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29746A - 机动二轮车的踏板构造 - Google Patents

机动二轮车的踏板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29746A
CN1229746A CN 98125513 CN98125513A CN1229746A CN 1229746 A CN1229746 A CN 1229746A CN 98125513 CN98125513 CN 98125513 CN 98125513 A CN98125513 A CN 98125513A CN 1229746 A CN1229746 A CN 12297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al
footrest
passenger
tread portion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812551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889C (zh
Inventor
伊东理基
小泉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29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9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8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88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摩托车等机动二轮车中的踏板,它可以提高驾驶员用踏板、乘客用踏板的载脚性、脚的保持性,对常用行走和转向行走都是最佳的,而且乘客可以向内侧收紧膝、腿、脚地乘车。该机动二轮车在转向把部与乘坐人员座席之间具有以车身宽度方向两侧为踏板部30、30的低底盘式底板,其中,踏板30、30形成车宽中心侧比外侧低的向下坡度。

Description

机动二轮车的踏板构造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摩托车等机动二轮车的踏板构造的改进。
在小型摩托车式的机动二轮车中,具有低底盘式的踏板,对此曾公开有①记载于日本专利公报实开昭62-181487号中的技术、②记载于日本专利公报特开昭62-221986号中的技术,以及③记载于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1-101281号中的技术。
在上述①的公报所记载的踏板中,驾驶员用踏板在车宽方向上平坦,而且该踏板往前朝下倾斜,在朝后部方向往上倾斜的驾驶者用踏板的后方,朝车宽方向凸出成肋条状地设置乘客用踏板。
在上述②的公报所记载的踏板中,与①同样,驾驶员用踏板在车宽方向上平坦,而且该踏板往前朝下倾斜,在踏板的前后,宽度一定。
在上述③的公报所记载的踏板中,与①同样,驾驶员用踏板在车宽方向上平坦,而且该踏板往前朝下倾斜,在驾驶员用踏板的后方,比该驾驶员用踏板更向外侧凸出地设置乘客用踏板。
上述①~③的公报中记载的踏板,都是以在车宽方向上平坦的面形成,或是由外侧端部稍变低那样的面形成。
为此,存在载于踏板上的脚难以向外侧方使劲的倾向。
另外,踏板朝前向下,在将脚放在踏板上进行常用行走的场合,由于将踏板上的脚伸向前方以松缓的姿势乘车,所以存在脚前方难以使劲的倾向。
另外,在踏板中,优先设置驾驶员用踏板,乘客用踏板具有作为第2级的辅助踏板加以设置的倾向,比驾驶员用踏板更向外侧凸出等,从乘客乘车时的使用方便性这一点看,很难说是最好。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小型摩托车式机动二轮车的踏板中以上问题而作出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机动二轮车的踏板构造,其载脚性优良,脚易于使上劲,对于常用行走、旋转、转向时等转向行走都能获得最佳的载脚、脚使劲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的踏板构造,其乘客载脚性能优良,而且乘客不用张开脚,可以向内侧收紧膝、腿、脚等地放置脚,驾驶员、乘客双方的载脚性能优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1项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踏板构造,该机动二轮车在转向把部与乘坐人员之间具有以车身宽方向两侧作为踏板部的低底盘式底板;其中,将上述踏板部形成车宽中心侧比外侧低的向下坡度。
在第1项发明中,由于踏板的车宽方向的中心侧比外侧低,所以脚朝向内侧,踏板上的脚难于滑动,而且脚不会无意识地移到踏板外侧。
第2项发明在第1项发明中,由沿前后伸长的主踏板部A与其后端相连的短的副踏板部构成,同时,该主踏板部由其前端部比后端部高的倾斜面形成,而且,该副踏板部由其前端部低的倾斜面形成。
在第2项发明中,当驾驶员乘车时,在前部向上倾斜的倾斜面的主踏板部放置脚之际,脚尖为向上倾的状态,即使伸开腿,脚尖也为往前向上倾斜的姿势,脚对踏板的保持性优良,可以以舒适的姿势、确保脚的保持性地进行常用行走。另外,由于设于主踏板部后部的副踏板部朝后部方向往上倾斜,所以,在脚位于副踏板部的状态下,脚朝前往下,在旋转、转向等转向行走时,脚可使上劲。
第3项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踏板构造,该机动二轮车在转向把部与乘坐人员之间具有以车身宽方向两侧作为踏板部的低底盘式底板;其中,上述踏板部由前部的驾驶员用踏板及连于其后端并且稍潜入驾驶员用车座下方的乘客用踏板构成,该左右的乘客用踏板的实用中心距离小于上述左右的驾驶员用踏板的实用中心距离。
在第3项发明中,由于乘客用踏板比驾驶员用踏板更靠近车宽的内侧,所以,乘客的脚不凸出到驾驶员用踏板的外侧,又由于在乘客踏板内侧的主体罩侧部设置着凹部,所以,可使包含踵、腿肚子等的脚靠向凹部内,乘客不用张开脚使用踏板,可以获得女性乘客喜爱的踏板。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外观的侧视图。
图2为示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外观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踏板部分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踏板部分的俯视图。
图5为图3的5-5线剖视图。
图6为图3的6-6线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在工人乘坐的状态下常用行走时的踏板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图8为示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的转向行走时的踏板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附图按符号的方向进行观看。
图1为示出本发明机动二轮车外观的侧视图,图2为示于图1中的机动二轮车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踏板部分的侧视图,图4为本发明踏板部分的俯视图,图5为沿图3的5-5线的剖视图,图6为沿图3的6-6线的剖视图,图7为示出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在工人乘坐的状态下常用行走时的踏板使用状态的说明图,图8为示出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转向行走时的踏板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由图1、图2说明机动二轮车的概况。
符号1示出机动二轮车,该机动二轮车在转向把部5与乘坐人员座席19之间具有低底盘式底板,该低底盘式底板将车身宽度方向的两侧作为踏板部30、30。以下,对机动二轮车1进行详述。
机动二轮车1由车架2的前端部的前管2a可自由转向地支承着前叉4,该前叉4支承着前轮3,由配置在上方的转向把(转向把部)5对前轮3进行转向。转向把5的中央部的转向把支承部低,在端部具有转向把把手部的左右转向把杆向外张开地朝上倾斜,而且向后倾。
车架2由2根主框架2h、2b(参照图5、图6)及一根副框架2c(参照图5、图6)构成;该2根主框架2b、2b从前管2a的后部的下部向后方及下方倾斜,在更低的位置向后方延伸出;该1根副框架2c从前管2a的后部的上部向后方和下方倾斜,进而在主框架2b、2b之间向后方延伸出。在这些框架2b、2b、2c的前半部之间搭载燃料箱6。
包含前管2a及主框架2b、2b和副框架2c的前部的前方部分由前罩7覆盖,前罩7在前面具有前照灯装置8,在上部具有前风挡玻璃9,在左右具有后视镜10、10。在前罩7的后面,于转向柱罩部7a的左右,夹着前管2a地设左右头盔支承台7b、7b。
转向柱罩部7a将断面形成为倒U字形,向稍倾斜的后方的下方延伸地设置,在其左右伸出设置着膝前面的罩部。
如图5、图6所示,以倒U字形的断面在前后方向设置隧道状的中间底板罩11,围住车架2的主框架2b、2b及副框架2c的中间部~后半部的前部周围,由断面为弯曲状的底罩12覆盖包含后述踏板的下面。
在车架2的后部可自由摆动地支承着包含发动机13a的、机组摆动式的动力机组13,在该动力机组13的后端部支承构成驱动轮的后轮14,在动力机组13的后端部与车架后部间装有后缓冲器15。
在紧靠着发动机13a的后面,设置排气的1级室16a,在其后方,靠着车身一侧后部配置消声器16,在车身的相反侧配置形成同一或类似尺寸、形状的空气滤清器17,在车身后部的左右分开配置同样或类似的消声器16、空气滤清器17,提高外观性。
车身的后部由后罩18覆盖,后罩18由前半部的车座支柱罩部18a、后半部的后罩部18b等构成。另外,由中间底板罩11和后罩18构成主体罩50。
在该后罩18的中间部~前半部上,配置乘坐人员乘坐用的车座(乘坐人员车座)19,车座19为工人乘坐用的双人座式,前座19a的后部搭接在后座19b的前部,前座19a可在前后滑动50mm左右,故前座19a可调节前后的车座位置。
从后罩18的中间部左右到前下方设置后座19b的乘客用的挡泥板20、20,在挡泥板20的上端部设置乘客用的把手部20a。
在后罩18的后部,于车座19的后座19b的后方部,设置具有以一侧方作为铰链进行开闭的盖21的存物箱。
在以上的机动二轮车中,如下述那样构成踏板部30、30。
左右的踏板(踏板部)30、30形成左右对称形状,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那样,在俯视下形成类似滑雪板的形状。
踏板30首先在前部到后部具有驾驶人员用踏板部31,然后连续地设置着与此相连地向后方延伸的乘客用踏板部32。亦即,踏板30由前部的驾驶员用踏板31及与其后端相连、潜入到驾驶员用车座19a的稍下位置的乘客用踏板32构成。踏板30的驾驶员用踏板部31由沿前后伸长的主踏板部分(主踏板部)31c与连在其后端的短的副踏板部分(副踏板部)31d构成。
踏板30、30夹着上述前罩7的后面下部的转向柱罩部7a,挂在其后的中间底板罩11的下端部的两侧部以及其后的后罩18的前部的两侧部进行配置。
如图4所明示那样,各踏板部30在俯视下前部30a的外侧缘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曲,而且,如图1、3明示那样,前部30a向上方弯曲地形成。
如图4所明示的那样,踏板30、30的宽度以各前部30a的弯曲的下端部为最大宽度,并向后方使宽度依次变窄地朝车宽方向内侧即车身中心线C的方向靠近地倾斜形成外侧缘部30b。
如图5、图6所示,以上的左右踏板30、30于左右夹着中间底板罩11等地进行配置。
踏板30、30的内端缘部30c由承接着11b、11b支承,该承接部11b、11b向外侧方弯曲地设于中间底板罩11的两侧壁11a、11a的下端部。踏板30、30的外侧缘部30b由底罩12的两侧部的上端部12a、12a支承。
如图5、图6所明示那样,踏板30、30由倾斜规定角度θ的面构成,其外侧缘部30b高,内侧缘部30c比其低。亦即,踏板30、30倾斜地形成,车宽中心侧比外侧低,向车宽中心侧形成角度θ的向下坡度。
该倾斜沿踏板30、30全体向车身中心形成向下坡度地设定,在图5的驾驶员用踏板部31、图6的乘客用踏板部32,该倾斜是一致的。
对于驾驶员用踏板部31和乘客用踏板部32,也可设定不同的角度θ。
如图1、图3所明示那样,踏板30、30的驾驶者用踏板部31倾斜,前部31a高、后部31b低,形成角度θ1的向前往上的坡度。这样,对于踏板部30、30的各驾驶员用踏板部31,主踏板部分31c在整体上向前往上地形成坡度。
在以上的驾驶员用踏板部31的主踏板部分31c的后方,与其连续地形成副踏板部分31d。副踏板部分31d从低的后部31b以比上述角度θ1大的角度θ2向上往后方倾斜地以大坡度形成。
换言之,主踏板部分31c以倾斜面形成,其前部(前端部)31a比后部(后端部)31b高。另外,副踏板部分31d以倾斜面形成,其前端部(主踏板部分31c的后部31b)比后端部31e低。
在驾驶员用踏板部31的后部的副踏板部分31d的后部连续地设置的乘客用踏板部32,如图3所示,从高位置的副踏板部分31d的后端部31e以角度θ3向下往后方形成向下坡度地倾斜形成,向后设置向下坡度。
如图4所明示的那样,在踏板30、30中,相对于设置在前部~中间后部的驾驶员用踏板部31的中心P,在车宽方向上使乘客用踏板部32的中心P1更靠近车身的中心侧。
亦即,如图4那样,使左右的乘客用踏板部32、32的实用中心P1、P1间的距离L1(实用中心距离L1)小于左右的驾驶员用踏板部31、31的实用中心P、P之间的距离L(实用中心距离L)。
因此,乘客用踏板部32、32相对于驾驶员用踏板部31、31偏向车宽方向内侧地加以配置。
“实用中心P、P”指图7所示驾驶员40放置脚40a的实用的通常位置。“实用中心P1、P1”指图7所示乘客41放置脚41a的实用的通常位置。
上述左右的踏板30、30的乘客用踏板部32、32,在上述后罩18的前部的下方部的两侧部靠着上述中间底板罩11的后端部近旁的两侧部的下部。
在左右的乘客用踏板部32、32所在的后罩18的两侧部、中间底板罩11的该部分的两侧部,设置向车宽内侧潜入规定量的凹部22、22。亦即,在主体罩50的两侧部设置凹部22、22。
如图6所示,凹部22比中间底板罩11的左右的侧壁11a、11a向车宽方向内侧潜入例如相当于踵宽度的量地形成,高度例如从中间底板罩11的下端部形成到上端部,可将膝向内侧收着乘车。
凹部22、22向车宽方向的左右外侧开放,在图3中由虚线的斜线示出凹部22的部分,使侧视的凹部的位置明确化。
在以上情形中,首先,左右的踏板30、30的载脚面的车宽方向中心侧比外侧低,向车身中心侧形成向下坡度,如图5、图6所示那样,在乘坐人员将脚40a、41a放置好的状态下,脚40a、41a全体朝向内侧。为此,踏板上的脚40a、41a可使上劲,不易向外侧滑,提高脚的保持性。
由于脚40a、41a全体朝向内侧,所以脚40a、41a不易向外侧方移动,可以防止脚40a、41a无意识地跳出到踏板外侧。
踏板30、30的外部侧高,车身中心侧低,因此,踏板的外侧部分变高。结果,配置于踏板下方的底罩12的两侧部也成为高位置,因此,可以将机动二轮车倾斜时的左右倾斜角设置得较大。
如图1、图3所示,驾驶员用踏板部31由朝前部方向往上倾斜的倾斜面形成,前端部高、后端部低,因此,如图7所示,在乘车时,驾驶员40的脚40a放置在前部朝上倾斜的倾斜面的主踏板部分31c,脚尖成为向上倾斜的状态。
因此,如图7所示,即使在将腿40b伸长的状态下,脚尖也成为向上倾斜的姿势,可提高脚40a对踏板的保持性。为此,即使伸长腿40b,也可将脚尖保持在主踏板部分31c上,以舒适的姿势、确保脚的保持性地进行常用行走。
如图7那样工人乘车,此时,乘客用踏板部32为上述那样的向前往上的倾斜面,乘客41的脚41a的脚尖向上,放置在乘客用踏板部32上,与上述驾驶员用踏板31同样地具有良好的脚保持性。
设在驾驶员用踏板部31的主踏板部分31c后部的副踏板部31d如上述那样朝后部方向往上倾斜。
因此,如图8所示,在将脚40a放置在副踏板部分31d的状态下,脚朝前往下。结果,在机动二轮车1的运行中,当进行旋转、转向等转向行走时,脚40a成为脚尖立起状态,包含踵的脚40a的底面全体向前往下倾斜,向后方施加力,脚40a对副踏板部分31d可使上劲。因此,对旋转、转向等有利。
如图3、图6所示,在包含中间底板罩11后部两侧部的后罩18的两侧部,于位于乘客用踏板部32的两侧部的部分,形成潜入车宽方向内侧的凹部22、22(在主体罩50的两侧部形成凹部22、22)。如图4所示,由于使左右的乘客用踏板部32、32的实用中心距离L1比左右驾驶员用踏板部31、31的实用中心距离L小,所以相比驾驶员用踏板31、31,乘客用踏板32、32更靠近车宽的内侧。
因此,乘客41的脚40a不会凸出到作为车身外侧缘的驾驶员用踏板的外侧。
特别是由于在乘客用踏板部32、32内侧的主体罩50侧部设置凹部22、22,所以可分割形成前座19a与后座19b,特别是窄小地形成后座19b的前端部,乘客41的包含踵的脚,包含腿41b的腿肚子部分,可如图6那样靠向凹部22、22内。
结果,乘客41不需张开脚使用踏板,可以在尽可能向内侧收紧脚41a、腿41b的状态下乘车,可以获得女性乘客喜欢的踏板。
以上说明了实施例,踏板30、30向车身中心侧以向下坡度倾斜,同时设置着向前往上的坡度,而且,驾驶员用踏板部31的后部副踏板部分31d向后往上倾斜,所以,存在踏板30、30的表面积水的危险。因此,例如,也可以在踏板的一部分设置排水孔,或以具有排水性的开孔板、网体构成踏板。
本发明由上述构成发挥以下效果。
在第1项发明中,机动二轮车在转向把部与乘坐人员之间具有低底盘式底板,该底板以车身宽度方向两侧为踏板部,在该机动二轮车中,将踏板部形成为车宽中心侧比外侧低的向下坡度,所以,踏板的车宽方向的中心侧比外侧低,脚可以向内侧地放在踏板上。
因此,放置在踏板上的脚可使上劲,不易滑向踏板外侧,提高了脚的保持性。另外,由于脚全体朝向内侧,所以脚不易向外侧方移动,从而可以防止脚无意识地跳向踏板的外侧。
踏板由于外侧部高、车身中心侧低,所以踏板的外侧部分变高,配置在踏板下方的底罩两侧部也成为高位置,可以将机动二轮车倾斜时的左右倾斜角设定得较大。
第2项发明在第1项发明中,由在前后伸长的主踏板部和连于其后端的短副踏板部构成上述踏板部,同时,该主踏板部由其前端部比后端部高的倾斜面形成,而且,该副踏板部由其前端部比后端部低的倾斜面形成,因此,在驾驶员乘车时,当将脚放置于前部向上倾斜的倾斜面的主踏板部之际,由于脚尖处于向前往上倾斜的状态,所以,即使将腿伸开,脚尖也呈向前往上倾斜的姿势。
因此,驾驶员可以伸腿采取舒服的姿势,并可以确保脚的保持性地进行常用行走。
设于主踏板部的后部的副踏板由于朝后部方向往上倾斜,所以在将脚放在副踏板部的状态下,脚往前向下,易于用力,可以使劲,可以获得对机动二轮车旋转、转时等转向行走时有利的踏板。
在第3项发明中,机动二轮车在转向把部与乘坐人员车座之间具有低底盘式底板,该底板以车身宽度方向两侧为踏板部,在该机动二轮车中,由前部的驾驶员用踏板与连于其后端并稍潜入驾驶员用车座下方的乘客用踏板构成上述踏板部,使该左右乘客用踏板的实用中心距离小于上述左右的驾驶员用踏板的实用中心距离,所以,乘客用踏板比驾驶员用踏板更靠近车宽的内侧,乘客的脚不会凸出到驾驶员用踏板的外侧。
由于在乘客踏板内侧的主体罩的侧部设置有潜入车宽方向内侧的凹部,可以使包含踵的脚、腿肚子等腿下部的凹部内靠。结果,乘客没有必要强行张开脚使用踏板,可以往里收膝、腿、脚地乘车,可以获得女性乘客极为喜欢的踏板。

Claims (3)

1.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踏板构造,该机动二轮车在转向把部与乘坐人员之间具有以车身宽方向两侧作为踏板部的低底盘式底板;其特征在于:将上述踏板部形成车宽中心侧比外侧低的向下坡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踏板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踏板部由沿前后伸长的主踏板部及与其后端相连的短的副踏板部构成,同时,该主踏板部由其前端部比后端部高的倾斜面形成,而且,该副踏板部由其前端部比后端部低的倾斜面形成。
3.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踏板构造,该机动二轮车在转向把部与乘坐人员之间具有以车身宽方向两侧作为踏板部的低底盘式底板;其特征在于:上述踏板部由前部的驾驶员用踏板及连于其后端并且稍潜入驾驶员用车座下方的乘客用踏板构成,该左右的乘客用踏板的实用中心距离小于上述左右的驾驶员用踏板的实用中心距离。
CNB981255132A 1998-03-19 1998-12-25 机动二轮车的踏板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488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071798A JP4105276B2 (ja) 1998-03-19 1998-03-19 自動二輪車のステップ構造
JP070717/98 1998-03-19
JP070717/1998 1998-03-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29746A true CN1229746A (zh) 1999-09-29
CN1174889C CN1174889C (zh) 2004-11-10

Family

ID=13439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12551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4889C (zh) 1998-03-19 1998-12-25 机动二轮车的踏板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105276B2 (zh)
CN (1) CN1174889C (zh)
IT (1) IT1307144B1 (zh)
TW (1) TW46859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02366C (zh) * 2002-07-31 2008-07-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四轮车辆
CN100436240C (zh) * 2004-06-17 2008-11-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二轮车的结构
WO2016086773A1 (en) * 2014-12-03 2016-06-09 Gogoro Inc. Housing structur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44313B2 (ja) * 2006-09-15 2011-12-28 スズ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フットボード周辺構造
JP5307497B2 (ja) * 2008-09-30 2013-10-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低床式鞍乗り型車両
JP5059146B2 (ja) * 2010-02-15 2012-10-2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用センタートンネル部構造
JP6162189B2 (ja) 2015-09-11 2017-07-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6832692B2 (ja) * 2016-12-14 2021-02-24 ヤンマーパワ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車
JP7046877B2 (ja) * 2019-08-27 2022-04-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7019851B1 (ja) * 2021-03-09 2022-02-15 丸山 徹 自動車の乗員操作部材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02366C (zh) * 2002-07-31 2008-07-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四轮车辆
CN100436240C (zh) * 2004-06-17 2008-11-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二轮车的结构
WO2016086773A1 (en) * 2014-12-03 2016-06-09 Gogoro Inc. Housing structure
US9914499B2 (en) 2014-12-03 2018-03-13 Gogoro Inc. Housing structure
TWI631039B (zh) * 2014-12-03 2018-08-01 睿能創意公司 殼體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11263265A (ja) 1999-09-28
TW468599U (en) 2001-12-11
ITTO990087A1 (it) 2000-08-05
CN1174889C (zh) 2004-11-10
IT1307144B1 (it) 2001-10-29
JP4105276B2 (ja) 2008-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4889C (zh) 机动二轮车的踏板构造
CN1121330C (zh) 机动二轮车的后叉安装结构
CN102874344A (zh) 骑乘型车辆
CN1821001A (zh) 摩托车
CN1909948A (zh) 形态变形玩具及玩具用脚结构
CN1603158A (zh) 车辆的座位构造
CN1317156C (zh) 两轮摩托车的车身结构
CN101468670B (zh) 车辆座椅结构
CN1229254C (zh) 摩托车上的前方向指示灯的安装结构
CN1235765C (zh) 车体前部构造
CN101746456B (zh) 跨乘式车辆
CN1229248C (zh) 自行车用鞍座
CN1282581C (zh) 车辆的车体构造
CN1535889A (zh) 摇动式自动三轮车
CN101049845A (zh) 摩托车
CN1701020A (zh) 自动二轮车
CN1706705A (zh) 具有脚导向件的轮式车辆
CN1756692A (zh) 跨乘式车辆
CN101811535A (zh) 摩托车
CN1701021A (zh) 自动二轮车
CN1177520C (zh) 插秧机的回行栽植用划行器的安装部结构
CN1688476A (zh) 折叠式自行车
CN1895958A (zh) 车辆的变速机构
CN1258459C (zh) 坐骑式车辆中车辆的构成部件的收藏结构
CN1077528C (zh) 后挡泥板装饰物的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110

Termination date: 201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