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5871B - A molded body,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 electronic device element,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 Google Patents

A molded body,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 electronic device element,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5871B
TWI535871B TW100126543A TW100126543A TWI535871B TW I535871 B TWI535871 B TW I535871B TW 100126543 A TW100126543 A TW 100126543A TW 100126543 A TW100126543 A TW 100126543A TW I535871 B TWI535871 B TW I53587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mpound
propylene
molded article
res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6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1668A (en
Inventor
Wataru Iwaya
Takeshi Kondo
Original Assignee
Li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Linte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21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16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58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587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62Plasma-deposition of organic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7/00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7/02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e.g. rubber
    • B05D7/04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e.g. rubber to surfaces of film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9/00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9/14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by plasma trea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Coating with two or more layers, where at least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s a polymer binder
    • C08J7/0423Coating with two or more layers, where at least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s a polymer binder with at least one layer of inorganic material and at least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mer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7Coating with only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mer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3Improving the adhesiveness of the coatings per se, e.g. forming pri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4Forming conductive coatings; Forming coatings having anti-static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8Forming gas barrier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12Chemical modification
    • C08J7/123Treatment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12Chemical modification
    • C08J7/16Chemical modification with polymerisable compounds
    • C08J7/18Chemical modification with polymerisable compounds using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48Ion implan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2252/00Sheets
    • B05D2252/02Sheets of indefinite l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9/00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9/14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by plasma treatment
    • B29C2059/147Low pressure plasma; Glow discharge plasm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3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33/04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esters
    • C08J2433/06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8J243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acrylic acid esters
    • C08J2433/1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8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83/16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in which all the silicon atoms are connected by linkages other than oxygen ato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652Of asbestos
    • Y10T428/31667Next to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or aldehyde or ketone condensation product

Description

成形體、其製造方法、電子裝置用元件及電子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成形體、其製造方法、由該成形體而組成之電子裝置用元件、以及包括該電子裝置用元件之電子裝置。
向來,塑膠薄膜等之高分子成形體係低價格而加工性良好,因此,賦予要求之機能而使用在各種領域。
例如在食品或醫藥品之包裝用薄膜,抑制蛋白質或油脂等之氧化或變質而保持味道或鮮度,因此,使用防止水蒸氣或氧之透過之氣體障蔽性之塑膠薄膜。
此外,在近年來,為了在液晶顯示器或電致發光(EL)顯示器等之顯示器,實現薄型化、輕量化、可撓化等,因此,檢討使用透明塑膠薄膜,來取代玻璃板而作為具有電極之基板。但是,塑膠薄膜係有所謂比起玻璃板還更加容易透過水蒸氣或氧等而容易引起顯示器內部之元件惡化之問題發生。
為了解決該問題,因此,在專利文獻1,提議在透明塑膠薄膜,層積由金屬氧化物而組成之透明氣體障蔽層之可撓性顯示器基板。
但是,該文獻記載之可撓性顯示器基板係在透明塑膠薄膜之表面,藉由蒸鍍法、離子植入法、濺鍍法等,而層積由金屬氧化物來組成之透明氣體障蔽層,因此,在該基板變圓或彎曲時,有所謂在氣體障蔽層發生破裂而降低氣體障蔽性之問題產生。
此外,在專利文獻2,揭示在塑膠薄膜和該塑膠薄膜之至少一邊之面,層積以有機聚矽倍半四氫吡喃來作為主成分之樹脂層而組成之氣體障蔽性層積體。
但是,為了得到氧、水蒸氣等之氣體障蔽性,因此,必須還層積無機化合物層,所以,有製程變得煩雜或者是花費成本或者是使用具有毒性之氣體之危險性等之問題發生。
在專利文獻3,揭示在薄膜之至少一邊之面,形成聚矽氨烷膜,在該聚矽氨烷膜,施行電漿處理而製造氣體障蔽性薄膜之方法。
但是,在該方法,如果氣體障蔽層之厚度無成為微米位級的話,則有所謂不出現充分之氣體障蔽性能之問題發生。例如記載:在氣體障蔽層之厚度成為0.1μm時,水蒸氣透過率成為0.50g/m2/day。
此外在專利文獻4,提議在聚矽氨烷膜來混合丙烯系樹脂之膜,但是,不具有充分之氣體障蔽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33890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6-123307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7-237588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平7-292321號公報
本發明係有鑑於前述先前技術而完成的,其目的係提供一種氣體障蔽性、透明性及耐彎曲性呈良好之成形體、其製造方法、由該成形體而組成之電子裝置用元件、以及包括該電子裝置用元件之電子裝置。
本發明人們係為了解決前述課題而全心地進行檢討,結果發現:在具有氣體障蔽層之成形體,前述氣體障蔽層係至少具有由包含碳原子、氧原子和矽原子之材料而構成之表層部,該表層部之碳原子相對於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和矽原子之整體存在量之存在比例為超過0%而70%以下、氧原子之存在比例為10%以上而70%以下、氮原子之存在比例為0%以上而35%以下、矽原子之存在比例為20%以上而55%以下之成形體係具有良好之氣體障蔽性、透明性及耐彎曲性。此外,還發現:此種成形體係可以藉由在表面部具有包含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層之成形物之前述包含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層,注入離子,而簡便且效率良好地進行製造,以致於完成本發明。
如果像這樣而藉由本發明之第1種的話,則提供下列(1)~(7)之成形體。
(1):一種成形體,係具有氣體障蔽層之成形體,其特徵在於:該氣體障蔽層係至少具有由包含碳原子、氧原子和矽原子之材料而構成之表層部,該表層部之碳原子相對於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和矽原子之整體存在量之存在比例係超過0%而70%以下,氧原子之存在比例係10%以上而70%以下,氮原子之存在比例係0%以上而35%以下,矽原子之存在比例係20%以上而55%以下。
(2):(1)記載之成形體,其特徵在於:前述氣體障蔽層係包含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層,在40℃、相對濕度90%氣氛下之水蒸氣透過率係1g/m2/day以下。
(3):(2)記載之成形體,其特徵在於:丙烯系樹脂之含有量係相對於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合計量而成為0.1質量%以上、70質量%以下。
(4):(1)~(3)中任一項所述之成形體,其特徵在於:前述氣體障蔽層係具有在包含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層來注入離子而得到之層。
(5):(4)記載之成形體,其特徵在於:前述離子係由氫、氮、氧、氬、氦、氖、氙、氪、矽化合物和烴而組成之群組來選出之至少一種氣體而進行離子化。
(6):(4)或(5)記載之成形體,其特徵在於:在前述包含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層,具有藉由電漿離子注入法而注入離子來得到之層。
(7):(2)~(6)中任一項所述之成形體,其特徵在於:前述聚矽氨烷化合物係全氫化聚矽氨烷。
如果藉由本發明之第2種的話,則提供下列(8)~(11)之成形體之製造方法。
(8):一種成形體之製造方法,係製造前述(2)~(7)中任一項所述之成形體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具有:在表面部具有包含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層之成形物之前述包含聚矽氨烷系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層之表面部,來注入離子之製程。
(9):(8)記載之成形體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具有:在表面部具有包含聚矽氨烷系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層之成形物之前述包含聚矽氨烷系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層之表面部,來注入由氫、氮、氧、氬、氦、氙、氖、氪、矽化合物和烴而組成之群組來選出之至少一種氣體之離子之製程。
(10):(8)或(9)記載之成形體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前述注入離子之製程係藉由電漿離子注入法而注入離子之製程。
(11):(2)~(7)中任一項所述之成形體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在表面部具有包含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層且沿著一定方向來搬送長尺狀成形物同時前述包含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層,來注入離子。
如果藉由本發明之第3種的話,則提供下列(12)之電子裝置用元件。
(12):一種電子裝置用元件係由前述(1)~(7)中任一項所述之成形體而組成。
如果藉由本發明之第4種的話,則提供下列(13)之電子裝置。
(13):一種電子裝置係包括前述(12)所記載之電子裝置用元件。
本發明之成形體係具有良好之氣體障蔽性、透明性及耐彎曲性。本發明之成形體係可以適合使用作為可撓性顯示器或太陽能電池等之電子裝置用元件(例如太陽能電池背光板)。
如果藉由本發明之製造方法的話,則能夠以一製程,呈安全且簡便地製造具有良好之氣體障蔽性、透明性及耐彎曲性之本發明之成形體。此外,比起無機膜之成膜,還可以更加低成本且容易地達到大面積化。
本發明之電子裝置用元件係具有良好之氣體障蔽性、透明性及耐彎曲性,因此,可以適度地使用於顯示器、太陽能電池等之電子裝置。
在以下,將本發明,分成為1)成形體、2)成形體之製造方法以及3)電子裝置用元件和4)電子裝置之項目而詳細地進行說明。
1)成形體
本發明之成形體,係具有氣體障蔽層之成形體,其特徵在於:該氣體障蔽層係至少具有由包含碳原子、氧原子和矽原子之材料而構成之表層部(在由表面開始之深度方向具有0nm~10nm之區域),該表層部之碳原子相對於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和矽原子之整體存在量之存在比例係超過0%而70%以下,氧原子之存在比例係10%以上而70%以下,氮原子之存在比例係0%以上而35%以下,矽原子之存在比例係20%以上而55%以下。
在本發明之成形體,前述氣體障蔽層係最好是包含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層。
在本發明之成形體之氣體障蔽層為包含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層之狀態下,前述氣體障蔽層內部之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和矽原子之存在比例係成為類似於以規定之比例來混合丙烯系樹脂和聚矽氨烷化合物之時之組成比例之狀態。也就是說,本發明之成形體係成為在極表層部,使得聚矽氨烷化合物藉由轉化而發現氣體障蔽性,內部藉由丙烯系樹脂而具有柔軟性之構造體。
一般而言,前述氣體障蔽層內部(在由表面開始之深度方向具有20nm~150nm之區域)之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和矽原子之存在比例係最好是碳原子35%以上、60%以下、氮原子0%以上、10%以下、氧原子15%以上、70%以下、更加理想是15%以上、30%以下、矽原子15%以上、30%以下。
在本發明之成形體之氣體障蔽層為包含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層之狀態下,更加詳細地說,前述氣體障蔽層之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和矽原子之存在比例係正如以下。
(α)在前述氣體障蔽層中之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合計量為100質量%而氣體障蔽層之丙烯系樹脂之含有量成為0.1質量%以上、10質量%以下之狀態下,在前述氣體障蔽層之內部(在由表面開始之深度方向具有20nm~150nm之區域),碳原子相對於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和矽原子之整體存在量之存在比例係0%以上而5%以下,氧原子之存在比例係50%以上而75%以下,氮原子之存在比例係0%以上而5%以下,矽原子之存在比例係20%以上而40%以下,在氣體障蔽層之表層部(在由表面開始之深度方向具有0nm~10nm之區域),碳原子之存在比例係超過0%而70%以下,氧原子之存在比例係10%以上而70%以下,氮原子之存在比例係0%以上而35%以下,矽原子之存在比例係20%以上而55%以下。
(β)在前述氣體障蔽層中之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合計量為100質量%而氣體障蔽層之丙烯系樹脂之含有量超過10質量%、40質量%以下之狀態下,在前述氣體障蔽層之內部(在由表面開始之深度方向具有20nm~150nm之區域),碳原子相對於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和矽原子之整體存在量之存在比例係0%以上而40%以下,氧原子之存在比例係20%以上而70%以下,氮原子之存在比例係0%以上而10%以下,矽原子之存在比例係20%以上而40%以下,在氣體障蔽層之表層部(在由表面開始之深度方向具有0nm~10nm之區域),碳原子之存在比例係超過0%而70%以下,氧原子之存在比例係10%以上而70%以下,氮原子之存在比例係0%以上而35%以下,矽原子之存在比例係20%以上而55%以下。
(γ)此外,在前述氣體障蔽層中之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合計量為100質量%而氣體障蔽層之丙烯系樹脂之含有量超過40質量%、70質量%以下之狀態下,在前述氣體障蔽層之內部(在由表面開始之深度方向具有20nm~150nm之區域),碳原子相對於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和矽原子之整體存在量之存在比例係30%以上而70%以下,氧原子之存在比例係10%以上而50%以下,氮原子之存在比例係0%以上而10%以下,矽原子之存在比例係10%以上而40%以下,在氣體障蔽層之表層部(在由表面開始之深度方向具有0nm~10nm之區域),碳原子之存在比例係超過0%而70%以下,氧原子之存在比例係10%以上而70%以下,氮原子之存在比例係0%以上而35%以下,矽原子之存在比例係20%以上而55%以下。
使用於本發明之聚矽氨烷化合物係在分子內具有包含-Si-N-鍵(矽氨烷鍵)之重複單位之高分子化合物。具體地說,最好是具有藉由化學式(1)
所表示之重複單位之化合物。此外,使用之聚矽氨烷化合物之數平均分子量係並無特別限定,但是,最好是100~50,000。
在化學式(1)中,n係表示任意之自然數。
Rx、Ry、Rz係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無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無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環烷基、無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鏈烯基、無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或者是烷基甲矽烷基等之非水解性基。
作為前述無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之烷基係列舉例如甲基、乙基、n-丙基、異丙基、n-丁基、異丁基、sec-丁基、t-丁基、n-戊基、異戊基、新戊基、n-己基、n-庚基、n-辛基等之碳數1~10之烷基。
作為無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環烷基之環烷基係列舉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等之碳數3~10之環烷基。
作為無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鏈烯基之鏈烯基係列舉例如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1-丁烯基、2-丁烯基、3-丁烯基等之碳數2~10之鏈烯基。
作為前述烷基、環烷基及鏈烯基之取代基係列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之鹵素原子;羥基;硫代基;環氧基;環氧丙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苯基、4-甲基苯基、4-氯苯基等之無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等。
作為無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之芳基係列舉例如苯基、1-萘基、2-萘基等之碳數6~10之芳基。
作為前述芳基之取代基係列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之鹵素原子;甲基、乙基等之碳數1~6之烷基;甲氧基、乙氧基等之碳數1~6之烷氧基;硝基;氰基;羥基;硫代基;環氧基;環氧丙氧基;(甲基)丙烯醯氧基;苯基、4-甲基苯基、4-氯苯基等之無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等。
作為烷基甲矽烷基係列舉三甲基甲矽烷基、三乙基甲矽烷基、三異丙基甲矽烷基、三t-丁基甲矽烷基、甲基二乙基甲矽烷基、二甲基甲矽烷基、二乙基甲矽烷基、甲基甲矽烷基、乙基甲矽烷基等。
即使是在這些當中,作為Rx、Ry、Rz係也最好是氫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苯基,特別最好是氫原子。
作為具有藉由前述化學式(1)所表示之重複單位之聚矽氨烷化合物係可以是Rx、Ry、Rz全部為氫原子之無機聚矽氨烷和Rx、Ry、Rz之至少一個並非為氫原子之有機聚矽氨烷之任何一個。
作為無機聚矽氨烷係列舉將具有藉由下列
(在化學式中,a係表示任意之自然數。)所表示之重複單位之直鏈狀構造予以包括且具有690~2000之分子量而在一分子中具有3~10個之SiH3基之全氫化聚矽氨烷(日本特公昭63-16325號公報)、具有藉由化學式(A)
[在化學式中,b、c係表示任意之自然數,Y1係表示氫原子或者是藉由化學式(B)
(在化學式中,d係表示任意之自然數,*係表示鍵位置,Y2係表示氫原子或者是藉由前述化學式(B)所表示之基。)所表示之基。]所表示之重複單位且具有直鏈狀構造和支鏈構造之全氫化聚矽氨烷、具有藉由化學式(C)
所表示之全氫化聚矽氨烷構造且在分子內具有直鏈狀構造、支鏈構造及環狀構造之全氫化聚矽氨烷等。
作為有機聚矽氨烷係列舉(i)以-(Rx’SiHNH)-(Rx’係表示無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無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環烷基、無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鏈烯基、無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或者是烷基甲矽烷基。以下之Rx’也相同。)作為重複單位而主要具有聚合度3~5之環狀構造者、(ii)以-(Rx’SiHNRz’)-(Rz’係表示無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無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環烷基、無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鏈烯基、無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或者是烷基甲矽烷基。)作為重複單位而主要具有聚合度3~5之環狀構造者、(iii)以-(Rx’Ry’SiNH)-(Ry’係表示無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無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環烷基、無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鏈烯基、無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或者是烷基甲矽烷基。)作為重複單位而主要具有聚合度3~5之環狀構造者、(iv)在分子內具有藉由下列之化學式而表示之構造之有機聚(氫化)矽氨烷
(v)具有藉由下列之化學式
[Rx’、Ry’係表示相同於前面敘述之意義,e、f係表示任意之自然數,Y3係表示氫原子或者是藉由化學式(E)
(在化學式中,g係表示任意之自然數,*係表示鍵位置,Y4係表示氫原子或者是藉由前述化學式(E)所表示之基。)所表示之基。]所表示之重複構造之聚矽氨烷等。
前述有機聚矽氨烷係可以藉由習知之方法而進行製造。例如可以藉由在以下列之化學式(2)所表示之無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鹵化矽烷化合物和2級胺之反應生成物,反應氨或1級胺而得到。
R1 4-mSiXm (2)
(在化學式(2)中,m係表示2或3,X係表示鹵素原子,R1係表示前述Rx、Ry、Rz、Rx’、Ry’、Rz’之任何一種取代基。)
使用之2級胺、氨及1級胺係可以配合作為目的之聚矽氨烷化合物之構造而適度地選擇。
此外,在本發明,作為聚矽氨烷化合物係也可以使用聚矽氨烷變性物。作為聚矽氨烷變性物係列舉例如包含金屬原子(該金屬原子係可以形成交聯。)之聚金屬矽氨烷、藉由重複單位[(SiH2)g(NH)h]及[(SiH2)iO](在化學式中,g、h、i係分別獨立地成為1、2或3。)而表示之聚矽氧烷(日本特開昭62-195024號公報)、在聚矽氨烷來反應硼化合物而製造之聚硼矽氨烷(日本特開平2-84437號公報)、反應聚矽氨烷和金屬醇鹽而製造之聚金屬矽氨烷(日本特開昭63-81122號公報等)、無機矽氨烷高聚合物或改質聚矽氨烷(日本特開平1-138108號公報等)、在聚矽氨烷來導入有機成分之共聚合矽氨烷(日本特開平2-175726號公報等)、在聚矽氨烷來加成或添加用以促進陶瓷化之觸媒化合物之低溫陶瓷化聚矽氨烷(日本特開平5-238827號公報等)、矽醇鹽加成聚矽氨烷(日本特開平5-238827號公報)、糖醇加成聚矽氨烷(日本特開平6-122852號公報)、乙醯基丙酮酸酯錯合物加成聚矽氨烷(日本特開平6-306329號公報)、金屬羧酸鹽加成聚矽氨烷(日本特開平6-299118號公報等)、在前述聚矽氨烷或其變性物來添加胺類及/或酸類而組成之聚矽氨烷組成物(日本特開平9-31333號公報等)、在全氫化聚矽氨烷來加成甲醇等之醇或六甲基二矽氨烷於末端N原子而得到之變性聚矽氨烷(日本特開平5-345826號公報、日本特開平4-63833號公報)等。
即使是在這些當中,作為聚矽氨烷化合物係也由得到容易性以及可以形成具有良好之氣體障蔽性之離子注入層之觀點來看的話,則最好是Rx、Ry、Rz全部為氫原子之全氫化聚矽氨烷。
此外,作為聚矽氨烷化合物係也仍然可以直接地使用市面販賣之作為玻璃塗佈材等之市面販賣品。
(丙烯系樹脂)
本發明之成形體之氣體障蔽層係除了聚矽氨烷化合物以外,還含有至少一種之丙烯系樹脂。可以藉由練合丙烯系樹脂,而得到耐彎曲性良好且透明性良好之氣體障蔽性成形體。
使用於本發明之丙烯系樹脂係在分子內至少包含來自於(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之重複單位之(共)聚合物。在此,「(共)聚合物」係「均聚物或共聚物」之意思(在以下相同)。此外,「(甲基)丙烯酸」係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之意義(在以下相同。)。
作為丙烯系樹脂係列舉(i)(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之均聚物、(ii)由2種以上之(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而得到之共聚物、以及(iii)由(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和其他之官能性單體而得到之共聚物。在丙烯系樹脂為(iii)之共聚物之狀態下,來自於(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之重複單位係最好是相對於全重複單位而包含50莫爾%以上。
在本發明,作為丙烯系樹脂係可以單獨1種或者是組合2種以上之這些之(共)聚合物而使用。
作為前述(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係列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之氟化酯、(甲基)丙烯酸之羥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醯胺、(甲基)丙烯酸胺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之環氧丙基酯、(甲基)丙烯酸等。即使是在這些當中,也最好是(甲基)丙烯酸酯,更加理想是甲基丙烯酸酯。
作為(甲基)丙烯酸酯係最好是烷基之碳數為1~20之(甲基)丙烯烷基酯化合物,更加理想是烷基之碳數為1~10之(甲基)丙烯烷基酯化合物。
作為(甲基)丙烯酸酯之具體例係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t-丁酯、(甲基)丙烯酸n-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n-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t-丁酯、(甲基)丙烯酸n-戊酯、(甲基)丙烯酸n-己酯、(甲基)丙烯酸n-庚酯、(甲基)丙烯酸n-辛酯、(甲基)丙烯酸n-癸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苯基乙酯等。
作為(甲基)丙烯酸之氟化酯係列舉(甲基)丙烯酸全氟-t-丁酯、全氟異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六氟-2-丙酯、(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等。
作為(甲基)丙烯酸之羥基烷基酯係列舉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羥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為(甲基)丙烯酸醯胺係列舉(甲基)丙烯醯胺、N-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苯基(甲基)丙烯醯胺等。
作為(甲基)丙烯酸胺基烷基酯係列舉N,N-二乙基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為(甲基)丙烯酸之環氧丙基酯係列舉環氧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為其他之官能性單體係如果是可以共聚於(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的話,則並無特別限定。列舉例如烯丙基環氧丙基醚等之含環氧基單體;苯乙烯磺酸、乙烯基磺酸、以及這些之鹽(例如鈉鹽、鉀鹽、銨鹽等)等之正如含有磺酸或其鹽之單體;巴豆酸、衣康酸、丙烯酸、順丁烯二酸、富馬酸、以及這些之鹽(例如鈉鹽、鉀鹽、銨鹽等)等之含有羧基或其鹽之單體;順丁烯二酸酐、衣康酸酐等之含有酐之單體;乙烯基異氰酸酯、烯丙基異氰酸酯、苯乙烯、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乙烯基三烷氧基矽烷、烷基順丁烯二酸單酯、烷基富馬酸單酯、(甲基)丙烯腈、烷基衣康酸單酯、氯化乙烯叉、乙酸乙烯、氯乙烯等。
這些單體係可以單獨一種或者是適度地組合二種以上而使用。
前述(i)之均聚物係可以藉由聚合(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之一種而得到,(ii)之共聚物係可以藉著共聚合由(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之2種以上而組成之單體混合物來得到,並且,(iii)之共聚物係可以藉由共聚合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和其他之官能性單體之單體混合物而得到。
(共)聚合之方法係並無特別限定,可以採用溶液聚合法、乳化聚合法、懸濁聚合法等之習知之聚合方法。
此外,在本發明,作為丙烯系樹脂係也可以使用混合(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物和交聯劑而在至少一部分形成交聯體者。
作為使用之交聯劑係列舉甲代苯撐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等、或者是這些之加合體等之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乙烯乙二醇環氧丙基醚等之環氧系交聯劑;六[1-(2-甲基)-吖丙啶基]三磷三嗪等之氮雜環丙烷系交聯劑;鋁螯合等之螯合系交聯劑等。
交聯劑之使用量係相對於(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物之固態成分100質量份而通常成為0.01~10質量份、最好是0.05~5質量份。交聯劑係可以單獨1種或者是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即使是在這些丙烯系樹脂中,也由使用於後面敘述之丙烯系樹脂等之含有層之形成之層形成用溶液在塗膜之形成前不容易凝膠化而可以容易地形成塗膜之方面、以及和聚矽氨烷化合物之相溶性呈良好之方面來看的話,則最好是前述(i)之(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之均聚物以及(ii)之由(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之2種以上而得到之共聚物,更加理想是(甲基)丙烯酸酯之均聚物以及由(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之2種以上而得到之共聚物。
使用於本發明之丙烯系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最好是1,000~1,000,000,更加理想是100,000~1,000,000。
前述氣體障蔽層中之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合計含有量係由可以形成具有良好之氣體障蔽性等之離子注入層之觀點來看的話,則最好是50質量%以上,更加理想是70質量%以上。
前述氣體障蔽層中之丙烯系樹脂之含有量係在重視可撓性或透明性之狀態下,以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合計量,作為100質量%,最好是0.1質量%以上、70質量%以下,更加理想是30質量%~70質量%,甚至最好是40質量%~60質量%。此外,在重視氣體障蔽性之狀態下,丙烯系樹脂之含有量係以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合計量,作為100質量%,最好是50質量%以下,更加理想是10質量%以下。
此外,前述氣體障蔽層係除了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以外,可以在不妨礙本發明目的之範圍內,包含其他之成分。作為其他之成分係列舉其他之高分子、硬化劑、老化防止劑、光安定劑、難燃劑、填充劑、顏料、矯平劑、消泡劑、帶電防止劑、紫外線吸收劑、pH值調整劑、分散劑、表面改質劑、可塑劑、乾燥促進劑、止流劑等。
本發明之成形體係在40℃、相對濕度90%氣氛下之水蒸氣透過率成為1g/m2/day以下、最好是0.5g/m2/day以下、更加理想是0.1g/m2/day以下,本發明之成形體係具有良好之氣體障蔽性。此外,成形體之水蒸氣等之透過率係可以使用習知之氣體透過率測定裝置而進行測定。
本發明之成形體係具有氣體障蔽層之成形體,前述氣體障蔽層係可以在包含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層(在以下,稱為「丙烯系樹脂等之含有層」。)具有注入離子而得到之層(在以下,稱為「離子注入層」。)。
本發明之成形體係具有氣體障蔽層之成形體,前述氣體障蔽層係特別最好是包含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在40℃、相對濕度90%氣氛下之水蒸氣透過率成為1g/m2/day以下,並且,這個具有前述離子注入層。
作為形成丙烯系樹脂等之含有層之方法係並無特別限制,列舉例如將含有聚矽氨烷化合物之至少一種、丙烯系樹脂之至少一種、由於要求之其他成分以及溶劑等之層形成用溶液,塗佈在適當之基材層上,適度地乾燥得到之塗膜而形成之方法。
作為使用於丙烯系樹脂等之含有層之聚矽氨烷化合物及丙烯系樹脂係列舉相同於前述者。
作為使用於前述層形成用溶液之溶劑係最好是呈安定地溶解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兩者。列舉例如二甲苯、甲苯、丁基乙酸卡必醇酯、乙酸n-丁酯、乙酸乙酯等之酯類;乙二醇乙醚、乙二醇乙醚乙酸酯等之乙二醇醚類;丙酮、甲基乙基甲酮等之酮類等。
在使用溶劑之狀態下,為了調節前述丙烯系樹脂添加聚矽氨烷之溶解度或溶劑之蒸發速度,因此,可以混合2種類以上之溶劑。
溶劑之使用量(比例)係也根據塗佈方法、使用之聚矽氨烷化合物等之種類等,但是,通常是層形成用溶液之5~99質量%,最好是5~60質量%。
作為使用於前述層形成用溶液之塗佈之塗佈裝置係可以使用旋轉塗佈器、刮刀塗敷器、照相凹版印刷塗敷器等之習知裝置。
由於得到之塗膜之乾燥及成形體之氣體障蔽性之提升,因此,最好是加熱塗膜。加熱係80~150℃,進行由數十秒鐘至數十分鐘。
藉由像這樣加熱而使得聚矽氨烷化合物,進行交聯、縮合,由於狀態來進行氧化、水解及硬化,形成陶瓷相,熱軟化丙烯系樹脂。接著,以Si-N鍵或Si-O鍵來作為主體之陶瓷相以及由丙烯系相而組成之有機質部分係能夠得到以微細之構造水準(比起添加無機填充物等之複合材料)呈複合化之緻密膜。
形成之丙烯系樹脂等之含有層之厚度係並無特別限制,但是,通常為20nm~100μm、最好是30~500nm、更加理想是40~200nm。
在本發明,丙烯系樹脂等之含有層之厚度係即使是奈米位級,也可以得到具有充分之氣體障蔽性能之成形體。
在本發明之成形體,離子注入層係如果是在丙烯系樹脂等之含有層中來注入離子而組成的話,則並無特別限制。
作為注入之離子係列舉氬、氦、氖、氪、氙等之稀有氣體、氟碳、氫、氮、氧、二氧化碳、氯、氟、硫、矽化合物、烴等之離子;金、銀、銅、白金、鎳、鈀、鉻、鈦、鉬、鈮、鉭、鎢、鋁等之導電性金屬之離子。
即使是在其中,也可以更加簡便地進行注入,得到具有特別良好之氣體障蔽性和透明性之離子注入層,因此,最好是由氫、氮、氧、氬、氦、氖、氙、氰、矽化合物和烴而組成之群組來選出之至少一種之離子。
作為矽化合物係列舉矽烷(SiH4)或有機矽化合物。
作為有機矽化合物係列舉四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四n-丙氧基矽烷、四異丙氧基矽烷、四n-丁氧基矽烷、四t-丁氧基矽烷等之四烷氧基矽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矽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矽烷、二乙基二甲氧基矽烷、甲基三乙氧基矽烷、乙基三甲氧基矽烷、(3,3,3-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之無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烷氧基矽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矽烷、苯基三乙氧基矽烷等之芳基烷氧基矽烷;六甲基二矽氧烷(HMDSO)等之二矽氧烷;雙(二甲基胺基)二甲基矽烷、雙(二甲基胺基)甲基乙烯基矽烷、雙(乙基胺基)二甲基矽烷、二乙基胺基三甲基矽烷、二甲基胺基二甲基矽烷、四個二甲基胺基矽烷、三(二甲基胺基)矽烷等之胺基矽烷;六甲基二矽氨烷、六甲基環三矽氨烷、七甲基二矽氨烷、九甲基三矽氨烷、八甲基環四矽氨烷、四甲基二矽氨烷等之矽氨烷;四異氰酸酯矽烷等之氰酸酯矽烷;三乙氧基氟矽烷等之鹵矽烷;二烯丙基二甲基矽烷、烯丙基三甲基矽烷等之鏈烯基矽烷;二-t-丁基矽烷、1,3-二矽代丁烷、雙(三甲基甲矽烷基)甲烷、四甲基矽烷、三(三甲基甲矽烷基)甲烷、三(三甲基甲矽烷基)矽烷、苄基三甲基矽烷等之無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矽烷;雙(三甲基甲矽烷基)乙炔、三甲基甲矽烷基乙炔、1-(三甲基甲矽烷基)-丙炔等之甲矽烷基炔烴;1,4-雙三甲基甲矽烷基-1,3-丁二烯、環戊二烯三甲基矽烷等之甲矽烷基鏈烯;苯基二甲基矽烷、苯基三甲基矽烷等之芳基烷基矽烷;炔丙基三甲基矽烷等之炔基烷基矽烷;乙烯基三甲基矽烷等之鏈烯基烷基矽烷;六甲基二矽烷等之二矽烷;八甲基環四矽氧烷、四甲基環四矽氧烷、六甲基環四矽氧烷等之矽氧烷;N,O-雙(三甲基甲矽烷基)乙醯胺;雙(三甲基甲矽烷基)碳化二亞胺等。
作為烴係列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等之鏈烷;乙烯、丙烯、丁烯、戊烯等之鏈烯;戊二烯、丁二烯等之二烯烴;乙炔、甲基乙炔等之炔烴;苯、甲苯、二甲苯、茚、萘、菲等之芳香族烴;環丙烷、環己烷等之環鏈烷;環戊烯、環己烯等之環鏈烯等。
這些離子係可以單獨一種或者是組合二種以上而使用。
離子之注入量係可以配合形成之成形體之使用目的(必要之氣體障蔽性、透明性等)而適度地決定。
注入離子之方法係並無特別限定,列舉例如在形成丙烯系樹脂等之含有層(在以下,稱為「注入離子之層」。)之後,在該層,注入離子之方法。
作為注入離子之方法係列舉照射藉由電場而加速之離子(離子束)之方法、注入電漿中之離子之方法(電漿離子注入法)等。即使是在其中,也因為在本發明,得到具有簡便且良好之氣體障蔽性等之成形體,所以,最好是後者之注入電漿離子之方法。
電漿離子注入法係例如可以藉由在包含電漿生成氣體之氣氛下,產生電漿,在注入離子之層,施加負的高電壓脈衝,而將該電漿中之離子(陽離子),注入至離子注入之層之表面部來進行。
形成離子注入層之部分之厚度係可以藉由離子之種類或施加電壓、處理時間等之注入條件而進行控制,可以配合注入離子之層之厚度、成形體之使用目的等而決定,但是,通常為10~1000nm。
注入離子係可以藉由使用X射線光電子分光分析(XPS),進行由表面開始至10nm附近之元素分析測定,而進行確認。
正如以上而得到之離子注入層係水蒸氣透過率等之氣體透過率,比起無注入離子者,還格外地變小,具有良好之氣體障蔽性。例如水蒸氣透過率係在40℃、相對濕度90%氣氛下,通常為1g/m2/day以下、最好是0.5g/m2/day以下、更加理想是0.1g/m2/day以下。
本發明之成形體之形狀係並無特別限制,列舉例如薄膜狀、薄片狀、長方體狀、多角柱狀、筒狀等。在正如後面之敘述而使用作為電子裝置用元件之狀態下,最好是薄膜狀、薄片狀。該薄膜之厚度係可以藉由作為目的之電子裝置之用途而適度地決定。
本發明之成形體係可以僅由離子注入層而組成,並且,還可以包含其他層。此外,其他層係可以是單層,也可以是同種或異種之2層以上。
作為其他層係列舉基材層、無機化合物層、撞擊吸收層、導電體層、底塗佈層等。
在本發明之成形體為包含其他層之層積體之狀態下,各層之層積順序係可以是任何一種。此外,離子注入層之配置位置係並無特別限定,但是,因為可以效率良好地製造等之理由,所以,最好是在表面具有離子注入層。此外,離子注入層係可以僅形成在其他層之單面,並且,也可以形成在其他層之雙面。
此外,在本發明之成形體為層積體之狀態下,層積體之厚度係並無特別限制,可以藉由作為目的之電子裝置之用途而適度地決定。
(基材層)
基材層之素材係如果是符合成形體之目的的話,則並無特別限制,列舉例如聚醯亞胺、聚醯胺、聚醯胺醯亞胺、聚苯撐醚、聚醚酮、聚醚醚酮、聚烯烴、聚酯、聚碳酸酯、聚碸、聚醚碸、聚苯撐硫醚、聚芳基化物、丙烯系樹脂、環烯烴系聚合物、芳香族系聚合物等。
即使是在這些當中,也由於透明性良好,具有通用性,因此,最好是聚酯、聚醯胺或環烯烴系聚合物,更加理想是聚酯或環烯烴系聚合物。
作為聚酯係列舉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聚丁烯對苯二甲酸酯、聚乙烯萘二甲酸酯、聚芳基化物等。
作為聚醯胺係列舉全芳香族聚醯胺、耐綸6、耐綸66、耐綸共聚物等。
作為環烯烴系聚合物係列舉原菠烷系聚合物、單環之環狀烯烴系聚合物、環狀共軛二烯烴系聚合物、乙烯基脂環式烴聚合物、以及這些之氫化物。作為其具體例係列舉Apel(三井化學公司製之乙烯-環烯烴共聚物)、ARTON(JSR公司製之原菠烷系聚合物)、ZEONOR(日本ZEON公司製之原菠烷系聚合物)等。
(無機化合物層)
無機化合物層係由無機化合物之一種或二種以上而組成之層。作為構成無機化合物層之無機化合物係一般可以進行真空成膜,具有氣體障蔽性,列舉例如無機氧化物、無機氮化物、無機碳化物、無機硫化物、成為這些之複合體之無機氧化氮化物、無機氧化碳化物、無機氮化碳化物、無機氧化氮化碳化物等。在本發明,即使是在這些當中,也最好是無機氧化物、無機氮化物、無機氧化氮化物。
作為無機氧化物係列舉藉由通式MOx所表示之金屬氧化物。
在化學式中,M係表示金屬元素。x係由於M而分別使得各個之範圍呈不同,例如M為矽(Si)的話,則成為0.1~2.0,如果是鋁(Al)的話,則成為0.1~1.5,如果是鎂(Mg)的話,則成為0.1~1.0,如果是鈣(Ca)的話,則成為0.1~1.0,如果是鉀(K)的話,則成為0.1~0.5,如果是錫(Sn)的話,則成為0.1~2.0,如果是鈉(Na)的話,則成為0.1~0.5,如果是硼(B)的話,則成為0.1~1.5,如果是鈦(Ti)的話,則成為0.1~2.0,如果是鉛(Pb)的話,則成為0.1~1.0,如果是鋯(Zr)的話,則成為0.1~2.0,如果是釔(Y)的話,則成為0.1~1.5範圍之值。
即使是在這些當中,也由於透明性等呈良好,因此,最好是M為矽之矽氧化物、M為鋁之鋁氧化物、M為鈦之鈦氧化物,更加理想是矽氧化物。此外,作為x值係最好是如果M為矽的話,則成為1.0~2.0,如果是鋁的話,則成為0.5~1.5,如果是鈦的話,則成為1.3~2.0之範圍。
作為無機氮化物係列舉藉由通式MNy所表示之金屬氮化物。
在化學式中,M係表示金屬元素。y係由於M而分別使得各個之範圍呈不同,如果M為矽(Si)的話,則成為y=0.1~1.3,如果是鋁(Al)的話,則成為y=0.1~1.1,如果是鈦(Ti)的話,則成為y=0.1~1.3,如果是錫(Sn)的話,則成為y=0.1~1.3範圍之值。
即使是在這些當中,也由於透明性等呈良好,因此,最好是M為矽之矽氮化物、M為鋁之鋁氮化物、M為鈦之鈦氮化物、M為錫之錫氮化物,更加理想是矽氮化物。此外,作為y值係最好是如果M為矽的話,則成為y=0.5~1.3,如果是鋁的話,則成為y=0.3~1.0,如果是鈦的話,則成為y=0.5~1.3,如果是錫的話,則成為y=0.5~1.3之範圍。
作為無機氧化氮化物係列舉藉由通式MOxNy所表示之金屬氧化氮化物。
在化學式中,M係表示金屬元素。x及y之值係由於M而分別使得各個之範圍呈不同。也就是說,x、y係例如M為矽(Si)的話,則成為x=1.0~2.0、y=0.1~1.3,如果是鋁(Al)的話,則成為x=0.5~1.0、y=0.1~1.0,如果是鎂(Mg)的話,則成為x=0.1~1.0、y=0.1~0.6,如果是鈣(Ca)的話,則成為x=0.1~1.0、y=0.1~0.5,如果是鉀(K)的話,則成為x=0.1~0.5、y=0.1~0.2,如果是錫(Sn)的話,則成為x=0.1~2.0、y=0.1~1.3,如果是鈉(Na)的話,則成為x=0.1~0.5、y=0.1~0.2,如果是硼(B)的話,則成為x=0.1~1.0、y=0.1~0.5,如果是鈦(Ti)的話,則成為x=0.1~2.0、y=0.1~1.3,如果是鉛(Pb)的話,則成為x=0.1~1.0、y=0.1~0.5,如果是鋯(Zr)的話,則成為x=0.1~2.0、y=0.1~1.0,如果是釔(Y)的話,則成為x=0.1~1.5、y=0.1~1.0範圍之值。
即使是在這些當中,也由於透明性等呈良好,因此,最好是M為矽之矽氧化氮化物、M為鋁之鋁氧化氮化物、M為鈦之鈦氧化氮化物,更加理想是矽氧化氮化物。此外,作為x及y值係最好是如果M為矽的話,則成為x=1.0~2.0、y=0.1~1.3,如果是鋁的話,則成為x=0.5~1.0、y=0.1~1.0,如果是鈦的話,則成為x=1.0~2.0、y=0.1~1.3之範圍。
此外,可以在金屬氧化物、金屬氮化物及金屬氧化氮化物,包含2種類以上之金屬。
作為無機化合物層之形成方法係並無特別限制,列舉例如蒸鍍法、濺鍍法、離子植入法、熱CVD法、電漿CVD法、動態離子混合法等。即使是在其中,也在本發明,由於簡便地得到氣體障蔽性呈良好之層積體,因此,最好是磁控管濺鍍法。
無機化合物層之厚度係並無特別限定,但是,由得到氣體障蔽性之觀點來看的話,則最好是10~1000nm,更加理想是20~500nm,特別最好是50~200nm。
(撞擊吸收層)
撞擊吸收層係用以在成形體來施加撞擊時,防止破裂。作為形成撞擊吸收層之素材係並無特別限定,但是,可以使用例如丙烯系樹脂、胺基甲酸乙酯系樹脂、矽酮系樹脂、烯烴系樹脂、橡膠系材料等。即使是在這些當中,也最好是丙烯系樹脂、矽酮系樹脂、橡膠系材料。
作為丙烯系樹脂係列舉相同於例舉作為使用在前述離子注入層之形成之丙烯系樹脂之同樣者。
作為矽酮系樹脂係列舉以二甲基矽氧烷來作為主成分。
作為橡膠系材料係列舉以異戊二烯橡膠、苯乙烯-丁二烯橡膠、聚異丁烯橡膠、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橡膠等,來作為主成分。
可以在撞擊吸收層,包含各種之添加劑、例如氧化防止劑、黏著賦予劑、可塑劑、紫外線吸收劑、著色劑、帶電防止劑等之其他成分。
形成撞擊吸收層之素材係也可以使用在市面販賣來作為黏著劑、塗佈劑、封裝劑等,特別最好是丙烯系黏著劑、矽酮系黏著劑、橡膠系黏著劑等之黏著劑。
作為撞擊吸收層之形成方法係並無特別限制,列舉例如相同於前述包含有機聚矽氧烷系化合物之層之形成方法,將前述形成撞擊吸收層之素材(黏著劑等)以及由於要求而包含溶劑等之其他成分之撞擊吸收層形成溶液,塗佈於應該層積之層上,乾燥得到之塗膜,配合需要而進行加熱等,來形成之方法。
此外,也可以另外在剝離基材上,成膜撞擊吸收層,將得到之膜,轉印於應該層積之層上而進行層積。
撞擊吸收層之厚度係通常為1~100μm,最好是5~50μm。
(導電體層)
作為構成導電體層之材料係列舉金屬、合金、金屬氧化物、電傳導性化合物、這些之混合物等。具體地列舉摻雜銻之氧化錫(ATO);摻雜氟之氧化錫(FTO);氧化錫、氧化鋅、氧化銦、氧化銦錫(ITO)、氧化鋅銦(IZO)等之導電性金屬氧化物;金、銀、鉻、鎳等之金屬;這些金屬和導電性金屬氧化物之混合物;碘化銅、硫化銅等之無機導電性物質;聚苯胺、聚噻吩、聚吡咯等之有機導電性材料等。導電體層係可以是層積複數層之這些材料所組成之層來構成之層積體。
即使是在這些當中,也由透明性之方面來看的話,則最好是導電性金屬氧化物,特別最好是ITO。
作為導電體層之形成方法係列舉例如蒸鍍法、濺鍍法、離子植入法、熱CVD法、電漿CVD法等。即使是在這些當中,也由可以簡便地形成導電體層之方面來看的話,則最好是濺鍍法。
濺鍍法係藉由在真空槽內,導入放電用氣體(氬等),在標靶和基板之間,施加高頻電壓或直流電壓,對於放電用氣體來進行電漿化,該電漿撞擊至標靶,而飛散標靶材料,附著於基板,來得到薄膜之方法。作為標靶係使用由形成前述導電體層之材料而組成者。
導電體層之厚度係可以配合其用途等而適度地選擇。通常是10nm~50μm,最好是20nm~20μm。
得到之導電體層之表面電阻率係通常為1000Ω/□以下。
可以在形成之導電體層,配合需要而進行圖案化。作為圖案化之方法係列舉藉由光微影等而造成之化學蝕刻、使用雷射等之物理蝕刻等、使用遮罩之真空蒸鍍法或濺鍍法、提升法、印刷法等。
(底塗佈層)
底塗佈層係發揮提高層間密合性之功能。可以藉由設置底塗佈層而得到在層間密合性及表面平滑性呈極為良好之成形體。
作為構成底塗佈層之材料係並無特別限定,可以使用習知者。列舉例如含矽化合物;由光聚合性單體及/或光聚合性預聚體而組成之光聚合性化合物以及至少包含藉由可見光區域之光而產生自由基之聚合起始劑之光聚合性組成物;聚酯系樹脂、聚胺基甲酸乙酯系樹脂(特別是聚丙烯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等和異氰酸酯之2液硬化型樹脂)、丙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聚乙烯基丁縮醛系樹脂、硝基纖維素系樹脂等之樹脂類;烷基鈦酸酯;乙烯亞胺等。這些材料係可以單獨一種或者是組合二種以上而使用。
底塗佈層係可以藉由將構成底塗佈層之材料來溶解或分散於適當之溶劑而組成之底塗佈層形成用溶液,塗佈於鄰接在底塗佈層之層之單面或雙面,乾燥得到之塗膜,由於要求來進行加熱,而形成底塗佈層。
作為底塗佈層形成用溶液來塗佈於鄰接在底塗佈層之層之單面或雙面之方法係可以使用通常之濕式塗佈方法。列舉例如浸漬法、壓輥塗佈、照相凹版印刷塗佈、刮刀塗佈、空氣刀塗佈、壓輥刀塗佈、模塗佈、網版印刷法、噴射塗佈、照相凹版印刷偏移法等。
作為乾燥底塗佈層形成用溶液之塗膜之方法係可以採用熱風乾燥、熱壓輥乾燥、紅外線照射等之向來習知之乾燥方法。底塗佈層之厚度係通常為10~1000nm。
此外,可以在得到之底塗佈層,藉由相同於後面敘述之在離子注入層來注入離子之方法之同樣方法,而進行離子之注入。也可以藉由在底塗佈層,進行離子之注入,而得到更加良好之氣體障蔽性薄膜。
本發明之成形體係最好是具有良好之氣體障蔽性、透明性,並且,在其形狀為薄膜狀或薄片狀(在以下,稱為「薄膜狀」。)之狀態下,具有良好之耐彎曲性,而且,即使是進行彎曲等,也維持氣體障蔽性。
本發明之成形體具有良好之透明性係可以由本發明之成形體之可見光透過率變高而進行確認。可見光透過率係波長550nm之透過率,最好是80%以上。成形體之可見光透過率係可以使用習知之可見光透過率測定裝置而進行測定。
本發明之成形體具有良好之耐彎曲性並且即使是進行彎曲等也可以維持氣體障蔽性係可以由薄膜狀之成形體彎曲成為2個來施加壓力而在再度打開時,彎曲之部分無惡化,水蒸氣透過率也幾乎無降低,來進行確認。本發明之薄膜狀成形體係比起相同厚度之無機膜,在進行彎曲後,也還維持氣體障蔽性而變得良好。
2)成形體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成形體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具有:在表面部具有丙烯系樹脂等之含有層之成形物之前述丙烯系樹脂等之含有層,來注入離子之製程。
在本發明之成形體之製造方法,最好是沿著一定方向,來搬送在表面部具有丙烯系樹脂等之含有層之長尺狀成形物,同時,在丙烯系樹脂等之含有層,注入離子而製造成形體。
如果藉由該製造方法的話,則例如可以由捲出壓輥,來捲出長尺狀成形物,沿著一定方向,搬送這個,同時,注入離子,藉由捲繞壓輥而進行捲繞,因此,可以連續地製造注入離子之成形體。
長尺狀成形物之形狀係薄膜狀,可以僅由丙烯系樹脂等之含有層而形成,並且,也可以是在表面部具有丙烯系樹脂等之含有層且包含其他層之層積體。
成形物之厚度係由捲出、捲繞及搬送之操作性之觀點來看的話,則最好是0.1μm~500μm,更加理想是5μm~300μm。
在丙烯系樹脂等之含有層來注入離子之方法係並無特別限定。即使是在其中,也最好是藉由電漿離子注入法而在前述層之表面部來形成離子注入層之方法。
電漿離子注入法係藉由在曝露於電漿中且在表面具有丙烯系樹脂等之含有層之成形物,施加負的高電壓脈衝,而使得電漿中之離子,注入至前述層之表面部,形成離子注入層之方法。
作為電漿離子注入法係最好是(A)將存在於使用外部電場而產生之電漿中之離子來注入至前述層之表面部之方法、或者是(B)不使用外部電場而將存在於僅藉著由於施加在前述層之負的高電壓脈衝來造成之電場而產生之電漿中之離子,來注入至前述層之表面部之方法。
在前述(A)之方法,在注入離子時之壓力(電漿離子注入時之壓力)係最好是0.01~1Pa。在電漿離子注入時之壓力位處於此種範圍時,可以簡便且效率良好地形成氣體障蔽性等呈良好之均勻之離子注入層。
前述(B)之方法係不需要提高減壓度,處理操作變得簡便,也可以大幅度地縮短處理時間。此外,可以涵蓋前述層之整體而均勻地進行處理,可以在施加負的高電壓脈衝時,以高能量,使得電漿中之離子,連續地注入至層之表面部。並且,不需要radio frequency(射頻;在以下,縮寫為「RF」。)或微波等之高頻電力源等之特別之其他手段,可以藉由僅在層,施加負的高電壓脈衝,而在層之表面部,均勻地形成良質之離子注入層。
即使是在前述(A)及(B)之任何一種方法,也最好是在施加負的高電壓脈衝時、也就是注入離子時之脈衝幅寬係最好是1~15μsec。在脈衝幅寬位處於此種範圍時,可以更加簡便且效率良好地形成透明‧均勻之離子注入層。
此外,在產生電漿時之施加電壓係最好是-1kV~-50kV,更加理想是-1kV~-30kV,特別最好是-5kV~-20kV。在以施加電壓大於-1kV之值來進行離子注入時,離子注入量(摻雜量)變得不充分,無法得到要求之性能。另一方面,在以小於-50kV之值來進行離子注入時,於注入離子時,成形體係帶電,並且,發生著色於成形體等之意外,變得不理想。
作為生成電漿離子之原料氣體係列舉相同於前述1)之成形體之項目來例舉之同樣者。
在層之表面部來注入電漿中之離子之際,使用電漿離子注入裝置。
作為電漿離子注入裝置係具體地列舉(α)在注入離子之層來施加負的高電壓脈衝之饋通,重疊高頻電力,藉由電漿而均等地包圍注入離子之層之周圍,引誘、注入、撞擊及堆積電漿中之離子之裝置(日本特開2001-26887號公報);(β)藉由在處理室內,設置天線,在電漿到達至施加高頻電力而產生電漿來注入離子之層周圍之後,在注入離子之層,交互地施加正及負的脈衝,而以正的脈衝,來引誘‧撞擊電漿中之電子,加熱注入離子之層,控制脈衝常數,進行溫度控制,並且,施加負的脈衝,引誘‧注入電漿中之離子之裝置(日本特開2001-156013號公報);(γ)使用微波等之高頻電力源等之外部電場,產生電漿,施加高電壓脈衝,引誘‧注入電漿中之離子之電漿離子注入裝置;(δ)不使用外部電場,將僅藉由以高電壓脈衝之施加來產生之電場而發生之電漿中之離子予以注入之電漿離子注入裝置等。
即使是在這些當中,處理操作變得簡便,也可以大幅度地縮短處理時間,適合於連續使用,因此,最好是使用(γ)或(δ)之電漿離子注入裝置。
在以下,就使用前述(γ)及(δ)之電漿離子注入裝置之方法而言,參考圖式,同時,詳細地進行說明。
圖1係顯示包括前述(γ)之電漿離子注入裝置之連續式電漿離子注入裝置之概要之圖。
在圖1(a),1a係在表面部具有丙烯系樹脂等之含有層之長尺薄膜狀成形物(在以下,稱為「薄膜」。),11a係處理室,20a係渦輪分子幫浦,3a係送出在注入離子前之薄膜1a之捲出壓輥,5a係將注入離子之薄膜(成形體)1a捲繞成為壓輥狀之捲繞壓輥,2a係高電壓施加旋轉罐,6a係薄膜之送出用壓輥,10a係氣體導入口,7a係高電壓脈衝電源,4a係電漿放電用電極(外部電場)。圖1(b)係前述高電壓施加旋轉罐2a之立體圖,15係高電壓導入端子(饋通)。
在表面部具有注入使用之離子之層之長尺狀薄膜1a係在基材層上,形成丙烯系樹脂等之含有層之薄膜。
在圖1所示之連續式電漿離子注入裝置,薄膜1a係在處理室11a內,由捲出壓輥3a開始搬送至圖1中之箭號X方向,通過高電壓施加旋轉罐2a而捲繞於捲繞壓輥5a。薄膜1a之捲繞方法或搬送薄膜1a之方法等係並無特別限制,但是,在本實施形態,藉由以一定速度,來旋轉高電壓施加旋轉罐2a,而進行薄膜1a之搬送。此外,高電壓施加旋轉罐2a之旋轉係藉由以馬達,來旋轉高電壓導入端子15之中心軸13,而進行旋轉。
高電壓導入端子15及薄膜1a接觸之複數個之送出用壓輥6a等係由絕緣體而組成,例如藉由聚四氟乙烯等之樹脂而被覆氧化鋁之表面來形成。此外,高電壓施加旋轉罐2a係由導體而組成,例如可以藉由不銹鋼而形成。
可以適度地設定薄膜1a之搬送速度。由捲出壓輥3a開始搬送薄膜1a,在直到捲繞於捲繞壓輥5a為止之間,於薄膜1a之表面部(丙烯系樹脂等之含有層),注入離子,如果是確保僅形成要求之離子注入層之時間之速度的話,則並無特別限制。薄膜之捲繞速度(搬送速度)係也根據施加電壓、裝置規模等,但是,通常為0.1~3m/min,最好是0.2~2.5m/min。
首先,藉由連接於旋轉式幫浦之渦輪分子幫浦20a而對於處理室11a內,進行排氣及減壓。減壓度係通常為1×10-4Pa~1Pa,最好是1×10-3Pa~1×10-2Pa。
接著,在由氣體導入口10a開始至處理室11a內,導入離子注入用之氣體(在以下,稱為「離子注入用氣體」。),使得處理室11a內,成為減壓離子注入用氣體氣氛。此外,離子注入用氣體係也是電漿生成氣體。
接著,藉由電漿放電用電極4(外部電場)而產生電漿。作為產生電漿之方法係列舉藉由微波或RF等之高頻電力源等而造成之習知方法。
另一方面,藉由透過高電壓導入端子15而連接於高電壓施加旋轉罐2a之高電壓脈衝電源7a,來施加負的高電壓脈衝9a。在高電壓施加旋轉罐2a來施加負的高電壓脈時,激發電漿中之離子而注入至高電壓施加旋轉罐2a周圍之薄膜表面(圖1(a)中之箭號Y),得到薄膜狀成形體1b。
正如前面之敘述,在注入離子時之壓力(處理室11a內之電漿氣體之壓力)係最好是0.01~1Pa,在注入離子時之脈衝幅寬係最好是1~15μsec,在高電壓施加旋轉罐2a來施加負的高電壓脈時之施加電壓係最好是-1kV~-50kV。
接著,將使用圖2所示之連續式電漿離子注入裝置而在表面部具有丙烯系樹脂等之含有層之薄膜之前述丙烯系樹脂等之含有層來注入離子之方法予以說明。
圖2所示之裝置係包括前述(δ)之電漿離子注入裝置。該電漿離子注入裝置係不使用外部電場(也就是圖1之電漿放電用電極4),僅藉著由於施加之高電壓脈衝而造成之電場,來產生電漿。
在圖2所示之連續式電漿離子注入裝置,薄膜(薄膜狀之成形物)1c係相同於前述圖1之裝置,藉由旋轉高電壓施加旋轉罐2b,而由捲出壓輥3b,搬送至圖2中之箭號X方向,捲繞於捲繞壓輥5b。
在圖2所示之連續式電漿離子注入裝置,離子注入至前述薄膜之丙烯系樹脂等之含有層之表面部之離子注入係正如以下而進行。
首先,相同於圖1所示之電漿離子注入裝置而在處理室11b內,設置薄膜1c,藉由連接於旋轉式幫浦之渦輪分子幫浦20b而對於處理室11b內,進行排氣及減壓。由氣體導入口10b開始,在處理室11b內,導入離子注入用氣體至那裡,使得處理室11b內,成為減壓離子注入用氣體氣氛。
在注入離子時之壓力(處理室11b內之電漿氣體之壓力)係10Pa以下,最好是0.01~5Pa,更加理想是0.01~1Pa。
接著,搬送薄膜1c至圖2中之X方向,同時,由透過高電壓導入端子(未圖示)而連接於高電壓施加旋轉罐2b之高電壓脈衝電源7b,來施加高電壓脈衝9b。
在高電壓施加旋轉罐2b來施加負的高電壓時,沿著高電壓施加旋轉罐2b周圍之薄膜1c而產生電漿,激發其電漿中之離子,注入至高電壓施加旋轉罐2b周圍之成形體薄膜1c之表面(圖2中之箭號Y)。在薄膜1c之丙烯系樹脂等之含有層之表面部來注入離子時,於薄膜之表面部,形成離子注入層,得到薄膜狀之成形體1d。
在高電壓施加旋轉罐2b來施加負的高電壓時之施加電壓、脈衝幅寬以及在注入離子時之壓力係相同於圖1所示之連續式電漿離子注入裝置之狀態。
在圖2所示之電漿離子注入裝置,藉由高電壓脈衝電源而兼用產生電漿之電漿產生手段,因此,不需要RF或微波等之高頻電力源等之特別之其他手段,可以僅藉由施加負的高電壓脈衝而產生電漿,在薄膜之丙烯系樹脂等之含有層之表面部,注入電漿中之離子,連續地形成離子注入層,量產在薄膜之表面部形成離子注入層之成形體。
3)電子裝置用元件及電子裝置
本發明之電子裝置用元件,其特徵在於:由本發明之成形體而組成。因此,本發明之電子裝置用元件係具有良好之氣體障蔽性,所以,可以防止由於水蒸氣等之氣體而造成之元件惡化。此外,光透過性係變高,因此,適合成為液晶顯示器、EL顯示器等之顯示器元件;太陽能電池用背光板等。
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係包括本發明之電子裝置用元件。作為具體例係列舉液晶顯示器、有機EL顯示器、無機EL顯示器、電子紙、太陽能電池等。
本發明之電子裝置係包括由本發明之成形體而組成之電子裝置用元件,因此,具有良好之氣體障蔽性和透明性。
【實施例】
在以下,列舉實施例而更加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係完全不限定於以下之實施例。
此外,在以下,PMMA係成為甲基丙烯酸甲酯之均聚物之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
使用之電漿離子注入裝置、水蒸氣透過率測定裝置和測定條件、可見光透過率測定裝置及彎曲試驗之方法以及藉由XPS而造成之氣體障蔽層之表層部之元素分析之測定裝置係正如以下。此外,使用之電漿離子注入裝置係使用外部電場而注入離子之裝置。
(藉由XPS而造成之元素分析)
氣體障蔽層之表層部之原子存在比例之測定係使用X射線光電子分光分析裝置(XPS: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藉由下列顯示之測定條件而進行測定。
測定裝置:「PHI Quantera SXM」、ulvac-phi公司製
X射線來源:A1Kα
X射線束徑:100μm
電力值:25W
電壓:15Kv
取出角度:45°
真空度:5.0×10-8Pa
(電漿離子注入裝置)
RF電源:日本電子公司製、型號「RF」56000
高電壓脈衝電源:栗田製作所公司製、「PV-3-HSHV-0835」
(水蒸氣透過率之測定)
氣體透過率測定裝置:在水蒸氣透過率為0.01g/m2/day以上之時,使用LYSSY公司製之「L89-500」,在水蒸氣透過率未滿0.01g/m2/day之時,使用TECHNOLOX公司製之「deltaperm」。
測定條件:相對濕度90%、40℃
(可見光線透過率、混濁度之測定)
可見光透過率測定裝置:島津製作所公司製、「UV-3101PC」
測定波長:550nm
(彎曲試驗)
以得到之成形體之離子注入面(比較例1係包含全氫化聚矽氨烷之層側,比較例4係氮化矽膜側。)作為外側,在中央部分彎曲一半而以層壓速度5m/min、溫度23℃之條件來通過層壓機(FUJIPLA公司製、「LAMIPACKER LPC1502」)之2條之壓輥間之後,藉由顯微鏡而觀察(100倍)彎曲之部分,觀察有無破裂之發生。評價以沒有看到破裂發生之狀態,來作為「無」,以看到破裂發生之狀態,來作為「有」。
此外,測定在彎曲試驗前後之水蒸氣透過率。
(塗佈液安定性之確認)
關於包含全氫化聚矽氨烷和樹脂之混合液而言,評價以在混合後、6小時以內來進行凝膠化而不可能成膜之狀態,來作為安定性之「不良」,以無進行凝膠化而可能成膜之狀態,來作為安定性之「良好」。
(實施例1)
在作為基材層之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薄膜(三菱樹脂公司製、「PET38T-100」、厚度38μm;在以下,稱為「PET薄膜」。),塗佈以成為聚矽氨烷化合物之全氫化聚矽氨烷來作為主成分之塗佈劑(日本Clariant公司製、「AQUAMICA NL110-20」)和成為丙烯系樹脂之PMMA(Aldrich公司製、Mw=120,000)之二噁烷溶液之混合液,在120℃加熱2分鐘,在PET薄膜上,形成包含全氫化聚矽氨烷和PMMA之厚度150nm(膜厚)之層,得到成形物。
PMMA之添加量係以全固態成分(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合計量)作為100質量%而成為0.1質量%[PMMA:全氫化聚矽氨烷=0.1:99.9(質量比)]。
接著,在前述成形物之包含全氫化聚矽氨烷和PMMA之層之表面,使用圖1所示之電漿離子注入裝置,藉由以下所示之條件而對於氬(Ar)進行電漿離子注入,製作成形77體1。
(電漿離子注入之條件)
‧電漿生成氣體:氬
‧氣體流量:100sccm
‧工作比:0.5%
‧重複頻率:1000Hz
‧施加電壓:-10kV
‧RF電源:頻率13.56MHz、施加電力1000W
‧處理室之內壓:0.2Pa
‧脈衝幅寬:5μsec
‧處理時間(離子注入時間):5分鐘
‧搬送速度:0.2m/分鐘
(實施例2)
除了在實施例1,PMMA之添加量並非全固態成分之0.1質量%而成為1質量%[PMMA:全氫化聚矽氨烷=1:99(質量比)]以外,其餘係相同於實施例1而製作成形體2。
(實施例3)
除了在實施例1,PMMA之添加量並非全固態成分之0.1質量%而成為10質量%[PMMA:全氫化聚矽氨烷=10:90(質量比)]以外,其餘係相同於實施例1而製作成形體3。
(實施例4)
除了在實施例1,PMMA之添加量並非全固態成分之0.1質量%而成為30質量%[PMMA:全氫化聚矽氨烷=30:70(質量比)]以外,其餘係相同於實施例1而製作成形體4。
(實施例5)
除了在實施例1,PMMA之添加量並非全固態成分之0.1質量%而成為40質量%[PMMA:全氫化聚矽氨烷=40:60(質量比)]以外,其餘係相同於實施例1而製作成形體5。
(實施例6)
除了在實施例1,PMMA之添加量並非全固態成分之0.1質量%而成為50質量%[PMMA:全氫化聚矽氨烷=50:50(質量比)]以外,其餘係相同於實施例1而製作成形體6。
(實施例7)
除了在實施例1,PMMA之添加量並非全固態成分之0.1質量%而成為60質量%[PMMA:全氫化聚矽氨烷=60:40(質量比)]以外,其餘係相同於實施例1而製作成形體7。
(實施例8)
除了在實施例1,PMMA之添加量並非全固態成分之0.1質量%而成為70質量%[PMMA:全氫化聚矽氨烷=70:30(質量比)]以外,其餘係相同於實施例1而製作成形體8。
(實施例9)
除了在實施例6,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異丁酯(Aldrich公司製、Mw=120,000),來取代PMMA以外,其餘係相同於實施例6而製作成形體17。
(實施例10)
除了在實施例6,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環己酯(Aldrich公司製、Mw=65,000),來取代PMMA以外,其餘係相同於實施例6而製作成形體18。
(比較例1)
除了不進行離子注入以外,其餘係相同於實施例6而製作成形體。也就是說,在PET薄膜上,形成包含全氫化聚矽氨烷和PMMA之層,以這個作為成形體9。
(比較例2)
除了在實施例1,不使用全氫化聚矽氨烷以外,其餘係相同於實施例1而製作成形體。也就是說,除了PMMA之添加量並非全固態成分之0.1質量%而成為100質量%[PMMA:全氫化聚矽氨烷=100:0(質量比)]以外,其餘係相同於實施例1而製作成形體10。
(比較例3)
除了在PET薄膜上,不形成包含全氫化聚矽氨烷和PMMA之層以外,其餘係相同於實施例1而製作成形體。也就是說,在PET薄膜之表面,藉由相同於實施例1之同樣條件而對於氬(Ar)進行電漿離子注入,製作成形體11。
(比較例4)
在PET薄膜,藉由濺鍍法而形成厚度60nm之氮化矽(SiN)膜,製作成形體12。
(比較例5)
除了在實施例6,使用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A:DIC公司製、PANDEX T5265M),來取代PMMA以外,其餘係相同於實施例6而製作成形體13。
(比較例6)
除了在實施例6,使用聚乙烯(樹脂B:日本聚乙烯公司製、Kernel KJ640T),來取代PMMA以外,其餘係相同於實施例6而製作成形體14。
(比較例7)
除了在實施例6,使用聚碳酸酯(樹脂C:Aldrich公司製),來取代PMMA以外,其餘係相同於實施例6而製作成形體15。
(參考例1)
除了在實施例1,不使用PMMA以外,其餘係相同於實施例1而製作成形體。也就是說,除了PMMA之添加量並非全固態成分之0.1質量%而成為0質量%[PMMA:全氫化聚矽氨烷=0:100(質量比)]以外,其餘係相同於實施例1而製作成形體16。
就在實施例1~10、比較例1~7及參考例1得到之成形體1~18而言,將丙烯系樹脂之添加量(質量%;在表1中,表記為「%」。)、注入之離子種(在表1中,表記為「離子注入」。)以及形成於PET上之層之膜厚(nm),歸納於表1。此外,在表1中,比較例4之「註1」係表示在PET薄膜,藉由濺鍍法而形成厚度60nm之氮化矽(SiN)膜,製作成形體12。
此外,就在實施例1~10、比較例2、3及參考例1得到之成形體1~8、10、11、16、17、18而言,藉由使用X射線光電子分光分析裝置(ulvac-phi公司製),進行由表面開始至10nm附近之元素分析測定,而確認分別注入各個之離子。將測定之結果,顯示於下列之表1。在表1中,氣體障蔽層之表層部之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和矽原子之存在比例(%)係在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和矽原子之合計成為100時之各原子之存在比例。
(塗佈液之安定性試驗)
接著,就實施例1~10、比較例1、2、5~7及參考例1而言,實施包含全氫化聚矽氨烷和樹脂之混合液之塗佈液安定性試驗。將結果,顯示於下列之表2。
(全光線透過率‧混濁度之測定)
就在實施例1~10、比較例1~4、6及參考例1得到之成形體1~12、14、16、17、18而言,測定全光線透過率‧混濁度。將結果,顯示於下列之表2。
(彎曲試驗)
此外,就成形體1~12、14、16、17、18而言,進行彎曲試驗,確認有無破裂之發生。將結果顯示於表2。
(水蒸氣透過率)
此外,就彎曲試驗前後之成形體1~12、14、16、17、18而言,測定水蒸氣透過率(g/m2/day)。將結果顯示於表2。
由表2而得知:在實施例1~10,包含全氫化聚矽氨烷和樹脂之混合液之塗佈液安定性呈良好,得到之成形體1~8、17、18係比起比較例1~3、6之成形體9~11、14,還使得水蒸氣透過率變小,具有高度之氣體障蔽性。此外,可見光線透過率也變高,混濁度值也變小,透明性呈良好。在比較例5及7,塗佈液安定性係變差,無法得到成形體。
此外,得知:實施例1~10之成形體1~8、17、18係在彎曲試驗後,並無看到破裂之發生,水蒸氣透過率也仍然變小,耐彎曲性呈良好。
1a、1c...薄膜狀成形物
1b、1d...薄膜狀成形體
2a、2b...旋轉罐
3a、3b...捲出壓輥
4...電漿放電用電極
5a、5b...捲繞壓輥
6a、6b...送出用壓輥
7a、7b...脈衝電源
9a、9b...高電壓脈衝
10a、10b...氣體導入口
11a、11b...處理室
13...中心軸
15...高電壓輸入端子
20a、20b...渦輪分子幫浦
圖1(a)、(b)係顯示使用於本發明之電漿離子注入裝置之概略構造之圖。
圖2係顯示使用於本發明之電漿離子注入裝置之概略構造之圖。
1a...薄膜狀成形物
1b...薄膜狀成形體
2a...旋轉罐
3a...捲出壓輥
4...電漿放電用電極
5a...捲繞壓輥
6a...送出用壓輥
7a...脈衝電源
9a...高電壓脈衝
10a...氣體導入口
11a...處理室
13...中心軸
15...高電壓輸入端子
20a...渦輪分子幫浦

Claims (13)

  1. 一種成形體,具有基材層與氣體障蔽層,其特徵在於:該氣體障蔽層係至少具有由包含碳原子、氧原子和矽原子之材料而構成之表層部,該表層部之碳原子相對於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和矽原子之整體存在量之存在比例係超過0%而70%以下,氧原子之存在比例係10%以上而70%以下,氮原子之存在比例係超過0%而35%以下,矽原子之存在比例係20%以上而55%以下;該基材層之素材係聚醯亞胺、聚醯胺、聚醯胺醯亞胺、聚苯撐醚、聚醚酮、聚醚醚酮、聚烯烴、聚酯、聚碳酸酯、聚碸、聚醚碸、聚苯撐硫醚、聚芳基化物、丙烯系樹脂、環烯烴系聚合物或芳香族系聚合物。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成形體,其中,前述氣體障蔽層係包含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層,在40℃、相對濕度90%氣氛下之水蒸氣透過率係1g/m2/day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成形體,其中,丙烯系樹脂之含有量係相對於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合計量而成為0.1質量%以上、70質量%以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成形體,其中,前述氣體障蔽層係具有在包含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層來注入離子而得到之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成形體,其中,前述離子係由氫、氮、氧、氬、氦、氖、氙、氪、矽化合物和烴而 組成之群組來選出之至少一種氣體而進行離子化。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成形體,其中,在前述包含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層,具有藉由電漿離子注入法而注入離子來得到之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成形體,其中,前述聚矽氨烷化合物係全氫化聚矽氨烷。
  8. 一種成形體之製造方法,製造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成形體,其特徵在於:具有在表面部具有包含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層之成形物之前述包含聚矽氨烷系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層之表面部,來注入離子之製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成形體之製造方法,其中,具有:在表面部具有包含聚矽氨烷系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層之成形物之前述包含聚矽氨烷系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層之表面部,來注入由氫、氮、氧、氬、氦、氙、氖、氪、矽化合物和烴而組成之群組來選出之至少一種氣體之離子之製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成形體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注入離子之製程係藉由電漿離子注入法而注入離子之製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成形體之製造方法,其中,在表面部具有包含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層且沿著一定方向來搬送長尺狀成形物同時前述 包含聚矽氨烷化合物和丙烯系樹脂之層,來注入離子。
  12. 一種電子裝置用元件,由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成形體而組成。
  13.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電子裝置用元件。
TW100126543A 2010-08-20 2011-07-27 A molded body,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 electronic device element,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WI5358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85633 2010-08-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1668A TW201221668A (en) 2012-06-01
TWI535871B true TWI535871B (zh) 2016-06-01

Family

ID=45605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6543A TWI535871B (zh) 2010-08-20 2011-07-27 A molded body,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 electronic device element,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556513B2 (zh)
EP (1) EP2607412A4 (zh)
JP (1) JP5750441B2 (zh)
KR (1) KR101825930B1 (zh)
CN (1) CN103249767B (zh)
TW (1) TWI535871B (zh)
WO (1) WO20120233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6163B (zh) * 2012-03-06 2018-06-11 Lintec Corp 氣體阻隔薄膜層積體、黏合薄膜以及電子元件
WO2013175911A1 (ja) * 2012-05-21 2013-11-28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スバリアシートおよびガスバリア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KR20160103807A (ko) 2015-02-25 2016-09-02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유도결합 플라즈마 화학기상증착 장치
WO2017099239A1 (ja) * 2015-12-11 2017-06-1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45903A (ja) 1983-12-29 1985-08-01 Toa Nenryo Kogyo Kk 無機ポリシラザン及びその合成方法
JPS62220330A (ja) 1986-03-24 1987-09-28 東洋メタライジング株式会社 帯電防止性ガスバリアフイルム
JP2507714B2 (ja) 1986-09-24 1996-06-19 東然株式会社 新規ポリチタノシラザ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4842941A (en) 1987-04-06 1989-06-2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for forming abrasion-resistant polycarbonate articles, and articles of manufacture produced thereby
JP2613787B2 (ja) 1987-08-13 1997-05-28 財団法人石油産業活性化センター 無機シラザン高重合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用途
JP2760555B2 (ja) 1988-03-24 1998-06-04 東燃株式会社 ポリボロシラザ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700233B2 (ja) 1988-12-26 1998-01-19 財団法人石油産業活性化センター 共重合シラザ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H02195024A (ja) 1989-01-20 1990-08-01 Zeller Corp 自在継手の可撓性内部密封部材
JP3042537B2 (ja) 1990-06-30 2000-05-15 東燃株式会社 改質ポリシラザ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143747A (en) 1991-02-12 1992-09-01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Die improved tooling for metal working
JP3283276B2 (ja) 1991-12-04 2002-05-20 東燃ゼネラル石油株式会社 改質ポリシラザ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5185568A (ja) 1992-01-14 1993-07-27 Diafoil Co Ltd 液晶表示パネル用フィルム
JPH05238827A (ja) 1992-02-26 1993-09-17 Tonen Corp コーティング用組成物及びコーティング方法
DE69305794T2 (de) 1992-07-10 1997-06-12 Asahi Glass Co Ltd Transparenter, leitfähiger Film und Target und Material zur Gasphasenabscheidung für seine Herstellung
JPH0664105A (ja) 1992-08-12 1994-03-08 Mitsui Toatsu Chem Inc ガスバリヤー性透明導電性積層体
JP3453805B2 (ja) 1992-09-11 2003-10-06 旭硝子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膜
JPH06122852A (ja) 1992-10-09 1994-05-06 Tonen Corp コーティング用組成物及びコーティング方法
FR2701256B1 (fr) 1993-02-08 1995-04-28 Europ Propulsion Procédé d'obtention d'un matériau céramique à base de Sialon par réduction d'un précurseur aluminosilicaté et application à la formation de revêtement céramique sur un substrat réfractaire.
JP3307471B2 (ja) 1993-02-24 2002-07-24 東燃ゼネラル石油株式会社 セラミックコーティング用組成物及びコーティング方法
JP3385060B2 (ja) 1993-04-20 2003-03-10 東燃ゼネラル石油株式会社 珪素−窒素−酸素−(炭素)−金属系セラミックス被覆膜の形成方法
JP3414488B2 (ja) 1994-04-28 2003-06-09 東燃ゼネラル石油株式会社 透明な有機/無機ハイブリッド膜の製造方法
JPH0845452A (ja) 1994-08-01 1996-02-16 Takamisawa Denki Seisakusho:Kk イオンバランス測定装置およびその測定方法
US5907382A (en) 1994-12-20 1999-05-2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ransparent conductive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3515255B2 (ja) * 1994-12-20 2004-04-05 株式会社東芝 透明導電性基板、透明導電性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JP3484550B2 (ja) 1994-12-22 2004-01-0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レトルト包装用フィルム
JPH0910687A (ja) 1995-03-31 1997-01-14 Tonen Corp SiO2系セラミックス被覆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3489269B2 (ja) 1995-04-28 2004-01-19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ガス遮断性透明包装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70828B2 (ja) 1995-07-13 2008-04-02 Azエレクトロニック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シリカ質セラミックス形成用組成物、同セラミックスの形成方法及び同セラミックス膜
JP3562065B2 (ja) 1995-10-30 2004-09-08 日新電機株式会社 高ガスバリア性高分子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965629A (en) * 1996-04-19 1999-10-12 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cess for modifying surfaces of materials, and materials having surfaces modified thereby
CN100405530C (zh) 1996-05-15 2008-07-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薄膜器件的制造方法
WO1998036016A1 (fr) 1997-02-14 1998-08-20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Composes polyalcoxysiloxane, procede de production de ceux-ci et composition de revetement les contenant
JP4144042B2 (ja) 1997-03-06 2008-09-03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ガス遮断性プラスチック包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019334B2 (ja) 1997-03-07 2007-12-12 東レ株式会社 ガスバリア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
JP3951348B2 (ja) 1997-03-14 2007-08-01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ガス遮断性及びフレキシビリティーに優れた積層体
US6194328B1 (en) 1998-12-09 2001-02-27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H2 diffusion barrier formation by nitrogen incorporation in oxide layer
JP3484094B2 (ja) 1999-02-26 2004-01-06 グンゼ株式会社 シリカ被覆プラスティック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05241B2 (ja) 1999-03-04 2009-01-0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積層体
US20060017162A1 (en) 1999-03-12 2006-01-26 Shoji Seta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US6849923B2 (en) 1999-03-12 2005-02-0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JP4270632B2 (ja) 1999-03-12 2009-06-03 株式会社東芝 ドライエッチングを用いた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0340166A (ja) 1999-05-27 2000-12-08 Sony Corp 成膜方法及び成膜物
JP2000338901A (ja) 1999-06-01 2000-12-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ディスプレイ基板の製造方法
JP3555928B2 (ja) 1999-07-12 2004-08-18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表面改質方法及び表面改質装置
DE19940858A1 (de) * 1999-08-27 2001-03-01 Basf Coatings Ag Sol-Gel-Überzug für einschichtige oder mehrschichtige Lackierungen
JP2001119051A (ja) 1999-10-19 2001-04-2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ル用裏面保護シ−ト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ル
JP3517749B2 (ja) 1999-11-26 2004-04-12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表面改質装置
JP2001220509A (ja) 2000-02-07 2001-08-14 Shin Etsu Chem Co Ltd 硬化性組成物
US6416817B1 (en) 2000-03-03 2002-07-09 Dow Corning Sa Barrier coatings having bis-silanes
JP2002018246A (ja) 2000-07-07 2002-01-22 Sony Corp バリア膜
JP5291275B2 (ja) 2000-07-27 2013-09-18 有限会社コンタミネーション・コントロール・サービス コーティング膜が施された部材及びコーティング膜の製造方法
US6665033B2 (en) 2000-11-30 2003-12-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orming alignment layer by ion beam surface modification
TW570876B (en) 2001-05-11 2004-01-11 Toyo Seikan Kaisha Ltd Silicon oxide film
GB0113751D0 (en) 2001-06-06 2001-07-25 Dow Corning Surface treatment
JP4669631B2 (ja) 2001-06-18 2011-04-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印刷回路及びフレキシブル配線のパターンニング方法
JP2003118029A (ja) 2001-10-16 2003-04-23 Asahi Glass Co Ltd ガスバリヤ性有機基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03154596A (ja) 2001-11-22 2003-05-27 Nitto Denko Corp 透明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透明導電性電極基材、表示素子、太陽電池又は面状発光体
US20030228475A1 (en) 2002-04-18 2003-12-11 Minoru Komada Barrier film and laminated material, container for wrapping and image display medium using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barrier film
JP2003347570A (ja) 2002-05-27 2003-12-05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太陽電池用裏面保護シート
US7015640B2 (en) 2002-09-11 2006-03-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iffusion barrier coatings having graded compositions and device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7449246B2 (en) 2004-06-30 2008-11-1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Barrier coatings
JP2004107541A (ja) 2002-09-19 2004-04-0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有機変性層状珪酸塩を含有する重合体組成物、フィルム、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た基板及び画像表示素子
JP4185341B2 (ja) 2002-09-25 2008-11-2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多層バリア膜構造、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パネル及び製造方法
US7288311B2 (en) * 2003-02-10 2007-10-30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Barrier film
JP2004322489A (ja) 2003-04-25 2004-11-18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ガスバリア基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352966A (ja) 2003-05-28 2004-12-16 Dengiken:Kk 電気・電子絶縁シート
JP2005088431A (ja) 2003-09-18 2005-04-0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バリア性フィルム
JP2005104025A (ja) 2003-09-30 2005-04-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ガスバリア性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素子
JP2005119155A (ja) 2003-10-17 2005-05-1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ガスバリア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119160A (ja) 2003-10-17 2005-05-1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ガスバリア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A2543666A1 (en) 2003-10-31 2005-05-12 Ventracor Limited Plasma immersion ion implantation using conductive mesh
JP4531380B2 (ja) 2003-12-15 2010-08-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ガスバリア性シート
DE102004004177B4 (de) 2004-01-28 2006-03-02 AxynTeC Dünnschichttechnik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ünner Schichten sowie dessen Verwendung
JP4852822B2 (ja) 2004-02-17 2012-01-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バリア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積層材
JP4494824B2 (ja) 2004-02-24 2010-06-30 株式会社クラレ 表示装置用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6052376A (ja) * 2004-02-27 2006-02-23 Lintec Corp 高分子成形体の製造方法、高分子成形体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JP5039907B2 (ja) 2004-03-09 2012-10-03 エグザテック・リミテッド・ライアビリティー・カンパニー 非平面状基体のためのプラズマ被覆装置
KR20070012553A (ko) 2004-05-14 2007-01-25 다우 코닝 도레이 캄파니 리미티드 오가노폴리실록산 수지 경화물로 이루어진 독립 필름, 이의제조방법 및 적층 필름
US20050287307A1 (en) 2004-06-23 2005-12-29 Varian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Associates, Inc. Etch and deposition control for plasma implantation
US20090110892A1 (en) 2004-06-30 2009-04-3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king a graded barrier coating
JP2006035737A (ja) 2004-07-29 2006-02-09 Teijin Ltd ディスプレイ用に適したガスバリア性高分子積層フィルム
CA2575885A1 (en) 2004-08-03 2006-02-16 Chemetall Gmbh Method for protecting a metal surface by means of a corrosion-inhibiting coating
JP2006070238A (ja) 2004-08-05 2006-03-16 Lintec Corp 高分子フィルムの連続的表面改質方法、連続的表面改質装置および表面部にイオン注入層が形成された高分子フィルム
JP2006123307A (ja) 2004-10-28 2006-05-1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ガスバリア性積層体
JP2006123306A (ja) 2004-10-28 2006-05-1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ガスバリア性積層体
US20080096014A1 (en) 2004-12-13 2008-04-24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Craze Resistant Plastic Article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JP2006192858A (ja) 2005-01-17 2006-07-2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バリア性フィルム
EP1852522B1 (en) 2005-02-22 2013-04-24 Toyo Seikan Kaisha, Ltd. Vapor deposited film by plasma cvd method
JP4624152B2 (ja) 2005-03-24 2011-02-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ガスバリア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素子
JP2007022075A (ja) 2005-06-14 2007-02-01 Asahi Kasei Corp 層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042616A (ja) 2005-06-29 2007-02-15 Asahi Kasei Corp 発光素子及び表示デバイス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US7341766B2 (en) 2005-07-29 2008-03-11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Gas barrier clear film, and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using the same
JP2007065644A (ja) 2005-08-03 2007-03-15 Asahi Kasei Corp ディスプレイ用基板及びディスプレイ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US20090139564A1 (en) 2005-09-30 2009-06-04 Toray Industries , Inc., A Corporation Sealing Film for Photovoltaic Cell Module and Photovoltaic Module
US20090130463A1 (en) 2005-10-05 2009-05-21 John Dean Albaugh Coated Substrates and Methods for their Preparation
JP2007237588A (ja) * 2006-03-09 2007-09-20 Kyodo Printing Co Ltd 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283726A (ja) 2006-04-20 2007-11-01 Bridgestone Corp 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015500A (ja) 2006-06-09 2008-01-24 Fujifilm Corp 偏光板用保護フィルム
JP4725735B2 (ja) 2006-08-25 2011-07-13 Jsr株式会社 ガスバリア用シリカ膜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4830733B2 (ja) 2006-09-07 2011-12-0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ガスバリア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174792A (ja) 2007-01-18 2008-07-31 Plasma Ion Assist Co Ltd フッ素系合成樹脂の親水化改質方法及びその物品
JPWO2008096616A1 (ja) 2007-02-05 2010-05-2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透明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08096617A1 (ja) 2007-02-06 2010-05-2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透明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及び透明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8204683A (ja) 2007-02-19 2008-09-0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JP2008235165A (ja) 2007-03-23 2008-10-02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透明導電膜を有するロール状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4917943B2 (ja) 2007-03-30 2012-04-18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スバリ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4917942B2 (ja) 2007-03-30 2012-04-18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高平滑ガスバリア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78297B2 (ja) 2007-04-25 2012-07-1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ガスバリアフィルム
US8101288B2 (en) 2007-06-11 2012-01-24 Fujifilm Corporation Gas barrier film and orga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09110897A (ja) 2007-11-01 2009-05-21 Toray Ind Inc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JP4969479B2 (ja) 2008-02-20 2012-07-04 尾池工業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膜付基板の製造方法
KR101445878B1 (ko) 2008-04-04 2014-09-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보호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봉지 재료
JP2009252574A (ja) * 2008-04-08 2009-10-29 Toyota Industries Corp El装置
JP5551885B2 (ja) 2008-05-01 2014-07-16 日揮触媒化成株式会社 低誘電率シリカ系被膜の形成方法及び該方法から得られる低誘電率シリカ系被膜
JP5650109B2 (ja) * 2008-06-30 2015-01-07 コーロン インダストリーズ インク プラスチック基板およびこれを含む素子
KR101502202B1 (ko) * 2008-08-19 2015-03-12 린텍 가부시키가이샤 성형체, 그 제조 방법, 전자 디바이스 부재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JP5305476B2 (ja) 2008-08-29 2013-10-02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酸化ケイ素薄膜または酸窒化ケイ素化合物薄膜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の方法で得られる薄膜
CN102245379B (zh) 2008-12-12 2015-06-24 琳得科株式会社 叠层体、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构件和电子设备
JP5566130B2 (ja) * 2009-02-26 2014-08-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KR101526134B1 (ko) * 2009-03-17 2015-06-04 린텍 가부시키가이샤 성형체, 그 제조 방법, 전자 디바이스 부재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TWI522404B (zh) 2009-03-26 2016-02-21 Lintec Corp A molded body,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 electronic device element,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WO2010134611A1 (ja) 2009-05-22 2010-11-25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成形体、その製造方法、電子デバイス用部材及び電子デバイス
KR101489551B1 (ko) 2009-05-22 2015-02-03 린텍 가부시키가이샤 성형체, 그 제조 방법, 전자 디바이스용 부재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JP5612277B2 (ja) 2009-06-16 2014-10-22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及び電子デバイス用部材
CN102811853B (zh) 2010-03-31 2015-05-20 琳得科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性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透明导电性膜的电子器件
KR101886455B1 (ko) 2010-09-07 2018-08-07 린텍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점착 시트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07412A1 (en) 2013-06-26
KR101825930B1 (ko) 2018-02-06
KR20130111530A (ko) 2013-10-10
US20130202899A1 (en) 2013-08-08
JP5750441B2 (ja) 2015-07-22
CN103249767B (zh) 2015-05-06
WO2012023389A1 (ja) 2012-02-23
JPWO2012023389A1 (ja) 2013-10-28
US9556513B2 (en) 2017-01-31
TW201221668A (en) 2012-06-01
EP2607412A4 (en) 2014-04-30
CN103249767A (zh) 2013-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56692B1 (ja) 成形体、その製造方法、電子デバイス用部材及び電子デバイス
TWI543868B (zh) A laminated body,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laminated body, an electronic device member,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WI477392B (zh) A molded body,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 electronic device element,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JP5808747B2 (ja) 成形体、その製造方法、電子デバイス用部材及び電子デバイス
KR101474090B1 (ko) 성형체, 그 제조 방법, 전자 디바이스용 부재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TWI457235B (zh) A gas barrier film,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 electronic device element,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WI546190B (zh) A molded body,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 electronic device element,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WI546195B (zh) A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 electronic device member,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WI488894B (zh) A molded body,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 electronic device element,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WI478966B (zh) A molded body,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 electronic device element,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WI535871B (zh) A molded body,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 electronic device element,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WI552168B (zh) A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 electronic device member,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WI522404B (zh) A molded body,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 electronic device element,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WI478816B (zh) A molded body,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 electronic device element,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17986658A (zh) 阻气膜及阻气膜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