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4239C -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 - Google Patents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04239C
CN1304239C CNB021568197A CN02156819A CN1304239C CN 1304239 C CN1304239 C CN 1304239C CN B021568197 A CNB021568197 A CN B021568197A CN 02156819 A CN02156819 A CN 02156819A CN 1304239 C CN1304239 C CN 130423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vehicle frame
frame
upper frame
latter ha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568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25584A (zh
Inventor
袴田猛男
板敷俊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25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255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042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423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2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04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 B62K11/06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the frame being of single-beam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10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over or beside driven rear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Abstract

采用把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沿上下方向分体的构成,简单地进行车辆构成部件向车架的组装作业,并且既谋求车架的轻量化又谋求刚性提高。备有从前叉立管(18)向车体的后方延伸的第1车架(35),和从此一第1车架(35)向下延伸的第2车架(37)。把前述第1车架(35)从前叉立管(18)延伸设置到车体的后端部,在此一第1车架(35)的前部能够装拆地连接着前述第2车架(37)的前端部,在第1车架(35)的后部能够装拆地连接着第2车架(37)的后端部,并且支持包括后轮(9)的装置摆动式动力装置。前述第2车架(37)把燃油箱(30)和散热器(32)收容于与第1车架(35)之间地支持着。

Description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分体地形成上部车架和下部车架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
背景技术
历来,作为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有例如像特开2001-10579特开2001-10579(第2页~4页,图2)中所示的那样的车架,该车架别设置两根油箱栏杆和下行管分。此一公报中所公开的车架在前叉立管的上部处左右一对油箱栏杆向后向下延伸地焊接着,并且在前述前叉立管的下端部在前述油箱栏杆的下方左右一对下行管向后向下延伸地焊接着。这些前叉立管和下行管在转向车把和坐垫之间的搁脚部处大致水平延伸地形成,后端部焊接于后车架。
前述后部车架由沿上下方向摆动自如地支持装置摆动式动力装置的左右一对发动机托架,和把这些发动机托架的前端部彼此和后端部彼此连接起来的横构件等来构成,前述发动机托架连接于前述油箱栏杆和下行管。
前述动力装置将发动机和后轮整体地组装,并且在发动机的汽缸从后方朝向搁脚部处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油箱栏杆和下行管的后端部包围的空间的状态搭载于车架。此外,在前述空间内在汽缸的前方配置着燃油箱。
发明内容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历来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中,不仅管形构件的根数多并且重量重,而且存在着组装动力装置和燃油箱的作业烦杂而生产率低下这样的问题。组装作业烦杂是因为不得不一边躲开有4根的管形构件(油箱栏杆和下行管)一边进行组装作业的缘故。
也就是说,位于汽缸周围的前述4根管形构件妨碍动力装置于车架之搭载,此外,为了把燃油箱搭载于车架,因为其位于搁脚部,所以不得不从下方把燃油箱插入处于相对低的位置的4根前述管形构件之间的空间的缘故。
这种问题,例如像实用新型登记公报第2520466号(第2页~3页,图2)中所公开的那样,通过能够沿上下方向分体地形成车架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是因为通过把车架分体成上部车架和下部车架可以扩展作业用的空间的缘故。前述公报中所示的车架是称为摇篮型,分开构成为包括前叉立管和主管的上部车架,和包括下行管和后臂托架的下部车架。
前述上部车架包括前叉立管和一根主管,以及从这两个管子在车宽方向的中央部向下延伸的前端部的托架,该上部车架由铝合金整体地形成。
前述下部车架包括连接于前述前端部的托架的下端部的左右一对下行管,连接于前述主管的后端部的左右一对坐垫支柱管,以及设在这些下行管与坐垫支柱管之间的后臂托架等,该下部车架由铁类合金来形成。
也就是说,如果用此一车架,则通过分体成上部车架和下部车架可以形成部件搭载用的宽广的作业空间,而且既可以通过用铁类合金形成支持发动机的下部车架来保证刚性高,又可以通过用轻质材料形成上部车架来谋求轻量化。
再者,申请人直到申请时为止在本说明书中所述的现有技术文献信息中所指定的现有技术文献以外没有发现与本发明有关的现有技术文献。
但是,搭载大型的发动机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中,因为搭载于搁脚部的燃油箱等搭载物和动力装置在低位置上沿前后方向排列,与一般的两轮摩托车相比沿前后方向长长地形成,所以即使如上所述制成能够把车架分体成上部车架和下部车架地形成,也无法简单地进行部件向车架的组装作业,也无法既谋求轻量化又谋求刚性的提高。
在上下分体式地构成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的场合,无法简单地进行组装作业是因为装置摆动式动力装置转动自如地支持于下部车架的相当于后臂托架的部分,并且在此一下部车架中的前述动力装置的前方搭载着燃油箱或散热器等其他车辆构成部件的缘故。也就是说,在下部车架上搭载着多个车辆构成部件,组装车辆构成部件时,其他部件妨碍该组装过程的缘故。
此外,无法谋求刚性的提高是因为由铝合金制成的上部车架沿前后方向变长的缘故。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既采用把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沿上下方向分体的构成,又简单地进行车辆构成部件向车架的组装作业,并且既谋求车架的轻量化又谋求刚性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是备有从前叉立管向车体的后方延伸的上部车架,和从此一上部车架向下延伸的下部车架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把前述上部车架从前叉立管延伸设置到车体的后端部,在此一上部车架的前部能够装拆地连接着前述下部车架的前端部,在上部车架的后部能够装拆地连接着下部车架的后端部,并且支持包括后轮的装置摆动式动力装置,前述下部车架把车辆构成部件收容于与上部车架之间地支持着。
如果用本发明,则因为动力装置支持于上部车架,位于此一动力装置的前方的车辆构成部件支持于下部车架,所以可以把车辆构成部件分开组装于上部车架和下部车架。
根据发明方案2中所述的发明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是备有从前叉立管向车体的后方延伸的上部车架,和从此一上部车架向下延伸的下部车架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由包括横断面为封闭形状的左右一对下行架,从前叉立管延伸到搁脚部的前半部和从此一前半部的后端部向后延伸的后半部来形成前述上部车架,在前述前半部上能够装拆地连接着前述下部车架的前端部,在前述后半部上能够装拆地连接着前述下部车架的后端部,并且支持包括后轮的装置摆动式动力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上部车架靠下部车架从下方来加固。
根据发明方案3中所述发明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是在根据发明方案2中所述的发明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中,把上部车架的后半部的前部形成为使其开放端大致沿车体宽度方向取向的大致U字形,把前述上部车架的后半部的后部形成为大致沿上下方向取向的大致U字形。
如果用本发明,则因为后半部中的铰支动力装置的前部横向的刚性提高,所以通过连接于前半部可以使车架前部的扭转刚性提高。此外,因为支持后缓冲装置的后部纵向的刚性提高,所以可以使从后缓冲装置施加于后半部的缓冲反力的允许值增大。
根据发明方案4中所述的发明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是在根据发明方案3中所述的发明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中,在上部车架的后半部的前部的大致U字形的内侧整体地形成侧视中X字形的加固用肋。
如果用本发明,则通过前述加固用肋加固后半部的前部,前述前部的扭转方向的刚性提高。
根据发明方案5中所述的发明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是备有从前叉立管向车体的后端部延伸的铝合金制的车架构件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由包括横断面为封闭形状的左右一对下行架,从前叉立管延伸到搁脚部的前半部和从此一前半部的后端部向后延伸的后半部来形成前述车架构件,把前述前半部形成为横断面封闭形状,并且把前述后半部的前部形成为使开放端大致沿车体宽度方向取向的大致U字形,而且把前述后半部的后部形成为使开放端大致沿上下方向取向的大致U字形。
如果用本发明,则因为后半部的前部横向的刚性提高,所以可以通过连接于前半部而使车架前部的扭转刚性提高。此外,因为后半部的后部纵向的刚性提高,所以可以使从后轮侧施加于后半部的载荷的允许值增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2是用根据本发明的车架所形成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车架的前部的俯视图。
图4是用根据发明方案2~4中所述的发明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5是车架的俯视图。
图6是上部车架的前半部的侧视图。
图7是上部车架的前半部的俯视图。
图8是上部车架的后半部的侧视图。
图9是上部车架的后半部的俯视图。
图10是下部车架的侧视图。
图11是下部车架的俯视图。
图12是图6中的左侧下行架的XII-XII线剖视图。
图13是图8中的车体左侧的前后方向延长部的XIII-XIII线剖视图。
图14是图8中的车体左侧的前后方向延长部的XIV-XIV线剖视图。
图15是车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例)
下面用图1至图3详细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的一个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2是用根据本发明的车架所形成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侧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车架的前部的俯视图。
在这些图中,标号1是用踏板车举例表示的鞍座型车辆,箭头Fr表示此一车辆1的前方。
前述车辆1的车体2备有构成此一车体2的骨骼而架构的车架3,转向自如的支持在此一车架3的前端部的前叉4,旋转自如地支持在此一前叉4的下端部的前轮5,支持在前述前叉4的上端部的车把6,配置于前述车架3的后方并沿前后方向延伸,而前端部使其后部侧上下摆动自如地由铰支轴7铰支于前述车架3的后臂8,旋转自如地支持在此一后臂8的后端部(摆动端部)的后轮9,使前述后臂8的后端部弹性地支持于前述车架3的后端部的缓冲器10,以及支持于前述车架3的骑手入座用坐垫11,前述车体2靠前述前、后轮5、9支持在行驶路面12上。
此外,前述车辆1备有构成前述后臂8的一部分并支持于前述车架3而使前述后轮9驱动的驱动机构15。前述车架3备有构成此一车架3的前上端部并支持前述前叉4的前叉立管18,从此一前叉立管18向后向下延伸的左右一对主车架19、19,使这些左右主车架19、19相互结合的横构件20,以及从前述主车架19、19的后端部向后向上延长并支持前述坐垫11的左右一对坐垫架21、21。
此外,前述车架3备有侧视中几乎成U字形的左右一对下行管22、22,使这些左右下行管22、22相互结合的横构件23,从前述各横构件23的前后方向的中途部向上突出的左右一对加固构件24、24,以及分别把前述各下行管22的前、后端部和前述加固构件24的突出端部装拆自如地紧固于前述各主车架19的紧固具25。
前述驱动机构15备有构成前述后臂8的前部并靠前述铰支轴7铰支于前述主车架19的发动机28,构成前述后臂8的后部并支持后轮9;把前述发动机28的动力传递到此一后轮9的传动装置29,靠紧固具30a支持于前述各下行管22的前后方向的中途部的燃油箱30;连接于前述发动机28并把前述燃油箱30内的燃油连同空气供给到前述发动机28的燃油供给装置31;以及支持于前述各下行管22的前端部并冷却用来使前述发动机28冷却的冷却水的散热器32。由前述发动机28,后臂8和后轮9等构成根据本发明的装置摆动式动力装置。
前述燃油供给装置31备有设在使前述发动机28的外部连通到其内部的吸气通路31a上的节气门31b;通过前述吸气通路31a向前述发动机28喷射燃油的燃油喷射阀31c;把前述燃油箱30内的燃油供给到此一燃油喷射阀31c用的燃油管31d;以及把此一燃油管31d的前述燃油箱30一侧的端部装拆自如地连接于此一燃油箱30一侧的管接头31e。
前述车架3当中,支持前述前叉4的前叉立管18,各主车架19,横构件20和各坐垫架21通过铝铸造作为第1车架35整体地形成。此外,前述车架3当中,由作为构成前述驱动机构15的部件的一部分36的燃油箱30,支持散热器32的铁管制的前述各下行管22,横构件23,以及加固构件24来构成第2车架37。此外,此一第2车架37靠前述紧固具装拆自如地安装于前述第1车架35。
在前述第1车架35的各主车架19的后端部上,由铰支轴7摆动自如地支持(铰支)着作为前述驱动机构15的构成部件当中的另一部分38的前述发动机28、传动装置29和燃油供给装置31。
前述第1车架35构成前述车架3的上部,前述第2车架37构成前述车架3的下部。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上部车架由前述第1车架35来构成,根据本发明的下部车架由前述第2车架37来构成。前述驱动机构15的前述一部分36的几乎全体配置于由前述第1车架35和第2车架37从上下方向所围成的空间39。
再者,前述驱动机构15也可以采用代替发动机28而装备电动机,并且代替燃油箱30而装备向前述电动机供电的电池组的构成。
在如上所述所构成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3中,在进行前述车辆1的构成部件的组装作业时,在一条生产线上把前述前叉4和装置摆动式动力装置组装于第1车架35而形成第1组装体,并且在另一条生产线上把前述驱动机构15的前述一部分36(燃油箱30和散热器32)组装于第2车架37而形成第2组装体,接着用前述紧固具25把这些第1、第2组装体相互组装就可以了。靠此一紧固具25的组装作业,因为简单故可以迅速地进行。
通过像这样把车辆构成部件组装于车架3,就成了装置摆动式动力装置支持于第1车架35,位于此一动力装置的前方的燃油箱30和散热器32支持于第2车架37。
因而,可以把前述车辆构成部件分开组装于第1车架35和第2车架37,在把前述车辆构成部件组装于第1车架35或第2车架37时其组装不为其他部件所妨碍。因此,可以形成组装作业简单而生产率高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用车架。
此外,与在一条生产线上对前述车架3依次组装前叉4和驱动机构15的场合相比,前述组装作业的所需时间缩短。
进而,因为把驱动机构15的前述一部分36配置于由第1、第2车架35、37所围成的空间39,所以在进行前述车辆1的构成部件的组装作业时,首先,把前述驱动机构15的前述一部分36支持于从第1车架35分开状态的第2车架37上,然后,用紧固具25把前述第2车架37对前述第1车架35紧固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前述驱动机构15的前述一部分36组装成嵌入前述车架3的内部的状态。
因此,如果用前述组装作业,则不需要使前述驱动机构15的前述一部分36通过狭窄的空间对所架构的车架3的内部嵌入这样的历来的作业成,借此,前述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此外,因为驱动机构15的前述一部分36不通过狭窄的空间就可以了,故消除了对前述一部分36的大小的制约,可以确保对前述驱动机构15想要的容量。
还有,如前所述,因为把前述后轮9,和前述驱动机构15的构成部件当中的构成另一部分38的发动机28或者电动机支持于前述第1车架35,另一方面把前述驱动机构15的构成部件当中的构成前述一部分36的燃油箱30或者电池组支持于前述第2车架37,所以前述前轮5经由前叉4支持于前述第1车架35,并且前述后轮9支持于前述第1车架35。因此,可以在靠前述前、后轮5、9以稳定的状态把前述第1车架35支持于作业地面上。
因为前述第1车架35稳定,故前述第2车架37对此一第1车架35的紧固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因为与发动机28或电动机相比,空的燃油箱30或电池组较轻,故使支持此一燃油箱30或电池组的第2车架37向第1车架35紧固的作业可以更容易地进行。
(第2实施例)
用图4至图15详细地说明根据发明方案2至发明方案4中所述的发明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的一个实施例。
图4是用根据本发明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侧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车架的俯视图,图6是上部车架的前半部的侧视图,图7是其俯视图。图8是上部车架的后半部的侧视图,图9是其俯视图。图10是下部车架的侧视图,图11是其俯视图。图12是图6中的左侧下行架的XII-XII线剖视图,图13是图8中的车体左侧的前后方向延长部的XIII-XIII线剖视图,图14是图8中的车体左侧的前后方向延长部的XIV-XIV线剖视图,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车架的透视图。
在这些图中,标号101所示者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以下简称踏板车)。此一踏板车101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车架102来构成。在图4中,103表示前轮,104表示前叉,105表示转向车把,106表示坐垫,107表示驱动后轮108的动力装置,109表示车体罩。前述动力装置107是历来公知的装置摆动式,整体地形成发动机110和传动箱111并在后端部支持后轮108,经由设在传动箱111内的V带式自动变速机(未示出)从发动机110向后轮108传递动力。在图4中,设在传动箱111上方的标号112所示者是发动机110的空气净化器。
前述车架102由从转动自如地支持前述前叉104和转向车把105的前叉立管121通过搁脚部122和坐垫106的下方延伸到车体的后端部的上部车架123,和从此一上部车架123的中途向下延伸的下部车架124来构成。前述上部车架123由铝合金形成,下部车架124由铁类合金形成。
前述上部车架123分开形成为从前叉立管121延伸到搁脚部122的前半部125,和焊接于此一前半部125的后端部并延伸到车体的后端部的的后半部126。
前述前半部125如图6和图7中所示,由前叉立管121,从此一前叉立管121向后向下延伸的左右一对下行架127,以及夹装于这些下行架127彼此之间的两个横构件128、129来构成,通过所谓重力铸造来成形而且前述各部整体地形成。此一所谓重力铸造是指靠重力使液态金属填充金属模内的铸造方法。
前述下行架127如图12中所示,形成横断面为封闭形状的箱状。此外,前述两个横构件128、129当中位于前叉立管121一侧的前侧横构件128如图6中所示,形成为纵断面为封闭形状,后侧的横构件129形成为断面ヘ字形。在前述两个下行架127、127中的前述后侧的横构件129附近设有安装后述的下部车架124的前端部用的安装座130。
上部车架123的后半部126如图8和图9中所示,由在车宽方向的两端部处沿车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左侧前后方向延长部131和右侧前后方向延长部132,以及在前端部和中央部和后端部把这些前后方向延长部131、132彼此连接的第1~第3横构件133~135来构成,用真空压铸法来成形而且前述各部整体地形成。
前述左右的前后方向延长部131、132在车体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别经由动力装置支持用的托架136、137(参照图9)沿上下方向摆动自如地连接着动力装置107的前部,在车体左侧的前后方向延长部131的后端部上连接着后缓冲装置138的上端部。此外,在前后方向延长部131、132的前端部上,如图4和图8中所示,向下突出地设有支持后述的下部车架124的中途部分用的托架139。
前述动力装置支持用的两个托架136、137在前后方向延长部131、132的车体内侧向后向下延伸地设置,在两个前后方向延长部131、132上各设置两个的圆筒形轴套141、142(参照图8)上经由阻尼橡胶(未示出)分别弹性支持着。此外,在这些托架136、137的下端部上,如图9中所示,横架着连接用杆143,经由此一连接用杆143沿上下方向摆动自如地支持动力装置107。前述连接用杆143与动力装置107的连接部,在车宽方向上离开并且位于同一轴线上地在动力装置107上设置两个由圆筒组成的轴套144(参照图5和图9),使连接用杆143贯通这些轴套144、144,采用前述轴套144对此一连接用杆143转动的结构。
连接前述左侧前后方向延长部131和右侧前后方向延长部132的第1~第3横构件133~135当中连接两个前后方向延长部131、132的前端部彼此的第1横构件133,和连接中央部彼此的第2横构件134形成为在它们之间可以装设能够收藏头盔的大型收藏箱(未示出)。也就是说,第1横构件133的后表面随着接近车宽方向的中央部而逐渐靠前地形成,第2横构件134的前表面车宽方向的中央部比两端部靠后地形成。再者,前述收藏箱采用与搭载于历来的踏板车上者同样的结构,上端的开口靠坐垫106来开闭。
连接左右的前后方向延长部131、132的后端部彼此的第3横构件135如图15中所示,形成向上开口的箱状。在本实施例中,第3横构件135形成为作为收藏未示出的电池组的电池组收藏箱发挥功能。
由前述左右的前后方向延长部131、132和第1~第3横构件133~135组成的后半部126,在处于图8中符号A所示的范围的前部,和处于图中符号B所示的范围的后部处使用不同的金属模来成形。后半部126的前部靠在车宽方向上分体的金属模来成形,后部靠在上下方向上分体的金属模来成形。因此,左右的前后方向延长部131、132的前部如图13中所示,形成为沿车体宽度方向取向的大致U字形,后部如图14中所示,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取向的大致U字形。
通过用像这样分体方向不同的金属模来成形后半部126,可以使前后方向延长部131、132的前部中的横向的刚性提高,可以使后部中的纵向的刚性提高。使前后方向延长部131、132的前部的纵向的刚性提高是因为此一前部连接于前述前半部125的两个下行架127、126,并且连接着动力装置107的前部,在拐弯时等主要受到横向载荷的缘故。
连接于前后方向延长部131、132的前部的前半部125的下行架127向后向下延伸,因为前后方向延长部131、132的前端部靠此一下行架127对上下方向牢固地支持,所以通过焊接前半部125与后半部126可以形成扭转方向的刚性高的上部车架123。在本实施例中,在断面横向大致U字形的前部中的U字形的内侧整体地形成侧视中X字形的加固用肋145(参照图4、8、13、15),以便仅在前述前后方向延长部131、132中扭转方向的刚性高。
此外,在前后方向延长部131、132的后部,使纵向的刚性提高是因为此一后部从后缓冲装置138施加缓冲反力的缘故。结果,因为可以增大从后缓冲装置138施加于后半部126的缓冲反力的允许值,所以即使随着车体的大型化而车重加重,也可以可靠地支持车体。在本实施例中,突出设置纵壁147、148,以便在前后方向延长部131、132的后部的上表面上形成槽146(参照图14)。靠此一槽146可以进一步提高纵向的刚性,在此一槽146中可以收藏连接于电池组或尾灯等其他电器的电缆149。
前述下部车架124如图10和图11中所示,由在前述上部车架123的下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管子151、152,横架于这些管子151、152彼此之间的第1~第4横构件153~156来构成。
前述两个管子151、152如图10中所示,形成向下凸的山形,前端部靠固定用螺栓157固定于上部车架123的前半部125,后端部经由连接用托架158固定于上部车架123的后半部126。此一连接用托架158由与管子151、152相同的铁类合金形成箱状,下端部焊接于管子151、152而上端部靠固定用螺栓159(参照图4)固定于前述后半部126。
此外,在两个管子151、152中的下侧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部分的前端部,向上延伸地设置连接板160,如图4中所示用固定用螺栓161把此一连接板160和向下延伸地设在前述后半部126的前端部的托架139紧固,借此支持于上部车架123。
进而,在左右的管子151、152上焊接着支持车体罩109的下部用的支撑物162~164,和侧支架支持用支撑物165等,并且经由未示出的托架支持散热器166。前述各支撑物162~165也由与管子151、152相同的铁类合金来形成,在把侧支架(未示出)支持于侧支架支持用支撑物165时,不降低耐磨性或耐冲击性。
前述散热器166如图4和图10中所示,指向前上方地倾斜配置于前述两个管子151、152的向后向下延伸的前端部的下方。通过像这样使散热器166倾斜,迎着上部车架123的前半部125的前表面125a(向后向下倾斜的倾斜面)流动的方向改变了的行驶风流入散热器166。因此,可以提高散热器166的冷却效率。
此外,散热器166是与历来公知者相同的横向水流型的,如图11中所示,使用从上方看车宽方向的两端部的冷却水箱166a、166b位于前述两个管子151、152的下方的大小的散热器。因为两个管子151、152从散热器166的两个水箱166a、166b延伸到后方的发动机110附近,所以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166与发动机110之间的冷却水通路的一部分由前述两个管子151、152来形成。
因为采用这种构成,故由前侧冷却水软管167使两个管子151、152的前端部与散热器166的两个水箱166a、166b之间连通,由后侧冷却水软管168使两个管子151、152的后端部与发动机110的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连通。冷却水系统采用使从发动机110流出的相对高温的冷却水通过车体右侧的管子152引到散热器166,使在散热器166中冷却了的冷却水通过车体左侧的管子151引到发动机110的构成。再者,两个管子151、152在连接冷却水软管167、168的部分附近设有旋塞构件(未示出)以便消除冷却水从两端的开口或螺栓孔等泄漏。
连接下部车架124的前述两个管子151、152彼此的第1~第4横构件153~156当中第1~第3横构件153~155由钢板来形成,第4横构件156由管子来形成。此外,第3横构件155如图11中所示,形成俯视中X字形,前后、左右四个部位焊接于两个管子151、152。在此一第3横构件155上,如图4中所示,支持着燃油箱169。此一燃油箱169在第3横构件155上方收藏于与前述收藏箱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因为在由铁类合金来形成的下部车架124的下端部搭载燃油箱169,所以可以由下部车架124牢固地保护燃油箱169。
第4横构件156形成为从车体的后方看向下凸的山形,在车宽方向的中央部焊接着主支架用托架171。此一托架171也由铁类合金来形成,靠安装于此一托架171上的主支架(未示出)可以牢固地支持车体,并且可以提高铰支主支架的部分的耐磨性。
为了制造如上所述构成的车架102,首先分别用金属模成形上部车架123的前半部125和后半部126,把后半部126的前后方向延长部131、132焊接于前半部125的下行架127。与此同时,组装下部车架124,把各支撑物或托架等焊接于此一下部车架124。此外,在此时,把散热器166和燃油箱169安装于下部车架124。
然后,经由冷却水软管167、168或燃油软管(未画出)等把动力装置107连接于此一下部车架124,形成由下部车架124和动力装置107组成的组装体。
接着,用固定用螺栓157、159、161把下部车架124安装于上部车架123,并且靠动力装置支持用托架136、137来安装动力装置107。此外,在动力装置107的后端部与上部车架123的后端部之间夹装后缓冲装置138。
因为像这样组装的车架102的上部车架123,在车宽方向成对设置的箱状的下行架127的后端部彼此经由后半部126相互连接,形成俯视中封闭形状,所以对车体的前后方向和车宽方向牢固地形成。与此同时,可以靠下部车架124从下方加固上部车架123。
因而,此一车架102尽管由铝合金来形成上部车架123,仍然可以牢固地形成。
此外,前述后半部126的前部因为由沿车宽方向分体的金属模形成为断面横向大致U字形从而横向的刚性提高,所以通过连接于向后向下延伸的前半部125可以使车架102的前部的扭转刚性提高。此外,支持后缓冲装置138的后部因为纵向的刚性提高,所以可以使从后缓冲装置138施加于后半部126的缓冲反力的允许值增大。
进而,此一车架102因为前述后半部126的前部形成断面大致U字形,在U字形的内侧整体地形成侧视中X字形的加固用肋145,所以前述加固用肋145加固后半部126的前部,借此可以使前述前部的扭转方向的刚性进一步提高。
虽然在上述第1和第2实施例中示出用铁类金属材料来形成下行管22或下部车架124的例子,但是也可以用铝合金来形成这些车架构件。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可以谋求更加轻量化。
如果像以上说明的这样用本发明,则因为动力装置支持于上部车架,位于此一动力装置的前方的车辆构成部件支持于下部车架,所以可以把车辆构成部件分开组装于上部车架和下部车架。因此,在把前述车辆构成部件组装于上部车架或下部车架时因为不与其他部件相干涉,所以可以提供组装作业简单而生产率提高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用车架。
如果用发明方案2所述的发明,则可以靠下部车架从下方加固上部车架。
因而,尽管由铝合金来形成上部车架,仍然可以牢固地形成,所以可以提供刚性的提高和轻量化两全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
如果用发明方案3所述的发明,则因为后半部中的铰支动力装置的前部横向的刚性提高,所以通过连接于前半部可以使车架前侧部分的扭转刚性提高。此外,因为支持后缓冲装置的后部纵向的刚性提高,所以可以使从后缓冲装置施加于后半部的缓冲反力的允许值增大。
因而,可以实现即使搭载大型的动力装置也没有刚性不足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用车体。
如果用发明方案4所述的发明,则因为通过加固用肋加固后半部的前部,前述前部的扭转方向的刚性提高,所以上部车架的前侧部分的扭转刚性进一步提高,可以提高乘坐舒适性。
如果用发明方案5所述的发明,则因为后半部的前部横向的刚性提高,所以可以通过连接于前半部而使车架前部的扭转刚性提高。此外,因为后半部的后部纵向的刚性提高,所以可以使从后轮侧施加于后半部的载荷的允许值增大。因而,通过由铝合金来形成车架构件,可以提供既谋求轻量化又提高刚性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

Claims (5)

1.一种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是备有前叉立管,从前叉立管向车体的后方延伸的上部车架,和从此一上部车架向下延伸的下部车架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把前述上部车架从前叉立管延伸设置到车体的后端部,在此一上部车架的前部能够装拆地连接着前述下部车架的前端部,在上部车架的后部能够装拆地连接着下部车架的后端部,并且支持包括后轮的装置摆动式动力装置,前述下部车架把车辆构成部件收容于与上部车架之间地支持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其中,上部车架由铝合金制成,下部车架包括横断面为封闭形状的左右一对下行架,由从前叉立管延伸到搁脚部的前半部和从此一前半部的后端部向后延伸的后半部来形成前述上部车架,在前述前半部上能够装拆地连接着前述左右一对下行架的前端部,在前述后半部上能够装拆地连接着前述左右一对下行架的后端部,设置在下部车架上的横构件支撑车辆构成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把上部车架的后半部的前部形成为使开放端大致沿车体宽度方向取向的大致U字形,把前述上部车架的后半部的后部形成为大致沿上下方向取向的大致U字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在上部车架的后半部的前部的大致U字形的内侧整体地形成侧视中X字形的加固用肋。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其中,把前述上部车架的前半部形成为横断面封闭形状,并且把前述上部车架的后半部的前部形成为使开放端大致沿车体宽度方向取向的大致U字形,而且把前述上部车架的后半部的后部形成为使开放端大致沿上下方向取向的大致U字形。
CNB021568197A 2001-12-14 2002-12-13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423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81851 2001-12-14
JP381851/2001 2001-12-14
JP042934/2002 2002-02-20
JP2002042934 2002-02-20
JP2002291982A JP3899006B2 (ja) 2001-12-14 2002-10-04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JP291982/2002 2002-10-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25584A CN1425584A (zh) 2003-06-25
CN1304239C true CN1304239C (zh) 2007-03-14

Family

ID=2734795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5681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4239C (zh) 2001-12-14 2002-12-13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
CNU0229144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85217Y (zh) 2001-12-14 2002-12-13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0229144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85217Y (zh) 2001-12-14 2002-12-13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889788B2 (zh)
EP (1) EP1319590B1 (zh)
JP (1) JP3899006B2 (zh)
CN (2) CN1304239C (zh)
DE (1) DE60232490D1 (zh)
ES (1) ES2326792T3 (zh)
TW (1) TW5671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93929B2 (ja) * 2003-07-11 2008-06-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車両
JP4453303B2 (ja) * 2003-08-28 2010-04-21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ー型自動二輪車
JP2006056354A (ja) * 2004-08-19 2006-03-02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車両における高圧配線保護構造
JP4684598B2 (ja) * 2004-08-20 2011-05-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車両における懸架装置
JP2006264673A (ja) * 2005-02-25 2006-10-05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シートフレーム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JP4767603B2 (ja) * 2005-07-04 2011-09-0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パワーユニット及び該パワーユニット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
JP4653620B2 (ja) * 2005-09-29 2011-03-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低床式車両
JP2008222077A (ja) * 2007-03-13 2008-09-25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該車体フレームにエンジンを搭載するための組立方法,及び該車体フレーム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JP4986684B2 (ja) * 2007-03-30 2012-07-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4輪車
JP5203660B2 (ja) 2007-09-14 2013-06-0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DE102008032044A1 (de) * 2008-07-08 2010-02-11 Ktm Sportmotorcycle Ag Elektrisch betriebenes Fahrzeug mit einem Fahrersattel
JP5167054B2 (ja) * 2008-09-30 2013-03-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二輪車
JP5386291B2 (ja) * 2008-10-09 2014-01-1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シートフレー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鞍乗型輸送機器
US20100259026A1 (en) * 2009-04-14 2010-10-14 Patmont Steven J Motorcycle having torsion-acting shock absorption
JP5387132B2 (ja) * 2009-05-20 2014-01-15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燃料電池自動二輪車の燃料タンク支持構造
US9187143B2 (en) * 2010-01-08 2015-11-17 Honda Motor Co., Ltd. Evaporated fuel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s that are straddled
JP5498812B2 (ja) * 2010-02-18 2014-05-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
CN104853979B (zh) * 2012-12-25 2018-01-16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
JP2017081326A (ja) * 2015-10-27 2017-05-18 スズ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二輪車の配管継手配置構造
JP2017121850A (ja) * 2016-01-06 2017-07-1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2018140746A (ja) * 2017-02-28 2018-09-1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10831846A (zh) 2017-05-12 2020-02-21 庞巴迪动力产品公司 具有上车架部分和下车架部分的车辆
CN111278721B (zh) * 2017-09-29 2021-08-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蓄电池收纳装置
US11117637B2 (en) 2018-07-25 2021-09-14 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 Group, LLC Motorcycle frame
CN111038632B (zh) * 2018-10-12 2021-09-2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CN109334846A (zh) * 2018-10-19 2019-02-15 常州光阳摩托车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车架
US11352092B2 (en) * 2019-03-29 2022-06-07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Vehicle with variable overall length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ly changing the lengt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60854A (en) * 1984-12-18 1987-04-28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Frame construction for motorcycles
JPH03186490A (ja) * 1989-12-15 1991-08-14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2輪車のフレーム
JP2520466Y2 (ja) * 1989-06-23 1996-12-18 本田技研工業 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のフレーム
US6142253A (en) * 1996-07-24 2000-11-0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hicle frame having a step-through opening particularly for a two-wheeler
JP2001114169A (ja) * 1999-10-19 2001-04-24 Suzuki Motor Corp スクータ型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24084B1 (fr) * 1987-12-03 1991-12-13 Guilet Joel Motocyclette a structure modulaire
EP0322305B1 (en) * 1987-12-21 1994-04-0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Body frame for motor-bicycle
JP2520466B2 (ja) 1989-01-24 1996-07-31 日本電気アイシーマイコン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時定数回路
JP3816210B2 (ja) * 1997-09-30 2006-08-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低床式自動二輪車の車体構造
JP2001010579A (ja) 1999-06-25 2001-01-16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JP3788155B2 (ja) * 2000-01-11 2006-06-21 スズキ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の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JP3971549B2 (ja) * 2000-06-09 2007-09-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AT4357U1 (de) * 2000-06-28 2001-06-25 Avl List Gmbh Einspuriges kraftfahrzeug
JP3829599B2 (ja) * 2000-07-31 2006-10-0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JP2002053087A (ja) * 2000-08-11 2002-02-19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後輪支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60854A (en) * 1984-12-18 1987-04-28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Frame construction for motorcycles
JP2520466Y2 (ja) * 1989-06-23 1996-12-18 本田技研工業 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のフレーム
JPH03186490A (ja) * 1989-12-15 1991-08-14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2輪車のフレーム
US6142253A (en) * 1996-07-24 2000-11-0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hicle frame having a step-through opening particularly for a two-wheeler
JP2001114169A (ja) * 1999-10-19 2001-04-24 Suzuki Motor Corp スクータ型車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85217Y (zh) 2005-03-16
JP2003312571A (ja) 2003-11-06
US20030111283A1 (en) 2003-06-19
DE60232490D1 (de) 2009-07-16
US6889788B2 (en) 2005-05-10
EP1319590A1 (en) 2003-06-18
EP1319590B1 (en) 2009-06-03
JP3899006B2 (ja) 2007-03-28
CN1425584A (zh) 2003-06-25
TW200303835A (en) 2003-09-16
TW567161B (en) 2003-12-21
ES2326792T3 (es) 2009-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4239C (zh)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
CN1751956A (zh) 鞍乘型车辆
CN1751957A (zh) 鞍乘型车辆
CN1121330C (zh) 机动二轮车的后叉安装结构
CN1603588A (zh) 自动二轮车的排气控制装置
CN1117006C (zh) 两轮摩托车的驱动装置
CN1754760A (zh) 车架结构
CN101028846A (zh) 机动二轮车
CN1754758A (zh) 摩托车
CN1749095A (zh) 跨乘式车辆
CN1462707A (zh) 两轮车或三轮车的车架和备有该车架的两轮车或三轮车
CN1288024C (zh) 机动两轮车的电瓶配置结构
CN101058330A (zh) 摩托车
CN1336309A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结构
CN1903646A (zh) 二轮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CN1944170A (zh) 机动两轮车
CN1749097A (zh) 摩托车
CN1749093A (zh) 二轮机动车
CN100349775C (zh) 摩托车
CN1754757A (zh) 二轮机动车
CN1211247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用车体构架
CN1923599A (zh) 二轮机动车
CN1235109A (zh) 小型摩托车的储藏箱
CN1196622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发动机支承构造
CN1200841C (zh) 两轮摩托车用的车体框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314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