盒侧卡合部,所述第一盒侧卡合部在将所述印刷材料盒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与所述盒安装部的第一装置侧卡合部卡合;
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相交并与所述第三面相对的第四面,在所述第四面上设置有第二盒侧卡合部,所述第二盒侧卡合部在将所述印刷材料盒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与所述盒安装部的第二装置侧卡合部卡合;
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以及所述第三面相交的第五面;以及
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以及所述第三面相交并与所述第五面相对的第六面,
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具有从所述第一面突出的开口部,
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的所述开口面是由所述开口部的顶端规定的面。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第一及第二盒侧卡合部将大致呈长方体形状的印刷材料盒正确地安装到盒安装部。
适用例7
如适用例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盒,其中,
被构成为与所述一个装置侧接地端子接触的所述一个接触部存在于所述印刷材料盒的Y方向的宽度的中心。
根据该结构,从装置侧接地端子施加到电路基板的一个盒侧端子的力施加在印刷材料盒的Y方向的宽度的中心,因此使印刷材料盒向Y方向倾斜的力难以作用于印刷材料盒,从而能够以适当的正确状态安装印刷材料盒。
适用例8
如适用例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盒,其中,
所述电路基板被设置成:所述电路基板的表面相对于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的开口面以25度至40度的角度倾斜。
根据该结构,电路基板的表面被设置为相对于印刷材料供应口的开口面成25度以上,因此能够充分确保当安装印刷材料盒时,装置侧端子对电路基板的盒侧端子的擦拭量。另外,电路基板的表面的角度被设置为相对于印刷材料供应口的开口面成40度以下,因此作为从装置侧接地端子施加到电路基板的+Z方向的力,能够施加使印刷材料盒向+Z方向移动的充分的力。
适用例9
如适用例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盒,其中,
接地用的所述一个接触部、所述其他多个接触部中高电压施加用的一对第一接触部、以及所述其他多个接触部中第一低电压施加用的一对第二接触部以沿Y方向排列成1列的方式排列,
所述一对第一接触部被配置于最外侧,所述一对第二接触部被配置于所述一对第一接触部之间,所述一个接触部被配置于所述一对第二接触部之间。
根据该结构,能够获得以下效果。
(效果A-1)被施加低电压的低电压施加用接触部被夹在被施加高电压的高电压施加用接触部与接地用接触部之间,因此即使以跨越被施加高电压的高电压端子及被施加低电压的低电压端子的方式附着杂物或墨水从而成为高电压被施加在低电压端子上的状态,也由于接地用接触部比其他接触部更先接触到装置侧接地端子,因此能够降低在低电压端子上施加不希望的高电压的可能性。结果,与低电压端子连接的电路变得不容易被破坏。这样的电路不但包括形成在印刷材料盒的电路基板上的电路,也包括形成在电路基板以外的部位的电路、例如形成在印刷装置侧的电路。
(效果A-2)当假设低电压端子及接地端子与存储装置连接时,无论不希望的高电压是否施加到这些端子上,存储装置均变得不容易被破坏。即,不但能够如效果A-1那样减小不希望的高电压被施加到存储装置上而破坏存储装置的可能性,还能够减少存储装置被静电破坏。
此外,成为附着杂物或墨水从而高电压被施加在低电压端子上的状态的问题是在高电压端子与低电压端子因杂物或墨水而短路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乍看之下感觉只需注意电路基板的端子的位置,而无需考虑接触部的位置。但是实际上,在电路基板的接触部与印刷装置侧的端子之间及其周边形成有微小的空间,因此墨水容易由于毛细管现象而被吸聚。另外,在电路基板的接触部与印刷装置侧的端子接触时,杂物容易由于摩擦导致的静电而被吸聚。因此,注意电路基板的接触部的位置是重要的。另外,如果注意电路基板的接触部的位置,则包含所述接触部的端子的形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自由地设计,从而提高了设计端子形状的自由度。
适用例10
如适用例9所述的印刷材料盒,其中,
所述多个盒侧端子的多个接触部以沿Y方向排列成2列的方式排列,
所述一个接触部、所述一对第一接触部、以及所述一对第二接触部被设置于所述2列中的-Z方向侧的第一列,
所述其他多个接触部中过电压检测用的一对第三接触部以及剩下的接触部中第二低电压施加用的至少一个接触部被设置于所述2列中的+Z方向侧的第二列,
在所述第二列中,所述一对第三接触部被配置于最外侧,所述至少一个接触部被配置于所述一对第三接触部之间,所述第三接触部被设置成:所述第三接触部在Y方向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和所述第一接触部相邻的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
此外,“-Z方向侧的第一列”是指2列中位于更靠向-Z方向的位置的列,“+Z方向侧的第二列”是指2列中位于更靠向+Z方向的位置的列。因为电路基板倾斜,所以这2列在X方向的位置彼此不同,但只要是在Z方向上处于如上所述的关系的列即可。根据该结构,能够获得以下效果。
(效果B-1)在Y方向的位置关系中,过电压检测用接触部被夹在高电压施加用接触部之间,并且低电压施加用接触部被夹在过电压检测用接触部之间,因此即使以跨越被施加高电压的高电压端子及被施加低电压的低电压端子的方式附着杂物或墨水从而成为高电压被施加在低电压端子上的状态,也能够通过介于所述高电压端子及所述低电压端子之间的过电压检测用的端子检测出该状态,并停止施加高电压。因此能够降低在低电压端子上施加不希望的高电压的可能性,从而与低电压端子连接的电路变得不容易被破坏。当假设低电压端子与存储装置连接时,存储装置变得不容易被破坏。
(效果B-2)杂物或墨水可能沿各种各样的方向附着。另外,杂物或墨水附着的面积也被认为是各种各样的。但是,根据适用例10的结构,在杂物或墨水跨越高电压端子及低电压端子而附着的情况下,有非常高的概率也跨越过电压检测用的端子而附着。因此,能够以非常高的概率获得上述效果B-1。
(效果B-3)当杂物在不跨越过电压检测用的端子的状态下大致笔直地在Y方向上附着时,不能够获得上述效果B-1及B-2。例如,存在以下的情况:订书钉那样的细长金属在不跨越过电压检测用的端子的状态下,以跨越高电压端子及低电压端子(包含第一低电压施加用接触部的端子)的方式附着。但是,这样的细长杂物也跨越接地端子而附着的可能性大。正如在适用例9的效果中说明的那样,如果杂物跨越接地端子,则接地端子与其他端子相比更先接触到装置侧接地端子,因此能够降低在低电压端子上施加不希望的高电压的可能性。
(效果的总结)如上所述,根据适用例10的结构,无论以怎样的状态附着杂物,都能够以极高的概率避免由施加不希望的高电压而导致的电路的破坏(在低电压端子与存储装置连接的情况下为存储装置的破坏)。
适用例11
一种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多个印刷材料盒;以及
包括安装有所述多个印刷材料盒的盒安装部的印刷装置,
所述盒安装部包括以与所述多个印刷材料盒分别对应的方式设置并具有斜面的端子台、包括一个装置侧接地端子的装置侧端子组、以及印刷材料供应管,
所述装置侧端子组沿Y方向排列,并且从所述端子台的斜面向+Z方向突出,
所述装置侧端子组中设置在Y方向的中央的一个装置侧接地端子与其他多个装置侧端子相比从所述端子台的斜面进一步向+Z方向突出,
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具有中心轴C、基端部、以及顶端部,所述基端部被固定于所述盒安装部上,
将与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的所述中心轴C平行的轴作为轴Z、将与所述轴Z正交的轴作为轴X、将与所述轴Z及轴X正交的轴作为轴Y、将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的基端部侧作为-Z方向、将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的顶端部侧作为所述+Z方向、将被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上的所述多个印刷材料盒排列的方向作为所述Y方向。
在该结构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适用例1~10相同的效果。
适用例12
如适用例11所述的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其中,
所述印刷材料盒还包括:
在所述X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
第一盒侧卡合部,所述第一盒侧卡合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并与所述盒安装部的第一装置侧卡合部卡合;以及
第二盒侧卡合部,所述第二盒侧卡合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并且与所述盒安装部的第二装置侧卡合部卡合,
所述装置侧接地端子的施加力及所述电路基板的表面对所述基板设置部的安装角度以如下方式设定:当在半卡合状态下使用者的手离开了所述印刷材料盒时,所述装置侧端子组中的仅所述装置侧接地端子将所述电路基板推向+Z方向,从而第一端面向+Z方向返回,所述半卡合状态是指:当安装所述印刷材料盒时,所述第二盒侧卡合部与所述第二装置侧卡合部已卡合,并且在所述第一盒侧卡合部与所述第一装置侧卡合部完成卡合从而所述印刷材料盒的铅垂方向的运动被限制之前的状态。
根据该结构,即使当假设使用者进行了误操作时,也能够防止印刷材料盒被维持在半卡合状态。
适用例13
一种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包括:多个印刷材料盒;以及具有安装了所述多个印刷材料盒的盒安装部的印刷装置,
所述盒安装部包括以与所述多个印刷材料盒分别对应的方式设置并具有斜面的端子台、设置于所述端子台的装置侧端子组、以及印刷材料供应管,
所述装置侧端子组沿Y方向排列,并且从所述端子台的斜面向+Z方向突出,
所述装置侧端子组中设置在Y方向的中央的一个装置侧接地端子与其他多个装置侧端子相比从所述端子台的斜面进一步向+Z方向突出,
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具有中心轴C、基端部、以及顶端部,所述基端部被固定于所述盒安装部上,
将与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的所述中心轴C平行的轴作为轴Z、将与所述轴Z正交的轴作为轴X、将与所述轴Z及轴X正交的轴作为轴Y、将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的基端部侧作为-Z方向、将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的顶端部侧作为+Z方向、将被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上的所述多个印刷材料盒排列的方向作为Y方向,
所述印刷材料盒分别包括:
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在其表面设置有多个盒侧端子,所述盒侧端子具有与对应的所述装置侧端子接触的接触部;
印刷材料供应口,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在所述印刷材料盒的-Z方向的顶端部具有与X方向及Y方向平行的开口面,并与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连接;以及
基板设置部,所述电路基板被设置在所述基板设置部上,并且所述电路基板的表面在与将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的开口面延伸而成的平面成锐角倾斜的状态下与所述平面相向,
在设置于所述电路基板的表面的所述多个盒侧端子中,在一个盒侧端子上设置有与所述装置侧接地端子接触的一个接触部,在其他多个盒侧端子上设置有与所述其他多个装置侧端子接触的其他多个接触部,
所述一个盒侧端子被设置于与CA平面相交的位置,所述CA平面由穿过所述中心轴C并与所述轴X平行的轴A及所述中心轴C形成,
所述电路基板被配置成:当将所述印刷材料盒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与所述其他多个盒侧端子接触到分别对应的所述装置侧端子相比,所述一个盒侧端子更先接触到所述装置侧接地端子,
所述盒安装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侧端子组的两侧部的一对基板引导部件、以及一对纵引导部件,
所述电路基板在所述电路基板的两个侧面中比所述一个盒侧端子更靠向Z方向的位置具有与所述盒安装部的所述一对纵引导部件对应设置的一对纵引导壁部件,
所述电路基板被配置成:当将所述印刷材料盒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所述电路基板的侧面在所述一对基板引导部件之间被引导,并且所述电路基板被配置成:当将所述印刷材料盒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与所述电路基板的侧面接触到所述一对基板引导部件的时机相比,所述一个盒侧端子更先或者大致同时接触到所述装置侧接地端子,
所述印刷材料盒被构成为当被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经过如下过程安装:
(a)所述一对纵引导壁部件的-Z方向的顶端侧的边缘部与所述一对纵引导部件的+Z方向的顶端部接触,同时所述印刷材料盒向-Z方向前进而被插入;
(b)在所述一对纵引导壁部件与所述一对纵引导部件接触同时开始向-Z方向前进之后,且所述电路基板的侧面与所述一对基板引导部件接触之前,所述一个盒侧端子与所述装置侧接地端子接触;以及
(c)所述电路基板的侧面与所述一对基板引导部件接触,同时所述印刷材料盒向-Z方向前进而被插入。
根据该结构,与上述适用例1相同,当安装印刷材料盒时,从装置侧接地端子及印刷材料供应管施加到印刷材料盒的力都处于CA平面上,因此使印刷材料盒向Y方向(宽度方向)倾斜的力难以作用于印刷材料盒,从而能够以适当的正确状态安装印刷材料盒。另外,多个盒侧端子中的一个盒侧端子相比于电路基板的其他端子更先接触到装置侧接地端子,因此即使对印刷材料盒的电路施加外部的高电压,该电压也由于接地端子的接地功能而减小。结果,能够减少由于从印刷材料盒的外部施加的高电压而导致的在印刷材料盒的电路上发生不良情况。另外,与适用例2相同,电路基板的侧面由一对基板引导部件引导,因此能够在将印刷材料盒维持在更适当的正确状态下的同时安装该印刷材料盒。此外,与适用例3相同,电路基板的侧面由一对基板引导部件引导,因此印刷材料盒的Y方向的偏差被限制,印刷材料盒被维持在适当的正确状态。此外,根据适用例13的结构,通过经由过程(a),即,一对纵引导壁部件的-Z方向的顶端侧的边缘部与一对纵引导部件的+Z方向的顶端部接触,同时印刷材料盒向-Z方向前进而被插入,能够使印刷材料盒沿着电路基板的盒侧端子与对应的装置侧端子正确接触的路径插入。另外,通过过程(b)、过程(c),在限制印刷材料盒的Y方向的偏差的同时能够将印刷材料盒维持在适当的正确状态。
适用例14
如适用例13所述的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其中,
所述盒安装部还包括一对横引导部件,
所述基板设置部在所述电路基板的两个侧面中比所述一个盒侧端子更靠向+Z方向的位置具有与所述一对横引导部件对应设置的一对横引导壁部件,
所述印刷材料盒被构成为:当被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在所述过程(a)之前,所述一对横引导壁部件的外表面被所述一对横引导部件的内表面引导。
根据该结构,一对横引导壁部件的外表面由一对横引导部件的内表面引导,因此印刷材料盒在Y方向上大的偏移被限制,并且在随后的过程中,能够在将印刷材料盒维持在适当的正确状态下的同时安装该印刷材料盒。
适用例15
如适用例14所述的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其中,
所述基板设置部在所述一对纵引导壁部件及所述一对横引导壁部件之间具有露出所述电路基板的两侧面的切口部,所述盒安装部的所述一对基板引导部件被构成为与在所述切口部露出的所述电路基板的侧面相接。
根据该结构,一对基板引导部件在与在切口部露出的电路基板的侧面相接的同时引导电路基板,因此能够将印刷材料盒中特别是电路基板的附近部分维持在正确的姿势。
适用例16
如适用例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其中,
所述印刷材料盒还包括:
具有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的第一面;
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以及
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相交的第三面,
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相交的位置设置有包括与所述第一面相连的台阶部的悬伸部,
所述基板设置部被设置于所述悬伸部中的比所述台阶部更靠向+Z方向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基板设置部被设置于比台阶部更靠向+Z方向的位置,因此能够减少印刷材料盒的电路基板的盒侧端子由于外部的物体(例如曲别针等文具等)而发生的损坏。
适用例17
如适用例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其中,
所述印刷材料盒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第一面相交的位置具有嵌合部,
所述盒安装部具有与所述印刷材料盒的嵌合部对应的装置侧嵌合部,
所述印刷材料盒当被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至少在所述过程(C)中,通过开始进行所述嵌合部与所述装置侧嵌合部之间的嵌合,来引导所述印刷材料盒。
根据该结构,通过印刷材料盒的嵌合部与装置侧嵌合部的嵌合,能够将印刷材料盒在正确的姿势下安装到正确的安装位置。
适用例18
如适用例1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其中,
所述印刷材料盒还包括:
具有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的第一面;
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
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相交的第三面,在所述第三面上设置有第一盒侧卡合部,所述第一盒侧卡合部在将所述印刷材料盒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与所述盒安装部的第一装置侧卡合部卡合;
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相交并与所述第三面相对的第四面,在所述第四面上设置有第二盒侧卡合部,所述第二盒侧卡合部在将所述印刷材料盒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与所述盒安装部的第二装置侧卡合部卡合;
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以及所述第三面相交的第五面;以及
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以及所述第三面相交并与所述第五面相对的第六面,
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具有从所述第一面突出的开口部,
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的所述开口面是由所述开口部的顶端规定的面。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第一及第二盒侧卡合部将大致呈长方体形状的印刷材料盒正确地安装到盒安装部。
适用例19
如适用例1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其中,
与所述一个装置侧接地端子接触的所述一个接触部存在于所述印刷材料盒的Y方向的宽度的中心。
根据该结构,从装置侧接地端子施加到电路基板的一个盒侧端子的力施加在印刷材料盒的Y方向的宽度的中心,因此使印刷材料盒向Y方向倾斜的力难以作用于印刷材料盒,从而能够以适当的正确状态安装印刷材料盒。
适用例20
如适用例13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其中,
所述电路基板被设置成:所述电路基板的表面相对于将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的开口面延伸而成的平面以25度至40度的角度倾斜。
根据该结构,电路基板的表面被设置为相对于印刷材料供应口的开口面成25度以上,因此能够充分确保当安装印刷材料盒时,装置侧端子对电路基板的盒侧端子的擦拭量。另外,电路基板的表面的角度被设置为相对于印刷材料供应口的开口面成40度以下,因此作为从装置侧接地端子施加到电路基板的+Z方向的力,能够施加使印刷材料盒向+Z方向移动的充分的力。
适用例21
如适用例13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其中,
接地用的所述一个接触部、所述其他多个接触部中高电压施加用的一对第一接触部、以及所述其他多个接触部中第一低电压施加用的一对第二接触部以沿Y方向排列成1列的方式排列,
所述一对第一接触部被配置于最外侧,所述一对第二接触部被配置于所述一对第一接触部之间,所述一个接触部被配置于所述一对第二接触部之间。
根据该结构,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效果A-1)被施加低电压的低电压施加用接触部被夹在被施加高电压的高电压施加用接触部与接地用接触部之间,因此即使以跨越被施加高电压的高电压端子及被施加低电压的低电压端子的方式附着杂物或墨水从而成为高电压被施加在低电压端子上的状态,也由于接地用接触部比其他接触部更先接触到装置侧接地端子,因此能够降低在低电压端子上施加不希望的高电压的可能性。结果,与低电压端子连接的电路变得不容易被破坏。这样的电路不但包括形成在印刷材料盒的电路基板上的电路,也包括形成在电路基板以外的部位的电路、例如形成在印刷装置侧的电路。
(效果A-2)当假设低电压端子及接地端子与存储装置连接时,无论不希望的高电压是否施加到这些端子上,存储装置都变得不容易被破坏。即,不但能够如效果A-1那样减小不希望的高电压被施加到存储装置上而破坏存储装置的可能性,还能够减少存储装置被静电破坏。
此外,成为附着杂物或墨水从而高电压被施加在低电压端子上的状态的问题是在高电压端子与低电压端子因杂物或墨水而短路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乍看之下感觉只需注意端子的位置,而无需考虑接触部的位置。但是实际上,在接触部与印刷装置侧的端子之间及其周边形成有微小的空间,因此墨水容易由于毛细管现象而被吸聚。另外,在接触部与印刷装置侧的端子接触时,杂物容易由于摩擦导致的静电而被吸聚。因此,注意接触部的位置是重要的。另外,如果注意接触部的位置,则包含所述接触部的端子的形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自由地设计,从而提高了设计端子形状的自由度。
适用例22
如适用例21所述的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盒侧端子的多个接触部以沿Y方向排列成2列的方式排列,
所述一个接触部、所述一对第一接触部、以及所述一对第二接触部被设置于所述2列中的-Z方向侧的第一列,
所述其他多个接触部中过电压检测用的一对第三接触部以及剩下的接触部中第二低电压施加用的至少一个接触部被设置于所述2列中的+Z方向侧的第二列,
在所述第二列中,所述一对第三接触部被配置于最外侧,所述至少一个接触部被配置于所述一对第三接触部之间,所述第三接触部被设置成:所述第三接触部在Y方向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和所述第一接触部相邻的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
此外,“-Z方向侧的第一列”是指2列中位于更靠向-Z方向的位置的列,“+Z方向侧的第二列”是指2列中位于更靠向+Z方向的位置的列。因为电路基板倾斜,所以这2列在X方向的位置彼此不同,但只要是在Z方向上处于如上所述的关系的列即可。根据该结构,能够获得以下效果。
(效果B-1)在Y方向的位置关系中,过电压检测用接触部被夹在高电压施加用接触部之间,并且低电压施加用接触部被夹在过电压检测用接触部之间,因此即使以跨越被施加高电压的高电压端子及被施加低电压的低电压端子的方式附着杂物或墨水从而成为高电压被施加在低电压端子上的状态,也能够通过介于所述高电压端子及所述低电压端子之间的过电压检测用的端子检测出该状态,并停止施加高电压。因此能够降低在低电压端子上施加不希望的高电压的可能性,从而与低电压端子连接的电路变得不容易被破坏。当假设低电压端子与存储装置连接时,存储装置变得不容易被破坏。
(效果B-2)杂物或墨水可能沿各种各样的方向附着。另外,杂物或墨水附着的面积也被认为是各种各样的。但是,根据适用例22的结构,在杂物或墨水跨越高电压端子及低电压端子而附着的情况下,有非常高的概率也跨越过电压检测用的端子而附着。因此,能够以非常高的概率获得上述效果B-1。
(效果B-3)当杂物在不跨越过电压检测用的端子的状态下在Y方向上大致笔直地附着时,不能够获得上述效果B-1及B-2。例如,存在以下的情况:订书钉这样的细长金属在不跨越过电压检测用端子的状态下,以跨越高电压施加用端子及低电压施加用端子(包含第一低电压施加用接触部的端子)的方式附着。但是,这样的细长杂物也跨越接地端子而附着的可能性大。正如在适用例21的效果中说明的那样,如果杂物跨越接地端子,则接地端子与其他端子相比更先接触到装置侧接地端子,因此能够降低在低电压端子上施加不希望的高电压的可能性。
(效果的总结)如上所述,根据适用例22的结构,无论杂物以怎样的状态附着,都能够以极高的概率避免由施加不希望的高电压而导致的电路的破坏(在低电压施加用端子与存储装置连接的情况下为存储装置的破坏)。
适用例23
如适用例13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其中,
所述印刷材料盒还包括:
在所述X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
第一盒侧卡合部,所述第一盒侧卡合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并与所述盒安装部的第一装置侧卡合部卡合;以及
第二盒侧卡合部,所述第二盒侧卡合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并且与所述盒安装部的第二装置侧卡合部卡合,
所述装置侧接地端子的施加力及所述电路基板的表面对所述基板设置部的安装角度以如下方式设定:当在半卡合状态下使用者的手离开了所述印刷材料盒时,所述装置侧端子组中的仅所述装置侧接地端子将所述电路基板推向+Z方向,从而第一端面向+Z方向返回,所述半卡合状态是指:当安装所述印刷材料盒时,所述第二盒侧卡合部与所述第二装置侧卡合部已卡合,并且在所述第一盒侧卡合部与所述第一装置侧卡合部完成卡合从而所述印刷材料盒的铅垂方向的运动被限制之前的状态。
根据该结构,当假设使用者进行了误操作时,也能够防止印刷材料盒被维持在半卡合状态。
此外,本发明能够以各种方式实现,例如能够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液体盒、液体容纳体、印刷材料盒、印刷材料容纳体、盒接合器、电路基板、印刷装置、液体喷射装置、包括印刷装置及印刷材料盒的印刷材料供应系统、以及包括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盒的液体供应系统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印刷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保持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盒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A~图4D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盒的结构的图;
图5A~图5D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盒的结构的图;
图6A和图6B是电路基板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墨盒的基板与印刷装置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8A是保持器的说明图;
图8B是保持器的说明图;
图8C是保持器的说明图;
图8D是保持器的说明图;
图9是图8A的C-C剖面图;
图10是端子台的立体图;
图11A和图11B是将盒安装到保持器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12A和图12B是将盒安装到保持器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13A~图13C是放大表示在盒安装时装置侧端子逐渐接触到基板的端子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14A~图14E是表示异物附着在电路基板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5A和图15B是盒安装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6A是表示从保持器卸下盒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16B是表示从保持器卸下盒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16C是表示从保持器卸下盒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16D是表示从保持器卸下盒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保持器的图;
图1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端子台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四个种类的引导用部件的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20A1~图20B2是表示安装时盒被引导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21A1~图21B2是表示安装时盒被引导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25是表示基板倾斜角度与由装置侧接地端子产生的上推力的关系的图;
图26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墨盒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墨盒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墨盒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9A~图29H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墨盒的结构的概念图;
图30A~图30C是表示电路基板的端子形状的变形例的图。
标号说明
10:墨盒;
12:送纸辊;
14:托架马达;
16:驱动带;
20:保持器(盒安装部);
25a~25f:壁面部;
25a:装置侧底面壁部;
25b:卡合部侧壁面部;
25c:相对壁面部;
25e:第一装置侧侧面壁部;
25f:第二装置侧侧面壁部;
30:托架;
32:印刷头;
40:控制部;
42:挠性电缆;
90:光学检测装置;
92:发光元件;
94:受光元件;
100:墨水容纳部(容器主体);
100Ac~100Ae:接合器;
100Bc~100Be:墨水容纳部;
101:底面(第一面);
102:上面(第二面、顶面);
103:正面(第三面、前面);
104:背面(第四面、后面);
105:左侧面(第五面);
106:右侧面(第六面);
107c:开口;
108:墨水室;
110:墨水供应口;
110p:开口面;
110x:轴线;
112:泡沫;
114:墨水流通流路;
116:开口部(突出开口部);
118:台阶部;
120:杆(杆部件);
122:卡合解除部;
122t:第一侧面;
122u:第二侧面;
124:卡合突起(弹性限制部);
140:切口槽(嵌合凹部);
160:卡合突起;
166w:旋转支点;
170:棱镜;
170f:反射面;
170t:棱镜单元;
180:基板设置部;
182:纵引导壁部件;
184:横引导壁部件;
186:切口部;
188:台阶部;
188e:台阶部;
189:底面;
190:悬伸部;
200t:引导槽;
200ta:上端;
200tb:下端;
200tu:下部引导槽;
202:卡合孔;
212:变形部;
213:壁部;
216:立起设置壁部;
216s:上部面;
216sp:空间部;
216t:延伸面;
216u:相对面;
216w:旋转支点;
240:墨水供应管;
240t:过滤器;
242:密封部件(弹性部件);
260:装置侧卡合部;
270:嵌合肋;
290:通孔;
400:电路基板;
401:凸起槽;
402:凸起孔;
403:存储装置;
410~490:端子;
500:端子台;
502:斜面;
504:基板引导部件;
510~590:装置侧端子;
610:纵引导部件;
620:横引导部件;
700:主控制电路;
710:CPU;
720:存储器;
740:电源电路;
741:第一电源;
742:第二电源;
800:副控制电路;
801:存储器控制电路;
802:盒检测电路;
804:过电压检测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印刷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在图1中,描绘有彼此正交的XYZ轴。图1的XYZ轴与其他图的XYZ轴对应。以下所示的图也根据需要标记有XYZ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印刷装置的使用姿势下,Z轴方向为铅垂方向,印刷装置的X轴方向的面为正面。该印刷装置为面向个人的小型喷墨式打印机,具有副扫描输送机构、主扫描输送机构、以及头驱动机构。副扫描输送机构使用以未图示的送纸马达为动力的送纸辊12沿副扫描方向运送印刷用纸P。主扫描输送机构使用托架马达14的动力来使与驱动带16连接的托架30沿主扫描方向往复运动。印刷装置的主扫描方向为Y轴方向,副扫描方向为X轴方向。头驱动机构对托架30具有的印刷头32进行驱动从而执行墨水的喷出及墨点的形成。印刷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上述各机构的控制部40。控制部40经由挠性电缆42与托架30连接。
托架30包括保持器20及印刷头32。保持器20被构成为能够安装多个盒,并被配置于印刷头32的上侧。安装于保持器20的盒沿Y方向排列。保持器20也称作“盒安装部”。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四个盒能够独立地安装于保持器20,例如,黑色、黄色、品红色、青色这四种盒被各安装一个。盒的安装方向为-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铅垂向下方向)。此外,作为保持器20,还可以利用能够安装除此以外的任意多种盒的保持器。在保持器20上没有设置罩(盖)。在印刷头32的上部,配置有用于从盒向印刷头32供应墨水的墨水供应管240。如该印刷装置那样,由使用者更换的盒被安装于印刷头的托架上的盒安装部(保持器)的印刷装置的类型称作“上架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及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以Z轴为铅垂方向,但并不限于此。Z轴(印刷材料供应管240的中心轴C)也可以是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
图2是安装有盒10的保持器20的外观立体图。为了容易说明,图2示出了在保持器20上安装了一个盒10的情形。
保持器20具有能够分别安装一个盒10的四个沟槽。在保持器20的各沟槽上,设置有墨水供应管240。关于保持器20的结构,在后面使用图8A~图9等更详细地进行说明,但如这些图中的图9所示,墨水供应管240具有与Z轴平行的中心轴C。另外,墨水供应管240具有基端部240b及顶端部240h,基端部240b被固定于保持器20。墨水供应管240的基端部240b侧为-Z方向,顶端部240h侧为+Z方向。再次返回到图2继续进行说明。盒10内部的墨水经由墨水供应管240被供应至印刷头32。在墨水供应管240的周围设置有弹性部件242,所述弹性部件242用于密封盒10的墨水供应口,以使墨水不泄露到外部。盒10具有作为进行弹性变形的弹性部的杆120(杆部件)。使用者通过对杆120进行操作能够从保持器20上卸下盒10。此外,对保持器20装卸盒10的操作的详细情况后述。
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盒10的立体图。将盒10安装到保持器20时的安装方向SD为-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铅垂向下方向)。在此,当实际将盒10插入保持器20时,盒10的姿势未必总是与Z轴平行。如后面说明的图11A~图12B所示,在想要将盒10安装到保持器20的中途的阶段,也有时使盒10的姿势相对于Z轴倾斜。但是,在安装前及安装后的状态下,墨水供应口110接受具有与Z轴平行的中心轴C的印刷材料供应管240,从而盒10的姿势被印刷材料供应管240限制。因此,能够将盒10在-Z方向上安装到保持器20。该盒10包括容纳墨水的墨水容纳部100(也称作“墨水容纳容器”或“框体”)、及电路基板400(也简称为“基板”)。在墨水容纳部100的内部,形成有容纳墨水的墨水室108。墨水容纳部100具有整体呈大致长方体的形状,包括底面101(第一面)、上面102(第二面)、正面103(第三面)、背面104(第四面)、左侧面105(第五面)以及右侧面106(第六面)这六个面。此外,各面的称呼(“底面”或“上面”等)示出了在下述姿势下从印刷装置的正面侧观察盒10时的各面的位置:所述姿势是与在盒10被安装于保持器20的状态下的盒10的姿势相同的正立姿势。此外,正面103是将盒10安装于保持器20时与使用者相向的面。但是,根据保持器的结构,侧面103~106的位置关系有可能发生变化。例如,也存在第四~第六面104、105、106中的任一面成为正面的情况。另外,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将盒不从铅垂方向、而从水平方向插入的类型的打印机。在该情况下,第一面101及第二面102成为侧面。此外,各面101~106分别由面状的部件构成,因此也可以称作“面部件”或者“壁部件”。墨水容纳部100由树脂形成,并且被构成为多个部件的组合体。此外,六个面101~106中的一部分(例如左侧面105或者右侧面106)也可以由树脂膜形成。
在底面101上形成有当盒10被安装于保持器20时与印刷装置的墨水供应管240连接的墨水供应口110。在使用前的状态下,墨水供应口110的开口也可以由帽或膜等封住。上面102是与底面101相对的面。正面103是与底面101及上面102相交的面。在正面103上设置有杆120。在杆120上设置有卡合解除部122及卡合突起124(第一盒侧卡合部)。该杆120在从保持器20装卸盒10时使用。即,使用者通过按压杆120,能够使卡合突起124与保持器20的卡合部(第一装置侧卡合部)机械地卡合或者解除该卡合。换而言之,卡合突起124具有通过与对应的装置侧卡合部卡合,将盒10维持为安装状态的功能。杆120能够省略,但在省略了杆120的情况下也优选将卡合突起124(第一盒侧卡合部)设置在盒上。在背面104上设置有卡合突起160(第二盒侧卡合部)。该卡合突起160也具有与保持器20的卡合部(第二装置侧卡合部)卡合从而将盒10维持为安装状态的功能。左侧面105是与底面101、上面102、以及正面103相交的面。右侧面106是与左侧面105相对并且与底面101、上面102、以及正面103相交的面。此外,在该正立的姿势下,盒10的长度(X方向的尺寸)最大,高度(Z方向的尺寸)次大,宽度(Y方向的尺寸)最小。因此,在上述六个面中,左侧面105及右侧面106最大,底面101及上面102次大,正面103及背面104最小。但是,这些面的大小关系并没有被限定,而是可以任意地变更。例如,也可以使用整体接近立方体的墨水容纳部。
在底面101与正面103相交的位置(即墨水容纳部100的正面下端的拐角部)形成有基板设置部180,在该基板设置部180上设置有基板400。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设置部180被构成为相对于底面101倾斜的斜面。更详细地说,在底面101的正面103侧的端部设置有包括基板设置部180及台阶部188的悬伸部190。台阶部188是从底面101向上方立起的部分。基板设置部180被设置于台阶部188的上方的位置。换而言之,悬伸部190包括从底面101向上方立起的台阶部188及设置于台阶部188的上方的基板设置部180。此外,基板设置部180也可以考虑设置在正面103的下端。电路基板400在其基板表面向下的状态下被设置在基板设置部180上。基板设置部180的斜面是相对于开口面(与XY平面平行的面)倾斜的面,所述开口面是由墨水供应口110的顶端规定的假想的平面。
在基板设置部180的左右侧面(±Y方向的侧面)上设置有一对纵引导壁部件182(第一壁部件)及一对横引导壁部件184(第二壁部件)。一对纵引导壁部件182是被设置为在电路基板400的两个侧面中比电路基板400的接地端子(后述)更靠下方的位置覆盖电路基板400的两个侧面的一部分的部件。另外,一对纵引导壁部件182的下方侧的边缘部的一部分位于比电路基板400的基板表面更靠向-Z方向侧(在本实施方式中铅垂下方侧)的位置。一对横引导壁部件184是被设置为在比电路基板400的接地端子更靠向+Z方向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方)的位置覆盖电路基板400的两个侧面的一部分的部件。在一对纵引导壁部件182及一对横引导壁部件184之间设置有切口部186。在该切口部186处,电路基板400的两个侧面露出。纵引导壁部件182及横引导壁部件184也可以构成为一个板状部件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在电路基板400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一个板状部件即可。所述一对纵引导壁部件182、一对横引导壁部件184以及切口部186在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安装盒10时被保持器20的对应的引导部件引导,由此盒10以正确的姿势被安装。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没有利用这样的引导功能,所以能够省略这些部分182、184、以及186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设置于基板设置部180的下方的台阶部188具有防止设置于电路基板400的基板表面的端子410~490(图6A)被误损坏的功能。即,假如没有台阶部188,则基板设置部180及电路基板400被配置在非常靠近底面101的位置上。因此,在将盒10以正立的姿势置于桌上的情况等下,某些物体(例如曲别针等文具等)碰撞底面101及位于其附近的电路基板400的端子,从而端子发生损坏。另一方面,如果有台阶部188,则位于桌上的外部物体碰撞位于台阶部188的更上方的电路基板400的可能性变低。因此,能够降低误损坏设置于电路基板400的基板表面的端子410~490的可能性。
图4A、图4B、图4C、以及图4D是盒10的左视图、主视图、后视图、以及仰视图。图5A是图4B的A-A剖面图。图5B及图5C是用于对墨水余量的检测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在图5B及图5C中示出了图5A的B-B剖面。
如图4A所示,在底面101上设置有使墨水室108的墨水向外部流通的墨水供应口110。墨水供应口110被设置在底面101的部分中比正面103更靠向背面104的部分。如图4A及图4D所示,墨水供应口110具有海绵状的泡沫112、墨水流通流路114、以及从底面101突出的开口部116(筒状开口部)。泡沫112被设置在墨水流通流路114的出口,具有防止墨水从墨水流通流路114不慎漏出的功能。
墨水供应管240的轴线C(参照图9)与墨水供应口110的开口部116垂直相交。该轴线C穿过墨水供应口110的开口部116的Y方向的中心。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轴线C与穿过墨水供应口110的开口部116的重心的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铅垂方向)的轴线110x一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轴线110x位于盒10的Y方向的宽度的中央。通常,开口部116被设计为:当从+Z方向观察所述开口部116时,所述开口部116具有相对于X方向的轴及Y方向的轴线对称的轮廓(圆形、椭圆、长圆、正方形、长方形、弄圆了长方形的角的形状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116的轮廓为椭圆。在该情况下,“开口部的Y方向的中心”是指开口部116的轮廓形状的Y方向的对称轴的中心。另外,“开口部的中心”是指开口部116的轮廓形状的重心。但是,也存在开口部116的轮廓形状并非线对称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设想与开口部的轮廓外接的线对称的假想轮廓形状(例如长方形),能够从该线对称的轮廓形状确定“开口部的Y方向的中心”、及“开口部的中心”。
由墨水供应口110的开口部116的顶端规定的面(称作“开口面”)及将开口面延伸而成的平面110p与X轴(X方向)及Y轴(Y方向)平行,也就是说,与XY平面平行。另外,墨水供应口110的开口面及将其延伸而成的平面110p与墨水供应管240的中心轴C正交。另外,墨水供应口110的开口面及将其延伸而成的平面110p与穿过墨水供应口110的中心的Z方向的轴线110x正交。
如图4A、图4D以及图5A所示,在底面101上还配置有棱镜单元170t。棱镜单元170t由透光性树脂(例如聚丙烯)形成。如图5A~图5C所示,棱镜单元170t具有用于检测墨水余量的棱镜170。棱镜170为等腰直角三棱柱形状,并被配置为反射面170f位于墨水室108内。另外,如图5A所示,棱镜170被设置于底面101的内表面的正面103侧的端部。另外,棱镜170被配置为与和X方向平行的内表面101a及与Z方向平行的内表面101b二者都相接。通过这样配置,能够防止从底面101朝向墨水供应口110的墨水由于在棱镜170与盒10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S(参照作为比较例的图5D)而被堵住。由此,能够减少滞留于墨水室108的墨水余量,能够高效率地消耗墨水。
如图5B、图5C所示,在印刷装置上设置有光学检测装置90,从其发光部92照射出的光入射到棱镜170。棱镜170的光的反射状态根据与反射面170f接触的流体的折射率而不同。如图5B所示,当墨水余量减少到反射面170f与空气接触的程度时,从发光元件92照射出的光由棱镜170的反射面170f反射,并入射到受光元件94。另一方面,如图5C所示,当存在于墨水容纳室108内的墨水达到反射面170f与墨水IK接触的程度时,从发光元件92照射出的光穿过反射面170f,在墨水IK内被吸收。即,通过测定入射到受光元件94的光,能够检测墨水余量减少的状态。
如图4A、图4B及图5A所示,在台阶部188上设置有切口槽140。如图4B所示,切口槽140被设置于台阶部188的Y方向的宽度的大致中央。此外,切口槽140也称作“嵌合凹部”或“定位凹部”。
如上所述,电路基板400被设置于倾斜的基板设置部180上。如图5A所示,电路基板400被配置为:当在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铅垂方向)上投影时,电路基板400与切口槽140部分重合。即,在盒10被安装于保持器20的安装状态下,电路基板400位于切口槽140的铅垂上方。电路基板400在被安装于保持器20时与印刷装置的控制部40(图1)电连接,从而各种信息(信号)在电路基板400与印刷装置之间被传送。
如图4A、图5A所示,杆120被设置于盒的正面。具体地说,基板设置部180的+Z方向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端)被安装于杆120的-Z方向的顶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下端部)。另外,杆120从-Z方向的顶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下端部)向+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方)延伸。杆120具有弹性,通过外力在X轴方向上进行弹性变形。杆120具有卡合突起124及卡合解除部122。卡合突起124与后述的保持器20的卡合部卡合,从而限制盒10的高度方向的运动。卡合解除部122是由使用者施加外力的部分,用于解除保持器20与卡合突起124的卡合。卡合解除部122具有与正面103相对的第一侧面122t、及与第一侧面122t相反侧的第二侧面122u。当第一侧面122t抵接到正面103时,第二侧面122u以如下方式倾斜:伴随着从杆120的顶端朝向基端,第二侧面122u接近后述的旋转支点166w。以下将第二侧面122u的这种朝向的倾斜也称作“下方倾斜”。
如图4A、图4C及图5A所示,在背面104的部分中,占据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铅垂方向)上一半以下的高度的部分设置有卡合突起160。该卡合突起160用于限制盒10被安装于保持器20后的盒10的运动。卡合突起160具有宽度Wt。
背面104具有旋转支点166w,当通过旋转动作从保持器20上卸下盒10时,所述旋转支点166w与保持器20接触并作为旋转支点。该旋转支点166w在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铅垂方向)上位于比卡合突起124与保持器20卡合的位置(卡合点)更靠向负方向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下方)的位置。也就是说,旋转支点166w位于比卡合突起124与保持器20卡合的位置(卡合点)更靠向-Z方向侧的位置。换而言之,旋转支点166w在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铅垂方向)上位于比卡合解除部122更靠向负方向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下方)的位置。也就是说,旋转支点166w位于比卡合解除部122更靠向-Z方向侧的位置。另外,在背面104上形成有大气开放孔(未图示),所述大气开放孔用于伴随着墨水室108的墨水的消耗,向内部导入空气。
图6A和图6B是电路基板400的说明图。图6A示出了电路基板400的表面结构。图6B示出了从侧面观察电路基板400的图。电路基板400的表面是在被安装到盒10时向外侧露出的面。此外,图6A所示的箭头SD示出了相对于保持器20的盒10的安装方向。安装方向SD为-Z方向。
如图6A所示,在电路基板400的上端部形成有凸起槽401,在电路基板400的下端部形成有凸起孔402。电路基板400具有由配置于表面的九个端子410~490构成的端子组及存储装置403。配置在里面的存储装置403保存与盒10的墨水相关的信息(例如墨水余量及墨水颜色)。端子410~490被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并被配置为形成2列与Z轴(插入方向SD)大致垂直的列。2列之中位于-Z方向侧(插入方向SD的里侧)、即图6A中的下侧的第一列称作下侧列,位于+Z方向侧(插入方向SD的跟前侧)、即图6A中的上侧的第二列称作上侧列。此外,“-Z方向侧的第一列”是指2列中位于更靠向-Z方向的位置的列,“+Z方向侧的第二列”是指2列中位于更靠向+Z方向的位置的列。由于盒10上的电路基板400倾斜,所以这2列在X方向的位置彼此不同,但是只要是在Z方向上处于如上所述的关系的列即可。
各端子410~490在其中央部包括接触部cp,所述接触部cp与安装于保持器20的装置侧端子中的对应的端子接触。形成上侧列的端子410~440的各接触部cp和形成下侧列的端子450~490的各接触部cp被交错配置,构成了所谓相互交错的配置。另外,形成上侧列的端子410~440和形成下侧列的端子450~490也被交错配置,以使彼此的端子中心不沿插入方向SD排列,构成了相互交错的配置。另外,电路基板400以越是靠近盒10的切口槽140的列包括越多的接触部cp的方式被安装于盒10。即,电路基板400以第二列比第一列更靠向-Z方向侧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下侧列相比上侧列在盒10的高度方向处于低位置的方式)被安装于盒。
形成上侧列的端子410~440及形成下侧列的端子450~490例如分别具有以下的功能(用途)。
<上侧列>
(1)过电压检测端子410
(2)重置端子420(低电压端子)
(3)时钟端子430(低电压端子)
(4)过电压检测端子440
<下侧列>
(5)安装检测端子450(高电压端子)
(6)电源端子460(低电压端子)
(7)接地端子470
(8)数据端子480(低电压端子)
(9)安装检测端子490(高电压端子)
一对过电压检测端子410、440是用于对非常高的电压值(称作“过电压”)进行检测的端子。一对安装检测端子450、490是用于检测盒的安装状态好坏的端子。此外,过电压检测端子410、440除了过电压检测之外也可被用于安装检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检测端子450、490上施加有比存储装置403用的电源电压(额定3.3V)更高的电压(额定42V或额定36V),因此这些端子称作“高电压端子”或“高电压施加用端子”。其他五个端子420、430、460、470、以及480是存储装置403用的端子。在这五个端子中,除接地端子470以外的四个端子420、430、460、以及480上施加有比高电压端子450、490更低的电压(额定3.3V),因此这些端子称作“低电压端子”或“低电压施加用端子”。设置在电路基板400的基板表面上的端子410~490也称作“盒侧端子”。在本实施方式中,盒侧端子被设置为距电路基板400的基板表面有彼此相同的高度,但允许稍有高度差。
在电路基板400被固定于盒10的状态(图4B、图4D)下,接地端子470被设置于与CA平面相交的位置。该CA平面是由穿过保持器20的墨水供应管240的中心轴C(图4A、图9、图15A)并与轴X平行的轴A及中心轴C形成的平面。另外,接地端子470被配置于盒10的Y方向的宽度的中央。并且,接地端子470与对应的装置侧接地端子接触的接触部cp被配置于盒10的Y方向的宽度的中心。另外,如在图4A~图4D中说明的那样,穿过墨水供应口110的中心的Z方向的轴线(与延伸墨水供应口110的开口面而成的平面110p正交的轴线)也位于盒10的Y方向的宽度的中央。因此,当从盒10的正面103侧观察盒10时,电路基板400的接地端子470的接触部与穿过墨水供应口110的中心的Z方向的轴线110x位于重合的位置。此外,在图6A和图6B的例子中,接地端子470具有在Z方向(安装方向SD)上比电路基板400的其他端子更长的端子形状。该理由是因为:如后面所述,为了使接地端子470相比于电路基板400的其他端子更先与装置侧端子接触,通过使接地端子470比其他端子更长,来使接地端子470与装置侧端子可靠地接触。但是,也可以使电路基板400的全部端子为相同的长度。此外,接地端子470被形成为穿过直线L的中心,所述直线L连接第一安装检测端子450(高电压端子)的接触部cp及第二安装检测端子490(高电压端子)的接触部cp。此外,关于电路基板400的端子和接触部的配置,在说明印刷装置的控制部40与电路基板400的连接关系(图7)后更详细地加以说明。
图7是表示电路基板400与印刷装置的控制部40的电结构的框图。印刷装置的控制部40包括电源电路740、主控制电路700以及副控制电路800。电源电路740具有生成第一电源电压VDD的第一电源741及生成第二电源电压VHV的第二电源742。第一电源电压VDD是用于逻辑电路的通常的电源电压(额定3.3V)。第二电源电压VHV是用于对印刷头进行驱动从而使墨水喷出的高电压(例如额定42V)。这些电压VDD、VHV被供应到副控制电路800,并且根据需要被供应到其他电路。主控制电路700具有CPU710及存储器720。副控制电路800具有存储器控制电路801及盒检测电路802。盒检测电路802包括过电压检测电路804(短路检测电路)。此外,包括主控制电路700及副控制电路800的电路也可以称作“控制电路”。
在设置于盒的电路基板400(图6A和图6B)的九个端子410~490中,重置端子420、时钟端子430、电源端子460、接地端子470、以及数据端子480与存储装置403电连接。存储装置403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不具有地址端子,而是基于从时钟端子输入的时钟信号SCK的脉冲数及从数据端子输入的指令数据确定访问的存储器单元,并与时钟信号SCK同步地从数据端子接收数据、或者从数据端子发送数据。时钟端子430用于从副控制电路800向存储装置403提供时钟信号SCK。电源电压(例如额定3.3V)及接地电压(0V)从印刷装置被分别供应到电源端子460及接地端子470。数据端子480用于在副控制电路800和存储装置403之间交换数据信号SDA。重置端子420用于从副控制电路800向存储装置403供应重置信号RST。
在电路基板400中,除了存储装置403与九个端子410~490之外,还设置有用于对各个盒进行安装检测的电阻元件404。盒检测电路802通过对包括该电阻元件404的电路的电流值或电压值进行检测,来检测各盒是否被正常地安装。在电阻元件404上施加有第二电源742的高电压VHV(例如额定42V)。过电压检测电路804检测是否对过电压检测端子410、440施加了过电压(异常的高电压)。另外,过电压检测电路804也具有在检测出过电压时对电源电路740通知该意思从而停止来自第二电源742的高电压VHV的供应的功能。此外,两个过电压检测端子410、440在电路基板400内通过布线连接,但也可以将连接它们的布线的一部分置换成电阻。此外,也可以将两个端子通过布线连接的状态称作“短路连接”或者“导线连接”。通过布线进行的短路连接与不希望的短路不同的状态。
在图7中,对连接装置侧端子510~590及电路基板400的端子410~490的布线路径,标记有布线名SCK、VDD、SDA、RST、OV1、OV2、DT1、以及DT2。在这些布线名中,存储装置用的布线路径的布线名使用与信号名相同的名称。此外,盒检测电路802和盒的电阻元件404是以比存储装置403高的电压(本实施方式中额定为42V)动作的高电压电路。电阻元件404是从盒检测电路802被施加高电压VHV的高电压器件。此外,作为设置于电路基板400的高电压器件,也可以利用电阻元件404以外的各种器件(元件或电路)。例如,也可以利用用于检测墨水余量的传感器、静电电容、线圈、以及将它们组合而成的电路等各种器件作为高电压器件。
如图6A所示,在电路基板400的接触部的下侧列(-Z方向侧的第一列)设置有接地端子470的接触部cp、一对高电压端子450、490的接触部cp(第一接触部)、以及一对第一低电压端子460、480的接触部cp(第二接触部)。另外,在上侧列(+Z方向侧的第二列)设置有一对过电压检测端子410、440的接触部cp(第三接触部)及第二低电压端子420、430的接触部cp(第四接触部)。在上侧列(第二列)中,一对过电压检测端子410、440的接触部cp(第三接触部)被配置于最外侧,在一对过电压检测端子410、440的接触部cp(第三接触部)之间配置有第二低电压端子420、430的接触部cp(第四接触部)。另外,过电压检测端子410(或440)的接触部cp(第三接触部)被设置为:其在Y方向的位置位于高电压端子450(或490)的接触部cp(第一接触部)与和所述高电压端子450(或490)的接触部cp(第一接触部)相邻的第一低电压端子460(或480)的接触部cp(第二接触部)之间。
图8A~图8D及图9示出了保持器20的详细结构。图8A、图8B是保持器20的外观立体图。此外,在图8B中,为了容易说明,部分省略了形成保持器20的外周壁的图示。图8C是从X轴的正方向侧观察相对面壁部25c的图。图8D是图8C的部分放大图。图9是图8A的C-C剖面图。
如图8A所示,保持器20具有一部分开口以能够装卸盒10的凹状形状。保持器20具有装置侧底面壁部(也称作“底面部”)25a、卡合部侧面壁部(“正面部”)25b、相对面壁部(也称作“背面部”)25c、第一装置侧侧面壁部(也称作“左侧面部”)25e、以及第二装置侧侧面壁部(也称作“右侧面部”)25f。由这些面壁部25a~25f形成容纳盒10的盒容纳室。各面壁部25a~25f由聚碳酸酯等合成树脂形成。
装置侧底面壁部25a在印刷装置的使用姿势下构成底面。相对面壁部25c、卡合部侧面壁部25b、第一装置侧侧面壁部25e、以及第二装置侧侧面壁部25f从装置侧底面壁部25a立起设置。相对面壁部25c与卡合部侧面壁部25b为相对的关系、第一装置侧侧面壁部25e与第二装置侧侧面壁部25f为相对的关系。
在装置侧底面壁部25a上,安装有墨水供应管240及密封部件242。墨水供应管240的一端侧与安装于装置侧底面壁部25a的背面(Z轴负方向侧的面)的印刷头32(图1)连接。另外,当盒10被安装于保持器20时,墨水供应管240的另一端侧与盒10的墨水供应口110(图4A)连接。密封部件242为合成橡胶等具有弹性的部件。密封部件242被配置在墨水供应管240的周围,当盒10被安装于保持器20时,所述密封部件242密封墨水供应口110以防止墨水漏出到外部。另外,如图9所示,在墨水供应管240的另一端侧,设置有其一部分接触到墨水供应口110内的泡沫112(图5A)的多孔质的金属制过滤器240t。作为该过滤器240t,例如可以使用不锈钢网或不锈钢无纺布。此外,该过滤器240t可以省略。
如图8B所示,在装置侧底壁面部25a上对应于被安装的盒10的个数(四个)而设置有四个通孔290(在图中仅图示了三个)及四个嵌合肋270(在图中仅图示了三个)。此外,在装置侧底壁面部25a上对应于被安装的盒10的个数而配置有四个端子台500(在图中仅图示了三个)。此外,端子台500是设置有多个装置侧端子的台,也称作“接点机构”。
通孔290用于对使用了设置于保持器20的下部的光学检测装置90(图5B、图5C)的盒10内部的墨水余量进行检测。具体地说,使从光学检测装置90发出的光透过,并且使从盒10反射的光透过。
嵌合肋270随着朝向顶端侧(+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方)而呈尖锐的形状。盒10的切口槽140(图5A)插入嵌合肋270而彼此嵌合,由此进行盒10的定位。此外,嵌合肋270也称作“定位肋”或“限制销”。嵌合肋270可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与保持器20一体成形,也可以作为单独的部件安装于装置侧底面壁部25a。
保持器20还具有与卡合部侧面壁部25b邻接配置的装置侧卡合部260。装置侧卡合部260位于距装置侧底面壁部25a预定高度的位置。装置侧卡合部260通过与盒10的卡合突起124(图4B)卡合,对盒安装时的高度方向的运动进行限制。
如图8C所示,相对面壁部25c包括立起设置壁部216、引导槽200t、以及形成于立起设置壁部216的卡合孔202。在使用姿势下,立起设置壁部216从装置侧底面壁部25a向+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方)延伸。立起设置壁部216以从下方到上方的顺序具有相对面216u、延伸面216t、以及上部面216s。在使用姿势下,相对面216u从装置侧底面壁部25a向+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铅垂向上方向)延伸。换而言之,相对面216u在盒10被安装于保持器20的安装状态下,形成与盒10的背面104(图4A)的外表面大致平行的面。为了容易理解,对相对面216u标记有单阴影线。
延伸面216t从相对面216u的上端向保持器20的外侧延伸。换而言之,在安装状态下,向远离盒10的背面104(图4A)的外表面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面216t构成相对于Z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另外,相对面壁部25c具有与盒10的旋转支点166w对应的旋转支点216w。旋转支点216w由相对面216u与延伸面216t的边界规定。换而言之,旋转支点216w也可以称作相对面216u的+Z方向的顶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端)。
上部面216s在保持器20的使用姿势下,从延伸面216t的上端向上方延伸。上部面216s也和延伸面216t同样,相对于Z方向倾斜。
如图9所示,通过形成相对面216u、延伸面216t、上部面216s,形成在旋转卸下盒10时能够接受盒10的一部分的空间部216sp。
返回图8C、图8D继续进行说明。盒10的卡合突起160(图4A)被插入大致呈矩形形状的卡合孔202中。由此,在安装状态下,盒10的Y方向(宽度方向)及Z方向(高度方向)的运动被限制在预定范围内。此外,卡合孔202的Y方向的宽度Wb与盒10的卡合突起160的Y方向的宽度Wt大致相同。另外,通过后述的旋转动作进行了盒10相对于保持器20的装卸动作,因此在安装状态下,保持器20的卡合孔202与盒10的卡合突起160(图4C)在Z方向(高度方向)上的间隙比在Y方向(宽度方向)上的间隙大。
当将盒10安装到保持器20时,引导槽200t限制盒10的Y方向(宽度方向)的运动,同时将卡合突起160引导至卡合孔202。如图8D所示,引导槽200t从相对面壁部25c的+Z方向的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端)被形成到卡合孔202。此外,为了容易理解,对卡合孔202标记单阴影线。
引导槽200t的+Z方向的一端(上端)200ta的宽度Wa比-Z方向的一端(下端)200tb的Y方向的宽度Wb大。另外,+Z方向的一端(上端)200ta的宽度Wa比盒10的卡合突起160的Y方向的宽度Wt(图4C)大。另外,引导槽200t的Y方向的宽度随着从+Z方向的一端(上端)200ta接近-Z方向的一端(下端)200tb(即卡合孔202)而单调減少。更具体地说,引导槽200t具有下部引导槽200tu,所述下部引导槽200tu具有随着接近卡合孔202而宽度逐渐减小的锥形形状。此外,在下部引导槽200tu与其他部分的边界上标记虚线。
如图8C所示,相对面壁部25c还具有能够在引导槽200t的深度方向(X轴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变形部212。详细地说,变形部212通过在构成引导槽200t的底面的壁部213的两端产生切口214而形成。该变形部212从壁部213的部分中与卡合孔202相接的下端部分延伸到更高的部分。具体地说,变形部212延伸到比在安装盒10时、卡合突起160(图5A)旋转的轨迹与壁部213交差的交差地点高的部分。此外,该详细情况后述。
图10是设置于保持器20内的端子台500的立体图。在端子台500的斜面502上设置有多个电接触部件510~590。该斜面502在盒10被正确安装的状态下与电路基板400大致平行(即与图3的基板设置部180的斜面大致平行)。多个电接触部件510~590相当于和基板400的端子410~490(图6A和图6B)对应的装置侧端子。装置侧端子510~590分别由弹性的部件(弹性部件)构成,并在分别按下端子410~490时,具有将这些端子向斜上方(-X方向与+Z方向之间的方向)推回的弹力。装置侧端子510~590的弹力实际上是在斜向方向(-X方向与+Z方向之间的方向)上作用,但若具有+Z方向的矢量分量则能够被视为具有+Z方向上的弹力。另外,在被按压在装置侧端子510~590的端子410~490上施加有实际上向斜向方向(-X方向与+Z方向之间的方向)推回的力,但若该施加力具有+Z方向的矢量分量则端子410~490能够被视为被向+Z方向施力。此外,位于下端列的中央的装置侧接地端子570与其他端子相比从斜面502向+Z方向突出的突出高度更大。因此,当盒10被安装于保持器20内时,该端子570比其他装置侧端子更先接触到基板的端子。换而言之,在基板400的端子410~490(图6A和图6B)中,接地端子470比其他端子更先接触到装置侧端子。此外,如在图6A和图6B中说明的那样,接地端子470在-Z方向(安装方向SD)上比电路基板400的其他端子长。因此,即使接地端子470与电路基板400的其他端子相比更先与装置侧端子接触,也能够使接地端子470与装置侧端子可靠地接触。
图11A和图11B是用于说明将盒10安装到保持器20的情形的图。图11A和图11B是示出了图4B的盒10的G-G剖面、及与G-G剖面对应的保持器20的剖面的图。在通常的安装方法中,如图11A所示,倾斜盒10,以使背面104的卡合突起160与相对面壁部25c相接,从而进行向保持器20的安装。具体地说,将卡合突起160插入引导槽200t(图8D),同时沿箭头SD所示的-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铅垂下方)移动盒10。引导槽200t的上端的宽度Wa比盒10的卡合突起160的宽度Wt大,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卡合突起160插入引导槽200t。
如图11B所示,将盒10的卡合突起160移动至与变形部212相接的位置,当由卡合突起160施加外力时,变形部212向外侧(X轴负方向、即-X方向)弹性变形。这样,通过变形部212弹性变形,能够将盒10顺畅地安装到保持器20。此外,变形部212的弹性变形并不是必须的。即使变形部不进行弹性变形,也能够进行盒的装卸。
图12A和图12B是用于说明将盒安装到保持器的情形的第二张图。图12A与图11A和图11B同样,是示出了图4B的盒10的G-G剖面、及与G-G剖面对应的保持器20的剖面的图。另外,图12B是图12A的嵌合肋270附近的立体图。
如图12A所示,如果盒10进一步向-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铅垂下方)移动,则被引导槽200t引导,卡合突起160容易地插入卡合孔202。在该状态下,盒10的卡合突起124不与保持器20的装置侧卡合部260卡合。
当卡合突起160插入卡合孔202时,如图12B所示,保持器20的嵌合肋270插入盒10的切口槽140(嵌合凹部)。在该状态下,通过将正面103侧沿-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铅垂下方)推入,卡合突起124与装置侧卡合部260卡合。当进行该推入动作时,通过嵌合肋270与切口槽140的嵌合来限制安装有电路基板400的正面103侧的运动,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盒10相对于保持器20的定位。即,能够降低在安装后在盒10的电路基板400的各端子410~490(图6A和图6B)与端子台500的装置侧端子510~590之间产生接触不良的可能性。
如图8D中说明的那样,引导槽200t从相对面壁部25c的+Z方向的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端)被形成为到卡合孔202,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卡合突起160沿该引导槽200t引导至卡合孔202。特别是,引导槽200t具有下部引导槽200tu,因此能够将卡合突起160更顺畅地引导至卡合孔202。
图13A~图13C是放大表示在盒10安装时端子台500的装置侧端子510~590接触到基板400的端子的情形的说明图。此外,在图13A~图13C之前的时间点,设置于盒10的背面(图中的左端)的卡合突起160插入保持器20的卡合孔202,但在此省略对盒10的背面侧的图示。图13A示出了只有作为装置侧端子510~590中的一个的装置侧接地端子570接触到基板400的接地端子470(图6A和图6B)的状态。如前面所述,该装置侧端子570与其他端子510~560、580、以及590相比从端子台500的斜面502(图10)向+Z方向突出的突出高度高,因此在只有该装置侧端子570接触到基板400的端子的状态下,其他装置侧端子不与基板400的端子接触。随后,当使用者进一步推入盒10时,如图13B所示,其他装置侧端子510~560、580、以及590也与基板400的端子接触。并且,当使用者再进一步推入盒10时,如图13C所示,盒10成为被完全安装的状态。此时,杆120的卡合突起124与装置侧卡合部260的-Z方向侧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下面)卡合,从而防止盒10向+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方)移动。
这样,在电路基板400的多个端子410~490中,在安装盒10时最先与装置侧端子接触的是接地端子470。另外,在安装盒10时,在端子上容易附着杂物或墨水等异物。如果异物附着在端子上,则存在下述的可能性:从装置侧端子510~590中施加有高电压的端子(例如安装检测端子550)向电路基板400的端子410~490中应该施加低电压的端子(例如端子420、430、460、470、以及480)施加不希望的高电压。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路基板400的多个端子410~490中,接地端子470最先与装置侧端子接触,因此即使在不希望的高电压被从外部施加到电路基板400的情况下,由于接地端子470的接地功能,该电压电平立即降低。因此,能够减少不希望的高电压被施加到电路基板400的电路要素(存储装置403等)的情况。
图14A~图14E是表示在电路基板400上附着有异物(杂物或墨水)的情形的说明图。如在图6A中也说明了的那样,电路基板400的多个接触部cp被分成分别与Y方向平行的2列而排列。在下侧列(-Z方向侧的第一列)上,设置有接地端子470的接触部cp、一对高电压端子450、490的接触部cp(第一接触部)、以及一对第一低电压端子460、480的接触部cp(第二接触部)。另外,在上侧列(+Z方向侧的第二列)上,设置有一对过电压检测端子410、440的接触部cp(第三接触部)、及第二低电压端子420、430的接触部cp(第四接触部)。另外,在上侧列(第二列)中,一对过电压检测端子410、440的接触部cp(第三接触部)配置于最外侧,在一对过电压检测端子410、440的接触部cp(第三接触部)之间,配置有第二低电压端子420、430的接触部cp(第四接触部)。过电压检测端子410(或440)的接触部cp(第三接触部)被设置为:其在Y方向的位置位于高电压端子450(或490)的接触部cp(第一接触部)与和所述高电压端子450(或490)的接触部cp(第一接触部)相邻的第一低电压端子460(或480)的接触部cp(第二接触部)之间。当异物(杂物或墨水)以图14A~图14E所示的各种方式附着在电路基板400上时,这样的接触部的配置分别起到以下的效果。
图14A示出了以跨越位于下侧列的高电压端子450、低电压端子460、以及接地端子470的方式附着异物的状态。在Y方向的位置关系中,低电压端子460的接触部cp被夹在高电压端子450的接触部cp与接地端子470的接触部cp之间,因此即使如图14A所示,以跨越高电压端子450及低电压端子460的方式附着杂物或墨水,从而成为高电压被施加在低电压端子460上的状态,接地端子470的接触部cp也比其他接触部更先接触到装置侧接地端子,因此能够降低在低电压端子460上施加不希望的高电压的可能性。结果,与低电压端子460连接的电路变得不容易被破坏。
图14B示出了以跨越高电压端子450、过电压检测端子410、以及低电压端子420的方式附着异物的状态。在Y方向的位置关系中,一对过电压检测端子410、440的接触部cp被夹在一对高电压端子450、490的接触部cp之间,并且低电压端子420、430、460、以及480的接触部cp被夹在过电压检测端子410、440的接触部之间,因此即使如图14B所示,以跨越高电压端子450及低电压端子420的方式附着杂物或墨水从而成为高电压被施加在低电压端子420上的状态,也能够通过介于所述高电压端子450及所述低电压端子420之间的过电压检测端子410检测出该状态,并停止施加高电压。因此能够降低在低电压端子420上施加不希望的高电压的可能性,从而与低电压端子420连接的电路变得不容易被破坏。当假设低电压端子420与存储装置连接时,存储装置变得不容易被破坏。
图14C示出了以跨越高电压端子450、过电压检测端子410、以及低电压端子460的方式附着异物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由于与图14B相同的理由,也能够降低在低电压端子460上施加不希望的高电压的可能性,并且与低电压端子460连接的电路变得不容易被破坏。
图14D示出了以大范围地跨越高电压端子450、过电压检测端子410、低电压端子420、430、460、480、以及接地端子470的方式附着异物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由于与图14B相同的理由,也能够降低在低电压端子420、430、460、以及480上施加不希望的高电压的可能性,并且与低电压端子420、430、460、以及480连接的电路变得不容易被破坏。
杂物或墨水可能沿各种各样的方向附着。另外,杂物或墨水附着的面积也被认为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如在图14B~图14D中说明的那样,在杂物或墨水跨越高电压端子及低电压端子而附着的情况下,有非常高的概率也跨越过电压检测端子410(或440)而附着。因此,能够以非常高的概率获得在图14B~14D中说明的效果。
图14E示出了以跨越位于下侧列的高电压端子450、低电压端子460、480、以及接地端子470的方式附着细长的异物的状态。这样,当在不跨越过电压检测端子410(或440)的状态下在Y方向上大致笔直地附着杂物时,不能够获得在图14B~图14D中说明的效果。例如,存在以下的情况:订书钉那样的细长金属在不跨越过电压检测端子410(或440)的状态下,以跨越高电压端子及低电压端子的方式附着。但是,这样的细长杂物也跨越接地端子470而附着的可能性大。如果杂物跨越接地端子470,则接地端子470与其他端子相比更先接触到装置侧接地端子570,因此能够降低在低电压端子460、480上施加不希望的高电压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无论以怎样的状态附着杂物,都能够以极高的概率避免由于施加不希望的高电压而导致的电路的破坏(在低电压端子与存储装置连接的情况下为存储装置的破坏)。
此外,附着杂物或墨水从而成为高电压被施加在低电压端子上的状态的问题是在高电压端子与低电压端子因杂物或墨水而短路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乍看之下感觉只需注意电路基板的端子的位置,而无需考虑接触部的位置。但是实际上,在电路基板的接触部与印刷装置侧的端子之间及其周边形成有微小的空间,因此墨水容易由于毛细管现象而被吸聚。另外,在电路基板的接触部与印刷装置侧的端子接触时,杂物容易由于摩擦导致的静电而被吸聚。因此,注意电路基板的接触部的位置是重要的。另外,如果注意电路基板的接触部的位置,则包含所述接触部的端子的形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自由地设计,从而提高了设计电路基板的端子形状的自由度。例如,如后述的图30A~图30C那样,能够在将接触部的配置保持在与图6A相同的状态下,只变更端子的形状。
此外,如图6A、图6B以及图14A~图14E所示的电路基板400的端子410~490及他们的接触部的形状及配置能够进行除所述以外的各种变形。例如,也可以省略多个端子410~490的一部分(例如低电压端子420、430、460、470的一部分)。具体地说,也可以从上侧列及下侧列各省略一个低电压端子,从而使每列各配置有一个低电压端子。另外,电路基板400的多个端子及接触部的排列并不限于2列,也可以是1列或者3列以上的多列。另外,也可以以不构成列的方式排列端子及接触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还悉心考虑了以正确的姿势安装盒。即,在电路基板400被固定于盒10的状态(图4B、图4D)下,接地端子470被设置在与CA平面相交的位置。该CA平面是由穿过盒安装部20的墨水供应管240的中心轴C(图4A)并与轴X平行的轴A和中心轴C形成的平面。另外,最先与装置侧端子接触的接地端子470及其接触部被配置在盒10的Y方向的宽度(图4B的Y方向)的中央。因此,从装置侧接地端子570作用于接地端子470及盒10的力也施加在盒10的宽度的中央。即,几乎不从装置侧接地端子570对盒10施加向左右倾斜的力,因此能够以正确的姿势安装盒。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从盒10的正面的一侧观察盒10时(图4B),电路基板400的接地端子470的接触部的位置与穿过墨水供应口110的中心的Z方向的轴线110x(图4A)重合。墨水供应口110受到来自保持器20的墨水供应管240及弹性部件242(图7)的向+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向上)的力。因此,如果电路基板400的接地端子470的接触部的位置与穿过墨水供应口110的中心的Z方向的轴线110x位于重合的位置,则在安装盒10的过程中,不仅接地端子470,墨水供应口110也是在盒10的Y方向的宽度的中央受到装置侧接地端子570施加的力。因此在安装时,使盒10以X轴或Z轴为中心向±Y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右方向)倾斜的力几乎不作用,因此能够以正确的姿势安装盒10。
图15A和图15B是用于说明盒安装后的状态的图。图15A与图11A和图11B同样,是示出了图4B的盒10的G-G剖面、与G-G剖面对应的保持器20的剖面的图。图15B是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在图15A中,容纳于墨水室108的墨水用点表示。如图15A所示,在安装状态下,杆120的卡合突起124与装置侧卡合部260卡合,由此盒10的高度方向的运动被限制。在此,关于保持器20的使用姿势下的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铅垂方向),相对面壁部25c的旋转支点216w位于比卡合点124t更靠向-Z方向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下方)的位置。杆120在比自由状态更接近正面103的状态下与装置侧卡合部260卡合。因此,通过杆120向相对面壁部25c侧按压墨水容纳部100,盒10的X方向(长度方向)的运动被限制。另外,在安装状态下,装置侧的墨水供应管240与盒10的墨水供应口110连接。另外,电路基板400的各端子与端子台500的相应的各端子接触,从而在盒10与印刷装置的控制部40(图1)之间进行墨水颜色及墨水余量信息等各种信息的传送。此外,在预定的时机利用光学检测装置90进行墨水余量的检测。另外,在安装状态下,墨水通过印刷头32的吸引经由墨水供应口110、墨水供应管240被供应到印刷头32。
在安装状态下,主要通过保持器20的卡合孔202、装置侧卡合部260、以及嵌合肋270对盒10的运动进行限制。具体地说,卡合孔202对Y方向(宽度方向)和Z方向(高度方向)的运动进行限制,装置侧卡合部260对高度方向的运动进行限制,嵌合肋270对宽度方向的运动进行限制。
在此,正如前面说明的那样,当将盒10安装到保持器20时,存在盒10以Z轴为中心向±Y方向(箭头YR1的指向)倾斜、或者以X轴为中心向±Y方向(箭头YR2的指向)倾斜的可能性。通过悉心考虑最先与装置侧端子接触的接地端子470及其接触部的位置,该倾斜能够减轻,但不能完全消除。但是,即使进行了这样的悉心考虑,可能也不能够完全防止盒10的这种倾斜。另外,当进行印刷等时,保持器20及盒10向主扫描方向(Y方向、盒10的宽度方向)移动。即,盒10受到Y方向(宽度方向)上的外力(惯性力)。盒10通过接受外力,如图15B所示,盒10以墨水供应口110(图15A)为中心沿含有Y方向(宽度方向)分量的旋转方向旋转。具体地说,盒10或者以Z轴为中心向±Y方向(箭头YR1的指向)旋转,或者以X轴为中心向±Y方向(箭头YR2的指向)旋转。在此,电路基板400被设置于正面103的一侧。因此,不将用于限制Y方向(宽度方向)的运动的切口槽140设置在X方向的位置靠近墨水供应口110的面104的一侧,而将所述切口槽140设置在距墨水供应口110远的面103的一侧,由此,与将切口槽140设置在面104侧相比更能够抑制电路基板400相对于保持器20的运动(偏离)。由此,使盒10以X轴或Z轴为中心向±Y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右方向)倾斜的力几乎不作用,因此能够以更正确的姿势安装盒10。另外,能够良好地维持安装后的电路基板400与印刷装置的电连接。特别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电路基板400被配置为:当在Z方向上投影时,所述电路基板400与切口槽140部分重合(图4A)。因此,通过切口槽140与嵌合肋270的嵌合,能够将电路基板400相对于保持器20的运动(偏差)抑制在最小程度。
假设在底面101的中央部分设置用于限制盒10的宽度方向的运动的槽的情况下,在周围必须有用于形成(规定)槽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面101的端部设置有限制盒10的Y方向(宽度方向)的运动的切口槽140(卡合凹部),因此能够减小盒10在X方向(长度方向)上的大小。
切口槽140和嵌合肋270的嵌合还起到可抑制棱镜170的Y方向(宽度方向)的运动的效果。特别在本实施方式中,棱镜170被设置于底面101的内表面的正面103侧的端部。也就是说,棱镜170被配置为与形成有切口槽140的底面101的内表面相接(图5A)。由此,能够将棱镜170的Y方向(宽度方向)的位置偏差抑制在最小程度,并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墨水余量检测。此外,能够减小墨水朝向墨水供应口110的流动被棱镜170堵住的可能性。由此,能够高效率地消耗墨水室108内部的墨水,减少墨水余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作为嵌合突起形成切口槽140、作为嵌合凹部形成嵌合肋270相比,能够降低在相对于保持器20装卸盒10时,切口槽140干涉保持器20的可能性。由此,能够减小盒10或保持器20产生破损等不良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图16A~图16D是用于说明从保持器20上卸下盒10的情形的图。图16A示出了图4B的盒10的G-G剖面及与G-G剖面对应的保持器20的剖面。当从保持器20上卸下盒10时,卡合解除部122向接近墨水容纳部100的方向(X轴负方向、即-X方向)弹性变形。这样一来,装置侧卡合部260与卡合突起124的卡合被解除。卡合解除部122以如下方式形成:在第一侧面122t与正面103抵接的情况下,将第二侧面122u从Z方向倾斜预定角度θ。通过这样形成卡合解除部122,能够在对卡合解除部122在-X方向上施加外力F时,解除卡合并高效率地从保持器20上卸下盒10。关于该理由,使用图16B进行说明。
考虑下述情况:如图16B所示,对卡合解除部122向为了解除卡合而使卡合解除部122接近容器主体100(详细地说是正面103)的方向(X轴负方向、即-X方向)施加外力F。外力F能够分解为以相对面壁部25c的旋转支点216w为中心的圆周的切线方向分量的力F1和半径方向分量F2。如果第二侧面122u以随着从杆120的上端朝向下端而在X方向上接近旋转支点216w的方式倾斜(下方倾斜),则能够高效率地将切线方向分量的力F1传送至卡合解除部122。因此,当对卡合解除部122向解除卡合突起124与装置侧卡合部260的卡合的方向(-X方向)施加外力时,能够解除卡合并使盒10容易地向卸下盒10的方向(箭头Rd)旋转。
图16C、图16D示出了在说明从保持器20上卸下盒10的情形时,盒10以相对面壁部25c的旋转支点216w为支点旋转的情形。此外,图16C、图16D是示出了图4B的盒10的G-G剖面、及与G-G剖面对应的保持器20的剖面的图。如图16C所示,如果对卡合解除部122施加预定方向分量(-X方向分量)的外力F,则盒10以相对面壁部25c的旋转支点216w为支点沿箭头Rd方向进行旋转运动。另外,在旋转支点216w的+Z方向侧(上方)具有空间部216sp,因此不会发生盒10沿预定方向的旋转运动被保持器20阻碍的情况。
如图16D所示,如果预定方向的旋转运动持续进行,则盒10的背面104与上部面216s抵接。当成为该状态时,上部面216s成为障壁而阻碍预定方向的旋转运动。但是,在该状态下,盒10的正面103侧已经相对于保持器20向+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铅垂上方)抬起到使用者能够容易地抓住并提起盒10的正面103侧的程度。
如上所述,旋转支点216w位于比卡合点124t更靠向-Z方向侧(下方)的位置,并且卡合解除部122位于比卡合点124t更靠向+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铅垂上方)的位置(图15A)。因此,如图16A所示,通过对卡合解除部122向预定方向(-X方向)施加外力,能够以旋转支点216w为支点容易地从保持器20卸下盒10。即,能够通过一连串的动作进行解除卡合突起124与装置侧卡合部260的卡合的操作、及从保持器20卸下盒10的操作(图16A~图16D)。因此,能够向使用者提供提高了卸下时的操作性的保持器20及墨盒10。另外,能够通过相对面壁部25c的相对面216u及延伸面216t容易地规定保持器20的旋转支点216w。
B.第二实施方式:
图1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保持器20a的结构的图。并且,印刷装置的整体结构及墨盒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图17示出了盒10在被插入的过程中的状态。在保持器20a的各沟槽的端子台500a的附近,除嵌合肋270以外,还设置有一对纵引导部件610(第一副引导部件)及一对横引导部件620(第二副引导部件)。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嵌合肋270也是进行盒10的引导动作的部件。
一对横引导部件620被设置在一对横引导部件620的内表面与盒10的一对横引导壁部件184(图3)的外表面接触的位置。在安装盒10时,盒10的一对横引导壁部件184的外表面由一对横引导部件620的内表面引导,并由此引导盒10的插入路径。更具体地说,通过二者的引导动作,盒10在Y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右方向)上的位置被限制。此外,一个横引导部件620的左右两面(从正面向-X方向观察的左侧面及右侧面)用于相邻的两个盒的横方向的引导。因此,在保持器20a内设置有用来引导四个盒的五个横引导部件620。如从该说明能够理解的那样,“一对横引导部件620”是指用于一个盒的横引导部件620存在两个的意思。
一对纵引导部件610被设置于与盒10的一对纵引导壁部件182(图3)对应的位置。当安装盒10时,一对纵引导壁部件182的下方侧的边缘部与一对纵引导部件610的上端部分相接,由此引导盒10的正面侧下端部的插入路径。通过由所述二者进行的引导,盒10经由电路基板400的多个端子410~490与对应的装置侧端子510~590接触的正确的路径下降。换而言之,该引导动作是引导与Z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铅垂方向)及X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盒10的前后方向)平行的平面内的盒10的前方下端部的下降轨迹的动作。如后面所述,优选由一对纵引导部件610进行的引导动作与由一对横引导部件620进行的引导动作相比在靠后的时间点进行。
图1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端子台500a的结构的立体图。该端子台500a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端子台500(图10)的两个侧面的位置追加了一对基板引导部件504而成的端子台。即,一对基板引导部件504被设置于装置侧端子组510~590的两侧部。一对基板引导部件504被设置于与盒10的基板设置部180(图3)的切口部186对应的位置。如后面所述,当安装盒10时,电路基板400的侧面在一对基板引导部件504之间被引导,由此盒10在Y方向(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位置被限制。一对基板引导部件504的+Z方向的一端(上端)的内表面优选形成锥形面。该理由是因为:当设置为锥形面时,容易引导电路基板400的侧面。
图19是表示在图17及图18中说明的四个种类的引导部件270、610、620、以及504的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一对横引导部件620被设置于这些部件270、610、620、以及504中最靠向+Z方向侧的位置(高位置)。另外,一对横引导部件620具有在这些部件270、610、620、以及504中在最早的时期引导盒10的功能。一对纵引导部件610被设置于比横引导部件620更靠向-Z方向侧的位置(低位置)。设置于端子台500a的一对基板引导部件504被设置于比纵引导部件610更靠向+Z方向侧的位置(高位置)。但是,基板引导部件504和纵引导部件610的±Z方向的位置关系(高度的关系)也可以颠倒。嵌合肋270被设置于这些部件270、610、620、以及504中最靠向-Z方向侧的位置(低位置)。
如以下详细说明的那样,图17~图19所示的各种引导部件270、610、620、以及504在安装盒10时以事先设定的顺序逐渐地引导盒10。结果,在安装的过程中也能够防止盒10的姿势成为过度向±Y方向(以Z轴为中心的±Y方向或以X轴为中心的±Y方向的朝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右)倾斜的不适当的姿势,并能够在适当的正确姿势下完成向正确的安装位置的安装。此外,上述第一实施方式通过嵌合肋270进行引导动作,但是不通过其他引导部件610、620、以及504进行引导动作。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说明了的那样,安装时从装置侧接地端子570施加到盒10上的力作用于基板400的Y方向的宽度的中央,并且作用于盒10的Y方向的宽度的大致中央,所以推定在将盒10安装到保持器20的过程中几乎不施加使盒10向±Y方向倾斜的力。但是,在现实中,由于部件尺寸的公差或设置在盒10与保持器20之间的间隙,也存在盒10向±Y方向倾斜的情况。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追加采用的引导部件610、620、以及504就是为了减轻这样的盒10或基板400的倾斜而悉心考虑出来的。
此外,在图19的状态下,盒10的背面104的卡合突起160与保持器20的卡合孔202卡合,随后,由使用者逐渐按下正面103侧。首先,当盒10从图19的状态向-Z方向前进(下降)若干时,盒10的一对横引导壁部件184的外表面由一对横引导部件620的内表面引导。根据该引导动作,盒10的Y方向(宽度方向)的位置被限制。但是,一对横引导部件620是用于限制盒10的大体的插入位置的部件。因此,一对横引导部件620允许的Y方向(宽度方向)的偏移量被设定为比其他宽度方向的基板引导部件504、270允许的偏移量更大的值。
图20A1~图21B2是表示在比图19更靠后的时间点盒10向-Z方向前进(下降)的情形的说明图。盒10的安装以图20A1、图20B1、图21A1、图21B1的顺序进行。但是,在这些图中,为了使电路基板400的表面与端子台500a的端子的位置关系容易观察,省略了端子台500a的基板引导部件504。另一方面,图20A2、图20B2、图21A2、图21B2为分别与图20A1、图20B1、图21A1、图21B1对应,并描绘了端子台500a的基板引导部件504的图。此外,在图20A1~图21B2中,为了方便起见,省略了横引导部件620的图示。
图20A1、图20A2示出了盒10的纵引导壁部件182的-Z方向侧(下方侧)的边缘部与纵引导部件610的+Z方向的一端(上端)接触的状态。在盒10的纵引导壁部件182的-Z方向侧(下方侧)的边缘部与纵引导部件610接触后,盒10在纵引导壁部件182与纵引导部件610接触的状态下被引导,同时向-Z方向前进(下降)。此时,纵引导壁部件182与纵引导部件610接触的状态被维持,因此能够防止不期望的部件接触到电路基板400的表面。另外,这些部件182、610在接触的同时探寻盒10向-Z方向前进(下降)的路径,由此将盒10引导到使电路基板400的多个端子410~490与对应的装置侧端子510~590分别正确地接触的位置。
在图20A1、图20A2的状态下,嵌合肋270并未插入盒10的切口槽140(图5A~图5D),但是紧接着,嵌合肋270开始插入切口槽140中。因此,在图20A1、图20A2之后,通过嵌合肋270与切口槽140的嵌合,盒10的Y方向(宽度方向)的位置被限制。
如果推入盒10直到图20B1、图20B2的状态,则端子台500a的装置侧接地端子570接触到电路基板400的接地端子470。在该状态下,端子台500a的其他端子没有接触到电路基板400。另外,在装置侧接地端子570与电路基板400的接地端子470开始接触的大致同时,端子台500a的一对基板引导部件504的顶端到达电路基板400的两个侧面的位置。即,在电路基板400的两个侧面接触到一对基板引导部件504的时机的大致同时,接地端子470接触到装置侧接地端子570。如果一对基板引导部件504的顶端到达电路基板400的两个侧面的位置,则电路基板400的Y方向(宽度方向)的位置通过一对基板引导部件504限制,因此盒10自身的Y方向(宽度方向)的位置也被限制。因此,能够将盒10保持在正确的姿势。此外,为了更早地确保盒10的正确姿势,优选电路基板400的两侧部在比接地端子470接触到装置侧接地端子570的时机更先地接触到一对基板引导部件504。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减小从装置侧端子510~590中施加有高电压的端子(例如安装检测端子450)对电路基板400的端子410~490中应该施加低电压的端子(例如端子420、430、460、470、以及480)施加不希望的高电压的可能性、或者进一步减小存储装置403被静电破坏的可能性,优选接地端子470在比电路基板400的两个侧面接触到一对基板引导部件504的时机更先地接触到装置侧接地端子570。
图21A1、图21A2示出了从图20B1、图20B2进一步向-Z方向推入盒10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端子台500a的全部装置侧端子与对应的电路基板400的端子接触。图21B1、图21B2示出了从图21A1、图21A2进一步向-Z方向推入盒10从而完成安装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杆120的卡合突起124与装置侧卡合部260在Z方向上卡合。
如在图20A1~图21B2中说明的那样,在安装盒时,以如下的顺序引导盒10的正面103的一侧。
(1)通过保持器20a的一对横引导部件620,在Y方向(宽度方向)上引导盒10的一对横引导壁部件184。
(2)通过使保持器20a的一对纵引导壁部件182的-Z方向侧(下方侧)的边缘部与一对纵引导部件610的+Z方向的端部(上端部分)相接,引导盒10的正面103的-Z方向的端部(下端部)的插入路径。
(3)使保持器20a的嵌合肋270与盒10的切口槽140嵌合,从而在Y方向(宽度方向)上引导盒10的正面103侧的-Z方向的端部(下端部)。
(4)在电路基板400的接地端子470接触到装置侧接地端子570的时机的大致同时,电路基板400的侧面接触到一对基板引导部件504,随后,通过一对基板引导部件504在Y方向(宽度方向)上引导电路基板400。
此外,也可以变更上述(1)~(4)的引导动作(或引导过程)的一部分。另外,在尺寸公差或间隙小,从而认为在将盒10安装到保持器20的过程中,盒10向±Y方向倾斜的可能性较低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这些引导动作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当省略引导动作时,也可以省略与该引导动作相关的部件。此外,优选通过嵌合肋270与切口槽140(嵌合凹部)的嵌合进行的引导动作至少在通过一对基板引导部件504进行的电路基板400的引导动作的过程中进行。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也起到如下效果:能够减少从装置侧端子510~590中施加有高电压的端子(例如安装检测端子450)对电路基板400的端子410~490中应该施加低电压的端子(例如端子420、430、460、470、以及480)施加不希望的高电压的情况,或者减少存储装置403的静电破坏。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当将盒10安装到保持器20时,以事先设定的顺序逐渐地引导盒10。结果,在安装过程中,使盒10向左右倾斜的力几乎不作用,因此能够在极正确的姿势下完成安装。另外,在将盒10安装到保持器20的过程中,即使盒10的姿势倾斜,也因为盒10的一部分被纵引导部件610及横引导部件620挡住,所以不妨碍电路基板的端子410~490与装置侧端子510~590的接触。并且,这些纵引导部件610及横引导部件620发挥如下功能:即使在当使用者相对于保持器20装卸盒10时误使盒10掉落在保持器20内的情况下,也会阻碍电路基板的端子410~490与装置侧端子510~590的接触。如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起到如下效果:能够以极高的概率抑制从装置侧端子510~590中施加有高电压的端子(例如安装检测端子450)对电路基板400的端子410~490中应该施加低电压的端子(例如端子420、430、460、470、以及480)施加不希望的高电压的情况、或者存储装置403静电破坏。
C.电路基板的倾斜角度:
图22示出了电路基板400的倾斜角度与装置侧端子对电路基板400的端子的擦拭量的关系。电路基板400的倾斜角度是延伸了由墨水供应口110的开口部116的顶端规定的开口面而成的平面110p与电路基板400的基板表面之间的角度,通常为锐角(小于90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了开口面而成的平面110p与盒10的底面101平行,因此该倾斜角度为盒10的底面101与电路基板400的基板表面之间的角度。当安装盒10时,如图13A~图13C或、图20A1~图20B2以及图21A1~图21B2所示,正面103(X方向的第一端面)的一侧在以位于盒10的背面104(X方向的第二端面)的旋转支点166w(图4A)为中心旋转若干的同时逐渐下降。此时,电路基板400在旋转若干的同时接触到端子台500的装置侧端子510~590,因此通过装置侧端子510~590被分别擦拭电路基板400上的对应的端子410~490。在除去电路基板400上的端子的表面的杂物及氧化膜,从而提高端子的导电性能(电连接性)上优选通过这样的装置侧端子对电路基板400上的端子进行的擦拭。
图22是以通过这样的装置侧端子对电路基板400上的端子进行擦拭的长度(擦拭量)为纵轴、以基板倾斜角度为横轴而绘制的图。在此,在从盒的第四面(背面)104到接地端子470与装置侧接地端子570的接触部的X方向的距离L0为63mm的情况下进行了计算。一般地说,基板倾斜角度越大,基板表面越近似于铅垂,因此擦拭量增加。为了充分除去电路基板400上的端子的表面的杂物及氧化膜,优选1mm以上的擦拭量。根据图22能够理解,为了确保1mm以上的擦拭量,优选将基板倾斜角度设定为25度以上。
图23A示出了考虑到防止盒的半插入状态的基板倾斜角度与由装置侧接地端子570产生的上推力F的关系。在图23A的计算中,与图22相同,L0=63mm。另外,盒的重量(包含墨水的重量)为30g。这是作为用于主要面向家庭的喷墨式印刷装置的盒的重量的标准值。在此,“盒的半插入状态”是指如图13B所示,杆120的卡合突起124位于装置侧卡合部260的正侧面的位置的状态,也是它们即将卡合之前的状态。该半插入状态也称作“半卡合状态”。在该半卡合状态下,在多个装置侧端子510~590中只有装置侧接地端子570对电路基板400施加上推力。在如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中,没有对保持器20设置罩(盖),因此当在这样的半卡合状态下使用者的手离开时,盒10有可能保持该半卡合状态。图23A是计算了用于防止这样的半卡合状态的由装置侧接地端子570产生的上推力的结果。另外,图23B是用于说明上推力F与基板倾斜角度的关系的图。
由装置侧接地端子570产生的上推力是在图13B的半卡合状态下从装置侧接地端子570作用于电路基板400(以及盒10)的力的+Z方向分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铅垂上方分量)。此外,如在前面说明的那样,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装置侧接地端子570由弹性部件构成。于是当向装置侧接地端子570按下电路基板400的接地端子470时,由装置侧接地端子570的弹力产生的向与电路基板400的基板表面垂直的方向的施加力作用在接地端子470上。在图23A的上推力的计算中,装置侧接地端子570的施加力F0在与基板面垂直的方向上为0.2N。上推力F是F0的+Z方向分量所以如图23B中的虚线所示,当基板倾斜角度为0度时F=F0=0.2N。并且,上推力F随着基板倾斜角度的变化而按照的曲线变化。图23A的曲线示出了的曲线。当基板倾斜角度变大(接近90度)时,基板表面接近XZ平面,并且上推力F变小。另一方面,与L0为63mm并且重量为30g的盒10平衡的上推力FB大约为0.15N(图23A的粗水平线的位置)。也就是说,当存在超过0.15N的上推力时,盒10通过装置侧接地端子570被向铅垂上方上推。根据图23A能够理解,为了确保0.15N以上的上推力,优选基板倾斜角在40度以下。
当在图13B所示的半卡合状态下使用者的手离开时,盒10可能保持该半卡合状态。另一方面,如图23A和图23B所示,当基板倾斜角在40度以下时,即使在半卡合状态下使用者的手离开盒10,盒10的前表面103也通过装置侧接地端子570被向+Z方向(上方)上推,因此卡合突起124与装置侧卡合部260成为明显的未卡合状态,从而使用者容易发现安装未完成。从这一点上,优选基板倾斜角在40度以下。
图24及图25示出了比在图22及图23A和图23B中设想的盒在X方向上的尺寸更大的盒的特性。在图22及图23A和图23B中设想的盒中L0=63mm,与此相对,在图24及图25中L0=80mm而进行了计算。另外,在图25的上推力的计算中,与图23A和图23B相同,F0=0.2N并且盒的重量(包含墨水的重量)为30g。在图24中也与图22同样,能够理解为了确保1mm以上的擦拭量,优选将基板倾斜角度设定为25度以上。另外,在图23A和图23B中L0的值为63mm,与此相对,在图25中L0的值为80mm,但与重量为30g的盒10平衡的上推力FB与图23A和图23B相同,大约为0.15N(图25的粗水平线的位置)。于是,在图25中也与图23A和图23B同样,为了防止盒的半卡合状态,优选使基板倾斜角在40度以下。
此外,如果加强装置侧接地端子570的施加力,则即使基板倾斜角大也能够确保充分的上推力。在此情况下也优选将装置侧接地端子570的施加力和基板倾斜角设定为:当在半卡合状态下使用者的手离开盒10时,盒10通过装置侧接地端子570的施加力被推向上方从而从半卡合状态返回到未卡合状态。
D.其他实施方式:
图26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盒的结构的立体图。该盒10c被分为墨水容纳部100Bc及接合器100Ac。该盒10c是与图3的盒10具有互换性的盒。墨水容纳部100Bc具有容纳墨水的墨水室108Bc、构成墨水供应口的墨水流通流路114c、以及泡沫112c。泡沫112c被设置在墨水容纳部100Bc的底面。
在接合器100Ac的上部设置有开口107c并且在接合器100Ac的内部形成有接受墨水容纳部100Bc的空间,接合器100Ac仅在这一方面上与图3的盒10的外形不同而在其他方面上具有与图3的盒10大致相同的外形。即,接合器100Ac具有整体呈大致长方体的形状,其外表面由正交的六个面中除去上面(顶面)的五个面101c、103c、104c、105c、106c、台阶部188c、以及基板设置部180c构成。在接合器100Ac的正面103c上设置有杆120c,在杆120c上设置有卡合突起124c。在接合器100Ac的底面101c上形成有当将100Ac安装到保持器20时穿过保持器20的墨水供应管240的开口部116c。在墨水容纳部100Bc被收纳至接合器100Ac中的状态下,墨水容纳部100Bc的泡沫112c与保持器20的墨水供应管240连接。在接合器100Ac的正面103c的下端附近形成有基板设置部180c,在该基板设置部180c上设置有基板400。在盒10c的背面104c上设置有卡合突起160c。
当使用该盒10c时,在组合了墨水容纳部100Bc与接合器100Ac的状态下,将二者同时安装到保持器20。或者也可以先将接合器100Ac安装到保持器20,随后再将墨水容纳部100Bc安装到接合器100Ac内。在后者的情况下,可以在将接合器100Ac安装于保持器20的状态下,只装卸墨水容纳部100Bc。
图27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盒的结构的立体图。该盒10d也被分为墨水容纳部100Bd和接合器100Ad。该接合器100Ad由底面101d、正面103d、与正面103d相对的背面104d、设置于正面103d的下端的基板设置部180d、以及设置于基板设置部180d的下端与底面101d之间的台阶部188d构成。图27所示的盒与图26所示的盒的主要差别在于在图27的接合器100Ad中,不存在构成与底面101d、正面103d及背面104d相交的两个侧面(最大的侧面)的部件。在正面103d上设置有杆120d,在杆120d上形成有卡合突起124d。在背面104d上也形成有卡合突起160d。墨水容纳部100Bd具有容纳墨水的墨水室108Bd和构成墨水供应口的墨水流通流路114d及泡沫112d。该盒10d也能够以与图26的盒10c大致相同的方法使用。
图28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盒的结构的立体图。该盒10e也被分为墨水容纳部100Be和接合器100Ae。该接合器100Ae由正面103e、与正面103e相对的背面104e、设置于正面103e和背面104e之间的侧面106e、设置于正面103e的下端的基板设置部180e、以及设置于基板设置部180e的下端的台阶部188e构成。墨水容纳部100Be具有容纳墨水的墨水室108Be及墨水供应口110e。墨水容纳部100Be的底面101e具有与图3所示的盒10的底面101大致相同的形状。该盒10e也能够以与图26及图27的盒10c、10d大致相同的方法使用。此外,作为接合器的形状,还可以考虑除去图28的接合器100Ae的背面104e、卡合突起160e以及侧面104e的形状。
如通过上述图26~图28的例子能够理解的那样,盒能够被分为墨水容纳部(也称作“印刷材料容纳体”)及接合器。在该情况下,优选将电路基板400设置于接合器侧。此外,可以省略设置于基板设置部180c(或180d、180e)的下端的台阶部188c(或188d、188e)。例如,在省略台阶部188c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将基板设置部180c向斜下方延长到与底面101c相交的结构。如通过以上的说明能够理解的那样,优选与图3的盒10具有互换性的接合器包括设置有具有卡合构造的杆的正面103c(或103d、103e)、与正面相对的背面104c(或104d、104e)、设置于正面和背面之间的其他面(底面101c、101d或侧面106e)、设置于正面的下端附近的基板设置部180c(或180d、180e)。
图29A~图29F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盒的形状的概念图。图29A所示的盒10f的墨水容纳部100f具有椭圆形或长圆形的侧面,并包括在其正面侧具有卡合突起124的杆120及设置有电路基板400的基板设置部180。另外,在盒10f的底面侧形成有墨水供应口110,在背面侧形成有卡合突起160。此外,当从正面侧(设置有杆120的面的一侧)观察该盒10f时,该盒10f与图4B同样具有固定的宽度。如果该盒10f也被构成为卡合突起124、160、电路基板400、以及墨水供应口110与保持器20的对应的部件连接,则能够确保该盒10f与图3所示的盒10具有互换性。
图29B所示的盒10g的墨水容纳部100g与图3同样具有大致呈长方体的形状。所述盒10g与图3的盒10的大的差别在于所述盒10g的基板设置部180未被连续设置在正面103的下端。图29C所示的盒10h的墨水容纳部100h也具有大致呈长方体的形状。所述盒10h与图3的盒10的大的差别在于在所述盒10h上没有设置杆120,而只是在正面103上设置有卡合突起124。在图29D及图29E所示的盒10j及10k中,在底面与基板设置部180之间没有台阶部188。此外,在图29D所示的盒10j的墨水容纳部100j中,底面189成为相对于墨水供应口110的开口面倾斜的斜面。在图29F所示的盒10m中,电路基板400经由弹簧被安装到基板设置部180上。这些盒10g、10h、10j、10k、以及10m也被构成为卡合突起124、160、电路基板400、以及墨水供应口110与保持器20的对应的部件连接,从而能够确保这些盒与图3所示的盒10具有互换性。
图29G、图29H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盒的基板设置部的结构的仰视图。在图29G的盒10p中,基板设置部180p由四个凸状部件或者肋(L形的框部件)构成,在图29H中,基板设置部180q由两个平行的凸状部件或者肋(直线形的框部件)构成。在这些盒10p、10q中,通过在这些框部件的内侧嵌入电路基板或在框部件上粘贴或压接电路基板来设置电路基板。在该情况下,电路基板也在相对于墨水供应口的开口面倾斜的状态下被设置。基板设置部180p、180q的形成凸状部件的面181p、181q可以与墨水供应口的开口面平行,也可以相对于墨水供应口的开口面倾斜。无论哪一种情况下,都调整基板设置部180p、180q的部件的形状以使电路基板在相对于墨水供应口的开口面倾斜的状态下被设置。如通过这些例子能够理解的那样,没有必要将基板设置部构成为斜面,但需要将基板设置部构成为能够在相对于墨水供应口的开口面倾斜的状态下设置电路基板。特别优选构成基板设置部,使电路基板的表面在与将墨水供应口的开口面延伸而成的假想的平面成锐角倾斜的状态下与该假想平面相向。
如通过图29A~图29F所示的各种例子能够理解的那样,关于盒的外形的形状,考虑有各种各样的变形例。在盒的外形的形状为大致长方体以外的形状的情况下,例如图29A中的虚线所示,能够以假想的方式对大致长方体的六个面,即,图3的底面101(第一面)、上面102(第二面)、正面103(第三面)、背面104(第四面)、左侧面105(第五面)、以及右侧面106(第六面)进行考虑。在本说明书中,“面”(平面)一词能够在包含这样的假想的面(假想面、也称作非实有面)及在图3及图4A~图4D中记载的实有面双方的含义下使用。另外,“面”一词在包含平面及曲面双方的含义下使用。
另外,在图29C中,示出了省略杆120而只设置卡合突起124的盒的变形例,但作为用于维持盒的安装状态的形状,也考虑有除此以外的各种变形例。例如,也可以不只省略杆120,也省略卡合突起124、160,取而代之在盒的外侧设置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体(例如橡胶部件)。在该情况下,当安装盒时,盒的弹性体被保持器(盒安装部)的壁面压缩,从而能够通过该压缩反力维持盒的安装状态。
变形例: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实施,例如,也可进行下面的变形。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就本发明应用于保持器(盒安装部)位于托架上的上架型印刷装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可应用于保持器(盒安装部)位于托架以外的部位的离架型印刷装置。
变形例2:
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中的基板的端子或接触部的排列可进行各种变形。例如,电路基板的端子或接触部也可以不配置为2列而配置为分成3列以上。另外,电路基板的端子也可以不是大致长方形而具有不确定的形状。另外,电路基板的端子的数目也可以任意地变更。此外,电路基板也可以被构成为柔性印刷电缆或者柔性印刷基板。
图30A~图30C是表示电路基板的端子形状的变形例的图。这些基板400c~400e只是与图6A所示的基板400及端子410~490的表面形状不同。图30A、图30B的基板400c、400d的各个端子的形状不是大致长方形、而是具有不规则的形状。在图30C的基板400e中,九个端子410~490被排列成一列,另外,一对安装检测端子450、490(高电压端子)被配置于一列端子的两端。另外,一对过电压检测端子410、440被配置于安装检测端子450、490及低电压端子460、480之间。在这些基板400c~400e中,与各端子410~490对应的装置侧端子接触的接触部cp的配置与图6A和图6B的基板400相同。这样,作为各个端子的表面形状,只要接触部cp的配置相同,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变形例3: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记载的各种构成要素中,能够省略与特定的目的、作用、效果没有关系的构成要素。例如,可以省略盒的存储装置403而采用其他电路(电气器件)。另外,也可以设置其他墨水余量检测机构来代替使用棱镜的墨水余量检测机构。或者也可以省略墨水余量检测机构。
变形例4:
上述各种部件无需构成为各自独立的部件,也可以根据情况将多个部件作为整体成形。例如,一对纵引导壁部件182及一对横引导壁部件184(图3)也可以作为墨水容纳部100的一部分成形。
变形例5:
图3中说明的盒的六个面101~106的称呼(“底面”或“上面”等)并没有被限定,而是能够根据保持器的结构发生变化。例如,也存在根据保持器的结构、图3的第四~第六面104、105、106中的一面成为正面的情况。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盒沿铅垂方向安装到保持器。也就是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Z轴为铅垂方向,将印刷材料供应管240的中心轴C设置为与铅垂方向平行,以作为盒的插入方向的-Z方向为铅垂向下方向。但是,在本发明中,Z轴(印刷材料供应管240的中心轴C)也可以是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也就是说,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将盒沿水平方向安装的印刷装置。在该情况下,图3的第一面101及第二面102成为侧面。
变形例6:
本发明并不限于喷墨式打印机及其墨盒,也能够应用于喷射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的任意液体喷射装置及其液体容纳容器。例如,能够应用在以下所述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及其液体容纳容器。
(1)传真装置等图像记录装置
(2)用于制造滤色器的色材喷射装置,所述滤色器用于液晶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
(3)用于形成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发光)显示器或面发光显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等的电极的电极材喷射装置
(4)喷射含有活体有机物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活体有机物用于制造生物芯片
(5)作为精密吸管的试料喷射装置
(6)润滑油的喷射装置
(7)树脂液的喷射装置
(8)利用针尖向时钟或相机等精密机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
(9)为了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的微小半球形镜片(光学镜片)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硬化树脂液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10)为了蚀刻基板等而喷射酸性或碱性的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11)具有使其他任意微量的液滴喷出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
此外,所谓“液滴”是指从液体喷射装置喷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尾部拖延成粒状、泪状、以及线状的状态。另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只要是液体喷射装置能够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液体”只要是物质呈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即可,粘度高或者粘度低的液态材料以及溶胶、凝胶水、其他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那样的液态的材料也被包含在“液体”中。另外,不只是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形物形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者混合到溶剂中而形成的液体等也被包含在“液体”中。另外,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例子,举有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墨水或液晶等。在此,所谓墨水包含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凝胶墨水、热熔性墨水等各种液体组合物。
Claims (23)
1.一种印刷材料盒,被可装卸地安装到印刷装置上,所述印刷装置包括盒安装部,多个印刷材料盒相对于所述盒安装部可装卸,
所述盒安装部包括以与所述多个印刷材料盒分别对应的方式设置并具有斜面的端子台、包括一个装置侧接地端子的装置侧端子组、以及印刷材料供应管,
所述装置侧端子组被设置于所述端子台,并沿Y方向排列,并且从所述端子台的斜面向+Z方向突出,
所述一个装置侧接地端子与其他多个装置侧端子相比从所述端子台的斜面进一步向+Z方向突出,
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具有中心轴C、基端部、以及顶端部,所述基端部被固定于所述盒安装部上,
将与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的所述中心轴C平行的轴作为轴Z、将与所述轴Z正交的轴作为轴X、将与所述轴Z及轴X正交的轴作为轴Y、将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的基端部侧作为-Z方向、将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的顶端部侧作为所述+Z方向、将被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上的所述多个印刷材料盒排列的方向作为所述Y方向,
所述印刷材料盒包括:
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在其表面设置有多个盒侧端子,所述盒侧端子具有被构成为与对应的所述装置侧端子接触的接触部;
印刷材料供应口,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被构成为在所述印刷材料盒的-Z方向的顶端部具有与X方向及Y方向平行的开口面,并与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连接;以及
基板设置部,所述电路基板被设置在所述基板设置部上,并且所述电路基板的表面在与将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的开口面延伸而成的平面成锐角倾斜的状态下与所述平面相向,
在设置于所述电路基板的表面的所述多个盒侧端子中,在一个盒侧端子上设置有被构成为与所述一个装置侧接地端子接触的一个接触部,在其他多个盒侧端子上设置有被构成为与所述其他多个装置侧端子接触的其他多个接触部,
所述一个盒侧端子被设置于与CA平面相交的位置,所述CA平面由穿过所述中心轴C并与所述轴X平行的轴A及所述中心轴C形成,
所述电路基板被配置成:当将所述印刷材料盒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与所述其他多个盒侧端子接触到分别对应的所述装置侧端子相比,所述一个盒侧端子更先接触到所述装置侧接地端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材料盒,其中,
所述电路基板被配置成:当将所述印刷材料盒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所述电路基板的侧面在被设置于所述盒安装部的所述装置侧端子组的两侧部的一对基板引导部件之间被引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材料盒,其中,
所述电路基板被配置成:当将所述印刷材料盒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与所述电路基板的侧面接触到所述一对基板引导部件的时机相比,所述一个盒侧端子更先或者大致同时接触到所述装置侧接地端子。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盒,其中,
所述一个盒侧端子具有在所述印刷材料盒的安装方向上比所述其他多个盒侧端子更长的端子形状。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盒,所述印刷材料盒还包括:
具有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的第一面;
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以及
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相交的第三面,
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相交的位置设置有包括与所述第一面相连的台阶部的悬伸部,
所述基板设置部被设置于所述悬伸部中的比所述台阶部更靠向+Z方向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盒,包括:
具有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的第一面;
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
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相交的第三面,在所述第三面上设置有第一盒侧卡合部,所述第一盒侧卡合部在将所述印刷材料盒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与所述盒安装部的第一装置侧卡合部卡合;
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相交并与所述第三面相对的第四面,在所述第四面上设置有第二盒侧卡合部,所述第二盒侧卡合部在将所述印刷材料盒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与所述盒安装部的第二装置侧卡合部卡合;
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以及所述第三面相交的第五面;以及
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以及所述第三面相交并与所述第五面相对的第六面,
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具有从所述第一面突出的开口部,
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的所述开口面是由所述开口部的顶端规定的面。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盒,其中,
被构成为与所述一个装置侧接地端子接触的所述一个接触部存在于所述印刷材料盒的Y方向的宽度的中心。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盒,其中,
所述电路基板被设置成:所述电路基板的表面相对于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的开口面以25度至40度的角度倾斜。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盒,其中,
接地用的所述一个接触部、所述其他多个接触部中高电压施加用的一对第一接触部、以及所述其他多个接触部中第一低电压施加用的一对第二接触部以沿Y方向排列成1列的方式排列,
所述一对第一接触部被配置于最外侧,所述一对第二接触部被配置于所述一对第一接触部之间,所述一个接触部被配置于所述一对第二接触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材料盒,其中,
所述多个盒侧端子的多个接触部以沿Y方向排列成2列的方式排列,
所述一个接触部、所述一对第一接触部、以及所述一对第二接触部被设置于所述2列中的-Z方向侧的第一列,
所述其他多个接触部中过电压检测用的一对第三接触部以及剩下的接触部中第二低电压施加用的至少一个接触部被设置于所述2列中的+Z方向侧的第二列,
在所述第二列中,所述一对第三接触部被配置于最外侧,所述至少一个接触部被配置于所述一对第三接触部之间,所述第三接触部被设置成:所述第三接触部在Y方向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和所述第一接触部相邻的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
11.一种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多个印刷材料盒;以及
包括安装有所述多个印刷材料盒的盒安装部的印刷装置,
所述盒安装部包括以与所述多个印刷材料盒分别对应的方式设置并具有斜面的端子台、包括一个装置侧接地端子的装置侧端子组、以及印刷材料供应管,
所述装置侧端子组被设置于所述端子台,并沿Y方向排列,并且从所述端子台的斜面向+Z方向突出,
所述一个装置侧接地端子与其他多个装置侧端子相比从所述端子台的斜面进一步向+Z方向突出,
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具有中心轴C、基端部、以及顶端部,所述基端部被固定于所述盒安装部上,
将与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的所述中心轴C平行的轴作为轴Z、将与所述轴Z正交的轴作为轴X、将与所述轴Z及轴X正交的轴作为轴Y、将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的基端部侧作为-Z方向、将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的顶端部侧作为所述+Z方向、将被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上的所述多个印刷材料盒排列的方向作为所述Y方向。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其中,
所述印刷材料盒还包括:
在所述X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
第一盒侧卡合部,所述第一盒侧卡合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并与所述盒安装部的第一装置侧卡合部卡合;以及
第二盒侧卡合部,所述第二盒侧卡合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并且与所述盒安装部的第二装置侧卡合部卡合,
所述装置侧接地端子的施加力及所述电路基板的表面对所述基板设置部的安装角度以如下方式设定:当在半卡合状态下使用者的手离开了所述印刷材料盒时,所述装置侧端子组中的仅所述装置侧接地端子将所述电路基板推向+Z方向,从而第一端面向+Z方向返回,所述半卡合状态是指:当安装所述印刷材料盒时,所述第二盒侧卡合部与所述第二装置侧卡合部已卡合,并且在所述第一盒侧卡合部与所述第一装置侧卡合部完成卡合从而所述印刷材料盒的铅垂方向的运动被限制之前的状态。
13.一种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包括:多个印刷材料盒;以及具有安装了所述多个印刷材料盒的盒安装部的印刷装置,
所述盒安装部包括以与所述多个印刷材料盒分别对应的方式设置并具有斜面的端子台、设置于所述端子台的装置侧端子组、以及印刷材料供应管,
所述装置侧端子组被设置于所述端子台,并沿Y方向排列,并且从所述端子台的斜面向+Z方向突出,
所述一个装置侧接地端子与其他多个装置侧端子相比从所述端子台的斜面进一步向+Z方向突出,
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具有中心轴C、基端部、以及顶端部,所述基端部被固定于所述盒安装部上,
将与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的所述中心轴C平行的轴作为轴Z、将与所述轴Z正交的轴作为轴X、将与所述轴Z及轴X正交的轴作为轴Y、将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的基端部侧作为-Z方向、将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的顶端部侧作为+Z方向、将被安装于所述盒安装部上的所述多个印刷材料盒排列的方向作为Y方向,
所述印刷材料盒分别包括:
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在其表面设置有多个盒侧端子,所述盒侧端子具有与对应的所述装置侧端子接触的接触部;
印刷材料供应口,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在所述印刷材料盒的-Z方向的顶端部具有与X方向及Y方向平行的开口面,并与所述印刷材料供应管连接;以及
基板设置部,所述电路基板被设置在所述基板设置部上,并且所述电路基板的表面在与将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的开口面延伸而成的平面成锐角倾斜的状态下与所述平面相向,
在设置于所述电路基板的表面的所述多个盒侧端子中,在一个盒侧端子上设置有与所述装置侧接地端子接触的一个接触部,在其他多个盒侧端子上设置有与所述其他多个装置侧端子接触的其他多个接触部,
所述一个盒侧端子被设置于与CA平面相交的位置,所述CA平面由穿过所述中心轴C并与所述轴X平行的轴A及所述中心轴C形成,
所述电路基板被配置成:当将所述印刷材料盒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与所述其他多个盒侧端子接触到分别对应的所述装置侧端子相比,所述一个盒侧端子更先接触到所述装置侧接地端子,
所述盒安装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侧端子组的两侧部的一对基板引导部件、以及一对纵引导部件,
所述电路基板在所述电路基板的两个侧面中比所述一个盒侧端子更靠向Z方向的位置具有与所述盒安装部的所述一对纵引导部件对应设置的一对纵引导壁部件,
所述电路基板被配置成:当将所述印刷材料盒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所述电路基板的侧面在所述一对基板引导部件之间被引导,并且所述电路基板被配置成:当将所述印刷材料盒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与所述电路基板的侧面接触到所述一对基板引导部件的时机相比,所述一个盒侧端子更先或者大致同时接触到所述装置侧接地端子,
所述印刷材料盒被构成为当被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经过如下过程安装:
(a)所述一对纵引导壁部件的-Z方向的顶端侧的边缘部与所述一对纵引导部件的+Z方向的顶端部接触,同时所述印刷材料盒向-Z方向前进而被插入;
(b)在所述一对纵引导壁部件与所述一对纵引导部件接触同时开始向-Z方向前进之后,且所述电路基板的侧面与所述一对基板引导部件接触之前,所述一个盒侧端子与所述装置侧接地端子接触;以及
(c)所述电路基板的侧面与所述一对基板引导部件接触,同时所述印刷材料盒向-Z方向前进而被插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其中,
所述盒安装部还包括一对横引导部件,
所述基板设置部在所述电路基板的两个侧面中比所述一个盒侧端子更靠向+Z方向的位置具有与所述一对横引导部件对应设置的一对横引导壁部件,
所述印刷材料盒被构成为:当被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在所述过程(a)之前,所述一对横引导壁部件的外表面被所述一对横引导部件的内表面引导。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其中,
所述基板设置部在所述一对纵引导壁部件及所述一对横引导壁部件之间具有露出所述电路基板的两侧面的切口部,所述盒安装部的所述一对基板引导部件被构成为与在所述切口部露出的所述电路基板的侧面相接。
16.如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其中,
所述印刷材料盒还包括:
具有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的第一面;
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以及
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相交的第三面,
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相交的位置设置有包括与所述第一面相连的台阶部的悬伸部,
所述基板设置部被设置于所述悬伸部中的比所述台阶部更靠向+Z方向的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其中,
所述印刷材料盒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第一面相交的位置具有嵌合部,
所述盒安装部具有与所述印刷材料盒的嵌合部对应的装置侧嵌合部,
所述印刷材料盒当被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至少在所述过程(C)中,通过开始进行所述嵌合部与所述装置侧嵌合部之间的嵌合,来引导所述印刷材料盒。
18.如权利要求1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其中,
所述印刷材料盒还包括:
具有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的第一面;
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
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相交的第三面,在所述第三面上设置有第一盒侧卡合部,所述第一盒侧卡合部在将所述印刷材料盒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与所述盒安装部的第一装置侧卡合部卡合;
与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相交并与所述第三面相对的第四面,在所述第四面上设置有第二盒侧卡合部,所述第二盒侧卡合部在将所述印刷材料盒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与所述盒安装部的第二装置侧卡合部卡合;
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以及所述第三面相交的第五面;以及
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以及所述第三面相交并与所述第五面相对的第六面,
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具有从所述第一面突出的开口部,
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的所述开口面是由所述开口部的顶端规定的面。
19.如权利要求1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其中,
与所述一个装置侧接地端子接触的所述一个接触部存在于所述印刷材料盒的Y方向的宽度的中心。
20.如权利要求13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其中,
所述电路基板被设置成:所述电路基板的表面相对于将所述印刷材料供应口的开口面延伸而成的平面以25度至40度的角度倾斜。
21.如权利要求13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其中,
接地用的所述一个接触部、所述其他多个接触部中高电压施加用的一对第一接触部、以及所述其他多个接触部中第一低电压施加用的一对第二接触部以沿Y方向排列成1列的方式排列,
所述一对第一接触部被配置于最外侧,所述一对第二接触部被配置于所述一对第一接触部之间,所述一个接触部被配置于所述一对第二接触部之间。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盒侧端子的多个接触部以沿Y方向排列成2列的方式排列,
所述一个接触部、所述一对第一接触部、以及所述一对第二接触部被设置于所述2列中的-Z方向侧的第一列,
所述其他多个接触部中过电压检测用的一对第三接触部以及剩下的接触部中第二低电压施加用的至少一个接触部被设置于所述2列中的+Z方向侧的第二列,
在所述第二列中,所述一对第三接触部被配置于最外侧,所述至少一个接触部被配置于所述一对第三接触部之间,所述第三接触部被设置成:所述第三接触部在Y方向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和所述第一接触部相邻的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
23.如权利要求13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其中,
所述印刷材料盒还包括:
在所述X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
第一盒侧卡合部,所述第一盒侧卡合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并与所述盒安装部的第一装置侧卡合部卡合;以及
第二盒侧卡合部,所述第二盒侧卡合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并且与所述盒安装部的第二装置侧卡合部卡合,
所述装置侧接地端子的施加力及所述电路基板的表面对所述基板设置部的安装角度以如下方式设定:当在半卡合状态下使用者的手离开了所述印刷材料盒时,所述装置侧端子组中的仅所述装置侧接地端子将所述电路基板推向+Z方向,从而第一端面向+Z方向返回,所述半卡合状态是指:当安装所述印刷材料盒时,所述第二盒侧卡合部与所述第二装置侧卡合部已卡合,并且在所述第一盒侧卡合部与所述第一装置侧卡合部完成卡合从而所述印刷材料盒的铅垂方向的运动被限制之前的状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97320A JP5720148B2 (ja) | 2010-09-03 | 2010-09-03 | 印刷材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材供給システム |
JP2010-197320 | 2010-09-0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81045A true CN102381045A (zh) | 2012-03-21 |
CN102381045B CN102381045B (zh) | 2015-12-16 |
Family
ID=4473601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66241.7A Active CN102381045B (zh) | 2010-09-03 | 2011-09-02 | 印刷材料盒及印刷材料供应系统 |
CN201120339799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83819U (zh) | 2010-09-03 | 2011-09-02 | 印刷材料盒及印刷材料供应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339799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83819U (zh) | 2010-09-03 | 2011-09-02 | 印刷材料盒及印刷材料供应系统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21059B2 (zh) |
EP (1) | EP2611616B1 (zh) |
JP (1) | JP5720148B2 (zh) |
CN (2) | CN102381045B (zh) |
BR (1) | BR112013002748A2 (zh) |
RU (2) | RU2546485C2 (zh) |
WO (1) | WO2012029327A1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22762A (zh) * | 2012-07-06 | 2014-01-2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容器 |
CN104015487A (zh) * | 2013-02-28 | 2014-09-0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容器、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
WO2014183431A1 (zh) * | 2013-05-17 | 2014-11-20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墨盒芯片、墨盒及结构体 |
CN104163044A (zh) * | 2013-05-15 | 2014-11-26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盒以及印刷材料供给系统 |
WO2015007048A1 (zh) * | 2013-07-19 | 2015-01-22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喷墨墨盒 |
CN104163044B (zh) * | 2013-05-15 | 2016-11-3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盒以及印刷材料供给系统 |
CN107428171A (zh) * | 2015-03-30 | 2017-12-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CN111405985A (zh) * | 2017-08-14 | 2020-07-10 | 阿泰奇塑料制品设计有限公司 | 打印机墨盒用电路板、打印机墨盒和打印系统 |
CN112874167A (zh) * | 2019-11-29 | 2021-06-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容器以及印刷装置 |
CN114089614A (zh) * | 2021-12-31 | 2022-02-25 | 珠海益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容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40240B2 (ja) * | 2010-04-02 | 2013-11-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タンク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リンタ |
JP5720148B2 (ja) * | 2010-09-03 | 2015-05-2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材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材供給システム |
JP5817445B2 (ja) * | 2010-11-19 | 2015-11-1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 |
GB2499105B (en) * | 2012-01-12 | 2014-09-17 | Seiko Epson Corp | Cartridge and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
US8297739B1 (en) | 2012-03-02 | 2012-10-30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Cartridge and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
US8708469B2 (en) | 2012-01-12 | 2014-04-29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Cartridge and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
US8915582B2 (en) | 2012-01-12 | 2014-12-23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Cartridge and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
AR085901A1 (es) | 2012-01-12 | 2013-11-06 | Seiko Epson Corp | Cartucho y sistema de suministro de material de impresion |
US9039153B2 (en) | 2012-01-12 | 2015-05-26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
JP6106934B2 (ja) * | 2012-03-23 | 2017-04-0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印刷材収容体及び印刷装置 |
US9061512B2 (en) * | 2012-05-23 | 2015-06-23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Cover and liquid container |
US10647123B2 (en) * | 2012-07-23 | 2020-05-12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Refilled cartridg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filled cartridge |
JP6048004B2 (ja) | 2012-07-23 | 2016-12-2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 |
US9827776B2 (en) | 2012-07-23 | 2017-11-2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artridge |
JP6051671B2 (ja) * | 2012-08-10 | 2016-12-2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JP6354117B2 (ja) | 2012-08-31 | 2018-07-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保持部材、および液体収容容器 |
JP6160074B2 (ja) * | 2012-12-07 | 2017-07-1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端子ユニット、インク供給ユニット及びアダプター |
JP6136247B2 (ja) | 2012-12-25 | 2017-05-3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保持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
JP6079362B2 (ja) | 2013-03-27 | 2017-02-1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流体供給装置及び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 |
JP5941889B2 (ja) * | 2013-10-09 | 2016-06-29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331623B2 (ja) * | 2014-04-11 | 2018-05-3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 |
JP2016005886A (ja) * | 2014-05-30 | 2016-01-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ヘッド |
JP1515995S (zh) * | 2014-06-11 | 2015-01-26 | ||
JP1516271S (zh) * | 2014-06-11 | 2015-01-26 | ||
JP6402507B2 (ja) * | 2014-06-25 | 2018-10-1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流体噴射装置 |
JP6627288B2 (ja) * | 2015-07-03 | 2020-01-0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
CN106476439B (zh) * | 2015-08-24 | 2018-06-19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墨盒及其安装方法 |
JP2017056706A (ja) * | 2015-09-18 | 2017-03-2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端子接続部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
JP2017094660A (ja) * | 2015-11-27 | 2017-06-0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
EP3412463B1 (en) * | 2016-02-05 | 2021-05-26 |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 Ink cartridge |
US10252536B2 (en) * | 2016-02-26 | 2019-04-09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Recording apparatus |
JP6308245B2 (ja) * | 2016-05-12 | 2018-04-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材収容容器 |
JP2016164003A (ja) * | 2016-05-12 | 2016-09-0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材収容容器 |
JP6870481B2 (ja) * | 2017-05-30 | 2021-05-1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保護部材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
JP7035417B2 (ja) | 2017-09-29 | 2022-03-1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
JP6959832B2 (ja) * | 2017-10-31 | 2021-11-05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7035713B2 (ja) * | 2018-03-29 | 2022-03-1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 |
EP3546225B1 (en) * | 2018-03-29 | 2021-10-1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artridge |
EP4235494A3 (en) | 2018-12-03 | 2023-09-20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Logic circuitry |
AU2018452257B2 (en) | 2018-12-03 | 2022-12-0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Logic circuitry |
US11338586B2 (en) | 2018-12-03 | 2022-05-2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Logic circuitry |
AU2019392184A1 (en) | 2018-12-03 | 2021-07-29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Logic circuitry package |
US10894423B2 (en) | 2018-12-03 | 2021-01-19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Logic circuitry |
MX2021005993A (es) | 2018-12-03 | 2021-07-06 |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 Conjunto de circuitos logicos. |
EP4108464B1 (en) | 2018-12-03 | 2023-10-0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rintable liquid supply cartridges |
US11292261B2 (en) | 2018-12-03 | 2022-04-05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Logic circuitry package |
DK3681723T3 (da) | 2018-12-03 | 2021-08-30 |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 Logisk kredsløb |
EP3687815B1 (en) | 2018-12-03 | 2021-11-10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Logic circuitry |
BR112021010754A2 (pt) | 2018-12-03 | 2021-08-3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Circuitos lógicos |
JP7406879B2 (ja) * | 2019-04-05 | 2023-12-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EP3844000B1 (en) | 2019-10-25 | 2023-04-12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Logic circuitry package |
CN111746125B (zh) * | 2020-07-27 | 2021-03-12 | 武汉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喷墨印刷的喷头清洁装置及方法 |
JP2022144519A (ja) | 2021-03-19 | 2022-10-0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 |
CN115107373B (zh) | 2021-03-19 | 2023-08-2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盒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547596A2 (en) * | 1991-12-19 | 1993-06-2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jet recording head, ink jet recording head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
EP0997297A1 (en) * | 1998-05-18 | 2000-05-03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jet recorder and ink cartridge |
US6536871B1 (en) * | 1997-11-05 | 2003-03-25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Reliable flex circuit interconnect on inkjet print cartridge |
US20040155945A1 (en) * | 2003-02-07 | 2004-08-12 | Dong-Sun Kim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line contact structure |
US20060262158A1 (en) * | 2005-05-19 | 2006-11-2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cording apparatus |
US20080036832A1 (en) * | 2006-08-11 | 2008-02-14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storage tank |
EP1892104A1 (en) * | 2006-08-23 | 2008-02-2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tank and ink supply system |
DE202009013257U1 (de) * | 2009-10-02 | 2010-02-11 | Artech Gmbh Design + Production In Plastic | Rücksetzvorrichtung für Verbrauchsmaterialbehälter |
CN202283819U (zh) * | 2010-09-03 | 2012-06-2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印刷材料盒及印刷材料供应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88369B1 (en) | 2000-01-31 | 2002-12-03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Ink container configured to establish reliable electrical and fluidic connections to a receiving station |
JP3624948B2 (ja) | 2001-04-03 | 2005-03-0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CA2379725C (en) | 2001-04-03 | 2007-06-12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 cartridge |
JP4281287B2 (ja) * | 2002-03-22 | 2009-06-1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3624950B2 (ja) | 2002-11-26 | 2005-03-0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DE10301256B3 (de) | 2003-01-15 | 2004-09-09 | Pelikan Hardcopy Production Ag | Verfahren zum Einsetzen einer Trägerplatine in eine Haltevorrichtung an einer Patrone oder Kartusche sowie Haltevorrichtung hierzu |
JP2005144723A (ja) | 2003-11-12 | 2005-06-09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タンク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4058436B2 (ja) | 2003-12-26 | 2008-03-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収納容器 |
JP4298629B2 (ja) | 2003-12-26 | 2009-07-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4058434B2 (ja) | 2003-12-26 | 2008-03-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収納容器、該容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タシステム |
JP4144637B2 (ja) * | 2005-12-26 | 2008-09-0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材収容体、基板、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材収容体を準備する方法 |
JP4737430B2 (ja) * | 2006-06-22 | 2011-08-0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キャリッジ装置、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
JP5034535B2 (ja) | 2007-02-08 | 2012-09-26 |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DE102007048819A1 (de) | 2007-10-10 | 2009-04-16 | Pelikan Hardcopy Production Ag | Tintenpatrone |
DE102007048820A1 (de) | 2007-10-10 | 2009-04-16 | Pelikan Hardcopy Production Ag | Tintenpatrone für einen Tintenstrahldrucker |
DE102008009460A1 (de) * | 2008-02-15 | 2009-08-20 | Pelikan Hardcopy Production Ag | Tintenpatrone mit Leiterplattenelement |
US8540347B2 (en) | 2009-05-15 | 2013-09-24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Recording material delivery system for recording material-consuming apparatus; circuit board; structural body; and ink cartridge |
-
2010
- 2010-09-03 JP JP2010197320A patent/JP5720148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8-31 US US13/223,069 patent/US8721059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9-02 BR BR112013002748A patent/BR112013002748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1-09-02 CN CN201110266241.7A patent/CN102381045B/zh active Active
- 2011-09-02 RU RU2013107402/12A patent/RU2546485C2/ru active
- 2011-09-02 CN CN2011203397999U patent/CN20228381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1-09-02 WO PCT/JP2011/004938 patent/WO2012029327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9-02 RU RU2015105592A patent/RU2612851C2/ru active
- 2011-09-02 EP EP11764347.8A patent/EP2611616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547596A2 (en) * | 1991-12-19 | 1993-06-2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jet recording head, ink jet recording head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
US6536871B1 (en) * | 1997-11-05 | 2003-03-25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Reliable flex circuit interconnect on inkjet print cartridge |
EP0997297A1 (en) * | 1998-05-18 | 2000-05-03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jet recorder and ink cartridge |
US20040155945A1 (en) * | 2003-02-07 | 2004-08-12 | Dong-Sun Kim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line contact structure |
US20060262158A1 (en) * | 2005-05-19 | 2006-11-2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cording apparatus |
US20080036832A1 (en) * | 2006-08-11 | 2008-02-14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storage tank |
EP1892104A1 (en) * | 2006-08-23 | 2008-02-2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tank and ink supply system |
DE202009013257U1 (de) * | 2009-10-02 | 2010-02-11 | Artech Gmbh Design + Production In Plastic | Rücksetzvorrichtung für Verbrauchsmaterialbehälter |
CN202283819U (zh) * | 2010-09-03 | 2012-06-2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印刷材料盒及印刷材料供应系统 |
Cited B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22762B (zh) * | 2012-07-06 | 2016-09-2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容器 |
CN103522762A (zh) * | 2012-07-06 | 2014-01-2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容器 |
CN104015487A (zh) * | 2013-02-28 | 2014-09-0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容器、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
CN104015487B (zh) * | 2013-02-28 | 2017-01-1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容器、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
TWI641504B (zh) * | 2013-05-15 | 2018-11-21 |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 Cartridge and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
CN104163044A (zh) * | 2013-05-15 | 2014-11-26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盒以及印刷材料供给系统 |
CN104163044B (zh) * | 2013-05-15 | 2016-11-3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盒以及印刷材料供给系统 |
CN104163043A (zh) * | 2013-05-17 | 2014-11-26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墨盒芯片、墨盒及结构体 |
US9481181B2 (en) | 2013-05-17 | 2016-11-01 |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 Ink cartridge chip, ink cartridge, and structural body |
CN104163043B (zh) * | 2013-05-17 | 2016-08-24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墨盒芯片、墨盒及结构体 |
WO2014183431A1 (zh) * | 2013-05-17 | 2014-11-20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墨盒芯片、墨盒及结构体 |
WO2015007048A1 (zh) * | 2013-07-19 | 2015-01-22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喷墨墨盒 |
CN107428171A (zh) * | 2015-03-30 | 2017-12-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CN111405985A (zh) * | 2017-08-14 | 2020-07-10 | 阿泰奇塑料制品设计有限公司 | 打印机墨盒用电路板、打印机墨盒和打印系统 |
CN112874167A (zh) * | 2019-11-29 | 2021-06-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容器以及印刷装置 |
CN112874167B (zh) * | 2019-11-29 | 2023-09-26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容器以及印刷装置 |
CN114089614A (zh) * | 2021-12-31 | 2022-02-25 | 珠海益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容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283819U (zh) | 2012-06-27 |
RU2612851C2 (ru) | 2017-03-13 |
US8721059B2 (en) | 2014-05-13 |
WO2012029327A1 (en) | 2012-03-08 |
JP5720148B2 (ja) | 2015-05-20 |
BR112013002748A2 (pt) | 2018-01-30 |
CN102381045B (zh) | 2015-12-16 |
RU2546485C2 (ru) | 2015-04-10 |
RU2013107402A (ru) | 2014-10-10 |
EP2611616B1 (en) | 2018-10-17 |
US20120056955A1 (en) | 2012-03-08 |
EP2611616A1 (en) | 2013-07-10 |
JP2012051313A (ja) | 2012-03-15 |
RU2015105592A (ru) | 2015-07-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283819U (zh) | 印刷材料盒及印刷材料供应系统 | |
US10214018B2 (en) | Cartridge and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 |
US8297739B1 (en) | Cartridge and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 |
US8974044B2 (en) | Cartridge and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 |
CN101712239B (zh) | 打印材料容器和安装在打印材料容器上的电路板 | |
JP5218712B1 (ja) |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材供給システム | |
JP2013248779A (ja)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リンター | |
CN102381043A (zh) | 固定器、相对于固定器可装卸的液体容纳容器及液体喷射装置 | |
CN105383179B (zh) | 液体供应单元 | |
US10752008B2 (en) | Liquid supply unit | |
CN108501537A (zh) | 液体容纳体 | |
JP5858125B2 (ja) | 印刷材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アダプター | |
CN103287109B (zh) | 墨盒 | |
JP2019018439A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