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83179B - 液体供应单元 - Google Patents

液体供应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83179B
CN105383179B CN201510527594.6A CN201510527594A CN105383179B CN 105383179 B CN105383179 B CN 105383179B CN 201510527594 A CN201510527594 A CN 201510527594A CN 105383179 B CN105383179 B CN 1053831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holding section
supplying unit
liquid supplying
re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275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83179A (zh
Inventor
中田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83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31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831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31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41J2/1753Details of contacts on the cartridge, e.g. protection of cont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43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 B41J2/17546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electron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体供应单元。提供能够将液体供应单元从装载托架保持器卸下的现有技术中没有的新的卡合机构。液体供应单元包括第一面、与第一面对置的第二面、与第一面和第二面交叉的第三面、与第一面和第二面交叉并与第三面对置的第四面、液体供应部、从第三面突出并且能够与装载托架保持器卡合的第一卡合部、以及在第二面露出的操作部。

Description

液体供应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安装到液体喷射装置的托架单元的液体供应单元。
背景技术
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种的印刷装置正在普及,作为印刷装置用的液体供应单元而利用了墨盒。以往,提出了用于将墨盒相对于印刷装置装卸的各种卡合机构。例如,已知有将作为卡合机构的手柄设置在墨盒的侧壁的技术(专利文献1)。在该现有技术中,当将墨盒安装到保持器时,墨盒的手柄与保持器的卡合部卡合并被固定。在卸下时,通过用户推压手柄,由此墨盒与卡合部的卡合被解除,能够将墨盒从保持器卸下。另外,已知有将作为卡合机构的手柄设置在印刷装置的托架上的保持器的技术(专利文献2)。在该现有技术中,当将墨盒安装到保持器时,墨盒的卡合部与保持器的手柄卡合并被固定。在卸下时,通过用户推压手柄,由此墨盒和手柄的卡合被解除,能够将墨盒从保持器卸下。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7-2302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13-1418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果与墨盒的小型化同样地推进手柄的小型化,则担心手柄的操作性降低。因此,存在对在墨盒的侧壁设置如专利文献1这样的手柄而感到困难的情况。另一方面,即使如专利文献2那样将手柄设置在印刷装置的托架上的保持器,伴随着墨盒的小型化,手柄也变小,存在对用户正确识别手柄的推压位置、或者对正确推压手柄而感到困难的情况。因此,期望提供现有技术中没有的新的卡合机构。这样的课题不限于印刷装置用的墨盒,而且是在其他种类的液体喷射装置用的液体供应系统中共同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而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能够提供被安装到液体喷射装置的装载托架保持器的液体供应单元。该液体供应单元包括: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对置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交叉的第三面;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交叉并与所述第三面对置的第四面;液体供应部;从第三面突出并能够与装载托架保持器卡合的第一卡合部;以及在第二面上露出并能够操作所述第一卡合部的位置的操作部。
根据该第一方式,使用在液体供应单元的第二面露出的操作部来操作第一卡合部的位置,由此能够解除第一卡合部与装载托架保持器的卡合,因此能够通过在现有技术中没有的新的卡合机构从装载托架保持器卸下液体供应单元。
在实施方式中,所述液体供应部也可以构成为向从所述第二面朝向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从所述第一面突出,并且在所述液体供应单元被安装到所述装载托架保持器的状态下被所述装载托架保持器向从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施力。所述第一卡合部也可以构成为向从所述第四面朝向所述第三面的方向从所述第三面突出,并且在所述液体供应单元被安装到所述装载托架保持器的状态下能够限制所述液体供应单元在所述装载托架保持器内向从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移动的动作。所述操作部也可以构成为在从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从所述第二面露出,并且能够操作从所述第三面朝向所述第四面的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卡合部的位置。所述施力部也可以构成为对所述第一卡合部在从所述第四面朝向所述第三面的方向施力。但是,这些构成能够省略和变形。
(2)在上述液体供应单元中,也可以是还包括施力部,所述施力部对所述第一卡合部向从所述第四面朝向所述第三面的方向施力。
根据该构成,第一卡合部被施力部施力,因此能够可靠地维持第一卡合部与装载托架保持器的卡合状态。
(3)在上述液体供应单元中,也可以是还包括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在从所述第三面朝向所述第四面的方向从所述第四面突出,并且在所述液体供应单元被安装到所述装载托架保持器的状态下,能够限制所述液体供应单元在所述装载托架保持器内向从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移动的动作。
根据该构成,通过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这两个卡合部,能够将液体供应单元更可靠地卡合到装载托架保持器。
(4)在上述液体供应单元中,也可以是:还包括被配置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之间的电气端子部,所述操作部和所述第一卡合部被配置在沿从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投影了所述电气端子部的位置。
根据该构成,由于第一卡合部位于电气端子部的附近,因此能够使电气端子部的电接触稳定化。
(5)在上述液体供应单元中,也可以是:包括被配置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之间的电气端子部,所述施力部在从所述第三面朝向所述第四面的方向上位于所述液体供应部与所述电气端子部之间。
根据该构成,施力部能够确保其发生变形而产生足够的施加力时的足够的大小。
(6)在上述液体供应单元中,也可以是:所述操作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二面。
根据该构成,使用者能够容易对操作部进行操作。
(7)在上述液体供应单元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卡合部能够在从所述第四面朝向所述第三面的方向上滑动移动。
根据该构成,通过使第一卡合部滑动移动,能够容易与装载托架保持器卡合。
(8)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能够提供被安装到液体喷射装置的装载托架保持器的液体供应单元。该液体供应单元包括:液体容纳室,所述液体容纳室能够容纳液体;液体供应部,所述液体供应部与所述装载托架保持器抵接,并且能够将所述液体供应给所述装载托架保持器;电气端子部,所述电气端子部能够与所述装载托架保持器电连接;可动式的第一卡合部,所述可动式的第一卡合部能够与所述装载托架保持器卡合;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能够与所述装载托架保持器卡合;以及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能够操作所述第一卡合部的位置。在所述液体供应单元被安装到所述装载托架保持器的状态下,所述液体供应部被所述装载托架保持器向第一方向施力,所述电气端子部被所述装载托架保持器向所述第一方向施力,所述第一卡合部能够限制所述液体供应单元在所述装载托架保持器内向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动作,所述第二卡合部能够限制所述液体供应单元在所述装载托架保持器内向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动作,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所述液体供应部位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之间,所述电气端子部位于卡合部位和所述液体供应部之间,所述卡合部位是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装载托架保持器的卡合部位,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之间。
根据该第二方式,能够使用设置于液体供应单元的操作部来解除第一卡合部与装载托架保持器的卡合,因此能够通过在现有技术中没有的新的卡合机构将液体供应单元从装载托架保持器卸下。另外,能够通过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这两个卡合部来将液体供应单元与装载托架保持器更可靠地卡合。并且,在第二方向上操作部位于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之间,因此能够将操作部的尺寸确保为容易足够操作的大小。另外,液体供应部位于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之间,因此能够通过这两个卡合部实现可平衡好地抵抗液体供应部从装载托架保持器接受的施加力的卡合状态。
(9)上述液体供应单元也可以是:还包括对所述第一卡合部施力的施力部。
根据该构成,由于第一卡合部被施力部施力,因此能够可靠地维持第一卡合部与装载托架保持器的卡合状态。
(10)在上述液体供应单元中,也可以是: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液体供应单元的所述第一方向侧。
根据该构成,由于操作部位于液体供应单元的第一方向侧,因此能够实现使用者容易对操作部操作的构造。
(11)在上述液体供应单元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施力部位于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电气端子部之间。
根据该构成,施力部能够确保其发生变形而产生足够的施加力时的足够的大小。
(12)在上述液体供应单元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之间。
根据该构成,操作部位于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之间,因此能够在通过由处于操作部的两侧的两个卡合部而液体供应单元被与装载托架保持器卡合的状态下对操作部进行操作。因此,能够在液体供应单元的姿势稳定的状态下对操作部进行操作。
(13)在上述液体供应单元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卡合部能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滑动移动。
根据该构成,通过使第一卡合部滑动移动,能够容易与装载托架保持器卡合。
(14)在上述液体供应单元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操作部被一体成形。
根据该构成,能够以少的零件数实现操作部和第一卡合部。
(15)在液体供应单元中,也可以是:所述施力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操作部被一体成形。
根据该构成,能够以少的零件数实现施力部、操作部以及第一卡合部。
(16)在液体供应单元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所述操作部以及所述施力部被一体成形。
根据该构成,能够以少的零件数实现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操作部以及施力部。
本发明能够以各种方式实现,例如除了液体供应单元以外,还能够以具备液体供应单元的液体喷射装置等各种方式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液体喷射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盒的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盒的立体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盒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5是盒保持器的立体图;
图6是盒保持器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7的(A)~(C)是表示将盒安装到保持器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8的(A)~(C)是表示将盒安装到保持器时的第一卡合部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盒被安装到保持器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10的(A)和(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墨盒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11的(A)和(B)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墨盒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12是表示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盒被安装到保持器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13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墨盒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14是表示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盒被安装到保持器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15的(A)~(D)是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的墨盒的说明图;
图16的(A)~(F)是表示盒的外形的变形例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系统10的立体图。在图1中描绘出互相正交的XYZ轴。图1的XYZ轴对应于其他的附图的XYZ轴。对于这以后所示的图也根据需要标注XYZ轴。液体喷射系统10包括作为液体供应单元的墨盒20、以及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打印机50。
打印机50包括控制部510以及托架单元520。托架单元520包括印刷头540和装载托架保持器60。墨盒20通过使用者(用户)可装卸地安装到装载托架保持器60。另外,也将墨盒20称为“盒”。另外,也将装载托架保持器60称为“保持器”、“保持器单元”或者“盒安装部”。
打印机50的控制部510对打印机50的各部分进行控制。托架单元520被构成为能够使印刷头540相对于印刷介质90相对地移动。控制部510与托架单元520之间经由挠性电缆517电气地连接。印刷头540基于来自控制部510的控制信号进行动作,向纸张或标签等印刷介质90喷出墨水。由此,文字、图形、图像等被印刷到印刷介质90。
如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50那样,墨盒20被安装到托架单元520的保持器60的打印机也被称为“托架装载型”。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与托架单元520不同的部位设置不动的定置式的盒保持器(非装载托架保持器),将来自被安装到该非装载托架保持器的墨盒的墨水经由挠性管供应给托架单元520的印刷头540。这样的打印机的类型也被称为“非装载托架型”。
打印机50包括用于使托架单元520和印刷介质90相对地移动的主扫描输送机构和副扫描输送机构。主扫描输送机构例如包括托架马达522和驱动带524,通过经由驱动带524将托架马达522的动力传递给托架单元520,使托架单元520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副扫描输送机构例如包括运送马达532和压纸卷筒534,通过将运送马达532的动力传递给压纸卷筒534,从而在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上运送印刷介质90。主扫描输送机构的托架马达522和副扫描输送机构的运送马达532基于来自控制部510的控制信号来动作。
在本说明书中,在液体喷射系统10的使用状态(也称为“使用姿势”)下,将沿着使托架单元520往复移动的主扫描方向(左右方向)的轴作为X轴,将沿着运送印刷介质90的副扫描方向(前后方向)的轴作为Y轴,将沿着重力方向(上下方向)的轴作为Z轴。所谓液体喷射系统10的使用状态是被设置于水平面的液体喷射系统10的状态,水平面是与Y轴和X轴平行的面(XY平面)。另外,将副扫描方向(前方向)作为+Y方向,其相反方向(后方向)作为-Y方向,将重力方向的从下方朝向上方的方向(上方向)作为+Z方向,将其相反方向(下方向)作为-Z方向。液体喷射系统10的+Y方向侧(前侧)为液体喷射系统10的正面。将从液体喷射系统10的右侧面朝向左侧面的方向作为+X方向(左方向),将其相反方向作为-X方向(右方向)。被安装到保持器60的多个盒20的排列方向是沿着X轴的方向。也将+Z方向称为“第一方向”,并且将+-Y方向称为“第二方向”,将-Z方向称为“第三方向”。
墨盒20容纳作为印刷材料的墨水。被容纳在盒20中的墨水经由后述的墨水供应口和墨水供应管被供应给印刷头540。多个盒20被可装卸地安装到保持器60。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六种颜色(黑色、黄色、品红色、淡品红色、青色以及淡青色)的墨水对应地,六种盒20各一个即合计六个盒20被安装到保持器60。但是,能够安装到保持器60的盒20的数量和墨水的种类能够任意设定。后面叙述盒20和保持器60的详细构成。
图2和图3是墨盒20的立体图。该盒20具备外壳22、墨水供应口280、电路基板40、包括操作部912和第一卡合部914的卡合构造910(图3)、第二卡合部220、以及突出部260。第一卡合部914和第二卡合部220是用于使盒20与保持器60卡合的构造。第一卡合部914具有可动式的构成,第二卡合部220具有非可动式的构成。第二卡合部220与盒20的外壳22一体成形。另一方面,卡合构造910与盒20的外壳22分开形成。将盒20安装到保持器60时的安装方向SD是-Z方向。另外,也将外壳22称为“盒主体”。另外,也将墨水供应口280称为“液体供应部”。
外壳22区划限定包含盒20的墨水容纳部200(液体容纳室)的内部空间。另外,外壳22构成盒20的外壁面的至少一部分。外壳22由聚丙烯(PP)等合成树脂形成。盒20是近似棱柱形状或近似长方体形状。另外,外壳22的一部分也可以由树脂制薄膜形成。
外壳22具有第一壁201、第二壁202、第三壁203、第四壁204、第五壁205(第六壁的相反侧的壁)、第六壁206、第七壁207、以及第八壁208。在以下的说明中,符号201~208也用作意味着构成盒的外壳22的壁的外表面(第一面201~第八面208)的符号。第一面201~第八面208分别大致是平面。“大致是平面”包括整个面完全平坦的情况和在面的一部分上具有凹凸的情况。即,包括即使在面的一部分有些许的凹凸也能把握构成盒20的外壳的面或壁这样的情况。第一面201~第八面208的俯视下的外形均是近似长方形。
第一面201是在安装状态下成为底面的面,并且为水平的面。即,第一面201是与Y轴和X轴平行且与Z轴垂直的面(XY平面)。
第二面202是在安装状态下成为上面的面。第二面与第一面201对置。另外,第二面202是与第一面201平行的面。即,第二面202是与Y轴和X轴平行且与Z轴垂直的面。第二面202是在安装状态下水平的面(XY平面)。
第三面203是在安装状态下成为正面的面。第三面203是与第一面201和第二面202交叉的面。第三面203是与X轴和Z轴平行且与Y轴垂直的面(XZ平面)。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两个面“交叉”是指两个面相互实际交叉的状态、一个面的延长面与另一个面交叉的状态、相互的延长面交叉的状态中的任一状态。
第四面204是在安装状态下成为背面的面。第四面204是与第一面201和第二面202交叉的面。另外,第四面204是与第三面203平行的面。第四面204是与X轴和Z轴平行且与Y轴垂直的面(XZ平面)。
第五面205是在安装状态下成为左侧面的面,第六面206是在安装状态下成为右侧面的面。第五面205和第六面206分别是与第一面201~第四面204交叉的面。第五面205和第六面206是与Y轴和Z轴平行且与X轴垂直的面(YZ平面)。另外,第六面206是与第五面205平行的面。
第七面207和第八面208是连结第一面201和第三面203的面。第七面207是与第一面201交叉的面。第七面207是与X轴和Z轴平行的面(XZ平面)。作为台阶面的第七面207是相对于第一面201立起设置的面。即,第七面207是从第一面201向+Z方向延伸的面。另外,第七面207相对于第八面208位于-Y方向侧且-Z方向侧。第八面208是连结第七面207和第三面203的面。第八面208是朝向包含+Y方向和-Z方向的分量的方向倾斜的斜面。第八面208是相对于第一面201和第三面203倾斜的面。第八面208是与第五面205和第六面206交叉的面。第八面208相对于XY平面和XZ平面倾斜,并且与YZ平面成直角交叉。第八面208的法线矢量能够分解为+Y方向分量和-Z方向分量。
电路基板40被设置在第八面208。电路基板40的表面408的法线矢量也与第八面同样地能够分解成+Y方向分量和-Z方向分量。表面408是相对于第一面201和第三面203倾斜的面。表面408是与第五面205和第六面206交叉的面。表面408相对于XY平面和XZ平面倾斜,并且与YZ平面成直角交叉。也可以将表面408称为“倾斜面408”。在表面408上设置有盒侧电气端子组400。在电路基板40的背侧设置有例如存储装置等电气器件(省略图示)。该电气器件与盒侧电气端子组400由配线连接。例如,在存储装置中保存有与盒20的墨水有关的信息(墨水余量或墨水颜色)等。也将电路基板40称为“电气端子部40”。
墨水供应口280从第一面201向-Z方向侧突出设置。在墨水供应口280上连接有打印机50的墨水供应管(后述),使盒20内的墨水向印刷头540流通。即,墨水供应口280朝向外部开口,使盒20的墨水向外部流通。另外,墨水供应口280被设置在第一面201中的相比第三面203靠近第四面204的部分。即,在Y方向上,墨水供应口280的外表面与第三面203的距离大于墨水供应口280的外表面与第四面204的距离。
墨水供应口280的顶端开口。由该开口形成的面(开口面)288是在安装状态下水平的面。即,开口面288是与Y轴和X轴平行的面(XY平面)。在盒20工厂出货时,墨水供应口280的开口面288由盖或薄膜等密封部件(未图示)密封。密封开口面288的密封部件(未图示)在向保持器60安装盒20之前被从盒20卸下。
第一卡合部914从盒20的第三面203向+Y方向突出。该第一卡合部914被构成为能够沿+-Y方向滑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当使用者使操作部912向-Y方向移动时,与此相应地,第一卡合部914向-Y方向滑动。第一卡合部914在盒20被安装到保持器60的状态下与保持器60内的装置侧第一卡合部(后述)卡合,由此限制盒20向+Z方向移动的动作。后面叙述包括操作部912和第一卡合部914的卡合构造910的详细情况及其动作。
盒20还具有设置于第四面204的第二卡合部220。第二卡合部220是被设置成从第四面204向-Y方向侧突出的突起。第二卡合部220具有以下功能:在盒20被安装到保持器60的状态下与保持器60内的装置侧第二卡合部(后述)卡合来限制盒20向+Z方向移动的动作。
图4是盒20的主要部分截面图。盒20的墨水容纳部200经由墨水流通孔282与墨水供应口280连通。在墨水供应口280配置有发泡体树脂284。
卡合构造910除了操作部912和第一卡合部914以外还具有施力部916。施力部916将操作部912和第一卡合部914向+Y方向施力。在该例子中,施力部916是金属制的弹簧。优选施力部916在Y方向上位于墨水供应口280与电路基板40之间。这样一来,施力部916能够确保其发生变形而产生足够的施加力时的足够的大小。但是,也可以省略施力部916。
第一卡合部914是沿Y方向延伸的平板状部件,并被构成能够沿+-Y方向滑动。在该例子中,操作部912和第一卡合部914由同一部件一体成形。因此,能够以少的零件数来安装包括操作部912和第一卡合部914的卡合构造910。但是,也可以分开形成操作部912和第一卡合部914,并且将它们与施力部916组合来构成卡合构造910。由于第一卡合部914被施力部916向+Y方向施力,因此在盒20的未使用状态下,第一卡合部914在其可移动范围中处于最靠向+Y方向的位置。但是,在图4中示出了操作部912和第一卡合部914向-Y方向移动后的状态。优选操作部912和第一卡合部914被配置在将电路基板40向+Z方向投影的位置。这样一来,第一卡合部914位于电路基板40的附近,因此能够使电路基板40与保持器60的装置侧端子之间的电接触稳定化。
操作部912在使用者使第一卡合部914向-Y方向移动时被利用。在该例子中,操作部912是在表面上具有些许凹凸的部件。操作部912的凹凸从设置于盒20的第二面202的开口部露出。当使用者的手指按压在该操作部912并且使操作部912向-Y方向移动时,与此相应地第一卡合部914向-Y方向移动。由于操作部912被设置成在盒20的第二面202露出的状态,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操作。并且,优选操作部912位于第一卡合部914与第二卡合部220之间。这样一来,能够在通过处于操作部912的两侧的两个卡合部914、220而盒20与保持器60卡合的状态下对操作部912进行操作。因此,能够在盒20的姿势稳定的状态下对操作部912进行操作。
图5是装载托架保持器60的立体图,图6是其主要部分截面图。保持器60作为限定接受盒20的凹形状的盒容纳室602的壁面而具有五个壁部601、603、604、605、606。将五个壁部601、603、604、605、606统一称为“容纳室形成壁部600”。在本实施方式中,五个壁部601、603、604、605、606通过合成树脂制的板状部件形成。
壁部601限定凹形状的盒容纳室602的底面。壁部603、604、605、606分别限定凹形状的盒容纳室602的侧面。也将壁部601称为“装置侧底壁部601”,并且,将壁部603称为“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03”,将壁部604称为“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04”,将壁部605称为“第三装置侧侧壁部605”,将壁部606称为“第四装置侧侧壁部606”。
在壁部601上沿Y方向排列有墨水供应管640和包括装置侧端子组的接点机构70。墨水供应管640被配置在相比壁部603靠近壁部604的一侧。接点机构70被设置在相比墨水供应管640靠近壁部603的一侧。
在壁部601中的墨水供应管640的周围设置有弹性部件648。弹性部件648在盒20被安装到保持器60的状态下密闭盒20的墨水供应口280的周围,由此防止从墨水供应口280向周围漏出墨水。并且,弹性部件648在盒20被安装到保持器60的状态下向将盒20的墨水供应口280推回的方向(+Z方向)产生施加力。
壁部603构成保持器60的正面。在壁部603设置有装置侧第一卡合部660。装置侧第一卡合部660是与盒20的第一卡合部914卡合的部件。如图6所示,优选装置侧第一卡合部660处于将接点机构70向+Z方向投影的位置。装置侧第一卡合部660具有盒20的第一卡合部914能插入的卡合凹部662。该卡合凹部662相当于第一卡合部914与装置侧第一卡合部660的卡合部位。
壁部604构成保持器60的背面。在壁部604设置有装置侧第二卡合部620。装置侧第二卡合部620是与盒20的第二卡合部220卡合的部件。在该例子中,装置侧第二卡合部620是在Y方向贯通壁部604的贯通孔。另外,装置侧第二卡合部620也可以是朝向盒容纳室602而开口的凹部。壁部605构成保持器60的右侧面。壁部606构成保持器60的左侧面。
在保持器60的壁部601和壁部603交叉的角部设置有接点机构70。接点机构70相比墨水供应管640被设置在壁部603侧。如图6所示,接点机构70具有与盒20的电路基板40(图2)的多个电气端子对应地接触的多个装置侧电气端子700以及保持多个装置侧电气端子700的端子台709。装置侧电气端子700从端子台709的倾斜面708突出。装置侧电气端子700在盒20被安装到保持器60的状态下向推回盒20的电路基板40的方向(包含+Z方向和-Y方向的分量的方向)产生施加力。该施加力的方向是与端子台709的倾斜面708近似垂直的方向。即,当从倾斜面708突出的装置侧电气端子700被盒20向倾斜面708侧推入时,作为其反力,向盒20施加斜向的施加力。
图7的(A)~(C)是表示将盒20安装到保持器60的情形的说明图。这里,简略绘出盒20和保持器60的外形。在向保持器60内安装盒20时,如图7的(A)所示,使盒20以将盒20的后端侧(-Y方向的端部)稍稍下降的倾斜的姿势进入到保持器60内。并且,将作为形成于第四面204的第二卡合部220的突起插入到作为保持器60的装置侧第二卡合部620的贯通孔。通过该第二卡合部220和装置侧第二卡合部620的卡合来限制盒20的后端侧向+Z方向的移动。之后,当使用者对操作部912进行操作而在将第一卡合部914向-Y方向退让的状态下使盒20的前端侧下降时,成为图7的(B)的状态。并且,当使用者释放(即手指离开操作部912)操作部912时,第一卡合部914通过施力部916(图4)向+Y方向推回。其结果是,如图7的(C)所示,第一卡合部914进入到装置侧第一卡合部660的卡合凹部662。在该状态下,通过第一卡合部914和第二卡合部220这两个卡合部来限制盒20向+Z方向的移动。
图8的(A)~(C)是表示图7的(A)~(C)中的第一卡合部914沿Y方向的位置的变化的说明图。在将盒20安装到保持器60之前的状态(使用者未接触操作部912的状态)下,第一卡合部914的顶端处于图8的(A)所示的第一位置A。第一位置A在第一卡合部914的顶端的可移动范围中处于+Y方向侧的最端部。在图7的(B)所示的安装中途的状态下,第一卡合部914的顶端处于图8的(B)所示的第二位置B。第二位置B处于相比第一位置A向-Y方向返回的位置。在图7的(C)所示的安装后的状态下,第一卡合部914的顶端处于图8的(C)所示的第三位置C。第三位置C是相比第二位置B向+Y方向前进的位置。另外,第三位置C可以是第一位置A与第二位置B之间的位置,或者也可以是与第一位置A相同的位置。这样,使用者使用操作部912将第一卡合部914向+-Y方向滑动,由此,能够将第一卡合部914容易卡合到保持器60的装置侧第一卡合部660。
图9是表示盒20被安装到保持器60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该图相当于图7的(C)所示的状态。在盒20被安装到保持器60内的状态下,盒20的墨水供应口280从保持器60的墨水供应管640的周围的弹性部件648接受+Z方向的施加力Ps。另外,盒20的电路基板40从接点机构70接受斜向的施加力Pt。该施加力Pt具有+Z方向分量,因此与墨水供应口280接受的施加力Ps一起作为将盒20向+Z方向(“第一方向”)施加的力而起作用。盒20的第一卡合部914和第二卡合部220具有抵抗这些施加力Ps、Pt而将盒20在保持器60内稳定的状态下固定的功能。这里,“稳定的状态”是指处于墨水供应口280和墨水供应管640没有泄漏的连通状态、以及电路基板40与接点机构70之间的电连接稳定。另外,电路基板40位于第一卡合部914与保持器60的卡合部位(卡合凹部662)和墨水供应口280之间。因此,第一卡合部914相比墨水供应口280靠近电路基板40,因此具有使电路基板40与接点机构70之间的电连接稳定的功能。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将能够限制盒20从保持器60向上方(+Z方向)移动的动作的第一卡合部914设置在作为盒20的前面的第三面203,因此能够使用与以往不同的构造将盒20卡合到保持器60。另外,将能够解除第一卡合部914与保持器60的卡合的操作部912设置在盒20,因此能够通过现有技术中没有的新的卡合机构从保持器60卸下盒20。
B.第二实施方式
图10的(A)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盒20a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并且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4对应的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是:包括第一卡合部914和操作部912的卡合构造910a的构成不同。盒20a的其他的构造由于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此省略它们的说明。
该卡合构造910a具有能够在+-Y方向上滑动移动的第一卡合部914、使用者操作的操作部912、以及施力部917。在该例子中,第一卡合部914、操作部912和施力部917被一体成形。另外,卡合构造910a与盒20a的外壳22a分开形成。图10的(A)示出了使用者将操作部912向-Y方向移动的状态,图10的(B)示出了使用者释放操作部912的状态。卡合构造910a的施力部917对第一卡合部914和操作部912向+Y方向施力。为了产生这样的施加力,优选卡合构造910a由具有弹性的树脂等形成。该第二实施方式也起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卡合部914、操作部912以及施力部917一体成形,因此能够比第一实施方式进一步减少零件数。
C.第三实施方式
图11的(A)和(B)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盒20b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并且是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10的(A)和(B)对应的图。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是:包括第一卡合部914、操作部912以及施力部917的卡合构造910b与盒20b的外壳22b一体成形。盒20b的其他的构造由于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此省略它们的说明。
该第三实施方式也起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914、操作部912以及施力部917与盒20b的外壳22b一体成形,因此能够比第二实施方式进一步减少零件数。
D.第四实施方式
图12是表示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盒20被安装到保持器60a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并且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9对应的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是保持器60a的装置侧第一卡合部80的构成。保持器60a的其他的部分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并且,盒20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它们的说明。
装置侧第一卡合部80作为被设置在保持器60a的第三壁603的附近的手柄而形成。在装置侧第一卡合部80的头部的内侧(-Y方向侧)形成有凹部810。盒20的第一卡合部914能够进入到该凹部810中。装置侧第一卡合部80被设置为能够以转动轴800c为中心转动。即,当使用者向-Y方向推压装置侧第一卡合部80的头部的外面830(+Y方向侧的面)时,装置侧第一卡合部80以轴800c为中心绕逆时针转动。图12示出了装置侧第一卡合部80的外面830未被按压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即使装置侧第一卡合部80被第一卡合部914向+Y方向推压,装置侧第一卡合部80也不转动而维持为该姿势。因此,该装置侧第一卡合部80也与图6和图9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装置侧第一卡合部660大致同样地,能够发挥与盒20的第一卡合部914卡合的功能。这样的保持器60a也能够与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的盒一起使用。该第四实施方式也起到与上述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E.第五实施方式
图13是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盒20m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并且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4对应的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是卡合构造910d的构成不同。盒20m的其他的构造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此省略它们的说明。
该卡合构造910d不包括施力部916,除了操作部912和第一卡合部914以外还具有朝向第二壁202向+Z方向突出的第一卡合突起920。并且,第二壁202具有朝向卡合构造910d向-Z方向突出的第二卡合突起261。当使用者对操作部912进行操作、使第一卡合部914向+Y方向移动时,第一卡合突起920与第二卡合突起261抵接。并且,通过卡合构造910d或第二壁202暂时发生弹性变形,第一卡合突起920移动到第二卡合突起261与第三壁203之间。其结果是,盒20m被卡合到保持器60。
图14是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表示盒20m被安装到保持器60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并且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9相当的图。在该安装状态下,在第一卡合突起920与第二卡合突起261卡合的状态下,卡合构造910d被固定到盒20m的外壳22。由此,卡合构造910d向-Y方向的移动被限制,从第三壁203向+Y方向突出的第一卡合部914与装置侧第一卡合部660的卡合状态被维持。如可从该第五实施方式理解的那样,卡合构造910也可以不具有施力部件。但是,如果卡合构造910具有对第一卡合部914施力的施力部件,则具有容易可靠地维持第一卡合部914与保持器60的卡合状态的优点。
F.盒的其他的实施方式
图15的(A)~(D)是表示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的盒的构成的说明图。另外,在图15的(A)~(D)中,为了便于说明,简略绘出各个部件的形状。
图15的(A)所示的盒具有与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盒20同样的卡合构造910。即,该卡合构造910包括第一卡合部914、操作部912以及施力部916,第一卡合部914和操作部912被一体形成,施力部916由与其分开的弹簧形成。但是,在图15的(A)的盒中,容纳墨水的构造与图4不同。即,在盒的第四面204与电路基板40之间划分出墨水储藏室242和墨水供应室244。也将墨水储藏室242和墨水供应室244合起来称为“液体容纳室”。在盒的第二面202中的墨水储藏室242的上方的位置形成有墨水注入口241。但是,该墨水注入口241在盒20的使用时被密封材料等密封。在第二面202中的墨水供应室244的上方的位置形成有大气孔243。在墨水供应室244内容纳有多孔性的墨水保持部件246。墨水供应室244经由墨水流通孔282与墨水供应口280连通。
图15的(B)所示的盒具有与图15的(A)所示的构造相同的液体容纳室(墨水储藏室242和墨水供应室244),并且具有与图10的(A)和(B)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盒20a同样的卡合构造910a。即,该卡合构造910a的第一卡合部914、操作部912以及施力部917被一体成形。另外,卡合构造910a与盒的外壳分开形成。
图15的(C)所示的盒具有与图15的(A)所示的构造相同的液体容纳室(墨水储藏室242和墨水供应室244),并且具有与图11的(A)和(B)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盒20b同样的卡合构造910b。即,该卡合构造910b的第一卡合部914、操作部912以及施力部917与盒的外壳一体成形。
图15的(D)所示的盒具有与图15的(A)所示的构造相同的液体容纳室(墨水储藏室242和墨水供应室244),但是卡合构造910c与其他的实施方式稍许不同。即,该卡合构造910c的第一卡合部914和操作部912被一体成形。施力部918由板簧分开形成。施力部918被容纳在与液体容纳室(更准确地说为墨水供应室244)邻接设置的容纳室248中。该卡合构造910c与图15的(A)所示的卡合构造910类似,但是在以下方面不同:第一卡合部914的Z方向的位置相比图15的(A)处于-Z方向侧,并存在于盒的高度的1/2以下的范围。另外,“盒的高度”是指Z方向上的第一面201与第二面202的最大距离。该卡合构造910c中,第一卡合部914的Z方向的位置相比图15的(A)处于更低的位置,因此能够使电路基板40的连接状态更加稳定化。
如可从图15的(A)~(D)理解的那样,作为盒的液体容纳室、卡合构造910的构成,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在这些变形例中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的第一~第四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
另外,如也可从图15的变形例理解的那样,操作部912无需设置在盒的第二面202,但是优选至少在第二面202露出。这里,“操作部912在第二面202露出”这样的语句在包括以下情况的意思下使用:(i)操作部912被设置在第二面202的情况、(ii)虽操作部912并未设置在第二面202但是操作部912的一部分在第二面202露出的情况。
图16的(A)~(F)是表示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的盒的形状的概念图。但是,在图16的(A)~(F)中,为了方便图示起见,省略了卡合构造910的图示。图16的(A)所示的盒20c的外壳具有椭圆形或长方形的侧面。另外,盒20c在其正面侧具有电路基板40。另外,在盒20c的底面侧形成有墨水供应口280,在背面侧形成有第二卡合部220。另外,当从正面侧观察该盒20c时,具有一定的宽度。该盒20c如果被构成为电路基板40和墨水供应口280与打印机50的对应的部件连接,则能够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盒20、20a确保互换性。
图16的(B)所示的盒20d与图2和图15的(A)~(D)同样地具有近似长方体形状。与图2的盒20大的区别是:第八面208未连续设置在第三面203的下端。图16的(C)和图16的(D)所示的盒20e、20f在不具有第七面方面与图2的盒20不同。在图16的(E)所示的盒20g中,电路基板40经由弹簧被安装到第八面208。在图16的(F)所示的盒20h中,相当于第八面208的面208h可动,在该面208h上设置有电路基板40。在这些盒20c~20h中也被构成为电路基板40和墨水供应口280与打印机50的对应的部件连接,能够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盒20、20a确保互换性。
如可从图16的(A)~(F)所示的各种的例子理解的那样,在盒的外形的形状中可考虑各种变形例。在盒的外形的形状具有近似长方体以外的形状的情况下也例如图16的(A)和(D)中以虚线所示的那样,可以假想地考虑近似长方体的六个面、即图2所示的底面201(第一面)、上面202(第二面)、正面203(第三面)、背面204(第四面)、左侧面205(第五面)、以及右侧面206(第六面)。在本说明书中,“面”(平坦)这样的用语可以在包含这样的假想的面(也称为假想面、非实在面)、图2所述的实在面这两者的意思下使用。另外,“面”这样的用语在包含平面和曲面这两者的意思下使用。
·变形例:
另外,该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中在各种方式中实施,例如也能够进行如下的变形。
·变形例1: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卡合构造910、910a~910d的各部件的形状或构造是一例,能够利用具有除此以外的其他各种形状和构造的卡合构造。在该情况下,盒的卡合构造也优选具有以下的构成:能够限制盒在保持器60内向从第一面201朝向第二面202的方向(+Z方向)移动的动作,尤其优选第一卡合部914从第三面203向+Y方向突出。另外,卡合构造910、910a~910c的施力部916~918也可以省略。但是,如果设置施力部,则能够使第一卡合部914与保持器60的卡合更加可靠。
·变形例2: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卡合构造910、910a~910c以外的构成和部件也可根据目的和用途适当变更或省略。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将第二卡合部220设置在盒20的第四面204,但是也可以将第二卡合部220设置在其他的面(例如第一面201或第二面202)。另外,也可以省略第二卡合部220。但是,如果设置第二卡合部220,则能够利用第一卡合部914和第二卡合部220这两者将盒20更可靠地卡合到保持器60。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也可以省略电路基板40(电气端子部)。
·变形例3:
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的盒的构成也能够将具有墨水容纳室(液体容纳室)的墨水容纳室形成部件和接合器分离。墨水容纳室部件和接合器以组合的状态被安装到保持器60。在该情况下,优选将包括第一卡合部914的卡合构造910(或910a~910c)和第二卡合部220中的至少一者设置在接合器。在本说明书中,分离为墨水容纳室部件和接合器的构成也被包含在“墨水供应单元”或者“液体供应单元”这样的用语中。
·变形例4:
本发明不限于喷墨打印机及其墨盒,也能够应用于喷射墨水以外的其他的液体的任意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被安装到其保持器的液体供应单元。例如,能够应用于以下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以及被安装到其保持器的液体供应单元。
(1)传真装置等图像记录装置;
(2)在彩色滤光器的制造中使用的颜色材料喷射装置,彩色滤光器用于液晶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
(3)在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或场发射显示器(FieldEmission Display,FED)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喷射装置;
(4)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喷射包含生物有机物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
(5)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料喷射装置;
(6)润滑油的喷射装置;
(7)树脂液的喷射装置;
(8)用针尖向钟表或相机等精密设备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
(9)为了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将紫外线硬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喷射到基板上的液体喷射装置;
(10)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性或碱性的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11)具有喷出其他任意的微小量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
另外,所谓液滴是指从液体喷射装置中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括粒状、泪状、尾部拖延成线状的状态。另外,这里所说的“液体”是液体喷射装置能够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液体”可以是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状态的材料、溶胶、凝胶、水、以及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液体状态的材料也被包含在“液体”中。并且,除了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以外,还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形物形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到溶剂中而形成的物质等也包含在“液体”中。另外,作为液体的代表例子,可以列举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墨水或液晶等。这里,所谓墨水包括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凝胶墨水、热溶性墨水等各种液体组合物。
以上,基于几个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的发明的实施的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的,并不限定本发明。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和权利要求书的情况下进行变更、改良,当然本发明也包含其等价物。
符号说明
10...液体喷射系统
20、20a~20h...墨盒(盒)
22、22a~22c…外壳
40…电路基板(电气端子部)
50...打印机
60、60a...保持器
70…接点机构
80…装置侧第一卡合部
90…印刷介质
200...墨水容纳部
201~208…第一~第八面
220…第二卡合部
241...墨水注入口
242...墨水储藏室
243…大气孔
244...墨水供应室
246...墨水保持部件
248…容纳室
260…突出部
261…第二卡合突起
280...墨水供应口
282...墨水流通孔
284…发泡体树脂
288…开口面
400...盒侧电气端子组
408…倾斜面
510…控制部
517...挠性电缆
520...托架单元
22...托架马达
524...驱动带
532...运送马达
534...压纸卷筒
540...印刷头
600…容纳室形成壁部
601…装置侧底壁部
602...盒容纳室
603…第一装置侧侧壁部
604…第二装置侧侧壁部
605…第三装置侧侧壁部
606…第四装置侧侧壁部
620…装置侧第二卡合部
640...墨水供应管
648…弹性部件
660…装置侧第一卡合部
662…卡合凹部
700…装置侧电气端子
708…倾斜面
709…端子台
800c…转动轴
810…凹部
830…外面
910、910a~910c…卡合构造
912…操作部
914…第一卡合部
916~918…施力部
920…第一卡合突起

Claims (16)

1.一种液体供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供应单元被安装到液体喷射装置的装载托架保持器,所述液体供应单元包括:
外廓,所述外廓包括:第一面,所述第一面设置有液体供应部;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对置;第三面,所述第三面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交叉;以及第四面,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交叉并与所述第三面对置;以及
卡合构造,所述卡合构造与所述外廓分开形成,
所述卡合构造包括:
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被构成为能够向从所述第四面朝向所述第三面的+Y方向以及向与所述+Y方向相反的-Y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液体供应单元被安装到所述装载托架保持器的状态下能够限制所述液体供应单元从所述装载托架保持器向从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的+Z方向移动的动作;以及
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从所述第二面露出,并且能够操作所述第一卡合部的移动,
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操作部被一体成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供应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施力部,所述施力部对所述第一卡合部向+Y方向施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供应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操作部被一体成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供应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从所述第四面突出,并且在所述液体供应单元被安装到所述装载托架保持器的状态下,能够限制所述液体供应单元向所述+Z方向移动的动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供应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被配置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之间的电气端子部,
所述操作部和所述第一卡合部被配置在沿+Z方向投影了所述电气端子部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供应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被配置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之间的电气端子部,
所述施力部在所述-Y方向上位于所述液体供应部与所述电气端子部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供应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二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供应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能够向所述+Y方向以及-Y方向滑动移动。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供应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将所述第一卡合部向所述+Y方向施力的施力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供应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所述操作部以及所述施力部一体成形。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供应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气端子部,所述电气端子部能够与所述装载托架保持器电连接,
在所述液体供应单元被安装到所述装载托架保持器的状态下,
所述液体供应部被从所述装载托架保持器向所述+Z方向施力,
所述电气端子部被从所述装载托架保持器向所述+Z方向施力,
在所述-Y方向上,所述液体供应部位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之间,
在所述-Y方向上,所述电气端子部位于卡合部位和所述液体供应部之间,所述卡合部位是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装载托架保持器的卡合部位,
在所述-Y方向上,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供应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对所述第一卡合部施力的施力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供应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液体供应单元的所述+Z方向侧。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体供应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Y方向上,所述施力部位于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电气端子部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供应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Y方向上,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供应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能够在所述+Y方向以及-Y方向上滑动移动。
CN201510527594.6A 2014-08-29 2015-08-26 液体供应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831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75154 2014-08-29
JP2014-175154 2014-08-29
JP2015-132430 2015-07-01
JP2015132430A JP6528564B2 (ja) 2014-08-29 2015-07-01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3179A CN105383179A (zh) 2016-03-09
CN105383179B true CN105383179B (zh) 2019-10-08

Family

ID=5540150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4788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20068U (zh) 2014-08-29 2015-08-26 液体供应单元
CN20151052759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83179B (zh) 2014-08-29 2015-08-26 液体供应单元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4788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20068U (zh) 2014-08-29 2015-08-26 液体供应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27299B2 (zh)
JP (1) JP6528564B2 (zh)
CN (2) CN205220068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56706A (ja) * 2015-09-18 2017-03-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端子接続部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WO2018028411A1 (zh) * 2016-08-12 2018-02-15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墨盒芯片、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JP6895055B2 (ja) * 2017-03-27 2021-06-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9006016A (ja) * 2017-06-26 2019-01-17 Ppc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7242231B2 (ja) * 2018-09-28 2023-03-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パッド電極を有する部材、記録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77679Y (zh) * 1996-06-12 1998-04-08 友晟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皮箱或手推车的伸缩拉杆
CN101885272A (zh) * 2007-03-28 2010-11-1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盒
CN103158365A (zh) * 2010-12-22 2013-06-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检测系统、液体容器、安装部件以及液体供应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7209A (en) * 1997-09-03 2000-02-2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Ordered storage and/or removal of inkjet cartridges and capping means from a storage container
JP3925038B2 (ja) * 1999-05-20 2007-06-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CN2421377Y (zh) * 2000-05-17 2001-02-28 李吉源 锁闩可自动闭锁的锁具
JP4027111B2 (ja) * 2002-02-15 2007-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記録ヘッド
JP4058436B2 (ja) 2003-12-26 2008-03-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収納容器
JP2006187898A (ja) * 2005-01-04 2006-07-20 Funai Electric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4900124B2 (ja) * 2007-08-06 2012-03-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EP2105307B1 (en) * 2008-03-25 2011-11-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jetting system, liquid container, holder, and liquid jetting apparatus having holder
CN201479503U (zh) * 2009-09-09 2010-05-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扣锁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开合式电子设备
JP5471655B2 (ja) * 2010-03-17 201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51315A (ja) * 2010-09-03 2012-03-15 Seiko Epson Corp ホルダー、ホルダーに着脱可能な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UA111500C2 (uk) 2012-01-12 2016-05-10 Сейко Епсон Корпорейшн Картридж і система подачі друкувального матеріалу
GB2499105B (en) * 2012-01-12 2014-09-17 Seiko Epson Corp Cartridge and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JP2013163364A (ja) 2012-01-12 2013-08-22 Seiko Epson Corp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材供給システム
JP5842620B2 (ja) 2012-01-12 2016-01-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材供給システム
US8915582B2 (en) * 2012-01-12 2014-12-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TWI636893B (zh) 2012-01-12 2018-10-01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油墨卡匣、配接器及卡匣
CN204801244U (zh) * 2012-01-13 2015-11-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JP6083151B2 (ja) * 2012-08-24 2017-02-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流体供給装置及び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
CN203093328U (zh) * 2013-02-06 2013-07-31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墨盒
JP3183790U (ja) * 2013-03-21 2013-05-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77679Y (zh) * 1996-06-12 1998-04-08 友晟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皮箱或手推车的伸缩拉杆
CN101885272A (zh) * 2007-03-28 2010-11-1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盒
CN103158365A (zh) * 2010-12-22 2013-06-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检测系统、液体容器、安装部件以及液体供应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27299B2 (en) 2016-12-27
CN205220068U (zh) 2016-05-11
JP2016049772A (ja) 2016-04-11
US20160059568A1 (en) 2016-03-03
JP6528564B2 (ja) 2019-06-12
CN105383179A (zh) 2016-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83179B (zh) 液体供应单元
US9950537B2 (e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CN202283819U (zh) 印刷材料盒及印刷材料供应系统
US8439482B1 (e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CN102161263B (zh) 液体喷射系统、液体收容容器
US9056482B2 (en)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and cartridge
US9925783B2 (en) Liquid supply unit
JP5682732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CN108290416A (zh) 液体供给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5962292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CN106457841B (zh) 液体供应单元以及液体消耗系统
JP2013163371A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材供給システム
US20160159101A1 (en) Protection Member and Liquid Supply Unit Set
US20130229470A1 (en) Cartridge
CN106994833B (zh) 液体喷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