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44443A - 用于车辆的闭锁解除操作器的配设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闭锁解除操作器的配设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44443A
CN1644443A CNA200510005935XA CN200510005935A CN1644443A CN 1644443 A CN1644443 A CN 1644443A CN A200510005935X A CNA200510005935X A CN A200510005935XA CN 200510005935 A CN200510005935 A CN 200510005935A CN 1644443 A CN1644443 A CN 16444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release
accepting box
box
vehicle
inn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059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6539C (zh
Inventor
龟水二己范
矢野谦吾
山口宣雄
森和彦
松井典之
畑山淳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01250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7256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0125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7256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44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444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65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653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9/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e.g. panniers or saddle ba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5/00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5/00Fuel ta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engine-assisted cycl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7/00Luggage carriers
    • B62J7/02Luggage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thereof on cycles
    • B62J7/06Luggage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thereof on cycles arranged above the front wheel, e.g. on the handleb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46Luggage carriers forming part of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包括多个收容部分,也就是前收容部分,以便于进行解除多个收容部分的闭锁状态的操作,该前收容部分被设置在从后侧覆盖在车体框架前端的其头管并且构成车体罩的一部分的内罩上,该车体罩能够在完全关闭的状态下被锁定。在内罩上位于前收容部分的侧面处设置多个锁定解除操作按钮,用于分别解除包含前收容部分的多个收容部分的锁定状态。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闭锁解除操作器的配设结构
相关发明的交叉引证
本发明涉及于2004年1月20日同时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s.2004-012504和2004-012503,其全部内容在此被引入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多个收容部分的车辆,该多个收容部分包括由在车体骨架前端从后侧覆盖头管并包括可闭锁在完全关闭状态下的车体罩的一部分的前收容部分。尤其是涉及一种分别用来解除多个收容部分的闭锁状态的多个闭锁解除操作器的配设结构。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容纳结构,其包括从后侧覆盖在车体骨架前端的头管并构成车体罩的一部分的内罩和以可打开和可关闭的状态安装在内罩上的收容盒。
背景技术
一种小型摩托车,其中内罩包括用于从后侧覆盖头管的车体罩的一部分,该内罩设有一种已知的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03-285692中的收容部分。
除了在上述内罩中设置的收容部分之外,摩托车通常包括其它的收容部分,例如,设置在驾乘者座椅下侧的收容部分,在传统的摩托车中,单独地设置在各自相关的收容部分的附近处的多个收容部分的用于解除闭锁状态的操作部分。然而,存在着其中需要解除多个收容部分的闭锁状态的一些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在传统摩托车中用于解除闭锁状态的操作部分彼此分离,所以难以实施和解锁、即解除闭锁的操作。
在日本公开专利No.2001-260968中披露了一种结构,其中带有可沿车体的前后方向打开的后端的收容盒被安装在构成车体罩的一部分的内罩上,该内罩用于从后侧覆盖头管,并且其中一罩构件可以关闭收容盒的后端打开部分并被安装在内罩上,以便在完全关闭位置和完全打开位置之间可转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闭锁解除操作器的配设结构,通过其有利于进行用于解除多个收容部分的操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辆的闭锁解除操作器的配设结构,其包括多个收容部分,该收容部分包括设置在内罩上用于从后侧覆盖在车体框架前端的头管并且构成车体罩的一部分的前收容部分,并且可被闭锁为完全关闭状态,用于解除收容部分的闭锁状态的闭锁解除操作器被设置在内罩上位于前收容部分的侧面。
闭锁解除操作器对应于将在后面描述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闭锁解除操作按钮248a、249a。
另外,本发明提供了闭锁解除操作器,其被设置在偏向车体中心线的左侧或右侧设定的位置处。
本发明包括将被形成为沿水平方向长的、并以垂直方向对准的样式布置的多个闭锁解除操作器。
另外,本发明提供了被设置在基本上相同的高度上的用于解除前收容部分的闭锁状态的闭锁解除操作器、前收容部分所具有的盒闭锁机构、以及用于向盒闭锁机构施加解锁力的电动致动器。
本发明包括以垂直方向对准的样式布置的多个闭锁解除操作器
根据本发明,由于用于分别解除多个包括前收容部分的收容部分的闭锁状态的多个闭锁解除操作器被集中地设置在前收容部分的侧面上,有助于进行用于解除多个收容部分的闭锁状态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便于在驾乘者座椅上的驾乘者进行解锁、即解除闭锁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多个闭锁解除操作器可被以一种紧凑的形式布置,从而沿垂直方向由闭锁解除操作器所占据的空间将不会很大。
根据本发明,可以以紧凑的形式构造出在用于解除前收容部分的闭锁状态的闭锁解除操作器之间的布线以及在电动致动器和盒闭锁机构之间的动力传送系统。
根据本发明,多个闭锁解除操作器可以被如此地布置,即,由闭锁解除操作器沿水平方向所占据的空间较窄。
另外,根据相关技术领域的上述结构具有这样的问题,即,罩构件可以仅位于完全打开位置和完全关闭位置中的一个。因此,不能在各种使用情况中使用收容盒。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情况而作出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收容结构,其使得可以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收容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收容结构,其包括用于从后侧覆盖在车体框架前端的头管并且用于构成车体罩的一部分的内罩。收容盒以可打开和可关闭的状态安装到内罩上。在收容盒和内罩之间设置用于在收容盒被从完全关闭位置打开时将收容盒暂时保持在收容盒的完全关闭位置和完全打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上的保持机构,从而能够解除其保持状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持机构,其能够暂时地将收容盒保持在位于完全关闭位置和完全打开位置之间的大致中央位置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收容盒,其安装到内罩上,以便可以在完全关闭位置和完全打开位置之间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滑动,在完全关闭位置处收容盒被容放在内罩中,在完全打开位置处收容盒从内罩伸出。用于解除保持机构的保持状态的保持解除操作构件被设置在收容盒的下表面处、位于靠近车体中心线侧和车体后侧。
本发明包括盒闭锁机构,用于根据收容盒向关闭侧滑动到完全关闭位置而将收容盒锁定在完全关闭位置,并且用于根据解锁力的作用解除锁定状态的盒闭锁机构被设置在固定在内罩上的支撑框架和收容盒之间;并且设置用于将收容盒在完全关闭位置弹性地偏压向打开侧的弹性装置。
根据本发明,可以将收容盒暂时保持在完全关闭位置和完全打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上。因此,可在相应的各种使用状态中使用收容盒。
根据本发明,在将收容盒保持处于适当程度地打开的同时,可以将大小适当的物品装入收容盒和从其中拿出。
根据本发明,保持解除操作构件可被布置在这样一个位置处,在解除其中收容盒由保持机构暂时地保持的状态的时候,可以容易进行操作。
另外,根据本发明,当解除闭锁的力被施加用来使盒闭锁机构进入解除闭锁操作,通过弹簧构件的弹性偏压力使收容盒从完全关闭的位置朝着打开侧滑动,从而收容盒的一部分从内罩中伸出。因此可以由驾乘者依靠视觉确定出盒闭锁机构已经进入解除闭锁状态。另外,可通过小的操作力将收容盒抽出。
从以下给出的详细描述将更加了解本发明的适用性的其他范围。然而,可以理解的是,给出的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的详细描述和具体实施例仅为说明性的,因为从详细的说明中本发明的本质和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给出的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对其限制的给出的详细描述和给出的附图中将更加全面地了解本发明,其中
图1是小型摩托车的左视图;
图2是安装着燃油箱以及散热器的状态下的车体骨架的立体图;
图3是卸下驾驶者座垫以及车体罩的状态下的小型摩托车的沿前后方向的中间部的左视图;
图4是卸下了行李箱状态下沿图3的箭头4的视图;
图5是小型摩托车的后部的放大垂直剖视图;
图6是行李箱的后部附近的剖视图;
图7是前部座椅打开状态下的图5的主要部位放大视图;
图8是图7的箭头8的视图;
图9是图1的箭头9的放大视图‘
图10是沿图9的线10-10截得的总体剖视图;
图11是沿图9的线11-11截得的剖视图;
图12是沿图11的线12-12截得的剖视图;
图13是从图10的箭头13方向看到的处于完全关闭位置的收容盒的侧视图;
图14是沿图13的箭头14看到的视图;
图15是从与图14相同的方向看到在收容盒处于完全闭锁状态时的盒闭锁机构的视图;
图16是对应于图15的盒闭锁机构处于解锁状态的视图。
图17是用保持机构将收容盒暂时保持在完全关闭位置和全开位置之间的大致中央部分的状态下的与图13对应的侧视图;
图18用于表示保持机构的构造的垂直剖视图;
图19是沿图9的线19-19截得的剖视图;
图20是沿图9的线20-20截得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智能钥匙系统的组成的框图;
图22是沿图9的线22-22截得的剖视图;以及
图23是图22的主要部位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依据在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中所示,小型摩托车的车体骨架F具有在其前端处支承着枢支前轮WF的前叉25和可转向地支承与该前叉25相连的方向把26的头管27,在其后端处支承后轮WR的整体摆动发动机UE能垂直摆动地支承在车体骨架F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分上,在相对于整体摆动发动机UE的前侧处,在将散热器29配置在燃油箱28的后侧并且被安装在车体骨架F上的情况下,燃油箱28形成为在侧视图中被竖直拉长而形成的功能元件部分。另外,在车体骨架F的后部设置有被构造为具有前部座椅32和后部座椅33的前后两人形式的驾乘者座垫31。再有,用于覆盖车体骨架F、整体摆动发动机UE的前部、燃油箱28和散热器29的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车体罩34安装在车体骨架F上。
同时参照图2和图3,车体骨架F具有:头管27;与该头管27连接并向后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上部下降框架37...;左、右一对下部下降框架38、38,其水平部分38b...与在其向后下方延伸并在相对于上部下降框架37...的下侧处与头管27相连接的的倾斜部分38a...的后端连接为一体,并且其后端被焊接在上部下降框架37...的后端上;从上述两个上部下降框架37...的中间部分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座椅导轨39、39;用于连接上部下降框架37...的后部和座椅导轨39...的后部的左、右成对的后框架40、40;配置在下部下降框架38...的外侧、以及后框架40...的外侧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支承框架41、41。
两个支承框架41...从下侧支承车体罩34在其左、右位置上所具有的踏板159...,两个支承框架41...的前端与下部下降框架38...的倾斜部分38a...的下部连接,另外,两个支承框架41...的后端与后框架40...的中间部分连接。
同时参照图4和图5,整体摆动发动机UE包括使气缸轴线大致水平的水冷式发动机E和带式无级变速器M,该带式无级变速器M将该发动机E的输出通过传动带以及带轮进行无级(连续)变速后传递到后轮WR,该无级变速器M被如此地构造,即,使得根据变速电动马达42的动作来驱动在曲轴侧的活动带轮而连续地改变变速比。
上述无级变速器M的变速器箱体43被设置为与在上述发动机E的曲轴箱4 4的左侧相连接,以便从发动机E向左侧伸出,并且延伸到后轮WR的左侧。另外,在上述曲轴箱44的右侧连接有摆臂(未示出)的前端部,后轮WR可转动地支承在变速器箱体43的后端部和摆臂的后端部之间。
在车体骨架F中的座椅导轨39...以及后框架40...的中间部分之间设有撑架49、49,在发动机E的曲轴箱44的上表面突出地设有一对支承突部44a、44a。连杆50具有沿车体宽度方向延伸的连杆筒部50a和同轴且一体地设置在该连杆筒部50a的两端的中空圆筒状支承筒部50b、50b,用连接轴51连接支承突部44a、44a和连杆筒部50a。另外,在连杆50两端处的支承筒部50b、50b通过与连接轴51平行的支承轴52、52可转动地支承在撑架49、49上。换句话说,整体摆动发动机UE被支承在车体骨架F上,以便绕两个支承轴52、52的轴线摆动。
同时,在发动机E与车体骨架F之间设有拉杆53,在该拉杆53的两端设有环状的连接部53a、53b。而且,在拉杆53的一端的连接部53a可转动地连接设置于在车体骨架F的右侧的座椅导轨39以及后框架40上的安装部分54上,在拉杆53的另一端上的连接部53b可转动地连接在将曲轴箱44连接在连杆50上的连接轴51的右端上。
而且,上述安装部分54具有:从右侧的座椅导轨39的前部向后下方延伸的支承筒55;呈向后侧敞开的大致为“U”形、固定在支承管55的后端上的撑架56;连接右侧的后框架40和撑架56的连接管57,拉杆53的一端的连接部53a通过螺栓58可转动地支承在安装部分54上,该螺栓58以穿过撑架56和连接筒57的状态被固定在车体骨架F上。
另外,在车体骨架F的两个座椅导轨39...的后端处固定有向下方下垂的支承板61、61,在两个支承板61、61之间架设有支承管62,在该支承管62上设有一对撑架63、63,减振器64、64的上端部连接在一对撑架63、63上,两个减振器64、64的下端部与变速器箱体43的后端部和摆臂的后端部相连接。
撑架65...安装在两个上部下降框架37...的后端或下端处,主支架66可转动地支承在两撑架65...上。而且,当将主支架66立起时,则如图1所示后轮WR离开地面,从而能使小型摩托车自己站立着,在操纵摩托车时,要收起主支架66,使后轮WR与地面接触。
节流阀体68的下游端通过从该气缸盖46向后侧弯曲的进气管67与在发动机E的气缸盖46的上表面连接,该节流阀体68的上游端通过连接管70与空气滤清器69连接,该空气滤清器69设置在整体摆动发动机UE中的连续变化的变速器M的上侧处,该连接管70在连杆50的连杆筒部50a的上侧穿过。
在进气管67上安装有燃油喷射阀74。另外,在节流阀体68上安装有控制盒76,该控制盒76内收容有用于控制发动机E的点火正时和燃油喷射阀74的燃油喷射量的控制器75。
在上述气缸盖46的下表面上连接有排气管77,该排气管77连接在配置于摆臂的右侧的排气消音器78上。
燃油从燃油箱28供给到向发动机E喷射燃油的燃油喷射阀74。该燃油箱28被设置在由车体骨架F中的左、右一对上部下降框架37...和左、右一对下部下降框架38...包围并紧接在前轮WF后面的空间中,而且形成为在从头管27的下部后侧到两个下部下降框架38...的下部的范围内垂直延伸。
在两个下部下降框架38...的倾斜部38a...上焊接有用于紧固燃油箱28的上部的安装板95...,在两个下部下降框架38...的水平部分38b...上焊接有用于紧固燃油箱28的下部的安装板96...。
在燃油箱28内的下部中收容有泵单元97,使该泵单元97以从设置在燃油箱28下部的背面上的安装孔98插入到燃油箱28内的方式从燃油箱28的背侧安装在燃油箱28上。
另外,泵单元97以使其旋转轴线向前下方倾斜的姿势安装在燃油箱28上,燃油过滤器99附设在上述泵单元97上,以便吸入在燃油箱28内处于燃油箱28的最下部的燃油。另外,根据燃油箱28内的燃油量上下运动的浮子101从泵单元97延伸出来,由该浮子101检测出的剩余燃油量被送到安装在上述节流阀体68上的控制盒76内的控制器75。
散热器29具有在向后与燃油箱28间隔开的位置处设置的散热器风扇35,该散热器29由支承框架100支承,该支承框架100设置在车体骨架F的两个下部下降框架38...的水平部分38b...的后部与车体骨架F的两个上部下降框架37...的后部之间。
软管105的下端向上延伸并连接在与散热器29相连的贮液箱104上,软管105的上端连接在形成能用盖106打开或关闭的供水口107的供水口形成构件108上。
而且,供水口形成构件108支承在拉杆53的在车体骨架F侧安装的安装部分54上,而拉杆53设置在车体骨架F和能摆动地支承在车体骨架F上的整体摆动发动机UE之间。换句话说,供水口形成构件108被支承在支承筒55上,该支承筒55从右侧的座椅导轨39的前部向后下方延伸,并构成安装部分54的一部分。
同时参照图6,在车体骨架F的两个上部下降框架37...的后部、两座椅导轨39...、以及两个后框架40...之间和在驾乘者座椅31的下侧设置作为行李收容部分的行李箱30,该行李箱30包括上端敞开的箱本体110和以从上侧覆盖该箱本体110的后部的方式与箱本体110相连接的顶盖111,行李箱30被设置在从驾乘者座椅31的前端下侧延伸到后减振器64...的上部附近处。
为了将行李箱30支承在车体骨架F上,在车体骨架F上的一对座椅导轨39...的中间部分上分别焊接有前部支承构件112...,在两个座椅导轨39...的后部上分别焊接有前后方向细长的后部支承构件113...。另一方面,在行李箱30的箱本体110的上部两侧设有安装在前部支承构件112...上的前部安装部分110a和安装在后部支承构件113...的纵向中间部分的后部安装部分110b,前部安装部分110a...分别用螺栓114...紧固连接在前部支承构件112...上,而且,后部安装部分110b...分别用螺栓115...连接在后部支承构件113...上。
在行李箱30的底壁,即,箱本体110的底壁上设有在前部座椅32下侧以能将头盔H1收容在其中的前部头盔收容部分119,后部头盔收容部分120被设置在后部座椅33的下侧以能将头盔H2收容在其中,大致平坦的浅底部分110c被设置在前部头盔收容部119和后部头盔收容部120之间。前部和后部头盔收容部119、120每个都制成向下方鼓出的形状。另外,为了能将头盔H2收容到后部头盔收容部120中,行李箱30的顶盖111的前部边缘被制成在俯视图中为向后方鼓出的圆弧状。用于照亮行李箱30内部的照明装置116在与顶盖111的前部对应的部分处安装在箱本体110的内侧面上。
在行李箱30的浅底部分110c的下侧设置有节流阀体68和燃油喷射阀74,并使它们的上端位置大致相同,而且贮液箱104的供水口107设置在附近,第一维修盖117在供水口107的上侧处以可打开和可关闭的方式安装在浅底部分110c上。
后部鼓出部分121相对于支承管62朝着后侧鼓出,该支承管62为用于减振器64...的上部安装在车体骨架F的后部上的安装部分,行李箱30的后部设有后部座椅33的后端,该后部鼓出部分121向后凸出到与设置在后部座椅33周围的扶手杆118的后端大致相同的位置。而且,在后部鼓出部分121的后部中央设有宽度窄的部分121a,在该宽度窄的部分121a的两侧设有尾灯总成123...。
后部鼓出部分121的下部被设置在将后减振器64...的上部安装在车体骨架F的后部的安装部分的支承管62的下侧,因此,以将行李箱30,的底壁,即,箱本体110的底壁局部隆起的方式形成对应于将后减振器64的上部安装到车体骨架F的安装部分的隆起部分110d,在后部鼓出部分121内形成储物部124,而且,隆起部110d介于该储物部124与后部头盔收容部120之间。
驾乘者座椅31的后部座椅33被形成覆盖行李箱30的顶盖111的前部侧,并可拆卸地安装在顶盖111上。在顶盖111的上表面上突出地设有连成环状的四边形形状的第一肋127,用该第一肋127包围着,收容空间128根据后部座椅33的安装和拆卸而得到利用,该收容空间128在顶盖111的上表面上形成。另外,第二肋129在围绕第一肋127的同时连接呈环状并从后部座椅33的底板33a垂下,围绕收容空间128的迷宫结构包括第一肋127、第二肋129。
扶手杆118是金属构件,其一体地包括设置在后部座椅33的两侧、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握持部分118a...和连接在这些握持部分118a...的后端之间的连接部分118b,两个握持部分118a的前部分别在两个位置处用螺栓134...紧固连接在焊接在车体骨架F的座椅导轨39...的后部的后部支承构件113...上,该两个位置在用于将行李箱30紧固在后部支承构件113...上的连接部分的前、后侧。
连接部分118b与两个握持部分118a...的后端整体连接,以便位于向上与行李箱30的后部鼓出部分121的上部间隔有一定空间的位置处,并与后部座椅33的上表面大致为同一高度,在该连接部分118b上可拆卸地安装有从后侧保持座在后部座椅33上的搭乘者的腰部的靠背135。
具体来说,在靠背135的底板136上一体地设有多个支脚部分136a...,该多个支脚部分136a抵靠在扶手杆118的连接部分118b上。螺母138...被埋置在支脚部分136a...中,通过将从下侧穿过在扶手杆118的连接部分118b的螺栓137...螺纹接合在螺母138...上并拧紧,从而将靠背135可拆卸地安装在扶手杆118的后部的上表面,即,连接部分118b的上表面上。
而且,靠背135在其上表面上形成为具有在侧视图中向前下降的前部倾斜面135a和向后下降的后部倾斜面135b的大致流线性形状,并且形成为在俯视图中其宽度向后侧逐渐变窄。在俯视图中,扶手杆118和靠背135彼此在几乎所有的部分上相重叠。
驾乘者座椅31的前部座椅32在其后部整体地设置有向上凸起的靠背部分32a,该靠背部分32a从后方保持乘座在该前部座椅32上的驾驶员的腰部,该前部座椅32被设置在行李箱30的上面,以便从上侧覆盖行李箱30中的未由顶盖111覆盖的前部开口部。前部座椅32的前端部通过铰链销139连接在行李箱30的前端。即,前部座椅32的前端部可转动地支承在行李箱30上,以便垂直地打开和关闭。
大致为“U”字形的撞销141安装在在前部座椅32的底板140的后部上。在对应于后部座椅33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位置、位于前部座椅32和后部座椅33之间行李箱30的顶盖111的一部分上设置座椅闭锁机构142,该座椅闭锁机构142能在通过夹紧撞销141使得前部座椅32保持在关闭状态的座垫闭锁状态和通过解除对撞销141的夹紧来允许前部座椅32的打开和关闭操作的座椅解锁状态之间转换。当处于向上方打开状态的前部座椅32下降以关闭行李箱30的前部开口部时,该座椅闭锁机构142与撞销141接合,从而进入座椅闭锁状态。通过动力钢丝缆线143的牵引动作使座椅闭锁机构142能从座椅闭锁状态切换到座椅闭锁状态。
座椅闭锁机构142被设置在设于扶手杆118的两个握持部分118a...的前端之间的金属跨接板144上,该跨接板144被这样形成,即,从两个握持部分118a...的前端进入到顶盖111和后部座椅33之间,并且沿着顶盖111的前部上表面延伸。
另外,在沿后部座椅33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处的前部上安装有盖子146,该盖子146具有允许撞销141插入其中、从其中拔出的缺口145(参照图8),以便在前部座椅32的打开状态下,其能从上侧覆盖座椅闭锁机构142。
同时参照图7和图8,燃油箱28设置在车体罩34所具有的踏板159的附近并且处于行李箱30的前侧,在行李箱30的前端下部设有向前凸出到燃油箱28的底部附近的前部鼓出部分122,该前部鼓出部分122被设置在燃油箱28和散热器29之间,在前部鼓出部分122中收容有蓄电池147。也就是说,蓄电池147被设置在燃油箱28和散热器29之间。另外,除了蓄电池147以外,在前部鼓出部分122中还收容有电气装置148、149、150等。
在行李箱30的箱本体110的底壁上可打开和可关闭地安装有用于划分前部鼓出部分122和前部头盔收容部119的的第二维修盖151,在前部座椅32的打开状态下,通过打开第二维修盖151可以对在前部鼓出部分122内的蓄电池147和电气装置148~150进行维护。
另外,在前部座椅32的前部和行李箱30的前部之间设有帮助前部座椅32打开和关闭的缓冲杆152,其通过用很小的力就使前部座椅32打开,并且,其在关闭前部座椅32时能降低关闭的速度,该缓冲杆152的下部收容在前部鼓出部分122内,在第二维修盖151上设有用于插入缓冲杆152的槽153,以便允许缓冲杆152随着前部座椅32的关闭和打开而移动。
回到图1中,车体罩34包括在左、右成对的前侧罩156...与前罩155的左、右两侧连接的情况下覆盖头管27的前部和前轮WF的上部的前罩155。内罩157与前侧罩156...连接,以便由与两个前侧罩156...和内罩157连接的腿遮护板158从后侧覆盖头管27,从而覆盖了乘座在前部座椅32上的驾驶者的腿部前侧。左、右一对地板中央罩160...与腿遮护板158...相连接,并向后侧延伸并在其下端部形成踏板159...,并且左、右一对地板侧罩161...分别从上述踏板159...的外边缘下降。左、右一对搭乘者脚蹬162...分别设置在踏板159...的后部,并且左、右一对车体侧罩163...被设置在驾乘者座椅31的两侧下方,并与地板侧罩161...连接且向后方延伸。后下罩164与车体侧罩163...的后下部连接,并且后上罩165被设置在行李箱30的后部鼓出部分121和扶手杆118的后部之间。后中央罩166被连接在后上罩165上,以便位于在左、右成对的尾灯总成123...之间,并且从后侧覆盖行李箱30的后部鼓出部分121的宽度窄的部分121a。
在两踏板159...之间向上方隆起的地板隧道部167由腿遮护板158...的一部分和地板中央罩160的一部分...形成,以便设置在从头管27的后侧到驾乘者座椅31的前端下侧,并且位于燃油箱28和散热器29的上侧。为了能打开属于燃油箱28并在其上端的加油盖168给燃油箱28加油,在该地板隧道部167上安装有可打开和可关闭的供油盖169。地板隧道部167的后端与用于覆盖将前部座椅32连接到行李箱30上的铰链部的铰链罩170连接。
在前罩155的前部两侧和左、右成对的前侧罩156...的前部之间分别设置有前照灯171...,闪光转向信号灯172...分别设置在前照灯171...的下侧和在两个前侧罩156...的前部上。另外,用于配置仪表的仪表板173与前罩155、两个前侧罩156...、内罩157和腿遮护板158的上部相连接,在该仪表板173的前部整体地设有仪表遮光板173a,使其向上升高。另外,在仪表遮光板173a的前侧设有挡风玻璃174。
从上侧覆盖前轮WF的前挡泥板175支承在前叉25上。在方向把26上安装有左、右一对后视镜176...、音响操作的开关盒177、用于操作灯的开关盒178等。
在左、右成对的地板中央罩160...中的左侧的地板中央罩160上,在乘客脚蹬162的前侧位置处可打开和可关闭地安装有火花塞维护盖180,其用于对发动机E的火花塞179进行维修。
牌照板182、反射板183和牌照灯184安装在从后侧覆盖后轮WR的后挡泥板181上。该后挡泥板181与左、右一对尾灯总成123...、后上罩165和后中央罩166一起安装在行李箱30的后部鼓出部分121上。
另外,如图5所示,起后挡泥板的作用的一对肋110e...被突出地设置在后挡泥板181的前侧处的行李箱30的箱本体110的底面上,以便被设置在后轮WR的左、右两侧。
在图9~图12中,内罩157上设置有沿车体宽度方向其间有间隔地设有左前收容部191和右前收容部192。左前收容部191被构成为抽屉式,其包括能从内罩157抽出、卸下的收容盒193。
同时,参照图13和图14,收容盒193由在例如用合成树脂制成上部敞开的矩形箱式的盒本体194构成。将作为罩构件的装饰盖195安装在盒本体194的外端上。另外,在内罩157上设有其中能插入、从其中抽出收容盒193的矩形的开口部分196,并且一体地设置形成为矩形筒并与开口部分196相连的存储壁197。存储壁197的内端用端壁197a封闭。
在盒本体194的两侧下部上分别固定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可动导轨198、198,在这些可动导轨198...的上端,除了顺着车体前后方向的前部之外的部分,被形成有与之一体的、向下开口大致制成“U”形的支承部分198a、198a。另一方面,在存储壁197的两个内侧面上固定有与可动导轨198...相对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固定导轨200、200,可动导轨198...的支承部分198a...的辊子199、199分别被可转动地支承在固定导轨200...的沿车体前后方向的后部上。另一方面,在可动导轨198...的沿着车体前后方向的前部固定有与两个固定导轨200、200的上部下表面滑动接触的滑块190...。
因此,收容盒193通过开口部分196插入存储壁197,从而在使该收容盒193可在一完全关闭位置和一完全打开位置之间滑动,在该完全关闭位置处收容盒193的装饰盖195与腿遮护板158的背面基本上平齐,该该完全打开位置处可大部分地将收容盒193从存储壁197中抽出,并可将整个收容盒193从内罩157中抽出。另外,收容盒193在其完全关闭位置中从左侧覆盖头管27。
而且,在存储壁197的端壁197a上设有维护用窗口201,用于在从腿遮护板158上抽出收容盒193时进行更换位于端壁197的前侧的前照灯171的灯泡171a等的维护工作,该窗口201由可拆卸的盖子202覆盖。
在收容盒193的外端侧设有沿车体宽度方向向内延伸的伸出部分193a。在存储壁197上设置有在将收容盒193储存在完全关闭位置时收纳伸出部193a的凹部197b,以便从其后侧与头管27相对。
参照图15,在收容盒193和内罩157之间设有将收容盒193闭锁在其完全关闭位置的盒闭锁机构208。该盒闭锁机构208包括固定在收容盒193的盒本体194的下表面上的销状的撞销209,并且锁闩210可转动地支承在内罩157侧,以便根据收容盒193的朝向关闭侧滑到完全关闭位置的滑动抓住撞销209。接合构件211能与该锁闩210接合以便将其保持在抓住撞销209的状态下,并且螺旋弹簧212沿与锁闩210接合的方向上偏压接合构件211。
在固定在内罩157上的一对固定导轨200、200之间架设有支承框架214,以便使其对着盒本体194的下表面,该支承框架214具有导向凹部213,该导向凹部213根据收容盒193的朝着关闭方向滑动到完全关闭位置而将撞销209插入其中。设置在支承框架214的下侧的锁闩210通过支承销216可转动地支承在支承框架214上。在该锁闩210上设置有插入到导向凹部213中的撞销209在其中接合的接合凹部215。
接合构件211在相对于导向凹部213的锁闩210的相反一侧设置在支承框架214的下侧处,并且与支承销216平行的支承销217可转动地支承在支承框架214上。
螺旋弹簧212被以在锁闩210和接合构件211之间的压缩状态设置,以便对锁闩210施加弹簧力,用于在图1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地偏压锁闩210,而且在图15中沿顺时针转动地偏压接合构件211。在支承框架214上设有:一挡块218,用于限制锁闩210由于螺旋弹簧212的弹簧力而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转动端;一挡块219,用于限制接合构件211在螺旋弹簧212的弹簧力的作用下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转动端。
在如图16所示撞销209脱离导向凹部213的状态下,锁闩210通过螺旋弹簧212的弹簧力转动到抵靠在挡块218上的转动限制端,在该状态下,接合凹部215的开口端处在面向导向凹部213的位置。而且,在锁闩210的在接合构件211一侧的部分上设有锁止台阶部分210a,其沿着由螺旋弹簧212的弹簧力产生的转动趋势的方向(图15和图16的逆时针方向)朝向前侧。另一方面,在接合构件211上设有接合突部分211a,其通过与锁止台阶部分210a接合而限制锁闩210沿锁闩210的转动偏压方向转动。
如图16所示在解除闭锁的力没有作用在接合构件211上的状态下,当撞销209脱离导向凹部213时,接合构件211处于接合突部分211a与锁止台阶部分210a脱开的位置上。当撞销209从由图16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如图15所示进入到导向凹部213的位置时,则由于锁闩210抵靠在接合构件211的接合突部分211a上,使接合构件211克服螺旋弹簧212的弹簧力逆时针地转动,因此,锁闩210越过接合突部分211a。而且,在锁闩210越过接合突部分211a之后,接合构件211通过螺旋弹簧212的弹簧力沿顺时针方向朝抵靠在挡块219上的一侧转动,接合突部分211a与锁闩210的锁止台阶部分210a接合。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将沿打开方向的外力作用在收容盒193上,以便通过撞销209使锁闩210逆时针地转动,也由于使接合突部分211a与锁止台阶部分210a接合的接合构件211的顺时针方向的转动被挡块219阻止。因此,锁闩210不会向图15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以便使撞销209脱离接合凹部215,收容盒193的完全关闭状态由盒闭锁机构208闭锁。
可通过这样来解除(打开)盒闭锁机构208的闭锁状态,即,将使接合构件211沿着离开挡块219的方向,即,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解除闭锁的力作用在接合构件211上。解除闭锁的力由第一电动致动器221通过与接合构件211连接的动力传送缆线220作用在接合构件211上。
当第一电动致动器221在工作时,其在牵引动力传送缆线220的方向上产生解除闭锁的力。在盒闭锁机构208处于闭锁状态下,若动力传送缆线220被第一电动致动器221牵引,则接合构件211克服螺旋弹簧212的弹簧力,使锁闩210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同时,接合构件21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便使接合突部分211a越过锁止台阶部分210a。在接合突部分211a越过了锁止台阶部分210a时,螺旋弹簧212的弹簧力作用,使锁闩210逆时针方向转动以将撞销209沿如图16所示从导向凹部213的一侧脱离的方向推动,并且锁闩210抵靠在挡块218上。
更为具体的,在盒闭锁机构208闭锁的状态下通过使第一电动致动器221工作,能使解除闭锁的力作用在盒闭锁机构208上来解除闭锁状态,由此撞销209,即,收容盒193被盒闭锁机构208所具有的螺旋弹簧212的弹簧力从完全关闭位置向敞开一侧轻微地推出。
另外,在收容盒193处于完全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在收容盒193和内罩157之间设有向完全打开方向提供收容盒193的弹力偏压的弹性机构222。该弹性机构222包括:在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筒体223;其一部分从筒体223的沿车体前后方向的后端突出的杆224,其滑动地安装在筒体223中,以便能在被沿车体前后方向所限制的范围内沿轴向相对运动,而且,在筒体223和杆224之间设置用于朝向车体前后方向的后侧向杆224施加弹力的弹簧(未图示)。
前部支承框225在相对于支承框架214的沿车体前后方向的前侧处被架设在一对固定导轨200、200之间,其位于处于完全关闭位置的收容盒193的下侧。筒体223的前端固定连接在该前部支承框225上,用安装在支承框架214上的保持构件227被保持在筒体223的轴向中间部分。另外,位于收容盒193的下侧的后部支承框226在支承框架214的沿车体前后方向的后侧处被架设在一对可动导轨198、198之间,在该后部支承框226上设有抵靠板部分226a,以便当收容盒193朝完全关闭位置侧移动时,该抵靠板部分226a在靠近完全关闭位置的位置处与杆224的后端接触。
根据上述的弹性机构222,若在收容盒193处于完全关闭位置的状态下解除(打开)盒闭锁机构208的闭锁状态,则由盒闭锁机构208的螺旋弹簧212所产生的弹力和由弹性机构222产生的弹性偏压力作用在收容盒193上。收容盒193从完全关闭位置向敞开一侧略微滑动少许,然后足以拉出收容盒193。
在图17和图18中,在收容盒193和内罩157之间设有保持机构230,用于在从完全关闭位置打开收容盒193时暂时将收容盒193保持介于完全关闭位置和全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处,在本实施例中该中间位置是在完全关闭位置和全开位置之间的大致中央部分。由该保持机构230暂时保持的收容盒193的位置被这样地设定,即,在身高小于等于175cm(覆盖日本人口的90%的范围)的人在乘坐在前部座椅32上的状态下,驾驶者的膝部不会碰到收容盒193(参照图1双点划线)。
保持机构230包括沿车体宽度方向延伸的锁止轴232,其由支承构件231支承,该支承构件231固定在左、右一对固定导轨200、200中的位于右侧(沿着车体前后方向从后侧看时)的固定导轨200的前端,该左、右一对固定导轨200、200固定于内罩157上。摆动接合构件235通过具有与锁止轴232平行的轴线的支承轴234可摆动地支承在支架233上,该支架233安装在固定于收容盒193的后部支承框226上。扭转弹簧236设置在支架233和摆动接合构件235之间,以便沿图17和图18中的逆时针方向偏压摆动接合构件235。
锁止轴232支承在支承构件231上,以便其一端部从固定导轨200朝收容盒193侧伸出。另外,摆动接合构件235整体地设置有从支架233朝固定导轨200侧伸出的接合部分235a,并可转动地支承在支架233上。摆动接合构件235的转动端由于摆动接合构件235抵靠在后部支承框226上而受到限制,通过扭转弹簧236的弹力使该摆动接合构件235沿着使接合部分235a向上转动的方向,即,图17和图18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该接合部分235a在其上部边缘上形成有:与该锁止轴232弹性接合的接合凹部238;设置在相对于上述接合凹部238沿车体前后方向的前侧的前引导面239;以及设置在相对于接合凹部238的后侧、将上述接合凹部238夹在其与上述前引导面239之间的后引导面240。
在上述摆动接合构件235处于由扭转弹簧236作用下使其转动的偏压力的一端的状态下,将前引导面239制成向后和向上倾斜的倾斜面,而将后引导面240制成以比前倾斜面239的倾斜较小的倾斜向后和向下倾斜。另外,将接合凹部238中的后倾斜面240侧的内侧面如此制成,即,在摆动接合构件235处于由于扭转弹簧236对其作用使其转动的偏压力一端的状态下,与前引导面239大致平行。
利用上述的保持机构230,当进行打开处于完全关闭位置的收容盒193的操作时,则处于固定位置的锁止轴232与后引导面240接触,由此使摆动接合构件235克服扭转弹簧236的弹力,向压下接合部分235a的方向、即向图18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地驱动。当在与后引导面240接触的同时,使收容盒193进一步向完全打开位置侧滑动,锁止轴232从后引导面240落入接合凹部238中,由此摆动接合构件235由扭转弹簧236的弹力而朝着向上推压接合部分235a的方向、即如图18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使接合凹部238与锁止轴232弹性地接合,从而暂时保持收容盒193。
通过如图18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地强行转动摆动接合构件235克服扭转弹簧236的弹力就可以解除这样的暂时保持状态。通过该操作可以解除锁止轴232与接合凹部238的弹性接合,导致操纵收容盒193向完全打开位置侧滑动。
在进行将处于完全打开位置的收容盒193推向完全关闭位置的操作时,在过程进行中锁止轴232抵接着前引导面239。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前引导面239是向前和向后倾斜的倾斜面,所以,将收容盒193进一步的推入使摆动接合构件235转动,以便压下接合部分235a,由此导致锁止轴232落入接合凹部238中。由于使接合凹部238在后倾斜面240侧的内侧面倾斜成与前引导面239基本上平行,所以,将收容盒193进一步的推入致使锁止轴232转动摆动接合构件235,以便进一步压下接合部分235a,由此使锁止轴232与后引导面240滑动接触,从而能够将收容盒193推入到完全关闭位置。
同时,当解除由上述保持机构230对收容盒193的暂时保持时,只要向由图18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转动操作紧固连接在摆动接合构件235上的合成树脂制作的保持解除操作构件237即可。将该保持解除操作构件237设置在靠近车体中心线C以及车体后方侧的位置处位于收容盒193的下表面上。
在与左前收容部分191相对侧,在头管27附近,设置有能够使方向把26的转向操作不能进行的方向把闭锁模块241,并且还设置有右前收容部分192,从而使方向把闭锁模块241置于其与左前收容部分191之间。
在图19中,方向把闭锁模块241根据基于预定条件对在左前收容部分191和右前收容部分192之间设置在内罩157上的智能进入按钮242进行的操作,使方向把26能进行转向操作,而且使发动机E能起动。在该方向把闭锁模块241中设置有上述第一电动致动器221。
在图20中,右前收容部分192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在内罩157上形成的收容凹部244由铰链连接到内罩157上的盖构件245覆盖而可以打开或关闭。将收容凹部244制成比左前收容部分191的收容盒193小,并且在靠近前端时略微变窄。
将上述盖构件245通过枢轴256铰接在内罩157上,以便能够在用于通过如图20的双点划线所示向下转动打开收容凹部244的打开位置和用于如图20的实线所示地关闭收容凹部244的关闭位置之间转动。将用于进行转动操作的把手247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盖构件245上。
在上述智能进入按钮242的下侧,即在左前收容部分191的侧面以及在左前收容部分191和右前收容部分192之间位于内罩157上设置有多个闭锁解除操作按钮,分别用于解除包含左前收容部分191的多个收容部分(在本实施例为左前收容部分191和行李箱30)的闭锁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将用于左前收容部分191的第一闭锁解除操作按钮248a和用于行李箱30的第二闭锁解除操作按钮249a以沿垂直方向对准的样式设置在从车体中心线C偏向左或右侧(在本实施例中为右侧)设定的位置上,并使第一闭锁解除操作按钮248a位于下方位置。
第一和第二闭锁解除操作按钮248a和249a构成第一和第二闭锁解除开关248和249的一部分,通过操作这些操作按钮248a和249a来改变开关的模式。将第一和第二闭锁解除开关248、249,在使第一和第二闭锁解除操作按钮248a、249a朝向内罩157的外侧面的状态下安装到内罩157上,并且将第一和第二闭锁解除操作按钮248a、249a形成为沿水平方向细长。
另外,用于解除左前收容部分191的闭锁状态的第一闭锁解除操作按钮248a、盒闭锁机构208以及用于向该盒闭锁机构208施加解锁力的第一电动致动器221被设置在基本上相同的高度上。
在图21中,容放在安装于节流阀体68上的控制盒76中的控制器75、方向把闭锁模块241以及第一和第二闭锁解除开关248、249构成智能进入系统的一部分。方向把闭锁模块241具有:可由旋钮242转动而且在转动时解除方向把26对头管27的闭锁的圆柱锁250;能使该圆筒锁250不能转动的闭锁电磁线圈251;以及根据该圆柱锁250的转动进行开关操作的主开关252。由控制单元253控制上述闭锁电磁线圈251。
控制单元253控制发送天线255,以便发送信号,用于催促来自车辆用户携带的正规的便携式发射器256的ID信号的发送。由用于接收来自上述便携式发射器256的信号的接收单元257进行信号接收的结果被输入到控制单元253。当在控制单元253中确认了传送自便携式发射器256的ID信号是预定的信号时,由控制单元253操纵上述闭锁电磁线圈251,以便允许通过使用旋钮242转动圆筒锁250。
另外,当在控制单元253中确认了发送自便携式发射器256的ID信号是预定的信号时,控制单元253根据主开关252的导通由控制器75控制发动机E的操作,根据来自第一闭锁解除开关248对应于在主开关252导通状态下的第一闭锁解除操作按钮248a的操作的信号操作第一电动致动器221,根据来自第二闭锁解除开关249对应于在主开关252导通状态下的第二闭锁解除操作按钮249a的操作的信号操作第二电动致动器258。第二电动致动器258根据其操作动力钢丝缆线143(参照图5和图6),由此解除座椅闭锁机构142的闭锁状态。
此外,当在控制单元253中确认了传输自便携式发射器256的ID信号是预定的信号时,控制单元253操作闭锁解除操作按钮248a,由此在结果将收容盒193拉出到在从完全关闭位置到中间保持位置的范围内的一个位置的条件下,解除盒闭锁机构208对收容盒193的闭锁。在该拉出的状态下操作闭锁解除操作器272。
将上述接收单元257设置在行李箱30内或驾乘者座椅31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行李箱30的浅底部分110c的一部分向下方凹陷而形成的接收单元收容部分110f被设置在行李箱30上,并且将该接收单元257容放在该接收单元收容部分110f中。另外,上述浅底部分110c以可打开和可关闭的方式设置有用于进行与设置在行李箱30的下侧的发动机E相关的维修的第一维修盖117。将上述接收单元257容放在上述接收单元收容部分110f中,以便被第一维修盖117的一部分覆盖。
另一方面,将发送天线255设置在远离上述方向把闭锁模块241的一个位置上。在本实施例中,将发送天线255设置在方向把闭锁模块241的上方、例如在构成车体罩34的一部分的仪表板173的正下方。
在图22中,将供油盖169用多个螺纹件262...紧固在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框架构件261上。与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框架构件261的后端相连的铰接杆263,通过支承轴266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在固定于车体骨架F上的支承板264以及固定于铰接罩170上的支架265上。
将锁止部分267沿车体前后方向设置在框架构件261的前端部分,并且用于闭锁供油盖169的关闭状态的盖闭锁机构268与上述锁止部分267接合,由此将供油盖169保持在闭锁状态。
盖闭锁机构268包括:在供油盖169的前侧、在地板隧道部分167的下侧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杆270;以及用于将该杆270偏压向沿车体前后方向的后侧的弹簧271。在杆270的后端安装有能与上述锁止部分267接合的合成树脂制作的帽269。
杆270通过闭锁解除操作器272的操作接收一个力,该力的方向为解除上述帽269与锁止部分267的接合的方向、即朝向前侧的方向克服上述弹簧271的弹力。将闭锁解除操作器272设置在内罩157上位于左前收容部分191和右前收容部分192之间并且在从车体中心线C的左或右侧(在该实施例中是在左侧)的一个位置上,以便在装饰盖195处于关闭状态时由设置在内罩157上的该装饰盖195覆盖该闭锁解除操作器272。在本实施例中,在从车体前后方向的后侧看时,闭锁解除操作器272被设置在内罩157上偏离左前收容部分191的收容盒193并且至少部分地与头管27重叠的设定的一个位置上。将装饰盖195固定到收容盒193上,以便在收容盒193处于完全关闭位置时覆盖该闭锁解除操作器272。
更具体地说,在收容盒193的外端侧设有沿车体宽度方向向内伸出的伸出部分193a,并且将装饰盖195固定到收容盒193的外端上。因此,将支承罩274固定到内罩157的这样一个位置上,即,其能够由该伸出部分193a覆盖。将闭锁解除操作器272的上部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该支承罩274上。另外,杆270在其前部一体地设有向闭锁解除操作器272侧弯曲的弯曲部分270a,并且该弯曲部分270a与闭锁解除操作器272的下部相连接。因此,在将左前收容部分191中的收容盒193拉出到被上述保持机构230限制的中间打开位置(图22中的双点划线位置)或进一步打开的位置的状态下,当使用者通过用置于上述伸出部分193a的后侧的驾乘者的手指推入上述闭锁解除操作器272、并由此使闭锁解除操作器272沿图22中的箭头方向转动时,能够沿使帽269脱离锁止部分267的这样一个方向操作杆270向。
在图23中,用螺纹件279将杆支撑框架278安装到地板隧道部分167的内侧表面上位于相对于供油盖169的前侧。杆270的中间部分被保持在该杆支撑框架278上,以便可沿轴向移动。此外,将挡圈275安装到杆270上支撑框架278内,并且将围绕杆270的上述螺旋状的弹簧271以压缩的状态设置在环状弹簧接收构件276和环状弹簧接收构件277之间,该环状弹簧接收构件276能够从前侧与该挡圈275接合并且能够与杆支撑框架278的后壁抵接和接合,而且环状弹簧接收构件277能够与上述杆支撑框架278的前壁抵接和接合。
同时,在关闭处于打开状态的供油盖169时,必须向前推压盖闭锁机构268的杆270。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供油盖169侧上一体地设有连接到锁止部分267的推压板部分267a,该推压板部分267a用于根据供油盖169的关闭操作将位于杆270的后端的帽269推向后侧,将处于打开状态的供油盖169关闭会导致推压板部分267a通过帽269将杆270推向前侧。当使供油盖169转动到关闭位置时,杆270通过弹簧271的弹力向后运动,并且使帽269与锁止部分267接合,由此闭锁供油盖169的关闭状态。
以下将对本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行李箱30包括前部头盔收容部分119和后部头盔收容部分120,将该前部头盔收容部分119设置在串列型的驾乘者座椅31具有的前部座椅32的下侧,而将该后部头盔收容部分120设置在驾乘者座椅31具有的后部座椅33的下侧,在该行李箱30的后部设有后部鼓出部分121,该后部鼓出部分121鼓出到相对于后部座椅33的后端以及支承管62的后侧,该支承管为用于将后减振器64的上部安装到车体骨架F的后部的安装部分分。因此,能够增大行李箱30的内部容积,同时确保能够将长的物品例如延伸到相对于驾乘者座椅31后端的后侧的高尔夫球杆收容在行李箱30内。而且,在行李箱30的后部还能容放头盔之外的小物品,从而适于将工具等使用频率低的物品容放在行李箱30的后部。
另外,由于后部鼓出部分121向后鼓出到与在后部座椅33的周围设置的扶手杆118的后端基本上相同的位置,因此能进一步增大行李箱30的内部容积,并且可用扶手杆118保护行李箱30的后部。
另外,由于在后部鼓出部分121的后部设有在俯视时进入到左和右尾灯总成123之间的宽度小的部分121a,所以能通过有效地利用在左和右成对尾灯总成123...之间产生的空间来增大行李箱30的内部容积。由此便于形成用于更换尾灯总成123...的灯泡的空间。
同时,行李箱30具有设置在后部座椅33的下侧的顶盖111,并且在顶盖111的上表面上形成能够根据后部座椅33的连接和分开而被利用的收容空间128。因此,能够在避免增加零构件个数和避免结构复杂化的同时确保除了行李箱30内部的用于容放小物品的空间。另外,由于将上述收容空间128在第一肋127内形成,该第一肋127竖立在顶盖111上并且呈环状连接,并且呈环状连接的第二棱129与第一肋127协同形成从后部座椅33的底板33a向下垂下的迷宫结构,因此可用简单的结构防止雨水的渗透、尘埃等从周围进入到收容空间128中。
而且,由于将用于对行李箱30的内部进行照明的照明装置116安装到与顶盖111的前部对应的部分上位于行李箱30的内表面上,从而能够在没有受收容在行李箱30后部的物品的阻挡的情况下有效地照亮由于顶盖111的存在而容易变暗的行李箱30的后部内部。此外,在与顶盖111的前部对应的部分处,容易从视觉上检查行李箱30的内表面。因而可以很容易地确认照明装置116的灯泡的损坏和类似问题。
另外,由于将用于覆盖该后部鼓出部分121的后上罩165和后中央罩166、左右成对尾灯总成123...以及后挡泥板181安装到后部鼓出部分121上,因此可以通过简单地拆下用于尾灯总成123...的电线而一举除去设置在行李箱30的后部周围的多个构件,使得维修性能优异。
行李箱30包括设置在前部头盔收容部分119和后部头盔收容部分120之间的浅底部分110c。将配备有收容着控制器75的控制盒76的节流阀体68和燃油喷射阀74设置在该浅底部分110c的下侧,从而使它们的上端位置基本上相同。因此,通过将在前部和后部头盔收容部分119和120之间的浅底部分110c制得平坦,可将其作为收容部而有效地利用,并且可以将发动机E的进气系统的一部分有效地设置在浅底部分110c的下侧的空间中。
将上述后部鼓出部分121的下部设置在相对于用于将减振器64的上部安装到上述车体骨架F的后部的安装部分分的下侧,用于在后部鼓出部分121中形成收容部分124,从而使由行李箱30的底壁局部地向上升起而形成的升起部分110d置于收容部分124与后部头盔收容部分120之间。此外,由升起部分110d使后部头盔收容部分120和在相对于后部头盔收容部分120后侧的收容部分124彼此分隔开,由此提高使用方便性,并且能阻止收容在后侧的收容部分124中的小物品的运动。
另外,由于将被制成在侧视时沿垂直方向长的燃油箱28设置在行李箱30的前侧,并且在行李箱30的前端下部设置有向前鼓出到燃油箱28的底部附近的前部鼓出部分122,所以能将行李箱30的前部制得较深,以便容易收容长物品。因而能增大行李箱30的容量。
而且,由于在前部鼓出部分122上容放有蓄电池147和其它的电气装置148至150,所以能将蓄电池147以及电气装置148至150容放在行李箱30内,而不会妨碍头盔H1等的收容。
此外,将用于使前部鼓出部分122的内部和前部头盔收容部分119彼此分隔的第二维修盖151以可打开和可关闭的方式安装到行李箱30上,由此可防止收容在前部鼓出部分122内的物品和收容在前部头盔收容部分119中的头盔H1因相互接触而受损。
再有,由于将沿垂直方向延伸以便辅助上述前部座椅32的开和关操作的缓冲杆152的下部收容在前部鼓出部分122内,没有必要在行李箱30的外侧确保收容缓冲杆152的空间。而且,在打开前部座椅32时,可以避免缓冲杆152阻碍将物品放置到行李箱30内,并且使缓冲杆152暴露于外的可能性最小化,由此提高外观品质。
将燃油箱28和散热器29设置在由覆盖车体骨架F的车体罩34的一部分形成的地板隧道部分167的下侧。车体骨架F包括:头管27;从该头管27向后和向下延伸的左右成对的上部下降框架37...;以及左右成对下部下降框架38,其具有在相对于用于将上部下降框架37...连接到头管27的连接部分的下侧从上述头管27向后和向下延伸的倾斜部分38a...。燃油箱28在从头管27的下部后侧到上述两个下部下降框架38...的下部的整个范围内垂直地延伸,它被设置在由两个上部下降框架37...和两个下部下降框架38包围的空间中,并且紧接着前轮WF的后侧。
因此,由于将沿垂直方向长的燃油箱28设置在紧接着前轮WF的后侧,所以可以避免与头管27的下部对应的部分成为无用空间(dead space),并且能够通过有效地利用位于地板隧道部分167下侧的空间设置零构件。另外,由于将具有相对较大重量的燃油箱28靠近前轮WF设置,因而可以提高前轮WF的分布载荷,并且实现转向性能的提高。此外,燃油箱28沿垂直方向长,因而能够在剩余燃油量较小的状态下提供相对较大的高度剩余量,从而在该处将泵单元97附设在燃油箱28上。在本实施例中,该结构有利于向泵中的抽吸。
另外,由于将散热器29设置在燃油箱28的后侧,并且将蓄电池147设置在散热器29和燃油箱28之间,因此燃油箱28的沿垂直方向长的形状允许将位于燃油箱28后侧的空间设定得相对较宽。由此能够将具有较大重量的蓄电池147设置在车体前后方向的中央,这有助于提高操纵性能。此外,在散热的散热器29和燃油箱28之间布置蓄电池147可以避免来自散热器29的热量影响燃油箱28。
由于将被收容和设置在燃油箱28的下部中的泵单元97从燃油箱28的后侧安装到该燃油箱28上,所以可以将泵单元97安装到燃油箱28上而使其不会受到路面上存在的不平物的影响。
而且,由于将泵单元97以使其旋转轴线向前和向下倾斜的姿态安装到燃油箱28上,所以可以将泵单元97的进油口设定得尽量靠近燃油箱28的底部。由此可使燃油在燃油箱28中的不可用剩余量最小化。
另外,将用于散热器29的贮液箱104的供水口107设置在第一维修盖117的下侧,该第一维修盖被以拆卸的方式安装到设置在驾乘者座椅31的下侧的行李箱30的底壁上。因此,通过将散热器29设置在燃油箱28的后侧,可以容易地将贮液箱104的供水口107设定为面向驾乘者座椅31的底部,由此与面向贮液箱104的正上方的踏板159等相比可将供水口107设置得更高。由此可提供更好地供水操作性。
而且,由于用于形成供水口107的供水口形成构件108被支承在拉杆53的用于安装到车体骨架F侧的安装部分54上,将该拉杆53设置在车体骨架F和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在车体骨架F上的整体摆动发动机UE之间,所以无需采取用于支承供水口形成构件108的特别的装置。由此可由车体骨架F支承供水口形成构件108。
再有,将来自燃油箱28的燃油供应到燃油喷射阀74,并且通过使用由燃油箱28偏压的泵单元97将燃油箱28内的燃油有效地供应到燃油喷射阀74,该燃油箱28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在剩余燃油量小的状态下能使高度剩余量相对较高。
将用于改变介于发动机E和后轮WR之间的无级变速器M的变速比的电动机42设置在搭乘者脚蹬162的下侧,该搭乘者脚蹬162被设置在车体罩34的踏板159的后部。将电动机42设置在相对较低的位置有助于降低摩托车的重心。
另外,由于无级变速器M是与使气缸45的轴线基本上水平的发动机E一起构成整体摆动发动机UE的带式类型,并且将电动机42设置在相对于无级变速器M的前侧以及在气缸45的侧面,所以可以由发动机E的气缸45和无级变速器M保护电动机42。而且,由于车体骨架F设有用于从下侧支撑踏板159的支撑框架41,并且将电动机42设置在相对于支撑框架41的下侧,所以可用刚度高的支撑框架41更加有效地保护电动机42。
将扶手杆118安装到车体骨架F的后部,在驾乘者座椅31所具有的后部座椅33的后侧设置有靠背135,该靠背135被形成大致流线形并且被安装到扶手杆118后部的上表面上,在该靠背上表面处具有在侧视时向前和向下倾斜的前部倾斜表面135a以及在侧视时向后和向下倾斜的后部倾斜表面135b。
因此,可由靠背135的上表面的向前和向下倾斜的前部倾斜表面135a在后部座椅33处稳固地保持搭乘者的腰部,并且在侧视时大致的流线形可以提高靠背135的外观品质,而且能保证提高空气动力学性能。另外,由于能利用靠背135的上表面的向前和向后倾斜的后部倾斜表面135b,所以能将从后部座椅33向后伸出的行李放置在靠背135上。
此外,由于将靠背135成形为在俯视时向后侧宽度逐渐变窄,所以可以使靠背135紧凑,靠背135的形状与车体罩34的形状一起提供了设计基础上的良好协调性,而且,能进一步提高动力学性能。
再有,由于将扶手杆118后部的上表面设定在与后部座椅33的上表面基本上相同的高度上,并且将靠背135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扶手杆118后部的上表面上,所以,在希望在后部座椅上装载更多的行李时,可通过有效地利用除去靠背135之后的扶手杆118后部的上表面放置行李。
另外,用于关闭燃油箱28的供油盖169被设置在车体罩34的地板隧道部分167中,且能够被闭锁,并被以可打开和可关闭的方式安装到车体罩34的地板隧道部分167上对应于燃油箱28的一个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将设置在与供油盖169隔开的一个位置上的装饰盖195以可打开和可关闭的方式设置在车体罩34的内罩157上,并且将用于解除供油盖169的闭锁状态的闭锁解除操作器272设置在上述内罩157上,以便由处于关闭状态的上述装饰盖195覆盖。因此,只要装饰盖195处于关闭状态,闭锁解除操作器272就不会暴露出,由此使闭锁解除操作器272可能受到无意的摆弄的可能性最小化。由此可使闭锁解除操作器272受干扰(例如气候)的影响的可能性最小化。
另外,由于内罩157构成车体罩34的一部分,同时从后侧覆盖头管27,并且将装饰盖195和闭锁解除操作器272设置在内罩157上,所以可通过在接近骑乘者前侧的一个位置上设置闭锁解除操作器272来便于操作闭锁解除操作器272。
另外,由于装饰盖195是用于从车体后侧覆盖设置在内罩157上的收容盒193,而不是用于覆盖闭锁解除操作器272的专用构件,所以无需用于覆盖闭锁解除操作器272的专用构件。这样能减少零构件的数量。例如,当将钱夹放在收容盒193内时,在加油站加油时可以容易和方便地支付油钱,因为每当打开供油盖169时要打开收容盒193。
而且,将收容盒193设置在内罩157上,以便能够在其被收容在内罩157内的完全关闭位置和其从内罩157中伸出来的完全打开位置之间沿车体前后方向滑动。当沿车体前后方向从后侧看时,将闭锁解除操作器272设置在内罩157上的偏离收容盒193并且至少部分地与头管27重叠的一个位置上。由此将装饰盖195安装到收容盒193上,以便在收容盒193处于完全关闭位置的状态下覆盖闭锁解除操作器272。因此,通过将收容盒193设计成抽屉式,可以以高度空间效率来设置闭锁解除操作器272,同时确保收容盒193的容量。
另外,由于左前收容部分191设有用于将收容盒193闭锁在完全关闭位置的盒闭锁机构208,并且要打开供油盖169必须解除收容盒193在完全关闭位置的闭锁状态。因此,不需要用于打开供油盖169的专用闭锁机构,从而能简化闭锁结构。
还有,由于将左和右前收容部分191和192沿车体宽度方向以在其间隔以间隔的方式设置在内罩157上,并且将闭锁解除操作器272设置在左和右前收容部分191和192之间,所以将闭锁解除操作器272设置在左和右前收容部分191和192之间产生的空间中允许以高度空间效率设置闭锁解除操作器272。
另外,由于将闭锁解除操作器272设置在从车体中心线C偏向例如左侧的一个位置上,所以可通过将闭锁解除操作器272布置在靠近驾乘者座椅31上的驾乘者的左手的位置上以便于操作闭锁解除操作器272。而且,上述闭锁解除操作器272与覆盖使用频率高的加油盖168的供油盖169相关的布置更加有效。
此外,在左前收容部分191中,将保持机构230设置在收容盒193和内罩157之间,该保持机构230用于在将收容盒193从完全关闭位置进行打开操作时,将该收容盒193暂时保持在完全关闭位置和完全打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因此,能将收容盒193暂时保持在完全关闭位置和完全打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上,并且能与各种使用条件一致地使用该收容盒193。
而且,由于将保持机构230构造为在完全关闭位置和完全打开位置之间的大致中央位置处暂时保持收容盒193,所以在使收容盒193保持以适当程度打开的状态的同时,可以将适当尺寸的物品放入收容盒193中或从中取出。
再有,将收容盒193安装到内罩157上,以便能够在其被收容在内罩157内的完全关闭位置和其从内罩157伸出来的完全打开位置之间沿车体前后方向滑动。将用于解除保持机构230的保持状态的保持解除操作构件237设置在收容盒193的下表面上靠近车体中心线C侧和车体后侧的一个位置上。因此,可以将保持解除操作构件237设置在这样一个位置处,即,易于对由保持机构230暂时保持收容盒193的状态进行解除操作。
另外,在固定到内罩157上的支承框架214和收容盒193之间设置盒闭锁机构208,该盒闭锁机构208用于根据收容盒193向关闭侧到完全关闭位置的滑动操作将收容盒193闭锁在完全关闭位置,以及用于根据解锁力的作用解除闭锁状态。处于完全关闭位置的收容盒193由螺旋弹簧212和弹性装置222弹性地偏压向打开侧。因此,当通过施加解锁力而实现盒闭锁机构208的解锁操作时,收容盒193由螺旋弹簧212和弹性装置222的弹性偏压力从完全关闭位置向打开侧滑动,并且收容盒193的一部分从内罩157中伸出。因此,驾乘者可容易地从视觉上确定盒闭锁机构208已经进入解除闭锁状态,而且可以用较小的操作力将收容盒193拉出。
另外,在内罩157上位于左前收容部分191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分别解除左前收容部分191和行李箱30的闭锁状态的第一和第二闭锁解除操作按钮248a和249a。由此将多个闭锁解除操作按钮248a、249a集中地设置在左前收容部分191的侧面。因此,便于对左前收容部分191和行李箱30进行解除闭锁状态的操作。
另外,由于将第一和第二闭锁解除操作按钮248a、249a设置在从车体中心线C偏向右侧的位置上,所以更便于在驾乘者座椅上的驾乘者进行解锁操作、即解除闭锁状态的操作。
而且,由于将被制成为沿水平方向长的第一和第二闭锁解除操作按钮248a、249a以沿垂直方向对准的样式布置,所以能以紧凑的方式布置多个闭锁解除操作按钮248a、249a,从而使闭锁解除操作按钮248a、249a占用的沿垂直方向的空间不是很大。
再有,由于用于解除左前收容部分191的闭锁状态的第一闭锁解除操作按钮248a、左前收容部分191所具有的盒闭锁机构208以及用于将解锁力施加到盒闭锁机构208上的第一电动致动器221被设置在基本上相同的高度上,所以可以紧凑的形式构成用于解除左前收容部分191的闭锁状态的闭锁解除操作按钮248a和第一电动致动器221之间的配线、以及第一电动致动器221和盒闭锁机构208之间的传动系统。
虽然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并且在不脱离如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已经对与供油盖169相关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到与覆盖驾乘者座椅31的下侧的行李箱30的盖子相关处,并且也可以将其应用于用于维修车体内部结构的盖子。再有,闭锁解除操作器272并不限于用机械方式解除盖的关闭闭锁状态的操作构件,而是可以是使用于解除闭锁状态的电动致动器动作的装置,或者可以是设有用于插入解除盖闭锁机构的钥匙的插入孔的装置。另外,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例如大、中型摩托车、机动三轮车、沙滩车(buggy car)等各种车辆。
尽管如此说明了本发明,但很显然,本发明可以以各种方式变化。而这种变化不应视为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所有这种变化都被包括在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在车辆中使用的闭锁解除操作器的配设结构,其包括:
收容部分,其包括设置在内罩上用于从后侧覆盖在车体框架前端的头管并且构成车体罩的一部分的前收容部分;
锁,用于在完全关闭状态下有选择地闭锁所述收容部分;以及
闭锁解除操作器,其用于解除所述收容部分的闭锁状态,所述闭锁解除操作器被设置在所述内罩上位于所述前收容部分的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车辆中使用的闭锁解除操作器的配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闭锁解除操作器设置在偏向车体中心线的左侧或右侧设定的位置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车辆中使用的闭锁解除操作器的配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将被形成为沿水平方向长的多个所述闭锁解除操作器以沿垂直方向对准的样式布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车辆中使用的闭锁解除操作器的配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将被形成为沿水平方向长的多个所述闭锁解除操作器以沿垂直方向对准的样式布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车辆中使用的闭锁解除操作器的配设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解除所述前收容部分的闭锁状态的闭锁解除操作器、所述前收容部分的盒闭锁机构、以及用于向所述盒闭锁机构施加解锁力的电动致动器被设置在基本上相同的高度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车辆中使用的闭锁解除操作器的配设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解除所述前收容部分的闭锁状态的闭锁解除操作器、所述前收容部分的盒闭锁机构、以及用于向所述盒闭锁机构施加解锁力的电动致动器被设置在基本上相同的高度上。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车辆中使用的闭锁解除操作器的配设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解除所述前收容部分的闭锁状态的闭锁解除操作器、所述前收容部分的盒闭锁机构、以及用于向所述盒闭锁机构施加解锁力的电动致动器被设置在基本上相同的高度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车辆中使用的闭锁解除操作器的配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将多个所述闭锁解除操作器以沿垂直方向对准的样式布置。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车辆中使用的闭锁解除操作器的配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将多个所述闭锁解除操作器以沿垂直方向对准的样式布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车辆中使用的闭锁解除操作器的配设结构,还包括:盒闭锁机构,其具有连接到盒主体的下表面的销状撞销;以及锁闩,其可转动地支撑在内罩上,用于根据收容盒向关闭位置的滑动捕获撞销。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在车辆中使用的闭锁解除操作器的配设结构,还包括:用于与锁闩接合来保持锁闩处于捕获撞销的状态的接合构件以及用于沿与锁闩接合的方向偏压接合构件的螺旋弹簧。
12.一种车辆的收容结构,其包括:
用于覆盖在车体框架前端的头管后侧并且用于构成车体罩的一部分的内罩;以及
以可打开和可关闭的状态安装到所述内罩上的收容盒;
其中,保持机构用于在所述收容盒被从所述完全关闭位置打开时将所述收容盒暂时保持在所述收容盒的完全关闭位置和完全打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上,从而能够解除其保持状态,该保持机构被设置在所述收容盒和所述内罩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收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机构能够将所述收容盒暂时保持在所述完全关闭位置和所述完全打开位置之间的大致中央位置上。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收容结构,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收容盒安装到所述内罩上,以便可以在所述完全关闭位置和所述完全打开位置之间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滑动,在所述完全关闭位置所述收容盒被容放在所述内罩中,在所述完全打开位置所述收容盒伸出所述内罩;并且用于解除所述保持机构的所述保持状态的保持解除操作构件被设置在所述收容盒的下表面处、位于靠近车体中心线侧和车体后侧。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收容结构,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收容盒安装到所述内罩上,以便可以在所述完全关闭位置和所述完全打开位置之间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滑动,在所述完全关闭位置所述收容盒被容放在所述内罩中,在所述完全打开位置所述收容盒伸出所述内罩;并且用于解除所述保持机构的所述保持状态的保持解除操作构件被设置在所述收容盒的下表面处、位于靠近车体中心线侧和车体后侧。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收容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根据所述收容盒向关闭侧滑动到所述完全关闭位置而将所述收容盒锁定在所述完全关闭位置并且用于根据解锁力的作用解除锁定状态的盒闭锁机构被设置在固定到所述内罩上的支撑框架和所述收容盒之间,以及用于将所述收容盒在所述完全关闭位置弹性地偏压向打开侧的弹性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收容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根据所述收容盒向关闭侧滑动到所述完全关闭位置而将所述收容盒锁定在所述完全关闭位置并且用于根据解锁力的作用解除锁定状态的盒闭锁机构被设置在固定到所述内罩上的支撑框架和所述收容盒之间,以及用于将所述收容盒在所述完全关闭位置弹性地偏压向打开侧的弹性装置。
CNB200510005935XA 2004-01-20 2005-01-20 用于车辆的闭锁解除操作器的配设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653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12503/2004 2004-01-20
JP2004012503A JP4372564B2 (ja) 2004-01-20 2004-01-20 車両におけるロック解除操作子配設構造
JP2004012504A JP4372565B2 (ja) 2004-01-20 2004-01-20 車両の収納構造
JP012504/2004 2004-0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44443A true CN1644443A (zh) 2005-07-27
CN100396539C CN100396539C (zh) 2008-06-25

Family

ID=34635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593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6539C (zh) 2004-01-20 2005-01-20 用于车辆的闭锁解除操作器的配设结构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219939B2 (zh)
EP (1) EP1557348B1 (zh)
KR (1) KR100657373B1 (zh)
CN (1) CN100396539C (zh)
AU (1) AU2005200234B2 (zh)
DE (1) DE602005002850T2 (zh)
ES (1) ES2294579T3 (zh)
TW (1) TWI24770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86783C (zh) * 2006-09-26 2010-02-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的自动收费系统安装构造
CN101041370B (zh) * 2006-03-24 2010-07-28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放置摩托车晶片卡的装置
CN101249858B (zh) * 2007-02-21 2010-12-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钥匙圆柱体布置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32010B2 (ja) * 2003-10-10 2009-09-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物品収納構造
CA2517822C (en) * 2004-09-06 2009-10-27 Honda Motor Co., Ltd. Seat mount structure for saddle ride vehicle
ES2301354B1 (es) * 2006-05-11 2009-03-16 Nad S.L. Dispositivo de apertura para maletas de motocicleta.
JP4908992B2 (ja) * 2006-09-26 2012-04-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アンテナ取付構造
JP4991464B2 (ja) * 2006-12-27 2012-08-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EP1939077B1 (en) * 2006-12-27 2009-06-24 Honda Motor Co., Ltd. Motorcycle
EP1961647B1 (en) * 2007-02-21 2009-06-24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having a particular key cylinder arrangement structure
US7849949B2 (en) * 2008-03-07 2010-12-14 Honda Motor Company, Ltd. Motorcycle having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US7942227B2 (en) * 2008-03-07 2011-05-17 Honda Motor Company, Ltd. Motorcycle having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and a reduction gearset
DE102008021981A1 (de) 2008-05-02 2009-11-0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Zweirad, insbesondere Motorroller bzw. Motorrad
JP4890532B2 (ja) * 2008-12-26 2012-03-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TW201031562A (en) * 2009-02-26 2010-09-01 Kwang Yang Motor Co Storage chamber for scooter type motorcycle
JP5690147B2 (ja) * 2011-01-11 2015-03-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TWI414445B (zh) * 2012-02-16 2013-11-11 Kwang Yang Motor Co Locomotive front box structure
ITMI20120151U1 (it) * 2012-04-13 2013-10-14 Piaggio & C Spa Assieme costituito da una sella e da un vano sottosella per motocicli
JP6151896B2 (ja) * 2012-08-28 2017-06-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配索構造
JP5752653B2 (ja) * 2012-08-31 2015-07-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周辺構造
JP6018861B2 (ja) * 2012-09-20 2016-11-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247970B2 (ja) * 2014-03-19 2017-12-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US20160200381A1 (en) * 2015-01-08 2016-07-14 Milsco Manufacturing Company, A Unit Of Jason Incorporated Ergonomically Adjustable Motorcycle Seat Assembly
TWI759295B (zh) * 2016-04-12 2022-04-01 德商羅伯特博斯奇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二輪車的上鎖裝置及其操作的方法
WO2018069899A1 (en) * 2016-10-14 2018-04-19 Tvs Motor Company Limited A storage shell for a two wheeled vehicle
IT201700010188A1 (it) * 2017-01-31 2018-07-31 Piaggio & C Spa Assieme comprendente una sella ed un vano sottosella per un motociclo, provvisto di un sistema ferma oggetti per bloccare un oggetto nel vano sottosella
JP2019137330A (ja) * 2018-02-14 2019-08-2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DE102018210355A1 (de) * 2018-06-26 2020-01-0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Neigefahrzeug
JP7480668B2 (ja) * 2020-10-16 2024-05-10 スズ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車体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74066B2 (ja) * 1986-11-12 1994-09-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ツグの集中ロツク装置
DE4330120C2 (de) * 1993-09-06 1998-03-1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Geteilte Sitzbank für ein Fahrzeug
JP3380309B2 (ja) * 1993-10-19 2003-02-2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収納装置
JP3780034B2 (ja) 1996-06-19 2006-05-3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収納装置
DE19636528A1 (de) * 1996-09-09 1998-03-19 Fischer Artur Werke Gmbh Fahrzeugascher
JP4176895B2 (ja) * 1999-02-01 2008-11-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三輪車の前部収納構造
DE19906052B4 (de) 1999-02-12 2011-04-14 Volkswagen Ag Ablagevorrichtung in einer Schalttafel eines Kraftfahrzeuges
JP3816290B2 (ja) * 2000-02-29 2006-08-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シート取付け構造
JP3737332B2 (ja) 2000-03-14 2006-01-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物品収納構造
US6720241B2 (en) * 2001-06-18 2004-04-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JP3854184B2 (ja) 2002-03-29 2006-12-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物品収納装置
JP4176609B2 (ja) * 2003-10-15 2008-11-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軽車両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1370B (zh) * 2006-03-24 2010-07-28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放置摩托车晶片卡的装置
CN100586783C (zh) * 2006-09-26 2010-02-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的自动收费系统安装构造
CN101249858B (zh) * 2007-02-21 2010-12-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钥匙圆柱体布置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57348B1 (en) 2007-10-17
EP1557348A2 (en) 2005-07-27
TWI247707B (en) 2006-01-21
AU2005200234B2 (en) 2010-05-13
KR100657373B1 (ko) 2006-12-14
AU2005200234A1 (en) 2005-08-04
US20050156000A1 (en) 2005-07-21
US7219939B2 (en) 2007-05-22
DE602005002850D1 (de) 2007-11-29
CN100396539C (zh) 2008-06-25
DE602005002850T2 (de) 2008-07-24
KR20050076667A (ko) 2005-07-26
EP1557348A3 (en) 2005-11-02
ES2294579T3 (es) 2008-04-01
TW200530071A (en) 2005-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44443A (zh) 用于车辆的闭锁解除操作器的配设结构
CN100345721C (zh) 车辆上的解除闭锁操作部件的配设结构
CN1298581C (zh) 轻便摩托车的外装结构
CN1605534A (zh) 摩托车
CN1171754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座安装构造
CN1605529A (zh) 摩托车的行李存放装置
CN1671591A (zh) 四轮车辆
CN1304239C (zh)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
CN1605539A (zh) 自动二轮车的制动钳支撑结构
CN1259202C (zh) 低位踏板式车辆的排气管结构
CN1605530A (zh) 用于小型摩托车式车辆的物品储存结构
CN100347027C (zh) 摩托车座椅结构
CN1607140A (zh) 小型摩托车用遥控装置
CN1572646A (zh) 摩托车座椅下方结构
CN1638317A (zh) 轻型车辆用遥控装置
CN1177721C (zh) 车辆的物品收容部构造
CN1093809C (zh) 小型摩托车
CN1073035C (zh) 小型摩托车的车架
CN1222436C (zh) 两轮摩托车车架结构
CN1154321A (zh) 摩托车车体侧部处理结构
CN1153716C (zh) 自动摩托车
CN1251917C (zh) 小轮摩托车型车辆
CN1113771C (zh) 动力装置的冷却装置
JP4829753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CN1091706C (zh) 摩托车的座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25

Termination date: 201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