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04520U - 液体容纳体、液体容纳体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纳体、液体容纳体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004520U CN203004520U CN2012206784199U CN201220678419U CN203004520U CN 203004520 U CN203004520 U CN 203004520U CN 2012206784199 U CN2012206784199 U CN 2012206784199U CN 201220678419 U CN201220678419 U CN 201220678419U CN 203004520 U CN203004520 U CN 2030045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liquid container
- inlet
- container
- i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24—Case-shift mechanisms; Fount-change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液体容纳体、液体容纳体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通过液体供给构件与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喷射头连通的液体容纳体。所述液体容纳体具有:液体注入口;能够容纳从所述注入口注入的液体的液体容纳部;以及能够与所述液体供给构件连接的供给口。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包括注入口的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不同于所述第1部分并包括所述液体容纳部的第2部分发生相对位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容纳体、保持该液体容纳体的液体容纳体单元、以及具有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容纳体容纳供应给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从液体喷射头向纸张(介质的一个例子)喷射墨水(液体的一个例子)来进行包括文字和图形的图像的印刷的液体喷射装置已经实用化。这种装置通过连接在装有墨水的墨盒(液体容纳体)上的连接管从该墨盒向喷射墨水的液体喷射头供应该墨水。并且,伴随着图像的印刷,由液体喷射头向纸张喷射被供应的墨水。
在这样的液体喷射装置中,当进行较大量的印刷时,为了稳定且连续地向液体喷射头供应墨水,提出了从墨罐供墨的结构,所述墨罐的墨水容纳量比墨盒更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24529号公报
另外,进行大量印刷的液体喷射装置会出现墨水容纳容量大的墨罐中的墨水消耗殆尽的情况,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墨罐上设置有能够补充墨水的注入口。这种情况下,当墨罐设置于液体喷射装置的箱体外时,由于始终处于外露状态,因此墨罐上很容易堆积灰尘。在通过注入口向罐内补充墨水(液体)时,灰尘与墨水一同混入墨罐内的、能够容纳墨水的墨水室中的概率就变高了。因此,由于混入的灰尘阻碍了墨水的流通,所以墨水无法稳定且连续地通过连接管供应给液体喷射头。
因此,为了抑制灰尘的堆积,考虑了将墨罐设置于液体喷射装置的装置箱体内的结构。但是,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由于注入口位于装置的箱体内,所以不容易通过注入口注入墨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使液体通过注入口流入液体容纳部内的液体容纳体、液体容纳体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以下是关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作用及其效果的记载。
解决上述问题的液体容纳体能够通过液体供给构件与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喷射头连通,所述液体容纳体设置有:液体的注入口;液体容纳部,其能够容纳从所述注入口注入的所述液体;以及供给口,其能够与所述液体供给构件连接;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包括所述注入口的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不同于所述第1部分并包括所述液体容纳部的第2部分发生相对位移。
根据所述结构,由于能够使注入口位移至便于进行液体注入操作的位置,所以在液体容纳体中,能够容易地使液体从注入口流入到液体容纳部内。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中,所述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第2部分进行相对滑动。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中,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部分通过管连通,从所述注入口注入的所述液体在所述管内流动并注入到所述液体容纳部中。
根据所述结构,即使使包括注入口的第1部分位移至便于进行液体注入操作的位置,也能够使从注入口注入的液体流入到液体容纳部内。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中,所述第1部分包括相互之间能够发生相对位移的多个构件。
根据所述结构,由于能够通过多个构件的移动增大注入口的移动范围,所以能够使注入口位移至便于进行液体注入操作的位置的概率得以提高。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中,所述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第2部分进行相对的旋转移动。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中,设置有多个所述注入口和对应于该注入口的多个液体容纳部,向多个所述液体容纳部注入所述液体的多个所述注入口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中设置在能够相对于其他部分发生相对位移的所述第1部分上。
根据所述结构,即使设置多个注入口,也能够使多个注入口位移至容易进行液体注入操作的位置。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中,通过所述第1部分发生位移,所述注入口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中从不露出于外部的状态位移至露出于外部的状态。
根据所述结构,由于在注入液体时使注入口外露,所以一方面方便了液体注入操作的进行,另一方面由于不注入液体时注入口不露出于外部,因此从注入口混入异物的概率变低了。
解决上述问题的液体容纳体单元具有液体容纳体和能够保持所述液体容纳体的容纳体保持体,所述液体容纳体具有:液体的注入口;液体容纳部,其能够容纳从所述注入口注入的所述液体;以及供给口,其能够与液体供给构件连接,所述液体供给构件与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喷射头连通;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至少包括所述注入口的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容纳体保持体发生相对位移的状态下,所述容纳体保持体保持所述液体容纳体。
根据所述结构,在液体容纳体单元中,由于能够通过使包括注入口的第1部分相对于容纳体保持体发生位移,使注入口位移至便于进行液体注入操作的位置,所以能够容易地将液体从注入口流入到液体容纳部内。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容纳体单元中,所述容纳体保持体以所述液体容纳体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所述液体容纳体,由此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至少所述第1部分处于能够相对于所述容纳体保持体发生相对位移的状态。
根据所述结构,在液体容纳体单元中,能够通过液体容纳体的最短的移动距离,使注入口位移至便于进行液体注入操作的位置。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容纳体单元中,所述容纳体保持体按照所述液体容纳体能够沿着设置在所述容纳体保持体上的导轨进行直线移动的方式保持所述液体容纳体。
根据所述结构,在液体容纳体单元中,能够容易地使液体容纳体沿着导轨进行直线移动。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容纳体单元中,所述容纳体保持体以所述液体容纳体能够旋转移动的方式保持所述液体容纳体,由此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至少所述第1部分处于能够相对于所述容纳体保持体发生相对位移的状态。
根据所述结构,在液体容纳体单元中,可以通过能够以比较简单的结构实现的旋转移动,容易地使注入口位移至便于进行液体注入操作的位置。
在解决所述问题的液体容纳体单元中,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所述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不同于所述第1部分并包括所述液体容纳部的第2部分发生相对位移,所述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第2部分进行相对滑动。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容纳体单元中,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所述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不同于所述第1部分并包括所述液体容纳部的第2部分发生相对位移,所述第1部分包括相互之间能够发生相对位移的多个构件。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容纳体单元中,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所述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不同于所述第1部分并包括所述液体容纳部的第2部分发生相对位移,所述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第2部分进行相对的旋转移动。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容纳体单元中,包括所述注入口的第1部分是能够通过相对于所述容纳体保持体发生相对位移而使所述注入口从所述容纳体保持体的内部移动到所述容纳体保持体的外部的部分。
根据所述结构,如果使液体容纳体中的包括注入口的第1部分发生位移,则注入口将处于从容纳体保持体的内部移动至外部的状态,因此能够使注入口位移至便于进行液体注入操作的位置。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容纳体单元中,所述液体容纳体设置有多个所述注入口和对应于该注入口的多个液体容纳部,用于向多个所述液体容纳部注入所述液体的多个所述注入口设置在能够通过相对于所述容纳体保持体发生相对位移而移动至所述容纳体保持体外的部分上。
根据所述结构,在液体容纳体单元中,在一个液体容纳体设置有多个注入口的情况下,由于使这多个注入口移动至容纳体保持体的外部,因此能够使多个注入口位移至便于进行液体注入操作的位置。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容纳体单元中,所述容纳体保持体以以下状态保持所述液体容纳体,即:在所述液体容纳体向与所述注入口向所述容纳体保持体外移动时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之后,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至少包括所述注入口的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容纳体保持体发生相对位移。
根据所述结构,在液体容纳体单元中,由于例如通过用户按压液体容纳体而使其朝向与注入口的位移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能够使注入口位移至便于进行液体注入操作的位置,因此抑制了错误地使注入口发生位移。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容纳体单元中,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上连接有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容纳部向外部供应的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管,在所述管的位于所述容纳体保持体内的部分中,形成有在自然状态下弯曲的弯曲部。
根据所述结构,在液体容纳体单元中,由于抑制了在保持在容纳体保持体内的状态下在管上施加弯曲应力,所以防止了管的劣化,从而能够从液体容纳体稳定地供应液体。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容纳体单元中,具有能够使所述液体容纳体与所述容纳体保持体之间电连接的电连接部,所述容纳体保持体按照以下方式保持所述液体容纳体,即: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与所述容纳体保持体之间经由所述电连接部电连接的状态下,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至少包括所述注入口的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容纳体保持体进行相对位移。
根据所述结构,在经由注入口进行液体注入操作时,能够将例如与注入的液体相关的电信号传输至容纳体保持体侧。
解决上述问题的液体喷射装置具有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液体容纳体、以及容纳所述液体容纳体和液体喷射头的箱体,所述液体容纳体具有:液体的注入口;液体容纳部,其对应于所述注入口设置,并且能够容纳从所述注入口注入的所述液体;以及供给口,其能够与液体供给构件连接,所述液体供给构件与所述液体喷射头连通;所述箱体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至少包括所述注入口的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箱体发生相对位移的状态下,容纳所述液体容纳体。
根据所述结构,在液体喷射装置中,由于如果使盖构件处于开盖状态,则例如能够使液体容纳体的第1部分移动以使注入口位移至便于进行液体注入操作的位置,所以能够容易地使液体从注入口流入到液体容纳部内。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箱体以所述液体容纳体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所述液体容纳体,由此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至少所述第1部分处于能够相对于所述箱体发生相对位移的状态。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箱体以所述液体容纳体能够旋转移动的方式保持所述液体容纳体,由此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至少所述第1部分处于能够相对于所述箱体发生相对位移的状态。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所述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不同于所述第1部分并包括所述液体容纳部的第2部分发生相对位移,所述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第2部分进行相对滑动。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所述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不同于所述第1部分并包括所述液体容纳部的第2部分发生相对位移,所述第1部分包括相互之间能够发生相对位移的多个构件。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所述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不同于所述第1部分并包括所述液体容纳部的第2部分发生相对位移,所述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第2部分进行相对的旋转移动。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中,在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盖构件,所述盖构件能够开闭与所述液体容纳体对应设置的开口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盖构件的动作连动地使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所述第1部分经由所述开口部从所述箱体内位移至所述箱体外,所述动作是所述盖构件从关闭所述开口部的闭盖状态移动到打开所述开口部的开盖状态的动作。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盖构件的移动连动地使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至少包括所述注入口的第1部分经由所述开口部从所述箱体内位移至所述箱体外。
根据所述结构,在液体喷射装置中,因为与盖构件的移动连动地使至少包括注入口的第1部分发生位移,因此例如能够在盖构件变为开盖状态的同时,使注入口迅速地移动至便于进行液体注入操作的位置。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移动构件通过使所述液体容纳体进行直线移动,使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至少包括所述注入口的第1部分经由所述开口部从所述箱体内位移至所述箱体外。
根据所述结构,在液体喷射装置中,能够通过液体容纳体的最短的移动距离,使注入口位移至便于进行液体注入操作的位置。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移动构件通过使所述液体容纳体进行旋转移动,使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至少包括所述注入口的第1部分经由所述开口部从所述箱体内位移至所述箱体外。
根据所述结构,在液体喷射装置中,可以通过能够以比较简单的结构实现的旋转移动,使注入口位移至便于进行液体注入操作的位置。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液体容纳体设置有多个所述注入口和对应于该注入口的多个液体容纳部,用于向多个所述液体容纳部注入所述液体的多个所述注入口设置在能够通过所述液体容纳体的移动而位于所述箱体外的部分上。
根据所述结构,在液体喷射装置中,由于使多个注入口移动至箱体外,所以能够使多个注入口位移至便于进行液体注入操作的位置。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中,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上连接有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容纳部供应给所述液体喷射部的管,所述管能够发生弹性变形,在所述管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在自然状态下弯曲的弯曲部。
根据所述结构,在液体喷射装置中,由于抑制了在与液体容纳体连接的状态下在管上施加弯曲应力,所以防止了管的劣化,从而能够稳定地从液体容纳体供应液体。
优选的是: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中,具有能够使所述液体容纳体与所述箱体之间电连接的电连接部,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与所述箱体之间经由所述电连接部电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1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从所述箱体内位移至所述箱体外。
根据所述结构,在经由注入口进行液体注入操作时,能够将例如与注入的液体相关的电信号传输至箱体侧(液体喷射装置侧)。
解决所述问题的液体喷射装置包括:具有所述结构的液体容纳体、以及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
根据所述结构,因为具有液体的注入口能够发生位移的液体容纳体,所以可以实现能够使注入口位移至便于进行液体注入操作的位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解决所述问题的液体喷射装置包括:具有所述结构的液体容纳体单元、以及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
根据所述结构,因为具有液体的注入口能够发生位移的液体容纳体单元,所以可以实现能够使注入口位移至便于进行液体注入操作的位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将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前面盖打开之后的状态下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打印机具有的液体供给系统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打印机具有的液体供给系统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使注入口移动到装置壳体外的墨罐的移动机构的结构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使墨罐与前面盖连动而移动的移动机构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通过直线移动使注入口移动至装置壳体外的墨罐的移动机构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与前面盖连动而旋转移动的墨罐的移动机构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通过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为铅直方向的旋转移动使注入口移动至装置壳体外的墨罐的移动机构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罐单元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罐单元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2(a)、(b)是示意性地表示使墨罐直线移动的导轨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具有墨罐的定位机构的罐单元的结构的图,其中,(a)是表示墨罐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时的结构的侧视图;(b)是表示定位机构的结构的局部放大图;(c)是表示墨罐在铅垂方向上移动时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罐单元中的旋转移动的墨罐的移动机构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通过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为铅垂方向的旋转移动使注入口移动至罐单元外的墨罐的移动机构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6(a)是表示墨罐的侧视图,其中,所述墨罐的包括注入口的第1部分能够与墨罐的不同于第1部分且包括墨水室的第2部分进行相对移动;(b)是表示包括注入口的第1部分与第2部分进行相对移动后的状态的墨罐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包括注入口的第1部分包括多个构件的墨罐的图,其中,(a)是表示多个构件向同一方向移动的情况的侧视图;(b)是表示多个构件向不同方向移动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形成注入口的构件伸长并使注入口发生位移的结构的图,(a)是表示多个构件向同一方向伸长的情况的侧视图;(b)是表示一个构件伸长并移动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19是表示能够从注入口不露出的状态位移至露出状态的墨罐的图,其中,(a)是表示注入口不露出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表示注入口通过旋转移动而露出的状态的立体图;(c)是表示注入口通过直线移动而露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示意性地表示具有多个注入口的墨罐的结构的图,(a)是表示对应注入口而形成的墨水室的侧视图;(b)是表示墨罐的侧视图,其中,所述墨罐上的包括多个注入口的第1部分与墨罐上的不同于第1部分且包括墨水室的第2部分能够进行相对移动;(c)是表示多个注入口在第1部分中在与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墨罐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1: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
14:装置壳体(箱体的一个例子);
15:操作面板;
16:前面盖(盖构件的一个例子);
20:液体喷射部;
22:液体喷射头;
70:罐单元(液体容纳体单元的一个例子);
75:墨罐(液体容纳体的一个例子);
75S:墨水室(液体容纳部的一个例子);
77、77A、77B:注入口;
78:连接管(液体供给构件、管的一个例子);
78A:供给口;
78W:弯曲部;
80A、80B、80C、80D、80E:移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喷墨打印机(第1实施方式)。喷墨打印机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是具有读取画像的画像读取装置的多功能机械,也是在向纸张(介质的一个例子)喷射墨水(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同时印刷图像等的液体消耗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然后,参照附图来说明具有液体容纳体和容纳体保持体的液体容纳体单元的一个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所述液体容纳体具有向打印机的液体喷射部供应的墨水的注入口和能够容纳注入的墨水的液体容纳部,所述容纳体保持体能够保持所述液体容纳体。之后,参照附图来说明液体容纳体的一个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所述液体容纳体设置有墨水的注入口和能够容纳从该注入口注入的墨水的液体容纳部。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打印机11包括:装置主体12、以及在铅垂方向Z的重力反方向(上方)侧与装置主体12连接并搭载的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扫描仪单元13。装置主体12包括由多个构件组成的、作为打印机11的箱体的一个例子的装置壳体14,在由该装置壳体14包围的空间区域内设置有向纸张P喷射墨水的液体喷射部20。
在装置壳体14上,在作为被印刷的纸张P的排出方向Y的前方的上侧,设置有在用户使打印机11工作时供其操作的操作面板15。操作面板15具有用于显示菜单画面等的显示部(例如液晶显示器)15a、以及设置在显示部15a周围的各种操作按钮15b。通过对该操作按钮15b进行操作,使液体喷射部20执行喷射动作,从而进行图像等的印刷。
另外,在装置壳体14中,作为装置壳体14之一的前面盖16以能够开合的方式安装在操作面板15的下侧。前面盖16以覆盖形成在装置壳体14的前侧的开口部的方式设置,并形成为以其下方设置的旋转轴16J(参照图5)为中心朝眼前侧打开的结构。并且,在前面盖16上,凹陷设置有供用户在开合前面盖16的时候用手把持的把持部16a。另外,在装置壳体14中,在前面盖16的下方,设置有将从装置主体12中排出的纸张P向装置主体12外排出的排纸台19。
在打印机11中,在排纸台19的下侧,设置有将纸张P以堆叠状态装载的供纸盒18,处于所容纳的层叠纸张顶端的纸张P被一张一张地送出到形成在装置主体12内部的运送路径(图中未示出),并被送往液体喷射部20。并且,供纸盒18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12插拔,在其前面侧设置有檐形的把持部18a,该把持部18a用于在从装置主体12抽出供纸盒18时供用户用手把持,从而使得能够容易地从装置主体12向前方抽出供纸盒18。另外,在装置主体12的后侧,设置有装载纸张P的放置托盘17,在放置托盘17上装载的纸张P同样被送出到形成在装置主体12内部的运送路径(图中未示出),并被送往液体喷射部20。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射部20具有托架21和液体喷射头22。换句话说,在装置壳体14内架设有引导轴23,所述引导轴23沿着与纸张P的排出方向Y交叉的横向方向X沿伸。在该引导轴23上以托架21能够沿横向方向X移动的状态支撑着托架21。托架21的一部分固定在随着托架电机(图中未示出)的驱动而移动的皮带上,在皮带移动的同时托架21将横向方向X作为扫描方向进行往复移动。在托架21的下侧,支撑有向纸张P喷射墨水(液体的一个例子)的液体喷射头22。
并且,具有驱动电路等的基板单元25配置在托架21沿横向方向X移动的移动区域的从前方看的右侧端部,在使托架21移动而使液体喷射头22移动的同时,该驱动电路驱动移动的液体喷射头22使其喷射墨水。另一方面,在托架21沿横向方向X移动的移动区域的从前方看的左侧端部配置有容纳向液体喷射部20(液体喷射头22)供应的墨水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4个)墨盒55(液体容纳体的一个例子)。此外,还具有:用于将墨盒55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的盒架31(容纳体保持体的一个例子)、以及用于将墨水从盒架31侧向托架21侧供应的供墨管44(液体供给构件的一个例子)。此外,在前面盖16打开的状态下,通过在引导部31a(参照图2)的引导下进行插拔,墨盒55能够相对于盒架31进行装卸。
如图2所示,在具有所述结构的打印机11中,作为向液体喷射部20供墨的供给构件的供给针35面对的第1空间部SP1,设置在被装置壳体14包围的空间区域内,所述装置壳体14包括前面盖16,该前面盖16覆盖装置壳体14的前方侧的开口部。该第1空间部SP1是作为配置有盒架31并插入、安装有墨盒55的空间区域而形成的。并且,在所述空间部SP1的空间区域的右侧设置有作为装置壳体14的一部分的壳体壁部14a,在基板单元25的左侧设置有作为装置壳体14的一部分的壳体壁部14b。并且,在该壳体壁部14a与壳体壁部14b之间,在被装置壳体14包围的空间区域内设置有第2空间部SP3,所述装置壳体14包括前面盖16,该前面盖16覆盖装置壳体14的前方侧的开口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空间部SP3设置在与液体喷射部20进行墨水喷射动作(印刷动作等)时占据的空间区域互不干涉的位置,即托架21的移动区域的上侧。并且,第2空间部SP3具有比第1空间区域SP1更大的空间区域。而且,在所述第2空间部SP3中容纳有墨罐75,该墨罐75是具有能够注入墨水的注入口77的液体容纳体的一个例子,例如如图2中的点划线的箭头所示被插入并容纳在第2空间部SP3中。这样,装置壳体14的前侧形成的开口部对应于墨罐75和墨盒55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墨罐75具有比墨盒55更大的容纳容积,并且容纳与墨盒55C、55M、55Y、55K中容纳的墨水相同的墨水。也就是说,墨罐75具有分别将青色墨水、品红色墨水、黄色墨水,黑色墨水的各种颜色的墨水容纳于其中的4个墨罐(液体容纳体的一个例子)75C、75M、75Y、75K。并且,4个墨罐75C、75M、75Y、75K分离形成或者一体化地形成。
各个墨罐75C、75M、75Y、75K上配置有用于例如在补充墨水时注入墨水的注入口77,在容纳、配置在第2空间部SP3中的状态下,该注入口77配置在与横向方向X和排出方向Y均交叉的铅垂方向Z、即反重力侧的上表面上。并且,注入口77通常由图中未示出的盖覆盖,在注入墨水时开盖。此外,在各个墨罐75C、75M、75Y、75K上,在配置在第二空间部SP3中的状态下位于前面盖16侧的前表面上粘贴有表示所容纳的墨水的颜色和种类等的标签76(阴影部分)。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区分各个墨罐75C、75M、75Y、75K的情况下,统称为墨罐75。
墨罐75被容纳和保持在罐架72上,另一方面,罐架72被架支撑台71支撑。所述架支撑台71的左右两端固定在打印机11的装置壳体14(例如壳体壁部14a和壳体壁部14b)上。因此,在打印机11中,在被左右两端固定于第二空间部SP3中的架支撑台71支撑着的状态下安装罐架72,由此墨罐75被容纳在第2空间部SP3内,即被装置壳体14包围的空间区域内。其结果是,架支撑台71与罐架72作为保持墨罐的75的容纳体保持体发挥功能。
此外,架支撑台71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装置壳体14上,例如,在对液体喷射部20进行维修保养等的时候,拆下该架支撑台71,由此能够利用第2空间部SP3进行纸张的卡纸(Jam)处理等维修保养工作。
其结果是,打印机11具有了在不安装墨盒55C、55M、55Y、55K的状态下,从容纳在第2空间部SP3中的墨罐75向液体喷射部20供墨的液体供给系统EKS。下面将参照图3和图4对所述液体供给系统EKS进行说明。并且,为了便于说明,图3和图4仅示意性地表示了必要的结构元素。
如图3和图4所示,打印机11上配备的液体供给系统EKS将分别容纳在墨罐75C、75M、75Y、75K中的墨水供应给液体喷射部20。也就是说,各个墨罐75C、75M、75Y、75K与供给针35之间通过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作为液体供给构件的一个例子的供墨管78C、78M、78Y、78K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管78C、78M、78Y、78K(将其统称为“连接管78”)的一端与墨罐75的后表面侧设置的供给口78A分别连接,另一端穿过盒架31与壳体壁部14a之间的缝隙与供给针35连接。通过所述连接管78的连接,容纳在墨罐75中的墨水被供应给供给针35。
供应给供给针35的墨水通过盒架31的后方配设的作为液体流动单元发挥功能的流路形成部40供应给供墨管44。也就是说,流路形成部40具有:以一端与其前方配设的供给针35连通、并且另一端与供墨管44连通的状态连接的墨水流路。所述流路上设置有图中未示出的隔膜泵和单向阀等。并且,隔膜泵根据例如来自基板单元25的驱动信号而动作,由此在形成将供给针35作为流路的上游侧、将供墨管44作为下游侧的墨水流向的同时,强制性地使各墨水流动。其结果是,流路形成部40位于从供给针35流往液体喷射部20的墨水流向的下游侧,与第2空间部SP3中的墨罐75的配设位置无关地将各墨水通过供墨管44从各墨罐75供应给液体喷射部20。
另外,在液体供给系统EKS中,贴于墨罐75的前表面上的标签76以至少其上侧和下侧中的任一侧的墨罐75的构件的表面显露出来的方式粘贴。在本实施方式中,标签76以其上部的墨罐表面75a和下部的墨罐表面75b这两部分均露出的方式粘贴在墨罐75上。并且,上部表面75a和下部表面75b的至少一部分由能够目视确认容纳在墨罐75中的墨水的、具有透明性(或半透明性)的构件构成。
并且,在构成打印机11的箱体的前面盖16上形成有作为目视确认部的透视区域16T,在前面盖16关闭的状态下,至少能够通过透视区域16T目视确认标签76、上部表面75a以及下部表面75b之一。在本实施方式中,透视区域16T为设置在前面盖16上的开口孔,能够目视确认各墨罐75C、75M、75Y、75K的标签76和下部表面75b。另外,透视区域16T也可以是由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形成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配设在第二空间部SP3中的墨罐75能够从配设在打印机11内的状态,如图4中的白箭头指示的那样向作为排出方向Y的前方移动。也就是说,配备有能够使墨罐75移动至至少其注入口77位于第二空间部SP3之外的位置的移动机构。关于所述移动机构的实施例(第1-第5实施例),将参照图5-图9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移动机构,使墨罐75从装置壳体14内通过开口部位移到装置壳体14外,使得至少包括注入口77的第1部分位于前面盖16的前方。
(移动机构的第1实施例)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80A具有:在外周上设置有螺旋螺纹81a的旋转轴81和滑动构件82,所述滑动构件82设置有与该螺旋螺纹81a咬合的齿条齿82a、以及按预定间隔竖立设置的2条柱状部82b。并且,移动机构80具有组成连杆机构的棒状的连杆构件83、84、85。换句话说,该移动机构80具有:以固定在装置壳体14等上的固定轴J1为中心进行转动的连杆构件84,和以同样固定在装置壳体14等上的固定轴J2为中心进行转动的连杆构件85。固定轴J1、J2沿前后方向按预定的间隔设置。并且,该移动机构80还具有:将连杆构件84的一端上设置的旋转轴84a和连杆构件85的一端上设置的旋转轴85a连接的连杆构件83。旋转轴84a、85a设置在以下位置:当使连杆构件83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时候,连杆构件84和连杆构件85在保持相互平行的状态的同时进行转动。
在连杆构件83上,其一端(在这里指后端)设置有突出部83a,为了使该突出部83a与滑动构件82一起移动,将其设置在滑动构件82的2根柱状部82b之间的位置上。另外,在连杆构件84上,和连杆构件83连接的一侧的相反一侧的端部设置有旋转轴84b,所述旋转轴84b和罐架72连接。同样,在连杆构件85上,与连杆构件83连接的一侧的相反一侧的端部设置有旋转轴85b,所述旋转轴85b和罐架72连接。
并且,在前面盖16处于开口部被打开的开盖状态时,本实施例中的移动机构80A自动地、或者在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而驱动的驱动源(图中未示出)的驱动下使旋转轴81旋转,由此使滑动构件82往前后移动。因此,如图5中的实线和双点划线所示,通过滑动构件82从前方移向后方,使连杆构件动作,使罐架72移向前方,由此,使墨罐75中的包括注入口77的第1部分经由开口部从装置壳体14的内部位移至装置壳体14的外部。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80A为以上结构。
(移动机构的第2实施例)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移动机构80B具有:杆构件16L,其以旋转轴16J为中心与前面盖16一体地发生旋转,并且在与旋转轴16J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上设置有圆销16P;以及罐架72B,在其前端部上设置有与圆销16P配合的配合孔72H。
而且,在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80B中,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使前面盖16移动至开口部打开的开盖状态,与此相伴构件16L以旋转轴16J为中心进行摆动,如图6中的实线和双点划线所示,从后方向前方移动。然后,前面盖16旋转移动至成为开盖状态的位置,由此杆构件16L使与圆销16P配合的配合孔72H向前方移动。其结果是,罐架72B向前方移动,从而使墨罐75中的包括注入口77的第1部分从装置壳体14的内部经由开口部位移至装置壳体14的外部。此外,在发生了位移之后的罐架72B的下侧,其前方由圆销16P支撑,后方由架支持台71支撑。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80B为以上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与墨罐75的供给口78A连接的连接管78采用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管,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在自然状态、即实质上没有被施加应力的状态下弯曲的弯曲部78W。因此,如图6中的实线和双点划线所示,连接管78能够伴随着墨罐75从后方向前方移动而在产生的应力很小的状态下进行移动。
(移动机构的第3实施例)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80C具有:至少在前后方向上保持墨罐75的、从横向方向X观察时大致呈L字形状的罐架72C,以及上表面设有多个滚轴71R的架支持台71C。而且,罐架72C通过滚轴71R装载在架支持台71C上,用户能够很容易地把持罐架72C的前方设置的把手72T,并沿架支持台71C向前后方向移动罐架72C。此外,罐架72C的下表面设有大致呈三角形的配合槽72K,通过架支撑台71C的上表面上突出设置的能够发生位移的大致呈三角形的配合爪71K进入该配合槽72K,允许罐架72C向后移动,同时限制向前方移动的量。
另外,在罐架72C的前方设置有能够目视确认粘贴于墨罐75上的标签76的窗孔72M,此结构便于用户能够确认抽出的墨罐75。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构成为:将罐架72C沿着用纸P的横向方向X分割成4个,由此用户能够分别确认并抽出墨罐75C、75M、75Y、75K。
由此,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80C在前面盖16处于开口部开盖的状态下,能够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使罐架72C向前后移动。并且,如图7中的实线和双点划线所示,通过使罐架72C从后方向前方移动至移动量受到限制的位置,使墨罐75中的包括注入口77的第1部分从装置壳体14内部经由开口部位移至装置壳体14的外部。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80C为以上结构。
此外,在打印机11中,例如为了检测墨罐75内的剩余墨量,有时会在装置壳体14(具体为基板单元25)和墨罐75之间传送电信号。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在墨罐75侧,设置有其端部61a插入到墨水室75S(液体容纳部的一个例子)内的2个导电构件61。另一方面,与基板单元25电连接、并且具有弯曲形状的导通部62a对置的两个导电端子62按照导通部62a侧弯曲的方式以悬臂状态固定在作为装置壳体14侧的壳体构件14c上。
导电端子62通过对置的导通部62a从两侧将导电构件61夹住,另一方面导电构件61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其延伸的长度使得即使导电构件61与墨罐75一起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也能够维持被导通部62a夹住的状态。即,其结构为:如图7中的实线和双点划线所示,即使为了使包括注入口77的第1部分从装置壳体14的内部经由开口部位移至装置壳体14的外部而使墨罐75向前移动,导电构件61和导电端子62之间也一直保持导电的状态。因此,导电构件61和导电端子62作为能够使墨罐75和装置壳体14之间电连接的电连接部发挥功能。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成:墨罐75侧设置有导电端子62,壳体构件14c侧设置有导电构件61的结构。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液体容纳部的一个例子的墨水室75S内插入设置有与导电端子62电连接的端部61a。
(移动机构的第4实施例)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80D具有:例如通过与前面盖16一体形成等方式而以前面盖16的旋转轴16J为中心并与前面盖16一体地旋转的罐架72D、和一部分形成为弧形状的墨罐75。墨罐75的形状被形成为:当以旋转轴16J为中心旋转时,能够从前面盖16覆盖的开口部向前移动的形状(在这里,大致呈扇形形状)。
并且,在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80D中,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使前面盖16移动至开口部打开的开盖状态,与此相伴如图8中的实线和双点划线所示,由罐架72D保持的墨罐75以旋转轴16J为中心从后方向前方旋转。并且,当前面盖16朝开盖状态旋转了预定的角度时,墨罐75中的包括注入口77的第1部分从装置壳体14的内部经由开口部位移至装置壳体14的外部。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省略了对具体结构的说明,但需要提及的是:在注入口77移动到装置壳体14外的状态下,罐架72D由图中未示出的旋转角度决定部定位。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80D为以上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为了检测墨罐75内的剩余墨量等而在装置壳体14(基板单元25)和墨罐75之间传送电信号的情况下,例如,如图8所示设置有导电板63和导电端子64。即,其端部63a插入到墨水室75S(液体容纳部的一个例子)内的导电板63以沿着圆弧形状固定的状态设置在墨罐75侧。另一方面,在装置壳体14内,与基板单元25电连接、并形成了具有弯曲形状的导通部64a的导电端子64按照导通部64a侧弯曲的方式以悬臂状态固定。
导电端子64通过导通部64a与导电板63接触,另一方面,导电板63沿圆弧形状延伸,其延伸的长度使得即使与墨罐75一起在前后方向上旋转,也能够保持与导通部64a接触的状态。即,其结构为:如图8中的实线和双点划线所示,即使墨罐75向前方移动并使得包括注入口77的第1部分从装置壳体14内部经由开口部位移至装置壳体14外部,也能够始终维持导电板63和导电端子64之间的电导通。因此,导电构件63和导电端子64作为能够使墨罐75和装置壳体14侧电连接的电连接部发挥功能。另外,图8仅仅显示了一个导电板63及一个导电端子64,但是例如也可以以沿横向方向X排列的状态设置有多个。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与墨罐75连接的连接管78采用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管,即使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在自然状态下弯曲的弯曲部78W(参照图6)也没关系。
(移动机构的第5实施例)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80E具有形成了旋转部72R的罐架72E,所述旋转部72R以壳体壁部14a上设置的、在铅垂方向上具有轴线的旋转轴37为中心进行旋转。另外,架支撑台71设置成不妨碍罐架72E以旋转轴37为中心进行旋转的状态。
并且,在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80E中,在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使前面盖16处于开口部打开的开盖状态时,如图9中的实线和双点划线所示,由罐架72E保持的墨罐75以旋转轴37为中心从后方向前方旋转。由此,墨罐75中的包括注入口77的第1部分从装置壳体14的内部经由开口部位移至装置壳体14的外部。另外,本实施例的前面盖16覆盖的开口部形成为允许墨罐75旋转以使注入口77位于装置壳体14外部的大小。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构80E为以上结构。
以下,对具有墨罐75的移动机构(80A~80E)的打印机11的作用进行说明。
例如,一旦用户通过关闭状态的前面盖16上的透视区域16T目视确认到了容纳在墨罐75内的墨水的余量由于墨水的消耗减少了,就会使移动机构动作。即,使前面盖16旋转,或者在使前面盖16旋转后使罐架72移动,由此使墨罐75从后方向前方移动。由此,墨罐75从通过前面盖16的旋转而敞开的开口部跳出到打印机11的前方,墨罐75上的包括注入口77的第1部分例如以能够通过开口部目视确认注入口77的状态位于打印机11的装置壳体14外的位置。另外,这里所说的能够目视确认注入口77的状态为能够从注入口77注入墨水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成墨罐75的至少一部分被容纳在第2空间部SP3内,或者是墨罐75全部被容纳在第2空间部SP3内,此外还包括墨罐75的仅仅一部分被容纳在第2空间部SP3内的情形。例如,作为第3实施例的变形例,也可以设置成:在墨罐75的下表面配设大致呈三角形状的配合槽72K,墨罐75的一部分与配合爪71K配合,并且,所述一部分以外的部分可以位于第2空间部SP3之外。另外,例如作为第4实施例的变形例,在墨罐75的下表面也可以配设通过转动轴16J发生旋转的旋转部,并且,墨罐75中除旋转部以外的部分也可以设置成位于第2空间部SP3之外的情形。此外,例如作为第5实施例的变形例,墨罐75的一部分上也可以配设旋转部72R,并且,墨罐75中除旋转部72R以外的部分也可以设置成位于第2空间部SP3之外的情形。
根据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在打印机11中,如果使前面盖16处于开盖状态,则例如可以使墨罐75的第1部分移动以使注入口77位移至便于进行墨水注入操作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墨水容易地从注入口77流入墨水室75S内。另外,通过使前面盖16处于关闭状态,抑制了灰尘沉积在墨罐75上。
(2)在打印机11中,至少使包括注入口77的第1部分与前面盖16的移动连动地发生位移,因此例如能够在前面盖16变为开盖状态的同时,使注入口77迅速地位移至便于进行墨水注入操作的位置。
(3)在打印机11中,由于使墨罐75直线移动,所以能够通过最短的移动距离,使注入口77位移至便于进行墨水注入操作的位置。
(4)在打印机11中,能够通过以比较简单的结构实现的旋转移动,使注入口77位移至便于进行墨水注入操作的位置。
(5)在打印机11中,通过形成了在自然状态下弯曲的弯曲部78W的连接管78,抑制了在该连接管78与墨罐75的一个表面上设置的供给口78A连接的状态下连接管78被施加弯曲应力,因此抑制了连接管78的劣化,从而能够从墨罐75稳定地供应墨水。
(6)能够在墨罐75与装置壳体14电连接的状态下,使包括注入口77的第1部分位移至装置壳体14的外部,所以能够在经由注入口77注入墨水的操作中,将例如与被注入的墨水相关的电信号传送至打印机11侧。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2实施方式的液体容纳体单元进行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涉及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一样的构成要素时使用相同的标号,并适当地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如图10所示,作为液体容纳体单元的一个例子的罐单元70具有:作为液体容纳体的一个例子的、具有墨水注入口77的墨罐75,以及作为保持墨罐75的容纳体保持体的一个例子的罐容器79。罐容器79具有单向开口的大致呈箱体的形状,通过将墨罐75从该开口插入,墨罐75能够以注入口77不露出的状态保持在罐容器79的内部。并且,罐单元70通过与保持在罐容器79内部的墨罐75的供应口78A连接的连接管78,将墨水从墨罐75供应给打印机11。
本实施方式的罐单元70的罐容器79具有如下结构:以能够使墨罐75中的至少包括注入口77的第1部分与罐容器79发生相对位移的状态保持着墨罐75。以下,参照图11~图15对该保持结构的实施例(第1~第3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1~图15中,为了便于对罐单元70进行说明,图示了罐容器79的开口朝向排出方向Y的状态。
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说的“发生相对位移”是指结构物产生了2个位置点之间的绝对的位移的差。例如,在第2实施方式中,可以是只移动了墨罐75的第1部分而罐容器79并没有移动,或者是没有移动墨罐75的第1部分而仅仅移动了罐容器79,也可以是墨罐75的第1部分和罐容器79都发生了移动。第3实施方式也一样。
(保持结构的第1实施例)
如图11中的实线和双点划线所示,本实施例的保持结构按照能够使墨罐75沿着作为罐容器79的开口侧的排出方向Y直线移动的方式保持着墨罐75,使得注入口77从罐容器79内部(罐容器79内)经由最短距离移动至罐容器79的外部(罐容器79外)。
即,如图12(a)所示,墨罐的75的下表面上沿排出方向Y设置有凸条部75D,并且位于罐容器79的下侧的内底面上沿着排出方向Y设置有凹槽部79D。墨罐75的结构为:其凸条部75D在作为导轨发挥功能的凹槽部79D内滑动,由此下端侧在横向方向X上被定位,并且能够沿着排出方向Y做直线运动。此外,位于罐容器79的上侧的内顶面上沿排出方向Y设置有导肋79a,通过导肋79a,抑制了沿排出方向Y移动的墨罐75的上端侧向横向方向X倾斜。
或者,如图12(b)所示,墨罐75的上端部设置有向横向方向X的两侧突出的檐形状部75F,并且位于罐容器79的上侧的内顶面上沿着排出方向Y设置有导肋79b。其结构为:通过导肋79b的顶端部从下侧与作为导轨发挥功能的檐形状部75F抵接,墨罐75能够在檐形状部75F与导肋79b滑动接触的同时在横向方向X上被定位,并且沿排出方向Y直线移动。此外,墨罐75的下表面上沿排出方向Y设置有凸条部75D,并且位于罐容器79的下侧的内底面上沿排出方向Y设有凹槽79D。通过凸条部75D位于凹槽79D内部,抑制了墨罐75的下端侧向横向方向X发生倾斜。
另外,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罐单元70中,例如在为了检测墨罐75内的剩余墨量等而在打印机11侧与墨罐75之间传输电信号的情况下,罐容器79与墨罐75之间设置有作为电连接部发挥功能的导电板63和导电端子64。即,电连接的端部61a插入到墨水室75S内的导电板63以将排出方向Y作为长度方向而固定在上表面上的状态设置在墨罐75上。另一方面,形成有与导电板63接触的导通部64a的导电端子64按照导通部64a侧弯曲的方式以悬臂状态固定在罐容器79的内顶面上。其结构为:如图11中的实线和双点划线所示,即使使墨罐75向前方移动并使得包括注入口77的第1部分位移至罐容器79的外部,导电板63和导电端子64之间也一直保持电导通。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罐单元70中,与墨罐75连接的连接管78采用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管,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在自然状态下弯曲的弯曲部78W。因此,如图11中的实线和双点划线所示,连接管78能够以产生的应力较小的状态随着墨罐75从罐容器79内部朝向外部沿着排出方向Y移动而发生位移。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保持结构中,罐容器79也可以以如下状态保持墨罐75:在墨罐75向与注入口77从罐容器79的内部移动到罐容器79的外部时的移动方向(排出方向Y)相反的方向移动后,至少包括注入口77的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罐容器79发生相对位移。
即,如图13(a)所示,罐容器79内的墨罐75一方面被螺旋弹簧等施力构件CS朝向排出方向Y施力,另一方面具有抵抗所述施力并抑制墨罐75朝向排出方向Y移动而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90。定位机构90包括配合构件91和被配合部92,所述配合构件91的一端由罐容器79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撑,另一端形成了圆柱销91P,所述被配合部92设置有预定的凹凸形状。
如图13(b)所示,被配合部92上形成了凹凸形状,该凹凸形状构成了能够使配合构件91的圆柱销91P做往复移动的移动路径。实际上,通过墨罐75移动,圆柱销91P如图13(b)中的实线箭头所示,沿着形成的移动路径相对于墨罐75进行相对移动。
例如,如图13(b)中的实线所示,通过变为圆柱销91P与被配合部92中的凸形状部92B的排出方向Y侧的端面抵接的状态,墨罐75成为注入口77不露出而被容纳的状态,即注入口77位于罐容器79内的通常的使用状态。在该状态下,如果执行向与排出方向Y相反的方向、即与施力构件CS的施力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压墨罐75的推压(push)动作,则墨罐75变为被推压至如图13(a)中的点划线表示的位置的状态。其结果是,圆柱销91P通过沿移动路径向排出方向Y侧移动而解除了与凸形状部92B的配合,墨罐75被施力构件CS施力而向前方移动。换句话说,如图13(a)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圆柱销91P相对地向后方移动。
通过罐容器79的内底面上突出形成的配合爪79K与墨罐75的下表面上设置的台阶部75d抵接,限制了墨罐75向前方移动。在墨罐75被限制向前方移动的位置上,注入口77变为露出于罐容器79外部的状态。并且,圆柱销91P移动至如图13(b)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当然,如果将注入口77处于露出状态时的墨罐75朝向与排出方向Y相反的方向推压,则圆柱销91P从如图13(b)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如实线箭头所示那样沿斜面部92A移动,由此被定位于如图13(b)中的实线所示的通常的使用状态下的位置。
另外,如图13(c)所示,本实施例的保持结构不仅限用于在罐单元70中墨罐75沿着排出方向Y直线移动的情况,在沿着作为铅垂方向的上下方向做直线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采用。
即,在罐单元70中,在铅垂方向Z的上侧具有开口的有底箱状的罐容器79B内容纳着在上下方向上直线移动的墨罐75。并且,如果向下按压墨罐75,则在定位机构90中解除了配合构件91的配合的墨罐75由于施力构件CS,从如图13(c)中的实线所示的位置上升至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通过该墨罐75的上升,注入口77移动至罐容器79B的外部。
另外,在这样的墨罐上下移动的结构的情况下,优选设置壳体盖79C,该壳体盖79C覆盖罐容器79B的开口,使得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注入口77不外露。当然,在从注入口77注入墨水时,壳体盖79C通过摆动等使壳体罐79B的开口开放。
(保持结构的第2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保持结构为:在罐容器79中,按照能够以旋转轴75J为中心,并将横向方向X作为轴线进行旋转移动、即摆动的方式保持着墨罐75,所述旋转轴75J在罐容器79的内底面的开口端部以能够进行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枢轴支撑。并且,墨罐75的一部分例如形成为圆弧形状,形成为在以旋转轴75J为中心进行旋转时能够在不与罐容器79发生干涉的情况下进行移动的形状(这里是扇形形状)。
并且,在本实施例的保持结构中,伴随着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将墨罐75从罐容器79中移出,如图14中的实线和双点划线所示,墨罐75以旋转轴75J为中心从后方朝着作为前方的排出方向Y进行旋转。其结果是,墨罐75中的包括注入口77的第1部分位移至罐容器79外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省略了关于具体结构的说明,但需要提及的是:在注入口77移动至罐容器79外的状态下,墨罐75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旋转角度决定部被定位。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为了检测墨罐75内的剩余墨量等而在打印机11侧与墨罐75之间传送电信号的情况下,在罐容器79与墨罐75之间设置有作为电连接部发挥功能的导电板63和导电端子64。即,在墨罐75侧,导电板63以沿圆弧形状固定的状态设置。另一方面,在罐容器79侧,形成了具有弯曲形状的导通部64a的导电端子64按照导通部64a侧弯曲的方式以悬臂状态固定。并且,构成为:如图14中的实线和双点划线所示,即使墨罐75向前方进行旋转移动并使得包括注入口77的第1部分位移至罐容器79的外部,导电板63和导电端子64之间也一直保持电导通。
此外,在具有本实施例的保持结构的罐单元70中,虽然在图14中省略了图示,但是需要提及的是:形成了在自然状态下弯曲的弯曲部78W的连接管78能够通过墨罐75上设置的供给口78A与墨罐75连通。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定位机构90。
(保持结构的第3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保持结构为:在罐容器79中,按照能够以旋转轴75J为中心,并将铅垂方向作为轴线向水平方向进行旋转移动、即摆动的方式保持着墨罐75,所述旋转轴75J在罐容器79的横向方向X上的一端的开口端部以能够进行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枢轴支撑。因此,罐容器79在横向方向X上具有以下长度,该长度使得摆动的墨罐75不会与罐容器79发生干涉。
并且,在本实施例的保持结构中,伴随着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将墨罐75从罐容器79中移出,如图15所示,墨罐75以旋转轴75J为中心从后方朝着作为前方的排出方向Y进行旋转。其结果是,墨罐75中的包括注入口77的第1部分位移至位于罐容器79的外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省略了关于具体结构的说明,但需要提及的是:在注入口77移动至罐容器79外的状态下,墨罐75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旋转角度决定部被定位。
此外,在具有本实施例的保持结构的罐单元70中,虽然在图15中省略了图示,但需要提及的是:与墨罐75的供给口78A连接的连接管78也可以形成在自然状态下弯曲的弯曲部78W。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定位机构90。
接下来,对具有墨罐75的保持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罐单元70的作用进行说明。
例如,一旦用户透过标签76的上部表面75a或者是下部表面75b(参照图3),目视确认到罐容器79内容纳的墨罐75内的墨水的剩余量由于墨水的消耗而减少了,则移动墨罐75。即,从罐容器79中,通过直线移动或者旋转移动使墨罐75从后方向前方移动。由此,墨罐75中的包括注入口77的第1部分跳出至罐容器90外,例如以能够从上方进行目视确认的状态露出。,
根据上述第2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7)在罐单元70中,通过使包括注入口77的第1部分相对于罐容器79发生位移,使注入口77位移至便于进行墨水注入操作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墨水容易地从注入口77流入墨水室75S内。
(8)在罐单元70中,由于墨罐75进行直线移动,因此能够通过墨罐75的最短的移动距离,使注入口77位移至便于进行墨水注入操作的位置。
(9)在罐单元70中,能够容易地使墨罐75沿着导轨进行直线移动。
(10)在罐单元70中,通过能够以比较简单的结构实现的旋转使墨罐75移动,由此能够使注入口77位移至便于进行墨水注入操作的位置。
(11)如果使墨罐75中的包括注入口77的第1部分发生位移,则注入口77变为从罐容器79的内部移动至外部的状态,因此能够使注入口77位移到便于进行墨水注入操作的位置。此外,在不进行墨水注入操作的通常的工作状态下时,由于注入口77位于罐容器79内部,因此抑制了灰尘沉积在注入口77上。
(12)在罐单元70中,由于例如通过用户按压墨罐75而使其朝向与注入口77的位移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能够使注入口77位移至便于进行墨水注入操作的位置,因此抑制了错误地使注入口77发生位移。
(13)在罐单元70中,通过形成了在自然状态下弯曲的弯曲部78W的连接管78,抑制了在被保持在罐容器75中的状态下在连接管78上施加弯曲应力,因此抑制了管的劣化,从而能够从墨罐75稳定地供应墨水。
(14)能够在墨罐75与罐容器79电连接的状态下使包括注入口77的第1部分位移至罐容器79的外部,所以在经由注入口77进行墨水注入操作时,例如能够将与被注入的墨水相关的电信号传送至墨罐79侧(打印机11侧)。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于第3实施方式的液体容纳体进行说明。在对第3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涉及到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和第2实施方式的罐单元70一样的构成要素时,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适当地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具有能够使墨罐75中的第1部分与第2部分发生相对位移的结构,所述墨罐75具有:墨水的注入口77;能够容纳从该注入口77注入的墨水的、作为液体容纳部的墨水室75S;能够与和打印机11的液体喷射头连通的液体供给构件连接的供给口78A;所述第1部分包括注入口77,所述第2部分不同于所述第1部分并包括墨水室75S。此外,关于该位移结构的实施例(第1-第3实施例),参照图16~图19进行说明。并且,为了便于说明,图示了注入口77位于排出方向Y侧的状态的墨罐75。
此外,第3实施方式中所说的排出方向Y是指:当在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液体容纳体配置在打印机11或罐容器79的内部时,为了注入墨水,使液体容纳体中的包括注入口77的第1部分发生位移的方向。因此,只要是使第1部分位移至能够从注入口77注入墨水的方向即可,不局限于附图所示的排出方向Y。
(位移结构的第1实施例)
如图16(a)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位移结构中,位移部77h以能够相对于罐本体部75h沿着排出方向Y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墨罐75中,所述位移部77h是包括注入口77的第1部分,所述罐本体部75h是不同于第1部分的第2部分。并且,在位移部77h与罐本体部75h之间,连接有能够使墨水从注入口77流向设置在罐本体部75h内的墨水室75S的连接管97(管的一个例子)。
因此,如图16(b)所示,通过本实施例的位移结构,位移部77h能够以注入口77朝向排出方向Y直线移动的方式发生位移,并且在该位移状态下,能够通过连接管97从注入口77向墨水室75S内注入墨水。
或者,如图17(a)所示,本实施例的位移结构也可以包括多个(在这里是2个)位移部77h和77g,所述位移部77h和77g按照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不同于第1部分的第2部分、即罐本体部75h沿着排出方向Y进行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墨罐75中。此外,虽然在图17(a)中省略了图示,但是需要提及的是:在位移部77h与罐本体部75h之间,配设有能够使墨水从注入口77流向设置在罐本体部75h内的墨水室75S的连接管97。
因此,如图17(a)中的双点划线和实线所示,位移部77h和位移部77g能够朝向排出方向Y进行直线移动,并且在该位移状态下,能够使注入口77向排出方向Y侧进行更大距离的位移。
并且,如图17(b)所示,在注入口77发生位移时,位移部77h的移动方向也可以与位移部77g的移动方向为不同的方向。即,如图17(b)中的双点划线和实线所示,位移结构也可以是以下结构:在位移部77g向铅垂方向Z的上侧直线移动之后,位移部77h朝向排出方向Y直线移动。或者,当然也可以是位移部77g与位移部77h能够独立地进行移动的结构。
(位移结构的第2实施例)
如图18(a)所示,本实例的位移结构为:作为包括注入口77的第1部分的位移部77h相对于不同于第1部分的第2部分、即罐本体部75h以伸长的方式发生位移。即,位移部77h由彼此能够相对移动的多个(在这里为3个)构件构成,该多个构件,即第1构件77a、第2构件77b、以及第3构件77c是墨罐75中的包括注入口77的第1部分。
因此,如图18(a)中的实线和双点划线所示,通过第1构件77a、第2构件77b、第3构件77c彼此之间的相对移动,位移部77h能够以跳出罐本体部75h的方式发生位移。
或者,如图18(b)所示,包括注入口77的位移部77h也可以由蛇纹管构成,所述蛇纹管具有能够伸缩的蛇腹形状部。即,如图18(a)中的实线和双点划线所示,通过蛇腹形状部的伸长,位移部77h能够以跳出罐本体部75h的方式发生位移。
(位移结构的第3实施例)
如图19(a)所示,本实施例的位移结构为:作为包括注入口77的第1部分的位移部77h相对于作为不同于第1部分的第2部分的罐本体部75h,以注入口77不露出的状态安装在墨罐75中。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位移部77h安装于罐本体部75h的作为排出方向Y侧的前侧面。
并且,如图19(b)所示,其结构为:位移部77h按照以下侧为中心(铅垂方向Z的重力方向侧)、上侧朝向排出方向Y移动的方式发生旋转位移,并且通过该位移,注入口77以能够将墨水注入墨水室75S内的状态露出。
或者,如图19(c)所示,其结构为:位移部77h能够向排出方向Y侧直线移动,并且通过该位移,注入口77以能够将墨水注入墨水室75S内的状态露出。
接下来,对于具有注入口77的位移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墨罐75的作用进行说明。
例如,一旦用户透过标签76的上部表面75a或者是下部表面75b(参照图3),目视确认到墨罐75内的墨水的剩余量减少了,则使注入口77发生位移。即,通过直线移动或者旋转移动等使注入口77移动。通过该移动,注入口77以能够注入墨水的状态露出,并且位移至便于注入墨水的位置。
根据第3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5)由于能够使注入口77位移至便于进行墨水注入操作的位置,所以在墨罐75中,能够容易地使墨水从注入口77流入墨水室75S中。
(16)注入口77和墨水室75S之间通过连接管97连接,所以即使使注入口77位移至便于进行墨水注入操作的位置,也能够使从注入口77注入的墨水流入墨水室75S内。
(17)由于能够扩大包括彼此能够发生相对位移的多个构件,即第1构件77a、第2构件77b、以及第三构件77c的注入口77的移动范围,所以能够使注入口77位移至便于进行墨水注入操作的位置的概率变得更高。
(18)由于在注入墨水的时候使注入口77露出,因此一方面便于进行墨水注入操作,另一方面由于在不注入墨水时注入口77不露出于外部,所以异物通过注入口77混入的概率变低。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进行以下变更。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1个墨罐75上设置多个注入口77。换言之,也可以在一个墨罐75上设置多个墨水室75S。
例如,如图20(a)所示,也可以在1个墨罐75上设置2个注入口77A和77B。即,在墨罐75上,分别对于注入口77A形成墨水室75SA、对于注入口77B形成墨水室75SB。并且,注入口77A和注入口77B沿着排出方向Y相互接近,并且靠向墨罐75中的单方向侧(在这里是排出方向Y侧)设置。例如,该结构能够通过将墨水室75SA和墨水室75SB设置成以下形状而实现,即通过罐本体部75h内倾斜配设的隔板75P来分割一个墨水室而形成的形状。
或者,如图20(b)所示,在墨罐75中,也可以在位移部77h上设置2个注入口77A、77B。根据该结构,如图20(b)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两个注入口77A、77B能够以朝向排出方向Y侧离开墨罐75的罐本体部75h的方式发生位移。
此外,如图20(c)所示,在墨罐75中,设置在位移部77h上的2个注入口77A、77B也可以沿与排出方向Y交叉的横向方向X并排设立。根据该结构,如图20(c)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两个注入口77A、77B能够按照朝向排出方向Y侧以相同的距离离开墨罐75的罐本体部75h的方式发生位移。
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也可以具有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设置了多个注入口77的墨罐75。并且,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中,例如在具有所述设置了两个注入口77A、77B的墨罐75的情况下,注入口77A、77B优选设置在以下部分上:即能够按照由于墨罐75的移动而位于装置壳体14外部的方式发生位移的部分上。
根据本变形例,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9)在打印机11中,由于使多个注入口77A、77B移动至位于装置壳体14的外部,所以能够使多个注入口77A、77B位移至便于进行墨水注入操作的位置。
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罐单元70也可以具有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设置了多个注入口77(77A、77B)的墨罐75。并且,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罐单元70中,例如在具有所述设置了两个注入口77A、77B的墨罐75的情况下,注入口77A、77B优选设置在以下部分上,所述部分能够通过墨罐75相对于罐单元79发生相对位移而移动至罐容器79的外部。
根据本变形例,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20)在罐单元70中,即使设置有多个注入口77,由于使多个注入口77A、77B移动到罐容器79的外部,所以能够使其位移至便于进行墨水注入操作的位置。
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也可以具有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墨罐75。例如,也可以将图2中示出的墨罐75替换成图16、图17、图18、图19中的任意一者所示的墨罐75。根据该结构,由于具有墨水的注入口77能够发生位移的墨罐75,所以能够实现可以使注入口77位移至便于进行墨水注入操作的位置的打印机11。因此,在本变形例中,打印机11并不一定要具有墨罐75的移动机构(80A~80E)。
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也可以具有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罐单元70。根据该结构,由于具有墨水的注入口77能够发生位移的罐单元70,所以能够实现可以使注入口77位移至便于进行墨水注入操作的位置的打印机11。因此,在本变形例中,打印机11并不一定要具有墨罐75的移动机构(80A~80E)。
或者,也可以将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罐容器79替换成设置在由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装置壳体14包围的空间区域内的罐架72。例如,也可以将图13(a)、图14、图15中的任何一者所示的罐单元70替换成图5所示的罐架72、墨罐75、以及移动机构80A。根据该结构,简化了使墨罐75的第1部分移动的结构,从而能够使打印机11的箱体变得更小。
或者,例如,可以将图13(c)中所示的罐单元70置换成图5所示的罐架72、墨罐75、以及移动机构80A。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所示的打印机11那样,在具有扫描仪单元13的情况下,通过打开扫描仪单元13,罐单元70的上表面露出。此时,将墨罐75向下按压,由于施力构件CS使其上升,由此能够使墨罐75的第1部分移动,使注入口77位移至便于进行墨水注入操作的位置。根据该结构,简化了使墨罐75的一部分移动的结构,从而能够使打印机11的箱体变得更小。
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罐单元70中,如果墨罐75的注入口77位于能够注入墨水的位置,则即使不位移至罐容器79的外部也没关系。也就是说,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移动到罐容器79外的状态也包括注入口77的至少一部分移动至罐容器79外的状态。
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罐单元70中,墨罐75的注入口77在不注入墨水的非注入状态时(通常的使用状态),并不一定必须位于罐容器79内。即,墨罐75的保持结构也可以是以下结构:使注入口77相对于罐容器79发生相对移动,使其从难以注入墨水的位置位移至便于注入墨水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面盖16上不一定必须要设置作为目视确认部的透视区域16T。例如,在定期对墨罐75进行墨水补充的情况下,并不需要特意通过透视区域确认墨水的残余量。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介质并不限于纸张P,也可以是金属板、树脂板、布等材料构成的板状构件。也就是说,只要是可以运送,并且能够通过由液体喷射部20消耗的墨水对其进行印刷的材料,都可以作为介质使用。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射部20不仅限于使用在液体喷射头22伴随墨盒21一起往复移动的串行式打印机上,也可以用于即使在喷射头22固定的状态下也能够在纸张的最大宽度的范围内进行印刷的行头式打印机。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1既可以是不具有扫描仪单元13的装置,也可以是具有液体喷射部20并具有FAX装置或者复印装置等功能的多功能机。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虽然将液体消耗装置作为具有喷射墨水的液体喷射头的喷墨式打印机11具体化了,但是也可以具体化为喷吐除墨水之外的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能够广泛地适用于具有喷吐微小份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液滴是指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喷吐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状、也包括拖尾成线状的形状。此外,这里说的液体,是指任何能够从液体喷射装置中喷射出来的材料。例如,任何处于液相时的状态的物质,高粘度或低粘度的液体、溶胶、凝胶、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体树脂、液态金属(金属溶液)这样的流体,另外也不限于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也包括了由颜料或金属颗粒等固态物形成的功能性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者混合在溶剂中而形成的物质等。此外,也可以例举出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墨水或液晶等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例子。在此,墨水包括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凝胶墨水、热熔墨水等各种液体组合物。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子,例如有喷射下述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该液体以分散或者溶解的方式含有在制造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光器等时使用的电极材料和颜色材料等材料。或者,也可以是:喷射用于制造生物芯片的生物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用作精密移液管并喷射作为试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微处理器或者印刷装置等。此外,也可以采用:向钟表或照相机等精密机械定位(pinpoint)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上使用的微半球状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者碱等蚀刻剂的液体喷射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以上的任何一种液体喷射装置。
Claims (20)
1.一种液体容纳体,其能够通过液体供给构件与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喷射头连通,
所述液体容纳体设置有:
液体的注入口;
液体容纳部,其能够容纳从所述注入口注入的所述液体;以及
供给口,其能够与所述液体供给构件连接,
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包括所述注入口的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不同于所述第1部分并包括所述液体容纳部的第2部分发生相对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第2部分进行相对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部分通过管连通,从所述注入口注入的所述液体在所述管内流动并注入到所述液体容纳部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部分包括相互之间能够发生相对位移的多个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第2部分进行相对的旋转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1部分发生位移,所述注入口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中从不露出于外部的状态位移至露出于外部的状态。
7.一种液体容纳体单元,其具有液体容纳体和能够保持所述液体容纳体的容纳体保持体,所述液体容纳体具有:
液体的注入口;
液体容纳部,其能够容纳从所述注入口注入的所述液体;以及
供给口,其能够与液体供给构件连接,所述液体供给构件与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喷射头连通,
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至少包括所述注入口的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容纳体保持体发生相对位移的状态下,所述容纳体保持体保持所述液体容纳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体保持体以所述液体容纳体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所述液体容纳体,由此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至少所述第1部分处于能够相对于所述容纳体保持体发生相对位移的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体保持体以所述液体容纳体能够旋转移动的方式保持所述液体容纳体,由此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至少所述第1部分处于能够相对于所述容纳体保持体发生相对位移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所述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不同于所述第1部分并包括所述液体容纳部的第2部分发生相对位移,所述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第2部分进行相对滑动。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所述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不同于所述第1部分并包括所述液体容纳部的第2部分发生相对位移,所述第1部分包括相互之间能够发生相对位移的多个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所述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不同于所述第1部分并包括所述液体容纳部的第2部分发生相对位移,所述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第2部分进行相对的旋转移动。
13.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具有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液体容纳体、以及容纳所述液体容纳体和液体喷射头的箱体,所述液体容纳体具有:
液体的注入口;
液体容纳部,其对应于所述注入口设置,并且能够容纳从所述注入口注入的所述液体;以及
供给口,其能够与液体供给构件连接,所述液体供给构件与所述液体喷射头连通,
所述箱体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至少包括所述注入口的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箱体发生相对位移的状态下,容纳所述液体容纳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以所述液体容纳体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所述液体容纳体,由此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至少所述第1部分处于能够相对于所述箱体发生相对位移的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以所述液体容纳体能够旋转移动的方式保持所述液体容纳体,由此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至少所述第1部分处于能够相对于所述箱体发生相对位移的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所述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不同于所述第1部分并包括所述液体容纳部的第2部分发生相对位移,所述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第2部分进行相对滑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所述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不同于所述第1部分并包括所述液体容纳部的第2部分发生相对位移,所述第1部分包括相互之间能够发生相对位移的多个构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所述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不同于所述第1部分并包括所述液体容纳部的第2部分发生相对位移,所述第1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第2部分进行相对的旋转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盖构件,所述盖构件能够开闭与所述液体容纳体对应设置的开口部,
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盖构件的动作连动地使所述液体容纳体中的所述第1部分经由所述开口部从所述箱体内位移至所述箱体外,所述动作是所述盖构件从关闭所述开口部的闭盖状态移动到打开所述开口部的开盖状态的动作。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能够使所述液体容纳体与所述箱体之间电连接的电连接部,
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与所述箱体之间经由所述电连接部电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1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从所述箱体内位移至所述箱体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269296 | 2011-12-08 | ||
JP2011269296 | 2011-12-0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004520U true CN203004520U (zh) | 2013-06-19 |
Family
ID=4857437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53016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58363B (zh) | 2011-12-08 | 2012-12-10 | 液体喷射装置 |
CN20122067841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04520U (zh) | 2011-12-08 | 2012-12-10 | 液体容纳体、液体容纳体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CN20171004670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799890B (zh) | 2011-12-08 | 2012-12-10 | 液体喷射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53016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58363B (zh) | 2011-12-08 | 2012-12-10 | 液体喷射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04670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799890B (zh) | 2011-12-08 | 2012-12-10 | 液体喷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20130169720A1 (zh) |
EP (1) | EP2789465A4 (zh) |
JP (3) | JP6171313B2 (zh) |
KR (1) | KR20140110897A (zh) |
CN (3) | CN103158363B (zh) |
BR (1) | BR112014013669A2 (zh) |
MX (1) | MX2014006678A (zh) |
MY (1) | MY172954A (zh) |
PH (1) | PH12014501233A1 (zh) |
RU (1) | RU2612934C2 (zh) |
TW (1) | TWI577566B (zh) |
WO (1) | WO2013085023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16138A (zh) * | 2016-11-04 | 2018-05-1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 |
CN112140731A (zh) * | 2019-06-28 | 2020-12-2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供给系统以及液体容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599635B1 (en) * | 2011-11-30 | 2014-11-05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ejecting device |
US9421781B2 (en) * | 2012-10-15 | 2016-08-23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Recording apparatus |
JP6492393B2 (ja) * | 2013-10-23 | 2019-04-0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
JP6260196B2 (ja) | 2013-10-23 | 2018-01-1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
JP6318567B2 (ja) * | 2013-11-15 | 2018-05-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6229448B2 (ja) * | 2013-11-15 | 2017-11-1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6427865B2 (ja) * | 2013-11-15 | 2018-11-2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BR112016006823A2 (pt) * | 2013-11-15 | 2017-08-01 | Seiko Epson Corp | aparelho de gravação |
JP2015199264A (ja) | 2014-04-08 | 2015-11-1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 |
JP2015199261A (ja) | 2014-04-08 | 2015-11-1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 |
JP6460303B2 (ja) * | 2014-06-12 | 2019-01-3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460304B2 (ja) * | 2014-06-12 | 2019-01-3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消費装置及び複合機 |
JP6387694B2 (ja) | 2014-06-12 | 2018-09-1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タンク |
JP6432261B2 (ja) | 2014-09-30 | 2018-12-0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消費装置 |
JP6428114B2 (ja) * | 2014-09-30 | 2018-11-2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消費装置 |
JP2016087848A (ja) * | 2014-10-31 | 2016-05-2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消費システム |
CN107206804B (zh) | 2015-01-19 | 2019-04-02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液体消耗设备 |
JP6365317B2 (ja) * | 2015-01-19 | 2018-08-0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消費装置 |
JP6365318B2 (ja) * | 2015-01-19 | 2018-08-0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消費装置 |
US9969175B2 (en) * | 2015-03-30 | 2018-05-15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container |
JP6547943B2 (ja) * | 2015-03-30 | 2019-07-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TWI675758B (zh) | 2015-03-30 | 2019-11-01 |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 印刷裝置 |
JP6237683B2 (ja) * | 2015-03-30 | 2017-11-2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TW201641311A (zh) * | 2015-03-30 | 2016-12-01 |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 印刷裝置 |
JP6604021B2 (ja) * | 2015-04-16 | 2019-11-1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 |
JP2017001249A (ja) * | 2015-06-09 | 2017-01-0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CN107635780B (zh) | 2015-06-09 | 2019-12-3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罐单元、打印机 |
JP6015817B1 (ja) * | 2015-06-26 | 2016-10-2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JP6696127B2 (ja) * | 2015-08-10 | 2020-05-2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JP5896074B2 (ja) * | 2015-10-23 | 2016-03-3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USD792924S1 (en) * | 2015-10-30 | 2017-07-25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Imaging device |
JP6498098B2 (ja) | 2015-10-30 | 2019-04-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収容部材 |
JP6651806B2 (ja) * | 2015-11-20 | 2020-02-1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
CN205130628U (zh) | 2015-11-27 | 2016-04-06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喷墨打印机 |
JP6805498B2 (ja) | 2016-01-29 | 2020-12-2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複合機 |
JP6746391B2 (ja) * | 2016-06-15 | 2020-08-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容器ユニット |
JP2018140548A (ja) | 2017-02-28 | 2018-09-1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ー |
JP6828525B2 (ja) * | 2017-03-10 | 2021-02-1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液体収容体 |
JP6493474B2 (ja) * | 2017-09-11 | 2019-04-0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
FR3071767A1 (fr) * | 2017-10-04 | 2019-04-05 | Dover Europe Sarl | Dispositif et procede d'introduction de cartouche |
JP7091689B2 (ja) * | 2018-02-13 | 2022-06-2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9188711A (ja) * | 2018-04-26 | 2019-10-3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供給体、液体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液体供給体の製造方法 |
USD921748S1 (en) | 2018-07-13 | 2021-06-08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Combined print liquid supply cap and key |
USD918999S1 (en) * | 2018-07-13 | 2021-05-1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Ink cartridge |
WO2020036583A1 (en) | 2018-08-13 | 2020-02-20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rinting fluid circulation |
JP6829845B2 (ja) * | 2018-11-01 | 2021-02-1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消費装置 |
JP7282574B2 (ja) | 2019-04-05 | 2023-05-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7363094B2 (ja) * | 2019-05-22 | 2023-10-1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7287112B2 (ja) * | 2019-05-24 | 2023-06-0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7388002B2 (ja) * | 2019-05-29 | 2023-11-2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装着体、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JP7404733B2 (ja) | 2019-09-24 | 2023-12-2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7415718B2 (ja) * | 2020-03-24 | 2024-01-17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配管接続判定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183240B2 (ja) * | 2020-11-11 | 2022-12-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2022113265A (ja) * | 2021-01-25 | 2022-08-0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WO2023113785A1 (en) * | 2021-12-15 | 2023-06-22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Moving control panel assembly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92890A (ja) * | 2001-03-30 | 2002-10-09 | Brother Ind Ltd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S58215370A (ja) * | 1982-06-10 | 1983-12-14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式ワイヤドツトプリンタ |
US5328279A (en) * | 1984-05-22 | 1994-07-12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Dot matrix printer head |
US6247803B1 (en) * | 1983-10-13 | 2001-06-19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lenishing ink in the tank cartridge |
US5156473A (en) * | 1983-10-13 | 1992-10-20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Multi-color cartridge ink-supply system for a dot matrix printer |
JP3327046B2 (ja) * | 1995-04-21 | 2002-09-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タンクならびにインクタンクのインク補給方法 |
JPS6337954A (ja) * | 1986-08-01 | 1988-02-18 | Canon Inc | 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
JP3222454B2 (ja) * | 1990-02-02 | 2001-10-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タ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US5777648A (en) * | 1991-06-19 | 1998-07-07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Inkjet print cartridge having an ink fill port for initial filling and a recharge port with recloseable seal for recharging the print cartridge with ink |
US5675367A (en) * | 1992-12-23 | 1997-10-07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Inkjet print cartridge having handle which incorporates an ink fill port |
US5408746A (en) * | 1993-04-30 | 1995-04-25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Datum formation for improved alignment of multiple nozzle members in a printer |
JPH07178920A (ja) * | 1993-12-22 | 1995-07-18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又はインクタンク |
JP2970381B2 (ja) * | 1994-01-20 | 1999-11-02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5812156A (en) | 1997-01-21 | 1998-09-22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Apparatus controlled by data from consumable parts with incorporated memory devices |
US6183077B1 (en) * | 1995-04-27 | 2001-02-06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keying ink supply containers |
US6318850B1 (en) * | 1995-12-04 | 2001-11-20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Ink container refurbishment system |
US6130695A (en) * | 1995-04-27 | 2000-10-10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Ink delivery system adapter |
JPH08300681A (ja) * | 1995-05-10 | 1996-11-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H09136426A (ja) * | 1995-11-16 | 1997-05-27 | Canon Inc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へのインク再充填方法 |
JPH1086408A (ja) | 1996-09-11 | 1998-04-07 | Ricoh Co Ltd | プリンタ装置 |
US5929883A (en) * | 1997-03-03 | 1999-07-27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Printing system with single on/off control valve for periodic ink replenishment of inkjet printhead |
JPH10202892A (ja) * | 1996-11-22 | 1998-08-04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US6322205B1 (en) * | 1997-01-21 | 2001-11-27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Ink delivery system adapter |
JPH10202896A (ja) | 1997-01-22 | 1998-08-0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インク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タンク |
EP1287998B1 (en) * | 1997-06-04 | 2006-03-29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Ink delivery system adapter |
JP2891247B2 (ja) * | 1997-08-12 | 1999-05-1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タンク |
EP1281526B1 (en) * | 1998-02-13 | 2005-09-14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 jet droplet ejection capability recovery method |
DE69808145T2 (de) * | 1998-03-04 | 2003-04-17 | Hewlett-Packard Co. (N.D.Ges.D.Staates Delaware), Palo Alto | Tintenbehälternachfüllsystem |
JP2000127426A (ja) * | 1998-10-27 | 2000-05-09 | Canon Inc | 記録装置 |
JP3804737B2 (ja) * | 1999-01-27 | 2006-08-02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US6443567B1 (en) * | 1999-04-27 | 2002-09-0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ejecting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device using same |
JP3450798B2 (ja) * | 1999-04-27 | 2003-09-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該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液体収納容器、該システム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 |
EP2052863B1 (en) * | 2000-01-21 | 2012-04-1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 cartridge for use with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US6431697B1 (en) * | 2000-01-31 | 2002-08-13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Replaceable ink container having a separately attachable latch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container |
JP2001212979A (ja) * | 2000-02-03 | 2001-08-07 | Canon Inc | 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4269093B2 (ja) * | 2000-05-31 | 2009-05-27 |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 インキ充填器 |
US6345891B1 (en) * | 2000-07-31 | 2002-02-12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ecifying ink volume in a multichamber ink container |
ES2341388T3 (es) * | 2000-10-20 | 2010-06-1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Cartucho de tinta para un dispositivo de registro de inyeccion de tinta. |
US7077512B2 (en) * | 2000-12-26 | 2006-07-1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 jet type recording apparatus, ink type information setting method in the apparatus and ink cartridge used in the apparatus |
US6916508B2 (en) * | 2001-05-25 | 2005-07-12 | Nippon Paint Co., Ltd. | Method of coating a plastic molding, ultraviolet-curable under coating for metal evaporation, and plastic moldings |
US7101021B2 (en) * | 2001-07-30 | 2006-09-05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Connection apparatus for circuit board, ink jet type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IC chip and ink cartridge having IC chip |
US6779874B2 (en) * | 2001-07-31 | 2004-08-2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Device for ensuring proper toe-heel installation of a detachable printer component |
JP2003063038A (ja) * | 2001-08-29 | 2003-03-05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切れ表示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US7147316B2 (en) * | 2002-01-07 | 2006-12-1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device |
US6805425B2 (en) * | 2002-01-11 | 2004-10-19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device |
US6976749B2 (en) * | 2002-03-28 | 2005-12-20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device |
US6886928B2 (en) * | 2002-03-28 | 2005-05-0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thereof |
US6676252B2 (en) * | 2002-04-24 | 2004-01-13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rinter ink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
JP4631253B2 (ja) | 2002-06-17 | 2011-02-1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US7438401B2 (en) | 2002-06-17 | 2008-10-2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cartridge |
JP2004042279A (ja) * | 2002-07-08 | 2004-02-12 | Canon Inc |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2004074732A (ja) * | 2002-08-22 | 2004-03-11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ホルダ |
ITTO20030302A1 (it) * | 2003-04-17 | 2004-10-18 | Tecnost Sistemi Spa | Dispositivo per custodire e rifornire contemporaneamente |
JP2004345246A (ja) * | 2003-05-22 | 2004-12-0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US7290869B2 (en) * | 2003-07-25 | 2007-11-06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container |
JP4482897B2 (ja) * | 2003-08-29 | 2010-06-1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JP2005096350A (ja) * | 2003-09-26 | 2005-04-14 | Brother Ind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
US6966640B2 (en) * | 2003-10-14 | 2005-11-22 | Teng-Kuei Lee | Ink cartridge for an ink jet printer |
JP4635426B2 (ja) * | 2003-10-22 | 2011-02-2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144721A (ja) * | 2003-11-12 | 2005-06-09 | Canon Inc | インクタンク |
EP2990212A3 (en) | 2005-02-02 | 2017-03-22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Attachment, liquid reception container, and liquid supply device |
JP4561395B2 (ja) * | 2005-02-18 | 2010-10-1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アタッチメント及び液体供給装置 |
JP3111130U (ja) * | 2005-04-08 | 2005-07-07 | 株式会社オーエム | プリンタ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インク補給器 |
JP2007268985A (ja) * | 2006-03-31 | 2007-10-18 | Brother Ind Ltd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保持部材 |
US7905572B2 (en) * | 2006-05-18 | 2011-03-15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 removable ink tank in an imaging apparatus |
DE102006036716B3 (de) * | 2006-06-02 | 2007-09-27 | Artech Gmbh Design + Production In Plastic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Umrüstung eines Druckers |
US20080036827A1 (en) * | 2006-06-07 | 2008-02-14 | James Daniel Anderson | Facade for an Ink Tank |
JP4952146B2 (ja) * | 2006-08-28 | 2012-06-1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体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US7850290B2 (en) * | 2006-12-28 | 2010-12-14 |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ink supplying mechanism and ink supplying method |
EP2889142A3 (en) * | 2007-06-20 | 2016-11-02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Fluid ejec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
JP4766011B2 (ja) * | 2007-06-20 | 2011-09-0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流体噴射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TWI385077B (zh) * | 2008-06-02 | 2013-02-11 |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 供墨容器之退出機構及其所適用之列印機構 |
TWM355822U (en) * | 2008-06-13 | 2009-05-01 | Yi-Zong Yan | Ink balancing device with interchangeable fill-in and continuous ink supply |
CN102161278B (zh) * | 2008-06-30 | 2014-03-05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用于墨盒的转接器 |
JP5163344B2 (ja) * | 2008-07-30 | 2013-03-1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滴吐出装置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のヘッドクリーニング制御方法 |
JP5136359B2 (ja) * | 2008-10-29 | 2013-02-0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容器 |
JP2010228378A (ja) * | 2009-03-27 | 2010-10-14 | Brother Ind Ltd | インク供給装置 |
JP2011212896A (ja) * | 2010-03-31 | 2011-10-27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IN2012DN01303A (zh) * | 2010-07-15 | 2015-06-05 | Seiko Epson Corp | |
JP2011126292A (ja) * | 2011-03-30 | 2011-06-30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343994B2 (ja) * | 2011-03-31 | 2013-11-1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5382044B2 (ja) * | 2011-03-31 | 2014-01-0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5870528B2 (ja) * | 2011-07-28 | 2016-03-0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噴射システム、及び、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
JP5974439B2 (ja) * | 2011-08-30 | 2016-08-2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
US8662661B2 (en) * | 2011-10-31 | 2014-03-04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having first casing and second casing rotatable relative to first casing |
JP6051595B2 (ja) * | 2012-05-21 | 2016-12-2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 |
US9421781B2 (en) * | 2012-10-15 | 2016-08-23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Recording apparatus |
-
2012
- 2012-11-16 JP JP2012252004A patent/JP6171313B2/ja active Active
- 2012-12-04 TW TW101145488A patent/TWI577566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2-12-04 US US13/693,297 patent/US2013016972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2-12-07 MY MYPI2014701457A patent/MY172954A/en unknown
- 2012-12-07 BR BR112014013669A patent/BR112014013669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2-12-07 WO PCT/JP2012/081767 patent/WO201308502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12-07 KR KR1020147018357A patent/KR20140110897A/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2-12-07 JP JP2013548310A patent/JP619479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12-07 RU RU2014127283A patent/RU2612934C2/ru active
- 2012-12-07 MX MX2014006678A patent/MX2014006678A/es unknown
- 2012-12-07 EP EP12855002.7A patent/EP2789465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12-10 CN CN201210530162.7A patent/CN10315836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12-10 CN CN2012206784199U patent/CN20300452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12-10 CN CN201710046706.5A patent/CN10679989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
- 2014-06-02 PH PH12014501233A patent/PH12014501233A1/en unknown
-
2016
- 2016-03-30 US US15/084,692 patent/US1004029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
- 2017-07-06 JP JP2017132512A patent/JP2017196909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8
- 2018-05-09 US US15/974,816 patent/US2018025738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8-11-28 US US16/202,151 patent/US2019009202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16138A (zh) * | 2016-11-04 | 2018-05-1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 |
CN108016138B (zh) * | 2016-11-04 | 2021-02-2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 |
CN112140731A (zh) * | 2019-06-28 | 2020-12-2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供给系统以及液体容器 |
CN112140731B (zh) * | 2019-06-28 | 2023-11-2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供给系统以及液体容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30169720A1 (en) | 2013-07-04 |
TW201331048A (zh) | 2013-08-01 |
US10040293B2 (en) | 2018-08-07 |
CN103158363A (zh) | 2013-06-19 |
JP6171313B2 (ja) | 2017-08-02 |
JP2013139140A (ja) | 2013-07-18 |
JPWO2013085023A1 (ja) | 2015-04-27 |
MX2014006678A (es) | 2015-02-12 |
US20180257383A1 (en) | 2018-09-13 |
PH12014501233B1 (en) | 2014-09-08 |
EP2789465A4 (en) | 2016-12-14 |
JP2017196909A (ja) | 2017-11-02 |
RU2612934C2 (ru) | 2017-03-13 |
MY172954A (en) | 2019-12-16 |
RU2014127283A (ru) | 2016-02-10 |
KR20140110897A (ko) | 2014-09-17 |
BR112014013669A2 (pt) | 2017-06-13 |
PH12014501233A1 (en) | 2014-09-08 |
CN106799890A (zh) | 2017-06-06 |
US20190092029A1 (en) | 2019-03-28 |
TWI577566B (zh) | 2017-04-11 |
CN103158363B (zh) | 2017-06-06 |
EP2789465A1 (en) | 2014-10-15 |
WO2013085023A1 (ja) | 2013-06-13 |
CN106799890B (zh) | 2019-03-22 |
JP6194796B2 (ja) | 2017-09-13 |
US20160221348A1 (en) | 2016-08-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004520U (zh) | 液体容纳体、液体容纳体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
JP5896070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CN203282857U (zh) | 适配器 | |
WO2014112344A1 (ja) | 液体噴射装置、タンク | |
US9056482B2 (en) |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and cartridge | |
JP5998466B2 (ja) | アダプターおよび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 |
TWM479217U (zh) | 液體噴射裝置 | |
CN203032093U (zh) | 液体供给系统和液体消耗装置 | |
JP2016055444A (ja) | 液体収容体、液体消費装置、及び、電気接続体 | |
CN203032094U (zh) | 液体容纳体、液体供给系统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 |
CN203410164U (zh) | 盒 | |
JP2016037018A (ja) |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 |
JP2016055446A (ja) | 液体収容体と電気接続体および液体消費装置 | |
US9862198B2 (en) | Unit used in liquid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
WO2015194154A1 (ja) |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及び、液体消費システム | |
CN110053358A (zh) | 喷墨打印机 | |
JP2014034189A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CN104441999A (zh) | 液体容纳容器 | |
JP2015223795A (ja) | 液体供給装置 | |
JP2016016574A (ja) | 液体保持装置、および、液体保持ユニット | |
JP2016055447A (ja) | 液体供給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 Termination date: 2021121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