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36309A -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结构 - Google Patents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36309A
CN1336309A CN 01124463 CN01124463A CN1336309A CN 1336309 A CN1336309 A CN 1336309A CN 01124463 CN01124463 CN 01124463 CN 01124463 A CN01124463 A CN 01124463A CN 1336309 A CN1336309 A CN 13363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ngine
main truss
vehicle
piv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12446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05081C (zh
Inventor
林薰
与仓康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36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6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508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508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结构,其中:由本体部10和枢支部11构成经过发动机3上方朝前后方向配置的主构架5,将枢支部11的后端部连接到朝车座轨6下方倾斜配置的下构架7,将下构架7的前端部进一步朝下方伸出,形成下方伸出部12。在下方伸出部12设置支承片43和侧支脚安装部47。支承片43兼作发动机悬挂部44和主支脚安装部45,利用刚性大的下构架7承受发动机3、侧支脚28、主支脚29的大负荷。这样,可使车架小型化、轻量化,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细长而且可小型轻量化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机动二轮车的车架结构的一种,将发动机用作车架一部分的钻石型车架结构已属于公知技术。在该车架结构中的、将发动机上方朝前后方向配置、具有一根主构架的脊骨形式中,具有主构架、焊接到其后端部并沿上下方向长长地配置的左右一对枢支板、从主构架后部朝后方伸出的左右一对车座轨、及配置于该车座轨下方并倾斜地连接车座轨和枢支板的下构架,而且在枢支板的中间部连接后臂,将下端部作为发动机悬挂部和支脚安装部(参照例如日本特开平10-19582号)。
在采用上述那样的枢支板结构的场合,由于将一个枢支板兼用作后臂的枢支部、与下构架的连接部、发动机吊架、及支脚安装部,所以要求具有极高的刚性,由铸造或锻造形成。然而,这样会使枢支板大型化、增加重量,从而导致成本上升。另外,枢支板与主构架等的连接部需要长的焊接长度,而且需要由多个补片加强,所以,这些因素使车架大型化、增加重量,从而导致成本上升。因此,希望改变包含枢支板在内的车架结构,使车架小型化、轻量化,降低成本。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这些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1方案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结构,该机动二轮车具有主构架、后臂、车座轨、及下构架,该主构架经过发动机上方朝车身的前后方向配置,该后臂支承到该主构架的后部用于支承后轮,该车座轨从该主构架的后部经过车座下方朝车身后方侧伸出,该下构架配置到该车座轨的下方,连接车座轨和主构架;其特征在于:将上述下构架的前端侧作为比主构架后端更朝下方伸出的下方伸出部,在该下方伸出部设置发动机悬挂部。
本发明第2方案是在上述第1方案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特征:在上述下方伸出部设置侧支脚和主支脚中的至少任一方。
本发明第3方案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下方伸出部设置第1项发明的发动机悬挂部和上述第2项发明的支脚安装部。
本发明第4方案是在上述第3方案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特征:上述发动机吊架和支脚安装部形成为一体构件。
本发明第5方案是在上述第1或第2方案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特征:上述主构架具有左右1对本体部和与其分别构成的1个枢支部,该枢支部的上部被夹到上述左右本体部的各后端部间进行连接,下部连接到上述下构架。
本发明第6方案是在上述第5方案的基础上还具有如下特征:在侧视下相对上述枢支部将空气滤清器配置到车身后方侧,而且将化油器配置到车身前方侧,并经过在枢支部上方的左右本体部间形成的空间对连接空气滤清器和化油器的锥形圆管进行配管。
按照第1-3方案,由于使下构架的前端部侧伸出到主构架的下方作为下方伸出部,所以,可利用该下方伸出部设置发动机吊架和支脚安装部中的任一方或双方。结果,可不需要现有技术那样大型而且重量大的枢支板,所以,可实现车架的小型、轻量化和成本降低。
另外,按照第4方案,可将发动机吊架和支脚安装部形成为一体的较小型的部件。
按照第5方案,由于主构架由左右一对本体部和上方连接到其后端间的一个枢支部构成,所以,可使枢支部比现有枢支板小型轻量,使车身宽度方向变窄。
另外,按照第6方案,可在枢支部的前后配置化油器和空气滤清器,利用由枢支部上部和左右本体部形成的空间对锥形圆管进行配管。
附图说明
图1为车身全体的侧视图。
图2为其后视图。
图3为车架要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4为车架全体的侧视图。
图5为其平面视图。
图6为其背面视图。
图7为图4的7-7线放大断面图。
图8为下方伸出部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其底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适用于越野系机动二轮车的一实施例。图1-图9示出实施例,图1为车身全体的侧视图,图2为其后视图,图3为车架要部的放大侧视图,图4为车架全体的侧视图,图5为其平面视图,图6为其背面视图,图7为图4的7-7线放大断面图,图8为下构架下端部的放大侧视图,图9为其底面图。
首先,以图1-图3为中心说明车身全体的大体结构。对配置于前轮1和后轮2之间的水冷四冲程式发动机3进行支承的车架4(图4)为钻石型,由主构架5、车座轨6、及下构架7构成,发动机3作为车架4的一部分起作用。
主构架5朝前后方向配置在发动机3的上方,具有左右一对地设置的本体部10和沿上下方向配置于发动机3后方的枢支部11。
枢支部11的上端夹在左右本体部10的后端间进行焊接,而且在成为该焊接部前方的本体部10的后部焊接车座轨6的前端。另外,枢支部11的下端部焊接到下构架7的前部。下构架7左右一对地配置在车座轨6的下方,连接车座轨6的后部和枢支部11,同时,其前端部延伸到枢支部11的下端部的下方,构成下方伸出部12。
在枢支部11的中间部设置枢轴13,在这里可自由摆动地连接后臂14的前端。后臂14的前端部具有左右分叉状的轴承部,分别重合到枢支部11的左右各外侧面,由枢轴13连接。在后臂14的后端部支承后轮2,而且在中间部设置后缓冲器15,该后缓冲器15沿上下方向连接于与车座轨6的中间部之间,构成后轮悬挂装置。
在本体部10的前端部安装头管16,通过该车座轨6可自由回转地支承前叉17,并使该前叉17可由转向柄18操纵。
如图1所示,车架4由前导风罩20和多个车身罩覆盖,在头管16的后方部分,从前方依次具有前罩21、散热器罩22、箱罩23、及后导风罩24。另外,在发动机3的下部前方设置下防护板25。
图1中的符号26为散热器,符号27为车座,符号28为侧支脚,符号29为主支脚。
下面根据图4-图9详细说明车架4。左右一对本体部10为大体长圆形断面的铁制方管,各前端侧焊接到头管16,而且由角撑板30a、30b加强。
在本体部10的中间部下部朝下方凸起形成撑条31、32,在后端部朝下方凸出形成发动机吊架34。另外,在本体部10的后端部通过角撑板35焊接车座轨6的前端部。左右的本体部10间由横梁36连接(图5)。
枢支部11呈匚字形断面,朝前方开放而且上下端朝上方或下方开放。其上部在夹于左右本体部10的各后端部内侧的状态下焊接。枢支部11可由铁板等适当的金属板通过压力成形等方法容易地形成。但是,也可任意地由压力成形以外的适当方法成形。
如图7所示,枢支部11具有背面壁38和左右侧壁39,贯通形成于左右侧壁39各对应位置的安装孔40地架设横梁41,与侧壁39焊接。
左右下构架7由铁制成,呈方管状,如图4和图8所示,在左右下构架7的前部间夹着焊接枢支部11下端部的左右侧壁39。左右下构架7的各前端部构成比枢支部11下端更往下方凸出的下方伸出部12,在其下端部间架设横管42,其两端朝左右凸出。
在左右的下方伸出部12的各下端部焊接支承片43,其前部作为发动机悬挂部44朝前方凸出,后部作为主支脚安装部45朝后方凸出。在主支脚安装部45设置套筒46。
支承片43一体地形成发动机悬挂部44和主支脚安装部45,中央部形成朝下方伸出部12的车身内侧罩住的大体匚字状断面部,可由铁板等适当金属通过压力成形等方法容易地形成,在将下方伸出部12的下端部车身内侧部分嵌合到该大体匚字形断面部的状态下综合地进行焊接。
另外,如图8和图9所示,在车身左侧的下方伸出部12的下端部外表面设置侧支脚安装部47并使其在侧视下重合。侧支脚安装部47由铁等适当金属通过压力成形等适当方法形成,上部焊接到横管42。
侧支脚安装部47的下部构成朝外方倾斜地张开的斜面部47a,在这里设置安装孔47b和销47c。本实施例的侧支脚安装部47与支承片43分别形成,而且设置到车身的左右任一方侧。
如图2和图6所示,在左右的主支脚安装部45之间设置主支脚29的回转轴48,通过使左右的套筒46一致地由螺栓连接,可自由回转地支承到下构架7。符号49为复位弹簧,设置在下方伸出部12侧的支片50与主支脚29的支片51之间。
另一方面,侧支脚28由形成于其上端部的分叉部52夹住侧支脚安装部47的斜面部47a,由螺栓和螺母可自由回转地支承。侧支脚28的复位弹簧53设置在销47c与下部的支片54之间。
下构架7的后端部重合焊接到车座轨6的后部下面,在该焊接部近旁大体以匚字状设置朝车身侧方伸出的把手56的一端。沿前后夹住该焊接部地将把手56的一端安装到下构架7的后端部,将另一端安装到车座轨6。
在左右的车座轨6与下构架7的各中间部配置加强板57。加强板57沿上下连接车座轨6和下构架7,在其上端部近旁将支承后缓冲器15上部的缓冲器托架58设置到在侧视下从加强板57朝前方错开的位置。
加强板57的下端焊接到下构架7,在其焊接部近旁的下构架7朝下方凸出地设置托架59,在其下端设置后脚蹬(ピリォレステップ)59a。
如图4和图5所示,加强板57的上端部朝车座轨6的车身内侧面重合,与朝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板60连续一体化。该加强板60嵌合左右车座轨6内侧面和上下面,与上下面焊接,而且,在分别设于其上的孔中嵌合架设于左右车座轨6间的横管61的轴向两端并与车座轨6的表面形成间隙d,在嵌合部周围与横管61进行焊接。在该横管61的中间部焊接缓冲器托架58。
在横管61的后方的左右车座轨6间设置横梁62、64,在各车座轨6的上面设置车座支承支板64(图5)。图4中的符号65为从左右本体部10的各后端部朝侧方伸出的撑条。
下面,说明发动机3和一部分辅机类等相对车架4的配置。在图1和图3中,发动机3由发动机吊架34将曲轴箱71的中央上部支承到本体部10的下部。另外,曲轴箱71的后部的上方部分由位于枢轴13上方的枢轴部12的安装部72支承,下方部分由发动机悬挂部44支承。
另外,在曲轴箱71的后部侧面设置脚蹬支架74。脚蹬支架74支承到枢轴13,下部支承到横管42(图2),并且为将下部的前方部分作为前方凸出部73的大体为L字状的构件。
该脚蹬支架74可由铁板等适当的金属通过压力成形等适当的方法容易地形成,在前方凸出部73的上部安装前脚蹬75,在下部安装支轴76。在支轴76可自由回转地支承变速踏板77,其回转通过变速连杆78使变速轴79回转。
在由枢支部11、车座轨6、及下构架7围成的在侧视下大体为三角形的空间配置空气滤清器80。在空气滤清器80的后部,车身左侧构成朝车身中央侧凹入的退让部81,利用该退让部81将后缓冲器15朝上下方向大体配置到车身中央。
空气滤清器80横断左右车架4地配置到后轮2的前方,其盖在图中看不到但实际上设置于车身右侧,可从车身右侧开闭。空气滤清器80由前端下部的撑条80a安装到枢支部11的的撑条11a,而且将上部的撑条80b接合到车座轨6,从而支承到车架4。
从空气滤清器80朝前方伸出的锥形圆管82连接的化油器83隔着枢支部11地与空气滤清器80在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分离地配置。另外,发动机3为四冲程式,为了可朝其气缸盖70直线吸气,所以,配置在较高的位置,在侧视下与本体部10重合。
锥形圆管82从空气滤清器80的上部伸出,在侧视下一部分比车座轨6的上部高,穿过由左右的本体部10后部间和枢支部11的上端部围住的空间到达化油器83。
在锥形圆管82的前端的与化油器83的连接部的近旁安装谐振器84的一端。谐振器84形成大体水平地朝前后方向配置的长尺寸管状,其后端部延伸到燃料箱85与空气滤清器80的各前端部间的空间内。燃料箱85支承到左右的车座轨6上,而且由车座27开闭上方。
在化油器83的前侧的左右本体部10间设置用于控制供给到排气系的2次空气的2次空气控制阀86,分别由管87连接到气缸盖70,由管88连接到空气滤清器80的洁净侧。管87由撑条33支承。
另外,在左右本体部10的前部间中央配置副空气滤清器90,由配管91连接到化油器83。漏气软管92从曲轴箱71的后部上面中央伸出到车身右侧,经过本体部10的侧方连接到空气滤清器80的洁净侧前部,避免发动机3侧的热影响。
如图1和图2所示,空气滤清器80的处于后导风罩24下方的部分和枢支部11的侧方由枢支部罩19覆盖。枢支部罩19为由树脂等适当材料构成的侧视下大体为Y字状的构件,重合到脚蹬支架74的外侧,中央在发动机3与脚蹬支架74一起固定到枢支部11,而且上部沿着后导风罩24的下端,前部安装到设于本体部10后端部的撑条65。
另外,图3所示符号93为散热器贮水箱,利用形成于车身左侧的车座轨6与下构架7之间的空间进行配置,在侧视下一部分与燃料箱85重合。另外,符号8为排气管,从气缸盖70的前部绕到曲轴箱71的下方,朝后方延伸,连接到消声器9。消声器9如图2所示那样朝车身右侧出来,重合到后轮2的右侧面,延伸到后脚蹬60的下方。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如图4、图8、和图9所示,将转向柄18的前端比枢支部11下端更朝下方伸出,作为下方伸出部12,在这里设置将发动机悬挂部44和主支脚安装部45一体化的支承片43和侧支脚安装部47,所以,枢支部11与过去相比不直接承受施加在支承片43和侧支脚安装部47的大负荷,所以,可相应地降低要求的刚性,从而可使枢支部11小型和轻量化,而且可使车宽方向变窄。特别是如将枢支部11形成为1个压力成形品,则可进一步降低枢支部11的成本。
另外,承受发动机3和侧支脚28、主支脚29等大负荷的支承片43和侧支脚安装部47也利用方管制成的下方伸出部12的刚性,所以,可使其小型轻量化,另外,由于可容易地由压力成形等进行成形,所以仍可降低成本。而且,由于将发动机悬挂部44和主支脚安装部45作为支承片43一体形成,所以可使其为单一部件,可减少部件数量,容易制造。因此,可使车架4全体小型轻量化,使车身细长化,并可降低成本。
另外,在枢支部11的前后分离配置化油器83和空气滤清器80,而且将枢支部11形成为单一构件,即使由背面壁38覆盖背面侧,也可使锥形圆管82从空气滤清器80上方朝前方出来,利用由枢支部11上端部和左右的本体部10的各后端部间形成的空间,容易配管。
而且,由于发动机3为四冲程式,所以,在将化油器83配置到夹于左右本体部10的较高的位置的场合,相对这样的配置从空气滤清器80上方伸出的上述锥形圆管82的配管更合适,所以,这些各部件的配置适合于四冲程发动机。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的原理内可进行多种变形和应用。例如,也可将枢支部11形成为与本体部10连成一体的形式。另外,也可取消枢支部11的枢轴13,作为其替代,将后臂14的枢支部设置到曲轴箱71的后部。
另外,枢支部11、支承片43、及侧支脚安装部47不限于压力成形,也可由铝合金等通过铸造和锻造等适当方法成形。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发动机悬挂部44和主支脚安装部45形成为一体的支承片43,但与发动机悬挂部44一体化的支脚安装部的组合是自由的,也可将发动机悬挂部44和侧支脚安装部47一体化,还可将侧支脚安装部47和主支脚安装部45双方都与发动机悬挂部44一体化。在后者场合,仅由支承片43即可同时具有发动机悬挂部、侧支脚安装部、及主支脚安装部3个功能。
另外,适用的机动二轮车不限于越野系,也可为多种形式,而且不限于水冷四冲程式发动机,也可适用于搭载空冷或二冲程式发动机的车辆。

Claims (6)

1.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结构,该机动二轮车具有主构架、后臂、车座轨、及下构架,该主构架经过发动机上方朝车身的前后方向配置,该后臂支承到该主构架的后部用于支承后轮,该车座轨从该主构架的后部经过车座下方朝车身后方侧伸出,该下构架配置到该车座轨的下方,连接车座轨和主构架;其特征在于:将上述下构架的前端侧作为比主构架后端更朝下方伸出的下方伸出部,在该下方伸出部设置发动机悬挂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下方伸出部设置侧支脚和主支脚中的至少一方。
3.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下方伸出部设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悬挂部和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脚安装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动机吊架和支脚安装部形成为一体构件。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主构架具有左右1对本体部和与其分别构成的1个枢支部,该枢支部的上部被夹到上述左右本体部的各后端部间进行连接,下部连接到上述下构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侧视下相对上述枢支部将空气滤清器配置到车身后方侧,而且将化油器配置到车身前方侧,并经过在枢支部上方的左右本体部间形成的空间对连接空气滤清器和化油器的锥形圆管进行配管。
CN 01124463 2000-07-31 2001-07-31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508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0557/2000 2000-07-31
JP2000230557A JP4008190B2 (ja) 2000-07-31 2000-07-31 自動2輪車の車体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36309A true CN1336309A (zh) 2002-02-20
CN1205081C CN1205081C (zh) 2005-06-08

Family

ID=18723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12446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5081C (zh) 2000-07-31 2001-07-31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008190B2 (zh)
CN (1) CN1205081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3913A (zh) * 2010-01-22 2011-07-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两轮机动车
CN102556243A (zh) * 2010-12-24 2012-07-11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的车架
CN102556242A (zh) * 2010-12-22 2012-07-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的车架
CN109572879A (zh) * 2017-09-28 2019-04-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座椅结构
CN114475871A (zh) * 2020-10-24 2022-05-13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支柱站脚子组件的鞍座型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88895A (ja) 2004-09-24 2006-04-06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US7869849B2 (en) 2006-09-26 2011-01-11 Nellcor Puritan Bennett Llc Opaque, electrically nonconductive region on a medical sensor
US8936123B2 (en) 2008-08-08 2015-01-20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JP5118575B2 (ja) * 2008-08-12 2013-01-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6171744B2 (ja) * 2013-09-03 2017-08-02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WO2016046936A1 (ja) * 2014-09-25 2016-03-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JP6218956B2 (ja) * 2014-09-25 2017-10-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JP5919354B2 (ja) * 2014-09-30 2016-05-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車体カバー押え構造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3913A (zh) * 2010-01-22 2011-07-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两轮机动车
CN102556242A (zh) * 2010-12-22 2012-07-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的车架
CN102556242B (zh) * 2010-12-22 2015-02-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的车架
CN102556243A (zh) * 2010-12-24 2012-07-11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的车架
US8678122B2 (en) 2010-12-24 2014-03-25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body frame of motorcycle
CN102556243B (zh) * 2010-12-24 2015-08-12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的车架
CN109572879A (zh) * 2017-09-28 2019-04-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的座椅结构
CN114475871A (zh) * 2020-10-24 2022-05-13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支柱站脚子组件的鞍座型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2037170A (ja) 2002-02-06
CN1205081C (zh) 2005-06-08
JP4008190B2 (ja) 2007-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474C (zh) 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US7419028B2 (en) Motorcycle
US7438149B2 (en) Motorcycle
CN2685217Y (zh)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
CN1336309A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结构
CN1085164C (zh) 机动二轮车等车辆的行走风整流装置
CN1594020A (zh) 摇臂式悬挂装置
CN1120104C (zh) 机动两轮车的车架
US20090057509A1 (en) Reflector support structure
EP1642811A1 (en) Windscreen mounting structure in light vehicles
CN1854012A (zh) 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构造
US20070000960A1 (en) Carrier for vehicle
CN1188315C (zh) 机动二轮车的后缓冲器安装结构
CN1137033C (zh) 车架
WO2008096903A1 (ja) 自動二輪車
CN1090120C (zh) 两轮摩托车的车架护罩结构
CN1211247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用车体构架
CN1196622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发动机支承构造
CN1116194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后缓冲部件的安装构造
CN1067014A (zh) 小型摩托车发动机的支撑结构
CN1138666C (zh) 两轮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CN100377962C (zh) 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架构造
CN1080220C (zh) 头灯支承用托架装置
CN1090122C (zh) 两轮摩托车的后缓冲器安装结构
JP2001239978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608

Termination date: 2014073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