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2310B - 聚乳酸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聚乳酸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2310B
CN101622310B CN2008800060062A CN200880006006A CN101622310B CN 101622310 B CN101622310 B CN 101622310B CN 2008800060062 A CN2008800060062 A CN 2008800060062A CN 200880006006 A CN200880006006 A CN 200880006006A CN 101622310 B CN101622310 B CN 1016223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composition
ester
compound
enume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60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22310A (zh
Inventor
远藤浩平
铃木启高
松田贵晓
唐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ijin Ltd
Musashino Chemical Laborato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Ltd
Musashino Chemical Laborato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Ltd, Musashino Chemical Laboratory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22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2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22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23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4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e.g. lact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29Compounds containing one or more carbon-to-nitrogen double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1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e.g. of H3PO4
    • C08K5/523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e.g. of H3PO4 with hydroxyaryl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rubber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8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D01F6/92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of 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8Stabilised against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r oxy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666/00Composition of polymers characterized by a further compound in the blend, be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atural resins, waxes or and bituminous materials,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inorganic substances or characterized by their function in the composition
    • C08L2666/02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atural resins, waxes or and bituminous materials
    • C08L2666/1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ccording to C08L59/00 - C08L87/00;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L2666/18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ccording to C08L67/00 - C08L69/00; Derivatives thereof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Biological Depolymerization Polymer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结晶性、湿热稳定性及熔融稳定性优异的聚乳酸组合物。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包含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色调优异的成型品。本发明为含有聚乳酸(A成分)、碳二亚胺(B成分)及磷酸酯金属盐(C成分)的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Description

聚乳酸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聚乳酸的湿热稳定性及结晶性优异的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地球环境保护的目的出发,自然环境下被降解的生物降解性聚合物受到关注,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研究。作为生物降解性聚合物,已知聚羟基丁酸酯、聚己内酯、脂肪族聚酯、聚乳酸等。聚乳酸以得自生物来源原料的乳酸及其衍生物为原料,因而是生物稳定性高、对环境友好的高分子材料。因此它作为广泛使用聚合物的利用也受到研究,作为拉伸膜、纤维、喷射成型品或在手术用缝合线、缓释性胶囊、骨折时的补强材料等医疗品上的应用正受到研究。
然而聚乳酸结晶速度慢,在结晶作为成型品使用时也存在限制。例如聚乳酸喷射成型时,有时使成型品结晶需要较长时间,成型后需要热处理。
此外,聚乳酸存在湿热稳定性差,在高温下易被水分解的缺点。
添加用于改良结晶速度、促进结晶的结晶成核剂的方法一直以来就受到研究,在结晶速度自身的提高上可见一定程度的改良。例如,提案有在聚乳酸中应用磷酸酯金属盐,显示了在树脂的结晶中有效(专利文献1)。但是应用磷酸酯金属盐时,产生湿热稳定性恶化的新问题。进一步地,有时磷酸酯金属盐的添加导致分子量大幅降低。
作为其它方法提案有添加玻璃纤维等无机填料的方法。但是使用了无机填料时,成型品的比重增大。此外进行焚烧、废弃时,产生大量的残留物而损害对环境友好的聚乳酸的特征之一。还提案有在聚乳酸树中添加木粉、洋麻纤维(ケナフ)等天然来源的有机填料的方法(专利文献2)。但是纤维素系填料在聚乳酸的成型温度下,热稳定性本质上较差,在成型加工时、成型加工机中老化降解,并不足以稳定地制造品质良好的成型品。
此外,关于聚乳酸的湿热稳定性虽然提案有以受阻酚类为代表的各种稳定剂,但改良并不充分。
还提案有通过对参与湿热降解的聚乳酸分子末端基团进行改性,从而使湿热稳定性提高的方法。例如提案有环氧化合物(专利文献3)、碳二亚胺化合物(专利文献4)、噁唑啉、噁嗪、环乙亚胺化合物(专利文献5)。通过应用所述末端基团改性剂而一定程度地提高聚乳酸的湿热稳定性。但是末端基团改性剂使树脂可塑化并使结晶性恶化。此外,添加剂自身的耐热性差,在成型加工时使树脂的色调极度恶化,大幅降低了作为商品的价值。
另一方面,已知通过将聚L-乳酸和聚D-乳酸以溶液或者熔融状态混合,形成立构复合型聚乳酸(ステレォコンプレツクスポリ乳酸)的方法(专利文献6及非专利文献1)。该立构复合型聚乳酸与聚L-乳酸、聚D-乳酸相比,熔点高,为200~230℃,显示高结晶性。
然而,立构复合型聚乳酸并不显示立构复合型聚乳酸的单一相,而是聚L-乳酸及聚D-乳酸的相(以下有时称为均相)、和立构复合型聚乳酸的相(以下有时称为复合相)的混合相组合物。在立构复合型聚乳酸的DSC测定中,通常测定到下述2个峰,即与均相结晶的熔解峰对应的峰温度190℃以下的低熔点结晶熔解峰、和与复合相结晶的熔解峰对应的峰温度190℃以上的高熔点结晶熔解峰。
立构复合型聚乳酸由于复合相和均相共存,因而具有难以充分发挥出立构复合型聚乳酸本来耐热性的缺点。为了发挥立构复合型聚乳酸的耐热性,要求下式(a)规定的立构度(ステレォ化度,S)为80%以上。
S=〔ΔHmsc/(ΔHmh+ΔHmsc)〕×100(a)
(式(a)中,ΔHmh为DSC测定中对应于均相结晶的熔解的不足190℃的结晶熔解峰的结晶熔解热,ΔHmsc为DSC测定中对应于复合相结晶的熔解的190℃以上的结晶熔解峰的结晶熔解热。)
对于该问题,提案有应用磷酸酯金属盐等结晶成核剂,提案有不含均相结晶、只含结晶熔点209℃的复合相结晶的耐热性组合物及成型品(专利文献1)。
但是,含有以磷酸酯金属盐为代表的结晶成核剂的立构复合型聚乳酸中,依然没有解决前述聚L-乳酸及聚D-乳酸中可见的分子量降低的问题,具有重均分子量大大降低、难以维持物性的缺点。此外,立构复合型聚乳酸也与聚L-乳酸及聚D-乳酸同样被分类为脂肪族聚酯的范畴,作为脂肪族聚酯的特征,具有容易受到湿度所致水解的缺点,故耐湿热性的改良受到期待。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9288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17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11512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1-8052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2-30208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昭63-241024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Macromolecules,24,5651(199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结晶性、湿热稳定性及熔融稳定性优异的聚乳酸组合物。本发明的目的也在于提供成型性及机械强度优异的聚乳酸组合物。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包含聚乳酸组合物的外观、色调优异的成型品。本发明的目的更在于提供结晶性、湿热稳定性及熔融稳定性优异的立构复合型聚乳酸。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开展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聚乳酸(A成分)中添加碳二亚胺化合物(B成分)及磷酸酯金属盐(C成分)时,可以得到不仅结晶性而且湿热稳定性也优异的组合物。进而发现可以用碳二亚胺化合物(B成分)抑制使用磷酸酯金属盐(C成分)时产生的重均分子量降低,可以保持高熔融稳定性。本发明基于上述见解。
即,本发明为含有聚乳酸(A成分)、碳二亚胺化合物(B成分)及磷酸酯金属盐(C成分)的组合物。本发明也为由该组合物形成的成型品。本发明还包含在立构复合型聚乳酸的制造中使用该组合物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组合物]
<聚乳酸:A成分>
聚乳酸(A成分)优选为聚L-乳酸、聚D-乳酸或者立构复合型聚乳酸。
(聚L-乳酸、聚D-乳酸)
聚L-乳酸含有优选90~100摩尔%、更优选95~100摩尔%的L-乳酸单元。因此,聚L-乳酸含有优选0~10摩尔%、更优选0~5摩尔%的L-乳酸之外的单元。
聚D-乳酸含有优选90~100摩尔%、更优选95~100摩尔%的D-乳酸单元。因此,聚D-乳酸含有优选0~10摩尔%、更优选0~5摩尔%的D-乳酸之外的单元。
作为乳酸之外的构成成分,可举出二元醇类,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丙烷二醇、丁二醇、庚二醇、己二醇、辛二醇、壬二醇、癸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新戊二醇、二甘醇、三甘醇、聚乙二醇、聚1,4-丁二醇等。此外,作为三元以上的多元醇类,可举出例如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等。此外可举出芳香族羟基化合物例如氢醌、间苯二酚、双酚A等。还可举出二元羧酸,例如草酸、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十二烷二酸、丙二酸、戊二酸、环己烷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萘二甲酸、双(4-羧基苯基)甲烷、蒽二甲酸、双(4-羧基苯基)醚、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等。可举出三元以上的多元羧酸,例如偏苯三酸、均苯四酸等。可举出羟基酸,例如羟基醋酸、羟基丙酸、羟基丁酸、羟基戊酸、羟基己酸、羟基苯甲酸等。可举出内酯类,例如己内酯、戊内酯、丙内酯、十一烷内酯、1,5-氧杂环庚烷-2-酮等。
乳酸之外的成分在不损害聚乳酸本来的生物降解性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共聚以实现所期望的目的,但其量比应以总构成成分的30摩尔%为上限,优选为0~10摩尔%,更优选为0~5摩尔%的范围。
本发明中,为了不损害组合物的结晶性、耐热性,聚L-乳酸、聚D-乳酸优选乳酸成分的光学纯度高。即,聚L-乳酸的L-体的含量及聚D-乳酸的D-体的含量分别优选为90摩尔%以上,更优选95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97摩尔%以上,进一步更优选98摩尔%以上。D-体或者L-体含量的上限为100摩尔%。
构成A成分的聚D-乳酸或聚L-乳酸的熔点依赖于乳酸成分的光学纯度,L-体或D-体含有95%以上时,为150℃以上。A成分的熔点优选为120℃以上,更优选为13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0℃以上。
(立构复合型聚乳酸)
A成分也可以是立构复合型聚乳酸。立构复合型聚乳酸是将聚L-乳酸和聚D-乳酸以溶液或者熔融状态混合而得的聚乳酸。
对立构复合型聚乳酸而言,聚L-乳酸和聚D-乳酸的重量比(前者/后者),优选为90/10~10/90,更优选为80/20~20/80,进一步优选为30/70~70/30,进一步更优选为40/60~60/40的范围。理论上越接近1/1越好。
为所述重量比的组合物时,立构复合型聚乳酸的生成可以高度地进行,可将立构度(S)提高到80%以上。为了发挥立构复合型聚乳酸本来具有的耐热性,立构度优选为80~100%,更优选为90~100%,进一步优选为95~100%的范围。特别优选为100%。
(A成分的物性)
聚乳酸(A成分)的重均分子量(Mw)考察成型加工性的容易性和所得成型品的机械、热学物性的关系而进行选择。即,为了发挥组合物的强度、延展性、耐热性等机械、热学物性,重均分子量优选为8万以上,更优选为10万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3万以上。
但是,高分子量的聚乳酸的熔融粘度指数函数地上升,进行喷射成型等熔融成型时,为了使聚乳酸的粘度在可以成型的范围内,必须较高地设定成型温度,但聚乳酸作为脂肪族聚酯的特征,并不能耐受高成型温度。即,在超过300℃的温度下进行成型时,由于聚乳酸的热分解,成型品着色、作为商品的价值变低的可能性高。此外,即便数次成型可能无着色地成型,但进行大量生成时,成型机中残留的聚乳酸逐渐分解,随着成型的继续,使制品发生着色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
组合物成型温度超过300℃时,难以不引起制品的着色而稳定地进行,为了在不足300℃下进行组合物的成型,聚乳酸(A成分)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50万以下,更优选为40万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万以下。因此,聚乳酸(A成分)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8~50万,更优选为10~40万,进一步优选为13~30万。
聚乳酸(A成分)的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的比称作分子量分布(Mw/Mn)。分子量分布大表示与平均分子量相比,大分子、小分子的比率多。
即,使用分子量分布大的聚乳酸、例如重均分子量25万左右的较高的树脂时,有时重均分子量值大于25万的分子的比率变大,此时熔融粘度变大,就上述意义而言,在成型上不优选。此外,使用8万左右的较小的重均分子量的聚乳酸时,有时重均分子量值小于8万的分子的比率变大,此时成型品的机械物性的耐久性变小,在使用上不优选。从所述观点出发,分子量分布的范围优选为1.5~2.4,更优选为1.6~2.4,进一步优选为1.6~2.3的范围。
聚乳酸(A成分)优选丙交酯含量为0~5000(ppm)。经熔融开环聚合的聚乳酸(A成分)通常含有1重量%以上的丙交酯,但聚乳酸中含有的聚交酯,有时在熔融加工时使树脂老化、使色调变差,作为制品变得不能使用。
聚乳酸(A成分)中的丙交酯可以通过单轴或者多轴挤出机的真空蒸发(脱揮)或者聚合装置内的高真空处理等来减少。丙交酯的含量越少树脂的稳定性越提高,但经济性的是取为与所期望的目的一致的含量。因此,合理的是设定为可达成实用的稳定性的0~1000(ppm)。进一步可选择优选0~700(ppm),特别优选0~500(ppm)的范围。
(聚D-乳酸或聚L-乳酸的制造)
构成A成分的聚D-乳酸或聚L-乳酸可通过直接熔融聚合法、固相聚合法、丙交酯的熔融开环聚合法等来制造。它们之中,丙交酯的熔融开环聚合在经济性上优选。以熔融开环聚合法制造聚D-乳酸或聚L-乳酸时,使用L-丙交酯、D-丙交酯以导入乳酸的L-体、D-体。
由熔融聚合开环法而得的A成分,优选为在醇系引发剂及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将光学纯度90~100%的D-丙交酯或L-丙交酯熔融开环聚合,并相对于金属催化剂的金属元素1当量添加了0.3~20当量催化剂钝化剂的聚D-乳酸或聚L-乳酸。
以下,对金属催化剂、催化剂钝化剂、醇系引发剂进行说明。
作为金属催化剂,可举出碱金属、碱土类金属、稀土类、过渡金属类、铝、锗、锡、锑、钛等的脂肪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氧化物、氢氧化物、卤化物、醇盐等。其中,金属催化剂优选为选自锡、铝、锌、钙、钛、锗、锰、镁及稀土类元素中的至少一种金属的脂肪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氧化物、氢氧化物、卤化物、醇盐。
作为含锡化合物,可举出氯化亚锡、溴化亚锡、碘化亚锡、硫酸亚锡、氧化锡、肉豆蔻酸锡、辛酸锡、硬脂酸锡、四苯基锡、甲醇锡、乙醇锡、丁醇锡等。作为含铝化合物,可举出氧化铝、乙酰丙酮铝、异丙醇铝、铝-亚胺配合物等。
作为含钛化合物,可举出四氯化钛、钛酸乙基酯、钛酸丁基酯、钛酸乙二醇酯、四丁醇钛等。还例示有氯化锌、氧化锌、二乙基锌、三氧化锑、三溴化锑、乙酸锑、氧化钙、氧化锗、氧化锰、碳酸锰、乙酸锰、氧化镁、钇醇盐等。
从催化剂活性、副反应少方面出发,优选氯化亚锡、溴化亚锡、碘化亚锡、硫酸亚锡、氧化锡、肉豆蔻酸锡、辛酸锡、硬脂酸锡、四苯基锡等含锡化合物及乙酰丙酮铝、丁醇铝、铝-亚胺配合物等含铝化合物。进一步优选为二乙氧基锡、二壬氧基锡、肉豆蔻酸锡、辛酸锡、硬脂酸锡、氯化锡、乙酰丙酮铝、异丙醇铝等。
催化剂的用量,相对于丙交酯1Kg为0.42×10-4~100×10-4(摩尔),进一步考虑反应性、所得聚乳酸的色调、稳定性时,使用1.68×10-4~42.1×10-4(摩尔),特别优选2.53×10-4~16.8×10-4(摩尔)摩尔。
在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作为经熔融开环聚合的聚乳酸的催化剂活性失活中使用的钝化剂例示有以下化合物。即,作为钝化剂,可举出亚胺化合物、磷含氧酸(リンォキソ酸)、磷含氧酸酯及下式(1)表示的有机磷含氧酸化合物。
X1-P(=O)m(OH)n(OX2)2-n    (1)
式(1)中,m为0或1,n为1或2,X1及X2各自独立地为可具有取代基的烃基、表示碳原子数1~20的烃基。钝化剂的用量进一步优选相对于金属元素1当量为0.4~15当量,特别优选为0.5~10当量的范围。
亚胺化合物是其结构中具有亚氨基、且是能配位于金属催化剂的苯酚四位点的配合物配体。亚胺化合物由于不是现有的催化剂钝化剂那样的布朗斯台德酸、碱,所以有可能不使聚乳酸的耐水解性变差而提高热稳定性。
作为所述亚胺化合物,可举出N,N’-双(亚水杨基)乙二胺、N,N’-双(亚水杨基)丙二胺、N,N-双(亚水杨基)-顺式-环己二胺、N,N’-双(亚水杨基)-反式-环己二胺、N,N’-双(亚水杨基)邻苯二胺、N,N’-双(亚水杨基)间苯二胺、N,N’-双(亚水杨基)对苯二胺、N,N’-双(2-氰基亚苄基)乙二胺、N,N’-双(2-氰基亚苄基)丙二胺、N,N’-双(2-氰基亚苄基)-顺式-环己二胺、N,N’-双(2-氰基亚苄基)-反式-环己二胺、N,N’-双(2-氰基亚苄基)邻苯二胺、N,N’-双(2-氰基亚苄基)间苯二胺、N,N’-双(2-氰基亚苄基)对苯二胺、N-甲基亚氨基甲基苯酚、N-乙基亚氨基甲基苯酚、N-异丙基亚氨基甲基苯酚、N-叔丁基亚氨基甲基苯酚等,特别优选N,N’-双(亚水杨基)乙二胺、N,N’-双(亚水杨基)丙二胺。
作为磷含氧酸,可举出二氢化氧合磷(I)酸(ジヒドリドォキソリン(I)酸)、二氢化四氧合二磷(II、II)酸、氢化三氧合磷(III)酸、二氢化五氧合二磷(III)酸、氢化五氧合二(II、IV)酸、十二氧合六磷(III)酸、氢化八氧合三磷(III、IV、IV)酸、八氧合三磷(IV、III、IV)酸、氢化六氧合二磷(III、V)酸、六氧合二磷(IV)酸、十氧合四磷(IV)酸、十一氧合四磷(IV)酸、九(ェネア)氧合三磷(V、IV、IV)酸等酸价数5以下的低氧化数磷酸。
此外,例示有以式xH2O.yP2O5表示,x/y=3的正磷酸;2>x/y>1、依据缩合度被称作二磷酸、三磷酸、四磷酸、五磷酸等的多磷酸及它们的混合物;x/y=1表示的偏磷酸。其中可例示三偏磷酸,四偏磷酸,1>x/y>0表示的、具有残留了一部分五氧化磷结构的网孔结构的超磷酸(ウルトラリン酸)。此外可例示这些酸的基于一元醇、多元醇、聚亚烷基二醇的部分酯、全酯。从催化剂钝化能力出发,适宜使用酸或者酸性酯。
关于形成磷含氧酸的酯的醇类并无特别限制,但作为一元醇优选使用下述式(4)表示的醇。
Y-OH    (4)
式(4)中,Y为可具有取代基的烃基、表示碳原子数1~22的烃基。Y优选为碳原子数1~16的烷基、碳原子数6~16的环己基、碳原子数6~16的芳基。作为一元醇,可举出甲醇、乙醇、丙醇、丁醇、2-乙基己醇、癸醇、十二烷醇、苄醇、环己醇、己醇、苯酚、十六烷醇等。
作为多元醇,可举出可具有碳原子数2~22的取代基的下述式(5)表示的多元醇、糖醇等。
X(-OH)a    (5)
式中,X为可具有取代基的烃基、表示碳原子数2~22的烃基。a表示2~6的整数。X优选为从碳原子数2~22的烷烃中除去对应于a的数目的氢原子的基团。作为多元醇,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甘油、季戊四醇、三羟甲基丙烷、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肌-肌醇、D-,L-肌醇、鲨肌醇等肌醇类、环多醇等。
作为钝化剂,例示有磷酸、亚磷酸、次亚磷酸、焦磷酸、三偏磷酸、四偏磷酸、苯基膦酸、苄基次膦酸、磷酸二丁基酯、磷酸二壬基酯、N’-双(亚水杨基)乙二胺、N,N’-双(亚水杨基)丙二胺,其中,特别优选磷酸、亚磷酸、焦磷酸。这些钝化剂可单独使用,也可根据情况多个并用使用。
作为醇系引发剂,可举出下述式(6)表示的脂肪族一元醇、下述式(7)表示的多元醇、下述式(8)表示的聚亚烷基二醇。
A-OH    (6)
式(6)中,A为可具有取代基的脂肪族烃基、表示碳原子数1~20的脂肪族烃基。A优选为碳原子数1~16的烷基。
B-(OH)b    (7)
式(7)中,B表示碳原子数2~20的b价的烃基,b表示2~5的整数。B优选为从碳原子数2~22的烷烃中除去对应于b的数目的氢原子的基团。
HO-(C-O)c-H    (8)
式(8)中,C表示碳原子数2~5的亚烷基,c表示2~100的整数。
作为一元醇,例示有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仲丁醇、戊醇、正己醇、环己醇、辛醇、壬醇、2-乙基己醇、正癸醇、正十二烷醇、十六烷醇、月桂醇、乳酸乙酯、乳酸己酯等。
作为多元醇,例示有乙二醇、丙二醇、丙烷二醇、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辛二醇、甘油、脱水山梨糖醇、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等。
此外作为聚亚烷基二醇,例示有二甘醇、三甘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其它酚类的环氧乙烷加成物、双酚的乙二醇加成物等。
从反应性、聚交酯物性方面出发,优选硬脂醇、月桂醇、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
醇引发剂的用量首先可考虑所期望的重均分子量(Mw)来决定。例如,一元醇的情形中,在制造Mw为7万~11万的聚乳酸时,相对于丙交酯1Kg,使用0.009~0.03(摩尔)、特别优选0.014~0.021(摩尔)。进一步地在制造Mw为10万~20万的聚乳酸时,相对于丙交酯1Kg,使用0.009~0.02(摩尔)、特别优选0.01~0.018(摩尔)。
丙交酯、催化剂、醇系引发剂的混合物,按照以往公知的方法,在180~230(℃)的温度范围,进一步优选在185~220(℃)的温度范围内,一边除去反应热,一边经2~10(小时)的反应时间,通过连续或者分批处理,使用竖式聚合槽或者卧式聚合槽、管式聚合槽或并用它们进行聚合。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有必要判断聚合的进行状况来适宜选择。
(立构复合型聚乳酸的制造)
立构复合型聚乳酸可将聚L-乳酸和聚D-乳酸在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混合来制造。
<碳二亚胺化合物:B成分>
本发明中使用的B成分是在分子中具有1个以上碳二亚胺基团的化合物。B成分优选在分子中少量含有异氰酸酯基团。通过少量含有异氰酸酯基团,可提高组合物的湿热稳定性。即,B成分中存在异氰酸酯基团时,不仅体现异氰酸酯化合物并用的效果,而且碳二亚胺基团与异氰酸酯基团更紧密地存在,由此进一步提高湿热稳定性。
此外,使用聚碳二亚胺化合物时,分子内存在的多个碳二亚胺基团优选相互间隔适当的距离。即,优选碳二亚胺当量为200~500左右。B成分优选为含有0.1~5重量%异氰酸酯基团、碳二亚胺当量为200~500的化合物。
作为碳二亚胺化合物,例示有下述单或二碳二亚胺化合物: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二异丙基碳二亚胺、二甲基碳二亚胺、二异丁基碳二亚胺、二辛基碳二亚胺、辛基癸基碳二亚胺、二叔丁基碳二亚胺、叔丁基异丙基碳二亚胺、二苄基碳二亚胺、二苯基碳二亚胺、N-十八烷基-N’-苯基碳二亚胺、N-苄基-N’-苯基碳二亚胺、N-苄基-N’-甲苯基碳二亚胺、二邻甲苯酰碳二亚胺、二对甲苯酰碳二亚胺、双(对硝基苯基)碳二亚胺、双(对氨基苯基)碳二亚胺、双(对羟基苯基)碳二亚胺、双(对氯苯基)碳二亚胺、双(邻氯苯基)碳二亚胺、双(邻乙基苯基)碳二亚胺、双(对乙基苯基)碳二亚胺、双(邻异丙基苯基)碳二亚胺、双(对异丙基苯基)碳二亚胺、双(邻异丁基苯基)碳二亚胺、双(对异丁基苯基)碳二亚胺、双(2,5-二氯代苯基)碳二亚胺、对亚苯基双(邻甲苯酰碳二亚胺)、对亚苯基双(环己基碳二亚胺、对亚苯基双(对氯苯基碳二亚胺)、2,6,2’,6’-四异丙基二苯基碳二亚胺、六亚甲基双(环己基碳二亚胺)、亚乙基双(苯基碳二亚胺)、亚乙基双(环己基碳二亚胺)、双(2,6-二甲基苯基)碳二亚胺、双(2,6-二乙基苯基)碳二亚胺、双(2-乙基-6-异丙基苯基)碳二亚胺、双(2-丁基-6-异丙基苯基)碳二亚胺、双(2,6-二异丙基苯基)碳二亚胺、双(2,6-二叔丁基苯基)碳二亚胺、双(2,4,6-三甲基苯基)碳二亚胺、双(2,4,6-三异丙基苯基)碳二亚胺、双(2,4,6-三丁基苯基)碳二亚胺、二-β-萘基碳二亚胺、N-甲苯基-N’-环己基碳二亚胺、N-甲苯基-N’-苯基碳二亚胺等。
其中从反应性、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双(2,6-二异丙基苯基)碳二亚胺、2,6,2’,6’-四异丙基二苯基碳二亚胺。另外,它们之中也适宜使用在工业上可获得的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二异丙基碳二亚胺。
此外,可举出下述聚碳二亚胺等:聚(1,6-环己烷碳二亚胺)、聚(4,4’-亚甲基双环己基碳二亚胺)、聚(1,3-亚环己基碳二亚胺)、聚(1,4-亚环己基碳二亚胺)、聚(4,4’-二苯基甲烷碳二亚胺)、聚(3,3’-二甲基-4,4’-二苯基甲烷碳二亚胺)、聚(亚萘基碳二亚胺)、聚(对亚苯基碳二亚胺)、聚(间亚苯基碳二亚胺)、聚(对甲苯基碳二亚胺)、聚(二异丙基碳二亚胺)、聚(甲基二异丙基亚苯基碳二亚胺)、聚(三乙基亚苯基碳二亚胺)等。作为市售的聚碳二亚胺化合物,可举出例如:由日清纺(株)市售的以CARBODILITE的商品名销售的CARBODILITELA-1或HMV-8CA等。
B成分可依据以往公知的方法来制造。例如,可通过使用有机磷化合物或有机金属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将有机异氰酸酯在70℃以上的温度下、在无溶剂或者在惰性溶剂中加以脱羧缩合反应来制造。另外,聚碳二亚胺化合物可通过以往公知的聚碳二亚胺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例如美国专利2941956号说明书、日本特公昭47-33279号公报、J.Org.Chem.28,2069-2075(1963)、Chemical Review 1981,Vol.81 No.4,p619-621等来制造。
作为适用于碳二亚胺的制造原料的有机二异氰酸酯,可举出芳香族、脂肪族、脂环族二异氰酸酯或它们的混合物。具体地,可例示1,5-萘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二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3-亚苯基二异氰酸酯、1,4-亚苯基二异氰酸酯、2,4-亚苄基二异氰酸酯、2,6-亚苄基二异氰酸酯、(2,4-亚苄基二异氰酸酯、2,6-亚苄基二异氰酸酯)混合物、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环己烷-4,4’-二异氰酸酯、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二异氰酸酯、四甲基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2,6-二异丙基苯基-1,4-二异氰酸酯等。
聚碳二亚胺制造时,通过适宜并用单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使之与聚碳二亚胺化合物的末端异氰酸酯反应并控制聚合度。所谓所述单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例示例如:苯基异氰酸酯、甲苯基异氰酸酯、二甲基苯基异氰酸酯、环己基异氰酸酯、丁基异氰酸酯、萘基异氰酸酯等。
作为封闭聚碳二亚胺化合物的末端并控制聚合度的封端剂并不限定于上述单异氰酸酯。作为封端剂,有能与异氰酸酯基团反应的活泼氢化合物,例如为脂肪族、芳香族或脂环族化合物,在分子内保有一个OH基团、=NH基团、-NH2基团、-COOH基团、-SH基团或环氧基。可举出例如:甲醇、乙醇、苯酚、环己醇、N-甲基乙醇胺、聚乙二醇单甲基醚、聚丙二醇单甲基醚、二乙基胺、二环己基胺、丁基胺、环己基胺、丁酸、苯甲酸、环己烷酸、乙基硫醇、烯丙基硫醇、硫代苯酚等。
碳二亚胺制造反应是在碳二亚胺化催化剂的存在下,基于有机异氰酸酯的脱羧缩合反应的反应,作为所述碳二亚胺化催化剂,为以往公知的催化剂,例如有机磷系化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
作为有机磷系化合物,从催化剂活性的观点出发氧化膦(フォスフォレンォキサイド)类是适宜的。具体地,可例示3-甲基-1-苯基-2-磷杂环戊烯-1-氧化物、3-甲基-1-乙基-2-磷杂环戊烯-1-氧化物、1,3-二甲基-2-磷杂环戊烯-1-氧化物、1-苯基-2-磷杂环戊烯-1-氧化物、1-乙基-2-磷杂环戊烯-1-氧化物、1-甲基-2-磷杂环戊烯-1-氧化物及它们的双键异构体。其中,优选工业上容易获得的3-甲基-1-苯基-2-磷杂环戊烯-1-氧化物。
作为有机金属化合物,可举出下述式(9)表示的化合物。
D-(OE)d    (9)
式(9)中,D表示钠、钾、钙、钡、钛、钒、钨、铪、锆、铅、锰或镍。E表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6~20的环烷基或芳基。d表示金属元素D的价数。
B成分的含量,相对于A成分100重量份,优选为0.01~10重量份,更优选为0.1~5.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0.5~2.0重量份。
<磷酸酯金属盐:C成分>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磷酸酯金属盐(C成分),可举出优选下述式(2)、(3)表示的化合物。C成分可以1种或多种并用。
Figure G2008800060062D00131
式(2)中,R1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4的烷基。作为R1表示的碳原子数1~4的烷基,例示有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等。
R2、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2的烷基。作为碳原子数1~12的烷基,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叔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异辛基、叔辛基、2-乙基己基、壬基、异壬基、癸基、异癸基、叔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叔十二烷基等。
M1表示碱金属原子、碱土类金属原子、锌原子或铝原子。作为碱金属原子,可举出Na、K、Li等。作为碱土类金属原子,可举出Mg、Ca等。p表示1或2。q在M1为碱金属原子、碱土类金属原子、锌原子时表示0,在M1为铝原子时表示1或2。
作为式(2)表示的磷酸酯金属盐中的优选磷酸酯金属盐,可举出例如R1为氢原子,R2、R3均为叔丁基的磷酸酯金属盐。
Figure G2008800060062D00141
式(3)中,R4、R5、R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2的烷基。作为R4、R5、R6表示的碳原子数1~12的烷基,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叔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异辛基、叔辛基、2-乙基己基、壬基、异壬基、癸基、异癸基、叔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叔十二烷基等。
M2表示碱金属原子、碱土类金属原子、锌原子或铝原子。作为碱金属原子,可举出Na、K、Li等。作为碱土类金属原子,可举出Mg、Ca等。p表示1或2。q在M2为碱金属原子、碱土类金属原子、锌原子时表示0,在M2为铝原子时表示1或2。
作为式(3)表示的磷酸酯金属盐中的优选磷酸酯金属盐,可举出R4、R6为甲基,R5为叔丁基的磷酸酯金属盐。也可将旭电化(株)制的商品名アデカスタブNA-10、NA-11、NA-21、NA-30、NA-35等用作磷酸酯金属盐(C成分)。磷酸酯金属盐(C成分)可依据公知的方法进行合成。
C成分的含量,相对于A成分100重量份,优选为0.01~5重量份,更优选为0.05~4重量份,进一步优选0.1~3重量份。较0.01重量份少量则不能体现所期望的结晶性提高的效果,或者供于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不充分。此外,较5重量份大量地使用,则有时成型加工组合物时引起热降解,或者使成型品的湿热稳定性变差。本发明的组合物,相对于A成分100重量份,优选含有0.01~10重量份的B成分及0.01~5重量份的C成分。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进一步含有选自A成分之外的热塑性树脂(D成分)、稳定剂(E成分)、结晶促进剂(F成分)、填充剂(G成分)、脱模剂(H成分)、抗静电剂(I成分)、羧基反应性封端剂(J成分)、增塑剂(K成分)及耐冲击性稳定剂(L成分)中的至少一种。
<热塑性树脂:D成分>
本发明的组合物也可含有聚乳酸之外的热塑性树脂(D成分)。作为所述热塑性树脂,可举出聚乳酸之外的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缩醛树脂、聚乙烯树脂及聚丙烯树脂等聚烯烃系树脂。还可举出聚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氯化聚乙烯树脂、氯化聚丙烯树脂、芳香族及脂肪族聚酮树脂、氟树脂、聚苯硫醚树脂、聚醚酮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热塑性淀粉树脂、AS树脂、ABS树脂、AES树脂、ACS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聚偏氯乙烯树脂、乙烯基酯系树脂、MS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聚砜树脂、聚醚砜树脂、苯氧基树脂、聚苯醚树脂、聚-4-甲基戊烯-1、聚醚酰亚胺树脂、醋酸纤维素树脂、聚乙烯醇树脂等热塑性树脂。其中,优选配合选自聚缩醛树脂,聚乳酸树脂之外的聚酯树脂例如PET、PPT、BPT、PEN等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中的至少1种。
作为聚缩醛树脂,可举出以氧化亚甲基单元为主要重复单元、以甲醛或三噁烷为原料的所谓聚缩醛均聚物。还可举出在主链中含有15摩尔%以下的氧化亚烷基单元的所谓聚缩醛共聚物,该氧化亚烷基单元主要包含氧化亚甲基单元、具有2~8个邻接碳原子。此外,聚缩醛树脂可以是含有其它构成单元的共聚物,即,嵌段共聚物、三聚物、交联聚合物中的任一种,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并用。
其中优选聚缩醛共聚物。进一步优选在主链中含有2重量%以下的具有2个邻接碳原子的氧化亚烷基单元的共聚物或在主链中含有0.2~1.4重量%以下的具有4个邻接碳原子的氧化亚烷基单元的共聚物。特别优选在主链中含有2重量%以下的具有2个邻接碳原子的氧化亚烷基单元的共聚物或在主链中含有0.5~3重量%以下的具有4个邻接碳原子的氧化亚烷基单元的共聚物。
聚缩醛树脂的粘度只要是可作为成型材料使用的范围就没有特别限制。聚缩醛树脂可依据ASTM 1238法测定熔体流动速率(MFR),优选MFR为1.0~50g/10分的范围的聚缩醛树脂,特别优选1.3~35g/10分的聚缩醛树脂。
此外,聚缩醛树脂中优选含有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蓖麻醇酸钙、氰基胍(シアノグアジニン)、六亚甲基双(3,5-二叔丁基-4-羟基氢化肉桂酸酯)、黑素-甲醛树脂、尼龙6/66、尼龙66/610/6、尼龙612/6、四[亚甲基(3,5-二叔丁基-4-羟基氢化肉桂酸酯)]甲烷、1,6-己二醇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三甘醇[3-(3,5-二叔丁基-5-甲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中的至少一种。通过配合聚缩醛树脂,可获得表面性、成型性、机械特性、耐久性、韧性优异的成型品和生产该成型品的组合物。
聚酯树脂是指将选自(A)二羧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和二醇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B)羟基羧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C)内酯的1种以上进行缩聚而成的聚合物或共聚物,是聚乳酸之外的热塑性聚酯树脂。
作为上述二羧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可举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1,6-萘二甲酸、2,7-萘二甲酸、双(4-羧基苯基)甲烷、蒽二甲酸、4,4-二苯基醚二甲酸、间苯二甲酸-5-磺酸四丁基鏻、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等芳香族二羧酸;草酸、琥珀酸、二聚酸等脂肪族二羧酸;1,3-环己烷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酸等脂环式二羧酸单元及它们的酯形成性衍生物等。
此外,作为上述二醇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可举出碳原子数2~20的脂肪族二醇,即,乙二醇、1,3-丙二醇、1,2-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10-癸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1,4-环己烷二醇、二聚醇等。还可举出分子量200~100,000的长链二醇,即,聚乙二醇、聚三亚甲基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等。
此外,可举出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即4,4’-二羟基联苯、氢醌、叔丁基氢醌、双酚A、双酚S、双酚F等及它们的酯形成性衍生物等。作为上述羟基羧酸,可举出羟基乙酸、羟基丙酸、羟基丁酸、羟基戊酸、羟基己酸、羟基苯甲酸、6-羟基-2-萘甲酸、低聚或聚己内酯及它们的酯形成性衍生物等。作为上述内酯,可举出己内酯、戊内酯、丙内酯、十一烷酸内酯、1,5-氧杂环庚烷-2-酮等。
作为它们的聚合物或共聚物,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1,3-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嵌段的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ε-己内酯的共聚物、(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双酚A酯、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双酚A、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双酚A等芳香族聚酯。还可举出下述聚醚或脂肪族聚酯与芳香族聚酯共聚而得的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琥珀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磺基间苯二甲酸/己二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癸二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聚(对苯二甲酸/琥珀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癸二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聚乙二醇的聚醚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乙二醇的聚醚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氧亚丁基)二醇嵌段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氧亚丁基)二醇的嵌段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的嵌段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嵌段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己二酸丁二醇酯的嵌段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ε-己内酯的共聚物等。还可举出聚草酸乙二醇酯、聚草酸丁二醇酯、聚草酸新戊二醇酯、聚琥珀酸乙二醇酯、聚琥珀酸丁二醇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聚(琥珀酸/己二酸)丁二醇酯、聚(琥珀酸/己二酸)乙二醇酯、聚羟基丁酸及β-羟基丁酸与β-羟基戊酸的共聚物等聚羟基烷酸酯、聚己内酯、聚琥珀酸丁二醇酯-碳酸酯等脂肪族聚酯。还可举出对羟基苯甲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羟基苯甲酸/6-羟基-2-萘甲酸等共聚液晶性聚酯。
它们之中,优选以芳香族二羧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与脂肪族二醇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为主成分进行缩聚形成的聚合物。具体地,可优选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乙二醇的聚醚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聚乙二醇的聚醚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氧亚丁基)二醇的聚醚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氧亚丁基)二醇的聚醚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乙二醇酯。
相对于以上述芳香族二羧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与脂肪族二醇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为主成分进行缩聚形成的聚合物中的总二羧酸,进一步优选芳香族二羧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的比率为5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摩尔%以上。
此外,它们之中进一步优选以对苯二甲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与丁二醇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为主成分进行缩聚而得的聚合物。具体地,可优选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乙二醇的聚醚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氧亚丁基)二醇的聚醚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氧亚丁基)二醇的聚醚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相对于以上述对苯二甲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与丁二醇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为主成分进行缩聚形成的聚合物中的总二羧酸,进一步优选对苯二甲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的比率为5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摩尔%以上。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热塑性聚酯树脂的优选实例,可优选举出聚酯碳酸酯、聚羟基烷酸酯,具体地,可举出聚琥珀酸丁二醇酯-碳酸酯、聚羟基丁酸、β-羟基丁酸与β-羟基戊酸的共聚物。它们可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混合使用。
本发明中通过配合热塑性聚酯,可获得表面性、成型性、机械特性、耐热性、韧性优异的树脂组合物以及成型品。
聚酰胺树脂是指以氨基酸、内酰胺或二胺与二羧酸为起始原料制成的具有酰胺键的热塑性树脂。
作为氨基酸,可举出6-氨基己酸、11-氨基十一烷酸、12-氨基十二烷酸、对氨基甲基苯甲酸等。作为内酰胺,可举出ε-己内酰胺、ω-月桂内酰胺等。作为二胺,可举出四亚甲基二胺、六亚甲基二胺、十一亚甲基二胺、十二亚甲基二胺、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5-甲基九亚甲基二胺、2,4-二甲基八亚甲基二胺、间苯二甲基二胺、对苯二甲基二胺、1,3-双(氨基甲基)环己烷、1-氨基-3-氨基甲基-3,5,5-三甲基环己烷、3,8-双(氨基甲基)三环癸烷、双(4-氨基环己基)甲烷、双(3-甲基-4-氨基环己基)甲烷、2,2-双(4-氨基环己基)丙烷、双(氨基丙基)哌嗪、氨基乙基哌嗪等。
作为二羧酸,可举出己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萘二甲酸、2-氯对苯二甲酸、5-甲基间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六氢对苯二甲酸、二乙醇酸等。
作为本发明中可使用的优选聚酰胺,有聚己酰胺(尼龙6)、聚己二酰丁二胺(尼龙46)聚己二酰己二胺(尼龙66)、聚癸二酰己二胺(尼龙610)、聚十二烷二酰己二胺(尼龙612)、聚己二酰十一烷二胺(尼龙116)、聚十一酰胺(尼龙11)、聚十二酰胺(尼龙12)、聚对苯二甲酰胺(尼龙11T(H))及它们的共聚酰胺、混合聚酰胺等。它们之中优选尼龙6、尼龙11、尼龙12、尼龙610、尼龙612、尼龙116及它们的共聚酰胺、混合聚酰胺,特别优选尼龙6、尼龙11、尼龙12。
从聚乳酸(A成分)及填充剂的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所使用的聚酰胺树脂的熔点为90~230℃。本发明中通过配合聚酰胺树脂,可获得表面性、成型性、机械特性、耐热性及韧性优异的树脂组合物以及成型品。
聚碳酸酯树脂包含下述式(10)表示的重复单元。
-O-K1-O-CO-            (10)
式(10)中,K1表示碳原子数2~20的可具有取代基的亚烷基、碳原子数6~20的可具有取代基的亚环烷基、碳原子数6~20的可具有取代基的亚芳基、亚芳基亚烷基亚芳基或亚芳基烷叉亚芳基。K1可包含多个基团。
所述聚碳酸酯树脂通过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酯键形成性化合物的反应来制造。现在,工业上使用光气作为碳酸酯形成性化合物时,采用界面聚合法,而使用二苯基碳酸酯时采用熔融聚合法。通过界面聚合法、熔融聚合法的任一种方法制造的聚碳酸酯均可良好地使用。
作为脂肪族二羟基化合物,可举出碳原子数2~20的脂肪族二醇,即,乙二醇、1,3-丙二醇、1,2-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10-癸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1,4-环己烷二醇、二聚醇等;或分子量200~100000的长链二醇,即,聚乙二醇、聚三亚甲基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等。
作为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可举出4,4’-二羟基联苯、双(4-羟基苯基)甲烷、1,1-双(4-羟基苯基)乙烷、1,1-双(4-羟基苯基)-1-苯基乙烷、2,2-双(4-羟基苯基)丙烷(通称双酚A)、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苯基苯基)丙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9,9-双(4-羟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甲基苯基)芴、α,α’-双(4-羟基苯基)间二异丙基苯、α,α’-双(4-羟基苯基)对二异丙基苯、1,3-双(4-羟基苯基)-5,7-二甲基金刚烷、2,2,2’,2’-四氢-3,3,3’,3’-四甲基-1,1’-螺环双[1H-茚]-6,6’-二醇、4,4’-二羟基二苯基砜、4,4’-二羟基二苯基亚砜、4,4’-二羟基二苯基硫醚、4,4’-二羟基二苯基酮、4,4’-二羟基二苯基醚等。它们可单独或2种以上混合使用。
其中,优选使用选自双酚A、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9,9-双(4-羟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甲基苯基)芴、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及α,α’-双(4-羟基苯基)间二异丙基苯中的至少1种双酚而得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特别优选使用双酚A的均聚物或以双酚A为主的共聚物。
除此之外,也可根据以往公知的手法,将上述1种之外的各种单体在不违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带着所期望的目的编入到聚碳酸酯主链中。
例如,在以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的碳酸酯单元为主要重复单元的聚合物中,可导入乙二醇、1,4-丁二醇、聚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3,9-双(1,1-二甲基-2-羟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环[5.5]十一烷、三环十一烷二甲醇等脂肪族、脂环式二醇、多元醇类以达成所期望的目的。
作为进一步可导入的单体,例示有1,1,1-三(4-羟基苯基)乙烷、1,1,2,2-四(3-甲基-4-羟基苯基)乙烷等芳香族多羟基化合物类;乳酸、对羟基苯甲酸、6-羟基-2-萘甲酸等脂肪族、芳香族羟基羧酸类;己二酸、十二烷二酸、对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均苯四酸、偏苯三酸等二羧酸类、多羧酸类等。
本发明中通过配合聚碳酸酯树脂,可获得表面性、成型性、机械特性、耐热性及韧性优异的树脂组合物以及成型品。
D成分的含量,相对于A成分100重量份,优选为0.5~200重量份,更优选为1~10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3~70重量份,进一步更优选为5~50重量份。通过配合这些树脂,可以获得具有优异特性的组合物、成型品。
<稳定剂:E成分>
本发明的组合物优选含有稳定剂(E成分)。作为E成分,通常可使用热塑性树脂的稳定剂中使用的稳定剂。可举出例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等。通过配合稳定剂,可以获得耐久性优异的组合物、成型品。
作为抗氧化剂,可举出受阻酚系化合物、受阻胺系化合物、磷酸酯系化合物、硫醚系化合物等。
作为受阻酚系化合物,可举出:正十八烷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正十八烷基3-(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正十四烷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1,6-己二醇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1,4-丁二醇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2,2’-亚甲基-双(4-甲基叔丁基苯酚)、三甘醇双[3-(3-叔丁基-5-甲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3,9-双[2-{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酰氧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螺环[5,5]十一烷等。
作为受阻胺系化合物,可举出:N,N’-双-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酰六亚甲基二胺、N,N’-四亚甲基-双[3-(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二胺、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肼、N-水杨酰-N’-亚水杨基肼、3-(N-水杨酰)氨基-1,2,4-三唑、N,N’-双[2-{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氧基}乙基]羟基酰胺等。优选可举出:三甘醇双[3-(3-叔丁基-5-甲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以及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等。
作为磷酸酯系化合物,优选在芳香族基团上键合有至少一个P-O键的磷酸酯,具体而言,可举出:三(2,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四(2,6-二叔丁基苯基)4,4’-亚联苯基磷酸酯、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磷酸酯、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辛基磷酸酯、4,4’-亚丁基-双[(3-甲基-6-叔丁基苯基-二(十三烷基)]磷酸酯、1,1,3-三[2-甲基-4-二(十三烷基)磷酸酯-5-叔丁基苯基]丁烷、三(混合型(ミツクスド)单和双壬基苯基)磷酸酯、三(壬基苯基)磷酸酯、4,4’-异亚丙基双(苯基-二烷基磷酸酯)等。
其中可优选使用:三(2,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辛基磷酸酯、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磷酸酯、四(2,6-二叔丁基苯基)4,4’-亚联苯基磷酸酯等。
作为硫醚系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举出:硫代二丙酸二月桂基酯、硫代二丙酸双十三烷基酯、硫代二丙酸二肉豆蔻基酯、硫代二丙酸二硬脂基酯、季戊四醇四(3-月桂基硫代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十二烷基硫代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十八烷基硫代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肉豆蔻基硫代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硬脂基硫代丙酸酯)等。
作为光稳定剂,可举出:二苯甲酮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芳香族苯甲酸酯系化合物、草酰苯胺(蓚酸アニリド)系化合物、氰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及受阻胺系化合物等。
作为二苯甲酮系化合物,可举出:二苯甲酮、2,4-二羟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5-磺基二苯甲酮、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5-磺基二苯甲酮、5-氯-2-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2’-羧基二苯甲酮、2-羟基-4-(2-羟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异丙氧基)二苯甲酮等。
作为苯并三唑系化合物,可举出:2-(5-甲基-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2-(3,5-二叔丁基-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2-(3,5-二叔戊基-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2-(3’,5’-二叔丁基-4’-甲基-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2-(3,5-二叔戊基-2-羟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2-(5-叔丁基-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双(α,α-二甲基苄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双(α,α-二甲基苄基)苯基]-2H-苯并三唑、2-(4’-辛氧基-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等。
作为芳香族苯甲酸酯系化合物,可举出:对叔丁基苯基水杨酸酯、对辛基苯基水杨酸酯等烷基苯基水杨酸酯类。
作为草酰苯胺系化合物,可举出:2-乙氧基-2’-乙基草酰双苯胺、2-乙氧基-5-叔丁基-2’-乙基草酰双苯胺、2-乙氧基-3’-十二烷基草酰双苯胺等。
作为氰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可举出: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乙酯、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
作为受阻胺系化合物,可举出:4-乙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硬脂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丙烯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苯基乙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苯甲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甲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十八烷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环己基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苄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苯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乙基氨基甲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环己基氨基甲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苯基氨基甲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碳酸酯、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草酸酯、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丙二酸酯、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己二酸酯、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对苯二甲酸酯、1,2-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氧基)-乙烷、α,α’-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氧基)-对二甲苯、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亚苄基-2,4-二氨基甲酸酯、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六亚甲基-1,6-二氨基甲酸酯、三(2,2,6,6-四甲基-4-哌啶基)-苯-1,3,5-三甲酸酯、三(2,2,6,6-四甲基-4-哌啶基)-苯-1,3,4-三甲酸酯、1-2-{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1,2,3,4-丁烷四甲酸与1,2,2,6,6-五甲基-4-哌啶醇与β,β,β’,β’-四甲基-3,9-(2,4,8,10-四氧螺环[5,5]十一烷)二甲醇的缩合物等。本发明中,E成分可使用1种,也可组合2种以上使用。
稳定剂(E成分)优选选自受阻酚系化合物、受阻胺系化合物、磷酸酯系化合物、硫醚系化合物及光稳定剂中的至少一种。此外,E成分优选为受阻酚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E成分的含量,相对于A成分100重量份,优选为0.01~3重量份,更优选为0.03~2重量份。
<结晶促进剂:F成分>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含有有机或无机结晶促进剂(F成分)。通过含有F成分,可进一步增强磷酸酯金属盐(B成分)的作用,可获得机械特性、耐热性及成型性优异的组合物。
通过在由聚乳酸(A成分)、聚碳二亚胺(B成分)及磷酸酯金属盐(C)形成的组合物中含有F成分,可获得成型性、耐热性优异的组合物,即便在通常的喷射成型中也可充分地进行结晶、获得耐热性优异的成型品。除此之外,可大幅缩短制造成型品的制造时间,其经济效果巨大。
本发明中用作F成分的结晶成核剂一般可使用可作为聚合物的结晶成核剂使用的结晶成核剂,可使用无机系结晶成核剂及有机系结晶成核剂中的任一种。
作为无机系的结晶成核剂,可举出:滑石、高岭土、二氧化硅、合成云母、陶土、沸石、石墨、炭黑、氧化锌、氧化镁、氧化钛、碳酸钙、硫酸钙、硫酸钡、硫化钙、氮化硼、蒙脱石、氧化钕、氧化铝、苯基膦酸酯金属盐、三斜晶系无机成核剂等。这些无机系结晶成核剂优选用各种分散助剂处理以提高在组合物中的分散性。
三斜晶系无机成核剂,由于与立构复合物结晶具有相同的三斜晶系晶格,因而作为立构复合物结晶的结晶成核剂有效,但对属于斜方晶系的均相结晶难以发挥作为结晶成核剂的功能。其结果,可能使均相结晶的生长延迟,在其间促进立构复合物结晶的生长。作为三斜晶系无机成核剂,可举出:磷酸二氢钙·一水合物、偏硅酸钙、硫酸氢钠、过硼酸钠等。从抑制分子量降低的观点出发,优选偏硅酸钙。
三斜晶系无机成核剂的含量不足0.01重量份时,则均相结晶含量增加,而超过10重量份时,则进行再凝集、作为结晶成核剂的效能降低。三斜晶系无机成核剂的平均粒径更优选为0.1μm以上、不足10μm。在该范围内时,立构复合物结晶的结晶化有效地进行。作为平均粒径的测定方法,作为最实用的测定方法可例示使用氩激光、氦激光的静态散射法。本发明的组合物中的三斜晶系无机成核剂的含量,相对于聚乳酸(A成分)100重量份,优选为0.01~10重量份,更优选为0.1~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0.5~2重量份。
作为有机系结晶成核剂,可举出:苯甲酸钙、苯甲酸钠、苯甲酸锂、苯甲酸钾、苯甲酸镁、苯甲酸钡、草酸钙、对苯二甲酸二钠、对苯二甲酸二锂、对苯二甲酸二钾、月桂酸钠、月桂酸钾、肉豆蔻酸钠、肉豆蔻酸钾、肉豆蔻酸钙、肉豆蔻酸钡、二十八烷酸(ォクタコ酸)钠、二十八烷酸钙、硬脂酸钠、硬脂酸钾、硬脂酸锂、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硬脂酸钡、褐煤酸钠、褐煤酸钙、甲苯甲酸钠、水杨酸钠、水杨酸钾、水杨酸锌、二苯甲酸铝、β-萘甲酸钠、β-萘甲酸钾、环己烷甲酸钠等有机羧酸金属盐,对甲苯磺酸钠、间苯二甲酸磺酸钠等有机磺酸金属盐。
还可举出硬脂酸酰胺、亚乙基双月桂酸酰胺、棕榈酸酰胺、羟基硬脂酸酰胺、芥酸酰胺、均苯三酸三(叔丁酰胺)等有机羧酸酰胺,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异丙烯、聚丁烯、聚4-甲基戊烯、聚3-甲基丁烯-1、聚乙烯基环烷烃、聚乙烯基三烷基硅烷、高熔点聚乳酸、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的钠盐、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钠盐(所谓的离聚物)、亚苄基山梨糖醇及其衍生物例如二亚苄基山梨糖醇等。
它们之中,优选使用选自三斜晶系无机成核剂、滑石及有机羧酸金属盐中的至少1种。本发明中使用的结晶成核剂可只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
F成分的含量,相对于A成分100重量份,优选为0.01~30重量份,更优选为0.05~20重量份。
<填充剂:G成分>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含有有机或无机填充剂(G成分)。通过含有G成分,可获得机械特性、耐热性及铸模成型性优异的组合物。
作为有机填充剂,可举出稻壳、木材屑、豆腐渣、废纸粉碎材料、衣料粉碎材料等屑状物;棉纤维、麻纤维、竹纤维、木材纤维、洋麻纤维、黄麻纤维、香蕉纤维、椰子纤维等植物纤维或由这些植物纤维加工而成的浆料或纤维素纤维。还可举出绢、羊毛、安哥拉羊(アンゴラ)、克什米尔山羊(カシミヤ)、骆驼等的动物纤维等纤维状物质。还可举出聚酯纤维、尼龙纤维、丙烯酸纤维等合成纤维。还可举出纸粉、木粉、纤维素粉末、稻壳粉末、果实壳粉末、几丁质粉末、壳聚糖粉末、蛋白质、淀粉等粉末状物质。从成型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纸粉、木粉、竹粉、纤维素粉末、洋麻粉末、稻壳粉末、果实壳粉末、几丁质粉末、壳聚糖粉末、蛋白质粉末、淀粉等粉末状物质。优选纸粉、木粉、竹粉、纤维素粉末、洋麻粉末。更优选纸粉、木粉。特别优选纸粉。
这些有机填充剂可使用直接采集自天然物的填充剂,也可使用将废纸、废木材及旧衣物等废料回收利用而得的填充剂。废纸是指报纸、杂志、其它的再生浆料或瓦楞纸板、厚纸、纸筒等板纸,只要是将植物纤维作为原料加工而得的即可使用。从成型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报纸、瓦楞纸板、厚纸、纸筒等板纸的粉碎品。此外作为木材,优选松树、杉树、柏树、枞树等针叶树材;山毛榉、栲树、桉树等阔叶树材等。
纸粉从成型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含有粘合剂。作为粘合剂,只要是在加工纸时通常所使用的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粘合剂,可举出醋酸乙烯酯树脂系乳液或丙烯酸树脂系乳液等乳液系粘合剂、聚乙烯醇系粘合剂、纤维素系粘合剂、天然橡胶系粘合剂、淀粉糊及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粘合剂、聚酰胺系粘合剂等热熔粘合剂等。它们之中,优选乳液系粘合剂、聚乙烯醇系粘合剂及热熔系粘合剂,更优选乳液系粘合剂及聚乙烯醇系粘合剂。
粘合剂是也可用作纸加工用粘结剂的物质。应予说明,粘合剂中优选含有陶土、滑石、高岭土、蒙脱石、云母、合成云母、沸石、二氧化硅、石墨、炭黑、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钕、硫化钙、碳酸镁、碳酸钙、碳酸钡、硫酸钡等无机填充剂。更优选陶土、滑石、高岭土、蒙脱石、云母、合成云母、沸石及二氧化硅。
作为纸粉,从成型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含有一般用作制纸原料的化学品类,例如松香系、烷基烯酮二聚物系、烯基琥珀酸酐系等的上浆剂,聚丙烯酰胺系等的纸张增强剂,聚乙烯亚胺等成品率改进剂,高分子凝集剂,过滤性改进剂,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等脱墨剂,有机卤素系等的调浆剂,有机系或酶系等树脂控制剂,过氧化氢等清洗剂,消泡剂,颜料分散剂及润滑剂等有机物,作为上浆剂的固定剂使用的硫酸铝,用作造纸原料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镁、硫酸钠、硅酸钠、氯化铝、氯酸钠等无机物。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从成型性及耐热性的观点出发,有机填充剂的含量相对于A成分100重量份,优选为1~300重量份,更优选为5~20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0~15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15~100重量份。有机填充剂的含量不足1重量份时,组合物的成型性改进效果小,超过300重量份时,则填充剂的均一分散变得困难,或者成型性、耐热性之外作为材料的强度、外观有可能降低,因而不优选。
本发明的组合物优选含有无机填充剂。通过配合无机填充剂可以获得机械特性、耐热性、成型性优异的组合物。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无机填充剂,可使用通常的热塑性树脂的强化中可使用的纤维状、板状、粉末状无机填充剂。
作为无机填充剂,可举出玻璃纤维、石棉纤维、碳纤维、石墨纤维、金属纤维、钛酸钾晶须、硼酸铝晶须、镁系晶须、硅系晶须、硅灰石、伊毛缟石(イモゴライト)、海泡石、石棉、矿渣纤维、硬硅钙石、沥青填缝板(ェレスタイト)、石膏纤维、二氧化硅纤维、二氧化硅-氧化铝纤维、氧化锆纤维、氮化硼纤维、氮化硅纤维及硼纤维等纤维状无机填充剂。还可举出层状硅酸盐、经有机鎓离子交换的层状硅酸盐、玻璃鳞片、非溶胀性云母、石墨、金属箔、陶瓷珠、滑石、陶土、云母、绢云母、沸石、膨润土、白云石、高岭土、粉末硅酸、长石粉、钛酸钾、火山灰发泡体(シラスバル一ン)、碳酸钙、碳酸镁、硫酸钡、氧化钙、氧化铝、氧化钛、硅酸铝、氧化硅、石膏、均密石英岩、片钠铝石及白土等板状、粒状无机填充剂。
经有机鎓离子交换的层状硅酸盐是指层间存在的交换性阳离子用有机鎓离子交换而得的包接化合物。在层间具有交换性阳离子的层状硅酸盐具有宽0.05~0.5μm、厚6~15埃的板状物层合的结构,在该板状物的层间具有交换性阳离子。可举出其阳离子交换容量为0.2~3meq/g的层状硅酸盐,优选阳离子交换容量为0.8~1.5meq/g的层状硅酸盐。
作为层状硅酸盐的具体例,可举出蒙脱石、贝得石、绿脱石、皂石、锂蒙脱石、锌皂石(ソ一コナイト)等蒙脱石系粘土矿物;蛭石、多水高岭石、水硅钠石、水羟硅钠石等各种粘土矿物;Li型氟带云母(Li型フツ素テニォライト)、Na型氟带云母、Li型四硅氟云母、Na型四硅氟云母等溶胀性云母。它们可以是天然物或合成物。它们之中优选蒙脱石、锂蒙脱石等蒙脱石系粘土矿物或Li型氟带云母、Na型四硅氟云母等溶胀性合成云母。
作为被交换的阳离子、有机鎓离子,可举出铵离子、鏻离子、锍离子等。它们之中优选铵离子、鏻离子,特别由于铵离子的离子交换性高因而优选使用。作为铵离子,可以是伯~季铵离子中的任一种。作为伯铵离子,可举出癸基、十二烷基铵、十八烷基铵、油烯基铵、苄基铵等。作为仲铵离子,可举出甲基十二烷基铵、甲基十八烷基铵等。作为叔铵离子,可举出二甲基十二烷基铵、二甲基十八烷基铵等。作为季铵离子,可举出苄基三甲基铵、苄基三乙基铵、苄基三丁基铵、苄基二甲基十二烷基铵、苄基二甲基十八烷基铵、苄烷铵等苄基三烷基铵离子。还可举出三甲基辛基铵、三甲基十二烷基铵、三甲基十八烷基铵等烷基三甲基铵离子。可举出二甲基二辛基铵、二甲基二(十二烷基)铵、二甲基二(十八烷基)铵、二甲基二烷基铵离子、三辛基铵、三癸基铵离子、具有2个苯环的苯乙胺离子等。
它们之外,还可举出衍生自苯胺、对苯二胺、α-萘胺、对氨基二甲基苯胺、联苯胺、吡啶、哌啶、6-氨基己酸、11-氨基十一烷酸、12-氨基十二烷酸、末端具有氨基的聚亚烷基二醇等的铵离子等。
这些铵离子之中,可举出三辛基甲基铵、苄基二甲基十二烷基铵、苄基二甲基十八烷基铵、苄烷铵等。这些铵离子一般可作为混合物获得,因而此时,上述化合物应当理解成含有少量类似物的代表化合物的名称。它们可以1种或2种以上混合使用。
此外,优选具有反应性官能基的铵离子、亲和性高的铵离子,还优选衍生自12-氨基十二烷酸、末端具有氨基的聚亚烷基二醇等的铵离子等。
本发明中使用的、层间存在的交换性阳离子经有机鎓离子交换的层状硅酸盐,可通过使层间具有交换性阳离子的层状硅酸盐和有机鎓离子以公知的方法反应而容易地制造。例如可以通过在水、甲醇、乙醇等极性溶剂中利用离子交换反应的方法,使层状硅酸盐与液状或经熔融的铵盐直接反应的方法来制造。
本发明中,相对于层状硅酸盐的有机鎓离子的用量,从层状硅酸盐的分散性、熔融时的热稳定性、成型时的产生气体、气味的产生等观点出发,相对于层状硅酸盐的阳离子交换容量为0.4~2当量的范围,但进一步优选0.8~1.2当量。
此外,这些层状硅酸盐,除了上述有机鎓盐之外,优选使用具有反应性官能基的偶联剂来进行预处理,以获得更优异的机械特性。作为所述具有反应性官能基的偶联剂,可举出异氰酸酯系化合物、有机硅烷系化合物、有机钛酸酯系化合物、有机硼烷系化合物、环氧化合物等。
这些无机填充剂之中,优选纤维状或板状无机填充剂,特别优选玻璃纤维、硅灰石、硼酸铝晶须、钛酸钾晶须、云母及高岭土、经阳离子交换的层状硅酸盐。此外,优选纤维状填充剂的长宽比(アスペクト比)为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上。
所述填充剂可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热塑性树脂或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进行被覆或收束处理,也可用氨基硅烷或环氧硅烷等偶联剂来处理。
无机填充剂的含量,相对于聚乳酸(A成分)100重量份,优选为0.1~200重量份,更优选为0.5~10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5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1~30重量份,最优选为1~20重量份。
<脱模剂:H成分>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含有脱模剂(H成分)。本发明中使用的H成分可以使用通常的热塑性树脂中可使用的脱模剂。
作为H成分,具体而言,可举出脂肪酸、脂肪酸金属盐、羟基脂肪酸、石蜡、低分子量聚烯烃、脂肪酸酰胺、亚烷基双脂肪酸酰胺、脂肪族酮、脂肪酸部分皂化酯、脂肪酸低级醇酯、脂肪酸多元醇酯、脂肪酸聚二醇酯、改性有机硅等。通过配合它们,可得到机械特性、成型性、耐热性优异的聚乳酸树脂组合物及成型品。
作为脂肪酸,优选碳原子数6~40的脂肪酸,具体而言,可举出:油酸、硬脂酸、月桂酸、羟基硬脂酸、山萮酸、花生四烯酸、亚油酸、亚麻酸、蓖麻油酸、棕榈酸、褐煤酸及它们的混合物等。作为脂肪酸金属盐,优选碳原子数6~40的脂肪酸的碱(土类)金属,具体而言,可举出:硬脂酸钙、褐煤酸钠、褐煤酸钙等。
作为羟基脂肪酸,可举出1,2-羟基硬脂酸等。作为石蜡,优选碳原子数18以上的石蜡,可举出:液体石蜡、天然石蜡、微晶蜡、矿脂等。
作为低分子量的聚烯烃,优选例如分子量5000以下的聚烯烃,具体而言,可举出:聚乙烯蜡、马来酸改性聚乙烯蜡、氧化型聚乙烯蜡、氯化聚乙烯蜡、聚丙烯蜡等。作为脂肪酸酰胺,优选碳原子数6以上的脂肪酸酰胺,具体而言,可举出:马来酸酰胺、芥酸酰胺、山萮酸酰胺等。
作为亚烷基双脂肪酸酰胺,优选碳原子数6以上的亚烷基双脂肪酸酰胺,具体而言,可举出:亚甲基双硬脂酸酰胺、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N,N-双(2-羟乙基)硬脂酸酰胺等。
作为脂肪族酮,优选碳原子数6以上的脂肪族酮,可举出高级脂肪族酮。
作为脂肪酸部分皂化酯,可举出褐煤酸部分皂化酯等。作为脂肪酸低级醇酯,可举出:硬脂酸酯、油酸酯、亚油酸酯、亚麻酸酯、己二酸酯、山萮酸酯、花生四烯酸酯、褐煤酸酯、异硬脂酸酯等。
作为脂肪酸多元醇酯,可举出:三硬脂酸甘油酯、二硬脂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三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二肉豆蔻酸酯、季戊四醇单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己二酸酯硬脂酸酯、脱水山梨糖醇单山萮酸酯等。
作为脂肪酸聚二醇酯,可举出聚乙二醇脂肪酸酯或聚丙二醇脂肪酸酯等。
作为改性有机硅,可举出:聚醚改性有机硅、高级脂肪酸烷氧基改性有机硅、含高级脂肪酸的有机硅、高级脂肪酸酯改性有机硅、甲基丙烯酸改性有机硅、氟改性有机硅等。
其中,优选脂肪酸、脂肪酸金属盐、羟基脂肪酸、脂肪酸酯、脂肪酸部分皂化酯、石蜡、低分子量聚烯烃、脂肪酸酰胺、亚烷基双脂肪酸酰胺。更优选脂肪酸部分皂化酯、亚烷基双脂肪酸酰胺。其中,优选褐煤酸酯、褐煤酸部分皂化酯、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蜡(酸価ポリェチレンワツクス)、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芥酸酰胺、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特别优选褐煤酸部分皂化酯蜡、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
脱模剂(H成分)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H成分的含量,相对于A成分100重量份,优选为0.01~3重量份,更优选为0.03~2重量份。
<抗静电剂:I成分>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含有抗静电剂(I成分)。作为抗静电剂(I成分),可举出:(β-月桂酰胺丙酰基)三甲基铵硫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季铵盐系、磺酸盐系化合物、烷基磷酸酯系化合物等。
本发明中,抗静电剂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I成分的含量,相对于A成分100重量份,优选为0.05~5重量份,更优选为0.1~5重量份。
<羧基反应性封端剂:J成分>
本发明中优选含有羧基反应性封端剂(J成分)。作为J成分,只要是可以封闭聚合物的羧基末端基团的试剂就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
J成分不仅封闭聚乳酸的末端羧基,还可以封闭聚乳酸或各种添加剂的分解反应生成的羧基或乳酸、甲酸等低分子化合物的羧基。此外,J成分优选为不仅可以封闭羧基,还可以封闭热降解所致酸性低分子化合物生成的羟基末端或者侵入树脂组合物中的水分的化合物。
作为J成分,优选使用选自环氧化合物、噁唑啉化合物、噁嗪化合物、异氰酸酯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其中优选环氧化合物、噁唑啉化合物、异氰酸酯化合物。
作为环氧化合物,可优选使用缩水甘油醚化合物、缩水甘油酯化合物、缩水甘油胺化合物、缩水甘油酰亚胺化合物、缩水甘油酰胺化合物、脂环式环氧化合物。通过含有J成分,不仅可以增强碳二亚胺化合物(B成分)的作用,还可以获得机械特性、成型性、耐热性、耐久性优异的组合物及成型品。
作为缩水甘油醚化合物,可举出:丁基缩水甘油醚、硬脂基缩水甘油醚、烯丙基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邻苯基苯基缩水甘油醚、环氧乙烷月桂醇缩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四亚甲基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环己烷二甲醇二缩水甘油醚、甘油三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季戊四醇四缩水甘油醚。还可举出:2,2-双-(4-羟苯基)丙烷、双(4-羟苯基)甲烷、双(4-羟苯基)砜等双酚类与环氧氯丙烷的缩合反应得到的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双酚S二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等。其中优选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
作为缩水甘油酯化合物,可举出:苯甲酸缩水甘油酯、对甲基苯甲酸缩水甘油酯、环己烷甲酸缩水甘油酯、硬脂酸缩水甘油酯、月桂酸缩水甘油酯、棕榈酸缩水甘油酯、叔碳酸缩水甘油酯、油酸缩水甘油酯、亚油酸缩水甘油酯、亚麻酸缩水甘油酯、对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间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萘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甲基对苯二甲酸缩水甘油酯、六氢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四氢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环己烷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己二酸二缩水甘油酯、琥珀酸二缩水甘油酯、癸二酸二缩水甘油酯、十二烷二酸二缩水甘油酯、十八烷二酸二缩水甘油酯、偏苯三酸三缩水甘油酯、均苯四酸四缩水甘油酯等。其中,优选苯甲酸缩水甘油酯、叔碳酸缩水甘油酯。
作为缩水甘油胺化合物,可举出例如:四缩水甘油胺二苯基甲烷、三缩水甘油对氨基苯酚、三缩水甘油间氨基苯酚、二缩水甘油苯胺、二缩水甘油甲苯胺、四缩水甘油间二甲苯二胺、二缩水甘油三溴苯胺、四缩水甘油双氨基甲基环己烷及三缩水甘油异氰尿酸酯等。
作为缩水甘油酰亚胺化合物、缩水甘油酰胺化合物的实例,可举出:N-缩水甘油邻苯二甲酰亚胺、N-缩水甘油-4-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缩水甘油-3-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缩水甘油-4,5-二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缩水甘油-3,6-二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缩水甘油-4-乙氧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缩水甘油-4-氯邻苯二甲酰亚胺、N-缩水甘油-4,5-二氯邻苯二甲酰亚胺、N-缩水甘油-3,4,5,6-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N-缩水甘油-4-正丁基-5-溴邻苯二甲酰亚胺、N-缩水甘油琥珀酰亚胺、N-缩水甘油六氢邻苯二甲酰亚胺、N-缩水甘油-1,2,3,4-四氢邻苯二甲酰亚胺、N-缩水甘油马来酰亚胺、N-缩水甘油-α,β-二甲基琥珀酰亚胺、N-缩水甘油-α-乙基琥珀酰亚胺、N-缩水甘油-α-丙基琥珀酰亚胺、N-缩水甘油-α-乙基琥珀酰亚胺、N-缩水甘油苯甲酰胺、N-缩水甘油对甲基苯甲酰胺、N-缩水甘油萘甲酰胺、N-缩水甘油硬脂酰胺等。其中,优选N-缩水甘油邻苯二甲酰亚胺。
作为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的实例,可举出:3,4-环氧环己基-3,4-环己基甲酸酯、双(3,4-环氧环己基甲基)己二酸酯、乙烯基环己烯二环氧化物、N-甲基-4,5-环氧环己烷-1,2-二甲酸酰亚胺(ジカルボン酸イミド)、N-乙基-4,5-环氧环己烷-1,2-二甲酸酰亚胺、N-苯基-4,5-环氧环己烷-1,2-二甲酸酰亚胺、N-萘基-4,5-环氧环己烷-1,2-二甲酸酰亚胺、N-甲苯基-4,5-环氧环己烷-1,2-二甲酸酰亚胺等。
作为其它环氧化合物,可使用环氧化大豆油、环氧化亚麻籽油、环氧化鲸油等环氧改性脂肪酸甘油酯、线性酚醛型(ノボツラク型)环氧树脂及甲酚酚醛型环氧树脂等。
作为噁唑啉化合物,可举出:2-甲氧基-2-噁唑啉、2-乙氧基-2-噁唑啉、2-丙基氧基-2-噁唑啉、2-丁氧基-2-噁唑啉、2-己基氧基-2-噁唑啉、2-辛基氧基-2-噁唑啉、2-癸基氧基-2-噁唑啉、2-十二烷基氧基-2-噁唑啉、2-硬脂氧基-2-噁唑啉、2-环己氧基-2-噁唑啉、2-烯丙氧基-2-噁唑啉、2-甲基丙烯酰氧基-2-噁唑啉、2-巴豆基氧基-2-噁唑啉、2-苯氧基-2-噁唑啉、2-苄氧基-2-噁唑啉、2-甲苯基氧基-2-噁唑啉、2-邻乙基苯氧基-2-噁唑啉、2-邻丙基苯氧基-2-噁唑啉、2-邻苯基苯氧基-2-噁唑啉、2-间乙基苯氧基-2-噁唑啉、2-间丙基苯氧基-2-噁唑啉、2-对苯基苯氧基-2-噁唑啉、2-甲基-2-噁唑啉、2-乙基-2-噁唑啉、2-丁基-2-噁唑啉、2-戊基-2-噁唑啉、2-庚基-2-噁唑啉、2-壬基-2-噁唑啉、2-癸基-2-噁唑啉、2-十三烷基-2-噁唑啉、2-肉豆蔻基-2-噁唑啉、2-油烯基-2-噁唑啉、2-环己基-2-噁唑啉、2-烯丙基-2-噁唑啉、2-甲代烯丙基(メタアリル)-2-噁唑啉、2-巴豆基-2-噁唑啉、2-苯基-2-噁唑啉、2-苄基-2-噁唑啉、2-邻乙基苯基-2-噁唑啉、2-邻丙基苯基-2-噁唑啉、2-邻苯基苯基-2-噁唑啉、2-间乙基苯基-2-噁唑啉、2-间丙基苯基-2-噁唑啉、2-对苯基苯基-2-噁唑啉、2-对乙基苯基-2-噁唑啉、2-对丙基苯基-2-噁唑啉、2,2’-双(2-噁唑啉)、2,2’-双(4-甲基-2-噁唑啉)、2,2’-双(4,4’-二甲基-2-噁唑啉)、2,2’-双(4-乙基-2-噁唑啉)、2,2’-双(4,4’-二乙基-2-噁唑啉)、2,2’-双(4-丙基-2-噁唑啉)、2,2’-双(4-丁基-2-噁唑啉)、2,2’-双(4-己基-2-噁唑啉)、2,2’-双(4-苯基-2-噁唑啉)、2,2’-双(4-环己基-2-噁唑啉)、2,2’-双(4-苄基-2-噁唑啉)、2,2’-对亚苯基双(2-噁唑啉)、2,2’-间亚苯基双(2-噁唑啉)、2,2’-邻亚苯基双(2-噁唑啉)、2,2’-对亚苯基双(4-甲基-2-噁唑啉)、2,2’-对亚苯基双(4,4’-甲基-2-噁唑啉)、2,2’-间亚苯基双(4,4’-甲基-2-噁唑啉)、2,2’-亚乙基双(2-噁唑啉)、2,2’-四亚甲基双(2-噁唑啉)、2,2’-六亚甲基双(2-噁唑啉)、2,2’-八亚甲基双(2-噁唑啉)、2,2’-十亚甲基双(2-噁唑啉)、2,2’-亚乙基双(4-甲基-2-噁唑啉)、2,2’-四亚甲基双(4,4’-二甲基-2-噁唑啉)、2,2’-9,9’-二苯氧基乙烷双(2-噁唑啉)、2,2’-环亚己基双(2-噁唑啉)、2,2’-二亚苯基双(4-甲基-2-噁唑啉)等。还可进一步举出含有上述化合物作为单体单元的聚噁唑啉化合物等。
作为噁嗪化合物,可举出:2-甲氧基-5,6-二氢-4H-1,3-噁嗪、2-乙氧基-5,6-二氢-4H-1,3-噁嗪、2-丙基氧基-5,6-二氢-4H-1,3-噁嗪、2-丁氧基-5,6-二氢-4H-1,3-噁嗪、2-戊基氧基-5,6-二氢-4H-1,3-噁嗪、2-己氧基-5,6-二氢-4H-1,3-噁嗪、2-庚氧基-5,6-二氢-4H-1,3-噁嗪、2-辛氧基-5,6-二氢-4H-1,3-噁嗪、2-壬氧基-5,6-二氢-4H-1,3-噁嗪、2-癸氧基-5,6-二氢-4H-1,3-噁嗪、2-环戊氧基-5,6-二氢-4H-1,3-噁嗪、2-环己氧基-5,6-二氢-4H-1,3-噁嗪、2-烯丙氧基-5,6-二氢-4H-1,3-噁嗪、2-甲基丙烯酰氧基-5,6-二氢-4H-1,3-噁嗪、2-巴豆氧基-5,6-二氢-4H-1,3-噁嗪等。
进一步地,可举出:2,2’-双(5,6-二氢-4H-1,3-噁嗪)、2,2’-亚甲基双(5,6-二氢-4H-1,3-噁嗪)、2,2’-亚乙基双(5,6-二氢-4H-1,3-噁嗪)、2,2’-亚丙基双(5,6-二氢-4H-1,3-噁嗪)、2,2’-亚丁基双(5,6-二氢-4H-1,3-噁嗪)、2,2’-六亚甲基双(5,6-二氢-4H-1,3-噁嗪)、2,2’-对亚苯基双(5,6-二氢-4H-1,3-噁嗪)、2,2’-间亚苯基双(5,6-二氢-4H-1,3-噁嗪)、2,2’-亚萘基(5,6-二氢-4H-1,3-噁嗪)、2,2’-P,P’-二亚苯基双(5,6-二氢-4H-1,3-噁嗪)等。还可举出含有上述化合物作为单体单元的聚噁嗪化合物等。
上述噁唑啉化合物或噁嗪化合物之中,选择2,2’-间亚苯基双(2-噁唑啉)或2,2’-对亚苯基双(2-噁唑啉)作为优选。
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使用芳香族、脂肪族、脂环族异氰酸酯化合物及它们的混合物。
作为单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举出:苯基异氰酸酯、甲苯基异氰酸酯、二甲基苯基异氰酸酯、环己基异氰酸酯、丁基异氰酸酯、萘基异氰酸酯等。
作为二异氰酸酯,可举出:1,5-萘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二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3-亚苯基二异氰酸酯、1,4-亚苯基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混合物、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环己烷-4,4’-二异氰酸酯、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二异氰酸酯、四甲基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2,6-二异丙基苯基-1,4-二异氰酸酯等。
这些异氰酸酯化合物之中,优选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苯基异氰酸酯等芳香族异氰酸酯。
J成分可以适当选择使用1种或2种以上的化合物。本发明的组合物对应于制成成型品使用的用途,进行羧基末端或酸性低分子化合物的封闭即可,具体而言,羧基末端或酸性低分子化合物的封闭从耐水解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组合物的酸价为20当量/106g以下,更优选为10当量/106g以下,特别优选为5当量/106g以下。组合物的酸价可通过下述方法测定:将树脂组合物溶于适当的溶剂中,以浓度已知的碱液进行滴定或者通过NMR对酸性质子进行定量。
J成分的含量,相对于A成分100重量份,优选为0.01~10重量份,更优选为0.03~5重量份。
本发明中使用J成分时,可以使用封端剂的反应催化剂。反应催化剂是指具有促进J成分与聚合物末端、酸性低分子化合物的羧基的反应的效果,优选具有以少量添加来促进反应的能力。作为这类化合物,可举出:碱(土类)金属化合物、叔胺、咪唑化合物、季铵盐、膦化合物、鏻化合物、磷酸酯、有机酸、路易斯酸等。
具体而言、可举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氢氧化铯、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锂、醋酸钠、醋酸钾、醋酸锂、硬脂酸钠、硬脂酸钾、硬脂酸锂、苯甲酸钠、苯甲酸钾、苯甲酸锂、硼氢化钠、硼氢化钾、硼氢化锂、苯基硼化钠、磷酸氢二钠、磷酸氢二钾、磷酸氢二锂、双酚A二钠、双酚A二钾、双酚A二锂、双酚A二铯等碱金属化合物。还可举出: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锶、碳酸氢钙、碳酸氢钡、碳酸氢镁、碳酸氢锶、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镁、碳酸锶、醋酸钙、醋酸钡、醋酸镁、醋酸锶、硬脂酸钙、硬脂酸钡、硬脂酸镁、硬脂酸锶等碱土类金属化合物。还可举出:三乙基胺、三丁基胺、三己基胺、三戊基胺、三乙醇胺、二甲基氨基乙醇、N,N,N’,N’-四甲基三亚乙基二胺、二甲基苯胺、二甲基苄胺、2-(二甲基氨基甲基)苯酚、吡啶、甲基吡啶、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烯-7等叔胺。还可举出:2-甲基咪唑、2-乙基咪唑、2-异丙基咪唑、2-乙基-4-甲基咪唑、2-甲基-4-苯基咪唑等咪唑化合物。还可举出:四甲基氢氧化铵、四乙基氢氧化铵、四丁基溴化铵、三甲基苄基氢氧化铵、三甲基苄基氯化铵、三乙基苄基氯化铵、三丙基苄基氯化铵、N-甲基氯化吡啶鎓等季铵盐。还可举出:三丁基膦、三辛基膦、三苯基膦等膦化合物。还可举出:四甲基氢氧化鏻、四甲基氯化鏻、四丁基氯化鏻、四苯基氢氧化鏻、四苯基氯化鏻、四苯基溴化鏻、三甲基苄基氢氧化鏻等鏻盐。还可举出:三甲基磷酸酯、三乙基磷酸酯、三丁基磷酸酯、三辛基磷酸酯、三(丁氧基乙基)磷酸酯、三苯基磷酸酯、三甲苯基磷酸酯、三甲苄基磷酸酯、甲苯基二苯基磷酸酯、辛基二苯基磷酸酯等磷酸酯。还可举出:草酸、对甲苯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二壬基萘二磺酸等有机酸。还可举出:三氟化硼、三氯化铵、四氯化钛、四氯化锡等路易斯酸等。
它们可以1种或2种以上并用。优选使用碱金属化合物、碱土类金属化合物、磷酸酯,其中优选碱金属、碱土类金属的酸盐。特别优选硬脂酸钠、硬脂酸钾、硬脂酸钙、硬脂酸镁、苯甲酸钠、醋酸钠、醋酸钾、醋酸钙、醋酸镁。
反应催化剂的添加量,相对于A成分100重量份,优选为0.001~1重量份,更优选为0.005~0.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1~0.1重量份。
<增塑剂:K成分>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含有增塑剂(K成分)。作为增塑剂(K成分),可举出:聚酯系增塑剂、甘油系增塑剂、多元羧酸酯系增塑剂、磷酸酯系增塑剂、聚亚烷基二醇系增塑剂及环氧系增塑剂等。
作为聚酯类增塑剂,可举出:包含己二酸、癸二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萘二甲酸、二苯基二甲酸等酸成分与乙二醇、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二甘醇等二醇成分的聚酯,或包含聚己内酯等羟基羧酸的聚酯等。这些聚酯可用单官能羧酸或单官能醇来封端。
作为甘油系增塑剂,可举出:甘油单硬脂酸酯、甘油二硬脂酸酯、甘油单乙酰单月桂酸酯、甘油单乙酰单硬脂酸酯、甘油二乙酰单油酸酯及甘油单乙酰单褐煤酸酯等。
作为多元羧酸酯系增塑剂,可举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庚酯、邻苯二甲酸二苄基酯、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等邻苯二甲酸酯;偏苯三酸三丁酯、偏苯三酸三辛酯、偏苯三酸三己酯等偏苯三酸酯;己二酸异癸酯、己二酸正癸基正辛基酯等己二酸酯;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等柠檬酸酯;壬二酸双(2-乙基己基酯)等壬二酸酯;癸二酸二丁酯、癸二酸双(2-乙基己基酯)等癸二酸酯。
作为磷酸酯系增塑剂,可举出:磷酸三丁酯、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磷酸三辛酯、磷酸三苯基酯、磷酸三甲苯酯及磷酸二苯基-2-乙基己基酯等。
作为聚亚烷基二醇系增塑剂,可举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和/或无规共聚物、双酚类环氧乙烷加成聚合物、双酚类四氢呋喃加成聚合物等聚亚烷基二醇或其末端环氧化改性化合物、末端酯改性化合物及末端醚改性化合物等端封剂化合物等。
作为环氧系增塑剂,可举出包含环氧硬脂酸烷基酯和大豆油的环氧甘油三酯及以双酚A和表氯醇为原料的环氧树脂。
作为其它增塑剂的具体例,可举出:新戊二醇二苯甲酸酯、二甘醇二苯甲酸酯、三甘醇双(2-乙基丁酸酯)等脂肪族多元醇的苯甲酸酯;硬脂酸酰胺等脂肪酸酰胺;油酸丁酯等脂肪酸酯;乙酰蓖麻酸甲酯、乙酰蓖麻酸丁酯等含氧酸酯;季戊四醇、各种山梨糖醇、聚丙烯酸酯、硅油及石蜡类等。
作为K成分,可以使用特别是由选自聚酯系增塑剂及聚亚烷基系增塑剂中的至少1种形成的增塑剂。K成分可以只使用1种,或2种以上并用。K成分的含量,相对于A成分100重量份,优选为0.01~30重量份,更优选为0.05~2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1~10重量份。本发明中,结晶成核剂和增塑剂可以各自单独使用,进一步优选两者并用使用。
<耐冲击改良剂:L成分>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含有耐冲击改良剂(L成分)。耐冲击改良剂(L成分)是指可以用于热塑性树脂的耐冲击性改良的物质,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选自以下的耐冲击改良剂中的至少1种。
作为耐冲击改良剂的具体例,可举出: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非共轭二烯共聚物、乙烯-丁烯-1共聚物、各种丙烯酸橡胶、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及其碱金属盐(所谓的离聚物)乙烯-缩水甘油(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例如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改性乙烯-丙烯共聚物、二烯橡胶(例如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聚氯丁二烯)、二烯与乙烯基共聚物(例如苯乙烯-丁二烯无规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无规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聚丁二烯上接枝共聚了苯乙烯的物质、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聚异丁烯、异丁烯与丁二烯或异戊二烯的共聚物、天然橡胶、聚硫橡胶、多硫化橡胶、聚氨酯橡胶、聚醚橡胶、表氯醇橡胶等。
进一步地,可使用具有各种交联度者;或具有各种微结构例如顺式结构、反式结构等的物质;或由核层与覆盖该核层的1层以上的壳(シェル)层构成、或邻接层由异种聚合物构成的被称为所谓核壳型的多层结构聚合物等。
进一步地,上述具体例中列举的各种(共)聚合物,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及嵌段共聚物等中的任一种均可用作本发明的耐冲击改良剂。
制造这些(共聚)聚合物时,也可以共聚其它的烯烃类、二烯类、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乙酯等单体。
这些耐冲击改良剂之中优选含有丙烯酸单元的聚合物或含有具有酸酐和/或缩水甘油基单元的共聚物。作为本文所述(甲基)丙烯酸单元的理想实例,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丙烯酸乙酯单元、丙烯酸甲酯单元及丙烯酸丁酯单元,作为具有酸酐基团或缩水甘油基的单元的理想实例,可举出马来酸酐单元、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单元。
此外,耐冲击改良剂优选为由核层与覆盖该核层的1层以上的壳层构成、或邻接层由异种聚合物构成的被称为所谓核壳型的多层结构聚合物,优选为壳层中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的多层结构聚合物。
作为这类多层结构聚合物,优选含有(甲基)丙烯酸单元或含有具有酸酐基团和/或缩水甘油基的单元,作为(甲基)丙烯酸单元的理想实例,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丙烯酸乙酯单元、丙烯酸甲酯单元,作为具有酸酐基团或缩水甘油基的单元的理想实例,可举出马来酸酐单元、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单元。
特别可以优选使用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或在壳层含有选自马来酸酐单元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基中的至少1种,在核层含有选自丙烯酸丁酯单元、丙烯酸乙基己基酯单元、苯乙烯单元及丁二烯单元中的至少1种的多层结构体。耐冲击改良剂的玻璃化转移温度优选为-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
L成分的含量,相对于A成分100重量份,优选为1~30重量份,更优选为5~2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0~20重量份。
<其它>
此外本发明中,在不违反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含有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热固性聚酯树脂、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此外本发明中,在不违反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含有溴系、磷系、有机硅系、锑化合物等阻燃剂。还可含有:含有机、无机系染料、颜料的着色剂,例如二氧化钛等氧化物、矾土白等氢氧化物、硫化锌等硫化物、普鲁士蓝等亚铁氰化物、铬酸锌等铬酸盐、硫酸钡等硫酸盐、碳酸钙等碳酸盐、群青等硅酸盐、锰紫等磷酸盐、炭黑等碳、青铜粉或铝粉等金属着色剂等。还可含有萘酚绿B等亚硝基系、萘酚黄S等硝基系、萘酚红、克劳莫夫塔尔(Cromophtal)黄等偶氮系、酞菁蓝或坚牢天蓝等酞菁系、阴丹酮蓝等缩合多环系着色剂等、石墨、氟树脂等摩擦改进剂等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可以单独或2种以上并用。
<组合物的制造、物性>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通过混合各成分来制造。混合可采用转鼓、V型混合机、高速混合机、诺塔混合机、班伯里混炼机、混炼辊、单轴或双轴挤出机等。可以将所得组合物直接或先用熔融挤出机制成颗粒状再成型。颗粒的形状优选为下述形状,其在用各种成型方法对颗粒成型时具有理想形状。具体而言,优选颗粒长为1~7mm,长径3~5mm,短径1~4mm的颗粒。还优选上述形状没有偏差的颗粒。
本发明的组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8万~50万,更优选为10万~50万,进一步优选为13万~40万。
本发明的组合物的丙交酯含量,优选为0~1000ppm,更优选为0~700ppm,进一步优选为0~500ppm。
本发明的组合物的分子量分布(Mw/Mn)优选为1.5~2.4,更优选为1.6~2.4,进一步优选为1.6~2.3的范围。
本发明的组合物的湿热稳定性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85~99%,进一步优选为90~98%。
本发明的组合物的熔融稳定性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85~99%,进一步优选为90~98%。熔融稳定性是树脂熔融时的稳定性参数,以260℃下保持10分钟后的还原粘度的保持率来评价。只要熔融稳定性为80%以上,通过将条件设定合适的条件即可实施通常的喷射成型、挤出成型。
因此,本发明的组合物优选湿热稳定性为80%以上,熔融稳定性为80%以上。
本发明的组合物,相对结晶度(RC)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其中,相对结晶度(RC)以下述式表示。
RC(%)={(ΔHm1-ΔHcc1)/ΔHm1}×100(ΔHm1表示结晶熔解热,ΔHcc1表示结晶焓。)
本发明的组合物,立构度(S)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
其中,立构度(S)以下述式表示。
S(%)=〔ΔHmsc/(ΔHmh+ΔHmsc)〕×100(ΔHmh表示DSC测定所观察到的不足190℃的结晶熔解峰的结晶熔解热。ΔHmsc表示DSC测定所观察到的190℃以上的结晶熔解峰的结晶熔解热。)
[立构复合型聚乳酸的制造]
已知立构复合型聚乳酸是含有立构复合物结晶的高熔点聚乳酸,可通过将聚-L乳酸与聚-D乳酸溶液混合或熔融混合来制造。本发明的组合物可用作立构复合型聚乳酸的原料。即,本发明包含在立构复合型聚乳酸的制造中使用本发明的组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还包含立构复合型聚乳酸的制造方法,该方法是混合聚-L乳酸与聚-D乳酸制造立构复合型聚乳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聚-L乳酸与聚-D乳酸的至少一者,采用本发明的组合物。
聚-L乳酸是主要包含L乳酸单元的树脂,优选包含90摩尔%以上,更优选95摩尔%以上的L乳酸单元。聚-L乳酸优选包含90~100摩尔%的L乳酸单元及0~10摩尔%的D乳酸单元。
聚-D乳酸是主要包含D乳酸单元的树脂,优选包含90摩尔%以上,更优选95摩尔%以上的D乳酸单元。聚-D乳酸优选包含90~100摩尔%的D乳酸单元及0~10摩尔%的L乳酸单元。
该方法包含以下方案。(1)将A成分为聚-L乳酸的本发明的组合物与聚-D乳酸混合。(2)将A成分为聚-D乳酸的本发明的组合物与聚-L乳酸混合。(3)将A成分为聚-L乳酸的本发明的组合物与A成分为聚-D乳酸的本发明的组合物混合。
混合可以采用将树脂溶解于溶剂进行的溶液混合,将树脂熔融进行的熔融混合的任一种方法。聚-L乳酸与聚-D乳酸的重量比,前者/后者优选为60/40,更优选为55/45。
[成型品]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通过喷射成型、挤出成型等方法加工为成型品。喷射成型时,从提高成型品的结晶化、成型周期的观点出发,金属模温度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上。但是,在防止成型品变形的意义上,金属模温度优选为140℃以下,更优选为1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10℃以下。
包含本发明的组合物的成型品可举出:挤出成型品、真空、压空成型品及吹塑成型品等,可以通过以往公知的方法获得膜、片材、片材无纺布、纤维、布、与其它材料的复合体、农业用资材、渔业用资材、土木、建筑用资材、文具、医疗用品或其它成型品。
此外,这些成型品可以在下述各种用途中利用:各种外壳、齿轮、传动装置等电气.电子部件、建筑构件、土木构件、农业资材、汽车部件(内部装饰、外部装饰部件等)及日用部件等。
具体而言,可举出以下列为代表的电气、电子部件:笔记本电脑外壳、其内部部件,CRT显示器外壳、其内部部件,打印机外壳、其内部部件,手机、移动个人电脑、手持型电话等携带终端设备外壳、其内部部件,CD、DVD、PD、FDD等记录介质驱动器外壳、其内部部件、复印机外壳、其内部部件、传真机等的外壳、其内部部件、抛物形天线等。
进一步可举出以下列为代表的家庭.事务机器部件:VTR的外壳、其内部部件,TV的外壳、其内部部件,熨斗、吹风、烧饭机部件,微波炉部件,音响部件,Audio.Laserdisc(注册商标)、光盘等音频设备部件、照明部件、冰箱部件、空调部件、打字机部件、字处理机部件等。
还可作为下述进行利用:电子乐器、家用游戏机、便携型游戏机等的外壳、其内部部件、各种传动装置、各种盒、传感器、LED灯、连接器、插座、电阻器、继电器盒、电动机盒、开关、电容器、可变电容器盒、光头、振荡子、各种端子板、变压器、插头、印刷电路基板、调谐器、扬声器麦克风、耳机、小型电动机、磁头基质、功率模块、半导体、液晶、FDD支架、FDD底盘、电机电刷固定器、变压器构件、绕线圈等电气.电子部件;窗框滑轮、百叶窗窗帘部件、配管接头、窗帘滑槽、百叶窗部件、煤气表部件、水表部件、热水器部件、顶盖、绝热壁、调节器、塑料束缚器具、吊顶器具(天井釣具)、楼梯、门、地板等建筑构件;钓鱼线、渔网、海藻养殖网、鱼饵袋等水产相关构件;植生网、植生毯、防草袋、防草网、养护膜、护坡膜、抑飞灰膜、排水沟膜、保水膜、污泥、淤泥脱水袋、混凝土型镶板等土木相关部件;空气流量计、气泵、恒温器外壳、发动机支架、点火线圈、点火盒、离合器线圈、传感器外壳、怠速控制阀、真空转换阀、ECU外壳、真空泵盒、抑制器开关、转动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分电器盖、线圈基材、ABS用制动器盒、散热器箱的顶部及底部、冷却扇、扇护罩、发动机罩、汽缸头罩、油箱盖、油盘、滤油器、油箱盖、滤油器、分电器盖、蒸气罐外壳、空气净化器外壳、同步带罩、制动助力器部件、各种盒、各种管、各种罐、各种软管、各种夹子、各种真空管、各种导管(パォプ)等汽车车盖下部件;扭矩控制杆、安全带、调风器叶片、清洗器控制杆、调风器手柄、摇窗机构手柄、摇窗机构手柄把手、近光灯(パツシツグ)控制杆、防晒板托架、各种发动机外壳等汽车内部装饰部件;车顶架、挡泥板、装饰件、保险杠、侧镜框(ドアミラ一ステ一)、阻流板、引擎盖天窗、轮罩、轮盖、护栅挡板罩框、灯反射罩、灯圈、门把手等汽车外部装饰部件;线束、SMJ连接器、PCB连接器、门垫圈连接器(ドアグロメツトコネクタ一)等各种车用连接器;齿轮、螺栓、弹簧、轴承、控制杆、按键系统、凸轮、棘轮、辊、给水部件、玩具部件、扇、Teduse(テヅス)、导管、清洗用夹具、发动机部件、显微镜、双筒望远镜、眼镜、钟表等机械部件;覆膜、坑道用膜、防鸟膜、植被保护用无纺布、育苗用钵、植被桩(植生杭)、种子编带(種紐テ一プ)、发芽膜、房屋内衬膜、农业用塑料止动器具、缓效性肥料、防根膜、园艺网、防虫网、幼龄树木网、印刷层合体、肥料袋、防土壤、害兽网、诱导带、防风网灯农业构件;纸尿布、生理用品包装材料、棉棒、手巾卷、便座擦等卫生用品;医疗用无纺布(缝合部补强材料、防粘连膜、人工器官修补材料用等)、创伤被覆材料、创可贴绷带、粘贴材料衬布、手术缝合线、骨折补强材料、医疗用膜等医疗用品;日历、文具、衣料、食品等的包装用膜;托盘、吸塑(ブリスタ一)、刀、叉、匙、塑料罐、小袋、容器、罐、筐等容器.餐具;热填装容器、微波炉烹调容器类、化妆品容器、包装纸、泡沫缓冲材料、纸层合体、洗发水瓶、饮料瓶、杯子、糖果包装、收缩标签(シユリンクランベル)、盖材料、窗擦、信封、水果筐、手撕带、易剥离包装、蛋盒、HDD用包装、肥料袋、记录介质包装、购物袋、电气.电子部件的包装膜等容器.包装;天然纤维复合马球衫、T恤、内衣、制服、毛衣、袜子、领带等的各种衣料;窗帘、贴椅材料、地毯、桌布、坐垫材料、壁纸、包袱皮等室内用品;载体带、印刷层合体、热敏孔板印刷用膜、脱模膜、多孔性膜、集装袋、信用卡、现金卡、ID卡、IC卡、纸、皮革、非织造布等的热熔粘合剂;磁性体、硫化锌、电极材料等的粘合剂;光学元件、导电性压纹带、IC托盘、高尔夫球座、垃圾袋、塑料袋、各种网、牙刷、文具、控水网、浴巾、手巾、茶包、排水沟滤器、透明文件夹、涂层剂、粘合剂、包、椅子、桌子、保温箱、耙子、软管卷轴、花盆、软管喷嘴、餐桌、桌子的表面、家具面板、厨房橱柜、笔帽、气体点火器等。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定。
1.实施例中的各值通过以下方法求出。
(1)重均分子量(Mw)及数均分子量(Mn)
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与聚苯乙烯标准样品比较而求出。GPC测定仪如下所述。
检测器:差示折射仪(株)岛津制作所制造RID-6A
泵:(株)岛津制作所制造LC-9A
柱:(株)Tosoh TSKgelG3000HXL、TSKgelG4000HXL、TSKgelG5000HXL及TSKguardcokumnHXL-L串联。
使用氯仿洗脱液,在柱温40℃、流速1.0ml/分的条件下流动,注入浓度1mg/ml(含1%六氟代异丙醇的氯仿)的试样10μl。
(2)重均分子量保持率(%)
聚乳酸均聚物组合物的分子量保持率用组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c)除以起始聚乳酸的重均分子量(Mw0)再乘以100求得(Mwc/Mw0×100)。对于立构复合型聚乳酸,使用将作为起始聚乳酸的重均分子量的L-及D-聚乳酸的重均分子量用立构复合型聚乳酸的重量组成平均了的值,求出分子量保持率。
(3)熔融稳定性(%)
将试样在氮氛围气下,在260℃下保持10分钟后的还原粘度(ηsp/c)的保持率通过下式求出,作为熔融稳定性。
V1/V0×100(V0为初期还原粘度,V1为260℃下保持10分钟后的还原粘度)
(4)湿热稳定性(%)
将试样在80℃、90%RH下保持11小时,通过下式求出还原粘度(ηsp/c)的保持率作为湿热稳定性。
V2/V0×100(V0为初期还原粘度,V2为80℃、90%RH下保持11小时后的还原粘度)
(5)还原粘度(ηsp/c)
将试样1.2mg溶解于[四氯乙烷/苯酚=(6/4)wt混合溶剂]100ml中,35℃下使用乌氏粘度管进行了测定。
(6)结晶起始温度(Tcc)、结晶焓(ΔHc)、结晶熔解热(ΔHm):
作为差示扫描量热计(DSC),使用了PerkinElmer(株)制DCS7。将试样10mg在氮氛围气下,在首轮运行中以升温速度20℃/分,从30℃升温至250℃,测定结晶温度(Tcc)、结晶焓(ΔHcc1)、结晶熔解热(ΔHm1),通过下式求出相对结晶度。
相对结晶度={(ΔHm1-ΔHcc1)/ΔHm1}×100
然后,在250℃下保持5分钟后,以降温速度5℃/分从250℃降温至30℃,测定结晶起始温度(Tcc11)、结晶峰温度(TCC12)、结晶终止温度(Tcc13)。
立构度(S)根据对立构复合型聚乳酸的颗粒试样在上述条件下测定的不足190℃时所观测到的聚乳酸均相结晶熔解热(ΔHmh)及在190℃以上时所观测到的复合相结晶熔解热(ΔHmsc),通过下式求出。
立构度(S)=〔ΔHmsc/(ΔHmh+ΔHmsc)〕×100
(7)成型片的拉伸强度、外观
以ASTM法D638为准进行拉伸试验来测定。成型片的外观按下述基准评价。
◎:厚度方向无变形,也没有凹口销所致变形。
○:厚度方向无变形,凹口销所致变形轻微。
△:厚度方向有轻微的变形,有凹口销所致凹陷。
×:厚度方向有变形,有凹口销所致变形。
2.实施例中使用的原理如下所述。
(1)聚乳酸(A)
A-1:三井化学制,L-聚乳酸LACEA H100J重均分子量16万
A-2:(株)岛津制作所制L-聚乳酸ラクテイ一重均分子量18万
A-3:合成例1中得到的L-聚乳酸重均分子量15.6万,分子量分布=1.8
A-4:合成例2中得到的L-聚乳酸重均分子量15.6万,分子量分布=1.7
合成例1基于L-丙交酯的熔融开环聚合的L-聚乳酸的合成
将具备真空配管、氮气配管、催化剂、L-丙交酯溶液添加配管、醇引发剂添加配管的具备FULLZONE桨叶立式搅拌槽(40L)用氮气置换后,装入光学纯度99%的L-丙交酯30Kg、硬脂醇0.69Kg(0.023摩尔/Kg-LD)、辛酸锡6.14g(5.05×10-4摩尔/1Kg-LD),在氮气压106.4kPa的氛围气下,升温至150℃,在内容物熔解的时刻开始搅拌,进一步地将内温保持在185~190℃,继续反应2小时。
然而将内压从2气压升压至5气压,将内容物送液至具备MAXBLEND桨叶的搅拌槽中。搅拌的同时,在氮气压106.4kPa、内温200~210℃下,进行2.5小时反应后,停止搅拌,将内压减压至13.3kPa,进行20分钟丙交酯量的调节。其后以氮气压计将内压升压至2~3个气压,将预聚物挤出至切片机,将重均分子量6.5万、分子量分布1.5的预聚物颗粒化。
实施该分批反应3次后,将预聚物以16kg/小时送液至容积60L的第一个具备无轴笼型搅拌桨的聚合装置中,将催化剂、L-丙交酯16kg/小时、辛酸锡催化剂相对于交酯类1kg为5.05×10-4摩尔/1KgL-LD进行送液,在200℃~210℃在滞留时间内进行2小时聚合,转移至第二个具备无轴笼型搅拌桨的聚合装置中,在入口处相对于1摩尔催化剂添加1.05摩尔钝化剂的磷酸,在内压1.33kPa、滞留时间0.5小时的条件下进行丙交酯减少处理后,用定量泵转移至切片机进行碎片化。经丙交酯减少处理了的聚L-乳酸重均分子量为15.6万,分子量分布为1.8,丙交酯含量为0.005重量%。
除了使用光学纯度99%的D-丙交酯之外,重复和合成例1同样操作,合成了重均分子量15.5万、分子量分布1.7、丙交酯含量0.005重量%的聚D-乳酸。
(2)碳二亚胺(B)
B-1:日清纺(株)制CARBODILITE LA-1,异氰酸酯基含量1.5重量%,碳二亚胺当量247
B-2:日清纺(株)制CARBODILITE HMV-8CA,碳二亚胺当量293
B-3:由合成例3而得的聚碳二亚胺、异氰酸酯基含量1.5重量%,碳二亚胺当量214
B-4:由合成例4而得的聚碳二亚胺、异氰酸酯基含量1.7重量%,碳二亚胺当量244
合成例3聚碳二亚胺的合成
以日本特开平11-80522号公报中记载的碳二亚胺化合物的合成例为准,进行了以下聚碳二亚胺的合成。即,将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590重量份和环己基异氰酸酯62.6重量份及碳二亚胺化催化剂、3-甲基-1-苯基-2-磷杂环戊烯-1-氧化物6.12重量份在180℃反应48小时,得到了聚(4,4’-二环己基碳二亚胺)聚合度为10的物质。
合成例4
四甲基亚联苯基二异氰酸酯549重量份与正丁基异氰酸酯49.5重量份及碳二亚胺化催化剂、3-甲基-1-苯基-2-磷杂环戊烯-1-氧化物5.99重量份在180℃反应48小时,得到了聚(四亚甲基碳二亚胺)聚合度为10的物质。
(3)磷酸酯金属盐(C)
C-1:旭电化工业(株)制NA-10;
C-2:旭电化工业(株)制NA-11;
C-3:旭电化工业(株)制NA-21
(4)热塑性树脂(D)
D-1: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树脂BASF(株)制ECOFLEX
D-2:聚(琥珀酸/己二酸)丁二醇酯昭和高分子制ビォネ一レ3001
D-3:聚琥珀酸丁二醇酯.碳酸酯 三菱ガス化(株)ユ一ペツク
D-4:双酚A聚碳酸酯;帝人化成制L1250
D-5:聚酰胺东レ(株)アミランCM4000
D-6:丁二烯-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吴羽化学工业(株)制EXL-2602
D-7:核壳型弹性体三菱レ一ヨン制メタブレンS2001
(5)稳定剂(E)
E-1:正十八烷基3-(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酯,Chiba-Geigy Corp.制Irganox 1076
E-2:2-(3,5-二叔丁基-2-羟苯基)苯并三唑,Chiba-Geigy Corp.制Tinuvin 320
E-3: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Chiba-Geigy Corp.制Irgafos168
(6)结晶促进剂(F)
F-1:滑石、日本滑石(株)制,微粉滑石,Micro Ace P6(平均粒径,4μm)
F-2:偏硅酸钙,Alfa Aesar社制
F-3:过硼酸钠,和光纯药工业(株)制(平均粒径:2μm)
(7)填充剂(G)
G-1:滑石,日本滑石(株)制,微粉滑石、Micro Ace P6(平均粒径:4μm)
G-2:玻璃纤维日本电气硝子(株)制,尿烷集束处理短切原丝ECS-03T-511
G-3:硅灰石,Partek制ウイツクロ一ル10
G-4:高岭土,ェンゲルハ一ド(株)制トランスリンク555
(8)脱模剂(H)
H-1:褐煤酸部分皂化酯,クラリアント(株)制,リコワツクスOP
H-2: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日本化成(株)制,スリパツクスE
(9)羧基反应性封端剂(J)
J-1: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ジヤパンェポキシレジン(株)制,ェピコ一ト828
实施例1~9,比较例1~4
(组合物)
表1中记载的聚乳酸(A)每100重量份,使用转鼓均一混合表1中记载的种类和重量的碳二亚胺化合物(B)、磷酸酯金属盐(C)及其它添加剂,之后通过带有30mmφ出口的双轴挤出机(神户制钢(株)制KTX-30),在汽缸温度190℃、10mmHg的真空度下一边脱气一边颗粒化。测定得到的颗粒的熔融稳定性、湿热稳定性和分子量保持率。
(成型片)
将得到的颗粒在110℃干燥5小时后,使用喷出成型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制SG150U型),在汽缸温度190℃、金属模温度100℃的条件下制成厚3mm的ASTM测定用成型片。此时,将可无变形地获得成型片的最短时间作为成型周期。以DSC测定所得成型片的拉伸强度、外观、结晶起始温度(Tcc)、结晶焓(ΔHc)、结晶熔解热(ΔHm)。将它们的结果示于表1。如表1所示,本发明的组合物湿热稳定性、结晶性、分子量保持率及成型性优异。
Figure G2008800060062D00501
Figure G2008800060062D00511
Figure G2008800060062D00521
Figure G2008800060062D00531
实施例10~16、比较例5~7
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含有稳定剂、脱模剂的颗粒。将所得颗粒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进行成型制成成型片。应予说明,成型周期固定为75秒。颗粒及成型片的物性的测定结果示于表2。如表2所明确地,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湿热稳定性、分子量保持率及成型性。
Figure G2008800060062D00551
Figure G2008800060062D00561
Figure G2008800060062D00571
Figure G2008800060062D00581
实施例17~23
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造含有热塑性树脂(D)、填充剂(G)的颗粒。将所得颗粒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进行成型制成成型片。颗粒及成型片的物性的测定结果示于表3。如表3所明确地,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湿热稳定性、分子量保持率及成型性。
Figure G2008800060062D00601
实施例24
将实施例4中所得颗粒通过30mm、双轴挤出机(汽缸温度190℃),输送至成型机的T型模。镜面冷却辊与镜面辊夹持的单面接触,熔融挤出为厚度0.1mm、宽500mm的无边新膜。片材可良好地成型。片材的MD/TD方向的强度为147/127Mpa,光透射率为91%,随机切断的100mm见方的膜中,目视判定的鱼眼数为8个。
实施例25
将实施例1中所得颗粒应用纺丝组件温度220℃、36长丝、脂肪酸酯主体的纤维用油剂,以纺丝速度3000m/分进行了纺丝。未拉伸丝在温度90℃下拉伸1.45倍,在130℃下热固定、卷绕。纺丝、拉伸均良好地得以实施。
所得复丝的物性,取25℃、初期试样长度200mm、拉伸速度200mm/分,以JIS L1013为准求出加重拉伸曲线,初期纤度除断裂强度,求出强度、伸长率。此外,沸水收缩率如下求得:初期加重、试样200mm在初期加重0.09cN/dtex下测定初期长度L0,然后无加重地在沸水中处理15分钟,风干后在初期加重0.09cN/dtex下测定处理长度L1,通过(L0-L1)×100/L0求出。其结果,所得复丝为强度4cN/dtex、伸长率35%、沸水收缩率10%的良好纤维。
实施例26~34、比较例8~10
在立构复合型聚乳酸中应用碳二亚胺化合物(B)、磷酸酯金属盐(C),并在以下记载的条件下制造颗粒及成型片。
(颗粒)
表4中记载的聚乳酸(A)每100重量份,使用转鼓均一混合表4中记载的种类和重量的碳二亚胺化合物(B)、磷酸酯金属盐(C)及其它添加剂,之后通过带有30mmφ出口的双轴挤出机(神户制钢(株)制KTX-30),在汽缸温度230℃、10mmHg的真空度下一边脱气一边粒化。求出了所得颗粒的熔融稳定性、湿热稳定性、分子量保持率以及由以DSC测定的不足190℃的聚乳酸的均相结晶熔解热(ΔHmh)复合相的结晶熔解热(ΔHmcs)求出的立构度(S)。
(成型片)
此外,将所得颗粒在110℃下干燥5小时后,使用喷射成型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制SG150U型),在汽缸温度250℃、金属模温度110℃的条件下制成厚3mm的ASTM测定用成型片。此时,将可无变形地获得成型片的最短时间作为成型周期。求出所得成型片的拉伸强度、外观及其它物性。
颗粒、成型片的物性的测定结果示于表4。如表4所示,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良好的分子量保持率、湿热稳定性、熔融稳定性、立构度及成型性。
Figure G2008800060062D00631
Figure G2008800060062D00641
Figure G2008800060062D00651
Figure G2008800060062D00661
实施例35
将实施例28中得到的颗粒通过30mm、双轴挤出机(汽缸温度220℃),输送至成型机的T型模。镜面冷却辊与镜面辊夹持的单面接触,熔融挤出为厚度0.1mm、宽500mm的无边新膜。片材可良好地成型。片材的MD/TD方向的强度为147/127Mpa,光透射率为91%,随机切断的100mm见方的膜中,目视判定的鱼眼数为10个。
此外,将实施例28中所得颗粒应用纺丝组件温度220℃、36长丝、脂肪酸酯主体的纤维用油剂,以纺丝速度3000m/分进行了纺丝。未拉伸丝在温度90℃下拉伸1.45倍,在130℃下热固定、卷绕。纺丝、拉伸均良好地得以实施。
所得复丝的物性,取25℃、初期试样长度200mm、拉伸速度200mm/分,以JIS L1013为准求出加重拉伸曲线,初期纤度除断裂强度,求出强度、伸长率。此外,沸水收缩率如下求得:初期加重、试样200mm在初期加重0.09cN/dtex下测定初期长度L0,然后无加重地在沸水中处理15分钟,风干后在初期加重0.09cN/dtex下测定处理长度L1,通过(L0-L1)×100/L0求出。其结果,所得复丝为强度4.1cN/dtex、伸长率31%、沸水收缩率8%的良好纤维。
实施例36~42
与实施例26同样操作,研究热塑性树脂(D)、填充剂(G)的效果,结果示于表5。本发明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湿热稳定性、分子量保持率及成型性。
实施例43
(聚-L乳酸的制造)
从具备冷却蒸馏管的聚合物反应容器的原料进口,在氮气流下装入L-丙交酯(株式会社武藏野化学研究所制,聚合级)100重量份及硬脂醇0.15重量份。然后对反应容器内部进行5次氮气置换,以190℃使L-丙交酯熔解。在L-丙交酯完全熔解的时刻,从原料进口将2-乙基己酸锡0.05重量份与甲苯500μL一起添加,在190℃下聚合1小时。聚合结束后,从催化剂投入口添加膦酰基乙酸乙酯二乙酯0.055重量份,混炼15分钟。最后挥发掉剩余的L-丙交酯,从反应容器的喷出口喷出条状聚-L乳酸,一边冷却一边裁断为颗粒状。所得聚-L乳酸的Mw为14.7×104
(聚-D乳酸的制造)
其次,以同样的操作进行聚-D乳酸的制造。即,装入D-丙交酯(株式会社武藏野化学研究所制,聚合级)100重量份及硬脂醇0.15重量份,然后对反应容器内部进行5次氮气置换,以190℃使D-丙交酯熔解。在D-丙交酯完全熔解的时刻,从原料进口将2-乙基己酸锡0.05重量份与甲苯500μL一起添加,在190℃下聚合1小时。聚合结束后,从催化剂投入口添加膦酰基乙酸乙酯二乙酯0.055重量份,混炼15分钟。最后挥发掉剩余的D-丙交酯,从反应容器的喷出口喷出条状聚-D乳酸,一边冷却一边裁断为颗粒状。所得聚-D乳酸的Mw为13.2×104
(立构复合物的形成)
将上述聚-L乳酸(A)的颗粒50重量份(A)、聚-D乳酸(A)的颗粒50重量份、碳二亚胺(B-1)1重量份、平均粒径2μm的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酯钠(C)0.5重量份及平均粒径2μm的偏硅酸钙(F-2)0.5重量份良好混合后,使用东洋制机社制捏合机实验型磨50C150,在氮气气流下于260℃混炼3分钟。所得聚乳酸组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及立构度(S)示于表6。
实施例44
除了将偏硅酸钙(F-2)0.5重量份替换为平均粒径2μm的过硼酸钠(F-3)0.5重量份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聚乳酸组合物。所得聚乳酸组合物的Mw、立构度(S)示于表6。
表6
  S(%)   Mw
  实施例43   100   13.6×104
  实施例44   100   12.4×104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组合物在结晶性、湿热稳定性及熔融稳定性上优异。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在成型性及机械强度上优异。此外,本发明的成型品在外观及色调上优异。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可以制造维持分子量、立构度及湿热稳定性优异的立构复合型聚乳酸。

Claims (13)

1.组合物,含有作为A成分的聚乳酸、作为B成分的碳二亚胺化合物和作为C成分的磷酸酯金属盐,其中,A成分为聚L-乳酸和聚D-乳酸的混合物,是立构度为100%的立构复合型聚乳酸,
其中,立构度S以下述式表示:
S=〔ΔHmsc/(ΔHmh+ΔHmsc)〕×100
ΔHmh表示DSC测定所观察到的不足190℃的结晶熔解峰的结晶熔解热,ΔHmsc表示DSC测定所观察到的190℃以上的结晶熔解峰的结晶熔解热。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相对于A成分100重量份,含有0.01~10重量份的B成分和0.01~5重量份的C成分。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聚D-乳酸或聚L-乳酸是在醇系引发剂和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将光学纯度90~100%的D-丙交酯或L-丙交酯熔融开环聚合,并相对于金属催化剂的金属元素1当量添加了0.3~20当量催化剂钝化剂的聚D-乳酸或聚L-乳酸。
4.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B成分是含有异氰酸酯基团0.1~5重量%、且碳二亚胺当量为200~500的碳二亚胺化合物。
5.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C成分是下述式(3)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FSB00000836721800011
式(3)中,R4、R5及R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2的烷基,M2表示碱金属原子、碱土类金属原子、锌原子或铝原子,p表示1或2,q在M2为碱金属原子、碱土类金属原子、锌原子时表示0,在M2为铝原子时表示1或2。
6.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进一步含有选自D成分:A成分之外的热塑性树脂、E成分:稳定剂、F成分:结晶促进剂、G成分:填充剂、H成分:脱模剂、I成分:抗静电剂、J成分:羧基反应性封端剂、K成分:增塑剂及L成分:耐冲击性稳定剂中的至少一种。
7.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物,其中,作为E成分的稳定剂为选自受阻酚系化合物、受阻胺系化合物、磷酸酯系化合物、硫醚系化合物及光稳定剂中的至少一种。
8.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物,其中,作为F成分的结晶促进剂为三斜晶系无机成核剂。
9.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湿热稳定性为80%以上。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熔融稳定性为80%以上。
11.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相对结晶度RC为80%以上,前提条件是,相对结晶度RC以下述式表示:
RC={(ΔHm1-ΔHcc1)/ΔHm1}×100
Hm1表示结晶熔解热,ΔHcc1表示结晶焓。
12.成型品,由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形成。
13.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型品,其中,所述成型品为膜、片材或纤维。
CN2008800060062A 2007-02-23 2008-02-21 聚乳酸组合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223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43193/2007 2007-02-23
JP2007043193 2007-02-23
PCT/JP2008/053456 WO2008102919A1 (ja) 2007-02-23 2008-02-21 ポリ乳酸組成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2310A CN101622310A (zh) 2010-01-06
CN101622310B true CN101622310B (zh) 2012-11-14

Family

ID=39710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600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22310B (zh) 2007-02-23 2008-02-21 聚乳酸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030382B2 (zh)
EP (1) EP2116576A4 (zh)
JP (1) JP5525811B2 (zh)
KR (1) KR101495367B1 (zh)
CN (1) CN101622310B (zh)
BR (1) BRPI0807936A2 (zh)
HK (1) HK1136593A1 (zh)
TW (1) TWI444428B (zh)
WO (1) WO20081029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51264A1 (ja) 2007-10-16 2009-04-23 Teijin Chemicals Ltd.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5420179B2 (ja) 2008-02-29 2014-02-19 株式会社Adeka 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
EP2258775B1 (en) 2008-03-25 2015-09-23 Toray Industries, Inc. Polylactic acid composition, and film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6863695A (zh) * 2008-05-29 2017-06-20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具有两层结构的复合成型品
WO2010010696A1 (ja) * 2008-07-25 2010-01-28 株式会社シード 研磨材入り字消し
JP5200281B2 (ja) * 2008-08-29 2013-06-05 日本エイアンドエル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2010090364A (ja) * 2008-09-10 2010-04-22 Ntn Corp 射出成形体、樹脂製滑り軸受、樹脂製歯車、冠型樹脂製保持器、樹脂製シールおよび転がり軸受
JP2010106269A (ja) * 2008-10-01 2010-05-13 Sony Corp 樹脂組成物
WO2011040072A1 (ja) * 2009-09-30 2011-04-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
EP2345688B1 (en) * 2008-10-24 2013-03-27 Kao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resin composition
JP5173747B2 (ja) * 2008-11-05 2013-04-03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ポリ乳酸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5173746B2 (ja) * 2008-11-05 2013-04-03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ポリ乳酸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BRPI0921718A2 (pt) * 2008-11-05 2016-01-05 Teijin Chemicals Ltd composição, método para produzir uma composição, e, artigo moldado
JP5436449B2 (ja) * 2008-12-15 2014-03-05 帝人株式会社 環状カルボジイミドを含有する樹脂組成物
JP2010143995A (ja) * 2008-12-17 2010-07-01 Wintech Polymer Ltd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JP5536332B2 (ja) * 2008-12-25 2014-07-02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乳酸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JP5536330B2 (ja) * 2008-12-25 2014-07-02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乳酸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JP5536331B2 (ja) * 2008-12-25 2014-07-02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乳酸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TWI377226B (en) * 2008-12-31 2012-11-21 Far Eastern New Century Corp Poly (lactic acid) resin composition for preparing transparent and impact-resistant article, article prepared therefrom and preparation process thereof
JP2010168507A (ja) * 2009-01-26 2010-08-05 Teijin Ltd ポリ乳酸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よりなる成形品
KR101183226B1 (ko) * 2009-02-09 2012-09-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유기 금속복합체, 촉매 조성물 및 폴리락타이드 수지의 제조 방법
WO2010090496A2 (ko) * 2009-02-09 2010-08-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폴리락타이드 수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183225B1 (ko) 2009-05-08 2012-09-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폴리락타이드 수지,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폴리락타이드 수지 조성물
JP5353341B2 (ja) * 2009-03-17 2013-11-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物、並びに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10260999A (ja) * 2009-05-11 2010-11-18 Fuji Xerox Co Ltd 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CN101993585B (zh) * 2009-08-10 2013-12-25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耐水解聚乳酸组合物
JP5803052B2 (ja) * 2009-08-12 2015-11-04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樹脂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2011038040A (ja) * 2009-08-17 2011-02-24 Mitsui Chemicals Inc 押出成型品
CN102597344B (zh) * 2009-09-16 2015-05-13 帝人株式会社 纤维和纤维结构体
EP2493980A4 (en) * 2009-10-30 2014-02-12 Polyone Corp HEAT-RESISTANT APL-ABS COMPOSITIONS
US9650350B2 (en) * 2010-01-18 2017-05-16 Teijin Limited Polylactic acid composition
JP5632167B2 (ja) * 2010-02-02 2014-11-26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
JP5563328B2 (ja) * 2010-02-15 2014-07-30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よりなるフィルム
EP2547505A1 (en) * 2010-03-16 2013-01-23 Andersen Corporation Sustainable compositions, related methods, and members formed therefrom
CN101812221B (zh) * 2010-04-01 2012-07-18 江苏工业学院 一种改性玻璃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130041086A1 (en) * 2010-04-14 2013-02-14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Thermoplastic polymer composition and stabiliser composition
JP2011246558A (ja) * 2010-05-25 2011-12-08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成形品、携帯電話機用卓上ホルダー、携帯電話機の内部シャーシ部品、電子機器用筐体及び電子機器用内部部品
JP5607431B2 (ja) * 2010-06-11 2014-10-15 帝人株式会社 再生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形体
KR101130825B1 (ko) 2010-06-21 2012-03-2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내열성이 우수한 폴리락타이드 수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EP2583994A4 (en) * 2010-06-21 2014-08-13 Toray Industries polylactic acid
DE102010031175A1 (de) * 2010-07-09 2012-01-12 Fachhochschule Hannover Polymilchsäure-basierter Werkstoff mit verbesserten Eigenschaften
EP2415489B1 (de) * 2010-08-03 2016-07-06 Biotronik AG Polylactid-beschichtetes Implantat aus einer biokorrodierbaren Magnesiumlegierung
US8936740B2 (en) 2010-08-13 2015-01-20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Modified polylactic acid fibers
US10753023B2 (en) 2010-08-13 2020-08-25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Toughened polylactic acid fibers
WO2012057297A1 (ja) * 2010-10-27 2012-05-03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難燃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の成形品
ES2962147T3 (es) 2010-11-08 2024-03-15 Sk Chemicals Co Ltd Resina de ácido poliláctico, procedimiento de preparación de la misma, y película de embalaje que comprende la misma
US20120129414A1 (en) * 2010-11-24 2012-05-24 Chung-Hao Chang Thermosetting resin composition and prepreg or laminate using the same
KR101966369B1 (ko) * 2010-12-17 2019-04-08 에스케이케미칼 주식회사 폴리유산 수지 조성물 및 포장용 필름
JP5833463B2 (ja) * 2011-02-07 2015-12-16 花王株式会社 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
JP2012219151A (ja) * 2011-04-06 2012-11-12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樹脂組成物
CN102363655B (zh) * 2011-08-26 2012-12-12 芜湖禾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橡胶
EP2752457A4 (en) * 2011-08-29 2015-01-21 Toray Industries POLYLACTIC ACID RESIN COMPOSI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MOLDED PRODUCT COMPRISING SAME
KR101293916B1 (ko) 2011-09-09 2013-08-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 부품용 폴리유산 조성물
JP2013067704A (ja) * 2011-09-21 2013-04-18 Unitika Ltd ポリ乳酸系樹脂組成物
US8637130B2 (en) 2012-02-10 2014-01-28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Molded parts containing a polylactic acid composition
US8980964B2 (en) 2012-02-10 2015-03-17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Renewable polyester film having a low modulus and high tensile elongation
US10858762B2 (en) 2012-02-10 2020-12-08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Renewable polyester fibers having a low density
US8975305B2 (en) 2012-02-10 2015-03-10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Rigid renewable polyester compositions having a high impact strength and tensile elongation
US9040598B2 (en) 2012-02-10 2015-05-26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Renewable polyester compositions having a low density
EP2814879B1 (en) 2012-02-17 2018-04-11 Andersen Corporation Polylactic acid containing building component
EP2818518B1 (en) * 2012-02-22 2019-05-01 Kao Corporation Molded product composed of polyester resin composition
JP6030221B2 (ja) * 2012-04-16 2016-11-24 ピュラック バイオケム ビー. ブイ. ポリウレタンでの使用のためのポリエステルポリオール
KR101464823B1 (ko) * 2012-04-16 2014-12-04 (주)엘지하우시스 Pla수지를 이용한 칩마블 바닥재
JP5916853B2 (ja) * 2012-05-31 2016-05-11 ウィンテック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耐加水分解性向上剤
JP2014051570A (ja) * 2012-09-06 2014-03-20 Teijin Ltd 熱曲げ加工用樹脂組成物
CN102838858B (zh) * 2012-09-21 2014-12-24 上海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乳酸成核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KR101439627B1 (ko) * 2012-10-04 2014-09-11 삼성토탈 주식회사 빠른 결정화 속도를 갖는 폴리유산-폴리알킬렌글리콜 공중합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JP6077262B2 (ja) * 2012-10-16 2017-02-08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射出成形品
US9534116B2 (en) 2012-10-17 2017-01-03 Polyone Corporation Flame retardant polylactic acid compounds
TWI609044B (zh) * 2012-12-14 2017-12-21 Polylactic acid composition
CN104995258A (zh) * 2012-12-27 2015-10-21 美国圣戈班性能塑料公司 经稳定的聚酯基组合物
KR101952396B1 (ko) * 2013-04-04 2019-02-26 에스케이케미칼 주식회사 폴리유산 수지 조성물
JP2016528348A (ja) 2013-08-09 2016-09-15 キンバリー クラーク ワールドワイド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異方性高分子材料
CN105431479B (zh) 2013-08-09 2018-11-16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用于选择性控制聚合物材料的孔隙率的方法
JP5654104B2 (ja) * 2013-08-28 2015-01-14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押出成型品
CN103496037B (zh) * 2013-10-24 2016-01-20 威信广厦模块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构件的养护方法
CN105531325B (zh) 2013-10-29 2019-03-01 东丽株式会社 成型材料、其制造方法及用于其的母料
DE102013223504A1 (de) * 2013-11-18 2015-05-21 Tesa Se Flammbeständige, temperaturbeständige und hydrolysebeständige Träger sowie deren Verwendung in Haftklebebändern für Automobilanwendungen
CN103923305A (zh) * 2014-03-25 2014-07-16 嘉兴润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催化剂改进制备的聚乳酸树脂及其用途
CN103936974B (zh) * 2014-03-26 2016-01-13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稀土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及其制法和应用
CN104018294B (zh) * 2014-04-10 2016-06-22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聚乳酸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7183A (zh) * 2014-04-30 2014-07-23 东华大学 一种天然植物纤维/立构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471061B (zh) * 2014-07-04 2021-06-08 帝人株式会社 聚乳酸组合物、由聚乳酸组合物得到的成形体、以及聚乳酸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US11292909B2 (en) 2014-12-19 2022-04-05 Earth Renewable Technologies Extrudable polymer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making molded articles utilizing the same
DE102015217382A1 (de) * 2015-09-11 2017-03-16 Bauerfeind Ag Polymerzusammensetzungen, Fasern und Garne mit Petrolatum und/oder ölsäurehaltigen Ölen
KR101722740B1 (ko) * 2015-09-23 2017-04-03 롯데케미칼 주식회사 폴리락타이드 수지의 제조 방법
US11008489B2 (en) * 2015-10-01 2021-05-18 Purac Biochem Bv Non-reactive hot-melt adhesive with specific resin
JP6708813B2 (ja) * 2015-12-08 2020-06-10 Bioworks株式会社 ポリ乳酸樹脂繊維、ポリ乳酸長繊維、ポリ乳酸短繊維およびポリ乳酸繊維
CN105462125A (zh) * 2015-12-09 2016-04-06 无锡普瑞明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传动轴的复合机械材料
CN105524438A (zh) * 2015-12-09 2016-04-27 无锡普瑞明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锡基轴承复合材料
JP6799080B2 (ja) * 2016-05-09 2020-12-09 ランクセス・ドイチュランド・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カルボジイミド、エステル、およびpvcを含む組成物、それらの製造および使用
EP3548559A4 (en) * 2016-12-05 2020-07-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MPOSITION AND FILMS INCLUDING A POLYMER OF POLY (LACTIC ACID) AND A COPOLYMER INCLUDING A LONG CHAIN ALKYL FRACTION
KR101865813B1 (ko) * 2016-12-23 2018-06-11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폴리락트산 복합체 제조방법
CN107090608B (zh) * 2017-05-27 2019-12-06 安徽桑尼旅游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解的户外帐篷用聚乳酸纤维制备方法
EP3431538A1 (de) * 2017-07-17 2019-01-23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Zusammensetzungen enthaltend polymeres carbodiimid, epoxid und polyester-basierte polymere, deren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CN108912014A (zh) * 2018-06-22 2018-11-30 上海朗亿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型碳化二亚胺化合物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651778B (zh) * 2018-11-19 2021-04-13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高立构复合晶含量高分子量聚乳酸材料的制备方法
JP7397578B2 (ja) 2019-03-20 2023-12-13 長瀬産業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EP3947532A1 (en) 2019-03-29 2022-02-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ilm comprising polylactic acid polymer suitable for graphic articles
KR102059294B1 (ko) * 2019-05-31 2019-12-26 (주)길마로 합성 플라스틱을 대체할 수 있는 자연상태에서 분해가 가능한 친환경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196783B1 (ko) * 2019-05-31 2020-12-30 (주)길마로 내열성 및 내가수분해성이 향상된 친환경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191338B1 (ko) * 2019-09-27 2020-12-16 (주)길마로 생분해성 및 가공성이 향상된 친환경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1040398B (zh) * 2019-11-15 2022-04-05 中船重工鹏力(南京)塑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可降解吸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22728A (zh) * 2019-11-28 2020-03-27 蚌埠学院 用于制备耐热性聚乳酸树脂的有机成核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06871B (zh) * 2020-08-14 2022-01-14 潍坊恒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木材增强增韧阻燃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80258B (zh) * 2021-11-10 2023-01-17 重庆文理学院 一种抗菌阻燃增韧多功能离聚物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16541A (zh) * 2021-12-28 2022-04-12 重庆纤维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乳酸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16536B (zh) * 2022-02-08 2023-11-03 北京纳通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熔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806113B (zh) * 2022-03-31 2023-06-02 宁波大学 一种耐热抗菌pla全生物降解吸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52048A (zh) * 2022-04-11 2022-07-15 深圳光华伟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在生物医用级聚乳酸制备中的应用
TW202340371A (zh) * 2022-04-12 2023-10-16 星歐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組合物、塑化劑及塑膠產品
CN114685772A (zh) * 2022-04-20 2022-07-01 深圳光华伟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生物医用聚乳酸合成方法
CN115819940B (zh) * 2022-11-28 2024-02-20 苏州和塑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透明高韧性改性聚乳酸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KR102649458B1 (ko) * 2023-07-14 2024-03-19 신장균 멀칭 필름용 액상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2282A (zh) * 2001-12-28 2004-08-18 旭电化工业株式会社 聚乳酸型树脂组合物、模塑制品和其制备方法
WO2007015371A1 (ja) * 2005-08-02 2007-02-08 Unitika Ltd. 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から得られる成形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41956A (en) 1956-08-15 1960-06-21 Socony Mobil Oil Co Inc Regeneration of contact material
JPS4733279B1 (zh) 1968-12-20 1972-08-24
US4719246A (en) 1986-12-22 1988-01-12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olylactide compositions
US6323307B1 (en) * 1988-08-08 2001-11-27 Cargill Dow Polymers, Llc Degradation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ly degradable disposable materials
US5973024A (en) 1997-07-09 1999-10-26 Nisshinbo Industries, Inc. Method for control of biodegradation rate of biodegradable plastic
JP3776578B2 (ja) 1997-07-09 2006-05-17 日清紡績株式会社 生分解性プラスチック組成物及び生分解性プラスチックの生分解速度調節方法
JP4655342B2 (ja) 2000-07-14 2011-03-23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JP2002115121A (ja) 2000-10-04 2002-04-19 Toray Ind Inc ポリエステルモノフィラメントおよびその用途
JP3960797B2 (ja) 2001-12-28 2007-08-15 株式会社Adeka ポリ乳酸系ポリマー組成物、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192883A (ja) * 2001-12-28 2003-07-09 Asahi Denka Kogyo Kk ポリ乳酸系樹脂組成物、成形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054661B1 (ko) * 2002-09-09 2011-08-08 소니 주식회사 수지 조성물
JP2004224990A (ja) 2003-01-27 2004-08-12 Suzuki Motor Corp ポリ乳酸系ポリマー樹脂組成物とその成形品
JP2004339454A (ja) 2003-03-18 2004-12-02 Toray Ind Inc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4792690B2 (ja) 2003-06-10 2011-10-12 東レ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4379019B2 (ja) * 2003-07-04 2009-12-09 東レ株式会社 電気・電子部品
EP1690899A4 (en) 2003-12-02 2011-07-06 Sony Corp RESIN COMPOSITION, FORM BODY THEREOF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RESIN COMPOSITION
JP4643154B2 (ja) * 2004-02-17 2011-03-02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成形してなる成形体。
JP4487305B2 (ja) * 2004-03-10 2010-06-23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JP4973848B2 (ja) * 2004-03-30 2012-07-11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
WO2007007893A1 (ja) * 2005-07-12 2007-01-18 Teijin Limited ステレオコンプレックスポリ乳酸を含有する組成物
JP2007023393A (ja) 2005-07-12 2007-02-01 Teijin Ltd ステレオコンプレックスポリ乳酸からなる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023083A (ja) 2005-07-12 2007-02-01 Teijin Ltd ステレオコンプレックスポリ乳酸を含有する組成物
JP2007145937A (ja) * 2005-11-25 2007-06-1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及び樹脂成形品
JP5150052B2 (ja) 2006-01-20 2013-02-20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乳酸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CA2660352A1 (en) * 2006-07-28 2008-01-31 Teijin Limited Resin composition,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molded article
US7812066B2 (en) 2006-10-11 2010-10-12 Kao Corporation Biodegradable resin composi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2282A (zh) * 2001-12-28 2004-08-18 旭电化工业株式会社 聚乳酸型树脂组合物、模塑制品和其制备方法
WO2007015371A1 (ja) * 2005-08-02 2007-02-08 Unitika Ltd. 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から得られる成形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136593A1 (en) 2010-07-02
WO2008102919A1 (ja) 2008-08-28
US20100093888A1 (en) 2010-04-15
JPWO2008102919A1 (ja) 2010-06-03
TW200911914A (en) 2009-03-16
JP5525811B2 (ja) 2014-06-18
EP2116576A4 (en) 2011-04-06
EP2116576A1 (en) 2009-11-11
US8030382B2 (en) 2011-10-04
KR20090118938A (ko) 2009-11-18
BRPI0807936A2 (pt) 2014-07-01
CN101622310A (zh) 2010-01-06
TWI444428B (zh) 2014-07-11
KR101495367B1 (ko) 2015-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2310B (zh) 聚乳酸组合物
CN1307259C (zh) 树脂组合物和由该树脂组合物制成的成型制品、薄膜和纤维
JP5150052B2 (ja) ポリ乳酸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CN102245703B (zh) 含有环状碳二亚胺的树脂组合物
CN102712802B (zh) 聚乳酸组合物
CN104704050B (zh) 聚乳酸树脂组合物、成型体及聚乳酸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JP6341194B2 (ja) ポリ乳酸樹脂からなる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939380A (zh) 树脂组合物以及成型品
JP5272715B2 (ja) 熱可塑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JP5290587B2 (ja) ポリ乳酸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CN105051107A (zh) 树脂组合物
US9045634B2 (en) Thermoplastic polyester resin composition
JP2009249518A (ja) 色相および耐熱性に優れたステレオコンプレックスポリ乳酸組成物
JP5187088B2 (ja) 熱可塑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JP5155075B2 (ja) ポリ乳酸含有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249517A (ja) 色相および湿熱安定性に優れたポリ乳酸組成物
JP5428327B2 (ja) 熱可塑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WO2014034071A1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WO2014129293A1 (ja) 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成形体および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Feijoo Domínguez et al.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ully renewable and biodegradable polyhydroxyalkanoate blends with improved thermoformabil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3659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3659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

Termination date: 2017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