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98586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98586A CN110798586A CN201911098602.4A CN201911098602A CN110798586A CN 110798586 A CN110798586 A CN 110798586A CN 201911098602 A CN201911098602 A CN 201911098602A CN 110798586 A CN110798586 A CN 1107985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cpu20
- electronic camera
- pairing
-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8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7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08 change requ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887 fac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2 fr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31 aggre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646 color ton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91 image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331 nos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49—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photographic apparatus, e.g. a photographic printer or a projector
- H04N1/00251—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photographic apparatus, e.g. a photographic printer or a projector with an apparatus for taking photographic images, e.g. a camera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5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ill image data
- G06F16/58—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 G06F16/583—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using metadata automatically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2—Control of parameters via user interfa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1—Transmitting camera control signals through networks, e.g. control via the Interne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0—Arrangement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e.g. multiple cameras in TV studios or sports stadiu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 H04N5/772—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th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the television camera being placed in the same enclos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07—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static stores, e.g. stora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memor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4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 H04N9/8205—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colour video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13—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connected apparatus by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4—Digital still camer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具备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部、以及根据外部设备的容量和电子设备的容量中的至少一方来通过通信部向外部设备进行指示的控制部。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1/052282,国家申请号为 201180010168.5、申请日为2011年2月3日、发明名称为“电子设备、摄像装置、图像再现方法、图像再现程序、记录有图像再现程序的记录介质以及图像再现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提出了一种成对进行动作的摄影机(例如专利文献1、2),并提出了利用摄影机的闪光灯的发光来进行配对的技术。
另外,已知有由多个摄影机进行联合摄影的摄影机系统(例如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334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8-08428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0080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存在如下问题:为了成对进行动作而必须使闪光灯发光,不适合于在禁止发光的室内、或在白天的室外中使用。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存在如下问题:不包含由双方的摄影机进行摄影的成对动作。
在专利文献3的摄影机系统中,没有公开对多台摄影机联合拍摄到的多个图像进行再现的方法,期望有效地再现联合拍摄到的多个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电子设备具备:通信部,其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以及控制部,其根据外部设备的容量和电子设备的容量中的至少一个,通过通信部对外部设备进行指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外部设备的容量包含电池的剩余容量和存储介质的空闲容量中的至少一个,控制部根据电池的剩余容量和存储介质的空闲容量中的至少一个来对外部设备进行指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电子设备的容量包含电池的剩余容量和存储介质的空闲容量中的至少一个,控制部根据上述电池的剩余容量和存储介质的空闲容量中的至少一个来对外部设备进行指示。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在第三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控制部使从外部设备发送来的数据存储在存储介质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在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具备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显示从外部设备发送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式,在第五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从外部设备发送的数据是图像数据,电子设备具备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根据在从外部设备接收图像数据时通信部的接收电平,对显示装置所显示的图像进行滤波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式,在第六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处理装置以随着接收电平变低而图像的模糊量变大的方式进行滤波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式,在第四至第七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通信部具备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该第一通信装置进行外部设备的容量的通信,该第二通信装置与该第一通信装置不同,对从外部设备发送的数据进行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电子设备具备:第一通信部,其通过与外部设备近距离通信、或者经由人体进行的通信,来进行与外部设备的配对;第二通信部,其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不同于第一通信部;以及控制部,其在通过第一通信部进行了与外部设备的配对的情况下,通过第二通信部对外部设备进行指示。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式,在第九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具备计时部,该计时部对进行了与外部设备的配对后的时间进行计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在第十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控制部在由计时部计时得到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间时,解除配对。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在第一至第十一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具备重力传感器,该重力传感器检测重力方向,具备决定部,该决定部根据重力传感器的输出,决定与外部设备的主从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式,摄像装置具备:摄像部,其获取图像数据;通信部,其与外部摄像装置之间进行通信;获取部,其通过通信部,获取由外部摄像装置设定的摄影条件作为多个外部摄像装置用的摄影条件;以及摄影控制部,其将由获取部获取到的外部摄像装置用的摄影条件中的、至少关于一部分不同的摄影条件设定为摄像装置用的摄影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式,在第十三方式的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摄影控制部将由获取部获取到的外部摄像装置用的摄影条件中的、至少关于一部分相同的摄影条件设定为摄像装置用的摄影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式,在第十三或第十四方式的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摄影条件是摄影光学系统的缩放比、快门速度、光圈值、感光度以及颜色调整处理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式,在第十五方式的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具备图像处理部,该图像处理部针对由摄像部获取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颜色调整处理,获取部获取由外部摄像装置设定的摄像光学系统的缩放比和颜色调整处理信息作为外部摄像装置用的摄影条件,摄影控制部设定为与由获取部获取到的外部摄像装置的摄像光学系统的缩放比不同的缩放比,并且控制图像处理部使其根据与由获取部获取到的外部摄像装置的颜色调整处理信息相同的颜色调整处理信息进行颜色调整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式,在第十六方式的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获取部将由外部摄像装置设定的摄像光学系统的缩放比和颜色调整信息相对应地进行获取来作为外部摄像装置用的摄影条件,摄影控制部将由获取部获取到的摄影光学系统的缩放比与设定的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缩放比进行比较,并控制图像处理部,使其根据与摄像光学系统的缩放比较小的一方相对应的颜色调整处理信息进行颜色调整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式,在第十五方式的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获取部获取由外部摄像装置设定的摄像光学系统的缩放比和快门速度来作为外部摄像装置用的摄影条件,摄影控制部设定为与由获取部获取到的外部摄像装置的摄像光学系统的缩放比不同的缩放比,并且设定为与由获取部获取到的外部摄像装置的快门速度相同的快门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式,在第十五方式的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获取部获取由外部摄像装置设定的摄像光学系统的缩放比和光圈值作为外部摄像装置用的摄影条件,摄影控制部设定为与由获取部获取到的外部摄像装置的光圈值不同的光圈值,并且设定为与由获取部获取到的外部摄像装置的光学系统的缩放比相同的缩放比。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式,在第十五方式的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获取部获取由外部摄像装置设定的摄像光学系统的缩放比和快门速度作为外部摄像装置用的摄影条件,摄影控制部设定为与由获取部获取到的外部摄像装置的快门速度不同的快门速度,并且设定为与由获取部获取到的外部摄像装置的光学系统的缩放比相同的缩放比。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式,摄像装置具备:摄像部,其获取图像数据;通信部,其与外部摄像装置之间进行通信;以及摄像控制部,其与外部摄像装置之间,通过通信进行规定的摄像处理,其中,摄像控制部包括辅助部,该辅助部根据与外部摄像装置的通信的内容,促进分幅以与外部摄像装置之间从不同的摄影方向拍摄同一被摄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式,在第二十一方式的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辅助部包括:脸部检测部,其根据来自摄像部的图像数据,检测脸部;以及摄影方向判断部,其根据检测出的脸部,判断拍摄该脸部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方式,在第十三至二十二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具备记录部,该记录部将由摄像部获取得到的图像数据记录到存储部,摄像控制部在与外部摄像装置之间建立了通信的期间,控制记录部使其针对由摄像装置获取得到的图像数据附加表示是在通信建立过程中拍摄得到的图像数据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四方式,摄像装置具备:摄像部,其进行摄像;通信部,其与进行摄像的其它摄像设备进行通信;请求部,其通过通信部,向其它的摄像设备进行摄影请求,并且向其它的摄影设备进行用于生成保存区域的保存区域生成请求,该保存区域保存至少根据摄影请求而由其它的摄影设备拍摄的图像;生成部,其与通过通信部进行的、来自其它的摄影设备的保存区域生成请求相关联地生成保存摄像部拍摄到的图像的保存区域;以及获取部,其通过通信部,获取保存在由其它的摄像设备根据保存区域生成请求生成的保存区域中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五方式,在第二十四方式的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获取部将获取到的图像保存到由生成部生成的保存区域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六方式,在第二十四或第二十五方式的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获取部在获取图像时,获取拍摄到该图像的时间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七方式,在第二十六方式的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具有显示部,该显示部显示图像,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将保存在保存区域中的图像按拍摄到该图像的时间序列顺序显示在显示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八方式,在第二十四至第二十六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具备:显示部,其显示图像;以及控制部,其将保存在保存区域的图像区分为由摄像部拍摄到的图像和由其它的摄像设备拍摄到的图像并在显示部进行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九方式,在第二十四至第二十六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具备:显示部,其显示图像;判断部,其判断保存在保存区域的图像是否为人物图像;以及控制部,其根据判断部的判断结果,使图像在显示部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方式,在第二十四至第二十六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具备:显示部,其显示上述图像;判断部,其判断保存在保存区域的图像是否为风景图像;以及控制部,其根据判断部的判断结果,使图像在显示部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一方式,在第二十四至第三十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具备选择部,在将当保存区域中保存有摄像部与其它的摄像设备大致同时刻拍摄到的多个图像时,该选择部选择某一方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二方式,在第三十一方式的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具备轮廓提取部,该轮廓提取部分别对大致同时刻拍摄到的多个图像进行解析来进行轮廓提取,选择部选择在大致同时刻拍摄到的多个图像中的由轮廓提取部提取的轮廓提取量多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三方式,在第三十一方式的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具备笑脸检测部,该笑脸检测部分别对在大致同时刻拍摄到的多个图像进行解析来检测笑脸程度,选择部选择在大致同时刻拍摄到的多个图像中的由笑脸检测部检测出的笑脸程度大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四方式,一种图像再现方法,其对由多个摄像装置拍摄并在各图像中记录有与摄影对象有关的信息和摄影时刻信息的多个图像进行再现,该图像再现方法执行以下处理:汇集处理,根据与摄影对象有关的信息和摄影时刻信息,将由多个摄像装置拍摄到的多个图像汇集成图像组;以及再现处理,按照摄影时刻信息,将包含在图像组中的多个图像按摄影时刻的顺序进行再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五方式,在第三十四方式的图像再现方法中,优选的是,再现处理在将包含在图像组中的多个图像内的由第一摄像装置拍摄到的图像按摄影时刻的顺序进行了再现之后,将由第二摄像装置拍摄到的图像按摄影时刻的顺序进行再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六方式,在第三十四方式的图像再现方法中,优选的是,包括判断处理,该判断处理判断包含在图像组中的多个图像是否为以人物为对象进行拍摄的图像,在上述判断处理中判断为是以人物为对象拍摄到的图像的情况下,再现处理在将包含在图像组中的多个图像内的由第一摄像装置拍摄到的图像按摄影时刻的顺序进行了再现之后,将由第二摄像装置拍摄到的图像按摄影时刻的顺序进行再现,在判断处理中判断为不是以人物为对象拍摄到的图像的情况下,将包含在图像组中的所有图像按摄影时刻的顺序进行再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七方式,在第三十四至第三十六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图像再现方法中,优选的是,包括选择处理,该选择处理在包含在图像组中的多个图像中存在多个大致同时刻拍摄到的图像的情况下,将这些图像内的某一个选择为再现图像,再现处理对通过选择处理选择的图像进行再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八方式,在第三十七方式的图像再现方法中,优选的是,包括轮廓提取处理,该轮廓提取处理对包含在图像组中的多个图像内的大致同时刻拍摄到的多个图像进行解析来进行轮廓提取,选择处理将在大致同时刻拍摄到的多个图像内的通过轮廓提取处理提取的轮廓提取量最多的图像选择为再现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九方式,在第三十七方式的图像再现方法中,优选的是,包括笑脸检测处理,该笑脸检测处理对包含在图像组中的多个图像内的大致同时刻拍摄到的多个图像进行解析来检测笑脸程度,选择处理将在大致同时刻拍摄到的多个图像内的通过笑脸检测处理检测出的笑脸程度最高的图像选择为再现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十方式,一种图像再现程序,其使计算机执行第三十四至第三十九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图像再现方法的所有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十一方式,一种记录介质,其记录有第四十方式的图像再现程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十二方式,一种图像再现装置,其具备:存储器,其记录第四十方式的图像再现程序;以及微计算机,其执行图像再现程序。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方式、第九方式所述的发明,无论室内室外都能够适当地进行成对动作。
另外,根据第三十四方式所述的发明,能够有效地连续再现由多个摄像装置联合拍摄到的多个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摄影机的框图。
图2是电子摄影机的后视图。
图3是例示操作菜单画面的图。
图4是例示配对实现条件设定画面的图。
图5是例示配对人物设定画面的图。
图6是说明使配对实现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例示上侧判断表的图。
图8是例示配对关闭计时器设定画面的图。
图9是例示登记摄影处理时的显示画面的图。
图10是例示“主机”的“文件夹显示”画面的图。
图11是例示“子机”的“文件夹显示”画面的图。
图12是表示缩略图一览显示例的图。
图13是例示“主机”所显示的直通图像的图。
图14是例示“子机”所显示的直通图像的图。
图15是例示“主机”所显示的直通图像的图。
图16是例示“子机”所显示的直通图像的图。
图17是例示在由CPU进行协作摄影1时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8是例示在由CPU进行协作摄影2时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9是例示在由CPU进行普通摄影时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0是例示左侧判断表的图。
图2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摄影机的图像再现程序的流程图。
图22是说明用于提供程序产品的设备的整体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摄影机1的结构例的框图。在图1中,电子摄影机1具备摄影光学系统11、摄像元件12、 AFE(Analog front end:模拟前端)电路13、图像处理电路14、扬声器驱动电路15、扬声器16、LCD监视器17、RAM 18、闪速存储器 19、CPU 20、存储卡接口(I/F)21、通信控制电路22、操作部件23、姿势传感器24、声音处理电路25、立体声麦克风26、照明装置28、电源电路29、以及镜头驱动电路30。
CPU 20、RAM 18、闪速存储器19、存储卡接口21、通信控制电路22、声音处理电路25、镜头驱动电路30、图像处理电路14、照明装置28、扬声器驱动电路15、以及LCD监视器17分别通过总线27进行连接。
摄影光学系统11由包括变焦镜头、聚焦镜头的多个镜头组构成,使被摄体像成像在摄像元件12的摄像面上。此外,为了使图1简单,而图示了摄影光学系统11作为单镜头。
摄像元件12由受光元件被二维排列在摄像面上而成的CMOS影像传感器等构成。摄像元件12对由摄影光学系统11成像得到的被摄体像进行光电转换来生成模拟图像信号。模拟图像信号被输入到 AFE电路13。
AFE电路13对模拟图像信号进行相关双采样、增益调整等模拟处理,并且将模拟处理后的图像信号变换为数字图像数据。数字图像数据被输入到图像处理电路14。图像处理电路14对数字图像数据实施各种图像处理(颜色插值处理、色调变换处理、轮廓强调处理、白平衡调整处理、图像压缩处理、图像解压缩处理等)。
扬声器驱动电路15根据从CPU 20发送的声音数据,生成例如操作音、提醒音、声音消息等声音再现信号。扬声器16根据声音再现信号进行声音再现。
LCD监视器17由液晶面板构成,根据来自CPU 20的指示来显示图像、操作菜单画面等。RAM 18被用作CPU 20的工作存储器。另外,RAM 18暂时存储由图像处理电路14进行的图像处理的前工序、后工序中的数字图像数据。闪速存储器19除了存储使CPU 20 执行的程序以外,还存储后述的参照用数据。
CPU 20是通过执行闪速存储器19所存储的程序来控制电子摄影机1所进行的动作的摄影控制部。CPU 20还进行AF(自动聚焦)动作控制、自动曝光(AE)运算。AF动作例如使用根据直通图像的对比度信息求出聚焦镜头(未图示)的聚焦位置的对比度检测方式。直通图像是指在摄影指示前由摄像元件12以规定的时间间隔(例如30帧/每秒) 重复获取的监视用图像。CPU 20还具备根据时钟信号对时刻进行计时的计时功能。
存储卡接口21具有连接器(未图示),在该连接器上连接存储卡等存储介质51。存储卡接口21进行针对所连接的存储介质51的数据写入、从存储介质51的数据读入。存储介质51由内置有半导体存储器的存储卡等构成。
通信控制电路22根据来自CPU 20的指示来控制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通信控制电路22具备无线通信电路,通过天线22a收发电波。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与具有与电子摄影机1相同结构的其它电子摄影机1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例子。此外,无线通信电路优选具备用于测量所接收的信号的强度、或进行信号的发送范围的控制的电路、例如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电路。
通信控制电路22还具备根据来自CPU 20的指示来通过人体进行通信的人体通信功能。具体来说,在电子摄影机1的壳体的上下左右面上分别将收发用电极22b~22e以露出的方式进行配设(图2)。电子摄影机1的使用者和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的使用者如下那样通过电子摄影机1,利用人体和人体间的电容耦合形成闭合电路,来以两个人体为天线进行电子摄影机1间的通信(日本再表2006/054706 号公报)。即,电子摄影机1的使用者和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的使用者各自以至少碰触一个收发用电极的方式单手握持电子摄影机1,两位使用者用没有握持电子摄影机1的另一只手相互握手来形成闭合电路。此外,通信控制部22也可以具备根据来自CPU 20的指示来通过线缆进行通信的有线通信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具有未图示的有线LAN端口等。
操作部件23包括后述的释放按钮23a、变焦开关23b、23c、十字开关23g、菜单开关23e等(图2)。操作部件23向CPU 20发送与模式切换操作、菜单选择操作等各操作相应的操作信号。
姿势传感器24例如检测重力方向,将检测信号发送到CPU 20。 CPU 20根据检测信号来判断电子摄影机1的姿势。具体来说,CPU 20 不仅判断电子摄影机1的纵位置、横位置,还判断是否上下颠倒。
声音处理电路25对由麦克风26收集到的声音信号进行放大,将放大后的信号由A/D转换电路(未图示)变换为数字声音数据。照明装置28是在夜间摄影时用于照明被摄体的装置。电源电路29根据来自CPU 20的指示向电子摄影机1内的各部分提供电池52的电压,并且检测电池52的电压,将表示检测电压的信号作为电池剩余容量信息发送到CPU 20。
镜头驱动电路30包括驱动焦点调节用马达(未图示)的电路以及驱动变焦调节用马达(未图示)的电路。焦点调节用马达使构成摄影光学系统11的聚焦镜头沿光轴方向前后移动来调节焦点。变焦调节用马达使构成摄影光学系统11的变焦镜头沿光轴方向前后移动来调节变倍比。镜头驱动电路30根据来自CPU 20的指示,分别驱动焦点调节用马达和变焦调节用马达。
电子摄影机1的CPU 20在与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两者具有相同的结构)之间建立了通信的状态下进行规定的协作处理。以后将在电子摄影机1与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之间建立通信从而能够执行规定的协作处理的状态也称为配对。能够执行规定的协作处理的状态是指在电子摄影机1与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之间能够相互收发与动作等有关的指令的状态。另外,协作处理并不特别地进行限定,但是作为例子包含如下的处理。例如,使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执行与电子摄影机1中的动作相同的动作、使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执行与电子摄影机1中的动作不同的动作、使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发送图像数据等信息的处理等。通常来说,电子摄影机1和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发送命令和数据,在接收到命令和数据的电子摄影机1向命令发送源的电子摄影机1回复并建立通信之后,根据满足后述的规定条件的情形而实现电子摄影机1的配对。此外,作为电子摄影机1与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之间的通信方式,例如列举有线通信、无线通信、人体通信等。另外,这些通信方式例如也可以在通信建立之前设为人体通信、在通信建立之后设为无线通信等适当地进行组合。
构成为进行上述配对的配对模式和不进行配对的普通模式能够进行切换。该模式切换例如可以根据模式开关23d的按下操作来进行切换、也可以在根据菜单开关23e的按下操作进行显示的“操作菜单”画面中进行切换。在本说明中,以在切换为配对模式的情况下由CPU 20进行的处理为中心进行说明。
<配对实现条件>
配对实现条件构成为能够从四个条件中进行选择。选择配对实现条件的操作在与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之间进行通信之前预先如下进行。
图2是电子摄影机1的后视图。在电子摄影机1的背面设置有 LCD监视器17、变焦开关23b(T)、变焦开关23c(W)、模式开关23d、菜单开关23e、删除开关23f、十字开关23g、以及确定开关23h。另外,在电子摄影机1的壳体上面设置有上述收发用电极22b。另外,在壳体下面设置有上述收发用电极22c。并且,在壳体右侧面设置有上述收发用电极22d,在壳体左侧面设置有上述收发用电极22d。
当菜单开关23e被进行按下操作时,CPU 20使LCD监视器17 显示图3所例示的“操作菜单”画面。在“操作菜单”中包含多个选择项目、例如“登记摄影”项目171、“配对实现条件设定”项目 172、“配对关闭计时器”项目173、以及“配对人物设定”项目174。当在显示“操作菜单”画面的过程中对十字开关23g沿上下方向进行按下操作时,CPU 20根据操作信号上下变更选择项目。此外,图 3例示了选择项目172被选择的状态。当在选择了“配对实现条件设定”项目172的状态下在确定方向(右确定)上对十字开关23g进行按下操作时,使LCD监视器17显示图4所例示的“配对实现条件设定”画面。
在图4中,作为“配对实现条件”,显示有四个选择项目、即“普通”项目176、“脸部识别”项目177、“握手”项目178、以及“摄影机接触”项目179。当在显示图4所例示的画面的过程中对十字开关23g沿上下方向进行按下操作时,CPU 20根据操作信号上下变更选择项目。此外,图4例示了选择项目176被选择的状态。当在确定方向(右确定)上对十字开关23g进行按下操作时,将在该时刻选择的项目设定为配对实现条件。
<普通>
在配对实现条件被设定为“普通”的情况下,CPU 20以与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之间的通信建立为条件实现配对。通信控制电路22 预先设定发送电力以在规定范围(例如10m)内进行无线通信。此外,该发送电力构成为能够预先通过菜单操作进行切换以根据来自CPU20的指示阶梯性地(例如3m、50cm、3cm)限制通信范围。
发送电力的切换也可以代替对通信控制电路22中的发送电力进行切换,而在将通信控制电路22中的发送电力保持固定的状态下对在通信控制电路22中判断有无接收时的判断阈值进行高低切换。在本实施方式中,任一种情况在两个电子摄影机1之间都是非接触的。
<脸部识别>
CPU 20具备检测直通图像中所包含的“脸部”并识别该“脸部”是否为规定人物的“脸部”的功能。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拍摄对方的“脸部”,因此识别“脸部”时的两个电子摄影机1之间是非接触的。脸部检测处理和脸部识别处理由于是公知技术,因此省略说明。在配对实现条件被设定为“脸部识别”的情况下,CPU 20 在建立与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之间的通信之后,以“脸部识别”为条件实现配对。在与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之间进行通信之前预先如下进行实现配对的识别人物的设定操作。
当在显示“操作菜单”画面(图3)的过程中选择了“配对人物设定”项目174的状态下在确定方向(右确定)上对十字开关23g进行按下操作时,CPU 20使LCD监视器17显示图5所例示的“配对人物设定”画面。CPU 20从记录(登记)在闪速存储器19内的所有参照用数据中读出“脸部”的缩略图像数据,并显示该缩略图像数据。参照用数据包含“脸部”的缩略图像数据和根据该图像数据生成的特征量数据。特征量数据在上述“脸部识别”中使用。在“脸部识别”中使用的参照用数据被预先记录(登记)在闪速存储器19内。稍后记述登记过程。
在图5中,分别显示了关于人物A、人物B以及人物C的“脸部”的缩略图像。在各缩略图像的左侧分别显示复选框。例如在缩略图像171的左侧显示复选框172。
当在显示“配对人物设定”画面的过程中在选择方向(上下方向) 上对十字开关23g进行按下操作时,根据操作信号使光标173的显示位置上下移动。在确定开关23h被进行了按下操作的情况下,CPU 20在由光标173包围的复选框内显示复选标记。当在复选框中显示了复选标记的状态下对确定开关23h进行按下操作时,CPU 20取消该复选框的复选标记。CPU 20将在“配对人物设定”画面中显示有复选标记的缩略图像的“脸部”设定为识别对象。
<握手>
在配对实现条件被设定为“握手”的情况下,CPU 20在与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之间建立通信之后,以通过上述人体通信进行的数据接收为条件实现配对。例如,通过如上所述那样建立了通信的电子摄影机1和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的双方的使用者进行握手(只要彼此的皮肤接触即可)时形成的闭合电路,电子摄影机1之间通过收发规定的数据来实现配对。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握手的情况下,两个电子摄影机1之间也是非接触的。
<摄影机接触>
在配对实现条件被设定为“摄影机接触”的情况下,CPU 20在与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之间建立了通信之后,以两个电子摄影机1 间的直接接触为条件实现配对。如上所述那样在电子摄影机1的壳体的上下左右的面上分别将收发用电极22b~22e以露出的方式进行配设(图2)。在电子摄影机1之间通过收发用电极22b~22e的任一个直接进行接触的情况下,与经由人体的人体通信时相比,由于闭合电路的阻抗较低,因此较大的电流流动。CPU 20通过通信控制电路 22检测该信号电流的产生,来判断电子摄影机1的彼此接触。此外,通信控制电路22构成为确定通过收发用电极22b~22e中的哪个电极进行了接触并通知给CPU20。
参照图6所例示的流程图说明被切换为配对模式的CPU 20实现配对的处理流程。是通过无线通信进行建立通信前的通信的例子。
电子摄影机1的CPU 20以及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的CPU当被切换为配对模式时分别启动进行图6的处理的程序。
在图6的步骤S11中,CPU 20进行通信请求并进入步骤S12。
CPU 20向通信控制电路22发送指示,以到达位于上述10m范围的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的发送电力发送通信请求命令。在步骤S12中, CPU 20判断有无针对通信请求的回复。CPU 20在通过通信控制电路 22接收到回复的情况下,将步骤S12判断为肯定并进入步骤S13。
CPU 20在未接收到回复的情况下将步骤S12判断为否定并进入步骤 S17。
在步骤S13中,CPU 20判断配对实现条件是否为“普通”。在配对实现条件被设定为“普通”的情况下,CPU 20将步骤S13判断为肯定并进入步骤S16。在配对实现条件未被设定为“普通”的情况下,CPU 20将步骤S13判断为否定并进入步骤S14。
在步骤S16中,CPU 20向通信控制电路22发送指示,使通信控制电路22向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发送确认信号,并且使对与作为发送目的地的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之间的配对实现次数进行计数的计数器递增1并进入步骤S27。确认信号是配对中的“主机”向“子机”发送的信号。在此,通过使上述通信请求包含通信请求侧的识别信息(例如,电子摄影机1的ID)、并使上述回复包含回复侧的识别信息(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的ID),来按ID对配对的实现进行管理。
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下确定“主机”和“子机”。在配对实现条件被设定为“普通”的情况下(将步骤S13判断为肯定),将最初发送(S11)通信请求的电子摄影机1设为配对中的“主机”,将响应于该通信请求进行了回复(S18)的电子摄影机1设为配对中的“子机”。在配对实现条件被设定为“脸部识别”的情况下(将步骤S15 判断为肯定),将进行了“脸部识别”的一方的电子摄影机1设为配对中的“主机”,将被“脸部识别”的一方的电子摄影机1设为配对中的“子机”。在配对实现条件被设定为“握手”的情况下(将步骤S23判断为肯定),将通过上述人体通信所形成的闭合电路最初发送了命令和数据的电子摄影机1设为配对中的“主机”,将接收到该命令和数据的电子摄影机1设为配对中的“子机”。稍后记述“摄影机接触”的情况下的“主机”和“子机”的确定。
在步骤S27中,CPU 20进行时刻同步并结束图6的处理。时刻同步例如通过使“子机”的时刻与“主机”的时刻一致来进行。具体来说,CPU 20向通信控制电路22发送指示,将时刻信息发送到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由此,能够通过将“主机”的时刻信息传送到“子机”来使两者的时刻相同。通过图6的处理的结束,在“主机”和“子机”的关系中配对实现。然后,被进行了时刻同步的“主机”和“子机”在配对实现后分别开始计时。CPU 20在配对实现过程中进行规定的处理。稍后记述配对实现过程中的处理。
在步骤S14中,CPU 20判断配对实现条件是否为“脸部识别”。在配对实现条件被设定为“脸部识别”的情况下,CPU 20将步骤S14 判断为肯定并进入步骤S15。在配对实现条件未被设定为“脸部识别”的情况下,CPU 20将步骤S14判断为否定并进入步骤S22。
在步骤S15中,CPU 20判断是否进行了“脸部识别”。CPU 20 在识别到已登记的脸部的情况下将步骤S15判断为肯定并进入步骤 S16,在未识别到已登记的脸部的情况下将步骤S15判断为否定并进入步骤S26。此外,CPU 20使LCD监视器17实时地再现显示“脸部识别”所使用的直通图像,并且在进行了“脸部识别”的情况下将表示该“脸部”的显示(例如包围“脸部”的框等)叠加显示在直通图像上。CPU 20在识别到多个“脸部”的情况下,例如选择最大的脸部(占据直通图像的比例最大的脸部)。
在步骤S22中,CPU 20判断配对实现条件是否为“握手”。在配对实现条件被设定为“握手”的情况下,CPU 20将步骤S22判断为肯定并进入步骤S23。在配对实现条件未被设定为“握手”的情况下,CPU 20将步骤S22判断为否定并进入步骤S24。
在步骤S23中,当从通信控制电路22发送表示通过人体通信接收到规定数据的信号时,CPU 20将步骤S23判断为肯定并进入步骤 S16。在没有从通信控制电路22发送表示通过人体通信进行的数据接收的信号的情况下,CPU 20将步骤S23判断为否定并进入步骤S26。此外,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当人体通信的闭合电路被形成时,发送表示可实现配对的数据。
在步骤S24中,CPU 20判断是否从通信控制电路22接收到了表示电子摄影机1彼此接触的信号。CPU 20当从通信控制电路22被输入表示电子摄影机1彼此接触的信号时,将步骤S24判断为肯定并进入步骤S25。CPU 20在未被输入表示彼此接触的信号的情况下,将步骤S24判断为否定并进入步骤S26。
在步骤S25中,CPU 20进行上侧判断处理。上侧判断是指在电子摄影机1彼此进行了接触的情况下哪个电子摄影机1位于上侧。
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将位于反重力方向的电子摄影机1设为“上”侧。
CPU 20根据基于来自姿势传感器24的检测信号的重力方向以及基于来自通信控制电路22的信号的接触电极信息,参照图7所例示的判断表来进行上侧判断。例如,以将电子摄影机1保持纵位置(将右侧面保持在下方)来在该右侧面以摄影机接触的方式接触到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的上面(正位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电子摄影机1的 CPU 20由于重力方向为收发电极22d侧且接触电极为该收发电极 22d,因此判断为“上”。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判断为“上”的一方设为配对中的“主机”,将判断为“下”的一方设为配对中的“子机”。另一方面,接触到上述电子摄影机1的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的CPU由于重力方向为收发电极22c侧(正位置)且接触电极为上面(该收发电极22d),因此判断为“下”。
判断为“上”的情况下的CPU 20将步骤S25判断为肯定并进入步骤S16。未判断为“上”的情况下的CPU 20将步骤S25判断为否定并进入步骤S20。进入步骤S20是因为作为“子机”等待接收来自“主机”的确认信号。
在步骤S26中,CPU 20判断是否超时。CPU 20在经过了规定的超时时间(例如一分钟)的情况下将步骤S26判断为肯定并返回到步骤S1,重复上述处理。CPU 20在未经过上述超时时间的情况下,将步骤S26判断为否定并返回到步骤S14,重复上述处理。
在将步骤S12判断为否定而进入的步骤S17中,CPU 20判断有无来自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的通信请求。在由通信控制电路22接收到通信请求命令的情况下,CPU 20将步骤S17判断为肯定并进入步骤S18。在没有由通信控制电路22接收到通信请求命令的情况下, CPU20将步骤S17判断为否定并返回到步骤S11。
在步骤S18中,CPU 20进行回复并进入步骤S19。例如CPU 20 向通信控制电路22发送指示,使通信控制电路22向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进行回复。在步骤S19中,CPU 20判断是否接收到表示接触的信号。CPU 20当从通信控制电路22被输入表示电子摄影机1彼此接触的信号时,将步骤S19判断为肯定并进入步骤S25,在未被输入表示彼此接触的信号的情况下,将步骤S19判断为否定并进入步骤S20。
在步骤S20中,CPU 20判断是否由通信控制电路22接收到了来自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的确认信号。CPU 20在接收到了确认信号的情况下将步骤S20判断为肯定,并且实现配对后进入步骤S28。CPU 20在未接收到确认信号的情况下将步骤S20判断为否定并进入步骤S21。
在步骤S28中,CPU 20进行时刻同步并结束图6的处理。时刻同步例如通过使时刻与从“主机”发送的时刻信息一致来进行。通过结束图6的处理,在“主机”和“子机”的关系中配对实现。
在步骤S21中,CPU 20判断是否超时。CPU 20在经过了规定的超时时间(例如一分钟)的情况下将步骤S21判断为肯定并返回到步骤S11,重复上述处理。CPU 20在未经过上述超时时间的情况下,将步骤S21判断为否定并返回到步骤S20,重复上述处理。此外,步骤S16中的确认信号的发送也可以在配对实现条件是“握手”的情况下通过人体通信发送。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实现的配对除了通过手动操作(例如通过模式开关23d的按下操作进行的配对模式解除)结束以外,还通过预先设定的关闭计时器自动结束。另外,也可以符合以下的(1)~(4)的情况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自动结束配对。
(1)存储介质51的空闲容量少于规定的空闲容量的情况。
(2)通过通信获取到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侧的存储介质51的空闲容量少于规定的空闲容量的意思的信息的情况。
(3)电池52的剩余容量少于规定的剩余容量的情况。
(4)通过通信获取到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侧的电池52的剩余容量少于规定的剩余容量的含义的信息的情况。
并且,也可以根据两个电子摄影机1的存储介质51的空闲容量、电池52的剩余容量中的至少一个信息来设定配对模式的停留时间、配对模式下的静止图像的摄影张数、图像模式(高像质、标准、经济等的记录像素数)以及运动图像摄影时的摄影时间、帧频。此外,在电子摄影机1与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之间的距离远离到上述通信范围外的情况下也结束配对。配对结束时的CPU 20将使配对实现的对方的识别信息(例如电子摄影机1的ID)、与该对方的电子摄影机1 之间的配对实现次数、以及与该对方的电子摄影机1之间的配对累计时间与每个电子摄影机1的ID相关联地事先保存到闪速存储器19 内。
在此,参照图8说明配对关闭计时器的设定过程。当在显示“操作菜单”画面(图3)的过程中选择了“配对关闭计时器”项目173的状态下在确定方向(右方向)上对十字开关23g进行按下操作时,CPU 20使LCD监视器17显示图8所例示的“配对关闭计时器”设定画面。当在显示“配对关闭计时器”设定画面的过程中在选择方向(上下方向)上对十字开关23g进行按下操作时,CPU 20根据操作信号使选择项目上下变更。图8表示项目72被选择的状态。当在右方向上对十字开关23g进行按下操作时,CPU 20确定为在该时刻选择的项目。
确定为“关闭”项目71的情况下的CPU 20通过上述手动进行的配对解除操作来结束配对。确定为“30分钟”项目72的情况下的 CPU 20根据配对模式解除操作及从配对开始时起经过30分钟时中的任一个先实现的动作来结束配对。配对开始时相当于步骤S27中的时刻同步时刻。另外,决定为“一个小时”项目73的情况下的 CPU 20根据配对模式解除操作及从配对开始时起经过一个小时时中的任一个先实现的动作来结束配对。
<登记摄影处理>
针对将“脸部识别”所使用的参照用数据记录(登记)到闪速存储器19内的处理进行说明。当在正显示在LCD监视器17上的“操作菜单画面”(图3)中选择了“登记摄影”项目171的状态下在右方向上对十字开关23g进行按下操作时,CPU 20启动用于进行登记摄影处理的程序。
启动了登记摄影程序的CPU 20使LCD监视器17显示辅助框G。图9是说明LCD监视器17的显示例的图。CPU 20使LCD监视器 17显示基于RAM 18所存储的最临近的直通图像数据的图像,并且将辅助框G叠加显示在当前显示的图像上。摄影者调整电子摄影机 1以使将要登记的被摄体人物的脸部收容在辅助框G内。
CPU 20在接收到使登记摄影处理结束的操作信号(例如来自菜单开关23e的操作信号)的情况下,使辅助框G的显示结束来结束登记摄影处理。另一方面,CPU 20在未接收到使登记摄影处理结束的操作信号(例如来自菜单开关23e的操作信号)的情况下,判断释放开关是否接通。CPU 20在释放按钮23a被进行全按下操作的情况下进行摄影处理。
然后,CPU 20判断通过摄影处理所获取到的图像数据是否能够用于脸部识别。CPU20根据图像数据中的与辅助框G内对应的数据来进行脸部检测处理,在检测到脸部的情况下判断该脸部是否为已登记的脸部。具体来说,CPU 20通过根据检测出的脸部区域的图像数据和与被登记在闪速存储器19内的缩略图像的“脸部”对应的参照用数据来进行脸部识别处理,由此识别检测出的人物的脸部与包含在参照用数据中的人物的脸部是否为同一人物的脸部。
在为已登记的脸部的情况下,CPU 20使LCD监视器17显示出例如“已经登记”。在不是已登记的脸部的情况下,作为新人物的“脸部”而将参照用数据记录(登记)到闪速存储器19。具体来说, CPU 20根据与辅助框G内对应的图像数据来生成缩略图像数据,根据上述图像数据来生成特征量数据。并且,CPU 20将包含缩略图像数据和特征量数据的参照用数据记录到闪速存储器19。由此,如配对人物设定画面(图5)中的人物B那样登记参照用数据。
<参照用数据的删除>
被记录(登记)在闪速存储器19中的参照用数据能够如下进行删除。当在LCD监视器17上显示配对人物设定画面(图5)的状态下对删除开关23f进行按下操作时,CPU 20将与光标173所示的人物有关的参照用数据设为删除对象。
CPU 20针对由光标173包围的人物B,例如将“删除人物B的数据?”这样的消息显示在LCD监视器17上。当再次对删除开关 23f进行按下操作时,CPU 20从闪速存储器19中删除当前显示的缩略图像数据以及包含相对应的特征量数据的参照用数据。由此,关于人物B的显示从配对人物设定画面(图5)中被删除。
<配对实现过程中的处理>
1.图像浏览
CPU 20能够在配对实现过程中从对方侧的电子摄影机1通过无线通信(在配对实现条件被设定为“握手”的情况下是无线通信或人体(通过上述“握手”等形成的闭合电路))浏览关于预先进行了共享设定的文件夹的内容。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浏览是指将从配对实现对方的电子摄影机1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所构成的再现图像再现显示在LCD监视器17上,不同于将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记录保存到电子摄影机1内的非易失性存储器(闪速存储器19和存储介质51)的情形。共享设定例如能够将其包含在图3所例示的“操作菜单”中的设定项目中进行。
图10是显示在作为“主机”的X人物的电子摄影机1的LCD 监视器17上的“文件夹显示”画面的例子。在图10中,显示了自己(X人物)的摄影机内的文件夹。“自己的摄影机”侧的“成对文件夹”是在配对实现过程中允许配对的对方(在本例中是作为“子机”的B人物的电子摄影机1)浏览的文件夹。记录在“自己的摄影机”侧的“成对文件夹”内的图像文件能够通过所建立的无线通信(在配对实现条件被设定为“握手”的情况下是无线通信或人体通信)从作为“子机”的B人物的电子摄影机1中浏览。
在图10中,也显示了作为“子机”的B人物的电子摄影机1内的文件夹。“B人物的摄影机”侧的“成对文件夹”是在配对实现过程中允许配对的对方(在本例中是作为“主机”的X人物的电子摄影机1)浏览的文件夹。
图11是显示在作为“子机”的B人物的电子摄影机1的LCD 监视器上的“文件夹显示”画面的例子。在图11中,显示了自己(B 人物)的摄影机内的文件夹。“自己的摄影机”侧的“成对文件夹”是在配对实现过程中允许配对的对方(在本例中是作为“主机”的X 人物的电子摄影机1)浏览的文件夹。记录在“自己的摄影机”侧的“成对文件夹”内的图像文件能够通过所建立的无线通信(在配对实现条件被设定为“握手”的情况下是无线通信或人体通信)从作为“主机”的X人物的电子摄影机1中浏览。
在图11中也显示了作为“主机”的X人物的电子摄影机1内的文件夹。“X人物的摄影机”侧的“成对文件夹”是在配对实现过程中允许配对的对方(在本例中是作为“子机”的B人物的电子摄影机1)浏览的文件夹。
配对实现过程中的电子摄影机1能够浏览“自己的摄影机”侧的所有文件夹和作为配对对方的“○○人物的摄影机”侧的“成对文件夹”。进行了文件夹选择操作(通过十字开关23g的按下操作进行选择、并通过确定开关23h的按下操作进行确定)的情况下的CPU 20使LCD监视器17显示被记录在选择确定的文件夹内的图像文件的缩略图像。
图12是表示缩略图一览显示例的图。光标131被显示在多个缩略图中的一个缩略图上。光标位置通过缩略图选择操作(十字开关 23g的按下操作)上下左右移动自如。在对确定开关23h进行了按下操作的情况下,CPU 20将与在该时刻光标所在的缩略图像对应的再现图像全屏显示在LCD监视器17上。
2.配对的定级
CPU 20对使配对实现的对方的信息(电子摄影机1的识别信息) 进行定级。等级从低到高例如分为等级1~等级3的三级。“主机”侧的CPU 20根据与使配对实现的对方(在本例中是由识别信息表示的电子摄影机1)之间的配对实现次数、以及配对累计时间来提高等级。预先对电子摄影机1设定用于是否提高等级的判断的配对实现次数和配对累计时间,设定内容被保存在闪速存储器19中。被记录保存在闪速存储器19中的配对实现次数、配对累计时间的设定变更能够包含在例如图3所例示的“操作菜单”中的设定项目中进行。例如,在实现了配对实现次数超过20次、以及配对累计时间超过八个小时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下,“主机”侧的CPU 20将等级从等级1 变更为等级2,将变更内容与配对实现对方的识别信息相关联地保存到闪速存储器19中。
CPU 20进而例如在实现了配对实现次数超过50次、以及配对累计时间超过20个小时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下,“主机”侧的CPU 20 将等级从等级2变更为等级3,将变更内容与配对实现对方的识别信息相关联地保存到闪速存储器19中。一般来说,配对的实现频率高的对方是清楚地了解彼此的能够信赖的对方、家庭、恋人等在身边亲密度高的人物的情形较多。通过根据配对成效来进行分级,能够根据亲密度自动地对配对对方进行分组。
3.与等级相应的处理
CPU 20在与作为等级1的对方(在本例中是由识别信息表示的电子摄影机1)实现配对的过程中,如上所述那样能够从对方侧的电子摄影机1通过无线通信(在配对实现条件被设定为“握手”的情况下是无线通信或人体)浏览关于预先进行了共享设定的文件夹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CPU 20只限于能够浏览在配对实现过程中拍摄到的摄影图像,在配对未实现时拍摄到的摄影图像不包含在来自对方的浏览对象中。
进一步说,CPU 20在与作为等级2的对方(在本例中是由识别信息表示的电子摄影机1)实现配对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浏览包含在预先进行了共享设定的文件夹中的在配对实现过程中拍摄到的摄影图像,包含在进行了该共享设定的文件夹中的在配对未实现时拍摄到的摄影图像也包含在来自对方的浏览对象中。
并且,进一步说,CPU 20在与作为等级3的对方(在本例中是由识别信息表示的电子摄影机1)实现配对的过程中,关于包含在预先进行了共享设定的文件夹中的所有图像,不仅允许浏览,还允许复制。在本实施方式中,复制是指对包含在配对实现对方的电子摄影机1侧的文件夹中的摄影图像进行复制并记录保存到自己的电子摄影机1的文件夹中的情形。
配对实现对方定级构成为能够通过手动操作进行升级或降级。 CPU 20在根据来自操作部件23的操作信号被输入表示升级或降级的操作信号的情况下,根据操作信号在等级1~等级3的范围内进行等级的变更。在这种情况下,CPU 20也同样地将变更内容与配对实现对方的识别信息相关联地保存到闪速存储器19中,并且根据变更后的等级进行浏览限制、复制限制。等级信息从“主机”发送到“子机”,由“主机”进行管理。
在与上述配对实现次数和配对累计时间相应的等级的自动变更和通过手动操作进行的等级的变更发生竞争的情况下,优先通过手动操作进行的变更。此外,CPU 20在根据来自操作部件23的操作信号而被输入表示升级或降级的操作信号的情况下,向配对实现对方侧发送表示等级变更请求的信号。然后,CPU 20仅在被返送了表示变更确定的信号的情况下进行等级变更,在未被返送表示变更确定的信号的情况下不进行等级变更。
另一方面,接收到来自配对实现对方侧的表示等级变更请求的信号的CPU 20使LCD监视器17显示“接收到了等级变更请求。可以进行等级变更吗?”这样的消息。CPU 20仅在从操作部件23接收到表示变更确定的操作信号的情况下,将表示变更确定的信号发送到配对实现对方侧。
4.浏览时的滤波处理
CPU 20根据等级的高低改变浏览时的显示分辨率。实现了配对的“主机”在将记录在“子机”侧的图像再现显示在“主机”侧的 LCD监视器上进行浏览时,根据等级的不同进行不同的低通滤波处理。即,CPU 20以在等级较低的情形下进行低分辨率浏览、在等级较高的情形下进行高分辨率浏览的方式改变显示分辨率。实现了配对的“子机”也同样地,在将记录在“主机”侧的图像再现显示在“子机”侧的LCD监视器上进行浏览时改变显示分辨率。即,CPU 20通过根据等级的不同进行不同的低通滤波处理,来以在等级较低的情形下进行低分辨率浏览、在等级较高的情形下进行高分辨率浏览的方式改变显示分辨率。
此外,关于浏览时的滤波处理,CPU 20除了上述情形以外,还可以根据通过无线通信电路检测出的电子摄影机1之间的通信状态来进行低通滤波处理。作为通信状态的例子,列举出电子摄影机1 之间的通信强度、每单位时间的信号的传输量。当以通信强度为例时,CPU 20以在通信强度较低的情形下进行低分辨率浏览、在通信强度较高的情形下进行高分辨率浏览的方式改变显示分辨率。实现了配对的“子机”也同样地,在将记录在“主机”侧的图像再现显示在“子机”侧的LCD监视器上进行浏览时改变图像的显示分辨率。即,CPU 20通过根据通信强度的不同进行不同的低通滤波处理,来以在通信强度较低的情形下进行低分辨率浏览、在通信强度较高的情形下进行高分辨率浏览的方式改变显示分辨率。根据这种结构,根据被再现显示在LCD监视器上的图像的分辨率,用户能够容易地判断两个电子摄影机1间的距离是近还是远。
5.摄影
在配对实现过程中能够进行“主机”侧的电子摄影机1和“子机”侧的电子摄影机1各自单独地进行摄影处理的普通摄影、以及使“主机”侧的电子摄影机1和“子机”侧的电子摄影机1相协作地由双方进行摄影处理的协作摄影。进行普通摄影还是进行协作摄影的设定能够预先包含在图3所例示的“操作菜单”中的设定项目中进行。
-普通摄影-
CPU 20根据释放按钮23a(图2)的操作进行摄影。CPU 20根据摄影处理前的信息以及通过摄影处理获取到的图像数据来生成包含图像数据和摄影信息的Exif形式的图像文件。Exif形式的图像文件是将缩略图像、摄影信息等数据嵌入到JPEG图像格式的图像数据内得到的。CPU 20将图像文件记录到存储介质51。
Exif形式的图像文件的构造具有记录图像的附属信息的标题区域和记录摄影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区域。CPU 20在图像文件内的标题区域(标签区域)记录表示是在配对实现过程中拍摄到的图像的信息。表示是在配对实现过程中拍摄到的图像的信息包含配对对方的识别信息及基于时刻同步后的计时的摄影时刻信息。
表示是在配对实现过程中拍摄到的图像的信息代替记录在图像文件的标题区域中,也可以作为与图像文件相关联的不同文件进行记录。上述普通摄影的处理由被进行了释放操作的“主机”或“子机”分别进行。在配对实现过程中生成的图像文件记录到预先进行了共享设定的文件夹内。
-协作摄影1-
在配对实现过程中,进行控制以使“主机”侧的电子摄影机1 和“子机”侧的电子摄影机1在不同的摄影条件下进行摄影。例如,进行控制使“主机”的快门速度快于“子机”的快门速度。进行协作摄影1的设定能够包含在图3所例示的“操作菜单”中的设定项目中进行。
图17是例示在配对实现过程中的CPU 20进行协作摄影1的情况下重复执行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主机”侧的电子摄影机1和“子机”侧的电子摄影机1的双方的CPU 20分别执行。在图17的步骤S101中,CPU 20判断是否接收到了从配对对方的电子摄影机1 发送的释放信号。释放信号是“主机”和“子机”中的、释放按钮 23a(图2)被进行按下操作的电子摄影机1向另一方的电子摄影机1 指示摄影的信号。
CPU 20在接收到释放信号的情况下将步骤S101判断为肯定并进入步骤S111。步骤S111~步骤S115的处理相当于由在配对实现过程中“主机”和“子机”中的、释放按钮23a未被进行按下操作的一方的电子摄影机1的CPU 20进行的处理。
CPU 20在未接收到释放信号的情况下将步骤S101判断为否定并进入步骤S102。在“主机”和“子机”的任一个中对释放按钮23a 进行操作之前双方的电子摄影机1的CPU 20分别重复步骤S101~步骤S104的处理。
在步骤S102中,CPU 20判断图形引导功能是否被开启。图形引导是在配对实现过程中进行引导以使“主机”和“子机”以不同的摄影角度拍摄相同的被摄体的功能。图形引导的开启/关闭设定能够预先包含在图3所例示的“操作菜单”中的设定项目中进行设定。
CPU 20在图形引导功能被设定为开启的情况下将步骤S102判断为肯定并进入步骤S103,在图形引导功能未被设定为开启的情况下将步骤S102判断为否定并进入步骤S104。
在步骤S103中,CPU 20进行图形引导。图13和图15是例示在作为“主机”的X人物的电子摄影机1的LCD监视器17上显示的直通图像的图。图14和图16是例示在作为“子机”的B人物的电子摄影机1的LCD监视器17上显示的直通图像的图。
“主机”和“子机”分别将自己获取到的直通图像再现显示在 LCD监视器17上。各CPU 20根据直通图像进行“脸部”检测处理,在检测到“脸部”的情况下,将表示该“脸部”的框叠加显示在直通图像上。CPU 20根据从“脸部”区域的数据获得的轮廓和眼鼻的位置关系来判断摄影方向,在LCD监视器17上引导显示要向哪边移动。
在图13的情况下,为了催促作为“主机”的X人物转向被摄体人物的左方来保持电子摄影机1,CPU 20点亮显示作为目标的脸部图标和箭头,并且闪烁显示表示正在进行角度引导的“角度引导”。在图14的情况下,为了催促作为“子机”的B人物转向被摄体人物的右方来保持电子摄影机1,CPU 20点亮显示作为目标的脸部图标和箭头,并且闪烁显示表示正在进行角度引导的“角度引导”。
一旦脸部图标与眼鼻的位置关系一致,则CPU 20显示“确定”并催促摄影(图15、图16)。在未显示“确定”的状态下也能够进行摄影。此外,脸部图标、“角度引导”显示、“确定”显示并不包含在摄影图像中。
在步骤S104中,CPU 20判断释放按钮23a(图2)是否被进行了按下操作。CPU 20在从操作部件23被输入表示释放按钮23a的按下的操作信号的情况下将步骤S104判断为肯定并进入步骤S105,在没有从操作部件23输入表示释放按钮23a的按下的操作信号的情况下将步骤S104判断为否定并返回到步骤S101。在返回到步骤S101 的情况下,CPU 20重复上述的处理。
步骤S105~步骤S110的处理是由在配对实现过程中“主机”和“子机”中的、释放按钮23a被进行了按下操作的电子摄影机1的 CPU 20进行的处理。在步骤S105中,CPU 20进行规定的自动曝光运算(AE)和自动焦点调节处理(AF)并进入步骤S106。在步骤S106 中,CPU20向通信控制电路22发送指示,向另一方的电子摄影机1 发送释放信号并进入步骤S107。CPU 20将表示包含曝光运算结果的摄影条件(例如快门速度、光圈值、感光度、焦距、白平衡调整值、像质调整信息等)的数据与释放信号一起发送到另一方的电子摄影机 1。
像质调整信息是表示应用哪个像质调整算法的信息。作为像质调整算法,例如预先准备“标准”、“自然”、“鲜艳”、“黑白”,并在图像处理(步骤S108)中应用。
“标准”是加工成标准的图像的像质调整算法。“自然”是重视素材的自然色泽进行加工的像质调整算法。“鲜艳”是加工成鲜艳的图像的像质调整算法。具体来说,是用于提高彩度来鲜艳地对红色和绿色进行加工并且提高对比度来获得清晰图像的图像调整算法。“黑白”是加工成黑白图像的像质调整算法。
在步骤S107中,CPU 20进行摄像处理并进入步骤S108。在步骤S108中,CPU 20向图像处理电路14发送指示,针对获取到的图像数据进行规定的图像处理并进入步骤S109。在步骤S109中,CPU 20生成包含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文件并进入步骤S110。在步骤S110中,CPU 20向存储卡接口21发送指示,使存储介质51 记录图像文件并结束图17的处理。
在上述将步骤S101判断为肯定的情况下,根据来自另一方的电子摄影机1的释放信号进行摄影处理。在步骤S111中,CPU 20进行规定的自动曝光运算(AE)和自动焦点调节处理(AF)并进入步骤 S112。在该情况下的自动曝光运算(AE)中,根据从释放按钮23a被进行按下操作的一方的电子摄影机1发送的表示摄影条件的数据来使曝光条件不同以使“主机”的快门速度快于“子机”的快门速度。例如,设“主机”的快门速度为1/1000秒、“子机”的快门速度为 1/250秒。因此,CPU 20改变光圈值或感光度以获得合适的曝光。
在步骤S112中,CPU 20进行摄像处理并进入步骤S113。在步骤S113中,CPU 20向图像处理电路14发送指示,针对获取到的图像数据进行规定的图像处理并进入步骤S114。CPU20根据从释放按钮23a被进行按下操作的一方的电子摄影机1发送的表示摄影条件的数据,能够使用相同的像质调整算法、白平衡调整值、或者使用不同的像质调整算法、白平衡调整值。使用相同的算法、调整值、或者使用不同的算法、调整值能够预先包含在图3所例示的“操作菜单”的设定项目中进行。
在步骤S114中,CPU 20生成包含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文件并进入步骤S115。在步骤S115中,CPU 20向存储卡接口21 发送指示,使存储介质51记录图像文件并结束图17的处理。
-协作摄影2-
在配对实现过程中,在“主机”侧的电子摄影机1和“子机”侧的电子摄影机1中的一方正在进行摄影时,另一方的电子摄影机1 待机,一旦正在摄影的电子摄影机1的摄影结束,则进行控制以能够进行待机中的电子摄影机1的摄影。进行协作摄影2的设定能够包含在图3所例示的“操作菜单”的设定项目中进行。
图18是例示在配对实现过程中的CPU 20进行协作摄影2的情况下重复执行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主机”侧的电子摄影机1和“子机”侧的电子摄影机1的双方的CPU 20分别执行。在图18的步骤S201中,CPU 20判断是否接收到了从配对对方的电子摄影机1 发送的摄像中信号。摄像中信号是“主机”和“子机”中的一方的电子摄影机1根据释放按钮23a(图2)的按下操作而从一方的电子摄影机1向另一方的电子摄影机1通知正在进行摄像的情形的信号。
CPU 20在接收到摄像中信号的情况下将步骤S201判断为肯定并进入步骤S211。步骤S211和步骤S212的处理相当于由在配对实现过程中“主机”和“子机”中的待机的一方的电子摄影机1的CPU 20进行的处理。
CPU 20在未接收到摄像中信号的情况下将步骤S201判断为否定并进入步骤S202。在“主机”和“子机”的任一个中对释放按钮 23a进行操作之前双方的电子摄影机1的CPU 20分别重复步骤 S201~步骤S202的处理。
在步骤S202中,CPU 20判断释放按钮23a(图2)是否被进行了按下操作。CPU 20在从操作部件23被输入表示释放按钮23a的按下的操作信号的情况下将步骤S202判断为肯定并进入步骤S203,在没有从操作部件23输入表示释放按钮23a的按下的操作信号的情况下将步骤S202判断为否定并返回到步骤S201。在返回到步骤S201 的情况下,CPU 20重复上述的处理。
步骤S203~步骤S210的处理是由在配对实现过程中“主机”和“子机”中的、释放按钮23a被进行按下操作的电子摄影机1的CPU 20进行的处理。在步骤S203中,CPU 20向通信控制电路22发送指示,向另一方的电子摄影机1发送表示正在摄像的信号并进入步骤S204。在步骤S204中,CPU 20进行规定的自动曝光运算(AE)和自动焦点调节处理(AF)并进入步骤S205。
在步骤S205中,CPU 20进行摄像处理并进入步骤S206。在步骤S206中,CPU 20判断释放按钮23a(图2)是否被进行了按下操作。 CPU 20在从操作部件23继续被输入了表示释放按钮23a的按下的操作信号的情况下将步骤S206判断为肯定并返回到步骤S204,重复上述处理(连拍摄影)。
CPU 20在没有从操作部件23输入表示释放按钮23a的按下的操作信号的情况下将步骤S206判断为否定并进入步骤S207。在步骤 S207中,CPU 20向通信控制电路22发送指示,向另一方的电子摄影机1发送表示摄像结束的信号并进入步骤S208。
在步骤S208中,CPU 20向图像处理电路14发送指示,针对获取到的图像数据按顺序进行规定的图像处理并进入步骤S209。在步骤S209中,CPU 20生成包含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文件并进入步骤S210。在步骤S210中,CPU 20向存储卡接口21发送指示,使存储介质51记录图像文件并结束图18的处理。
在将上述的将步骤S201判断为肯定的情况下,在接收到来自另一方的电子摄影机1的表示摄像结束的信号之前不进行摄影处理。在步骤S211中,CPU 20判断是否接收到了从配对对方的电子摄影机1发送的表示摄像结束的信号。CPU 20在接收到摄像结束信号的情况下将步骤S211判断为肯定并进入步骤S212。CPU 20在未接收到摄像结束信号的情况下将步骤S211判断为否定,并重复该判断处理的同时等待摄像结束信号。CPU 20在等待摄像结束信号的期间例如使LCD监视器17显示“待机中”这样的消息。
在步骤S212中,CPU 20判断释放按钮23a(图2)是否被进行了按下操作。CPU 20在从操作部件23被输入表示释放按钮23a的按下的操作信号的情况下将步骤S212判断为肯定并进入步骤S203,在没有从操作部件23输入表示释放按钮23a的按下的操作信号的情况下将步骤S212判断为否定并返回到步骤S201。在返回到步骤S201 的情况下,CPU 20重复上述的处理。
-普通摄影-
在配对实现过程中,“主机”侧的电子摄影机1和“子机”侧的电子摄影机1以能够各自单独地进行摄影的方式进行控制。进行普通摄影的设定能够包含在图3所例示的“操作菜单”的设定项目中进行。
图19是例示在配对实现过程中的CPU 20进行普通摄影的情况下重复执行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主机”侧的电子摄影机1和“子机”侧的电子摄影机1的双方的CPU 20分别执行。
在图19的步骤S301中,CPU 20判断释放按钮23a(图2)是否被进行了按下操作。CPU20在从操作部件23被输入表示释放按钮23a 的按下的操作信号的情况下将步骤S301判断为肯定并进入步骤 S302,在没有从操作部件23输入表示释放按钮23a的按下的操作信号的情况下将步骤S301判断为否定并重复该处理。
在步骤S302中,CPU 20进行规定的自动曝光运算(AE)和自动焦点调节处理(AF)并进入步骤S303。在步骤S303中,CPU 20进行摄像处理并进入步骤S304。在步骤S304中,CPU20向图像处理电路 14发送指示,针对获取到的图像数据进行规定的图像处理并进入步骤S305。在步骤S305中,CPU 20生成包含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文件并进入步骤S306。在步骤S306中,CPU 20向存储卡接口21发送指示,使存储介质51记录图像文件并结束图19的处理。
6.口令的共享
也可以在配对实现过程中在“主机”和“子机”之间共享口令 (password)。例如,在配对实现过程中在“主机”和“子机”的任一方中设定了口令的情况下,CPU 20将其口令信息发送到另一方的电子摄影机1,在“主机”和“子机”之间共享口令。口令的设定例如在菜单画面中进行。
在设定了共享口令以后,CPU 20将在配对实现过程中在“主机”和“子机”的任一方中输入该共享口令进行的设定变更内容发送到另一方的电子摄影机1并反映在该另一方的电子摄影机1中。例如在“主机”侧进行了要进行上述普通摄影还是进行协作摄影的设定的情况下,使设定也自动地应用于“子机”侧。
也可以在输入共享口令进行的设定变更项目中包含上述的升级或降级操作。在这种情况下,CPU 20不从操作部件23被进行了操作侧的电子摄影机1向配对实现对方侧的电子摄影机1发送如上所述的表示等级变更请求的信号,就将表示升级或降级后的等级的信息发送到配对实现对方侧的电子摄影机1。从配对实现对方侧接收到表示变更后的等级的信息的CPU 20根据接收信息进行升级或降级,使LCD监视器17显示“进行了等级变更。”这样的消息。
通过如上所说明的那样共享口令,由此无需由“主机”和“子机”分别进行相同的设定,而能够从一方进行设定变更,因此能够提高可用性。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得到下面的作用效果。
(1)电子摄影机1具备:通信控制电路22,其与外部的电子摄影机进行通信;以及CPU 20,其根据外部的电子摄影机的容量和自己的容量中的至少一方,通过通信控制电路22向外部的电子摄影机进行指示。其结果,无论室内室外都能够适当地进行成对动作。
(2)外部的电子摄影机的容量包括电池52的剩余容量和存储介质 51的空闲容量中的至少一个,CPU 20根据电池52的剩余容量和存储介质51的空闲容量中的至少一方来向外部的电子摄影机进行指示。例如,通过进行结束配对动作的指示,能够避免虽然在配对动作过程中外部的电子摄影机进行了拍摄但是该外部的电子摄影机无法将摄影图像记录到存储介质51的情形、在配对动作过程中外部的电子摄影机的电池52消耗而导致该外部的电子摄影机不能进行动作的情形。
(3)自己的电子摄影机1的容量包括电池52的剩余容量和存储介质51的空闲容量中的至少一个,CPU 20根据电池52的剩余容量和存储介质51的空闲容量中的至少一方来向外部的电子摄影机进行指示。例如,通过进行结束配对动作的指示,能够避免虽然在配对动作过程中自己进行了摄影但是无法将摄影图像记录到自己的存储介质51的情形、在配对动作过程中自己的电池52消耗而导致自己的电子摄影机不能进行动作的情形。
(4)由于将从外部的电子摄影机发送的数据存储到自己的存储介质51中,因此也能够避免虽然在配对动作过程中从外部的电子摄影机发送了数据但是无法将发送数据记录到自己的存储介质51中的情形。
(5)由于具备显示从外部的电子摄影机发送的数据的LCD监视器 17,因此也能够避免虽然在配对动作过程中从外部的电子摄影机发送了数据但是无法将发送数据显示到LCD监视器17上的情形。
(6)上述(5)所发送的数据是图像数据,根据从外部的电子摄影机接收图像数据时的通信控制电路22的接收电平(例如,电子摄影机1 与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之间的距离),对显示在LCD监视器17上的图像进行了滤波处理。由于再现显示在LCD监视器17上的再现图像的滤波处理状态根据接收电平而改变,因此观察者能够直观地获得接收状态。
(7)上述(6)的CPU 20进行随着接收电平变低而模糊量变大的滤波处理,因此观察者能够根据图像模糊的大小直观地获得接收状态。
(8)通信控制电路22具备通信控制电路22a以及通信控制电路22b~22e,因此能够不依赖于通信路径而适当地进行成对动作,其中,该通信控制电路22a关于外部的电子摄影机的容量进行通信,该通信控制电路22b~22e不同于该通信控制电路22a,对从外部的电子摄影机发送的数据进行通信。
(9)具备:通信控制电路22(非接触),其通过与外部的电子摄影机的近距离通信或经由人体的通信来进行与外部的电子摄影机的配对;通信控制电路22b~22e(直接接触),其不同于通信控制电路22(非接触);以及CPU 20,其在由通信控制电路22(非接触)进行了与外部的电子摄影机的配对的情况下,通过通信控制电路22b~22e(直接接触)向外部的电子摄影机进行指示。在通信建立之后,发送以两个电子摄影机间的直接接触为条件实现配对的指示,因此容易获知配对实现的定时。
(10)由于具备对与外部的电子摄影机进行配对起的时间进行计时的CPU 20,因此能够进行成对动作时间的管理。
(11)CPU 20在计时得到的时间超过了规定时间时,解除配对。其结果,即使在使用者忘记解除操作的情况下,也能够自动地结束成对动作。
(12)根据姿势传感器的输出,确定与外部的电子摄影机的成对动作中的主子关系。因而,使用者无需指示主子关系就能够自动地确定。
(13)电子摄影机1包括:摄像元件12,其进行摄像并输出图像数据;通信控制电路22,其与外部的电子摄影机之间进行通信;以及 CPU 20,其通过通信控制电路22获取由外部的电子摄影机设定的摄影条件,并且至少关于一部分的摄影条件设定不同的摄影条件。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摄影的成对动作。例如,避免摄影图像变为相同。
(14)CPU 20关于通过通信控制电路22获取的外部的电子摄影机的摄影条件中的至少一部分设定相同的摄影条件,因此能够与成对对方的电子摄影机之间进行维持了关联性的摄影。
(15)摄影条件通过设为摄影光学系统11的变倍比、快门速度、光圈值、感光度以及颜色调整处理信息中的至少一个,能够以不同的感觉拍摄相同的被摄体。
(16)电子摄影机1具备:摄像元件12,其进行摄像并输出图像数据;通信控制电路22,其与外部的电子摄影机之间进行通信;以及 CPU 20,其与外部的电子摄影机之间通过通信进行规定的摄像处理。并且,该CPU 20包括催促取景以与外部的电子摄影机之间从不同的摄影方向拍摄同一被摄体的CPU 20。因而,能够简单地进行不同角度的摄影。
(17)催促取景的CPU 20包括根据来自摄像元件12的图像数据来检测脸部的CPU20、以及根据检测出的脸部来判断拍摄该脸部的方向的CPU 20,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不同角度的人物摄影。
(18)具备将从摄像元件12输出的图像数据记录到存储介质51的存储卡I/F 21。并且,CPU 20在与外部的电子摄影机之间建立了通信的期间控制存储卡I/F 21记录单元使其对从摄像元件输出的图像数据附加表示是在通信建立过程中拍摄到的图像数据的信息。因此,能够记录表示是成对摄影的信息。
根据上述协作摄影2,由于进行控制使得在配对实现过程中“主机”侧的电子摄影机1和“子机”侧的电子摄影机1相互进行摄影,因此与由单个电子摄影机1进行的摄影时间相比,能够覆盖较长的摄影时间。尤其是在“主机”和“子机”以不同的摄影角度拍摄相同的被摄体的情况下,能够在“主机”和“子机”之间进行所谓的“传接”的同时连续地进行不同摄影角度的连拍(或者运动图像)摄影。
下面,以本发明所涉及的其它实施方式为变形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及下述的变形例,也可以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下面的变形例组合构成,还可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的一部分而采用下面的变形例构成。
(变形例1)
在上述的图6的处理中,也可以构成为在将步骤S13(图6)判断为肯定的情况下,调查返送回来的(步骤S12)电子摄影机1的识别信息是否被保存在闪速存储器19内。如上所述,CPU 20在配对结束时针对每个表示配对实现对方的识别信息(例如电子摄影机1的ID)将配对实现次数和配对累计时间保存在闪速存储器19内。因此,通过参照该保存信息,在保存了返送回来的电子摄影机1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有配对成效的对方并进入步骤S16,使配对实现。
另一方面,在返送回来的电子摄影机1的识别信息未被保存在闪速存储器19内的情况下,针对该返送源的电子摄影机1请求表示被保存在返送源的电子摄影机1内的配对实现对方的识别信息。当接收到请求的返送源的电子摄影机1将上述识别信息包含在内进行返送时,接收到该返送的CPU 20将保存在闪速存储器19内的识别信息与包含在返送中的识别信息进行对照,调查是否包含相同的配对对方。
对照的结果是存在相同的配对对方的情况下的CPU 20判断为是作为“朋友的朋友”的对方,使LCD监视器17显示“有相同的成对对方。进行新配对?”这样的消息。CPU 20在从操作部件23被输入了表示“确定”操作的操作信号的情况下为了开始配对而进入步骤S16。
虽然使LCD监视器17显示了上述消息但是没有从操作部件23 输入表示“确定”操作的操作信号的情况以及上述对照的结果是未保存相同的配对对方的情况下的CPU 20不开始配对而返回到步骤 S11。根据以上说明的变形例,能够促使与具有相同朋友的对方所拥有的电子摄影机1之间的配对。
(变形例2)
也可以在配对实现过程中根据通信状态(通信距离)实时地改变上述配对时的等级。“主机”侧的CPU 20根据通信距离改变接收信号电平,因此根据通信控制电路22的接收信号电平来改变等级。在配对实现过程中且等级为等级3和等级2的情况下,当各个接收信号电平低于判断阈值时,主CPU 20使等级降级。在这种情况下,CPU 20将变更内容与配对实现对方的识别信息相关联地保存到闪速存储器19中,并且根据变更后的等级进行浏览限制、复制限制。等级信息从“主机”发送到“子机”,由“主机”进行管理。
通过实时地改变配对时的等级,在配对实现过程中“主机”和“子机”之间进行的图像浏览时的低通滤波处理实时地改变。因此,根据变形例2,在将包含在配对实现对方侧的电子摄影机1的文件夹中的摄影图像再现显示在自己的电子摄影机1中进行浏览的情况下,被再现显示在自己的电子摄影机1的LCD监视器17上的再现图像的模糊状况根据通信状态(通信距离)而改变,因此能够直观地获得与配对实现对方之间的距离。
(变形例3)
也可以在配对实现过程中在允许配对的对方浏览(公开)的图像 (在自己侧预先进行了共享设定的文件夹内的图像)与被允许从对方浏览的图像(在对方侧预先进行了共享设定的文件夹内的图像)的相似度来改变配对时的等级。CPU 20使用公知的图案匹配方法判断相似度的高低。“主机”侧的CPU 20在相似度高的情形下提高等级,在相似度低的情形下降低等级。CPU 20将变更内容与配对实现对方的识别信息相关联地保存到闪速存储器19中且根据变更后的等级进行浏览限制、复制限制的点、将等级信息从“主机”发送到“子机”并由“主机”进行管理的点与上述的情况相同。
一般来说,在相同的团体等中进行活动的同事之间、一起行动的朋友拍摄相同的被摄体的可能性高。通过根据摄影图像的相似程度来划分等级,由此能够自动地对在摄影方面爱好相近的配对对方进行分组。
(变形例4)
也可以在配对实现过程中在允许配对的对方浏览(公开)的图像 (在自己侧预先进行了共享设定的文件夹内的图像)和被允许从对方浏览的图像(在对方侧预先进行了共享设定的文件夹内的图像)中比较摄影位置(GPS信息)来改变配对时的等级。“主机”侧的CPU 20 在摄影位置较近的情形下提高等级,在摄影位置较远的情形下降低等级。CPU 20将变更内容与配对实现对方的识别信息相关联地保存到闪速存储器19中且根据变更后的等级进行浏览限制、复制限制的点、将等级信息从“主机”发送到“子机”并由“主机”进行管理的点与上述的情况相同。
一般来说,在相同的团体等中进行活动的同事之间、一起行动的朋友拍摄相同的被摄体的可能性高。通过根据摄影位置的相一致的程度来划分等级,由此能够自动地对在摄影方面爱好相近的配对对方进行分组。
(变形例5)
也可以在配对实现过程中在允许配对的对方浏览(公开)的图像 (在自己侧预先进行了共享设定的文件夹内的图像)和被允许从对方浏览的图像(在对方侧预先进行了共享设定的文件夹内的图像)中比较摄影条件来改变配对时的等级。“主机”侧的CPU 20在摄影条件一致的情形下提高等级,在摄影条件不同的情形下降低等级。CPU 20 将变更内容与配对实现对方的识别信息相关联地保存到闪速存储器 19中且根据变更后的等级进行浏览限制、复制限制的点、将等级信息从“主机”发送到“子机”并由“主机”进行管理的点与上述的情况相同。
一般来说,以相同的摄影条件进行摄影的人在摄影方面爱好相近的可能性高。通过根据摄影条件相一致的程度来划分等级,由此能够自动地对在摄影方面爱好相近的配对对方进行分组。
(变形例6)
也可以根据配对实现条件来改变等级。“主机”侧的CPU 20在通过上述“握手”实现了配对的情况下,与普通的等级(即,根据被记录在闪速存储器19中的管理信息、即配对实现次数和配对累计时间确定的等级)相比将等级升高一级。假定通过人体通信实现配对的情况下亲密度高,因此自动地升级而提高可用性。像这样进行升级的情况也同样地,CPU 20将变更内容与配对实现对方的识别信息相关联地保存到闪速存储器19中且根据变更后的等级进行浏览限制、复制限制的点、将等级信息从“主机”发送到“子机”并由“主机”进行管理的点与上述的情况相同。根据变形例6,能够自动地对亲密度高的配对对方进行分组。
(变形例7)
也可以在配对实现条件是“脸部识别”的情况下,根据从“脸部识别”所使用的直通图像获得的笑脸程度来改变配对时的等级。“主机”侧的CPU 20在从“脸部识别”所使用的直通图像获得的笑脸程度高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与普通的等级(即,根据被记录在闪速存储器19中的管理信息、即配对实现次数和配对累计时间确定的等级) 相比将等级升高一级。假定笑脸程度高的情况下亲密度高,因此自动地升级而提高可用性。
在本变形例中,在笑脸检测时进行笑脸程度的判断。CPU 20根据直通图像数据中的与确定出的人物的脸部区域对应的数据来判断是否为笑脸。笑脸判断处理是公知的技术,因此省略说明。CPU 20 进一步在判断出笑脸的情况下判断关于该笑脸的笑脸等级。笑脸等级例如分为2(大笑)、1(中笑)、0(微笑)这三级。CPU 20在笑脸等级为2的情况下与普通等级相比升高一级。
(变形例8)
在上述协作摄影1中,也可以使摄影条件不同以使“主机”的焦距长于“子机”的焦距。例如在将“主机”的焦距设为等于85mm 的情况下,将“子机”的焦距设为等于35mm。能够避免利用“主机”侧的电子摄影机1和“子机”侧的电子摄影机1得到的摄影图像彼此相似。并且,将以“广角”进行了摄影的一方(在本例中等于35mm) 的电子摄影机1中所使用的白平衡调整值用作在另一方的电子摄影机1中使用的白平衡调整值。
一般来说,以“广角”进行了摄影的一方与以“变焦”进行了摄影的情况相比摄影画面内的颜色信息更多,因此能够得到更合适的白平衡调整值。通过将该白平衡调整值在“主机”和“子机”的双方中共通使用,与使用不同的调整值的情况相比能够使两个电子摄影机1拍摄到的色调一致。这种控制适合于在大致同一时刻协作拍摄同一被摄体的情况。
另外,在“主机”和“子机”之间控制为不同的焦距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主机”和“子机”之间设定为相同的快门速度。摄影条件的这种设定是适合于在大致同一时刻协作拍摄正在运动的同一被摄体的情况的设定。例如,能够同时获取被摄体停止的图像或被摄体运动的图像。另外,也可以在“主机”和“子机”之间控制为相同的焦距的情况下,在“主机”和“子机”之间控制为不同的光圈值。这种设定是适合于在大致同一时刻协作拍摄同一被摄体的情况的设定,例如能够同时获取模糊感不同的图像。因此,用户能够在摄影后选择喜好的图像。也可以在“主机”和“子机”之间控制为相同的焦距的情况下,在“主机”和“子机”之间设定为不同的快门速度。这种设定是适合于在大致同一时刻协作拍摄正在运动的同一被摄体的情况的设定。例如能够同时获取被摄体停止的图像和被摄体运动的图像。上述内容是一例,作为摄影条件也可以在“主机”和“子机”之间任意地进行各种组合。作为摄影条件的例子,如上所述列举摄影光学系统的变倍比、快门速度、光圈值、感光度以及颜色调整处理信息等。
(变形例9)
在上述的协作摄影2的说明中,说明了在释放按钮23a的按下操作被继续进行的期间进行连拍摄影的例子。代替该例子,也可以在释放按钮23a被进行按下操作起经过规定时间(例如10秒钟)之前进行连拍摄影。这种情况下的CPU 20在步骤S206(图18)中将步骤S202(或S212)判断为肯定起的经过时间达到了上述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肯定。
(变形例10)
或者,也可以在释放按钮23a被进行按下操作起的连拍摄影张数达到规定帧(例如30帧)之前进行连拍摄影。这种情况下的CPU 20 在步骤S206中在将步骤S202(或S212)判断为肯定起的连拍帧数达到了上述规定帧的情况下判断为肯定。
(变形例11)
也可以代替将上述连拍摄影图像记录为静止图像而设为生成运动图像文件并进行记录的结构。另外,也可以使一方的电子摄影机1 记录为静止图像、另一方的电子摄影机1记录为运动图像。
(变形例12)
在由一方的电子摄影机1进行摄影的过程中使另一方的电子摄影机1等待摄影,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使另一方的电子摄影机1在该等待摄影过程中进行录音。这种情况下的CPU20将步骤S201判断为肯定后使麦克风26开始用于录音的声音收集,在将步骤S211判断为肯定之前持续进行声音收集。
CPU 20向声音处理电路25发送指示,将由麦克风26收集到的声音信号依次放大、并变换为数字声音数据。CPU 20使声音文件内的标题区域(标签区域)包含表示是在配对实现过程中进行了录音的声音的信息。然后,CPU 20向存储卡接口21发送指示,使存储介质51记录声音文件。表示是在配对实现过程中进行了录音的声音的信息包含配对对方的识别信息、基于录音及时刻同步后的计时的录音时刻信息。此外,CPU 20也可以将表示是在配对实现过程中进行了录音的声音的信息记录为与声音文件相关联的其它文件来代替记录到声音文件的标题区域。
(变形例13)
在上述的说明中,根据上下判断来确定“摄影机接触”的情况下的“主机”和“子机”,但是也可以根据左右判断来确定“主机”和“子机”。这种情况下的CPU 20在步骤S25(图6)中例如进行左侧判断处理。左侧判断是指判断在电子摄影机1相互接触的情况下哪个电子摄影机1位于左侧,在本变形例中,将从背面侧观察电子摄影机1的情况下位于左手方向的一侧设为“左”侧。
CPU 20根据基于来自姿势传感器24的检测信号的重力方向、以及基于来自通信控制电路22的信号的接触电极信息,参照图20所例示的判断表进行左侧判断。例如以将电子摄影机1保持纵位置(将右侧面设为下方)、用具有释放按钮23a的面以摄影机接触的方式接触到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的左侧面(正位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电子摄影机1的CPU 20由于重力方向为收发电极22d侧且接触电极为该收发电极22d,因此判断为“左”。在变形例13中,将判断为“左”的一方设为配对中的“主机”,将判断为“右”的一方设为配对中的“子机”。另一方面,接触到上述电子摄影机1的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的CPU由于重力方向为收发电极22c侧(正位置)且接触电极为左侧面(该收发电极22e),因此判断为“右”。在判断为“左”的情况下的CPU 20将步骤S25判断为肯定并进入步骤S16。在未判断为“左”的情况下的CPU 20将步骤S25判断为否定并进入步骤S20。
(变形例14)
关于配对中的时刻同步(图6的步骤S27和S28)说明了使“子机”的时刻与“主机”的时刻一致的例子。代替该例子,也可以与“主机”和“子机”的时刻中的较快的一方一致、或者与具备基于接收到的标准电波进行时刻校正的功能的一方一致。
(变形例15)
在上述说明中,CPU 20在符合存储介质51的空闲容量少于规定的空闲容量的情况、通过通信获取到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侧的存储介质51的空闲容量少于规定的空闲容量的意思的信息的情况、电池 52的剩余容量少于规定的剩余容量的情况、通过通信获取到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侧的电池52的剩余容量少于规定的剩余容量的意思的信息的情况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自动结束配对。除此之外,CPU 20 在开始步骤S11(图6)的处理之前的时刻存储介质51的空闲容量少于规定的空闲容量的情况或电池52的剩余容量少于规定的剩余容量的情况下,立即结束图6的处理即可。
并且,接收到通信请求(步骤S17)的CPU 20在进行回复(步骤S18) 之前的时刻存储介质51的空闲容量少于规定的空闲容量的情况或电池52的剩余容量少于规定的剩余容量的情况下,最好不进行回复而结束图6的处理。根据变形例15,能够避免在配对实现过程中无法向存储介质51进行记录、或者在配对实现过程中电池52消耗而导致不能进行动作。
(变形例16)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预先登记使配对实现的外部设备的一例,说明了登记使用外部设备的人物的“脸部”的例子。代替该例子,也可以登记外部设备的名称等。在这种情况下,CPU 20使LCD 监视器17显示“外部设备设定”画面来代替“配对人物设定”画面(图5)。在“外部设备设定”画面上,CPU 20显示代替“脸部”的缩略图的外部设备列表。外部设备列表例如包含各外部设备的名称、型号、ID等。
CPU 20将与图5同样的用复选标记表示的外部设备设定为要作为配对对方的外部设备。并且,以包含在响应于通信请求(步骤 S11(图6))所回复的信息中的ID与使用“外部设备设定”画面设定的外部设备的ID一致的情形为条件,CPU 20使配对实现。
此外,在该变形例中,说明了包含在响应于通信请求(步骤S11) 所回复的信息中的ID与使用“外部设备设定”画面设定的外部设备的ID是否一致的判断的一例,但是该步骤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形。例如,在通信控制电路22中事先设为始终提供电源那样的电路结构。并且,也可以在从通过“外部设备设定”所设定的外部设备检测不到回复的情况下,CPU 20判断为该外部设备未起动、或者电源关闭,通过通信控制电路22发送使该外部设备起动、或者使电源开启的信号。然后,根据从起动后的该外部设备回复的信息,CPU 20判断该外部设备是否处于可进行动作的状态,并在可进行动作的情况下实现配对。CPU 20通过从外部设备接收是否由设置在外部设备的壳体等上的接触传感器检测到了用户对壳体的接触、或者是否检测到了用户对外部设备的操作的信息,来判断外部设备是否处于可进行动作的状态。此外,也可以将设置在外部设备中的收发用电极22b~22e 用作接触传感器。
另外,该通信请求(步骤S11)的变形例也能够应用于说明了对使用外部设备的人物的“脸部”进行登记的例子的上述实施方式。具体来说,CPU 20在被显示在LCD监视器17中的图像上识别由用户登记拍摄的脸部,例如在按下确定开关23h时,只要通过通信控制电路22接通对方的电子摄影机的电源即可。另外,CPU 20也可以如图5所示那样通过通信控制电路22使在配对人物设定画面中在复选框中进行了标记的人物所拥有的电子摄影机1起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也存在不清楚在复选框中进行了标记的人物是否位于附近,因此只要将通信距离设定为10~100m以内进行通信即可。此外,在电子摄影机1中具备识别景深的取景器的情况下,也可以代替在被显示在LCD监视器17中的图像上进行脸部识别而在被显示在该取景器中的图像上进行脸部识别。
并不限定于为了通过配对请求使对方的电子摄影机1的电源起动而进行上述的脸部识别,也能够应用于人体通信、摄影机接触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与简单的握手、并非配对请求的摄影机接触进行区别,也可以利用确定开关23h,还可以在握手的时间持续规定时间、例如三秒以上、或者摄影机接触持续规定时间、例如三秒以上的情况下通过通信控制电路22使对方的电子摄影机1的电源接通。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电子摄影机1的电源既可以是接通的状态、也可以是关闭的状态。电子摄影机1和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只要构成为即使主电源是关闭的状态,也向通信控制电路22提供电源即可。并且,电子摄影机1能够在由通信控制电路22检测到人体通信或摄影机接触的情况下,将主电源接通来起动构成电子摄影机1的各部分。
(变形例17)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CPU 20在与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之间建立了通信之后、以进行了“脸部识别”的情形为条件实现配对的例子。取而代之,也可以构成为在配对模式设定时,在通信建立之前进行“脸部识别”后,与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之间开始通信。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在与外部设备开始通信之前从多个配对实现条件中预先设定某一个配对实现条件,还可以不设定任何的配对实现条件。如上所述,CPU 20使LCD监视器17实时地再现显示进行“脸部识别”所使用的直通图像,并且在进行了“脸部识别”的情况下将表示该“脸部”的框等的显示叠加显示在直通图像上。CPU 20可以在该状态下自动地开始通信并实现配对、也可以在进行了“脸部识别”的状态下且在确定开关23h 被进行了按下操作的情况下开始通信并实现配对。
另外,CPU 20在识别到多个“脸部”的情况下,显示表示各个“脸部”的框,并且选择与最大的脸部(占据显示画面的比例最大) 对应的框,以与其它的框不同的方式(亮度或颜色不同)进行显示。在对十字开关23g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CPU 20将选择框切换为包围位于该操作方向上的“脸部”的框并进行显示。CPU 20与如下的ID 相一致的外部设备之间开始通信并实现配对,该ID与在确定开关 23h被进行了按下操作的时刻选择的框相对应的“脸部”进行关联。
(变形例18)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与外部设备开始通信之前从多个配对实现条件中预先设定某一个配对实现条件的一例,但是也可以不必在通信开始之前设定配对实现条件。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通过模式开关23d的操作设定为配对模式的情况下,CPU 20进行“脸部识别”、“握手”以及“摄影机接触”中的至少一个的辨别处理。CPU 20在通过通信控制电路22检测出“握手”或“摄影机接触”的情况下,与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之间自动地开始通信,并实现配对。
另外,即使配对实现条件例如被设定为“普通”,也可以在CPU 20检测出“握手”或“摄影机接触”的情况下,与其它的电子摄影机1之间自动地开始通信,并实现配对。此外,在这些情况下,也可以代替自动地开始进行通信,而如果CPU 20检测出“握手”和“摄影机接触”,则CPU 20在LCD监视器17上进行询问是否可以实现配对的意思的显示,在确定开关23h被进行了按下操作的情况下开始通信。在本变形例中,优选的是,CPU 20与被判断为由无线通信电路检测出的接收信号的强度最高的外部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通信并实现配对。
(变形例1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配对模式的结束,说明了按照配对关闭计时器的设定结束的一例。取而代之,也可以根据“握手”的时间来设定配对模式的停留时间。如上所述,通信控制电路22具备根据来自CPU 20的指示来经由人体进行通信的人体通信功能。CPU 20通过通信控制电路22来测量“握手”的时间,根据测量时间设定配对模式的停留时间。另外,在这种情况下,CPU 20也可以在配对模式解除操作、以及由“握手”时间决定的配对模式停留时间的经过时中的任一个先实现的情况下结束配对。
另外,配对模式的停留时间也可以根据进行“摄影机接触”的时间来设定。如上所述,CPU 20通过设置在电子摄影机1的壳体中的收发用电极22b~22e及通信控制电路22来检测两个电子摄影机1是否直接接触了。CPU 20通过通信控制电路22测量两个电子摄影机1间的直接接触时间,根据测量时间来设定配对模式的停留时间。另外,在这种情况下,CPU20也可以在配对模式解除操作、以及由“摄影机接触”时间决定的配对模式停留时间的经过时中的任一个先实现的情况下结束配对。另外,配对模式的停留时间也可以根据进行“摄影机接触”的时间设定。
(变形例20)
无线通信除了对电波进行发送接收之外,也可以对红外光进行发送接收。另外,以电子摄影机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电子摄影机1 也可以是类型不同的摄影机,还可以应用于便携式电话机、视频摄影机、音乐播放器等电子设备。
(变形例21)
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一台“子机”对一台“主机”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使一台“主机”与多台“子机”实现配对。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主要说明不同点。特别是关于未说明的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说明将本申请发明应用于数字静态摄影机(以下称为DSC或电子摄影机)的图像再现的一个实施方式。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列举小型的电子摄影机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是单反相机类型或其它的电子摄影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摄影机的结构与图1的框图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摄影机的结构相同。此外,在电子摄影机的图像再现中直接省略不相关的摄影机的设备以及电路的图示和说明。
闪速存储器19存储包含在用于使CPU 20执行的程序中的后述的图像再现程序,并且存储有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参照用数据。 CPU 20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那样控制摄像、曝光、焦点调节(AF)、图像显示等电子摄影机1的各种动作,并且执行后述的图像再现程序来控制图像再现。
在存储卡接口21上通过连接器(未图示)安装存储卡51。存储卡接口21进行图像、各种信息数据针对存储卡51的写入、或者图像、各种信息数据从存储卡51的读入。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列举内置有半导体存储器的存储卡51为例进行说明,但是能够使用记录图像和各种信息数据的所有种类的记录介质。通信控制电路22通过天线22a 与包括其它的电子摄影机的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另外,如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通信控制电路22具备通过人体进行通信的人体通信功能。
操作部件23的确定开关23h也被用作处于配对关系的其它的电子摄影机的释放按钮。在处于配对关系的其它的电子摄影机中设定了遥控摄影模式的情况下,当确定开关23h被进行按下操作时,通过通信控制电路22将释放信号发送到该电子摄影机,由该电子摄影机执行摄影动作。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摄影机1中,CPU 20与结构与电子摄影机1大致相同的其它电子摄影机之间进行通信,建立能够由多个摄影机协作摄影的状态(下面称为配对状态)。具体来说,从电子摄影机 1以及其它的电子摄影机内的一方向另一方发送命令和数据,接收到命令和数据的电子摄影机向命令发送源的电子摄影机回复并建立通信之后,通过满足后述的规定的条件来实现配对状态。
如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能够从“普通”、“脸部识别”、“握手”、以及“摄影机接触”的四种配对实现条件中由使用者选择任一个。选择配对实现条件的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普通”的条件下实现了配对的情况下,将最初发送了命令和数据的一侧的电子摄影机设为主机、将接收到命令和数据的一侧的电子摄影机设为子机。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每当与其它的电子摄影机之间实现配对并与该电子摄影机进行配对摄影时生成成对文件夹。因此,当然也存在有多组成对文件夹的情况。在多个成对文件夹中,既存在配对对方相同的情况、也存在不同的情况,还存在虽然是相同的配对对方但是不同的摄影时刻(包含摄影年月日)的情况。在成对文件夹的属性中记录有配对对方的识别信息、摄影时刻信息、文件夹共享设定信息等。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配对时的协作摄影动作与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说明的协作摄影动作相同。即,当在配对实现过程中存在释放按钮23a(参照图2)的操作时,CPU 20执行摄影动作。在配对摄影时,由处于配对关系的多个电子摄影机拍摄相同的被摄体,但是为了防止形成相似的图像而彼此进行通信来使摄影条件稍有不同。例如,在一方的电子摄影机被设定为广角的情况下,将另一方的电子摄影机自动设定为远摄,使变焦比相差某种程度。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电子摄影机之间的通信将具备变焦比高的镜头的电子摄影机设定为远摄,将具备能够进行更大广角侧的摄影的镜头的电子摄影机设定为广角。并且,由于广角侧的电子摄影机的颜色信息多,因此根据广角侧的电子摄影机的图像进行白平衡控制,并且将其信息反馈给远摄侧的电子摄影机,执行相同的白平衡控制。
另外,在处于配对关系的多个电子摄影机之间控制感光度和快门速度,对一方的电子摄影机设定高速的快门速度,并且对另一方的电子摄影机设定低速的快门速度,以不同的感觉同时拍摄运动的被摄体等。在肖像摄影中,进行摄影的向导以能够从相差某种程度的角度进行摄影。即,在直通图像中进行脸部识别,进行利用声音和监视器图像的向导以形成右斜前方和左斜前方、或者正面和侧面等各不相同的角度。
并且,在配对摄影时处于配对关系的多个电子摄影机之间进行通信来相互进行摄影。也就是说,通过相互错开摄影时刻地进行摄影,能够进行长时间的摄影。在运动图像摄影的情况下,在由一方的电子摄影机进行了运动图像摄影之后,继续由另一方的电子摄影机进行运动图像摄影,由此在彼此传接的同时进行运动图像摄影,能够连续地拍摄摄影角度不同的运动图像。同样地,在静止图像摄影中也在由一方的电子摄影机进行了一张或多张静止图像摄影之后,继续由另一方的电子摄影机进行一张或多张静止图像摄影,能够在再现时提供由多个电子摄影机拍摄到的一系列图像的放映。
接着,说明如上所述那样在配对实现过程中由多个电子摄影机拍摄并被记录在记录介质51中的图像的再现方法。此外,在该一个实施方式中,表示由电子摄影机1再现图像的例子,在配对状态下拍摄到的图像的再现不限定于电子摄影机1,也可以将在配对状态下拍摄到的图像传送到个人计算机(下面成为PC),在PC上执行下面要说明的再现处理。或者,也可以传送到数字相框(下面成为DPF),在 DPF上执行下述再现处理。
图2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再现程序的流程图。当通过操作部件23的模式开关23d选择再现模式时,CPU 20开始执行图21 所示的图像再现程序。在步骤S401中,CPU 20使LCD监视器17 显示“文件夹显示”画面,示出作为再现对象的所有图像文件夹。这些再现对象的图像文件夹是被记录在图10所示的自己的电子摄影机1的存储卡51中的所有图像文件夹和成对文件夹。
在步骤S402中,CPU 20根据由操作部件23的十字开关23g和确定开关23h进行的文件夹选择操作来判断是否选择了成对文件夹。在未选择成对文件夹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03,CPU 20读出被选择的文件夹的图像文件并显示在LCD监视器17上。此外,关于记录在成对文件夹以外的文件夹中的图像、即配对摄影图像以外的图像的再现处理,通过以往的方法进行再现处理,在此省略其说明。
另一方面,在选择了成对文件夹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04,CPU 20 读入记录在配对对方的电子摄影机的成对文件夹内的配对摄影图像数据。然后,CPU 20将读入的配对摄影图像数据和记录在自己的电子摄影机1的成对文件夹内的配对摄影图像合并成一组成对图像组存储到RAM 18(参照图1)中。如上所述,在通过配对摄影拍摄得到的图像数据中,在图像文件的标题区域记录有配对对方的识别信息 (摄影机ID等)和摄影时刻信息。因而,CPU20根据这些信息,从配对对方的电子摄影机中读入配对摄影图像。
如上所述,每当与其它的电子摄影机之间实现配对关系并与该电子摄影机进行配对摄影时生成成对文件夹。因此,当然也存在有多组成对文件夹的情况。在多个成对文件夹中,即存在配对对方相同的情况、也存在不同的情况,还存在虽然是相同的配对对方但是不同的摄影时刻(包含摄影年月日)的情况。在成对文件夹的属性中记录有配对对方的识别信息、摄影时刻信息、文件夹共享设定信息等。
CPU 20从被选择为再现对象的成对文件夹的属性中读出配对对方的识别信息和摄影时刻信息。接着,CPU 20与配对对方的电子摄影机之间进行通信来介绍自己的电子摄影机的识别信息和再现对象的成对文件夹的摄影时刻信息。然后,CPU 20委托配对对方的电子摄影机检索与再现对象的成对文件夹的摄影时刻大致相同的摄影时刻的成对文件夹。配对对方的电子摄影机调查被记录在存储器中的成对文件夹的属性,检索与再现对象的成对文件夹对应的成对文件夹、即配对对方的识别信息和摄影时刻信息一致的成对文件夹,将包含在检索出的成对文件夹中的配对摄影图像数据发送到受委托方的电子摄影机。
此外,在每个配对摄影图像数据的标题区域中也记录有配对对方的识别信息和摄影时刻信息。CPU 20读出这些信息并向配对对方的电子摄影机介绍自己的电子摄影机的识别信息和再现对象图像的摄影时刻信息,并委托配对对方的电子摄影机检索与再现对象的配对摄影图像大致相同的摄影时刻的配对摄影图像。配对对方的电子摄影机调查被记录在存储器中的配对图像数据的标题区域,检索与再现对象的配对摄影图像对应的配对摄影图像,并将这些数据发送到受委托方的电子摄影机。此外,来自配对对方的配对摄影图像的读入可以通过利用通信控制电路22的无线通信进行,也可以通过通信线与配对对方的电子摄影机进行连接来通过有线通信进行。
接着,在步骤S405中,CPU 20判断成对图像组的图像是否为人物图像。在对将人物作为主要被摄体进行拍摄得到的配对摄影图像进行再现的情况下,当按摄影时刻的顺序再现由多个电子摄影机得到的图像时,有时摄影角度频繁地改变而看不下去。人物的配对摄影图像在某种程度上按摄影角度一并再现会更有效并给予更自然的感觉。在图像文件的标题区域中记录有摄影场景模式的设定信息、例如微距、风景、肖像、夜景等摄影场景模式的设定信息。CPU 20 在所设定的摄影场景模式时肖像的情况下判断为是人物的图像。或者,CPU 20也可以对图像自身进行场景解析来判断是否为人物的图像。
在对以人物为主要被摄体拍摄到的配对摄影图像进行再现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06。CPU 20将存储在成对图像组的文件夹中的由多个配对摄影机获得的配对摄影图像中的由一方的摄影机、例如主机拍摄到的图像按摄影时刻的顺序以规定时间间隔显示在LCD监视器 17上,进行放映再现。之后,CPU 20将由另一方的摄影机、例如子机拍摄到的图像按摄影时刻的顺序以规定时间间隔显示在LCD监视器17上,进行放映再现。由此,能够按摄影角度有效地进行与摄影时的人物的运动相一致的一系列图像的放映,能够实现更自然的图像再现。
另一方面,在配对摄影图像不是人物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07。 CPU 20将被存储在成对图像组的文件夹中的由多个配对摄影机获得的配对摄影图像仅按摄影时刻的顺序以规定时间间隔显示在LCD监视器17上,进行放映再现。此外,在配对摄影图像不是人物的情况下,CPU 20也可以不按摄影时刻的顺序再现由多个电子摄影机拍摄到的配对摄影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变更为如下的再现方法即可:首先,CPU 20按摄影时刻的顺序再现由一方的电子摄影机、例如主机拍摄到的配对时的图像,之后按摄影时刻的顺序再现由另一方的电子摄影机、例如子机拍摄到的配对时的图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利用操作部件23对再现方法菜单的用户设定操作来变更再现方法。
另外,在对配对摄影图像进行再现时,如果连续几张都是相同的场景则有时感觉看不下去。因此,在存在大致相同的摄影时刻的图像的情况下,CPU 20采用一方的摄影机、例如主机的图像,跳过另一方的摄影机、例如子机的图像进行再现。另外,CPU 20也可以将图像解析结果的轮廓提取量少、像质不好的图像判断为有照相机抖动的图像,采用在大致相同时刻拍摄到的图像内的轮廓提取量最多的图像、即没有照相机抖动的图像,跳过有照相机抖动的图像来进行再现。或者,CPU 20也可以进行图像的笑脸判断,采用在大致相同时刻拍摄到的图像内的笑脸程度(微笑度)最高的图像,跳过笑脸程度低的图像进行再现。对像这样的在相同时刻拍摄到的多个配对摄影图像中的任一个进行再现、跳过剩余的图像的再现方法能够精细地用户设定是否预先在菜单画面中执行、或者执行时的跳过方式等。
此外,在PC或DPF上再现配对摄影图像的情况下,CPU 20只要从图21的图像再现程序的步骤S404起开始处理、在步骤S404中从多个电子摄影机读入配对摄影图像、在步骤S405~S407中执行上述的处理即可。
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多个图像根据文件夹或成对文件夹区分记录的例子,但是并不需要在每个文件夹中区分记录。例如,如果按图像数据记录配对对方的识别信息和配对摄影时刻信息,则根据这些信息,能够区分到一个成对图像组中。另外,也可以不局限于配对对方和配对摄影时刻,而将配对摄影图像保存到一个配对文件夹中进行记录。
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本申请发明的图像再现功能装载在电子摄影机中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在装载有摄像功能的图像再现装置、即便携式电话机、移动PC等电子设备中装载上述图像再现功能。
此外,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以及那些变形例中,能够进行第二实施方式与变形例的所有组合。
根据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能够起到如下的作用效果。首先,由多个电子摄影机进行配对摄影(联合摄影、协作摄影), CPU 20在对按各图像记录有与配对摄影对方(联合摄影对方、协作摄影对方)有关的信息和摄影时刻信息的多个图像进行再现时,根据与配对摄影对方有关的信息和摄影时刻信息,将由多个电子摄影机在大致相同时刻进行配对摄影得到的多个图像汇总成成对图像组,将按照摄影时刻信息包含在成对图像组中的多个图像按摄影时刻顺序进行再现。因而,能够有效地连续再现由多个电子摄影机拍摄到的多个图像,并能够如实地再现摄影时的被摄体的运动。
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CPU 20在将包含在成对图像组中的多个图像内的由第一电子摄影机拍摄到的图像按摄影时刻顺序进行了再现之后,将由第二电子摄影机拍摄到的图像按摄影时刻顺序进行了再现。其结果,能够按照各电子摄影机的摄影者的摄影意图进行图像的连续再现,并能够如实地再现摄影时的每个电子摄影机的被摄体的运动。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CPU 20判断包含在成对图像组中的多个图像是否为以人物为对象拍摄到的图像。并且,在判断为是以人物为对象拍摄到的图像的情况下,CPU 20在将包含在成对图像组中的多个图像内的由第一电子摄影机拍摄到的图像按摄影时刻顺序进行了再现之后,将由第二电子摄影机拍摄到的图像按摄影时刻顺序进行了再现。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不是以人物为对象拍摄到的图像的情况下,CPU 20将包含在成对图像组中的所有图像按摄影时刻顺序进行了再现。
当将由多个电子摄影机以人物为对象拍摄到的多个配对摄影图像简单地按摄影时刻顺序进行再现时,有时摄影角度频繁地改变而看不下去。但是,根据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能够将人物的配对摄影图像在某种程度上按摄影角度一并再现,从而能够实现按照摄影时的人物的运动的有效且感觉自然的放映。另一方面,关于人物以外的配对摄影图像,通过简单地按摄影时刻的顺序进行再现,能够实现按照摄影时的被摄体的运动的放映。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在包含在成对图像组中的多个图像中存在多个在大致相同时刻拍摄到的图像的情况下,CPU 20选择它们中的任一个作为再现图像并进行了再现。因而,能够防止连续几张都是相同的场景而心烦看不下去。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CPU 20对包含在成对图像组中的多个图像内的在大致相同时刻拍摄到的多个图像进行解析来提取轮廓,选择在大致相同时刻拍摄到的多个图像内的轮廓提取量最多的图像作为再现图像进行了再现。其结果,能够选择照相机抖动少的、像质好的图像进行再现。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CPU 20对包含在成对图像组中的多个图像内的在大致相同时刻拍摄到的多个图像进行解析来检测笑脸程度,选择笑脸程度最高的图像作为再现图像进行再现。因而,能够选择拍摄有笑脸的图像进行再现。
另外,在应用于个人计算机等的情况下,上述图像再现程序能够通过CD-ROM等记录介质、因特网等数据信号进行提供。图22是表示其情形的图。个人计算机400通过CD-ROM404受理程序的提供。另外,个人计算机400具有与通信线路401的连接功能。计算机402是提供上述程序的服务器计算机,在硬盘403等记录介质中保存程序。通信线路401是因特网、个人计算机通信等的通信线路、或者专用通信线路等。计算机402使用硬盘403读出程序,通过通信线路401将程序发送到个人计算机400。即,将程序作为数据信号通过载波经由通信线路401进行发送。这样,程序能够作为记录介质、数据信号(载波)等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入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而提供。
下面的优先权基础申请的公开内容作为对比文件被置入本说明书中。
日本专利申请2010年第35010号(2010年2月19日申请)
日本专利申请2010年第35013号(2010年2月19日申请)
日本专利申请2010年第35014号(2010年2月19日申请)。
Claims (1)
1.一种电子设备,其具备:
通信部,其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所述外部设备具有进行摄像的摄像部;
设定部,对在所述外部设备进行摄像的摄像条件进行设定;
发送部,经由所述通信部向所述外部设备发送所述摄像条件的信息;
接收部,经由所述通信部接收以所述发送部发送的摄像条件摄像到的图像;以及
显示部,显示所述接收部所接收到的图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35013 | 2010-02-19 | ||
JP2010-035010 | 2010-02-19 | ||
JP2010-035014 | 2010-02-19 | ||
JP2010035010A JP5446976B2 (ja) | 2010-02-19 | 2010-02-19 | 電子機器 |
JP2010035013A JP5440240B2 (ja) | 2010-02-19 | 2010-02-19 | 電子機器 |
JP2010035014A JP2011172092A (ja) | 2010-02-19 | 2010-02-19 | 撮像装置、画像再生方法、画像再生プログラム、画像再生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および画像再生装置 |
CN2011800101685A CN102792672A (zh) | 2010-02-19 | 2011-02-03 | 电子设备、摄像装置、图像再现方法、图像再现程序、记录有图像再现程序的记录介质以及图像再现装置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101685A Division CN102792672A (zh) | 2010-02-19 | 2011-02-03 | 电子设备、摄像装置、图像再现方法、图像再现程序、记录有图像再现程序的记录介质以及图像再现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98586A true CN110798586A (zh) | 2020-02-14 |
Family
ID=44482823
Family Applications (9)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098602.4A Pending CN110798586A (zh) | 2010-02-19 | 2011-02-03 | 电子设备 |
CN201410462966.7A Active CN104320571B (zh) | 2010-02-19 | 2011-02-03 | 电子设备及用于电子设备的方法 |
CN201410199200.4A Active CN103957356B (zh) | 2010-02-19 | 2011-02-03 | 电子设备以及电子设备的图像取得方法 |
CN201410181952.8A Active CN103945131B (zh) | 2010-02-19 | 2011-02-03 |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图像取得方法 |
CN2011800101685A Pending CN102792672A (zh) | 2010-02-19 | 2011-02-03 | 电子设备、摄像装置、图像再现方法、图像再现程序、记录有图像再现程序的记录介质以及图像再现装置 |
CN201911094088.7A Pending CN110825905A (zh) | 2010-02-19 | 2011-02-03 | 电子设备 |
CN201410181953.2A Active CN103945132B (zh) | 2010-02-19 | 2011-02-03 |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图像取得方法 |
CN201410181935.4A Active CN103945130B (zh) | 2010-02-19 | 2011-02-03 |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图像取得方法 |
CN201911039373.9A Active CN110708466B (zh) | 2010-02-19 | 2011-02-03 |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摄像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8)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62966.7A Active CN104320571B (zh) | 2010-02-19 | 2011-02-03 | 电子设备及用于电子设备的方法 |
CN201410199200.4A Active CN103957356B (zh) | 2010-02-19 | 2011-02-03 | 电子设备以及电子设备的图像取得方法 |
CN201410181952.8A Active CN103945131B (zh) | 2010-02-19 | 2011-02-03 |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图像取得方法 |
CN2011800101685A Pending CN102792672A (zh) | 2010-02-19 | 2011-02-03 | 电子设备、摄像装置、图像再现方法、图像再现程序、记录有图像再现程序的记录介质以及图像再现装置 |
CN201911094088.7A Pending CN110825905A (zh) | 2010-02-19 | 2011-02-03 | 电子设备 |
CN201410181953.2A Active CN103945132B (zh) | 2010-02-19 | 2011-02-03 |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图像取得方法 |
CN201410181935.4A Active CN103945130B (zh) | 2010-02-19 | 2011-02-03 |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图像取得方法 |
CN201911039373.9A Active CN110708466B (zh) | 2010-02-19 | 2011-02-03 |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摄像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9) | US9055171B2 (zh) |
CN (9) | CN110798586A (zh) |
WO (1) | WO201110223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98586A (zh) * | 2010-02-19 | 2020-02-14 | 株式会社尼康 | 电子设备 |
CN102446347B (zh) * | 2010-10-09 | 2014-10-01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白平衡方法和装置 |
JP2013093843A (ja) * | 2011-10-05 | 2013-05-16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カメラ |
TWI451297B (zh) * | 2012-01-31 | 2014-09-01 | Quanta Comp Inc |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調整其螢幕畫面顯示方式的方法 |
JP6035842B2 (ja) * | 2012-04-25 | 2016-11-3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撮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撮像処理システム |
JP5970937B2 (ja) | 2012-04-25 | 2016-08-1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表示制御方法 |
JP6032987B2 (ja) * | 2012-07-24 | 2016-11-30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画像出力装置および画像出力装置の作動方法 |
CN110225259B (zh) * | 2013-02-28 | 2021-09-07 | 株式会社尼康 | 电子设备、显示方法及图像处理方法 |
JP6315895B2 (ja) | 2013-05-31 | 2018-04-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JP6047858B2 (ja) * | 2013-06-07 | 2016-12-21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撮影制御装置及び撮影制御方法 |
US9406136B2 (en) * | 2013-07-05 | 2016-08-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for identifying communication counterpart based on image including person |
JP6295534B2 (ja) * | 2013-07-29 | 2018-03-20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グラマブル表示器、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04427228B (zh) * | 2013-08-22 | 2017-09-08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协作拍摄系统及其拍摄方法 |
KR20150039355A (ko) * | 2013-10-02 | 2015-04-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CN104734779A (zh) * | 2013-12-20 | 2015-06-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简单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JP6373001B2 (ja) * | 2013-12-25 | 2018-08-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管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それら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6074068B2 (ja) * | 2014-01-24 | 2017-02-01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9311525B2 (en) * | 2014-03-19 | 2016-04-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connection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s |
JP6603513B2 (ja) * | 2014-09-03 | 2019-11-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並びに記憶媒体 |
JP2016099453A (ja) * | 2014-11-20 | 2016-05-3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 |
CN105763787A (zh) * | 2014-12-19 | 2016-07-13 | 索尼公司 | 图像形成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EP3098774A4 (en) * | 2015-01-30 | 2017-03-15 | DS Global |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rtual photography service |
JP6521652B2 (ja) * | 2015-02-04 | 2019-05-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JP6525740B2 (ja) * | 2015-06-01 | 2019-06-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470637B2 (ja) * | 2015-06-08 | 2019-02-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10080000B2 (en) * | 2015-08-06 | 2018-09-18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Intercom system |
US9906704B2 (en) * | 2015-09-17 | 2018-02-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anaging crowd sourced photography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9762893B2 (en) * | 2015-12-07 | 2017-09-12 | Google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scopic noise reduction and high-dynamic range |
JP2017199972A (ja) * | 2016-04-25 | 2017-11-02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情報取得システム、情報取得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09716779B (zh) * | 2016-09-15 | 2022-08-23 | 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 影像显示装置和影像显示装置的协作控制方法 |
JP6843694B2 (ja) * | 2017-04-27 | 2021-03-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KR102061787B1 (ko) * | 2017-11-29 | 2020-01-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미지를 촬영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이미지 표시 방법 |
JP7297406B2 (ja) | 2017-12-18 | 2023-06-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制御装置、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10342737B1 (en) * | 2018-03-22 | 2019-07-09 | Maxq Research Llc | Active monitoring system for thermally-managed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of specific perishable products |
US10817825B2 (en) * | 2018-03-22 | 2020-10-27 | Maxq Research Llc | Remote integration of cloud services and transportable perishable products active monitor |
CN114697527B (zh) * | 2020-12-29 | 2023-04-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拍摄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
JP2023035172A (ja) * | 2021-08-31 | 2023-03-1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04877B1 (en) * | 1994-09-09 | 2001-03-20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Electronic image pickup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image data by remote-controlling |
CN1692641A (zh) * | 2001-11-27 | 2005-11-0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复制系统、信息复制方法、程序及计算机可读取记录媒体 |
CN1722731A (zh) * | 2004-05-03 | 2006-01-18 | 微软公司 | 用于实现基于点对点规则的推进式自动同步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
CN101291271A (zh) * | 2007-04-19 | 2008-10-22 | 索尼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032127B2 (zh) | 1971-10-25 | 1975-10-17 | ||
JPH089347A (ja) | 1994-06-22 | 1996-01-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動画像伝送装置 |
US20040051785A1 (en) | 1997-06-06 | 2004-03-18 | Nikon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camera having a communication function |
JPH10341400A (ja) | 1997-06-06 | 1998-12-22 | Nikon Corp | 通信機能を有する電子カメラ |
US6930709B1 (en) | 1997-12-04 | 2005-08-16 | Pentax Of America, Inc. | Integrated internet/intranet camera |
JP4532610B2 (ja) | 1998-01-30 | 2010-08-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メラ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およびその動作処理を実行する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 |
JP4298042B2 (ja) * | 1998-03-20 | 2009-07-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ディジタルカメラ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H11298778A (ja) * | 1998-04-09 | 1999-10-29 | Casio Comput Co Ltd | 光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位置合せ方法 |
JP3711743B2 (ja) | 1998-04-17 | 2005-11-02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フォト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カメラシステム |
JP2000134527A (ja) | 1998-10-26 | 2000-05-12 | Minolta Co Ltd | デジタルカメラ |
JP2000206774A (ja) | 1998-11-13 | 2000-07-28 | Canon Inc | トナ―残量検知装置、トナ―残量検知方法、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1008089A (ja) | 1999-06-23 | 2001-01-12 | Canon Inc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画像処理システム、撮像支援方法並びにメモリ媒体 |
JP2001111866A (ja) | 1999-10-05 | 2001-04-20 | Canon Inc |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並びに、記憶媒体 |
JP2001148802A (ja) * | 1999-11-19 | 2001-05-29 | Ricoh Co Ltd | 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デジタルカメラシステム |
JP2001169173A (ja) | 1999-12-06 | 2001-06-22 | Canon Inc |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
US6442573B1 (en) * | 1999-12-10 | 2002-08-27 | Ceiva Logic,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picture mail to a frame device community |
JP2001230954A (ja) | 2000-02-15 | 2001-08-24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撮像装置 |
JP4347498B2 (ja) | 2000-05-10 | 2009-10-21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電子カメラ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
US6809759B1 (en) * | 2000-06-19 | 2004-10-26 | Benq Corporation | Remote control unit with previewing device for an image-capturing device |
EP1168678B1 (en) * | 2000-06-27 | 2003-09-03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a human body as a signal transmission path |
JP2002095055A (ja) | 2000-09-18 | 2002-03-29 | Toshiba Corp | 無線データ通信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記録媒体、コンテンツ提供システム |
JP2002171434A (ja) * | 2000-12-04 | 2002-06-14 | Nikon Corp | 電子カメラ |
JP4029629B2 (ja) | 2001-03-27 | 2008-01-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通信機器、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6944700B2 (en) * | 2001-06-15 | 2005-09-13 | Logitech Europe S.A.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data between a digital camera and a host |
EP1276308A3 (en) * | 2001-07-12 | 2005-05-04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prising camera |
JP2003092719A (ja) | 2001-07-13 | 2003-03-2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デジタルカメラ |
US7409231B2 (en) | 2001-08-28 | 2008-08-05 | Sony Corporatio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
JP2003169291A (ja) * | 2001-11-30 | 2003-06-13 | Canon Inc | 電子機器、データ送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3767479B2 (ja) | 2001-12-21 | 2006-04-1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
CN2511069Y (zh) * | 2002-01-10 | 2002-09-11 |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字相机摄影机影像显示无线遥控装置 |
JP2003209796A (ja) | 2002-01-16 | 2003-07-25 | Canon Inc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
JP4019785B2 (ja) * | 2002-05-02 | 2007-12-1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と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
JP2003338785A (ja) | 2002-05-21 | 2003-11-28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端末間通信システム |
JP4014453B2 (ja) | 2002-06-10 | 2007-11-28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カメラ |
JP3927874B2 (ja) | 2002-07-02 | 2007-06-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
JP2003179861A (ja) * | 2002-09-09 | 2003-06-27 | Hitachi Ltd | 画像記録再生装置 |
JP4902936B2 (ja) * | 2002-11-20 | 2012-03-21 | ホットアルバムコム株式会社 | コピー機能付き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情報記録媒体 |
JP3791489B2 (ja) | 2002-12-13 | 2006-06-2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ポータブルサーバ |
CN100452868C (zh) * | 2003-01-17 | 2009-01-14 |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 远程图像显示方法、图像捕获装置和方法 |
JP2004235788A (ja) | 2003-01-29 | 2004-08-19 | Nikon Gijutsu Kobo:Kk | デジタルカメラ |
JP2004235780A (ja) | 2003-01-29 | 2004-08-19 | Nikon Gijutsu Kobo:Kk | デジタルカメラ |
US8189059B2 (en) | 2003-01-29 | 2012-05-29 | Nikon Corporation | Digital camera and digital camera system |
JP3937332B2 (ja) | 2003-03-11 | 2007-06-2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影システム |
JP4434624B2 (ja) | 2003-05-12 | 2010-03-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
JP4292891B2 (ja) * | 2003-06-26 | 2009-07-0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
JP4661035B2 (ja) * | 2003-08-08 | 2011-03-30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カメラ |
KR100555662B1 (ko) * | 2004-01-06 | 2006-03-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기록매체간 영상파일을 복사할 수 있는 휴대용 복합장치및 기록매체간 영상파일 복사방법 |
JP4455076B2 (ja) | 2004-01-28 | 2010-04-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の認証方法、無線通信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
CN100531370C (zh) * | 2004-02-03 | 2009-08-19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监视系统及摄像机终端 |
JP2005244907A (ja) | 2004-02-27 | 2005-09-08 | Ricoh Co Ltd |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機能選択方法 |
JP4138693B2 (ja) | 2004-03-31 | 2008-08-27 | 株式会社東芝 | フロー制御の初期化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
JP2005318259A (ja) | 2004-04-28 | 2005-11-10 | Toshiba Corp | 画像撮影装置、画像撮影システム及び画像撮影装置制御方法 |
JP2006005444A (ja) * | 2004-06-15 | 2006-01-05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通信システム |
JP4745737B2 (ja) | 2004-08-06 | 2011-08-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通信システム、伝送方法、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US7602420B2 (en) | 2004-08-06 | 2009-10-1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computer program |
US20060046719A1 (en) | 2004-08-30 | 2006-03-02 | Holtschneider David J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connection of communication devices |
KR20060026228A (ko) * | 2004-09-20 | 2006-03-23 |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 터치 스크린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을 리모콘으로 사용하는디지털 카메라 및 그 구동 방법 |
US7738011B2 (en) * | 2004-09-21 | 2010-06-15 |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 Camera control system |
JP2006101192A (ja) * | 2004-09-29 | 2006-04-13 | Canon Inc | 撮像装置 |
JP4508810B2 (ja) | 2004-09-30 | 2010-07-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による撮影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20060119734A1 (en) * | 2004-12-03 | 2006-06-08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Docking station for near-object digital photography |
JP4411193B2 (ja) | 2004-12-09 | 2010-02-10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ディスプレイ付き撮像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WO2006068115A1 (ja) | 2004-12-20 | 2006-06-2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無線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 |
CN100463502C (zh) * | 2005-01-25 | 2009-02-1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摄像机控制装置和所述摄像机控制装置的变焦倍率控制方法 |
JP2006212899A (ja) | 2005-02-03 | 2006-08-17 | Seiko Epson Corp | デジタル画像記録システム、記録装置、デジタル画像処理装置 |
JP2006217354A (ja) | 2005-02-04 | 2006-08-17 | Olympus Corp | デジタルカメラ、アクセサリ装置、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システム |
JP2006238020A (ja) | 2005-02-24 | 2006-09-07 | Olympus Corp | デジタル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
JP2006238021A (ja) | 2005-02-24 | 2006-09-07 | Olympus Corp | デジタル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
JP4505857B2 (ja) | 2005-02-28 | 2010-07-2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電子カメラ |
JP2006246023A (ja) | 2005-03-03 | 2006-09-14 | Canon Inc | 相互に画像配信可能なカメラ |
JP4363361B2 (ja) | 2005-04-28 | 2009-11-11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携帯用電子機器,セキュリティシステムおよび携帯用電子機器の動作許可範囲決定方法 |
US8244179B2 (en) | 2005-05-12 | 2012-08-14 | Robin Dua | Wireless inter-device data processing configured through inter-device transmitted data |
CN1874492A (zh) * | 2005-05-30 | 2006-12-06 | 上海中策工贸有限公司 | 手机摄像头远程自动摄像装置 |
JP2006340150A (ja) | 2005-06-03 | 2006-12-14 | Canon Inc | デジタルカメラ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画像一覧更新方法 |
JP2007004540A (ja) | 2005-06-24 | 2007-01-11 | Nec Corp | 非接触通信による改札入出場管理システム,方法,自動改札機,携帯端末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TW200700878A (en) * | 2005-06-27 | 2007-01-01 |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with a remote controller |
JP2007006415A (ja) | 2005-06-27 | 2007-01-11 | Olympus Corp | 電子カメラ |
US7379664B2 (en) * | 2005-07-26 | 2008-05-27 | Tinkers & Chance | Remote view and controller for a camera |
JP4724512B2 (ja) | 2005-09-13 | 2011-07-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
JP4732107B2 (ja) | 2005-10-05 | 2011-07-27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影装置及び撮影システム |
CN101578593A (zh) | 2005-10-20 | 2009-11-11 | 阿普洛格斯公司 | 使用控制台通信的非集中式网络设备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
JP5243691B2 (ja) | 2005-11-09 | 2013-07-24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カメラ |
CN1984243A (zh) * | 2005-12-16 | 2007-06-20 | 乐金电子(沈阳)有限公司 | 内置有照相机的远程遥控器及其控制方法 |
JP2007214786A (ja) * | 2006-02-08 | 2007-08-23 | Toshiba Corp | 携帯型撮像装置 |
JP4797674B2 (ja) | 2006-02-13 | 2011-10-1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JP4411287B2 (ja) | 2006-02-27 | 2010-02-10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電子画像取扱装置 |
WO2007099639A1 (ja) * | 2006-03-02 | 2007-09-0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携帯端末装置 |
JP4621157B2 (ja) | 2006-03-09 | 2011-01-26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携帯型画像通信システムならびにそのシステムを構成する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らの制御方法 |
JP5087856B2 (ja) | 2006-04-05 | 2012-12-05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電子カメラ |
JP4125328B2 (ja) | 2006-04-17 | 2008-07-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による周辺機器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
US8798671B2 (en) | 2006-07-26 | 2014-08-05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Dual mod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networking configuration |
TW200818884A (en) * | 2006-09-20 | 2008-04-16 | Macnica Inc | Control system of image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s digital camera, digital video-camera or the like using a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image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
US20080171561A1 (en) | 2007-01-11 | 2008-07-17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radio link establishment between two communication devices |
JP2008193457A (ja) | 2007-02-06 | 2008-08-21 | Fujifilm Corp | 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の制御方法 |
JP2008219522A (ja) | 2007-03-05 | 2008-09-18 | Canon Inc | 撮像システム、撮像装置、撮像プログラム、及び撮像方法 |
JP4614396B2 (ja) | 2007-05-10 | 2011-01-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US8224354B2 (en) | 2007-07-20 | 2012-07-17 | Koninklijke Kpn N.V. | Identification of proximate mobile devices |
JP2009033494A (ja) | 2007-07-27 | 2009-02-12 | Sony Corp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
US8274669B2 (en) * | 2007-07-31 | 2012-09-25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5231771B2 (ja) | 2007-08-20 | 2013-07-10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立体画像撮影装置 |
JP4851406B2 (ja) | 2007-08-31 | 2012-01-11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多眼撮影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調整用画像表示方法および多眼撮影システム |
JP2009094563A (ja) | 2007-10-03 | 2009-04-30 | Sony Corp | 電子機器、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像遠隔操作方法 |
US7970350B2 (en) * | 2007-10-31 | 2011-06-28 | Motorola Mobility, Inc.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ent sharing |
JP2009169209A (ja) | 2008-01-18 | 2009-07-30 | Olympus Imaging Corp |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用プログラム |
JP5273998B2 (ja) | 2007-12-07 | 2013-08-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111148B2 (ja) | 2008-02-18 | 2012-12-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074232B2 (ja) | 2008-02-26 | 2012-11-14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応答器 |
JP2009206774A (ja) | 2008-02-27 | 2009-09-10 | Canon Inc | 画像伝送システム、画像伝送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
US7991896B2 (en) | 2008-04-21 | 2011-08-02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Gesturing to select and configure device communication |
JP2010021984A (ja) | 2008-06-09 | 2010-01-28 | Sony Corp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JP5211925B2 (ja) | 2008-08-05 | 2013-06-12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撮像装置、画像分類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
CN101610305A (zh) * | 2008-12-19 | 2009-12-23 | Tcl数码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 利用串口通讯实现手机对dv遥控操作的方法 |
CN110798586A (zh) * | 2010-02-19 | 2020-02-14 | 株式会社尼康 | 电子设备 |
JP5446976B2 (ja) | 2010-02-19 | 2014-03-19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電子機器 |
-
2011
- 2011-02-03 CN CN201911098602.4A patent/CN110798586A/zh active Pending
- 2011-02-03 CN CN201410462966.7A patent/CN104320571B/zh active Active
- 2011-02-03 WO PCT/JP2011/052282 patent/WO201110223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2-03 CN CN201410199200.4A patent/CN103957356B/zh active Active
- 2011-02-03 CN CN201410181952.8A patent/CN103945131B/zh active Active
- 2011-02-03 CN CN2011800101685A patent/CN102792672A/zh active Pending
- 2011-02-03 CN CN201911094088.7A patent/CN110825905A/zh active Pending
- 2011-02-03 CN CN201410181953.2A patent/CN103945132B/zh active Active
- 2011-02-03 CN CN201410181935.4A patent/CN103945130B/zh active Active
- 2011-02-03 CN CN201911039373.9A patent/CN110708466B/zh active Active
- 2011-02-03 US US13/509,740 patent/US9055171B2/en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8-29 US US14/473,355 patent/US9167108B2/en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2-13 US US14/621,971 patent/US9462141B2/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6-02 US US15/171,533 patent/US9888136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12-22 US US15/852,750 patent/US10264146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3-06 US US16/294,462 patent/US10764447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7-17 US US16/932,158 patent/US11343387B2/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5-23 US US17/751,309 patent/US11882249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11-03 US US18/386,928 patent/US20240064246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04877B1 (en) * | 1994-09-09 | 2001-03-20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Electronic image pickup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image data by remote-controlling |
CN1692641A (zh) * | 2001-11-27 | 2005-11-0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复制系统、信息复制方法、程序及计算机可读取记录媒体 |
CN1722731A (zh) * | 2004-05-03 | 2006-01-18 | 微软公司 | 用于实现基于点对点规则的推进式自动同步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
CN101291271A (zh) * | 2007-04-19 | 2008-10-22 | 索尼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57356B (zh) | 2018-11-09 |
US20220294915A1 (en) | 2022-09-15 |
US9462141B2 (en) | 2016-10-04 |
US20200351411A1 (en) | 2020-11-05 |
US9167108B2 (en) | 2015-10-20 |
CN104320571A (zh) | 2015-01-28 |
US20190208065A1 (en) | 2019-07-04 |
US20120281101A1 (en) | 2012-11-08 |
US11343387B2 (en) | 2022-05-24 |
CN110708466A (zh) | 2020-01-17 |
US9888136B2 (en) | 2018-02-06 |
US20180124262A1 (en) | 2018-05-03 |
CN103957356A (zh) | 2014-07-30 |
CN110825905A (zh) | 2020-02-21 |
CN103945132A (zh) | 2014-07-23 |
US11882249B2 (en) | 2024-01-23 |
US20150189153A1 (en) | 2015-07-02 |
CN103945130B (zh) | 2018-05-15 |
CN104320571B (zh) | 2019-05-17 |
US9055171B2 (en) | 2015-06-09 |
US20240064246A1 (en) | 2024-02-22 |
CN110708466B (zh) | 2022-02-18 |
CN102792672A (zh) | 2012-11-21 |
CN103945131B (zh) | 2018-05-01 |
US10264146B2 (en) | 2019-04-16 |
CN103945130A (zh) | 2014-07-23 |
US20140368679A1 (en) | 2014-12-18 |
CN103945131A (zh) | 2014-07-23 |
US10764447B2 (en) | 2020-09-01 |
US20160277665A1 (en) | 2016-09-22 |
WO2011102232A1 (ja) | 2011-08-25 |
CN103945132B (zh) | 2019-05-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08466B (zh) |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摄像方法 | |
JP5446976B2 (ja) | 電子機器 | |
JP5392141B2 (ja) | 電子機器 | |
JP2016220261A (ja) | 電子機器 | |
JP5754500B2 (ja) |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用プログラム | |
JP2011172092A (ja) | 撮像装置、画像再生方法、画像再生プログラム、画像再生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および画像再生装置 | |
JP5440240B2 (ja) | 電子機器 | |
JP5448913B2 (ja) |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用プログラム | |
JP2021093750A (ja) | 電子機器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5644976B2 (ja) |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用プログラム | |
JP5644932B2 (ja) | 電子機器 | |
JP5614487B2 (ja) |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用プログラム | |
JP2021170808A (ja) | 電子機器、制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 |
JP2019054521A (ja) | 電子機器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20036366A (ja) | 電子機器及び撮像方法 | |
JP2018125890A (ja) |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用プログラム | |
JP2017060170A (ja) | 電子機器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4233076A (ja) |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用プログラム | |
JP2015035812A (ja) |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用プログラム | |
JP2015216671A (ja) | 電子機器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5039240A (ja) |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用プログラム | |
JP2014147087A (ja) | 電子機器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