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41999A - 液体容纳容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纳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41999A
CN104441999A CN201410423202.7A CN201410423202A CN104441999A CN 104441999 A CN104441999 A CN 104441999A CN 201410423202 A CN201410423202 A CN 201410423202A CN 104441999 A CN104441999 A CN 1044419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liquid containing
containing portion
housing parts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232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濑宏
平田和之
青木雄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441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419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其能够抑制从容纳在壳体部件内的液体容纳体内向外部可供给的液体量发生减少或者不能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的情况。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具有:墨水包,其具有能够容纳墨水并具有挠性的袋状包体以及供给部件,所述供给部件与包体相接合并且具有能够从包体内向外部供给墨水的供给口;以及能够容纳墨水包的壳体部件,其中,在壳体部件上具有形成有用于使供给口露出的供给管插入孔的第1面,以及与第1面相对的第2面,以第1面和第2面相对的方向设定为Y方向,以从所述第1面指向所述第2面的方向设定为+Y方向,壳体部件具有相对部,其隔着包体而相对,并且与包体和供给部件的接合部相比在+Y方向的位置处与包体相接触。

Description

液体容纳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壳体部件内容纳了液体容纳体的液体容纳容器,该液体容纳体的供给部件与具有挠性的袋状液体容纳部相接合,所述供给部件具有能够从该液体容纳部内向外部供给液体的供给口。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在喷射墨水(液体)的喷墨式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上,可装卸地安装有容纳了墨水的墨水容器(液体容纳容器)。并且,打印机将从所安装的墨水容器供给的墨水向纸张等打印对象喷射来进行打印。作为这种墨水容器的一个例子,有一种将墨水包(液体容纳体)容纳在长方体形状的壳体部件内的墨水容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为人所知,所述墨水包具有:包体(液体容纳部),其能够容纳墨水且具有挠性;以及供给部件,其通过与所述包体的开口边缘部相接合而能够从包体内向外部供给墨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0011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墨水容器中,在墨水包容纳在壳体部件内的状态下,所述墨水包的外表面和壳体部件的内表面之间存在空隙。因此,在墨水容器下落等的情况下,墨水包会发生摇动。有时随着墨水包的摇动,墨水包内的墨水也会发生摇动。并且,因墨水的摇动而使墨水包上的包体的开口边缘部的内表面与供给部件的外表面的接合部发生剥离,墨水从包体内漏出,结果就有可能导致使用者本来能够使用的墨水量发生减少或者不能向打印机供给墨水。
此外,这样的实际情况并不限于安装在打印机上的墨水容器,是在容纳了以下液体容纳体的液体容纳容器中大都存在的共通的问题,所述液体容纳体为具有挠性的袋状液体容纳部与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内部向外部供给液体的供给部件相接合的液体容纳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其能够抑制从容纳在壳体部件内的液体容纳体内向外部可供给的液体量发生减少或者不能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的情况。
下面,说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及其作用效果。
解决上述问题的液体容纳容器具有:液体容纳体,该液体容纳体具有液体容纳部以及供给部件,所述液体容纳部能够容纳液体、具有挠性并且为袋状,所述供给部件具有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相接合,并且能够从所述液体容纳部向外部供给所述液体的供给口;以及壳体部件,该壳体部件能够容纳所述液体容纳体,其中,所述壳体部件具有形成有用于使所述供给口露出的开口部的第1面,以及与所述第1面相对的第2面,以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相对的方向设定为Y方向,以从所述第1面指向所述第2面的方向设定为+Y方向,所述壳体部件具有相对部,该相对部隔着所述液体容纳部而相对,并且与所述液体容纳部和所述液体供给部件的接合部相比在+Y方向的位置处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相接触。
例如当向液体容纳容器施加由下落等所带来的撞击时,容纳在其壳体部件内的液体容纳体可能会发生摇动。若伴随该液体容纳体的摇动,液体发生摇动,则可能使液体容纳部与供给部的接合部发生剥离。然而,在比接合部更靠+Y方向上,液体容纳体和相对部接触。由此,抑制由液体容纳容器和液体的摇动而向接合部施加的撞击力的传播。从而,通过对构成液体从液体容纳体内漏出原因的接合部的剥离进行事前抑制,就能够抑制从容纳在壳体部件内的液体容纳体内向外部可供给的液体量发生减少或者不能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的情况。
在上述液体容纳容器中,优选的是,所述相对部的形状为圆弧状。
根据该结构,由于相对部的形状为圆弧状,即使相对部与液体容纳体相接触,也能够降低液体容纳体所受到的损坏。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在液体容纳体发生破损等,并且抑制液体向外部漏出的可能性。
在上述液体容纳容器中,优选的是,在+Y方向上包含与接合部重合的位置在内的至少一部分上,相对部以与液体容纳部接触的方式设置。
根据该结构,即使发生液体容纳部内的液体沿液体容纳部的内表面流向液体容纳部和供给部件的接合部所在的方向流动的情况,也能够通过在+Y方向上与接合部重合的位置上所设置的相对部来阻断该液体流整体径直冲撞到接合部的情况。从而,就能够抑制因这样的液体流整体以发挥楔子效果的方式径直冲撞到接合部而造成接合部易于剥离的情况。
在上述液体容纳容器中,优选的是,壳体部件具有与第1面以及第2面相交的四个面,即第3面、第4面、第5面、第6面,相对部以从四个面中与重力方向相交的两个面向液体容纳部侧突出的方式而设置。
根据该结构,在壳体部件内,在与重力方向相交的方向从两侧进行夹持的状态下,能够稳定地支撑液体容纳体的具有挠性的液体容纳部。
在上述液体容纳容器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部件内设置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具有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使用时的姿态下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的面,并且能够在使该面相对于容纳在所述壳体部件内的所述液体容纳体的所述液体容纳部从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相接触的状态下,支撑所述液体容纳部。
例如存在以下情况,即,通过把两片具有挠性的片状部件的边缘除了与供给部件相接合的开口边缘部之外彼此进行熔接,而使液体容纳部形成为袋状。在这种情况下,当液体容纳部发生随着向外部供给液体其膨胀形状变瘪这样变化时,由于变瘪的方式的不同将出现导致液体余量增加的弯曲部。在这一点上,根据上述结构,设置在壳体部件内的接触部通过使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的面从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与具有挠性的液体容纳部的外表面相接触,使液体容纳部上难以形成弯曲部。从而,通过事先抑制弯曲部的产生,就能够抑制从容纳在壳体部件内的液体容纳体内向外部可供给的液体量发生意外减少的情况。
另外,同样解决上述问题的液体容纳容器具有:液体容纳体,其供给部件与能够容纳液体的具有挠性的袋状液体容纳部相接合,所述供给部件具有能够从该液体容纳部内向外部供给所述液体的供给口;以及壳体部件,其内部能够容纳所述液体容纳体,其中,在所述壳体部件内,所述液体容纳体以所述液体容纳部和所述供给部件的接合部离开所述壳体部件的内表面的方式被容纳,并且朝向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外表面突出设置有摇动抑制部,从被容纳的所述液体容纳体的所述液体容纳部上的所述接合部观察,该摇动抑制部接触位于与所述供给部件的所述供给口相反一侧的外表面部分,能够抑制所述液体容纳部在所述壳体部件内的摇动。
根据该结构,例如当在液体容纳容器上施加因下落等原因引起的撞击时,容纳在其壳体部件内的液体容纳体通过使摇动抑制部接触到液体容纳部上的与供给部件的接合部以外的部分,即外表面的部分,抑制在壳体部件内的摇动。因此,抑制了以液体容纳部摇动为起因的液体容纳部和供给部件的接合部的剥离。另外,在壳体部件内,液体容纳部和供给部件的接合部离开壳体部件的内表面,也不会因撞到壳体部件的内表面时的撞击而发生剥离,能够避免液体容纳部内的液体从剥离处漏出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从容纳在壳体部件内的液体容纳体内向外部可供给的液体量发生意外减少的情况。
另外,同样解决上述问题的液体容纳容器具有:液体容纳体,其具有液体容纳部以及供给部件,所述液体容纳部能够容纳液体、具有挠性并且为袋状,所述供给部件具有所述液体能够流动的流路,并且在该流路被配置成横跨所述液体容纳部内外的状态下,所述供给部件通过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开口边缘部相接合,能够从所述液体容纳部内向外部供给所述液体;以及壳体部件,其内部能够容纳所述液体容纳体,并且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使被容纳的所述液体容纳体的所述供给部件上的所述流路的一端露出到外部,其中,在所述壳体部件内,使所述液体容纳体以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开口边缘部和所述供给部件的接合部离开所述壳体部件的内表面的方式容纳,并且朝向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外表面突出设置有摇动抑制部,所述摇动抑制部与被容纳的所述液体容纳体的所述液体容纳部上的所述接合部以外的部分相接触,能够抑制所述液体容纳部在所述壳体部件内的摇动。
根据该结构,能够取得与上述液体容纳容器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墨水容器的立体图。
图3是墨水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改变了图3的观察角度的墨水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供给部件的主视图,(b)是供给部件的后视图。
图6(a)是墨水包的主视图,(b)是墨水包的主要部分的局部截面图。
图7(a)是壳体部件的主视图,(b)是沿(a)中的7b-7b线箭头截取的截面图。
图8(a)是沿图7(a)中的8b-8b线箭头截取的截面图,(b)是壳体部件的主视图。
图9(a)是简要表示墨水容器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b)是沿(a)中的9b-9b线箭头截取的截面图。
图10(a)是沿图2中的10a-10a线箭头截取的截面图,(b)是沿图2中的10b-10b线箭头截取的截面图。
[标号说明]
11 打印机
30 作为液体容纳容器的一个例子的墨水容器
31 壳体部件
31a 第1面
31b 第2面
31c 第3面
31d 第4面
31e 第5面
31f 第6面
312 作为开口部的一个例子的供给管插入孔
40、41、42 作为接触部的一个例子的倾斜肋
401、411、421 倾斜部
50 作为液体容纳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包
51 作为液体容纳部的一个例子的包体
51a 开口边缘部
513 接合部
52 供给部件
531 供给口
532、543 墨水流路
61 开口壁部
71 纵肋
72 横肋
73 端肋
D1 第1距离
D2 第2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容纳墨水(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容器(液体容纳容器的一个例子)和喷射从该墨水容器供给的墨水的喷墨式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如用双点划线示出其一部分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箱体11a。在箱体11a上、与重力方向(-Z方向)相反的方向(+Z方向)侧的面上,也就是在顶面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打印机11的电源按钮等操作按钮11b。另外,在箱体11a上输送纸张(打印对象的一个例子)P的输送方向(+Y方向)侧的面上,也就是在前面设置有能够开闭的盖11c。在该盖11c打开的状态下,使用者能够对箱体11a的内部进行操作。
在所述箱体11a的内部收纳有大致呈矩形箱状的框架12。并且,在处于该框架12内的重力方向(-Z方向)侧的下部,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设置有支撑台13,其长度方向为与纸张P的输送方向(+Y方向)相交的X方向。另外,在框架12内与处于前方的+Y方向相反的方向(-Y方向),即后方侧的下部,设置有送纸电机14a。即,通过由该送纸电机14a所驱动的图中未示出的送纸机构,在支撑台13上从其后方侧向前方侧输送纸张P。
另外,在框架12内的支撑台13的上方,沿作为该支撑台13的长度方向(X方向)架设有引导轴15。在该引导轴15上,支撑着沿其轴线方向能够往复移动的托架16。即,在托架16上,在沿X方向(左右方向)上贯通形成有支撑孔16a,引导轴15插入并穿过所述支撑孔16a。
另外,在框架12的后壁的内表面上,在引导轴15的两端附近,分别可旋转自如地支撑有驱动滑轮17a和从动滑轮17b。在驱动滑轮17a上连接有托架电机14b的输出轴。另外,在驱动滑轮17a和从动滑轮17b之间,缠绕有一部分与托架16连接的环形正时皮带17。并且,通过托架电机14b进行驱动,托架16在经由正时皮带17被引导轴15引导的同时,以沿X方向的左右方向为扫描方向往复移动。
在托架16的下侧设置有能够喷射墨水的液体喷射头18。并且,通过向该液体喷射头18供给墨水,使所供给的墨水从液体喷射头18进行喷射,从而在纸张P上打印图像。通过墨水容器30(液体容纳容器的一个例子)来进行墨水向液体喷射头18的供给,该墨水容器相对于箱体11a内所具备的安装部20可插拔地进行安装。即,在箱体11a内,从纸张P的输送方向(+Y方向)侧观察,沿与其相交的X方向(左右方向)的左侧区域,配设有可装卸地安装墨水容器30的安装部20。另外,使墨水能够流动的具有挠性的供墨管TB游走于安装部20和托架16之间。并且,经由所述供墨管TB从安装在安装部20上的墨水容器30向液体喷射头18进行墨水的供给。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部20上能够安装四个墨水容器30,它们各自在长方体形状的壳体部件31内具有分别容纳例如色调互不相同的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的各色墨水的、作为液体容纳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包50(参照图8(a))。关于各个墨水容器30,其中一个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能够沿Y方向,相对于处在盖11c被打开的状态的安装部20进行插拔。
另外,从作为输送方向的+Y方向侧观察时,在比框架12内部的支撑台13更位于沿X方向(左右方向)的右侧(+X方向侧)区域,即在打印时不使用的起始位置区域设置有维护装置19。该维护装置19具有上方开口的盖子19a以及图中未示出的抽吸泵等。并且,在打印机11中,当托架16被移动到起始位置区域之后,为了使液体喷射头18稳定地喷射墨水,在所述维护装置19中进行维护动作。
接下来,对容纳墨水的墨水容器30的简要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墨水容器30具有大致呈长方体形状的合成树脂制的壳体部件31。当多个墨水容器30安装到打印机11的安装部20上时,壳体部件31沿重力方向(Z方向)的长度大于多个墨水容器30并排方向(X方向)的长度。进而墨水容器30呈以下的箱体形状:沿着墨水容器30相对于安装部20的插拔方向(Y方向)的长度大于其Z方向的长度。所述壳体部件31具有主壳体32和副壳体33,主壳体32内部为中空、且在与+Y方向相反的方向(-Y方向)即后方侧开口;副壳体33以堵塞该开口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主壳体32上。
壳体部件31具有:第1面31a,其既为副壳体33的底面且为沿X方向和Z方向的面;第2面31b,其在Y方向上与所述第1面31a相对;以及第3面31c、第4面31d、第5面31e、第6面31f,这四个面与第1面31a以及第2面31b相交。顺便说一句,当从打印机11的前面侧(+Y方向)向安装部20插入墨水容器30时,当以对于使用者来说构成跟前侧的Y方向侧(+Y方向)作为前侧时,壳体部件31的第1面31a就成为位于-Y方向侧的后面,另一方面,壳体部件31的第2面31b构成位于+Y方向侧的前面。另外,安装到安装部20上的状态下的+Z方向侧的面(第3面31c)构成顶面,与+Z方向相反的方向即重力方向(-Z方向侧)的面(第4面31d)构成底面。并且,从Y方向侧(前方)观察,在沿X方向(左右方向)上相对的两个面中,位于左侧(-X方向侧)的第5面31e构成左侧面,位于右侧(+X方向侧)的第6面31f构成右侧面。此外,能够将从第1面31a指向第2面31b的方向规定为+Y方向,将从第2面31b指向第1面31a的方向规定为-Y方向,将从第3面31c指向第4面31b的方向规定为-Z方向,将从第4面31d指向第3面31c的方向规定为+Z方向,将从第5面31e指向第6面31f的方向规定为+X方向,将从第6面31f指向第5面31e的方向规定为-X方向。另外,第1面31a和第2面31b在Y方向上相对,第3面31c和第4面31b在Z方向上相对,第5面31e和第6面31f在X方向上相对。
在还作为副壳体33的底面的壳体部件31的第1面31a上,形成有杆插入孔311和供给管插入孔312(开口)。当墨水容器30插入到安装部20进行安装时,通过将设置在安装部20侧的杆(省略图示)插入到杆插入孔311中,进行墨水容器30的定位。另一方面,设置在安装部20侧的由供墨针等形成的墨水供给管(图示略)插入到供给管插入孔312中。所述墨水供给管经由游走于打印机11的框架12内的供墨管TB(参照图1)与液体喷射头18连接。因此,通过将墨水供给管插入到供给管插入孔312中,就能够从墨水容器30对液体喷射头18供给墨水。墨水供给的方向为沿Y方向的方向。
另外,如图2所示,在壳体部件31中向安装部20插入时进入到安装部20的最内侧(-Y方向)的副壳体33的+Z方向侧的角部上,形成有具有斜面的凹部313,并在该凹部313内的斜面上安装有基板34。当墨水容器30被安装到安装部20上时,所述基板34通过与设置在安装部20侧的基板(图示略)进行电连接,与打印机11的控制部(图示略)之间进行墨水类别、余量等各种信息的交换。此外,当向安装部20插拔壳体部件31时,在对于使用者来说构成跟前侧的壳体部件31的+Y方向侧的端部的一侧面(在图2中为构成右侧面的第6面31f)上,形成有易于把持墨水容器30的把手35。
如图2~图4所示,主壳体32具有第1壳体部32A和第2壳体部32B,在向安装部20进行安装的状态下,从作为+Y方向侧的前方进行观察时,在左右方向(X方向)上,所述第1壳体部32A位于左侧(-X方向侧),所述第2壳体部32B位于右侧(+X方向侧)。在壳体部件31安装到安装部20的状态下,第1壳体部32A和第2壳体部32B分别形成为以沿Y方向以及Z方向的大致长方形的各个侧面(第5面31e和第6面31f)为底面的有底的大致箱体形状。并且,第1壳体部32A和第2壳体部32B通过在使其各自的底面彼此相对的状态下将其各自的开口边缘进行组装,形成在-Y方向侧(后方侧)开口的主壳体32。
另外,在主壳体32中的+Z方向侧的顶面(第3面31c)上,沿着向安装部20进行插拔的方向(Y方向)形成有导轨部321。进而,在主壳体32中的与+Z方向侧相反的方向即下方侧(-Z方向侧)的面也就是在底面(第4面31d)上,也与顶面的情况相同,沿着向安装部20进行插拔的方向(Y方向)形成有导轨部322(参照图7(a))。当将墨水容器30相对于打印机11的安装部20进行插拔时,这些导轨部321、322与设置在安装部20侧的导轨引导部(图示略)滑动接触,对墨水容器30的插拔进行引导。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壳体部件31内容纳有能够容纳墨水的墨水包50。墨水包50的结构包括:袋状的包体51,其能够容纳墨水且具有挠性;以及供给部件52,其能够将包体51内的墨水向外部供给。包体51的开口边缘部51a与供给部件52例如通过热熔接相接合。此外,供给部件52使第1供给部件53和第2供给部件54相连接而实现一体化。
包体51是具有挠性的树脂膜等形成的矩形形状的第1片状部件51A和第2片状部件51B使除了形成包体51的开口边缘部51a的-Y方向侧的一边中的一部分之外的其它三边的边缘部彼此通过热熔接相接合而形成袋状的所谓枕头型墨水袋。并且,所述包体51中的+Z方向侧的长边,即上边的边缘部511以沿Y方向的方式向-X方向弯曲。同样,所述包体51中的-Z方向侧的长边,即下边的边缘部512同样地以沿Y方向的方式向+X方向弯曲。此外,在包体51中,其开口边缘部51a形成为与供给部件52侧的接合面535接合的接合部513。该接合部513包括第1接合部513a和第2接合部513b,所述第1接合部513a以沿着与墨水供给方向(Y方向)相交的Z方向的方式来接合;所述第2接合部513b以沿着墨水供给方向(Y方向)的方式来接合。
另一方面,如图5和图6所示,在供给部件52接合至包体51的接合状态下,供给部件52为大部分位于包体51外部的第1供给部件53和大部分位于包体51内部的第2供给部件54相连接的结构。当将包体51内的墨水向第1供给部件53侧供给时,第2供给部件54为实现使墨水通过并收集异物等功能的部件。在第2供给部件54的-X方向侧的面(左侧面)上凹陷形成的过滤室541(参照图6(b))的开口被例如由片状的纤维材料形成的过滤器542所覆盖。另外,在第2供给部件54的内部,形成有墨水流路543,其用于使从包体51内通过过滤器542流入过滤室541内的墨水向第1供给部件53侧流动。
另一方面,在第1供给部件53中,供给口531设置为朝向-Y方向侧开口,所述供给口531用于将经由第2供给部件54的墨水流路543所流入的墨水向外部供给。当墨水容器30被安装到打印机11的安装部20上时,所述供给口531与设置在安装部20侧的墨水供给管相接合。即,供给口531经由形成于壳体部件31的第1面31a上的供给管插入孔312而露出在壳体部件31的外部。在这一点上,供给管插入孔312作为使容纳在壳体部件31内的墨水包50的供给部件52的供给口531露出在外部的开口部发挥功能。此外,在供给口531上粘贴有密封膜531F。
另外,在第1供给部件53内,形成有墨水流路532(参照图6(b)),其用于使经由第2供给部件54的墨水流路543而流入的墨水向供给口531侧流动。在墨水流路532的中途,设置有用于检测包体51内的墨水余量的墨水检测室533。另外,在第1供给部件53的-Y方向侧的面上,设置有墨水填充口534,其在通过供给部件52接合到开口边缘部51a而从外部向内部形成墨水室的包体51填充墨水时使用。并且,在第1供给部件53上的Y方向侧,即与第2供给部54连接的一侧,设置有接合面535,其被插入到包体51的开口边缘部51a内,并且通过热熔接等与包体51的接合部513相接合。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壳体部件31的主壳体32内的+Z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沿Y方向延伸的第1槽323。该第1槽323为在第1壳体部32A内的+Z方向的端部向+X方向侧以及-Y方向侧开口的沟槽形状。当包体51从-Y方向侧插入到主壳体32内时,包体51上边的边缘部511插入到第1槽323中。同样,在壳体部件31的主壳体32内的-Z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沿Y方向延伸的第2槽324。该第2槽324为在第2壳体部32B内的-Z方向的端部向-X方向侧以及-Y方向侧开口的沟槽形状。当包体51从-Y方向侧插入到主壳体32内时,包体51下边的边缘部512插入到第2槽324中。
另外,如图4所示,在构成主壳体32的第1壳体部32A上的-Z方向侧的端部、并且构成+Y方向侧的端部的位置,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倾斜肋40。该倾斜肋40由倾斜部401构成,该倾斜部401连接位于第4面31d内侧的一端和位于第5面31e内侧且比上述一端更位于+Z方向侧和-X方向侧的另一端。同样,如图3所示,在构成主壳体32的第2壳体部32B上的-Z方向侧的端部、并且构成+Y方向侧的端部的位置,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倾斜肋41。该倾斜肋40由倾斜部411构成,该倾斜部411连接位于第4面31d内侧的一端和位于第6面31f内侧且比上述一端更位于+Z方向侧和+X方向侧的另一端。在墨水容器30使用时的姿态下,即作为壳体部件31顶面(第3面31c)处于+Z方向侧的姿态下,这些倾斜肋40、41是各个倾斜部401、411相对于重力方向(-Z方向)倾斜的肋。并且,各个倾斜部401、411相对于壳体部件31内所容纳的墨水包50的包体51,在从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使其与包体51接触的状态下,作为能够支撑包体51的接触部发挥功能。
另外,如图4所示,在构成主壳体32的第1壳体部32A上的-Z方向侧的端部、并且构成Y方向的大致中央的位置,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个)倾斜肋42。该倾斜肋42由倾斜部421构成,该倾斜部421连接位于第4面31d内侧的一端和位于第5面31e内侧且比上述一端更位于+Z方向侧和-X方向侧的另一端。在墨水容器30使用时的姿态下,这些倾斜肋42是其倾斜部421相对于重力方向(-Z方向)倾斜的肋。并且,倾斜部421相对于壳体部件31内所容纳的墨水包50的包体51,在从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使其与包体51接触的状态下,作为能够支撑包体51的接触部发挥功能。此外,设置在所述第1壳体部32A上的-Z方向侧的端部、且在Y方向的大致中央的倾斜肋42并未在第2壳体部32B内设置。
进而,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主壳体32的第1壳体部32A上的-Y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开口壁部61,其形成沿Z方向和Y方向的纵长的平面。同样,在主壳体32的第2壳体部32B上的-Y方向侧的端部,也形成有开口壁部61,其形成沿Z方向和Y方向的纵长的平面。在墨水包50容纳在主壳体32中的状态下,这两个开口壁部61隔着供给部件52相对,这些开口壁部61的间隔大于形成供给口531的部件(例如筒状部件)的外径。
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主壳体32的第1壳体部32A上的-Y方向侧的端部,比开口壁部61更位于+Y方向侧的位置,形成有沿Z方向和X方向的板状的纵肋71。同样,在主壳体32的第2壳体部32B上-的Y方向侧的端部,比开口壁部61更位于+Y方向侧的位置,也形成有沿Z方向和X方向的板状的纵肋71。并且,如图8(a)(b)所示,这些纵肋71以比两个开口壁部61之间的间隔还短的间隔隔着包体51相对。
如图3、图4以及图8(a)(b)所示,在第1壳体部32A和第2壳体部32B的各个纵肋71上,在Z方向上隔开间隔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八个)横肋72。该横肋72为具有沿Y方向和X方向的面的形状,形成于第1壳体部32A的纵肋71上的横肋72和形成于第2壳体部32B上的横肋72以隔着包体51相对的方式形成。如图7(b)所示,各个横肋72是顶端为圆弧状的大致三角形形状。从接合部513观察,呈圆弧状的所述顶端位于与供给口531相反的一侧(+Y方向侧),为沿着包体51的外表面的形状。此外,以设置在第1壳体部32A上的横肋72中的一个为第1肋时,隔着包体51与第1肋相对的第2肋设置在第2壳体部32B上。另外,能够将第1肋和第2肋合在一起称作第1相对部。
另外,在比第1壳体部32A的纵肋71更靠+Z方向侧的位置,设置有第3肋,其为沿Z方向和X方向的板状的端肋73。另外,在比第2壳体部32A的纵肋71更靠+Z方向侧的位置,沿Z方向和X方向的板状的端肋73(第4肋)被设置为隔着包体51与第3肋相对。即,在墨水容器30以壳体部件31的第3面31c为顶面的使用时的姿态下,这些端肋73和横肋72被设置为从与重力方向相交的两个面(第5面31e侧和第6面31f侧)朝向包体51彼此相对突出。并且,第3肋和第4肋之间的距离形成为小于第1肋和第2肋之间的距离。另外,能够将第3肋和第4肋合在一起称作第2相对部。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3肋和第4肋不仅设置在+Z方向侧(第3面31c侧),还设置在-Z方向侧(第4面31d侧)。
如图9(a)(b)所示,当从第1供给部件53的供给口531侧观察包体51的接合部513的方向(+Y方向)时,在包括与包体51的接合部513重合的位置在内的至少一处,以从壳体部件31的里侧朝向包体51的外侧突出的方式而设置横肋72和端肋73。并且,从墨水包50的包体51上的接合部513观察,这些相对的横肋72和同样相对的端肋73彼此将位于与供给口531相反的一侧(+Y方向侧)的包体51的外表面部分以从与重力方向相交的两侧夹持的状态进行支撑。
如图9(b)所示,在壳体部件31内,墨水包50以包体51的开口边缘部51a与供给部件52的接合面535的接合部513从壳体部件31侧的开口壁部61分离开的状态,即,以相对于开口壁部61隔开第1距离D1相对的方式而被容纳。
另外,在该情况下,在壳体部件31内,墨水包50以如下状态被容纳:从包体51上的接合部513观察,使位于与第1供给部件53的供给口531相反的一侧(+Y方向侧)的包体51的外表面部分,相对于壳体部件31侧的横肋72和端肋73相接触。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壳体部件31内的横肋72和/或端肋73相对于包体51的外表面部分隔着比第1距离D1短的第2距离D2(此处为零距离)相对。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横肋72和端肋73分别设有多个,纵肋71、横肋72以及端肋73设置为隔着墨水包50相对,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横肋72、端肋73可以分别设置一个,纵肋71、横肋72以及端肋73也可以不设置在相对的位置。
接下来,对上述结构的墨水容器30的作用进行说明。
墨水容器30相对于打印机11的安装部20从壳体部件31的-Y方向侧的面(第1面31a)插入。并且,在+Z方向的面(第3面31c)朝向上侧的状态,将墨水容器30插入。并且,在该情况下,在壳体部件31内,墨水包50的具有挠性的包体51在由成对的横肋72和端肋73分别从与重力方向(-Z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两侧(+X方向、-X方向)所夹持的状态下被稳定地支撑。
另外,当从处于这种使用时的姿态的墨水容器30向外部供给墨水时,墨水包50的包体51内的墨水减少,包体51的形状发生变化。这时,在包体51为枕头型的包体51的情况下,特别是在远离供给口531侧(此时为包体中比-Y方向侧更靠近+Y方向侧的位置)和重力方向侧(此时为包体中比+Z方向侧更靠近-Z方向侧的位置)的部分,有时会形成从包体51的外侧朝向内侧的弯曲部。由于墨水会滞留在这种弯曲部中,优选的是不形成弯曲部。此外,这样的弯曲部并不限于向外部供给墨水的情况,在向包体内填充墨水时也会形成。
在这一点上,如图10(a)(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肋40、41、42的倾斜部401、411、421从与重力方向(-Z方向)相反的方向接触到包体51的远离供给口531一侧、即+Y方向侧的端部(此时为包体中比-Y方向侧更靠近+Y方向侧的位置)包括在内的重力方向侧(此时为包体中比+Z方向侧更靠近-Z方向侧的位置)的外表面部分。因此,在包体51上由倾斜肋40、41、42的倾斜部401、411、421施加阻止弯曲部形成的按压力。即,能够预先防止形成弯曲部。
另外,在墨水容器30下落等的情况下,随着墨水包50的摇动,墨水包内的墨水有时会发生摇动。由于这样的墨水摇动可能导致包体51和供给部件52的接合发生剥离,因此最好对其进行抑制。在这一点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横肋72和端肋73与包体51的外表面相接触,来抑制这样的墨水摇动。即,横肋72和端肋73作为抑制墨水摇动的摇动抑制部发挥功能。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取得以下所示的效果。
(1)当在墨水容器30上施加由于下落等原因所带来的撞击时,随着容纳在其壳体部件31内的墨水包50的摇动,容纳在墨水包50内的墨水发生摇动。因该墨水的摇动,包体51和供给部件52的接合可能发生剥离。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接合部513观察,位于与第1供给部件53的供给口531相反的一侧(+Y方向侧),并且隔着包体51相对的相对部与包体51接触。由此,就能够抑制墨水的摇动传播到接合部513。从而,通过抑制构成墨水从墨水包50内漏出的原因的接合部513的剥离,就能够抑制从容纳在壳体部件31内的墨水包50内向外部可供给的墨水量发生减少的情况。
(2)并且,由于相对部的形状为圆弧状,因此即使相对部与包体51相接触,也能够降低包体51受到的损坏。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在包体51发生破损等,并且能够抑制墨水向外部漏出的可能性。
(3)另外,当从供给口531侧观察接合部513的方向(+Y方向)时,在包括与接合部513重合的位置在内的至少一部分上,相对部与包体51相接触。因此,即使在包体51内的墨水发生摇动,并且沿包体51的内表面流向包体51和供给部件52的接合部513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相对部阻断墨水的流动。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墨水的流动而引起的接合部513的接合易剥离的情况。
(4)在壳体部件31内,通过作为相对部的横肋72和端肋73,在与重力方向相交的方向从两侧进行夹持的状态下,能够稳定地支撑墨水包50的具有挠性的包体51。
(5)并且,相对部具有由第1肋和第2肋形成的第1相对部,所述第1肋为设置在第1壳体部32A上的横肋72中的一个,所述第2肋设置在第2壳体部32B上并且隔着包体51与第1肋相对。进而,作为第2相对部,其具有第3肋和第4肋,所述第3肋为设置在第2壳体部32B上的端肋73中的一个,所述第4肋设置在第2壳体部32B上并且隔着包体51与第3肋相对。并且,第1相对部设置在接合部513中沿着与墨水的供给方向(Y方向)相交的Z方向进行接合的第1接合部513a的+Y方向侧。另外,第2相对部设置在接合部513中沿着与墨水的供给方向(Y方向)相交的Z方向进行接合的第2接合部513b的+Y方向侧。进而,能够采用第3肋和第4肋之间的距离形成为小于第1肋和第2肋之间的距离的结构。由于第2接合部513b为沿墨水供给的方向(墨水流动的方向,即Y方向),因此墨水在第2接合部513b之间比在第1接合部513a之间更容易流动。然而,由于构成第2相对部的肋之间的距离小于第1相对部,因此能够抑制第2接合部513b的剥离。
(6)有时候通过把两片具有挠性的片状部件51A、51B的边缘除了与供给部件51相接合的开口边缘部51a之外彼此进行熔接,而使墨水容器30的包体51形成为袋状。这时,随着向外部供给墨水,包体51的形状发生变化。由该形状的变化形成的弯曲部可能导致墨水的残留。在这一点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倾斜肋40、41、42的倾斜部401、411、421从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与具有挠性的包体51的外表面相接触的结构。由此,抑制在包体51上生成弯曲部的可能性,并且能够抑制从容纳在壳体部件31内的墨水包50内向外部可供给的墨水量发生减少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变更为以下的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相对部可以是横肋72和端肋73以外的形态。例如,只要是与包体51的外表面相接触且能够抑制摇动的形态,第2相对部可以是半球形状、半圆筒面形状、柱状等其他的凸部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沿X方向(左右方向)上,相对部的形态可以不相同。即,只要是能够隔着包体51的外表面部分从两侧夹持进行支撑,那么一侧的形态可以和另一侧的形态不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相对部的横肋72的顶端的形状可以不是圆弧状。例如只要是曲线形状,那么由于其顶端的形状是沿着包体51上从接合部513连续的外表面部分的膨胀形状,因此与圆弧状的情况相同,同样能够降低在下落时等的撞击下对包体51的外表面造成损伤的可能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包体51的接合部513相对的开口壁部61可以不是平面。总之,在将墨水包50容纳在壳体部件31内的状态下,只要是位于远离包体51和供给部件52的接合部513的位置的结构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端肋73,而仅用横肋72构成相对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若第2距离D2小于第1距离D1的距离,则其距离可以不为零。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当墨水容器30下落等情况时,壳体部件31内的墨水包50不是与接合部513,而是与包体51的外表面首先接触从而吸收撞击,其中,所述接合部513与开口壁部61隔开第1距离D1并与其相对,所述包体51与横肋72等隔开比第1距离D1短的第2距离D2并与其相对。因此,能够抑制接合部513的剥离。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供给部件52的结构可以仅是省略了第2供给部件54的第1供给部件5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容纳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的墨水容器作为液体容纳容器的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这里的液体只要是打印机11等液体喷射装置能够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是物质处于液相时的状态即可,不仅是高粘度或低粘度的液状物体,溶胶、凝胶、其他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体树脂、液态金属(金属溶液)这样的流状体或者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而且也包括由颜料或金属颗粒等固态物形成的功能性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者混合在溶剂中而形成的物质等。另外,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例子,可以举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墨水或液晶等。这里,所谓墨水,包含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凝胶墨水、热熔墨水等各种液体状组合物。

Claims (8)

1.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液体容纳体,该液体容纳体具有液体容纳部以及供给部件,所述液体容纳部能够容纳液体、具有挠性并且为袋状,所述供给部件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相接合,并且具有能够从所述液体容纳部向外部供给所述液体的供给口;以及
壳体部件,其能够容纳所述液体容纳体,其中,
所述壳体部件具有形成有用于使所述供给口露出的开口部的第1面,以及与所述第1面相对的第2面,
以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相对的方向设定为Y方向,以从所述第1面指向所述第2面的方向设定为+Y方向,
所述壳体部件具有相对部,其隔着所述液体容纳部而相对,并且与所述液体容纳部和所述液体供给部件的接合部相比在所述+Y方向的位置处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对部的形状为圆弧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Y方向上包含与所述接合部重合的位置在内的至少一部分上,所述相对部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部件具有与所述第1面以及所述第2面相交的四个面,即第3面、第4面、第5面、第6面,
所述相对部以从所述四个面中与重力方向相交的两个面向所述液体容纳部侧突出的方式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沿所述Y方向从所述液体容纳部向外部供给,
所述接合部包括:
形成于与所述Y方向相交的Z方向上的第1接合部;以及
沿所述Y方向形成的第2接合部,
所述相对部具有:
与所述第1接合部相接触的第1相对部;以及
与所述第2接合部相接触的第2相对部,
所述第1相对部具有第1肋和第2肋,
所述第2相对部具有第3肋和第4肋,
所述第3肋和所述第4肋的距离小于所述第1肋和所述第2肋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部件内设置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具有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使用时的姿态下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的面,并且能够在使该面相对于容纳在所述壳体部件内的所述液体容纳体的所述液体容纳部从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相接触的状态下,支撑所述液体容纳部。
7.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液体容纳体,其供给部件与能够容纳液体的具有挠性的袋状液体容纳部相接合,所述供给部件具有能够从该液体容纳部内向外部供给所述液体的供给口;以及
壳体部件,其内部能够容纳所述液体容纳体,其中,
在所述壳体部件内,所述液体容纳体以所述液体容纳部和所述供给部件的接合部离开所述壳体部件的内表面的方式被容纳,并且朝向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外表面突出设置有摇动抑制部,从被容纳的所述液体容纳体的所述液体容纳部上的所述接合部观察,所述摇动抑制部接触位于与所述供给部件的所述供给口相反一侧的外表面部分,能够抑制所述液体容纳部在所述壳体部件内的摇动。
8.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液体容纳体,其具有液体容纳部以及供给部件,所述液体容纳部能够容纳液体、具有挠性并且为袋状,所述供给部件具有所述液体能够流动的流路,并且在所述流路被配置成横跨所述液体容纳部内外的状态下,所述供给部件通过与所述液体容纳部相接合,能够从所述液体容纳部内向外部供给所述液体;以及
壳体部件,其内部能够容纳所述液体容纳体,并且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使被容纳的所述液体容纳体的所述供给部件上的所述流路的一端露出到外部,其中,
在所述壳体部件内,使所述液体容纳体以所述液体容纳部和所述供给部件的接合部离开所述壳体部件的内表面的方式进行容纳,并且朝向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外表面突出设置有摇动抑制部,所述摇动抑制部与被容纳的所述液体容纳体的所述液体容纳部上的所述接合部以外的部分相接触,能够抑制所述液体容纳部在所述壳体部件内的摇动。
CN201410423202.7A 2013-09-12 2014-08-26 液体容纳容器 Pending CN1044419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9111 2013-09-12
JP2013189111A JP2015054457A (ja) 2013-09-12 2013-09-12 液体収容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41999A true CN104441999A (zh) 2015-03-25

Family

ID=52625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23202.7A Pending CN104441999A (zh) 2013-09-12 2014-08-26 液体容纳容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70447A1 (zh)
JP (1) JP2015054457A (zh)
CN (1) CN10444199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9454B (zh) * 2014-11-13 2017-06-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盒以及打印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8751A (zh) * 2000-01-31 2006-11-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CN101318410A (zh) * 2007-03-14 2008-12-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流体容纳容器以及使用该流体容纳容器的再填充方法
CN101687417A (zh) * 2007-06-20 2010-03-3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流体喷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20140011A1 (en) * 2010-12-01 2012-06-07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cut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heet cutting device
CN103203995A (zh) * 2012-01-13 2013-07-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安装部件、具有安装部件的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8751A (zh) * 2000-01-31 2006-11-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CN101318410A (zh) * 2007-03-14 2008-12-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流体容纳容器以及使用该流体容纳容器的再填充方法
CN101687417A (zh) * 2007-06-20 2010-03-3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流体喷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20140011A1 (en) * 2010-12-01 2012-06-07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cut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heet cutting device
CN103203995A (zh) * 2012-01-13 2013-07-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安装部件、具有安装部件的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70447A1 (en) 2015-03-12
JP2015054457A (ja) 2015-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96070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265205B2 (ja) 液体収容容器
JP6260196B2 (ja)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CN203004520U (zh) 液体容纳体、液体容纳体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TWI623437B (zh) Liquid injection device, tank
WO2015059926A1 (ja)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WO2015059927A1 (ja)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噴射装置
JP6311261B2 (ja) 液体収容体の再生方法、および液体収容容器の再生方法
KR20160102506A (ko) 액체 공급 장치, 액체 분사 장치 및 액체 수용체 유닛
US11577521B2 (en) Liquid supplying device having tank and cartridge attachable thereto
WO2016158911A1 (ja) 印刷装置
US10792926B2 (en) Liquid supplying device having tank and cartridge attachable thereto
EP3006213A1 (en) Liquid container
JP2016190336A (ja) 印刷装置
JP6372085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04441999A (zh) 液体容纳容器
JP6237683B2 (ja) 印刷装置
JP5896074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6190335A (ja) 印刷装置
CN110193995A (zh) 具有罐和能够附接到罐的盒的液体供应装置
JP5822046B2 (ja)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US9650202B2 (en) Fluid container and fluid consuming device
JP2017094595A (ja)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