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35780B - 液体喷射装置、罐单元、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罐单元、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35780B
CN107635780B CN201680032865.3A CN201680032865A CN107635780B CN 107635780 B CN107635780 B CN 107635780B CN 201680032865 A CN201680032865 A CN 201680032865A CN 107635780 B CN107635780 B CN 1076357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tank
printer
unit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28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35780A (zh
Inventor
樋口智行
石川隆祥
铃木日出直
木村尚己
河合航路
工藤圣真
松田隆纪
艾奇·普尔诺莫
穆罕默德·基吉·安古·普拉托莫
穆罕默德·奥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164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700124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2510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7278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2510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9035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0368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715426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635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5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357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57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36Protection of cartridges or parts thereof, e.g. tape
    • B41J2/1754Protection of cartridges or parts thereof, e.g. tape with means attached to the cartridge, e.g. protective ca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43Allowing easy access, e.g. for maintenance or in case of paper j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对于以往的液体喷射装置,期望提高便利性。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射头;液体容纳体,其能够容纳液体;箱体,其覆盖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容纳体;以及操作部,使用者能够进行操作,在液体容纳体上形成有能够注入液体的液体注入口,当从正面观察操作部时,在操作部与箱体的一个侧壁之间配置有第一液体容纳体,并且在箱体的一个侧壁的相反侧的另一个侧壁与操作部之间配置有第二液体容纳体,箱体具备:第一盖,其覆盖第一液体容纳体的至少一部分;第二盖,其覆盖第二液体容纳体的至少一部分,第一盖和第二盖分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箱体开闭。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装置、罐单元、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射装置、罐单元、打印机等。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喷墨打印机已为人所知。在喷墨打印机中,通过使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从喷射打印头向印刷用纸等印刷介质喷出,能够对印刷介质进行印刷。在这样的喷墨打印机中,以往,将贮存在作为液体容纳体的一个例子的罐中的墨水向喷射打印头供给的结构已为人所知。在该罐上设置有墨水注入口。用户能够从墨水注入口将墨水向罐补充(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另外,以往,在喷墨打印机中,从罐单元向喷射打印头供给墨水的结构已为人所知(例如,专利文献2、3)。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罐单元,该罐单元具有:罐,其具有注入部;盖,其构成为能够在将罐的注入部覆盖的关闭位置和使注入部露出的打开位置之间转动。该罐单元并列设置于喷墨打印机的侧部。并且,盖的旋转轴线设置于靠近喷墨打印机的侧部的一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59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中国实用新型公告第204382811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163462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喷墨打印机的箱体内容纳有罐的结构、以及在喷墨打印机的箱体外配置有罐的结构。对于在喷墨打印机的箱体内容纳有罐的结构,由于罐被箱体覆盖,因此,例如,在向罐注入墨水时等难以对罐的墨水注入口进行操作。另外,对于在喷墨打印机的箱体内容纳有罐的结构,由于罐被箱体覆盖,因此,难以目视确认例如容纳于罐中的墨水的量。这样,在以往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作为第一课题,期望的是提高便利性。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打印机中,使罐单元的盖从关闭位置朝向打开位置转动时的可转动范围在盖与打印机抵接的位置成为极限。其原因在于,在罐单元中,即使盖能够相对于罐转动一整圈,盖也会被打印机阻挡。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打印机中,可以预料到:在使罐单元的盖转动到打开位置时,盖的一部分与罐的注入部的上方重叠。因此,注入部的上方就被盖遮蔽,从而在注入墨水时易于成为障碍。这样,作为第二课题,以往的打印机中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另外,作为第三课题,可以列举出以下情况。在上述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打印机中,罐单元并列设置于喷墨打印机的侧部。在该打印机中,罐单元相对于喷墨打印机向外侧突出,在喷墨打印机的外观上产生凹凸,因此,存在例如在移送喷墨打印机时等易于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碰撞这样的课题。另外,在该打印机中,为了使罐单元能够容纳的墨水的容量增大,可以考虑到使罐单元沿着宽度方向(从喷墨打印机朝向罐单元的方向)扩张。这样一来,在喷墨打印机的外观产生的凹凸会更加显著。另外,若使罐单元沿着宽度方向扩张,则打印机易于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个,能通过以下的方式或适用例实现。上述第一课题能够通过以下的适用例1~11解决。另外,上述第二课题能够通过以下的适用例12~15解决。另外,上述第三课题能够通过以下的适用例16~23解决。另外,上述第二课题也能够通过以下的适用例24~34解决。
[适用例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射头,其能够喷射液体;液体容纳体,其能够容纳用于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所述液体;箱体,其覆盖所述液体喷射头和所述液体容纳体;以及操作部,其配置于所述箱体的外侧,使用者能够进行操作,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上形成有能够向所述液体容纳体注入所述液体的液体注入口,当从正面观察所述操作部时,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箱体的一个侧壁之间配置有作为第一液体容纳体的所述液体容纳体,并且在所述箱体的所述一个侧壁的相反侧的另一个侧壁与所述操作部之间配置有作为第二液体容纳体的所述液体容纳体,所述箱体具备:第一盖,其覆盖所述第一液体容纳体的至少一部分;第二盖,其覆盖所述第二液体容纳体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盖和所述第二盖分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箱体开闭。
在该液体喷射装置中,第一盖和第二盖分别构成为能够开闭,因此,能够通过打开第一盖而使第一液体容纳体露出,或通过打开第二盖而使第二液体容纳体露出。因此,通过打开第一盖、第二盖,易于对第一液体容纳体的液体注入口、第二液体容纳体的液体注入口进行操作。其结果是,易于向第一液体容纳体、第二液体容纳体注入液体。由此,可以提高液体喷射装置的便利性。
[适用例2]根据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中的、与所述第一液体容纳体重叠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二液体容纳体重叠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透光性。
在该液体喷射装置中,易于透过箱体的与第一液体容纳体重叠的区域中的具有透光性的部分,目视确认第一液体容纳体。另外,易于透过箱体的与第二液体容纳体重叠的区域中的具有透光性的部分,目视确认第二液体容纳体。因此,易于透过箱体的与第一液体容纳体重叠的区域中的具有透光性的部分,目视确认被容纳于第一液体容纳体中的液体的量。另外,易于透过箱体的与第二液体容纳体重叠的区域中的具有透光性的部分,目视确认被容纳于第二液体容纳体中的液体的量。由此,可以提高液体喷射装置的便利性。
[适用例3]根据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时的姿势下,所述液体注入口的端面朝向与铅垂方向相交的方向。
在该液体喷射装置中,在使用液体喷射装置时的姿势下,液体注入口的端面朝向与铅垂方向相交的方向,因此,异物难以附着于液体注入口的端面。
[适用例4]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射头,其能够喷射液体;液体容纳体,其能够容纳用于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所述液体;箱体,其覆盖所述液体喷射头和所述液体容纳体;以及操作部,其配置于所述箱体的外侧,使用者能够进行操作,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上形成有能够向所述液体容纳体注入所述液体的液体注入口,当从正面观察所述操作部时,所述液体容纳体配置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箱体的侧壁之间,所述箱体具备将所述液体容纳体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盖,所述盖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箱体开闭,所述盖的外表面和所述操作部的外表面位于共通的平面内。
在该液体喷射装置中,盖的外表面和操作部的外表面位于共通的平面内,因此,难以在液体喷射装置的外观上产生凹凸。因此,在移送液体喷射装置时等不易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碰撞。由此,易于移送液体喷射装置,因此,可以提高液体喷射装置的便利性。
[适用例5]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射头,其能够喷射液体;液体容纳体,其能够容纳用于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所述液体;以及箱体,其覆盖所述液体喷射头和所述液体容纳体,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上形成有能够向所述液体容纳体注入所述液体的液体注入口,所述箱体将所述液体喷射头和所述液体容纳体一并覆盖。
在该液体喷射装置中,箱体将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容纳体一并覆盖。根据该结构,通过安装箱体,能够利用箱体将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容纳体一并覆盖,因此,易于操作。例如,在维护时,若不将覆盖液体喷射头的箱体拆卸,则不能够将液体容纳体从箱体拆卸等的问题较少,可以提高便利性。另外,能够利用箱体将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容纳体一并覆盖,因此,易于提高组装性。
[适用例6]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射头,其能够喷射液体;液体容纳体,其能够容纳用于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所述液体;以及箱体,其覆盖所述液体喷射头和所述液体容纳体,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上形成有能够向所述液体容纳体注入所述液体的液体注入口,在俯视所述箱体的顶面的状态下,在从所述液体容纳体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顶面重叠的区域到在俯视所述顶面的状态下所述液体喷射头与所述顶面重叠的区域的范围内,所述顶面位于平面内。
在该液体喷射装置中,由于在从液体容纳体的至少一部分与顶面重叠的区域到液体喷射头与顶面重叠的区域的范围内,顶面位于平面内,因此,难以在液体喷射装置的外观上产生凹凸。因此,在移送液体喷射装置时等不易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碰撞。
[适用例7]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射头,其能够喷射液体;液体容纳体,其能够容纳用于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所述液体;箱体,其覆盖所述液体喷射头和所述液体容纳体;以及操作部,其配置于所述箱体的外侧,使用者能够进行操作,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上形成有能够向所述液体容纳体注入所述液体的液体注入口,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箱体的正面,所述箱体的正面和所述操作部的外表面位于共通的平面内。
在该液体喷射装置中,箱体的正面和操作部的外表面位于共通的平面内,因此,难以在液体喷射装置的外观上产生凹凸。因此,在移送液体喷射装置时等不易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碰撞。由此,易于移送液体喷射装置,因此,可以提高液体喷射装置的便利性。
[适用例8]根据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中的、与所述液体容纳体重叠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透光性。
在该液体喷射装置中,透过箱体的与液体容纳体重叠的区域中的具有透光性的部分,易于目视确认液体容纳体。因此,透过箱体的与液体容纳体重叠的区域中的具有透光性的部分,易于目视确认被容纳于液体容纳体中的液体的量。
[适用例9]根据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正面观察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时,所述液体容纳体配置在所述液体喷射头与所述箱体的一个侧壁之间,所述箱体的具有所述透光性的部分设置于所述箱体的所述侧壁。
在该液体喷射装置中,透过箱体的侧壁中的具有透光性的部分,易于目视确认液体容纳体。因此,透过箱体的侧壁中的具有透光性的部分,易于目视确认被容纳于液体容纳体中的液体的量。
[适用例10]根据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时的姿势下,所述液体注入口的端面朝向与铅垂方向相交的方向。
在该液体喷射装置中,在使用液体喷射装置时的姿势下,液体注入口的端面朝向与铅垂方向相交的方向,因此,异物难以附着于液体注入口的端面。
[适用例1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射头,其能够喷射液体;液体容纳体,其能够容纳用于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所述液体;以及显示部,其能够显示信息,在所述液体容纳体上形成有能够向所述液体容纳体注入所述液体的液体注入口,所述信息包括表示水平状态的信息。
在该液体喷射装置中,能够从液体注入口向液体容纳体注入液体。此时,若液体喷射装置的水平状态发生偏离,则难以准确地知晓液体容纳体内的液体的量。针对这样的情况,在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能够基于显示在显示部的信息确认水平状态。由此,易于准确地知晓液体容纳体内的液体的量,因此,可以提高液体喷射装置的便利性。
[适用例12]一种罐单元,其能够并列设置于打印机的印刷单元的侧部,该打印机包括:所述印刷单元,其具备能够喷射墨水的印刷头;以及扫描仪单元,其包括位于所述印刷单元的上部的原稿载置面,并且能够读取图像,该图像是载置到所述原稿载置面上的原稿中所描绘的图像,该罐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罐,其能够容纳向所述印刷头供给的所述墨水;以及箱体,其覆盖所述罐,所述罐具有能够注入所述墨水的注入部,所述箱体具有:主体,其将所述罐的除了所述注入部以外的一部分覆盖;盖,其相对于所述主体能够开闭地转动,并在相对于所述主体关闭的状态下,覆盖所述注入部;以及铰链部,其将所述主体和所述盖连结成能够转动,将所述打印机使用时的姿势作为所述打印机的使用姿势,在所述使用姿势下,所述铰链部的旋转轴线位于与所述原稿载置面大致相等的高度、或位于比所述原稿载置面靠上方的位置。
在该罐单元中,将箱体的主体和盖连结成能够转动的铰链部的旋转轴线位于与扫描仪单元的原稿载置面大致相等的高度、或位于比原稿载置面靠上方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扩大使盖相对于主体打开时的可转动范围。由此,在使罐单元的盖转动到打开位置时,能够易于避免盖与罐的注入部的上方重叠,因此,能够易于向注入部注入墨水。
[适用例13]一种罐单元,其能够并列设置于印刷单元的侧部,该印刷单元具备能够喷射墨水的印刷头,该罐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罐,其能够容纳向所述印刷头供给的所述墨水;以及箱体,其覆盖所述罐,所述罐具有能够注入所述墨水的注入部,所述箱体具有:主体,其将所述罐的除了所述注入部以外的一部分覆盖;盖,其相对于所述主体能够开闭地转动,并在相对于所述主体关闭的状态下,覆盖所述注入部;以及铰链部,其将所述主体和所述盖连结成能够转动,当从沿着所述铰链部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观察所述罐单元时,将从所述印刷单元的所述侧部朝向所述罐单元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在所述盖相对于所述主体关闭的状态下,所述箱体的从所述印刷单元侧的端部到所述铰链部为止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是所述罐单元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尺寸的至少一半。
在该罐单元中,当从沿着铰链部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观察时,在盖相对于主体关闭的状态下,箱体的从印刷单元侧的端部到铰链部的沿着第一方向的距离是罐单元的沿着第一方向的宽度尺寸的至少一半。根据该结构,能够易于扩大使盖相对于主体打开时的可转动范围。由此,在使罐单元的盖转动到打开位置时,能够易于避免盖与罐的注入部的上方重叠,因此,能够易于向注入部注入墨水。
[适用例14]根据上述罐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的、面向与所述印刷单元的正面所朝着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的部分上设置有扣手部。
在该罐单元中,在盖上设置有扣手部,因此,能够将手指把着扣手部而对盖进行开闭。
[适用例15]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印刷单元,其具备能够喷射墨水的印刷头;扫描仪单元,其包括位于所述印刷单元的上部的原稿载置面,并且能够读取图像,该图像是载置到所述原稿载置面上的原稿中所描绘的图像;以及上述罐单元。
在该打印机中,在使罐单元的盖转动到打开位置时,能够易于避免盖与罐的注入部的上方重叠,因此,能够易于向注入部注入墨水。
[适用例16]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印刷单元,其具备:印刷头,其能够向纸张喷射墨水、以及排纸部,其对被所述印刷头印刷后的纸张进行排纸;扫描仪单元,其配置于所述印刷单元的上部,并且能够读取原稿中所描绘的图像;以及罐单元,其并列设置于所述印刷单元的侧部,所述罐单元具备:罐,其能够容纳向所述印刷头供给的所述墨水;以及箱体,其覆盖所述罐,所述箱体至少具有正面、侧面、背面以及顶面,在将所述排纸部侧设为正面时,所述印刷单元的正面与所述罐单元的正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在该打印机中,印刷单元的正面与罐单元的正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根据该结构,能够减轻打印机的外观上的凹凸,因此,能够在移送打印机时等不易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碰撞。
[适用例17]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印刷单元,其具备:印刷头,其能够向纸张喷射墨水、以及排纸部,其对被所述印刷头印刷后的纸张进行排纸;扫描仪单元,其配置于所述印刷单元的上部,并且能够读取原稿中所描绘的图像;以及罐单元,其并列设置于所述印刷单元的侧部,所述罐单元具备:罐,其能够容纳向所述印刷头供给的所述墨水;以及箱体,其覆盖所述罐,所述箱体至少具有正面、侧面、背面以及顶面,在将所述排纸部侧设为正面时,所述印刷单元的背面与所述罐单元的背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在该打印机中,印刷单元的背面与罐单元的背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根据该结构,能够减轻打印机的外观上的凹凸,因此,能够在移送打印机时等不易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碰撞。
[适用例18]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印刷单元,其具备能够喷射墨水的印刷头;扫描仪单元,其配置于所述印刷单元的上部,并且能够读取原稿中所描绘的图像;以及罐单元,其并列设置于所述印刷单元的侧部,所述罐单元具备:罐,其能够容纳向所述印刷头供给的所述墨水;以及箱体,其覆盖所述罐,所述箱体至少具有正面、侧面、背面以及顶面,在作为所述印刷单元使用时的姿势的使用姿势下,所述罐单元的顶面位于比所述印刷单元靠上方的位置。
在该打印机中,在使用姿势下,罐单元的顶面位于比印刷单元靠上方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减轻打印机的外观上的凹凸,因此,能够在移送打印机时等不易与周围的环境产生碰撞。另外,在该打印机中,通过使罐单元向上方扩张,能够使罐单元中能够容纳的墨水的容量增大。由此,易于减轻打印机朝向侧方大型化。
[适用例19]根据上述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仪单元具有能够载置所述原稿的原稿载置面,在所述使用姿势下,所述罐单元的顶面位于与所述原稿载置面大致相等的高度。
[适用例20]根据上述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印刷单元的顶面设置有:供给口,能够从该供给口供给要被实施印刷的介质;以及盖,其封堵所述供给口,在所述使用姿势下,所述罐单元的顶面位于与所述盖大致相等的高度。
[适用例21]根据上述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罐具有能够注入所述墨水的注入部。
在该打印机中,能够经由注入部向罐注入墨水。
[适用例22]根据上述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具有:主体,其将所述罐的除了所述注入部以外的一部分覆盖;以及盖,其相对于所述主体能够开闭地转动,并在相对于所述主体打开了的状态下,使所述注入部露出。
在该打印机中,通过在使盖相对于主体打开了的状态下使注入部露出,能够对注入部进行操作。
[适用例23]根据上述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罐单元被螺钉固定于所述印刷单元。
[适用例24]一种罐单元,其能够并列设置于打印机的印刷单元的侧部,该打印机包括所述印刷单元,该所述印刷单元具备能够喷射墨水的印刷头,该罐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罐,其能够容纳向所述印刷头供给的所述墨水;以及箱体,其覆盖所述罐,所述罐具有能够注入所述墨水的注入部,所述箱体具有:主体,其将所述罐的除了所述注入部以外的一部分覆盖;盖,其相对于所述主体能够开闭地转动,并在相对于所述主体关闭的状态下,覆盖所述注入部;以及铰链部,其将所述主体和所述盖连结成能够转动,所述盖构成为,能够在将所述注入部覆盖的关闭位置与使所述注入部露出的打开位置之间转动,在沿着所述铰链部的旋转轴线的轴向观察所述罐单元时,将与所述轴向相交的方向且从所述印刷单元的所述侧部朝向所述罐单元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在所述盖处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箱体的从所述印刷单元侧的端部到所述铰链部为止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是所述罐单元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尺寸的至少一半,所述盖具有壁部,在所述盖从所述关闭位置变化到所述打开位置时,该壁部以所述旋转轴线为转动中心位移至转动了180度的角度或超过180度的角度后的位置。
在该罐单元中,若使盖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变化,则盖的壁部位移至转动了180度的角度或超过180度的角度后的位置。因此,作为盖的转动角度,能够达到至少180度的角度。而且,在该罐单元中,在盖相对于主体关闭的状态下,箱体的从印刷单元侧的端部到铰链部为止的沿着第一方向的距离是罐单元的沿着第一方向的宽度尺寸的至少一半。因此,在使盖从关闭的状态转动了180度的转动角度的状态下,在向铅垂下方观察罐单元时,盖所占有的区域易于处于罐单元的区域内。由此,在使盖相对于主体打开了的状态下,易于避免盖碰到印刷单元。其结果是,能够易于扩大使盖相对于主体打开时的可转动范围。由此,在使罐单元的盖相对于主体打开了时,能够易于避免盖与罐的注入部的上方重叠,因此,能够易于向注入部注入墨水。
[适用例25]根据上述罐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处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在沿着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壁部具有向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外壁面。
在该罐单元中,在使罐单元的盖相对于主体打开了时,能够易于避免盖与罐的注入部的上方重叠,因此,能够易于向注入部注入墨水。
[适用例26]根据上述罐单元,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打印机使用时的姿势作为所述打印机的使用姿势,在所述使用姿势下,在所述盖处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外壁面沿着水平方向延伸。
在该罐单元中,在使盖从关闭位置转动到打开位置时,第一外壁面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因此,在使盖从关闭位置转动到打开位置时,盖的位置易于维持在打开位置。
[适用例27]根据上述罐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主体具有向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外壁面。
在该罐单元中,在使盖从关闭位置转动到打开位置时,第一外壁面与第二外壁面相对。此时,第一外壁面和第二外壁面沿着彼此相同的方向延伸,因此,能够利用第二外壁面稳定地限制第一外壁面的位置。
[适用例28]根据上述罐单元,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打印机使用时的姿势作为所述打印机的使用姿势,在所述使用姿势下,在所述盖处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在沿着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盖还具有第三外壁面,该第三外壁面与所述第一外壁面相交且向铅垂向下方向延伸。
在该罐单元中,在盖处于打开位置时,能够易于避免盖与罐的注入部的上方重叠,因此,能够易于向注入部注入墨水。
[适用例29]根据上述罐单元,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打印机使用时的姿势作为所述打印机的使用姿势,在所述使用姿势下,在所述盖处于所述打开位置的状态下,在沿着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盖的重心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位于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
在该罐单元中,盖的重心相对于旋转轴线位于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因此,在使盖从关闭位置转动到打开位置时,易于将盖的位置停留于打开位置。
[适用例30]根据上述罐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盖保持于所述打开位置的保持部。
在该罐单元中,设置有将盖保持于打开位置的保持部,因此,在使盖从关闭位置转动到打开位置时,易于使盖的位置停留于打开位置。
[适用例31]根据上述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罐单元具有第二铰链部,在所述使用姿势下,在所述盖处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该第二铰链部位于所述铰链部的所述第一方向。
在该罐单元中,能够借助多个铰链部使盖转动。
[适用例32]根据上述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构成为能够折叠成波纹状。
在该罐单元中,盖能够折叠成波纹状,因此,能够减少盖的占有空间。
[适用例33]根据上述罐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注入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旋转轴线靠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置。
在该罐单元中,在盖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能够易于避免盖与罐的注入部的上方重叠,因此,能够易于向注入部注入墨水。
[适用例34]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印刷单元,其具备能够喷射墨水的印刷头;以及上述罐单元。
在该打印机中,在使罐单元的盖相对于主体打开了的状态下,能够易于避免盖与罐的注入部的上方重叠,因此,能够易于向注入部注入墨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罐的其他例子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部处的显示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罐单元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罐单元的箱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19是说明现有技术的课题的示意截面图。
图20是说明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效果的示意截面图。
图21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罐单元的主视图。
图22是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效果的示意截面图。
图23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罐单元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罐单元的箱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27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罐单元的箱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28是图27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29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罐单元的箱体的截面图。
图30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罐单元的主视图。
图31是图29中的B部分的放大图。
图32是局部地表示实施例1中的罐单元的箱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33是图25中的C部分的放大图。
图34是图23中的D-D线处的截面图。
图35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2的箱体的截面图。
图36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2的箱体的截面图。
图37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3的箱体的截面图。
图38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3的箱体的截面图。
图39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4的箱体的截面图。
图40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4的箱体的截面图。
图4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5的箱体的截面图。
图4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5的箱体的截面图。
图4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5的箱体的截面图。
[标号说明]
1001、1010、1100、1110:打印机;1002:箱体;1003:操作面板;1005:罐单元;1006:罐;1007:电源按钮;1008:显示面板;1011:排纸部;1013:正面;1015:顶面;1017:侧壁;1019:侧壁;1021:窗部;1023:盖;1031:记录头;1032:控制部;1033:液体注入口;1034:外形面;1035:液体注入部;1036:端面;1037:供墨管;1041:目视确认面;1042:上限标记;1043:下限标记;1047:瓶;1051:指示标记;1052:瞄准线;1061:盖;1062:盖;1063:供纸部;1065:扫描仪单元;1071:第一罐单元;1072:第二罐单元;1073:盖;1076:罐单元;1077:台阶部;1078:盖;1079:盖;1081:端面;P1:记录介质;1:打印机;3:印刷单元;4:罐单元;5:扫描仪单元;6:箱体;7、7A、7B、7C、7D、7E:箱体;10:罐;21:排纸部;22:正面;23:顶面;25:窗部;26:正面;27:顶面;28:侧面;31:原稿盖;32:原稿载置面;41:机构单元;42:印刷部;43:供墨管;45:注入部;46:目视确认面;47、47A、47B、47C、47D:盖;48:上限标记;49:下限标记;51:第一箱体;52:第二箱体;52A:主体;55、55A、55B:铰链部;56:铰链轴;57:轴承;58:旋转轴线;61:扣手部;63:背面;64:背面;67:供给口;68:盖;71:覆盖部;72:壁;73:壁;74:开口部;75:狭缝;77:载置面;81:侧部;82:重心;83:限位部;91:基座部;92:突起;93:基座部;94:突起;95:卡合部;96:被卡合部;97:突出部;98:侧壁;551:第一铰链部;552:第二铰链部;553:第三铰链部;554:第四铰链部;P:印刷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喷墨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为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附图中,为了将各自的结构设为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结构、构件的缩小比例尺会有所不同。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001具有箱体1002。箱体1002构成打印机1001的外壳。另外,打印机1001具有罐1006、操作面板1003以及罐单元1005。在本实施方式中,罐单元1005包括四个罐1006。此外,罐单元1005中的罐1006的个数并不限定于四个,也能采用低于四个的个数、超过四个的个数。
罐单元1005容纳于箱体1002的内侧。也就是说,罐单元1005的四个罐1006被箱体1002覆盖。操作面板1003配置于箱体1002的外侧。操作面板1003包括电源按钮1007、作为显示部的一个例子的显示面板1008等。此外,作为显示面板1008,能够采用例如触摸面板等能够接受使用者的输入的面板。这样,操作面板1003是使用者能够进行操作的操作部的一个例子。罐1006是液体容纳体的一个例子。打印机1001能够利用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对记录纸张等记录介质P1进行印刷。
此外,在图1中附有作为相互正交的坐标轴即X轴、Y轴和Z轴。对于以后所示的图,也根据需要附有X轴、Y轴和Z轴。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001配置在由X轴和Y轴规定的水平的平面(XY平面)中的状态是打印机1001的使用状态。将在XY平面中配置有打印机1001时的打印机1001的姿势称为打印机1001的使用姿势。Z轴是与水平的平面正交的轴。在打印机1001的使用状态下,Z轴方向成为铅垂向上方向。并且,在打印机1001的使用状态下,在图1中,-Z轴方向是铅垂向下方向。此外,在X轴、Y轴和Z轴中,箭头的朝向均表示+(正)的方向,与箭头的朝向相反的朝向均表示-(负)的方向。
在打印机1001中设置有排纸部1011。在打印机1001中,记录介质P1从排纸部1011排出。在打印机1001中,将设置有排纸部1011的面设为正面1013。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001的正面1013也是箱体1002的正面1013。箱体1002具有与正面1013相交的顶面1015、以及与正面1013和顶面1015相交的侧壁1017。在正面观察正面1013时,即向-Y轴方向观察正面1013时,侧壁1017位于正面1013的X轴方向。此外,箱体1002具有侧壁1019,该侧壁1019与正面1013和顶面1015相交,且隔着正面1013位于侧壁1017的-X轴方向。
操作面板1003配置于打印机1001的正面1013。操作面板1003设置于箱体1002的外侧。操作面板1003的外表面朝向Y轴方向。在正面观察操作面板1003时,即向-Y轴方向观察操作面板1003时,罐单元1005位于操作面板1003与侧壁1017之间。以其他观点来看,在正面观察打印机1001时,即向-Y轴方向观察打印机1001时,罐单元1005位于排纸部1011与侧壁1017之间。
在箱体1002的正面1013上设置有窗部1021。在正面观察操作面板1003时,即向-Y轴方向观察操作面板1003时,窗部1021位于操作面板1003与侧壁1017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窗部1021与各罐1006对应地设置。在正面观察操作面板1003时,即向-Y轴方向观察操作面板1003时,窗部1021设置在与罐1006重叠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窗部1021朝向Y轴方向。
窗部1021具有透光性。因此,使用者能够透过窗部1021目视确认四个罐1006。在本实施方式中,窗部1021由具有透光性的构件构成。使用者通过由具有透光性的构件构成的窗部1021而能够目视确认四个罐1006。此外,窗部1021只要具有透光性即可,也可以不是透明的。另外,窗部1021并不限定于具有透光性的构件,例如,也可以由在箱体1002上形成的开口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罐1006的面对窗部1021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透光性。能够从各罐1006的具有透光性的部位来目视确认罐1006内的墨水。因而,使用者透过窗部1021目视确认四个罐1006,从而能够目视确认各罐1006中的墨水的量。也就是说,在罐1006中,能够将面对窗部1021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活用作能够目视确认墨水的量的目视确认部。
箱体1002具有盖1023。盖1023构成箱体1002的一部分。在正面观察操作面板1003时,即向-Y轴方向观察操作面板1003时,盖1023位于操作面板1003与侧壁1017之间。在正面观察操作面板1003时,即向-Y轴方向观察操作面板1003时,盖1023设置在与罐单元1005重叠的位置。此外,打印机1001中的罐单元1005的位置和盖1023的位置也分别能采用以下位置:在正面观察操作面板1003时位于操作面板1003与侧壁1019之间的位置。
盖1023配置于打印机1001的正面1013。盖1023的外表面朝向Y轴方向。如前述那样,操作面板1003的外表面也朝向Y轴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盖1023的外表面和操作面板1003的外表面位于共通的平面内。换言之,在打印机1001的使用姿势下,盖1023的外表面的Y轴方向的位置与操作面板1003的外表面的Y轴方向的位置相同。由于盖1023的外表面与操作面板1003的外表面位于共通的平面内,因此,难以在打印机1001的外观上产生凹凸。因此,在移送打印机1001时等不易与周围的环境中配置的物品、构造物等接触、或发生钩挂、碰撞。此外,位于平面内并不限定于与完全的平面内一致的情形,也包括位于含有因误差、公差等而形成的凹凸、零部件彼此的接缝等台阶的平面内的情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箱体1002的正面1013的外表面也朝向Y轴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箱体1002的正面1013的外表面与操作面板1003的外表面位于共通的平面内。换言之,在打印机1001的使用姿势下,箱体1002的正面1013的外表面的Y轴方向的位置与操作面板1003的外表面的Y轴方向的位置相同。由于箱体1002的正面1013的外表面与操作面板1003的外表面位于共通的平面内,因此,难以在打印机1001的外观上产生凹凸。因此,在移送打印机1001时等不易与周围的环境中配置的物品、构造物等接触、或发生钩挂、碰撞。此外,位于平面内并不限定于与完全的平面内一致的情形,也包括位于含有因误差、公差等形成的凹凸、零部件彼此的接缝等台阶的平面内的情形。
此外,也可以采用能够对操作面板1003的倾斜进行调整(也称为倾斜调整)的构造。只要能够对操作面板1003的倾斜进行调整,则使用者能够以所期望的倾斜来观察或操作操作面板1003,因此,便利性较高。在能够对操作面板1003的倾斜进行调整的结构中,在使操作面板1003关闭的状态下,即在使操作面板1003的外表面与XY平面正交的状态下,盖1023的外表面与操作面板1003的外表面位于共通的平面内。
盖1023覆盖罐1006的至少一部分。盖1023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箱体1002开闭。若盖1023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则各罐1006的一部分露出。使用者在使盖1023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了的状态下能够向各罐1006注入墨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窗部1021设置于盖1023。
如图2所示,打印机1001具有记录头1031和控制部1032。在打印机1001中,记录头1031和控制部1032容纳于箱体1002。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记录头1031和罐单元1005容纳于同一箱体1002。也就是说,箱体1002将记录头1031和罐单元1005一并覆盖。在此,在将罐单元1005配置到箱体1002外的结构中,箱体1002向打印机1001的安装与罐单元1005向箱体1002的安装为独立的工序,因此,组装性易于降低。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是箱体1002将记录头1031和罐单元1005一并覆盖的结构,因此,通过安装箱体1002,能够利用箱体1002将记录头1031和罐单元1005一并覆盖,因此,易于提高组装性。
记录头1031是液体喷射头的一个例子,将墨水作为墨水滴喷出,从而在记录介质P1上进行记录。记录头1031在由输送装置(图中未示出)沿着Y轴方向输送的记录介质P1上,利用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进行记录。此外,未图示的输送装置沿着Y轴方向间歇地输送记录纸张等记录介质P1。记录头1031构成为能够利用移动装置(图中未示出)而沿着X轴往复移动。控制部1032对上述各结构的驱动进行控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罐1006沿着X轴排列。
在此,沿着X轴的方向并不限定于与X轴完全平行的方向,除了与X轴正交的方向之外,也包括因误差、公差等而倾斜的方向。同样地,沿着Y轴的方向并不限定于与Y轴完全平行的方向,除了与Y轴正交的方向之外,还包括因误差、公差等而倾斜的方向。沿着Z轴的方向并不限定于与Z轴完全平行的方向,除了与Z轴正交的方向之外,也包括因误差、公差等而倾斜的方向。也就是说,沿着任意的轴、面的方向并不限定于与这些任意的轴、面完全平行的方向,除了与这些任意的轴、面正交的方向之外,也包括因误差、公差等而倾斜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罐1006彼此分体地构成。然而,作为液体容纳体的一个例子的罐1006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作为液体容纳体的结构,也能采用将多个罐1006设为一体而成为一个液体容纳体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一个液体容纳体中设置多个液体容纳部。多个液体容纳部彼此独立地分隔开,构成为能够容纳不同种类的液体。例如,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多个液体容纳部中独立地容纳不同颜色的墨水。
在罐1006中容纳有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在罐1006上形成有液体注入口1033。在罐1006中,能够经由液体注入口1033从罐1006的外部向罐1006的内部注入墨水。此外,也能采用将液体注入口1033用盖子(图中未示出)密封的结构。在向罐1006注入墨水时,使用者打开盖子使液体注入口1033开放后,能够注入墨水。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注入口1033构成为形成在构成罐1006的外形的外形面1034上的开口。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打印机1001的使用姿势下,外形面1034倾斜。外形面1034随着从-Z轴方向朝向Z轴方向而朝着-Y轴方向的朝向倾斜。因此,外形面1034朝向与铅垂方向相交的方向。外形面1034是液体注入口1033的端面的一个例子。只要外形面1034朝向与铅垂方向相交的方向,则尘埃等异物难以堆积于外形面1034上。因此,尘埃等异物难以附着于外形面1034。由此,易于避免尘埃等异物进入液体注入口1033。
此外,罐1006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作为罐1006的结构,例如,如图3所示,也能采用设置有从罐1006的外形面突出的管状的液体注入部1035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从罐1006的外形面突出的管状的液体注入部1035的与罐1006侧相反的一侧的顶端部的端面1036上开口有液体注入口1033。在该结构中,出于使尘埃等异物难以附着这样的观点,也优选端面1036为倾斜的结构。
如图2所示,在各罐1006上连接有供墨管1037。罐1006内的墨水经由供墨管1037向记录头1031供给。并且,供给到记录头1031的墨水作为墨水滴从朝向记录介质P1侧的喷嘴(图中未示出)喷出。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将罐单元1005作为打印机1001的构成要素之一进行了说明,但罐单元1005和打印机1001也能够彼此独立地构成。在罐单元1005和打印机1001彼此独立地构成的情况下,罐单元1005配置于箱体1002的外侧。也就是说,在罐单元1005和打印机1001彼此独立地构成的情况下,罐单元1005未被箱体1002覆盖。在罐单元1005和打印机1001彼此独立地构成的情况下,例如,可以考虑如下结构:将罐单元1005容纳在与箱体1002不同的箱体中,并将容纳有罐单元1005的箱体与箱体1002结合的结构。将容纳有罐单元1005的箱体与箱体1002结合方法可以考虑基于螺钉的结合、基于嵌合的结合等各种结合方法。
此外,作为罐1006,也能采用在能够目视确认墨水的容纳量的目视确认面1041上附加有上限标记1042、下限标记1043等的结构。使用者以上限标记1042和下限标记1043为记号,能够把握罐1006中的墨水的量。此外,上限标记1042用于表示,在将墨水从液体注入部1035注入时墨水不至于从液体注入部1035溢出那样的墨水量的基准。另外,下限标记1043用于表示,促使墨水的注入时的墨水量的基准。也能采用将上限标记1042和下限标记1043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于罐1006上的结构。目视确认面1041朝向Y轴方向。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打印机1001中,一边沿着Y轴方向输送记录介质P1,并使记录头1031沿着X轴往复移动,一边使记录头1031在规定的位置喷出墨水滴,从而在记录介质P1上进行记录。这些动作由控制部1032控制。
墨水并不限定于水性墨水和油性墨水中的任一者。另外,作为水性墨水,可以是具有染料等溶质溶解于水性溶剂中的结构的墨水、具有颜料等分散质分散于水性分散介质中的结构的墨水中的任一种。另外,作为油性墨水,可以是具有染料等溶质溶解于油性溶剂中的结构的墨水、具有颜料等分散质分散于油性分散介质中的结构的墨水中的任一种。
如图4所示,盖1023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箱体1002向图中的RT1方向转动。RT1方向相当于,以沿着X轴的轴线为旋转轴线,从X轴方向俯视YZ平面时逆时针的方向。通过使盖1023相对于箱体1002向RT1方向转动,能够使盖1023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盖1023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了的状态被表述为盖1023的打开状态。通过使盖1023从盖1023的打开状态向与RT1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能够使盖1023相对于箱体1002关闭。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盖1023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箱体1002开闭。盖1023相对于箱体1002关闭的状态被表述为盖1023的关闭状态。
此外,打印机1001的外观并不限定于图4所呈现的质感、色彩。作为打印机1001的外观,例如,也能采用在表面实施有压花加工等而成的外观。
使盖1023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的方向并不限定于RT1方向。作为使盖1023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的方向,也能采用使沿着X轴的旋转轴线位于盖1023的Z轴方向的端部、从X轴方向俯视YZ平面时的顺时针的方向。另外,作为使盖1023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的方向,也能采用使沿着Z轴的旋转轴线位于盖1023的X轴方向的端部、从Z轴方向俯视XY平面时的逆时针的方向。另外,作为使盖1023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的方向,也能采用使沿着Z轴的旋转轴线位于盖1023的-X轴方向的端部、从Z轴方向俯视XY平面时的顺时针的方向。
若将盖1023设为打开状态,则罐1006的液体注入口1033露出。因此,使用者能够从箱体1002的外侧对罐1006的液体注入口1033进行操作。并且,在盖1023的打开状态下,使用者能够将容纳于瓶1047等中的墨水从液体注入口1033向罐1006内注入。此时,使用者能够一边透过目视确认面1041确认罐1006内的墨水的量,一边将墨水向液体注入口1033注入。
此时,若打印机1001的水平状态发生偏离,则透过目视确认面1041所目视确认的罐1006内的墨水的量会欠缺准确性。其原因在于,若水平状态发生偏离,则墨水的液面的位置相对于目视确认面1041发生偏离。若产生这样的情况,则在向液体注入口1033注入墨水时易于发生墨水从液体注入口1033溢出程度的注入。另外,在使用打印机1001时,在盖1023的关闭状态下,若打印机1001的水平状态发生偏离,则透过窗部1021所目视确认的罐1006内的墨水的量会欠缺准确性。若产生这样的情况,则可以预料到即使罐1006内的墨水的量在下限标记1043(图2)之上,仍会发生墨水不向记录头1031供给这样的事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示面板1008上显示有表示打印机1001的水平状态的信息。换言之,显示面板1008能够显示打印机1001的水平状态。作为显示在显示面板1008上的信息,例如,如图5所示,可以列举出将指示打印机1001的水平状态的指示标记1051与打印机1001处于水平时的位置的瞄准线1052进行对比而得到的信息。
使用者能够基于在显示面板1008上显示的表示水平状态的信息而知晓打印机1001的水平状态。当打印机1001的水平状态偏离时,使用者能够以使显示到显示面板1008上的指示标记1051向瞄准线1052靠近的方式对打印机1001的水平状态进行调整。由此,易于避免在向液体注入口1033注入墨水时墨水从液体注入口1033溢出的事态、墨水未向记录头1031供给这样的事态。
另外,在打印机1001中,如图4所示,箱体1002具有盖1061和盖1062。盖1061和盖1062分别构成箱体1002的一部分。盖1061和盖1062分别设置于箱体1002的顶面1015上。盖1061设置于顶面1015的-Y轴方向的一端侧。盖1062位于盖1061的Y轴方向。
盖1061构成能够向图中的RT2方向转动。RT2方向相当于,以沿着X轴的轴线为旋转轴线、从X轴方向俯视YZ平面时顺时针的方向。通过使盖1061相对于箱体1002向RT2方向转动,能够使盖1061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通过使盖1061从盖1061打开着的状态向与RT2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能够使盖1061相对于箱体1002关闭。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盖1061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箱体1002开闭。
盖1062构成为能够向图中的RT3方向转动。RT3方向相当于,以沿着X轴的轴线为旋转轴线、从X轴方向俯视YZ平面时顺时针的方向。通过使盖1062相对于箱体1002向RT3方向转动,能够使盖1062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通过使盖1062从盖1062打开着的状态向与RT3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能够使盖1062相对于箱体1002关闭。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盖1062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箱体1002开闭。
若使盖1061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则供纸部1063露出。能够从供纸部1063将记录介质P1向打印机1001供给。当从供纸部1063将记录介质P1向打印机1001供给时,能够利用盖1061支承记录介质P1。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盖1061具有纸支撑件的功能。
若使盖1062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则扫描仪单元1065露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001包括扫描仪单元1065。在打印机1001的使用姿势下,扫描仪单元1065位于记录头1031(图2)的Z轴方向。扫描仪单元1065是平板型,具有图像传感器等拍摄元件(图中未示出)。扫描仪单元1065能够借助拍摄元件将记录到纸张等介质上的图像等作为图像数据进行读取。因此,扫描仪单元1065作为图像等的读取装置发挥功能。此外,在图4中,示出使盖1062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了的状态,扫描仪单元1065的读取面露出。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010具有第一罐单元1071和第二罐单元1072。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010中,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001的罐单元1005被置换成第一罐单元1071和第二罐单元1072。另外,在打印机1010中,箱体1002具有盖1073。除了这几点,打印机1010具有与打印机1001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对于打印机1010的结构中的与打印机1001相同的结构,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罐单元1071和第二罐单元1072分别包括两个罐1006。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罐1006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罐1006相同的结构。此外,第一罐单元1071和第二罐单元1072各自的罐1006的个数并不限定于两个,能采用一个、超过两个的个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罐单元1071所含有的多个罐1006的中任一个罐1006与第一液体容纳体相对应。另外,第二罐单元1072所含有的多个罐1006中任一个罐1006与第二液体容纳体相对应。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盖1023与第一盖相对应,盖1073与第二盖相对应。
打印机1010具有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罐单元1005的四个罐1006分割成第一罐单元1071和第二罐单元1072的结构。另外,以其他观点来看,打印机1010也能够被视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1中的罐单元1005的罐1006的个数设为两个、且在打印机1001中附加第二罐单元1072而成的结构。在打印机1010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箱体1002将记录头1031和罐1006一并覆盖。
在打印机1010中,第一罐单元1071和第二罐单元1072容纳于箱体1002的内侧。也就是说,第一罐单元1071和第二罐单元1072的四个罐1006被箱体1002覆盖。在打印机1010中,在正面观察操作面板1003时,即在向-Y轴方向观察操作面板1003时,第一罐单元1071位于操作面板1003与侧壁1017之间。在正面观察操作面板1003时,第二罐单元1072位于操作面板1003与侧壁1019之间。也就是说,在正面观察操作面板1003时,第二罐单元1072配置于箱体1002的一个侧壁1017的相反侧的另一个侧壁1019与操作面板1003之间。
以其他观点来看,在正面观察操作面板1003时,第一罐单元1071和第二罐单元1072设置于隔着操作面板1003而彼此对峙的位置。而且,以其他观点来看,在正面观察操作面板1003时,第一罐单元1071和第二罐单元1072设置于隔着排纸部1011而彼此对峙的位置。此外,在第一罐单元1071中,两个罐1006沿着X轴排列。同样地,在第二罐单元1072中,两个罐1006沿着X轴排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盖1073构成箱体1002的一部分。盖1073配置于打印机1010的正面1013。盖1073的外表面朝向Y轴方向。如前述那样,操作面板1003的外表面也朝向Y轴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盖1073的外表面与操作面板1003的外表面位于共通的平面内。换言之,在打印机1010的使用姿势下,盖1073的外表面的Y轴方向的位置与操作面板1003的外表面的Y轴方向的位置相同。由于盖1073的外表面与操作面板1003的外表面位于共通的平面内,因此,难以在打印机1010的外观上产生凹凸。因此,在移送打印机1010时等不易与周围的环境中配置的物品、构造物等接触、或发生钩挂、碰撞。此外,位于平面内并不限定于与完全的平面内一致的情形,也包括位于含有因误差、公差等形成的凹凸、零部件彼此的接缝等台阶的平面内的情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箱体1002的正面1013的外表面也朝向Y轴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箱体1002的正面1013的外表面与操作面板1003的外表面位于共通的平面内。换言之,在打印机1010的使用姿势下,箱体1002的正面1013的外表面的Y轴方向的位置与操作面板1003的外表面的Y轴方向的位置相同。由于箱体1002的正面1013的外表面与操作面板1003的外表面位于共通的平面内,因此,难以在打印机1010的外观上产生凹凸。因此,在移送打印机1010时等不易与周围的环境中配置的物品、构造物等接触、或发生钩挂、碰撞。此外,位于平面内并不限定于与完全的平面内一致的情形,也包括位于含有因误差、公差等形成的凹凸、零部件彼此的接缝等台阶的平面内的情形。
盖1073覆盖罐1006的至少一部分。盖1073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箱体1002开闭。若使盖1073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则各罐1006的一部分露出。使用者能够在使盖1073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了的状态下向第二罐单元1072的各罐1006注入墨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第二罐单元1072的各罐1006重叠的位置也设置有窗部1021。在本实施例中,窗部1021也设置于盖1073上。设置于盖1073的窗部1021也与设置于盖1023的窗部1021同样地朝向Y轴方向。
如图7所示,盖1073构成能够相对于箱体1002向图中的RT4方向转动。RT4方向相当于,以沿着X轴的轴线为旋转轴线、从X轴方向俯视YZ平面时逆时针的方向。通过使盖1073相对于箱体1002向RT4方向转动,能够使盖1073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通过使盖1073从盖1073的打开状态向与RT4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能够使盖1073相对于箱体1002关闭。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盖1073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箱体1002开闭。
此外,打印机1010的外观并不限定于图7所呈现的质感、色彩。作为打印机1010的外观,例如,也能采用对表面实施压花加工等而成的外观。
使盖1073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的方向并不限定于RT4方向。作为使盖1073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的方向,也能采用使沿着X轴的旋转轴线位于盖1073的Z轴方向的端部、从X轴方向俯视YZ平面时的顺时针的方向。另外,作为使盖1073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的方向,也能采用使沿着Z轴的旋转轴线位于盖1073的X轴方向的端部、从Z轴方向俯视XY平面时的逆时针的方向。另外,作为使盖1073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的方向,也能采用使沿着Z轴的旋转轴线位于盖1073的-X轴方向的端部、从Z轴方向俯视XY平面时的顺时针的方向。
若将盖1023和盖1073设为打开状态,则第一罐单元1071和第二罐单元1072的罐1006的液体注入口1033露出。因此,使用者能够从箱体1002的外侧对罐1006的液体注入口1033进行操作。并且,在盖1023和盖1073的打开状态下,使用者能够将容纳于瓶1047等中的墨水从液体注入口1033向罐1006内注入。此时,使用者能够一边透过目视确认面1041确认罐1006内的墨水的量,一边将墨水向液体注入口1033注入。
在打印机1010中,也与打印机1001同样地设置有盖1061、盖1062以及扫描仪单元1065。盖1061和盖1062各自的开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扫描仪单元1065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10中,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1同样的效果。此外,在图7中,示出使盖1062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了的状态,扫描仪单元1065的读取面露出。
(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8所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100具有罐单元1076。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100中,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001的罐单元1005被置换成罐单元1076。另外,在打印机1100中,在箱体1002的顶面1015上设置有台阶部1077。除了这几点之外,打印机1100具有与打印机1001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对于打印机1100的结构中的与打印机1001相同的结构,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罐单元1076包括四个罐1006。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罐1006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罐1006相同的结构。此外,罐单元1076中的罐1006的个数并不限定于四个,也能采用低于四个的个数、超过四个的个数。在打印机1100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箱体1002将记录头1031和罐1006一并覆盖。
在正面观察操作面板1003时,即向-Y轴方向观察操作面板1003时,罐单元1076位于操作面板1003与侧壁1017之间。以其他观点来看,在正面观察打印机1100时,即向-Y轴方向观察打印机1100时,罐单元1076位于排纸部1011与侧壁1017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罐1006沿着Y轴排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窗部1021设置于侧壁1017。在本实施方式中,窗部1021朝向X轴方向。当以侧壁1017为正面进行观察时,即向-X轴方向观察打印机1100时,窗部1021设置在与罐1006重叠的位置。
台阶部1077具有在打印机1100的使用姿势下顶面1015的一部分向-Z轴方向降低的结构。台阶部1077设置于打印机1100的X轴方向的一端侧、即箱体1002的侧壁1017侧。台阶部1077设置在与罐单元1076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台阶部1077在箱体1002的沿着Y轴的进深范围内设置。利用台阶部1077易于知晓罐单元1076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箱体1002具有盖1078。在本实施方式中,盖1078构成箱体1002的一部分。盖1078设置于箱体1002的台阶部1077。盖1078从台阶部1077的顶面1015连接到与该顶面1015相交的侧壁1017的一部分。也就是说,盖1078构成顶面1015的一部分和侧壁1017的一部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打印机1100的使用姿势下,窗部1021位于比盖1078靠-Z轴方向的位置。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窗部1021设置于比盖1078的范围靠外侧的位置。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窗部1021设置于箱体1002的除了盖1078以外的部分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箱体1002的正面1013的外表面也朝向Y轴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箱体1002的正面1013的外表面与操作面板1003的外表面位于共通的平面内。换言之,在打印机1100的使用姿势下,箱体1002的正面1013的外表面的Y轴方向的位置与操作面板1003的外表面的Y轴方向的位置相同。由于箱体1002的正面1013的外表面与操作面板1003的外表面位于共通的平面内,因此,难以在打印机1100的外观上产生凹凸。因此,在移送打印机1100时等不易与周围的环境中配置的物品、构造物等接触、或发生钩挂、碰撞。此外,位于平面内并不限定于与完全的平面内一致的情形,也包括位于含有因误差、公差等形成的凹凸、零部件彼此的接缝等台阶的平面内的情形。
盖1078覆盖罐1006的至少一部分。盖1078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箱体1002开闭。若使盖1078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则各罐1006的一部分露出。使用者在使盖1078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了的状态下,能够向各罐1006注入墨水。此外,打印机1100中的罐单元1076的位置也能采用以下位置:在正面观察操作面板1003时位于操作面板1003与侧壁1019之间的位置。在将罐单元1076配置于操作面板1003与侧壁1019之间的结构中,根据罐单元1076的位置变更台阶部1077、盖1078、窗部1021的位置即可。
如图9所示,盖1078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箱体1002向图中的RT5方向转动。RT5方向相当于,以沿着Y轴的轴线作为旋转轴线、从Y轴方向俯视XZ平面时逆时针的方向。通过使盖1078相对于箱体1002向RT5方向转动,能够使盖1078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通过使盖1078从盖1078的打开状态向与RT5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能够使盖1078相对于箱体1002关闭。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盖1078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箱体1002开闭。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罐1006中,形成有液体注入口1033的外形面1034倾斜。
此外,打印机1100的外观并不限定于图9所呈现的质感、色彩。作为打印机1100的外观,例如,也能采用对表面实施压花加工等而成的外观。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台阶部1077(图8),因此,在使盖1078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了时,盖1078的转动位置被位于比台阶部1077靠Z轴方向的顶面1015限制。也就是说,顶面1015的因台阶部1077而形成的台阶作为使盖1078成为打开状态时的转动的止挡部发挥功能。
使盖1078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的方向并不限定于图9所示的RT5方向。作为使盖1078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的方向,也能采用使沿着Y轴的旋转轴线位于盖1078的侧壁1017侧的端部、从Y轴方向俯视XZ平面时的顺时针的方向。另外,作为使盖1078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的方向,也能采用使沿着X轴的旋转轴线位于盖1078的顶面1015上的-Y轴方向的端部、从X轴方向俯视YZ平面时的顺时针的方向。另外,作为使盖1078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的方向,也能采用使沿着X轴的旋转轴线位于盖1078的顶面1015上的Y轴方向的端部、从X轴方向俯视YZ平面时的逆时针的方向。
在打印机1100中,也与打印机1001同样地设置有盖1061、盖1062以及扫描仪单元1065。盖1061和盖1062各自的开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扫描仪单元1065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00中,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此外,在图9中,示出使盖1062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了的状态,扫描仪单元1065的读取面露出。
(第四实施方式)
对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110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110省略了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100中的台阶部1077(图8)。除了这点之外,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110具有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100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对于打印机1110的结构中的与打印机1100相同的结构,标注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在打印机1110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箱体1002将记录头1031和罐1006一并覆盖。
在本实施方式中,箱体1002具有盖1079。在本实施方式中,盖1079构成箱体1002的一部分。盖1079从顶面1015的X轴方向上的一端侧连接到与顶面1015相交的侧壁1017的一部分。也就是说,盖1079构成顶面1015的一部分和侧壁1017的一部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打印机1110的使用姿势下,窗部1021位于比盖1079靠-Z轴方向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窗部1021也设置于比盖1079的范围靠外侧的位置。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窗部1021也设置于箱体1002的除了盖1079以外的部分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箱体1002的正面1013的外表面也朝向Y轴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箱体1002的正面1013的外表面与操作面板1003的外表面位于共通的平面内。换言之,在打印机1110的使用姿势下,箱体1002的正面1013的外表面的Y轴方向的位置与操作面板1003的外表面的Y轴方向的位置相同。由于箱体1002的正面1013的外表面与操作面板1003的外表面位于共通的平面内,因此,难以在打印机1110的外观上产生凹凸。因此,在移送打印机1110时等不易与周围的环境中配置的物品、构造物等接触、或发生钩挂、碰撞。此外,位于平面内并不限定于与完全的平面内一致的情形,也包括位于含有因误差、公差等形成的凹凸、零部件彼此的接缝等台阶的平面内的情形。
盖1079覆盖罐1006的至少一部分。盖1079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箱体1002开闭。若使盖1079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则各罐1006的一部分露出。使用者在使盖1079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了的状态下,能够向各罐1006注入墨水。此外,打印机1110中的罐单元1076的位置也能采用如下位置:在正面观察操作面板1003时位于操作面板1003与侧壁1019之间的位置。在将罐单元1076配置于操作面板1003与侧壁1019之间的结构中,根据罐单元1076的位置变更盖1079、窗部1021的位置即可。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了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台阶部1077。因此,箱体1002的顶面1015中的、盖1079所含有的区域与顶面1015中的、盖1062所含有的区域位于共通的平面内。换言之,在打印机1110的使用姿势下,顶面1015中的、盖1079所含有的区域的Z轴方向的位置与顶面1015中的、盖1062所含有的区域的Z轴方向的位置相同。以其他观点来看,可以说成:在向-Z轴方向俯视箱体1002的顶面1015的状态下,从罐1006的至少一部分与顶面1015重叠的区域到在俯视顶面1015的状态下记录头1031(图2)与顶面1015重叠的区域的范围内,顶面1015位于平面内。此外,位于平面内并不限定于与完全的平面内一致的情形,也包括位于含有因误差、公差等形成的凹凸、零部件彼此的接缝等台阶的平面内的情形。
根据该结构,顶面1015中的、盖1079所含有的区域与顶面1015中的、盖1062所含有的区域位于共通的平面内,因此,难以在打印机1110的外观上产生凹凸。因此,在移送打印机1110时等不易与周围的环境中配置的物品、构造物等接触、或发生钩挂、碰撞。
如图11所示,盖1079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箱体1002向RT5方向转动。RT5方向相当于,以沿着Y轴的轴线作为旋转轴线、从Y轴方向俯视XZ平面时逆时针旋转的方向。通过使盖1079相对于箱体1002向RT5方向转动,能够使盖1079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通过使盖1079从盖1079的打开状态向与RT5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能够使盖1079相对于箱体1002关闭。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盖1079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箱体1002开闭。此外,使盖1079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的方向并不限定于RT5方向,能采用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的各种方向。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罐1006中,形成有液体注入口1033的外形面1034倾斜。
此外,打印机1110的外观并不限定于图11所呈现的质感、色彩。作为打印机1110的外观,例如,也能采用对表面实施压花加工等而成的外观。
在打印机1110中,也与打印机1001同样地设置有盖1061、盖1062以及扫描仪单元1065。盖1061和盖1062各自的开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扫描仪单元1065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10中,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图11中,示出使盖1062相对于箱体1002打开了的状态,扫描仪单元1065的读取面露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打印机1110的使用姿势下,扫描仪单元1065的读取面和箱体1002中的将罐1006覆盖的部分的端面1081位于共通的平面内。换言之,在打印机1110的使用姿势下,扫描仪单元1065的读取面的Z轴方向的位置与箱体1002中的将罐1006覆盖的部分的端面1081的Z轴方向的位置相同。此外,位于平面内并不限定于与完全的平面内一致的情形,也包括位于含有因误差、公差等形成的凹凸、零部件彼此的接缝等台阶的平面内的情形。
(第五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附图中,为了设为能够识别各结构的程度的大小,结构、构件的缩小比例尺会有所不同。
如图12所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具有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印刷单元3、并列设置于印刷单元3的侧部的罐单元4以及扫描仪单元5。印刷单元3具有箱体6。箱体6构成印刷单元3的外壳。在箱体6的内部容纳有印刷单元3的机构单元(随后论述)。罐单元4具有箱体7和多个(两个或超过两个的个数)罐10。此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四个罐10。箱体6、箱体7以及扫描仪单元5构成打印机1的外壳。此外,作为打印机1,也能采用省略了扫描仪单元5的结构。打印机1能够利用墨水在印刷用纸等印刷介质P进行印刷。印刷介质P是被实施印刷的介质的一个例子。
在此,在图12中附有作为相互正交的坐标轴的X轴、Y轴和Z轴。对于以后所示的图,也根据需要附有X轴、Y轴和Z轴。在该情况下,各图中的X轴、Y轴和Z轴与图12中的X轴、Y轴和Z轴相对应。在图12中图示了在由X轴和Y轴规定的XY平面中配置有打印机1的状态。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在使XY平面与水平的平面一致了的状态下将打印机1配置到XY平面时的状态是打印机1的使用状态。将在与水平面一致的XY平面中配置有打印机1时的打印机1的姿势称为打印机1的使用姿势。
以下,在表示打印机1的构成零部件、单元的图和说明中标注有X轴、Y轴以及Z轴的情况下,意味着将该构成零部件、单元组装(搭载)到打印机1的状态下的X轴、Y轴以及Z轴。另外,将打印机1的使用姿势下的各构成零部件、单元的姿势称为这些构成零部件、单元的使用姿势。并且,以下,在打印机1、其构成零部件、单元等的说明中,只要在没有特别声明时,设为各自的使用姿势下的说明。
Z轴是与XY平面正交的轴。在打印机1的使用状态下,Z轴方向成为铅垂向上方向。并且,在打印机1的使用状态下,在图12中,-Z轴方向是铅垂向下方向。此外,在X轴、Y轴和Z轴中,箭头的朝向分别表示+(正)的方向,与箭头的朝向相反的朝向表示-(负)的方向。此外,上述四个罐10沿着Y轴排列。因此,Y轴方向也能定义为四个罐10所排列的方向。
在印刷单元3设置有排纸部21。在印刷单元3中,印刷介质P从排纸部21排出。在印刷单元3中,设置有排纸部21的面被设为正面22。印刷单元3的正面22与扫描仪单元5的正面22彼此位于同一平面内。也就是说,打印机1的正面22包含印刷单元3的正面22和扫描仪单元5的正面22。
在打印机1中,扫描仪单元5的铅垂向上方向的面被设为顶面23。罐单元4设置在与正面22和顶面23相交的侧部中面向X轴方向的侧部上。在箱体7上设置有窗部25。窗部25在箱体7中设置在与正面26和顶面27相交的侧面28。在此,罐单元4的正面26朝向与打印机1的正面22相同的方向(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是Y轴方向)。罐单元4的正面26与打印机1的正面22位于同一平面。也就是说,罐单元4的正面26与印刷单元3的正面22位于同一平面内。由此,能够在打印机1的外观上减轻印刷单元3与罐单元4之间的凹凸,因此,能够在移送打印机1时等不易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碰撞。
另外,罐单元4的顶面27位于比印刷单元3靠Z轴方向的位置。也就是说,罐单元4的顶面27位于比印刷单元3靠上方的位置。由此,能够在打印机1的外观上减轻印刷单元3与罐单元4之间的凹凸,因此,能够在移送打印机1时等不易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碰撞。另外,在该打印机1中,通过使罐单元4向上方扩张,能够使罐单元4能够容纳的墨水的容量增大。由此,易于减轻打印机1朝向侧方(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是X轴方向)大型化。
在罐单元4中,窗部25具有光透过性。并且,在与窗部25重叠的位置设置有上述四个罐10。因此,使用打印机1的操作者能够透过窗部25目视确认四个罐10。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窗部25设置为在箱体7上形成的开口。操作者能够透过作为开口的窗部25目视确认四个罐10。此外,窗部25并不限定于开口,例如,也可以由具有光透过性的构件构成。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各罐10的与窗部25面对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光透过性。从各罐10的具有光透过性的部位能够目视确认罐10内的墨水。因而,操作者透过窗部25目视确认四个罐10,从而能够目视确认各罐10中的墨水的量。也就是说,能够将罐10中的与窗部25面对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活用作能够目视确认墨水的量的目视确认部。
在打印机1中,印刷单元3和扫描仪单元5彼此重叠。在使用印刷单元3的状态下,扫描仪单元5位于印刷单元3的铅垂上方。如图13所示,扫描仪单元5是平板型,并具有:原稿盖31,其能够开闭地转动;以及原稿载置面32,其在原稿盖31打开了的状态下露出。此外,在图13中,图示了将原稿盖31打开了的状态。扫描仪单元5具有图像传感器等拍摄元件(图中未示出)。扫描仪单元5能够借助拍摄元件将载置到原稿载置面32上的纸张等原稿中所描绘的图像作为图像数据进行读取。因此,扫描仪单元5作为图像等的读取装置发挥功能。
在此,在打印机1的使用姿势下,罐单元4的顶面27位于与扫描仪单元5的原稿载置面32大致相等的高度。出于在打印机1的外观上减轻凹凸这样的观点,优选原稿载置面32与罐单元4的顶面27之间的沿着Z轴的高度之差是10mm以下。更优选原稿载置面32与罐单元4的顶面27之间的沿着Z轴的高度之差是5mm以下。
如图14所示,扫描仪单元5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印刷单元3转动。扫描仪单元5也具有作为印刷单元3的盖的功能。操作者通过将扫描仪单元5向Z轴方向抬起,能够使扫描仪单元5相对于印刷单元3转动。由此,能够使作为印刷单元3的盖发挥功能的扫描仪单元5相对于印刷单元3打开。在图14中,图示了使扫描仪单元5相对于印刷单元3打开了的状态。
如图14所示,印刷单元3具有机构单元41。机构单元41具有印刷部42。在印刷单元3中,印刷部42容纳于箱体6。印刷部42利用墨水在由输送装置(图中未示出)沿着Y轴方向输送的印刷介质P上进行印刷。此外,未图示的输送装置沿着Y轴方向间歇地输送印刷介质P。印刷部42构成为能够基于移动装置(图中未示出)而沿着X轴往复移动。罐单元4向印刷部42供给墨水。此外,在打印机1中,罐单元4的至少一部分向箱体6的外侧突出。此外,印刷部42容纳于箱体6。由此,能够利用箱体6保护印刷部42。
在此,沿着X轴的方向并不限定于与X轴完全平行的方向,除了与X轴正交的方向之外,也包括因误差、公差等而倾斜的方向。同样地,沿着Y轴的方向并不限定于与Y轴完全平行的方向,除了与Y轴正交的方向之外,也包括因误差、公差等而倾斜的方向。沿着Z轴的方向并不限定于与Z轴完全平行的方向,除了与Z轴正交的方向之外,也包括因误差、公差等而倾斜的方向。也就是说,沿着任意的轴、面的方向并不限定于与这些任意的轴、面完全平行的方向,除了与这些任意的轴、面正交的方向之外,也包括因误差、公差等而倾斜的方向。
罐单元4具有罐10。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罐单元4具有多个(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是四个)罐10。多个罐10位于印刷单元3的箱体6的外侧。多个罐10容纳于箱体7的内部。由此,能够利用箱体7保护罐10。箱体7位于箱体6的外侧。箱体7被螺钉固定于箱体6。也就是说,罐单元4被螺钉固定于印刷单元3。
此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罐单元4具有多个(四个)罐10。然而,罐10的个数并不限定于四个,也能采用三个、低于三个的个数、超过四个的个数。
而且,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多个罐10彼此分体地构成。然而,作为液体容纳体的一个例子的罐10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作为液体容纳体的结构,也能采用将多个罐10设为一体而成为一个液体容纳体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一个液体容纳体中设置有多个液体容纳部。多个液体容纳部彼此独立地分隔开,构成为能够容纳不同种类的液体。例如,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多个液体容纳部中独立地容纳不同颜色的墨水。
如图14所示,供墨管43与各罐10连接。罐10内的墨水从罐单元4经由供墨管43向印刷部42供给。在印刷部42中设置有印刷头(图中未示出)。在印刷头上形成有朝向印刷介质P侧的喷嘴开口(图中未示出)。印刷头是所谓的喷墨式的印刷头。从罐单元4经由供墨管43供给到印刷部42的墨水向印刷头供给。并且,供给到印刷部42的墨水作为墨水滴从印刷头的喷嘴开口朝向印刷介质P喷出。此外,在上述例子中,将印刷单元3和罐单元4作为独立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使罐单元4包含于印刷单元3的结构中。
罐10具有注入部45和目视确认面46。在罐10中,能够经由注入部45从罐10的外部向罐10的内部注入墨水。此外,操作者通过打开箱体7的盖47,能够从箱体7的外侧对罐10的注入部45进行操作。目视确认面46面对窗部25。操作者透过窗部25目视确认罐10的目视确认面46,从而能够目视确认各罐10中的墨水的量。
此外,作为罐10,也能采用在目视确认面46上附加有上限标记48、下限标记49等的结构。操作者以上限标记48和下限标记49为记号,能够把握罐10中的墨水的量。此外,上限标记48用于表示,在将墨水从注入部45注入了时墨水不至于从注入部45溢出那样的墨水量的基准。另外,下限标记49用于表示,促使墨水的注入时的墨水量的基准。也能采用将上限标记48和下限标记49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于罐10上的结构。
另外,箱体7和箱体6既可以是彼此分体的,也可以是一体的。在箱体7和箱体6是一体的情况下,能够说成是多个罐10与印刷部42、供墨管43一起容纳于箱体6的内部。在箱体7和箱体6是一体的情况下,箱体6与容纳液体容纳体和液体喷射头的外装部相对应。
另外,罐10的配置部位并不限定于箱体6(图12)的X轴方向的侧部侧。作为罐10的配置部位,例如,也能采用箱体6的Y轴方向的前面侧。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打印机1中,一边使印刷介质P沿着Y轴方向输送、且使印刷部42沿着X轴往复移动,一边使印刷部42的印刷头在规定的位置喷出墨水滴,从而在印刷介质P上进行印刷。
墨水并不限定于水性墨水和油性墨水中的任一者。另外,作为水性墨水,可以是具有染料等溶质溶解于水性溶剂中的结构的墨水、具有颜料等分散质分散于水性分散介质中的结构的墨水中的任一种。另外,作为油性墨水,也可以是具有染料等溶质溶解于油性溶剂中的结构的墨水、具有颜料等分散质分散于油性分散介质中的结构的墨水中的任一种。
在罐单元4中,如图14所示,箱体7包括第一箱体51和第二箱体52。第一箱体51位于比多个罐10靠-Z轴方向的位置。多个罐10被第一箱体51和箱体6支撑。然而,罐10的支撑结构并不限定于此。另外,第二箱体52位于比第一箱体51靠Z轴方向的位置,从第一箱体51的Z轴方向覆盖多个罐10。多个罐10由第一箱体51和第二箱体52覆盖。
第二箱体52具有盖47。盖47位于第二箱体52的X轴方向的端部。盖47构成面对X轴方向的侧面28的一部分。如图15所示,盖47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第二箱体52的主体52A转动。在图14和图15中图示有盖47相对于第二箱体52的主体52A打开了的状态。若盖47相对于第二箱体52的主体52A打开,则多个罐10的注入部45露出。由此,操作者能够从箱体7的外侧对罐10的注入部45进行操作。此外,注入部45被盖部件(图中未示出)密封。在向罐10注入墨水时,在将盖部件从注入部45拆卸而使注入部45开放后注入墨水。此外,在打印机1中,在使用姿势下,注入部45相对于水平方向朝向上方。
盖47相对于第二箱体52的主体52A的转动能够通过图15所示的铰链部55来达成。铰链部55设置于第二箱体52的顶面27。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两个铰链部55。两个铰链部55沿着Y轴排列。以下,在分别识别两个铰链部55的情况下,将两个铰链部55分别标注为铰链部55A和铰链部55B。铰链部55设置于盖47与第二箱体52的主体52A之间。此外,铰链部55A位于比铰链部55B靠Y轴方向的位置。铰链部55A和铰链部55B具有相对于XZ平面彼此对称的构造。
如图16所示,铰链部55包括铰链轴56和轴承57。在第五实施方式中,铰链轴56设置于盖47,轴承57设置于主体52A。然而,铰链部55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也能采用铰链轴56设置于主体52A、轴承57设置于盖47的结构。铰链轴56沿着Y轴延伸。在铰链部55A中,铰链轴56从盖47向Y轴方向突出。另外,在铰链部55B中,铰链轴56从盖47向-Y轴方向突出。轴承57构成为铰链轴56能够插入其中。
在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关闭了的状态下,即在使用姿势的状态下,铰链轴56设置于盖47的Z轴方向的端部。轴承57设置于主体52A的Z轴方向的端部。铰链部55A的铰链轴56插入铰链部55A的轴承57,铰链部55B的铰链轴56插入铰链部55B的轴承57。由此,在第二箱体52中,如图15所示,构成为能够以旋转轴线58为转动中心而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转动。此外,旋转轴线58沿着Y轴的延伸方向。
另外,如图15所示,在盖47设置有扣手部61。扣手部61设置于罐单元4的正面26。另外,扣手部61也设置于与正面26相反的一侧的背面。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设置于正面26上的扣手部61从盖47的正面26向Y轴方向突出。设置在盖47的与正面26相反的一侧的背面上的扣手部61从盖47的背面向-Y轴方向突出。
如前述那样,罐单元4的正面26朝向与打印机1的正面22(图14)相同的方向(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是Y轴方向)。打印机1的正面22也是印刷单元3的正面22。也就是说,罐单元4的扣手部61中的设置于正面26上的扣手部61设置在面向与印刷单元3的正面22所朝着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的部分上。在该罐单元4中,由于在盖47设置有扣手部61,因此,能够将手指把着扣手部61而对盖47进行开闭。此外,扣手部61的个数并不限定于两个,也能采用一个、超过两个的个数。
在此,如图17所示,背面63位于打印机1的与正面22相反的一侧。打印机1的背面63也是印刷单元3的背面63。另外,在罐单元4中,朝向与打印机1的背面63相同的方向(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是-Y轴方向)的面成为罐单元4的背面64。上述扣手部61中的位于与正面26(图15)相反的一侧的扣手部61设置于盖47的背面64上。
罐单元4的背面64朝向与打印机1的背面63相同的方向(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是-Y轴方向)。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罐单元4的背面64与打印机1的背面63位于同一平面内。也就是说,罐单元4的背面64与印刷单元3的背面63位于同一平面内。由此,能够在打印机1的外观上减轻印刷单元3与罐单元4之间的凹凸,因此,能够在移送打印机1时等不易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碰撞。
另外,在打印机1中,在印刷单元3的顶面设置有能够供给印刷介质P的供给口67。投入到供给口67的印刷介质P从供给口67向印刷单元3的机构单元41(图14)内供给。在印刷单元3的顶面设置有盖68。盖68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印刷单元3转动,对供给口67进行开闭。在图17中,图示了盖68相对于印刷单元3打开了的状态。操作者在使盖68相对于印刷单元3打开了的状态下,将印刷介质P向供给口67供给。若使盖68相对于印刷单元3关闭,则如图18所示,供给口67被盖68封堵。盖68设置在供给口67的Z轴方向上。若使盖68相对于印刷单元3关闭,则供给口67被盖68从上方即供给口67的Z轴方向封堵。
在此,在打印机1的使用姿势下,在使盖68相对于印刷单元3关闭了的状态下,罐单元4的顶面27位于与盖68的顶面大致相等的高度。由此,能够在打印机1的外观上减轻印刷单元3与罐单元4之间的凹凸,因此,能够在移送打印机1时等不易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碰撞。出于在打印机1的外观上减轻凹凸这样的观点,优选盖68与罐单元4的顶面27之间的沿着Z轴的高度之差是10mm以下。更优选盖68与罐单元4的顶面27之间的沿着Z轴的高度之差是5mm以下。
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在打印机1的使用姿势下,图13所示的铰链部55的旋转轴线58位于与扫描仪单元5的原稿载置面32大致相等的高度。根据该结构,能够易于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打开时的可转动范围扩大。由此,在使罐单元4的盖47转动到打开位置时,能够易于避免盖47与罐10的注入部45的上方重叠,因此,能够易于向注入部45注入墨水。此外,出于扩大可转动范围的观点,优选原稿载置面32与罐单元4的旋转轴线58之间的沿着Z轴的高度之差是5mm以下。更优选原稿载置面32与罐单元4的旋转轴线58之间的沿着Z轴的高度之差是2mm以下。
在此,在旋转轴线58超过上述范围且位于比原稿载置面32靠下方的位置的结构中,如图19所示,在打开了盖47时,盖47会碰到打印机1的侧部81,因此,转动范围易于变窄。在该结构中,可以预料到:在使罐单元4的盖47转动到打开位置时,盖47的一部分会与罐10的注入部45的上方重叠。这样,注入部45的上方就会被盖47遮蔽,因此,易于在注入墨水时成为障碍。
针对这样的课题,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能够扩大盖47的转动范围,因此,在使罐单元4的盖47转动到打开位置时,能够易于避免盖47与罐10的注入部45的上方重叠。
作为打印机1的结构,并不限定于铰链部55的旋转轴线58与扫描仪单元5的原稿载置面32大致相等的高度的结构。作为打印机1的结构,也能采用铰链部55的旋转轴线58位于比扫描仪单元5的原稿载置面32靠上方的位置的结构。如果旋转轴线58位于比原稿载置面32靠上方的位置,则能够进一步扩大盖47的转动范围。因此,在使罐单元4的盖47转动到打开位置时,能够更加易于避免盖47与罐10的注入部45的上方重叠。
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如图21所示,在向-Y轴方向观察罐单元4时,在盖47相对于主体52A关闭的状态下,从箱体7的印刷单元3侧的端部到铰链部55为止的沿着X轴方向的距离K1是罐单元4的宽度尺寸H1的至少一半。向-Y轴方向观察罐单元4的状态与从沿着铰链部55的旋转轴线58的方向观察罐单元4的状态相对应。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X轴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对应。也就是说,在第五实施方式中,X轴方向是从印刷单元3的侧部81朝向罐单元4的方向。
根据上述结构,如图22所示,在打开了盖47时,易于避免盖47碰到打印机1的侧部81。因此,能够扩大盖47的转动范围,因此,在使罐单元4的盖47转动到打开位置时,能够易于避免盖47与罐10的注入部45的上方重叠。其结果是,能够易于向注入部45注入墨水。此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距离K1的值比宽度尺寸H1的一半的值大。由此,能够进一步扩大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打开时的可转动范围。
以下,针对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罐单元4的箱体7的各种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以下,为了与各实施例对应地识别箱体7,在箱体7的标号中标注与各实施例对应地不同的字母文字、记号等。
(实施例1)
对实施例1的箱体7A进行说明。如图24所示,箱体7A包括第一箱体51和第二箱体52。如图26所示,第二箱体52的主体52A具有覆盖部71。覆盖部71是在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关闭了的状态下被盖47覆盖的部分。覆盖部71包括:面向X轴方向的壁72和面向与壁72相交的方向的壁73。壁72位于比侧面28靠-X轴方向的位置。壁73位于比顶面27靠-Z轴方向的位置。在覆盖部71上形成有四个开口部74。四个开口部74分别与罐10的配置相对应地形成。开口部74形成于壁72与壁73之间的相交部。
如图25所示,在将罐10容纳到第二箱体52的主体52A内的状态下,罐10的注入部45从开口部74露出。并且,如图23所示,在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关闭了的状态下,主体52A的覆盖部71和罐10的注入部45(图25)被盖47覆盖。此外,在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关闭了的状态、即主体52A的覆盖部71和罐10的注入部45(图25)被盖47覆盖了的状态下的盖47的相对于主体52A的位置标注为关闭位置。
在此,如图27所示,第二箱体52的顶面27能划分成主体52A的顶面27和盖47的顶面27。此时,盖47的顶面27是第一外壁面的一个例子,主体52A的顶面27是第二外壁面的一个例子。并且,盖47的侧面28是第三外壁面的一个例子。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主体52A的顶面27和盖47的顶面27彼此位于同一平面内。在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关闭了的状态下,在向-Y轴方向观察第二箱体52时,顶面27沿着X轴方向延伸。也就是说,在打印机1的使用姿势下,在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关闭了的状态下,主体52A的顶面27和盖47的顶面27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另外,在打印机1的使用姿势下,在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关闭了的状态下,在向-Y轴方向观察第二箱体52时,盖47的侧面28与顶面27相交并向-Z轴方向即铅垂下方延伸。
如作为图27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的图28所示,在轴承57上形成有狭缝75。狭缝75从轴承57的外周贯通到轴承57的内部。能够经由在轴承57上形成的狭缝75将铰链轴56安装于轴承57内。通过将铰链轴56向-Z轴方向压入狭缝75,从而能够将铰链轴56插入轴承57内。由此,能够将铰链轴56安装于轴承57内。另外,通过将铰链轴56从狭缝75向Z轴方向拉拔,从而能够将铰链轴56从轴承57中拔出。由此,能够将铰链轴56从轴承57拆卸。也就是说,盖47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主体52A装卸。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如图29所示,能够以铰链部55为中心而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打开180度的角度R1或超过180度的角度R1。在图29中示出以通过铰链部55的XZ平面剖切时的第二箱体52的截面。若使盖47以铰链部55为中心从关闭位置位移到相对于主体52A打开了180度的角度R1或超过180度的角度R1的位置,则盖47的顶面27、侧面28也位移到转动了180度的角度或超过180度的角度后的位置。盖47的顶面27、侧面28是壁部的一个例子。盖47的顶面27是第一外壁面的一个例子。180度的角度R1或超过180度的角度R1基于如下要件(1)和要件(2)而成立。
要件(1)
在打印机1的使用姿势下,如图30所示,铰链部55的旋转轴线58位于比主体52A的顶面27和盖47的顶面27中的至少一者靠铅垂上方的位置。将该要件作为要件(1)。
要件(2)
如图30所示,在打印机1的使用姿势下,将从作为载置打印机1的面即载置面77到旋转轴线58为止的沿着铅垂线的距离设为距离T1、将从载置面77到主体52A的顶面27为止的沿着铅垂线的距离设为距离T2、将从载置面77到盖47的顶面27为止的沿着铅垂线的距离设为距离T3时,距离T1、距离T2以及距离T3具有(T1-T2)+(T1-T3)≥0的关系。将该要件设为要件(2)。此外,在实施例1中,距离T1、距离T2以及距离T3具有T1>T2=T3的关系。因此,满足要件(2)。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打开180度的角度R1或超过180度的角度R1。因此,在使罐单元4的盖47向相对于主体52A打开的方向转动了时,能够易于避免盖47与罐10的注入部45的上方重叠。其结果是,能够易于向注入部45注入墨水。
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如图29所示,若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打开180度的角度R1,则在向-Z轴方向俯视第二箱体52的状态下,盖47收纳于主体52A的轮廓的内侧。此时,主体52A的覆盖部71位于比盖47与主体52A重叠的区域靠外侧(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使X轴方向)的位置。这一点基于如下要件(3)而成立。
要件(3)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如图30所示,在向-Y轴方向观察罐单元4时,在盖47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从箱体7A的印刷单元3的侧部81到铰链部55为止的沿着X轴方向的距离K1是罐单元4的宽度尺寸H1的至少一半。将该要件设为要件(3)。
此外,向-Y轴方向观察罐单元4的状态与沿着铰链部55的旋转轴线58的轴向观察罐单元4的状态相对应。另外,X轴方向对应于如下方向:在沿着铰链部55的旋转轴线58的轴向观察罐单元4时与该轴向相交的方向且是从印刷单元3的侧部81朝向罐单元4的第一方向。也就是说,在第五实施方式中,X轴方向是从印刷单元3的侧部81朝向罐单元4的方向。
根据上述结构,如图22所示,在打开了盖47时,易于避免盖47碰到印刷单元3的侧部81。因此,能够扩大盖47的转动范围,因此,在使罐单元4的盖47向相对于主体52A打开的方向转动了时,能够易于避免盖47与罐10的注入部45的上方重叠。其结果是,能够易于向注入部45注入墨水。此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距离K1的值比宽度尺寸H1的一半的值大。由此,能够进一步扩大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打开了时的可转动范围。
也就是说,若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打开180度的角度R1,则在向-Z轴方向俯视第二箱体52的状态下,盖47不与覆盖部71重叠。因此,若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打开180度的角度R1,则不会在Z轴方向上遮蔽覆盖部71。其结果是,不会遮蔽罐10的注入部45(图25),因此,能够易于注入墨水。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打开至少180度的角度R1的状态下的盖47相对于主体52A的位置被标注为打开位置。
如前述那样,在打印机1的使用姿势下,在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关闭的状态下,盖47的顶面27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因此,在使盖47从关闭位置转动了180度的角度R1时,盖47的顶面27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因此,在使盖47从关闭位置转动到180度的角度R1时,盖47的位置易于维持在打开位置。
另外,在打印机1的使用姿势下,在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关闭的状态下,主体52A的顶面27和盖47的顶面27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因此,在使盖47从关闭位置转动到180度的角度R1时,盖47的顶面27沿着与主体52A的顶面27相同的水平方向延伸。因此,在使盖47从关闭位置转动到180度的角度R1时,能够稳定地限制盖47的位置。
另外,在打印机1的使用姿势下,在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关闭的状态下,在向-Y轴方向观察第二箱体52时,盖47的侧面28向铅垂下方延伸。因此,在使盖47从关闭位置转动了180度的角度R1时,能够易于避免盖47与罐10的注入部45的上方重叠。其结果是,能够易于向注入部45注入墨水。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在打印机1的使用姿势下,在盖47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在向-Y轴方向观察时,如图29所示,盖47的重心82位于比旋转轴线58靠-X轴方向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在使盖47从关闭位置转动到打开位置时,易于使盖47的位置停留于打开位置。因此,易于避免盖47由于意外的干扰而关闭。其结果是,操作者的手不易被夹住,能够安全地进行操作。
此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在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完全打开时,角度R1超过180度。此时,如作为图29中的B部分的放大图的图31所示,盖47的顶面27与主体52A的顶面27抵接。由此,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打开时的角度R1(图29)的增加停止。也就是说,盖47的顶面27具有作为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打开时的限位件的功能。
在此,例如,在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完全打开的状态下,若力F1进一步沿着使角度R1增加的朝向作用于盖47时,则如图31所示,力F2以限位部83为支点而作用于铰链轴56。此时,若使限位部83与力F1所作用的位置之间的距离比限位部83与铰链轴56之间的距离长,则基于该原理,作用于铰链轴56的力F2比力F1大。也就是说,力F1被放大而成的力F2作用于铰链轴56。因此,易于将非有意的较大的力作用到铰链轴56上。
针对这样的情况,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在轴承57上形成有狭缝75,因此,当作用于铰链轴56的力F2超过了规定的力时,铰链轴56经由狭缝75从轴承57脱落。因此,即使过度的力作用于铰链轴56,也易于避免盖47破损。因而,即使非有意的较大的力F1作用于盖47,也易于避免盖47破损。
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如图32所示,在盖47中,在形成有铰链轴56的基座部91上形成有突起92。另外,在主体52A中,在形成有轴承57的基座部93上形成有突起94。基座部91相对于盖47的顶面27向Z轴方向突出。并且,铰链轴56从基座部91沿着Y轴突出。在铰链部55A中,铰链轴56形成在基座部91的Y轴方向,从基座部91向Y轴方向突出。在铰链部55B中,铰链轴56形成在基座部91的-Y轴方向,从基座部91向-Y轴方向突出。
在铰链部55A中,突起92形成在基座部91的Y轴方向,从基座部91向Y轴方向突出。在铰链部55B中,突起92形成在基座部91的-Y轴方向,从基座部91向-Y轴方向突出。在向-Y轴方向观察铰链部55A的铰链轴56时,突起92设置于比铰链轴56靠外侧的位置。在铰链部55B中也是同样的。
基座部93相对于主体52A的顶面27向Z轴方向突出。并且,轴承57具有在基座部93雕刻成凹状的结构。在铰链部55A中,轴承57形成在基座部93的-Y轴方向,朝向Y轴方向穿孔。在铰链部55B中,轴承57形成在基座部93的Y轴方向,朝向-Y轴方向穿孔。在铰链部55B中,突起94形成在基座部93的Y轴方向形成,从基座部93向Y轴方向突出。在铰链部55A中,突起94形成在基座部93的-Y轴方向,从基座部93向-Y轴方向突出。在向Y轴方向观察铰链部55A的轴承57时,突起94设置于比轴承57靠外侧的位置。在铰链部55B中也是同样的。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在将盖47安装到主体52A的状态下,即,在将铰链轴56安装到轴承57的状态下,在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打开的过程中,各铰链部55的突起92和突起94彼此接触。在突起92与突起94彼此接触了的状态下进一步将力作用于盖47,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进一步打开,则突起92越过突起94。此时,盖47、主体52A弹性变形。因而,在突起92越过突起94时,获得咔哒感。由此,在盖47相对于主体52A完全打开之前,通过突起92越过突起94而能够获得咔哒感。由此,在例如盖47相对于主体52A完全打开之前,能够引起将作用于盖47的力减弱的注意。
另外,在盖47相对于主体52A打开时,通过突起92越过突起94,成为盖47相对于主体52A锁定后的状态。由此,能够将盖47保持于打开位置。因此,在使盖47从关闭位置转动到打开位置时,易于将盖47的位置停留于打开位置,因此,易于避免盖47因非有意的干扰而关闭。其结果是,操作者的手不易被夹住,能够安全地进行操作。此外,突起92和突起94是将盖47保持于打开位置的保持部的一个例子。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第二箱体52具有将盖47保持于打开位置的保持部,并且也具有在盖47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盖47的重心82位于比旋转轴线58靠-X轴方向的位置这样的重心位置要件。然而,第二箱体52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也能采用仅具有保持部和重心位置要件中的任一者的结构。在该结构中,也能够易于避免盖47因非有意的干扰而关闭。不过,出于能够更加易于避免盖47因非有意的干扰而关闭的观点,第二箱体52具有保持部和重心位置要件这两者的结构为优选。
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如作为图25中的C部分的放大图的图33所示,在主体52A上设置有卡合部95。另外,在盖47上设置有被卡合部96。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卡合部95和被卡合部96的组被设置在相对于XZ平面对称的两个部位的位置。两组卡合部95和被卡合部96具有相对于XZ平面对称的构造。因此,在此,以两组卡合部95和被卡合部96中的、位于-Y轴方向的卡合部95和被卡合部96的组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另一组,则省略详细的说明。
卡合部95形成于主体52A的覆盖部71的壁72上。卡合部95从壁72向X轴方向突出。在卡合部95上形成有突出部97。突出部97设置于卡合部95的X轴方向的端部。在向-X轴方向观察主体52A时,突出部97相对于壁72的区域朝向外侧突出。在图33所示的卡合部95与被卡合部96的组中,突出部97从卡合部95向-Y轴方向突出。
在图33所示的卡合部95与被卡合部96的组中,被卡合部96设置于盖47的侧壁98上。被卡合部96形成于侧壁98的朝向Y轴方向的面上,从侧壁98向Y轴方向突出。在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关闭了的状态下,在向-X轴方向观察盖47和主体52A时,被卡合部96设置在与卡合部95的突出部97重叠的位置。
如作为图23中的D-D线处的截面图的图34所示,在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关闭的状态下,被卡合部96的顶部位于比卡合部95的突出部97的顶部靠Y轴方向的位置。也就是说,在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关闭的状态下,被卡合部96与卡合部95的突出部97啮合。换言之,在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关闭的状态下,被卡合部96与卡合部95的突出部97彼此卡合。由此,成为盖47相对于主体52A锁定后的状态。
并且,在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打开时,被卡合部96越过卡合部95的突出部97。此时,盖47、主体52A弹性变形。因而,在被卡合部96越过卡合部95的突出部97时,能够获得咔哒感。通过该咔哒感,例如,能够借助触感来知道盖47的锁定状态已被解除的情况。另一方面,在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关闭时,被卡合部96也越过卡合部95的突出部97,因此能够获得咔哒感。由此,例如,能够借助触感来知道盖47相对于主体52A已成为锁定后的状态。
另外,在例如盖47相对于主体52A关闭时,在盖47以较猛的势头关闭时等,通过被卡合部96与卡合部95的突出部97卡合,能够缓和盖47的势头。由此,能够在盖47关闭时减轻盖47与主体52A抵接时的冲击。换言之,被卡合部96和卡合部95的突出部97具有作为盖47与主体52A之间的缓冲装置的功能。
(实施例2)
对实施例2的箱体7B进行说明。在箱体7B中,如图35所示,距离T1、距离T2以及距离T3的关系与实施例1不同。除此之外,实施例2具有与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因此,以下,对于与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标注与实施例1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实施例2中,距离T1、距离T2以及距离T3具有T2>T1>T3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实施例2中,盖47的顶面27位于比主体52A的顶面27靠铅垂下方的位置。因此,在实施例2中,盖47的顶面27与主体52A的顶面27不位于同一平面内。在这点上,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不过,在实施例2中,存在T2>T1>T3的关系,因此满足了上述要件(1)。
另外,在实施例2中,存在T2>T1>T3的关系,因此,对于上述要件(2)中的(T1-T2)的项,成为负(-)的值。另一方面,对于上述要件(2)中的(T1-T3)的项,成为正(+)的值。并且,为了满足要件(2),需要满足(T1-T3)≥(T2-T1)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实施例2中,要件是:距离T1与距离T3之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距离T2与距离T1之差的绝对值。因此,在实施例2中,距离T1、距离T2以及距离T3具有(T1-T3)≥(T2-T1)的关系。
由此,在实施例2中,也能够获得与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也就是说,在实施例2中,如图36所示,也能够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打开180度的角度R1或超过180度的角度R1。因此,在使罐单元4的盖47向相对于主体52A打开的方向转动了时,能够易于避免盖47与罐10的注入部45的上方重叠。其结果是,能够易于向注入部45注入墨水。
(实施例3)
对实施例3的箱体7C进行说明。在箱体7C中,如图37所示,距离T1、距离T2以及距离T3的关系与实施例1不同。除此之外,实施例3具有与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因此,以下,对与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标注与实施例1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实施例3中,距离T1、距离T2以及距离T3具有T3>T1>T2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实施例3中,盖47的顶面27位于比主体52A的顶面27靠铅垂上方的位置。因此,实施例3中,盖47的顶面27与主体52A的顶面27不位于同一平面内。在这点上,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不过,在实施例3中,存在T3>T1>T2的关系,因此,满足了上述要件(1)。
另外,在实施例3中,存在T3>T1>T2的关系,因此,针对上述要件(2)中的(T1-T3)的项,成为负(-)的值。另一方面,对于上述要件(2)中的(T1-T2)的项,成为正(+)的值。并且,为了满足要件(2),需要满足(T1-T2)≥(T3-T1)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实施例3中,要件是:距离T1与距离T2之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距离T3与距离T1之差的绝对值。因此,在实施例3中,距离T1、距离T2以及距离T3具有(T1-T2)≥(T3-T1)的关系。
由此,在实施例3中,也能够获得与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也就是说,在实施例3中,如图38所示,也能够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打开180度的角度R1或超过180度的角度R1。因此,在使罐单元4的盖47向相对于主体52A打开的方向转动了时,能够易于避免盖47与罐10的注入部45的上方重叠。其结果是,能够易于向注入部45注入墨水。
(实施例4)
以下,对实施例4的箱体7D进行说明。如图39所示,箱体7D在使用姿势下,在盖47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在铰链部55的X轴方向上具有新的铰链部55。除此之外,实施例4具有与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因此,以下,对与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标注与实施例1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以下,将两个铰链部55中的位于-X轴方向的铰链部55标注为第一铰链部551。并且,将两个铰链部55中的位于X轴方向的新的铰链部55标注为第二铰链部552。第二铰链部552具有与铰链部55同样的结构。因此,在第二铰链部552中,对与铰链部55同样的结构,标注与铰链部55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箱体7D中,盖47被分割成盖47A和盖47B。盖47A和盖47B借助第二铰链部552而能够转动地连结在一起。盖47A位于第二铰链部552的-X轴方向。盖47A借助第一铰链部55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主体52A连结。根据该结构,如图40所示,盖47B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盖47A转动,盖47A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主体52A转动。
在箱体7D中,能够使盖47B相对于盖47A打开90度的角度R2或超过90度的角度R2。另外,能够使盖47A相对于主体52A打开90度的角度R3或超过90度的角度R3。因而,作为盖47,则能够相对于主体52A打开180度的角度或超过180度的角度。由此,在实施例4中,也能够获得与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此外,在实施例4中,也能采用能够使盖47B相对于盖47A打开180度的角度或超过180度的角度的结构。另外,也能采用能够使盖47A相对于主体52A打开180度的角度或超过180度的角度的结构。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中,铰链部55的个数并不限定于两个。铰链部55的个数也能采用超过两个的个数。以下,将具有超过两个的个数的铰链部55的例子作为实施例5进行说明。如图41所示,实施例5的箱体7E除了具有第一铰链部551和第二铰链部552之外,还具有第三铰链部553和第四铰链部554。除此之外,实施例5具有与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因此,以下,针对与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标注与实施例1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第三铰链部553和第四铰链部554分别具有与铰链部55同样的结构。因此,在第三铰链部553、第四铰链部554中,对与铰链部55同样的结构,标注与铰链部55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三铰链部553位于比第二铰链部552靠X轴方向的位置。第四铰链部554位于第三铰链部553的与第二铰链部552侧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另外,在箱体7E中,盖47被分割成盖47A、盖47B、盖47C以及盖47D。盖47A位于第一铰链部551的X轴方向。盖47A借助第一铰链部55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主体52A连结。盖47B位于第二铰链部552的X轴方向。盖47B借助第二铰链部55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盖47A连结。
盖47C位于第三铰链部553的与盖47B侧相反的一侧。盖47C借助第三铰链部55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盖47B连结。盖47D位于第四铰链部554的与盖47C侧相反的一侧。盖47D借助第四铰链部55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盖47C连结。
在箱体7E中,如图42所示,能够使盖47D相对于盖47C打开90度的角度或超过90度的角度。另外,能够使盖47C相对于盖47B打开90度的角度或超过90度的角度。另外,能够使盖47B相对于盖47A打开90度的角度或超过90度的角度。另外,能够使盖47A相对于主体52A打开90度的角度或超过90度的角度。因而,作为盖47,能够相对于主体52A打开180度的角度或超过180度的角度。由此,在实施例5中,也能够获得与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实施例5中,也能采用能够使盖47D相对于盖47C打开180度的角度或超过180度的角度的结构。另外,也能采用能够使盖47C相对于盖47B打开180度的角度或超过180度的角度的结构。另外,也能采用使盖47B相对于盖47A打开180度的角度或超过180度的角度的结构。另外,也能采用能够使盖47A相对于主体52A打开180度的角度或超过180度的角度的结构。
而且,在实施例5中,如图43所示,盖47也能够构成为可折叠成波纹状。根据该结构,在使盖47相对于主体52A打开了时,能够减少盖47的占有空间。此外,在实施例5中,铰链部55的个数并不限定于四个。铰链部55的个数也能采用三个、超过四个的个数。此外,折叠成波纹状是指,例如,如图43所示,通过以第一铰链部551为转动中心而使盖47A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以第二铰链部552为转动中心而使盖47B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进行折叠。若采用其他表述,也能表述为:借助铰链部55,使连续地排列的多个盖47以转动方向交替地互异的方式进行折叠。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各实施例中,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是将除了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喷射或喷出或涂敷而消耗的液体喷射装置。此外,作为从液体喷射装置以微小量的液滴形式而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括拖尾成粒状、泪状、线状而成的状态。另外,在此,所谓的液体只要是能够在液体喷射装置中消耗那样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是物质处于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即可,包括粘度较高的或较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那样的流状体。另外,不仅包括作为物质的一状态的液体,也包括由颜料、金属粒子等固形物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在溶剂中而成的液体等。作为液体的代表的例子,除了在上述各实施方式说明过的那样的墨水之外,也可以列举出液晶等。在此,墨水包括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凝胶墨水、热熔墨水等各种液体组合物的墨水。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例如,存在以下液体喷射装置:对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含有液晶显示器、EL(Electroluminescence)显示器、场发射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中所使用的电极材料、色材等材料的液体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另外,也可以是喷射生物芯片制造所使用的生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射作为精密移液器所使用的试样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微量分配器等。而且,也可以是向钟表、照相机等精密机械精确定位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光通信元件等所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将紫外线硬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向基板上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另外,也可以是为了蚀刻基板等而喷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实施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结构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成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适当地对与发明内容部分中所记载的各形态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实施方式、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进行替换、组合。另外,只要该技术特征没有在本说明书中作为必须的技术特征进行说明,就能够适当删除。

Claims (15)

1.一种罐单元,其能够并列设置于打印机的印刷单元的侧部,该打印机包括:所述印刷单元,其具备能够喷射墨水的印刷头;以及扫描仪单元,其包括位于所述印刷单元的上部的原稿载置面,并且能够读取图像,该图像是载置到所述原稿载置面上的原稿中所描绘的图像,该罐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
罐,其能够容纳向所述印刷头供给的所述墨水;以及
箱体,其覆盖所述罐,
所述罐具有能够注入所述墨水的注入部,
所述箱体具有:
主体,其将所述罐的除了所述注入部以外的一部分覆盖;
盖,其相对于所述主体能够开闭地转动,且构成所述箱体的顶面的一部分以及所述箱体的侧面的一部分,并在相对于所述主体关闭的状态下,覆盖所述注入部;以及
铰链部,其将所述主体和所述盖连结成能够转动,
将所述打印机使用时的姿势作为所述打印机的使用姿势,在所述使用姿势下,所述铰链部的旋转轴线位于与所述原稿载置面大致相等的高度、或位于比所述原稿载置面靠上方的位置。
2.一种罐单元,其能够并列设置于印刷单元的侧部,该印刷单元具备能够喷射墨水的印刷头,该罐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
罐,其能够容纳向所述印刷头供给的所述墨水;以及
箱体,其覆盖所述罐,
所述罐具有能够注入所述墨水的注入部,
所述箱体具有:
主体,其将所述罐的除了所述注入部以外的一部分覆盖;
盖,其相对于所述主体能够开闭地转动,且构成所述箱体的顶面的一部分以及所述箱体的侧面的一部分,并在相对于所述主体关闭的状态下,覆盖所述注入部;以及
铰链部,其将所述主体和所述盖连结成能够转动,
当从沿着所述铰链部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观察所述罐单元时,将从所述印刷单元的所述侧部朝向所述罐单元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在所述盖相对于所述主体关闭的状态下,所述箱体的从所述印刷单元侧的端部到所述铰链部为止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是所述罐单元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尺寸的至少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罐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的、面向与所述印刷单元的正面所朝着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的部分上设置有扣手部。
4.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印刷单元,其具备能够喷射墨水的印刷头;
扫描仪单元,其包括位于所述印刷单元的上部的原稿载置面,并且能够读取图像,该图像是载置到所述原稿载置面上的原稿中所描绘的图像;以及
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罐单元。
5.一种罐单元,其能够并列设置于打印机的印刷单元的侧部,该打印机包括所述印刷单元,该印刷单元具备能够喷射墨水的印刷头,该罐单元具备:
罐,其能够容纳向所述印刷头供给的所述墨水;以及
箱体,其覆盖所述罐,
所述罐具有能够注入所述墨水的注入部,
所述箱体具有:
主体,其将所述罐的除了所述注入部以外的一部分覆盖;
盖,其相对于所述主体能够开闭地转动,并在相对于所述主体关闭的状态下,覆盖所述注入部;以及
铰链部,其将所述主体和所述盖连结成能够转动,
所述盖构成为,能够在将所述注入部覆盖的关闭位置和使所述注入部露出的打开位置之间转动,
在沿着所述铰链部的旋转轴线的轴向观察所述罐单元时,将与所述轴向相交的方向且从所述印刷单元的所述侧部朝向所述罐单元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在所述盖处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箱体的从所述印刷单元侧的端部到所述铰链部为止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是所述罐单元的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尺寸的至少一半,
所述盖具有壁部,在所述盖从所述关闭位置变化到所述打开位置时,该壁部以所述旋转轴线为转动中心,位移至转动了180度的角度或超过180度的角度后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罐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处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在沿着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壁部具有向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外壁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罐单元,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打印机使用时的姿势作为所述打印机的使用姿势,在所述使用姿势下,
在所述盖处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外壁面沿着水平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罐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沿着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主体具有向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外壁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罐单元,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打印机使用时的姿势作为所述打印机的使用姿势,在所述使用姿势下,
在所述盖处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在沿着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盖还具有第三外壁面,该第三外壁面与所述第一外壁面相交,且向铅垂向下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罐单元,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打印机使用时的姿势作为所述打印机的使用姿势,在所述使用姿势下,
在所述盖处于所述打开位置的状态下,在沿着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盖的重心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位于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罐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所述盖保持于所述打开位置的保持部。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单元具有第二铰链部,将所述打印机使用时的姿势作为所述打印机的使用姿势,在所述使用姿势下,在所述盖处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该第二铰链部位于所述铰链部的所述第一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5~7、12中任一项所述的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能够折叠成波纹状。
14.根据权利要求5~7、12中任一项所述的罐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沿着所述轴向观察时,所述注入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旋转轴线靠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置。
15.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印刷单元,其具备能够喷射墨水的印刷头;以及
权利要求5~14中任一项所述的罐单元。
CN201680032865.3A 2015-06-09 2016-06-08 液体喷射装置、罐单元、打印机 Active CN1076357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16410A JP2017001249A (ja) 2015-06-09 2015-06-09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5-116410 2015-06-09
JP2015-251077 2015-12-24
JP2015251076A JP6672783B2 (ja) 2015-12-24 2015-12-24 タンクユニット、プリンター
JP2015-251076 2015-12-24
JP2015251077A JP6790357B2 (ja) 2015-12-24 2015-12-24 プリンター
JP2016036802A JP2017154267A (ja) 2016-02-29 2016-02-29 タンクユニット、プリンター
JP2016-036802 2016-02-29
PCT/JP2016/002787 WO2016199420A1 (ja) 2015-06-09 2016-06-08 液体噴射装置、タンクユニット、プリン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5780A CN107635780A (zh) 2018-01-26
CN107635780B true CN107635780B (zh) 2019-12-31

Family

ID=57503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2865.3A Active CN107635780B (zh) 2015-06-09 2016-06-08 液体喷射装置、罐单元、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43409B2 (zh)
CN (1) CN107635780B (zh)
WO (1) WO20161994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07507B2 (ja) * 2016-11-04 2021-07-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6584450B2 (ja) * 2017-04-27 2019-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WO2019012786A1 (ja) * 2017-07-12 2019-0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JP7096523B2 (ja) * 2018-04-05 2022-07-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10841443B2 (en) * 2018-09-20 2020-11-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JP7363156B2 (ja) * 2019-07-22 2023-10-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7404733B2 (ja) 2019-09-24 2023-12-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N111923608A (zh) * 2020-08-11 2020-11-13 江苏点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3d镭射防伪标签的打印装置及其打印方法
US11571691B2 (en) 2021-01-20 2023-02-07 Funai Electric Co., Ltd. Pipette-fillable printhead body
US11577250B2 (en) 2021-01-20 2023-02-14 Funai Electric Co. Ltd Pipette-fillable cartrid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45714A (ja) 1984-05-21 1985-12-05 Taiheiyo Kinzoku Kk Aod炉の築炉方法
JPS6440885A (en) 1987-08-07 1989-02-13 Kazuo Ito Manufacture of display panel
US5751319A (en) 1995-08-31 1998-05-12 Colossal Graphics Incorporated Bulk ink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
US6962408B2 (en) * 2002-01-30 2005-11-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ing-fluid container
US7008051B2 (en) * 2002-10-10 2006-03-07 Akermalm Per G Expanded ink supply system for ink jet printers
JP4720082B2 (ja) 2003-12-09 2011-07-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キャ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JP2007237705A (ja) 2006-03-13 2007-09-20 Seiko Epson Corp 測定方法、調整方法、及び測定装置
JP2007333884A (ja) 2006-06-13 2007-12-2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484827B1 (ko) * 2010-07-15 2015-01-20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체 수용 용기, 및, 액체 분사 시스템
JP6171313B2 (ja) 2011-12-08 2017-08-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5994360B2 (ja) 2012-04-26 2016-09-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127406B2 (ja) 2012-08-10 2017-05-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液体消費装置
KR101953429B1 (ko) 2012-08-10 2019-02-28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체 수용체, 액체 소비 장치, 액체 공급 시스템 및 액체 수용체 유닛
JP6057058B2 (ja) 2012-08-10 2017-01-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9421781B2 (en) 2012-10-15 2016-08-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JP6083187B2 (ja) 2012-10-15 2017-02-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083186B2 (ja) 2012-10-15 2017-02-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4079910A (ja) 2012-10-15 2014-05-08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6221303B2 (ja) 2013-03-29 2017-11-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CN104228340B (zh) 2013-06-05 2016-05-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JP6326741B2 (ja) * 2013-08-29 2018-05-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330275B2 (ja) 2013-08-29 2018-05-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167774B2 (ja) 2013-09-06 2017-07-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264083B2 (ja) * 2013-09-30 2018-0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5077708A (ja) 2013-10-16 2015-04-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アダプター及び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JP6398174B2 (ja) 2013-10-22 2018-10-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5080905A (ja) 2013-10-23 2015-04-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260196B2 (ja) 2013-10-23 2018-0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337500B2 (ja) 2013-12-24 2018-06-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503685B2 (ja) 2014-01-28 2019-04-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
CN104842647B (zh) * 2014-02-13 2017-05-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JP2015169750A (ja) * 2014-03-06 2015-09-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量調節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CN204382811U (zh) 2014-12-10 2015-06-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104723869A (zh) 2015-03-20 2015-06-24 张福建 一种农用汽车新型动力传递装置
CN205149216U (zh) * 2015-11-30 2016-04-1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CN205149205U (zh) * 2015-11-30 2016-04-1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99420A1 (ja) 2016-12-15
US10343409B2 (en) 2019-07-09
US20180170064A1 (en) 2018-06-21
CN107635780A (zh) 2018-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35780B (zh) 液体喷射装置、罐单元、打印机
JP6307887B2 (ja)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TWI623437B (zh) Liquid injection device, tank
JP6304041B2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WO2015059927A1 (ja)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噴射装置
JP6790357B2 (ja) プリンター
US10300703B2 (en) Printer with a printing head for ejecting ink
JP2019142177A (ja) 記録装置
WO2018003473A1 (ja) 液体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7001249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5174271A (ja) 液体タンク及びプリンター
JP5958601B2 (ja) 液体収容容器、プリンター、および、複合機
CN107264046B (zh) 盖子和打印机
JP2018008412A (ja) キャップ、プリンター
TWI791326B (zh) 記錄裝置
JP2018140548A (ja) プリンター
JP2019142239A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07538924B (zh) 打印机
JP2018001530A (ja) インク収容装置、プリンター
JP2018001528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21192993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4034187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672783B2 (ja) タンクユニット、プリンター
JP6651806B2 (ja)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JP2017154267A (ja) タンクユニット、プリン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