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8152B - 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及金屬構件 - Google Patents

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及金屬構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8152B
TWI648152B TW103124711A TW103124711A TWI648152B TW I648152 B TWI648152 B TW I648152B TW 103124711 A TW103124711 A TW 103124711A TW 103124711 A TW103124711 A TW 103124711A TW I648152 B TWI648152 B TW I6481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resin
metal member
straight
composit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4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11939A (zh
Inventor
井上悟郎
近藤佑樹
高松遙
木村和樹
三隅正毅
奧村浩士
Original Assignee
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11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19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81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815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311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the coating to the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5/08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5/09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iron or st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aluminium or cop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form; Layered products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form; Layered products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 B32B3/263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form; Layered products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having non-uniform thickne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09/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njugated diene hydrocarbons
    • C09D109/02Copolymers with acrylonitri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2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23/02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9D1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9D123/12Poly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25/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9D1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9D125/06Polystyr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25/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9D1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9D125/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9D125/12Copolymers of styrene with unsaturated nitri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3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D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D13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acrylic acid esters
    • C09D133/1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3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33/1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nitriles
    • C09D133/2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crylonitri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67/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69/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carbonate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1/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eth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7/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9/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9D161/00 - C09D177/00
    • C09D179/04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Polyhydraz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9D179/08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81/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ulfur,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sulfone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81/06Polysulfones; Polyethersulf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FNON-MECHANICAL REMOVAL OF METALLIC MATERIAL FROM SURFACE;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MULTI-STEP PROCESSES FOR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INVOLVING AT LEAST ONE PROCESS PROVIDED FOR IN CLASS C23 AND AT LEAST ONE PROCESS COVERED BY SUBCLASS C21D OR C22F OR CLASS C25
    • C23F1/00Etch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chemical means
    • C23F1/10Etching compositions
    • C23F1/14Aqueous compositions
    • C23F1/16Acidic compositions
    • C23F1/20Acidic compositions for etching aluminium or alloy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705/00Use of metals, their alloys or their compounds, for preformed parts, e.g. for inse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2/00Composition or structural features of fibres which form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2/10Inorganic fibres
    • B32B2262/101Glass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38Roughn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2All metal or with adjacent metals
    • Y10T428/12993Surface feature [e.g., rough, mirr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507Of polycarbon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678Of met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678Of metal
    • Y10T428/31681Next to polyester, polyamide or polyimide [e.g., alkyd, glue, or nylon,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678Of metal
    • Y10T428/31692Next to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Abstract

本發明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係由金屬構件(103)、與由熱可塑性樹脂組成(P)所構成樹脂構件(105)進行接合而成。相關金屬構件(103)表面(110)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根據JIS B0601(對應國際規格:ISO4287)測定的表面粗糙度,係同時滿足以下的要件(1)及(2):(1)切斷程度20%、評價長度4mm中,粗糙度曲線的支承長度率(Rmr)在30%以下之直線部係含有1直線部以上;(2)所有直線部在評價長度4mm中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係超過2μm。

Description

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及金屬構件
本發明係關於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及金屬構件。
各就從種零件的輕量化觀點,有使用金屬代替品之樹脂。但是,多數情況頗難將所有的金屬零件全部均由樹脂代替。此種情況,可考慮藉由將金屬成形體與樹脂成形體施行接合一體化而製造新穎的複合零件。然而,可將金屬成形體與樹脂成形體依工業性有利方法、且高接合強度進行接合一體化的技術尚未實用化。
近年,將金屬成形體與樹脂成形體施行接合一體化的技術,有就在金屬構件的表面形成微細凹凸者,使其金屬構件與具親和性極性基的工程塑膠進行接合(例如專利文獻1~5等)。
例如專利文獻1~3有揭示:藉由將鋁合金利用聯胺水溶液施行浸漬處理,在其表面形成直徑30~300nm凹部後,再使該處理面接合於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以下稱「PBT」。)、或聚苯硫醚樹脂(以下稱「PPS」)的技術。
再者,專利文獻4有揭示:藉由將鋁素材在磷酸或氫氧化鈉的電解浴中施行陽極氧化處理。而形成在鋁素材表面上設有直徑25nm以上凹部的陽極氧化皮膜後,再使該處理面接合於工程塑膠的技術。
再者,專利文獻5有揭示:對鋁合金利用特定蝕刻劑形成微細凹凸或孔,再使該孔射出接合於聚醯胺6樹脂、聚醯胺66樹脂、PPS的技術。
專利文獻1~5中,樹脂構件係使用具有極性基的工程塑膠。另一方面,相關與金屬構件無具親和性的非極性聚烯烴系樹脂,就使用上述技術的事例,有使用在聚烯烴系樹脂中導入極性基的酸改質聚烯烴樹脂(專利文獻6)。然而,為使該樹脂與金屬構件接合,必需使樹脂在保持熔融狀態下,依高壓進行長時間接觸,通常利用依熔融擠出進行的積層法、壓合法等進行接合。但,積層法、壓合法等係可適用的形狀自由度較低,且就連欲使接合的地方之外亦會有酸改質聚烯烴系樹脂附著,藉此依照零件的形狀,會有無法活用金屬構件性能與外觀的缺點。
再者,習知家電製品、建材、汽車用等所使用的金屬構件的塗料雖有使用油性塗料,但從近年降低環境污染性、勞工保健、安全性的觀點,正朝水性塗料演進。該等水性塗料中所含的塗料成分(樹脂成分),係使用環氧樹脂、丙烯酸樹脂、聚酯樹脂、聚胺甲酸乙酯樹脂等。
習知技術例係可例如:使乙烯-不飽和羧酸共聚合體與環氧化合物進行反應而獲得的水性分散組成物(專利文獻7);由具有水解性矽烷基與胺醯亞胺基的乙烯系共聚合體、及未硬化環氧樹脂以及防銹顏料所構成的水系防銹塗料組成物(專利文獻8);使用含有二酮化合物、酮酯化合物、酮亞胺化合物、苯并三唑化合物中之任一種以上的改質劑成分、雙酚型環氧樹脂及磷酸化合物之水性樹脂組成物(專利文獻9);含有二羧酸二醯肼化合物構成的水分散型胺甲酸乙酯組成物(專 利文獻10)等。
然而,即便使用含有上述樹脂組成物的水性塗料,但對金屬表面的塗膜密接性仍尚未臻充份滿意地步。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21642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9-6721號公報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03/064150號公報
專利文獻4:國際公開第2004/055248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2013-52671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專利特開2002-3805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專利特開2002-241670號公報
專利文獻8:日本專利特開平6-41471號公報
專利文獻9:日本專利特開2003-2950號公報
專利文獻10:日本專利特開2003-226728號公報
根據本發明者等的檢討,得知依照專利文獻1~10所揭示方法所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的接合強度,仍尚無法充分滿意。特別係得知當樹脂構件係使用例如:聚烯烴系樹脂等與金屬構件間之親和性較低的非極性熱可塑性樹脂、一般通稱超級工程塑膠的高融點熱可塑性樹脂、玻璃轉移溫度達140℃以上的熱可塑性樹脂、非晶性熱可塑性樹脂、以及由水性塗料構成塗膜的情況,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 的接合強度差。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實情而完成,在於提供:可將金屬構件、與由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構成的樹脂構件,在不致衍生樹脂改質等情況下直接接合,且金屬構件與樹脂構件間之接合強度優異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
再者,本發明係提供明顯提供對金屬表面之塗膜密接性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又,本發明係提供即便當在金屬表面所形成的樹脂塗膜係由水性塗料構成的情況,塗膜密接性仍高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
本發明者等為提升金屬構件、與由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構成的樹脂構件間之接合強度,而針對調整金屬構件表面之十點平均粗糙度(Rz)進行檢討。
但是,得知僅依賴調整金屬構件表面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並無法充分提升金屬構件與樹脂構件間之接合強度。
所以,本發明者等針對為提升金屬構件、與由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所構成樹脂構件間之接合強度的設計指針進行深入鑽研。結果,發現金屬構件表面的粗糙度曲線之支承長度率(Rmr)尺度設為此種設計指針係屬有效,遂完成本發明。
即,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以下所示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及金屬構件。
[1]
一種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係由金屬構件、與由熱可塑性樹脂組 成物所構成的樹脂構件進行接合而成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相關上述金屬構件表面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根據JIS B0601(對應國際規格:ISO4287)測定的表面粗糙度,係同時滿足以下的要件(1)及(2):(1)切斷程度20%、評價長度4mm中,粗糙度曲線的支承長度率(Rmr)在30%以下之直線部係含有1直線部以上;(2)所有直線部在評價長度4mm中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係超過2μm。
[2]
如上述[1]所記載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相關上述金屬構件表面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根據JIS B0601(對應國際規格:ISO4287)測定的表面粗糙度係更進一步滿足以下要件(3):(3)在切斷程度40%、評價長度4mm中,粗糙度曲線的支承長度率(Rmr)在60%以下之直線部係含有1直線部以上。
[3]
如上述[1]或[2]所記載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相關上述金屬構件表面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所有直線部的上述十點平均粗糙度(Rz)係超過5μm。
[4]
如上述[3]所記載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 相關上述金屬構件表面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所有直線部的上述十點平均粗糙度(Rz)係達15μm以上。
[5]
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相關上述金屬構件表面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根據JIS B0601(對應國際規格:ISO4287)測定的表面粗糙度係更進一步滿足以下要件(4):(4)所有直線部的粗糙度曲線要件之平均長度(RSm)係超過10μm且未滿300μm。
[6]
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上述金屬構件的上述表面係被粗化處理,而上述金屬構件在上述粗化處理步驟的最終階段,係利用酸系蝕刻劑施行粗化處理;上述酸系蝕刻劑係含有鐵離子及銅離子中之至少其中一者、與酸。
[7]
如上述[6]所記載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上述金屬構件係經上述粗化處理步驟後,再利用超音波洗淨施行洗淨。
[8]
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上述金屬構件係由含有從鋁及鋁合金之中選擇一種或二種以上金屬的金屬材料構成。
[9]
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上述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係含有從聚烯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及聚醯胺系樹脂之中選擇一種或二種以上的熱可塑性樹脂。
[10]
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上述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係含有從具有140℃以上玻璃轉移溫度的聚碳酸酯樹脂、聚醚醚酮樹脂、聚醚酮樹脂、聚醯亞胺樹脂、及聚醚碸樹脂之中選擇一種或二種以上的熱可塑性樹脂。
[11]
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上述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係含有從聚苯乙烯樹脂、聚丙烯腈樹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合體樹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體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及聚碳酸酯樹脂之中選擇一種或二種以上的非晶性熱可塑性樹脂。
[12]
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上述樹脂構件係塗膜。
[13]
如上述[12]所記載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上述塗膜係藉由將水性塗料塗佈於上述金屬構件的表面而獲得。
[14]
一種金屬構件,係供使用於與下述樹脂構件間之接合,該樹脂構件係由相關該金屬構件表面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 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根據JIS B0601(對應國際規格:ISO4287)測定的表面粗糙度係同時滿足以下要件(1)及(2)的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構成。
(1)切斷程度20%、評價長度4mm中,粗糙度曲線的支承長度率(Rmr)在30%以下之直線部係含有1直線部以上;(2)所有直線部在評價長度4mm中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係超過2μm。
[15]
如上述[14]所記載的金屬構件,其中,相關上述金屬構件表面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根據JIS B0601(對應國際規格:ISO4287)測定的表面粗糙度係更進一步滿足以下要件(3):(3)在切斷程度40%、評價長度4mm中,粗糙度曲線的支承長度率(Rmr)在60%以下之直線部係含有1直線部以上。
[16]
如上述[14]或[15]所記載的金屬構件,其中,相關上述金屬構件表面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所有直線部的上述十點平均粗糙度(Rz)係超過5μm。
[17]
如上述[16]所記載的金屬構件,其中,相關上述金屬構件表面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所有直線部的 上述十點平均粗糙度(Rz)係15μm以上。
[18]
如上述[14]至[17]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金屬構件,其中,相關上述金屬構件表面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根據JIS B0601(對應國際規格:ISO4287)測定的表面粗糙度係更進一步滿足以下要件(4):(4)所有直線部的粗糙度曲線要件之平均長度(RSm)係超過10μm且未滿300μm。
[19]
如上述[14]至[18]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金屬構件,其中,上述金屬構件係由含有從鋁及鋁合金之中選擇一種或二種以上金屬的金屬材料構成。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金屬構件、與由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所構成的樹脂構件間之接合強度優異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
再者,根據本發明可提供在金屬構件表面所形成的樹脂塗膜,牢固密接於該金屬構件表面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又,即便該塗膜係由水性塗料形成,但塗膜密接性仍高,本發明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就從降低環境污染性、勞工保健、安全性的觀點亦屬優異。
101‧‧‧射出成形機
102‧‧‧模具
103‧‧‧金屬構件
104‧‧‧接合部表面(表面處理區域)
105‧‧‧樹脂構件
106‧‧‧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
107‧‧‧澆口/澆道
110‧‧‧表面
B1~B6‧‧‧直線部
D1~D4‧‧‧垂直距離
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利用以下所述較佳實施形態、及其所附示的以下圖式便可清楚明瞭。
圖1係本發明實施形態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之構造一例的示意外觀圖。
圖2係製造本發明實施形態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的過程一例之示意構成圖。
圖3係本實施形態的金屬構件表面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之測定地方說明示意圖。
圖4係依各製備例所獲得的鋁板表面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之測定地方說明示意圖。
圖5係製備例1A所獲得的鋁板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曲線圖。
圖6係製備例1A所獲得的鋁板表面放大圖的電子顯微鏡照片圖。
圖7係製備例2A所獲得的鋁板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曲線圖。
圖8係製備例2A所獲得的鋁板表面放大圖的電子顯微鏡照片圖。
圖9係製備例3A所獲得的鋁板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曲線圖。
圖10係製備例3A所獲得的鋁板表面放大圖的電子顯微鏡照片圖。
圖11係填充材的最大長度定義之示意概念圖。
圖12係製備例1B所獲得的鋁板表面放大圖的電子顯微鏡照片圖。
圖13係製備例2B所獲得的鋁板表面放大圖的電子顯微鏡照片圖。
圖14係製備例4B所獲得的鋁板表面放大圖的電子顯微鏡照片圖。
圖15係製備例6B所獲得的鋁板表面放大圖的電子顯微鏡照片圖。
圖16係製備例7D所獲得的鋁板表面放大圖的電子顯微鏡照片圖。
以下,針對本發明實施形態使用圖式進行說明。另外, 所有圖式中,就同樣的構成要件均賦予共通的元件符號,並適當地省略說明。另外,文中數字間的「~」在無特別聲明前提下,係表示以上至以下。
[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
首先,針對本實施形態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進行說明。
圖1所示係本發明實施形態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之構造一例外觀圖。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係由金屬構件103、與由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所構成的樹脂構件105進行接合,藉由金屬構件103與樹脂構件105的接合而獲得。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當樹脂構件105係塗膜的情況,亦可將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稱為「塗裝金屬構件」。
金屬構件的表面110上,相關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根據JIS B0601(對應國際規格:ISO4287)測定的表面粗糙度,係同時滿足以下要件(1)及(2): (1)切斷程度20%、評價長度4mm中,粗糙度曲線的支承長度率(Rmr)在30%以下之直線部係含有1直線部以上; (2)所有直線部在評價長度4mm中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係超過2μm。
樹脂構件105由含有樹脂成分之熱可塑性樹脂(A)的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構成。
本實施形態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係構成樹脂構件105的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侵入形成於金屬構件表面110之凹 凸形狀,將金屬與樹脂予以接合,藉由形成金屬-樹脂界面而獲得。
金屬構件103的表面110因為形成適於提升金屬構件103與樹脂構件105間之接合強度的凹凸形狀,因而在未使用接著劑情況下,而可確保金屬構件103與樹脂構件105間之接合性。
具體而言,藉由在同時滿足上述要件(1)及(2)的金屬構件表面110之凹凸形狀中,侵入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而在金屬構件103與樹脂構件105間有效地顯現出物理性反抗力(錨釘效應),判斷可將通常較難接合的金屬構件103、與由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構成樹脂構件105牢固地接合。
依此所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亦可防止水分與濕氣浸入至金屬構件103與樹脂構件105的界面。即,亦可提升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的附著界面處之氣密性與水密性。
以下,針對構成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的各構件進行說明。
<金屬構件>
以下,針對本實施形態的金屬構件103進行說明。
相關在金屬構件的表面110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根據JIS B0601(對應國際規格:ISO4287)測定的表面粗糙度係同時滿足以下要件(1)及(2):(1)切斷程度20%、評價長度4mm中,粗糙度曲線的支承長度率(Rmr)在30%以下之直線部係含有1直線部以上;(2)所有直線部在評價長度4mm中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係超過2μm。
圖3所示係金屬構件表面110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的說明示意圖。
上述6直線部係可選擇例如圖3所示6直線部B1~B6。首先,基準線係選擇通過金屬構件103之接合部表面104中心部A的中心線B1。其次,選擇與中心線B1具平行關係的直線B2及B3。其次,選擇與中心線B1呈正交的中心線B4,再選擇與中心線B1、且與中心線B4具平行關係的直線B5及B6。此處,各直線間的垂直距離D1~D4係例如2~5mm。
另外,通常不僅對金屬構件表面110中的接合部表面104,就連金屬構件表面110全體亦施行表面粗化處理,因而例如圖4所示,亦可從與金屬構件103的接合部表面104為同一面、且接合部表面104以外的地方選擇6直線部。
若同時滿足上述要件(1)及(2),而可獲得接合強度優異之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的理由尚未明確,但可認為金屬構件103的接合部表面104係成為能有效顯現金屬構件103與樹脂構件105間之錨釘效應的構造。
本發明者等為提升金屬構件、與由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所構成樹脂構件間之接合強度,針對調整金屬構件表面之十點平均粗糙度(Rz)進行檢討。
但是,得知僅單純調整金屬構件表面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係無法充分提升金屬構件與樹脂構件間之接合強度。
此處,本發明者等判斷所謂「支承長度率」的尺度能有效當作表示金屬構件表面凹凸形狀銳利性的指標。當支承長度率較小的情況係 指金屬構件表面凹凸形狀的銳利性較大,而支承長度率較大的情況係指金屬構件表面凹凸形狀的銳利性較小。
此處,本發明者等針對為提升金屬構件、與由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構成樹脂構件間之接合強度的設計指針,著眼於金屬構件表面粗糙度曲線之支承長度率的尺度,更進一步深入鑽研。結果,發現藉由將金屬構件表面的支承長度率調整於特定值以下,而可在金屬構件103與樹脂構件105間有效地顯現出錨釘效應,結果可實現接合強度優異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遂完成本發明。
就從更加提升金屬構件103與樹脂構件105間之接合強度的觀點,相關金屬構件表面110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根據JIS B0601(對應國際規格:ISO4287)測定的表面粗糙度,較佳係更進一步滿足以下要件(1A)~(1C)中之1以上要件,更佳係滿足要件(1C)。另外,要件(1C)係與上述要件(3)相同。
(1A)在切斷程度20%、評價長度4mm中,粗糙度曲線的支承長度率(Rmr)在30%以下的直線部,較佳係含有2直線部以上、更佳係含有3直線部以上、特佳係含有6直線部。
(1B)在切斷程度20%、評價長度4mm中,粗糙度曲線的支承長度率(Rmr)在20%以下的直線部,較佳係含有1直線部以上、更佳係含有2直線部以上、特佳係含有3直線部以上、最佳係含有6直線部。
(1C)在切斷程度40%、評價長度4mm中,粗糙度曲線的支承長度率(Rmr)在60%以下的直線部,較佳係含有1直線部以上、更佳係含有2直線部以上、特佳係含有3直線部以上、最佳係含有6直線部。
再者,就從更進一步提升金屬構件103與樹脂構件105 間之接合強度的觀點,在金屬構件103的表面110上,根據JIS B0601(對應國際規格:ISO4287)所測定在切斷程度20%、評價長度4mm中,粗糙度曲線的支承長度率(Rmr)平均值較佳係0.1%以上且40%以下、更佳係0.5%以上且30%以下、特佳係1%以上且20%以下、最佳係2%以上且15%以下。
另外,上述支承長度率(Rmr)的平均值係可採用前述任意6直線部的支承長度率(Rmr)之平均。
本實施形態的金屬構件表面110之各支承長度率(Rmr),係藉由適當調節對金屬構件103表面的粗化處理條件而可控制。
本實施形態中,特別係蝕刻劑的種類及濃度、粗化處理的溫度及時間、蝕刻處理的時序等,可舉例為控制上述各支承長度率(Rmr)的因子。
就從更加提升金屬構件103與樹脂構件105間之接合強度的觀點,相關在金屬構件表面110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根據JIS B0601(對應國際規格:ISO4287)測定的表面粗糙度,較佳係滿足以下要件(2A):(2A)所有直線部在評價長度4mm中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較佳係超過5μm、更佳係10μm以上、特佳係15μm以上。
就從更加提升金屬構件103與樹脂構件105間之接合強度的觀點,金屬構件表面110上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平均值較佳係超過2μm且50μm以下、更佳係超過5μm且45μm以下、特佳係10μm以上且40μm以下、最佳係15μm以上且30μm以下。
另外,上述十點平均粗糙度(Rz)的平均值係可採用前述任意6直線 部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之平均。
就從更加提升金屬構件103與樹脂構件105間之接合強度的觀點,相關金屬構件表面110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根據JIS B0601(對應國際規格:ISO4287)測定的表面粗糙度,較佳係更進一步滿足以下要件(4):(4)所有直線部的粗糙度曲線要件之平均長度(RSm)較佳係超過10μm且未滿300μm、更佳係2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
就從更加提升金屬構件103與樹脂構件105間之接合強度的觀點,金屬構件表面110上的粗糙度曲線要件之平均長度(RSm)平均值較佳係超過10μm且未滿300μm、更佳係2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
另外,上述粗糙度曲線要件的平均長度(RSm)平均值係可採用前述任意6直線部的RSm之平均。
本實施形態的金屬構件表面110之十點平均粗糙度(Rz)、及粗糙度曲線要件的平均長度(RSm),係藉由適當調節對金屬構件表面110的粗化處理條件而可控制。
本實施形態中,特別係粗化處理的溫度及時間、蝕刻量等,可舉例為控制上述十點平均粗糙度(Rz)及粗糙度曲線要件之平均長度(RSm)的因子。
構成金屬構件103的金屬材料並無特別的限定,可例如:鐵、不銹鋼、鋁、鋁合金、鎂、鎂合金、銅及銅合金等。該等係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使用二種以上。該等之中,就從輕量且高強度的觀點,較佳係鋁(鋁單體)及鋁合金、更佳係鋁合金。
鋁合金較佳係使用JIS H4000所規定合金編號1050、1100、2014、2024、3003、5052、7075等。
金屬構件103的形狀係在能與樹脂構件105接合之形狀的前提下,其餘並無特別的限定,可例如:平板狀、曲板狀、棒狀、筒狀、塊狀等。又,亦可為由該等組合構成的構造體。
再者,與樹脂構件105接合的接合部表面104形狀並無特別的限定,可例如平面、曲面等。
金屬構件103較佳係將金屬材料利用切斷、壓合等施行塑性加工、沖孔加工、切削、研磨、放電加工等減厚加工,而加工為上述既定形狀之後,再施行後述粗化處理。換言之,較佳係使用經利用各種加工法加工為必要形狀者。
(金屬構件表面之粗化處理方法)
其次,針對金屬構件103表面的粗化處理方法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的金屬構件103表面係例如使用蝕刻劑施行粗化處理而可形成。
此處,使用蝕刻劑對金屬構件表面施行粗化處理係可使用習知技術實施。但是,本實施形態中,高度控制著蝕刻劑的種類及濃度、粗化處理的溫度及時間、蝕刻處理的時序等因子。為能獲得本實施形態的金屬構件103之接合部表面104,高度控制該等因子係屬重要。
以下,例示本實施形態金屬構件表面的粗化處理方法一例。惟,本實施形態的金屬構件表面之粗化處理方法並不僅侷限於下例。
(1)前處理步驟
首先,金屬構件103最好在與樹脂構件105的接合側之表面上,不要有由氧化膜、氫氧化物等構成的較厚被膜。為除去此種較厚被膜,亦可在進行下一步驟利用蝕刻劑施行處理的步驟前,利用噴砂加工、珠粒噴擊加工、研削加工、滾筒加工(barrel polishing)等機械研磨、或化學研磨對表面層施行研磨。又,當在與樹脂構件105間之接合側的表面有出現機械油等明顯污染的情況,最好施行利用氫氧化鈉水溶液、氫氧化鉀水溶液等鹼性水溶液進行的處理、或施行脫脂。
(2)表面粗化處理步驟
本實施形態中,金屬構件的表面粗化處理方法較佳係依特定時序施行後述利用酸系蝕刻劑進行的處理。具體而言,較佳係在表面粗化處理步驟的最終階段施行該利用酸系蝕刻劑施行的處理。
另外,上述專利文獻5有揭示:由含鋁之金屬材料所構成金屬構件,當施行表面粗化處理時所使用的蝕刻劑,係有如:使用鹼系蝕刻劑的態樣、併用鹼系蝕刻劑與酸系蝕刻劑的態樣、利用酸系蝕刻劑施行處理後再利用鹼系溶液施行洗淨的態樣。
該鹼系蝕刻劑係為求與金屬構件間之反應穩定,就從作業性的觀點最好使用。但是,根據本發明者者的檢討,得知因為此種鹼系蝕刻劑的反應性穩定,因而金屬構件表面的粗化處理程度較弱,較難形成較深的凹凸形狀。又,得知當施行酸系蝕刻劑處理後併用鹼系蝕刻劑、鹼系溶液的情況,在利用酸系蝕刻劑形成的較深凹凸形狀後,再利用鹼系蝕刻劑、鹼系溶液施行處理俾使該凹凸形狀稍微滑順。
所以,使用該鹼系蝕刻劑進行處理的金屬構件、以及在蝕刻處理的最終步驟使用鹼系蝕刻劑、鹼系溶液而獲得的金屬構件,判斷在與 由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所構成的樹脂構件間較難保持高接合強度。
使用上述酸系蝕刻劑施行粗化處理的方法,係可例如利用浸漬、噴霧等施行的處理方法。處理溫度較佳係20~40℃,處理時間較佳係5~350秒左右,就從使金屬構件表面更均勻粗化的觀點,更佳係20~300秒、特佳係50~300秒。
藉由使用上述酸系蝕刻劑施行粗化處理,金屬構件103的表面便會被粗化呈凹凸形狀。使用上述酸系蝕刻劑時,金屬構件103的深度方向蝕刻量(溶解量),當從所溶解金屬構件103的質量、比重及表面積計算出的情況,較佳係0.1~500μm、更佳係5~500μm、特佳係5~100μm。若蝕刻量在上述下限值以上,便可更加提升金屬構件103與樹脂構件105間之接合強度。又,若蝕刻量在上述上限值以下,則可降低處理成本。蝕刻量係可利用處理溫度、處理時間等進行調整。
另外,本實施形態中,當使用上述酸系蝕刻劑對金屬構件施行粗化處理時,亦可對金屬構件表面全面施行粗化處理,亦可僅對樹脂構件105所接合之一面施行部分性粗化處理。
(3)後處理步驟
本實施形態中,在上述表面粗化處理步驟後,通常最好施行水洗及乾燥。相關水洗的方法並無特別的限制,最好利用浸漬或沖水施行既定時間洗淨。
再者,後處理步驟係為將因使用上述酸系蝕刻劑施行處理而產生的污垢(smut)等,最好施行超音波洗淨。超音波洗淨的條件係在能除去所生成污垢等之條件下,其餘並無特別的限定,所使用的溶劑較佳係水,又處理時間較佳係1~20分鐘。
(酸系蝕刻劑)
本實施形態中,金屬構件表面的粗化處理所使用的蝕刻劑較佳係後述的特定酸系蝕刻劑。藉由利用上述特定蝕刻劑施行處理,便可在金屬構件表面,形成適於提升與含熱可塑性樹脂(A)之樹脂構件間之密接性的凹凸形狀,判斷利用該錨釘效應而可提升金屬構件103與樹脂構件105間之接合強度。
特別係就從提升與含有依照通常處理較難與金屬構件接合的聚烯烴系樹脂、玻璃轉移溫度達140℃以上的熱可塑性樹脂、或非晶性熱可塑性樹脂的樹脂構件間之接合強度的觀點,或者就從由依照通常處理較難與金屬構件接合的水性塗料所形成塗膜間之密接強度的觀點,較佳係使用在金屬構件表面能形成更深凹凸形狀的酸系蝕刻劑。
以下,針對本實施形態可使用的酸系蝕刻劑成分進行說明。
上述酸系蝕刻劑係含有鐵離子及銅離子中之至少其中一者、與酸,視需要亦可含有錳離子、各種添加劑等。
‧鐵離子
上述鐵離子係將金屬構件予以氧化的成分,藉由摻合鐵離子源,而可使酸系蝕刻劑中含有該鐵離子。上述鐵離子源係可例如:硝酸鐵、硫酸鐵、氯化鐵等。上述鐵離子源中,就從溶解性優異、廉價的觀點,較佳係氯化鐵。
本實施形態中,酸系蝕刻劑中的上述鐵離子含有量較佳 係0.01~20質量%、更佳係0.1~12質量%、特佳係0.5~7質量%、最佳係1~6質量%、最最佳係1~5質量%。若上述鐵離子的含有量達上述下限值以上,而可防止金屬構件的粗化速度(溶解速度)降低。另一方面,若上述鐵離子的含有量在上述上限值以下,則可適當地維持粗化速度,因而更適於提升金屬構件103與樹脂構件105間之接合強度的均勻粗化。
‧銅離子
上述銅離子係將金屬構件予以氧化的成分,藉由摻合銅離子源,可使酸系蝕刻劑中含有該銅離子。上述銅離子源係可例如:硫酸銅、氯化銅、硝酸銅、氫氧化銅等。上述銅離子源中,就從廉價的觀點,較佳係硫酸銅、氯化銅。
本實施形態中,酸系蝕刻劑中的上述銅離子含有量較佳係0.001~10質量%、更佳係0.01~7質量%、特佳係0.05~1質量%、最佳係0.1~0.8質量%、最最佳係0.15~0.7質量%、更最佳係0.15~0.4質量%。若上述銅離子含有量在上述下限值以上,則可防止金屬構件的粗化速度(溶解速度)降低。另一方面,若上述銅離子的含有量在上述上限值以下,則可適當地維持粗化速度,因而可進行適於更加提升金屬構件103與樹脂構件105間之接合強度的均勻粗化。
上述酸系蝕刻劑係可僅含有鐵離子及銅離子中之其中一者,亦可二者均含有,較佳係鐵離子及銅離子二者均含有。藉由酸系蝕刻劑含有鐵離子及銅離子二者,可輕易地獲得適於更加提升金屬構件103與樹脂構件105間之接合強度的良好粗化形狀。
當上述酸系蝕刻劑係含有鐵離子與銅離子二者的情 況,鐵離子及銅離子各自的含有量較佳係在上述範圍內。又,酸系蝕刻劑中的鐵離子與銅離子含有量合計較佳係0.011~20質量%、更佳係0.1~15質量%、特佳係0.5~10質量%、最佳係1~5質量%。
‧錳離子
為能不會出現不均地對金屬構件表面施行均勻粗化,在上述酸系蝕刻劑中亦可含有錳離子。錳離子係藉由摻合錳離子源,而可使酸系蝕刻劑中含有該錳離子。上述錳離子源係可例如:硫酸錳、氯化錳、醋酸錳、氟化錳、硝酸錳等。上述錳離子源中,就從廉價等觀點,較佳係硫酸錳、氯化錳。
本實施形態中,酸系蝕刻劑中的上述錳離子含有量較佳係0~1質量%、更佳係0~0.5質量%。本發明者等確認到當構成樹脂構件105的熱可塑性樹脂(A)係聚烯烴系樹脂之情況,即便上述錳離子的含有量係0質量%,仍可顯現出充分的接合強度。即,當熱可塑性樹脂(A)係使用聚烯烴系樹脂的情況,上述錳離子含有量較佳係0質量%,另一方面,當使用聚烯烴系樹脂以外的熱可塑性樹脂時,最好使用上述上限值以下的錳離子。
‧酸
上述酸係使因鐵離子及/或銅離子而被氧化的金屬溶解之成分。上述酸係可例如:鹽酸、氫溴酸、硫酸、硝酸、磷酸、過氯酸、胺磺酸等無機酸;磺酸、羧酸等有機酸。上述羧酸係可例如:甲酸、醋酸、檸檬酸、草酸、蘋果酸等。上述酸系蝕刻劑中係可摻合該等酸之一種或二種以上。上述無機酸中,就從幾乎沒有臭氣、廉價的觀點,較佳 係硫酸。又,上述有機酸中,就從粗化形狀均勻性的觀點,較佳係羧酸。
本實施形態中,酸系蝕刻劑中的上述酸含有量較佳係0.1~50質量%、更佳係0.5~50質量%、特佳係1~50質量%、最佳係1~30質量%、最最佳係1~25質量%、更最佳係2~18質量%。若上述酸的含有量在上述下限值以上,則可防止金屬的粗化速度(溶解速度)降低。另一方面,若上述酸的含有量在上述上限值以下,則可防止當液溫降低時發生金屬鹽結晶析出,俾可提升作業性。
‧其他成分
本實施形態中可使用的酸系蝕刻劑中,在為防止因指紋等表面污染物而造成粗化不均情況下,亦可添加界面活性劑,視需要亦可添加其他添加劑。其他添加劑係為形成較深凹凸而添加的鹵化物離子源,可例示如:氯化鈉、氯化鉀、溴化鈉、溴化鉀等。或者,亦可例示如:為提升粗化處理速度而添加的硫代硫酸離子、硫脲等硫化合物;為獲得更均勻粗化形狀而添加的咪唑、三唑、四唑等唑類;為控制粗化反應而添加的pH調整劑等。當有添加該等其他成分的情況,在酸系蝕刻劑中,其合計含有量較佳係0.01~10質量%左右。
本實施形態的酸系蝕刻劑係使上述各成分利用離子交換水等溶解而可輕易地製備。
<樹脂構件>
以下,針對本實施形態的樹脂構件105進行說明。
樹脂構件105係由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構成。熱可塑性樹脂組 成物(P)係含有當作樹脂成分用的熱可塑性樹脂(A),以及視需要的填充材(B)。又,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係視需要亦可含有其他摻合劑。另外,為求方便,即便樹脂構件105僅由熱可塑性樹脂(A)構成的情況,亦記載樹脂構件105係由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構成。
(熱可塑性樹脂(A))
熱可塑性樹脂(A)並無特別的限定,可例如:聚烯烴系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等聚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聚丙烯酸甲酯樹脂等聚丙烯酸系樹脂;聚苯乙烯樹脂、聚乙烯醇-聚氯乙烯共聚合體樹脂、聚乙烯縮醛樹脂、聚乙烯丁醛樹脂、聚乙烯甲醛樹脂、聚甲基戊烯樹脂、順丁烯二酸酐-苯乙烯共聚合體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聚苯醚樹脂、聚醚醚酮樹脂、聚醚酮樹脂等芳香族聚醚酮;聚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醚醯亞胺樹脂、苯乙烯系彈性體、聚烯烴系彈性體、聚胺甲酸乙酯系彈性體、聚酯系彈性體、聚醯胺系彈性體、離子聚合物、胺基聚丙烯醯胺樹脂、異丁烯-順丁烯二酸酐共聚物、ABS、ACS、AES、AS、ASA、MBS、乙烯-氯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氯乙烯接枝聚合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氯化聚氯乙烯樹脂、氯化聚乙烯樹脂、氯化聚丙烯樹脂、羧乙烯聚合物、酮樹脂、非晶性共聚酯樹脂、降烯樹脂、氟塑膠、聚四氟乙烯樹脂、氟乙烯聚丙烯樹脂、PFA、聚氟氯乙烯樹脂、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聚偏二氟乙烯樹脂、聚氟乙烯樹脂、聚芳酯樹脂、熱可塑性聚醯亞胺樹脂、聚偏二氯乙烯樹脂、聚氯乙烯樹脂、聚醋酸乙烯酯樹脂、聚碸樹脂、聚對甲基苯乙烯樹脂、聚烯丙胺樹脂、聚乙烯醚樹脂、聚伸苯醚樹脂、聚苯硫醚(PPS)樹脂、聚甲基戊烯樹脂、 寡酯丙烯酸酯、二甲苯樹脂、順丁烯二酸樹脂、聚羥丁酸酯樹脂、聚碸樹脂、聚乳酸樹脂、聚麩胺酸樹脂、聚己內酯樹脂、聚醚碸樹脂、聚丙烯腈樹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合體樹脂等。該等熱可塑性樹脂係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組合使用二種以上。
該等之中,就從能更有效獲得金屬構件103與樹脂構件105間之接合強度提升效果的觀點,熱可塑性樹脂(A)較佳係使用從聚烯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及聚醯胺系樹脂之中選擇一種或二種以上的熱可塑性樹脂。
上述聚烯烴系樹脂係可無特別限定地使用由烯烴進行聚合獲得的聚合體。
構成上述聚烯烴系樹脂的烯烴係可例如:乙烯、α-烯烴、環狀烯烴等。
上述α-烯烴係可例如碳原子數3~30、較佳係碳原子數3~20的直鏈狀或分支狀α-烯烴。更具體係可例如:丙烯、1-丁烯、1-戊烯、3-甲基-1-丁烯、1-己烯、4-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碳烯、1-十四碳烯、1-十六碳烯、1-十八碳烯、1-廿碳烯等。
上述環狀烯烴係可例如碳原子數3~30的環狀烯烴、較佳係碳原子數3~20。更具體係可例如:環戊烯、環庚烯、降烯、5-甲基-2-降烯、四環十二碳烯、2-甲基-1,4,5,8-二亞甲基-1,2,3,4,4a,5,8,8a-八氫化萘等。
構成上述聚烯烴系樹脂的烯烴,較佳係可例如: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3-甲基-1-丁烯、1-己烯、4-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等。該等之中,更佳係乙烯、丙烯、1-丁烯、1-己烯、4-甲基 -1-戊烯,特佳係乙烯或丙烯。
上述聚烯烴系樹脂係可由上述烯烴單獨一種進行聚合而獲得者,或組合二種以上進行無規共聚合、嵌段共聚合、接枝共聚合而獲得者。
再者,上述聚烯烴系樹脂係可為直鏈狀者、亦可為經導入分支構造者。
上述聚酯系樹脂係可例如:聚乳酸、聚乙醇酸、聚己內酯、聚琥珀酸乙烯酯等脂肪族聚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伸環己基二亞甲基對酞酸酯(PCT)等。
上述聚醯胺系樹脂係可例如:PA6、PA12等開環聚合系脂肪族聚醯胺;PA66、PA46、PA610、PA612、PA11等縮聚系聚醯胺;MXD6、PA6T、PA9T、PA6T/66、PA6T/6、非晶質PA等半芳香族聚醯胺;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聚(間苯二甲醯對苯二胺)、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等全芳香族聚醯胺;醯胺系彈性體等等。
再者,熱可塑性樹脂(A)就從能更有效獲得金屬構件103與樹脂構件105間之接合強度提升效果的觀點,較佳係使用從玻璃轉移溫度140℃以上的熱可塑性樹脂及非晶性熱可塑性樹脂之中選擇一種或二種以上的熱可塑性樹脂。
上述玻璃轉移溫度達140℃以上的熱可塑性樹脂係可例如從聚碳酸酯樹脂、聚醚醚酮樹脂、聚醚酮樹脂等芳香族聚醚酮;聚醯亞胺樹脂、及聚醚碸樹脂之中選擇一種或二種以上。
上述非晶性熱可塑性樹脂係可例如從聚苯乙烯樹脂、聚丙烯腈樹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合體樹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 聚合體樹脂(ABS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及聚碳酸酯樹脂之中選擇一種或二種以上。
熱可塑性樹脂(A)為能輕易進入金屬構件103表面的凹凸形狀,較佳係流動性高。所以,本實施形態中,熱可塑性樹脂(A)根據ASTM D1238依2.16kg荷重條件測定的MFR較佳係10~200g/10min。MFR可依丙烯系聚合體為230℃、乙烯系聚合體為190℃等各個樹脂所決定的溫度進行測定。
本實施形態的樹脂構件105亦可形成塗膜。上述塗膜係可使用市售各種塗料。
上述塗料的種類大致區分為油性塗料與水性塗料。油性塗料係可例如由丙烯酸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聚胺甲酸乙酯系樹脂、環氧系樹脂、酚系樹脂、聚酯系樹脂、醇酸系樹脂等樹脂,溶解於有機溶劑中者。水性塗料係可例如使丙烯酸系樹脂、丙烯酸-矽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矽系樹脂、聚胺甲酸乙酯系樹脂、環氧系樹脂、酚系樹脂、聚酯系樹脂、醇酸系樹脂、生物分解性樹脂等樹脂懸浮於水中者。
上述塗膜係可由上述油性塗料或水性塗料中之任一種形成。經施行上述表面粗化處理過的金屬構件103因為會形成較深凹凸,因而塗料樹脂會進入該凹部並形成塗膜,所以與金屬間之密接性高,結果可期待成為不易剝落狀況。另外,本實施形態中,對上述經表面粗化處理過的金屬構件103所施行凹凸形狀係如上述會形成較深的凹凸,所以即便特別係如水性塗料之類的塗料樹脂懸浮於水中,各塗料樹脂的分子根據表面張力成為較大塊狀,當施行塗佈之際,仍可進入該凹部中。所以,本實施形態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即便 使用習知技術較難在金屬構件表面形成高密接性塗膜的水性塗料情況,仍可形成高密接性塗膜,就此點而言係屬非常優異。
(填充材(B))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係就從金屬構件103與樹脂構件105間之線膨脹係數差的調整、提升樹脂構件105的機械強度觀點,亦可更進一步含有填充材(B)。
填充材(B)係可例如從玻璃纖維、碳纖維、碳粒子、粘土、滑石、氧化矽、礦物、纖維素纖維所構成群組中選擇一種或二種以上。該等之中,較佳係從玻璃纖維、碳纖維、滑石、礦物之中選擇一種或二種以上。
填充材(B)的形狀並無特別的限定,可為纖維狀、粒子狀、板狀等任何形狀。
填充材(B)較佳係最大長度10nm以上且600μm以下範圍的填充材,依百分比含有5~100%。該最大長度更佳係30nm以上且550μm以下、特佳係50nm以上且500μm以下。又,該最大長度範圍內的填充材(B)百分比較佳係10~100%、更佳係20~100%。
若填充材(B)的最大長度在上述範圍內,當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成形時填充材(B)能較容易在熔融熱可塑性樹脂(A)中移動,因而在後述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製造時,即便金屬構件表面附近亦能依一定程度比例存在填充材(B)。所以,依如上述藉由發揮與填充材(B)相互作用的樹脂進入金屬構件表面的凹凸形狀中,而可具有更牢固的接合強度。
再者,若上述百分比在上述範圍內,則在熱可塑性樹脂 組成物(P)中會存在為與金屬構件103表面的凹凸形狀產生作用之足夠數量填充材(B)。
另外,填充材(B)的長度係從所獲得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卸除由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構成的構件後,再藉由使該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於烤箱中進行加熱,而使完全碳化,然後去除已碳化的樹脂,再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測定剩餘的填充材(B)而可求得。此處,所謂「填充材(B)的最大長度」係如圖11示意圖中L1~L3所示,若長方形係3邊中的最大長度L1,若圓筒形係圓長軸側的直徑長度與圓筒高度較長的長度L2,若球或旋轉橢圓體係量取所有截面長軸側的直徑長度時最長直徑的長度L3。
填充材(B)的百分比係計數施行上述填充材(B)長度測定時在所使用電子顯微鏡照片中拍攝到的全部填充材(B)數量,然後計算出在涵蓋於上述範圍內的填充材(B)數量而可求得。
填充材(B)係可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當使用2種以上的情況,整合所有種類的填充材(B)並依前述方法求取最大長度。
另外,填充材(B)亦可在與熱可塑性樹脂(A)進行混練前的階段係最大長度超過600μm的填充材,藉由在混練中及成形中施行切斷、粉碎,使最大長度進入上述範圍內。
另外,當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係含有填充材(B)的情況,相對於熱可塑性樹脂(A)100質量份,其含有量較佳係1質量份以上且100質量份以下、更佳係5質量份以上且90質量份以下、特佳係10質量份以上且80質量份以下。
填充材(B)係具有提高樹脂構件105剛性的效果之外,尚具有能控制樹脂構件105之線膨脹係數的效果。特別係本實施形態的 金屬構件103與樹脂構件105的複合體情況,因為金屬構件103與樹脂構件105的形狀安定性之溫度依存性大多會有大幅不同,因而若發生較大的溫度變化則容易對複合體施加應變。藉由樹脂構件105含有上述填充材(B),則可降低該應變。又,藉由上述填充材(B)的含有量在上述範圍內,而可抑制韌性降低。
(其他的摻合劑)
在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中,於賦予各個機能之目的下尚可含有其他摻合劑。
上述摻合劑係可例如:熱安定劑、抗氧化劑、顏料、耐候劑、難燃劑、可塑劑、分散劑、滑劑、脫模劑、抗靜電劑等。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之製造方法)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的限定,可利用一般公知方法進行製造。例如以下方法。首先,將上述熱可塑性樹脂(A)、視需要的上述填充材(B)、以及視需要的上述其他摻合劑,藉由使用班布瑞混合機、單軸擠出機、雙軸擠出機、高速雙軸擠出機等混合裝置,施行混合或熔融混合,而獲得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
[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之製造方法]
接著,針對本實施形態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的限定,對經施行上述表面粗化處理過的金屬構件103,藉由使上述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P)依成為所需樹脂構件105形狀的方式一邊成形一邊接合而可獲得。
樹脂構件105的成形方法係可採用:射出成形、擠出成形、加熱壓合成形、壓縮成形、轉注成形、注模成形、雷射熔接成形、反應射出成形(RIM成形)、液體射出成形(LIM成形)、溶射成形等樹脂成形方法。
再者,當製造在金屬構件103被覆著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皮膜之由金屬構件-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皮膜構成的複合體時,可採用使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溶解或分散於溶劑中而製備樹脂清漆,再將該樹脂清漆塗佈於金屬構件103的被覆法,以及其他各種塗裝方法。其他的塗裝方法係可例示如:烘烤塗裝、電沉積層塗裝、靜電塗裝、粉體塗裝、紫外線硬化塗裝等。
該等之中,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的製造方法較佳係射出成形法,具體較佳係將金屬構件103嵌入射出成形模具的模穴部,再藉由將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射出至模具的射出成形法進行製造。具體較佳係包括以下(i)~(iii)步驟的方法。
(i)製造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的步驟
(ii)將金屬構件103設置於射出成形用模具內的步驟
(iii)將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依鄰接金屬構件103至少其中一部分的方式,射出成形於上述模具內而形成樹脂構件105的步驟。
以下,針對各步驟進行說明。
相關(i)製造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的步驟,係如上述熱塑性樹脂組成物(P)之製造方法。例如將上述熱可塑性樹脂(A)、視需要的上述填充材(B)、以及視需要的上述其他摻合劑,藉由使用班布瑞混合機、單軸擠出機、雙軸擠出機、高速雙軸擠出機等混合裝置,施行 混合或熔融混合,而可獲得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
其次,針對利用(ii)、(iii)之步驟的射出成形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準備射出成形用模具,打開該模具並於其中一部分設置金屬構件103。然後,關閉模具,依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至少其中一部分,接觸到在金屬構件103表面形成凹部形狀之面的方式,將(i)步驟所獲得的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射出至上述模具內並固化。然後,藉由打開模具並脫模,而可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
再者,配合利用上述(i)~(iii)步驟進行的射出成形,亦可併用射出發泡成形、急速加熱冷卻模具的高速熱循環成形(RHCM、冷熱成形)。
射出發泡成形的方法系有例如:將化學發泡劑添加於樹脂中的方法、直接將氮氣或碳酸氣體注入於射出成形機之擠筒部的方法、或者將氮氣或碳酸氣體依超臨界狀態注入於射出成形機之擠筒部中的MuCell射出發泡成形法(微發泡),不管何種方法均可獲得樹脂構件係發泡體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又,不管何種方法,模具的控制方法係可使用反壓(counter pressure)、或者依照成形品的形狀亦可利用抽芯(core-back)。
高速熱循環成形係藉由將急速加熱冷卻裝置連接於模具而可實施。急速加熱冷卻裝置亦可為一般所使用的方式。加熱方法係可為蒸氣式、加壓熱水式、熱水式、熱油式、電加熱式、電磁感應過熱式中之任一方式、或由該等複數組合的方式。冷卻方法係可為冷水式、冷油式中之任一方式、或組合該等的方式。高速熱循環成形法的條件較佳係例如,將射出成形模具加熱至100℃以上且250℃以下的溫度,經 完成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的射出之後,再冷卻上述射出成形模具。加熱模具的溫度係依照構成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的熱可塑性樹脂(A),較佳範圍會有所不同,若屬於結晶性樹脂且融點未滿200℃的樹脂,則較佳係100℃以上且150℃以下,若屬於結晶性樹脂且融點達200℃以上的樹脂,則較佳係140℃以上且250℃以下。相關非晶性樹脂較佳係50℃以上且250℃以下、更佳係100℃以上且180℃以下。
其次,針對在金屬構件103上形成塗膜的形成方法進行說明。
在金屬構件103形成塗膜的形成方法係可毫無限制地利用習知所採用塗膜之形成方法。
例如利用空氣噴射、無氣式噴塗等噴霧塗裝、浸漬塗裝、毛刷塗佈、滾輪塗佈、塗佈機塗佈等方法,藉由將上述各種塗料塗佈於金屬構件103表面而實施。
[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之用途]
本實施形態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係生產性高、形狀控制自由度亦高,因而可展開於各種用途。
再者,因為本實施形態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可顯現出較高的氣密性、水密性,因而頗適用於活用該等特性的用途。
例如:車輛用構造零件、車輛搭載用品、電子機器的框體、家電機器的框體、構造用零件、機械零件、各種汽車用零件、電子機器用零件、家具、廚房用品等家中雜物傢俱用途、醫療機器、建築材料的零件、其他的構造用零件、外裝用零件等。
更具體而言,將僅使用樹脂會呈現強度不足的部分設計 呈由金屬支撐的如下零件。關聯車輛係可例如:儀錶板、儀表箱、門把、門飾板、變速桿、踏板類、手套工作箱、保險桿、蓋帽、擋泥板、皮箱、門、屋頂、支柱、坐墊、散熱器、油盤、方向盤、ECU箱、電子設備零件等。又,就建材與家具類係可例如:玻璃窗框、扶手、窗簾軌道、衣櫥、抽屜、壁廚、書架、桌子、椅子等。又,就精密電子零件類係可例如連接器、繼電器、齒輪等。又,就輸送容器係可例如:運輸貨櫃、手提行李箱、皮箱等。
再者,組合金屬構件103較高的熱導率、與熱可塑性樹脂(A)的絕熱性質,使用於最佳設計熱管理(heat management)機器所用的零件用途,例如亦可使用於各種家電。具體係可例如:冰箱、洗衣機、吸塵器、微波爐、冷氣機、照明機器、電熱水器、電視機、時鐘、抽風扇、投影機、揚聲器等家電製品類、個人電腦、行動電話、智慧手機、數位相機、平板式PC、行動音樂播放器、行動遊戲機、充電器、電池等電子資訊機器等。
相關該等,因為藉由對金屬構件103的表面施行粗化而增加表面積,因而會增加金屬構件103與樹脂構件105間的接觸面積,俾可降低接觸界面的熱阻。
其他用途係可例如:玩具、運動用具、鞋子、涼鞋、皮包、叉子、刀子、湯匙、盤等食器類;原子筆、自動鉛筆、檔案夾、文件夾等文具類;平底鍋、鍋、茶壺、煎鏟、杓子、漏杓、打蛋器、食物夾等調理器具;鋰離子二次電池用零件、機器人等。
以上針對本發明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的用途進行敘述,惟該等僅止於本發明用途的例示而已,亦可使用上述以外的各種用途。
以上針對本發明實施形態進行敘述,惟該等僅止於本發明用途的例示而已,亦可採用上述以外的各種構成。
[實施例]
以下,針對本實施形態參照實施例、比較例進行詳細說明。另外,本實施形態並不僅侷限於該等實施例的任何記載。
另外,圖1、2係各實施例的共通圖。
圖1所示係金屬構件103與樹脂構件105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之構造一例示意外觀圖。
圖2所示係製造金屬構件103與樹脂構件105之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的過程一例示意構成圖。具體係圖示將經加工呈既定形狀,且表面形成有微細凹凸面之接合部表面(表面處理區域)104的金屬構件103,設置於射出成形用模具102內,利用射出成形機101將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通過澆口/澆道107射出,而製造與已形成微細凹凸面之金屬構件103呈一體化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之過程示意圖。
(金屬構件表面之粗糙度曲線的支承長度率(Rmr)、十點平均粗糙度(Rz)及粗糙度曲線要件的平均長度(RSm)測定)
使用表面粗糙度測定裝置「Surfcom 1400D(東京精密公司製)」,根據JIS B0601(對應ISO4287)測定的表面粗糙度中,測定粗糙度曲線的支承長度率(Rmr)、十點平均粗糙度(Rz)及粗糙度曲線要件的平均長度(RSm)。另外,測定條件係如下。
‧觸針前端半徑:5μm
‧基準長度:0.8mm
‧評價長度:4mm
‧測定速度:0.06mm/sec
測定係在金屬構件的表面上,針對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實施(參照圖4)。另外,本實施例、比較例因為係針對金屬構件103全面施行粗化處理,因而得知即便針對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的接合部表面104,施行粗糙度曲線的支承長度率(Rmr)、十點平均粗糙度(Rz)及粗糙度曲線要件的平均長度(RSm)測定,仍可獲得與圖4所示測定地方同樣的評價結果。
(接合強度之評價方法及合格與否判定)
使用拉伸試驗機「型號1323(AIKOH ENGINEERING公司製)」,在拉伸試驗機中安裝專用夾具,於室溫(23℃)下,依夾具間距離60mm、拉伸速度10mm/min的條件施行測定。藉由斷裂荷重(N)除以金屬/樹脂接合部分的面積而獲得接合強度(MPa)。
(金屬構件與塗膜的密接性試驗)
在JIS H4000所規定合金編號5052之鋁板(尺寸:70×150×1t)上,使用滴流器將水性塗料依乾燥塗膜成為40μm的方式施行塗裝,經乾燥後,在端部與背面亦使用同一水性塗料施行塗裝。該塗裝金屬構件在20℃、55%RH環境下施行一日乾燥。
根據JIS K5600-5-6(十字切割法)測定依此所獲得塗裝金屬構件的密接性。另外,密接性膨脹的評價係下述基準。
[塗膜的密接性評價]
0:切割緣完全平滑,任何格子均沒有剝落
1:切割交叉點處出現塗膜小剝落。十字切割部分受影響者明確不會超過5%
2:塗膜沿切割緣、及/或交叉點處有出現剝落。十字切割部分受影響者明確超過5%,但不會超過15%
3:塗膜沿切割緣出現部分性或全面性大剝落、及/或格子多處出現部分性或全面性剝落。十字切割部分受影響者明確超過15%,但不會超過35%
4:塗膜沿切割緣出現部分性或全面性大剝落、及/或數個地方的格子出現部分性或全面性剝落。十字切割部分受影響者明確超過35%,但不會超過65%
5:剝落程度超過分類4的情況
(金屬構件之表面粗化處理A) [製備例1A](利用酸系蝕刻劑1A進行的表面粗化處理)
將JIS H4000所規定合金編號5052的鋁板(厚:1.6mm)切斷為長度45mm、寬18mm。將該鋁板在表1A所示組成的酸系蝕刻劑1A(30℃)中浸漬40秒鐘,利用搖晃而施行蝕刻。接著,利用沖水施行超音波洗淨(水中、1分鐘),使其乾燥而獲得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
使用表面粗糙度測定裝置「Surfcom 1400D(東京精密公司製)」測定所獲得的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的表面粗糙度,針對6直線部求取切斷程度10%、20%、30%、40%、50%、60%、70%及80%時的支承長度率(Rmr)、十點平均粗糙度(Rz)、及粗糙度曲線要件的平均長度(RSm)。其中,切斷程度20%的Rmr(20%)值、上述Rmr(20%)值在 30%以下的直線部條數、切斷程度40%的Rmr(40%)值、上述Rmr(40%)值在60%以下的直線部條數、6直線部的Rz值、粗糙度曲線要件的平均長度(RSm)、從蝕刻處理前後的金屬構件質量比所求得之蝕刻率,係如表2A所示。又,依本測定所獲得的表面粗糙度曲線係如圖5所示。
針對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的表面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JEOL公司製、型號JSM-6701F),依放大倍率5000倍進行觀察。照片係如圖6所示。
[製備例2A](利用酸系蝕刻劑2A進行的表面粗化處理)
除在製備例1A中,將表1A所示的酸系蝕刻劑1A改為酸系蝕刻劑2A,並施行80秒鐘蝕刻之外,其餘均施行同樣的處理,獲得經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
所獲得的經完成表面處理之金屬構件的Rmr、Rz、RSm、及蝕刻率係如表2A所示。又,本測定所獲得的表面粗糙度曲線係如圖7所示。
針對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的表面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JEOL公司製、型號JSM-6701F),依放大倍率5000倍進行觀察。照片係如圖8所示。
[製備例3A](利用酸系蝕刻劑1A進行表面粗化處理後,再利用鹼系溶液進行處理)
將JIS H4000所規定合金編號5052的鋁板(厚:1.6mm)切斷為長度45mm、寬18mm。將該鋁板在表1A所示組成的酸系蝕刻劑1A(30℃)中浸漬40秒鐘,利用搖晃而施行蝕刻。其次,利用沖水施行水洗(1分鐘)。接著,將經上述處理後的鋁板在5質量%氫氧化鈉水溶液(25℃) 中搖晃浸漬30秒鐘後,施行水洗。接著,將經上述處理後的鋁板在35質量%硝酸水溶液(25℃)中搖晃浸漬後,利用沖水施行水洗(1分鐘),使其乾燥而獲得的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
所獲得的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的Rmr、Rz、RSm、及蝕刻率係如表2A所示。又,本測定所獲得表面粗糙度曲線係如圖9所示。
針對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的表面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JEOL公司製、型號JSM-6701F),依放大倍率5000倍進行觀察。照片係如圖10所示。
[製備例4A](利用酸系蝕刻劑3A進行的表面粗化處理)
除在製備例1A中,將表1A所示酸系蝕刻劑1A改為酸系蝕刻劑3A,並施行160秒鐘蝕刻之外,其餘均施行同樣的處理,獲得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
所獲得的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的Rmr、Rz、RSm、及蝕刻率係如表2A所示。
[製備例5A](利用酸系蝕刻劑3A進行的表面粗化處理)
除在製備例1A中,將表1A所示酸系蝕刻劑1A改為酸系蝕刻劑3A,並施行80秒鐘蝕刻之外,其餘均施行同樣的處理,獲得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
所獲得的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的Rmr、Rz、RSm及蝕刻率係如表2A所示。
[製備例6A](利用酸系蝕刻劑3A進行的表面粗化處理)
除在製備例1A中,將表1A所示酸系蝕刻劑1A改為酸系蝕刻劑3A,並施行40秒鐘蝕刻之外,其餘均施行同樣的處理,獲得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
所獲得的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的蝕刻率係如表2A所示。
[製備例7A](利用酸系蝕刻劑4A進行的表面粗化處理)
除在製備例1A中,將表1A所示酸系蝕刻劑1A改為酸系蝕刻劑4A,並施行320秒鐘蝕刻之外,其餘均施行同樣的處理,獲得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
所獲得的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的蝕刻率係如表2A所示。
[製備例8A](利用酸系蝕刻劑4A進行的表面粗化處理)
除在製備例1A中,將表1A所示酸系蝕刻劑1A改為酸系蝕刻劑4A,並施行160秒鐘蝕刻之外,其餘均施行同樣的處理,獲得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
所獲得的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的蝕刻率係如表2A所示。
[製備例9A](利用酸系蝕刻劑4A進行的表面粗化處理)
除在製備例1A中,將表1A所示酸系蝕刻劑1A改為酸系蝕刻劑4A,並施行80秒鐘蝕刻之外,其餘均施行同樣的處理,獲得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
所獲得的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的蝕刻率係如表2A所示。
[製備例10A](利用酸系蝕刻劑4A進行的表面粗化處理)
除在製備例1A中,將表1A所示酸系蝕刻劑1A改為酸系蝕刻劑4A,並施行40秒鐘蝕刻之外,其餘均施行同樣的處理,獲得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
所獲得的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的蝕刻率係如表2A所示。
[實施例1A]
在日本製鋼所公司製的J85AD110H安裝小型啞鈴金屬嵌入模具102,再於模具102內設置依製備例1A所製備的鋁板(金屬構件103)。接著,朝該模具102內,將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之玻璃纖維強化聚丙烯(Prime Polymer公司製V7100、聚丙烯[MFR(230℃、2.16kg荷重):18g/10min]80質量份、及玻璃纖維20質量份),依擠筒溫度250℃、模具溫度120℃、射出速度25mm/sec、保壓80MPa、保壓時間10秒的條件施行射出成形,而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接合強度的評價結果係如表3A所示。
[實施例2A]
除在實施例1A中,取代依製備例1A所製備的鋁板,改為設置依製備例2A所製備的鋁板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A同樣地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接合強度的評價結果係如表3A所示。
[實施例3A]
除在實施例1A中,取代依製備例1A所製備的鋁板,改為設置依製備例4A所製備的鋁板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A同樣地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接合強度的評價結果係如表3A所示。
[實施例4A]
除在實施例1A中,取代依製備例1A所製備的鋁板,改為設置依製備例5A所製備的鋁板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A同樣地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接合強度的評價結果係如表3A所示。
[實施例5A]
除在實施例1A中,取代依製備例1A所製備的鋁板,改為設置依製備例7A所製備的鋁板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A同樣地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接合強度的評價結果係如表3A所示。
[比較例1A]
除在實施例1A中,取代依製備例1A所製備的鋁板,改為設置依製備例3A所製備的鋁板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A同樣地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接合強度的評價結果係如表3A所示。
[比較例2A]
除在實施例1A中,取代依製備例1A所製備的鋁板,改為設置依製備例6A所製備的鋁板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A同樣地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接合強度的評價結果係如表3A所示。
[比較例3A]
除在實施例1A中,取代依製備例1A所製備的鋁板,改為設置依製備例8A所製備的鋁板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A同樣地獲得金屬/ 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接合強度的評價結果係如表3A所示。
[比較例4A]
除在實施例1A中,取代依製備例1A所製備的鋁板,改為設置依製備例9A所製備的鋁板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A同樣地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接合強度的評價結果係如表3A所示。
[比較例5A]
除在實施例1A中,取代依製備例1A所製備的鋁板,改為設置依製備例10A所製備的鋁板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A同樣地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接合強度的評價結果係如表3A所示。
實施例1A中,在利用製備例1A施行處理過的金屬構件表面,形成如圖5所示具銳利角的凹凸形狀,藉由使樹脂構件105進入其中,判斷所獲得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呈高接合強度。
在實施例2A中,於利用製備例2A施行處理過的金屬構件表面, 形成如圖7所示具有較圖5更銳利角的凹凸形狀,藉由使樹脂構件105進入其中,判斷所獲得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呈高接合強度。
另一方面,在比較例1A中,利用製備例3A施行處理過的金屬構件表面係如圖9所示並未形成充分大的凹凸形狀,所獲得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成為較低的接合強度。
(金屬構件之表面粗化處理B) [製備例1B](利用酸系蝕刻劑B進行的表面粗化處理)
將JIS H4000所規定合金編號5052的鋁板(厚:1.6mm)切斷為長度45mm、寬18mm。將該鋁板浸漬於表1B所示組成的酸系蝕刻劑B(30℃)中,利用搖晃而僅蝕刻表3B所示蝕刻量後,利用沖水施行水洗(1分鐘),使其乾燥而獲得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另外,上述蝕刻量係從蝕刻處理前後的鋁製零件質量差、鋁比重、及鋁板表面積計算出的蝕刻量,利用蝕刻時間進行調整。以下所示「蝕刻量」亦同。
針對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的表面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JEOL公司製、型號JSM-6701F),依放大倍率5000倍進行觀察。照片係如圖12所示。
[製備例2B](利用酸系蝕刻劑B施行表面粗化處理後,再施行超音波洗淨)
除在製備例1B中,利用酸系蝕刻劑B施行蝕刻後,取代利用沖水施行水洗,改為使用超音波洗淨(水中、1分鐘)之外,其餘均施行同樣的處理,獲得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
針對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的表面利用掃描式電 子顯微鏡(JEOL公司製、型號JSM-6701F),依放大倍率5000倍進行觀察。照片係如圖13所示。
[製備例3B](經鹼系蝕刻劑處理後,接著利用酸系蝕刻劑B進行的表面粗化處理)
將JIS H4000所規定合金編號5052的鋁板(厚:1.6mm)切斷為長度45mm、寬18mm。將該鋁板浸漬於表2B所示組成的鹼系蝕刻劑(35℃)中,利用搖晃1分鐘後,利用沖水施行水洗(1分鐘)。接著,浸漬於表1B所示組成的酸系蝕刻劑B(30℃)中,藉由搖晃而僅蝕刻表3B所示蝕刻量後,利用沖水施行水洗(1分鐘),使其乾燥而獲得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另外,表3B所示蝕刻量係利用上述鹼系蝕刻劑進行的蝕刻量、與利用上述酸系蝕刻劑B進行的蝕刻量之合計。
[製備例4B](利用鹼系蝕刻劑進行的表面粗化處理)
將JIS H4000所規定合金編號5052的鋁板(厚:1.6mm)切斷為長度45mm、寬18mm。將該鋁板浸漬於表2B所示組成的鹼系蝕刻劑(35℃)中,利用搖晃而僅蝕刻表3B所示蝕刻量。利用沖水施行水洗(1分鐘)後,將經上述處理後的鋁板浸漬於15質量%硝酸水溶液(25℃)中並搖晃60秒鐘後,利用沖水施行水洗(1分鐘),使其乾燥而獲得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
針對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的表面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JEOL公司製、型號JSM-6701F),依放大倍率5000倍進行觀察。照片係如圖14所示。
[製備例5B](經酸系蝕刻劑B處理後,接著利用鹼系蝕刻劑進行的表面粗化處理)
將JIS H4000所規定的合金編號5052的鋁板(厚:1.6mm)切斷為長度45mm、寬18mm。將該鋁板浸漬於表1B所示組成的酸系蝕刻劑B(30℃)中,利用搖晃1分鐘後,利用沖水施行水洗(1分鐘)。接著,浸漬於表2B所示組成的鹼系蝕刻劑(35℃)中,藉由搖晃而僅蝕刻表3B所示蝕刻量後,利用沖水施行水洗(1分鐘),使其乾燥而獲得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另外,表3B所示蝕刻量係利用上述酸系蝕刻劑B進行的蝕刻量、與利用上述鹼系蝕刻劑進行的蝕刻量之合計。
[製備例6B](利用酸系蝕刻劑B進行表面粗化處理後,再利用鹼系溶液進行處理)
將JIS H4000所規定合金編號5052的鋁板(厚:2mm)切斷為長度110mm、寬25mm。將該鋁板浸漬於表1B所示組成的酸系蝕刻劑B(30℃)中,利用搖晃而僅蝕刻表3B所示蝕刻量後,利用沖水施行水洗(1分鐘)。接著,將經上述處理後的鋁板浸漬於5質量%氫氧化鈉水溶液(25℃)中並搖晃30秒鐘後,施行水洗。接著,將經上述處理後的鋁板浸漬於35質量%硝酸水溶液(25℃)中並搖晃30秒鐘後,利用沖水施行水洗(1分鐘),使其乾燥而獲得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
針對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的表面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JEOL公司製、型號JSM-6701F),依放大倍率5000倍進行觀察。照片係如圖15所示。
[實施例1B]
在日本製鋼所公司製的J85AD110H安裝小型啞鈴金屬嵌入模具102,再於模具102內設置依製備例1B所製備的鋁板(金屬構件103)。接著,朝該模具102內,將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之玻璃纖維強化聚丙烯(Prime Polymer公司製V7100、聚丙烯[MFR(230℃、2.16kg荷重):18g/10min]80質量份、及玻璃纖維20質量份),依擠筒溫度250℃、模具溫度120℃、射出速度25mm/sec、保壓80MPa、保壓時間10秒的條件施行射出成形,而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接合強度的評價結果係如表4B所示。
[實施例2B]
除在實施例1B中,取代依製備例1B所製備的鋁板,改為設置依製備例2B所製備的鋁板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B同樣地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接合強度的評價結果係如表4B所示。
[實施例3B]
除在實施例1B中,就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係取代玻璃纖維強化聚丙烯(Prime Polymer公司製V7100、聚丙烯[MFR(230℃、2.16kg荷重):18g/10min]80質量份、及玻璃纖維20質量份),改為使用玻璃纖維強化聚丙烯(Prime Polymer公司製L-2040P、聚丙烯[MFR(230℃、2.16kg荷重):20g/10min]80質量份、及玻璃纖維20質量份)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B同樣地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接合強度的評價結果係如表4B所示。
[實施例4B]
除在實施例1B中,就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係取代玻璃纖維強化聚丙烯(Prime Polymer公司製V7100、聚丙烯[MFR(230℃、2.16kg荷重):18g/10min]80質量份、及玻璃纖維20質量份),改為使用均聚丙烯(Prime Polymer公司製J105G[MFR(230℃、2.16kg荷重):9g/10min])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B同樣地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接合強度的評價結果係如表4B所示。
[實施例5B]
除取代依製備例1B所製備的鋁板,改為設置依製備例3B所製備鋁板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B同樣地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接合強度的評價結果係如表4B所示。
[比較例1B]
除在實施例1B中,取代依製備例1B所製備的鋁板,改為設置依製備例4B所製備的鋁板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B同樣地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接合強度的評價結果係如表4B所示。
[比較例2B]
除在實施例1B中,取代依製備例1B所製備的鋁板,改為設置依製備例5B所製備的鋁板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B同樣地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接合強度的評價結果係如表4B所示。
[比較例3B]
除在實施例1B中,取代依製備例1B所製備的鋁板,改為設置依 製備例6B所製備的鋁板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B同樣地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接合強度的評價結果係如表4B所示。
實施例1B中,在利用製備例1B施行處理過的金屬構件103表面,形成如圖12所示具銳利角的凹凸形狀,藉由使樹脂構件105進入其中,判斷所獲得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呈高接合強度。
在實施例2B中,將依製備例2B、製備例1B施行處理過的金屬構件103,更進一步施行超音波洗淨(水中、1分鐘)。因為利用該處理可將金屬表面上生成的污垢除去,因而形成具有如圖13所示 銳利角的凹凸形狀,藉由使樹脂構件105進入其中,判斷所獲得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呈高接合強度。
在實施例3B中,取代實施例1B所使用的玻璃纖維強化聚丙烯(V-7100),改為使用玻璃纖維長度相對較長的玻璃纖維強化聚丙烯(L-2040P),獲得與實施例1B同樣的高接合強度。
在實施例4B中,取代實施例1B所使用的玻璃纖維強化聚丙烯(V-7100),改為使用均聚丙烯(J105G),獲得與實施例1B同樣的高接合強度。
在實施例5B中,使用製備例3B所獲得之鹼系蝕刻劑處理後,接著利用酸系蝕刻劑B施行表面粗化處理的金屬構件103,並施行與實施例1B同樣的方法,所獲得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能獲得毫無遜色於實施例1B情況的接合強度。
另一方面,在比較例1B中,利用製備例4A施行處理過的金屬構件表面係如圖14所示並未形成充分大的凹凸形狀,所獲得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成為較低的接合強度。
比較例2B係使用利用製備例5B由酸系蝕刻劑B施行蝕刻後,再利用鹼系蝕刻劑施行處理的金屬構件;而比較例3B中則使用利用製備例6B由酸系蝕刻劑B施行蝕刻後,再利用氫氧化鈉水溶液與硝酸水溶液施行處理的金屬構件。利用酸系蝕刻劑B進行的處理係預測會在金屬構件表面先形成如圖12所示銳利凹凸,但利用後續的鹼系蝕刻劑或氫氧化鈉施行之處理,會導致凹凸形狀受損,判斷成為低接合強度。比較例3B中利用製備例6B進行的金屬表面形狀係如圖15所示。
[實施例1C]
在日本製鋼所公司製的J85AD110H安裝小型啞鈴金屬嵌入模具102,再於模具102內設置依製備例1B所製備的鋁板(金屬構件103)。接著,朝該模具102內,將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之聚醚醯亞胺樹脂(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公司製1100F、Tg=217℃),依擠筒溫度400℃、模具溫度170℃、射出速度25mm/sec、保壓180MPa、保壓時間10秒的條件施行射出成形,便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接合強度的評價結果係如表1C所示。
[實施例2C]
除在實施例1C中,取代依製備例1B所製備的鋁板,改為設置依製備例2B所製備的鋁板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C同樣地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接合強度的評價結果係如表1C所示。
[實施例3C]
除在實施例1C中,就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係取代聚醚醯亞胺樹脂(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公司製1100F),改為使用玻璃纖維強化聚醯亞胺樹脂(三井化學公司製JGH3030、Tg為250℃的聚醯亞胺樹脂70質量份、玻璃纖維30質量份)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C同樣地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接合強度的評價結果係如表1C所示。
[實施例4C]
除在實施例1C中,就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係取代聚醚醯亞胺樹脂(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公司製1100F),改為使用聚醚碸樹脂(住 友化學公司製4101GL20、Tg=225℃)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C同樣地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接合強度的評價結果係如表1C所示。
[實施例5C]
除在實施例1C中,就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P)係取代聚醚醯亞胺樹脂(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公司製1100F),改為使用玻璃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帝人化成公司製GN3630H、樹脂部的Tg=150℃)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C同樣地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接合強度的評價結果係如表1C所示。
[實施例6C]
取代依製備例1B所製備的鋁板,改為設置依製備例3B所製備鋁板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C同樣地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接合強度的評價結果係如表1C所示。
[比較例1C]
除在實施例1C中,取代依製備例1B所製備鋁板,改為設置依製備例4B所製備鋁板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C同樣地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接合強度的評價結果係如表1C所示。
[比較例2C]
除在實施例1C中,取代依製備例1B所製備鋁板,改為設置依製備例5B所製備鋁板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C同樣地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接合強度的評價結果係如表1C所示。
[比較例3C]
除在實施例1C中,取代依製備例1B所製備的鋁板,改為設置依製備例6B所製備的鋁板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C同樣地獲得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接合強度的評價結果係如表1C所示。
實施例1C中,在利用製備例1B施行處理過的金屬構件103表面,形成如圖12所示具銳利角的凹凸形狀,藉由使樹脂構件105進入其中,判斷所獲得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呈高接合強度。
在實施例2C中,將依製備例2B、製備例1B施行處理過的金屬構件103,更進一步施行超音波洗淨(水中、1分鐘)。因為利用該處理可將金屬表面上生成的污垢除去,因而形成具有如圖13所示銳利角的凹凸形狀,藉由使樹脂構件105進入其中,判斷所獲得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呈高接合強度。
在實施例3C中,取代實施例1C所使用聚醚醯亞胺樹脂(1100F),改為使用玻璃纖維強化聚醯亞胺樹脂(JGH3030),獲得與實施例1C同樣的高接合強度。
在實施例4C中,取代實施例1C所使用的聚醚醯亞胺樹脂(1100F),改為使用聚醚碸樹脂(4101GL20),獲得與實施例1C同樣的高接合強度。
再者,實施例5C中,取代實施例1C所使用的聚醚醯亞胺樹脂(1100F),改為使用、玻璃纖維強化聚碳酸酯樹脂(GN3630H),獲得與實施例1C同樣的高接合強度。
在實施例6C中,使用製備例3B所獲得之鹼系蝕刻劑處理後,接著利用酸系蝕刻劑B施行表面粗化處理的金屬構件103,並施行與實施例1C同樣的方法,所獲得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能獲得毫無遜色於實施例1C情況的接合強度。
另一方面,在比較例1C中,利用製備例4B施行處理過的金屬構件表面係如圖14所示並未形成充分大的凹凸形狀,所獲得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成為較低的接合強度。
比較例2C係使用利用製備例5B由酸系蝕刻劑B施行蝕刻後,再利用鹼系蝕刻劑施行處理的金屬構件;而比較例3C中則使用利用製備例6B由酸系蝕刻劑B施行蝕刻後,再利用氫氧化鈉水溶液與硝酸水溶液施行處理的金屬構件。利用酸系蝕刻劑B進行的處理係預測會在金屬構件表面先形成如圖12所示銳利凹凸,但利用後續的鹼系蝕刻劑或氫氧化鈉施行之處理,會導致凹凸形狀受損,判斷成為低接合強度。比較例3C中利用製備例6B進行的金屬表面形狀係如圖15所示。
(金屬構件的表面粗化處理D) [製備例1D](利用酸系蝕刻劑B進行的表面粗化處理)
將JIS H4000所規定合金編號5052的鋁板(厚:1mm)切斷為長度150mm、寬75mm。將該鋁板浸漬於表1B所示組成的酸系蝕刻劑B(30℃)中,利用搖晃而僅蝕刻表1D所示蝕刻量後,利用沖水施行水洗(1分鐘),使其乾燥而獲得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另外,上述蝕刻量係從蝕刻處理前後的鋁製零件質量差、鋁比重、及鋁板表面積計算出的蝕刻量,利用蝕刻時間進行調整。以下所示「蝕刻量」亦同。
[製備例2D](利用酸系蝕刻劑B進行表面粗化處理後,再施行超音波洗淨)
除在製備例1D中,利用酸系蝕刻劑B施行蝕刻後,取代利用沖水進行水洗,改為施行超音波洗淨(水中、1分鐘)之外,其餘均施行同樣的處理,獲得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
[製備例3D](鹼系蝕刻劑處理後,接著利用酸系蝕刻劑B進行的表面粗化處理)
將JIS H4000所規定合金編號5052的鋁板(厚:1mm)切斷為長度150mm、寬75mm。將該鋁板浸漬於表2B所示組成的鹼系蝕刻劑(35℃)中,利用搖晃1分鐘後,利用沖水施行水洗(1分鐘)。接著,浸漬於表1B所示組成的酸系蝕刻劑B(30℃)中,藉由搖晃而僅蝕刻表1D所示蝕刻量後,利用沖水施行水洗(1分鐘),使其乾燥而獲得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另外,表1D所示蝕刻量係利用上述鹼系蝕刻劑進行的蝕刻量、與利用上述酸系蝕刻劑B進行的蝕刻量之合計。
[製備例4D](利用鹼系蝕刻劑進行的表面粗化處理)
將JIS H4000所規定合金編號5052的鋁板(厚:1mm)切斷為長度 150mm、寬75mm。將該鋁板浸漬於表2B所示組成的鹼系蝕刻劑(35℃)中,利用搖晃而僅蝕刻表1D所示蝕刻量。利用沖水施行水洗(1分鐘)後,將經上述處理後的鋁板浸漬於15質量%硝酸水溶液(25℃)中並搖晃60秒鐘後,利用沖水施行水洗(1分鐘),使其乾燥而獲得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
[製備例5D](經酸系蝕刻劑B處理後,接著利用鹼系蝕刻劑進行的表面粗化處理)
將JIS H4000所規定合金編號5052的鋁板(厚:1mm)切斷為長度150mm、寬75mm。將該鋁板浸漬於表1B所示組成的酸系蝕刻劑B(30℃)中,利用搖晃1分鐘後,利用沖水施行水洗(1分鐘)。接著,浸漬於表2B所示組成的鹼系蝕刻劑(35℃)中,藉由搖晃而僅蝕刻表1D所示蝕刻量後,利用沖水施行水洗(1分鐘),使其乾燥而獲得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另外,表1D所示蝕刻量係利用上述酸系蝕刻劑B進行的蝕刻量、與利用上述鹼系蝕刻劑進行的蝕刻量之合計。
[製備例6D](利用酸系蝕刻劑B進行表面粗化處理後,再利用鹼系溶液進行處理)
將JIS H4000所規定合金編號5052的鋁板(厚:1mm)切斷為長度150mm、寬75mm。將該鋁板浸漬於表1B所示組成的酸系蝕刻劑B(30℃)中,利用搖晃而僅蝕刻表1D所示蝕刻量後,利用沖水施行水洗(1分鐘)。接著,將上述處理後的鋁板浸漬於5質量%氫氧化鈉水溶液(25℃)中並搖晃30秒鐘後,施行水洗。接著,將上述處理後的鋁板浸漬於35質量%硝酸水溶液(25℃)中並搖晃30秒鐘後,利用沖水施行水洗 (1分鐘),使其乾燥而獲得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
[製備例7D](日本專利特開2005-119005號公報的實施例1所記載處理)
將市售鋁脫脂劑「NE-6(Meltex公司製)」依15%濃度溶解於水中並設為75℃。在裝入有該水溶液的鋁脫脂槽中浸漬上述鋁板5分鐘後,施行水洗,再於裝入40℃之1%鹽酸水溶液的槽中浸漬1分鐘後,施行水洗。接著,在裝入有40℃之1%氫氧化鈉水溶液的槽中浸漬1分鐘後施行水洗。接著,在裝入有40℃之1%鹽酸水溶液的槽中浸漬1分鐘,並施行水洗,再裝入有60℃之2.5%濃度一水合聯胺水溶液的第1聯胺處理槽中浸漬1分鐘,再於裝入有40℃之0.5%濃度一水合聯胺水溶液的第2聯胺處理槽中浸漬0.5分鐘後施行水洗。藉由將其依40℃施行15分鐘、依60℃施行5分鐘左右的溫風乾燥,而獲得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
針對經完成表面處理的金屬構件的表面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JEOL公司製、型號JSM-6701F),依放大倍率100000倍進行觀察。照片係如圖16所示。
[實施例1D]
在依製備例1D所製備的鋁板,使用滴流器將水性塗料依乾燥塗膜成為40μm的方式施行塗裝,接著利用120℃烤箱施行乾燥,而獲得塗裝金屬構件。塗料係使用水性分散化聚烯烴(三井化學公司製、CHEMIPEARL(註冊商標)S300)。密接性的評價結果係如表2D所示。
[實施例2D]
除在實施例1D中,取代依製備例1D所製備的鋁板,改為使用依製備例2D所製備的鋁板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D同樣地獲得塗裝金屬構件。密接性的評價結果係如表2D所示。
[實施例3D]
除在實施例1D中,塗料係取代水性分散化聚烯烴(三井化學公司製、CHEMIPEARL(註冊商標)S300;離子聚合物),改為使用水性分散化聚烯烴(三井化學公司製、CHEMIPEARL(註冊商標)M200;低密度聚乙烯)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D同樣地獲得塗裝金屬構件。密接性的評價結果係如表2D所示。
[實施例4D]
除在實施例1D中,塗料係取代水性分散化聚烯烴(三井化學公司製、CHEMIPEARL(註冊商標)S300;離子聚合物),改為使用水性分散化聚烯烴(三井化學公司製、CHEMIPEARL(註冊商標)W310;低分子量聚乙烯)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D同樣地獲得塗裝金屬構件。密接性的評價結果係如表2D所示。
[實施例5D]
除在實施例1D中,取代依製備例1D所製備的鋁板,改為使用依製備例3D所製備的鋁板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D同樣地獲得塗裝金屬構件。密接性的評價結果係如表2D所示。
[比較例1D]
將JIS H4000所規定合金編號5052的鋁板(厚:1mm)切斷為長度150mm、寬75mm。在該鋁板,使用滴流器將水性塗料依乾燥塗膜成為40μm的方式施行塗裝,接著利用120℃烤箱施行乾燥,而獲得塗裝金屬構件。塗料係使用水性分散化聚烯烴(三井化學公司製、CHEMIPEARL(註冊商標)S300;離子聚合物)。密接性的評價結果係如表2D所示。
[比較例2D]
除在實施例1D中,取代依製備例1D所製備的鋁板,改為使用依製備例4D所製備的鋁板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D同樣地獲得塗裝金屬構件。密接性的評價結果係如表2D所示。
[比較例3D]
除在實施例1D中,取代依製備例1D所製備的鋁板,改為使用依製備例5D所製備的鋁板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D同樣地獲得塗裝金屬構件。密接性的評價結果係如表2D所示。
[比較例4D]
除在實施例1D中,取代依製備例1D所製備的鋁板,改為使用依製備例6D所製備的鋁板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D同樣地獲得塗裝金屬構件。密接性的評價結果係如表2D所示。
[比較例5D]
除在實施例1D中,取代依製備例1D所製備的鋁板,改為使用依 製備例7D所製備的鋁板之外,其餘均與實施例1D同樣地獲得塗裝金屬構件。密接性的評價結果係如表2D所示。
實施例1D中,在利用製備例1D施行處理過的金屬構 件103表面,形成如圖12所示具銳利角的凹凸形狀,藉由使由水性分散化聚烯烴構成的塗料樹脂(樹脂構件105)進入其中,判斷所獲得的塗裝金屬構件呈高密接性。
在實施例2D中,將依製備例2D、製備例1D施行處理過的金屬構件,更進一步施行超音波洗淨(水中、1分鐘)。因為利用該處理可將金屬表面上生成的污垢除去,因而形成具有如圖13所示銳利角的凹凸形狀,藉由使由水性分散化聚烯烴構成的塗料樹脂進入其中,判斷所獲得的塗裝金屬構件呈高密接性。
在實施例3D中,取代實施例1D所使用離子聚合物(三井化學公司製、CHEMIPEARL S300(註冊商標)),改為使用粒徑較大的低密度聚乙烯(三井化學公司製、CHEMIPEARL M200(註冊商標)),獲得與實施例1D同樣的密接性。
再者,在實施例4D中,取代實施例1D所使用離子聚合物(三井化學公司製、CHEMIPEARL S300(註冊商標)),改為使用粒徑更大的低分子量聚乙烯(三井化學公司製、CHEMIPEARL W310(註冊商標)),獲得與實施例1D同樣的密接性。
在實施例5D中,使用製備例3D所獲得之鹼系蝕刻劑處理後,接著利用酸系蝕刻劑B施行表面粗化處理的金屬構件103,並施行與實施例1D同樣的方法,所獲得的塗裝金屬構件能獲得毫無遜色於實施例1D情況的密接性。
另一方面,在比較例1D中,於未施行表面處理情況下,塗裝由水性分散化聚烯烴構成的塗料樹脂,結果雖有呈現某程度的密接性,但未能獲得充分的密接性。
在比較例2D中,利用製備例4D施行處理過的金屬構 件表面係如圖12所示並未形成充分大的凹凸形狀,所獲得的塗裝金屬構件成為較低的密接性。
比較例3D係使用利用製備例5D由酸系蝕刻劑B施行蝕刻後,再利用鹼系蝕刻劑施行處理的金屬構件;而比較例4D中則使用利用製備例6D由酸系蝕刻劑B施行蝕刻後,再利用氫氧化鈉水溶液與硝酸水溶液施行處理的金屬構件。利用酸系蝕刻劑B進行的處理係預測會在金屬構件表面先形成如圖12所示銳利凹凸,但利用後續的鹼系蝕刻劑或氫氧化鈉施行之處理,會導致凹凸形狀受損,判斷成為低密接性。
比較例5D中,利用製備例7D施行處理過的金屬構件表面,係如圖16所示並未形成充分大的凹凸形狀,所獲得的塗裝金屬構件呈低密接性。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依如上所詳述,本發明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係金屬構件103與樹脂構件105不會輕易剝落地呈一體化,可獲得高接合強度。
本發明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106係可依比較簡便的方法實現各種形狀。所以,本發明對產業發展具有大貢獻。
本申請案係以2013年7月18日提出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案特願2013-149031、2013年8月9日提出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案特願2013-166751、2013年11月14日提出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案特願2013-235731及2014年7月4日提出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案特願2014-138787為基礎主張優先權,其揭示內容全部爰引於本案中。
本發明係包括有以下態樣。
[A1]
一種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係將由含鋁的金屬材料構成且經施行表面粗化處理過的金屬構件、與由含聚烯烴系樹脂的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樹脂構件,進行接合而成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上述金屬構件的表面粗化處理係利用酸系蝕刻劑施行;該利用酸系蝕刻劑進行的處理係在金屬構件的表面粗化處理步驟之最終階段實施;上述蝕刻劑係含有:鐵離子及銅離子中之至少其中一者、以及酸的酸系蝕刻劑。
[A2]
如上述[A1]所記載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上述金屬構件係在該金屬構件的表面粗化處理步驟後,接著利用超音波洗淨施行洗淨。
[B1]
一種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係將由含鋁之金屬材料構成且經施行表面粗化處理過的金屬構件、與由含玻璃轉移溫度達140℃以上之熱可塑性樹脂的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樹脂構件,進行接合而成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 上述金屬構件的表面粗化處理係利用酸系蝕刻劑施行;該利用酸系蝕刻劑進行的處理係在金屬構件的表面粗化處理步驟之最終階段實施;上述蝕刻劑係含有:鐵離子及銅離子中之至少其中一者、以及酸的酸系蝕刻劑。
[B2]
一種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係將由含鋁之金屬材料構成且經施行表面粗化處理過的金屬構件、與由含非晶性熱可塑性樹脂之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樹脂構件,進行接合而成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上述金屬構件的表面粗化處理係利用酸系蝕刻劑施行;該利用酸系蝕刻劑進行的處理係在金屬構件的表面粗化處理步驟之最終階段實施;上述蝕刻劑係含有:鐵離子及銅離子中之至少其中一者、以及酸的酸系蝕刻劑。
[B3]
如上述[B1]或[B2]所記載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上述金屬構件係在該金屬構件的表面粗化處理步驟後,接著利用超音波洗淨施行洗淨。
[B4]
如上述[B3]所記載的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上述金屬構件係在該金屬構件的表面粗化處理步驟後,接著利用超音波洗淨施行洗淨。
[C1]
一種塗裝金屬構件,係在由含鋁之金屬材料構成且經施行表面粗化處理過的金屬構件表面,形成塗膜的塗裝金屬構件;其中,上述金屬構件的表面粗化處理係利用酸系蝕刻劑施行;該利用酸系蝕刻劑進行的處理係在金屬構件的表面粗化處理步驟之最終階段實施;上述蝕刻劑係含有:鐵離子及銅離子中之至少其中一者、以及酸的酸系蝕刻劑。
[C2]
如上述[C1]所記載塗裝金屬構件之製造方法,係在上述金屬構件表面塗佈水性塗料而形成塗膜。

Claims (23)

  1. 一種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係由:金屬構件、與由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所構成樹脂構件進行接合而形成者;相關上述金屬構件表面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根據JIS B0601(對應國際規格:ISO4287)測定的表面粗糙度,係同時滿足以下的要件(1)及(2):(1)切斷程度20%、評價長度4mm中,粗糙度曲線的支承長度率(Rmr)在30%以下之直線部係含有1直線部以上;(2)所有直線部在評價長度4mm中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係超過5μm;上述金屬構件係選自鐵構件、不鏽鋼構件、鋁構件、鋁合金構件、鎂構件及鎂合金構件。
  2. 一種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係由:金屬構件、與由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所構成樹脂構件進行接合而形成者;相關上述金屬構件表面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根據JIS B0601(對應國際規格:ISO4287)測定的表面粗糙度,係同時滿足以下的要件(1)及(2):(1)切斷程度20%、評價長度4mm中,粗糙度曲線的支承長度率(Rmr)在30%以下之直線部係含有1直線部以上;(2)所有直線部在評價長度4mm中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係超過5μm;上述樹脂構件係射出成形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相關上述金屬構件表面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根據JIS B0601(對應國際規格:ISO4287)測定的表面粗糙度係更進一步滿足以下要件(3):(3)在切斷程度40%、評價長度4mm中,粗糙度曲線的支承長度率(Rmr)在60%以下之直線部係含有1直線部以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相關上述金屬構件表面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所有直線部的上述十點平均粗糙度(Rz)係達15μm以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相關上述金屬構件表面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根據JIS B0601(對應國際規格:ISO4287)測定的表面粗糙度係更進一步滿足以下要件(4):(4)所有直線部的粗糙度曲線要件之平均長度(RSm)係超過10μm且未滿300μm。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上述金屬構件的上述表面係被粗化處理;上述金屬構件在上述粗化處理步驟的最終階段,係利用酸系蝕刻劑施行粗化處理;上述酸系蝕刻劑係含有鐵離子及銅離子中之至少其中一者、與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上述金屬構件係在上述粗化處理步驟後,再利用超音波洗淨施行洗淨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上述金屬構件係選自鋁構件及鋁合金構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上述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係含有從聚烯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及聚醯胺系樹脂之中選擇一種或二種以上的熱可塑性樹脂。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上述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係含有從具有140℃以上玻璃轉移溫度的聚碳酸酯樹脂、聚醚醚酮樹脂、聚醚酮樹脂、聚醯亞胺樹脂、及聚醚碸樹脂之中選擇一種或二種以上的熱可塑性樹脂。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上述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係含有從聚苯乙烯樹脂、聚丙烯腈樹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合體樹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體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及聚碳酸酯樹脂之中選擇一種或二種以上的非晶性熱可塑性樹脂。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上述樹脂構件係塗膜。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其中,上述塗膜係藉由將水性塗料塗佈於上述金屬構件的表面而獲得者。
  14. 一種金屬構件,係供使用於與樹脂構件間之接合,該樹脂構件係由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構成,相關該金屬構件表面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根據JIS B0601(對應國際規格:ISO4287)測定的表面粗糙度係同時滿足以下要件(1)及(2);(1)切斷程度20%、評價長度4mm中,粗糙度曲線的支承長度率(Rmr)在30%以下之直線部係含有1直線部以上;(2)所有直線部在評價長度4mm中十點平均粗糙度(Rz)係超過5μm,上述金屬構件係選自鐵構件、不鏽鋼構件、鋁構件、鋁合金構件、鎂構件及鎂合金構件。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金屬構件,其中,相關上述金屬構件表面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根據JIS B0601(對應國際規格:ISO4287)測定的表面粗糙度係更進一步滿足以下要件(3):(3)在切斷程度40%、評價長度4mm中,粗糙度曲線的支承長度率(Rmr)在60%以下之直線部係含有1直線部以上。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或15項之金屬構件,其中,相關上述金屬構件表面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所有直線部的上述十點平均粗糙度(Rz)係15μm以上。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或15項之金屬構件,其中,相關上述金屬構件表面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根據JIS B0601(對應國際規格:ISO4287)測定的表面粗糙度係更進一步滿足以下要件(4):(4)所有直線部的粗糙度曲線要件之平均長度(RSm)係超過10μm且未滿300μm。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或15項之金屬構件,其中,上述金屬構件係選自鋁構件及鋁合金構件。
  19. 一種作為構成金屬構件之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之金屬之使用,其係相關該金屬構件表面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根據JIS B0601(對應國際規格:ISO4287)測定的表面粗糙度係同時滿足以下的要件(1)及(2):(1)切斷程度20%、評價長度4mm中,粗糙度曲線的支承長度率(Rmr)在30%以下之直線部係含有1直線部以上;(2)所有直線部在評價長度4mm中的十點平均粗糙度(Rz)係超過5μm,構成上述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之樹脂構件係由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構成之射出成形體。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作為構成金屬構件之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之金屬之使用,其中,相關上述金屬構件表面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根據JIS B0601(對應國際規格:ISO4287)測定的表面粗糙度係更進一步滿足以下要件(3):(3)在切斷程度40%、評價長度4mm中,粗糙度曲線的支承長度率(Rmr)在60%以下之直線部係含有1直線部以上。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或20項之作為構成金屬構件之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之金屬之使用,其中,相關上述金屬構件表面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所有直線部的上述十點平均粗糙度(Rz)係15μm以上。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或20項之作為構成金屬構件之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之金屬之使用,其中,相關上述金屬構件表面上,由具平行關係的任意3直線部、及正交於該3直線部的任意3直線部所構成合計6直線部,根據JIS B0601(對應國際規格:ISO4287)測定的表面粗糙度係更進一步滿足以下要件(4):(4)所有直線部的粗糙度曲線要件之平均長度(RSm)係超過10μm且未滿300μm。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或20項之作為構成金屬構件之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之金屬之使用,其中,上述金屬構件係選自鋁構件及鋁合金構件。
TW103124711A 2013-07-18 2014-07-18 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及金屬構件 TWI6481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49031 2013-07-18
JP2013-149031 2013-07-18
JP2013-166751 2013-08-09
JP2013166751 2013-08-09
JP2013-235731 2013-11-14
JP2013235731 2013-11-14
JP2014138787 2014-07-04
JP2014-138787 2014-07-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1939A TW201511939A (zh) 2015-04-01
TWI648152B true TWI648152B (zh) 2019-01-21

Family

ID=52346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4711A TWI648152B (zh) 2013-07-18 2014-07-18 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及金屬構件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9987824B2 (zh)
EP (1) EP2894240B1 (zh)
JP (2) JP5714193B1 (zh)
KR (1) KR101548108B1 (zh)
CN (2) CN106903839B (zh)
BR (1) BR112015004532B1 (zh)
IN (1) IN2015DN00995A (zh)
MX (1) MX366519B (zh)
TW (1) TWI648152B (zh)
WO (1) WO20150088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Y168616A (en) * 2013-07-23 2018-11-14 Jx Nippon Mining & Metals Corp Surface-treated copper foil, copper foil with carrier, substrate, resin substrate, printed wiring board, copper clad laminat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rinted wiring board
JP5839251B2 (ja) * 2013-08-06 2016-01-06 Dic株式会社 水性樹脂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160093899A (ko) * 2015-01-30 2016-08-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금속과 플라스틱 복합체 제조방법
JP6552207B2 (ja) * 2015-02-05 2019-07-3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ドアチェッカー用アームおよびドアチェッカー
JP2016190412A (ja) * 2015-03-31 2016-11-10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および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6612512B2 (ja) * 2015-03-31 2019-11-27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および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WO2016199100A1 (en) * 2015-06-10 2016-12-15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lastic-metal junction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CN104947109B (zh) * 2015-07-09 2017-07-14 湖南城市学院 一种用于辅助微细超声加工的蚀刻液及其制备方法
JP6482417B2 (ja) * 2015-07-09 2019-03-13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および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6482416B2 (ja) * 2015-07-09 2019-03-13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および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CN105128260B (zh) * 2015-09-30 2017-07-21 东莞市科泰汽车检夹具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金属外壳及其制作方法
JP6654407B2 (ja) * 2015-11-10 2020-02-26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樹脂被膜金属材料
JP6867814B2 (ja) * 2016-01-29 2021-05-1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ニッケルめっき化鉄鋼部材およびニッケルめっき化鉄鋼部材の製造方法
EP3423298B1 (en) 2016-02-29 2021-07-28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 body corporate Selective radiative cooling structure
US10502505B2 (en) 2016-02-29 2019-12-10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isty of Colorado, a body corporate Radiative cooling structures and systems
KR101890406B1 (ko) * 2016-05-12 2018-08-24 한국엔지니어링플라스틱 주식회사 금속 수지 접합체의 제조방법
CN109195791A (zh) * 2016-05-31 2019-01-1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金属/树脂复合结构体、金属构件及金属构件的制造方法
JP6757628B2 (ja) * 2016-08-30 2020-09-23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金属/繊維強化樹脂複合構造体および金属/繊維強化樹脂複合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6899639B2 (ja) * 2016-09-30 2021-07-07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および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FR3059151B1 (fr) * 2016-11-21 2018-12-07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Circuit electroniqu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JP2018140559A (ja) * 2017-02-28 2018-09-13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マグネシウム合金/樹脂複合構造体およびマグネシウム合金/樹脂複合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6891264B2 (ja) 2017-03-16 2021-06-18 株式会社カネカ 熱可塑性樹脂系繊維強化複合材料と金属部材との接着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67844B2 (ja) * 2017-03-29 2021-05-1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金属/繊維強化プラスチック複合構造体
JP7348709B2 (ja) * 2017-04-21 2023-09-2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包装体、金属部材の保存または運搬方法、および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US11919211B2 (en) 2017-06-14 2024-03-05 Dsm Ip Assets B.V. Process for plastic overmolding on a metal surface and plastic-metal hybride part
JP7049792B2 (ja) * 2017-07-14 2022-04-07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および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WO2019082983A1 (ja) 2017-10-27 2019-05-0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および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CN107747096B (zh) * 2017-10-27 2019-08-23 东莞市慧泽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锈钢表面粗化处理的方法
JP6978910B2 (ja) * 2017-11-29 2021-12-08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金属接合用樹脂組成物、金属樹脂複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10381111A1 (en) * 2018-02-01 2021-12-09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Aqueous solution for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 for producing surface-treated alloy, and composit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KR102478437B1 (ko) 2018-02-26 2022-12-16 미쯔이가가꾸가부시끼가이샤 이재 접합체 및 전자 부품 수납용 하우징
JP6819798B2 (ja) * 2018-04-10 2021-01-27 Dic株式会社 複合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90135193A (ko) * 2018-05-28 2019-1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테인리스 스틸 및 레진의 복합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7131986B2 (ja) * 2018-06-28 2022-09-06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および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7131991B2 (ja) * 2018-06-29 2022-09-06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352026B (zh) * 2018-07-19 2022-09-23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耐候性且耐久性涂料组合物
WO2020032138A1 (ja) * 2018-08-10 2020-02-13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複合構造体および電子機器用筐体
KR20230004935A (ko) 2018-09-21 2023-01-06 미쯔이가가꾸가부시끼가이샤 금속/수지 복합 구조체, 금속/수지 복합 구조체의 제조 방법 및 냉각 장치
JP7111579B2 (ja) * 2018-10-22 2022-08-02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樹脂金属複合成形体
EP4209617A1 (en) 2019-01-29 2023-07-12 Mitsui Chemicals, Inc. Aluminum-based metal-resin composite structure, aluminum-based metal memb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luminum-based metal memb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luminum-based metal-resin composite structure
CN113692326B (zh) * 2019-04-22 2023-08-0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壳体、其制造方法及金属树脂复合体
JP7249408B2 (ja) 2019-05-28 2023-03-30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及び冷却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0344059A (zh) * 2019-06-19 2019-10-18 深圳市纳明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金属点蚀成孔处理方法
JP2021009934A (ja) * 2019-07-01 2021-01-28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放熱性部品
WO2021153778A1 (ja) 2020-01-31 2021-08-05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導電用部材、導電用部材の製造方法、電力変換装置、モーター、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二次電池パック
JPWO2021256328A1 (zh) 2020-06-15 2021-12-23
JP7324371B2 (ja) 2020-07-14 2023-08-0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熱交換装置及び熱交換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22019339A1 (ja) 2020-07-22 2022-01-27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金属部材、金属樹脂複合体、及び金属部材の製造方法
KR20230093489A (ko) 2020-12-02 2023-06-27 미쯔이가가꾸가부시끼가이샤 온도 제어 유닛 및 온도 제어 유닛의 제조 방법
CN112895294A (zh) * 2021-01-14 2021-06-04 重庆会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纳米注塑成型的铝合金/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WO2022196190A1 (ja) 2021-03-17 2022-09-22 東ソー株式会社 金属部材-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部材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23013557A1 (zh) 2021-08-05 2023-02-09
WO2023017762A1 (ja) 2021-08-11 2023-02-16 東ソー株式会社 金属部材-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部材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3059627A (ja) * 2021-10-15 2023-04-27 日本軽金属株式会社 金属部材及び金属樹脂接合体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WO2023068186A1 (ja) 2021-10-19 2023-04-27 東ソー株式会社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4062032A1 (en) 2022-09-23 2024-03-28 Chemetall Gmbh Metal-plastic hybrid materials with aluminum and/or alloys thereof as metal compon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41660A (ja) * 1994-07-28 1996-02-13 Mitsubishi Denki Metetsukusu Kk 樹脂被膜銅系金属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448618A (zh) * 2006-05-25 2009-06-03 大成普拉斯株式会社 金属与树脂的复合体及其制造方法
TW201236861A (en) * 2011-03-14 2012-09-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omposite of stainless steel and resin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TW201304930A (zh) * 2011-07-15 2013-02-01 Mec Co Ltd 鋁-樹脂複合體之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15207B2 (ja) 1992-06-05 1996-07-10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水系防錆塗料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法
JPH0846116A (ja) * 1994-07-28 1996-02-16 Mitsubishi Denki Metetsukusu Kk リードフレー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003805A (ja) 2000-06-22 2002-01-09 Toyo Mooton Kk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接着剤組成物
JP2002241670A (ja) 2001-02-14 2002-08-28 Nippon Paint Co Ltd 金属表面処理剤、金属表面処理方法および表面処理金属材料
JP4662655B2 (ja) 2001-06-20 2011-03-30 株式会社Adeka 水性樹脂組成物
WO2003064150A1 (fr) 2001-12-28 2003-08-07 Taisei Plas Co., Ltd. Materiau composite en alliage d'aluminium et en resine, procede de production correspondant
JP3921392B2 (ja) 2002-02-07 2007-05-30 株式会社Adeka 水分散型ポリウレタン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ノンクロム処理金属塗料
US8367210B2 (en) 2002-11-08 2013-02-05 Taisei Plas Co., Ltd. Composite article of aluminum alloy with resin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US7841577B2 (en) 2002-12-16 2010-11-30 Corona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Composite of aluminum material and synthetic resin molding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4216425A (ja) 2003-01-15 2004-08-05 Taisei Plas Co Ltd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パイプの連結継手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270444B2 (ja) 2003-10-14 2009-06-03 大成プラス株式会社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と樹脂の複合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US8273464B2 (en) 2006-10-16 2012-09-25 Taisei Plas Co., Ltd. Metal and resin composi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5237303B2 (ja) * 2007-12-27 2013-07-17 大成プラス株式会社 鋼材と樹脂の複合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US20110008644A1 (en) * 2008-03-17 2011-01-13 Taisei Plas Co., Ltd. Bonded body of galvanized steel sheet and adheren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2056724A (zh) * 2008-06-12 2011-05-11 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铝-树脂注塑一体成形品及其制造方法
WO2010016485A1 (ja) * 2008-08-06 2010-02-11 大成プラス株式会社 金属合金と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の複合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060460B2 (ja) 2008-12-12 2012-10-31 古河スカイ株式会社 樹脂密着性に優れた樹脂塗装アルミニウム板
JP2012066383A (ja) * 2009-01-19 2012-04-05 Taisei Plas Co Ltd 金属合金を含む接着複合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816761B2 (ja) * 2009-05-07 2011-11-1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5426932B2 (ja) * 2009-05-29 2014-02-26 大成プラス株式会社 金属合金と熱硬化性樹脂の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24142A (ja) 2009-12-11 2011-06-23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アルミ・樹脂・銅複合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密閉型電池向け蓋部材
JP5461310B2 (ja) * 2010-06-02 2014-04-02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モールド、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040650A (ja) * 2012-08-24 2014-03-06 Yuken Industry Co Ltd 半光沢スズめっき用酸性水系組成物および半光沢スズめっき皮膜を有する部材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41660A (ja) * 1994-07-28 1996-02-13 Mitsubishi Denki Metetsukusu Kk 樹脂被膜銅系金属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448618A (zh) * 2006-05-25 2009-06-03 大成普拉斯株式会社 金属与树脂的复合体及其制造方法
TW201236861A (en) * 2011-03-14 2012-09-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omposite of stainless steel and resin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TW201304930A (zh) * 2011-07-15 2013-02-01 Mec Co Ltd 鋁-樹脂複合體之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14193B1 (ja) 2015-05-07
WO2015008847A1 (ja) 2015-01-22
JP6368667B2 (ja) 2018-08-01
IN2015DN00995A (zh) 2015-06-12
KR101548108B1 (ko) 2015-08-27
BR112015004532A2 (pt) 2017-07-04
BR112015004532A8 (pt) 2019-08-27
CN106903839A (zh) 2017-06-30
CN106903839B (zh) 2019-01-04
EP2894240A4 (en) 2016-10-19
MX366519B (es) 2019-07-11
US20150224742A1 (en) 2015-08-13
KR20150018906A (ko) 2015-02-24
EP2894240A1 (en) 2015-07-15
JPWO2015008847A1 (ja) 2017-03-02
TW201511939A (zh) 2015-04-01
US9987824B2 (en) 2018-06-05
MX2015002673A (es) 2015-05-27
EP2894240B1 (en) 2018-04-18
CN104583458A (zh) 2015-04-29
CN104583458B (zh) 2017-04-05
JP2016027189A (ja) 2016-02-18
BR112015004532B1 (pt) 202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8152B (zh) 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及金屬構件
JP7042740B2 (ja) 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金属部材および金属部材の製造方法
JP6469403B2 (ja) 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6867814B2 (ja) 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ニッケルめっき化鉄鋼部材およびニッケルめっき化鉄鋼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23024979A (ja) アルミニウム系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アルミニウム系金属部材、アルミニウム系金属部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アルミニウム系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6810538B2 (ja) 表面粗化金属部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TWI681863B (zh) 金屬/樹脂複合構造體之製造方法及表面粗化鐵鋼構件之製造方法
JPWO2016171128A1 (ja) 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表面粗化鉄鋼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16117228A (ja) 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摺動部品および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6882855B2 (ja) 表面粗化金属部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2016107428A (ja) 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および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6803155B2 (ja) 表面粗化金属部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