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3403C - 液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投影型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投影型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3403C
CN1183403C CNB98107023XA CN98107023A CN1183403C CN 1183403 C CN1183403 C CN 1183403C CN B98107023X A CNB98107023X A CN B98107023XA CN 98107023 A CN98107023 A CN 98107023A CN 1183403 C CN1183403 C CN 118340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quid
photomask
crystal apparatus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810702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5786A (zh
Inventor
村出正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95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5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340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340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0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with supplementary region or layer in the thin film or in the insulated bulk substrate supporting it for controlling or increasing the safety of the device
    • H01L29/78633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with supplementary region or layer in the thin film or in the insulated bulk substrate supporting it for controlling or increasing the safety of the device with a light shiel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09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incorporated in the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e.g.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switching el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4Drivers integrated on the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13Storage capaci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pixel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4Projection arrangements for image reproduction, e.g. using eidophor
    • H04N5/7416Projection arrangements for image reproduction, e.g. using eidophor involving the use of a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e.g. a light valve, controlled by a video signal
    • H04N5/7441Projection arrangements for image reproduction, e.g. using eidophor involving the use of a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e.g. a light valve, controlled by a video signal the modulator being an array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抑制液晶装置和采用该液晶装置的投影装置中由于被偏振片等反射光的影响在象素切换用TFT中产生的漏电流,以便使象素切换用TFT的特性稳定,其技术方案为在液晶装置(100)的液晶装置用基板(300)中至少在象素切换用TFT的沟道区(1C)的下部设置第一遮光膜(7),同时使第一遮光膜(7)沿扫描线(2)延长铺设,并在象素区外侧上与供给恒定电位的恒定电位配线(8)相连,从而使第一遮光膜(7)的电位固定。

Description

液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投影型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装置、投影型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特别涉及在采用薄膜晶体管(以下称TFT)作为象素切换用的元件的液晶装置中的遮光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有源矩阵驱动方式的液晶装置,在玻璃基板上形成矩阵状象素电极的同时,对于各象素电极形成以非晶形硅膜或多层硅膜作为半导体层的象素用TFT,通过TFT将电压加在各象素电极上构成实用的驱动液晶的结构。将多晶硅TFT用作象素切换用的液晶装置,由于采用与象素切换用的TFT几乎相同的工艺就可以形成用于驱动控制图象显示单元的移位寄存器电路等周边驱动电路的驱动电路用的TFT,所以因适于高集成化而引人注目。
对有源矩阵驱动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来说,为了实现高精细化而形成由对置的基板黑矩阵(或黑条)的铬膜或铝膜构成的遮光层。还采用下述结构:使该遮光膜与象素切换用的TFT重叠地形成,在来自对置的基板侧的入射光射到象素切换用的TFT的沟道区及其结合区上时,在象素切换用的TFT中无漏电流流过。
可是,不只是来自对置的基板侧的入射光可引起漏电流,由配置在液晶装置用基板里面侧的偏振片反射光照射到象素切换用TFT的沟道区上往往也会产生漏电流。
防止由这些反射光(反回光)引起漏电流的方法包括在特公平3-52611号公报中提出的在象素切换用TFT沟道范围的下层侧也设置遮光膜的技术方案。可是此文献所公开的方案存在下述问题:由于遮光膜的电位不固定,随着TFT的半导体层与遮光膜之间的寄生电容的变化,使TFT特性变化或变劣。
随着象素增加和内装液晶装置的电子器件的小型化更加希望周边驱动电路的高集成化。特别是对于将周边驱动电路内装在同一基板上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虽然可以采用使绝缘膜介于铝等金属膜之间而将金属膜形成多层配线的多层配线技术作为实现高集成化的技术,但印刷的配线层数越多,制造工艺的工序就越多,制造成本也就越高,这是该方法的不足之处。
随着有源矩阵驱动方式的液晶装置的工作频率迅速提高,虽然为了提高TFT性能曾尝试采用SOI技术和利用激光退火的再结晶技术等来提高半导体膜的性能,但用这种方法提高TFT特性存在特性偏差大、制造工序复杂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液晶装置和用该液晶装置的投影装置中提供既能抑制由偏振片等反射的光的影响引起象素切换用TFT的漏电流又能使象素切换用TFT性能稳定的技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在不增加制造工序的前提下在液晶装置中使设置在显示区周边上的驱动电路实现高集成化的技术。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在不增加制造工序的前提下能提高液晶装置中的TFT性能的技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液晶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液晶装置用基板和对置的基板,在该液晶装置用基板与对置基板之间夹持液晶,所述的液晶装置用基板具有由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将象素构成矩阵状的显示区,在该显示区外侧与上述数据线和上述扫描线中的至少之一连接的周边驱动电路,与上述数据线和扫描线相连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第1遮光膜具有至少对在上述液晶装置用基板上形成的上述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在该沟道区的下层侧夹着层间绝缘膜分别重叠的具有导电性的遮光部分,和沿上述数据线和扫描线之中至少一方延伸设置的配线部分;和恒定电位配线,沿上述显示区的周围形成、并与上述多个第1遮光膜的配线部分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中,因为第一遮光膜是在与数据线和扫描线连接的薄膜晶体管即象素切换用TFT的沟道区重叠,所以即使有来自液晶装置基板内侧的反射光,这种光也不会达到象素切换用TFT沟道区。因此,在象素切换用TFT上不会产生因来自液晶装置用基板的内侧的反射光而引起的漏电流。此外,因为第一遮光膜的电位固定在扫描驱动电路的低电位侧的恒压电源等电位上,所以不会出现因受TFT半导体层等与第一遮光膜之间的寄生电容影响而使TFT性能变化或变劣的现象。
按照本发明,在上述显示区的周围,设置挡住周边用的遮光膜,上述第1遮光膜的配线部分和恒定电位配线的连接位置,在上述挡住周边用的遮光膜的下层侧互相电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第一遮光膜的配线部分从例如上述沟道遮光部分的各配线沿上述扫描线和数据线的至少一方的信号线分别延伸铺设到上述显示区的外侧,然后对应形成在与上述第一遮光膜不同的层间上的恒定电位配线至少经由上述层间绝缘膜的引导孔在该显示区的外侧相连。
上述第一遮光膜的配线部分也可以从上述沟道遮光部分的各配线部分沿上述扫描线和数据线的两个信号线延伸铺设到上述各显示区的外侧,然后对应形成在与上述第一遮光膜不同的层间上的恒定电位配线至少经过上述层间绝缘膜的引导孔在该显示区的外侧相连。
按照本发明,上述第一遮光膜的各配线部分与上述恒定电位配置线通过上述层间绝缘膜的引导孔在显示区外侧相连。
只要上述第一遮光膜的配线部分的单侧端部与上述恒定电压配线经过上述层间绝缘引导孔相连,就可在第一遮光膜上施加恒定电压。
与此相同,如果上述第一遮光膜的配线部分的两侧端部与上述恒定电位配线经由上述层间绝缘膜的引导孔相连接,即使第一遮光膜配线部分的中途位置上存在断线,也能通过恒定电位配线将恒定电位供给第一遮光膜的配线部分。由于在第一遮光膜的配线部分具有复连配线结构,所以提高了可靠性。
按照本发明,上述第一遮光膜的配线部分从各上述通道遮光部分沿上述扫描线和数据线的至少一方的信号线延伸铺设到上述显示区外侧,第一遮光膜在该显示区外侧的配线部分连接在由与上述第一遮光膜相同材料组成的干线上,最好使干线通过上述绝缘层间绝缘膜的引导孔连接在上述恒定电位配线上。若采用这种结构,则第一遮光膜与恒定电位配线的连接不必按遮光膜的每条配线进行,只需进行干线和恒定电位配线之间的连接。因此,可以将干线引回到配线不通过的任意位置上,最好在这些位置上将干线与恒定电位配线相连。另外,虽然在第一遮光膜与恒定电位配线的连接部分上,但是为了形成引导孔而进行湿法蚀刻时,由于蚀刻液容易渗透,在层间绝缘膜等上容易出现裂纹。但本发明通过干线引回到任意位置,可以将可能出现裂纹的危险部位限制在安全位置上,这是本发明的一个优点。另外,由于第一遮光膜与恒定电压配线的连接是在干线与恒定电位配线间进行的,故可将出现裂纹的危险地方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因此可靠性高,这是本发明的又一优点。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上述支线的单侧端连接到上述干线上,也可在第一遮光膜上施加恒定电压。
与此相同,如果把上述支线的两侧端部连接到干线上,即使支线的途中位置出现断线,也可经干线将恒定电压供给第一遮光膜的配线部分,因此,通过使第一遮光膜的配线具有复连配线结构,提高了可靠性。
按照本发明,上述第一遮光膜最好与在上述象素切换用TFT的漏极区重叠形成存储电容的电容配线至少经由上述层间绝缘膜的引导孔相连接。另外,上述第一遮光膜最好通过上述层间绝缘膜在上述象素切换用TFT的漏极区重叠构成存储电容。若采用这种结构,则因为没有通过把各电容配线引到扫描驱动电路上施加恒定电位的必要,所以可以使在把大规模电路引入到扫描驱动电路时容易布置。
按照本发明,上述恒定电位配线与将低电位侧的电源供给上述周边驱动电路的电源线、通过上下导电材料从上述液晶装置用基板向上述对置基板的对置电极供给对置电极电位的电源线、或将接地电位供给上述周边驱动电路的电源线等相连。
按照本发明,上述液晶装置用基板和上述对置基板中至少一方最好具有包围上述显示区的显示画面周边遮挡的遮光膜。
按照本发明,上述液晶装置用基板最好在上述象素切换用TFT的沟道区的上层侧具有覆盖沟道区的第二遮光膜。可以利用例如数据线作为这种情况下的第二遮光膜。另外,为了不仅能覆盖上述沟道区而且还能覆盖通过层间绝缘膜至少形成在该沟道区下的第一遮光膜而形成第二遮光膜,借此,入射光被第一遮光膜表面反射后,不照射在象素切换用TFT的沟道区上,这是优选的方案。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减少由光引起的TFT的漏电流。
按照本发明,上述周边驱动电路具有P沟道型驱动电路用TFT和N沟道型驱动电路用TFT,该部沟道型和N沟道驱动电路用的TFT最好兼用上述象素切换用TFT的制造工序形成。在这种结构下,由于受到多层配线的层数限制,所以最好在上述周边驱动电路上能最有效地把与上述第一遮光膜同时形成的导电膜作为配线层用。
按照本发明,最好使由与上述第一遮光膜同同时形成的导电膜组成的配线层与上述驱动电路用TFT的栅极至少经由上述层间绝缘膜的引导孔连接,并且通过具有该驱动电路用TFT的栅极面积以下的面积与该驱动电路用TFT的沟道区通过上述层间绝缘膜在该沟道区的下层侧重叠。
按照本发明,最好使由与上述第一遮光膜同时形成的导电膜组成的配线层与上述驱动电路用TFT的源极至少经由上述层间绝缘膜的引导孔连接,并且与该驱动电路用TFT的沟道区在该沟道区的下层侧重叠。
按照本发明,上述第一遮光膜最好是由钨、钛、铬、钽、钼等金属膜或含有这些金属的金属硅化物等的金属合金膜构成的不透明导电膜,使用这种遮光性好且具有导电性的金属膜或金属合金膜,对来自液晶装置用基板内面的反射光具有遮光层的功能。
按照本发明,最好在上述对置基板上与上述象素相对应地形成第三遮光膜。这时,最好在形成第三遮光膜时能至少覆盖住上述第一遮光膜。
按照本发明,最好在上述对置基板上与上述象素对应地将微透镜形成矩阵状。如果采用这种结构,由于通过微透镜可以将光汇聚在液晶装置用基板的规定位置上,所以即使从对置的基板上省去黑矩阵等遮光膜也能实现高质量的显示。另外,由于本发明的液晶装置即使由微透镜汇聚的光被液晶装置用基板的内面反射,也不会照射在象素切换用TFT的沟道区上,所以没有因TFT的光引起的漏电流流过。
由于本发明的液晶装置可以抑制由TFT的光引起的漏电流,所以,最好在作为接收强光照射的投射型显示装置中的光阀使用。在这种投射型显示装置中,利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调制来自光源的光,通过反射手段将上述经调制的光放大再投射出。
图1是适用于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沿图1中H-H’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3是适用于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用基板的方框图;
图4(A)(B)分别表示取出液晶装置用基板上构成矩阵状的象素的等效电路图和平面图;
图5是沿图4(B)中A-A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6是将用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用基板上形成在显示区最端部上的两个象素周边放大示出的平面图;
图7是显示在图6中示出的液晶装置用基板上形成的第一遮光膜的配线部分和上述配线部分与恒定电位配线的连接结构的说明图;和上述配线部分与恒定电位配线的连接结构的说明图;
图8(A)、(B)分别在沿图6中线B-B’剖开的第一遮光膜的配线部分与恒定电位配线的连接部分的剖面图和遮光膜的配线部分与恒定电位配线的连接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9(A)、(B)分别是相当于沿图6的B-B’线剖开的第一遮光膜的配线部分与恒定电位配线的连接部分的变型例1的剖面图和遮光膜的配线部分与恒定电位配线的连接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10(A)、(B)分别是相当于沿图6的B-B’剖线开的第一遮光膜的配线部分与恒定电位配线的连接部分的变型例2的剖面图和遮光膜的配线部分与恒定电位配线的连接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11(A)、(B)分别是相当于沿图6的B-B’线剖开的第一遮光膜配线部分与恒定电位配线的连接部分的变型例3的剖面图和遮光膜的配线部分与恒定电位配线的连接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12是表示用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改型例1的液晶装置的液晶装置用基板上形成的第一遮光膜的配线部分和该配线部分与恒定电位配线的连接结构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用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改型例2的液晶装置的液晶装置用基板上形成的第一遮光膜的配线部分和该配线部分与恒定电位的连接结构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用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改型例3的液晶装置的液晶装置用基板上形成的第一遮光膜的配线部分和该配线部分与恒定电位配线的连接结构的说明图;
图15为用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液晶装置上的液晶装置用基板上在形成在显示区的最端部上的两个象素的周边的放大平面图;
图16是图15中示出的液晶装置用基板上形成的第1遮光膜配线部分和该配线部分与恒定电位配线的连接结构的说明图;
图17是在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改型例1的液晶装置的液晶装置用基板上形成的第一遮光膜配线部分和该配线部分与恒定电位配线的连接结构的说明图;
图18是在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改型例2中的液晶装置的液晶装置用基板上形成的第一遮光膜配线部分和该配线部分与恒定电位配线的连接结构的说明图;
图19是在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改型例3中的液晶装置上的液晶装置用基板上形成的第一遮光膜配线部分和该配线部分与恒定电位配线的连接结构的说明图;
图20是用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液晶装置上的液晶装置用基板形成在显示区的最端部上的两个象素的周边的放大平面图;
图21是沿图20中的J-J’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22是用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液晶装置上的液晶装置用基板上形成在显示区的最端部上的两个象素的周边放大平面图;
图23是沿图22中的K-K’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24是适于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液晶装置用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剖面图;
图25是适于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液晶装置用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图24工序以后进行的各工序的剖面图;
图26是适于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液晶装置用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图25工序以后进行的各工序的剖面图;
图27是适于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液晶装置用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图26工序以后进行的各工序的剖面图;
图28是适于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液晶装置用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图24工序以后进行的各工序的剖面图;
图29是适于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液晶装置用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图28所示工序以后进行的各工序的剖面图;
图30是适于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液晶装置用基板的制造方法的图29所示工序以后进行的各工序的剖面图;
图31表示适于本发明的优选液晶装置的周边驱动电路的移位寄存器电路一例的等效电路图;
图32(A)是适于本发明优选液晶装置的周边驱动电路的移位寄存器电路的布置一例的平面图;(B)是现有液晶装置的周边驱动电路的移位寄存器电路布置的平面图;
图33(A)是适于本发明优选液晶装置的周边驱动电路的移位寄存器电路的的布置一例的剖面图;(B)是现有的液晶装置的周边驱动电路移位寄存器电路布置的剖面图;
图34是适于本发明液晶装置的周边驱动电路,其中(A)是时钟信号反相器的等效电路图;(B)是该反相器等效电路图;(C)是转换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35是适于本发明优选液晶装置的周边驱动电路的反相器电路的布置例,其中(a)是平面图,(b)是沿E-E’的剖面图;
图36是适于本发明优选液晶装置的周边驱动电路的变换器电路的布置例,其中(a)是平面图,(b)是沿F-F’的剖面图,(c)是沿G-G’的剖面图;
图37是适于现有的N沟道型TET的和适用本发明的N沟道型TET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图;
图38是把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用基板的液晶装置作为光阀应用的投影式显示装置一例的投影仪的概略构成图;
图39是表示在采用本发明液晶装置用基板的液晶装置上在对置基板侧上采用微透镜的构成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和图2分别是适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平面图和沿其H-H线剖开的剖面图。
如这两幅图所示,液晶装置100大致由液晶装置用基板300和对问题置在该液晶装置用基板300上的对置基板31构成,该液晶用基板300安装有后述的象素形成矩阵状的矩形显示区61(图象显示区),在该显示区61外侧范围上形成的数据线驱动电路103(周边驱动电路)。在液晶装置用基板300上按每个后述的象素105形成由ITO(铟锡氧化物)膜组成的象素电极14。在对置的基板31上大致整个面上形成对置电极32,并且对应各象素105形成对置侧遮光膜6。在对置基板31即所谓玻璃、新陶瓷或石英的透明基板上形成由ITO膜等透明导电膜组成的对置电极32。在对置基板31上沿显示区61的外侧形成挡住周边用的遮光膜60(显示画面遮挡用遮光膜),以便防止在把液晶装置100作为组件组装时漏光。遮挡周边用遮光膜60例如在液晶装置用基板300放入后面对着图象显示区设置有开口部的遮光壳体中的情况下,至少由具有宽度为500μm以上的条状遮光材料形成在画面的显示区内,以便使该画面显示区不会因制造误差等原因遮住壳体的开口边缘,即允许例如液晶装置用基板300相对壳体有数百μm左右的偏差。
对置基板31和液晶装置用基板300通过沿周边遮挡用遮光膜60的外周缘形成的间隙中含有的密封材料200以隔开一定的盒间隙贴合在显示区61的外侧上,然后将液晶108封入该密封材料200的内侧范围内。密封材料200在显示区61与数据线驱动电路103之间在后述的数据线上进行密封固定,在显示区61与扫描驱动电路104之间在后述的扫描线上进行密封固定。使密封材料200部分中断,通过该中断部分构成液晶注入口241。因此,在液晶装置100中,使对置基板31和液晶装置用基板300贴合后使密封材料200的内侧范围变成减压状态,从液晶注入口241减压注入液晶108,封入液晶108后,用密封固定剂242对液晶注入口241进行密封。
可以用环氧树脂或各种紫外线固化树脂等作为密封材料200,其中配合由玻璃纤维或有孔玻璃珠等组成的间隙材料。利用公知的TN(扭曲向列)型液晶等作为液晶108,如果用在高分子中以微粒方式分散的高分子分散型液晶作为液晶108,由于不需要取向膜和偏振片,所以可以提供光利用率高的和明亮的有源矩阵型液晶装置100。至于象素电极14,如果用铝膜等非透射但反射率高的金属膜代替ITO膜,则可以把液晶装置100构成为反射型液晶装置。在这种反射型液晶装置100的情况下,可以用在不加电压状态下液晶分子大致垂直取向的SH(超同方向扭曲)型液晶等,当然也可以用其它类型的液晶。
在这种方式下,因为对置基板31比液晶装置用基板300小,所以液晶装置用基板300可以在周边驱动电路从对置基板31的外周缘露出状态下贴合。因此,扫描驱动电路104和数据驱动电路103位于对置基板31的外侧上,因为不与对置基板31对置,所以可防止聚酰胺等的取向膜和液晶因直流成分而降低性能。密封材料200虽从对置基板31上看是沿基板外周缘形成的,但是从液晶装置用基板300看是形成在内侧上。液晶装置用基板300多数安装端子107形成在对置基板31的外侧部分上,并通过引线接合或ACF(各向异性的导电膜)压接等方法连接到挠性印刷配线基板上。
(液晶装置用基板和显示区的基板构成)
图3是用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100中的驱动电路内藏型液晶装置用基板300的方框图。在图3中,为能清楚示出液晶装置用基板300的基本结构而省略示出后述的液晶装置用基板300侧的第一遮光膜。
如图3所清楚示出的那样,在液晶装置用基板300的显示区61上,在基板10上多个象素105通过多条扫描线2和多条数据线3构成矩阵状。图4(A)和(B)示出了各象素105的详细方框图。图4(A)和(B)示出的象素105中形成在扫描线2和数据线3上的象素切换用TFT102。液晶盒CE将液晶108夹在连接在该TFT102上的象素电极与对置基板31的对置电极32之间。对于液晶盒CE,利用与扫描线2同时形成的电容配线18构成存储电容CAP。即在本实施方式下,在构成象素切换用TFT102的半导体层1中使漏极区扩展,把该扩展区作为存储电容CAP的第一电极,把与上述扫描线2同时形成的电容配线18作为第二电极,把在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的栅极绝缘膜作为介电膜构成存储电容CAP。
因此,形成电容配线18的区域是因受横向电场等影响产生区别而引起画面显示质量下降的区域,在该区域对置基板31的对置侧遮光膜6(见图2)重叠遮光。但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应成为这样的无信号区配置电容线18,不会使象素105中可能透光的面积浪费,因而可防止发生闪烁和交调失真,所以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显示质量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恒定电位配线8与电容配线18在引导孔5中电连接,上述电位配线是将恒定电位供给第一遮光膜7的、例如由与供给扫描驱动电路104的低电位侧的恒定电压源VSSY的数据线3为相同的铅膜等形成的电位配线,上述电容配线是由与扫描线2为同一种多晶硅膜形成的电容配线。引导孔5可以与用于和数据线3和高浓度源区1a连接的引导孔相同工序形成。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可以共用第一遮光膜7与供给电容配线18恒定电位的恒定电位配线8,所以不需分别设置专用配线,可以在小面积上有效配置。另外由于代用了向周边驱动电路的电源和对置基板供给恒定对置电极电位的恒定电位配线。所以不需安装专用端子107和引导配线28。由于减少了安装端子,可有效地利用空间,特别有利于实现液晶装置的小型化。
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关于存储电容CAP也可以通过延伸设备象素切换用的TFT102的半导体膜漏极区并通过前边的扫描线2和栅极绝缘膜重叠构成。
在液晶装置用基板300上,在数据线驱动电路103的侧边部分上构成恒定电源VDDX、VSSX、VDDY、VSSY,调制图象信号VID1~VID6,各种信号(扫描线移位寄存器电路231的移位信号DY、时钟信号CLY、和它的以向时钟信号CLYB)等输入的多个安装端子107。安装端子107由铝膜等金属膜、金属硅化物膜或ITO膜等导电膜构成。用于驱动扫描线驱动电路104和数据驱动电路103的多条信号配线28分别通过基板外周侧离开被上述安装端子107从密封材料200引回。这些信号配线28由与数据线同时形成的铝膜等低电阻的金属膜或金属的硅化物膜构成,在因采取抗静电措施等引起的附加电阻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第二层间绝缘膜13中开引导孔,通过引导孔使与用扫描线同一工序同一材料形成的多层硅膜实现电连接。另外,为了将由安装端子107输入的对置电极电位LCCOM从液晶装置用基板300供给对置基板31,而在液晶装置用基板300上形成上下导通用端子106。如果通过具有一定直径的上下导电材料使液晶装置用基板300和对置基板31贴合在该上下导通用端子106上,则可以从液晶装置用基板300侧对于对置基板31的对置电极32施加对置电极电位LCCOM。
在液晶装置用基板300中,在数据线驱动电路103侧构成具有根据从数据线移位寄存器电路221、数据线缓冲电路222、数据线移位寄存器电路221通过数据线缓冲电路222输出的信号动作的TFT组成的模拟开关的数据采样电路1和对应展开成六相的各调制图象信号VID1-VID6的六条图象信号线225。
数据线驱动电路103的数据线移位寄存器电路221例如也可以由将公用的启动信号DX输入给每个系列的多系列构成。这样,如果用多系列构成数据线移位寄存器电路221,则由于使时钟信号CLX及其反向的时钟信号CLXB的传输频率变低,所以可以降低电路负载。启动信号DX从外部通过安装端子107供给数据线移位寄存器电路221,同时将时钟信号CLX和反相时钟信号CLXB供给各段的触发电路(图中未示出)。因此,在数据线移位寄存器电路221中启动信号DX输入以后,被时钟信号CLX及其反相时钟信号CLXB的上升沿同步地产生移位信号(用于驱动数据采样电路101和模拟开关的采样信号X1、X2、X3……)并进行输出。于是,当从数据线移位寄存器电路221经数据线缓冲电路222向数据采样电路101输出移相后的采样信号时,各模拟开关根据上述采样信号顺次动作。结果使通过图象信号线225供给的调制图象信号VID1~VID6保持在由按确定的定时输入给确定的数据线3,并经扫描线2供给的扫描信号保持在选择的各象素105上。另外,虽然在本例中,通过定时地顺序地逐根驱动数据线3对该方法进行了说明,但只要通过一个采样信号同时选择三根或六相或十二根这样的多根数据线3,即使在使从外部输入的调制图象信号的定时变化时也可以获得同样的图象显示。另外,供给数据线3的调制信号的相展开数也不限于六相,如果构成数据采样电路101的模拟开关的存储特性良好,也可以在五相以下,如果调制图象信号的频率高,也可以增加到七相以上。当然,调制信号至少应满足图象信号的需要。另外,也可以通过夹持显示区61在相反侧上构成数据线驱动电路103,利用两个数据线驱动电路103每隔1条数据线以梳齿状分别驱动数据线3,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可以使移位寄存器的驱动频率减少一半,可以减少电路负载。
扫描驱动电路104同样也由数据启动信号DY、时钟信号CLY及反向时钟信号CLYB生成并输出移位信号的扫描线移位寄存器231和扫描线缓冲电路232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夹着显示区61在两侧构成扫描驱动电路104,从两侧驱动扫描线2,所以可以减小扫描线2的驱动负载。在扫描线2的时间常数可略去不计的情况下,也可以只在显示区61单侧构成扫描线驱动电路104。
在液晶装置用基板300上,在与对应显示区61形成的数据线驱动电路103一侧相反的一侧上重叠在周边遮住用的遮光膜60(图3中标有右上方斜线的区)的区域上也形成相应于数据线3的辅助电路109。该辅助电路109具有利用TFT的开关电路171,通过开关电路171与对应数据线3电连接的例如两条信号线172和控制开关电路171的信号配线173。该辅助电路109如果根据供给信号配线173的控制信号NRG使开关电路171动作,则可以控制数据线3和信号配线173的连接状态。因此,在图象信号的一次水平回扫行期间的间隔内,由控制信号NRG驱动辅助电路109,利用把一定电平的电位作为信号NRS1、NRS2预先加在数据线上的预通电功能,可以减少通过数据采样电路101把实际的调制图象信号VID1~VID6写入数据线3的负载。另外,作为辅助电路109既可以构成用于检侧点缺陷和线缺陷等检侧用电路,也可以使上述预通电功能与检侧电路兼用。
图5是图4(B)的A-A’剖面图。
从图4(B)和图5可看出,图象切换用TFT102包括:扫描线2(栅极)、由扫描线2的电场形成沟道的沟道区1C,在扫描线2与沟道区1C之间形成的栅极绝缘膜12、通过第二层间绝缘膜13的引导孔5电连接在数据线3(源电极)上的高浓度源极区1a和通过在第二层间绝缘膜13和第三层间绝缘膜15上形成的引导孔4电连接在图象电极14上的高浓度漏极区1b。另外,图象切换用TFT102由在沟道区1C与注入高浓度杂质离子的源极区1a之间的结合部和沟道区1C与注入高浓度杂质离子的漏极区1b之间的结合部上形成注入低浓度杂质离子的低浓度源极区1d、漏极区1e的LDD(轻掺杂的漏极区)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TFT102利用数据线3的下方构成,扫描线2中至少栅极即象素切换用TFT102的沟道区1C和低浓度源极·漏极区1d、1e处在被数据线3覆盖的状态下。因此,来自对置基极31侧的入射光不能照射在象素切换开关TFT102的沟道区1C和低浓度源极、漏极区1d、1e上,所以可以减少由光引起的TFT的漏电流。下述实施方式和改进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结构一样。
实施方式1
图6是将用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用基板上形成在显示区最端部上的两个象素周边放大示出的平面图。图7是显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用基板上形成的第一遮光膜的配线部分(配线)和该配线与恒定电位配线的连接结构的说明图。图8(A)、(B)分别是沿图6的线B-B’剖开的第一遮光膜的配线部分和该遮光膜的恒定电位配线的连接部分的扩大平面图。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100的液晶装置用基板300,在象素切换用TFT102的下层侧上形成第一层间绝缘膜11,利用该层间绝缘膜11与基板10的层间构成如下所述的遮光结构。
按照本实施方式,在第一绝缘膜11与基板10的层间,为了至少在象素切换用TFT102的沟道区1C、低浓度源极、漏极区1d、1e和低浓度源极、漏极区1d、1e与高浓度源极、漏极区1a、1b的结合部上重叠而形成由钨、钛、铬、钽和钼等金属膜或由含有这些金属的金属硅化物等金属合金膜组成的不透明的导电遮光膜7。按照本实施方式,由于在象素切换用TFT102的高浓度漏极区1b的下层侧有不形成第一遮光膜7的位置,所以可能通过该第一遮光膜7的有与无在TFT102的形成区上产生阶梯差。这种阶梯差是造成TFT102的性能不稳的原因。因此,按照本实施方式,使阶梯差的位置从高浓度漏极区1b与低浓度漏极区1e的结合部分开始错开1μm以上到高浓度漏极区1b一侧,以将阶梯差对TFT102的性能的影响限制到最小。
如图6清楚地示出的那样,第一遮光膜7具有与沟道区1C等重叠在下层侧的沟道遮光部分71,为了把恒定电压加在该沟道遮光部分上,在扫描线2下侧从沟道遮光部分沿扫描线2延伸设置配线部分(配线)7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制造工艺的光刻工序的掩膜校准时,即使由于掩膜校准而使扫描线2与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72之间形成位置偏离,入射光(透过液晶108的光)也被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遮住,为了使直射光不照射在遮光膜7的表面上,可以使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宽度比扫描线2的宽度稍窄一些。在图6中示出了在对置基板31上形成的对置侧遮光膜6与各象素电极105的位置关系,显示的是用点线表示的对置侧遮光膜66内侧区。
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如图6和图7所示,分别沿各扫描线2引到显示区61的外侧,延伸铺设到遮住周边用的遮光膜60的下层侧。在遮住该周边用的遮光膜60的下层侧沿显示区61的周边配置向扫描线驱动电路104供给低电位侧的恒定电压电源VSSY的恒定电位配线8,使上述恒定电位配线8连接在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的单侧的端侧上。因此,由于第一遮光膜7与供给扫描线驱动电路104的低电位侧的恒定电压源VSSY的恒定电位配线8相连,所以第一遮光膜处在固定在该恒定电位配线8的电位的状态,而不处在浮动状态。
当将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部分与恒定电位配线8连接时,按照本实施方式,如图8(A)所示,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在每一层间绝缘膜11与基板10的层间。另外,因为恒定电位配线8与数据线3同时形成导电膜,所以恒定电位配线8配置在第二层间绝缘膜13与第三层间绝缘膜15的层间上。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7,图8(A)、(B)所示,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端部通过形成在第一层间绝缘膜11和第二层间绝缘膜13上的引导孔9连接在恒定电位配线8上。
这样的连接结构在同时形成用于连接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与恒定电位配线8连接的引导孔9和用于在象素切换用TFT102的源极区上连接源电极(数据线3)的引导孔5(见图5)的情况下,通过一次蚀刻工序完成引导孔9的加工。但是在同时加工引导孔5和引导孔9时,为了不蚀刻象素切换用TFT102的高浓度源极区1a的引导孔5部分的多晶硅膜,最好使第一层间绝缘膜11比第二层间绝缘膜13薄得多。
这样,按照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100,因为至少对象素切换用TFT102的沟道区1C、低浓度源极、漏极区1d、1e和低浓度源极、漏极区1d、1e与高浓度源极、漏极区1a、1b的结合部分,在其下层侧形成通过第一层间绝缘膜11重叠的第一遮光膜7(沟道遮光部分),所以即使有来自液晶装置用基板300的里侧的反射光,上述光也不会射到象素切换用TFT102的沟道区1C等上。因此,按照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100,在TFT102上不产生由来自液晶装置用基板300的里侧反射光引起的漏电流。因为第一遮光膜7固定在扫描线驱动电路104的低电位侧的恒定电压电源VSSY的电位上,所以不会发生因受TFT102的半导体层1和第一遮光膜7之间的寄生电容的影响而使TFT的性能变化或变劣等情况。
最好预先对第一遮光膜7的表面进行防止反射处理,以便能防止入射光(透过液晶108的光)被第一遮光膜7的表面反射后朝向象素切换用TFT102照射。
按照本实施方式,如图4(B)说明的那样,象素切换用TFT102利用数据线3的下方部分构成至少数据线3在沟道区1C、低浓度源极区、漏极区1d、1e和低浓度源极、漏极区1d、1e与高浓度源极、漏区1a、1b的结合部分处在覆盖状态下。因此,数据线3起与象素切换用TFT102相对的第二遮光膜的作用,沟道区1C、低浓度源极、漏极区1d、1e和低浓度源极、漏极区1d、1e与高浓度源极、漏极区1a、1b的结合部分至少由第一遮光膜7和数据线3(第二遮光膜)形成为上下的层叠结构。并且,参考图2说明的对置侧遮光膜6重叠形成在数据线3(第二遮光膜)上并处在覆盖在配置于沟道区1c、低浓度源极、漏极区1d、1e和低浓度源极、漏极区1d、1e与高浓度源极、漏极区1a、1b的结合部分和这些区下方的第一遮光膜7上的状态。因此,对置侧遮光膜6起与象素切换用TFT102相对的第三遮光膜的作用,发挥作为第二遮光膜对数据线3的复联功能。因此,按照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用基板300,在TFT102上不会产生由来自对置基板31侧的入射光引起的漏电流。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以LDD结构的情况为例说明象素切换用TET102的,但本发明也适用于在相当于低浓度源极、漏极区1d、1e的区中不注入杂质离子的偏置结构。这样的LDD结构或偏置结构TFT具有耐压高并可以减少截止时的漏电流的优点。当然本发明也适用于使栅极(扫描线2的一部分)作为掩膜通过注入高浓度杂质形成源极、漏极区的自校准结构的TFT。
下面描述的第一遮光膜与恒定电位配线的连接部分的变型例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对这些变型例,仅对第一遮光膜与恒定电位配线的连接部分进行说明,对其它结构不再赘述。
(第一遮光膜与恒定电位线的连接部分的变型例1)
如图9(A)(B)所示,在进行位于第一层间绝缘膜11与基板10的层间的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与位于第二层间绝缘膜13与第三层间绝缘膜15的层间的恒定电位配线8的连接时,也可以利用分别在第一层间绝缘膜11和第二绝缘膜13上开的引导孔17、9。在采用这种连接结构时,可以分别进行在第一层间绝缘膜11上形成引导孔17的工序和在第二层间绝缘膜13上形成引导孔9的工序。因此,即使第一层间绝缘膜11与栅极绝缘膜12的膜厚都为数千埃,由于在对象素切换用TFT102的高浓度源极区1a形成引导孔5(见图5)的同时形成最终深度大致相同的引导孔9或引导孔17,所以不能说在形成引导孔5时TFT102的高浓度源极区1a蚀刻完成。
(第一遮光膜与恒定电位配线的连接部分的变型例2)
如图10(A)(B)所示,位于第一层间绝缘膜11与基板10的层间的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部分与位于第二层间绝缘膜13与第三层间绝缘膜15之间的恒定电位配线8的连接也可以利用在对应在第一层间绝缘膜11上形成的引导孔17、通过该引导孔17连接到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上的中继电极16和中继电极16的位置上形成的第二绝缘膜13的引导孔9,在这种情况下,中继电极16可以与扫描线2和电容配线18同时形成。
(第一遮光膜与恒定电位配线的连接部分的变型例3)
如图11(A)(B)所示,在第一层间绝缘膜11与基板10之间的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与在第二层间绝缘膜13与第三层间绝缘膜15的层间的恒定电位配线8的连接也可以利用在第一层间绝缘膜11上形成的引导孔17,通过该引导孔连接在第一遮光膜上的中继电极16和对应该中继电极16的区中并在与引导孔17偏离的位置上在第二层间绝缘膜13上形成的引导孔9。在这种情况下,中继电极16也可以与扫描线2和电容配线18等同时形成。
(实施方式1的改型例1)
虽然在图7所示的方式中采用的是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单侧端部与恒定电位配线8的连接结构,但也可以象图12所示那样,在把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两端部沿各扫描线2引到显示区61的外侧的同时,使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的两侧端部分别与恒定电位配线8相连。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也能使第一遮光膜7、恒定电位配线8形成在不同的层间,所以可以通过利用在图8、图9、图10或图1中所示的引导孔9的连接结构,可以使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与恒定电位配线8相连。由于已参照图6对其它结构进行了说明,此处省去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象素切换用TFT102的沟道区1C等的下层侧被第一遮光膜7的沟道遮光部分覆盖,所以即使有在来自液晶装置用基板300的里侧的反射光,上述光也不能射到象素切换用TFT102的沟道区1C等上。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100的TFT102上不会产生由来自液晶装置用基板300里侧的反射光引起的漏电流。因为第一遮光膜7与供给扫描线驱动电路104的低电位侧的恒定电压源VSSY的恒定电位配线8相连,所以第一遮光膜7固定在该恒定电位配线8的电位上。因此,不会由于受到TFT102的半导体层1与第一遮光膜7之间的寄生电容的影响而使TFT特性变化或变劣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的两侧的端部分别连接在恒定电位配线8上,所以即使在配线途中的位置出现断线,也能将恒定电位供给第一遮光膜的全体上。因此,在第一遮光膜7上具有对应配线的复联配线结构,所以提高了可靠性。
(实施方式的改型例2)
虽然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采用的是从一端将恒定电位加在两条恒定电位配线8的任一条上的结构,但更优选的是如图13所示那样,采用从两端将恒定电位加在两条恒定电位线8的任一条上的结构。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对于把恒定电位加在第一遮光膜7上的配线8亦构成复连配线结构。由于其它结果与实施例1及其改型例1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实施方式1的改型例3)
由于本例中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及其改型例1、2相同,所以省略相同部分的说明。在本例中,如图14所示,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部分沿扫描线2和数据线3两者形成格子状,因此第一遮光膜7的电阻更低,并可提高复连性。另外,由于第一遮光膜7与对置基板31的对置侧遮光膜6重合,所以第一遮光膜7既发挥了与对置基板31的对置侧遮光膜6相对应的复联功能,又可以从对置基板31上省去对置侧遮光膜6。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在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部分中在使沿扫描线2延伸的部分的两侧端部延伸到显示区61的外侧与遮住周边用的遮光膜60重合的区上,可以利用图8、图9、图10或图11中所示的引导孔9等的连接结构使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部分与恒定电位配线8相连。
在图7、图12、图13和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引导孔9等的连接结构(在图8、图9、图10或图11中已示出)使与恒定电位配线8相连的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部分各自独立地形成在各扫描线2的下方。将这些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部分延伸,使该配线部分在与周边遮挡用遮光膜60重合的区下方从整个第一遮光膜7延长的配线部分通过由在该第一遮光膜7同一膜上用同一工序形成的金属膜或含有这些金属的金属硅化物等的合金膜组成的导电膜相连接,这样,既可以在配线断线时发挥复联功能,又可降低第一遮光膜7的电阻。
(实施方式2)
图15是使用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上的液晶装置用基板上的显示区的最端部形成的两个象素的周边放大示出的平面图。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用基板上形成的第一遮光膜的配线部分和该配线部分与恒定电位配线部分的连接结构的说明图。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用基板300的基本结构在参照图1至图5中已说明,在此着重说明在液晶装置用基板300上构成的遮光膜结构和构成该遮光膜结构的遮光膜与恒定电位配线的连接结构。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用基板的基本构成与实施方式1的液晶装置用基板相同,所以用相同标号代表功能相同的部分,并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如参照图5所说明的那样,在第一层间绝缘膜11与基板10的层间形成由钨、钛、铬、钽、钼等金属膜或含有这些金属的金属硅化物等合金膜组成的不透明并具有导电性的遮光膜7,并使遮光膜7至少与象素切换用TFT102的沟道区1C,低浓度源极、漏极区1d、1e和低浓度源极、漏极区1d、1e与高浓度源极、漏极区1a、1b的结合部分重叠。
如图15和16所示,该第一遮光膜7包括与沟道区1C下层侧重叠的沟道遮光部分71、用于将恒定电压加在该沟道遮光部分上并且从在扫描线2的下层侧的沟道遮光部分沿扫描线2延伸铺设的配线部分72。
按照本实施方式,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部分72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地沿各扫描线2显示区61延伸到比周边遮挡用遮光膜60更外侧(本实施例中,将这些配线部分72称为支线),这些支线72的各单侧端部彼此之间通过由与第一遮光膜相同的材料组成的干线73相连接。这些干线73处在与位于显示区61与扫描驱动电路104之间的周边遮挡用遮光膜60重叠的位置上。因此,第一遮光膜7的支线73的一方的端部重叠在将低电位侧的电源VSSY供给扫描驱动电路104上的恒定电位配线8上,在该重叠部分上第一遮光膜7的干线73与恒定电位配线8相连。因此,由于第一遮光膜7与供给扫描电路104的低电位侧的恒定电压电源VSSY的恒定电位配线8相连,所以第一遮光膜7处在固定在该恒定电位配线8的电位上的状态,而不处在浮动状态。
从图5可以清楚地看出,第一遮光膜7的干线73也处在第一层间绝缘膜11与基板10的层间,因为恒定电位配线8处在第二层间绝缘膜13与第三层间绝缘膜15的层间,所以第一遮光膜7的干线73与恒定电位配线8通过采用图8、图9、图10或图11中所示的引导孔9等连接结构相连接。由于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大体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按照这样构成的液晶装置100,由于与实施方式1一样,第一遮光膜7以在象素切换用TFT102的沟道区1C等处重叠的方式构成,所以即使有来自液晶装置用基板300里侧的反射光,上述光至少不能射到象素切换用TFT102的沟道区1C上。因此,在象素切换用TFT102上不会产生由来自液晶装置用基板300的里侧的反射光引起的漏电流。另外,由于第一遮光膜7与供给扫描驱动电路140的低电位侧的恒定电压电源VSSY的恒定电位配线8相连,所以第一遮光膜7固定在恒定电位配线8的电位上,因此不会出现因受TFT102的半导体层1与第一遮光层之间的寄生电容影响而引起TFT特性变化和变劣的现象,其效果与实施方式1相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遮光膜7具有沿各扫描线2延伸的支线72,在这些支线的端部连接的干线73,第一遮光膜7通过干线73连接在恒定电位配线8上,因此,第一遮光膜7与恒定电位配线8的连接不必按每条支线进行,可以只在干线73与恒定电位配线8之间进行。因此可以把干线引回到不通过配线的任何位置上,使第一遮光膜7与恒定电位配线8在那些部位相连。另外,在为了形成使第一遮光膜7与恒定电位配线8相连的引导孔9而进行蚀刻时,虽然由于蚀刻液的渗透容易在层间绝缘膜等上出现裂纹,但本实施方式可将干线引回到任意位置上,因而可把可能出现裂纹的危险位置限定在安全位置上,这是本发明的优点。另外,由于使第一遮光膜7与恒定电位配线8的连接在干线73与恒定电位配线8之间进行,由于可将裂纹出现的位置固定在一个位置上,所以具有可靠性高的优点。
另外,按照本实施方式,还适用于在形成用于进行第一遮光膜7与恒定电位配线8的连接的引导孔9时的干蚀刻。
(实施方式2的改型例1)
虽然在图16所示的方式中,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是采用支线72的单侧端部连接在干线73上的结构,但也可以象图17所示那样,将支线72的两侧端部沿各扫描线73引到显示区61外侧,并将上述两侧端连到干线73上。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第一遮光膜7和恒定电位配线8也形成在不同的层上,所以通过采用图8、图9、图10或图11所示的引导孔9等连接结构使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干线73和恒定电位配线8在两个位置上相连。其它结构因已参照图15作为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这种结构中,因为至少象素用TFT102的沟道区1C的下层侧被第一遮光膜7覆盖,即使有来自液晶装置用基板300里侧的反射光,上述光至少不能射到象素切换用TFT102的沟道区1C等上,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100中,在TFT102中不会产生由来自液晶装置用基板300里侧的反射光引起的漏电流。因为第一遮光膜7连接在向扫描驱动电路104供给低电位侧的恒定电压电源VSSY的恒定电位的配线8上,所以不会出现因TFT102半导体层1与第一遮光膜7之间的寄生电容的影响使TFT的特性变化或变劣等现象。
在本实施方式中,只有两条干线73与恒定电位配线8相连,第一遮光膜7与恒定电位配线8的连接不必按各支线72进行。因此可以将干线引到邻接扫描驱动电路104的位置上和与配线不通的任意位置上。因此,如果使第一遮光膜7与恒定电位配线8在两个位置上相连,则可以获得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效果。
由于第一遮光膜的各配线是采用将支线两侧的端部分别连接在两条干线上的结构,所以即使各支线73的中途位置有断线,也能从干线72供给恒定电位。由于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部分上有对应各支线的复联配线结构,所以提高了可靠性。
(实施方式2的改型例2)
虽然在图17所示的方式中采用的是使两条干线中的任一条只一个端部与恒定电位配线8相连的结构,但如图18所示采用两条干线73的任何一条的两端部与恒定电位配线8相连的结构更可取。若采用这种结构,则可以在第一遮光膜7中构成对应把恒定电位加到各支线72上的干线73的复联配线上。关于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2和改型例2相同,在此不赘述。
(实施方式2的改型例3)
由于本例中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2及其改型例1、2相同,所以将它们的相同部分省略。在本例中,如图19所示,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部分的支线72沿扫描线2和数据线3形成格状。因此,第一遮光膜7的电阻进一步降低,其复联性更高。另外第一遮光膜7与对置基板31的对置侧遮光膜6(见图2及图15)相重合。因此,第一遮光膜7既能发挥与对置基板31的对置侧遮光膜6相对应的复联作用,又可以从对置基板31上省略对置侧遮光膜6。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下述结构:在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部分的支线72中,使沿扫描线2延伸铺设的部分的两侧端部延伸到显示区61的外侧,通过各干线73与遮挡周边用的遮光膜60重合的区上使支线的两侧端彼此连接。显然,在本实施例2中,也可以将恒定电位配线一直配置到遮挡周边用的遮光膜60,在遮挡周边用遮光膜60的角区与第一遮光膜7连接。另外,在实施方式1和2中,可以设置一个与用于把恒定电位信号(如VSSY)供给恒定电位线8的外部集成电路电连接的安装端子,也可以设置两个以上,使这些接线端子在液晶装置用基板内互相短路,因而既减小了配线电阻,又可获得复联配线结构。
(实施方式3)
图20是在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液晶装置用基板上将在显示区的最端部形成的两个象素的周边放大的平面图,图21是沿图20中J-J’线剖开的剖面图。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用基板300的基本结构已参照图1~图5作了说明,在此重点说明构成液晶装置用基板300的遮光结构的遮光与电容配线18的连接结构。另外,因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的液晶装置用基板的基本构成与实施方式1、2的液晶装置的液晶装置用基板基本相同,所以凡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用相同标号表示,并略去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第一遮光膜7包括在沟道区1C等处重合的沟道遮光部分71、为了把恒定电压加在该沟道遮光部分上而从该沟道遮光部分沿扫描线2延伸铺设的配线72。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部分包括:分别沿各扫描线2从显示区61延伸到在遮挡周边用的遮光膜60上的支线和与这些支线的端部彼此连接的干线。第一遮光膜7的干线73重叠在供给扫描驱动电路104的低电位侧恒定电压源VSSY的恒定电位配线8上,在这些重叠部分上,第一遮光膜7的干线73与恒定电位配线8通过图8、图9、图10或图11所示的引导孔9等相连接。
另外,在各象素105上电容配线18与扫描线2并列形成,第一遮光膜7与这些扫描线2和电容配线18以重叠的方式形成在各象素上。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把电容配线18延伸铺设到扫描线驱动电路104上,如图21所示,使电容配线18通过第一层间绝缘膜11的引导孔12f连接在第一遮光膜7的干线73上。
在这种结构中,因为通过恒定电压配线8将扫描驱动电路104的低电位侧的恒定电压源VSSY供给第一遮光膜7,所以可以通过第一遮光膜7的干线73把恒定电压电源VSSY也供给电容配线18。由于在扫描驱动电路104中没有必要将恒定电位供给每条电容配线18,所以可以使扫描驱动电路104中的配线密度和引导孔的数目减少,因而具有下述优点:可以在扫描驱动电路104中引入大规模电路,没有必要设置用于从外部向电容配线供给恒定电位的安装端子和专用配线。
在图21中,在连接第一遮光膜7的干线和恒定电位配线8时,如参照图8(A)所说明的那样,示出了利用在第一层间绝缘膜11和第二层间绝缘膜13上形成的引导孔9的方式。并且,在连接第一遮光膜7的干线与恒定电位配线8时也可以采用参照图9、图10、图11说明的连接结构。
(实施方式4)
图22是将在用于本实施方式液晶装置用基板中的显示区最端部上形成的两个象素周边扩大示出的平面图。图23是沿图22的K-K’线的剖面图。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用基板300的基本结构如参照图1至图5说明的那样,在此只重点说明把构成液晶装置用基板300的遮光结构构成的遮光膜作为电容配线使用的结构。另外,因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的液晶装置用基板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2的改型例3的液晶装置用基板相同,所以对具有共同功能的部分用同一标号代表,并省略相应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2所示,第一遮光膜7由重叠在沟道区1C等上的沟道遮光部分71和为了将恒定电压加在该沟道遮光部分上而从沟道遮光部分沿扫描线2和数据3形成的格子状的配线72构成。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部分由沿各扫描线2从显示区6延伸到重合在遮住周边用的遮光膜60上的支线和与这些支线端部相连的干线构成。该第一遮光膜7的干线73重叠在供给对置电极电位LCCOM等的恒定电位的恒定电位配线8上,第一遮光膜7的干线73和恒定电位配线8通过如图8、图9、图10或图11所示的引导孔9在这些重叠的部分上相连。
在此,为了使第一遮光膜7与参照图4(A)、(B)说明的电容配线18大致重叠构成,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形成参照图4(A)、(B)说明的电容配线18,代替它的方案如图23所示,第一遮光膜7通过第一层间绝缘膜11并利用重叠在TFT102的高浓度漏极区1b上的结构,构成存储电容CAP。即由于通过恒定电位配线8将扫描驱动电路104的低电位侧的恒定电压源VSSY供给第一遮光膜7,所以第一遮光膜7可以在其与TFT102的漏极区(高浓度区1b)之间构成把第一层间绝缘膜11作为介电体膜的存储电容CAP。
(液晶装置用基板300的制造方法的例1)
下面参照图24至图27说明液晶装置100的制造方法中的液晶装置用基板300的制造工序。这些图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装置用基板制造方法的工序剖面图,无论在哪幅图中,左侧部分表示相应于图4(B)中的A-A’线的剖面(象素TFT部分的剖面),右侧部分表示相应于图6中B-B’线位置上的剖面(第一遮光膜7与恒定电位配线8的连接部分的剖面)。在此以图9所示的结构为例说明第一遮光膜7与恒定电位配线8的连接部分。
如图24(A)所示,在玻璃基板例如无碱玻璃或石英玻璃等构成的绝缘基板10的整个表面上利用溅射法等形成由钨、钛、铬、钽、钼等金属膜或含有这些金属的金属硅化物的金属合金膜构成的不透明但具有导电性的遮光膜70,该遮光膜的厚度约500埃~3000埃,最好为约1000埃~约2000埃,然后利用光刻技术按照图24(B)所示的图形光刻第一遮光膜7。第一遮光膜7,应能在从绝基板10的里面观察到,至少能使在后面形成的象素切换用TFT102的沟道区1C、低浓度源极、漏极区1d,1e和低浓度源极、漏极区1d,1e与高浓度源极、漏极区1a,1b的结合部分被覆盖的情况下形成,在这样形成的第一遮光膜中,对应象素切换用TFT102的沟道区形成的部分是沟道遮光部分,用于与恒定电位配线8连接形成的部分配线部分。
然后如图24(C)所示,在第一遮光膜7的表面上形成厚度为约500埃~15000埃最好约8000埃的第一层间绝缘膜11。该第一层间绝缘膜11使第一遮光膜7与后面形成的半导体层1绝缘,例如利用标准气压下CVD法或低压CVD法或TEOS气等形成为氧化硅膜或碳化硅膜的绝缘膜。另外,通过使第一层间绝缘膜11在绝缘基板10的整个面上可以获得作为底膜的效果。即可以防止因在抛光绝缘基板10的表面时的碰伤或清洗不彻底等脏污引起象素切换用TFT102的特性降低。
然后,如图24(D)所示,在第一层间绝缘膜11的整个表面上形成厚度约500埃~约2000埃最好约1000埃的多晶硅膜1a。作为一种方法,最好将基板10加热到约450℃~约550℃最好为500℃左右,同时供给流量为约400cc/分~约600cc/分的硅烷气或双硅烷气,在压力约20Pa~约40Pa下形成无定形硅膜,然后在氮气氛中在约600℃~约700℃下处理约1小时~约10小时,最好约处理4小时~约6小时,以便生成固相,形成多晶硅膜。另外,也可以用低压CVD法直接形成多晶硅膜1a。也可以利用低压CVD法直接形成多晶硅膜1a,也可以在通过低压CVD法沉积的多晶膜上注入离子一次产生非晶体,再通过退火重新结晶,形成多晶硅膜。
然后利用光刻技术按照图24(E)所示那样蚀刻成图形,在象素切换用TFT部分102上形成岛状半导体层1(有源层)与此相对应,在与恒定电位配线8的连接部分上除净多晶硅层1a。
接着,如图24(F)所示那样,通过使半导体层1在约900℃~约1300℃下热氧化,在半导体层1的表面上形成由厚度约500埃~约1500埃的硅膜氧化膜组成的栅极绝缘膜12。利用这个工序使半导体层1的膜厚约300埃~约1500埃,最好厚度约350埃~450埃厚,栅极绝缘膜12的厚度为约200埃~约1500埃。此外,在使用8英寸左右的大型基板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由热引起的基板的弯曲,通过缩短热氧化时间,使氧化膜变薄,也可以在该氧化膜上用CVD法等沉积高温氧化硅膜(HTO膜)或氧化硅膜而形成两层以上的多层栅极绝缘膜的结构。
然后如图25(A)所示,在基板1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用于形成扫描线2(栅电极)的多晶硅膜201后,加热扩散磷,使该多晶硅膜201具有导电性,也可以采用在多晶硅膜201成膜的同时导入磷的漏极硅膜。
接着,利用光刻技术按图25(B)所示将多晶硅膜蚀刻成图形,在象素切换用TFT102部分的一侧形成栅电极(扫描线2的一部分)。与此相应,完全除去在与恒定电位配线8的连接部分上的多晶膜201。作为扫描线2(栅电极)的材料可以用金属膜或金属硅化物膜等,也可以通过将金属或金属硅化物膜具有遮光性,所以通过把扫描线2作为遮光膜配线,可以作为黑矩阵条的替代物,从而可以省去对置基板31上的对置遮光膜6。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对置基板31与液晶装置用基板300的贴合偏差引起的象素开口率下降。
如图25(C)所示,在象素切换用TFT102部分和驱动电路N沟道TFT部分侧把栅电极作为掩膜,以约0.1×1013/cm2~约10×1013/cm2的剂量注入低浓度杂质离子(磷等)19,在象素切换用TFT102部分侧,相对栅电极自校准地形成低浓度源极、漏极区1d、1e。在此,由于栅极下方为未注入杂质离子100的部分,所以未注入杂质离子100的部分仍原封不动地成为半导体层1的沟道区1C。在如此注入离子时,因为在作为栅电极形成的多晶硅层上也注入杂质离子,所以该多晶层也具有导电性。
再如图25(D)所示,在象素切换用TFT102部分和周边驱动电路的N沟道TFT侧形成比栅电极宽的抗蚀掩膜21,然后按约0.1×1015/cm2~10×1015/cm2的剂量注入高浓度杂质离子(磷等),形成高浓度源极区1a和漏极区1b。
也可以不进行低浓度杂质离子注入,在形成比栅电极宽的抗蚀掩膜的情况下通过注入高浓度杂质离子(磷等)形成自校准结构的源极区和漏极区,以代替杂质注入工序。当然也可以通过栅电极作为掩膜注入高浓度杂质离子(磷等)形成自校准结构的源极区和漏极区。
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是为了形成周边驱动电路的P沟道TFT部分而用抗蚀掩膜保护象素切换用TFT102部分和N沟道TFT部分,把栅电极作为掩膜,通过以约0.1×1015/cm2~约10×1015/cm2剂量注入硼等杂质离子自校准的P沟道的源极、漏极区。另外也可以采用与形成象素TFT部分和周边驱动电路的N沟道TFT部分相同的方式,将栅电极作为掩膜注入约0.1×1013/cm2~约10×1013/cm2的剂量的低浓度杂质离子(硼等)。在多晶硅膜中形成低浓度源极、漏极区后形成比栅电极宽的掩膜,以约0.1×1015/cm2~约10×1015/cm2的剂量注入高浓度杂质离子(硼等),形成LDD结构的源极区和漏极区,通过这些离子注入工序,可以获得互补型结构,可以使周边驱动电路内装在同一基板上。
如图25(E)所示,在栅电极表面侧利用标准压力CVD法或低压CVD法等在例如800℃左右的温度下形成约5000埃~15000埃的NSG膜(不含硼和磷等的硅酸盐玻璃膜)或氮化硅膜等构成的第二层间绝缘膜13。然后,为了激活导入在源极、漏极区内的杂质离子而在1000℃左右下进行退火。
然后,在与恒定电位配线8的连接部分上、在相当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部分的区上形成了引导孔9。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通过反应性离子蚀刻或反应性离束蚀刻形成各向异性的引导孔9的方法可以使开孔直径几乎与掩膜尺寸相同,所以有利于高精度化。而且如果将干蚀刻法与湿蚀刻法结合起来使引导孔9成喇叭状,则能有效防止配线连接时断线。
然后,如图26(A)所示,在象素切换用TFT102部分的侧部的第二层间绝缘膜13中,利用光刻技术在对应源极区1a的部分上形成引导孔5。另外,在与恒定电位配线8的连接部分上,对应第二层间绝缘膜13形成与引导孔9相连的引导孔17。
然后如图26(B)所示,在层间绝缘膜13的表面侧用溅射法等形成用于构成数据线3(源电极)的铝膜301。除铝等金属膜之外,也可以采用金属硅化物膜或金属合金膜。
然后,如图26(C)所示,利用光刻技术,使铝膜301形成图形,在象素切换用TFT102部分形成源电极作为数据线3的一部分。在与恒定电位配线8的连接部分上形成恒定电位配线8。
然后如图26(D)所示,在源电极和恒定电压配线8的表面侧上通过标准压力CVD法或标准压力离子TEOS法等在例如400℃左右温度下形成约500埃~15000埃的BPSG膜(含硼和磷等的硅酸盐玻璃)和至少含二层约100埃~约3000埃的NSG膜的第三层间绝缘膜15。另外,也可以通过旋涂法涂敷有机膜形成没有阶梯的平坦膜。
然后如图26(E)所示,在象素切换用TFT102部分的侧部,利用光刻技术和干蚀刻法等在第二和第三层间绝缘膜13、15中在与高浓度漏极区1b相对应的部分上形成引导孔4,在这时利用反应性离子蚀刻、反应性离子束蚀刻等干蚀刻法形成各向异性的引导孔的方法有利于提高精度。另外如果将干蚀刻法和湿蚀刻法组合,使引导孔4成喇叭状,则对防止配线连接时的断线是有效的。
如图27(A)所示,在第三层间绝缘膜15的表面侧用溅射等方法形成用于构成漏电极的厚度约400埃~约2000埃的ITO膜140后,再按图27(B)所示,利用光刻技术将ITO膜140蚀刻成图形,然后在象素切换用TFT102部分上形成象素电极14。再完全除去其与恒定电位配线8的连接部分上的ITO膜。在象素电极14的表面上形成聚酰亚胺等取向膜,然后进行抛光处理。作为象素电极14不限于ITO膜,也可以用由SnOx膜和ZnOx膜等高熔点的金属氧化物等作为透明电极材料。如果用这些材料作象素电极,则引导孔内的阶梯涂层也采用耐用材料。另外,在构成反射式液晶装置的情况下,形成铝等反射率高的膜作为象素电极14。
在图25(E)和图26(A)所示的工序中,在与恒定电位配线8的连接部分上不分别形成引导孔9、17,如果在形成引导孔5时同时形成引导孔9则可以象图8所示那样构成恒定电位配线8与第一遮光膜7的连接部分。
(液晶装置用基板300的制造方法例2)
下面参照图28至图30说明液晶装置100中的液晶装置用基板300的另外的制造工序。这些图也是表示液晶装置用基板制造方法的工序剖面图,其中任一幅图的左侧部分都表示相当于图4(B)的A-A’线位置的剖面(象素TFT部分的剖面),右侧部分表示相当于图6的B-B’线位置的剖面(第一遮光膜7与恒定电位配线8的连接部分的剖面)。在此描述如图10或图11中所示的第一遮光膜7与恒定电位配线8的连接部分的例子。另外,由于已说明的制造方法与从图24(A)所示的工序到图24(F)所示的工序是相同的,所以只就在图24(F)所示工序之后的工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4(F)所示,利用热氧化法等在半导体层1的表面上形成由厚度为500埃~1500埃的硅氧化膜组成的绝缘膜12后,再如图28(A)所示那样,对应于与恒定电位配线8连接的部分在第一层间绝缘膜11上形成引导孔17。在基板10的整个面上形成用于形成栅电极等的多晶硅膜201之后,热扩散磷,使多晶膜201具有导电性。另外也采用在将磷与多晶硅膜201的成膜同时注入的掺杂硅膜。
然后利用光刻技术按图28(B)所示,对多晶硅膜201蚀刻图形,在象素TFT部分侧上形成栅电极(扫描线2的一部分)。与此相应,在与恒定电位配线8的连接部分上形成中继电极16。
然后,如图28(C)所示,在象素切换用TFT102部分侧和周边驱动电路N沟道TFT部分侧把栅电极作为掩膜注入低浓度杂质离子(磷)19,在象素切换用TFT102部分上形成相对栅电极自校准的低浓度源极、漏极区1d、1e。在此因为没有注入杂质离子100的部分位于栅电极的正下位置上,所以这部分原封不动地成为半导体层1的沟道区1C。这样在注入离子时,由于在作为栅电极形成的多晶硅和作为中继线16形成的多晶硅膜上也注入了杂质离子,所以又使这些膜具有导电性。
然后,如图28(D)所示,在象素切换用TFT102部分和周边驱动电路的N沟道TFT部分侧上形成比栅电极宽的抗蚀掩膜21,然后通过注入高浓度杂质离子(磷等)20形成高浓度源极区1a和漏极区1b。
然后如图28(E)所示,在栅电极和中继电极16的表面侧利用CVD法等在例如800℃左右温度下形成由膜厚约5000埃~约15000埃的NSG膜(不含硼和磷等的硅酸盐玻璃膜)等组成的第二层间绝缘膜13。
然后如图29(A)所示,利用光刻技术,在象素TFT部分侧在对应第二层间绝缘膜13的源极区1a的部分上形成引导孔5。另外,在与恒定电位的连接部分上,对第二层间绝缘膜13在与中继电极16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引导孔9。
然后如图29(B)所示,在第二层间绝缘膜13的表面侧用溅射等方法形成用于构成数据线3(源电极)的铝膜301,除铝膜等金属膜外,也可用金属硅化物膜或金属合金膜。
然后如图29(C)所示,利用光刻技术对铝膜蚀刻出图形,然后在象素切换用TFT102部分上形成源电极作为数据线3的一部分。在与恒定电位配线8的连接部分上形成恒定电位配线8。
然后如图29(D)所示,在源电极和恒定电位配线8的表面侧利用CVD法在例如约400℃左右的温度下形成厚度约500埃~约15000埃的BPSG膜(含硼或磷的硅酸盐玻璃膜)和至少包含二层约100埃~约3000埃厚的NSG膜的第三层间绝缘膜15。
如图29(E)所示,在象素TFT部分侧利用光刻技术和干蚀刻法等在第二和第三层间绝缘膜13,15中在与源极区1b对应的部分上形成引导孔4。
然后如图30(A)所示,通过溅射等方法在第三层间绝缘膜15的表面侧形成用于漏电极的厚度约400埃~约2000埃的ITO膜140之后,再按图30(B)所示,利用光刻技术对ITO膜140蚀刻图形,在象素TFT下部形成象素电极14。并且在与恒定电位线8的连接部分上完全除去ITO膜140。
另外,在图28(B)和图29(A)所示的工序中,如果改变形成中继电极16图形的位置和引导孔17的位置,则无论在图10和图11中的哪种方式下可以构成恒定电位配线8与第一遮光膜7的连接结构。
(周边驱动电路的构成)
按照本发明,因为第一层间绝缘膜11与基板10之间形成第一遮光膜7,所以在采用多层配线的周边驱动电路(扫描线驱动电路104和数据线驱动电路103)中可以进一步使配线层增加一份层。在此,对把与这样的第一遮光膜7同时形成的导电膜作为周边驱动电路中配线用的例子说明如下。
(周边驱动电路构成例1)
图31是构成适用本发明优选的有源矩阵式液晶装置100的周边驱动电路(扫描线驱动电路104和数据线驱动电路103)的移位寄存器电路的等效电路一例的等效电路图。锁存传送信号的电路可以由转换门电路构成,也可以由时钟信号反向电路构成。
图32示出了在液晶装置用基板300上集成形成图31中的移位寄存器电路S部分时的布置平面图的一例。图32(A)是传统的图形布置图,图32(B)是适用本发明的图形布置图。另外,图33(A)和图33(B)分别是图32(A)中的C-C’部分的剖面图和在图32(B)中的D-D’部分的剖面图。
在图32(A)、图33(A)中,50,51,46分别是P型区、N型区和驱动电路用的P沟道型TFT。在这些图中所示的传统例子中,为使配线通过本段的移位寄存器电路和下段的移位寄存器电路的连接部分N4,利用由通过与在形成数据线3的工序为同一工序在控制转换门电路的时钟信号线CL(与上述扫描线同一工序在同一层上形成)的表面上的第二层间绝缘膜13上形成的同一层间铝等金属膜组成的配线40。结果,在传统例中,在与配线40同一层上形成转换门电路的源电极、漏电极41、42。因为转换门电路间的距离L1由配线40与转换门电路的源电极、漏电极41、42的光刻工序和蚀刻工序的尺寸精度确定,所以转换门电路间的距离L1只能微小到配线40达到的程度,因此阻碍了高集成化的实现。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因为第一遮光膜7形成在基板10与第一层间绝缘膜11之间,所以在周边驱动电路部分上也构成第一遮光膜7。如图32(B),图33(B)所示,通过把第一遮光膜7作为周边驱动电路的配线材料使用,可以实现微小化。即如图32(B)、图33(B)所示,通过采用在第一层间绝缘膜11与基板10之间形成遮光膜7作为本段移位寄存器电路与下段移位寄存器电路的连接部分N4的配线材料,在与转换门电路的源电极和漏电极41、42同一层间不再有配线。因此,转换门电路间的距离L2也可以只考虑互相邻接的转换门电路的源电极、漏电极41、42间的间隔。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转换门电路间的距离L2常常比传统的转换门电路间距离L1窄。
(周边驱动电路的构成例2)
在本例中,用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工序数可以提高周边驱动电路(扫描线驱动电路和数据线驱动电路)用TFT的特性。图34是用于周边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的一例,(A)、(B)、(C)分别表示时钟信号反向电路、转换门电路和反向器电路。
在图34中,上述各等效电路由P沟道型TFT和N沟道型TFT组成的互补式TFT构成,并可用象素切换用TFT的形成工序形成。CL表示时钟信号,CLB表示上述时钟信号的反向信号、VDD表示周边驱动电路的高电位侧的恒电压源,VSS表示周边驱动电路低电压侧的恒电压源。另外46、47表示周边驱动电路用的P沟道型TFT和驱动电路用的N沟道型TFT。从IN侧输入信号,OUT侧输出信号。另外上述CL信号和CLB信号在电路构成中如图31所示那样变换信号,这是不言而喻的。图35(A)表示图34(C)的反相器电路的液晶装置用基板上的布置平面图,图35(B)表示图35(A)的E-E’间的剖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由于第一遮光膜7形成在基板10与第一层间绝缘膜11之间,所以该第一遮光膜7也在周边驱动电路部分上构成。即如图35(A)、(B)所示,使构成上述反相器电路的P沟道型TFT46和N沟道型TFT47的各源电极44经由第一层间绝缘膜11的引导孔5与第一遮光膜7相连。第一遮光膜7通过第一层间绝缘膜11全部覆盖P沟道型TFT46和N沟道型TFT47的栅电极43下部的沟道区52、53。因此,通过由P沟道型TFT46的源电极48(周边驱动电路的高电位侧的恒定电压电源VDD)和N沟道型TFT47的源电极49(周边驱动电路的低电位侧的恒电压源VSS)施加的电压使第一遮光膜7完成作为仿真的第二栅电极的功能。因此,在N沟道型TFT47上,在该沟道区53中与耗尽层的栅极绝缘膜12连接的部分的电位比现有技术中的这部分上的电位高得多,相对电子的位能下降,结果由于电子聚集在与耗尽层的栅极绝缘膜12连接的部分上而容易形成反型层,所以使半导体层的电阻减小,TFT特性提高,在P沟道型TFT46的沟道区52中发生空穴置换电子的现象。
另外,虽然在图35(B)中,周边驱动电路的P沟道型TFT46和N沟道型TFT47是通过栅极自校准结构表示的,但如在上述制造工艺中所说明的那样,为了提高TFT的耐压性能以便提高可靠性,也可以通过LDD结构或偏置栅极结构形成周边驱动电路的P沟道型TFT46和N沟道型TFT47。
(周边驱动电路构成例3)
图36(A)是图34(C)的反相器电路的液晶装置用基板上的布置平面图,图36(B)是图36(A)的F-F’间的剖面图,图36(C)是图36(A)中G-G’间的剖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因为第一遮光膜7形成在基板10与第一层间绝缘膜11之间,所以该第一遮光膜7也在周边驱动电路部分上构成。即如图36(A)、(B)、(C)所示,使重叠形成在构成反相器电路的P沟道型TFT46和N沟道型TFT47的各栅电极43上的第一遮光膜7连接在栅电极43上。另外,使第一遮光膜7的宽度与栅电极43相同或窄一些,通过栅极绝缘膜12和第一层间绝缘膜11将沟道区52、53的上下夹在栅电极43和第一遮光膜7上,从而构成双栅极结构的TFT。另外,反相器电路的输入侧的配线44与数据线3形成在同一层上,经由第一层间绝缘膜11的引导孔5与栅电极43相连,并经由第一层间绝缘膜11的引导孔5与第一遮光膜7相连。上述引导孔5由同一工序加工而成。由于这种双栅极结构的TFT的第一遮光膜7起第二栅电极的作用,通过黑沟道效果可进一步提高TFT性能。
(TFT特性)
图37示出了周边驱动电路构成例2、3中说明的结构的N沟道型TFT特性。图37中带有三角形标记的实线(a)代表沟道区下部没有其它层的现有的N沟道型TFT的特性,带有圆点标记的实线(b)代表周边驱动电路构成例2中说明的结构的N沟道型TFT特性,带有四角形标记的实线(c)代表周边驱动电路构成例3中说明的结构的N沟道型TFT的特性。三者中TFT的尺寸相同(沟道长均为5μm,沟道宽20μm),测定时在源电极、漏电极之间施加15V电压。膜厚条件为:第一遮光膜7为1000埃,第一层间绝缘膜11为1000埃,半导体层1为5000埃,栅极绝缘膜12为900埃。作为测定结果可以确认:在TFT栅极上加15V电压时,周边驱动电路构成例2说明的结构的N沟道型TFT(用圆点标记及其连线(b)实线表示的特性)的导通电流是现有的TFT(用三角形标记及其连线(a)实线表示的特性)的导通电流的1.5倍。还可确认,在TFT的栅电极上加15V电压时,周边驱动电路构成例3说明的结构的N沟道型TFT(用四边形标记及其连线(c)实线表示的特性)的导通电流是现有的TFT(用三角形标记及其连线(a)实线表示的特性)的导通电流的3.0倍以上。因此通过采用在周边驱动电路构成例2、3中说明的结构的N沟道型TFT,可以实现伴随显示象素的增大的驱动电路快速化和微小化,并且由于改善了图象信号在数据线3上的写入,所以可提供高品质图象显示的液晶装置。
(在投射式液晶装置上的应用例)
图38是把与上述实施方式中有关的液晶装置100作为光阀用的投射式显示装置的一例,在使用三个有源矩阵型液晶装置的棱镜色合成方式的投影仪上的光学系统的说明图。
在图38中,37B表示卤素灯等光源,371表示物镜,372表示遮挡热辐射的滤光器,373,375,376表示兰色、绿色、红色反射分色镜,374,377表示反射镜,378,379,380表示由上述有源矩阵型液晶装置组成的兰色、绿色、红色调制光阀,383表示分光棱镜。
在此投影仪中,从光源370发射的白光经物镜371聚光,通过遮挡热辐射的滤光器372遮断红外线范围内的热辐射,以使可见光射入分光镜系统上,并且首先通过兰光反射的分色镜373,使兰色光(波长约500nm以下)反射,使其它光(黄色光)通过。反射后的兰光经反射镜374改变方向,射入兰色调制光阀378上。透过兰色反射分色镜373的光射入绿色反射分光镜375上,使绿色光(波长约500~600nm)反射,使作为其它光的红色光(波长约600nm以上)透过。经绿色调光阀375反射的绿光射入绿色调制光阀379上。透过分光镜375的红色光经过反射镜376,377改变方向射入红色调制光阀380上。
各色光阀378、379、380分别被由图象信号处理电路供给的兰、绿、红的原色信号驱动,对射入各光阀的光进行调制,然后由分光棱镜383合成。上述分光棱镜383由红色反射面381和兰色反射面382相互正交构成。于是,由分光棱镜383合成的系统图象通过投射透镜384放大投射在屏幕上。此外,由于来自液晶装置用基板内面的反射光(反回光)基本上可以忽略,所以不需象现有技术那样,将经过防反射处理的偏振片和滤光器贴在液晶装置的出射侧面上,因而可降低成本。
因为适合本发明的液晶装置100即使受强光照射也能抑制控制象素电极14的象素切换用TFT102中的漏电流,所以可获得对比度高的高质量品位的图象显示。另外,在使用平面镜代替分色的棱镜383进行合成色的投影仪上或在通过使用在适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100的对置基板上形成R(红)、G(绿)、B(兰)的滤色器的一层结构并利用一个液晶装置100可以放大投影彩色画面的投影仪上使用本发明都是有效的。
如图38所示,在将分色棱镜383用在合成颜色的情况下,本发明具有特别的优点。例如,被分色镜374反射的光透过光阀378被分色棱镜383合成。这时射入光阀378的光被调制90°后再射入投射透镜384。因此,射入光阀378的光有可能漏出一些而射入相反侧的光阀380。以光阀380为例,被分色镜377反射的光如箭头A所示,不仅从入射方向侧入射,而且透过光阀378的光的一部分透过分色棱镜382后还可能射入光阀380。被分色镜377反射的光通过光阀380射入分色棱镜383时,被分色棱镜383反射(正反射)一些后,可能再射入光阀380。这样,虽然光阀380的从入射侧方向的入射的光和从其反向侧入射的光都增强,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也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对于象素切换用TFT102,为了使光既不从入射侧射入也不从反向侧射入而形成了数据线2(第二遮光膜),对置基板31的对置侧遮光膜6(第三遮光膜)和第一遮光膜7。因此,来自入射侧的光被数据线2(第二遮光膜)和对置基板31的对置侧遮光膜6(第三遮光膜)遮住,来自反向侧的光被第一遮光膜7遮住。因此在象素切换用TFT102中不产生漏电流。
(液晶装置的变型例)
无论在与上述哪种实施方式有关的液晶装置100中都如图39所示那样用粘接剂34使微透镜33在象素单位上不留间隔地粘接成例如矩阵状之后,通过用薄片玻璃35覆盖这些透镜33,便可以使入射光会聚在液晶装置用基板300的象素电极14上,因此可以大幅度提高对比度和亮度。由于使入射光会聚,所以可以防止来自朝向象素切换用TFT102的沟道区1C等的倾斜方向的光的入射。并且在利用上述微透镜33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对置基板31的对向侧遮光膜6。按照本发明的液晶装置,因为至少第一遮光膜7设置在象素切换用TFT102的沟道区1C的下方,所以使来自液晶装置用基板300的里面反射光(反回光)不能照射在沟道区1C上,从而可以抑制因光引起的漏电流。因此,即使用微透镜33会聚光也没有任何问题。
另外,在上述任何方式下,虽然是将第一遮光膜7连接在扫描线驱动电路104的低电位侧恒定电压电源VSSY上,但是也可以连接在高电位侧的恒定电压电源VDDY上。另外,虽然第一遮光膜7连接在数据线驱动电源VDDX上,也可将第一遮光膜7连接在通过上下导电材料31从液晶材料用基板300把对置电极电位LCCOM供给对置基板31的对置电极32上的供电线和把接地电位供给各驱动电路103、104上的供电线上。
另外,在实施方式1、2等中,虽然第一遮光膜7的配线部是沿扫描线2延伸铺设的,但也可沿数据线3延伸到显示区61的外侧上。
如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中,由于第一遮膜以重叠在象素切换用TFT的沟道区的方向形成在该沟道的下层侧上,所以即使有来自液晶装置用基板的里侧的反射光,这些光也不会射到象素切换用TFT的沟道区。因此在TFT上不产生由来自液晶装置用基板的里侧的反射光引起的漏电流。并且,由于第一遮光膜连接在供给扫描驱动电路低电位侧的恒定电压电源的恒定电位配线等上,所以不会发生由于TFT半导体层与第一遮光膜间的寄生电容的影响而使TFT特性变化或变劣。

Claims (24)

1、一种液晶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液晶装置用基板和对置的基板,在该液晶装置用基板与对置基板之间夹持液晶,所述的液晶装置用基板具有由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将象素构成矩阵状的显示区,在该显示区外侧与上述数据线和上述扫描线中的至少之一连接的周边驱动电路,与上述数据线和扫描线相连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第1遮光膜,该第1遮光膜具有至少对应在上述液晶装置用基板上形成的上述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在该沟道区的下层侧夹着层间绝缘膜相互重叠的具有导电性的遮光部分,和沿上述数据线和扫描线之中至少一方延伸设置的配线部分;和
恒定电位配线,沿上述显示区的周围形成、并与上述多个第1遮光膜的配线部分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显示区的周围,设置挡住周边用的遮光膜,上述第1遮光膜的配线部分和恒定电位配线,在上述挡住周边用的遮光膜的下层侧互相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遮光膜的配线部分和在与上述第一遮光膜不同的层上形成的恒定电位配线经由上述层间绝缘膜的接触孔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遮光膜的配线部分从上述各沟道遮光部分分别沿上述扫描线和数据线中两方的信号线延伸到上述显示区的外侧,在该显示区的外侧和在与上述第一遮光膜不同的层上形成的恒定电位配线经由上述层间绝缘膜的接触孔相连。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遮光膜的配线部分的单侧端部与上述恒定电位配线经由上述层间绝缘膜的接触孔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遮光膜的配线部分的两侧端部与上述恒定电位配线经由上述层间绝缘膜的接触孔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遮光膜与重叠在上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区上形成储存电容的电容配线经由上述层间绝缘膜的接触孔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遮光膜夹着上述层间绝缘膜重叠在上述薄膜晶体管的漏极区构成存储电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恒定电位配线连接在向上述驱动电路供给低电位电源的供电线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恒定电位配线通过上述液晶装置用基板与在夹着上下导电材料将对置电极电位供给上述对置基板的对向电极的供电线相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恒定电位配线将接地电位供给上述周边驱动电路的供电线。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装置用基板和上述对置基板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包围上述显示区的显示画面遮挡用的遮光膜。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装置用基板在上述晶体管的沟道区的上层侧具有覆盖沟道区的第二遮光膜。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遮光膜是上述数据线。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周边驱动电路具有P沟道型驱动电路用的薄膜晶体管和N沟道型驱动电路用薄膜晶体管,该P沟道型和N沟道型驱动电路用的薄膜晶体管在上述薄膜晶体管的制造工序中形成。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周边驱动电路具有由与上述第一遮光膜同时形成的导电膜组成的配线层。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与上述第一遮光膜同时形成的导电膜组成的配线层与上述驱动电路用的薄膜晶体管的栅电极经由上述层间绝缘膜的接触孔相连接,并具有该驱动电路用薄膜晶体管的栅电极的面积以下的面积,对应于该驱动电路用的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在该沟道区的下层侧夹着上述层间绝缘膜重叠。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与上述第一遮光膜同时形成的导电膜组成的配线层与上述驱动电路用薄膜晶体管的源电极经由上述层间绝缘膜的接触孔相连接,并且对应于该驱动电路用的薄膜晶体管沟道区在该沟道区下层侧夹着上述层间绝缘膜重叠。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遮光膜由钨、钛、铬、钽、钼中的任一种的金属膜或这些金属的硅化物的金属合金膜中任何一种制成。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对置基板上对于上述象素形成第三遮光膜。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的上述第三遮光膜至少能覆盖住上述第一遮光膜。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对置基板上对应上述各象素把微透镜形成为矩阵状。
23、一种投射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利用上述液晶装置调制来自光源的光,通过投射光学装置将经调制的光放大投影。
24、一种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该液晶装置包括一个液晶装置用基板和对置基板,在该液晶装置用基板与对置基板之间夹持液晶,所述的液晶装置用基板具有由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将象素构成矩阵状的显示区,在该显示区外侧与上述数据线和上述扫描线中的至少之一方连接的周边驱动电路,与上述数据线和扫描线相连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形成具有至少对应在上述液晶装置用基板上形成的上述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在该沟道区的下层侧夹着层间绝缘膜相互重叠的具有导电性的遮光部分,和沿上述数据线和扫描线之中至少一方延伸设置的配线部分的多个第1遮光膜的工序;和
沿上述显示区的周围形成恒定电位配线的工序;和
形成用于连接上述第一遮光膜和上述恒定电位配线的接触孔和形成用于连接上述数据线和上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区的接触孔同时进行的工序。
CNB98107023XA 1997-02-27 1998-02-26 液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投影型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340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44378/97 1997-02-27
JP44378/1997 1997-02-27
JP4437897 1997-02-27
JP301251/97 1997-10-31
JP301251/1997 1997-10-31
JP30125197A JP3716580B2 (ja) 1997-02-27 1997-10-31 液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投写型表示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35806A Division CN1318888C (zh) 1997-02-27 1998-02-26 具有显示区的装置、液晶装置和投影型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5786A CN1195786A (zh) 1998-10-14
CN1183403C true CN1183403C (zh) 2005-01-05

Family

ID=2638425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0068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6107C (zh) 1997-02-27 1998-02-26 具有显示区的装置、液晶装置和投影型显示装置
CNB9810702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3403C (zh) 1997-02-27 1998-02-26 液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投影型显示装置
CNB20041000358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8888C (zh) 1997-02-27 1998-02-26 具有显示区的装置、液晶装置和投影型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0068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6107C (zh) 1997-02-27 1998-02-26 具有显示区的装置、液晶装置和投影型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358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8888C (zh) 1997-02-27 1998-02-26 具有显示区的装置、液晶装置和投影型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6330044B1 (zh)
EP (2) EP1132765B1 (zh)
JP (1) JP3716580B2 (zh)
KR (2) KR100529811B1 (zh)
CN (3) CN100426107C (zh)
DE (2) DE69829509T2 (zh)
TW (1) TW3748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23530A1 (fr) * 1997-10-31 1999-05-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ispositif electro-optique et appareil electronique
JP2000029011A (ja) * 1998-07-14 2000-01-28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投射型表示装置
US6274887B1 (en) * 1998-11-02 2001-08-1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7141821B1 (en) 1998-11-10 2006-11-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n impurity gradient in the impurity region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KR100288772B1 (ko) 1998-11-12 2001-05-02 윤종용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6277679B1 (en) 1998-11-25 2001-08-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in film transistor
JP3458382B2 (ja) 1998-11-26 2003-10-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3107075B2 (ja) * 1998-12-14 2000-11-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076648B2 (ja) * 1998-12-18 2008-04-1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
US6348959B1 (en) * 1998-12-21 2002-02-19 Philips Electronics North America Corporation Reflective LCD with dark borders
JP4008133B2 (ja) * 1998-12-25 2007-11-14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
JP4202502B2 (ja) * 1998-12-28 2008-12-24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
US8158980B2 (en) 2001-04-19 2012-04-1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pixel matrix circuit that includes a pixel TFT and a storage capacitor
EP1020920B1 (en) 1999-01-11 2010-06-02 Sel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driver TFT and a pixel TFT on a common substrate
US6590229B1 (en) * 1999-01-21 2003-07-0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US6593592B1 (en) * 1999-01-29 2003-07-1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thin film transistors
US7122835B1 (en) 1999-04-07 2006-10-1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6449022B1 (en) * 1999-04-16 2002-09-10 Nec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7245018B1 (en) 1999-06-22 2007-07-1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Wiring material, semiconductor device provided with a wiring using the wiring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JP5509166B2 (ja) * 1999-06-29 2014-06-04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TW478169B (en) 1999-07-16 2002-03-01 Seiko Epson Corp Electro optical device and the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6358759B1 (en) * 1999-07-16 2002-03-1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al device,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JP3636641B2 (ja) 1999-08-20 2005-04-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
JP4531164B2 (ja) * 1999-08-23 2010-08-25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JP4363723B2 (ja) * 1999-09-02 2009-11-11 東芝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195243C (zh) * 1999-09-30 2005-03-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屏板及其制造方法
US7030860B1 (en) * 1999-10-08 2006-04-18 Synaptics Incorporated Flexible transparent touch sens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6646287B1 (en) 1999-11-19 2003-11-1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tapered gate and insulating film
TW521303B (en) * 2000-02-28 2003-02-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Electronic device
JP3807230B2 (ja) * 2000-03-17 2006-08-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3753613B2 (ja) 2000-03-17 2006-03-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タ
JP3356429B2 (ja) 2000-04-11 2002-12-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US7222120B1 (en) 2000-04-12 2007-05-22 Making Everlasting Memories, L.L.C. Methods of providing a registry service and a registry service
JP2002040486A (ja) * 2000-05-19 2002-02-06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3743273B2 (ja) * 2000-09-27 2006-02-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743291B2 (ja) * 2001-01-23 2006-02-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5082172B2 (ja) * 2001-02-05 2012-11-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608613B2 (ja) 2001-03-28 2005-01-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表示装置
US6906344B2 (en) 2001-05-24 2005-06-1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Thin film transistor with plural channels and corresponding plural overlapping electrodes
US20030085855A1 (en) 2001-07-17 2003-05-0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rray substrate, method of inspecting array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030025658A1 (en) * 2001-08-03 2003-02-06 Philips Electronics North America Corporation Redundant column drive circuitry for image display device
JP3669351B2 (ja) 2001-10-04 2005-07-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0491143B1 (ko) * 2001-12-26 2005-05-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블랙매트릭스를 구비한 평판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6884668B2 (en) * 2002-02-22 2005-04-2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KR100979926B1 (ko) * 2002-03-05 2010-09-03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반도체소자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반도체장치
JP4216092B2 (ja) * 2002-03-08 2009-01-28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859521B1 (ko) * 2002-07-30 2008-09-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기판
US7436473B2 (en) * 2002-11-27 2008-10-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3744521B2 (ja) * 2003-02-07 2006-02-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0506090B1 (ko) * 2003-02-08 2005-08-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310078C (zh) * 2003-05-22 2007-04-1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JP2004354553A (ja) * 2003-05-28 2004-12-16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TW594653B (en) * 2003-06-02 2004-06-21 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 Low leakage thin film transistor circuit
KR100971950B1 (ko) * 2003-06-30 2010-07-2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기판과 제조방법
US6885416B2 (en) * 2003-07-07 2005-04-26 Au Optronics Corp. Flat panel display with a non-matrix light shielding structure
JP2005062619A (ja) * 2003-08-18 2005-03-10 Sony Corp 液晶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4154598B2 (ja) * 2003-08-26 2008-09-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法、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携帯型電子機器
KR100617612B1 (ko) * 2003-08-26 2006-09-01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에프에프에스 모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675636B1 (ko) * 2004-05-31 2007-02-02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Goldd구조 및 ldd구조의 tft를 동시에포함하는 구동회로부 일체형 액정표시장치
JP4604675B2 (ja) * 2004-11-18 2011-01-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4099672B2 (ja) * 2004-12-21 2008-06-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JP4942341B2 (ja) * 2004-12-24 2012-05-3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4111195B2 (ja) * 2005-01-26 2008-07-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デバイス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気光学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KR101152528B1 (ko) * 2005-06-27 2012-06-0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누설전류를 줄일 수 있는 액정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7898623B2 (en) * 2005-07-04 2011-03-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display device
CN100405197C (zh) * 2005-08-05 2008-07-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光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电子设备
JP5066836B2 (ja) * 2005-08-11 2012-11-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I345313B (en) * 2005-09-05 2011-07-11 Au Optronics Corp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0389358C (zh) * 2006-06-15 2008-05-2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防止漏光的像素结构
KR101252001B1 (ko) * 2006-06-15 2013-04-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4285524B2 (ja) * 2006-10-13 2009-06-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8191470A (ja) * 2007-02-06 2008-08-21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5120066B2 (ja) * 2007-08-02 2013-01-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7800718B2 (en) * 2007-08-02 2010-09-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a light-shielding film at least partially overlapping with a transistor in plan view and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nings overlapping with the transistor
JP5360673B2 (ja) * 2007-08-09 2013-12-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FR2920907B1 (fr) * 2007-09-07 2010-04-09 Thales Sa Circuit de commande des lignes d'un ecran plat a matrice active.
US8427619B2 (en) * 2007-09-28 2013-04-23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JP5481790B2 (ja) * 2008-02-29 2014-04-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
JP2008282050A (ja) * 2008-08-11 2008-11-20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
WO2010038820A1 (en) 2008-10-03 2010-04-0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US20100181847A1 (en) * 2009-01-22 2010-07-22 Shen-Yu Huang Method for reducing supply voltage drop in digital circuit block and related layout architecture
TWI582951B (zh) 2009-08-07 2017-05-11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及包括該半導體裝置之電話、錶、和顯示裝置
WO2011065045A1 (ja) * 2009-11-30 2011-06-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走査信号線駆動回路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US8947337B2 (en) 2010-02-11 2015-02-0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JP5782676B2 (ja) * 2010-03-10 2015-09-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並びに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2792219B (zh) * 2010-04-16 2014-12-03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US20130162938A1 (en) * 2011-12-21 2013-06-27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5866439B2 (ja) * 2012-05-16 2016-02-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US8937307B2 (en) * 2012-08-10 2015-01-2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KR102013158B1 (ko) * 2012-08-22 2019-08-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게이트 구동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101991338B1 (ko) 2012-09-24 2019-06-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0312374B2 (en) * 2012-10-01 2019-06-0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ircuit board and display device
TWI511113B (zh) * 2012-10-19 2015-12-01 Japan Display Inc Display device
CN103901669B (zh) * 2012-12-26 2017-04-1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面板
JP2014149429A (ja) 2013-02-01 2014-08-21 Japan Display Inc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134236B2 (ja) * 2013-09-02 2017-05-2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102049975B1 (ko) * 2013-09-23 2020-01-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어레이 기판
KR102283806B1 (ko) 2013-12-17 2021-08-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150137214A (ko) * 2014-05-28 2015-12-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192473B1 (ko) 2014-08-01 2020-12-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4656327B (zh) * 2015-02-11 2017-09-1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4698525A (zh) 2015-03-31 2015-06-10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片、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6190187A1 (ja) * 2015-05-25 2016-12-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駆動回路
CN104992948B (zh) * 2015-06-03 2018-07-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4880854A (zh) * 2015-06-17 2015-09-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40298B (zh) * 2015-09-24 2018-08-0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和阵列基板
CN205384420U (zh) * 2016-01-07 2016-07-13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KR102556849B1 (ko) * 2016-04-12 2023-07-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6938119B2 (ja) * 2016-06-28 2021-09-2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入力機能付き透明ディスプレイ
JP6776060B2 (ja) * 2016-08-29 2020-10-2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102541552B1 (ko) 2016-11-30 2023-06-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발광표시패널과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KR20180070334A (ko) * 2016-12-16 2018-06-2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6999272B2 (ja) * 2017-01-20 2022-01-1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US10852591B2 (en) 2018-06-29 2020-12-0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20076951A (ja) * 2018-09-19 2020-05-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9859647B (zh) * 2019-03-29 2022-04-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190904A1 (ja) * 2021-03-09 2022-09-1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12785978B (zh) * 2021-03-10 2022-02-0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
JP2022175311A (ja) * 2021-05-13 2022-11-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13611713A (zh) * 2021-07-30 2021-11-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13745343B (zh) * 2021-08-24 2023-12-01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TWI836539B (zh) * 2021-10-21 2024-03-2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45219A (ja) * 1983-08-23 1985-03-11 Toshiba Corp アクテイブマトリクス型表示装置
JPS60213062A (ja) * 1984-04-09 1985-10-25 Hosiden Electronics Co Ltd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
JPH0697317B2 (ja) * 1984-04-11 1994-11-30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器
JPH0691252B2 (ja) * 1986-11-27 1994-11-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アレイ
JPH0322221U (zh) 1989-07-14 1991-03-07
JPH0787884B2 (ja) 1989-07-17 1995-09-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ポンプ用エアーフィルタ
JPH0824193B2 (ja) * 1990-10-16 1996-03-06 工業技術院長 平板型光弁駆動用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5128726A (en) * 1990-12-20 1992-07-07 Xerox Corporation Sheet transport system with improved gripping and registration mechanism
DE69216340T2 (de) * 1991-09-26 1997-06-26 Canon Kk Flüssigkristallanzeige und damit versehener Projektor
JPH05181159A (ja) 1991-12-27 1993-07-23 Toshiba Corp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ックス型液晶表示素子
FR2689287B1 (fr) * 1992-03-30 1997-01-03 France Telecom Ecran d'affichage a masque optique et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e cet ecran.
TW214603B (en) 1992-05-13 1993-10-11 Seiko Electron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JP3526058B2 (ja) * 1992-08-19 2004-05-10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光弁用半導体装置
JPH07131030A (ja) 1993-11-05 1995-05-19 Sony Corp 表示用薄膜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347477B (en) * 1994-09-30 1998-12-11 Sanyo Electric Co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storage capacitors for holding electric charges
JPH08101400A (ja) * 1994-09-30 1996-04-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770763B2 (ja) * 1995-01-31 1998-07-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液晶表示装置
EP0757277B1 (en) 1995-02-17 2004-12-08 Citizen Watch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JP3176021B2 (ja) 1995-05-30 2001-06-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ライトバルブ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投射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H0926601A (ja) * 1995-07-13 1997-01-28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50044A (ja) * 1995-08-08 1997-02-18 Sony Corp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表示装置
JPH0980476A (ja) 1995-09-12 1997-03-28 Nec Corp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ックス基板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0980480A (ja) * 1995-09-13 1997-03-28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H09105953A (ja) 1995-10-12 1997-04-2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186548B1 (ko) 1996-01-15 1999-05-01 구자홍 액정표시장치의 구조
JP3647542B2 (ja) * 1996-02-20 2005-05-11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液晶表示装置
JP3708637B2 (ja) 1996-07-15 2005-10-19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液晶表示装置
JP3475421B2 (ja) 1996-09-18 2003-12-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264887B1 (ko) 1997-08-11 2000-09-01 구본준 액정표시장치
JP3141860B2 (ja) 1998-10-28 2001-03-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717633B2 (en) 2004-04-06
EP0862077B1 (en) 2003-10-01
KR19980071672A (ko) 1998-10-26
CN1195786A (zh) 1998-10-14
US20010030722A1 (en) 2001-10-18
US6330044B1 (en) 2001-12-11
EP1132765B1 (en) 2005-03-23
KR100529811B1 (ko) 2006-03-20
EP1132765A2 (en) 2001-09-12
US20010019384A1 (en) 2001-09-06
CN1515929A (zh) 2004-07-28
DE69818536T2 (de) 2004-08-05
JPH10301100A (ja) 1998-11-13
CN1318888C (zh) 2007-05-30
EP1132765A3 (en) 2001-11-21
US6704068B2 (en) 2004-03-09
EP0862077A2 (en) 1998-09-02
KR100566693B1 (ko) 2006-04-03
CN1900801A (zh) 2007-01-24
DE69829509D1 (de) 2005-04-28
JP3716580B2 (ja) 2005-11-16
EP0862077A3 (en) 1999-07-14
CN100426107C (zh) 2008-10-15
TW374858B (en) 1999-11-21
DE69818536D1 (de) 2003-11-06
DE69829509T2 (de) 2005-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3403C (zh) 液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投影型显示装置
CN1203360C (zh) 电光学装置、投影显示装置及电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214281C (zh) 液晶装置用的基板、液晶装置和投射型显示装置
CN1229668C (zh) 基板装置、它的检测方法、电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0340914C (zh) 显示装置以及光电变换元件
CN1201188C (zh) 半透射反射式液晶装置和使用它的电子设备
CN1154012C (zh) 电光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机器
CN1204441C (zh) 电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投射型显示装置、电子装置
CN1207613C (zh) 电光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226708C (zh) 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291273C (zh)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205503C (zh) 基板装置、电光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仪器
CN1235294C (zh) 电光装置和电子机器
CN2687713Y (zh) 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402538A (zh) Tft矩阵基底以及有源矩阵寻址液晶显示器件
CN1432855A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542709A (zh) 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2747C (zh) 电光装置、电子装置、电光装置用基板和电光装置用基板的制造方法以及遮光膜
CN1420383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991537A (zh) 电光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87838C (zh) 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295343A (zh) 电光学装置的制造方法,电光学装置及电子机器
CN1499274A (zh) 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65967C (zh) 制备电光装置衬底的方法、电光装置衬底、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580921A (zh) 电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4314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105

Termination date: 2017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