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9553B - 喷墨印染方法、喷墨印染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墨印染方法、喷墨印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9553B
CN102839553B CN201210211461.4A CN201210211461A CN102839553B CN 102839553 B CN102839553 B CN 102839553B CN 201210211461 A CN201210211461 A CN 201210211461A CN 102839553 B CN102839553 B CN 1028395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dyeing
penetrating fluid
liquid
pigmented flui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1146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39553A (zh
Inventor
有贺义晴
毛利周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39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9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39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95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8Printing on text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cleaning fl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07Conditioning of the inside of ink supply circuits, e.g. flushing during start-up or shut-dow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07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 properties
    • B41J2/2114Ejecting specialized liquids, e.g. transparent or processing liquid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00Other features in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30Ink jet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 Coloring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喷墨印染方法和喷墨印染装置。能够实现如下的印染:既抑制装置的复杂化、大型化,又通过从印染面进行喷墨印染而能够从印染面和非印染面这两方视觉识别印刷。该喷墨印染方法中,使用从第1喷嘴向第1布帛的第1面排出第1渗透液的步骤、和从第2喷嘴向第1布帛的第1面排出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的步骤,对第1布帛进行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使用从第1喷嘴向第2布帛的第1面排出第2渗透液的步骤、和从第2喷嘴向第2布帛的第1面排出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步骤,对第2布帛进行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在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与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之间,使第1渗透液和第2渗透液中的至少一方从第2喷嘴排出。

Description

喷墨印染方法、喷墨印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印染方法以及喷墨印染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通过从喷嘴朝向记录介质排出墨液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喷墨打印机。另外,已知通过喷墨打印机对作为记录介质的布帛排出墨液以进行印染的技术(下面也称为“喷墨印染”)。喷墨印染,不需要制造在丝网印染、滚筒印染、旋转丝网印染、转印印染之类的其他印染方法中必需的型版,所以容易应对其他品种少量生产,还具有废液少之类的优点。
在喷墨印染中,已知如下技术:通过除了含有色材的墨液外还使用透明的墨液等,实现图像品质的提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4)。专利文献1关于片状物的喷墨印刷方法,公开了如下技术:将多个喷墨喷嘴中的至少1个作为含有相对于色素具有分散或者溶解能力的介质而不含有色素的无色墨液的专用喷嘴,对印刷部分中的淡色和/或必须均匀染色的部分赋予含有色素的墨液和具有与该墨液混合的混合性的所述无色墨液。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技术:提供能够通过由记录墨液和透明墨液构成的印染用喷墨墨液组合,对未实施预处理的布帛也洇渗,抑制墨液混合,且实现高浓度的显色的印染用喷墨墨液组合以及喷墨印染方法,其中,记录墨液含有反应性染料、水溶性有机溶剂以及水,透明墨液含有水溶性高分子和无机碱。专利文献3公开如下技术:为了可靠地排出喷墨头内的垃圾、节省人工作业等等,使支撑喷墨头的固定台的转动部转动,进行适于头的朝向的清洗,去除头内的垃圾和/或气泡。专利文献4,关于基于喷墨的印染装置,公开了如下技术:短时间进行刮垢环(ワイパリング)处理,所谓刮垢环处理是为了防止附着于头的墨液排出面的墨液附着于打印介质、并且/或者消除由各喷嘴排出的墨液的不均,而擦拭墨液排出面的处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6-102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0-65209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6-181804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6-320743号公报
喷墨印染中,有时根据记录介质即布帛的种类和/或印刷的图案等而使用不同种类的墨液。如果固定打印机中使用的墨液种类,则根据布帛以及图案的组合需要多台打印机,所以变更在1台打印机上使用的墨液的种类这一方,空间等效率高。如果改变使用的墨液的种类(改变从某喷嘴排出的墨液),则有时改变前的墨液与改变后的墨液混色而无法按本来的色调进行印染。另外,有时改变前的墨液与改变后的墨液发生化学变化等等,导致墨液的粘度升高并且/或者固形化等等,喷嘴会发生堵塞。喷墨印染装置,与一般在家庭等使用的喷墨打印机相比大型且复杂,在解决上述课题时,希望尽可能避免装置的进一步大型化和/或复杂化。另外,有时像例如通过喷墨印染制作手帕和/或围巾时那样,优选,在印染面与其相反侧的面(下面也称为“非印染面”)之间抑制图像的浓度差。此时,通过从印染面以喷墨方式排出墨液,以从非印染面也看到与从印染面观察到的相同的浓度进行印染,从而能够实现印染。通过这样从印染面进行喷墨印染,能够实现能够从印染面和非印染面这两方视觉识别印刷的印染。另外,喷墨印染通常装置较大,希望尽可能小型化。
这里,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发明,“通过积极地使墨液洇渗,来解决云纹状图案的出现和/或均匀印染性”(第0012段)。另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对未实施预处理的布帛也进行洇渗、抑制墨液混合且实现高浓度的显色的印染用喷墨墨液组合以及喷墨印染方法”(第0012段)。另外,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发明的目的在于“可靠地排出喷墨头内的垃圾、节省人工作业”(第0008段)等。另外,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短时间进行喷墨头的擦拭的喷墨打印装置及其方法”(第0006段)。发明者在进行印染的技术开发中,注意到:在喷墨印染中,从喷墨印染技术的实用化的角度来看,通过从印染面进行喷墨印染能够实现能够从印染面和非印染面这两方视觉识别印刷的印染、极力消除装置的大型化、复杂化,是很重要,虽然想要解决该课题,但是上述文献中既没有公开也没有暗示该课题。即便组合上述发明也不会发现该课题,也无法解决该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能够在喷墨印染中实现如下的印染:既抑制装置的复杂化、大型化,又降低印染面与非印染面之间的图像浓度差,通过从印染面进行喷墨印染能够从印染面和非印染面这两方视觉识别印刷。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本发明能够作为下面的方式或者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
一种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从第1喷嘴向第1布帛的第1面排出促进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向所述第1布帛渗透的第1渗透液的渗透液排出步骤、和从第2喷嘴向所述第1布帛的所述第1面上的所述渗透液排出部分排出所述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用着色液体排出步骤,对所述第1布帛进行所述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
使用从所述第1喷嘴向第2布帛的第1面排出促进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向所述第2布帛渗透的第2渗透液的渗透液排出步骤、和从所述第2喷嘴向所述第2布帛的所述第1面上的所述渗透液排出部分排出所述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用着色液体排出步骤,对所述第2布帛进行所述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
在所述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与所述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之间,设置有使所述第1渗透液和所述第2渗透液中的至少一方从所述第2喷嘴排出的步骤。
该喷墨印染方法中,第1、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对第1、2布帛的印染,使用从第1喷嘴向布帛的第1面排出促进印染用着色液体向布帛渗透的渗透液的渗透液排出步骤、和从第2喷嘴向布帛的第1面上的渗透液排出部分排出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用着色液体排出步骤,而执行,所以能够降低印染面与非印染面之间的图像浓度差,通过从印染面进行喷墨印染,能够实现能够从印染面和非印染面这两方视觉识别印刷的印染。另外,该喷墨印染方法中,在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与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之间,执行使第1渗透液和第2渗透液中的至少一方从第2喷嘴排出的步骤,通过该步骤清洗第2喷嘴,所以与分别准备专用渗透液和专用清洗液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用于喷墨印染的装置的复杂化、大型化。
应用例2
根据应用例1所述的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进行能够从所述第1布帛的两面视觉识别的印染,
通过所述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进行能够从所述第2布帛的两面视觉识别的印染。
该喷墨印染方法中,在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以及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中,通过从印染面进行喷墨印染,能够实现能够从印染面和非印染面这两方视觉识别印刷的印染。
应用例3
根据应用例1或者应用例2所述的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之后、且在所述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之前,设置有使所述第1渗透液从所述第2喷嘴排出的步骤。
该喷墨印染方法中,在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之后、且在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之前,使第1渗透液从第2喷嘴排出,所以能够更好地清洗第2喷嘴中的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
应用例4
根据应用例1到应用例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和所述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为酸性墨液、反应墨液、分散墨液、颜料墨液中的不同墨液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渗透液和所述第2渗透液设为不同渗透液。
该喷墨印染方法中,在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和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为酸性墨液、反应墨液、分散墨液、颜料墨液中的不同墨液的情况下,通过将第1渗透液和第2渗透液设为不同渗透液,能够使用更加适于对应的印染用着色液体的第1、第2渗透液,能够进一步降低印染面与非印染面之间的图像浓度差,还能够得到上述第2喷嘴的清洗效果。
应用例5
根据应用例1到应用例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和所述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中的一方为酸性墨液、另一方为反应墨液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渗透液和所述第2渗透液设为相同渗透液。
该喷墨印染方法中,在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和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一方为酸性墨液、另一方为反应墨液的情况下,通过将第1渗透液和第2渗透液设为相同渗透液,能够既一定程度地确保印染面与非印染面之间的图像浓度差的降低效果和/或第2喷嘴的清洗性,又减少使用的渗透液的种类。
应用例6
根据应用例1到应用例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和所述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中的一方为分散墨液、另一方为颜料墨液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渗透液和所述第2渗透液设为相同渗透液。
该喷墨印染方法中,在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和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一方为分散墨液、另一方为颜料墨液的情况下,通过将第1渗透液和第2渗透液设为相同渗透液,能够既一定程度确保印染面与非印染面之间的图像浓度差的降低效果和/或第2喷嘴的清洗性,又降低使用的渗透液的种类。
应用例7
根据应用例1到应用例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和所述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同为酸性墨液、反应墨液、分散墨液、颜料墨液中的某一种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渗透液和所述第2渗透液设为相同的渗透液。
该喷墨印染方法中,在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和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同为酸性墨液、反应墨液、分散墨液、颜料墨液中的某一种的情况下,通过将第1渗透液和第2渗透液设为相同的渗透液,能够既一定程度确保印染面与非印染面之间的图像浓度差的降低效果和/或第2喷嘴的清洗性,又降低使用的渗透液的种类。
应用例8
根据应用例1到应用例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渗透液是将从所述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中去除着色用色材后的成分作为主成分的液体,所述第2渗透液是将从所述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中去除着色用色材后的成分作为主成分的液体。
该喷墨印染方法中,第1、第2渗透液为将从第1、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中去除着色用色材后的成分作为主成分的液体,所以既能够简单地准备渗透液,又能够边良好地降低印染中的印染面与非印染面之间的图像浓度差,边抑制图像的洇渗,另外能够通过渗透液良好地清洗第2喷嘴。
应用例9
根据应用例1到应用例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第1以及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使用多种不同的印染用着色液体,
在所述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以及所述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中的所述印染用着色液体排出步骤中,使所述多种不同的印染用着色液体从所述第2喷嘴的不同喷嘴排出。
该喷墨印染方法中,在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以及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中的印染用着色液体排出步骤中,通过使多种不同的印染用着色液体从第2喷嘴的不同喷嘴排出,能够实现多种图案的印染。
应用例10
根据应用例9所述的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渗透液是将所述多种不同印染用着色液体共用的溶剂作为主成分的渗透液。
该喷墨印染方法中,因为渗透液为将多种不同的印染用着色液体共用的溶剂作为主成分的渗透液,所以能够既良好地降低使用多种不同的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中的印染面与非印染面之间的图像浓度差又抑制图像的洇渗,并且能够通过渗透液良好地清洗第2喷嘴,能够抑制装置的复杂化、大型化。
应用例11
根据应用例9或者应用例10所述的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种不同印染用着色液体为酸性墨液、反应墨液、分散墨液、颜料墨液中的某一种,且是相互颜色不同的印染用着色液体。
该喷墨印染方法中,渗透液以是酸性墨液、反应墨液、分散墨液、颜料墨液中的某一种且相互颜色不同的多种印染用着色液体共用的溶剂作为主成分,所以能够既良好地降低使用了多种颜色的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中的印染面与非印染面之间的图像浓度差,又抑制图像的洇渗,并且能够通过渗透液良好地清洗第2喷嘴,能够抑制装置的复杂化、大型化。
应用例12
一种喷墨印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喷嘴;
第2喷嘴;
对第1布帛进行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的机构,该机构具有:渗透液排出机构,其从所述第1喷嘴向所述第1布帛的第1面排出促进所述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向所述第1布帛渗透的第1渗透液;和印染用着色液体排出机构,其从所述第2喷嘴向所述第1布帛的所述第1面上的所述渗透液排出部分排出所述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
对第2布帛进行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的机构,该机构具有:渗透液排出机构,其从所述第1喷嘴向所述第2布帛的第1面排出促进所述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向所述第2布帛渗透的第2渗透液;和印染用着色液体排出机构,其从所述第2喷嘴向所述第2布帛的所述第1面上的所述渗透液排出部分排出所述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和
在所述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与所述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之间,使所述第1渗透液和所述第2渗透液中的至少一方从所述第2喷嘴排出的机构。
该喷墨印染装置起到应用例1所记载的作用效果。此外,从应用例1到应用例11所描述的喷墨印染方法,分别也作为喷墨印染装置,起到在各应用例中描述了的作用效果。
应用例13
一种喷墨印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渗透液贮存箱,该渗透液贮存箱贮存促进印染用着色液体向布帛渗透的渗透液;
贮存所述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用着色液体贮存箱;
连通所述渗透液贮存箱与第1喷嘴的第1流路;
连通所述印染用着色液体贮存箱与第2喷嘴的第2流路;和
第3流路,该第3流路形成连通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第2流路并将所述渗透液向所述第2喷嘴供给的流路。
该喷墨印染装置中,通过从渗透液贮存箱经由第1流路向第1喷嘴供给并排出渗透液,并且从印染用着色液体贮存箱经由第2流路向第2喷嘴供给并排出印染用着色液体,能够降低印染面与非印染面之间的图像浓度差,通过从印染面进行喷墨印染,能够实现从印染面和非印染面这两方能够视觉识别印刷的印染。另外,该喷墨印染装置具备第3流路,该第3流路形成连通第1流路和第2流路并将渗透液向第2喷嘴供给的流路,能够从渗透液贮存箱经由第3流路将渗透液向第2喷嘴供给以清洗第2喷嘴,与分别准备专用的渗透液和专用的清洗液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喷墨印染装置的复杂化、大型化。
此外,本发明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能够以如下方式实现,例如喷墨印染方法、喷墨印染装置、具有喷墨印染装置的印染系统、喷墨印染装置或者印染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实现这些方法、装置或者系统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记录有该计算机程序的记录介质、含有该计算机程序并体现于载波内的数据信号,等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以液体供给系统50为中心的喷墨打印机100的部分要素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排出头41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液体供给系统50的具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的印染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的墨液更换处理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的墨液更换处理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的墨液更换处理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的墨液更换处理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的墨液更换处理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的墨液更换处理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评价试验中使用的印染用液体的组成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评价试验中使用的印染用液体的组成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评价试验中使用的印染用液体的组成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评价试验中使用的印染用液体的组成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评价试验中使用的印染用液体的组成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评价试验结果的说明图。
图18是概略地表示第2实施例中的液体供给系统50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的墨液更换处理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的墨液更换处理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的排出头41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变形例的排出头41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印染A、印染B以及印染之间渗透液排出的变形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印染A、印染B以及印染之间渗透液排出的变形的说明图。
图25是表示印染A、印染B以及印染之间渗透液排出的变形的说明图。
图26是表示印染A、印染B以及印染之间渗透液排出的变形的说明图。
图27是表示印染A、印染B以及印染之间渗透液排出的变形的说明图。
图28是表示印染A、印染B以及印染之间渗透液排出的变形的说明图。
图29是表示印染A、印染B以及印染之间渗透液排出的变形的说明图。
图30是表示印染A、印染B以及印染之间渗透液排出的变形的说明图。
图31是表示印染A、印染B以及印染之间渗透液排出的变形的说明图。
图32是表示印染A、印染B以及印染之间渗透液排出的变形的说明图。
图33是表示印染A、印染B以及印染之间渗透液排出的变形的说明图。
图34是表示印染A、印染B以及印染之间渗透液排出的变形的说明图。
图35是表示印染A、印染B以及印染之间渗透液排出的变形的说明图。
图36是表示印染A、印染B以及印染之间渗透液排出的变形的说明图。
图37是表示印染A、印染B以及印染之间渗透液排出的变形的说明图。
图38是表示印染A、印染B以及印染之间渗透液排出的变形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打印机主体部
11…压印板
20…滑架驱动系统
21…导向件
22…滑架
23…滑架马达
24…驱动带轮
25…从动带轮
26…驱动带
31…主储液箱
32…内部空间
34…空气供给管
35…墨液囊
36…渗透液囊
41…排出头
42…喷嘴面
43…喷嘴
44…积液部
45…喷嘴列
50…液体供给系统
53…副储液箱
54…第1供给管
55…供给泵
56…第2供给管
59…副液体供给系统
61…第1阀
62…第2阀
67…旁通管
68…压力调节阀
69…第3阀
70…罩盖单元
71…罩
72…废液箱
73…排出管
74…吸引泵
80…控制部
100…喷墨打印机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实施例按下面的顺序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A.第1实施例:
A-1.装置结构:
A-2.印染用液体的组成:
A-2-1.墨液的组成:
A-2-2.渗透液的组成:
A-3.印染处理:
A-4.墨液更换处理:
A-5.评价试验:
B.第2实施例:
C.第3实施例:
D.变形例:
A.第1实施例:
A-1.装置结构: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中的喷墨打印机100的结构的说明图。图1中,为了容易理解地表示喷墨打印机100的结构,适当省略了一部分结构并适当变更了各部分的尺寸地进行表示。
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是能够执行喷墨印染的印刷装置,即通过朝向作为记录介质PM的布帛的表面(印染面)排出墨液而记录图像。另外,如后所述,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为了既抑制墨液洇渗又降低印染面与其相反侧的面(非印染面)之间的图像浓度差,朝向布帛的印染面排出渗透液。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谓图像包括文字、图形、记号、图案等。另外,本实施例的墨液与本发明中的印染用着色液体相当。另外,综合墨液和渗透液而称为“印染用液体”。
作为记录介质PM的布帛,可以使用例如由聚酰胺系纤维、绢、羊毛等制造的织物、编织物、无纺布。另外,作为墨液,可以使用从酸性染料墨液(下面也简单地称为“酸性墨液”)和/或反应染料墨液(也简单地称为“反应墨液”)、分散染料墨液(也简单地称为“分散墨液”)、颜料墨液之类的多种墨液中,根据使用的布帛的种类和/或形成的图像的种类而选择的墨液。另外,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渗透液是具有溶解附着于布帛的墨液的色材而促进其向布帛渗透的作用和墨液的清洗作用的液体。关于墨液以及渗透液的组成和/或其作用,将在后面详述。
如图1所示,喷墨打印机100具有:打印机主体部10、压印板11、滑架驱动系统20、液体供给系统50、罩盖单元70和控制部80(参照图2)。打印机主体部10是成为喷墨打印机100的基座的部件,其搭载滑架驱动系统20等。
滑架驱动系统20是使滑架22在主扫描方向Dc(图1中的左右方向)往复移动的机构,其包括导向件21、滑架22、滑架马达23、驱动带轮24、从动带轮25和驱动带26。导向件21是沿主扫描方向Dc延伸的一对部件,设置于打印机主体部10。滑架22是用于搭载排出头41(详情后述)的部件,该滑架22以能够沿主扫描方向Dc移动的方式被支撑于一对导向件21。此外,本实施例中,副储液箱53(详情后述)也搭载于滑架22。
滑架马达23是用于使滑架22往复移动的电动机,设置于打印机主体部10。驱动带轮24是与滑架马达23的转动轴连结了的滑轮,从动带轮25是设置于打印机主体部10的滑轮。驱动带26在驱动带轮24以及从动带轮25之间架设,在预定部位固定地连接于滑架22。当滑架马达23被转动驱动时,驱动带轮24转动,驱动带轮24与从动带轮25之间架设的驱动带26循环移动,连接于驱动带26的滑架22沿主扫描方向Dc移动。由此,实现滑架22沿主扫描方向Dc的移动(被称为“主扫描”)。
压印板11是用于以平坦状态支撑记录介质PM即布帛的支撑部材。打印机主体部10中,设置有未图示的输送机构,记录介质PM由输送机构在压印板11上沿与主扫描方向Dc大致正交的副扫描方向Df输送。由此,实现记录介质PM沿副扫描方向Df相对于在滑架22所搭载的排出头41的相对移动(被称为“副扫描”)。
液体供给系统50是用于收置、输送、排出印染用液体(墨液以及渗透液)的机构。图2是概略地表示将液体供给系统50作为中心的喷墨打印机100的部分要素的结构的说明图。图2中,主要示出了液体供给系统50、罩盖单元70和控制部80的概略结构。如图2所示,液体供给系统50具有主储液箱31、副储液箱53、排出头41和连接它们的配管类。
排出头41具有贮存印染用液体的积液部44和形成于喷嘴面42的多个喷嘴43。排出头41具有未图示的压电元件,通过压电元件的驱动,将在积液部44贮存的印染用液体从喷嘴43排出。排出头41以喷嘴面42与压印板11相对的朝向,搭载于滑架22(图1)。
液体供给系统50具有多个主储液箱31即收置将向排出头41供给的印染用液体(墨液以及渗透液)的收置室。各主储液箱31设置于打印机主体部10。在各主储液箱31的内部空间32,在柔性袋内收置了印染用液体的液体囊(收置了墨液的墨液囊35和/或收置了渗透液的渗透液囊36)能够装卸地设置。副储液箱53,是为了维持对排出头41的印染用液体的稳定供给,而收置预定量的印染用液体的收置室,在滑架22上按与主储液箱31的个数相同的数量设置。此外,本实施例中,通过检测副储液箱53的压力,进行主储液箱31内的印染用液体的余量检测。主储液箱31的容量,优选,为副储液箱53的容量的10倍到30倍的范围。但是,主储液箱31的容量与副储液箱53的容量的关系并非必须在上述范围内。
各主储液箱31所收置的墨液囊35以及渗透液囊36与各副储液箱53,经由分别相对应的第1供给管54而连接。本实施例中,副储液箱53搭载于滑架22上,所以第1供给管54由具有柔性的材料(例如聚乙烯)形成。各第1供给管54的路径上,设置有开闭第1供给管54的第1阀61。各第1阀61在通常工作时(印染处理时)为打开状态。
各副储液箱53和排出头41,分别经由相对应的第2供给管56而连接。各第2供给管56的路径上,设置有开闭第2供给管56的第2阀62。各第2阀62在通常工作时为打开状态。此外,虽然在图2中没有表示,但在第2供给管56与排出头41的连接部设置有压力调节阀68(参照图4)。压力调节阀68在向排出头41吸取印染用液体时进行压力调节(减压)。
液体供给系统50还具有供给泵55。供给泵55经由空气供给管34对各主储液箱31的内部空间32压送空气。通过由供给泵55进行的空气的压送,各主储液箱31的内部空间32内的气压升高,设置于内部空间32的墨液囊35和/或渗透液囊36收缩,在囊内收置的印染用液体(墨液和/或渗透液)经由第1供给管54被供给到副储液箱53,进一步经由第2供给管56而被供给到排出头41的积液部44。
罩盖单元70是经由排出头41的喷嘴43进行吸引、从液体供给系统50内将印染用液体去除的机构,其设置于打印机主体部10的滑架22的初始位置(参照图1)。此外,初始位置处于滑架22的移动范围内,而且被设定为压印板11的支撑记录介质PM的支撑范围外的位置。
如图2所示,罩盖单元70具有罩71、废液箱72、排出管73和吸引泵74。罩71是,在搭载于滑架22的排出头41移动到了罩盖单元70的位置时,在与排出头41的喷嘴面42之间形成密闭空间的部材。也可以在罩71的开口端的周围设置用于提高与喷嘴面42之间的气密性的弹性体。
废液箱72是如下用途的箱:贮存例如在喷嘴43堵塞而进行清洁时和/或变更使用的墨液种类而进行喷嘴43和/或供给管54、56等的清洗时,经由排出头41的喷嘴43被排出的印染用液体。罩71与废液箱72由排出管73连接。吸引泵74设置于排出管73的路径上,在罩71与排出头41的喷嘴面42之间形成有密闭空间的状态下,吸引该密闭空间。
控制部80由未图示的具有CPU以及存储器的计算机构成,对喷墨打印机100的各部分的工作进行控制。例如,控制部80如图2所示,控制第1阀61以及第2阀62的开闭工作,并且控制吸引泵74的吸引工作。另外,控制部80还控制滑架马达23(图1)的工作和/或记录介质PM的输送机构的工作、排出头41的工作等。
图3是表示排出头41的结构的说明图。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使用6色墨液进行印染。因此,在排出头41的喷嘴面42,形成有沿主扫描方向Dc排列配置的6色墨液用的喷嘴列45。各墨色用的喷嘴列45由沿副扫描方向Df排列的多个喷嘴43(参照图2)构成。此外,本实施例中,6色为黑色(Bk)、青绿色(C)、品红色(M)、黄色(Y)、淡青绿色(LC)、淡品红色(LM)。构成各墨色用的喷嘴列45的各喷嘴43,与本发明中的第2喷嘴相当。
另外,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在进行印染时,也进行渗透液的排出。因此,在排出头41的喷嘴面42还形成有渗透液用的喷嘴列45。渗透液用的喷嘴列45也与墨液用的喷嘴列45同样地,由沿副扫描方向Df排列的多个喷嘴43构成。本实施例中,渗透液用的喷嘴列45沿主扫描方向Dc在6色墨液用的喷嘴列45的两外侧各配置1个。即,2个渗透液用的喷嘴列45配置为夹着6色墨液用的喷嘴列45。构成各渗透液用的喷嘴列45的各喷嘴43,与本发明中的第1喷嘴相当。
图4是表示液体供给系统50的具体结构的说明图。图4中示出了液体供给系统50的具体结构的一部分和罩盖单元70的结构的一部分。如图4所示,液体供给系统50包括与8个喷嘴列45(图3)相对应的8个副液体供给系统59。更加具体而言,液体供给系统50包括:与6色墨液用的喷嘴列45相对应的6个副液体供给系统59;和与2个渗透液用的喷嘴列45相对应的2个副液体供给系统59。各副液体供给系统59包括主储液箱31、第1供给管54、第1阀61、副储液箱53、第2供给管56、第2阀62和压力调节阀68。在各副液体供给系统59的主储液箱31设置有对应的液体囊(墨液囊35或者渗透液囊36)。此外,在图4所示的状态中,在墨液用的各副液体供给系统59的主储液箱31中,设置有收置有各色酸性墨液的墨液囊35,在渗透液用的各副液体供给系统59的主储液箱31中,设置有收置有与酸性墨液相对应的渗透液A的渗透液囊36。各副液体供给系统59构成将在设置于主储液箱31的液体囊中收置的印染用液体向排出头41的喷嘴43供给的流路。由墨液用的各副液体供给系统59构成的流路,与本发明中的第2流路相当,由渗透液用的各副液体供给系统59构成的流路,与本发明中的第1流路相当。
A-2.印染用液体的组成:
A-2-1.墨液的组成:
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中使用的墨液(印染用着色液体)为,例如酸性墨液和/或反应墨液、分散墨液、颜料墨液。
酸性墨液含有酸性染料作为色材。酸性染料的含有量可以适当确定,但是优选,相对于墨液的总质量为0.1~15质量%的程度,更加优选为1.0~10质量%的程度。
酸性墨液中使用的酸性染料,只要具有通过加热蒸镀与布帛化学接合而固定的性质,则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例如偶氮染料、蒽醌染料、碳正离子染料、硝基染料、金属络盐染料。作为其具体例,作为印刷的基本4色或者与其接近的颜色,可以举出C.I.酸性黄1、3、7、11、17、19、23、25、29、36、38、40、42、44、49、59、61、70、72、75、76、78、79、98、99、110、111、112、114、116、118、119、127、128、131、135、141、142、161、162、163、164、165、169、207、219、246、C.I.酸性红1、6、8、9、13、14、18、19、24、26、27、28、32、35、37、42、51、52、57、62、75、77、80、82、83、85、87、88、89、92、94、95、97、106、111、114、115、117、118、119、129、130、131、133、134、138、143、145、149、154、155、158、168、180、183、184、186、194、198、199、209、211、215、216、217、219、249、252、254、256、257、260、262、265、266、274、276、282、283、303、317、318、320、321、322、361,C.I.酸性蓝1、7、9、15、22、23、25、27、29、40、41、43、45、49、54、59、60、62、72、74、78、80、82、83、90、92、93、100、102、103、104、112、113、117、120、126、127、129、130、131、133、138、140、142、143、151、154、158、161、166、167、168、170、171、175、182、183、184、185、187、192、199、203、204、205、225、229、234、236、300,C.I.酸性黑1、2、7、24、26、29、31、44、48、50、51、52、58、60、62、63、64、67、72、76、77、94、107、108、109、110、112、115、118、119、121、122、131、132、139、140、155、156、157、158、159、172、191、234等。
另外,为了扩展印染图像的颜色表现范围或削减特定色,也能够适当使用橙色、紫色、绿色、黑色等基本4色以外的酸性染料。作为这样的染料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C.I.酸性橙1、7、8、10、19、20、24、28、33、41、43、45、51、56、63、64、65、67、74、80、82、85、86、87、88、95、122、123、124,C.I.酸性紫7、11、15、31、34、35、41、43、47、48、49、51、54、66、68、75、78、97、106,C.I.酸性绿3、7、9、12、16、19、20、25、27、28、35、36、40、41、43、44、48、56、57、60、61、65、73、75、76、78、79,C.I.酸性褐2、4、13、14、19、20、27、28、30、31、39、44、45、46、48、53、100、101、103、104、106、160、161、165、188、224、225、226、231、232、236、247、256、257、266、268、276、277、282、289、294、295、296、297、299、300、301、302等。另外,也可以为了配成所喜欢的颜色,而适当混合使用这些染料。为了印染特别良好的黑色,也优选添加补色。
反应墨液含有反应染料作为色材。此外,本说明书中所谓的反应染料,是指在颜色指数中被分类为反应染料的化合物。反应染料的含有量,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适当确定,但是优选,相对于墨液总质量为1.0~15质量%的程度,更加优选为6.0~12质量%的程度。通过使反应染料的含有量设为1.0质量%以上,能够得到充分的印染浓度,通过设为15质量%以下,能够维持对喷墨用墨液所要求的排出安定性,尤其是能够防止高温下排出不良的情况。
反应墨液中使用的反应染料只要具有通过加热蒸镀与布帛化学接合而固定的性质,则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例如,具有一氯三嗪基、二氯三嗪基、氯嘧啶基、乙烯基砜基、或烷基硫酸基等作为反应基的染料。这些染料可根据各自的目的来选择。例如,在特别期望高浓度的黑色时乙烯基砜系反应染料是适合的。此外,在需要长时间保存印染用喷墨墨液时,优选具有一氯三嗪基骨架即一氯取代1,3,5-三嗪2-基骨架的染料。由于具有一氯三嗪基骨架的反应染料的热稳定性比较优异,因此作为要求长时间保存稳定性的喷墨墨液用染料是特别适合的。以下列举印染用喷墨墨液所含的反应染料的具体例。可举出C.I.活性黄3、6、12、18、86,C.I.活性红3、4、7、12、13、15、16、24、29、31、32、33、43、45、46、58、59,C.I.活性蓝2、3、5、7、13、14、15、25、26、39、40、41、46、49、176,C.I.活性黑1、2、3、8、10、12、13等。
另外,为了扩展印染图像的颜色表现范围或削减特定色,也能够适当使用橙色、紫色、绿色、黑色等基本4色以外的染料。作为这样的染料的具体例,可以举出C.I.活性橙2、5、12、13、20,、C.I.活性紫1、2,C.I.活性绿5、8,C.I.活性褐1、2、7、8、9、11、14等。另外,也可以为了配成所喜欢的颜色,而适当混合使用这些染料。为了印染特别良好的黑色,也优选添加补色。另外,在特别想得到印染灰度性的情况下,除了上述墨液外还添加染料浓度6.0质量%以下的淡色系墨液,从而提高中浓度到低浓度的灰度性。
分散墨液含有分散染料作为色材。分散染料的含有量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适当决定,但是优选,相对于墨液的总质量为0.1~15质量%的程度,更加优选为3.0~10质量%的程度。
作为分散墨液中使用的分散染料,能够使用偶氮系分散染料、醌系分散染料、蒽醌系分散染料、喹酞酮系分散染料等各种分散染料。以下举出其具体的化合物名称,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可以举出C.I.分散蓝3、7、9、14、16、19、20、26、27、35、43、44、54、55、56、58、60、62、64、71、72、73、75、79、81、82、83、87、91、93、94、95、96、102、106、108、112、113、115、118、120、122、125、128、130、139、141、142、143、146、148、149、153、154、158、165、167、171、173、174、176、181、183、185、186、187、189、197、198、200、201、205、207、211、214、224、225、257、259、267、268、270、284、285、287、288、291、293、295、297、301、315、330、333,C.I.分散红1、4、5、7、11、12、13、15、17、27、43、44、50、52、53、54、55、56、58、59、60、65、72、73、74、75、76、78、81、82、86、88、90、91、92、93、96、103、105、106、107、108、110、111、113、117、118、121、122、126、127、128、131、132、134、135、137、143、145、146、151、152、153、154、157、159、164、167、169、177、179、181、183、184、185、188、189、190、191、192、200、201、202、203、205、206、207、210、221、224、225、227、229、239、240、257、258、277、278、279、281、288、298、302、303、310、311、312、320、324、328,C.I.分散黄3、4、5、7、9、13、23、24、30、33、34、42、44、49、50、51、54、56、58、60、63、64、66、68、71、74、76、79、82、83、85、86、88、90、91、93、98、99、100、104、108、114、116、118、119、122、124、126、135、140、141、149、160、162、163、164、165、179、180、182、183、184、186、192、198、199、202、204、210、211、215、216、218、224、227、231、232,C.I.分散黑1、3、10、24。
颜料墨液含有颜料作为色材。颜料的含有量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适当地确定,但是优选相对于墨液的总质量为0.5~30质量%的程度,更加优选为1.0~15质量%的程度。这以下的含有量,不能确保印刷浓度,另外这以上的含有量,墨液的粘度增加和/或在粘度特性方面产生结构粘性,存在从排出头41排出墨液的排出稳定性变差的倾向。
作为颜料墨液中使用的颜料,作为黑色墨液用,特别优选炉法炭黑、灯黑、乙炔黑、槽法炭黑等炭黑(C.I.颜料黑7)类,但也可以使用铜氧化物、铁氧化物(C.I.颜料黑11)、氧化钛等金属类,苯胺黑(C.I.颜料黑1)等有机颜料。此外,作为彩色墨液用的颜料,可以使用C.I.颜料黄1(坚牢黄G)、3、12(双偶氮黄AAA)、13、14、17、24、34、35、37、42(黄色氧化铁)、53、55、74、81、83(双偶氮黄HR)、93、94、95、97、98、100、101、104、108、109、110、117、120、128、138、153、155、180、185、C.I.颜料红1、2、3、5、17、22(亮坚牢猩红)、23、31、38、48:2(永固红2B(Ba))、48:2(永固红2B(Ca))、48:3(永固红2B(Sr))、48:4(永固红2B(Mn))、49:1、52:2、53:1、57:1(亮胭脂红6B)、60:1、63:1、63:2、64:1、81(若丹明6G色淀)、83、88、101(氧化铁红)、104、105、106、108(镉红)、112、114、122(喹吖啶酮洋红)、123、146、149、166、168、170、172、177、178、179、185、190、193、202、206、209、219、C.I.颜料蓝1、2、15(酞菁蓝R)、15:1、15:2、15:3(酞菁蓝G)、15:4、15:6(酞菁蓝E)、16、17:1、56、60、63等。
从提高从喷墨打印机100的排出头41的喷嘴43排出的排出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使墨液中含有保湿剂。含有保湿剂的情况下的含量可适宜决定,但相对于墨液的总质量,优选为4.0~40质量%。作为保湿剂,可以使用通常在喷墨印染用墨液中作为保湿剂而使用的化合物,可以举出例如,甘油、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四甘醇、聚乙二醇、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聚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2-己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2,6-己三醇或季戊四醇等多元醇类、以及它们的醚或酯等衍生物;2-吡咯烷酮、N-甲基-2-吡咯烷酮或ε-己内酰胺等内酰胺类;尿素、硫脲、亚乙基脲或1,3-二甲基咪唑啉酮类等脲类;麦芽糖醇、山梨糖醇、葡糖酸内酯或麦芽糖等糖类等,可以使用这些化合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此外,从提高对布帛的润湿性而提高墨液的渗透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使墨液中含有渗透剂(向墨液赋予渗透性的物质)。含有渗透剂的情况下的含量可适宜决定,但相对于墨液的总质量,优选为2.0~15质量%。作为那样的渗透性有机溶剂,可以使用通常在喷墨印染用墨液中作为渗透性有机溶剂而使用的化合物,可以举出例如,乙醇或丙醇等低级醇类;乙二醇单甲基醚、乙二醇单乙基醚或乙二醇单正丁基醚等溶纤剂类;二甘醇单甲基醚、二甘醇单乙基醚或二甘醇正丁基醚等卡必醇类;三甘醇-n-甲基醚、三甘醇正丁基醚等二醇醚类等,可以使用这些化合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此外,从同样的观点考虑,墨液中除了渗透性有机溶剂以外还可以加入渗透性表面活性剂作为渗透剂。加入渗透性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的添加量可适宜决定,但相对于墨液的总质量,优选为0.2~2.0质量%。作为那样的渗透性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通常在喷墨印染用墨液中作为渗透性表面活性剂而使用的化合物,可以举出例如,脂肪酸盐类;烷基硫酸酯盐类等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等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2,4,7,9-四甲基-5-癸炔-4,7-二醇、3,6-二甲基-4-辛炔-3,6-二醇、3,5-二甲基-1-己炔-3-醇、2,4-二甲基-5-己炔-3-醇等炔属二醇系表面活性剂;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性表面活性剂;聚有机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等,可以加入这些化合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另外,上述的表面活性剂能够使用市售品,例如,作为炔属二醇系表面活性剂,能够使用サ一フイノ一ル61、82、104、440、465、485(均为商品名,エア·プロダクツ·アンド·ケミカルズ社制)、オルフインE1010、オルフインSTG、オルフインY(均为商品名,日信化学社制)等。
此外,除了上述的各成分以外,还可以使墨液中含有水。作为水,优选使用离子交换水、超滤水、反渗透水、蒸馏水等纯水、或超纯水。将这些水通过紫外线照射或过氧化氢添加等而进行了灭菌处理的水,由于经过长时间时可防止霉、细菌的产生,因此是特别优选的。此外,可以使墨液中进一步根据需要含有如防霉剂、防腐剂(例如,プロキセルXL-2)、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螯合剂、氧吸收剂、pH调节剂(例如,三乙醇胺等叔烷醇胺)、或溶解助剂等那样可以在喷墨印染用的墨液中通常使用的各种添加剂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A-2-2.渗透液的组成:
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中使用的渗透液含有渗透剂。渗透剂的含量可适宜决定,但相对于渗透液的总质量优选为10~30质量%左右。作为渗透剂,可举出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1,2,6-己三醇、硫甘醇(thioglycol)、己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等多元醇类、乙二醇单乙基醚、乙二醇单丁基醚、二甘醇单甲基醚、二甘醇单乙基醚、二甘醇单丁基醚、二甘醇单异丁基醚、二甘醇单己基醚、三甘醇单甲基醚、三甘醇单乙基醚、三甘醇单丁基醚、六甘醇单乙基己基醚(日本乳化剂社制:ニユ一コ一ル1006)、四甘醇单乙基己基醚(日本乳化剂社制:ニユ一コ一ル1004)等多元醇的烷基醚类、尿素、2-吡咯烷酮、N-甲基-2-吡咯烷酮、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等。此外,作为多元醇的烷基醚类,可以使用三甘醇单丁基醚、二甘醇单丁基醚、三甘醇单甲基醚、二甘醇单异丁基醚、二甘醇单己基醚、六甘醇单乙基己基醚、四甘醇单乙基己基醚的一种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另外,这些渗透剂的至少一部分也作为提高从喷墨打印机100的排出头41的喷嘴43排出的排出稳定性的保湿剂而发挥功能。
此外,优选使渗透液中含有表面活性剂。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的含量可适宜决定,但相对于渗透液的总质量优选为0.1~3.0质量%左右。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例如,脂肪酸盐类;烷基硫酸酯盐类等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等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サ一フイノ一ル61、82、104、440、465、485(均为商品名,エア·プロダクツ·アンド·ケミカルズ社制)、オルフインE1010、オルフインSTG、オルフインY(均为商品名,日信化学社制)等炔属二醇系表面活性剂;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性表面活性剂、KF-353A、KF6017、X-22-6551、AW-3(均为商品名,信越化学工业社制)等有机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等。
此外,为了提高布帛的润湿性而提高墨液的渗透性,而且进行墨液的pH值的调节,可以使渗透液中含有有机胺。作为有机胺,可以优选使用叔胺,例如,可举出三乙醇胺等烷醇胺等
此外,从提高从喷墨打印机100的排出头41的喷嘴43排出的排出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使渗透液中含有保湿剂。含有保湿剂的情况下的含量可适宜决定,但相对于渗透液的总质量优选为1.0~10质量%左右。作为保湿剂,可以使用作为通常的喷墨印染用的保湿剂而使用的化合物,可以举出例如,四甘醇、一缩二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2-己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或季戊四醇等多元醇类、以及它们的醚或酯等衍生物;ε-己内酰胺等内酰胺类;硫脲或亚乙基脲等脲类;麦芽糖醇、山梨糖醇、葡糖酸内酯或麦芽糖等糖类等,可以使用这些化合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此外,除了上述的各成分以外,还可以使渗透液中含有水。作为水,优选使用离子交换水、超滤水、反渗透水、蒸馏水等纯水、或超纯水。将这些水通过紫外线照射或过氧化氢添加等而进行了灭菌处理的水,由于经过长时间时可防止霉、细菌的产生,因此是特别优选的。此外,可以使渗透液中根据需要含有如防霉剂、防腐剂(例如,プロキセルXL-2)、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螯合剂、氧吸收剂等那样的可以在喷墨印染用的渗透液中通常使用的各种添加剂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这里,本实施例中,渗透液具有促进附着于布帛的墨液的渗透的作用,用于降低印染面与其相反侧的非印染面之间的图像浓度差。该促进墨液的渗透的作用,主要通过渗透液所含的渗透剂和/或表面活性剂而实现。更加具体而言,渗透液具有通过渗透剂和/或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将附着于布帛的墨液的色材溶解而使之向布帛的厚度方向移动的功能。即,渗透液具有溶解墨液中的色材的功能。
另外,喷墨打印机100中,在将印染所使用的墨液更换为不同种类的墨液等情况下,进行以排出头41为代表的液体供给系统50的清洗。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中使用的渗透液,具有溶解墨液中的色材的功能,所以也能够作为溶解液体供给系统50内所附着的墨液的色材而进行清洗的清洗液来使用。
A-3.印染处理:
图5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进行的印染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印染处理是通过喷墨印染在作为记录介质PM的布帛的表面(印染面)记录图像的处理。本实施例中,控制部80,具有表示要记录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基于图像数据生成表示印染时的各像素中的墨液点形成方式的印刷数据,基于印刷数据来控制喷墨打印机100的各部分而执行印染处理。
首先,控制部80控制输送机构,使其进行将作为记录介质PM的布帛输送至记录开始位置为止的初始输送(步骤S110)。接着,控制部80控制滑架驱动系统20以及液体供给系统50,以进行边使滑架22沿主扫描方向Dc移动,边从排出头41的喷嘴列45排出印染用液体的主扫描(步骤S120)。
本实施例的印染处理中,在对作为记录介质PM的布帛的印染面进行渗透液的排出后,对同一印染面进行墨液的排出。因此,在主扫描时,进行:使用设置于排出头41的2个渗透液用喷嘴列45内(参照图3)的、在主扫描开始时接近记录介质PM的一侧的1个喷嘴列45的渗透液的排出;和使用了6色墨液用的喷嘴列45的各色墨液的排出。此外,渗透液的排出,对于布帛中将进行墨液的排出的区域执行。另外,被排出的渗透液,为与要使用的墨液的种类(例如,酸性墨液或反应墨液)相对应的种类的渗透液。所谓与墨液的种类相对应的渗透液,为作为适用于该种类的墨液而被预先设定的种类的渗透液。
另外,本实施例的印染处理中,进行按滑架22的沿主扫描方向Dc的一个方向的主扫描和反方向的主扫描这两方进行印染用液体的排出的双向印刷。2个渗透液用的喷嘴列45,以夹着6色墨液用的喷嘴列45的方式,在6色墨液用的喷嘴列45的两外侧各配置1个,所以在任何方向的主扫描中,都能够在进行了渗透液的排出后进行墨液的排出。
主扫描之后,控制部80判断印染处理是否完成了(步骤S130),在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在进行将记录介质PM按预定移动量输送的副扫描后(步骤S140),进行主扫描(步骤S120)。之后,控制部80,在印染处理完成前反复执行副扫描和主扫描,在印染完成了的情况下,排出记录介质PM(步骤S150),结束印染处理。
这样,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所进行的印染处理中,进行对于作为记录介质PM的布帛的印染面的渗透液的排出和对于同一印染面的墨液的排出。因此,通过附着于布帛的渗透液的作用,溶解附着于布帛的墨液的色材而促进其向厚度方向渗透,能够降低印染面与非印染面之间的图像浓度差,通过从印染面进行喷墨印染能够实现能够从印染面和非印染面这两方视觉识别印刷的印染。
尤其是,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排出头41中渗透液用的喷嘴列45配置于6色墨液用的喷嘴列45的沿主扫描方向Dc的相邻位置,所以能够在紧跟进行渗透液的排出之后的渗透效果大时执行墨液的排出,进一步促进附着于布帛的墨液向厚度方向渗透,能够进一步降低印染面与非印染面之间的图像浓度差。另外,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在排出头41中具有以夹着6色墨液用的喷嘴列45的方式在6色墨液用的喷嘴列45的两外侧各配置1个的2个渗透液用的喷嘴列45,所以在任一方向的主扫描中都能够紧跟进行渗透液的排出之后,对于布帛中的进行了渗透液的排出的区域进行墨液的排出,能够边抑制印染所需要的时间的增加边进一步降低印染面与非印染面之间的图像浓度差。
此外,作为印染处理中使用的记录介质PM的布帛,优选,根据要使用的墨液的种类而选择。印染处理中使用酸性墨液的情况下,使用例如由动物纤维或酰胺系纤维制成的布帛、或由至少含有这些纤维中的一者的混纺制成的布帛。优选,为由酰胺系纤维制成的布帛,适宜使用的是由羊毛、绢、或者尼龙等纤维制成的布帛。
另外,在印染处理中使用反应墨液的情况下,例如使用由植物纤维制成的布帛,优选使用由纤维素系纤维制成的布帛。适宜使用的是由棉、麻、人造丝(粘胶人造丝或铜氨人造丝)、或者高湿模量粘胶纤维(polynosic)制成的布帛。
另外,印染处理中使用分散墨液的情况下,例如使用由合成纤维制成的布帛或者由合成纤维的混纺制成的布帛。优选,使用由聚酯纤维、乙酸纤维或它们的混纺制成的布帛。
另外,印染处理中使用颜料墨液的情况下,对使用的布帛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使用由动物纤维、酰胺系纤维、植物纤维、纤维素系纤维、合成纤维制成的布帛,优选,使用由棉、麻、绢、聚酯纤维或者它们的混纺制成的布帛。
另外,也可以在上述印染处理之前,预先对作为记录介质PM的布帛进行预处理。通过预处理,能够实现染色性的提高并抑制洇渗。布帛的预处理,能够使用公知的预处理剂来执行。
在印染处理中使用酸性墨液的情况下,预处理剂一般包含糊剂、水溶助长剂和pH调节剂,进而根据情况还可以包含二氧化硅。作为糊剂,可使用例如,瓜尔胶、刺槐豆胶(locustbeangum)等天然胶类、淀粉类、海藻酸钠、海萝等海草类、果胶酸等植物皮类、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基乙基纤维素、羧基甲基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焙烧淀粉、α淀粉、羧基甲基淀粉、羧基乙基淀粉、羟基乙基淀粉等加工淀粉、希拉茨胶(シラツガム)系、刺槐豆胶(ロ一ストビ一ンガム)系等加工天然胶、海藻酸(アルギン)衍生物、或者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酯等合成糊、乳液等。此外,作为pH调节剂,优选为酸铵盐,例如,硫酸铵、酒石酸铵。此外,作为水溶助长剂,可以举出尿素、二甲基脲、硫脲、单甲基硫脲或二甲基硫脲等烷基脲。作为使前处理剂附着于布帛的方法,如常规方法那样,优选涂敷或轧染(padding)法。例如,轧染时的压吸率(pickup)率可以由布帛的厚度、纤维的粗细等适宜决定,但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65%以上。
此外,在印染处理中使用反应墨液的情况下,预处理剂一般包含糊剂、水溶助长剂和碱剂,进而根据情况还可以包含二氧化硅。作为糊剂,可使用例如,瓜尔胶、刺槐豆胶等天然胶类、淀粉类、海藻酸钠、海萝等海草类、果胶酸等植物皮类、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基乙基纤维素、羧基甲基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焙烧淀粉、α淀粉、羧基甲基淀粉、羧基乙基淀粉、羟基乙基淀粉等加工淀粉、希拉茨胶系、刺槐豆胶系等加工天然胶、海藻酸衍生物、或者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酯等合成糊、乳液等。此外,作为碱剂,可以适合举出钠灰(ナトリウム灰)、氢氧化钠、磷酸三钠或乙酸钠等,可以特别适合举出碳酸氢钠。此外,作为水溶助长剂,可以举出尿素、二甲基脲、硫脲、单甲基硫脲或二甲基硫脲等烷基脲。
此外,在印染处理中使用分散墨液的情况下,预处理剂一般包含糊剂、酸化剂和水溶助长剂,进而根据情况还可以包含匀染剂、二氧化硅。作为糊剂,可使用例如,瓜尔胶、刺槐豆胶等天然胶类、淀粉类、海藻酸钠、海萝等海草类、果胶酸等植物皮类、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基乙基纤维素、羧基甲基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焙烧淀粉、α淀粉、羧基甲基淀粉、羧基乙基淀粉、羟基乙基淀粉等加工淀粉、希拉茨胶系、刺槐豆胶系等加工天然胶、海藻酸衍生物、或者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酯等合成糊、乳液等。此外,作为水溶助长剂,可以举出尿素、二甲基脲、硫脲、单甲基硫脲或二甲基硫脲等烷基脲。此外,作为酸化剂,可以使用例如,柠檬酸、酒石酸或乳酸等。
另外,优选,在上述印染处理之后,进行加热布帛并根据需要清洗布帛的染料固着处理。通过染料固着处理,能够实现固定性的提高,并且能够使多余的染料和/或预处理剂脱落。
印染处理中使用酸性墨液的情况下,染料固着处理能够使用例如公知的汽蒸箱(マチス公司制;汽蒸箱DHe型)进行固定操作。具体地,例如在温度102℃的高加湿条件下进行30分钟的汽蒸处理。之后,进行清洗操作。具体地,在用自来水搓洗布帛之后,在50℃左右的温水中添加非离子性皂剂,时常搅拌而浸渍15分钟左右。优选,浴比(印染布质量/浴液质量)为1/50。进而边在清洗液中注入自来水边手工搓洗。在充分进行水洗后使布干燥,进行熨烫能够得到印染布。
印染处理中使用反应墨液的情况下,染料固着处理,能够使用例如公知的汽蒸箱(マチス公司制;汽蒸箱DHe型)进行固定操作。具体地,例如在温度102℃的高加湿条件下进行10分钟的汽蒸处理。之后,进行清洗操作。具体地,在用自来水搓洗布帛之后,在95℃左右的温水中添加非离子性皂剂,时常搅拌而浸渍15分钟左右。优选,浴比(印染布质量/浴液质量)为1/50。进而,边在清洗液中注入自来水边手工搓洗。在充分进行水洗后使布干燥,进行熨烫能够得到印染布。
印染处理中使用分散墨液的情况下,染料固着处理,能够使用例如公知的汽蒸箱(マチス公司制;汽蒸箱DHe型)进行固定操作。具体地,例如在温度170℃的高加湿条件下进行8分钟的汽蒸处理。之后,进行清洗操作。具体地,在用自来水搓洗了布帛之后,在85℃左右的温水中添加非离子性皂剂、氢氧化钠、连二亚硫酸钠,时常搅拌而浸渍10分钟左右。优选,浴比(印染布质量/浴液质量)为1/50。进而边在清洗液中注入自来水边手工搓洗。在充分水洗后使布干燥,进行熨烫能够得到印染布。
印染处理中使用颜料墨液的情况下,染料固着处理,能够使用例如公知的汽蒸箱(マチス公司制;汽蒸箱DHe型)进行固定操作。具体地,例如在温度160℃的条件下进行5分钟加热处理。
A-4.墨液更换处理:
图6到图1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中的墨液更换处理的概要的说明图。墨液更换处理是用于将印染中使用的墨液更换为不同种类的墨液的处理,在控制部80的控制之下执行。墨液更换处理,例如在记录介质PM变更时和/或记录的图像变更时等时候进行。下面,关于在使用酸性墨液(参照图4)执行了印染处理后、将墨液种类变更为反应墨液(图11)而执行印染处理的情况下进行的墨液更换处理进行说明。墨液更换处理之后,使用更换后的墨液执行上述的印染处理。
图6(a)中示出了墨液更换处理前的1个墨色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的状态。墨液更换处理前,在主储液箱31设置有收置了酸性墨液的墨液囊35,第1阀61以及第2阀62都成为打开状态。下面,着眼于1个墨色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来说明墨液更换处理,但关于其他墨色也同样地执行。
首先,开始,如图6(a)所示,控制部80,使滑架22(图1)移动到罩盖单元70的位置,使罩盖单元70的罩71(图2)抵接于滑架22所搭载的排出头41的喷嘴面42,在罩71与喷嘴面42之间形成密闭空间。
接着,控制部80,关于墨液排出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进行将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酸性墨液置换成空气的处理。首先,如图6(b)所示,控制部80提示使用者将墨液囊35从主储液箱31卸下。在卸下墨液囊35时,第1阀61仍处于打开状态。但是,在墨液有可能从第1供给管54泄露等情况下,也可以在卸下墨液囊35时将第1阀61设为关闭状态,在卸下后使第1阀61返回打开状态。
在墨液囊35被卸下后,控制部80使吸引泵74按预定时间工作。通过吸引泵74的吸引工作,对罩71与排出头41的喷嘴面42之间的密闭空间和/或与该密闭空间连通的喷嘴43(图2)进行吸引。通过该吸引,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酸性墨液被排出。被排出了的酸性墨液,经由排出管73(图2)而贮存于废液箱72。此外,通常,该吸引中,难以将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尤其是副储液箱53和/或第1供给管54内的酸性墨液完全排出。
在吸引泵74的工作完成后,如图6(c)所示,控制部80将第1阀61设为关闭状态,再次使吸引泵74工作。通过吸引泵74的吸引工作,在副液体供给系统59中的比第1阀61靠排出头41侧的部分产生负压。
接着,如图6(d)所示,控制部80停止吸引泵74的工作,并且将第1阀61设为打开状态。如果将第1阀61设定为打开状态,则通过大气压与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负压的压力差,空气从主储液箱31侧急速流入第1供给管54内,通过流入的空气,将第1供给管54和/或副储液箱53、第2供给管56中残存的酸性墨液经由罩71向排出管73排出。此外,第1阀61的开放,也可以在停止吸引泵74的工作前进行。
接着,如图6(e)所示,控制部80将第2阀62设为关闭状态,再次使吸引泵74工作。通过吸引泵74的吸引工作,在副液体供给系统59中的比第2阀62靠排出头41侧的部分产生负压。
接着,如图6(f)所示,控制部80停止吸引泵74的工作,并且将第2阀62设为打开状态。如果将第2阀62设为打开状态,则通过大气压与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负压的压力差,空气从主储液箱31侧急速流入第1供给管54内,通过流入的空气,将第1供给管54和/或副储液箱53、第2供给管56中残存的酸性墨液经由罩71向排出管73排出。此外,第2阀62的开放,也可以在停止吸引泵74的工作前进行。
通过上面的处理,墨液排出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酸性墨液被置换成空气。
接着,控制部80,关于墨液排出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进行将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空气置换成渗透液的处理。首先,如图7(a)所示,控制部80提示使用者将收置渗透液的渗透液囊36设置于主储液箱31。这里,设置的渗透液囊36,与被设置于渗透液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参照图4)的渗透液囊36相同,本实施例中为收置了与酸性墨液相对应的渗透液A的渗透液囊36。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渗透液,为具有溶解附着于布帛的墨液的色材而促进渗透的作用并且具有墨液的清洗作用的印染用液体。
在设置了渗透液囊36之后,控制部80使吸引泵74按预定时间工作。通过吸引泵74的吸引工作,对罩71与排出头41的喷嘴面42之间的密闭空间和/或与该密闭空间连通的喷嘴43(图2)进行吸引。此时,也可以使供给泵55工作。通过该吸引,吸出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空气,被收置于渗透液囊36内的渗透液流入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被收置于渗透液囊36的渗透液具有溶解墨液的色材而进行清洗的作用,所以通过流入的渗透液清洗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此外,通常,该吸引中,难以将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尤其是副储液箱53和/或第2供给管56内的空气完全排出,在渗透液中会残存气泡。
在吸引泵74的工作完成后,如图7(b)所示,控制部80将第1阀61设为关闭状态,再次使吸引泵74工作。通过吸引泵74的吸引工作,在副液体供给系统59中的比第1阀61靠排出头41侧的部分产生负压。
接着,如图7(c)所示,控制部80停止吸引泵74的工作并且将第1阀61设为打开状态。如果将第1阀61设为打开状态,则通过大气压与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负压的压力差,渗透液从设置于主储液箱31的渗透液囊36急速流入第1供给管54内,通过流入的渗透液,将第1供给管54和/或副储液箱53、第2供给管56中残存的空气进一步排出。另外,通过流入的渗透液,提高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清洗效果。此外,第1阀61的开放,也可以在停止吸引泵74的工作前进行。
接着,如图7(d)所示,控制部80将第2阀62设为关闭状态,再次使吸引泵74工作。通过吸引泵74的吸引工作,在副液体供给系统59中的比第2阀62靠排出头41侧的部分产生负压。
接着,如图7(e)所示,控制部80停止吸引泵74的工作并且将第2阀62设为打开状态。如果将第2阀62设为打开状态,则通过大气压与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负压的压力差,渗透液从设置于主储液箱31的渗透液囊36急速流入第1供给管54内,通过流入的渗透液,将在第1供给管54和/或副储液箱53、第2供给管56中残存的空气进一步排出。另外,通过流入的渗透液,进一步提高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清洗效果。
通过上面的处理,将墨液排出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空气置换成渗透液。此时,液体供给系统50,如图8所示,成为在所有的主储液箱31设置有收置与酸性墨液相对应的渗透液(渗透液A)的渗透液囊36、所有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中填充有渗透液的状态。
接着,控制部80,关于墨液排出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以及渗透液排出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这两方,进行将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渗透液置换成空气的处理。首先,如图9(a)所示,控制部80提示使用者将渗透液囊36从主储液箱31卸下。在卸下渗透液囊36时,第1阀61仍为打开状态。但是,在渗透液有可能从第1供给管54泄露等情况下,也可以在卸下渗透液囊36时将第1阀61设为关闭状态,在卸下后使第1阀61返回打开状态。
在渗透液囊36被卸下后,控制部80使吸引泵74按预定时间工作。通过吸引泵74的吸引工作,对罩71与排出头41的喷嘴面42之间的密闭空间和/或与该密闭空间连通的喷嘴43(图2)进行吸引。通过该吸引,将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渗透液排出。被排出的渗透液经由排出管73(图2)而贮存于废液箱72。此外,通常,在该吸引中,难以将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尤其是副储液箱53和/或第1供给管54内的渗透液完全排出。
在吸引泵74的工作完成后,如图9(b)所示,控制部80将第1阀61设为关闭状态,再次使吸引泵74工作。通过吸引泵74的吸引工作,在副液体供给系统59中的比第1阀61靠排出头41侧的部分产生负压。
接着,如图9(c)所示,控制部80停止吸引泵74的工作并且将第1阀61设为打开状态。如果将第1阀61设为打开状态,则通过大气压与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负压的压力差,空气从主储液箱31侧急速流入第1供给管54内,通过流入的空气,将在第1供给管54和/或副储液箱53、第2供给管56中残存的渗透液经由罩71向排出管73排出。此外,第1阀61的开放,也可以在停止吸引泵74的工作前进行。
接着,如图9(d)所示,控制部80将第2阀62设为关闭状态,再次使吸引泵74工作。通过吸引泵74的吸引工作,在副液体供给系统59中的比第2阀62靠排出头41侧的部分产生负压。
接着,如图9(e)所示,控制部80停止吸引泵74的工作并且将第2阀62设为打开状态。如果将第2阀62设为打开状态,则通过大气压与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负压的压力差,空气从主储液箱31侧急速流入第1供给管54内,通过流入的空气,将在第1供给管54和/或副储液箱53、第2供给管56中残存的渗透液经由罩71向排出管73排出。此外,第2阀62的开放,也可以在停止吸引泵74的工作前进行。
通过上面的处理,将墨液排出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以及渗透液排出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渗透液置换成空气。
接着,控制部80,关于墨液排出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进行将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空气置换成反应墨液的处理,并且关于渗透液排出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进行将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空气置换成渗透液的处理。首先,如图10(a)所示,控制部80,关于墨液排出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提示使用者将收置反应墨液的墨液囊35设置于主储液箱31。另外,虽未图示,但控制部80,关于渗透液排出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提示使用者将收置与反应墨液相对应的渗透液(渗透液B)的渗透液囊36设置于主储液箱31。下面,对将墨液排出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空气置换成反应墨液的处理进行说明,但将渗透液排出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空气置换成渗透液的处理也同样地执行。
在设置了墨液囊35后,控制部80使吸引泵74按预定时间工作。通过吸引泵74的吸引工作,对罩71与排出头41的喷嘴面42之间的密闭空间和/或与该密闭空间连通的喷嘴43(图2)进行吸引。此时,也可以使供给泵55工作。通过该吸引,吸出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空气,被收置于墨液囊35内的反应墨液流入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此外,通常,在该吸引中,难以将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尤其是副储液箱53和/或第2供给管56内的空气完全排出,在反应墨液中会残存气泡。
在吸引泵74的工作完成后,如图10(b)所示,控制部80将第2阀62设为关闭状态,再次使吸引泵74工作。通过吸引泵74的吸引工作,在副液体供给系统59中的比第2阀62靠排出头41侧的部分产生负压。
接着,如图10(c)所示,控制部80停止吸引泵74的工作,并且将第2阀62设为打开状态。如果将第2阀62设为打开状态,则通过大气压与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负压的压力差,反应墨液从设置于主储液箱31的墨液囊35急速流入第1供给管54内,通过流入的反应墨液,将在第1供给管54和/或副储液箱53、第2供给管56中残存的空气排出。
通过上面的处理,将墨液排出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空气置换成反应墨液。另外,将渗透液排出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空气置换成渗透液。此时,液体供给系统50如图11所示,成为在墨液用的各主储液箱31设置有收置各色反应墨液的墨液囊35、在渗透液用的各主储液箱31设置有收置与反应墨液相对应的渗透液(渗透液B)的渗透液囊36的状态。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中的墨液更换处理中,在将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空气置换成反应墨液或者渗透液时,能够使反应墨液或渗透液急速流入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所以能够迅速且高效地将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空气排出,能够迅速且高效地实现墨液的更换。另外,在为了进行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清洗而将空气置换成具有清洗效果的渗透液时,能够使渗透液急速流入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所以能够提高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清洗效果,能够提高清洗效率。
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中,还能够将在喷墨印染中对记录介质PM排出的渗透液用于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清洗,所以与分别准备并使用渗透液和清洗液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装置的复杂化、大型化。另外,能够减少所需要的印染用液体的种类。
A-5.评价试验:
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中,使用各种墨液和各种渗透液来进行喷墨印染试验和液体供给系统50的清洗试验,并进行了评价。图12到图16为表示评价试验中使用的印染用液体(墨液以及渗透液)的组成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2中示出各色酸性墨液的组成(单位为质量百分比)。如图12所示,各色酸性墨液实质上由下述物质构成:各色的酸性染料;作为保湿剂和/或渗透剂发挥作用的甘油、二甘醇、三甘醇单丁基醚、2-吡咯烷酮;作为表面活性剂发挥作用的オルフインE1010;作为PH调节剂发挥作用的三乙醇胺;作为防腐剂发挥作用的的プロキセルXL-2;和超纯水。
图13中示出各色反应墨液的组成(单位为质量百分比)。如图13所示,各色的反应墨液实质上由如下物质构成:各色反应染料;作为保湿剂和/或渗透剂发挥作用的丙二醇、1,2-己二醇、尿素、2-吡咯烷酮;作为表面活性剂发挥作用的オルフインE1010;作为PH调节剂发挥作用的三乙醇胺;作为防腐剂发挥作用的プロキセルXL-2;和超纯水。
图14中示出各色分散墨液组成(单位为质量百分比)。如图14所示,各色的分散墨液实质上由如下物质构成:各色分散染料;作为保湿剂和/或渗透剂发挥作用的甘油、三甘醇、三甘醇单甲基醚;作为表面活性剂发挥作用的オルフインE1010;作为PH调节剂发挥作用的三乙醇胺;作为防腐剂发挥作用的プロキセルXL-2;和超纯水。
图15示出各色颜料墨液组成(单位为质量百分比)。如图15所示,各色颜料墨液实质上由如下物质构成:各色颜料;作为保湿剂和/或渗透剂发挥作用的甘油、三甘醇、三甘醇单丁基醚;作为表面活性剂发挥作用的オルフインE1010;作为PH调节剂发挥作用的三乙醇胺;作为防腐剂发挥作用的プロキセルXL-2;和超纯水。
图16中示出8个种类的渗透液P1~P8的组成(单位为质量百分比)。渗透液P1以及P2实质上由如下物质构成:作为渗透剂(或者渗透剂以及保湿剂)发挥作用的甘油、二甘醇、三甘醇单丁基醚、2-吡咯烷酮;作为表面活性剂发挥作用的オルフインE1010;和超纯水。渗透液P1以及P2的含有成分彼此实质上相同,但2-吡咯烷酮以及超纯水的含有比例不同。渗透液P1以及P2将从图12所示的酸性墨液的组成中除去酸性染料后的成分作为主成分。另外,也可以说,渗透液P1以及P2将图12所示的各色酸性墨液所共同使用的溶剂作为主成分。
渗透液P3以及P4实质上由如下物质构成:作为渗透剂(或者渗透剂以及保湿剂)发挥作用的丙二醇、1,2-己二醇、尿素、2-吡咯烷酮;作为表面活性剂发挥作用的オルフインE1010;和超纯水。渗透液P3以及P4的含有成分彼此实质上相同,但2-吡咯烷酮以及超纯水的含有比例不同。渗透液P3以及P4将从图13所示的反应墨液的组成中去除了反应染料后的成分作为主成分。另外,也可以说,渗透液P3以及P4将图13所示的各色反应墨液所共同使用的溶剂作为主成分。
渗透液P5以及P6实质上由如下物质构成:作为渗透剂(或者渗透剂以及保湿剂)发挥作用的甘油、三甘醇、三甘醇单甲基醚;作为表面活性剂发挥作用的オルフインE1010;和超纯水。渗透液P5以及P6的含有成分彼此实质上相同,但三甘醇以及超纯水的含有比例不同。渗透液P5以及P6将从图14所示的分散墨液的组成中去除分散染料后的成分作为主成分。另外,也可以说,渗透液P5以及P6将图14所示各色分散墨液所共同使用的溶剂作为主成分。
渗透液P7以及P8实质上有如下物质构成:作为渗透剂(或者渗透剂以及保湿剂)发挥作用的甘油、三甘醇、三甘醇单丁基醚;作为表面活性剂发挥作用的オルフインE1010;和超纯水。渗透液P7以及P8的含有成分彼此实质上相同,但是三甘醇以及超纯水的含有比例不同。渗透液P7以及P8将从图15所示的颜料墨液的组成中去除颜料后的成分作为主成分。另外,也可以说,渗透液P7以及P8将图15所示各色的颜料墨液所共同使用的溶剂作为主成分。
图17是表示评价试验结果的说明图。评价试验中,使用各种墨液与各种渗透液的各组合来进行喷墨印染,关于表背浓度差、洇渗性与清洗性这3个项目进行了评价。此外,试验条件如下所述。
关于酸性墨液,使用如下的绢:作为预处理,通过轧染机(padder)(マチス公司:水平垂直轧染机HVF350)用由2.0质量%的瓜尔胶(三昌公司:メイプロガムNP)、10.0质量%的尿素、4.0质量%的硫酸铵以及84.0质量%的水构成的预处理剂在拉伸率80%的条件下实施了轧染处理,坯布单位面积重量为53g/m2。对该绢,使用喷墨打印机(PX-G930,精工爱普生公司制)印刷了上述的黑色、黄色、品红色、青绿色的酸性墨液以及渗透液P1。该打印机,能够以各色180个喷嘴进行8色印刷,达到分辨率5760dpi(头的移动方向)×1440dpi(各色180个喷嘴的排列方向),但是按青绿色、品红色、黄色、黑色的各色墨液和渗透液P1而分别使用180个喷嘴(使用8色中的5色的喷嘴,剩余3色的喷嘴不使用)按720dpi(头的移动方向)×1440dpi(各色180个喷嘴的排列方向)进行了印刷。青绿色、品红色、黄色、黑色的各色墨液,按720dpi(头的移动方向)×1440dpi(各色的180个喷嘴的排列方向)印刷文字以及轮廓文字(白抜き文字)(通过用各色墨液在文字以外的区域进行印刷而作为轮廓文字所形成的文字),同时关于渗透液P1以同样按1440×720dpi的分辨率与文字以及轮廓文字重叠的方式,进行全面整面印刷(布帛每单位面积的涂敷量为20mg/英寸2)。关于渗透液P2-P8也同样地进行了印刷(替代渗透液P1而使用渗透液P2~P8中的某一种)。
另外,关于反应墨液,作为布帛使用如下的绵:通过由2.0质量%的瓜尔胶、10.0质量%的尿素、5.0质量%的碳酸氢钠、1.0质量%的二氧化硅以及82.0质量%的水构成的预处理剂实施了轧染处理,坯布单位面积重量为122g/m2,与上述酸性墨液的情况同样地使用渗透液P1-P8进行了印刷。另外,关于分散墨液,作为布帛使用如下的聚酯:通过由2.0质量%的瓜尔胶、10.0质量%的尿素、2.0质量%的柠檬酸以及86.0质量%的水构成的预处理剂实施了轧染处理,坯布单位面积重量为120g/m2,与上述酸性墨液的情况同样地使用渗透液P1-P8进行了印刷。
另外,关于颜料墨液,作为布帛使用未实施预处理的、坯布单位面积重量为122g/m2的绵,与上述酸性墨液的情况同样地使用渗透液P1-P8进行了印刷。
关于用酸性墨液和各渗透液印染后的布帛,将在使用汽蒸箱(汽蒸箱DHe,マチス公司制)按102℃进行30分钟的汽蒸而使其固定后,使用虫漆酚(laccol)STA(明成化学公司制)0.2%水溶液在55℃下清洗10分钟,使其干燥所得的物质,作为试验片。关于用反应墨液和各渗透液印染后的布帛,将在使用汽蒸箱(汽蒸箱DHe,マチス公司制)按102℃进行10分钟的汽蒸而使其固定后,使用虫漆酚STA(明成化学公司制)0.2%水溶液,在95℃下清洗10分钟,使其干燥所得的物质,作为试验片。关于用分散墨液和各渗透液印染后的布帛,将在使用汽蒸箱(汽蒸箱DHe,マチス公司制)按170℃进行8分钟的汽蒸而使其固定后,使用虫漆酚STA(明成化学公司制)0.2%、氢氧化钠0.2%、连二亚硫酸钠0.2%水溶液,在85℃下清洗10分钟,使其干燥所得的物质,作为试验片。关于用颜料墨液和各渗透液印染后的布帛,将使用汽蒸箱(汽蒸箱DHe,マチス公司制)按160℃通过5分钟的加热处理而固定了的物质,作为试验片。
表背浓度差的评价,以目视判定通过喷墨印染而记录了图像的布帛(试验片)的表面(印染面)与背面(非印染面)的浓度差。评价基准如下。
○:看不到表背面的浓度差
△:稍稍看到表背面的浓度差
×:表背面的浓度差大
洇渗性的评价,通过喷墨印染对于布帛(试验片)以目视观察印染区域的边缘部分,以目视判定洇渗的程度。评价基准如下。
◎:看不到洇渗
○:看到微小的洇渗
△:稍稍看到洇渗
×:洇渗严重
清洗性的评价,关于填充了各墨液组合的排出头的喷嘴、以及墨液供给流路,使用各渗透液进行了清洗。另外,关于有效地进行了清洗的排出头,即使在之后的紧跟墨液更换处理之后的印刷中,喷嘴也不堵塞,另外清洁所得到的喷嘴堵塞的恢复性也良好,所以用直至能够实现全部喷嘴的排出为止所需要的清洁的工作次数,基于下面的评价基准进行了判定。
◎:完全没有喷嘴堵塞。
○:喷嘴堵塞可通过1次清洁恢复。
△:喷嘴堵塞可通过2~5次清洁恢复。
×:喷嘴堵塞的恢复需要6次以上的清洁。
如图17所示,关于酸性墨液,在使用了渗透液P1以及P2时,所有评价项目中评价都高。如上所述,渗透液P1以及P2将从酸性墨液的组成中去除酸性染料后的成分作为主成分,另外,将各色酸性墨液所共同使用的溶剂作为主成分。这样,如果使用将从酸性墨液的组成中去除酸性染料后的成分作为主成分的渗透液、或者将各色酸性墨液所共同使用的溶剂作为主成分的渗透液,则能够边良好地降低喷墨印染中的印染面与非印染面之间的图像浓度差边抑制图像的洇渗,并且能够通过渗透液良好地清洗包含排出头41的液体供给系统50,能够抑制装置的复杂化、大型化。进而,如果使用这样的渗透液,则能通过小的渗透液量获得充分的渗透性,并且能通过小的渗透液量获得充分的清洗性,所以能够将主储液箱31和/或废液箱72小型化以实现装置的进一步小型化。此外,关于酸性墨液,在使用了渗透液P3以及P4时,印染面与非印染面之间的图像浓度差的降低效果虽多少有些降低,但是仍能够抑制图像的洇渗,并且能够通过渗透液良好地清洗包含排出头41的液体供给系统50。
另外,关于反应墨液,在使用了渗透液P3以及P4时,所有评价项目中评价都高。如上所述,渗透液P3以及P4将从反应墨液的组成中去除反应染料后的成分作为主成分,另外将各色反应墨液所共同使用的溶剂作为主成分。这样,如果使用将从反应墨液的组成中去除反应染料后的成分作为主成分的渗透液、或者将各色反应墨液所共同使用的溶剂作为主成分的渗透液,则能够边良好地降低喷墨印染中的印染面与非印染面之间的图像浓度差边抑制图像洇渗,并且能够通过渗透液良好地清洗包含排出头41的液体供给系统50,能够抑制装置的复杂化、大型化。进而,如果使用这样的渗透液,则能够通过小的渗透液量获得充分的渗透性,并且能够通过小的渗透液量获得充分的清洗性,所以能够将主储液箱31和/或废液箱72小型化而实现装置的进一步小型化。此外,关于反应墨液,在使用了渗透液P1以及P2时,印染面与非印染面之间的图像浓度差的降低效果虽多少有些降低,但仍能够抑制图像的洇渗,并且能够通过渗透液良好地清洗包含排出头41的液体供给系统50。
另外,关于分散墨液,在使用了渗透液P5以及P6时,所有评价项目中评价都高。如上所述,渗透液P5以及P6将从分散墨液的组成中去除分散染料后的成分作为主成分,另外将各色分散墨液所共同使用的溶剂作为主成分。这样,如果使用将从分散墨液的组成中去除分散染料后的成分作为主成分的渗透液、或者将各色的分散墨液所共同使用的溶剂作为主成分的渗透液,则能够边良好地降低喷墨印染中的印染面与非印染面之间的图像浓度差边抑制图像洇渗,并且能够通过渗透液良好地清洗包含排出头41的液体供给系统50,能够抑制装置的复杂化、大型化。进而,如果使用这样的渗透液,则能够通过小的渗透液量获得充分的渗透性,并且能够通过小的渗透液量获得充分的清洗性,所以能够将主储液箱31和/或废液箱72小型化而实现装置的进一步小型化。此外,关于分散墨液,在使用了渗透液P7以及P8时,印染面与非印染面之间的图像浓度差的降低效果虽多少有些降低,但仍能够抑制图像的洇渗,并且能够通过渗透液良好地清洗包含排出头41的液体供给系统50。
另外,关于颜料墨液,在使用了渗透液P7以及P8时,印染面与非印染面之间的图像浓度差的降低效果稍稍降低,但是所有评价项目中评价都比较高。如上所述,也可以认为渗透液P7以及P8将从颜料墨液的组成中去除颜料后的成分作为主成分,另外将各色颜料墨液所共同使用的溶剂作为主成分。这样,如果使用将从颜料墨液的组成中去除颜料后的成分作为主成分的渗透液、或者将各色颜料墨液所共同使用的溶剂作为主成分的渗透液,则能够边良好地降低喷墨印染中的印染面与非印染面之间的图像浓度差边抑制图像洇渗,并且能够通过渗透液良好地清洗包含排出头41的液体供给系统50,能够抑制装置的复杂化、大型化。进而,如果使用这样的渗透液,则能够通过小的渗透液量获得充分的渗透性,并且能够通过小的渗透液量获得充分的清洗性,所以能够将主储液箱31和/或废液箱72小型化而实现装置的进一步小型化。
B.第2实施例:
图18是概略地表示第2实施例中的液体供给系统50的结构的说明图。第2实施例的液体供给系统50具有旁通管67,该旁通管67连接:渗透液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的第1供给管54中的第1阀61与副储液箱53之间的位置、和各色墨液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的第1供给管54中的第1阀61与副储液箱53之间的位置。图18的例子中,黑(Bk)、青绿色(C)和品红色(M)的各墨色用的第1供给管54分别通过旁通管67而连接于一方的渗透液用的第1供给管54,黄色(Y)、淡青绿色(LC)和淡品红色(LM)的各墨色用的第1供给管54分别通过旁通管67而连接于另一方的渗透液用的第1供给管54。在各旁通管67中设置有开闭旁通管67的第3阀69。各第3阀69在通常工作时(印染处理时)成为关闭状态。另外,渗透液囊36的容量与墨液囊35相比为大容量。液体供给系统50的其他结构,与图4所示的第1实施例相同。此外,由旁通管67构成的流路,与本发明中的第3流路相当。
图18所示的状态下,墨液用的各副液体供给系统59的主储液箱31中设置有收置了各色酸性墨液的墨液囊35,渗透液用的各副液体供给系统59的主储液箱31中设置有收置了与酸性墨液相对应的渗透液A的渗透液囊36。另外,第1阀61以及第2阀62全部成为打开状态。因此,第2实施例中,也能够与第1实施例同样地,执行印染处理,即进行对于作为记录介质PM的布帛的印染面的渗透液的排出和对于同一印染面的墨液的排出。
图19以及图20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的墨液更换处理的概要的说明图。第2实施例的墨液更换处理,与第1实施例的墨液更换处理同样地执行。即,在从酸性墨液(图18)向反应墨液(图20)的墨液更换处理中,首先,将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酸性墨液置换成空气(参照图11)。
接着,在将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空气置换成渗透液时,第1实施例中,使用设置于墨液排出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的主储液箱31的渗透液囊36,但是第2实施例中,使用设置于渗透液排出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的主储液箱31的渗透液囊36。即,如图19所示,墨液排出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的第1阀61成为关闭状态,并且设置于各旁通管67的第3阀69成为打开状态,由吸引泵74进行吸引工作。由此,设置于渗透液排出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的主储液箱31的渗透液囊36所收置的渗透液,被供给到墨液排出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将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空气置换成渗透液。此外,此时,也可以与第1实施例同样地,通过将第3阀69和/或第2阀62设为关闭状态而进行吸引工作,在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产生负压,使渗透液急速流入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
在墨液排出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空气被置换成渗透液后,设置于各旁通管67的第3阀69成为关闭状态。之后,与第1实施例同样地,将各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渗透液置换成空气(参照图9),最后,将墨液排出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空气置换成反应墨液,并且将渗透液排出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空气置换成渗透液(参照图10)。此时,液体供给系统50,如图20所示,成为如下状态:在墨液用的各主储液箱31设置有收置各色的反应墨液的墨液囊35,在渗透液用的各主储液箱31设置有收置与反应墨液相对应的渗透液(渗透液B)的渗透液囊36。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第2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中,与第1实施例同样地,进行对于作为记录介质PM的布帛的印染面的渗透液的排出和对于同一印染面的墨液的排出。因此,通过附着于布帛的渗透液的作用,促进附着于布帛的墨液向厚度方向渗透,能够降低印染面与非印染面之间的图像浓度差。
另外,第2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中,也能够将喷墨印染中对记录介质PM排出的渗透液用于副液体供给系统59的清洗,所以与分别准备并使用渗透液和清洗液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装置的复杂化、大型化。
另外,第2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的墨液更换处理中,在将墨液排出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内的空气置换成渗透液时,使用设置于渗透液排出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的主储液箱31的渗透液囊36,所以没有必要在墨液排出用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的主储液箱31设置渗透液囊36,能够容易地执行墨液更换处理中的液体供给系统50的清洗处理。
C.第3实施例:
图21是表示第3实施例中的喷墨打印机100的排出头41的结构的说明图。第3实施例的排出头41包括墨液用头41I和渗透液用头41P。在墨液用头41I的喷嘴面42形成有墨液用的喷嘴列45。另外,在渗透液用头41P形成有渗透液用的喷嘴列45。渗透液用头41P,相对于墨液用头41I位于副扫描方向Df的上流侧。
第3实施例的印染处理与第1实施例(图5)同样地执行。但是,第3实施例中,对于记录介质PM的各位置的渗透液的排出与墨液的排出不是在同一主扫描中,而是错开在前后的主扫描中执行的。具体地,在记录介质PM的各位置,在进行了排出渗透液的主扫描后,在下次及以后的主扫描中排出墨液。因此,第3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中,能够与第1实施例同样地,也实现印染处理,即在进行了对于作为记录介质PM的布帛的印染面的渗透液的排出后,进行对于同一印染面的墨液的排出,能够降低印染面与非印染面之间的图像浓度差。
D.变形例:
此外,该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和/或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按各种方式实施,例如也可以是下面这样的变形。
D1.变形例1:
上述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的结构,仅是一例,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上述实施例中,设为喷墨打印机100是使用6色墨液进行印染的印刷装置,但喷墨打印机100也可以是使用5色以下、或7色以上的墨液进行印染的印刷装置。与所使用的墨液色数无关,喷墨打印机100中设置有与各墨色相对应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副储液箱53搭载于滑架22,但也可以将副储液箱53搭载于打印机主体部10而非滑架22。另外,也可以设为在滑架22除副储液箱53外还搭载主储液箱31。另外,液体供给系统50也可以不具有副储液箱53。另外,墨液囊35和/或渗透液囊36并非必须由柔性袋构成,而只要是能够送出在内部收置的印染用液体的结构即可,能够采用任意结构。另外,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输送机构输送记录介质PM而进行副扫描,但是副扫描,只要使记录介质PM和排出头41沿着副扫描方向Df相对移动即可,也可以通过使排出头41移动而进行副扫描。
另外,上述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设为使用若被施加电压则变形的压电元件的压电式的喷墨打印机,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通过加热而使供给管内墨液产生气泡而排出墨液的热敏(thermal)式、和/或通过泵连续地对印刷介质排出墨液的连续式之类的其他方式的喷墨打印机。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也可以对构成排出头41的喷嘴面42的喷嘴板的表层部分实施疏墨液处理。通过实施疏墨液处理,墨液的行进弯曲难以产生,能够在布帛上印染出再现性优异的预期的图像。该行进弯曲防止效果,能够通过对上述的印染用墨液添加亚烷撑二醇单烷基醚或1,2-己二醇而显著提高。另外,也可以设为对形成于喷嘴面42的喷嘴43的孔内面也实施疏墨液处理。通过也对喷嘴43的孔内面实施疏墨液处理,使得墨液弯液面位置稳定,进一步提高排出稳定性,并且在喷嘴板表面难以出现墨液,能够更长时间维持喷嘴表面的疏墨液性。
此外,能够将喷嘴43的口径设为任意的口径。此外,作为喷嘴板的构成材料,可以举出金属、陶瓷、硅、玻璃或塑料等,优选由钛、铬、铁、钴、镍、铜、锌、锡或金等的单一材料、或者镍-磷合金、锡-铜-磷合金、铜-锌合金或不锈钢等的合金、聚碳酸酯、聚砜、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砜或各种感光性树脂形成。对这些材料表面进行疏墨液处理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优选例如,将这些材料表面浸渍在通过电荷将镍离子和疏水性高分子树脂微粒分散了的电解液中,一边搅拌电解液一边对浸渍的喷嘴板表面进行共析镀敷的方法。作为该共析镀敷中使用的疏水性高分子树脂材料,适合单独或混合使用聚四氟乙烯、聚全氟烷氧基丁二烯、聚偏氟乙烯、聚氟乙烯或聚二全氟烷基富马酸酯等树脂。此外,作为金属材料,不必要限定于镍,可以适宜选择例如铜、银、锡或锌等。优选适用如镍、镍-钴合金或镍-硼合金等那样表面硬度大、耐摩耗性优异的材料。
另外,上述第3实施例中,渗透液用头41P相对于墨液用头41I位于副扫描方向Df的上流侧,但也可以相反地,渗透液用头41P相对于墨液用头41I位于副扫描方向Df的下流侧。该情况下,能够实现印染处理,即在进行了对于作为记录介质PM的布帛的印染面的墨液的排出后,进行对于同一印染面的渗透液的排出。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喷墨打印机100为如下打印机:边反复进行搭载有排出头41的滑架22的沿着主扫描方向Dc的移动(主扫描)和记录介质PM相对于搭载于滑架22的排出头41沿着副扫描方向Df的相对移动(副扫描),边进行印染。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将排出头41和滑架22的一个固定而使另一方相对于被固定的一侧相对地移动而进行印刷的行式打印机。该情况下,排出头41的喷嘴在记录介质PM的宽度方向(与记录介质相对于喷嘴列45相对移动的方向相交叉的方向)排列。由多个喷嘴43构成的排出淡品红色(LM)墨液的喷嘴列45,在最接近记录介质PM的位置在纸面上的左右方向形成。由多个喷嘴43构成的排出淡青绿色(LC)墨液的喷嘴列45形成于其下一列(纸面上的左右方向),下面同样地,排出黄色(Y)、品红色(M)、青绿色(C)、黑色(Bk)墨液和渗透液的喷嘴列45在纸面上的左右方向形成。图22是表示变形例的排出头41的结构的说明图。如图22(a)所示,在变形例的排出头41的喷嘴面42,形成有沿着与记录介质PM的移动方向Dp相交叉的方向并排配置的6色墨液用的喷嘴列45和渗透液用的喷嘴列45。各喷嘴列45由沿与记录介质PM的移动方向Dp相交叉的方向并排的多个喷嘴43构成。在纸面上的左右方向,依次形成由排出渗透液、LM墨液、LC墨液、Y墨液、M墨液、C墨液、Bk墨液、渗透液的多个喷嘴43构成的喷嘴列45。具备图22(a)所示的排出头41的打印机中,通过边在移动方向Dp输送记录介质PM,边从各喷嘴列45排出墨液以及渗透液,而进行印染。即,喷嘴列(头)不移动。由此,能够降低印染面与非印染面之间的图像浓度差,通过从印染面进行喷墨印刷,能够实现能够从印染面和非印染面这两方视觉识别印刷的印染。
另外,如图22(b)所示,也可以在排出头41的喷嘴面42形成有渗透液用的喷嘴列45,该渗透液用的喷嘴列45配置为,在记录介质PM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夹着在与记录介质PM的移动方向相交叉的方向排列的6色墨液用的喷嘴列45。这样一来,印染处理中,能够实现如下任一情况:渗透液排出后使记录介质PM移动并向渗透液排出部分排出墨液;在墨液排出后使记录介质PM移动并向墨液排出部分排出渗透液;和在渗透液排出后使记录介质PM移动并向渗透液排出部分排出墨液,进一步使记录介质移动而向墨液排出部分再次排出渗透液。此外,图22(a)、(b)的例子中,固定喷嘴列45(头)、使记录介质PM相对于喷嘴列45相对移动,但也可以固定记录介质PM、使喷嘴列45(头)相对于记录介质PM相对移动。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控制部80具有表示要记录的图像的图像数据,控制部80基于图像数据而生成印刷数据以执行印染处理,但也可以设为作为控制喷墨打印机100的控制装置的外部计算机具有图像数据,外部计算机基于图像数据而生成印刷数据并将该印刷数据向喷墨打印机100供给。
另外,上述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通过硬件实现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成软件,也可以相反地,将通过软件实现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成硬件。
另外,在本发明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软件来实现的情况下,该软件(计算机程序),能够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的形式提供。该发明中,所谓“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不限于软盘和/或CD-ROM这样的便携型记录介质,也包括各种RAM和/或ROM等计算机内的内部存储装置和/或硬盘等固定于计算机的外部存储装置。
D2.变形例2:
上述第1实施例中,在布帛表面的各位置,在进行了渗透液的排出后进行墨液的排出,但也可以相反地,在进行了墨液的排出后进行渗透液的排出。该情况下,能够在刚刚进行了墨液的排出之后这样的色材固着于布帛前的定时,执行渗透液的排出,能够进一步促进附着于布帛的墨液向厚度方向渗透,进一步降低印染面与非印染面之间的图像浓度差。另外,上述第1实施例的印染处理,通过双向印刷来进行,但也可以通过单向印刷来进行。在排出头41,根据渗透液的排出与墨液的排出的前后关系和/或单向印刷与双向印刷之别,而设置渗透液用的喷嘴列45。例如,在以单向印刷进行印染处理的情况下,也可以仅在排出头41的喷嘴面42中的6色墨液排出用的喷嘴列45的一侧设置有渗透液用的喷嘴列45。此时,在渗透液排出后进行墨液的排出的情况下,渗透液用的喷嘴列45,设置于在主扫描开始时比墨液排出用的喷嘴列45接近记录介质PM的一侧,在墨液排出后进行渗透液的排出的情况下,渗透液用的喷嘴列45设置于在主扫描开始时比墨液排出用的喷嘴列45远离记录介质PM的一侧。
同样地,上述第3实施例中,在布帛表面的各位置,在进行了渗透液的排出后进行墨液的排出,但也可以相反地,在进行了墨液的排出后进行渗透液的排出。在进行了墨液的排出后进行渗透液的排出的情况下,渗透液用头41P相对于墨液用头41I设置于副扫描方向Df的下流侧。另外,上述第3实施例的印染处理既可以通过双向印刷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单向印刷来进行。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对于布帛中的被进行墨液的排出的区域执行渗透液的排出,但也可以不管是否进行墨液的排出,都对布帛表面的大致整体进行渗透液的排出。
D3.变形例3:
上述实施例和/或评价试验例中的印染用液体(墨液以及渗透液)的组成仅是一例,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D4.变形例4:
上述实施例中,在(a)将与酸性墨液相对应的渗透液A从构成渗透液用的喷嘴列45的各喷嘴43(第1喷嘴)向第1布帛的第1面排出、并且将酸性墨液从构成墨液用的喷嘴列45的各喷嘴43(第2喷嘴)向第1布帛的第1面上的渗透液排出部分排出的印染处理,与(b)将与反应墨液相对应的渗透液B从构成渗透液用的喷嘴列45的各喷嘴43(第1喷嘴)向第2布帛的第1面排出、并且将反应墨液从构成墨液用的喷嘴列45的各喷嘴43(第2喷嘴)向第2布帛的第1面上的渗透液排出部分排出的印染处理之间,进行(c)使与酸性墨液相对应的渗透液A从构成墨液用的喷嘴列45的各喷嘴43(第2喷嘴)排出的处理。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实施例,也能够在印染A与印染B之间进行印染之间渗透液排出的情况下应用,其中该印染A是如下处理:使用从第1喷嘴向第1布帛的第1面排出促进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向第1布帛渗透的第1渗透液的渗透液排出步骤、和从第2喷嘴向第1布帛的第1面上的渗透液排出部分排出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用着色液体排出步骤,对第1布帛进行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该印染B是如下处理:使用从第1喷嘴向第2布帛的第1面排出促进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向第2布帛渗透的第2渗透液的渗透液排出步骤、和从第2喷嘴向第2布帛的第1面上的渗透液排出部分排出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用着色液体排出步骤,对第2布帛进行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该印染之间渗透液排出是使第1渗透液和第2渗透液的至少一方从第2喷嘴排出的处理。
另外,作为印染A以及印染B中使用的布帛、渗透液、印染用着色液体和/或、印染之间渗透液排出中使用的渗透液,能够采用各种组合。图23到图38是表示印染A、印染B以及印染之间渗透液排出的变形的说明图。在图23到图38的左侧示出各步骤(印染A、印染B以及印染之间渗透液排出)中使用的布帛、渗透液、印染用着色液体的组合。例如,在图23的第1行的组合中,首先,作为印染A进行对于布帛1的渗透液P1以及酸性墨液的排出,接着,作为印染之间渗透液排出而进行渗透液P1从第2喷嘴的排出,之后,作为印染B而进行对于布帛1的渗透液P1以及酸性墨液的排出。
此外,图23到图38中,在进行使用了酸性墨液的印染时所利用的布帛1是如下的绢:作为预处理,通过轧染机(マチス公司:水平垂直轧染机HVF350)用由2.0质量%的瓜尔胶(三昌公司:メイプロガムNP)、10.0质量%的尿素、4.0质量%的硫酸铵以及84.0质量%的水构成的预处理剂,在拉伸率80%的条件下实施了轧染处理,坯布单位面积重量为53g/m2。另外,在进行使用了反应墨液的印染时所利用的布帛2为如下的绵:通过由2.0质量%的瓜尔胶、10.0质量%的尿素、5.0质量%的碳酸氢钠、1.0质量%的二氧化硅以及82.0质量%的水构成的预处理剂实施了轧染处理,坯布单位面积重量为122g/m2。另外,在进行使用了分散墨液的印染时所利用的布帛3为如下的聚酯:通过由2.0质量%的瓜尔胶、10.0质量%的尿素、2.0质量%的柠檬酸以及86.0质量%的水构成的预处理剂实施了轧染处理,坯布单位面积重量为120g/m2。另外,在进行使用了颜料墨液的印染时所利用的布帛4是未实施预处理的、坯布单位面积重量为122g/m2的绵。另外,图23到图38中,渗透液P1到P8是指上述的评价试验中使用的渗透液P1到P8(图16)。
另外,图23到图38的右侧,示出了与上述评价试验同样地,按照左侧所示的各组合,使用喷墨打印机(PX-G930精工爱普生公司制)而进行了印染A、印染之间渗透液排出以及印染B时的状态(评价结果)。此外,印染A、B中的浓度差、洇渗性、和/或印染之间渗透液排出中的第2喷嘴清洗性这些评价项目的评价基准,与上述评价试验相同。另外,作为图23到图38的评价项目,包括:印染A时以及印染B时第2喷嘴有无堵塞;和印染A中使用的墨液与印染B时使用的墨液有无混色。在图23到图38所示的任意组合中,第2喷嘴没有发生堵塞,墨液也没有发生混色。
D5.变形例5:
根据图23到图38也可知,上述实施例中,可以设为与酸性墨液相对应的渗透液和与反应墨液相对应的渗透液为相同的渗透液。例如,可以使用图17所示的渗透液P1~P4中的任一种作为与酸性墨液以及反应墨液这两方相对应的渗透液。另外,上述实施例中,也可以设为与分散墨液相对应的渗透液和与颜料墨液相对应的渗透液为相同的渗透液。例如,可以使用图17所示的渗透液P7、P8中的任一种作为与分散墨液以及颜料墨液这两方相对应的渗透液。
D6.变形例6:
根据图23到图38也可知,上述实施例中,在将使用的墨液从酸性墨液、反应墨液、分散墨液、颜料墨液中的任意1种墨液(例如酸性墨液)向其他种类的墨液(例如反应墨液)变更的墨液更换处理时,进行包含喷嘴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的清洗,但也可以在将使用的墨液从酸性墨液、反应墨液、分散墨液、颜料墨液中的任意1种特定墨液(例如酸性墨液的特定墨液)向相同种类的其他墨液(例如酸性墨液的其他墨液)变更的墨液更换处理时,进行包括喷嘴的副液体供给系统59的清洗。此外,该情况下,在墨液变更前后,既可以使用相同的渗透液,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渗透液。

Claims (15)

1.一种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从第1喷嘴向第1布帛的第1面排出促进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向第1布帛渗透的第1渗透液的渗透液排出步骤、和从第2喷嘴向第1布帛的第1面上的渗透液排出部分排出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用着色液体排出步骤,对第1布帛进行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
使用从第1喷嘴向第2布帛的第1面排出促进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向第2布帛渗透的第2渗透液的渗透液排出步骤、和从第2喷嘴向第2布帛的第1面上的渗透液排出部分排出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用着色液体排出步骤,对第2布帛进行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
在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与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之间,设置有使第1渗透液和第2渗透液中的至少一方从第2喷嘴排出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进行能够从所述第1布帛的两面视觉识别的印染,
通过所述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进行能够从所述第2布帛的两面视觉识别的印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之后、且在所述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之前,设置有使所述第1渗透液从所述第2喷嘴排出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之后、且在所述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之前,设置有使所述第1渗透液从所述第2喷嘴排出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和所述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为酸性墨液、反应墨液、分散墨液、颜料墨液中的不同墨液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渗透液和所述第2渗透液设为不同的渗透液。
6.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和所述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中的一方为酸性墨液、另一方为反应墨液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渗透液和所述第2渗透液设为相同的渗透液。
7.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和所述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中的一方为分散墨液、另一方为颜料墨液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渗透液和所述第2渗透液设为相同的渗透液。
8.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和所述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同为酸性墨液、反应墨液、分散墨液、颜料墨液中的某一墨液的情况下,将所述第1渗透液和所述第2渗透液设为相同的渗透液。
9.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渗透液是将从所述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中去除着色用色材后的成分作为主成分的液体,所述第2渗透液是将从所述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中去除着色用色材后的成分作为主成分的液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第1以及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使用多种不同的印染用着色液体,
在所述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以及所述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中的所述印染用着色液体排出步骤中,使所述多种不同的印染用着色液体从所述第2喷嘴的不同喷嘴排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渗透液是将所述多种不同印染用着色液体共用的溶剂作为主成分的渗透液。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种不同印染用着色液体为酸性墨液、反应墨液、分散墨液、颜料墨液中的某一种,且是相互颜色不同的印染用着色液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墨印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种不同印染用着色液体为酸性墨液、反应墨液、分散墨液、颜料墨液中的某一种,且是相互颜色不同的印染用着色液体。
14.一种喷墨印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喷嘴;
第2喷嘴;
对第1布帛进行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的机构,该机构具有:渗透液排出机构,其从第1喷嘴向第1布帛的第1面排出促进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向第1布帛渗透的第1渗透液;和印染用着色液体排出机构,其从第2喷嘴向第1布帛的第1面上的渗透液排出部分排出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
对第2布帛进行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的机构,该机构具有:渗透液排出机构,其从第1喷嘴向第2布帛的第1面排出促进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向第2布帛渗透的第2渗透液;和印染用着色液体排出机构,其从第2喷嘴向第2布帛的第1面上的渗透液排出部分排出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和
在第1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与第2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之间,使第1渗透液和第2渗透液中的至少一方从第2喷嘴排出的机构。
15.一种喷墨印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渗透液贮存箱,该渗透液贮存箱贮存促进印染用着色液体向布帛渗透的渗透液;
贮存所述印染用着色液体的印染用着色液体贮存箱;
连通所述渗透液贮存箱与第1喷嘴的第1流路;
连通所述印染用着色液体贮存箱与第2喷嘴的第2流路;和
第3流路,该第3流路形成连通所述第1流路与所述第2流路并将所述渗透液向所述第2喷嘴供给的流路。
CN201210211461.4A 2011-06-23 2012-06-21 喷墨印染方法、喷墨印染装置 Active CN1028395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39399/2011 2011-06-23
JP2011139399A JP5857469B2 (ja) 2011-06-23 2011-06-23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9553A CN102839553A (zh) 2012-12-26
CN102839553B true CN102839553B (zh) 2016-01-27

Family

ID=46395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11461.4A Active CN102839553B (zh) 2011-06-23 2012-06-21 喷墨印染方法、喷墨印染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8777369B2 (zh)
EP (1) EP2537679B1 (zh)
JP (1) JP5857469B2 (zh)
CN (1) CN1028395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63844B2 (ja) * 2013-03-01 2018-0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343944B2 (ja) * 2014-01-30 2018-06-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6540018B2 (ja) * 2014-03-10 2019-07-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還元剤、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布帛の抜染方法、画像形成方法、還元剤の安定化剤、還元剤の安定化方法、還元剤の増強剤、還元剤の増強方法
JP6517218B2 (ja) * 2014-08-20 2019-05-22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捺染方法及び捺染装置
US9624390B2 (en) * 2015-01-15 2017-04-18 Kornit Digital Ltd. Inkjet printing on dyed synthetic fabrics
JP6512395B2 (ja) * 2015-01-23 2019-05-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用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
JP6661881B2 (ja) * 2015-01-27 2020-03-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
JP6825803B2 (ja) * 2015-02-05 2021-02-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用浸透液
JP6566190B2 (ja) * 2015-03-20 2019-08-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6815752B2 (ja) * 2015-06-04 2021-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812138B2 (ja) * 2015-06-04 2021-0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9458334B1 (en) 2015-07-01 2016-10-04 Electronics For Imaging, Inc. Aqueous radiation curable ink composition
JP6610926B2 (ja) * 2015-07-28 2019-1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用浸透液、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657648B2 (ja) * 2015-08-07 2020-03-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用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
JP6634858B2 (ja) * 2016-02-05 2020-01-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吐出位置の調整方法
JP6652442B2 (ja) * 2016-04-28 2020-02-26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捺染用水性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セット
CN109312514B (zh) * 2016-06-10 2021-01-22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带状构件的喷墨装置
JP2018069715A (ja) * 2016-11-04 2018-05-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6575490B2 (ja) * 2016-11-29 2019-09-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水性洗浄液、及び洗浄方法
JP2018088125A (ja) 2016-11-29 2018-06-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印刷装置、印刷システム、液体入替データ生成方法及び液体入替方法
TWI633222B (zh) * 2017-01-13 2018-08-21 昊紡股份有限公司 Automated hybrid dyeing process and system
JP6760118B2 (ja) * 2017-02-03 2020-09-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2019090149A (ja) * 2017-11-10 2019-06-13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捺染用前処理剤
JP7151362B2 (ja) * 2018-03-06 2022-10-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組成物、液体組成物付与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155565B2 (ja) * 2018-03-26 2022-10-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用組成物セット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
CN112020439B (zh) * 2018-07-13 2022-11-01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在子组件中形成的流体阀
WO2020013855A1 (en) 2018-07-13 2020-01-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supply components comprising valves
JP6753453B2 (ja) * 2018-12-05 2020-09-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セット
JP6939961B2 (ja) * 2018-12-05 2021-09-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セット
JP6696595B2 (ja) * 2019-01-11 2020-05-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
DE102020101672A1 (de) * 2019-03-22 2020-09-24 Suchy Textilmaschinenbau Gmbh Verfahren zur Veredelung von flächenförmigen textilen Materialien durch Ausrüsten
WO2021142135A1 (en) * 2020-01-08 2021-07-15 Brady Worldwide, Inc. Specialized inksets and alternative fluids and related systems
JP2022014927A (ja) * 2020-07-08 2022-01-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用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
JP2022056712A (ja) * 2020-09-30 2022-04-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捺染方法、印捺物、及び記録装置
CN113699810A (zh) * 2021-08-19 2021-11-26 山东黄河三角洲纺织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喷墨印花渗透性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09C (zh) * 1993-07-09 2002-11-27 佳能株式会社 印花方法、此方法中的一套油墨、印花布以及由此得到的加工制品
CN1140666C (zh) * 1997-06-17 2004-03-03 希巴特殊化学控股公司 根据喷墨印花法对纺织纤维材料进行印花的方法
US20080016630A1 (en) * 2006-07-20 2008-01-24 J-Trek3 S.R.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gitally printing on textile articl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42249A (ja) * 1989-10-30 1991-06-18 Fujitsu Ltd 多色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JPH0610278A (ja) 1991-04-23 1994-01-18 Toyobo Co Ltd シート状物の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JP2730848B2 (ja) 1992-12-03 1998-03-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装置と捺染装置とそのプリント物及びその方法とその加工品
JP3376027B2 (ja) 1992-12-04 2003-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布帛用画像形成装置、布帛用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がなされた布帛からなる物品、並びにプリント物の製造方法
US5867197A (en) * 1994-07-21 1999-02-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ing cloth, ink-jet printing process and production process of print
JPH09262972A (ja) * 1996-03-29 1997-10-07 Konica Corp インク切換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布帛捺染装置
US6200667B1 (en) * 1997-03-24 2001-03-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loth for textile printing, and textile printing process using the cloth and print obtained thereby
JPH10286977A (ja) * 1997-04-17 1998-10-27 Konica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ヘッドへの液体置換方法および液体置換装置とそれに用いる処理液、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1187458A (ja) * 1999-12-28 2001-07-10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印字ヘッドへのインク供給方法
DE60120846T2 (de) * 2000-07-26 2007-01-11 Seiren Co. Lt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ewebes für Tintenstrahldruck
JP2002192710A (ja) * 2000-12-26 2002-07-10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吐出装置及びフィルタ描画装置、並びにインク吐出装置の洗浄方法
US6513924B1 (en) * 2001-09-11 2003-02-04 Innovative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k jet printing on textiles
JP2005232633A (ja) * 2004-02-20 2005-09-02 Canon Electronic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装置を用いたプリント方法
JP4649985B2 (ja) 2004-12-27 2011-03-1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洗浄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洗浄方法
JP2010065209A (ja) 2008-08-11 2010-03-25 Konica Minolta Ij Technologies Inc 捺染用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
JP2010209489A (ja) * 2009-03-10 2010-09-24 Konica Minolta Ij Technologie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
JP5444876B2 (ja) * 2009-06-24 2014-03-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
CN102656237B (zh) * 2009-08-10 2014-07-09 柯尼特数码有限公司 用于可拉伸基材的喷墨组合物及方法
JP2011139399A (ja) 2010-01-04 2011-07-14 Fujitsu Toshib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用電池
JP5569036B2 (ja) 2010-02-26 2014-08-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
JP5569035B2 (ja) 2010-02-26 2014-08-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09C (zh) * 1993-07-09 2002-11-27 佳能株式会社 印花方法、此方法中的一套油墨、印花布以及由此得到的加工制品
CN1140666C (zh) * 1997-06-17 2004-03-03 希巴特殊化学控股公司 根据喷墨印花法对纺织纤维材料进行印花的方法
US20080016630A1 (en) * 2006-07-20 2008-01-24 J-Trek3 S.R.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gitally printing on textile articl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37679A1 (en) 2012-12-26
US20120327156A1 (en) 2012-12-27
US9102158B2 (en) 2015-08-11
US20140285588A1 (en) 2014-09-25
JP5857469B2 (ja) 2016-02-10
JP2013007126A (ja) 2013-01-10
US8777369B2 (en) 2014-07-15
EP2537679B1 (en) 2015-08-12
CN102839553A (zh) 2012-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9553B (zh) 喷墨印染方法、喷墨印染装置
JP651239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用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
TWI484001B (zh) An ink group for ink jet printing and printing, and a method for dyeing the fibers using the ink set
JP5458092B2 (ja) インク組成物及び染色されたポリアミド系繊維の製造方法
EP1010802A2 (en) Ink compositions for ink jet textile printing
JP6198340B2 (ja) 水系インクセット及び繊維の捺染方法
JP556903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
US6447592B1 (en) Ink composition for ink jet textile printing
JP556903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
JP200111507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インク
JP597444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
JP555764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用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繊維の捺染方法
JP200032797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用インク組成物
JP201418520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に用いるイン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繊維の捺染方法
JP201119567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用インク組成物
JP201219753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装置及び捺染物の製造方法
JP201703636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用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
JP200416224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インク、及び前処理剤
JP201119567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用インク組成物
JP640298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用インク組成物及び捺染方法
JP2018069723A (ja) 洗浄液、インクと洗浄液のセット、洗浄方法、洗浄装置、印刷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JP669659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
JP201119567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用インク組成物
JP201507830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用インク及び繊維の捺染方法
JPS6372585A (ja) インクジエツト防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