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528C - 后挡泥板装饰物的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后挡泥板装饰物的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528C
CN1077528C CN98107324A CN98107324A CN1077528C CN 1077528 C CN1077528 C CN 1077528C CN 98107324 A CN98107324 A CN 98107324A CN 98107324 A CN98107324 A CN 98107324A CN 1077528 C CN1077528 C CN 107752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namental
guard
vehicle frame
rear mudguard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07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9689A (zh
Inventor
高桥伸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99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96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52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52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容易地安装后挡泥板装饰物的结构。后把手基部安装在左右一对座位轨道的后端部上,在此设有定位孔,且在其前方设有定位用撑条。后挡泥板装饰物配设在座位轨道的外侧、设置在其后端部上的系紧片插入定位孔被系紧后,前端部的系紧片插入定位用撑条的系紧孔。由后挡泥板与朝前方向配设在其内侧的副车架形成后挡泥板组件,该组件设于左右一对座位轨道间,从后挡泥板装饰物的外方,后挡泥板装饰物和后挡泥板组件靠系紧构件一起系紧在座位轨道上。

Description

后挡泥板装饰物的安装结构
本发明涉及将后挡泥板装饰物安装到设配在二轮摩托车的后挡泥板外侧的车架上的结构。
在日本实用新型专利公报实公平4-37033号中公开了一种车架把手的安装结构,它是把后挡泥板覆盖在座位轨道上,使安装在后挡泥板侧部上的筒状橡胶与设置在座位轨道上的导引套管嵌合定位后,将车架把手配设在后挡泥板的外侧部上,把与这车架把手成一体的螺栓通过筒状橡胶和导引套管后、与设置在座位轨道上的螺母拧紧结合,由此将三个构件系紧成一体。
也有采用这种结构的场合,即、使座位轨道伸出在后挡泥板的外侧,再在其外侧上安装后挡泥板装饰物,在后挡泥板的内侧配设用来保持尾灯组件等的副车架,将后挡泥板装饰物、后挡泥板和副车架一起系紧到座位轨道上。
但是,当采用这种结构时,即使如以前例子那样将后挡泥板和副车架形成组件,也必须将座拉轨道夹住地从内外使后挡泥板装饰物和后挡泥板组件位置对齐,必须用一只手保持使上述这些组件位置对齐的构件,同时用另一只手进行系紧结合作业,因此这种结构的系紧结合作业是极其困难的。本申请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这一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容易进行后挡板装饰物的安装的后挡泥板装饰物安装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作出的本发明的后挡泥板装饰物的安装结构是后挡泥板、配设在其内侧的副车架、配设在后挡泥板外侧的车架和覆盖该车架的外侧的后挡泥板装饰物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副车架上设置与后挡泥板嵌合的筒状突部,将副车架和后挡泥板组装在一起作为后挡泥板组件;在后挡泥板装饰物的前部和后部设置用于与车架结合而被保持的临时系紧部,由这临时系紧部临时系紧到车架上;而且,借助预先设置在副车架的筒状突部内侧的固紧结合件、用系紧构件将后挡泥板装饰物和后挡泥板组件同时一起系紧到车架上。
这时,可将上述临时系紧部做成后挡泥板装饰物能相对于车架向前后方向错动的结构。
而且,它是用二点系紧方式把沿上下方向配设在上述车架后部的后把手下端部固紧结合在后挡泥板装饰物的内侧,形成由固紧结合构件把这固紧结合部的一方固紧结合到车架上的结构,而且在这固紧结合部近傍的后把手上设置与车架结合的定位部,形成由上述系紧构件将另一方的固紧结合部与后挡泥板装饰物和后挡泥板组件同时一起系紧的结构。
由于能用临时系紧部将后挡泥板装饰物临时系紧到车架上,因而在此后的与后挡泥板组件一起系紧时,就能从后挡泥板装饰物松开手,能容易地进行同时一起系紧的作业。
由于用设置在副车架上的筒状突部预先将后挡泥板及配设在它内侧的副车架形成组件,把后挡泥板和副车架成一体地进行处理,因而能更容易地进行同时一起系紧的作业。
这时,若把后挡泥板装饰物做成能向前后方向错一下的临时系紧部结构,则在临时系紧作业和以后的共同一起系紧作业中的位置对齐就能容易地进行。
另外,由于用二点系紧方式把沿上下方向配设在车架后部的后把手的下端部固紧结合在后挡泥板装饰物的内侧,用固紧结合构件将其系紧结合部的一方固紧结合到车架上,而且在这固紧结合部近傍的后挡泥板上设置定位部,使其与车架结合,同时用系紧构件将另一方固紧结合部与后挡泥板装饰物和后挡泥板组件一起系紧,因而能减少后挡泥板的固紧结合零件,并能使组装作业容易进行。
图1是使用本发明的摩托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将摩托车的主要部分放大的图,
图3是后挡泥板周围的左侧视图,
图4是后挡泥板组件的左侧视图,
图5是车架后部的左侧视图,
图6是左侧装饰物的侧视图,
图7是沿图3的7-7线取得的断面图,
图8是沿图3的8-8线取得的断面图,
图9是沿图3的9-9线取得的断面图,
图10是表示将后挡泥板前部安装到车架上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将座位前部安装到座位轨道上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座位的支持结构的断面图。
先参照着图1和图2对摩托车整体的结构进行概略的说明。这个摩托车的整体结构做成座位位置较低的美国式或传统摩托车的外观,即、它是以使前叉非常倾斜的长轮轴距把发动机、燃料箱和座位配置在前后轮间的较低位置的。
支持前轮1的前叉2的上部向后方非常倾斜,而且,它的上部借助下连接件3和上连接件4能自由转动地支持在头管5上。
安装在上连接件4上的手柄6做成美国式或传统摩托车中的一般手柄形状,即、在一度向上方较大地伸出之后,使把手部7朝向下方。
前端部安装着头管5的主车架10沿车身中心线朝前后方向配设着,前半部10a从头管5向下缓缓倾斜地朝后方延伸,然后弯曲并形成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后半部10b。
左右一对向下车架11从头管5的下部左右向下方倾斜地延伸,它的下端部与大致呈水平地朝前后方向延伸的底部车架12相连,从这左右一对底部车架12的后端部连续地构成左右一对向上方倾斜而且朝后延伸的后撑条13。
在左右的底部车架12的后端部间设置着横管12a,在这横管12a的中间部连接着构成主车架10的后半部10b的下端部(参见图2)。
连接在左右的底部车架12的后端和后撑条13的下部之间的大致呈三角形的支轴板14成对地设置在车身的左右,在它的中央部设置着下述的后臂的支轴部14a。
左右一对座位轨道15从构成主车架10的前半部10a的后端部向下斜地朝后延伸,左右的后撑条13的各自上部与其中间部相连接。
左右的座位轨道15在构成中间部的与后撑条13相连接的部位近傍弯曲后大致沿水平朝后方延伸,通过下述的后挡泥板42的外方,而且用夹杆16覆盖着外侧面。
夹杆16是通过系紧构件17a和17b而与左右的座位轨道15以及向后挡泥板内平行地配置的左右一对副车架18成一体的,而且在夹杆16的后端部支持着后指示灯19。
主车架10、向下车架11、底部车架12、后撑条13和座位轨道15构成了车架,其中的主车架10、向下车架11和底部车架12构成车架前部,这里支持着发动机20。
发动机20是水冷二冲程式的,但构成像风冷4冲程式的外观,气缸部20a的左右模仿风冷4冲程式发动机的气缸部侧面的外观形状、用形成风冷散热片状的气缸罩20b覆盖。
发动机20借助化油器21从侧罩22内的空气滤清器22a吸气,经排气管23、排气室23a以及向车身右侧配设的消声器24而排气。
由图2可清楚看出,排气室23a由沿前后方向在发动机20的中央部下方配设、并朝后方逐渐扩径的导流部23b、形成一定的最大直径的平直部23c以及向后方逐渐缩径的圆锥状导流部23d构成。
在排气室23a的轴心部沿前后方向长长地配设着二级催化剂筒23e,其前侧为小直径而后侧为大直径,直径呈二级变化;在其表面上预先平放着催化剂,由此可将通过二级催化剂筒23e内外时相接触的温度较高的废气净化。
在平直部23c的上部形成躲避横管12a的弯曲部23f,从后端部近傍的侧面分出尾喷管23g并向车身右侧延伸,在它的后端连接着消声器24,这样,就提高了排气室23a设定的自由度。
尾喷管23g的右侧面用外观表面经电镀处理过的排气侧罩23h覆盖,从车身右侧方观看时,消声器24呈现的外观就像与导流部23d成一体连续的。
符号25是曲柄箱,符号26是输出链轮,由这输出链轮26借助于链子27和从动链轮28来驱动后轮29。后轮29设有圆板状的碟形轮。
后轮29支持在后臂30的后端部上,后臂30由左右一对臂部30a和连接它们各自的前端部的横管部30b构成,横管部30b借助支轴14b(参见图2)能沿上下方向自由摆动地支承着;支轴14b的两端支持在支轴板14的支轴部14a上。
如图2中将支轴板14的一部分剖切后表示的那样,主车架10后半部10b在横管部30b近傍的部分,形成朝前方弯曲的凹部10c,这样,即使把后半部10b设置在车身中央部,也可不与后半部10b发生干涉地将横管部30b向左右方向连续地设置。
在后臂30的前部侧的左右臂部30a之间形成了空间,利用这空间配设着散热用的贮水箱31,从侧面看,配设成与后臂30的臂部30a重叠,在贮水箱的上方配置着大部分被侧罩22覆盖的蓄电池32,而且在后臂30的臂部30a后部和后撑条13的上部间安装着缓冲器33。
在主车架10上支持着在美国式或轻便型摩托车中是一般的泪滴形燃料箱34,在它的上面前部设置着用来支持各种指示器和测量仪表等计量仪器类36的仪表箱35,在其后部突出着燃料箱的注入口帽盖34d的头部。
在燃料箱34的下部左右安装着辅助构件类罩37,这些左右的辅助构件类罩37用树脂形成,表面经电镀处理,一直覆盖到位于燃料箱34下方的气缸罩20b的各个上部侧面,形成像金属式空气滤清器那样的外观。
在燃料箱34的后方将带有高低台阶的座位38支持在座位轨道15上,带台阶的座位38做成双人座,其后部一段做得较高,构成同乘者用的座位39。
为子将座位位置降低,座位38配设在后轮29近傍的较低位置上,这与上述手柄6和燃料箱34的形状一起形成有特征的车身外观,这些外观在美国式或轻便型摩托车上是一般的。
在同乘者用的座位39后方沿上下方向配设着将管子构件大致形成半圆形的后把手40,连接后把手的下端部的后把手基部41通过后挡泥板42的外侧而支持在座位轨道15的后端部上。
后挡泥板42被支持在左右座位轨道15之间,而且在后端部配设着尾灯43和挡泥片44等,将这些构件支持在后挡泥板42内侧的副车架18上。
符号45是左右一对角撑板,它覆盖着由头管5、主车架10的前半部10a和向下车架11形成的空间;46是由辅助构件类罩37覆盖的油箱;47是油泵,与电磁阀49相连接,电磁阀49支持在撑条48上,而撑条48安装在进气总管近傍并向上方延伸的。
50是燃料旋塞;51是与位于化油器21的下游侧的吸入管相连的吸气腔室;52是散热器,52a是水泵。
53是换挡踏板;54是车身右侧的刹车踏板,把这些构件设置在相当于发动机20的下部前方的位置上,驾驶员能把脚伸向前方,采取美国式或轻便型摩托车的乘车姿势。
刹车踏板54轴支在前踏板55近傍,借助总泵56而使后制动器夹钳57动作,而总泵56是将长度朝向前后方向地向底部车架及下方配设的。
在车身左侧的底部车架12的中间部能自由起落地设置着侧支架58(参见图1),跨板59a借助踏板座59而安装在后撑条13上。
下面,说明后挡泥板装饰物16和后挡泥板42等在座位轨道15上的安装结构和座位的支持结构。如图4所示,后挡泥板42和副车架18构成组件60。
由图7和图8可见,副车架18是左右一对经后挡泥板42内侧而向前后延伸的管子构件、托架61a、61b向下方垂下地安装在与系紧构件17a、17b相对应的位置上,而且在这些托架61a、61b的内侧面上焊接着螺母62a、62b,在外侧面上分别焊接着套管63a、63b。
在后挡泥板42的侧部预先形成开口部64a、64b,在这开口部64a、64b里嵌合着圆环状缓冲橡皮垫65a、65b,通过将套管63a、63b嵌合在缓冲橡皮垫65a、65b的孔里,使副车架18和后挡泥板42相互连接成为一体,形成后挡泥板组件60。
由图7可清楚地看出,形成拱形的座位支持撑条66沿着后挡泥板42的上下方向于内侧安装在左右副车架18之间,嵌合在后挡泥板42顶部上预先形成的开口67里的缓冲橡皮垫68的下部与座位支持撑条66的顶部相接,使后挡泥板42和座位支持撑条66不直接接触。
缓冲橡皮垫68的上部与在座位38的底板69上形成的向下方突出的突部69a相接,将座位38弹性支持在后挡泥板42上,并且不将它的荷重传递到后挡泥板42上,而由座位支持撑条66来承受。
在副车架18的后部也安装着同样形成拱形的座位支持撑条70,该座位支持撑条70朝后挡泥板42的内侧、向上方突出地配设着,用螺栓71从上方将座位38的后端部固定在上述座位支持撑条70的顶部上(参照图3)。
图3所示的座位38为了表示设置在座位的前后共计3个部位上的各个支持部而用通过各个支持部的断面表示,图12为与其对应地把后挡泥板侧也形成断面来表示支持结构的示意图。由这些图可清楚地看出,座位38的同乘者座位39部分的底板69的前部、中央部和后部分别各由座位支持撑条60、70和73以及座位后端部撑条72支持。
其中,中央的座位支持撑条66如前所述,后部的座位支持撑条70设置着焊接螺母70a,由它和螺栓71,将该支持撑条70与设置在后挡泥板42上的座位后端部撑条72的后端部相连接。
从侧面看,座位后端部撑条72大致弯曲成“<”字型,后半侧如上所述地与后挡泥板42重叠上并与座位支持撑条70连接,而前半侧离开后挡泥板42地向上倾斜地延伸,在同乘者座位39后部重叠到底板69的下方。
在座位后端部撑条72的前端部形成安装孔72a,圆环状的缓冲橡皮垫74嵌合安装在这孔里。借助缓冲橡皮垫74,用头部插入在底板69里的埋入螺栓75和螺母76,将座位后端部撑条72的前端部和底板69相连接。
由此,在同乘者座位39的后部,借助缓冲橡皮垫74、座位后端部撑条72和座位支持撑条70将底板69浮动地支持在后挡泥板42的上方。
同乘者座位39的前部用座位支持撑条73以同样方式浮动地支持在后挡泥板42的上方。即,如下所述地把下端部支持到座位轨道15上的座位支持撑条73,形成与座位支持撑条66同样的拱形,并把圆环状的缓冲橡皮垫74安装在座位支持撑条73的上部所设的安装孔74a里。
座位支持撑条73借助缓冲橡皮垫74,由头部插入在底板69里的埋入螺栓75和从座位支持撑条73的下方安装的螺母76,与同乘者座位39形成一体。
缓冲橡皮垫74、埋入螺栓75和螺母76是与上述后部侧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符号。图11表示在这支持部的示意性组装结构。
由图3和图12可清楚看出,采用这种支持结构,构成座位38的后部而且是位于后挡泥板42上方的部位的同乘者座位39借助座位支持撑条66、70和73以及座位后端部撑条72,将前后共计3个部位浮动地支持在后挡泥板42的上方,并且底板69和后挡泥板42成非接触状态。
如图5所示,座位轨道15是管子构件,套管80a、80b沿横断方向贯通地安装在与系紧构件17a、17b相对应的位置上,而且在后端部也沿横断方向安装着套管81。左右的座位轨道15都是这种结构。
由图8可清楚看出,在后把手基部41的下部的与套管80b对应的位置上形成通孔82,它的下端部向外侧弯曲而形成与座位轨道15的下部外周相接合的止转部83。
如图9所示,在后把手基部41的下部后方的与套管81对应的位置上设置着通孔84和焊接螺母85,用螺栓86将后把手基部41和座位轨道15固紧住。
在后把手基部41通孔84下方的部位成一体伸出地形成下方突出部41a,在这里形成定位孔87。
由图5可清楚看出,在座位轨道15套管80a前方的部位上,向上方突出地焊接着定位用的撑条88,在这里形成系紧孔89a和通孔89b,在通孔89a部分上安装着螺母89c。
由图6可见,后挡泥板装饰物16是具有断面大致呈“”字形的装饰用外观的构件,在与系紧构件17a、17b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通孔90a、90b,而且在前端部向前方成一体突出地形成系紧片92。这系紧片92相当于前端部的临时系紧部。
由图7和图8可见,作为系紧构件17a、17b的具有抛光头部91的螺栓分别从外部插入到后挡泥板装饰物16的通孔90a、90b里,并穿过套管80a、80b,还穿过后挡泥板组件60的套管63a、63b而与螺母62a、62b固紧。
如图6和图9所示,在后挡泥板装饰物16的后端部下面成一体地形成系紧片93,它一边大致弯曲成钩状、一边向下方伸出;通过将系紧片93插入后在把手基部41的下方突出部41a上形成的定位孔87并与其嵌合,就与下方突出部41a系紧。这个系紧片93相当于后端部的临时系紧部。
系紧片93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比定位孔87在前后方向的宽度窄,约是1/2程度,在把系紧片93插入到定位孔87内之后,向前后方向错一下。在后端部还设置着信号装置19的安装座94(参照图6)。
如图10所示,在定位用的撑条88近傍的后挡泥板42的侧面形成台阶部95,夹子97从侧部的开口96插入而安装着,在这夹子97上预先焊接着螺母97b。
另一方面,在座位轨道15上焊接着向内突出的撑条98,通过使安装台阶部95与这撑条98重合,使各自的通孔95a、97a和98a一致,从上方插入螺栓99并与夹子97的螺母97b系紧,就能把后挡泥板42的前部与座位轨道15固紧结合。
由图11可清楚看出,在座位支持撑条73的左右向下方伸出地形成的两个脚部77上形成通孔78,使这通孔78与设置在座位轨道15上的定位用的撑条88的通孔89a和螺母89c一致,用螺栓79进行安装。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为了安装后挡泥板42和后挡泥板装饰物16,如图4、图7和图8所示,预先将副车架18放入到后挡泥板42的内侧,将套管63a、63b分别与安装在后挡泥板42上的缓冲橡皮垫65a、65b嵌合而组装成一体化的后挡泥板组件60。
另一方面,在左右的座位轨道15上,如图5所示地把后把手基部41安装到座位轨道15上。这时,如图8所示,在后把手基部41的前部、使通孔82和安装在座位轨道15上的套管80b嵌合,使止转部83与座位轨道15的外周相接触,以制止座位轨道回转。
如图9所示,在后把手基部41的后部,使通孔84与安装在座位轨道15上的套管81一致,并通过使上述的从外方穿过套管81的螺栓86与螺母85结合,将后把手基部41安装到座位轨道15上。
接着,把后挡泥板装饰物16重合到座位轨道15的外方,将形成在后端部下方的系紧片93插入到后把手基部41的定位孔87里并与下方伸出部41a结合。
在该状态下,由于系紧片93的宽度比定位孔87的宽度窄而能向前后方向移动,因而使后挡泥板装饰物16向前方错一下而将系紧片92插入到定位用的撑条88的系紧孔89a里。
这样,后挡泥板装饰物16、在前端部使定位用撑条88和系紧片92结合,在后端部使系紧片93和下方伸出部41a接合,因而前后被临时系紧在座位轨道15上,以后就能松手。
另外,把预先将副车架18和后挡泥板42形成一体的后挡泥板组件60放在左右的座位轨道15之间,将前方的台阶部95和撑条98对准后用螺栓99系紧(参照图10),与此同时将这后挡泥板组件60的后端部握住、使套管63a和套管80a一致,而且与后把手基部41的通孔82一致;其中的后把手基部41是使套管63b和套管80b一致的。
接着,从外方将系紧构件17a、17b插入到后挡泥板装饰物16的通孔90a、90b里,穿通到套管80a、80b以及套管63a、63b里,并用螺母62a、62b固紧结合,到此,后挡泥板装饰物16、座位轨道15、后挡泥板42和副车架18由系紧构件17a、17b同时固紧结合成一体。
此后,从后挡泥板42的上边将座位38覆盖上,前侧用螺栓79将座位支持撑条73系紧到定位用撑条88上,后部由螺栓71从上方系紧在座位支持撑条70上,由此将座位38安装完。
这样,由于能把后挡泥板装饰物16临时系紧在座位轨道15上,因而在与后挡泥板组件60一起将后挡泥板装饰物16系紧到座位轨道15上时可放开手,从而能容易地进行系紧作业。
又因为把这临时系紧部设置在后挡泥板装饰物16的前后端部,所以能确实地使其支持到座位轨道15上;还因为能向前后方向错一下地结合,所以能容易地进行临时系紧作业和此后的位置对准。
由于预先将后挡泥板42和副车架18形成后挡泥板组件60,这样,即使实质上是4个构件的系紧作业,也可将后挡泥板组件60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因而仅是夹住座位轨道15、系紧后挡泥板装饰物16和后挡泥板组件60的作业,这可使系紧作业更为容易。
由于能把设在抛光头部91的螺栓用作系紧构件17a、17b,因而与从后挡泥板组件60侧使螺栓向外伸出、用盖形螺母将后挡泥板装饰物16安装在这上边的情况相比,由能将抛光头部91用作外观构件这一点可使外观设计性能提高。
而且,将后把手基部41于二点系紧在座位轨道15上,由于其中的前方侧是在系紧后挡泥板装饰物16时,用系紧构件17b系紧的,因而能减少固紧结合的零件数。
此外,由于将止转部83设置在后把手基部41上,而且是通过使其与座位轨道15的外周结合,在系紧后把手基部41的后部时制止座位轨道15回转,因而也能由此使组装作业更容易进行。
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例子,它是能有各种变形的,例如后挡泥板装饰物16的安装对象并不局限于座位轨道15,只要是后撑条14的延长部等那样的车架一部分就可以。
另外,设置临时系紧部的位置不仅可以设在前端部和后端部,还可以把任意一方或双方设在后挡泥板装饰物16的中间部位上。

Claims (3)

1.一种后挡泥板装饰物的安装结构,它是后挡泥板,配设在其内侧的副车架、配设在后挡泥板外侧的车架和覆盖该车架的外侧的后挡泥板装饰物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副车架上设置与后挡泥板嵌合的筒状突部、由此形成将副车架和后挡泥板组装在一起的后挡泥板组件;在后挡泥板装饰物的前部和后部设置与车架结合而被保持的临时系紧部,由该临时系紧部临时系紧到车架上;而且,借助预先设置在副车架的筒状突部内侧的固紧结合件、用系紧构件将后挡泥板装饰物和后挡泥板组件同时一起系紧到车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挡泥板装饰物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临时系紧部做成在把后挡泥板装饰物结合到车架上的状态下能向前后方向错动的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挡泥板装饰物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二点系紧方式将沿上下方向配设在上述车架后部的后把手下端部固紧结合在后挡泥板装饰物的内侧,形成由固紧结合构件把该固紧结合部的一方固紧结合到车架上的结构,而且在该固紧结合部近傍的后把手上设置与车架结合的定位部,形成由上述系紧构件将另一方的固紧结合部与后挡泥板装饰物和后挡泥板组件同时一起系紧的结构。
CN98107324A 1997-05-16 1998-04-22 后挡泥板装饰物的安装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752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7544/97 1997-05-16
JP127544/1997 1997-05-16
JP12754497A JP3753163B2 (ja) 1997-05-16 1997-05-16 リヤフェンダーガーニッシュの取付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9689A CN1199689A (zh) 1998-11-25
CN1077528C true CN1077528C (zh) 2002-01-09

Family

ID=14962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073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7528C (zh) 1997-05-16 1998-04-22 后挡泥板装饰物的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753163B2 (zh)
CN (1) CN107752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10486A (ja) * 2006-02-10 2007-08-23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6129693B2 (ja) * 2013-09-03 2017-05-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7033Y2 (zh) * 1987-03-09 1992-09-01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7033Y2 (zh) * 1987-03-09 1992-09-0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9689A (zh) 1998-11-25
JP3753163B2 (ja) 2006-03-08
JPH10316069A (ja) 1998-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7132C (zh) 摩托车的靠背支持结构
CN1123474C (zh) 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CN2685217Y (zh)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
CN1247818A (zh) 机动二轮车的后叉安装结构
CN1085164C (zh) 机动二轮车等车辆的行走风整流装置
CN1093809C (zh) 小型摩托车
CN1229572C (zh) 燃料喷射式发动机的燃料软管的安装结构
CN1959093A (zh) 内燃机
CN1827459A (zh) 自动二轮车的车架
CN1317156C (zh) 两轮摩托车的车身结构
CN101804838B (zh) 鞍乘式车辆
CN1336309A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结构
CN1939800A (zh) 两轮机动车
CN1077528C (zh) 后挡泥板装饰物的安装结构
CN1976842A (zh) 摩托车
CN1155616A (zh) 发动机的泵配置结构
CN1754769A (zh) 摩托车
CN1239346C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罩构造
CN1605747A (zh) 燃料泵壳
CN1291151C (zh) 节流阀体装置
CN100344867C (zh) 车辆燃料管路结构
CN1211247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用车体构架
CN1090123C (zh) 机动二轮车的仪表安装构造
CN1096982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后部收容结构
CN1106310C (zh) 车座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109