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9095A - 跨乘式车辆 - Google Patents

跨乘式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9095A
CN1749095A CN200510102864.5A CN200510102864A CN1749095A CN 1749095 A CN1749095 A CN 1749095A CN 200510102864 A CN200510102864 A CN 200510102864A CN 1749095 A CN1749095 A CN 17490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ling wheel
vehicle
straddle
width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1028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8387C (zh
Inventor
堀内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49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90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838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838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04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5/28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 B62K25/283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for cycles without a pedal crank, e.g. motor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7/00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 B62M7/02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engine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乘式车辆,包括从用于支撑前叉的头管向下延伸的下管、设置在所述下管上的后轮枢轴单元、和用于支撑所述车辆的后轮使得所述后轮可以绕所述后轮枢轴单元基本向上和向下枢轴转动的后轮悬架设备。所述后轮枢轴单元在所述车辆的前进方向上布置在发动机之前。所述发动机附装到所述后轮悬架设备使得所述发动机可以与所述后轮悬架设备一起枢轴转动。

Description

跨乘式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摩托车之类的具有鞍座的跨乘式车辆,其中骑乘者跨乘于鞍座上,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跨乘式车辆的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其中骑乘者跨乘于鞍座上的跨乘式2至4轮车辆,已经提出并提供了各种类型的车架结构以增强行驶稳定性并减少制造成本。
已经提出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的车架结构,其中两对摆臂每对分别地支撑连接到车架的前轮或后轮,例如这样的结构:由阻尼器和其他部件组成的减震器单元布置在摆臂下方。参见日本专利No.3,334,931(2-3页,图1)。
此类型的车架具有简单结构和高刚度。此外,由于摩托车的重心位于此车架结构较低的位置处,所以增强了摩托车的行驶稳定性。
但是,在诸如摩托车之类的跨乘式车辆领域中,始终有对更具吸引力的跨乘式车辆的需求,其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上述车架结构在增强跨乘式车辆的行驶稳定性上提供了某些优点,但是仍需要开发具有更强行驶稳定性的改良的跨乘式车辆。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改良的车架以进一步增强车辆的行驶稳定性的跨乘式车辆。
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跨乘式车辆包括从用于支撑转向轴的转向轴支撑构件向下延伸的向下车架、设置在所述向下车架上的后轮枢轴单元、和用于支撑所述车辆的后轮使得所述后轮可以绕所述后轮枢轴单元基本向上和向下枢轴转动的后轮悬架设备。在此跨乘式车辆中,所述后轮枢轴单元在所述车辆的前进方向上布置在动力单元之前,且所述动力单元附装到所述后轮悬架设备使得所述动力单元可以枢轴转动。
在上述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结构中,后轮枢轴部分和后轮的旋转轴之间的距离大于其中后轮枢轴部分布置在诸如发动机之类的动力单元之后的传统跨乘式车辆的对应距离。
结果,由绕后轮枢轴部分基本向上和向下枢轴转动的后轮(其进行绕后轮枢轴部分进行圆周运动)产生的圆的半径变得更大。这样,降低了由后轮在路面上的旋转产生的驱动反作用力的方向。
因此,减少了在诸如加速之类的驱动反作用力改变时跨乘式车辆前轮的上升趋势,且这样进一步增强了跨乘式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动力单元附装到后轮悬架设备使得动力单元可以枢轴转动。这样,即使在后轮绕后轮枢轴部分基本向上和向下枢轴转动时,动力单元和后轮之间的距离可以保持恒定。
结果,附装在动力单元和后轮之间的驱动链(或驱动带)的张力保持基本恒定,从而可以防止通过驱动链传输到后轮的动力的改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根据上述优选实施例的跨乘式车辆具有后轮枢轴部分,其包括弹性构件和经由弹性构件连接到向下车架的后轮悬架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跨乘式车辆优选地包括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突出的搁脚板。在此跨乘式车辆中,作为后轮枢轴部分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后轮枢轴部分宽度(WP)、作为搁脚板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搁脚板宽度(WFR)、和作为后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后轮宽度(WT)具有如下关系:搁脚板宽度(WFR)≥后轮枢轴单元宽度(WP)≥后轮宽度(WT)。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后轮悬架设备优选地包括与后轮枢轴部分连接的连接构件以及一个端部与连接构件在连接构件的后部连接且另一个端部支撑后轮的臂构件,其中连接构件和臂构件可拆卸地彼此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跨乘式车辆还优选地包括设置在向下车架上以支撑跨乘式车辆的前轮使得前轮可以基本向上和向下运动的前轮臂。
根据本发明各种优选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由于车架结构的改良具有大大增强的行驶稳定性的跨乘式车辆。
将参考附图在下文中描述根据各种优选实施例的跨乘式车辆。在以下附图中,将相同或相似的标号给予相同或相似部件。不过,应该注意的是,附图仅是示意性的且附图所示的各自的比例等可能与实际值不同。在此上下文中,应该基于以下说明确定具体尺寸等。而且显而易见的是,不同尺寸关系和比例包括在各个图中。
从以下参考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元件、特性和优点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摩托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包括后轮枢轴部分和后轮悬架设备的摩托车的局部左侧视图;
图3是摩托车的局部俯视图;
图4图示了组成后轮悬架设备的连接构件和臂构件的详细结构;
图5说明摩托车的操作和优点;
图6(a)和图6(b)进一步说明摩托车的操作和优点;
图7是根据第一修改的摩托车的左侧视图;以及
图8是根据另一个修改的摩托车的左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图示了作为跨乘式车辆的摩托车10的总体结构的左侧视图。如图1所示,摩托车10具有界定了摩托车10的构架的车架50,且各种部件附装到车架50。
车架50包括头管51、下管52、上支架53、下支架54和后支架55。车架50还包括其他支架,例如用于连接上支架53和后支架55的支架(未示出)。
头管51支撑前叉21(转向轴),其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组成转向轴支撑构件。更具体地,前叉21由头管51支撑使得前叉21相对于车辆的前进方向左右转动。前叉21可旋转地支撑前轮22并根据各种路面条件向上和向下(在实际中,在给定了预定后倾角的方向上)移动(直线运动)前轮22以吸收施加到前轮22的冲击。
下管52从头管51向下延伸,其组成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的向下车架。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下管52优选地具有基本圆柱或基本矩形的形状。后轮枢轴单元60(后轮枢轴部分)设置在下管52上。
下支架54从下管52的较低端朝向摩托车10的后部延伸。上支架53从头管51延伸通过形成在燃油箱30内的空间。下支架54与上支架53在发动机40后相连接。
后轮枢轴单元60在车辆的前进方向上定位发动机40(动力单元)之前。后轮悬架设备70与后轮枢轴单元60相连接。
后轮悬架设备70支撑后轮71使得后轮71可以绕后轮枢轴单元60基本向上和向下枢轴转动。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后轮悬架设备70包括连接构件701、臂构件720和后减震器单元730。
连接构件710与后轮枢轴单元60相连接。臂构件720在纵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端部E1,见图4)与连接构件710的后部区域相连接,而另一个端部(端部E2,见图4)可旋转地支撑后轮71。
连接构件710和臂构件720可拆卸地附装到彼此。包括连接构件710和臂构件720的后轮悬架设备70的详细结构将在以下讨论。
后减震器单元730支撑连接构件710和臂构件720,这两者都绕后轮枢轴单元60在后减震器单元730的预定位置处枢轴转动。后减震器单元730允许由臂构件720可旋转地支撑的后轮71基本向上和向下移动(绕在后轮枢轴单元60处的第一轴的圆周运动),从而吸收施加到后轮71的冲击。
发动机40附装到后轮悬架设备70,更具体地,附装到连接构件710。这样,发动机40能够与连接构件710一起绕后轮枢轴单元60枢轴转动。
一个搁脚板81和从搁脚板81延伸的变速踏板82设置在摩托车10的左侧上。另一个搁脚板81和后刹踏板83(见图3)布置在摩托车10的右侧上。
接下来,详细解释后轮枢轴单元60和后轮悬架设备70。
图2图示了包括后轮枢轴单元60和后轮悬架设备70的摩托车10左侧的一部分。
如此图所示,下管52具有后轮枢轴单元60附装到其上的基座52a。基座52a具有用于夹持后轮枢轴单元60的夹持构件52b使得单元后轮枢轴单元60夹在夹持构件52b之间。
后轮枢轴单元60经由基座52a和夹持构件52b附装到下管52。后轮枢轴单元60具有橡胶轴衬61、枢轴螺栓62和枢轴螺母63。
橡胶轴衬61是由橡胶材料或其他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部件。在优选实施例中橡胶轴衬61优选地基本为圆筒形,但可以具有诸如缩放仪(pantograph)的形状之类的其他形状。
焊接到夹持构件52b的金属配件(未示出)设置在橡胶轴衬61的外圆周表面上。而且,用于接触枢轴螺栓62的金属配件(未示出)设置在圆形孔64的圆周壁表面上,其中枢轴螺栓62插入通过圆形孔64。
枢轴螺栓62插入通过圆形孔64并支撑连接构件710使得连接构件710可以绕第一轴(即,绕枢轴螺栓62)基本向上和向下枢轴转动。枢轴螺栓62的一个端部拧到枢轴螺母63中。
连接构件710组成后轮悬架设备70的一部分并包括连接部分711、发动机固定板712、基板713和臂构件连接部分714。
更具体地,连接部分711由后轮枢轴单元60通过枢轴螺栓62(其插入通过形成在橡胶轴衬61上的圆形孔64)支撑,使得连接部分711可以枢轴转动。这样,后轮悬架设备70经由橡胶轴衬61与下管52相连接。
如上所述,发动机40通过连接构件710附装到后轮悬架设备70使得发动机可以枢轴转动。更具体地,曲轴箱41的前部区域固定到连接部分711。
曲轴箱41的下侧固定到发动机固定板712。臂构件720使用臂连接螺栓724附装到曲轴箱41的后部区域。
臂构件720可旋转地支撑后轮71并使用固定螺钉725固定到臂构件连接部分714。
由于连接部分711、发动机固定板712和臂构件720附装到发动机40,所以发动机40也用作后轮悬架设备70的加强构件。
来自发动机40的动力通过驱动链轮42和驱动链44传输到从动链轮43,从而后轮71与从动链轮43一起旋转。
图3是摩托车10的局部俯视图。如此图所示,在车辆宽度方向D(图中的方向)上突出的搁脚板81设置在摩托车10的左右侧的每个上。
用于改变在变速器(未示出)中包括的变速齿轮的变速踏板82从设置在摩托车10左侧上的搁脚板81延伸。控制用于制动后轮71旋转的后刹73的制动力的后刹踏板83从设置在摩托车10右侧上的搁脚板81延伸。
如上所述,连接部分711由枢轴螺栓62支撑使得连接部分711可以绕第一轴基本向上和向下枢轴转动,且臂构件720使用固定螺钉725附装到连接构件710(更具体地,臂构件连接部分714)。
这样,后轮71被如此支撑为绕后轮枢轴单元60(第一轴)基本向上和向下枢轴转动,且用于支撑后轮71的实际臂长大于其中后轮71被支撑为绕发动机40的后部附近基本向上和向下枢轴转动的传统摩托车的对应臂长。
由于发动机40附装到连接构件710,所以当后轮71绕后轮枢轴单元60基本向上和向下枢轴转动时,发动机40基本向上和向下枢轴转动。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作为后轮枢轴单元60在车辆宽度方向D(图中的方向)上的宽度的后轮枢轴单元宽度(后轮枢轴部分宽度)WP、作为该对左右搁脚板81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搁脚板宽度WFR、和作为后轮71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后轮宽度WT有如下关系:搁脚板宽度(WFR)≥后轮枢轴单元宽度(WP)≥后轮宽度(WT)。
接下来,将参考图4描述后轮悬架设备70,更具体地,描述组成后轮悬架设备70的连接构件710和臂构件720及其周围部件的详细结构。
如图4所示,曲轴箱41的前部区域使用附装螺钉715附装到连接部分711。曲轴箱41的下侧使用附装螺钉716附装到发动机固定板712。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组成连接构件710的连接部分711、发动机固定板712和臂构件连接部分714通过焊接、螺栓和螺母或任何其他结构结合到基板713。
臂连接螺栓724插入通过的臂连接孔45设置在曲轴箱41的后部区域上。
臂构件720包括臂部分721、后轴支撑部分722和连接部分723。臂部分721的端部E1(一个端部)使用固定螺栓725紧固到连接构件710的臂构件连接部分714。后减震器单元连接部分726附装到臂部分721以将后减震器单元730的下端连接到臂部分721。
后轴支撑部分722设置在端部E2(另一个端部)处以可旋转地支撑后轮71的旋转轴(未示出)。连接部分723布置在端部E1处且具有可以与臂连接螺栓724插入通过的臂连接孔45叠加的圆形孔。
不一定要求曲轴箱41通过臂连接螺栓724与臂构件720相连接。例如,曲轴箱41可以与臂构件连接部分714相连接。
接下来,将参考图5、图6(a)和图6(b)讨论摩托车10的操作和优点。
图5是说明性视图,其示出了与其中后轮枢轴部分布置在发动机40之后的传统摩托车相比,在摩托车10中减少了在诸如加速之类的驱动反作用力改变时引起摩托车10的前轮22上升的上升趋势。
如图5所示,由于后轮71绕在摩托车10中的后轮枢轴单元60处的第一轴进行圆周运动,所以由后轮71在路面R上的旋转产生的驱动反作用力基本定向在由箭头F指示的方向上。
在另一方面,在其中后轮枢轴部分布置在发动机40之后的传统摩托车中,后轮枢轴部分位于在臂构件720和发动机40之间的连接点周围。这样,后轮71绕此连接点进行圆周运动。在此情况中,由后轮71在路面R上的旋转产生的驱动反作用力基本定向在由箭头F′指示的方向上。
因此,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与其中后轮枢轴部分布置在发动机40之后的传统摩托车的情况相比,在后轮枢轴部分和后轮71之间的距离更长且因而后轮71绕后轮枢轴部分的圆周运动的半径更大。
结果,降低了由后轮71在路面R上的旋转产生的驱动反作用力的方向,其降低了在诸如加速之类的驱动反作用力改变时前轮22上升趋势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增强了摩托车10的行驶稳定性。
更具体地,由于上升趋势的下降,可以给骑乘者如下感觉:当加速节气门完全打开或在其他时机时,摩托车10更径直地向前行驶。
此外,在优选实施例中,发动机40附装到后轮悬架设备70使得发动机40可以枢轴转动。这样,即使在后轮71绕后轮枢轴单元60(第一轴)基本向上和向下枢轴转动时,发动机40和后轮71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
因此,附装在发动机40和后轮71之间的驱动链44的张力基本保持恒定,从而可以防止通过驱动链44传输到后轮71的动力的改变。
图6(a)和图6(b)进一步说明由本优选实施例的摩托车10提供的操作和优点。如上所述,橡胶轴衬61用在后轮枢轴单元60中。
图6(a)示出了在这样的摩托车的转弯期间后轮71的运动,其中后轮枢轴单元60包括代替橡胶轴衬61的具有比橡胶轴衬61更高硬度(即更高刚度)的部件,而图6(b)示出了在摩托车10的转弯期间后轮71的运动。
如图6(a)所示,路面R具有向上和向下的起伏。这样,当后轮71在路面R上的位置PR1到PR2滚动时,在路面R上旋转的后轮71的位置运动到在PT1和PT2范围内的位置。即,摩托车被不规则的外部条件影响。
在其中后轮枢轴单元60具有比橡胶轴衬61硬度更高的部件的摩托车的后轮71绕后轮枢轴单元60枢轴转动。结果,后轮71的旋转中心RC如图6(a)所示地移动。
更具体地,在其中后轮枢轴单元60具有比橡胶轴衬61硬度更高的部件的摩托车中,后轮71的旋转中心RC由于路面R的起伏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移动宽度WD
当后轮71的旋转中心RC在转弯期间以此方式移动时,摩托车的骑乘者感觉后轮71的抓握力改变。
在另一方面,如图6(b)所示,在其中后轮枢轴单元60具有橡胶轴衬61的摩托车10中,橡胶轴衬61根据转弯期间路的改变而变形。由于橡胶轴衬61的变形,后轮71的位置改变到在路面R位置PR2(例如,路面R的凸起部分)处的位置PT2′
这样,与图6(a)所示的结构相比,当车辆经过路面R的起伏(凸起部分)时,后轮71的旋转中心RC的位置不很大地移动。更具体地,当车辆经过路面R的起伏(凸起部分)时,后轮悬架设备70不很大地上下移动但是后轮71(中心线CL)绕在旋转中心处的第二轴扭曲并倾斜。结果,减少了不规则外部条件在车架50以及因此摩托车10上的影响。后轮71绕在旋转中心RC处的第二轴的扭曲是由于橡胶轴衬61的变形。第二轴通过橡胶轴衬61,且因此垂直于在后轮枢轴单元60处的、后轮71以圆周运动绕其运动的第一轴。
因此,摩托车的骑乘者感觉在车辆经过路面R的起伏时后轮71的抓握力没有很大地变化而是几乎保持恒定。换言之,骑乘者感觉后轮后轮71在转弯期间由后轮71的抓握力维持在合适的角度范围(外倾角范围)内。
如上所述,后轮枢轴单元宽度WP、搁脚板宽度WFR、和后轮宽度WT具有关系:搁脚板宽度(WFR)≥后轮枢轴单元宽度(WP)≥后轮宽度(WT)。
这样,为了在确保如图6(b)所示的操作和优点的同时增强后轮悬架设备70的刚度,优选的是扩大后轮枢轴单元宽度WP,同时防止在转弯或其他时机时路面R和后轮枢轴单元6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之间的接触,例如,同时保证一定的侧倾角(banking angel)。
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摩托车10的其他操作和优点将在以下进一步说明。在摩托车10中,连接构件710和臂构件720可拆卸地彼此耦合。发动机40也附装到连接构件710使得发动机40可以在摩托车10中枢轴转动。
这样,车架50可以通过改变发动机(动力单元)的类型、臂构件720的长度或其他改变而组装到其他跨乘式车辆(例如路上车辆和越野车辆)。
因此,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摩托车10中,可以将车架50(作为平台)普遍地使用于来自不同种类的跨乘式车辆并因此减少摩托车10的制造成本。
此外,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摩托车10中,后轮枢轴单元60布置在下管52上且连接构件710和臂构件720可拆卸地彼此连接。这样,可以很容易地提供具有不同机动性的其中确保固定臂长度但缩短轴距长度的跨乘式车辆。
虽然已经如上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处所示的说明和附图,因为这些仅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显而易见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基于此说明书实现包括改变和修改的各种变化实施例。
例如,可以对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的摩托车10进行以下修改。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修改优选实施例的摩托车10′的左侧视图。
在图7的摩托车10′中,后减震器单元730的附装位置与其在上述摩托车10的结构中的位置相比朝向前部移动。根据摩托车10的种类和所需性能可以适当地改变后减震器单元730的附装位置。
虽然单组的后减震器单元730(单悬架)可以使用在摩托车10和10′中,但是也可以使用两组后减震器单元730。此外,例如连结型单悬架可以使用在摩托车10′中。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另一个修改的摩托车10″的左侧视图。如图8所示,用于支撑前轮22使得前轮可以基本向上和向下移动的前轮臂23和24设置在下管52上。
更具体地,前臂构件23a的一个端部连接到前叉21,而其另一个端部连接到前轮枢轴部分23b。类似地,前臂构件24a的一个端部连接到前叉21,而其另一个端部连接到前轮枢轴部分24b。
在具有前轮臂23和24的摩托车10″中,需要高刚度的部件设置在从前轮枢轴部分23b到后轮枢轴单元60的狭窄区域内。这样,可以容易地提供具有高刚度的车架。
虽然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的摩托车10上发动机40优选地设置为的动力单元,但是例如可以使用电动机,代替摩托车10中的发动机40。
虽然在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摩托车10中连接构件710和臂构件720可拆卸地彼此耦合,但是连接构件710和臂构件720可以彼此一体地形成。
此外,虽然在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摩托车10中后轮枢轴单元宽度WP、搁脚板宽度WFR、和后轮宽度WT具有关系:搁脚板宽度(WFR)≥后轮枢轴单元宽度(WP)≥后轮宽度(WT),这些值不一定要求具有此关系。
此外,虽然示出摩托车10作为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例子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应用到其他的跨乘式车辆,例如具有3或4轮的跨乘式车辆。如上所述,跨乘式车辆指具有骑乘者可以跨乘其上的鞍座的2至4轮车辆,且也包括具有其上放置骑乘者双脚的脚踏板的小型摩托车。
如上所述,显而易见的是此处未包括的各种修改和变化可以包括在本发明中,且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仅由在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本发明的具体特征所限,所附权利要求基于上述说明合适地要求权利。

Claims (18)

1.一种跨乘式车辆,包括:
向下延伸的车架;
设置在所述向下车架上的后轮枢轴部分;
布置来支撑后轮使得所述后轮可以绕所述后轮枢轴部分基本向上和向下枢轴转动的后轮悬架设备;和
动力单元;其中
所述后轮枢轴部分在所述车辆的前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动力单元之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后轮枢轴部分包括弹性构件,且所述后轮悬架设备经由所述弹性构件连接到所述向下车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后轮在第一轴处绕所述后轮枢轴部分枢轴转动,且其中所述后轮由于所述弹性构件的变形绕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的第二轴枢轴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后轮悬架设备包括连接构件和臂构件,所述连接构件连接到所述后轮枢轴部分,所述臂构件的第一端部连接到所述连接构件的后端部,所述臂构件的第二端部布置为支撑所述后轮,且其中所述连接构件和所述臂构件可拆卸地彼此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动力单元连接到所述连接构件和所述臂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使得所述动力单元可以与所述后轮悬架设备一起枢轴转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乘式车辆,还包括后减震器单元,其中所述后减震器单元连接到所述臂构件的所述第二端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还包括后减震器单元,其中所述后减震器单元在所述车辆的前进方向上安装在所述后轮之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还包括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突出的搁脚板,其中作为所述后轮枢轴单元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后轮枢轴部分宽度(WP)、作为所述搁脚板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搁脚板宽度(WFR)、和作为所述后轮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后轮宽度(WT)具有如下关系:所述搁脚板宽度(WFR)≥所述后轮枢轴部分宽度(WP)≥所述后轮宽度(WT)。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向下车架还包括布置来支撑所述跨乘式车辆的前轮使得所述前轮可以基本向上和向下运动的前轮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向下车架还包括转向轴支撑构件和转向轴,其中所述前轮臂包括第一前臂构件和第二前臂构件,所述第一前臂构件的第一端部和第二前臂构件的第一端部连接到所述转向轴,所述第一前臂构件的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前臂构件的第二端部分别连接到第一前轮枢轴部分和第二前轮枢轴部分。
11.一种跨乘式车辆,包括:
布置来支撑转向轴的向下车架;
设置在所述向下车架上的后轮枢轴部分;
布置来支撑后轮使得所述后轮可以绕所述后轮枢轴部分基本向上和向下枢轴转动的后轮悬架设备;
动力单元;和
在所述车辆的前进方向上安装在所述后轮之前的后减震器单元;其中
所述后轮枢轴部分在所述车辆的前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动力单元之前;且
所述动力单元附装到所述后轮悬架设备使得所述动力单元可以与所述后轮悬架设备一起枢轴转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后轮枢轴部分包括弹性构件,且所述后轮悬架设备经由所述弹性构件连接到所述向下车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后轮绕在第一轴上的后轮枢轴部分枢轴转动,且所述弹性构件允许绕所述后轮枢轴部分枢轴转动的所述后轮悬架设备和所述后轮绕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的第二轴枢轴转动。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还包括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突出的搁脚板,其中作为所述后轮枢轴单元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后轮枢轴部分宽度(WP)、作为所述搁脚板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搁脚板宽度(WFR)、和作为所述后轮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后轮宽度(WT)具有如下关系:所述搁脚板宽度(WFR)≥所述后轮枢轴部分宽度(WP)≥所述后轮宽度(WT)。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向下车架还包括布置来支撑所述跨乘式车辆的前轮使得所述前轮可以基本向上和向下运动的前轮臂。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所述向下车架还包括布置来支撑所述跨乘式车辆的前轮的前轮臂,其中所述前轮臂包括第一前臂构件和第二前臂构件,所述第一前臂构件的第一端部和第二前臂构件的第一端部连接到所述转向轴,所述第一前臂构件的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前臂构件的第二端部分别连接到第一前轮枢轴部分和第二前轮枢轴部分。
17.一种跨乘式车辆,包括:
向下车架,包括转向轴和布置来支撑所述跨乘式车辆的前轮使得所述前轮可以基本向上和向下运动的前轮臂;
设置在所述向下车架上的后轮枢轴部分;
布置来支撑后轮使得所述后轮可以绕所述后轮枢轴部分基本向上和向下枢轴转动的后轮悬架设备;
动力单元;和
在所述车辆的前进方向上安装在所述后轮之前的后减震器单元;其中
所述后轮枢轴部分在所述车辆的前进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动力单元之前;且
所述动力单元附装到所述后轮悬架设备使得所述动力单元可以与所述后轮悬架设备一起枢轴转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跨乘式车辆,其中后轮枢轴部分包括弹性构件,所述后轮悬架设备经由所述弹性构件连接到所述向下车架。
CNB2005101028645A 2004-09-13 2005-09-13 跨乘式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838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65957 2004-09-13
JP2004265957A JP2006076543A (ja) 2004-09-13 2004-09-13 鞍乗型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9095A true CN1749095A (zh) 2006-03-22
CN100398387C CN100398387C (zh) 2008-07-02

Family

ID=36032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0286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8387C (zh) 2004-09-13 2005-09-13 跨乘式车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556275B2 (zh)
JP (1) JP2006076543A (zh)
CN (1) CN100398387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8509A (zh) * 2013-11-07 2016-06-08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跨乘式车辆的车身框架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2006016768D1 (de) * 2005-03-31 2010-10-21 Spirit Motorcycle Technology L Motorrad
JP4921801B2 (ja) 2006-02-01 2012-04-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二輪車の後輪懸架装置
US20090065278A1 (en) * 2007-05-11 2009-03-12 White John L Right side drive conversion
DE102008026705B4 (de) 2008-06-04 2023-01-1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Motorrad mit einer Hinterradlagerung und einer Dämpfungseinrichtung zur Dämpfung von Pendelschwingungen
JP2010105442A (ja) * 2008-10-28 2010-05-13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CN101830162A (zh) * 2010-05-13 2010-09-15 济南顺捷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发动机安装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48543A (en) * 1975-01-24 1976-04-06 Macdonald John M Motorcycle suspension system
JPS577583Y2 (zh) * 1976-06-01 1982-02-13
JPS5342338U (zh) * 1976-09-16 1978-04-12
US4114918A (en) * 1977-03-18 1978-09-19 Parlec, Inc. Suspension system for wheel of a motor bike
US4346772A (en) * 1978-01-03 1982-08-31 Clifft Dale L Power assisting device for a manually operating vehicle
GB1600934A (en) * 1978-05-19 1981-10-21 Silk Eng Derby Ltd Motor cycles
US4433850A (en) * 1981-03-10 1984-02-28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ront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for motorcycles
JPS61129382A (ja) * 1984-11-27 1986-06-17 スズキ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の後輪懸架装置
FR2596352B1 (fr) * 1986-04-01 1990-11-23 Elf France Structure de support pour un ensemble moteur
EP0290705A1 (en) * 1987-05-11 1988-11-17 Renato Roatta Motorcycle
JPH01273782A (ja) * 1988-04-25 1989-11-01 Kichisaburo Komoritani 2輪車の油圧式前輪駆動
JPH0361193A (ja) * 1989-07-31 1991-03-15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3334931B2 (ja) 1993-03-18 2002-10-1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US5356165A (en) * 1993-06-21 1994-10-18 Kulhawik Joseph E Bicycle incorporating bifurcated frame
US5487443A (en) * 1994-01-18 1996-01-30 Thurm; Kenneth R. Motorycle torsion suspension system
US5487442A (en) * 1994-10-05 1996-01-30 Hua; Jung-Li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of a electrical bicycle
JP3549074B2 (ja) * 1995-12-13 2004-08-0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全輪駆動式自動二輪車
US5842535A (en) * 1996-02-02 1998-12-01 Electric Transportation Company, Llc Electric drive assembly for bicycles
US5816357A (en) * 1996-12-06 1998-10-06 Slick Suspension, Inc. Rear wheel suspension device for motorcycles
US5941332A (en) * 1997-07-09 1999-08-24 Dimick; Mark O. Motorized bicycle
JP4266245B2 (ja) * 1998-05-29 2009-05-2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駆動装置
JP2000168667A (ja) * 1998-10-02 2000-06-20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2002053087A (ja) * 2000-08-11 2002-02-19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後輪支持装置
US6964313B2 (en) * 2003-01-23 2005-11-15 Biketoo, Incorporated Personal transport vehicle, such as a bicycle
US7178621B2 (en) * 2004-01-13 2007-02-20 De Groot Jan Motorcycl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8509A (zh) * 2013-11-07 2016-06-08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跨乘式车辆的车身框架结构
CN105658509B (zh) * 2013-11-07 2018-03-27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跨乘式车辆的车身框架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98387C (zh) 2008-07-02
JP2006076543A (ja) 2006-03-23
US20060054371A1 (en) 2006-03-16
US7556275B2 (en) 2009-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4239C (zh)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
CN1749095A (zh) 跨乘式车辆
WO2008025950A1 (en) Bicycle suspension
CN1751956A (zh) 鞍乘型车辆
US7896371B2 (en) All terrain vehicle with double wishbone suspension
CN1898122A (zh) 四轮车
CN1640761A (zh) 自行车用前拨链器
CN1754760A (zh) 车架结构
CN1247818A (zh) 机动二轮车的后叉安装结构
CN1475393A (zh) 带摆动机构的三轮车
CN1895959A (zh) 电动自行车
CN1836965A (zh) 踏板式车辆的车架构造
CN1302959C (zh) 两轮车上的后臂
CN1317158C (zh) 带摆动机构的机动三轮车
CN1292163C (zh) 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布置结构
CN1297437C (zh) 骑鞍型车辆的车身结构
CN1305729C (zh) 自行车用车身架构造
CN1749097A (zh) 摩托车
CN1336882A (zh) 摆动式三轮车
CN1839067B (zh) 鞍乘式车辆
CN1211247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用车体构架
CN1453173A (zh) 自行车用鞍座及自行车用骑车者支承机构
CN1200841C (zh) 两轮摩托车用的车体框架
CN1196622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发动机支承构造
CN1903643A (zh) 摩托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02

Termination date: 2016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