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754C -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座安装构造 - Google Patents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座安装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754C
CN1171754C CNB021075875A CN02107587A CN1171754C CN 1171754 C CN1171754 C CN 1171754C CN B021075875 A CNB021075875 A CN B021075875A CN 02107587 A CN02107587 A CN 02107587A CN 1171754 C CN1171754 C CN 117175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eat
locking mechanism
main locking
lock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075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76602A (zh
Inventor
��ľ��ʤһ
八木泽胜一
菊野顺二
矢野谦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76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76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75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75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2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12Box-shaped seats; Bench-type seats, e.g. dual or twin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46Luggage carriers forming part of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0/00Locks
    • Y10T70/50Special application
    • Y10T70/5889For automotive vehicles
    • Y10T70/5982Accesso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在车座(208)的一端上安装着绞链(401),在车座(208)的另一端上安装着主锁定机构用车座钩(414),同时在车座(208)的大致中央部安装着副锁定机构用车座钩(415),通过第二用缆索连接主锁定机构(404)及副锁定机构(405)。在对主锁定机构施锁时,可以与此连动地使副锁定机构成为施锁状态,可以容易且可靠地使车座施锁。通过将主锁定机构用车座钩安装在车座的另一端上,可以将主锁定机构用车座钩与安装在车座的一端上的绞链最远离,在用手一边压下主锁定机构的上方的车座端部一边对主锁定机构施锁时,可以减小产生绕绞链的力矩的车座的压下力。

Description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座安装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以小的操作力可靠地锁上车座的小型摩托车辆的车座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在小型摩托车型车辆中,采用着将车座形成为开闭式,可以在车座下的收纳部中收纳头盔等的构造。
作为这样的车座的安装构造,人们所知道的有例如日本特开平10-203443号公报“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座安装构造”。
在上述公报的图2中记载着如下的车座安装构造技术,在该车座安装构造技术中,在兼作驾驶者用和同乘者用的开闭式车座16的下部安装着第一コ字配件58及第二コ字配件59,使第一コ字配件58与安装在车体侧的第一车座施锁机构100啮合,使第二コ字配件59与第二车锁机构120啮合。
另外,如上述公报的图11所示,在第一车座施锁构造100上设有施锁爪104、中继臂108,该中继臂108通过推压施锁爪104将施锁爪104保持为施锁状态。另外,如上述公报的图13所示,在第二施锁机构120上设有施锁爪124,用第二缆索136连接中继臂108和施锁爪124。
在上述技术中,由于车座16是大型的车座,因此,在关闭车座16时,由于第一·第二コ字配件58、59、第一·第二施锁机构100、120的尺寸精度和向车体侧的安装精度、或车座16的刚性影响,为了几乎同时进行第一コ字配件58与第一车座施锁机构100的啮合、或几乎同时进行处于从第一コ字配件58离开的位置的第二コ字配件59与第二施锁机构120的啮合,必须关闭车座16。
这时,为了完全啮合上述两个部位,必须分别用大的力按压车座16中的第一·第二コ字配件58、59的上部,或再次将车座16大地打开后重新进行关闭,因此希望提高车座16的操作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改进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车座安装构造可以以小的操作力可靠地锁上车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车座安装构造,在其小型摩托车车辆中,通过向前后伸长的车座堵塞用于收纳头盔等的收纳箱的开口,所述车座通过铰链可自由开闭,在该车座的下面上安装着多个车座钩,在车体侧安装着分别与这些车座钩啮合的主锁定机构和副锁定机构,可以由这些主·副锁定机构对车座施锁,其特征在于,在车座的一端上安装着铰链,在车座的另一端上安装着主锁定机构用车座钩,同时在车座的大致中央部安装着副锁定机构用车座钩,通过用缆索等的连接构件连接主锁定机构及副锁定机构,在由外力使主锁定机构施锁时,使副锁定机构与此连动成为施锁状态。
在使主锁定机构施锁时,副锁定机构可以与其连动而成为施锁状态,可以一起容易地进行主·副锁定机构的施锁操作。因此,在本发明中不需要熟习原来那样的对在多个部位设置锁定机构时的车座操作方法,可以容易且可靠地对车座施锁。
另外,通过将主锁定机构用车座钩安装在车座的另一端上,可以将主锁定机构用车座钩与安装在车座一端的铰链最远离,在用手一边压下主锁定机构的上方的车座端部一边对主锁定机构施锁时,可以减小产生绕铰链的力矩的车座压下力,与例如在将主锁定机构用车座钩安装在车座的中央部并将副锁定机构用车座钩安装在车座的另一端并关闭车座时压下车座中央部的情况相比,在本发明中可以减轻车座施锁时的操作力。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将车座钩做成为具有沿车座的长度方向的直线部的コ字状,使该直线部分别与主·副锁定机构啮合。
可以用车座钩的直线部的长度吸收车座钩、主锁定机构及副锁定机构的各尺寸误差、它们的组装误差、或车座刚性所带来的车座钩和各锁定机构的啮合位置的误差,可以不受上述各误差地影响地可靠地进行主·副锁定机构的施锁。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了本发明的车座安装构造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右侧外观图。
图3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侧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车架的立体图。
图5是在采用了本发明的车辆用开闭式盖构造的车架上搭载了发动机、动力传递机构及车座的左侧图。
图6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前部下部的侧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燃料箱周围的立体图。
图8是图6的8向视图。
图9是图8的9-9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正视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散热器周围的作用图。
图12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燃料箱的模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燃料箱的加油口周围的后视剖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车架及燃料箱的右侧外观图。
图15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车座安装构造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的机动二轮车的车座安装构造说明图。
图17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车座主锁定机构的正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车座用副锁定机构的正视图。
图1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车座安装构造的作用的第1作用图。
图20是用于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车座安装构造的作用的第2作用图。
图21是使用于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车座安装构造的作用的第3作用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搭载了本发明的车座安装构造的机动二轮车左侧外观图,作为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机动二轮车10是具有低踏板式底板25的车辆。
覆盖机动二轮车10的车架的整体的车体罩20由前整流罩21、上罩22、内罩23、中心罩24、低地板式踏板25、踏板裙部26、后侧罩27、后罩28组成,上述前整流罩21覆盖后述的车架的前部及前轮的上部,上述上罩22覆盖前整流罩21的上部开口,上述内罩23覆盖前整流罩21的后部,上述中心罩24从内罩23的后端向后方延伸,并覆盖车架的长度中央处,上述低地板式踏板25从中心罩24的下端外缘向外方延伸,用于载置驾驶者的脚,踏板裙部26从低地板式踏板25的外缘向下方延伸,上述后侧罩27从中心罩24向下方延伸,覆盖车架的后侧部,上述后罩28从后侧罩27的后端向后方延伸,覆盖车架的后部。
前整流罩21的上部具有透明的风挡屏31。内罩23具有覆盖驾驶者的脚部前部的脚护罩91。
另外,机动二轮车10在其车体前部具有操纵手柄203,在车体后部具有车座208及踏板座300。
操纵手柄203是其把手203a、203a比较高并向后方延伸的、称为乔珀式手柄的形式的类似形状品。由手柄罩101覆盖该手柄203。手柄罩101由覆盖操纵手柄203的左右下部的下部手柄罩102和覆盖操纵手柄203的上部的上部手柄罩103构成。
车座208是由驾驶者乘坐的车座前部208a和同乘者乘坐的车座后部208b构成的双人座。踏板座300与中心罩24的后部相邻地配置,可收起·露出地安装着同乘者载置脚用的后座踏板(同乘者用踏板)310。图中,261是前大灯,262是方向指示灯,263、263是后视镜、264是前挡泥板、265是车座锁定用锁,266是后空气阻流板,267是尾灯,268是后挡泥板,269是副支架,320是主支架。
271、272是主液压缸,是由刹车杆273、274的操作产生制动用液压的部件。
图2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右侧外观图,示出在前整流罩21的上部且在风挡屏31的后方具有仪表盘92,从以上说明可知,在车体前部具有风挡屏31、护脚罩91及仪表盘92。
另外,在该图中,在机动二轮车10的左侧配置着具有后座踏板310的踏板座300。275是排气用消音器。
图3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剖面图,是从左侧方看机动二轮车10的图。
机动二轮车10主要有车架110、可左右摆动地安装在车架110的头管111上的前叉201、安装在前叉201上的前轮202、与前叉201连接的上述手柄203、安装在车架110的后部的发动机211、以发动机211的曲轴为中心地上下可摆动的动力传递机构212、安装在动力传递机构212后部的后轮205、将动力传递机构212的后端部悬挂在车架110上的后缓冲部件206、安装在车架110的后部上部的收纳箱207、可开闭地安装配置在收纳箱207之上的车座208构成。
前叉201是配置在头管111的下方的门形的叉型构件。由前整流罩21覆盖该前叉201的上部及头管111。
发动机211将气缸盖215向前上方若干倾斜地大致水平地配置的水冷式两气缸发动机。动力传递机构212是带有离心离开器的皮带变换器式无级变速机,用于将发动机211的动力传递到后轮205。
收纳箱207是沿车体前后方向细长的箱,可以在其前后收纳两个头盔Hf、Hr,由下部箱207a和与该下部箱207a的后上部重叠的上部箱207b构成。
在图中,281是空气滤清器,282是连接管,283是空气室,284是节气门,285是吸气管,286是蓄电池。
图4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车架的立体图。
车架110是由焊接将与头管111相连的前构架112、从前构架112的后部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构架115、115结合的双炮架型的一体车架。头管111具有整流罩支杆用的支座111a。
前构架112从头管111向后下方垂下左右一对上构架113、113,在该一对上构架113、113的下方,从头管111向下方垂下左右一对下降管114、114,将该左右一对下降管114、114的下端向后方延伸而与一对上构架113、113的下端结合,并且在进一步向后上方延伸。由于是这样构造的前构架112,可以形成由一对上构架113、113及一对下降管114、114围成的侧视为大致三角形状的空间部Sp1。
在左后构架115的前端和右后构架115的前端之间架设着正视为门形的第一横梁121,在左上构架113的下端和右上构架113的下端之间横架着第二横梁122,在该第二横梁122的车宽中央位置结合着发动机用第一支座123。
在左下降管114中的水平部分的后端部和右下降管114中的水平部分的后端部之间横架着第三横梁124,在该第三横梁124的车宽中央位置结合着发动机用第二支座125,在左右下降管114、114的后端结合着左右的发动机用第三支座126、126。
左右一对后构架115、115其一端与左右一对上构架113、113的长度中间部位结合,同时将其另一端向后方延伸,是纵长的断面形状的构件。在此,所谓纵长断面形状指的是纵向尺寸比横向尺寸大的断面形状。具体地讲,后构架115、115由纵长矩形断面的方管构成。
本发明的特征是,在左右一对后构架115、115之间可装卸地横架着3个横梁131~133。具体地讲,在左右后构架115、115之间从前起顺序地横架着前部后横梁131、中部后横梁132及后部后横梁133。
该3个横梁131~133重叠在后构架115、115的上表面上并用螺栓固定。由于是方管的后构架115、115,可以容易地以载置的状态安装3个横梁131~133。
前部后横梁131是正视为门形的构架,在俯视中,从左右的立起部分向前方延伸着后开口U字状支杆131a,在该U字状支杆131a的前端结合着车座绞链支承部131b,同时从U字状支杆131a的前端向前方延伸着延长构件131c,在该延长构件131c的前端螺钉固定着第一横梁121。中部后横梁132是杆状的构件,后部后横梁133是压铸铝制的俯视为前开放U字状的带状构件。
通过防止由螺丝将该后部后横梁133连接后构架115、115的后端时的后构架115、115的横向刚性的增加而使乘坐感良好。
另外,在左右后构架115、115的后部结合着左右的缓冲器用支座134、134,在左右后构架115、115的后部间横架着正视为大致U字状的后下部后横梁135,在该后下部后横梁135上结合着左右的搬运用钩136、136。
而且,在该图中,表示在上述车架110上可装卸地安装着左右一对踏板支承杆141、141及底构架143,同时安装着多个带头销144…(…代表多个。以下相同)。
详细地说,左右踏板支承杆141、141是用于支承低地板式踏板25(参照图1)的构件,是用螺钉固定在左右下降管114、114支座145、145、146、146上的构件。
右踏板支承杆141是在其前端下部通过支杆142由螺栓227、227可装卸地安装发动机用点火线圈226的构件。安装在下降管114的下部的点火线圈226配置在比低地板式踏板25更下位的位置。
底构架143是下吊在左右下降管114、114的水平部分间的横架在左右下降管114、114间的构件,由螺钉固定在下降管114、114的支座146、146、147、147上。
这样的底构架143由沿下降管144、144的水平部分延伸的左右侧构件143a、143a、横架在侧构件143a、143a的长度中间部间的中央横梁143b、横架在侧构件143a、143a的后端间的后部横梁143c构成。148是用于挂置固定后述的燃料箱用隔热板的构件。
在左右上构架113、113及左右下降管114、114的外侧部及第一横梁121的前部左右共设有6个带头销144…。在图中,151是前横梁、152、152、153是支杆。
图5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车架、发动机、动力传递机构及车座的左侧视图,在前构架112的后方且在一对后构架115、115的下方配置着发动机211和动力传递机构212,在前构架112和左右后构架115、115(在该图中只表示了其左后构架。以下相同)的连接部的附近安装着发动机211。
具体地讲,在前构架112的后部,设有由一对上构架113、113、一对下降管114、114及一对后构架115、115围成的侧视为大致三角形状的空间Sp2,在该空间部中Sp2中配置着发动机211的气缸盖215及盖罩216,在发动机用第一支座123上安装着发动机211的前部下部,在发动机用第二支座125上安装着发动机211的后部下部,在发动机用第三支座126、126上安装着发动机211的后部上部。前部·中部后横梁131、132配置在发动机211的上方。
另外,在该图中还表示着(1)在左右缓冲器用支座134、134上通过左右的后缓冲器部件206、206悬挂着动力传递机构212的后端部,(2)前部后横梁131兼用作支承开闭式车座208的车座绞链208c的构件。这样,可以由后构架115、115支承后缓冲器部件206、206及车座208。
图6是搭载了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前部下部的侧视剖面图,是从左侧方看机动二轮车10的图,在该图中表示着在由虚线所示的低地板式踏板25的后部配置着发动机211,在踏板25的前部配置着发动机冷却用散热器221,在踏板25的前部下部配置着点火线圈226,在发动机211和散热器221之间配置着燃料箱230。
即,散热器221配置在发动机211之前且左右下降管114、114(在图该中只表示了左方。以下相同)之前。
从发动机211向散热器221返回冷却液的返回管222是沿车宽中央的左侧方(图中的跟前侧)通过的软管。具体地讲,与发动机211的液体返回口连接的返回管222沿左下降管114的水平部分及其前部的垂下部分延伸,与散热器221的上部水箱211a连接。
另外,从散热器221向发动机211供给冷却液的供给管223是沿车宽中央的右侧方通过的软管。具体地讲,与散热器221的下部水箱221b连接的供给管223沿右下降管114(图中的对面侧)的水平部分向后方延伸,与发动机211的进液连接。224是散热器用风扇。
点火线圈226,其特征是,配置在相对车宽中央与返回管222相返侧的右侧位置(图中的对面侧)且比散热器221更前方。
这样,可以将点火线圈226(1)配置在不受来自发动机221的热影响的位置,(2)配置在不受来自散热器211的排风的热影响的位置,(3)配置在不受来自返回管222的热影响的位置。
燃料箱230配置在由左右一对上构架113、113及左右一对下降管114、114围成的侧视为大致三角形状的空间部Sp1中。这样的燃料箱230为了有效地利用空间部Sp1,如图示,在从车体侧方看时,是沿上构架113、113及左右一对下降管114、114并且前上部为尖细状的容器。燃料箱230为了增加容量将其下部延伸到下降管114、114的下方,向下降管114、114的下方延伸的燃料箱230的下部由可装卸的底构架143覆盖,由此可以保护燃料箱230。
在从车架110的下方向空间部Sp1插入燃料箱230并安装后,在车架110上安装底构架143。
图7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燃料箱周围的立体图。燃料箱230是通过使前下半部分的箱下半部231和后上半部分的箱上半部232重合并结合凸缘233部分而一体化了的容器,在倾斜的上面230a上具有加油口234、通气用副箱235及燃料供给泵236。具体地讲,在燃料箱230的上部从前起顺序地配置着通气用副箱235、加油口234及燃料供给泵236。
凸缘233在其上部中央部具有一个安装孔233a,在下部的左右具有两个安装孔233b(在该图中只表示了左方的一个)。加油口234具有密闭型盖237。通气用副箱235是与燃料箱230内连通的小容器。
本发明的特征是将用于防止来自发动机211(参照图6)及散热器222(参照图6)的热影响的隔热板分割为由符号241、242、243、243表示的4个构件,将该分割的隔热板241、242、243、243配置在燃料箱230的前面、后面、左面及右面上。
由于是分割的隔热板241、242、243、243,可以在考虑了来自发动机211或散热器221的热影响的程度、同时与燃料箱230的各面形状相吻合地形成为任意的且最小限的大小。其结果,各隔热板241、242、243、243成为比较小的大小,制造也极容易。而且其成形用模具也可以小型化,使用的材料少,因此可以廉价地进行制造。
覆盖燃料箱230的前面的前部隔热板241在从正面看时呈大致矩形状,是硬质树脂制的片。由于是由树脂制片构成的前部隔热板241,因此其形状极其简单,且可以更加便宜地进行制造。
覆盖燃料箱230的后面的后部隔热板242是大致矩形的橡胶制片,在其上部具有左右两个拉挂孔242a、242a,在其下部具有一个拉挂孔242b。
覆盖燃料箱230的左面的下半部及右面的下半部的左·右隔热板243、243是在其上部具有两个拉挂孔243a、243a的橡胶片
这样,后部隔热板242及左·右隔热板243、243是橡胶制片,因此可自由地变形,可以与燃料箱230周围的空间相对应地进行自由配置。而且,通过有效地利用燃料箱230周围的狭窄空间,可以简单地进行配置。另外,由于是由片构成的后部隔热板242及左·右隔热板243、243,因此其形状极简单,可以更加廉价地进行制造。
在此,再回到图6继续进行说明。前部隔热板241配置在从头管111向下方垂下的下降管114与燃料箱230之间,可装卸地安装在前横梁151上,由此成为兼作为散热器221的导风构件的构件。因此,前部隔热板241的上端向散热器221的上部侧弯曲,前部隔热板241的下端延伸到散热器221之下。
这样,由于将前部隔热板配置在下降管114与燃料箱230之间,因此可以将前部隔热板241简单地安装在下降管230上。因此,前部隔热板241的作业性良好。
后部隔热板242将其上部挂定在带头销144上,同时将其下部挂定在钩148上,由此可以可装卸地安装在车架110上。
另外,左·右隔热板243、243(在该图中仅表示了左方)通过将其上部挂定在带头销144…上,可以可装卸地安装在车架110上。
从以上的说明可知,由于是分割的隔热板241、242、243、243,在将燃料箱230安装在车架110(车体)上后,可以自由地将各隔热板241、242、243、243安装在车架110上,其安装作业性良好。
该图表示用前底板93覆盖散热器221之前,用下罩94覆盖散热器221及燃料箱230之下的构造。
前底板93延伸到下罩94的前端,同时在其前面具有多个散热器用导风口93a…。
下罩94为了将散热器221的排风排出到外部,在风扇224的下方具有排风口94a。排风口94a具有朝向斜后的许多整流板94b…。
另外,该图中表示着,在车罩20上具有在通过加油口234向燃料箱230供给燃料时打开的加油用盖330及在检修发动机221的点火火花塞(未图示)时打开的检修用罩360。
图8是图6的8向视图,表示在车架110上安装着燃料箱230的构造。
车架110在左右的支撑杆152、152间夹着上部支座154,在左右下降管114、114上安装着下部支座155、155。在上部支座154上由螺钉固定着燃料箱230的凸缘233的上部,同时在下部支座115、115上由螺钉固定着燃料箱230的凸缘233的下部,由此,可以将燃料箱230可装卸地安装在车架110上。另外,凸缘233的上部是紧紧地由螺钉固定在上部支座154上。
图9是图8的9-9线剖面图,在下部支座115上通过橡胶垫圈156由螺栓·螺母157安装着凸缘233的下部,由此由橡胶进行安装。158是套环。
图10是搭载了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是正视剖面图,表示着(1)将车架110及燃料箱230由中心罩24和左右踏板25、25及左右踏板裙部26、26及下罩94覆盖的情况,及(2)通过踏板支撑支杆141、141将底板25、25由螺钉安装在左右下降管114、114上的情况。
如上所述,挂定在带头销144…上的左·右隔热板243、243沿燃料箱230的侧方垂下,通过燃料箱230的侧面与下降管114、114之间的间隙延伸。这样,由于只将左·右隔热板243、243的上部挂定在车架110上,因此其安装简单。
图11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散热器周围的作用图,处于散热器221后方的风扇224从散热器221的前方吸引风。因此外气成为冷却风(车行走时的行驶风)Fc,进入散热器用导风口93a…,流过冷却风通路进入散热器221。
通过了散热器221的热气(排风热气)Fh从风扇224排出,由兼作导风导引件的前部隔热板241导引向下方改变流动方向,从下罩94的排风口94a流出到外部。
由于由前部隔热板241改变通过了散热器221的热气Fh的朝向,因此可以防止热气Fh对处于散热器221的后方的发动机211或燃料箱230的影响。另外,由于前部隔热板241兼作导风导引件,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其它的导风导引件。
图12是搭载了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燃料箱的模式图。燃料箱230具有围绕着加油口234周围的盘251,燃料排出用软管(排泄软管)252的一端252a与该盘251连接,燃料排出用软管252的另一端252b向大气开放。
通气用副箱235上连接着通气用软管252的一端253a,通气用软管253的另一端分支为两股状。254是使通气用软管253的另一端253b、253c分支的T字形接头。
图13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燃料箱的加油口周围的后视剖面图,盘251在平坦的底251a上一体地形成着上下贯通的筒部251b,是燃料承接用盘。通过将筒部251a套在加油口234上,同时由中心罩24的加油部分上设置的凹部24a的底24b和燃料箱230的上面230a夹入底251a的上下两面,可以安装盘251。因此,不需要安装盘251用的螺栓等的构件,其安装也容易。24c是加油口贯通孔。
图14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车架及燃料箱的右侧外观图,盘251具有朝向后下延伸的排出口251c。在该排出口251c上连接着燃料排出用软管252的一端252a,将该燃料排出用该软管252沿右上构架113垂下,并延伸到下罩94的后部右端部分,将另一端252b朝向下方。
在向燃料箱230加油的过程中,由盘251接收洒落到加油口234的周围的燃料,可以通过燃料排出用软管252排出到外部。因此,不用担心油洒落的原料弄湿燃料箱的外表面。
另外,通气用副箱235具有向右侧延伸的通气口235a,在该通气口235a上连接着通气用软管253的一端253a,该通气用软管253沿燃料箱230的右侧面向后下方垂下。
即在从正面看燃料箱230时,将通气用软管253沿燃料箱230通过上构架113与下降管114之间延伸到下罩94的后部右端部分后分支为两股状。
分支的一方的另一端253b延伸到下罩94的后部左端部分并向大气开放,分支的另一方的另一端253延伸到燃料箱230的后面向上方延伸,再沿左上构架113向后方延伸,向大气开放。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图6所示的点火线圈226只要配置在相对车宽中央与返回管222相反侧的位置即可,在例如将返回管222通过车宽中央的右侧方时,可以将点火线圈226配置在靠左侧。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车座安装构造的立体图,在车架110上通过作为绞链的车座绞链401可摆动地安装着车座208,同时在车架110上通过车座锁机构402可锁上地安装着车座208。
车座绞链401由车座绞链支承部131b、安装在车座底板208d(参照图3)上的车座绞链可动部208c、可摆动地将它们连接的图中未示的绞链轴构成。
车座锁机构402由主锁定机构404、副锁定机构405、车座锁定用锁265、钥匙407、第一缆索411、第二缆索412构成,该主锁定机构404安装在后部后横梁133上,该副锁定机构405安装在中部后横梁132上,该车座锁定用锁265通过图中未示的托架安装在车架110上,该钥匙407插入该车座锁定用锁265的钥匙孔406中用于将主·副锁定机构404、405开锁,该第一缆索411从车座锁定用锁265的臂部408经过副锁定机构405的下方延伸到主锁定机构404,该第二缆索412作为连接构件从主锁定机构404延伸到副锁定机构405。
车座锁定用锁265通过转动插入的钥匙407使图中未示的内部的轴旋转,可以使一体地安装在该轴上的臂部408旋转。
在此,208e是为了安装车座绞链可动部208c而设在车座底板208d上的绞链安装部。414、415是为了分别与主锁定机构404和副锁定机构405啮合而设在车座208的车座底板208d上的コ字状的第一·第二车座钩,416是阻尼器,通过在油缸内插入活塞而在油缸内形成油室,在该油室内收纳着螺旋弹簧的同时封入油,在活塞上安装着活塞杆,由此,在打开车座208时,使其产生相当于车座208的自重的朝上的力,由此来辅助操作力,将活塞杆的前端416a通过车体侧安装支座406b安装在车架110上,油缸的端部416c通过车座侧安装支座416d安装在车座208上。
图16是说明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车座安装构造的说明图,是车架110的俯视图和车座208的仰视图,在图中表示着,在车座底板208d的前端安装着绞链可动部208c,在车座底板208d的后端安装着与主锁定机构404啮合的第一车座钩414,在车座底板208d的大致中央安装着与副锁定机构405啮合的第二车座钩415。
用于安装阻尼器416(参照图15)的车体侧安装支座416b安装在U字状支杆131a上,车座侧安装支座416d安装在车座底板208d上。
在此,414a、415a是为了与主锁定机构404和副锁定机构405啮合而设在第一·第二车座钩414、415上的直线部。417是安装在车座底板208d上的环状的密封橡胶件,通过在关闭车座208时压接在收纳箱207的开口207c的缘207d上,用于使雨水或尘埃等不进入收纳箱207内。另外,由其弹力使车座不相对收纳箱207晃荡。
图17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车座用主锁定机构的正视图,主锁定机构404由具有U字槽421的壳体422、通过销423自由旋转地安装在该壳体422上的施锁爪424、为了将该上述施锁爪424保持在施锁位置而通过销425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壳体422上的止挡构件426、通过跨在该施锁爪424及止挡构件426上将施锁爪424向开锁侧牵拉的、向绕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向牵拉止挡构件426的拉伸螺旋弹簧427构成。422a、422b是为了分别限制施锁爪424及止挡构件426的旋转而将壳体422的一部分冲起的立起部。
施锁爪424由上爪431和下爪432形成为“ヲ”字形,在下部臂部433上设有安装第二缆索412的一端的第二缆索固定部434和安装拉伸螺旋弹簧427的一端的弹簧固定部435。
止挡构件426具有突起部436、用于与形成在施锁爪424的下爪432上的下部突出部437抵接而设在突出部436上的倾斜部436a、安装第一缆索固定部411的前端的第一缆索固定部438、安装拉伸螺旋弹簧427的另一端的弹簧固定部439。
通过用安装在车座208(参照图16)上的第一车座钩414压下施锁爪424的下爪432,施锁爪424向进行施锁的侧旋转。
主锁定机构404采用的是通过由螺栓422c、422d及图中未示的螺母安装在后部后横梁133上,配置在收纳箱207(参照图16)与后部后横梁133之间的构造。
第一缆索411由外管411a和可移动地插入在该外管411a内的内索411b组成,将外管411a的一端部安装在壳体422上,同时将另一端部安装在用于进行车座锁定用锁265(参照图15)的图中未视的支座上,将内索411a的一端部安装在止挡构件426的第一缆索固定部438上,同时将其另一端安装在车座锁定用锁265的臂部408(参照图15)上。
第二缆索412由外管412a和可移动地插入在该外管412a内的内索412b组成,将外管412a的一端部安装在壳体422上,同时将另一端部安装在副锁定机构405(参照图15)的壳体443(后述。参照图18)上,将内索412a的一端部安装在施锁爪424的第二缆索固定部434上,同时将其另一端安装在副锁定机构405的第二缆索固定部456(参照图18)上。
图18是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车座用副锁定机构的正视图,副锁定机构405由具有U字槽442的壳体443、通过销444可回转地安装在该壳体443上的施锁爪445、为了使该施锁爪445旋转而通过销446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443上的驱动构件447、通过架在该施锁爪445及驱动构件447上而向解除施锁爪445的锁定的侧牵拉而将驱动构件447向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向牵拉的拉伸螺旋弹簧448构成。443a是用于限制施锁爪445的顺针方向的旋旋的向图的背面侧立起部,443b、443b是用于将副锁定机构405安装在中部后横梁132上的、拧入在设在中部后横梁132上的螺栓132a、132a上的螺母。
施锁爪445是将上爪451和下爪452形成为倒”ㄑ”字形,在其下部具有安装拉伸螺旋弹簧448的一端的弹簧固定部453的构件。
驱动构件447具有突缘部445、第二缆索固定部456、弹簧固定部457,该颚部445与施锁爪445的下爪452接触,该第二缆索固定部456安装着第二缆索412的另一端,该弹簧固定部457安装拉伸螺旋弹簧448的另一端。
通过由第二缆索412拉驱动构件447的下部,驱动构件447的颚部455压下施锁爪445的下爪452,施锁爪445向进行施锁的侧(逆时针方向)回转。
上述副锁定机构405可以设置多个,在这种情况下,用缆索连接各副锁定机构405的驱动构件447间,或用缆索分别连接主锁定机构404(参照图17)的施锁爪424(参照图17)和各副锁定机构405的驱动构件447。
以下对以上所述的车座安装构件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19(a)~(c)是说明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车座安装构造的作用的第一作用图,(a)是车座208的侧视图,(b)是说明作用于本实施例的车座上的力矩的平衡的模式图,(c)是说明比较例的力矩的平衡的模式图。
在(a)中,将车座绞链401的开闭的轴作为401a,将从该轴401a到副锁定机构用的第二车座钩415的水平方向的距离作为L1,将从轴401a到主锁定机构用的第一车座钩414的水平方向的距离作为L3。另外,将抵接收纳箱207的开口的缘的车座橡胶件417的水平方向的长度的中央位置作为460,将该中央位置460和上述轴401a的水平方向的距离作为L2。在(b)、(c)中为了表示方便,而分别用点表示轴401a、第一·第二车座钩414、415、车座橡胶件417的中央位置460。
在(b)中,用长方形表示主锁定机构404及副锁定机构405上,在压下主锁定机构404的上方的车座后端部而使主锁定机构404及副锁定机构405施锁时,将施锁所需的压下力作为F1、将在施锁时主锁定机构404的施锁爪推上第一车座钩414的施锁爪反作用力作为RN、将通过抵接收纳箱207的缘而挠区的车座橡胶件417的橡胶反作用力作为RR。该橡胶反作用力RR是分布负荷,在此,为了说明方便,作为作用于中央位置416上的负荷。另外,在车座上作用着向下的力即自重和由阻尼器产生的向上的力,由于由阻尼器产生的力几乎抵消了自重,因此在此省略了自重及阻尼器产生的力。这在以下说明的比较例中也是同样的。
(c)的比较例表示的是如下的车座锁定机构的例子,该车座锁定机构例如将主锁定机构501配置在车座208的中央部的下方,将副锁定机构502配置在车座208的后端部的下方,通过将中央的主锁定机构501施锁,后端部的副锁定机构502连动而进行施锁,由长方形表示主锁定机构501及副锁定机构502。
通过按下主锁定机构501的上方的车座中央部将这样的车座锁定机构施锁时,施锁所需要的压下力是F2,施锁时的主锁定机构501的施锁爪反作用力是与(b)相同的RN,橡胶反作用力是与(b)相同的RR。
上述(b)的本实施例的绕车座绞链的轴401a力矩的平衡及(c)的本实施例的绕车座绞链的轴力矩的平衡表示为[数1]。
[数1]
绕车座绞链的轴的力矩的平衡
●本实施例的形态
F1·L3=RR·L2+RN·L3             (1)
●比较例
F2·L1=RR·L2+RN·L1             (2)
由(1)式
(F1-RN)·L3=RR·L2               (3)
由(2)式
(F2-RN)·L1=RR·L2               (4)
由(3)式和(4)式
(F1-RN)·L3=(F2-RN)·L1          (5)
用L3除(5)式的两边
(F1-RN)=L1/L3·(F2-RN)           (6)
由于是L3<L1
(F1-RN)<(F2-RN)
因此,
F1<F2                            (7)
由上述的[数1]的(7)式可知,本实施例中的车座压下力F1比比较例中的车座压下力F2小,在本发明,可以减轻将车座施锁用的力。
图20(a)、(b)是说明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车座安装构造的作用的第二作用图。
在(a),当为了关闭车座用手压下车座时,安装在车座下部上的第一车座钩414如箭头a那样地下降而与主锁定机构404中的施锁爪424的下爪432接触。如(b)所示,当第一车座钩414如箭头b那样地进一步下降时,通过主锁定机构414的下爪432如箭头b那样地下降,施锁爪424以销423为中心像箭头d那样地回转,施锁爪424的下部突出部437与止挡部构件426的突出部436接触。与此相随,施锁爪424的下部臂部433像箭头e那样地拉第二缆索412。
当拉第二缆索412时,副锁定机构405的驱动构件447的第二缆索固定部456像箭头f那样地被拉,驱动构件447像箭头g那样地进行回转。然后,驱动构件447的颚部455压下施锁爪445的下爪452,由此,施锁爪445像箭头h那样地进行回转。
这时,设在车座下部的第二车座钩415也像箭头j那样地与第一车座钩414几乎同样地下降。
图21(a)、(b)是说明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车座安装构造的作用的第三作用图。
在(a)中,当从图20(b)的状态进一步将第一车座钩414像箭头m那样地下降时,主锁定机构404的施锁爪424进一步像箭头n那样地回转,施锁爪424的下部突出部437越过止挡构件426的突出部436。在这时,止挡构件426与销425为中心像箭头p那样地进行旋转。另外,伴随着施锁爪424的回转,下部臂部433像箭头q那样地进一步拉第二缆索412。
当拉第二缆索412时,如箭头r所示,副锁定机构405的驱动构件447的第二缆索固定部456被拉,驱动构件447如箭头s那样地进一步进行回转。驱动构件447的突缘部455进一步压下施锁爪445的下爪452,由此,施锁爪445像箭头t那样地进一步回转。
这时,设在车座下部的第二车座钩415像箭头u那样地与第一车座钩414几乎同样地下降。
在(b)中,在主锁定机构404中的施锁爪424的下部突出部437越过了止挡构件426的突出部436后,在拉伸螺旋弹簧427的拉力的作用下,止挡构件426像箭头v那样地回转,止挡构件426的倾斜部436a与施锁爪424的下方突出部437抵接。
由此,止挡构件426的倾斜部436a起到止挡的作用,施锁爪424的向顺时针方向的回转被限制。即,在主锁定机构404中,施锁爪424处于与第一车座钩414啮合的施锁状态。
这时,在副锁定机构405中,由于维持与驱动构件447连接的第二缆索412被拉的状态,施锁爪445通过驱动构件447被限制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即,施锁爪445处于第二车座钩415啮合的施锁状态。
另外,为了使第一车座钩414和主锁定机构404、第二车座钩415和副锁定机构415的双方成为开锁状态,在图15中,将钥匙407插入车座锁定用锁265的钥匙孔406,使臂部408旋转。
由此,在图21(b)中,第一缆索411被拉,止挡构件426向与箭头v相反的方向回转,止挡构件426的突出部436下降而越过施锁爪424的下部突出部437,因此成为图21(a)的状态,施锁爪424在拉伸螺旋弹簧427的拉力的作用下向与箭头n相反的方向回转,第一车座钩414从施锁爪424的上爪431脱出。
因此,第一车座钩414与主锁定机构404不啮合,成为开锁状态。
上述的施锁爪424向与箭头n相反的方向旋转,在副锁定机构405的拉伸旋转弹簧448的拉力作用下,在图21(a)中,第二缆索412与箭头q相反地被拉。由此,副锁定机构405的驱动构件447与箭头s相反地回转,伴随着颚部455的上升,施锁爪445的下爪452与颚部455接触,同时施锁爪445向与箭头t相反的方向回转,第二车座钩415从施锁爪445的上爪451脱出。
由此,第二车座钩415和副锁定机构405不啮合,而成为开锁状态。
如在以上的图3、图16及图19中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用由车座绞链401开闭自由的前后长的车座208堵住用于收纳盔Hf、Hr等的收纳箱207的开口207c,在该车座208的车座底板208d上安装着第一·第二车座钩414、415,在车架110上安装着分别与该第一·第二车座钩414、415啮合的主锁定机构404和副锁定机构405,可将车座208由这些主·副锁定机构404、405施锁。在这样的机动二轮车10中,在车座208的一端上安装车座绞链401,在车座208的另一端上安装第一车座钩414,同时在车座208的大致中央部安装第二车座钩415,由第二缆索412连接主锁定机构404和副锁定机构405,由此在由外力使主锁定机构404施锁时,副锁定机构405与此连动而成为施锁状态。
在使主锁定机构404施锁时,与此连动可以使副锁定机构405成为施锁状态,可以一并地容易地进行主·副锁定机构404、405的施锁操作。因此,在本发明中不需要熟习原来那样的多个部位设定锁定机构时的车座操作方法,可以容易且确实地对车座208施锁。
另外,通过将第一车座钩414安装在车座208的另一端上,可以将第一车座钩414与安装在车座208的一端的车座绞链401最远离,可以使车座绞链401和第一车座钩414的距离L3成为最大,在一边用手压下主锁定机构404的上方的车座208端部一边对主锁定机构404施锁时,可以产生绕车座绞链401的力矩的车座208的压下力F1变小。
与例如通过做成为将主锁定机构用车座钩安装在车座的中央部,同时将副锁定机构用车座钩安装在车座的另一端的构造,在关闭车座时由压下力F2压下车座中央部时相比,在本发明中可以使车座208的压下力F1更小。
这样,在本发明的车座安装构造中的车座锁定机构402中,可以用小的操作力确实地对车座208施锁。
另外,用图15所说明的那样,即使在将阻尼器416安装在车座208上的状态下,也可以以比原来小的操作力可靠地锁上车座208。
本发明在第二中具有将第一·第二车座钩414、415做成为具有沿车座208的长度方向的直线部414a、415a的コ字状,将该直线部414a、415a分别与主·副锁定机构404、405啮合的特征。
可以由第一·第二车座钩414、415的直线部414a、415a的长度吸收第一·第二车座钩414、415、主锁定机构404及副锁定机构405的各尺寸误差、它们的组装误差、或由车座208的刚性带来的第一·第二车座钩414、415和主·副锁定机构404、405的啮合位置误差,在不受上述各误差的影响情况下可以确实地进行主·副锁定机构404、405的施锁。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车座的前端安装着车座绞链,在车座的后端安装着主锁定机构车座钩,在车座的大致中央部安装着副锁定机构用车座钩,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车座的后端安装车座绞链,在车座的前端安装主锁定机构车座钩,在车座的大致中央部安装副锁定机构用车座钩。
本发明借助上述构成产生如下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座安装构造,在车座的一端上安装着绞链,在车座的另一端上安装着主锁定机构用车座钩,同时在车座的大致中央部安装着副锁定机构用车座钩,通过用缆索等的连接构件连接主锁定机构及副锁定机构,在使主锁定机构施锁时,副锁定机构与此连动而成为施锁状态。可以一并容易地进行主·副锁定机构的施锁操作。因此,在本发明中不需要熟习原来那样的对在多个部位设置锁定机构时的车座操作方法,可以容易且可靠地车座施锁。
另外,通过将主锁定机构用车座钩安装在车座的另一端上,可以将主锁定机构用车座钩与安装在车座一端的绞链最远离,在用手一边压下主锁定机构的上方的车座端部一边对主锁定机构施锁时,可以减小产生绕绞链力矩的车座压下力,与例如在将主锁定机构用车座钩安装在车座的中央部并将副锁定机构用车座钩安装在车座的另一端的关闭车座时压下车座中央部的情况相比,在本发明中可以减轻车座施锁时的操作力。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座安装构造,通过将车座钩做成为具有沿车座的长度方向的直线部的コ字状,使该直线部分别与主·副锁定机构啮合,可以用车座钩的直线部的长度吸收车座钩、主锁定机构及副锁定机构的各尺寸误差、它们的组装误差、或车座刚性所带来的车座钩和各锁定机构的啮合位置的误差,可以不受上述各误差地影响地可靠地进行主·副锁定机构的施锁。

Claims (2)

1.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座安装构造,在该小型摩托车车辆中,通过向前后伸长的车座堵塞用于收纳头盔等的收纳箱的开口,所述车座通过铰链可自由开闭,在该车座的下面上安装着多个车座钩,在车体侧安装着分别与这些车座钩啮合的主锁定机构和副锁定机构,可以由这些主·副锁定机构锁上车座,其特征在于,在车座的一端上安装着铰链,在车座的另一端上安装着主锁定机构用车座钩,同时在车座的基本中央部安装着副锁定机构用车座钩,通过用缆索等的连结构件连结主锁定机构及副锁定机构,在由外力使主锁定机构施锁时,副锁定机构与此连动而成为施锁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座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将上述车座钩做成为具有沿车座的长度方向的直线部的コ字状,使该直线部分别与主·副锁定机构啮合。
CNB021075875A 2001-03-26 2002-03-19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座安装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175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88603/2001 2001-03-26
JP2001088603A JP4132704B2 (ja) 2001-03-26 2001-03-26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シート取付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76602A CN1376602A (zh) 2002-10-30
CN1171754C true CN1171754C (zh) 2004-10-20

Family

ID=18943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0758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1754C (zh) 2001-03-26 2002-03-19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座安装构造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028800B2 (zh)
EP (1) EP1245481B1 (zh)
JP (1) JP4132704B2 (zh)
CN (1) CN1171754C (zh)
DE (1) DE60200071T2 (zh)
ES (1) ES2210199T3 (zh)
TW (1) TW5930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80658B2 (en) * 2002-02-11 2005-04-19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Flexible grab handle
US7299889B2 (en) * 2002-06-10 2007-11-27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eat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motorcycle
JP4453303B2 (ja) * 2003-08-28 2010-04-21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ー型自動二輪車
JP4381768B2 (ja) * 2003-10-10 2009-12-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収納装置
JP4451140B2 (ja) * 2004-01-20 2010-04-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におけるロック解除操作部材配設構造
JP2005254968A (ja) * 2004-03-11 2005-09-22 Honda Motor Co Ltd 雪上車
JP4490143B2 (ja) * 2004-03-23 2010-06-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US7380872B2 (en) * 2004-06-18 2008-06-03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Wheeled vehicle with covers
JP2006036013A (ja) * 2004-07-27 2006-02-09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CA2517822C (en) * 2004-09-06 2009-10-27 Honda Motor Co., Ltd. Seat mount structure for saddle ride vehicle
US6971714B1 (en) * 2004-10-14 2005-12-06 Corbin Pacific, Inc. Motorcycle seat with convertible backrest
US7090280B2 (en) * 2004-10-22 2006-08-15 Willey Barry A Mounting system for accessories
US7338105B2 (en) * 2005-08-31 2008-03-04 Aeon Motor Co., Ltd. Article box for a beach buggy
JP4545680B2 (ja) * 2005-11-30 2010-09-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用カップホルダ
US7624829B2 (en) * 2006-01-20 2009-12-01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addle ridden vehicle fuel tank structure
JP2007276548A (ja) * 2006-04-03 2007-10-25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2007283927A (ja) * 2006-04-18 2007-11-01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EP1864895B1 (en) 2006-06-09 2010-12-15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US7607712B2 (en) * 2007-02-28 2009-10-27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ucture of side cover for motorcycle
WO2008123058A1 (ja) * 2007-03-19 2008-10-16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自動二輪車
US7665789B2 (en) * 2007-07-12 2010-02-23 Honda Motor Company, Ltd Storage receptacle
JP2009067285A (ja) * 2007-09-14 2009-04-02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5203660B2 (ja) * 2007-09-14 2013-06-0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156968B2 (ja) * 2008-01-31 2013-03-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142781B2 (ja) * 2008-03-27 2013-02-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DE102008021981A1 (de) * 2008-05-02 2009-11-0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Zweirad, insbesondere Motorroller bzw. Motorrad
JP4918527B2 (ja) * 2008-06-20 2012-04-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WO2010013481A1 (en) * 2008-08-01 2010-02-04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cooter type vehicle
JP2010215214A (ja) * 2009-02-19 2010-09-30 Yamaha Motor Co Ltd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5315109B2 (ja) * 2009-03-30 2013-10-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キャニスタの大気開放構造
JP5578999B2 (ja) * 2010-09-17 2014-08-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5291691B2 (ja) * 2010-11-30 2013-09-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ITMI20120151U1 (it) * 2012-04-13 2013-10-14 Piaggio & C Spa Assieme costituito da una sella e da un vano sottosella per motocicli
JP6151896B2 (ja) * 2012-08-28 2017-06-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配索構造
JP6344882B2 (ja) * 2012-10-30 2018-06-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における収納構造
US9341148B2 (en) * 2013-02-04 2016-05-17 Briggs & Stratton Corporation Evaporative emissions fuel system
JP6649083B2 (ja) * 2015-12-28 2020-02-19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US9630671B1 (en) * 2016-03-18 2017-04-25 Benjamin Sze Connector for chin-strap assembly of helmet
JP2017210032A (ja) * 2016-05-23 2017-11-3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四輪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840Y2 (ja) * 1978-12-13 1983-01-18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自動車における給油口ロツクとトランクロツクの共通解錠装置
JPS5824585B2 (ja) * 1980-01-10 1983-05-2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プツシユ・プル・ケ−ブルの伝達力取出し装置
JPH0674066B2 (ja) * 1986-11-12 1994-09-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ツグの集中ロツク装置
DE3822732A1 (de) * 1987-07-06 1989-01-26 Honda Motor Co Ltd Motorrad
JP2775273B2 (ja) * 1988-09-14 1998-07-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US5433286A (en) * 1988-09-27 1995-07-18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JPH0379483A (ja) * 1989-08-23 1991-04-04 Suzuki Motor Corp オートバイの物入れ装置
EP0583532A1 (en) * 1992-08-20 1994-02-23 Nicolò Doveri Improved motorcycle structure
DE4330120C2 (de) * 1993-09-06 1998-03-1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Geteilte Sitzbank für ein Fahrzeug
JP3347426B2 (ja) * 1993-10-19 2002-11-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用充電器の冷却構造
JP3382489B2 (ja) * 1997-01-21 2003-03-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シート取付け構造
JP3422653B2 (ja) * 1997-04-25 2003-06-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物品収納構造
JP2001010579A (ja) * 1999-06-25 2001-01-16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JP4318798B2 (ja) * 1999-06-25 2009-08-2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開閉ダンパー配設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132704B2 (ja) 2008-08-13
US7028800B2 (en) 2006-04-18
DE60200071D1 (de) 2003-11-27
ES2210199T3 (es) 2004-07-01
EP1245481A1 (en) 2002-10-02
TW593034B (en) 2004-06-21
EP1245481B1 (en) 2003-10-22
CN1376602A (zh) 2002-10-30
US20020189877A1 (en) 2002-12-19
DE60200071T2 (de) 2004-05-13
JP2002284058A (ja) 2002-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1754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座安装构造
CN1283514C (zh) 车辆的后部构造
CN1298581C (zh) 轻便摩托车的外装结构
CN100345721C (zh) 车辆上的解除闭锁操作部件的配设结构
CN1376610A (zh) 车辆用开闭式盖构造
CN1644443A (zh) 用于车辆的闭锁解除操作器的配设结构
CN1572646A (zh) 摩托车座椅下方结构
CN1222429C (zh) 小型摩托车的发动机冷却结构及小型摩托车
CN1676402A (zh) 全地形车辆
CN1590728A (zh) 摩托车的排气控制系统
CN1235917A (zh) 小型摩托车的脚蹬部结构
CN1550402A (zh) 摩托车座椅结构
CN1073036C (zh) 摩托车车体侧部处理结构
CN1093809C (zh) 小型摩托车
CN1222436C (zh) 两轮摩托车车架结构
CN1280150C (zh) 机动二轮车的前整流罩支承构造
CN1073035C (zh) 小型摩托车的车架
CN1346765A (zh) 车辆的物品收容部构造
CN1230341C (zh) 车辆检修装置
CN1096983C (zh) 小型摩托车的固定手柄设置部结构
CN1153714C (zh) 自动摩托车
CN1113771C (zh) 动力装置的冷却装置
CN1279180A (zh) 车辆行李箱的装配部结构
CN1605535A (zh) 机动车
CN1111484C (zh) 摩托车的转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020

Termination date: 201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