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77148B - Saddle-straddling type motor vehicle - Google Patents

Saddle-straddling type motor vehic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77148B
TWI377148B TW098131801A TW98131801A TWI377148B TW I377148 B TWI377148 B TW I377148B TW 098131801 A TW098131801 A TW 098131801A TW 98131801 A TW98131801 A TW 98131801A TW I377148 B TWI377148 B TW I37714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ngine
fuel injection
injection device
pass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31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00354A (en
Inventor
Wataru Ishii
Hiroyuki Tsuzuku
Toshiharu Hanajima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000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003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771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7714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69/00Low-pressure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 Apparatus with both continuous and intermittent injection; Apparatus injecting different types of fuel
    • F02M69/04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 F02M69/047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injectors with air chambers, e.g. communicating with atmosphere for aerating the nozz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2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005Other engines having horizontal cylin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53/00Fuel-injec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heating, cooling or thermally-insulating means
    • F02M53/04Injectors with heating, cooling, or thermally-insulating means
    • F02M53/08Injectors with heating, cooling, or thermally-insulating means with air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69/00Low-pressure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 Apparatus with both continuous and intermittent injection; Apparatus injecting different types of fuel
    • F02M69/04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 F02M69/042Positioning of injectors with respect to engine, e.g. in the air intake conduit
    • F02M69/044Positioning of injectors with respect to engine, e.g. in the air intake conduit for injecting into the intake conduit downstream of an air throttle val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275/00Other engines, components or 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02B2275/16Indirect inj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Description

1377148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二輪1車 本發明係關於具備燃料喷射裝置之 等之鞍座型車輛。 機皁 f先前技術】 .^ —调干寻疋鞍座型車輛中 在引擎之吸氣系統t,已知有且 , 男八備電子控制之燃料啥私壯 置以取代化油器之吸氣系絲 赁射裝 亡心 孔系·統。例如,在專利文獻1及專利 文獻2所示之底骨架型之機車中,將引擎搭裁於脊』 下二燃料'射裝置係被配置於連通於引擎之吸氣間開口 之及氣通路之節氣閥之下流側。 圖14係表示搭载具備燃料噴射裝置之引擎之以往之底兵 架型之機車之-例之部份側面圖(參照專利文獻”。又^ 圖14中’構成吸氣系統之部份局部地以剖面表示。 圖14所不之底骨架型之機車1具有由頭管2以向下斜度向 後方延伸之脊骨部3。頭管2旋轉自如地支持轉向轴,在轉 向軸之上部安裝著手柄。 在脊骨部3之後部下方,配置引擎4。又,在脊骨部3之 刖部下方,配置空氣濾清器5。空氣濾清器5與引擎4之吸 氣口 4a係被吸氣管6所連接。吸氣管6之中途介設著節流閥 體7。 吸氣管6連接於吸氣口乜之部分彎曲,在此彎曲部分, 女裝燃料喷射裝置8而使其喷射方向朝向吸氣閥開口仆。 為防止來自引擎4之熱害,燃料噴射裝置8係以儘可能遠 ts 1 143452.doc 1377148 離引擎4之汽虹之吸氣閥(吸氣閱開口仆)方式配置於引擎* 之上方之吸氣管6之後部。 2係基於下列之理由:燃料喷射裝置8接近於引擎*之汽 缸蓋4 c被配置之情形,引登4夕古、© a ,〇· 馆Φ 5丨拏4之阿溫會使燃料噴射裝置8變 成高溫。因此,燃料喷射裝置8所嗔射之燃料中會產生氣 泡(鄉〇0,發生氣阻或瞬間熄、火(渗漏)等之障礙:因此: 二:所述二如’燃料噴射裝置8係被設置於儘可能遠離 引擎4之/丄知蓋4C 90 mm以上之位置。 但,在燃料喷射裝置8被配置於遠離引擎4之位置之構造 :县燃料由燃料喷射裝置至到達燃燒室之燃料輸送距離會 戈長’因此’在燃料喷射裝置8中對燃料嘴射變化之引擎* 之響應性會惡化。又,舞料喰射 . M X射裝置8料Μ料在到達 :間開口仆之前會附著於吸氣管6及吸氣口牦之壁面。 附者於壁面與燃料噴射裝置8 不且< ?工剌無關地會進入汽缸 ,有可能使排氣之性質狀態惡化。 機:中一:广往吸氣通路位於車體前方之底骨架型之 不 ^、枓喷射裝置位於吸氣管等之吸氣系統之後方, 月匕期待利用行車之風加 迷行車 ρ且在如尽4運轉時及低 冷;時一叙’行車之風較少時,燃料喷射裝置更難加以 專利文獻2所示,使用水冷式之”擎。但,卻 充分冷卻燃料噴射裝置。 輔獻3記載著心型水冷式之引擎設置 裝置。由卽氣閥之上游分支之輔助空氣通路 143452.doc 1377148 延伸至燃料噴射裝置,在此辅助空氣通路之中途設有控制 輔助空氣之供應量之電磁閥。利用水溫檢出弓^擎之冷卻水 之溫度,溫度高時,增加輔助空氣之供應量。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_24902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曰本特開2〇〇2 3716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曰本特開平5_33744號公報 【發明内容】 但,在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所示之構造中,如上所 述,為在怠速運轉時及行車時冷卻燃料噴射裝置有必要 使用水冷式之引擎。且由於僅水冷引擎時,難以充分冷卻 燃料喷射裝置,因此’需要對燃料喷射裝置之週邊積極地 予以水冷之冷卻裝置’致使構造變得複雜,成本也更為增 加。 又,專利文獻3所記载之設置輔助空氣控制裝置之v型水 冷式引擎之構造較為複雜’且依據引擎溫度之輔助空氣之 供應量之控制也相當複雜。因此’將此種設置輔助空氣控 制裝置之V型水冷式引擎應用於機車之情形,成本也會增 高。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可藉簡單之構造且低成本地冷卻 燃料噴射裝置’以防止燃料中之氣泡之產生,並可施行正 確之燃料喷射控制之鞍座型車輛。 0) 本發明之鞍座型車輛係包含配置於車輛之前方至後方之 車體架、及設於車體架之氣冷式弓卜擎;車體架係包含在車 143452.doc (S3 /14δ 輛之前部配置於大致上下方向之、 卜 . 及由頭管向後斜下 方延伸之主車架;氣冷式引擎 ^ 係包含構成往復移動自如地 收谷活塞之汽缸之汽缸體、盥 /又缸體共同形成燃燒室,且 八有通過吸氣間開口而連通至 潑原至之主通路之汽缸蓋、 開閉自如地設於吸氣間開口之吸氣間'具有喷射燃料之嗔 嘴之燃料喷射裝置'及由主通路之上游分支而在氣冷式引 擎之至少怠速運轉時可將空氣引導至燃料喷射裝置之喷嘴 附近之副料;汽&巾後方向大致水平地延 伸’且以汽虹蓋在行車時可接受到風之方式在主車架下 方將’飞红盖g己置於刖冑而將汽知體配置於後部,燃料喷 射裝置係以可由主通路之側壁之噴射通路向吸氣間開口噴 射燃料之方式設於汽缸蓋。 在職座型車輛中,在車體架設置氣冷式引擎。車體架 之頭官在車輛之前部被配置於大致上下方向主車架係由 頭管向後斜下方延伸。 氣冷式引擎之汽缸體係構成往復移動自如地收容活塞之 八缸 α缸蓋係與 >飞缸體共同形成燃燒室,且具有通過吸 氣閥開口而連通至燃燒室之主通路。吸氣閥開閉自如地設 於吸氣閥開口。副通路係由主通路之上游分支而至少在氣 冷式引擎之怠速運轉時可將空氣引導至燃料喷射裝置之噴 射口。 汽缸之中心軸向前後方向大致水平地延伸,且以汽缸蓋 在行車時可接受到風之方式在主車架下方,將汽缸蓋配置 於前部而將汽缸體配置於後部。燃料喷射裝置係以可由主 I43452.doc 1377148 通路之側壁之喷射通路向吸氣間開口喷射燃料之方式設於 汽虹蓋。 在氣冷式引擎之至少怠速運轉時可通過副通路將空氣弓! 導至燃料喷射裝置之喷嘴附近。藉此’燃料喷射裝置喷射 之燃料可被微粒化,至少息速運轉時可冷卻燃时射裝襄 之喷嘴附近。X,汽缸蓋在主車架之下方被配置於前部。 藉^行車時,汽缸蓋可接受到風。燃料喷射裝置設於汽 虹盖’故可藉汽虹蓋接受到之風冷卻燃料喷射裝置。尤 其,在高速行車時,風所產生之冷卻效果更高。 因此,停車時及行㈣,可防止燃料喷射裝置因來自弓! 擎之熱而變成高溫’其結果,在燃料噴射裝置所喷射之燃 料中,難以產生氣泡,可防止氣泡引起之氣阻或瞬間媳火 等之發生。 又,至少在怠速運轉時,可藉使燃料微粒化用之空氣, 冷卻燃料喷射裝置之㈣附近,在行車時,可利用汽缸蓋 所接受到之風自然冷卻燃料嗔射裝置,故不需要特別之泠 卻裝置及特別之控制,且通過副通路之空氣之控制不會旅 雜化。因此,冷卻辦料嗔射μ 丨付赁射裒置用之構造較為簡單,可達 成低成本化。 另外’燃料喷射裝置係在汽缸蓋内由主通路之側壁之噴 射通路向吸氣閥開口賁射燃料,故燃料喷射裝置之喷嘴與 吸氣閥開口間之距離變短,燃料之輸送之距離也變短。因 此’燃料噴射裝置所嗔射之燃料難以附著於壁面,辦料可 口被導^燒室。因此,可防止與燃料喷射
143452.doc IS 1377148
裝置之控制無關地附著於壁面之燃料進入汽缸内。其妗 果,可施行正確之燃料噴射控制,並可改善燃費。又在 燃料之供應停止時及怠速運轉時’可藉由排出未燃燒燃料 而改善排氣之性質狀態之惡化。 又,由於燃料之輸送距離變短,故可提高對節氣操作之 引擎之轉速之響應性。藉此,在緊急之節氣操作時在引 擎之轉速之增減上,不會發生遲緩現象。 • (2) 主通路也可由吸氣閥開口向大致上方延伸,吸氣閥之軸 也可配置於大致前後方向,燃料噴射裝置也可傾斜地配置 於主通路與吸氣閥之間。 此情形,不會使汽缸蓋大型化,可確保在汽缸蓋内主通 路與吸氣閥之間設置燃料喷射裝置之空間。 (3) 主通路也可由吸氣閥開口向大致上方延伸,吸氣閱之軸 • 也可配置於大致前後方向,燃料噴射裝置也可傾斜地配置 於主通路之側方。 此情形,不會使汽缸蓋大型化,可確保在汽缸蓋内主通 路之側方設置燃料喷射裝置之空間。 (4) • 氣冷式引擎也可進一步包含由主通路向上方延伸之節流 . 閥體、及開閉自如地設於節流閥體内之第1開閉機構,副 通路也可由第1開閉機構之上游之節流閥體之處分支。 此情形,可藉大致全閉第丨開閉機構,通過副通路而大 143452.doc 1377148 里地使空氣供應至燃料嗜射裝置之噴嘴附近。因此,停土 時或低速行車時,可有效地冷卻燃料噴射裝置之喷嘴附 近,並可促進燃料之微粒化。又,可藉控制第i開閉機構 之開度’容易地調整通過主通路之空氣之流量。 (5) 引擎也可進一步包含在節流閥體内開閉自如地設於副通 路之開閉處之上游之第2開閉機構。 此情形,可在大致全閉第丨開閉機構之狀態下,藉控制 第2開閉機構之開度,容易地調整通過副通路之空氣之流 量。藉此,可有效地冷卻燃料噴射裝置之噴嘴附近。 又,連動於第1開閉機構而控制第2開閉機構之開度,可 依照引擎之負載,容易地調整通過主通路之空氣之流量。 (6) 在引擎之無負載狀態至引擎之負載達到第丨值為止之運 轉區域,也可使第1開閉機構成為大致全閉狀態,第2開閉 機構之開度依照使用者之操作加以調整。 此情形,在引擎之無負载狀態至引擎之負載達到第1值 為止之運轉區域,可依照使用者之操作容易地調整通過副 通路之空氣之流量。藉此,低速行車時,可依照引擎之負 載’有效地冷卻燃料喷射裝置之喷嘴附近。 ⑺ 在引擎之負載大於第1值之運轉區域,也可依照使用者 之操作調整第1開閉機構之開度,並與第i開閉機構連動地 調整第2開閉機構之開度。
(S 143452.doc 1377148 * 此情形’在引擎之負載大於fl值之運轉區域,可依照 使用者之操作容易地調整通㈣通路之空氣之流量,並依 照引擎之負載容易地調整通過主通路之空氣之流量。藉 此,在低速行車時及高速行車時,可依照引擎之負載,有 效地冷卻燃料喷射裝置之喷嘴附近,並適切地調整通過主 通路而由吸氣閥開口供應至燃燒室之空氣之流量。 (8) 剎通路之空氣之流量也可在引擎之負載大於第丨值之第2 值以内之運轉區域,隨著引擎之負載之增加而增加,在引 擎之負載超過第2值時減少。 、此清形,在引擎之負載大於第丨值之第2值以内之運轉區 域可依照引擎之負載,有效地冷卻燃料噴射裝置之喷嘴 附近。又,在引擎之負載超過第2值時,隨著通過主通路 而由吸氣閥開口供應至燃燒室之空氣之流量之增加,通過 田’J通路而供應至燃料喷射裝置之喷嘴附近之空氣之流量會 減少。此情形’可利用汽缸蓋所接受到之風冷卻姆料 裝置。 ⑼ 田1J通路之空氣之流量也可在引擎之負載大於第2值之運 轉區域維持大致特定之值。 此清形,可提高汽缸蓋所接受到之風對燃料噴射裝置之 冷卻效果,並利用通過副通路而供應至燃料喷射裝置之噴 嘴附近之空氣促進燃料之微粒化。 143452.doc (10) 1377148 主通路之空氣之流量也可在引擎之負載大於第m 轉區域,隨著引擎之負載之增加而增加。 此情形 在引擎之負載大於第!值 通路而由吸氣閥開口供應至燃燒室之空 隨著引擎之負載之增加而增加。藉此, 而將適量之空氣混合在燃料中。⑴) 之運轉區域,通過主 氣之流量之增加會 可依照引擎之負載 燃料噴射裝置之喷嘴前端至 4 cm以下。 吸氣閱開口之距離也可在 此情形,由於燃料之輸送距離非常短,燃料喷射裝置喷 側之燃料幾乎不會附著於壁面,燃料可通過吸氣閥開口被 引導至燃燒至。藉此’可確實防止與燃料喷射裝置之控制 無關地附著於壁面之燃料進人汽缸内。其結果,可施行高 精度之燃料喷射控制,並可大幅改善燃費。又,在燃料之 供應停止時及怠速運轉時’可藉由排出未燃燒燃料而改善 排轧之性質狀態之惡化。又,可進_步提高對節氣操作之 引擎之轉速之響應性。 (12) 一部分可由汽缸蓋露出外 燃料噴射裝置也可設置成至少 部。 此情形,在行車時,燃料喷射裝置可直接接受到風,故 燃料喷射裝置可充分受到冷卻。尤其,在高速行車時,可 大幅提高風之冷卻效果。 143452.doc -14- (13) 1377148 燃料噴射裝置也可配置成由水平方向向前方斜上方傾 斜。 曰Γ情形1使燃料喷射裝置之噴嘴更接近錢閥開口, 燃枓噴射裝置之端部可接受等風而將燃料噴射裝置配 置於汽缸蓋。 (14) 吸氣閥之輪也可被配置成由水平方向向前方斜上方傾斜 大於〇度小於45度之角度。 此情形’在汽缸蓋内’可將燃料噴射袭置傾斜地配置於 通路與吸氣閥間之區域。藉此,可謀求引擎之小型化。 (15) ^蓋也可包含由燃燒室通過排氣閥開口而將燃燒氣體 導,至外部之排氣通路,引擎也可進一步包含開閉自如地 ;排氣閥開口之排氣閥,排氣閥之軸也可被配置成由水 ''方向向月方斜下方傾斜大於〇度小於45度之角度。 ,It':可在水平方向之軸大致線對稱地配置吸氣閥與 排氣閥。藉此,可謀求引擎之小型化。 (16) 、 依:本發明之另一局面之鞍座.型車輛係包含氣冷式引 ,’,、係將汽紅體配置於車辅行走方向之後方側且將汽缸 盖配置於車转行走方向之前方側,而設於車體架者;主通 路’其係將空氣導入氣冷式引擎之燃燒室者;燃料嘴射裝 置’其係在主通路具有噴射燃料之喷嘴者;副通路,直係 由主通路之上游分支而在氣冷式引擎之至少息逮運轉時將 143452.doc •15· 1377148 空氣引導至燃料噴射^之喷嘴附近者;燃料噴射袭置係 »又置於比afe:體更接近車輛行走方向之前方側者。 在鞍座型車輛中,在車體架設有氣冷式引擎。以將汽缸 體配置於車輛行走方向之後方側且將汽虹蓋配置於車輛行 走方向之則方側之方式,將引擎設於車體架。燃料噴射裝
置係設置於比汽虹體更接近車輛行走方向之前方H 在乳冷式引擎之至少怠速運轉時,通過副通路將空氣引 導至燃料喷射裝置之喷嘴附近。藉此,燃料噴射裝置喷射 之燃料可被微粒化,至少急速運轉時可冷卻燃料嗔射裝置 之噴嘴附近。又,將汽缸蓋配置於車輛行走方向之前方 側。藉此’行車時,汽缸蓋可接受到風。燃料喷射裝置設 於比汽缸體更接近車輛行走方向之前方側,故可藉汽缸蓋 接受到之風冷卻燃料喷射裝置。尤其,在高速行車時,風 所產生之冷卻效果更高。 因此,停車時及行車時,可防止燃料噴射裝置因來自引 擎之熱而變成高溫,其結果,在燃料喷射裝置所喷射之燃 料中’難以產生氣泡,可防止氣泡引起之氣阻或瞬間熄火 等之發生。 又,至少在怠速運轉時,可藉使燃料微粒化用之办軋, 冷卻燃料喷射裝置之喷嘴附近,在行車時’可利用=蓋 所接受到之風自然冷卻燃料喷射裝置,故不需要特別之冷 部裝置及特別之控制’且通過副通路之空氣之控制不會複 雜化。因此,冷卻燃料嗔射裝置用之構造較為簡單,<達 成低成本化。 ts 143452.doc (17) (17)1377148 p冷式弓I擎也可進一#包含配置於主通路與燃燒室之境 界部之吸氣閥,燃料喷射裝置也可傾斜地配置於主通路虚 吸氣閥之間。 〃 一此h形,燃料噴射裝置之噴嘴與吸氣閥之間之距離較 紐’燃料之輸送之距離也變短。因此,燃料嘴射裝置所嘴 射之2料難以附著於壁面,燃料可通過吸氣間開口被導入 燃燒至。因此,可防止與燃料噴射裝置之控制無關地附著 於壁面之燃料.進入汽缸内。其結果,可施行正確之燃料喷 / 並可改善燃費。又,在燃料之供應停止時及怠速 運轉時,可藉由排出未燃燒燃料而改善排氣之性質狀態之 惡化。 〜 ^ ’由於燃料之輸送距離變短’故可提高對節氣操作之 :轉速之響應性。藉此,在緊急之節氣操作時,在引 之轉速之增減上,不會發生遲緩現象。 (18) “車體架也可包含在車輛前部配置於大致上下方向之頭 由頭管向後斜下方延伸之主車架。此情形,可使使 用者谷易跨騎在鞍座型車輛上。 (19) 筒:2料置也可進一步包含在喷嘴前方形成嘴射口之 間,β狀構Γ蓋也可包含包圍筒狀構件之周圍之環狀空 f狀構件也可包含連通喷射口與環狀空間之i或多數 子,4通路之端部也可連接於環狀空間。 一 143452.doc 1377148 μ此情形,由副通路被供應之空氣會流入環狀空間,通過 冓件之孔而被引導至喷射σ。藉此,可使由燃料喷射 裝置之噴射口喷出之燃料有效地微粒化,並可利用流過環 狀空間之空氣冷卻噴射口附近。 (20) 筒狀構件也可包含連通喷射σ與環狀^間之多數孔最 】通路之端。ρ之孔之中心轴與副通路之端部之轴線也 可形成特定值以上之角度。 形由曰】通路被供應之空氣不會直接通過筒狀構件 之1個孔’空氣可均勻流向環狀空間’由筒狀構件之多數 孔流入喷射口。获+ + 、 3此,可在贺射口均勻混合燃料盥空氣, :吏混合氣體不偏向特定方向地由喷射口向吸氣間開:喷 射。因此,可防止喷射口喷射之混合氣體附著於壁面。、 (21) 了 =也可包含由外周面向外突出之多數散熱片。此情 可有效地由汽缸體之外周面散熱。 [發明之效果] 依據本發明,在停止時或低速行㈣,制 働置之空氣冷卻燃料噴射裝置,在行車時: =盍所㈣敎風冷㈣㈣射裝置。· =:=r:卻燃料噴射裝置。因此,可防: 【實施方式】了心以之燃㈣射控制。 面參‘…圖式’ _面詳細說明有關本發明之實施 I43452.doc
-H 1377148 • 型態。在以下之實施却丨態φ , ‘ 尘〜、中5兒明有關機車作為鞍座型車 輛之一例》 (1)第1實施型態 . (a)機車之全體構成 • ffli係本發明H施㈣之機車之側面圖。又,在以 了之說明中’所謂前、後、左及右,意味著使用者坐在機 車之座椅上之狀態看時之前、後、左及右。 Φ 目所示之機車100具有底骨架型車體架(以下簡稱車體 架川〇。在車體架110之前侧下部,以垂掛狀態搭載著氣 冷式引擎120。此車體架110係由頭管lu、脊骨部"2及座 椅軌條113所構成。 在碩官111左右轉動自如地安裝轉向軸1〇3。在轉向軸 1〇3之上端安裝著手柄103a。又,在轉向軸1〇3連接著可旋 轉地支持前輪101之前又102。以由前輪101之上方覆蓋後 方之方式設置擋泥板106。 # 在頭管U1接合著由該頭管向後斜下方延伸之脊骨部 112。此脊骨部112配置於機車1〇〇之軸線,即向前後方向 延伸之中心線上。 在脊骨部112之前側下部配設空氣濾清器14〇。空氣濾清 器140經由吸氣管141連接於引擎12〇。由頭管ln之前方以 覆蓋空氣濾清器1 40及引擎1 20之兩側方式設置前蓋丨丨5a。 在脊骨部112之後端部接合著以向上斜度向斜後方延伸 之座椅軌條11 3之前端部。在座椅軌條u 3之前側上部配置 座椅114。又,在座椅軌條U3之下方,經由懸架部118支 143452.doc -19- 1377148 持著後臂105。懸架部118可旋轉地支持著後輪104。又, : 車體架110被車體蓋115所覆蓋。 上述引擎120係以垂掛狀態被固定於脊骨部π 2之後端部 側之下部。藉此,引擎120位於機車1 〇〇之轴距之大致中央 部。 在本實施型態中’引擎120係自然氣冷式之4行程單汽虹 型引擎。自然氣冷式之引擎120與水冷式引擎相比,可廉 價地製造。此引擎120具有汽缸蓋121及汽缸體122。又, 引擎120被配置成汽缸體122内之汽缸之中心韩呈大致水籲 平,汽虹蓋121朝向機車1〇〇之前方,曲轴朝向機車之 寬方向(左右方向)。 引擎120之汽缸蓋121係露出於前輪1〇1之後方且車體蓋 115之下方,並與擋泥板1〇6之後面相向。又在引擎12〇 之汽缸蓋121之兩側面之一部分安裝著前蓋U5a之一部 分。如此,此汽缸120係以可接觸到行走風之方式安裝於 脊骨部112之下方。 (b)引擎之安裝構it · 圖2係圖1之機車100之χ部分之放大部分剖面圖。又,在 此圖2中,以局部剖面顯示弓丨擎之吸氣系統之部分。 如圖2所示,托架116由脊骨部112之後端部之左及右側 面向下方突出。引擎12〇之曲轴箱123之上壁之前端部形成 轂部123a。曲軸箱123之轂部123a經由支持板ιΐ7用螺栓固 定於托架11 6。 曲軸箱123之後側之底部利用螺栓固定於擺動自如地支 (S } 143452.doc •20· 1377148 持圖1之後臂105之後臂托架(未圖示)。在曲轴箱123内裝曲 轴及變速機搆。 (c)引擎之内部構造 圖3係圖1之機車100之引擎12〇之右側剖面圖。圖4係圖3 之引擎120之一部分之放大剖面圖。 在曲軸箱123(參照圖2)之前壁,一體接合著圖3所示之 汽缸體122及汽缸蓋121。汽紅體122之内部形成有汽缸 122a。汽缸122a之中心軸稱為汽缸轴線a。 汽缸體122之汽缸1 22a内滑動自如地插入活塞丨24 ^活塞 124係被連桿125連結於曲軸(未圖示)^在汽缸體122之外周 面設有向外方突出之多數散熱片122b。藉此,可有效地由 汽缸體122之外周面散熱。在汽缸蓋121之前面裝著頭蓋 121d。 在汽缸蓋12 1之後面1 2 1 a形成有燃燒凹部12 1 b。利用燃 燒凹部12lb與汽缸122a内之活塞124構成燃燒室C。在汽缸 蓋121形成有排氣口 129及吸氣口 131。排氣口 129之上半部 分支成2個分支通路。同樣地’吸氣口 131之下半部分支成 2個分支通路。 在燃燒凹部12 1 b形成有連通燃燒室c與排氣口 129之分支 通路之2個排氣閥開口 127及連通燃燒室c與吸氣口 131之分 支通路之2個吸氣閥開口 128。圖2及圖3之剖面僅表示右方 之1個排氣閥開口 127、右方之1個吸氣閥開口 128及右方之 1個燃料喷射裝置170。又,在吸氣口丨3 1之2個分支通路附 近分別設有燃料喷射裝置。 143452.doc 21 1377148 在以下之說明中’說明有關1個排氣閥開口 i 27、i個吸 氣閥開口及1個燃料喷射裝置170。 ’ 又,引擎120之吸氣閥開口數、排氣閥開口數及汽缸 122a數並不限定於本實施型態,引擎12〇也可具備任意數 之吸氣閥開口、排氣閥開口及汽缸。 排氣口 129係由排氣閥開口 127向斜下方延伸至汽紅蓋 121之下面。燃燒室C内之氣體由排氣閥開口 127經由排氣 口 12 9被導出至汽紅蓋121之下面側。 在汽缸蓋121設有對排氣閥開口 127向垂直方向進退移動 鲁 之排氣閥13 0。排氣閥13〇具有闊頭13〇a及閥軸13 Ob。排氣 閥開口 127係被排氣閥13〇之閥頭i3〇a所開閉《排氣閥13〇 之閥軸13 Ob最好以由汽缸轴線a向斜下方傾斜大於〇。小於 45°之特定角度(例如17。〜27。)方式配置於汽缸蓋ι21内之汽 缸軸線A下部。 在閥轴130b之端部裝定著座套130c,在汽缸蓋121形成 有簧座121c»在座套13〇c與汽缸蓋121之簧座121c間介裝 | 著閥簣130d。利用閥簧130d使排氣閥13〇附有向閥軸u〇b 離開排氣閥開口 127之方向,即閥頭130a關閉排氣閥開口 127之方向移動之勢。 吸氣口 131係在汽缸蓋121内,具有由燃燒凹部mb向上 方彎曲之形狀’也就是說,由吸氣閥開口 128向與汽缸轴 · 線A大致正交之方向(大致垂直方向)彎曲而向上方延伸至 汽缸蓋121之上面之形狀(參照圖2及圖3)。 吸氣口 131係構成將外氣導入燃燒室c内之吸氣通路之一 m 143452.doc •22- 1377148 部分。吸氣口 13 1係具有在汽缸蓋12 1之上面開口之外部連 接口 131a ^在外部連接口 131a連接著構成吸氣通路之一部 分之節氣門160。藉此,將外氣由汽缸蓋121之上方側通過 節氣門160及吸氣口 131導入燃燒室c。在節氣門16〇内由下 流側依序設有第1節氣閥161及第2節氣閥162。 在節氣門160,如圖2所示,連接構成吸氣通路之剩下部 分之吸氣管141。吸氣管141由節氣門16〇向上方延伸,再 φ 沿著脊骨部丨12之下面向前斜上方延伸。又,空氣濾清器 140係在脊骨部112之前部下側位於頭管n丨之後側,被螺 栓固定於脊骨部112。空氣濾清器140之後壁14〇3設有連接 口 140b。吸氣管141之端部連接於空氣濾清器14〇之連接口 140b ° 在空氣濾清器14〇連接著導管I45 ^導管係在脊骨部 112之前部上側朝向圖1之頭管11丨之後側開口。通過導管 145,將外氣導入空氣濾清器i 4〇内。 • 如圖3所示,在汽缸蓋121,設有對吸氣閥開口 128向垂 直方向進退移動之吸氣閥132 ^吸氣閥132具有閥頭132a尽 閥軸132b。吸氣閥開口 128係被吸氣閥132之閥頭132a所開 閉。吸氣閥13 2之閥轴132b最好以由汽缸軸線a向斜上方傾 斜大於0。小於45。之特定角度(例如15。〜25。)方式配置於汽 • 缸蓋12 1内之汽缸軸線A上部。 • 在此’吸氣閥132由侧面看引擎120,係被配置於以汽缸 軸線A為中心而與排氣閥130大致呈線對稱之位置。 在閥轴132b之端部裝定著座套132c,在汽紅蓋121形成 143452.doc -23- 1377148 有簧座i2ic。在座套132(:與汽缸蓋121之簧座12卜間介裝 者閥簧132d。利用閥簧132d使吸氣閥m附有向閥軸132b 離開吸氣閥開口 128之方向,即閥頭1323關閉吸氣閥開口 128之方向移動之勢。 另外,在汽缸蓋121之排氣閥13〇之閥簧13〇(1與吸氣閥 132之閥簧132d之間之位置旋轉自如地設置具有凸輪133& 之吸排氣共用之凸輪轴133。 凸輪軸133與排氣閥13〇之間配置排氣所定臂134。排氣 所定臂134係在其大致中心被排氣所定軸134&旋轉自如地 支持於汽缸蓋12 1 ^排氣所定軸丨34a係被向汽缸蓋i 2丨之頭 蓋121d之内面突出之轂部所支持。 凸輪軸133與吸氣閥132之間配置吸氣所定臂135。吸氣 所定臂135係在其大致中心被吸氣所定軸135a旋轉自如地 支持於 缸蓋1 2 1。吸氣所定轴1 3 5 a係被向汽缸蓋1 21之頭 蓋121d之内面突出之轂部所支持。 排氣所定臂134及吸氣所定臂135之一端部係分別接觸於 凸輪133a。因此,藉凸輪133a之旋轉,可使排氣所定臂 134及吸氣所定臂135之他端部分別推壓閥軸13〇1)、i32b, 使閥轴130b、132b分別抗拒施力方向而移動。 在此’凸輪軸133之中心係對汽缸軸線a被配置於在下方 側偏位距離a之位置。同時,吸氣閥丨3 2與汽缸軸線a形成 之角度係設定於小於排氣閥13 0與汽缸轴線a形成之角度。 即,吸氣閥1 3 2之前方側之前端部係位於比排氣閥13 〇之前 方側之前端部更接近於汽缸軸線A。因此,可利用汽缸蓋 is 143452.doc -24- 121内之吸氣口 ηι與吸氣閥m之間確保大的空間。 利用此空間,可在吸氣口 13丨與吸氣閥13 2之間,向引擎 120之斜上方傾斜地設置燃料噴射裝置170。此情形,在汽 缸蓋121内,可利用吸氣閥132之上方確保大的空間,故燃 料噴射裝置170之設置位置之自由度較大。 (d)燃料噴射裝置之詳細說明 燃料噴射裝置170具有喷嘴171、喷射器172及圓筒狀之 支持架173。噴射器172係從喷嘴171噴射出由燃料箱(未圖 不)通過供應路所供應之燃料。噴射器172係配置於夾在吸 氣口 131與吸氣閥132之區域,如後所述,被支持架173安 裝於汽缸蓋121。即,燃料喷射裝置17〇係被配置於吸氣口 131之前壁侧β 燃料噴射裝置170之軸線由機車1〇〇之前方觀之,係與吸 氣口 131之中心線一致。燃料喷射裝置17〇由機車1〇〇之側 面觀之,最好對汽缸軸線Α以32。〜52。之角度向前方傾斜地 配置。 噴射益1 72係被連接於燃料供應管176(參照圖2)。如圖2 所不’燃料供應管17 6係使吸氣管141及脊骨部1丨2之右側 向後斜上方延伸,經由燃料供應泵(未圖示)連接於燃料箱 (未圖示)。另外’也可將燃料供應管n6配置於吸氣管141 及脊骨部112之左側。 如圖4所示,在吸氣口 13 1内之前壁形成連通於吸氣口 131之裝定孔137。喷射器172之前端部係介著圓筒狀之支. 持架173而插入裝定孔137。藉此,將噴射器^之前端之 M3452.doc -25- 1377148 噴嘴17 1接近於吸氣閥開口 1 28而加以配置。 在裝定孔137内’與吸氣口 ι31之連通部係構成將鎖噴射 之燃料由吸氣口 131通過吸氣閥開口 i28而引導至汽缸122a 内之噴射通路137a。 在喷射器172之燃料噴射中,開啟吸氣閥開口 ι28之吸氣 闊132。藉此,將燃料由噴嘴171通過吸氣閥開口 ι28而直 接噴射於汽缸122a内。 由此噴射器172通過吸氣閥開口 128而喷射燃料之時間, 例如係被ECU(引擎控制裴置;Engine c〇ntr〇i Unit)等之控 制裝置所控制。 茲說明有關燃料噴射裝置17〇之配置位置及角度之設 定。在吸氣閥132之閥頭i32a位於開啟吸氣閥開口 128之位 置時,吸氣閥開口 128與閥頭132a間會產生環狀之間隙。 此時,燃料噴射裝置170之位置及角度係被設定成:使燃 料噴射裝置1 7 0喷射之燃料與微粒化用$氣之混合氣體通 過環狀之間隙之主要接近於汽缸軸線八之部分,沿著排氣 閥開口 127側之汽缸122&内面而向朝向汽缸軸線a之方向喷 射。 即利用使喷嘴17丨之燃料噴射口朝向吸氣閥開口 128, 且由燃料喷射口喷射之燃料與空氣之混合氣體在汽缸Μ。 内發生工氣運動之角度’將燃料噴射裝置⑺配置於汽缸 蓋 121 〇 由水平方向觀之,係將燃料喷射裝置I?。配置成:使喷 嘴171位於閥頭132&閉塞吸氣閥開口⑵之狀態之閥轴I· 143452.doc m -26 · 1377148 之前端、吸氣閥132之軸與吸氣口丨3丨之中心線之交點、與 吸氣口 13 1之中心線與吸氣口丨3丨之上游端之外部連接口 131a之交點所連結之區域内。又,此燃料喷射裝置配 置成朝向圖1之擋泥板106,且由機車1〇〇之斜前方及側方 均可確認之狀態。 燃料噴射裝置170最好以由閉塞吸氣閥開口 128至喷嘴 1 71如端之距離4.0 cm以下方式被固定於汽缸蓋丨2 J。 茲說明有關燃料喷射裝置17〇及支持架173之詳細構造。 如圖4所不,支持架173具有轴方向之支持孔173&及連通於 該支持孔173a之筒狀之噴射口 173b。噴射口 口补具有小於 支持孔1 73a之内徑。 噴射器172之喷嘴171係被插入及嵌合於支持架173之支 持孔173a内。藉此,將噴嘴171配置於吸氣閥132之軸與吸 氣口 131之中心線之間且接近於吸氣口〖Η之前方側之内壁 之位置。 由喷射器1 72之喷嘴1 7 1所喷射之燃料與微粒化用空氣混 合,由其噴射口 173b通過吸氣口 131之分支通路而被供應 至燃燒室C内。 支持架1 73之噴射口 1 73b之外側之外周面具有局部縮小 之外徑’形成環狀凹部。藉此,在支持架173之環狀凹部 與裝定孔137之内面間形成由環狀之空洞部所構成之空氣 室174。空氣室174係連接於由節氣門16〇分支之吸氣管副 通路(以下稱副通路)18〇之下流端開口 i80a。副通路18〇係 /σ著吸氣口 13 1而延伸至上游側,上游端開口丨8〇b係連通 143452.doc -27- 即氣門160内之第1節氣閥161與第2節氣閥162之間。 (e)燃料噴射裝置之噴射口附近之構造 圖5a係表不本實施型態之支持架173之噴射口 173b之 圖5b係在圖5a所示之支持架ι73中變更連通孔之位置 之隋形之喷射口 l73b之剖面圖。在圖5a及圖5b之左側表示 縱剖面,右側表示橫剖面。 如圖5a所不,在支持架173以等角度間隔在徑方向貫通 成放射狀方式形成多數連通孔173c。在本實施型態中,在 支持架173形成4個連通孔丨73c。空氣室i 74係利用多數連 通孔173c連通於噴射口 173b之内部。 又’在空氣室174,吸氣管副通路1 8〇之下流端開口(連 接口)180a係在接近於喷嘴171(參照圖3)之位置連通。 在此,4個連通孔173c中,位於下流端開口 18〇a側之2個 連通孔173c之軸線係與下流端開口 18〇a之轴線成45〇。 即,連通孔173c係向偏離下流端開口 18〇a之軸線方向形 成。藉此,可使吸氣管副通路180之下流端開口 18〇a朝向 支持架173之外周面。因此,由下流端開口 1 8〇&噴出之空 氣不會直接流入喷射口 173b ’而係在空氣室1 74内流動 後,由各連通孔173c流入喷射口 173b内。 故可避免喷射燃料與微粒化用空氣之混合氣體成為偏向 一方之氣流,使混合氣體容易流向目標之方向。 對此,如圖5b所示,位於下流端開口 18〇a側之連通孔 173c之軸線係與下流端開口 180a之軸線一致之情形,由下 流端開口 1 80a側之連通孔173c流入之空氣量會多於由剩下 143452.doc •28- 1377148 之連通孔173 c流入之空氣量。藉此,混合氣體會離開下流 端開口 1 80a而偏向一方流動。因此,不能使混合氣體流向 目標之方向。 (f)第1及第2節氣閥之控制及空氣流量 如圖2所示,在節氣門160之外側面設有驅動帶輪164。 驅動帶輪164係在節氣門160之内部固定於圖3之第2節氣閥 162之閥軸i62a。在驅動帶輪164連結節氣操作纜線166之 一端。節氣操作纜線166之他端連結於圖1之手柄1〇3a之節 氣把手。 圖3之第2節氣閥162之驅動帶輪164與第1節氣閥161係經 由圖2所示之連桿式延遲機構ι65連結。 第1卽乳閥1 61及第2卽氣閥1 6 2之開度係利用以下方式依 照引擎120之負載之變化加以控制。在此,使用者之節氣 操作量(節氣把手之操作量)被認為與引擎12〇之負載大致成 正比。 圖6係表示負載與節氣門開度之關係圖。圖7係表示負載 與空氣流量之關係圖。 圖6之橫軸表示引擎12〇之負載,縱軸表示第丨節氣閥i6i 及第2節氣閥162之開度。在圖6中’實線51表示第ι節氣間 161之開度之變化,虛線S2表示第2節氣閥162之開度之變 化。圖7之橫軸表示引擎12〇之負載,縱轴表示主通路及副 通路刚之空氣流量。在此,所謂主通路係相當於吸氣 口 131内之通路。在圖7中’實扣係、表示主通路之空氣流 里,虛線L2係表示副通路! 8〇之空氣流量。 H3452.doc •29· 1377148 如圖6所示,配置於下流側之第i節氣閥161在無負載(怠 速運轉)狀態至負載為第1值bl以内之低負載運轉區域(部分 負載運轉區域)被保持於大致全閉位置。在此,所謂「節 氣閥大致全閉」’係指節氣閥處於距離節氣閥接觸於節氣 門160之内面時之角度5。以内之角度之狀態。 配置於上游側之第2節氣閥162係依照節氣操作量而開 閉,用於控制主通路之剖面積。在低負載運轉區域,引擎 120之吸氣行程之負壓直接作用於副通路18〇,由空氣滅清 請之導管145吸入之空氣之全量通過節氣門16〇及:通 路1 80被導入空氣室1 74。 接著被導入空氣室174之空氣通過圖5a之連通孔173c 被供應至喷射口 i73b,在此,—面將噴嘴ΐ7ι噴射之燃料 微粒化…面與該燃料充分混合。混合氣體由左右之吸氣 閥開口 128被供應至汽缸丨22a内。 此情形,第2節氣閥162之開度會隨著節氣操作量(負載) 之增加而增力”藉此,如圖7所示,副通路18〇 會隨著負載之增加而增加。 ” ,此’空氣(辅助空氣)會由節氣門16〇通過副通路刚被 大量供應至燃料噴射裝置17()之空氣室Μ及嗔射口⑽。 其結果’可促進由燃料喷射裝置17〇喷射之燃料之微粒 近)。 射_之刖端(噴嘴171附 is 143452.doc 在負載南於第1值bl之通常運轉區域’僅靠副通路180供 應之空氣難以運轉引擎12〇。因此,如圖6所示,開啟第j 節氣閥161,如圖7所示’燃料噴射裝置ι7〇也由主通路供 應空氣。又,在通常運轉區域,也藉辅助空氣施行噴射考 172之前端之冷卻及噴射燃料之微粒化。 第1節氣閥161之開度擴大時,空氣由節氣門16〇通過吸 氣口 131流入汽缸122&内。負載超過第之值“時,因吸氣口 131内之壓力與副通路180内之壓力差’如圖7所示,會降 低副通路180内之空氣流量。在高負載運轉區域,副通路 1 80内之空氣流量比主通路内之空氣流量大幅減少。 第1節氣閥1 62之開度擴大時,機車1 〇〇必然會高速行 車。因此’在供應至喷射器172之前端附近之辅助空氣之 流量少之狀態下,燃料喷射裝置170本身可被行車風自然 冷卻。 (g) 喷射器之前端溫度與輔助空氣之流量之關係 圖8係表示噴射器172之前端溫度與輔助空氣流量之關係 圖。 如圖8所示,喷射器172之前端溫度會隨著輔助空氣流量 之增加而減少。因A’在輔助空氣流量多之低負載運轉區 域’可充分施行喷射器m之前端之冷卻。供應至喷射器 172之空氣量最好在約1 L/sec以上。 (h) 流過副通路之空氣流量與引擎行程之關係 圖9係表示在副通路之空氣流量以丨擎行程之關係圖。 在圖9中’曲係表示引擎12G之負載小之情形即急速 143452.doc 31 1377148 運轉時^負載運料q料刚之空曲線^ 係表通常運轉時之副通路180之空氣流量。曲線係表示 引擎120之負載大之情形,即高速運轉時(例如^節氣: 161及第2節氣閥162全開時)之副通路18〇之空氣流量。 引擎120之負載小之情形,第i節氣闕161關閉里故在吸 氣行程使用於引擎12〇之運轉之所有空氣會通過副通路18〇 而流入汽缸122a。此時,曲線gl所示之流量之辅助空氣被 供應至燃料喷射裝置170之空氣室174及切。因
此,在行車風少之低速運轉時,可利用大量之輔助空氣冷 卻喷射器172之前端。 V 引擎120之負載增加時’曲線以所示之空氣流量之輔助 空氣被供應至燃料喷射裝置170之空氣室174及噴射口 173b。即’被供應至燃料喷射裝置⑺之空氣室174及喷射 口 1 7 3 b之輔助空氣會與第2節氣閥i 6 2之開度成正比地增 加。 曰 另外,南負載運轉時,第1節氣閥161開啟,空氣也由主 通路被供應。藉此’如曲線g3所示,被供應至燃料喷射裝 置1 70之空氣室174及喷射口 173b之輔助空氣之流量變少。 此情形’燃㈣射裝117峨行車風所冷卻。 (〇停止引擎後之喷射器之前端溫度之演變 圖1〇係表^機車剛高負載運轉後停止引擎之情形之嗔射 器之前端溫度之演變之圖。 在圖10中,虛線g4係表示圖14所示之以往之機車丨之 料喷射裝置8之喑^ 赁射盗之前端溫度之演變,線g5係表示 IS ]
143452.doc -32-
實施型態之機車100之燃料喷射裝置170之喷射器172之前 端溫度之演變。 如圖10所示,在以往之機車100中,停止後喷射器172會 由引擎4接受到熱’故會使嘴射器172之前端溫度上昇。對 此在本實施型態之機車1〇〇中,可利用輔助空氣及行車 風冷卻喷射器172之周邊,故可將噴射器172之前端溫度抑 制於較低值。藉此’可防止燃料中之氣泡之發生。 (j)第1實施型態之效果 在本實施型態之機車100中,在氣冷式引擎120之急速運 轉時及低負載運轉時可通過副通路⑽將輔助空氣引導至 燃料噴射裝置m之空氣室174及噴射σΐ73ΐ5。藉此燃料 嘴射裝置⑺喷射之燃料可被微粒化,並在機車_之停止 時及低速行車時可冷卻燃料喷射裝置⑺之喷射器之前端
又,在由頭管m向後斜下枝伸而延伸之脊骨部ιΐ2之 向前後方向延伸之方式設有氣冷式 引擎此情形,汽缸蓋121位於前方,汽紅體122位於 =。燃料脅射裝置170係以端部露出於前方方式被配置 心缸蓋121内。藉此’在通常運轉時及高負載運轉時, 可藉汽缸蓋121接受到之風冷卻燃料喷射裝置17〇。尤盆, 空氣之流量耗之高速行車時,風所產生之冷卻效 禾更向。 因此 因來自 ,,&速運轉時及行車時, 引擎120之熱而變成高溫 可防止燃料噴射裝置17〇 其結果,在燃料噴射裝 143452.doc •33- 1377148 置170所喷射之燃料中 之氣阻或瞬間熄火等之 起動之惡化。 ,難以產生氣泡,可防止氣泡引起 發生。且可防止氣泡之產生引起再 又在心速運轉時及低負載運轉時,可藉使燃料微粒化 用之辅助空氣,冷卻燃料喷射裝置170之噴射n171之前端 附近’在通常運轉時及高負載運轉時,可利用汽缸蓋⑵ 所接受到之風自然冷卻燃料喷射裝置170,故不需要螺線 管等高價零件及㈣之冷卻裝置以及㈣之㈣且通過 田J通路1 80之辅助空氣之控制不會複雜化。因此,冷卻燃 料喷射裝置170用之構造較為簡單,並可達成低成本化。 又,在低速運轉時,可將大量之輔助空氣供應至燃料喷 射裝置170之空氣室174及噴射口 173b,故可有效地冷卻燃 料喷射裝置170之噴射器172之前端附近。 又在心速運轉時及彳于車中,可有效地冷卻燃料噴射裝 置1 70,故無必要為避開來自引擎!2〇之熱而將燃料喷射裝 置Π0設置於遠離引擎120之位置。例如,無必要使燃料噴 射裝置170離開引擎120之上方而加以安裝。藉此,在引擎 120與上方之脊骨部112之間可僅配置節氣門16〇及吸氣管 141等吸氣系統。此情形,在汽缸蓋ι21之上壁與脊骨部 112之間可容易確保節氣門160之配置空間。 又’吸氣管141之彎曲處之數為1處,且可增大弯曲處之 曲率半徑,故可減輕吸氣阻抗。 尤其,節氣門160係被連接於吸氣口 131與吸氣管141之 間。藉此,可迅速響應節氣門160内之第1節氣閥16丨及第2 [S] U3452.doc • 34- 1377148 . 節氣閥162之開閉而通過吸氣閥開口 128將空氣吸入汽紅 122a内。因此’可大幅提高對節氣操作之引擎12〇之響應 性。 另外’燃料喷射裝置17〇之喷嘴171及噴射口 173b係在吸 氣閥132之軸與吸氣口 131之中心線之間之區域,朝向吸氣 閥開口 128而接近吸氣閥開口 128被配置,故燃料噴射裝置 170之喷嘴171與吸氣閥開口 128間之距離變短,燃料之輸
送之距離也變短。此情形,可藉通過副通路18〇之輔助空 氣促進燃料之微粒化,並增強在汽缸丨22&之混合氣體之流 動0 又,藉輔助空氣冷卻燃料喷射裝置17〇之喷嘴171之前端 附近,故可將燃料喷射裝置i 7〇之噴嘴丨7〖配置在吸氣閥 132之閥頭132a之更附近。因此,可將燃料喷射裝置之 喷嘴之前端至吸氣閥開口 128之距離縮短至4cm以下。 藉此,由喷嘴171噴射之燃料可與空氣混合,使混合氣 體直接被喷射於吸氣間開口 128。因此,可附著燃料之壁 面面積變小,燃料幾乎不會附著於壁面,而可通過吸氣閥 開口 m被引導至燃燒室c。藉此,可確實防止與燃料嗔射 裝置170之控制無關地附著於壁面之燃料進入汽缸咖 内。其結果’可施行高精度之燃料喷射控制,並可大幅改 善燃費。X ’在燃料之供應停止時及息速運轉停止時,可 藉由排出未燃燒燃料而充分改善排氣之性質狀錐之亞化, 防止過渡時之空燃比(A/F)變動引起之排U化^,可 進-步提高對節氣操作之引擎12()之轉速之響應性。藉 143452.doc •35- U77148 此,在緊急之節氣操作時,在引擎120之轉速之增加上也 不會發生延遲。 又’ ’展合氣體係在吸氣閥開口 128與吸氣閥132之閥頭 U2a間之j展狀間隙主要由接近於排氣閥開口 I”之處沿 著/飞缸122a内面向軸方向被供應。藉此,在汽缸122a内確 貫發生縱渦(tumb丨e) ’可藉上述燃料之微粒化及縱渦之發 生而大幅提高燃燒性。 又及氣口 131係由吸氣閥開口 128向大致上方延伸,吸 氣閥132之軸係配置於大致前後方向。藉此,不會使汽缸 盖121大型化’可確保在吸氣口 131與吸氣閥132之間設置 燃料噴射裝置1 70之空間。 尤其,凸輪軸133係對汽缸軸線八被配置於在下方偏位距 離a,汽缸軸線A與吸氣閥132之軸形成之角度係設定於小 於八缸軸線A與排氣閥1 3〇形成之角度,吸氣閥i 32係位於 比排氣閥130更接近於汽缸軸線a。因此,可利用汽缸蓋 121内之吸氣口 131與吸氣闊132之間充分確保接近於吸氣 閥開口 128而配置燃料喷射裝置! 7〇用之空間。因此,不必 使汽缸蓋121大型化,即可降低對壁面之燃料之附著量及 改善對節氣操作之引擎120之響應性,且可充分提高燃燒 性。 又,利用副通路180連通節氣門160之第!節氣閥16〇與第 2節氣閥162間之處與燃料喷射裝置17〇之空氣室174,在由 無負載狀態至負載達之第1值為止之低負载運轉區域,使 第1節氣閥161成為大致全閉狀態。藉此,可確實將大量之 143452.doc -36- m 1377148
輔助空氣供應至空氣室174及噴射口 173b,其結果,可充 分促進燃料之微粒化。 另外’在接近於汽缸蓋121内之吸氣閥開口 128之位置且 以不與吸氣管相干擾方式配置燃料喷射裝置。夢 此,在將引擎12〇垂掛固定於脊骨部u 2之下方之際,燃料 噴射裝置170不會與脊骨部112相干擾。因此,不會因燃料 噴射裝置170而損及在將引擎12〇垂掛固定於脊骨部ιΐ2之 際之自由度。 又’由於沿著脊骨部112之下面配置吸氣管141,且在與 吸氣管141相同側配置燃料供應管176,故吸氣系統及燃料 供應系統之配管構造較為單純。 另外,由於在脊骨部u2之下方配置引擎12〇,故使用者 容易跨騎在座椅114上。 (2)第2實施型態 圖11係本發明之第2實施型態之機車之引擎部分之放大 部分刮面圖。圖12係圖u之引擎由前方所見之要部構成 圖。 本實施型態之機車200除下列之點以外,具有與第1實施 型態之機車100同樣之構造。在圖n及圖12中與圖i及圖 2相同之構成元件附以同一之符號。 如圖11及圖12所示,第2實施型態之機車200與第1實施 型態之機車100相異之處在於燃料喷射裝置270之配置位置 以及设有1個排氣閥開口 127及吸氣閥開口 之點。 在本實施型態之機車2〇〇中,亦與第1實施型態之機車 143452.doc •37- 1377148 1 〇〇同樣,以汽缸軸線向前後方向大致水平地延伸方式, 在脊骨部112之下方將引擎220固定成垂掛狀態。又,引擎 220之排氣閥開口數、吸氣閥開口數及汽缸數並不限定於 本實施型態之數。 在引擎220之汽缸蓋221,形成有連通於吸氣閥開口 128,並由吸氣間開口 128對汽缸軸線向大致垂直上方延伸 之吸氣口 231。且形成有連通於排氣閥開口 ^之排氣口 229 ° 在吸氣口 23 1之側方(在本實施型態中,為由使用者所見 之右側)’將燃料喷射裝置27〇配置成可由吸氣口 23ι之側 方之内壁面喷射燃料。 本實施型態之燃料喷射裝置27〇具有與第丨實施型態之燃 料喷射裝置m同樣之構成與作用。如圖u所示,在燃料 喷射裝置27G,通㈣料供應管276而利㈣料泵由燃料箱 供應燃料。 又,由節氣門160之第!節氣閥與第2節氣閥之間之處分 支之副通路係被連接於設在燃料喷射裝置27〇之前端部之 支持架之喷射口。 在此引擎咖中’燃料噴射裝置270係在向吸氣閥開口 128由側方直㈣㈣料之位置且^機車200之前方看得 見之方式被配置於汽缸蓋221。 在此引擎220中,燃料喷射裝置.270係具有與第i實施型 態同樣之喷射器172,且蠻f *姓加μ 交更支持架273之形狀及形成於汽 缸盖221之裝定礼之位置。 tS 1 143452.doc 1377148 型態之機車之行車時,行車風會與引擎22〇 接接觸燃料喷射裝置27G,故可對應於行車速度冷 卻燃料噴射裝置270。 7 ▲ 在心速運轉狀態及低速負載運轉時與第^實施型 也同樣地,利用通過副通路所供應之辅助空氣冷卻燃 射裝置270之噴射器— ' 2之别端邛。糟此,可防止燃料噴射
裝置270噴射之燃料產生氣泡,降低引擎22()之故障之 生D H (3)請求項之構成元件與實施型態之各部之對應 在上述實施型態中,脊骨部112相當於主車架吸氣口⑶ 相當於主通路,排氣口 129相當於排氣通路,第^節氣間 16"目當於第!開閉機構’第2節氣閥162相當於第2開閉機 構’支持架173、273相當於筒狀構件,連通孔17化相當於 孔。 ' (4)其他實施型態 __汽缸蓋121之燃料喷射裝置m之搭載位置並不限定於 上述實施型態之位置。燃料喷射裝置17〇係被配置成由上 方觀之,噴嘴171之前端位於吸氣口 131之最上端之後部之 前方之狀態。 圖13係表示燃料噴射裝置17〇之配置之各種例之圖。圖 13係引擎120由圖3之B方向(上方側)所視之模式圖。 如圖13所示,燃料喷射裝置17〇可在吸氣口 131之上端之 後部之前方側(虛線D前方之區域),對吸氣口 131之中心軸 (上下方向之軸)配置於前方18〇度之範圍内。例如,燃料噴 143452.doc •39· 1377148 射裝置170既可傾斜配置於吸氣口 131之左斜上方,亦可傾 斜配置於吸氣口 131之右斜上方。燃料喷射裝置17〇既可傾 斜配置於吸氣口 131之左前方斜上方,亦可傾斜配置於吸 氣口 131之右前方斜上方。在第!實施型態中如實線所 示,燃料喷射裝置1 70係被傾斜配置於吸氣口 i 3丨之前方斜 上方。 在上述實施型態中,雖使用第丨節氣閥161及第2節氣閥 162作為第!開閉機構及第2開閉機構,但只要能調整節氣 門160内之空氣流路之面積,並不限定於此等,例如亦可 使用吸氣引擎、旋轉泵等其他之開閉機構。 又,在上述實施型態中,雖說明將本發明適用於機車之 隋形作為鞍座型車輛之一例,但本發明亦同樣適用於以使 用者跨騎在座椅之狀態行車之三輪車、小型貨車型之四輪 車等其他鞍座型車輛。 另外,在上述實施型態之機車1〇〇、2〇〇中也可在引擎 12〇、220之前側安裝形成可通過行車風之通氣口之蓋。 又也可在鞍座型車輛之前部配置引擎,形成將來自前 、圩車風弓丨導至引擎本身之通氣路。此構成之情形,即 使以盖覆蓋引擎之前方,鞍座型車柄也可藉行車而接受到 風故可獲得與上述實施型態之機車_、同樣之作用 效果。 立另外鞍座型車柄之燃料噴射裝置只在配置於在引擎前 p y接又到仃車風之位置,吸氣口及排氣口之彎曲方向並 又至丨限疋。例如,也可將吸氣系統及排氣系統分別配置
iS 143452.doc 於引擎之左右侧。 骨架型之機車、三輪車、小型貨車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係可利用於底 型之四輪車等。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型態之機車之側面圖。 圖2係圖1之機車之x部分之放大部分剖面圖。 圖3係圖1之機車之引擎之右側剖面圖。 圖4係圖3之引擎之一邱八 4分之放大剖面圖。 圖5a係表示本實施型態之支持架之嘴射口之圖。 圖5b係在圖5a所示之支持架中變更連通孔之位置之情开 之喷射口之剖面圖。 ’ 圖6係表示負載與節氣門開度之關係圖。 圖7係表示負載與空氣流量之關係圖。 圖8係表示喷射器之前端溫度與辅助空氣流量之關係 圖9係表示在副通路之空氣流量與引擎行程之關係圖。 。。圖10係表示機車剛高負載運轉後停止引擎之情形之嘴射 器之前端溫度之演變之圖。 圖11係本發明之第2實施型態之機車之引擎部分之 部分剖面圖。 圖12係圖11之引擎由前方所見之要部構成圖。 圖13係表示燃料喷射裝置之配置之各種例之圖。 圖Η係表示搭載具備燃料喷射裝置之引擎之以往之底骨 143452.doc -41 - 1377148 架型之機車之一例之部分側面圖。 機車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2、111 3、 112 4、 220 4a、129、131、231 4b 、 128 4c 、 121 、 221 5 6、141 7 8 、 170 ' 270 101 102 103 103a 104 105 106 110 113 頭管 脊骨部 引擎 吸氣口 吸氣閥開口 汽缸蓋 空氣遽清器 吸氣管 節流閥體 燃料喷射裝置 前輪 前叉 轉向轴 手柄 後輪 後臂 擋泥板 具有底骨架型車體架 座椅軌條 114 座椅 115 車體蓋 143452.doc -42- 1377148
115a 前蓋 116 托架 117 支持板 118 懸架部 120 氣冷式引擎 121a 汽缸蓋後面 121b 燃燒凹部 121c 簧座 121d 頭蓋 122 汽缸體 122a 汽缸 122b 散熱片 123 曲軸箱 123a 轂部 124 活塞 125 連桿 127 排氣閥開口 130 排氣閥 130a 、132a 閥頭 130b 、132b 、 162a 閥轴 130c 、132c 座套 130d 、132d 閥簧 132 吸氣閥 133、 133a 凸輪 143452.doc -43 - 1377148 134 排氣所定臂 134a 排氣所定軸 135 吸氣所定臂 135a 吸氣所定轴 137 裝定子L 137a 喷射通路 140 空氣濾清器 140a 後壁 140b 連接口 145 導管 160 節氣門 161 第1節氣閥 162 第2節氣閥 164 驅動帶輪 165 連桿式延遲機構 166 節氣操作纜線 171 喷嘴 172 喷射器 173 、 273 支持架 173a 支持孔 173b 喷射口 173c 連通孔 174 空氣室 176 ' 276 燃料供應管 143452.doc 1377148 180 吸氣管副通路 180a 下流端開口 180b 上游端開口 229 排氣口 143452.doc ·45·

Claims (1)

1° 年9’日修(〆)轉 第098131801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替換本(1〇1年8月) 一種鞍座型車輛,其特徵在於具備: 車體架; 車體蓋,其覆蓋上述車體架的至少一部分; 氣冷式引擎’其安裝於上述車體架,其中上述氣冷式 引擎之一部分自上述車體蓋露出,以使車輛在運行時風 吹至該引擎; 上述引擎具備: 汽缸體; 汽缸蓋,其連接於上述汽缸體之前端部,且形成有吸 氣口、連接於上述吸氣口之喷射通路,其中上述汽缸蓋 係位於上述汽缸體之前側; 吸氣通路,其連接於上述吸氣口,並供給空氣至上述 吸氣口;其特徵在於具備: 噴射通路,其設於上述汽缸蓋,且連接於上述吸氣 σ ; 燃料噴射裝置,其安裝於上述汽缸蓋,並具有對上述 喷射通路噴射燃料之噴嘴; 第1開閉機構,其打開或關閉上述吸氣通路; 第2開閉機構,其設於較上述第丨開閉機構更為上游側 之處’且打開或關閉上述吸氣通路; W通路,其連接上述吸氣通路中之較上述第1開閉機 構更為上游侧且較上述第2開閉機構更為下游側的部分 與上述噴氣通路,至少於上述氣冷式引擎之怠速時,將 143452-10l0831.doc 1377148 上述吸氣通路的空氣引導至上述喷射通路;其令上述氣 冷式引擎之上述汽缸蓋之至少一部分自上述車體蓋露 出,以使車輛在運行時風吹至上述燃料喷射裝置。 2.如請求们之鞍座型車輛,其中上述第…閉機構於上述 氣冷式引擎之怠速時,將上述吸氣通路關閉。 143452-1010831.doc
TW098131801A 2004-03-30 2005-03-30 Saddle-straddling type motor vehicle TWI377148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01190 2004-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0354A TW201000354A (en) 2010-01-01
TWI377148B true TWI377148B (en) 2012-11-21

Family

ID=3512514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10020A TW200602225A (en) 2004-03-30 2005-03-30 Saddle-straddling type motor vehicle
TW098131801A TWI377148B (en) 2004-03-30 2005-03-30 Saddle-straddling type motor vehicle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10020A TW200602225A (en) 2004-03-30 2005-03-30 Saddle-straddling type motor vehicle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7302934B2 (zh)
EP (2) EP1754884A4 (zh)
JP (2) JPWO2005098231A1 (zh)
CN (2) CN101624955B (zh)
AT (1) ATE546639T1 (zh)
BR (2) BRPI0520871B1 (zh)
ES (1) ES2380179T3 (zh)
MY (2) MY138358A (zh)
TW (2) TW200602225A (zh)
WO (1) WO20050982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14316B2 (ja) * 2004-09-29 2010-02-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2007118628A (ja) * 2005-10-24 2007-05-17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WO2007148523A1 (ja) * 2006-06-19 2009-11-1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FR2905350A1 (fr) * 2006-09-06 2008-03-07 Mecanique Generale Maison Mart Motocyclette du type tout terrain
JP4821634B2 (ja) * 2007-01-29 2011-11-2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供給装置
JP2008286092A (ja) 2007-05-17 2008-11-27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US20080295806A1 (en) * 2007-06-04 2008-12-04 Caterpillar Inc. Heat conducting sleeve for a fuel injector
JP4990058B2 (ja) * 2007-08-01 2012-08-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用エンジンの燃料噴射弁取付構造
JP2009202827A (ja) * 2008-02-29 2009-09-10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2010048249A (ja) * 2008-07-22 2010-03-04 Yamah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区画部材及び区画部材の製造方法
CN101634243B (zh) * 2008-07-24 2012-06-06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强制空冷式发动机单元以及自动两轮车
JP2010223211A (ja) 2008-07-24 2010-10-07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両用強制空冷式エンジンユニット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JP2010223210A (ja) * 2008-07-24 2010-10-07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エンジン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鞍乗り型車両
JP3153075U (ja) * 2008-07-29 2009-08-2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エンジンユニットおよび鞍乗り型車両
JP5351588B2 (ja) * 2009-03-31 2013-11-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吸気通路構造
JP2012122331A (ja) * 2009-03-31 2012-06-28 Yamah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
JP5302070B2 (ja) * 2009-03-31 2013-10-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燃料噴射−吸気装置
JP5484835B2 (ja) * 2009-09-02 2014-05-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吸気構造
JP5520623B2 (ja) * 2010-01-29 2014-06-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供給装置
JP5352575B2 (ja) * 2010-12-28 2013-11-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V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の冷却風取り入れ構造
JP2013100780A (ja) * 2011-11-09 2013-05-23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CN103946510B (zh) * 2011-11-17 2017-02-22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的发动机的进气结构及具备该进气结构的机动二轮车
JP2013217338A (ja) * 2012-04-11 2013-10-24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US9453469B2 (en) * 2012-05-30 2016-09-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justing engine throttles
US10119496B2 (en) * 2014-04-15 2018-11-06 Cummins Inc. Cryogenic fuel injection and combustion
JP2017149167A (ja) * 2014-07-04 2017-08-3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2017149166A (ja) * 2014-07-04 2017-08-3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2018162747A (ja) * 2017-03-27 2018-10-18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内燃機関制御装置
CN107218150A (zh) * 2017-06-29 2017-09-29 重庆隆鑫发动机有限公司 燃烧室气道结构、燃烧室进气系统及内燃机
CN107575317B (zh) * 2017-08-09 2019-11-26 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发动机的温控方法及系统
TWI751808B (zh) * 2020-11-25 2022-01-01 宏佳騰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單進氣通道式進氣調節構造
JP7443622B2 (ja) 2021-03-31 2024-03-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吸気構造
DE102022001464B4 (de) * 2022-04-26 2023-11-02 Deutz Aktiengesellschaft Zylinderkopf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96363A (ja) 1982-11-22 1984-06-02 シオン・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内張バンド拡大用ジヤツキ
JPS5996363U (ja) * 1982-12-20 1984-06-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噴射式エンジンのスロツトルボデイ構造
JPS6036574A (ja) * 1983-08-08 1985-02-25 Gikenshiya:Kk 塗料
JPS61112773A (ja) 1984-11-07 1986-05-30 Mazda Motor Corp 燃料噴射装置付エンジン
JPH02141678A (ja) 1988-11-24 1990-05-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Icソケット
JPH02308943A (ja) * 1989-05-24 1990-12-21 Toyota Motor Corp 多気筒空冷式内燃機関の燃料供給量制御装置
JPH03237263A (ja) 1990-02-10 1991-10-23 Hitachi Ltd エンジンの燃料噴射方法及び装置
JPH04107483A (ja) 1990-08-28 1992-04-08 Tokyo Electric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
JPH0533744A (ja) 1991-07-29 1993-02-09 Mazd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アシストエア制御装置
US5309886A (en) * 1991-09-26 1994-05-10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upercharg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3071260B2 (ja) 1991-09-26 2000-07-31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3271373B2 (ja) 1993-06-21 2002-04-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ドライエッチング方法
JPH0777137A (ja) 1993-06-25 1995-03-20 Mazd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燃料噴射装置
JPH07247941A (ja) * 1994-03-11 1995-09-26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燃料噴射装置
JPH0821341A (ja) * 1994-07-01 1996-01-23 Yamaha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燃料供給装置
JP3372378B2 (ja) 1994-12-22 2003-02-04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噴射弁を備えた火花点火式内燃機関の構造
EP0743448B1 (en) * 1995-05-19 2001-03-21 Siemens Automotive Corporation Air assist injector and retainer shroud therefor
JPH0914102A (ja) 1995-06-30 1997-01-14 Yamaha Motor Co Ltd 内燃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H0996269A (ja) 1995-09-29 1997-04-08 Suzuki Motor Corp 内燃機関
JPH09166064A (ja) * 1995-12-15 1997-06-24 Nissan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JP3484501B2 (ja) * 1996-03-05 2004-01-0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アンダーボーン型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冷却構造
JPH09280140A (ja) * 1996-04-12 1997-10-28 Sanshin Ind Co Ltd 船外機用エンジンの燃料インジェクター配置構造
JPH09291868A (ja) 1996-04-26 1997-11-11 Yamaha Motor Co Ltd 燃料噴射式多気筒エンジン
JP4145370B2 (ja) * 1996-06-27 2008-09-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におけるエンジン冷却構造
JPH11280620A (ja) 1998-03-26 1999-10-15 Suzuki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燃料供給装置
JP4358367B2 (ja) * 1998-10-16 2009-11-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車体フレームの構造及び製法
JP2000204969A (ja) * 1999-01-08 2000-07-25 Yamaha Motor Co Ltd 4サイクルv型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4555413B2 (ja) 1999-03-02 2010-09-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クボーン型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燃料噴射装置
JP3568162B2 (ja) 1999-09-03 2004-09-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三輪車
JP2001132589A (ja) * 1999-11-01 2001-05-15 Hond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の燃料供給装置
JP2001317437A (ja) * 2000-05-09 2001-11-16 Fuji Heavy Ind Ltd エアアシストインジェクタを備えたエンジンのアシストエア通路構造
CN2426441Y (zh) * 2000-06-21 2001-04-11 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 带有自然风冷发动机的二轮踏板摩托车
JP4371548B2 (ja) 2000-07-21 2009-1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三輪車における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2002327665A (ja) * 2001-04-27 2002-11-15 Yamaha Motor Co Ltd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用燃料供給装置
JP2003278627A (ja) 2002-03-26 2003-10-02 Kubota Corp 燃料噴射弁を備えた火花点火式エンジン
JP2003013826A (ja) 2002-05-13 2003-01-15 Hitachi Ltd エンジンの燃料供給装置
AU2003275557A1 (en) 2002-10-18 2004-05-25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Engine
BR0315687A (pt) 2002-10-25 2005-09-06 Yamaha Motor Co Ltd Veìculo a motor de duas rodas
WO2004038213A1 (ja) 2002-10-25 2004-05-06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自動二輪車
CN100335754C (zh) * 2003-04-03 2007-09-05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进气系统
JP2005104210A (ja) * 2003-09-29 2005-04-21 Honda Motor Co Ltd 鞍乗り型車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380179T3 (es) 2012-05-09
MY138358A (en) 2009-05-29
CN101624955B (zh) 2012-11-28
BRPI0520871B1 (pt) 2021-04-20
EP1754884A1 (en) 2007-02-21
CN1938514A (zh) 2007-03-28
CN100580243C (zh) 2010-01-13
CN101624955A (zh) 2010-01-13
TW200602225A (en) 2006-01-16
US7302934B2 (en) 2007-12-04
JP2009133320A (ja) 2009-06-18
EP1754884A4 (en) 2009-08-05
ATE546639T1 (de) 2012-03-15
EP2138710A1 (en) 2009-12-30
EP2138710B1 (en) 2012-02-22
US20070175688A1 (en) 2007-08-02
WO2005098231A1 (ja) 2005-10-20
TW201000354A (en) 2010-01-01
BRPI0509041A (pt) 2007-08-21
JPWO2005098231A1 (ja) 2008-02-28
MY147727A (en) 2013-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77148B (en) Saddle-straddling type motor vehicle
US7182656B2 (en) Control system for small watercraft
EP0742366A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4188432B2 (ja) 小型船舶
TWI243874B (en) Motorcycle
TWI331645B (zh)
JP3153075U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ユニットおよび鞍乗り型車両
JP6262587B2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構造
CN100402832C (zh) 燃料装置
JPH09317584A (ja) 船外機用エンジンの燃料供給装置
TW201020388A (en) Vehicle engine unit, and straddle-type vehicle
US3446196A (en) Fuel gasifier system
JP4250141B2 (ja) 自動二輪車
CN109891080B (zh) 用于两轮车辆的进气系统
US6830029B2 (en) Fuel supply device for outboard motor
JP2006132372A (ja) 燃料供給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US20110214933A1 (en) Intake configuration for a vehicle
JP4484743B2 (ja) 内燃機関
WO2020255166A1 (en) Injector mounting
JP2006069459A (ja) 内燃機関
CN115182825A (zh) 甲醇发动机和车辆
JP2006283615A (ja) 内燃機関
JPS60150464A (ja) 内燃機関の減速燃料増量装置
TH71993A (th) ยานยนต์ประเภทขี่คร่อม
JPH10252480A (ja)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