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53173A - 自行车用鞍座及自行车用骑车者支承机构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用鞍座及自行车用骑车者支承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53173A
CN1453173A CN03108218A CN03108218A CN1453173A CN 1453173 A CN1453173 A CN 1453173A CN 03108218 A CN03108218 A CN 03108218A CN 03108218 A CN03108218 A CN 03108218A CN 1453173 A CN1453173 A CN 1453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ddle
seat surface
rider
mentioned
bicy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08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29248C (zh
Inventor
森田健二
水田耕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53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53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2924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924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28Other additional equipment, e.g. back-rests for childr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5/00Foot-rests; Knee grips; Passenger hand-grips
    • B62J25/02Knee grips, e.g. on fuel ta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自行车用鞍座,该自行车用鞍座,通过使骑车者坐的座面(71)的两侧面(72、73)向后方伸出,并且使该伸出部侧面(74A、75A)也向下方伸出而形成左右一对膝夹紧部(74、75),用骑车者的膝的内侧、大腿的内侧夹这些膝夹紧部(74、75)。自行车在行驶中,骑车者可以支承自行车的车把、踏板及膝夹紧部,可以提高自行车的稳定性,并且可以良好地保持骑车者的姿势。而且若加大腿夹紧部的面积,则可以容易地用的膝的内侧、大腿的内侧夹膝夹紧部,可以提高使用方便性。

Description

自行车用鞍座及自行车用骑车者支承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高车体的稳定性的自行车用鞍座及自行车用骑车者支承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自行车用鞍座,公知的有例如记载于①日本特开平5-147563号公报“自行车用鞍座:②日本特开平8-281508号公报“自行车用车架”中的形式的自行车用鞍座。
在上述①的图3中记载着由表皮构件20(符号使用该公报所记载的符号。以下相同。)覆盖表面的鞍座1。
在上述②的图3中记载着鞍座的侧面。
例如,在用于行走在下坡路上竞争时间的下坡等的比赛的自行车中,根据道路的状态需要从鞍座上浮起腰来保持车体的稳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骑车者除了车把和踏板的支承之外,如果还用身体支承鞍座,则可有效地使车体保持稳定,而且还可以良好地保持骑车者的姿势。例如,将鞍座夹在大腿的内侧、或将移动到鞍座之前的骑车者的腰部接触并支承于鞍座的前部。
在上述①的鞍座1中,即使想要以从鞍座1浮起腰的状态进行支承也难以以大腿的内侧的所希望的位置进行支承,而且,即使支承腰部,由于鞍座1的前部为凸形状,因此施加在腰部上的压力高,不好。而且,而且也没有采用特别的用于保持骑车者姿势的构造。
对于上述②的鞍座,情况也相同。
这样的骑车者支承的部分如果可以使车体稳定,则不限定于鞍座自身,也可以是鞍近旁的部分、即骑车者在从鞍座浮起腰的状态下由大腿的内侧夹着的、或顶着腰部的车体部分,也可以根据骑车者的体格、自行车的规格等设置其部分。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改进自行车用鞍座及自行车用骑车者支承构造来提高车体的稳定性,良好地保持骑车者的姿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鞍座,其特征在于,使骑车者坐的座面的两侧面向后方伸出,并且使该伸出部侧面也向下方伸出,由此形成左右一对膝夹紧部,骑车者用膝的内侧、大腿的内侧夹这些膝夹紧部。
自行车在行驶中,骑车者可以支承自行车的车把、踏板及膝夹紧部,可以提高自行车的稳定性,并且可以良好地保持骑车者的姿势。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鞍座,其特征在于,将膝夹紧部与座面成形为一体。
由此,可以减少鞍座的零件数量,可以降低鞍座的成本。另外,可以容易地制造一体地成形有膝夹紧部的鞍座。
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鞍座,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具有座面的鞍座本体另成一体地构成膝夹紧部。
由此,可以根据需要卸下膝夹紧部,可以提高使用方便性。而且,可以在现有的只由座面构成的鞍座上安装膝夹紧部。
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鞍座,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座面的后部安装板构件,由该板构件兼用作覆盖后轮的上方的后挡泥板和骑车者用膝的内侧、大腿的内侧夹的膝夹紧部,该板部形成有向车体后方延伸的后部延伸出部和从该后部延伸出部的前部两侧部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下方伸出部。
除了由膝夹紧部带来车体的稳定化之外,还可以防止后轮的溅泥或飞起的石头等。
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鞍座,其特征在于,通过设置从座面的前端向下方或前斜下方延伸的延伸出部,在骑车者采取将臀部从座面向车体前方移动了的姿势时,用延伸出部的前面承受臀部或腰部。
在骑车者采用将臀部从座面向车体前方移动了的姿势时,通过用延伸出部的前面承受臀部或腰部,可以使臀部或腰部与延伸出部的前面面接触,可以防止对臀部或腰部作用大的压力。
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鞍座,其特征在于,与座面一体成形延伸出部。
由此可以减少鞍座的零件数量,可以降低鞍座的成本。而且可以容易地制造一体成形着延伸出部的鞍座。
本发明的第七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鞍座,其特征在于,通过支承构件将延伸出部安装在具有座面的鞍座本体上,相对于鞍座本体另成一体地构成延伸出部。
可以根据需要卸下延伸出部,可以提高使用方便性。
本发明的第八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鞍座,其特征在于,将支承构件做成为固定于鞍座本体上的底板上的撑条。
如果变更撑条的形状,则可以变更延伸出部的位置,可以根据骑车者的喜好配置延伸出部。
本发明的第九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鞍座,其特征在于,支承构件是使设置在鞍座本体的底部上的底板延伸出而形成的。
由此,可以减少鞍座的零件数量,可以降低鞍座的成本。
本发明的第十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骑车者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通过在鞍座的前端的前方且下方的车架上设置向上方或后斜上方延伸的延伸片,在骑车者采取将臀部从座面向车体前方移动了的姿势时,由延伸片的前面承承臀部或腰部。
通过在车架上设置伸出片,在骑车者采取将臀部从座面向车体前方移动了的姿势时,由伸出片的前面承受臀部或腰部,由此,可以使臀部或腰部与延伸片的前面面接触,可以防止对臀部或腰部作用大地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鞍座(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的立体图。
图2是具有本发明的鞍座(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鞍座(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图3的4向视图。
图5是图3的5-5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鞍座(第一实施例)的作用的作用图。
图7是本发明的鞍座(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8是图7的8向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鞍座(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鞍座(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鞍座(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鞍座(第四实施例)的延伸出部的剖面图。
图13是图11的13-13剖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鞍座(第四实施例)的作用的作用图。
图15是本发明的鞍座(第五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鞍座(第五实施例)的前部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鞍座的另外的实施例(第六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自行车用骑车者支承构造(第七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鞍座(第八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的鞍座(第八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1是本发明的鞍座(第八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2是图21的22-22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是沿符号的朝向看到的图。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鞍座(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的立体图。自行车10是下坡用的自行车,因为使用于通过沿在林间道路、滑雪场等设置有高速道路或跳越区域的未铺筑的道路下坡进行时间竞争的比赛,在前轮11及后轮12上分别由前叉14和后缓冲单元15吸收来自路面的冲击,在车架16处,通过提高刚性支承大的负荷,另一方面使车架16的一部分具有柔韧性来提高操纵性,而且,为了提高前轮11及后轮12的制动力而采用了盘式制动器(在以后详细叙述)。
图2是具有本发明的鞍座(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的侧视图,自行车10在头管21上可操纵方向地安装着上述的前叉14,在该前叉14的下端可旋转地安装着前轮11,在前叉14的上部安装着操纵手柄22,从头管21向后斜下方伸出车架16,在该车架16的后部上下可摆动地安装着L字状的摆臂23,在该摆臂23的后端可旋转地安装着后轮12,在车架16与摆臂23上架设着后缓冲单元15,在车架16的后部安装着变速机25,在该变速机25的左右分别安装着踏板26、27,在车架16的中间部安装着鞍座28。
在此,31是前轮用盘式制动器(32是制动器卡钳,33是制动盘),34、34(里侧的符号34未图示)是保护前叉14的下部的前叉保护器,35是前挡泥板,36是由软管连接在后缓冲单元15上的副油箱,38是安装在变速机25的输出轴上的驱动侧链轮,41是安装在后轮12上的从动侧链轮,42是架设在驱动侧链轮38与从动侧链轮41上的链,43是后轮用盘式制动器(44是制动器卡钳,45是制动器盘)。
车架16由箱状的箱状构架部51、双管部52、后部构架部53、下伸管54、鞍座支架56(参照图2)构成,该箱状构架部51从头管21向后斜下方延伸,该双管部52从该箱状构架部51的后端向左右分开并向后斜下方、即在箱状构架部51的延长线上延伸,该后部构架部53从该双管部52的后端使其比箱状构架部51及双管部52的倾斜角更倾斜地向后斜下方延伸,该下伸管54从箱状构架部51的前端下部向后斜下方延伸,并且与后部构架部53的后端连接,该鞍座支架56是用于将鞍座28(参照图2)安装到双管部52的后端及后部构架部53的中间部。
箱状构架部51是通过形成为箱状来使车架16的前部具有高刚性的部分。
双管部52是通过分为左右管52L、52R(参照图1)来降低刚性而使车架16的中央部容易扭曲的部分,在后端内面上具有安装后缓冲单元15(参照图2)的前面的缓冲器安装部(未图示),在后端上部具有用于安装鞍座56的前部的鞍座前部安装部52B、52B(里侧的鞍座构架安装部52B未图示。同时参照图1)。
后部构架部53是通过加大左右宽度而容易收纳变速机25、并提高了支持作用于摆臂23的安装部的扭曲的支承力的部分,由左右的构架部53L、53R(里侧的构架部53R未图示)构成,具有用于在中间部内面上安装摆臂23的前端的臂安装部(未图示)。具有用于将鞍座支架56的后部安装在中间部上部的鞍座支架后部安装部53C、53C(里侧的鞍座支架后部安装部53C未图示)。
下伸管54具有两股叉部54A和变速机安装孔54B、54B(里侧的变速机安装孔54B未图示),该两股叉部54A为了在其后部支承变速机25、并且连接在后部构架部53的后端上而形成为两股叉状,上述变速机安装孔54B、54B是为了在上述两股叉部54A的根部分上安装变速机25而开设的。54C、54C(里侧的符号54C未图示)是构成两股叉部54A的左右的弯曲状臂部。
如上所述,在头管21的附近形成为高刚性的箱状构架部51,在该箱状构架部51的后方构成为低刚性的双管部52,由此,在箱状构架部51处承受住从前轮11通过前叉14传递到车架16上的大负荷,使从双管部52起的后方的车架16产生扭曲而防止上述大负荷的急剧的传递,从而同时实现提高车架16的刚性和提高车辆的操纵性。
摆臂23是大致L字状的构件,该摆臂23由从安装在后部构架部53上的枢轴61向后斜上方延伸的立起部62和从该立起部62的上端向后斜下方延伸的后部延伸出部构成。在立起部62和后部延伸出部的连接部安装着后缓冲单元15的后端的安装轴64。65是设置在双管部52上的安装轴,它用于安装后缓冲单元15的前端,67是后轮12的车轴。
图3是本发明的鞍座(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通过使鞍座28的座面71的两侧面72、73(里侧的侧面73未图示)向后方伸出并也向下方伸出,而形成骑车者用膝的内侧、大腿的内侧夹的左右一对膝夹紧部74、75(里侧的膝夹紧部75未图示。膝夹紧部74是施加了剖面线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以下都相同。)。74A、75A是膝夹紧部74、75的伸出侧面。另外,图中的双点划线表示现有的鞍座的后部形状(以下相同)。
图4是图3的4向示图,表示使膝夹紧部74、75从鞍座28的两侧部向后方凸出的情况。即,使膝夹紧部74、75相对于鞍座28的后部中央部77向后方凸出。
图5是图3的5-5剖面图,表示使膝夹紧部74、75从鞍座28的两侧部向下方凸出的情况。即,分别使设置在鞍座28的底部的底板78的侧壁81、81比原来向下方延长,在该侧壁81、81的侧部也配置缓冲件82,将该缓冲件82由表皮件83覆盖。
以下说明以上所述的鞍座28的作用。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鞍座(第一实施例)的作用的作用图。
例如,在下坡等的比赛中,当路面的凸凹大时,因为车体不稳定,骑车者85使腰从鞍座28浮起,由大腿的内侧夹膝夹紧部74、75,由此可以由操纵手柄22、踏板26、27以及膝夹紧部74、75三点进行支承,可以使自行车10更加稳定。
如由以上的图3~图5及图6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是,通过使骑车者85坐的座面71的两侧面72、73向后方伸出,并且使该伸出部侧面74A、75A也向下方伸出,从而形成左右一对膝夹紧部74、75,骑车者85用膝内侧、大腿的内侧夹这些膝夹紧部74、75。
在自行车10行驶中,骑车者85可以由操纵手柄22、踏板26、27以及膝夹紧部74、75支承自行车10,可以提高自行车10的稳定性,随之,提高了自行车10的操纵性。另外,在行驶中,骑车者85通过夹膝夹紧部74、75可以良好地保持骑车者85的姿势,例如可提高拐弯速度。
而且,若加大膝夹紧部74、75的伸出侧面74A、75A的面积,则可以容易用膝的内侧、大腿的内侧夹膝夹紧部74、75,可以提高使用方便性。
本发明的第二特征是与座面71一体地成形膝夹紧部74、75。由此,可以减少鞍座28的零件数量,可以降低鞍座28的成本。而且,容易制造一体地成形有膝夹紧部74、75的鞍座28。
图7是本发明的鞍座(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它表示的是在鞍座本体86的后部及下部安装了树脂制或轻合金制的膝夹紧部87的鞍座88。作为该实施例,它相当于在现有的鞍座上附加了膝夹紧部87。91是鞍座支架,该鞍座支架91支承设置在鞍座本体86的底部的底板(未图示),并且安装在用鞍座支架56支承的鞍座支柱92上。
膝夹紧部87具有左右一对的伸出侧面87A、87B(里侧的伸出侧面87B未图示),该左右一对的伸出侧面87A、87B向鞍座本体86的后方伸出并且也向下方伸出。
图8是图7的8向示图,表示从鞍座本体86的后部两侧部一直到后部配置了膝夹紧部87的情形。
膝夹紧部87的两侧部向后方凸出而形成后方凸出部87C、87D。在膝夹紧部87中,使后部中央部87E凹陷,但也可以是使后部中央部87E后退到后方伸出部87C、87D而将膝夹紧部87的后部形成为平面状。
图9(a)、(b)是本发明的鞍座(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a)是图7的A-A剖面图,在鞍座88的鞍座支架91上安装固定配件94,在该固定配件94上由小螺钉95固定了膝夹紧部87。97、98是用于将固定配件94安装在鞍座支架91上的小螺钉和螺母,101是用于将小螺钉95连接在固定配件94上的螺母,102是用于阻止小螺钉91旋转的锁定螺母。
(b)是图7的B-B剖面图,表示的是,在鞍座88的底板105上由小螺钉106安装着作为支承构件的撑条107,在该撑条107上用小螺钉108及螺母111安装了膝夹紧部87。112是为了与小螺钉106螺纹结合而一体地设在底板105上的螺母。
如以上的用图7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相对于具有座面71的鞍座本体86另成一体地构成膝夹紧部87。
根据需要可以从鞍座本体86上卸下膝夹紧部87,可以使鞍座88的使用方便性得到提高。而且,可以简单地将膝夹紧部87安装在现有的只由座面形成的鞍座上。
图10是本发明的鞍座(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表示在鞍座本体86的后部及下部安装了树脂制或轻合金制膝夹紧部114的鞍座115。本实施例相当于在现有的鞍座上附加了膝夹紧部114。
鞍座115的膝夹紧部114是形成有向车体后方延伸的后部延伸出部117、从该后部延伸出部117的前部两侧部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下方凸出部118、118(里侧的下方凸出部118未图示)的板构件,通过将后部延伸出部117延伸到比通过后轮12的车轴67(参照图2)的中心的铅垂线120更后方,覆盖了后轮12的上方,从而兼作为后轮12用的挡泥板、即后挡泥板。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没有本发明的第四特征是,通过在座面71的后部安装板构件,该板构件形成有向车体后方延伸的后部延伸出部117、从该后部延伸出部117的前部两侧部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下方凸出部118、118,由该板构件兼作由后部延伸出部117覆盖后轮12的上方的后挡泥板和骑车者用膝的内侧、大腿的内侧夹的膝夹紧部件。
除了具有由膝夹紧部114带来的车体的稳定化之外,还可以防止后轮12的溅起的泥及飞起的石头等。
图11是本发明的鞍座(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图,表示的是一体地设置了从座面71的前端向下方或前斜下方延伸的延伸出部121的鞍座122。
借助该延伸出部121,在骑车者采取了将臀部从座面71向车体前方移动了的姿势时可以由延伸出部121的前面123承受臀部或腰部。
图12是本发明的鞍座(第四实施例)的延伸出部的剖面图,表示的是,弯折鞍座122的底板125的前部形成底板弯折部126,从座面71侧将缓冲材料128延伸到该底板弯折部126的前侧,与座面71同样用表皮材料131覆盖该缓冲材料128。
因此,在延伸出部121的前面123上抵靠骑车者的臀部或腰部时,可以由更大的面承受臀部或腰部,并且由于夹置了缓冲材料128,因此可以减小作用于臀部或腰部上的面压力。
图13是图11的13-13剖面图,表示将鞍座122的底板125做成为断面为コ字状,在该底板125的外侧贴附了缓冲材料128,并由表皮材料131覆盖了该缓冲材料128的表面的情况。
下面对以上所述的鞍座122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鞍座(第四实施例)的作用的作用图。
在下坡等的比赛中以高速行驾在路面的不平且容易打滑的拐弯处行走时,为了保持车体的稳定性并防止翻倒,骑车者85使臀部从座面71向车体前方移动,并且下降到座面71的位置之下以降低重心,将一只脚RL(例如是与拐弯的方向相反侧的脚)踏在踏板27上,将另一方的脚LL采取与地面132接近地伸展的姿势,将臀部或腰抵靠在延伸出部121的前面123上或与延伸出部121的前面123接近。
由此,在拐弯的过程中,骑车者85降低了重心,除了用操纵手柄22、一方的踏板27支承自行车之外还可以用鞍座122的延伸出部121支撑自行车,可以使车体更加稳定,而且,可以良好地保持骑车者85自身的姿势。另外,若自行车10要翻倒时,通过立刻将脚LL着地而可以防止翻倒。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第五特征是,设置从座面71的前端向下方或前斜下方延伸的延伸出部121,从而,骑车者85在采取了将臀部从座面71向车体前方移动了的姿势时,由延伸出部121的前面123承受臀部或腰部。
通过骑车者85在采取了将臀部从座面71向车体前方移动了的姿势时,由延伸出部121的前面123承受臀部或腰部,可以使臀部或腰部与延伸出部121的前面123面接触,可以防止对臀部或腰部作用大的压力。
本发明的第六特征是,如由图11~图13说明的那样,与座面71一体地成形延伸出部121。
由此,可以减少鞍座122的零件数量,可以降低鞍座122的成本,而且可以容易地制造一体成形了延伸出部121的鞍座122。
图15是本发明的鞍座(第五实施例)侧视图,表示的是通过在鞍座本体134的前部下部安装延伸出部135,可以由该延伸出部135承受骑车者的臀部或腰部的鞍座136。
图16(a)、(b)是本发明的鞍座(第五实施例)的前部的剖面图。
(a)表示的是在鞍座136的底板137上由螺栓138安装了撑条141,在该撑条141上安装延伸出部135(参照图15)。143…是(…表示多个。以下相同)为了安装延伸出部135而设置在撑条141上的安装孔,144…是为了与螺栓138螺纹结合而安装在底板137上的螺母。
(b)是图示15的16-16剖面图,表示在撑条141上由小螺钉145、145安装了延伸出部135的情形。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鞍座的另一实施例(第六实施例)的剖面图,表示的是,通过将鞍座146的底板147向前斜下方折曲而形成弯折部148,在该弯折部148上安装着延伸出部135(参照图15)的例子。151、151(里侧的符号151未图示)是从弯折部148的左右折弯形成的安装面,152、152是为了安装延伸出部135而在安装面151上开设的孔。
如以上用图15及图16(a)、(b)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在是,通过将延伸出部135通过作为支承构件的撑条141安装在具有座面71的鞍座本体134上,相对于鞍座本体134另成一体。
根据需要可以从鞍座本体134上卸下延伸出部135,由于可以只以鞍座本体134使用,可以提高使用方便性。
本发明的第八特征是,支承构件为固定在鞍座136上的底板137上的撑条141。只要改变撑条141的形状,则可以改变延伸出部135的位置,可以根据骑车者的喜好配置延伸出部135。
本发明的第九特征是,如由图17说明的那样,支承构件是由将设在鞍座146的底部的底板147延伸出而形成。
由此,可以减少鞍座146的零件数量,可以降低鞍座146的成本。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自行车用骑车者支承构造(第七实施例)的侧视图,表示在鞍座155的前端且下方的鞍座支架56上安装了向上方或后斜上方延伸的伸出片156。
鞍座支架56由设在上部的上部构架部56A、设在该上部构架部56A的下方的下部构架部56B、连结在该上部构架部56A及下部构架中56B的各自端部上的圆筒部56C构成,在上部构架部56A上安装上述的伸出片156。
由伸出片156的前面157承受骑车者的臀部或腰部,在骑车者采取将臀部从座面71向车体前方移动了的姿势时,可以由这样的延伸片156使车体稳定。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第十特征是,在鞍座155的前端的前方且下方的车架16、具体地是在鞍座支架56上设置向上方或后斜上方延伸的伸出片156,在骑车者采取将臀部从座面71向车体前方移动了的姿势时,由伸出片156的前面157承受臀部或腰部。
通过在车架16上设置伸出片156,在骑车者采取将臀部从鞍座155的座面71向车体前方移动了的姿势时,通过由伸出片156的前面157承受臀部或腰部,可以使臀部或腰部与延伸片156的前面面接触,可以防止对臀部或腰部作用大的压力。另外,由于由车架16支承伸出片156,可以提高伸出片156的刚性。
图19是本发明的鞍座(第八实施例)的侧视图,表示一体地设置从鞍座本体161的座面162的前端向前斜下方延伸的延伸出部163,在鞍座本体161的后部安装了覆盖后轮12上方的树脂制或轻合金制的后挡泥板164的鞍座166。
鞍座本体161由表皮材料172覆盖该鞍座本体161的外表面,将鞍座本体161的后部侧面形成为膝夹紧部173、174(里侧的膝夹紧部174未图示)。
延伸出部163在其下端部的内侧安装着支承延伸出部163的树脂制的支承构件176。
后挡泥板164延伸到比通过后车轮12车轴67(参照图2)的中心的铅垂线120更靠后方。
图20是本发明的鞍座(第八实施例)的立体图,表示的是鞍座166,该鞍座166,从座面162侧一边弯曲一边向前斜下方延伸出延伸出部163,在座面162的下方的侧面上形成着面积大的膝夹紧部173、174(里面的膝夹紧部174未图示),与鞍座本体161的后部连续地一体地安装着后挡泥板164。
图21是本发明的鞍座(第八实施例)俯视图,鞍座166通过使鞍座本体161的后部的宽度变宽而形成面积大的座面162,通过加大膝夹紧部173、174的间隔B1,提高了座面162的乘坐舒适性和膝夹紧部173、174的保持性,通过使鞍座本体161的前部的宽度B2变窄,在骑车者从座面162浮起腰时不会妨碍腿部的动作。
另外,鞍座166通过在后挡泥板164的前部设置将两侧缘部一边向后方弯曲并扩宽的前部弯曲部181、182,从而使这些前部弯曲部181、182上也具有与鞍座本体161的膝夹紧部173、174连续的膝夹紧部的功能,通过将这些前部弯曲部181、182的后部的宽度B3扩大为与膝夹紧部173、174的间隔B1基本相等,可以确实地挡住后车轮12溅起的泥。
图22是图21的22-22剖面图。鞍座本体166由树脂制的鞍座基体171、树脂制的加强板186、由钢材构成的撑条192、筒半体193、194、鞍座支柱197及螺母构件198、支承构件176组成,该加强板186由螺栓185安装在上述鞍座基体171的下面的中央部,该撑条192将其后端插入到设在上述加强板186的后部的槽187中,并且将其前部由螺栓191安装在突出于鞍座基体171的下面的突出部188上,上述筒半体193、194上下夹该撑条192,上述鞍座支柱197及螺母构件198再上下夹筒半体193、194、并用螺栓196连接,上述支承构件176架设在上述延伸出部163与鞍座基体171的突出部188上。
鞍座基体171由于具有弹性而提高了乘车者的乘坐舒适性,在其外面上配置了缓冲构件199,由上述的表皮材料172覆盖该缓冲材料199的外表面。
加强板186通过设置在鞍座基体171的中央部而提高了刚性,可以充分地支承乘坐者的体重。
筒半体193、194通过松开螺栓196可以调整相对于鞍座支柱197的鞍座基体171侧的前后的倾斜。
支承构件176,其横断面为コ字状,将其前端用螺栓203固定在延伸出部163的内侧,将其后端与撑条192一起用螺栓191固定在鞍座基体171的突出部188上。
后挡泥板164从内侧用小螺钉204…(…表示多个。以下相同)安装在鞍座基体171的侧壁上。
作为本发明的自行车用鞍座,也可以将鞍座的底板向车体后方延伸并使鞍座的后部两侧部向下方突出而形成膝夹紧部,从而在鞍座上一体地设置膝夹紧部。
本发明由于上述构成可以发挥如下的效果。
第一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鞍座,由于通过使骑车者坐的座面的两侧面向后方伸出,并且使该伸出部侧面也向下方伸出,而形成左右一对膝夹紧部,骑车者用膝的内侧、大腿的内侧夹这些膝夹紧部。因此自行车在行驶中,骑车者可以用车把、踏板及膝夹紧部支撑自行车,可以提高自行车的稳定性,并且可以良好地保持骑车者的姿势。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鞍座,由于将膝夹紧部与座面成形为一体。因此,可以减少鞍座的零件数量,可以降低鞍座的成本。另外,可以容易地制造一体地成形了膝夹紧部的鞍座。
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鞍座,由于相对于具有座面的鞍座本体另成一体地构成膝夹紧部。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卸下膝夹紧部,可以提高使用方便性。而且,可以在现有的只由座面构成的鞍座上安装膝夹紧部。
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鞍座,由于通过在座面的后部安装板构件,由该板构件兼用作覆盖后轮的上方的后挡泥板和骑车者用膝的内侧、大腿的内侧夹的膝夹紧部,该板部形成有向车体后方延伸的后部延伸出部和从该后部延伸出部的前部两侧部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下方伸出部,因此,除了由膝夹紧部带来车体的稳定化之外,还可以防止后车轮的溅泥或飞起的石头等。
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鞍座,由于通过设置从座面的前端向下方或前斜下方延伸的延伸出部,在骑车者采用将臀部从座面向车体前方移动了的姿势时,用延伸出部的前面承受臀部或腰部,因此,在骑车者采用将臀部从座面向车体前方移动了的姿势时,通过用延伸出部的前面承受臀部或腰部,可以使臀部或腰部与延伸出部的前面面接触,可以防止对臀部或腰部作用大的压力。
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鞍座,由于与座面一体地成形延伸出部,因此,可以减少鞍座的零件数量,可以降低鞍座的成本。而且可以容易地制造一体成形了延伸出部的鞍座。
本发明的第七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鞍座,由于通过支承构件将延伸出部安装在具有座面的鞍座本体上,相对于鞍座本体分另成一体地形成延伸出部,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卸下延伸出部,可以提高使用方便性。
本发明的第八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鞍座,由于将支承构件构成为固定于鞍座本体上的底板上的撑条,因此,如果变更撑条的形状,则可以变更延伸出部的位置,可以根据骑车者的喜好配置延伸出部。
本发明的第九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鞍座,由于支承构件是由使设置在鞍座本体的底部上的底板延伸出而成的,因此,可以减少鞍座的零件数量,可以降低鞍座的成本。
本发明的第十技术方案的自行车用骑车者支承构造,由于通过在鞍座的前端的前方且在下方的车架上设置向上方或后斜上方伸出的伸出片,在骑车者采取将臀部从座面移动到了车体前方的姿势时,由伸出片的前面承受臀部或腰部,因此,通过在车架上设置伸出片,在骑车者采取将臀部从座面移动到了车体前方的姿势时,由延伸片的前面承受臀部或腰部,由此,可以使臀部或腰部与延伸片的前面面接触,可以防止对臀部或腰部作用大地压力。

Claims (10)

1.一种自行车用鞍座,其特征在于,通过使骑车者坐的座面的两侧面向后方伸出,并且使该伸出部侧面也向下方伸出,形成左右一对膝夹紧部,骑车者用膝的内侧、大腿的内侧夹这些膝夹紧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鞍座,其特征在于,上述膝夹紧部与座面成形为一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鞍座,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具有上述座面的鞍座本体另成一体地构成上述膝夹紧部。
4.一种自行车用鞍座,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座面的后部安装板构件,由该板构件兼用作覆盖后车轮的上方的后挡泥板和骑车者用膝的内侧、大腿的内侧夹的膝夹紧部,该板构件形成有向车体后方延伸的后部延伸出部和从该后部延伸出部的前部两侧部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下方伸出部。
5.一种自行车用鞍座,其特征在于,通过设置从座面的前端向下方或前斜下方延伸的延伸出部,在骑车者采取将臀部从座面向车体前方移动了的姿势时,用上述延伸出部的前面承受臀部或腰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用鞍座,其特征在于,与上述座面一体成形上述延伸出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用鞍座,其特征在于,通过支承构件将上述延伸出部安装在具有上述座面的鞍座本体上,而相对上述鞍座本体另成一体地构成上述延伸出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用鞍座,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构件为固定于鞍座本体的底板上的撑条。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用鞍座,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构件为使设置在鞍座本体的底部上的底板延伸出而成的。
10.一种自行车用骑车者支承构造,其特征在于,通过在鞍座的前端的前方且下方的车架上设置向上方或后斜上方延伸的伸出片,在骑车者采取将臀部从座面移动到了车体前方的姿势时,由上述伸出片的前面承受臀部或腰部。
CNB031082181A 2002-04-22 2003-03-25 自行车用鞍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924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19413 2002-04-22
JP119413/2002 2002-04-22
JP2002160826A JP2004001653A (ja) 2002-04-22 2002-05-31 自転車用サドル及び自転車用運転者支持構造
JP160826/2002 2002-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53173A true CN1453173A (zh) 2003-11-05
CN1229248C CN1229248C (zh) 2005-11-30

Family

ID=29272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821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29248C (zh) 2002-04-22 2003-03-25 自行车用鞍座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871907B2 (zh)
JP (1) JP2004001653A (zh)
CN (1) CN1229248C (zh)
TW (1) TW5892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47604B2 (en) * 2005-11-17 2011-11-01 Louis Chuang Bicycle saddle
US8297696B2 (en) * 2005-11-17 2012-10-30 Louis Chuang Bicycle saddle
US7699392B2 (en) * 2006-01-27 2010-04-20 Louis Chuang Bicycle saddle
BE1018142A3 (nl) * 2007-10-05 2010-06-01 D En G Projects Fietszadel, stuurmiddelen voor een fietszadel en een fiets voorzien van een fietszadel.
JP5084667B2 (ja) * 2008-08-27 2012-11-28 株式会社丸山製作所 乗用型農作業機
ITTO20090103A1 (it) * 2009-02-13 2010-08-14 Alessandro Pallozzi Dispositivo di supporto per le gambe di un cliclista, in particolare per biciclette da montagna e biciclette da discesa
CN103158804A (zh) * 2013-03-19 2013-06-19 李文军 一种自行车座构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32204A (en) * 1967-08-24 1969-03-11 Schwinn Bicycle Co Unicycle saddle
FR2613684B1 (fr) * 1987-04-09 1997-08-14 Beylet Daniel Selle de cyclisme a appui fessier
IT221892Z2 (it) 1991-05-29 1994-12-06 Selle Italia Srl Struttura di sella per cicli e simili, a comfort migliorato
US5362126A (en) * 1992-07-13 1994-11-08 Bontrager Keith D Bicycle saddle
USD368242S (en) * 1994-11-14 1996-03-26 Roadmaster Corporation Bicycle
JPH08281508A (ja) 1995-04-11 1996-10-29 Bridgestone Cycle Co 自転車用フレ−ム
US5791730A (en) * 1996-08-09 1998-08-11 Avocet, Inc. Bicycle seat
US5918904A (en) * 1996-12-16 1999-07-06 Hanesworth; Don Snap on mud fenders for mountain bikes
US6231122B1 (en) * 1999-09-09 2001-05-15 Trek Bicycle Corporation Bicycle sadd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001653A (ja) 2004-01-08
US20030222488A1 (en) 2003-12-04
US6871907B2 (en) 2005-03-29
CN1229248C (zh) 2005-11-30
TW589263B (en) 2004-06-01
TW200305520A (en) 2003-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330C (zh) 机动二轮车的后叉安装结构
CN1304239C (zh)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
CN1676402A (zh) 全地形车辆
CN1751956A (zh) 鞍乘型车辆
US20040035624A1 (en) Components for a three-wheeled vehicle to permit leaning of the driver
CN102874344A (zh) 骑乘型车辆
CN1821001A (zh) 摩托车
CN101037123A (zh) 摩托车
CN1749096A (zh) 摩托车
CN1229248C (zh) 自行车用鞍座
US20100059978A1 (en) Saddle-ride type four-wheeled vehicle
CN1317156C (zh) 两轮摩托车的车身结构
CN1836965A (zh) 踏板式车辆的车架构造
CN1749095A (zh) 跨乘式车辆
KR20110030915A (ko) 자전거용 안장 조립체
CN1456471A (zh) 摩托车上的前方向指示灯的安装结构
CN1196616C (zh) 摩托车的燃油箱支承结构
CN1229746A (zh) 机动二轮车的踏板构造
CN1305729C (zh) 自行车用车身架构造
CN1282581C (zh) 车辆的车体构造
CN1292163C (zh) 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布置结构
CN1701020A (zh) 自动二轮车
CN1706710A (zh) 具有搁脚板的轮式车辆
CN1701990A (zh) 车辆
CN1535889A (zh) 摇动式自动三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130

Termination date: 201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