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5247B - 卡匣、印刷材料供給系統、印刷裝置、液體收容容器、印刷系統、及端子連接構造 - Google Patents

卡匣、印刷材料供給系統、印刷裝置、液體收容容器、印刷系統、及端子連接構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5247B
TWI625247B TW102101214A TW102101214A TWI625247B TW I625247 B TWI625247 B TW I625247B TW 102101214 A TW102101214 A TW 102101214A TW 102101214 A TW102101214 A TW 102101214A TW I625247 B TWI625247 B TW I6252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direction
cassette
axis
terminal
sid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1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32791A (zh
Inventor
Yuji Aoki
青木雄司
Hiroshi Satoh
佐藤洋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8779671&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625247(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ublication of TW201332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27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52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524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43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 B41J2/17546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electron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實現卡匣側端子群與裝置側端子群之良好接觸之技術。印刷裝置包括前表面、後表面、第1側面、第2側面、第3側面、第4側面、及凹部。凹部包括開口、第1及第2側壁、以及底壁,且底壁具有朝向包含-Y軸方向成分及+X軸方向成分之方向傾斜之傾斜面。於傾斜面上設有卡匣側端子群。於第1側壁設有第1限制部,該第1限制部於+Z軸方向及+X軸方向與安裝狀態下之第1定位部接觸,並限制裝置側端子部於+Z軸方向及+X軸方向側之移動,且於第2側壁設有第2限制部,該第2限制部於+Z軸方向及-X軸方向與安裝狀態下之第2定位部接觸,並限制裝置側端子部於+Z軸方向及-X軸方向之移動。

Description

卡匣、印刷材料供給系統、印刷裝置、液體收容容器、印刷系統、及端子連接構造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將印刷材料收容於內部之卡匣、包括卡匣及印刷裝置之印刷材料供給系統、及裝卸自如地安裝有卡匣之印刷裝置。
作為印刷裝置之一例之印表機係可裝卸地安裝將油墨收容於內部之卡匣,自卡匣將油墨供給至列印頭而進行印刷。近年來,利用搭載有儲存有與油墨相關之資訊(例如油墨之顏色)之電路基板的卡匣(例如專利文獻1~5)。搭載於卡匣中之電路基板包括儲存與油墨相關之資訊之記憶裝置、及用以進行與印表機之電性連接之端子群(亦稱為「卡匣側端子群」)。藉由將卡匣安裝於印表機之卡匣安裝部,而卡匣側端子群與設置於卡匣安裝部之端子群(亦稱為「裝置側端子群」)接觸。藉此,卡匣側端子群之各端子電性連接於裝置側端子群之對應之各端子,而於印表機與卡匣之間進行信號之授受。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3-34110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7-230249號公報
[專利文獻3]美國專利第6203147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表2002-505212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表2002-513341號公報
然而,於專利文獻1或2之技術中,可能會因卡匣安裝部或卡匣之製造誤差,而導致無法使卡匣側端子群與裝置側端子群可導通地接觸。
於專利文獻3之技術中,設置有裝置側端子群之連接器(connector)可移動地設置於卡匣安裝部。詳細而言,構成為連接器可沿與卡匣之插入方向(專利文獻3之圖7中之Z軸方向)正交之方向(專利文獻3之圖7中之X軸方向及Y軸方向)移動。又,於專利文獻3之技術中,於卡匣之前表面設置有凹部,於沿凹部內之插入方向之側面上配置有卡匣側端子群。於該技術中,由於構成為連接器可移動,故而於將卡匣安裝於卡匣安裝部時,連接器對照卡匣之位置而移動。藉此,嘗試實現卡匣側端子群與裝置側端子群之良好接觸。
於上述技術中,藉由配置有卡匣側端子群之凹部之4個側面,而進行連接器之X軸方向及Y軸方向之定位。因此,可能會因卡匣之設計誤差,而於凹部形狀中產生誤差,從而無法實現卡匣側端子群與裝置側端子群之良好接觸。
又,於上述技術中,於將卡匣插入至卡匣安裝部而安裝於卡匣安裝部之前之期間,裝置側端子群可能會與凹部之側面或卡匣側端子群相互摩擦。因裝置側端子群與凹部之側面等相互摩擦,而存在卡匣之構成構件削減而產生切屑之情形。又,存在因裝置側端子群與凹部之側面等相互摩擦而產生之靜電吸引灰塵之情形。若切屑或灰塵等存 在於裝置側端子群及卡匣側端子群之周邊,則存在無法實現裝置側端子群與卡匣側端子群之良好接觸之情形。
又,於專利文獻4、5之技術中,連接器構成為可沿與卡匣之插入方向垂直之方向即X軸方向移動。又,於專利文獻4、5之技術中,於卡匣之前表面設置有凹部,於與凹部之插入方向垂直之底面上設置有卡匣側端子群。於專利文獻4、5之技術中,藉由將設置於凹部內之引導構件插入至卡匣安裝部之引導槽孔(slot),而進行卡匣側端子群及裝置側端子群之定位。
於上述技術中,卡匣側端子群設置於向插入方向之反方向凹下之凹部之底面上,且與裝置側端子群為於插入方向對向之關係。由此,於對卡匣安裝部裝卸卡匣時,可降低裝置側端子群與卡匣相互摩擦之可能性。然而,於將卡匣插入至卡匣安裝部進行連接之前之整個期間,卡匣側端子群與裝置側端子群點接觸。由此,可能會因卡匣安裝部或卡匣之微小之製造誤差,而無法實現卡匣側端子群與裝置側端子群之接觸。
尤其係於進行大張紙(例如A2~A0尺寸)之印刷的大型之印表機中,由於卡匣之尺寸變大,故而如上所述之問題變得明顯。
如上所列舉之問題並不限定於卡匣、及可裝卸卡匣之印表機,而係於將除油墨以外之其他種類之印刷材料(例如碳粉)供給(噴射)至外部之印刷裝置、及裝卸自如地安裝於印刷裝置中之卡匣中共通之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實現卡匣側端子群與裝置側端子群之良好接觸之技術。
本發明係為解決上述課題之至少一部分而完成者,可作為以下形態或應用例而實現。
[應用例1]一種卡匣,其可裝卸地安裝於印刷裝置中,該印刷裝置於將相互正交之3個空間軸分別設為X軸、Y軸、Z軸,將沿上述X軸、Y軸、Z軸之方向分別設為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將沿上述X軸、Y軸、Z軸之正方向分別設為+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將沿上述X軸、Y軸、Z軸之負方向分別設為-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時,包括:卡匣安裝部,其使卡匣自上述+Y軸方向側之插入口向上述-Y軸方向側之裝置側前壁部沿上述-Y軸方向插入;印刷材料供給管,其設置於上述裝置側前壁部;及裝置側端子部,其設置於上述裝置側前壁部之較上述印刷材料供給管更靠上述+Z軸方向側;且上述裝置側端子部包括:裝置側端子群,其於朝向包含+Y軸方向成分及上述-Z軸方向成分之方向傾斜之表面上設置有接點;以及第1及第2定位部,其分別設置於上述表面之上述+X軸方向側之側方及-X軸方向側之側方;且以可相對於上述裝置側前壁部沿上述X軸方向及上述Z軸方向移動之狀態予以安裝;且該卡匣於將對於上述卡匣安裝於上述卡匣安裝部之安裝狀態下之上述卡匣的上述X軸、上述Y軸及上述Z軸分別設為上述卡匣之X軸、Y軸、Z軸時,包括:於上述Y軸方向對向之2個面、即位於上述+Y軸方向側位置之後表面、及位於上述-Y軸方向側且上述Z軸方向之尺寸大於上述X軸方向之尺寸的大致長方形之前表面;與上述前表面及上述後表面相交且於上述Z軸方向對向之2個面、即位於上述+Z軸方向側之第1側面、及位於上述-Z軸方向側之第2側面;與上述前表面、上述後表面、上述第1側面、及上述第2側面相交且於上述X軸方向對向之2個面、即位於上述+X軸方向側之第3側 面、及位於上述-X軸方向側之第4側面;供給管插入孔,其設置於上述前表面,且使上述印刷材料供給管插入;以及凹部,其設置於上述前表面與上述第1側面交叉之角隅部,且於上述安裝狀態下使上述裝置側端子部插入;且上述凹部包括:開口,其成為將上述裝置側端子部插入至凹部內時之入口;以及第1側壁、第2側壁及底壁,其構成上述凹部之內壁之至少一部分;且上述第1側壁與上述第2側壁於上述X軸方向對向,上述第1側壁位於上述+X軸方向側,上述第2側壁位於上述-X軸方向側;上述底壁具有傾斜面,該傾斜面朝向包含上述-Y軸方向成分及上述+Z軸方向成分之方向傾斜,且設置有與上述安裝狀態下之上述裝置側端子群接觸之卡匣側端子群;於上述第1側壁設置第1限制部,該第1限制部於上述+Z軸方向及+X軸方向與上述安裝狀態下之上述第1定位部接觸,而限制上述裝置側端子部之於上述+Z軸方向及上述+X軸方向側之移動;且於上述第2側壁設置第2限制部,該第2限制部於+Z軸方向及-X軸方向與上述安裝狀態下之上述第2定位部接觸,而限制上述裝置側端子部之於上述+Z軸方向及上述-X軸方向之移動。
於安裝應用例1所記載之卡匣之印刷裝置中,裝置側端子部可沿X軸方向及Z軸方向移動,應用例1所記載之卡匣包括插入此種裝置側端子部之凹部。藉此,即便於在卡匣安裝部或卡匣中產生有製造誤差之情形時,於將卡匣安裝於卡匣安裝部時,藉由裝置側端子部移動,亦可一面吸收該誤差,一面將裝置側端子部引導至卡匣之凹部內。而且,最終,藉由設置於凹部之第1及第2限制部,而進行裝置側端子群 及卡匣側端子群之定位。即,於安裝結束時及安裝狀態下,藉由設置於卡匣之凹部之第1及第2限制部限制裝置側端子部之第1及第2定位部之+Z軸方向及±X軸方向之移動,而將裝置側端子群及卡匣側端子群定位。由此,可實現裝置側端子群與卡匣側端子群之良好接觸。
又,於安裝應用例1所記載之卡匣之印刷裝置中,裝置側端子群設置於朝向包含+Y軸方向成分及-Z軸方向成分之方向傾斜之表面上,於應用例1所記載之卡匣中,卡匣側端子群設置於朝向包含-Y軸方向成分及+Z軸方向成分之方向傾斜之傾斜面。即,裝置側端子群及卡匣側端子群均設置於相對於卡匣之插入方向即-Y軸方向傾斜之面。於將卡匣插入至卡匣安裝部時,卡匣向-Y軸方向前進。此時,卡匣側端子群亦向-Y軸方向前進,而逐漸接近裝置側端子群,但於安裝結束之前,兩者不會接觸。於安裝之最終階段,於將裝置側端子部插入至卡匣之凹部後,於安裝結束之前,裝置側端子群與卡匣側端子群輕微地相互摩擦。而且,於安裝結束時及安裝狀態下,藉由設置於卡匣之凹部之第1及第2限制部限制裝置側端子部之第1及第2定位部之+Z軸方向及±X軸方向之移動,而將裝置側端子群及卡匣側端子群定位。如上述般,於安裝卡匣時,裝置側端子群與卡匣側端子群幾乎不相互摩擦,另一方面,於卡匣之安裝結束之前,裝置側端子群與卡匣側端子群輕微地相互摩擦,藉此,於安裝卡匣時,可降低裝置側端子群與卡匣相互摩擦而產生切屑之可能性。又,即便於假設灰塵存在於裝置側端子群之附近,且夾於裝置側端子群與卡匣側端子群之間之情形時,藉由裝置側端子群於卡匣側端子群之表面直線狀地擦過地進行接觸,亦可發揮自接觸部排出灰塵之效果(擦拭效果),且可降低灰塵夾於裝置側端子群與卡匣側端子群之間之可能性。
[應用例2]如應用例1所記載之卡匣,其中上述第1限制部及上述第2限制部分別具有於上述安裝狀態下與上述第1及第2定位部中之對 應之上述定位部之上述+Z軸方向側端部接觸的+Z軸方向側接觸面、以及與上述第1及第2定位部中之對應之上述定位部之上述-Z軸方向側端部接觸的-Z軸方向側接觸面。
根據應用例2所記載之卡匣,於安裝狀態下,第1限制部具有與第1定位部之+Z軸方向側端部接觸之+Z軸方向側接觸面及與-Z軸方向側端部接觸之-Z軸方向側接觸面,第2限制部具有與第2定位部之+Z軸方向側端部接觸之+Z軸方向側接觸面及與-Z軸方向側端部接觸之-Z軸方向側接觸面。即,第1及第2限制部限制第1及第2定位部之於±Z軸方向之移動。藉此,可高精度地進行裝置側端子群相對於卡匣側端子群之定位。由此,可更實現裝置側端子群與卡匣側端子群之良好接觸。而且,由於可於+Z軸方向及-Z軸方向之兩側保持裝置側端子部,故而即便於使用印刷裝置時施加振動或來自外部之衝擊,亦可抑制因此種振動或衝擊而導致之裝置側端子群與卡匣側端子群之接觸位置之偏移。
[應用例3]如應用例2所記載之卡匣,其中上述第1限制部及上述第2限制部分別包括:入口部分,其自設置於上述-Y軸方向側之端面之開口向上述+Y軸方向側延伸,且上述Z軸方向之尺寸隨著向上述+Y軸方向靠近而單調遞減;及接觸部分,其自上述入口部分之+Y軸方向之端部向上述+Y軸方向側延伸,上述Z軸方向之尺寸固定,且於上述安裝狀態下,與上述第1及第2定位部中之對應之上述定位部接觸。
根據應用例3所記載之卡匣,藉由包括Z軸方向之尺寸隨著自-Y軸方向朝+Y軸方向靠近而單調遞減之入口部分,即便於卡匣或卡匣安裝部產生Z軸方向之製造誤差之情形時,亦可將可沿Z軸方向移動之裝置側端子部之定位部容易地引導至設置於卡匣之凹部之限制部。 又,由於包括Z軸方向之尺寸固定之接觸部分,故而藉由將裝置側端子部之定位部引導至入口部分後,推至接觸部分,可高精度地進行裝置側端子群相對於卡匣側端子群之定位。
[應用例4]如應用例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卡匣,其中上述第1及第2限制部分別具有於上述安裝狀態下與上述第1及第2定位部中之對應之上述定位部之上述+Y軸方向側端部接觸的+Y軸方向側接觸面。
根據應用例4所記載之卡匣,第1及第2限制部分別限制第1及第2定位部之+Y軸方向側端部之位置。藉此,於將卡匣插入至卡匣安裝部時,可防止因裝置側端子部過度地向+Y軸方向前進,而強烈地碰撞卡匣凹部內之底壁。藉此,防止裝置側端子部之破壞。
[應用例5]如應用例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卡匣,其中於上述底壁中之上述傾斜面與上述第1側壁之間、及上述傾斜面與上述第2側壁之間,形成有一對底壁側凹部。
根據應用例5所記載之卡匣,於卡匣側端子群之+X軸方向側及-X軸方向側之側方,露出大致三角形之面。藉此,於將卡匣側端子群設置於電路基板之情形時,可容易地進行電路基板之安裝或卸除。又,於裝置側端子群之+X軸方向側之側方及-X軸方向側之側方,以相對於表面朝向包含+Y軸方向成分及-Z軸方向成分之方向突出之方式設置一對突起,若將其收入至底壁側凹部,則除可進行利用限制部及定位部的卡匣側端子群及裝置側端子群之定位或錯位之抑制以外,於距卡匣側端子群及裝置側端子群更近之位置,亦可進行兩者之定位或錯位之抑制。由此,可實現裝置側端子群與卡匣側端子群之更良好接觸。
[應用例6]如應用例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卡匣,其中更包括:桿插入孔,其使設置於上述裝置側前壁部之桿(rod)插入至上述前表面之上述第1側面與上述第2側面之上述Z軸方向上之中間位置;且 上述供給管插入孔係設置於上述桿插入孔與上述凹部之間。
根據應用例6所記載之卡匣,藉由將桿插入至桿插入孔,而進行卡匣整體相對於卡匣安裝部之定位,從而抑制自正確之安裝位置之錯位。由此,可良好地抑制桿插入孔附近之錯位。另一方面,設置於前表面之角隅部之卡匣側端子群與桿插入孔位於相隔較遠之位置,由此,存在難以抑制位於遠離桿插入孔之位置的構件之錯位之情形。尤其係於大張印刷用之印刷裝置中使用之大容量型之卡匣的尺寸較大,卡匣側端子群與桿插入孔相應地位於相隔較遠之位置。然而,如上所述,藉由採用可沿X軸方向及Z軸方向移動之裝置側端子部、插入有此種裝置側端子部之凹部之構成,可高精度地進行卡匣側端子群及裝置側端子群之定位。即,即便為大容量型之尺寸較大之卡匣,亦可高精度地進行卡匣整體之定位,又,可一面吸收卡匣之製造誤差,一面將裝置側端子群及卡匣側端子群高精度地定位。
又,根據本應用例,插入印刷材料供給管之供給管插入孔設置於桿插入孔與凹部之間。即,印刷材料供給管設置於距桿更近之位置。又,供給管插入孔設置於距桿插入孔更近之位置。由此,可良好地抑制印刷材料供給管與供給管插入孔之間之錯位。
[應用例7]如應用例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卡匣,其中上述第1限制部係自上述第1側壁向+X軸方向凹下之槽, 上述第2限制部係自上述第2側壁向-X軸方向凹下之槽。
根據應用例7所記載之卡匣,藉由分別於第1及第2側壁形成槽,可容易地形成用以限制第1及第2定位部之移動之第1及第2限制部。
[應用例8]如應用例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卡匣,其中上述第1限制部包括自上述第1側壁向上述-X軸方向突出之凸部, 上述第2限制部包括自上述第2側壁向上述+X軸方向突出之凸部。
根據應用例8所記載之卡匣,藉由分別於第1側壁及第2側壁設置向X軸方向突出之凸部,可容易地形成第1定位部及第2定位部。
[應用例9]一種印刷材料供給系統,其包括印刷裝置、及如應用例1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卡匣,且上述印刷裝置於將相互正交之3個空間軸分別設為X軸、Y軸、Z軸,將沿上述X軸、Y軸、Z軸之方向分別設為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將沿上述X軸、Y軸、Z軸之正方向分別設為+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將沿上述X軸、Y軸、Z軸之負方向分別設為-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時,包括:卡匣安裝部,其使卡匣自上述+Y軸方向側之插入口向上述-Y軸方向側之裝置側前壁部沿上述-Y軸方向插入;印刷材料供給管,其設置於上述裝置側前壁部;及裝置側端子部,其設置於上述裝置側前壁部之較上述印刷材料供給管更靠上述+Z軸方向側;且上述裝置側端子部包括:裝置側端子群,其於朝向包含+Y軸方向成分及上述-Z軸方向成分之方向傾斜之表面上設置有接點;以及第1及第2定位部,其分別設置於上述表面之上述+X軸方向側之側方及-X軸方向側之側方;且以可相對於上述裝置側前壁部沿上述X軸方向及上述Z軸方向移動之狀態予以安裝。
根據應用例9所記載之印刷材料供給系統,構成為設置有裝置側端子群之固持器可沿X軸方向及Z軸方向移動。藉此,即便於在卡匣安裝部或卡匣產生製造誤差之情形時,於將卡匣安裝於卡匣安裝部時,設置於固持器上之裝置側端子群亦移動至與卡匣側端子群接觸之位置。而且,最終,藉由設置於卡匣之凹部之第1及第2限制部,而進行裝置側端子群及卡匣側端子群之定位。即,於安裝結束時及安裝狀態下,藉由設置於卡匣之凹部之第1及第2限制部,而限制裝置側端子部之第1及第2定位部之+Z軸方向及±X軸方向之移動,藉此,將裝置 側端子群及卡匣側端子群定位。由此,可實現裝置側端子群與卡匣側端子群之良好接觸。又,由於包括如應用例1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卡匣,故而發揮與應用例1至8中所記載之效果相同之效果。
[應用例10]一種印刷裝置,其係裝卸自如地安裝包括卡匣側端子群之卡匣者,且於將相互正交之3個空間軸分別設為X軸、Y軸、Z軸,將沿上述X軸、Y軸、Z軸之方向分別設為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將沿上述X軸、Y軸、Z軸之正方向分別設為+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將沿上述X軸、Y軸、Z軸之負方向分別設為-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時,包括:卡匣安裝部,其使上述卡匣自上述+Y軸方向側之插入口向上述-Y軸方向側之裝置側前壁部沿上述-Y軸方向插入;印刷材料供給管,其設置於上述裝置側前壁部;及裝置側端子部,其設置於上述裝置側前壁部之較上述印刷材料供給管更靠上述+Z軸方向側;且上述裝置側端子部包括:裝置側端子群,其於朝向包含+Y軸方向成分及上述-Z軸方向成分之方向傾斜之表面上設置有接點;以及第1及第2定位部,其分別設置於上述表面之上述+X軸方向側之側方及-X軸方向側之側方;且以可相對於上述裝置側前壁部沿上述X軸方向及上述Z軸方向移動之狀態予以安裝。
根據應用例10所記載之印刷裝置,包括裝置側端子群之裝置側端子部可沿X軸方向及Z軸方向移動。藉此,即便於卡匣安裝部或卡匣中產生製造誤差之情形時,於將卡匣安裝於卡匣安裝部時,裝置側端子群亦移動至與卡匣側端子群接觸之位置。由此,可實現裝置側端子群與卡匣側端子群之良好接觸。
[應用例11]如應用例10所記載之印刷裝置,其中卡匣安裝部包括 與上述裝置側前壁部相交且於上述Z軸方向對向之2個壁部、即、配置於上述+Z軸方向側之第1裝置側側壁部、及配置於上述-Z軸方向側之第2裝置側側壁部,於上述裝置側前壁部中之上述第1裝置側側壁部與上述第2裝置側側壁部之中間位置,設置具有與上述Y軸方向平行之中心軸之桿,且上述印刷材料供給管設置於上述桿與上述裝置側端子部之間。
根據應用例11所記載之印刷裝置,藉由桿進行卡匣整體相對於卡匣安裝部之定位,而可抑制自正確之安裝位置之錯位。又,印刷材料供給管設置於桿與裝置側端子部之間。即,印刷材料供給管設置於距桿相對較近之位置。由此,可良好地抑制印刷材料供給管、與供印刷材料供給管插入之卡匣之供給管插入孔之間的錯位。如上述般,雖可良好地抑制桿附近之錯位,但存在裝置側端子群與桿位於相隔較遠之位置而難以抑制其錯位之情形。尤其係大張印刷用之印表機之尺寸較大,裝置側端子群與桿相應地位於相隔較遠之位置。然而,如上所述,藉由採用可沿X軸方向及Z軸方向移動之裝置側端子部,而於將卡匣安裝於卡匣安裝部時,裝置側端子群移動至與卡匣側端子群接觸之位置。由此,可高精度地進行卡匣側端子群及裝置側端子群之定位。
再者,本發明可以各種形態實現,除上述卡匣、及印刷材料供給系統之構成以外,亦可以印刷裝置、印刷裝置之製造方法、卡匣之製造方法等態樣實現。
1‧‧‧印刷材料供給系統
4‧‧‧卡匣
4a‧‧‧卡匣
5‧‧‧蓋構件
6‧‧‧卡匣安裝部
7‧‧‧泵機構
9‧‧‧盒體
10‧‧‧印表機
11‧‧‧前表面外罩
13‧‧‧交換用外罩
15‧‧‧操作按鈕
20‧‧‧托架
22‧‧‧噴墨頭
24‧‧‧管體
28a-28a‧‧‧剖面
28b-28b‧‧‧剖面
30‧‧‧驅動機構
31‧‧‧控制部
32‧‧‧正時皮帶
34‧‧‧驅動馬達
42‧‧‧前表面
43‧‧‧第1側面(上表面)
44‧‧‧第2側面(底面)
45‧‧‧第3側面(右側面)
46‧‧‧第4側面(左側面)
47‧‧‧後表面
49‧‧‧凹部
50‧‧‧電路基板
50a‧‧‧安裝部
50b‧‧‧安裝部
50fa‧‧‧表面(傾斜面)
50fb‧‧‧背面
61‧‧‧卡匣收容室
62‧‧‧裝置側前壁部
63‧‧‧第1裝置側側壁部
64‧‧‧第2裝置側側壁部
65‧‧‧第3裝置側側壁部
66‧‧‧第4裝置側側壁部
67‧‧‧開口壁部
69‧‧‧開口
70‧‧‧裝置側端子部
88‧‧‧角隅部
89‧‧‧角隅部
90‧‧‧凹部
138‧‧‧感測器
420‧‧‧桿插入孔
421‧‧‧限制面
424‧‧‧供給管插入孔
432‧‧‧第1凸部
432a‧‧‧第1部分
436‧‧‧第1卡止部
442‧‧‧第2凸部
442a‧‧‧第1部分
446‧‧‧第2卡止部
450‧‧‧印刷材料收容部
480‧‧‧卡匣側流路構件
482‧‧‧檢測室
484‧‧‧印刷材料導出管
490‧‧‧推桿構件
491‧‧‧卡匣側識別構件
492‧‧‧薄膜
493‧‧‧受壓板
495‧‧‧止回閥
496‧‧‧螺旋彈簧
521‧‧‧卡匣側端子群
521a‧‧‧卡匣側端子
521c‧‧‧端子
525‧‧‧記憶裝置
602‧‧‧第2軌道
604‧‧‧板簧
605‧‧‧板簧
610‧‧‧裝置側識別構件
612‧‧‧限制構件
640‧‧‧印刷材料供給機構
642‧‧‧印刷材料供給管
643‧‧‧前端部
644‧‧‧基端部
646‧‧‧密封構件
647‧‧‧供給流路
648‧‧‧連通孔
649‧‧‧安裝構件
650‧‧‧外罩構件
652‧‧‧賦能構件
653‧‧‧防飛散部
655‧‧‧連通部
656‧‧‧貫穿孔
658‧‧‧抵接構件
659‧‧‧流通管
662‧‧‧桿
663‧‧‧一端部
664‧‧‧另一端部
665‧‧‧賦能構件
666‧‧‧遮光部
670‧‧‧桿外罩
672‧‧‧推桿
680‧‧‧棒狀構件
682‧‧‧第1軌道
684‧‧‧板簧
690‧‧‧第1前壁部
692‧‧‧第2前壁部
694‧‧‧端子安裝部
694a‧‧‧卡合部
694b‧‧‧卡合部
696‧‧‧支撐壁
698‧‧‧嵌合孔
721‧‧‧裝置側端子群
721a‧‧‧裝置側端子
721r‧‧‧軸
722‧‧‧端子接點
722a‧‧‧端子接點
723‧‧‧端子接點
724‧‧‧端子台
724fa‧‧‧表面
724fb‧‧‧背面
730‧‧‧連接器基板
732‧‧‧端子群
739‧‧‧連接器
750‧‧‧固持器
751‧‧‧收容空間
752‧‧‧壁部
752t‧‧‧第1壁部
752w‧‧‧第2壁部
756‧‧‧定位部
756t‧‧‧第1定位部
756ta‧‧‧A面
756tb‧‧‧B面
756tc‧‧‧C面
756td‧‧‧D面
756w‧‧‧第2定位部
756wa‧‧‧A面
756wb‧‧‧B面
756wc‧‧‧C面
756wd‧‧‧D面
757‧‧‧端部
759‧‧‧突起
759t‧‧‧第1突起
759w‧‧‧第2突起
762‧‧‧端子側嵌合部
762a‧‧‧卡合部
762b‧‧‧卡合部
900‧‧‧端子收容室
902‧‧‧側壁
902t‧‧‧第1側壁
902ta~ti‧‧‧第1側壁
902w‧‧‧第2側壁
902wa~wi‧‧‧第2側壁
906‧‧‧槽(限制部)
906a‧‧‧限制部
906t‧‧‧第1槽(第1限制部)
906ta‧‧‧凸部
906td‧‧‧凸部
906te‧‧‧凸部
906th‧‧‧凸部
906ti‧‧‧凸部
906ta1‧‧‧槽
906tb1‧‧‧凸部
906tb2‧‧‧凸部
906tc1‧‧‧凸部
906tc2‧‧‧凸部
906tf1‧‧‧凸部
906tf2‧‧‧凸部
906tg1‧‧‧凸部
906tg2‧‧‧凸部
906w‧‧‧第2槽(第2限制部)
906wa‧‧‧凸部
906wd‧‧‧凸部
906we‧‧‧凸部
906wa1‧‧‧槽
906wb1‧‧‧凸部
906wb2‧‧‧凸部
906wc1‧‧‧凸部
906wc2‧‧‧凸部
906wf1‧‧‧凸部
906wf2‧‧‧凸部
906wg1‧‧‧凸部
906wg2‧‧‧凸部
906wh‧‧‧凸部
906wi‧‧‧凸部
910‧‧‧底壁側凹部
910t‧‧‧第1底壁側凹部
910w‧‧‧第2底壁側凹部
916‧‧‧入口部分
916a‧‧‧入口部分
916b~e‧‧‧入口部分
916t‧‧‧第1入口部分
916w‧‧‧第2入口部分
926‧‧‧接觸部分
926t‧‧‧第1接觸部分
926w‧‧‧第2接觸部分
940‧‧‧第1接觸面
941‧‧‧開口
942‧‧‧A面
944‧‧‧C面
946‧‧‧B面
948‧‧‧D面
952a‧‧‧第1凸部
952b‧‧‧第2凸部
960‧‧‧第2接觸面
961‧‧‧開口
962‧‧‧A面
964‧‧‧C面
966‧‧‧B面
968‧‧‧D面
972a‧‧‧第3凸部
972b‧‧‧第4凸部
982‧‧‧開口
984‧‧‧開口
986‧‧‧後壁
988‧‧‧底壁
BT‧‧‧螺釘
C‧‧‧中心軸
Cb‧‧‧中心軸
Ce‧‧‧中心軸
S1‧‧‧標籤
Xa‧‧‧尺寸
Xb‧‧‧尺寸
圖1係表示印刷材料供給系統1之構成之立體圖。
圖2係表示所安裝之卡匣安裝部6之外觀立體圖。
圖3係圖2之2-2剖面圖。
圖4係於卡匣安裝部6側流通之部分之放大圖。
圖5係卡匣安裝部6之第1外觀立體圖。
圖6係卡匣安裝部6之第2外觀立體圖。
圖7係卡匣安裝部6之第3外觀立體圖。
圖8係卡匣安裝部6之第4外觀立體圖。
圖9係卡匣安裝部6之第5外觀立體圖。
圖10係裝置側前壁部62及周邊構件之第1外觀立體圖。
圖11係裝置側前壁部62及周邊構件之第2外觀立體圖。
圖12係裝置側前壁部62及周邊構件之立體分解圖。
圖13係圖10之10-10剖面圖。
圖14係裝置側端子部70之第1立體分解圖。
圖15係裝置側端子部70之第2立體分解圖。
圖16係裝置側端子部70之第1外觀立體圖。
圖17係裝置側端子部70之第2外觀立體圖。
圖18係圖17之17-17剖面圖。
圖19係卡匣4之第1外觀立體圖。
圖20係卡匣4之第2外觀立體圖。
圖21係卡匣4之前視圖。
圖22係卡匣4之後視圖。
圖23係卡匣4之俯視圖。
圖24係卡匣4之仰視圖。
圖25係卡匣4之第1側視圖。
圖26係卡匣4之第2側視圖。
圖27係凹部90附近之外觀立體圖。
圖28係凹部90附近之前視圖。
圖29係圖28之28a-28a剖面圖。
圖30係圖28之28b-28b剖面圖。
圖31係用以說明裝置側端子部70與電路基板50之連接狀態之圖。
圖32係安裝狀態下之28a-28a剖面圖。
圖33係用以說明接觸態樣之第1圖。
圖34係用以說明接觸態樣之第2圖。
圖35係用以說明接觸態樣之第3圖。
圖36係用以說明接觸態樣之第4圖。
圖37係卡匣4之立體分解圖。
圖38A係第1變形態樣之前視圖。
圖38B係圖38A之38-38剖面圖。
圖39A係第2變形態樣之前視圖。
圖39B係圖39A之39-39剖面圖。
圖40A係第3變形態樣之前視圖。
圖40B係圖40A之40-40剖面圖。
圖41A係第4變形態樣之前視圖。
圖41B係圖41A之41-41剖面圖。
圖42A係第5變形態樣之前視圖。
圖42B係圖42A之42-42剖面圖。
圖43A係第6變形態樣之前視圖。
圖43B係圖43A之43-43剖面圖。
圖44A係第7變形態樣之前視圖。
圖44B係圖44A之44-44剖面圖。
圖45A係第8變形態樣之前視圖。
圖45B係圖45A之45-45剖面圖。
圖46A係第9變形態樣之前視圖。
圖46B係圖46A之46-46剖面圖。
其次,按照以下順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A.第1實施例:
B.第2實施例:
C.變形例:
A.第1實施例:
A-1.印刷材料供給系統之整體構成:
圖1係表示印刷材料供給系統1之構成之立體圖。圖1中描繪有作為相互正交之3個空間軸之XYZ軸。X軸、Y軸、Z軸之箭頭所朝之方向分別表示沿X軸、Y軸、Z軸之正方向。將沿X軸、Y軸、Z軸之正方向分別設為+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與X軸、Y軸、Z軸之箭頭所朝之方向相反之方向分別為沿X軸、Y軸、Z軸之負方向。將沿X軸、Y軸、Z軸之負方向分別設為-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將為沿X軸、Y軸、Z軸之方向且不分正負者分別稱為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以下所示之圖及說明亦相同。其他圖中描繪之XYZ軸之方向對應於圖1之XYZ軸。印刷材料供給系統1包括作為印刷裝置之印表機10、及卡匣4。
本實施形態之印表機10係自噴墨頭22噴出油墨之噴墨印表機。該印表機10係對海報等大張紙(A2~A0等)進行印刷之大型之印表機。印表機10包括卡匣安裝部6、控制部31、托架(carriage)20、噴墨頭22及驅動機構30。又,印表機10包括利用者用以操作印表機10之動作之操作按鈕15。
於卡匣安裝部6分別可裝卸地安裝複數個卡匣4。於本實施例中,與4種顏色(黑色、黃色、洋紅色、青色)之油墨對應地將4種卡匣4每1個地、即合計4個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於本實施例之印表機10中,於前表面(+Y軸方向側之面)設置有交換用外罩13。若將交換 用外罩13之+Z軸方向側向近前側(+Y軸方向側)放倒,則出現卡匣安裝部6之開口,而可進行卡匣4之裝卸。若將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則可經由管體(tube)24而對設置於托架20上之噴墨頭22供給油墨。於本實施例中,藉由利用印表機10之泵機構(未圖示)抽吸卡匣4內之油墨,而將油墨供給至噴墨頭22。再者,管體24係針對油墨之每一種類而設置。再者,亦將於卡匣安裝部6安裝有卡匣4之狀態稱為「安裝狀態」。
於噴墨頭22,針對油墨之每一種類而設置有噴嘴。噴墨頭22自噴射噴嘴向印刷用紙2噴射油墨而印刷文字或圖像等資料。再者,對將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之情況、或卡匣4及卡匣安裝部6之詳細構成於下文敍述。再者,於本實施例中,印表機10係卡匣安裝部6不與托架20之移動連動的稱為所謂「脫離托架型(off carriage type)」之印表機。本發明亦可應用於在托架20上設置卡匣安裝部6、且卡匣安裝部6與托架20一併移動的稱為所謂「在托架上型(on carriage type)」之印表機。
控制部31進行印表機10之各部之控制、或與卡匣4之信號之授受。托架20使噴墨頭22相對於印刷用紙2相對移動。
驅動機構30基於來自控制部31之控制信號而使托架往返移動。驅動機構30包括正時皮帶(timing belt)32及驅動馬達34。藉由經由正時皮帶32將驅動馬達34之動力傳遞至托架20,而使托架20沿主掃描方向(X軸方向)往返移動。又,印表機10包括用以使印刷用紙2沿副掃描方向(+Y軸方向)移動之搬送機構。於進行印刷時,藉由搬送機構而使印刷用紙2沿副掃描方向移動,從而將印刷結束後之印刷用紙2輸出至前表面外罩11上。
又,於使托架20沿主掃描方向移動之印刷區域外之位置,設置有稱為靜止位置(home position)之區域,於靜止位置搭載有以可正常 地印刷之方式進行維修之維修機構。維修機構包括以下部分等,即:蓋(cap)構件8,其於噴墨頭22之底面側(朝向印刷用紙2之側)擠壓於形成有噴嘴之面(噴嘴面),且以包圍噴射噴嘴之方式形成閉合空間;升降機構(未圖示),其使蓋構件8升降,以擠壓於噴墨頭22之噴嘴面;或抽吸泵(未圖示),其將負壓導入至藉由使蓋構件8擠壓於噴墨頭22之噴嘴面而形成之閉合空間。
於本實施例中,於印刷材料供給系統1(印表機10、卡匣4)之使用狀態下,將沿搬送印刷用紙2之副掃描方向之軸設為Y軸,將沿重力方向(上下方向)之軸設為Z軸,將沿托架20之移動方向(左右方向)之軸設為X軸。此處,所謂「印刷材料供給系統1之使用狀態」係指於水平之面上設置有印刷材料供給系統1之狀態。又,於本實施例中,將副掃描方向(前方向)設為+Y軸方向,將其反方向(後方向)設為-Y軸方向,將自重力方向之下方朝上方之方向(上方向)設為+Z軸方向,將其反方向(下方向)設為-Z軸方向。又,於自前側(+Y軸方向側)觀察印刷材料供給系統1時,將自右側朝左側之方向設為+X軸方向,將其反方向設為-X軸方向。又,於本實施例中,將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時之插入方向亦為-Y軸方向,將卡匣4自卡匣安裝部6卸除時之方向亦為+Y軸方向。由此,亦將卡匣安裝部6中之-Y軸方向側稱為裏側,亦將+Y軸方向側稱為近前側。又,於本實施例中,複數個卡匣4之排列方向亦為X軸方向。
圖2係表示安裝狀態下之卡匣安裝部6之外觀立體圖。圖2中表示4個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之各槽孔之情況。除4個槽孔中之-X軸方向側之1個槽孔以外,於其他3個槽孔處,下壓推桿(lever)672。如上述般,藉由於將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後,下壓推桿672,而限制卡匣4之移動,防止卡匣4自卡匣安裝部6中脫出。於將卡匣4自卡匣安裝部6卸除時,推起推桿672,解除限制,而卸除卡匣4。推桿672係可 沿Z軸方向移動地設置於形成有裝卸卡匣4時通過之插入口69之壁部67。所安裝之卡匣4之油墨係藉由泵機構7進行驅動而於管體24內流通。再者,卡匣安裝部6之詳細構成於下文敍述。
圖3係圖2之2-2剖面圖。圖3圖示有卡匣安裝部6之一部分及卡匣4。若將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則藉由泵機構7之驅動,而使油墨自卡匣4之印刷材料收容部450如箭頭所示般於管體24內流通。
圖4係圖3中之-Y軸方向側之部分放大圖。於安裝狀態下,卡匣4及卡匣安裝部6之各構成構件以如下方式配置。
即,將卡匣安裝部6之印刷材料供給管642插入至卡匣4之印刷材料導出管484進行連接。印刷材料導出管484使印刷材料收容部450之油墨向外部(印刷材料供給管642)流通。印刷材料供給管642為將自印刷材料導出管484排出之油墨向噴墨頭送出而使其流通。又,於安裝狀態下,卡匣安裝部6之桿(rod)662抵接於卡匣4之推桿構件490。桿662及推桿構件490用以於印表機10側檢測印刷材料收容部450之油墨用完之狀態(亦稱為「油墨耗盡狀態」)。詳細而言,藉由利用感測器138檢測桿662之移位,而檢測油墨耗盡狀態。此處,所謂油墨耗盡狀態係指卡匣4之內部之油墨用完之狀態,或油墨剩餘較少之狀態。
又,設置於卡匣4之電路基板50表面之卡匣側端子群(未圖示)之各端子、與卡匣安裝部6之裝置側端子群721之對應之各端子接觸。裝置側端子群721與連接器739電性連接,連接於連接器739之佈線(未圖示)電性連接於印表機10之控制部31。藉此,電路基板50之記憶裝置與控制部31電性連接,而可於控制部31與電路基板50之間進行信號之授受。此處,裝置側端子群721或連接器739為裝置側端子部70之構成構件。再者,裝置側端子部70之詳細構成於下文敍述。
A-2.卡匣安裝部之詳細構成:
利用圖5~圖9對卡匣安裝部6之詳細構成進行說明。圖5係卡匣安 裝部6之第1外觀立體圖。圖6係卡匣安裝部6之第2外觀立體圖。圖7係卡匣安裝部6之第3外觀立體圖。圖8係卡匣安裝部6之第4外觀立體圖。圖9係卡匣安裝部6之第5外觀立體圖。再者,圖5及圖8中圖示有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之管體24。又,圖6、7、9中,為可視認卡匣安裝部6之內部之構成,省略一部分之構成之圖示。再者,本實施例之卡匣安裝部6構成為可獨立地裝卸4個卡匣4,但根據印表機10之規格,亦可增加卡匣4之裝卸個數。即,如圖6所示,於最+X軸方向側,以可安裝所增加之卡匣4之方式設置有備用之安裝空間或構件。
如圖5所示,於卡匣安裝部6形成有藉由以下所述之6個壁部收容卡匣4之卡匣收容室61。卡匣收容室61為大致長方體形狀。卡匣收容室61之形狀對應於卡匣4之外觀形狀。再者,亦將卡匣收容室61中的收容4個卡匣4中之1者之部分分別稱為槽孔。
卡匣安裝部6包括裝置側前壁部62、第1裝置側側壁部63、及第2裝置側側壁部64。又,卡匣安裝部6包括第3裝置側側壁部65、第4裝置側側壁部66、及開口壁部67。藉由該等6個壁部62、63、64、65、66、67而劃分形成有卡匣收容室61。6個壁部62、63、64、65、66、67之外形分別為大致長方形狀。
如圖5及圖6所示,裝置側前壁部62位於相對於卡匣收容室61為-Y軸方向側。裝置側前壁部62係於印表機10之使用狀態下垂直之壁部。
如圖6所示,於裝置側前壁部62設置有裝置側端子部70、印刷材料供給機構640、及桿662。詳細而言,自+Z軸方向朝-Z軸方向依序排列有裝置側端子部70、印刷材料供給機構640、桿662。裝置側端子部70及印刷材料供給機構640設置於裝置側前壁部62之+Y軸方向側(卡匣收容室61所處之側)之面。又,桿662係以沿Y軸方向貫穿裝置側前壁部62之方式設置。於裝置側前壁部62之-Y軸方向側(與卡匣收容室61 相反之側)設置有泵機構7。
印刷材料供給機構640包括上述印刷材料供給管642,且用以使卡匣4內之油墨於印表機10側流通。裝置側端子部70包括上述裝置側端子群721(圖7)及連接器739(圖6),且用以將卡匣4與印表機10電性連接。如圖6所示,裝置側端子部70設置於較印刷材料供給管642更靠第1裝置側側壁部63側(+Z軸方向側)。桿662用以於印表機10側檢測卡匣4之油墨耗盡狀態。即,桿662構成下述印表機10之檢測機構之一部分。又,桿662於將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時亦作為用以抑制自正確之安裝位置之錯位的定位構件而發揮功能。再者,裝置側端子部70、印刷材料供給機構640、及桿662之各自之詳細構成於下文敍述。
如圖5所示,第1裝置側側壁部63位於相對於卡匣收容室61為+Z軸方向側。第1裝置側側壁部63係設置為與裝置側前壁部62交叉之朝向。於本實施例中,第1裝置側側壁部63係設置為與裝置側前壁部62正交之朝向。第1裝置側側壁部63於印表機10之使用狀態下為水平之壁部。第1裝置側側壁部63構成卡匣安裝部6之上表面。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相交」或「交叉」係指(i)2個要素相互交叉而實際地相交之狀態、(ii)於使一要素延伸之情形時與另一要素相交之狀態、及(iii)於使彼此之要素分別延伸之情形時彼此之要素相交之狀態中之任一狀態。
如圖7所示,第1裝置側側壁部63包括用以將卡匣4引導至安裝位置之第1軌道682。第1軌道682至少與安裝之卡匣4之個數對應地設置。於本實施例中,設置有實際上安裝之卡匣4之個數4個、及備用1個之共5條第1軌道682。第1軌道682係沿Y軸方向延伸之槽,且使卡匣4之一部分插入。又,於第1軌道682之-Y軸方向側端部設置有作為卡止構件之板簧684。於安裝狀態下,藉由板簧684卡止卡匣4,而防止卡匣4自卡匣安裝部6脫出。
如圖5、圖6及圖9所示,第2裝置側側壁部64位於相對於卡匣收容室61為-Z軸方向側。第2裝置側側壁部64隔著卡匣收容室61而與第1裝置側側壁部63對向。第2裝置側側壁部64係設置於與裝置側前壁部62交叉之朝向。於本實施例中,第2裝置側側壁部64與裝置側前壁部62正交。第2裝置側側壁部64於印表機10之使用狀態下為水平之壁部。第2裝置側側壁部64構成卡匣安裝部6之底面。
如圖6所示,第2裝置側側壁部64包括用以將卡匣4引導至安裝位置之第2軌道602。第2軌道602至少與安裝之卡匣之個數對應地設置。於本實施例中,第2軌道602與第1軌道682同樣地設置5條。第2軌道602係沿Y軸方向延伸之槽,且使卡匣4之一部分插入。又,於第2軌道602之-Y軸方向側端部設置有作為卡止構件之板簧604。於安裝狀態下,藉由板簧604卡止卡匣4,而防止卡匣自卡匣安裝部6脫出。安裝相同之卡匣4之第1軌道682與第2軌道602係設置於隔著卡匣收容室61而相互對向之位置。
第1軌道682與第2軌道602於X軸方向之尺寸不同。詳細而言,第1軌道682之X軸方向之尺寸比第2軌道602較小。藉此,構成為於誤於Z軸方向之朝向相反地欲將卡匣4插入至卡匣安裝部6之情形時,卡匣4無法插入至第1及第2軌道682、602。藉此,可降低於Z軸方向之朝向相反之錯誤狀態下將卡匣4插入至卡匣安裝部6之可能性。
又,如圖6所示,於第2裝置側側壁部64之鄰近裝置側前壁部62之位置設置有裝置側識別構件610。裝置側識別構件610係與安裝卡匣之個數對應地設置。於本實施例中,裝置側識別構件610設置有4個。裝置側識別構件610用以識別是否將正確之種類(本實施例中為油墨顏色)之卡匣4安裝至卡匣收容室61之各槽孔。各裝置側識別構件610根據所安裝之卡匣4內之油墨之顏色,而形成不同之形狀。詳細而言,各裝置側識別構件610由至少1個以上之翼肋(rib)形成,取決於翼肋之 數量及位置的圖案根據卡匣4之種類而不同。於卡匣4上亦設置有由翼肋形成之識別構件(亦稱為「卡匣側識別構件」)。卡匣4之識別構件亦根據收容之油墨之顏色而形成不同之形狀。而且,於將正確之種類之卡匣4插入至槽孔之情形時,裝置側識別構件610與卡匣側識別構件嵌合。另一方面,於將錯誤之種類之卡匣4插入至槽孔之情形時,裝置側識別構件610與卡匣側識別構件無法嵌合。藉此,可降低將錯誤之種類之卡匣4安裝至卡匣安裝部6之各槽孔之可能性。
又,如圖6所示,於第2裝置側側壁部64之鄰近裝置側前壁部62之位置設置有限制構件612。限制構件612係與安裝卡匣4之個數對應地設置。於本實施例中,限制構件612設置有5個,但實際上利用之個數為4個。限制構件612於將卡匣4自+Y軸側之插入口69(圖5)向-Y軸方向側之裝置側前壁部62插入至卡匣安裝部6之卡匣收容室61、且到達正確之安裝位置時,與卡匣4抵接。藉此,可降低將卡匣4自正確之安裝位置進一步插入之可能性。
如圖5所示,開口壁部67位於相對於卡匣收容室61為+Y軸方向側。開口壁部67包括於裝卸卡匣4時用以使卡匣4通過之插入口69。開口壁部67隔著卡匣收容室61而與裝置側前壁部62對向。開口壁部67係設置為與第1裝置側側壁部63及第2裝置側側壁部64交叉之朝向。於本實施例中,開口壁部67與第1裝置側側壁部63及第2裝置側側壁部64正交。開口壁部67於印表機10之使用狀態下為垂直之壁部。
於開口壁部67設置有可沿Z軸方向移動之推桿672。於將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後,使推桿672向-Z軸方向移動。藉此,推桿672卡住卡匣4,而防止誤將卡匣4卸除。所謂推桿672卡住卡匣4之狀態係指與圖2之位於+X軸方向側之3個卡匣4對應之3個推桿672所示之狀態。
如圖5及圖8所示,第3裝置側側壁部65位於相對於卡匣收容室61為+X軸方向側。第3裝置側側壁部65係設置為與裝置側前壁部62、第 1裝置側側壁部63、第2裝置側側壁部64、及開口壁部67交叉之朝向。於本實施例中,第3裝置側側壁部65與裝置側前壁部62、第1裝置側側壁部63、第2裝置側側壁部64、及開口壁部67正交。第3裝置側側壁部65於印表機10之使用狀態下為垂直之壁部。第3裝置側側壁部65構成卡匣安裝部6之側面。
如圖5所示,第4裝置側側壁部66位於相對於卡匣收容室61為-X軸方向側。第4裝置側側壁部66隔著卡匣收容室61而與第3裝置側側壁部65對向。第4裝置側側壁部66係設置為與裝置側前壁部62、第1裝置側側壁部63、第2裝置側側壁部64、及開口壁部67交叉之朝向。於本實施例中,第4裝置側側壁部66與裝置側前壁部62、第1裝置側側壁部63、第2裝置側側壁部64、及開口壁部67正交。第4裝置側側壁部66於印表機10之使用狀態下為垂直之壁部。第4裝置側側壁部66構成卡匣安裝部6之側面。
根據各壁部62、63、64、65、66、67之配置,可規定如下關係。裝置側前壁部62與開口壁部67或插入口69對向之方向為Y軸方向。自開口壁部67或插入口69朝裝置側前壁部62之方向、即、將卡匣4插入(安裝)至卡匣安裝部6之方向為-Y軸方向,相反、即、將卡匣4自卡匣安裝部6抽出(卸除)之方向為+Y軸方向。第1裝置側側壁部63與第2裝置側側壁部64對向之方向為Z軸方向。自第1裝置側側壁部63朝第2裝置側側壁部64之方向為-Z軸方向,相反為+Z軸方向。第3裝置側側壁部65與第4裝置側側壁部66對向之方向為X軸方向。自第3裝置側側壁部65朝第4裝置側側壁部66之方向為-X軸方向,相反為+X軸方向。
A-3.卡匣安裝部之各構成構件之詳細構成:
其次,利用圖10~圖13對設置於裝置側前壁部62之構件70、640、662之詳細構成進行說明。圖10係裝置側前壁部62及周邊構件之 第1外觀立體圖。圖11係裝置側前壁部62及周邊構件之第2外觀立體圖。圖12係裝置側前壁部62及周邊構件之立體分解圖。圖13係圖10之10-10剖面圖。
如圖10及圖11所示,針對卡匣安裝部6之每個槽孔,於裝置側前壁部62,自+Z軸方向朝-Z軸方向依序設置有裝置側端子部70、印刷材料供給機構640、桿662。如圖12所示,裝置側前壁部62包括第1前壁部690及第2前壁部692。藉由螺釘BT而將第1前壁部690安裝於第2前壁部692。
A-3-1.印刷材料供給機構640之詳細構成:
如圖12所示,印刷材料供給機構640包括外罩構件650、印刷材料供給管642、密封構件646及安裝構件649。
印刷材料供給管642連接於設置於第2前壁部692之流通管659。詳細而言,其係插入至筒狀之安裝構件649中,而連接於同樣插入於安裝構件649中之流通管659。流通管659與管體24連通。
如圖13所示,印刷材料供給管642於內部包括流路剖面為圓形之供給流路647。於印刷材料供給管642之圓周之+Y軸方向側,形成有使外部與供給流路647連通之連通孔648。卡匣4之油墨沿連通孔648、供給流路647、流通管659之內部流路流通,而流向管體24。
於流通管659之外周與印刷材料供給管642之內周之間配置有密封構件646。密封構件646係彈性構件(例如橡膠),防止油墨漏出至外部。再者,於本實施例中,安裝構件649係第1前壁部690之一部分。
印刷材料供給管642具有中心軸C。如圖12及圖13所示,印刷材料供給管642包括固定於裝置側前壁部62之基端部644、及連接於卡匣4之前端部643。此處,與中心軸C平行之軸為Y軸。又,沿Y軸之方向(Y軸方向)中的自基端部644朝前端部643之方向為+Y軸方向,+Y軸方向之反方向為-Y軸方向。
如圖12所示,外罩構件650係用以降低於裝卸卡匣4時油墨自印刷材料供給管642(詳細而言為連通孔648)飛散至外部之可能性之構件。外罩構件650包括賦能構件652、抵接構件658、防飛散部653及連通部655。抵接構件658之外形為大致圓形。抵接構件658與卡匣4抵接。抵接構件658構成為可沿Y軸方向移動。於抵接構件658之中心形成有使印刷材料供給管642插入之貫穿孔656。防飛散部653於油墨自印刷材料供給管642漏出之情形時接住漏出之油墨。藉此,可降低油墨飛散至印刷材料供給管642之周圍之可能性。防飛散部653為凹形狀。賦能構件652為螺旋彈簧。賦能構件652之一端抵接於抵接構件658,另一端抵接於第1前壁部690。於安裝狀態下,賦能構件652以將抵接構件658擠壓於卡匣4之方式賦能。於將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時,藉由卡匣4向-Y軸方向推壓抵接構件658,而防飛散部653亦向-Y軸方向移動。防飛散部653係不論卡匣4自安裝前之狀態至安裝狀態之起間之移位如何均配置於印刷材料供給管642之-Z軸方向側(正下方側)。詳細而言,防飛散部653係不論卡匣4自安裝前之狀態至安裝狀態之期間之移位如何均配置於抵接構件658之連通孔648之-Z軸方向側(正下方側)。由防飛散部653接住之油墨於連通部655內流通而到達設置於卡匣安裝部6之吸收材料(未圖示)。
A-3-2.桿662之詳細構成:
如圖12及圖13所示,桿662包括與Y軸方向平行之中心軸Cb。於桿662之外周設置有賦能構件665及桿外罩670。桿外罩670為筒狀,且將桿662及賦能構件665插入至內部。桿外罩670係第1前壁部690之一部分。桿662構成為可沿Y軸方向移動。桿662包括位於+Y軸方向側之一端部663、及位於-Y軸方向側之另一端部664。如圖10及圖11所示,一端部663向較桿外罩670更靠+Y軸方向側突出。於安裝狀態下,一端部663抵接於卡匣4之推桿構件490(圖4)。另一端部664位於較裝置 側前壁部62更靠-Y軸方向側。另一端部664包括遮光部666。又,於較裝置側前壁部62更靠-Y軸方向側設置感測器138,藉由利用感測器138檢測遮光部666之移位,而利用印表機10之控制部31檢測油墨耗盡狀態。賦能構件665係螺旋彈簧。賦能構件665對桿662向+Y軸方向側賦能。再者,對使用桿662之油墨耗盡檢測之方法於下文敍述。
桿662設置於裝置側前壁部62中之第1裝置側側壁部63與第2裝置側側壁部64之中間位置。詳細而言,設置於Z軸方向上之將第1裝置側側壁部63之內表面與第2裝置側側壁部64之內表面連結之線段之中間位置。即,如圖13所示,桿662之中心軸Cb配置於第1裝置側側壁部63與第2裝置側側壁部64之Z軸方向上之中間位置。此處,所謂「中間位置」並非必需完全為中間,只要未偏向第1及第2裝置側側壁部63、64中之任一者而配置即可。例如所謂「中間位置」,包括自對第1裝置側側壁部63與第2裝置側側壁部64之Z軸方向上之內壁面之距離而言為中心位置相差10%以內之範圍內之位置。
A-3-3.裝置側端子部70之詳細構成:
如圖10及圖11所示,裝置側端子部70設置於端子安裝部694。詳細而言,如圖12所示,裝置側端子部70之一對端子側嵌合部762藉由嵌合於端子安裝部694而安裝於端子安裝部694。又,裝置側端子部70係以可相對於裝置側前壁部62(詳細而言為端子安裝部694)沿X軸方向及Z軸方向移動之狀態得以安裝。詳細而言,裝置側端子部70係以可相對於裝置側前壁部62沿X軸方向及Z軸方向微小地移動之方式得以安裝。
進而,利用圖14~圖18進行裝置側端子部70之說明。圖14係裝置側端子部70之第1立體分解圖。圖15係裝置側端子部70之第2立體分解圖。圖16係裝置側端子部70之第1外觀立體圖。圖17係裝置側端子部70之第2外觀立體圖。圖18係圖17之17-17剖面圖。再者,於圖18中, 為易於理解,而以實線圖示第1前壁部690之一部分,以虛線圖示定位部756。
如圖14及圖15所示,裝置側端子部70包括裝置側端子群721、端子台724及固持器750。又,裝置側端子部70包括連接器基板730。連接器基板730包括設置於表面之端子群732(圖15)、及設置於背面之連接器739。端子群732包括複數個端子(於本實施例中為9個),且與連接器739電性連接。
裝置側端子群721包括複數個端子(於本實施例中為9個)。裝置側端子群721之各端子構成為可彈性變形。裝置側端子群721之各端子包括U字狀之板簧。各端子之前端中之一者自端子台724之表面724fa露出。自端子台724之表面724fa露出之前端部成為於安裝狀態下與卡匣4之電路基板50之對應之卡匣側端子接觸的端子接點722。即,端子接點722設置於端子台724之表面724fa上。各端子之前端中之另一者自端子台724之背面724fb露出。自端子台724之背面724fb露出之前端部成為與端子群732之對應之端子接觸的端子接點723。即,端子接點723設置於端子台724之背面724fb上。
端子台724保持裝置側端子群721。又,端子台724以構成端子接點722之一側之前端部自其表面724fa露出之方式保持裝置側端子群721。又,端子台724以構成端子接點723之另一側之前端部自其背面724fb露出之方式保持裝置側端子群721。又,如圖18所示,端子台724以裝置側端子群721之各端子藉由彈性變形而以與X軸方向平行之軸721r為中心移動之方式保持裝置側端子群721。換言之,端子台724以藉由裝置側端子群721之各端子沿特定平面彈性變形而使端子接點722移動之方式保持裝置側端子群721。
如圖14~圖18所示,固持器750保持端子台724及連接器基板730。詳細而言,固持器750具有收容空間751,於收容空間751中收容 端子台724及連接器基板730,而將該等保持於固持器750。又,如圖18所示,固持器750於如端子台724之表面724fa一面朝向包含+Y軸方向成分及-Z軸方向成分之方向傾斜一面成為與X軸平行之朝向般之狀態(稱為「第1狀態」)下保持端子台724。換言之,固持器750以端子台724之表面724fa相對於Y軸及Z軸傾斜之方式保持端子台724。藉由於此種狀態下將端子台724保持於固持器750,而裝置側端子群721之接點722設置於朝向包含+Y軸方向成分及上述-Z軸方向成分之方向傾斜之表面上724fa。又,固持器750於軸721r位於較端子接點722更靠+Y軸方向側及+Z軸方向側之狀態(稱為「第2狀態」)下保持端子台724。藉由固持器750以滿足第1狀態及第2狀態之方式保持端子台724,而如圖18所示,端子接點722成為可沿箭頭YR1之朝向彈性變形之狀態。以下,自其他觀點對裝置側端子群721之彈性變形進行敍述。固持器750於裝置側端子群721之各端子彈性變形之特定平面成為與Y軸及Z軸平行之平面(亦稱為「YZ平面」)之狀態下保持端子台724。藉由固持器750以如上方式保持端子台724,而各接點722成為可於YZ平面上移動之狀態。
如圖14及圖15所示,固持器750包括相對於收容空間751為X軸方向兩側之一對壁部752、及設置於壁部752之一對定位部756。此處,亦將一對壁部752中之位於相對於收容空間751為+X軸方向側之一者稱為第1壁部752t,亦將位於-X軸方向側之另一者稱為第2壁部752w。又,亦將一對定位部756中之設置於第1壁部752t之一者稱為第1定位部756t,亦將設置於第2壁部752w之另一者稱為第2定位部756w。再者,於不對第1壁部752t與第2壁部752w加以區別地使用之情形時,使用壁部752進行說明。又,於不對第1定位部756t與第2定位部756w加以區別地使用之情形時,使用定位部756進行說明。
第1壁部752t及第2壁部752w係劃分形成收容空間751之壁。第1 定位部756t及第2定位部756w分別位於端子台724之表面724fa之+X軸方向側之側方及-X軸方向側之側方。第1及第2定位部756t、756w於將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時,將卡匣4及裝置側端子部70引導至裝置側端子群721之各端子與對應之卡匣側端子群之各端子接觸的接觸位置。詳細而言,第1定位部756t及第2定位部756w構成為於將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時,於裝置側端子群721與卡匣側端子群之接觸開始之前,開始朝形成於卡匣4中之槽之插入。藉此,卡匣4及裝置側端子部70可高精度地移動至接觸位置。第1定位部756t沿Y軸方向(卡匣4之插入方向)延伸。又,第1定位部756t自第1壁部752t向+X軸方向突出。第2定位部756w沿Y軸方向(卡匣4之插入方向)延伸。又,第2定位部756t自第2壁部752w向-X軸方向突出。於本實施例中,為實現上述第1構成,如圖18所示,以定位部756之+Y軸方向側之端部757位於較端子接點722更靠+Y軸方向側之方式設置有定位部756。再者,端部757係Z軸方向之尺寸隨著自+Y軸方向朝-Y軸方向靠近而變大之錐形狀。藉此,可將定位部756容易地插入至卡匣4之下述限制部。定位部756t、756w分別包括於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之安裝狀態下,與形成於卡匣4中之槽接觸之4個接觸面。圖16及圖17中僅表示有該等4個接觸面中的定位部756w之接觸面756wa、756wb、756wc、756wd、及定位部756t之接觸面756tb、756td。將4個接觸面中之於Z軸方向對向之2個面,即,位於+Z軸方向側者稱為A面756ta(圖33~36)、756wa,將位於-Z軸方向側者稱為B面756tb、756wb。又,將與X軸方向相交之面稱為C面756tc(圖33~36)、756wc。又,將+Y軸方向之前端面稱為D面756td、756wd。
又,如圖16所示,固持器750包括自一對壁部752向裝置側端子群721之端子接點722露出之方向(包括+Y軸方向成分及-Z軸方向成分之方向)突出的一對突起759。亦將突起759中之設置於第1壁部752t之 一者稱為第1突起759t,亦將設置於第2壁部752w之另一者稱為第2突起759w。第1突起759t係以自裝置側端子群721之+X軸方向側之側方相對於端子台724之表面724fa朝向包含+Y軸方向成分及-Z軸方向成分之方向突出之方式設置。第2突起759w係以自裝置側端子群721之-X軸方向側之側方相對於端子台724之表面724fa朝向包含+Y軸方向成分及-Z軸方向成分之方向突出之方式設置。第1突起759t及第2突起759w於安裝狀態下收入於卡匣4之一部分(下述底壁側凹部910,參照圖27)中。再者,於不對第1突起759t與第2突起759w加以區別地使用之情形時,使用突起759。
如圖10至圖12所示,固持器750係於保持有端子台724之狀態下安裝於裝置側前壁部62。具體而言,固持器750係安裝於第1前壁部690之端子安裝部694。端子安裝部694包括於X軸方向對向之一對支撐壁696、及設置於該壁中之一對嵌合孔698。另一方面,於裝置側端子部設置於X軸方向對向之一對端子側嵌合部762。藉由端子側嵌合部762與固持器750之一對嵌合孔698嵌合,而對裝置側前壁部62安裝裝置側端子部70。此處,於一對端子側嵌合部762與一對支撐壁696之間,於X軸方向設置有間隙(clearance)。由此,裝置側端子部70成為可相對於裝置側前壁部62沿X軸方向微少地移動之狀態。又,於一對端子側嵌合部762與一對嵌合孔698之間,於Y軸方向設置有間隙。由此,裝置側端子部70成為可相對於裝置側前壁部62沿Z軸方向微小地移動之狀態。
又,於端子安裝部694之一對支撐壁696上,分別設置有於Y軸方向對向之一對卡合部694a、694b。而且,於固持器750之一對端子側嵌合部762,亦分別設置有於Y軸方向對向之一對卡合部762a、762b。若端子側嵌合部762與端子安裝部649之一對嵌合孔698嵌合,則卡合部694a與卡合部762a於-Y軸方向卡合,卡合部694b與卡合部 762b於+Y軸方向卡合。於卡合部694a與卡合部762a之間幾乎無間隙。又,於卡合部694b與卡合部762b之間實質上亦無間隙。由此,裝置側端子部70實質上無法相對於裝置側前壁部62沿Y軸方向移動。
A-4.卡匣4之外觀構成:
其次,利用圖19~26對卡匣4之概略構成進行說明。再者,於圖示有卡匣4之圖式中標註之XYZ軸對應於對於安裝狀態下之卡匣4的XYZ軸。圖19係卡匣4之第1外觀立體圖。圖20係卡匣4之第2外觀立體圖。圖21係卡匣4之前視圖。圖22係卡匣4之後視圖。圖23係卡匣4之俯視圖。圖24係卡匣4之仰視圖。圖25係卡匣4之第1側視圖。圖26係卡匣4之第2側視圖。
如圖19及圖20所示,卡匣4之外形為大致長方體形狀。於本實施例中,卡匣4之尺寸按照Y軸方向、Z軸方向、X軸方向之順序減小。卡匣4包括於內部收容油墨之盒體(case)9。盒體9係藉由使合成樹脂成形而形成之筐體。卡匣4包括前表面42、後表面47、第1側面43、第2側面44、第3側面45、及第4側面46。再者,亦將第1側面43稱為上表面43,亦將第2側面44稱為底面44,亦將第3側面45稱為右側面45,亦將第4側面46稱為左側面46。前表面42與後表面47於Y軸方向對向,前表面42位於-Y軸方向側,後表面47位於+Y軸方向側。第1側面43與第2側面44係與前表面42及後表面47相交,且於Z軸方向對向。第1側面43位於+Z軸方向側,第2側面44位於-Z軸方向側。第3側面45與第4側面46係與前表面42、後表面47、第1側面43、及第2側面44相交,且於X軸方向對向。第3側面45位於+X軸方向側,第4側面46位於-X軸方向側。
前表面42之形狀係Z軸方向之尺寸大於X軸方向之尺寸之大致長方形。前表面42於安裝狀態下與裝置側前壁部62(圖6)相互對向。於前表面42形成有桿插入孔420及供給管插入孔424。桿插入孔420設置 於前表面42中之第1側面43與第2側面44之中間位置。換言之,設置於Z軸方向上之將第1側面43與第2側面44連結之中間位置。即,桿插入孔420之中心軸Ce配置於第1側面43與第2側面44之Z軸方向上之中間位置。此處,所謂「中間位置」並非必需完全為中間,只要不偏向第1及第2側面43、44中之任一者而配置即可。例如所謂「中間位置」,包括自對第1側面43與第2側面44之Z軸方向上之距離而言為中心位置相差10%以內之範圍內之位置。
於安裝狀態下,將印刷材料供給管642(圖12)插入至供給管插入孔424。又,於供給管插入孔424內配置有用以使卡匣4內之油墨向外部流通之印刷材料導出管484(圖4)。藉由將印刷材料供給管642連接於印刷材料導出管484,而使卡匣4內之油墨可於印刷材料供給管642中流通。
於安裝狀態下,將外周之一部分由桿外罩720覆蓋之桿662(圖12)插入至桿插入孔420。藉由將桿662插入至桿插入孔420,而進行卡匣4整體相對於卡匣安裝部6之定位,從而抑制自正確之安裝位置之錯位。又,於安裝狀態下,桿662抵接於推桿構件490(圖4)。
如圖19、圖23、圖25及圖26所示,第1側面43包括第1凸部432。第1凸部432自第1側面43向+Z軸方向側突出。第1凸部432沿Y軸方向延伸。詳細而言,如圖25及圖26所示,第1凸部432自第1側面43內之鄰近前表面42之位置延伸至鄰近後表面47之位置。更詳細而言,第1凸部432分為-Y軸方向側之第1部分432a及+Y軸方向側之第2部分432b,於該等之間形成凹狀之第1卡止部436。如圖24~圖26所示,第2側面44包括第2凸部442。第2凸部442自第2側面44向-Z軸方向側突出。第2凸部442沿Y軸方向延伸。詳細而言,如圖25及圖26所示,第2凸部442自第1側面43內之鄰近前表面42之位置延伸至鄰近後表面47之位置。更詳細而言,第2凸部442分為-Y軸方向側之第1部分442a及 +Y軸方向側之第2部分442b,於該等之間形成凹狀之第2卡止部446。於將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時,將第1凸部432插入至第1軌道682(圖7),將第2凸部442插入至第2軌道602(圖6)。藉此,可將卡匣4順利地推入卡匣安裝部6之對應之槽孔。
如圖21所示,第1凸部432之X軸方向之尺寸(寬度)Xa、與第2凸部442之X軸方向之尺寸(寬度)Xb不同。於本實施例中,滿足尺寸Xa<尺寸Xb之關係。又,第2凸部442與第1軌道682(圖7)相比X軸方向之尺寸較大,第2凸部442無法插入至第1軌道682。藉此,可降低於誤使第1側面43與第2側面44之朝向相反之狀態下,將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之可能性。又,於安裝狀態下,板簧684(圖7)進入至第1卡止部436,板簧604(圖6)進入至第2卡止部446。藉此,防止卡匣4自卡匣安裝部6意外地脫落。
如圖19所示,於第3側面45貼附有標籤(label)S1。於該標籤S1上記載有與卡匣4之操作相關之資訊(關於使用之注意事項等)。
如圖21所示,於前表面42與第2側面44交叉之角隅部88設置有凹部49、及一對限制面421。於凹部49設置有卡匣側識別構件491。卡匣側識別構件491由1個以上之翼肋形成,且根據收容之油墨之顏色而形成不同之形狀。又,卡匣側識別構件491藉由安裝至卡匣安裝部6之正確之槽孔而與裝置側識別構件610(圖6)嵌合。一對限制面421配置於凹部49之X軸方向之兩側。一對限制面421於卡匣4到達正確之安裝位置時與限制構件612(圖6)抵接。
如圖19及圖21所示,卡匣4更包括設置於前表面42與第1側面43交叉之角隅部89之凹部90。換言之,凹部90係跨及前表面42及第1側面43而設置。於凹部90配置有電路基板50。於電路基板50之表面50fa(圖21)形成有卡匣側端子群521。卡匣側端子群521包括複數個端子(本實施例中為9個)。於安裝狀態下,卡匣側端子群521之各端子藉 由與裝置側端子群721(圖15)之對應之各端子接觸而得以電性連接。
進而,利用圖27~圖32對凹部90之詳細構成進行說明。圖27係凹部90附近之外觀立體圖。圖28係凹部90附近之前視圖。圖29係圖28之28a-28a剖面圖。圖30係圖28之28b-28b剖面圖。圖31係用以說明裝置側端子部70與電路基板50之連接狀態之圖。圖32係安裝狀態下之28a-28a剖面圖。
如圖27所示,凹部90包括沿與Y軸正交之面設置之開口982、及沿與Z軸正交之面設置之開口984。又,凹部90之內壁大致包括一對側壁902(902t、902w)、底壁988、及後壁986。藉由該等內壁902、986、988,而將插入裝置側端子部70之端子收容室900劃分形成於凹部之內部。凹部90係以開口982、開口984、一對側壁902t、902w、底壁988、後壁986為主要之面而構成之大致六面體。開口982與後壁986於Y軸方向對向,開口982位於-Y軸方向上,後壁986位於+Y軸方向上。又,一對側壁902t、902w於X軸方向對向,第1側壁902t位於+X軸方向側,第2側壁902w位於-X軸方向側。開口984與底壁988於Z軸方向於相互非平行之狀態下對向,開口984位於+Z軸方向側,底壁988位於-Z軸方向側。開口982於將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時成為將裝置側端子部70插入至凹部90時之入口。底壁988與第1側壁902t及第2側壁902w相交。底壁988與開口982於-Z方向側之邊相交。而且,一面自開口982之-Z方向側之邊之位置向+Z方向傾斜一面沿+Y軸方向延伸,而與後壁986相交。後壁986與底壁988、第1側壁902t、及第2側壁902w相交。開口984與後壁986、第1側壁902t、第2側壁902w、及開口982相交。再者,於不對第1側壁902t與第2側壁902w加以區別地使用之情形時,使用側壁902。
於底壁988安裝有電路基板50。詳細而言,如圖29所示,以電路基板50之表面50fa朝向包含-Y軸方向成分及+Z軸方向成分之方向傾斜 之方式配置。即,電路基板50之表面50fa相對於Y軸及Z軸傾斜。此處,表面50fa相當於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中記載之「傾斜面」。如上所述,表面50fa包括卡匣側端子群521。即,卡匣側端子群521設置於相對於卡匣4朝卡匣安裝部6之插入方向即-Y軸方向傾斜之面上。又,電路基板50之背面50fb包括記憶裝置525。於記憶裝置525中儲存有與卡匣4相關之資訊(例如油墨顏色、製造年月日等)。卡匣側端子群521與記憶裝置525電性連接。
如圖27至圖30所示,於凹部90之在X軸方向對向之一對側壁902t、902w中分別設置有一對槽906t、906w。該等槽906t、906w以於X軸方向相互對向之方式設置。又,如圖28所示,槽906t、906w係關於YZ平面28c對稱地設置。該YZ平面28c係構成卡匣之X軸方向之尺寸(寬度)之中心之面。構成配置於凹部90內之電路基板50及凹部90之各要素係關於該YZ平面28c對稱地設置。即,YZ平面28c通過卡匣側端子群521之X軸方向之尺寸(寬度)之中心。而且,卡匣側端子群521中之設置於卡匣端子群521之寬度方向之中心的端子521c與YZ平面28c相交。又,YZ平面28c通過電路基板50之X軸方向之尺寸(寬度)之中心。又,該YZ平面28c通過為將電路基板50安裝於底壁98而設置於底壁988之安裝部50a、50b。又,YZ平面28c通過卡匣側端子群521中之設置於X軸方向之中央部之端子521c。該端子521c係與裝置側端子群721中之設置於X軸方向之中央部之端子721c(參照圖16)接觸之端子。又,凹部90之槽906t、906w、與一對壁側壁902t、902w係關於YZ平面28c對稱地設置。進而,YZ平面28c通過之前說明之第1凸部432(432a、432b)及第2凸部442(442a、442b,參照圖21及圖25)之X軸方向之尺寸(寬度)之中心。又,圖28中雖未圖示,但YZ平面28c通過設置於第1側面43之第1卡止部436(圖25)及設置於第2側面44之第2卡止部446(圖25)之X軸方向之尺寸(寬度)之中心。又,將該第1卡止部 436及第2卡止部446卡止之板簧684及605(圖6、圖7)與該YZ平面28c交叉。
如圖27及圖30所示,於第1側壁902t設置有作為第1限制部之第1槽906t。第1槽906t係以如向+X軸方向下挖第1側壁902t之一部分般之形狀形成。即,第1槽906t自第1側壁902t向+X軸方向凹陷。第1槽906t沿Y軸方向延伸。詳細而言,第1槽906t自開口982之位置向後壁986側沿+Y軸方向延伸。於安裝狀態下,將第1定位部756t(圖16)插入至第1槽906t。第1槽906t之-Y軸方向側之端面及-X軸方向側之面開放。如圖27及圖29所示,於第2側壁902w設置有作為第2限制部之第2槽906w。第2槽906w係以如向-X軸方向下挖第2側壁902w之一部分般之形狀形成。即,第2槽906w自第2側壁902w向-X軸方向凹陷。第2槽906w沿Y軸方向延伸。詳細而言,第2槽906w自開口982之位置向後壁906側沿+Y軸方向延伸。第2槽906w之-Y軸方向側之端面及+X軸方向側之面開放。
如圖29及圖30所示,槽906t、906w分別於-Y軸方向側之端面包括開口941、961。槽906t、906w包括自該等開口941、961向+Y軸方向側延伸之入口部分916t、916w、及自入口部分916t之+Y軸方向之端部向+Y軸方向側延伸之接觸部分926t、926w。-Y軸方向側之端面之開口941、961分別成為於將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時插入定位部756t、756w之入口。由於開口941、961形成於較卡匣側端子群521更靠-Y軸方向側,故而於裝置側端子群721與卡匣側端子群521之接觸開始之前,開始朝槽906t、906w插入定位部756t、756w。
入口部分916t、916w係槽906t、906w之最初插入定位部756t、756w之部分。如圖28至圖30所示,入口部分916t、916w之Z軸方向之尺寸隨著向+Y軸方向靠近而單調遞減。又,如圖28所示,入口部分916t、916w之X軸方向之尺寸隨著自-Y軸方向朝+Y軸方向靠近而減 小。即,於入口部分916t、w設置有尺寸於Z軸方向及X軸方向逐漸減小般之錐。進而換言之,入口部分916t、916w係開口941、961之面積最大之錐形狀。
又,如圖28至圖30所示,以與入口部分916t、916w對應之方式,凹部90之側壁902w、902t之入口部分902wa、902ta亦形成為錐形狀。即,入口部分902wa、902ta部分之側壁902w、902t間之距離(X軸方向之間隔)隨著自-Y軸方向朝+Y軸方向靠近而減小。
接觸部分926t、926w分別於安裝狀態下與定位部756t、756w接觸。如圖29及圖30所示,接觸部分926t、926w分別包括於安裝狀態下與定位部756t、756w接觸之接觸面940、960。如圖30所示,與第1定位部756t之接觸面940、即、槽906t之接觸面940包括4個面942、946、948、944。同樣地,如圖29所示,與第2定位部756w之接觸面960、即、槽906w之接觸面亦包括4個面962、966、968、964。亦將該等4個接觸面分別稱為A面942、962、B面946、966、C面944、964、D面948、968。
如圖30所示,槽906t之A面942與B面946於Z軸方向對向,A面942位於+Z軸方向側,B面946位於-Z軸方向側。槽906t之D面948於Y軸方向與開口941對向,開口941位於-Y軸方向側,D面948位於+Y軸方向側。又,D面948與A面942及B面946相交。如圖28所示,槽906t之C面944與第1側壁902t之延長面902te對向,且位於相對於第1側壁902t之延長面902te為+X軸方向側。又,C面944與A面942、B面946、及D面948相交。槽906t之A面942與第1定位部756t(圖16)之+Z軸方向側端部接觸。B面946與第1定位部756t之-Z軸方向側端部接觸。第1D面948與第1定位部756t之+Y軸方向側端部接觸。第1C面944與第1定位部756t之+X軸方向側端部接觸。
如圖29所示,槽906w之A面962與B面966於Z軸方向對向,A面 962位於+Z軸方向側,B面966位於-Z軸方向側。槽906w之D面968於Y軸方向與開口961對向,開口961位於-Y軸方向側,D面968位於+Y軸方向側。又,D面968與A面962、B面966相交。如圖28所示,槽906w之C面964與第2側壁902w之延長面902we對向,且位於相對於第1側壁902w之延長面902we為-X軸方向側。又,C面964與A面962、B面966、及D面968相交。槽906w之A面962與第2定位部756w(圖16)之+Z軸方向側端部接觸。B面966與第2定位部756w之-Z軸方向側端部接觸。D面968與第2定位部756w之+Y軸方向側端部接觸。C面964與第2定位部756w之-X軸方向側端部接觸。
此處,於不對第1槽906t與第2槽906w加以區別地使用之情形時,亦簡稱為「槽906」。又,於不對第1接觸部分926t與第2接觸部分926w加以區別地使用之情形時,亦簡稱為「接觸部分926」。又,於不對第1入口部分916t與第2入口部分916w加以區別地使用之情形時,亦簡稱為「入口部分916」。
如圖27所示,於底壁988之傾斜面50fa與第1側壁902t之間、及傾斜面50fa與第2側壁902w之間,分別形成有一對底壁側凹部910t、910w。如圖31所示,構成為一對底壁側凹部910t、910w分別於安裝狀態下收入裝置側端子部70之一對突起759t、759w(圖16)。再者,亦將一對底壁側凹部910t、910w總稱為第1底壁側凹部910。
A-5.卡匣側端子群521與裝置側端子群721之接觸態樣:
其次,利用圖33~圖36對將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時之卡匣側端子群521與裝置側端子群721之接觸態樣進行說明。圖33係用以說明接觸態樣之第1圖。圖34係用以說明接觸態樣之第2圖。圖35係用以說明接觸態樣之第3圖。圖36係用以說明接觸態樣之第4圖。按照自圖33至圖36之圖式編碼順序,沿時間序列圖示安裝卡匣4時之情況。又,圖33~圖36係著眼於卡匣側端子群521之1個卡匣側端子521a及裝置側 端子群721中之1個裝置側端子721a進行說明。再者,其他端子亦為相同之安裝態樣。由於第1及第2定位部756ta、wa之形狀同一,第1及第2槽906t、w之形狀同一,故而於圖33~圖36中,為易於理解,並記為符號756ta、wa,並且並記為符號906t、w。
如圖33所示,於將卡匣4(圖19)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圖5)時,將卡匣4向-Y軸方向推入至卡匣安裝部6之槽孔內。此時,如圖34所示,於卡匣側端子521a與裝置側端子721a之端子接點722a接觸之前,開始朝槽906插入定位部756。此時,即便於卡匣安裝部6中產生若干製造誤差之情形時,藉由裝置側端子部70沿X軸方向及Z軸方向移動,亦可一面吸收該誤差一面引導至卡匣4之凹部90內。藉由一面定位部756接觸於槽906之入口部分916之面,一面向-Y軸方向推入卡匣4,而將裝置側端子部70引導至卡匣側端子521a與裝置側端子721a接觸之位置。於圖34中,表示一面使裝置側端子部70向箭頭V1所示之方向(-Z軸方向)略微移動一面將其引導至凹部90內(圖27)之情況。
如圖35所示,若將卡匣4進一步向-Y軸方向推入,而定位部756t、w插入至槽906之接觸部分926t、w,則定位部756t、w之C面756tc、wc分別接觸於槽906t、w之C面944、964,藉此,限制裝置側端子部70(圖10)之X軸方向之移動。又,此時,藉由定位部756t、w之A面756ta、wa分別接觸於槽906t、w之A面942、962,B面756tb、wb分別接觸於B面946、966,而限制裝置側端子部70之Z軸方向之移動。藉此,決定卡匣側端子521a及端子接點722a之X軸方向及Z軸方向之位置。而且,於開始朝接觸部分926插入定位部756後,於完全之插入結束之前,端子接點722a開始接觸於卡匣側端子521a。於該時間點,定位部756t、w之前端面756td、756wd未接觸於槽906t、w之D面948、968,而可進一步推入卡匣4。若自圖35所示之狀態將卡匣4進一步向-Y軸方向推入,則裝置側端子721a彈性變形,裝置側端子721a之 接點722a一面與卡匣側端子521a接觸一面向箭頭YR1a之朝向移動。此時,裝置側端子群與卡匣側端子群輕微地相互摩擦。而且,最終,如圖36所示,定位部756t、w之前端面756td、tw接觸於槽906t、w之D面948、968,而決定卡匣側端子521a及端子接點722a之Y軸方向之位置。於該狀態下,結束對卡匣安裝部6之卡匣4之安裝。又,於安裝結束時及安裝狀態下,與圖35所示之安裝之最終階段同樣地,定位部756t、w之A面756ta、wa與槽906t、w之A面942、944於+Z軸方向接觸。又,B面756tb、wb與槽906t、w之B面946、966於-Z軸方向接觸。又,第1定位部之C面756tc於+X軸方向與第1槽906t之C面944接觸,第2定位部之C面756wc於-X軸方向與第2槽906w之C面964接觸。由此,定位部756t、w之Z軸方向及X軸方向之移動受槽906t、w限制。藉此,可於可實現裝置側端子721a與卡匣側端子521a之良好接觸之位置保持兩者721a、521a。
A-6.卡匣4之其他構成:
圖37係卡匣4之立體分解圖。如圖37所示,盒體9收容印刷材料收容部450及卡匣側流路構件480。印刷材料收容部450於內部收容油墨。又,印刷材料收容部450係具有可撓性之袋體。於本實施例中,印刷材料收容部450係由在樹脂薄膜層上積層鋁層而形成之鋁積層多層膜所形成。卡匣側流路構件480形成使印刷材料收容部450與外部連通之流路(亦稱為「印刷材料導出流路」)。即,卡匣側流路構件480之一端部連接於印刷材料收容部450內,設置於另一端部之印刷材料導出管484連接於印刷材料供給管642(圖4)。於印刷材料導出流路之中途設置有檢測室482。於檢測室482內收容作為賦能構件之螺旋彈簧496、止回閥495、及受壓板493。又,檢測室482之一側面的開口由具有可撓性之薄膜492覆蓋。受壓板493配置於螺旋彈簧496與薄膜492之間。螺旋彈簧496以使檢測室482之容積增大之方式對受壓板493賦 能。盒體9進一步收容推桿構件490。推桿構件490自檢測室482之外側接觸於薄膜492。檢測室482之容積隨著內部之壓力之變化而變化。藉由檢測室482之容積之變化,而推桿構件490移位。如上所述,桿662(圖4)抵接於推桿構件490。當於在印刷材料收容部450收容油墨之狀態下,藉由泵機構7對印刷材料收容部450內進行抽吸之情形時,伴隨抽吸,而將油墨亦供給至檢測室482內。藉此,檢測室482內之壓力維持為特定壓。此時,由於檢測室482之容積維持得較大,故而桿662(圖4)成為利用推桿構件490抵抗由賦能構件665(圖4)賦予之賦能力而被向-Y軸方向推壓之狀態。另一方面,於印刷材料收容部450之油墨用完之狀態下,於藉由泵機構7對印刷材料收容部450內進行抽吸之情形時,檢測室482內成為負壓。藉由檢測室482內成為負壓,而與特定壓時相比,檢測室482內之容積減小,推桿構件490移位。隨之,桿662(圖4)藉由利用賦能構件665(圖4)賦予之賦能力而向+Y軸方向移位。藉由感測器138(圖4)檢測伴隨該推桿構件490之移位的桿662(圖4)之移位,而控制部31可檢測油墨耗盡狀態。再者,檢測室482、螺旋彈簧496、受壓板493、薄膜492、推桿構件490構成用以於印表機10側檢測油墨耗盡狀態而利用之檢測機構。再者,卡匣側流路構件480更包括用以將油墨自外部注入至印刷材料收容部450之注入流路483。於將油墨注入至印刷材料收容部450後,塞住注入流路483。
A-7.效果
如之前參照圖10至圖12所說明般,於本實施例中,裝置側端子部70可沿X軸方向及Z軸方向移動。而且,如圖27~30所示,卡匣4包括插入此種裝置側端子部70之凹部90。藉此,即便於在卡匣安裝部6或卡匣4中產生製造誤差之情形時,於將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時,藉由裝置側端子部70移動,而一面吸收該誤差一面將其引導至卡匣4之凹部90內(圖34)。而且,最終,藉由設置於凹部90之第1及第2 限制部906t、906w,而進行裝置側端子群721及卡匣側端子群521之定位。即,於安裝結束時及安裝狀態下,藉由設置於卡匣4之凹部90之第1及第2限制部906t、906w限制裝置側端子部70之第1及第2定位部756t、756w之Z軸方向及X軸方向之移動,而將裝置側端子群721及卡匣側端子群521定位。由此,可實現裝置側端子群721與卡匣側端子群521之良好接觸。
又,於上述實施例中,如圖13所示,具有與Y軸方向平行之中心軸Cb之桿662設置於裝置側前壁部62中之第1裝置側側壁部63與第2裝置側側壁部64之中間位置。而且,如圖21所示,插入桿662之桿插入孔420設置於卡匣4之前表面42內之第1與第2側面43、44之Z軸方向之中間位置。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將桿662插入至桿插入孔420,而進行卡匣4整體相對於卡匣安裝部6之定位,且抑制自正確之安裝位置之錯位。由此,可良好地抑制桿插入孔420附近之錯位。然而,存在如下情形,即,設置於前表面42之角隅部89之卡匣側端子群521(圖21)與桿插入孔420位於相隔較遠之位置,如此便難以抑制位於遠離桿插入孔420之位置的構件之錯位。尤其係由於本實施例之卡匣4係用於大張印刷用之印表機10中之大容量型之卡匣4,故而尺寸較大,卡匣側端子群521與桿插入孔420相應地位於相隔較遠之位置。然而,如上所述,藉由採用可沿X軸方向及Z軸方向移動之裝置側端子部70、或插入此種裝置側端子部70之凹部90之構成,可高精度地進行卡匣側端子群521及裝置側端子群721之定位。即,根據本實施例,即便為大容量型之尺寸較大之卡匣4,亦可高精度地進行卡匣4整體之定位,又,可一面吸收卡匣4之製造誤差,一面將裝置側端子群721及卡匣側端子群521高精度地定位。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印刷材料供給管642設置於桿662與裝置側端子部70之間(圖13)。而且,供印刷材料供給管642插入之供給管 插入孔424設置於桿插入孔420與凹部90之間(圖21)。即,印刷材料供給管642設置於距桿662更近之位置。又,供給管插入孔424設置於距桿插入孔420更近之位置。由此,可良好地抑制印刷材料供給管642與供給管插入孔424之間之錯位。
又,如圖18所示,裝置側端子群721設置於朝向包含+Y軸方向成分及-Z軸方向成分之方向傾斜之表面724fa上。而且,如圖29所示,卡匣側端子群521設置於朝向包含-Y軸方向成分及+Z軸方向成分之方向傾斜之傾斜面50fa。即,裝置側端子群721及卡匣側端子群521均設置於相對於卡匣4之朝卡匣安裝部6之插入方向即-Y軸方向以相同之斜率傾斜之面上。如之前參照圖33~36所說明般,於將卡匣4插入至卡匣安裝部6時,卡匣4沿-Y軸方向前進。此時,卡匣側端子群521亦向-Y軸方向前進,而逐漸接近裝置側端子群721,但於安裝結束之前,兩者不會接觸。於安裝之最終階段,將裝置側端子部70插入至卡匣4之凹部90後,於安裝結束之前,裝置側端子群721與卡匣側端子群521輕微地相互摩擦(圖35、圖36)。而且,於安裝結束時及安裝狀態下,藉由設置於卡匣之凹部90之第1及第2限制部906t、906w限制裝置側端子部7之第1及第2定位部756t、756w之Z軸方向及X軸方向之移動,而將裝置側端子群721及卡匣側端子群521定位。如上述般,於安裝卡匣4時,裝置側端子群721與卡匣側端子群521幾乎不相互摩擦,另一方面,於卡匣4之安裝結束之前,裝置側端子群721與卡匣側端子群521輕微地相互摩擦,藉此,於安裝卡匣4時,可降低裝置側端子群721與卡匣4之盒體9等相互摩擦而產生切屑之可能性。又,即便於假設灰塵存在於裝置側端子群721之附近,且夾於裝置側端子群721與卡匣側端子群521之間之情形時,藉由裝置側端子群721於卡匣側端子群521之表面直線狀地滑過地進行接觸,亦可發揮自接觸部排出灰塵之效果(擦拭效果),且可降低灰塵夾於裝置側端子群721與卡匣側端子群521 之間之可能性。
又,根據上述實施例,如圖16、圖17及圖36所示,於裝置側端子部70之第1及第2定位部756t、w之+Z軸方向側之端部設置有A面756ta、wa,於-Z軸方向側之端部設置有B面756tb、wb。而且,如圖28至圖30及圖36所示,於作為設置於凹部90之第1及第2限制部的槽906t、w中分別設置有A面942、964、及B面946、966。如圖36所示,槽906t、w之A面942、964於安裝狀態下,與設置於第1及第2定位部756t、w之+Z軸方向側之端部的A面756ta、wa接觸。槽906t、w之B面946、966於安裝狀態下,與設置於第1及第2定位部756t、w之-Z軸方向側之端部的B面756tb、wb接觸。即,第1及第2限制部906t、w限制第1及第2定位部756t、w之±Z方向之移動。藉此,可高精度地進行卡匣側端子群521相對於裝置側端子群721之Z軸方向之定位。由此,可實現裝置側端子群721與卡匣側端子群521之更良好接觸。而且,由於可於+Z軸方向及-Z軸方向之兩側保持裝置側端子部70,故而即便於使用印表機10時施加振動或來自外部之衝擊,亦可抑制因此種振動或衝擊而導致之裝置側端子群721與卡匣側端子群521之接觸位置之偏移。
進而,根據上述實施例,如圖16、圖17、圖27及圖28所示,作為第1限制部之第1槽906t藉由接觸而限制第1定位部756t之+X軸方向之移動,作為第2限制部之第2槽906w藉由接觸而限制第2定位部756w之-X軸方向之移動。即,藉由第1槽906t及第2槽906w,而限制裝置側端子部70之±X軸方向之移動。藉此,可高精度地進行卡匣側端子群521相對於裝置側端子群721之X軸方向之定位。由此,可實現裝置側端子群721與卡匣側端子群521之更良好接觸。而且,由於可於+X軸方向及-X軸方向之兩側保持裝置側端子部70,故而即便於使用印表機10時施加振動或來自外部之衝擊,亦可進一步抑制因此種振動或衝擊而導致之裝置側端子群721與卡匣側端子群521之接觸位置之偏移。
進而,於上述實施例中,如圖28至圖30及圖36所示,作為第1及第2限制部之槽906t、w分別包括與第1及第2定位部之+Y軸方向側端部之D面756td、wd接觸的D面948、968。藉此,於將卡匣4插入至卡匣安裝部6時,可防止因裝置側端子部70過度地向+Y軸方向前進,而強烈地碰撞卡匣凹部90內之底壁988。藉此,可防止裝置側端子部70之破壞。
又,於上述實施例中,如圖27至圖30所示,藉由於第1側壁902t、902w中分別形成槽906t、906w,可容易地形成用以限制第1及第2定位部756t、756w之移動之第1及第2限制部。又,於本實施例中,藉由如圖27至圖30所示般將由利用者裝卸之卡匣4側之構成要素設為槽906,如圖15及圖17所示般將不動之卡匣安裝部6側之構成要素設為突出之構件756,可降低於裝卸時卡匣4之第1及第2限制部906t、906w碰撞印表機10之構成構件,而使印表機10或卡匣4破損之可能性。
又,於上述實施例中,如圖29、圖30、及圖33至圖36所示,第1及第2限制部906t、w分別包括自設置於-Y軸方向側之端面之開口941、961沿+Y軸方向延伸、且Z軸方向之尺寸隨著向+Y軸方向靠近而減小的入口部分916t、w。即,於入口部分916t、w設置有如尺寸於Z軸方向逐漸減小般之錐。藉此,即便於卡匣4或卡匣安裝部6產生Z軸方向之製造誤差之情形時,設置於卡匣4之凹部90之限制部906亦可容易地引導可沿Z軸方向移動之裝置側端子部70之定位部756(圖34)。又,第1及第2限制部906t、w包括自入口部分916t、w之+Y軸方向之端部向+Y軸方向側延伸、Z軸方向之尺寸固定、且於安裝狀態下分別與第1及第2定位部745t、w接觸的接觸部分926t、w。藉此,藉由於將裝置側端子部70之定位部745t、w引導至入口部分916t、w後,推入至接觸部分926t、w,可高精度地進行裝置側端子群721相對於卡匣側端 子群521之定位。
又,如圖28所示,於上述實施例中,進而,入口部分916之X軸方向之尺寸隨著自-Y軸方向朝+Y軸方向靠近而減小。藉此,即便於在卡匣4或卡匣安裝部6產生X軸方向之製造誤差之情形時,限制部906亦可容易地引導定位部756。其中,由於卡匣4或卡匣安裝部6之各槽孔之X軸方向之尺寸(寬度)與Z軸方向之尺寸相比相當小,故而可認為上述X軸方向之製造誤差與Z軸方向之製造誤差相比相對而言相當小。由此,容易引導定位部756t、w之效果即便以僅於入口部分916之Z軸方向設置錐,而不於X軸方向設置錐之方式,亦可充分達成。
進而,如圖28至圖30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以與入口部分916t、w對應之方式,凹部90之側壁902w、t之入口部分902wa、ta亦形成為錐形狀。即,入口部分902wa、ta部分之側壁902w、902t間之距離(X軸方向上之間隔)隨著自-Y軸方向朝+Y軸方向靠近而減小。如上述般,藉由使凹部90之入口部分902wa、ta收入裝置側端子部70之範圍擴大,可將裝置側端子部70容易地引導至卡匣4之凹部90。
又,如圖27所示,於上述實施例中,於凹部90之底壁988中之表面50fa之X軸方向之兩側部分、即、設置有卡匣側端子群521之傾斜面50fa與凹部90之第1及第2側壁902t、w之間,包括使固持器之一部分插入之一對底壁側凹部910t、w。藉由該等一對底壁側凹部910t、w,而使大致三角形之面於卡匣側端子群521之+X軸方向側及-X軸方向側之側方露出。藉此,於將卡匣側端子群521設置於電路基板50之情形時,可容易地進行電路基板50之安裝或卸除。又,如圖16所示,於裝置側端子群721之+X軸方向側之側方及-X軸方向側之側方,以相對於表面724fa朝向包含+Y軸方向成分及-Z軸方向成分之方向突出之方式,設置有一對突起759t、w。設置於凹部90之底壁側凹部910t、w分別成為收入突起759t、w之空間。而且,藉由將突起759t、w收入於底 壁側凹部910t、w,除可進行利用限制部906及定位部756的卡匣側端子群521及裝置側端子群721之定位或錯位之抑制以外,於距卡匣側端子群521及裝置側端子群721更近之位置,亦可進行兩者之定位或錯位之抑制。藉此,可實現裝置側端子群721與卡匣側端子群521之更良好接觸。
又,於上述實施例中,如圖28所示,關於構成卡匣4之X軸方向之尺寸之中心的YZ平面28c對稱地設置有構成電路基板50及凹部90之各要素。又,圖28中雖未示,但YZ平面28c通過設置於第1側面43之第1卡止部436(圖25)及設置於第2側面44之第2卡止部446(圖25)之Z軸方向之尺寸(寬度)之中心。又,將該第1卡止部436及第2卡止部446卡止之板簧684及605(圖6、7)與該YZ平面28c交叉。由此,於卡匣4安裝於卡匣安裝部6之狀態下,由於自裝置側端子部70或板簧604及684(圖6、圖7)等受到之力平衡性較佳地作用於卡匣4,故而卡匣4不易傾斜。藉由該內容,亦可實現裝置側端子群721與卡匣側端子群521之更良好接觸。
又,於上述實施例中,卡匣安裝部6包括保持端子台724之固持器750(圖14~圖16)。即,於上述實施例中,藉由並非直接將端子台724安裝於裝置側前壁部62,而是經由固持器750安裝於裝置側前壁部62,從而端子台724及裝置側端子群721成為通用性優異之零件。即,存在用以進行裝置側端子群721與卡匣側端子群521之定位之定位部756根據卡匣4或印表機10之規格而不同之情形。藉由將設計變更所需之定位部756設置於固持器750而非端子台724,可使端子台724及保持於端子台724上之裝置側端子群721之形狀固定。藉此,端子台724及裝置側端子群721成為通用性優異之零件。
B.限制部之變形態樣:
圖38A至圖46B係用以說明設置於凹部90之限制部之各種變形態 樣的模式圖。圖38A係第1變形態樣之前視圖。圖38B係圖38A之38-38剖面圖。圖39A係第2變形態樣之前視圖。圖39B係圖39A之39-39剖面圖。圖40A係第3變形態樣之前視圖,圖40B係圖40A之40-40剖面圖。圖41A係第4變形態樣之前視圖。圖41B係圖41A之41-41剖面圖。圖42A係第5變形態樣之前視圖。圖42B係圖42A之42-42剖面圖。圖43A係第6變形態樣之前視圖。圖43B係43-43剖面圖。圖44A係第7變形態樣之前視圖。圖44B係圖44A之44-44剖面圖。圖45A係第8變形態樣之前視圖。圖45B係圖45A之45-45剖面圖。圖46A係第9變形態樣之前視圖。圖46B係圖46A之46-46剖面圖。圖38A~圖46B中之前視圖模式性地表示凹部90及其附近,剖面圖模式性地表示凹部90及其附近之剖面。關於圖38A至圖46B之所有變形態樣,除插入固持器750之定位部756的限制部之構成以外之構成為與第1實施例相同之構成。又,於圖38A至圖46B中,若對與第1實施例相同之構成標註同一符號,並且省略其說明。再者,印表機10之構成為與第1實施例相同之構成。再者,由於第1與第2限制部之形狀同一,故而於圖38A至圖46B中之剖面圖中,為易於理解,而除並記表示第2限制部之符號以外,亦並記表示第1限制部之符號。
圖38A至圖46B之變形態樣均包括自凹部90之第1側壁向-X軸方向突出之凸部、及自第2側壁向+X軸方向突出之凸部,第1及第2限制部包括該等凸部。該等凸部可與凹部90之第1及第2側壁不為一體地設置,亦可一體地設置。
於圖38A、B所示之第1變形態樣中,藉由凸部906ta、wa及側壁902ta、wa,而形成與第1實施例類似之形狀之槽906ta1、wa1,將裝置側端子部70之定位部756t、w插入至該槽906ta1、wa1。該槽906ta1、wa1之入口部分916a僅於Z軸方向設置有錐。裝置側端子部70之定位部756t、w之±Z方向之移動之限制係由槽906ta1、wa1之A面 (+Z軸方向側之面)及B面(-X軸方向側之面)進行,+Y軸方向之移動之限制係由槽906ta1、wa1之D面(+Y軸方向側之面)進行。±X軸方向之移動之限制係利用由側壁902ta、wa形成之C面進行。即,C面係由側壁902ta、wa之一部分形成。
圖39A、B所示之第2變形態樣包括自凹部90之第1側壁902tb向-X軸方向突出之一對凸部906tb1、tb2、及自第2側壁902wb向+X軸方向突出之一對凸部906wb1、wb2。凸部906tb1、tb2、wb1、wb2相當於自圖38A、B所示之第1變形態樣之槽906ta1、wa1中省略D面(+Y軸方向側之面)者。藉由凸部906tb1、wb1進行裝置側端子部70之定位部756t、w之+Z方向之移動之限制。藉由凸部906tb2、wb2進行裝置側端子部70之定位部756t、w之-Z方向之移動之限制。±X軸方向之移動之限制係由側壁902tb、wb進行。
圖40A、B所示之第3變形態樣包括自凹部90之第1側壁902tc向-X軸方向突出之一對凸部906tc1、tc2、及自第2側壁902wc向+X軸方向突出之一對凸部906wc1、wc2。第3變形態樣於凸部906tc1、tc2、wc1、wc2之-Y軸方向之開口端對齊於凹部90之開口982之位置之方面、及+Y軸方向之端部延伸至凹部90之後壁986之位置之方面,與圖39A、B所示之第2變形態樣不同,但其他方面與第2變形態樣共通。
圖41A、B之第4變形態樣包括自凹部90之第1側壁902td向-X軸方向突出之凸部906td、及自第2側壁902wd向+X軸方向突出之凸部906wd。第4變形態樣係自圖40A、B所示之第3變形態樣中去掉限制裝置側端子部70之定位部756t、w之-Z軸方向之移動的凸部906tc2、wc2者。藉由凸部906td、wd,可實現裝置側端子部70之定位部756t、w之+Z方向之限制。由於-Z軸方向之移動係藉由裝置側端子群721與卡匣側端子群521接觸而受到限制,故而限制-Z軸方向之移動之功能可省略。又,±X軸方向之限制係由側壁902td、wd進行。
圖42A、B之第5變形態樣包括自凹部90之第1側壁902te向-X軸方向突出之凸部906te、及自第2側壁902we向+X軸方向突出之凸部906we。第5變形態樣係對圖41A、B所示之第4變形態樣之凸部906td、wd追加限制裝置側端子部70之定位部756t、w之+Y軸方向之移動的D面而得者。於其他方面與第4變形態樣共通。
圖43A至圖46B之第6至第9變形態樣分別係自圖38A至圖42B所示之第2至第5變形態樣中省略形成為錐狀之入口部分916b~e者。於除此以外之方面,與第2至第5變形態樣相同。
藉由如上所述之變形態樣,亦可獲得與第1實施例相同之效果。但,當然,於無限制裝置側端子部70之定位部756t、w之-Z軸方向之移動之功能的第4、第5、第8、第9變形態樣之限制部,無法獲得藉由限制-Z方向之移動而得之效果,於無限制+Y方向之移動之功能的第2至第4及第6至第8變形態樣之限制部,無法獲得藉由限制+Y方向之移動而得之效果。又,根據上述變形例,藉由於第1側壁及第2側壁分別設置沿X軸方向突出之凸部,可容易地形成第1定位部及第2定位部。
C.變形例:
以上,對本發明之一實施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例,於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可採用各種構成。例如可進行如下變形。
C-1.第1變形例:
於上述實施例中,卡匣4、4a包括印刷材料收容部450,但亦可直接將油墨收容於盒體9中。
C-2.第2變形例:
於上述實施例中,將定位部756設置於固持器750上,但亦可簡化固持器750之構成,而將定位部756設置於端子台724。又,於上述實施例中,雖採用彈性變形之裝置側端子群721,但亦可採用不彈性 變形之裝置側端子群721。即便裝置側端子群721不彈性變形,於將裝置側端子部721插入至凹部90時,藉由使其於接觸於卡匣側端子部521後向+Z軸方向微小移動,亦存在可獲得上述擦拭效果之可能性。
C-3.第3變形例:
又,亦可按照以下態樣構成卡匣。
.第1態樣:
一種卡匣,其可裝卸地安裝於印刷裝置中,該印刷裝置包括:卡匣安裝部,其用以安裝卡匣;及裝置側端子部,其包括相對於安裝上述卡匣時之插入方向傾斜之表面、及設置有自上述表面露出之接點之裝置側端子,配置於上述卡匣安裝部之內部,且可相對於上述卡匣安裝部沿與上述插入方向正交之方向移動;且該卡匣包括:盒體,其係將印刷材料收容於內部之大致長方體形狀者,且於構成上述盒體之複數個面中之2面相交之部分包括凹部;及卡匣側端子,其於上述卡匣安裝於上述卡匣安裝部之安裝狀態下與上述裝置側端子之上述接點接觸,且設置於劃分形成上述凹部之面中之相對於上述插入方向傾斜之傾斜面;且上述凹部包括限制部,該限制部係插入上述裝置側端子部之一部分而限制上述裝置側端子部之移動,且於上述卡匣側端子與上述裝置側端子之接觸開始之前,使上述裝置側端子部之一部分插入。
第1態樣之卡匣亦發揮與應用例1相同之效果。
又,第1態樣亦可取入如應用例1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構成。例如亦可與應用例2同樣地,上述限制部(第1及第2限制部)包括上述裝置側端子部之一部分(第1及第2定位部)接觸之接觸面,且上述接觸面包括與裝置側端子部之一部分之+Z軸方向側端部接觸之+Z軸方向側接觸面、及與裝置側端子部之一部分之-Z軸方向側端部接觸之-Z軸方 向側接觸面。
又,例如亦可與應用例3同樣地,上述限制部(第1及第2限制部)包括入口部分及接觸部分。
C-4.第4變形例: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噴墨印表機及其油墨卡匣,亦可應用於噴射除油墨以外之其他液體的任意之印刷裝置及其卡匣。例如可應用於如下各種印刷裝置及其卡匣。
(1)傳真裝置等圖像記錄裝置
(2)噴射用於液晶顯示器等圖像顯示裝置用之濾色器(color filter)之製造之色料的印刷裝置
(3)噴射用於有機EL(Electro Luminescence,電致發光)顯示器、或場發射顯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等之電極形成之電極材料的印刷裝置
(4)噴射包含用於生物晶片(biochip)製造之生體有機物之液體的印刷裝置
(5)作為精密移液管(pipette)之樣本列印(Sample Print)裝置
(6)潤滑油之印刷裝置
(7)樹脂液之印刷裝置
(8)對時鐘或相機等精密機械以針點噴射潤滑油之印刷裝置
(9)為形成用於光通信元件等之微小半球透鏡(光學透鏡)等而將紫外線硬化樹脂液等透明樹脂液噴射至基板上之印刷裝置
(10)為蝕刻基板等而噴射酸性或鹼性之蝕刻液之印刷裝置
(11)其他任意之包括使微小量之液滴噴出之液體噴射噴墨頭的印刷裝置
再者,所謂「液滴」係指自印刷裝置噴出之液體之狀態,且設為亦包括拖成粒狀、淚狀、絲狀者。又,此處所指之「液體」只要為 如印刷裝置可使其噴射般之材料即可。例如「液體」係物質為液相時之狀態之材料即可,黏性較高或較低之液態之材料、及如溶膠、凝膠水、其他無機溶劑、有機溶劑、溶液、液狀樹脂、液狀金屬(金屬熔融液)般之液態之材料亦包含於「液體」中。又,不僅作為物質之一狀態的液體,將包括顏料或金屬粒子等固形物的功能材料之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於溶劑中而得者等亦包含於「液體」中。又,作為液體之代表性之例,可列舉如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般之油墨或液晶等。此處,所謂油墨係設為包含普通之水性油墨及油性油墨以及凝膠油墨(gel ink)、熱熔油墨(hot melt ink)等各種液體狀組合物者。

Claims (60)

  1. 一種卡匣,其係可裝卸地安裝於印刷裝置者,該印刷裝置於將相互正交之3個空間軸分別設為X軸、Y軸、Z軸,將沿上述X軸、Y軸、Z軸之方向分別設為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將沿上述X軸、Y軸、Z軸之正方向分別設為+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將沿上述X軸、Y軸、Z軸之負方向分別設為-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時,包括:卡匣安裝部,其使卡匣自上述+Y軸方向側之插入口向上述-Y軸方向側之裝置側前壁部沿上述-Y軸方向插入;印刷材料供給管,其設置於上述裝置側前壁部;及裝置側端子部,其設置於上述裝置側前壁部之較上述印刷材料供給管更靠上述+Z軸方向側;且上述裝置側端子部包括:裝置側端子群,其於朝向包含+Y軸方向成分及上述-Z軸方向成分之方向傾斜之表面上設置有接點;以及第1及第2定位部,其分別設置於上述表面之上述+X軸方向側之側方及-X軸方向側之側方;且上述裝置側端子部以可沿上述X軸方向及上述Z軸方向移動之狀態安裝於上述裝置側前壁部;且於上述卡匣安裝於上述卡匣安裝部之安裝狀態下之對於上述卡匣的上述X軸、上述Y軸及上述Z軸分別設為上述卡匣之X軸、Y軸、Z軸時,上述卡匣包括:於上述Y軸方向對向之2個面、即位於上述+Y軸方向側之後表面、及位於上述-Y軸方向側且上述Z軸方向之尺寸大於上述X軸方向之尺寸的大致長方形之前表面;與上述前表面及上述後表面相交且於上述Z軸方向對向之2個面、即位於上述+Z軸方向側之第1側面、及位於上述-Z軸方向側之第2側面;與上述前表面、上述後表面、上述第1側面、及上述第2側面相交且於上述X軸方向對向之2個面、即位於上述+X軸方向側之第3側面、及位於上述-X軸方向側之第4側面;供給管插入孔,其設置於上述前表面,且使上述印刷材料供給管插入;以及凹部,其設置於上述前表面與上述第1側面交叉之角隅部,且於上述安裝狀態下使上述裝置側端子部插入;且上述凹部包括:開口,其成為將上述裝置側端子部插入至凹部內時之入口;以及第1側壁、第2側壁及底壁,其構成上述凹部之內壁之至少一部分;且上述第1側壁與上述第2側壁於上述X軸方向對向,上述第1側壁位於上述+X軸方向側,上述第2側壁位於上述-X軸方向側;上述底壁具有傾斜面,該傾斜面朝向包含上述-Y軸方向成分及上述+Z軸方向成分之方向傾斜,且設置有於上述安裝狀態下與上述裝置側端子群接觸之卡匣側端子群;於上述第1側壁設置有第1限制部,該第1限制部於上述安裝狀態下於上述+Z軸方向及+X軸方向與上述第1定位部接觸,而限制上述裝置側端子部於上述+Z軸方向及上述+X軸方向側之移動;且於上述第2側壁設置有第2限制部,該第2限制部於上述安裝狀態下於+Z軸方向及-X軸方向與上述第2定位部接觸,而限制上述裝置側端子部於上述+Z軸方向及上述-X軸方向之移動。
  2. 如請求項1之卡匣,其中上述第1限制部及上述第2限制部分別具有於上述安裝狀態下與上述第1及第2定位部中之對應之上述定位部之上述+Z軸方向側端部接觸的+Z軸方向側接觸面、以及與上述第1及第2定位部中之對應之上述定位部之上述-Z軸方向側端部接觸的-Z軸方向側接觸面。
  3. 如請求項2之卡匣,其中上述第1限制部及上述第2限制部分別包括:入口部分,其自設置於上述-Y軸方向側之端面之開口向上述+Y軸方向側延伸,且上述Z軸方向之尺寸隨著向上述+Y軸方向靠近而單調遞減;及接觸部分,其自上述入口部分之+Y軸方向之端部向上述+Y軸方向側延伸,上述Z軸方向之尺寸固定,且於上述安裝狀態下,與上述第1及第2定位部中之對應之上述定位部接觸。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卡匣,其中上述第1及第2限制部分別具有於上述安裝狀態下與上述第1及第2定位部中之對應之上述定位部之上述+Y軸方向側端部接觸的+Y軸方向側接觸面。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卡匣,其中於上述底壁中之上述傾斜面與上述第1側壁之間、及上述傾斜面與上述第2側壁之間,形成有一對底壁側凹部。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卡匣,其中更包括桿插入孔,該桿插入孔使設置於上述裝置側前壁部之桿插入至上述前表面之上述第1側面與上述第2側面之上述Z軸方向上之中間位置;且上述供給管插入孔係設置於上述桿插入孔與上述凹部之間。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卡匣,其中上述第1限制部係自上述第1側壁向+X軸方向凹下之槽,上述第2限制部係自上述第2側壁向-X軸方向凹下之槽。
  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卡匣,其中上述第1限制部包括自上述第1側壁向上述-X軸方向突出之凸部,上述第2限制部包括自上述第2側壁向上述+X軸方向突出之凸部。
  9. 一種印刷材料供給系統,其包括印刷裝置、及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卡匣,且上述印刷裝置於將相互正交之3個空間軸分別設為X軸、Y軸、Z軸,將沿上述X軸、Y軸、Z軸之方向分別設為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將沿上述X軸、Y軸、Z軸之正方向分別設為+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將沿上述X軸、Y軸、Z軸之負方向分別設為-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時,包括:卡匣安裝部,其使卡匣自上述+Y軸方向側之插入口向上述-Y軸方向側之裝置側前壁部沿上述-Y軸方向插入;印刷材料供給管,其設置於上述裝置側前壁部;及裝置側端子部,其設置於上述裝置側前壁部之較上述印刷材料供給管更靠上述+Z軸方向側;且上述裝置側端子部包括:裝置側端子群,其於朝向包含+Y軸方向成分及上述-Z軸方向成分之方向傾斜之表面上設置有接點;以及第1及第2定位部,其分別設置於上述表面之上述+X軸方向側之側方及-X軸方向側之側方;且上述裝置側端子部以可沿上述X軸方向及上述Z軸方向移動之狀態安裝於上述裝置側前壁部。
  10. 一種印刷裝置,其係裝卸自如地安裝包括卡匣側端子群之卡匣者,且於將相互正交之3個空間軸分別設為X軸、Y軸、Z軸,將沿上述X軸、Y軸、Z軸之方向分別設為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將沿上述X軸、Y軸、Z軸之正方向分別設為+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將沿上述X軸、Y軸、Z軸之負方向分別設為-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時,包括:卡匣安裝部,其使上述卡匣自上述+Y軸方向側之插入口向上述-Y軸方向側之裝置側前壁部沿上述-Y軸方向插入;印刷材料供給管,其設置於上述裝置側前壁部;及裝置側端子部,其設置於上述裝置側前壁部之較上述印刷材料供給管更靠上述+Z軸方向側;且上述裝置側端子部包括:裝置側端子群,其於朝向包含+Y軸方向成分及上述-Z軸方向成分之方向傾斜之表面上設置有接點;以及第1及第2定位部,其分別設置於上述表面之上述+X軸方向側之側方及-X軸方向側之側方;且上述裝置側端子部以可沿上述X軸方向及上述Z軸方向移動之狀態安裝於上述裝置側前壁部。
  11. 如請求項10之印刷裝置,其中卡匣安裝部包括與上述裝置側前壁部相交且於上述Z軸方向對向之2個壁部、即、配置於上述+Z軸方向側之第1裝置側側壁部、及配置於上述-Z軸方向側之第2裝置側側壁部,於上述裝置側前壁部中之上述第1裝置側側壁部與上述第2裝置側側壁部之中間位置,設置有具有與上述Y軸方向平行之中心軸之桿,且上述印刷材料供給管係設置於上述桿與上述裝置側端子部之間。
  12. 一種液體收容容器,其可安裝於印刷裝置,該印刷裝置包括:裝置側端子部,其可沿與安裝液體收容容器之安裝方向交叉之交叉方向移動;及定位部,上述液體收容容器包括:液體收容容器側端子,其可與上述裝置側端子部電性連接;及限制部,其限制上述定位部於上述交叉方向移動;且於安裝於上述印刷裝置之狀態下,上述液體收容容器側端子相對於上述安裝方向傾斜,上述液體收容容器側端子及上述限制部係設置於使上述裝置側端子部插入之凹部。
  13. 如請求項12之液體收容容器,其中上述凹部的上述安裝方向及安裝於上述印刷裝置之狀態下之上方係開口。
  14. 如請求項12之液體收容容器,其中上述限制部係設置於使上述裝置側端子部插入之上述凹部之槽。
  15. 如請求項12之液體收容容器,其中上述限制部包括設置於使上述裝置側端子部插入之上述凹部的凸部。
  16. 如請求項12至15中任一項之液體收容容器,其中上述限制部設置於位於上述凹部之側壁。
  17. 如請求項12至15中任一項之液體收容容器,其中上述限制部設置有複數個,從上述安裝方向側觀看時,上述複數之限制部係於上述交叉方向上對向。
  18. 如請求項12至15中任一項之液體收容容器,其中於安裝於印刷裝置之狀態下,上述限制部係位於上述液體收容容器側端子之上方。
  19. 如請求項12至15中任一項之液體收容容器,其中設置有上述限制部之面與設置有上述液體收容容器側端子之面不同。
  20. 如請求項12至15中任一項之液體收容容器,其中上述限制部包括:接觸部分,其於安裝於上述印刷裝置之狀態下與上述定位部接觸;及入口部分,其相對於上述接觸部分傾斜。
  21. 如請求項12至15中任一項之液體收容容器,其更包括:側壁,其具有設置有上述限制部之面;及底壁,其具有設置有上述液體收容容器側端子之傾斜面;且於上述底壁中之上述側壁與上述傾斜面之間形成有底壁側凹部。
  22. 如請求項12至15中任一項之液體收容容器,其更包括:供給口,其對上述印刷裝置供給液體;及插入口,其使設置於上述印刷裝置之桿插入;且上述供給口係位於上述限制部與上述插入口之間。
  23. 一種印刷系統,其包括印刷裝置;及如請求項12至22中任一項之液體收容容器。
  24. 一種印刷裝置,其係安裝具有液體收容容器側端子之液體收容容器者,且包括:可於與上述安裝方向交叉之交叉方向上移動之裝置側端子部,上述裝置側端子部具有:端子,其係設置於相對於上述安裝方向傾斜之表面上;及定位部,其於安裝有上述液體收容容器之狀態下,與設置於上述液體收容容器之限制部接觸,且上述裝置側端子部係插入於配置有上述液體收容容器側端子及上述限制部之凹部。
  25. 一種端子連接構造,其可安裝於印刷裝置,該印刷裝置包括裝置側端子部及定位部,其中該裝置側端子部可沿與安裝液體收容容器之安裝方向交叉之交叉方向移動;上述端子連接構造包括:端子,其可與上述裝置側端子部電性連接;及限制部,其限制上述定位部於上述交叉方向移動;且於安裝於上述印刷裝置之狀態下,上述端子相對於上述安裝方向傾斜,上述端子及上述限制部係設置於使上述裝置側端子部插入之凹部。
  26. 如請求項25之端子連接構造,其中上述凹部的上述安裝方向及安裝於上述印刷裝置之狀態下之上方係開口。
  27. 如請求項25之端子連接構造,其中上述限制部係設置於使上述裝置側端子部插入之上述凹部之槽。
  28. 如請求項25之端子連接構造,其中上述限制部包括設置於使上述裝置側端子部插入之上述凹部的凸部。
  29. 如請求項25至28中任一項之端子連接構造,其中上述限制部設置於位於上述凹部之側壁。
  30. 如請求項25至28中任一項之端子連接構造,其中上述限制部設置有複數個,從上述安裝方向側觀看時,上述複數之限制部係於上述交叉方向上對向。
  31. 如請求項25至28中任一項之端子連接構造,其中於安裝於印刷裝置之狀態下,上述限制部係位於上述端子之上方。
  32. 如請求項25至28中任一項之端子連接構造,其中設置有上述限制部之面與設置有上述端子之面不同。
  33. 如請求項25至28中任一項之端子連接構造,其中上述限制部包括:接觸部分,其於安裝於上述印刷裝置之狀態下與上述定位部接觸;及入口部分,其相對於上述接觸部分傾斜。
  34. 如請求項25至28中任一項之端子連接構造,其更包括:側壁,其具有設置有上述限制部之面;及底壁,其具有設置有上述端子之傾斜面;且於上述底壁中之上述側壁與上述傾斜面之間形成有底壁側凹部。
  35. 一種端子連接構造,其可安裝於印刷裝置,該印刷裝置包括裝置側端子部及定位部,其中該裝置側端子部可沿與安裝液體收容容器之安裝方向交叉之交叉方向移動;上述端子連接構造包括:端子,其可與上述裝置側端子部所包括之裝置側端子電性連接,上述裝置側端子設置於相對於上述安裝方向傾斜之表面上;及限制部,其限制上述定位部於上述交叉方向移動;其中上述端子及上述限制部係設置於使上述裝置側端子部插入之凹部。
  36. 如請求項35之端子連接構造,其中上述凹部的上述安裝方向及安裝於上述印刷裝置之狀態下之上方係開口。
  37. 如請求項35之端子連接構造,其中上述限制部係設置於使上述裝置側端子部插入之上述凹部之槽。
  38. 如請求項35之端子連接構造,其中上述限制部包括設置於使上述裝置側端子部插入之上述凹部的凸部。
  39. 如請求項35至38中任一項之端子連接構造,其中上述限制部設置於位於上述凹部之側壁。
  40. 如請求項35至38中任一項之端子連接構造,其中上述限制部設置有複數個,從上述安裝方向側觀看時,上述複數之限制部係於上述交叉方向上對向。
  41. 如請求項35至38中任一項之端子連接構造,其中於安裝於印刷裝置之狀態下,上述限制部係位於上述端子之上方。
  42. 如請求項35至38中任一項之端子連接構造,其中設置有上述限制部之面與設置有上述端子之面不同。
  43. 如請求項35至38中任一項之端子連接構造,其中上述限制部包括:接觸部分,其於安裝於上述印刷裝置之狀態下與上述定位部接觸;及入口部分,其相對於上述接觸部分傾斜。
  44. 如請求項35至38中任一項之端子連接構造,其更包括:側壁,其具有設置有上述限制部之面;及底壁,其具有設置有上述端子之傾斜面;且於上述底壁中之上述側壁與上述傾斜面之間形成有底壁側凹部。
  45. 一種盒體,其可安裝於印刷裝置之安裝部,該印刷裝置包括:印刷材料供給管;裝置側端子;軌道,其將上述盒體引導至安裝位置;及卡止構件,其將上述盒體卡止於上述安裝位置,上述盒體包括:盒體側端子,其於上述盒體被安裝之安裝狀態下與上述裝置側端子接觸;及凸部,其具有插入於上述軌道之第1部分及第2部分;且於上述安裝狀態下,上述卡止構件插入至上述第1部分及上述第2部分之間。
  46. 如請求項45之盒體,其中於上述安裝狀態下,上述盒體更包括:前表面,其上形成有使上述印刷材料供給管插入之供給管插入孔;後表面,其與上述前表面對向;第1側面,其為上表面;第2側面,其與上述第1側面對向;第3側面,其與上述前表面、上述後表面、上述第1側面及上述第2側面交叉;及第4側面,其與上述第3側面對向;且將沿自上述前表面朝上述後表面之方向的方向設為Y軸方向,將沿自上述第1側面朝上述第2側面之方向的方向設為Z軸方向,將沿自上述第3側面朝上述第4側面之方向的方向設為X軸方向時,上述凸部之上述X軸方向的中心係通過與複數個上述裝置側端子中之設置於上述X軸方向之中央部之上述裝置側端子接觸的上述盒體側端子,且係通過YZ平面,上述YZ平面為與上述Y軸方向及上述Z軸方向平行之平面。
  47. 如請求項46之盒體,其中形成於上述第1部分及上述第2部分之間之卡止部的上述X軸方向的中心係通過上述YZ平面。
  48. 如請求項46之盒體,其中上述YZ平面係與上述卡止構件交叉。
  49. 如請求項46之盒體,其中上述凸部係形成於上述第1側面及上述第2側面。
  50. 如請求項46之盒體,其中於上述X軸方向之第1凸部的尺寸與第2凸部的尺寸不同,上述第1凸部為形成於上述第1側面之上述凸部,上述第2凸部為形成於上述第2側面之上述凸部。
  51. 一種印刷材料供給系統,其包括:印刷裝置;及如請求項45至50中任一項之盒體。
  52. 一種印刷裝置,其包括安裝部,該安裝部包括:印刷材料供給管;裝置側端子;軌道,其將盒體引導至安裝位置;及卡止構件,其將上述盒體卡止於上述安裝位置,且上述安裝部安裝有如請求項45至50中任一項之盒體。
  53. 一種卡匣,其可安裝於印刷裝置之安裝部,該印刷裝置包括:印刷材料供給管;裝置側端子;軌道,其將上述卡匣引導至安裝位置;及卡止構件,其將上述卡匣卡止於上述安裝位置,上述卡匣包括:卡匣側端子,其於上述卡匣被安裝之安裝狀態下與上述裝置側端子接觸;及凸部,其具有插入於上述軌道之第1部分及第2部分;且於上述安裝狀態下,上述卡止構件插入至上述第1部分及上述第2部分之間。
  54. 如請求項53之卡匣,其中於上述安裝狀態下,上述卡匣更包括:前表面,其上形成有使上述印刷材料供給管插入之供給管插入孔;後表面,其與上述前表面對向;第1側面,其為上表面;第2側面,其與上述第1側面對向;第3側面,其與上述前表面、上述後表面、上述第1側面及上述第2側面交叉;及第4側面,其與上述第3側面對向;且將沿自上述前表面朝上述後表面之方向的方向設為Y軸方向,將沿自上述第1側面朝上述第2側面之方向的方向設為Z軸方向,將沿自上述第3側面朝上述第4側面之方向的方向設為X軸方向時,上述凸部之上述X軸方向的中心係通過與複數個上述裝置側端子中之設置於上述X軸方向之中央部之上述裝置側端子接觸的上述卡匣側端子,且係通過YZ平面,上述YZ平面為與上述Y軸方向及上述Z軸方向平行之平面。
  55. 如請求項54之卡匣,其中形成於上述第1部分及上述第2部分之間之卡止部的上述X軸方向的中心係通過上述YZ平面。
  56. 如請求項54之卡匣,其中上述YZ平面係與上述卡止構件交叉。
  57. 如請求項54之卡匣,其中上述凸部係形成於上述第1側面及上述第2側面。
  58. 如請求項54之卡匣,其中於上述X軸方向之第1凸部的尺寸與第2凸部的尺寸不同,上述第1凸部為形成於上述第1側面之上述凸部,上述第2凸部為形成於上述第2側面之上述凸部。
  59. 一種印刷材料供給系統,其包括:印刷裝置;及如請求項53至58中任一項之卡匣。
  60. 一種印刷裝置,其包括安裝部,該安裝部具有:印刷材料供給管;裝置側端子;軌道,其將卡匣引導至安裝位置;及卡止構件,其將上述卡匣卡止於上述安裝位置,且上述安裝部安裝有如請求項53至58中任一項之卡匣。
TW102101214A 2012-01-13 2013-01-11 卡匣、印刷材料供給系統、印刷裝置、液體收容容器、印刷系統、及端子連接構造 TWI6252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05347 2012-01-13
JP2012005347 2012-01-13
JP2012013238 2012-01-25
JP2012-013238 2012-01-25
JP2012-022819 2012-02-06
JP2012022819 2012-02-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2791A TW201332791A (zh) 2013-08-16
TWI625247B true TWI625247B (zh) 2018-06-01

Family

ID=4877967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1214A TWI625247B (zh) 2012-01-13 2013-01-11 卡匣、印刷材料供給系統、印刷裝置、液體收容容器、印刷系統、及端子連接構造
TW107111636A TWI659860B (zh) 2012-01-13 2013-01-11 卡匣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1636A TWI659860B (zh) 2012-01-13 2013-01-11 卡匣

Country Status (19)

Country Link
US (5) US9266337B2 (zh)
EP (6) EP3296116B1 (zh)
JP (11) JP5664772B2 (zh)
KR (2) KR101911128B1 (zh)
CN (3) CN105946368B (zh)
AU (1) AU2013201489B2 (zh)
BR (3) BR122016000981B1 (zh)
CA (3) CA2912560C (zh)
DE (3) DE202013012026U1 (zh)
ES (2) ES2659411T3 (zh)
GB (2) GB2562166B (zh)
IL (1) IL233345B (zh)
MX (1) MX344094B (zh)
MY (2) MY193698A (zh)
PL (2) PL2907665T3 (zh)
RU (2) RU2016131474A (zh)
SG (2) SG11201403082WA (zh)
TW (2) TWI625247B (zh)
WO (1) WO20131055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K2826630T3 (da) * 2010-10-22 2019-11-04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Fluidpatron
ES2659411T3 (es) 2012-01-13 2018-03-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ucho que tiene una estructura de conexión de terminales
US8931887B2 (en) 2012-01-13 2015-01-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sumption apparatus, liquid supply member, and liquid supply system
US9440755B2 (en) * 2012-01-13 2016-09-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consumption apparatus
US8646889B2 (en) 2012-01-13 2014-02-1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device
US8960871B2 (en) 2012-01-13 2015-02-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ounting member, liquid container with mounting member, and liquid supply system
JP6111748B2 (ja) * 2013-03-07 2017-04-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収容容器、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163890B2 (ja) 2013-06-06 2017-07-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収容体
JP6277641B2 (ja) * 2013-09-17 2018-02-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KR102100600B1 (ko) 2013-09-18 2020-04-13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잉크 카트리지 및 잉크젯 프린터
CN108724956B (zh) * 2013-09-18 2020-01-24 佳能株式会社 墨盒和喷墨打印机
JP6311252B2 (ja) * 2013-09-20 2018-04-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収容体、基板支持部材およびユニット
JP6217276B2 (ja) 2013-09-20 2017-10-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WO2015093008A1 (ja) * 2013-12-18 2015-06-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JP6303653B2 (ja) 2014-03-14 2018-04-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および、液体消費装置
EP3118002B1 (en) * 2014-03-14 2020-06-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accommodating body
US9522776B2 (en) 2014-03-14 2016-12-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luid container
JP2016055444A (ja) * 2014-09-05 2016-04-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液体消費装置、及び、電気接続体
JP2016137588A (ja) * 2015-01-26 2016-08-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記録装置
JP2016175188A (ja) * 2015-03-18 2016-10-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6187876A (ja) * 2015-03-30 2016-11-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カートリッジ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2017056705A (ja) * 2015-09-18 2017-03-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端子接続部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JP2017056706A (ja) * 2015-09-18 2017-03-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端子接続部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JP6308989B2 (ja) 2015-09-30 2018-04-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EP3912821A1 (en) 2016-05-27 2021-11-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ejection system
CN107718891B (zh) 2016-08-12 2021-04-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体
WO2018030330A1 (ja) 2016-08-12 2018-02-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BR112019011093A2 (pt) 2016-12-20 2019-10-22 Dsm Ip Assets Bv cepas de levedura aperfeiçoadas para a produção de etanol
JP2018161759A (ja) 2017-03-24 2018-10-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WO2019098287A1 (ja) * 2017-11-20 2020-11-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866844B2 (ja) * 2017-12-27 2021-04-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
JP6590969B2 (ja) * 2018-03-14 2019-10-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
JP7215020B2 (ja) * 2018-08-31 2023-01-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JP7165049B2 (ja) * 2018-12-26 2022-11-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7183823B2 (ja) 2019-01-29 2022-12-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2020152057A (ja) * 2019-03-22 2020-09-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システム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JP7363420B2 (ja) * 2019-11-29 2023-10-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装置
CN214606596U (zh) 2020-09-21 2021-11-05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墨量检测机构、墨盒以及打印机
JP2022053794A (ja) 2020-09-25 2022-04-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装置
JP2022053798A (ja) * 2020-09-25 2022-04-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装置
CN115107373B (zh) * 2021-03-19 2023-08-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JP2022144519A (ja) 2021-03-19 2022-10-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7362701B2 (ja) * 2021-09-08 2023-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液体収容体、液体吐出装置
CN219256819U (zh) 2022-07-26 2023-06-27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墨盒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78721B2 (en) * 2003-12-26 2007-10-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ontainer
US8052259B2 (en) * 2007-10-10 2011-11-08 Pelikan Hardcopy Production Ag Ink cartridge
US8297739B1 (en) * 2012-03-02 2012-10-3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76635U (zh) 1987-05-08 1988-11-16
US5245361A (en) * 1988-12-29 1993-09-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ountain arrangement for positioning an ink jet recording head with integral ink tank when the head is mounted to a carriage
JP2782610B2 (ja) 1990-09-27 1998-08-06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ショートアーク型水銀蒸気放電灯の点灯方法
JPH06203147A (ja) 1992-12-29 1994-07-22 Kawasaki Steel Corp 画像のシェーディング補正方法
DE69515806T2 (de) * 1994-05-17 2000-11-16 Seiko Epson Corp Tintenstrahldrucker und reinigungsverfahren des aufzeichnungskopfes
US5605150A (en) * 1994-11-04 1997-02-25 Physio-Control Corporation Electrical interface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physiological instrument having separable components
US6203147B1 (en) * 1994-12-22 2001-03-2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Electrical and fluidic interface for an ink supply
US5956057A (en) * 1996-08-30 1999-09-2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container having electronic and mechanical features enabling plug compatibility between multiple supply sizes
JP3417434B2 (ja) 1995-01-05 2003-06-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5847722A (en) * 1995-11-21 1998-12-0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jet printhead alignment via measurement and entry
US6074042A (en) 1997-06-04 2000-06-1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container having a guide feature for insuring reliable fluid, air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to a printing system
JP3332818B2 (ja) * 1996-08-29 2002-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接続端子の接続方法
US6168262B1 (en) * 1997-01-30 2001-01-0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Electrical interconnect for replaceable ink containers
JPH10217499A (ja) 1997-02-10 1998-08-18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供給容器
EP1287998B1 (en) 1997-06-04 2006-03-2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delivery system adapter
JP4210034B2 (ja) 1998-03-04 2009-01-14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カンパニー インク容器を一新するシステム
JP2000218813A (ja) 1999-01-29 2000-08-08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PT1547786E (pt) * 1998-05-18 2008-02-19 Seiko Epson Corp Cartucho de tinta
JP2001187455A (ja) * 1998-11-02 2001-07-10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容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印刷装置
JP4395943B2 (ja) * 1998-11-26 2010-01-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その情報の管理方法
JP3667127B2 (ja) 1998-12-24 2005-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の液体残量検出方法
US6220702B1 (en) 1998-12-24 2001-04-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bag for ink jet typ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package suitable for packing such ink bag
US6443567B1 (en) * 1999-04-27 2002-09-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ng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device using same
JP2001063759A (ja) 1999-06-24 2001-03-13 Canon Inc 液体収納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TW541247B (en) * 2000-01-31 2003-07-11 Hewlett Packard Co Latch and handle arrangement for a replaceable ink container
AUPQ605800A0 (en) 2000-03-06 2000-03-30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Printehead assembly
EP1272399B1 (en) 2000-04-11 2005-11-30 The Coca-Cola Company Beverage pouch and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and use of such a pouch
EP1197338A1 (en) * 2000-10-05 2002-04-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disconnecting liquid container
US7132152B2 (en) 2000-10-30 2006-11-0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exible barrier film structure
JP4193435B2 (ja) 2002-07-23 2008-12-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そのインク充填方法
US6666542B2 (en) * 2001-03-30 2003-12-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for printer or the like and ink cartridge 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
JP3667283B2 (ja) 2002-01-25 2005-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
US6609789B1 (en) 2002-03-11 2003-08-26 Banctec, Inc. Ink cartridge
JP2003341100A (ja) 2002-03-20 2003-12-03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ホルダ
JP4239554B2 (ja) 2002-03-20 2009-03-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バルブ機構及び記録装置及びプリンタ
MXPA03002490A (es) * 2002-03-20 2004-10-15 Seiko Epson Corp Cartucho para tinta y soporte de cartucho para tinta.
JP3624950B2 (ja) * 2002-11-26 2005-03-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ATE541706T1 (de) * 2002-12-10 2012-02-15 Seiko Epson Corp Flüssigkeitspatrone
AR049674A1 (es) 2003-08-08 2006-08-30 Seiko Epson Corp Recipiente contenedor de liquido a suministrar a un aparato de consumo de dicho liquido
US7178908B2 (en) 2003-09-26 2007-02-2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Buffer tank for ink jet printer
JP4047258B2 (ja) 2003-09-29 2008-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US7137690B2 (en) 2003-10-31 2006-11-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terconnect circuit
MXPA04012681A (es) * 2003-12-26 2005-07-01 Canon Kk Recipiente para liquido y sistema de suministro de liquido.
JP4315442B2 (ja) 2004-04-23 2009-08-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706247B2 (ja) * 2004-06-30 2011-06-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KR100612325B1 (ko) 2004-07-16 2006-08-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접착성 절연층을 갖는 잉크 카트리지, 그 제조 방법 및이를 장착한 화상 형성 장치
JP4221671B2 (ja) 2004-08-06 2009-02-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WO2006019034A1 (ja) 2004-08-20 2008-05-08 コニカミノルタエム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6082294A (ja) 2004-09-14 2006-03-30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収容体の収納容器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6209060A (ja) 2004-12-28 2006-08-10 Ricoh Co Ltd 容器収納装置、該容器収納装置を備えた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936839B1 (ko) 2005-02-02 2010-01-14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체 수납 용기 및 액체 공급 장치
JP4600062B2 (ja) 2005-02-02 2010-12-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
JP4659530B2 (ja) * 2005-06-24 2011-03-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ホルダ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047397A (ja) 2005-08-09 2007-02-22 Canon Inc メモリ手段の交換方法
JP2007083677A (ja) 2005-09-26 2007-04-05 Sony Corp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4524676B2 (ja) 2005-11-28 2010-08-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EP1772270B1 (en) * 2005-09-29 2008-01-1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JP2007098594A (ja) 2005-09-30 2007-04-19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839931B2 (ja) * 2006-03-31 2011-12-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保持部材
JP2008018671A (ja) * 2006-07-14 2008-01-31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保持部材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094273B2 (ja) * 2006-08-23 201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
JP5288743B2 (ja) * 2006-08-23 2013-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8011768B2 (en) * 2006-08-23 2011-09-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tank
JP4816378B2 (ja) 2006-09-29 2011-11-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システム
JP4806616B2 (ja) 2006-09-29 2011-11-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946751B2 (ja) * 2006-11-06 2012-06-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容器ホルダ、液体消費装置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CN101535053B (zh) * 2006-11-06 2011-08-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纳容器、容器固定器、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JP4946425B2 (ja) 2006-12-26 2012-06-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US8322835B2 (en) 2007-02-19 2012-12-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ealing structure of fluid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d reusing fluid container
JP2008230214A (ja) 2007-02-19 2008-10-02 Seiko Epson Corp 流体導出部のシール構造体及びシール方法並びに流体収容容器、再充填流体収容容器及びその再充填方法
JP2008213147A (ja) * 2007-02-28 2008-09-18 Brother Ind Ltd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5018469B2 (ja) 2007-03-30 2012-09-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US8231192B2 (en) 2007-04-13 2012-07-3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detection unit, and liquid container using liquid detection unit
JP5119719B2 (ja) 2007-04-13 2013-01-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JP5000380B2 (ja) * 2007-05-24 2012-08-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JP5056163B2 (ja) * 2007-05-25 2012-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判定装置及び判定方法
JP4404110B2 (ja) 2007-07-05 2010-01-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EP2033792A3 (en) 2007-09-10 2010-10-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container manufactured using the same
JP2009069417A (ja) 2007-09-12 2009-04-0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024143B2 (ja) * 2007-10-16 2012-09-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の製造方法
JP5344566B2 (ja) * 2008-02-05 2013-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JP4985501B2 (ja) 2008-03-21 2012-07-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ための製造方法
JP5141348B2 (ja) 2008-04-14 2013-02-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記録液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69371A (ja) * 2008-05-12 2009-11-19 S T Sangyo Kk アーム型ラッチレバー付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8091993B2 (en) * 2008-05-22 2012-01-10 Videojet Technologies Inc. Ink containment system and ink level sensing system for an inkjet cartridge
US8272704B2 (en) * 2008-05-22 2012-09-25 Zipher Limited Ink containment system and ink level sensing system for an inkjet cartridge
JP2010111116A (ja) * 2008-10-09 2010-05-20 Seiko Epson Corp 回路基板および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JP2010208038A (ja) * 2009-03-06 2010-09-2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JP5691133B2 (ja) 2009-03-27 2015-04-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供給装置
CN201703032U (zh) * 2010-02-11 2011-01-12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墨盒
CN201693839U (zh) * 2010-02-11 2011-01-05 孙荣华 新型喷墨打印系统及其配套的墨水盒
JP5521604B2 (ja) 2010-02-12 2014-06-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端子間接続構造、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収容容器の組立方法
JP5521605B2 (ja) 2010-02-12 2014-06-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端子間接続構造、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収容容器の組立方法
US8534801B2 (en) * 2010-02-19 2013-09-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system and liquid accommodating container
JP2011194712A (ja) * 2010-03-19 2011-10-06 Seiko Epson Corp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の装着構造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JP5340240B2 (ja) * 2010-04-02 2013-1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タンク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リンタ
EP2752716B1 (en) 2010-06-11 2018-12-19 Ricoh Company, Ltd. Information storage device, removable device,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843112B1 (ja) 2010-06-11 2011-1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着脱可能装置、現像剤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00858A (ja) 2010-06-17 2012-01-05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5454377B2 (ja) 2010-06-17 2014-03-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
JP2012000854A (ja) 2010-06-17 2012-01-05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インク供給装置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CN201816273U (zh) * 2010-08-03 2011-05-04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用适配器及与之匹配使用的墨盒
JP5569475B2 (ja) * 2010-09-03 2014-08-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TWD151470S (zh) 2010-09-09 2013-01-21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墨匣
JP5919737B2 (ja) 2010-12-08 2016-05-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検出システム、液体容器
JP6035724B2 (ja) 2010-12-22 2016-1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取付部材、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US8434859B2 (en) 2010-12-22 2013-05-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US8646889B2 (en) 2012-01-13 2014-02-1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device
US9440755B2 (en) 2012-01-13 2016-09-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consumption apparatus
US8960871B2 (en) 2012-01-13 2015-02-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ounting member, liquid container with mounting member, and liquid supply system
ES2659411T3 (es) 2012-01-13 2018-03-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ucho que tiene una estructura de conexión de terminales
US8931887B2 (en) 2012-01-13 2015-01-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sumption apparatus, liquid supply member, and liquid supply system
TWD151170S (zh) 2012-01-31 2013-01-01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墨匣
TWD151169S (zh) 2012-01-31 2013-01-01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墨匣
TWD151006S (zh) 2012-01-31 2012-12-21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墨匣
JP2013159037A (ja) 2012-02-06 2013-08-19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収容体、液体収容体セット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6051595B2 (ja) 2012-05-21 2016-12-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USD712466S1 (en) 2013-08-30 2014-09-0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78721B2 (en) * 2003-12-26 2007-10-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ontainer
US8052259B2 (en) * 2007-10-10 2011-11-08 Pelikan Hardcopy Production Ag Ink cartridge
US8297739B1 (en) * 2012-03-02 2012-10-3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ridge and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35775A (ja) 2021-03-04
EP3109048B1 (en) 2020-02-19
BR112013006101A2 (pt) 2018-04-03
US20220176704A1 (en) 2022-06-09
IL233345A0 (en) 2014-08-31
EP3296116B1 (en) 2021-08-25
BR122016000984B1 (pt) 2022-11-29
EP2727733B1 (en) 2018-01-10
MY185140A (en) 2021-04-30
KR101911128B1 (ko) 2018-10-23
RU2016131474A (ru) 2018-12-07
KR20140104022A (ko) 2014-08-27
RU2606078C2 (ru) 2017-01-10
EP2907665A3 (en) 2016-01-13
EP2907665B1 (en) 2017-11-29
PL2907665T3 (pl) 2018-03-30
US20200189284A1 (en) 2020-06-18
JP2017024423A (ja) 2017-02-02
MY193698A (en) 2022-10-25
SG11201403082WA (en) 2014-10-30
CA2981784C (en) 2019-09-10
US11285725B2 (en) 2022-03-29
CN104608496B (zh) 2017-01-04
TW201838830A (zh) 2018-11-01
TWI659860B (zh) 2019-05-21
BR122016000981A2 (pt) 2019-08-27
JPWO2013105504A1 (ja) 2015-05-11
RU2013111839A (ru) 2016-03-10
KR101551552B1 (ko) 2015-09-08
CN105946368A (zh) 2016-09-21
GB2562166B (en) 2019-05-22
DE202013012026U1 (de) 2015-02-03
PL2727733T3 (pl) 2018-05-30
JP2018118522A (ja) 2018-08-02
JP5664772B2 (ja) 2015-02-04
US9266337B2 (en) 2016-02-23
JP2020019280A (ja) 2020-02-06
JP2022009812A (ja) 2022-01-14
EP3109048A2 (en) 2016-12-28
JP6547107B2 (ja) 2019-07-24
KR20130118304A (ko) 2013-10-29
CN103313857B (zh) 2015-07-29
CA2806674C (en) 2016-02-16
GB2562166A (en) 2018-11-07
IL233345B (en) 2018-05-31
EP3998167A1 (en) 2022-05-18
CN103313857A (zh) 2013-09-18
EP2907665A2 (en) 2015-08-19
AU2013201489A1 (en) 2013-08-01
EP3326824A1 (en) 2018-05-30
JP6409994B2 (ja) 2018-10-24
EP3326824B1 (en) 2021-12-08
CN104608496A (zh) 2015-05-13
CA2912560C (en) 2017-11-21
CA2912560A1 (en) 2013-07-13
AU2013201489B2 (en) 2015-07-09
ES2663949T3 (es) 2018-04-17
GB201304967D0 (en) 2013-05-01
MX344094B (es) 2016-12-05
TW201332791A (zh) 2013-08-16
BR122016000984A2 (pt) 2019-08-27
CA2806674A1 (en) 2013-07-13
JP6032301B2 (ja) 2016-11-24
MX2013003181A (es) 2014-01-09
JP7044194B2 (ja) 2022-03-30
DE202013012027U1 (de) 2015-02-09
ES2659411T3 (es) 2018-03-15
US20130182051A1 (en) 2013-07-18
EP3109048A3 (en) 2017-06-14
EP2727733A1 (en) 2014-05-07
GB2509789A8 (en) 2014-07-30
JP6380503B2 (ja) 2018-08-29
JP7006757B2 (ja) 2022-01-24
RU2016131474A3 (zh) 2019-08-19
SG10201505447RA (en) 2015-08-28
GB2509789A (en) 2014-07-16
GB2509789B (en) 2018-05-30
CA2981784A1 (en) 2013-07-13
JP6795071B2 (ja) 2020-12-02
GB201806087D0 (en) 2018-05-30
US20160031224A1 (en) 2016-02-04
US11964491B2 (en) 2024-04-23
DE112013000550T5 (de) 2014-10-30
CN105946368B (zh) 2019-07-12
JP6531860B2 (ja) 2019-06-19
BR122016000981B1 (pt) 2022-10-18
EP3296116A1 (en) 2018-03-21
JP2019043139A (ja) 2019-03-22
EP2727733A4 (en) 2014-09-03
US9821557B2 (en) 2017-11-21
US20180043692A1 (en) 2018-02-15
JP5700168B2 (ja) 2015-04-15
JP2015051640A (ja) 2015-03-19
JP2019135108A (ja) 2019-08-15
WO2013105504A1 (ja) 2013-07-18
BR112013006101B1 (pt) 2021-11-23
JP2015128904A (ja) 2015-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5247B (zh) 卡匣、印刷材料供給系統、印刷裝置、液體收容容器、印刷系統、及端子連接構造
AU2017221788B2 (en) Cartridge,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printing apparatus, liquid accommodation container, a printing system, and a terminal connection 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