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8581C - 轻便摩托车的外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轻便摩托车的外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8581C
CN1298581C CNB011217383A CN01121738A CN1298581C CN 1298581 C CN1298581 C CN 1298581C CN B011217383 A CNB011217383 A CN B011217383A CN 01121738 A CN01121738 A CN 01121738A CN 1298581 C CN1298581 C CN 129858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eat
aforementioned
mounting structure
silencer
outer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217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31034A (zh
Inventor
石井毅英
北村安彦
丰福显之
菊原比吕志
宫城惠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2748142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298581(C)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20382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9944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2038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7948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2038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93865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2038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18077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31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10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858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858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10Ventilation or air guiding devices forming part of fai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04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48Fairings forming part of fram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2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可使外观设计的自由度得到提高的轻便摩托车的外装结构。在具有乘员的放脚部(81a)的、一直延伸到车座(2)的下侧位置的脚踏板(81)和设置在前述车座的下侧附近的车座下侧罩(95)之间,设置有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大致呈“く”字形弯曲的、作为“外观部件”的飞去来器形外罩(89)。

Description

轻便摩托车的外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轻便摩托车的以多个外罩进行覆盖的外装结构。
背景技术
历来,这种轻便摩托车其外表面由多个外罩覆盖而成,这些外罩之中,包括形成有供乘员放脚用的脚踏板,以及设置在车座下侧附近的车座下侧罩。
这种轻便摩托车中,有的是将发动机固定在车体框架上,该发动机的曲轴箱位于驾驶员乘坐的车座的下方,该曲轴箱以设置在车座下面的外罩部件进行覆盖。
这种轻便摩托车中,设有可供驾驶员和同乘者乘坐的车座,并且,在该车座的下方、车体的侧部,设置有向后方的斜上方延伸的消音器。
这种该轻便摩托车中,设有构成车体骨架的车体框架,并且,各种外罩载置在该框架上。这些外罩上设有乘员放脚部。
但是,作为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脚踏板与车座下侧罩是相邻接的,要改变其外观设计,只能改变它们的颜色,因此外观设计的自由度受到限制。
此外,作为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与发动机的其它部分相比曲轴箱在侧方最为突出,而且以外罩部件将该曲轴箱的侧面部分覆盖,因此,外罩部件使得与驾驶员的脚部所对应的车辆部位其宽度较宽,以脚进行支撑时较吃力,而且也不利于进行外观设计。
此外,作为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多为放脚架位于消音器的上部或侧部的结构,同乘者不得不采取蜷缩的姿势。
此外,作为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对外罩进行支持的多个牵拉杆以及放脚部的多个承重构件延伸自主框架,因此,在必须设置这些部件的同时,使得框架宽度等增大。
为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可提高外观设计自由度的轻便摩托车的外装结构。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任务,技术方案1所说的发明是一种轻便摩托车的外装结构,其特征是,在具有乘员放脚部的、延伸至车座下侧位置的脚踏板和设置在前述车座的下侧附近的车座下侧罩之间,设置有大体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大致呈“く”字形弯曲的外观部件,所述外观部件具有位于车座下方的部分,并且其前端延伸到车座前端的前方。
技术方案2所说的发明的特征是,发动机固定在车体框架上,该发动机的曲轴箱位于驾驶员乘坐的车座下方,外罩部件将该发动机覆盖,该外罩部件上形成有缺口部,前述曲轴箱的侧面部分自该缺口部向外露出,
技术方案3所说的发明的特征是,将驾驶员和同乘者可乘坐的车座的下方,以从该车座的前端部到后端部连续地延伸的外罩部件覆盖,在该外罩部件的下方设置消音器,车轴从该消音器的下方露出,在该消音器的前面设置放脚架。
技术方案4所说的发明的特征是,在前叉管的外侧位置处,设置固定在车体框架上的车头罩牵拉杆,以该车头罩牵拉杆支持外罩部件,而且以该车头罩牵拉杆作为放脚部的承重构件。
技术方案5所说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3所说的发明中,其特征是,在前述外罩的下方设置消音器的中间部位的安装部,在该安装部的下方设置车轴。
技术方案6所说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4所说的发明中,其特征是,前述车头罩牵拉杆,呈闭环形状,其上端部和下端部固定在车体框架上。
如以上所说明的,根据技术方案1所说的发明,在具有乘员放脚部的、延伸至车座的下侧位置的脚踏板和设置在车座下侧附近的车座下侧罩之间,设置有大致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并大致呈“ㄑ”字形弯曲的外观部件,从而可使得该外观部件突出,能够对该外观部件的颜色和材质等加以改变,因此,增加了外观设计的自由度。
此外,通过该外观部件,可使得脚踏板与车座下侧罩二者的结合精度提高,而且能够以该外观部件,将脚踏板与车座下侧罩二者之结合处的安装部位覆盖,使外观质量得到提高。而且,能够通过拆卸所说外观部件,使得对设置于内部的零部件的维护能够简单地进行。
根据技术方案2所说的发明,在将发动机覆盖的外罩部件上形成有缺口部,曲轴箱的侧面部分自该缺口部向外露出,因此,车辆停车时驾驶员可较省力地用脚进行支撑。即,当将发动机固定在车体框架上之后,发动机将位于驾驶员乘坐位置的下方,发动机中曲轴箱部分为发动机的最大宽度部分。因此,当以外罩部件将该发动机的曲轴箱侧方的整个部分覆盖后,车宽将变宽,使得驾驶员用脚支撑时较吃力。为此,通过在外罩部件的局部设置缺口部而使曲轴箱露出,可将发动机的曲轴箱的宽度与外罩部件的宽度设计为大体相同,因此,驾驶员脚支撑处的车体宽度可以做得较窄,不仅用脚进行支撑时较省力,而且能够增加外观设计的自由度。
根据技术方案3所说的发明,放脚架设置在消音器的前方,可使同乘者的乘车姿势更随意。
根据技术方案4所说的发明,通过将车头罩牵拉杆设置在前叉管的外侧,能够以该车头罩牵拉杆的最佳位置承受放脚部的负荷,而且能够对车头罩(外罩)良好地进行支持。因此,不必从框架延伸出多个较长的牵拉杆,可实现整个框架的紧凑化和轻量化。
此外,在车体的前部,由于前叉管能够转动,要实现对所说各种部件的支持令人伤脑筋,但是,通过在这些前叉管的外侧不产生干涉的位置设置车头罩牵拉杆,能够简单地以该车头罩牵拉杆等对各种零部件进行支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形式1的轻便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该实施形式1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为局剖视图。
图3是该实施形式1的轻便摩托车的正面图。
图4是该实施形式1的轻便摩托车的后视图。
图5是该实施形式1的、能够看见消音器等的一侧的后方部分的侧视图。
图6是该实施形式1的、从座席一侧看过去的前部的附图。
图7是该实施形式1的拆卸外装后的右侧视图。
图8是该实施形式1的拆卸外装后的左侧视图。
图9是该实施形式1的拆卸外装后的俯视图。
图10是该实施形式1的外装部分和车体框架等的侧视图。
图11是该实施形式1的车辆前部的车体框架等的侧视图。
图12是该实施形式1的车辆前部的俯视图。
图13是该实施形式1的外装部分的侧视图。
图14是该实施形式1的车把部分的俯视图。
图15是该实施形式1的内面板和风挡的立体分解图。
图16是该实施形式1的图3之B7-B7向剖视图。
图17是该实施形式1的图15之B1-B1向剖视图。
图18是该实施形式1的图3之B0-B0向剖视图。
图19是该实施形式1的图6之C3-C3向剖视图。
图20是该实施形式1的图3之B8-B8向剖视图。
图21是该实施形式1的图10之AF-AF向剖视图。
图22是该实施形式1的车辆前部的车体框架、主开关、储物部等的侧视说明图。
图23是该实施形式1的车辆前部的车体框架、主开关、储物部等的俯视说明图。
图24是该实施形式1的图6之C6-C6向剖视图。
图25是该实施形式1的图6的剖视图,(a)是图6的C5-C5向剖视图,(b)是图6的C7-C7向剖视图。
图26是该实施形式的图13之A1-A1向的外装的剖视图。
图27是该实施形式1的剖视图,(a)是图10的A2-A2向剖视图,(b)是图10的AQ-AQ向剖视图。
图28是该实施形式1的图10之AY-AY向剖视图。
图29是该实施形式1的图10之AV-AV向剖视图。
图30是该实施形式1的图10之AW-AW向剖视图。
图31是该实施形式1的储物箱局部剖开后的侧视图。
图32是该实施形式1的储物箱的俯视图。
图33是该实施形式1的图4之D1-D1向剖视图。
图34是该实施形式1的散热器和风扇等的示意侧视图。
图35是该实施形式1的内挡泥板和散热器等的示意正面图。
图36是该实施形式1的内挡泥板和散热器等的示意俯视图。
图37是该实施形式1的后摇臂的水平剖视图。
图38是该实施形式1的后轮拆卸后的消音器、后摇臂、发动机等的侧视图。
图39是展现该实施形式1的后减震器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图40是该实施形式1的左侧剖分部、主支架等的侧视图。
图41是该实施形式1的主支架弹起后的状态从后方看去时的附图。
图42是该实施形式1的左侧剖分部、主支架、和后减震器等的侧视图。
图43是该实施形式1的右侧剖分部和消音器等的俯视图。
图44是该实施形式1的后轮盘形制动器部的侧视图。
图45是该实施形式1的后轮轴部分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46是该实施形式1的主支架等的侧视图。
图47是展现该实施形式1的消音器的安装状态的附图,(a)是主要部分的剖视图,(b)是展现滑动螺母和螺母保持部件的正面图。
图48是该实施形式1的将空气吸入三角皮带室内的吸气结构的示意俯视图。
图49是该实施形式1的将空气吸入三角皮带室内的吸气结构的侧视图示意俯视图。
图50是该实施形式1的该吸气结构的附件等从后方看过去时的附图。
图51是本发明的实施形式2的、与图45相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发明的实施形式1
图1至图50示出本发明的实施形式。在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中,对作为具有发明部位的机动两轮车的轻便摩托车的整体进行说明。
首先,对结构进行说明。该实施形式的轻便摩托车的大致结构是,在车把1与车座2之间等处具有低位的放脚部81b,在该放脚部81b处设置有固定在车体框架5(以下称作“框架5”)上的发动机4,在该发动机4的后端部设置有通过枢轴7而能够上下自由摇动的后摇臂8,在该后摇臂8的后端部上支持有后轮10,并且,发动机4与后摇臂8之间装有后减震器9。
此外,如图11和图12等附图所示,作为骨架的框架5,前端部设有筒状的头管5a,自该头管5a向后方延伸出上框架5b和下框架5h。
该上框架5b是在头管5a的后方向斜下方左右伸出一对而成,并且如图8等所示,经由在该一对上框架5b的后端部上以两片板料扣合而成的箱形部5c,有直径较上框架5b细的后管5d在后方朝向斜上方延伸。进而,在该一对后管5d上架设有沿车宽方向架设的横梁5e,而且,后背牵拉杆5f的前端部通过托架5g固定在所说后管5d上,该后背牵拉杆5f的后端部直接固定在后管5d的后部上。
此外,下框架5h也成左右一对设置,自头管5a向斜下方延伸,该下框架5h与前述上框架5b二者经加强框架5j相连接。
并且,车把1的操向轴11以贯穿于该框架5的头管5a内而得到支持并能够自由旋转。并且,该操向轴11的自前述头管5a突出的上端部11a经冕状车把13而连结在左右前叉管14、14上,并且。该操向轴11的自前述头管5a突出的下端部11b经下托架16而连结在左右前叉管14、14上(参照图11)。
并且,所说冕状车把13上安装有车把1。该车把1被车把外罩6覆盖,该车把外罩6内设置有手闸17的配线18以及连结器19(参照图14)。
此外,前述前叉管14是可收缩式的,上部的内管14a插在下部的外管14b内并能够沿轴向自由滑动,而且,该内管14a受到图中省略的弹簧的向上的作用力,以所说外管14b的下端部时前轮20进行支持。
另一方面,将发动机14的上部,所说曲轴箱4a通过螺栓固定在前述上框架5b与后框架5d之间的箱形部5c、后背牵拉杆5f的下端部的托架5g上。此外,前述一对下框架5h的后端部被压成扁平状,而且,在该后端部上分别固定有板状的托架5m,发动机4的曲轴箱4a的前下部安装在该托架5m上。在该托架5m上设置有可自由转动的侧支架162。
并且,在该发动机4的上侧,设置有得到框架5支持的燃料箱27、位于该燃料箱27后侧的储物箱29,进而,在它们的上侧设有以前端的合页32为轴可自由转动的车座2。
另一方面,在前述框架5的头管5a的前方,如图7等所示,空气滤清器34固定在头管5a上,该空气滤清器34和前述发动机4二者通过进气管道35相连结。
具体地说,所说空气滤清器34固定在头管5a上,其位置与形状使得即使在前叉管14如图12中双点划线所示地转动的情况下也不会产生干涉。另外,自该空气滤清器34延伸的进气管道35从后述的车体外罩的中心空洞部92内穿过,经化油器38与发动机4连接。
并且,在所说空气滤清器34的前侧设置有内面板40和风挡41等。
该内面板40如图15所示,其下部形成有约呈V字形突出的V形部40a,在该V形部40a的下边缘部,在左右各3处合计6处设有螺母42。另一侧的3处未示出。这些螺母42以橡胶制成,内部形成有阴螺纹,嵌合在内面板40的孔内,通过螺钉43与该螺母42的旋合,进行风挡41的安装。
此外,在该内面板40上,V形部40a的最下部的约中央处形成有下部分成两股的排水槽40b。并且,在V形部40a的下侧,形成有用来安装在车体上的多个安装孔40c,而且,在V形部40a的上侧,在两处形成有与风挡41的背面接触的突部40d。此外,在所说内面板40的上端,在两处形成有可与后述的仪表罩44卡合的、约呈U字形弯曲的卡合片40f。
另一方面,前述风挡41是以透明的合成树脂制造的,下部呈大致与前述内面板40一致的形状形成,在与内面板40的V形部40a的上边缘部40g附近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图15中以双点划线围起来的波淡法印刷部41a,在其下侧与前述V形部40a相对应的部位设有不透明的黑色印刷部41b。而且,在该风挡41的下边缘部,与前述螺母42相对应的位置上,在V字的左右各3处合计6处(有一侧的3处不可见)形成有前述螺钉43可穿过的通孔41c。
并且,如图16所示,通过螺钉43与螺母42的旋合,将该风挡41安装在内面板40上,将该内面板40安装在车体上,从而,使风挡41也成为一体。在风挡41安装在内面板40上的状态下,将如图17所示,内面板40的突部40d经海绵50与风挡41的背面接触,该二者之间存在着间隙。此外,风挡41的黑色印刷部41b将内面板40的V形部40a遮盖,从外部看不到附着在该V形部40a上的灰尘以及排水槽40b等。
该内面板40在车体上的安装这样进行,即,通过最下端的安装孔40c,如图18所示地以螺钉46安装在车头罩45上,该车头罩45,通过螺钉47和螺母48安装在延伸自框架5的牵拉杆49上。其它安装孔40c虽未示出,但也同样可以通过它们安装在延伸自框架5的牵拉杆上,从而将内面板40和风挡41可靠地固定在车体上。另外,如图19所示,所说内面板40的上部的卡合片40f卡合在仪表罩44的卡合部44a内。
并且,从所说风挡41的下部到头灯53的上侧之间,设置有形成车体外表面的模塑件54,利用该模塑件54的上边缘,把将该风挡41安装在内面板40上的螺钉43覆盖。
该模塑件54的安装如图18所示,在模塑件54下部的中央部位形成有卡合突部54a,该卡合突部54a插入车头罩45的插入孔45a内。此外,如图20所示,该模塑件54上部的两个端部通过螺钉55安装在腿部遮护板56上。
在这样构成的轻便摩托车中,在对空气滤清器34、仪表52的灯泡等各种零部件进行维护时,松开模塑件54的两处螺钉55,拔出卡合突部54a,即可卸下模塑件54。于是,露出内面板40的安装部(螺钉43等),通过松开该螺钉43等,可将内面板40与风挡41装成一体的部件拆下,露出维护口,便于进行各种维护。
此外,风挡41与内面板40二者可一体拆装,故可增加风挡41本身的安装点,因此,刚性得到保证,风挡41可向下方较长地延伸而实现其大型化,而且其成型性可得到提高,增加外观设计自由度。
再者,在内面板40上,于风挡41一侧形成有排水槽40b,该排水槽40b这样形成,即,能够将从上方流下来的水从中央部位引向两侧而流向头灯53的开口侧,因此,水不会流经两个头灯53之间的中央部位,保证了外观质量。并且,通过形成排水槽40b,可使内面板40的刚性增加。
还有,在内面板40上,内面板40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处形成有与风挡41的背面接触的一对突部40d,因此,不仅能够防止小物件进入内面板40与风挡41之间的间隙的下方,而且还能够增加刚性。
如图10和图21所示,在所说模塑件54上,上部形成有后视镜用开口54b,后视镜59的支柱59a松动地插在该开口54b中,该开口54b的周缘部与支柱59a之间设有具有柔软性的后视镜保护罩60。
这样,后视镜59能够可靠地得到框架5的支持,并且,即使因制造、组装误差等原因导致后视镜用开口54b与后视镜支柱59a二者的位置关系发生错位时,通过后视镜保护罩60能够将所说错位消除。
此外,如图3所示,在所说模塑件54上,在中央部位的下部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延长部54c,通过使该延长部54c位于双灯式头灯53的中央部位,能够以该延长部54c将两个头灯53之间的部分覆盖。并且,由于头灯53的上侧以模塑件54覆盖,下侧以车头罩45覆盖,因此,不仅能够改变车头罩45与模塑件54的色调而增加外观设计的自由度(商品性),而且仅将所说模塑件54拆下,便能够辨知头灯53的维修调整部位,使可维护性等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在车辆的前部设有前叉管14,并且如图6、图22和图23所示,在该前叉管14的内管14a与头管5a之间设有主开关63,并且,在内管14a的转动范围之外设置有储物部64。
具体地说,作为主开关63,如图6、图23和图24所示,其头部63a从腿部遮护板56的开关用开口56a露出,主开关本体63b安装在自框架5(头管5a)延伸的图中省略的牵拉杆上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大致呈水平状态得到支持。并且,该主开关63设置在内管14a的转动范围的内侧,以防止与该内管14a之间形成干涉。
此外,储物部64如图6、图23和图25(a)所示,具有箱形的储物部本体64a,以及对储物部本体64a的端口64b进行启闭的盖体64c。所说储物部本体64a与腿部遮护板56一体形成,而且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大致水平地形成,并如图23所示,端口64b的尺寸L1宽于纵深处的尺寸L2。换言之,从与内管14a的转动范围之间的关系考虑,做成端口64b尺寸L1宽于纵深处尺寸L2,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储物部本体64a的容量。
另外,盖体64c如图25(a)所示,可利用设在下部的合页64d而自由转动,并且,通过转动设在上部的锁闩64e,可实现盖体64c的锁定和解锁。
这样的轻便摩托车为可转动的内管14a设在车辆前部的轻便摩托车,能够在防止与该内管14a之间产生干涉的情况下,进行储物部64和主开关63的设置,通过设置储物部64可增加车辆的储物空间。
此外,通过将储物部64设置在内管14a的转动范围之外,在避免与内管14a之间产生干涉的情况下,能够将储物部64的端口64b做得较宽而增加容量。
在该实施形式中,储物部64设置在内管14a的转动范围之外,主开关63设置在头管5a与内管14a之间,但也可以以与此相反的位置关系进行设置。此外,也可以将储物部64设置在两个内管14a的转动范围之外的两处。
此外,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车辆前部的框架5上设置有向侧方突出的车头罩牵拉杆67。
即,如图11和图12所示,头管5a上固定有牵拉杆68,沿车宽方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左右延伸管70经托架69固定在该牵拉杆68上。呈闭环形状的前述车头罩牵拉杆67的上端部67a接合在该左右延伸管70的左右两个端部上,而且,该车头罩牵拉杆67的下端部67b经托架71固定在下框架5h上。并且,在所说一对车头罩牵拉杆67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位接合有向前方弯曲并大致呈水平架设的前水平管72,并接合有向后方弯曲并大致呈水平架设的后水平管73。
将这些车头罩牵拉杆67设置在前叉管14的内管14a的转动范围之外,而且,将前、后水平管72、73设置成将所说内管14a的转动范围的外侧围起来。
并且,在这些车头罩牵拉杆67以及前、后水平管72、73上安装有各种部件(空气滤清器34和头灯53等),而且,所说车头罩牵拉杆67上,除了安装有车头罩45之外,如图27(a)所示,还安装有腿部遮护板56的放脚部56c。
具体地说,如图27(a)所示,车头罩牵拉杆67上固定有托架75,通过螺栓76、螺母77将腿部遮护板56的放脚部56c安装在该托架75上,该放脚部56c上铺设有放脚垫78。图27(a)中的编号79是将放脚部56c的下侧侧方覆盖的侧面板。
所说腿部遮护板56的放脚部56c与脚踏板81的放脚部81a相连续,前述放脚垫78横跨相连续的两个放脚部56c、81a进行铺设。
通过将车头罩牵拉杆67如上所述地设置在前叉管14、14的外侧,不仅能够以该车头罩牵拉杆67上的最佳位置承受放脚部56c的负荷,而且,能够对车头罩45良好地进行支持。因此,不必自框架5延伸出很长的牵拉杆,可实现框架5整体的紧凑化和轻量化。
此外,在车体的前部,由于前叉管14能够转动,因此,要对上述各种部件进行支持有些困难,但通过在所说前叉管14的外侧的不产生干涉的位置设置车头罩牵拉杆67和各管70、72、73等,可简单地以该车头罩牵拉杆67对各种部件进行支持。
另外,如图6所示,在风挡41的下侧,设置有作为与驾驶员相对的外罩部件的仪表罩44和腿部遮护板56。并且,在所说仪表罩44上,于左右两处设有空气导入孔83,而且在腿部遮护板56的上部,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部位也设有空气导入孔84。
具体地说,在该腿部遮护板56上,如图25(b)所示,在形成有所说空气导入孔84的部位形成有凹部56d,在该凹部56d的底面部分上形成有由多个百叶板构成的空气导入孔84。而且,在该凹部56d的底面部分上设置安装用螺钉85,通过将所说安装用螺钉85旋合在延伸自框架5的牵拉杆86的螺母87中,可将凹部56d的底面部分安装在牵拉杆86上。
作为这样的轻便摩托车,在车辆行驶时,如图13所示,从车体前部如箭头所示进入内面板40和模塑件54内的风从这些空气导入孔83、84如箭头所示地进入风挡41的背面侧。以此发挥整流效果,特别是,即使采用大型风挡41的场合,也能够避免风挡41内部负压增大,防止产生风的撕裂声并防止风卷入。
此外,由于腿部遮护板56上形成有凹部56d,并在该凹部56d上设置空气导入孔84和安装用螺钉85,而不是像现有技术那样分别进行设置,故可减少腿部遮护板56表面的凹部和孔的数量,提高外观质量。
另一方面,前述脚踏板81如图26所示,具有大致顺沿于水平方向的放脚部81a、以及、从该放脚部81a的内侧端部向上方延伸的纵壁部81b。该左右一对的纵壁部81b、81b随着向上方延伸而多少向外扩展地倾斜。并且,通过在该纵壁部81b的上侧设置飞去来器形外罩89、边罩90以及上罩91,从而以上下分开的多个外罩部件形成向上方隆起的中心空洞部92。该中心空洞部92如图26所示,上部的宽度H2宽于下部的宽度H1。图26中的编号160是内挡泥板。
并且,在所说中心空洞部92内设置有发动机4,并且在上部还贯穿有框架5的上框架5b。
此外,在脚踏板81的放脚部81a下侧的空间内设置有下框架5h、未图示的回收罐、水管等。
如上所述,中心空洞部92上部的宽度H2较宽,而下部宽度H1较窄,因此,即使是上部体积较大的发动机4,也能够有效地设置在该空洞部92内,而且,在保证足够大的放脚空间H3的基础上可使车宽较窄,故而以脚进行支撑时较省力并能够增加外观设计的自由度。并且,通过脚踩在中心空洞部92的上部的宽度较宽部分,可使夹持性得到提高。
此外,在该中心空洞部92内设置有前述化油器38和进气管道35等,而且,在设置所说化油器38的位置处,在上方和下方贯穿有上框架5b和下框架5h。由于该中心空洞部92是由多个分体的外罩形成,因此,可以很容易地拆卸任意一个外罩,使可维护性得到提高。此外,通过在化油器38的上下设置上框架5b和下框架5h,使得化油器38周边的刚性增加。
而且,由于相对于车头罩45将面板80作为单独部件进行设置,故通过将自车体后方看过去时右侧的面板80拆下,延伸自散热器155的加水管155a的加水盖155b可露出,故能够简单地进行补充冷却水等作业。
此外,如图13所示,所说脚踏板81一直延伸到车座2的下方位置处,而且在该车座2下侧附近设置有车座下侧罩95。并且,在该车座下侧罩95与脚踏板81之间设置有作为外观部件的、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大致呈“ㄑ”字形(所谓的飞去来器形状)弯曲的飞去来器形外罩89。
该飞去来器形外罩89以合成树脂制造,将其安装在脚踏板81等上进行设置。即,如图27(b)所示,飞去来器形外罩89上形成有销部89a,该销部89a嵌合在脚踏板81的嵌合孔81c中。在其它多处部位也形成有销部89a并进行嵌合。此外,所说脚踏板81的端部与边罩90的端部二者通过螺钉96进行装配。进而,如图28所示,将脚踏板81通过螺钉97固定在框架5上,并且,飞去来器形外罩89经衬垫98安装在该脚踏板81上。进而,如图29所示,飞去来器形外罩89上形成有卡合突部89b,该卡合突部89b插入形成于车座下侧罩95上的卡合孔95a内而卡合。在其它多处也采用同样的嵌合结构。再进一步,如图30所示,将飞去来器形外罩89通过螺钉99安装在车座下侧罩95上。
在这样的轻便摩托车中,由于在脚踏板81和车座下侧罩95之间设置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大致呈“ㄑ”字形弯曲的飞去来器形外罩89,故可通过改变该飞去来器形外罩89的颜色和材质等,使该飞去来器形外罩89突出,增加了外观设计的自由度。
此外,通过以该飞去来器形外罩89,将脚踏板81的上端边缘部和车座下侧罩95的下边缘部进行覆盖,可使得与这些部件的接合精度得到提高,而且,还能够将脚踏板81和车座下侧罩95二者的接合部的安装部位覆盖,使外观质量得到提高。
而且,通过简单地拆卸所说飞去来器形外罩89,便可对设置在内部的安装部件进行维护。
在该实施形式中,作为“外观部件”使用的是飞去来器形外罩89,但并不受此限定,也可以由框架5的一部分所构成。
此外,如图1所示,在作为所说“外罩部件”的脚踏板81的后端部和飞去来器形外罩89的后部的下端部上分别形成有各自为圆弧的一部分的缺口部81d、89c。并且,发动机4的曲轴箱4a的侧面部分从所说缺口部81d、89c向外露出,该曲轴箱4a的侧面部分与缺口部81d、89c的表面大致在同一个平面上。
如前所述,将所说发动机4固定在框架5上进行设置,该发动机4的曲轴箱4a位于驾驶员就坐的车座2的下方。并且,如图7所示,该曲轴箱4a内所设置的曲轴4c设置在车体轴距的约中心部位。
如上所述,由于覆盖发动机4的脚踏板81和飞去来器形外罩89上形成有缺口部81d、89c,曲轴箱4a的侧面部分通过该缺口部81d、89c对向外露出,因此,车辆停止时驾驶员能够较省力地以脚进行支撑。
即,发动机4固定在框架5上之后,发动机4将位于驾驶员乘坐位置的下方,发动机4的曲轴箱4a部分即是发动机4的最宽部分。因此,当以脚踏板81和飞去来器形外罩89对该发动机4的曲轴箱4a的整个侧方进行覆盖后,车辆宽度将变宽,驾驶员用脚支撑时较吃力。为此,通过在脚踏板81和飞去来器形外罩89的局部部位设置缺口部81d、89c而使曲轴箱4a露出,可使得发动机4的曲轴箱4a的宽度与脚踏板81和飞去来器形外罩89的宽度大致相同,因此,驾驶员脚支撑处的车体宽度较窄,用脚进行支撑时较省力,而且,增加了外观设计的自由度。
此外,发动机4的曲轴箱4a自缺口部81d、89c露出车外,还可使行驶时的风直接吹在曲轴箱4a上,冷却性能得到提高。
在前述车座2的下侧,储物箱29和燃料箱27得到框架5的支持,在该储物箱29的前侧设置前述燃料箱27。并且,储物箱29的上表面端口部29a的位置低于该燃料箱27的上表面27a。
所说车座2如图10等所示,能够以设置在前端部的合页部2a为轴自由转动,具有:可将储物箱29自由开合的、供驾驶员乘坐的驾驶员乘坐部2b,以及供同乘者乘坐的同乘者乘坐部2c。此外,在该车座2的后端部设有使储物箱29保持关闭状态的锁定装置。该车座2的后端设计在后轮轴112之前,以使得同乘者的乘坐位置靠前,不容易随着车体的运动而连动,增加与驾驶员的紧密性。
如上所述,由于燃料箱27的上表面27a设置在高于储物箱29的上表面端口部29a的位置上,故容量能够保证。
即,在车座2的整个长度较长并延伸至比驾驶员乘坐部2b更前方的轻便摩托车中,车座2的前侧作为乘坐部未得到较多的利用,因此,通过在该位置设置燃料箱27,可将车座高度加高稍许,减震器厚度也可以做得较薄,故能够使燃料箱27的上表面27a位于比储物箱29的上表面端口部29a高的位置上,因而燃料箱27的容量能够得到保证。
此外,由于储物箱29的上表面端口部29a设计在较低位置处,不仅便于物品的取放,而且,由于该储物箱29是在燃料箱27的后侧,设置在车座2的宽度较宽的驾驶员乘坐部2b所在位置处,故还能够使该储物箱29的宽度较宽,储物容量可得到保证。
另外,通过将乘员乘坐部2b的下方所设置的储物箱29的上表面端口部29a设计在较低位置处,在将车座2的驾驶员乘坐部2b的乘坐面设定在较低位置的情况下,保证了车座2的减震厚度,可获得良好的减震性能,而且用脚进行支撑时较省力。
此外,该储物箱29如图31和图32所示,前部形成有可将头盔101横置(头盔101的长度方向顺沿于车宽方向)和倒置着收放的头盔收放部29b。该头盔收放部29b所在位置对应于车座2的最宽处,并且,该头盔收放部29b的底部,形成于伸入发动机4和后轮10之间的低谷内。
此外,在储物箱29的后部,在底面部分形成有车轮避让部29c,该车轮避让部29c的在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部位向上方隆起而不会与上下活动的后轮10形成干涉。
作为车座2,考虑其乘降的方便,越靠向前方宽度越窄,越靠向后方宽度越宽,通过在该变宽的部位形成头盔收放部29b,可将头盔101横置收放。因此,作为该储物箱29,通过巧妙地利用车座的形状,在保证储物空间的同时还可使车辆的前后长度缩短。
而且,所说储物箱29如图32所示,上表面端口部29a大致为四边形,该四边形的各端口角部29d的曲率半径较大,比该上表面端口部29a更下侧的下侧角部29e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说端口角部29d,与上表面端口部29a的面积相比,下方的面积更大。
由此,将所说上表面端口部29a覆盖的车座2的驾驶席乘坐部2b的宽度可以做得较窄,故不仅用脚进行支撑时较省力,而且,由于储物箱29的内部变宽,储物能力增加,此外,由于上表面端口部29a较窄,故而该开口周缘部的密封长度也较短,可使密封性得到提高。
再有,作为该储物箱29,形成于底面部分的车轮避让部29c躲开了后轮10,故储物箱29的位置可以降低,这一点也使得用脚进行支撑时较省力。此外,可将U形锁扣103和未图示的工具等收放在该车轮避让部29c的两侧所凹陷的凹部29f内,故还能够增加储物能力。
而且,在该储物箱29的侧面部位,形成有安装报警器104的安装部29g。该安装部29g,以其内侧凹陷成与所说报警器104大致一致的形状而形成。因此,用户不必考虑将报警器104安装在何处更好,可将报警器104安装在所说安装部29g上,方便用户进行安装。
此外,在所说储物箱29的后壁29h上设置有DC输出口105,可将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放置在储物箱29内进行充电。该DC输出口105的设置位置,在车轮避让部29c的旁边、储物箱29的下侧角部29e附近,且车轮避让部29c上表面的下方。
并且,该DC输出口105设置在发动机运行时进行工作的充电系统中,具有除非处于行驶状态,否则将流向DC输出口105的电流切断这样一种电路结构。
此外,在以车轮避让部29c为中心的、与该DC输出口105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对储物箱29内进行照明的照明装置106。该照明装置106也设置在车轮避让部29c上表面的下方位置处。
按照这样的结构,由于DC输出口105设置在储物箱29内的侧壁上,因此,电气设备可放置在储物箱29内,并在处于防水和锁定的状态,即免受来自车外的影响的状态下,在行驶中对该电气设备进行充电。
此外,由于DC输出口105和照明装置106设置在车轮避让部29c的上表面的下方,故不会妨碍在储物箱29内存放箱包107等参照图31。
而且,由于DC输出口105设在储物箱29内的后壁29h的下侧角部29e的附近,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角部空间进行充电。
再有,由于DC输出口105和照明装置106是将车轮避让部29c夹在中间而左右分开,与二者设置在单侧的场合相比,不仅有利于空间的利用,而且可操作性好,此外,连接在DC输出口105上的电气设备不会遮挡照明,故照明性能也能够得到保证。
此外,作为该储物箱29,在其后端的上部,形成有电池容纳部29i,放置于该电池容纳部29i中的电池30其上表面的大约前半部分被车座2的后端部覆盖,电池30上表面的大约后半部分被车尾外罩31覆盖。
作为前述燃料箱27,其上表面27a设置有燃料箱盖27b,该燃料箱盖27b被设在车座2上的启闭盖2e遮盖。加油时,打开该启闭盖2e后拆下燃料箱盖27b进行加油。
此外,如图4和图33所示,在车辆的后端部设置有安装牌照等的牌照托架33,该牌照托架33上设置有对牌照进行照明的牌照灯28。该牌照灯28的灯泡28安装在牌照托架33上,而且,在该灯泡28的车辆的后侧设置有遮盖该灯泡28的透镜28a,在该透镜28a的车辆的后侧设置有遮盖该透镜28a的牌照灯外罩36。如图33所示,该牌照灯外罩36通过螺钉37安装在牌照托架33上,靠该牌照灯外罩36上所形成的推压突起36a推压并保持透镜28b。由此,可节省透镜28a的安装工时。
另一方面,该发动机4是水冷式发动机,在其两侧,分左右设有放脚部56c,在该两个放脚部56c的下方、前述前轮20和发动机4之间设置有散热器155。该散热器155如图33至图36所示,呈扁平的长方体形状,其长度方向顺沿于车宽方向,以弯曲成中央部位位于后方且朝斜上方后倾若干的状态,通过安装用牵拉杆156固定在下框架5h上。该安装用牵拉杆156,从下框架5h向斜前方的下方延伸,散热器155以安装在该安装用牵拉杆156的上侧而得到支持。
这样,通过在散热器155的下侧设置安装用牵拉杆156,使得散热器155能够得到该安装用牵拉杆156的保护。
此外,在该散热器155的上侧(前侧),设置有将风引向该散热器155的引风板157,另外,在该散热器155的下侧(后侧),设置有将外部空气引向散热器155的风扇158,在该风扇158的下侧,设置有护罩159。
在所说散热器155的前侧设置有内挡泥板160,该内挡泥板160上形成有将风引向散热器155的引风百叶板160a。该引风百叶板160a以叶片的朝向为大致水平地进行设置,故即使因前轮20而溅上泥水,由于所说引风百叶板160a的遮挡,能够阻止泥水进入散热器155一侧。
于是,流经散热器155的空气通过护罩159,经由设在内挡泥板160的底面部分160b上的排风口160c而排出车外。
此外,前述发动机,属于水冷式的4冲程发动机,来自活塞的驱动力经曲轴4c、前述干式三角皮带变速器而传递到离合机构,该离合机构产生的驱动力经齿轮减速机构传递到设在前述后摇臂8内的二次传动装置109。
具体地说,后摇臂8如图37所示,分成设置有所说二次传动装置109的左侧剖分部110和右侧剖分部111两个部分,这些剖分部110、111向对方延伸出安装用突起部110a、111a而彼此接触,并如图38所示,通过三点(A、B、C)紧固而固定。该安装用突起部110a、111a设置在后轮10和发动机4的驱动轴4b之间的空间内。
并且,前述后减震器9这样设置,即,如图39所示,将后端部9a夹在所说左侧剖分部110和右侧剖分部111之间并以螺栓114进行安装而能够自由转动,同时,通过螺栓117将该后减震器9的前端部9b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发动机4侧。
并且,两个剖分部110、111的前端部110b、111b分别经分体的枢轴7连结在曲轴箱4a上,同时,两个剖分部110、111的后端部110c、111c连结在后轮轴112上。
此外,二次传动装置109如图37所示,输出轴113上固定有第1链轮109a,该第1链轮109a经第1无声链109b与第2链轮109c连结而进行第一级减速,与该第2链轮109c在同轴上一体旋转的、设置在该第2链轮109c外侧的第3链轮109d,经第2无声链109e与第4链轮109f连结而进行第二级减速。
该二次传动装置109是其两级减速的前部109g在车宽方向上位于两级减速的后部109h的内侧。
并且,该左侧剖分部110由右半壳体110d与左半壳体110e扣合而成,呈液密结构形成,内部储存有机油。
如上所述,二次传动装置109是其两级减速驱动链式的前部109g在车宽方向上位于两级减速的后部109h的内侧,因此,通过使前部109g位于内侧,可对位于其外侧的主支架115的脚踢杆115a形成避让(图40、图41和图42)。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主支架115的脚踢杆115a在车宽方向上能够更靠向中心,故倾斜角能够保证获得恰当的转弯姿态。
此外,通过使后部109h位于外侧,使得位于该后部109和后轮10之间的盘形制动器137的制动盘140等的装配便于进行。
另一方面,右侧剖分部111这样形成,即,如图5和图38所示,从侧面看过去,大致弯曲成S形,其下边缘部11d形成有向上方凹陷的、主支架115的避让部11e,另外,上边缘部111f随着趋向后端部111c侧而逐渐变低。
此外,所说右侧剖分部111这样形成,即,俯视时,如图43所示,前端部111b部分位于内侧,并随着趋向后端部111c侧而渐渐变宽。
这样,作为右侧剖分部111,从侧面看过去时如图5所示,在下边缘部111d的上方形成有凹陷的、避让主支架115的避让部111e,因此,即使在行驶时右侧剖分部111发生摇动等情况下,也能够保证右侧剖分部111的避让量,而且,由于上边缘部111f随着趋向后端部111c侧而逐渐变低,因此,对从所说右侧剖分部111的外侧向斜上方延伸的消音器的避让量能够得到保证,能够防止各部件产生干涉而有效地进行设置。
此外,由于所说右侧剖分部111俯视时如图43所示,前端部111b部分位于内侧,并随着趋向后端部111c侧而逐渐变宽,因此,随着趋向后方而向斜上方延伸的消音器118,从右侧剖分部111的位于内侧的前端部111b的外侧通过,并且从后端部111c的上侧通过,因此,消音器118的装配能够更为方便地进行。
而且,由于该右侧剖分部111呈以圆滑的曲线扭转而成的形状,并且有多个加强筋111g沿长度方向形成,故可使刚性增加。
再有,在所说右侧剖分部111上,如图38所示,在枢轴7的上侧设置有作为弹性部件的缓冲止挡111i。这样,当右侧剖分部111克服后减震器9的拉力而以枢轴7为轴向上方作较大转动时,所说缓冲止挡111i与框架5的具有较大刚性的发动机悬架部抵触,使其停止向上方转动。
而且,由于左右剖分部110、111在前端部110b、111b处间距较小,而在该前端部110b、111b处设置安装用突起部110a、111a,因此,可以缩小这些安装用突起部110a、111a的长度。
此外,与这些安装用突起部110a、111a一体成形的挡泥部110f、111h能够起到后减震器9的挡泥功能。并且,将该安装用突起部110a、111a的形状做成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较宽,而且以三点进行紧固,故不仅能够保证刚性,而且由于在枢轴7附近进行紧固,可使设在该枢轴7上的轴承部分的受力稳定。
另一方面,如图37所示,后轮10通过轴承138设置在固定式的后轮轴112上而能够自由旋转,离合器从动盘毂139通过螺栓139a固定在该后轮10的车轮铸件141上,所说二次传动装置109与离合器从动盘毂139二者通过花键部而结合,来自二次传动装置109的驱动力经所说离合器从动盘毂139向后轮10传递。
此外,制动盘140通过螺栓140a固定在所说后轮10的车轮铸件141上。
而且,在左侧剖分部110上,设置有制动盘140的抱箍143,以该抱箍143的衬垫抱夹制动盘140而产生制动力。
该抱箍143如图44、图45所示,通过两处的螺栓144安装在左侧剖分部110的外侧的左半壳体110e上,拆卸其中一处的螺栓144,便能够以另一个螺栓144为轴旋转,并且该抱箍143在车宽方向上设置在后轮10的轮缘部10a的外侧。
因此,转动抱箍143时也不会与后轮10接触,故能够将该抱箍143转动既定量,更换抱箍143的衬垫等维护作业能够简单地进行。此外,即使制动盘140的直径多少大一些,也能够避免抱箍143与后轮10的轮缘部10a之间产生干涉。而且,抱箍143是安装在外侧的左半壳体110e上的,故便于进行拆卸。
此外,在将盘形制动器137和后轮10夹在中间的另一侧,以贯穿有固定式的后轮轴112的状态设置有安装盘145,该安装盘145上安装有ABS传感器145a,并且,在与后摇臂8的右侧剖分部111之间,架设有用来阻止该安装盘145转动的止转部件145b。
另一方面,前述主支架115如图46等所示,通过托架119而能够自由转动地设置在作为“固定部”的发动机4上。即,如图41所示,所说托架119在左右设置有一对,并如图46所示,通过螺钉120固定在发动机4上,主支架115的一对脚部115b通过旋转轴121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该托架119上;如图41、图42等所示,该两个脚部115b通过连结杆115c相连结。并且,前述脚踢杆115a大约垂直地固定在该一个脚部115b上,而且,如图1所示,在该主支架115和托架119之间设置有弹簧122。
并且,如图46所示,在所说托架119上设置有可自由旋转的滚子状的第1止挡部123,该第1止挡部123这样构成,即,当主支架115上弹而向上方转动,并且该主支架115到达图46中双点划线所示的预定转动位置时,第1止挡部123与该主支架115抵触而使该转动停止。
该第1止挡部123也可以设置在主支架115一侧。
此外,在主支架115上设置有第2止挡部124,当作为“摇动部”的左侧剖分部110向下方转动既定量时,该第2止挡部124与该左侧剖分部110抵触。
据此,当开始行驶前使主支架115上弹时,将如图46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主支架115与第1止挡部123抵触,主支架115在得到缓冲的状况下停止转动,可防止该主支架115与左侧剖分部110碰撞。因此,可使主支架115上弹后的转动位置更靠近左侧剖分部110,倾斜角可设定得较大。
并且,在行驶过程中,当左侧剖分部110相对于发动机4摇动并向下方摇动既定量时,左侧剖分部110与主支架115的第2止挡部124抵触,主支架115与左侧剖分部110之间的碰撞可得到缓和。
附带说明一下,在主支架115上弹时,若以设置在主支架115与左侧剖分部110之间的止挡部实施缓冲,则即使是在行驶过程中,止挡部经常处于与主支架115或左侧剖分部110抵触的状态,而且左侧剖分部110常常摇动,因此,止挡部的抵触部位因滑动而磨损。相比之下,本发明中,在主支架115上弹时,以托架119上的第1止挡部123进行缓冲,在行驶过程中,仅当左侧剖分部110向下方转动既定量时以第2止挡部124进行缓冲。因此,不仅能够对主支架115与左侧剖分部110之间的撞击进行缓冲,而且能够防止第2止挡部124等磨损,并且,倾斜角可取得较大。
此外,由于将第2止挡部124设置在主支架115上,在左侧剖分部110上设置所说第2止挡部124的抵触面,使得结构设计变得简单。即,若要将第2止挡部124设置在左侧剖分部110上,则必须对铸造件进行加工而太麻烦,而且,与所说第2止挡部124相抵触的抵触面必须设计在杆状的主支架115上,位置的设计很麻烦。
与之相比,第2止挡部124在主支架115上的安装可通过焊接等方法简单地实现,而且,左侧剖分部110上抵触面的设计,因该左侧剖分部110具有一定程度的较大的表面,故设计起来比较容易。
此外,如图41和图42所示,由于上述主支架115和托架119设置在后减震器9的周围,它们可以对减震器9形成保护。
另一方面,车座2如图5所示,可供驾驶员和同乘者乘坐,该车座2的下面被作为“外罩部件”的车座下侧罩95等从前端部到后端部连续地覆盖,并且,在该外罩95的下面设置有消音器118。该消音器118随着趋向后方而向斜上方延伸,在该消音器118的下面有作为“车轴”的后轮轴112露出,而且在该消音器118的前面设置有放脚架127。
所说消音器118以如下方式得到框架5的后背牵拉杆5f的支持。即,如图5和图47所示,所说后背牵拉杆5f上安装有框架侧托架128,而在消音器118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位安装有消音器侧托架129。在所说消音器侧托架129上设有轮毂状部件129a,该轮毂状部件129a中插入有螺栓131,该螺栓131旋合在框架侧托架128的滑动螺母132中,从而使消音器118得到弹性支持。
所说滑动螺母132,通过螺母保持部件133而保持在框架侧托架128上,借助于长孔134可相对于该螺母保持部件133在车辆前后方向自由滑动。在该消音器118安装部的下方设置有后轮轴112。
这样做的结果可以省去中间牵拉杆,不仅能够减少零部件数量和安装工时,而且能够使消音器118靠近后背牵拉杆5f而将消音器118设定在较高位置处。此外,通过设置滑动螺母132,可使得安装消音器118时易于对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整。再有,由于滑动螺母132是被预先保持在框架侧托架128和螺母保持部件133之间的,故安装时螺栓131易于与之旋合。
此外,前述放脚架127大致呈棒状,可在箱形托架5上自由折叠,不用时折叠起来而沿飞去来器形外罩89收起。
通过如上所述地将放脚架127设置在消音器118的前方,可使得同乘者的乘车姿势更随意。
再有,在安装有所说消音器118的后背牵拉杆5f的上侧的后管5d上,如图8所示,通过螺栓固定有安装用牵拉杆135,该安装用牵拉杆135上设置有多个电气设备136。并且,这些电气设备136被车座下侧罩95所覆盖。
另一方面,如图48至图50所示,前述发动机4上设有内装干式三角皮带变速器的三角皮带室165,外部空气导入管道166自该三角皮带室165延伸,在该外部空气导入管道166的前端部设置有外露的附件167,该附件167的前表面与脚踏板81的侧壁部81b相向。
具体地说,所说三角皮带室165,从车辆后方看去,设置在右侧(一侧),前述外部空气导入管道166从该三角皮带室165向车辆的左侧(另一侧)延伸,从燃料箱27和储物箱29之间穿过。该外部空气导入管道166与固定在后管5d上的附件67相连接,该后管5d设置于车辆左侧。在该附件67上设置有氨基甲酸乙酯泡沫168,而且,在该附件67的下侧,遮蔽部件169固定在发动机4上,利用该遮蔽部件169的遮蔽板169a防止来自下方的泥水等进入。并且,通过以螺钉170将脚踏板纵壁部81b安装在附件67上,可将所说氨基甲酸乙酯泡沫168压缩(参照图50)。
由此,外部空气可经由外部空气导入管道166流入三角皮带室165内,对干式三角皮带变速器进行冷却。
这样,由于如上所述,附件167自外部空气导入管道166露出,该附件167的前表面与脚踏板纵壁部81b相向,因此,不必像现有技术那样设置另外的腔室,而能够以该脚踏板纵壁部81b进行防水,并且,为进行维护而拆卸脚踏板81时,不必将附件167和外部空气导入管道166一起拆卸,具有良好的作业性。
此外,三角皮带室165设置在车辆的右侧,外部空气导入管道166从该三角皮带室165处向车辆左侧延伸,而该外部空气导入管道166的附件167设置在右侧,因此,外部空气导入管道166的管道长度可做得较长,即使有水进入管道166内也能够散发,可避免水进入三角皮带室165内。
图51示出本发明的实施形式2。
该实施形式2中,在与作为主制动器的盘形制动器137的相反一侧,即,从后轮10的后方看去时的右侧,设置有作为停车制动器的圆筒式制动器146,主制动器和停车制动器左右分开。
在所说盘形制动器137中,通过螺栓142将制动盘140固定在后轮10的车轮铸件141上,以该制动片140从外侧推压离合器从动盘毂139以防其脱落。
这样,离合器从动盘毂139不必另外用螺栓进行固定,使得离合器从动盘毂139的装配作业便于进行。
而该圆筒式制动器146,在制动盘147中有后轮轴112穿过的情况下,通过螺栓148固定在后摇臂8的右侧剖分部111上,在该制动盘147上安装有可自由转动的凸轮杆149,凸轮150随着该凸轮杆149的转动而转动。随着该凸轮150的转动,一对闸瓦151以固定销152为轴进行开合,通过这些闸瓦151压触在制动鼓153上而产生制动力。此外,在所说制动盘147上,安装有ABS传感器。
如上所述,主制动器采用液压式盘形制动器137,可使制动器具有良好的灵敏度。而停车制动器采用圆筒式制动器146,即使长时间实施制动也能够获得稳定的制动力。
而且,通过将上述盘形制动器137和圆筒式制动器146二者在后轮左右分开,使得在空间较小的部位能够有效地设置两个制动器。

Claims (7)

1.一种轻便摩托车的外装结构,其特征是,在具有乘员放脚部的、至少延伸至车座前部位置的脚踏板和设置在前述车座下侧附近的罩部件之间,设置有从车辆侧面观察大致呈“ㄑ”字形弯曲的外观部件,所述外观部件具有位于车座下方的部分,并且其前端延伸到车座前端的前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轻便摩托车的外装结构,其特征是,外观部件的前端延伸到腿部遮护板(56)的附近。
3.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轻便摩托车的外装结构,其特征是,在前述外观部件上形成有缺口部,曲轴箱的侧面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自该缺口部向外露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轻便摩托车的外装结构,其特征是,前述罩部件是沿着前述车座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车座下侧罩,在该车座下侧罩的下方设置消音器,后车轮的车轴位于该消音器的下方,在该消音器的前方设置放脚架。
5.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轻便摩托车的外装结构,其特征是,在前叉管的外侧位置处,设置直接或间接地固定在车体框架上的车头罩牵拉杆,以该车头罩牵拉杆支持前述车头罩。
6.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轻便摩托车的外装结构,其特征是,在前述罩部件的下方设置消音器的安装部,在该安装部的下方设置后车轮的车轴。
7.如权利要求5所说的轻便摩托车的外装结构,其特征是,前述车头罩牵拉杆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直接或间接地固定在车体框架上。
CNB011217383A 2000-07-05 2001-07-05 轻便摩托车的外装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129858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3837/2000 2000-07-05
JP203834/00 2000-07-05
JP2000203828A JP3999447B2 (ja) 2000-07-05 2000-07-05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203834/2000 2000-07-05
JP203828/00 2000-07-05
JP2000203835A JP3979483B2 (ja) 2000-07-05 2000-07-05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エンジン配設部構造
JP203835/2000 2000-07-05
JP203837/00 2000-07-05
JP203835/00 2000-07-05
JP2000203834A JP3938652B2 (ja) 2000-07-05 2000-07-05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外装構造
JP2000203837A JP4180775B2 (ja) 2000-07-05 2000-07-05 自動二輪車用マフラー廻り構造
JP203828/2000 2000-07-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31034A CN1331034A (zh) 2002-01-16
CN1298581C true CN1298581C (zh) 2007-02-07

Family

ID=27481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217383A Expired - Lifetime CN1298581C (zh) 2000-07-05 2001-07-05 轻便摩托车的外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588529B2 (zh)
EP (3) EP1431169B1 (zh)
CN (1) CN1298581C (zh)
DE (3) DE60106823T2 (zh)
ES (3) ES2232542T3 (zh)
TW (1) TW49803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14620A (zh) * 2015-06-29 2017-01-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踏板型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67486B2 (ja) * 2000-09-06 2007-01-10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4318939B2 (ja) * 2003-03-14 2009-08-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風防装置
JP2005035526A (ja) * 2003-06-27 2005-02-10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US7458436B2 (en) * 2003-07-01 2008-12-0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JP4119344B2 (ja) * 2003-10-10 2008-07-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4351021B2 (ja) * 2003-10-20 2009-10-2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US7404568B1 (en) 2004-03-08 2008-07-29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Flip-down footrests for an all-terrain vehicle
JP2005264987A (ja) * 2004-03-16 2005-09-29 Yamaha Motor Co Ltd 動力伝達装置、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並びに自動二輪車
CA2502056C (en) * 2004-03-31 2009-06-30 Honda Motor Co., Ltd. All terrain vehicle
JP2006036013A (ja) * 2004-07-27 2006-02-09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2006096274A (ja) * 2004-09-30 2006-04-13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三輪車におけるスイングアームピボット構造及び自動二,三輪車
JP4568569B2 (ja) * 2004-09-30 2010-10-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装置
JP2006143176A (ja) * 2004-10-20 2006-06-08 Yamaha Motor Co Ltd フロントカウ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JP2006142893A (ja) * 2004-11-17 2006-06-08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2006151132A (ja) * 2004-11-26 2006-06-15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両
JP2006168468A (ja) * 2004-12-14 2006-06-29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パワーユニット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JP2006213107A (ja) * 2005-02-02 2006-08-17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り型車両
CN1970380B (zh) 2005-11-25 2011-06-29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机车的电瓶收容构造
JP2007210486A (ja) * 2006-02-10 2007-08-23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2007276548A (ja) * 2006-04-03 2007-10-25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CN101104428B (zh) * 2006-07-10 2010-12-08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可方便进行不同造型风格组配的摩托车的制造方法
JP4856485B2 (ja) * 2006-07-14 2012-01-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カウリング構造
US7387328B2 (en) * 2006-09-07 2008-06-17 Willey Barry A Cycle windshield
JP5013883B2 (ja) * 2006-10-18 2012-08-2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WO2008087662A2 (en) * 2007-01-19 2008-07-24 Tvs Motor Company Limited Utility box
JP5025278B2 (ja) * 2007-02-13 2012-09-1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
ES2327471T3 (es) * 2007-02-21 2009-10-29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ulo que tiene una estructura de dispositivo de cilindro llave.
JP2009023515A (ja) * 2007-07-19 2009-02-05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2009061890A (ja) * 2007-09-05 2009-03-26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2009107564A (ja) * 2007-10-31 2009-05-21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5033582B2 (ja) * 2007-10-31 2012-09-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風防装置
JP2009241922A (ja) * 2007-12-28 2009-10-22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CN101480979B (zh) * 2008-01-09 2011-07-2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机车用内挡泥板的补强构造、具备其的防盗构造和冷却导风构造
JP5086831B2 (ja) * 2008-02-19 2012-11-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4567083B2 (ja) * 2008-11-28 2010-10-2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US20100147916A1 (en) * 2008-12-11 2010-06-17 Powder Keg, Llc Snowmobile Accessories
US20100147915A1 (en) * 2008-12-11 2010-06-17 Chris Roberts Snowmobile Accessories
JP5300142B2 (ja) * 2009-08-31 2013-09-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254186B2 (ja) * 2009-11-24 2013-08-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
US8447436B2 (en) * 2010-06-29 2013-05-21 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 Group, LLC Handlebar control system
JP5690147B2 (ja) * 2011-01-11 2015-03-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5680431B2 (ja) * 2011-02-02 2015-03-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782403B2 (ja) * 2012-03-30 2015-09-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グラブレールの配置構造
JP5806643B2 (ja) * 2012-05-31 2015-11-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カバー構造
JP5869964B2 (ja) * 2012-05-31 2016-02-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防風構造
JP5926652B2 (ja) * 2012-08-28 2016-05-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収納構造
JP6344882B2 (ja) * 2012-10-30 2018-06-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における収納構造
JP5782424B2 (ja) * 2012-12-13 2015-09-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後部構造
JP6071658B2 (ja) * 2013-03-08 2017-02-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下部構造
EP3002194B1 (en) * 2013-07-01 2018-03-21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JP6096915B2 (ja) * 2013-09-27 2017-03-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DE102013224562A1 (de) * 2013-11-29 2015-06-0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r Aufnahme eines Endschalldämpfers eines Zweirads
JP5797367B1 (ja) * 2014-01-31 2015-10-2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
AP2015008940A0 (en) * 2014-01-31 2015-12-31 Yamaha Motor Co Ltd Vehicle
US10668972B2 (en) * 2014-03-24 2020-06-0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JPWO2015146679A1 (ja) * 2014-03-24 2017-04-1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309326B2 (ja) 2014-03-31 2018-04-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輪支持機構
JP5797821B1 (ja) * 2014-07-30 2015-10-2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N105584571B (zh) * 2014-10-24 2018-10-19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坐型车辆
JP6368237B2 (ja) * 2014-12-19 2018-08-01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US9776500B2 (en) * 2015-08-24 2017-10-03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Side cover body for motorcycle
JP6302950B2 (ja) * 2016-03-30 2018-03-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後部構造
JP6214706B2 (ja) * 2016-03-30 2017-10-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後部構造
JP6798974B2 (ja) * 2017-12-28 2020-12-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樹脂部品
WO2020188589A1 (en) * 2019-03-16 2020-09-24 Tvs Motor Company Limited Footrest assembly for a two-wheeled vehicle
TWI724476B (zh) * 2019-07-26 2021-04-11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速克達型機車結構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88618A (en) * 1981-12-09 1984-12-18 Piaggio & C. S.P.A. Body for motorscooter
CN1109013A (zh) * 1993-08-31 1995-09-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车体盖的构造
JPH09254851A (ja) * 1996-03-19 1997-09-30 Hond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フロア構造
CN1235917A (zh) * 1998-04-27 1999-11-2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小型摩托车的脚蹬部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13700A (en) * 1980-09-17 1983-11-08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eat mounting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JPS58141981A (ja) * 1982-02-17 1983-08-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二輪車
US4650204A (en) * 1982-12-17 1987-03-17 Bothwell Peter W Motorcycle with buffers to protect user's legs
JPS6159187U (zh) * 1984-09-14 1986-04-21
JPH0211266Y2 (zh) * 1984-12-26 1990-03-20
FR2575990B1 (fr) * 1985-01-17 1990-11-09 Honda Motor Co Ltd Carrosserie de scooter
CA1275940C (en) * 1985-10-05 1990-11-0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lso Trading As Honda Motor Co., Ltd .) Body cover structure in scooter-type vehicle
US4776422A (en) * 1986-05-30 1988-10-11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with fairing
JP2775273B2 (ja) * 1988-09-14 1998-07-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US4964484A (en) * 1989-04-06 1990-10-23 Buell Motor Company, Inc. Motorcycle fairing
JPH0253681A (ja) * 1989-06-23 1990-02-22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カウリング装置
JPH03167086A (ja) * 1989-11-24 1991-07-18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エアークリーナー着脱装置
JPH03227788A (ja) * 1990-01-31 1991-10-08 Suzuki Motor Corp スクータの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JPH0565086A (ja) * 1991-09-06 1993-03-19 Suzuki Motor Corp スクータ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JP2981963B2 (ja) * 1993-08-31 1999-11-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三輪車におけるバッテリ配置構造
JP3206276B2 (ja) * 1994-02-28 2001-09-10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ー型車両のフットボード
JPH0858657A (ja) * 1994-08-26 1996-03-05 Suzuki Motor Corp 二人乗りスクータ型車輛のフレームカバー
JPH09242526A (ja) * 1996-03-07 1997-09-16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マフラー
JP3406159B2 (ja) * 1996-08-29 2003-05-1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カバー構造
JP3382489B2 (ja) 1997-01-21 2003-03-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シート取付け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88618A (en) * 1981-12-09 1984-12-18 Piaggio & C. S.P.A. Body for motorscooter
CN1109013A (zh) * 1993-08-31 1995-09-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车体盖的构造
JPH09254851A (ja) * 1996-03-19 1997-09-30 Hond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フロア構造
CN1235917A (zh) * 1998-04-27 1999-11-2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小型摩托车的脚蹬部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14620A (zh) * 2015-06-29 2017-01-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踏板型车辆
CN106314620B (zh) * 2015-06-29 2019-05-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踏板型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337250T3 (es) 2010-04-22
EP1431169A2 (en) 2004-06-23
EP1422133B1 (en) 2010-01-06
DE60106823D1 (de) 2004-12-09
DE60123487D1 (de) 2006-11-09
CN1331034A (zh) 2002-01-16
ES2232542T3 (es) 2005-06-01
EP1422133A2 (en) 2004-05-26
US20020007977A1 (en) 2002-01-24
ES2271720T3 (es) 2007-04-16
DE60106823T2 (de) 2005-04-28
EP1431169B1 (en) 2006-09-27
DE60141051D1 (de) 2010-02-25
EP1422133A3 (en) 2004-11-03
EP1172289A3 (en) 2003-05-14
EP1172289A2 (en) 2002-01-16
EP1172289B1 (en) 2004-11-03
DE60123487T2 (de) 2007-01-11
US6588529B2 (en) 2003-07-08
TW498034B (en) 2002-08-11
EP1431169A3 (en) 2004-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8581C (zh) 轻便摩托车的外装结构
CN100345721C (zh) 车辆上的解除闭锁操作部件的配设结构
CN1259202C (zh) 低位踏板式车辆的排气管结构
CN1644443A (zh) 用于车辆的闭锁解除操作器的配设结构
CN1605534A (zh) 摩托车
EP1245442A2 (en) Vehicle rear structure
CN1222429C (zh) 小型摩托车的发动机冷却结构及小型摩托车
CN1093809C (zh) 小型摩托车
CN1607140A (zh) 小型摩托车用遥控装置
CN1073036C (zh) 摩托车车体侧部处理结构
CN1605539A (zh) 自动二轮车的制动钳支撑结构
CN1073035C (zh) 小型摩托车的车架
CN1222436C (zh) 两轮摩托车车架结构
CN1177721C (zh) 车辆的物品收容部构造
CN1235917A (zh) 小型摩托车的脚蹬部结构
CN1074503C (zh) 发动机的泵配置结构
CN1153716C (zh) 自动摩托车
CN1113771C (zh) 动力装置的冷却装置
CN1091706C (zh) 摩托车的座位装置
CN1153714C (zh) 自动摩托车
CN1071226C (zh) 小型车辆的车身壳体结构
CN1111484C (zh) 摩托车的转向装置
CN1096983C (zh) 小型摩托车的固定手柄设置部结构
CN1607146A (zh) 轻型车辆用遥控装置
CN1144720C (zh) 车辆前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20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